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兴汉使命TXT下载兴汉使命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兴汉使命全文阅读

作者:开先洞人     兴汉使命txt下载     兴汉使命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36章 五行金玺

    林小妖爬上了房顶。

    刘正怕她有事,忙跟了上去,解下披风,替她披上。

    林小妖抬起头,望着大圆的月亮,仰天长啸。

    片刻之后,四面八方,传来了狼嚎声。

    这此起彼伏的声音,一直持续了,半个时辰。

    林小妖面红耳赤的,瘫倒在了,刘正的怀中。

    突然,远处传来了,与众不同的狼嚎声。

    林小妖弹坐而起,勾住刘正的脖子,随后腰身一扭,一个后空翻,旋转落到了地上。

    刘正迅速的跟上。

    早就严阵以待的廖化,和三十六天罡卫,亦步亦趋的跟着。

    林小妖,每跑出一段距离,都要等到,新的狼嚎声,出现之后,才确定,前进的方向。

    八达岭多山,却又都是一些,容易翻越的,小山岭,和一些可以藏人的,小土沟。

    寻常的三五百人,撒进去之后,连个影子,都看不见的。

    林小妖,走走停停,最后在一个破庙前,停了下来。

    这是一座,年代久远的,土地庙。

    那香炉里,积存着的,被晨露浸润的香灰,似乎在,向世人昭示着——这里的香火,依旧存在。附近的人们,依旧在顽强的存活着。

    朝阳洒落,在破庙顶上,折射出了一种,令人情不自禁的,想要顶礼膜拜的光辉。

    破庙的前面,躺着一个乞丐。

    刘正觉得奇怪,乞丐到荒山野岭,这是想要,做什么呢?

    刘正命廖化上前,问个究竟。

    廖化领命之后,上前向乞丐问话。

    片刻之后,向刘正回报说:“侯爷,这位乞丐谈吐不凡,牙齿很白。”

    刘正忙命人,包围了乞丐。

    随后,三十六天罡卫,在破庙四周布防。

    刘正走到了,乞丐的面前,缓缓的说:“伪帝张举,还要继续装下去吗?”

    张举站了起来,不甘心的问:“兴汉侯,汉室无道!朕不过是,顺应天意民心。你连一条活路,都不给朕留下吗?”

    廖化反驳说:“何为天意?何为民心?雍奴反叛,数郡遭戮。四十万百姓,流离失所。沐猴而冠,徒增笑柄而已。”

    张举说:“成王败寇,朕无话可说。”

    张举不服气的是——他已经化妆成乞丐了,又放弃了,作为九五至尊的尊严。

    如今行踪败露,心中也是,疑惑不解。

    刘正说:“上天要你灭亡,先让你疯狂。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张举正打算认命,突然有近百乞丐,从四面围攻破庙。

    张举笑了,仰天怒吼:“朕虽事败,也有百名义士,追随朕于九泉之下,值了!”

    刘正大喝一声:“廖排长,杀无赦!”

    廖化领命,全力剿杀乞丐兵。

    林小妖问刘正:“哥哥,这个臭家伙,怎么处理呢?”

    刘正说:“小妖,去帮廖排长,速战速决。”

    林小妖走后,刘正告诉张举,交出传国玉玺。

    张举无奈,只得取出,传国玉玺之五行金玺。

    刘正接过之后,仔细的看了,一番之后,才收好了金玺。

    刘正说:“你没有骗我,可以自主选择死法,给你一刻钟。不过你的人头,我要了。”

    为了幽州的未来,刘正只能心狠手辣。

    张举不死,雍奴不灭。

    雍奴不灭,幽州不定。

    张举问:“非死不可吗?”

    刘正点了点头,认真的说:“非死不可!”

    张举走到,破庙的背后,想要找一棵,歪脖子树,让自己挂了。

    然而求生容易,赴死艰难。

    刘正只好让廖化,帮张举一把。

    一个时辰之后,刘正让廖化,把张举的尸体,搬到了破庙前。

    刘正说:“廖排长,收下人头,算你首功!”

    廖化依言,取了张举的人头。

    破庙一阵摇摇晃晃,似有垮塌的征兆。

    廖化回到,刘正身边之后,用布包起了,张举的人头。

    破庙终于,扛不住了。

    在摇摆之力的,拉扯之下,变成了,一片废墟。

    恰巧盖住了,张举的无头尸身。

    廖化说:“侯爷,看来上天,还是怜惜张举其人,不忍叫他,曝尸荒郊野外呀!”

    刘正说:“廖排长,并不是你想的那样呀!”

    刘正直言不讳,破庙覆尸,泥土埋人。

    这是上天,在告诉张举:人在做,天在看。

    是非成败转头空。

    从此之后,尘归尘,土归土。

    再也没有,雍奴帝国,再也没有,雍奴大帝。

    破庙孤坟,孤坟破庙,从此绝了香火,泯灭在了人世间。

    深夜,八达岭上,兴汉军大营里。

    刘正独自坐在,寝帐之中。

    他先取出金玺,又拿出传国玉玺,两者互相吸引,飞速的运转。

    五行金玺,越来越小。

    反观传国玉玺,上面的五行金龙,居然完全点亮了。

    当五行金龙,发出一道金光,笼罩刘正的时候。五行金玺,终于完全了使命,烟消云散。

    刘正的心中,却有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冲动。

    恰巧这个时候,林小妖闯进了帐中。

    刘正心中的烈火,遇上林小妖,这捆干柴。

    后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本来林小妖,可以抽身离开。

    不知道为什么呢?

    她留在了寝帐之中,接受了刘正,带给她的命运。

    这一夜,林小妖的命运,发生了,天大的变化。

    刘正与甄宓之间的爱情,也多了一道,无法弥补的伤痕。

    天亮之后,刘正起身,看见了,熟睡的林小妖之后,头痛欲裂。

    左手之上的戒指,那晶莹剔透的光芒,似乎是在嘲笑他——山盟海誓犹在耳,枕边已卧新红颜。

    刘正抚摸着戒指,左右为难。

    原来收服传国玉玺,居然带来了,情伤的副作用。

    林小妖醒了过来,她见刘正摸着戒指,黯然神伤,于是就对他说:“哥哥要是觉得为难,就让我回太室山的老寺中吧,要不蓬莱仙岛也成呀?”

    她想要站起来,可是疼痛,令她无法完成,这样的一个,简单的动作。

    刘正望着林小妖,又看了看,手上的戒指,扶着她的肩膀,凝视着她的眼睛,一字一句的说:“小妖,你放心,该给你的交代,我会给你。只是……”

    刘正很想,欺骗林小妖,毕竟给她一个幻想,总是不错的。

    然而他做不到,如果连感情,都要靠欺骗,来维持的话,那么这样得来的厮守,还有什么意义呢?

    有了戒指的承诺,刘正给不了,林小妖需要的爱情。

    他可以给林小妖,一个家,一份永恒的亲情。

    然而爱情,真的很抱歉。

    刘正无法博爱,等甄宓十八岁,还有十二年之久。

    漫长的岁月。

    他似乎可以,把这片空白区间,留给林小妖。

    然而戒指上的光芒,让刘正明白,掩耳盗铃的事情,就算是,做上一辈子,又有什么意义呢?

    林小妖说:“哥哥不必烦恼,有这份陪伴,就足够了。”

    然而女人,总是在谎言中活着。

    离开了谎言之后,就会显得无助。

    女孩子,可以天真烂漫。

    女人,却需要不断的谎言。

    既要相信爱情,又要相信,男人的喜新厌旧,也是有原因的。

    男人总不能,依靠一份爱情,生活一辈子吧?

    然而每收获,一次爱情,就是给自己的后半生,增加一道枷锁。

    刘正对林小妖,只有亲情。

    然而他们之间的关系,迫使刘正的心,不得不裂开一条缝,痛并快乐着!

    刘正想到这里,认真的说:“从此之后,你就是,我的女人。兴汉侯唯一的侍妾!”

    林小妖说:“谢谢哥哥!”

    他给不了太多,更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甄宓。

    直到三天之后,林小妖才恢复了健康。

    刘正带着,廖化等人,护送着林小妖,回到了昌平。

    刘正找到了郭嘉,把林小妖的事情,讲了出来。

    郭嘉问:“侯爷,你打算怎么处理呢?”

    刘正说:“奉孝,两全其美的办法,你来想。”

    郭嘉想了一会儿,终于琢磨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他正打算与张宁,正式成亲。

    不如借此,邀请刘正和林小妖,加入伴郎和伴娘团队,趁机意思一下。

    刘正想了想,于是就,点头同意了。

    也许刘正,对林小妖,太过于无情。

    然而此刻的刘正,最在意的,还是甄宓的想法。

    刘正平灭了,雍奴叛军之后,就开始琢磨着,如何划分地盘。

    毕竟他和刘虞,互不统属。

    如今要,同在幽州大地为官,必要的账,还是要,清算一下的。

    当刘正,赶到蓟城的时候,刘虞一干人等,已经回到了城中。

    张举的雍奴宫,重新布置成了,幽州牧府。

    也许是天高,皇帝远。

    刘虞的逾制行为,并没有人可以,对他加以指责。

    双方在州牧府中,开始了谈判。

    刘正提出了,第一个要求——公开处决鲜于辅和鲜于银。

    刘虞拒绝了,理由是,用着顺手,也无大恶,不如网开一面。

    刘正说:“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刘虞退而求其次,保鲜于银,弃鲜于辅。

    当日,刘虞下令,闹市斩鲜于辅,首级送京师报捷。

    接下来,别驾赵该,代表着幽州牧府,提出了换地的要求。

    刘正以兴汉军主力出动,花费巨大,请州牧府结清军饷。

    刘虞说:“兴汉侯,大家都是聪明人,拿上谷郡换广阳郡,答应,还是不答应,给句痛快话吧!”

    刘正心想,广阳郡,是州牧府的脸面,若是强行占着,不肯放手。

    刘虞肯定会,狗急跳墙。

    不如换了,把兴汉军的,势力范围,连成一片。

    东起泉州城,西至乐陵关,南至南山城,北抵代郡。

    刘正说:“兴汉军和幽州军,编制不同,制度不同,若是驻地不明,恐引起误会。”

    刘正直接告诉刘虞,兴汉军掌握幽州三郡之地。

    刘虞同意了,双方顺利的,完成了,置换土地。

    至此,幽州五大势力:

    兴汉军:范阳郡,上谷郡和代郡。

    幽州军:广阳郡,渔阳郡,右北平郡。

    公孙瓒军:辽西郡,玄菟郡。

    乌桓:辽东属国。

    公孙度军:辽东郡,乐浪郡。

    乐浪之南,为带方郡,并没有纳入汉室疆域。

    目前的实力。

    按地盘算,兴汉军最强,乌桓最弱。

    按军力算,兴汉军最强,幽州军最弱。

    刘正以镇北将军府,暨兴汉侯府的名义,派人带着,伪帝张举的人头,向汉帝报捷。

    由于中官道路不畅,功劳被大将军府,隐瞒不报。

    刘正鞭长莫及,再也没有收到,汉帝的诏书。

    好在献捷的人,平安返回。

    刘正暂时无法,名正言顺的,攻伐四方。

    只能回转梅园,开始了为期数月的,宅男生涯。

    年龄小就是优势,刘正的臂弯,一直被甄宓霸占着。

    林小妖用尽了办法,也没能哄得她让步。

    一大一小两个女人,各出奇招,开始了不对等的竞争。

    刘正除了苦笑,就是装木头。

    不敢参与,两女之间的明争暗斗。

第137章 征北定制

    中平五年十月。

    刘正苦等了两个月,依旧没有获得汉帝的诏令。

    为了兴汉军的大局,只得开启“二月密诏”,正式就任征北将军,并开府治事。

    新一轮的人事任命:

    贾诩为代郡太守。

    沮授为上谷郡太守。

    接下来的是,征北将军府的,两大主官任命:

    别驾郭嘉。

    护军司马荀攸,遥领,人在泉州城。

    最后是编练军团。

    海军:

    军团司令,甘宁,靖海将军。

    辖:锦帆舰队甘瑰,内河舰队邓当,两栖军徐盛,海军陆战营,以及吕蒙的飞人营。

    海军两大驻地:泉州城和高唐城。

    主要任务有:清剿海盗,护航,以及攻略青州。

    安东军团:

    军团司令,赵云,安东将军。

    辖:白马军黄舞蝶,凉州军张绣,南山军高览,北山军周仓,一律正式称呼:安东野战军,驻地北山城,主要负责,东北面防御,以及攻略,辽东属国。

    安南军团:

    军团司令,太史慈,安南将军。

    辖:周泰军,郝昭军,以及张郃军。

    安南野战军,驻地南山城,作战目标——冀州东部。

    安北军团:

    军团司令:黄忠,安北将军。

    辖:黄叙军,魏延军,徐晃军,贾穆团。

    安北野战军,驻地代郡,主要是攻伐鲜卑,监视黑山黄巾军,张牛角部。

    安西军团:

    军团司令:马超,安西将军。

    辖:庞德军,学生军,方悦军。

    安西野战军,其实就是,一块磨刀石而已,作战任务不限,以练兵为目的。

    驻地乐陵关,方悦军配合,负责提供后勤支持。

    具体的攻城掠地,由学生军和庞德军,轮流出击。

    方悦军的任务,依旧是驻防乐陵城。

    中央军团:

    军团司令:典韦,护军将军。

    辖:天卫军,重甲骑兵军。剑兵军,轻甲骑兵军。

    蒋钦军,训练模版军。

    廖化龚都营,特战营。

    满编一百一十人,永不扩编。

    天罡地煞,日月双星。

    中央野战军,驻地中山城。

    其中蒋钦军,负责驻防中山城。

    天卫军机动,剑兵军保卫梅园。

    战时,天卫军和剑兵军,作为机动主力,随刘正一起行动。

    至此,刘正实现了,对马超的承诺,兴汉六将军,终于横空出世了。

    由于陈到的,白甲银枪,与剑兵部队,格格不入。

    在刘正的建议之下,陈到改穿红甲,银枪也改为饮血枪。

    后来有人戏称他为:红版赵云。

    赵云白得厉害,陈到红彻骨髓。

    兴汉双枪,白红二将;赵云陈到,忠勇无双。

    布置好编练军团的,任务之后。

    刘正开始着手,打造中央野战军。

    为了便于管理,就进行了改革。

    将典韦的天卫军,正式更名为黑衣卫。

    陈到的剑兵军,正式更名为红衣卫。

    蒋钦的,兴汉军校主力,正式更名为绿衣卫。

    廖化龚都的特战营,正式更名为迷衣卫。

    以盔甲的制式颜色,确定各军的命名。

    关于中央野战军的编制,只着重介绍三支队伍。

    黑衣卫,辖三个团,每个团五千人,共计一万五千人。

    红衣卫,辖三个团,每团五千人,共计一万五千人。

    迷衣卫,军级编制,辖两营:特战营,常设编制天罡地煞,按编号星宿,对号入座,再加上日月双星,永久固定;补充营,编制三千人,从全军挑选,优秀的兵源,进行强化训练,作为特战营的预备队。

    特战营,一个萝卜一个坑。

    缺一名,补充一名。

    刘正亲自制定了,迷衣卫的训练大纲。

    廖化主持,天罡分队,全方位发展,着重点在于,“天”字。

    龚都主持:地煞分队,着重点在于,“奇”字。

    对于这支特殊的部队,刘正倾注了,很多心血。

    刘正在迷衣卫驻地,全程参与了,常规训练。

    就连郭嘉,也被投入了,补充营的训练之中。

    两个月之后,再次脱胎换骨。

    中平六年,终于到来了。

    兴汉军上下,更是多喜临门。

    第一次集体婚礼,主要是甄家四姐妹,再加上张宁和黄舞蝶,一共六对新人。

    其中甄姜配魏延,甄脱配徐盛,甄道配庞德,甄荣配黄叙。

    张宁和郭嘉,终于修成了正果。

    赵云和黄舞蝶,也是水到渠成。

    为了补齐,“七月七日长生殿”的诗韵,在陈到的夫人,蔡琰的建议之下。

    刘正和林小妖,作为凑数的一对,也被送进了,婚礼大堂。

    甄宓为了宣示主权,居然霸占了刘正的臂弯,上演了一场——三人行。

    林小妖倒也,不以为然,反正是不对等的竞争,目前的她,处于绝对优势。

    甄宓聪明绝顶,牢牢的抓住,刘正的手不放。

    这样一来,她虽然年龄小,但是地位稳固,即便是林小妖,也无法撼动。

    婚礼很热闹,大家聚在一起,共同见证了,兴汉军的幸福。

    郭嘉有了老婆,智谋上升得很快。

    兴汉军第一参谋的位置,暂时无人可以撼动。

    赵云娶了,一个能看不能吃的老婆。他竟然还是所有人中,笑得最灿烂的那个人。

    甄家四姐妹,都是在,机缘巧合之下,遇到了,各自的心上人。

    特别是甄荣,为了追黄叙,直接在神弓营,摆下了擂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好女怕男缠,好男更怕女倒追。

    黄叙拱手投降,两人成就好事。

    黄家嫁了一个女儿,又娶了一个媳妇,双喜临门,倒也没有吃亏。

    时间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过去了。

    再说刘虞,回归蓟城之后,立即完成了,与兴汉军的交易。

    同时派赵该和魏攸,分兵进驻渔阳郡和右北平郡。

    考虑到军队的重要性,幽州军扩军至十万人。

    分别由鲜于银,尾敦,田畴,程绪和公孙纪,各领两万人马。

    一时之间,北讨鲜卑,西拒刘正,东进辽西,东南规劝辽东属国。

    鲜卑大首领,步度根以在右北平,开设互市,作为条件,同意了刘虞的招降。

    由于互市,管理松散,鲜卑拿骏马牛羊,换取幽州府库的,精铁制品。

    刘虞以为汉室,资源充足,不以为意。

    以一匹马,换一副盔甲的价格,向鲜卑提供了,五万汉军制式装备。

    刘虞的幽州军,由步改骑,实力一跃而起,成为幽州最大的力量。

    一个月后,就在新年刚过,五万鲜卑铁骑,在步度根的,带领之下,入寇辽东郡。

    三日破望平,十日克候城,向西掠辽阳,兵锋直指,辽东郡治所襄平。

    五十万汉室百姓,被强行掳走,成了鲜卑人的奴隶。

    鲜卑大首领步度根,在东部鲜卑王庭,替刘虞雕刻了,一座十丈高的石像。

    并且称幽州牧刘虞,是鲜卑人的好朋友。

    辽东郡太守公孙度,快马向刘虞请援。

    刘虞以汉室,幽州牧府的名义,严令公孙度,不得出兵北上,不得索回,一名汉室百姓。

    公孙度气得,吐血三升。

    当众撕毁了,刘虞的州牧令。

    驱逐刘虞的从事,齐周。

    刘虞得知此事之后,宣布公孙度为叛逆,提供粮草十万斛,邀鲜卑共讨辽东郡。

    意气用事的刘虞,还强令,驻守辽西的,平北将军公孙瓒,东进平叛。

    公孙瓒不愿意,与鲜卑共害,辽东郡百姓。

    他不仅拒绝了,刘虞的州牧令,还主动,北出玄菟郡,牵制东部鲜卑。

    从此之后,公孙瓒与幽州牧府,彻彻底底的,撕破脸了。

    刘虞断了,公孙瓒的粮草,又派齐周前往昌黎,说服辽东属国的,乌桓首领丘力居,北上攻击公孙瓒。

    更是将原本属于,平北将军府的补给,转赠给了乌桓。

    刘虞这一弄,辽东属国的乌桓部,终于死灰复燃。

    此消彼长,公孙瓒节节败退。

    辽东属国的大好局面,毁于一旦。

    刘正命令:安东军团,张绣所部,紧急进驻,兴汉军在辽东属国的,桥头堡——扶黎城。

    给乌桓丘力居的后背,扎上一颗钉子。

    同时,又命黄忠,派出黄叙和魏延,出北长城,向东威胁,东部鲜卑。

    中央野战军,出动黑衣卫和红衣卫,威胁广阳郡,让刘虞,不敢轻举妄动。

    中平六年二月,辽东公孙度,忍无可忍,反汉自立,称辽东王。

    刘虞广发州牧令,讨伐公孙度。

    兴汉侯刘正,修书一封,劝公孙度归汉。

    海军甘宁,更是在辽东郡南面,举行了规模浩大的演武。

    甘瑰和徐盛,更是在平郭一带,上演了一出,抢滩登陆的好戏。

    公孙度不怕刘虞,独惧兴汉军。

    匆匆的取消了王号,改称辽东侯,重归汉室。

    然而辽东郡只是,名义上的归顺,不再遵守,刘虞的州牧令。

    辽东郡,已经在事实上,形成了割据。

    汉室第二位割据的人,辽东公孙度,终于在刘虞的逼迫下,脱离了,汉室的掌控。

    沉寂了四年多的,黑山黄巾军,终于忍不住的,蠢蠢欲动了。

    东进巨鹿郡,北望中山国和常山国,南扰魏郡,西出并州。

    冀州大乱,幽州彻彻底底的,成了汉室的一块飞地。

    刘正坐在,梅园之中,与郭嘉,赵云,陈到,典韦,廖化,龚都六人,一起青梅煮酒。

    看着来回忙碌的,林小妖,和那时不时的,在一边添乱的甄宓。

    刘正笑了,他的心情,还是第一次,这般愉快。

    甄宓听见了,刘正的笑声之后,就不再捣乱了,忙跑到刘正的身边,嗲声嗲气的说:“老公,我要抱抱……”

    说完,也不理会,刘正的表情,直接爬上了臂弯,还向拿着酒壶的林小妖,不断的示威。

    林小妖放下酒壶,转身就要离开。

    刘正忙倒上,一杯热酒,对她说:“小妖,先喝杯热酒,暖暖身子。忙活了这么久,你先去休息吧!”

    林小妖喝了酒,才离开了梅园。

    郭嘉说:“侯爷,平北将军府有新消息了。”

    刘正问:“奉孝,公孙瓒终于有所行动了吗?”

    接着,又问起了目标是谁。

    大将邹丹和公孙越,带领三万白马义从,打算对右北平的,公孙纪部动手。

    郭嘉问:“侯爷,这仗能打起来吗?”

    刘正说:“此战,公孙瓒必胜!”

    右北平太守魏攸,对于刘虞的政令,很不赞同,于是就,找来公孙纪,开门进山的,提出了归附,平北将军府的要求。

    公孙纪,怕其中有诈,忙一个劲的,向刘虞表忠心。

    魏攸见公孙纪,不肯上道,忙使出了杀手锏——公孙纪与辽西方面,往来的密信。

    公孙纪大惊问:“明公……”

    魏攸若有所指的说:“刘州牧,也不简单哪?”

    公孙纪这才,合盘托出,毕竟魏攸的诚意十足,要是再,顾左右而言他,激怒了他,后果不堪设想。

    魏攸觉得——公孙纪,小看了刘虞,计划必须要进行修改。

第138章 公孙崛起【恭喜书友(秋叶飘零寂落伤)成为三月份的第一粉丝】

    魏攸看过公孙纪的,计划之后,觉得有些顺序,必须要进行调整。

    比如,先改旗易帜,再邀请公孙瓒西进接收。

    以刘虞的布置,公孙纪想要,在没有外力的,帮助之下,清除异己,无异于痴人说梦。

    公孙纪知道,魏攸多谋。

    然而文人的骨气,又令公孙纪,对魏攸的真实态度,没有把握。

    魏攸说:“公孙将军,不必疑神疑鬼。”

    魏攸追随刘虞,纯粹是学而优则仕,同时觉得,幽州牧仁义。

    这才委身州牧府,做了这一方太守。

    然而辽东郡的悲剧,才让他明白,刘虞信任的鲜卑人,对幽州百姓,并不是友好的存在。

    同为汉室百姓,却是沦落为鲜卑人的奴隶。

    以汉室甲兵,屠戮汉民。

    错在刘虞,没有节制的互市,完全是在炫富。

    这种做法,简直就是在,替汉人百姓,拉仇恨值。

    然而刘虞偏信鲜卑,虐待汉室百姓。

    魏攸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最少一碗水端平,让各族都知道,幽州地方,和平至上。

    而不是集青幽冀,三州之物力,与乌桓鲜卑之欢心。

    魏攸自忖,不恨乌桓鲜卑之民,然而对,屠戮汉室百姓的,刽子手们,却是无法容忍。

    如步度根,和丘力居之辈,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

    刘虞酿成大祸,还不知道反省。

    引鲜卑,侵犯辽东郡数城,还不知道自己的政策有错。

    如今更是变本加厉,挑唆辽东属国,拖平北将军,公孙瓒的后腿。

    是可忍,孰不可忍!

    魏攸决定,反戈一击。

    汉人,永不为奴!

    谁敢欺我汉室百姓,匹夫一怒,血溅三尺。

    公孙纪说:“明公大义,我替辽东郡百姓,谢过了!”

    两人一致商定,与公孙瓒约定,以进攻辽西郡为名,把两万东路军,带到海阳。

    邹丹绕道令支,入主右北平无终。

    趁机袭占土垠,不仅可以,重新夺回,右北平郡的控制权,还能瓮中捉鳖,吞掉两万幽州铁骑。

    刘虞正在,专心应付兴汉军,典韦的骚扰。

    等他接到,右北平郡将军,公孙纪,出兵辽西郡,进占海阳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

    公孙瓒重夺右北平,立即关闭互市,不让一件铁器,一斤食盐,进入东部鲜卑。

    邹丹重新接任,右北平郡太守。

    魏攸任公孙瓒的主簿。

    公孙纪为保节中郎将,继续统领,两万幽州铁骑。

    此消彼长,刘虞只剩,八万铁骑,公孙瓒的军力,上升为七万。

    其中三万白马义从,是抗击乌桓和鲜卑的,绝对主力,由大将公孙越带领。

    两万刀盾兵,是辽西的守备力量,由严纲统领。

    新增的幽州铁骑,一样都没有动,完全保持了,原来的编制。

    与此同时,辽东郡太守公孙度,携乐浪郡,共计五万人马,在名义上,尊公孙瓒为主。

    公孙瓒大喜,上表请封白马侯。

    更是自号:白马将军。

    刘正看着,手中的这份情报,终于下令:

    中央野战军,结束演习,各归驻地。

    让幽州牧刘虞,可以放心大胆的,去找公孙瓒血拼。

    刘虞果然,不负所望。

    调鲜于银和尾敦,以及程绪,强攻徐无和无终。

    公孙瓒命令:白马义从一万,驰援徐无。

    又令公孙纪部,协防无终。

    公孙瓒,亲自带领,主力两万,与尾敦在土垠,展开了激战。

    主簿魏攸设计,令公孙瓒之子,公孙续,诈败诱敌。

    公孙续年轻气盛,强行邀斗尾敦,诈败不成,反而真败。

    被尾敦一刀,砍成轻伤之后,居然阴差阳错的,朝埋伏的地方,狼奔豕突。

    尾敦纵是老奸巨猾,也猜不到,其中有诈。

    毕竟公孙续的,三千白马义从,丢下了,两千多具尸体。

    这样的诈败,前所未有。

    尾敦中伏之后,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结阵自保。

    魏攸劝降不成,反而被他骂了祖宗十八代。

    文人发狠,血流成河。

    包围圈之中,燃起了熊熊烈火。

    两万幽州铁骑,连同尾敦,化成了肥料。

    尾敦部的覆灭,让鲜于银和程绪,不敢再战。

    公孙越不死心,星夜追击,直到渔阳郡。

    幽州别驾赵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公孙越重伤,五千白马义从,损失大半,惨败逃回右北平。

    幽州刘虞,再度损兵折将。

    兵只有六万,大将仅剩三人。

    杀敌一万,自损八千。

    公孙瓒军,也只剩下五万多。

    公孙瓒亲自坐镇临渝,令刘虞不敢,轻举妄动。

    幽州第一轮,两强争霸赛,以公孙瓒军,略胜一筹,而宣告结束。

    张绣来报,辽东属国,丘力居正在联络各方,试图驱逐兴汉军,抢占桥头堡扶黎城。

    乌桓大将难楼,带领三万乌桓突骑,强攻扶黎城,双方在宾河一带,展开了拉锯战。

    刘正决定:出动红衣卫一个团,陈到带队,连夜到泉州,东渡驰援张绣。

    又命典韦和赵云,各带一个团。

    郭嘉作为军师,董奉带野战医院,由刘正亲自带队,一起誓师东征。

    十天后,大军云集扶黎城。

    东征部队的组成:黑衣卫,红衣卫,白马军,凉州军,特战营。

    大将:典韦,陈到,赵云,张绣,廖化,龚都。

    中军大帐,设在了扶黎城中。

    郭嘉主持军议,对于各部的出战顺序,还是按照老规矩——抓阄。

    陈到鸿运当头,拔得头筹。

    赵云说:“叔至,大家都是用枪的,这可是缘份呀!”

    赵云也想,第一个出战,好让刘正,重新认识一下——白马军的战斗力。

    陈到问:“子龙,你跟乌桓人,都那么熟了,下得去手吗?”

    陈到当然不能让步,辜负了好运气,那是要遭天谴的。

    刘正说:“叔至,杀鸡用牛刀,要是让鸡跑了,你以后就看家好了。都去准备一下,明天去会一会难楼。”

    刘正的言外之意,就是要告诉,盘踞在昌黎的,乌桓大首领,丘力居——兴汉军,到了!

    第二天,风和日丽。

    扶黎北面的河滩上。

    三万兴汉军,对阵难楼的三万乌桓军。

    刘正命廖化,打出征北将军的旗号。

    郭嘉挥舞令旗,陈到带着,五千红衣卫,脱离了本阵,走向了战场。

    难楼同样派出五千人,与陈到在河滩上激战。

    乌桓人,好勇斗狠,个人战力,胜过红衣卫半分。

    然而红衣卫一片红,受了伤也看不出来。

    反观乌桓人,灰色皮裘。

    一刀砍上去,鲜血淋漓,显得格外的刺眼。

    红衣卫一声不吭,专心致志的拿人头,做任务。

    反观乌桓勇士,大呼小叫,还时不时的,夹杂着一声,又一声的惨叫。

    血战一个时辰,陈到斩将九人,五千红衣卫,依旧气势如虹。

    反观乌桓人,仅剩千人残部,逃了!

    陈到带领得胜之师,回归本阵,接受兴汉军上下的欢呼。

    董奉带着医疗队,开始了救治疗伤。

    赵云带着,一万白马军,走向了战场。

    难楼派副将迎战。

    赵云阵斩副将,不到半个时辰,杀散了一万乌桓军。

    姜还是老的辣,赵云对乌桓军,那是知根知底,这样子的战斗,根本就没有办法,弄虚作假。

    难楼见两战败北,就想全军压上,可是三万乌桓突骑,只有不足两万了,他又怕拼不过。

    他突然想起,楼班说过的一句话——汉室的将军,地位越低,越是能打。

    那些身居高位的人,都是养尊处优之辈,手无缚鸡之力。

    难楼看了看,刘正的旗号,果然符合,楼班的描述。

    于是就,想当然的认为——刘正是草包。

    这刘正一定是上天,送给乌桓人的福利。

    打定了主意的难楼,派人到兴汉军的阵前喊话。

    邀刘正斗将,看看谁是真英雄呀!

    刘正乐了,看来人长得帅,也是有优势的。

    典韦问郭嘉:“军师,不是说柿子捡软的捏吗?”

    张绣也问:“军师,侯爷是软柿子吗?”

    郭嘉说:“看起来像,小白脸一个,瘦得像竹竿!”

    让人看上一眼,就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龚都问:“各位兄弟,我上去会怎么样呢?”

    廖化回答说:“那你就是,货真价实的,软柿子一枚!”

    兴汉军中,主将们在交头接耳,战士们则双眼冒光。

    好久没有,看侯爷动手了,真是怀念呀!

    刘正来到战场上,见难楼拿根大骨棒,就打算以巧破力。

    刘正舞动梨花枪,用起了粘和引的功夫。

    梨花枪行云流水,大红马配合得恰到好处。

    难楼无处着力,打得十分痛苦。

    刘正突然变招,一力降十会。

    一招力劈华山,梨花枪变成了,一根势不可挡的棍子。

    一砸之下,难楼两臂发麻。

    这不是关键。

    关键是枪身纤细,受力面积太小。

    大骨棒受力不均,居然断了。

    百来斤重的大骨棒,居然被区区一根,合成长枪,给砸坏了。

    难楼惊呆了,这还是,养尊处优的,汉室将军们吗?

    那真正的,汉室豪杰,岂不是杀乌桓人,像捏死一只蚂蚁,那样简单吗?

    难楼还是第一次,对汉室,生出了恐惧之心。

    然而这种想法,一经萌芽,就再也,挥之不去了。

    难楼逃回了本阵,大骨棒也不要了。

    恼羞成怒的他,居然下令,全军出击。

    兴汉军三连胜,更是气势如虹。

    激战两个时辰,难楼带三百残兵,逃出生天,剩下的人,都倒在了河滩之上。

    鲜血染红了沙滩,见证了烈士们的,勇气和血性。

    刘正收兵回城,调周仓进驻宾河。

    再让高览部,占据宾徒。

    与张绣成犄角之势,经营辽东属国的,这片飞地。

    为了便于指挥,刘正在扶黎城,设立了前敌指挥部,由张绣任总指挥。

    高览和周仓,任副总指挥。

    刘正带着主力,重回梅园,继续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

    老婆是甄宓,候补老婆,兼事实妻子,则是林小妖。

    孩子就三个,年近五岁的邓艾,年近两岁的姜维,最后一个,则是陈到的儿子,陈达。

    刘正每天,逗孩子两个时辰,再与郭嘉,吹牛打屁一个时辰。

    典韦出去一趟,屁都没有放一个,就回来了。

    心情很不好,每天跟刘正,激斗一个时辰,以此来缓解,心中的郁闷之气。

    如今的刘正,已经稳定在了,超级武将的,中游水平。

    区区两个时辰的战斗,通常都是,与典韦旗鼓相当。

    当然了,典韦的鼻青脸肿,是每天的必修课。

    至于刘正,有护甲在,即便是超神吕布,也难以伤害他。

    刘正结束了,一天的比试,提起梨花枪,就打算离开校场。

    就在这个时候,陈到带着鲁肃,来到了他的面前。

    刘正惊呆了,这鲁肃,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看样子,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呀?

    刘正忙问:“子敬,有什么事情吗?”

    鲁肃说:“侯爷,出大事了!”

    鲁肃说完,人就晕倒了。

    然而,究竟是什么样的事情呢?

    谁也不知道呀!

    一切都得等鲁肃醒来之后,才能知道前因后果。

第139章 卢门沐雨

    六月的天,小孩子的脸,前一刻,还风和日丽的。

    下一刻,就乌云密布了。

    刘正忙命人,叫来董奉,替鲁肃诊治。

    半个时辰之后,鲁肃醒了过来。

    开始讲起了,他面临的难题。

    原来卢植,回到范阳郡之后,让长子卢毓,负责北山大学。

    次子卢秀,管理家中事务。

    兴汉军的政策,杜绝土地买卖。

    然而卢秀,以兴汉侯的,六师兄自居,强行买卖土地。

    一开始,大家都有顾忌,交易的数量不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卢秀见身份好使,别人都得给面子,于是就变本加厉。

    如今卢府,有良田三千顷。

    更为严重的是——代郡和上谷郡的一些人,居然以他为首,对抗兴汉军的,土地政策。

    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甚至有传言——兴汉军的土地政策,都是骗人的,完全就是为了,中饱私囊。

    导致了代郡的,土地分配工作,彻彻底底的夭折了。

    代郡太守贾诩,深知乱世用重典的道理,于是就一个不落的,抓捕归案。

    卢秀得到消息之后,逃回了卢府。

    贾诩向范阳郡,太守府发函,要求解送卢秀,回代郡受审。

    范阳郡涿县,警察分队,前往卢府讨人,被拒之门外之后,双方正在对峙。

    关于警察分队的来历,取其字面意思——警惕敌人,明察秋毫。

    具体的为:

    乡亭小分队,编制五十人。

    县治分队,编制三百人。

    郡治中队,编制一千二百人。

    州治大队,编制八千八百八十八人。

    兴汉总队:五个军的编制。

    兴汉警察总队,由刑部和总参谋部,交叉领导。

    具体的程序是——刑部行文。

    总参谋部,批准调动。

    州大队以下,由地方刑部行文调动,向总参谋部备案。

    兵者,国之大事,凡涉及调动警察的事情。

    允许事急从权,但是备案流程必不可少。

    所有的警察队伍,一律军事化管理。

    鲁肃说:“侯爷,这卢秀,咱们抓吗?”

    刘正说:“抓!这件事情,我亲自出面解决。”

    刘正让廖化和龚都,命令特战营停止训练,紧急集合。

    一刻钟之后,卢府门外。

    涿县警察分队,于街道上,设置了警戒线,封锁卢府四门。

    不说话,不交涉,严阵以待。

    见了鲁肃和刘正之后,分队长忙上前见礼。

    刘正让廖化和龚都,在警察分队的配合之下,布置防线。

    乌云密布的天空,终于忍不住了。

    先是一阵狂风,再是数道闪电,接下来的,就是倾盆大雨了。

    刘正走到,卢府的正门前,一双膝盖着地,直挺挺的,跪了下去。

    任凭风吹雨打,腰板挺得笔直。

    卢府家兵,认识刘正,不敢怠慢,忙向卢植夫妇,禀报了,刘正的行为。

    卢植心中不满,不想理会。

    卢毓觉得,刘正小题大做,故意践踏,卢府的尊严。

    卢秀是当事人,觉得刘正不近人情。

    卢夫人心痛弟子,忙取了雨具,出门看望刘正。

    卢夫人见刘正,跪在卢府门前,身上雨水,不停的淌着。

    她大惊失色的问:“七郎,你这是做什么呢?”

    卢夫人本能的,觉得卢秀的事情,牵扯很大,后果很严重。

    她想请刘正,府中叙话。

    然而刘正,拒绝了师母的提议。

    这件事情,必须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得到解决。

    卢夫人无奈,只得陪刘正,一起在雨中跪地。

    卢植见夫人出门,迟迟不归,于是就带着,两个儿子,出门来找。

    看见跪在雨中的,母子两个人,他的脸上,似乎苍老了很多。

    卢植说:“七郎,你们这是做什么呢?”

    卢夫人哭了,雨水和眼泪,混合在了一起。

    卢植责问刘正,为什么,宁肯下跪,也不让步。

    要知道,男儿膝下,有黄金!

    刘正的答案,其实很简单——我的膝盖可以弯。

    兴汉军的法律,不可废。

    卢毓则是想说,同门一场,难道就,不顾念,师兄弟之谊吗?

    刘正铿锵有力的,给了卢毓一个答案——同门之谊,大不过法律。

    卢秀似乎,认识到了错误。

    躲在一边,一言不发,静静的等待着,最后的结果。

    卢植见雨中的,特战营,和涿县警察分队,居然严阵以待。

    卢植问:“二十年的师徒情谊,难道就换不来,网开一面吗?”

    刘正回答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网开一面之后,网就毁了。即便是重新修补,也不堪大用。”

    刘正跪得更直了——师徒情谊,大不过法律,请恕弟子,无能为力!

    卢植怒喝:“七郎一言九鼎,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有什么好为难的呢?”

    刘正说:“毁坏法律的话,弟子一个字,都不敢开口。”

    卢植怒了,直接冲到,刘正的面前。

    让你的兴汉军战士,屠了卢府满门,你下这个命令吧!

    刘正忙称不敢。

    卢植怒了,杀又不杀,放又不放,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刘正说明了来意——卢秀,必须要带离卢府。

    这一跪,只是为了告诉世人,兴汉侯,永远都是,卢门弟子。

    卢府的尊严,不容践踏。

    卢植明白了,下跪是态度,却不能成为,破坏法律的理由。

    卢植终于想通了,于是就对卢秀说:“子庭,跟七郎走。”

    卢门之人,犯了错,就得承担责任。

    逃避责任,不是大丈夫的,所作所为。

    卢夫人问:“七郎,子庭会怎么样呢?”

    刘正说:“师母放心,六师兄,没有性命之忧!”

    刘正带走了卢秀,临行前,留下了一句话——士不据地,请恩师三思而后行!

    刘正走后,卢毓问:“父亲,七郎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卢植说:“土地是立国之本,三千顷地,能养活十数万人,卢府一门独占,那是取死之道。”

    卢植是海内大儒,卢府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其他人效仿的对象。

    北山大学的存在,卢门已经有了,万世不易的基业。

    又何必贪心不足,试图挑衅,兴汉军的土地政策。

    卢门终究是——书香门第。

    从今以后,就不能再,惦记着土地了。

    教书育人,才是卢门的第一要务。

    至于土地,就留给需要的人们吧。

    刘正卢门沐雨,告诉中山城的百姓——法律的尊严,大过一切,甚至是人的尊严。

    尊重法律,是遵守法律的前提,是畏惧法律的开始。

    ……

    十天之后,刘正在中山城中的,刑部审判大院。

    公开审理:

    卢秀侵占土地案。

    判决:主犯卢秀,判罚流放朱崖洲,十年之内,不得回归中原。

    从犯一律,流放朱崖洲,刑期五至八年不等。

    卢门侵占的土地,重新分配。

    各郡豪强世家,侵占的土地,一律没收。

    海军甘宁,负责把人,送到朱崖洲上,留下半年的粮食。

    此判决一出,三郡豪强世家,都主动弃地,有条件的,转行办学。

    没有条件的,想法经商。

    连同门师兄都重判,更何况是关系较远的外人呢?

    刘正在雨中的,这一跪,天下人可都看见了。

    法律的尊严,不容许践踏。

    人可以委屈求全,执法的力度,不允许,有任何的折扣。

    送走卢秀,和侵地案的,犯罪成员之后,刘正又到了卢府。

    这一回的他,却没有任何的,赔罪行为。

    这是向世人表明,尊重刑部的判决,就是对法律,最好的维护。

    卢府书房。

    卢植苦笑着说:“想不到卢门六郎,居然成了七郎,杀鸡儆猴的那只鸡呀?”

    刘正回答说:“卢师误会了。六师兄以身试法,好在事情不大。朱崖洲虽然疾苦,但是能锻炼人。”

    刘正的言外之意,就是——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卢秀急功近利,又喜好虚名,若是滞留幽州,他日终会,酿成无法挽回的大错。

    朱崖洲是一张白纸,随便他肆意摆弄,最终闯出一条,与众不同的,康庄大道。

    卢植说:“教之道,贵以专!”

    看来五郎,还是专心致志,教书育人的好。

    难怪那蔡老头,每天只摆弄,古卷典籍。

    顾家书局承印,还有不菲的稿费。

    看来老夫,也得弄个,北山书局,专门替北山大学,编撰教材。

    著书立说,才是读书人的本份哪?

    刘正打蛇随棍上,请卢植担任,兴汉军校的,兵法理论教员。

    卢植点头同意了,要养家糊口,就得付出劳动。

    以前买地之后,收租过日子。

    如今士不据地之后,需要把掌握的知识,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利益。

    从而实现,养家糊口的,根本目标。

    卢植明白了——人都是,在压力之下,才能成长进步的。

    要是换了以前,坐拥千顷良田,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

    迎来送往,虚耗光阴。

    博来的一世英名,只不过是,人走茶凉。

    如今坐吃山空的山,已经没有了,就必须要,定下一个,赚钱的,小目标。

    卢植还是第一次,体验到了——失业之后的,那种无所适从呢?

    刘正离开了卢府,又一次投入了,新一轮的,天下争霸之中。

    回到梅园的时候,已经是,月上柳梢头了。

    郭嘉拿着一份情报,是关于洛阳城的。

    豪强世家,总是拿十常侍,大做文章,打击对手。

    基本上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

    荆州据说,换了新的刺史,名字叫王睿字通曜。

    刘正叹了一口气,该来的,总是会来的。

    郭嘉问:“侯爷,这新任的荆州刺史,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刘正说:“贪财,吝啬!”

    短短的四个字,想起那个,为财送命的典故,简直就是,恰到好处的,诠释了——金钱诚可贵,生命价更高;要想活得久,钱财就得抛。

    明公一条命,荆州成铁板。

    一次失智,误了卿卿性命。

    郭嘉说:“难道还有人,敢杀刺史高官吗?”

    刘正说:“如今是中平六年四月,咱们总算是,彻底的搞定了三郡,以后只要,萧规曹随,再因地制宜,则天下可定。”

    郭嘉叹了一口气,刘正铁腕惩卢秀。

    虽然赢得了,天下士子的喝彩;但是他,不顾同门情谊的行为,还是绝了,很多士子的,投奔之心。

    刘正不以为然,反正兴汉军,已经拥有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大才能来,就来,不愿意来的,就抓过来。

    其实真正,值得信赖的人,还是北山大学,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

    郭嘉总想着,要成品。

    他哪里会明白,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百年树人,也是树官。

    心中正,则官位正,则民心顺。

    潜移默化,真的是,最重要的一环。

    刘正早就,看明白了,强行招揽人才,进行外科手术,粗制滥造。

    不如从头到尾,自己培养。

    如今的兴汉军,上下一心,清正廉洁。

    谁也不想,十天半个月之后,就变质一大堆。

    严格人才录用的程序,尽量的正规化,制度化。

    以免让人,钻了空子,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郭嘉见刘正,心有定计,于是就开始琢磨着,布置安北军团,震慑东部鲜卑的,草原之行。

    王越居然现身梅园,他手中拿的,是保密级别,最高的情报。

第140章 灵帝之死

    刘正打开了密报,只见上面写了两件事情。

    一是中平六年四月初,汉帝刘宏,病危。

    二是两宫太后争权夺势,水火不容。

    先说中平六年四月十日,汉帝携十常侍,于濯龙园中,设宴庆祝。

    汉帝得报,兴汉侯刘正的,讨伐大军,已经平定伪帝张举,首级传至京师,文武百官,弹冠相庆。

    于是他就,让张让准备,把窖藏的,糜氏米酒,取出三坛,聚十常侍,于园中荷花池畔,饮酒作乐。

    歌女弹筝献唱,舞女腰肢柔软。

    汉帝说:“兴汉侯,果然不负所望,朕心甚慰,当浮一大白!”

    汉帝举起酒樽,示意十常侍同饮。

    蹇硕少年得志,更是踌躇满志,得到汉帝赐酒,满饮!谢恩!

    张让怜惜,汉帝龙体,于是就婉拒说:“陛下,园中桃花甚美,不如同游!”

    汉帝笑问:“张常侍,你又来扫朕的兴吗?”

    张让惶恐,忙伏地请罪。

    汉帝不以为忤,只是命张让罚酒了事。

    汉帝的身体,已经被酒色掏空。

    更有滥饮无度,贪杯误事。

    酒宴才过了半个时辰。

    汉帝心血来潮,居然命人,上范阳烧酒。

    三杯烈酒下肚,汉帝的胃,经受不住刺激,一口老血,喷涌而出。

    张让等人,大惊失色,忙扶着汉帝,进了含章殿。

    汉帝命蹇硕,单独奏对。

    汉帝说:“蹇校尉,朕自知命不久矣!”

    蹇硕伏地恸哭。

    汉帝意兴阑珊,人总是要死的,哭几声,难道就不死了吗?

    汉帝命蹇硕磨墨,写下诏书。

    诏书:

    皇次子刘协,温仁恭俭让。

    宜继承大统。

    阿母董太后,抚养皇次子刘协长大,当代为看护,临朝听政。

    中官蹇硕,克勤克俭;辅政安邦,可为栋梁。

    西凉刺史董卓,拥西凉铁骑,二十万众,密诏至京师,作为董太后臂助。

    将军董重,忠勇之士,晋骠骑将军,共同辅政。

    司徒杨彪,谏议大夫王允,可为文臣之首。

    钦此!

    蹇硕受了诏书,派人赶赴西凉,向刺史董卓,宣读汉帝密诏。

    又将董重的,任命诏书,交给了董太后。

    董太后自忖,何进兄妹势大,不宜刺激,于是就留而不发。

    中平六年四月十三,汉帝病危。

    召张让等十常侍,入含章殿。

    汉帝说:“张常侍,朕不行了!”

    张让强忍着悲恸,聆听圣命。

    汉帝再述一遍,日前的诏书。

    说完之后,驾崩。

    张让令蹇硕,带人封了含章殿,秘不发丧。

    其余十常侍,携密诏,拜谒董太后。

    张让正要宣诏,突然见到,皇次子刘协,对十常侍怒目而视。

    张让问:“协皇子,您这是什么意思呀?”

    刘协少年心性,直言不讳的说:“你们这些中官,祸国殃民。要是我当了皇帝,一定将你们斩首示众,杀了泄愤。”

    张让等人惶恐,手中的诏书,也不敢宣读了。

    董太后并没有说什么,只是觉得,皇次子刘协,童言无忌。

    请张让等中官,不必介意。

    毕竟国家大事,不能由一个小屁孩,一言而决。

    张让不敢相信,董太后的鬼话,于是就,虚应故事。

    胡言乱语一番之后,借机告辞离开。

    张让在列侯府中,召集十常侍密议。

    张让问:“大家有什么办法吗?”

    如今外朝,请命诛杀十常侍之声,一浪高过一浪。

    汉帝属意的,继统人选,也放话要杀中官,何去何从呢?

    究竟是舍生取义,还是绝地反击呢?

    张让等人迷茫了。

    他们更害怕的是——舍了生,也取不了义。

    曹节建议说:“张常侍,皇次子刘协,绝对不能继续大统!”

    曹节不想死,中官安身立命之地,是在皇宫之中。

    然而在皇宫之中,一言九鼎的人,只有汉帝。

    至少在表面上,是这样的。

    因此,新任汉帝,对中官的态度,尤其重要。

    皇次子刘协,已经当众放话,要杀中官泄愤。

    这话传扬出去,肯定会,让天下人,侧目而视。

    若是皇次子刘协,得密诏而承大统。

    大局底定之后,朝臣们闻风而动。

    十常侍,内外交困之下,必定死于非命。

    张让说:“曹常侍,还是直接说办法吧!”

    曹节说:“如今朝臣之中,主持大局的,只有何进。”

    曹节的想法是,十常侍的谋划,得分两步走。

    第一步,先让黄门侍郎蹇硕,充当诛杀何进的急先锋。

    第二步,篡改遗诏,挟汉帝以自保。

    张让又问,其余八人。

    他们都一致同意,于是乎,这关乎,天下命运的诏书,竟然成了,十常侍,肆意妄为的契机。

    张让打定主意,先让蹇硕出马,拼掉何进,再改诏宣命,让皇太子刘辫,继承大统。

    张让亲自出马,去见蹇硕。

    蹇硕问:“张常侍,大局已定了吗?”

    张让回答说:“大局未定,大祸却要临头了。”

    蹇硕追问缘由。

    张让解释,如今朝中大臣们,唯大将军何进,马首是瞻。

    中官势力,只在皇宫。

    弹丸之地,又怎么可能成事呢?

    强行拥立新帝,万一何进,武力逼宫,只怕会,死无葬身之地。

    蹇硕得官,只靠忠心,才干欠缺,于是就向张让求计。

    张让认为,大将军何进,得天下豪强世家之望,只能想个办法,诛杀何进。

    令朝臣们,重新变成,一盘散沙。

    让天下豪强世家,各自为战,不得再次聚势。

    蹇硕会意,忙亲力亲为,布置诛杀何进的事宜。

    张让回到,自己的,列侯府中之后,就开始篡改诏书。

    一刻钟之后,新的遗诏,就新鲜出炉了。

    诏书:

    皇长子刘辫,温仁恭俭让。

    宜继承大统。

    阿母何太后,抚养皇太子长大,当代为看护,临朝听政。

    钦此!

    为了增加,诏书的合法性,张让用了,天子六玺,还特意加盖了,传国玉玺。

    这传国玉玺,一直由张让保管。

    汉帝给蹇硕的诏书,是背着十常侍的。

    这是帝威莫测,也是蹇硕,该当一死。

    蹇硕手中的诏书,确实是真的。

    然而没有,传国玉玺用印,名不正,则言不顺。

    张让篡改的诏书,印鉴齐全。

    经得起朝臣们,反复勘验。

    然而有权无兵,不足以自保。

    张让等十常侍,密议之后,觉得应该,给何进等人,找一个有份量的对手。

    西凉刺史董卓,拥兵二十万,是独一无二的人选。

    张让也写下了诏书,用印之后,向西凉方向,派出了使者。

    加盖了传国玉玺的诏书,其效力,可是比蹇硕的密诏,要有用得多。

    就在蹇硕,紧锣密鼓的,布置诛杀何进的时候,何进也在府中,与众人商议,如何让新帝,继承大统。

    何进得到了,何皇后的消息,汉帝卧病含章殿,已有数日。

    一千上军校尉部,百战精兵,戍守四周。

    看样子,汉帝驾崩,就在近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何进的密议,有陈群,曹操,袁绍,田丰和韩猛等人参与。

    田丰说:“大将军,河北田家认为,汉帝,就应该,老老实实的,做个光杆司令。兵权,是个危险的东西,不应该,让他染指半分!”

    田丰字元皓,巨鹿癭陶人。

    三十来岁,是田家最有名的智囊。

    他的目标很明确,打掉蹇硕,手中的兵。

    彻彻底底的,断绝中官乱政。

    袁绍也说:“蹇硕封闭含章殿,这里面,恐怕大有文章呀!”

    曹操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曹操拱手说:“大将军,若是我所料不错,此刻的汉帝,只怕是,驾崩多时了。”

    韩猛认为,不管汉帝如何,朝臣一到含章殿,汉帝的驾崩,就会形成既成事实。

    袁绍很快就明白了——历代汉帝的,被死亡事件。

    早就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

    他们也不怕,再度重演历史!

    何进耳根子软,再加上汉帝,毕竟是妹夫。

    万一没死,那双方见面,得多尴尬哪?

    何进说:“咱们这些人,如履薄冰。还是要,小心谨慎为要。”

    何进不敢闯宫,毕竟这样一来,双方就,再也没有,退路了。

    一直温水煮青蛙,持续了近二十年。

    如今即将,大功告成。

    突然有人站出来,说要加上一把火。

    难道他们,就不害怕,引火烧身吗?

    何进不敢赌,这胜负手一出,就有进无退了。

    田丰说:“大将军,富贵险中求!”

    众人一致同意,豁出去了,大干一场,把事情做成。

    何进问陈群:“长文,你怎么不说话呢?”

    陈群说:“大将军,这宫,得闯!”

    陈群的理由,其实很简单,汉帝已经不行了,必须要,在第一时间,把皇太子刘辫,推上汉帝的宝座。

    然而蹇硕封宫,这用意已经很清楚了。

    现在必须要,让汉帝驾崩,否则就会,错失良机。

    毕竟名正言顺,是天下豪强世家,一直宣扬的理念。

    若是横生枝节,那可就大事不妙了。

    毕竟汉帝,还有一个,皇次子刘协。

    要是那董太后,近水楼台先得月,强行拥立,让皇次子刘协,继承大统。

    大将军府,又该何去何从呢?

    何进终于,不再犹豫了。

    命令:

    司隶校尉潘隐,关闭洛阳城门,封城三日。

    再命令:弟弟何苗,整顿北军。

    最后命令:曹操,袁绍,韩猛,陈群,田丰。

    由何进亲自带队,袁绍统领,五千中军校尉部,曹操等人,从旁协助,负责解除,上军校尉部的,武装力量。

    含章殿外,两军对峙。

    田丰出马,劝蹇硕放下武器,争取宽大处理。

    蹇硕喝问:“何大将军,任县侯,魏武乡侯,你们带甲上殿,难道是,想要造反吗?”

    何进说:“蹇硕匹夫,你不过是,区区一介,黄门侍郎。”

    仗着汉帝宠信,封了列侯,又执掌上军校尉部。

    难道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吗?

    如今居然,公然挑衅,国家重臣,真是不知死活!

    我等有国家大事,需要面见汉帝。

    区区小吏,不去通报,反而以武力,拒绝朝臣,面见汉帝之门,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蹇硕说:“汉帝病危,医官有命:任何人不得觐见,以免伤害龙体!”

    曹操大怒,质问蹇硕:“医官,微末小吏,大得过天下大计吗?”

    蹇硕寸步不让,只是命令麾下:严阵以待,凡是强闯含章殿者,一律射杀!

    何进良言相求,毕竟这次进宫的目的——是找到汉帝。

    至于接下来的谋划,得见了汉帝的面,才能继续执行。

    一个蹇硕而已,想要杀他,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

    没有必要,闹得沸沸扬扬,坏了大好局面。

    蹇硕油盐不进。

    毕竟汉帝已经驾崩,秘不发丧,他已经,没有退路了。

    只能硬着头皮,苦撑到皇次子刘协,继承大统。

    袁绍终于,忍不住了,拔出金丝翠玉刀,厉声高喝:“蹇硕匹夫!”

    幽禁汉帝,阻塞朝臣;谋反之心,昭然若揭!

    中军校尉部听令:上军校尉部,均为反贼逆党!

    诛杀蹇硕,拯救汉帝,杀!

第141章 蹇硕之死

    五千中军校尉部,闻令而动。

    蹇硕知道,无法善了,大声对上军校尉部的战士们说:“大将军何进,任县侯袁绍,魏武乡侯曹操,强闯宫禁,聚众谋反!”

    上军校尉部听令:

    身为羽林郎,效忠汉帝家。誓与反贼,周旋到底,杀!

    上军校尉部的前身,就是一直以来,忠字当头的羽林郎。

    如今列阵,于含章殿门口,就是要用,他们的鲜血,见证护卫汉室的决心。

    曹操提着青釭剑,直接找上了蹇硕。

    蹇硕不是曹操的对手,打了两个回合,就退回了,含章殿中。

    千名羽林郎,借助地利,据门而守,挡住了中军校尉部。

    蹇硕回到殿中,抱着汉帝的遗体,大声恸哭。

    当宫门破碎的声音,传进寝殿的时候,蹇硕提着天子剑,冲向了破门而入的袁绍等人,打算进行最后的冲锋。

    袁绍眼尖,喝骂:“蹇硕逆贼,暗害汉帝,众军士,随我杀贼!”

    袁绍拿着金丝翠玉刀,威风凛凛,身先士卒的冲向了蹇硕。

    身后的中军校尉部战士,见状之后,斗志倍增,士气高昂。

    曹操助攻,两人一起,围攻蹇硕。

    蹇硕本来想,临死也要拉上袁绍,当垫背的。

    然而上军校尉部,已经全军覆没了。

    蹇硕见事不可为,主动求死,打算以命换命。

    曹操眼尖,替袁绍挡下了,致命的一剑。

    袁绍趁机,拿下了蹇硕的人头。

    何进直接,走到汉帝的龙床前,见汉帝已经,驾崩多时了。

    这才彻彻底底的,松了一口气,伏地恸哭。

    陈群眼尖,见汉帝的枕头下,露出了,一个明黄色的袋子。

    陈群附在,何进的耳边,悄悄的说:“大将军,快请遗诏,秘而不宣;先去觐见何太后,再作计较!”

    何进会意,忙抽出遗诏一看。

    气得他,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抬脚就想,对汉帝的遗体无礼。

    陈群忙拉住了何进,良言相劝。

    何进小声说:“长文,大事不妙啊!此诏一旦面世,万事皆休矣!”

    陈群说:“汉帝此诏,有天子六玺,而无传国玉玺,作不得数的。”

    何进一听,就明白了,看来中官团体,也不是铁板一块哪?

    汉帝留给蹇硕的遗诏,应该没有知会十常侍。

    至少十常侍之首的张让,是毫不知情的。

    这件事情,还有转机。

    于是就到了凤凰殿中,觐见何太后,恰好张让等人也在。

    何进喝问:“张让匹夫,蹇硕残害了汉帝,这件事情,你们十常侍,知情不报,该当何罪呀?”

    何太后说:“大将军,暂息雷霆之怒。张常侍等人,是来送汉帝遗诏的,不可无礼。”

    何进只好收起了刀,望着张让。

    何太后命令侍女,取出遗诏。

    何进看过之后,满意的点了点头,特别是传国玉玺大印,让他明白了,皇太子刘辫,就是名正言顺的少帝了。

    何进故意说:“张常侍,果真忠义无双啊!”

    说完,拿出从含章殿得来的遗诏,顺手丢给了曹节。

    曹节看过之后,扯碎了遗诏,大骂说:“蹇硕逆贼,擅改汉帝遗诏,宜诛三族,以儆效尤!”

    何太后虽然于心不忍,但是初涉朝政,不敢胡乱的插手,只是对着何进,点了点头。

    何进忙手持遗诏,请出皇太子刘辫,于凤凰殿中,全了君臣礼仪。

    张让等人,发誓效忠新帝。

    随后召开大朝会,聚百官,于温德殿中,扶皇太子刘辫,继承汉统。

    史称:少帝。

    少帝即位,大封文武百官。

    何进以大将军录尚书事,进丞相位,加九锡而总揽朝政。

    又以杨彪为司徒,张温为太尉,袁隗为司空,王允为太傅。

    三公九卿,各安其位。

    又改年号,是为建安元年。

    少帝新近继位,威名未显,于是就打算,先立威京师,再诏行天下。

    先帝黄门侍郎,上军校尉蹇硕,幽禁汉帝,祸乱朝纲。

    夷灭三族,以儆效尤!

    诏书颁布之日,就在洛阳城的,南市官坊,摆开刑场,收蹇硕族人三百零八人,首恶五马分尸,余者腰斩。

    当时蹇硕已死,裂尸为刑。

    何进稳定朝堂之后,又想着安抚四方。

    查阅地方要员的诏命档案,才发现了二月密诏,以及召董卓入京师洛阳城的明诏。

    何进回到大将军府之后,召陈群,田丰,曹操,袁绍,共同商议,如何处置两封诏书。

    陈群建议:

    二月密诏,无关大局,兴汉侯刘正,也不好惹。更有传国玉玺为凭,不可轻易的作废。

    再说少帝继位,只能加赏,不宜苛责。

    兴汉侯刘正,官已至征北将军,不好再升,否则就要,召回京师洛阳城了。

    爵封一万二千户的兴汉侯,再进一步,只能封王了。

    虽然符合,刘姓封王的规矩,但是刘正不是汉室宗亲,也不好封王。

    不如加封食邑八千户,依旧是兴汉侯。

    何进环视众人,见他们没有异议,于是就拍板决定,照陈群的建议执行。

    接下来,就是如何应对,董卓进京的事情了。

    田丰建议:

    少帝颁诏,令董卓安抚羌人。

    没有少帝新诏,不得进京。

    曹操说:“万万不可,董卓有先帝明诏,入京已成定局,函谷关之西的豪强世家,是不会放过,这个争权夺势的,大好机会的。还是不要心存侥幸,必须要想一个妥善的,解决方案。”

    袁绍听了之后,建议说:

    并州刺史丁原,常年边境抗胡。

    并州铁骑,天下无双。

    豪杰猛士,慨当以慷。

    不如传诏丁原,带甲入京,进执金吾,驻洛阳城八关,守护京师洛阳城的安全。

    田丰虽然觉得,外兵入京,多有不妥;但是董卓已经来了,若不针锋相对,就只能坐以待毙了。

    与其束手就擒,不如放手一搏。

    陈群也同意了,袁绍的建议,毕竟形势比人强,多一手准备,总是好的。

    曹操见大将军府的,文武官员,不想着如何拒绝董卓入京,反而引丁原入京,唱起了对台戏。

    曹操很失望,怒喝一声:“竖子不足与谋,乱天下者,必何进也!”

    说完之后,拂袖而去。

    何进意气风发,对于曹操的无礼,并没有追究。

    只是大将军府议事,再也没有通知魏武乡侯府。

    曹操无所事事,专心造人。

    卞氏已有身孕,曹操更喜人妻。

    六月,三子曹彰出世。

    曹操见儿子,头发焦黄,唤作黄须儿。

    建安元年六月中,少帝诏书,送至幽州范阳郡,入中山城梅园。

    诏书:

    兴汉侯刘正,戍卫边境,先克乌桓,再战鲜卑。

    增食邑,范阳郡良乡县八千户。

    征北将军府,持节,开府治事,总督幽州诸事!

    钦此!

    刘正领诏,谢恩。

    盛情款待天使一番之后,又命人取来新奇物事——笔墨纸砚,敬献少帝,以表兴汉侯府,效忠之心。

    次日,郭嘉来找刘正。

    刘正问:“奉孝,你来找我,有什么事情吗?”

    郭嘉回答说:“侯爷,同宗郭永,举家来投,我应该如何安置他们呢?”

    刘正并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问了一句:“奉孝,文和在代郡的土地改革,进行得怎么样了呀?”

    郭嘉回答说:“侯爷,已经完成了,代郡已经走上了正轨,正在渐渐的繁荣昌盛。”

    刘正想了想,于是就说:“奉孝,郭永能够有胆量投奔你,看来是自负干才。”

    刘正任命:

    郭永为代郡太守,替回贾诩,重组征北将军府,总参谋部。

    同时调回沮授,上谷郡太守,由郭永长子郭浮,接任。

    一门两太守,郭永的家声,一时之间,传遍幽州。

    由于长女郭昱,中子郭都,少子郭成,年纪尚幼,不宜长途跋涉。

    正室董氏,于中山城买宅安家,教育孩子。

    次女郭颖,自幼聪慧,刘正得以初见,见她人小鬼大,于是就戏称:女王。

    董氏面色苍白,吓得伏地请罪。

    郭颖不以为然,反而安慰母亲。

    刘正怀中的甄宓,见来了年岁相当,又智商对等的玩伴,也顾不得撒娇卖萌了,直接拉着郭女王走了。

    刘正见玩笑开大了,忙让郭嘉的夫人张宁,劝慰董氏,以免发生什么误会,闹出什么人间惨剧。

    为了保护郭颖,刘正还让她与甄宓一起生活。

    郭嘉叹了一口气,心有余悸的对刘正说:“侯爷,你知不知道,你这一句话,会吓死人的。要是董氏想不开,郭颖肯定会被溺死的。”

    刘正说:“奉孝,是我错了。”

    刘正只是觉得,郭颖很有女王的风采,一时之间,在激动之下,就说漏了嘴。

    郭嘉问:“侯爷,你知不知道,你这个玩笑,会毁了郭颖的一生吗?”

    刘正忙问,其中缘由,听了郭嘉的解释之后,才明白了。

    原来董氏同意,郭颖入住梅园,还有这样一层用意。

    兴汉军上下,除了刘正,谁也不敢娶郭颖。

    郭女王,好霸气的名字。

    能够征服郭女王的,只有兴汉侯刘正。

    别人要是觊觎郭女王,想让刘正不误会,只怕都没有可能呀!

    甄宓安顿好郭颖之后,就来找刘正。

    首先遭罪的,是刘正的耳朵。

    刘正忙低声下气的说:“老婆大人,有话好好说,手要紧!”

    甄宓问:“宿主,你是故意的吧?”

    甄宓心想,太欺负人了。

    先弄个林小妖,每天卿卿我我,气得她直跳脚。

    如今好了,把宿命对手郭女王,也招惹上了。

    刘正说:“这我真不知道呀!”

    刘正坦白,他只是觉得,郭颖长得有几分女王的范儿,于是就脱口而出。

    祸从口出,古人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甄宓问:“宿主,我该怎么办呢?”

    刘正不知道该怎么说,两人可是宿命之敌,又年岁相当,智慧谋略,也是不相上下。

    哎呀!头痛!

    千金难买早知道,郭女王一出,甄洛神暴走。

    刘正的苦日子,终于到了。

    好在郭女王还没有出手,估计等她想明白之后,刘正的耳朵,将永无宁日。

    刘正问:“一个小女孩而已,有必要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吗?”

    甄宓一拍刘正的肩膀,大笑说:“宿主,你说得不错!”

    甄宓是谁呀?

    她可是独一无二的兴汉小精灵,美女洛神。

    要是连一个乳臭未干的郭女王,她都搞不定。

    她还有资格宣称——她是唯一的天才美少女吗?

    与人斗,其乐无穷!

    郭颖,就让新生的甄宓,来会一会你这小女王吧!

    甄宓斗志昂扬,刘正苦笑不已。

    好在甄宓承诺,不会玩坏小郭颖的。

    刘正才彻底的松了一口气。

    救苦救难的郭嘉,终于出现了,他带来了一个新的消息,洛阳城的争斗,已经开始升级了。

    刘正看着手中的情报:

    少帝正位大统之后,国不可一日无后。

    何太后让出凤凰殿,由少帝新妃唐姬,暂摄皇后之位,不负责掌管后宫。

    何太后迁长秋宫,正式以哀家自居。

    董老太后见何太后占据长秋宫,羡慕嫉妒恨之余,也迁入永安宫,与何太后遥遥相望。

    两宫太后,针锋相对。

    张让等十常侍,左右逢源。

第142章 两宫之争

    董老太后,老年丧子,在悲恸之余,又见大将军府众人,独揽朝政。

    董家余部,日益式微。

    大将军何进,更是权倾朝野。

    众人见少帝唯唯诺诺,朝臣们更是嚣张跋扈。

    何进掌朝三月,地位日益稳固,朝堂之上,一言九鼎。

    号令百官,莫敢不从。

    董老太后迁居永安宫后。

    就派遣心腹,传诏张让等十常侍,秘密进宫,以秘法应对,咄咄逼人的大将军何进。

    接到董老太后的宣诏,张让等人,匆匆忙忙的,进入了永安宫。

    董老太后说:“何进和他妹妹,要不是因为我的抬举,他们怎会有今天呢?”

    现在她的儿子,做了皇帝。

    内外臣僚,都是何家的心腹,何家权势太重了,我应该怎么对付他们呢?

    张让说:“娘娘您,可以亲自临朝,垂帘听政!”

    加封皇次子刘协,为陈留王。

    加封国舅董重大官,并掌握军权。

    重用我等十常侍,与会朝政,则大事可图。

    董老太后听了,张让等人的话之后,心中大喜。

    第二天,就是大朝会之期。

    董老太后,摆驾温德殿,颁布懿旨:

    加封皇次子刘协,为陈留王。

    国舅董重为骠骑将军。

    张让等十常侍,共同干预朝政。

    何太后见董老太后专权,为了避免婆媳矛盾,更想要趁机,缓和婆媳关系。

    于是,她就在长秋宫中,专门摆设宴席,邀请董老太后赴宴。

    酒至半酣,何太后站起了身来之后,就对董老太后,拱手拜了拜,随后又说:“妈,我们都是妇道人家,不适合参预朝政。”

    前汉初年,高祖的发妻吕太后,因为掌握重权,所以迫害重臣,顺者昌,逆者亡。

    然而到了最后,宗族一共千余口人,都被斩杀弃市。

    现在的我们,本是孀居之人。应当深居九重宫内,以免让人闲话。

    朝廷大事,可由大臣元老们,自行商议,这才是国家的大幸。

    希望您能够,听我一句劝。

    董老太后听完之后,怒不可遏的说:“你因为嫉妒之心,所以用鸩酒,毒死了王美人,你真以为行事机密,大家都不知道,你的恶毒心肠吗?”

    现在又倚仗着,你的儿子是皇帝,和你哥哥,大将军何进的势力,竟然敢胡言乱语!

    我现在有董重掌宫禁,又有二十万西凉铁骑,作为外援。

    想要杀掉你们兄妹,就象翻一下手掌那么简单!

    何太后也大怒说:“妈,我以好言相劝,您反倒这么说,如此这般,不识抬举,倒是让儿媳妇,何以自处呢?”

    董老太后说:“你们兄妹,是杀猪宰羊出身,本是卑贱之人。哪里会有什么,高明的见识,竟然敢教训起本宫来了呢?”

    一对婆媳,争吵不休!

    张让等十常侍,急忙上前,劝董老太后,回转永安宫。

    何太后气不过,连夜召何进入宫。

    她把白天宴会上,与董老太后,争吵的内容,全部诉说了一遍。

    何太后说:“大将军,董老太后,失去了儿子,一朝失势之后,心里极不平衡。万一她胡作非为,代她受过的,就是你我兄妹二人了。得想个办法,让董老太后,绝了临朝听政的心思。”

    何进说:“太后放心,只是这董老太后,事关国本大计。我也不好,自作主张。得与朝臣们,商议之后,再作定夺!”

    何太后见何进,老成谋国,于是她就点了点头,同意了这个建议。

    何进回到府中,召集陈群商议此事。

    陈群谏言说:“大将军,董老太后,起于藩篱,咱们可以,拿这个大做文章呀!”

    何进点了点头,交给陈群去安排了。

    再一次大朝会。

    太傅王允表奏:

    董老太后,原来是藩妃。不适合,久居永安宫中。

    按祖制,应当送往河间府安置,限期离开洛阳城。

    少帝刘辫,本来就没有什么主见。

    更何况,他自幼离开了皇宫,与董老太后的血脉亲情,几乎断绝了。

    又有何太后,从旁教唆。

    最主要的是,他嫉妒二弟刘协,自小集宠爱于一身。

    即便是他成了少帝,兄弟见面的时候,刘协的气场,依旧盖过了他。

    刘辫心中有恨,他想让二弟刘协,也尝一下,被人抛弃的滋味。

    于是就问何进:“大将军舅舅,董老太后,为老不尊,欺凌母后,编排是非。这份表奏,甚合朕意。你认为应该怎么办呢?”

    新进的骠骑将军董重,出列谏言说:“陛下,汉室以孝治天下,二十四孝故事,为天子必修课。”

    董重的言下之意,就是说少帝继承汉统之后,也不能驱逐董老太后,以免落下一个,大不孝的骂名。

    何进大怒说:“骠骑将军,你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陛下的家事,你一个外臣,也敢妄加置喙吗?”

    刘辫想了想,决定任性一回。

    亲笔拟诏:

    董老太后,非后入宫,不宜久住永安宫。

    着河间旧府,择地安置。

    老太后仪冕,着有司收回。

    钦此!

    张让领了诏书,前往永安宫宣诏。

    董老太后,接过诏书之后,瘫倒在地。

    很久之后,她问张让:“骠骑将军董重,身居高位,为什么不谏阻呢?”

    张让叹了一口气,朝臣大部,依附何进兄妹。

    少数明哲保身的人,也恪守中立,不敢逾雷池半步。

    骠骑将军董重,孤立无援,独木难支。

    大将军何进,更以安置董老太后,份属皇家内部事务,应当由少帝,专断独行。

    以此绝了朝臣们的,劝谏之心。

    张让等十常侍,本是皇家奴才,偶而干预朝政,那是向少帝表达忠心。

    何进就算是不爽,也得忍让三分。

    然而在董老太后的,这件事情上,十常侍不敢造次。

    若是发声,被朝臣奏一个——以奴克主。

    皇宫内外,就再也没有,十常侍的立锥之地了。

    董老太后讥讽说:“你们不敢说话,那西凉刺史董卓呢?”

    董老太后最后的指望,就是董卓和二十万西凉铁骑。

    张让说:“先帝明诏,已经发出数月了,按理说应该来了呀?”

    董老太后绝望了,看来她已经想明白了——董卓是故意的,让董重做骠骑将军,那不是和皇甫嵩强夺董卓兵权,有异曲同工之妙吗?

    一步错,步步错。

    董老太后,情绪激动;随后晕倒,不省人事。

    北军的护卫队,已经等候在永安宫的大门口之外了。

    张让只得强令左右,扶董老太后,卸了仪冕,送上马车。

    董老太后,在昏迷之中,就被送出了洛阳城。

    这场两宫之争,以长秋宫的何太后,完胜而告终。

    从此少帝后宫,何太后独揽大权。

    再说西凉刺史董卓,得了汉帝明诏之后,立即整军。

    二十万大军过了陈仓,浩浩荡荡的进了长安城。

    收了皇甫嵩的大军之后,就要挥师东进。

    军师李儒,劝谏说:“明公,如今洛阳城中,永安宫和长秋宫,明争暗斗,你打算为了董老太后,火中取栗吗?”

    董卓只好说:董老太后是河间本家,与河东董家,也有同宗之谊。

    更何况,在拥兵西凉的事情上,董老太后,也有援手之德。

    这样看来,董老太后,还是器重河东董家一脉的。

    李儒毫不留情的,拆穿了董卓的自欺欺人。

    就在董卓带领大部队,进入潼关,前锋牛辅,进驻新安的时候,洛阳城的新消息,传入了西凉军中。

    董老太后,临朝听政,居然加封,没有一兵一卒的董重,做了骠骑将军。

    反而对于手握重兵的董卓,不闻不问。

    这抢夺兵权的意图,已经是昭然若揭了。

    董卓觉悟了,立即传令牛辅,按兵不动,就在新安,不再前进半步,坐观天下局势。

    潼关,西凉军大营中。

    董卓召李儒议事。

    董卓说:“文优,这洛阳城,咱们是势在必得。”

    然而就这么等下去,也不是办法呀?

    毕竟能够影响天下局势的,除了西凉军,还有并州军,荆州军和兴汉军。

    李儒逐一分析,兴汉军很强,不过远在幽州,暂时不足为虑。

    荆州军,有地方豪强世家拖后腿,只要派人进占武关,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董卓立即派校尉张济,领一万西凉铁骑,进驻武关,南拒荆州大军。

    最后谈起,威胁最大的并州军,李儒建议说:“明公不必担心,我好好谋划一番,十万并州铁骑,肯定会为我所用。”

    董卓说:“文优办事,我放心!”

    李儒得了命令,派遣华雄和胡轸,以李肃为参军,秘密的向东运动。

    关于参军的来历,是李儒效仿兴汉军的参谋长制度,弄出来的新职务。

    全称是——参议军事的谋士,负责替武将出谋划策。

    华雄三人带着一万大军,进入汜水关附近的密林里,悄悄的潜伏待机,负责监视汜水关的动静。

    李儒的这一番谋划,就是为了,一口吞下,十万并州铁骑。

    董卓为了保险起见,命中郎将董越,带兵回河东老家,牢牢控制住西凉军的侧翼。

    不久之后,董老太后,在两宫争夺战之中,失去了一切。

    被少帝的一封诏书,赶回了河间老家。

    朝野上下,鸦雀无声。

    张让等十常侍,也不敢造次。

    李儒笑着对董卓说:“明公,何进死期将至,待到何进死后,就是西凉军,入主京师洛阳城的,最佳时机。”

    董卓问:“文优,董老太后走了,十常侍蔫了,如今何进大将军,一家独大,怎么可能死于非命呢?”

    李儒说,豪强世家的贪婪,永无止境。

    如今得了便宜,自然是想更进一步。

    为了重新洗牌,就得把矛头指向十常侍。

    不过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真正的目标是,——卖官鬻爵中,获得升迁的那些官员。

    这就是豪强世家,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本性。

    ……

    建安元年五月,刘正接到消息,汉帝驾崩,少帝继承大统。

    刘正哭晕了过去,随后命令兴汉军上下,布置灵堂,一个月之后,遥祭汉帝。

    算是全了君臣之谊,尽了人臣之礼。

    祭典之上,蔡邕和卢植,三醒三晕,像是大病了一场。

    参与祭典的人,全都嚎啕大哭。

    建安元年六月,刘正在梅园,再一次收到了消息,两宫之争,终于出结果了。

    董老太后被赶回了,河间老家。

    刘正知道,接下来的,就是董卓进京的大场面了,为了迎接这一盛大的时刻,兴汉军开始着手准备。

    刘正命郭嘉,组织一支队伍,下辖:

    陈到的红衣卫,一个团五千人。

    典韦的黑衣卫,一个团三千人。

    黄忠的弓骑军,一个团三千人。

    赵云的白马军,一个团三千人。

    马超的学生军,一个营一千人。

    廖化龚都的特战营,正式编制一百一十人。

    总计兵力一万五千一百一十人。

    大军集结之后,在中山城的兴汉军大营,进行集训。

    特别配备了,两名谋士。

    行军主簿郭嘉,以及护军司马贾诩。

    董奉的战地医院,还有王越的情报部,一起参加了磨合训练。

    关于这支队伍的,组建目的,以及作战目标。

    刘正一个字,都没有透露。

    至于刘正,为什么敢带走贾诩——一方面是,兴汉军已经步入正轨,各项制度已经相对完善,下一步就是,在施政的过程之中,逐步微调。

    另外就是,甄宓作为洛神——即就是兴汉小精灵,把后方交给她,刘正放心。

    刘正也投入了磨合训练,这是一种尝试,积累相关经验之后,打算推广全军。

    兴汉军的战争机器,随着天下局势的变化,再一次运转起来了。

    就在刘正组建新队伍的,同一时间段里,千里之外的京师洛阳城,正上演着,新一轮的权力斗争。

第143章 董重之死

    董卓驻军潼关,徘徊不前。

    大将军何进也吓得不轻。

    为了不让董卓,名正言顺的,进入京师洛阳城。

    何进与陈群,商议之后,决定调动袁绍的,中军校尉部,围攻董重的骠骑军驻地。

    五千骠骑军,可是对外版的羽林郎。

    不仅传承了冠军侯,开疆拓土的理想。

    更把他的忠勇之心,刻入了骨髓之中。

    中军校尉部,深得大将军何进的器重。

    装备器械,都是洛阳城府库中,最精良的好东西。

    一方是老牌的精锐之师。

    另一方是新锐的后起之秀。

    舍我其谁的气概,在两支队伍之间,爆发出了,最大的战斗热情。

    颜良大喝一声:“枪盾兵们,主公就在身后看着呢?”

    三千枪盾兵,没有多余的话,起盾,架枪,一齐上前三步走。

    前锋压向了骠骑军的拒马。

    文丑也说:“强弩兵的傻小子们,功劳就在眼前,能不能够拿到手,就看你们自己的了。我也是武将封侯,杀敌成名。”

    征北将军刘正,大家都听说过,也见识过了吧!

    想当初,在幽州讨伐黄巾军之前,他不过是一个乡兵统领。

    两战成名之后,也不过是幽州军编外的一个校尉。

    论身份,与中军校尉部的大家相比,那也差了好远。

    然而南阳数战之后,兴汉军立下汗马功劳,前线主帅满意,朝中大臣敬重。

    汉帝亲封,加官进爵。

    兴汉军万众一心,连番血战,在将军卢植的统一指挥下,在平乡县城之中,救大家于危难之间。

    广宗城头之上,与大家并肩战斗。

    西园酬功之时,汉帝戏谑,中官捉弄。

    以酒侯虚爵,让天下人不齿。

    兴汉军上下,并没有自暴自弃,反而严格要求,勤加训练。

    是以西园八校尉之中,终有兴汉军的一席之地。

    平贼校尉部,力斗河东卫家。

    终于在京师洛阳城,站稳了脚跟。

    西园演武之后,酒侯实至名归,兴汉侯的大名,第一次让天下人侧目。

    凉州平乱,陇县一战而定。

    更是拒绝了,雍州牧皇甫嵩大人的乱命。

    保全了大家的性命。

    典军校尉曹操,不听劝告,三千典军校尉部,客死他乡。

    河东讨贼,由中郎将而晋安北将军,第一次实现了,由将而帅的转变。

    幽州平乱,由杂号将军巅峰的镇北将军,变成了常设将军——征北将军。

    大军主帅刘正,更是成了,食邑一万二千户的兴汉侯。

    这可是实至名归的万户侯。

    少帝承统,追加食邑八千户,兴汉侯由县侯,变成了郡侯。

    第一次超越了,主公袁绍,成了卢门第三人。

    封侯拜将的机会,就在眼前,努力向前拼杀,大家都有机会,成为刘征北。

    文丑的话很多,中军校尉部的强弩兵们,也没有掉链子。

    整齐划一的,抬臂张弩,跟在盾枪兵身后,亦步亦趋。

    轮到董重,做战前总动员了。

    董重拿着,骠骑军的制式长刀,横刀立马,大声说:“骠骑军的弟兄们,咱们生活在这里……”

    数百年了,骠骑军的大营,就是所有人的家。

    如今中军校尉部,想要强占去,大家都说一说,应该怎么办呀?

    五千骠骑军,刀出鞘,箭搭弦。

    齐声高喝:“杀!”

    袁绍怒骂说:“董重匹夫,还不下马受降!”

    董重反骂说:“袁门上下,世受国恩!”

    你不思报效皇家恩德,反倒做了,大将军何进的家奴。

    还有什么脸面,与我这个,先帝亲封的骠骑将军,阵前对话呢?

    袁绍被董重,一番言语羞辱。

    一向傲娇的他,当然是火冒三丈。

    普通人都受不了的屈辱,更何况他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任县侯。

    袁绍不再劝降,拔出了金丝翠玉刀。

    烈日曜曜,刀上金光闪闪。

    袁绍命令:

    中军校尉部,全体都有,杀!

    颜良奋勇,盾枪齐进。

    盾砸乱拒马,枪捅骠骑军。

    文丑狂暴,强弩逞雄。

    箭矢如雨,遮天蔽日!

    天空昏暗,红日隐踪。

    既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血腥拼杀默哀;又像是在给战斗的双方,一丝清凉的福利。

    盾枪军勇悍,骠骑军无双。

    第一次崭露头角的骠骑军,用他们的战斗力,告诉世人——姜还是老的辣。

    然而他们的血气之勇,并没有改变天下大势的能力。

    何苗带着,五万北军主力,赶来增援袁绍了。

    这令骠骑军彻底的狂暴了,大势已去,唯死而已。

    董重觉悟了,他不求斩将,只为杀人。

    孤身突入盾枪阵中,以伤换命。

    到最后,以命换命。

    颜良追不上董重,只得将满腔的怒火,都发泄到了,骠骑军战士的身上。

    文丑怕误伤自己人,也不敢下令,让弩矢覆盖董重的战斗区域。

    何苗可不是善茬,直接命令北军将士,进行无差别的覆盖射击。

    董重万箭穿心,盾枪兵死伤数百。

    五千骠骑军,被何苗下令,割了脑袋,装车送到河东董家,想要震慑天下人——这就是与何家作对的下场。

    颜良大怒,提刀就要与何苗拼命。

    袁绍拉住了他,幽幽的说:“阿良,跟一个将死之人,何必计较那么多呢?”

    颜良虽然听不懂,但是他还是服从了命令,收起了大刀。

    董重尚未断气,见到何苗的暴行之后,竟然被活活的气死了。

    何苗挥刀,收了人头,似有深意的,看了袁绍等人一眼,转身就离开了。

    五万北军主力,迈着整齐的步伐,渐渐的远去。

    那脚步声,不停的锤打着,袁绍的心房。

    血战终于结束了。

    三千盾枪兵,幸存者不足千人。

    两千强弩兵,在最后的混战中,被何苗误杀了三百,也只有千余。

    攻击骠骑军一战,中军校尉部损兵三千。

    然而经过这一番锻打之后,袁军终于成了一支,令异族闻风丧胆的铁军。

    敢与骑兵打对攻的步兵,而且是以冲锋对冲锋。

    这样的一支队伍,他们那必胜的信心,就是屠灭骠骑军之后,才逐渐培养出来的。

    袁绍当众承诺,开启府库,补充人才,袁家铁军,扩编两万。

    第一次以“袁军”的身份,面对世人。

    何进最终,还是认可了,袁绍的功劳。

    洛阳府库中的好东西,也让袁绍带走了一半。

    董重死后,大将军何进命令百官,相互揭发董重余党。

    三日之后,收三百人,在洛阳城中的南市官坊,与董重一家两百人一起,腰斩弃世。

    这是何进第二次,大规模的杀人。

    这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

    刘正收到,南市杀人的消息之后,为了保全汉室的元气。

    传檄卢门中人,并且通告天下各路豪雄:

    祸不及家人,刑不上妇孺。

    若是有人违背此檄文,妄开刑杀恶举,天上地下,兴汉军必定,追究到底。

    曹操接到檄文之后,叹了一口气。

    回信:七郎重性命,卢门应奉行。

    袁绍接到檄文之后,苦笑着说:“七郎的妇人之仁,更是变本加厉了。”

    许攸问:“主公,如何回复呢?”

    袁绍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

    最后才认命了——传令袁军上下:祸不及家人,刑不上妇孺。

    都得给自己等人,留一条后路,七郎的手段,反正袁绍是不想领教的。

    陶谦接到檄文之后,传令徐州全境,奉行!

    袁术接到檄文之后,默默的把抓来的人放了,还一个劲的赔礼道歉。

    刘正收到回信之后,让人在刑部院判衙门的大门口,立了一块九尺九寸的石碑。

    上面刻着两行大字——祸不及家人,刑不上妇孺。

    一时之间,导致了兴汉军管辖范围之内,女子犯罪率直线上升。

    刑部主事阎柔,束手无策,只得向刘正请求支援。

    刘正大笔一挥,令阎柔开启教坊,作为女子劳动改造的专用场所。

    同时让巾帼都尉黄舞蝶,配合郭嘉的夫人张宁,训练一支女子警察队伍。

    让女人管理女人,女人的事情,她们自己解决,男人不参与其中,避免悲剧发生。

    用刘正的话说——不知道自重的女人,就让她们见不到男人。

    孤单的惩罚,就是对犯罪者最严厉的处罚。

    张宁食髓知味,她问刘正:“顽石哥哥,这个处罚,是不是太重了呢?”

    刘正叹了一口气,对张宁说:“女人想要幸福,就得自重。”

    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不公平的——男人犯了错,还有浪子回头金不换,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然而对于女人来说,一旦犯了错,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了。

    刘正告诉了张宁,一个美丽的故事——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张宁听完之后,对刘正说:“顽石哥哥,那李甲也太不是东西了吧?”

    刘正叹了一口气,缓缓的说:“对于女人来说,一失足成千古恨!”

    当女人拿身体,换取利益之后,她的那颗心,就已经绿了。

    没有哪个男人,愿意接受一颗绿化了的女人心。

    其实李甲,真正放弃杜十娘的原因,并不是同行之人,所出价的那一千金。

    而是杜十娘,想要成为李甲的正室夫人,更想让李甲与家人决裂。

    李甲的前程,全在李家,一旦私奔,凭他那手无缚鸡之力的身体,如何生存呢?

    杜十娘的悲剧,在于她没有想清楚——一个没有前程的男人,还是她心中的那个男人吗?

    同样的道理,一个不为男人着想的女人,还是男人想要的,那个女人吗?

    李甲是男人,而且是一个有野心的男人,他怎么可能忍受,私奔之后,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女人想要幸福,不仅需要擦亮眼睛,更需要智慧。

    她要明白男人的需求,再给自己准确的定位,否则就是一个悲剧。

    夫妻同心,白头偕老!

    夫字在前面,就表示着,女人必须要,跟上丈夫的步伐。

    一旦落后,就再也不可能,获得幸福了。

    除非委屈求全,把自己当成花瓶。

    然而红颜易老,花瓶易碎。

    还是努力的,跟上男人的步伐吧!

    永远都不要指望着男人,会停留在原地,等待着谁。

    女人当自强。

    女人只有强大了,才有资格选择,心中想要的男人。

    张宁终于明白了,她能跟郭嘉走到一起,与她的自身强大和圣女身份,是分不开的。

    试想一下,如果她不洁身自好,郭嘉会那么宝贝她吗?

    倘若她没有圣女的身份,一个没有自保能力的女人,郭嘉敢那么宝贝她吗?

    林小妖的悲剧,就在于她没有自保能力。

    关于这一点,刘正也无能为力。

    好在林小妖知道进退。

    倘若她也像那杜十娘,让刘正放弃兴汉军,她的未来,只怕会有更多的痛苦。

    一个为了女人,放弃事业的男人,终究会失去那个女人。

    到头来,事业没有了,女人也保不住。

    由董重之死引起的变故,居然上升到了保护妇孺的层面,更是升华到了,女人自强的这个话题上。

    这让刘正,有些措手不及。

    然而历史的车轮,并没有因为刘正的感慨,所以停止了前进。

    郭嘉来到了梅园,他带来了一个消息——董老太后,在河间驿庭,病逝了。

第144章 千里送诏

    剿灭董重之后,洛阳城之中,就是以大将军何进为首的,天下豪强世家的,一言堂了。

    然而面对泰山压顶的,西凉刺史董卓,还有那二十万西凉军。

    京师洛阳城中的,文武百官们,心中的担惊受怕,也是与日俱增的。

    大将军府依旧开始了,按照惯例开会议事。

    陈群说:“大将军,西凉刺史董卓,不进不退,是什么道理呢?”

    袁绍说:“还能有什么,董卓如今是董家的一根独苗,董老太后要是不肯死心,就应该有所表示了吧?”

    韩猛问:“任县侯的意思是说——西凉刺史董卓,是在等河间那位藩妃,董老太后的明诏懿旨吗?”

    何进一拍大腿,恍然大悟的说:“也对,这个解释才是最正确的。”

    董卓当仁不让,是董老太后,最后的救命稻草了。

    倘若她不肯死心,与董卓结盟,那少帝在大义名份上,始终存在着,一个致命的隐患——先帝的儿子,还有一个陈留王刘协,在一旁虎视眈眈呢?

    董老太后,扶养陈留王刘协多年。

    要是她进入西凉军中,随便找一个孩子,指认为陈留王,那东西两汉帝的悲剧,恐怕就要上演了。

    陈群说:“大将军,为了天下大义,董老太后,必须要死!”

    何进知道,鸩杀国母,这可是要遗臭万年的呀!

    然而董老太后,是东西两汉帝的关键人物。

    至于陈留王刘协,没有董老太后的存在,他就得不到,天下人的认可。

    只要董老太后,无法开口说话,就能避免汉室分裂。

    何进是个聪明的人,很快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何进派出心腹韩猛,前往河间驿庭。

    ……

    河间驿庭,东院。

    董老太后靠在床榻上,一言不发,两眼微闭。

    侍女小冰说:“董老太后,您就喝口粥吧,您都三天没有吃东西了,这样下去,您的身体,怎么受得了呢?”

    董老太后摇了摇头,缓缓的说:“不用了,何进应该,很快就会想明白的!”

    看着小冰,那着急的样子,董老太后,欣慰的笑了。

    她慢慢的解释说,何进驱逐她,只是出于义愤,完全就是想替何太后,出一口恶气。

    他根本就没有考虑全局。

    大将军府人才济济,很快就会明白,把一个扶养皇孙多年的老太后,弄到皇宫之外,那简直就是,给政敌送刀子。

    董老太后知道,失势的她,唯一的结局——就是死路一条。

    想来那大将军何进的特使,应该在来的路上了吧?

    董老太后知道——一定不能垂死挣扎。

    否则处于风雨飘摇的董家,就要大祸临头了。

    用她的一条老命,换董家一众人等的安全。

    否则骠骑将军,董重的悲剧,依旧会不断的上演。

    董老太后决定了——慨然赴死!

    然而她并没有放弃反击,临出永安宫的时候,十常侍之首的张让,给了她一道,加盖了汉帝六印玺,兼传国玉玺的诏书。

    这道诏书,是先帝留给陈留王刘协的,继位诏书。

    它更是汉帝的,真正遗诏。

    如今事急,董老太后明白——要是不早做打算,关于陈留王刘协的,这道诏书,就要保不住了。

    董老太后看着,侍女小冰,那我见犹怜的模样,心中就有了主意。

    董老太后说:“从今天起,赐你姓董!”

    小冰磕头谢恩,从此唤作——董冰。

    董冰给董老太后,磕了三个响头,算是认了义奶奶,全了礼节。

    董老太后取出遗诏,交给了董冰,让她火速西进,把密诏交给西凉刺史,二十万西凉铁骑的主人,董卓字仲颖。

    董冰拿了诏书,化妆成了流民。

    一路小心翼翼的,总算是有惊无险的过了弘农郡。

    然而在过函谷关的时候,不小心露出了破绽,引得何苗部将的追杀。

    董冰夺路西逃,何苗部将见追之不及,就下令放箭。

    董冰身中数箭,好在她凭借着一个信念,强撑着没有倒下。

    在她即将死于非命的时候,牛辅带着西凉铁骑出现了。

    董冰获救,她终于可以不用担心了。

    牛辅的夫人,是董卓的女儿,董宜,她既继承了,大家闺秀的良好家风,又沾上了西凉儿女,快意恩仇的习气。

    她嫁给了牛辅之后,相夫教子日少,舞刀弄枪时多。

    董宜见牛辅,带回来一个,浑身是血的姑娘,于是就问他:“老牛,怎么着,是嫌老娘又苦又涩,想要换口味儿了吗?”

    牛辅忙说:“阿宜,救救她吧,这个丫头,也是苦命的人儿呀!”

    董宜虽然心中不快,但是看到董冰,身中数箭的模样,心就软了。

    董宜发现,董冰抱着一个,一尺来长的黄布袋子。

    无论她怎么用力,都无法让少女董冰,松开那一双玉手。

    只好将就着扶董冰趴好,开始了从背后治伤。

    鲜血流入了,董冰的怀中,浸泡着黄布袋子。

    两个时辰之后,董冰醒了过来,先向董宜道谢,再挣扎着起身。

    董宜说:“妹子,你不要命了吗?”

    董冰说:“姐姐,谢谢你的救命之恩,我还有任务,必须要马上就走!”

    董冰三拜董宜——救命之恩,无以为报;若是不死,容后必报!

    董宜见董冰,坚持要走,于是就提出,陪她一起完成任务,也好有个照应。

    董冰心想,董宜古道热肠,一起出发,若是撑不住,也有一个可以交代后事的人。

    只是当董宜问起,任务详情的时候,董冰沉默了。

    关于先帝遗诏一事,事关重大,她不敢向无关人等,透露只言片语。

    董宜见董冰为难,就不再追问。

    董宜对牛辅说:“老牛,我回一趟潼关,顺道把董冰送过去!”

    牛辅点了点头,派一队西凉铁骑,沿途保护两女。

    进入潼关之后,董冰让董宜,送她到西凉刺史的行营。

    董宜问:“董冰妹子,你到西凉刺史行营,想要见什么人吗?”

    董冰回答说:“我有任务,奉命拜见,西凉刺史董卓大人!”

    当董宜再问的时候,董冰装聋作哑,一言不发。

    董宜无奈,只好帮人帮到底。

    有了董宜的帮助,董冰顺利的见到了,董卓和李儒。

    李儒问:“姐,你怎么来了呀?”

    董宜笑着说:“文优小弟,看你这么嘴甜的份上,给你找了个元配夫人。正好今天有空,就带过来给你瞧瞧!”

    董宜打趣李儒,怎么样,这姑娘的模样,你满意吗?

    董卓说:“小宜,别胡闹!”

    董卓声若惊雷,吓得董冰瑟瑟发抖!

    李儒怜香惜玉,于是就安慰她说:“姑娘别怕,董公他,其实是一个好人。”

    董冰见李儒慈眉善目,心中的恐惧少了大半。

    她忙把董老太后交给她的东西,呈给了董卓。

    董卓打开遗诏,先是一喜,再是一愣。

    喜的是——遗诏是真的,他拿到了拥立新帝的大义名份。

    愣的是——传国玉玺的印位,被血水浸泡,已经模糊不清了。

    董冰问:“大人,出了什么问题吗?”

    董卓说:“没事,你先下去休息吧!”

    董卓留下李儒,商讨如何处置董冰。

    李儒建议董卓,收董冰为妾侍。

    董卓拒绝了,董老太后赐姓董,自己怎么可能乱了伦常。

    董卓决定,认董冰为义女,算是在名份之上,与董老太后分庭抗礼。

    随后,董卓又说:“文优,义女董冰,知悉机密,交给别人,我不放心。”

    李儒会意,忙说:“岳父大人在上,请受小婿一拜!”

    李儒真磕了头,这门亲事,就算是板上钉钉了。

    就这样,董冰被指给了李儒。

    她千里送遗诏的义举,赢得了西凉铁骑的忠诚。

    ……

    就在董冰,离开之后的不久,特使韩猛,带着密诏,赶到了河间驿庭。

    董老太后,早就做好准备了。

    两人之间,倒也没有什么废话。

    一壶美酒,两个小菜。

    半个时辰之后,河间驿庭传出消息——董老太后,寿终正寝,归天!

    韩猛持诏,护送灵柩,进入京师洛阳城,于皇陵中安葬,谥号:孝仁皇太后。

    少帝刘辫,亲自主持葬礼,陈留王作为扶灵人,哭灵随行。

    何太后作为孝妇,唐姬也以孝孙媳妇的名义,参与了送葬仪式。

    死后哀荣,孝仁皇太后董氏之墓,这一行字,印入了天下人的心中。

    后来,董卓逃离洛阳城,派遣大将盗墓,孝仁皇太后的陵寝,是第一个遭殃的地方。

    ……

    刘正在梅园,接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建安元年七月了。

    郭嘉问:“侯爷,董卓得了诏书,会不会对咱们的大计,产生什么致命的威胁呀?”

    刘正叹了一口气,幽幽的说:“奉孝,不管董卓怎么做,天下人都会当他是叛逆。”

    郭嘉一听就明白了。

    董卓这回是——黄泥巴掉进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刘正说:“没有那么麻烦,世人捡起一块黄泥巴,就说是董卓拉的屎。他也得认呀!”

    刘正继续解释说,董卓鲸吞天下的大势已成,天下豪强世家,肯定会拼死一搏。

    这董卓独战天下,西凉铁骑的军纪,又是那样的坑爹。

    董卓先胜后败,已经成了定局。

    刘正想要做的,就是去见识一下,天下豪强世家,又会抛弃哪些人呢?

    想要喂饱董卓,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呀!

    贾诩迈着八字步,慢慢悠悠的走进了梅园。

    刘正问:“文和,何进到底想要干什么呢?”

    贾诩回答说:“侯爷,用你的话说,厕所里点灯——找死!”

    天下豪强世家,内斗贯穿始终,如今汉帝那个大敌已经灭了,摇旗呐喊的董老太后,也进入了皇陵休息。

    虽然说有董卓虎视眈眈,但是大家都认为,朝堂之上,唯一的异类,那就是十常侍了。

    作为喊打了二十多年的老对手,天下豪强世家,还是想名垂青史的。

    刘正让贾诩,关注洛阳城的消息,就是为了锻炼他,布局天下的本事。

    刘正告诉贾诩,皇家的尊严,不许践踏,女人得救,男人就放弃掉。

    贾诩问:“咱们不如来一个,奉天子以令不臣,侯爷以为如何呀?”

    刘正说:“文和,这样的话,我不想听见第二遍。”

    刘正直接指出,汉室已经成了一个包袱。

    虽然里面,可能有好东西,但是更多的是,破烂货。

    全盘接收,那是自掘坟墓。

    在头上弄个帽子,不仅遮住了太阳,还容易长虱子,给自己找难受呢?

    兴汉军不能给自己,找个婆婆,否则那无休止的婆媳矛盾,会牵扯住,很大一部分的精力。

    刘正知道,贾诩的想法是——尽快平定天下。

    可他却忘记了,这要是拖后腿的人多了,想要往前走上一步,付出的代价,都是兴汉军战士的鲜血。

    贾诩似乎故意忽略了,以臣克主的巨大隐忧。

    刘正不想计较什么,至于贾诩,还是得用,然而贾家,会逐渐的边缘化。

    刘正信任贾诩,但是对贾家的后代,绝对是充满了警惕之心的。

    不管是谁向贾诩献的策,提出这个建议的人,肯定准备好了,让新的豪强世家,取兴汉军而代之。

    两次三番之后,就会形成一种惯性——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的牌局思想。

    有能力的豪强世家,都会觉得——天下是块大肥肉,谁有办法谁就吃上一口!

    刘正的头上,不允许存在任何人。

    从根基上杜绝豪强世家,谋划兴汉军基业的土壤。

第145章 何进之死

    有人想要通过贾诩,影响兴汉军的大政方略。

    刘正知道,接收汉室,就意味着,接收那些,烂透了的文武百官们。

    一群猪队友,不重用会闹翻天,重用之后死得快。

    倒不如从头到尾,慢慢的来,也不至于蛇吞象之后,把肚皮给撑破了。

    刘正知道,贾诩的性格,是善于自保,更害怕危险。

    兴汉军的方略,却是与豪强世家,斗争到底。

    这样一来,天下的豪强世家,被推着往外走。

    不愿意背井离乡的,豪强世家,就只能反抗到底了。

    然而刘正的政策,是赶人为主。

    这就给了,天下的豪强世家们,一个长期的反抗机会。

    同时也把兴汉军,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刘正不再想贾诩的事情了,这是他给贾诩的,最后一个机会。

    若是贾诩,还是不能归心,就只能彻彻底底的放弃了。

    在小节方面,刘正可以虚心纳谏。

    然而事关兴汉军的,大政方略,对不起,寸步不能相让。

    刘正的想法很简单,只掌握大略,不深究细节。

    就像现在,兴汉军编练神秘军团,刘正也只是,提出了相关的组建安排,以及需要达到的编练效果。

    至于怎么做,全部由陈到等人,自行摸索。

    刘正的心中,名将的价值,就是把不可能的战局,变成实实在在的胜利。

    郭嘉找到贾诩,问他:“文和,侯爷对天下豪强世家的态度,你还不明白吗?”

    贾诩说:“奉孝,你也是智者,侯爷此举,和当年西周武王,分封天下有异曲同工之妙呀!”

    事实证明,自春秋战国以来,礼崩乐坏之后,分封制就已经失败了。

    如今兴汉侯刘正,举兵兴汉,把传承千年的豪强世家,逐出汉土,这是想要做什么呢?

    郭嘉说:“文和,你应该理解侯爷,天下的豪强世家,就应该自主的,到汉室之外的土地上,去开拓进取,建功立业。”

    到了外面,随便他们怎么闹,汉室疆域之内,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不能让天下的豪强世家,随随便便的瞎折腾。

    贾诩终于明白了——汉室的土地,是属于汉室普通百姓的。

    至于应命而生的,天下豪强世家,就得到汉室之外的土地上,去抒发各自的豪情壮志。

    先辈们斩荆劈棘,把安全留给了身后的普通百姓。

    作为后继者,怎么可能停下脚步,转而窝里横呢?

    ……

    京师洛阳城,何进的大将军府,又是例行会议。

    韩猛说:“大将军,区区一个董重,吐出来的利益太少了,大家都吃不饱呀!”

    何进问:“你们韩家,又看上什么了呀?”

    韩猛说:“颖川张家,已经够肥了!”

    何进又望向了陈群,毕竟掌握颖川话语权的,不包括韩家。

    韩家的目标,应该是中山国无极县的张家。

    何进问:“长文,真的做好了打算,要对十常侍动手了吗?”

    陈群说:“调并州刺史入京,十万并州铁骑,给他执金吾的位置,应对西凉刺史董卓,应该绰绰有余了。”

    何进采纳了陈群的建议,入宫请旨,又到章台殿找张让,加盖了传国玉玺。

    张让是个聪明的人,如今朝堂已经成了,大将军何进的一言堂。

    本来风平浪静,大将军召外军入朝,只有一个目的——大将军何进,打算对中官十常侍,举起手中的屠刀了。

    张让不动声色,痛痛快快的用了印。

    回到列侯府中之后,立即召其余九人,前来议事。

    郭胜建议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郭胜捐出心腹十人,曹节捐出心腹二十人,其余十常侍,或七、八人,或十余人。

    作为十常侍之首的张让,出动心腹五十人。

    由曹节统领,秘密训练战阵厮杀。

    十常侍一面暗中准备,武力拿下大将军何进。

    一面向皇宫之外,传递消息,又重金买通,大将军何进的弟弟何苗,随时获悉,大将军府的动静。

    张让等十常侍知道,并州刺史丁原的军队,就要来了。

    这一定是何进的计谋,想要利用外兵,对十常侍等人动手。

    张让等十常侍,心中都清楚——如果不先干掉大将军何进,就会被蜂涌而起的朝臣们,抄家灭族的。

    建安元年八月十三日,夜。

    张让等十常侍,商议之后决定:

    先是让曹节,调集刀斧手一百五十人,在嘉德门内,秘密埋伏。

    随后,张让亲自出马,找何太后哭诉,说什么大将军,调集十万并州铁骑,打算强攻皇宫内院,尽诛十常侍,让皇宫内院,再无十常侍可用。

    何太后自忖,张让等十常侍,用起来毕竟顺手,要是全杀了,换上生人,又会有流言蜚语。

    若是临时宫刑新仆,只怕一时半会儿,难以得用。

    于是她就提议说——张让等十常侍,亲自到大将军府赔罪。

    只要大家面子上过得去,一场生死危机,自然就化解了。

    张让大哭说,大将军府,已经准备好了杀人的刀。

    再说十常侍,只是皇家的奴才,进入大将军府,传扬出去之后,恐怕会惹天下人非议的。

    张让建言——何太后宣诏何进,让他入长秋宫议事。

    何太后想了想,觉得张让之言,才符合皇家的规矩。于是就批准了,点头同意了,这个令她后悔莫及的建议。

    当天下午,何太后便下旨,让何进入长秋宫,有大事相商。。

    何进接了诏书,便立刻准备进宫。

    陈群建议说:“太后下的这诏书,非常的奇怪。哪有孀居的太后,深夜召见外臣的呢?”

    一定是张让等十常侍,在背后搞的鬼。

    大将军可千万不能去,万一是张让等十常侍的阴谋诡计,一旦进入深宫之中,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大将军的身家性命,可就不保了。

    何进说:“何太后叫我,能有啥坏事呀?”

    就算是流言蜚语,也不至于中伤亲兄妹的吧?

    袁绍说:“大将军,照现在的情况看,咱们的计谋,多半是已经泄露了,大将军若是坚持进宫,只怕会大祸临头呀?”

    袁绍的话,并没有打消,大将军何进的念头。

    曹操也说:“大将军,不如我们先想个计策,把张让等十常侍,请出皇宫内院,令他们在各自的列侯府中,闭门思过。然后大将军,接着再进长秋宫,与何太后兄妹叙话,不知道大将军,能否接受,我这个小小的建议呢?”

    曹操把姿态放得很低,毕竟想要外放,还得大将军何进,点头才可以。

    为了心中的大计,曹操献计献策,格外的卖力,甚至不惜讨好,大将军何进。

    何进笑着说:“这些只是幼稚的想法,会贻笑大方的。我现在已经统领天下大权,张让等十常侍,又能奈我何呢?”

    何进目中无人,不把张让等十常侍,放在眼里。

    又有丁原的十万并州铁骑,作为后盾,一时之间,踌躇满志。

    袁绍见大将军何进,坚持入宫,于是就对他说:“大将军要是真的,想要进入长秋宫,原则上我们可以同意。”

    袁绍退而求其次,调派中军校尉部的,盾枪精兵,随行左右,贴身保护大将军何进,以防不测。

    大将军何进,见两人坚持,心中感动之余,也就同意了。

    大将军何进命令:

    袁绍、曹操两人,各挑选精锐部队五百人,由他们指挥,以中军校尉部为主力,在皇宫之外接应。

    袁绍领了军令之后,就把部队,布置在青琐门的外面。

    袁绍和曹操,则手持刀剑护送何进,直到皇宫的门口。

    张让等十常侍,安排的心腹宫门卫,知道宫内的准备,不足以诛杀三人,更何况任县侯平乡县血战。魏武乡侯,也是在凉州大地,从万军之中,杀出一条血路来的猛人。

    门卫假借大将军何进,与何太后兄妹叙话,外人强行参与,恐怕会惹人非议。

    毕竟袁绍和曹操,正值青春年少,又生得风流倜傥,强行拜见孀居的寡妇,这传出去也不好听呀。

    就这样,曹操和袁绍,就被宫门卫拦下了。

    只有大将军何进,一人朝着长秋宫方向走去。

    大将军何进,突然心生警兆。

    腰间的长剑,立即出鞘。

    大将军的佩剑,虽然已经很久,没有饮过人血了;但是却是一柄神兵利器。

    剑上传来的寒光,依旧慑人心魄。

    张让等人现身,大怒说:“何进匹夫,大家相安无事不好吗?”

    大将军何进的心中,其实也是后悔莫及的,于是就说:“只要你们放了我。从此大将军府与中官,井水不犯河水。”

    张让听了之后,有所意动,毕竟杀了大将军何进,就会恶了何太后。

    何太后虽然愿意,帮助张让等十常侍,但是对于杀兄仇人,那就另当别论了。

    曹节厉声说:“何进匹夫,休要花言巧语,众军士,杀贼!”

    一百五十名刀斧手,围攻大将军何进。

    大将军何进,也曾豪侠过。

    当即挥剑反抗,与曹节的刀斧手,斗成了一团。

    一刻钟之后,大将军何进,力斩三十余人。

    他力竭之后,便被围攻他的刀斧手,给乱刀砍死了。

    权倾朝野的大将军何进,终于在临死之前,英雄了一把。

    然而他的死,却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在宫门之外,等候的袁绍和曹操,见大将军何进,过了很久都没有出来,情知不妙。

    于是就命令众军士,对着宫里高声呐喊:“请大将军出宫,登车回府!”

    然而宫门之内,鸦雀无声。

    一刻钟之后,一群人上了宫墙。

    张让等十常侍,命人把何进的人头,从宫墙上扔了下来。

    张让更是,颁布诏书:

    大将军何进,试图谋反,已被诛杀!

    其余同党,一概释放!

    钦此!

    袁绍知道,一旦众人退走,恐怕会被各个击破,免不了当头一刀。

    于是他就大声喊道:“张让等十常侍,作恶多端,如今诛杀大臣,更是气焰嚣张!中军校尉部的人,全部跟我上,诛杀十常侍,保卫汉河山!”

    中军校尉的都尉文丑,立即在青琐门外放火,颜良率兵攻入宫殿,凡是看见宦官,一律宰掉,鸡犬不留。

    袁绍和曹操两人,也进了长秋宫,迎面碰上,赵忠、程旷、夏恽、郭胜四人。

    袁绍和曹操,义愤填膺,吩咐卫士,将四人宰掉。

    宫中火光四射,乱成了一团。

    张让、段珪、曹节、候览,见与其他的十常侍跑散了,就知道大势已去。

    为了自保,张让等人,把何太后和少帝,以及陈留王一起劫走,抄小路去北宫。

    这时朱隽虽然罢职,但是他还没走远。

    看见宫中兵变,段珪试图控制何太后,便大呼道:“反贼胆敢控制何太后!”

    段珪转身便走,朱隽急忙去救,何太后这才得以幸免,保全了清白之身。

    文丑杀入内宫,看见何苗,也拿着剑,从宫里走了出来,他就大声喊道:“何苗想要投靠反贼,一起干掉他!”

    何苗想走,军队四面围住了他,激斗一番之后,把他宰掉了。

    袁绍命令:

    中军校尉部,主力出动,包围十常侍的列侯府,随后发起了强攻。

    十常侍的亲属,无一幸免。还有很多无辜的人,也被中军校尉部,那些杀红了眼的战士们,顺手给宰了。

    这就触犯了兴汉军刘正的——“祸不及家人,刑不上妇孺”的禁令,也为袁刘反目埋下了伏笔。

    曹操一面命人救火,又请何太后总摄朝政,安抚大臣,稳定人心。

    另一面派兵,追击张让等十常侍,寻找少帝和陈留王。

第146章 刘忠献玺

    再说张让等十常侍,见挟持何太后不成,忙舍了她。

    慌忙劫拥着,少帝和陈留王,从后宫秘道逃出了皇宫。

    三更时分,逃到北邙山下,猛听得后面一片喊杀声,火光中一队人马杀到。

    张让等十常侍,自知事败,纷纷垂死挣扎。

    张让已经穷途末路了。

    他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兴汉侯刘正,最后一次与汉帝的对话。

    于是他就大吼一声:“先帝啊!老奴无能,保全不了少帝,老奴这就来陪您!”

    张让说完,便投河自杀了。

    曹节听了张让的话,又想起了死于非命的八位同伴,于是就明白了——天命难违!

    福至心灵的他,也有样学样,以死脱身。

    于是就大吼大叫:“先帝啊!老也奴来了!”

    曹节也投河自尽了。

    文丑问:“阿文,十常侍最大的坏蛋跳河了,咱们追吗?”

    颜良说:“任县侯的将令,是要我们寻回少帝和陈留王。”

    毕竟救驾才是大功一件,至于张让和曹节,当众投河自尽,这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发生的事情。

    从今以后,天下再无十常侍。

    天下太平,指日可待。

    张让终于浮出了水面,习惯性的摸了摸,背后的青绿色古石匣子。

    曹节跟着浮出了水面,看方向,已经远离洛阳城了。

    张让问:“刘勇,你跟着我干什么呢?”

    曹节这才想起,作为十常侍的曹节,已经死了。

    现在的自己,是先帝赐名的刘勇。

    于是他就说:“刘忠,先帝赐下的十个字,如今就只剩下两个了。”

    刘忠也感慨说:“是啊!忠勇世无双,靖克诚骄傲。”

    当初领字的十个人,如今只剩下两个了。

    刘勇问:“忠哥,汉室天下虽然很大,但是我们,又该去哪里呢?”

    刘忠感受着,背上石匣子的份量,于是就说:“这些年来,能够公正对待十常侍的人,除了兴汉侯,再也没有别人了。”

    更何况,这是先帝的意思。

    先帝对我们,已经仁至义尽了。

    刘勇说:“忠哥,我怕!”

    刘勇与刘正接触不多,如今孤身投奔,心中没底。

    刘忠说:“怕什么,反正十常侍,已经在洛阳城的宫乱之中,全部死于非命了。”

    刘忠的态度很明确,既然兴汉侯向先帝,献了此策,肯定不会自食其言,害两个局外人。

    更何况,幽州在千里之外,刘忠和刘勇,两人是怎么到达梅园的,解释起来,也是一个大麻烦。

    正在这个时候,一个黑衣人飘了出来。

    黑衣人说:“两位愿意投奔兴汉侯,还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哪?”

    刘勇问:“你是什么人呀?”

    刘忠说:“兴汉侯手下,有一个代号刺的秘卫,应该就是你吧!”

    刺说:“果然不愧是刘忠,仅凭蛛丝马迹,就猜到了我的身份。”

    刘忠说:“我们的命,你要想拿走,只怕不是那么容易的。”

    刘忠总算是,松了一口气,他和刘勇,没有性命之忧了。

    只不过这幽州,是非去不可了。

    有了刺安排,去幽州的路,想必会畅通无阻吧?

    ……

    建安元年九月初三,刘正在梅园之中,正左拥右抱的,左腿上坐着甄宓,右腿上坐着郭颖。

    他的两只耳朵,正被两个小魔女揉捏着,不停的变换着,各种各样的形状。

    突然,郭嘉推开门,走了进来,看见两女的样子,不由自主的,皱了皱眉头。

    刘正抬起头,看见了郭嘉的表情,无可奈何的笑了笑,于是就问他:“奉孝,有什么大事情吗?”

    郭嘉回答说:“侯爷,有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八月十三日夜,京师洛阳城,发生了大事件——权倾朝野的大将军何进,被十常侍设计诛杀。

    袁绍和曹操,趁机发动宫变,大军杀入皇宫,十常侍仅剩三人,挟持少帝和陈留王,逃出了皇宫。

    危急时刻,张让和曹节投河自尽,临死之际,高呼先帝,算是全了臣节。

    第二件事情,刺回来了,他带来了两个人,黑衣覆面,却不许任何的人查验,我见过刺的令牌,确实拥有权限,这才送入了秘密基地。

    刘正对着门后,喊了一声:“小妖!”

    林小妖忙应声走了出来,先向郭嘉行礼之后,才问刘正:“哥哥,有什么事情吗?”

    刘正放下甄宓和郭颖,对林小妖说:“我有事情出去一趟,她们俩个,就交给你来看管。要是不听话,就打屁股!”

    甄宓说:“老公,我抗议……”

    郭颖点了点头,也说:“同上……”

    甄宓怒火中烧,又与郭颖对掐了起来。

    刘正摇了摇头,转身跟着郭嘉走了。

    密室中,刘正让郭嘉安排刺和刘勇,只留下了刘忠。

    刘正问:“想明白了吗?”

    刘忠回答说:“似懂非懂!”

    一路之上看见的,确实让刘忠认识到了——罪孽深重,已经不足以形容,他对汉室百姓犯下的罪。

    刘正说:“你没有撒谎!”

    虽然卖官鬻爵不是十常侍的错,但是根源,却在十常侍的身上。

    关于这个论断,青史之上,自会给十常侍,一个公道。

    刘忠忙解下,从不离身的青绿色古石匣子,呈给了刘正。

    刘正感觉到,传国玉玺上传来的动静之后,不动声色的,收起了这个古石匣子。

    刘忠叹了一口气,对刘正说:“侯爷,刘忠愿意以死谢罪!”

    刘正说:“犯了罪,就得改。一死了之,想得太简单了。”

    刘忠问:“怎么改呀?”

    刘正想了想,既然刘忠,善于敛财,就让他二人,组建一支船队,开海经商。

    刘忠也想挑战一下自我,于是就同意了。

    只是苦于没有本钱,刘正大笔一挥,签下了一张五千万贯的银票。

    这是兴汉钱庄试行的票据,可以在兴汉军控制下的,钱庄之间流通。

    至于仿冒,破坏行规的人,终究会受到惩罚。

    再说以刘正的防伪手段,别人想要造假,也得有那个技术才行。

    刘正说:“兴汉军有意开海,商队是先锋,目标是赚钱,赚大钱!”

    这些钱,作为忠勇海商贸易集团的启动资金,让刘忠和刘勇的新事业,开始起步。

    刘忠问:“侯爷,你就不怕我们,只拿钱挥霍,不办一点实事吗?”

    刘正回答说:“这些钱,是你应得的,至于怎么花,我都没有意见。”

    刘正的言外之意——人总得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要真是烂泥扶不上墙,也没有必要留着了。

    刘忠问:“忠勇海商贸易集团,赚的钱怎么分配呀?”

    刘正回答说:“按照兴汉军的法律,照章纳税就可以了。”

    至于其他的钱,刘正没有越俎代庖,只是提出了一个建议——拥军爱民。

    刘忠的前半生,祸害百姓,无恶不作。

    对汉室百姓,欠下了累累血债,就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弥补吧!

    跟随着兴汉军的脚步,一路向前,用忠勇海商贸易集团赚来的钱,替新纳入兴汉军,控制范围之内的百姓,重建家园。

    刘忠已经犯下的罪行,是永远都无法抹杀的。

    然而作为忠勇海商贸易集团的掌舵人,刘忠可以办实事,办好事,不图留个好名声,只求能够赎罪。

    让汉室的百姓,少一点哭声。

    这是刘忠等人,唯一的出路。

    刘正心想,刘忠是罪大恶极之人,然而他赚钱的本领,勿庸置疑。

    不如发挥他的特长,用赚来的钱,帮助汉室百姓,脱离苦难。

    刘忠带着刘勇,离开了梅园。

    据说他们,拿着刘正的手令,去了泉州城。

    两人先到了南山大学,泉州分校,系统学习了半年。

    随后,他们又加入了,糜氏海商贸易集团,以掌柜之身,跑海商船队两年。

    五年之后,忠勇海商贸易集团,挂牌成立了。

    专业推广汉室美食,向海外输送,汉室的饮食文化。

    让化外之民,讲汉语,进汉食,行汉礼。

    当他们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方式之后,就会从心理上,认可汉室的文化。

    忠勇海商贸易集团,第一步是推广美食,第二步是推广启蒙教育。

    谁想要与刘忠的集团做生意,就得讲汉语。

    翻译是不可能存在的职业,毕竟国与国之间的商业贸易,若是中间存在着翻译,出了什么问题,把责任往翻译身上一推,又会是无休无止的扯皮。

    刘忠定下了一个霸王条款——凡是想要,与忠勇海商贸易集团,做生意的集体或者是个人,都得讲汉语。

    用刘忠的话来说——大家都当面锣,对面鼓的进行交易,没有中间环节。

    食品安全大于天,若是不懂汉语,造成了沟通上的障碍,最后出了什么问题的话,难道还要怪忠勇海商贸易集团,只用了汉语进行推广的吗?

    为了彼此的身心健康,讲汉语是合作的前提,否则就免谈。

    刘忠很霸气,让忠勇海商贸易集团的起步,特别的艰难,差一点儿就破产了。

    这还是刘正得知消息之后,立即注资一亿贯,又制定了兴汉军对外食品贸易安全新标准。

    让忠勇海商贸易集团,旗下的速食生产公司,严格按照新标准,进行生产和包装。

    刘正更是大开方便之门,用兴汉军军用食品生产标准,向刘忠提供技术支持。

    最后,提供了价值两亿贯的军需订单,这才挽救了忠勇海商贸易集团。

    刘正只有一个理由——刘忠的汉语政策,值得兴汉军大力扶持与投资。

    乌桓楼班,是第一个与刘忠合作的人,迫于无奈,只能让乌桓人讲汉语。

    至于汉语的具体选择,刘忠选择的是——兴汉军普通话。

    也就是按照刘正的讲话习惯,进行归纳整理,正式定名:汉语拼音,并且制定了相关的音调标准。

    以调定字义,以音取词义。

    刘忠这么做,不是为了拍马屁,而是让那些,接受了汉语拼音的人们——他们讲出来的话,要让每一个兴汉军战士,都能听得懂。

    无障碍沟通,才能减少误会。

    毕竟生命只有一次,一旦发生什么语言上的误会,那是要流血牺牲的。

    后来,忠勇海商贸易集团的霸王条款,被兴汉商会的张世平会长,确立为:

    兴汉军普通话,作为兴汉商会贸易谈判与交流的,唯一指定语言。

    一切形式的法律条文,以兴汉军普通话的行文标准,进行制度化。

    当然了,既然是行业新标准,又是霸王条款。

    一开始很多人是坚决抵制的,然而美食的诱惑,总会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接下来的状况,就是滚雪球了。

    这就形成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兴汉军战士,拼命的讲方言。

    然而当地的百姓呢?

    义无反顾的讲起了,兴汉军普通话。

    这让各地的汉室百姓,接受起兴汉军的各项政策的时候,根本就不存在,沟通上的障碍。

    文化上的统一,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统。

    ……

    刘正送走了刘忠之后,就不再过问十常侍的事情了。

    兴汉军关于十常侍的情报,一律进行了封档处理。

    然而关于忠勇海商贸易集团的档案,却是横空出世了。

    坐在秘密基地的个人空间里,刘正开始了——探索传国玉玺的奥秘。

第147章 真龙护体

    刘正打开了古石匣子,又取出了性命相随的传国玉玺。

    汉室的传国玉玺,由于聚合了东方青龙玺和五行木玺,威力比五行金玺大多了。

    虽然汉室进入了衰弱期,但是气运未减。

    这也造成了汉室的传国玉玺,居然在短时间之内,与刘正的传国玉玺,分庭抗礼。

    刘正盘坐在四象五行台上,两枚传国玉玺,围绕着他,疯狂的旋转。

    时不时的,还发生了激情的碰撞。

    此刻的刘正,就像上大海之上的一艘小船,随波逐流却又不能翻船。

    他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上。

    不知道过了多久,两块玉玺居然把刘正,当成了双方争夺的战场。

    真传国玉玺说:“选择我,助你完成兴汉使命。”

    汉室传国玉玺说:“选择我,整个汉室天下,就是你的了。”

    后宫佳丽三千,真的不是在做梦。

    听声音,还挺有魔力的。

    然而刘正是谁,听着忽悠传奇长大的人,怎么可能落入圈套呢?

    手指一伸,点在了真传国玉玺之上。

    汉室传国玉玺,见蛊惑刘正失败,立即就开始了柔情攻势。

    叱咤风云的吕雉,楚帐殉情的虞姬。

    一个女强人,一个知心姐姐,这让刘正,差点儿就要把持不住了。

    金屋藏娇的陈阿娇一现身,刘正就开始丢盔弃甲了。

    当钩吻夫人出现的时候,刘正的脑海之中,就只剩下美人了。

    即将出塞的昭君,那一滴清纯的眼泪,令刘正的心,都快要被融化了。

    阴丽华的横空出世,刘正只想,做一个家庭好妇男。

    我见犹怜的王美人,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刘正和真传国玉玺的联军,在汉室传国玉玺的美人攻势下,已经是溃不成军了。

    眼看汉室传国玉玺,就要吞噬刘正,达成逆天改命的任务,从此掌控天下,游戏人间。

    林小妖出现了,一声狼嚎,血月现世,救主之声,直入刘正的灵魂。

    然而林小妖毕竟是山中的小麻雀,怎么可能跟汉室传国玉玺,见证的金凤凰们,相提并论呢?

    就在林小妖的身影,即将消散的时候,郭颖出来助战了。

    双美战群娇,刘正就是她们的战场。

    头痛欲裂的刘正,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两女被吕雉等千古红颜围攻。

    刘正怒了,就要上前帮忙,居然被交战的双方,不约而同的踹出了战场。

    两女气喘吁吁,节节败退。

    眼看她们的最后一道防线,就要彻底的失守了,救苦救难的兴汉小精灵,终于隆重的登场了。

    洛神一出,谁与争锋?

    甄宓顶着一张娃娃脸,不对,她本来就是小女孩一枚,然而那火爆的身材,改变了她的形象。

    甄宓用手指着吕雉,一字一句的问:“你,想要跟我争吗?”

    吕雉惊惧,唯唯诺诺,不甘心的消散了。

    虞姬恨恨的,跺了刘正一脚,不敢再说话了,也香消玉殒。

    接下来的几个女人,都拿刘正出了一回气,含恨退场。

    就剩下林小妖和郭颖了。

    林小妖与世无争,转身就要离开。

    甄宓突然开口了,她对林小妖说:“留下吧!宿主的心中,有你的位置!”

    林小妖还是坚持要走,甄宓怒了。

    美女洛神,男女通杀,区区一个林小妖,居然敢反抗。

    她玉手一伸,揪住林小妖的脖子,提回了刘正身边。

    甄宓挑衅的望着郭颖。

    郭颖说:“我是不会放弃的!”

    甄宓说:“我踹!”

    ……

    刘正醒来的时候,发现林小妖就站在身前,哭得梨花带雨的,正打算安慰她,却被身体上传来的动静,给惊呆了。

    甄宓和郭女王,正在进行着,一场围绕着,刘正的大腿展开的,大腿争夺战。

    郭颖年龄小,不是甄宓的对手。

    眼看就要被踹飞了,然而她那倔强的小眼神,让甄宓心软了。

    就这样,郭颖保住了位置。

    然而两女就是火星撞地球,想要她们消停,根本就不可能的。

    林小妖说:“洛神,女王,都别闹了。哥哥才刚醒过来,身体虚着呢?”

    郭颖底气不足,忙站到了林小妖的身后。

    甄宓看了一眼林小妖,叹了一口气,也极不情愿的放了手。

    难道梦境,都是真的吗?

    刘正仔细的,感受了一下,身体的状态。

    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护甲之内,居然盘旋着一条,迷你小金龙。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真龙护体吗?

    从此天上地下,任我逍遥任我浪!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先安慰林小妖,毕竟吃到嘴里的肉,才是最香的。

    我起……

    怎么回事,超级武将的身体,居然亏虚成了这样呀?

    坑爹的传国玉玺,老子跟你没完。

    刘正问:“小妖,我这是怎么了呀?”

    林小妖红着脸,回答说:“哥哥在密室里,昏睡了三天,人还不老实,就成这样了呀!”

    刘正不敢再问了,梦中被一群彪悍的女人暴揍,估计有很大一部分是真的。

    看来林小妖,还真是甄宓洛神和郭颖女王之间的粘合剂呀!

    传国玉玺,已经可以任意的变化形状了,常态是迷你小金龙。

    刘正问:“小妖,有吃的吗?”

    林小妖忙取出,一大袋军粮——传说中的方便面。

    这是刘义的军工企业,最新研究成果。

    又拿出几大罐,土豆咸鱼罐头。

    密室里角落里,蜂窝炉上架着锅,锅里的水还开着呢?

    十几袋方便面扔下锅,甄宓拿着筷子,帮忙捞。

    郭颖年龄小,帮不上什么忙,只能可怜兮兮的望着刘正。

    刘正只好揭开一罐土豆咸鱼罐头,替她拌面。

    四个人都饿了,刘正更是吃了三大碗。

    就连食量最小的郭颖,也吃了整整一大碗。

    收服传国玉玺,存在着的风险,还真是挺大的呢?

    刘正仔细的内视传国玉玺,只见九龙之上,四象之首的东方青龙,绿得让人安心。

    还有那五行木龙,也是一副生机盎然的样子。

    刘正终于明白了,兴汉小精灵走后,传国玉玺又来鸠占鹊巢,把百科全书,当成了床,正在上面呼呼大睡呢?

    四人吃了一顿方便面之后,刘正总算是恢复了几分力气。

    走出密室的时候,迎面撞上了郭嘉。

    郭嘉一见刘正,双腿一软,不由自主的就要下跪。

    刘正笑着问他:“奉孝,才三天不见,你的骨头怎么就软了呢?”

    郭嘉满头大汗的挣扎着,总算是站直了。

    心中却在腹诽——侯爷与三位夫人,在密室里呆了三天,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怎么突然见面,侯爷的腿没有软,反倒是生活有规律的自己,先站不住脚了。

    看来节制是必须的,最重要的,是向侯爷讨要,强身健体的秘法。

    郭嘉的心理活动很丰富,刘正只能等他回神。

    谋士的每一个灵感,都特别的重要,而且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郭嘉说:“侯爷,洛阳城情报部来报,董卓进京了。”

    刘正问:“董卓熬了这么久,终于舍得动了吗?”

    有具体的情报传来:

    董卓在八月十二,秘密的进驻了新安。

    当皇宫的大火,红透了洛阳城的天空的时候,董卓带着大军,连夜出发。

    路过弘农郡的时候,下令徐荣驻守弘农。

    董卓带着樊稠,李傕和郭汜,亲率三万西凉铁骑,向东前进。

    快到北邙山的时候,董卓命樊稠,带领一万西凉铁骑,前去虎牢关驻防。

    再次分兵之后,董卓带着两万人,向洛阳城的西门,缓缓的前进。

    八月十四日,辰时。

    董卓遇到了,护驾而回的朱隽,曹操和袁绍。

    董卓勒马,带着三千飞熊军,前往拜见。

    袁绍挡不住,曹操没法挡,朱隽是没有理由挡。

    董卓飞速来到车驾前,只听他声若洪钟,大声的问:“少帝在哪儿呢?”

    臣!西凉刺史董卓,特来觐见!

    少帝吓得瑟瑟发抖,不敢与董卓照面。

    反倒是陈留王刘协,面无惧色,催马前去,大声问:“董刺史,你这是想要干什么呢?”

    董卓说:“我奉命巡视新安,见洛阳城中大火,又听说少帝蒙难,这才引兵前来救驾!”

    陈留王刘协问:“你这般做法,到底是来救驾的,还是来劫驾的呢?”

    董卓回答说:“当然是救驾的。”

    陈留王刘协,心中有了底气,于是就责备董卓说:“既然是救驾的,怎能在马上回话,而无视少帝的威严呢?”

    董卓大惊失色,连忙下马,叩见少帝。

    然而由始至终,少帝一言不发,像是人形雕塑。

    反观这陈留王刘协,虽然年幼,但是言行万无一失,不卑不亢。

    这令董卓十分惊讶,他心想,汉帝果然有识人之明,董老太后将遗诏转赠,自己不如拥立,陈留王刘协为新帝。

    不仅可以学大将军何进,独揽大权,还能名正言顺的,把三公九卿,都踩成一堆狗屎。

    至此,董卓已经有了,遵循先帝遗诏,废少帝而立陈留王刘协的念头。

    第二天,少帝回到了皇宫之中,见到了何太后之后,母子两个人,抱头痛哭了一场。

    洛阳城,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与宁静。

    宫人们重归有序之后,就开始检点宫内的物品。

    他们发现了一件要命的事情——传国玉玺,居然丢了。

    没有了传国玉玺的少帝,根本就没有办法,颁发新的诏书。

    ……

    董卓的西凉铁骑,就驻扎在洛阳城的外面。

    李傕每日率兵,巡逻街道,百姓惶恐不安。

    董卓自恃救驾有功,出入宫殿,更是肆无忌惮,随心所欲。

    典军校尉曹操,与袁绍商议对策。

    曹操说:“本初,董卓嚣张跋扈,已经有了端倪,此时不杀他,日后必定,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袁绍想了想,拒绝了曹操的提议,只听他说:“孟德,朝廷才刚恢复原样,不能轻举妄动,否则这个天下,就要提前大乱了。”

    曹操又去找王允,复说此事。

    王允说:“事已至此,只能慢慢的来了。不过孟德放心,我会找出解决办法的。只恨我手无缚鸡之力,否则就一刀宰了董卓,西凉铁骑,群龙无首,还怕不能,还朝野上下,一片安宁吗?”

    曹操说:“太傅,我倒是想诛杀董卓。”

    然而董卓身上的盔甲,每一件都是汉室的能工巧匠们,耗费心血打造的。

    据说董卓有一件金丝软甲,贴身穿戴,刀枪不入。

    想要诛杀董卓,唯有枭首。

    然而董卓自身武艺,已经达到了超级武将的水平,又有三百飞熊军,日夜守护左右。

    想要枭首董卓,只有神将级别的豪杰,才可以做得到呀?

    王允问:“孟德,要是手持神兵利器,需要什么样级别的刺客,才有机会,完成刺杀董卓的任务呢?”

    曹操说:“太傅大人,若是手持神兵利器,我就可以办得到。”

    王允见曹操说得认真,于是就带着他,进入了密室,取出七星宝刀,交给了他。

    王允说:“这是并州刺史丁建阳,前些日子送来的。”

    毕竟太原王家,与并州刺史多有交集,不好推却。

    此刀削铁如泥,确实是一件,神兵利器。

    曹操拿着七星宝刀,试了一番之后,自我感觉良好,于是就大放厥词的说:“太傅大人,有此神兵利器,我一定可以成功的!”

    王允叮嘱曹操说:“孟德,一切小心,汉室天下的安危,就交给你了。”

    曹操点了点头,有了几分易水别时的英雄气概。

第148章 曹操投董

    曹操的典军校尉,是个光杆司令,这一点董卓心知肚明。

    对于曹操的投靠,李儒虽然说心有疑虑,但是却找不到证据。

    他也没有发现,曹操有什么坏心思。

    有了曹操的带头,原来的大将军府旧部,纷纷改弦更张。

    董卓外强内虚的局面,终于得到了改善。

    ……

    长秋宫中,少帝和何太后,正在听宫人禀报——八月宫乱的损失。

    有宫女来报说:“启禀太后,少帝——章台殿中,天子六玺齐备,只有那至关重要的,传国玉玺,却是不见踪影!”

    何太后问:“知道这件事情的,都有谁呀?”

    宫女只得如实回答。

    何太后让宫女退下,又派心腹出动,溺杀。

    少帝问:“太后,这可如何是好呀?”

    何太后说:“传国玉玺的样子,你我母子,都熟记于心,重新弄一枚,也不是什么难事呀!”

    何太后派人宣诏,令将作监最优秀的制印工匠,前往长秋宫听用。

    还特别的强调:带齐工具,酷似和氏璧的玉石一块,以及黄金若干。

    工匠见何太后召见,忙按要求准备,然后进了长秋宫。

    何太后让众人退下,从怀中取出传国玉玺图样,命工匠在偏殿中制印。

    一天之后,工匠完成任务。

    何太后收起印玺,厚赏工匠。

    工匠领了赏,谢了恩,起身想要出宫。

    发现腿没了。

    他还没来得及感觉到疼痛,整个人就融化了。

    似乎整个天地之间,再也没有,这名工匠存在过的痕迹。

    何太后转身离开,又命人冲洗偏殿。

    还特意吩咐:用上最好的香薰。

    至于何太后,晚上会不会做噩梦,谁也不知道呀?

    凶神恶煞的董卓又来了,在大朝会上耀武扬威,少帝心惊胆战,总感觉小命难保。

    反倒是陈留王刘协,多与董卓亲近,实在是一桩奇事。

    大朝会还没有结束,司隶校尉潘隐,上温德殿觐见。

    潘隐表奏:

    并州刺史丁原,带甲三万,已经到了,洛阳城的北门。

    他还打出了,执金吾的旗号,要不要开放城门,请朝中大臣定夺。

    袁隗表奏少帝说:“陛下,诸位大臣,丁原受诏进京,不可拒绝。”

    并州铁骑大肆进城,又恐搅了洛阳城的安宁。

    不如让并州铁骑,驻扎在城外的北军大营,让执金吾丁原带三千人入城。

    董卓虽然收服了,何进的旧部,但是他还没有来得及,整顿洛阳北军。

    如今洛阳城的城防大权,依旧掌握在潘隐的手中。

    司隶校尉潘隐,已经依附司空袁隗,想来丁原进城,已经是大势所趋。

    董卓忙上奏说:“陛下,丁原进城之后,不如防守洛阳城的,北面和东面。”

    至于西面和南面,董卓没有说,想来是西凉铁骑的地盘了。

    少帝说:“既然大家都同意,执金吾丁原,进入洛阳城。朕也就同意了!”

    少帝得知,太傅王允与执金吾丁原,是老相识了。

    于是就派王允,作为天使,前往洛阳城北,宣诏丁原进京。

    王允走后,文武百官,继续朝议。

    ……

    再说太傅王允,领了汉帝诏书之后,到御园之中,择良马一匹代步。

    打马出了洛阳城的北门。

    一刻钟之后,进入了丁原军中。

    丁原接待了王允,随后就谈起了正事。

    丁原问:“王太傅不在城中侍奉少帝,反而四处奔波,这是干什么呢?”

    王允正色的说:“并州刺史丁原听旨!”

    诏书:

    并州刺史丁原,五原郡上抗击匈奴,解除了北方边患。

    今国家有事,急需良臣入朝。

    特进并州刺史丁原,为执金吾!

    带甲三千,到洛阳城中赴任。

    钦此!

    丁原领了诏书,跪拜!谢恩!

    丁原说:“王太傅鞍马劳顿,不如先稍事休息,一会儿功夫,军中摆宴,替太傅大人接风洗尘!”

    王允心中焦急,于是就对丁原说:“丁执金吾,还是火速进城,迟恐生变!”

    丁原忙问详情,王允只好,把大朝会上的相关故事,给讲了一遍。

    丁原这才明白——洛阳城已经成了——龙潭虎穴。

    丁原命令:

    主簿吕布,带着张辽,领三千并州铁骑,随执金吾丁原,进入洛阳城中赴任。

    陷阵营高顺,领其余将领:魏续,侯成,宋宪,曹性,郝萌,成廉,把守营寨,约束三军。

    众军各自准备,吕布亲自挑人。

    一刻钟之后,三千并州铁骑,气吞万里如虎。

    就这样,丁原在前,吕布居左,张辽在右。

    他们跟随着太傅王允,大军从洛阳城的北城门入了城,直奔执金吾官衙。

    在洛阳城中,与下了朝的董卓,不期而遇。

    董卓见丁原意气风发,又见吕布:

    生得气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

    顶束发金冠,披百花战袍,攘唐貌恺甲,系狮蛮宝带,纵马挺戟,跟随在丁建阳的身后,端是威风凛凛。

    多年战阵厮杀的经历,让吕布有了一种——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

    董卓一见吕布,心中甚是喜爱。

    回到西凉刺史府之后,董卓找来李儒。

    董卓说:“文优,我想做百官之首,你看可以吗?”

    李儒说:“如今大局已定!”

    虽然来了个丁原,但是整顿完洛阳北军之后,董卓军的实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李儒建议:

    西凉刺史董卓,迅速进宫觐见何太后,请封大将军录尚书事。

    董卓大喜,立即准备进宫。

    当时天色已晚,按制外臣不得深夜入宫。

    然而当官心切的董卓,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

    董卓军,已经接掌了宫禁,戍卫皇宫的,正是中郎将董旻。

    董旻违制,大开宫门。

    董卓一路畅行无阻,很快就进入了长秋宫中。

    当时何太后,正要宽衣解带,沐浴解乏。

    听闻有外臣,闯入宫禁,吓得花容失色。

    匆匆束带更衣,连头上钗饰都来不及打理。

    就那样披头散发的,出来见了董卓。

    董卓见何太后模样甚美,一时之间,心旌动摇。

    色字头上一把刀,董卓似乎忘记了,来长秋宫的目的。

    何太后见董卓不怀好意,于是就问他:“董刺史,兴汉侯的檄文,你应该没有忘记吧?”

    董卓点了点头,那句话当然得记牢了——祸不及家人,刑不上妇孺。

    董卓说:“当然记得!”

    何太后见董卓,依旧不肯死心,于是就说:“我一个妇道人家,你要做什么,我也反抗不了,你请便吧!”

    何太后似乎认命了。

    董卓反而犹豫了,兴汉侯的檄文,既是警告,又是对妇孺的保护。

    关键是兴汉军的虎威,谁敢冒犯。

    董卓知道,就算是自己做了什么,兴汉侯刘正,也是鞭长莫及的。

    然而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

    一时痛快了,后患无穷。

    一想起家中,那个娇俏可人的孙女董白,董卓就犹豫了。

    何太后是好,但也比不上董白重要。

    万一董卓军将来事败,今日怎么欺凌何太后,他日董家人必将遭遇同样的命运。

    罢了,这样的畜牲事,想都不能想啊!

    董卓想到这里,忙下跪请罪说:“是外臣失礼了,请何太后恕罪!”

    何太后听了董卓的话,才知道一场危机,已经消弭于无形了。

    于是她就,问起了董卓,深夜独闯长秋宫的用意。

    董卓这才想起来——自己进宫是来求官的。

    于是他就,合盘托出。

    何太后说:“天色不早了,你还是先行退下吧!大朝会上,少帝会满足你的心愿。”

    董卓心有不甘,迟迟不肯离开。

    何太后见董卓不肯走,于是就说:“你想要的话,就进来吧!”

    说完之后,转身回了寝帐。

    何太后豁出去了,董卓若真是畜牲,自己也反抗不了,不如索性大方一些。

    董卓这才恍然大悟,夜宿长秋宫,不管做与不做,流言蜚语,都会传遍天下。

    既然连何太后都放弃了,为什么还要滞留长秋宫,坏了人家的名节不说,还会给家人遭致祸患呢?

    董卓灰头土脸的离开了,回到刺史府中之后,有三名侍女遭了罪,才算暂时的,抒缓了心中的闷气。

    大朝会上,少帝颁诏:

    西凉刺史董卓,北邙山救驾有功。

    稳定洛阳城中局势,扫除十常侍余孽,都有建树。

    特加封董卓为大将军录尚书事,加九锡总揽朝政。

    特赐: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奖励功勋,见证忠勇,以示汉室少帝,优厚大臣。

    钦此!

    董卓领了诏书,谢恩之后,又晋了朝会位次,再接受了百官的道贺之后,才心满意足了。

    董卓得了尊位,对何太后的野心,又减轻了几分。

    与此同时,执金吾丁原,加封太原侯,正式开府治事,与董卓军分庭抗礼。

    下朝之后,丁原在执金吾衙门中,开始了新的任命:

    原丁原军主簿吕布,升任执金吾府主簿。

    原丁原军护军司马张辽,升任执金吾府护军司马。

    高顺任中郎将,主持洛阳城外丁原军的军寨。

    曹性勇悍,晋升校尉,督守洛阳东门。

    魏续精明,晋升校尉,督守洛阳北门。

    其余众将,均有封赏。

    又命令郝萌,往来洛阳城与并州两地,转运粮草,打算长期驻屯洛阳城外。

    ……

    董卓得偿所愿,于是就对李儒说:“文优,是时候勒紧,丁建阳的脖子了!”

    董卓心想,丁原官居执金吾,居然敢对董卓军,指手画脚。

    不如先饿并州铁骑,十天半个月的,看那丁原军,还有什么底气,在洛阳城中,耀武扬威。

    丁原身居执金吾,为什么不能就近调拨粮草,反而要从并州转运呢?

    原来是那董卓军,一进入洛阳城,就率先控制了,京师的各大粮仓。

    毕竟董卓知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董卓军吃得饱了,才有战斗力。

    这样一来,粮仓是董卓军,最新抢占的据点。

    要不然的话,大将军何进的旧部,为什么会乖乖的投降,拱手认命了呢?

    丁原慢了一步,粮仓已经没有丁原军的份了。

    董卓虽然占了先机,但是他的脑袋,还是很清醒的。

    知道粮仓事关重大,于是就调徐荣来到洛阳城,负责看守粮仓。

    弘农的防务,由新安的牛辅接手。

    对于徐荣的能力,董卓心知肚明。

    即便是天下无双的超神吕布,也休想从徐荣手中,夺得一粒粮食。

    李儒说:“丞相,时机已经成熟了,是时候让华雄动手了!”

    董卓听了之后,示意李儒,立即安排。

    李儒立即派遣快马,向潜伏在汜水关西面密林中的,华雄和胡轸,以及李肃:传达了出击的命令。

    刘正的兴汉军情报部,正在高速运转,董卓军的动静,很快就传入了梅园之中,到达了刘正的书案上。

    刘正问郭嘉:“奉孝,丁原军派谁把守汜水关,查清楚了吗?”

    郭嘉说:“侯爷,是穆顺!”

    刘正叹了一口气,丁原麾下,豪杰无数。

    为了掣肘吕布,丁原居然把看管大军命脉的重要任务,交给穆顺那样的人,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第149章 吕布登场

    当华雄接到,出击命令的时候,早就已经摸清楚了——丁原军在汜水关的布防情况。

    由中郎将穆顺,带领一万丁原军,驻守在汜水关内。

    关于穆顺的为人,没有什么大毛病,那就是贪功。

    华雄觉得,可以利用这一点,算计一下穆顺。

    李肃建言:

    穆顺好大喜功,咱们不如先大肆宣传——吕布畏惧董卓军。

    然后诈败诱敌,穆顺做梦都想着,压吕布一头,他一定会上当的。

    华雄也觉得,李肃的办法很好,于是就让胡轸,带着三千人,到汜水关下搦战。

    ……

    穆顺纵横并州多年,养成了目中无人的性格。

    并州无吕布,穆顺当大王。

    这句话就是,对穆顺为人的真实写照。

    如今见董卓军,关下摆开了阵势,搦战不休。

    于是就全军出关,狮子搏兔,用上了全力。

    胡轸见状,顾不得诱敌了,转身就逃。

    穆顺倾尽全力,居然被放了鸽子,心中气不过,于是就穷追不舍。

    出击五里,华雄从左面山坡杀出,居高临下冲击丁原军。

    华雄的副将从右面山坡冲锋,更是将丁原军斩成了数段。

    胡轸回军再战,压抑了很久的董卓军,居然人品爆发,士气爆棚了。

    穆顺遇上华雄,两人对战。

    华雄刀重,穆顺抵敌不住,仓惶败走。

    丁原军见主将败走,失了战心,跟在穆顺的身后,也溃不成军。

    华雄迅速的整军,尾随掩杀。

    董卓军斩获旌旗无数,个个喜笑颜开,漫山遍野抓俘虏,雄关漫道起炊烟。

    穆顺带着三百残兵败将,回到汜水关下的时候,只见关上已经插上了董字旗。

    一员儒将站在关楼上,正是参军李肃。

    穆顺无奈,只得抄小路逃回并州,到上党郡投了太守张扬。

    华雄和胡轸,携战胜之师,进入了汜水关之后,一面将关中的府库开启,犒赏三军。

    一面让参军李肃,向董丞相府报捷。

    捷报传入洛阳城,在董丞相府之中,董卓又与李儒商议——是不是应该,进行下一步计划了呢?

    李儒建言:

    如今朝堂,暗流涌动,董卓虽然是名义上的百官之首,但是他的根基,毕竟薄弱,不如先召回幽州校书的蔡邕,收天下士人之望,以图大计。

    董卓同意了李儒的建议,派特使赴幽州传诏蔡邕。

    至于刘正,董卓故意忽略了,论军力,兴汉军强过董卓军,论影响力,刘正更是卢门的核心人物。

    有卢植那面大旗在,谁都得敬重兴汉军。

    董卓说:“文优,如今朝堂,已经整合得差不多了,是时候开展下一步计划了!”

    李儒说:“丞相,天下豪强世家,在洛阳城中布局了近百年。”

    李儒直接说——人心隔肚皮,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

    董卓向李儒问计,毕竟有了一个军师,从此再也不用,浪费脑细胞了。

    在李儒的建议之下,董卓在温明园中设宴,邀百官聚饮。

    同时暗中派人,传出小道消息——董丞相将在温明园中,设宴招待群臣,商议废帝之事,不来赴宴的人,全部会当作十常侍的余党,一律诛杀。

    第二天,董卓在温明园中,设宴招待大臣。

    凡是收到请柬的大臣们,为了身家性命,一个不落的,都到齐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董卓率先抛砖引玉的说:“我想废掉少帝,立陈留王为帝,大家的意见如何呀?”

    司徒杨彪,代表百官,提出了质疑。

    董卓便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少帝唯唯诺诺,望之不似人君。

    这时座上宾客之中,执金吾丁原站了起来,反对说:“董卓匹夫,你是什么人,自己心里没点逼数吗?”

    如今竟然大放厥词,胆敢在这里提废立之事啊!

    难道你觉得翅膀硬了,想要谋反吗?

    董卓一看,见执金吾丁原,居然敢拿话压自己。

    于是他就大怒说:“顺我者生,逆我者亡!”

    说完,便准备拿着剑,砍了丁原,好杀鸡儆猴。

    这时,李儒突然看见,丁原后面站着一名魁梧壮汉,威风凛凛,手持方天画戟,怒目圆睁。

    李儒知道,这人便是执金吾丁原,倚为臂膀的吕布。

    他急忙插开话题说:“丞相,今天在宴会上,只叙私谊,不讲公事。国家大事,我们到了殿堂之上,再作理论。”

    百官知道董卓,生性凶残,大家都劝执金吾丁原,上马离开。

    这时,董卓才看见,有一人在温明园外徘徊。

    于是他就问李儒:“执金吾丁原背后的那个人,到底是谁呢?”

    李儒回答说:“那个人,其实丞相也见过的。他就是执金吾丁原的义子,九原吕布字奉先。常年与匈奴鲜卑,在草原之上展开激战。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丞相你还是,先躲避一下,以免让那吕布伤了,就不好了。”

    董卓听了李儒的话之后,于是就入园躲避。

    一场宴会,闹得个不欢而散。

    董卓回到丞相府之后,越想越气,于是就决定,拿拳头说话,让执金吾丁原明白,要想腰板硬,就得军队强。

    让董卓没有想到的是——还没有等董卓军出动,丁原军就率先挑衅了。

    第二天,丁原派吕布带兵,于城外挑衅董卓。

    董卓大怒,毫不示弱,带着李傕和郭汜,出城迎战。

    丁原出阵,大骂董卓。

    董卓还没来得及回话,吕布便杀了过来。

    董卓见方天画戟上,寒光闪闪。

    从来没有过的恐惧之心,居然不可抑制的萌芽了。

    他位高权重之后,连惜命的习惯也养成了——这还是那个豪杰盖世的董仲颖吗?

    然而不管董卓军的战士们,怎么愤怒和不解,董卓拨马就逃,已经成了既成事实。

    董卓这一逃走,执金吾丁原,大喜之余,亲自率兵追击。

    董卓大败,后退三十里下寨驻兵。

    董卓军中,董卓与李儒商议对策。

    董卓问:“我看那个吕布,乃是豪杰,不知道有没有可能,为我所用呢?”

    李儒说:“丞相,参军李肃,据说也是九原人,不如把他召回来,问上一问,如何呀?”

    董卓听了之后,忙命人前往汜水关,召李肃回洛阳城中的丞相府听用。

    李肃到了丞相府中之后,立即获得了董卓的召见。

    董卓直接开门见山的问李肃——他与吕布的关系如何呢?

    李肃回答说:“我和吕布,确实是九原同乡,不过多年没有见面了。只知道少年时的他,自恃勇力,喜欢拿拳头讲道理,真的是有勇无谋,似乎吕布对良马情有独钟,总是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能够配得上他的好马。”

    李肃觉得,若是在这方面下功夫,应该可以凭借,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吕布,归顺董卓军!

    董卓问道:“你打算拿什么劝他投降啊?”

    李肃建议说:“我听说丞相,有一匹好马,名字叫做‘赤兔马’!”

    这马能够日行千里,更是马中之王。

    若是拿着这匹马,再奉上金银珠宝若干,就可以有十足的把握,劝吕布投降。

    董卓说:“赤兔马是我的坐骑,自从得到之后,数次救我于危难之间,怎么可能为了吕布,而放弃心爱之物呢?”

    李肃反驳说:“丞相想要得天下,有舍才有得。吕布值得丞相,把心爱的女人都拱手奉上,区区一匹马,又算得了什么呢?”

    董卓纠结了很久,最终还是答应了。

    毕竟权倾天下的诱惑,值得董卓下大本钱。

    于是,董卓便牵着赤兔马,亲手交给了李肃,还给他黄金一千两,珍珠十余颗,玉带一条。

    让李肃拿着这些东西,去说服吕布。

    ……

    中山城中,蔡府。

    蔡琰坐在蔡邕的对面,父女俩正在谈心。

    蔡琰问:“爹,你真要去淌洛阳城那趟浑水吗?”

    蔡邕说:“丫头,少帝明诏,为父也不能抗旨不遵呀!”

    蔡琰见没有办法规劝蔡邕,于是就把陈达丢给了父亲。

    蔡邕抱着外孙,开始纠结了。

    蔡琰不管,直接回到家中,找陈到想办法。

    陈到战阵厮杀还行,动脑子的事情,还不如老婆呢?

    束手无策的两个人,为了老爹,也是豁出去了。

    陈到被老婆折腾得狠了,整个人都无精打采的。

    陈到的状态,很快就影响到了神秘部队的联合训练。

    刘正发现了,陈到的异样之后,于是就问他:“叔至,小达又生病了吗?”

    陈到无精打采的回答说:“谢谢侯爷关心,小达没事!”

    在刘正的继续追问之下,陈到才合盘托出。

    陈到听完之后,立即进行了两个布置。

    先是让鲁肃,义正辞严的拒绝了——蔡邕辞去兴汉书城管理员职务的辞呈。

    蔡邕无奈,只得反复提出申请。

    毕竟有始有终,才是大儒的风范。

    辞不了职的蔡邕,就不能撂挑子,这关系到他的信誉。

    刘正怕蔡邕耍流氓,毕竟大儒耍横,谁也挡不住呀!

    于是刘正就率先想出了,一个比较流氓的办法——催稿。

    蔡邕还有副业——校书。

    他校的书均由顾家书局承印,双方按照兴汉军工商部的要求,还签下了版权采购合同。

    顾家书局的代表,拜访了蔡邕。

    两人之间的谈话,似乎并不愉快。

    最后,顾家书局的代表说:“蔡老爷子,书局会不会倒闭,全凭您一言而决!”

    顾家书局的代表说,最近接到了一份神秘的订单,是即将付印的新卷。

    若是老爷子交不了稿,顾家书局就得赔钱。

    钱财损失倒是小事一桩,关键是客户说了——顾家书局要是交不了货,客人就会四处宣扬——顾家书局,不诚信!

    顾家书局,一直都是诚信经营,倘若坏了信誉,也没有脸再开办下去了。

    更可恶的是——客户不知道,从哪里得到了消息呢?

    蔡邕老爷子,居然打算放弃校书,准备去当京官。

    这个流言一出,更让顾家书局,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顾家书局的代表坦言: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蔡老爷子想要前程,顾家书局不能横加阻拦。

    然而合同之上的古卷校书,必须要在离开中山城之前,如约交付。

    毕竟这些订单,顾家书局已经接了,原本可以细水长流。

    然而双方,被蔡老爷子这么一吓,顿时就觉得——夜长梦多。

    据说,顾家书局的代表,走了之后,蔡邕喝了一顿闷酒。

    第二天就传出消息——蔡邕病了。

    其实他是在疯狂的校书——赶稿。

    完成了合同之后,蔡邕就打算,中止与顾家书局合作。

    蔡琰拿出了特殊的购书合同,以此来证明——顾家书局是无辜的,完全就是为了留住蔡邕。

    固执的蔡邕,依旧没有选择原谅顾家书局,转而与卢植的,北山书局,展开了全方位的,战略伙伴合作。

    经商——诚信是第一要务。

    蔡琰见顾家书局吃了亏,于是就找甄宓,听她讲故事。

    随后又凭借着相关的记忆,润色一番之后,以“洛神王二火”的笔名,向顾家书局投稿。

    顾家书局这才生存了下来。

    刘正更是每年提供千万贯的订单,大力扶持顾家书局和“洛神王二火”的书。

    郭嘉来了,他对刘正说:“侯爷,丁原军断粮了!”

    刘正大惊失色的问:“奉孝,执金吾丁原和主簿吕布,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人了,怎么不看好后路呢?”

    郭嘉忙把情报拿了出来。

第150章 舍生取义

    丁原军中,丁原坐在主位上,看着一筹莫展的张辽,和脸色铁青的吕布,心中也是难以抉择。

    吕布问:“义父,咱们应该怎么办呀?”

    丁原叹了一口气,又摇了摇头。

    董卓派虎烈中郎将华雄,参军李肃,带领一万董卓军,已经强行驱逐穆顺部,占据了汜水关。

    并州的粮食,一粒也到不了京师洛阳城。

    派往河东郡的征粮队,又被董卓军大将董越,不问青红皂白,就赶回到了黄河南岸。

    想到这些变故,丁原也是一筹莫展的。

    丁原问:“奉先,董卓军粮仓的情况,你调查得怎么样了呀?”

    吕布回答说:“义父,侯成来报——董卓军的囤粮之地,是回洛仓!负责守卫那里的,是中郎将徐荣。”

    丁原听了之后,叹了一口气。

    回洛仓易守难攻,徐荣又是董卓麾下,最能守的大将。

    强攻回洛仓,还不如杀进京师洛阳城。

    毕竟洛阳城,除了城墙之外,就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了。

    回洛仓就不一样了,地形变化莫测,一步三陷阱,想要拿下,就得拿人命填。

    三万丁原军,不知道有多少人的血,会洒在那里呀?

    张辽说:“大人,丁原军,十天前就已经,限制粮食调配了!”

    然而只出不进,三万张吃饭的嘴,为了赈济流民,还得挤出一部分口粮。

    截止到昨天,九成以上的人,都已经断粮了。

    负责洛阳城中,东城和北城,防务的丁原军将士,全靠太傅王允,周旋于各方,说服豪强世家,得了数千斛粮草,这才勉强的,吃了个半饱。

    然而对于洛阳城之外的,丁原军将士,太傅王允也无能为力。

    丁原问:“奉先,文远,强攻回洛仓,你们有把握吗?”

    吕布回答说:“义父,丁原军纵横草原,没有打过攻坚战,我也不好说,一切都只有,在打过一场之后,才能知道结果。”

    张辽也说:“大人,高顺的陷阵营,也许可以的!”

    丁原见张辽说话的底气不足,心中就更烦躁了。

    徐荣带着三千飞熊军,钉在了回洛仓。

    丁原军,进退两难了。

    然而张辽的建议,是唯一的办法,也只能调来高顺,会一会徐荣了。

    一天后,高顺带着八百陷阵营,来到了回洛仓外的,丁原军大营。

    丁原立即召开战前会议,布置作战任务。

    第二天辰时,饿了两天两夜的,丁原军将士们,终于向回洛仓发起了冲击。

    高顺站在,陷阵营中间的战车上,他的身后,是一面巨大的战鼓。

    高顺拿着鼓槌,拍打着自己的手心。

    一刻钟之后,做起了战前动员:

    丁原军的将士们,咱们已经断粮了,饿肚子的滋味,比死还要难受呢?

    前面的回洛仓,囤积了百万斛粮食。

    具体的是多少,我他妈的也不知道!

    但是!拿下回洛仓,大家都能吃饱饭。

    你们说,我们应该怎么办啊?

    高顺的话音刚落。

    八百陷阵营将士,齐声呐喊:“陷阵之士,天下无双;攻无不克,死不旋踵!”

    高顺举起鼓槌,大声吼道:“拿下回洛仓,大家都吃肉!”

    随着高顺的一声攻,战鼓声响起。

    陷阵营踩着鼓点,有进无退。

    ……

    回洛仓前,三千飞熊军严阵以待。

    他们都是,刚换装的董卓军精锐。

    重甲骑兵团,飞熊军。

    顾名思义,飞代表着速度,熊代表着力量。

    一支既有速度,又有力量的军队,是所有军队的噩梦。

    徐荣站在最前面,没有什么废话,直接一句——弟兄们,有人要抢咱们的粮食,咱们应该怎么办呢?

    飞熊军战士怒吼:“一巴掌拍死!”

    徐荣拿出大砍刀,豪气干云的说:“弟兄们,跟哥走,带你们去拍死丁原军的臭苍蝇!”

    这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

    三千飞熊军,在徐荣的带领之下,闯入了陷阵营中。

    陷阵营的血气之勇,根本就没有办法,抗拒飞熊军的钢铁洪流。

    高顺流着血泪,拼命的敲着战鼓。

    这是死亡的号角!

    这是英雄的悲歌!

    所有的陷阵营将士,实现了他们的诺言——死不旋踵!

    徐荣的钢铁洪流,眼看就要,彻彻底底的,将高顺吞没。

    丁原再也忍不住了,大声说:“奉先,抢救高顺将军!”

    吕布大喝一声:“得令!”

    方天画戟蔽日光,百花战袍耀红芒。

    双凤金冠飘尾秀,壮士出征慨亦慷。

    一道红光闪过,吕布已到高顺身前。

    见那徐荣正要逞凶,立即挑动方天画戟。

    架开了徐荣的大刀,迫退了他。

    吕布大喝一声:“高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撤!”

    高顺恍若不闻,战鼓的节奏依然在。

    吕布无奈,调转马头,挟起高顺,望丁原军本阵方向退走。

    飞熊军催马追击。

    徐荣大喝一声:“穷寇莫追!”

    只是可惜,他的命令,下得有些迟了。

    徐荣的副将,自负武勇,已经脱离了飞熊军本阵,独身追了上去。

    吕布勒马,转身,挥动方天画戟!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徐荣的副将一愣神的功夫,命就没有了。

    吕布望了飞熊军大阵一眼,挟着高顺,继续往回走。

    徐荣无奈,只得收兵回营。

    丁原军大败而归,全军上下,如丧考妣!

    军心士气,都已经降落到了冰点。

    这一战,飞熊军折了一员副将。

    陷阵营除了高顺,其余的人,全部战死,尸骨无存。

    丁原蔫了,张辽颓废了,吕布也长吁短叹的。

    他居然一戟搞不定徐荣,看来董卓军的战斗力,得重新评估了。

    丁原军上下,已经看不到希望了。

    正在这个时候,辕门守将来报:

    主簿吕布的同乡李肃,牵着一匹高头大马,在辕门外求见。

    吕布说:“义父,孩儿听说李肃,是董卓老贼的,虎贲中郎将,不见也罢!”

    丁原说:“奉先稍安勿躁!”

    丁原认为,这也许是,三万丁原军的,一线生机。

    于是就决定,让吕布会一会李肃,他们几个人,躲在小帐中听一听,看看李肃耍什么花样呢?

    吕布只好高坐中军大帐,又派人去请李肃。

    一刻钟之后,李肃进了中军大帐。

    李肃说:“奉先哥哥别来无恙啊!”

    吕布问:“小肃啊!听说你跟了董卓,还来这里做什么呢?”

    李肃回答说:“奉先哥哥还是老样子,一点儿都不解风情!”

    李肃以“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说辞,拉近了两人的关系。

    随后又以“苟富贵,莫相忘”的老话,大谈董丞相如何英雄了得,又如何求贤若渴。

    再后来,就谈起了赤兔马。

    吕布嗜马如命,一听说赤兔马,就什么都顾不上了,决定先试马。

    吕布走出中军大帐,发现拴马桩上,有一匹骏马。

    只见那马:

    浑身上下,火炭般赤,无半根杂毛;从头至尾,长一丈;从蹄至项,高八尺;嘶喊咆哮,有腾空入海之状。

    果然是马如其名,李肃所说的赤兔马,应该就是这匹良驹了吧?

    有诗为证:

    奔腾千里荡尘埃,渡水登山紫雾开;

    掣断丝缰摇玉辔,火龙飞下九天来。

    吕布大喜,命人抬来方天画戟。

    戟尖点地,旱地拔葱。

    鹞子翻身,端坐在了赤兔马的马背上。

    赤兔马秉性骄傲,又欺吕布是新主,自然是不肯乖乖的就犯。

    吕布不以为忤,武将征服骏马,就像男人征服美人。

    越是困难重重,越是心满意足。

    吕布神力,双腿夹住了马腹。

    人马合一,舞动方天画戟,更是得心应手。

    好一场人马斗,马似奔雷闪电,嘶鸣不断,丁原军中马匹,无论良驽,一律下跪,以示诚服。

    再三之后,赤兔马速度不减,咆哮连连。

    众马拜了马王,才敢起身让道。

    整整一个时辰,吕布与赤兔马的配合,越来越心有灵犀了。

    赤兔马终于被压服了。

    吕布的能力,得到了赤兔马的认可。

    从此,人马合一。

    留下了一个永恒的传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吕布见赤兔马甚合心意,对于投董,就没有那么抗拒了。

    吕布收起了方天画戟,又命左右小心侍候赤兔马,这才回到帐中,与李肃继续刚才的话题。

    吕布说:“这马我很满意,只是无功不受禄!”

    李肃见吕布意动,忙积极的出谋划策。

    吕布听完之后,沉默不语。

    李肃说:“奉先哥哥,我会给你三天的时间考虑。不过董丞相是个急性子,你得抓紧时间了。”

    李肃的言外之意——万一董卓等不及了,下令强攻丁原军,那一切的承诺,都不作数了。

    李肃离开了丁原军,他把赤兔马留给了吕布。

    其实李肃也不是自愿的,赤兔马有了吕布这个新欢,就再也不愿意——跟着董卓老骥伏枥了。

    赤兔马慨叹,以前遇人不淑,连带着把李肃也恨上了,死活不肯跟他走。

    李肃无奈,只是在暗中祈祷——希望不要赔了骏马,又折兵。

    李肃走后,丁原等人走了出来。

    丁原说:“奉先,李肃的话,就是丁原军的一线生机!”

    吕布惶恐,伏地恸哭。

    吕布说:“弑父之行,大逆不道,孩儿不敢做他想啊!”

    丁原怒骂:“胡闹!死一人而全众军,如何做不得呢?”

    丁原自忖:如今丁原军已经断粮了,若是坚持下去,只有死路一条。

    他一个人的身家性命,与三万丁原军相比,也是微不足道的。

    至于吕布,只有活着的时候,才能听到骂名。

    委屈他一个,谁叫他是丁建阳的义子呢?

    张辽说:“大人,吕主簿一旦做了,就会遗臭万年的。”

    丁原说:“他要是不做,三万丁原军,都得死!”

    吕布说:“义父,孩儿愿意承担罪责,与三万丁原军的将士相比,个人的荣辱,又算得了什么呢?”

    丁原说:“好孩子,苦了你了。是义父无能,想那刘佑兴,比你小了很多,如今已经是万户侯了。从今以后,你不再受到拘束,放心大胆的去建功立业吧!”

    丁原坦言:中原虽好,不是丁原军的菜,要是有机会,还是去边境过苦日子吧!

    接下来,丁原命令:

    张辽,高顺,你们两个人,做个见证,从今以后,吕布就是执金吾了。

    你们要向丁原军将士,解释清楚,三万人,是一个整体,千万不要自相残杀!

    特别是宋宪,侯成,还有郝萌,他们都不服气吕奉先,得多开导开导他们。

    接着,丁原取出了执金吾大印和丁原军的令符,交给了吕布。

    又让张辽和高顺,向吕布效忠。

    高顺是条汉子,直接说:“从今以后,吕将军去哪里,我便去哪里!”

    张辽是个聪明的人,说话的时候,留下了退路。

    只听他说:“张辽,愿意追随吕布将军!”

    丁原满意的点了点头,趁三人没有注意,突然长剑出鞘,独自横剑向天笑,英雄热血,莫过于此!

    吕布含泪,跪着砍下了丁原的人头。

    又让张辽和高顺,整顿大军。

    随后又恢复了并州铁骑的称号,并且宣布:归降董卓军。

    ……

    刘正在梅园之中,得到了“吕布归董”的消息之后,长长久久的叹了一口气。

    郭嘉说:“吕布隐忍,董卓必将死在他的手中。”

    刘正更郁闷了——吕布不杀董卓,还有几分清誉,若是杀了董卓,必将万劫不复。

    然而丁原之死,这个仇必须要报,还是把吕布逼上了绝路呀。

    刘正说:“奉孝,派人秘密接触吕布!”

    告诉他: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多到王太傅府上,走动走动!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635/ 第一时间欣赏兴汉使命最新章节! 作者:开先洞人所写的《兴汉使命》为转载作品,兴汉使命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兴汉使命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兴汉使命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兴汉使命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兴汉使命介绍:
科技进步,基因研究进入高速发展阶段,MK基因研究基地在比对唐代古尸与汉代古尸基因时发现:唐代古尸的基因发生了变异。为了探寻基因变异的真正原因,助理研究员刘正乘坐兴汉1号穿越时空,前往汉代。由于电磁风暴的突然爆发,时空机发生故障,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且看刘正在群英荟萃的架空三国里收赵云,战吕布,劝贾诩,得郭嘉。勇斗豪强世家,开启兴汉使命!
为华夏打下一座铁桶江山,让汉字大旗成为永恒。兴汉使命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兴汉使命,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兴汉使命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