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重生农门小福妻TXT下载重生农门小福妻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生农门小福妻全文阅读

作者:风十里     重生农门小福妻txt下载     重生农门小福妻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06章 油与酱【1】

    进了堂屋后,尚秀才没有问三人话,只是让阿九去骡车里把他随身带着的文房四宝取来,一人给他们一张纸、一支笔、一点墨,对他们道:“把你们自己认为学得最好的东西写下来,写字或者文章都行。”

    “啊?”顾德旺懵了:“秀才老爷不是问话吗?”

    娘说秀才老爷只会问他几个问题,他按照教好的回答就行,这咋改成写了?让他写啥?他根本没上过私塾。

    顾村长家上过私塾的只有顾德兴。顾德旺才八岁,而西北干旱两年,受灾的时候他才六岁,根本没有上过学,只跟着顾村长学过几个字,读过几天三字经。

    尚秀才笑笑,没有回话,只是把阿九留下,看着他们写。他自己则是对三爷爷、顾大山道:“顾三叔、顾大哥,你们家的豆腐是个新鲜吃食,文远一直很好奇,不知可否去看看?”

    三爷爷跟顾大山想要交好尚秀才,自然是欣然同意。

    他们先去了罗家的院子,看了磨豆子,尚秀才指着磨盘里流出来的白色豆浆,问道:“这就是豆浆?”

    三爷爷笑着点头:“是啊,不过这些是带着豆渣的豆浆,要把豆渣过滤之后,再放到锅里煮熟,点卤之后成豆花,再把豆花压实,才能成为豆腐。”

    “那豆浆呢?是煮熟之后加糖就能吃?”尚秀才并没有问点卤的事情,他虽然好奇这豆腐是怎么做成的,却知道这是顾家的秘方,他不能问。

    三爷爷道:“那豆浆要加水稀释,要是喝纯豆浆,味道太冲,不好喝。”

    “原来如此。”尚秀才恍然大悟,又道:“你们这一天要做多少豆腐?只有一个磨盘,怕是不够吧。”

    三爷爷道:“确实不够,我们正打算买石头回来做一个石磨。”

    原本是前段时间就打算做的,可遇到陆家的事儿,给耽搁了下来。

    尚秀才闻言,看向寡言的顾大山,面露惊讶,带着佩服的口气道:“顾大哥还会做石磨,这是不小的手艺了。”

    顾大山憨厚的笑着:“啥手艺不手艺的,都是以前做过的活计。”

    他从小就被顾老太赶出家门做活,木匠、泥瓦匠、挖井工、石匠,是什么活计都做过。

    不过,尚秀才却道:“我家老宅有个废弃的石磨,明天让阿九给你们送来,那石磨就不用再买了。”

    打磨一个新石磨需要耗费不少功夫,顾家做豆腐正是缺人手的时候,他不如给他们家一个。

    顾大山一听,赶忙摆手回绝:“不行不行,这一个石磨要不少钱呢,尚老弟你今天已经送了不少厚礼,可不能再送了。”

    尚秀才笑道:“顾大哥,那个石磨放在老宅已经快二十年,你们不要,也是丢在哪里招灰,你就别推辞了。”

    顾大山没办法,只好应下。

    顾大木顾大林兄弟在旁边听了,很是受用,这位尚秀才一点也没有县尉女婿的架子,和气得很。

    顾大贵跟顾大富正在一旁过滤豆浆,看见顾大山走近,赶忙给他使眼色,等顾大山走过来后,顾大贵小声问他:“大山哥,我家那婆娘没给你家添乱吧?”

    昨晚陈氏说要带着几个孩子去让尚秀才收徒,免费跟着尚秀才念书。他是狠狠把她臭骂了一顿,说她占便宜没个够。

    陈氏当时应了他,说不再提这事儿,可今天他跟大哥一来罗家的院子做活儿,她就带着四个孩子颠颠地跑去大山哥家。他看见了,想追过去,又生怕闹得太难看,让尚秀才厌恶他们,这才忍着。

    可心里又实在不放心陈氏,生怕她得罪这个县尉女婿,给他们几家招祸。

    顾大山道:“有三伯娘在,没事的。”

    尚秀才听到他们的话,并没有说什么,农家人都是这样,也是为了孩子的前程,不过收不收徒,那是他说了算。

    尚秀才在罗家院子里转了一圈,跟顾大木顾大林兄弟、顾大富顾大贵兄弟闲聊片刻,便折返回顾家,去厨房看熬煮的豆浆,还有浆水分离的豆花,以及压成型的豆腐。

    “可真是神奇,豆子这么一磨一煮一压,竟然就成了一样新吃食。”尚秀才感叹道。

    顾锦里正跟崔氏、顾锦绣、顾玉梅陪着姜氏母女说话,听到这话,起身离开,来到尚秀才身边,趁机说道:“豆子除了做豆腐,还能做很多吃食,比如黄豆酱、豆芽、豆油、还有一种跟醢鲜酱味道相似的酱油。”

    尚秀才一听,惊了,忙问顾锦里:“能做油跟醢鲜酱?这是真的?”

    醢鲜酱是用肉渍成的调味汁,成本很高,所以市面上卖到一两银子一小壶,只有那富裕人家才吃的起。

    可那黄豆才卖三文钱一斤,要是能做出跟醢鲜酱味道相似的酱油,那真是……他不敢想象,这酱油会造成多大的轰动。

    还有那豆油。

    在大楚,只有两种油,一是吃的荤油,二是用来点灯的松油。而大戎,听说有一种用牛羊奶做成的酥油,他就没听说过豆油的,这黄豆要是真能做成豆油,那真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尚秀才知道这事太大,大得以他现在的本事根本护不住这两种东西,便对顾锦里道:“好孩子,这事你还跟谁说过?”

    顾锦里道:“尚叔放心,豆油酱油的事儿,也就我们在场的几个人知道。”

    她明白怀玉其罪的道理,所以不会一下子把自己会做的东西都做出来,而是一样一样的来,能庇护得了这种东西,她才会做。

    之前她只是想做豆腐,是因为遇见了尚秀才,知道尚秀才是县尉大人的女婿后,才想要做醢鲜酱和豆油。

    以姜县尉在田福县的本事,应该能护住这两种东西,不让这两种东西给他们招来杀身之祸。

    尚秀才听罢,这才松了口气,他又粗粗问了顾锦里那酱油跟豆油的做法。

    顾锦里说了个大概:“酱油制作的时间要比醢鲜酱长,需要把发酵过后的黄豆腌制半年,才能做成酱油。至于那豆油,制作的时间比较短,但需要很大的人力制作。”

    碎豆炒豆都很简单,但榨油这个就很费事,没有十个劳力以上,你不可能人工榨出油来。

    “且十斤黄豆才能出一斤多的豆油,出油率不是太高。”

    “不过酱油好很多,发酵制作的时间虽然长,但一斤黄豆能出两斤酱油,做起来也不费事,很是划算。”

    顾锦里把豆油酱油的利弊全都说了出来。

第107章 油与酱【2】

    尚秀才听说豆油制作耗费劳力的时候,并没有因此打退堂鼓。在大楚,只有穷苦人家才缺少劳力,对于富裕人家来说,那都是下人成群,并不缺少劳力。

    尚秀才虽然是个秀才,但他并不是一昧醉心学问的人,除了学问以外,还对杂学感兴趣,像这种制作新东西的技艺,他就很好奇。

    但这毕竟是顾家的东西,他不好意思问得太详细,但又实在心痒难耐,便对顾锦里道:“好孩子,这两样都是好东西,你要是想做,尚叔一定帮你。”

    顾锦里听到这话,笑了起来。她果然没有看错人,尚秀才听到豆油跟酱油的事情,虽然激动不已,却没有让她把方子写下来交给他,让他去找人做,而是说了会帮她做成这两样东西的话。

    三爷爷跟顾大山他们已经习惯顾锦里会做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他们并没有多说,只是看尚秀才激动的样子,免不了担心:“这豆油跟酱油这么好,会不会给我们招祸?”

    经过豆腐方子的事情,他们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这个。

    比起发财,他们更想要的是一家子平平安安的。

    尚秀才笑道:“顾三叔,顾大哥,这个你们不用担心,在田福县,岳父大人还是能说得上话的。”

    他家岳父大人不但在田福县有势力,因着是行伍出身,在军中也是有些关系的,因此想要护住顾家,护住那豆油跟酱油,还是能做到的。

    更何况……

    “这东西还没做呢,等孩子把东西做出来再说。”

    三爷爷跟顾大山听到这话,放下心来,原本想拦着顾锦里不要做这些招人眼的东西,但此刻也松了口:“行,那就让孩子自己先做做看,成了再说,不成就算了。”

    顾锦里见三爷爷跟顾大山同意她做豆油酱油,心里很高兴。说实话,比起豆腐,这豆油酱油更赚钱。

    她想要种药材,就得买地,买药材种子,这些都是需要花大钱的。而但凡值点钱的药材最少也要三年才能收成,所以种药材赚钱这个,速度是很慢的,她必须做其他东西来赚钱。

    尚秀才又问了顾锦里一些关于做豆油酱油的事,越听越感兴趣,恨不得现在就能见到豆油跟酱油。

    顾锦里给他翻来覆去的说了好几遍,直到老严氏带着严氏上门帮忙做饭,尚秀才才停止发问。

    顾锦里松了一口气,没想到尚秀才对这些新东西的好奇心这么重。

    顾玉梅坐在院子里陪着姜氏母女说话,隐约听见什么酱之类的,很是好奇,想来顾锦里又想出了新鲜东西,正在跟尚秀才说呢。

    她有心想要过去听,可二婶说了,要她巴结秀才夫人,这样才能靠着秀才夫人找到好人家嫁人,只得作罢,没有凑过去听。

    但她的心里有些不舒服,怎么顾锦里知道做那么多的新鲜东西?

    要是她也会做,那该多好?

    顾锦里不知道顾玉梅的想法,就算知道了也不会在意,要是顾玉梅敢作,她就敢让她去死。

    顾锦里跟着老严氏婆媳去了自家厨房,帮忙做席,招待尚秀才一家。

    顾锦里想到尚元元喜欢吃甜食,便切了两斤猪肉,做了一道水晶咕咾肉;再剃了一只鸡的鸡肉,做了一道糖醋鸡块。

    这两道菜的做法很简单,只要把肉拍断筋,再沾上一层面粉,搓成肉圆或者是肉块的形状,放进油锅里炸,炸到酥脆后捞起来控油,再调好酸甜汁,把酸甜汁放到锅里煮到浓稠,倒入炸好的肉圆子或者肉块,等肉圆子或者肉块裹上酸甜可口的酱汁,便可起锅。

    因着今天几家人都会来作陪,吃饭的人多,顾锦里又切了一大块猪肉,裹上面粉,做了两大盆的炸酥肉。

    再调配了两碗调味香料,一碗加了辣椒粉,一碗没加,倒进酥肉里,用筷子搅拌均匀,两盆酥脆鲜香辣的炸酥肉就做好了。

    陈氏看见这焦香酥脆的炸酥肉,不住的咽口水,忍不住抓起一把酥肉往嘴里塞,边吃边说:“又香又酥脆,好吃。”

    三奶奶简直没眼看,怒斥陈氏:“你饿死鬼投胎啊,这段时间饿着你了?咋还是这副没吃过东西的德行!”

    这也就是侄媳妇,要是她的儿媳妇,她非得被陈氏气死。

    陈氏没有回话,只一昧的吃。

    顾锦里在旁边淡淡说着:“这两盆炸酥肉我故意做多了,是想等招待完尚叔一家后,分给几位伯娘婶子带回去的。”

    她抬头冲着陈氏咧嘴一笑:“贵婶子,你把你家那份吃完了。”

    “啥?”陈氏听到这话,差点被噎死,肉痛得不行,舔着脸笑道:“小鱼,婶子只是帮忙尝个味儿,可不是偷吃,你可不能不给我家分酥肉。”这肉太好吃了,根本吃不够,她一定要带回家去。

    顾锦里连个眼神都没有给她,转身去把泡好的大米拿去罗家磨成米浆,再回到厨房,拿出一个平底陶碗,把米浆放到陶碗里,隔水蒸米浆,不过两分钟,米浆就凝固成了米粉。

    这么蒸了两刻钟,才蒸出两盘米粉。

    她用开水煮过的菜刀把米粉切成一指宽,再剁了点肉沫,放入醢鲜酱,把肉沫炒熟后,倒进两盘米粉里,再把她放在屋里种出来的葱拔几根,切成碎末,洒到米粉里,便成了一道软糯弹牙的南方小吃。

    陈氏看那米粉很是晶莹剔透,想要尝一筷子,却被顾锦里瞪回去:“贵婶子,你明天是不想去卖豆腐了吧。”

    陈氏一噎,赶忙缩回手,这新鲜吃食可以不吃,但钱是不能不赚的。

    顾锦里跟三奶奶、老严氏婆媳在厨房里忙活了一个时辰,直到午时正刻,才把席面做好。

    而顾锦安、顾德兴、顾德旺也把自己最拿手的字或文章默写完毕。

    顾德旺看着自己写的字,快哭了。这也太丑了,很多字都是前后上下分开的,除了他以外,别人根本看不懂。

    他想让大堂哥帮忙写,可那个阿九一直在旁边看着,他往大堂哥身边一凑,那个阿九就笑眯眯的喊他一声:“旺哥儿。”

    他就像做了坏事一般,立马缩回去,不敢再求大堂哥帮忙。

    等墨迹干透后,阿九把他们所写的字跟文章收起来,道:“小的会把这三张纸交给老爷,诸位放心。”

    顾德兴有些失望,原来不是当场看,当场收徒,但现在是他想拜师,也只能这样了。

    “吃饭咯。”三奶奶喊着,用木制托盘把一道道冒着热气的菜肴端出厨房。

    因着官家人讲究,他们就分成男女两席,但家里地方小,女眷就在堂屋吃,男人们只能到院子里去吃。

    好在如今是正午,比较暖和,院子里还生着火堆,在院子里吃饭,也没那么难受。

第108章 宾主尽欢

    吃饭的地方虽然简陋,但饭菜却很丰盛,有炸酥肉、红烧肉、水晶咕咾肉、糖醋鸡块、红烧竹鼠、炖鸡肉,这些都是肉菜,每种肉菜的分量都很多,不是两大陶盆就是两大陶碗。

    素菜自然也少不了,有香煎五香豆腐、香葱煎蛋、醋溜大白菜、用鸡汤炒出来的鲜豆芽,以及顾锦里特意给尚元元做的肉汁米粉。

    家里做豆腐的时候揭了豆皮,顾锦里用豆腐皮做了个三丝春卷,里面包上焯熟的豆芽、鸡蛋丝、鸡肉丝、葱丝,再抹上一点饴糖跟醢鲜酱熬煮过的酱汁,就成了一道开春的美味。

    几家人都知道尚秀才一家今天要来,只要没有出摊卖豆腐的,全都过来作陪,秦家也来了。

    不过只有秦老跟秦三郎来了,秦二郎依然没来,他还是跟以前一样,很排斥他们。

    院子的火堆上,秦三郎正在用铁板烤着三只野兔,四条鲤鱼。

    兔子是他前天进山打的,鲤鱼是今早去大丰山的河里摸的,真正的山珍河鲜。

    而烤鱼的法子是顾锦里教的,秦三郎烤过几次,如今已经学会。

    他一个人在火堆前忙碌着,一会儿给兔子洒调料,一会儿给烤鱼抹酱汁,动作不见忙乱,反而有一股行云流水之感。

    尚秀才看得有趣,走过来问道:“这是在……烤鱼?”

    这种把鱼放在铁板烤的法子,他从来没有见过。以前去参加文会的时候,也有那狂士烤鱼吃,可都是把鱼串在树枝上,直接放在火上烤,看着肆意娟狂,可那烤鱼的味道,真是不敢恭维。

    秦三郎点头:“嗯,小鱼说,用铁板烤出来的鱼好吃,没有烟熏味,只有焦香鲜美。”

    尚秀才听得来了兴致,便站在一旁看着。

    院子里在烤鱼烤兔肉,堂屋里已经坐满几家的女人和孩子。

    三奶奶知道姜氏是官家小姐,生怕陈氏她们太粗鲁,冲撞了姜氏,便在堂屋里摆了两桌。

    一桌是老严氏婆媳、陈氏带着各家的孩子吃,一桌是她跟崔氏、顾锦里、顾锦绣、程哥儿陪着姜氏母女吃。

    顾玉梅原本是被分到陈氏她们那一桌,可她站着不肯走,三奶奶怕出事儿,只好让她坐下。

    因着姜氏的爹是县尉,几家人吃饭的时候都不敢说话,吃得小心翼翼,生怕丢脸。

    元元倒是不怕生,还记着顾锦里说的,有比甜豆花更好吃的东西,看着满桌子的吃食,问着顾锦里:“姐姐,姐姐,这些东西都比豆花好吃吗?”

    她胖乎乎的手,指着那盘晶莹剔透的肉汁米粉,问道:“是这个吗?”看起来跟甜豆花有点像,都是亮晶晶的。

    “是的,这道肉汁米粉也算。”顾锦里点头,用手遥指着几道菜,说着:“还有这道水晶咕咾肉、糖醋鸡块、豆皮春卷,都是给元元准备的。”

    “哇~”元元听到有这么多道菜是专门给她准备的,险些流下口水,对着姜氏道:“娘,娘,要吃要吃。”

    姜氏抱住她,道:“别乱动,娘给你夹。”

    姜氏见那肉汁米粉很是软糯的样子,适合小孩子吃,便夹了两条,放进元元的小碗里,喂她吃。

    元元跐溜一声,把一条米粉吃进嘴里,用她的小米牙嚼着,吃完后,对姜氏道:“糯糯的,好吃。”

    姜氏笑着点她的额头:“馋猫。”

    又给她夹了两颗水晶咕咾肉,元元一吃就爱上了:“甜甜的,好吃。”

    姜氏听罢,也吃了一颗,果然酸酸甜甜的,很是好吃,她叹道:“这些都是你们老家的吃食?真真是色香味俱全,吃着很是开胃。”

    这桌上的菜肴,很多都是她没见过的。

    三奶奶笑道:“哪里是老家的吃食,是小鱼自己琢磨出来的。”

    姜氏听了,很是意外,但想想,这孩子能做出豆腐,会做几道新鲜菜,也没什么可奇怪的。

    她夸了顾锦里几句,把桌上的菜肴都吃了一遍,越吃越觉得好吃。

    三奶奶见她吃得高兴,提着的心才放下。

    屋外,男人们也吃得很开心,尚秀才虽是读书人,却也能跟他们喝酒吃肉,甚至还拎着酒壶,拿着刀子去切烤好的兔肉,颇有几分狂士的意味。

    但尚秀才最喜欢的是肉汁米粉跟烤鱼。

    那铁板烤鱼没有草木的烟熏味,只有焦香与鱼肉的鲜美,吃进嘴里,酥香又多汁,好吃得他吃了半条。

    再来就是那水晶咕咾肉,竟是酸酸甜甜的,吃着很开胃,还有鸡汤炒豆芽,爽脆的豆芽加上鸡汤的鲜美,真真是爽口不已。

    特别是在二月,这种青黄不接的时候,吃了一个冬天的白菜萝卜,突然吃到豆芽菜,那可真不是一般的舒服。

    这顿饭是吃得宾主尽欢。

    吃完之后,已经是未时四刻,尚秀才一家三口又在顾家坐了半个时辰,快到申时的时候,告辞离去。

    三奶奶跟崔氏收拾了一份回礼,给尚秀才一家带回去:“都是自家做的豆腐、香料、豆芽之类的,不值什么钱,你们带回去吃。”

    尚秀才夫妻没有推辞,收下回礼。

    顾锦里把顾锦绣的一幅绣品,还有米粉、豆浆、豆芽的方子写下,交给了姜氏。

    姜氏见她竟然把这三种东西的做法写给她,很是吃惊。在大楚,几乎没人会把自家的技艺外传,她犹豫着该不该收?

    尚秀才道:“收下吧,这是孩子的一番心意。”

    既然要做故交来往,那就不能这么客气。

    姜氏欢喜的收下,并保证道:“好孩子,你放心,这三样东西婶子绝不会外传。”

    顾锦里倒是无所谓,不过是一些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吃食罢了。

    几家人把尚秀才一家送出门,元元舍不得离开,抓着院子的门扇道:“不走不走,还要吃好吃的。”

    小鱼姐姐家的东西太好吃了,她要留下,不要回去吃蒸鸡蛋。

    姜氏轻轻拍了她的手一下,佯装愠怒的道:“你这么贪吃,你小鱼姐家可不要你。”

    元元一听,立刻眼泪汪汪的看着顾锦里,可怜兮兮的道:“小鱼姐姐……元元平常吃得很少的。”

    顾锦里差点忍不住笑出声,拿出一个黄纸包着的香煎五香豆腐,递给元元:“喏,这是姐姐给元元留的,元元拿着路上吃,等吃完以后,再来姐姐家玩儿。”

    元元松开扒着门扇的手,抱住那包香煎五香豆腐,重重点头:“嗯,元元吃完再来姐姐家玩儿。”

    姜氏看得没脾气,她怎么生了一个这么爱吃的女儿?

    这么闹腾一番之后,尚家一行人总算离开。

    尚秀才直到临走,也没有单独询问顾锦安、顾德兴、顾德旺三人的学问,也没有说收徒的事儿。

    顾德旺是松了一口气,顾德兴很失望,顾锦安虽然也失望,但他想,阿九既然收了他们写的字跟文章,那尚秀才就一定会看,只要耐心等待,一定会有结果。

    ……

    何村长家,何大仓对何村长道:“爹,姜县尉的女婿一家走了。”

    尚秀才拉着两车东西来拜访顾家,动静闹得不小,大丰村的人都知道了,何村长家也不例外。

    “都送了些啥东西?”何村长问道。

    何大仓说:“去看搬东西的人说,送了不少东西,米面肉菜铁锅农具车轱辘,全都有。”

    何村长一惊,竟然还送了铁锅农具车轱辘,这些可都是大件东西,没有几十两银子置办不下来。

    不过,以尚家跟姜家的富裕,送个几十两的东西并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看以后的走动。

第109章 观望

    何大仓问何村长:“爹,咱们接下来该咋办?是不是去向顾家示好?尚秀才今天可不是一个人来的,是带着媳妇女儿来的。他那媳妇可是姜县尉的女儿,能上顾家的门,还留下来用饭,看来姜县尉是真的要护着顾家了。”

    虽说是救命大恩,可顾家是什么人家?不过是逃荒来的灾民。而尚秀才的媳妇却是姜县尉的女儿,真正的官家小姐,根本不用亲自上门道谢,随便给点钱,这救命之恩也就买下来了。

    可尚秀才却带着媳妇女儿登了顾家的门,摆出一副要跟顾家交好来往的样子。

    “顾家是交了大运了。”何大仓叹道,以后跟尚家姜家走动,谁还敢小看他们。

    何村长却没有立刻下决心去交好顾家,而是说道:“再看看。可能是读书人要面子,这才亲自上门拜访,以后的事情还说不准。”

    要是这次之后,尚秀才一家不再跟顾家来往,而他们家却火急火燎的去跟顾家交好,陆家肯定会恼怒,等陆家再起来,他们何家可是要吃不了兜着走。

    何大仓蹲在地上烤火,听到这话,皱起眉头道:“还等?爹,再等下去,可就迟了。”

    等顾家真正站稳脚跟,他们再靠上去,顾家还能看得上他们?

    “且顾家的豆腐生意极好,镇上的人都买疯了,一天能赚不少钱呢。这顾家现在是有靠山有营生,眼看着就要起来了,咱家不靠上去,岂不是白白浪费交好的机会?”他家虽然是村长家,可他家没啥营生,除了他爹是村长以外,也就二弟在县里的布庄做个账房先生,是要靠山没靠山,要营生没营生。

    何大仓不算聪明,所以想的没有何村长多,觉得顾家好了,就想靠上去,给自家添个助力,但何村长谨慎惯了,依然摇头:“不能急,再等等看。”

    “那陆家在顾家手里吃了这么大一个亏,不会善罢甘休,肯定是要报复的,咱们家要是现在就靠上去,而尚家姜家却不跟顾家来往了,等陆家缓过来,开始报复的时候,咱们家可是会被连累的。”

    何村长烤着火,望着萧瑟的院子,再次说了那句:“不能急,再等等。”

    何大仓没办法,只能压下想要去顾家交好的心思,继续等着。

    除了何村长家以外,大丰村的不少村民也在关注着顾家,有心想靠上去交好,又惧怕陆家的报复,犹豫过后,也跟何村长一样,选择观望。

    尚家村是距离庆福镇最近的一个村子,走路只要两刻钟就能到镇上,但距离大丰村却有些距离,即使坐着骡车,尚秀才他们也花了半个时辰才到家。

    到家后,一家人换下见客的厚重衣裳,喝了一杯暖茶后,这才舒坦起来。

    元元在顾家玩了半天,回到家后就睡着了。

    姜氏把她抱到里屋的床上,给她压好厚厚的被子,再把屋里的炭火烧旺,这才去了外间。

    尚秀才拿出顾锦安三人写的字跟文章,看见一张纸上满是歪七扭八的字,忍不住笑了。

    姜氏凑过来看见那字,也捂嘴笑了起来:“这是谁写的?”

    尚秀才指着纸张右上角的一个名字道:“顾德旺。”这还是阿九提前给他说的,要不然,单看这右上角的厂页人?日王,他还真认不出这三个字是顾德旺。

    尚秀才放下顾德旺的字,又看了顾德兴的,顾德兴写的是四书里论语的学而篇和为政篇。

    看得出来,这个顾德兴有颗想要当官的心,可他对为政篇的熟练度并不高,只写完了学而篇,却没能把为政篇写完。

    他早就说过,让他们把自己认为学得最好的字或文章写下来,可顾德兴分明没有把为政篇学好,可为了表现,还是强行把为政篇写下。

    尚秀才再想到顾德兴今天脸上的表情,摇了摇头,再看下一篇。

    原本是不抱什么期望的,却是眼前一亮,这是一篇千字文,整整一千字,全都写完了,且笔锋凌厉,银钩如龙,撇捺似山,自带一股子气势。

    “好,写得好。”尚秀才对这篇字很是满意,以字观人:“这个顾锦安是个有志气的。”

    姜氏听到这话,看了他手里拿着的字,见纸上的字磅礴大气,似银蛇狂舞,也不住的点头:“这篇字写得不错。不过……”

    她顿了顿,道:“也是个想当官的,字里带着股急切。”

    许是知道相公的名声,想要拜师,所以都争着表现。

    尚秀才听到这话,眉头微微一皱,站起身,在屋里走了几圈,最后来到书桌前,拿起笔,蘸了蘸墨,在纸上写下两个字:问志。

    很清晰明了,他就是想知道顾锦安此生有何志向?

    他虽然没有去考举人,对当官也不感兴趣,可他却不觉得想要当官有什么不对。

    不过,他不喜欢邹县丞那样的官,若是顾锦安想要当那样的官,他是不会教他的。

    姜氏看着纸上的问志二字,问尚秀才:“相公这是想收徒?”

    尚秀才跟姜氏的感情极好,有什么事情都不会瞒着她,闻言点头:“确实有这个心思,一是觉得顾锦安不错,二是这能维系我们两家的关系。”

    他看着姜氏道:“邹家陆家不是吃素的,等缓过劲来,定会再寻办法对付顾家,只有我们一直跟顾家走动,才能让那两家忌惮,不敢对顾家下手。”

    姜氏听罢,并没有反对尚秀才这么做,反而点头,说道:“合该如此。”

    不说顾家是他们家的救命恩人,单说她姜家跟邹家有仇,那他们就会帮顾家。

    尚秀才见她没有反对他跟顾家来往,微微放心,又怕委屈了姜氏,便问她:“你今天跟顾家的女眷相处,觉得如何?要是你心里不喜她们,以后可以不去,由我来跟顾家来往。”

    姜氏嗔他一眼,道:“瞧你说的,正如你所说,顾家虽是逃荒来的灾民,可却是有分寸有骨气的人家,今天这番相处,看那顾家的行事,是可以来往的。”

    她想了想,又道:“特别是崔氏,看她举手投足,有一股说不出的韵味,看着像个地道的农家妇人,可又觉得不太像。”

    总之崔氏给她的感觉很奇怪。

第110章 洛绣

    尚秀才没有接这话,毕竟崔氏是个妇人,他一介男子,不好去谈论一个妇人。

    姜氏又拿出顾锦绣的那幅绣品,摊开来给尚秀才看:“相公你看这幅图。”

    尚秀才看向那幅绣图,只见罗盘大的双层葛布上,绣着十几个人物,图里的人或是在砍树搭建草棚,或是在生火煮食,或是在山间找食找水,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仿佛活在布上一般。

    尚秀才有些惊讶:“这图绣得可真是生动。”

    虽是在廉价的葛布上做绣,所用的绣线颜色也很单一,不过是灰白黑青四色,却因为绣艺精湛,并不让人觉得这绣品廉价,反而平添一份朴实厚重之感。

    姜氏也很满意这幅绣品,说道:“这是小鱼的大姐绣的,刚开始的时候,我也只单纯觉得绣姐儿只是绣艺精湛,可回来的路上想了一路,才发现这幅绣品的绣法,颇似洛绣。”

    洛绣是四大绣之一,以擅长绣人物景出名,洛绣绣出来的人物景色,皆很生动,在前朝的时候,更是被定位宫绣,是进贡的贡品,只流传在宫里与达官贵族之中,市面上极少有卖,可谓是千金难求。

    也就是到了大楚,洛绣才在民间传开。

    这幅绣品要真是洛绣,那价值可不少。

    尚秀才听得皱起眉头,一会儿之后,对姜氏道:“可能只是相似,你不必放在心上,咱们只真心跟顾家来往便可。”

    尚秀才并不想去探求太多。

    姜氏明白尚秀才的意思,点头道:“相公放心,我晓得的,不会去追问什么。”

    不管崔氏的来历如何,如今也只是个农妇,而他们家与顾家相处,只是为了报恩,并不想挖掘崔氏以前的秘密。

    第二天一早,老骆跟阿九各自驾着一辆骡车,向着大丰村的顾家驶去。

    因着石磨重,足足一个时辰后,两辆骡车才来到大丰村,停在顾家的院门前。

    阿九扬声喊道:“顾家大叔,我们把石磨运来了,您看看,要放在哪里?”

    三爷爷跟着顾大贵夫妻、顾大木夫妻出摊去了,顾锦里今天没去,便跟着顾大山迎了出来,来到骡车后面,看到骡车里装着一大一小两个石磨,皆是吃了一惊。

    顾大山道:“不是说一个吗?咋送了两个来?”

    阿九笑道:“老宅里原本就是两个石磨,一大一小,用着方便。您看看,这石磨要往哪里放?”

    顾锦里家的院子满是装着豆腐的木盒子,已经没有地方放两个石磨,顾锦里想了想,道:“把大的运到罗家去,小的留下来,放到厨房门外。”

    大石磨直径足有大半米,实在太大了,而小石磨直径只有一尺多,很适合自家用,便留了下来。

    “行,那我们先把小石磨给你们搬进去。”阿九喊来老骆,两人把小石磨用粗绳绑好,用两根扁担抬着,抬到顾家厨房门外,给顾家放好。

    顾大山已经跑到罗家,去喊正在磨豆子的罗父跟田叔。

    罗家父子跟田家父子,包括秦三郎都来了。

    这大石磨太重,没有五六个男人根本抬不动。

    老骆驾车的技术不错,对几家的男人道:“我先把车赶进院子去,等进了院子,再把石磨搬出来。”

    “诶。”几家男人应着,让开一条路来,让老骆牵着骡车,进了罗家的院子。

    他们几家的院子都很大,有前院和后院,皆有大半亩左右。

    老骆把骡车赶进前院,停在院子中间。

    罗父他们过来,开始搬石磨。

    石磨分为底盘和上下磨扇三部分,秦三郎不过十四岁,可他的力气极大,一个人就把半米大的磨扇搬下骡车,咚一声,让磨扇立在地上,自己扶着磨扇,把磨扇滚到院子左侧。

    罗父年轻的时候受过伤,可不敢像秦三郎这般做,而是跟罗武两人抬下另一块磨扇,父子俩滚着磨扇,放到院子左边。

    剩下的底盘,由田叔父子、顾大山父子用拳头大的木棍抬着,抬到院子的左侧,放着一块埋好的大石上。

    紧接着,罗家父子把两块磨扇放在底盘上装好,这石磨的事情就算完了。

    忙了这么一通,几家人都是浑身冒汗。

    阿九见石磨搬完了,又道:“还有东西没搬来,我们再跑一趟。”

    说着跟老骆转头走了。

    顾大山追上去问:“不是只有两个石磨吗?咋还有东西?”

    可阿九跟老骆已经驾着骡车跑远了,没有回他的话。

    顾大山叹气,嘟囔着:“也不知道还去拉啥东西?”

    顾德兴知道尚秀才家的下人来了,着急忙慌的赶来,没有看见尚秀才家的下人,忙问顾大山:“大山叔,尚秀才家的下人呢?”

    顾大山道:“刚走。”

    “走了?”顾德兴急了:“怎么这么快就走了?您咋不拦住他们?”

    顾锦里看了顾德兴一眼,道:“这石磨可是搬了足足两刻钟的功夫,你自己来迟了还怪别人,可笑。”

    这大少爷要是早点来,不就见到人了。

    顾德兴脸上一红,被顾锦里的话臊得不轻。

    顾大山的脾气好,见他这样,笑着道:“兴哥儿别急,阿九他们等会儿还会再来。”

    顾德兴听到这话,眼睛一亮:“真的?”

    顾大山点头:“真的,说还有东西要送来。”

    顾德兴很高兴,没有再回家,而是留在罗家等着,等了足足一个多时辰,才把阿九和老骆等来。

    老骆和阿九这回搬来不少东西,有桌椅板凳,两个石舂,还有两块大铁板。

    顾锦里一看到这两块铁板,就知道这是尚秀才特意给他们家订做的东西。

    大楚可没人用铁板做东西,也就他们家会用铁板做香煎五香豆腐,但她没有推辞,更没有说穿,送都送来了,再退回去,麻烦不说,还矫情。

    顾大山看见这两块铁板,知道铁板贵,不想收,但阿九的嘴巴利索,不一会儿就把顾大山说服,让他收下铁板。

    顾德兴知道阿九他们又来了,急忙赶来顾家,问阿九:“尚秀才可看了我写的文章,他可有说些什么?”

    一路逃荒,特别是经过恶人杀人的事儿,顾德兴是被吓破了胆,安顿下来后,有一段时间不敢出门,而他浑浑噩噩这么长时间,终于找到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那就是念书考功名!

    这是他从小到大都在做的事儿,除了这件事以外,他什么也不会做,也不想去学其他的活计,他讨厌去砍柴,讨厌磨豆子,他的手是用来写字的,不是用来做这些粗活的。

第111章 不收

    阿九听到顾德兴的话,直接回道:“顾家兴哥儿,你们昨天写的字跟文章,老爷已经看过了。”

    顾德兴闻言,整个人都激动起来,问阿九:“尚秀才如何说的?是不是,是不是……”觉得他的文章写得好,要收他为徒?

    阿九笑了笑,道:“老爷没说什么,只是让小的把三封信交给你们。喏,这是你的,还有旺哥儿的。”

    阿九从腰间的布袋里拿出三封信,把其中两封交给顾德兴。

    顾德兴接过,来不及跟阿九道谢,直接冲出顾家院子。一离开顾家院子,他就迫不及待的打开那封写着自己名字的信。

    可看到信上的内容,顾德兴整颗心都凉了下来,信上只说了两句话,一句是对他学问的评价,说他要是想念书,可以去镇上的私塾念个十年,或许能考上功名。

    最后一句,却是明确说了,他不会收徒的话。

    顾德兴不敢相信,自己写的文章那么好,尚秀才竟然不收他?

    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又打开那封写着顾德旺姓名的信,这封信上只写了一句话:可找松子沟的许童生启蒙。

    明显的看不上顾德旺的学问,连给他启蒙都不愿意。

    顾德兴的心里总算是平衡一些,可他还是不甘心,为什么尚秀才不收他为徒?

    要是他能拜尚秀才为师,那就能跟姜县尉攀上关系,他们家就能因此得利。

    可顾德兴毕竟只是个十七岁的少年,又是乡下孩子,见识有限,一时间也想不出更好的法子来让尚秀才收他为徒,只能失魂落魄的回家。

    阿九见顾德兴没有纠缠,松了一口气,看向旁边的顾锦安,把一封信交给他:“安哥儿,这是老爷给你的信。”

    顾锦安忐忑的接过,道了一声谢后,回了自己跟程哥儿的房间,打开信封,看着上面的信。

    信上只写着两个字:问志。

    顾锦安眉头紧皱,不过很快就明白尚秀才的意思,尚秀才是在问他的志向。

    顾锦安立刻拿出纸笔,在黄纸上写下一句话:安此生之志,唯护家与为民请命尔。

    写完,他看着这句话,又忐忑起来,他把护家写在前面,表明了自己第一个想要守护的是家人,第二个才是为民请命。

    若是尚秀才看了这个答案,会不会觉得他是个自私的人,因此不收他?

    顾锦安有过犹豫,但他没有改答案,等墨迹干透后,把黄纸折好,装进一个用黄纸做成的简易信封里,拿去交给阿九:“这是我给尚叔的回信,请九哥务必帮忙送到尚叔的手上。”

    阿九接过信,笑道:“安哥儿放心,小的一定把信带到。”他家老爷也在等着呢。

    阿九并没有在顾家待多久,送完东西后,揣上顾家给的豆渣饼,再拿上崔氏准备的一份回礼,跟老骆驾车回了尚家。

    顾锦安在院子里站了一会儿,便回到厨房做豆腐。

    顾锦里看他很是紧张的样子,并没有问他给尚秀才写了些什么?而是拿出一袋黄豆,开始挑豆子准备做豆油。

    足足挑了一个时辰,才挑出二十斤黄豆。

    她把黄豆拿到厨房外的小石磨,开始用石磨碎豆子,又忙了一个多时辰,才把二十斤豆子给磨好。

    等把豆子磨好,天色也黑了下来,顾锦里收拾收拾,便去做饭。

    她做饭舍得放油,比较好吃,所以只要她在家,她就会做饭。崔氏虽然心疼油,可崔氏更心疼孩子,也就由着顾锦里折腾。

    晚饭是香喷喷的红薯陈米饭、昨天吃剩下的炸酥肉、香煎豆腐、炒鸡蛋、炒豆芽、还有白菜肉沫豆腐汤,油水很足,一家人吃得很开心。

    三奶奶口中抱怨着:“这吃得也太好了,有酥肉就别做鸡蛋了,还有这饭,喝粥就成,不用做干饭。”可看着几个孩子不再像以前那般干瘦,又觉得这么吃很值得。

    吃过晚饭,几家人来到顾锦里家,例行数钱分钱。

    他们如今的生意很好,每天都能卖出三百五十斤的豆腐跟两百斤的豆渣,还有上百包的调味香料。

    大家数完钱后,顾锦安开始报数:“扣除预留本钱后,今天的纯利是十两三百六十文。”

    他家能分到四两一百四十四文,而其他六家,每一家都能分到一两零三十六文。

    田婶捂着心口道:“一天就能分到一两银子,哎哟,这可真是太多了。”

    刚做豆腐营生的时候,他们每家一天也就能分个几百文,今天竟然能分到一两往上了,真真是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事儿。

    陈氏看着田婶的样子,很有些看不上,说道:“这就多了?以后还能更多呢。如今镇上的人家,那是家家户户都吃咱们的豆腐,今天还有不少吃食铺子来咱们摊子上问,想要做咱们的香煎五香豆腐,他们那是做梦,这可是咱们活命的营生,哪能让他们跟着做?”

    说到这个,陈氏就很得意,因着豆腐营生,镇上有不少人来巴结她,想要套出这豆腐的做法,可她是谁啊?能告诉他们?

    几家人高高兴兴的分完钱,便各自回家。

    第二天的时候,轮到罗家跟田家出摊,顾锦里跟秦三郎也跟着去了。

    她还带上了她家的户籍,来到镇上后,帮忙开了摊子,她就跟秦三郎去了铁铺,订做了十个盘子大小的铁饼,跟两个三斤重的铁锤。

    铁匠对她做的东西很好奇,问了一句:“这铁锤还有用处,你家做铁饼干啥?”又不能吃。

    顾锦里笑笑,随便想了个理由糊弄铁匠:“我家想出个新鲜吃食,要用这铁饼来做,所以来订做铁饼。”

    如今顾家的豆腐卖得好,镇上的人都知道,铁匠师傅也是知道的,听她这么说,便没有多问,看过她的户籍后,说道:“现在的铁贵,一斤生铁要一两银子,你做十个铁饼,每个都有一斤重,再做两个三斤重的铁锤,这些东西做下来,得要二十两银子。”

    这还算便宜的了。

    “你要是做的话,留下五两银子定金,明天午后就能来拿。”

    这东西容易做,也就锤子费事一点,那什么铁饼的,随便敲几下就行。

    顾锦里手里还有齐逸给的一些银钱,爽快的给了五两银子定金,带着秦三郎离开铁铺。

第112章 涨价

    出了铁铺后,秦三郎犹豫一会儿,问顾锦里:“小鱼,你做这些铁饼做什么?这可要不少钱,大山叔和大山婶知道这事吗?”

    顾锦里看向秦三郎,少年的脸上只有担忧,没有任何责怪她乱花钱的意思,便笑着道:“秦小哥不用担心,我爹娘知道的,我跟他们说过要订做铁饼铁锤榨豆油。”

    “榨豆油?”秦三郎皱起眉头,并不知道豆油的事。

    “就是用黄豆榨出来的油,可以拿去卖钱的。”顾锦里知道秦三郎是担心她血本无归,便道:“你不用担心我会亏本,那豆油要是做不成,我还能把铁饼铁锤卖给铁铺。”

    铁的东西溶化后还能再炼冶,不会浪费。且铁铺很乐意收这些东西,毕竟不用再到衙门去过一遍,方便很多。

    秦三郎见她心里有成算,也就放下担心,两人快步回到豆腐摊。

    如今不过辰时中,豆腐摊的生意已经很好,都是拎着篮子或者挑着担子来买豆腐的人。

    楚氏跟田婶正在用铁板煎着豆腐跟豆渣饼,田叔正在用黄纸给客人打包,罗慧娘一边看火,一边给客人拿调味香料包,罗父正在给客人搬白豆腐,三爷爷在收钱,每个人都很忙。

    客人还在催:“老板,你们动作快一点,我还赶着上工呢,记得给我加点辣子。”

    来买豆腐的人有镇上的居民,也有来镇上卖农货的农人,还有来镇上做工的人,而这些做工的人觉得豆渣饼香,有舍得的会买上一两个来当早食吃。

    “来了来了,马上就来。”楚氏一边应着,一边用小铁铲翻动着铁板上的豆腐跟豆渣饼,不一会儿就把煎好的豆腐跟豆渣饼放到一旁的笸箩里,由田婶递给田叔打包。

    顾锦里赶紧去帮忙,他们今天多带了一块铁板,她把洗好的铁板架在从悬壶坊借来的泥炉上,开始生火煎豆腐、豆渣饼。

    滋啦一声,倒上荤油,等铁板冒出白烟后,再把切成小块的豆腐和团成巴掌大小的豆渣饼放到铁板上,开始煎烤。

    片刻后,豆腐和豆渣饼就被煎得两面金黄,再抓上一把调味香料粉,洒在豆腐、豆渣饼上,鲜香的味道立刻冒了出来,再煎上一会儿,撒上一点客人要的辣子,这一批豆腐跟豆渣饼就煎好了。

    秦三郎过来帮忙打包,一行八人动作麻利,忙活大半个时辰后,客人变少,他们总算能歇口气,不用再那么忙碌。

    “累死我了。”罗慧娘一边咬着豆饼,一边喝着从家里带来的豆浆,几乎要瘫在凳子上:“下次我再也不来了。”还是在家里磨香料比较轻松。

    顾锦里用铁铲翻动着豆腐跟豆渣饼,故意笑话她:“你上次也是这么说的,还不是照样来。”

    罗慧娘嘿嘿一笑:“想想还是来摆摊有意思。”

    出摊虽然累,可她能来镇上玩啊,看着人来人往的她就高兴,不可能不来的。

    又问顾锦里:“小鱼,你们刚才干嘛去了?”

    “去铁铺订做了几个铁饼和锤子。”

    “铁饼和锤子?”罗慧娘不解:“要那东西来干啥儿?”

    “做油。”顾锦里给豆腐和豆渣饼撒上调味香料,再煎上一会儿,撒上辣子后,把豆腐和豆渣饼铲进笸箩里。

    秦三郎一手拿着一个小铁铲,一手拿着折成漏斗形的黄纸,一铲六块的把豆腐铲进黄纸里,三两下包好,递给一旁的客人:“您的香煎五香豆腐,加了辣子的。”

    “诶,你们这豆腐是越做越香了。”客人接过豆腐,隔着黄纸嗅了嗅,满意的走了。

    “铁饼能做油吗?”罗慧娘继续问着。

    “能啊。”顾锦里又拿出豆腐跟生的豆渣饼,继续放在铁板上煎。

    罗慧娘不懂这些,但她觉得,小鱼玩铁饼总比去玩蛇要好,便没有再问,而是匆匆吃完东西,又去给客人拿调味香料包。

    今天不是集日,但他们的生意依然不错,不到午时,带来的豆腐就卖完了,而调味香料包更是早在半个时辰前就卖光了。

    不少来买白豆腐的客人没有买到调味香料包,抱怨了几句,只能挑着白豆腐悻然离开。

    田婶翻着箩筐:“调味香料包是按照白豆腐的斤数带来的,咋就卖完了?”

    楚氏道:“你别翻了,就是卖完了,镇上做吃食的铺子摊子都来咱们这里买呢。”

    小鱼做的调味香料味道太好,镇上的吃食铺子、吃食摊子都抢着来买,每次都是一次买上几十包,上百包。

    田婶听到这话,忙道:“那咱们得赶紧回家磨香料,不然可要供应不上了。”

    顾锦里正在帮忙收拾桌凳,把她们的话都听在耳里。

    片刻后,他们把摊子收拾干净,把东西搬去悬壶坊寄放。

    杜大夫正在给客人看诊,见他们来了,只抽空跟他们打了个招呼,又开始忙起来。

    八岁的杜旭生看见顾锦里他们来了,带着五岁的妹妹跑了过来,脆生生的喊着:“顾爷爷、罗大伯、田大伯……”

    把人全都喊了一遍。

    三爷爷笑着,给他们兄妹递了两包香煎五香豆腐和豆渣饼:“拿去跟妹妹吃。”

    “谢谢顾爷爷。”杜旭生道过谢,把两包东西塞给妹妹,让她回后院看熬药的炉火,自己则是帮忙搬东西,大件的搬不动,他就帮着搬凳子、碗筷,直到把东西都搬完为止。

    悬壶坊很忙,他们搬完东西后,不好多逗留,只跟后院的吴老大夫说了几句话,便离开悬壶坊,去粮铺买黄豆。

    “掌柜的,给我们来三百斤黄豆。”罗父对粮铺掌柜说道。

    粮铺掌柜姓陶,原本是看不起他们这些逃荒来的人,可他们这大半个月,天天在粮铺里买黄豆,每次都是几百斤的买,陶掌柜便对他们重视起来,每次他们一来都是笑脸相迎。

    这回也不例外,听到罗父的话,赶忙笑着走出柜台,对伙计道:“还愣着做啥,快去给罗兄弟拿黄豆。”

    “诶,这就去。”伙计们赶忙去称黄豆。

    原以为一切都会像以往那般顺利,可在付钱的时候,陶掌柜却说:“如今粮食贵,这黄豆的价钱涨了,从今天开始得要五文钱一斤。”

    罗父的脸色顿时一沉:“五文钱一斤?咋突然贵这么多?”

    这都快贵一倍了。

    陶掌柜笑道:“你们是逃荒来的,也知道西北干旱两年多,那是颗粒无收,这黄豆虽然难吃,可也是粮食,自然会涨价。”

第113章 收豆

    三爷爷道:“过年的时候下了大雪,这旱情已经缓过来了,近来那米面棉花的价钱都在降,咋这黄豆反而涨起来了?”

    顾锦里看到这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她对陶掌柜道:“掌柜的,这农人卖黄豆给你们粮铺,价钱最贵的也就是五文钱两斤,便宜的时候,两文钱一斤,三文钱两斤也是有的,你要我们五文钱一斤,这可真是天价了,涨价也不是这么个涨法。”

    她笑了笑,笑里带着不屑,道:“莫不是见我们天天来买黄豆,而这镇上就你一家粮铺,想要咬下我们一口肉?”

    肯定是见他们天天买黄豆,猜出这豆腐是用黄豆做的,又看他们的豆腐生意太好,所以要涨价。

    顾锦里猜得没错,陶掌柜就是猜出他们的豆腐是用黄豆做的,又见他们生意红火,便想涨价,让自家也狠狠赚上一笔。

    顾家可是天天来粮铺买黄豆,每次都要买上三百斤,这每斤多涨个两文钱,他一天就能多赚六百文,这可是半两多银子呢。

    但陶掌柜是个要脸面的人,他涨价可以,顾锦里拆穿他,那他就不舒服了。

    陶掌柜脸色不善的瞪了顾锦里一眼,转头看向三爷爷,说道:“顾老爷子,你们是天天来我们这里买黄豆,我坑谁也不能坑你们啊,黄豆的价钱确实涨了,你们要是不信,可以到其他镇子的粮铺去问问。”

    三爷爷的脸色很不好看,陶掌柜后半句话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就是仗着庆福镇只有他一家粮铺,要咬下他们一口肉。

    可他们要是不在这里买黄豆,还能去哪里买?

    陶掌柜见三爷爷不说话,知道他在为难,立刻抖了起来,对三爷爷道:“顾老爷子,您家在镇上摆摊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合该知道这镇上就我们一家粮铺,您家明天还要出摊,要是买不到豆子,您家这摊还出得了吗?”

    陶掌柜原本长得还算不错的脸,此刻真是丑陋无比,连那翘起来的胡子都带着一股小人之气。

    三爷爷被陶掌柜的话气到了,这分明就是威胁。

    罗父也气得不轻,指着陶掌柜道:“掌柜的,开门做生意,讲究的是个长远,你这么做,可是会坏了名声的。”

    陶掌柜却是不怕的,顾家不过是逃荒来的灾民,他欺负欺负又能怎么的?

    何况,曾掌柜说了,这顾家得罪了县丞大人,要是他能让顾家吃个亏,县丞大人一定会高兴。

    “如今黄豆就是这么个价,你们要买就买,不买就走。”陶掌柜知道顾家要做豆腐,是吃定了他们。

    只可惜,回应他的却是顾锦里的一句话:“这黄豆你留着发霉吧,我们不买!”

    “三爷爷,咱们走。”顾锦里率先走出粮铺。

    三爷爷他们见她已经把话说出去了,只能跟着她离开。

    一行人回到豆腐摊,楚氏看他们的脸色不好,也没有挑着黄豆回来,忙问道:“这是咋了?黄豆呢?怎么没买?”

    罗父道:“那粮铺的陶掌柜把黄豆涨到五文钱一斤,明摆着要坑咱们,我们就没买。”

    “五文钱一斤,这陶掌柜是疯了吧?”楚氏惊了,黄豆这东西是最常见的,随便什么地方都能种。且因为粗粝难以煮熟,一直价贱,最贵的时候也才四文钱一斤,这五文钱一斤的黄豆,可真是天价了。

    田婶一脸担忧:“没有买到黄豆,那后天咋办?”

    如今天冷,他们都是提前一天把豆腐做好,可家里的豆腐也就够卖一天,等明天卖完就没了。

    顾锦里道:“咱们回家,收豆子去。这黄豆是家家户户都有的粗粮,咱们三文钱收,想卖的一定不少。”

    她就不信,没了陶掌柜的粮铺,她还买不到黄豆?

    三爷爷点头:“这是个法子,走,咱们回家收豆子。”

    临走前,顾锦里还在集市上喊了一嗓子:“诸位叔伯婶娘,我们顾家豆腐摊收黄豆,三文钱一斤,你们要是有黄豆,明天可以带来,多少我们都收。”

    他们摆摊的集市上有不少卖农货的农人,听到这话,纷纷问道:“顾家小姑娘,你们真的要收黄豆?三文钱一斤?”

    顾锦里点头:“没错,三文钱一斤,我们顾家的摊子就在这里,你们要是卖,明天就拿来。”

    有正在卖黄豆的汉子赶忙说道:“别明天了,我这里就有两袋黄豆,足足有六十斤,你们要是三文钱一斤,我现在就把黄豆卖给你们。”

    他家里的婆娘生了个儿子,可家里穷,没钱买鸡蛋,便想把家里的黄豆卖了,买一篮子鸡蛋回去给婆娘坐月子。可粮铺给的价钱太低,两斤才三文钱,他舍不得卖,就挑到这里来,想卖个好价钱。没成想,这好价钱还真的来了。

    那汉子挑着黄豆来到顾家的豆腐摊,解开麻布袋子,让他们看里面的黄豆:“都是好豆子,晒得干干的,没发霉。”

    罗父抓起两把黄豆,看了看,再放了几颗到嘴里咬碎,尝过味道后,对三爷爷道:“三伯,他家的黄豆不错,咱们买了吧。”

    三爷爷也看了那两袋黄豆,点头道:“行,买了吧。”

    六十斤黄豆,三文钱一斤,三爷爷给他数了一百八十个大钱。

    那汉子拿着钱,小心翼翼地装进钱袋里,笑着给三爷爷道谢:“多谢老爷子了,您可是帮了我家大忙。”

    罗父把两麻袋的黄豆倒进箩筐里,把麻袋还给那汉子,那人拿着袋子离开了。

    这桩买卖做下来,周围的人都知道他们是真的在收黄豆,纷纷说道:“顾家老爷子,我家也有黄豆,明天拿来给您。”

    “顾家老爷子,我家也有黄豆,明天给您拿来,三文钱一斤啊。”

    三爷爷道:“好,三文钱一斤,放心着,不压你们的价。”

    少顷,一行人离开镇子,往大丰村走去。

    他们今天走得很慢,每路过一个村子,罗父跟楚氏就到村里去说收黄豆的事儿。

    等回到大丰村的时候,他们已经收了四百斤的黄豆,而路过的十几个村子都知道他们顾家要收黄豆的事儿。

第114章 交好

    经过姜县尉帮忙出头的事,大丰村里有那么几户人家对他们表现出善意来,看见他们收摊回来,主动打招呼:“顾老哥,收摊回来了,今天生意咋样,挺红火的吧?”

    问话的是住在后村的何老锅。

    何老锅今年六十,家里五个儿子,十三个孙辈,人丁很是兴旺,可就是穷,如今一大家子还挤在一座泥土院子里,靠着家里的十五亩地过活。

    他是做梦都想让自家富起来,见秦顾罗田几家的豆腐生意做得不错,便想跟他们几家打好关系。想着秦顾罗田几家要是请人手帮忙的时候,能想到他家。

    至于陆家的报复?

    呸!

    他家都快揭不开锅了,还怕陆家的报复?

    三爷爷笑道:“还行,跟往常差不多。”

    三爷爷没有明确说家里的生意如何,却是说道:“何老弟,我们家在收黄豆,三文钱一斤,你们家要是有黄豆想卖,可以卖给我们家,多少都收。”

    何老锅惊了,原本是蹲着的他,不由得站起身,问道:“顾老哥说的是真的?你们家三文钱一斤收黄豆?不压价?”

    三文钱一斤的黄豆是粮铺出货的价格,他们卖给粮铺,两斤才三文钱,顾家给的价钱足足高了一倍啊。

    三爷爷笑道:“不压价。”

    何老锅得到确切的话,再也坐不住了,忙道:“顾老哥等着,我这就给您家拿黄豆去。”

    何老锅赶忙进了自家院子,喊着:“大苗二苗三苗,你们几个兔崽子,快点给老子把家里的黄豆搬来,给你顾叔家送去。”

    三爷爷他们则是继续向着村尾老屋走去,回到家后,把收黄豆的事情跟大家伙说了。

    陈氏正在顾锦里家舂香料,知道粮铺的黄豆涨价了,气得大骂陶掌柜:“早就看出那不是个好东西,看着人模狗样的,实则是烂了心肠的奸商,专门吃咱们农人的血肉,我呸,咒他生儿子没**,生女儿是个小妇命!”

    骂完后又说:“咱们自己收豆子也不错,还能压压价。”

    她可是知道的,粮铺收黄豆不过是两斤三文钱。

    三爷爷说:“咱们是三文钱一斤收,不能压价,但收豆子的时候必须看好喽,不能收那发霉或是虫蛀的坏豆子。”

    陈氏听了不能压价,立刻兴致缺缺,这不能压价,她还赚什么?

    三奶奶他们听了粮铺黄豆涨价的事儿,也很生气,但看着罗父秦三郎他们挑回来的四百斤黄豆,又觉得这收豆子也不错,起码是他们挑东西,价格咋样由他们说了算,也就不再发愁。

    三爷爷他们歇息片刻,何老锅就带着自己的大儿二儿三儿挑着黄豆来到顾家。

    何老锅去何村长家借了一杆大秤,此刻抱着大称道:“顾老哥,我们把黄豆送来了,您称称看,有多少斤?”

    三爷爷道:“我们先看看豆子。”

    “应该的应该的,顾老哥您看看。”

    三爷爷跟罗父查看着何老锅家的三担黄豆,见黄豆晒得很干,没有发霉,也没有被虫蛀,便点头道:“豆子不错,称豆子吧。”

    何老锅赶忙让三个儿子用大称称黄豆。

    “顾三叔,一共是三百二十六斤。”何老锅的大儿子何大苗说着。

    三爷爷听到重量后,算了算钱数,给何老锅数了九百七十八文钱:“给,这是豆子钱。”

    何老锅激动的接过银钱,差点红了眼圈:“我种了一辈子黄豆,这价钱是卖得最好的一次。顾老哥放心,以后我家的豆子都卖给您,您家要是不要,我再卖给别人。”

    不管别家怎么看秦顾罗田几家,何老锅却觉得这几家是有真本事的,哪个逃荒来的能结识县尉,跟县尉的女婿交好?

    哪个逃荒来的能做得起营生?还是这种新鲜赚钱的营生?

    何老锅有心跟秦顾罗田几家交好,便对三爷爷说:“顾老哥,您家要是收豆子,可得注意何老四、何大钱那几家,那都是老何家出了名的破落户,可不能让他们坑了你们。”

    三爷爷也是有心跟何老锅这样的老实人交好,便让三奶奶拿出一盘子豆渣饼来,分给何老锅和他的三个儿子,大家边吃边说,不过两刻钟的功夫,就跟何老锅聊了不少,得知一些何家的事儿。

    何老锅是个识趣的人,把该提醒的提醒完了,便拿着银钱,带着三个儿子,欢欢喜喜的回家去。

    临走的时候还对三爷爷说:“顾老哥,您家要是需要用大称,可以去何十六家租,何十六家有大称,只要给个一文钱就能用一次。”

    何村长家的大称不需要钱,但如今不知道何村长是个什么态度,会不会帮顾家,因此不如花点银钱,去跟何十六家租大称用。

    “诶,我知道了,多谢何老弟提醒。”三爷爷把何老锅一家送走后,便留在家里,等着收豆子。

    顾锦里则是接替顾大山和顾锦安做豆腐,让他们去荒地忙活。

    天黑前,村里又有一户人家来卖黄豆,是何老锅的亲弟弟家,这家也是穷的,一共卖了四百斤黄豆,拿着一两二百文钱,欢天喜地的回家去了。

    就这么不到半天的功夫,他们就收了一千斤的黄豆。

    因着收黄豆的事情,晚上数完钱后,三爷爷没有分钱,而是说了:“明天还有人来卖黄豆,这银钱先不分了,得留下来买黄豆。”

    陈氏肉痛得很:“三伯,咱们今天已经收了一千斤的黄豆,早就够了,明天就别收了,收这么多也用不完。”

    顾锦里道:“这黄豆必须收,还要大量收,收个上万斤都不怕。”

    她解释道:“陶掌柜为什么敢给我们涨价?那是仗着整个镇上就他一家粮铺,他把黄豆的货源垄断了,咱们今天没有在他哪里买黄豆,他是不急的,可要是知道咱们收黄豆后,一定会着急,到时候他就会出手,利用自己的人脉,开始大量收黄豆。”

    “庆福镇就这么大,黄豆有限,到那个时候咱们想收黄豆都收不到,得趁着陶掌柜还没出手,咱们多收黄豆,这样才能赢他。”

    这件事不过是个开始,陶掌柜肯定还有后招。

    几家大人被说通了,陈氏虽然肉疼今晚没有分到钱,可还是同意了。

    田婶胆小,担忧的问顾锦里:“咱们是外来的,要是陶掌柜鼓动庆福镇的人不卖咱们黄豆,咱们该咋办?”

    顾锦里道:“庆福镇没有黄豆,咱们可以去临近的两个镇子收,再不行,咱们可以去县城买,这黄豆又不是啥金贵东西,这家不卖,总有别家卖。”

    总之这就不是个事儿,也就陶掌柜觉得自己牛掰哄哄,觉得只要把黄豆的价格给涨了,就能拿捏住他们。

第115章 失算

    不过,收豆子是个杂乱的活计,到时候会有很多陌生人上门,顾锦里顾忌着顾锦绣是个长成的姑娘家,便说道:“三爷爷,以后收豆子的活计,让罗伯娘家来做吧。”

    罗父楚氏会轮流出摊,但罗武不会,他从来不出摊,天天在家里磨豆子,还时常往她家里跑,顾锦里知道他是在担心顾锦绣,想要守着她。

    所以她想把这活计交给他来做。

    罗武是再同意不过的,不等罗父楚氏说话,便道:“三爷爷,这活计我能做,让卖豆子的来我家吧。”

    三爷爷看向罗父楚氏,问道:“铁柱,铁柱媳妇,你们咋说?”

    罗父楚氏自然是点头同意:“这豆子本来就是在我家磨,把收豆子的地方放到我家来,比在其他几家方便。”

    事情就这么说定了。

    第二天的时候,不少人到罗家卖豆子,而镇上的豆腐摊,也有很多农人挑着一担担的豆子来卖给他们。

    “顾家老爷子,我们来给您送黄豆了,看看我家的黄豆,可是又干又饱满,没有坏豆子。”

    “我家的也是,全都是挑过的好豆子。”

    三爷爷笑道:“去找小鱼和三郎,把黄豆给他们过称,再来老头子这里拿钱。”

    卖豆子的人一听,急忙去找顾锦里和秦三郎。

    顾锦里秦三郎带着顾庆田、顾庆粮一起收豆子,几个半大孩子不慌不忙,不过一个时辰就收了两千斤的黄豆。

    ……

    粮铺,陶掌柜原本正美滋滋的等着顾家来求他,可谁知,他却失算了。

    这顾家刚出摊,就有一大群农人来给他们送黄豆。

    陶掌柜气得直接砸了柜台的算盘,大骂着:“反了反了,这群穷鬼,竟然敢把黄豆卖给顾家,这是打我陶家的脸啊。”

    “招福,去放话,谁敢卖豆子给顾家,我陶家粮铺就不收他家的粮食!”

    农人都是靠着种地卖粮食过活,他要是不收他们的粮食,那群穷鬼的粮食就等着烂在手里吧。

    “再去找几个乞丐,让他们去把顾家豆腐摊砸了。刚摆几天摊就以为自己是生意人了?我呸,一群穷鬼,腿上的泥巴还没洗干净呢。”

    “掌柜的放心,小的这就去办。”招福赶忙到镇外的破庙,找了刘三子,给了他一两银子,让他带着一群乞丐去顾家豆腐摊闹事。

    还许诺,事成之后再给一两银子,外加一斤大米。

    刘三子这群乞丐没家没业的,除了乞讨以外,也就靠着帮富户们做些见不得人的事情过活儿,见有活计上门,自然是答应下来,带着二十个乞丐气势汹汹的来到镇上,直奔顾家豆腐摊。

    一到顾家豆腐摊,就坐在他们的豆腐摊前,唱着一首要饭歌,总之就是要饭要钱,不给就不走的意思。

    原本来卖黄豆的农人,以及那些来买豆腐和豆渣饼的客人见状,纷纷退开,生怕伤及自己。

    三爷爷想要息事宁人,拿着一笸箩的豆渣饼去给他们:“我们是小本生意,没啥可以给你们的,这豆饼拿去吃吧,行个方便。”

    刘三子抓过几个豆渣饼后,一掌把笸箩拍飞,还顺势倒在地上,哭喊道:“诶哟,顾家打人了,欺负要饭的啊。”

    有几个乞丐也跟着在地上打滚撒泼,哭着喊着:“杀人啦,顾家杀人啦,欺负乞丐啊。”

    剩下的十几个乞丐则是抄起手里的木棍,围住三爷爷,指着他道:“老家伙,敢打我们大哥,快赔钱!”

    三爷爷懵了,没想到自己好心给他们拿饼吃,却被倒打一耙。

    顾庆粮和顾庆田吓傻了,好好的出摊做生意,竟然遇到乞丐闹事。

    顾大木跟严氏也吓得不轻,顾大贵和陈氏是气得不行,一人拿起扁担,一人拿起铁铲,要去跟乞丐们拼命。

    可他们夫妻俩还没动手,顾锦里和秦三郎就冲了出来。

    砰砰两声,秦三郎一脚踹飞一个乞丐,再一拳打倒一个乞丐。

    顾锦里抓住一个乞丐的手,狠狠一扭,喀嚓一声,把那乞丐的手给扭断,再飞起一脚,把他踹倒。

    抽出匕首,嗖一声,砍伤一个举着木棍向她打来的乞丐,再蹿到刘三子面前,先一脚踩伤他的腹部,再用匕首抵着他的脖子,冷笑道:“想来闹事讹钱,也不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个本事。”

    秦三郎拳脚生风,已经撂倒五六个乞丐,其他乞丐见他这般厉害,全都吓得不敢再上前。

    有几个乞丐还吓得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好汉,好汉饶命啊,我们只是奉命行事,不是故意来闹事。”

    秦三郎也不含糊,立马揪起那个说话的乞丐,先是喀嚓一声,卸掉他的一条胳膊后,问道:“奉谁的命?说!”

    “啊!”那个乞丐的胳膊被拽得脱臼,惨叫着哭道:“是陶家粮铺的伙计招福,他给了我们一两银子,让我们来找你们的麻烦。”

    原本这事儿他们是做惯了的,每次都得手,谁成想,这回竟遇到两个煞神。

    那乞丐看看拿着匕首的顾锦里,再看看秦三郎,这两个还是孩子吗?凶狠成这样。

    刘三子见李二蛋把他们的事情给抖了出来,想要出声阻止,可脖子一痛,立刻吓得屁滚尿流:“姑奶奶饶命,我们再也不敢了。”

    三爷爷生怕顾锦里和秦三郎的举动吓坏周围的百姓,立刻出来说道:“诸位乡亲莫怕,两个孩子在老家的时候学过一些拳脚,今天动手也是被逼无奈,我们不是那不讲理的人家,不会对他们怎么样,我们报官。”

    三爷爷转头对顾大木道:“大木,去司吏坊报官,请差爷过来。”

    “哦哦,我这就去。”顾大木急忙跑去司吏坊,把他们摊子有乞丐闹事的事情说了。

    今天当差的是老孔,老孔知道顾家跟尚秀才、姜县尉的关系,而姜县尉也给他们传过话,让他们照顾着点顾家,顾家若是有事,他们必须去帮忙。

    老孔一听顾大木的话,立刻喊上大盛、康子、海子一起赶到顾家豆腐摊,把刘三子一伙人给绑了。

    老孔知道顾家以后还要在街上做生意,怕顾锦里和秦三郎动手的事情吓到客人,便喊道:“诸位乡亲莫怕,顾家是好人家,不会随便伤人,顾家的小姑娘还救过县尉大人的外孙女,县尉大人夸过她的,今天这事儿衙门会处理,你们以后照常来关照顾家的生意就成。”

    在场的百姓听罢,放下心来,帮着骂那些乞丐:“抓得好,这刘三子老是带着乞丐来镇上讨东西,我们住在镇上的人家都被他们坑过钱粮,最好把他们抓了,送到官矿上去,让他们吃吃苦头,看他们以后还敢不敢来讹大家的东西。”

第116章 后悔

    “对,把他们送到官矿上去,别让他们再回来,免得再祸害我们。”

    “前两年卖酒的姚家闺女就是被他们坏了名声,不得不远嫁,这帮乞丐不但坑钱讹钱,还祸害良家姑娘,各位差爷一定得重判他们,莫让他们再出来。”

    镇上的百姓对这群乞丐是积怨已久,以前是害怕乞丐们上门纠缠,如今见他们被抓,那是群情激奋,全都指着乞丐们大骂。

    正在乱哄哄的时候,人群里有一人猫着身子,慢慢向后退去,正是陶家粮铺的招福。

    顾锦里原本就怀疑陶家粮铺有人藏在人群里,一直盯着周围的人群看,一看见招福,立刻蹿出去,飞起一脚,把招福踹倒。

    “啊——”招福被踹倒在地,趴在地上,嘴巴磕破,牙齿被磕掉一颗。

    秦三郎听到动静,立刻追了过来,握住招福的脚就是一扭,咔一声,直接把他的脚踝扭伤,让他不能逃跑,转头对老孔喊道:“孔叔,招福在这里。”

    老孔一听,急忙让康子去把招福给绑了。

    招福没想到自己这么快就被抓,赶忙开口喊冤:“冤枉啊,我们陶家粮铺是……唔唔!”

    招福的话还没说完,嘴巴就被康子塞了一团杂布:“有话到县衙去说。”

    刚刚绑完招福,人群里就冲出两名男子。

    “老子打死你们这群畜生!”一名中年男子握着一根手腕粗的木柴,身后跟着一个同样拿着木柴的年轻男子,两人狠狠往刘三子这群乞丐的身上打去。

    砰砰砰!

    把乞丐们打得嗷嗷叫,口中不断求饶:“别打别打,姚叔别再打了!”

    “我呸,谁是你们这群畜生的叔?”打人的正是姚家父子,他们边打边骂:“遭瘟的畜生,一群没种的天阉,来我家讹酒喝就算了,还到处败坏我家丫头的名声,害了我家丫头一辈子,老子打死你们。”

    姚家住在后街的一个小巷子里,家里是卖酒为生,刘三子这群乞丐想要喝酒,就去姚家讹酒喝,见到了姚家闺女,当时没有占到便宜,但事后他们却在镇上大放谣言,败坏姚家闺女的名声。

    三人成虎,流言害死人,因着这事儿,姚家姑娘被退了婚,一度寻死,最后被救下来,可名声也被这群乞丐说坏了。

    没办法,只能远嫁到临县,从出嫁后就再没有回过娘家,姚家是恨死了这群乞丐。

    可姚家有家有业的,这群乞丐无家无业,难缠得很,为了自家能安生的过日子,只能忍气吞声两年。

    今天一听说刘三子来顾家豆腐摊闹事未果,还被抓住的事情,姚家父子立刻赶来,毒打刘三子他们。

    老孔知道姚家父子深恨这群乞丐,没有阻止他们,而是让他们父子俩尽情的打,等把刘三子这些乞丐打得晕死过去几个,老孔才出手制止:“行了行了,别妨碍我们办差。”

    姚家父子打得精疲力尽,呼呼地喘着气,却还是不解恨,趁着还有力气,又举着木柴痛打了刘三子两下,这才力竭,瘫坐在地上。

    老孔对三爷爷道:“顾老爷子,您跟我们去一趟司吏坊,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一遍。”

    又对大盛道:“你跟海子去一趟陶家粮铺,把陶掌柜绑去司吏坊。”

    “好咧孔哥。”大盛跟海子应着,两人带上绳子去了陶家粮铺。

    老孔、康子则是押着招福跟刘三子那伙乞丐,带着三爷爷去了司吏坊。

    ……

    陶掌柜正在粮铺里等着顾家豆腐摊被砸的消息,看见不少人往顾家豆腐摊那边跑去,边跑还边说:“顾家豆腐摊出事儿了,赶紧去看看。”

    “真的?”

    “自然是真的,再晚可就看不到热闹了。”

    陶掌柜听到这话,更是得意得不行:“哼,死逃荒的,敢跟我作对,让你们的摊子开不成!”

    正美着,站在铺子门口张望的招贵脸色一变,急忙冲进铺子里,对陶掌柜道:“掌柜的,小的看见两个衙役往咱们这边来了,是不是事败了?”

    “败个屁!”陶掌柜大骂招贵:“司吏坊的衙役哪里会管这些闲事。”

    要是管的话,刘三子这些乞丐也不能作乱这么久。

    陶掌柜是不怕的,顶多觉得衙役是在例行巡逻。

    不多时,穿着公服,腰挂大刀的大盛和海子来到陶家粮铺,看见陶掌柜后,二话不说,一把把他扭住:“陶掌柜,你买通乞丐到顾家豆腐摊闹事,如今顾家报官,跟我们走一趟吧。”

    陶掌柜原本是笑脸相迎,正要跟大盛和海子打招呼,哪成想这招呼还没打,双手就被扭到背后,用绳子捆了起来。

    陶掌柜懵了一会儿,终于回过神来,大叫着:“冤枉啊,盛爷海爷,咱老陶是什么样的人你们可是清楚的,那顾家天天来我家铺子买黄豆,是我们粮铺的大主顾,我咋能去害他们?!”

    大盛冷笑道:“听说昨天顾家来买黄豆的时候,你给他们涨价到五文钱一斤?啧啧,陶掌柜,你这价钱涨得可真够狠的,是曾掌柜请你喝酒喝蒙了才涨的价钱吧,可你只想着巴结邹县丞,咋没想想,那顾家跟姜县尉的关系?”

    “这事儿你也别喊冤,那些乞丐已经招了,招福也被抓了,你要是不想坐牢,就等着破财吧。”

    大盛把话说得很清楚,他们一直都知道他跟曾掌柜的小动作,在盯着他们呢,而姜县尉是罩定顾家了,陶掌柜这回是没有巴结上邹县丞,还把姜县尉给得罪了。

    “诶哟!”陶掌柜悔恨不已,被大盛他们押走前,对愣住的招贵道:“快,快去找我家娘子,让她回娘家找人帮忙。”

    他家娘子姓余,娘家没啥大本事儿,但县里的余家嫡支可是田福县的大地主,良田无数,陶掌柜是靠着余家嫡支才在庆福镇开起了粮铺。

    如今他得罪了姜县尉,那邹县丞他还没巴结上,是肯定不会出手救他的,只能去求余家嫡支帮忙。

    “诶诶,小的这就去。”招贵也慌了,等大盛和海子把陶掌柜押走后,立刻关门去了陶掌柜家,把陶掌柜被抓走的事情告诉陶娘子。

第117章 进学

    陶娘子听完招贵的话,是跳着脚把陶掌柜痛骂一顿:“遭瘟的狗东西,老娘早就说过,让他别听那曾掌柜的,如今可好?没巴结上邹县丞,还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可骂归骂,毕竟是自家男人,陶娘子骂完,也只能收拾收拾东西回了娘家,去求救。

    陶掌柜被抓到司吏坊后,司吏坊的两个书吏看到陶掌柜,心下咯噔,却没有去询问什么。

    街上闹事这种事情,是老孔他们在管,他们作为书吏,只负责收镇上的钱粮税,但他们是邹县丞的人,看见陶掌柜被抓,还是让下人去富贵楼通知曾掌柜,让曾掌柜派人去县里通知邹县丞一声,别再被姜县尉咬一口。

    曾掌柜收到书吏下人送来的消息,笑着给那下人一句话:“回去告诉吕张两位书吏,那是陶掌柜自己犯下的事儿,跟我们没有关系。”

    他只是请陶掌柜来富贵楼吃了一顿饭,暗示了几句,并没有说什么太直白的话,陶掌柜就算想要攀咬,也咬不到他和县丞大人的身上。

    而陶掌柜做了这么多年的买卖,曾掌柜相信,他不会那么傻,在得罪姜县尉之后,还不要命的再得罪邹县丞。

    那下人把曾掌柜的话转告给两位书吏。

    吕张两位书吏听罢,放下心来。

    老孔是办事麻利的人,也有心想在姜县尉面前露个脸,把陶掌柜、招福、刘三子那伙儿乞丐全部抓住后,再询问三爷爷一番,让海子把三爷爷的供词写下,并让三爷爷画押后,立刻押着陶掌柜他们赶往县城。

    三爷爷则是回了豆腐摊,把事情跟大家说了:“老孔说,这事人证物证俱全,又有姜县尉在,顶多明后天就能有结果,让咱们放心。”

    大家听罢,全都放下心来,他们是相信姜县尉的。

    当天他们卖完豆腐豆渣饼,在镇上收完黄豆后,把一部分黄豆寄放在悬壶坊,一人挑着一担黄豆回了家。

    顾锦里去铁铺拿了做好的铁饼和铁锤,准备做豆油。

    这一天,罗家也收了两千斤的黄豆,把一间厢房和堂屋全都堆满了。

    三爷爷跟几家说了豆腐摊的事儿,大家都很愤怒,但听到陶掌柜被抓后,又很是解气。

    “陶掌柜就该被抓起来,真是丧了良心的。”三奶奶骂道。

    “最好把他也押到官矿上去干活,累死他!”陈氏说着,又绘声绘色的给几家人说了一遍那些乞丐被打,招福被抓的事儿。

    几家人听得心里舒爽不已,等着看陶掌柜他们最后的下场。

    第二天,县里的判决就下来了。

    陶掌柜没有供出曾掌柜,他把所有事情都揽在自己身上,说自己鬼迷心窍,见顾家豆腐摊的生意好,所以给黄豆涨价,想从他们手里赚上一笔。

    谁知顾家不同意,还开始自己收黄豆,他气怒攻心,这才花钱找了乞丐,想要给顾家一个教训。

    陶掌柜认罪后,事情就没有再查下去,县令判了陶掌柜十大板子,罚银百两;招福也被打了十板子,罚银十两。

    至于刘三子一伙人,全被判到官矿劳作五年。

    刘三子他们一听,当时就晕死过去,那官矿上的活计是最累的,他们这身板根本扛不住,别说五年,就是一年他们都撑不住。

    可他们再怎么后悔也晚了。

    因着这事儿,余家也恨上陶掌柜,虽说陶掌柜会做生意,这十几年来给他们余家赚了不少钱,可这次却差点把他们余家拖进邹县丞和姜县尉的互斗中。余老爷子气得不轻,亲自发话,让陶掌柜和陶娘子滚出陶家粮铺,这个铺子不会再给他们经营。

    原来那陶家粮铺根本不是陶掌柜的,而是余家的,是因着陶掌柜娶了陶娘子,陶娘子的爹求到余老爷子头上,余老爷子才把庆福镇的粮铺交给陶掌柜打理,两家四六分账,陶掌柜得个四,余家得六成。

    陶掌柜听到这个消息,简直是晴天霹雳,当时就昏死过去。醒来后,拖着受伤的身体跟陶娘子跪在余府门前,求余老爷子收回成命。

    可陶娘子又不是余老爷子的亲女儿,不过是个侄女,哪里肯护着他们,让家仆把陶掌柜和陶娘子赶走了。

    陶娘子的爹是疼女儿的,把自己攒的一百两银子给了陶娘子,让他们夫妻在县城里开个小铺子,继续过活儿。

    因此,等陶家粮铺再开门的时候,已经换了牌匾,变成了向家粮铺。

    余家不想卷进邹县丞和姜县尉的互斗中,因此没有亲自经营这个粮铺,而是把这个铺子给了一门姓向的亲戚经营,还是四六分账,但余老爷子叮嘱向掌柜,让他本分做生意,别搅进什么给他们招祸的事情去。

    向掌柜知道陶掌柜的事情,因此很是谨慎小心,向家粮铺开业后,并没有去拜访曾掌柜,也没有来顾家说什么不给他们涨价的话,就照常开门做生意,黄豆不拘是谁买,买多少都是三文钱一斤。

    三爷爷担心向家粮铺会针对他们,亲自去买过黄豆,向掌柜笑脸相迎,按照三文钱一斤卖给他们。

    至此,这事儿算是平息下来。

    而尚秀才听说这件事后,亲自来到顾家,说了让顾锦安到他家去念书的事儿。

    顾锦安等了这么多天,终于等到尚秀才的答复,是既高兴又激动。

    他压抑着自己的激动,跪在尚秀才面前,给他磕头,将将磕到一半,却被尚秀才扶起来。

    尚秀才道:“不用行拜师大礼,我不收徒,只做先生,教你念书,束脩这些你们家还是要给的。”

    尚秀才看过顾锦安对问志的回答后,想到抓拿陆老三那天他的表现,又听说他没有上过私塾,而是靠着自学学会的千字文,便对他十分满意,可思来想去几天,最终没有收他为徒。

    顾锦安是块璞玉,只要好好打磨,过个十年定能成才,而师徒名分跟父子名分差不多,一旦拜师,那就是一辈子的事,做师父的,可以决定徒弟的很多事情,甚至是婚事。

    尚秀才知道自己的身份,他家也就是在田福县有点名望,出了田福县,根本算不上什么,顾锦安值得更好的师父,他作为先生,教他几年便可。

第118章 做油

    顾大山一家并不知道尚秀才的心思,只以为是顾锦安不够好,所以尚秀才没有收他为徒,但尚秀才愿意教顾锦安,顾家人已经很感激。

    面对顾家众人的感激,尚秀才笑道:“谢就不必了,我可是收束脩的。你们商量商量,选个日子把安哥儿送去我家念书吧。”

    陶掌柜请乞丐闹事的事儿,有曾掌柜和邹县丞的手笔,安哥儿还是尽早跟着他念书为好,这样一来,陆家跟邹县丞才能有所忌惮,不敢再出阴招对付顾家。

    “我们后天就带着安哥儿去您家。”顾大山是激动得不行,原本想明天就带着安哥儿登门,可想想还要准备束脩之礼,便把时间推迟一天。

    尚秀才道:“行,那就这么说定了。”

    说完顾锦安的事儿,尚秀才带着阿九离开。

    顾大山一家人把尚秀才送出家门,直到尚秀才家的骡车跑没了影子,才返回院子里。

    如今几家人已经不再在顾锦里家舂香料,而是一家拿两样香料回去磨,磨好后再拿来顾家,给顾锦里调配,但其余几家还是很快就知道顾锦安要跟尚秀才念书的事。

    几家人是高兴不已,都盼着顾锦安能念出个名堂来,以后庇护着他们几家。

    陈氏也很高兴,但高兴之余,又很不甘心,抓过八岁的顾德旺,狠狠打了他几下:“你个没出息的,跟安哥儿一起被尚秀才考校,咋尚秀才只收了安哥儿,不收你?给老娘滚回去磨香料。”

    顾德旺害怕陈氏,缩着个肩膀跑回去磨香料,心里对上学这事儿很不以为然,上学有什么好的?那字跟蚂蚁一样,看得人头晕,他还是比较喜欢磨香料做豆腐。

    顾德兴在罗家过滤豆浆,把陈氏的话听在耳里,心里很不是滋味,觉得陈氏是在骂自己,气得扔下过滤到一半的豆浆跑了。

    “兴哥儿,你去哪儿?这活儿还没干完呢?”顾大富提着一桶豆浆喊着,可顾德兴像是没听到般,头也不回的跑了。

    顾大富叹气,知道顾德兴是想去念书,可人家尚秀才不收,他能有什么办法?

    一旁的顾大贵说:“大哥,镇上也有私塾,咱们把兴哥儿送去念书吧。”

    兴哥儿想要念书,他们都看得出来。在老家的时候,这个侄子就被他爹寄予厚望,七岁起就送去私塾念书,一直念到西北干旱,这才被迫停学。

    可顾大富知道自己儿子,那小子是轴上了,有尚秀才在前,他是不会再去其他私塾念书的。

    “再看看吧。”顾大富说了一句,继续忙着手里的活计。

    顾德兴跑走之后,直到天黑才回家,所幸他没有做出什么傻事,只是一个人生闷气。

    第二天,顾锦里没有跟着出摊,而是在家里做豆腐,让顾大山带着顾锦安去镇上采买东西。

    他们今天要买的东西不少,有给尚秀才的束脩之礼,还有顾锦安上学要用的笔墨纸砚。

    镇上的读书人不多,就后街有一个小小的书铺,里面卖笔墨纸砚,还有一些常见的书籍,如启蒙用的三字经,千字文,再有就是论语、诗经、礼记这些。

    书的种类虽然少,纸张还发黄,却是不便宜,一本普通的三字经就要一两银子。

    顾大山询问过书籍的价钱后,想要给顾锦安买两本书,却被顾锦安拦住。

    顾锦安道:“爹,如今还不知道先生要教什么,这书先别买,等明天见过先生后再说。”

    顾大山听罢,压下买书的念头,在书铺里挑选一番之后,买了一支笔,一个最便宜的砚台,两块墨锭,十张黄纸,又咬咬牙,买了两张白色宣纸。

    书铺的唐掌柜是认识顾大山的,这顾家卖豆腐,近来时常来他们书铺买黄纸,可这回却买了白色宣纸,不由心下好奇,问道:“顾老弟,这回怎么买了白宣纸,这纸可不便宜呢。”

    黄纸最便宜,要五十文一张,白宣纸昂贵,一张要两百文钱,不是普通人家能用得起的。

    顾大山道:“安哥儿要进学,买两张宣纸备着,要是先生让他写文章,也有宣纸可用。”用黄纸,不好看呢。

    唐掌柜听罢,很是惊讶,这顾家可是逃荒来了,竟然有钱送儿子去进学。

    “那可真是要恭喜顾老弟了。”唐掌柜笑道:“是拜了哪位先生?可是来镇上的私塾念书?”

    顾大山道:“拜的是尚家村的尚秀才,到他家去念书。”

    唐掌柜是彻底震惊了,没想到尚秀才竟然愿意教顾家安哥儿,这可真是……他想起镇上的传言,说是顾家的一个小姑娘救了县尉大人的外孙女,因此得了县尉大人的照顾。

    而那县尉大人的女婿,可不就是尚秀才嘛。

    如此看来,传言属实,这顾家是真的走了大运,得了姜县尉和尚秀才的庇护。

    唐掌柜脸上的笑容浓烈起来,由衷的道:“这可真是大喜事,尚秀才是有真本事的,你家安哥儿能被尚秀才教导,将来一定有出息。”

    唐掌柜说了一些好话,最后算账的时候,给他们抹去了零头,只收了一两五百文钱,再多就不肯收了。

    末了,唐掌柜还给顾大山一包用黄纸包着的干芹菜:“你们肯定要买束脩之礼,这芹菜是必不可少的,如今没有新鲜的,我这铺子里却有干芹备用,送给你们。”

    顾大山很感激,接过干芹菜。

    顾锦安也不是那等呆憨之人,笑着谢过掌柜,又说了一些好话,父子俩才离开书铺,去采买其他的束脩之礼。

    顾锦里则是在家里一边点卤做豆腐,一边做豆油。

    豆油并不难做,就是挑豆、碎豆、炒豆、做饼胚,然后榨油。

    豆子早在前几天就用石磨碎好了,如今可以开始炒豆。

    她把醋水给崔氏调好,又帮忙点了六锅豆腐后,便用泥砖在厨房外砌了一个简易的炉灶,拿出一口铁锅,生火热锅,把碎好的二十斤黄豆全都倒进锅里,慢火翻炒。

    豆子是碎过的,颗粒细小,很容易炒熟,炒了两刻钟,二十斤碎黄豆就全部炒熟了。

第119章 出油

    豆子炒熟后,顾锦里立刻停火,对着正在厨房烧火的顾锦绣道:“姐,我让你做的小布袋呢?”

    小布袋是用来装炒熟的黄豆,做饼胚的。

    顾锦绣道:“在咱们屋子门后挂着的袋子里,你自己去拿。”

    顾锦里听罢,跑去她们住的屋子,在门后挂着的袋子里拿出一捆扎好的小布袋。

    小布袋只有陶盆大小,是用两层粗麻布做的,厚实得很,经得起捶打。

    顾锦里返回厨房廊下,拿来一个木碗,把炒熟的碎黄豆装进小布袋里,再用剪成条的粗布把袋口扎好,放到一旁的草席上备用。

    程哥儿很是懂事,草席是他搬来的,此刻正睁着一双大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顾锦里装碎黄豆。

    他伸手戳戳草席上装有碎黄豆的小布袋,问顾锦里:“二姐,装完豆子就能做油了?”

    顾锦里点头:“嗯,把黄豆装好就能开始榨油。”说着话,又装满一个小布袋,把袋口扎好,放到草席上。

    “榨?”程哥儿很是不解的问:“二姐,什么是榨?是像过年时候炸丸子那样吗?”

    顾锦里笑笑,捏了捏他的脸蛋,说着:“不是,等会儿你就知道了。”

    此榨非彼炸,这个榨是要用打的。

    程哥儿是个乖孩子,听到这话,没有再问下去,而是在旁边安静的看着,等着自家二姐榨油。

    崔氏对于顾锦里喜欢做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已经是见怪不怪,忙着舀豆花做豆腐的她,只往这边看了一眼,便收回目光。

    不多时,顾锦里就把二十斤的碎黄豆装好,足足装了十八个小布袋。

    装好后,跑到院子里,把顾大山做的一个大木盒搬到厨房廊下,再把订做的铁饼拿来,一块铁饼,两个饼胚,这么间隔的放着,把十八个饼胚全部放完后,再放上一块铁饼。

    又跑到院子里,把一个木架子搬了过来。

    木架子是她让顾大山按照铁饼的大小做的。

    这个木架子可以拆开,她把木架子拆成两半后,套在垒叠起来的铁饼跟饼胚上,让木架子两边的六个榫接点对齐后,狠狠一拍。

    啪啪几声,分开的木架子就榫接好,把铁饼锢住。

    她担心木架子的榫接点不够结实,又拿来一捆粗麻布,把粗麻布剪成手指宽的布条,一圈一圈的绑住木架子,足足帮了十几圈,这才停手。

    最后,她拿来一个大木碗,挖开一个小坑,把木碗放在小坑里,双手抡起铁锤,对着最上面的铁饼一阵猛打。

    铛铛铛!

    铁锤一下一下捶打着铁饼。

    这动静不少,旁边的程哥儿吓了一跳,赶忙捂住耳朵,一脸呆愣的看着自家二姐。

    “二,二姐……”

    为啥要打铁饼?

    三奶奶、崔氏、顾锦绣听到动静,全都跑出来看,见她抡着个锤子在打铁饼,皆是一脸茫然。

    三奶奶问道:“小鱼,你干啥呢?打铁饼做啥?”

    顾锦里笑道:“三奶奶,我在做油呢,你们再等等,一会儿就能打出油来。”

    “又是做油?”三奶奶摇摇头:“那你做吧,做不出来你就死心了。”

    小鱼做油的事情他们是知道的,但他们却觉得她就是瞎胡闹,历来只有肥肉能熬出油来,还从来没听说过豆子能做油的。

    但小鱼是他们几家的大功臣,做出了豆腐,让几家有了活命的营生,三奶奶也就由着她去折腾。

    崔氏看她抡着个锤子打铁饼,很是担心,叮嘱着:“你慢着点,仔细别伤了手。”

    “诶,知道了娘,您就放心吧,等着女儿给您做出油来。”顾锦里一边说着,一边继续用锤子捶打铁饼。

    崔氏不放心的站在旁边看了一会儿,见她打得很准,没有伤到手后,这才回厨房继续做豆腐。

    顾锦里则是继续捶打铁饼,铁饼因为捶打而受压,慢慢往下沉去,在下沉的同时,压力挤压着夹在铁饼中间的黄豆饼胚。

    盏茶的功夫后,被小布袋包裹着的饼胚慢慢渗出油来,豆油慢慢地往盒子底部流去,在盒子底部汇合。

    一刻钟后,木盒底部已经积累了一层浅浅的豆油。

    顾大山给木盒做了个向下倾斜的长凹槽,豆油顺着长凹槽流出,滴落在木碗里,不多时就把木碗装满。

    程哥儿瞪大眼睛,指着木碗道:“二姐二姐,油,真的出油了。”

    二姐没有骗他们,黄豆真的能变成油。

    顾锦里笑着对程哥儿道:“快去拿个陶盆来装油。”

    “哦哦,我这就去拿。”程哥儿迈着小短腿跑进厨房,抱了一个陶盆出来。

    他把陶盆放在地上,把装满豆油的木碗端了出来,小心翼翼地倒进陶盆里,再把木碗放回去。

    程哥儿看着黄澄澄的豆油,问顾锦里:“二姐,豆油能吃吗?”

    顾锦里道:“当然能吃,这豆油跟荤油差不多,都是能做菜,能做炸食,还能用来点灯。”

    大楚建立至今不过三代,前朝又经过多年战乱,因此大楚的百姓十分穷困,很多人家都点不起灯。

    他们几家就是,刚来大丰村的时候,是根本没油点灯的,晚上只能用火堆照明。

    有了这豆油,以后她家就能天天点灯,再也不用烧火堆照明。

    程哥儿听得很惊喜:“能点灯啊。”小孩子都怕黑,听说豆油能点灯,程哥儿很高兴。

    顾锦里抡着锤子,铛铛铛地捶打着铁饼榨油,打上一刻钟就停下来歇一会儿。

    秦三郎今天没有出摊,而是进山砍柴,回来的时候听到她铛铛的打油声,见她小小的人抡着锤子打铁饼,皱了皱眉头,来到她家的院子,道:“这活儿挺累的,我来吧。”

    一路逃荒,顾锦里早就跟秦三郎混熟了,也不跟他客气,把两个锤子递给他:“给你。”

    秦三郎接过锤子,快速的打着铁饼。他自小练武,块头长得比同龄人大,很是有几把子力气,一阵捶打,打出不少油来。

    这么打了半个时辰,饼胚已经被打得很薄,出油变少,顾锦里道:“秦小哥,停下来吧。”

    而此刻,他们已经打出一个陶盆的豆油。

第120章 惊喜

    秦三郎看着陶盆里的豆油,心里是既惊奇又惊喜。

    他知道顾锦里要用黄豆做油的事,也觉得她能做出来,可当他真正看见豆油的时候,心里还是很难平静。

    ……从豆腐到豆油,小鱼一次次的打破他们对黄豆的认知。

    谁能想到,这小小的黄豆竟然能做出这么多新奇的东西。

    秦三郎压下心底的激动,问顾锦里:“小鱼,这油就算做成了吗?”

    程哥儿也看着自家二姐,等着她说话。

    顾锦里道:“还不行,要过滤后才能装坛存放。”

    刚刚打出来的豆油有太多杂质,必须过滤,才能得到纯正的豆油。

    顾锦里跑去她跟顾锦绣的屋子,从一个木框里拿了一块半米长的葛布出来,把葛布折叠成三层,用葛布过滤豆油,足足过滤了三遍,才算停手。

    此时的豆油已经不再有泡沫跟碎豆渣,呈现出琥珀般的晶莹色泽,很是好看。

    “哇~”程哥儿惊喜的道:“二姐,豆油好好看,比炸出来的荤油漂亮。”

    秦三郎也觉得这豆油的颜色好看,又问顾锦里:“小鱼,这就成了吗?”

    顾锦里点头:“嗯,这就成了,可以装坛存放。”

    三奶奶正在拿着小刀切豆腐,见他们围在一起说话,而秦三郎也停止铛铛铛的打油,便过来看了一眼,看见过滤好的豆油后,当下惊奇不已:“这,这就是豆油?诶哟,还真做出油来了!”

    说完又急忙捂住自己的嘴巴,跑到院门去看了看,生怕有人路过听到她的话,好在外面没人。

    三奶奶急忙跑回来,小声的问小鱼:“这真是油?”

    顾锦里点头:“是啊,这就是油,一会儿咱们就用豆油炸东西吃,尝尝这油的味道如何。”

    三奶奶是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好一会儿才道:“好好好,咱们用豆油炸东西,你想做啥,随便做,想放多少油,三奶奶都不拦着你。”

    以往顾锦里做饭,三奶奶总是心疼她放的油太多,浪费。如今做出豆油来,是再也不怕她祸祸油了。

    程哥儿已经跑去厨房,把顾锦里做出豆油的事情告诉崔氏和顾锦绣,两人急忙出来,看见陶盆里的豆油,皆是吃了一惊。

    “小鱼……这,这真做出油来了。”崔氏说话的声音都有点抖。

    不等顾锦里说话,三奶奶就道:“可不是做出油来了,咱们小鱼就是有本事。”

    崔氏和顾锦绣听了都很高兴,又听说顾锦里要用豆油炸东西,崔氏道:“娘去把锅给你腾出来。”

    厨房的三口锅都熬着豆浆,不腾锅子,小鱼没法做吃食。

    崔氏回了厨房,顾锦绣不是那等喜欢看热闹的人,见过豆油后,也跟着回厨房帮忙。

    顾锦里找来一个坛子,用开水烫过几遍,杀过菌后,把过滤好的豆油装进坛子里,装了大半个坛子。

    顾锦里很是惊喜,这个坛子不小,可以装五斤水,如今差个半指就能把坛子装满,那表示,这二十斤的黄豆,起码出了四斤油,竟然比她预计的多出不少。

    秦三郎看顾锦里的样子,想来是惊喜于豆油的量儿,便道:“我去借把小称来。”

    他跑去何十六家,花了一文钱租了一把小称回来,把豆油称了一遍:“六斤二两,坛子重两斤,这是出了四斤二两的油。”

    “竟是出了四斤二两的油。”这个出油量真是令人惊喜。

    顾锦里马上就算了一笔账,如今市面上黄豆是三文钱一斤,二十斤黄豆要六十文钱,六十文钱就能有四斤二两的油,比猪油划算很多。

    那肥猪肉一斤是三十文钱,一斤肥猪肉能出个半斤油,也就是说,六十文钱的肥猪肉才能出一斤油,同样的价钱,豆油比荤油多了三斤二两。

    顾锦里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她压下激动的心情,对秦三郎道:“秦小哥,你今天帮了我大忙,我去做好吃的,你留下来吃。”

    秦三郎笑了笑,脸上出现一个小酒窝,点头道:“好。”

    但他也没有闲着,而是帮着把压好的豆腐收起来。

    顾锦里把豆油抱去厨房,再把榨过油的饼胚从小布袋里取出来。

    这些饼胚经过一个时辰的捶打,已经彻底粘合在一起,成了一块半厘米厚的豆饼。

    顾锦里把这些饼胚切成一寸大小,再起锅烧油,等豆油冒出丝丝白烟后,把切好的饼胚一块块放进油锅里。

    饼胚在油锅里快速胀大,足足大了三倍左右,等饼胚被炸得酥脆后,就成了炸豆皮。

    她还用豆油做了炸豆腐,炸红薯丸子。家里还有一些尚秀才家送来的肉,又做了炸酥肉、炸肉丸。

    这豆油炸出来的东西虽然没有荤油炸出来的香,但一样好吃。

    程哥儿跟三奶奶他们吃得很高兴,三奶奶感叹道:“以前那敢这么吃?也就过年的时候炸点面片,如今倒是能敞开了肚子吃油炸的东西。”

    油贵,农家人不舍得做炸食,都是过年的时候做一些来待客。可如今有了豆油,她也不心疼了。

    秦三郎吃了几块炸豆皮后,就带着顾锦里给的两大陶碗炸食回了家。

    不多时,出摊的三爷爷跟去采办的顾大山父子回来了,三人看着两个陶盆的炸食,还有一坛豆油,全都吃惊不已。

    三爷爷是经过事儿的老人,知道这豆油的价值,忙交代他们:“这豆油的做法你们别说出去,免得出事。”

    豆腐方子都有人来抢,何况是豆油。

    一家人急忙点头应是。

    三爷爷又问顾锦里:“小鱼,这豆油你打算怎么办?”

    豆油是个好东西,可就是太好了,容易招祸。

    顾锦里看向顾锦安,笑道:“大哥明天要去尚叔家,我也去,去给尚叔送豆油。”

    尚秀才对豆油和酱油可是感兴趣得很,她相信,这豆油定能让他惊喜。

    三爷爷见顾锦里心里有成算,放下心来,道:“行,等明天见过尚秀才再说。”

    三爷爷对尚秀才很是信服,尚秀才有个做县尉的岳父,定能帮他们护住这豆油。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565/ 第一时间欣赏重生农门小福妻最新章节! 作者:风十里所写的《重生农门小福妻》为转载作品,重生农门小福妻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生农门小福妻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生农门小福妻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生农门小福妻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生农门小福妻介绍:
女军医重生古代遇上干旱逃荒,祖父渣,祖母毒,要卖掉她全家换粮食。
顾锦里表示:小意思,先解决渣爷恶奶,再找水换粮,带着全家渡过灾荒。
逃荒到大丰村安家,外来户不好混,各种被欺压,怎么破?
顾锦安表示:没关系,哥哥我是科举大佬,一路连科,秀才举人进士,光耀门楣,俯视渣渣。
日子正过得有滋有味,兵灾四起,顾锦里掀桌,本姑娘只想种田,打仗神马的,滚!
逃荒捡到的小哥哥:娘子莫慌,你相公是战场狂人,小兵变侯爷,护你万亩药田,一世安好。
PS:打脸虐渣种田文,男女主身心干净,1V1互宠,欢喜结局。【女主不行医,只会用医药知识发家致富^0^】重生农门小福妻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生农门小福妻,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生农门小福妻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