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兴汉使命TXT下载兴汉使命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兴汉使命全文阅读

作者:开先洞人     兴汉使命txt下载     兴汉使命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435章 解烦五豪

    孙策也是无语了,兴汉国派刘立试航柴桑,就是想要摘桃子。然而有搅屎棍孙权在,他也只能默许少年海军的存在。倘若单独面对吴军,解烦军想要不损失惨重都没有机会。真要是留孙权在长沙,又怕他一时头脑发热就兴风作浪。且不说吞噬吴国的气运,楚国能不能自保都成了摆在面前的大问题。

    周瑜算是服气了,少年海军用的是阳谋。为了避免孙权消耗楚国的气运,孙尚香就必须要与刘立产生联系,借助兴汉国的大运平抑吴国气运的反噬。特别是建业王气的存在,让楚国没有能力独吞吴国气运,也给了刘立可乘之机。

    为了安排孙权,避免兄弟相争,周瑜只能捏着鼻子认可了少年海军的存在。如皋屯兵的东海督帅吕蒙,将会牵制一半以上的吴军,这就是刘立带给楚国的好处,也是少年海军与解烦军合作的关键前提。

    至于孙权提议的芜湖水战,周瑜也找不到借口反对。只能建议孙策亲自前往芜湖庄,主持芜湖水战演习,见识一下解烦军与少年海军的战斗力。

    解烦军编制八百人,分设两屯。孙权任解烦军都尉,麾下的两位屯长分别是朱然和张承,还有新近崭露头角的丁奉,周胤,严畯并称居巢五豪。这就是孙权的小班底,也是他谋夺楚王之位的底气所在。

    朱然和张承出身江东世家,家族实力雄厚,依附孙权之后,当仁不让的占据了两大屯长之位。丁奉善战,周胤多谋,严畯崇尚中庸之道兼有自知之明,是解烦军中最好的润滑剂,成功的平衡了五方势力。

    周瑜最头痛的地方在于儿子周胤也隶属于解烦军,与孙权走得很近。这让周瑜自己觉得没有办法向楚王孙策交代。父子之间追随的主公各不相同,这确实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孙策说:“公瑾,咱们已经年近不惑,就让仲谋和解烦军的那帮小子,好好的表现一回吧!”

    周瑜问:“主公,万一局势失去了控制,仲谋和解烦军尾大不掉怎么办呢?”

    孙策摇了摇头,指着墙脚处的一只壁虎,一支铁箭飞出,扎断了壁虎的尾巴。神秘莫测的露出了一个诡异的笑容。一山南容二虎,孙权想要天下就得自己去争抢。至于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周瑜有了孙策的指示,忙下笔起草命令,同意孙权的解烦军与刘立的少年海军在芜湖水面上进行演习。

    孙权收到命令之后,立即派人通知刘立,告知水上演习的相关事宜。恰巧被孙尚香收到了演习意向书。她直接找刘立软磨硬泡,获得了一个指挥的名额。

    刘立问:“尚香姐,解烦军队长以上将领都有谁?”

    孙尚香说:“解烦军是二哥孙权一手组建的精锐部队,战斗力超过了兴汉国海军的两栖战队,至于与少年海军之间的对比,并没有实战数据可供参考,只能打完之后才可以进行有效的评估。”

    随着孙尚香的解释,解烦军一贤五豪。张承家学渊源,有儒将之风,攻守兼备;朱然成熟稳重,是解烦的定海神针,善于打防守战;丁奉骁勇善战,是冲锋陷阵的不二人选;周胤足智多谋,喜欢使阴谋诡计,少了几分堂堂正正之气,背后偷袭还行,正面对战就会底气不足;严畯为人小心谨慎,做事也是滴水不漏,又不喜欢与同袍争抢功劳,是解烦军中的老好人,也是最难对付的角色。

    刘立听着孙尚香的解说,开始给解烦五豪对号入座。按照少年海军的编制,朱然应该执掌刺候船,由徐楷想办法对付就好了。

    丁奉骁勇善战,吕琮也是热血男人,正好可以看一下谁是英雄。先锋船之间的大战,那可是士气之争,胜败直接与整个战局挂钩。

    接下来就是整场战斗的核心,两艘护卫船分别有甘述和孙尚香执掌,恰好可以对付张承和周胤。至于后卫船就是徐刚对严畯了,两人都以小心谨慎著称,这就是名符其实的硬碰硬了。

    最后就是座船上的指挥了,少年海军方面是刘立和辛宪英;解烦军方面就是孙权和步练师了。

    刘立本来不打算让孙尚香出战的,可是他没有办法拒绝她,就只能勉为其难的安排了护卫舰之战。由于是水战演习,孙权特别调拨了一批演习专用装备,由少年海军后勤保障船负责接收。

    孙尚香离开之后,辛宪英望着刘立缓缓的问:“继祖,原有的武器配置你打算怎么安排?”

    刘立说:“英子,防人之心不可无。芜湖水战演习,也有可能变成实战,千万不要大意。要是在演习的过程中损兵折将,你和我都会是少年海军的千古罪人。”

    辛宪英觉得事情难办了,想要瞒过孙尚香改装护卫船,这难度真的很大。要是孙尚香故意放水,少年海军的压力就太大了。

    刘立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少年海军拥有兵力优势,可是不足以批消解烦军的年龄优势。

    正在这个时候,徐楷等人也完成了试航芜湖,向刘立提供了相关的试航数据。经过一番分析之后,芜湖上的风浪没有东海那么强劲,想要凭借着顺风优势取胜,只怕是天方夜谭。至于操舟的技巧方面,少年海军多是北方人,也处于绝对的劣势,至于如何扭转不利的局面,暂时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在实战的时候临战发挥了。

    刘立感觉很不爽,水战较量,既没有速度优势,又没有操舟的技术优势,真要打起来,还有取胜的可能吗?

    辛宪英问:“各位队长,少年海军都有什么优势,总不至于咱们的海船进了长江水道,就只能被动挨打了吧?”

    徐楷说:“其实咱们也有三大优势:首先是少年海军的海船吃水深,稳定性好,不容易翻船。其次就是船速的降低让重型弩车和重型弩砲的命中率达到了五成以上。排除一些干扰因素的影响,也能达到四成。第三就是咱们的后勤保障体系比较完善,可以及时的补充战斗消耗。咱们的船比较大,冲撞能力也非常的强悍。即便是解烦军想要接舷战,咱们也有居高临下的优势。”

    刘立听了之后,忙点了点头,在水战方面,船大才是硬道理。同样多的船只,少年海军可以让一千二百五十人的编制参加战斗。解烦军八百人的编制都显得拥挤,这就是硬件方面的差距。

    辛宪英忙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尽量的拉开距离,利用武器优势进行对抗,减少接舷战的次数。毕竟少年海军在武器方面有压倒性的优势,至于兵力优势就没有那么明显了。

    孙策和周瑜的裁判船队也秘密的达了决战水域,并且准备了大量的岸上观察点,试图了解少年海军的战斗风格。

    为了增加演习的真实性,重型弩车使用的箭矢去掉箭头,至于重型弩砲,则使用水战火弹。

第436章 芜湖水战

    周瑜亲自划定了少年海军与解烦军之间的交战区域,与此同时在居巢和芜湖庄之间的水域,设置了无数的观察点,全程监控演习的各种进度,为接下来的综合评估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

    待到一切布置完成之后,少年海军与解烦军之间的水战演习就正式的拉开了帷幕。按照周瑜的规划设计,少年海军从芜湖庄附近的水面出发,向东北方向搜索前进。本次演习的主要科目是遭遇战的各种应对措施。

    演习双方都收到了演习的出发时间,具体的战斗时间为三天,或者是以一方的主将被擒作为结束演习的判定依据。

    芜湖水面上响起了咚咚的战鼓声,这是接下来的扬州大战的前奏。

    徐楷带着刺候船小队呈扇形搜索前进,看着改装之后的刺候船,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为了增加刺候船的战斗力,后勤保障船专门为刺候船打造了一批精钢连弩。毕竟失去了速度优势的刺候船,必须要在近战能力方面有所提升,以免在遭遇解烦军刺候船的时候吃亏。

    最北面前出探查的刺候船,突然发出了响箭,还用旗语通知了解烦军刺候船的数量和具体的位置。徐楷心中一紧,按照海战大典上的战斗布置,刺候船中部核心立即减速待命,由最前沿的刺候船开始调头,尽量的避免优秀主力冲锋在前,撤退殿后的消耗模式。

    少年海军的刺候船经历过无数次的训练,也在庄家沙海战中得到了实战检验,对于调头撤退方面早就有了一整套程序,执行起来更是有条不紊。

    刺候船掉头的速度很快,呈弧形回卷,很快就由徐楷的刺候船殿后。解烦军刺候船的领队是朱然,本来是一个稳重的青年,却也逃不过利诱。少年海军刺候船队与解烦军刺候船队的距离还有一里,徐楷就命令全线后撤。这让朱然产生了一种错觉,居然命令全线压上,打算给徐楷当头棒喝。

    待到少年海军的刺候船全部完成掉头的时候,朱然的刺候船与徐楷相距不足两百米。船上的少年海军将士见朱然欺人太甚,义愤填膺的想要与他拼一场。按照海战的传统,解烦军刺候船可以算得上是极为严重的挑衅。

    徐楷也是气得不轻,朱然把水战当成陆战来打,刺候船之间的较量就必不可少了。只是少年海军在整体船速上处于劣势,这就让徐楷不敢轻举妄动了。真要是硬顶着不撤,解烦军的先锋船一定会提前赶到目前双方对峙的水域,到时候吃亏的就是少年海军了。

    好汉不吃眼前亏,徐楷只能咬牙切齿的掉头返航,给先锋船留足战斗空间。朱然计算了一下时间,决定放缓追击徐楷的刺候船。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少年海军刺候船的望风而逃,直接让朱然麾下的刺候船忘乎所以了。特别是船速方面的差异,更是被解烦军将士忘得一干二净。

    朱然已经对解烦军刺候船失去了控制,已经有超过一半的刺候船脱离了小队,前出追击少年海军的刺候船。朱然苦笑着加快船速,争取可以恢复刺候船的战斗队形,尽量的避免单打独斗。刺候船出战的核心要领在于千方百计的保护好船只。

    只可惜祸不单行,吕琮的先锋船队出现了。重型弩车开始发威,解烦军刺候船那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防御力,在巨大的弩箭面前,很快就溃不成军了。按照战损比进行计算,朱然与吕琮一个照面,就损失了三艘刺候船,折损兵力四十五人。

    解烦军刺候船的编制是每船十五人,共计九艘船一百三十五人。再加上朱然的刺候船编制二十五人,加起来就是一百六十人。一个照面就损失了超过四分之一的兵力,这对解烦军来说是奇耻大辱。

    徐楷的刺候船队完全消失了,整片交战水域只剩下朱然的刺候船和吕琮的先锋船。朱然损兵折将,麾下的刺候船就开始各自为战了。水战的失控,比起陆战来就严重多了。刺候船防御太低了,就算是拥有速度上的优势,面对先锋船强有力的打击,也没有办法完全有效的躲避重型弩车的针对性攻击。

    吕琮见朱然已经折了锐气,竟然还是没有撤退的打算。立即命令先锋船重新装填。朱然好不容易才回过神来,立即命令仅剩的七艘刺候船展开反击,却被告知——加装在刺候船上的攻击器械射程不足,无法对少年海军的兴锋船构成威胁。

    朱然听了之后,简直就是欲哭无泪。刺候船干不过先锋船,连反抗的余地都没有,居然还傻傻的冲到前面送死。等到反应过来的时候,一切都无法挽回了。

    吕琮可没有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第二轮打击接踵而至,让朱然体会到了有心无力的感觉。负责测距的技术兵向吕琮通报了一个非常严重的情况——即将进入解烦军刺候船的攻击范围。

    吕琮听完之后,看着朱然仅剩的三艘刺候船,决定付出一定代价打掉解烦军的眼睛。吕琮还没有来得及下达全线进攻的命令,徐楷的敌情通报就提前到了。

    丁奉的先锋船即将进入战场,可以将诱敌深入进行到底了。

    少年海军刺候船飞速回撤,在先锋船的掩护之下退到了护卫船的两侧。重新完成整饬,先锋船越过了刺候船,到后勤保障船进行物资补充,准备开展第二轮战斗。

    丁奉见解烦军只剩下孤零零的三艘刺候船了,心中也是吓得不轻。说起武器射程,解烦军先锋船与少年海军先锋船相比,也有很大的一段差距。这种差距转化为实战量,就是少年海军先锋船可以获得优先打击解烦军先锋船的机会。

    丁奉也是想哭,按照少年海军先锋船的战斗力,解烦军先锋船扛过第一轮,就得损失惨重了。至于接下来的反击,就更难打了。解烦军刺候船的远程攻击能力几乎为零。一旦拉开距离,就是少年海军先锋船的活靶子。

    朱然垂头丧气的降低了船速,避免再次进入少年海军先锋船的打击范围。丁奉只能缓缓的压上,争取打击一下眼皮子底下的少年海军刺候船。

    徐楷早就做好了准备,立即躲到了丁奉部解烦军的射程之外。

    按照水军的船型设计,刺候船是专注于速度的船只,近程打击能力无限接近于零,近战防御能力也差强人意。

    先锋船的速度比刺候船慢,拥有一定的近程打击能力,近战防御能力最强。

    护卫船的速度只有先锋船的五分之四,拥有中程打击能力和一定的近战防御能力。

    指挥船的速度只有护卫船的三分之二,拥有最大限度的远程打击能力,近战防御能力无限接近于零。

    具体到参加演习的少年海军和解烦军的实力对比:解烦军拥有速度优势,少年海军拥有武器射程方面的优势和船只抗打击方面的优势。

    具体的划分为:一百米之内为近程,两百米之内为中程,三百米以上为远程。

    这就是芜湖水战演习的参数设定。丁奉在面对吕琮的时候,可以迅速的脱离接触,却要受到近程打击的威胁,速度方面的优势并不足以游刃有余的躲避少年海军先锋船的所有攻击。

    刺候船作为眼睛存在,一般不会参加正式的战斗。先锋船的存在就是为了保护刺候船,这样的水战船只功能设计,就是为了突出解烦军在水战指挥上的失误,船速快容易造成衔接上的脱节,从而导致整支水军被各个击破。

    第一天的演习以解烦军损失七艘刺候船之后全线后撤而告终。

第437章 议定对策

    当少年海军的护卫船出现在丁奉的视线中的时候,他终于知道了问题的严重性。他已经顾不上开导目瞪口呆的朱然了,立即指挥队伍后撤,至少要与张承和周胤的护卫船会合,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否则就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儿了。

    少年海军顺利的进入了临时水寨,立即开始布置防御,谨防解烦军趁着夜色偷袭。

    孙权在临时水寨中召见了朱然,同时责令解烦军的两大屯长,对于刺候船的惨败进行经验总结。最后众人一致认为——由于朱然带着刺候船全速开进,直接导致了丁奉和先锋船在衔接上出了问题,再加上徐楷带着少年海军的刺候船采取诱敌深入的办法,成功的替吕琮部重创朱然部刺候船,争取到了最关键的一刻钟时间,朱然部在面对少年海军先锋船的时候,处于孤军奋战的不利地位。

    当丁奉带着解烦军先锋船赶到交战区域的时候,吕琮部已经完成了攻击,并且后撤与主力护卫船会合,同时也得到了有效的补充。按照少年海军的独特战法,其实表明了当前水战的主流——是非接触式进攻。

    朱然带领的解烦军刺候船,最喜欢的是接舷战和夺船战,这与陆战刺候营之间的较量有些类似,刺候船不是先锋船,不具备近程打击和近战防御的能力。然而朱然却用出了先锋船的战法,独自面对少年海军的武器优势,吃亏就是必然的了。

    孙权问坐在一旁的步练师:“练师妹妹,用什么办法才能打掉少年海军的刺候船呢?”

    步练师回答说:“二公子,少年海军有着严格的操作规程。刺候船是整个少年海军编队的眼睛,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投入接舷战。在东海航行的时候,刺候船为了保持船速,一般都不会配置攻击性质的武器。此次芜湖水战演习,徐楷部刺候船破例配置了精钢弩,就是为了争对解烦军的接舷战。”

    朱然有些想不通,为什么少年海军的刺候船并没有接敌任务,而是发现对手之后立即返航,给身后的先锋船寻找合适的交战区域。少年海军这样职责明确的分工,究竟是按照什么样的办法来计定功勋,难道是以替先锋船争取多少有利时机来计算军功等级的吗?

    步练师的答案替朱然解释了心中的疑惑,然而解烦军的军功评估系统存在着严重的局限性,刺候船是第一个看见对手的兵种,也更容易为了军功而忘记自身的职责,争功的存在让孙权对解烦军的掌控存在着严重的漏洞。

    就拿白天的水战演习来说,少年海军的刺候船,可以在徐楷的命令之下毫不犹豫的返航。那是因为在发现解烦军刺候船的时候,徐楷部的功劳就已经到手了,没有必要画蛇添足。要是错估了形势,节外生枝那就麻烦大了。牢记兵种的特殊使命,才是取得战斗胜利的关键因素。

    然而解烦军朱然部的刺候船可不一样,发现少年海军的刺候船并没有功劳,必须要真刀真枪的拼斗一回,才能依照战果计定功勋。这就是为什么朱然会在徐楷部返航的时候,对麾下的刺候船失去控制,让解烦军刺候船进入了无序进攻的状态。毕竟解烦军刺候船的速度比徐楷部快上一线,乘胜追击的时候肯定会粘住少年海军的刺候船。

    只不过朱然忘记了——徐楷部的身后不远,就是少年海军吕琮部的先锋船。面对拥有近程打击能力的少年海军先锋船,毫无还手之力的解烦军刺候船,居然一个失误就进入了吕琮部的近程覆盖打击范围,来不及调头的朱然部,就只能被动的挨打了。

    即便是后来丁奉部赶到交战区域,面对吕琮部的武器射程方面的优势,也没有把握可以战而胜之。孙权也是无可奈何,解烦军在速度上的微弱优势,根本就不足以抵消少年海军的武器优势,更何况少年海军拥有近战防御优势,恰好是解烦军战斗习惯的克星。

    接下来的仗该怎么打,孙权也束手无策。步练师突然灵光一闪,发现了少年海军的一个新弱点——那就对后勤保障方面的依赖特别的大。要是可以找准战机解决少年海军的后勤保障船,倒是可以在僵持中拖垮刘立。

    孙权听完之后,只能死马当成活马医,毕竟水战方面的最大难题在于后勤补给上的畅通,陆战还可以依托地利进行低消耗的战斗,特别是就地取材制作防守利器。这到了水战上就行不通了,总不至于拆船吧?即便是拆船,那也是杯水车薪,根本就不足以改变战斗的进程。

    就在孙权讨论如何进行第二天的演习战斗的时候,刘立也在临时水寨中召开了总结会议,并且确定接下来的应对措施。

    刘立说:“各位,白天的那场水战,在刺候船和先锋船的紧密配合之下,少年海军重创了解烦军朱然部的刺候船,算是小胜了一场。接下来应该如何排兵布阵,大家都各抒己见吧!”

    孙尚香说:“屯长,解烦军不堪一击,不如咱们全线压上,一鼓作气打掉张承和周胤部,剩下的残兵败将就容易收拾了。”

    刘立刚要开口说话,辛宪英却提前一步开始反驳孙尚香了。少年海军面对解烦军拥有武器优势,可以在防守方面得到一定的加成。要是主动出击的话,很有可能在解烦军的速度优势面前被各个击破。因此少年海军在芜湖水战演习中,必须要做好防守反击的打算,这才是少年海军的正确战法。

    按照辛宪英的分析,步练师作为孙权的贤内助,一定可以发现少年海军的软肋——对于后勤保障方面的要求特别高。解烦军想要取得胜利,就必须要在打击少年海军后勤保障方面下功夫。

    少年海军的实战经验严重不足,将计就计的办法风险太大。只能采取抱团缓行的办法,不给解烦军分割包围的机会。

    刘立心想,徐楷部已经获得了绝对的优势,一定可以在提前预警方面战胜朱然部。解烦军刺候船的严重不足,肯定会完全暴露在少年海军刺候船的监督之中,至于偷袭就不用想了。只要不让孙权利用速度优势做文章,这场芜湖水战演习的胜利方就一定属于少年海军。

    孙尚香也觉得没有速度优势,主动进攻那就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那后果可就严重了。一旦让解烦军利用速度优势穿插,以丁奉部的战斗力,吃亏的就是少年海军了。

    刘立说:“诸位,明天的演习很关键,甚至会决定少年海军未来的命运。速度上的短板,让我们在战术选择上必须要尽可能的保守。我们已经小胜了一场,稳重就是后续演习的主旨。我决定——明天的演习采取密集阵形,用缓行的方式缩短各部之间的安全距离。只要发挥出武器优势,就一定可以打败解烦军。”

    孙尚香等人忙按照刘立的命令制定战术安排,准备让解烦军迎接少年海军的花样打击。

第438章 火弹之威

    当太阳冉冉升起的时候,少年海军扬帆起航了。为了保证后卫船和后勤保障船的绝对安全,徐楷亲自带着刺候船的主力,在后勤保障船的四周进行大范围的搜索前进,争取做到提前发现敌船。

    孙权果然是采取绕道放过少年海军的前队战船,集中解烦军的两艘主力战船,对后勤保障船的位置进行突袭穿插。负责穿插的是丁奉和周胤。丁奉带领解烦军先锋船直指后勤保障船,打算凭借着速度优势绕开徐刚的后卫船防守,争取俘获少年海军的后勤保障物资。周胤则迅速的进入战斗位置,同样借助速度优势牵制徐刚的后卫船,替丁奉的夺船战斗争取时间。

    只是可惜在少年海军的徐楷部的单筒望远镜面前,丁奉鬼鬼祟祟的绕行穿插行为,简直就是掩耳盗铃。徐楷发现了丁奉部的踪迹之后,并没有用响箭的办法通知附近的徐刚,而是使用了更加隐秘的旗语,秘密的做好了战斗准备。

    徐刚接到消息之后,立即向远处埋伏的甘述和孙尚香发出旗语信号,主动出击围攻周胤的护卫船。至于急先锋丁奉,就靠徐刚的后卫船单独对付了。

    解烦军先锋船在丁奉的带领之下,迅速的接近后勤保障船。眼看对方就要进入衔尾追击的视野范围之内了,突然一轮火弹破空而来,砸在了前方水域。

    丁奉一看,见自己的先锋船距离少年海军的后卫船还有两百八十米,同时解烦军后勤保障船正在迅速的后撤,打算脱离战场,不给丁奉夺船的机会。

    在丁奉的先锋船距离少年海军后卫船还有一百八十米的时候,徐刚终于准备好了第二轮火弹攻势,命中率达到了幸运的三成,丁奉的先锋船受了轻伤。按照伤情评估,丁奉部战力折损三成,主要是扑灭先锋船上的大火需要大量的人手,也有少量的近程攻击器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根本就没有办法实施最大限度的全力攻击。

    与此同时,少年海军后勤保障船完成了掉头,迅速的脱离先锋船即将抵达的战斗区域。

    当丁奉带领的先锋船凭借着速度优势冲入百米的近程打击范围的时候,徐刚指挥的少年海军后卫船率先发起了第三轮打击。火弹的命中率达到了五成。根据裁判方的战损判定原则,丁奉的先锋船损失殆尽,完全失去了战斗力。由于解烦军先锋船的大火,丁奉被判定为演习中第一位阵亡的解烦军将领。

    关于后卫船方向的演习战斗,以徐刚的后卫船全线胜利而告终。由于丁奉的先锋船,没有获得足够多的进攻的机会,对少年海军后卫船的伤害几乎为零。后卫船仅仅受到了丁奉部先锋船近程攻击一成的命中率打击,只不过没有伤及要害。评估战损时被认定为轻伤,物资战损忽略不计,船体战损则在可修复范围,不影响后续的战斗任务安排。

    回头再看周胤面对甘述和孙尚香的左右夹击之战。在周胤部进入了三百米的中程打击的极限范围之内以后,孙尚香率先发起了火弹攻击,命中率仅为百分之一,对周胤部护卫船造成的伤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紧接着甘述也调整好了船身的位置,同样发出了一轮火弹飞袭,命中率两成,给了周胤当头棒喝。

    解烦军护卫船的中程打击距离极限值为两百四十米。当甘述攻的第一轮攻击完毕之后,立即向后划水,争取拉开距离,避免进入周胤部的打击范围。

    然而孙尚香一旦到了战场之上就容易兴奋,本来按照水战的训练要求需要后退拉开船距,减少周胤部的进攻机会。谁知道她居然不退反进,也遭遇了周胤部命中率为一成的火弹打击,算是见识了火弹的威力。

    孙尚香发出第二轮火弹打击的时候,她与周胤的船距已经不足两百米了,三成的命中率让周胤的护卫船,受到了轻微程度的创伤。双方之间的船距,正在迅速的减少,孙尚香根本就没有后撤拉开距离的打算,只是想要在演习战斗的过程中俘获周胤的护卫船。

    甘述无可奈何的摇了摇头,只得将战船前移,船距保持在两百二十米左右,尽量让周胤在极限船距时进行火弹攻击,消耗周胤部的物资储备,从而减轻孙尚香的压力。

    周胤部终于找到了进攻的机会,他把目标对准了孙尚香部。一轮火弹打击,两成的命中率。总算是打破了少年海军不容易受伤的魔咒。

    双方的船距不断的缩小,在一百五十米距离的时候,孙尚香率先发出了新一轮的火弹打击,四成的命中率,让周胤尝到了烤乳猪的味道。

    周胤也发了狠,居然展开了绝地反击,也幸运的拿到了四成命中率,孙尚香的护卫船受到了轻微伤害。

    甘述也收获了一次两成的命中率伤害,至此周胤的护卫船受到了中等程度的伤害。孙尚香更是打出了火气,竟然决定与周胤进行接舷战。

    双方船距进入五十米,依旧是孙尚香率先打出了八成的命中率,周胤的护卫船重伤。周胤同样回敬了一轮火弹,七成的命中率也让孙尚的护卫船受到了中等程度的伤害。

    周胤被甘述和孙尚香联合攻击,连撤出战斗的机会都没有。脑袋一热居然决定撞船,孙尚香也不是省油的灯,也调整方向迎头痛击。两艘护卫船相撞,裁判方终于站出来计定战损了。

    甘述的护卫船没有受到攻击,计定为全身而退,战功核定为辅佐攻击。

    周胤的护卫船在重度损伤之后撞船,计定为沉没,战功核定为全军覆没级别的大败。

    孙尚香的护卫船在中等程度损伤之后受到了撞击,计定为重度战损,为不可修复性损伤,无力参加后续的水战演习。战功核定为歼灭战首功。

    孙尚香狠狠的瞪了一眼幸灾乐祸的甘述,只能遗憾的退出了第三天的终极水战演习。

    经过第二天的水战演习之后,少年海军除了孙尚香一艘护卫船退出演习之外,其余的编制依旧完整。解烦军的情况就严重多了,首先是朱然的刺候船遭到了重创,再也没有办法执行探查任务;其次就是丁奉的先锋船全军覆没,周胤的护卫船同样全军覆没,解烦军损失了大半,连建制都没有办法保全,对于接下来的演习非常不利。

    解烦军接下来就只有张承的护卫船和严畯的后卫船,以及孙权的指挥船等三艘主力船参加最后的决战演习。

    刘立也觉得接下来的演习不好打。张承善攻,张奋威的称号可不是浪得虚名;严畯善守,一个小心谨慎的人,想要他出错都难。两块硬骨头,搞不好得崩坏一口牙。不如直接使用光明正大的战法,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辛宪英见后勤保卫战已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就决定直接碾压,使用阳谋战胜孙权的解烦军。

第439章 张承奋威

    刘立直接让少年海军扑向了解烦军的演习水寨,在刺候船的紧张配合之下,吕琮在前,甘述在左,徐刚在右,刘立的指挥船居中调度,后勤保障船则负责殿后,也算是一个另类的诱饵。这是一个全攻的阵型设计,主要是为了迅速的展开攻势,打击解烦军的士气。

    在少年海军距离水寨还有三里的时候,张承带着护卫船冲出了水寨,在距离水寨两里的范围之内来回巡航。打算在外围骚扰,迟滞少年海军的进攻速度。

    少年海军并没有关注张承的动向,而是全面压迫式的进攻水寨。张承带着护卫船来回试探,凭借着速度在一旁骚扰。少年海军的攻势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刘立当机立断,让徐刚带着后卫船牵制张承,甘述和吕琮联合监视解烦军水寨内部的动静,随时准备支援徐刚的战斗。

    面对少年海军的中程打击优势,张承和他的护卫船把速度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徐刚的战斗风格与兴汉国海军一脉相承,讲究的是大开大合。对于灵活多变的张承,根本就没有形成有效的打击。

    张承的技巧性规避,让徐刚的护卫船很快就失去了武器射程方面的优势。作为主动进攻一方的徐刚,一直都被张承牵着鼻子走。

    刘立见徐刚从进入交战区域开始,就被张承抓住了弱点,根本就没有还手的余地。为了防止张承翻盘,他就想派出吕琮配合作战。打算先解决外围的张承和解烦军,再发起总攻。辛宪英忙劝住了刘立,少年海军目前的主要任务是攻克水寨,至于全部消灭解烦军,那只是一个空想而已。在舍与得之间做出决策,需要非常强大的魄力。

    少年海军在距离解烦军水寨一里外的水域排开了阵势。在甘述和吕琮的交替掩护之下,刘立的指挥船第一次向孙权的解烦军指挥船,展示出了远程打击的巨大威力。铺天盖地的火弹在水寨前沿覆盖,砸出了一道又一道的水柱。由于引火材料的特殊性,很多火弹遇水不灭,反而溅起了无数片火花,给水寨前沿木制的寨墙造成了有限的伤害。这算是给了孙权一个下马威,解烦军的士气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步练师见解烦军指挥船无动于衷,忙跑到孙权身边问道:“二公子,水战讲究的是一个气势,为什么不下命令还击呢?”

    孙权苦笑着说:“少年海军在一里之外列阵,解烦军的武器射程不足。再加上火弹的材料不行,遇水即灭的特性,让解烦军根本就没有能力进行战术反击。”

    步练师摇了摇头,水战讲究的是一鼓作气。只要在第一时间里打出气势就可以了,对于是否伤敌并没有太过于严格的要求。如今孙权执着于反击的效果,这不就是让解烦军的士气,在少年海军的火弹攻势下,渐渐的化为乌有吗?

    不管能不能够得着,必须要让解烦军的火弹反击弄起来,哪怕是听一个响儿,也可以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少年海军的火弹攻势对于水寨造成的伤害不高,却可以一鼓作气的摧毁解烦军的抵抗意志。这就是火弹覆盖的震慑作用。孙权作为解烦军的都尉,一定要明白士气的重要性。火弹反击就是为了让解烦军将士看到希望。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偃旗息鼓之后,战场定会陷入混乱的根本原因。

    战场之上一般都是闻鼓而进,闻金而退。各部统领听的是鼓声,麾下的普通士卒,通常都是跟着将旗跑步前进。要是将旗倒了,就会造成将不知兵,兵不识将,整个战场陷入混乱无序,一场惨败就是必然。这就是为什么诱敌深入总会出现意外,负责诱敌的那部分将士通常都会损失惨重。也是战阵对决强调斩将夺旗的真正理由。

    在步练师的强烈要求之下,孙权终于同意了火弹反击。刘立见状,直接命令整个编队前进百米,再一次增加解烦军的压力。与此同时,少年海军的火弹终于落到了严畯的后卫船四周,开始威的胁到了解烦军指挥船的安全。

    吕琮和甘述则凭借着预判解烦军指挥船的火弹落点,然后进行巧妙的规避,迅速的消耗解烦军的火弹库存。

    步练师也是欲哭无泪了,解烦军的反击效果实在是太差了。孙权的指挥船的远程打击速度太慢,少年海军的先锋船可以轻松的闪避。至于后面那艘甘述的护卫船,由于距离的关系,也能有效的规避火弹的落点。然而解烦军的水寨无法移动,完全成了少年海军指挥船集火攻击的活靶子。

    战斗持续了两个时辰,解烦军水寨的外围防御被清除了。与此同时,在外围牵制张承的徐刚部后卫船,也是伤痕累累,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

    徐刚再也没有能力牵制张承,让张承替孙权的指挥船打开了一个缺口。然而解烦军已经被两面合围,水寨失守已经成了定局。

    步练师见情势不妙,提出了兑子的反攻策略,让严畯主持指挥船的防守反击,拖住少年海军的主力。再集中大部分精锐力量开辟新的战场,从而避免全军覆没的凄惨结局。

    孙权等人同意了步练师的战术安排,立即乘小船离开了水寨。一行人与张承会合之后,立即朝着少年海军的水寨攻击前进。少年海军的刺候船没有什么攻击力,自然不会对张承的护卫舰造成伤害。至于具备一定战斗力的吕琮部先锋船,已经被牢牢的限制在了水寨前方的战斗区域。

    严畯的后卫船凭借着微弱的速度优势,牢牢的粘住了甘述的护卫船,让甘述的主力一时半会儿也没有办法抽身。

    刘立见张承带着护卫船冲向了少年海军水寨方向,立即调整攻击目标,给张承构筑了一条长达两里的死亡火弹覆盖地带。

    张承的能力果然不同凡响,解烦军的护卫船像是游鱼一般,灵巧的避开了几乎所有火弹的落点。甚至有的时候出现两发火弹的落点只间隔了一个船身的距离,同样让张承有惊无险的通过了。

    辛宪英还是第一次看到张承奋威的样子。在火弹雨的攻势中成功的通过死亡地带,不仅需要亲密无间的配合,对于整船解烦军将士的心理素质也是一个极限的考验。船速的控制和闪避时机的把握,更是让少年海军见识到了精准的操舟技术。

    刘立苦笑着说:“南船北马,谁也没有办法在长江水面上,打破这样的宿命安排。少年海军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

    辛宪英也点了点头,张承和他的护卫船顺利的通过了少年海军的拦截,刘立只能无可奈何的放弃了追击的想法,只能把目标对准了负隅顽抗的解烦军水寨和孙权的指挥船。

    严畯的后卫船几乎放弃了防守,把所有的兵力都集中到了解烦军指挥船上。

    甘述顺利的俘获了严畯的后卫船,刘立也带着指挥船攻进了水寨外围,准备集中优势力量,对解烦军指挥船发起最后的一击。

    吕琮早就已经准备好了,各类物资迅速的补充完毕。甘述也补给成功,与吕琮协同作战。

    辛宪英突然建议说:“继祖,想要击沉解烦军的指挥船,估计会耗费更多的时间。距离演习结束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咱们拖不起。不如让命令吕琮和甘述进行接舷战,用强攻的方式迅速的结束战斗,确保本次演习实现预期的攻击目标。”

    刘立点了点头,决定检验一下少年海军的攻坚作战能力和接舷战的近战搏杀能力。

第440章 严畯善守

    针对解烦军指挥船的最后攻势已经全面展开。少年海军的所有力量都已经集结完毕。严畯坐镇解烦军指挥船,麾下的兵力有两百人。其中战斗力最强的一百二十人,就是严畯本人训练的后卫船主力。到了指挥船之后,船更大,稳定性更好,更容易将战斗力发挥到极致,是整个解烦军指挥船防守作战计划的核心力量。

    少年海军参与围攻的两部人马:一支是吕琮的先锋船,近战搏杀能力稍微逊色于解烦军;另一支是甘述的护卫船,近战搏杀能力只有解烦军的七成。

    两部人马共计四百人,刘立为了保证夺船之战的胜利,还特别的从指挥船上抽调了两百人,分别进驻先锋船和护卫船,作为夺船之战的总预备队,随时准备对严畯进行快准狠的打击。

    徐刚的后卫船经过了紧急的战时修复之后,已经恢复了部分战斗力,与指挥船一起联合作战,谨防张承杀一个回马枪,确保夺船之战在没有任何干扰的状态下,顺利的展开战斗。

    吕琮带着先锋船主力用飞索悬梯钩上了解烦军的指挥船。早就准备好的少年海军将士,立即右手擎刀,左手搭索,整个人沿着悬梯向上攀登,与甲板上与严畯的解烦军主力展开了激战。由于少年海军的战船偏矮,处于仰攻的态势。第一批攀爬攻击的人吃了大亏,好在后面的人使用精钢弩进行掩护,倒也让第一批近战防御将士,顺利的登上了甲板,在解烦军将士的围攻之下站稳了脚跟。

    吕琮立即攀悬梯而上,迅速的接替了第一梯队巩固占领区域,掩护身后的少年海军将士爬船。严畯站在指挥船的阁楼上,看着源源不断登上甲板的少年海军将士,决定投入所有的力量进行反击,打算一举重创甲板上的少年海军,争取在演习结束规定的时间到来之后,依旧拥有对解烦军指挥船的局部控制权。

    怎料甘述也从另外一个方向打开了缺口,正在朝着阁楼方向攻击前进。迫于无奈的严畯只能收缩防御,把主力集中到了阁楼内部,避免添油战术的问题。

    吕琮与甘述会合之后,少年海军已经损失了近百人。严畯的解烦军也留下了近百的损失。这是按照演习的标准计算的,受伤即死亡。要是在实战中,解烦军的战损不足三十人。从双方的战损对比来说,演习的规则对于解烦军有利。

    甘述望着防守森严的阁楼,一时之间也拿不出有效的对策。吕琮决定强攻阁楼,毕竟整个阁楼处于指挥船的一隅,很容易就完成了合围。同时也开始有条不紊的占据指挥船上的其他功能建筑,有效的压缩了严畯的活动空间。随着演习结束时间的临近,严畯的反抗也越来越激烈了。

    刘立带着步练师登上了解烦军的指挥船,负责围攻阁楼的少年海军将士,在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援之后,迅速的占据了有利的位置,逐步的挤压前进,凭借着优势的兵力逐步的消耗严畯的有生力量。

    吕琮结阵推进,让困兽犹斗的解烦军将士找不到反击的机会。最终仅有十余人退守核心位置。辛宪英见状,立即提议采取有限火攻的办法,一举拿下严畯和残存的解烦军。

    按照辛宪英的计算,少年海军是占了演习规则的便宜,要是真正的水战,估计会是一场惨胜,甚至有可能是战术上的胜利,战略上的失败。

    毕竟真正的水战,解烦军一旦避而不战,面对分兵防守的少年海军,就可以形成局部优势的兵力了。难怪水战的核心思想就是消灭对手的有生力量。

    在本次演习的过程中,少年海军全员出动,占据了解烦军的水寨。成功的消灭了解烦军的后卫船和指挥船。在整个演习中处于优势地位。然而解烦军张承部不仅接走了孙权和步练师,还突破了少年海军的封锁,单枪匹马的抢夺了少年海军的水寨。

    总的来说,少年海军的优势并不明显,解烦军保住了核心力量,要是朱然没有带着刺候船贪功冒进,解烦军的速度优势肯定会在防守反击的过程中处于有利地位。

    演习结束之后,经过评审方的核算。少年海军共计重创了朱然,消灭了丁奉,周胤和严畯三部,同时夺取了解烦军指挥船,完成了对解烦军水寨的占领。损失方面有孙尚香的护卫船两百人全军覆没,徐刚的后卫船遭到重创损失百余人。再有就是围攻解烦军指挥船的时候,吕琮和甘述共计折损了一百五十人。少年海军合计战损四百五十人。算得上是元气大伤,这就是接舷战的弊端,技术兵种会严重的消耗在近战搏杀之中,从而导致水战人才的断层。

    解烦军方面的编制完全消失,只剩下朱然部五十五人,张承部一百六十人,以及孙权从指挥船上撤走的一百人。在占领少年海军的水寨之后,由于是一座空寨,解烦军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补充。在演习结束的时候,解烦军依旧有一艘护卫船,三艘刺候船和若干的小船。幸存兵力三百零五人。

    双方的人员战损比接近一比一,只不过解烦军的主力战船损失殆尽,短时间内不再具备水上作战的能力。仅从单次战役来说,少年海军的优势并不明显,然而从战略层次计算,解烦军完全失去了与少年海军对抗的本钱。这可以说得上是一次综合实力方面的重大胜利。

    刘立记得在少年海军的定制命令书中,就有海军大将甘宁的一段话——海军是技术兵种,战船的存在才是海军存在的根本。没有战船的海军是假海军,没有海军的战船那就是一个空架子。海军将士与战船密不可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也是兴汉国海军的核心理念——人重要,船也重要。

    孙策问:“公瑾,想不到仲谋也会败在一群孩子的手里?”

    周瑜叹了一口气,才缓缓的回答说:“主公,楚国人烟稀少,二公子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了。本次演习总的来说双方都保全了主力,从幸存人数方面分析,少年海军并没有大胜的优势。只不过解烦军在战船方面的损耗极其严重,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从这个角度考虑,解烦军已经失去了继续战斗的能力。”

    孙策点了点头,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战斗的关键是后勤保障方面的较量,战术上的成功并不能迅速的增加一方诸侯的实力。就拿本次演习来说,解烦军可以与少年海军分庭抗礼。然而演习结束之后,要是在短时间内再来一次正面较量,解烦军连困兽犹斗的本钱都没有了。这就让人觉得了一种假象——楚国水军拥有对抗兴汉国海军的实力。

    周瑜趁机向孙策提出了备用战船计划,必须要让楚国水军做到即损即补,才能在未来的水战中拥有持续作战的能力。这对于楚国的生存和发展来说都很关键。

第441章 演习总结

    回到少年海军的水寨之后,刘立等人立即着手对芜湖水战演习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辛宪英第一次指挥水战,倒也充分的展示出了顶级谋士的风采。至少她在与步练师的较量之中占据了优势。这就是兴汉国蒙学教育的巨大胜利。

    少年海军是兴汉国海军新生代的代表,解烦军也浓缩了楚国水军的一部分精华。从这样一场较量之中,辛宪英看到了双方的优劣。解烦军拥有操船技术方面的优势,特别是张承统带的护卫船,能够在少年海军的火弹覆盖下成功的穿越死亡地带,更是让刘立等人见识了那神乎其神的操舟水平。这种天生的战术操作,让少年海军上下看到了广阔无垠的进步空间。

    张承用精妙无双的技术,赢得了少年海军上下的一致认可。然而海军对造船技术方面的要求很高,以楚国当前的技术水平,根本就不足以应对兴汉国海军的挑战。张承可以用更好的操舟技术来弥补战船性能方面的差距,可是他没有办法解决武器射程不足的问题。保全自己没有问题,打击对手方面就差强人意了。

    针对南船北马的历史性问题,辛宪英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楚国水军对于长江水域更熟悉,临战的时候更能充分合理的利用周边的水文条件,对于战机的把握更是能够做到恰到好处。面对解烦军这样的水战高手,兴汉国海军不能依靠海战技术来赢得胜利,而是要利用自身的实力优势压垮对手。

    习惯了海战的兴汉国海军,一旦进入长江水域,面对复杂多变的水文条件,必须要用更精细的操作去进行战斗。只有拼消耗才是战胜楚国水军的不二法宝。以兴汉国目前泉州,东莱,东海,如皋四大造船基地的技术储备和能力,足以在短时间内压垮楚国水军。

    按照辛宪英的估算,东海督帅吕蒙,再加上泉州督帅徐盛,就可以用战船技术方面的优势碾压楚国水军。即便是楚国水军大都督周瑜擅长水战,面对实力雄厚的十二万兴汉国海军,也会在不断的消耗中失去反击的能力。

    楚国水军目前拥有兵力五万,大都督周瑜更是身经百战的水战高手。特别是铁甲船技术与木制楼船相结合的办法,让楚国水军持续作战能力更强,船只抗沉没能力也提升了五成。据说周瑜的座船号称永不沉没,吃水线以下都加装了护甲铁皮,至于别的船只是实行重点保护。这就是张承为什么可以在火弹覆盖中全身而退的真正原因。

    通过芜湖水战演习,少年海军也算是成功的掌握了楚国水军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整个楚国的造船能力,将关系着大战的最后结果。仅从个人能力方面考虑,吕蒙和徐盛都不是周瑜的对手。不过要是把双方的综合实力算上,楚国是必输无疑。

    即便是周瑜可以通过各种算计赢得一场辉煌的胜利。以楚国水军的底子,一场水战打完之后,整个长江之上再也看不到楚国水军的战船。然而兴汉国海军就不一样了,即便是损失了吕蒙和徐盛两支舰队,也可以迅速的让甘瑰和邓当填补大战之后的空白。这就是辛宪英对未来长江水域争夺战的畅想。

    按照兴汉国海军的后备编制,可以在三个月之内重新编制舰队并且形成战斗力。以楚国水军的造船能力,三个月的时间根本就不足以让周瑜的舰队恢复到战前水平。

    一旦兴汉国海军执行持久战,楚国水军就没有机会恢复实力了,只能不断的被削弱,直至完全丧失对长江水域的掌控权。

    刘立不禁想起父亲讲过的赤壁之战的故事。在那场著名的战役之中,江东吴国拼尽家底击败了曹魏的大军。战争的结果是曹魏稳住了南方的防线,吴国劳而无功,根本就没有能力趁机扩充地盘。即便是拥有周瑜那样的能力,没有足够多的战船运送兵员,他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倘若吴国水军的实力依旧保持完整,曹魏拿什么来阻挡吴国大军的步伐。赤壁之战从战术的角度来说,使吴国赢得了三足鼎立的唯一机会。然而从战略角度考虑,曹魏一举赢得了定鼎天下的绝对优势。从战术上来说是三分天下,战略上却是呈现出了一强两弱的天下格局。貌合神离的两弱面对三分天下有其二的一强,持久战的结果早就已经注定了。拥有了绝对优势的北方势力,完成天下一统只是时间问题。赤壁之战的结果就是吴国再也没有力量威胁北方的曹魏势力,哪怕是与蜀汉联手也不行。

    如今的楚国就与赤壁之战中的吴国差不多,一旦兴汉国海军与楚国水军开战,胜则势如破竹,败亦不伤根本。然而对于楚国来说,胜则苟延残喘,败则万劫不复。刘立想到这里,立即让辛宪英起草一份关于楚国水军的评估报告,打算连夜派人送回梅园,供五相参考决策。其中就特别指出了楚国水军的弱点,战后恢复能力严重的拖了后腿,根本就不足以支撑长时间的水战。

    兴汉国海军只要抱定稳扎稳打的决心,赢得最后的胜利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也许周瑜会想方设法的通过战斗缴获来弥补战争损耗。然而水战拼的就是消耗,更何况楚国水军处于弱势地位。这样一来,想要依靠缴获维持水军的发展的治军思想,根本就行不通。

    回到芜湖庄之后,楚王孙策召见了刘立等少年海军的主将,给予了他们很高的评价。同时对少年海军试航柴桑的壮举和芜湖水战演习的圆满成功致以最诚挚的祝贺,并且向刘立等人颁发了友谊勋章。

    周瑜作为楚国水军的总负责人,代表楚国方面进行了总结致辞:

    少年海军在整个演习战斗扬长避短,将兴汉国的各项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给楚国水军将士上了最生动的一场课。解烦军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特别是张承带队通过死亡地带的那个精彩片段,让楚国海军看到了希望——水战胜负的关键在于战船,更大的决定权在于操控战船的水军将士。

    芜湖水战演习结束之后,刘立带着少年海军向孙策等人辞行返航如皋,打算在吕蒙麾下实习。孙尚香作为楚国的县主,本来应该回长沙享享清福,然而她却秘密的登上了少年海军返回如皋的战船。这让辛宪英的心情很不好。她原以为——步练师为了孙权留在了解烦军中,孙尚香也应该老老实实的跟着孙策回长沙。她万万没有想到——孙尚香居然阴魂不散的赖上了少年海军,悄悄的潜伏在少年海军指挥船的舱底,直到船队驶离了柴桑水域才现身与刘立等人相见。

    辛宪英本来打算刁难一下刘立,只不过面对故意装弱的孙尚香,她也只能默默的叹了一口气,总不能把孙尚香半路扔掉吧?

    船队顺江而下,顺利的驶入了如皋港口,试航柴桑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第442章 待命如皋

    少年海军的编队顺利的驶进如皋港口之后,立即就收到了梅园方面的最新命令——原东海督帅吕蒙转任如皋督帅,奉命组建海军如皋舰队,专门负责长江沿线的大、小战事。舰队下辖五大编队,每个编队编制兵力两万人,分别由凌统,甘述,徐楷,吕琮和徐刚五位副将统带,待到他们就任以后立即进行磨合训练,然后进驻各自的战斗位置,执行相关的战略布局。

    刘立升任如皋舰队副将兼任少年海军编队统带,辛宪英任少年海军参谋,孙尚香只是一个意外的惊喜,吕蒙利用自己的职权替她在少年海军中安排了一个贴身护卫的职务,算是认可了她的存在。少年海军编制两万人,只不过人员配置还没有完全就位,只能执行部分如皋舰队的职能。刘立为了锻炼少年海军,准备分批投入商队护航实习和巡航东海的作战任务,尽可能的增加实战经验。

    至于监视曲阿袁耀的事情就由凌统的编队全权负责。反正以吴国水军的实力,根本就没有可能主动挑衅攻击如皋。闲来无事的刘立,每天带着两个小尾巴,在如皋港口过起了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之间,刘立在如皋港口已经生活一年了,少年海军编队的各项建制已经完善好了,补充的兵员一律都是十六周岁到二十周岁的优秀青年。年近十二岁的刘立,已经达到了一流武将的水平,只可惜对对暴力女孙尚香的时候,依旧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每次比试都是以惨败而告终。

    辛宪英已经完全成长起来了,作为超级谋士的她,在与孙尚香的争风吃醋中总是处于上风。然而孙尚香也不是省油的灯,最后倒霉的人总是刘立。一个哄不好就是鼻青脸肿,这还是人家手下留情的最好结果。

    梅园方面的小日子也过得平淡无奇。年初的时候,轩辕无双和东方月回了一趟家,参加了十年一度的隐族会议。也不知道她们用了什么条件,不仅从南宫世家的代表手中获得了霸王枪,还从西门世家的代表手里拿到了智王扇。回到梅园之后,兴汉王刘正立即派人把两件兵器送到了如皋。与此同时,姜维在狼居青山脚下猎获了一匹幼年的白玉麒麟马,也派人送了如皋,作为刘立正式就任如皋舰队副将兼少年海军统带的贺礼。

    刘立收到了梅园和狼居胥山的礼物之后,立即把智王扇交给了辛宪英,据说可以增加百分之五十的智力,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反正就是那么一回事儿。辛宪英得了好处,立即向竞争对手孙尚香炫耀。孙尚香受到了委屈,眼泪汪汪的看着刘立,既不说话,也不动手。这下可难倒刘立了,好在他比较聪明,忙把战王刀给孙尚香防身,这才免去了一场冰火两重天的灾难。

    孙策也不知道从哪里得到了朱雀焚天弓,还配有九支朱雀焚天箭,组合使用威力无穷。他派人把弓送到了如皋,让孙尚香也能感觉到家的温暖。有了神弓相助的孙尚香,她战斗力也进入了超级武将的水平。远程攻击用朱雀焚天弓配合朱雀焚天箭,不仅可以单打独斗,还是群攻的第一利器。目前仅有夏侯渊,曹性,黄忠三人手中的宝弓在面对朱雀焚天弓的时候拥有一战之力。至于超神吕布,陈留督帅太史慈,以及楚国新秀马忠手中的宝弓,对上朱雀焚天弓那也是必败无疑。

    刘立拿到了霸王枪,也收到了白玉麒麟马。他立即在如皋附近的马场开始训马,只见他身着少年海军的特制战袍,腰悬仁王剑,单手擎着霸王枪。枪尖点地,枪身弯曲,整个人借助枪身的弹力飞射而出,准确无误的落到了马背上。

    白玉麒麟马一直养尊处优,还从来没有被人骑过。虽然畏惧霸王枪的威势,但是它为了自由,也展开了有力的反击。刘立使出了人马合一的驭马手段,直接让自己与白玉麒麟马变成了一体。无论胯下的马怎么挣扎,都无法摆脱刘立的征服。

    在一旁观看刘立训马的东海督帅吕蒙,居然提着战刀,骑上矮脚马冲到了训练场上。矮脚马是广陵地区针对特殊地形培养出来的优质战马,更适应如皋的战斗环境。

    白玉麒麟马作为马中骄子,受到了矮脚马的挑衅之后,为了维护神马的尊严,居然顾不上与刘立斗气了。它立即把目标对准了矮脚马,打算教一教矮脚马怎么做马。刘立见来了对手,慌乱之中也来不及做什么准备,只是本能的双手握住了霸王枪,按照平时训练的招式砸向了吕蒙的大刀。

    霸王枪果然不同凡响,一砸之下吕蒙居然吃了大亏。枪势也能伤人,这让吕蒙郁闷得吐血。胯下的矮脚马更是四腿发软,差点儿就趴在地上起不来了。好在白玉麒麟马的快速奔袭刺激到了矮脚马,才让矮脚马奋不顾身的站了起来,载着吕蒙与刘立错马而过。

    白玉麒麟马一击无功,立即调转马身,不待刘立发号施令,立即扬蹄冲向了矮脚马。吕蒙不敢再轻敌大意,严阵以待的让矮脚马小跑起来,以免在交手的时候再次吃亏。

    矮脚马在面对白玉麒麟马的时候也是底气不足,只不过为了维护身为优良战马的尊严,才拼尽力气与白玉麒麟马战一场。依然是两马对冲,只不过在交错而过的时候,白玉麒麟马一个漂移,后腿迅速的弹出。矮脚马一个不察,居然被踢破了马肚子。巨大的力道推着矮脚马横飞而出,吕蒙见势不妙,忙离开了马背,战刀滑过地面,直到三丈之外才稳住身形。

    一声巨响传入众人的耳朵里,矮脚马狠狠的砸在了地上。白玉麒麟马斜跑出一段距离,稳定身形之后折返到矮脚马的面前。它突然人立而起,发出了一声响亮的嘶鸣。至此白玉麒麟马终于经历了首战,成为了名符其实的战马。

    吕蒙说:“恭喜世子得神马相助,平定扬州指日可待。”

    刘立说:“吕督帅客气了,对于矮脚马的牺牲,我个人表示很遗憾,厚葬了吧!至于吕督帅的个人损失,我会向梅园方面特别申请一份补助,肯定不会让您吃亏。”

    矮脚马成了刘立试马的垫脚石,这是谁也没有想到的事情。如皋城依旧如故,天下局势继续四平八稳的发展着。特别是广陵方面,纪灵带着大军完全退出了徐州。吴军南渡长江之后,在钟山一带修筑大营,打算配合曲阿的袁耀与如皋舰队长期对峙。

    止啼军进广陵全境,将兴汉国的南部防线推进到了长江北岸。

    兴汉国与吴国之间的正式较量,标志着卢门秘密协议的破裂,整个华夏的局势又陷入了混乱无序的状态。

    魏王曹操正在与各方面秘密接触,似乎有针对兴汉国的意思。

    忠汉王刘备在上庸也没有闲着,而是派人到汉中和江州秘密活动,打算趁着魏王曹操无力南顾的时候夺取一块根基之地。

第443章 袁术称帝

    就在天下局势风云变幻的时候,盘踞在和秣陵的吴王袁术,也没有逃脱宿命的安排。

    “代汉者涂高也”这句话终于传到了吴王宫,再配合内部的“建业有王气”的相关宣传。吴王袁术误以为袁家是天命所归,竟然毫不顾忌自身实力的不足,终于向至尊之位发起了冲击,打算弄一个既成事实。

    吴国在秣陵一带大兴土木,一座由大青石钩砌而成的大型城池,就这样在长江南岸拔地而起了。俯瞰长江水缓缓东流,那磅礴的气势足以鲸吞整个汉室天下了。

    建业皇宫奠基之后,原本需要五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布局,到时候才是最佳的登鼎时机。然而袁术已经等不及了,为了及时的挽留住天命,他居然迫不及待的在秣陵吴王宫举行了登基大典,置三公九卿和文武百官。又册立袁耀为太子,纪灵为大将军,杨弘为丞相,一时之间整个秣陵风起云涌,官员连升三级,百姓得享帝都子民的待遇。

    袁术称帝的消息传遍天下之后,魏王曹操发布檄文:

    袁家四世三公,深受刘姓皇族的信任栽培之恩。如今背德忘恩,觊觎社稷神器。天子尚在长安,贼臣却在东海妄称帝命,自然是人神共愤。魏王曹操秉持纲常道义,檄文邀请天下有识之士,共同剿灭叛臣,还华夏大地一个朗朗乾坤。

    魏王曹操还调动宛城驻军东进汝南,将盘踞在汝南郡的吴军张勋部赶回了寿春。袁术称帝不到一个月,汝南就在魏军的进攻之下变成了魏土。这是袁术称帝以来的首败,沉重的打击了吴国军民的自信心。让秣陵称帝的袁术成了一个沐猴而冠的笑话。

    晋王袁绍得知袁术称帝以后,又听说魏王曹操的大军攻占了汝南,不仅夺取了袁家老宅,更是捣毁了袁家祖祠,挖了袁家的祖坟。魏军将士鞭打袁家先人的尸骨以泄大愤,更是让袁术的天命所归变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袁绍立即在晋阳城中重修祖祠,整饬族谱。并且选定良辰吉日告祭天地祖宗,将袁术一脉逐出袁家,以此来证明袁家不是忘恩负义之辈,试图收拢天下世家之心。

    然而吴王袁术作为袁家的嫡系宗脉,他的选择就代表了整个袁家主流思想。晋王袁绍的掩耳盗铃,不仅没有挽回天下士人之望,反而令天下世家悉数抛弃了袁家。毕竟晋王袁绍把自己的弟弟袁术当成了弃子,这令希望大树底下好乘凉的世家吓破了胆。

    天下世家本来看不起曹操的阉宦之后出身,可是袁术称帝,已经做了乱臣贼子,除了江东少数世家之外,根本就没有中原世家愿意依附袁术。

    晋王袁绍的划清界限,不仅没有起到安抚世家的作用,反而让世家以为兄弟不能相容,还能容得下没有血缘关系的外人吗?

    晋王袁绍偷鸡不成蚀把米,这可把天下世家给逼上了绝路。长沙,襄阳,成都,都是以本地世家为主,外人想要进入,根本就没有机会。中原世家没有委屈求全的特点,自是不愿意南逃荆楚。

    至于上庸的忠汉王刘备,虽然说打出了光复汉室的旗号,但是他在中原世家的眼中,只是一支实力弱小的地方势力,根本就没有抗衡兴汉军的能力。

    两权相害取其轻,大量不愿意依附袁术的中原世家,只能勉为其难的选择了曹魏作为投靠的对象。司马懿趁着与张春华联姻的机会,不仅收服了陈群,还借着陈群续弦的机会拉上了荀家。更是让人暗中散布魏王曹操当初诛杀边让的事情,迫使逃向长安的世家明里投奔二公子曹丕,实则充当了司马家的爪牙。

    就连太原王家,也打着继承司徒王允遗愿的旗号,举家迁徙到了长安城,更是秘密的投入了司马家的怀抱。

    梅园之中,兴汉王刘正召开了五相会议,一致决定让陈留督帅太史慈进军陈国,并且改陈国为陈郡,留下副将邓艾驻守陈郡,震慑颖川方向的魏军。

    红衣督帅陈到麾下大军出动,副将魏延兵进寿春,一举击溃了张勋的残部。

    张勋西蹿庐江,与盘踞在庐江的刘勋兵合一处。

    就在这个时候,楚国水军倾巢出动,十万楚军合围庐江,袁术派太子袁耀带领水军,打算替庐江守军解围。

    梅园收到情报之后,立即让周泰进驻广陵,副将张辽带着两万止啼军进驻合肥。围攻庐江的周瑜可就坐不住了。魏军曹仁部已经到了安风津,夏侯惇的十万魏军屯驻葛坡。幸亏魏军没有水军,否则的话,楚国的后路也就不安全了。

    周瑜只在安丰和固始留下了少量的兵力,至于腹地平春,只有数万北上的民夫。张辽驻军合肥,恰好卡在了楚军的咽喉位置。

    兴汉军兵进合肥,算是拿捏住了楚军的命脉。周瑜无奈,只得派人到如皋送信,希望孙尚香可以影响到刘立的决策。

    刘立纠缠不过孙尚香,只得轻装北上,然后奔赴合肥前线。张辽看着风尘仆仆的刘立和孙尚香,忙命令守城的都尉打开城门,迎接刘立等人进城。

    张辽问:“世子,你怎么到了这里?”

    刘立说:“张叔,父亲让我在如皋舰队学习,如今少年海军编队已经走上了正轨,有英子主持大局,肯定不会有问题。合肥的局势危若累卵,我也想来见识一下。”

    张辽沉默了,如今合肥前线只有止啼军两万人,后方寿春的魏延也只有两万兵力。面对周瑜的十万楚军,压力特别的大。

    刘立的到来,也不能解决合肥兵力不足的问题。周瑜铁了心要夺取庐江,肯定会优先解决合肥方面的后顾之忧。两万止啼军面对孙策的五万长沙子弟兵,正面作战的胜率几乎为零。

    更何况有情报显示——庐江守将刘勋与楚王孙策的关系十分密切,要是让周瑜兵不血刃的拿下庐江,再切断合肥与寿春之间的联系,红衣卫也没有办法及时救援孤军深入的张辽。

    面对合肥的困局,张辽也是束手无策,毕竟兵力差距就摆在面前,谁也没有办法凭空变出一支生力军来。

    张辽问:“世子,王爷让你主持长江沿线的战事,你怎么看?”

    刘立说:“张叔,如今庐江一带,三方势力围攻伪帝袁术的守军。楚军从固始出发,顺着淮河依仗水军的优势强攻庐江,大战一触即发。咱们两万止啼军屯驻合肥,楚国的水军大都督周瑜只怕是睡不着觉了。”

    刘立直言不讳——从兴汉军的战略态势看,止啼军就像是一根钉子,顶在了楚军的咽喉位置,随时都有可能切断楚国大军的后勤保障。

    曹仁带着五万大军屯驻安风津,向东可以威胁寿春,向南又对庐江虎视眈眈。目前的楚军算是骑虎南下了。面对合肥的两万止啼军,周瑜不敢掉以轻心。

    张辽问:“世子,你的意思是让出合肥,让周瑜没有后顾之忧的占据庐江,与曹魏大军在淮河一线对峙吗?”

    刘立说:“张叔,楚国唯一的倚仗是水军,庐江落入楚国手中,一定会让周瑜疲于奔命。止啼军退回寿春,可以增强寿春的兵力,确保兴汉军在淮南的影响力不会被削弱。”

    张辽想了想,决定采纳刘立的意见,庐江要是落入魏国的手中,想要夺回来就太麻烦了。周瑜想要保住庐江,就必须要掏空家底发展水军,楚国就一定会被拖垮。

    止啼军退出合肥,与寿春的魏延合兵一处,四万兴汉军可以轻松的应对另外三方的各种挑战。

第444章 撤守之争

    屯兵安风津的曹仁,本来打算扎木筏强渡淮河,趁着楚军被合肥方面的止啼军牵制的功夫,强势夺取庐江城。让曹魏的势力突入淮南,打开新的局面,甚至是在局部地区与兴汉军分庭抗礼。

    然而就在曹仁准备妥当的前夕,张辽带着止啼军高调的撤出了合肥,留下了一座不设防的空城,让庐江的仲军和安丰的楚军看着办呢?

    孙策为了表现出楚国对庐江势在必得的决心,把王帐设在了安丰,兵锋直指合肥。他得知止啼军退出合肥之后,立即移驻合肥,五万楚军驻扎在合肥。让周瑜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全心全意的组织兵力攻打庐江城。

    曹仁得知止啼军退守寿春之后,立即放弃了扎筏渡河计划,打算继续屯兵安风津静观其变。毕竟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曹仁有把握让周瑜吃亏,却没有把握应对兴汉军的趁火打劫。一旦打成了一锅粥,四方都讨不到好处。

    庐江前线的周瑜,在收到了孙策进驻合肥的消息之后,立即对庐江城展开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佯攻态势。不仅是武力方面,还有人心向背方面,都拿出了各种层出不穷的办法,让庐江百姓饱受骚扰之苦。

    庐江城中,袁耀带着仲国水军在总攻之前赶到了,并且还带着仲帝袁术的圣旨——要求张勋等人撤回秣陵,在长江南岸构筑防线。

    袁耀说:“刘将军,曹魏大军兵临安风津,兴汉军四万主力,也在不远之处的寿春城中虎视眈眈。庐江城外更是云集了楚国的十万大军,领军之人也是天下名帅周瑜。庐江远在长江以北,秣陵方面的水军,也在兴汉国海军如皋舰队的威胁之下瑟瑟发抖,根本就没有能力长期支援庐江方面的战斗。”

    张勋先是败在了曹仁的八门金锁军之下,又在兴汉军大将魏延的打击之下损兵折将,好不容易才逃到了庐江,又面临着十万楚军的进攻。袁耀的船队抵达庐江外围的时候,张勋已经吓破了胆,不敢继续留在庐江城与攻城的势力作战。当袁耀拿出大军南撤的圣旨之后,张勋立即表示遵照仲帝的旨意行事。

    袁耀手持仲帝的圣旨,又有了老将张勋的支持,更有水军作为倚仗,面对刘勋这样的地头蛇,也有了几分底气,更是达到了一言九鼎的效果。

    刘勋也不是省油的灯,面对袁耀和张勋的联合挤兑,缓缓的开口说:“太子,张将军,汝南是袁家的祖地,张将军说丢了就丢了。寿春是仲国的钱袋子,张将军也毫不犹豫的抛弃了。如今庐江城孤悬长江以北,是仲国在长江以北的最后堡垒。要是轻而易举的舍弃了,仲国就没有机会夺回汝南祖地了。这个责任应该由谁来担负呢?”

    袁耀听了刘勋的话之后,也不敢再坚持放弃庐江了。至于两度丢城失地的张勋,更是不敢开口说话了。毕竟有庐江城,张勋还有机会说戴罪立功。要是庐江也丢了,仲国在长江以北再无寸土,这戴罪立功的话也就站不住脚了。

    夏侯惇的动作实在是太狠了,挖坟鞭尸的恶行,直接让袁耀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固守孤城一定会死无葬身之地,可是退出庐江城之后,仲国就成无根的浮萍了。毕竟夺回汝南的根基之地,是整个袁家梦寐以求的事情。袁耀可不敢擅自做主断了这份虚无缥缈的希望。

    袁耀问:“刘将军,依你看应该怎么呢?”

    刘勋想了想,才开口说:“太子,仲帝的圣旨中只强调了接应张勋将军南撤,并没有明旨要求放弃庐江。还请太子自行斟酌,刘勋一定奉诏行事。”

    袁耀陷入了沉思,毕竟擅自猜度仲帝的旨意,那其中的风险也特别的大。可是坚持让刘勋撤出庐江城,就等于向世人宣告仲国承认失败,并且放弃了汝南袁家的祖地。这样的罪过实在是太大了。即便是袁耀有着太子的尊位,也担待不起忤逆不孝的骂名。

    张勋一心想要逃离孤城庐江,如今见袁耀在战与撤之间徘徊不定,生怕耽误了撤退的最佳时机,于是就提出了一个建议——淮北将士到了南方,肯定会有水土不服。不如让大军并入刘勋的麾下协防庐江。一来可以向仲帝证明张勋戴罪立功的诚意,二来也可以两全其美的奉旨行事。

    袁耀觉得张勋的办法很不错,立即动用了太子权限完成了张勋部众转入刘勋麾下的交接。刘勋本来想要倚仗张勋的武力和袁耀的身份来提升士气和防守庐江的信心。可是转念一想——袁耀是仲国的太子,不能有任何的闪失,留在庐江就是一块烫手的山芋。张勋可是仲帝的起家班底,功勋老将。从他留守汝南多年,就可以看得出来——仲帝袁术对张勋的信任肯定超过刘勋。这样的人留在庐江城中。即便是刘勋作为庐江守将,也没有资格指挥张勋。

    想通了其中的关节之后,刘勋不再阻止袁耀带着张勋沿水路撤回秣陵。毕竟他想要在庐江城中一言九鼎,袁耀和张勋的存在就多有不便。倒不如直接送走,以免在关键的时刻形成掣肘。

    袁耀在登船之前,认真的对刘勋说:“刘将军,仲国局势艰难,兴汉国已经在长江北岸排开了阵势,很快就会发起进攻。庐江城能守则守,一旦战事不利,还请保全有用之身。我给你留下一艘先锋船和相应的操船人员,一定要保重自己及时的撤出庐江城。”

    刘勋说:“太子放心,仲国也有英雄汉,我既然有守土之责,就不会辜负这份使命。周瑜十万人马就想要拿下庐江城,我非得崩坏他一口牙。”

    袁耀无奈,刘家人在整个扬州的威望如日中天,要是可以南撤秣陵,整个仲国就会集中力量保卫仲国的帝都。即便是如皋舰队联合红衣督帅展开南渡长江的战役,也没有办法撕开仲军的防线。只可惜刘勋经营庐江城十几年了,不愿意放弃付出了心血的城池。仲国的力量注定会分散,面对多方围攻,失败的命运早就已经注定了。

    刘勋送走袁耀和张勋之后,立即重新编制庐江守军。得到张勋的兵力补充之后,刘勋成功的拥有十万人马,不过骑军仅有一千。好在楚国大军也是步军,倒也让刘勋彻底的松了一口气。

    刘勋把大军分成五部,每部两万人,其中四部据守四大城门,轮番应对楚军的进攻。剩下的一部作为总预备队,随时准备应对周瑜的强攻。至于那被人忽略掉的一千骑军,被刘勋雪藏起来了,打算在危急关头作为逃出生天的保命本钱。

    面对十万楚军,刘勋等庐江军民已经做好了玉石俱焚的心理准备,他们都在等待着最后决战的到来。

第445章 庐江首战

    芜湖水战演习之后,解烦军得到了扩编的机会,同时也付出了张承,周胤,丁奉和朱然调离解烦军的代价。这也算是楚王孙策变相的削弱孙权的嫡系。同时也给了丁奉等人恩惠,促使江东一带的世家在选择站队的时候多一个选择的对象。

    霸道之后就是王道,经过了十几年治理楚国的历练之后,楚王孙策终于明白了上善若水的真正含义。至于如何调教丁奉等人,孙策直接丢给了周瑜。周瑜也没有搞什么小动作,而是直接把人带到了庐江前线,打算用战争的方式同化丁奉等人。一旦立了功受了赏,就打上了周瑜部曲的印记。即便是回头向孙权表忠心,也敌不过三人成虎的流言之威。

    庐江城外的楚军大营之中,周瑜坐在主帅位置上,四大副将分两列站定,等待着点将出征。他们已经成长起来了,离开了解烦军之后,就必须要具备独挡一面的能力。

    周瑜看着眼前的四张年轻的面孔,忍不住的吼了一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丁奉听令:命你率领两万大军攻打庐江西门,专心破城就好,至于别的事情你不用管,我另有安排布置。”

    丁奉忙领了命令出去准备了,周瑜又让张承带领一万大军穿插到寿春与庐江之间,负责监视兴汉军寿春大军的动向。确保攻城之战顺利的进行,至少不能让庐江前线的楚军陷入多线作战的境地。

    按照周瑜的预计,在庐江大战没有尘埃落定之前,兴汉军很有可能不会插手。只不过曹仁屯兵安风津,就是为了在淮南站稳脚跟,肯定不会让楚军毫无后顾之忧的进攻庐江城,以楚国水军的运力,战争持续的时间越长,楚国的损失就会越大,甚至有可能让楚军粮尽撤兵。这估计就是曹仁的算计了,阳谋的威力在于明知是坑,周瑜也只能咬牙切齿的往里面跳。

    只不过想要对付安风津的曹仁,必须要先拿下庐江城,以免刘勋在一旁拖后腿,影响楚魏之间的战斗。周瑜不怕曹仁,可是却对刘勋的存在如鲠在喉。庐江让周瑜看到了危机,也是楚国跃龙门的一次战斗。

    为了心无旁骛的解决庐江问题,周瑜命令朱然带着一支水军编队,在庐江与安风津之间巡逻,负责监视安风津曹仁的动向。

    为了保障前线与合肥之间的后勤运输,周瑜让周胤带领两万主力在合肥到庐江之间的驿道上安营扎寨,并且用烽火台的方式加强联系,确保沿线的绝对安全。合肥是支撑庐江大战的关键节点,不能有任何的闪失。

    安排好一切之后,周瑜终于松了一口气,没有了合肥方面的后顾之忧,拿下庐江只是时间问题。可以他却忘记一件事情——刘勋在庐江经营了十几年,怎么可能把到手的利益拱手相让呢?

    面对咄咄逼人的楚军,刘勋也在庐江城中召开了动勋大会。在会上他高调的宣称:“庐江城是我们一砖一瓦修筑起来的,集聚数十万民力,耗费了十数年时间,才有了今天的规模。楚军是什么样子,大家心里都比我清楚。这十几年来一直穷兵黩武,先打山越,再争江夏,人死了不少,府库也掏空了。庐江城是一座大城,有人有钱又有粮。一旦落入楚军手里,肯定会掉进夏口的长江水里面喂王八。”

    庐江百姓当然不愿意辛苦攒下的家底变成楚军的战利品,纷纷表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誓死保卫庐江城。为保护百姓的粮食和财富而战,死得其所。

    战鼓声响彻云霄,刘勋带着一队人马上了城,打算与即将到来的楚军,展开一场极其惨烈的战斗。这是一场为了各自理念的拼杀。楚军打出的旗号是剿灭叛臣,恢复汉统;仲军也高举消灭来犯之敌,保卫百姓家园的旗号。双方都有着当仁不让的正义,也拥有寸土必争的勇气。

    刘勋站在庐江城头,看着气势如虹的两万楚军,领头的那员小将威风凛凛,指挥若定的模样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家,忙招来守城的都尉询问:“楚军主持攻城的是什么人?”

    守城都尉回答说:“将军,据刺候来报——那员将领名字叫丁奉,原本是解烦军五豪之一,专门擅长冲锋陷阵。芜湖水战演习之后,调入楚国水军大都督周瑜的麾下,做了一名副将。”

    刘勋望着旌旗林立的楚军,只得吩咐守城都尉加强戒备。一个丁奉倒也不足为奇,后面的周瑜才是庐江城最大的敌人。想要守卫庐江城,必须要力挫丁奉的锐气。

    楚军攻城的方式很简单,直接顶着箭雨,扛着云梯就开始了蚁附攻城,没有试探薄弱环节,也没有佯攻,直接蜂涌而上展开了强攻。丁奉身先士卒,下马与扛云梯的部曲一起冲锋。

    刘勋也认准了丁奉,直接让抽调出一支精锐的小队,专门盯着丁奉的位置放箭。这是一场尊严的较量,也是生命的激烈碰撞。刘勋的特别针对并没有迟滞丁奉进攻的步伐。反而迅速的靠上了城墙,在付出了伤亡过半的代价之后,丁奉终于架好了云梯。

    好一个悍勇无双的丁奉,只见他右手擎刀,左手持盾,运步如飞的踩着云梯而上。刘勋指挥着精锐小队,对着丁奉的头顶砸下了几颗滚石。丁奉本能的觉得危险,用盾护住了头顶,乱石磕飞,持盾的手臂一阵发麻。危机暂时的解除,丁奉已经爬到了云梯的中部,刘勋见滚石对付不了丁奉,直接让人搬来一根千斤重的横梁,沿着丁奉所在的云梯砸了下去。

    丁奉用脚钩住了云梯,躲开了横梁的袭击。由于打造云梯的材料是附近山中的老竹,面对千斤横梁的重压,只是象征性的破裂了,并没有被巨力给折断,反而积聚了大量的反弹之力。

    丁奉翻转云梯,借助反弹之力飞身而起。一根铁枪擦着城墙垛子闪电般的刺出。丁奉眼疾手快,顺手一捞就抓住了枪杆,借力向上一跃,就落到了城墙上。一支利箭射到,丁奉举盾格档,不由自主的退了三步,后背顶在了冰冷的城墙上。

    刘勋见丁奉登城,也是大吃一惊。他不敢怠慢,立即举着手中的铁枪迎上了丁奉,两人在云梯位置的城墙段展开了拉锯战。丁奉为了保护云梯,只能守住垛口不敢远离,两人简单的对峙了起来。

    刘勋年轻的时候也是一员虎将,战阵拼杀毫不含糊。只是可惜岁月不饶人,面对年轻力壮的丁奉也有些力不从心。好在有精锐小队从旁协助,倒也勉强的稳住了阵脚。

    丁奉独木难支,两人对战了一刻钟,后续的楚军依旧被滚石和擂木压制,根本就没有机会登城。也是楚军对形势估计不足,对于攻城的准备还不够充分。丁奉只是凭借着血气之勇,才在城头上站稳了脚跟。只不过他想要扩大战果,根本就没有可能,只得遗憾的坚持战斗,至于胜利是没有指望了。

    刘勋已经命人把东南西三座城门给堵死了,特别是西门,不仅堵住了城门洞,还反复进行加固。丁奉上城牵制之后,楚军得到了撞击城门的机会。

    沉重的撞木砸断了门栓,又顶碎了厚重的城门,可是城门之后的城门洞,让楚军看到了西门不通的事实。楚军想要后退,却被城头上飞落的火把给堵住了道路。仲军似乎不打算放过楚军的砸门利器,直接来一个火上浇油。城门附近变成了一片火海,丁奉的攻城计划失败了。

    周瑜在后阵看见了城门方向的大火,就知道丁奉砸门破城的计划失败了。忙命人鸣金收兵,避免损失大将。

    丁奉退走的时候,被刘勋一箭射在了胳膊,算是吃了大亏。

    庐江首战,仲军损失了一座破而不倒的木门。楚军的损失可就大得多了,负责推动撞木的那个屯,全部折损在了城门前的大火之中。负责掩护登城的那一校人马,也在仲军的箭雨中损失惨重。

    淮南庐江烽烟四起,再一次拉开了诸侯争霸的序幕。

第446章 水煮城墙

    丁奉的庐江首战并没有顺利的打开局面,这让周瑜的心情很不好。利用水军转运前线大军所需要的粮草,这对楚国捉襟见肘的水军力量是一种巨大的考验,也是一种沉重的代价。

    反观庐江方面,首战击退了丁奉,刘勋更是将火油守城奉若神灵。不仅收集了城中所有的火油,还准备了大量的干柴。干柴烈火,就是刘勋替丁奉准备的礼物,也是庐江军民守城的底气所在。接二连三的击退楚军,不仅提升了刘勋在庐江城中的个人威望,还让庐江军民空前的团结在了一起。

    接连数日的攻城,让庐江西门摇摇欲坠,特别是丁奉登城的位置,更是受到了特殊的关照,烈焰焚烧更是日复一日的持续着,根本就没有间隙。刘勋命人在城墙上抛下了干柴,又浇上火油隔断楚军的后续大队。这样的办法让丁奉的攻城变成了添油战术,每天都损失了大量的有生力量。

    日落西山的时候,丁奉结束了一天的战斗打算退下城墙。他突然被热气所激,流下了数滴汗水,恰巧落在了城墙垛子上。石制的城墙居然消融了一小块,丁奉突然福至心灵,顿时就想到了攻破庐江城的妙计。不过他并没有声张,而是悄悄的回到了楚军大营之中,秘密的向周瑜进行汇报。

    周瑜问:“承渊,你的提议很不错,水煮城墙的事情,你真的有把握吗?”

    丁奉摇了摇头说:“大都督,战场之上风云变幻,谁又敢说必胜的话呢?不过如今庐江之战陷入了僵局,仲军守将刘勋也是天下有名的虎将。至少在淮南一带可以称得上是名将了。面对这样的一员老将,咱们也只能尽人事而听天命了。”

    周瑜点了点头,丁奉的话很务实,连续攻城多日,楚军损失的人马已经超过了五千,负责攻城的丁奉部已经元气大伤了。继续强攻肯定会损失惨重,那就得不偿失了。只有另谋良策,至少不能给刘勋大量击杀攻城部队的机会,才是真正的出路。

    丁奉的建议很有实用价值,让周瑜看到了胜利的希望,至少可以给守城的仲军一个意外的惊喜。

    天亮之后,楚军点卯完毕。丁奉并没有按部就班的抬着云梯蚁附攻城,而是命人在两百步的位置架起了投石车。一万大军到附近的水源地担水,然后将水装进临时赶制的竹桶之中。投石车迅速的投放竹桶,大部分砸偏了,只有少部分不偏不倚的落到了城墙上。

    随着积水的增加,被烈火焚烧的部分青石遇水即融,城墙外面开始复得坑坑洼洼。午时,周瑜派人挖了一条水渠到摆放投石车的位置,让楚军取水的距离缩短了十几倍。更是送上了十几具特别赶制的抛水车,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水枪。柴桑周边的小孩子打水仗用的玩具,被周瑜改良之后送到了攻城的前线,作为一支奇兵使用。

    丁奉见用投石车投放竹桶的实战效果很差,非常愉快的把大型水枪投入实战应用。长达三丈的巨型水枪,那十几根水柱落到庐江城头的时候,直接在上面融出了一个肉眼可见的洞。

    周瑜见水火夹攻的办法可以毁掉庐江的城墙,立即准备火油弹,对着城墙一顿猛砸,同时命人赶制巨型水枪,储备大量的水弹。当城墙上的火油烧干,火势逐渐减弱的时候,巨型水枪就开始发威了。

    水火夹击的战斗进行到了第三天,庐江西面的城墙的外墙已经消失不见了。就连夹墙中间的细碎石块,也在楚军火油弹的攻势下化成了灰。再被大水一冲,就只剩下一道单薄的内墙了。

    城墙上已经没有办法站人了,刘勋望着护城河边那一字排开的投石车和水枪,渐渐的感到了一阵绝望。水煮城墙的办法,让庐江城所有的反击手段都没有了用武之地。

    不知道什么时候,周瑜居然走到了丁奉的身边,缓缓的问:“承渊,按照你的估算,还有多久可以破城?”

    丁奉目测了一番城墙融化的位置,仔细的计算了一番才回答说:“大都督,庐江城只剩下内里那一道不足三尺厚的巨石墙面了。那需要火油弹强势焚烧,估计得三天时间才能烧透,然后引水化城墙,直到冲刷干净之后,才可以让步军冲锋。”

    周瑜笑了,这样的办法夺城,楚军以后面对中原大地的坚城也就不必害怕了。丁奉觉得拿下一个庐江容易,只不过很快就会有人解决这个问题。一旦中原城墙解决了水火夹攻的技术性难题,楚军的攻城手段就有些跟不上了。

    看着庐江西城墙的惨状,周瑜却是在想,楚国的大部分城池都和庐江差不多。一旦将来战火烧到南方,面对水火夹攻的大问题,如何自保就应该提上议事日程了。

    周瑜问:“承渊,也许将来的某一天,柴桑就有可能变成第二个庐江城,你有什么办法吗?”

    丁奉仔细的回忆了一下,才回答说:“大都督,解烦军在与少年海军交流的时候,也曾谈到过天下城池的坚固问题。兴汉国有一种叫做水泥的东西,据说用来修建房屋,既不怕水浸,又不怕火烧。五大山城据说是无城墙城池,东西一百五十里,南北近两百里,那数百万民居就是数百万堡垒。真正的全民皆兵,实实在在的固若金汤。至于处于核心位置的梅园,在兴汉王妃的努力之下,打造成了一座攻防一体的堡垒,即便是百万大军,也无法攻破梅园的防御体系。”

    周瑜不以为然的笑了,就拿楚国来说,真的要是到了退守楚王宫的那一天,固若金汤就只是一个笑话。都城的防御体系只是对内,至于对外则需要边境地区的守备力量承担更多的防御份额。

    兴汉国的强大在于狼居胥山,上艾城,怀县,陈留,寿春,如皋等地,这些地方才是兴汉军的真正门户。就像楚国必须要迅速的拿下庐江,就是想要确保柴桑的绝对安全,从而增加楚国的防御厚度。

    对于水泥,周瑜其实并不陌生,只是想要在长沙一带烧制水泥,那代价也太高了。其实水泥也有一定的弱点,想要真正的永久性建筑,必须要优先攻克烧制青砖的技术难题。

    青砖搭配水泥,才是建设城墙的最佳配方。兴汉国从建设五大山城开始,就坚持以青砖水泥建筑为主,至于木制的门窗之类,能少用就尽量少用,把城池防火当成第一要务来抓,防火材料的使用,才是安全第一的真正内涵所在。在人口突破百万规模的巨型城市,防火问题就是城池存亡的根本性问题。

    周瑜甚至在想,兴汉国海军正在全力研制第六代战船,据说以防火抗沉作为最高标准。损伤程度达到百分之九十而不沉,最关键是免疫火攻的设计,让兴汉国海军的防御力更上一层楼。

    对于庐江城,周瑜和丁奉都已经失去了兴趣。不管刘勋怎么挣扎,没有城墙的掩护,楚军破城只是时间问题。

    水煮城墙的发明,给华夏城池防守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至于第一个倒霉蛋刘勋,根本就没有能力扼制楚军的攻城进度。

第447章 庐江城破

    丁奉继续主持攻打庐江城,反复的使用火弹焚烧,再用水柱催化的办法,对庐江西面的某段城墙进行惨烈的摧残。庐江守将刘勋面对这样的情景束手无策,只能躲在家中装起了鸵鸟,眼不见心不烦。

    大青石城墙终于在熊熊烈火中变得通红,早就准备好的水柱,迅速的被巨大的力量推动,狂暴的浇在了滚烫的石头上。遇水即融的大青石,彻底的结束了作为城墙的使命。楚军与仲军之间的阻隔已经不复存在了。

    丁奉看着一丈多宽的缺口,立即下令负责操控巨型水枪的校尉——加大冲击力度,争取拓宽入城通道,避免松动的石渣伤人。巨型水柱冲刷一个时辰之后,楚军的攻城队伍已经做好了准备。大量的拒马已经一字排开,只不过指挥缺口防守的人并不是刘勋,而是庐江当地的豪强陆家的一个分支。

    陆康望着缺口外面的楚军,神情凝重的说:“陆绩,我给你赐字公纪,从今天起你就是庐江陆家的家主。当年伯言为了追随兴汉王刘正,带着陆家一脉到泉州开枝散叶。如今更是做了东海大学的校长,把陆家的造船技术发扬光大了。你作为庐江陆家的家主,又是长辈,一定要做出一番超过伯言的功绩,不能丢了咱们这一脉的脸。”

    不到二十岁的陆绩,倒是一个容貌秀美的青年,望着白发苍苍的陆康,不由自主的问:“父亲,庐江失守已经成了定局,为什么还要做无谓的牺牲呢?”

    陆康摇了摇头,庐江陆家忠孝传家,为了家族的传承,他必须要站出来,为了陆家的荣耀和精神,他必须要与庐江共存亡。这是一种达则兼善天下的态度和为了正义而献身的精神。

    陆逊到了兴汉国,已经在泉州和东海两个地方扎下了陆家的根基。庐江作为陆家的祖地,必须要给后人留下一些东西。

    陆绩是庐江陆家的希望,不能与楚军战斗到底。陆康作为陆家的代表,必须要站出来代表陆家进行抗争。

    看着心怀死志的陆康,陆绩并没有哭哭啼啼的说什么煽情的话。楚军的投石车已经调整好了位置,开始向缺口内部投掷石块。大圆石砸在盾墙上,很快就带给了守城的仲军伤亡。

    陆康让陆绩带走了一百精英子弟,至于剩下的陆家人,都在缺口处严阵以待,打算慷慨赴死。丁奉从亲卫手中接过了圆盾和朴刀,徒步通过了吊桥,在缺口处摆开了阵势。两军纷纷放箭,哪怕是为了听一回铁箭砸在盾墙上的声音。

    丁奉率先冲过了缺口,陆康主动迎了上前。两人的武力值差距实在是太大了。陆康本来打算与丁奉对砍,却没有想到被一个简单的野蛮冲撞,就把他顶回了仲军的盾阵之中。

    居中调度的陆康终于调整好了阵势,前排的盾墙已经集结了两千人,后面的三千弓箭手轮番放箭,缺口处的战斗很快就进入了白热化状态。丁奉的拼杀并没有震慑住仲军,反而激起了守军的斗志。在陆康的指挥下,很多楚军将士都倒在了缺口处。

    丁奉已经杀红了眼,可是他的疯狂并没有改善楚军的处境。陆康的慷慨赴死,激起了五千仲军的战心。面对潮水般涌进缺口的楚军,那一根根利箭就是阎罗王的追命符。

    陆康自知不是丁奉的对手,也没有办法通过斗将的手段打击楚军的士气。庐江陆家的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居然与楚军展开了最惨烈的战斗。

    冲入缺口的楚军已经超过了三千,可是倒在缺口处的楚军也堆起了半米高的人墙。陆康的残部只剩下三百人了,然而反抗并没有结束。

    丁奉所部两万大军,在连续不断的攻城消耗中折损近半。然而缺口争夺战,更是让幸存的万余人折损了七千余。

    楚军已经对陆康的残部进行了合围,直到最后一名仲军士卒倒下,陆康依旧在拼命的反抗。也不知道丁奉是怎么想的,居然活捉了陆康。

    庐江城终于失去了主心骨,周瑜也顺利的进了城。丁奉立即找到了周瑜,并且把楚军的伤亡数字如实上报。不仅如此,丁奉还请求周瑜做主,请他下令绞杀庐江陆家,替楚军阵亡的将士讨回一个公道。

    周瑜可就骑虎难下了,对于世家的忠孝精神,他也是心知肚明。丁奉并非世家,至于那些普通的士卒,连在功劳簿上留下名字的资格都没有。更何况周家也是世家,怎么敢率先打破世家制定的行事规矩呢?

    剿灭陆家的请求肯定是不能批准了。可是丁奉部楚军伤亡一万七千多人,其中阵亡的比例达到了三成。楚军上下都有一口怨气,丁奉害怕世家的反扑,不敢擅自对付陆康,只能把烫手的山芋丢给了周瑜。

    周瑜是左右为难了,既要保全庐江陆家的传承,又想顾及陆康的性命。只不过楚军的情绪也必须要照顾。迫于无奈的周瑜只能两权相害取其轻——用陆康的死换取庐江陆家在楚国的一线生机。

    这是周瑜的临机决断,要是换了楚王孙策,为了笼络军心,庐江陆家一定会鸡犬不留。周瑜提前做出处置,就是想弄成既成事实,让楚王孙策找不到借口对付庐江陆家。

    为了震慑庐江百姓,周瑜决定以叛臣的名义斩杀陆康,丁奉作为苦主亲自监斩。然而周瑜的这番苦心并没有被各方理解。

    首先是以丁奉为首的楚军将士对于周瑜的决断并不满意。缺口争夺战的三千阵亡将士因陆家而死,区区一个陆康并不能让楚军将士解恨。这也导致了周瑜在楚军中的个人威望降低到了冰点。虽说不至于阳奉阴违,但是在战斗中有所保留,让周瑜的谋划不能有效的推行。

    其次就是周瑜下令斩杀陆康,引起了以庐江陆家为首的淮南世家兔死狐悲。原本与周家交好的世家,也都改变了主意——敬而远之。这样一来,楚国周家就被淮南的世家排斥了。至于楚国军中第一人的周瑜,很不幸的变成了孤臣。

    第三就是楚王孙策的心思了。周瑜不经请示擅自杀害名士陆康,这样的举动就有些恃宠而骄的味道了。先君臣而后兄弟,这才是纲常人伦。周瑜的行为引起了孙策的疑心和不满。

    在周瑜看来两全其美的事情,却是三方不讨好的愚蠢行为。丁奉原本有心效忠楚王孙策,可是周瑜的决定让丁奉重新向孙权靠拢。

    孙策为了削弱周瑜的权柄,不仅加强了程普,黄盖,韩当等人的权势。还特别任命程普为楚国水军副都督,让程普在楚国水军中的话语权仅次于周瑜。

    周瑜处置陆康,既没有迎合楚军的心理,反而与将士们起了隔阂,再也没有弥补的机会。更是为周家树下了庐江陆家这个生死大敌,还引起了楚王孙策的反感。

    庐江城破,周瑜并没有得到任何的好处。反倒是不在前线的孙权,凭空获得了两万主力的效忠。

第448章 刘勋投曹

    周瑜紧急处置了陆康之后,立即开始整顿庐江城中的秩序。

    负责在淮河上巡逻的朱然,监视安风津曹仁部的动向之余,也分出了一部分兵力监视着庐江北门。

    刘勋带着精挑细选的三万大军,顺利的出了北城门,抵达了淮河边上的秘密渡口。顺利的登上了袁耀留下的运兵船。仓惶的顺流而下,打算到秣陵继续为仲国而战。

    只是可惜刘勋的运气并不怎么好,船队才准备扬帆起航,就被朱然衔尾追击,一场混乱之后竟然各自为战。刘勋不擅长水战,再加上仲军的运兵船,根本就不是朱然的楚国水军主力的对手。

    双方才一个照面,刘勋就损失了两艘运兵船。如此这般被动挨打的局面,让刘勋乱了方寸。他只能下令全帆快逃,不给朱然扩大战果的机会,从而可以找到一线生机,避免全军覆没的命运。

    刘勋为了活命,直接让运兵船上的将士加入了划桨的行列,再加上顺流而下,仲军的船队飞速行进,始终与朱然的大军保持着安全距离。

    朱然为了功勋,活捉刘勋的诱惑让他失去了理智,居然下达了全速追击的命令。在狭小的河道上拼命,朱然的魄力果然非同凡响。双方就这样一追一逃,在淮河水面上掀起了惊涛骇浪。

    曹仁善守的名声可是货真价实。他为了避免安风津在水军方面的劣势,居然搞起了铁链锁江,全面封锁了安风津附近的水域。

    刘勋的船队全速冲刺,恰巧被安风津的魏军包了饺子。三万大军在损失了两千余人之后,其余的人都成了魏军的俘虏。

    朱然的追兵很快就赶到了,由于是全速追击,前锋五千人根本就停不下来。失去了速度优势的楚国水军前锋,终于尝到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滋味。

    楚国水军的战法分为前锋和后阵,这才让朱然有机会拼命的降低后阵的船速,顺利的避开了危险区域。逃过一劫的朱然,居然只剩下五千兵力了。好在后阵的船更大,远程打击能力更强。面对严阵以待的魏军,朱然也有信心带着后阵全身而退。这就让曹仁不敢冒险追击撤退的楚军。

    曹仁的防守固若金汤,朱然根本就没有机会参与争夺刘勋的三万主力大军。就这样仲军的大将刘勋,居然带着三万精挑细选的主力大军投效了曹魏,在将军曹仁麾下效力。

    安风津的魏军主力达到了八万,更有熟悉情况的刘勋辅佐,曹仁也对庐江城生出了野心。在周瑜拿下庐江的第十天,朱然就退回庐江城,把安风津刘勋归曹的具体经过讲述了一遍。

    周瑜一听头就大了,安风津的曹仁拥有五千骑军。这可是一支令楚军望而生畏的力量。曹仁得了刘勋,对庐江也是势在必得。刘勋的人马不擅长水战,可是划船方面没有问题,把曹仁的大军运到庐江还是可以胜任。

    刘勋投曹之后,积极的替曹仁出谋划策。一个月之后,为了反攻庐江,经过整饬混编的魏军,大张旗鼓的渡过了淮河。在庐江城北和城西安营扎寨,准备反攻庐江城。

    城中的十万楚军可就坐蜡了,毕竟曹仁的五千骑军就在庐江城的西面,随时都有可能切断庐江与合肥之间的粮道。

    刘勋离开庐江的时间并不长,他的影响力并没有被削弱,依旧深受庐江百姓的信任。反倒是破城的楚军,由于斩杀了深得民心的陆康,遭到了庐江军民的排斥。到了这个时候,周瑜才知道斩杀陆康的错误有多离谱。

    为了控制庐江城,周瑜决定把陆绩带在身边,打算用这样的办法迫使庐江世家归附楚国,从而增加防守庐江的可能性。攻守易势之后,楚军也尝到了坐立不安的味道。

    楚魏相争终于拉开了帷幕,曹仁渡过淮河围攻庐江,夏侯惇也同样兵分三路向平春,固始和安丰发起了进攻。

    周瑜的额头冒出了冷汗——这样的大手笔,一定是曹魏的首席军师戏志才的杰作——合肥危险了。孙策要是顶不住夏侯惇的攻势,庐江城中的楚军就要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了。

    ……

    寿春城中,红衣督帅陈到,居然亲自赶到前线主持大局。邓艾和钟会也奉命进驻了淮南前线。陈到还传达了兴汉王刘正的最新命令,让世子刘立组建一支两万人的麒麟军。一时之间,寿春城中集结的兵力达到了惊人的十二万。这些可都是精锐的兴汉军一线部队。

    其中五支主力分别是山地军,背嵬军,止啼军,独立军,红衣军。为了便于指挥,在寿春成立寿春督帅,由张辽任寿春督帅,下辖止啼军,麒麟军和山地军,负责进攻庐江和合肥。

    红衣督帅陈到继续统领独立军,背嵬军和红衣军坐镇寿春,保护淮南腹地的安全。

    辛宪英也被紧急抽调到寿春前线,到麒麟军中任参谋长,继续与刘立并肩作战。

    麒麟军的主要作战区域是淮南,其兵员构成分别来自背嵬军,山地军,红衣军和止啼军各两千人,再加上随辛宪英赶到寿春的少年海军两千人。至于剩下的那一万人马,都是酸枣大营受训的合格新兵。

    至于麒麟军的战斗风格,就得靠刘立自己打磨了。为了加强新军的战斗力,兴汉王刘正特别让郭奕,赵统,黄悦,太史亨,糜威,典满,陈达等将二代提前结束南山军校的学业,到寿春军中效力实习,以战代练。

    刘立看着昔日的小伙伴们,都已经达到了二流武将以上的武力值水平,心中也是吃惊不少。特别是赵统,居然接近了超级武将的水平。果然是老子英雄儿好汉,他们都没有辱没父辈的名声。自从有了南山军校,兴汉军才是真正的将星云集。

    麒麟军三校尉分别是孙尚香,赵统和典满。孙尚香善攻,典满善守,赵统攻守兼备。郭奕文武双全,黄悦善射,陈达善于使命长枪兵,太史亨水陆双绝,糜威精于算计,把行军打仗当成了做生意,只占便宜不吃亏。

    兴汉王刘正特别组建的麒麟军,集中了整个兴汉军中最优秀的将二代成员。这就是在向他们的父辈传达一个消息——兴汉国不会忘记功勋之臣。

    刘立看着人才鼎盛的麒麟军,心中那份气吞山河的豪情壮志又增加了几分。

    就在麒麟军编组完成,准备展开磨合训练的时候,周瑜率领十万楚军攻克庐江的消息就传到了寿春。这让寿春的大小将领的纷纷的摩拳擦掌,准备在淮南战场上大显身手。

    然而刘立等人还没有来得及消化庐江被破的消息,紧接着又收到了朱然战败和刘勋投曹的重大消息。随后又有楚魏相争的消息传到了寿春,更是一石激起了千层浪。

    兴汉军在寿春调兵遣将,就是为了在淮南战场上大展雄风。

第449章 麒麟初征

    按照兴汉王刘正的最新命令:红衣督帅陈到作为老牌的督帅,负责主持淮南战事。新晋的寿春督帅张辽作为前线指挥,专门负责调度麒麟军,山地军和止啼军。至于剩下的队伍,由陈到统一调度,随时支援前线,确保淮南战场上的均衡态势。

    兴汉十三年是战事多发的一年,好在整个战场都集中在淮南一带,史称“淮南混战”。

    曹魏大将曹仁带领整合之后的八万魏军离开了安风津,与楚军在庐江附近一带展开了混战,双方互有胜负。总的来说双方都没有什么损失。周瑜虽然多谋,但是面对曹仁的乌龟壳般的防御,也是多次无功而返。

    葛坡的夏侯惇也让十万大军渡河南下,分别占据了平春,光州,固始和安丰四城,兵锋直指合肥。

    寿春城中,杨修作为淮南战场的参谋总长,风尘仆仆的赶到了前线大营中。

    陈到问:“德祖,王爷让你主持淮南战事,与周瑜和戏志才较量,这是你们三人的证道之战,据说谁赢了就是谋士超神第一人。你可一定要把握好这次机会呀?”

    杨修说:“督帅放心,既然我已经来到了寿春城,就一定会给兴汉军上下一个交代——不辱使命。魏军倾巢出动,在淮南战场投入了十八万兵力,楚军也针锋相对,十五万大军据守庐江,合肥两座坚城。兴汉军屯兵寿春,十二万主力大军也做好了投入战场的准备。”

    陈到摇了摇头,从麒麟军的规划到成功组建,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兴汉王刘正的意图十分明显——就是要历练刘立等将二代。这些承载着延续各个家族荣耀的少年,才是淮南战场上的真正主角,作为前辈可不能喧宾夺主。

    杨修号称兴汉国中第一聪明人,自然可以准确无误的拿捏兴汉王刘正的心思——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真正的大浪淘沙不是培养温室里的花朵,而是要培养一片历经狂风暴雨而不摧,却依然昂首挺胸的少年英才。

    按照目前淮南战场的态势,仲国随着袁耀南撤和刘勋投曹,基本上失去了在长江以北的话语权。兴汉军主动从合肥撤军,专心致志的巩固寿春,拿到了左右淮南局势的入场券。

    曹魏十八万大军压迫庐江和合肥,大有杀鸡儆猴的架势。想要携大胜之势对付兴汉军。

    张辽说:“督帅,王爷打算历练麒麟军,咱们这些人就专心的做好保驾护航的工作吧!麒麟军参谋长辛宪英,据说得到了商相甄妃的真传,不如听一听她的计划。毕竟王爷的意思是要让孩子们独挡一面,咱们这些人也不好越俎代庖。”

    杨修点了点头,兴汉国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南山军校和三大营。南山军校出将才,三大营出精兵。对于将二代的培养更是常抓不懈,这才让不到三十年国运的兴汉国人才济济,将星层出不穷。

    商业的繁荣,让世家主脉再也无法做寄生虫了。庶子商人的捐钱办教育,更是一举打破了世家的声望和文化垄断。儒商其实代表着一种荣耀与信念,让商人的地位得到了巩固。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受到了商人的恩惠,就会从思想层面上改善对庶子商人的看法。

    陈到也觉得兴汉王刘正的“民为本”思想很厉害。特别是五相议事制度确立之后,兴汉国各方面都进入了一个伟大的繁荣阶段。三侯俱乐部作为重要的提案机构,对于五相议事制度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那些能够在三侯俱乐部中脱颖而出的人,将有机会进入预备相机构历练,最后获得五相尊位的提名权。

    按照陈到的估计,辛宪英已经是内定的下一任商相,至于其他四相,估计也在秘密的培养和观察之中。

    辛宪英还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高规格会议,就连孙尚香和赵统都没有资格列席。她平时都习惯在孙尚香的羽翼之下横行无忌,如今失去了主心骨,也有些瑟瑟发抖了。

    刘立就坐在辛宪英的旁边,对于她的变化心知肚明。她还是一个小女孩而已,第一次参与这种决定数百万淮南百姓前途和命运的大事,心中惶恐不安也是情有可原。不过麒麟军已经组建完毕,就没有退缩的理由,必须要迎难而上。

    辛宪英作为麒麟军的参谋长,她没有资格恐惧。刘立伸出了自己的手,握住了辛宪英的小手,鼓励她站起来代表麒麟军发言。

    面对满座的高级将领,辛宪英在得到了刘立的鼓励之后,终于走到了淮南战场态势图前,用三色旗帜分别代表三方势力。开始分析起了各路大军的优点和缺点。

    在谈到军事部署的时候,辛宪英终于忘记了年龄,恢复了超级谋士的自信。面对满座的功勋大将,她可以侃侃而谈,这是一种能力上的升华——自信是谋士实现自我突破的基石。

    在讲解完各方的部署之后,辛宪英终于拿出了杀手锏计划——兵进安风津。曹魏没有水军,进入淮南战场就是一个巨大的错误。兴汉军可以发挥内河舰队的优势,将整条淮河变成曹魏大军的噩梦。即便是戏志才已经升级为神谋,也没有办法逆转水军方面的劣势。

    麒麟军兵进安风津,这是要一举打掉曹魏军队的幻想,利用淮河的优势瓮中捉鳖。戏志才要是足够的聪明,一定会想方设法的联合周瑜共同对付兴汉军。

    只不过曹魏想要在淮南站稳脚跟,就必须要拿下庐江作为屯兵之地,至于平春,光州,固始和安丰四座小城,根本就不能让戏志才找到一丝安全感。能够安身立命的坚城只有庐江。

    同样的道理,楚军花费大力气渡江北上,也不能轻易的退出淮南。合肥作为重要的堡垒,一定不能丢。

    这样一来三支大军互相牵制,这样的战场态势就极为微妙了。辛宪英认为想要拿下淮南,就必须要发挥兴汉军内河舰队的优势,让楚魏争食来得更猛烈一些吧!

    按照辛宪英的计划,安风津是必须要拿下的地方。只有彻底的掌握了安风津,才能让戏志才尝到饿肚子的滋味。让楚魏合流的阴谋破产,兴汉军才有机会借力打力,一举荡平淮南。毕竟两个心怀鬼胎的盟友,在关键时刻肯定会坏事,这就给了兴汉军便宜行事的机会。

    杨修想了想,于是就问:“辛参谋长,你觉得周瑜会主动撤出庐江吗?”

    辛宪英说:“曹魏神谋戏志才已经到了淮南,周瑜是个聪明人,肯定不愿意留在庐江吸引火力。更何况庐江城外有刘勋,他想守也守不住,陆康死得太早了,这个严重的错误伤了庐江百姓的心。即便是拿捏住了陆绩,也于事无补。”

    陈到点了点头,决定等庐江方面的消息。要是周瑜死守庐江,兴汉军就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要是曹仁进驻庐江,那就让麒麟军出征,拿下安风津给曹魏大军一个教训。

    淮南战场风云变幻,三大神谋尽展才华。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635/ 第一时间欣赏兴汉使命最新章节! 作者:开先洞人所写的《兴汉使命》为转载作品,兴汉使命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兴汉使命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兴汉使命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兴汉使命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兴汉使命介绍:
科技进步,基因研究进入高速发展阶段,MK基因研究基地在比对唐代古尸与汉代古尸基因时发现:唐代古尸的基因发生了变异。为了探寻基因变异的真正原因,助理研究员刘正乘坐兴汉1号穿越时空,前往汉代。由于电磁风暴的突然爆发,时空机发生故障,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且看刘正在群英荟萃的架空三国里收赵云,战吕布,劝贾诩,得郭嘉。勇斗豪强世家,开启兴汉使命!
为华夏打下一座铁桶江山,让汉字大旗成为永恒。兴汉使命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兴汉使命,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兴汉使命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