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农家小福女TXT下载农家小福女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农家小福女全文阅读

作者:郁雨竹     农家小福女txt下载     农家小福女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928章 留下

    宁御史看着他的表情,只觉得他傻人有傻福,但这段时间他与周立威同吃住隔壁,知道他做这盐场管事有多辛苦,有此前程似乎也是应该的。

    但这样的机会却不是人人都能有的,他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有个好姑姑和好姑父。”

    说罢转身哈哈大笑的离开。

    周立威挠了挠脑袋,觉得这些读书人说话都喜欢留半截,他摇了摇头,看马车走远后就转身回去继续去记自己的账本去了。

    宁御史带着盐先回到了北海县衙,白善在县衙里见了他,顺便请他吃了一顿工作餐:“太子去了登州。”

    那是跑得挺远的了,莱州还要再往东呢,算是大晋最东的地方了。

    宁御史想了想,干脆不急着走了,“那我留在此处等太子殿下吧。”

    白善:……他虽然不惧御史,但宁御史在此处还是多少有些不自在的,比如他每天要是提前处理完了公务,到底是早退回家,还是继续在县衙里耗时间呢?

    不过他面上不显,依旧笑着应了下来,道:“我送宁大人去驿站。”

    北海县的驿站距离县衙并不是很远,却不是在主街上,而是在主街入内的一条比较小的街道旁。

    也非常的小,上下两层,前后两个院子,后头住的是驿丞和他的家人们。

    驿站的厨子、伙计都是他的家人兼任的。

    往来公干的官吏住驿站是免费的,但北海县太穷了,除了偶尔会有青州城的吏员过来传递公文住一晚上外,大部分时候驿站是接待不到官吏的。

    所以他们会接待外客,而且为了和主街上那些条件更好的客栈抢生意,他们将价钱压得很低。

    吸引的是来北海县探亲或是不太有钱的客商。

    白善将宁御史送到驿站的时候,里面正骂骂咧咧的走出一伙人,表情似乎很愤怒,“坑人呢这是,去年我们来的时候还是五文钱一斤,今年就六文钱了?我们进价要六文,那卖出去至少要十二文钱,人家要是舍得拿十二文钱,为何不去买新鲜的鱼肉,非得去买这臭烘烘的咸鱼?”

    “就是,十二文,连猪肉和鸡肉都买得了,何必吃鱼?

    “再晾晾吧,这边别的不多,就是海鱼多,等再过两月,他们的鱼卖不出去就知道降价了。”

    白善皱了皱眉头,目光在那些人脸色一扫而过,宁御史也抬头看了对方一眼,进门的时候和这些人错身而过。

    驿丞正拿着笔在柜台上小心翼翼的记账,他不敢写错了,不然废纸,纸也是很贵的。

    一个衙役率先上前敲了敲桌子,驿丞头也不抬的道:“本店只接受住店的客人,不住店要吃饭出门左转去大街上。”

    衙役:“……驿丞,是大人来了。”

    驿丞掀起眼皮来看,看到一身便服的白善,立即放下笔来,“原来是县令大人,快请进,快请进。”

    白善请宁御史先行,抬头看了一下他这楼后道:“这是宁御史,京城里来的官员,给宁御史安排一间安静宽敞又通风的房间。”

    “有有有,宁御史楼上请。”

    虽然驿站接受外客,但他都会预留出两个好房间,以免碰上官员上门投诉没好房间的。

    他带着人上二楼,走到了最里面的房间打开门,请几人进去看房间。

    房间很宽大,里面一张床一张圆桌占了一大半,靠窗的位置还有一张木榻,另一边则是屏风隔开的盥洗室,里面放着木桶和架子,架子上放着木盆,空间也不小。

    窗户推开,正对一条巷子,似乎很少有人走,但往远处看,穿过巷子就是主街,的确是安静。

    还是闹中取静。

    白善扭头看向宁御史,笑问:“大人觉得如何?”

    宁御史很满意,便定下了这个房间。宁御史的长随将他的行李抱进来,侍卫们也转身去选自己的房间里,本来就不大的驿站一下便把空房间都占满了。

    驿丞连忙将客满的牌子给挂了出去。

    宁御史看着他忙碌,扭头问白善,“咸鱼这么便宜?”

    他这段时间在盐场里,偶尔也和盐场里的长工们聊天,知道他们打渔,经常会将打掉的好鱼给送到北海县和青州城去买,价格不定。

    有的海鱼便宜,十来文就能买一斤,有的则很贵,需要上百文一斤。

    长工们说起来最多的就是谁家出海的时候打到了一条特别稀罕的鱼,连夜用海水泡着送到了青州城外,第二天天一亮就送进城里去,一斤能卖出二百文,那一条鱼也不大,两斤出头,能卖近五百文,抵得上他们晒一百斤的咸鱼了。

    他以为那只是夸张的说法,用来衬托那鱼的珍贵,却原来不是那鱼太珍贵,而是咸鱼太便宜吗?

    现在正是开始捕捞的季节,白善也在头疼呢,就是算上青州城,对鱼的消耗其实也有限,所以更多的渔民还是将鱼晒成鱼干出售给来收购的客商。

    但他们将价格压得太低了。

    渔民们不仅要捕鱼,捞上来以后还要晾晒风干……

    这么辛苦,一斤鱼也才几文钱。

    “当下道路难行,运输的成本很高,客商们接了货,至少要把价格往上翻一番才能赚到钱。”白善也不是不知人间烟火的人,自然知道客商也有客商的困难,因此道:“所以我想等龙池渡口修出来就好了,到时候北海县通往外面的官道也要修一修,咸鱼的价格应该可以往上提一提。”

    宁御史坐到了桌子边,问道:“还有呢?”

    白善一笑,坐在了他对面,“不愧是宁御史,下官的确还有别的打算,我一直想,咸鱼为何就不能比别的鱼肉贵重呢?它不仅仅是肉,它身上还带着盐呢。”

    “一道菜中有一道咸鱼,那是连盐都不用放了的,所以它更贵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宁御史:“贫寒之家没有机会吃到咸鱼,暂时想不到这个方法,会冒险去买咸鱼想要尝一下海里的鱼的人家又不是很缺钱的人家,不缺那点盐。”

    “所以咸鱼卖给谁,送去什么地方卖也很有讲究,”白善道:“下官现在就在找这样的客商。”

    宁御史便笑道:“你不是有个舅兄常往来西域草原?或许他可以帮你。”

第2929章 提醒

    白善脑海中瞬间浮现唐鹤那天走时与他说的话,“盐政一事一旦闹开,不仅杨和书,你和周满也都会引人注目,毕竟你们二人是始作俑者。”

    他道:“可你们二人能力都不错,也不贪赃,他们怕是很难在公事上攻讦你们,那便只能从你们家里边入手了。”

    “你的家族,周满的家人都是很好的突破口,至善,有心算无心是很容易成事的,从今日开始你们要开始小心了。”

    白善略微回神,拿不定主意宁御史是在提醒他,警告他,还是别的意思,所以他不动声色的笑道:“宁御史玩笑了,我那四舅兄只是将家中种植的多余药材卖出去,再顺便帮乡亲们买卖些别的东西,他又不是专门的客商,哪里会做这种生意?”

    “是吗,只是我在京城总听说周大人的兄长生意做得极大,原来是谣传?”

    白善肯定的点头,“就是谣传。”

    宁御史笑了笑,暂时略过这个话题。

    白善回到县衙便进了办公房沉思。

    董县尉下衙回家时见他还留在办公房,不由敲了门探头进去,问道:“大人公务很忙?”

    最近不是已经闲下来了吗?

    县令又把一部分县务交给了方县丞和他,按说这会儿不该忙了呀。

    白善掀起眼皮看了他一眼,放下笔,将写到一半的信折起来塞怀里,招来一个衙役道:“将笔洗干净了。”

    董县尉总觉得县令的心情称不上好,摸了摸鼻子,跟在他身后一起往外走。

    白善回头看他,“我回家。”

    董县尉愣了一下后道:“下官也回家。”

    白善就抬了抬下巴,董县尉便尴尬的一笑,转身朝县衙大门去,他这不是跟习惯了,一下没改过来吗?

    白善从县衙的小门回家,白二郎他们都在,崔瑗住在靠近小门的位置,出来散步时看到白善一脸沉思的模样,大喜,上前问:“郎主可是有什么难处?”

    白善看见他,略一挑眉,这才想起来自己也是有幕僚的人,想了想后笑道:“还好,做决策并不十分困难,只是要实现会耗费一定的力气,事情也繁琐,所以有些头疼罢了。”

    崔瑗立即道:“崔某愿为郎主效劳。”

    白善就把他带上了,他是幕僚,有些事情还是应该要了解的。

    他将崔瑗介绍给白二郎他们认识。

    白二稀奇的看着他,“之前我们住在县衙后院并没有看到崔公子啊。”

    白善:“……我一开始想着太子也要住在此处,连我和满宝都搬出去的,院里的其他人自然也搬出去了。”

    只是最后太子没住,所以白善和周满才没搬,崔瑗也就在白二郎他们搬走后住了回来。

    白善将写到一半的信给周满看,道:“你们也知道,北海县官盐过不了多久就会闻名天下,我家里的情况你们多半还不知道吧?”

    这话主要是冲崔瑗说的,他道:“我出身陇州白氏,是旁支,一旦晒盐法闹开,我或许会成为一些人的眼中钉,在我这里找不到口子,只能从我族中寻找。”

    崔瑗有些紧张,连忙问道:“郎主和本家关系如何?”

    “一般一般吧,”他道:“虽然这几年联系多了一些,但少有见面,而且我家如今主要居于京城,更早一些则是住在绵州。”

    崔瑗一听就明白了,这哪里是一般一般啊,分明是很差嘛。

    “那他们威胁不到郎主。”

    白善颔首,“是威胁不到,但该做的提醒还是要做,”白善看向周满,“我打算给祖母写信,只是这晒盐法和盐政有变的事还不能从我们这里传出去,所以……”

    所以他要找什么理由呢?

    崔瑗想了想后道:“太子巡察吏治并不是秘密,来青州更不是秘密,何不以此事为借口?”

    白善觉得这个理由不错,欣然采纳。

    等送走崔瑗,只剩下他们五人时,其他四人就一起看着白善。

    白善回身看他们,挑眉,“看我做什么?”

    殷或喝茶不说话,白二郎就嘿嘿笑问:“你这是在考你的幕僚?这样的理由我都能找出来,你能没想出来?”

    满宝也嘿嘿笑:“难为你还装作一脸苦恼为难的样子。”

    白善:“……我是真的苦恼。”

    “啊?”周满疑惑的看向他,殷或也好奇的抬起头来。

    白善就叹出一口气道:“倒不是因为白氏,而是因为你家。”

    周满指着自己的鼻子问,“我家?”

    “对,”白善坐在她身边道:“我和本家关系一般,甚至不睦这样的事并不难打听,他们能给我找的麻烦,恐怕也就是撺掇着族里人找上门来邀利,但你不一样。”

    周满问:“我家的问题……四哥手里的商队?”

    “不错,”白善道:“虽然四哥已经压着商队的规模,但每年赚的钱还是一年多过一年。”

    从周满每年分到的钱就可以看出来。

    “即便我们说他卖的多是地里和村里的产出,也属于农作物,但规模过大还是会被认定为商籍,”白善道:“现在周家不仅是你当官而已,还有立学和立固,三娘和立如,将来还会有立重和立威,甚至四哥的孩子将来也会走仕途,所以家里是一定不能落商籍的。”

    虽然周满和周立如已经出嫁,对她们的影响不是很大,但周家一体,尤其周满和周立如对家里的感情都很深。

    所以这种事最好提前做好准备。

    他道:“四哥最好把手里的商队交出去。”

    周满转了转眼珠子,“比如和你们家的商队一样记在别人的名下?”

    白善眼中闪过笑意,颔首道:“对。”

    “但你们家没有世仆,现采买的下人肯定不能信任,就算你们留下他们的家人,又有对方的卖身契还是会有风险,所以只能交给亲族。”白善道:“或者从七里村选一户亲近的人家来帮忙,或者……”

    他看向满宝,满宝也抬头看向他,眨眨眼,“全部交给立君?”

    白善眼中闪过笑意,颔首道:“不错,其实长远来看,交给亲族比交给立君要更好,出嫁女很少插手娘家的财政生意的,但你们家有些不同。”

第2930章 不一样

    一般来说,女子在出嫁时会继承一些家产——嫁妆,就当是她分家出去了,就算是世家大族家大业大,女儿出嫁后也不会让他们再插手家中的财政。

    但周家不一样,周立君还没出嫁时就有了自己的私产,且她的私产和周家的产业勾连在一起,在她出嫁后也没有分开,到现在,生意做大,就更难分开了。

    现在周家的总账目都还是她在管着呢。

    所以白善来回对比后道:“不管是从关系上,能力上,立君都是最好的。”

    而且向铭学的人品能力摆在那里,显然比七里村的亲族更适合。

    周满想了想,也觉得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于是也坐到了书桌前打算写信。

    白善就给她摊开纸,又拿出墨条来研墨,兴致勃勃的道:“来,我伺候你写信。”

    周满接过他递过来的笔,问道:“若是立君挂名所有的生意,那以后商队岂不是想做什么生意都可以了?”

    白善想了想后道:“只要四哥他们能拿到资质。”

    周满便嘿嘿一笑,一边写信一边道:“去年郭小将军给我们来信,说我的成药特别好用,想要代军中大量采购,于是我给他推荐了济世堂的郑大掌柜。”

    “但书信往来了两次,这门生意总是谈不下来,归根结底就是没人能将做好的成药送到西域,济世堂派人专门送去花费太大,药价也会大幅上涨,”她道:“郭小将军的人也不能和京城这边私自联系,本来交给四哥是最好的,由他送到草原或者西域,再由郭小将军派人到沙漠边上取是最好的。”

    但成药量大,涉及的金额大了,周四郎就不能随意带着进出关了,多来几次,账上的钱多了,肯定会被查户籍的。

    如果生意都放在周立君名下,周四郎只是作为一个管事去押送货物的话,那能做的生意就多了。

    像这种成药,只要济世堂打个招呼,缴足商税就可以进出关了,很简单。

    白善道:“连我们北海县的咸鱼也能通过四哥他们的手出关去。”

    周满:“……你想把咸鱼卖到草原和西域?”

    白善颔首,“你不觉得咸鱼和他们很配吗?”

    他道:“那边缺盐,每次做菜时只要撕下一些咸鱼放菜里就有味儿了,盐不能多卖往草原,但咸鱼的限制要少很多。”

    周满,“那可得小心有人接着咸鱼走私盐。”

    白善颔首,“我也有此顾虑,但不能因噎废食,当下最要紧的是将咸鱼卖出去,还不能压低价。”

    他有心让渔民们的日子好过一些,所以想提高一下咸鱼的价格,他道:“除了草原和西域,还有一些少盐,盐贵的内陆之地也是好地方,可惜我所知地方还是太少,回头等见到了唐学兄请教请教他。”

    周满点头,一边写信一边问:“这会儿唐学兄他们到哪里了?”

    白善想了想道:“还在登州吧?”

    他预估的不错,此时太子就站在登州的海边望着远方,唐鹤和夏御史走到他身边,提醒道:“殿下,时间不早,我们该走了。”

    太子却没动,而是指着一眼看不到边的大海问,“对面就是新罗和百济?”

    唐鹤道:“理论上来说,对面是的。”

    太子瞥了他一眼,转身下了这块大石头,回到路上后上马,“走吧,我们快马回去。”

    说是快马就是快马,他们一路过来时不说慢悠悠,但绝对是到了城池就停下巡察一下,但回去时,他们几乎不多做停留。

    等他们回到青州城时也才六月十八。

    太子换了衣服梳洗过后就问来请安的郭刺史,“白善将官盐上交了吗?”

    郭刺史愣了一下后摇头,“没有。”

    他解释道:“六月过去前都在时间允许范围内。”

    不过太子不提他都还没留意,虽说七月之前都不算误时,但那届县令会在有足够官盐的情况下还一直拖着不给?

    现在已经过了六月十五了呀,白善一点儿都不着急吗?

    郭刺史不由看向太子。

    太子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哼笑了一下,吩咐道:“派人召他来青州城吧,就说孤回来了,要见他。”

    郭刺史应下。

    白善收到刺史府的信,立即派人去大家洼传话,“让周立威将盐运来,”他强调道:“亲自运来!”

    白善将崔瑗派过去帮忙。

    涉及官盐的事就没有小事,崔瑗精神一振,问道:“要运多少?”

    白善想了想后道:“能运多少就运多少。”

    崔瑗一听,将县衙里能抽调出来的车都带去了大家洼。

    周立威将库房里大半的盐都装上了,由士兵和衙役们一起押送着往县城去,罗巡检则带着剩下的士兵看守盐场。

    周满看到这么多盐,便猜出太子估计要离开,于是道:“我也要去一趟青州城。”

    就医署的事和太子说说话,顺便送送人。

    明达和白二郎就更要去了,于是第二天一行人就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殷或看了眼跟在后面的长长车队,收回视线后问白善,“你想好怎样出手剩下的官盐了吗?”

    白善道:“既然去了青州城,自然是卖给青州各县了。”

    太子来的时候是悄悄来的,但他这段时间去了青州不少地方,又去了莱州和登州,再要离开时动静就大了。

    郭刺史见这么多县令都想亲自来送太子,他也不厚此薄彼,直接给所有县令送信,让他们来送信,顺便表达一下对太子的重视。

    除了给刺史府的官盐外,剩下的盐是给其他县的。

    和北海县不一样,也就县要么产盐量不高,要么干脆就不产盐。

    那些县衙每年都要从外地调拨官盐的,说是调拨,其实也是要给钱的,相当于购买。

    各地官盐要由官府出面和盐场或其他官衙购买,然后放到盐铺里售卖。

    不由官府控制的盐在市面上悄悄流通,那便是私盐了。

    官盐,即便是官衙之间买卖,那也是不便宜的,他可是指望着这笔钱充盈县衙的库房,还得支付和宋老爷赎买土地的钱呢。

第2931章 讨价还价

    车队浩浩荡荡的进了青州城,白善没将官盐运去刺史府,反而住进了驿站里,他们的车占满了驿站的空间还不够,董县尉只能跑上驿站二楼找白善,“大人,驿站放不下啊。”

    白善探头往下看了一眼便道:“将该给刺史府的那一份带上,走,我们去刺史府。”

    明达和白二郎已经直接去刺史府里找太子了,白善他们押送盐要慢一点儿,到了之后直接找的郭刺史。

    郭刺史便也去看官盐交接。

    本来这是小事,不足以让郭刺史亲自出面的,但这一批官盐有些特殊,加上太子此时就住在刺史府里,他就亲自来看了。

    郭刺史站在一旁看着书记员打开盐袋检查质量,记了一个上等后便称重让人扛进库房。

    因为运输途中会有损耗,所以白善特意多装了十几斤的盐,称到最后,还余下九斤多的盐,差役们盛在布袋里还给北海县的人。

    北海县的衙役看向白善,白善微微颔首,冲他们道:“拿回去交给崔先生入账。”

    衙役应下。

    郭刺史微微挑眉,和白善笑道:“白县令倒是规矩森严。”

    白善恭敬的道:“涉及盐税,下官不敢轻忽。”

    郭刺史便看向院中的差役,敲打道:“听到白县令的话了,盐税大事不得轻忽,以后我们便是不亲自盯着,也要账目清晰,不得糊弄。”

    差役们连忙应下。

    等他们将官盐入库,郭刺史这才问白善,“听人说你这次带了许多官盐过来?”

    “是,”白善道:“北海县贫穷,既要修路也要修水利,又缺田地,因此需要很多钱,刺史大人也知道,北海县除了盐,现在也没别的能拿得出手,所以下官只能在这上面找补回来。”

    郭刺史不管心里信不信,反正是点头了,还提醒了一句,“寿光县县令也到了,他也住在驿站中吧?”

    白善低头笑道:“臣还没来得及去拜访其他同僚。”

    这就是他喜欢住在驿站里的原因了,难道白善没钱在青州城买房子吗?

    不过是因为住在驿站里行事更方便罢了。

    他先去求见了一下太子,太子正忙着,所以没空见他,他就高兴的回驿站去了,顺便在路上拎了一壶酒。

    周满看见酒就盯着他看。

    白善立即道:“不是我喝,是要请其他县令喝。”

    除了路县令外,也就博昌的孙县令在青州城里有住处,不过或许是考虑到其他同僚都住在驿站里,消息更灵通,所以孙县令也不住到自家的别院,而是也挤进了驿站。

    这倒是方便了白善。

    白善叫人搬出一袋官盐来请他们品鉴。

    衙役用盘子挖了一盘官盐就端上来放在桌子的正中央,六人就一起看着桌子上的这盘白花花的盐。

    孙县令用拇指和食指搓了搓,颗粒很均匀,看颗粒大小,可排在中上,他问道:“这就是晒盐法晒出来的盐?”

    白善颔首,问道:“农忙在即,正是卖力气的时候,诸位大人不趁机进一些官盐吗?”

    几位县令对视一眼,问道:“你们北海县能供的上这么多盐?我记得以前你们北海县的产出只够本县和临淄县千乘县吧?”

    白善道:“盐场扩大了,虽说有些紧张,但你们要,我挤一挤还是能挤出来的。”

    其他五位县令怀疑的看着他,迟疑了一下后问道:“都是这样的质量?”

    白善道:“不敢保证一定一样,但能保证一定合格,就是下等盐,质量也在以前的上面。”

    博昌县令沉吟,“作价几何?”

    白善微微一笑道:“价格还和以前一样。”

    便有人看向千乘的县令,道:“这样不妥吧,以前你制盐还需要烧火,消耗木柴,但现在可是直接晒出来的。”

    白善便一脸严肃的道:“现在是不需要消耗木柴了,但耗费的人力也更高了,而且我们还要开垦盐田,挖沟渠,耗费的材料也不少,又占去了不少土地……”

    “两下一抵充,其实成本是差不多的。”

    当时郭刺史只带了路县令去北海县,虽然其他各县县令早听说过北海县的盐场现在不是煮盐,而是晒盐了,却不知道具体要怎么操作,所以白善这样说,他们虽然有所怀疑,但找不到证据。

    白善提醒道:“你们从别的地方进盐也是这样的价钱,还要自己运输,我们同为青州人,路途短,花费不更低?”

    “不,”寿光孙县令道:“寿光从齐州购盐不仅路途更近,官道也更好走。”

    白善略一想还真是,北海县近海,太偏了,好似离寿光县还挺远。

    白善一脸纠结的样子,沉默了半天后咬牙道:“行,那我就便宜些。”

    大家一起坐直了身体,问他,“便宜多少?”

    白善道:“一斗,我给你们少算两文钱。”

    孙县令便往后一靠,“白县令,你这也太小气了。”

    其他县令也歇了那口气,应和道:“就是,就是,一斗才两文钱。”

    白善道:“现在刺史府并没有让降低盐价,我现在少的可都是诸位赚到的。”

    “那也太少了,从寿光到北海县要走好长的路呢。”

    白善道:“积少成多,谁家县衙去进官盐不是用车拉着的,这都多少斗了?”

    其他县令一口咬定,“不行,太少了。”

    白善就问,“那你们说多少?”

    五位县令你看我,我看你,最后还是脸皮最厚的博昌县令道:“一斗少十文!”

    白善:“……您抢劫呢?这不行,我最多给你们三文。”

    孙县令:“十文不算多了,白县令,你想想你以前只能供两个县的官盐,现在一下提供六个县,这就多赚了多少,你吃了肉,也得给我们喝汤不是?”

    “你们也不能光看着我赚钱,看不到我花钱啊,”白善道:“为了建盐田我花费了这么多人力和地力,不得往回买粮食?到时候你们粮食能少我吗?”

    “哎呀,粮食和盐不一样,盐是官盐,粮食却是要和粮商们买的。”

    “是啊,是啊。”

    “所以诸位大人也体谅体谅我,一斗少十文钱,那可都是盐场长工们的血。”

    “罢了罢了,大家都各退一步,一斗少七文如何?”

    白善:“五文!”

    大家为了那两文钱磨了半天,最后还是孙县令他们退了一步,主要白善砍价的时候表现得一点儿也不像是世家公子,不就两文钱吗,用得着那么墨迹?

第2932章 悄悄话

    白善让人去拿了笔墨纸砚来写合约,“诸位看何时支付定金和尾款?”

    孙县令问,“这一次白县令带了多少盐来?”

    白善笑道:“不多,但也足够几位的第一批货了。”

    几位县令私底下商量了一下,和他道:“等我们下次派人来拿货时交货款。”

    白善并不怕他们赖账,盐这东西每天都要用的,各县官衙每隔三月就要进货一次,一次不给,难道他不能卖给别的县衙吗?

    除了必须提供给刺史府的官盐外,和其他县衙的交易都是自愿的。

    孙县令他们也没想赖账,和白善定好合约后便笑道:“我看这天色也不早了,不如我们出去一起用个晚饭?”

    驿站的饭菜不香吗?

    他还从外面买酒了,就不能在驿站吃吗?

    几位县令已经道:“白大人,我们今日都是大出血,只有你赚了钱,这饭资……”

    大家正撺掇着让白善请客,一个侍卫蹬蹬的找上来,冲着白善抱拳道:“白县令,殿下召见。”

    县令们立即严肃起来,和白善道:“白县令先忙去吧,我们回头再聊。”

    白善也连忙起身,和大家团团行礼过后便要和侍卫离开。

    侍卫道:“还有周大人和殷公子,殿下在等着呢。”

    白善便去楼上请周满和殷或下来。

    孙县令等人目送他们离开驿站,眼中有些羡慕,“应该是好事吧?”

    “总不会是坏事吧?”

    “但那侍卫看着很严肃啊。”

    周满也觉得侍卫很严肃,于是问他,“太子心情如何?”

    侍卫瞥了她一眼后道:“殿下在酒楼里等你们。”

    那就不是坏事了,她送了一口气,因他是东宫侍卫,俩人也算熟悉,便道:“那你何故板着一张脸?”

    侍卫脸色更冷了,“我本就如此,废话少说,赶紧的吧,殿下要等急了。”

    说罢打头走在了前面,将他们领到酒楼就指了楼上道:“三楼。”

    不用他亲自带人,掌柜的知道他们是太子的客人,立即弯着腰来请人。

    包房里,白二郎和公主也都在,但唐鹤和两位御史都不在,也不知道太子这请客的人选是怎么选的。

    三人进去后和众人行礼,在剩下的三个位置上坐下。

    太子道:“孤后日一早便启程离开,盐场上的事你们多费心。”

    他并不拐弯抹角,在他看来,坐在这房间里的都是自己人,殷或算半个自己人,但他父亲是殷礼,是皇帝的心腹,他现在做的事并不惧皇帝知道,所以不必隐瞒他。

    虽然白善和周满从不觉得自己是太子党,奈何太子不这么认为,他对白善道:“晒盐法对江南盐税很重要,如今适合大规模晒盐的地方,除了青州便是莱州和登州一带了,孤去看过,两州的吏治还算清明,过一段时间他们会派一些人过来北海县,到时候你教他们怎样晒盐。”

    他道:“一旦江南盐场震动,所需的盐不是北海县一地能出产的。”

    白善应下,问道:“臣是要免费教吗?”

    太子就看向他,“你可以要东西,自己去谈。”

    白善就有些兴奋,然后压低了声音问,“他们知道江南盐场会有变吗?”

    “孤没有露过口风。”

    白善就明白了,他们估计不知道,这就是信息的不对等了。

    太子不知道他心里在憋着什么坏主意,也不想知道。他只要不知道,那这件事就跟他没有关系。

    所以叮嘱完白善,他直接就扭头和周满道:“明达留在此处,你多关照她的身体。”

    周满拍着胸脯表示没问题。

    太子感受了一下青州的夏天,心里其实是很有意见的,但这会儿天气更热了,再让明达赶路回京城只会更折腾,因此他对明达道:“回头让白善他们给你寻摸些山里的好地方,看有没有现成的避暑别院,买一栋,这青州太热,你别来避暑反而中暑了。”

    明达抿嘴一笑道:“不会的,太子哥哥放心。”

    太子一点儿也不放心,但明达坚持留在此处,他也没别的办法。

    他还要去别的地方巡察呢,并不能带着她。

    既然已经交代了要照顾明达,太子干脆就又多叮嘱了一句,让周满多照顾一下殷或。

    白二郎就抬起脑袋来眼巴巴的看着太子,太子看见了,顿了顿,还是道:“也多照顾一下驸马。”

    白善和周满就一起扭头去看白二郎,眼中有些嫌弃,但还是应了下来,还安慰太子,“殿下您就放心吧,白二是我们的师弟,我们还能不照顾他吗?”

    太子很放心,他一点儿也不担心这个,不过是白嘱咐几句罢了。

    吃过饭,太子便带着明达回刺史府,白善和周满特别贴心的将人送到刺史府的大门,目送人进去了才转身回驿站。

    才到驿站门口,他们就看到边上的墙角下站出一人来,几人吓了一跳,齐齐往后退了一步。

    明理:……

    他瞪着大眼睛看了白善他们一眼,行礼道:“白公子,我家老爷在此。”

    连鬼都不怕,为什么要怕他这么个人?

    白善三人这才看到抱着双臂靠在墙上的唐鹤,因为他整个人站在阴影里,此时天又有些黑了,所以大家一时没看见。

    白善和周满松了一口气,抱怨道:“唐学兄,您不知道人吓人会吓死人吗?”

    “你们的胆子什么时候这么小了?以前敢深夜抓鬼,还敢反杀刺客,这会儿连个站着的大活人都怕?”

    白善道:“任是谁冷不丁的看见一人突然出现也要被吓一跳吧?不信你问殷或。”

    殷或就有点儿纠结,他是说怕呢,还是说不怕呢?

    唐鹤就扫了殷或一眼,然后道:“他不怕。”

    白善和周满:……

    俩人一起扭头瞪他,殷或便试探性的往后退了一步,“我怕?”

    白善和周满便收回目光看向唐鹤。

    唐鹤不理俩人这个目光,直接略过这个问题,道:“找你们说说悄悄话。”

    既然是悄悄话,那就不能去酒楼饭馆茶楼一类的地方了,白善想了想后道:“我记得再过去几条巷子有一条街,那条街上住着的都是富贵人家,街道宽敞,但人少,没商铺,我们去散散步?”

    唐鹤瞥了他一眼道:“不用,直接去你们的房间就好,难道在驿站里还能叫人偷听去吗?”

第2933章 路上

    殷或也住在驿站里,就在白善他们隔壁。或许因为白善来得最早,所以驿站将临街的那间房给了他,那是最靠里的,隔着殷或一间房,还真没人能从这间房里听到什么秘密。

    唐大人进房后扫了一圈便道:“叫些吃的,我们边吃边说。”还撺掇周满,“你也是官,何不和驿丞要一间房来住?”

    周满一呆,问道:“我为什么要另住?”

    白善也扭头看向唐大人。

    唐大人一脸严肃的道:“天色渐晚,聊得太晚了我晚上就在此留宿,”

    周满呼出一口气,正要应下,谁知他话还没说完,喘了一口气后道:“我正想和白善秉烛夜谈。”

    白善:“……倒也不必,我记得对面就没住人,满宝,你去和驿丞要一间房,晚上就请学兄在对面安歇好了。”

    周满连连点头,转身就下去找驿丞,生怕唐鹤再开口。

    殷或看她出门了才疑惑道:“唐学兄不也是官吗?他要住店也不要钱吧?”

    而且驿站的房间,就是要钱,一个晚上也贵不到哪儿去吧?

    唐鹤道:“忘记带官帖和官印了,周满现成的四品大官,多好用。”

    可人家是夫妻啊,多要一个房间,明天就不知会传出什么话了。

    殷或欲言又止,最后到底还是什么都没说。

    满宝很快定了房间上来,顺便吩咐大吉出去买了些点心和小吃回来。

    四人将门关上说话,明理则和长寿一起蹲在门外,两人面面相觑,你瞪着我看,我瞪着你看。

    门一关上,唐鹤突然严肃的道:“长博已经出发往江南去了,至善,接下来就看你的了。”

    白善点头。

    唐鹤道:“虽说人心不能测,但有些事是可以推演的,我们来推演一下之后的事情发展?”

    白善苦恼:“我并不了解那些人。”

    唐鹤道:“我多少听说过一些,我来与你们说。”

    其实真要论起朝中的势力,江南的世家豪族是远比不上关陇豪族和中原鲁地一带世家的,但那边政令不通,似乎只要稍有兵力就能够让江南脱离大晋的控制。

    所以皇帝一直对江南很在意,实在是,没能真正的控制住江南啊。

    这也是前朝遗留下来的问题。

    前朝天下大乱,特别是关中和中原一带,可以说是今天姓王,明天就姓李,打的是你死我活,势力换了一波又一波。

    因为前朝安定暂时从南方回迁的世家又溜到了江南,江南虽然也乱,却要比北方好很多。

    后来天下初定,江南也很快平定下来,却不是皇帝带着大军一波一波打下来的,而是江南的世家豪族收拢了势力主动来投。

    这在当时是好事,毕竟不用打仗了,但之后,江南一带也渐渐不受控制。

    “不少世家豪族在江南都有分支,他们在江南经营可以不管朝廷政令,其中以盐税和茶叶交易为最。”

    白善道:“不是已经有好转了吗?”

    唐鹤叹气道:“明面上是这样,但谁也不知实际情况是怎样的。”

    殷或垂下眼眸喝了一口茶后道:“二十几年来,陛下一直在往江南安插官员和人手,我想情况已经没有之前那么坏了,不然陛下也不会大刀阔斧的说要办盐税。”

    唐鹤看向殷或。

    殷或放下茶杯道:“不用看我,更具体的我不知道。”

    三人惋惜的收回目光,一起叹息道:“要是能知道谁是陛下的人就好了,杨学兄在江南也方便很多。”

    周满精神一振,问道:“你们说陛下会不会把那些人给杨学兄用?”

    白善:“不会。”

    唐鹤更直接,“想什么呢,陛下就算用人,那也是把长博给别人用,他的资历摆在那里,而且……”

    他顿了顿后道:“江南距离京城太远,陛下未必全然信任他们。”

    尤其是杨和书,虽然皇帝将他派到江南是信任他,但该有的怀疑一定也有,尤其杨氏在江南经营多年,杨和书这次可是直接站在了家族的对立面。

    就在唐鹤和白善他们密谋江南时,杨和书正在路边野宿,万田将烧好的水取下来凉了凉后给他喝。

    杨和书从星空中收回视线,接过喝了一口,扫了众人一圈后道:“让大家都喝些水,歇息吧。”

    万田应下,将水交给护卫,转身去整理马车让他歇息,“大爷,歇息吧。”

    杨和书却望着星空没动,他随口道:“你先去睡吧,我再坐一会儿。”

    主子没睡,作为下人自然不可能睡了,万田就蹲在杨和书边上,也抬头看着星空,问他,“郎主是想娘子了?”

    杨和书收回目光,摇头,“我在想太子他们此时在何处。”

    “还在青州吧?”万田道:“太子殿下带着公主和驸马肯定走不快。”

    杨和书点了点头,“可惜没能亲眼看一看晒盐法,只从信上看到些数据。”

    “郎主担心他们夸大?”

    杨和书摇头笑道:“若是别人还可能,白善和周满的话,不至于。”

    万田便更有信心了一点儿,“郎主,有白公子和满小姐帮扶,江南之行应该没问题吧?”

    杨和书道:“我在等父亲的选择。”

    万田便又担心起来,虽然侯爷很疼他们大爷,但他是族长,不可能只为大爷一人着想。

    也是从家里出来以后,大爷直接让他称他为郎主。

    郎主为一户之主……

    出门前,大爷和侯爷闹得很不愉快,他不太有信心,“郎主觉得侯爷会站在您这边吗?”

    杨和书垂下眼眸道:“他会的,识时务者为俊杰,但别人却不一定,族长也不是不能换的……”

    万田吓得呆住了,“换,换族长?”

    杨和书平静的瞥了他一眼,问道:“连皇帝都能换,换个族长而已,惊什么?”

    万田:……

    对于万田来说,杨氏换族长可不就跟换皇帝一样吗?

    他紧张的咽了咽口水,又想起了什么,期盼的看着杨和书,“郎主,您是少宗主,换族长……那是不是换您?”

    杨和书就敲了一下他脑袋,“想什么呢,父亲站在我这边有可能会被换掉族长,他们会让我接手族长之位吗?那自然是连少宗主一起换了的。”

    万田都快要哭了,对于他来说,少爷一出生就是少宗主,他实在难以想象他不是少宗主的样子。

第2934章 启明星

    杨和书目光坚毅了些,抬头看了眼星空道:“这世上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有些事情不破不立,我会主动接手此事,并不只是为了大晋,也是为了宗族。”

    他从小受家族培养,又怎么可能一点感情也没有?

    他要的从来就不止是大晋的利益和自己的前途,还有家族的长远。

    此时,杨侯爷也在仰望星空,儿子临行前的话在他脑海中一遍又一遍的响起,“这世上,除了星空,便是大海和高山都会移动位置,王朝会更迭,更遑论我们杨氏只是一个宗族罢了。”

    杨侯爷道:“皇朝常换,世家长在。”

    杨和书却摇头,“父亲,在魏前又哪里来的世家呢?汉时的皇族,再往前去的六国王族,现在又在哪里?这世上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您看每年陛下皆科举取士,凭借察举制入仕的人才有几个?”

    “但考中进士的还多是我们世家和士族。”

    杨和书就静静地看着杨侯爷。

    杨侯爷无奈,只能认输,“你说的也没错,这几年陛下起用的人里的确多为寒族,便是有世家子弟也多出自旁支。”

    比如现在最受皇帝看重的白善便是出自世家旁支,还是个小世家。

    皇帝最近似乎喜欢上了用小世家的旁支子弟,提拔了好几个人。

    杨和书道:“父亲觉得未来二十年内大晋会有乱势吗?”

    杨侯爷想了想后摇头,本来是有的,但现在没有了。

    杨和书总算满意了一点儿,“只要太子康健的活着,那大晋未来二十年就是安定的,以陛下的雄心,太子的壮志,父亲觉得江南还能独立于外多长时间?”

    “江南不是独立……”

    “也差不多了,”杨和书道:“政令不通和独立有多大区别?现在是陛下用人,或许还能平稳一些,等交到了太子手上才收回江南,恐怕会血流成河。”

    杨侯爷冷哼一声,“他敢!别忘了前朝是怎么亡的!”

    前朝就是被这些世家贵族联手弄没的。

    杨和书有些头疼,“父亲觉得当下还能和前朝一样吗?”

    杨侯爷就说不出话来了。

    杨和书道:“父亲,我姓杨,还是少宗主,您觉得我会害杨氏吗?”

    他道:“从小您就教我,功名利禄和宗子比起来实际上不值一提,儿子如今也依旧这么认为,但我要告诉您的是,功名利禄及一个宗族在社稷面前同样是不值一提,不仅陛下和朝臣不会手软,我们挡着的百姓对我们也不会手软。”

    “杨氏不能逆天,世家贵族也逆不了天。”

    杨侯爷很想说三十年前他们就逆天了,但……

    “前朝会覆灭,的确是因为世家贵族动手,但若不是末帝残暴奢靡,穷兵黩武,民生艰难,世家能够挑起这么多人反了末帝吗?”杨和书道:“当今不是奢靡之人,太子殿下也不爱好享乐,百姓们虽有各种各样的难处,大体上却可以安居乐业,世家振臂一呼,还能招揽多少人?”

    杨侯爷沉默。

    杨和书道:“原来的路已经走不通了,何不换另一条路?父亲,如今说起世家,排在前面的是王崔,关陇则是皇族和后族,杨氏远落其后,如今难得有机会,我们不如断臂重生。”

    杨侯爷伸手揉了揉额头,将儿子从脑海中赶了出去,勉强不去想他,他烦躁的回身,坐在书桌后想要看看书,却发现一个字都看不下去,便又踢踢踏踏的起身。

    长随听到动静推门进来问,“侯爷,可是要歇息了?”

    “不睡!”杨侯爷一点儿也不想睡,他干脆抬脚往外走,绕着自家的花园就走起来。

    长随不太能理解他家老爷的行为,大晚上的,虽然花园里凉快,但虫子也多啊,黑乎乎的来逛什么花园呀?

    不过他还是提着灯笼上前照路,杨侯爷背着手想,儿子此举哪里是想断臂重生?完全是想涅槃重生嘛。

    江南被收服,接下来皇帝肯定会对中原世家,甚至是关陇贵族出手,一个家族是不可能完全依附于皇族的,他们该有自己的风骨才是。

    杨侯爷自然知道胳膊拧不过大腿,但也不想失了自己的傲气。

    他停住了脚步,竖起耳朵去听,问长随:“我似乎听到念书的声音,谁在念书?”

    长随也听了一下,忙道:“应该是大奶奶在教少爷念书。”

    杨侯爷垂眸思考起来,最后呼出一口气道:“夜深了,我们回去休息吧。”

    但他走到一半又道:“崔氏身体不太好,明儿你带人去告诉她,让她带着孩子去庄子上住,多给她派一些人……罢了,你问问她想要带谁去,把长博屋里和书房上伺候的人都给她带上。”

    长随应下。

    杨侯爷道:“孩子现在还小,她自己先教着,等明年再大一些,我给他寻摸一个好先生。”

    杨侯爷回到正房,看到亮着的灯,脚步又一转去了书房,“我今夜还是睡书房吧。”

    但他一点儿睡意也没有。

    长随是他的心腹,似乎知道他在纠结什么,从脚踏上爬起来去给他倒了一杯水,“老爷,您这是认同大爷的话了?”

    杨侯爷叹气,“我自然知道时势在变化,社稷、世家和皇权都要变,但杨氏完全可以顺着河流走,大家都变的时候顺应时势的变,何必这样强出头?”

    “但他等不起,非要推一手,做这领头之人,我是他父亲,我又能怎么办呢?”只能答应了啊。

    杨侯爷心里很不好受,焦躁得好似被火烤一样,但他还是压下了脾气道:“传信回族里,多要些人手过来,不必进城,直接去庄子上,保护好崔氏母子吧。”

    他能做到也就是杨和书掉进旋涡时护住崔氏母子,至于更多的,杨侯爷已经预想得到,事情闹不大还好,闹大了,他这个族长怕是都当不了了。

    杨和书睡了一觉,醒来时天已经朦朦亮,但天上的星星还是有不少,他抬头看了一下星空,一眼就看到了天上最亮的那颗启明星。

    万田悄悄打了一个哈欠,见少宗主又在看星星,不由叹气,“星星不都一样吗?”

    杨和书笑道:“星星也是不一样的,虽然都是亮的,但有的星星就是会特别的亮,站在所有星星的前面,领着它们发光。”

第2935章 太白

    天还没亮,白善就被惊醒了。

    住在驿站最不好的便是这一点,同一栋楼里只要有人起了,动静大一些就会被吵醒。

    白善微微偏头看了一眼抱着他胳膊还睡得特别香的周满,伸手摸了摸她的头发,发现出了不少汗,或许她也觉得热,松开了他的胳膊,直接往后一退,双手放在脑袋边继续睡,只是眉头微皱,不太舒服的动了好几下。

    白善就伸手在床的外侧摸了摸,摸到一把蒲扇,拿起来便给她扇凉,周满眉头舒展开,又沉沉睡过去了。

    白善却没了睡意,干脆侧身躺着,一边慢悠悠的给她扇凉一边想事情,也不知过了多久,听到唐鹤在外伸了一个懒腰,还念叨:“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今日又是好天气啊。”

    “老爷,这天还没亮呢,您就知道是好天气了?”

    “青州少雨,再坏能坏到哪里去?你别给我乌鸦嘴,去给我打水洗漱,一会儿我要去街上吃火烧。”

    明理应了一声,转身下楼去打水。

    唐鹤则挥着胳膊要下楼转一转。

    屋里,白善扭头看着周满,也不知道是因为唐鹤说话吵到了她,还是因为他说到了火烧,她眼睫毛微微颤动,慢慢睁开了眼睛。

    白善看见忍不住笑出声来,“醒了?”

    周满伸了一个懒腰,背过身去躺了一会儿,凉风从蒲扇上落在她身上,她就又转过身来看他,“我刚才迷迷糊糊似乎听到有人说火烧。”

    白善一手拿着蒲扇,一手撑着脑袋冲她乐,“唐学兄说的,怎么,你馋了?”

    周满就将手放在自己的肚子上,道:“不是馋了,是饿了,过了一个晚上你没饿吗?”

    白善一乐,起身下床,顺便伸手将她拉了起来,“那就起身吧。”

    俩人穿好衣服出去,大吉和西饼也醒了,听到动静上来看了一眼,立即转身要去厨房打热水。

    俩人不急着洗漱,正要下楼去找唐鹤,突然一道轻响,俩人下意识的抬头,就看到唐鹤站在一个凸出的窗口里往下看他们,招手笑道:“上来。”

    白善瞪大了双眼,他住了这么多次青州城驿站,怎么不知道上面还有一层?“

    他转动着脑袋要找楼梯,周满已经找到,直接拉着他上去。

    到了上面才发现是个小阁楼,只是被弄成了茶室,这里是这一片最高的地方,三面都是窗,还是大窗户,推开就能看到外面的街景。

    只是现在天才蒙蒙亮,外面并没有热闹起来,许久才有一两个人走过。

    但此时三面窗都打开,风吹进来,三人都感受到了凉意。

    周满舒心的呼出一口气,“清晨真好。”

    三人听到脚步声,回头看去,就见殷或提着袍子小心翼翼的上了台阶走上来,等站到了屋里他才呼出一口气道:“这阁楼建得还挺惊险。”

    白善问:“你恐高?”

    殷或否认,“只是对于这种无着无根的高处不适应而已。”

    唐鹤微微一笑,闻到了味道,便伸长脖子往远处看了一眼后道:“诺,我说的火烧,上次从他家的摊位上走过时我就想吃了,奈何急着出城,又刚吃完早食,所以就没吃上。”

    大家探头去看,确定好位置后就收回了视线,开始两两占据一扇窗户看向正要醒来的青州城。

    夜空中最闪亮的那颗星就撞进了周满的眼里,她惊叹道:“今天的太白星可真亮。”

    唐鹤也抬头看去,看到离它很远的几颗星星已经在天光下渐渐黯淡,而它还亮闪闪的悬挂在天空上,便微微一笑道:“太白星也叫启明星和晓星,不仅是清晨最亮的一颗星,有时候也是黄昏入夜时最亮的一颗星。不过今天的太白星的确更亮。”

    白善就看向周满,含笑道:“说起来,你与它还是亲戚呢。”

    不说唐鹤,连殷或都忍不住看过来,“太白星?你说的是太上老君?”

    白善颔首,周满脸色爆红,见他还要说便伸脚踢他,“不许瞎说!”

    白善便跳着躲开,哈哈大笑道:“怎么能是瞎说呢,这可是有理有据的。”

    殷或见他在屋子里蹦跳,不由抓紧了窗户,脸有点儿发白。

    屋中的其他三人都是善于观察的,立即停止了打闹,“你怕掉下去?”

    “不会掉的,虽然是伸出来的房间,但也很牢固的。”

    殷或点了点头,只是也没松开手。

    唐鹤便笑着转开话题,“是因为她是仙子转世?”

    白善惊奇,“学兄怎么知道的?”

    这个传说只在七里村周围盛传的。

    唐鹤:“你们忘了?我曾经到过七里村,还有大梨村上的道观,当时我可是听到了不少传说。”

    白善就哈哈大笑起来,和满宝道:“这可不是我说的,唐学兄早知道了的。”

    周满这才不再和他闹。

    白善道:“村里的人认为满宝是太上老君座下的童子,而太白是太上老君的学生,所以他们不就是亲戚吗?”

    唐鹤笑着摇头,“那你不如说满宝就是太白算了,反正都是女子……”

    他说到这里一顿,突然一脸惊悚的道:“天啊,不会是真的吧?”

    他转过头去上下打量周满,问道:“你会弹琵琶吗?民间认为太白是着黄衣,戴鸡冠,弹琵琶的女神,你也是老君座下的弟子,说不定你就是太白转世呢?”

    周满:“……唐学兄,你是没睡醒吗?”

    白善却若有所思起来,“也不无可能,太白司虚灾疾病……”

    他和唐鹤一起看向周满。

    周满忍不住后退一步,双手交叉挡在胸前,戒备的看着他们,“你们想干什么?”

    殷或道:“这样的话在京城不好传,在青州这样偏僻贫穷的地方却正好,而且你不是信道吗?倒也不冲突。”

    周满满眼迷惑,“图什么呢?”

    当年她娘到处造谣她是天尊座下的童子,是因为她“治好”了她娘的病,她娘为保护她到处传的。

    但她现在已经远近闻名的太医,她用不上这个名声了呀?

第2936章 形象

    唐鹤微微一笑道:“有备无患,太白又不是紫薇、贪狼这样的星,主的是虚灾疾病,你怕什么?”

    这是怕的问题吗?

    谁跟神仙扯上关系,甚至变成神仙都要多想一些的吧?

    而且万一这世上就有神仙呢?

    “科科,你说是吧?”

    科科:“那就是一颗星球,上面没有生命,不是神仙。所以宿主用自己的名字去命名应该也可以。”

    周满:“……这不是命名权的问题。”

    她抬头看向几人,“你们到底想干嘛?”

    白善看了一眼唐鹤,他不知道唐鹤想干嘛,但他自己嘛……“你不是一直苦恼医署传播得太慢,即便你亲自到每一个村子里义诊,最后愿意到医署来看病的人不多。但若是劝说他们的是一个神仙,我想他们会更信服,也更加愿意尝试看病吧?”

    周满微微歪头,“因为我是凡人,所以他们就不太相信我?”

    “反正你是神仙,他们会更相信你,你想想村子里的人,自从知道你是太上老君座下的仙子转世后,他们是不是更愿意找你问些疾病了?”

    要知道,以前可是周满追在人屁股后面求着要问诊的。

    “还有道观,以前山上的道观甚是冷清,但自从传出你是太上老君座下仙子,岳母吃着道观里的药慢慢好以后,是不是多了很多信徒?有些甚至是临县过来求签的。”

    现在他们和道和道虚都还有书信往来,道虚不止一次的抱怨过,就因为道观现在香火渐旺,他们根本走不远,每次历练,走不到两个月师叔就去信催促他们回去帮忙。

    这么多年了,他们到现在都没走出剑南道呢,可愁死了。

    周满若有所思起来,“我是不介意当神仙的,但陛下也不会介意吗?”

    唐鹤直接挥手道:“陛下不会在意这种的,你要做的是太白,又不是别的星。”

    又压低了声音道:“而且青州天高皇帝远的,谁知道这是你们自己干的?就不能民间自己传起来?”

    白善却不认同,道:“陛下又不傻,村子里传满宝是仙子,很多人都以为是真的,但先生、堂伯、还有道和他们就知道是假的,还猜得出是谁主动传的这话,可见这种事是骗不过聪明人的。”

    他道:“既然骗不过聪明人,那就不骗。”

    周满连连点头,“我和陛下说一说,他同意了再说。”

    唐鹤有些惋惜,皇帝只怕不会愿意,已经传出去成了既定事实是一回事,提前询问皇帝又是另一回事了。

    前者,皇帝便是知道是周满他们故意为之,也不会太往心里去,毕竟太白星不是灾星,也不是关系皇权的星主;

    而后者,哪怕太白不会威胁到皇帝,作为皇帝也不会愿意臣子跟神仙扯上关系吧?

    唐鹤略过了此事,叹气道:“行吧,天亮了,我们去洗漱用早食吧。”

    四人下了阁楼,各自的下人已经打了热水回来,服侍他们洗漱过后下楼去了,唐鹤手里还摇着一把扇子。

    周满盯着他手里的扇子看。

    唐鹤就合上,递给她笑问,“想要?”

    周满立即接过,打开扇了扇后看扇面,“这扇面上的字有些眼熟。”

    唐鹤背着手道:“你杨学兄题的,好看吧?”

    周满点头,扭头和白善道:“我们一会儿也去买白扇面,回来自己画画题字。”

    白善“嗯”了一声,含笑道:“就题你是太白转世?”

    周满就觉得脚痒,忍不住想去踹他,白善笑哈哈的躲开,率先跑在了最前面。

    唐鹤的鼻子很厉害,运气也很好,找的这一家做的火烧也极好,周满他们来的已经够早,但依旧排了许久才轮到他们,于是四人认真的想了想后便买了一大堆,打算吃不完就给白二郎送一些去。

    白二郎此时才起来呢,等他们拎着用干荷叶包好的火烧到刺史府时,他正在客厅里等着用早食呢。

    周满看了眼桌子上的早点,好奇,“怎么不吃?”

    “等太子,”白二郎道:“太子刚练完剑,正在沐浴更衣。”

    周满便勉励白二郎,“你也该与太子学习,常锻炼一下身体。”

    白二郎:“怎么不见你们锻炼?”

    白善立即道:“谁说我们不锻炼?我们早上都打拳的,嗯,今天是个例外,明天我们继续。”

    周满看了一眼白二郎,点头,“好。”

    明达抿嘴一笑,扭头和白二郎道:“我们以后早起出去散散步好了。”

    “你们要去散步?”太子一身水汽的进来,瞥了几人一眼,目光落在他们手里拎着的荷叶上,“这是什么?”

    唐鹤纠结了一下,不太想让太子吃他们带来的东西,但还是放下道:“臣等在外面吃的火烧,觉得还不错,所以就买了些送过来。”

    太子微微点头,便自有下人上前打开,把火烧取了出来,吴公公先掰了一块吃,确认没什么问题后才奉上给太子公主和驸马。

    他们吃东西,周满他们就坐在一旁等。

    太子用完早餐便要带他们去前面的衙门,他今天要见青州的官员们,勉励他们多晒盐,好好为他们李氏皇族和大晋干活儿。

    路上,见周满一脸的欲言又止,就停下脚步问,“有什么话你就说,干嘛一脸为难的样子?”

    周满道:“殿下事情已经很忙了,我正在犹豫这种小事是不是要告诉您,让您烦心。”

    “你都能和孤要钱了,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烦心的事情吗?”

    周满:……好像是没有的。

    她便道:“好吧,那我悄悄的告诉您,出我口,入您耳,您可不能告诉别人,不然传出去太过丢人了。”

    太子就看向站在一旁的唐鹤等人。

    周满就叹息道:“他们都知道,倒不用回避了,殿下,您觉得我做夜空中最闪亮的那颗星怎么样?”

    太子一头雾水的看着她,一脸迷茫,“那是什么?”

    满宝就指着已经消失的启明星的方向道:“就是太白星啊。”

    太子就上下打量她,“你?为何要做太白星?太白不是白帝子吗?就算要做,那也该是白善吧?”

第2937章 坦诚(给书友“vivi含笑”的打赏加更)

    太子转头去看白善,又摇头,“年纪大了点儿,再年轻三四岁就像了,虽然你容貌也好,但要说最合适的还该是杨和书,他少年时才是容貌绝俗。”

    白二郎忍不住叫道:“太子你看杂书!”

    太子就淡淡的瞥了他一眼,白二郎脖子一缩,但依旧有些不服气,“您自己都看杂书,为什么要收缴我的书?”

    太子移开目光,冷淡的道:“《拾遗记》不算是杂书。”

    此话一出,别说白二郎和白善周满,连唐鹤都忍不住鄙视一下太子,看杂书就看杂书,谁年轻的时候不看几本异闻志怪的话本……哦不,是杂书。

    就是现在,唐鹤都会看的,所以看杂书不可耻,看了不承认才可耻。

    明确将太白认定为白帝子,还是个容貌绝俗美少年的,只有两百多年前的杂书《拾遗记》。

    太子:“就算不看《拾遗记》,民间也多将太白认定为男子吧,主刀兵肃杀,别说周满,就是白善都不合适的,这个得在军中找。不过太白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你要去当他?”

    唐鹤连忙解释道:“殿下,那都是很久以前的认识了,本朝建立之后,民间多认为太白是身着黄衣,头戴鸡冠,怀抱琵琶的女子,《七曜攘灾决》里就详细记载了这一点。在这里面,她司虚灾疾病,这一点儿,陛下和朝中诸臣也都有印象的。”

    太子:“……那不是密宗的书吗?周满,你不是信奉老庄吗?怎么改信佛教了?”

    周满挠了挠脑袋,“只要有理,其实也不是不可以的。”

    太子鄙视她,觉得她信仰不坚定,“是便利吧?”

    “嗨,不管是道家还是佛家都可以包罗万象嘛,密宗不也定义了太白吗?”白善想得很开,密宗都能设定太白的形象,他们为何不能再创造一下?

    他还撺掇周满,“你不会弹琵琶,不如我们就传太白是抱着琴的?”

    周满果然心动。

    太子:……

    他也不急着去前衙了,干脆就转身认真的打量起他们来,“为什么要做太白?”

    白善正要开口,周满就拦住他,自己解释了。

    一听说是为了宣传医署,太子就沉思起来。

    太医署一开始就是太子负责的,就是现在,他跟太医署的上下级关系依旧存在,所以……

    他思索了一下,觉得让她当一下神仙也没什么,但……

    “你们要适可而止,小心被反噬,”他道:“历来涉及神鬼之事,到最后没都没有好下场。”

    周满瞪大眼睛,“不至于吧?”

    太子轻蔑的扫了他们一眼道:“不至于?哼,凡间的仙人,最后要么被拆穿,要么是得道飞升去了。”

    得道飞升=死了。

    周满想了想后道:“我会尽量避免第一种,至于第二种,殿下,人都有一死的,说不定我能长命百岁后才得道飞升呢?”

    太子:“……你高兴就好。”

    但这种算计的秘密为什么要让他知道?虽然有些困扰,但太子心里还是有点儿高兴的,于是给她提了一个建议,“别传得太离谱,找几个信得过的人去一些偏远的乡下地方传话,剩下的你们就不要再出手了,若是谣言,咳,流言跑偏了,你们再引一引就可以了。”

    周满和白善见他竟然同意了,高兴的应下,白二郎更是道:“太子放心,这个我们很有经验的,她以前在我们村就是太上老君座下的仙子。”

    太子怀疑的看着周满,原来你有前科?

    白善连忙道:“这却不是她传的,是因为她从小聪明,学医又快,所以附近的村子才有了猜测。”

    “对,”白二郎还一脸叹息的道:“我们小时候都相信了呢,她自己也特别相信,要是遇上了难事,我们还会偷偷的作法,想要天上的太上老君帮帮忙。”

    太子:“……你们还会作法?”

    “会一点,但主要是道和道虚来做。”白二郎想到他们为了作法送给道和道虚的鸡蛋,那可都是从他们的小农庄里拿出来的,结果他们悄悄在道观后面又是烧香,又是跳神的,最后也没能让太上老君降下神迹。

    白二郎瞥眼看向白善和周满。

    小时候他和周满都有些相信她是仙子转世,只有白善一点儿也不信,可也不知为何,他和周满长大不太相信了,但白善又有些相信了。

    太子忍着笑,和他们颔首道:“你们有经验就好。”

    又叮嘱道:“这件事别告诉别人了,我们几个知道就行。”

    大家都点头应下,周满也不打算再告诉别人,嗯,陛下是最高的顶头上司,再告诉他就够了。

    不过他也不是别人,他是太子的爹!

    太子没想到周满还打算告诉他爹,忍着笑的领着他们去前面见郭刺史等人。

    郭刺史已经领着刺史府的官员和各县县令等在前衙了,见太子带着白善周满出来,心下叹息一声,对于俩人的受宠程度又有了新的认识。

    太子这次见这么多人只有两个特别需要吩咐的,一是晒盐法和盐场;二就是医署的宣传和普及,他希望各县都能给予帮助。

    尤其是盐场,当中涉及到国政,需要特别的注意。

    当然,医署也很重要,这事关民生。

    大家只当太子偏心白善和周满,没有多想,反正当着他的面是满口应下,之后的事情之后再说。

    周满得了支持,趁势和郭刺史申请了一些钱和便利后便回家给皇帝写信了。

    没错,她没有写折子,而是写信。

    她觉得宣传自己成为神仙是一件很羞耻的事,她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小时候乡邻说的多了,她自己会有一种自己就是仙子转世的错觉,但她现在已经长大,她明确的知道自己不是太白,但她现在要去冒充太白。

    不过科科说了,那是一颗星星,它不是人,上面也没有人,所以她接受的还挺快。

    信是随着明达的信一起送回京城的,她写信回去报平安,顺便告诉帝后太子已经启程离开青州,她和驸马会留在青州避暑,不会和太子继续南下。

    信很快送到京城,皇帝先拆开了宝贝女儿的信,看完了思念过女儿后才拿起周满的信拆开。

第2938章 维护

    皇帝一目十行的扫过,然后震惊的瞪大了眼睛,便是脸皮厚如他,也不由道:“无耻啊~~”

    伺候他茶水的古忠手微抖,忍不住抬头快速的看了他一眼,觉得他的脸色还好,便放下心来,一边将茶奉上去,一边笑问,“周大人这是说了什么好玩儿的事?”

    皇帝撇了撇嘴,将手中的信来回看了两遍,然后就拿起信封看了看后道:“幸亏她还知羞,没写折子,知道让朕不外传。”

    话是这么说,但他却特别顺的将信递给古忠,示意他看。

    古忠觉得皇帝的脸色还不错,虽然一脸嫌弃,所以便笑着躬身接过,展开信看。

    看过信后的古忠:……

    他憋了半天,总算憋出一句话来,“周大人还真是……奇思妙想。”

    皇帝就哼了一声,“这是奇思妙想吗?这是懒的,想走捷径呢。”

    古忠便问,“那陛下的意思是……”

    “他们想做就做,有捷径走为何不走?”皇帝敲了敲桌子,“写信,让驸马写一本奇闻志怪的……杂书,其中太白就描摹成周满的样子便是,让她司疾病寿命。密宗能写书,难道他们自己就不能写书吗?”

    神仙的形象都是会变化的,连男女都可变,还有什么不能变的呢?

    以前太白是主刀兵肃杀,为大将军形象,但现在民间多传为女子,司虚灾疾病,既然可变,那干脆变得彻底一点儿。

    皇帝敲了敲桌子,“除了疾病寿命外,让驸马再写一些太白防治疫病的事,周满不是一直想要在京城之外的地方种痘吗?若真有人相信她是太白,之后让他们种痘就要容易许多了。”

    古忠都应下,开始研墨,自己代笔写了信,交给皇帝看过以后就盖上了私印。

    皇帝想了想,没让他将信封上,而是在信后添了一句话,让周满他们悠着些,流言若是太甚,朝中大臣们要是问起来,他是不会为她保密的。

    皇帝自觉不会向外传,但这事儿实在是太可乐,他忍了一天,晚上还是忍不住去找皇后说悄悄话。

    “这世上想当神仙的不知有多少,但他们也只敢悄悄的来,别说告诉别人,连心思都不会显露出来,她倒好,直接写信来问朕,”皇帝啧啧道:“起居郎就跪坐在一旁,也不知将来太史令要怎么写她,哈哈哈……”

    皇后也忍不住笑,推了皇帝一把,“陛下也太促狭了些,既知道,看完信后何必说出口?”

    他不说,难道起居郎还能将他的信拿过去拆了看不成?

    皇帝哈哈大笑道:“总要让后人知道这周太白是怎么来的吧?”

    这样的有迹可循,将凡人成仙的最后一点隐患也消除了。

    皇后也只是嗔怪了一下,并没有很责怪皇帝。

    起居郎所做的起居注在记录后就会被封存,等皇帝驾崩,换了一个皇帝才有可能被打开修史。

    所以这件事被起居郎知道并不要紧,能做起居郎,嘴紧是第一要素,皇帝都有可能往外泄密,但起居郎一般不可能。

    所以皇后叮嘱皇帝,“您可不能再告诉他人了。”

    皇帝:“放心吧,朕不会再说此事的。”

    因为说得自信,所以第二天小朝会结束,大家坐着休息时,皇帝就看着魏知几个大臣欲言又止,生生忍住了分享的冲动。

    惹得魏知看了他好几眼,见他欲言又止后收回目光竟然不啃声,他就不免主动开口询问,“陛下是有事和臣说吗?”

    “没有,”皇帝否认得特别快,顿了顿后转开话题,“杨和书到江南了吧,可有折子回来?”

    吏部李尚书便道:“是,有弹劾他的折子,说他才到扬州便大肆饮宴,虽是监察使,却未行使监察使之责。”

    李尚书顿了顿后问,“陛下,可要着他上辩折?”

    皇帝不在意的挥手道:“不必,暂且压下去。”

    杨和书刚过去,只怕屁股还没坐热呢,这时候的弹劾都是试水,皇帝不想杨和书将太多精力放在争辩上。

    他对老唐大人道:“他现在也算是你的人了,你多看着一点儿折子,这段时间先把弹劾的折子压下去。”

    淮南道是御史台辖下,杨和书这个监察使现在是老唐大人的手下,但皇帝给他的权力很大,他不仅可以监察淮南道辖下官员,还能插手民政,皇帝还将淮南的一支军队交给了他……

    朝中的大臣只要不是傻子都看得出来,皇帝给杨和书这么大的权力是为了什么。

    所以杨和书人还没到扬州,淮南道上下的官员就都紧张了起来。

    要不是他出身杨氏,杨氏又在江南还算有名望和权势,他恐怕连扬州都到不了。

    在路上遇到个山匪,生个病什么的最是正常不过了。

    当然,杨和书也不是一点儿意外没遇到的,只不过他也带了不少人,意外就显得不是很重要了。

    皇帝点了点桌子,沉思道:“白善想在北海县建个渡口,户部那边可有盈余的钱?”

    刘尚书认真想了想,没吭声。

    果然,魏知先表示了反对,“陛下,臣一直不同意在北海县再建渡口,莱州的渡口便可用。”

    白善作为北海县的县令为北海县谋利没错,但他是大晋的宰相,想的却得是整个大晋,因此道:“再建渡口花费很大,从北海县到莱州渡口并不是很远。”

    皇帝想了想,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于是不再提这件事,道:“等太子回来再谈此事吧。”

    但白善显然是等不起的,他一回到北海县就开始让人去寻找可以造渡口的匠人,当然,不是那么好找的,会画图纸的匠人,还得是会造渡口画纸的匠人,白善打听了一下,整个青州都没有。

    他只能给京城的先生同学们写信,请他们帮忙寻找。

    庄先生收到他们信的时候已经快到中元节了。

    周家的人正齐聚一堂,他们早在一个月前就收到了周满的信,然后就开始写信让所有儿子来京城,他们要商量家里的财产要怎么办,是照着满宝的主意来,还是分家……

第2939章 家宴

    老周头坐在小凳子上切药,切到一半就叹气。

    钱氏没管他,她也在切药,老周头就又叹息一声。

    钱氏掀起眼皮看了他一眼,问道:“你又怎么了,老五媳妇说了,这些药都是急用的,回头还要拿去碾成粉末做药膏呢。”

    老周头这才加快了切药的动作,但还是忍不住话,“你说我们真要分家?”

    钱氏没说话。

    老周头心里是不愿意的,他嘟囔道:“我们都还活着呢……”

    总觉得分家以后家就散了,现在没分家,老四他们用满宝的官帖天经地义,满宝每年分账也天经地义,多一点少一点都是一家人,大家糊弄着过就行,没谁放在心上。

    可要是分家,这些事情就都要重新论了,不然,东西分得多了,心里难免有些疙瘩。

    老周头知道自己不如老妻聪明,因此问她,“别的不说,要是分家,做药膏这门生意就是老四、老五家的和满宝立君她们几个了,我们两个天天在家里给她们切药,日子长了他们能没有意见?”

    所以村里的老人只要还在就不分家,最主要的原因是服役纳税,次一等的理由就是老人难做了。

    分了家,兄弟几个,老人是帮老大家干活儿,还是帮老二家?那老三家怎么办?

    尤其他们家可是有六个儿子呢。

    他倒是可以两手一摊说以后跟着闺女过,可他也不能这会儿跑去青州跟着满宝啊,所以同样的,帮了这家帮不了那家,也太难了。

    而且……老周头嘟囔道:“我就想切切药……”

    像老大家的,厨房里的活儿他做不来,老二老三他们都在里干农活,他倒是可以帮的,但他不想干,太累了,他都这把年纪了,可以享福,为什么又要到地里去劳作?

    所以不分家多好,每年依旧一个劳役,家里有闲人就送去服役,没有就交钱。

    他不管干的什么活儿,最后都是给所有儿女干的,因为最后赚的钱都有一部分交到公中给大家分账。

    钱氏见他说得这么委屈便道:“先问问孩子们。”

    “做什么要问他们?”老周头道:“我们还活着呢,我们拿主意就是了,就听满宝的,把家里的生意都记在立君名下,现在家里那几个铺子不也记在她名下吗?”

    钱氏道:“现在家里有钱了,孩子们也各有营生,我不知他们是怎么想的,总要问一问,我也觉得不分家好,但总要他们心甘情愿才好。”

    她道:“这么多的产业一下就都交给立君,他们要是心不甘情不愿,那才是坏事。”

    老周头就嘟囔道:“以前你不也撒泼说不许分家吗?”

    钱氏就生气了,哐的一下将刀插在了案板上,问道:“我什么时候撒泼了?家里说过分家吗?那会儿是什么时候,这会儿是什么时候?那会儿家里什么都没有,分家等于找死,现在就算分家了,他们各自也能过得好……”

    “好好好,你说的都是对的。”老周头觉得满宝总是忘事这一点儿就是跟她学的。

    周四郎收到信说家里出了大事,让他回来商量大事,于是将商队交给了三子,让他们继续在夏州等着西域来的人,他就带了两个人就赶忙跑回来了。

    周二郎和周三郎则是把家里的事情托给了村长,然后找了上京的商队一起走。

    两方人马是一前一后到京城的,只是他们到京城两天了,老周头也没说是什么事。

    当然了,老周家也没什么秘密,他们很快就从各自的妻儿那里知道了原因。

    这两天他们心就跟火烧似的,都有主意,却不知道其他兄弟是什么主意。

    钱氏觉得人既然已经到齐,那就没必要拖着,等他们休息了两天,缓过劲儿来了,各自的小家也商量过以后,她就让小钱氏早些做饭,还把出嫁的周立信、周立君和周立如三姐妹给叫回家,一起商量这件事。

    老周家人多,包括小的孩子们,整整坐了三桌。

    钱氏坐在首座上,看他们都吃得差不多了,便扭头看向老周头。

    老周头就放下筷子,擦了擦嘴巴。

    小辈们见状,便也纷纷放下碗筷。

    老周头看到几个小的孙子,直接挥手道:“他们也坐不住,让他们自己出去玩吧,今儿既然大家都在家里,孙女婿们也来了,那就一块儿说说话。”

    方氏立即让六头把弟弟和外甥侄女们都带出去玩儿。

    六头便绷紧了小脸,一脸严肃的把一群孩子往外领,“别吵,爷爷他们要说大事儿,我们去花园里玩儿。”

    “那我能去找郑奶奶玩吗?”郑氏很喜欢孩子,总是会给他们点心吃,周家的小孩儿以前最喜欢小姑,现在则最喜欢郑氏。

    六头也喜欢郑氏,于是点头,“走,我带你们去。”

    屋里,老周头道:“你们应该也都知道家里为啥叫你们回京城了。”

    当初信是当着周大郎和周五郎周六郎的面念的,老周头这话主要是和周二郎周三郎和周四郎说,他道:“你们妹妹说了,现在她和你们妹夫做的是得罪人的事,家里的生意越做越大,不定什么时候就出事了。所以得想个办法避开。”

    “老大家里呢,三娘是官儿,立重以后也要回罗江县去考县衙,立学更是已经补官,那就不能跟商沾上关系,老二家呢,立如出嫁了,这件事对她没影响,但以后立威的孩子总要念书考官吧?”

    现在老周头出了两个当官的孙子,还有当官的孙女和孙媳妇,心早就养大了,他觉得他现在家里有钱了,供得起孩子读书,将来重孙子肯定也要读书考官的。

    “而且满宝来信说了,立威现在跟着他姑父,将来说不定有造化,所以二郎家里也要注意一些,”老周头道:“老三家更不必说,立固当了官儿,现在他弟弟还在识字,以后要跟着满宝学医术的。”

    老周头说完看向五头,问道:“五头,爷爷说的对吧?”

    五头愣愣的点头,“对呀。”

    老周头就满意了,看向剩下的三个儿子,“你们的孩子都还小,但现在肯定也都要打算起来了,老四,现在家里的生意主要是你做,你说,你是要落商户,还是咋的?”

    周四郎立即道:“那当然是不能落商户啊。”

第2940章 不分

    他生怕他爹让他落商户,连忙道:“爹,我觉得满宝说的不错,就把生意记在立君名下呗,一家子骨肉,立君还能坑我们?”

    周立君:“……”

    周五郎和周六郎连连点头,他们也不想分家,要是分了家,生意主要是他们这三个小的家里在经营,他们都有被落商籍的风险。

    虽然满宝说过商籍也能考科举当官,但限制颇多,而且想要更进一步难上加难,有的人就因为是商籍,纵是才识不俗,一生也难上五品。

    虽然他们觉得五品就很厉害了,但孩子们能更上一层楼,他们为什么要在底下呆着?

    他们不说多厉害,至少户籍上不能拖孩子的后腿不是?

    听满宝说,家里要是商户,当了官儿,那御史的眼睛就跟门上的两个灯笼似的,恨不得你吃一顿饭都要扒拉出你是不是违制了。

    这么憋屈,还不如不当官呢。

    当然,这是远的,他们就说近的,虽然这些年他们三个小的算是独自在外闯荡,自己做生意算熟练了,但家里的事还是主要听几个哥哥的,尤其是大哥的。

    周四郎能一出门小半年,完全不担心家里,不就是因为家里有大哥大嫂他们,他可以后顾无忧吗?

    要是分家,家里就他媳妇带着几个孩子了,那是在外头睡觉都不能安稳啊。

    所以三人齐刷刷的扭头看向周大郎,问他,“大哥,你说呢?”

    周大郎:“……我听爹的。”

    老周头就飞快的接了一句,“那就不分!”

    说完了看向老妻,声音低了一些,问道:“你觉得呢?”

    钱氏也放下心来,笑道:“既然你们都不想分,那就不分吧。”

    她看向周立君。

    爷奶早和周立君向铭学商量过这事儿,她也和向铭学商量了许久,早已拿出章程来,颔首道:“我同意把家里的生意都放在我名下。”

    大家都呼出了一口气。

    周立君道:“我和爷奶商量过,既然要放到我名下,那就放干净一些。”

    她扭头看了一眼向铭学,道:“铭学说,商铺这些东西可以记在你们名下,只是生意不可以而已。”

    商铺田地都算固产,只要不是自己经营,那就不算在内。

    于是大家商量过后,决定将所有铺面放在老周头名下,他是户主,放在他名下是没什么问题的。

    当初买的时候也是用的公中的钱,只是生意的投入不一样而已,当时就分好的,现在这一部分并没有改变,该是大家的多少就还是多少。

    只是需要补充一些东西。

    比如把铺子都转到老周头名下,然后周立君再和老周头签订租赁的合同,回头拿到衙门里入档,这笔生意名义上就算是她的,只是私底下他们家里再另外签好契约,分好各自的份额就行。

    京城的饭馆、雍州的商铺都记在了她名下,饭馆她只是担一个名,因为是周五郎和周六郎管着的,她还得与他们签订用人的契约,每月他们都从饭馆里支取工钱……

    雍州的商铺和面膏的生意本就一直是周立君管着的,现在也不改,只不过周立君也不是白干活儿的,每年她都能从铺子里多分半成,之前也是这样的,所以没怎么改变。

    至于周四郎和周二郎现在做的生意,全都记在了她名下,她与他们都签订了用人的契约,商队归属于她。

    不分家,这些只不过就是换个形式存在而已,需要改变的东西不多,向铭学带着周立君和周四郎跑两趟衙门就能办好。

    不过这是明天的事了,老周头见儿子们还算齐心,心中高兴,一高兴就难得大方起来,“立君也不能白给你们管着这些东西,每年从公中拿出一笔钱来给她。”

    但是给多少呢?

    老周头纠结了一下后看向老妻,迟疑道:“给十吊?”

    钱氏:……

    众人:……

    周四郎觉得他爹太小气了,道:“爹,一个月最少给个两吊钱吧?”

    老周头:“那一年是多少?”

    “二十四吊。”

    老周头一脸的肉疼。

    周立君本想说不要的,毕竟她的生意本来就一直和娘家这边扯在一起的,她不过多担了一些名,最多一年多跑几趟衙门罢了,但见爷爷这么心疼的样子,她立即不反对了。

    老周头挪了挪身子,见大家都不反对,只能点头道:“行吧,那就这么多。”

    向铭学眼中都忍不住闪过笑意,和周立君回自己的家时就问,“这点钱并不多,你也不是非得要,何不拒绝呢?”

    周立君道:“拿就拿了,回头用这些钱给爷爷买些东西他就高兴起来了。”

    向铭学笑着摇头,“你呀,就是喜欢逗祖父。”

    周立君在周满外放后不久就和向铭学在外面买了一个院子搬出去,也不远,就在常青巷那边,和白大郎白善他们的院子不远。

    自己住有坏处,那就是家里人少了,她需要操心的事情多了,她现在每日出门,不是自己带着孩子,就是向铭学带着,要么就送回周宅里让婶婶们一起带。

    好处就是更自在了一些,围墙之内都是自己的地盘,她想干嘛就干嘛,就是晚上在房间里吃饭也没人念叨。

    向铭学牵着她的手往回走,笑道:“明日我与你们同去县衙,只不过罗江县那边……”

    “带上我爹,到时候我签好了文书,你让他带一个管事回去,他们就知道怎么办了。”

    向铭学也是这样想的,他想了想后道:“你们家也该买几个下人了,这一辈还能你给担着,下一辈怎么办?忠心的仆人是要从小养着的,不说世家士族,就是一般的富贵人家也会养忠心的下人以备用。”

    “除了下人外,还可用亲族,你们家有能用的亲族吗?”

    那当然是有的,七里村里这么多人呢,不过也得好好的挑,这是互相成就的事,要是生出怨怼就不好了。

    周立信和周立如就是来旁听一下,听完就回家去了,周立信此时住在周宅里。

    关辛考中明经后在京城求了官职,周立学和周立固的名次比较考后,所以补的是外放的官职。

第2941章 低调

    因关咏留在了京城,周大郎就把女儿女婿留在了家里住,在京城居住也很不容易,关家在京城还买不起房子,租房子的花费也不低。

    周立信和关咏走过甬道回家,他大松一口气,和周立信道:“这以后,家里的后顾之忧也没有了,剩下的便是谨言慎行了。”

    周立信道:“爷奶提过了,让我爹他们在外头低调些,能不用小姑的名号就不用。”

    现在周立学他们只是个小官,并不能庇护家里,所以周四郎他们走商遇到麻烦还是得用周满的官帖。

    周家这边结束没多久,庄先生和刘老夫人就都知道结果了。

    知道了结果,俩人都松了一口气。

    庄先生微微一笑,打发了来送信的五头,和他道:“天晚了,明日你还要上学呢,回去休息吧。”

    五头挠了挠脑袋,“吵到先生了。”然后就跑了。

    刘老夫人笑容满面的看着方氏等人过来将玩疯的几个孩子带回去,见他们一直向后望不想走,便招呼孩子们道:“明日再过来玩,我让你们郑奶奶给你们做好吃的点心。”

    孩子们这才不挣扎的和各自母亲回家去。

    送走一群顽皮的孩子,郑氏松下一口气,连忙和婆婆道:“母亲,周家没分家。”

    刘老夫人颔首道:“我都听到了,这是好事儿。”

    虽说分家了也还是姓周,对于周满来说,六个哥哥还是六个哥哥,但那是分开的,远比不上此时拧成一股的气势。

    郑氏也直觉这是好事儿,高兴的问道:“明日要不要多做些好吃的庆祝一番?”

    刘老夫人不由嗔了她一眼,“这事儿要低调,不能大肆宣扬,倒是可以多做一些点心送过去,到底是好事,大家高兴高兴还是可以的。”

    周家也的确很低调,第二天便选了个不会有很多人在县衙办公的时间去办事。

    因为没有递周满的官帖,县衙里的人虽然认得周立君和周四郎,却没多往心里去。

    因为是双方自愿,他们又带足了要交的钱,所以很快就办妥了。

    周立君干脆又申请了出关的文牒,向铭学现在还是良户,并不是商籍,虽然他被限定入仕,手上的商队也不比周四郎的小,但他田地多啊。

    向家祖传下来的田庄,还有族人亡故后遗留下来的田地,皇帝当初为了以示宽厚,表达愧疚和安抚朝中士族,益州王被诛杀后他就全还给了向铭学。

    凡交易田地出产的东西都不会被认定为商人。

    以向家的田地规模,想要被认定为商籍,除非他失去大量的土地或者大规模的进行瓷器一类非田地出产的商品交易。

    大晋对商人并不是只有打压,自然也有便利之处。

    入了商籍,走商就要方便很多。

    比如文牒,周四郎他们这些不是商籍的人组建的商队,每到一些关卡都要重新去盖印,交税后通过;

    但商籍不一样,他们在出发地拿了文牒便可出发,沿路畅通,除非是出一些重要的关卡才需要重新盖印。

    但速度也比他们快很多,程序不一样。

    这也就算了,朝廷偶尔鼓励行商,还会减免一些商税,本来三十税一,一些地方为了吸引商人过关,会将商税压到四十税一,或者三十税一后返还一部分。

    而这些,周四郎他们不是商籍,他们是没有的。

    当然,这样的情况很少就是了。

    周立君用自己的名字办了文牒,交给周四郎,“记得沿路更换,等到了夏州就换成我的文牒。”

    周四郎头疼,“还得沿路更换,不然下次再换?不然我们岂不是又要多交一笔钱?而且人家问起来我怎么回答?”

    “就说你的生意被我收购了,你现在是我的管事。”

    周四郎:“……行吧,你说了算。”

    因为他们足够低调,所以没人留意到周家的生意悄悄变了,还是郭县令查账时发现了周立君的名字,这才知道周家那边将生意都归在了周立君名下。

    他挑了挑眉,想到最近朝中的暗涌,将册子合上交给主簿,“没什么问题,将档案封存吧。”

    主簿应下,他是以前跟着唐鹤的,知道唐鹤和周家关系好,这账也是特意给郭县令看的,见他似乎没什么反应,他便也将此事放下,按照惯例将档案封存。

    郭县令等主簿走了,便忍不住摇头笑了笑,“他们倒是机灵,总能快人一步。”

    快人一步的白善也是要求人的,庄先生便代他们去工部晃悠了一圈,刘焕主动带着他转悠,“工部里厉害的大人们很多,有修水利特别厉害的,有修建宫殿园林的,还有擅长设计武器的,但渡口嘛……我打听了一下,似乎就是崔大人厉害一些。”

    “崔大人?”

    “对,崔巍崔大人,”刘焕左右看了看,小声道:“崔大人其实最厉害的是修桥铺路,只是崔氏很不喜崔大人进工部,崔大人性格也有些孤僻,不太喜欢与人说话,我不一定能请得动他。”

    庄先生问:“你说他会修筑渡口,他以前修筑过?”

    “是河渡,”刘焕道:“我知道的也不多,就从档案上查的,往前十年,户部拨款修筑的四个渡口他都参加了,其中有两个就是用的他的图纸,我问了一下同僚,他们都说要修海渡口,最好还是请教崔大人。”

    庄先生便点了点头,和刘焕去拜访崔巍。

    而此时,白善和周满他们也到了莱州渡口,正坐在渡口不远处的小摊子上吃面,只是一边吃一边小声的嫌弃,“可真难吃啊,都能排进我这么多年来吃过最难吃的食物里了。”

    明达已经放下了筷子,闻言问,“你们以前还吃过比这更难吃的食物?”

    周满没说话,白善和白二郎抬头看了她一眼后含糊的道:“有的人总是不太擅长做东西的。”

    比如周二嫂的菜,周四郎的面,满宝的所有食物。

    周满哼哼一声,勉强将碗里的面吃完了,和他们道:“赶紧吃了,不要浪费。”

    明达就一脸纠结的看着她碗里的面,满宝对她无比温柔,“你不喜欢吃就不要吃了,先吃些点心垫垫肚子。”

    然后把她的碗推给白二郎,命令道:“你吃了吧。”

    白二郎抓紧了筷子,“我,我胃口有点儿小……”

    别说周满和白善,连明达都看着他,骗谁呢,他哪天午食吃得少了?

第2942章 套话

    白二郎最后还是没能将两碗面都吃完,实在是……太难吃了。

    但这家店的生意竟然还挺红火,不少人排着队买。

    白善他们也正是看到有不少人坐在凳子上和站着排队,这才选定了他家吃的。

    几人勉强结束了午食,就一起打量这家的摊子和客人们。

    难道是他们和莱州人对于美食的认知有差异,以至于造成了这样的误会?

    可人的舌头真的能差别这么大吗?

    看着看着,白善终于发现了不对,于是他招手叫来摊主,“结账。”

    摊主高兴的应了一声,却没动,依旧揉着面,让他儿子过去收钱。

    白善就问:“一共多少钱?”

    小伙子数了许久后道:“一共五十六文。”

    周满不假思索便出口道:“你算错了吧?”

    白善却问:“多少钱一碗面?”

    因为他们吃面的人,小伙子还真以为自己算错了,心提了起来,不太确定的道:“应该没错吧,四文钱一碗,你们一共吃了十四碗。”

    跟着明达的宫女不明白为什么结账这样的小事白大人要亲自过问,但见公主和驸马都没吱声,她们也就安静的坐着。

    白善一边示意大吉掏钱付钱,一边笑道:“没有算错,正好是五十六文,这面比我们吃的任何一家都便宜,你们怎么卖这么便宜?”

    小伙子就憨笑道:“正是因为我家的面又便宜又大碗,所以才这么多人买的呀。”

    他接过大吉给的钱数了数,确认够数后就往衣兜里一塞,问道:“客官们都吃好了吧?”

    白善颔首,“吃好了。”

    小伙子便手脚麻利的将碗筷收了,白善他们看到这么多人还等着座位,也不好多坐,起身给客人们让位置。

    一行人站到了路边,白二郎啧啧道:“难怪这么难吃,四文钱那么大一碗。”

    明达对金钱不太有概念,尤其是这些小钱,所以问道:“很便宜吗?”

    周满叹气道:“我们小时候去罗江县吃面,最便宜的素面,里面只加了一些葱花便要六文钱呢,有肉的七文到十文不定。”

    明达:“他们家的面没有葱花。”

    “别说葱花,连油花都没有,他的面揉的也一般,”白二郎道:“也就比我们强一点儿。”

    白善道:“他们吃的不是面,而是填饱肚子的面粉,你们没发现吗,来吃面的似乎都是码头上的苦力,对于他们来说,能吃这么大一碗面就很不错了,自然不会追求味道。”

    白二郎嘟囔道:“就是便宜也可以稍微做得好吃一点儿的……”

    “行了,别纠结在这一碗面上了,我们是来看莱州码头的,赶紧的吧。”白善催促他们,“要是让莱州刺史和掖县县令知道我们悄悄的跑过来看渡口就不好了。”

    俩人立即收声,不再纠结于面摊的面,一起往码头去。

    莱州码头就在州治掖县之下,在城外,但距离城池并不远,这一处有繁茂的商业,不仅有酒楼、饭馆、客栈,还有娱乐行业呢,看着倒是跟一个小县城差不多了。

    但只是掖县辖下的一个镇,在掖县城外,因为有渡口在此,很是繁华。

    反正白善看着不比他的北海县差。

    一行人装作行商去往码头,有眼尖的商号管事和帮闲看见他们,立即迎上去,热情的问道:“郎君娘子们是要找船吗?”

    白善扫了他们一眼,果断放弃帮闲,应了商号管事一声,笑问,“你们家有船?”

    “有呀,不知道郎君是想往哪里去?”

    他悄悄打量了一下周满和明达,觉得这两人气质都不错,而且衣着不俗,出门在外都带了三个伺候的丫头,还有一个一眼便可看出是胡人,他们的身份必定不低,因此笑道:“不知郎君是要坐人,还是要运货?”

    白善问:“我想去江南一带,不知带人是怎么个带法,带货又是怎么个带法?”

    几人说话都没有特意压低声音,附近不少人都听到了,大家悄悄打量了一下对方,便也蠢蠢欲动起来。

    那商号管事一听,立即侧身道:“这一句半句的也说不清楚,码头脏乱,不如我们到酒楼里说去?”

    商号管事想带白善他们去远一点儿的,好的酒楼里商谈,谁知道白善顺手就指了岸边一家酒楼笑道:“那我们就进去谈谈吧。”

    白二郎也抬头看了一眼酒楼,嘟囔道:“早知道多走上一刻钟就是了。”

    这儿有酒楼吃呢。

    白善瞥了他一眼,率先往酒楼里走。

    伙计见他们人多,立即上前招待,白善便道:“给我们在二楼找一个视野开阔,面向莱州码头的包房。”

    伙计扫了一眼站在一旁的商号管事,立即应下,侧身请他们上楼。

    到了包房坐下,白善便觉得饿了,虽然才刚吃过一碗面,但那碗面实在是没滋味,于是便让伙计上一些他们酒楼的招牌菜,又点了几个时令菜后便让他下去了,“还不知兄台如何称呼。”

    商号管事立即道:“不敢,在下余集,是余家商号的一个小管事罢了,不知郎君如何称呼?”

    虽然他们已经尽量靠着行商打扮,身上穿的都是细绵,没有穿绸缎丝锦,但看着依旧不像商人。

    白善笑道:“在下姓白,家中行一,这是内子,这是白二郎。”

    商号管事来回打量了一下白善和白二郎,看不出年龄差距来,只能笑道:“大公子和二公子年龄很相近啊,难怪感情如此好。”

    白二郎瞪眼,觉得白善在占他便宜,才要说话,就被坐在一旁的周满踩住脚,明达也抬手拎了茶壶给他倒了一杯茶。

    白二郎:……

    白善就问起他们家的船来,“你们家的船是什么样的,都能运什么货?”

    这话一听就不行商,余管事谨慎了一些,笑道:“我们家有好几条船,运什么货的都有,却不知郎君们想要运什么货,运去何处?”

    盐和粮食布匹差不多,都害怕受潮,因此他沉思片刻后道:“我想走些粮食布匹。”

    余管事:“……去江南?”

    “是。”

    余管事微微一笑问,“不知郎君要运的是什么布匹?”

    粮食什么的,往江南运粮食,最近江南也没有大的天灾啊,用得着他们千里迢迢的运粮食过去吗?往北运他姑且还相信些。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512/ 第一时间欣赏农家小福女最新章节! 作者:郁雨竹所写的《农家小福女》为转载作品,农家小福女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农家小福女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农家小福女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农家小福女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农家小福女介绍:
周家的四哥赌输了钱,母亲病重,赌场的人还想让满宝偿债。
村里人都说周家的宝贝疙瘩好日子到头了,老娘也握着满宝的小手哭唧唧。
满宝却手握系统,带着兄弟嫂子们开荒,种地,种药材,开铺子……
日子越过越好,嫂子们却开始忧心满宝的婚事。
满宝抿嘴一笑:“我早就想好了,就选被我从小揍到大的竹马白善宝。”
书友交流群:307547705,回答问题进入
坑品有保证,已完结的作品有《林氏荣华》《重生娘子在种田》等六本书。农家小福女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农家小福女,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农家小福女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