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兴汉使命TXT下载兴汉使命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兴汉使命全文阅读

作者:开先洞人     兴汉使命txt下载     兴汉使命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450章 志才之忧

    安丰大营,戏志才看着忙忙碌碌的各路将领,心中总有一种不详的预感。曹魏大军进入淮南,看似势如破竹,其实已经身陷危局。如何破局反而成了最大的问题。

    夏侯惇问:“戏大人,我军进展顺利,已经稳定了半个淮南,只要经过一年半载的发展,就可以实现自给自足了,你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戏志才摇了摇头,幽幽的说:“元让将军,你可不要太乐观了。一条淮河可以抵得上二十万大军,更何况兴汉军内河舰队十分强大,至少曹魏方面没有足够的力量与之抗衡。如今十八万魏军精锐到了淮南,对于淮河北岸的依赖就更大了,如何保障后勤供给,才是决定淮南战事的关键。”

    在戏志才看来,葛坡距离安丰的直线距离虽然很近,但是深山老林的存在,让后勤保障陷入了巨大的危机。唯一可以确保粮道畅通的关键节点就是安风津。安风津在谁的手中,谁就可以主导淮南战场。

    淮南战场的核心三大城,庐江和合肥掌握在楚军的手中,寿春已经落入兴汉国之手长达一年,据说红衣督帅陈到对外城墙的改造已经完成。水泥青砖的构造,防震防火的设计,都展示出了兴汉国高超的建筑水平,也代表着又一座坚不可摧的城池诞生。

    曹魏大军唯一有能力争夺的地方,就只剩下庐江城了。至于易守难攻的合肥,夏侯惇可不愿意发动强攻。所以说安风津决定着庐江攻略的成败,更是决定了曹魏大军在淮南的前途和命运。

    夏侯惇说:“戏大人,安风津的守将是牛金,那可是子孝的得意门生,对于守城方面那可是轻车熟路了。兴汉军中擅长攻城的都大将不在淮南前线,不至于构成威胁。我这就写信提醒子孝,让他提前做好防范,算是增加双保险。”

    戏志才说:“这样也好,魏王让咱们进入淮南,就是为了争夺淮南的气运。安风津可是龙眼,千万不能有什么闪失。那里可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曹魏大军进入淮南,不仅让周瑜和楚军寝食难安,更是引起了寿春方面的兴汉军的高度警惕。

    戏志才的担忧很快就变成了现实,为了配合曹仁迅速的拿下庐江城。他建议夏侯惇带领一万骑兵前出安丰,到合肥城外兜了一个大圈子。尽量的给楚军增加压力,争取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完成交接,不给兴汉军足够的攻城时间。

    庐江城中的周瑜难过得想哭,牺牲了五千多将士才攻克的一座城池,居然变成了鸡肋。据守庐江肯定是死路一条,不仅周瑜得完蛋,合肥的楚王孙策也会万劫不复。毕竟夏侯惇的态度摆在那里,合肥才是楚军的命门所在。

    丁奉哭了,周瑜只是心有不甘,他可是切肤之痛。作为攻克庐江的主力,丁奉却有五千多手足兄弟倒在了庐江西城。可是城池在手里还没有获得收益,居然就要拱手让人。更为可气的是原守将刘勋摇身一变成了魏将之后,竟然大摇大摆的代表魏军进城谈判并负责接手城池。

    双方第一天的见面很不愉快,丁奉差点儿砍了刘勋。周瑜有些恨铁不成钢的命令亲卫绑了丁奉。然而刘勋却以受到了惊吓为由,居然没有心思继续交接,而是把谈判失败的罪责全部推给了楚军。这让周瑜也无计可施,只能自叹倒霉。

    周瑜找到丁奉,有些责备的问:“承渊,你也是一员老将了,难道连审时度势都没有学会吗?”

    丁奉说:“大都督,我想不通。五千多将士的牺牲,才换来了今日的庐江城。就这样拱手相让了,你让我怎么向那些倒下的兄弟交代。”

    周瑜沉默了,夏侯惇的大军咄咄逼人,楚军必须要尽快的做出选择。曹魏骑军的出没意味着魏军随时可以抵达合肥城下。一旦夏侯惇完成了攻打合肥的部署,楚军就算是不想打也不行了。

    丁奉的态度又代表着大部分楚军将士的思想动态。楚军为了攻克庐江城付出了巨大的牺牲,面对强势的魏军,必须要硬着头皮打一场。

    夏侯惇的动作一定是戏志才的授意,其目的就是为了向周瑜施加压力。戏志才也怕夜长梦多,再加上柴桑县主孙尚香就在寿春城,一旦楚军和兴汉军进行联盟,魏军就得全部倒在淮南战场上了。

    曹仁收到了夏侯惇的信之后,才觉得安风津危险了。可是魏军已经骑虎难下了,进一步就可以拿下庐江城,成为淮南战场上的主角。一旦临阵退缩,那后果不堪设想。

    刘勋自告奋勇前往谈判的时候,曹仁并没有考虑太久就同意了。直到刘勋无功而返,曹仁才意识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刘勋跟丁奉有着深仇大恨。魏军既然接纳了刘勋,也就接纳了这份仇恨。

    周瑜并没有尝试着说服丁奉,手足兄弟埋骨庐江城,这样的事情谁也无法理解——既然要把庐江城还给刘勋,那么倒下的五千多将士所付出的牺牲,还有意义吗?这个问题谁也没有答案。万一刘勋派人折腾那些墓地的主人,周瑜就是千古罪人了。

    丁奉心里很清楚——留在庐江的唯一后果,就是葬送十五万楚军主力。只不过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庐江城却在机缘巧合之下还给刘勋。这样的结果谁也无法承受。

    周瑜并不信任戏志才,楚军连夜撤出了庐江城,朝着合肥方向急行军。曹仁很快就收到了周瑜撤军的情报,他并没有立即做出部署,而是陷入了沉默之中。刘勋深恨楚军破坏了庐江的城墙,建议曹仁追击楚军,有五千骑军在,肯定会让周瑜付出沉重的代价。

    曹仁拒绝了刘勋的提议,只是派刘勋带着三万大军进城,负责恢复庐江的秩序。至于剩下的人都严阵以待,以免周瑜使诈。曹仁用兵一向求稳,不会轻易的节外生枝。这让周瑜的伏兵失去了作用,丁奉更是对周瑜的决定心怀不满,甚至有些迁怒于楚王孙策。

    十五万楚军云集合肥,这让楚军的后勤保障充满了压力。为了减轻压力,周瑜决定调丁奉,朱然,张承回到孙权的麾下,趁着淮南对峙的功夫拿下秣陵,彻底的剿灭仲国,拿下封王之功。

    周瑜这样安排也是迫于无奈,兴汉军在寿春的大将有陈到,张辽,魏延,邓艾和钟会,这五个人都是成名多年的老将了。杨修加入淮南战场,这可是十年磨一剑,一招出鞘,谁与争锋?

    曹魏方面也拿出了夏侯惇和曹仁,还有十八万大军。戏志才也是老当益壮,在大局谋划方面渐渐的向着阳谋靠拢。

    面对这样的对手,楚国方面除了孙周组合,其他的人根本就没有资格与名将们同台竞技。

    楚魏终于形成了默契,只不过却为楚国的分裂埋下了祸根。丁奉的决绝,代表着解烦军五豪归属楚王孙策的失败。他们为了自家的前途和命运,决定推动着孙权与孙策分道扬镳。

    淮南战场上的形势,又有了新的变化。

第451章 水战较量

    庐江战场方面的情报,源源不断的送到了寿春城中的兴汉军前敌指挥部。辛宪英很快就分析出了楚魏之间的默契,于是就决定让麒麟军出动,一举夺下安风津,从而占据淮南战场上的主导地位。

    淮南本来是伪仲帝袁术的根基,如今变成了三家分淮,兴汉军必须要占据优势地位,从而主导天下大势的发展。这是拖垮楚魏大军的前提条件。只有让魏王曹操欲罢不能,才有机会让楚王孙策打肿脸充胖子。

    安风津是曹魏大军补给的重要支撑点,要是落入了兴汉军的掌控之中。十八万魏军的粮草辎重,绝对是一份沉重的后勤压力。即便是以戏志才的智慧,也没有办法在淮南战场上扭转乾坤。曹仁兵不血刃的拿下庐江城,就相当于把魏军绑在了淮南战场上。失去了安风津的支撑点,曹魏大军就是案板上的鱼,想怎么杀就怎么杀。

    三方势力在淮南战场对峙,庐江、合肥,还有寿春就变成了三座巨大的吞金兽,迫使楚魏不断的进行投入,直到资源不足而彻底的崩溃。兴汉国已经调动了大量的资源,准备在寿春建设水泥厂和炼铁厂。大力建设全新的寿春城,就是想要在淮南战场拖垮魏军和楚军。

    为了增加魏军的运输成本,辛宪英提出了强攻安风津的计划。麒麟军迅速出击,就在曹仁进入庐江的时候,两万麒麟军也秘密的到了安风津的南面。

    麒麟军五位高层在地下军营中召开了军事会议。辛宪英取出了安风津交战态势图,开始布置作战任务。

    安风津的守将牛金,是八门金锁军主将曹仁的亲传弟子。经过多时的改造,整个安风津已经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八门金锁阵。

    其中水上三门,陆上五门。麒麟军的作战目标是拿下安风津,至于消耗魏军的有生力量,那是下一阶段的作战任务。

    水上三门拥有三千兵力,分别为火箭兵,投石兵以及水鬼兵。曹魏历经沧桑二十年,虽然没有强力的水军,但是也鼓捣出了一支水鬼部队。

    安风津拥有一千水鬼兵的消息,是只汉国情报部门牺牲了近百人才弄到的情报。这足以说明了曹魏在对付兴汉军内河舰队方面所下的功夫。水鬼兵的保密级别仅次于摸金校尉,是曹仁手中的一支王牌部队。

    太史亨站了起来,神情凝重的说:“参谋长,下命令吧!那一千水鬼兵,就交给我们两栖战队负责。”

    辛宪英点了点头,在水鬼兵的位置上插下了标有“太史”两个字的小旗,这就是第一步作战计划。

    第二步是对付投石兵,郭奕信心十足的接下了战斗任务。

    第三步就是对付三千火箭兵主力了,典满作为黑衣卫主将典韦的儿子,成功的拿到了主攻安风津水寨的任务。

    第四步是切断安风津与葛坡的联系,赵统带队出击。

    第五步是对付牛金的主力,也就是安风津的核心堡垒。

    牛金在安风津布下了八座军寨,把所有的关卡都布置了重兵。同时八座军寨之间用暗道相连,在小关键的时刻可以互相支援。

    按照辛宪英的估计,由于暗道规模的限制,八座军寨之间的联系上存在着致命的漏洞——时间差和支援规模都会是曹魏大军的软肋。

    麒麟军与安风津守军的较量,就从安风津的水底下开始。太史享领着一千两栖战队换装水下作战装备之后,就按照作战计划朝着预定的水域开进。

    曹魏的水鬼兵果然名不虚传,在水下布置了很多陷,虽然说并没有对两栖战队造成杀伤,但是却发现了麒麟军的进攻。

    太史亨见行踪暴露,只能大张旗鼓的进攻水网。千人齐进,用手中的短刃割开了曹魏水鬼兵的防护网。水下战斗都是一对一的较量,想要形成合力真的很困难。在水中想要保持战斗队形,根本就没有可能。

    曹魏水鬼兵的统领是一名校尉,才一个照面就划开了三名麒麟军将士的脖子。太史亨只得放弃追杀逃蹿的水鬼兵,转而对付那名校尉。两人就掌控安风津水域进行了生死较量,决定最后的归属权。

    太史亨的兵器是仿照海军大将甘宁的峨眉分水刺打造的独门兵器,专门为水下作战而存在。

    曹魏水鬼兵校尉手中的兵器也是祖传的神兵利刃,那特殊的流线型设计,也是为了水下作战而生。

    太史亨占据了上游,人仗水势的攻向了对手,峨眉分水刺与水融为一体,迅速的刺向了曹魏水鬼兵校尉。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曹魏水鬼兵校尉可以在安风津战场上独挡一面,本领也是不俗。面对太史亨的双击,他选择了暂避锋芒。两人交错而过,顿时就攻守易势了。

    曹魏水鬼兵校尉避开了太史亨的双击,太史亨没有办法逆转水流,只能被动的冲向下游。等到太史亨止住身形转身防守的时候,曹魏水鬼兵校尉的攻击如同附骨之蛆到达了他的身前。闪避已经来不及了,要是强行退避三舍,很有可能把两条大腿送给曹魏水鬼兵校尉肆无忌惮的攻击。

    太史亨稳定了心神,单手挡住了曹魏水鬼兵校尉的攻击。另一条峨眉分水刺趁机反击,划开了曹魏水鬼兵校尉的水下作战服,在他的肩膀上留下了一个细小的洞。受了伤的曹魏水鬼兵校尉,在面对太史亨的时侯就有些畏首畏尾了。

    水下作战的风险很大,一旦受了伤,在水的压力之下,轻伤就会变成重伤。至于重伤,那就等于一只脚踏进了鬼门关。

    太史亨反击成功,曹魏水鬼兵校尉受了伤,不敢继续交战,转身就想逃走。可是水下作战,逃跑绝对是不明智的行为。况且曹魏水鬼兵校尉还受伤不轻,心中的那口气也就泄了。水下作战全靠一口气作为支撑,没有了那口气,曹魏水鬼兵校尉就成了待宰的羔羊。

    太史亨得势不饶人,善于游泳的人,居然永远的留在了水底下。曹魏水鬼兵校尉也没有逃脱宿命的安排,在水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水下战斗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仅仅半个时辰,战斗就已经结束了。没有俘虏,淮河水也没有变色。只不过水底下的惨烈场景,谁也没有办法当成没有发生过。

    站在岸边的太史亨,看着参差不齐的队伍,忍不住的流下了两行眼泪。

    水下作战,麒麟军两栖战队一千将士出征,能够凯旋而归的将士不足七百人。曹魏水鬼兵一千人,全部在安风津面前的水底下长眠。

    太史亨终于明白了海军下将甘宁的话——水下作战的结果,不胜利就是死。

第452章 破投石寨

    太史亨得胜回营,本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可是他并没有建功立业的喜悦,而是充满了失去大量兄弟手足的悲伤。三百余手足兄弟葬身水底,这样的痛苦简直令人无法自拔。

    辛宪英没有亲临战场,倒是不用经历那样残酷的考验。像她那的人,只适合运筹帷幄之间,决胜千里之外。倘若到了战场之上,很有可能摧毁她的心智。解决了牛金麾下的水鬼兵之后,麒麟军终于不用再小心翼翼的把战船藏起来,而是大张旗鼓的亮出了名号,正式的立下了攻击安风津的大寨。

    牛金的投石寨十分的显眼,就在安风津外围的滩头岸上。郭奕看着改装之后的船队,开始计算起双方之间的交战距离。最主要的是估算出火弹的落点,争取把曹魏投石寨纳入攻击范围之内,一举消灭曹魏的投石车部队。

    牛金的八座军寨都有不同的功能,即便是有暗道进行交通,很多固定建筑的配置也没有办法进行移动。

    郭奕看着最佳位置上的建筑,心中却开始琢磨着曹魏大军阵地上真正的投石车阵地。毕竟每位将领的战斗风格不同,对投石车的理解和使用就会不同。

    牛金是曹仁的部将,跟兴汉军打交道也有很多年了,对于兴汉军各类武器的战斗力也是心知肚明。面对武器射程不足的劣势,曹魏投石车想要发挥作用,就必须要另辟蹊径。

    牛金不可能傻傻的用陆基投石车,对付麒麟军的水上投石车。很有可能雪藏起来,掩护火箭兵的战斗。只有那样做了,才有可能重创麒麟军的士气。

    投石车之战是远程战斗,郭奕很快就计算出了曹魏投石寨的真正位置——一处其貌不扬的小土堡,那背后别有洞天。

    郭奕身后的战船呈战斗队形展开,投石车已经开始装填火弹。单筒望远镜向前延伸,郭奕更加坚信了自己的判断——三号区域。

    按照南山军校的教程,投石车是技术型兵种,对于排兵布阵的地形条件有着严格的要求。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兵家必争之地。高手之争考校的是眼光和选择。也就是技术兵种出现之后,随着敌我双方对各类兵种的理解加深,才会让兵家必争之地进行升级。同时也是将帅智慧的升华,在碰撞之中成长。

    在安风津的前沿滩头和河岸,郭奕把适合布置投石车的位置进行了编号,然后按照适合度进行排序。三号区域勉强符合投石车阵地的要求,本来没有资格成为真正的投石寨。只不过有两大优势——一是地处安风津岸边高地,朝着水域的一面易守难攻;二是可以有效的封锁火箭兵寨前面的水域,在防守作战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郭奕透过单筒望远镜,更是看到了三号区域背后的一条大道,那是为了转运投石车开辟出来的道路。

    技术兵种之间的较量,考验的是指挥员的智慧。郭奕作为神谋郭嘉的儿子,头脑绝对不简单。确认曹魏的投石车阵地之后,立即进行了集火攻击。

    曹魏的投石车还没有摆脱材料的限制,三号区域在遭遇了集火攻击之后,立即烧起了熊熊大火。

    攻击完毕之后,郭奕正要下令返航,可是他突然想起了一句话——聪明反被聪明误。曹魏作为防守的一方,很有可能在三个阵地上都布置投石车,判断失误的后果就是让后续的攻击部队成为活靶子。

    郭奕忙叫来旗语兵,了解了战队的火弹储备之后,决定一不做二不休,把剩下的火弹平均分配到一号区域和二号区域。

    牛金看着铺天盖地的火雨,对于兴汉军的财大气粗也是心有余悸。幸亏他把投石车布置在了四号区域,又在三号区域储备了大量的引火材料,才暂时的躲过了一劫。

    可是走了一个郭奕,又来了一个更加强大的孙尚香。郭奕虽然聪明,但是他没有真正的水战经验,在对付岸防投石车方面,容易犯陆战经验主义错误。这才错过了打击曹魏投石寨主阵地的机会。

    孙尚香在柴桑生活了很多年,亲眼看过周瑜布置岸防投石车工事。按照周瑜的要求,岸防投石车存在的意义在于震慑,确保自身安全才是第一位。这样一来,对于水战一知半解的牛金,他的布置在孙尚的面前就是漏洞百出,很轻易的就被找出了破绽。

    牛金作为老牌的守城精英,在布置技术兵种阵地的时候,也会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按照孙尚香的理解,郭奕所攻击的三个区域都是进攻型阵地,对于自身安全方面的要求其实是而再,再而三的降低水准。

    四号区域攻守兼备,是最好的岸防投石车阵地。至于五号区域,自身安全方面的水准很高,可是支援友邻部队的效果就差了许多。可以作为备选阵地。当成主阵地就有养尊处优的味道了。

    郭奕退出战斗水域之后,孙尚香带着两都人马接手了战场,迅速的展开之后,立即将三分之二的火弹储备送到了四号区域,引发了曹魏火弹储备的殉燃。

    攻击完四号区域之后,孙尚香并没有撤退,而是把剩下的火弹丢到了五号区域。

    牛金在主寨中看见四号区域起火,顿时就哭了起来。曹魏的投石车阵地就在四号区域,本来是万无一失,如今却碰上了两栖作战的高手,所有的谋划都落了空,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曹魏守军的投石寨在孙尚香的火弹攻势下化为乌有,给了牛金沉重的打击。然而安风津的位置至关重要,牛金也只能咬紧牙关硬顶着不退。

    水鬼兵已经先走一步了,投石兵也步了后尘。剩下的三千火箭兵能不能力挽狂澜,牛金的心里没有底。麒麟军初次出征,就打出了视死如归和智勇双全两大特色。这让作为老将的牛金彻底的明白了——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太史亨用那一千水鬼兵的生命,向天下人证明了麒麟军的勇;辛宪英用投石寨的覆灭,证明了麒麟军的智。

    这是一场新老交替的较量,麒麟军作为新生代的代表,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能力。牛金作为老将的代表,必须要发出自己的声音。

    辛宪英很满意孙尚香的攻击效果,郭奕也不是傻瓜,很快就明白了三号区域是伪装的投石车阵地。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设身处境的去思考对策,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郭奕必须要补充水战经验不足的短板,才能在淮南战场上大显威风。

    刘立看着已经崭露头角的伙伴们,心中对于麒麟军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麒麟军三位校尉,孙尚香已经用整个投石寨表明了自身的能力,接下来就是典满等人的表演了。

第453章 神勇牛金

    孙尚香火烧投石寨,让安风津守将牛金彻底的放弃了全面固守的幻想,而是把主力集中在了滩头阵地上,打算孤注一掷,用不成功便成仁的态度,报答将军曹仁的知遇之恩。三千火箭兵严阵以待,打算来一次玉石俱焚的战斗。让兴汉军上下见识一回曹魏将士的勇气和斗志。

    典满带着六千麒麟军展开了滩头登陆战,陈达和糜威作为副将紧随其后,打算分进合击,用优势兵力瓦解牛金的步步为营。滩头阵地是双方争夺的焦点,牛金不仅在滩头修筑了防御工事,还修筑了十二座箭塔。每座箭塔配置五十名弓箭手,还有十名刀盾兵作为防御力量。十二座箭塔形成了交叉火力,封锁了滩头上的主阵地。

    牛金看着缓缓靠岸的麒麟军战船,立即吩咐剩下的弓箭兵在箭塔的保护区域内列阵,静候麒麟军的攻击。

    典满看着牛金的龟壳阵,给身旁的旗语兵做了一个标准的手势。旗语兵会意,立即舞动代表攻击的红色令旗,下达了一号作战计划的攻击命令。

    早就做好准备的陈达和糜威,立即带领部曲出发,朝着箭塔的位置攻击前进。典满踩在铺满了鹅卵石的河滩上,身后两千麒麟军将士稳步推进。

    就在典满与牛金的防守部队展开战斗的同时,赵统也带着一校人马从安风津上游的河流中段渡过大河,在葛坡和安风津之间的卧牛山设伏,准备对付葛坡方面的曹魏援军。

    站在淮河北岸的河滩上,看着赵统消失的方向,刘立也取出了霸王枪,又命人牵来白玉麒麟马,朝着安风津的位置冲杀,争取让牛金尝一回四面楚歌的味道。

    先说攻击曹魏守军箭塔的陈达,只见他带着一队人马举着复合盾牌,朝着第一座箭塔迅速的推进。

    箭塔上的曹魏弓箭兵立即开弓放箭,巨大的力道震得陈达手臂发麻。曹仁一手训练的弓箭兵,果然名不虚传。能够射伤神将的存在,面对兴汉军的后起之秀陈达,在气势上竟然占了上风。

    陈达双手举盾,努力的稳住身形不动摇。待到身后的将士集结完毕之后,立即对第一座箭塔展开了围攻。

    箭塔的特殊设计限制了曹魏守军的发挥,当陈达进入射击死角之后,守塔的弓箭兵就无计可施了。区区十名刀盾兵,面对陈达的围攻,很快就弃械投降了。

    占领了第一座箭塔之后,陈达亲自坐镇指挥放箭,让后续的两个屯分别攻向了相邻的两座箭塔。有第了一座箭塔的牵制,第二和第三座箭塔很快就陷入包围圈中。经过一番激斗之后,陈达的部曲成功的占领了三座箭塔,对剩下的三座箭塔展开了压制式射击。

    一个时辰之后,陈达占领了六座箭塔,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作战任务。安顿好伤兵之后,陈达立即整饬部曲,除了留守箭塔的将士,剩下的人在箭塔旁边的空地上集结。随后向着牛金的主阵地发起了冲锋。

    再说另一处攻塔的糜威。他可没有像陈达那样而再,再而三的梯次攻塔。而是将部曲分成了六个部分,梯次推进,同时抢攻。用最小的代价将六座箭塔一举拿下,然后集结部曲,率先攻向了牛金守军主阵地的侧翼,给陈达后来居上的强势突破制造了最有利的时机。

    随着战鼓声的节点,典满舞动着日月双戟,势如破竹的杀进了牛金的大阵之中。逢人砍人,遇马斩马,很快就如同惊涛拍岸一般压迫着牛金的阵线后移。

    牛金见典满骁勇,曹魏军中无人可挡。忙取出早已饥渴难耐的大刀,义无反顾的杀了过去。两人于阵中相见,开始拼杀了起来。

    典满毕竟年轻力弱,面对正值壮年的牛金,才斗了三招就已经后继无力了。只是典满已经骑虎难下了,面对悍勇的牛金,他只能硬着头皮坚持到底。

    好在陈达及时的赶到,才让典满有了喘息之机。牛金更是来者不拒,独斗陈达和典满。三人战斗的圈子占据了十数米方圆。至于那些不开眼闯入战圈的普通士卒,全部都尘归尘,土归土了。

    陈达也见识到了牛金的厉害,才知道典满一个人扛着有多么的不容易。糜威终于突破了曹魏大军的拦截,顺利的加入了围攻牛金的战团。

    牛金终于感觉到了来自于麒麟军三员小将的压力,开始了认真的打斗起来。典满三人从小一起长大,对于配合作战那是手到擒来。面对牛金那凶狠的刀招,总是能恰到好处的进行解围。

    刘立带着一队人马从另外一个方向冲杀到了牛金的面前,霸王枪强势的砸偏了砍向糜威的一刀。牛金感受到了霸王枪上的煞气,忍不住的开口询问:“好一个英雄出少年,你是什么人?”

    刘立勒马提枪,沉声喝道:“麒麟军副将,刘立!”

    牛金沉默了,他自忖可以挡住刘立。然而典满三人的存在,让牛金无法全心全意的对战刘立。这样一来就很难支撑下去了。

    正在这个时候,一道红光刺向了牛金的咽喉。他侧身躲过了,可是箭上的热气也毁掉了他的胡须,吓得他额头上冒出了冷汗。

    刘立回头一看,只见孙尚香拿着朱雀焚天弓,亦步亦趋的跟在辛宪英的身旁,乘风破浪一般的杀到了中心战场。

    牛金见麒麟军主力杀到,情知大势已去,只得下令残部退出安风津,朝葛坡方向撤退。

    刘立命令典满,带人配合辛宪英打扫安风津战场,并且严加防范庐江方向的曹仁,同时快马通知寿春的督帅张辽,派遣大军进驻,避免犯下跟曹仁一样的错误。

    校尉孙尚香提议说:“刘副将,打蛇不死随棍上,如今那牛金虽然说大势已去,可是他依旧有两千残部,对安风津的防御是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要是牛金有了喘息之机,那痛苦的就是麒麟军了。”

    刘立点了点头说:“孙校尉言之有理,你准备一下,带着骑兵队伍和我一起去追击牛金的残部,争取做到除恶务尽。”

    由于牛金带走的人全部是轻装的骑兵,麒麟军的追击部队也是骑兵队伍。白玉麒麟马果然不同凡响,对于战马的味道十分敏感,很快就发现了牛金残部的去向。

    刘立一马当先,顺着白玉麒麟马指引的方向追踪前进。

第454章 牛金之死

    从黄昏一直到天明,牛金的残部逃了一整夜,所有的人马都是又累又饿,根本就没有体力继续前行,完全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在支撑着。在一处小山坡前,人困马乏的残兵们终于忍不住的滚下了战马,开始了杂乱无章的喂马和进食。牛金无奈,只能下令原地休息一刻钟,迅速的补充人和战马的体力。

    骑兵在宿营的时候,会优先照顾好自己的战马。在战场上,战马是决定骑兵生死的关键因素。作为骑兵可以忘记携带干粮,甚至是遗落手中的兵器。可是千万不能少了马料。人可以靠意志坚持,战马却没有那样的觉悟,只能用草料来满足战马的需求。

    牛金刚拌好了马料,又用水桶盛好了战马饮水。才坐下来进食干粮,直到五分饱上后,就停止了进食,开始擦拭手中的战刀。

    派出去刺候回来复命了。牛金忙上前询问:“你可打听清楚了,这里是什么地方?”

    刺候回答说:“将军,我已经找附近的山民问过了,他们都一致声称——这里是卧牛山。”

    牛金愣住了,“卧牛山”三个字,如同一座大山压在了他的心头。这对于带兵打仗的将领来说,可能是最凶险的预兆了。

    牛金忙命令部曲停止进食,立即通过卧牛山。只可惜他的反应还是迟了一步。赵统带着人居高临下的冲锋,彻底的打乱了曹魏骑兵的阵形。让曹魏残兵没有办法形成有效的反击阵动。

    赵统见牛金模样不凡,直接找上前去展开了厮杀。不给牛金居中调度的机会,想要以乱打乱一举打掉牛金的残部。

    赵统的武艺可是集黄赵两家所长,也就是年龄小了一些,否则的话估计可以和邓艾不相上下了。面对超级武将巅峰的牛金,也能斗一个旗鼓相当。

    牛金挡住了赵统必杀的一枪,随后就开口问:“白马督帅赵云是你什么人?”

    赵统勒马掉头,心平气和的回答说:“正是家父。牛将军已经穷途末路了,还是弃暗投明吧!以将军的本领,一定可以坐镇一方。”

    牛金没有答话——生是曹魏人,死做曹魏鬼。既然这个地方叫做卧牛山,那就是非死不可的宿命安排。牛金信命,于是就有了拼命的决定。

    手中的刀更紧了,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念。牛金的心存死志,让曹魏残兵凝聚起了一股哀兵之势。要是让他完成了聚势,赵统的部曲就危险了。

    赵统虽然经验不足,但是他对于战场形势变化的敏感程度很高。身后的骑兵已经完全展开,无法打破牛金的哀兵之势。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曹魏残兵凝聚气势,等待着最后的碰撞。

    正在这个时候,刘立的追兵赶到了,气势如虹的杀到了牛金的面前,一举击破了曹魏残兵的哀兵之势。让牛金彻底的沦落为残兵败将,失去了最后的翻盘机会。

    牛金无奈,只得硬着头皮迎战刘立。白玉麒麟马扬蹄冲锋,双方都使出了压箱底的本领。牛金失去了部曲鼓舞的加持,已经由超级武将巅峰跌落到了一流武将后期的水平。在此消彼长的影响之下,刘立居然晋升为超级武将了。

    攻守易势,白玉麒麟马也使出了看家本领,一举击溃了牛金的战马。霸王枪闪过一道红光,牛金突然瞪大了眼睛,不甘心的倒下了。

    失去了主将的曹魏残兵,终于忍不住的弃械投降了。刘立站在卧牛山上,让人选了一块风水宝地,命令降兵挖了一个大坑,把牛金和他的战马埋在了坑里。

    为了表达对牛金的尊重,刘立亲自题下了——“安风津守将牛金之墓”几个大字。孙尚香对于刘立的举动有些不理解,于是就问他:“刘副将,你既然斩杀了牛金,为什么又要替他树碑立传,这样做不是在拉仇恨值吗?”

    刘立回答说:“父亲曾经告诉我说——瓦罐不离井口破,将军难免阵前亡。今日我等在卧牛山上葬了牛金,他日也会有人在别的地方葬我等。尊重对手就是尊重自己,人死债消。只要不是原则问题,适当的做出一些人性化的举动也是应有之义。”

    孙尚香终于明白了,兴汉国为了华夏的大一统,已经开始着手在思想上征服对手了。只要承认自己是华夏人,就可以享受华夏的荣耀和尊严。

    牛金躺在卧牛山了,他也是为了华夏的争鸣而牺牲的勇士,就应该得到应有的待遇和尊重。这是大势所趋,也是帝国的气度。

    看着漫山遍野的坟地,刘立忍不住的在想——十年之后,青山依旧在,只是人不同。卧牛山有了英雄的故事,就有了灵魂和传承。

    麒麟军已经整饬完毕,对着卧牛山默哀了一柱香的时间,然后调转马头,回到了安风津。

    就在麒麟军退走的半个时辰之后,葛坡守将史涣带着五千步骑赶到了卧牛山。看着山林之间的新坟,忍不住的大哭了一场。

    站在牛金的墓前,史涣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一名随行的都尉上前请示:“将军,关于牛金将军的遗骸,我们应该怎么办?”

    史涣沉默了很久,才抬起头望着山清水秀的卧牛山,一字一句的说:“既然这里是卧牛山,就不要打搅牛金将军的亡灵了,让他在这里长眠吧!传令下去,准备三牲祭品,我要在这里祭奠亡魂。为理想而献身,牛金将军万古。”

    史涣的祭祀很隆重,在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祭文,被洛神王二火收入了华夏英雄演义之中。

    刘立回到了安风津之后,接替麒麟军镇守安风津的是魏延的独立军。麒麟军在安风津战役中损失超过了两千人,奉命调回寿春休整。

    按照杨修的估计,淮南战场暂时会陷入僵持阶段。三方势力互相幸制,谁也不敢轻举妄动。接下来的秣陵战役,能够参与其中的只能是仲国和楚国了。至于兴汉国,估计除了海军舰队的威慑,就不会再安排陆军渡江作战了。

    安风津失守和牛金战死的消息迅速的传到了庐江城,曹仁找到前往庐江会合的夏侯惇和戏志才,把这个噩耗一字不漏的讲述了一遍。

    戏志才苦笑着说:“该来的总是要来,淮南这十八万曹魏大军危险了。”

    夏侯惇觉得戏志才有些危言耸听了。十八万曹魏大军在淮河一线排开,无论是楚军,还是兴汉军,都没有能力一口吞下。

    戏志才摇了摇头,安风津落入了兴汉军的手中,就相当于把淮河的控制权交给了内河舰队的邓当。内河舰队强势进驻安风津,就等于套住了曹魏大军的脖子,什么时候心情不好了,就可以勒一下让曹魏大军难受一番。

    合肥的楚军也有可能落井下石,到时候曹魏大军就得被兴汉军牵着鼻子走了。

    第一阶段的淮南战役从周瑜带着楚军北上围攻庐江城开姓,到麒麟军大破安风津,卧牛山下斩牛金结束。一共历时三个月零八天,各方牺牲的总兵力加起来超过了两万人。

    三方势力势均力敌,谁也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打破平衡。

第455章 解烦扬威

    周瑜,杨修和戏志才在淮南对峙,仲帝袁术在秣陵伪帝宫那是一日三惊,每天都能收到很多谣言。

    由于如皋舰队的有意封锁,直接导致了很多淮南方面的情报不能及时的送到伪帝袁术的手中。

    周瑜退守合肥之后,为了避免浪费兵力。让丁奉等人回到孙权的麾下听用,只在合肥留下了十万大军,从而解除戏志才的戒心。同时也想让戏志才,把注意力都放在安风津的兴汉军身上。

    孙权的八万大军顺江而下,在采石矶附近与张勋的守军展开激战。丁奉作为先锋统领两万大军围攻采石矶。张勋的守军仅有六千人。在这样兵力悬殊的局面下,张勋死守采石矶。

    丁奉经过十数日的苦战,终于攻克了采石矶,成功的替楚军找到了前进基地。张勋力战而亡,开启了仲国大将阵亡的序幕。

    一个月之后,纪灵带着雷薄和乐就在石子冈附近与八万楚军对阵。史称“石子冈战役”,十五万仲军一触即溃,雷薄死于乱军之中,纪灵被奋威将军张承困杀,乐就坠马之后无法脱身,也横死在了战场之上。

    只有校尉陈兰,带着八千残兵退回了秣陵,成了伪帝仲都的最后一道防线。仲军主为的战败吓坏了秣陵城中的大小官员。特别是阎家,李家和杨家,都感觉到了穷途末路的悲凉。

    在秣陵阎府中,阎象秘密召集了阎家的核心成员,把石子冈大败的消息告诉了参加家族会议的高层,打算集思广益找到一条新的出路。

    阎象的话音刚落,阎家人就炸开了锅,自从阎家与汝南袁家结盟以来,阎家在汉室十三州重新站稳了脚跟。

    恰逢乱世,又机缘巧合的登上了袁家的战船。只是天有不测风云,本来如日中天的袁家,却由于袁术称帝变成了过街老鼠。天下诸侯一致讨伐伪仲帝袁术,伪仲国先是丢掉了根基之地汝南,连祖坟都魏王曹操给挖了。

    再就是丢失了淮南,这可是伪仲帝袁术安身立命的本钱。两淮熟,天下足。伪仲国没有了钱粮的来源,根本就无力对抗楚军的攻击。

    采石矶亡于补给断绝,张勋的忠诚并不能填饱麾下士卒的肚子,没有粮食就没有战斗力,纵是天险也没有能力防守。纪灵的十五万大军,照样是饿着肚子出征,自然也是兵无战心,将无斗志。关键是四世三公的传承理念崩塌了。伪帝袁术也成了众矢之的,根本就得不到江东世家的忠诚,至于汝南袁家的同盟,也是大难临头各自飞,纷纷的寻找新的出路。

    面对必死之局,阎象决定为伪帝袁术尽忠。至于阎家的人,则是秘密与孙权接触,打算寻求楚军的保护。

    与此同时,杨弘所在的杨家,李丰所在的李家,也召开了同样的家族会议,决定牺牲杨弘和李丰来保全整个家族的传承。

    孙权在石子冈大胜之后并没有闲着,而是整饰兵马,分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营,每营人马五万。共计二十万大军水陆并进围攻秣陵。

    伪帝袁术见大将只剩下陈兰一人,兵力也不超过三万,就知道不知天高地厚的称帝行为捅了马蜂窝,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他不敢留在秣陵城中等死,而是带着残兵仓惶的离开了伪帝宫,打算亲自看一眼拥有王气的建业。

    然而伪仲帝袁术临战巡幸建业的消息走漏,三万大军才出秣陵城就遇上了张承的围城队伍。一场激战之后,只有三千残兵保护着伪仲帝袁术到了建业的建筑工地上。

    孙权忙着接收秣陵,倒也没有急着对伪仲帝袁术痛下杀手。

    伪仲帝袁术到了建业的大型工地之后,立即派人到曲阿传诏,让太子袁耀带着水军的五万主力到建业觐见。

    由于突围的时候情况紧急,伪仲军拋弃了所有的辎重和粮草。到了建业之后,建筑工地上的物资补给也是严重短缺,根本就得不到有效的补充。

    数日之后,伪仲帝袁术口干舌燥,想要饮一碗蜜水解渴。只是建筑工地还处于毛坯阶段,城池供水系统根本就没有建设。再加上大兴土木改变了地下水的出水位置,蜜水没有,泥水倒是不缺。

    袁耀带着五万水军赶到建业大营的时候,伪仲帝袁术已经说不出话来了。他得知了伪仲帝袁术的心愿之后,立即命人端上一碗蜜水。

    看着近在咫尺的蜜水,伪仲帝袁术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兴汉十四年七月十三,伪仲帝袁术在建业皇宫的工地上逝世。成为了卢门七郎中第一个逝世的诸侯王。老天爷是公平公正的,生命面前人人平等。伪仲帝袁术没有在临死之前喝到蜜水,哪怕是那碗水距离他只有一步之遥。

    阎象,杨弘和李丰在各自的营帐中结束了残生。伪仲帝袁术称帝的闹剧总算是结束了。天下总算是恢复了诸侯并立,刘汉为尊的乱世格局。

    袁耀代替伪仲帝袁术拟了罪己诏,宣布放弃了帝号和帝位。为了表示出悔过的诚意,甚至放弃了吴王的尊位,彻底的来一个无官一身轻。

    只是汝南袁家掌握着大量的人力资源,建业工地上的五万仲国水军,更是袁家最后的精华。袁耀依旧有着跟孙权谈判的本钱。

    深夜,袁耀秘密的进入了孙权的大营。袁家死士的存在,成功的把谈判使者袁耀送到了孙权的面前。

    孙权问:“袁公子来找我,有什么要教我的吗?”

    袁耀说:“我的父亲仲国之主,在三天前已经驾鹤西游了。我决定拿袁家最后的资源换取秣陵袁家最后的一线生机。”

    孙权考虑了很久,同意了袁耀的请求。解烦军的总兵力已经超过了二十万,拥有三郡之地。要是再拿下曲阿的五万水军,就可以与楚王孙策分庭抗礼了。吴王尊位的诱惑,让孙权决定与袁耀合作。

    孙权觉得袁耀说得对——天授不取,反受其祸。他已经掌握了汝南袁家的一半资源,成为吴王那是应有之义。要是为了所谓的兄弟情义而放弃了天赐良机,将来就只能对侄儿孙绍大礼叩拜了。

    作为一个不想屈居人下的男人,孙权不想放过取袁术而代之的机会。更何况攻打秣陵的军队全部都是解烦军出身,一旦错过了这次机会,孙权就会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了。

    袁耀的话狠狠的刺激到了孙权,名正言顺的在建业称王,总比将来的某一天在长沙谋朝篡位要好得多。

第456军 孙权称王

    兴汉十五年一月初二,孙权带着解烦军攻占曲阿,彻底的解决了伪帝袁术的残余势力。

    一个月之后,孙权在建业宫正式诏告天下,宣布继承吴王之位,同时迎娶步练师为吴王妃,袁术的女儿为夫人,史称:袁夫人。

    更是任命张承的父亲张昭为文相,大将丁奉为武相,实行双相并立的策略,执行与楚国截然不同的制度。

    同时任命四位镇守地方的将军:青龙将军朱然,率领五万青龙军进驻吴郡,确保孙家的根基之地绝对安全。

    白虎将军张承,带领五万白虎军坐镇豫章郡,负责挡住西面的程普。

    玄武将军袁耀,依旧统领五万水军,算是孙权的投桃报李,以安袁家幸存人员的心。

    朱雀将军严畯,带领五万朱雀军攻略会稽,准备着手解决严白虎和王朗的问题。

    孙权自领五万解烦军坐镇建业,准备随时支援四方。

    消息传到合肥之后,孙策非常的愤怒,周瑜更是三天没有吃饭,两人都气得不行——楚国的大好局面彻底的崩溃了。孙权称王,拥有二十五万大军,更有着五方大将统领,接收了袁家的遗产之后,通过联姻的手段进行整合。如今更是主动向长安城中的献帝示好,名正言顺的做了吴王。

    楚王孙策的楚国东扩无门,南下无路,只选择西进江夏,与荆州的世家争夺土地。或者是北上合肥,继续在戏志才和杨修的面前虎口拔牙。

    周瑜哭了,孙权称王标志着孙家的分裂,张昭和诸葛瑾选择效忠建业,更是釜底抽薪的断了楚国壮大的机会。

    黄盖,程普和韩当三位老将的态度,也有些暧昧不明,根本就没有在第一时间向长沙表忠心,更没有给合肥方面写信解释。孙策唯一可以信任并且重用的人,就只剩下周瑜一个了。

    面对这样的处境,能够确保楚国现有的地盘就已经很不错了。孙策也没有想到孙权会在争夺淮南的关键时刻称王,直接将楚国放在了烈火之上烧烤。

    孙策问:“公瑾,仲谋这一称王,咱们可就尴尬了。无兵可调不说,大将更是捉襟见肘。你认为应该怎么办呢?”

    周瑜也是头痛欲裂,孙权称王的时机太狠了,简直就是让楚国万劫不复。这回可是神仙难救了。且看孙权的排兵布阵,长江以北的土地一寸都没有要,就知道了孙权的小心思——保守之策昭然若揭。想要让东吴增援楚国,几乎就没有可能。

    想到这里,周瑜泪流满面的说:“主公,没有办法了。二公子称王之后,楚军遭到了严重的削弱,如今的楚国勉强可以凑出二十万大军,但是却没有什么战斗力。合肥怕是要守不住了。更坏的情况就是二公子命令吴军西征,程普,韩当和黄盖三位老将肯定不会抵抗,或者说他们不可能在解烦军进攻的时候死守。一旦解烦军长趋直入,到时候长沙城就会无险可守了。要是吴老夫人亲自出面,迎接吴王孙权进长沙拜祭祖宗,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没有主公坐镇的长沙城,根本就挡不住解烦军,也没有理由横加阻拦。”

    孙策听了周瑜的话之后,才知道楚国的处境已经非常的危险了。特别是面对背后捅刀子的吴王孙权,他俩更是束手无策,打不得,骂不得,更是躲不起。

    楚军想要退回长沙城,也没有那么容易。至少庐江和寿春方面的大军肯定不会无动于衷。楚军要是敢轻举妄动,那后果可就严重了。

    孙策再问:“公瑾,吴楚分流,造成的影响实在是太坏了。可以说得上是断了楚国的根基。能不能想个办法重新拧成一股绳?”

    周瑜摇了摇头,对于孙策的奇葩想法,他怎么也不会同意。吴王孙权以解烦军起家,肯定会对拥有兵权的人进行防范。

    楚王孙策积威二十年,倘若吴楚合而为一,自削王号的孙策肯定是没有机会带兵打仗了。至于直接掌握楚国水军的周瑜,同样会进入吴王孙权的黑名单。毕竟在外人看来,孙策和周瑜就是一个人的两种状态。

    楚国归吴,孙策和周瑜一定会被圈养起来,再也无法跟兵权有任何的交集。面对不自信的孙权,交出楚国就等于交出自主命运的权利。

    周瑜还想要继续征战沙场,就不会对吴国进行妥协。孙权称王的举动,一举毁掉了周瑜成为超神谋士的机会。这样说起来那也算是深仇大恨了。孙策和周瑜已经失去了守卫合肥的能力,肯定不会让孙权把他们当猪养。

    青黄不接的楚军,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孙策只能顶着楚王的名头坚持到底,才有机会继续征讨各方,至死方休。

    周瑜把利害关系讲明白之后,孙策也算是别无选择了。献出楚国增强东吴的实力。以孙权的性格,孙策和周瑜就只能提前养老了。

    孙权只会守城,至于开疆拓土的本领,基本上一件都没有学会。消灭伪帝袁术那也是占了天时,地利,人和,更有汝南和淮南的战斗打掉了袁术的自信。

    总之合肥的孙策和周瑜是寝食难安了。既怕孙权趁火打劫拿下长沙城,又怕戏志才和杨修步步紧逼,让孙家兄弟在长江以南自相残杀。

    孙策的楚王之位与手中的兵权挂钩,他没有办法拿楚国换取孙权的支持。周瑜的身上已经打下了楚国的烙印。只有跟随效忠楚王孙策,他才有用武之地。

    孙权称王的消息传到寿春之后,杨修笑了。三位神谋竞技淮南战场,周瑜算是提前出局了。至于剩下的戏志才,那也是独木难支。杨修成为超神谋士的可能性已经超过了八成。只要兴汉军不犯错误,庐江的戏志才就没有翻盘的能力和机会。

    陈到看着有些得意忘形的杨修,忍不住的劝说:“德祖,王爷曾经说过——战争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只问结果,不讲过程。淮南的归属直接决定了超神之光花落谁家。王爷给了你名垂千古的机会,你可不要掉以轻心。失败的代价,你和我都无力承担。”

    杨修说:“督帅放心,我十年磨一剑,肯定不会大意轻敌。周瑜已经进退两难了,咱们只需要加强封锁淮河,继续的按兵不动。不动如山,就看戏志才有没有能力愚公移山了。”

    杨修为了稳扎稳打,向梅园建议在安风津增设安风津舰队。恰逢彭城到寿春的运河开通,兴汉国的税赋收入有了极大的富余。更何况淮南战场几乎可以决定整个华夏的归属,五相会议批准了安风津舰队的建设。

    淮南已经变成了兴汉国第五大粮仓,足以养活三十万大军。安风津驻扎了六万内河舰队和两万独立军,再加上寿春城的十万大军,总兵力也才十八万。再增加一个六万编制的安风津舰队,也不会形成后勤压力。

    杨修坚信,周瑜一定不会把合肥的十万楚军送给戏志才。这才是杨修敢于坐山观虎斗的真正原因。周瑜则是后院起火了,不得不想方设法的把楚军主力带回长江以南,那样才有机会稳定局势。

    兴汉军加强对淮河的掌控,这就是要捏住戏志才的脖子。成功的拿下神谋竞技第一功。

第457章 水土不服

    曹魏大军统帅夏侯惇旧伤复发,更与副帅曹仁多有不合,被魏王曹操一纸调令,离开了淮南战场,回到长安城休养。庐江城中的曹魏核心就只剩下戏志才和曹仁了。

    在他们俩人的通力合作之下,庐江城经过一年的建设,已经变成了一座坚固的堡垒。已过不惑之年的戏志才,在岁月的摧残下身体渐渐的不行了。沉重的军务不断的折磨着他的精神。再加上杨修各种各样的佯动,更是把他推向了精力不济的深渊。

    淮南地区湿热的气候,让水土不服的戏志才染上了重病,已经有好几个月无法下床行走了。孙权就位吴王的消息传到庐江之后,戏志才对于长安城中的决定感觉到难以理解。淮南均衡的局势随着楚国的削弱被人为的打破了。

    楚军的难以为继,更是把曹魏大军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戏志才终于体会到了无可奈何的滋味——什么叫做独木难支。孙权称王对孙策和周瑜的铁壁组合来说,是致命的一击。同时也让曹魏大军陷入了孤军作战的境地,这是典型的猪队友。

    戏志才心急如焚,忙命人找来曹仁,商议对策。无论如何都要替二十万大军找到一条活路——留在淮南战场就是等死。

    曹仁问:“戏大人,淮南有二十万曹魏大军,有三成的人水土不服,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淮南战场上的前线作战力量。还有就是兴汉军安风津舰队成立之后,对淮河的控制日益增强了。仅靠荆州方面翻山越岭转运的粮草物资,根本就没有办法满足大军所需,究竟应该如何拟定接下来的作战计划,还请戏大人费心了?”

    戏志才咳嗽了好一阵子,用过一碗温汤之后,才恢复了几分力气。才慢慢的开口跟曹仁讲解应对之策——根据最新情报显示,合肥城中的楚军已经秘密的撤退到了舒城和夹石一带。合肥只有一支偏师在掩人耳目。这足以证明了孙权称王严重的损害了楚军的前途。周瑜只能含恨退出合肥了。至于接下来会有什么举动,谁也不知道。

    按理来说寿春方面也应该收到了同样的消息,只不过兴汉军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动作。这样的局面,让戏志才没有办法判断杨修的谋划,也就谈不上见招拆招了。

    长年累月的重病,已经消耗了戏志才的九成精力。淮南战场的二十万曹魏大军,更是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了他的胸口上。这是一场身体健康与智慧的综合较量。他与杨修比起来,没有一副好的身体,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这种看不见的较量,其实已经决定了淮南战场的最终结果。

    戏志才说:“子孝将军,淮南的二十万曹魏大军,可是魏国三分之一的主力。楚军放弃合肥,在夹石和舒城一带观望。寿春方面肯定已经做好了大战的准备。我的体力难以为继,根本就没有办法对抗杨修的算计。庐江是一座坚城,必须要牢牢的控制好。至于其他地方的部队,想办法撤到葛坡,甚至可以是宛城。离兴汉军远一点儿,杨修才可以察觉到周瑜的威胁——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更何况是没有死,那份杀伤力就不同凡响了。”

    曹仁说:“戏大人,我们有八门金锁阵,用二十万大军防守淮南,兴汉军的兵力与咱们的曹魏大军相差无几。一旦双方在淮南展开大战,咱们就可以据城而守,肯定有机会重创兴汉军。”

    戏志才摇了摇头,淮南是重要的粮食产地,只有太平盛世,才能发挥中原粮仓的作用。要是战端一开,持续上年半载,农民无法种田了。这样一来,曹魏大军就会陷入无粮可食的绝境。淮河水运的断绝,让荆州方面的运粮队翻山越岭,不仅远水救不了近火,还是杯水车薪,严重的拖累了淮南战场。

    戏志才说:“楚军已经作壁上观,完全退出了淮南战场的角逐。兴汉军已经完成了战略储备,随时可以发起战略大决战。反倒是咱们曹魏大军,严重的依赖淮南本地的粮食。可是这仗一旦打起来,田地就没有办法耕种了。曹魏大军的处境就会更加的艰难。主力撤回葛坡,在庐江城留下五万大军就已经足够了。”

    曹仁听了戏志才的计划,并没有当场做出决定。而是以淮南战场事关魏国的战略为借口,打算联名向魏王曹操请示。

    魏王曹操听说戏志才病重,只能让司马懿赶往庐江,接替戏志才的职务。戏志才看到了魏王曹操的诏令之后,当场就急火攻心晕了过去。

    曹仁命人把戏志才送出庐江城之后,就等着司马懿的新官到任三把火了。然而司马懿到了葛坡之后,就不肯再往前走了。他借口安风津舰队封锁淮河,大军无法渡河,以严厉的措词,让淮南的曹魏大军到葛坡大营运粮。

    庐江城中的五万大军由曹仁亲自掌控,倒也没有被司马懿轻易的调动。然而分兵驻扎在平春,光州,固始和安丰的十五万曹魏大军,纷纷执行了葛坡大营司马懿的调度命令,不肯在淮南战场等死。

    安风津舰队得到了杨修和邓当联合签署的军令之后,立即进行了相关的布置。对于撤回葛坡的曹魏大军大予理会。至于那些想要突破淮河防线进入淮南战场的曹魏大军主力,坚决予以打击,绝对不能手软。

    双方默契的配合时间长达三个月,司马懿在葛坡集结了十万大军。庐江的曹仁也得到了葛坡方面的消息。有三万屯驻安丰的曹魏大军,不愿意执行司马懿的军令,居然跑到庐江投奔曹仁。

    曹仁总算是明白了——自己枉做小人弄走了戏志才,按着就是司马懿登场表演。可是司马懿竟然换汤不换药,依旧不折不扣的执行着退守葛坡的计划。戏志才失去了与杨修竞争的能力。司马懿自忖无力在淮南战场上击败杨修,居然拿庐江城的曹魏大军当诱饵,悄悄的撤走了安丰等地的曹魏大军主力。

    至于那些水土不服的人,被司马懿用急行军的方式,残忍的抛弃了淮南地方。造成了两万人的非战斗减员,这是曹魏在淮南战场上投入的总兵力的十分之一。司马懿以曹仁的名义下达了拋弃老弱病残的命令,那些被抛弃的人对庐江城中的曹仁恨之入骨。

    曹仁被司马懿狠狠的坑了一回,不仅手上的兵力只剩下八万,更主要的是——葛坡的存粮一粒都不会运进庐江城了。这是明目张胆的釜底抽薪。司马懿为了避免被魏王曹操枪打出头鸟,决定坑曹仁以求自保。

    杨修作为弘农杨家的子弟,对于司马懿的心思拿捏得恰到好处。`兴汉军已经巩固了安风津。只要拿下曹魏大军的葛坡大营,就可以通过谈判的方式,兵不血刃的拿下整个淮南。

    司马懿存心要打一个大败仗来消除魏王曹操的戒心。杨修却是为了成就超神谋士的英名。双方围绕着葛坡展开了一场看似惨烈的战斗。

第458章 葛坡会猎

    陈到带着红衣军,和麒麟军到了安风津,杨修则是亲自出马在卧牛山构筑营寨。并且派遣魏延的独立军在卧牛山营寨集结,打算大张旗鼓的进攻葛坡。

    为了迟滞兴汉军的战备进度,史涣带着一万曹魏大军,突袭了卧牛山下的营寨,魏延领兵迎战。两人在卧牛山下大战三天,史涣三连败之后退回了葛坡,再也不敢东出进攻卧牛山。

    司马懿作为葛坡的主将,决定固守待援,与卧牛山的兴汉军长期对峙。葛坡一带发生了频繁的战事,这让庐江城中的曹仁和八万曹魏大军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了。要是葛坡太平无事,至少可以让庐江城中的曹魏大军心存希望。如今葛坡大战一开,庐江城的曹仁,就是孤军深入的典型案例。外援的断绝让庐江城的曹魏大军失去了斗志。魏王曹操得知了曹仁的处境之后,立即给梅园写信,提出了会猎于葛坡的想法。

    刘正肯定了会猎于葛坡的提议,不过不是他和曹操的见面会,而是小辈们的见面会。刘立带着麒麟军进驻卧牛山营寨,就是为了代表兴汉王刘正与魏王曹操会猎于葛坡。

    这个消息传到长安城之后,魏王曹操就傻眼了——世子曹昂依旧在征服最高峰的路上。次子曹丕正在紧锣密鼓的谋夺世子之位。这样一个见面会,按照身份对等原则,曹丕的位置就有些尴尬了。

    面对兴汉王刘正的书信,曹操也只能捏着鼻子认命了,还推波助澜的让曹丕带着曹彰,曹植,曹泰,曹真,夏侯霸,许仪,荀恽和荀诜兄弟到葛坡替父出征,与刘立等人在葛坡会猎,同时讨论曹仁从淮南战场撤兵的细节问题。

    兴汉十五年七月十一,刘立带着麒麟军一众小将,与曹丕等人在葛坡阵前相见。

    刘立笑着说:“子桓兄,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如今子脩大兄不在长安城,倒是让你拣了一个天大的便宜,居然可以用世子的名义代父出战。”

    曹丕反骂说:“刘继祖,你少血口喷人,你这叫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我们老曹家就是人丁兴旺,兄弟众多,你再怎么羡慕也没有用。大家还是谈正事吧,早谈完早收工。”

    刘立会意,直接让人把兴汉军方面的初步意见让曹丕过目——曹仁退出庐江,可以拥有三百护卫,至于剩下的曹魏大军,校尉及其以上将领可以一同撤走。至于普通士卒则统一由兴汉军进行收编。

    曹丕一看就怒了,这样的条件简直就是割曹魏大军的肉,只留下一个骨架子。他可不敢答应这种条件,否则回到长安城之后,就会被魏王曹操贴上一个无能的标签。

    身后的曹泰欲言又止,可是却没有办法左右曹丕的决定。放弃庐江城八万曹魏大军可是重罪,曹丕的小身板可担待不起。然而庐江城中缺衣少食,曹仁坚持不了多久。八万大军的消耗,单凭庐江城的产出没有办法供应。

    刘立问:“子桓兄,你考虑好了吗?”

    曹丕底气不足,只能打肿脸充胖子的回答说:“刘继祖,你根本就没有和平解决庐江问题的诚意。如此苛刻的条件,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答应。”

    放弃八万曹魏大军,就是放弃八万个家庭,这样的事情一旦传扬出去,曹丕就是千夫所指了。他可不敢应承,即便是别无选择,他情愿不做出选择。

    刘立缓缓的说:“子桓兄,你不要那么无情嘛。曹仁将军可是你叔,你要是不把人请回长安城,那后果有多严重,你可比我清楚。”

    曹丕说:“刘继祖,你不要欺人太甚,咱让各自的兄弟真刀真枪的打斗一番,我要是赢了,你就把人给放了。”

    刘立跃马提枪,就要与曹丕对战。曹丕的武力值不高,哪有胆量面对刘立的霸王枪。曹泰策马冲出,想要与刘立对战。

    刘立并没有理会曹泰,而是与曹丕约定好了换人的规矩——曹丕每胜利一场,就可以多从庐江城中带走一万人马。

    曹丕无语了,用赌斗的方式决定庐江城中曹魏守军的命运。不仅是一种儿戏,还是一种巨大的羞辱。只不过形势比人强,他也只能忍气吞声的接受了刘立的提议。

    本来按照曹丕的想法,是想借双方谈判的机会,强势扣留麒麟军作为人质,与陈到进行人质交换。可是司马懿的一番分析让曹丕打消了劫持人质的想法。

    兴汉军已经在陈留和怀县布置了重兵。一旦曹丕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全面开战的后果就会接踵而至。只怕到时候中原处处起狼烟,庐江的曹仁就只能含恨孤城了。

    双方击掌为凭之后,两军阵前就只剩下曹泰了。他手使一柄大刀,其刀法是曹仁亲自传授,武力值已经突破了超级武将的水平。

    刘立让赵统出战曹泰,毕竟赵家传下的七探蛇盘枪,可是专门克制曹仁的刀法。一场龙争虎斗之后,曹泰败北。赵统顺利的拿下了葛坡会猎的首功。

    曹丕见曹泰小脸通红,连一句责备的话都不敢说出口,生怕打击了兄弟的自尊心。与曹泰交好的曹真飞驰而出,那枪尖上的寒光在太阳底下显得格外的刺眼。

    刘立想了一下,让糜威代表着麒麟军出战。糜威不敌曹真,只不过他的脑袋瓜子比较好使,与曹真周旋了半个时辰之后,主动拱手认输,差点儿让曹真憋出了内伤。

    曹丕总算是赢了一场,拿到了一万庐江守军的撤退权。为了再接再厉,他让曹彰出战,太史亨策马而出,与曹彰斗到了一起。

    曹彰以勇力冠绝三军,太史亨用技巧征服群雄。一个手持大刀呈泰山压顶之势,一个手拿双戟使流星赶月之法。曹彰的勇在于群战,单打独斗的时候就有些力不从心了。太史亨的双戟战法专精小巧功夫,正好在单打独斗方面的优势得天独厚。

    曹彰以己之短击太史亨之长,再加上年轻气盛,久战不下的时候,露出的破绽越来越多,终于以半招的劣势惜败。

    曹植策马而出,提出了文比的方案,郭奕出马应战。两人各自赋诗一首,交由阵前诸将点评。最终曹植的诗更显得文采斐然,以绝对的优势战胜了郭奕,再一次替曹丕争取了一万大军的撤退权。

    轮到夏侯霸出战了,陈达立即向刘立请战。刘立考虑了一番之后,点头同意了。陈达力战夏侯霸,只可惜急力不足,惜败。

    至此,曹丕拿到了三万庐江守军的撤退权。曹丕连胜两阵,这就让麒麟军的比斗积分处于劣势。对于暂时的劣势,刘立并没有在乎,依旧云淡风轻的等着曹丕遣将出战。

    曹丕有信心赢得更多的比斗胜利,刘立却是着眼于了解曹魏小将的个人战力。双方都是满载而归。

第459章 女将威武

    许仪扛着九环大刀出战,典满徒步举着一双铁戟迎了上去。两人都是力士型虎将,都继承了父辈那一膀子力气。这是一场拳拳到肉的较量,想要弄虚作假都没有机会。

    典满的铁戟,是刘义的南山军工研究基地制造出来的最新产品。不仅增加了防热防滑设计,还特别的在减震方面下足了功夫,以避免兵器碰撞的时候反伤兵器使用者。

    双方的招式都是简单粗暴,硬碰硬的战斗让观战的小将们瞠目结舌——什么叫做人形推土机。两座大山相对推进,那种气势让人觉得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仪率先出招,九环刀挟带着一股罡气砸向了典满的头顶。没有人听错,也没有看错,那不是劈,是义无反顾的砸。劈讲究的是技巧,砸就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动作。够简单,也够狠,说是拼命三郎也不为过。

    典满也发起了冲锋,后发制人的磕开了许仪手中的九环大刀。力拔山兮气盖世,两位大力士之间的比拼,那气势简直惊天动地泣鬼神。许仪后退半步,半只脚踩碎了身后的石头,陷入了石坑之中。好在鞋子是特制的,倒也没有损坏,不会影响接下来的战斗。

    典满气定神闲的主动进攻,让许仪品尝到了狂风暴雨的滋味。减震的效果,让典满在比斗的过程中占了上风。许仪的九环刀只是一味的追求坚固耐用,对付一般的战斗还行。然而在面对高手的时候,就会特别的被动。

    三个回合之后,许仪的虎口开裂,握刀的手也在瑟瑟发抖,难怪高手过招讲究一击必杀——高手之间的武力值都在伯仲之间,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就是所谓的后座力。一旦交战的双方有实质性的接触,那份反震之力就会让高手没有第二次出手的能力。

    刘立看着坑坑洼洼的交战区域,忍不住的想起了梅园读史的那些日子。纵观历史上下五千年,凡是以弱胜强的战斗结束之后,在短时间内都会没有再次发起战斗的能力。

    这就是为什么西楚霸王项羽在破釜沉舟打掉了章邯的先秦大军主力之后,并没有多余的能力,把胜利转化为胜利果实。鸿门宴时的西楚大军,其实也就是只剩下一个空架子撑门面了。项羽是靠着大胜的余威震慑各路诸侯,而不是用自身的实力压服诸侯。用一句话说就是外强中干,能唬人却杀不了人,也无力消灭对手。

    按照当时的情况,前汉高祖可以兵不血刃的攻克咸阳,得了老秦子弟最后的那部分精华。他才有足够的底气赴鸿门宴。

    作为万人敌的项羽,有能力斩杀前汉高祖刘邦,却没有办法依靠一群空架子,去对付当时那些身经百战的汉军将士和谋臣良将。

    范增作为谋士,他只看到了群龙无首的汉军就是一只待宰的羔羊,却没有想过楚军的外强中干。即便是面对一只吃草的羊,也会被羊角顶出几个大窟窿。

    这样的战例就与洛神王二火的汉末英雄演义中,所描述的赤壁之战有些类似。大战之后的东吴水军,已经处于最脆弱,最危险的阶段了。可是作为最前线统帅的大都督,他不仅没有想着要休养生息,积蓄力量,还不依不饶的想要争夺地盘,耗尽了最后一丝力气。结果却是都督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反观项羽,放过一个前汉高祖刘邦,却赢得了主持分封的天下大义。这也是项羽有资格以本纪的名义载入史册,作为诸侯认证的天下共主,无皇帝之名却有皇帝之实。

    这就是项羽在鸿门宴上的忍气吞声,才换得了后来楚汉相争的回旋余地。东吴大都督不依不饶,最后却成了赔了大本钱,连吆喝都没有赚着,反而成就了别人的名声。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胳膊肘往外拐。一只猫倒翻了蒸笼,却让狗捡了一个天大的便宜。不仅闹出了笑话,还搭上了自家的性命。东吴大都督的悲剧,就是前车之鉴。大战之后就是大虚,倘若有人认不清楚形势,那就是损兵折将的结果了。

    再看典满和许仪之间的实力比拼,许仪的手都快废了,典满仗着减震武器的优势,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却也是双臂发麻,受到的伤害也严重的削弱了他的战斗力。第四招打倒许仪之后,典满连双戟都拿不住了。

    刘立心想,怪不得真正的谋略大家,在战略决战之后都会留足休养生息的时间。强行透支军队的战斗力,肯定会留下千古遗憾。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东吴大都督做了,却成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如今穷寇依旧笑春风,遗憾何以告乃翁呀?

    荀恽出马,在黄悦面前连一招都没有撑住。荀诜接着出战,也被孙尚香一支火箭烧掉了眉毛。这可是她手下留情的结果。

    孙尚香成了最后的压轴,让曹丕失去了继续比斗的勇气。女将的威风,终于让曹丕认识到了与刘立之间的差距。女将可是半边天,兴汉军一直都有女将的传统。这可是曹魏大军的软肋,毕竟巾帼不让须眉可不是一句空话。

    曹魏没有女将出人头地的机会,那些有志于保家卫国的巾帼英雄,肯定会千方百计的投奔兴汉军。

    曹丕终于看到了曹魏在用人方面的劣势,就拿将二代来说,能够独挡一面的曹彰,曹植和曹真,都是根正苗直的曹家人。至于剩下的青年才俊,距离独挡一面还有一段距离。

    反观麒麟军方面,却是人人如龙,辛宪英和孙尚香的存在,撑起了兴汉国将二代的半边天。曹丕的男将可以与麒麟军分庭抗礼,可是在女将方面毫无建树,这才是他底气不足的根源。

    双方比斗完毕,曹丕说:“刘继祖,这回你赢了。我会按照约定退出葛坡,曹魏大军撤防之后,葛坡以西五十里,将不会有曹魏势力的存在。”

    刘立说:“子桓兄放心,兴汉军方面说话算话。你可以写信转告曹叔,他可以选择三万人马带回宛城,必须要在一个月之内离开葛坡,否则就请他到梅园对做客。你们好好的把握这个机会呀!”

    曹丕的心情很不爽,比斗的结果让他失去了带回八万庐江守军的机会。如今只拿到了三万个名额,这对庐江守军来说太要命了。不管丢下哪一部分人,都会后患无穷。可是这信他不得不写。

    写了信的话,就可以救回曹仁和三万大军;要是不写信,淮南战场的结果已经注定了,庐江守军的结局谁也无法更改。到头来还会吃更大的亏。两权相害取其轻,曹丕可是一个聪明人,他知道该如何选择。

    刘立的决定,让曹丕尝到了进退维谷的滋味。

第460章 制定规则

    葛坡大营之中,邓艾和钟会带着四万大军进驻,成功的断绝了曹魏大军再次进入淮南的希望。

    卧牛山的麒麟军驻地,辛宪英找到了刘立,有些不解的问:“刘副将,你可知道父王为什么让你来主持葛坡会猎吗?”

    刘立点了点头,认真的回答说:“英子,创业难,守业更难。每一代都必须要有创业的经验,才能更好的掌控兴汉国。父亲这样做,只不过是把淮南战场当成了一块试验田。用来考验我们掌控全局的能力和制定游戏规则的合理性,最重要的是有一支可以保障游戏制度的核心力量。”

    在刘立看来,父亲一直坚持实践教育,以寿春和安风津储备的兵力作为安全保障的支撑点,就是为了让他可以放心大胆的练手。

    葛坡会猎是一场兴汉国与魏国将二代之间的见面交流会,也是一场由刘立主导的游戏规则制定和测试。曹魏大军已经失去了在淮南战场的发言权。刘立用比斗的方式来决定释放俘虏的规模,就是告诉曹丕等人,葛坡的仗要怎么打,一切都是麒麟军副将刘立说了算。

    这就是兴汉王刘正教育儿子的特殊方式。给出一个淮南战场,这是一份真实的考卷。安风津是填空题,只要按部就搬的战斗就可以了。葛坡是选择题,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成则天堂,败则地狱。这就是专以成败论英雄。庐江城就是压轴题,如何迫使曹仁心甘情愿的掉入陷阱?阳谋的使用需要提前布置好相关的力量,让曹仁别无选择。

    谋士榜上的排名,不是看个人名气来定位,而是以最终的谋划结果,作为衡量谋士水平层次的唯一依据。

    望子成龙,可是孩子怎么样才能成龙,只有创业才是硬道理。以兴汉王刘正的能力,他完全可以四面开花,一鼓作气的在三十年时间之内完成华夏的一统。可是想要代代都有进取的子孙,就不能在短时间内结束战事。忘战必危的道理可不是危言耸听。

    淮南战场历练刘立,让一个不满十六岁的青年主持大局。这是一种伟大的尝试。兴汉国不怕失败,只要刘立可以成长起来,就可以应对未来的所有战斗和挑战。

    辛宪英觉得兴汉王刘正是在拔苗助长。可是身逢乱世,即便是刚出生的婴儿,也没有资格置身事外。更何况是梅园的继承人,早当家做主就是唯一的选择了。

    刘立作为梅园的唯一继承人,他必须要有足够的能力制定规则,并且准备充足的力量来保障规则的顺利执行。

    淮南战场上的一切,都得由刘立说了算,这就是兴汉王刘正给刘立的考验。刘立的每一个决定,都关系着淮南的归属。陈到等人的作用就是立足寿春和安风津,确保兴汉军在淮南战场上的底线。至于剩下的地方,就让刘立和麒麟军自由发挥。

    杨修的亲自坐镇,就意味着刘正的心中对于淮南战场的底线——就是寿春和安风津。葛坡可以没有,卧牛山也可以放弃,安风津不能有失。

    刘立在葛坡会猎的表现,让曹丕意识到了一件事情——人的阅历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经历的事情多了,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没有阅历就相当于虚度光阴。这就是传说中的无志空活百岁。

    魏王曹操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纪,还对几个孩子不放心,总想着把世子之位悬着,替几个儿子把关。可是选择的余地多了,总有些瞻前顾后。

    兴汉王刘正可不一样,只有一个儿子,早就成了世子。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刘立从小就接受了高层的教育,掌控全局需要经验。淮南战场就是刘立刷经验的地方。

    从目前的效果来看,刘立做得比较好,既展示了自身的能力,也让身边的人得到了发挥才干的舞台。葛坡会猎,其实是两种教育思想的碰撞。

    魏王曹操家庭薄,望子成龙又怕孩子败家。想要锻炼孩子,却又不敢让孩子们放手施为。戴着枷锁跳舞,还必须要完成高难度动作。这就是强人所难。

    兴汉国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不说财大气粗,也是府库殷实。再加上只有一个儿子,可以放心大胆的拿淮南战场给刘立练练手。这可是培养儿子能力和威望的最佳试验场。

    至于可能存在的隐患,兴汉王刘正倒也不至于因噎废食。以史为镜,就可以看到自身的不足。既要给刘立自由发挥的余地,也可以鞭策兴汉王刘正谋划周全。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兄弟肯定会分家,孙策和孙权两兄弟就是前车之鉴。父与子之间也不一定同心。面对权力的诱惑,如何确保兴汉国的完整,就得考验刘正的智慧了。

    既不能做唐高祖,也不应该做唐太宗。儿子成了龙,老子睡窝棚;儿子不争气,江山换别人。凡事都会进退两难,选择了就没有机会后悔。

    兴汉王刘正要做的,就是让刘立形成与时俱进的思想。父辈的成功之路,儿子不可以复制。一招鲜吃遍天的唯一结果——就是富不过三代。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二十年。这就是所谓的江湖规则,更是天下大道。一套理念只适用二十年,这就是思想周期率。刘正不指望可以立万世基业,只是想要让思想用周期率的特殊规则,找到一条可以自行调节永恒规则。

    刘正已经耐心的读完了百科全书,总结出了十二字规律——立法为准,依法立国,依法治国。这就是兴汉国的核心三大原则。

    确保立法阶层的人员比例永不动摇,才是有法可依的根本。至于后面的两大原则,是前一个原则的延伸。兴汉国如今的五相制度和三侯俱乐部,就是刘正筹建的规则制定机构。

    这是一种良性竞争,也是生命的竞争。有竞争就有求知欲,秀才的地位就会得到巩固;生老病死的制约,医生的地位也必须要毫不动摇。

    尊重医生就是尊重生命,兴汉国反对任何形式的医闹行为。毁掉一个医生,就等于把更多的病人推进了鬼门关。至少目前的兴汉国,还没有奢侈到可以肆无忌惮的挥霍医生资源的地步。更可怕的是——医生可是代代相传的特殊职业,毁掉一个医生就很有可能毁掉一个医生家族,甚至会形成连锁反应,那后果可就严重了。

    就拿目前兴汉国医生三大家,董奉的董家,张仲景的张家,还有就是华佗的华家。要是这三家出了什么问题,兴汉国五千万百姓就会陷入一医难求的绝境。

    刘正觉得必须要坚持两大根本原则——尊重教师,才能让教师敢教,愿教;尊重医生就是尊重自己的生命。

    刘正让刘立在淮南战场主持大局,就是要让刘立感觉到知识就是力量,医生更是生命的保障。一场战役的胜利需要各方通力合作,文武并重,农工商齐行,这些都需要刻骨铭心的领悟。

    成长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不断的学习。学习的前提是拥有健康的身体。这些东西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舍弃哪个都不行。

    刘立想要成为规则的制定者,就必须要有足够多的经历来明白——每一个决定都会影响无数的人,慎言慎行才是正确的道路。

第461章 曹仁撤兵

    曹丕的信使,顺利的进入了庐江城中。曹仁看到了曹丕的亲笔书信之后,大声的喝骂——“竖子不足与谋”。

    葛坡会猎的消息,曹仁是耳熟能详。然而葛坡会猎的结果,却让远在庐江城中的他痛苦万分。后继无人的绝望,这样的滋味,几乎没有人能够体会。

    面对刘立使出的阳谋,曹仁也没有办法应对。明知道是陷阱,他还只能义无反顾的往里面跳。八万庐江守军,都是长安城附近的良家子。如今淮南的局势已经无力回天了,曹魏大军只有三万可以返回家乡,剩下的五万人马,只能被当作壮士的腕被断掉。这是诛心战法,被抛弃的五万人,不仅会恨曹仁入骨,更会把曹魏当成生死仇敌。

    如何选择就成了一个天大的问题,摆在曹仁面前的就是一个坑。把最忠诚的部曲留下,用诚意感动剩下的人。听起来是为了大局考虑,其实却是灭顶之灾。曹魏内部的权力之争已成定局。没有一支放心的部曲,那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既然里外不是人,曹仁决定徇私,将八门金锁军带走。至于剩下的五万人,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曹仁效忠的对象可是大公子曹昂,儿子曹泰却与二公子曹丕一起读书习武。曹仁的部曲也不是铁板一块,他们之中有的人选择效忠大公子曹昂,有的人却是更看好二公子曹丕。选择决定命运,这回轮到曹昂的人遭殃了。

    如今大公子曹昂远离长安城多年,根本就没有机会左右当前的局势。在曹仁看来,继续效忠大公子曹昂风险太大,必须要改弦易辙。为了表现出诚意,庐江城中那些效忠大公子曹昂的人,就只能被无情的抛弃掉。

    曹仁的心里很清楚,曹丕肯定是得到了司马懿的指点,借着葛坡会猎的机会排斥异己。然而这个摆在明面上的坏人,就只能由曹仁来充当了。否则就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一个不在中枢的大公子曹昂,根本就没有办法保护那些效忠于他的人。曹仁为了自家的利益,也就只能在刘立的挑拨离间面前乖乖的就犯。用有限的诚意打动曹丕,确保子孙后代的荣华富贵。

    刘立留给曹仁的犹豫时间已经不多了。其实对于守城的人来说,军队的比例越小,越容易坚持更长的时间。庐江城中有八万曹魏大军,仅仅是粮草方面的压力,就足以压垮曹仁。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在于粮草。

    曹仁终于做出了选择——他把那些效忠于大公子曹昂的人马留在了庐江城,然后就把抽调出来的三万大军,秘密的带出了庐江城。

    安风津舰队信守承诺,在淮河上架起了浮桥,让曹仁和三万大军在全程监控下过河。

    路过葛坡的时候,曹仁特别要求与刘立会晤。两人在官道上严阵以待的见了面。刘立站在阵前,向曹仁拱手行礼说:“小侄刘立,拜见曹叔!”

    曹仁回礼说:“继祖贤侄不必多礼。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兴汉王好福气呀。”

    刘立忙称不敢,面对老牌名帅曹仁,他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葛坡会猎的结果,让曹仁忍痛割爱的放弃了五万庐江守军。功成之后刘立更是如履薄冰,不想成为那棵被大风摧残的秀林孤木。

    看着堡垒林立的葛坡,曹仁就更担心庐江残部的处境了。淮南战场的失利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五万被秘密抛弃的庐江守军。过了葛坡就远离淮南了。曹仁很不甘心,可是他又没有更好的打算。

    成功的送走了曹仁,就等于抛弃了所有的包袱。刘立的谋划已经成功了大半。曹仁带走的可是最精锐的部曲,剩下的人就只能在庐江城中自生自灭了。

    刘立接到了杨修的命令——接收淮南。麒麟军迅速的离开了葛坡,沿着曹仁的撤退路线反向行军,对庐江城展开了合围。

    深夜,庐江城西大门外面的一营地之中,刘立正在与辛宪英讨论进攻庐江城的计划。刘立说:“辛参谋长,庐江城虽然说群龙无首,但是五万守军也不是小数目。真的打起来,麒麟军肯定会吃亏。”

    辛宪英说:“刘副将不必担心,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如今的庐江城已经是兴汉国的地盘了,想要拿下城池也很简单。”

    在辛宪英的建议下,刘立命人把曹仁撤兵的前困后果,用最简单的文字描述了一遍。让听见的人,都可以轻而易举的了解曹仁的小心思。

    一张宣传单,可抵十万雄师。庐江城的守军多日未见曹仁,早就有了心理准备。本来有人想与庐江城共存亡,可是在得知了宣传单上的内容之后,居然就打消了抵抗的念头。

    庐江守军也有聪明人,不想成为曹仁手中的炮灰。五万被抛弃的曹魏大军,居然撕毁了曹仁最后的命令。决定开城投降苟全性命。连曹仁都拱手认输了,别人也不可能搭上身家性命。

    面对出城投降的五万降兵,刘立没有多余的废话,而是毫不留情的指出——他们都是被曹仁抛弃的那部分人。在返回宛城的竞争中,留在庐江城中的人,都是可怜的失败者。

    一时的失败并不可怕,更可怕的是在失败之后自暴自弃,再也没有锐意进取的能力。这番话让五万降兵义愤填膺。毕竟他们选择了大公子曹昂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最强有力的保护伞。

    刘立拿下庐江,标志着曹魏在淮南战场上的最后一支力量被消灭,从此再也没有人可以阻止兴汉军前进的脚步。

    与此同时,寿春督帅张辽带着止啼军进驻合肥。兵锋直指舒城。淮南战场进入了收官阶段。兴汉军的胜利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淮南战场已经没有多少悬念了。可是战争并没有迅速的结束,而是在兴汉军与楚军之间展开。按照杨修的估计,战斗的规模不会太大。

    舒城的周瑜见兴汉军横扫淮南,心中很不是滋味,当场就倒在了帅帐之中。

    在昏迷了三天三夜之后,周瑜终于醒了过来。为了保住长江以北的据点,周瑜与孙策打算拼死一搏。然而想要自保,必须要获得援军。为了争取援兵,决定派儿子周胤出使建业,说服孙权渡江作战。

    为了表示出楚国方面的诚意,孙策还像模像样的封孙权为吴王。这样一来就是正式认可了孙权的王者地位。

    孙策的妥协再加上周瑜的精打细算,总算是给楚军争取到了巩固舒城的机会。邓艾调驻庐江,刘立协防合肥。

    兴汉军的兵力调动,给了周瑜很大的压力。刘立进入合肥之后,张辽立即把六安当成了麒麟军的驻地。

    刘立把典满放在了金寨方向,赵统作为机动力量在金寨与六安之间巡逻。麒麟军主力进驻六安,扼守楚军北上的咽喉要道。

    周瑜和孙策也在积极备战。按照双方的兵力配置,楚军在积极运动,处于攻势。然而兴汉军方面正在巩固淮南,合肥和六安只有四万大军,处于守势。

    新一轮的战斗即将打响。

第462章 孙权出兵

    周胤到了建业之后,并没有受到过多的刁难,而是顺利的见到了吴王孙权。两个一起长大的伙伴,如今却是分道扬镳,着实是造化弄人。再次见面却是有了主臣之分,人世间的际遇大抵如此。

    周胤本来打算用昔日的交情作为敲门砖,只是看到孙权似乎对于儿时的回忆,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于是就直入主题,拿孙权的雄心壮志说事儿。立国必先立威,一次威风之后,可享二十年太平。

    孙权也知道立国容易立威难,消灭一个四面楚歌的袁术,算不上什么本事,根本就不足以让扬州百姓归心。只有北渡长江,与如日中天的兴汉军大战一场,才能让江东百姓见识到解烦军的能力。无论胜负,都足以向世人证明解烦军勇气和保卫东吴的能力。

    孙权这是想要踩着兴汉军将士的尸骨,巩固刚刚得来的王位。东吴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可以有两个进攻兴汉国的方向和两种截然不同的战法——一是利用水军顺江而下,一举攻破如皋的督帅吕蒙和兴汉国海军如皋舰队,从而确立江东水军甲天下的历史地位;二是五万解烦军进驻巢县。从那里出发,先克肥东,再战合肥。张辽作为鼎鼎有名的骑兵大将,合肥会牢牢的束缚住他的手脚。合肥周边的交通条件太差,这对擅长骑兵战法的张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孙权找来步练师,把两个计划都讲了出来,让她帮忙分析分析,好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吴国初立,这一次战役的结果很重要。

    步练师觉得水军精贵,一旦有什么闪失,长江水域就会变成兴汉国的天然防线了。更何况吕蒙也不是吃素的,六万精锐海军在宽阔的江面上主场作战,东吴水军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用水军出战,无论胜负吴国方面都会丢失长江北域的防线。这样的结果,现在的东吴无法接受。水军是安定东吴人心的唯一支柱,有水军的存在,就在长江水域拥有相应的话语权。建业百姓才敢睡个安稳觉。

    对于整个东吴来说,水军已经上升为战略兵种的最高级别,是一种最有效的震慑力量。只要水军的战斗力保持完整,孙权就有底气,与兴汉军平等的对话。

    步练师一眼就看到了水军的重要性,东吴的影响力大小,源自于水军力量的强弱。兴汉军想要平灭东吴,必需要在水战中优先消灭掉东吴的主力水军,剩下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

    孙权想要保住东吴,就必须要千方百计的保住水军。水军就是东吴的生命,也是安全保障。

    然而楚军在舒城独木难支,作为亲兄弟的东吴大军,没有理由不伸出援手。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孙权还是决定亲征合肥,至少要联合大哥孙策,成功的扼制住兴汉军南下的势头。

    孙权的动作很快,五万解烦军渡江北上,大将有陈武,丁奉,朱然,张承。步练师作为军师,跟随孙权的车驾进驻巢县。开始了兴汉军与解烦军的第一次正式战斗。

    孙权到了巢县之后,并没有多做停留,而是让朱然和张承带领两万解烦军留守巢县。步练师也亲自坐镇巢县,确保军需供给和后方安稳。

    安排好巢县的防务之后,孙权带着陈武和丁奉以及三万解烦军向合肥进攻。丁奉带领两千解烦军作为先锋,一个冲锋就拿下了肥东,并且将留守的一百二十五名兴汉军将士俘虏。

    合肥城中的张辽,得到了丁奉袭击肥东城之后,来不及集结大军反攻,只得带着两千止啼军驰援肥东。距离肥东十里,恰巧撞上了孙权的主力。这是一场没有技术含量的遭遇战。

    狭路相逢勇者胜,更何况张辽统带的是两千骑兵。面对两万八千解烦军主力,止啼军上下气势如虹。两千骑兵的强势冲锋,居然达到了万马奔腾的效果。

    在正常的行军途中撞上成建制的骑兵,这可是徒步行军队伍的噩梦。解烦军虽然说有着精锐之名,但是他们都没有脱离步兵的范畴。以步抗骑的关键,在于有着足够多的准备时间结阵而战,孙权作为解烦军统帅,很快就做出了应对之策。

    孙权为了争取列阵的时间,让陈武带着一千临时集结的解烦军仪仗骑兵,与止啼军对冲,尽量的挡住张辽。

    张辽是带领骑兵的高手,面对半壶水的陈武,一个照面就伤了陈武,同时凿穿了解烦军骑兵。解烦军还没有来得及列好阵场,就在止啼军的强势冲锋之下乱成了一团。倒卷珠帘的态势居然让止啼军做成了——千军万马避止啼,解烦军中无男儿。

    孙权硬着头皮不肯撤,陈武躲着止啼军的冲杀路线,成功的撤退到了帅旗的位置。简单的包扎一番之后,立即指挥解烦军结成了长戟方阵。据说是当年西楚霸王项羽的战法,守则不动如山。

    解烦军挡不住止啼军的攻势,只得缓缓的撤到了一个小山坡上。长戟方阵挡住了上山的道路,身后还集结了八百弓箭手。

    张辽看见了孙权的帅旗之后,立即把攻击目标对准了小山坡,打算擒贼先擒王。张辽一马当先冲向了长戟方阵,却被铺天盖地的箭雨射回。第一次冲锋宣告失败。

    止啼军转了一个弯儿,再次杀到了长戟方阵前,扬刀大喝:“孙权小儿,你有胆量与本督帅一战吗?”

    孙权反问:“张辽匹夫,本王可是江东霸主,你一个小小的督帅,也想跟本王相提并论吗?”

    张辽不敢答话了,孙权可以沐猴而冠成为吴王。这样诛心的话一旦说出口,他要是应了声就会后患无穷。为了表达自己的愤怒,张辽挂刀张弓,取出了三支铁箭。对准了解烦军的帅旗张弓搭箭。

    三连珠的绝技,射向了孙权的身后。解烦军将士以为张辽的目标是吴王孙权,立即组织了五层厚盾,却没有想到扑了一个空。三支铁箭并排的扎在了解烦军帅旗的旗杆上。恰巧山风一吹,在拉扯之力的作用下旗杆居然断了。

    张辽立即大吼一声:“吴王孙权已死,剩下的人投降不杀。”

    孙权在盾墙中气得脸色铁青,特别是两万多解烦军居然四散而逃。这就是他一直引以为傲的解烦军,在止啼军面前就是一群羊,甚至是连羊都不如。

    陈武走到孙权的身边,低声说:“大王,帅旗既然倒下了,军心就已经乱了。不能再打了,再这么打下去,损失只会更大。”

    形势比人强,孙权也没有力量扭转乾坤,只得在陈武的护卫之下返回巢县。至于孤军深入的丁奉,孙权只能流下一串伤心的泪水。

    张辽击退孙权之后,并没有立即展开全线追击,兵力不足的他,不想让止啼军做无谓的牺牲。

    大军继续驰援肥东,当张辽赶到肥东城下的时候,那里已经集结了一万止啼军。面对两千兵力的丁奉,止啼军四面合围,同时进攻。

    丁奉知道孤城不可守,只得打开城门突围。张辽上前拦截,丁奉不敢久战,以轻伤的代价换取了脱身的机会。丁奉带着三百骑杀透了止啼军的拦截,以最快的速度离开了肥东。

    解烦军主力奔袭肥东,以孙权退,丁奉带着三百人仓惶逃回巢县而告终。

    止啼军集结肥东,张辽决定挟大胜之势攻打巢县。

第463章 巧克巢县

    步练师怎么也没有想到——三万解烦军,陈武和丁奉两员虎将,气势如虹的进攻肥东,却落得个灰头土脸,惨败而归的下场。

    孙权抱着步练师,心有余悸的说:“只要有督帅张辽在,江东小儿不敢啼哭。止啼军的悍勇果然是名不虚传,兴汉国中多猛将,这话我是信了。”

    步练师说:“大王可是英雄豪杰,千万不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大家都是两个肩膀顶一个脑袋,只要敢于拼命,这个世界谁怕谁还不一定呢?”

    孙权听了步练师的话之后,还是没有能够恢复锐气。好在帅旗重新树了起来,解烦军各部残兵陆陆续续的返回了巢县驻地。倒也让孙权有了几分底气。

    第二天早上,丁奉也拖着受伤的身体回到了巢县。孙权经过一夜的休整,总算是恢复了几分精气神。安顿好丁奉之后,就开始整饬解烦军。反复清点人数之后,才发现进攻肥东的三万解烦军,返回巢县的人竟然不足两万人马。大量逃兵的出现,让孙权看到了解烦军的实际情况,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乐观。

    一次遭遇战,解烦军竟然损失过万,这让一向自命不凡的孙权,受到了极其严重的打击。面对以一敌十的止啼军,还有那威风凛凛的寿春督帅张辽。孙权感觉两腿之间有些湿了,好在有盔甲的遮掩,倒也没有让周围的人,发现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步练师的鼻子十分敏感,却又不敢揭穿孙权。只是让丁奉四将各领五千大军,分兵把守四大城门。打算真正见识一回兴汉军的陆战雄风。

    张辽带着两万止啼军,一股作气的攻向了巢县北门。解烦军防守北门的人是大将张承。张承不知道张辽的厉害,居然想趁着止啼军立足未稳杀张辽一个措手不及。身后的副将可是从肥东逃回的残兵败将之一,见状就想要劝说什么。只可惜张承位高权重,为了在战场上一言九鼎,对于副将的那些说辞嗤之以鼻,坚持要出城一战。

    张承说:“将有必死之心,兵无贪生之念。你我肩负保卫东吴的重任,巢县就是见证忠肝义胆的战场。肥东之战,三万解烦军丢盔弃甲,这是永远都无法抹除的耻辱。想要雪耻,就跟我出城大战吧!”

    协助张承防守北门的副将也是一条汉子,热血沸腾之余竟然忘记了张辽的悍勇,而是义无反顾的追随张承出城。

    张辽见张承带兵出城,立即带领两千骑兵冲锋迎战。跟随张承出城的那员副将,看见了冲锋的止啼军骑兵队伍之后,心中的那丝胆气居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那名解烦军副将居然吼道:“止啼军来了,快跑!”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解烦军副将的临阵脱逃,直接崩溃了张承的士气。战场上的那口气断了,解烦军顿时就散了。

    除了张承和身边的百人队在迎着张辽冲锋,剩下的人慌不择路的返回了巢县。止啼军与张承的距离不足五十米。这样短的距离,张承只能硬着头皮冲锋,一旦掉头逃跑,就是一群活靶子。

    张承终于明白了——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解烦军副将的临阵脱逃,将所有的人都送到了鬼门关的前面。面对杀气腾腾的张辽和止啼军,张承等人只能硬顶着冲锋。

    止啼军撞散了解烦军的百人队,就连带头冲锋的张承,也被张辽的大刀留下了一个记号。

    止啼军各部见巢县北门的解烦军溃逃,只得放弃了修筑营寨,大军主力立即集结,整饬好一个屯,就把一个屯投入战场。

    张辽带着止啼军冲进巢县北门之后,并没有向纵深方向攻击,而是沿着城墙驱逐溃兵,替后续的解烦军将士,提供一条进入巢县的安全通道。

    张承在张辽手上吃了大亏,还被砍了一刀。再加上北门的混乱场面,让张承有些心灰意冷了。巢县北门的崩溃,让张承意识到了解烦军的危机。止啼军攻克巢县已成定局,解烦军应该何去何从,张承也没有好主意。

    为了给吴王孙权通风报信,张承绕道进了西门,遇到了西门守将朱然。他忙把自己的遭遇和巢县北门的乱象跟朱然简单的介绍了一番,并且提出了一个建议。

    朱然同意了张承的建议,立即带领西门的守军到渡口安排船只,准备解烦军主力撤退的相关事宜,同时派遣信使快马绕道去东门,通知丁奉做好撤退的准备。

    张承本人则直奔巢县的中心位置,向孙权报告战情。孙权在大帐中接见了狼狈不堪的张承,耐心的听完了汇报之后,用求助的目光看向了步练师。

    步练师也没有想到——有着奋威之名的张承,居然不是止啼军的一合之敌。解烦军的陆战能力,根本就不足以应对名声在外的止啼军,强行死战的结果,就是全军覆没的危局。

    步练师说:“大王,解烦军扩编之后,还没有打过一场像样的硬仗。想要锻造军魂,就必须要守住巢县。只是止啼军的强悍已经超过了咱们的预期。坚持到底很有可能让解烦军万劫不复。”

    孙权说:“解烦军不能有任何的闪失。东吴初定,军心不稳。更何况大多数士兵都是降卒。要是解烦军失去了震慑其他四支军队的能力,后果不堪设想。咱们拼不起,也不敢拼,更不能拼。”

    步练师听了孙权的话,总算是明白了解烦军一触即溃的根源。孙权把解烦军当成了家丁。丁奉等人也把麾下的部曲当成了私兵。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思想在解烦军中根深蒂固,这样的军队想要打胜仗,那是天方夜谭。

    张承也知道,一支私心过重的军队,根本就不具备与强敌对抗的能力。可是建业张家初建,张承也不可能放弃张家的利益,替其余的世家火中取栗。步练师也没有办法揭世家私心的盖子,步家也打算在建业城中开枝散叶。

    步练师说:“大王,解烦军进攻肥东,已经向楚王和天下人证实了兄弟手足之情。如今解烦军败局已定,舒城的楚军并没有支援咱们。现在撤回建业,也足以向天下人交代了。让周胤回舒城吧!剩下的事情解烦军不参与了。”

    孙权听了步练师的建议,立即召来周胤,把解烦军的困难和撤军的意向都解释了一番。周胤请求解烦军固守待援,相信楚军一定会攻克合肥,改写战局。

    张承说:“周胤,楚军被挡在了六安,刘继祖的能力,你我都心知肚明。当年大王在解烦军中与你我也算是生死至交。如今各为其主,你总不能让大王和解烦军,为楚军做嫁衣裳吧?”

    周胤无言以对,巢县北门已经破了,剩下的就是苟延残喘。一旦犹豫不决,解烦军有很大的概率全军覆没。可是巢县失守,止啼军就可以同麒麟军夹击舒城,就该轮到楚军损失惨重了。手心手背都是肉,他想要一碗水端平,可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

    孙权终于想通了——亲兄弟明算账。解烦军必须要保存实力,撤回建业是唯一的选择。

第464章 陈武之死

    周胤无力阻止孙权的撤兵,只得带领随从返回舒城,向周瑜复命。孙权带着主力从巢县南门出了城,直奔渡口的位置而去。为了防备止啼军从背后偷袭,南门守将陈武就成了断后的唯一人选。

    陈武守南门,本来是孙权对他的额外照顾,同时也是最安全的一座城门。可是解烦军撤退的速度已经超出了各部的预期,特别是孙权的心中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这样的情景。如今战事紧急,来不及重新安排接替的人选,就只能委屈南门的守军了。

    张辽带着止啼军拿下了巢县,在得知了孙权的解烦军撤向渡口方向之后,立即准备大军进行追击。止啼军追到巢县南门的时候,恰逢陈武完成了孙权的断后命令,正准备带着守军撤向渡口。

    这么多的巧合搅在一起,混乱的南门防线,倒是让张辽和止啼军占了大便宜。陈武没有办法,只能带伤与张辽交锋,两马交错而过,陈武愣住了。胯下战马一声悲鸣,算是替自家的主人送行。

    张辽收刀,头也不回的说:“厚葬!”

    止啼军继续追击,很快就到了渡口边上。丁奉无奈,只得冲到阵前与张辽对抗。他虽然悍勇,但是身上有伤,又长途跋涉了好几个时辰,根本就不是张辽的对手。

    只是渡口上还有万余解烦军没有登船,更何况大将陈武也没有撤退。丁奉就只能拖延时间,替南门守军的残部争取那一线生机。

    张承见丁奉险象环生,忙上前增援,两人合力才勉强的挡住了张辽,暂时的稳住了阵线。随着抵达渡口战场的止啼军将士越来越多,张承也有些坚持不住了,至于丁奉,更是脸色苍白。

    朱然见丁奉的防线揺摇欲坠,忙上前参战,三人混战,总算是打通了一条通道。几十名陈武的亲卫终于从缺口处进入了渡口。

    朱然问:“将军陈武去了哪里,有谁知道吗?”

    陈武的亲卫放声大哭,同时请求戴罪立功。朱然迅速的清点了一番,发现只有三十六人,心知将军陈武已经是凶多吉少了,于是就同意了陈武亲卫的请求。与其让他们回去受军法而死,不如令其在渡口防守核心战死,也好有一个英名。

    按照解烦军的编制,以陈武的级别可以拥有百名亲卫。普通的战斗根本就轮不到亲卫出手。更何况军律上有着严格的规定——亲卫只负责保护指定的主将,不从事战阵厮杀。

    主将立功,亲卫队的人从优核算军功。主将战死沙场,亲卫队必须要一同赴死,要么拼命到最后成为英雄,要么被斩首示众成为耻辱。

    陈武的亲卫百人,已经战死了六十四人,剩下的三十六人也萌生了死志。这足以说明了解烦军大将陈武,已经战死沙场了。亲卫队与主将,那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依附关系。

    陈武亲卫的死志,让朱然明白了陈武肯定是战死了。朱然自忖——陈武的能力与他们三个都不相上下,张辽有能力斩杀陈武,也就有本事斩杀他们。

    渡口战场上只剩下数百解烦军没有登船了。孙权怕丁奉三人有什么闪失,忙命令扬帆起航,同时鸣金收兵。

    朱然等人退出了防守的核心,迅速的登上了小船,离开了渡口。陈武的三十六名亲卫,并没有随船撤退,而是顶在了防守核心。

    张辽见状,立即命令止啼军围攻渡口的防守核心。一个时辰之后,巢县渡口落入了止啼军的掌控之中。

    邓当奉命从安风津出发,到巢县渡口组建舰队,编制六万人,保护合肥南面的安全。

    张辽交接完防务之后,立即沿着长江北岸横扫东吴的残余势力,破横江,夺居巢,扫涂唐,克历阳。历时一个月,大小十余战,东吴在长江北岸的所有势力都被连根拔起了。止啼军的威名,再一次随着解烦军传播到了长江以南。

    兴汉军已经占据了淮南的八成土地,就剩下苟延残喘的楚军了。消息传到了梅园之后,经过五相会议讨论决定,打算成立新的指挥体系,避免重叠交叉的指挥贻误战机。

    督帅之上是镇帅。按照战功计算,镇帅有资格指挥两个以上的督帅大军,不再有水军和陆之分。即就是镇帅可以申请水军舰队的进驻并获得相关区域的指挥权。

    北方镇帅姜维,坐镇狼居胥山城,麾下三督人马,吕玲绮,王林,成廉各领一督,负责向西和向北开拓进取。

    东方镇帅徐荣,领张绣,龚都两督人马,准备进入夫余一带,开发东北新州。

    如皋镇帅吕蒙,下辖周泰,甘述,徐楷三督人马,主持长江下游的曲阿对峙。

    淮南镇帅张辽,暂辖止啼军和邓当两督人马。为了加强淮南方面的防守力量,麒麟军单独编制,配属淮南镇帅作战。

    葛坡镇帅陈到,辖安风津舰队,邓艾和钟会三督人马,负责与曹魏宛城方向的大军对峙。

    陈留镇帅太史慈,辖廖化,于禁两督人马,虎视颖川一带。

    河内镇帅赵云,辖方悦和黄叙两督人马。

    上艾镇帅马超,辖郭淮,庞德两督人马。

    拿下淮南的大部分土地之后,兴汉军总人口突破了八千万。完整的徐州到手,再加上淮南粮仓的建设略有小成。兴汉国的粮食产量达到了一个新高。据政相鲁肃的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兴汉国的粮食产量足以养活十亿人口。

    粮食安全不成问题,更是有力的解放了大量的种田人口。如今兴汉国的种田人口已经实现了标准化生产,一个种田人养活的人口达到了五十人。

    按照这样的比例计算,兴汉国只需要一百六十万专门的种田人口,就可以供养八千万人。目前兴汉国的专职种田人在八百万左右。就相当于一年的粮食生产,可供五年食用。再加上兴修水利和科学种植,让种田人不再靠天吃饭,而是为庄稼提供必要的生长条件和生长环境。

    兴汉国的后备役兵源已经突破了两千万人,其中女兵也突破了五百万。

    淮南战役已经进入了尾声,兴汉军的总兵力突破了三百万,其中女兵的比例仅有一成,也就是三十万人。这些大多是医护兵和通信兵,倒也不会影响实际战斗力。

    充足的劳动人口,让兴汉国的商业繁荣赢得了最佳的时机。泉州港口的蒸汽机吊运设施投入使用,让集装箱货运理念有了用武之地。

    海运业的改革,让兴汉国的海船吨位更大,续航能力更强,船队规模更大。装船速度的提升,那就是利润的翻倍。

    陆逊在东海大学也没有闲着,正在将蒸汽机组装在货轮上进行试验。

    兴汉大道和有轨马车的推广,让兴汉国内部运输实现了高效,便捷。特别是马拉集装箱的板式马车问世之后,大量经过驯养的马匹和专门的马站,更是让运输行业有了新的竞争标准。

    滑轮组应用到板式马车上,让马更省力。同时百里一个马站的配置标准,让马匹不至于脱力受伤。

    目前负责兴汉国马站的一共有三大集团:

    吕氏集团,负责狼居胥山到泉州港之间的马站。

    张氏集团,负责上艾到东莱港之间的马站。

    糜氏集团,负责葛坡到如皋之间的马站。这是一条新兴的商路,也是内河航运与陆运之间的竞争。

    兴汉国以利益推动兴汉军的发展,让百姓享受到战争的福利,安全和食物的合理调配,让各方镇帅更容易收拢民心。

    即便是那些对兴汉国的制度深恶痛绝的残留世家,也在丰富的物资面前低下了高贵的头。

    孙权全面退出长江以北,让淮南粮区的安全得到了保障。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635/ 第一时间欣赏兴汉使命最新章节! 作者:开先洞人所写的《兴汉使命》为转载作品,兴汉使命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兴汉使命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兴汉使命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兴汉使命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兴汉使命介绍:
科技进步,基因研究进入高速发展阶段,MK基因研究基地在比对唐代古尸与汉代古尸基因时发现:唐代古尸的基因发生了变异。为了探寻基因变异的真正原因,助理研究员刘正乘坐兴汉1号穿越时空,前往汉代。由于电磁风暴的突然爆发,时空机发生故障,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且看刘正在群英荟萃的架空三国里收赵云,战吕布,劝贾诩,得郭嘉。勇斗豪强世家,开启兴汉使命!
为华夏打下一座铁桶江山,让汉字大旗成为永恒。兴汉使命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兴汉使命,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兴汉使命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