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重生农门小福妻TXT下载重生农门小福妻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生农门小福妻全文阅读

作者:风十里     重生农门小福妻txt下载     重生农门小福妻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076章 赚钱啦

    小六是个长得有点壮实的中年男人,听到声音,拿着把锋利的小弯刀走了进来,把麻袋拎到院子角落的水井旁,开始取蛇胆。

    小半个时辰后,茱萸、木通算好所有药材的价钱,把银钱拿来给顾大山:“一共是四两又六百三十个大钱,你们数数。”

    顾大山抖着双手接过银钱,有些不敢相信:“这,这么多?”差不多五两银子,这可是一亩上等地的钱。

    三爷爷也觉得这银钱给多了,小鱼找的药材种类虽然多,可分量少,加起来不到三十斤,还有很多是很常见的药材,并不值钱。

    木通道:“那三条活着的胀颈蛇,师父做主,给了一两半的银钱,那些干蛇胆,还有蜈蚣,也值不少银钱。”

    要是没有那三条活着的胀颈蛇,是没有这么多银钱的。

    顾锦里问木通:“木通叔,那四十三条蛇的具体价钱是多少?”

    那些活蛇是她跟秦三郎、罗慧娘兄妹、田小花兄妹一起抓的,卖到的钱要平分,得把价钱问清楚,回去好告诉他们。

    木通给她说了价钱。

    除了那三条胀颈蛇外,一条赤练蛇也卖到了三百文,其他的最高价钱是一百文,最便宜的只卖了八文钱,价钱相差甚大,主要看蛇的珍贵程度定价。他们那四十三条蛇,总共卖了二两八百钱。

    木通说完蛇的价钱,又把那些草药的价格给她说了。

    她所卖的干药材有二十八斤零一两,一共卖了一两八百三十文钱,各类药材的价钱不均,但平均下来,每斤也有六十五文钱,算是很不错啦。

    等顾锦里跟木通说完话,顾大山把卖药材得到的银钱还给她:“这些钱里有秦小哥他们的份,不好跟咱们家里的银钱放一起,你自己拿着吧。”

    顾锦里笑着接过银钱,保证道:“爹放心,我一定会藏好银钱,不让偷儿扒了去。”

    她接过钱,跑到前铺去买驱寒除湿的药材。

    他们一家人一路逃荒,路上受了不少寒气,要买些回去泡脚,祛祛体内的寒气。不然不用等到年老,他们一家子就要得风湿。

    还有顾锦绣,她已经到了嫁人的年纪,女子最是不能受寒,受了寒,积压在体内,以后很难受孕,这古代要是生不出孩子,可是要受大苦的。

    站在药柜里侧的药童叫麦冬,知道她是杜大夫的老乡,而吴老大夫又收了她的药材,便热情的问道:“小姑娘要买什么药?买多少?可有药方?”

    顾锦里对麦冬笑道:“没有药方,我要买两斤花椒、两斤老艾、半斤徐长卿。”

    徐长卿这味药材有点贵,她可不敢多买。

    麦冬把她说的药材名记在一张小黄纸上,等她说完后,亲自拿着小黄纸去给她抓药。

    少顷,递给她三包用黄纸包好的药材:“这包是花椒、这包是老艾、这包小的是徐长卿。一共是一百七十文。”

    花椒跟老艾便宜,徐长卿要一百六十文一斤,她要半斤是八十文。

    “谢谢。”顾锦里给了银钱,拿过三包药,不得不感慨,难怪古代病死的人多,这医疗条件差是一个,药贵也是一个,她手里这些药,可顶一个壮劳力小半个月的工钱。

    等她拎着药回到后院的时候,杜大夫他们已经在跟吴老大夫话别。

    杜大夫没银钱,吴老大夫提前给他支了两个月的工钱,把杜大夫感动得热泪盈眶,正在一个劲儿的跟吴老大夫道谢。

    吴老大夫摆摆手,道:“别说这些客气话,记得初十来上工,要是不放心你家的孙子孙女,可把他们带来,这后院给你们留了个房间,可以隔成两个小间,够你们祖孙三人住。”

    杜大夫正担心自己来镇上坐诊,无法看顾一双孙子孙女,吴老大夫这话可是解了他一大难题,又要感激,把吴老大夫吓得赶忙喊来木通,让木通把他们送出药铺。

    顾锦里一出药铺,跑到秦三郎面前,道:“秦小哥,咱们的蛇卖得不错,得了二两八百钱。”

    秦三郎听罢,笑了起来:“是个好价钱,咱们能分到不少。”特别是田家,这钱能减轻他们不少压力。

    杜大夫看了秦三郎一眼,又转头问三爷爷:“顾老哥,你们这是要去买年货?”

    三爷爷道:“是啊,这过年了,怎么都要买点,还要去置办些过日子的家伙什。”

    杜大夫道:“我也要去置办些东西,咱们一起吧。”

    杜大夫好不容易遇上家乡人,乡情正浓,不想太早跟他们分开。

    三爷爷自然是说好。

    几家人都没有什么御寒的衣物,脚上穿的更是草鞋,脚都冻得紫红紫红,所以要先去布庄,买些布料跟棉花,做鞋子跟棉衣棉被。

    布庄离药铺不远,在同一条主街上,走个半刻钟就到。

    如今快要过年,布庄里都是来买东西的人,三五成群的,很是热闹。

    可有不少人看见他们后,纷纷往旁边退开,窃窃私语着:“哟,看这模样,是分到咱们庆福镇的灾民吧。”

    “可不是,看他们那样,瘦得不成个人形,还有那衣服,破得跟乞丐似的。”

    “啧啧,连双鞋子都没有,这脚冻得都快成猪蹄儿了。”

    “哎,真是可怜见的……”

    言语里有嘲笑的,也有可怜他们的。

    顾锦里几人却都没把他们的话放在心上。

    嘲笑他们的,他们不屑。一路逃荒过来,他们能活下来就是英雄。

    可怜他们的,他们不需要。他们有手有脚,能自己把日子过起来。

    顾锦里拎着她的两个麻袋,拿着二两银子重重拍在柜台前,对着布庄的掌柜道:“棉花、棉布怎么卖?!”

    布庄的掌柜原本想让伙计把他们赶出去,见她砸下二两银子,立马笑呵呵的道:“我们这里有新棉、旧棉、杂棉三种,新棉是一百钱一斤、旧棉是六十文一斤,杂棉是五十文一斤。”

    三爷爷皱起眉头,说道:“这价钱比往年贵啊。”

    掌柜的笑道:“老人家说的没错,这价钱确实比往年贵,可今年咱们大楚各地都受了灾,很多东西的价钱都涨了,如今又是过年,正是大家做新衣的时候,价钱自然要更贵些。”

第077章 马翠兰

    掌柜的生怕他们压价,又道:“这个价钱已经很便宜,咱们江淮几府靠近江南,没有受灾,才能有这个价。要是在中州等地,那棉花棉布的价钱可是贵死人,听说在中州,旧棉已经卖到三百文一斤,啧啧,足足比新棉贵了三倍。再往东,那是有钱都买不到棉花。”

    “还有粮价,听说中州那边一斤米面已经卖到一百文,还要抢着去买,慢了都买不到。”

    三爷爷赶忙问道:“官府不是已经赈灾,咋中州那边的物价还这么贵?河安府的物价不会涨得跟中州一样离谱吧?”

    “官府是赈灾了,但年前只能稳住咱们江淮几府。中州那边,想要安稳下来,得到年后。”掌柜说着,又笑着道:“您老放心,咱们河安府离江南近,官府为了保住江南,定要保住咱们河安府跟临河府,其他地方的物价再涨,这两府的物价可是不允许多涨的,有官府管着呢。”

    要不是官府给他们下了令,他早就把棉布棉花的价钱给涨了。

    三爷爷松了口气,他们奔波大半年,刚刚安稳下来,再经不起折腾了。

    “老人家,你们要多少棉花、棉布?”掌柜笑着问,这些人没有御寒的衣物,估计要买不少布料。

    三爷爷道:“要十尺棉布,一匹粗葛布,六斤新棉。”

    掌柜脸上的笑容差点维持不下去,粗葛布不保暖,且便宜,一匹粗葛布才三百文钱。

    顾锦里不想三爷爷受人白眼,跟着道:“我家要两匹棉布、三匹粗葛布、二十斤新棉。”

    掌柜听到顾锦里的话,笑得合不拢嘴,赶忙吆喝伙计:“快点去拿布!”

    顾大山听到顾锦里的话,吓了一大跳,赶忙对顾锦里小声说道:“小鱼,这是不是太多了,棉布不用买,咱家买粗葛布就成,棉花也不用新棉,杂棉就好。”

    “爹,新棉晒好了,能用好几年,杂棉不保暖,旧棉是受潮的黄棉,用不了两年,咱们不如买好的,以后可以继续用。”

    这点东西一点都不多,他们家可是有六口人呢,每人做一身棉衣棉裤就要用掉十斤棉花,还要做最少三床棉被,一床没个三斤棉花扛不住冻,所以这二十斤棉花看着多,其实还不够。

    三爷爷道:“小鱼说得没错,买棉花得买好的。买次了,下个冬天就用不了。”

    杜大夫也道:“如今还冷着呢,且得冷到明年三月,可不能受寒,要是病了,买药更贵。”

    顾大山听罢,算了算一笔账,也就同意了。

    杜大夫也买了半匹棉布、半匹粗葛布、外加十斤新棉。

    秦三郎买了不少,要了两匹棉布、两匹粗葛布,还有十五斤新棉。

    掌柜的很高兴,不多时就让伙计把他们的东西全都拿来。

    顾锦里问掌柜:“掌柜大叔,你们这里可有碎布头?我们买了这么多东西,您总得给点添头吧,这添头添头,可是给咱们两家添点甜头跟福气的意思。”

    “哟,你这小姑娘,会说话。行,那碎布头还有三包,给你一包,算是给我们两家过年添甜头了。”

    顾锦里听到这话,忙问道:“掌柜大叔,您家一包的碎布价钱几何?”

    杂棉里就是碎布头跟毛絮、棉花掺夹在一起的,这碎布头别人不会全都白给你。

    掌柜的道:“不贵,一包十斤,你要的话,一包给个二十文就成。”

    算起来是两文钱一斤,很便宜。

    顾锦里道:“我们都要了,谢谢掌柜大叔。”

    这碎布头可以填起来做枕头,甚至是做御寒的被子,要是大的话,还可以拼接起来做布包或者鞋面,用处多得很。

    掌柜的又让伙计给她取来三包碎布头,还送了她两个干净的麻袋,让她可以用来装东西。

    顾锦里谢过掌柜,又给了四十文钱,跟顾大山一起把东西整理好,布匹放到箩筐里,棉花装好后,绑在扁担的钩子上,挑起箩筐走人。

    出布庄大门的时候,迎面冲来两个嬉闹的一男一女,差点跟他们撞在一起。

    那男人还恶人先告状,冲着他们骂道:“你们怎么走路的?差点撞到我家兰妹,赶紧赔礼道歉!”

    顾锦里皱眉,抬头看清两人的长相后,立刻指着那男人道:“三爷爷、爹、你们快看,这是跟咱们一起逃荒的钟秀才家的君旺叔,还有他的干妹妹马翠兰。”

    她说着,目光落在钟君旺跟马翠兰相牵的手上,啧啧,这是要狗血了吗?

    这钟君旺可是有媳妇跟孩子的人,跟马翠兰牵手算是怎么回事?

    钟君旺一听到他们的话,知道是逃荒路上的人,顿时哑火。

    马翠兰赶忙抽回自己的手,低着头,退开两步,跟钟君旺保持距离。

    掌柜的因着顾锦里他们买了不少东西,立时帮腔:“哟,这口气冲得,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镇上的少爷呢,原来是逃荒来的灾民啊。”

    掌柜的摇摇算盘,道:“咱们这布庄可不赊账,你要进来,可得有银子。”

    掌柜虽然不喜欢逃荒来的灾民,可他更看不上那些同是灾民却依然欺负灾民的人。那种人,最是要不得。

    旁边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妇人们接话道:“干妹妹,敢情这还不是亲的,那拉啥手啊?伤风败俗!”

    钟君旺听得脸色铁青,马翠兰眼色不善的暗瞪顾锦里一眼,扭头跑了,钟君旺赶忙追了过去。

    三爷爷看着钟君旺跟马翠兰跑走的背影,心里庆幸不已,幸亏当初他们家没有收养马翠兰。要不然,这家风不知道要被败坏到什么地步。

    这老钟家啊,以后怕是没好日子过咯。

    短暂的闹剧过后,几人离开布庄。

    出了布庄,杜大夫跟他们告辞:“顾老哥,陈家村离镇上有点远,得走三个时辰的路,家里还有两个孩子,我得先回了,你们以后再来镇上,记得去悬壶坊找我,咱们都是一个镇上的老乡,可得常来常往。”

    “行,你先回吧。以后我们这几家人要是来镇上,一定去悬壶坊看你。”三爷爷笑着道。

第078章 贵酱

    杜大夫走后,他们绕到后街,去后街的铁铺买铁锅。

    顾锦里家没有铁锅,只有三爷爷家有一口,这几天做菜做饭烧水都是用那一口锅,很不方便。

    铛铛铛~

    一进入打铁铺子,一阵刺耳的打铁声就传来。

    铁匠师傅看见他们,指着放在地上的一排大小不一的铁锅道:“要买什么锅,自己看。”

    又问他们:“户籍带了吗?没有户籍不能买铁器。”

    古代的铁就是武器,是朝廷管制的东西,农人想要买铁器,必须拿上户籍,不然买不到。

    “带了。”顾大山来到那排铁锅前,拿出一条草绳子,拿着草绳子对着铁锅比了比,选了一口跟他们家土灶大小相等的铁锅,拎起来一阵敲敲打打,又是听声音又是摸的,半刻钟后才选定。

    他问铁匠师傅:“师傅,这锅咋卖?”

    “最近各地都乱,铁贵,要比去年贵个二百文钱,你这口锅,要三两二百钱。”

    一口铁锅是农人很重要的财产,无论走到哪里,锅都要背上。

    顾大山听到这个价格有些肉疼,却还是买了。在他们老家,要买一口这样的大铁锅,也差不多是这个价,他们那里是西北,经常有战事,铁器贵得很,还不好买。

    秦三郎也花了同样的银钱买了一口大铁锅。

    他们给了银子,又给铁匠师傅看了户籍,确认过后,才拿着铁锅离开铁铺。

    离开铁铺后,他们回到主街,去了杂货铺。

    杂货铺挺大,里面的东西琳琅满目,有木桶、箩筐、扁担、粗绳、盐、糖、醋、酱、酒、针线,等等杂货。

    杂货铺的人比布庄还多,大多是来买过年的糖跟酒。

    三爷爷他们逛了一圈,买了三对木通、一斤盐、一包饴糖、一壶醋、一壶酒,还有十几个陶制器皿,又给家里的女人买了针线,跟一捆粗麻布。

    这粗麻布是最差的布,价贱,布庄一般不卖。即使卖,那价钱也比外面贵,农人要买,一般会到杂货铺来,这里的价钱要比布庄便宜个两三文钱。

    顾锦里见他们没有买酱,便指着货架上的几瓶酱说道:“爹,咱们买一瓶酱油吧,这个做菜好吃。”

    他们家里没有调味的酱,这几天吃的饭菜,只放盐,昨晚那顿肉,也只是放了盐、姜,以及她在路上找到的小茴香跟香叶。

    顾大山听到这话,赶忙摇着头道:“不能买不能买,这醢鲜酱可是富户家吃的东西,咱们农人不吃这个。”

    “醢鲜酱?”顾锦里有些不太明白。

    秦三郎解释道:“是用肉做成的一种酱,放到菜里能让菜的味道很鲜美。但价格很贵,一壶醢鲜酱要一两银子。”

    顾锦里在脑子里回想了一会儿,才明白他们说的醢鲜酱是她在历史书上看到的醯醢酱。

    在汉以前,没有黄豆做的酱油,只有一种用肉渍百日而成的酱,叫做醢,制作方法跟鱼露差不多。但这种用肉制成的醯醢酱很贵,一般只有门阀贵族才吃得起,老百姓是买不起的。

    顾锦里听到这酱要一两银子后,歇了买它的心思,不过她把大楚没有豆制酱油的事儿记在心里。

    几人付了银钱,把东西绑好后,离开杂货铺。

    “去粮铺吧。”三爷爷道:“咱们得买粮食。”他们这次来镇上,买粮是最紧要的事儿。

    等他们到粮铺的时候,田叔父子、顾大木顾大林兄弟已经在这里等着了。

    顾大林最先看见他们,冲着他们笑道:“三叔、大山哥,你们这可是买了不少东西啊。”

    那担子上的东西都快把他们的人给挡住了。

    “天冷,都是要买的东西。”三爷爷看向田叔,见他脚边的箩筐里什么都没有,皱眉问道:“你们咋没有买棉花、布料?这大冷天的,不买棉花做衣服、被子,你们这大半个隆冬要咋过?”秦老不是借给田家银子了,怎么还不置办御寒的东西?

    顾大林听到这话,对三爷爷道:“三叔,在布庄的时候我们已经说过他,可他就是不买,非说家里有御寒的衣服,有棉被,已经足够,不需要再买。够什么够,那些是缊衣,哪里能御寒?那棉被是官府发的,只有一床,还是受潮的旧棉被,盖着能冷死个人。”

    田家是跟着顾大木顾大林兄弟去买东西,可顾大木顾大林家买东西的时候,田家父子就干看着,啥也不买,他们怎么劝都没用。

    田叔微微低着头,道:“三叔放心,我们家有那些缊衣跟旧棉被,且屋子里会生着火,晚上睡在火堆旁也不冷,没事的。”

    他们家还欠着债,可舍不得买东西。

    三爷爷听到这话,是气得想揍人:“省也不是这么个省法,你们是想被冻死吗?!”这里虽然没有东边的阳吉府冷,可也是冻得水结冰。

    顾锦里知道田家这是没钱闹得,她拿出卖蛇的钱,对田叔道:“田叔,我们昨天抓的蛇卖到钱了,足足卖了二两八百钱,这些银钱有二强跟小花的份,他们一人能分到四百六十七文钱。”

    田二强一直耸拉着脑袋,听到顾锦里的话,立刻抬起头来,激动的问她:“小鱼,你是说真的?咱们那蛇真的卖了二两八百钱,我跟小花一人能分到四百多文?是一个人四百多?”

    顾大山道:“小鱼没骗你,你们那蛇真的卖了二两八百钱,我们都看着呢。”

    顾锦里打开钱袋子,给了田二强一两碎银子,对他道:“你跟小花一共能分到九百三十四文,你要找给我们六十六文钱。”

    田二强接过银子,激动得哭了,把银子捧给田叔:“爹,这是咱家的银子,是我跟小花赚的,我们能赚钱了,您跟娘别再省着,咱家的日子一定能过起来。”

    田叔激动得红了眼眶,没想到两个孩子上山一天就赚了这么多钱,是赚的,不是借的,这比什么都重要。

    他抖着手接过银子,小心翼翼的放到衣服的内袋里,又数出六十六文钱,交给顾锦里:“小鱼,叔一家子都要谢谢你。”

    顾锦里接过钱,笑道:“谢啥,这是二强跟小花赚来的,他们能赚钱了,田叔不用再这么省着,赶紧去买些棉花要紧,免得冻病了还要花钱买药吃。”

    有了这九百三十四文钱,田叔整个人都活了过来,这些钱是赚来的,跟借来的不一样,这证明他们能靠着自己的双手活下去。

    “好,我跟二强这就去买棉花布匹。”可不能被冻病咯,身体好才能赚钱养家。

    田叔跟田二强挑着箩筐,去布庄买棉花布匹。

    再回来的时候,身后跟着顾大富顾大贵兄弟,还有陈氏。

第079章 黄豆是个宝

    陈氏一看见顾锦里,立刻冲上来道:“小鱼,你们那蛇卖了二两八百钱?诶哟,几条破蛇咋这么值钱呢?”

    又怪顾锦里:“这么值钱的东西,你去抓的时候也不喊上婶子,要是婶子在,定能帮你们再抓个几十条。”

    陈氏肉疼得直抽抽,要是她家也能分钱就好了。

    顾锦里看着她,笑眯眯的道:“行啊,下次再去抓蛇,我们一定喊上贵婶子,但能卖钱的蛇都有剧毒,被咬上一口可是没命的事儿,到时候出了啥事儿,贵婶子可不能怪我。”

    陈氏怕死,听到这话,脸都抽了,讪讪笑道:“这,这事儿你让婶子再好好想想。”

    说话间,田叔父子跟顾大富顾大贵也挑着东西回到粮铺门前。

    不多时,罗家父子也买好东西来到粮铺汇合。

    罗家买的东西不少,棉花布匹都买得足足的,他们还负责去给几家订了水缸:“一个水缸五百钱,订了五个,要运到村里的话,每个水缸得再加一百钱,我没让送,跟师傅说好了,明天辰时前来搬走。”

    明天辰时后,那掌柜一家就要回乡下过年,年后才会回来。

    “行,咱们赶紧买完东西回去,晚上早点休息,明天辰时前赶到镇上,把水缸抬回去。”三爷爷说完,带着几人进了粮铺,采办最重要的粮食。

    粮铺里摆放着一个个大瓦缸,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粮食,以米、面、豆、署为主。

    也卖种子,有粮种、菜种、豆种、蒜种、葱头之类,竟然还有干辣椒!

    顾锦里看见辣椒,着实惊了,指着辣椒问掌柜的:“大叔,这红红的是什么东西?”

    掌柜的看她一眼,没理她,觉得她傻了,连辣椒都不认识。

    秦三郎道:“这是辣子,跟茱萸和姜一样,皆是辛辣物什,是前朝时从关外传进来的。”

    原来是前朝就有的东西,而且是从关外来的,不是从海上来的。

    顾锦里再次惊叹于大楚的混杂,见秦三郎懂得多,又问他:“可有土豆玉米?”在原主的记忆里是没有这些东西的,只有黄豆红薯野菜。

    “土豆玉米?没听说过,那是何物?”秦三郎皱眉问她。

    顾锦里道:“是两种能吃的东西,逃荒的时候听几个老人家说过,估计是他们山里产的东西。”

    她怕秦三郎深问,说完拿上个布袋就去挑辣椒、蒜头、葱头,各自挑了一斤左右,拎着去看顾大山他们选粮食。

    他们买得最多的是红薯跟黄豆,这两种东西便宜,皆是三文钱一斤,买上一麻袋能吃很久。

    米面贵,新米新面都卖到三十文一斤;糙米带着谷壳,也卖到二十文一斤;小米十八文,陈米便宜,只要十五文一斤,还有一种霉米更便宜,只要五文钱一斤。

    她家买了五十斤黄豆,五十斤红薯,二十斤陈米、十斤小米、还有五斤面。

    罗家、顾大木家、顾大富家跟他们买的差不多。

    秦三郎没有买黄豆,只买了红薯、糙米跟小米。

    田家只买了黄豆跟红薯,跟一斤陈米。

    付了银钱后,他们没有立刻回去,而是一家留下一人在粮铺门前等着,其余人去镇上的肉铺买肉,过年要祭祖,怎么也得买点肉。

    肉卖得贵,特别是肥肉,卖到三十文一斤,比五花肉贵了整整十文钱,瘦肉又比五花肉便宜十文钱。

    顾锦里家买了一斤肥肉跟一斤瘦肉,其他人家,除了田家以外,都买了两斤肉。

    买完东西,已经要到下午,几家人不再停留,挑着东西往回赶。因着东西多,顾锦里也要挑木桶陶盆陶碗这些杂物。

    路过农人摆的地摊时,他们又买了些鸡蛋,跟其他几样便宜的杂货。

    买完之后,一路不停的出镇子,一路急赶慢赶,傍晚时分,终于回到村里。

    路过他们前晚住的那座老土屋时,看见老土屋的院子外围着几个村民,何三癞子正冲着院子里说荤话。

    莫老爷子气得跳脚骂人:“你们赶紧滚,再不滚,老头子去找村长,告你们一状!”

    三癞子哈哈笑道:“告我们?告我们围着大丰村的老土屋说荤段子吗?这可是大丰村的屋子,不是你们莫家的,你们没给银钱就住着我们大丰村的屋子,还敢去告我们,你们哪来的脸儿!”

    “想要不给银钱也成,把你们家大孙女喊出来,让我们亲香亲香,咱们就认你们是大丰村的人。”说完,何三癞子跟几个村民一起坏笑起来,把莫老爷子气得不轻。

    有女人的声音从老土屋传来:“早就跟你说了那银钱不能省,你非要抠搜,如今好了吧!”

    三爷爷他们没有停留,快速走过这座老土屋,回到村尾租住的房子。

    三奶奶他们早就等急了,看见他们回来,几家的女人孩子全都跑出屋子。

    “你们可算是回来了,东西都买完了?”三奶奶问道。

    三爷爷卸下担子,揉着肩膀道:“买完了,还有五口水缸,明天早上再去搬。你们今天在家还好吧?”

    “好着呢,咱们给了村里银钱,又有秦老跟二郎守着,村里的混子不敢靠近。”

    几家的孩子见他们买了这么多东西回来,全都高兴的扒着担子不撒手。

    几家大人很无奈,只能一边挑着担子,一边由着他们扒着,一路叽叽喳喳的回了各自的家。

    顾锦里家买的东西太多,整整忙活一个时辰,才把所有东西归置好。

    崔氏看着那些棉花跟棉布,心疼的说着:“咋买了这么多的布?买些粗麻布就成,粗麻布也能做衣服。”

    “娘,我们会努力赚钱的,您不用这么省。”顾锦里道:“大过年的,穿粗麻衣不好。”

    那粗麻布也用来做孝衣,戴孝之人穿的,他们家还有些银钱,大过年的没必要件件衣服都是粗麻衣。

    三奶奶虽然也肉疼,但她喜欢孩子,立时帮腔:“小鱼这是想让你们穿得体面点。咱们到了村里,得穿些像样的衣服,穿得太差,更会被村里人瞧不起。”

    崔氏听罢,也就不再说了,把棉花跟两匹棉布小心心翼翼地收起来。

    一家人把东西整理完之后,匆匆吃过晚饭,便累得睡下。

    第二天天还没亮,几家男人就赶去镇上,去抬昨天订下的水缸。

    顾锦里起来后,跑去罗家田家,跟他们说了想用院子里磨盘的事儿。

    顾锦里想做豆腐,而几家租住的院子里,只有罗家田家的院子有个脏脏的老磨盘。

    两家大人自然是同意的。

    顾锦里便挑着木桶去打水洗磨盘。

    罗慧娘跟她玩得好,过来帮忙:“小鱼,黄豆真能做出那个什么豆腐?”

    顾锦里一边刷洗磨盘,一边道:“能啊。黄豆是个宝,除了豆腐以外,还能做很多吃食,比如豆饼,这个能当主食吃,也能当菜吃。”

第080章 豆腐

    除了做豆腐、豆渣饼以外,黄豆还能榨油、做黄豆酱、做酱油、发豆芽,能做的东西多了去了。

    “豆饼?”罗慧娘听得眉头死皱,似乎记起什么不好的事儿:“是把黄豆碾碎后做成的那种饼吗?三奶奶跟老家的一些老人做过,好难吃的,涩味很浓。而且蒸出来的豆饼是散开的,不成团,还不如直接熬黄豆吃。”熬得软烂,趁热吃还能有豆香。

    原主的记忆里也有这一段,是三奶奶她们嫌弃黄豆总是炖着吃,太过单调,便想着按照高粱面、白面那样,把黄豆磨碎,然后合水做成豆饼,但没有做成。

    她们没做成的原因是没有泡过豆子,也没有往黄豆碎粉里加面,所以黄豆碎粉无法黏合。

    之所以没有泡豆子跟加面粉,是因为在她们的认知里,水会把豆子泡坏,而白面是珍贵的粮食,他们也就年节吃上一顿,自然不舍得往黄豆碎里加。

    顾锦里看着罗慧娘那苦哈哈的脸,是不喜得连磨盘都不洗了,忙笑着道:“你放心,我做出的豆饼肯定跟三奶奶做的不一样。这是逃荒路上一个大娘教我的,她们哪里很多人家都吃豆饼做主食,可香可好吃啦。”

    “真的?”罗慧娘的眼睛亮了:“那咱们赶紧洗干净磨盘,做好吃的。”又高高兴兴的跟她洗磨盘。

    田家跟罗家住一个院子,田二强跟田小花看见她们在洗磨盘,也来帮忙。

    田二强去挑水,田小花拿着一把干草扎成的草刷子,跟她们一起洗。

    磨盘有一米大小,废弃已久,上面满是尘泥,她们足足洗了五遍,才算把磨盘清洗干净。

    罗慧娘快累趴了,挨着磨盘直喘气,歇了一会儿后,才有力气问顾锦里:“小鱼,接下来能做豆腐了吧。”

    又道:“这个名字不太好听呢,豆腐豆腐,听起来跟腐烂的豆子似的。”

    田小花不太懂什么叫做豆腐,但她知道,跟着小鱼姐有肉吃、有钱赚,所以没多问,只埋头干活儿。

    顾锦里道:“可以了,豆子浸泡的时间够了。”

    “泡,泡豆子!”罗慧娘叫起来:“你把豆子泡水里了?诶哟,你完了,赶紧跑吧,要是被你爹娘知道,一定会揍你。”

    豆子是他们果腹的粮食,小鱼这么糟蹋粮食,就算大山叔和大山婶的脾气好,也是忍不住要揍她的。

    罗慧娘要拉着顾锦里跑,顾锦里拽着磨盘的木柄,道:“我跟三奶奶还有我娘说过了,她们给了我五斤豆子。”

    三奶奶和崔氏都是心疼孩子的,虽然心疼那些豆子,但还是给了她五斤黄豆,只是说好了,要是不成功,以后不许再试。

    罗慧娘张大嘴巴:“三奶奶跟大山婶对你真好。”五斤豆子啊,要是她敢这么糟蹋粮食,她娘得拿着扫帚追着她打。

    两人还有田小花一起跑去顾锦里家,到厨房拿泡好的黄豆。

    不多时,她们就提着泡好的黄豆跟一只空木桶回到罗田两家的院子,开始磨豆子。

    顾锦里一边挽着袖子,一边道:“小花,你用木碗舀豆子放进磨盘洞里,一次放一点就成,我跟慧娘推磨。”

    这个磨盘有一米大小,两块大石磨叠加着,重得很,她一个人很难推动,必须两个人一起推。

    “诶,知道了小鱼姐。”田小花用木碗舀起被水泡得鼓鼓的黄豆,放进磨盘上的洞里。

    顾锦里和罗慧娘双手抓住打入磨盘里的木柄,顺时针推动磨盘,推了一会儿后,两块磨石的缝隙中就有白浆流出,流到磨盘底部的石槽里。

    顾锦里喊田小花:“小花,放豆子。”

    田小花就往磨盘的洞里加黄豆。顾锦里跟罗慧娘推,推个五六圈,顾锦里就会让田小花加黄豆,如此反复不断的磨豆子。

    罗武跟顾锦安打柴回来,过来帮忙,大家轮换着磨豆子,整整一个时辰,终于把豆子磨好,磨出整整一桶的豆浆跟豆渣。

    陈氏听说他们在磨豆子做什么劳什子豆腐,端着个碗跑来看热闹,看见那桶豆浆后,啧啧说道:“造孽哟,好好的粮食就这么给糟蹋了。”

    又苦口婆心的对顾锦里道:“小鱼啊,你可不能这么任性,你这样糟蹋粮食,以后是找不到婆家的。”

    楚氏听到这话,开口呛陈氏:“大贵弟妹,这话是能跟未出阁的小闺女说的?你要是不看好小鱼她们能做出豆腐,你就别来这里看,等小鱼真做出豆腐,你也别吃。”

    笑话,这等便宜,陈氏怎么可能不占?

    陈氏赶忙改口:“罗嫂子,瞧你说的,咱们几家是什么关系?小鱼又是个孝顺的,做出新鲜吃食,怎么也要给我们几家送上几斤。”

    顾锦里呵呵:“说我坏话的我不送。”

    说完跟罗慧娘拎着那桶豆浆跟豆渣的混合物,回了她家。

    陈氏怕顾锦里真的不给她豆腐,赶忙冲着顾锦里的背影道:“小鱼,等会儿婶子去你家拿豆腐啊,不用你费事儿给婶子送来。”

    顾锦里当做没听到,等她们回到家后,顾大山他们也抬着水缸回来了。五个大水缸,两人抬一个,足足走了两个时辰,可把他们累得不轻。

    顾锦安看见顾大山和三爷爷抬着水缸回来,赶忙给他们拿喝水,拿红薯吃,让他们歇一歇,吃点东西,喝口水。

    三爷爷和顾大山喝了一碗水,总算是缓过劲儿来。

    顾大山还记得昨晚答应顾锦里的事儿,看见她们拎着豆浆去厨房,便冲着厨房道:“小鱼,爹一会儿就给你做木盒子。”

    顾锦里从厨房探出头来,道:“爹,不着急,您先歇一歇,我们这豆浆还要过滤,还要煮熟,且得忙半个时辰呢。”

    说完话,她跑去问三奶奶要了一块一米大小的粗麻布,把粗麻布叠成两层,开始过滤豆浆,足足过滤了四次,才把豆浆过滤好。

    她把豆浆倒进大铁锅里熬煮,把豆渣放到陶盆里,留着做豆渣饼。

    田小花家事情多,帮忙磨完豆子就去干其他的活计,只有罗慧娘跟来,帮忙烧火。

    “小鱼,这个要煮多久啊?”罗慧娘看着锅里的豆浆问道:“把它煮熟了就能变成豆腐吗?”

    顾锦里回她:“要完全把豆浆煮开,把泡沫撇去后,还要点卤,做成豆花后,再放到木盒子里挤压水分,成形之后,才是豆腐。”

第081章 豆渣饼

    罗慧娘没听懂,但她没有再问,只一边烧火,一边看着铁锅。

    顾锦里则是拿了两汤匙的醋,放到碗里,再加上适量的水,把醋调开备用。

    两刻钟后,锅里的豆浆烧开,冒出很多小泡泡,顾锦里用木勺一边搅动豆浆防糊锅,一边把泡沫一点一点撇去,等把泡沫撇干净后,对罗慧娘道:“慧娘,把火撤出来。”

    罗慧娘早就等着了,听到这话,赶忙把燃烧的柴火撤出灶膛,埋到土灶下层的灰尘里。

    她看着铁锅里的豆浆问顾锦里:“小鱼,这就是豆腐吗?咋还是浆水啊?”

    顾锦里道:“再等等,等豆浆的温度下降两成左右,再点卤就能成豆花。”她拿来一个大陶碗,舀了一碗熟豆浆出来,留给家里人喝,便开始等豆浆的温度下降。

    等了半刻钟的时间,揭了三张豆皮晾起来后,把调好的醋水,一点点倒入锅中,边倒边慢慢搅拌。

    不多时,锅里出现一朵朵凝固的豆花,等豆花和水彻底分离后,她停止搅动。

    “小鱼小鱼,这就成了吗?”罗慧娘皱眉指着锅里的豆花,道:“这就是豆腐吗?长得挺白的,可这么碎,要怎么吃?”还不如吃炖豆子。

    顾锦里道:“你别急,再等一刻钟,这些豆花会变大,再把大豆花捞出来放到木盒子里压实,就能做成豆腐。”

    一刻钟后,豆花果然越来越大块,罗慧娘很惊奇,指着锅里的豆花道:“它,它们竟然会变。”太神奇了,小鱼是怎么做到的?

    顾锦里看着锅里凝固的豆花,也很满意。

    她上辈子见过奶奶做豆腐,但奶奶做的豆腐是用卤水点的。她没有卤水,只能用醋水,没成想,这点出来的豆腐还挺不错。

    “小鱼,木盒给你做好了。”顾大山是做木工的老手,等她们把豆浆熬好,也把木盒子做出来了。

    “做了三个,够不够?不够爹再给你做。”

    前天清理完老井的淤泥后,几家男人又去附近砍树,准备做桌椅柜子,他家砍了三棵树放在院子里,想要木盒子,随时都能做。

    顾锦里看着三个正方形的,有箩筐大小,一指来深的木盒子,高兴的道:“爹,您这手艺真是太好了,盒子做得真好。”

    不用钉子,直接榫接,接口没有丝毫缝隙,这手艺要是放在现代,妥妥的木艺大师。

    顾锦里接过木盒子,拿去洗刷两遍,再把过滤豆浆的粗麻布剪成三块,铺在木盒子上,把豆花舀到木盒子里,用粗麻布盖好,再压上木板、大石头,放在泥砖上控水。

    一共装了三个木盒子,都放在院子里。

    崔氏、三奶奶他们很好奇,大家围在木盒子旁,看着这三个木盒子问道:“这就是豆腐?”

    顾锦里道:“等豆花的水分控干后,就能变成豆腐。”

    她提议:“咱家今晚吃豆腐吧,做个香煎五香豆腐吃,再放上一点辣子,可下饭了。”

    崔氏也不知道她说的五香豆腐是什么做法,便没有细问,只由着她去折腾。

    顾锦里趁机问崔氏要白面:“娘,给我几把白面吧,要几把就好,我给你们做豆渣饼吃。”

    那五斤黄豆可是出了四斤的豆渣,做成豆渣饼足够他们一家吃一天,可不能浪费。

    崔氏有点心疼,但还是给她拿了小半碗的白面,还有一小碟荤油。这荤油是今早刚刚炼好的,正香着呢。

    顾锦里觉得自己很幸运。顾大山和崔氏虽然包子,但他们两人都很宠孩子,只要是无伤大雅的小事儿,都会允许她去做,不会拦着她。

    “谢谢娘,你们等着吃香喷喷的豆渣饼吧。”她接过白面跟荤油,带上罗慧娘去了厨房。身后还跟三奶奶和小尾巴程哥儿。

    三奶奶以前做过豆饼,但失败了,所以想看看顾锦里是怎么做的?能不能做成?

    顾锦里到了厨房后,把白面分几次倒进豆渣里,搅拌均匀,再把自己磨碎的小茴香、香叶粉、盐巴、葱头碎、半匙荤油,加进豆渣里,搅拌均匀后,让罗慧娘生火。

    等锅烧热后,在锅里刷上一层薄薄的油,把巴掌大的豆渣饼放到锅里,小火慢慢地煎着:“慧娘,要小火,火不要太大,太大会糊。”

    “喔。”罗慧娘不太会做饭,但烧火是行的,一直控制着火,没让火太大。

    煎了有一刻钟后(十五分钟)豆渣饼就被煎得两面金黄,冒出香气。

    三奶奶看着锅里的豆渣饼,高兴得合不拢嘴:“这黄豆还真能做成饼,以后咱们就不用再吃炖黄豆,可以吃豆饼了。”就是废面粉。

    程哥儿垫着脚,伸长脖子看着锅里的豆渣饼,问道:“二姐,熟了吗?熟了吗?”他想吃。

    顾锦里笑:“再等等,马上就好。”

    她往锅里烹了一点点水,盖上木制锅盖,把锅里的水挥发干后,把豆渣饼起锅装盘,拿起一个豆渣饼,吹得凉一些后,递给程哥儿:“吃吧,当心烫啊。”

    “嗯!”程哥儿重重点头,接过豆渣饼,咬了一口,嘴巴里立时满是浓郁的香味,他笑眯了眼儿,对顾锦里道:“好吃,二姐做得好吃。”

    三奶奶跟罗慧娘也拿起一个豆渣饼,咬了一口:“嗯,真的好吃,没想到豆渣加上面粉做出来的饼这么好吃。”

    顾锦里见他们吃得开心,自己也很高兴,继续煎新一锅的豆渣饼。

    三奶奶知道豆饼的做法后,便拿着煎好的豆渣饼,带着程哥儿离开厨房,把豆渣饼拿去给三爷爷、顾大山、崔氏、顾锦安、顾锦绣吃。

    几人吃了豆饼后,都很惊喜,没想到黄豆渣还能做出这么美味的饼。

    “香,不涩,比吃炖黄豆强上几倍,以后咱们就把这豆渣饼当成主食来吃。”三爷爷道。

    三奶奶点头同意:“这五斤的豆子出四斤左右的豆渣,还有三盒子的豆腐,比吃炖黄豆划算。”

    “哟,三伯娘,你们这是在吃啥呢?这香味都飘到我家去了。”陈氏带着顾德旺、顾德发来到顾大山家的院子里,看见陶碗里金黄金黄的豆渣饼后,眼里直冒绿光,咽着口水,把顾德旺、顾德发推到三奶奶的面前,呵斥道:“旺哥儿、发哥儿,你们两个不懂礼数的兔崽子,还愣着做啥子,快喊三奶奶、三爷爷、大山伯、大山伯娘啊。”

第082章 营生【1】

    顾德旺、顾德发一一喊人,喊完之后,眼巴巴的盯着他们手里的豆渣饼看,咕咚咕咚的咽着口水。

    三奶奶虽然不喜欢陈氏,却不忍心让两个孩子干看着,给他们一人拿了一个豆渣饼:“吃吧。”

    顾德旺、顾德发笑着接过,狠狠咬了一大口,边嚼边口齿不清的说着:“香~真香,好吃。”

    陈氏手快,趁着三奶奶给两个孩子拿豆渣饼的工夫,自己飞快的拿了两个,把两个豆渣饼叠在一起,一连咬了两口,豆香、荤油香、焦酥香、香料香,几种香味混合在一起,形成绝佳的美味,把陈氏吃得眼睛都瞪大了,喷着饼渣子说:“香,太香了!”

    三奶奶生怕她的饼渣子会喷到陶碗里,急忙用手挡住,怒瞪陈氏,骂道:“陈氏,你是饿死鬼投胎不成?转一边去,吃个东西喷得到处都是,埋汰不埋汰?”

    陈氏吃得正高兴,根本不在意三奶奶骂她,但还是背过身去,不敢再对着三奶奶吃。

    陈氏看见院子里的木盒,那几个木盒放在泥砖上,上面用大石头压着,下面有水从盒子底部渗出。她好奇地走过去,想要搬开石头看看里面压的是什么?

    三奶奶一直盯着她,见状呵斥:“陈氏,你个手欠的,赶紧给我住手。这是小鱼做的豆腐,要用石头压着,时间够了才能打开,你敢把石头搬走,害小鱼的豆腐做不成,老婆子撕了你。”

    陈氏还是怵三奶奶的,听到这话,不敢再动上面的石头,只围着木盒子转:“这就是小鱼说的豆腐?好吃不?”

    她回头冲着崔氏道:“大山嫂子,我们今晚来你家吃饭吧,尝尝这豆腐是个啥味?”

    三奶奶气得够呛,骂道:“陈氏,你占便宜没个够是不是?”

    还吃饭?前天晚上刚在大山家吃过一顿肉,现在嘴巴里还吃着大山家的豆渣饼,晚上还想来吃,干脆让大山家养着他们一家子得了。

    陈氏舔着笑脸道:“这不是逃荒几个月大家都在一起吃,一下子分开,不习惯嘛。”

    不一会儿,陈氏就把自己手里的两个豆渣饼吃完,看看陶碗里已经没有豆渣饼,便喊上两个儿子,带着他们去了顾大山家的厨房。

    只可惜,他们还没到厨房,顾锦里就砰一声,把厨房的门关上,插上栓子。

    陈氏脸色一僵,虽然生气,可她知道顾锦里是个凶的,不敢惹她,怕拿不到豆腐,只能带着两个儿子回到院子里,等着顾锦里的豆腐压好。

    半个时辰后,顾锦里终于把四斤的豆渣饼煎完,足足煎了满满一大陶盆。

    煎好豆渣饼后,她跟罗慧娘来到院子里,去看她的豆腐。

    “小鱼,豆腐压好了?”三奶奶问她。

    顾锦里点点头:“应该好了。”豆花压上两刻钟就能成豆腐,她这个已经压了大半个时辰。

    一听她的豆腐压好了,大家全都围了过来。顾大山给她把木盒上的石头搬走,并取下盖着豆腐的木板。

    顾锦里掀开盖住豆腐的粗麻布,一大块完整雪白的豆腐出现在大家眼前,她用手按了按豆腐表面,结实有弹性:“成了。”

    豆腐不老不嫩,压的时间刚刚好。

    “哟,这白白的就是豆腐?”陈氏看见做出来的豆腐,着实惊了。她活了半辈子,就没见过这种东西,忍不住上手去戳,被三奶奶及时拍掉手,瞪着她道:“你这手没个轻重,把豆腐戳碎了,赔得起吗?”

    这可是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稀罕物,可不能被陈氏糟蹋了。

    陈氏没有戳到豆腐,很是手痒,又问顾锦里:“小鱼,你这豆腐的做法,真是逃荒路上的人告诉你的?”

    顾锦里点头:“对。”

    陈氏不太信:“我咋就没遇上有这种本事的奇人?”

    顾锦里看也不看她,只盯着豆腐道:“逃荒里的奇人多了,你又没去帮他们,别人凭什么把祖传的手艺告诉你。”

    她不想被别人当做妖怪烧了,所以把她会的东西全都推到逃荒遇见的灾民身上。

    反正逃荒的人那么多,如今已经四散各地,想查也无从查起,是个极好的应对借口。

    三奶奶道:“小鱼说得没错,你这自私自利的货,就算遇到有本事的人,也没有本事儿让人把手艺传给你。”

    三奶奶不想听陈氏聒噪,冲她道:“想要豆腐就回家去拿碗来,我们家可没有空碗给你。”

    “诶,我这就回去拿。”陈氏要的就是这句话,喜滋滋的回去拿碗。

    等陈氏回来的时候,顾锦里已经把豆腐切成巴掌大的豆腐块。

    三奶奶做主,给每家两块豆腐,外加一人一个豆渣饼。

    陈氏家没有分家,沾了顾大富父子三人的光,拿到两块豆腐,四个豆渣饼。

    陈氏很高兴,这四个豆渣饼拿回去,一个分成两半,她还能再吃到半个。

    三爷爷怕陈氏大嘴巴,前提醒她:“这新鲜吃食是小鱼做出来的,你莫要到处去说。”

    陈氏是个精明的,立时保证道:“三伯放心,侄儿媳妇晓得,一定不往外说。”这可是个稀罕物,做法得掌握在他们几家手里,她傻了才会往外说。

    罗慧娘把自家跟田家那份带了回去,顾锦里给了她两包磨碎的香料,让她做豆腐的时候加一些进去,又告诉她豆腐的几个做法。

    顾锦安拿了一份给顾大木顾大林家送去,顾锦里则是拿了一份送去给秦家。

    当晚,顾锦里做了个香煎五香豆腐、红烧焖豆腐、酸辣豆腐。

    香煎五香豆腐鲜香酥脆、红烧焖豆腐入味、酸辣豆腐开胃下饭,一家八口人吃着豆腐配着豆浆,还有豆渣饼,一个个吃得肚子溜圆。

    三爷爷感慨道:“以前吃炖豆子,一到吃饭就跟吃药似的,那个难吃。如今吃这豆腐豆渣饼,吃多少都觉得不够。”

    而他们吃的这一餐,算来只有一斤多的豆子。

    三爷爷突然意识到什么,问顾锦里:“小鱼,这一斤豆子能出多少豆腐?”咋觉得五斤豆子做出的豆腐、豆渣饼那么多呢?

    顾锦里道:“一斤豆子出了三斤半的豆腐,五斤黄豆出了四斤豆渣。”

    三爷爷着实惊了:“那这五斤的豆子岂不是出了将近二十斤的豆腐!还有豆渣。这黄豆咋变多了?”粮食磨过之后,都是变少的,这黄豆却变多了。

    顾锦里笑道:“因为黄豆泡了水。本来只有五斤的黄豆,泡过水后,能涨到二十几斤,而做豆腐用的豆浆,其实就是豆子吸收的水,所以黄豆变多了。”

    “老天爷保佑啊,那以后咱们就不用饿肚子咯。”三奶奶双手合十,朝着门外拜了拜。

    三爷爷也道:“咱们没有地,也没有什么营生赚钱,未来大半年都要买粮食吃,小鱼做出这豆腐豆渣饼,真是救了咱们一命。”

    顾锦里听到三爷爷说营生二字,趁机道:“三爷爷,您觉得今晚的香煎五香豆腐怎么样?”

    三爷爷:“自然是好的。”

    顾锦里:“那我们到集市去卖香煎五香豆腐,您觉得咋样?”

    顾锦安听得眼睛一亮,忙道:“三爷爷,这是个好营生,整个镇上就咱们一家,定能赚不少银钱。”

第083章 营生【2】

    他们家现在是入不敷出,虽然有齐府的银钱撑着,可置办了过日子的家伙什后,那三十二两银子只剩下二十两。

    他家没有地,那点银钱还要买地,还要建房子,他还要上学,这一件件都是费大钱的事儿,必须得找个营生赚钱,要不然,这二十两银子根本不够用。

    三爷爷听罢,沉思一会儿,道:“咱们初来乍到,做的又是新鲜营生,要是生意好,定会招人眼馋,你们先别急,等年三十那天跟几家人合计合计过后再说。”

    他们是外来户,几家人要抱团才能过活,可不能因为一个营生让大家离了心,因此三爷爷打算几家人一起做豆腐营生,特意跟顾锦里说了一番。

    顾锦里是同意的,经历过逃荒后,她很清楚在古代抱团的重要。

    一家人暂时把这事儿按下,只等年三十再说。

    第二天一大早,罗父跟秦三郎带着顾锦里、顾锦安、罗武、罗慧娘、田二强、田小花一起进山。

    他们几家没有什么过年的肉,想去大丰山看看,能不能猎到一些野味。

    一大早进的山,天擦黑才回来,找到的东西不少,野兔有五只、野鸡有三只、还猎到一只狍子,找到一麻袋的野生红薯,可谓收获丰富。

    “过年的肉算是有了,这只狍子可有三四十斤呢,等明天咱们把狍子杀了,再杀几只鸡,一起祭祖,一起吃年夜饭。”三爷爷举着火把,看着摆了一地的山藏,严肃的脸上有了笑意,这日子是越过越好了。

    几家人也来看猎物,那只狍子最受欢迎,被围着指着看了盏茶的功夫。

    围观完猎物,几家大人又询问顾锦里豆腐的事儿。三爷爷让他们不要着急,等明天吃过年夜饭,会跟他们说这事儿。

    几家人虽然心急想知道豆腐的事,可明天就是年三十,不差这么一天,大家听后,便不再急着追问。

    楚氏对顾锦里道:“小鱼,明天做点豆腐过年吃吧,那豆渣饼跟豆腐好吃。”他们今年没有买什么年货,吃食除了粗粮就是找到的猎物,还有跟村里人买的萝卜白菜,其他什么吃食都没有。

    顾锦里道:“好啊,明天咱们再做豆腐,几位叔伯婶娘家谁要做豆腐,今晚回去就把黄豆泡上,一家泡个五斤就好,明天把泡好的黄豆拎到罗伯母家的院子,一起磨豆子,做好了你们再拿回去。”

    “诶,好好好,我们这就回去把黄豆泡上。”田婶最是高兴,那黄豆出的豆腐跟豆渣多,她昨晚算了一下,半斤黄豆出的豆腐豆渣就够他们一家吃到饱。她家缺粮缺钱,恨不得顾锦里天天做豆腐。

    几家人站在院子里商量明天祭祖的事儿,之后便各自回家。

    第二天天一亮,几家人就忙了起来,男人们负责宰杀猎物;女人们负责祭祖的东西跟准备年夜饭;顾锦里这些半大孩子则是忙着磨豆子做豆腐。

    今天要做的豆腐多,光豆子就磨了足足三个时辰,从天刚亮磨到大中午,才把所有的豆子磨好,大家把一桶桶的豆浆拎去顾锦里家,由她做豆腐。

    大家都好奇的留下来看她做豆腐,可他们都没看明白这豆腐是怎么做成的?

    只知道把豆浆放进锅里煮,煮熟之后,顾锦里往里面倒一碗水,过一会儿,豆浆就变成豆花,把豆花捞起来放到木盒里,用石头压上大半个时辰,那豆花就成了豆腐。

    “太神奇了。”顾庆粮看着那一盒盒的豆腐,被惊得不轻。

    顾玉梅冷哼一声:“有什么神奇的,不就是豆子做出来的贱物……”

    顾德兴赶忙扯了扯顾玉梅的衣袖,打断她的话。

    来的时候二婶可是警告过他们,说这豆腐是个好东西,如今只有顾锦里会做,要他们别得罪她,要是得罪她,以后拿不到豆腐,唯他们兄妹是问!

    顾锦里呵呵,看着顾玉梅道:“贱物?既然是贱物,那你把吃下去的豆腐吐出来。”她真是受不了顾玉梅,都逃荒离开老家了,还摆她村长孙女的架子,简直有病。

    顾玉梅听到这话,气得红了眼眶,指着顾锦里道:“你,你别得意,我一定能做出比豆腐更好的东西!”

    不就是做出个豆腐嘛,所有人都捧着她,她不服。

    还有一点让她更气愤。她爹明明是村长的儿子,为什么大年三十不是在她家吃饭祭祖,而是到顾锦里家?就因为三爷爷三奶奶跟他们住一起?可三爷爷三奶奶只是辈分高,又不是村长!

    顾锦里看穿她的心思,不客气的说道:“你是不是很不服气?不服气憋着,等你真的做出比豆腐还好的东西再说。”

    她抽出随身带着的匕首,对着顾玉梅晃了晃,道:“把你那手指给我缩回去,不然我给你剁了你信不信?”

    顾玉梅想到顾锦里挑断吴大手筋脚筋的事儿,脸色一白,赶忙缩回手,不敢再指着顾锦里。

    顾锦里笑道:“这就对了嘛。”

    顾玉梅被顾锦里气得半死,想走又不敢走,他们还要拿豆腐回去,不然会被二婶骂死,只能继续在顾锦里家待着。

    等豆腐做好后,顾锦里让他们把豆腐拿回去:“如今天冷,直接把木盒子放在院子里冻着就成,能吃个六七天。”

    大楚的南北方是以中州为分界线,江淮北靠中州,南临江南,严格来说,不算北方也不算南方,这里的冬天依然很冷。

    “诶,我们知道了。”几家的孩子把自家的豆腐搬回去。

    因着今晚几家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顾锦里家的厨房里,几家女人已经在准备东西,见她忙完了,崔氏喊她:“小鱼,过来教你几位婶娘做豆渣饼、豆腐菜。”

    “来了。”顾锦里去了厨房,做了一锅豆渣饼、豆渣丸子、一个香煎五香豆腐、肉闷红烧豆腐、酸辣豆腐:“还有一些豆腐菜的做法,以后再教几位婶娘。”

    “还有其他做法呀,这豆腐可真是个宝。”几家的女人很高兴,让顾锦里去休息,她们自己试着再做几锅。

    傍晚,吃年夜饭前,除了秦家以外,他们出身顾家村的几家人,全都挤在顾锦里家的院子里祭祖、祭拜那些死去的村民。

    想到那些惨死的村人,几家人大哭了一场,直到三爷爷开口劝说一番,大家才停止痛哭。

    秦家也在自家的院子里祭祖,但他们没有神主牌位,只摆了香案,用一只整鸡祭拜先人。

    等他们家祭拜完后,三爷爷亲自去请他们过来吃年夜饭,这是一早就说好的,秦家没有推辞,祖孙三人都来了,只是他们的眼睛红肿,显然都哭了一场。

    年夜饭很丰盛,有两大盆狍子肉、两锅炖鸡、四大碗红烧兔肉、两大陶碗的干炒竹鼠、两大盆子的豆渣饼、豆渣丸子,还有几样豆腐做的菜,并两大盆白菜肉馅饺子,跟一大锅的红薯陈米粥。

    种类虽然不多,但分量很足,三十几人,一个个吃得撑了肚子。

    顾德发、顾德旺、程哥儿、顾大木兄弟家的顾庆喜、金妞、桂妞,这些年纪小的孩子,更是吃得高兴不已,小肚皮吃得圆圆的。

    吃完年夜饭,三爷爷说了豆腐营生的事儿:“小鱼做出了豆腐,这豆腐是个新鲜吃食,一斤黄豆能出三斤多的豆腐,很是划算。要是把豆腐做好了,那味道是极好的,我想着,咱们几家都穷,没钱没地的,得找个营生赚钱,这卖豆腐就是个好营生。”

第084章 闹剧

    几家人听罢,眼睛都亮了起来,是高兴得不行。

    顾大富激动的问道:“三伯,您说的是真的?”这黄豆便宜,豆腐营生要是做起来,他们几家定能赚上一笔,那日子就不愁过不下去。

    陈氏抢着道:“大哥你真是,三伯都说了,那还能有假?”

    又眼睛放光的看着三爷爷问:“三伯,那啥时候教我们做豆腐?这豆腐可是个新鲜东西,想想就知道能赚钱,咱们可得快点学,学会了赶紧把这营生做起来,迟一天就少赚一天的钱。哎哟,光想想都觉得亏大了。”

    陈氏恨不得现在就去镇上卖豆腐。

    三爷爷听到她的话,脸色沉下来,陈氏吓了一跳,赶忙闭嘴。

    三爷爷看着在场的几家人,说道:“卖豆腐的营生,咱们几家可以合伙做,但这做豆腐的法子,小鱼不会教你们,这是小鱼自己的东西,不是你们的。小鱼能让咱们做这个营生,已经是在帮衬咱们,咱们可不能太贪心。”

    陈氏听到这话,急了:“做豆腐那么辛苦,小鱼一个人做得过来吗?还不如把方子交给大家,我们自家做了去卖。”

    “你闭嘴!”顾大贵想拍死陈氏,这个臭婆娘,每次都想把所有便宜占尽,能不能要点脸?

    三爷爷道:“做不过来,你们可以帮着磨豆子,虑豆渣,再不行,小鱼可以教大山,教安哥儿做豆腐,办法多得是。我先把丑话说在前头,谁敢偷学豆腐方子,以后就自己过自己的,遇到啥事儿都自家扛着,别来求咱们帮忙!”

    他的目光落在陈氏身上,问道:“你听明白了吗?”

    陈氏诺诺应是:“听,听明白了。”

    三爷爷敲打她一番后,又放软声音,对几家人道:“这豆腐是个新鲜吃食,方子不能让太多人知道,知道的人多了,豆腐就卖不出价儿,到时候吃亏的是咱们几家。”

    几家男人听到这话,纷纷点头说道:“三伯/三叔,我们明白。您放心,我们不会偷学豆腐方子,也不会怪小鱼,只会感激她。是小鱼给了咱们这个营生,这是咱们的活路,我们不会自己断了这条活路。”

    三爷爷满意的点点头,看向顾锦里,道:“小鱼,你来给大家说说,你打算怎么做这豆腐买卖?”

    顾锦里对几家人说道:“如今是过年,镇上的铺子都关了,但十五的时候,镇上有元宵灯会,咱们十五那天去镇上摆摊,卖香煎五香豆腐,生意一定不错。”

    严氏问道:“怎么个卖法?”

    豆腐不是包子馒头,不可能一个一个的卖。

    顾锦里道:“一份一份的卖。咱们把豆腐切成一寸大小,一份六块,卖五文钱一份。”

    “五文钱一份?”严氏道:“会不会太贵了?这黄豆才三文钱一斤,一斤黄豆能做出三斤半的豆腐呢。”

    陈氏道:“贵啥贵?一点都不贵,咱们卖的可是个新鲜吃食,一份卖他个十文钱都不贵。”

    这大木嫂子真是傻了,竟然嫌钱多。

    三爷爷也同意这个价钱:“这豆腐压秤,一斤豆腐切成一寸大小,一斤顶多能做个六份,如今外面乱,物价都涨了,那素包子已经卖到两文钱一个,肉包子更贵,要四文钱,咱们这豆腐一份比那包子多,味道也好,又是个新鲜吃食,卖个五文钱,刚合适。”

    几家人想了想,也觉得这个价钱不算贵。

    顾锦里接着道:“咱们除了卖香煎五香豆腐以外,还可以直接卖白豆腐,一块切个半斤重,卖五文钱一块,要是以后大家都把豆腐当成菜,咱们这买卖就能做大。”

    大家一听,全都高兴得不行:“这个法子好。”

    等顾锦里说完,三爷爷又道:“这个营生是小鱼想出来的,她家本来可以自己做,自己赚钱,但大山一家想着咱们,给了咱们这个营生,所以赚到的银钱,除去本钱之后,大山家要占四成,剩余六成,咱们六家一人一成,你们有啥意见没有?”

    几家人摇头:“没有。”这豆腐本来就不是他们家的,能分到一成已经算不错。

    三爷爷又跟大家说了分派人手的事:“这豆腐营生想要做起来,得分成两批,一批在家做豆腐,一批去镇上卖,所以每家必须出两个人,一人留下帮忙做豆腐,一人去镇上出摊,出的必须是十四岁以上的劳力,太小干不动活。”

    几家人都同意,又高高兴兴的商量了一个时辰,终于把豆腐营生的事情商量妥当,再把剩下的肉菜、饺子、豆渣饼给分了,各自回家。

    几家人走后,顾锦里一家没有睡觉,而是跟三爷爷三奶奶坐在堂屋的草席上,围着火堆,聚在一起守岁。

    三奶奶抱着程哥儿,给大家讲古,说神仙的故事。

    顾锦里来了兴致,等三奶奶讲完,她给大家讲了几个山海经里的故事,把大家听得入迷。直到子夜吃饺子的时候,她才停下。

    程哥儿还嚷嚷着要听:“二姐二姐,那个村民们长着翅膀的村子最后咋样了?”

    顾锦里打着哈欠,道:“最后他们离开大荒山,飞到天上去安家,做了神仙。”

    “哇,好厉害,全都做了神仙呢。”程哥儿的眼睛亮晶晶的,想象着一群长着大翅膀的人飞到天上去做神仙。

    崔氏把小半碗饺子递给程哥儿,笑着道:“行了,快吃饺子,吃完饺子要睡觉了,明天还要早起。”

    程哥儿接过木碗,吃着里面的饺子,还没吃完就已经困得要睡着。崔氏怕他噎着,不敢再让他吃,把饺子碗拿走,抱着他回屋睡觉。

    顾锦里几个吃完饺子后,也各自回去休息。

    第二天,几家人早早起床,穿好赶制出来的新棉衣、新布鞋,几家互相拜了年。

    因是刚来村里,几家人对村里还很陌生,几家的孩子并没有跑到村里去给村民们拜年,但大人们却不能不去。

    秦老跟三爷爷收拾了两份年礼,带着几家男人送去给何村长家、陆老爷子家。

    只是他们刚到何村长家的院门,便听到一阵哭嚎声,何村长家的院子里,围着不少看热闹的村民。

    秦老跟三爷爷一惊,知道是出事了。

    “听声音,像是莫家人。”罗父道:“定是莫家出事儿了。”

第085章 结果

    几家男人听得皱起眉头,顾大富问秦老跟三爷爷:“秦老,三伯,咱们还进去吗?”里面正闹着呢,现在进去,似乎不太好。

    话刚说完,院子里就冲出一个男人,拉住三爷爷的手,喊道:“顾家老爷子,您快进来帮帮忙,我们莫家快被人欺负死了!”

    拉住三爷爷的是莫奎子。莫奎子长得高大,又正是壮年,很是有把子力气,不由分说的把三爷爷往院子里拉。

    罗父想去拉莫奎子,又怕伤到三爷爷。秦老一把捏住莫奎子手腕上的穴道,莫奎子的手一麻,立刻松开手。

    他们在这里一闹,院子里的人都看见了他们,何村长派何大仓把他们叫进去。

    何村长家的院子里乱糟糟的。两户莫家的男丁,还有莫老婆子跟两个儿媳妇都在这里。莫老婆子正坐在地上抹着眼泪,一声接一声的哭嚎着。

    莫老爷子站在院子中间,指着一个满脸胡子的中年男人骂着:“畜生,何大财你这个畜生,竟然跑到我家院子里轻薄我家大孙女,你还是不是人?!”

    何大财是个不要脸的,听到这话,竟然回道:“爷爷,您可别这么骂我,再过几天,我可就是你大孙女婿。”

    莫老爷子听到这话,气得直哆嗦,话都说不出来。

    莫老婆子从地上爬起来,撕咬着何大财:“呸!你个老光棍,年纪比我儿子还大,都能做我大孙女的爹了,还想娶我家大孙女,你做什么梦?!”

    何大财不到四十,正是有力气的时候,一把把莫老婆子推倒,笑得一脸猥琐:“自然是做着把你家大孙女娶回家暖炕的美梦。”

    这话说得太过无耻,莫家的几个男丁全都气得怒红了眼,拿起手上的锄头铲子要往何大财的身上砸,被大丰村的村民拦住。

    何村长拄着拐杖,用拐杖猛敲着地面,怒道:“够了,都给老头子住手!大过年的,你们还想杀人不成?”

    莫老婆子朝着何村长吐了一口唾沫:“到底是谁在杀人?是你们大丰村在杀人,欺负我们是外来户,趁着过年,这老光棍借着来我们莫家拜年的借口,轻薄我家大孙女,这是想要我家大孙女的命啊!”

    说着又坐到地上,拍着大腿哭嚎:“哎哟,老天爷啊,这大丰村的人不让我们莫家活啊。”

    三爷爷跟几家男人听到这里,总算是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儿。原来是老光棍何大财借着拜年为由,趁机把人家姑娘给轻薄了。

    这一直是几家男人最担心的事儿,为了提防村里的光棍混子,他们一直没有让两个长成的姑娘出门,晚上睡觉也是从里面把门窗给顶住,如今他们一直担心的事儿,真的发生了。

    几家男人很气愤,他们几家也是外来户,莫家这事儿他们必须管,要是袖手旁观,这村里的老光棍今天欺负完莫家大孙女,明天就该来欺负他们顾家的姑娘。

    秦老站出来质问何村长:“村长,这事儿可是真的?要是真的,那就该报官,让衙门的人把犯事的村民抓走。”

    农人怕官,莫家根本没有想过要报官,只是想大闹一场,让村长惩罚何大财一顿,听到秦老的话,着实吓到了。

    莫老爷子道:“这,这是家事,报官就不必了吧。”

    何大财也怕官,听秦老说要报官,心里正害怕着,听到莫老爷子的话,顿时嚣张起来:“死老头子,你听到没有?莫家说不用报官!”

    他嘿嘿笑道:“老子警告你们,别多管闲事,你们几家也是外来户,没根没基的,别到时候忙没帮上,还害了自家的姑娘。”

    这顾家也有长成的姑娘,只是一直藏在家里,他们没有见到人。他们昨晚还商量着,先把莫家的大孙女弄到手,再去谋顾家的姑娘,这么一来,他们几个光棍汉就都能娶到媳妇。

    “你说什么?!”几家的男人都怒了,这个何大财明显是在威胁他们。

    秦老气得不轻,上前几步,快速出手,抓住何大财指着他的手就是一扭,再一脚踹向何大财的膝盖,砰一声,把何大财踹倒在地。

    “啊——”何大财甩着被扭伤的手指,另一只手捂着差点被踢碎的膝盖,不断惨叫着。

    院子里的村民都惊了,没想到秦老会突然出手,而他一大把年纪,竟然能把正值壮年的何大财打伤。这,这是手里有功夫啊。

    秦老看着哀嚎的何大财,道:“你想造孽就找别家,敢盯上我们几家,老头子手上的功夫绝对能把你给废了!”

    他们刚来村里的时候示弱过,可那是因为他们初来乍到,不想惹事儿。可大丰村的人要是还敢来欺负他们,那就别怪他们不客气。

    “村长,我们是来送年礼的,这就走了。”秦老让顾大富把提着的年礼放到院子的地上,几家人转身离开。

    莫老爷子在身后喊:“别走,诶,你们别走啊。这事儿还没说完呢,大家是一起逃荒来的,你们得帮忙啊!”

    三爷爷回头看着莫老爷子道:“我们几家遇事儿的处理法子就是报官,把犯事儿的恶人抓起来。至于你们莫家听不听,是你们的事儿。”

    法子秦老已经说了,可莫家人明显不想报官,那他们也没办法。

    而三爷爷这话,也有警告大丰村人的意思。别惹他们,敢惹他们就敢报官,大家公堂见!

    三爷爷说完,带着几家男人离开,去给陆家送年礼,送完之后,哪里都没去,赶紧回了家。

    他们没有隐瞒莫家的事儿,一回来就把几家的大人小孩全部喊来,把事情跟他们说了,让他们平时都注意着点儿,免得着了别人的道儿。

    三奶奶和几家女人吓得不轻:“这村里的光棍混子咋这么丧尽天良?”他们得把几家的姑娘看好咯,可不能让她们出事儿。

    又说那莫家:“在村里能闹出个什么结果?应该去报官才对。就算如今过年衙门封印,那也该去请里长做主,再不济,等衙门开衙后,也要去报官,咋能说不报官?”

    又担心莫家大孙女,问三爷爷:“那莫家的大孙女咋样了?”

    三爷爷摇头:“不太清楚。说的是轻薄,应该没出什么大事儿。”但莫家大孙女的名声算是毁了,以后不是嫁鳏夫,就是得远嫁。

    诶,好好的一个姑娘就这么给毁了。

    因着这件事儿,顾锦里是盯着顾锦绣练习防身的招式,还给她磨了几包辣椒粉,让她随身带着,要是遇到危险,就往歹人的眼睛里洒,辣瞎他!

    接下来的时间,几家人一边提防着村里的混子,一边准备着元宵卖豆腐的事儿。

    期间莫老爷子跟莫奎子又来求他们几家帮忙,但秦老让他们去报官,这种事情要是软弱一次,以后就等着再被欺负吧。

    但莫家人怕官,怕进了衙门会被酷吏坑得倾家荡产,最终没有听他们的。闹了六七天后,何大财被打了二十板子,而莫家人不用交那三两银子,村里也承认他们是大丰村的人,这事儿就这么揭过去了。

    ------题外话------

    大家不要担心,几家的姑娘都不会有事,莫家姑娘还是清白的,坏人一定会死。┗|`O′|┛嗷~~

第086章 出摊

    几家人听到这个结果,都觉得不可思议。

    三奶奶道:“这莫家是疯了吧?这么轻易就放过何大财,以后何大财不得缠上他们家?”

    “就是。”陈氏一边用石舂舂着肉桂,一边道:“不过是二十板子,还是何家族人打的,能打多重?估摸着连点皮都没破,躺个几天就好了。”

    说完,抬头对着在捣香叶碎的顾玉梅道:“你还嫌待在家里闷,要去村里转转,说什么要结交村里的姑娘,好帮衬家里,这回你还去不去?这村里可不是咱们老家,危险得很。”

    他们刚来十几天,对村里的人还不熟悉,结交这种事,自有大人去做,根本用不着顾玉梅一个已经长成的姑娘去。

    顾玉梅不说话,脸色不好的用木杆捣着木碗里的香叶碎,恨不得把木碗捣出个窟窿来。

    该死的顾锦里,凭什么让她来捣香叶碎?还说要捣成粉末,不能太粗,不然洒进豆腐里会不好吃,她连着捣了两天,手都起泡了还要继续捣,简直气死个人。

    顾玉梅不想干这活儿,可因着要做豆腐营生的事儿,这几天几家人都集中到顾锦里家,准备着各种东西,他们家白天根本没人,她也是害怕村里的光棍混子的,不敢一个人待在家里,只能跟着来干活。

    可她心里不舒服,要是还在老家,她哪里用做这种活计?

    陈氏见她不高兴,不满的嘀咕一声,不再说她。

    顾玉梅听到了陈氏的嘀咕,狠狠捣了十几下碗里的香叶碎,起身走到顾锦里身边,要把木碗里的香叶碎倒进布袋里,却被顾锦里拦住:“你这个不行。要的是香叶粉,你这个离粉还差不少。”

    “将就将就着用不就行了。”顾玉梅把右手摊到顾锦里面前,怨愤的道:“你睁大眼睛看看,我这手都起水泡了,捣不动。”

    她的眼圈红了,看着甚是委屈。

    可惜,顾锦里不吃这一套。

    顾锦里把手里捣了一半的砂仁递给顾玉梅:“那你捣这个。”

    香叶是所有要用到的香料中最容易捣成粉末的,她已经把最轻松的活计分给顾玉梅,顾玉梅还挑三拣四,那就做个难做的活计吧。

    顾玉梅看见那一片片硬得跟树皮似的砂仁,顿时不敢再抱怨,端着木碗,再回去捣香叶碎。

    几家女人跟几个半大孩子一直忙到傍晚,才把所有的香料捣完,但这些还不够,顾锦里道:“三爷爷,再过三天就是初十,悬壶坊该开门了,您再到镇上去买些香料回来吧。”

    如今这些香料大部分是她逃荒路上找的,可找到的数量不多,他们要做生意,需要很多香料,得再去药铺买。

    三爷爷跟顾大山正在做桌椅,听到这话,回道:“行,你这两天再想想,还有啥东西需要置办的,初十那天,我们再去镇上买。”

    “好。”顾锦里应着,把那些捣好的香料粉装进布袋里,用绳子扎好。

    三奶奶问道:“小鱼,这些香料还不够吗?”他们又是捣又是舂了两天,已经弄出十来斤的香料。

    顾锦里道:“不够,这些香料不仅要用来做香煎五香豆腐,卖白豆腐的时候,还可以卖给买豆腐的人,让他们做豆腐或者做菜的时候放一点进去调味,需要用到的量很大,多准备一些,到时候也有得卖,不会突然断货。”

    陈氏他们刚要回家,听到这话,停住脚步问:“小鱼,这些香料还能卖钱?”

    顾锦里点头道:“能啊。”

    “诶哟,小鱼咋这么聪明呢?做出来的东西都能卖钱。”陈氏高兴得不行,又问顾锦里:“小鱼,那这卖香料的钱……”

    顾锦里知道她想问什么,说道:“按照三爷爷说好的分。”

    陈氏听到这话,乐得合不拢嘴,说了几句好话,带着自家的几个孩子回了家,其他人也各自回家去。

    初十那天,三爷爷跟顾大山、罗家父子去了镇上,按照顾锦里说的,又买回来不少可以用作香料的药材,还到铁铺去订做了两块一尺来宽,半米长的铁板。

    “那两块铁板不难做,明天就能拿,花了四两银子。”三爷爷道。

    至于那四两银子,会算到本钱里,等豆腐卖出了钱,就把那银子扣回来。

    第二天大家又开始舂香料,顾锦里则是把香料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在一起,再跟几个年纪小的孩子用黄纸一包一包的包好,就这么准备了一段时间,终于到了正月十五。

    元宵节那天,他们几家天不亮就起来,忙活一个多时辰后,三爷爷就带着罗父楚氏、田叔田婶、顾大木严氏、顾大贵陈氏、秦三郎、顾锦安、罗慧娘还有顾锦里去了镇上。

    要带的东西多,几乎所有去镇上出摊的人都要挑着东西。

    罗父要挑着两块铁板跟两个重重的泥炉,田叔田婶跟顾大木严氏则是挑着四担豆腐,顾大贵跟陈氏则是挑着两担豆渣,他们这次也卖豆渣饼。

    三爷爷、楚氏、秦三郎、顾锦安则是挑着四担劈好的干柴,他们没钱买炭,卖的又是需要现做的熟食,只能挑着干柴去镇上。

    顾锦里跟罗慧娘则是挑着锅碗瓢盆筷子,还有油盐跟香料。

    一伙人急赶慢赶,大中午才赶到镇上。

    今晚是元宵节,镇上有花灯会,是难得没有宵禁的一天,很多人家都出来摆摊做生意,他们到的时候,所有能摆摊的位置都有人占了。

    不过杜大夫已经让悬壶坊的药童帮他们占了一个五米见方的好位置,还帮他们去镇上的司吏坊拿了出摊的牌子,他们晚上摆摊的位置算是有了。

    古代的镇子没有镇长,但有一个司吏坊,里面有两名吏员并六名衙役,负责处理镇上的事,想要摆摊,得去司吏坊交钱拿牌子,有了牌子才能摆摊。

    而牌子的价钱不等,卖吃食的会贵一些,要是碰上元宵或者中秋这些大节,卖吃食的摊子得要一百文钱一天,是平时半个月的摊位钱,但卖农货的只要十文钱一天,要是摆半天只要五文钱。

    那药童叫苍术,看见三爷爷后,立刻朝他招手道:“顾家老爷子,这边这边。”

    三爷爷急忙带着他们挑着东西赶过去,看见这么好的一个位置后,高兴得不行:“这个位置好啊,离主大街近,苍术小哥,多谢你了。”

    花灯会就在主大街,此时的主大街已经立了一排排的柱子,一条条粗绳挂在那些柱子上,等晚上的时候,粗绳上会挂满各式各样的花灯,灯光能把整个主大街照亮。

第087章 大卖

    三爷爷接过牌子,得知今天要拿这牌子需要一百文钱后,立刻数出一百文钱,递给苍术:“麻烦苍术小哥把这钱拿去给杜大夫,一定让他把钱收下。”

    苍术知道杜大夫穷,没有推辞,把那一百文钱收下,说道:“您老放心,小子一定会让杜大夫把钱收下。”

    又招呼罗父他们:“几位叔伯,跟小子去悬壶坊把桌凳搬过来吧。”

    初十那天,三爷爷跟顾大山、罗家父子一起来镇上买东西,顺便把三张桌子跟十五张凳子挑到镇上,暂放在悬壶坊。

    “诶,我们这就去拿。”罗父带上楚氏、顾大木夫妻、顾大贵夫妻,一起去悬壶坊搬桌凳。

    秦三郎跟顾锦安也跟着去了,他们是去挑水,这做吃食的摊子,没有水可不行。

    顾锦里他们则是把两个大泥炉搬出来放好。

    两个大泥炉皆是圆形,直径有一尺左右,是她跟顾大山研究好几天,做坏六七个废品才做成的。

    他们试着烧过一天一夜,就这两个泥炉没有塌。

    放好泥炉,他们把一担子干柴解开,开始生火,等秦三郎跟顾锦安挑着水回来后,便拿出铁锅,烧了两锅开水,装进陶壶里,再把两块铁板洗干净,放到一边备用。

    等罗父他们回来后,大家帮忙摆桌凳,这么忙活一大通,一直忙到下午才算忙完。

    一行十三人歇了片刻之后,楚氏跟田婶开始煎豆腐跟豆渣饼。

    豆腐是早就切好的,一寸大小一块,她们拿出豆腐,还有一碗白面,把豆腐沾上白面后,再放到刷有荤油的铁板上煎。

    煎上一会儿,豆腐就起酥皮,变得两面金黄,再把顾锦里配好的香料往金黄的豆腐里一洒,香味就飘出老远。

    “哟,这是啥东西?咋这么香?”街上已经有不少从乡下赶来看花灯会的人,闻到这阵香味,纷纷围过来,看见楚氏跟田婶在两块铁板上煎着一块块金黄酥脆的东西,好奇问道:“你们这是卖的啥东西?咋没有见过啊。”

    三爷爷笑呵呵的道:“这是我们西北的一种吃食,河安府没有。”

    说着,拿来一碗煎好的豆腐,请那些人吃:“各位尝尝,这些是试吃的,不要银钱。要是觉得好吃,那就买一份回去。”

    老百姓对于没有见过的新鲜吃食都不太敢下口,所以他们商量过后,决定把豆腐说成是西北的吃食,这样庆福镇的人比较容易接受。

    “能试吃?不要银钱?”那些人听说可以试吃,又听说是西北的吃食,便纷纷拿起一块煎好的豆腐吃起来,咬一口,喀滋一声,酥皮脆得发出声音,油香、豆香、混合着不知名的香味在他们的嘴里爆开,满嘴鲜香。

    “哟,这东西可真好吃,是怎么做的?多少钱一块?”

    陈氏赶忙说道:“不贵不贵,这香煎五香豆腐只要五文钱一份,黄金豆饼只要三文钱一个。”豆渣饼不好听,他们把豆渣饼改成黄金豆饼。

    “五文钱一份,有点贵啊,那肉包子才四文钱一个。”有人听说卖五文钱一份,开始讨价还价。

    陈氏道:“那肉包子四文钱只能得一个,我们的香煎五香豆腐一份可是有六个,这六福临门,吃一份就能把六福都迎进你家去,可是划算得很。”

    小鱼说了,如今是过年,得说些吉祥话,大家才愿意掏钱买。这说好听话她在行啊,不就是夸嘛,那她就往死里夸他们,只要他们愿意掏钱买。

    又道:“要是买上两份,咱们还多送你两块豆腐,这叫好事成双,多好啊,赶紧买,十文钱就能买这么多福气呢。”

    陈氏口沫横飞,把那些本来嫌贵的人说动了,大家纷纷掏钱买香煎五香豆腐,大多都是买两份,还有一些有钱的人家,一下子买走六份,可把陈氏美得不行。

    但她没能收钱,收钱的活儿是三爷爷在做。

    这么忙活了大半个时辰,他们竟然卖出了一百五十多份香煎五香豆腐、三十来个豆渣饼。三爷爷抱着装银钱的盒子,手都有点抖,这来钱也太快了。

    三爷爷是个周全的人,趁着人还不算多,便让楚氏跟田婶做了十份香煎五香豆腐和二十个豆渣饼,让罗父送去悬壶坊,给杜大夫跟吴老大夫尝尝。

    这几天杜大夫跟吴老大夫可是帮了他们不少忙,要不是有他们两个,他们这摊子没有那么好摆。

    陈氏见送了这么多东西,很是肉疼,这可是一百一十文钱呢,可她知道悬壶坊帮了他们很多,所以没敢抱怨。

    此时天色已经慢慢黑下来,越来越多的人涌进镇上,往主大街奔去。

    主大街上,灯火通明,花灯摊子的摊主已经把自家花灯挂在那些粗绳上,一直挂到离他们豆腐摊三米远的地方。

    只要去看花灯的,都能看见他们的摊子,闻到他们香煎五香豆腐的香味。

    三爷爷给了顾锦安二十文钱,让他去买两个花灯挂到摊子上,用来照明和吸引路人。

    顾锦里跟罗慧娘很想去看花灯,却被三爷爷拦住:“你们可不能去,这花灯会上拐子多得很,一不小心就会被拐子抓走。”

    在他们老家,每年县里的花灯会都要丢不少孩子。

    罗慧娘还记得柳姐儿那伙拐子抓人的事儿,听到这话,立时歇了去看花灯的心思,反正他们在这里站着也能看到主街上的花灯,只是不能摸而已。

    顾锦安很快就把两个花灯买回来,挂在摊子旁的木柱上。

    “老板,再来两份香煎五香豆腐,六个黄金豆饼,打包带走!”有客人吃完后,意犹未尽,又让打包带走。

    “好嘞!”陈氏应着,催促着负责用黄纸打包的顾大贵:“你动作快点,包个东西咋这么久?”

    顾大贵忙得没空理她,用裁剪好的黄纸把两份香煎五香豆腐跟六个豆渣饼包好后,递给陈氏。

    陈氏拿去给那位客人:“两份香煎五香豆腐、六个黄金豆饼,您拿好。”

    旁边桌上的客人闻着香味,也加了两份。

    随着夜色越深,街上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摊子上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已经没有桌子给客人坐,大家只能站着吃,或者直接打包带走。

    因着客人太多,楚氏跟田婶忙不过来,罗父又跑去悬壶坊借了两个泥炉,把带来的两口铁锅用上,让顾锦里跟严氏动手做香煎五香豆腐。

第088章 再救人

    这么忙碌一个多时辰,他们带来的两担豆渣已经卖完,四担豆腐只剩下十几斤。

    这十几斤豆腐是没有切成小块的,原本是打算直接卖给客人,可香煎五香豆腐卖得太好,他们就没有卖白豆腐,而是把所有豆腐都留着,做成香煎五香豆腐。

    “爹,爹,还要吃,还要吃,五香豆腐跟豆饼好吃。”摊子上,一个估摸六岁的小男孩一边咬着半个豆渣饼,一边缠着自家爹爹,让他再给他买。

    男人拗不过他,想着家里的媳妇跟女儿还没吃过,便对三爷爷道:“老人家,再来两份香煎五香豆腐、八个黄金豆饼,打包带走。”

    三爷爷笑道:“黄金豆饼卖完了。”

    小男孩一听黄金豆饼卖完了,差点哭了。原本正在大口大口吃着手里的豆渣饼,此刻也舍不得咬了。

    男人听说黄金豆饼没了,有些可惜,改口道:“那就来四份香煎五香豆腐。”

    “诶,好咧,这就给您做。”陈氏笑眯了眼,赶忙去让田婶做四份香煎五香豆腐。

    田婶从下午忙到现在,两只手都酸得快抬不起来,但这豆腐赚钱,她再累也觉得值。

    不多时,男人的香煎五香豆腐就做好了,陈氏拿去给他,笑着道:“您的香煎五香豆腐,给您多加了四块。”

    男人满意地接过豆腐,问她:“你们这摊子是摆元宵节一天,还是以后都摆。”

    陈氏笑着说:“都摆都摆,我们做的是长远生意,以后都在这里摆,您要是想吃,随时都可以来。”

    今晚每送走一波客人,陈氏就喊上这么一句,告诉大家,他们以后会在这里摆摊。

    男人听罢,点点头,又好奇的问:“我看你们煎豆腐的时候会放一些粉末,那是什么东西,可真是香。”

    “是我们自己配的调味香料,做菜的时候加上一点,那味道可是香极了。”陈氏跑到箩筐边,从箩筐里拿了几包香料过来:“您可以买几包回去试试。不贵,一包只要五文钱,您是头次买,买两包还能送一包。”

    又怕客人嫌香料的分量太少,赶忙说道:“您别看这香料只有这么小一包,可香味足着呢,做菜的时候只要洒上那么一小撮,一锅菜都是鲜香味。”

    男人家住在镇上,算是小有薄产,虽然觉得这调味香料有点少,但他家并不缺这五文十文的,便买了两包。

    陈氏笑呵呵地接过钱,给了他三包香料。

    有第一个人买了,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其他客人见了,纷纷花钱买调味香料包,陈氏乐得跑上跑下,给他们拿香料包。

    他们附近大多是卖吃食的摊子,看见他们的生意红火,很是嫉妒,有两个摊主忍不住过来,买了一份香煎五香豆腐,吃过之后,觉得确实很不错,便旁敲侧击的问起来:“你们这豆腐是用啥东西做的?咋以前没有见过。”

    要是问出是用什么东西做的,他们也能自己做来卖。

    陈氏眼角一扬,不客气的道:“这是祖传秘方,概不外传。”还想套她的话,做啥美梦呢?

    那两个摊主见她不肯说,只好站在铁板前,看田婶跟楚氏煎豆腐,见她们把豆腐煎得金黄酥脆之后,会往豆腐上洒一些香粉,断定这豆腐会这么好吃,是这些香粉的缘故,立刻对陈氏道:“你们还卖调味香料包?给我们来几包。”

    陈氏知道这些人是来偷师的,很担心他们偷学了去,不敢把香料包卖给他们。

    顾锦里道:“贵婶子,给他们拿香料包。”

    “小鱼,你傻了啊?他们是来偷师的,卖给他们香料包,他们要是把香料配出来,抢咱们的生意咋办?”陈氏急了,觉得顾锦里脑子坏掉了。

    顾锦里道:“他们配不出来。”

    这些香料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调配,才能有这种既鲜香又不冲的味道,要是不知道比例,即使知道香料的种类,也配不出这种味道。

    三爷爷也道:“大贵媳妇,给客人拿香料包。咱们是开门做生意的,有客人要买,自然要卖。”

    陈氏只得去给那两个摊主拿香料包。

    之后又有几个摊主过来买香料包,陈氏都一一拿了。

    又忙活一刻钟的工夫,他们的豆腐只剩下三斤的时候,三爷爷说道:“行了,咱们收摊吧。”

    他对楚氏、田婶、严氏说道:“把那些豆腐全部煎好,等会儿一起给悬壶坊送去。”

    他们的东西要寄放在悬壶坊,可不能空着手去。

    期间有客人来买豆腐,被告知卖完之后,悻悻然的走了。

    十三人动作麻利的收拾妥当,把桌凳、锅碗筷子、泥炉铁板这些东西全都搬去悬壶坊。

    杜大夫跟吴老大夫出诊去了,没在悬壶坊,是木通接待的他们。

    三爷爷见两位老大夫没在,很是惋惜,只得把那三斤香煎五香豆腐递给木通,说了一番感谢的话。

    木通接过豆腐,笑着道:“顾老爷子,你们这豆腐可真是好吃,我们药铺的人都喜欢得不行。”

    又提醒他们:“您家这生意要是长远做,今晚去司吏坊交牌子的时候,可以再交二百文钱,把那摊位租下来,这就不怕位置被人占了去。”

    今天是元宵节,摊位钱才会大涨,平常的时候,一个月只要二百文钱,而他们摆摊的那个位置不错,是师父拿出悬壶坊的名头才拿到的。

    三爷爷经木通这么一提醒,赶忙道谢:“多谢木通小哥,我们这就去司吏坊,把摊位租下来。”

    今晚是元宵节,司吏坊的司吏会值守到子时,三爷爷他们到前街司吏坊,把要租摊位的事情跟司吏说了,又提了提悬壶坊的名字,再交了一个月的摊位钱,便拿到一块新牌子。

    拿到牌子后,三爷爷他们赶回摊子,因着豆腐赚了钱,三爷爷高兴,做主买了七碗汤圆,一家一碗,带回去给各家的人吃。

    此时已经是亥时四刻,来看花灯的人已经走了不少,他们买完汤圆后,挑上箩筐,离开镇子。

    路上并不冷清,到处都是提着花灯,一家老小往家里赶的人,耳边不是孩子的笑声就是大人们对今晚花灯会的讨论声。

    “富贵楼的那盏富贵吉祥灯被尚家村的尚秀才给赢去了,那盏花灯可是值三十两银子呢,尚秀才刚刚得了花灯,便有人出钱向他买,一直出到五十两,尚秀才也没有卖。”

    “人家尚秀才看中的是花灯上的谜题,说那谜题是十年难得一见,那盏花灯可是在富贵楼挂了三年,今年尚秀才好不容易猜出谜底,拿到花灯,咋舍得卖掉?”

    “那可是五十两银子,能盖一座青砖大瓦房,尚秀才竟然不卖,他是疯了吧。”有人不解的说。

    “你懂个啥,人家读书人讲究的是个雅趣儿,不在乎银钱,他们管银钱叫做铜臭。”

    “呸!什么铜臭,没有铜臭,读书人吃啥喝啥?假清高。”有人不屑的道。

    正说着话,人群里突然传来一阵哭喊声:“元元,快把糖块吐出来,快吐出来!”

第089章 数钱

    一个穿着靛蓝长袄,头戴纶巾的男人正抱着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女娃,掰着她的嘴巴,用手去抠她的喉咙,想把噎住她的饴糖抠出来。

    可他抠了一会儿,非但没把饴糖抠出来,那小女娃还翻起白眼来,眼看着就要被噎死了。

    “元元,娘的元元,你可不能有事儿啊。”说话的妇人已经哭成泪人,不断拍着小女娃的背,想把饴糖拍出来,可那饴糖就是吐不出来,妇人哭得更汹,要不是身边的丫鬟扶着,妇人早就晕死过去。

    旁边提着灯笼的小厮赶忙说道:“老爷,咱们快把小姐送去镇上的医馆吧。”

    他们才刚刚出镇子,再折返回去,应该还来得及。

    “说什么胡话呢!”男人呵斥道:“这那还来得及。”

    他曾经见过有人被噎住,那人不到半刻钟就死了。如今元元已经翻了白眼,这里离镇上起码有一刻钟的脚程,哪里还来得及?

    周围的人都围了过来,看见小女娃被噎得翻白眼,纷纷道着:“可惜了咯。”这那里还救得活哟。

    这家人就走在顾锦里他们前面,三爷爷看见那小女娃的模样,叹道:“唉,造孽啊,这小娃娃估计要不行了。”他活了一辈子,见过不少被噎死的人,都是很快就没了气,想救都救不了。

    “三爷爷,你们等我一会儿。”顾锦里跑过去,对那家的男人道:“叔叔,把你女儿给我。”

    说完,趁着男子呆愣的功夫,一把抱过小女娃,让小女娃背部靠着自己,而她的双手交叠,顶在小女娃的腹部,用力向小女娃的上腹部冲压,这么重复十几下后,噗一声,一颗饴糖从小女娃的嘴巴里飞了出来。

    “哇呜——”小女娃终于能呼吸,一下子哭了出来。

    “元元,爹的元元,没事了没事了,不怕啊。”男人一把抱过小女娃,轻轻拍着她的背,安抚着她。

    又安慰一旁的妇人:“莫哭了,咱们的元元没事。”

    那妇人见小女娃真的没事了,终于止住痛哭,绕到男子身后,看着小女娃,柔声安慰着:“元元不怕,爹娘都在这儿呢。”

    旁边围观的百姓道:“哟,还真给救活了,这用的是啥法子?”

    其实法子很简单,就是现代最常见的海姆立克法,利用腹部的冲击,把堵塞在气管里的东西冲出来。

    但这法子要是解释起来,要费点时间,顾锦里赶着回家,见小女娃没事后,便走了。

    等那对夫妇想起来找人的时候,已经找不到顾锦里。

    顾锦里一行人连夜赶路,将近两个时辰才回到家。

    几家人都没睡,全都聚在顾锦里家,等着他们,见他们平安回来,全都松了一口气。

    三奶奶急忙把他们迎进门,刚进屋就问道:“咋样,豆腐跟豆渣饼卖完了吗?”

    陈氏抢先道:“卖完了卖完了,您老是不知道,咱们这香煎五香豆腐跟豆渣饼是卖得有多红火?那一个个都抢破头的买,还有不少人没有买到,让咱们明天再去摆摊呢。”

    几家人听到这话,高兴不已。

    三奶奶道:“卖完就好,卖完就好。”她还担心准备的豆腐太多,会卖不完,结果全部卖完了,还不够卖的。

    顾大山、崔氏跟顾锦绣给他们端来姜汤,让他们一人喝了一碗。

    这天寒地冻的,他们摆摊吹了一晚上的寒风,不喝点姜汤会生病。

    三爷爷他们灌下一碗姜汤后,身上总算是暖和起来,知道他们想知道一共卖了多少钱,便对秦三郎跟罗父道:“把装钱的袋子拿出来,咱们一起数钱。”

    三爷爷老了,怕自己拿那么多钱会被偷儿偷了去,便把银钱分成两袋,让会拳脚的罗父跟秦三郎拿着。

    “诶。”秦三郎跟罗父拿出绑在腰间的大布袋,哗啦一声,把所有银钱倒在桌子上,倒出满满一大堆。

    几家人看见这么多铜钱,眼睛都亮了,不敢置信的道:“咋,咋卖了这么多钱?”

    陈氏眉梢眼角都扬了起来,很是得意的道:“这还是少的,要是咱们多准备点豆腐,还能卖更多的钱。”

    三爷爷指着桌上的那堆银钱说道:“一家派一个记数好的,把这堆银钱数一数,看看咱们今晚卖了多少钱?”

    七家人立刻一家派出一个人,开始数着桌上的铜钱。足足数了一刻钟才数完,再把七堆银钱一合算,全都吃了一惊:“竟然有十一两六百四十文。”

    “老天爷啊,真有十一两这么多?”陈氏知道他们今晚赚了钱,却不知道赚了这么多,听到这个数,差点晕过去。

    几家人不相信有这么多钱,又再数了一遍,结果还是十一两六百四十文。

    “真的这么多。”三奶奶惊了。

    三爷爷听到赚了这么多钱,很是高兴,却没有冲昏头脑,而是问旁边的顾锦安:“安哥儿,算好了吗?给大家报个数。”

    “诶。”初十那天,他们去置办东西的时候,除了买黄纸,还买了笔墨回来,顾锦安在大家数钱的时候已经拿出纸笔墨记数,算着成本跟盈利。

    这记账的事儿,是小鱼提醒他,并教他的。

    “咱们一共卖了四担豆腐,两担豆渣,一担豆腐跟豆渣都是八十斤,一斤豆腐能做六份香煎五香豆腐,一份五文钱,四担应卖得九两六百文,可咱们今天送了豆腐,因此只得银七两二百文,少了二两四百文。”

    “豆渣饼没有送,一斤豆渣能做八个豆渣饼,得银三两八百四十文。”

    “余下的是卖调味香料包的钱,一包五文钱,买两包送一包,咱们卖了六十包,只得银二百文。”

    顾锦安说得很慢,因此大家都听明白了。

    陈氏听得差点晕过去:“哎哟,我的老天爷啊,我就说不能送不能送,看看,这白白送出去二两多银子,二两多银子啊,我的肉啊!”

    “你闭嘴,鬼嚎个什么劲儿?”顾大贵骂陈氏:“咱们这做的是新鲜吃食,要是不送,哪里有人敢来买?”

    陈氏当然知道这个道理,可她还是肉疼,觉得自己的心头肉被生生地剜去一大块。

    几家人也很心疼,但知道这是没办法的事儿,心疼过后,也就放下了。

    十一两六百四十文只是毛利,顾锦安又给他们算了本钱后,说道:“咱们摆这个豆腐摊,一共花了六两二百五十文钱,去掉本钱后,咱们今晚净赚五两三百九十文。”

    而他家占了豆腐生意的四成,可以分到二两一百二十五文,其他六成,六家平分:“各位叔伯婶娘,你们每家能分到五百三十九文钱。”

第090章 下雪

    几家人听到这个数字都很高兴:“这一天就能赚五百多文呢,顶一个壮劳力一个月的工钱了。”

    几家男人在老家的时候都去打过零工,每月辛辛苦苦干活,去掉半条命,最多也才赚到五百文钱,像是田叔这种没有什么手艺只能去抗麻袋的,一个月才三百文钱。

    因此听到自家一晚上就能分到五百三十九文钱后,田叔是激动得手抖,田婶更是抹起眼泪,对顾锦里道:“小鱼,婶子要谢谢你,要是没有你做的豆腐,我们家的日子根本过不下去。”

    顾锦里笑道:“谢啥,这豆腐营生各家都是出了力的。”

    做豆腐卖豆腐太过辛苦繁杂,仅靠她家根本做不起来。且她家妇人孩子多,这村里不太安全,她想要护住家人,必须跟几家抱团,万一有事,也能有个帮手。

    陈氏可顾不上感动,盯着那堆铜钱的眼睛直冒绿光,搓着手问道:“三伯,咱们是不是……把这钱分分?”

    说这么多干啥?赶紧分钱让她摸摸才是正经。

    三爷爷知道大家都穷,便道:“行,咱们按照安哥儿算好的,把这钱分了。但每家要留下一百文做为本钱。”

    几家人都同意,一家留下一百文钱,只领走四百三十九文。

    顾锦里家占了四成利润,需要留下四百文钱,这样一来,他们几家预留的本钱就有一两银子,足够豆腐摊运作的。

    这一两银子的本钱由三爷爷拿着,顾锦安记账的本子也交给三爷爷保管。

    弄完之后,三爷爷指着放在屋里的箩筐道:“我买了七碗汤圆,你们一家拿一碗回去,咱们好好过个元宵节。”

    “诶。”陈氏最不客气,立时跑到箩筐边,挑了一碗个头最大的汤圆,带上孩子,跟着顾大贵顾大富回家去了。

    其他几家人也拿了汤圆。

    秦三郎拿着银钱,端着汤圆,跟秦老回了秦家,一进家门就听到秦二郎的嘲讽声:“你帮着那几家泥腿子做这做那的,就得了一碗坨掉的汤圆?”

    秦老皱皱眉头,有些不满秦二郎的话。

    秦三郎倒是不在意,笑着道:“二哥,三爷爷买了汤圆,我拿到灶间去热一热,咱们祖孙三人吃完汤圆再睡。”

    “什么三爷爷,一个泥腿子也配让你我叫爷爷!”秦二郎很激动,上前一步,啪一声,打掉秦三郎手里的汤圆,直视着他,怒道:“不要忘记自己的身份,你秦家祖辈建功立业,不是为了让你做个泥腿子,你简直丢尽秦家祖宗的脸!”

    “二郎,你闹够没有?”秦老终于忍不住呵斥秦二郎。

    秦二郎不理会秦老,气愤的回屋,砰一声,关上房门。那房门年久失修,木头腐朽大半,被他这么用力一砸,掉下一块烂木头来。

    秦三郎借着堂屋火堆的光,看着洒了一地的汤圆,很是可惜,到门外拿了扫把跟簸箕,把汤圆清扫干净,再把脏掉的木碗拿去洗了。

    秦老来到灶间,给秦三郎倒了一盆热水,让他烫烫脚,说道:“三郎,你别吃心,二郎他不是故意说你。”

    又道:“你做得没错,咱们如今必须跟顾家打成一片。”只有这样,外人才不会怀疑他们的身份。

    “爷爷放心,我没怪二哥……他只是不甘心。”秦三郎淡淡笑道:“我们秦家本来就是泥腿子出身,我再做回泥腿子,没什么可耻的。”

    秦老听到这话,看着坐在灶间洗脚的秦三郎,很是心酸,要是……

    ……

    秦家的气氛不太好,顾锦里家却很温馨。

    他们一家六口跟三爷爷三奶奶把两碗汤圆热了热,八口人分着吃了。虽然一人只能分到两个汤圆,但汤圆里浓浓的芝麻香让他们吃得很开心。

    一家人吃完汤圆,用热水泡了脚,便再也顶不住困倦,各自回屋睡觉。

    天还没亮,顾锦里就被冷醒,她嘀咕一句:“咋这么冷?”

    顾锦绣正在往屋里的火堆添柴火,见她醒了,忙道:“小鱼,快把被子盖好,外面下雪了。”

    “下雪了?”顾锦里惊喜万分,爬起身穿上棉衣布鞋,蹬蹬蹬地跑到屋门,见三爷爷三奶奶正站在门里看着门外,也透过半开的门,看着屋外,果然看见絮絮的白雪从空中坠落,铺满整个院子:“真的下雪了。”

    三奶奶哽咽着道:“是啊,可算是下雪了。这场雪下下来,春耕就不愁咯。”

    他们一路逃荒,所过之地没有下过雨、雪,只下过薄薄的白霜,她一直很忧心,生怕会继续旱下去,如今下雪了,这旱灾算是能缓上一缓。

    因着下雪,顾大山跟顾锦安起来劈柴生火,让屋子暖和起来后,一家人才回去睡回笼觉。

    等顾锦里再醒来的时候,外面已经是白茫茫一片,大雪已经没过脚踝。

    三爷爷跟顾大山正在屋顶扫雪,免得积雪把这老屋给压塌了。

    其余几家人也在扫雪,清理出一条从自家院子到老井的路。

    因着下雪,今天不能出摊,三爷爷就把几家男人叫来,商量开荒的事。

    大丰村很大,分前村和后村,以村子为中心,方圆五里地都是大丰村的范围,大丰村人的田地,一般都在这附近。

    而过年那几天,三爷爷跟几家男人已经把附近的地方逛了个遍,看中后村左边的那一片荒地。

    “那片荒地大,土质还行,比咱们老家的荒地要好,离咱们住的地方也近,咱们今天就去跟村长说说,我们几家开春后要到那一片荒地去开荒。”

    几家男人都惦记着种地的事儿,听三爷爷这么一说,一起去了村长家。

    因为下雪,村长一家人都在家,何大仓的媳妇给他们开的门,看见他们提着的篮子里装着半匹棉布跟两包饴糖后,笑着道:“几位是来找公爹的?他老人家在呢,进来吧。”

    何大仓的媳妇把他们带到何村长住的正屋门口,朝里面喊一声后,接过三爷爷带来的礼,转身走了。

    “顾家老爷子来了,快进来。”何大仓出来接他们,把他们领进屋里。

    屋内,何村长裹得跟个棉球似的,坐在一张太师椅上,正对着火盆烤火,见他们来了,说道:“是为了开荒的事情吧。”

    秦顾罗田几家人去看过荒地的事儿,他知道。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565/ 第一时间欣赏重生农门小福妻最新章节! 作者:风十里所写的《重生农门小福妻》为转载作品,重生农门小福妻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生农门小福妻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生农门小福妻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生农门小福妻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生农门小福妻介绍:
女军医重生古代遇上干旱逃荒,祖父渣,祖母毒,要卖掉她全家换粮食。
顾锦里表示:小意思,先解决渣爷恶奶,再找水换粮,带着全家渡过灾荒。
逃荒到大丰村安家,外来户不好混,各种被欺压,怎么破?
顾锦安表示:没关系,哥哥我是科举大佬,一路连科,秀才举人进士,光耀门楣,俯视渣渣。
日子正过得有滋有味,兵灾四起,顾锦里掀桌,本姑娘只想种田,打仗神马的,滚!
逃荒捡到的小哥哥:娘子莫慌,你相公是战场狂人,小兵变侯爷,护你万亩药田,一世安好。
PS:打脸虐渣种田文,男女主身心干净,1V1互宠,欢喜结局。【女主不行医,只会用医药知识发家致富^0^】重生农门小福妻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生农门小福妻,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生农门小福妻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