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兴汉使命TXT下载兴汉使命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兴汉使命全文阅读

作者:开先洞人     兴汉使命txt下载     兴汉使命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405章 东海大学

    甘宁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回转东莱海军基地,而是向刘正提交了一份关于在东海郡修建海军大学的计划。

    刘正看了甘宁的计划之后,决定让甘宁向五相权为机构进行答辩,论证计划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在答辩会议上,甘宁坚持认为海洋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想要深入细致的研究,必须要进行基础教育方面的投入,海洋事业的繁荣需要大量的人才作为支撑。

    随着兴汉国海上贸易的繁荣,大量的百姓在海洋和陆地之间来回的奔波,许多新的问题包括疾病预防,食品安全,以及文化交流等,都有可能打破旧的常规。

    海军常年周旋于海上,很有可能在回归陆地的时候,发现自己居然与时代脱节了。如何解决思想代沟,就成了海军需要立即着手解决的难题。

    还有就是战略战术方面的调整,毕竟出海之后,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不仅会改变海军的治军标准,很有可能演变成不可化解的海陆冲突。

    筹建东海大学,就是为了研究这些全新的课题,培养基础人才,把海洋探索当成海军的战略目标。

    陆地面积有限,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事实。然而海洋却是比陆地大了很多。兴汉国可以向海洋索要土地。至于如何从海水的包围圈中获得土地,这就需要专业的人材去研究。

    十年前兴汉国的人口不过一千多万,如今人口数量已经突破了四千万。照这样下去,估计用不了多久,兴汉国就得人满为患了。

    华夏拥有的土地是有限的,而人口增长的潜力却是无限的。特别是医疗卫生体系逐渐的完善以后,兴汉国的人口增长是在逐年增加,平均每个家庭都有添丁进口。

    据梅园政事堂的人口统计,在过去的一年之中,新增婴幼儿达到了八百万,其中成功养活的也达到了七百万。

    全民生育的政策,让兴汉国每年的新增人口一直在逐步的提升。如今整个华夏的总人口已经突破了一亿,比起黄巾军大起义前夕的五千万人口,足足增长了一倍。

    这还是各大诸侯勤修内政,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和推广新式农业技术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然而农业发展已经进入了瓶颈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根本就没有办法取得突破性进展。

    如何缓解人口激增而土地不变的人地矛盾,就成了所有兴汉国中有识之士的当务之急。面对这样的情况,梅园政事堂可以有两个选择:

    一是发动中原大战,用战争消耗人口,从而化解人口增长带来的新式压力。

    只不过这也不切实际,如今中原一带的人口突破了两千万,特别是豫州和司隶,重新变成了人口稠密的区域。

    一旦兴汉军拿下中原,人口压力就会成为最大的障碍。农业技术方面的进步,已经让激增的人口给抵消。倘若应对不当,很有可能拖累整个兴汉国。

    二是武装移民,只不过华夏百姓安土重迁,如何解决百姓的思想问题,是摆在移民大计前面的拦路虎。

    想要解决思想问题,得投入专门的人才和资源进行研究。创办东海大学,已经成了研究海洋问题的当务之急。

    甘宁还指出,东海大学将分为五大部门:海军人才培养基地,船政技术学堂,海洋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心,移民研讨机构,海洋疾病研究与控制部门。

    这是一所综合性的大学,凡是与海洋相关的课题都可以研究。

    医相华佗对于陆地上的疾病预防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体系,对于甘宁提出海洋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不仅投了赞成票,还抽调了资深的医学理论研究专家组,由张仲景带队入驻东海大学,从事相关的研究。

    政相鲁肃则是提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办学的经费从何而来呢?

    甘宁早有准备,前期费用由海军部门独立承担,一旦基建完成之后,东海大学将通过代为培养的办法,实现自主办学,自负盈亏。

    糜氏集团,兴汉集团,忠勇集团,张氏集团等有志于海外贸易的商家,将会提供七成以上的办学经费。

    鲁肃见东海大学不用梅园政事堂拨款,就不再阻挠甘宁的提案,只是提出了一个额外的要求——东海大学每年向梅园政事堂提供一百名海洋方面的人才。

    甘宁为了获取鲁肃的一票支持,二话不多说就同意了梅园政事堂的要求。

    法相沮授仔细的考虑了一下,决定派人进入东海大学,认识海洋,了解海洋,并推动海洋立法。刘正给了立法部门一个长期的任务——凡是兴汉军到达的地方,法律的触角必须要延伸过去,切实的做到有法可依。兴汉国的旗帜下,没有法外之地。

    甘宁的答辩成功的解决了海外立法难的问题,或者是根本就没有人认识到——海洋之上也必须要立法,大海之中有的是资源,船队到达一个新的地方,法律也必须要跟上。

    法相沮授的支持,让甘宁成功了一半。军相吕布不了解海洋,直接投了弃权票。

    商相甄宓对于东海大学的创办十分支持。到了这个时候,甘宁的提案已经成功的通过了。

    面对拥有一票否决权的兴汉王刘正,甘宁还是选择了坚持说服。

    刘正问:“兴霸,关于东海大学的定位是什么呢?”

    甘宁犹豫了,提案上只是提出了东海大学的办学方向,至于这所学校的归属,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方案。

    到底是海军的附属大学,把东海大学列为海军的下属单位,由兴汉军总参谋部管理;还是让东海大学独立办学,与海军形成单纯的合作关系呢?

    两种方案都有利有弊,军人插手教育,总会是有一些后遗症的。刘正倒是不担心甘宁会有私心,只是现在不明确东海大学的直属领导机构,将来就会不断的扯皮。

    甘宁说:“还请王爷明示!”

    刘正觉得,关于东海大学,还是要定性为专业型海洋人才培养的大学,而不是海军的下属单位。

    除了南山军校由总参谋部直属管理以外,其余的大学一律有梅园教育管理中心负责领导。

    东海大学拥有替海军培养人才的职能,关键还得替商部,法部,医部提供专业技术人才,这就意味着服务对象的多元化,从而只能定性为教育机构,而不是所谓的军事机构。

    南山军校的服务对象只有兴汉军,作为军事机构是当之无愧的。

    甘宁听了之后,总觉得海军似乎当了一回冤大头,不过他还是同意了刘正的意见。

    刘正的两票赞成,让东海大学以六票赞成,一票弃权的绝对优势宣告成立。

    关于校长的人选,甘宁提出了吕蒙,甘若男,陆逊三个候选人。

    吕蒙作为海军督帅,自动失去了候选人的资格。

    甘若男与陈达也进入了谈婚论嫁的阶段,也无法当选东海大学的校长。

    关于陆逊的资料,就摆在了五相和刘正的面前。

    最后投票表决,陆逊全票当选为东海大学的校长,负责创办兴汉军海军人才培养学校。

第406章 培养儿媳

    东海大学获得了办学资格之后,陆逊全票当选为第一任校长,负责相关的筹建工作。

    刘立离开之后,刘正把培养辛宪英的任务交给了甄宓。他打算给儿子打造一位贤内助。至于将来的事情,相信孩子能够学会取舍。

    刘正不想干涉孩子的感情问题,只是为了兴汉国的长治久安,对于辛宪英的培养也不能放松,有一手准备总是好的。

    甄宓望着一本正经的刘正,有些担心的问:“王爷,你这样大力的培养儿媳妇,要是将来继祖不满意的话,又该怎么办呢?”

    刘正回答说:“不满意好啊!要是继祖真的有本事反抗老子的这个决定,又能找到一个超越辛宪英的姑娘,我倒是不会介意他的自由恋爱。否则的话,还是乖乖的听话好了。”

    甄宓摇了摇头,替刘立默哀一柱香的时间。说起下一代的培养,有几个人能够做到这样——直接把一个不到十岁的兴汉王世子,扔到民间放养,还不准备养父养母,更不允许他在五大山城逗留。

    辛宪英已经进入了梅园中学,在文化知识方面有甄宓给她开小灶,至于武技培养方面,东方月可是闲了好长一段时间了,每天都在全心全意的训练小徒弟。

    轩辕无双负责教授辛宪英的谋略,只不过最近教的是最基础的三十六计,对一个叛逆的小女孩来说实在是枯燥乏味到了极顶。不过面对神谋级别的老师,辛宪英的小聪明都派不上用场了。

    儿行千里母担忧,林小妖自从刘立离开之后就一病不起了。刘正只能花时间陪伴她,专心致志的照顾她。只不过在是否召回刘立的问题上,刘正的心是铁打的,坚决不肯让步。

    林小妖的心情不好,病也就迟迟不能痊愈。刘正只得开诚布公的与她谈了一次,最后总结似的对她说:“小妖,你我夫妻多年,如今兴汉国内忧外患,内有世家虎视眈眈的看着咱们。多少兴汉币进入了世家的仓库,加印就是自寻死路,不加印又无法支撑商业的繁荣;外有各路诸侯随时准备反扑,兴汉军面临着三线作战的风险,稍有不慎就是灭顶之灾。”

    刘正不知道该怎么继续往下说,刘立作为兴汉王世子,不能按步就班的培养。慈母多败儿,温暖的梅园只会腐蚀孩子的心智。倘若没有足够的见识,将来怎么应对世家的反扑呢?

    林小妖无话可说了,孩的出生就意味着即将承担的责任,作为兴汉王的世子,刘立根本就没有放弃的权力。除非他突然夭折了,否则的话,想要做一个太平公侯都不可能。

    就像刘正所说的那样——作为兴汉王的世子,刘立的一生就已经注定了。不认真的努力就会失去生存的权利,努力的程度不够,同样会变成一个悲剧。

    兴汉国已经建立起来了,四千多万百姓在这片土地上生存,刘立肩负了大义,就失去了说“不”的机会。

    刘正已经给了刘立十年的优势,这就是一个父亲的私心吧!只是为了巩固国本,增加子嗣也是很有必要的。更何况让东方月等女入主梅园,就必须要给她们一个交代。母凭子贵是一个永恒的道理,也是束缚女人的唯一手段。至于以后会怎么样,就得看孩子们的造化了。

    林小妖不敢再郁结了,都已经到了这一步,刘正与刘立之间由父子之情转变成了权力斗争。她必须要好好的活着,将来才有机会调节父子矛盾。万一她不在了,就意味着刘立的世子之位不保。

    作为一个母亲,为了儿子也得好好的活着。刘正把这些话告诉林小妖,就是要让她明白——不能成为儿子的负担。

    刘立的地位十分的脆弱,必须要有母亲的呵护才能稳固。兴汉国已经成长壮大了,不是简简单单谁就可以左右的,刘正也不能例外。

    为了增加刘立的优势,刘正已经在安排培养儿媳妇辛宪英了。不过目前最关键的人,还是林小妖,她必须要好起来,给儿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林小妖问:“王爷,要是我不在了,继祖会怎么样呀?”

    刘正摇了摇头,缓缓的说:“你要是在继祖成长起来之前倒下了,他一定会死。我是兴汉国的王,没有资格保护我们的儿子。”

    父子之间唯一的联系纽带,就是孩子的母亲,要是母亲出事了,父子一定会反目成仇。刘正也不敢保证不会对失去了理智的儿子痛下杀手。

    为了兴汉国,已经牺牲了太多的人,流了太多的血,刘立作为兴汉王的世子,也没有办法置身事外。一旦他成了兴汉国发展的障碍,就会遭到致命的打击。

    林小妖终于觉悟了,她的前半生为了丈夫担惊受怕,这后半生必须要为了儿子而坚强。梅园不会有宫斗,毕竟兴汉王宫只有五个女人,想要争风吃醋也难以掩人耳目。

    只是孩子之间的竞争肯定是少不了的,优中选优才是王者之道。刘正已经给了长子时间上的优势,再要拉偏架那是不可能的。至于所谓的兄友弟恭,在王者之家是不会存在的。

    安抚好了林小妖之后,刘正又投入了新一轮的内政建设,特别是设立在南山深处的地下研究中心,更是他重点关注的研究项目。

    负责蒸汽研究的马钧,已经进入了实物制作阶段,蒲元作为兴汉国第一铁匠,专门替他打造一些稀奇古怪的机关配件。

    关于橡胶的应用,已经在铁壳船上得到了检验,马钧也试着加以利用。

    刘正观着了第一台组装蒸汽机的实验,当燃料箱中的煤在鼓风设备的辅助下红红火火的烧起来的时候,水箱中的水开始冒出了蒸汽,然后沿着固定的管道流动,从而推动滑轮组翻转。

    只是水箱中的水很快就烧干了,外壳就开始了急速的升温。而输送蒸汽的管道由于温差的原因,居然积存了不少水滴,内外受热不均,居然直接炸裂了,积水浸入了燃料箱,最后就熄火了。

    刘正也觉得很奇怪,马钧弄出来的蒸汽机,不就是煤炉上烧开水的样子吗?

    只不过是把水炉变成了一个整体,只留下一根出气管,让水蒸汽推动滑轮组运动,从而达到提升重物的目的。

    只是滑轮组目前只能吊起一块十斤重的铁块。

    刘正看完之后,就对马钧说:“这个蒸汽机还没有实用的价值,需要解决输气管道的积水问题,还有就是冷却水的循环利用问题。建议蒸汽机研究小组的人,在泉州港的港口位置上,建设一座蒸汽机房,通过扩大体积来增加蒸汽机的动力,从而推动滑轮组进行装卸工作,再从实践中总结经验。”

    马钧点了点头,拿着刘正的手令向黄忠要了两个屯垦团,专门负责第一座蒸汽机房的建设,一旦成功,泉州港的港口通航能力将会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目前港口的装卸是人力操作,速度慢不说,滑轮组的承载能力也小得可怜。

    刘正决心把蒸汽机房用到港口装卸上。一旦试验成功,将会迈出标准化集装箱最至关重要的一步。

    只有装卸能力达标了,才能顺利的推动海运业的标准化建设。

    林小妖终于好起来了,这让刘正的脸上多了一些笑容,只是在午夜梦回的时候,他总是一头的冷汗——岁月是一把杀猪刀。

    刘正突然想起了收集十玺的任务。如今还缺四象玄武玺,五行火玺,五行土玺,以及五行水玺。是时候派出暗卫了,关于这四颗玉玺的位置,只有一个大概的方位。

    情报部高速的运转起来,为了延年益寿丹,刘正也是拼了。

第407章 玄武之玺

    河内温县,司马家老宅。如今已经变成了白马副将黄叙的将军府。

    八岁的儿子黄浑拿着一根钓杆,趴在后院的废井边上钓青蛙。

    突然,钓钩似乎挂住了什么东西。黄浑力气小,小脸通红也拉不上来。这小子居然继承了爷爷黄忠的驴脾气,突然运足了力气猛的往上拉。

    线断人倒,屁股扎上一个块锋利的石锥。反手一摸全是血,吓得黄浑哇哇大哭起来。不管有没有大事儿,哭就对了,这是孩子多年挨揍总结出来的经验。

    正在厨房忙活的甄荣听到孩子的哭声之后,连忙跑出了屋子。黄浑一见母亲拿着面杖的样子,吓得他不敢哭了,只是一时半会儿停不下来,偶而的抽泣一下,以此表示他还在伤心。

    黄叙例行巡城回家,恰巧碰上了这诡异的一幕,甄荣忙丢掉了手中的面杖,慌不择言的解释说:“不是我!”

    眼见为实,这让黄叙的脸色很难看,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的矛盾,基本上是难以调和的。

    黄浑见父母有吵架的趋势,就知道自己闯祸了。他忙指着自己的屁股对黄叙说:“父亲,真不关母亲的事儿。”

    黄叙无语了,居然连屁股都开花了,这可是证据确凿,还有解释的必要吗?他一直反对打孩子,可是甄家一向以家教严格著称——黄金棍下出好人,三棍打出大孝子。甄荣当了家之后,一直奉行祖传的棍棒教育。

    黄浑还算听话,挨揍的次数也不多。只不过甄荣似乎对打孩子情有独钟,甚至还喊出了一个口号——不打不成才。黄叙说了很多次,也没有什么效果。再说他一个常年在外带兵打仗的男人,根本就没有功夫过问家里长家里短的琐碎事务。只是偶而休假的时候,才有机会成为孩子的守护神。

    后来梅园幼儿园开办起来之后,黄叙一锤定音,把挨揍的儿子送进了梅园。甄荣舍不得儿子,哭得格外的伤心。然而为了孩子,他还是狠下心把人给送走了。

    这一走就是好几年,好不容易上了梅园小学,兴汉王刘正才找个机会,全面的革新了兴汉国的教育制度。明文规定了正式的寒、暑两个假期——寒假为期一个月,春节前后各半个月,好让一家人吃顿团圆饭;至于暑假,暂定为两个月,让孩子与父母一起生活,以免造成家庭教育的缺失。

    甄荣没有儿子可以打,似乎常常做噩梦。梦醒之后,揪住黄叙就是一顿胖揍,打完之后又捂着脸哭了起来。当打孩子成为一种习惯,她的生命之中就多了一些暴力因子。

    如今黄浑休假在家,甄荣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黄叙本以为可以过几天安生的日子,没有想到——老婆不哭儿子哭,总有一个家庭成员得流泪。

    甄荣受了委屈,本能的就要跟黄叙吵架。女人最不能忍受的就是男人的误会。可是天大地大儿子最大,她一见到黄浑受伤,就来不及替自己辩解了,忙转身回屋取出了小药箱,小心翼翼的替儿子治伤。

    一刻钟之后,黄叙拉着老婆孩子开家庭会议,打算一劳永逸的解决家庭暴力的问题。黄浑才有了机会向父亲开口解释。

    甄荣本来想要证明自己的清白,如今儿子率先开了口,她也就没有心思斤斤计较了。一个懂事的儿子再加上一个专横的男人,计较太多老得快。

    黄叙听完之后,认真的对老婆孩子说:“据温县的老人说,后院的那口废井已经有千年的历史了,按理说不应该存在安全隐患。如今反断钓钩,这其中的问题必须要查个一清二楚。在事情没有弄清楚之前,后院废井方圆十米列为禁地。”

    为了探寻废井的秘密,黄叙召集五十名亲卫,在废井周围拉起了警戒线,然后准备亲自下井。

    亲卫队长说:“将军身负重任,还是让末将下井走一回吧!”

    黄叙说:“废井之中,有什么危险不得而知,再说这是我的家事,就不用让你们去冒这个险了。”

    亲卫队长无奈,只得放下索梯,近十米长的索梯,很快就下垂到了底部。

    黄叙让亲卫取来了一对短戟,亲自攀着索梯盘桓而下。

    废井底部湿润,青色的井壁上泛起了绿光,短戟飞舞,蛇虫鼠蚁纷纷毙命。黄叙很快就找到了儿子的钓钩,发现那钩子居然挂在了一个锈迹斑斑的拉环上。

    黄叙把双戟交到了左手,伸出右手扣住了拉环,运足了力气向外拉。

    井壁松动,一个暗格自动分开,托出了一个箱子。黄叙大为诧异,本能的就要打开箱子,突然发现箱子前面的空白位置上写着十六个大字——玄武之玺,王者神器;三分归晋,司马当兴。

    黄叙福至心灵,右手食指按在了兴字上面,一个小格子打开,里面有一份金字帛书——五胡乱华,天地同悲;杀胡令出,豪杰用命。司马弃鼎,扬鲤长安;汉志未衰,承宝得位。

    看着金字帛书,黄叙有些犹豫了。既然玄武之玺就埋藏在司马家的老宅之中,想来以司马家的传世渊源,肯定是想给后世子孙一个问鼎天下的机会。

    金字帛书似乎算准了一切,这才把汉人往九死一生的绝路上推。如今兴汉王刘正横空出世,司马居然放弃了祖宅,这就意味着阻止五胡乱华的人降世了,司马家也就没有机会断绝汉嗣了。

    黄叙取走了金字帛书之后,又让宝盒归了位,只不过他已经把宝盒的样式记在了脑海之中。

    为了不引人注目,黄叙秘密的召集温县情报站的负责人。让情报部通过专用渠道把金字帛书送回梅园总部。

    为了保证玄武之玺的安全,黄叙还让人快马通知怀县的郭嘉和赵云,毕竟兴汉王刘正已经下达了寻找古玺的命令,要是温县的这块古玺出了什么问题,大家都没有办法交代。

    赵云接到黄叙的信之后,立即找郭嘉商议——兴汉王迫不及待的想要寻找古玺,河内温县却有玄武之玺问世,搞不好就是中原大战的导火索。

    郭嘉说:“子龙,王爷是一个理智的人,为了延年益寿丹,咱们也得力保玄武之玺不丢。咱们已经进入了而立之年,一统天下又遥遥无期,按照王爷的估算,还有一甲子才能完成使命。这延年益寿丹,兴汉国志在必得。为了看到兴汉一统的那天,我们必须要配合王爷的所有行动。”

    赵云说:“奉孝,玄武之玺既然在司马家的老宅之中现世,想要掩人耳目是不可能的。咱们必须要做好大战的心理准备。希望司马家后知后觉,否则的话强龙难压地头蛇,这其中的变故就多了。”

    郭嘉看了一下方悦和张绣的行程,于是就提议:让方悦坐镇怀县督帅府,张绣借调白马,召陷阵营副将高顺到温县,同时通知高唐督帅吕蒙。

    准备接应陷阵营从黄河上顺流而下,确保玄武之玺安全的抵达梅园。

    赵云知道情况紧急,来不及多想,立即签署了调动的命令。然后整顿三千本部人马,与郭嘉一起快马加鞭赶往温县。

第408章 司马剑兵

    长城城中,司马家的新宅,夫人张春华正在替司马懿整理书房,不料却摔坏了一个陈旧的箱子,里面的古卷散落了一地。

    司马懿突然走进了书房,吓得张春华花容失色。正在慌乱之中,一卷古籍滚到了脚边,惊动了心事重重的他,他捡起来之后,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殷王司马卬,原本是西楚霸王项羽麾下的十八路诸侯王之一,楚汉相争初期,被大将军韩信打败,于是就弃楚归汉,依旧统领大军,跟随高祖作战。

    彭城之战前夕,殷王司马卬奉命参与围攻西楚王都。在出兵之前,他打开了军师范增多年前写下的锦囊妙计,才得出了“君子报仇,五百年不晚”的神奇结论。于是就把玄武之玺安置在了殷王宫的废井之中,又把金字帛书抄录了一份,与玄武之玺一起,作为司马家的镇宅之宝。

    谁曾想霸王项羽的雄风仍在,围攻彭城的汉军大败而逃,殷王司马卬及其三百剑兵死士血染沙场,关于玄武之玺的传说,从那以后就被埋在了废井之中。

    后来高祖一统天下,大举废除曾经的异姓王封地,司马家一直胆战心惊的活着,关于殷王司马卬的一切文字记录,都被尘封在了书房之中,除非乱世降临,否则就不允许任何人翻阅古卷。

    司马懿在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玄武之玺的消息,简直就是欣喜若狂。只不过温县已经成了兴汉军的地盘,兴汉军大将黄叙成了司马老宅的新主人。

    为了夺回玄武之玺,司马懿决定发出家族召集令,司马家的剑兵死士,是时候向天下人崭露峥嵘了。

    长安城郊的深山之中,司马懿看着眼前黑衣劲装的三百名剑兵死士,心中涌起了无限的豪情。这可是按照当年殷王司马卬的死士标准秘密训练的一支私兵,也是确保司马家四百年不倒的核心力量。

    司马懿直接亮出了家主令牌和死士调动的令牌。

    剑兵死士的统领名字叫司马剑,至于剑兵死士,按照金木水火土分为五个队,每队六十人。

    剑兵死士出击,代表着司马家的最高武力和争霸理念。为的是潜回温县司马家老宅,武力夺取玄武之玺,让司马家拥有举兵的大义。

    司马懿为了保证万无一失,郑重的决定:五队齐出,力争在兴汉军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奇袭司马老宅,从废井中取走玄武之玺,尽量不要惊动黄叙一家人。

    司马剑说:“家主,五行齐出,根本就没有那个必要,也不符合规矩。”

    在司马剑看来,五行木之队没有什么战斗力,只擅长治疗伤兵。金之队擅长内搏战,火之队擅长远程打击,水之队擅长水上作战,土之队擅长地下作业。

    剑兵死士化妆潜入温县,带着一群没有战斗力的木之队,肯定会牵扯绝大部分力量。

    司马家已经撤出河内两年了,温县的根基早就不存在了。没有必死之心,经装进入兴汉军的腹地就是在自寻死路。

    司马懿说:“你们应该知道,十年前兴汉王刘正制定了战场救援新标准。从那以后,非战斗减员迅速的下降,如今已经演变成了人人争先的战斗场景,不怕死成了从军的最低标准。”

    这是一个无法消除的沟通障碍,剑兵死士的存在是司马家的最高机密,为了避免曝光,几乎完全的与世隔绝。这不仅意味着剑兵死士没有实战的机会,还让剑兵死士的训练标准依旧停留在殷王司马卬时期。新式的练兵思想无法得到有效的认可,一直以来的闭门造车,让剑兵死士的实际战斗力无法得到有效的检验。

    如今司马懿为了夺回玄武之玺,决定孤注一掷的赌上一回——令三百剑兵死士全员出动,让天下人见识一下世家私兵死士的超绝战斗力,兵练好了,就得拉到战场上进行突战,而不是关起门来自吹自擂。

    司马剑说:“家主,按照族规——剑兵死士不得全员出动,以免遭遇什么意外而全军覆没,火种思想才是确保剑兵死士永不衰竭的根本。”

    面对咄咄逼人的司马懿,司马剑只得据理力争。作为司马朗的心腹,司马剑知道很多内幕消息。

    当年世家商会与兴汉军斗法,大公子司马朗战死黄县,作为次子的司马懿,才有机会成为司马家的家主。有小道消息说是司马懿坑害了司马朗,不过没有证据,谁也无法对新家主兴师问罪。

    由混吃等死的纨绔变成了一言九鼎的家主,司马懿的性格由复杂多变转化为了小心谨慎。这对于野心勃勃的司马家来说却不是什么好事情。想要问鼎中原,却又不敢有丝毫的冒险,即便是侥幸成功了,又没有足够的自信应对来自于各方面的压力。

    本来潜入河内温县的司马家老宅,从废井中取走玄武之玺,只需要三五个人就已经足够了。要是消息泄露了,兴汉军有了戒备,出动再多人的也只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司马剑作为带领剑兵死士的主将,当然明白司马懿是怎么想的。作为正面交锋的统帅,多多益善才是最好的选择。多一个人可就多一份力量,一旦偷袭不成转为强攻,这人数方面的优势就显得格外的重要了。

    司马剑最后被司马懿以家主的身份,剥夺了剑兵死士统领的身份,只是特别的保留了部分临战的指挥权。

    剑兵死士的调动需要司马剑点头,可是他们效忠的对象是家主。这样一来,一旦司马剑的想法和家主不一样,他也就失去了说一不二的权利。

    司马懿第一次动用了家主的权威,强令司马剑带领三百剑兵死士出击,任务目标就是玄武之玺,不限手段,不限时间。

    为了避免司马剑阳奉阴违,司马懿决定跟随剑兵死士出击。

    三百人从长安城郊外的训练营中出发,借着月色通过了潼关。不料却在孟津关泄露了行踪,引起了魏军大将夏侯渊的注意。

    好在司马懿快人一步,当夏侯渊赶到孟津关渡口的时候,司马剑控制的楼船已经顺流而下了。

    司马剑站在楼船的甲板上,对身前的司马懿说:“家主,据刺候传来消息,白马督帅赵云和参谋长郭嘉,已经在一天前秘密的离开了怀县,去向不明。”

    司马懿仔细的分析了一番,才开口说:“看来玄武之玺的秘密已经瞒不住了。怀县可是兴汉军南下豫州的桥头堡,能够让肩负重任的白马督帅赵云离开岗位,肯定是有什么大事发生。以河内郡目前的状况,只能是玄武之玺的消息,才有资格吸引白马督帅赵云的注意力。”

    既然温县之行已经失去了隐秘性,司马懿就只能改弦更张了。他让司马剑带领土之队,潜入温县伺机而动。至于剩下的四队人马,被司马懿带到了白马渡口的内部,打算找个机会接近护送队伍,在船上动手之后再想办法撤退。

    恰逢吕蒙带着一支舰队沿黄河而上,到了白马渡口却借口船只受损,从而转入了修理厂中,并且实行了全方位的戒严。

    司马懿还收到了一个消息——兴汉军大将高顺和陷阵营神秘失踪。这就意味着兴汉军已经得到了玄武之玺的准确消息,这才派出了单兵战斗力极强的陷阵营参与护送。

    从安全的角度考虑,玄武之玺一旦上了船,就已经绝对安全了,为了做到这一点,如何登船就是一个关键。

    司马懿决定整改楼船,化妆截取护送的队伍,采用鱼目混珠的手段李代桃僵。

    一场围绕着玄武之玺的争夺战,郭嘉与司马懿开始了斗智斗勇。

第409章 真假印玺

    温县,副将黄叙的府邸之中,他已经在赵云等人的见证之下,亲自进入废井之中,取出了玄武之玺。

    郭嘉看着印玺上的玄武模样,直接说出了一条比较周密的计策——九假一真。由高顺亲自带着陷阵营立即出发,护送玄武之玺走陆路入冀州,再兼程赶往幽州,具体的行军路线由护送队伍自行把握。

    至于另外九枚假玉玺,其实就是九个空盒子,则由九名校尉带着作为诱饵,引觊觎玄武之玺的鼠辈们上钩,具体的出发时间待定。

    赵云说:“奉孝,根据情报部的最新消息——司马家的剑兵死士已经进入了白马渡口,很有可能已经混入了督帅吕蒙的船队之中。要是我没有猜错的话,领头的应该是司马懿本人。咱们这九假一真的计策,对付普通的谋士还可以,可是面对智力超神的司马懿,想要瞒过他还真的是不太容易。”

    郭嘉说:“子龙,黄副将,司马懿生性多疑,为人又小心谨慎。他是当今天下最聪明的人,没有之一。不过他也有聪明人的固有弱点——喜欢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对于郭嘉的论断,赵云等人一致同意了这样的说法。司马懿的多疑,倒是可以稍加利用。更何况以陷阵营的能力,仅凭三百剑兵死士,就算是使用阴谋诡计,也无法成功阻击护送队伍。

    就在这个时候,废井方向传来了响动,司马剑带着土之队从里面冒了出来。赵云当机立断,喝令弩兵营放箭。又让黄叙带着人到城外寻找暗道的入口,并且守株待兔的等待着入侵的土之队自投罗网。

    黄叙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悄悄的接近暗道的入口,用无声战斗解决了留守的四名剑兵死士,然后直接封填了入口。

    留下一个屯的人马在入口的位置安营扎寨,谨防剑兵死士杀一个回马枪。兴汉军掌握的情报并不多,对于土之队的挖掘能力,也是知之甚少。

    好在兴汉军在反挖掘战方面有过专门的训练,司马家的死士从城外开挖,为了保密一定不会同时准备两个洞口。再说土之队只有六十人,即便是全力开挖,想要准备一条备用通道,在时间上也不允许。

    黄叙沿着预估的密道路线,一路寻找通气孔并加以封堵。土之队果然走的是人迹罕至的地段,即便是不得不从百姓宅院通过,也把通气孔设置在了比较隐秘的位置。

    好在黄叙军中有一位摸金校尉世家的传人,对于暗道挖掘可是门儿清,找通气孔那可是手到擒来。在他的协助之下,很快就把土之队的暗道变成了空气无法正常流通的死穴。

    黄叙的办法很有成效,土之队在失去了司马剑的统一指挥之后,就只剩下血气之勇了。暗道中的空气储量完全依靠自然涌进,根本就不足以保障几十个人的正常需求。

    求生的本能驱使着土之队从废井的位置爬出,早有准备的守卫部队立即放箭。土之队身怀死志,不愿意在废井之中窒息而死,反而一个接着一个的爬出来送人头。

    当六十具土之队的尸首摆在赵云等人的面前的时候,兴汉军也付出了十几人牺牲的惨重代价。

    郭嘉说:“剑兵死士,果然名不虚传,这份冲击力和战斗力,比起陷阵营来也不惶多让。要是高副将真落入了司马懿的陷阱,恐怕玄武之玺也难以顺利的抵达幽州。”

    赵云问:“奉孝,你来推算一下,要是司马懿确认玄武之玺的位置,会在什么地方伏击高副将的护送队伍呢?”

    郭嘉想了想,一拳砸在了界桥的位置上。按照剑兵死士的速度,以及司马懿的能力,界桥是司马家夺取玄武之玺的最后机会。

    赵云的脸色瞬间就好看多了,既然决战剑兵死士的位置是界桥,那就从东郡调动特战营出击,从东郡出发增援高顺。

    司马懿的智力很高,可是剑兵死士的数量只有两百四十人,凭借着界桥的特殊地形,他可以打败陷阵营,把玄武之玺留在冀州。倘若再有冀州世家从旁协助,玄武之玺就是司马家的囊中之物了。

    郭嘉说:“兴汉军目前和冀州世家的关系很微妙,很多世家子弟与咱们也是貌合神离。”

    赵云也是深有同感,这就是和平接手冀州的后遗症——无法对潜伏起来的世家进行清理。郭嘉也想借着护送玄武之玺的机会,让那些躲藏在暗处的鼠辈们自己暴露出来,给兴汉国梅园政事堂提供一个整理内务的契机。

    黄叙说:“督帅,郭参谋长:玄武之玺事关兴汉国的百年大计,不能用它来作为赌注,咱们冒不起这样的风险。”

    在黄叙的建议之下,温县驻军分出九队人马,护送九颗假玺兵分九路向幽州进发,多多少少也有机会牵扯一下司马懿的注意力,从而掩护陷阵营的行动。

    郭嘉同意了黄叙的办法,立即让三队护送假玺的人从三个方向朝着白马渡口方向赶,争取在司马懿的眼皮子底下登上吕蒙的战船,造成玄武之玺已经登船的假象,从而拖住剑兵死士的主力。

    赵云说:“奉孝,司马懿最擅长千里奔袭,又敢于抓大放小。倘若让高副将独自面对司马家的剑兵死士,这其中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玄武之玺事关司马家的兴衰,万一司马懿决定用利益交换来诱惑冀州的世家,这到手的玄武之玺也有可能易主。”

    赵云的话让郭嘉陷入了沉思,这其实也是郭嘉最担心的局面。一旦冀州世家在玄武之玺的问题上站错了队,兴汉军的刀子一定会杀向那些不能够安分守己的人们。

    特别是兴汉婚庆公司成立之后,世家再也无法依靠内部联姻来化解金钱方面的流失。再加上兴汉军退役将士都把终身大事交给兴汉婚庆公司来操办。这就导致了本来应该进入世家仓库的钱财,却通过婚庆操办的手段重新流入了市场。

    世家在无形之中就失去了操纵婚姻市场的权力。本来世家可以通过赐婚的方式来招揽退役的兴汉军将士,把大量的军人收归己用。不仅可以名利兼收,还能把退役军人手中掌握的财富收归世家的府库,在关键的时刻操纵物价,让退役的兴汉军将士重新变成穷人。

    兴汉婚庆公司的存在,不仅可以刺激退役将士努力赚钱,还能巧妙的化解世家腐蚀兴汉军将士的险恶用心。

    冀州世家据说秘密收养了数万待嫁少女,就是想趁着兴汉军精兵简政的有利时机通过嫁女的手段掌控一部分退役将士。

    兴汉婚庆公司的横空出世,直接斩断了世家嫁女敛财的设想,这也导致了冀州世家对梅园政事堂的不满。

    数万少女积压在世家手中,要是不能及时的婚配,就会让冀州世家直接崩溃。为了止损,很多人随便找个差不多的就嫁了。

    郭嘉说:“世家是真的狠,居然想要通过囤积少女的办法来分化兴汉军将士,干爹干娘,干岳父干岳母的拉拢之策,直接让世家的地位重新稳固。”

    赵云说:“兴汉婚庆的存在,让梅园政事堂掌握了退役将士的婚配大权,这才是扼制世家的神来之笔呀。”

    郭嘉心里很清楚,世家嫁女,其实是在利用退役将士,要是大规模的存在,很有可能让兴汉军偏向世家,从而逐渐的脱离百姓。

    兴汉军源于百姓,可是谁都有光宗耀祖的思想,一旦成了世家中的一员,就是伟大的成功。

    面对心怀异志的冀州世家,郭嘉不敢拿玄武之玺和八百陷阵营将士进行赌博,于是就建议赵云统帅三千白马精锐驰援陷阵营,确保玄武之玺的万无一失。

    赵云认可了郭嘉的计策,决定带着他一起追赶陷阵营,也好及时的应对司马懿的即时谋略。

第410章 大智司马

    司马剑和土之队全军覆没的消息,很快就送到了白马渡口的司马懿手中。他看完之后,立即想明白了一件事情——玄武之玺的事情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只不过兴汉军会采取什么样的办法护送玄武之玺回幽州,吕蒙恰到好处的出现在白马渡口。难道是想走水路完成护送任务吗?

    只不过水路的不可控因素实在是太多了,特别是灾难性天气的频发。一旦船毁人亡,玄武之玺掉入了黄河之中,再想寻回可就是难上加难了。

    郭嘉作为兴汉军中首屈一指的智者,不至于让玄武之玺冒太大的风险,特别是掉入黄河简直就是失之交臂的代名词。

    司马懿纠结了,面对十支护送队伍,再看看身边可怜的两百四十名剑兵死士,想要全面撒网是不可能的了。即便是冀州世家暗中协助,也只能得悉护送队伍的行踪,至于接下来的具体战斗,还得剑兵死士来完成。

    想要成功的截留玄武之玺,就必须要预测出真玺的确切位置。走水路是不可能的,司马懿就可以排除直扑白马渡口的三支护送假玺的队伍了。

    再有就是另外七支队伍,有三支走酸枣,似乎想要从兖州方向过青州。一旦玄武之玺上了泰山,兴汉王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登上泰山观赏日出,再顺便把玄武之玺带回幽州。

    只不过南下的三支队伍都是校尉带队,真玺的可能性极低。

    最后就是通往冀州的四支人马,两路北上涉县,估计是向神威督帅马超求援,避免晋军参与争夺玄武之玺。

    还有一路直奔邺城,这个动作就有些耐人寻味了。冀州世家与兴汉军之间有着相当的利益冲突。特别是兴汉婚庆公司成立之后,双方之间的矛盾,在短时间内无法调和。玄武之玺进入邺城,简直就是羊入虎口。

    郭嘉最喜欢的谋略就是孤注一掷,敢于冒险那是肯定的。只不过玄武之玺极其特殊,经受不起任何的风险。又传闻说兴汉王刘正花费巨大的力气搜寻十大传世古玺,玄武之玺作为古玺之首,其地位已经注定了。

    更有人宣称——十大古玺中藏着一个惊世秘闻——长生天经。当年先秦始皇帝收天下之兵铸十二金人,却也没有办法逼迫古玺问世,后来徐福假称有一枚古玺在蓬莱仙岛,这才得以率众出海。

    先秦始皇帝见徐福一去不回头,就知道外人终究不可靠,于是就凭借着传国玉玺的感应,亲自出巡天下,寻找古玺。他是万万没有想到——其他古玺还没有下落,自己拥有的传国玉玺却在出巡的途中给弄丢了。

    先秦国运断绝,伪玺应命而生。历时四百余年,如今又到了长生天经争夺的乱世开启了,到底是人长生,还是华夏道统的长生,需要乱世枭雄们做出一个相对正确的抉择。

    司马懿坚持认为——人运即国运,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国无百年顺。司马家守护玄武之玺四百年,就代表着大运,如今古玺近在咫尺,必要豁出性命搏上一回,替司马家搏出一段全新的历史——晋平天下。

    经过一番周密的分析之后,司马懿几乎可以肯定——玄武之玺一定会由陷阵营护送。即便是判断失误了,能够重创兴汉军的一支精锐重装步兵,司马家也不算吃亏。

    司马懿把追击的目标选定为陷阵营,谁叫高顺树大招风呢?确定了攻击目标之后,一切的谋划就得围绕陷阵营展开了。

    剑兵死士人手有限,只能用奇袭的手段一击必杀。司马懿又开始分析起了郭嘉的排兵布阵。

    八百陷阵营战力不凡,能够有资格救援的两支最近的队伍:一是督帅赵云亲领的白马精锐;二是在东郡练兵的特战营。

    司马懿自忖:火之队可以迟滞白马精锐的步伐;水之队可以迎头痛击特战营,至于结果会怎么样,他对剑兵死士很有信心。传承四百年的古老家族,也算是见识了很多优秀的兵种,对于特战营这样的后起之秀,司马家有着足够的心理优势。

    再困守白马渡口已经失去了任何的意义,司马懿对自己的分析和决断很有信心。在充分计算了陷阵营的行军速度之后,他决定在界桥附近的密林之中设伏,打算消灭陷阵营的有生力量。至于夺取玄武之玺,已经成了顺手牵羊的次要目标。

    司马懿星夜赶往界桥,在距离界桥十里的地方他终于收到了刺候的消息,高顺带着陷阵营距离界桥不足二十里,距离陷阵营五十里,是赵云和郭嘉昼夜兼程的白马精锐。

    在司马懿的东南方向五里,是廖化带领的特战营。剑兵死士即将面临着三线作战的境地。毕竟想要心无旁骛的解决陷阵营,打好界桥伏击战,必须要先解决掉邻近的两支兴汉军精锐。

    特别是东南方向的特战营,在兴汉军中以单兵作战能力最强著称。一旦让特战营与陷阵营配合作战,剑兵死士连撤走的机会都不会有。

    虽然说司马懿早就做好了分兵出击的准备,可是一想到赵云麾下有三千白马精锐,陷阵营也有八百之众,至于兵力最少的特战营,反而让剑兵死士如临大敌。

    在司马懿看来,陷阵营强于阵战,对地形有一定的要求,单兵作战能力究竟有多强,还是值得怀疑的。如今界桥伏击战即将开打,肯定不能让援军出现捣乱。

    司马懿当机立断——火之队迅速的穿插到陷阵营的背后,占据有利地形,利用火攻的方式迟滞白马精锐一个时辰,在界桥伏击陷阵营的剑兵死士主力,就可以获得两个时辰的攻击时间。

    至于水之队,要想办法挡住特战营两个时辰,否则的话,剑兵死士没有足够多的时间撤退。

    司马懿把进攻陷阵营的时间设定为一个半时辰,不管结果如何,时间一到就会立即撤退。

    司马懿带着剑兵死士赶到了界桥西面的密林之中,选择了一处险要的地带开始了排兵布阵。他首先让木之队在密林上布置机关陷阱,确保在撤退的时候可以迅速的摆脱追兵;其次就是让金之队补充体力和水分,调整战斗状态,确保在攻击发起的第一时间里可以做到一击必杀。

    剑兵死士的准备速度很快,不过一柱香的时间,就已经布置出了一条五百米长的撤退通道,金之队也做好了出击的准备。

    陷阵营的前锋一百人已经到了,仔细的查探了一下界桥两端的情况之后,迅速的通过了界桥,到东面桥头的位置布防。

    紧接着又有两个百人队迅速的增援前锋,完成了对界桥两岸的全盘掌控。

    高顺带着四百主力进入了司马懿的伏击圈。本来剑兵死士是不会暴露的,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一只捕食归来的鸟儿撞上了陷阵营的主力,被浓浓的煞气惊扰之后,慌不择路的闯进了密林之中,恰巧撞上了木之队的其中一个陷阱。飞鸟的一声悲鸣,直接牵动了高顺紧绷的神经。

    早就准备好的响箭信号,直接穿透了树梢,在队伍的上空炸响。前队得到消息之后,立即对界桥本身进行了排查,确保桥不会突然倒塌。为了保证万无一失,前队立即在界桥的左右架起了两座浮桥,不给敌人在界桥上诱杀主力的机会。

    负责断后的百人队迅速的与主力会合,高顺直接指挥的兵力达到了五百人,刚好组成了一个可攻可守的五行阵。

    司马懿是欲哭无泪,有了准备的陷阵营,金之队有能力攻杀吗?

第411章 界桥之战

    陷阵营已经完全的落入了剑兵死士的包围圈中,司马懿可以凭借着有利地形发起冲击,给予对手致命的打击。

    面对刺猬一般的陷阵营,司马懿并没有选择结阵对抗,而是充分的发挥剑兵死士的技击优势,用乱拳打死老师傅的办法打乱高顺的部署。金之队的六十名剑兵死士,在一瞬之间化成了六十道流星,手中的长剑割裂了陷阵营的防线,打破了陷阵营坚不可摧的神话。

    金之队的成员如鱼得水,各自为战却又巧妙的互相支援,司马家的金之队,其战斗风格兼具了侠客的飘逸和军中将士的悍勇。陷阵营适合正面交锋,怎料金之队的闪避能力与进攻能力一样强悍,双方在缠斗的时候让陷阵营有力无处使。

    剑兵死士的作战风格是江湖路子,讲究的是一击必杀的轻灵技巧。陷阵营的群战能力十分强悍,可是面对一群不肯正面作战的剑兵死士,高顺的结阵而战反而给了司马懿方便。

    剑兵死士冲进陷阵营的队列之后,直接封堵了陷阵营的运动路线。失去了阵形优势的陷阵营将士,在面对剑兵死士的强力冲杀的时候,居然显得捉襟见肘了。

    不到一柱香的时间,陷阵营付出了近百人受伤的惨重代价。司马懿的剑兵死士也付出了十人战死的巨大代价。毕竟交叉掩护的陷阵营,攻敌不足却又自保有余。金之队队员们也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扩大战果。

    只不过各自为战的剑兵死士们已经与陷阵营搅在了一起,高顺也没有办法围杀穿插在队列之中的剑兵死士。高顺当机立断,让剩下的将士们分开,以五人为一个小组互相支援作战,才有效的扼制住了剑兵死士的冲杀。至少司马懿的剑兵死士再也无法做到一击必杀,倒是给了陷阵营绝地反击的机会。

    界桥附近的战斗暂时进入了僵持阶段。

    再说火之队拦截赵云的战斗。三千白马精锐昼夜兼程,距离陷阵营所在的位置已经不足五十里了。

    赵云对风尘仆仆的郭嘉说:“奉孝,过了前面的隘口,就可以与陷阵营会合了,看来你的担心是多余的,司马懿并没有看破你的妙计。”

    郭嘉说:“子龙,行百里者半九十。在大军没有与陷阵营会合之前,一切都有可能。凡事要小心为妙,要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遭人算计,你和我都没有办法跟王爷交代。要是玄武之玺有什么闪失的话,咱们俩就百口莫辩了。战场上的事情,你可要考虑清楚了。”

    赵云想了想,决定让一名屯长带领人马先行通过隘口。按照兴汉军的最新编制,一个屯有六百余人,一旦陷阵营有什么危险,六百多人的骑兵队伍,将会给司马懿和他的剑兵死士们一个意外的惊喜。

    郭嘉考虑了一会儿,觉得赵云分兵的办法,恰好击中了司马懿的软肋。剑兵死士很厉害,不过兵力不足是最大的劣势。司马懿的谋划很厉害,却没有足够的兵力作为支撑,同样难以完美的展现司马懿那超神智力的过人之处。

    负责在隘口处阻击白马精锐的火之队,确实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身后五里就是陷阵营与金之队的战场,要是放过白马精锐的先头部队一个屯,六百多人加入陷阵营的防守序列,金之队就没有机会夺取玄武之玺了。

    可是率先阻击白马精锐的先头部队,又无法重创白马督帅赵云统领的白马精锐本部,提前发起攻击就等于自寻死路。区区六十个人,就算是占据了地利,用火攻的办法阻击兴汉军,那也是螳臂当车。

    火之队的领队终于发狠了,直接开启了机关陷阱,打击白马精锐的先头部队。正在包围圈中策马奔腾的屯长当机立断,立即发动全军冲锋,并没有选择在第一时间向隘口两边的剑兵死士攻击复仇。这就出乎了火之队领队的预料,直接让一场伏击战变成了虎头蛇尾。

    白马精锐直扑界桥战场,这让火之队陷入了麻烦之中,放弃阻击主力,转而追击先头部队。不仅要是劣势的兵力攻打优势的白马精锐,还会把火之队暴露在赵云和郭嘉的面前。土之队的全军覆没就是前车之鉴。

    可是司马懿的命令是不许白马精锐的一兵一卒驰援陷阵营。为了完成任务,火之队只能选择放弃伏击,转而追击前队人马。

    郭嘉的额头上冒出了冷汗,要是三千白马精锐主力中了埋伏,只怕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其实火之队的伏击还是很成功的,只是有些操之过急了。

    赵云见火之队的剑兵死士追击前队,立即让白马精锐全员出动,替前队看守后路,顺便打击一番火之队。

    然而双方交战的结果,让赵云和郭嘉大吃一惊。火之队的单兵作战能力,居然让以伍为单位小团体协同作战的白马精锐仅限于自保,至于反击的程度就有些差强人意了。

    郭嘉说:“子龙,火之队这么厉害,单兵作战能力都快赶上白马精锐的屯长了,看来高副将和陷阵营这回是要吃大亏了。”

    赵云说:“论单兵作战能力,兴汉军中估计只有特战营足以相提并论。好在特战营也到了战场附近,倒也不至于让剑兵死士占多少便宜。”

    由于赵云的分兵出击,直接破坏了火之队的埋伏计划,白马精锐的前队只用了一柱香的时间就冲破了阻击,快马加鞭的赶往界桥战场。

    火之队的计划被打乱之后,只能全队出动追击前队。赵云和郭嘉带着主力顺利的修整道路,通过了隘口之后立即发起冲锋。

    一场失败的伏击战,让火之队陷入了极端不利的境地。两条腿的人怎么着也跑不过四条腿的马。刚开始还能凭借着血气之勇勉强的跟上,可是高速冲锋的后遗症很快就压垮了火之队。

    赵云带着主力急驰而过,火之队伤亡惨重,根本就没有办法阻挡白马精锐的冲锋。火之队的打援宣告失败了。

    在夜色的掩护之下,水之队来到了磐河的下游,他们刚准备好安营扎寨,就被廖化带着特战营摸了哨卡,杀入了营帐之中。

    这开局倒是挺不错的,只不过特战营的人对水之队的估计不足,算错了敌军的单兵作战能力。直接导致了提前暴露行踪,让偷袭变成了强攻。

    好在特战营经过强化训练之后,个人战力比水之队高出一线,再加上有着人数上的优势,直接困住了水之队,并且往河滩的位置驱赶。

    水之队主力尽损,残部纷纷跳进了磐河之中,总算是躲过了全军覆没的命运。

    特战营旗开得胜,有人想要下水追歼水之队。廖化直接以任务要紧为由,拒绝了对水之队穷追猛打的建议,而是立即整饬队伍,清点损失,简单的补充一番之后驰援界桥战场。

    水之队的残部并没有远遁,在察觉到特战营离开之后,立即爬上了河滩,打算与司马懿的主力会合。一柱香的时间上后开始清点人数,发现只有十二名幸存者,水之队的队长简直就是欲哭无泪。以前雄心勃勃的想要对抗兴汉军特战营,一接战就原形毕露了。

    兴汉军特战营,实在是太凶残了,不过是一刻钟的短暂交手,水之队就成了残兵败将。不怕死并不意味着不会死。廖化强势出击,给剑兵死士上了一堂课。

    从火之队和水之队的表现来看,司马懿的分兵出击战术算是失败了,至少没有实现阻击兴汉军援军的战斗目标。

    界桥之战终于演变成了兴汉军和司马家之间的一场小规模精锐部队的战术决战。

第412章 司马撤兵

    白马精锐驰援界桥战场的马蹄声,很快就清晰的传入了正在指挥金之队与陷阵营僵持的司马懿的耳朵之中。

    当司马懿得知赵云和郭嘉亲自策马驰援的时候,他的心情十分的沮丧。陷阵营的损失已经超过了三百人,却依旧维持着基本的阵形,距离崩溃还有很长一段距离,金之队想要成功还需要一段时间。

    高顺骑在马上,他已经做好了突围的准备。毕竟金之队的攻击力已经超过了陷阵营的承受能力。继续缠斗下去,陷阵营的崩溃只是时间问题。他没有把握援军可以及时的赶到。

    远处传来了战马奔腾的声音,高顺的心不由自主的一紧,立即加强了戒备,这是最关键的时刻,陷阵营必须要撑下去,不能在这最后的关头崩盘。

    司马懿还是不肯死心,他直接下令木之队投入战斗,打算进行最向的一搏,希望可以吓散陷阵营。木之队砸出了很多小布袋子,里面装满了稀奇古怪的东西。

    陷阵营将士挥刀一砍,布袋破碎之后,一团团绿雾立即向四周弥漫开来,笼罩在了战场的上空。高顺情知不妙,立即集结盾阵对抗绿雾,进行最后的守护。只是绿雾无孔不入,将久战疲惫的陷阵营将士变成了软脚虾,金之队的推进速度加快了几分。

    就在金之队闯入最后的阵列,想要对最后的百人队展开围攻的时候,白马精锐的前队赶到了界桥战场的外围,一个冲锋就把正准备冲锋的木之队与陷阵营完全隔离,同时让金之队陷入了孤军奋战的境地。

    司马懿见金之队已经杀入了陷阵营的核心,打算再咬紧牙关坚持一柱香的时间,完成抢夺玄武之玺的作战任务。只是可惜赵云带着主力赶到了,让司马懿失去了最后的机会。

    白马精锐的主力大军杀到,郭嘉在见识了战场的态势之后,他立即指挥大军对金之队实行反包围,督帅赵云则是一马当先的冲向了司马懿,来一个擒贼先擒王。

    白马督帅赵云可是成名多年的老将了,司马懿自忖不是他的对手,对于玄武之玺的野心也只好宣告结束了。

    在赵云距离司马懿还有百米的时候,司马懿终于顶不住压力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赵云带着一个屯的骑兵追击司马懿,剩下的大全力戒备,让损失惨重的陷阵营立即整饬,恢复作战秩序。

    高顺见天还没有亮,害怕夜里通过界桥会有什么闪失,就向郭嘉提出了原地扎营的建议,确保玄武之玺的绝对安全。

    郭嘉也觉得原地待命的办法不错,于是就让大军以陷阵营为中心布置警戒,毕竟司马懿的能力很强,小心总是无大错,不能让司马懿有翻盘的机会。

    赵云才冲到密林边上,廖化却拦住了他,大声的提醒说:“赵督帅,林中全是机关陷阱,大军闯入,恐怕会是一场灾难。至于追击司马懿的后续任务,就交给我和特战营来完成吧!”

    廖化言辞恳切,再加上密林地形不利于骑兵作战。赵云也没有办法拂逆特战营的好意。白马精锐令行禁止,在密林边上列阵,并没有闯入其中。他用实际行动回应了廖化的好意,并且预留出了战斗的空间。

    特战营接手战场之后,立即进入了密林之中,开始追剿司马懿和剑兵死士。

    司马懿回到密林中的营地之后,立即清点人数,发现金之队幸存五人,水之队幸存十二人,火之队幸存五十人,木之队幸存四十人,没有受伤,剑兵死士的规矩——受伤就是战死,不能拖累队友。

    从白马渡口出发时,拥有两百四十人的剑兵死士,在经历了界桥之战以后,居然伤亡过半,如今还要面临着廖化和特战营的追杀,这简直就是雪上加霜。

    司马懿的出击,通常都是喜欢万无一失的战斗。如今兴汉军特战营已经表现出了兴汉军第一精锐的特质,让剑兵死士遭遇了当头棒喝。

    为了大局考虑,司马懿命令火之队打出主力的旗号引走廖化和特战营,剩下的人则想办法撤回长安城外的秘营。

    至于玄武之玺的归属,司马家是没有争抢的机会了。

    廖化还是落入了司马懿的圈套,把战斗的目标选定了偏师。特战营一直对火之队穷追不舍,一直追到了虎牢关下,才在已经回转怀县的白马督帅赵云的命令之下回转东郡。火之队的幸存者只有三个人,总算是给予了重创。

    野心勃勃的司马懿,居然以一己之力挑衅最精锐的三支兴汉军,把司马家的剑兵死士折腾得元气大伤,三百人出征,回营的只有六十人。

    司马懿才算是对剑兵死士的战斗力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对付步兵手到擒来,对付骑兵捉襟见肘,对付兴汉军特战营纯粹是送人头。

    看着灰头土脸的幸存者们,司马懿对于整个司马家的前途,有了一种莫名其妙的绝望。估计眼前的这些人,根本就没有勇气再一次挑战兴汉军特战营了。换句话说,这支剑兵死士已经废了。

    曹丕的信使已经悄悄的进入了司马懿的书房,告诉了他一个坏得不能再坏的消息——魏王曹操已经接到了界桥伏击战的相关情报。剑兵死士居然可以在特战营的追杀之下全身而退,这对于只有八百虎卫军的魏国来说,肯定是一个致命的威胁,希望司马懿早做打算。

    司马懿明白曹丕的意思——司马家必须要做出选择了。剑兵死士的存在已经让魏王曹操起了疑心,肯定是不会有活命的机会了。为了整个司马家的安全,整座秘营及其周边的村落,都会被虎卫军和虎豹骑联合抹杀。

    现在摆在司马懿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放弃曹丕,司马家与整个魏国为敌;要么放弃剑兵死士,司马家不再拥有长安城外的私兵武力。

    虎卫军大将许褚已经向司马懿下达了最后的通牒——三更时分进攻秘营及其周边村落,鸡犬不留。

    司马懿的心在滴血,要是三百剑兵死士编制完整,一定可以让虎卫军尝尽苦头。然而剑兵死士主战队已经消耗完了。如今秘营中只剩下木之队还保有完整的战斗力,根本就不足以对抗虎卫军。

    二更时分,司马懿悄悄的离开了秘营,他已经有了决定——放弃剑兵死士。在距离秘营二十里外的小山坡上,司马懿勒住了战马,看着火光冲天的秘营位置,流下了两行热泪。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就是弱者的悲哀,大势碾压之下,谁也元法独善其身。据战后司马家的刺候统计:魏军以虎卫军和虎豹骑围杀拥有三千余人的司马家秘营。虎卫军战死两百,中毒三百,算是元气大伤。至于三千虎豹骑,有一半的人染上了未知的疾病,从而不得不在壮年卸甲归田,平白无故的浪费掉了大量的资源。

    魏王曹操看着手中的战报,不敢再对司马家咄咄逼人了。仅仅是一座训练三百剑兵死士的秘营,就让魏军精锐损失过半,要是司马家狗急跳墙,魏军就得元气大伤了。

    曹丕第一次见识到了世家代表之一的司马家的武力——三百剑兵死士不仅有能力硬撼兴汉军特战营,还以区区六十人的主力残部,重创了虎卫军。这份首屈一指的战斗力,比起整个魏国来也不逊色。

    这对于一向倚重世家的曹丕来说可是天大的喜讯——在魏国的长安城中,谁掌握了世家,就可以掌控整个朝堂。

    魏王曹操看见了世家对曹家的潜在威胁,曹丕却没有那份见识,只是觉得世家可堪大用,甚至是他对付宗室子弟的急先锋。

    在曹丕看来,曹昂就算是远离了长安城,依旧牢牢的掌控着宗室子弟的归属权,至少他没有办法取而代之。

    为了继承魏国的大统,曹丕决定依靠世家,也只能依靠世家,结交程昱,笼络陈群,重用司马懿,这就是曹丕的夺嫡三连环。

    司马懿损失惨重,司马家也遭到了严重的削弱。他对于曹丕的最后一点忠心,也随着秘营的大火被烧干净了。

    魏王曹操对付世家的残忍手段,终于让当初选择依附曹家的世家彻底的离心离德了。

第413章 天命固防

    陷阵营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总算是顶住了司马家剑兵死士的决死冲击。在白马精锐的协助之下,彻底的在界桥边上的密林之中挫败了司马懿的阴谋诡计。

    天亮之后,陷阵营在白马精锐的保护之下,终于顺利的通过了界桥。随后的路程再无凶险,玄武之玺顺利的进入了梅园,落入了兴汉王刘正的手中。

    看着风尘仆仆的高顺,刘正的心中涌现了一份感激之情。有了这样一批忠臣义士,才是兴汉国最大的福气。

    刘正厚赏了高顺,又让受伤的陷阵营将士进入博望医院养伤。

    安顿好高顺和陷阵营之后,刘正才有心思理会玄武之玺。看着手中沉甸甸的玄武之玺,他也是心潮澎湃——怪不得当年先秦始皇帝不仅迫不及待的收取天下之兵,还经常巡游天下。长生不老的诱惑,简直就是帝皇的致命毒药,谁也无法抗拒延年益寿丹的诱惑。

    想不到刘正也开始对长生不老感兴趣了,随着天下十玺中的四象之玺齐聚,兴汉国在延年益寿丹的研究方面,开始加大了投资力度和研究深度。

    梅园密室之中,刘正取出了传国玉玺,玄武之玺也嵌入了玄武位上。双颗印玺以刘正为中心开始了融合。玄武归位,四象合并,传国玉玺似乎触发了特定的机关,延年益寿丹的配方出现了四位主药:东稻西麦南香北料,至于后续的部分的内容,却是一片空白,估计得聚齐五行之玺才能获得成功。

    传国玉玺作为镇国神器,在四象齐聚之后终于给出了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天命固防。按照字面的意思理解,兴汉军在防守边线城池的时候,武将和谋士的能力自动提升百分之五十,甚至可以无视桎梏进行突破,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

    至于参与守城的士兵们,自动获得一倍战力的加成。当然了这只是传国玉玺提供的第一个特效。具体的操作就是全面革新将士们的食物搭配,还给出了持续战斗力输出的营养配方,比如蔬菜种植技术方面的更新换代,军中大棚技术的推广以及蔬菜楼等功能建筑的全新设计思路。

    同时传国玉玺还因地制宜的给出了蔬菜种植的配套方案,比如在弹汗山城推广种植耐寒茶树。同时在徐州等地推广家禽养殖,反正就是一个原则——缺啥补啥。很多技术连百科全书都没有办法解释。好在刘正并没有质疑传国玉玺提供的资料。

    杂交水稻技术的历史性突破,让刘正对杂交水果,杂交茶树方面的研究充满了信心,同时还立项研究一种新型蔬菜技术——要是把青菜的生长寄托在茶树身上。直接通过采茶的方式摘取青菜。利用茶树的基因优势让青菜摆脱季节的束缚,从而实现树菜的种植。

    这将会省去播种的环节,对于这种异想天开的种菜办法,刘正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研究。要是有所突破的话,对于整个兴汉国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传国玉玺已经恢复了部分镇国神器的功能,衣食住行,人间四象。青龙主生,玄武主防,朱雀主技术,白虎重攻伐。如今四象之玺合而为一,就意味着兴汉国的基础已经稳固,可以深化理念建设。

    兴汉大道的建设,让兴汉军在内部调动方面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农业技术的突破,让四千多万兴汉国百姓再也不用担心粮食问题;商业的繁荣带动着汉文化的传播,边远地区的百姓在防寒技术进步的推动之下,可以走向更远的地方。

    弹汗山城的修筑,大草原上的农业新技术研究,都标志着兴汉国对周边地区的绝对控制权。让刘正喜出望外的事情,就是传国玉玺所谓的镇国功效,其实是蕴含了农商工三大行业的基础技术革新。

    百科全书知识繁杂,传国玉玺则是化繁为简,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核心。特别是四象聚齐之后,直接让军粮多样化技术走在了时代的最前列。

    刘正看着若幻若实的传国玉玺,以及底端四壁上光华流转的四圣兽形象。

    青龙吐瑞,绿色生机点亮了整个兴汉国,连周围的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这其实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兴汉国似乎拥有了生命,与传国玉玺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白虎吞天,在一道白光闪耀过后,群邪纷纷避让。象征着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虎啸苍天,敢于笑傲山河。恍惚之间,刘正似乎看见了兴汉军各路大军势如破竹,猛虎下山,天下归一。

    朱雀烈焰,火是文明的起源。它的级别代表着文明的等级。按照刘正的理解,其实是燃料的级别决定着人类文明的级别。比如最开始的时候是钻木取火,所用的引火材料就是枯枝败叶。后来是把木材加工成木碳,就出现了简单的分工,有人专职烧碳,再后来就有人用木碳作为燃料烧制其他的东西。石碳的发掘与使用,将这种分工更加的细化了。

    支撑兴汉国实现社会分工的根本因素,还是煤的广泛应用。在煤没有出现之前,城市的规模一直受到了木碳资源的限制。为了供给整座城市的燃料需求,需要城市周边拥有大量的森林之中。燃料的多少直接与城市的大小挂钩。这也是后来长安城失去都城地位的根本原因。关中平原不缺粮,可是突破百万人口之后,巨大的燃料压力直接让森林植被变成了黄土高坡。

    刘正敢把幽州当成兴汉国的中心,最关键的地方在于解决了几千万人的燃料问题。煤的大量使用,不仅可以减少城市人口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性开采,还让城市的人口规模有了历史性的突破。从来都只听说千里运粮,南水北调等大工程,然而又有谁想过,影响城市发展最大的,还是燃料方面的问题。由木材支起来的是村落,木碳支撑着微小的城池。然而真正具有一定规模的城池,最需要解决的是燃料。燃料技术的进步直接解锁城市的规模,从而推动人类社会更加倾向于集中居住。燃料升级是城市化的必经之路。

    玄武扛鼎,兴汉国拓地千里之后,最关键的地方在于防守。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这就是为什么以防御著称的玄武才是四象之首。有国有防,才是一方势力能够顺利立足的根本,防守的能力强弱直接决定着一个势力的生命力。

    就像是兴汉军的成长历程,最开始抵御范阳太守邹靖;后来的对手变成了黄巾军,乌桓人;再后来是白马义从,鲜卑人;直到今天直面晋、魏、吴等诸侯国的大军主力。一直以来都是进攻的日子短,防守的岁月多。

    刘正终于明白了,防守才是王道。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为了防守。兴汉军的存在和进攻,不是为了打击诸侯,而是想要争取更有利的防守位置,确保四千多万兴汉国百姓的幸福与安宁。从根本上认识防守的重要性,才是兴汉军成长蜕变的关键。

    传国玉玺所宣扬的道理,一切都是为了确保华夏文明的传承——天命固防,百姓安泰,就是兴汉军永恒的追求。

    保护兴汉国百姓就是兴汉军存在的根本性使命。

第414章 自食其力

    刘正离开了密室之后,立即按照传国玉玺上的记录进行摘抄。整理分类之后,他首先把延年益寿丹的主方,交给华佗领导的医学攻坚小组去研究。

    随后又把军粮营养化的标准,交给了兴汉军总参谋部。毕竟军粮的改革关系到整个兴汉国的安危,必须要经过充分的论证之后,再进行逐步的推广,最后取代现有的军粮标准。

    至于防寒茶计划,刘正直接交给梅园政事堂去完成。

    拥有了完整四象玺的刘正,终于开始了治国方略的全方位学习和巩固,特别是对于敌人层次的理解,更是到了一个深不可测的地步。

    就在刘正号令天下搜集古玺并且略有小成的时候,被他赶出梅园游历天下的刘立,也开始了生平的第一次流浪。

    离开梅园一路向东,过了东山城之后,刘立就算是离开了熟悉的地方,开始进入了陌生的区域。

    身上的衣服经过近段时间的穷折腾,不仅沾满了土,还染上了无法洗净的汗味儿。两只脚上的鞋子还算争气,才破了两个小洞而已,不会影响赶路。

    初夏的暴雨也赶来凑热闹了,被晒成了咸鱼的刘立不顾一切的飞奔了起来,连钱袋掉了都不知道。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可以避雨的地方,肚子又开始咕噜咕噜的叫了起来。

    刘立抬头一看,只见头顶上的布幡上写着热辣鲜鱼汤店。轻轻的抖了抖头上的雨水,他走到了店中。还没有到饭点,店里就他一位食客。

    一位三十多岁的中年女子见刘立气度不凡,就自动的忽略了他的年龄,忙送上了特制的菜单。热辣鲜鱼汤配上玉米面饼子,只要一元兴汉币,倒是挺实惠嘛!对于一个又累又饿的小孩子来说,根本就没有钱的概念,只是想着填饱肚子。

    刘立这回是真的饿了,在梅园的时候,他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吃饭的问题,而是一门心思的完成三位母亲布置的学习任务,至于其他的琐碎杂务,也用不着他来操心。

    热辣鲜鱼汤的味道不错,刘立一口气吃了两张大饼,又喝光了满满的一碗鱼汤,幸福的汗水流过之后,顿时就觉得通体舒泰。

    到了付钱的时候,刘立一摸腰间,顿时就脸色大变。吃东西要给钱可是梅园的家教,然而身无分文的窘境,却难倒了他这个不足十岁的少年。

    店家见刘立一副书生打扮,本想找个借口免单,却又在一时之间无法找到合适的借口。正在左右为难的时候,恰逢店家的女儿正躲在柜台里面写作业,正好有一道题不会,就找店家询问。

    店家也只是上过简单的培训课,对于孩子的问题也是绞尽脑汁也回答不出来。刘立见小女孩年岁不大,所问的问题也是最基础的算术问题,只好出面替店家解了围。

    小女孩直接通报姓名,她姓顾名蕊,父亲是一位渔夫,经常出海捕鱼,只不过最近两年梅园政事堂推广浅水养鱼,不甘心平庸的顾父也学人承包了一片鱼塘,才算是稳定了下来。

    只是光靠养鱼和卖鱼,每年收获的季节有限,这严重的制约了顾家的收入。再加上顾母心善,在一年前救了一位中暑的老人,老人留下一份秘方之后就离开了。

    顾母用秘方炖鱼,成了整个亭的一道招牌菜,许多人慕名而来,就是为了尝一回辣鱼汤。头脑灵活的亭长立即发动百姓,向县里申请,把亭的名字改成辣鱼亭。就这样,在左邻右舍的协助之下,顾母就把热辣鲜鱼汤店给支起来了。

    亭里还对顾母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培训。在见识了知识的力量之后,顾母力排众议让女儿顾蕊上了亭里的启蒙学堂。

    顾蕊还算懂事,上学之后也是格外的努力。可是作为插班生,有些差距不是简单的努力就能弥补的。特别是同班同学都是从幼儿启蒙一路走过来的,顾蕊一家是从松江一带迁徙过来的,根本就没有接触过启蒙教育。

    负责启蒙教育的老师倒是想尽心尽力,可是面对接受能力各不相同的六十多名少年儿童,他也是有心无力。到最后他也只能按照梅园政事堂颁布的启蒙教育进度,采取填鸭式的教学,至于合格率方面,他已经指望不上。只要有百分之五十的人跟上他的教学进度,他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这并不是负责蒙学教育的老师不想负责任,可是他一个人就得负责六十名蒙童,还得与其他蒙师竞争,让优秀的蒙童掌握更多的知识,至于跟不上进度的差生,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顾蕊的底子很差,好在她勤奋好学,很快就得到了负责启蒙的老师的认可,愿意给她一些跟上进度的机会。

    其实蒙师的教学进度,根本就不是人为可以控制的,而是学堂参照县里的标准制定的。而县里的教学进度,也是根据郡里的要求制定并且推广使用。

    也就是说一个郡的蒙学进度,基本上都是一致的,至于那些跟不上大环境进度的差生,就会在升级考试中淘汰掉。

    负责启蒙的老师只有一个责任——那就是把优秀的学生送进县里的官学,至于差生们的未来,是不会有人在意了。毕竟判断一位蒙师的水平,看的是他送了多少位优秀的蒙童进入官学,而不是去计算他放弃的差生有多少。

    顾蕊处于被放弃的边缘,要是她努力的程度不够,或者是努力的方向错了,等待着她的就是被淘汰。最终只能委屈求全的嫁人,然后浑浑噩噩的度过一生。

    顾母不希望女儿继承自己的命运,千方百计的想让顾蕊进入县级官学,一旦成为女秀才,不仅可以到南山大学深造,还能报考南山军校,圆了一家人报答国恩的梦想。

    可是顾蕊的基础实在是太差了,就算是蒙师有意照顾,也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迎头赶上。顾母本来已经绝望了,刘立的出现让她决定放手一搏。

    刘立还有自己的使命要完成,他必须要在三年之内熟悉海军的所有流程,时间紧,任务重。只不过吃人嘴短,他也不好意思拒绝顾母的要求。

    暗中保护刘立的暗卫,立即到亭中蒙学进行布置,只不过是以支教的身份出现的。为了确保刘立的攻书进度,其中一名暗卫还准备了东海大学的相关课程,这可是刘正特批的,孩子如何游历他不会过问,只不过应该有的学习进度一定不能打折。

    两天之后,“辣鱼亭”这个名字获得了正式的通过。顾母也找到了“辣鱼亭”蒙学的负责人,通过捐款的办法替刘立争取到了一个入学的机会。

    经过简单的测试之后,刘立顺利的成了顾蕊的同班同学。经过一个星期的环境熟悉之后,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穷人的孩子早熟,几乎占据了班上前二十名。至于那些家境普通的人,都处于中游阶段。像顾蕊这样的人,纷纷落入了垫底的命运。

    看着那些面黄肌瘦的优秀学生饿着肚子听老师讲课,刘立总感觉有些不是滋味儿。他突然想起了以前学习的时候,关于资源互补的话题,于是就决定在辣鱼亭蒙学尝试一番。

    有钱人缺知识,有知识的人缺钱,刘立灵机一动,就成立了一个蒙学互助会。

    刚开始的时候,刘立让顾蕊出面把家境好的差生组织起来,由他负责给那些人有偿补课。很多人为了亲近顾蕊,纷纷把零花钱贡献出来。

    刘立一直都是接受精英教育,面对一群为了面子而奋斗的差生,总算是找到了激励的手段。

    一个星期之后的摸底考试,刘立以绝对的优势拿下了第一名,顾蕊也进入了前二十名,至于那些参加了有偿补课的差生,也进入了中游水平。

    刘立算是打响了名声,那些掉队的差生们,也都找上了他,贡献出了所有的零花钱。至于第一批贡献零花钱的人,在尝到了甜头之后,更是争取到了家中父母的奖励。特别是顾蕊,也获得了五十元兴汉币的奖励。在顾母看来,只要顾蕊肯学,能学,她不会在乎花多少钱。

    顾蕊一直都知道刘立的想法,直接把奖金送给了刘立,作为开办有偿补课的启动资金。

第415章 各取所需

    差生们取得了进步,让家中的父母觉得脸上有光,从而给予了物质奖励。获益的同学口口相传,这就让班上的其他同学看到了刘立设置的有偿补课的实用价值。

    随着补课学生的增加,刘立一个人也忙不过来了,为了更好的服务差生,帮助贫困生,他开始了更进一步的谋划。

    到了这个时候,刘立觉得聘请优等生助讲的时机已经成熟了。于是就找班上的第二名到第五名谈话,以一个月十块钱的标准,聘请他们对加入有偿补课的差生们进行交叉辅导。这样既可以解决差生跟不上进度的问题,又可以解决优等生的零花钱问题。

    对于常年在贫困线上挣扎的普通人来说,每个月十块钱的额外收入,就相当于替一个家庭养活了一名家庭成员。刘立有心帮助贫困生,可是他也没有办法让辣鱼亭蒙学的贫困生享受到助学贷款,只能另辟蹊径的通过补课的办法,从而实现班级内部的资源调配,达到普及文化知识的效果。

    学以致用,这就是知识的力量,与使用者的年龄没有任何关系。刘立的办法所能产生的作用,目前阶段只能帮助四名同班同学。不过随着兴汉国蒙学教育中有偿补课的普及,他坚信可以帮助更多的贫困生实现就学的梦想。

    一位负责六十名蒙童的老师,根本就没有能力让所有的学生达到相同的学习进度,更不可能为了照顾差生而放弃蒙学所规定的教学进度。刘立的所作所为,就是在不增加老师的教学压力的情况下,给愿意付出金钱的差生们,一个赶上进度的机会。同时也利用补课的办法让贫困生的家长们,认识到知识的力量。

    坚决杜绝读书无用论,这可得从娃娃抓起。毕竟十年寒窗,要是只有投入,不见产出,有很多家长就会中途放弃。有偿补课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还可以提升贫困生家长送子女就读蒙学的积极性。

    毕竟每位家长都会仔细的计较一番,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十岁以后就是家中的半个劳动力,要是长期靠家庭供养,很有可能在经济的压力下被迫中止学业。一个有机会成才的贫困生,必须要要家长看见希望。否则就不会有未来,更不用说完成学业了。

    刘立很快就弄好了有偿补课的章程,特别是对于贫困生的录用条件——必须是班级前五名,以每次月考成绩作为标准,优者上,劣者汰。

    没有什么理由可讲,要是贫困生出现了成绩下滑的情况,那就只能被淘汰了。想要持续不断的获得赚钱的机会,就必须要做到足够的优秀,至少在整个班级的排名不能被别人超越。

    在刘立看来,贫困生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要是努力的程度不够,被淘汰也就怨不得别人了。至于那些尝到了甜头的差生,肯定会持续不断的投入金钱。

    刘立希望通过这种残酷的竞争机制,让整个班级的同学都明白——落后就要被淘汰。

    有偿补课进行了一个月,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就被调动起来了。参加补课的十几名差生,都获得了巨大的进步,成功的进入了中上游水平。

    月考成绩出来之后,顾蕊居然爆冷成了第五名,至于原来的第二名陈涛,竟然跌落成了第六名。

    按照刘立制定的规则,他毫不犹豫的淘汰了陈涛。他可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贫困生。他的父母都是农民,只分到了十亩山地,没有半分水田,家境可以说是班上最差的。

    在给同学补课方面,陈涛也是最努力的那个人,只是可惜他并没有调整好学习进度与有偿补课之间的关系,居然出现了月考成绩下滑的原则性问题。

    面对陈涛的求情,顾蕊的态度似乎有些软化了,她甚至提出把第五名的资格让出来。她不缺十块钱,可是十块钱的有偿补课收入,很有可能决定着陈涛能不能继续上学读书。

    刘立拒绝了顾蕊的请求,他直接告诉陈涛说:“有偿补课必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三大原则。制度的标准必须要具备唯一性,从来都不允许出现例外。”

    在刘立看来,顾蕊可以不用在乎有偿补课给予她的公平,可是他不能破坏这份来之不易的公平。陈涛月考成绩下滑至第六名,就已经失去了继续替同学补课的资格。

    同情不能代替制度,刘立也不想亲手破坏有偿补课的择师标准。陈涛的家庭贫困,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事实。然而有偿补课的出现,他已经获得了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只不过他没有能够抓住机会,这就怪不得别人了。

    顾蕊觉得刘立的决定很冷血,甚至有可能毁掉陈涛的前程。可是她根本就不明白刘立的想法——有偿补课目前只能帮助四名贫困生,这就必须要建立在一个公平的制度上,刘立不打算为陈涛破例。

    刘立直接告诉陈涛——从哪里跌倒,就得从哪里爬起来,失败者没有资格祈求什么。有偿补课是一个帮助贫困生的小平台,不是专门为改变陈涛命运而存在的机构。

    作为一名贫困生,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学习成绩,没有足够好的排名,陈涛什么都不是。这也是刘立给陈涛的一个教训,给出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要是陈涛没有足够的竞争力,那就只能被淘汰。

    陈涛哭了,只不过他的眼泪并没有让刘立破坏有偿补课的基本制度。很多时候,每个人改变命运的机会只有一次。

    顾蕊抓住了了刘立给的机会,也成功的领悟了精英教育的精髄,她不仅顺利的在有偿补课中站稳了脚跟,还将学习成绩稳定在了仅次于刘立的第二名,从而牢牢的占据了一个补课教师的资格。

    反观陈涛,一次失败就失去了斗志,不仅成绩掉到了十名开外,再也没有机会加入有偿补课的小团体。

    三个月之后,顾蕊已经顺利的升入了县官学,陈涛却只能辍学回家,跟父母一起种地,继续贫穷的命运。

    当顾蕊谈起陈涛的时候,还有些埋怨刘立的不近人情。一个本来有机会改变命运的少年,一次失败就只能遗恨终生了。

    刘立也是感慨万分——当机会给了陈涛的时候,他没有抓住,就已经失去了竞争的能力。兴汉国的启蒙教育,其实就是一种命运的竞争,这是一个成绩至上的时代。

    刘立其实更明白竞争的残酷性——陈涛竞争失败,还可以回到家中,与世无争的种地生活。刘立要是竞争失败,苟全性命都是一种奢求。他可以给陈涛改变命运的机会,却没有办法让陈涛拥有改变命运的能力。

    顾蕊成功考入官学,代表着精英教育的成功,陈涛离开了有偿补课的培养,就只能继承父母的命运。这或许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吧!

    刘立的有偿补课在辣鱼亭蒙学得到了发扬光大,顾蕊也把这种另类的互相促进的学习制度带到了县官学,这让泉州掀起了一阵学习的新风。

    在这场全新的变革之中,陈涛成了唯一的悲剧。

第416章 童子海军

    刘立把顾蕊送入县里的官学之后,就决定到泉州海军基地去参加童子海军的选拔赛了,他身上还带着刘正交代的任务——加入海军,了解海军。

    在刘立离开之后,身后随行的暗卫向县里官学的负责人出示了令牌,并且提醒他负责看护好顾蕊。以免将来出了什么差池酿成大祸。至于她能够成长到什么样的地步,这就不是暗卫能够左右的了。

    海军督帅吕蒙收到了一份奇怪的命令——到泉州招收一个屯的童子军作为新型海军的试点成员。这份命令是总参谋部下达的,还附带了海军大将甘宁的批文。

    吕蒙觉得很奇怪,总参谋部一向不干涉海军的内部事务,如今不仅弄出了什么童子海军的编制,还让海军大将甘宁毫无怨言的批准了。

    就在刘立抵达泉州海军基地的时候,吕蒙的招兵通告也贴满了泉州港的大街小巷。泉州百姓多为渔民,符合征召标准的少年超过了两万人。

    刘立作为参加征召的成员,看着高台上威风凛凛的吕蒙,他第一次对从军有了几分向往。

    吕蒙看着两万少年,不由自主的冒出了冷汗——难道是兴汉王刘正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警告海军吗?

    兴汉国的强盛才是海军威风八面的根源,怪不得海军大将甘宁总是说:“海军只有在兴汉国的统一指挥下,才有能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吕蒙终于觉悟了——眼前的这两万接受了兴汉军思想教育的少年,才是兴汉国海军强大的根本。只不过总参谋部给予的编制却只有一个屯六百二十五人,唯一的办法就是优胜劣汰。

    海军招兵考试总共有三关,第一关是文试关,两万多人全部通过,这让吕蒙见识到了基础教育的威力,这些识文断字的少年,就是两万多颗文明的火种,将随着海军的脚步迈向远方。

    第二关是混战关,甘宁直接开放了海军基地,把两万少年投入其中,并且开启了军演模式。

    在参加选拔的人群中,十三岁的孙尚香带着十二岁的步练师,也悄悄的混入了招募的队伍。孙尚香拿着一柄短刃,据说是参照兴汉军海军两栖战队缩小尺寸之后打造的。

    步练师作为孙尚香的小跟班,没有那样拉风的装备,只是拿着一根半米长的小鱼叉。

    也不知道吕蒙是怎么想的,居然让八岁的庶子吕琮也参加了选拔。小屁孩扛着一柄与身体不太对称的大刀,居然主动拉上了两万少年心中的仇恨值。

    好在大家都清楚选拔的规则,吕蒙让人准备了一批沾上了石灰的木刀木剑和木弓。不过数量有限,参加选拔的人需要冲刺十里,抢到属于自己的武器,然后再淘汰别人。

    刘立跑得最快,算是遥遥领先。孙尚香和步练师有着年龄上的优势,很快就与他并驾齐驱了。

    吕琮的身体素质也特别好,居然后来居上,一个不小心就冲到了孙尚香等人的前面。

    四人你追我赶,再也没有保留。刘立最终凭借着聪明的头脑,成功的获得了第一名,把最漂亮的那柄木刀握在了手中。

    孙尚香和步练师紧随其后,拿到了一对木剑。

    吕琮也赶到了武器架前,刚要抽取最后一柄木剑,眼前却是寒光一闪,一左一右两柄木剑居然攻向了他的要害。

    刘立本来打算坐山观虎斗,却被两女围攻吕琮的架势给刺激到了。木刀一抖,居然架住了孙尚香的木剑,再轻轻的一引,又挡开了步练师的木剑。

    吕琮顺利的脱身之后,也拿到了最后一柄木剑。四人就开始捉对厮杀了起来。

    刘立斗了几个回合,见身后的数千少年正在快速的接近武器架,立即提议放弃争斗,先淘汰一部分靠近的竞争对手。

    孙尚香看不惯吕琮,顺带着把刘立也给恨上了。好在步练师是聪明人,总算是劝住了孙尚香,让四人有了合作的余地。

    统一了意见的四人挡在了武器架子的前面,给了急速冲锋的少年们迎头痛击。

    周围负责警戒的海军将士,不断的将身上沾了白点儿的少年拉出训练基地。

    四人淘汰了一刻钟之后,步练师首先坚持不住了。毕竟少年中也有聪明人,有小团体居然抱团冲锋,差点儿就夺走了步练师手中的木剑。

    刘立见事不可为,立即向步练师的位置靠拢,四人背对背结成了防御阵势,让出了武器架子。本来很多少年已经打出了火气,一门心思的想要淘汰刘立四人。只不过刘立让开了道路,有一部分人就冲向了武器架子。

    少年们不患寡而患不均,赤手空拳的对付刘立四人手中的木刀和木剑,挨上一下就是一个包,很多少年都痛得掉了眼泪,围攻的时候也有些畏手畏脚。

    如今有了武器可以争取,临时友谊的小船立即就翻了。刘立等人找了一个角落,静静的看着在混乱中争夺武器的少年们。

    很多获得武器的少年在经过了数次易手之后,终于发现了一片安全区域。

    刘立当机立断,让新加入的人参与警戒。越来越多的少年手持木刀加入了刘立的队伍,隐隐约约的把四个人当成了主心骨。

    当队伍突破了一百之后,刘立进行了简单的编制,四人每人带领一个什,开始主动参与淘汰战。少年们都是经历过军训的人,有了主心骨之后很快就建立起了军中的相应秩序。

    刘立第一次指挥作战,直接把吕琮的勇武发挥得淋漓尽致。很多手持木刀的少年要么选择加入美女屯,要么站到了对立面。

    当最后一柄木刀拥有主人之后,两支童子海军屯开始清理没有武器的少年。

    一千二百五十名少年形成了两大阵营,开始了最后的编制争夺战。

    吕琮带着一队人挡在了最前方,与对面的屯拉起了对峙阵线。

    刘立和另外一名少年护住了左右两翼。至于孙尚香和步练师,则带着弓箭手站在队列的中间。

    二百五十名弓箭手编成了两个队,轮流朝着对面的少年放箭。对面的少年屯长虽然拉起了队伍,但是他失了先机,兵种配置很不合理,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吕蒙站在远处,看着表现出色的儿子,满意的点了点头。甘宁和徐盛居然也千里迢迢的跑到泉州基地观战了。这让他觉察到了某些地方不对劲。难道参加童子海军选拔,其实就是检验各家的教育成果吗?

    甘宁看着被动挨打的甘述和徐楷,没有好气的问徐盛:“文向,这就是你训练出来的孩子吗?”

    徐盛也觉得奇怪,童子海军的招募可是一个临时决定,居然有人压着海军世家的子弟狂揍,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他忙走到吕蒙的身边,小声的问:“子明,这是什么情况嘛?”

    吕蒙说:“甘述和徐楷流年不利,本来可以出人头地,却碰上了兴汉王的世子刘立,这不就吃了大亏。至于指挥放箭的两个丫头,也是大有来历。王爷有令:只要她们不做出什么叛逆之举,就不得区别对待。”

    徐盛气得说不出话了——感情是吕琮知道了刘立的身份之后,主动当起了小跟班,再加上孙策的妹妹,这让海军二代三人组少了一个能打能扛的主力先锋将。

    甘宁本来想看甘述的良好表现,却看到了儿子被动挨打却无力反击的场景,气得他根本就没有心思在泉州基地听取汇报工作,当场丢下了一句话就登上座舰走了。

    吕蒙也是哭笑不得,给一群孩子加练,特别是甘述和徐楷,已经成了泉州基地重点照顾的对象。至于持续加练的时间,直到战胜刘立的屯为止。

    甘宁回到座舰之后,直接上报总参谋部:为了让童子海军良性竞争,申请将编制一个屯更改为互相学习促进的两个屯。

    总参谋部当然明白甘宁的心思,只不过事涉兴汉王世子刘立,只能上报梅园兴汉王宫。

    刘正和五相讨论之后,同意了甘宁的申请。刘立和甘述的激烈碰撞,终于在父辈们的有意推动之下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第417章 竞争之路

    海军童子军正式的成立了,一共分为两个屯:正屯的屯长刘立,三个队长分别是吕琮、孙尚香和步练师,编制六百二十五人;副屯不设屯长,只有甘述和徐楷两个队长,编制六百二十五人,与正屯相比低配一等。

    童子海军在泉州基地完成编制之后,就被吕蒙送上了南下东海的战舰,打算进行一次近海航行的海上拉练。为了训练刘立等人的海战能力,吕蒙直接让一艘闲置后备舰注入了海水,改造成了一个小型的海战训练场。

    由于船在海上飘,除了安全保障方面的差强人意之外,模拟出来的海上战场已经十分接近实战了。刘立这个游泳训练严重不足的屯长,居然成了整个屯唯一拖后腿的人。他对于海战的指挥技巧更是一塌糊涂,根本就不懂得海战思维。

    甘述和徐楷第一次在训练的过程中占了上风,这让吕琮感觉到特别的丢脸。刘立在陆地上挺横,到了海船上就成了软脚虾,这还有说理的地方吗?

    好在孙尚香和步练师完全压着甘述打,吕琮也成功的拖住了徐楷。正屯靠着整体结阵而战的微弱优势取得了惨胜,算是保住了编制。

    可是刘立变成了最大的软肋,这让正屯的少年们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在泉州基地建立起来的威信正在逐步的瓦解,军心不稳就成了正屯最大的问题。

    反观副屯的少年们,本来在泉州基地的时候毫无还手之力,到了海上却可以与正屯斗个旗鼓相当,甘述和徐楷在指挥作战方面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这就让两个可以对副屯如臂指使,打出了副屯的气势和格局。

    孙尚香眼里可揉不得沙子,她见刘立表现差劲,顿时就发火了,直接把刘立丢进训练池中反复的折腾,迫使他迅速的跟上整个屯的训练进度。

    甘述问吕琮:“小琮,我听说当年家父与兴汉王在临江水面上斗了一场,留下了不朽的传说。怎么这位兴汉王的世子刘立,对于海战却是一窍不通呢?”

    吕琮无法回答,毕竟这个问题有些深奥了。不过远在座舰上通过望远镜观察童子海军动静的吕蒙,似乎明白了什么——慈母多败儿。

    刘立作为目前唯一的兴汉王世子,在文化知识的教育方面肯定是不会有问题。只不过对于那些磕磕碰碰的体育锻炼,估计会被取消大半了吧?

    难怪兴汉王会把刘立赶出梅园,估计是怕让家中的几个女人把儿子养废了。在海船训练场上,孙尚香已经化身成了小恶魔,直接让刘立进入了高强度的训练,根本就没有人情可讲。

    其实海战的关键在于独特的海军思维,海军偏重于远程攻击,谁在这个方面走得更远,谁就可以掌握海战的主动权。

    孙尚香甚至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概念——接舷战其实是对海军的侮辱。真正的海战其实在双方即将照面的那一刻,就已经结束了。海上争雄,靠的是预判和规避,讲究的是一击致命。

    刘立忙把孙尚香的海战思维与梅园总参谋部的远程决定一切的陆战思维结合起来,终于得出了随着海船技术的进步,海军将由常规兵种升级为技术兵种。

    由于海船常年航行在海上,负责操持弩车和弩砲的将士,必须要精通护理,修复以及组装等军械工人的相关职能。毕竟海船可以容纳的人员有限,在这个人数致胜的时代,想尽一切办法增加战斗人员,减少非战斗人员,这就是一个指挥人员需要掌握的能力。

    刘立按照陆战的编制来编组海军,像什么刀盾兵和长枪兵,完全就是人力方面的巨大浪费。吕琮并没有在海上呆太长时间,也无法影响屯长刘立的决策。

    至于孙尚香和步练师,根本就没有话语权。如今初战失利,刘立才知道——外行指挥内行,相当于一只绵羊指挥一群狮子,面对甘述和徐楷的有序进攻,正屯展现出了主力屯那种以少胜多的精锐本色,然而也暴露出了兵种搭配不合理的严重问题。

    孙尚香问:“刘继祖,海军督帅吕蒙大叔已经把童子海军的战船调拨到位了,该怎么接收,你拿个主意吧?”

    刘立苦笑着回答说:“孙仁大姐,你这可是赶鸭子上架,这海战跟我所认识的战争模式大不相同,要不我授权你重新进行兵为配置,反正目前阶段我不懂,瞎指挥有可能害了大家。”

    步练师举双手赞成刘立的提议,同意让孙尚香主持现阶段的训练。吕琮也觉得刘立这个提议很不错,也答应了协助孙尚香管理好正屯。

    至于刘立,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掌握海战的技巧,熟悉海战的思维。然后才有资格指挥整个屯与甘述和徐楷竞争。

    孙尚香倒也聪明,直接照搬兴汉军海军的编制办法,只是针对童子海军人小力弱的问题进行了微调。为了避免与正规海军的军令冲突,她在强化训练各式号令之余,还别出心裁的弄出了一套童子海军内部号令方案。

    吕琮看着手上的旗语内容,总算是认可了孙尚香在童子海军中的地位。少年人的心思其实很简单——谁的本事大就跟谁。

    刘立很快就赶上了正屯少年的平均水平,只是要在海战上超越吕琮,还需要一段时间。至于想要打败孙尚香,刘立也没有多少把握。

    好在此刻的孙尚香并没有夺取军权的想法,只是一门心思的想要把刘立培养成优秀的少年屯长。

    步练师说:“孙老大,不如咱们俩个人通力合作架空刘立,然后把队伍带回柴桑。”

    孙尚香说:“练师,没有用的,就兴汉军这样的补给水平,楚国再发展十年也做不到。区区一个屯,竟然赶得上楚国水军一支舰队的消耗了。我现在都不知道,我加入童子海军是对还是错。”

    步练师没有说话了,常言说得好——不看见差距,就不知道什么是绝望。兴汉军海军已经拥有了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绿色蔬菜种植船的存在,让海军的主菜荤素搭配。特别是童子海军的营养标准,肉蛋豆奶蔬,一样都不少。

    楚国水军的食物,只有大米饭,至于配菜,只有咸菜。有限的税赋收入,大部分用在了制造盔甲方面,还有一小部分投入了铁甲船的研制。

    孙尚香根本就不敢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传回长沙,万一楚王孙策决定赶超兴汉国海军,那会是整个楚国的噩梦。

    至于步练师的提议,孙尚香根本就不敢考虑。真要是让童子海军到了柴桑,丢脸的就是整个楚国了。

    兴汉国海军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特别是在童子海军的相关配置方面,几乎做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这可不是国小民弱的楚国可以迎头赶上的。带着一群童子海军回柴桑,不仅会破坏楚国与兴汉国之间的关系,还会冲击楚国水军的后勤保障体系。这会让原本处于崩溃边缘的楚国财政雪上加霜。

    步练师很不理解孙尚香的行为,原以为可以成功的刺探到兴汉国海军的机密,却没有想到这份机密,对于楚国来说可是最致命的毒药。

    刘立看着孙尚香纠结的样子,不禁想起了刘正说过的话——兴汉国的各项技术都可以摆在明面上,其他的诸侯想要窃取,就得做好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山寨是最有效的科研手段,前提是配套的技术得跟上山寨技术的总体水平。

    摆在孙尚香面前的机密,一旦进入楚国之后,肯定会改变原有的资源配置标准,甚至是让普通百姓饿着肚子进行钻研。大量的财赋投入山寨技术的相关配套产业,距离出成果遥遥无期,这会拖垮整个楚国。这就是传说中的技术竞赛,没有足够的财力,一旦好高骛远,就是自寻死路。

    刘立不再关注孙尚香的一举一动了,反正她要是敢盗取海军机密送回楚国,按照兴汉王刘正的一惯态度,没准儿还会推波助澜,给她提供一些便利条件。

    让楚王孙策看见希望,从而把楚国引入技术冲刺的歧途,才是真正的杀手锏。

第418章 少女之心

    孙尚香不费吹灰之力就拿到了吕蒙部海军舰队的大量机密,比如兵种配置,后勤保障以及战舰搭配方面的相关参数。

    可是面对这么多手到擒来的资料,孙尚香打心眼儿里不愿意交给专门负责接应的楚国刺候带回长沙城。按照她的解释,就是怕这些超出了楚国科技水平的资料流入长沙,一定会促使楚王孙策不惜一切代价的发展科技,从而忽略了国计民生,引起楚国内部的混乱。

    想用二十年的时间走完一千年的发展历程,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在这个时代,除了借势崛起的兴汉王刘正,再也没有第二个人了。兴汉国借助黄巾军大起义完成了两件大事——一是旧有制度的连根拔起;二是新制度的人口基础。

    三百万因黄巾军大起义而失去家园的难民百姓,通过屯垦团制度而接受了兴汉军思想教育的普通百姓,才是支撑起兴汉国自下而上建立新制度的基石。移民不仅破坏了传统的宗族制度,还让兴汉军有机会按照全新的构想改造普通百姓,给兴汉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真正让兴汉国腾飞的,还是洛阳城中新兴的世家们累积了近两百年的巨额财富。兴汉国凭借着这笔横财,不仅成功的打破了世家对粮食的垄断,还可以肆无忌惮的用庶子商人冲击世家的传统制度,扶持商人的政策,让世家内部出现两个截然不同的声音,以庶斗嫡的办法,给予了世家重创。

    真正给予世家致命一击的,还是推广全民教育,让百工子弟像儒门学子那样教书育人,从而打破世家的文化垄断。兴汉国能够做到这一点,最关键的是府库有钱。反观先帝当政时期,整个汉室的收入来源只有卖官鬻爵。世家总是变着花样偷税漏税,甚至是干脆就不用交税,还有的人不遗余力的从国库捞钱。

    作为天下共主的先帝,卖官鬻爵得来的钱用于镇压黄巾军大起之后,还得奖赏立功的三路大军将士们。要知道那时候的汉室经历了落日原惨败。经过数年的休养生息,才恢复那么一丁点儿的元气,又在新一轮的战争中消耗一空了。

    洛阳城中那些富庶的世家,终于在西凉铁骑的刀锋下贡献出了大量的财富,这些财富却成了兴汉军实现全面彻底改革的重要保障。

    楚国的情形却是大不相同,韩张孙赵四大世家,已经牢牢的掌控了长沙,桂阳,零陵,武陵四郡。楚国孙家本身就是世家,根本就不可能出现打压世家的情形,要是再让兴汉国的新技术诱惑了世家,估计孙家就不会顾忌普通百姓的死活了,一旦处于弱势地位的孙家再失去普通百姓的支持,楚国的内乱就不远了。

    孙尚香感到左右为难,她可以找到很多理由说服自己毁掉手中的资料,可是步练师的存在又让他多了很多顾忌。

    刘立突然出现在了孙尚香的面前,缓缓的问她:“很为难吗?”

    孙尚香的身体颤抖了一下,这是她最不愿意面对的问题。她总是不断的替自己找借口,千方百计的说服自己不要带走资料。她的内心深处有一个想法——不能背叛刘立。女人总是会为了选择而找到自我说服的借口,而不是有了说服自己的理由才去选择。

    孙尚香已经决定不把资料送回楚国,才会拼命的寻找能够实现自我说服的理由。这个时候面对刘立,她的心很乱。是要这份刚刚燃烧起来的友谊之火,还是为了眼前的资料违背自己的意愿呢?

    这对于一个少女来说实在是太残忍了。孙尚香进入童子海军的任务目标,就是获取兴汉国海军的一些机密资料。然而遇到刘立以后,她终于有了一个称心如意的弟弟可以欺负和照顾。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令她不愿意罢手,甚至想要彻底的忘掉窃取资料的任务。

    孙尚香抬起头望着刘立,缓缓的开口说:“你不应该出现在这里,更不应该看见这些东西。本来你和我还可以愉快的参加童子海军的训练,现在这一切都被你亲手毁掉了,你真的好残忍。”

    刘立摇了摇头,掩耳盗铃的事情,做得太多又有什么意义呢?大家都靠欺骗的手段来维持这段风雨飘摇的友谊,只不过是在自欺欺人而已。倒不如直接摊牌,长痛不如短痛,好歹也是一个交代。

    刘立早就熟知了孙尚香的身份,却碍于情面不能脱口而出。如今有了合适的机会,他再也忍耐不住了,反正早晚都得面对这一切,现在道破一切对彼此都好。

    步练师蹑手蹑脚的出现在刘立的背后,手中的短刀迅速的划向了他的脖子。孙尚香本能的喊道:“继祖,小心!”

    刘立侧身避开,战王刀挡住了步练师的短刀。一击未果的她,居然想要再次攻击刘立。孙尚香不想一错再错,忙制止了步练师的行为。

    面对这样的僵局,谁也没有办法打破,就连拿着望远镜的吕蒙,也想知道刘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刘立说:“兴汉国愿意与楚国友好交流,哪怕是铁甲舰技术也不例外,你们没有必要偷偷摸摸的进行窃取技术资料,这让大家的面子上都不好看。”

    步练师问:“刘继祖,我们的身份已经暴露了,你打算怎么办吧?”

    关于这个问题,刘立曾经问过兴汉王刘正,得到的答案却是——既然藏不住了,那就大大方方的站出来做一回交换生,也可以顺便加强一下两方势力之间的交流。

    刘立把这个办法告诉了孙尚香和步练师,至于她们会如何选择,他就没有能力干涉了。

    孙尚香纠结了很久,也找不到继续隐藏身份的理由,只得接受了刘立的建议,以交换生的名义继续在童子海军中服役。

    刘立找到了吕蒙,把孙尚香和步练师的特殊身份如实相告。

    吕蒙问:“世子,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

    刘立说:“吕蒙叔叔,童子海军的存在,应该着眼于未来。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孙尚香应该是楚国水军大都督周瑜唯一的弟子。周公瑾与楚王孙策可是八拜之交,面对这位共同的妹妹,应该不至于藏私吧?”

    吕蒙也听说过楚国水军大都督周瑜的威名,也知道周瑜在指挥水战方面的造诣,要是有机会偷师,倒也可以融汇贯通,形成自身特有的指挥手段。

    只不过如何让孙尚香心甘情愿的在童子海军中效力,这个重任就只能交给刘立来完成了。

    在刘立的建议之下,吕蒙决定加强童子海军的编制,直接弄出一个加强屯,总计编制一千二百五十人。

    屯长刘立,副屯长孙尚香,水战教员甘述。

    第一队队长吕琮,统领两百少年坐镇冲锋船,这可是接舷战的主力。

    第二队队长徐楷,统领两百少年坐镇刺候船,专门负责确定行船路线。

    第三队队长步练师,负责统领第三队和第四队,共计四百人坐镇护卫舰,从左右两方保护座舰。

    第五队和第六队共计四百人,统一由甘述负责指挥,专门向护卫舰和冲锋舰提供远程支援。

    第七队为号令队,编制五十人,主要职责是培训旗手,保障指挥体系的畅通,由孙尚香负责调度和训练。

    这一番布置下来,刘立的童子海军屯拥有了一支小规模的舰队,拥有一艘刺候船,一艘冲锋舰,两艘护卫舰和一艘小型座舰,共计四舰一船的编制。吕蒙还特别调配了三艘后勤补给舰和一艘蔬菜种植船。

    这样就构成了九舰编制,为了确保童子海军编队的绝对安全。吕蒙配置的四艘后勤补给舰都是精英战斗人员。

    这让那位由主力调至后勤保障的屯长凌统实在是想不通——堂堂主力先锋居然干起了保姆的活儿。

    吕蒙说:“兴汉军中的军二代已经开的崭露头角了。陪世子练兵,将来有机会可以出人头地。你的父亲凌操在丹东海军基地干得不错,这才把保护兴汉王世子的任务交给你,希望你可以继续发扬海军的风格。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凌统只得接受了任务,专心的做起了海上好保姆。

第419章 尊师重道

    东海大学的基础建设完工之后,吕蒙的船队终于抵达了东海大学的主基地。至于刘立的特别小编队,直接被投放到了东海大学的港口校区。按照双方的约定,作为教学编队而存在,所有的舰只摇身一变成了专业的教练舰。童子海军则是幸运的成为了东海大学的第一批特招学生,算是补全了整个港口校区在生源上的空白。

    按照各队的编制分别进行相关科目的学习和受训。在舰队驶入港口的前一夜,分科的命令就传达到了所有的小队的队长手中。刘立第一次离开梅园,经过了长达数月的折腾,终于在入冬时节抵达了东海大学的港口校区,再一次脚踏实地的他,心情也是十分的激动。

    刘立六人站在学校的大门口,看着广场中央树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写着一句话——走进来的是学生,尊师是第一要务;走出去的是人才,重道是必备的品德。

    这是兴汉王刘正亲笔替东海大学写下的校训,也是这所大学必须要发扬光大的人文精神。无论是谁,进入这个地方都必须要具有虔诚的学子情怀,走出去之后都要把尊师重道的精神广为流传并且发扬光大。

    孙尚香问:“刘继祖,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刘立摇了摇头,缓缓的说:“尚香姐,学生没有资格谈权利!在东海大学这个地方,老师是唯一的主宰。”

    甘述和徐楷对于刘立这样的说法是深有体会。按照达者为师的原则,作为求学之人必须要具备一颗虔诚的心。否则的话,老师为什么要把费尽千辛万苦才掌握的知识交给你呢?

    孙尚香也是深有同感,难怪家里花了钱请先生开馆授学,作为家主的楚王孙策,还得亲自到祠堂宗庙请出戒尺交给先生。教书先生执行的是教规,同时也是家法。难怪有人称老师为师父,按照字面的意思理解,那就是亦师亦父。老师不仅得教会学生读书认字,还得传授为人处世的道理。这完全就是父亲的角色嘛。

    东海大学把尊师摆在了第一位,就是要告诉进入校区的学生——要想老师承担父亲的角色,就需要学生坚持把老师像父亲一样尊重。刘立终于明白了——作为学生,从不懂到懂,老师的存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获得知识,必须要老师心甘情愿的授业;然而要让老师毫无保留的付出,尊师重道是唯一的选择。

    陆逊亲自前往港口校区的大门口,迎接东海大学的这第一批特殊的学生,并且安排他们入驻港口校区学习和训练。

    港口校区的规模很大,总共分为海舰训练中心,陆战训练中心,教学区,生活区和商业区。

    其中教学区和生活区紧挨在一起,至于商业区就在陆战训练中心旁边。

    孙尚香和步练师等女学生也拥有了独立的女生宿舍,周围有两米来高的混凝土墙,算是一片独立的区域。一队五十人的南山军校实习女兵,奉命驻扎在周围,专门负责女生宿舍警戒工作。

    至于规模宏大的男生宿舍,就没有这样超规格的待遇了。刘立只能安排六个队轮流警戒。毕竟在东海大学就学期间,亦学亦兵就是童子海军的常态,必须要以海军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刘立,甘述,徐楷,吕琮四人成了室友,至于其余的童子海军,每个什二十五人一个宿舍,一共分为五十个宿舍。

    宿舍分配完毕之后,刘立等人就开始了在港口校区的学习生活。每天按步就班的训练,学习,测试,考核。冬练三九可不是吹牛,东海大学的冬天不是太冷,可是在三九时节冻死狗的说法还是实实在在存在,湿冷的空气总是叫人难以忍受。

    累了一整天的少年们,随便洗洗之后就钻进了冷硬的棉被里,打算用火热的身躯烘烤出一个温暖的被窝,算是犒劳一下疲惫不堪的身体。

    十三号宿舍的徐刚,估计是晚饭的时候多喝了两碗蛋花汤。三更半夜的时候居然被尿憋醒了。他小心翼翼的把头从温暖的被子里拱出来。冰冷的寒风扑面而来,令他不由自主的打了一个喷嚏,好在声音不是很大,倒也没有影响其他人。

    港口校区在设计的时候,为了确保学生们的身体健康,建筑规划师把厕所建在了距离男生宿舍五百米开外的下风位置,还用熟石灰制造出了一条隔离带,增加双重的保险。

    为了避免少年们夜里起床上厕所,陆逊还亲自鼓捣出了科学饮食的方案,由刘立带着人进行学习领会,希望可以避免来回折腾一刻钟的悲剧。

    然而十来岁的少年们,恰好是处于怎么吃也吃不饱的年龄阶段,夜里上厕所很麻烦,可是总有人为了贪嘴而愿意付出那样的代价。想不到这回却轮到徐刚了,憋尿的滋味非常的痛苦,简直就是令人痛不欲生。

    徐刚实在是忍不住了,躲在温暖的被子里凭借着感觉穿上了衣服,又小心翼翼的把双脚套进了棉鞋里。每朝着宿舍门口靠近一步,他的身体都会打一下哆嗦。

    好不容易靠近了宿舍的门,在抽掉门栓的一刹那间,刺骨的寒风居然砸开了紧闭的门,透过门缝打在了徐刚的脸上,痛得他眼泪都掉出来了。

    徐刚极不情愿的收回了迈到门槛外边的那只脚,重新关上了宿舍的门,再插上门栓。至于那折腾得他直冒冷汗的那泡尿,只能另想办法解决了。

    本来徐刚是想用自己的脸盆装尿,可是却舍不得毁掉自己的东西。他忽然想起在白天训练的时候,什长吕铜推了他一下,这仇得报,正好一尿以泄他的心头之恨。

    徐刚蹑手蹑脚的走到吕铜的床位边,从床底下抽出吕铜的脸盆,痛痛快快的释放了起来。

    汹涌的尿液击打在铁制的脸盆四周,发出了叮当的声响。这可是惊醒了熟睡的吕铜。徐刚可是捅了马蜂窝了,这往什长的脸盆里撒尿,可是严重的违返了校规,还让吕铜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侮辱。

    往轻了说是不讲卫生,往重了说就是破坏团结。吕铜可不是好好先生,往脸盆里撒尿,这可是实实在在的欺人太甚。他伸手一掀被子,从床上跳起来就扑向了徐刚。

    徐刚来来就理亏,好不容易才尿完,又遇上了愤怒的吕铜。手一滑,盆中的尿液居然倒在了吕铜的床上。

    两人先是扭打,在童子海军中训练出来的技巧,没有用到敌人身上,反而让自己人先领教了一回。在对打的同时,愤怒的吕铜在占了上风之后,又开始质问徐刚的卑鄙无耻。

    徐刚无言以对,只是全力的应对吕铜的攻击。两人的动作很快就惊动了整个宿舍。

    这一夜恰好轮到刘立巡夜,十三号宿舍的动静正好惊动了他。更为巧合的是——在港口校区听取汇报的校长陆逊,也心血来潮的到男生宿舍周围巡查,这下想瞒也瞒不住了。

    陆逊跟刘立打过招呼之后,两人一起到了十三号宿舍的门口,伸手拍响了宿舍的大门。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635/ 第一时间欣赏兴汉使命最新章节! 作者:开先洞人所写的《兴汉使命》为转载作品,兴汉使命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兴汉使命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兴汉使命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兴汉使命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兴汉使命介绍:
科技进步,基因研究进入高速发展阶段,MK基因研究基地在比对唐代古尸与汉代古尸基因时发现:唐代古尸的基因发生了变异。为了探寻基因变异的真正原因,助理研究员刘正乘坐兴汉1号穿越时空,前往汉代。由于电磁风暴的突然爆发,时空机发生故障,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且看刘正在群英荟萃的架空三国里收赵云,战吕布,劝贾诩,得郭嘉。勇斗豪强世家,开启兴汉使命!
为华夏打下一座铁桶江山,让汉字大旗成为永恒。兴汉使命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兴汉使命,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兴汉使命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