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农家小福女TXT下载农家小福女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农家小福女全文阅读

作者:郁雨竹     农家小福女txt下载     农家小福女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百七十五章 新县令

    “周五婶家比较穷是因为周五叔很久以前就没了,大勇哥和二义哥以前生病要花很多钱,周五婶就把周五叔的地给卖了,只留了四亩。“

    满宝打小跟着小钱氏,这类八卦知道的不要太多,白善宝和白二郎都听得津津有味。

    “等到大勇哥娶媳妇没钱,周五婶就把剩下的四亩地也给卖了,给家里起了房子,又娶了媳妇,好在大勇哥那时候分了丁田,”满宝道:“不过等到二义哥要娶媳妇,周五婶又从大勇哥那里拿了四亩地来卖……”

    杨和书&众人:……

    满宝嘿嘿一笑,乐道:“当时村长还找上门去把周五婶骂了一顿呢,说他们好逸恶劳,只想着卖地,以后没东西留给子孙,只有越过越穷的份儿。然后周五婶就不敢卖地了,但日子也过得不好。”

    癞头家就好理解了,“他是赌的,以前他家日子比我家的还好,我记得很小很小的时候,我们家吃晚食,他们家就飘过肉香,然后我肚子就好饿,我娘就让我大嫂给我煮鸡蛋吃……”

    满宝道:“他赌钱,既不记吃也不记打,一年多的功夫就把家底给赌光了,然后他就把我小侄女给卖了,还叫来收钱的人打断了一条腿,现在只要有钱了还去县里赌钱呢,我觉得赈济粮不应该给他,但得给他老爹和他儿子。”

    杨和书皱眉,这可不好操作。

    “周虎哥家,”满宝“唉”的一声。

    白善宝和白二郎也跟着“唉”的一声。

    杨和书就好奇的问,“他们家怎么了?”

    “周虎哥家里以前可有钱了,是除了村长家里最有钱的。”

    杨和书早在满宝说村长去骂周五婶时就知道她不是村长家里的了,没想到竟然也不是第二好的人家吗?

    杨和书问,“他也赌钱?”

    “周虎哥才不赌呢,只是虎嫂子去年难产,现在还得吃药呢,一下就把家底给掏空了,唉~~”

    “唉~”

    “唉~”

    杨和书看着垂着脑袋的三个孩子,觉得那叫周虎的在村里人缘应该不差。

    他沉思道:“一场病便能让一个稍富裕的家庭倾家荡产呀。”

    “可不是吗,所以我爹常说,有啥不能有病,我们要是敢去河边玩儿,或是淋雨,回去就一定会被揍一顿。”

    杨和书笑问,“你父亲叫什么名字?”

    满宝精神一振,乐颠颠的道:“我爹叫周金,我家可穷了,你可要记住了。”

    杨和书笑容一僵,问道:“为什么要让我记住?”

    满宝和白善宝对视一眼,连忙道:“没什么,没什么,你只要记住就行了。”

    杨和书就揉了揉额头,问道:“你们猜出我的身份来了?”

    满宝眼睛亮晶晶的,问道:“你什么身份?”

    他什么身份?

    杨和书定定的看了满宝一会儿,见她眼睛晶亮,并不心虚,而一旁的白善宝也满怀期待的看着他。

    只有白二郎一脸懵懂。

    他便忍不住笑道:“也没什么,就是罗江县新到任的县令而已。”

    他问满宝和白善宝,“你们见过我?”

    他到任也有二十天了,满宝他们在街上不小心看到他也是有的。

    谁知道满宝摇了摇头道:“没见过。”

    杨和书怀疑的看着她,问道:“那你们是猜没猜出我的身份?”

    “反正你一定是官,”白善宝道:“除了官和将要当官的人,谁还去体察民情呀。”

    “为什么我一定是官?”

    这下换满宝说了,“你一看就是读书人,还是细皮嫩肉的读书人,像你这个年纪的读书人,出门在外不是当官就是游学,你要游学,光明正大的告诉我们呗,还找了个迷路的借口,从白马关镇去县城,再怎么抄小道也抄不到我们这儿来呀。”

    最主要的是,杨和书的表现太像他们曾经看过的一本《微服私访记》了,虽然是话本小说,但她和白善宝都觉得故事很好看。

    本来以为那里面的故事都是杜撰的,毕竟贵人出场怎么可能不前拥后簇,比如傅县令。

    反正满宝见他的时候,他的身边都跟着很多人,不是官吏,就是他的下人。

    可看到杨和书的那一刻,满宝就觉得,并不是世上的官都和傅县令一样的,就好比人与人也是不一样的。

    原来系统里的话本还是靠谱的。

    杨县令显然对当地还不够了解,并不知道为什么从白马关镇去县城抄近道就不能过这儿。

    不过……

    他上下打量三个孩子好一会儿,他们年纪都不大,这得多调皮才能摸清附近村子到白马关镇和县城的小道?

    他并不知道,满宝、白善宝和白二郎有过一次迷路的经历,之后他们曾经琢磨过要怎么去白马关镇,加上跟着当时服役的劳工混了很长一段时间,大家家长里短啥都说到。

    听说他们是迷路找过来的,当时就把自己知道的路数了一遍,满宝为了找一些没见过的植物,还曾经好奇的拉着周四郎去走过好几条小路,只是没找到什么稀奇的植物就是了,倒是捡了不少的木柴。

    连白二郎都被动知道了好几条小路,当然,他是不会去走那些小路的,得要双腿走也就算了,还没休整过,到处是坑洼和草木,一点儿也不好走。

    白二郎低头看了一下他们的鞋子和裤子,也道:“你一定不是走小道儿的。”

    连看着最笨的孩子都这么说,杨和书只能尴尬的一笑。他不再继续这一个话题,笑着问三人,“我看你们雇的人不少,你们的这一块地有多大?”

    满宝就站在木板床上,甚至小手一划拉,道:“那边看不到的地方也是我们的,一共一百二十亩,还有我们后头这座山也是我们的。”

    杨和书看了一眼他们后面的那座山,只见上面树木茂密,杂草丛生,忍不住问,“这山你们是和里长买的?买了有什么用?”

    “不是买的,是我四哥的口分田。”

    杨和书微微瞪眼,“口分田,怎,怎么是这样的山?”

    满宝则稀奇的看着他道:“口分田不是山还能是啥,我们村里的口分田都是山,看到那边的那片山没有,我们村的大部分口分田都在那儿,我爹、我大哥和二哥的山分得最好,就在村子里或附近。我三哥和四哥就比较惨了,分了这么远,等到我五哥,估计要分到和大梨村附近去了。”

第三百七十六章 贷款吗

    满宝好奇的问杨和书,“你家那边的口分田不是分山吗?”

    “……不是。”他斟酌的道:“分的是荒地。”

    满宝便表示同情,“荒地比山还不好呢,你看这一片山脚下的荒地,也被划给了我哥,上面全是成片的石头和杂草灌木,山上的树木可以当木柴,好树还能拿来做房子,做家具,做农具,但这片荒地基本没啥用。”

    杨和书张了张嘴,想说他说的荒地不是这样的,而是可以耕作的。

    但作为新任的县令,他觉得不能挑起治下百姓的不平,于是沉默不言。

    他调节了一下情绪,问道:“那你们的桑麻种在哪里?”

    一般来说,口分田土地会比较贫瘠,如果劳力足够,就会种些豆子,不够则多数种桑麻。

    白善宝道:“这儿不种桑,只种麻。”

    满宝点头,“在地头,山脚下种麻,就差不多够自家用了。”

    “麻并不值钱,为何不种桑呢?”

    满宝眼珠子转了转,她并没有收录过桑树,甚至连蚕虫都没见过,只在农书上见过描写,先生也说益州一带的百姓多种植桑树。

    蜀锦在天下都是有名的。

    只是他们这里偏僻,只个别地主人家会养桑蚕,也多是只供自家所需。

    说到底还是因为山多地少。

    这是先生说的。

    杨和书却是才来的,并不了解这一点,他只觉得前任县令和当地的里正在胡闹,从没听说过把山分给百姓做口分田的。

    那不是朝廷的吗?

    不过这不是最要紧的,杨和书问道:“你们不养蚕,那每年要交的绢哪来的?”

    “我们不交绢,我们交的是布和麻。”满宝每年都要给老爹算家里要交的调,对这些熟得很,她道:“一人交二丈五尺的布和三斤麻。”

    杨和书就揉了揉额头,问道:“那你们要用绢,岂不是只能从外地买了?”

    “我们为什么要用绢?”满宝稀奇的看他,“我们家只用绵,像我的衣裳,就是用绵和麻织在一起,这样就很轻柔了。”

    杨和书就看向白善宝和白二郎。

    白善宝道:“我家的家业主要在陇州,棉麻桑都有种。”

    白二郎则道:“我的衣服都是我娘做的,我娘有。”

    杨和书就蹙眉道:“还是应该种些桑树,蜀锦可是很有名的,你们沾上一些边就能挣不少钱了。”

    一听说挣钱,满宝就精神一振,问道:“蜀锦怎么做?”

    “首先得种桑树,然后养蚕,待蚕吐了蚕丝再纺织成锦缎,一匹蜀锦可是能卖三千钱以上,最好的,千金难求。”

    满宝“哇”的一声,“一匹蜀锦能换一头牛!”

    这个换算让杨和书愣了一下,反应过来问,“你想买牛?”

    满宝连连点头,“我们一里只有一头牛,等轮到我们家,春耕都快要结束了,要是我家能自己买一头牛就好了。可惜去年遭了灾,现在刚开春,冬小麦的收成还未定,我爹不敢把家里的钱拿出来用,可抠门了,家里这么忙,也不舍得买肉吃,只给吃鸡蛋。”

    杨和书:“……去年朝廷不是免税了吗?”

    “是呀,但家里还是没多少存粮。”

    杨和书迟疑的道:“可我听你的意思,你家的情况在村里似乎还不错?”

    “是呀,去年我家的小麦还行,所以收成比别家的略强些。”

    杨和书便沉默,如果满宝家这样的情况还算好的,那别家的更不必说。

    一路走来,杨和书也了解过去年的收成,都说不好,现在已经开始混着糠吃了。

    但现在春耕才开始,等麦种下后,过了一波寒潮,就该种豆,也要撒稻种了,等豆子种完就可以收冬小麦,然后准备插秧了。

    这一件扣着一件,要是只吃糠咽菜,铁打的身子也受不住呀。

    杨和书对满宝笑问,“你们能领我到村里走走吗?”现在快到吃午食的时间了,他想看看村民们都吃些什么东西。

    满宝挥手道:“你现在回村没用,大家都在地里呢,你找人也只能找到孩子和老人,我带你去地里吧。”

    “吃午食也不回家吗?”

    “不回,”满宝道:“带着地里吃就行,省时省力,干嘛要回家。”

    白善宝便也跳下木板要跟着。

    白二郎一看,也立即背了自己的背篓跟上,他也要去玩儿,不要留在这里监工。

    这一片劳作的人不多,更多的人是在大湾和小湾那边,那里的地才是最好的。

    因为去年的水稻太惨了,今年大家下意识的多种小麦,减少了种植水稻。

    大家往七里村而去,走到大湾附近的时候,便看见田地里劳作的人,星星点点缀满了这一片田地。

    杨和书忍不住停下脚步,这里的人跟刚才他看到的劳作不一样,倒是和这两天看到的差不多。

    都是用人拉犁,光拉犁扶犁就最少去了两个劳力。

    如果家里有两个成丁还好,一个拉犁,一个扶犁,不然,就只能妇人扶犁,后面则跟着一群孩子在劳作,这样的效率可称不上高。

    如果有牛……

    杨和书问满宝:“一头牛要三千钱?”

    “多一点儿,不过也不好买,”满宝既然想买牛,自然是和刘氏打听请出来,她道:“牛市那里的牛好少,衙门调过来的也不多,也就刘奶奶厉害,可以一次买来三头。”

    杨和书点头。

    问道:“要是有牛,你家买不买?”

    满宝纠结,“我爹不肯这时候花钱。”

    杨和书知道她父亲在担忧什么,思索了一下道:“要是衙门愿意先赊欠呢?”

    满宝眼睛一亮,问道:“还能这样?那要利息吗?”

    “你还知道利息?”

    “当然知道了,我还知道高利贷呢,赌场的人最喜欢放高利贷了,他们都是坏人!”

    杨和书点点头,“放印子钱是犯法的,不过民不告官不究,衙门和赌场不一样,自然不会要高利息,不过还是要有一些的,不然岂不得争抢?到时要给谁,不给谁呢?”

    满宝开始扒拉自己的小金库,问道:“什么时候还,利息几何?”

第三百七十七章 有条件(给书友“Gail”的打赏加更)

    杨和书思索了一下,从脑海中找出了一些先例,笑道:“我记得有一先例,朝廷借钱给百姓,一两银的月息是在十二文到三十六文不止,视使用的途径而定,像你们是为了耕种要借贷,那我就给你定一个最少的十二文如何?”

    满宝心里算盘打起来,一两是十二文,那三两就是三十六文,最晚等到秋收地里就有收成,到时候他们平分地里的利润,三千二百一十六钱她还是拿得出来的。

    满宝立即点头,“好,我要买一头。”

    白善宝立即道:“我们也要买一头,地多,光靠三头牛还是有些少了。”

    这么便宜的利息,不占便宜实在是心痒啊。

    杨和书却笑眯眯的道:“你们的情况不符合,这些牛只赊欠给贫户。”

    他怀疑的看着满宝,“你家是贫户吧?”

    满宝肯定点头,“那是当然,我家可穷可穷了。”

    “贫户的女孩也能读书?”

    满宝立即道:“我读书不要钱,先生见我聪明伶俐,就收我为徒,不仅束不要,我的书还是先生给我抄的呢,还有最开始的笔墨纸砚都是先生送的。”

    杨和书更怀疑了,“你们先生这么好?”

    满宝点头,“我们先生好,当然,也是因为我很聪明,我以前是方圆百里内最聪明的小孩儿。”

    杨和书闻言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乐着问道:“以前是,那现在不是了吗?”

    满宝就瞥了一眼白善宝,道:“很快就又会是了。”

    白善宝挺足了胸膛。

    杨和书看着乐得不行,差点笑出眼泪来,他道:“行吧,那你带我去找村民们聊聊天,还不能告诉他们我的身份,如果真像你说的,我就答应给你报名,把第一头牛赊欠给你,不过除此外你还得答应我一个条件,你能做家里的主吗?”

    “还有条件呀,什么条件?”满宝道:“不涉及钱的事我基本都能做主。”

    这条件……

    杨和书忍不住道:“那你这跟不能做主一样啊,你赊欠了牛,回头能把钱给还上吗?”

    “你放心,一定可以还上的!”

    就算地里的粮食不好,或者又遭灾了,那还有姜块的收入呢。

    满宝想到这里,悄悄和白善宝道:“我们再在地里种一些姜,到时候晒干了卖给药铺好不好?”

    白善宝也觉得姜块很挣钱,比粮食挣得还要多,点头。

    杨和书听不到两个孩子说的悄悄话,笑眯眯的看着满宝。

    得了白善宝的认可,满宝便道:“你说吧,什么条件?”

    “我要你家腾出至少三亩的地来种桑叶,明年养蚕,能做到吗?”之所以选择满宝家,一是因为她读书,这说明她家人比较开明,她接受知识也更快;二是刚才听她的话头,她上头至少有五个哥哥,这说明他们家人丁多。

    看看地里的情况,这些农民做这些事恐怕一年到头都不能休息,哪儿还能抽出时间来养蚕?

    除非能让他们看到养蚕的巨大收益,不然恐怕就是他下令他们种桑养蚕,他们也不会太尽心。

    满宝纠结道:“可我家没桑树呀。”

    “衙门送你。”

    “没钱。”

    杨和书:“白送!”

    满宝眼睛一亮,“那蚕种呢?”

    杨和书想了想道:“也白送,不过织出来的锦缎要卖给县衙。”

    满宝一呆,“我家不会织锦。”

    这下换杨和书呆了,他纠结的问道:“男耕女织,一般织布女子不都会吗?”

    “有这样天生就会的人?那她们比我还厉害啊。”

    白善宝哈哈大笑起来,乐道:“你是仙子转世,那她们就是仙尊转世。”

    白二郎也跟着乐起来,满宝自己都乐了。

    杨和书显然不能领会他们的笑话,所以静静地看着。

    但很快,他就明白了他们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问到的村民似乎都认定了满宝是天尊老爷的座下仙子转世。

    杨和书一开始还懵懂,不知道天尊老爷是哪位,问了三个孩子才知道,天尊老爷就是太上老君,只是大家念道号的时候总是会来一句“无量天尊”,于是村民们就特喜欢称天尊老爷,似乎觉得叫老爷就能缩短一下两者的距离,让双方显得更亲近些。

    钱氏现在的身体变好了,虽然还比不上正当壮年的小钱氏等人,但跟同龄人相比,她的情况似乎还要更好一些。

    村里都知道,那时候钱氏没怎么出过门,甚至药方都没有变,突然变得这么好,那不是天尊老爷保佑还是啥?

    加上她念叨了半年,村民们都深信不疑了。

    主要是她还找出了许多佐证,比如他们老周家本来因为老四赌钱眼看着就要败落了,但莫名其妙的日子又变好了。

    不错,女贞子、茯苓这些东西都是老周自家人知道,外人可不知道,倒是老周家的姜块卖了不少钱他们是知道的。

    但那姜块据说一开始也是满宝要种,就连周四郎开的荒地都是满宝提议的。

    这就更加证明了满宝是带着福气的仙子转世。

    虽然老周家拒绝他们拜满宝,以防将她的福气给夺走,但村民们还是很喜欢和满宝说话。

    万一天尊老爷刚好从天上往下看了一眼,正好看到他们跟满宝说话,记住了他们,顺便也给他们投点福气呢?

    所以看到满宝领着人到地头来,地里不少的村民都停了一下动作,抬手和满宝招呼。

    当然,也要和白家的两位少爷打招呼,这可是他们村最富有的人。

    满宝就招呼他们过去说话,还和他们介绍杨和书,“他是顶厉害的读书人,来找你们说说话。”

    拉犁的人正好累得不行,干脆停下,一屁股坐在地埂上,问道:“说什么话呢?”

    杨和书就蹲在地埂边问他,“老乡家里有几口人?”

    “除了家里的老娘,剩下的人都在这里了。”

    杨和书看他身后的妻子,和后头四个最大八九岁,最小三岁左右的孩子默然不语,良久才问道:“那能耕种多少亩地?”

    “我家如今也只有四十亩,大部分种了麦子和大豆,田基本上是拿来种水稻的。”

    “能种完吗?”

    “还好,先把好地都种上,精细些,那些贫地犁一遍洒下豆子就行,好歹能收回种子不是?”

第三百七十八章 跟着满宝走

    杨和书沉吟问:“如果有一头牛,能不能顶一个劳力?”

    “哎呦,先生可说笑了,一头牛可不是顶一个劳力,那是顶三个劳力,像我这样的人,走上三行就要停下歇一歇了,牛只要喂养得好,一口气能走十行八行的,那牛的耐力可比人厉害多了。”

    杨和书没想到牛的作用这么大,连忙问道:“那要是衙门愿意给你赊欠牛,你愿意去赊吗?”

    满宝忍不住坐直了,刚才的事他们还没商量妥呢,杨县令这是要抛弃她,另寻新欢吗?

    “这可不行,这牛是我们这样的人家买得起的?”

    对方显然没有满宝的胆量,也没那么魄力,他甚至当这是一个笑话来听,他笑道:“衙门能那么好?赊欠肯定是要利息的,到时候还不上,房子、田地都得被收走,那多冤的慌?”

    “利息不贵,一两银一个月只要十二文钱。”

    村民啧啧摇头道:“一头牛好贵的,衙门这是坐着就能挣钱,我才不赊呢。”

    杨和书:……

    他看向满宝,满宝正眼睛亮晶晶的看着他,道:“你看我,我就很信任县衙,真的!”

    杨和书收回视线,转开话题,又问了一些农事,便要起身离开。

    正巧时间不早了,村民的妻子见他们坐在说话不干活儿,干脆拿出午食,招呼孩子们过来吃东西。

    他们家的日子也不好过多少,是用麸皮磨碎后和面粉做成的黑馒头,带来的竹篮里有一盆已经凉了的菜。

    他们招呼满宝他们一起用饭。

    满宝他们推辞了,他们也不硬拉,现在各家的粮食都不怎么够吃,这不过是客气客气。

    和满宝他们客气的人不少,正是吃午食的时候,各家都走上田埂,随便找了块宽一些的草地坐下就打开竹篮用饭。

    满宝他们都走过,村民们都招呼一声,满宝们一拒绝便不再相邀。

    杨和书对他们的午食很感兴趣,看了一路过去,面上还算平静,心里却很不好受。

    这些东西别说吃,在来罗江县前,他见都没见过的。

    杨和书是不会吃的,因为现在他们吃的东西,这两天他便在不少农家里吃过的,实在是很不好吃。

    他一路上又找了好几家说话,同样问起县衙愿意赊牛与他们的事,但出乎杨和书的意料,被问到的人没有一个愿意的。

    杨和书都怀疑满宝是故意的了。

    满宝就看着他道:“村长家有牛,他们家肯定不会买,周虎哥家现在穷得很,你要去看看吗?”

    周虎一个人没法犁地,所以他今年开春还是和老周家搭伙儿,虽然是在一块儿干活儿,却是各吃各的。

    老周家是习惯回家去吃,因为中午还要休息一下,周虎却不回去,自己带着两儿子在低头吃午食,打算一会儿去自家地里看一看。

    看到满宝们过来,他就扬起笑脸和他们招手,“你们吃午食了吗?没吃过来和哥吃一些?”

    满宝婉拒道:“我们吃过啦,周虎哥,这是杨先生,来问问题的。”

    周虎好奇的看了一眼杨和书,问道:“问什么问题?”

    满宝嫌弃杨和书每次说话都要铺垫一大堆,直接在他前面开口道:“他想问你,要是县衙愿意赊一头牛给你,你要不要?”

    周虎犹豫道:“要钱吗?”

    “要吧,”满宝不确定的道:“刘奶奶说,一头牛得三千二百钱以上,不过,哎呀,杨先生,你是赊给我银子,还是铜钱?”

    “我赊给你牛。”

    “牛也是用钱买的,”满宝坚持道:“假如一头牛要三两二百文,那二百文我出得起,只要跟你赊三两就行,这样算利息也好算,所以你要赊给我们银子,还是铜钱?”

    “既然是要三两,那自然是赊银子了。”

    “你能先把银子给我吗?然后我再拿着钱去跟县衙买牛,和你们县衙签的是借银的单据。”

    杨和书怀疑的看着她,“何必如此麻烦,直接赊牛不好吗?你要赊多少钱,直接说明,签下借据,再把多余的那部分交了就是。”

    “不要,这样好乱,我觉得还是单签的好,先赊银子,再去买牛,两者分开来。”

    周虎听着俩人一来一往的商量,忍不住问道:“满宝,你家要赊牛?”

    “嗯,”满宝点头,“用人拉犁太累了,一头牛的用处很大的,最少能抵两个劳力,好的牛,三个劳力也抵得。”

    周虎便垂下眼眸想了想,抬头问杨和书,“这位先生,若是一年后我还不上钱,能否把牛卖了还钱?”

    杨和书一呆,显然没想到这一点,他皱着眉头想了想道:“按理来说是可以的,只是买卖得经过县衙,必须要保证耕牛是落在农户手中,用作耕地。”

    这是怕他们拿去宰杀。

    这种事很常有,杨家就经常干这样的事,不然他们家是怎么吃得上牛肉的?

    “那行,我也赊银子买牛,一个月的利息多少钱?”

    杨和书没料到他这么痛快,主要是一路走来,大家似乎都不是很信任这个政策。

    更不太相信县衙。

    周虎没看杨和书,而是看着满宝感叹道:“满宝是仙子转世,跟着她走总不会吃亏的吧?”

    杨和书:……

    满宝感觉到了扑面而来的压力,心虚道:“也,也不一定的……”

    虽然她也有点儿相信娘亲说的仙子说法了,但她内心深处又明白科科说得对,怪力乱神是不对的。

    白善宝却对周虎赞许的点了点头,道:“周虎哥,你这决定是对的,要不是因为我家不够穷,我都想多赊几头呢。”

    周虎立即道:“我只要赊一头就好了。”

    于是,周虎和满宝一起眼巴巴的看着杨和书,“杨先生,你看我们能不能赊银子买牛?”

    杨和书犹豫着想,虽然步骤不一样,但结果是一样的,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

    杨和书在思考了一会儿后道:“可以是可以,但你们得保证赊的银子一定要用于和县衙买牛,不然我是要罚款的。”

    “是是是,一定听杨先生的,对了杨先生是县里的主管什么的?”

    满宝乐了,看着杨和书怎么回答。

    杨和书就笑道:“现在管的就是农桑之事,所以才想让你们买牛,好多耕种一些田地。”

    周虎就不吝夸奖,“好官呀。”

第三百七十九章 真的穷

    周虎和杨和书说话,说着说着就忘了时间,等老周家的人来了他才想起来自己忘了正事,还没来得及去看一眼他家地里的情况呢。

    杨和书也看到了领着一串人过来的老周头,满宝老远着就挥手叫爹娘了,所以他想不知道他们是谁都不行。

    杨和书看过去,发现满宝家的人是真多呀。

    然而满宝还开口问,“爹,二哥三哥和四哥呢?”

    “他们去另一块地上犁地了,这样速度快点儿,你们怎么过来了,吃了午食没有?你大嫂也不知道有没有给你留吃的。”

    满宝刚和白善宝白二郎吃了不少的点心,并不觉得饿,因此道:“我不饿。”

    老周头好奇的看向杨和书,和他说话。

    周大郎等人已经鱼贯着进地里开始劳作了,他和周虎拉犁,周五郎则扶犁,他现在已经学会了扶犁,老周头不想扶犁的时候基本上就交给他。

    当然,他现在也要跟着周大郎和周虎轮着拉犁。

    杨和书就问道:“两个人拉犁比较省力吧?”

    “可不是,一个人拉,一天下来,那肩膀就没几块好肉了,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呢,可不敢太拼命。先生也是教书的?”

    杨和书笑眯眯的道:“也教书。”

    老周头对教书先生天生有好感,笑眯眯的道:“教书好呀,能教书的都是有大本事的人。”

    杨和书就笑问,“老丈家里读书的人多吗?”

    “多,”老周头特别骄傲的指着地里的大小孙子及孙女道:“喏,连最小的孙子都读书了。”

    杨和书张大了嘴巴,诧异的去看满宝,这样的家境还穷?

    当他没见过穷人吗?

    满宝张嘴就要说话,杨和书就笑眯眯的抢先在她之前问,“先生是谁,不知道学堂离得远不远,一年的束是多少?”

    “啊?”老周头反应过来,一张老脸都笑得跟菊花一样,乐呵呵的道:“不要钱,不要钱,是我闺女教的。”

    被老周头指着的满宝挺了挺胸膛,骄傲的看着杨和书。

    老周头有些惋惜的道:“我们家就我这闺女聪明一点儿,她学东西可快了,她几个哥哥和底下的侄子侄女都比不上她,要很久才能学会两个字,好在他们读书不要钱,就占一些时间。”

    杨和书显然没想到,诧异的问,“那书籍和笔墨纸砚总要钱的,老丈肯在这上面花销也很不错了。”

    他一路走来,别说家境一般和贫穷的,就是富裕一些的农户也是不敢轻易送孩子去上学的。

    他问过他们的想法,都说读书难,认字难,家里有点钱就送孩子去念书,万一念个一两年家里支撑不住了又接回来,字没学几个,一转头又可能忘了,这不是浪费钱吗?

    要知道,对普通百姓来说,书籍和笔墨纸砚的花销也是很大的,两年的时间已经能认不少字了,基本上一些最简单的书籍也能断断续续的读下来,可如果不能持续买书和继续练字,过一段时间也就忘得差不多了。

    要知道少年人学东西比较快,但忘东西也比较快。

    杨和书数了一下老周家那群孩子的人头,暗暗点头,要买这么多书和笔墨纸砚,看来老周家的花销也大呀。

    但同理,他们家肯定不是很穷。

    谁知道念头才闪过,老周头就哈哈大笑起来,乐道:“先生一看就是没吃过苦的,家里都有书了,要买啥书呀。”

    老周头把闺女拉到了身边,和杨和书夸赞道:“我闺女的先生是好人,每次要上新课本了都会给她抄一本,满宝学会了,自个回家一边练字一边又抄一两本,那抄得不好的就给家里的孩子们看了,抄得好的可以还回去给先生,下次学堂里有学生不想花高价从书铺里买书,那就花一些笔墨纸费从先生那里拿一本。”

    杨和书张大了嘴巴。

    “我也没指望他们以后去当先生啥的,其实我觉着乡下人家学会种地,再会算些数,再会写自个的名字就行了,以后家里要缴纳的税可以自己算,不用去找里正帮忙,画押也可以签上名字就成,不用再画个圈。”这还真是老周头的真实想法,“不过我家老婆子和闺女都说读书好,既然好,那就读吧,反正他们在家里也是出去玩儿,还不如蹲在院子里拿着棍条学写字呢。”

    杨和书:“……所以也没有笔墨纸砚吗?”

    “哎呦,那东西可贵着呢,我闺女跟她哥哥们出去卖糖赚了不少钱,钱基本都花在笔墨纸砚上了,偶尔家里还得给她出一些,一盒墨够买好几斤肉了。”

    满宝分辨,“就三斤。”

    “三斤还不多啊,够吃三次了。”

    杨和书这下明白了,合着老周家这么多人读书根本没花多少钱,基本上只要负担满宝的笔墨纸砚费用就行。

    他若有所思的摸了摸下巴,目光从老周家的人身上一一扫过,这才发现,除了满宝穿着半旧的棉麻衣服外,其他老周家的人身上的衣服都打了不少补丁,他还看到那个叫周五郎的咯吱窝那里破了一块,还没有缝上。

    还真像满宝说的,他们家很穷。

    可是,杨和书看看满宝,又看一眼地里正在施肥和撒种子的一群孩子,总算觉得哪儿不对了。

    他笑着问老周头,“我看别的人家都是送男孩去读书,怎么老丈家正好相反呢?”

    老周头想也不想的道:“那先生也看不上我家其他孩子啊,他就看上了满宝。而且我那几个孙子哪有我闺女聪明哟,我闺女背书老厉害了,读上三四遍就能背下来了,那几个小子背着手读了大半天,一把书合上,头一句是啥就记不住了。他们去跟先生读书,回来也不能教其他人啊。”

    杨和书点了点头,再次看了骄傲的满宝一眼,忍不住会心一笑,这还真是方圆百里内第一,哦,不,是第二聪明的人不成?

    他好奇的问满宝,“你说你以前是方圆百里第一聪明的人,这话是谁告诉你的?”

第三百八十章 潜移默化

    “是天尊老爷说的,”一直留意着这边,就在附近撒肥的钱氏放下了簸箕肯定道:“满宝刚周岁时,我就做了个梦,天尊老爷说我们家满宝是方圆百里内最聪明的人,不过这话我们只在自个家里说,可不敢往外说。”

    隔壁一块地还坐着休息的村民闻言哈哈大笑起来,乐道:“钱婶儿,满宝可没听你的,我记得早几年我就听她说起过了,哈哈哈哈,她还说是她朋友说的呢,原来是婶儿说的!”

    钱氏不动声色的道:“她也没说错,她说她要跟所有人都做朋友,不过这孩子一定是怕传到我耳朵里被我揍才这么说的。”

    “那婶儿要不要现在揍满宝一顿?”

    “滚你的,”村民的婆娘忍不住推了他一把,道:“满宝可是仙子转世,你敢鼓动婶子打满宝,看晚上天尊老爷找不找你算账。”

    杨和书:……

    满宝:……

    白善宝和白二郎:……

    他们至今,包括满宝在内,都还不够相信这一点儿。

    杨和书没啥问的了,他觉得他不能和老周家的人待太久,不然他也会忍不住受影响的。

    子不语怪力乱神,他可不觉得老子真成仙在天上看着他们,还收了一个座下仙子。

    嗯,倒是听说佛家的菩萨有座下仙子,太上老君也有吗?

    杨和书甩了甩脑袋,将脑海中奇怪的想法剔除,这才笑着和满宝道:“不知可否带我进村子里走一走?”

    “好啊。”

    满宝看了一下时辰,觉得肚子也有些饿了,于是大方的邀请他,“你要不要去我家吃午食?”

    她冲着地里喊了一声,“大嫂,你有没有给我留饭?”

    “没有,”小钱氏道:“不过你三嫂和四嫂都在家,你肚子饿了回去让她们给你做些。”

    钱氏也挥手道:“回去吧。”

    满宝不想吃三嫂和四嫂做的东西,于是看向白善宝。

    白善宝更不想了,他觉得她们的手艺还没家里厨娘的好,于是道:“那回我家吃好啦。”

    杨和书也忍不住连连点头,就是啊,就是啊,你家里都穷,还请什么客呀,这不是有大户吗?

    大家看见他不断的点头,纷纷看向他。

    杨和书就轻咳一声道:“早听闻白老爷在乡里素有善名,正好顺道拜访一番。”

    白二郎道:“那是我爹,不是他爹。”

    杨和书:“……去你家也行。”

    一行人走回白家。

    走大村口那条河时,杨和书忍不住停了一下脚步,感叹道:“你们这条河好啊,有了河,灌溉就要方便许多。”

    “是呀,里正说过,虽然我们村穷,但我们村有河,有河就饿不死,饿死也会比别人晚几天。”

    杨和书:“……你们这儿的人说话都这么犀利吗?”

    他左右看了看,问道:“没有修水渠通到那边去吗?”

    指的是最大的一片田地,望眼望去,除了零星的几座山外,那一片都是望不尽的田地。

    “有呀,有两条。”

    “才两条?”

    满宝道:“两条不错啦,去年大家要省粮食,所以不服劳役,也不修村里的水利,往年县衙都是要征役,没时间修村里的水利。”

    “你们村的水利不在县衙的劳役范围内吗?”

    满宝道:“我爹说我们这里偏僻,大人们想不起来。”

    “才不是呢,”白二郎反驳道:“我爹说,是因为我们家住在这儿,县里的大人们想让我爹出钱出人免费修,这样县衙就不用花钱了。”

    白善宝显然也听白老爷这么说过,声援白二郎,“堂伯说,村里好几条大水渠都是他出钱修的,有时候村里的人不凑手,或是不想出力,他还得拿出钱来给大家买粮食。”

    白二郎点头,“我爹可心疼了。”

    杨和书不知是该夸白老爷心善,还是夸他抠门,因此只能回以微笑。

    白老爷在和庄先生下棋。

    庄先生现在只有三个弟子,教课要更轻松些,甚至都不用照着以前的进度来。

    满宝和白善宝的课程可以一起,只是课外阅读的侧重点会有些不一样,这一点儿难不倒庄先生。

    白二郎的课程更容易,这孩子学得慢,上课要放慢速度,但或许是庄先生现在更迎合他的速度,他学得倒比以前在学堂里的还要好。

    如今他只早上指导一下他们写字,傍晚再给他们上一下课,中间便用大把空闲的时间出来。

    庄先生偶尔也会去地里看几个弟子农庄情况,但更多的是在小院里自己看书,或是来找白老爷下下棋,喝喝酒,说说话。

    杨和书对俩人早有耳闻,特地走到七里村来就是为了见一见白老爷,嗯,连庄先生都是顺带的。

    不过他在见过庄先生的三个弟子后,觉得以后庄先生都不能顺带看了。

    白老爷是白马关镇里最有名的地主,也是最大的地主,杨和书当初来县城是悄悄的来,来了以后除了和县城里的乡绅吃了一顿饭外,还没来得及和乡下的乡绅们认识。

    白善宝会帮杨和书隐瞒村民们,却不会隐瞒白老爷和庄先生,因此还没到门口,他就附耳在白二郎耳边说了几句话。

    白二郎懒得理他,他便知道他牛脾气又犯了,便看向满宝。

    满宝就轻咳一声,板着脸道:“师弟,你不听师兄的话吗?”

    满宝从兜里掏出两颗糖给他,挥手道:“去吧。”

    白二郎接了糖,拔腿就往家里跑,才跑到院子里就大声喊道:“爹杨县令来咱家看你来啦!”

    杨和书:……

    他侧头看了一眼目不斜视的俩孩子一眼,沉默着没说话。

    白老爷和庄先生便放下棋子从门里迎出来,远远的便拱手道:“贵客来临,白某有失远迎,有失远迎。”

    近前一看,见杨和书很年轻,忍不住愣了一下。

    庄先生的眼神比白老爷的还不好,到了跟前才看清杨和书的脸,这样年轻的县令,不是家世很好,就是很有才华,当然,最大的可能是两者都占有。

    因此庄先生也很高兴的拱手作揖,“庄某见过县令大人。”

    杨和书连忙扶住两个人的手,又团团回了一礼,笑道:“白老爷和庄先生客气了,是杨某不请自来,两位不要介意才更好。”

第三百八十一章 呛住(给书友“萍水相逢”的打赏加更)

    满宝卷着面吃,又夹了一些菜,偶尔才抬头看向白老爷他们的方向。

    白老爷他们没让三个孩子在跟前吃饭,而是把人打发回屋里,他们则在院子的桃树下喝酒吃饭,顺便聊天。

    杨和书只知道七里村有一个白家,却不知道何时又多了一个白家,所以很好奇的问了一声。

    白老爷便笑道:“我堂弟白启曾在益州辖下任县令,只是英年早逝,留下我婶娘和一对孤儿寡母,因我与堂弟感情深笃,故婶娘带着一家人来此居住,户籍却还在陇州,这权当是他们家的别院而已。”

    杨和书一听就明白,这肯定是在宗族里被排斥,说不定还涉及到财产之争,所以才躲到这里来的。

    因此他笑道:“两家住得近些也好互相照顾,倒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杨和书与白老爷庄先生算得上相谈甚欢,来了罗江县这么多天,能和他说得上话的人可不多,更别说这两天下乡见的人了。

    便是当地的里正,除了问些农事外,其余的话题他们都不太接得上。

    等杨和书酒足饭饱从白家出来时,三人已经言笑晏晏,俨然一副知己的模样了。

    他的随从先一步出了白宅,一招手,一辆马车便从旁边拐了出来,白老爷惊诧的道:“不知道杨县令还带了车,我还叫家下人给杨县令准备了马车呢,看来是用不上了。”

    杨和书自得的笑道:“这车走在后面,既然是考察乡里,总不好太过张扬。“

    站在后面的满宝忍不住想,既然不好张扬,不应该是骑驴,或是直接坐着牛车出行吗?

    一匹马谁养得起呀?

    满宝看着杨和书的马羡慕不已,她什么时候才能给科科收录一匹马呢?

    白老爷也这么想,不过一看杨县令的脸他便释怀了,一看就是初出茅庐的小子,考虑肯定没这么周到的。

    杨和书也没忘了三个小朋友,尤其是满宝和白善宝,他还是很喜欢且欣赏这两个孩子的,因此邀请他们道:“三位小友要是去县城,我请你们来我府邸做客,以酬谢你们今日的招待。”

    满宝表示没问题,还悄悄的和白善宝说,“虽然我经常去县衙的后院,但从没进过侧门百步的地方。”

    白善宝道:“我更没有。”

    “下次我们去看看,傅二姐姐说里面的花园很好看。”

    白善宝表示怀疑,“比我家的还好看?”

    满宝迟疑的道:“应该吧,毕竟你家才建了两年多,但人家县衙建了好久好久了。”

    杨和书见两个孩子在搭理了他一下后就自顾自的说起悄悄话来,忍不住僵了笑脸,算了,还是孩子呢,顾得了一,总顾不了二。

    一直到杨和书上了马车,两个孩子才反应过来,咦,贵客要走啦。

    于是俩人和白二郎一起冲他挥手告别,满宝还叮嘱道:“杨县令,你可一定要记得赊牛的事,要是定下了章程,就叫人通知我一声,我一定第一个进城去支持你。”

    杨和书僵笑着道:“行,我会通知你的。”

    满宝就特别殷勤的挥手,直到马车过了河才放下手。

    白先生好奇的去看满宝,庄先生则是直接问道:“我也听杨县令说了,你想和县衙赊一头牛,只是为何不直接赊牛,而是先赊银,再赊牛呢?”

    满宝张嘴就要说,科科在她的脑海中轻咳了一声,满宝就捂住嘴巴道:“我现在不能告诉你们,知道的人太多会泄密的。”

    庄先生便笑道:“行吧,不说就不说,等你把牛牵回来,我们自然就知道了。”

    满宝觉得这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毕竟调牛也得需要时间不是?

    结果他们这里的麦子刚种完,才把工钱都结算给短工们,一夜寒风过后,里正就来通知他们了。

    “县衙买了一批牛回来,想着大家伙儿耕种艰难,因此新来的县太爷决定,凡是贫户之家,都可去县衙里赊一头牛回来,短则半年之期,长则三年内还清购牛的钱款及利息。”

    满宝站在老爹脚边不远处,老周头听了一遍,觉得这事跟他不相关,就从腰间摸出烟袋来,细细的捻了一些烟丝进烟管里抽起来。

    有心动的人家问,“这贫户之家怎么算?”

    “简单得很,家里没有牛,恒产中除了房屋便只有永业田的,没有买过田地的都算。”

    得,七里村绝大多数的人家都符合。

    农户之家有了多余的钱会干啥?

    娶媳妇呀,不过这是繁衍的大计,也是生存的基本所需之一,当然不能算有钱。

    所以娶了媳妇还有钱则干嘛?

    养孩子呗。

    嗯,这也是繁衍的大计,同样不能算有钱。

    而养了孩子再有余钱,则是各家有各家的打算,但左不过三类,一是买牛;二是买良田;三则是置铺产了。

    这是杨和书以前二十年的阅历,再加上这段时间的了解后限定下来的条件。

    别说,村里不少人都心动了。

    一头牛呢,最起码能抵家里两个壮劳力了,于是有人举手就要报名,但也有人高声问道:“里正,那个利息咋算?”

    “一两银一月十二文。”

    此话一出,举手的人立即把手给缩回去了,然后悄声问身边的人,“一两一月就要十二文,那买一头牛要几两?”

    他站得位置离里正不远,里正耳朵还挺灵,听到了,就轻咳一声道:“一头牛嘛,视大小健壮不同,大概在三两二百文到五两之间,你们就取个中间些的数据四两呗。”

    “那,那里长,四两一个月要多少利息?”

    里长伸出手来掰着手指头算,村民们都眼巴巴的等着,兵不嫌弃里正算得慢,因为他们大多数人都不会算。

    老周头抽了一口烟后低头问满宝,“要多少钱?”

    “四十八文。”

    老周头就砸吧嘴道:“四十八文,一个月就要四十八,那半年得要多少钱?而且半年后也不一定能还上,三年以后还的话要多少?”

    满宝想了想,沉吟了好一会儿才道:“要一千七百二十八文。”

    老周头就被烟给呛住了。

第三百八十二章 帮忙

    一旁竖着耳朵听的村民也吓住了,半响后有个人叫道:“我滴个乖乖呀,那这要是赊两头牛,三年后的利息就够娶一个媳妇了。”

    满宝道:“娶媳妇不是得五两银子吗?这才三千四百多文呢。”

    “哎呦,你当谁家姑娘都能花五两银子啊,家境差一些的,给个一吊钱的彩礼,剩下的再拿来办酒席,三千四百多文还能省下来许多呢,哎呦,我的乖乖,赊两头牛的利息要三千四百多文呀,县衙这是要抢钱吗?”

    满宝:“……三年后是这个数,不过你干嘛要三年后才还,半年后还不就好了?”

    “今年老天爷赏不赏饭吃还不一定呢,你就敢平白花出去四两银子?”老周头慢悠悠的道:“老天爷要是不赏脸,咱种再多的地也没有,到时候人吃不上饭也就算了,外头还欠着这么一大笔钱,那不得要命啊。“

    “是啊,是啊,”村民们应和老周头的话,“可不能这么冒险。”

    于是本来还有些心动的人立时偃旗息鼓了,里正就知道会是这种情况,昨天他收到消息的时候就先在大梨村那边说过了,结果没有一家愿意去赊的。

    周虎也有些犹豫起来,挤出去找满宝,见满宝已经听完了宣告,正背着小手走在她爹的身后往回走。

    一老一小,一个抄着烟枪背着手,一个则仰着脖子背着手。

    周虎连忙赶上去,一把拉住她低声问,“满宝,你还赊吗?”

    满宝点头,“当然赊啦,我觉得我还得起的。”

    周虎犹豫着,他就怕像金叔说的那样,老天爷要是不赏脸,今年他还真还不上。

    不,就算是老天爷赏脸,今年也有可能还不上,至少要到明年才能还。

    可有一头牛他家要方便许多,别的不用说,他自己就可以犁地,不用再找周家兄弟帮忙。

    周虎犹豫着,犹豫着,满宝见他这么纠结,就小声的附在他耳边道:“明天我们进城去看一看,说不定我们有办法把今年的利息给抹消掉。”

    周虎惊奇的看着她,“这个怎么抹?”

    满宝笑得跟只小狐狸一样,“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说罢跑着去追她爹。

    老周头都快回到家了,看见闺女一溜烟的冲回来,就问道:“你跟周虎说什么呢,说这么久?”

    满宝想起还没告诉老爹她要赊牛的事呢,于是道:“爹,明天我要去县城,到时候给你拿个大礼回来。”

    老周头笑呵呵的问,“什么大礼?”

    “说了就不惊喜了。”

    “行,你去吧,”老周头从不拦着她去县城,笑道:“明天你二哥要去县里卖豆腐和竹筐簸箕,让你四哥五哥跟你去,反正天返寒了,他们在家里也没事做。”

    满宝应下。

    春天菜很稀缺,钱氏和小钱氏刚撒下菜种没多久,也才冒芽呢,因为春寒,她们刚抱了一些稻草小心的覆盖在上面,打算等这一阵春寒过去再把稻草拿开。

    所以现在家里除了干菜,腌菜,那就是地里的野菜了。

    满宝不是很喜欢吃野菜,总觉得苦苦的。

    当然,如果是小钱氏做,那还是可以勉强吃一吃的。

    钱氏估摸着城里人现在也没菜吃,所以从大头他们采回来的野菜里捆了好几捆给放到竹筐里,让周二郎明天带去试试看。

    “卖得出去就卖,卖不出去就拿回来,我们家自己吃。”

    周四郎嫌弃得不行,“就这么几把野菜还拿回来吃呀,地里再找就是了。”

    “你以为现在野菜好找呀,”钱氏捶了他一下,将他赶走,道:“现在村里不少人家都是野菜多过馍,他们找野菜可狠着呢,也就我们家孩子多,找的才多些。”

    老周头也点头,“不错,所以从明儿开始,我们家一日三餐都该吃稀的,又不下地干活了,吃那么多干什么?”

    老周头看向小钱氏,叮嘱道:“煮面片汤的时候多放点水,少放点面。”

    小钱氏应下。

    老周头看了一下院子里正蹲着写字的孙子孙女们,想了想道:“明天豆腐多做些,给家里也多留点儿,这东西不贵,味儿还不错。我们家的豆子不是还有许多吗?”

    “那我今晚多泡一点豆子。”

    老周头点头,满意了,蹲在一边摸自己的老烟枪。

    第二天,满宝吃到了豆腐脑,又吃了蒸鸡蛋,然后吃了小半碗的面片汤。

    她现在已经长大了,加上这段时间的锻炼,从七里村到县城完全可以靠自己走着去。

    周虎一早就在村口等着了,见到周家兄弟到便跟上,还帮周二郎推着板车。

    周二郎才知道周虎也去县城,好奇的问了一声,“嫂子的药完了?”

    “没有,我进城去问一下赊牛的事。”

    他觉得满宝说得对,得进城去看一看,如果真有办法把今年的利息给抵消掉,他更想赊牛了。

    周二郎惊讶,“你想赊牛啊。”

    周虎更惊奇,“你们家不也要赊吗?”

    周二郎推着车子差点给翻到沟里去,他瞪大了眼,第一时间扭头去看满宝。

    满宝骄傲的道:“不错,这就是我给家里送的大礼。二哥,等家里有了牛,我们家能多精耕细作多少亩地呀!”

    周二郎犹豫着道:“可这事也太大了,你跟爹娘说过吗?”

    周四郎已经兴奋的叫道:“说什么呀,告诉爹肯定就赊不成了,我觉得买牛好,有了牛,我们就不用拉犁了,主要是速度还快。要不是家里是爹做主,我都想赊。”

    周二郎瞪他,“万一还不上咋办,这可是三四两的银子呢。”

    周四郎想了想后对满宝道:“满宝你别怕,大不了等秋冬我地里的姜卖了,四哥给你出一些。”

    满宝高兴起来,连忙点头道:“好啊,四哥我可记住了,不过你们不用担心,我已经和善宝说过了,我们也圈出了一块地种姜,就在沟渠边上,地肥,排水好,浇水也方便,足有两亩左右呢,到时候全部种上姜,肯定能卖不少钱。”

第三百八十三章 才相信

    周四郎呆住了,问道:“你哪来这么多的姜种?”

    他不记得家里给她留了这么多姜种呀。

    “我和大嫂说过了,菜园底下埋的姜块给我一大半,善宝的花圃里也埋了不少,”还有从商城里买一些,不过这一点满宝是不会说的,反正她小手一挥,道:“反正够种了。”

    周二郎听了连连点头,“你心里有成算就行。”

    他觉得就算今年老天爷不赏脸,姜块能种活,那也能卖不少钱了,周二郎是知道姜有多值钱的。

    而且,一亩姜的收成也不少,只看去年老四那五六分的姜地出产就看得出来了。

    周虎并不知道姜块到底有多赚钱,他家里前年的时候和老周家要了几块姜种回去种,种了两年,现在也就够自家吃。

    尤其是现在妻子身体不好,大夫说可以多用姜块煮些红糖,所以家里的姜都不够用。

    不过问钱婶,一般都能拿几块回家。

    周虎想了想,决定回去后也在菜园里多种一些姜,至少得保证家里够吃。

    周虎正在沉思,周四郎却蹦了起来,叫道:“你种了两亩?那等到秋冬,这么多姜能卖出去吗?价钱还不得压死?”

    满宝道:“姜可以做药材,药铺一直收的,我打算晒干了卖给药铺。”

    满宝的话音才落,科科突然冒出来道:“宿主,干姜是用生长了两年的老姜做成的,并不是用一年生的鲜姜,所以你要做成干姜,等明年秋天才行。”

    满宝一听愣了一下,然后就扭头对周四郎道:“四哥,要不今年秋天你别卖姜了,让我卖吧,你的姜留着,待明年秋天再挖,我刚想起来,干姜是用两年生的老姜做的。”

    周四郎张大了嘴巴。

    满宝道:“其实干姜的价钱也很高的。”

    周四郎幽幽地道:“你小侄子就要出生了,你这是打算让他第一年就没新衣裳穿吗?”

    满宝,“……”

    周二郎不理他们,反正现在县城里种姜最多的一定是他们老周家,不管是四弟,幺妹还是三弟,反正都是自家人,赚的钱也都是进自家的口袋。

    所以他一点儿也不担心。

    周虎都不太明白他们在说什么,更不可能发表意见了。

    周五郎一向站在满宝这边,悄悄和满宝道:“告诉爹娘,让爹娘给你撑腰。”

    周四郎听到了,直接撸了袖子要揍周五郎,“亏我对你这么好,上次摸了鸟蛋还多分了你两个,你就是这么对我的?”

    满宝就叫,“五哥快跑!”

    兄弟俩便打闹着跑远了。

    周虎羡慕得不行,和周二郎道:“兄弟多就是好,不仅可以互相帮衬,平日也能热闹许多。”

    像他家就他一个,家里倒了一个,连帮把手的人都没有。

    周二郎抬头对他一笑,“你现在觉得热闹,那是不知道他们闹起来有多讨厌。”

    反正老周家最不缺的就是热闹,最缺的是安静。

    到了县城,周二郎懒得让他们再跟着,直接挥手让他们自己办自己的事去,他要去摆摊卖东西了。

    不过也叮嘱了满宝一句,“要是牛太贵,超过了四两,你可别买。”

    周虎也踌躇,“不然我们先去牛市看看行情,万一县衙的牛比牛市的还要贵怎么办?”

    满宝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于是跟着一起去牛市。

    牛市就是一条不太长的街,里面卖有牛马驴骡等比较大的牲畜,嗯,猪也有。

    罗江县就这么大,卖牛的人自然不多。

    他们从街头走到街尾,只看到三头牛,其中一头还是老得躺在地上,正费力的从主人手里吃一把嫩草。

    满宝好奇的蹲下去看,牵着牛绳的人只看一眼她的衣裳便收回了目光,淡淡的道:“这牛太老了,是卖去杀的,可不是拿去耕地的。”

    “它多少岁了?”

    主人叹息一声道:“有十五岁了吧,我买它的时候,卖它的人说是六岁,正值壮年,它来我家九年了。”

    满宝咋舌。

    然后旁边站着的是一头小牛犊,牵着绳子的人说它两岁了,可以下地干一些轻省的活了。

    还有一头则是正值壮年的犍牛了,六岁左右,但要价也高,周虎问了一声,足要四两两百钱。

    四人退出了牛市,周虎的信心大受打击,他小声道:“太贵了。”

    满宝则拉着他们朝一家当铺走去,走到柜台前,踮起脚尖也只露出一个小脑袋,她问里面的伙计,“现在一两银能换多少铜钱?”

    伙计看了她一眼,再看她身后的三个青年,轻咳一声道:“看银的成色,要是好,能换一千三百钱,差的也就一千五十文左右吧。”

    “官银那样的呢?”

    “那就是一千二百钱。”

    满宝点头,表示明白了,挥手和伙计告别,转身又拉着他们进了一家银楼问了一遍,得到相同的答案后就拉着周虎去县衙。

    “我们先去看看县衙的牛,要是好,我们就赊。”

    县衙的牛当然不在县衙里,而是在县衙隔壁的一个敞开的草棚里,这本是一块空地,现在被搭了草棚给牛休息,专门供来赊牛的人观看。

    草棚里面站了二十多头牛,虽然地方小,却比牛市更像牛市。

    满宝眼睛闪闪发亮,从布袋里拿出户籍让周四郎去报名进去看牛,周四郎看着手里的户籍,张大了嘴巴问,“你哪来的?”

    这东西不是一直是爹拿着吗?

    “我让娘给我拿的!”

    “那娘是知道你要干啥了?”

    满宝想了想道:“我没告诉娘,但娘告诉我,家里的钱够还的。”

    周四郎一听放心了,但心里还是有些怪怪的,他上下打量满宝,迟疑的道:“满宝,你不会真的是天尊老爷座下的仙子转世吧?”

    自从娘的病好以后,他总觉得娘对满宝更宠了。

    以前虽然也疼她,却不会这样纵容她。

    周五郎却早已经深信不疑,闻言瞥了他一眼道:“当然是了,娘不是说了好多次了吗?满宝要不是仙子转世,天尊老爷怎么会治好娘?”

    周四郎一想也是,看一眼憨憨的五弟,他懊恼不已,他竟然直到此刻才想到这点儿,是啊,如果满宝不是仙子转世,娘的病怎么会一夜间就好转了?

    现在比常人还要健康些,简直是太不可思议了。

第三百八十四章 赊借

    满宝他们不是第一个凑上来的,实际上,此时围在草棚外面看牛的人就不少。

    但大多是附近来凑热闹的,要进草棚里看的一个也没有,生怕县衙由此赖上他们,让他们把看的牛给赊回去。

    所以周四郎他们掏出户籍来要进去时,搬了一张桌子坐在草棚口的差吏便看了他们这一群人一眼,问道:“都是一家的?”

    周虎连忙把自个的户籍拿出来道:“不是,我是另外一家的。”

    差吏做了登记,手一挥便道:“行了,进去吧。”

    大家立即进去。

    草棚里只有牛,还有一个管着牛的牛倌。

    见这四人边走边看,一看就是外行人,他便依靠在一头牛的旁边问,“知道怎么看牛吗?”

    满宝微微点头,周虎和周家两兄弟则齐齐摇头。

    牛倌好奇的看着点头的满宝,问道:“你知道?”

    满宝决定要赊牛以后就找农庄里的牛看过,还请教过当时去买牛的白庄头,现在肚子里可装了不少的货呢。

    所以满宝骄傲的抬着小下巴道:“当然知道了,看牛要先看牙齿,四岁左右的牛最好,所以要看它是不是长出了水久性隅齿。”

    牛倌点头,表示没错。

    满宝更骄傲了,继续道:“还要看蹄子,四蹄大而正,蹄质致密坚实的好。”

    “不错,不错,”牛倌笑道:“那小娘子来挑一挑,看可有看上眼的?”

    满宝眨眨眼,看着围在两边,站成两排的牛,她有些抓瞎,嗯,白庄头是那么说的,她也那么记了,当时也看了一眼牛嘴巴里的牙齿,可怎样的牙齿算乳牙,怎样的算脱落后长出来的永久牙来着?

    牛倌一看便明白了,他哈哈大笑起来,他就说嘛,一个看着才七八岁的娃娃怎么就会看牛了?

    “行了,我帮你们挑,要犍牛是吧?这几头都不错。”

    满宝顺着他的手看去,发现他指着的那几头牛毛发都油光华亮,牛眼看过来时精精神神的。

    满宝看到它们的脖子上挂着竹牌,忍不住上前看了一下,发现上面写着“壹”,她便问道:“这牌子是干什么用的?”

    “区分牛的质量,价格都是定死的,你们看中哪头,翻过去就是牛的编号,拿了去问价就行,这是第一等的犍牛,价格也是最贵的一批。”

    满宝翻过去,果然后面是一串数字。

    每一头牛都是有编号的,你要卖出去,得先和县衙报备,牛老了要宰杀,也得和衙门打报告,牛不小心病死了,更要通知县衙。

    满宝记下它的编号,问道:“那你知道这头牛多少钱吗:?”

    牛倌笑道:“我当然知道了,这里每一头牛的价钱我都记下来了的,这头要四两五百文。”

    周虎当然唬了一跳,纷纷向后退了一步。

    满宝也没想到这么贵,摸了摸它后问道:“那有没有便宜些,却又好的牛?”

    “那就是次一等的犍牛了,你想要买四岁的不可能了,买头三岁左右的吧。”因为他们是第一批进来的人,牛倌对他们还算热情。

    主要是坐在草棚门口的差吏们不想跟他说话,而草棚里除了他就是牛,可能是平时寂寞惯了,这一开口,说的又是自己最擅长的,他一时滔滔不绝起来。

    领着四人将次一等的犍牛都看了一遍,将他们的优劣都列举出来,然后再建议他们可以买的几头……

    满宝和周四郎周五郎凑在一起嘀嘀咕咕,在商量过后,他们一致决定选中编号为“罗398”的次犍牛。

    满宝再次抬头和牛倌确定,“这头只要三两五百文吧?”

    “不错。”

    周虎在犹豫过后也选了一头次犍牛,比老周家选的差一点儿,只定价三两二百文。

    他拜托满宝帮忙看了编号,又记了下来,便去找差吏问价。

    听他们问价,差吏脸色好了许多,翻了一下册子,报了和牛倌一样的价格后问,“你们要赊吗?”

    满宝连连点头,问道:“是去县衙里先赊银子再来拿牛吧?”

    差吏点头,“不错。”

    “那您再看一眼,我家的牛是不是三千五百文。”

    差吏翻了一个白眼道:“是三千五百文,赶紧去赊银吧,这都快要用午食了……”

    满宝立即拉着周四郎去县衙里赊银。

    杨和书正忧愁的站在县衙里,显然,今天的情形与他设想的出入太大,他有些受挫了。

    他一转身,看到满宝他们进来,他立即眼睛一亮,招手笑问,“你们是来赊牛的?”

    “是啊,”满宝冲上去道:“我刚选中了一头牛,要三千五百文,我带有些许铜钱来,所以只想赊借三两,县令大人,可以吗?”

    “当然可以了。”杨和书笑眯眯的道:“你就是赊一两也是可以的。”

    说完,杨和书期盼的看向周虎。

    周虎脸色涨红,低下头去道:“我,小的也选了一头牛,要三千二百文,所以我也只赊借三两。”

    一下赊出去两头牛,杨和书高兴了,笑眯眯的亲自领着他们去旁边的账房里赊借银子。

    张主簿早有准备,先是起身和杨县令行了一礼,就核对两家的户籍信息,然后很快就将赊借文书填好,让他们签字画押。

    满宝提了笔就要写字,张主簿眉头一皱,一掌按上去道:“你们家不是有男丁在此吗,应该由男丁来签。”

    满宝闻言,想也不想便把笔塞给周四郎。

    周四郎嘀咕了一声,嫌弃张主簿麻烦,但还是握了笔,一颤一颤,又小心翼翼的在上面写下自己的名字。

    张主簿看了一眼那歪歪扭扭的字,倒没有很嫌弃,只是皱着眉头把红印往前一推,让他画押。

    周虎则要简单得多,他提了笔小心翼翼的在签名处画了一个圆圈,然后在上面按下自己的手印。

    张主簿又认真的看了一眼,这才把剪好的银块给他们,叮嘱道:“领了牛就把号牌拿来给我入册,以后牛若是生病或出意外,都要拿着号牌来县衙报备。”

    周四郎和周虎俩人应了一声,喜滋滋的拿着银块出门。

第三百八十五章 银子变铜板(给书友“雪*花”的打赏加更)

    杨和书也很高兴,跟着他们一起往外走,满宝就对周四郎和周虎道:“你们去吧,我们在草棚这儿等你们。”

    扭头又对杨和书高兴的道:“你要去看我们选的牛吗?其实它不是我最喜欢的,我更喜欢站在它左边第三头的犍牛,可惜它太贵了。不过虽然如此,我还是会很喜欢它的,以后也会对它很好的。”

    杨和书笑着点头,“好啊,我们去看看。”

    他好奇的看了一眼周四郎他们离开的方向,问道:“你哥哥们去干嘛?”

    “他们去拿钱。”

    “哦,是铜钱吗?”

    满宝点头。

    杨和书便自以为懂了,笑问,“买一头牛,你们家来的人还挺多的,除了你们兄妹三人,还有谁来了?”

    “我二哥,他在那边卖竹筐和豆腐呢。”

    “咦,你们家还会做豆腐?”

    “那是当然,我们家的豆腐做得可好吃了,是县城里的独一份,每次做的都不够卖的。”

    杨和书就笑道:“那找机会我可得尝一尝。”

    俩人说着闲话,一起进草棚里看他们选中的那两头牛。

    差吏和牛倌都没想到县太爷会亲自来,连忙站起来,再一看满宝与他熟稔的样子,对满宝和周五郎的态度也好了许多。

    有一个差吏直接走在了前面给他们引路,进草棚里抢了牛倌的活儿。

    杨和书虽然也没有相牛的实际经验,但他和满宝一样是做过功课的,因此一看到满宝的牛就先问的是年龄和牙齿。

    牛倌这下派上了用场,挤到前面去滔滔不绝,杨和书听着不住点头,做过功课就是不一样,反正他是全听懂了,虽然他还不会从牛倌扒开的牛嘴里看出牙齿的区别。

    杨和书听得津津有味,又看了一下周虎选的牛,然后便让人把两头牛牵到草棚门口去。

    罗江县的县城并不大,何况县衙和当铺还在同一条大街上,所以周四郎和周虎跑着去,很快又跑了回来。

    只是他们去的时候身上没褡裢,回来的时候却扛了一条褡裢。

    此刻正背在周虎的肩膀上,而周四郎跑在他的身边,俩人跑到草棚门口,先咧开嘴对杨县令一笑,这才道:“我们把钱都拿来了。”

    周四郎把赊借文书摆出来,又从褡裢里先拿出五串铜板,这才拿出三吊钱来,然后目光炯炯的看着差吏。

    差吏扫了一眼赊欠文书,确定是在县衙赊的银子,便没觉得有什么异常的收了他给的三千五百文,然后让周四郎签字画押,这就可以把牛给牵走了。

    等周四郎签好了字,差吏便把牛脖子上的号牌取下来交给他,道:“拿进去做好记录就可。”

    然后看向周虎。

    周虎没想到还真能用铜板把牛给买下来,他愣了一下后立即从褡裢里拿出三千二百文给差吏,同样画押领了牛。

    杨和书一直站在一旁看,沉默了许久后看向满宝,用手指轻轻地点了点她笑道:“你啊你,没想到我杨和书上任吃的第一个亏竟是你给的。”

    “县令大人,你可没有吃亏,我有可能两年才能还得上这笔钱呢,你的利息太高了。”

    杨和书摇头,“这已经是有先例来的最少的利息了。”

    “先例也都是有人做第一例的,您为什么不自己创一个先例?”

    杨和书皱眉,老半天后才摇头道:“不妥不妥。”

    对于罗江县他是初来乍到,对于官场,他也是初来乍到,本来赊牛的事就已经够出格了,再创个先例,恐怕接下来的几年生活都不会太太平。

    虽然以他的家世不至于就灰溜溜的离开,但要是做什么事都有人盯着,那也是很讨厌的。

    满宝就惋惜的回头看了一眼满草棚的牛,道:“这样的话,恐怕你很难再赊出去别的牛了,大家的胆子都不大,主要是去年天灾来得突然,谁也不知道今年老天爷赏不赏脸。”

    杨和书道:“去年既然大涝,今年的雨水应该不会很多才是。”

    满宝点头,“嗯,所以有可能会旱。”

    杨和书瞪眼。

    周四郎和周虎从县衙里又拿了一张文书出来,脸上是喜滋滋的。

    老远,周四郎便和她挥手道:“满宝,都弄好了,我们家有牛啦!”

    对杨和书,周四郎的感官也挺好,连忙道:“县令大人,上次你来我们村,我们也不知道您是县令,下次你再去,我们可一定好好招待您,我,我请你回我家吃饭,到时候我摸的鸟蛋都给你吃。”

    杨和书笑着表示感谢,问满宝:“我也许久不吃豆腐了,你二哥就在专门卖农产品的那块地方?”

    周四郎立即机灵的道:“哪用您派人走一趟?一会儿我就给您送来,您说要几块就好。”

    杨和书想了想道:“晚上要宴请些客人,便多拿些来吧,你看着拿。”

    说罢让身后的随从给钱。

    随从便掏出一串铜钱来给周四郎。

    周四郎吓了一跳,这,就算现在豆子贵了一点儿,豆腐也涨到三文钱一块了,但也没必要给他这么多吧?

    周四郎小声的问,“敢问小哥,县令大人宴请的人多吗?”

    “你问这个干什么?”

    “我就是想估算一下给你们送多少豆腐来。”

    随从便道:“有五六人吧。”

    周四郎便心中有数了,县太爷看着这么有钱,置办一桌酒席总不可能就做一道菜吧?

    于是他想了想,从那串钱里数出三十文来,剩余的推回去,笑道:“您放心,一会儿我就亲自把豆腐送来,我们家的豆腐切得大块,加上如今粮食贵了许多,连带着豆子都贵了,所以卖的是三文钱一块儿,一会儿我给您送十二块来,多的泡着,明早还能煮着吃,不然小哥也尝尝我家的豆腐,是真的特别地道好吃……”

    随从挥了挥手,表示明白了,收了剩下的钱让周四郎离开。

    等周家人都走了,随从便走回杨和书身后,小声道:“少爷,看着还挺老实的,并不贪心,三文钱一块的豆腐,买十块还多送了两块。”

    杨和书微微点头,吩咐道:“你去银楼里问一问,现在一两银能兑多少铜板,对了,除了银楼,一般还有什么地方能兑铜板?”

    随从想了想道:“似乎当铺也可以。”

    “那就一并去问。”

第三百八十六章 惊喜

    周四郎和周五郎一左一右的站在牛的两边,昂首挺胸的护着牛一起往前走,而牛绳在满宝的手里。

    周虎牵着自家的牛跟在后面,单手轻柔的摸着它的脊背,也欣喜得不行。

    一行人拐进了小街,远远的,周四郎就冲着前头大吼了一声,“二哥!”

    让正在给人拿豆腐的周二郎手一抖,差点把豆腐给捏碎了,他怒目抬头,但在看到满宝手里牵着的牛时一呆,啪叽一声,还真把手里的豆腐给捏坏了。

    周二郎一直回到村子里时都还有些恍惚,所以板车是周四郎推着的,他手里紧紧地握着牛绳,深一脚浅一脚地护着牛往回走。

    至于满宝,她现在正跟巡视的国王一样坐在牛背上,乐滋滋的居高临下的看着村子里冲她跑来的一群小孩儿。

    其中以二头为首。

    他正跟小伙伴们在村口的大榕树下玩儿呢,一抬头就看见了一头牛,牛背上还有个长得特别像小姑的人。

    然后眼睛一偏,他看到了走在牛旁的自家爹,再一看旁边推车的四叔,他就知道没看错。

    二头“腾”的一下跳起来,直接就冲过去,大叫道:“爹,这是谁家的牛?”

    周二郎露出梦幻般的笑容,乐陶陶的道:“咱家的。”

    二头虽已猜到,但还是忍不住“嗷”的一声,扒拉着周二郎道:“爹,我也要坐牛背,我也要骑牛。”

    “去去去,”周二郎把儿子拨到一边,道:“你这么重,万一把牛给累着了怎么办?你小姑在上头坐着呢。”

    冲上来的孩子不少,一下就把他们给围住了,牛不安的跺了跺脚,周二郎连忙伸手安抚它,让大家都散去。

    但这边的动静很快传到村里,连一些大人都跑来看热闹了。

    看到周二郎和周虎手里都牵着牛,惊奇得不行。

    再得知这是从县衙赊回来的,大家就更惊奇了。还真有人去县衙赊牛啊?

    村口一下热闹起来。

    等到老周头知道,倒穿着鞋子往外奔时,周二郎他们已经艰难的快到家门口了。

    老周头冲出来看见周二郎手里的牛绳,再看一眼牛背上坐着的闺女,他心一急,直接眼睛一瞪,脚下一软就要倒下。

    跟着跑出来的周大郎眼疾手快的扶住老爹,连忙让人把老周头给抬回家。

    满宝看见老爹激动得快要晕了,也不坐牛背上了,挪了屁股就要往下滑。

    周二郎连忙一把将她抱下来,直接冲上去关切的看着自家老爹。

    老周头也就晕了一下,周大郎一扶他,他就清醒过来了,但此时懒懒的,不想说话,也不想搭理人。

    满宝挤开几个哥哥姐姐,挤到老周头的身边,关心的握住他的手,“爹,我不是都跟你说过了吗,要给你一个惊喜,你怎么还这么不经喜,竟然就看了一眼就晕过去。”

    围着看热闹的村民看不到里面的情景,但满宝的话却听到了,有人高声笑道:“满宝,你爹这不是喜,是惊,是给你吓的吧?哈哈哈哈……”

    老周头躺不住了,拽着周大郎和周三郎的手就站起来,冲着外面骂道:“放屁,谁说我是吓的,我明明,我明明就是高兴的……”

    老周头说出这句话时差点就哭了,但他还是哭丧着脸挤开笑容,“我,我是高兴的,我老周家竟然也买得起牛了……”

    但心好痛怎么办,尤其这还是赊回来的牛,那利息哦……

    老周头一想到利息,立即精神了,他可还不知道这牛闺女赊去了多少钱呢。

    因此他大手一挥道:“我家的牛刚回来,你们别凑那么近,免得吓坏它,大开春的,大家该干啥干啥去。大郎,送一送你叔伯兄弟们。”

    周大郎立即领着几个弟弟上前送人。

    村民们理解的一笑,纷纷嘻嘻哈哈的走了。

    昨天老周头还在村口和他们吹牛呢,这么贵的利息,只有傻子才会去赊牛。

    从没听说过,买这样大件的东西还要赊的,那不是要把棺材本都提前压上了吗?

    可这一转身,也就只有一天的功夫他们家就赊回来了一头牛,一看他的反应就是不知道。

    大家都猜得出来,这事多半是他们家的宝贝闺女弄出来的。

    周二郎几兄弟且还没那个胆子呢。

    所以老周家有可能爆发一场教女风波,大家虽然很想看热闹,但也不好强迫围观,所以只能走了。

    大家一出门就转到周虎家去。

    大家刚才可看到了,周虎也牵了一头牛回来。

    七里村除了白家,也就只有村长家才有牛,所以牛还是挺稀奇的,尤其是这牛还是跟县衙赊的。

    虽然大家不想赊,但大家还是想听周虎说一说他们是怎么把牛赊到手的。

    凑热闹的人一走,大门一关,院子里就只剩下老周家的人了。

    老周头看看闺女,有些下不去手,于是转头和冯氏道:“去,去菜园子里把你娘叫回来。”

    他得让老妻打一顿满宝才行,他心太痛了。

    满宝还没察觉到老爹的心思,高兴的连连点头,“是要告诉娘。”

    满宝从布包里拿出包好的户籍递给老周头,“爹,你收好吧。”

    老周头愣愣的接过,问道:“这东西咋在你手里?”

    “爹你忘了,赊牛是要带着户籍去的呀。”

    是哦,昨天里长好像是这么说的。

    老周头转动着容量不大的脑袋问,“你哪来的?”

    “娘给我拿的呀。”

    老周头就“嗷”的一声,等钱氏一推门进来,就对上他一双红红的眼睛,他眼里含着泪,悲愤道:“孩子他娘,你咋不跟我说一声就让满宝去赊牛?”

    钱氏蹙眉道:“我不知道满宝是去赊牛。”

    “你不知道,你不知道咋把户籍给她?”

    “满宝说要,我就给了,她一向懂事,总不会拿去胡闹。”

    老周头信她才怪,他不相信老妻猜不出来,她就是故意瞒着他的!

    钱氏道:“行了,多大点儿事呀,家里添了大件是好事,一会儿让大头去集市上割块肉回来,晚上庆祝一番。”

    “不许吃,”老周头叫道:“家里欠着债,你吃得下东西吗?”

第三百八十七章 说服

    老周头这才想起来问,“满宝,你跟衙门赊了多少钱,要还多少?”

    满宝愣愣的道:“三两……”

    老周头松了一口气,“就三两?”

    满宝肯定的点头。

    老周头立即对钱氏道:“赶紧开钱盒子,明天就让老大和老二去把赊的账给结了,衙门的钱是那么好赊的吗?对了,这利息怎么算,只赊了一天,他总不能要我们一月的利息吧?满宝你赶紧给算一算,一天的利息是多少。”

    钱氏回去开钱盒,很快就拿了三吊铜钱出来,老周头让她把钱给周大郎。

    周大郎迟疑的接过,却忍不住下意识的看了满宝一眼。

    满宝见老爹手软脚软的坐在门槛上不愿意挪动,便干脆的一屁股坐在地上,正对他对面,“爹,我们借的是银子,那就得还银子,还铜钱不行。”

    “那就还银子,”老周头对周大郎道:“你去县城里找银楼换成银子。”

    满宝幽幽地道:“一千二百文才能换一两银。”

    老周头一下瞪圆了眼睛,脚也不软,手也不软了,他蹦起来吼道:“凭啥?”

    周四郎连忙上前安抚,将今天他们赊牛的事从头到尾都说了一遍,着重强调,他们拿银子换铜板,也是这个数目,所以他们家要是去换银子,用这个价换回来是不亏的。

    老周头就若有所思的道:“还有比官银更差一点的银?那我们就换那种,衙门收吧?”

    周家兄弟全都瞪大了眼睛,周大郎和周三郎是没想到还有这种操作,周二郎和周四郎等几个却是想到了还没胆子去做。

    至于满宝,她直接竖起大拇指夸她爹,“爹,你可真厉害,连这都能想到。”

    老周头瞥了她一眼道:“等我把这事了了再找你算账,你娘不揍你,我,我也要揍你一顿。”

    满宝不乐意了,道:“爹,你不是怕今年收成不好,要留着钱预防吗?”

    老周头忍不住吼:“你既然知道为啥还要去赊牛?”

    “我们不今年还,明年后年还也是一样的,爹,赊牛我们一点儿也不亏。”

    “不亏才怪,那么高的利息呢……”

    满宝忍不住道:“那利息一点儿也不高,爹,像四哥借钱来赌的那些才算是高利息呢。虽然我觉得衙门其实可以把利息再放低一些……”

    只是围观却突然被砸了一石头的周四郎:……

    满宝不是不懂事的孩子,而且她了解自家老爹,知道他为什么反应这么大,见哥哥嫂子们都在,而且大家脸上多少有些忧虑,她干脆让大头去厨房里给她找了根烧过的树枝来。

    老周家的厨房里一直备有烧过的木棍树枝,因为大家发现这东西在地上和石头上写字特别显。

    大头他们最喜欢用它来练字了。

    满宝拿了一根树枝画给她爹看,“爹,不是你说的,一头牛能干两个大人的活儿吗?买了一头牛,相当于我又多了两个哥哥给你干活儿,那能多精耕多少地呀……”

    地犁一遍和犁两遍的区别或许不是很大,一亩地估计就多出几斤的粮食,但犁两遍之后再多撒点儿肥,再精心除草,再捉一些虫子,那一亩地就有可能多出十几二十斤的粮食来。

    但做这些都需要人力。

    多出来一头牛,那就是多出来两个人,两个人一天能干多少活儿?

    一年又能干多少活儿?

    而这些活儿换算成价值又能值多少?

    听着满宝算数,老周头咽了咽口水。

    然后满宝还道:“爹,现在我们家的牛才三岁,它能干七八年,甚至是十年呢,一年给你赚这么多,那十年给你赚多少?”

    周三郎在自己心里笨拙的算了算,咋舌道:“这不是相当于白得了两个大儿子吗?”

    老周头忍不住瞪了他一眼道:“胡说些啥,它是你儿子,能给你生孙子吗?”

    满宝兴奋起来,“可以呀,等它长大了给它娶个媳妇就可以了。”

    众人:……

    老周头却沉思起来,“有道理呀,生了小牛,我们也卖出去,一头卖三两,那得是多少钱啊……”

    钱氏打断他的白日梦,开口问道:“满宝,牛的号牌呢?拿来娘收好来。”

    老周头立即回神,“不对,就算这牛买得值,那也得把钱先还了,咱可不能让衙门吃咱的利息。”

    “爹,万一今年老天爷不赏脸呢?”满宝道:“你不得留着钱防身?”

    这也是老周头一直不愿意花钱的愿意,家里总要有些存款的,预备着哪怕是发生了天灾人祸也能救命。

    所以他觉得少赚点就少赚点,儿子们辛苦点儿也没啥,手中有钱心不慌不是?

    但老周头除此外还有另一种坚持,“那也不能欠债,尤其是欠有利息的债。”

    老周头不是没欠过人钱,但有两种钱,他一直不乐意欠,只要有钱就会还上去。

    一种是对方家里也不富裕,欠这样的钱他心里头不安;

    第二种则是有利息的债,这意味着每多欠一天,他欠的钱就多增加一些,这比第一种更要他的命,因为每过一个晚上,他就觉得心脏颤一颤。

    但满宝觉得这种赊借方式可以的,她道:“爹,这些利息我们家还得起的,我们有三年的时间呢。所以我们没必要用家里留着‘救命’的钱去还这个钱。因为现在我们可以赊借到买牛的钱,但如果发生天灾人祸,急需用钱的时候,我们家里是不能以现在的利息从衙门里借到钱的。”

    老周头:“……这个利息。”

    “这个利息并不是很高了。”满宝之所以能这么说,是因为科科替她搜索出来的信息表示,这个利息哪怕是在未来,也不显得很高。

    钱氏瞥了老周头一眼,问满宝:“你打算什么时候还?”

    满宝自信满满的道:“短则今年冬天,长则明年冬天呗。”

    钱氏点头,“今年老天爷要是赏脸,这笔钱家里来还。牛是买回来给家里使的,你要有钱就还,没钱还有家里呢。”

    这是让满宝放心大胆去做的意思。

    老周头忍不住瞥了老妻一眼,这是打算把闺女宠到天上去?

    钱氏淡淡的道:“满宝可是仙子转世,我不信她的运气会差。”

    老周家上下一听,立即精神一振,就连老周头的面色都松了不少。

    科科:……它现在有些确定了,钱氏似乎也是这么认为的。

第三百八十八章 也很忙

    家里添了一头牛,那是一定要盖牛棚的。

    老周头在两个院子里逛了半天,最后选定了当初周四郎他们暂时住的茅草屋,现在是放着杂物的房间。

    他让几个儿子把里面的东西一清理,用火把里面的湿气烘一烘,再抱了不少的稻草进去铺好,弄的干净暖和,牛房就算弄好了。

    这可比周虎家里请人搭建的牛棚还要好。

    老周头志得意满的围着牛转了一圈,然后轻柔的抚摸它道:“现在天冷,住在屋子里暖和,不会生病,等到了夏天,我叫几个小子给你驱蚊虫,保管让你在屋子里也睡得香甜。”

    老周头深情的和它道:“所以你可一定要好好吃东西,好好干活儿呀。”

    老周头再走出周家时,脸上已经是一派淡然,隐隐还含着一丝得意。

    村民们竖着耳朵听了一晚上也没听到老周家揍孩子的动静,便只能收了看戏的心,第二天再见到老周头时便问起了赊牛的事。

    “金叔,我听周虎的意思,你们从县衙里占了大便宜了。”

    老周头就“呸”了一声道:“觉得是大便宜,你倒是去占啊,以为一个月三十六文的利息那么好给的?”

    村民们就嘿嘿一笑,悄声问道:“你家还真把牛给留下了?”

    老周头忍不住翻了个白眼道:“不留下,难道衙门还能给我退回去?这可是官衙的东西。”

    这倒是。

    “那你们家打算赊这账到什么时候?这一个月的利息可不少呢。”

    “里正也没说不许赊一天两天的,你们直接拿钱去还了吧,就当是给家里添了大件儿,好歹没亏利息不是?”

    “满宝也真是,这么大的事怎么没跟你们这些大人商量?”

    “周二不是跟着去了吗?也不是满宝一个孩子能做的决定吧?”

    老周头嫌弃他们闹哄哄的,道:“我家满宝说了,赊这一头牛我家不亏。”

    “怎么不亏了?”

    “我怎么知道,那一长串的算术我也看不懂,也听不懂,”老周头理直气壮的道:“反正不亏就行。”

    “那你不还赊的银子了?”

    “放屁,那是衙门的钱,我敢不还吗?”老周头道:“但我现在没钱,你们要是能借我一些最好,借不了,只能等明年再说了。”

    大家立即安静了一瞬,然后纷纷说起穷来,“是啊,去年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这家里有余粮的都不多,更别说余钱了。”

    老周头早预料到这一点了,他隐隐有种感觉,自家现在的积蓄不敢说是七里村第三,但也绝对排在前十名。

    连他都不敢一下拿出钱去买牛,更别说其他人家借钱给他还债了。

    又不是生死大事。

    大家过足了嘴瘾,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便各自告辞回家了。

    满宝下学回来路过,正好看见他们散去,便忍不住和关系比较好的几家道:“趁着现在犹豫的人多,你们也去县衙里赊一头牛回来使吧。”

    被鼓动的人家:……他们才不傻呢。

    满宝惋惜的看着他们离开,老周头将她提溜回家,道:“别乱说话,万一他们去赊了牛,回头还不上了咋办?”

    “啊?”

    “别啊了,”老周头没有就这事跟闺女解释太多,转开话题道:“年前你们不是说要在山上种女贞子吗?那种子啥的你们弄好了吗?”

    “您不是嫌弃费功夫,还不一定能活儿,不让我们种吗?”

    “那会儿家里做地里的活儿都干不完,哪有时间去挖坑种女贞子?可现在不是有牛了吗?”老周头道:“去,把你几个哥哥叫来,现在就进山里把那树的枝条给取出来,之前我听着,那东西插下去就行?”

    满宝道:“是扦插,我问过人了,基本上都能活。”

    “能活就行,去吧。”

    满宝便飞奔而出,去找几个哥哥。

    周大郎他们正忙活着堆肥呢,今儿一早,他们老爹就说,既然有了牛,那就多用心侍弄几亩田地,这样一来,为了不让肥不够用,还是得再堆一个肥。

    周大郎觉得山上的树枝都快要被他们撸秃了。

    所以一听满宝的话,周大郎等人就有一种果然如此的感觉,就连一向勤勉的周三郎都忍不住一屁股坐在地上,仰着脑袋看天空,叹气道:“总觉得买了牛也不是很省力。”

    四五六连连点头,也蹲在了地上。

    虽然不太想动弹,但第二天周大郎还是领着两个弟弟上山去挖坑了。

    在周大郎等人看来,女贞子本身就属于野树,所以要种它,当然是没必要把山开出来。

    他们就是想开,老周头也不会答应他们去费这个力气。

    所以他们只在屋后周大郎的山上找了一块泥土还算厚,又比较松软一些的地,把附近的荆棘砍了,或挖了,再挖个坑,把坑边的野草清理一下。

    然后把昨天傍晚折回来的女贞子树枝往里一插,倒点水就差不多了。

    满宝也只是给它们丢了一小把农家肥,没办法,d博士说的啥营养液她全都没有。

    反正那也是促进其发芽的液体,那她就不急着促进了,让它慢慢发芽呗。

    周大郎花了三天的时间才在山上挖了三十来个坑,把截成三十二段的女贞子树枝给栽种下去。

    并不是他们速度慢,而是因为山上杂树杂草多,哪怕只是挖个坑,清理一下坑边的树根杂草,那也花费不短的时间。

    而凌冽的寒潮也告一段落,一夜春风吹,第二天满宝就把棉衣给换了下来,然后就背着小书箱去上学,结果中午没到,外面就淅淅沥沥的下起春雨来。

    满宝往外一看就道:“要撒稻种了。”

    与此同时,钱氏也在看着这场春雨,回身吩咐小钱氏道:“把耙子都找出来,下午就去田里看一看,差不多可以撒稻种了。”

    老周头也道:“地里我和老大他们去弄,你带着老大家的把种子再挑一挑,豆种也要挑了,等稻种撒下去,豆子也要种起来了。”

    钱氏应下。

    老周头摸出烟袋,但没有抽,他看向周大郎,道:“走,咱去看看麦田。”

    那可是夏粮!

第三百八十九章 我愿意吃亏(给书友“呦呦鹿鸣”的打赏加更)

    地里的小麦还是青的,老周头伸手摸了摸麦穗上薄薄的麦壳,细细密密的春雨轻轻地打湿了他的手。

    他低头看了一眼麦田里正快速的吸收着春雨的麦根,忍不住开怀的道:“这雨来得好呀。”

    周大郎抹了一把扫到脸上的雨,连连点头,“是,来得正巧,刚好可以给麦子灌浆。”

    老周头花费了一天的时间,将所有种着冬小麦的地都走了一遍,村里和他一样冒雨出来看麦田的人不少。

    广袤的田地间星星点缀着穿着蓑衣来回走动的人。

    这一天,罗江县里被雨淋的人不少,其中要属走在田间被雨淋湿的人最高兴了。

    同样被雨淋了的杨县令却不太高兴,他快步进了堂屋,将身上的蓑衣扒拉下来丢给随从,随手接过下人递上来的毛巾擦了擦,然后力气有些大的丢在了下人的手里。

    迎出来的师爷顿了一下,连忙问道:“主公,可是前衙有事?”

    “没事!”所以才更生气有没有?

    杨和书坐到椅子上,眉头忍不住紧蹙,“一两银一月十二文的利息很高吗?”

    师爷道:“不高。”

    “不高,为何就无人来赊牛?”杨和书道:“这都五天了,整个罗江县只有六户来赊借犍牛,这眼看着新一轮的春耕又要开始,竟然没一人心动?”

    师爷笑道:“大人何必焦急,贫户之家,别说三四两,就是三四文的事也是大事,您若真想把牛赊出去,不如放宽些要求,相信不足三日,余下的牛都能被赊走。”

    “再放宽,就是把牛赊借给乡绅了。”

    师爷笑道:“这有何不可,反正牛也都是拿来耕种的。”

    杨和书就淡淡的看了师爷一眼。

    师爷身子一僵,僵笑道:“大人?”

    杨和书弹了弹袍子,问道:“本官看着像笨蛋吗?”

    说罢起身离开。

    师爷身子僵住,想追上去,却又拉不下面子,一时涨红了脸。

    杨和书的随从万田连忙追上去,“少爷,怎么说着说着您就生气起来了?”

    杨和书哼了一声。

    万田就道:“其实小的觉着师爷说的也没错,这么多牛每天要吃的草料可不少,一直赊不出去,少爷看着也心烦不是?”

    “你知道什么?”杨和书气恼的道:“我让人送来这么多头牛,你以为是做倒买倒卖生意的?你知不知道,每赊出去一头牛,我和县衙就亏一些。”

    “我已经不计较他们像周家人那样先赊银再买牛,隐隐赚我一笔了,那是因为他们穷,这样无伤大雅的亏我愿意吃,”杨和书道:“可把这亏下来的利给并不缺钱的乡绅算怎么回事?”

    万田一脑门的疑问,显然有听没有懂。

    杨和书恨铁不成钢的拍了一下他脑袋,道:“你怎么就这么笨啊,比一个小孩儿都不如,亏你还跟我念了这么多年的书。”

    杨和书回了屋,换了一身清爽的衣服后才问道:“你知道那小孩儿,就那个叫满宝的,她借了银后换成铜板买牛,我亏了多少吗?”

    万田一脸迷糊的道:“少爷不是说过,县衙借的是银,要回来的也是银吗?虽然铜板跟银有差价,但其实我们没亏呀。”

    “说你笨还不信,县衙赊借银子那一块是没亏,但卖牛那儿我们亏了,当时买这批牛,我和县衙出的可是银子,不是铜钱!”

    杨和书道:“这批要赊借的牛,全部是成本定价,定的是银子,以前我不知道银和铜钱间相差这么大……”

    杨和书顿了顿后道:“所以,每一头牛我们现在都是亏本摆在牛棚里的。”

    让他生气的是,这么亏本的买卖竟然都没人来占他的便宜,真是气死他了!

    万田终于缕清了这期间的关系,忍不住焦急起来,“那少爷,您怎么还特意让人在县衙门口教来赊牛的人先赊银,再去换成铜板去买牛?那,那不是在坑自个吗?”

    “也不算啦,”杨和书喝了一口茶后心气顺了一点儿,道:“虽然我也出了一点儿钱,但大头还是县衙出的,坑的也是县衙,但至少百姓落着了实惠不是?”

    万田:……请恕他蠢笨,他真的不知道这期间的差别。难道现在他家少爷不是罗江县的县令吗?

    坑了县衙不是坑了自己吗?

    “这些人穷,有一头牛便算是多了两个劳力,日子要好过一些,但那些乡绅,他们又不缺钱,要是放宽了条件,这些牛他们一定会眼睛也不眨一下的全收了,”杨和书道:“凭什么我吃了亏让他们占便宜?”

    万田忍不住嘀咕,“反正都是吃亏……”

    “你知道什么?”杨和书敲了他脑袋一下,道:“有些亏吃得,有些亏吃不得。罗江县去年遭灾也严重,税只免了一年,今年秋收可是要交税的……算了,算了,说了你也不懂。”

    “那少爷,要是一直没人来赊牛,牛棚里的那些牛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也只能分下去了。”

    “啊?”万田张大了嘴巴。

    杨和书挥了挥手道:“行了,刚才回来的路上,我听见衙门里的老吏说,这场春雨下来,春耕就又要开始了,你去,把张主簿他们叫来,让他通知各里正,我们来商量一下分牛的事。”

    万田合上了嘴巴,犹豫着问,“真分呀?”

    “不分,留着这些牛你喂啊,”杨和书道:“分给各里,好歹缓解一下春耕的压力。”

    作为县令,其最主要的职责就是劝课农桑。

    怎么劝课农桑呢?

    除了上山下乡给农民朋友们做思想建设和鼓励,有时还要提供一定的物资和技术支持。

    物资,包括但不限于种子、农具和耕牛等。

    种子一般是大范围支援,基本上每一家都能分到一些,当然,这样的活动视各县情况不同而不同,至少满宝的记忆中,她家就没分到过衙门发下来的种子。

    至于农具,则是会支援给一些特别贫困,农具损坏严重,干脆就是没有的人家。

    而耕牛这种这么贵重的东西,一般是一里百姓的共同财产,即轮流使用,轮流看护。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512/ 第一时间欣赏农家小福女最新章节! 作者:郁雨竹所写的《农家小福女》为转载作品,农家小福女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农家小福女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农家小福女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农家小福女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农家小福女介绍:
周家的四哥赌输了钱,母亲病重,赌场的人还想让满宝偿债。
村里人都说周家的宝贝疙瘩好日子到头了,老娘也握着满宝的小手哭唧唧。
满宝却手握系统,带着兄弟嫂子们开荒,种地,种药材,开铺子……
日子越过越好,嫂子们却开始忧心满宝的婚事。
满宝抿嘴一笑:“我早就想好了,就选被我从小揍到大的竹马白善宝。”
书友交流群:307547705,回答问题进入
坑品有保证,已完结的作品有《林氏荣华》《重生娘子在种田》等六本书。农家小福女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农家小福女,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农家小福女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