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重生农门小福妻TXT下载重生农门小福妻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生农门小福妻全文阅读

作者:风十里     重生农门小福妻txt下载     重生农门小福妻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061章 得逞

    苗四旺已经四十来岁,长得黝黑壮实,一来就指着马翠兰道:“你个女娃娃可别血口喷人,我苗老四虽说死了婆娘,可儿子都娶媳妇了,根本没想过再娶老婆,也没有欺负过你。”

    苗四旺听村民说了马翠兰的事情后,气得不轻,这飞来横祸把他弄得老脸都丢尽了。

    马翠兰赶忙哭着道:“翠兰没说是苗四叔。”她说完这话,眼神往苗六顺身上看了一眼,吓得一个哆嗦。

    灾民们一看她这副模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

    何况这苗六顺三十多岁,体格也挺壮实,又死了老婆,正是有力有心的时候,会对马翠兰下手,再正常不过。

    灾民里的不少妇人指着苗六顺骂道:“苗六顺,你个没有女人就活不下去的狗东西,一大把年纪还肖想人家小姑娘,你还要不要脸?”

    “你媳妇才死了多久?还没出孝就想要娶新人,也不怕你婆娘晚上来找你。”

    “看着老实巴交,内里的花花肠子倒是多得很。”

    苗六顺被骂得连还嘴的机会都没有,只能求助的看着苗村长:“叔……”

    苗村长对那些大骂苗六顺的妇人道:“各位乡亲先别骂,听听六顺咋说,要是六顺真的做了什么恶事,我苗家沟一定不会轻饶。”

    要是被马翠兰冤枉,那马翠兰就等着被赶走吧。

    这世道不安稳,一个单身姑娘要是被赶出灾民的队伍,不用半天就能被歹人给害了。

    妇人们听到苗村长的话,想到苗村长还算公正,便熄了骂人声。

    苗村长狠狠瞪着苗六顺:“你说,到底是怎么回事?不得隐瞒,把事情全说出来,要是敢隐瞒一个字,你就给我滚出苗家沟的逃荒队伍。”

    苗六顺吓得不轻,慌忙点头说道:“我,我也没做啥,就是看她一个人赶路挺艰难,给她送了点吃食……她,她说我人好,说自己这几天想通了,不能没个依靠,要跟我……我,我一激动,就抱了她一下,可她突然又不愿意了,挣脱着跑开。”

    他的话说得断断续续,灾民们却听懂了。大家都懵了,这怎么跟马翠兰说的不一样?

    马翠兰听到苗六顺的话,抬头看着苗六顺,脸上全是伤心绝望:“苗六叔,做人可不能这么歹毒,你这般颠倒黑白,是想逼死我吗?”

    说完这话,她突然拿起地上的一块石头,狠狠砸向自己的脑袋。

    砰一声,她的脑袋被砸破,血流如注。

    大家都被吓到了,几个妇人慌忙上前,捂住她额头的伤口,给她止血。

    三奶奶看得一慌,想要上去帮忙,却被三爷爷拉住。

    三爷爷对她摇摇头,小声说着:“别去,再看看。”

    三爷爷本来就不想收养马翠兰,现在又是各执一词,他更不会帮马翠兰……这一路上,他们见到的脏事儿烂事儿还少吗?多少看着老实无害的人成了禽兽畜生,他如今可不敢轻易相信陌生人。

    三奶奶知道三爷爷的担心,也觉得这事儿有蹊跷,可她就是不忍心看着马翠兰一个姑娘无依无靠,一看见马翠兰,她就想起自己的女儿福丫儿,怕福丫儿一家遇到难处的时候,也会没人帮。

    几个妇人忙活儿一阵,总算把马翠兰的伤口止住血,包扎好。

    苗村长没想到马翠兰这么狠,还没说啥就拿石头砸了自个儿的脑袋,这样的姑娘……太可怕了。

    他看向任里长和钟秀才,问道:“如今是一人一个说法,六顺又是我侄子,我不好处理,两位看着办吧,你们怎么处理,我们苗家沟都没意见。”

    任里长看着马翠兰,指着她的左脸颊问:“这巴掌印是怎么回事?苗六顺,你可有打她?”

    苗六顺赶忙摆手:“没有没有,咋会打她呢?”好不容易有个姑娘愿意跟他这死了老婆的鳏夫,疼还来不及呢。

    但他的话,灾民们现在不怎么信。

    任里长又问马翠兰:“姑娘,可是苗六顺打的你?”

    马翠兰似乎很害怕苗六顺,偷偷看了他一眼,哆嗦着摇摇头,又赶紧点头:“是,是他打的。”一副惧怕苗六顺不敢说,又想为自己讨公道,最后说了的样子。

    任里长深深地看了马翠兰一眼,问身边的钟秀才:“秀才老爷,您看这事儿怎么办?”

    钟秀才五十出头,在老家的时候,是个只会死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对庶务一窍不通的人,逃荒后,虽然迫于生计,长进一些,却有些烂好人、爱管闲事的毛病。

    他听到任里长的话后,义愤填膺的道:“苗六顺私德不修,自然是把他赶走,不能让他再跟着咱们逃荒!”

    任里长道:“可凡事要讲证据,苗六顺说自己没有强迫马翠兰,是马翠兰先向他示好。而马翠兰却说是苗六顺强行欺负了她,还打了她一巴掌,两人是各说各的,都没有证据,不好给谁定罪。”

    任里长停顿一会儿,又道:“这事儿要是到了衙门,也是说不清的。”

    钟秀才读了一辈子书,就想着进衙门做官,听到任里长的话,觉得他说得有些道理。

    任里长见钟秀才被说动,赶紧接着道:“这事儿没证据,不好定罪,如今又是逃荒,咱们赶路要紧,不能为了这事儿耽误太久,不如就打苗六顺二十板子,再给马翠兰找个收养的人家,这事儿就算了。”

    灾民们听罢,觉得这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苗六顺觉得自己冤枉死了,想要喊冤,却被苗村长瞪了一眼,不敢再说话。

    苗村长想要给苗六顺一个教训,不让这蠢货再看见一个示好的姑娘就扑上去,要不然,以后还会出事儿。

    钟秀才点头同意:“这主意不错,可要找谁家收养这孩子?”

    任里长是个精明人,看向三奶奶,三爷爷马上拒绝:“我们老两口是跟着村里逃荒,还要靠着村里子侄接济,可不敢再给几个子侄添负担。”

    这马翠兰不简单啊,谁家收养谁家倒霉。

    任里长很是为难,看了马翠兰一眼,又看向钟秀才。

    马翠兰聪明,明白了任里长的意思,转身跪在钟秀才面前,哭着向他磕头:“秀才老爷,翠兰求您收留。翠兰吃草根就能过活,还会干活,不会给您家添麻烦。”

    她一开始的目标就不是三奶奶家,而是任里长家和钟秀才家,可任里长精明,根本不会收养她,现在只剩下钟秀才了。

    钟秀才为人糊涂,好糊弄,有着秀才身份,家里还算富裕,不然也不能安心读书几十年,这样的人家才是最好的收养人家。

    只要钟秀才收养她,她以后就是读书人家的姑娘,等安家落户后,便能顶着这个身份找户好人家嫁人。

第062章 河安府

    钟秀才从来没有想过要收养马翠兰,听到她哭求的话,懵了。

    马翠兰见钟秀才愣住,眼泪流得更汹,砰砰地对他磕头,边磕头边道:“秀才老爷,翠兰实在是没了活路,求您收养翠兰吧。”

    马翠兰的脑袋本来就受了伤,这么一个劲儿的磕头,刚刚包扎好的伤口又开始流血,看得周遭的灾民很不忍心。

    有妇人拦住她,不让她继续磕头。

    有妇人替她说话:“钟秀才,您就收养这姑娘吧,她一个还没出嫁的姑娘家,又遇到这种事儿,可不能再一个人赶路,得找个心善宽厚的人家收养。”

    “官老爷们不是讲究个爱民如子嘛,您是读书人,在咱们老百姓的眼里,那就跟衙门里的官老爷一样,您这时候可不能不管这姑娘啊。”

    “是啊钟秀才,翠兰这姑娘怪可怜的,您就收养她吧。”

    十几个妇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劝着钟秀才,说了很多好听的话,把钟秀才说得很是激动,觉得自己是秀才老爷,是跟官员一样的士族,这个时候是该护着没有依靠的马翠兰。

    任里长见钟秀才被说得意动,适时的道:“钟秀才,您跟我们这些泥腿子不一样,您出身积善之家,是有功名的读书人,最是爱护百姓,家人也都是心善之人,您又没有女儿,翠兰这孩子要是能成为您的女儿,那是再好不过。”

    任里长叹息一声:“唉,我家是人多,家里不富裕,要是像您家一样富足,定会收养翠兰这孩子。”

    在大楚朝,里长可是能直接进衙门见县令的,属于地方小吏,在十里八村都是了不得的人物,很多时候,里长都不把秀才放在眼里,毕竟秀才不能做官,想要出人头地,得考上举人。

    因此钟秀才被任里长这么一奉承,脑子便晕乎起来,很有些飘飘然,一脸笑容的道:“任里长言重了,我也是见不得孩子受苦,帮了把手而已。”

    任里长一喜,赶忙对马翠兰道:“你这孩子,还愣着做啥?快谢过钟秀才啊,他这是同意收养你做女儿了。”

    马翠兰很是知机,听到这话,立时冲着钟秀才哽咽的道:“翠兰……不对,女儿多谢爹收留,女儿发誓,一定好好孝顺爹,孝顺娘,敬爱兄长嫂子,照顾好侄儿侄女,努力帮衬家里,不给家里添麻烦。”

    说完,重重地给钟秀才磕了三个响头,算是正是认下钟秀才这个爹。

    周围的灾民见这事儿得到解决,都很高兴,最高兴的是任里长和马翠兰。

    任里长是彻底松了口气,要是钟秀才不收养马翠兰,以马翠兰的性子,路上肯定还会闹出事来,他可不想再管这马翠兰的破事儿。

    马翠兰目的达到,成了秀才家的姑娘,可谓是飞上枝头,从此翻身,比在马家的时候身份好看得多。

    苗村长见这事儿了结了,很是高兴,知道钟秀才喜欢别人奉承,便说了几句好听话,把钟秀才拍得浑身舒畅,再当着所有灾民的面,让苗家沟的村民押着苗六顺,打了苗六顺二十板子,这事儿就算过去了。

    钟秀才见苗六顺受到惩罚,又文绉绉的训斥苗六顺几句,过足了官老爷的瘾后,高高兴兴地领着马翠兰回了自家的休息地。

    钟秀才跟马翠兰走后,苗村长也带着苗家沟的村民,抬着苗六顺回他们村的休息地,任里长也走了。

    灾民们见没戏可看,纷纷散去,只有三奶奶有些回不过神来,还站在原地。

    三爷爷看着她,哼了一声,道:“看明白了吧,以后别再瞎好心。受过苦的女娃,会算计着呢,用不着你来心疼。”

    那马翠兰就没想过要他们家收养,不过是借着他们家做筏子,把事情闹大,趁机攀上条件更好的人家。

    三奶奶眼圈红红,低头抹了抹眼泪,点点头,嗯了一声,算是应了三爷爷的话。

    三爷爷知道她心里不好受,因着绝户和福丫儿的事儿,总是见不得年纪小的女孩受苦,喟叹一声,拉着三奶奶的手,道:“回吧,该做饭了。”有他在呢,他一定会活得比她长,不让她死后太凄凉。

    钟秀才把马翠兰领回去后,钟家人闹了一场,可最后却没能赶走马翠兰。

    接下来的日子,天气越来越冷,大家为了活命,只能加快速度赶路,没有两天就到了桐山府府城外,可桐山府府城也有守军设路障拦路,不让灾民们进城。

    灾民们没办法,只能继续往前,一路走过平宁府,进了江淮地界。

    江淮与江南临近,受灾的情况不太严重,河水只是下去一半,没有断流。

    三爷爷他们看见流淌的河水,是老泪纵横,但江淮地界的官老爷生怕灾民闹事,不敢让灾民逗留,跟中州六府一样,城门紧闭,不让灾民进城,也不救灾。

    灾民们再次绝望,咒天骂地的骂着江淮等地的官员。骂过之后,再次上路,往江南涌去,期盼着江南的官员能开城门让他们进去,给他们一条活路。

    一路急赶慢赶,穿过江淮地界四个府城,到了河安府的时候,却意外的被大批守军拦了下来,不许他们再往南走。

    灾民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只能停下来,在河安府郊外露宿。

    灾民们虽然好奇为啥官府不让他们继续往南走,可如今已经是十二月中,真正的隆冬腊月,冷得人骨头都疼,为了活命,只能按下心头的好奇,开始到处找柴禾生火取暖。

    顾锦里几家人找了块背风的地,大家齐心协力,砍来树枝,找来野草,在天黑的时候,终于搭好一个过夜的棚子。

    等他们搭好棚子,生了火,烧开了水,去打探消息的秦二郎和秦三郎也回来了。

    几家人见他们回来,立刻把他们迎进棚子,不等他们坐下,立时问道:“秦二哥,秦小哥,府城有啥情况?为啥不让我们继续往南走?”

    秦三郎道:“西北、东北、南下的灾民里都有人造反了,攻下了十几个府城,如今外面是闹得沸反盈天,朝廷没办法,只能全力赈灾。”

    “江南是大楚粮仓,朝廷为了护住江南,派了重兵到河安府、临河府,要把灾民拦在淮水北边,不许灾民渡过淮水进入江南腹地。”

    这就是灾民为何会被拦下来的理由。

    ------题外话------

    木有错,要安家落户了,感激各位小公举的支持,么么哒^0^。其实我更喜欢这个颜表情。┗|`O′|┛嗷~~求名字,各种人名,越土越好!

第063章 初安定

    几家人一听说外面有人造反了,十分害怕,他们都是老实本分的农人,即使因为逃荒受尽苦难,也没有想过要造反。

    “这咋就乱起来了?这可咋办啊?”三奶奶的手都是抖的,她活了一辈子,可不想临老了遇到这种事儿,她会害怕,也担心她的女儿一家会在逃荒路上遇到造反的人。

    “早就该乱了。”秦二郎冷笑道:“皇帝不赈灾,沿途各州府的官员只想着自保,把灾民拦在府城外,这样的朝廷,早就该……”

    “二郎,住口,这话是能说的?!”秦老呵斥秦二郎,不让他说下去,他的话要是说出口,可是杀头的大罪。

    秦二郎一脸怒容,显然是不服气,可他终究没有再骂下去。

    顾锦里也觉得这大楚朝的皇帝很奇葩,今年是大楚景元六年,这位皇帝才刚刚登基六个年头,便把大楚治理得民不聊生。

    这位景元帝只不过是大楚朝的第三任皇帝,应该是受着开国皇帝的严苛教育长大的,腿上的泥点子都没洗干净呢,理应爱民如子,不会这么蠢才对。

    可景元帝就是这么蠢,把好好的大楚朝弄得风雨飘摇。

    顾锦里不知道,这位景元帝之所以不全力赈灾,是想趁机把西北边军的将领全都换上自己人,可他太过急切,西北边军又多听从卫国公家的命令,闹到现在,他只是把卫国公一家砍了头,却没把西北边军收入囊中,整得西北边军乱糟糟不说,还闹得民怨四起,各地出现造反的义军。

    “秦小哥,你们可有打听到官府打算怎么安置咱们?可有说开仓赈灾,或者让咱们安家落户的事儿?”三爷爷不管外面怎么闹,他只关心他们的安置问题:“这都快过年了,冷得冻死人,官府不让咱们去江南,把咱们困在这里,总要给个说法啊。”

    秦三郎摇头:“府城里还没有官府要安置灾民的消息。”

    秦老宽慰三爷爷:“顾老弟且安心,官老爷们如今最怕灾民造反,不敢不安置,咱们再等个几天,在衙门封印过年之前,官府一定会给咱们一个交代。”

    如今是不给交代也不行了,灾民太多,足足有几万之众,这么多灾民要是不安置,也不让继续南下,铁定要出事。

    秦老猜得没错,两天后,一队穿着盔甲,手握长枪,腰跨大刀的守兵,护送着府衙里的一名书吏来到郊外。

    书吏挺年轻,看着只有二十来岁的模样,一来到郊外的草棚,便让衙役敲响铜锣,把灾民们都引出来。

    等灾民全都出来后,书吏拿出一卷文书,大声念起来,可他念的是官方的雅言,很多灾民都听不懂,纷纷问着书吏:“大人,您这念的是啥?”

    书吏顿了顿,用白话把文书上的内容又说了一遍:“朝廷开恩,知府大人受命开仓赈灾,凡是受灾的灾民,从明天起,皆可凭借户籍,到城门口领取粮食、御寒的衣物。”

    灾民们听到这话,呆愣一会儿,欢呼出声,他们终于等到官府开仓赈灾了。

    不过,有一些灾民在逃荒的路上把户籍弄丢了,此时很是忐忑,问那名书吏:“大人,要是……要是没有户籍,能领取粮食衣物吗?”

    书吏摇头:“不可,没有户籍者,皆是流民,不在官府赈灾之列。”

    那些弄丢户籍的灾民听到这话,立时痛哭出声:“诶哟,官府这是要逼死我们啊,我们好不容易盼到官府赈灾,咋就不救我们?凭什么不救我们?!”

    弄丢户籍的灾民不少,见官府赈灾却没有他们的份,全都不干了,哭着要那名书吏给个说法。

    书吏哪见过这等阵仗,吓得脚软,那队守兵急忙围住他,长枪对着灾民,呵斥道:“全部后退,敢闹事者,格杀勿论!”

    灾民们都是普通的老百姓,骨子里很是惧怕官兵,一看见那些晃眼的长枪,全都吓得不敢再往前,只抹着眼泪痛哭。

    这位书吏的为人不错,见灾民们哭得这么凄惨,便给他们透露一个消息:“你们的难处知府大人都知道,知府大人跟同知大人正在商量着,没有户籍的人家,只要找相熟的人联名作保,确定不是逃奴,不是逃犯者,皆可用银钱上新户籍。”

    灾民们闻言,眼睛亮了亮,可听到要银钱上户籍,脸色再次愁苦起来:“大人,要多少银钱才能上新户籍?我们一路逃荒,身上可是分文不剩。”

    即使先前有银钱,也早就拿去买了粮食水盐,还有御寒的衣物,如今还有余钱的人家,屈指可数。

    书吏道:“几位大人们还在商量阶段,具体要多少银钱才能上新户籍,我也不知道。”

    前朝末年,各地混战,很多户籍都混乱不堪,大楚朝建立后,对户籍的管理极其严格,有律法言明规定,没有户籍者,皆要被判做流民,可随意买卖。

    如今灾民太多,知府大人能让灾民们用银钱买新户籍,已经是天大的恩典,这些灾民就知足吧。

    书吏害怕灾民们群情激动,会伤到自己,说完这话后,立刻带着衙役和守兵离开。

    这个命令一下,可谓是有人欢喜有人愁,有户籍的灾民自然是欢天喜地,等着明天一早去城门领取赈灾的物资。

    那些没有户籍的灾民则是抱头痛哭,哭完之后,又赶忙找相熟的人家联名作保,再到处凑银钱。

    可灾民们都穷,银钱哪里是那么好凑的?

    府城的牙行早就派人牙子在郊外盯着这群灾民,一看见灾民们为银钱发愁,立刻找上灾民们,要出钱买他们的孩子。

    灾民们无奈之下,只好卖儿卖女,不到一个下午,人牙子就买了不少姑娘、半大的孩子,还都是用极低的价钱买的。

    顾大山和崔氏看见那些卖儿卖女的人家,万分庆幸顾锦里救了齐府小少爷的命,得了齐府大少爷的赏钱。要不然,他们一家子还不知道要怎么活下去。

    三奶奶看见这么多人家卖孩子,连说造孽,可她自家也没剩下多少银钱,想要帮人也帮不了,只能顾好自家。

    秦顾罗田几家人都有户籍在身,第二天一大早,几家的男人便带着自家的一个小子,前往城门去领取粮食跟御寒的衣物。

第064章 询问

    雾霭重重,几家的男人带着小子夹在潮水般的灾民中,向着城门跑去。

    大家都很着急,跑得很快,这落后一步可就是落后一个位置的事儿,灾民这么多,谁知道等轮到他们的时候,还有没有粮食衣物可以领?

    秦三郎见周围全是呼啦啦往城门狂奔的灾民,对几家大人道:“我跑得快,先跑去城门占位置。”

    罗武跟顾锦安道:“我们也去。”

    他们早就跟秦三郎混熟,做什么事情都是在一起,秦老也乐见于此,二郎太多冷淡,不合群,只能靠着三郎跟几家的小子搞好关系。

    秦三郎点点头:“走。”

    三人一阵风似的往城门口跑去。

    顾德兴、顾庆田、顾庆粮、田二强四个没有跑,他们被逃荒路上的很多事情吓得不轻,大多时候都跟在自家爹娘身边,不愿意单独行动。

    “小心点,遇事儿多忍让,别跟其他灾民起冲突!”顾大山不放心的在他们身后喊着,话音还没落下,便不见了他们三人的身影。

    罗父道:“你这说了也是白说,你家安哥儿还好,我家那个臭小子虽然不咋说话,却是个爆碳脾气,要是遇到别人找事儿,一定忍不住。”

    秦老道:“有三郎在呢,你们不用担心。”

    三郎手上的功夫比二郎还要好一些,真遇到事儿,想要护住罗父跟顾锦安,很是容易。

    顾大山知道秦三郎的本事,放下心来,跟罗父扶着三爷爷,几家大人加快速度向城门跑去。

    足足跑了小半个时辰,才来到河安府的城门前。

    此时的城门已经满是灾民,里三层外三层的把城门围住,耳边全是嘈杂的声音。

    有衙役拿着铜锣,敲五下铜锣后,扯开嗓子大喊:“不许挤,排好队,凭着户籍领取粮食衣物!谁敢不排队,谁敢闹事,格杀勿论!”

    说完,又敲五下铜锣,重复着刚才的话。

    可灾民们已经饿红了眼,根本听不进他的话,只一昧的往城门前挤去,想要快点领到粮食。

    好在官府早就派了大批守兵在城门口巡逻,一看见有拥挤推搡的情况,小旗长立刻带着手下的兵丁把那些灾民拖出队伍,打上一顿。

    打了百来个灾民后,城门口的秩序总算是好了不少。

    城门口一共有十个队伍在排队,秦三郎他们排在第六个队伍的中间,看见三爷爷他们来了,顾锦安立刻道:“你们先排着,我去把三爷爷他们带过来。”

    顾锦安聪明,没有大声的喊三爷爷他们,而是把他们悄悄带到他们排队的位置里。要是被巡逻的守兵看见,会把几家大人拖出去打的。

    顾锦安把几家大人带来后,跟前后排队的灾民说:“各位叔伯,这几个是我们几家的大人,我们先前是在替大人们排队。”

    他们刚来排队的时候就跟前后的灾民说过这事儿,灾民们虽然不满他们带来的几家大人有点多,却没有嚷嚷出来,反正他们跟顾锦安几个一样,也是代表村里来提前排队,等会儿他们村里的人来了,也要挤进来,大家都不亏。

    几家算是排上了队,但队伍行进的速度很慢很慢,一刻钟才挪动那么几步,他们一大早来的,排到下午未时,才轮到他们领取物资。

    在队伍的最前方,摆着两张桌子,一张桌子前站着两个负责给灾民发放物资的衙役,衙役的腰间都挂着刀,以防灾民抢东西。

    一张桌子前坐着两个执笔的书吏。

    书吏看了最前面的顾大山一眼,道:“把户籍拿出来,没有户籍的现在就可以走了。”

    顾大山急忙从衣襟的内袋里掏出户籍,把户籍纸打开,小心翼翼的摊到书吏面前的桌子上。

    书吏看了户籍一眼,皱皱眉头:“你这户籍不太对,怎么只有一张纸,厚皮封子怎么没有?莫不是你在半路上偷的谁家的?”最后一句话,语气已经有些不善。

    顾大山被问得心慌,但他想起昨晚顾锦里对他说过的话,很快镇定下来,笑着道:“大人,我亲娘早死,爹娶了继室,两房的户籍纸是分开的。逃荒路上,后娘要卖了我的妻儿,村里跟齐举人做主,给我们这房分了家,把我们这房的户籍纸给了我们,所以户籍只有一张纸,没有厚皮封子。”

    说着又把断亲文书,齐举人给的帖子拿出来,一一放到桌子上,让书吏过目。

    又指着身后的几家人道:“大人,这些都是我们顾家村的村民,他们能给小的一家作证。”

    三爷爷、罗父、田叔、顾大木几个纷纷开口为顾大山说话。

    顾大富还道:“大人,我爹是顾家村的村长,我们一家都能给大山作证,他家的户籍纸是真的,不是偷的。”

    书吏看过户籍纸,又看过断亲文书,以及齐府的帖子后,已经歇了找茬要银钱的心思。这齐府的帖子上印的可是官印,可见这家人在逃荒路上遇到了贵人,可不好搜刮他家的银钱。

    书吏把户籍纸递给旁边的同僚:“照着户籍上写。”

    又问顾大山:“你们可愿意去江南?江南可是个好地方,不缺粮食,比河安府要好,你们要是愿意过去,可以报名,先交十两银子做定金,到时候,我们会安排船,统一送你们过去。”

    顾大山有些疑惑,问道:“大人,不是说不能继续南下吗?”

    书吏道:“是不准灾民私下南下,但我们是官府统一送过去,这个没事,是大人们允许的。”

    上面的大人对于要安置这些灾民很有意见,便想趁机把一些灾民送到江南去,不但能减少江淮几府的压力,还能趁机赚点银钱。

    顾锦安听到这话,笑着问那名书吏:“大人,那上船后要再交多少银钱?要是所交的银钱不多,我们回去跟家里人商量商量。”

    书吏见他们有去江南的意思,便继续说道:“先交十两银子定金,上船后,按照人头,每人再给二两银子。”

    先交十两银子定金,再每人给二两银子,这数目可不少,他们几家可付不起。

    顾大山回头看向三爷爷他们,见他们摇摇头,便对书吏道:“大人,我们逃荒到现在,身上已经没啥银钱,不南下了。”

第065章 田福县

    书吏听到这话,脸色冷了几分,登记完户籍上的信息后,发给他一个竹子制成的,带有数字的牌子后,挥挥手道:“到旁边去领东西,下一个!”

    顾大山急忙接过牌子,拿回自己家的户籍纸、断亲文书、齐府的帖子,把这些东西都收到衣襟内袋后,带着顾锦安到旁边去领东西。

    旁边桌子的衙役看了他们的竹牌子,给了他们半斤粮食,一床旧棉被:“衣服发完了,只剩下棉被,要就拿去,不要就放下,粮食每天都能来领半斤。”

    “诶,知道了,多谢差大哥。”顾大山说着,把粮食给顾锦安拿好,自己抱着那床旧棉被,挤开人群,在远处等着三爷爷他们。

    半斤粮食虽然少,但每天都能领到半斤粮食,顾大山已经很满足。

    可很多灾民却很愤怒,拿着那半斤粮食质问发放的衙役:“我们一家二十三口人,你们就给半斤粮食,这让我们咋活?!”

    古代都是父母在不分家,很多都是三代同堂,一户人家几十口子,一天就吃半斤粮食,根本不够。

    衙役们可不管他们,见他们叫嚣,喊来巡逻的守兵,把不服的人拖走,暴打一顿。

    打了几十个不服的灾民后,其他灾民便安静下来,不敢再抱怨。

    一刻钟后,三爷爷他们也领到粮食和旧棉被,从排队的队伍里挤了出来。

    顾大山带着顾锦安迎上去:“三伯、罗二哥,大家都领到东西了。”

    顾家村的人都喊罗父罗大伯或者罗大哥,只有顾大山知道,罗父在老家还有个哥哥,但罗父跟老家的人关系不好,这么多年都没回过老家,对外也不说自己有个兄长的事,别人喊他罗大哥罗大伯,他也不纠正,多年下来,大家也就这么喊了。

    三爷爷跟罗父点点头:“领到了,咱们回吧。”

    几家的女人还在郊外的草棚子里等着,如今郊外到处是灾民,还有各大牙行的人牙子在郊外乱窜,有坏心思的人不少,他们出来几个时辰,很担心家里人。

    秦三郎没有跟他们回去,而是留下继续打听消息。

    秦三郎身上有功夫,一路逃荒都是他独自去打听消息,几家人已经不会担心他会出事,便没有拦着他不让去,而是帮着秦老把东西拿回郊外的草棚。

    半个时辰后,他们回到郊外。

    如今的郊外,全是这种用树枝加长茅草捆扎起来的低矮草棚,草棚只有半人多高,要进草棚需要弯低身子。

    几家人的草棚在大片的草棚之后,他们绕过成片的草棚子,回到几家的草棚内。

    秦二郎拿着砍刀,带着几个孩子们围着他们草棚,不让其他灾民靠近,看见他们回来,几家的孩子全都开心的冲上来。

    “爹,你们领到啥吃的?”

    “还有棉被呀,那我们晚上睡觉不会再被冻醒了。”

    如今已经是十二月中,天冷得很,他们每天晚上睡觉都会被冻醒,需要起来跑几圈,让身体暖和之后,才能继续睡着。

    几家大人把领到的东西交给孩子们,让他们高兴了许久。

    几家的女人见他们没有领回来御寒的衣物,有些失望,但能领到旧棉被,还有每天半斤的粮食,已经算是不错。

    三奶奶打开装着粮食的袋子,看见里面的粮食后,笑了起来:“是豆子跟陈米。”

    陈氏却不满意:“这河安府的官老爷也忒小气了,就给咱们这点粮食,还掺着豆子,豆子压称,几把豆子就半斤,咋不全给咱们大米?”

    楚氏道:“大米金贵,灾民这么多,官府咋可能给我们发大米赈灾?能给豆子跟陈米,你就偷着乐吧。”

    顾锦里把顾大山领回来的粮食交给崔氏,对三奶奶道:“三奶奶,咱们把豆子挑出来,把陈米用盐巴洗一洗,熬顿米粥喝吧。咱们一路逃荒,把肠胃都饿坏了,多喝点米粥,养养肠胃。”

    陈氏叫道:“盐巴多金贵,咱能用来洗米?”陈氏觉得顾锦里太败家,心疼起她未来的婆家来,要是谁娶到顾小鱼,再厚的家底都要败光啊。

    顾锦里看着她,说了一句:“这些陈米有点发霉,不用盐巴洗一洗,会中毒。”

    陈氏最怕死,听到这话,立马闭嘴。

    当晚,几家人喝了一顿熬得又稀又烂的陈米粥。

    喝完粥,秦三郎把自己打听到的消息告诉大家:“官府很快就会找地方安置咱们,今天领粮食棉被的时候,书吏用了不少时间做登记,就是要统计灾民的数量,好做安排。”

    “有衙役说,河安府辖下的八个县的县令今晚就会来府城,到时候,知府大人会把灾民分到八个县去,让县令去安置。”

    大家听到这话,都是又喜又慌张。喜的是他们逃荒这么久,终于要安家落户;慌的是,不知道会被分到哪里?

    陈氏是个憋不住的,立刻问道:“秦小哥,可有打听到会把咱们分到哪里?能不能分到富裕的县去?要是分到穷乡僻壤的,咱们可咋办?”

    顾大贵道:“能有地方安置咱们,已经算好的,你就知足吧。”

    沿途多少州府紧闭城门,派官兵驱赶他们?如今能安家落户,还挑挑拣拣,这是嫌苦日子过得还不够?

    何况,知府老爷也不可能让他们挑选,要是每个灾民都挑地方,那不乱了套。

    秦三郎摇头:“不知道,那个衙役说。只说知府大人怕这么多灾民聚集在府城外,会出事,过年前要分一批走。”

    所以最早在过年前,他们就能安家落户。

    三奶奶跟老严氏听到这话,立刻对着草棚外拜了拜:“老天爷保佑,要是过年前能安顿下来,一切都不愁了。”

    秦老听到这个消息也很高兴,若是他们过年前能被安置,那衙门赶着封印过年,就不会太过盘查他们,他们就算安稳了。

    因着灾民的事,知府大人是急得睡不着,等治下八个县的县令一到,便彻夜商量,把白天登记的灾民分给他们一批,勒令他们,最多三天,必须把分给他们的灾民带走。

    这能带走一批是一批,不然被几万灾民围住府城,他连觉都不敢睡。

    因此第二天中午,便有大批的衙役来到郊外的草棚,一个草棚一个草棚的通知灾民们。

    等来到秦顾罗田几家的草棚时,天已经黑了。

    几家的男人赶忙迎上去,笑着问:“几位差大哥,这是?”

    领头的衙役也不跟他们废话,只问他们要了领取粮食时,书吏给他们的竹牌,看过竹牌上面的数字后,告诉他们:“五零四三、五零四四、五零四五、五零四六、五零四七、五零四八,五零四九,你们这几家被分到河安府辖下的田福县,这两天田福县的人就会来带你们走,你们准备准备,别到时候让人等。”

第066章 大丰村

    几家人听到衙役的话,既惊喜又忐忑。

    顾大林有些心急,问领头的衙役:“这位差大哥,那田福县离府城远吗?可知……”

    “别问这么多,你们能赶在过年前被安置,已经是命好。”领头的衙役打断顾大林的话,口气不善的说道:“记住,别乱跑,在草棚里等着,要是田福县的人来了找不到你们,你们没去成田福县,会被赶走。”

    说完这句之后,便带着三个衙役离开,赶到下一个草棚,通知其他灾民。

    衙役走后,几家的女人围了过来,七嘴八舌的问着:“这是真的要安置咱们了?速度真够快的,秦小哥昨晚刚打听消息回来,今晚就有衙役来通知咱们,也不知道田福县好不好?咱们会被分到哪个村子?”

    陈氏最担心:“田福县不会是个穷地方吧?要是太穷了咱们可咋办?当地人会不会欺负咱们?跟咱们逃荒的都有谁分到了田福县?不行,我得出去问问,看看都有那家被分到了田福县?”

    顾大贵拉住她:“你可消停点吧,衙役跟当兵的都在附近转着,要是看见你到处乱窜,把你抓了,我可救不了你。”

    因着郊外都是灾民,官府怕出事,实行了宵禁,还派了士兵来巡逻,晚上看见乱跑的灾民,都会抓起来打一顿,这几天已经有不少灾民被打。

    秦三郎倒是不怕这个,他身手好,以前又被家里人拉着做过斥候的训练,有办法躲过巡逻的士兵,知道大家想知道田福县的事儿,便道:“大家别急,我出去打听打听。”说着话,人已经离开草棚。

    “诶呀,还是秦小哥厉害,当心着点,早去早回啊。”陈氏在身后喊着,是巴不得秦三郎出去打听情况。

    几家人已经习惯秦三郎晚上出去打听消息,并没有过多的担心。

    秦二郎很讨厌秦三郎这么帮外人,听到他的话,冷哼一声,离开这个草棚子,到他们祖孙三人的草棚去休息。

    秦顾罗田几家人多,男男女女的住在一起不好,这几天他们又各家搭了小草棚休息,但吃饭的时候会过来这个最大的草棚。

    秦三郎出去不到一个时辰就回来了,破旧的棉衣上带着白霜的寒气。他站在草棚前拍了拍身上的白霜,对等得着急的几家人道:“打听到了,田福县还不错。”

    几家人听到这话,很是高兴,赶忙把秦三郎迎进来,让他坐在火堆烤火。

    顾锦里用木碗倒了一碗热水,递给秦三郎:“给。”

    秦三郎笑着接过,喝了几口热水暖了身子后,继续说道:“田福县是河安府辖下的一个大县,离河安府有五天左右的脚程,算是离府城比较近的三个县之一。”

    “那我们会被分到哪个村镇?”陈氏最是心急,不等秦三郎说完就追问道。

    秦三郎道:“没有打听到确定的村镇名字,但田福县的西面多山脉,人烟较少,我们极有可能会被分到田福县西面的村子。”

    田福县建立已久,好地方都有人住着,他们这些外来的灾民,九成以上要被分到偏僻的村子。

    “娘诶,这岂不是要把咱们分到山沟里?”陈氏对被可能分到的地方十分不满:“咱们以前虽然在西北,可顾家村离县城很近,走半个时辰就能到。这要是进了田福县的山沟,咱们别说去县城,就是出山都得走个半天!”

    陈氏娘家有个亲戚是山里的,那家亲戚想要赶集,要提前一天赶路,在山里走上一天一夜,第二天天亮才能赶到县城的集市。

    陈氏快疯了,她不要去山沟沟。

    三奶奶道:“这是没办法的事儿,官府已经给咱们分好了地方,要是不去就得被赶走,咱们可经不起折腾了。”

    他们从西北陇安府高水县顾家村一路逃荒到这里,已经在路上走了大半年,早就累得精疲力尽,再不安顿下来,他们的身体会被熬死。

    秦三郎见大家听到田福县的情况后,都有些愁眉苦脸,便道:“也不一定,有个差大哥说,咱们是最先去的一批,能被分到好地方的可能很大,后面去的,才会被塞进山里。”

    几家人听了这话,松了一口大气。

    陈氏简直要杀猪酬神:“老天爷保佑,一定要让我们分到好地方,不能去山沟。”

    秦三郎把事情说完,几家人就散了。

    接下来的时间,几家人都在草棚里等着,即使要外出打水,也是快去快回,不敢耽误,生怕错过田福县来找他们的人。

    期间,周老林老来他们的草棚,询问他们被分到了哪里?

    听说是分到田福县后,周老林老都很高兴,他们也被分到田福县。

    只是他们两家竹牌上的编号是六百一十二、六百一十五,跟几家的相差太远。秦老说,两方可能会被分到相隔有些距离的村镇。

    周林两家跟着秦顾罗田几家走了将近两个月,对几家很是依赖,得知可能不会分在相同的村镇,周老林老都有些慌,但这是没办法的事儿。

    周老林老只能沮丧的走了。

    第二天下午,有田福县的衙役来到草棚,通知他们第二天辰时到城门外的平地集合,启程前往田福县,逾时不到者,会被除名。

    被分到田福县的灾民纷纷收拾东西,准备着。

    翌日天不亮,很多灾民就动身前往城门。

    城门外乌泱泱的都是灾民,八个县的衙役敲着铜锣,喊着各自县城的名字,让灾民到他们哪里集合。

    “田福县的,田福县的,都到这边来,动作快一点,别耽误功夫!”衙役班头喊得嗓子都哑了,骂了无数次娘,混乱了半个时辰,总算是把灾民集结好,开始对竹牌上的编号,对好后,衙役班头开始训话。

    “咱们田福县很不错,你们能被分到田福县,要惜福。到了田福县后,要老老实实,别闹事,敢闹事者,一律拖到衙门砍头!”衙役班头的冷眼扫视着一千多名灾民,警告着他们,直到灾民们哆嗦着应是,才收回目光。

    一刻钟后,灾民们便由一队衙役跟一队士兵押送着,往田福县赶去。

    衙役们赶着回去过年,路上几乎是赶着灾民们在跑,终于在第四天的上午,把他们带到田福县县衙。

    县衙的大院里,各个村镇的里长、村长已经在等着,灾民一到,他们便按照竹牌上的编号领人。

    而顾锦里几家被分到了庆福镇的大丰村。

第067章 换户籍【种田发家篇】

    除了他们几家以外,还有两户姓莫的人家被分到大丰村。

    这两户人家皆是拖家带口,加起来整整有十七人,跟他们一样,规规矩矩的站着。

    大丰村村长姓何,六十出头,瘦高的个子,穿着一件八成新的灰蓝色长袄,脸上是农家人特有的黝黑,满是皱纹的脸有些严肃,看了他们一眼后,让自己的大儿子开始清点人数。

    点完人数,对完竹牌跟户籍后,大丰村村长清清嗓子,道:“不管你们是从哪里来的,今后就是我们大丰村的人,大丰村容不下恶人,你们到了村里,要守村里的规矩,不要在村里随意生事儿。”

    又警告他们:“要是在村里生事,不拘是谁,不拘事情大小,先打二十板子,再扭送衙门判刑,你们可要记住咯!”

    几家人是初来乍到,哪里会跟何村长叫板,自然是老实应是。

    何村长听了,严肃的脸上有几分满意,又道:“趁着如今在县衙,你们拿好自家的户籍,备好银钱,跟我去换新户籍。”

    两户姓莫的人家听了这话,有些急了,赶忙问道:“村长,这换新户籍咋还要银钱?”

    在老家的时候,有人搬到镇上,去换户籍的时候,可是不需要银钱的,咋到了田福县换个新户籍就要交银钱?他们身上的银子可不多了,还要留着安家。

    何村长的大儿子冷哼一声:“你们是逃荒的灾民,从西北那么远的地方过来,在咱们大楚,这属于千里迁户,自然要交银钱。”

    大楚对户籍管理十分严格,十里以内迁户,换户籍的时候不需要银钱,可一旦超出百里,迁户就要一两银子,千里者要三两银子。

    莫家人被何村长的大儿子这么一骂,全都噤了声。

    何村长适时的道:“官府知道大家一路逃荒,身上的银钱所剩不多,给你们减免了一两银子的迁户费,只要二两银子就能换咱们田福县的新户籍。”

    “你们可莫要嫌这二两银子多,这几天,还有年后都会有灾民被分来,到时候你们想换新户籍,可就没那么容易咯。”

    莫家人听到这话,脸上是一片惶恐,不敢再说什么。

    顾锦里几家人是一句话都没说,因此何村长对他们很满意。

    一同被分到田福县的灾民有一千多人,整整三百户,都等着今天换户籍,前面已经有六个村子的村长带着灾民在排队,顾锦里他们还没有轮到。

    期间,顾锦里小声提醒顾大山:“爹,咱家户籍纸上的户主还是爷爷,把户主换成您吧,免得以后再出啥事儿。”

    他们家虽然拿到了户籍纸,可户籍上的户主是顾老爷子,她爹只是顾老爷子的原配长子,并不是户主。

    如今他们是跟老顾家失散了,但老顾家那群人是数王八的,祸害遗千年,不可能就此死绝,以防万一,还是赶紧把户主换了,免得以后老顾家的人跑出来霸占他们家。

    罗父就在旁边,听到顾锦里的话,点头道:“大山,小鱼说得你,你趁着这次换新户籍,赶紧把户主名儿给改了。”

    顾大山也怕了老顾家那群人,听了罗父跟顾锦里的话,点头道:“好,等会儿进去,我就把户主给换了。”

    顾锦里听到这话,放心下来。

    一个多时辰后,终于轮到他们换户籍。

    何村长带着几家的男人进了吏房,跟里面负责管理户籍的书吏说:“大人,这是我们大丰村分到的灾民,您受累,给换几个新户籍。”

    书吏摆摆手,道:“知道了,出去吧。”

    吏房重地,除了当事人以外,其他闲杂人等,包括村长里长都是不能久留的。

    何村长笑着退出吏房。

    顾大山家是五零四二号,排在第一,他小心翼翼地拿出自家的户籍纸、断亲文书、还有齐府盖有官印的帖子,把户籍纸的来历,断亲文书的事儿,都说了一遍。

    经过在城门口领取粮食的事儿,顾大山生怕书吏盘问,不得不费这一嘴。

    负责管理户籍的书吏看见那张没有厚皮封子的户籍纸,本来为难顾大山一番,听到顾大山的解释,看过齐府盖着官印的帖子后,咽下到口的话。

    顾大山趁机说了要换户主的事儿。

    书吏听罢,没有反对,只按照规矩说:“大楚规定,分家有前户主带着在当地换户主名,不需要银钱,若是没有户主带着,在当地需要交二两银钱,百里外要交十两,千里外要交二十两,你有钱吗?”

    书吏掀起眼睑,有些不屑的看着顾大山。

    不是他瞧不起顾大山,而是大楚朝的百姓都穷。一户农家,一年到头累死累活都没有二十两银子的收入,何况是这逃荒来的灾民,别说二十两,估计他们连五两银子都拿不出来。

    因着顾锦里救了齐府的小少爷,齐逸给了他们家五十两银子跟一张银票。

    那五十两银子路上花得只剩下八两,那张五十两的银票已经换成碎银子,分别藏在他们一家六口的身上,所以这换户主的银钱,顾大山是拿得出来的。

    可他记着顾锦里的话,财不露白,要不然会惹来杀身之祸。要是实在需要用到大钱的时候,也不要当众拿出太多的银钱,先跟熟悉的人借,然后再私下里还钱。

    顾大山知道罗父还有顾村长家比较富裕,问罗父借了十两银子,再跟顾大富借了五两,凑够换户主和换新户籍的银钱,交给书吏:“大人,您数数。”

    书吏见他是问人借钱换的户主名儿,便没有过多吃惊,接过银子,拿在手里掂了掂,确定是实心银,不是掺着锡铝的假银子后,开始给他换新户籍。

    换新户籍很简单,拿着朝廷统一发放的,带有厚皮封子的户籍纸,按照旧户籍抄写一份,把地址换成新的州府县镇村子,再把户主名儿一换,盖上田福县县衙的印章,这就成了。

    顾大山接过带有厚皮封子的新户籍,打开厚皮封子,看着上面的户主名,激动得双手颤抖,他活了三十六年,终于当家做主了。

    “谢谢大人。”顾大山拿过断亲文书,还有齐府的帖子,谢过书吏后,离开吏房。

    两刻多钟后,罗家、田家、顾大木家、顾大富家、三爷爷家、秦家都把新户籍换好,欢欢喜喜的走出吏房。

    接下来是两户莫家人。

    等忙完这些事情,已经是下午申时,衙门的人不敢留这么多灾民在县衙里,勒令他们立刻离开。

    何村长跟儿子只能把他们领出衙门,跟等在县衙外的十个大丰村青壮,带着他们往庆福镇大丰村奔去。

第068章 村民

    一路疾走,从大道转小道,再转乡村小路,五个时辰后,他们终于来到大丰村。

    此时已经是深夜,大丰村的村民都睡了,整个大丰村笼罩在一片漆黑中。

    何村长没有走路,而是坐着牛车,可他年纪大了,一路颠簸也受不了,哑着嗓音对自己大儿子道:“老大,你带他们去安置,我先回了。”

    “诶,爹您先回去,有儿子在,您放心。”何大仓应着,对赶牛车的村名道:“何娃,把我爹送回去。”

    “知道了大仓哥。”何娃子带着火把,牵着牛绳,往何村长家走去。

    何村长走后,何大仓跟其余九名大丰村青壮,把几家人带到一座废弃的老屋前。

    何大仓指着这座泥砖老土屋道:“你们先在这里将就一晚,等明天天亮了,村里商量过后,你们再搬家。”

    莫家人见他这话说得不太对,莫老爷子赶忙问道:“何家侄儿,这咋还要村里商量?要商量个什么?”

    何大仓忙活一整天,是累得不行,听到这话,紧皱眉头,不悦的道:“村里商量什么那是村里的事儿,你们好好待着就行。”

    “别在村里乱窜,要是被村里人当成贼给打咯,我们家也帮不了你们!”何大仓警告一句,带着村里的九名青壮离开。

    莫家人见何大仓态度不好,小声骂着:“什么东西,问一句咋了?”

    秦三郎趁着还有火光的时候,赶忙拿出火折子,点燃他们几家的火把。

    几家人知道火把的重要,因此一路行来,也没有把火把给丢了。

    两户莫家人没有火把。莫老爷子见顾锦里一个小孩手里还拿着个火把,觉得太浪费,亲自来问顾锦里:“小姑娘,你们这里火把多,把你手里的火把……”

    他的话还没说完,顾锦里就转身跑向土屋的左边,冲着顾大山道:“爹,快把咱家的东西搬进来。”

    这座院子就三间正房外加一个搭出来的已经塌掉一半的厨房,得赶紧占屋子。

    秦二郎反应很快,见顾锦里占了左边的屋子后,立时冲进堂屋,拿着把砍刀站在堂屋里,冷冷看着两户莫家人:“这是我秦家的。”

    莫家人拔腿刚刚跑了几步,听到秦二郎的话,是气得很,可秦二郎身上带着股阴冷血气,莫家人不敢惹他,只能转头去了右边的房间,再把那半塌的厨房给占了。

    秦家只有三人,不可能占那么大的堂屋,秦老做主,让几家的男人跟小子在堂屋过夜,女人则带着女娃们住在左边的土屋。

    他们现在进了村,跟逃荒路上不同了,要讲究个男女有别,即使是一家人,也不能男男女女的挤在一个屋子里过夜,会招人话柄。

    分好屋子后,几家男人举着火把到四周找来柴禾,分别在堂屋跟左边的土屋点了两个火堆。

    如今是半夜,不好再做饭,几家的女人就烧了一锅水,加了点盐巴,一人喝了半碗后,开始休息。

    他们初来乍到,又是跟莫家人住在一起,秦老和三爷爷不太放心,留了秦二郎跟秦三郎守夜。

    莫家人的动作没有他们快,闹腾了一个多时辰才休息。

    第二天天亮没多久,便有大丰村的村民跑来这座土屋前,探头探脑的观望他们。

    有妇人挎着个菜篮子,看着他们几家人,啧啧摇头:“真是可怜哟,看看这模样,瘦得跟鬼似的。西北那么远,也不知道是怎么逃到咱们田福县的。”

    一个挑着水的妇人说道:“你管人家是怎么逃过来的,总之人家现在是咱们大丰村的人了。”

    “哼,是不是咱们村的人还不一定,今天村里就会开会,要是村里人不乐意他们住在村里,还会把他们赶出去!”说话的是个二十出头,头发乱成草窝,身上衣服脏得发油的男人。

    挑水的妇人惊讶问道:“咋?咱们还能把他们赶出去?不是听说他们已经换了户籍了吗?”

    那男人道:“别管我是从那听说的,反正他们想在咱们村待下去,没那么容易。”

    说着吐了口唾沫,往土屋里的几家人看了一眼,起身走了。

    顾锦里很恶心这个男人,只因这个男人最后的那一眼是定在莫家一个长得白净俊俏,身上没那么干瘦的姑娘身上。

    这个男人的意图很明显了。

    她很庆幸顾锦绣胆子小,看见有人观望后没有出屋子,要是被这种男人看上一眼,那真能给恶心吐了。

    “诶,三癞子,你咋走了?话还没说完呢!”挑水的妇人喊着那男人。

    “别理他。”一个早起进山打柴的中年汉子很不喜欢三癞子,带着怒气道:“三癞子那点小心思,打量着别人不知道吗?这种糟心玩意儿,就该赶出村子。”

    几家的大人听到这话,心下咯噔,他们这是刚进村就被盯上了。

    秦老跟三爷爷急忙招呼大家,让大家都进屋,别在外面站着。

    三爷爷特意交代几家人:“乡下的村里难免有些坏人,咱们刚来,不知道这村里人的底细,梅姐儿跟绣姐儿是大姑娘了,没有大人陪着,不要出去。几家的女人也是一样,能不出去尽量别出去,有什么事儿,让家里的男人去做。”

    田叔想到三癞子的话,急忙问道:“刚才那人是什么意思?咱们的户籍都换了,这村里不会不要咱们吧?”

    要是大丰村的人把他们赶出去,他们该怎么办?

    秦老摇摇头,道:“不会,咱们是换了新户籍的,是官府承认的大丰村人,这村里人不敢把咱们赶出去。不过,可能会在小事上为难咱们一番。”

    秦老阅历丰富,说中了大丰村人的心思。

    下午的时候,何大仓跑来找他们,让他们去何村长家,说村里有事要跟他们说。

    几家的男人,包括两户莫家的当家,赶忙跟着去了何村长家。

    何村长家是村里不多见的青砖瓦房,此时的院子里,已经坐满了人,跟何村长并排坐在一起的是一个陆姓老人,身上穿得不错,是新做的棉袄。

    陆老爷子只是扫了他们几家人一眼,便敛下目光,双掌按在拐杖的龙头上,老神在在的坐着。

    何村长见他们来了,直截了当的道:“你们虽然换了户籍,成了咱们大丰村的人,可毕竟不是土生土长的村里人,咱们大丰村建屋子的地有限,不能白白分给你们,你们要是想建房子,得花钱买地。”

    几家男人都知道,大楚的每个村子都会有些闲置的地,这些地不能种田,只要官府不管,只要村长同意,村里人就能拿来建房子。

    不过,要想拿到房契,进了衙门后,这地钱还是要给。

    因此几家男人觉得出钱买地并不算什么。

    秦老老辣,知道何村长特意把他们叫来,肯定不是说这么一件小事,便问道:“村长,这地钱估计要多少?”

    ------题外话------

    别方,小鱼很快会靠着自己的本事发家致富,顾锦绣也会变强,不会发生什么糟心事,糟心的是别人家。总之女主一家不会有弱鸡,她家是锦鲤┗|`O′|┛嗷~~

第069章 家

    何村长道:“一亩地要五两银子。”

    “五两!”莫老爷子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咋这么贵?在老家的时候,去衙门上房契,官府要的地钱最多是二两一亩,荒地才一两银子一亩,咋大丰村的地这么贵?”

    五两银子一亩地,顶得上一户农人半年的收入,这是抢钱啊。

    一直没吭声的陆老爷子不轻不重的说了一句:“要是嫌贵,你们可以搬回老家。”

    这话说得很不客气,莫老爷子被噎得脸色发青。

    莫奎子赶忙扯了扯莫老爷子,示意他别得罪人。

    三爷爷他们知道,这是大丰村要给他们一个下马威,便沉着脸不说话。

    何村长见他们几家人的脸色不太好,便道:“这是村里商量的结果,你们要是嫌贵,或是银钱不趁手,也可以租村里的老屋,村里会给你们算便宜点。”

    陆老爷子听到这话,眉头皱了皱,再次开口:“你们想要用正常价钱买地也成,每户给村里三两银子,我们就认你们是村里人。”

    三爷爷皱眉,这是摆明了要咬他们一口肉。

    秦老道:“这不是小事儿,我们得回去商量商量。”

    何村长也觉得这事儿做得不太地道,点头答应了:“行。”

    陆老爷子道:“别商量太久,今儿已经是年二十五,再过几天就要过年,我们可没空老是处理你们几家的事儿。”

    “放心,顶多一个时辰就给村里答复。”秦老是个硬气人,语气冰冷的说完这句话,带着几家男人走了。

    莫家两人也跟着离开。

    几家男人回来把事情一说,田婶直接哭出声来:“我们的命咋这么苦啊?好不容易安家落户,怎的又是这钱又是那钱的,我们家那里还有银钱?”

    田家是几家中最穷的,村里决定逃荒的时候,田家卖了一半的地,才凑够二十三两银子。一路上花了不少,如今就剩下二两又三百钱,根本拿不出三两银子。

    陈氏不愿意出这银子,骂道:“这大丰村的人也忒不是东西,要咱们给三两银子,他们是土匪咋地?这钱我是不给,你们谁爱给谁给。”

    顾大贵怒道:“你小声点,被人听了去,大家还要不要在这村里过?”

    三爷爷愁得头发更白了,问秦老:“秦老哥,你咋说?”

    “这是个亏,但这亏咱们必须得吃。”秦老道:“咱们是外乡人,总要先退一步。把这银钱给了,让大丰村的人知道,咱们是想留下来好好过日子的。给了这钱后,以后村里要是还敢欺负咱们,那咱们不必再忍着,直接打回去,或者去衙门告他们。”

    他们不能一来就跟村里人硬干,这不行,得先吃个亏,让这村里人舒坦咯,以后要是再有事儿,有今天的事儿打底,他们即使闹到衙门也能占理。

    秦老看向田叔,道:“我们家还有些余钱,可以借给你们家一些,不用着急还。”

    田叔眼圈都红了:“多谢您老。”能借到钱,他们一家就能渡过这个难关。

    三爷爷家的银钱不多了,只够自家安家,见秦老愿意借钱给田家,松了一口气,对大家道:“秦老哥说得对,咱们得先退一步,你们要是没啥意见,那三两银子就给了吧。”

    几家男人点头同意。

    陈氏叫道:“咋不买地?建房子也要买地啊。”

    顾大贵道:“你这蠢婆娘,买地要五两银子一亩,咱们要在这里长住,不会只买这一亩地,自然是每户给三两银子,以后用正常价格买地来得划算。”

    陈氏想了想,确实是这样,不说话了。但她不会出钱,他们家没分家,得顾大富出钱。

    几家人商量好后,各家拿出三两银子给秦老,由秦老跟三爷爷拿着银钱去何村长家交钱。

    不知道秦老是怎么说的,他跟三爷爷回来的时候,手里多了一张写着几家以后跟村里人平起平坐的纸,上面还有村长跟几名村老的手印。

    有了这张纸,几家人是彻底放下心来。

    交了银钱后,村里算是正式承认他们,何大仓跑来让几家人去看屋子,有合适的就租下来,等开春后再建房子。

    三爷爷跟秦老带着几家男人跟着何大仓转了半个村子,最后在村尾,靠近大丰山的地方,用一百钱一个月,租了五个长满野草的泥土院子。

    “村里还有一些好房子,也不贵,你们不必租这里。”何大仓双手拢进棉袄袖子里,跺着脚驱寒,完全没想到这几家人会看上村尾的这些老房子。

    几家男人却觉得这里很好,婉拒了何大仓的好意。

    村里虽然有好房子,却是分散在村子各处的,他们刚来村里,几家人必须抱团住在一起,不能零散分开,只有这些老屋子是连在一起的,他们必须租这里。

    几家男人给了何大仓三个月的房钱,拿了五座泥土院子的钥匙后,赶回去搬家。

    几家女人在他们去看房子的时候已经在收拾东西,他们一回来,便搬着东西往村尾走。

    莫家的人见他们走了,赶忙跑出来看。

    莫老爷子跟莫奎子气喘吁吁的追上他们:“你们几家给大丰村交了三两银子?你们咋这么糊涂呀!”

    他们几家给了,他们莫家要是不给,岂不是要被赶出村子?

    秦老对莫老爷子道:“我们给是我们的事儿,你们莫家给不给,可以自己商量,我们先走了,赶着搬家呢。”说完不再搭理莫老爷子,快步走。

    几家人很快到了村尾的五座泥土院子。

    这五座泥土院子很大,差不多都是三间正房外加两间厢房,因此人少的人家就两户住在一个院子里。

    顾锦里家跟三爷爷家住一起,他们选了倒数第二座院子。

    她家的左边,也就是最后一座泥土院子是秦家,秦家祖孙三人住,没有跟别家合伙。

    右边是罗家跟田家,罗田两家上去是顾大木兄弟一家,再过去是顾大富顾大贵兄弟一家。

    搬了院子后,几家人立刻动手清理屋子,把发霉潮湿的屋子彻底打扫一遍,又把院子里的野草铲掉不少,清理出一条小路来。

    顾锦里拿出艾草,分给几家人,让几家拿着艾草熏屋子。

    屋子熏过一遍后,屋里的霉味去掉大半,再铺上草席、旧棉被,这才有了点家的样子。

第070章 读书考功名

    “明天找些茅草,我把这些漏洞的屋顶给补补。”顾大山在几间屋子里转了一圈,发现几间屋子的屋顶都有烂掉的,得赶紧修补。

    顾锦里正拿着艾草熏屋子里的老鼠洞,听到这话,说道:“爹,用院子里的野草补吧。”

    院子里的野草长得有半人多高,把它们全都割掉,再扎成一扇一扇的草板子,往屋顶上一铺一绑,就能把漏掉的屋顶补好。

    “诶。”顾大山也看中了院子里的野草。

    说话间,有老鼠受不住烟熏,从洞里跑了出来,一头冲进她罩在洞口的麻袋里,咚咚咚,一下子跑进去三只。

    她急忙把麻袋收起,扎紧麻袋口,把麻袋往地上狠狠摔打十几下,把老鼠给摔死后,倒出老鼠尸体,继续去熏下一个老鼠洞。

    忙活到快天黑,总算把几间屋子的老鼠洞给熏完,用程哥儿捡来的石头把洞口给堵上。

    “二姐,晚上睡觉不会再有老鼠爬出来了吧?”程哥儿蹲在顾锦里旁边,抬头看着她问。

    顾锦里点头:“嗯,家里的老鼠都清光了,晚上睡觉不会再有老鼠爬到程哥儿身上。”

    “小鱼,你别老是吓唬程哥儿。”顾锦安扛着把锄头,拿过装着二十多只死老鼠的麻袋,提溜着麻袋出了院子,把死老鼠拿到远处给埋了。

    回来的时候,身边多了三爷爷。

    三爷爷道:“那口老井我跟秦老看过了,里面还在出水,只要把里面的淤泥给清了,再养上几天,那水就能用。”

    他们会看中这片老屋,除了这些老屋是连在一起,他们几家能住一起以外,还因为十几米外的那口老井。

    有了这口老井,他们几家的女人姑娘就不用跑到村里去打水洗衣服,能避过村里的那些无赖,安全一些。

    “诶,我明天补好屋顶就去井里清淤泥。”顾大山做过很多活计,泥瓦匠、打井、木工、打铁、抗麻袋,清理老井的淤泥对他来说,不算事儿。

    三爷爷道:“不急,等明天跟几家人商量商量,定下个章程后,咱们再干活。”

    “先别说了,赶紧过来吃饭。”三奶奶跟崔氏已经做好晚饭,端到了堂屋。

    晚饭是一锅陈米粥,一大碗炖烂的黄豆,连点油星子都没有,但大家却吃得很开心。

    三爷爷感慨道:“咱们也算是有瓦遮头了。”

    比起以前逃荒的时候,坐在空旷的野地里吃水煮草根树叶,如今的日子,简直是神仙过的。

    三奶奶看着这一大家子,是边吃边哭。她一辈子没有儿子,如今跟着大山一家住一起,也算过上儿孙满堂的日子。

    三爷爷见了,骂道:“你这婆娘,哭什么哭,今天可是咱们搬新家的好日子。”

    三奶奶赶忙抹掉眼泪,道:“诶,不哭了,应该高兴!”

    等大家吃完饭,顾锦里趁机说道:“三爷爷,三奶奶,爹娘,等过完年,咱们送大哥去私塾念书吧。”

    “念书?”顾锦安很吃惊:“小鱼,你咋突然说这事儿?去私塾念书要好多银钱,咱家哪里供得起?”

    顾锦安很想念书,但他不愿意为了自己念书而拖累家里。

    顾锦里道:“大哥,今天村里为啥要咱们交三两银子?还不是因为咱们没靠山,要是咱们几家人里有个秀才或者举人,他们敢这么欺负咱们?”

    对于今天给大丰村三两银子的事,顾锦里是气愤的,可她知道,他们现在没权没势还穷,不能硬刚,只能先忍着。

    “咱们想要翻身,只能走两条路,第一是念书考功名,第二是赚大钱。”

    她不想过穷日子,钱是必须要赚的,而古代老百姓都怕官,所以读书考功名也不能落下。

    顾锦安从小就聪明,顾大山和崔氏一直想送他去念书,可在老家的时候,顾老太不让,还不许他认字,一看见他在地上写字就是一顿打,夫妻俩一直觉得很对不起顾锦安,如今听到小鱼想送顾锦安去念书,根本不会反对,只会支持:“安哥儿,年后爹就去找私塾,咱们去念书。”

    三爷爷也点头道:“安哥儿,你是该去念书。”

    顾锦安很是意动,可他看着瘦骨如柴的一家人,还是犹豫着道:“想要考上功名,没有个三年五载不成事儿,咱家现在只剩下三十二两银子,这些银钱还要拿去置办过日子的东西,咱们又没有地,就算开荒种地,想要收成也是明年六月之后,这中间半年的时间,咱们都要买粮食吃。一笔笔的算下来,这银钱根本不够,哪还有钱去读书?”

    顾锦安很想去上学,在老家的时候,他去打听过念一年私塾的银钱,那可是要了老钱了,光是一年的束脩就要五两银子,还有过年过节给先生的节礼,一年三节六礼算下来,也差不过要五两银子,还有消耗的笔墨纸砚,这些都要钱。

    大楚最差的墨条要两百文,最差的黄纸要五十文一张,这些都是消耗的东西,每个月都要买,他们家没有收入,哪里供得起他?

    “没钱咱们可以赚,但这书不能不读!”顾锦里的态度很强硬,她指着顾锦绣道:“大哥,今天那个三癞子的话你也听到了,这村里有这样的坏人在,你要想护住家里的姐妹,就得有功名,就得让他们怕咱们。要不然,就大姐这长相,哪天被人抢了去,咱家都没地方哭。”

    她是年纪小,不怕被抢。可顾锦绣不一样,过了年她就十五了,模样又好,保不齐就有那些混蛋看着他们是逃荒来的,想要欺负人,不得不防。

    顾锦绣见顾锦里说到自己,赶紧说道:“小鱼放心,你跟我说的那些话,我都记得。我不单独出家门,身上带着刀,你教我的那些招数我也有在练,不会让自己出事儿。”

    小鱼说,她不能每次都幸运的被她救,要想平安一辈子,就要自己学些防身的招数,自己保护自己,她有努力在学。

    顾锦里点头:“嗯,我们知道了,大姐很努力。”

    又看向顾锦安,问他:“大哥,咱家的情况就摆在这里,这书你要不要念?”

    顾锦安看看顾锦绣,再看看顾锦里,还有一脸懵懂的程哥儿,咬咬牙,道:“念!”

    不管再苦再累再难,他都要念出个名堂来,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家人。

    顾锦安念书的事儿,算是定下来,一家人都很高兴。

    第二天天没亮,顾大山一家就起来,割掉院子里的野草,找来一些树枝,劈开成软树条子,把野草扎成一扇一扇的草板子,再由顾大山爬到屋顶去,把草板子跟屋子的梁柱绑好,不到半个时辰的功夫,便把屋顶修补好。

第071章 初进大丰山

    顾大山修好屋顶后,没有歇着,跟着三爷爷去喊几家的男人,一起去清理老井里的淤泥。

    这口老井几家都要用,几家男人听见顾大山的吆喝,拿着家伙什就出来了,聚集在老井旁。

    秦老拿出一直带着的粗绳,给顾大山绑好,跟罗父一起拉着绳子,把顾大山吊进井里。

    一刻多钟后,顾大山下到井底,冲他们喊道:“这口老井的井壁是用青砖砌的,很结实,没有问题,不会塌!你们把木桶铲子吊下来,可以开始清淤泥咯!”

    大家听到他的话,把木桶、铲子、还有挖淤泥的人,依次吊下井。

    几家大人忙着清理淤泥。

    顾锦里则是惦记着大丰山。

    大丰村背靠大丰山,因大丰山而得名,这座大丰山连绵数百里,横跨半个庆福镇,是一座大山脉,山藏肯定很丰厚。

    顾锦里把一个麻袋绑在身上,拿上铲子匕首,跟三奶奶他们说了一声:“三奶奶,娘,我们进山去了,下午就回来,你们别担心。”

    崔氏正在用锄头翻地,打算把地翻烂一点,开春好种菜,听到顾锦里的话,急忙扔下锄头跑来拽住她:“小鱼,你们真要进山?”

    昨晚说完安哥儿念书的事儿,小鱼就说要进山找药材,要卖药材赚钱,还说会找慧娘兄妹、秦小哥一起去,让他们放心。

    可她还是很担心,这人生地不熟的,山里危险着呢。

    顾锦绣带着程哥儿坐在三奶奶身边做草鞋,听到这话,跟程哥儿担心的看着顾锦里。

    顾锦里笑道:“娘,咱们昨晚不是说好了吗?爹和三爷爷都同意了的,您可不能变卦。”又保证道:“我们不进深山,就在山外围转悠,有罗武哥、慧娘姐、秦小哥在,您怕什么?”

    罗家兄妹可是会武的,秦三郎的身手更是了得,而她上辈子的身手也是极好,虽然碍于这具身体太弱,使出的力道不足以前的十分之三,但要自保没问题。

    三奶奶帮着顾锦里说话:“让他们去吧,那么多人呢,出不了事儿。”

    几家的孩子都是一路逃荒过来的,啥惊险没遇到过?进山一趟而已,没啥大不了。

    话刚说完,罗慧娘的声音就传来:“小鱼,我们准备好了,咱们快走吧,再晚可就不赶趟了。”

    罗慧娘穿着一身蓝色旧棉衣,腰间挎着个布袋,手上拿着砍刀,旁边还站着个拎着篮子的田小花。

    崔氏没办法,只得交代她:“小心着点,不要冒险,早点回来。”

    程哥儿也对顾锦里奶声奶气的道:“二姐小心着点,早点回来呀。”

    “诶。”顾锦里笑着应了一声,人已经跑出院子,跟罗慧娘田小花一起往秦家后面的小路跑去。

    小路上,秦三郎、罗武、田二强已经在等着,见她们来了,转身向着大丰山奔去。

    他们走了一段挺长的小路,转了个大弯后,开始进入大丰山的范围。

    一进山,田小花跟田二强就盯着地面看,想要找些能吃的野菜,可如今是隆冬,野菜早就烂死了,一路走了一个时辰,兄妹俩也没能找到一棵野菜。

    许是被打击到了,田小花哭出声来:“要是找不到吃的,我们家的日子就过不下去了。”

    昨天搬家前,三奶奶把几家凑钱买的粮食分给各家,分完后,各家拿到的粮食并没有多少。她家又穷,还欠着秦爷爷家的银钱,吃完那点粮食后,根本没钱再买粮食。

    昨晚娘还在哭,说是日子过不下去了。

    顾锦里知道田家的难处,一边看着地上找洞穴,一边安慰田小花:“别哭了,没有野菜,咱们可以找其他东西去卖,用卖来的钱买粮食,日子照样能过下去。”

    她会着急进山,是知道几家大人商量了,明天要去庆福镇置办过日子的家伙什,所以想今天进山,多找些药材,明天跟着大人们拿去镇上药铺卖。

    田小花听到她的话,擦干眼泪问:“小鱼姐,啥东西能卖钱?”

    “药材啊。”顾锦里说着,突然在一片腐烂的草丛中看见一个三指宽的小洞,她立刻停下:“有洞,不知道里面是蛇还是山鼠?咱们把洞挖开,要是能找到蛇,就能拿去卖钱。”蛇胆蛇脱都是药材。

    罗慧娘害怕的往后退开几步:“小鱼,你跟蛇有什么仇?”一路上她不是抓蛇就是找蛇脱,如今安定下来,又开始找蛇,她是跟蛇杠上了?

    这活儿挺危险,秦三郎道:“小鱼你退开,让我来。”

    等顾锦里退开后,他跟罗武用铲子锄头,在洞口往后半米的地方开始挖,挖了有半米深后,真的看见一个蛇窝,里面大大小小有十几条正在挪动的蛇。

    如今是隆冬,蛇在冬眠,即使受到惊扰挪动几下,也不能像夏天那样,快速的立起身子攻击人。

    秦三郎找来两根小树枝,身手敏捷的把蛇一条条地抓进麻袋里。

    秦三郎数了数,道:“有十一条。”很不错了。

    有了收获后,几人开始在山里找鼠洞或者麻雀洞,蛇不挖洞,只会占小动物的窝,因此这两种动物的窝里经常能找到蛇。

    他们忙活了大半天,到了下午的时候,抓到四十多条蛇,十几对蛇脱,几只半斤重的大山鼠,还打到三只两斤多重的野鸡,挖到二十几个野生红薯,可谓是收获颇丰。

    “哈哈,我们太厉害了,找到这么多吃的,这可都是肉啊。”罗慧娘盯着那几只野鸡,眼睛直冒绿光,肉啊,这可是鸡肉,她都一年多没吃过鸡肉了。

    顾锦里看她那馋样,故意笑话她:“快把口水擦擦,都要滴下来了。”

    嘿嘿,罗慧娘笑了两声,冲她做鬼脸:“我就是馋肉,咋的了?”

    “不咋的,我自己也馋肉。”顾锦里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馋肉,可自从重生后,别说肉,她连顿白米饭都没能吃饱过,如今的肚子里是寡淡得很,没有一点油星。

    顾锦里看看天色,道:“咱们回去吧,要是回去晚了,要挨说。”

    他们是第一次进山,得给家里大人一个乖巧的好印象,要是第一次进山就敢晚回去,下次别想再来了。

第072章 何家陆家

    秦三郎觉得很可惜,他们今天只在大丰山的浅山区转悠,并没有进入深山,他原本的目的是要进深山看看,但知道几家大人会担心,便点头道:“好。”

    其余几人也同意,各自拎着东西出山。

    那一麻袋的蛇有点危险,秦三郎没让顾锦里拿,而是以锄头做扁担,一头挑着装有蛇的麻袋,一头挑着二十几个野生红薯。

    罗武拎着几只半斤重的大山鼠。

    那三只野鸡则是让罗慧娘、顾锦里、田小花拿了。

    田小花很宝贝这只野鸡,把被卸了翅膀,绑了双脚的野鸡抱在怀里,黑瘦的脸上满是笑容。田二强则是紧紧跟在她的旁边,时不时伸出手护一护野鸡。

    顾锦里看得好笑,又有些心酸,田家兄妹会这样,都是穷给闹得,还是要赶紧赚钱啊。

    顾锦里收回落在田家兄妹身上的目光,转而看向四周,一会儿看着那些特别高大的树、一会儿看着走过的小斜坡、一会儿看着远处形状比较特别的山峰。

    她是在记大丰山的地形,她以后还会进山,只有记住地形,才不会在山里迷路。

    秦三郎也有记地形的习惯,也在边走边看沿途有特点的景物。他还会听周围的声音,要是听到有流水声,会停下来,把周围的景物记下后,才继续走。

    他们快步走了一个时辰,在快要出山的时候,罗武终于忍不住问顾锦里:“小鱼,你们家人都还好吧?”

    顾锦里笑道:“都好着啊。”

    罗武听到这话,不太满意,皱了皱眉头。

    顾锦里不理他,继续往山外走。

    眼见着就要出山,罗武急了,咬咬牙,追上顾锦里,小声问着:“你,你姐还好吧?”

    顾锦里回头,冲他咧嘴一笑:“挺好的,大姐一直在练那几招防身的招式,你不用担心。”

    她说完这句,不再多说,转身继续赶路。

    罗武过完年,周岁就满十八,而他对顾锦绣的心思,不仅是她,两家大人也是知道的。

    不过,在罗家没有向他们家提亲之前,她都不能对罗武说太多顾锦绣的事儿。这是古代,一句流言蜚语就能把一个姑娘给害死。

    罗慧娘是个心大的,只觉得自家大哥是在问绣姐儿练武的事儿,便道:“大哥,你对绣姐儿不能要求太高,绣姐儿不适合练武,能把那几招练好就不错了。”

    绣姐儿柔柔弱弱的,以前在老家的时候,只会拿针做刺绣,练武什么的,太为难她了。

    罗武被罗慧娘的话闹得红了耳根,随便说了一句应付过去,便跟着几人匆忙赶路。

    他们出山后,又转了个大弯,终于回到通往秦家屋后的小路。

    三奶奶站在小路上,一脸着急的看着小路尽头,看见他们几人的身影后,松了一口大气,朝他们挥挥手,喊着:“快点回家,这天儿都要黑了。”

    他们是下午出的山,在路上走了一个时辰,也就是两个小时,走到这里的时候,已经从下午变成傍晚。

    几人看见三奶奶,小跑着来到三奶奶面前。

    罗慧娘拎起手里的野鸡,对三奶奶道:“三奶奶快看,我们抓到野鸡了。”

    三奶奶看见他们手里又是野鸡又是大山鼠的,已经惊了:“咋找到这么多好东西?”这可都是肉啊。

    罗慧娘扬着下巴,有些得意的道:“我们很厉害吧。”

    “厉害厉害,你们都是好孩子,走走走,咱们回家去。”三奶奶很高兴,接到他们后,领着他们往家走。

    几家的男人聚在顾锦里家说事儿,看见他们拿了这么多东西回来,三爷爷立刻拍板:“把几家人全部叫上,咱们今晚吃顿好的,这都多久没吃肉了。”

    田二强马上跑去通知几家人。

    不多时,几家的女人便拿着锅碗、粮食、带着一家老小来了。

    陈氏最是积极,一来就拎走两只野鸡:“杀鸡这活儿我在行,交给我,保管把鸡收拾得妥妥当当。”

    几家人多,足有三十来口,又馋肉馋得狠了,两只野鸡不够,秦三郎又抓了三只大山鼠去处理,不一会儿就把大山鼠砍头剁脚扒皮,再剁成大小均匀的小块,拿去顾家的厨房。

    大楚把山里的鼠类都叫做山鼠,其实他们今天抓到的这几只体型肥硕的山鼠是竹鼬,也就是竹鼠。

    顾锦里接过秦三郎手里的竹鼠肉块,焯水后,再洗干净,先用从竹鼠身上扒下来的肥肉熬出一点油后,再把竹鼠肉块倒进铁锅里,小火慢煎,把肉块煎得油亮金黄,满屋飘香。

    陈氏盯着铁锅里的竹鼠肉,直咽口水:“小鱼,你这做得也太香了。”

    陈氏实在忍不住,竟然伸手往锅里拿出一块竹鼠肉,往嘴巴塞去。

    顾锦里看着她,笑眯眯的说了一句:“贵婶子,这肉还没熟透,吃了肚子里会长虫子,医书上说的。”

    陈氏脸都僵了,急忙吐出嘴巴里的肉。

    崔氏、楚氏、严氏、田婶对陈氏的做派早就见怪不怪,并不说她,只做着手里的活儿。

    三奶奶看不下去,骂陈氏:“你就不能再等等?这么大块肉都被你给糟蹋了。”

    陈氏知道不该贪嘴,可她这不是忍不住嘛,可三奶奶辈分大,她不敢还嘴,只能讪笑着跑去炖鸡汤。

    天黑下来的时候,几家的女人把一大锅炒竹鼠,一大锅炖鸡汤,一篮子蒸红薯,还有一大锅黄豆陈米粥端了上来。

    陈米跟黄豆各家都有拿来,因此煮了满满一大锅。

    堂屋里烧着火堆,立着两个火把,几家三十几口人围坐在地上,就着火光,高高兴兴的吃着这难得的丰盛一餐。

    几家的孩子更是高兴疯了,连筷子都不用,直接上手啃,一个个吃得满嘴是油。

    欢欢喜喜的吃完晚饭,秦老开始跟几家说大丰村的事:“大丰村有两大姓,何家跟陆家,何家在大丰村住得最久,出得村长最多,大部分何家人都不错,但有几家泼皮破落户,还有几个光棍混子,何三癞子、何山娃、何大财这几个,大家以后离他们远一些,要是单独遇见他们,宁可绕道走。”

    “陆家是百多年前搬来大丰村的,资格没有何家老,但陆家族长,也就是陆老爷子家有钱,在县里有好几个铺子,女儿还是县丞老爷的小妾,给县丞老爷生了一双儿女,在县丞府上很有些地位,所以陆老爷子在大丰村很是霸道,连何村长都怵他。”

    “给咱们下马威的事儿,就是陆老爷子要求何村长做的。”

    ------题外话------

    吐槽一下,种田文是真的费字。想控制字数写简单点,又怕不够真实;想写详细点,又费字!但素,交代完大丰村背景后,种田发家篇会加快节奏,这个就是要爽的。┗|`O′|┛嗷~~

第073章 卖药材

    县丞虽然只是县令的佐官,可大楚是九品官制,县丞也是有品级的。

    老百姓怕官,别说一个八品佐官,就是衙门里的一个小吏,老百姓也不敢惹。

    “陆家仗着有这门姻亲,不止陆老爷子霸道,整个陆家人都有些跋扈,特别是陆老爷子的三儿子,村里人都要尊称他一声陆三爷。”

    陆老爷子有三个儿子,一个帮着县丞做事,一个在县里管着铺子,这两个不常回来,只有老三留在村里。

    “今天跟你们说这些,是要让你们知道村里的情况,心里有个数,遇事儿才知道应对。”

    秦老说完何家陆家的事儿,三爷爷便说起明天去镇上置办东西的事儿:“明天就是二十七,是年前最后的大集,各家都要去买东西,但去的人不用太多,多了帮不上忙不说,还费事照顾,每家去两个大人,再去个半大孩子帮忙拿东西就成。其他人留下,集中到我跟大山家,没事儿别出院门。”

    秦老道:“我们家要添置的东西不多,三郎一个人去就成,我跟二郎留下,会时不时的看着这边,护着大家。”

    几家男人正担心他们去了镇上后,家里人会出事儿,听到这话,顿时放心,对秦老道谢:“还是您老想得周到,有您老跟二郎看家,我们就安心多了。”

    秦二郎不合群,匆匆吃完晚饭就走了,没在这里。

    说完事情后,几家人就散了。

    陈氏惦记着那只还没吃的野鸡,想要把野鸡拿走,被顾大贵看见了,低声喝骂她:“你个婆娘,还想当贼不成?”

    那是秦小哥跟小鱼几个孩子找回来的东西,她也好意思拿?

    陈氏被骂,缩回手去,眼神不善的瞟着顾德兴。梅姐儿是大姑娘,不好出门就算了,可这兴哥儿也整天窝在家里不出门,就不能跟罗武秦小哥学学,进山找点吃的,给家里人补补?

    顾德兴知道陈氏对自己不满,低头快速回家。

    几家人走后,顾锦里央求三爷爷跟顾大山:“三爷爷、爹,明天让我跟你们去镇上吧,我攒了不少药材,想拿去镇上卖。”

    又保证道:“我力气大,能帮忙挑东西,不会白白跟着去。”

    三爷爷想了想,道:“行,那小鱼明天就跟我们去,安哥儿留下看家。”

    他们家女人小孩多,把安哥儿留下,要是有那不长眼的光棍汉想来串门,安哥儿一个男丁也好出面去拦。

    顾大山很敬重三爷爷,只要是三爷爷同意的,他一般不会反对。

    “谢谢三爷爷,谢谢爹,谢谢大哥。”顾锦里很高兴,跑去整理她攒下的药材,一直整理到戌时末刻(晚上九点)才去睡觉。

    他们家跟三爷爷家只有两床旧棉被,这几天都是男女分开着睡。

    她们母女三人跟三奶奶睡一屋,盖一床旧棉被。

    顾大山父子三人跟着三爷爷睡另一屋,盖余下的一床旧棉被。

    虽然冷得很,但屋里烧着火堆,又有旧棉被盖着,已经比逃荒的时候好上百倍,因此她并没有被冻得睡不着,而是跟顾锦绣窝在三奶奶和崔氏中间,睡得很安稳。

    第二天天还黑着,一家人就起身。

    崔氏去厨房炒了一碗黄豆,烧一锅开水,放点盐巴,一人喝上一碗,再吃一把黄豆,就算是吃了早饭。

    三奶奶跟顾锦绣拿出她们昨天做的厚草鞋,让三爷爷、顾大山、顾锦里带在身上。

    “你们要走两个时辰的路,可得多备一双草鞋,不然走到半路你们就得光着脚。”

    他们从老家带的布鞋早就掉在路上,又没有买新鞋子,如今只能穿厚草鞋。可草鞋容易烂,赶路的话,没几个时辰就会烂,必须多备一双。

    顾锦里接过草鞋,用绳子串好,绑在身上,再绑上一竹筒的热水,揣上她的匕首,用木棍挑着那半麻袋的蛇,还有路上积攒的药材,等着出发。

    三爷爷和顾大山也准备好了,交代三奶奶几句后,挑着空箩筐出门。

    秦三郎已经在院门前等着,看见他们,腼腆的笑着:“三爷爷、顾大叔、小鱼,早。”

    “秦小哥,早啊。”顾锦里笑着跟秦三郎打招呼。

    三爷爷跟顾大山很喜欢秦三郎,打完招呼后,还问他冷不冷,吃了早饭没?一副关爱自家孩子的模样。

    秦三郎并不嫌烦,全都答了。

    他们在院门前等了一会儿,等罗家父子、田叔父子、顾大木兄弟、顾大富兄弟,还有陈氏来了之后,一伙人就向着庆福镇奔去。

    一路疾走两个时辰,直到辰时才来到庆福镇。

    今天是年前最后的一个大集日,庆福镇上很热闹,到处都是来镇上采办年货的人。

    集市上,有几家卖馒头包子炊饼的,生意很是不错,但他们几家穷,舍不得买来吃,只能咽着口水走过这些香气四溢的早食摊子。

    早食摊子后,是卖农货的地摊,地上琳琅满目的摆着很多农家自己种的、自己做的、自己养的东西,最多见的就是活鸡跟鸡蛋,还有箩筐篮子。

    也有不少卖福字跟春联的。

    那摆放着红红春联跟福字的桌子夹加在这些摊子里,汇成一幅混乱却生动的市井赶集图。

    这些摊子过去,再走过一条长长的一丈宽大路,就是庆福镇的主大街。

    主大街是难得的青砖路,大街两边是酒楼、客栈、当铺、杂货铺子、粮铺、糕点铺子、布庄等等……

    主大街的最后,是一家药铺,离着药铺还有一段距离,顾锦里就闻到一股淡淡的药香。

    她伸长脖子看着,把三爷爷看乐了,对几家人说道:“各家先散开吧,买完东西后,到粮铺集合。”

    又交代几家人:“年节混乱,看好身上的银钱,别给人扒了去。”

    “诶。”几家男人应着,四处散开,去买自家需要的东西。

    几家人走后,三爷爷道:“走,我们先去药铺。”

    顾锦里很高兴,挑着她的药材,第一个往街尾的药铺冲。

    三爷爷、顾大山、秦三郎挑着箩筐在她身后跟着。

    片刻功夫,他们来到药铺门前。

    药铺的名字挺特别,不叫什么堂,而是叫悬壶坊,是一个三门齐开的大药铺,里面有坐堂大夫,正在给人看病。

    有一整个墙面的药柜,有学医的学徒正在唱药方,而药童则是听着药名跟重量,踩着高凳,从药柜里取药。

    这药铺看来不错。

    顾锦里跟三爷爷、顾大山、秦三郎走进药铺,立刻有药童上前问他们:“你们是抓药还是看病?抓药到左边等着,看病到右边排队。”

    三爷爷道:“这位小哥,我们不看病也不抓药,是来卖药材的。”

    “卖药材?”那药童皱起眉头,看着他们的打扮,问了一句:“你们很面生,不是本地人吧,是逃荒来的?”

    开门做生意的,即使是药铺的药童也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看他们黑瘦得不正常,一眼就看出他们的身份。

    三爷爷没有隐瞒,点头说道:“我们是从西北逃荒过来的,但已经在衙门换了新户籍,现在是大丰村的村民。”

    那位药童听罢,摇摇头道:“这位老人家,且恕罪,你们的药材我们不能收。”

第074章 再遇杜大夫

    “为啥?”顾大山急了:“这可是我家小鱼攒了一路的药材,可都是好药材呢!”

    他的声音有点大,药铺里的其他药童、学徒、坐堂大夫、看病的病人听到声音,纷纷往这边看来。

    顾大山有些尴尬,微微躬着身子,压着声音对那名药童说:“这位小哥,我们家的药材真是好药材,我们路上得了风寒,都是吃这些药材治好的。”

    顾大山知道顾锦里很宝贝这些药材,心心念念着要攒起来卖钱,要是卖不出去,孩子一定会大受打击。

    药童道:“大叔,你们的药材我们真不能收。”

    顾大山见药童还是不肯收药材,急得额头冒汗。

    顾锦里上前一步,对着药童笑道:“这位大哥可是在顾虑什么?要是不放心,可以让铺子里的大夫把药材全都验一遍。我们就住在庆福镇大丰村,靠着大丰山的那个村子,我们家姓顾,是有名有姓的老实人家,绝不会卖有问题的药材。”

    这药童不收她的药材,应该是怕她在药材里加了其他东西,而他们又是生面孔,是逃荒来的,跟浮萍一样,要是药材有问题,药铺怕她家负不起责任,要药铺担责。

    估计还怕她家是被人买通,用来故意陷害药铺的。

    药童听到她的话,看向她道:“小姑娘,你能说出这番话,可见是懂点规矩的,那就应该知道,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规矩。你们是逃荒来的,没有熟人引荐做保,想要卖这些治病或者入口的东西,是没有铺子敢收的。”

    三爷爷知道这个规矩,他们陇安府高水县也是这样。

    要是本地人去铺子里卖入口的东西,只要留个姓名跟家里的地址,铺子就会收下。可要是外来的人去卖,铺子是不收的,怕卖东西的人做鬼,出事儿后找不到人。

    三爷爷知道这事儿很难办,他们不可能按着别人的脑袋买他们的药材,想要放弃,可想着顾锦里一路上护着这些药材的劲儿,他又厚着脸皮问药童:“这位小哥,能不能把你们药铺的掌柜叫出来,我们当面跟他说说。”

    药童听到这话,脸色很不好看:“老人家,您这话说得就不懂规矩了,哪家铺子的掌柜是随便什么人都见的?”

    一天来来往往这么多人,来个人就要见掌柜,那岂不是乱了套。

    顾锦里听得皱眉,对三爷爷和顾大山道:“三爷爷、爹,咱们走吧。”

    这些药材她可以等找到保人后再卖,但她不想让三爷爷跟顾大山为了她受人奚落。

    秦三郎很想帮忙,可这里是庆福镇,不是陇山府,也不是边军营中,他想帮忙也帮不上。

    三爷爷叹了一口气,招呼顾大山:“走吧。”

    那位药童见他们愿意走,松了一口气,亲自把他们送出门。

    “大山?小鱼?前面的可是顾家村老顾家的大山侄儿?!”

    他们刚刚走出药铺大门没几步,便听到一个带着兴奋的声音从药铺里传来。

    顾锦里几人停下脚步,回头一看,看见药铺通往后院的门口处站着一个穿着旧棉袄,背着个药箱,伸长脖子看着他们的老人。

    顾锦里眼神好,一眼就认出这是给她看过几天伤的杜大夫:“爹,是杜大夫,是咱们老家镇上的杜大夫!”

    “诶呀,真是杜大夫。”顾大山看见杜大夫,赶忙招呼三爷爷一声,几人又重新回到药铺。

    杜大夫背着药箱小跑过来,看见他们,是老泪纵横:“顾老哥、大山、小鱼,真是你们啊……没想到还能在这里遇见你们,这真是……”

    杜大夫声音哽咽,一度说不下去,缓了一会儿,问道:“你们家咋样?家,家里人……还好吧?”

    杜大夫经历过恶人打杀灾民的事儿,那晚死了好多人,想来顾家也死了不少,他有些不太敢问。

    三爷爷跟顾大山两个也红了眼眶,在这千里之外遇到老家的熟人,他们是既激动又感慨。

    三爷爷道:“好着呢,路上虽是遭了不少罪,但我们家跟大山家都没事儿。现在已经在大丰村安家,成了大丰村的村民。”

    又问杜大夫:“你家如今是在哪里落户?离大丰村可远儿?”

    杜大夫道:“不算远不算远,就在南面的陈家村。”

    “这还不远?陈家村离大丰村可有将近三十里的路,得走一个多时辰,还要翻山走一段山路。”一名穿着灰色棉面长袄,脸色红润,留着一抹山羊白胡的老者,背着手走了过来,看了他们一眼后,对杜大夫道:“这里人多,不是叙话的地方,跟我到后院去,你们好好说说话。”

    杜大夫很高兴,对老者道谢:“吴老大夫,多谢了。”可以看得出来,他们其实也不熟,应该是刚认识不久。

    吴老大夫摆摆手,道:“客气啥,走吧。”

    又指着顾锦里挑着的两个麻袋,道:“这里面装的是药材吧?挑到后院来吧。”

    药童很是知机,听到这话,赶忙对顾锦里:“小姑娘,这就是我们药铺的师父兼大掌柜,还不快把你的药材挑进去。”

    顾锦里笑得眼睛弯弯,对吴老大夫道:“多谢吴爷爷。”她挑起药材,跟秦三郎打了声招呼,便跟在几位大人身后,向着后院走去。

    秦三郎并不认识杜大夫,没有跟进去,而是在外面看着几家的箩筐。

    悬壶坊是前铺后宅的铺子,后院很大,有个半亩地的样子,立着很多架子,每层架子上都放着一个大大的圆形筛子,筛子里晒着各类药材。

    屋檐下有一四方桌,几张小木凳,吴老大夫语气和善的请他们坐下叙话。

    大家落坐后,杜大夫问了他们失散后的事情,得知他们在恶人打杀灾民的那座山脚下等了三天后,杜大夫拍着大腿道:“诶!早知道你们在哪里等着,我就该去找你们?”

    他又抹起泪来:“要是跟着你们在山脚下多等几天,我们杜家族人也不会死得只剩下十几个。”

    他们得知那群恶人走后,便从躲藏的地方跑出来,继续东进,到永泰府的时候,正遇到永泰府的官兵杀人,他们跑不及,杜家族人又被打杀不少,只有十几个人逃出来。

    而他们家,更是死得只剩下他跟一个八岁孙子、一个五岁孙女。

第075章 收药材

    “惨呐!”杜大夫想着家人族人被杀的场面,捂脸痛哭。

    三爷爷安慰他:“事情都过去了,你还有孙子孙女要照顾,为了他们,可不能太想着以前的事儿,得往前走,把他们拉扯大。”

    杜大夫听到这话,终于停住痛哭:“顾老哥说的是,为着他们,我也不能这般大喜大悲。”

    大喜大悲伤身,他要好好活着,把孙子孙女养大。

    他抹了一把眼泪,笑着道:“好在我以后就是这里的坐堂大夫,生计没有问题。”

    杜大夫是逃荒来的灾民,按理不会有医馆药铺敢用他,但他是在衙门登记在册的医匠,有衙门给的牌子跟文书。

    这牌子跟文书就是他的证明,这是大楚各地医馆都认的东西,因此悬壶坊才敢用他。

    “虽说以前拿这牌子跟文书费了十两银子,可如今看来,这十两银子花得值!”要是不花那银钱,他如今背井离乡的,不可能找到活计。

    大楚的衙门除了对户籍管理严格以外,还会管理医匠。

    而大楚的医匠指的是真正的大夫,至于那些只会认点药材,有几个土方子的赤脚大夫,即使想要花钱去衙门做登记,领文书跟牌子,也是不允许的。

    杜大夫说着,又拱手对吴老大夫道谢:“也是吴老大夫心善,要是其他医馆或者药铺,估计也不敢用我这个逃荒来的灾民。”

    大楚讲究个连坐法,在本地没有宗族者,即使你有本事,有文书,也很少有人敢用你,就怕一个看错眼,用的人使坏,把大家都给害了。

    吴老大夫道:“说这些做啥,谁没有个艰难的时候。且衙门做医匠登记,是各大药行认可的,既是认可,你有文书、牌子,咱们悬壶坊又缺大夫,自然要用。”

    杜大夫还是很感激,吴老大夫给他这个活计,等于救了他们一家老小的命。

    吴老大夫受不了杜大夫这一谢再谢的,赶忙指着顾锦里道:“小姑娘,看看你的药材去。”

    顾锦里赶忙起身,拿来一个空着的圆筛子,把装着干药材的麻袋打开,取出里面一捆捆晒干的药材,还有一个个干竹筒,放在圆筛子上。

    吴老大夫看见那些干竹筒,问道:“里面装的也是药材?”

    顾锦里点头,拿起一个干竹筒,打开上面绑着布条的木塞子,把里面切成一片片的药材倒出来给吴老大夫看:“吴爷爷,这些是续断,已经炮制好,您看看。”

    续断是一种用处很广的百搭药材,有补肝肾、安胎、治疮、治痈、接筋续骨等等功效。

    吴老大夫拿起续断药片,见药材保存得很好,并没有受潮,微微点头,把药材放到鼻端闻了闻,又放进嘴巴里嚼了几下,道:“炮制的火候不错,可算上等药材。”

    顾大山听到这话,笑眯了眼,接话道:“是小鱼按照医书上面写的,自己炮制的。”

    “哦,这些药材是你自己炮制的?”吴老大夫看向顾锦里,很是惊讶,眼前这个看起来不过十岁的干瘦小姑娘,竟然会炮制药材,还认字。

    顾锦里点点头,扬着嘴角笑道:“逃荒的时候,认识一位姓白的爷爷,他会医术,给我讲了很多关于药材的事儿,临终的时候,还给我一本医书,我没事就看看,上面画有草药的图,挺好认的。路上家里人得了风寒,我就按照医书上写得去找药材,试着熬给家里人喝,真的把他们治好了。”

    吴老大夫听得嘴角一抽,交代顾锦里:“以后可不要乱给人开药吃,这药材讲究个搭配跟分量,你分量差一些,或是配错一味药,可是会出大事。”

    顾锦里认认真真的应道:“嗯,晚辈记住了。以后只挖药材来卖,不乱给人开药吃,我这医术不行呢,会害人的。”

    其实她医术很行,但这具身体的年纪太小,又不是什么医药世家出身,要是她真的开方子给人治病,或者跟吴老大夫讨论各种药方、病症,这里的人能把她当成妖孽给烧了。

    古人可是很信这些的,三奶奶跟老严氏可是没事就对着天拜拜,说老天爷保佑的话,所以她要循序渐进,让大家慢慢接受她不仅会炮制药材,还会治病的事儿。

    吴老大夫满意的点点头:“孺子可教也。”

    吴老大夫把顾锦里麻袋里的药材全都检查了一遍,心下暗叹:这小姑娘找的药材种类可真是多,地黄、白附、当归、刺红花、川芎、蒺藜、杜仲、麻黄等等……

    吴老大夫看得眼花缭乱,拿起一个干竹筒,竟然倒出烘干的蜈蚣。

    “你连这个都敢抓。”吴老大夫有点喜欢顾锦里这个小姑娘了,蜈蚣这东西,一般的人可不敢轻易去抓。

    顾锦里笑道:“我们一路逃荒,漫山遍野的跑,这东西见得多,看见了就打死烤干,没啥难度。”

    又把一个干竹筒递给吴老大夫:“吴爷爷,这里面是干蛇胆。”

    吴老大夫接过看了一看,点头道:“不错。如今是冬天,很多人的风湿咳喘都犯了,正是需要它的时候。”

    顾锦里趁机拎出另一个麻袋,指着麻袋道:“吴爷爷,这里面还有四十三条冬眠的蛇。”

    吴老大夫听得眼睛一亮,问道:“可有胀颈蛇?它的蛇胆可是个好东西。”

    顾锦里道:“有三条。”

    胀颈蛇就是眼镜蛇,眼镜蛇全身都是宝,对治疗风湿痛风更是有奇效。

    吴老大夫一听,迫不及待地找来一个铁钳子,打开麻袋,用铁钳子夹住一条两指宽的胀颈蛇的脑袋,把它从麻袋里夹出来:“这蛇皮水亮得很,蛇牙也干净,不错不错。”

    “你的药材我们都收了。”吴老大夫说着,张口喊道:“茱萸,木通,你俩过来,把这些药材称一称,全都按照上等药材的价钱算给顾家。”

    “来了师父。”吴老大夫的两名徒弟跑到后院,开始清点称重顾锦里的药材。

    吴老大夫又看了麻袋里的蛇,把比较少见,用处多的蛇夹出来,放到一个木桶里,把盖子盖上,用石头压好,抱到屋子里。

    这些蛇珍贵,他要自己动手取蛇胆蛇毒,至于那些常见的蛇:“小六,过来干活。”

    蛇、蟾蜍、鹿等很多动物都是药材,因此每个药铺里都会专门养着一个宰杀动物取药材的人。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565/ 第一时间欣赏重生农门小福妻最新章节! 作者:风十里所写的《重生农门小福妻》为转载作品,重生农门小福妻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生农门小福妻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生农门小福妻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生农门小福妻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生农门小福妻介绍:
女军医重生古代遇上干旱逃荒,祖父渣,祖母毒,要卖掉她全家换粮食。
顾锦里表示:小意思,先解决渣爷恶奶,再找水换粮,带着全家渡过灾荒。
逃荒到大丰村安家,外来户不好混,各种被欺压,怎么破?
顾锦安表示:没关系,哥哥我是科举大佬,一路连科,秀才举人进士,光耀门楣,俯视渣渣。
日子正过得有滋有味,兵灾四起,顾锦里掀桌,本姑娘只想种田,打仗神马的,滚!
逃荒捡到的小哥哥:娘子莫慌,你相公是战场狂人,小兵变侯爷,护你万亩药田,一世安好。
PS:打脸虐渣种田文,男女主身心干净,1V1互宠,欢喜结局。【女主不行医,只会用医药知识发家致富^0^】重生农门小福妻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生农门小福妻,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生农门小福妻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