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兴汉使命TXT下载兴汉使命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兴汉使命全文阅读

作者:开先洞人     兴汉使命txt下载     兴汉使命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51章 袁绍脱身

    刘正心想,吕布为了三万并州铁骑,已经背上了弑父的恶名。

    如果头上再添点儿绿,那就说不过去了。

    算了,能帮一把是一把。

    郭嘉问:“侯爷,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你为什么要同情吕布呢?”

    刘正说:“同是天涯沦落人啊!”

    兴汉军与并州铁骑,都是汉室边军,大家都过得不容易啊!

    郭嘉听了之后,派人去传递消息了。

    后来那名情报员,做了吕布的贴身护卫。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王允不仅有貂蝉,还有含香。

    吕布终究,还是绿了。

    ……

    洛阳城中,董卓高调的接纳了吕布,并且在大庭广众之下,认他做了义子。

    吕布无奈,为了三万并州铁骑的粮草,只得当众磕了头,拜董卓为义父。

    吕布心想:董卓老贼,你以为当了假爹,就不用血债血偿了吗?

    有了吕布归顺,董卓军成了,京师洛阳城中,唯一的武装力量。

    天下豪强世家,瑟瑟发抖。

    三公九卿,唯唯诺诺。

    至此,董卓威震朝廷,无人能敌。

    肆无忌惮的董卓,开始了大肆封官。

    首先加封他的弟弟,董旻为左将军、鄠侯。

    再次加封新近投降的吕布,为骑都尉、中郎将、都亭侯,执金吾。

    徐荣为定鼎中郎将,守回洛仓。

    张济为定南中郎将,守武关。

    华雄为威东将军,胡轸为辅东将军,驻军汜水关。

    董越为威北将军,镇守河东大本营。

    李傕为金鼎将军,驻扎在洛阳城外的西面军营。

    郭汜为银鼎将军,驻扎在弘农。

    樊稠为信义中郎将,守虎牢关。

    牛辅为保境将军,新安侯,回军陈仓,确保三辅之地的绝对安全。

    各部完成驻防之后,董卓终于解除了后顾之忧。

    大朝会上。

    踌躇满志的董卓,再次提起了,废黜少帝的事情。

    朝中大臣,三公九卿,文武百官,有一个算一个,迫于董卓的威名,都不敢拒绝。

    这个时侯,任县侯袁绍,奋不顾身的站了出来,对董卓说:“少帝刚刚即位没多久,虽无善政,也无恶行,你就要妄行废嫡立庶,不是谋反的征兆吗?”

    董卓大怒说:“如今我为百官之首,天下大事,均由我一言而决。”

    说完,董卓又取出先帝遗诏,让三公九卿挨个验证。

    司徒杨彪说:“董丞相,恕我杨某人不敢苟同!”

    杨彪坦言,诏书不假,只是传国玉玺印模糊不清,不足以取信。

    董卓当即宣布——罢免杨彪的司徒之位,扒了朝服。

    又令金瓜武士上前,拖走了杨彪,逐出朝堂。

    太尉张温,出言不逊,董卓愤而拔剑,砍死了他。

    董卓更是口出狂言,如今整个汉室朝堂,都是我的地盘。

    在我的地盘上,我想干嘛就干嘛,你们谁敢不同意,管杀又管埋!

    董卓更是指着张温的尸体,咆哮连连:

    三公九卿,文武百官,你们都来看看,我的剑锋,锋利吗?”

    袁绍也拔出金丝翠玉刀,不屑一顾的说:“你的剑锋利,我这把刀,砍过张角,杀过董重,诛杀十常侍的时候,也很锋利。”

    我杀起奸佞恶人来,有如砍瓜切菜。

    如今面对你这样的乱臣贼子,当然也不能坠了威风。

    董卓匹夫,你也想试试吗?

    两人在朝堂上对视,互不相让,大有一言不合,血溅当场的意思。

    李儒劝谏说:“丞相,大局尚未底定,已经杀了一个张温。凡事可一而不可再,否则就会留下恶名。”

    这任县侯袁绍,是兴汉侯刘正的二师兄。

    不看僧面看佛面,袁绍,杀不得。

    董卓听到刘正的名字,那颗狂躁的心,就冷静下来了。

    只得命令金瓜武士,让开一条道路。

    袁绍手提金丝翠玉刀,辞别百官之后,离开了朝堂,走出了皇宫,悬节东门。

    他带着五千中军校尉部,以及任县侯府的一干人等,离开了京师洛阳城,朝着冀州方向去了。

    与袁绍一起离开的,还有韩猛和田丰。

    袁绍大喜过望,与二人推衣解食。

    董卓对司空袁隗说:“你的侄子袁绍,在朝堂之上无礼,我看在你的面子上,也就不再追究了。”

    关于废黜少帝的事情,你也不用多说了,先退下吧!

    太傅王允,见董卓专横,更有吕布,为虎作伥。

    他生怕百官之中,还有直臣遇难,于是就说:“丞相所言极是,我赞同废黜少帝。”

    董卓大喜,当即让左右取诏制书,加封王允为司徒。

    至于太尉一职,给了在长安城中养老的皇甫嵩。

    董卓更是宣布:“敢有阻止大朝会议事的人,无论是谁,一律军法从事!”

    群臣震恐,都昧着良心说——丞相英明。

    一切都由董丞相,做主安排。

    下了朝之后,董卓问侍中周毖、校尉伍琼:“任县侯袁绍,此去会不会闹出什么祸事呢?”

    周毖说:“袁绍离开的时候,心中忿忿不平,若是逼急了他,恐怕会狗急跳墙。”

    万一揭竿而起,势必成为祸害。

    再说袁家,作为豪强世家之一,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倘若袁绍,先收豪杰,再聚徒众,英雄义士,闻风而起。整个冀州,就不在汉室的掌控之中了。

    不如宽赦他的罪行,拜为一郡太守。

    即便是袁绍不喜于免罪,但他也没有理由造反了呀。

    伍琼说:“袁绍好谋无断,不足为虑;倒不如封他做了一郡太守,借此来收拢,天下士人之心。”

    董卓听了之后,觉得他们两个人说的,都很有道理。

    于是就派人前往冀州,因袁绍的任县侯爵位,于是就任命袁绍为巨鹿郡太守。

    就这样,刘正的二师兄袁绍,终于从京师洛阳城脱身了。

    ……

    看着如鲠在喉的界桥城,袁绍召来许攸和田丰,商议对策。

    袁绍问:“袁家在渤海郡的布置,有多少人呀?”

    许攸说:“主公,从讨伐黄巾军结束开始,袁家就在渤海郡布局了。”

    许攸拿出一本册子,上面记录了,袁家近五年的资源调度。

    袁绍看过之后,对许攸说:“子远,把人都撤回来吧!”

    袁绍命令:

    以界桥城为界限,界桥之东,袁家不留一兵一卒。

    田丰不解,于是就问袁绍:“主公,渤海郡沟通四州,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田丰的言外之意,渤海郡,东北可攻幽州,东南俯视青州;西北气吞冀州,西南而走,可定兖州。

    这么一块风水宝地,怎么说放弃就放弃了呢?

    袁绍叹了一口气说:“元皓,你不了解七郎!”

    渤海郡确实,是兵家必争之地。

    那也得看跟谁争呢?

    兴汉军讨伐黄巾军,驱逐鲜卑人,几次三番,震慑辽东属国的乌桓人。

    用人头堆出来的威名,谁敢小觑呀?

    袁绍不敢想象——把两万精锐,放到刘正的嘴边,他有什么理由,不一口吞掉呢?

    田丰问:“主公,那这天下,咱们还争吗?”

    袁绍说:“元皓,咱们才刚起步,与兴汉军硬碰硬,高兴的可是董卓军。”

    袁绍军,不能主动挑起纷争。

    更何况界桥城,固若金汤,被界桥校尉郝昭,经营成了,兴汉军定鼎冀州的桥头堡。

    五年了,袁家多次尝试着侵扰,除了失败,还是失败。

    强行攻占界桥城,必定令袁家元气大伤。

    兴汉军主力,也不会袖手旁观的。

    袁绍命令颜良,快马传讯高干,袁绍军撤出渤海郡,西进常山郡,抢占壶口关。

    田丰欲言又止,想了又想,纠结了半个时辰,最后还是放弃了。

    卢门师兄弟之间的约定,可以当成一个笑话。

    然而兴汉军的战斗力,却没有办法故意的忽略了。

    许攸说:“元皓先生,主公也是没有办法。”

    袁绍军起步太晚了,兴汉军步骑皆精,若是强行为敌,败了万事皆休,侥幸胜了,也会元气大伤。

    兴汉军五大山城,拥民五百万,大多都是流民精壮。

    老弱病残,是没有能力,长途跋涉,逃难到兴汉军控制区域的。

    刘正靠着上天,筛选流民,最终得到的,都是精华。

    据袁家商旅细作,传出来的消息,兴汉军控制的青壮人口,超过了两百万。

    更恐怖的是——全民皆兵,兵农合一。

    屯垦团制度,军事化管理,结果就是——拿起刀枪能战斗,放下武器会种田。

    田丰听了许攸的话之后,总算是明白了,袁绍的无可奈何。

    田丰问:“子远,就没有办法,分化兴汉军内部吗?”

    许攸回答说:“有!”

    然而代价太高,袁家曾经尝试着,出钱百万贯,收买商家为袁绍军,刺探兴汉军的情报。

    令许攸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商家不仅免费提供消息,还反过来给袁绍军的使者,两百万贯,让他提供袁绍军的动向。

    使者不解,忙追问其中的缘故。

    商家坦言:跟着兴汉军,能够赚到更多的钱。

    帮助兴汉军,按照军规计算军功。

    最主要的是,要是遇到了紧急情况,还可以凭借着拥军令牌,请兴汉军驻军帮忙。

    大家当然都愿意,帮助自己人做事了。

    许攸问:“元皓先生,你听出什么言外之意了吗?”

    田丰说:“子远,商人只是最卑贱的一群人,不值得一提的。”

    在田丰的眼里,商人都是下九流,连平等对话的资格都没有。

    许攸说:“商人把兴汉军当自己人,你不觉得可怕吗?”

    田丰问:“有什么好怕的呢?”

    许攸无语了,书呆子田丰,真是太要命了。

    随后,他又对田丰讲起了,兴汉军与袁绍军,在薄落亭驻军时期的故事。

    两军分别进驻两个村子,不过短短的几天。

    袁绍军离开的时候,村民都拍手称快。

    兴汉军离开的时候,小孩们依依不舍。

    田丰总算是听明白了,兴汉军可以迅速的,与当地百姓融为一体。

    这样的能力,确实恐怖至极。

    开导完田丰之后,许攸就向袁绍汇报了相关情况。

    袁绍得知,田丰想通了之后,就不再纠结这些小节,而是专心致志的发展巨鹿郡,并且把任县,建设成了,袁绍军的大本营。

    ……

    建安元年十月,刘正在梅园之中,与甄宓讨论——甄宓与郭颖同时落水,刘正先救谁呢?

    刘正敷衍了事,直接说自己不会游泳。

    甄宓不满意,不停的折腾刘正的耳朵。

    郭颖眼珠子一转,竟然装起了可怜。

    贾诩走了进来,手中拿着一份情报。

    刘正让郭颖坐好,不要捣乱,随后就问贾诩:“文和,我的二师兄袁绍,离开了京师洛阳城之后,有什么新的动向吗?”

    贾诩回答说:“侯爷,任县侯回了封地,大肆整军经武,袁绍军高干部,进入了渤海郡,目标尚不明确!”

    刘正说:“传令:安南将军太史慈,注意高干的动向,必要的时候,高干可以还袁绍军,至于其他的东西,兴汉军就笑纳了。”

    贾诩正要出去传令,郭嘉就走了进来。

    郭嘉说:“侯爷,高干不知道怎么回事,居然悄悄的撤走了,好奇怪呀?”

    刘正心想,看来我的那位二师兄,也不简单哪?

第152章 兴汉雄师

    刘正听说袁绍军撤走之后,大喜之余,立即以界桥城为分界点,派遣大军分驻:河间郡,安平郡,渤海郡,清河郡,乐陵郡,平原郡。

    同时任命:钟繇为渤海郡太守,其他几郡的太守,由北山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分别担任。

    这里只介绍各地驻军将领。

    河间郡驻军大将:庞德。

    安平郡驻军大将:郝昭。

    渤海郡驻军大将:周泰。

    清河郡驻军大将:徐晃。

    乐陵郡驻军大将:方悦。

    平原郡驻军大将:张郃。

    上述六将,加封中郎将,各领一方。

    黄忠的安北野战军,依旧驻守代郡,兼顾河间国。

    马超的安西野战军,进入安平郡,虎视巨鹿郡。

    刘正的口号是——让二师兄袁绍,睡不着觉!

    太史慈的安南野战军,进驻平原郡。

    赵云的安东野战军,依旧驻扎北山城。

    兴汉军,终于露出了獠牙,向天下人展示了肌肉——不服来战。

    消息传到袁绍军中的时候,袁绍命张南经营巨鹿郡,随后袁绍军西进太原郡,开始在并州,攻城掠地。

    贾诩终于开心了,兴汉军开始了整顿地方,主要是几件事情——驱逐豪强世家,进行土地改革,修订律法,恢复生产,以及规划建设。

    要想富,先修路。

    沿着古秦直道的旧址,南山城建筑集团,开始了新一轮的融资。

    兴汉商会的张世平会长,大笔一挥,出资两亿贯,换一条车道的优先使用权。

    梅园的管家刘左,捐款三亿贯,捐建了一条,兴汉军通行专用车道。

    甄家,糜家,张家,顾家,卫家等各大豪商,纷纷捐款,只为和平时期的优先使用权。

    直接导致了兴汉军的大路修成了双向二十八车道。

    道路宽七十二米,中间建立了隔离带。

    还在关键的节点上,架起了人行天桥。

    大道邻近城池的部分,都会增加各五米的人行道,以及紧急停车道,以免阻塞交通。

    郭嘉问刘正:“侯爷,把道路修成了广场,真的好吗?”

    刘正说:“兴汉大道,千年不朽!”

    刘正告诉郭嘉,修路就得把眼光放长远一些,重复建设和反复建设,才会浪费更多的资源。

    也不知道是谁开了个头,居然找兴汉军地方驻军,承包各郡路段的建设。

    当这个方案上报总参谋部的时候,郭嘉为难了,贾诩也搞不定了。

    刘正传令各郡:驻军可以参与建设,必须要以地方安定为第一要务。

    劳动所得必须要统一分配,并且公开宣示,以免分配不合理,导致军心动摇。

    各郡驻军,一致决定:

    建立驻军小金库,届时开办驻军企业,把小金库做大做强。

    刘正特别强调:诚信经营,公平买卖!

    这是一根红线,谁敢触碰,法不容情。

    可以允许小金库的存在,但是所有的收支,都必须要公开。

    贪赃枉法的人,刑部的苦哈哈们,会感谢你们的。

    刘正知道,各地驻军搞小金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毕竟战事一起,谁也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样的意外事件呢?

    刘正规定:兴汉军五大野战军,总兵力控制在二十万以内。

    至于地方军,只要不影响生产,多多益善。

    同时传令:海军甘宁,可以有大动作了。

    郭嘉见刘正,依旧在梅园之中,喝着小酒,陪伴着小美人儿。

    他的心中也是羡慕嫉妒恨,然而刘正的理由是——能者多劳!

    郭嘉反驳的时候,刘正说:“我已经把你们,放到了合适的位置上!”

    这是一场开卷考试,谁交不出满意的答卷,谁就得滚蛋。

    郭嘉虽然嘴上不服气,但是他在行动上的表现,完全出卖了他的心情。

    兴汉雄师,终于出动了。

    十年磨一剑,一朝出鞘,就引动了天下风云。

    ……

    洛阳城中,董卓军终于消除了,所有的杂音,洛阳皇宫的大朝会,也只剩下唯一的声音了。

    董卓志得意满的,开始了新一轮的动作。

    大朝会上,丞相董卓,命令博士李儒,宣读废黜少帝的诏书:

    孝灵汉帝,早弃臣民;少帝承嗣,海内侧望。

    然而少帝,天资轻佻,威仪不恪,居丧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

    何太后教无母仪,统政荒乱。孝仁太后暴崩,众论惑焉。

    三纲之道,天地之纪,毋乃有阙?

    陈留王刘协,圣德伟懋,规矩肃然;居丧哀戚,言不以邪;休声美誉,天下所闻。

    宜承洪业,为万世统。

    兹废少帝为弘农王,何太后还政。

    请奉陈留王刘协为新帝,应天顺人,以慰生灵之望。

    钦此!

    博士李儒,宣读完诏书之后。

    董卓命令:

    左右金瓜武士,扶少帝下殿,解除玺绶,北面长跪,称臣听命。

    随后又派人去长秋宫宣诏:

    何太后,除去太后仪冕,等待新的任命。

    少帝和何太后,在长秋宫中痛哭流涕,所有的宫人,皆号哭不止。

    百官之中,有同情少帝和何太后的人,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都忍不住的,悲号啼哭。

    其中有一位大臣,愤怒的吼道:“董卓你这奸贼,竟然敢做下这等,欺凌天子的谋划,我自恨没有能力,可以力挽狂澜。就让我这一腔热血,溅你一身!”

    让这个世界和朝堂都知道——汉室依旧有烈士,忠臣赴死,不可断绝。

    他挥动着手中的象简,义无反顾的砸在了董卓的身上。

    董卓吃痛,勃然大怒,命令金瓜武士拿下之后。

    他才发现,原来是尚书丁管。

    董卓为了杀一儆百,于是就命令金瓜武士,把他拖出斩首示众。

    丁管骂不绝口,直到气绝身亡,依旧神色不变。

    关于丁管的节气,后人有诗为证:

    董贼潜怀废立图,汉家宗社委丘墟;

    满朝臣宰皆囊括,惟有丁公是丈夫。

    当着三公九卿,文武百官的面,董卓肆意妄为。

    他先请陈留王刘协登殿正位。

    再强令群臣朝贺。

    陈留王刘协,正位大统之后。

    董卓觉得丞相之位,并不能彰显他的威仪,于是就让李儒想个办法,加封更牛逼的官位,以示与众不同。

    与此同时,赐封少帝刘辫,为弘农王,以李儒为弘农王郎中令,负责监视。

    李儒赴长秋宫宣诏:

    何太后并弘农王,及帝妃唐氏都被幽禁在了永安宫中。

    更是封锁宫门,禁令群臣,没有明诏,不得擅自,进入永安宫觐见。

    可怜少帝,四月份得大将军何进力保,登基为帝。

    如今才到九月份,就被肆意妄为的董卓废掉了。

    董卓所立陈留王刘协,表字仲和,是先帝的皇次子。

    史称:献帝!

    献帝当时才九岁,什么都不懂,只能让文武百官商量着,拟定年号,以示除旧布新。

    百官表奏:

    为了表示天下承平之意,更是为了表彰董卓安定天下,奉立献帝的大功,一致同意——依旧坚持建安年号,仍为建安元年。

    李儒终于想出了办法,他让人表奏献帝,请封董卓为相国,丞相规制荣耀,依旧加身。

    董卓威势,更胜一筹。

    ……

    再说弘农王刘辫。

    他与何太后、唐妃,被幽禁于永安宫中,衣服饮食,渐渐少缺。

    弘农王刘辫,日夜痛哭流泪,不曾干涸。

    十月有一天,他偶然着见,两只小雀纷飞于永安宫中,却是难以持久。

    他不由自主的想起了自己的境遇凄惨,于是就作诗一首。

    诗称:

    嫩草绿凝烟,袅袅双飞燕;

    洛水一条青,陌上人称羡。

    远望碧云深,是吾旧宫殿;

    何人仗忠义,泄我心中怨!

    谁也没有想到——弘农王刘辫的诗句怨言,竟然很快就传到了,董相国的耳朵里。

    原来是董卓,早就安排心腹细作,时常探听,永安宫中的动静。

    那日,细作获得了这首诗之后,就找个借口出宫,把诗句抄录下来,献给了董卓。

    董卓闻报大怒,于是就对李儒说:“怨望作诗,真是自寻死路!如今杀死弘农王,也算是师出有名了,即便是兴汉侯,也无法置喙本相国的行为。”

    弘农王刘辫,可不在妇孺之列。

    于是就命令:

    弘农王郎中令李儒,带金瓜武士十人,入宫弑杀弘农王。

    弘农王刘辫,正与何太后、唐妃在阁楼上吃饭。

    宫女前去通报说:李儒带着金瓜武士,闯入了永安宫中。

    弘农王刘辫,闻言大惊。

    李儒到了阁楼之中,命令身后的金瓜武士,倒了一杯鸩酒,奉呈给弘农王刘辫。

    弘农王刘辫,心中生出了,不祥的预感,于是就问:“郎中令怎么想起来,给孤王敬酒啊?”

    李儒回答说:“冬天寒冷,董相国怕弘农王体寒生病,特奉上寿酒,暖和暖和身子。”

    何太后说:“既然是寿酒,你再倒一杯过来,让本太后先尝尝味道,怎么样啊?”

    李儒本来想顺水推舟,连何太后一起鸩杀。

    然而他想起了,兴汉侯刘正的檄文,又想起了,新婚燕尔的正室夫人——董冰。

    刑不上妇孺,这可不是一句空话。

    李儒也不废话了,直接开门见山。

    他对弘农王刘辫说:“你既然生在了皇家,又经历了这样的事情。”

    就应该知道会有今天,王不加刃。

    也罢,既然做了几天郎中令,就破例一回。

    你要是不肯喝毒酒也行。

    李儒命令:金瓜武士,呈上短刀,白练。

    李儒说:“这两样东西,弘农王可以任意选择一样!”

    唐妃跪倒在李儒的面前,哀求说:“妾身愿意,代替夫君饮酒,但愿郎中令,留下夫君母子二人的性命。”

    李儒毫不犹豫的拒绝了,连何太后都不杀,枉杀一个唐妃,那不是没事找事吗?

    李儒喝问:“你以为你是谁,可以代替弘农王去死吗?”

    于是就举酒杯对弘农王说:“不要再挣扎了,没有用的。董相国要你三更死,没有人敢留你到五更。”

    何太后大骂何进无谋,引董卓老贼,进入京师洛阳城,以至于有今日的大祸临头。

    李儒催逼弘农王,早死早超生。

    弘农王说:“请允许我与太后作别,郎中令,求求你了,此番一别,就是阴阳两隔了。”

    李儒觉得不在乎一时半刻,只是叮嘱了一句——快点儿!

    弘农王刘辫,大恸而作歌:

    天地易兮日月翻,弃万乘兮退守藩。

    为臣逼兮命不久,大势去兮空泪潸!

    唐妃触景伤情,泪如雨下。

    唐妃亦作歌:

    皇天将崩兮后土颓,身为帝姬兮命不随。

    生死异路兮从此毕,奈何茕速兮心中悲!

    几句歌罢,两人又伤感生死别离,抱在一起大声恸哭。

    李儒也是心有余悸,感伤不止。

    然而为人臣者,必忠!

    恻隐之心可以有,董相国的命令,必须要不折不扣的执行。

    李儒说:“好了,千古艰难唯一死。董相国还等着我的回报呢?”

    你们这样拖延时间,难道是指望着,谁来拯救你们吗?

    何太后大骂:“董贼逼我母子,皇天不佑!汝等助恶,必当灭族!”

    李儒大怒,命令金瓜武士,绞死弘农王刘辫。

    直到弘农王刘辫咽气之后,才双手扯住何太后的后襟。

    又让金瓜武士,扛起哭晕在地的唐妃。

    就打算离开阁楼,才刚转身,李儒又觉得不放心,于是就命人把鸩酒,灌入了弘农王口中,确保万无一失。

    李儒带着何太后与唐妃,离开了永安宫。

    刘正接到消息之后,沉默了很久,却没有特别的表示。

第153章 曹操献刀

    董卓杀了弘农王刘辫,终于激起了三公九卿,以及文武百官们的反抗之心。

    王不加刃,是刑不上大夫的根本前提。

    就算是当年,仅正了二十七天帝位的海昏侯,也没有性命之忧。

    然而这个约定俗成的潜规则,居然被董卓相国,蛮横的打破了。

    这就开了一个非常坏的头——成王败寇,败了就得死。

    试想先帝当年党锢朝臣,也不曾诛杀豪强世家的核心成员。

    然而让董卓这样一搞,朝堂之上的文斗,就变成了,刀光剑影的血肉拼杀。

    从消灭官位,到消灭肉体的转变,令天下豪强世家,无所适从。

    毕竟以前的游戏规则,是去官罢职。

    董卓的游戏规则,却变成了杀人诛心!

    汉室朝堂规则的改变,令原本有心依附董卓的,天下豪强世家们,顿时就失去了安全感。

    他们为了自保,自忖能力强的,就开始割据自保。

    不愿意浮出水面的,天下豪强世家们,纷纷寻找代理人。

    北军校尉孙策,在长沙崛起,江东豪强也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刘焉关起门来搞建设,两耳不闻天下事。

    袁绍占了半个并州,小部分冀州。

    陶谦在徐州风生水起。

    徐州四家,糜家的重心,已经迁移到了南山城。

    仅剩下广陵陈家,下邳曹家和城阳张家。

    他们三家,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陶谦。

    袁术占了天下咽喉宛城,做了南阳太守。

    袁家是强势进入的,南阳豪强,退避三舍。

    宛城张家灭了,韩家也北上冀州,就剩下一个黄家,也朝襄阳方向转移。

    洛阳城中的豪强代表们,开始了各自为战。

    有人试图用武力,暗杀相国董卓。

    有人试图用阴谋诡计,从精神上消灭董卓。

    ……

    曹操自从投了董卓之后,由于是光杆司令,倒也破罐子破摔。

    他曲意奉承董卓,一时之间,成了相国府的座上宾。

    董卓见豪强们,都对他避若蛇蝎,心中自是不痛快。

    有了曹操,这么一个有职无权的家伙,逗逗闷子也是挺不错的。

    董卓抱着,千金买马骨的心思,对曹操越来越亲近了。

    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

    曹操渐渐的,就成了相国府的常客,与飞熊军也混了个脸熟。

    建安元年腊月初八,传说中的腊八节。

    曹操怀揣七星宝刀,前去拜访董卓。

    居然一路畅通无阻的,进了董卓的寝帐。

    曹操拔出七星宝刀,蹑手蹑脚的靠近董卓。

    其实吕布,就在不远的地方,盯着曹操。

    他也希望曹操可以成功,于是就在旁边,看起了好戏。

    然而董卓,毕竟是久经沙场的人。

    他对于杀气,非常的敏感。

    只是处于迷糊状态的他,只感觉到了,一闪即逝的杀气。

    董卓惊坐而起,不过昏昏沉沉的大脑,令他迟疑了一下。

    曹操吓得心惊肉跳的,忙跪倒在了地上,大声的说:“请董相国试刀!”

    董卓转身,接过曹操手中的七星宝刀。

    又抽出随身的长剑,刀剑相交。

    剑断,剑刃坠地,没入石中。

    刀上寒光依旧,丝毫不见破损。

    董卓大喜,对曹操说:“果然好刀,孟德有心了。”

    正在这个时候,吕布走了进来。

    他对董卓说:“义父,韩遂又送来了五十匹良马,如何分配,还请示下。”

    董卓笑着说:“孟德真是好运气,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董卓吩咐吕布,让他带曹操去挑马。

    刚出寝帐的大门,迎面碰上了李儒。

    双方点头示意,擦肩而过。

    吕布挑好了马,低声细语的对曹操说:“孟德快走!”

    曹操献刀,虽然暂时的瞒过了董卓,但是却瞒不过李儒。

    曹操知道事情紧急,来不及细问,只得骑上马,第一时间逃离了相国府。

    ……

    董卓觉得,曹操献刀的行为很是奇怪。

    只是他百思不得其解——不对劲的地方到底在哪里呢?

    当他正在冥思苦想的时候,抬起头看见李儒走了进来。

    于是他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李儒。

    李儒说:“曹操的妻小都不在京师。”

    他只是单独居住在魏武乡侯府,身边只有数名家兵。

    不如派人前往魏武乡侯府,召唤曹操前来议事。

    要是他二话不多说,就过来了,那肯定是献刀无疑。

    倘若他推托不来,就说明他心中有鬼。

    那就一定是行刺相国,自然可以抓起来问罪了。

    董卓听了李儒的话,当即就派四名金瓜武士,前往召唤曹操。

    四人去了魏武乡侯府,却扑了个空。

    只得无功而返,回报董卓说:“曹操并没有回魏武乡侯府,而是骑马冲出了东门。”

    这里是东门吏的出城记录,请相国过目。

    董卓接过一看,差点儿气歪了鼻子——原来是曹操,诈称:丞相派我出城公干,有紧急要事。

    东门吏不敢怠慢,任凭曹操纵马而去。

    李儒说:“这肯定是曹操做贼心虚,这才仓惶逃蹿,看来献刀是假,行刺是真。”

    董卓大怒说:“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我如此重用曹操,待他若上宾,然而他却恩将仇报,反过来想要害我!”

    李儒说:“这件事情,仅凭曹操一人之力,肯定是办不到的。应该还有同谋,只要抓住了曹操,一切就水落石出了。”

    董卓也是气极败坏了,于是就颁发相国府悬赏诏令:

    遍行文书,画影图形,捉拿曹操!

    并且提出了高额的赏红——谁能抓住曹操,押送相国府,赏千金,封万户侯;谁要是窝藏曹操,杀全家。

    ……

    再说曹操,逃出洛阳城之后。

    一路打马狂奔,朝着陈留郡而去。

    曹操途经中牟县的时候,被守关军士抓住了,带着他见了县令。

    曹操不敢暴露真实身份,于是就用了假名,又想起皇甫嵩,坑了他三千兄弟。

    于是他就对县令说:“我是客商,复姓皇甫。”

    县令从头到脚的打量了一番曹操,沉吟半晌,最后才幽幽的开口说:“我前些年,到洛阳城求官的时候,曾经见过你。”

    认得你就是曹操,如何瞒得过我呢?

    县令让军士,把曹操下狱。准备第二天,押解他去京师相国府请赏。

    县令厚赏了把关军士,还赐了酒食。

    深夜,县令吩咐亲随,暗地里把曹操从牢中带出来,押到后院中审讯。

    县令问曹操:“我听说相国待你不薄,为什么还要自取其祸呢?”

    曹操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你既然抓住了我,就应该押解去京师请赏。

    你又何必多问呢?

    县令屏退左右,对曹操说:“你休要小觑于我。我并非是庸官俗吏,只是没有遇到明主,才在这里虚度光阴而已。”

    曹操说:“我的祖宗三代,世食汉禄,若是不思报效国家,与禽兽又有什么区别呢?”

    我之所以委屈求全,暂且在董卓麾下做事。

    只不过是想要找个机会,为国除害。

    如今事情没有办成,也是天意使然,非人力可以挽回的!

    县令问:“孟德你究竟有什么打算呢?”

    难道就这样亡命天涯吗?

    曹操说:“我打算去找陈留卫兹,发矫诏,号召天下诸侯兴兵,共诛董卓!”

    这就是我此行的目的,也是我毕生的愿望。

    县令闻言,于是就亲自替曹操松绑。

    扶曹操上坐,县令躬身再拜说:“你真是天下忠义之士的凯模呀!”

    曹操亦回了礼,然后才问起了县令的姓名。

    县令说:“我姓陈名宫,字公台。老母妻子,都在东郡。”

    如今感念曹公的忠义,愿意放弃这个官身,与你一起,共谋大事。

    曹操心中大喜。

    当天夜里,陈宫收拾盘缠,与曹操更衣易服,各自背着刀剑,乘马向陈留方向走去。

    赶了三天的路,到了一个叫成皋的地方。

    曹操见天色己晚,于是就用马鞭指着林子深处,对陈宫说:“住在这里的人,姓吕,名伯奢。”

    这吕伯奢,是我父亲的结义弟兄;应该不会出卖我们的。

    不如前往,也好知道陈留郡的一些消息,顺便借宿一宿。

    你认为怎么样呢?

    陈宫也有些乏了,于是就顺水推舟的说:“这样最好不过了。”

    二人到庄前下马,进庄拜见吕伯奢。

    吕伯奢忙说:“我听说朝廷遍行文书,到处都在抓你呀。”

    你的父亲,已经到陈留避祸去了。

    你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呢?

    曹操只得,把逃出洛阳城的事情,据实相告,并且说:“要是没有陈县令,我早就已经粉身碎骨了。”

    吕伯奢向陈宫致谢说:“小侄曹操,若是没有陈恩公援手,只怕曹氏早就灭门了。”

    吕伯奢让陈宫放宽心,晚上就在庄园里休息。

    他说完之后,起身进入后园,安排宴会。

    过了很久,才回到客厅之中,他对陈宫说:“老夫家中的范阳烧酒,已经喝光了,就让我前往西村,买一坛范阳烧酒,再来款待恩公。”

    吕伯奢说完,匆匆的骑上毛驴出门了。

    曹操与陈宫,在客厅之中,枯坐了很久。

    忽然听到庄园后院,有磨刀霍霍的声音。

    曹操说:“吕伯奢,并不是我的至亲,突然出门买酒,很是可疑。”

    于是他二人就,悄悄的潜伏左草堂之后,只听吕伯奢的家人在谈话。

    有人问:“绑起来之后再杀,怎么样呀?”

    曹操对陈宫说:“都到了这个份上了,果然是人心隔肚皮呀!”

    曹操自忖:

    如今若是不先下手为强,必将遭致擒获。

    于是曹操就与陈宫,拔出手中的剑和刀,冲了进去,不问男女,鸡犬不留,一连杀死一家八口,屠了整个庄子。

    两人搜到厨房外面的院子里,却看见一头猪被绑在那里。

    陈宫后悔莫及的说:“孟德多疑坏事,误杀好人了!”

    两人急忙出庄,上马而行。

    才走了不到二里,只见吕伯奢毛驴鞍前鞒,悬范阳烧酒二坛,手携果菜而来。

    一见到行色匆匆的两个人,忙叫住了他们说:“贤侄与恩公,怎么饭都不吃就走了呢?”

    曹操说:“我们这样畏罪潜逃的人,不敢在一个地方呆太久了。”

    吕伯奢说:“我已经吩咐家人,宰一头猪,款待两位,贤侄、恩公,吃顿便饭又有什么好为难的呢?”

    吕伯奢请两人调转马头,与他同回庄园。

    曹操不听,依旧策马向吕伯奢靠近。

    两马交错而过的时候,忽然拔出青釭剑,对吕伯奢说:“吕伯,你身后的是什么人呀?”

    吕伯奢扭过头看的时候,曹操挥剑砍死了吕伯奢。

    陈宫大惊失色,质问曹操:“刚才在庄中杀人,那是一桩误会。如今偷袭杀人,又是什么道理呢?”

    曹操说:“吕伯奢回到家中,见家人惨死,怎么可能善罢甘休呢?”

    要是他带领乡勇,沿途追杀,我们就要大祸临头了。

    陈宫愤怒了,大吼大叫说:“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曹操反驳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陈宫默然,心中的那个明主梦,在顷刻之间,崩塌了。

    当天夜里,两人赶了数里路,借着月色,敲开了客店的门,才得以投宿。

    陈宫去喂马了,曹操先睡。

    陈宫寻思着,自言自语的说:“我以为曹操是个忠臣义士,才弃了官身跟他走;原来也只不过是个狼心狗肺之徒!”

    今日若是留曹操一命,必为后患。

    陈宫想到这里,就想抽刀杀死曹操。

    正是:设心狠毒非良士,操卓原来一路人。

    然而陈宫见曹操,背对着他,惺惺相惜之情,油然而生。

    陈宫心想——曹操虽然杀了吕伯奢一家,然而对他陈公台却是信任有加。

    陈宫若是利用曹操的信任,故意杀人,也是大不义,更是一桩恶行。

    陈宫收回了手中的刀,连夜出了客栈,与曹操分道扬镳。

    陈宫离开之后,曹操起身,泪流满面的收起了青釭剑——公台,你终究还是爱我多一些的!

    我曹操今日在此立誓——欠陈宫的人情,将来一定会还清的。

    ……

    刘正接到,曹操杀人的消息之后,泪流满面,自言自语的说:“三师兄,你还是走上了,杀人证道的那条路了吗?”

    刘正更清楚,曹操的多疑和头疾,就是吕家庄的误杀留下的病根。

    陈宫的不告而别,更是曹操心中永远的痛。

    陈宫,成了曹操的一块心病。

    刘正无语了——曹操最喜人妻,陈宫独事一主。

    两个人之间,终究还是有缘无份,空有一腔叹息而已。

第154章 陈留矫诏

    建安二年一月,曹操在陈留郡立旗招兵,首倡大义,矫诏天下。

    曹操等陈留义士,谨以大义布告天下:

    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

    今奉天下道义,书此奇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

    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汉室,拯救黎民。

    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刘正看着手中的檄文,心中就有了定计,苦苦等待的时机,终于来到了。

    建安二年二月初二,刘正于中山城中心广场阅兵,并且誓师出征。

    鲁肃以兴汉军首席执政官,总揽九郡政事。

    兴汉楼前的广场上,大军鱼贯而入。

    刘正站在观礼台上,左右分别是郭嘉和贾诩。

    身后站着陈到,典韦,赵云,黄忠,马超,廖化和龚都。

    董奉和王越,都没有出现在观礼台上。

    刘正命人抬出兴汉军的大旗,由陈到的红衣卫,派出一个营,作为护旗营。

    紧接着着,又请出了另一面大旗。

    在第二面大旗上,写着“讨董”两个大字。

    同样也出动一个营,作为护旗营。

    两个护旗营,走在阅兵式的最前方。

    所有的人都高喊着:“兴汉!讨董!”

    廖化龚都的特战营,一身迷彩衣,脸上也是花花绿绿的,身上散发出冰冷的气息,恍若鬼神。

    特战营没有喊口号,只是握紧了手中的一尺短刃。

    在两个护旗营,身后的中间位置上,站成了一个小分队。

    紧接着,三千红衣卫,在各自营长的带领之下,站在了预定的位置上。

    三千黑衣人卫,黑甲罩面,马蹄声重。

    三千神弓军:一千强弩,两千张硬弓。

    三千白马军,银枪白马,就是三千个赵云。

    一千学生军,穿着制式军装,骑着高头大马。

    董奉的一千医务兵,照样整队入场,白衣白帽,与冰天雪地,融为了一体。

    讨董支队,经过长时间的磨合训练,配合得天衣无缝。

    刘正看着,一万六千多名,兴汉军战士,一种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一万骑兵,六千多名步兵,就是讨董支队的人员构成。

    刘正说:“兴汉军的弟兄们!”

    大家在幽州,吃香的喝辣的,每天按时训练,按时吃饭,按时睡觉。

    然而在兴汉军,控制范围之外的土地上,汉室百姓正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

    更有大奸贼董卓,和他的董卓军,祸害百姓,无恶不作。

    典军校尉,魏武乡侯曹操,陈留立旗聚兵。

    我等作为兴汉军的主力,响应义举,当仁不让。

    为了汉室百姓,不灭董卓,誓不罢休!

    命令:

    各部按照计划,依次出发,参与陈留会盟。

    建安二年三月。

    刘正带着兴汉军,进驻燕县,得知三师兄曹操,屯兵封丘,负责接待各路诸侯。

    二师兄袁绍,屯兵酸枣,正在布置会盟营地。

    大师兄陶谦,屯兵小黄,一万陶谦军,全是丹阳精兵,大将曹豹,谋士陈登。

    安城令刘备,带着一千刘备军,马弓手关羽,步弓手张飞,还有谋士简雍。

    刘备驻军浚仪城外。

    四师兄袁术,屯兵开封,转运粮草。

    ……

    说到讨董会盟故事,就得说起北军校尉,长沙太守孙策。

    由于他们,在西凉平叛的过程中,损兵折将。

    返回长沙的时候,已经是元气大伤了。

    周瑜绞尽脑汁,奈何出产不足,所以省吃俭用,才凑出了五千孙策军。

    当孙策接到曹操的檄文之后,就找周瑜前来商议。

    孙策问:“公瑾,曹操矫诏,邀大家讨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周瑜说:“伯符志在天下,这诸侯讨董是大义所在,必须要去参加。”

    孙策借机甩锅,让周瑜想办法筹粮。

    周瑜心里很清楚,长沙地方,户不足三万,民不足十万。

    即便是掘地三尺,也满足不了大军所需。

    人都是被逼出来的,周瑜冥思苦想了三天,终于想到了办法——找荆州刺史王睿,借粮。

    孙策留下程谱看家,带着周瑜和黄盖、韩当二将,以及五千孙策军和数日的军粮,北上襄阳。

    王睿见孙策入襄阳,忙迎接进城,双方在襄阳刺史府坐定之后,周瑜抛砖引玉,说出了借粮的意图。

    周瑜还反复的强调,这是为了天下大义,还请王睿,务必要支持孙策军。

    王睿也接到了,曹操的檄文,正愁无将可用。

    见到孙策军缺粮,于是就顾左右而言他,暗示孙策,向刺史府效忠。

    孙策习惯了说一不二,怎么可能投奔王睿,于是就虚以委蛇。

    借粮可以,投靠免谈。

    王睿见孙策,没有投靠之意,他的热情就冷了。

    王睿推脱说:“孙太守,本刺史也是有心无力。”

    正在这个时候,刘表派来催粮的信使到了。

    王睿忙写下了拨粮的手令,安排人替刘表送粮。

    黄盖见王睿,有粮不借,以为他是故意的怠慢孙策军。

    匹夫一怒,血溅三尺。

    手中的铁鞭一砸,王睿头破血流。

    周瑜忙唤人救治,只可惜黄盖用力过猛,王睿死于非命。

    得,孙策讨董,尚未成行,先枉杀上官的恶名,是跑不掉了。

    孙策见事态严重,忙命令亲卫,将刺史府中的大小属吏,一并诛杀。

    十余口人,死于非命。

    其中有荆州八大家的精英人物,也无罪遭屠。

    至此,荆州豪强,深恨孙策,认为他不讲规矩。

    刘表绝了粮草,与贼再战失利,后来得知孙策——抢了南军校尉部的军粮。

    本来“往日无怨,近日无仇”的两个人,那一丝淡薄的西园同袍情谊,从此烟消云散。

    刘表立誓——不杀孙策小儿,刘景升誓不为人!

    孙策和刘表之间的仇怨,就这样结下了。

    孙策拿着手令,出了刺史府,命令韩当去官仓,提取粮食。

    荆州蒯越,知道了孙策的恶行之后,只得如数拨付,送走恶人。

    然而孙策不过是长沙太守,蒯越却是刺史府长吏,这口恶气,得出!

    于是蒯越,故意不拨付南军粮草,反而写信告诉刘表,是北军孙策抢了粮草。

    刘表心知肚明,对蒯越也恨上了,才有了重蔡家,而轻蒯家的决定。

    ……

    孙策得了粮草,整军北上陈留,直奔酸枣大营。

    诸侯大军,云集酸枣,共同谋划诛董方略。

    第一镇,征北将军,兴汉侯刘正,兵一万六千。

    大将:赵云,陈到,黄忠,典韦,马超,廖化,龚都。

    谋士:主簿郭嘉,行军司马贾诩。

    第二镇:巨鹿太守,任县侯袁绍,兵两万五千。

    大将:颜良,文丑,高干,张南,蒋义渠。

    谋士:田丰,许攸。

    第三镇:典军校尉,魏武乡侯曹操,兵一万三千。

    大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纯,乐进,于禁。

    谋士:荀彧,戏志才,程昱,司马朗,满宠,毛玠。

    第四镇:徐州牧,丹阳侯陶谦,兵一万。

    大将:曹豹。

    谋士:陈登。

    兵强而将寡,陶州牧无能啊!

    第五镇:南阳太守,右军校尉袁术,兵一万。

    大将:纪灵,张勋,雷薄,俞涉,刘勋。

    谋士:杨弘,阎象,李丰。

    第六镇:长沙太守,新野侯孙策,兵五千。

    大将:黄盖,韩当。

    谋士:周瑜。

    第七镇:安城令刘备,兵一千。

    大将:关羽,张飞。

    谋士:简雍。

    第八镇:北海太守,孔融,兵三千。

    大将:武安国。

    第九镇:冀州牧韩馥,兵一万。

    大将:潘凤,韩猛。

    谋士:审配,郭图,辛评,辛毗。

    第十镇:平北将军,白马侯公孙瓒,兵八千。

    大将:严纲,公孙越,公孙纪,邹丹。

    谋士:魏攸。

    第十一镇:上党太守张扬,兵三千。

    大将:穆顺。

    其余刺史太守,各将兵一万,大将均是无名之辈,不值得一提。

    共计二十一路诸侯,大军二十万。

    按照各自的级别,公推刘正首座。

    刘正没有退让,他已经想好对策了。

    正在众人排定坐次,想要商讨会盟大计的时候。

    许攸进了中军大帐:“主公,不好了,袁司空一家,被那董卓老贼杀害了。”

    原来是那相国董卓,得知曹操造反,袁绍等人纷纷响应之后,于洛阳城中,杀司空袁隗、太仆袁基,及其家中身高三尺以上者,共计五十余人。

    杀完人之后,董卓余怒未消,派一名与袁家亲近的小官,带着五十几颗人头,到酸枣大营,向袁绍等人示威。

    为了避免刘正误会,还写了一封信:

    经查,司空袁隗,太仆袁基,举家兵以为内应,试图扰乱洛阳城的秩序。

    本相国迫于无奈,只得抓起来杀掉。

    这应该不算是祸连家人吧!

    袁绍不看则罢,看过之后,气得一口老血,喷涌而出。

    袁绍仰天怒吼:“董卓老贼,我袁本初和你,誓不两立!”

    说完,跪在袁隗的首级前,放声大哭。

    急怒攻心,晕倒在地。

    刘正和曹操,忙上前相救。

    袁绍醒转之后,哭着对刘正说:“七郎,你一定要替袁家,报仇雪恨哪?”

    刘正说:“二师兄,国恨家仇,这酸枣会盟,得你来主持。”

    正在这个时候,郭嘉来报说:“侯爷,董卓老贼杀完袁家之后,余怒未消,一把火烧掉了洛阳城中的兴汉侯府,负责看门的老人,不愿意逃离,与侯府一同化为灰烬。”

    刘正大怒说:“董卓老贼,毁我家园,害我家人性命。这笔账,我先记下了,一定会有清算的一天。大家都听我说……”

    大家与董卓,都是国恨。

    二师兄袁绍,家人遭戮,国恨家仇,集于一身。

    我刘正蒙大家错爱,忝居主位。

    本来不应该推辞的。

    然而袁门遭难,袁家双子,尚且健在。

    若是我越俎代庖,占了盟主之位,那岂不是,置两位师兄,于不忠不孝的境地吗?

    刘正提议:

    任县侯袁绍,为盟主。

    右军校尉袁术,总督粮草,支应各方。

    兴汉侯刘正,徐州牧陶谦,魏武乡侯曹操,均为副盟主。

    其余各路诸侯,自行选择盟友,听盟主号令行事。

    大家都有什么意见吗?

    曹操说:“本初,这袁家的仇,得你亲自去报,我这一万三千人,都听你的调遣,为了报仇,曹操军上下,义无反顾。”

    袁术哭着说:“大哥,什么都别说了,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我的一万人马,也听你的。”

    陶谦说:“二郎,没什么可说的,我的人,也归你调遣。”

    刘正说:“二师兄,卢门七郎,共同进退!”

    有了卢门中人的领头。

    其余众人一致同意——推举袁绍为盟主,报家仇国恨。

第155章 袁绍主盟

    袁绍不敢推脱,只得接受了各路诸侯们的好意。

    张飞可不干了,只见他嘟嘟囔囔着说:“喂,你们这是几个意思啊?”

    张飞口出狂言,刘备这个汉室宗亲就在帐中。

    怎么盟主之位,不是理所应当由刘备担任吗?

    怎么众人推来推去,根本就没有,把刘备这个汉室宗亲,放在眼里呢?

    孔融见张飞出言不逊,又见卢门中人,忙着安抚袁绍,于是就命令帐中的袁绍军亲卫——将刘备一干人等,乱棍打出中军大帐。

    张飞吃痛,想要反抗,被刘备强行拖走了。

    刘备哭了——三弟,你能不能不再坑哥了,好吗?

    袁家死了人,正是同仇敌忾的时候,张飞这么一闹,刘备军算是,彻彻底底的被诸侯联军,给忌恨上了。

    居然在紧要关头争权夺利,毫不顾全大局。

    刘备又被坑了,只能仰天长叹。

    为什么当初,要用汉室宗亲的身份,拉拢关羽和张飞呢?

    扯了虎皮做大旗,牛皮吹破了之后,真的是后患无穷了。

    刘备也不知道,这是第几次被坑了。

    第二天,酸枣大营西面,袁绍军连夜赶工,筑台三层,遍列五方旗帜,上建白旄黄钺,兵符将印。

    兴汉侯刘正,得众人之望。

    奉请袁绍,登坛祭天。

    袁绍整衣佩刀,慨然而上,焚香再拜。

    盟誓:

    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

    我等惧社稷沦丧,纠合义兵,并赴国难。

    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必无二志。

    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

    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天人共鉴!

    读完之后,纷纷歃血为盟。

    参与会盟的诸侯们,听了这番慷慨陈辞之后,无不涕泗横流。

    歃血之后,诸侯主将下了祭坛。

    刘正扶袁绍升帐,帐下按照爵位和年龄,分排座次。

    刘正喝了几碗酒之后,借着酒劲对众人说:“既然大家都奉立二师兄,作为联军的盟主。就应该听从调遣,服从命令。同扶国家,不要以兵力强弱,斤斤计较。”

    袁绍也说:“袁绍虽然不才,但是知书达礼。如今承蒙大家公推为盟主: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国有常刑,军有纪律。各宜遵守,勿得违犯。”

    更何况,大家助袁门报仇雪恨。

    袁门上下,无不感恩戴德,更是不敢怠慢大家。

    袁术也当众保证,支应粮草,绝对不会出任何的纰漏。

    刘正见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就说:“盟主,请吩咐!”

    袁绍拿出金丝翠玉刀,放在了帅案之上。

    袁绍命令:

    兴汉军立即出发,作为大军先锋,拿下汜水关,不得有误。

    刘正高声应诺,接了令箭。

    刘正出了酸枣大营,带着讨董支队,到汜水关东面的密林下寨。

    这汜水关的背后,就是洛阳城的咽喉要地虎牢关。

    它起着桥头堡的作用,是关东诸侯联军与董卓军的首战之地。

    由于汜水关有一条小路,可以直接引精兵数千,轻装急进,奇袭洛阳城。

    因此,汜水关成了董卓军的前哨。

    ……

    虎贲中郎将李肃,劝说吕布归董之后,依旧回到汜水关,协助华雄和胡轸,把守关隘。

    在李肃的建议之下,董卓军分立两营,约定以战功论英雄。

    胡轸与华雄之间的竞争,常常是败多而胜少。

    如今对阵联军,当然想要好好表现一番,好让天下英雄都知道——董卓军中,有大将胡轸的一席之地。

    ……

    建安元年三月十八日,夜。

    联军中有一支人马,是那鲍信军。

    济北相鲍信,见卢门五郎势大,其余诸侯,均在夹缝中求生存。

    为了避免联军,成为卢门中人的囊中之物,他找来弟弟鲍韬商议对策。

    鲍韬说:“大哥,兴汉军大部队,齐头并进。速度肯定快不了。”

    鲍韬的言下之意,就是兵贵神速,抢在兴汉军之前,与董卓军交战。

    若是斩将夺旗,这联军讨董的首功,就是鲍信军的了。

    鲍信知道——弟弟鲍韬,统兵十年,纵横济北国中无敌手。

    那董卓军,不过是近几年,才崭露头角的后起之秀。

    把守汜水关的三位,更是无名之辈。

    不如让猛虎出笼,吃掉董卓军的小鸡仔。

    也好叫天下英雄都知道——济北国中,也有豪杰。

    鲍信说:“二弟,鲍信军扬名天下的重任,就交给你了。”

    说完,鲍信传令三军。

    鲍信命令:

    先锋大将鲍韬,率领三千精兵,连夜出发,进攻汜水关。

    为了确保行军速度,鲍信调集军中大小马匹,凑够了三千匹,总算是让鲍韬部,以马代步,火速西进。

    然而马匹良莠不齐,导致了奔跑速度天差地别。

    鲍韬赶到汜水关下的时候,就只剩下一千人了。

    鲍韬只能硬着头皮,向汜水关上的董卓军,通名搦战。

    ……

    华雄三人站在关墙上面,见鲍韬一个人,在关下耀武扬威,心中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是谁给了他勇气,汜水河吗?

    华雄犹豫了,守关一事,责任重大。

    鲍韬以千军搦战,要么是本领过人,有都亭侯吕奉先的本事。

    要么就是心怀鬼胎,暗中算计出战的将领。

    李肃也搞不清楚状况。

    董卓军的细作,把精力都放在了,卢门中人的身上,哪里有功夫理会,一个小小的济北相。

    至于鲍韬,更是闻所未闻。

    李肃见那鲍韬,身穿青鳞甲,头顶青鳞盔,手中玄铁挝,身后得胜青鳞披风,随风卷残云,万里起尘埃。

    胯下黄鬃马,也是塞上良驹。

    虽然说比不上赤兔马的雄骏,但是也自有一番风采。

    胡轸见鲍韬大出风头,心中更是难受。

    他曾经自负勇力,然而先是统帅之才不如徐荣,战阵威风输于华雄。

    董卓军中,来了天下无双的吕布之后,胡轸更是自惭形秽。

    如今远离京师,不仅被主将华雄,压得喘不过气来。

    好不容易董卓军与联军开打。

    还没有来得及,与联军主力正式较量呢?

    关下居然来了,一个使奇门兵器的无名之辈——鲍韬。

    一番耀武扬威,令董卓军的西凉健儿们,颜面扫地,羞愧难当。

    胡轸怒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胡轸说:“华将军,李参军:守关之要,在于士气!”

    如今万军,屯于关中,鲍韬仅凭千人,尚且视咱们若无物。

    要是联军主力赶到,那咱们岂不是要拱手投降了吗?

    这可是涨联军志气,灭自己的威风呀!

    要是不能打击鲍韬的嚣张气焰,咱们必定士气受挫。

    胡轸请战!

    华雄说:“凭险而守!”

    关下贼军,区区千人,胆敢强攻关城,那是自不量力。

    咱们占据地利,又何必与敌人强行接战,平白无故的损耗军力呢?

    李肃也说:“胡轸将军,还请三思!”

    江湖传言:

    有三种人不好对付——一是还俗的道士;二是挂甲的女人;三是奇门兵器的使用者。

    城下敌将鲍韬,手中的玄铁挝,更是闻所未闻。

    胡轸说:“无妨!”

    胡轸自忖——鲍韬的玄铁挝是独门兵器,自己的血月巨斧,重五十斤,也不是吃素的。

    胡轸命左右亲卫,抬出血月巨斧,坚持请战。

    士气可鼓而不可泄,华雄不好横加阻拦。

    李肃见胡轸战意十足,也不好伤了壮士之心,就不再相劝。

    胡轸领兵两千,大开东门,出关迎战。

    鲍韬见终于骂出一将,心中大喜。

    催马冲锋,通名搦战说:“济北鲍韬,玄铁挝下,不死无名之鬼!”

    胡轸平推血月巨斧,架住了玄铁挝,大声说:“凉州胡轸字文才,送你归西!”

    血月巨斧,势大力沉。

    胡轸人高马大,居高临下,盛气凌人。

    鲍韬初战胡轸,在身量上吃了亏。

    两人走马交战,三合既过!

    胡轸立功心切,鲍韬扬名事急。

    两人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全军出击。

    鲍韬拦下了胡轸,董卓军群龙无首。

    鲍信军纵横中原,全凭战阵显威风。

    如今面对一倍之敌,也能分庭抗礼。

    ……

    正在这个时候,南面密林之中,杀出一支人马,为首三人。

    中间那人,身穿勇士甲,头戴勇士盔,手中双股剑。

    身后大白披风,胜似冰雪色。

    胯下大白马,名字叫的卢。

    左后侧一人,绿衣绿帽绿披风,手中青龙偃月刀,寒气透出百米之遥。

    右后侧一人,碳染盔甲英雄躯,黑色披风豪杰气。

    手中蛇矛丈八长,万中之中斩敌将,探囊取物显功夫。

    三人身后,是千名安城劲卒。

    水陆纵横无敌手,汜水关下逞英雄。

    ……

    这刘备三兄弟,怎么会出现在战场上的呢?

    这得从诸侯盟会说起。

    当日陡闻噩耗,众诸侯都以袁门遭遇凄惨,公推袁绍作为盟主,统领联军,报家仇国恨。

    唯独张飞,以为刘备是汉室宗亲,强索盟主之职,怜悯之心,不见踪影。

    北海太守孔融,自承儒教,对于不义之人,深恶痛绝。

    于是就一顿乱棍,逐出刘备三兄弟,不许他们参与会盟。

    原有的座次,也当众取消了。

    刘备本以为诸侯谦让,他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他万万没有想到,袁门惨案当前,居然不识时务,犯了众怒。

    张飞是个浑人,刘备可不傻。

    兴汉侯刘正,就可以令他们兄弟三人,吃不了兜着走。

    更何况联军大将,有近百人。

    关羽和张飞,再是勇武,也是力所不能及,于是就含恨退场,失去了与诸侯并肩的机会。

    张飞说:“大哥,咱们回安城吧!在别人帐下听令,我不习惯!”

    关羽捊着长髯,若有所思。

    刘备说:“二弟,三弟,你们忘记了,梅园三结义的誓言了吗?”

    刘备说完,放声恸哭。

    关羽和张飞,忙低头请罪,安慰爱哭的刘备。

    简雍待三人哭完之后,才提出了建议:

    联军讨董,天下大义所在。

    半途而废,更会惹人非议。

    将来再以汉室宗亲身份,行走九州大地,只怕会大打折扣。

    不管讨董的路有多难,刘备军的立场和决心,不许动摇,不能改变!

    刘备问:“宪和,联军不要咱们,又有什么办法呢?”

    简雍说:“诸侯不纳,自军西进!”

    简雍以为,联军首战,必在汜水关,于是就建议刘备:

    大军提前出发,到汜水关东南面的密林埋伏,等待时机。

    刘备也觉得,在酸枣大营之外徘徊,根本就没有什么意义。

    于是就趁着,联军调度的功夫,提前带兵出发了。

    刘备军全是步卒,又专挑小路行走,以免与联军遭遇。

    才刚刚进入预定地点,就见鲍韬在汜水关下,耀武扬威。

    董卓军守将气愤不过,开关迎战。

    战过三合,两将旗鼓相当,又引军混战。

    一时之间,平分秋色。

    刘备立功心切,一马当先。

    这才有了,大军杀出的一幕。

第156章 赵云出击

    鲍韬正在与胡轸交战,鲍信军也与董卓军厮杀,两军旗鼓相当。

    然而南面传来的喊杀之声,让鲍韬的心乱了。

    好不容易提前出击,居然半路杀出,刘备三兄弟。

    鲍韬心里清楚——刘备三兄弟的出现,是为了争功。

    高手之争,差在毫厘,谬以千里。

    鲍韬这一分心,就给了胡轸机会了。

    血月巨斧斜挑而上,鲍韬的手与大脑没有协调好,慢了半拍。

    鲍韬的手被划断了,整个身体也被切开了一半。

    刘备三兄弟一出,鲍韬就憋屈的战死了。

    华雄见联军的援军到了,胡轸也斩了鲍韬立威。

    董卓军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华雄怕胡轸,有什么闪失,于是就对李肃说:“李参军,你守在关上,待我带兵出关,接应胡轸。”

    李肃忙点了点头。

    华雄拿着镔铁战刀,骑上大宛良马。

    身穿锁子甲,头戴饮月盔。

    一件英雄披风,荡起无数豪情。

    三千董卓军,都是百战精锐,泰山压顶之势,横扫刘备军和鲍信军。

    本来鲍韬战死,鲍信军群龙无首。

    正要溃散的时候,刘备赶到了,以大义相要挟,令鲍信军血战复仇。

    鲍韬部将,正在惊慌失措之际,得了刘备的号令,立即整军再战,不肯后退半步。

    刘备正在厮杀的时候,突然见汜水关的东门大开,华雄舞着镔铁大刀,一马当先,冲了出来。

    刘备大吼一声:“二弟,擒贼先擒王,速斩华雄,否则刘备军,就要全军覆没了!”

    关羽得令,弃了杂兵,直扑华雄而去。

    ……

    在北面山坡上,看戏的刘正,见关羽的目标是华雄,忙对身后的安东将军赵云说:“子龙,十年磨一剑,正是扬名时!”

    刘正命令:

    白马军,目标华雄,出击!

    赵云得了将令,龙胆枪向前一指,发动势如破竹属性,冲向了华雄。

    三千白马军,如同离弦之箭,电射般直指敌军。

    张飞见赵云,要跟关羽抢人,舞着丈八蛇矛,从背后偷袭。

    刘正怒了,大吼一声:“义贞,拦下张飞!”

    典韦快马冲出,截住了张飞厮杀。

    关羽见赵云抢人,居然与华雄合力,三人马走如风,刀枪乱舞。

    黄忠见关羽欺负赵云,一个女婿半个儿。

    要是赵云有什么闪失,他可没有办法,向黄舞蝶交代呀。

    听说黄舞蝶,已经有了身孕,这才没有加入讨董支队。

    要是外孙的父亲,出了什么问题,作为岳父,居然连女婿都照看不好,黄忠会羞愧至死的。

    黄忠的心理活动,其实不过是一瞬间的事情。

    胯下马快,两息不到,就拦下了关羽。

    就这样:

    黄忠对战关羽,两人大刀对大刀,来了一场荒唐无比的内讧之战。

    张飞对战典韦。

    张飞丈八蛇矛,一寸长一寸强,更是暴喝连连,声音震慑心魄。

    典韦能够,顶着刘正的龙威,斗上几个时辰。

    面对虎咆的张飞,还真没有什么压力。

    赵云专心找华雄厮杀。

    华雄早就听说过——兴汉六将军,赵子龙最帅。

    华雄不由自主的想起了——自己这张“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脸。

    他在心中恨恨的想着——老子他妈的,最恨长得帅得人了。

    这赵云人长得帅,功夫又好。

    华雄感觉——要是不灭了赵云,他都不好意思,再拎刀上阵了。

    赵云的龙胆枪,给华雄的感觉,只有一个字——飘。

    华雄空有一番力气,居然连碰一下龙胆枪的机会,都没有找到。

    华雄感觉——他的心快要碎了。

    赵怎么就,不给他一个,刀枪碰撞,硬碰硬拼上一个回合的机会呢?

    反观赵云,却是越斗越兴奋。

    放风筝的感觉——真好。

    打了多年的酱油,赵云格外的珍惜,这次出战的机会。

    华雄是个不错的对手,就是武艺有些差强人意。

    这也难怪——赵云已经摸到了,超级武将后期的门槛。

    华雄却是在一流武将巅峰,徘徊不前。

    说白了,两人不在一个层次上。

    赵云想拿华雄练练手,这才让华雄多支撑了几个回合。

    关羽和张飞,这么一闹,对兴汉军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影响。

    然而鲍信军残部,却是懵逼了。

    毕竟兴汉侯刘正,可是正儿八经的副盟主。

    安城令刘备,他们只是略有耳闻。

    如今见关羽和张飞,居然帮董卓军,对抗兴汉军。

    这还了得吗?

    鲍信军残部,居然与刘备军为伍,成了董卓军的帮凶。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鲍信军自行脑补——刘备军酸枣会盟失败,被联军驱逐,怀恨在心,于是就与董卓贼军,同流合污。

    这一脑补,可就轮到刘备,欲哭无泪了。

    鲍信军与刘备军,已经搅成了一锅粥。

    如今鲍信军残部,已经认清了一个事实——刘备军,居然是敌人。

    对于敌人,鲍信军可是毫不容情。

    刘备哭了,他真的不敢下令反击。

    兴汉军在北边虎视眈眈,刘备要是敢轻举妄动,必将遭遇雷霆一击。

    可是不反抗也不行啊!

    鲍信军砍起身边的刘备军来,那可是刀刀入骨。

    刘备束手无策。

    花了好几年,才编练出,这么一支拿得出手的,精锐部队。

    在讨董大计上,寸功未立。

    刘备军反而成了,帮助董卓军的帮凶。

    看着并肩作战了,好几年的兄弟,居然莫名其妙的,死在了鲍信军的手中。

    刘备哭了,他的心都在滴血。

    不能反击,才是最要命的。

    刘备军得不到将令,只能各自为战。

    鲍信军失去了,统一的指挥,倒是可以便宜行事。

    刘备的话已经不好使了,毕竟关羽和张飞的行为,让鲍信军对刘备,失去了信任。

    李肃见联军内讧,见机不可失,忙带着五千人,出城助战,专门盯着刘备军厮杀。

    至于兴汉军方面,李肃只派出了千人,负责保护华雄的后背。

    鲍信军中,已经有人,开始质疑刘备军的立场了。

    毕竟鲍韬,与董卓军大将胡轸,两人算是旗鼓相当。

    然而刘备军一出现,主将鲍韬,居然莫名其妙的战死了。

    为了甩锅,鲍信军残部,杀起刘备军来,就更加的卖力了。

    刘正大吼一声:“玄德大兄,快带着你的人,冲杀董卓军!”

    刘备总算是清醒了,忙带着剩下的人,去血拼董卓军。

    关羽见刘备,冲击董卓军,也就顾不上,与黄忠交战了。

    忙打马追了上去,至于落入鲍信军,包围圈内的刘备军,只能遗憾的放弃了。

    张飞斗得性起,居然不管不顾,想要先爽一把再说。

    刘正也不管了,反正张飞胡闹,只会让刘备军多死人。

    兴汉军可不敢,强行加入战团。

    毕竟战场内讧,实在是太恐怖了。

    一旦敌我不分,就会自己人打自己人。

    就像鲍信军与刘备军,被张飞一闹,本来还同仇敌忾,并肩战斗的两支队伍,居然开始了战场内讧,拔刀相向。

    李肃见刘备带着关羽,杀向了汜水关,怕关城有失,这才鸣金收兵。

    华雄终于明白了——自己不是赵云的对手,也虚晃一刀,撤回了关城之中。

    汜水关东面的战场上,只剩下典韦和张飞,在单打独斗了。

    刘正催动大红马,与典韦夹击张飞。

    张飞不傻,忙挡开刘正的梨花枪,似乎有无限的委屈。

    张飞怒吼:“刘佑兴,你居然不讲道义!”

    刘正说:“张翼德,你还是回去,问一问玄德大兄吧!”

    战场胡闹,对友军大将出手。

    引起了战场内讧的误会,居然还不知道反省。

    匹夫莽撞,累害三军。

    刘正不再理会张飞,只是命令陈到,将鲍信军残部,保护起来。

    同时派马超,收敛鲍韬。

    ……

    张飞回到刘备军中之后,发现人少了一半,于是就问刘备:“大哥,怎么回事呀?”

    刘备回答说:“鲍信军战场内讧,那些兄弟,都没有了,冤枉死了!”

    刘备说着,又哭了起来。

    关羽问:“大哥,咱们增援鲍信军,共同对付董卓军。他们怎么能够恩将仇报,杀害咱们的兄弟呢?”

    简雍说:“其实这得怪二将军和三将军呀!”

    张飞攻击兴汉军大将典韦的时候,鲍信军还只是疑惑。

    然而关羽联合华雄,攻击赵云,才让鲍信军,彻彻底底的误会了。

    要知道——刘备军,根本就没有得到,联军上下的一致认可。

    如今又有刘备军大将,助纣为虐。

    鲍信军认为兴汉军是盟友,那刘备军肯定是敌人呀。

    关羽问:“军师,刘佑兴拥有万余大军,想要平息内讧,还不是举手之劳吗?”

    简雍回答说:“战场内讧,敌我不分。”

    要不是兴汉军,挡住了董卓军主力,只怕这一场内讧,还会死更多的人。

    兴汉侯刘正,带兵打仗多年,当然知道轻重缓急。

    要不是刘正当头一棒,让刘备主动冲击董卓军。

    恐怕忍无可忍的刘备军,就会反击鲍信军。

    那样一来,兴汉军想要,不对刘备军动手,只怕都找不到借口了。

    关羽说:“大哥,这仇得报,兄弟们不能白死!”

    张飞也说:“咱们一起,去找刘佑兴,把那些杀了,咱们兄弟的鲍信军,要过来,血祭枉死的兄弟们!”

    简雍说:“鲍信军是歃血为盟的盟友,咱们只是一支身份不明的队伍!”

    张飞不同意,同为讨董义士,怎么就身份不明了呢?

    无端攻击友军大将,而且是与敌人联手,这让联军如何确定——刘备军不是董卓军的奸细呢?

    刘备想了想,决定还是要试上一试,毕竟就算是要死心,也得有个准信儿。

    刘备三兄弟,带着简雍和剩下的人,前往兴汉军大营之外,高声求见。

    刘正带着众将出营,问刘备:“玄德大兄,你带着这么多人,是什么意思呢?”

    刘备忙说明来意,请兴汉军务必要成全。

    刘正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鲍信军残部,是在尽盟友义务,若是兴汉军放弃他们,那就是背盟。

    再说幸存的鲍信军,都是与董卓军血战的,济北义士。

    刘正是不可能放弃他们的。

    关羽说:“兴汉侯,那些人杀了,同为义士的刘备军兄弟,难道就不应该受到惩罚吗?”

    刘正冷冷的一笑,对关羽说:“同为义士,不见得吧?”

    刘备军打着友军的旗号,却没有干一点友军该干的事情。

    刘正对着赵云点了点头。

    赵云心领神会。

    赵云质问关羽:“关云长,白马军战死三人,这个责任,你负担得起吗?”

    关羽羞愧难当,阻扰赵云,让白马军冲锋之势受阻,这确实犯了战场上的大忌。

    关羽无言以对。

    要不是白马军,早就有过相关的训练,及时调整方略,只怕死的人会更多。

    关羽难辞其咎。

    张飞问:“杀死白马军的人,是董卓军,不可同日而语!”

    咱们只要那些杀死刘备军的鲍信军残部。

    他们又不是兴汉军的人,难道也不行吗?

    刘正拒绝说:“不行!济北义士,鲍信军残部,兴汉军上下,绝不放弃,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

    联军讨董首战,居然闹出了,战场内讧的笑话。

    这让兴汉军上下,情何以堪哪?

第157章 刘备攻关

    刘正的态度很坚决,根本就没有商量的余地。

    刘备无奈,只得提出——刘备军,跟随兴汉军,一起讨董。

    刘正也拒绝了,并且提出了各自攻关的建议。

    即就是,刘备军攻关,兴汉军袖手旁观。

    兴汉军攻关,刘备军不得插手。

    没有办法,凡是跟刘备合作的人,全部都没有好下场。

    刘正还是敬而远之,相安无事的好。

    刘备无奈,只得退了回去。

    刘备军大营之中。

    张飞不甘心的问:“大哥,那刘佑兴为什么,那么宝贝鲍信军的残部呢?”

    张飞的言外之意——就是刘正不惜与刘备军动武,也拒绝交出,杀害刘备军战士的凶手。

    刘备也想不明白,百思不得其解。

    还是军师简雍的话,才让刘备三兄弟,恍然大悟。

    鲍信军拿兴汉军当铁杆盟友,济北义士更是敬重兴汉军,这才误会了刘备军。

    关于这一点,刘正心知肚明。

    如今汜水关初战,已经结束。

    兴汉军肯定会,想方设法的保护友军的幸存者。

    刘备军的人,都白死了。

    除非刘备决定——与兴汉军彻彻底底的撕破脸。

    然而刘备没有那个胆量,仅凭五百安城劲卒,想要挑衅兴汉军,那是找死。

    关羽也说:“大哥,都是我不好,引起了友军误会,害了兄弟们。”

    其实关羽,纯粹是武将的傲气在作祟。

    他根本就没有想过,要伤害赵云。

    单纯的只是想迫退赵云,好与那华雄单打独斗。

    关于这一点,兴汉军上下,都是明眼人。

    这才有了,白马军自主接战董卓军,对于关羽不闻不问。

    白马军冲锋之势受阻,造成了片刻的混乱。

    这才造成了,白马军三人战死。

    这更是兴汉侯刘正,派典韦拦下张飞,又让黄忠出击的真正原因。

    战场内讧,其实只是武将之间,互相竞争的一种手段而已。

    要是能够统一指挥,也不至于造成,战士们的误会。

    在关羽和张飞看来,这样的小事情,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武将之间争功,偶而过上几招,也是人之常情。

    然而他们,忘记了一件事情——刘备军,不是联军的正式成员。

    鲍信军,也不归兴汉军指挥。

    关羽重兵丁,张飞敬谋士,在这一刻就体现出来了。

    关羽又问简雍:“军师,以兴汉侯刘正,在联军之中的威望,若是喝令鲍信军停手,也不是一件难事吧?”

    简雍苦笑着回答说:“二将军,战场之上,谁敢下那样的命令呀!”

    董卓军在一边虎视眈眈,鲍信军又误会了刘备军。

    正是敌我不分的时刻,再加上鲍信军的后续部队,正在源源不断的赶到。

    要是鲍信军,也误会了兴汉军。

    只怕诸侯联军,没有斗上董卓,先在自己的内部,来一场友谊赛了。

    战场之上斗友军,那可是要死人的。

    作为沙场宿将的兴汉侯刘正,肯定知道,只能坐山观虎斗。

    看着鲍信军,伤害刘备军。

    好在刘正心眼不坏,这才当头棒喝,让刘备带着主力,强势冲击董卓军,不再与鲍信军,纠缠不清。

    刘备军这才保全了,五百来人。

    听了简雍的解释之后,刘备三兄弟,这才明白了——在军令不统一的战场上耍个性,那是在拿战友们的生命,在开玩笑。

    关羽一拳砸在桌子上,嘴角溢出了鲜血——他暗恨自己——当时为什么会,鬼使神差的向赵云动手了呢?

    简雍叹了一口气,幽幽的说:“怪只怪咱们刘备军,不是歃血为盟的联军成员。”

    亲疏有别,鲍信军中,大将战死,仅剩下几个屯长,主持大局。

    误会一发生,就无解了。

    刘备不敢下命令反击,只能坐看被围的人,全军覆没。

    刘正也不敢出声,让鲍信军停手,害怕会引火烧身。

    那李肃已经准备好了,带着主力出关,趁火打劫。

    好在刘正当机立断,让刘备军,主动脱离了,与鲍信军的接触。

    这才化解了,一场更大的危机。

    刘备说:“战场之上,号令不明!”

    所谓的诸侯联军,只是一个笑话而已,前程堪忧啊!

    摆在刘备军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一是就此退回安城,老老实实的小本经营。

    二是挥军强攻汜水关,重新赢得联军的信任。

    刘备看着简雍,示意他提出方略。

    简雍反问:“主公,你还愿意坚持心中的理想,为了维护天下大义,而死不旋踵吗?”

    刘备说:“从踏出幽州的那一刻起,我们三兄弟的志向,从来都没有变过。”

    简雍听明白之后,直接提出了建议——汜水关,必须要攻,而且是不惜一切代价的强攻。

    ……

    第二天,刘备军整军出战。

    关羽身先士卒,冲击汜水关。

    三百刀盾兵,冒着箭雨,抬着登城梯,开始攻关。

    张飞亲自带着,两百弓箭手,掩护关羽攻城。

    刘备将双股剑还鞘,拿起鼓槌,亲自擂动战鼓,替关羽助威。

    关羽损失不大,顺利的冲上了城头。

    刘备军精锐,果然名不虚传。

    李肃见关羽上城,忙上前迎战。

    他虽然是参军,但是顶着虎贲中郎将的名头,武艺也是不俗的。

    至少可以达到,超级武将的级别,用数据来划分,应该是超过九十分的牛人。

    只不过李肃,以参军身份行走,应该会隐藏实力。

    至于他会展露几分实力,谁也不知道呀?

    ……

    在这里插个题外话——关于四维值的数据化标准。

    吕布是武将的超级神将,武力值突破一百。

    在个人武艺方面,是不可超越的男人,人类的极限。

    武力值九十八以上,是神将。

    目前的兴汉军中,就黄忠一个人,勉强的达到了,神将的级别。

    武力值为九十八。

    这还是出去,砍了一番鲜卑人,才突破桎梏的。

    武将的晋级之路,有两条:

    一是战场搏杀,用敌人的血,来成就自己。

    二次开创武艺流派,替后人披荆斩棘,打开一片全新的天地。

    刘正和赵云等人的晋级之路,是两者相结合。

    黄忠已经老了,只能在战场上证明自己。

    想要自创武功,已经是不成的了。

    关羽看春秋,张飞最爱画美女,想来是想,自创武功兼沙场血战,直接通向成神之路。

    超级武将,武力值九十以上。

    一流武将,武力值八十以上。

    二流武将,武力值七十以上。

    三流武将,武力值六十以上。

    六十以下的武将,为不入流。

    武力值四十以下,不能称之为武将,得看其他三维数据。

    至于统帅值,智力值和思想值,成长上限是一百。

    至于有没有人可以突破一百,谁也不知道呀。

    目前的兴汉侯刘正,四维值数据化之后,分别是:

    统帅值:九十七。

    智力值:九十七。

    武力值:九十五。

    思想值:九十四。

    四维值等级,均是超等。

    这些数据都是可成长的,并且没有桎梏,只要机会到了,突破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然而刘正的武力值,并不精确。

    有变异护甲和真龙护体,刘正的实际战斗力,足以与吕布分庭抗礼,是十足的假超神——即就是战斗力到了,境界没有跟上。

    再介绍一下主簿郭嘉,经过刘正,多年的特训。他的四维数值也是比较可观的。

    分别是:

    统帅值:八十五。

    智力值:九十九。

    武力值:八十三。

    思想值:九十四。

    郭嘉这些数据,同样是可成长的,然而都有桎梏的存在。

    他没有开挂,除非重大机遇,否则到了极限值,就定型了,再也无法上升半步。

    行军司马贾诩,他的四维数据:

    统帅值:九十五。

    智力值:九十八。

    武力值:七十一。

    思想值:六十。

    贾诩目前的思想值状态,已经严重的拖后腿了。

    安东将军赵云,他的四维数据,分别是:

    统帅值:九十六。

    智力值:九十五。

    武力值:九十七。

    思想值:八十九。

    赵云的思想境界,与刘正还是有差距的,似乎并没有,彻彻底底的,认同兴汉军的理念。

    更没有结合兴汉军的理念,开创出自身的远大理想。

    至于典韦等人,略逊色赵云一筹,如果他们,没有重大的突破,就不会浪费文字,一一介绍了。

    把四维值数据化,就是给大家一个直观的印象,可以对号入座。

    刘备目前的思想值为九十七。

    关羽的武力值为九十六。

    张飞的武力值为九十五。

    大概数值与相应级别划分,到这里就暂时的结束了。

    在刘正的脑海之中,传国玉玺弄出了一个超神榜。

    一共分为四大榜单。

    榜上有名的只有武力值超神:吕布字奉先。

    兵器是方天画戟,坐骑为赤兔马。

    至于还有没有人,可以登上超神榜,大家都拭目以待吧!

    ……

    关羽战李肃,那是杀鸡用牛刀。

    青龙偃月刀一扫,居然划破了李肃的参军儒冠。

    发髫断,洒落一片青丝。

    李肃吓傻了,连逃跑都给忘记了。

    眼看李肃,就要成为关羽的功勋值了。

    好在华雄及时赶到,挡住了关羽。

    李肃这才捡了一条命。

    然而华雄,也不是关羽的对手,打得非常的辛苦。

    好在胡轸也赶到了,两人一起,左右夹攻关羽。

    李肃趁机整军,绞杀上城的刘备军。

    关羽左冲右突,董卓军死伤无数。

    渐渐的与刘备军脱节了。

    刘备见关羽虽然勇猛,但是刘备军人数太少了,想要拿下汜水关,无异于痴人说梦。

    刘备见事不可为,忙鸣金收兵。

    登城一战,刘备军战死五十人。

    ……

    在北面观战的兴汉军,正在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

    郭嘉问:“侯爷,为什么不趁机攻城,关羽已经打开了局面呀?”

    刘正叹了一口气,幽幽的反问:“咱们敢吗?”

    要是关羽误会——兴汉军抢夺功劳。

    在城头上,对登城的兴汉军将士,动起手来。

    那画面,简直不敢想象。

    毕竟关羽是有前科的,吃一堑长一智。

    刘正不敢,拿兴汉军战士的生命,去赌关羽可能会顾全大局,协助兴汉军攻城。

    郭嘉沉默了,刘备军与兴汉军,不在一个系统,怎么可能服从命令听指挥呢?

    对于这样的现状,以郭嘉的聪明才智,也找不到解决方案。

    唯一的办法,就是轮流攻关。

    贾诩问:“侯爷,为什么不利用刘备军,替咱们火中取栗呢?”

    刘正回答说:“没有那个可能。”

    一方面是刘备军人少,根本就做不到令董卓军,伤筋动骨。

    另一方面,就是风险太大,还会引起刘备军的仇视。

    虽然两支队伍理念不合,三观也不一样;但是主动拉仇恨值,刘正也是不愿意的。

    刘备军,只占便宜不吃亏。

    谁与刘备军合作,谁就会吃大亏,倒大霉,更会沦落为——一个天大的笑话。

    这样的亏,邹靖吃过,卢植吃过,皇甫嵩吃过,曹操吃过,袁绍也吃过。

    最近吃亏的,就是被动合作的鲍韬了。

    好在鲍信军,也不是善茬儿,反过来让刘备军,也吃了大亏。

    总算是打破了,刘备军只占便宜不吃亏的神话。

    正在这个时候,陈到来报说:“侯爷,袁术军来了!”

    刘正问:“是四师兄袁术,亲自到了吗?”

    陈到回答说:“应该不是,只打了俞字将旗!”

    刘正心想,四师兄袁术,一向都是——面子大于天。

    刘正可不想稳坐钓鱼台,万一袁术误会了,那麻烦也小不了。

    兴汉军打出旗号,出营两里,迎接袁术军。

第158章 骁将俞涉

    刘正为了迎接袁术军,居然大张旗鼓的出营。

    刚刚赶到汜水关下的鲍信,也无法在营中安坐,于是就点齐三军,同样出迎。

    半个时辰之后,只见一支三千人的队伍,迎面走来。

    刘正抬头一看:

    正是骁将俞涉,报号南阳追风枪。

    正是:

    枪出无形可追风,敌将枉死水流东;

    云英秀甲英雄帻,白袍披身战长空。

    俞涉见刘正和鲍信,联袂出迎,不敢怠慢,忙滚鞍下马。

    叩拜二人,并且大声说:“南阳太守袁公麾下,小将俞涉,拜见征北将军,济北相!”

    鲍信文人习气,点了点头,算是回礼。

    刘正飞身下马,扶起俞涉,好言安抚一番之后,又问起了,四师兄袁术的情况。

    俞涉回答说,一切安好。

    寒暄一番之后,刘正命马超,协助俞涉,在兴汉军大营的,西南方向上,安营扎寨。

    本来刘正是安排袁术军,驻扎在东南面,与鲍信军互相支应。

    然而俞涉斗志昂扬,更以袁术将令为由,强烈要求,在最靠近汜水关的地方,安营扎寨。

    刘正苦苦相劝,俞涉不肯,只得由着他了。

    ……

    一夜无话。

    第二天,汜水关守将之一的胡轸,在纠结了一夜之后,还是决定出关交战。

    董卓军前日一战,先胜而后败,打残了鲍信军前锋,也把刘备军弄了个半死。

    更是一斧砍掉了鲍韬,给了诸侯联军,当头棒喝。

    然而关羽一出,胡轸落荒而逃,就连虎烈中郎将华雄,也成了兴汉军中大将,安东将军赵云的玩具。

    汜水关校尉胡轸,自负勇力不凡,打不过关羽,惹不起赵云。

    就打算捡几个软柿子,捏上一回。

    好满足一下自己的心愿,找一点心理平衡。

    华雄见董卓军上下,憋屈了两天,特别是面对兴汉军的时候,那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令他忍不住的就想,出关血战,拼掉一个算一个。

    然而华雄,是董卓军的,汜水关主将,由不得他肆意妄为。

    如今见汜水关校尉胡轸请战,又听说汜水关东面,新来了一支队伍——袁术军。

    似乎右军校尉袁术,并没有亲自来,袁术军的主将,并不是名声在外的纪灵,而是骁将俞涉。

    华雄心想,似乎那俞涉,与鲍信军的大将鲍韬相似,于是就同意了。

    华雄命令:董卓军出关挑战。

    由汜水关校尉胡轸,去试探俞涉的虚实。

    战鼓声声,汜水关东门洞开,汜水关校尉胡轸,扛着血月巨斧,带着三千董卓军,径直到袁术军大营之外挑战。

    汜水关校尉胡轸,挥斧高喝:“汜水关校尉胡轸在此,谁敢出营一战!”

    袁术军大营之中,俞涉刚吃完饭,正打算溜溜马,听得胡轸叫喊,忙命令左右亲卫,抬出追风神枪。

    披挂整齐之后,传令三军集结,随后点卯,出营迎战。

    血月巨斧,鲸吞鲍韬,上面沾上了一丝煞气,在汜水关校尉胡轸的手中,更是寒光闪闪,格外的慑人心魄。

    追风神枪,南阳大地留名姓,纵横沙场显威风。

    骁将俞涉,不输纪灵。

    今日汜水关前一战,正是:

    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骁将俞涉,胯下战马,是袁术耗费巨资,从西域大宛国,购得的二十匹汗血宝马之一。

    比起汜水关校尉胡轸的战马来,更是强上三分。

    俞涉枪疾马快,攻势如潮。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一快遮百丑,俞涉这一快,硬生生的将自身的战斗力,提高了一个等级。

    汜水关校尉胡轸,也不是易与之辈,多年的战阵厮杀,战斗本能的养成。

    令俞涉多次无功而返,然而快的优势,让俞涉以攻代守,逼迫那汜水关校尉胡轸,穷于应付。

    转眼之间,三十回合已过。

    骁将俞涉,风采依旧,胯下汗血宝马,似乎才刚刚热身。

    汜水关校尉胡轸,也是面不改色,胯下良马,经过一天的养精蓄锐,战斗雄姿,依旧气势如虹。

    俞涉挥动追风神枪,直取胡轸咽喉。

    汜水关校尉胡轸,挥动手中的血月巨斧,煞气升腾,离鞍而起。

    血月巨斧,以泰山压顶之势,砸向了俞涉。

    俞涉屏气凝神,追风神枪向斜上方刺出。

    四两拨千斤,果然不是一个传说。

    俞涉居然做到了,举轻若重。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抵敌住了,汜水关校尉胡轸。

    胡轸一击无功,荡开了俞涉的长枪。

    身形下坠,顷刻之间,就要以步战骑。

    胡轸的战马,与主人心意相通,恰好接住了他。

    恰逢俞涉枪到,血月巨斧,针锋相对。

    两人又斗了起来。

    烈日炎炎,战鼓声声!

    似乎两军将士,都忘记了战场之外的一切。

    ……

    刘正和鲍信,各带一队人马,替俞涉观敌瞭阵。

    就连那刘备三兄弟,也占据了,战场东南边缘的一个角落,成圆形防御阵形,兴致勃勃的谈论起,阵前厮杀的俞涉和胡轸来。

    刘正看着俞涉的身形,不由自主的称赞说:“骁将俞涉,果然名不虚传!”

    看着身后,斗志昂扬的众将,刘正心血来潮,让用枪的几个人,分别点评一番,俞涉的初战效果。

    刘正先来抛砖引玉:

    骁将俞涉,马快枪疾。战阵之上,也没有什么错漏之处,是一员良将。

    铁壁校尉陈到,点评:

    为快而快,失之偏颇。俞涉好像单纯的追求速度,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将来的成就有限,可惜了!

    安西将军马超,接着点评:

    俞涉就是,一棵长歪了的大树,纵是能工巧匠,也雕琢不成栋梁。

    斗一斗胡轸之流,倒还可以,与超级武将一碰面,就是土鸡瓦狗。

    刘正见赵云沉默不语,于是就问他:“子龙,你就没有什么,想说的吗?”

    赵云回答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赵云断言:俞涉要是不夭折,这个天下,必将有他的一席之地。

    刘正觉得,赵云的话,才是至理名言。

    适合自己的东西,才是最好的。

    作为二流武将巅峰的俞涉,只要扛住了,就会成为一流武将。

    成为汉室天下,三百六十员武将之一,排位应该在两百名以上。

    听说许子将,正躲在某个地方,编撰汉室点将录。

    袁术的追杀,似乎依旧没有中止。

    ……

    转眼之间,两个时辰过去了,俞涉和胡轸,已经交手了近两百个回合。

    俞涉左肩上的肉,掉了一块。

    好在躲闪及时,没有伤筋动骨,算是轻伤。

    追风神枪,也有建树,胡轸的小腿,也有一个不大不小的窟窿眼。

    贯穿伤,同样没有波及要害血管,以及腿骨。

    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同样的轻伤。

    激烈的战斗,体力消耗巨大。

    两人都有些饿了。

    人饿了,还能勉强的支持。

    马乏了,就只能遗憾的收兵了。

    再说各自的伤,也需要处理一下。

    双方各自收兵回营,自舔伤口。

    刘正拍马上前,小声提醒俞涉说:“汜水关校尉胡轸,只是董卓军的偏将,主将华雄,受封虎烈中郎将,来日接战,可要小心。”

    俞涉久战之后,疲惫不堪,只得勉强的,应付了刘正和鲍信一番。

    刘正不好多说,带兵回营。

    午时,郭嘉向刘正禀报,身后又来了两支队伍。

    刘正忙带队出迎,毕竟迎来送往,是人之常情。

    更何况是并肩战斗的盟友,赶赴战场。

    作为联军先锋,也有义务出营相迎,安排各军的驻地。

    未时,友军终于到了。

    看旗号,分别是:

    南阳太守袁术,袁术军的主力到了。

    长沙太守孙策,五千孙策军,狮儿不可争锋。

    唯独马超,与孙策针锋相对,像是慧星撞地球,擦出了爱的火花。

    袁术军有俞涉打前战,营地已经布置好了。

    袁术不必费心劳神,拎包入住。

    然而作为不速之客的孙策军,刘正只划出了一片空地,并没有整饬。

    孙策无奈,就要安排人,整饬地方,安营扎寨。

    就在这个时候,刘备三兄弟到了。

    孙策与刘备,一见如故。

    武将爱武将,孙策感觉到了,关羽身上那浑厚的气势,也不由自主的,生出了接纳之心。

    刘备势单力薄,力邀孙策军与刘备军合营。

    受命整饬营地的黄盖,见到张飞之后,就忘记了,安营扎寨的任务。

    黄盖急于同张飞比武,于是就力劝孙策,赞同合营。

    周瑜本来心存顾忌,正在犹豫——要不要接纳刘备军。

    敏感的周瑜,突然感觉到了,刘正的目光,正在意味深长的看着他呢?

    周瑜一时意气用事,决定接纳刘备军。

    周瑜心想:反正刘备三兄弟,兵不过区区五百人,又有自己在旁边看着,应该不至于,闹出什么纰漏吧?

    孙策问:“公瑾,你怎么看呢?”

    周瑜顺水推舟的,对孙策说:“伯符,咱们人不过五千,将仅有两人!”

    孙策会意,刘备军势单力薄,孙策军又何尝不是呢?

    就这样,双方各取所需,算是王八对绿豆,看上眼了。

    孙策军进入了,刘备军大营。

    聪明的刘备,居然放弃了旗号,以孙策军部将自居,避免袁术和鲍信的联合刁难。

    鲍韬战死,这笔糊涂账,还没有清算清楚呢?

    鲍信一向唯袁术,马首是瞻。

    找袁术哭诉一番,再找联军编外成员——刘备军,理论理论。

    想来袁术,为了表现出大哥的风范,肯定是愿意为鲍信军,主持这个公道的。

    刘备为了自保,放弃旗号,依附在孙策军麾下,是势在必行的。

    ……

    兴汉军大营之中。

    刘正与众将议事。

    郭嘉说:“侯爷,刘备军熄火了,成了孙策军的成员,看来孙袁两军之间,闹矛盾的概率,已经很大了。”

    刘正笑着说:“孙策有苦头吃了!”

    刘备坑人,鬼神莫测。

    区区周瑜,企图逆天而行。

    咱们还是小心准备一下的好。

    万一将来猪队友有事,别人可以不管,袁术军肯定得救。

    孙策不明事理,周瑜义气用事,看来诸侯联军,还得大败一场。

    贾诩问:“侯爷,万一华雄反其道而行之,拿兴汉军开刀,怎么办呀?”

    刘正望着贾诩,笑着说:“文和,只吃饭不做事,你好意思吗?”

    刘正的意思,非常的明确——郭嘉主攻,贾诩防守。

    两人各管一块,谁优谁劣,一目了然。

    毕竟贾诩保命的功夫,那可不是盖的。

    把营地安全,交给贾诩来布置,刘正比自己亲自操持,还要放上一百二十个心呢?

    贾诩守营,万无一失。

    这一点,已经是经过时间证明了的。

    贾诩说:“侯爷,我要人!”

    刘正大方的说:“要谁,一路绿灯,优先安排,包括我,你都可以调派!”

    贾诩说:“护军将军典韦,特战营,廖化龚都两位将军。”

    刘正说:“好,这是令符,你收好。”

    贾诩拿了令符,就去布置了。

    郭嘉只是笑了笑,贾诩刷存在感而已,并没有什么大不了。

    毒士的心,可比针眼还要小,开不起玩笑的。

    正在这个时候,袁术派人来请,让刘正到袁术军大营之中赴宴。

    刘正拿着请柬,思索了一番,决定让陈到和郭嘉随行。

第159章 俞涉之死

    袁术军大营门口。

    袁术说:“七郎,你们终于来了,快请进!”

    刘正说:“四师兄相召,我怎么敢不来呢?”

    众人进了,袁术军的中军大帐之后,双方分主宾坐定。

    袁术忙向刘正,介绍麾下文武。

    刘正也让郭嘉和陈到,与众人见礼,相互之间,亲近亲近。

    酒至半酣,刘正借着酒劲,把俞涉夸得——天上少有,地下无双。

    引起了袁术军谋士,杨弘的羡慕嫉妒恨。

    袁术为了给刘正面子,同时也是想表现一下——重酬功勋大将。

    于是就当着帐中文武的面,高调宣布:表俞涉为追风将军。

    这可是袁术军中的,第一个将军。

    虽然是杂号将军,但是这独一份,足以令俞涉骄傲。

    袁术军第一大将,非俞涉莫属!

    这让元老纪灵,情何以堪哪?

    刘正醉眼朦胧,看见帐中文武的表情,顿时就觉得,酒醉失言,害了俞涉。

    刘正尝试着建议,让袁术也提拔一下元老们。

    袁术固执的拒绝了,笑话,一个人是给面子,给一群人加官进爵。

    那些得了好处的人,岂不是要对刘正感激不尽了。

    袁术说:“七郎不要再说了,无功滥赏,是军中的大忌!”

    这还了得,刘正的好心建议,反而成了火上浇油。

    再看那俞涉,毕竟年轻气盛,居然不知道轻重,与纪灵等元老,称兄道弟。

    俞涉得志便猖狂,让刘正难以再劝。

    毕竟恪守为客之道,才是当务之急,至于俞涉,就得看天意了。

    饮宴结束之后,主宾尽欢而散。

    刘正告辞回营。

    ……

    再说汜水关校尉胡轸,与诸侯联军首战,先斩了鲍信军的大将鲍韬。

    挫了诸侯联军的锐气之后,又顶着联军援军的压力,替董卓军汜水关主力,创造出有利条件。

    一举重创了,诸侯之一的刘备军。

    与此同时,董卓军又浅尝辄止的,与兴汉军试探性接战。

    董卓军吃了一点小亏,好在摸清了兴汉军的实力,损失的程度,也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次日再战,力挫刘备军。

    联军援军赶到之后,董卓军主动出击。

    汜水关校尉胡轸,力挫袁术军大将——骁将俞涉。

    诸侯联军,除了兴汉军,余者但凡与董卓军交战的,都以失败而告终。

    战功赫赫,应当奏报京师相国府,替有功之人请赏。

    经过一番商议之后,终于有结果了。

    董卓军汜水关主将华雄,与李肃和胡轸,三人联名上表,向相国府报捷。

    董卓大喜,与李儒商议之后,任命:

    华雄为镇东将军,总督汜水关军务。

    李肃为虎贲将军,作为华雄的臂膀,参议军事。

    胡轸为汜水关将军,协助都督华雄,守好汜水关。

    为了确保汜水关,万无一失。

    董卓调拨四万西凉铁骑,交给华雄统一指挥。

    董卓军上下,士气大振。

    ……

    反观诸侯联军,刘备军整日啼哭,毕竟同袍枉死,谁也高兴不起来呀。

    鲍信军中,更是全军戴孝,替鲍韬和战死的济北义士,设置灵堂,大肆祭奠。

    兴汉军中,刘正也为牺牲的三名士兵,主持了公祭!

    同时喊出口号:诛杀董贼,拯救百姓!

    汜水关的战事,就陷入了短暂的僵局。

    ……

    再说董卓得了援军,一时之间斗志昂扬,决定主动出关,与刘正,袁术,鲍信,孙策四家大打出手。

    华雄深知,董相国恨透了,袁家双子。

    于是他就决定——拿袁术军开刀。

    鉴于袁术军中,骁将俞涉,与胡轸不相上下,华雄决定亲自出手,斩将立威,报答董相国的知遇之恩。

    三万大军,齐出东门,华雄让胡轸压住阵脚,随后到两军阵前,指名道姓,让袁术军中,骁将俞涉出战。

    刘正领兵一万,带着赵云,黄忠,陈到,马超四将。

    郭嘉随行,出谋划策。

    鲍信也带着大军,赶到袁术军的南面,进入了战场。

    孙策领兵三千,身后跟着周瑜,黄盖,刘备,关羽,张飞等将。

    鲍信见了刘备,怒火中烧,恨意十足。

    好在袁术威望够高,又有刘正的兴汉军,作为震慑力量存在,倒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内讧。

    袁术军列阵完毕,袁术有意,让纪灵出战华雄。

    谋士杨弘说:“主公,董卓军贼将华雄,指名道姓,要骁将俞涉出战。”

    杨弘的言外之意——袁术军中,元老旧部,都对俞涉心存不满。

    若是俞涉不能,当着三军将士的面,用战功证明自己。

    那么他就是浪得虚名,更是在打主公袁术的脸。

    俞涉也说:“末将蒙主公厚赐,无以为报。愿意出战华雄,用贼首祭奠,袁司空的在天之灵。”

    袁术感动之余,叮嘱俞涉说:“一切小心,我等着给你,开庆功大会呢?”

    俞涉催马出战,故伎重演。

    他打算以速度胜华雄。

    说来也奇怪,俞涉胯下的汗血宝马,似乎出了什么问题。

    在接近华雄的时候,居然马失前蹄。

    可怜骁将俞涉,在惯性的作用之下,被抛出了马背。

    他的整个身体,弹向了华雄的大刀。

    最搞笑的一幕出现了。

    骁将俞涉,似乎是跟联军上下,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拿身家性命,成全董卓军贼将,镇东将军华雄的威名。

    华雄莫名其妙的,斩了骁将俞涉,心中也是惶恐不安的。

    他生怕其中有诈——毕竟俞涉的战死,实在是太蹊跷了。

    得了便宜的华雄,不敢在两军阵前逗留,连俞涉的人头,都顾不上收取,直接回了本阵。

    更是传令大军,交替掩护,退回汜水关中,据险而守。

    袁术见俞涉故意送死,在友军面前丢了面子,直接让纪灵收兵回营,不愿意替俞涉收尸。

    鲍信唯袁术军马首是瞻,不敢忤逆袁术。

    孙策与俞涉,也没有什么交情,当然不愿意恶了袁术。

    刘正说:“叔至,将俞涉连人带马,抬回兴汉军中。”

    随后又命令黄忠,布置灵堂。

    刘正心想——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俞涉死得冤枉,这件事情,必须要查个水落石出。

    郭嘉让随军医生,检查了汗血宝马的情况,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汗血宝马,脱力而死。

    难道是那俞涉,不惜马力,导致了悲剧发生的吗?

    刘正绝对不相信,会有这样的巧合。

    刘正问:“奉孝,你不觉得太巧合了吗?”

    郭嘉回答说:“侯爷,难得糊涂啊!”

    郭嘉的意思是说——人死灯灭。

    俞涉已经死了,再继续追究的话,只会惹恼了,袁术军上下。

    倒不如厚葬俞涉,不再追究。

    毕竟为了一个战死的人,与袁术军翻脸,这也太不值得了。

    刘正说:“高层可以放过,直接动手的人是谁,查出来,杀无赦!”

    郭嘉无奈,只得按照刘正的命令,去布置调查任务了。

    一个时辰之后,郭嘉来报说:“侯爷,都查清楚了。”

    参与暗害俞涉的,直接行动者,有三个人,分别是:

    谋士杨弘的书佐。

    看守马厩的马倌。

    俞涉的亲卫队长。

    刘正看着纸上的三个名字,无悲无喜。

    只是盯着纸张发呆,骁将俞涉,毁于小人之手。

    这样的结果,刘正真的是难以置信。

    然而事实就摆在眼前,刘正才知道——自己的一句酒后失言,居然累害了俞涉的性命。

    刘正为了大局考虑,无法惩罚罪魁祸首。

    然而对于直接作恶的人,必须要铁腕铲除。

    郭嘉走了出去,廖化走了进来。

    刘正说:“元俭,天罡分队,连夜出动,目标——纸上的三个人,给他们一个痛快吧。”

    廖化领了命令,出去安排了。

    第二天清晨。

    袁术军的辕门上,悬挂着三颗人头。

    谋士杨弘,吓得面如土色,忙向袁术建议:“骁将俞涉战死,是袁术军的损失,袁术军上下,物伤其类,兔死狐悲!”

    袁术听不懂,忙向阎象咨询。

    阎象说:“瓦罐不离井口破,将军难免阵前亡!”

    沙场征战,谁也无法保证——自己不会战死!

    昨日一战,俞涉马失前蹄而死,身首异处。

    袁术作为主公,居然令麾下骁将,曝尸战场。

    这样的行为,着实令人寒心。

    好在征北将军刘正,亡羊补牢。

    才没有令卢门蒙羞,否则一个抛弃义士的罪名,足以令袁术军万劫不复。

    袁术也想补救一下,毕竟他对俞涉,还是有几分感情的。

    昨日的意气用事,事后回想起来,也是追悔莫及的。

    杨弘建言:

    袁术军上下,布置灵堂,全军缟素,去到兴汉军大营,迎回骁将俞涉的灵柩。

    袁术采纳了杨弘的建议,命令阎象为特使,与兴汉军进行沟通,完成两军之间的交接。

    阎象到了兴汉军大营之后,向刘正提出了,袁术军的请求。

    郭嘉建议说:“侯爷,让骁将俞涉回家吧!”

    刘正没有说话,一直沉默了半个时辰,才提出了一个要求。

    兴汉军同意,归还骁将俞涉的灵柩。

    然而请灵使,得四师兄袁术,亲自来当。

    阎象知道,请回俞涉灵柩,事关军心士气,不可半途而废。

    于是他就自作主张,代袁术同意了这个要求。

    做戏做全套,袁术去请灵柩的时候,一路痛哭流涕,令随行的战士们,感动得热泪盈眶。

    刘正带着兴汉军上下,郑重其事的,把骁将俞涉的灵柩,交还给了袁术军。

    袁术回营之后,下令祭奠俞涉。

    ……

    再说华雄,莫名其妙的得了斩首功劳,又慌里慌张的,退回了汜水关中。

    惊魂未定的他,立即派人找来李肃。

    华雄问:“李参军,你说诸侯联军,到底是几个意思呢?”

    李肃回答说:“我也搞不懂了!”

    按理来说,骁将俞涉,能够力敌董卓军大将胡轸。

    也算是诸侯联军中,为数不多的将星了。

    怎么着,也不至于,上赶着送人头呀?

    难道是挑拨离间吗?

    李肃只能往这方面想,毕竟汜水关将军胡轸,一直都对华雄,心存不满。

    然而华雄是相国任命的主将,胡轸也只能伏首听命于他。

    想要董卓军内部,互相猜忌。

    居然舍得,拿出骁将俞涉,向董卓军送人头。

    这简直就是不可理喻,闻所未闻的荒唐之举。

    胡轸倒是想得开,大大咧咧的说:“反正不管怎么样,砍了骁将俞涉,董卓军赚大了。”

    李肃听完之后,得,骁将俞涉,肯定是白死了。

    华雄觉得,联军也不是铁板一块,忙向李肃问计。

    毕竟久守必失,是每一个沙场宿将,都明白的大道理。

    如今两军对峙,时间久了,诸候联军,会越来越多的。

    每多拖一天,诸侯联军的力量,就会壮大几分。

    华雄已经收到了密报:

    联军的主力,在袁绍,曹操,陶谦和公孙瓒的带领之下,已经做好了拔营的准备,打算开赴汜水关战场。

    要是汜水关的董卓军,不能重创联军,一旦让联军,形成鲸吞天下的气势,则董卓军必败无疑。

    华雄认为——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只能靠李肃出谋划策,彻底的打一个大胜仗。

    用西凉铁骑的威名,震慑联军群豪。

第160章 孙策大败

    李肃见华雄,打定了主意——要重创联军先锋大军。

    就开始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首先,兴汉军占据了,天时,地利,还有人和。

    虽然只是浅尝辄止的,碰了一下,但是却崩掉了,董卓军的一颗牙。

    李肃心里清楚,董卓军上下,都有自知之明,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与兴汉军阵战,他没有把握。

    至于偷袭,凭兴汉军大营之外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董卓军还是洗洗睡吧!

    其次,想欺负一下袁术军,倒是可以,然而有兴汉军在北面盯着,又有鲍信军保护侧翼。

    牵一发而动全身,华雄也不敢,轻举妄动。

    至于鲍信军,躲在大佬袁术的侧翼。

    想要欺负人家小弟,问过袁术了吗?

    李肃想到这里,突然发现,原来欺负联军前锋,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至少一个惹不起,一个不敢惹,再一个就是——羊肉吃不着,反弄一身羊骚味。

    唯一的目标,就只剩下孙策军了。

    五千孙策军,又收了刘备军,也不到六千人,可以敲上一记闷棍,至于效果如何,就得看天意了。

    李肃想通了,所有的关节之后,就对华雄说:“老华,老胡,孙策军住进了,刘备军的营地。咱们可以用计破敌!”

    随后,李肃就把偷袭孙策军的计划,详细的解说了一番。

    华雄听了之后,沉吟片刻,决定就按李肃说的办。

    正是:

    三更时候到,月黑又风高;

    破敌需奇计,参军出妙招。

    汜水关将军胡轸,带着三百人,马嘴上旧笼:,马蹄缠新草。

    悄悄的来到了,孙策军大营之外,一里处的地方。

    悄悄的下马,命一队人,看守战马,其余的人,赶到高地上。

    那孙策军的大营,是刘备三兄弟所立。

    为了省却功夫,居然倚山而建。

    刘备军的刺候,在侦察的时候偷了懒,居然只进山两里,这就导致了董卓军的奇袭成功。

    胡轸居高临下,命董卓军战士,放火箭。

    也是他运气不错,居然烧着了,孙策军的草料场。

    恰好山风来袭,火借风势。

    整个孙策军大营,乱作了一团。

    就在孙策军大营,起火的时候,华雄杀到了。

    直接整军冲锋。

    迎面撞上了,刘备三兄弟。

    骑兵集团冲锋的阵势,刘备军上下,从来都没有见过。

    如今看见董卓军,西凉铁骑,那气吞万里如虎的威势。

    刘备第一个怂了。

    拿血肉之躯,对抗西凉铁骑的钢铁洪流。

    刘备没有那个胆子。

    关羽和张飞,也不敢和骑兵对冲。

    毕竟双拳难敌四手。

    刘备三兄弟逃了,也不敢回安城,直接奔荆州方向去了。

    刘备三兄弟这么一逃,就轮到黄盖了。

    黄盖见刘备军,还没有接敌就崩溃了。

    他想哭,更想跑。

    然而黄盖没法哭,也不能跑。

    哪怕是拿人命填,也得替孙策军守住侧翼,这是军人的职责。

    黄盖久经沙场,当然知道轻重缓急。

    刘备三兄弟,不会为了孙策军,拼死抵抗西凉铁骑。

    然而孙策军,作为联军的正式成员。

    要是不战而溃,他黄盖就成了,千古罪人了。

    华雄一眼就认出了黄盖,直接命令:

    西凉铁骑,集团冲锋,碾压!

    黄盖的一千人马,像是阳春白雪,居然融化了。

    纸糊一般的军阵,轻轻的一捅,就破了。

    一千人马,居然连一刻钟都顶不住。

    ……

    孙策和周瑜,正在营中商讨敌情。

    听到喊杀声之后,忙走出中军大帐,突然看见,营地西南方向上,居然裂开了一道口子。

    周瑜还没有来得及,派人去讯问究竟,黄盖的信使就到了。

    直接把刘备三兄弟,临阵脱逃,直接把孙策军黄盖部,暴露给了,华雄带领的西凉铁骑。

    将军黄盖,无险可守,又来不及布置拒马。

    一千孙策军,只能拿人命换时间。

    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对抗董卓军的铁骑洪流。

    周瑜听了之后,气急攻心,怒吼说:“刘佑兴,老子他妈的,再也不跟你置气了。”

    刘玄德,关云长,张翼德,简宪和,这笔账孙策军记下了,以后再慢慢的算清楚。

    孙策说:“公瑾,咱们分头行动!”

    孙策命令韩当,带着三千人,把守中军大帐,随后带着一千人,前往接应黄盖。

    周瑜忙派出亲卫,向兴汉军和袁术军求援。

    周瑜亲自出马,向附近的鲍信军求援。

    然而他,却被拒之门外了。

    鲍信恨周瑜,接纳了刘备三兄弟,让鲍信军没有办法,惩罚坑害先锋大将鲍韬的凶手。

    鲍信望着周瑜,皮笑肉不笑的问:“这不是鼎鼎大名的周公瑾吗?”

    周瑜忙上前行礼,大声的说:“大人,董卓军华雄,强攻孙策军大营,唇亡齿寒,拜托了!”

    鲍信冷笑着,阴阳怪气的说:“哎呀,怎么可能呢?”

    刘备三兄弟,可是盖世豪杰呢?

    联军有了刘备三兄弟,那是如虎添翼呀!

    我就奇了怪了啊!

    孙策军厉害呀,有了刘备三兄弟,那样的英雄豪杰。

    还用得着咱们鲍信军,这些土鸡瓦狗,前往救援吗?

    周瑜急了,哭着说:“大人,我知道错了,请大人发兵救援!”

    周瑜当众下跪,只求鲍信发兵。

    并且承诺,事后愿意负荆请罪。

    谁叫当日的周瑜,为了结好刘备三兄弟。

    他不仅拒绝了,鲍信军使者的请求,还奚落了鲍信军上下一番。

    张飞更是口出狂言——联军都是土鸡瓦狗。

    只有刘备三兄弟,才是汉室的擎天白玉柱,跨海紫金梁!

    这番话还余韵未消呢?

    居然打脸的日子,来得这么快。

    鲍信认定——是刘备军的突然杀出,害了弟弟鲍韬性命,这才派信使索人。

    孙策军上下,力保刘备三兄弟。

    买卖不成仁义在,大家都是文明人,倒也无可厚非。

    然而放纵张飞,羞辱鲍信军的使者,这就说不过去了吧!

    当日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呢?

    周瑜可是首当其冲,第一个开怀大笑的人。

    如今风水轮流转,看孙策军笑话的人,轮到鲍信军了。

    鲍信说:“周公瑾,我也不为难你!”

    要鲍信军出兵,只有一个条件。

    那就是——拿刘备三兄弟的人头,向鲍信军上下赔罪。

    周瑜无言以对,且不说别的,那刘备三兄弟,已经跑得,无影无踪了。

    孙策军去哪里抓人呀!

    周瑜明白了,要是骗鲍信军出兵,最后再食言而肥。

    整个孙策军上下,都会成为天下笑柄。

    周瑜起身上马,打马离开。

    才刚走出一里地,迎面碰上了向袁术军请援的使者——亲卫。

    周瑜问:“援军呢?”

    亲卫回答说:“没有!”

    随后又开始解释起来——袁术认为,孙策军派一个无名小卒,竟然戏弄袁术军。

    若是袁术军出兵了,那么孙策,岂不是压了袁术一头。

    这样一来,岂不是成了孙策,号令联军诸侯了吗?

    一个无名小卒,纯粹是一个传令兵而已。

    袁术的面子往哪里放呀?

    周瑜哭了,事情紧急,他没有想那么多呀。

    正确的选择是——孙策亲自请援,身份对等,对于友军来说,特别的重要。

    周瑜犯了一个错误——袁术军,是地位对等的友军,而不是可以随意调派的属下部曲。

    周瑜本来想,再向袁术军请援,看来也不用去了。

    身份不对等,去了也没有用啊!

    周瑜无奈,只得回转孙策军大营。

    ……

    再说征北将军刘正,在兴汉军大营之中,接待了孙策军的使者。

    听完使者的哭诉之后,立即击鼓聚将。

    点卯完毕,就要带队出征。

    贾诩出来谏阻说:“侯爷,且慢!”

    刘正只得停下了脚步,对贾诩说:“文和,有话快说!救人如救火,丝毫都耽搁不得!”

    贾诩坦言,若是孙策亲自出面,兴汉军上下,全军出击,支援友军,倒也没有什么不妥。

    然而来的,只是一介无名小卒,这其中的深意,可就耐人寻味了。

    大义名份,对于联军成员来说,真的很重要。

    要是刘正亲自带兵,就会让世人产生一种错觉——兴汉军是孙策军的部属,听孙策号令行事。

    兴汉军在名份上,可就吃了大亏。

    更是会形成连锁反应——其他友军有样学样,兴汉是救援呢?

    还是不救援呢?

    兴汉军参与诸侯讨董,也想要争一回大义名份。

    要不是袁家死了人,袁绍至于众望所归吗?

    就连一直唱反调的袁术,也只能伏首听命。

    袁绍报的是家仇国恨,这就是让联军同仇敌忾的大义,谁敢置喙呢?

    同样的道理,若是兴汉军,对孙策伏首听命,这影响也太坏了,对于刘正的威望,也是一种最致命的打击。

    以周瑜的聪明才智,能犯这样的错误吗?

    唯一的解释——那就是,孙策军野心勃勃,想要做事实上的联军盟主。

    一旦开了这个口子,有兴汉军这个榜样在,孙策调动友军的时候,谁又能够拒绝他呢?

    刘正问:“那这孙策军,咱们救吗?”

    见死不救,又怎么向天下人交代呢?

    贾诩回答说:“必须要救。”

    兴汉军可以派兵,但是有两个注意事项:

    第一,刘正不能亲自带兵出击,这是大义名份之所在,不可忽略了。

    第二,兴汉军主力,不得出动!同样的道理,级别对等原则。

    既然孙策军的使者,是无名之辈。

    兴汉军上下,就不能大动干戈。

    周瑜自作聪明,当然是要付出代价的。

    郭嘉也说:“侯爷,文和说的,很有道理。”

    刘正说:“行,就依你们!”

    刘正命令:

    铁壁校尉陈到,带领三千红衣卫,驰援孙策军。

    陈到领命,带队出征。

    当兴汉军,赶到孙策军大营的时候,孙策带着残兵败将,正在被西凉铁骑追杀。

    天已经大亮了。

    陈到挥舞着饮血枪。

    一马当先,让过了孙策等人,截住了西凉铁骑,双方开始了厮杀。

    华雄已经激战了一夜,西凉铁骑的马力,也消耗得差不多了。

    陈到与兴汉军,体力充沛,士气高昂。

    华雄调转马头,西凉铁骑,缓缓的后撤。

    陈到结阵止步,监视董卓军。

    直到西凉铁骑,退回了汜水关中,才命令各营就地警戒。

    陈到问:“孙太守,你们怎么样,刘备三兄弟呢?”

    陈到这一刀,补得恰到好处。

    周瑜闻言,气血上涌,一口老血,三分元气就吐掉了。

    孙策顾不上周瑜,仰天大骂:“大耳贼,老子他妈的,信了你的邪!”

    随后又强忍着愤怒,向陈到解释了一番。

    猪队友坑人——神来坑神,佛来坑佛。

    刘备三兄弟,又完成了一桩坑人的壮举,他们的坑人伟业,已经超神了。

    孙策军,就是第五坑呀!

    卢植是第一滴血,皇甫嵩是第二位。

    曹操第三,袁绍第四。

    孙策第五,体无完肤。

    战后计点损失:

    孙策军黄盖部,一千人仅剩几十人,黄盖重伤。

    孙策本部,驰援黄盖,成功救人之后,派两百人断后,全部壮烈牺牲。

    中军大帐争夺战,韩当部损失两百人。

    逃出营地之后,又有一百多人,死于非命。

    华雄夜袭,孙策军弃营而逃。

    战后重整旗鼓,只剩下三千三百余人。

    一次战斗,孙策军的损失,超过了三分之一。

    刘备三兄弟有风险,想要靠近需谨慎!

第161章 赵云立功

    董卓军大胜,诸侯联军之一的孙策军,元气大伤。

    作为副盟主的刘正,不得不站出来,主持大局。

    袁术胸无大志,只要得到了他的认可,全心全意的支持兴汉军,那都不叫事儿。

    鲍信是袁术的铁杆小弟。

    袁术说什么,他就做什么。

    三家召开了碰头会议,商定攻打汜水关的具体方略。

    刘正带着郭嘉,陈到;袁术带着李丰,纪灵;鲍信则是孤家寡人。

    三人坐在临时搭建的凉亭之中,身后分别坐着,各自的文臣武将。

    郭嘉拿着一个笔记本,以及一支硬木碳笔,这是顾家书局转行之后,衍生的新兴产业,由于铅笔制作技术的缺乏。

    顾家书局的高工们,居然自作主张的把铅换成了木碳,采用粉碎压缩技术,把木碳粉,制作成直径为一毫米的细丝,外面裹上硬纸外壳。

    为了削笔方便,半自动削笔刀应命而生。

    当顾家书局,把纸碳笔推销给兴汉军的时候,刘正大笔一挥,正式以“铅笔”给纸碳笔命名。

    郭嘉手中拿的,正是第二代产品,外壳上印的是——“蔡邕校书”的连环画。

    李丰拿着狼毫笔,左手上方的桌案上,摆着砚台。

    在砚台里面,已经磨好了墨。

    面前平铺着,一张精致的丝帛,据说是用来记录文字用的。

    刘正曾经说过,在一个昔日的梦幻国度,流传着一句老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现在看来,记笔记已经成了,文臣谋士的标准配置。

    用文字记录会议内容,已经成了一种时尚。

    郭嘉把笔记本,放在大腿上,然后开始了谈话。

    袁太守,鲍大人,侯爷:

    华雄猖狂,联军有目共睹。

    先是贼将胡轸,不顾道义,联军大将鲍韬,无辜被害。

    再有华雄逞凶,不仅用阴谋诡计,害了骁将俞涉;还火烧南山,迫使孙策军,无营可归。

    联军西向,大义未张。

    竟然先遭遇了,连番败绩。

    若是咱们,再不振作起来。

    只怕会令联军的,军心士气,严重受挫。

    为今之计,兴汉军,只能合纵三军,共讨华雄。

    郭嘉的话音刚落,负责外围警戒的马超来报。

    马超说:“侯爷,二位大人:孙策带着周瑜,营外求见!”

    刘正想了想,就对袁术说:“四师兄,你的意见呢?”

    袁术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看着鲍信。

    鲍信说:“我明白,一切都以讨董大局为重,不会故意刁难他们的,更不能坏了联军的大计。”

    鲍信已经报了一箭之仇,当然是乐得大方。

    毕竟跟鲍信军,有过节的,是刘备军。

    孙策军,只是误纳了刘备军,这才代人受过而已。

    袁术回过头,对刘正说:“既然鲍老弟不介意。七郎,就把孙伯符请进来吧!”

    袁术的想法是——三千孙策军,虽然没有什么大用,但是孙策勇武,周瑜多谋。

    用好了,绝对是联军的,一大助力。

    稍顷,孙策二人进入亭中。

    袁术命人加座。

    孙策二人,对号入座之后,质问袁术——为什么见死不救呢?

    袁术没有回答,直接说:“孙伯符,本太守命你:点齐人马,去汜水关下,搦战华雄!”

    周瑜忙打插说:“袁公,孙策军只是友军,而非部曲,这一见面就发号施令,难道这就是,袁术军对友军的态度吗?”

    袁术看着孙策,阴阳怪气的说:“是嘛,我以为你们不知道呢?”

    既然是向友军请援,有亲笔信吗?

    更何况派一个无名小辈,大呼小叫的,到军营门口吼上一嗓子。

    空口白话,就想要友军出兵。

    知道的,还会说袁术军重信义!

    不知道的呢?

    还以为袁术军附骥孙策军,唯长沙太守之命是从。

    要是世人以讹传讹,袁术军又该如何自处呢?

    周瑜无言以对,毕竟当时情急,又恨刘备三兄弟背盟,这才顾虑不周,引起了友军的误会。

    怪不得兴汉军,也只出动校尉陈到,也是怕让世人误会——孙策军,才是事实上的盟主。

    刘正说:“诸位,孙策军既然来了,咱们得从长计议!”

    军议重新开始,郭嘉将四家联军,目前的困境,重新复述了一遍。

    周瑜接着发言:

    联军士气受挫,各部多有折损,唯独兴汉军,仅折兵士三人。

    不如来日兴兵,就由兴汉军打头阵。

    周瑜的话音刚落。

    李丰接着发言:

    兴汉侯名声在外,兴汉军更是百战雄师。

    如今华雄猖獗,三家受挫,若是再败,联军就会万劫不复。

    兴汉军的虎威,是时候向董卓军,展示一番了。

    也好让联军上下,见识见识兴汉军的威风!

    刘正问:“四师兄,鲍大人,孙太守,你们也是,同样的想法吗?”

    袁术也想看看,传说中的兴汉军,究竟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于是他就,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李丰的观点。

    鲍信唯袁术马首是瞻,也赞同兴汉军出战。

    孙策绝对支持周瑜,也认为其他三家,不宜再战。

    郭嘉说:“侯爷,既然兴汉军,众望所归,咱们就应了吧!”

    刘正点了点头,对袁术三人说:“四师兄,两位,明日兴汉军出战,还请大家出兵,观敌瞭阵!”

    刘正也怕,有人会背后捅刀子。

    毕竟联军松散,各自为政,真要是包藏祸心,兴汉军可就要吃大亏了。

    还是放在眼皮子底下,也好确保万无一失。

    四人各自回营,约定在次日辰时二刻,共同出兵搦战。

    次日卯时三刻,刘正中军点将。

    以典韦,黄忠为将,行军司马贾诩为主将,保护营地安全。

    征北将军刘正,亲自带领九千大军,主簿郭嘉,安东将军赵云,安西将军马超,铁壁校尉陈到,共同对战,董卓军华雄部,西凉铁骑。

    辰时,兴汉军关下五里列阵。

    袁术军和鲍信军,接踵而至,进入到了预定的位置上。

    辰时二刻,孙策军也就位了。

    刘正与三人会合,在他们的身后,大将齐出。

    众人一齐上前,勒马扬鞭。

    刘正命安西将军马超,出阵骂战。

    一刻钟之后,汜水关东门洞开。

    华雄带着胡轸和三万西凉铁骑,靠着关墙列阵。

    马超回归本阵,在刘正身边听用。

    片刻之后,董卓军大将,汜水关将军胡轸,带着三千西凉铁骑,抵达两军阵前。

    胡轸派人传话,两军斗阵。

    刘正见西凉铁骑,人挂铠,马披甲,于是就命令:

    安东将军赵云,带领白马军出战。

    诗称:

    三千常山赵子龙,白马银枪显威风;

    盖世英雄今出战,沙场兴汉第一功。

    赵云到了阵前,正好与胡轸碰面。

    一道白光闪过,胡轸眼前一花。

    血月巨斧,本能的抖动,并没有金铁交鸣的声音。

    胡轸见赵云,走的是骁将俞涉的路子。

    忙把近日苦修的成果——一力降十会,通通的展示了出来。

    然而赵云的龙胆枪既出,又岂是骁将俞涉,可以比拟的呢?

    大成的七探蛇盘枪法,再配合七进七出特性。

    龙胆枪居然,爆发出阵阵龙吟虎啸。

    血月巨斧,受到牵引,也是鬼哭狼嚎。

    然而龙胆枪的威风,血月巨斧,难望其项背呀?

    两马交错而过,胡轸架空了。

    胡轸胯下西凉骏马,突然人立而起,悲恸长嘶。

    血月巨斧,坠落一旁。

    胡轸说:“好快的枪……”

    说完之后,摔下了战马。

    他的身上,多了十四个血洞,均在要害之上。

    就这样,董卓军大将,汜水关将军胡轸,战死!

    汜水关将军胡轸,是董卓军,战死的第一员大将。

    正是:

    血月巨斧啸长空,将军胡轸镇交通;

    沙场浴血留名姓,成就赵云第一功。

    赵云斩杀汜水关将军胡轸,枪势未减,沿着西凉铁骑的前沿,划出一道弧线。

    顺手带走了,两名西凉铁骑。

    身后的白马军,也是快枪快马,一触即走。

    一回合完毕。

    西凉铁骑,自汜水关将军胡轸以下,战死一百五十人。

    白马军,无人落马。

    西凉铁骑,可不是乌合之众,这样的阵仗,早就已经司空见惯了。

    热血沸腾的西凉铁骑,见白马军居然暴露出了后背,纷纷拍马追赶。

    赵云大喝一声:“白马军,老规矩,放风筝,谁要是不小心死了,别他妈的说,是老子的兵!”

    赵云对于勾引西凉铁骑,还是有几分把握的。

    三个回合之后,又有千余名西凉铁骑,死在了回马枪下。

    赵云心想,侯爷的回马枪,杀起西凉铁骑精锐来,比砍瓜切菜还轻松。

    怪不得有人说:

    回马枪很厉害,高手可以平安,庸手就得送命。

    有了百鸟朝凤枪的速度,再加上神出鬼没的回马枪。

    西凉铁骑,全他妈的是纸糊的。

    西凉铁骑,抱团取暖,一人战死沙场,全军出击复仇,死不旋踵。

    赵云总算是领教了——有一个名字,叫做西凉铁骑!

    赵云不敢藏私了,忙全力开启,七进七出特性,让白马军的阵战能力,再次提升。

    终于与西凉铁骑,硬碰硬了。

    赵云枪下,西凉铁骑纷纷落马。

    偶而也有白马军战士,受伤退场。

    激战半个时辰,三千西凉铁骑,全军覆没。

    能够继续活跃,在战场上的白马军战士,也不足两千人。

    兴汉军的第一次正式出击,以赵云和白马军,完胜而告终。

    华雄不服气,想要再战,参军李肃,见折了汜水关将军胡轸,心中惊恐万状。

    他怕华雄有事,汜水关就危险了。

    于是就鸣金收兵,先退回汜水关中,再商议对策。

    联军见华雄闭关自守,也就各自回营。

    刘正得胜回营,立即命令野战医院,全力救治伤员。

    好在多是轻伤,重伤不足五十人。

    白马军的战斗力,依旧保持完整。

    刘正中军议事,命令主簿郭嘉,按照规定奖赏白马军。

    赵云为人谦逊,立即让白马军将奖励拿出部分,又开启小金库,让全军上下,都沾沾光,享受一下胜利者的辉煌。

    刘正看着,与众人谈笑风声的赵云,不由自主的,想起了一个人——骁将俞涉。

    要是那骁将俞涉,学会赵云的三分为人,也不至于沙场枉死。

    想到这里,刘正叹了一口气,对郭嘉说:“奉孝,孤臣不祥,结党大错。这其中的度,可得把握好哪?”

    郭嘉明白了——明君喜欢孤臣,然而在万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放弃孤臣。

    骁将俞涉之死,警钟长鸣哪?

    庆功宴仍在继续,赵云立下首功,兴汉军各部,一同庆贺,一起分享了这份荣耀。

    看着风度翩翩的赵云,老当益壮的黄忠,年轻气盛的马超,以及成熟稳重的陈到,都与白马军一起,其乐融融。

    刘正笑了,这才是手足,才是兴汉军的生存之道。

    一人立功,全体快乐!

    集体荣誉感,由英雄来书写,要全军上下,共同维护——我们都是兴汉军,每一份军功,都属于整支队伍。

    黄忠借着宴会的气氛,来到了刘正的桌前,老气横秋的说:“侯爷,这赵云都立功了,我这当爹的,也不能在一边,帮忙吆喝吆喝,就算了吧!”

    黄忠直接卖惨——黄叙的儿子,黄家的长孙,就要出世了。

    作为爷爷,空手而归,像话吗?

    刘正点了点头说:“不像话!”

第162章 黄忠擒将【恭喜书友(风过无墨)成为第一粉丝】

    黄忠见刘正话说一半,就嘎然而止。

    急得他百爪挠心,于是就继续说:“侯爷,你可得帮帮我呀!”

    黄忠继续摆事实,讲道理。

    赵云的夫人黄舞蝶,已经有了身孕。

    自家的孙子的话,可以不在意。

    要是将来外孙问:

    外公,我爹爹是大英雄,在战场上可威风了,您呢?

    难道要黄忠回答说:外公老了,不中用了吗?

    作为家中的长辈,怎么可以落后于女婿赵云呢?

    黄忠是豁出去了,不给机会,就不走了。

    刘正苦笑着说:“汉升,大家都这么开心,你就不能消停一下吗?”

    黄忠撇了撇嘴说:“侯爷,大家都很开心,为什么就不能,让老头子我,也开心开心呢?”

    郭嘉端着水,走了上前,替刘正解围。

    他倒了一大碗水,对黄忠说:“干了这碗水,包在我身上。”

    黄忠为了出战的机会,也是拼了。

    接过水碗,一饮而尽。

    肚子很胀,黄忠憋得满头大汗。

    然而他强忍着尿意,目不转睛的盯着刘正。

    那意思是说——你要是敢不答应,就尿给你看。

    刘正无语了,老人耍流氓,神仙也害怕。

    刘正说:“下一个出战的,就是神弓军了。”

    黄忠没有回答,尿遁了。

    郭嘉问:“侯爷,真让黄忠老爷子出战吗?”

    郭嘉不由自主的,替赵云担心。

    关键是赵云的耳朵,已经成了黄舞蝶的菜。

    想什么时候捏,就什么时候捏。

    这回有了,光明正大的借口,那赵云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黄舞蝶本来是巾帼英雄,自从嫁了赵云之后,就变成了,会武功的女流氓。

    流氓会武功,真的很可怕,再加上一个“女”字,天下无敌手。

    刘正说:“离赵云回家的日子,还早着呢?”

    刘正觉得,赵云就算是,要被秋后算账,那也是以后的事情。

    当务之急,是哄好黄忠。

    照目前的情况看,黄忠出战的机会,不多了,毕竟年龄大了,和贾诩搭档,看好五大山城,才是黄忠的未来。

    已经让赵云,在北山城浪费了一年,以后肯定不能了。

    ……

    联军终于迎来了,一个巨大的开门红。

    华雄的一条手臂——汜水关将军胡轸,终于让赵云给砍了。

    这是联军讨董以来,第一份斩将灭敌的功劳。

    袁绍收到战报以后,总算是彻彻底底的,松了一口气。

    每天都是坏消息——不是鲍韬被砍死了,就是骁将俞涉,突然之间被杀掉了,再有就是长沙太守孙策,居然让华雄偷了营。

    闹出了“不设防的营地”,这种滑天下之大稽的笑话。

    诸侯联军主力,始终在酸枣,不肯挪窝。

    大家都害怕呀——本钱有限,竞争对手又太强。

    这天下大义,也不是那么好拿的呀!

    关键时刻,还是卢门中人靠得住呀!

    刘征北出马,华雄立即跪在地上,唱起了征服。

    赵云这个脸,挣得太大了,得赏,要大赏特赏。

    袁绍以联军盟主,矫诏:

    加封安东将军赵云,为真定乡侯。

    为了安抚曹操,也把他弄成了魏武侯,中护军。

    袁绍自封:征西将军,任县侯。

    表:徐州牧陶谦,为征东将军,丹阳侯。

    再表:南阳太守袁术,为征南将军,寿春侯。

    至此,汉室的四征将军,终于开启了,辉煌之路。

    ……

    汜水关下,兴汉军大营中。

    赵云拿起真定乡侯印,砸坚果给众人品尝。

    黄忠心有余悸的说:“子龙,别弄坏了,这可是我外孙的宝贝。”

    赵云说:“爹,难道我赵子龙的孩子,也想靠父辈的功劳,混吃等死吗?”

    黄忠语结,就想拉赵云出去,教教他,怎么尊敬长辈。

    刘正忙解围说:“汉升,眼看新一轮的战斗,就要打响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郭嘉忙拉开黄忠,安慰他说:“汉升,那是黄铜大印,砸不坏的。”

    这得怪赵云的夫人,当初在梅园,拿兴汉侯的玉印,砸土豆咸鱼罐头。

    她还跟甄宓挑衅——万户侯印砸罐头,印碎罐头开。

    她可是毁了三颗兴汉侯印,才算是底定了威名。

    好在征北将军印是铜的,这才逃过了一劫。

    如今的真定乡侯印来了,赵云能不能保全,得看刘正的心情。

    黄忠听了郭嘉的解释之后,总算是明白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好在黄铜大印,坚不可摧,倒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算了,反正砸都砸了,还是继续准备吧!

    保不齐哪天,汜水关的华雄,脑子一进水,就会出来挑衅。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这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黄忠可不想,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黄忠回神弓军的驻地了。

    只留下一堆不良青年,正在兴致勃勃的喝开水,品坚果。

    刚要轮到郭嘉的时候,辕门外传来了喊杀之声。

    刘正愤愤不平的,站了起来,望着郭嘉。

    刘正问:“奉孝,外面是怎么回事呀?”

    郭嘉说:“侯爷,坚果精贵,先吃了再说!”

    刘正无奈,郭嘉对坚果情有独钟。

    刘正曾经说过一句话——坚果的形状像脑髓。

    缺啥,补啥!

    这话让郭嘉听成了——吃啥,补啥?。

    郭嘉从那以后,就与坚果,有了不得不说的故事。

    刘正说:“奉孝,别胡闹了,先去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呀?”

    郭嘉说:“没什么大事吧?”

    刘正无语了,郭嘉吃不到坚果,居然连脑子也跟不上了吗?

    正在这个时候,马超跑了进来,对刘正说:“侯爷,黄老爷子,跟董卓军大将华雄,打起来了。”

    郭嘉大吼一声:“子龙,别伤心了,你爹被人砍了!”

    原来赵云,看着变了形的,真定乡侯印,正在黯然神伤呢?

    赵云怒吼:“来人,抬枪,备马!敢砍我爹,活腻歪了吗?”

    刘正的马也来了,众人忙上马,冲向了辕门。

    只见那老将黄忠,背上大长弓,名唤:八宝麒麟弓。

    箭壶仅有三支箭,自号:麒麟吞羽箭。

    手持九凤朝阳刀,似烈火,可燎原。

    胯下麒麟驹,黑羽显精神。

    刀势如潮斩破浪,骏马如飞泛天光。

    华雄自是英雄汉,沙场显武侠名香。

    两将走马,大刀碰撞。

    华雄大骂:“兴汉军没有人了吗?”

    黄忠反骂:“贼将休得无礼。”

    两人又战了几个回合,黄忠觉得,华雄是个好苗子,要是调教一番,可比周仓,于是就起了爱才之心。

    华雄看不起老黄忠,然而一流武将巅峰的他,根本就不是,黄忠的对手。

    华雄无奈,只得冒险用计,打算用拖刀计,巧斩黄忠。

    华雄是用刀高手,黄忠可是刀箭双绝。

    华雄的表演,只不过是班门弄斧,又怎么瞒得过黄忠呢?

    黄忠见华雄使诈,也就将计就计。

    华雄在前面跑,黄忠在后面追。

    刀挂得胜钩,左手反出,抓过了八宝麒麟弓。

    右手一拈,搭上麒麟吞羽箭。

    弓如满月风云变,箭似流星鬼神惊。

    黄忠一箭既出,就不再理会。

    他收起了八宝麒麟弓,换上了九凤朝阳刀。

    华雄听风辨音,低头躲过。

    拖刀斩,无疾而终。

    两人再遇时,胜负便已经分出来了。

    黄忠把九凤朝阳刀,架在了华雄的脖子上。

    黄忠问:“华雄小儿,你服不服呀?”

    华雄说:“黄忠匹夫,暗箭伤人,算不得英雄好汉!”

    华雄激将黄忠,想要逃回汜水关。

    黄忠笑了笑,暗道华雄不知事——老子都抓住你了,至于你服不服气,关我屁事。

    黄忠押着华雄,回了兴汉军大营。

    李肃站在汜水关上,眼睁睁的看着,华雄单挑失利,做了兴汉军,安北将军黄忠的俘虏。

    李肃叹了一口气,整顿关中兵马,四万大军,号令如一。

    这也是一个,令李肃振奋的消息——汜水关之中,成了李肃的一言堂。

    黄忠进了辕门,对刘正说:“侯爷,任务完成了。”

    华雄大怒说:“我不服!”

    刘正看了一眼华雄,冷冷的说:“重要吗?”

    刘正命令:

    对于华雄,不优待,不虐待。

    助纣为虐的人,有什么好神气的。

    当了俘虏,就得有服从管教的自觉。

    更是抛下一句话,就离开了——阶下之囚,管你服不服,带走关起来。

    纪效新纲,思想教育!

    什么时候改造好了,什么时候带出来回话。

    扒了盔甲,卸了兵器。

    一次不配合改造,就没有饭吃。

    两次不配合改造,就让人穿上盔甲,拿上大刀,到汜水关下,多走动走动。

    三次不配合,对不起,华雄的大刀已经饥渴难耐了。

    杀几个西凉铁骑,攻一回关隘。

    让董卓军都记住——镇东将军华雄,投奔了兴汉军。

    华雄跪了,身死事小,名声毁了才要命呢?

    郭嘉问:“华雄,你是英雄豪杰,节操呢?”

    华雄说:“人都是有软肋的,一刀捅下去,能不屈服吗?”

    郭嘉没法再问,让人带走,好好教育华雄。

    本来难逃当头一刀,然而抓住了,就废物利用一下吧!

    看看教育了,几十万黄巾军的思想教育办法。

    能不能成功改造华雄呢?

    刘正带着郭嘉,亲自去看教员如何改造华雄。

    房间之内,华雄坐在椅子上。

    与思想教员相对而坐。

    思想教员问:“你是什么人,认清自己的身份了吗?”

    华雄回答说:“董卓相国麾下,汜水关守将,镇东将军华雄,五万西凉铁骑主将。”

    文化教员回答说:“你的回答不对。”

    文化教员指出:

    扒了盔甲,下了武器,还坐到了这里,以前的身份,都不作数了。

    必须得重新认识自己,重新作答。

    华雄只好再次回答说:“我是兴汉军俘虏,罪人华雄。”

    文化教员又指出——没有入狱,算不得罪人。

    再说兴汉军上下,只依律治罪,不诛心,得军事法律部门,审核认定之后,才算是定论。

    华雄有心不配合,又怕刘正恼羞成怒,直接让他被投降。

    他只好请教思想教员,反正不能给刘正祸害他的机会。

    华雄自忖:刘正套路深,我想回农村。

    有问必答的华雄,把小时候的事情都讲了一遍。

    思想教员,结合华雄的情况,留下了一段话,让华雄反复背诵。

    具体内容如下: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自从跟了董老贼,没了良心缺了德,抢钱抢粮抢地盘,害了老百姓,千古留骂名。

    如今兴汉军,把我来改造,本是山村一猎户,何必做强盗。

    想想昔日过,再看今时果。

    思想教育不能松,每天三遍忘不了。

    学好文武艺,为百姓服务!

    坚持保百姓,就是英雄汉。

    武将图名声,百姓要吃饭。

    大家都得好好活,专心致志把活干。

    郭嘉看着华雄,那背书的样子,心中不由自主的怀念起——那段追马的日子。

    思想教员,果然厉害,估计十天半个月之后,华雄就得脱胎换骨了。

    郭嘉问:“侯爷,华雄能改好吗?”

    刘正说:“奉孝,华雄改成什么样子的,其实根本就不重要。”

    兴汉军的目标,是占据大义讨董,保全汉室元气。

    至于华雄,就是一个意外的惊喜。

    华雄抓住了,汜水关还没有拿下呢?

    刘正心想,董卓愿意,任命李肃为虎贲将军。

    想必汜水关,真正的主持者,肯定是李肃了。

第163章 智勇李肃

    刘正看着,渐渐入瓮的华雄,觉得没有什么意思,就转身离开了。

    华雄不是五铢钱,也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他。

    然而抓了人,放了是不可能放了,这辈子都不可能,放了他的。

    杀掉也不行,毕竟华雄也算是汉室精英,杀一个少一个。

    刘正,舍不得呀!

    算了,养着吧!

    什么时候养熟了,什么时候再说。

    刘正一面摇了摇头,一面惋惜不止的,离开了思想教育基地。

    回到中军大帐之后,刘正召集一干文武开会。

    贾诩主持了会议。

    贾诩说:“侯爷,大事不妙啊!”

    刘正不解,忙问:“文和,此话怎讲啊?”

    董卓先任命李肃,为虎贲中郎将,难道仅仅是,为了说服吕奉先吗?

    再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李肃可以与吕布相交,仅靠同乡之情,只怕以吕布的个性,也不会给他太多的礼遇吧!

    难道是这其中,另有不为人知的隐情吗?

    正在这个时候,真定乡侯赵云站了起来。

    赵云说:“侯爷容禀!”

    赵云山中学艺十五载,艺成下山。

    枪神童渊,立下师嘱:

    若不封侯拜将,不得透露师门信息。

    赵云谨遵师嘱,一直以来,都没有提及恩师童渊。

    如今达成了师命,解除了禁言。

    又见同僚们,对虎贲将军李肃,心存疑惑。

    这才站了出来,说出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汉室天下,以武为尊,边境讨胡,义士不绝。

    江湖武林,大义争先。

    有四君子,威震一方。

    剑王王越:

    孤身入狼穴,斩杀羌人首领,化解边患危机。

    画戟李彦:

    五原隐踪迹,坐镇边关二十年。

    枪神童渊:

    常山国中觅良材,真定乡间起草庐;

    弟子门人同应命,三分天下展宏图。

    先有大弟子张任入幽州,辅佐幽州刺史刘焉,抗击乌桓鲜卑。

    再有二弟子张绣,艺成进入西陲边地。

    到赵云艺成下山的时候,张绣已经闯出了,北地枪王的名头。

    大弟子张任,反而寂寂无名。

    童渊这才知道,刘焉非良主。

    然而幽州边患年年急,作为枪神传人的赵云,必须要肩负起——保卫幽州的重任。

    本来童渊有意,让赵云投了公孙瓒。

    然而师命一出,又怕误了弟子终身。

    张任的前半生,已经毁了。

    反而是张绣,得了很多出战的机会,更是扬名天下。

    童渊这才给了赵云,一个有选择余地的师门任务——入仕幽州。

    至于赵云会选择谁,童渊也不强求。

    后来赵云下山之后,恰逢赵家村惊变,与兴汉侯刘正,不打不相识。

    这也是赵云,为什么会被刘正,轻而易举的说服呢?

    大刀李进:

    表字进先,济阴郡乘氏县人。

    善使大刀,路过河东解良的时候,点拨过关羽几句,并没有收徒之意。

    李进认为——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后来又点拨过颜良文丑,也算是结下了,师徒情缘。

    深入东部鲜卑,想砍鲜卑大首领,步度根。

    事情不成反被伤,后来带伤逃命,在范阳郡内的二龙山,被小屁孩周仓所救。

    救命之恩,无以为报。

    也教了几天,这才有了——关云长亡命天涯,周云天大义扛刀。

    再说并州李彦,对于传道授业,很是抗拒,更是孤芳自赏。

    总觉得教不出第一,作为师傅,会没有面子的。

    族中李肃,算是勉强的,入了他的法眼。

    悉心教授,又命人打造七十二斤重的画戟,供李肃习练。

    然而好景不长,神勇吕布一出现,李肃就被比下去了。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吕布年长,又是少年拜师。

    本来应该,比不过自幼得李彦指点的李肃才对。

    可是那吕布,天生神力。

    同样七十二斤重的画戟,到了吕布的手中,舞了几下,轻轻的一掰,断了。

    李彦大喜,命人抬出自己使用的方天画戟,交给吕布。

    吕布拿着方天画戟,舞了几十下,感觉还不错。

    本来按入门先后,定师门秩序的规矩,居然被李彦给改了——按年龄论长幼。

    这样一来,李肃的最后一丝骄傲,也被毫不留情的拿掉了。

    李肃原以为,吕布再怎么厉害,也得叫他一声师兄。

    然而李彦的决定,令李肃如坠冰窟。

    李肃负气,离家出走,到凉州一带建功立业去了,发誓一定要赶超吕布。

    李彦有了吕布,对李肃也就不那么在意了,只是告诉李肃——做不了天下第一,就不要以武将自居。

    李肃这才偃武习文,以谋士的身份,行走在凉州大地上。

    李彦悉心教导吕布,先是七十二路地煞戟法,后来又化繁为简,变成了三十六路天罡戟法。

    再后来,就是刘正,初遇吕布的时候,吕布已经练成了十八般戟法。

    然而九原县城与刘正一战,两人居然平分秋色。

    这才导致了,吕布虽然不甘心为谋士,但是师命难违,踏踏实实的,做了八年的丁原军主簿。

    直到吕布来到洛阳城,受到龙气的滋润,又灭了董卓军的威风。

    方天画戟,招式大成;共计九式,变化万千。

    吕布这才以武将之身,直面天下豪杰。

    李肃底气不足,依旧只能以参军的身份,在董卓军中效力。

    枪神童渊曾言:

    武将就是武将,哪有什么,永远的天下第一。画戟李彦,着相了。

    赵云的话说完,刘正总算是听明白了。

    敢情那吕布,自忖不是天下第一,才心甘情愿的,做了近八年的主簿。

    不但让武将从文,而且还干得有声有色的。

    画戟李彦的门风,果然不同凡响。

    这也难怪,历代但凡使方天画戟的人,都是文武双全,并立称雄于世。

    谁说吕布无谋,纵观青史记载——长安城中谋董卓,濮阳城下败曹操;

    徐州巧计得大位,射戟辕门领风骚。

    刘正吟诗之后,忙对郭嘉说:“奉孝,传令三军:小心参军李肃!画戟传人,不可小觑!”

    郭嘉领命,出去传达将令去了。

    贾诩说:“侯爷,文武之分,并没有那么绝对,而是哪方面略胜一筹,就以哪方面为主。”

    幸亏兴汉军上下,见机得早,不然的话,只怕会在李肃手上,惨遭败绩。

    正在这个时候,马超来报说:“侯爷,又有一支友军来到,是否出迎呢?”

    刘正说:“迎!”

    刘正命令马超,带着学生军,与众文武,一起去迎接友军。

    众人离营一里,便看见四师兄袁术,正在与对方主将叙话。

    看旗号,正是韩馥军。

    大军主将,正是冀州牧韩馥。

    刘正催马上前:“征北将军,兴汉侯刘正,见过冀州牧韩大人!”

    韩馥可不敢怠慢,毕竟征北将军,在名义上,有调遣冀州牧的权力。

    韩馥回礼说:“刘征北有礼了。”

    随后韩馥,又谈起了汜水关的战况。

    刘正忙把活捉董卓贼军,汜水关守将,镇东将军华雄的最新战况,向友军做了通报。

    正在这个时候,韩馥军大将潘凤求见。

    刘正见潘凤,身高八尺有余,很是威武不凡。

    韩馥得意的说:“这是我的无双上将,潘凤!”

    潘凤说:“小将潘凤,见过兴汉侯!”

    这赞拜的名号,也是有讲究的。

    军中称爵位,如果是自家人,那是表忠心。

    倘若是友军,那是在提醒众人——我不是你的人。

    韩馥为了表示亲近,这才以军中地位敬称。

    然而刘正,肯定是不能,把韩馥当成部曲来使唤的。

    五人齐聚会议亭,煮茶定大计。

    袁术说:“汜水关上,只剩下李肃了。”

    他肯定独木难支,不如联军群起而攻之,一定可以一战而下。

    孙策也说:“敌军无大将,李肃称大王。”

    孙策还想,报那一箭之仇。

    如今华雄成了阶下囚,不足为虑。

    然而汜水关,依旧在董卓贼军的掌握之中。

    大战一月有余,联军各部,除了兴汉军之外,都没有什么斩获。

    难道只有兴汉军上下,才是货真价实的英雄豪杰吗?

    孙策这话,有挑拨离间的嫌疑。

    然而结合当前的战局,又都是大实话。

    袁术知道孙策的心思,于是就笑而不语。

    鲍信与孙策仍有介蒂,在角落里闭目养神。

    韩馥初来乍到,也想建立威望,于是就说:“我有无双上将潘凤,攻克汜水关,应该不在话下吧?”

    刘正问潘凤——使用什么兵器呢?

    潘凤自称: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犹其擅长大斧。

    只是可惜,时运不济,一直都没有趁手的兵器。

    刘正听了之后,命马超回营,把血月巨斧,带到会议亭中。

    神兵利器,当由英雄豪杰来使用。

    一刻钟之后,马超带着血月巨斧,向刘正复命。

    刘正立即把血月巨斧,送给了潘凤。

    潘凤得了血月巨斧,使出了名震天下的三板斧功夫——一招风云变,再动星辰隐,三招日色尽,血月啸长空。

    好一个无双上将,好一个血月潘凤。

    比起汜水关将军胡轸来,这潘凤才是血月巨斧的真命天子。

    人斧合一,星辰再现。

    众人再看的时候,潘凤持斧而立。

    先拜了韩馥,再大礼叩拜刘正,感谢兴汉军的赠斧之恩。

    韩馥很满意潘凤的表现,若是他一言不发。

    韩馥反而不敢再用潘凤。

    大恩不言谢,这是天下人的行事准则。

    潘凤既然言谢,就代表着——赠斧之恩,业已了结;将来之事,另当别论!

    韩馥大笑说:“刘征北,我这无双上将,怎么样呀?”

    刘正称赞说:“英雄了得!”

    韩馥大喜,决定让潘凤搦战李肃,也好让天下人知道——冀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无双上将潘凤,可为天下英雄之首。

    刘正忙劝阻,李肃师出名门,又狡诈无比,大将轻出,只怕会凶多吉少。

    韩馥不听,他也坦言——早就听说过并州五原,画戟李彦的故事。

    然而李肃武将文谋,肯定是武艺未成,就得让无双上将潘凤,去称一称李肃的斤两。

    刘正无语至极——难道武将,做不了天下第一,就没有真本事了吗?

    刘正也有些后悔,血月巨斧送早了,看来得还给董卓军了。

    然而事已至此,只能听天由命了。

    刘正问马超:“孟起,潘凤与你相比,如何呀?”

    马超小声的说:“插标卖首之徒而已!”

    刘正吓得不敢说话了,潘凤与华雄相当,正处于一流武将巅峰。

    那李肃能得,画戟李彦的认可,想来也是不差的。

    至少是超级武将的水平,要知道,雁门铁狮张辽,也入不了画戟李彦的法眼呢?

    刘正猜想,参军李肃,有很大的可能是神将级别。

    毕竟超神吕布的同门师弟,能够与吕布平等对话,总不能差太多了吧?

    刘正说:“各位,李肃是吕布的师弟,不可轻敌呀!”

    然而在场的众人,都只是听说过吕布——杀父投董。

    至于吕布的战斗力,耳听为虚,谁也没有在意。

    连带着先谋刘备,再陷孙策的李肃,也成了土鸡瓦狗。

    刘正见众人,斗志昂扬。

    只得提议:待韩馥军,休整一番之后,再到汜水关下搦战。

    众人见刘正坚持,只得点头同意了。

第164章 潘凤之死

    三日后,风和日丽的,碧空万里无云,正是打仗的好天气。

    辰时,韩馥军出动,在汜水关下列阵。

    他先令韩猛压住阵脚,再令潘凤上前搦战。

    刘正见状,只得带着郭嘉,领着马超和黄忠,准备在关键时刻,救那潘凤一命。

    ……

    再说董卓军汜水关守将,只剩下参军李肃一个人了。

    如今联军又来了援军,令董卓军上下,如丧考妣。

    李肃本来打算,继续隐藏下去。

    不理会联军大将的挑衅。

    然而潘凤扛着的,是汜水关将军胡轸的血月巨斧,正在关下耀武扬威呢?

    战友的遗物,怎么可能,成为敌将的战利品呢?

    夺回血月巨斧,就成了李肃的当务之急。

    身后四万西凉铁骑,都看着呢?

    李肃已经别无选择了,只能出关一战。

    输了万事皆休,赢了还能拼死一搏。

    难怪有人说——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李肃终于明白了——责任决定选择。

    当四万西凉铁骑的身家性命,系于李肃一身的时候,他终于觉悟了——画戟李彦的传人,没有孬种。

    方天画戟的精神,与时代同存。

    李肃站在汜水关上,看着耀武扬威的潘凤,望着北方,呢喃着说:“师傅,弟子不孝。”

    责任所在,画戟启封。

    顷刻之间,李肃挂甲。

    又紧了紧战袍,命人牵出相伴了十多年的战马。

    又抬出了,七十二斤重的画戟。

    李肃摸着战马的头,那眼神格外的温柔——老伙计,委屈你了。

    从今以后,你不用老骥伏枥了。

    汜水关,将成为开启你我,武将生涯的起点。

    李肃命令:

    四万西凉铁骑,两万上城守关。

    其余的人,出关大战!

    说完,李肃飞身上马,那动作行云流水,毫无一丝违和的感觉。

    身后的西凉铁骑们,感觉参军李肃的气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们都有一种错觉——似乎面对的人是超神吕布,而不是参军李肃。

    拿起画戟的李肃,背负起了四万西凉铁骑的兴衰荣辱。

    李肃没有说话,画戟一挥,汜水关东门大开。

    一马当先,拖着画戟,直扑无双上将潘凤。

    刘正见李肃强袭,忙大吼一声:“汉升,救人!”

    黄忠立即张弓搭箭,大吼一声:“李肃匹夫,看箭!”

    黄忠神射,若是换了寻常武将,一定会非死即伤。

    然而李肃,可是画戟李彦的传人,超神吕布的师弟。

    画戟弯曲成弓,弹出一道劲气,击落了黄忠的麒麟吞羽箭。

    画戟再直,月牙拒血月巨斧,戟尖点潘凤咽喉。

    说时迟,那时快!

    好一个无双上将潘凤,良驹蹬里可藏身。

    然而躲过了人,却忽略了马。

    李肃的马,沉默了十多年,一朝出世,怎么可能毫无建树呢?

    马蹄奋起,后腿蹬出。

    可怜那无双上将潘凤,画戟下逃生,马屁间毙命。

    李肃回戟,潘凤飞首。

    良马负残躯,望韩馥军本阵而回。

    李肃巧斩潘凤,俯身拾起血月巨斧。

    交给左右亲卫之后,两万西凉铁骑,直扑韩馥军大营。

    韩馥见折了潘凤,怕韩猛有危险,忙命令全军后退。

    孙策军就暴露出来了。

    重伤初癒的黄盖,上前与李肃交战。

    一个回合,黄盖虎口崩裂,拨马便逃。

    李肃饶过黄盖,专心突破孙策军大阵。

    孙策上前交战,三个回合,也力竭而走。

    孙策军也丢下了,两百余具尸体,撤回到军营之中,凭险而守。

    李肃既然已经出战,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先退韩馥军,再败孙策军。

    两万西凉铁骑,连番胜利,更是气势如虹。

    李肃奋起画戟,催动战马,再会袁术军。

    刘正再也忍不住了,大喝一声:“铁壁校尉陈到何在,拿下李肃,扬我军威!”

    红马陈到,应声领兵。

    一团烈火,直击李肃,身后三千红衣卫,都是一片火红。

    火势燎原,切入了西凉铁骑之中。

    正是:

    饮血枪上寒芒闪,战鼓声中马蹄急;

    星火燎原红衣卫,耀武扬威正当时。

    西凉铁骑的钢铁洪流,遇上了红衣卫的坚不可摧。

    一场激斗,万军沸腾。

    周瑜整军回马,孙策再度冲锋。

    多年未闻的十面埋伏之声,再度在汜水关前的战场上,发出了命运的呐喊。

    小山坡上,周瑜抚琴,黄盖侍立左侧。

    十面埋伏,声声入耳。

    战场之中,孙策冲阵,韩当紧随其后。

    金戈铁马,步步惊心。

    再说陈到,饮血枪下三颌首,转眼之间,已到李肃身前。

    陈到怒吼:“李肃匹夫,休得猖獗,欺我联军无人吗?”

    李肃回骂:“无名之辈,兴汉侯抬举你,竟然不知道天高地厚了,合该横死。”

    画戟奇险,饮血枪也不凡。

    陈到得了刘正的指点,领悟了无招胜有招的精髄。

    随心所欲,信手拈来。

    饮血枪出,李肃胯下的马,突然惊慌失措。

    好像是虚惊一场,又好像是如芒在背。

    李肃怒了,画戟更急。

    陈到问:“李肃匹夫,还不下马受降吗?”

    李肃说:“陈到匹夫,你算什么武将呀,居然对付坐骑,一点儿风度都没有。”

    陈到冷笑。

    战马与人,都是同袍。

    并肩战斗,难道还要区分人和马吗?

    既然战斗打响,消灭一切,有生命气息的敌人,才是应有之义。

    怎么可能沽名钓誉,纵敌轻敌。

    李肃说不过陈到,就用画戟招呼。

    孙策即将杀到,韩馥军也有再战的嫌疑。

    李肃怕引起众怒,令联军群起而攻西凉铁骑。

    于是他就下令:

    西凉铁骑,退回汜水关中。

    陈到也得了将令:

    穷寇莫追!

    立即收拢红衣卫,交替掩护,退回本阵。

    孙策听着十面埋伏,催马如飞。

    三千孙策军,个个龙马精神。

    李肃关下列阵,待孙策军上前,双方距离二十步,才喝令:

    西凉铁骑——掷出铁矛。

    两万支铁矛,覆盖了整个西凉铁骑阵前,宽百米有余的狭长地带。

    特别是东门位置,更是重中之重。

    孙策见矛雨来袭,知道大势不妙,忙拨马就逃。

    反应快的人,被少量的铁矛刺中,带伤而回。

    反应稍慢的人,身中数支铁矛,当场死于非命。

    在短短三息的时间里,百余名孙策军将士,成了刺猬,战死沙场。

    就连孙策的嘴,也被铁矛擦了一下,成了血盆大口。

    可怜孙策军,真是流年不利呀。

    ……

    再说陈到,回到兴汉军阵前。

    郭嘉问:“叔至,李肃的战斗力怎么样呀?”

    陈到回答说:“扮了十来年的猪,老虎没有吃到,反而把他自己,弄成了猪。”

    陈到凭借着感觉,分析起了李肃的状态。

    陈到断言——李肃还没有适应,武将的角色,对于画戟的掌握,也不是那么的得心应手。

    赵云问:“叔至,依你判断,李肃回归巅峰状态,需要多长时间呢?”

    陈到回答说:“子龙,这可说不准啊!”

    毕竟谁也不知道,李肃的武将天赋,究竟有多强。

    这完全就是,因人而异。

    少则三、五天,多则七、八天,李肃就会恢复正常。

    到时候联军的处境,只怕会更加艰难。

    刘正问:“奉孝,联军折了潘凤,大事不妙啊!”

    无双上将潘凤战死,虎贲将军李肃,更是成了联军的头号大敌。

    韩馥的胆,都已经被吓破了。

    韩馥军上下,畏惧李肃如虎,不堪再战。

    孙策军倒是士气可用,然而周瑜,私心又重。

    他肯定不会同兴汉军,齐心协力,拿下汜水关。

    到头来,攻打汜水关的重任,还得靠兴汉军哪?

    郭嘉说:“侯爷,还是到会议亭走一遭吧!”

    毕竟是联军讨董,兴汉军表现得太抢眼了,联军成员,一旦羡慕嫉妒恨,就该扯后腿了。

    刘正也觉得,孙策军和其余三支队伍,应该拿出,讨董的诚意了。

    ……

    会议亭中,依旧品着功夫茶,开始了唇枪舌战。

    郭嘉抛砖引玉:

    孙太守,李肃之能,你们已经领教过了。

    这还是他,多年压抑的结果。

    要是李肃,恢复了巅峰水平。

    联军的处境,只怕会陷入不利的境地。

    战不能战,退又不敢退。

    周瑜问:“孙策军缺粮,你们几家,就看着友军挨饿吗?”

    袁术点了点头,示意李丰开口说话。

    李丰说:“袁术军,愿意出粮三千斛,换取孙策军,正面进攻汜水关。”

    审配也得到了,韩馥的授意,于是就提出了,两千斛粮草,换取孙策军出战。

    鲍信军也不能袖手旁观,直接出两千斛粮草。

    郭嘉最后总结说:“孙太守,我们四家,愿意出粮一万斛,换你们孙策军打头阵。”

    孙策见粮草问题,已经解决了,于是就豪气干云的说:“只要粮草到位,孙策军立即出战!”

    由于事关讨董大计,各部的行动效率很高。

    两个时辰之后,万斛粮草,就到了孙策军的大营。

    孙策看着,堆积如山的粮食,眉开眼笑的。

    只有周瑜,百思不得其解。

    毕竟粮食可是三军命脉,如此轻而易举的,拿出万斛粮草,这其中,难道就没有,什么阴谋诡计吗?

    刘正可是有名的铁公鸡,怎么可能,痛痛快快的,给孙策军好处呢?

    神谋郭嘉,可不是糊涂虫。

    这其中的算计,让人无法想明白。

    然而不等周瑜想明白,孙策就已经开始了新的动作。

    孙策命令:

    黄盖树旗招兵,多多益善!

    流民百姓,蜂涌而至。

    短短一个时辰,就招纳了流民万余人。

    孙策军的总人数,居然成了,仅次于兴汉军的一支队伍。

    难道这就是,兴汉军的阴谋吗?

    周瑜也是懵逼了,这样的阴谋,孙策军上下,还是蛮喜欢的。

    粮草限制了,周瑜的想象力,等他想明白的时候,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不想上,也得上!

    孙策军膨胀了,很多问题就会,接踵而来。

    万斛粮草,堆积如山,孙策军的粮仓太小了,简直就是致命的短板。

    ……

    孙策军大营的动静,被汜水关上的李肃,看得一清二楚。

    李肃心想,要是偷袭烧掉,孙策军的粮草。

    孙策军就会不战自溃,再也对汜水关构不成威胁了。

    李肃却忘记了——被逼上了绝路的孙策军,才是最可怕的。

    李肃在汜水关的,中军大帐中,召开了作战会议。

    李肃决定:

    强袭孙策军大营。

    目标——烧粮。

    西凉铁骑,剩下的都是,有勇无谋之辈。

    他们对于李肃的决定,根本就提不出,任何的建设性意见。

    就这样,李肃开始了,行动起来。

    他先是命人准备好,三千副马蹄布和马笼头。

    接着就是猛火油,以及一万支火箭。

    最后就是,让三千名西凉铁骑,饱餐睡觉。

    布置好任务之后,李肃命令亲卫:

    记得关注沙漏,于二更时分叫醒我。

    左右领命,亲自让李肃,校对沙漏,并且放在值班室里。

    李肃弄好之后,就回去睡觉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眼看二更将至。

    李肃的亲卫,揉了揉,睡眼朦胧的双眼,跑去叫他起床了。

    李肃翻身坐起,当即传令出击的将士,做好准备,开始进食,喂马,上马笼头,裹马蹄布。

    紧接着,李肃洗漱进食,披挂整齐之后,就走出了中军大帐。

第165章 孙策出战

    三更时分,李肃带着三千西凉铁骑,悄悄的靠近了,孙策军的大营。

    看着露天存放的,万斛粮草。

    李肃喜出望外,直接下令——烧!

    孙策军白天忙着招募流民,整顿编制。

    从上到下,都累成了狗。

    到了晚上,都睡得格外的香甜。

    周瑜还做了一个梦,梦到吃烧鸡。

    他还梦到,负责烤鸡的孙策,屁股居然着火了。

    周瑜梦到这里,情不自禁的笑了起来。

    这一笑可就惹恼了孙策,孙策把霸王枪当成了棍子,一棍子敲在周瑜的屁股上。

    周瑜吃痛,人就醒了。

    他一睁眼,就吓愣了——堆放粮草的地方,居然起火了。

    这还了得吗?

    周瑜大吼一声:“来人,击鼓!”

    亲卫忙举起鼓槌,敲响了起床鼓。

    孙策军上下,闻鼓而起。

    说来也是奇怪,李肃居然只烧粮草,不杀一人。

    忙活了一夜之后,孙策和周瑜回到中军大帐。

    黄盖走了进来,孙策忙问:“黄叔,新招募的流民,都跑了吗?”

    黄盖欲言又止,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周瑜说:“黄将军,有什么话就直说。大家好一起,谋划应对之策。”

    黄盖说:“不仅没有少,还多了三千。”

    说来也奇怪,流民碰上战斗,不仅没有逃跑,反而越聚越多,这让周瑜有些坐不住了。

    孙策也吓得,不敢说话了。

    一想到那空荡荡的粮仓,还有外面,那一万多张吃饭的嘴。

    孙策就不寒而栗,这样的计策太狠了。

    孙策问:“公瑾,现在应该怎么办呢?”

    周瑜说:“伯符,没有办法了,拿命拼吧!”

    周瑜自负智计过人,却没有想到粮草,却成了孙策军的致命软肋。

    如今联军的先锋大军各部,已经兑现了承诺。

    要是孙策军敢反悔,肯定会遭到更多的诘难。

    更何况越来越多的流民,已经把孙策军,逼到了绝路上。

    孙策问:“公瑾,让大军送死的事情,咱们怎么能够,下得了这个命令呀?”

    周瑜说:“这是阳谋,孙策军已经没有挣扎的余地了。”

    联军既想要汜水关,又不想自身损耗太大。

    这才有了支援粮草,让孙策军打头阵的谋划。

    难怪给粮草的时候,另外四家都格外的痛快呢?

    原来是想,把粮草摆出来,让流民们,看到孙策军的盛况。

    难道设谋的人,早就已经算计到了——孙策军,会大肆招募流民,扩充军力了吗?

    周瑜心想,这样的对手,实在是太可怕了呀!

    孙策还是不肯死心,总想着垂死挣扎一下,没准儿一不小心,就上岸了呢?

    孙策问:“伯符,那么多张嘴,咱们是要说,孙策军中,已经没有粮草了,他们会信吗?”

    周瑜垂头丧气的看着孙策,没有好气的对周瑜说:“伯符,换作是你,你会信吗?”

    孙策脱口而出,对周瑜说:“当然不信!”

    话才出口,孙策就愣住了。

    流民们,只会认为,是孙策军故意撒谎,好克扣口粮。

    一旦流民闹事,就会危及大军的安全。

    找友军借,就更加不可能的了。

    大家的粮草,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偶而支援一下,那是作为友军的一点心意。

    总不至于,明目张胆的吃大户,让友军出粮,替孙策军养兵吧?

    可是人已经招好了,强行遣散,那可就是,失信于流民。

    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周瑜说:“伯符,准备一下,强攻汜水关吧!”

    要不然的话,孙策军熬不过三天。

    孙策说:“好,命令后勤,把粮食都拿出来,让所有的人,都吃顿饱饭。”

    这是一顿赶死饭,也是断头饭。

    流民们吃得眉开眼笑的,毕竟是军中吃食,当然不是特别的美味。

    然而对于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流民们来说,一顿饱饭,就是过年。

    这样的待遇,打着灯笼都找不呀。

    吃饱之后,就是上战场了。

    孙策亲自带队,是第一波冲锋陷阵的队伍。

    五百孙策军老人,再加上三千流民。

    抬着简单的登城梯,就那样乱哄哄的冲锋。

    这个时候的流民,还是很纯朴的,吃人家的饭,受人家约束。

    孙策带头一冲,五百人立即跟上。

    士气很快就调动起来了。

    第一波三千五百人,居然在损失了千人之后,登上了汜水关。

    李肃见势不妙,忙调五千西凉铁骑上城。

    孙策知道李肃厉害,为了打开局面,绕过李肃,在西凉铁骑中左右冲突。

    黄盖的第二梯队,一千孙策军,四千流民队伍。

    也吃饱喝足了,开赴到了战场上。

    大军沿着,孙策开辟的道路,鱼贯上城。

    李肃忙调一万生力军,替换城上的五千西凉铁骑。

    激战一个时辰,孙策军战死超过五千人,大多都是流民。

    然而西凉铁骑,也损失超过了两千。

    大多都是,西凉铁骑,被流民分割包围之后,由孙策和黄盖带队,进行绞杀。

    周瑜焚香净手,于小山坡上摆开琴案。

    十指点弦,余音袅袅。

    十面埋伏之声,穿透碧霄。

    作为第三梯队的韩当,看着全神贯注抚琴的周瑜。

    他叹了一口气,留下了五百孙策军精锐,保护军师周瑜。

    随后,他就带着剩下的人,饱食之后,冲上关城,消耗人命。

    孙策已经杀红了眼,他把流民也当成了战友,只能机械的报仇雪恨。

    然而流民,分割西凉铁骑的速度,越来越快。

    杀得手软的孙策军,绞杀西凉铁骑的速度,已经渐渐的脱节了。

    李肃已经换上了,第二批生力军,又是一万名西凉铁骑,投入了战斗。

    韩当上城之后,双方在关城上的兵力,就人数相当了。

    然而孙策军久战疲惫,西凉铁骑,全部都是生力军,更是训练有素。

    周瑜的十面埋伏,横空出世之后,整个孙策军上下,热血沸腾了。

    无论是主力精锐,还是新募的流民,只要还活着的人,全都满血状态。

    一场混战,直到黄昏时分。

    周瑜已经累得吐血了。

    身心疲惫的他,在晕倒之前,传令鸣金收兵。

    李肃也累成了狗,见孙策军退走,更不敢出城追击。

    一天的激战,李肃命人清点战损。

    孙策军战死,超过万人。

    西凉铁骑,战死三千,受伤五千。

    其中有近九成的人,是在十面埋伏声中,或伤或死。

    周瑜的能力,果然非同凡响。

    李肃终于明白了,真正的万人敌,有两种:

    一种是绝对武力值的巅峰,成为别人仰望的对象,一个名字,就是一种威慑。

    另外一种就是用谋,一个算计,万军俱灭。

    这样的人,或许会寂寂无名,一旦名扬天下,那就是对手的噩梦。

    周瑜就是那样的人。

    李肃也算是一流的谋士,但是他自忖不及周瑜——至少在狠辣的程度上,逊色三分。

    看着被孙策军拼掉的,三千西凉铁骑,李肃终于有了,一个新的决定——撤!

    联军越聚越多,更是对汜水关志在必得。

    今日孙策军,引流民成大军,血拼西凉铁骑。

    他日可能换成袁术军,韩馥军,甚至是鲍信军。

    至于兴汉军,李肃反而不会怀疑。

    一支有理想的军队,是不会靠着牺牲普通人,来成就丰功伟绩的。

    事不宜迟,李肃命令:

    西凉铁骑,秘密准备,三更时分,大军分批撤退,到虎牢关。

    至此,汜水关的战斗,算是暂时的结束了。

    双方战斗损失:

    联军方面,折损近两万人马。

    董卓军方面:折损万余。

    以李肃的撤退而告终。

    ……

    午夜,兴汉军大营之中。

    刘正与郭嘉等人,正在开会。

    郭嘉说:“文和,这场一万斛粮草引发的血案,你居功至伟呀!”

    贾诩冷冷的说:“这可不是我的功劳,李肃配合得恰到好处,孙策军也是鼎力支持。想要不成功都难呀!”

    刘正说:“文和,你这一谋,汜水关就到手了。”

    众人百思不得其解,刘正只好解释。

    西凉铁骑是精锐部队,李肃也是聪明人。

    如今到了拼消耗的地步,汜水关之东,沃野千里,流民百万。

    西凉铁骑,敢拼吗?

    他们拼得起吗?

    赵云说:“只是这终究……”

    贾诩打断了赵云的话,面无表情的问他:“子龙,西凉铁骑,就摆在那里,不拿人命填,行吗?”

    贾诩以白马军为例,一战灭掉汜水关将军胡轸之后,白马军也伤亡过千。

    真要拼掉,五万西凉铁骑,兴汉军就得全军覆没了。

    这样的损失,兴汉军,根本就没有能力承受。

    慈不掌兵,兴汉军,是属于九郡百姓的,不是个人私产,容不得败家子的存在。

    刘正说:“好了,有多大的力量,就办多少事情。”

    兴汉军,是九郡的主心骨,不容有失,至于别人的牺牲,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死道友不死贫道!

    就是为了,在将来的某一天,可以让道友,也不用死了。

    赵云深受震动,原来兴汉军——也不是万能的。

    走出幽州之后,才看到了被牺牲的人,才是主流。

    汜水关血战这么久,流民们的被牺牲,才算解决了,联军面临的困境。

    刘正命令:

    廖化和龚都,带着特战营,潜入汜水关,先确定李肃,是否已经离开了;再排除汜水关中,可能存在的危险。

    刘正自忖:就算李肃没走,特战营,也可以全身而退。

    廖化和龚都同时领命,立即出征。

    顺利的进入了,汜水关之后,发现关中空无一人。

    再检查粮草辎重,只见大门上留有一封信。

    上面写着:

    粮草辎重,转运艰难;本待火焚,又恐不义。

    兹将府库物资,悉数赠送兴汉侯刘正。

    虎贲将军李肃,敬上。

    廖化拿着信,对龚都说:“参军李肃,果然名不虚传。”

    龚都问:“元俭,李肃为什么会知道,兴汉军是第一个进城的呢?”

    廖化回答说:“直觉!”

    这是超级谋士之间,智慧的较量。

    李肃认为,兴汉军的能力,是最强的,也敢拼。

    周瑜也可以看穿,然而孙策军,除了孙策本人,别人无法胜任,探听李肃虚实的任务。

    周瑜可不敢,拿孙策的生命,来作为赌注,与李肃豪赌一场。

    这就是廖化,分析出来的结果了。

    龚都问:“侯爷,难道就可以,拿咱们兄弟的命,跟李肃豪赌一场吗?”

    廖化回答说:“富贵险中求!侯爷这是相信咱们兄弟,还有特战营的能力。”

    廖化更是——信心满满的指出,纵观整个汉室天下,能够全身而退的,也就只有特战营了。

    天罡地煞卫,既然选择了,兴汉军,就得拿出真本事来,搏出一个锦绣前程。

    龚都总算是释怀了,毕竟特战营已经成立两年了,军中比试门门优,战场勋绩样样无。

    如今到了汜水关战场,也不过是小试牛刀,替骁将俞涉,出了一口恶气而已。

    特战营,是兴汉侯刘正,倾注心血最多的一支部队,要是再交不上满意的答卷,只怕会引起,全军上下的不满。

    廖化见龚都不再抱怨,忙命令:

    天罡分队——搜索进占要害部门。

    地煞分队——确保选定的,兴汉军驻地的,绝对安全。

    至于汜水关的,具体情况,就让友军各部,自行摸索去吧!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635/ 第一时间欣赏兴汉使命最新章节! 作者:开先洞人所写的《兴汉使命》为转载作品,兴汉使命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兴汉使命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兴汉使命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兴汉使命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兴汉使命介绍:
科技进步,基因研究进入高速发展阶段,MK基因研究基地在比对唐代古尸与汉代古尸基因时发现:唐代古尸的基因发生了变异。为了探寻基因变异的真正原因,助理研究员刘正乘坐兴汉1号穿越时空,前往汉代。由于电磁风暴的突然爆发,时空机发生故障,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且看刘正在群英荟萃的架空三国里收赵云,战吕布,劝贾诩,得郭嘉。勇斗豪强世家,开启兴汉使命!
为华夏打下一座铁桶江山,让汉字大旗成为永恒。兴汉使命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兴汉使命,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兴汉使命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