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兴汉使命TXT下载兴汉使命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兴汉使命全文阅读

作者:开先洞人     兴汉使命txt下载     兴汉使命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705章 课题排序

    兴汉学院安排的朔方实习,其实是引导毕业生找到论文课题的素材。刘正想要打造全新的技术深耕方向。以实习地确定研究侧重的方向,从而实现引导技术潮流的根本目标。

    朔方多族杂居,可供研究的课题有很多。回到大学城之后,鲁肃整理出了十大代表性课题:

    第一课题为刘巴提出的库布齐沙漠治理问题,主要包括抗旱植物的培育、定位仪中抗干扰材料的研究和沙漠修路。这项课题的立项,得到了梅园的重视,列入了百年计划。

    第二项课题是刘莲提出的临河土质与新农产品的改良。朔方人口迅速增加,兴汉军与北地曹军长期对峙。食物需求的增加,迫切需要高产作物的培育。梅园表示全力支持,并提供了土豆种植的基础技术储备。抗旱土豆的研究,也列入了百年计划。

    第三项课题是赵统提出的沙漠后勤保障技术改良。由于前线长期动荡不安,土地耕种面积和产出无法保障,后方转运是唯一的手段。

    历代向北地运粮,都喜欢从河东就近调运。只是兴汉军没有拿下河东郡,只能从太原调运。以前的路线都是绕道雁门关,完全避开了库布齐沙漠。费时费力不说,还容易受到天气条件的影响。

    赵统的想法是在库布齐沙漠中开辟一条后勤通道。不仅可以节省运输时间,还可以降低鲜卑小股骑兵骚扰劫掠的几率。

    梅园初领并州,让后勤保障穿越南匈奴聚居区域,那就是羊入虎口。更何况绕道雁门关,还有鲜卑人和羌人肆意挑衅。

    太原提供的后勤保障,很难准时足额的抵达目标运输地。之所以列入第三课题,是因为千里运粮不如前线自给自足。

    梅园把这个课题列入百年计划的用意很简单,就是要让赵统改良兴汉军的后勤保障体系。这将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未来的后勤保障将会是战争胜负的关键。

    第四项课题是诸葛恪提出的研究课题:如何在多民族杂居区域建立公平制度?

    生活习惯的差异,将会导致很多问题。梅园设置地方官员掌控地方,就必须要处理好各种内部矛盾和争端。

    拿下一片土地容易,想要治理好比较困难。南匈奴扎根朔方已经很久了,乌兰族人想要站稳脚跟就得付出沉重的代价。如何掌握火候与分寸,就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五项课题是司马师提出的沙漠行军细节的研究。雁门关是兴汉军对抗鲜卑残部坚昆势力的屏障,历代防守资源完全依靠太原方向的物质支持。

    雁门关的物资储备,注定了无法驻扎大规模的兵力。一是有人进犯边境,就必须要固守待援。然而强敌来袭,想要抢延时间并没有那么容易。如何快速增援,就成了后方援军需要解决的难题。

    提高行军速度倒是可以解决部分问题,只是敌方不是草包,肯定会计算出一个预估值。后方援军想要出其不意,就必须要在路线的选择上下功夫。

    第六项课题是鲍三娘提出的夫妻同心对军心士气的影响。历代女将很难脱颖而出。特别是周礼制定以来,女将更是凤毛麟角。然而活跃在战场之上的女将,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她们无法功成名就?

    第七项课题是曹真提出的朔方布防节点的规划设置。朔方由于沙漠的存在,很多地方处于不可控制的状态。想要保证朔方的安全,就得在当地的承受范围之内排兵布阵以诚少损耗。

    第八项课题是沙摩柯提出的步战抗骑的武器选择以及装备材料技术的革新。祖传的战刃在群战之中表现差劲。一根粗制滥造的狼牙棒反倒成了关键力量,让沙摩柯明白了很多问题。

    第九项课题是贾充提出的论沙漠战场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但凡大战总有牺牲,物资耗损也是一个庞大的数量。为了降低伤亡,减少物资消耗。如何借助大自然的力量,就成了名将的分水岭。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成了以少胜多的标志。

    有水攻,火攻,设伏,诱敌等手段。贾充以为五行的存在,土攻的威力也不容小觑。其实正面进攻就是真刀真枪的猛干,金攻之名符其实。设伏得借助草木繁茂的优势隐藏,可以成为木攻。

    五行缺一,贾充想要努力的补全心中的遗憾。土攻就是所谓的沙漠风暴。贾充想要利用沙漠的优势研究出可以避免正面对抗的战斗模式。

    如何在沙漠战场找到并识别战友,就是贾充需要攻克的目标。梅园席卷天下的大势已经养成,剩下的问题是名义上的掌控向实质上的掌控转移。

    第十项课题是王凌提出的库布齐沙漠蓄水问题。朔方的所有问题归根结底就是水的问题。只要解决了水的问题,剩下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刘正看着鲁肃送来的材料,对于朔方实习的成果感到满意。特别是刘巴的前瞻性,刘莲的实用性以及赵统的综合性。

    三大列入百年计划的超级课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历史使命。剩下的七大课题,也将会推动朔方全面提升。

    鲁肃问道:“庄主,你要是没有什么异议的话,那我就出去张贴公告了。”

    刘正想了想,觉得前三课题的排序不合时宜。说到底当前的华夏依旧处于诸侯混战阶段。战争优先的原则不能改变。

    鲁肃执掌梅园多年,高瞻远瞩和秉政能力都冠盖群英。只是没有经历战阵,在排序上没有考虑当前的形势与周边环境。

    刘正说:“子敬,战争优先是梅园的既定国策,咱们不能故意误导民众。”

    鲁肃想要说什么,可是张了几次嘴都放弃了。大学城不是世外桃源,任何选择都必须契合时情的需要。

    刘正大笔一挥,赵统的研究课题成了摆在明面上的第一课题;刘莲的抗旱土豆成了当之无愧的第二课题;刘巴的治沙课题成了第三课题;其余七大课题的排序与优先级保持不变。

    当然了,在暗地里的排序和优先级,还是以鲁肃制度的第一版材料为准。这是刘正对刘巴的补偿方案。重实利而轻虚誉,也是兴汉学院对文科生的要求。

    刘正并不打算向赵统解释什么东西。至于公告排序与资源调配数量的内部排位之间的差异。想得通就想,想不通就保持沉默。谁要是敢闹,一顿板子免不了。

    鲁肃明白,刘正是在培养赵统的政治嗅觉。梅园的下一代人才济济,有姜维,邓艾撑起了梅园的半壁江山。赵统的全面崛起,更是关键的承上启下环节。

    至于梅园的第三代将星,目前还没有眉目,那就需要赵统顶更长的时间。然而武将进入了巅峰就会成为心腹大患。如何维持正常的君臣关系,需要双方都具备超凡的眼光和智慧。

    赵统进入综合科,从根本上来说武强文弱,存在着偏科现象。加强文科方面的知识储备刻不容缓。

第706章 实习成绩

    时间过得真快,距离兴汉学院张榜公布十大研究课题已经过了三个月。

    兴汉学院第一届毕业生离开大学城的时间已经进入了倒计时。关于八百学子的毕业鉴定和成绩核定即将进入尾声。

    刘正决定召开高层会议,讨论两本连环画所涉及的加分问题。

    鲁肃率先发表了意见。他觉得战功核算应该以最后的印记作为计分标准。兴汉学院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应该严守中立。

    郭嘉觉得鲁肃的意见有失偏颇了。要读书,先做人,再做事。两种截然不同的道德绑架似乎在挑衅兴汉学院的加分制度。

    无论是争功还是主动谦让,似乎都违背了军功核算的公平原则。并肩作战其实是一种特殊层次的合作关系。既然是合作,在战利品分配方面就得遵循公平原则。不管是主动让人占便宜还是被动的给人占便宜,都不利于长期合作关系的维持。

    赵云觉得,鲁肃的不管不问不可取,郭嘉的一刀切也不利于培养合格的人才。兴汉学院必须要鼓励互相谦让,让那些不争不抢的合作团体获得更大的利益。同时削弱争功之人的个人所得。这样一来,聪明的人都会主动选择谦让。

    贾诩觉得赵云的提议会让兴汉学院耗费更多的资源。一旦有人尝到了甜头,就会有铤而走险的人选择作弊。

    吕布不同意贾诩的看法。他认为即便是有人作弊,也可以让互相谦让成为首选。一旦这样的理念深入人心,将会全面带动兴汉军各部之间的协同作战。

    刘正说:“我同意奉先的看法。当谦让成为合作伙伴之间的第一选择,咱们所付出的资源就不觉得吃亏。”

    贾诩说:“庄主,利益动人心。万一有人在利益的驱使下骗取兴汉学院的资源,就会带坏学院的风气呀!”

    刘正说:“文和不必说了。有一句老话叫做无利不起早!咱们鼓励学生互相谦让,就得让人家拿到实惠才行。倘若谦让等于亏损,谁还会费力不讨好呢?”

    经过一番唇枪舌战之后,几人终于统一了意见。对于那对争抢功劳的典型,直接平分功劳。其实按照刘正的意思,直接让两人的加分项作废以儆效尤。鲁肃坚决反对,那样做不仅模糊了兴汉学院的真正立场,还对其中处于弱势的那名武科生不公平。

    鲁肃可以同意兴汉学院鼓励互相谦让,却无法忍受一刀切的抹杀军功核算的超凡地位。刘正只得退了一步,功劳平分的办法应运而生了。

    让那名争功的文科生受到惩罚的最佳手段,就是令该生竹篮打水一场空。那样做不仅强化了军功核算的正统地位,还让处于弱势地位的武科生获得了应有的公平。

    刘正处置完争抢功劳的文科生之后,就轮到刘莲和沙摩柯的表彰与奖励了。兴汉学院作为优秀人才的领路人,需要把互相谦让变成风向标。

    郭嘉提议以战利品最多的沙摩柯为两人的计分标准。赵云却觉得奖励力度太小,刘莲可以得到实惠和好处,沙摩柯就相当于白忙活一场了。这样做不利于团结,更有可能导致双方心生芥蒂。

    刘正决定把刘莲和沙摩柯的战利品相加,分别作为毕业加分的正式内容。他让两个学生都拿到了战场考核的最高分。这样一来,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该如何选择了。

    毕业加分项成绩公布之后,很多同学直接炸锅了。刘莲和沙摩柯的加分,居然是别人组合的两倍。很多人觉得加分判定不公平。

    学生觉得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并没有忍气吞声,而是要求兴汉学院高层给出合理的解释。很多人觉得可以接受失败,却是需要一个清楚明白的结果。

    刘正命人张榜公布两本连环画的内容,同时强调了兴汉学院对于主动谦让的刘莲和沙摩柯会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

    消息传开之后,那名争功的文科生表示不服。他自认为没有破坏兴汉学院的考核制度。单方面更改计分程序,平分功劳更是彻头彻尾的忽略了学生的利益诉求。

    紧接着该文科生在大学城中四处喊冤,打起了感情牌。他不仅大肆渲染其家族遭遇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还肆意的污蔑同组武科生出身贫寒。即便是武科生拿到了资源,也没有能力进行转化。

    这就好比三岁小儿抱金砖,除了高兴之外,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发挥金砖的价值。浪费可耻,还不如留给有用的人。

    鲁肃找到那名文科生谈话,着重强调了武科生的利益不能忽视。既然两人一组建立了合作关系,就得尊重与善待同伴。不会用不能成为文科生抢占武科生利益的借口。

    文科生没有拿到好处,对于鲁肃也就谈不上尊重了。他认为鲁肃食古不化,更觉得同组的武科生尸位素餐。

    为了迫使兴汉学院高层改弦更张,文科生竟然在大学城中散布流言。一时之间有不少不明真相的学生跟着起哄。紧接着就是道德绑架更多的学生,一起向禹村总部施压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眼看事情越闹越大,鲁肃开始有些着急了,忙找刘正询问对策。他赶到禹村的时候,正好听见了郭嘉的声音。

    郭嘉问:“庄主,为什么很多文科生明知对错,却选择了一起哄闹向兴汉学院高层施压?”

    刘正说:“奉孝,文科生在武力上逊色于武科生。然而兴汉学院却主动提升文科生的地位。恃宠而骄的文科生,就开始侵吞同组之人物功劳。与其说是文武争端,不如说是文科生为了一己私利,逼迫高层进行站位。”

    鲁肃一听就明白了。兴汉学院自从创立以来,就对文科生有着扶持与优待。如今出了连环画上描述的恶性事件,所有的人都害怕文科生的地位发生动摇。

    文科生因为恐惧,所以哄闹。更是逼迫兴汉学院高层,想要获得更多的利益。至少也要保留原有的优厚待遇。

    当郭嘉再次问起哄闹如何解决待遇问题的时候,刘正直言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更何况法不责众,风险小,收益高,大家都想搏一搏。

    鲁肃问:“庄主,对于闹事的文科生如何处理?”

    刘正说:“先不急。把领头的那名文科生争抢功劳的具体经过复印成册,最好让兴汉学院所有的学生人手一份。”

    郭嘉提醒刘正,按照文科生吵闹的规模,很有可能上升为文科生和武科生的全面对立。兴汉学院必须要提前做好预案,以免措手不及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鲁肃也觉得文科生质疑兴汉学院高层的事情可大可小。万一发生了流血事件,很有可能造成内部的尖锐对立。

    刘正示意鲁肃宽心,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眼看就要毕业了,谁有精力长时间的胡搅蛮缠。

    经过刘正的提醒,鲁肃直接推出了论文答辩。文科生在前,武科生在后。这是釜底抽薪的手段,一直以来都是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文科生,总算是尝到苦头了。

第707章 论文答辩

    文科生出于各种考虑,身不由己的替那名争功的文科生站台。鲁肃向刘正请示之后,直接调整了论文答辩的时间安排之后进行公布。

    武科生的论文答辩其实比较简单,毕竟都是与军旅有关的课题。南山军校的存在,更是让武科生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

    同比之下,文科生论文课题的难度就令人窒息了。没有资料储备只是最小的问题,实验器材的缺失才要命。

    再加上一部分文科生忙于起哄放松了自我控制,直接导致了很多文科生连论文的第一稿都没有完成递交,更不用说进入论文答辩的相关流程了。

    兴汉学院高层在此之前并没有公布论文答辩的顺序。只是按照一直以来的排位顺序,通常都是武科生先考,综合科次之,文科生是压轴的存在。

    论文答辩的顺序公布之后,所有的文科生都目瞪口呆了。就连那名自认为受了委屈的争功文科生,也失去了折腾的力气。毕业可是学生的大事,谁也不敢继续胡搅蛮缠以至于失去毕业资格。

    鲁肃、郭嘉和贾诩主持了诸葛恪的论文答辩。

    鲁肃的问题很简单:武将出征之后,如何与后方协调粮草辎重?

    诸葛恪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是出将入相合而为一,身在前线也可遥控朝堂。这样一来,后方官员就不敢轻慢对待。把持大义行事就好,谁敢捣乱一刀砍了,再治一个玩忽职守的大罪。

    二是挟文臣子嗣随军,谁敢不配合,那就在家中坐等阵亡通知书吧!想要安心在前线打仗,必要的牵制手段必不可少。

    三是哄好主公。不管战果如何都得说主公想听的话。主公久在深宫,胜则喜,败则惊。众所周知,一旦主公高兴,想要什么都好说。一旦出现败绩,想要拿到钱就不容易了。

    鲁肃对于诸葛恪的回答不置可否。说句实在话,诸葛恪的手段虽然说有些上不了台面,但是却是确保前线胜利的最佳策略。协调后勤从根本上来讲就是要把更多的人绑上战车,让同僚心甘情愿的出钱出力。

    紧接着就是郭嘉的问题:如何对待山越?

    诸葛恪的阐述分为四个方面:

    一是对于那些愿意出山且接受郡县官员治理的山越百姓,采取提供良种、耕牛、指导开荒种地。相信三年之内便可以站稳脚跟。

    二是对于那些主动出山却与当城官府为敌的山越了,坚决打击绝不容情。不想当冤大头,不能当冤大头,不敢当冤大头。既然成了敌人,那就只能消灭。

    三是对于那些不愿意出山却同意与当地官府交好的山越人,双方可以签订互不侵犯协议。同时开辟双方共同管理的商品交易市场。既可以互通有无,又可以进行友好的交流与对话。

    四是对于那些既不出山,也不愿意与当地产府交流的山越人,可以在要道设立关卡进行隔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资助友好的山越人扩充实力。

    郭嘉对于诸葛恪的回答十分满意。区别对待才是真正的良策。大部分山越人都可以成为当地官府的朋友。然而总有那么一小摄顽固的人想要不劳而获。这就需要用区别对待的手段进行识别,确保不会引狼入室。

    贾诩见诸葛恪面露得意之色,忍不住的拋出了一个大难题:如何对待宗室大臣?

    诸葛恪直言不讳:

    对于主公倚重的宗室,大可折节下交;对于主公特别厌恶的宗室大臣,一定要敬而远之;对于那些透明的宗室,只需要做点头之交。

    贾诩听了诸葛恪的回答,忍不住的皱起了眉头。要知道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对手握重权的人折节下交,那不是刺激主公的逆汉心理吗?

    诸葛恪完成论文答辩之后就离开了。贾诩三人合议毕业鉴定。郭嘉执笔草拟:忠直、善战、惜身!

    文科生的论文答辩很快就结束了。综合科的论文答辩正式进入了高速通道。

    刘正,赵云和甄宓成了综合科的论文答辩主持人。

    刘正主持武科论文答辩,甄宓主持文科论文答辩。至于赵云,则负责考核学生的武艺。三人分工合作,迎接综合科考生的报到。

    赵统先是到甄宓面前完成了文科论文答辩。对于相关问题的阐述令在座的三人耳目一新。不仅分析精准,还具备了实实在在的可操作性。与其说是论文答辩,不如说是完美的朔方军屯计划。

    刘正考校了赵统的兵法理论素养,也算是得到了安慰。南山军校提供的原始书籍,更是被抽丝剥茧的蜕变成了战术精华。

    赵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特别是统帅能力更是迈上了全新的台阶。倾囊相授的结果很是喜人,从此梅园不用担心人才断层了。

    武力较量,父子对决。赵云七探对赵统六合。根据战况可以判定赵统已经进入了神将巅峰水平,随时都有可能突破进入超神领域。

    赵云对赵统的表现很满意,只是为了促其成长,只能横下心来使出了全为,想要让赵统感觉到死亡的气息。

    赵统考核完毕,整个人像是从水里捞出来一样。赵云的全力施为用于搏杀,让一直骄傲的赵统明白了很多东西。鬼门关前走一遭,什么样的难题都可以融汇贯通了。

    综合科的论文答辩进行的速度极其缓慢。所有的学生都切身体会到了死亡的味道。赵云开启龙胆模式之后,一杆龙胆亮银枪,邀斗剩下的综合科考生。

    赵云独斗百将,在兴汉学院的第一届论文答辩的过程中留下了厚重的一笔。力道的拿捏恰到好处,综合科考生力竭而不重伤,更是让围观的人见识到了全新的层次。

    当然了,赵云也没有全身而退的结束战斗。在混战的过程中,学生王凌找到了一个空闲的机会,一刀拍掉了赵云的臂甲。作为回报,王凌直接出局。这就是传说中的以伤换命。

    另一个值得推崇的人就是曹真了。曹真是用枪的好手,在正式的比赛中却换上了长柄大刀。刀枪交鸣数个回合,总算是找着机会贴着马背斩出了一刀。

    赵云甲损人伤,改枪为刀拍飞了曹真的头盔。披头散发的狼狈模样,给了众学生深刻的印象。

    综合科的论文答辩,赵统成了当之无愧的第一。按照伤亡判定,曹真伤及赵云的要害而亡,成了第二名;王凌伤害了赵云,经过全面考察之后,获得了第三名。

    赵云有一种感觉,曹真似乎藏拙了,其真正的战力绝对不会逊色于赵统。只不过兴汉学院没有揭人隐私的习惯。再加上刘正的眼神示意,也就没有人刨根问底了。

    刘正看着恢复平静的曹真,忍不住的对曹魏的众多人杰感到了一种全新层次的压力。或许将来沙场对决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成为对手走上战场。

    综合科的论文答辩结束之后,刘正为了调整比武场,决定将武科生的论文答辩推迟三日。

第708章 世家问题

    三天之后,在大学城西的比武场上,武科生的论文答辩如期展开了。

    主持武科生论文答辩的三位导师分别是吕布,甘宁和轩辕无双。

    其中吕布主持陆战,甘宁职司水战,轩辕无双负责笔试问答。水陆分考,标志着兴汉学院对于武科生全面发展的重视。

    司马师第一个走进考场,轩辕无双提出了两个比较抽象的问题:家为大?国为大?

    司马师愣住了,这似乎有自古忠孝难两全的意思。站在两个鸡蛋上跳舞,一旦无法保持平衡,估计都得被踩破。硬撑着不选更不行,拖太久了会更难做。

    司马师知道,这是困扰了华夏千年的问题。自从武王伐纣成功,分封八百诸侯以来,春秋无义战,唯利可堪图。百家思想的萌芽与成长,直接让家文化成长为华夏的主流文明。

    父死子继的传承制度,让百家思想以血缘关系进行延续。再加上门徒与赐姓的存在,一个姓氏代表着一种理念。时代发展至今,隐族九姓已经基本掌控了华夏的延续。

    轩辕家的包容,让华夏人走出去的理想得到了发扬光大。

    西门家族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向来主张武力开拓西陲,用外力促成中原百姓的进步。让华夏的荣光照耀更多的土地。

    南宫家的和气生财。江南草长莺飞,气候宜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优越的环境直接造就了乐善好施的存在。由于物产丰富,百姓有能力,也有意愿接纳逃荒的人。

    据司马师所知,江南一直以来都是华夏的根本,是东山再起的唯一本钱。同时也是华夏文明的大本营。

    江南可以屹立不倒,和气生财的理念功不可没。这就是所谓的“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

    江南百姓不会饿饭,自然就不会为了一口吃食而放弃传承的理念与规矩。北方人的反抗是为了填饱肚子,南方人的抗争多数是为了恢复祖宗的荣耀。

    东方家的中庸之道,集百家之所长成为华夏的屏障。它代表着华夏科技的巅峰水平,也承载着时代进步的使命。

    这是集华夏气运之大成的四大家。司马师家学渊源,当然明白家文化引导国文化健康成长是时代发展的主流。家大了就变成了国,这样谁也无法逆转的潮流。

    司马师心里很清楚,世家就像是华夏的造血干细胞,为巨人一般的华夏提供新鲜的血液。这是一种主动输血的关系。

    然而世家不是永动机,当它的输血能力不足的时候,华夏就会自主进行新陈代谢。用新的世家代替旧的世家进行输血。

    改朝换代其实就是处于新陈代谢阶段的华夏重新选择供血对象。这是一种大无畏的自我牺牲,也是世家基于华夏的根本价值导向。

    当年姬姓封神建德,供养华夏八百年。祖龙横扫八荒,再镇九州四百年。袁家四世三公,刘家开枝散叶,曹家自强不息,孙家以德服人。

    梅园幽州建国,兴汉军征讨四方,才有了今时今日的繁荣景象。更是以超绝的智慧完成华夏的新陈代谢,替未来的发展输血。

    司马师面对轩辕无双的问题,缓缓的回答说:“世家是华夏的基础单位;华夏是世家的根本保障!”

    轩辕无双愣住了,司马师的见识很是不凡。这句话已经完美的回答了她的问题。

    没有世家的华夏,文明传承就是无根的飘萍;没有华夏的世家,传承理念就难以源远流长。这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一个有根的家族才能永葆传承。

    一个人缔造一个世家;比如李家源于老子,刘家源于高祖皇帝。祖宗的荣耀代表着世家的凝聚力;无数志同道合的世家理念就构成了华夏的主流文化。

    那些愿意给华夏输血的世家,得到的回报只有两样:一是青史留名,二是传承不绝。

    就拿固本五姓来说,守护华夏就是永恒不变的使命。华山李家可供考证的先祖是秦国的戍边大将,重守轻攻。飞将军李广的存在,更是给李家打上了守护之族的烙印。这是一种被动的防守。

    李傕的悲剧让李家老祖痛定思痛,决定对家族传承进行草新。李家百骑进驻晋阳之北,其实就是要把被动防守改为以攻代守。

    司马师在学习固本五姓变迁的历史的时候,才算是彻底的搞明白了“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的因果关系。同时也理解了父亲司马懿的选择。

    诸侯争霸,逐鹿天下!为什么应运而生者众,功成名就者寡?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枭雄们心中的想法不切实际。

    很多人把华夏当成肥鹿,打算分而食之。这样的理念从一开始就错误了,又怎么可能持久呢?那些真正高瞻远瞩的人都知道——乱世的华夏就是病鹿。

    奄奄一息的华夏之鹿,需要底蕴雄厚的世家主动作为造血干细胞为其提供新鲜的血液。很多人都会把这当成一种投资,期待着有一天会大赚特赚,再不济也要收回成本才行。其实这种想法从一开始就错误了。

    诸侯崛起的过程就是新陈代谢的关键阶段。当造血干细胞完成了造血的使命之后,就会被新陈代谢所淘汰。倘若造血干细胞不想成为杂质排出体外,就会成为人们身上的病源体。

    一旦病源体扩散,就会让某个部位病变。这样一来,就不得不人为的手术割除。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那些把供血当成投资的人,一旦完成了输血工作,就会被斩断与受供对象的联系。运气好的元气大伤,运气不好灰飞烟灭。

    华夏的历史会记住那些无私奉献的人。至于那些贪得无厌的世家大族,毫无例外的都会被时代所抛弃。

    司马师拿出了洛神王二火的小说作为佐证。那个投资昭烈皇帝的糜家,到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这足以证明凡是把供血华夏当成投资并试图获得收益的人,命中注定会万劫不复。

    卖官鬻爵的故事,人们在痛恨十常侍的同时,也对那些想要收回买官成本的人深恶痛绝。当年黄巾军大起义,八州百姓揭竿而起,杀戮地方官员如屠猪狗。这就是最有力的证据。

    当轩辕无双把司马师的论文答辩交给刘正的时候,发现他居然对司马师的答辩内容赞赏有加。世家之于华夏,就是供血的存在。一旦完成使命,就得主动离开。倘若赖着不走,于国有害,于家有灾。

    轩辕无双问:“庄主,难道这就是固本五姓无法超越四方大姓的真正原因吗?”

    刘正回答说:“无双,这就好比雇人种地。四方大姓收成之后就会把粮食卖掉,到外面买更多的地;固本五姓则是守着固有的田亩,一代接着一代的吃老本。”

    历朝历代开国之初,人口基数受战乱的影响十不存一。分得的田地养活所有的人完全不是问题。可是承平日久,新增人口会出现爆发式增长。一个两百人的里,三十年的时间就会变成两千人。

    用养活两百人的土地养活两千人,除非生产力水平有突破性的提升才行。至于那些应命而起的枭雄想要名正言顺的造反,就得让朝廷背人地矛盾的锅。

    刘正所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让更多的人选择走出华夏。像袁家离开并州的情况,同时也带走了近百万的人口。这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华夏的人口压力。

    世家替华夏供血的同时会得到华夏气运的反馈,这样的受补会形成良性循环。只不过一旦完成供血使命之后,就必须要主动离开,以免成为病源体,到最后不得不手术清除。

第709章 全新理念

    司马师的论文答辩让刘正明白了四方大姓走出华夏的重要意义。把华夏的理念和文明带到更远的地方就会增强华夏的生命力。

    固步自封等于自寻死路。华夏人必须要永不止步。人没了追求会死,国没有拓展的领域会亡。走出去是唯一的出路。当年那些走出去的人,让华夏得到了新生。如今需要更多的人走出去。

    一潭死水会变得臭不可闻。只有川流不息的活水,才是生命的源泉。人都是习惯安逸的存在,一旦耽于享乐,就会形成连锁反应。

    在刘正看来,四方大姓属于主动往外走的那部分人。固本五姓多以守护为标准,很难迈出开疆拓土的脚步。

    刘正和东方家联手,将公孙家赶到了偏远的带方。同时让霍家经营乌德城,就是在转变固本五姓的生存态度。

    李家到封狼山,是在为走出去做最后的准备。刘正也想把所有的世家和人才留在华夏。可是华夏给人才发挥的空间有限,强行留人就等于冗废人员越来越多。岗位不足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最大的困扰。

    刘正总算是明白了留住人也留不住心的真正含义。就拿那个两百人的里来说,养活一千人大家还可以勉强的维持温饱;养活两千人的时候还要把所有人都拴在那里,那就是在逼着所有的人一起饿死。

    想兴汉国成立之初,地盘相对来说不是很大,与当时的人口基数进行换算,足以称得上地广人稀。现如今三十年过去了,兴汉国的人口无限接近一亿五千万。抛开深山老林不计,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人多地少的矛盾。

    就拿淮南某地来说,曾经的百姓可以靠山吃山。一个村就那么几户人家,人口也不过二十几口。这样的人口规模,想要依靠打猎养家糊口自然不成问题。

    然而现如今再看那个村子,已经有了三十几户人家,人口数量也达到了近三百人。然而作为猎场的深山老林不仅没有增加,反而由于大规模的垦荒锐减。

    食物需求量的激增,直接导致依靠打猎养家糊口的传统难以为继了。深山老林养不了太多的人口,那就只有种地了。

    可是刘正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有一天村中的土地也不足以养活全村的人。居安思危,如何养活超出土地承受范围的人口,就是梅园需求提前攻克的重要课题。

    人地矛盾会随着太平盛世的持续变得越来越尖锐。十五年前的五口之家,现如今三个孩子成了家,就变成了八口之家。再过一年半载之后,孙辈一旦降生,最少是十一口人起步。

    刘正印象最深的是赵云,当初赵家村相遇的时候只是孤身一人。现如今的中山城赵家,那也是突破一千人口大关的大型家族了。至于依附赵家生存的人,更是不计其数了。

    刘正记得赵云成婚之初,不过是得到了三十名家丁。想不到三十年之后,赵家成了名符其实的大型世家。这还是梅园限制世家发展的结果。

    更何况幽州承平,产业发达,所有的流动人口都会获得足够多的就业机会。赵家的发展,完全是常山郡赵家的人主动登门投靠。再看长安的世家,拿不出一万以上的青壮作为家族的战力,都没有资格加入世家联盟。

    最具有代表性的司马家,随时可以抽调十万人组成军队。也许那十万人不是同一个姓,可是都得靠司马家吃饭。端了人家的碗,就得服从管教。

    梅园也是一样,兴汉集团拥有五十万员工,张氏集团拆分之后,拥有四十万员工,甄氏集团三十万员工,忠勇集团二十万员工。

    这就意味着刘正可以直接绕过梅园指挥的青壮力量达到了一百五十万。这要是配上武器装备,足以搅乱整个兴汉国了。

    刘正为了确保梅园的安全,直接以兴汉集团作为风向标,把员工的数量上限定为五十万。所有集团一旦突破了人数上限,就必须要进行拆分重组。

    同时为了避免工人被心怀鬼胎的势力煽动,定期还要进行思想教育。刘正特别强调了每个季度例行的工人利益保障巡查。以最快的速度发现并解决问题。

    刘正心里清楚,只要存在着贫富不均,就会持续不断的发生工人与集团之间的矛盾。员工想要多赚钱,集团想要降低成本。这种矛盾永远无法中止,只会出现一个微妙的平衡。

    矛盾的诞生得不到缓解就会不停的积压,直到忍无可忍就会彻底的爆发。刘正建立巡查制度,就是想要不停的疏缓员工与集团之间的矛盾。

    只有员工与集团的利益同时得到维护并达到微妙的平衡,才能让兴汉国方面减少无休无止的内耗。谁敢挑衅员工的忍耐力,谁就是在自掘坟墓。

    刘正心想,华夏一直以来都有人亡政息的传统。甚至有的时候人还在政就息了。员工与集团的矛盾也是一样,很有可能发展成为集火集团负责人的恶性事件。

    就拿最近发生的糜氏集团腐粮事件来说,该集团内部机制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作为负责人的糜芳并没有正面回应员工福利如何变成了腐粮的问题,而是在整个糜氏集团掀起了一场反腐风暴。

    就这样,糜氏集团的员工理所当然的认为集团是一个好集团,只是其中的某些人变质了。

    在糜芳处置了几名高层之后,糜氏集团的员工基于自身的当前利益考虑选择了原谅。在刘正看来,糜氏集团的做法纯粹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一旦危机再次暴发,很有可能让所有的员工失去信心。

    刘正只得提醒糜芳,腐粮事件不是简单的捂盖子。必须要彻底的进行改革,员工对集团的信任,会在一次又一次的欺骗中损失殆尽。作为兴汉国重要的粮食企业,腐粮造成的形象危机不容轻忽。

    想要根绝腐粮,必须要做好三件事情:

    一是彻底的清查粮源,实行追溯制度。

    二是改良监测环节,特别是储粮仓库技术的革新。

    三是建立腐粮销毁机制。无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坚决问责绝不轻饶。

    刘正的提醒很及时,糜家的储粮技术已经跟不上梅园科技的发展了。特别是对于腐粮的鉴定标准,已经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以前部分合格的粮食,按照新标准就变成了腐粮。这就需要糜氏集团提升储粮技术,跟上时代的发展。

    糜家想要拖延时间,梅园肯定不会答应。刘正不想拿糜家开刀,这才提点了一番。一旦糜芳心存侥幸,就会失去粮食大商的地位。

第710章 竞争进步

    刘正对于糜氏集团的固步自封感到遗憾。随着西山城储粮技术研发中心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兴汉集团向梅园提出了建立腐粮检测新标准的报告。

    张仲景执掌卫生部之后,也想大力抓一回食品安全。随着卫生标准的提升,新生儿的成活率逐年提升。为了孩子的健康,建立食品安全新标准刻不容缓。

    受限于储粮技术,贸然改革可能会冲击梅园的经济。兴汉集团的最新技术成果,让张仲景获得了迈出改革第一步的勇气。

    自古以来的改革,说穿了是格局利益的重新洗牌。随着兴汉集团的发展,已经到了与糜氏集团争夺华夏第一粮商的最后阶段。

    兴汉集团布局冀州粮仓,从而避免了糜氏集团一家独大;又布局淮南粮仓,形成了两雄并存的粮商格局;再建南阳粮仓,糜氏集团的优势完全消失了。好在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才勉强的维持架子不倒。

    如今兴汉集团主导粮食安全新标准,就是想要在腐粮销毁上给糜氏集团致命的一击。牵一发而动全身,糜氏集团作为天下最大的粮商,历代积累的口碑非常的重要。一旦在腐粮问题上失了先机,形象崩塌的后果不堪设想。

    既然兴汉集团提出了粮食安全新标准,糜氏集团就只能做那个开历史倒车的罪人了。这无关乎善恶之念,而在于立场问题。

    刘正可以理解糜氏集团的难处,却无法阻挡时代进步的步伐。兴汉集团的腐粮认定新标准势不可挡,糜氏集团必须要适应新的竞争环境。

    其实刘正也不想兴汉集团一家独大。只不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百姓的追求也在不断的提升。从当年的吃饱变成了如今的吃好。这就要求粮食安全标准进行相应的提升。

    以前的能吃就行,如今却得变成好吃才行。刘正同情糜氏集团,也不愿意兴汉集团形成垄断。然而商业竞争到了最高阶段,垄断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必然。所谓的行有行规,其实是垄断行业的门槛设置而已。

    一旦糜氏集团全线溃败,就会形成兴汉集团的一言堂。倘若兴汉集团完全把控了粮食安全标准的发言权,那后果不堪设想。

    垄断之后的局面就是操纵市场和价格。失去了约束的兴汉集团,今日可以在粮食安全方面打压糜氏集团,明日就可以在马市或者是铁市打压卫氏集团和张氏集团。

    刘正知道市场竞争的最终结果就是一家独大,可是却不能让兴汉集团挤占糜氏集团在粮食市场上的份额。

    糜氏集团只是在布局粮仓方面失了先机。刘正总算是领教了刘巴的厉害,一个粮食安全新标准,就奠定了兴汉集团华夏第一粮商的地位。糜氏集团居然全线溃败,连抵抗的能力都没有。

    刘正不想眼睁睁的看着糜氏集团崩溃。且不说当初立国,糜氏集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单从商业竞争的角度出发,就不能允许兴汉集团拥有独家操控市场的能力。

    拿到了刘巴的计划书之后,刘正并没有扣留,而是转交梅园卫生部进行讨论。与此同时,提点糜氏集团的负责人糜芳早日布局,好应对新标准的冲击。

    谁知道糜芳贪财,居然心存侥幸的留存不符合新标准的粮食。当卫生部出台新标准之后,糜氏集团就被动了。

    兴汉集团全面推进粮食安全新标准,原有的储备早就清空了。心存侥幸的糜氏集团可就惨了。大量的储备粮积压仓库。一旦悉数销毁,就会元气大伤;倘若坚持投入粮食市场,那就是坏了口碑。

    糜氏集团的形象危机终于爆发了。糜芳拍板让腐粮入市,却不曾想落入了刘巴的算计。数代人建立起来的口碑毁了不说,还背上了一个黑心粮商的骂名。

    糜氏集团可是粮市的风向标之一,腐粮风波更是牵扯到了梅园的形象问题。糜竺没有办法,只得亲自到禹村请罪,同时寻求对策。

    刘正不想看着糜氏集团垮掉,哪怕是兴汉集团承载着伟大的梦想和使命,也不能成为垄断市场的理由。对于糜竺的求计,刘正提出了危机公关的概念。

    针对糜氏集团的困境,刘正提出了三条建议:

    第一是会员制度,坚持薄利多销的让利策略,巩固老顾客,吸引新顾客。

    第二是全面销毁积存的腐粮,全程让百姓参与监督。

    第三是出资让梅园布局权威检测机构,让百姓投诉有门。

    人心都有一杆秤,危机都是危险在前,机遇在后。只有扛住了危险,才可以获得机遇。

    刘巴执掌兴汉集团,第一次出手就让糜氏集团吃了大亏。只不过虎头蛇尾,在后续的布局上慢了一步。

    刘巴的商战并没有达成最理想的结果。他有些不甘心,决定到禹村找刘正理论。

    刘巴说:“庄主,我很失望。据学生所知,兴汉集团可是庄主一手建立起来的维稳企业。如今却要帮助外人进行打压,学生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

    刘正说:“子初,想不通就慢慢的想。我的解释就是没有解释。”

    刘巴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走路的时候也在思考问题。在拐角处撞上了郭嘉。心血来潮就请教了一番。

    郭嘉说:“子初,你不觉得兴汉集团自从压倒了糜氏集团之后就有些飘了吗?天下第一就是给新人超越的对象。”

    刘巴终于懂了,今日兴汉集团可以压制糜氏集团,他日也会有新的集团站起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是亘古不变的竞争态势。

    与其他日出现一个完全陌生的对手,不如留着糜氏集团这样的老对手。安逸使人堕落,一旦出现碾压的周期,就会让惰性腐蚀兴汉集团。

    一个失去了竞争动力的兴汉集团,拿什么对抗新势力的崛起。保留一个有实力的竞争对手,才是永远强大的唯一动力。

    刘巴自言自语的说:“原来年轻气盛才是失败的根源。”

    当一个人碾压对手的时候,他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没有永远胜利的人,只有一颗永不言弃的心。想要保留初心,就得保留足够大的压力环境。

    高手寂寞的结果注定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葬旧人。江湖日新月异,一旦获得了天下第一,就会隐居山林。其结局是被动的等待着新人的超越。

    试想三十年前的糜氏集团,是当之无愧的华夏第一粮商;时至今日,兴汉集团后来居上。当年的糜氏集团可是借助了梅园的力量,碾碎了陈家才问鼎第一的宝座。如今时过境迁,不得不让了出来。

    他日的兴汉集团,会不会走糜氏集团的老路?这件事情谁也无法预知结果。倘若当年糜氏集团留有余地,也不至于倒在刘巴的手上。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既然注定了是沉浮起落,那就让一个熟悉的对手来砥砺初心。

    刘巴想通了。当兴汉集团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保留一个强大的对手就显得至关重要了。与糜氏集团的商战可以打,却不能彻底的消灭干净。最熟悉的对手,才是最好的磨刀石。

    这是自信,更是勇气。

第711章 有缘无分

    郭嘉看着刘巴离开的背影,对旁边的刘正说:“庄主,你究竟是怎么想的?”

    刘正说:“奉孝,兴汉军能够有今天,其实得感谢几个师兄。”

    梅园早就有足够的实力一统天下,可是刘正不敢大肆扩张。他心中有两大顾虑:一是兴汉国中的世家是不是愿意替大一统买单?二是其他诸侯治下的世家是不是欢迎梅园的大一统?

    华夏的力量高深莫测,刘正也不知道在隐族九姓之上,还会不会存在更高层次的力量?常规的布局倒是可以一试,万一更高层次的力量插手,后果就严重了。

    梅园需要坚守的东西太多了,一旦妥协,就有可能导致所有的信念一朝崩溃。刘正一直在为兴汉做准备,可是站得越高,心中的敬畏就越重。

    以梅园当前的实力,一统华夏不是问题。问题是一统华夏之后,还有足够多的力量应对四面人方从天而降的危机吗?

    要知道但凡是华夏改朝换代,建立之初都会有一定的虚弱期。高祖定汉,结果却换得了白登之围。昭君出塞,更是让汉家儿郎无地自容。献女求和的耻辱,让后人铭记于心。

    刘正可不想梅园也有类似的经历。为了华夏的完整与尊严,兴汉军愿意放慢大一统的步伐。倘若大杀器问世之后再强势出击,谁敢觊觎华夏寸土?

    刘正并没有干涉刘立的政策,只是尽可能的让儿子看到更多的东西。兴汉军的训练机制日趋完善,各种储备与日俱增。

    禹村再度恢复了宁静,可是生活仍在继续。

    大学城中,刘莲赖在沙摩柯的住所不走。临河实习的经历,让她对同行的沙摩柯产生了一种厮守终身的爱恋。

    距离毕业已经三个月了。同学们捷报频传:赵统在合肥大练兵,让演习贴近实战;司马师横扫凉州,驻马玉门关外,受封汉征西将军。其父司马懿受封汉征东将军,一门双杰,标志着曹丕与世家联盟的合作关系达到了巅峰。

    诸葛恪南征山越,学以致用;关索和鲍三娘筑阳成亲,夫妻双双把兵练。曹真督陈仓,王凌做了雁门关守将,成了镇帅马超麾下的一员副将。

    反倒是刘莲和沙摩柯,一直不愿意离开大学城。沙摩柯倒是想回武陵执掌部落,只不过一直无法脱身。最难消受美人恩,温柔乡便是英雄冢。

    这一天,刘莲刚出门买菜。发现刘父失魂落魄的站在院子外面。她惊问:“爹,你怎么来了?”

    刘父挤出了一个笑容,遮遮掩掩的说:“没有什么事,爹就是想来看看你!看见你过得很好,爹就放心了!”

    刘莲只得把刘父带进院子,然后追问刘家的具体情况。糜氏集团的腐粮事件,刘家也受到了波及。卫邪,也就是当初侵吞同伴军功的那名文科生,居然在妒忌之余想要趁火打劫强娶刘莲。

    刘父难以决断,只身前来大学城探个究竟。他见识了刘莲的幸福生活,就不好意思登门为难女儿。毕竟孩子大了,儿孙自有儿孙福。牺牲一个成全另一个,手心手背都是肉,良心总是难安的。

    今天是卫邪限定的最后一天,刘父打算再看一眼刘莲之后,就回家等待命运的裁决。只是突然精神恍惚忘记了躲藏,父女俩个人才照了面。

    刘莲问:“爹,即便是腐粮问题,也不至于要了刘家的命呀?”

    刘父说:“孩子,你不懂。粮食新标准是兴汉集团和糜氏集团之间的博弈。我们刘家只是恰逢其会受了池鱼之灾。屋漏偏逢连夜雨,卫家的趁火打劫更是雪上加霜!”

    刘莲知道卫邪想要通过联姻侵吞刘家的产业。只是刘父顶风作案售卖腐粮,恰逢新标准出台,事情就变得严重了。更可怕的事情是卫家的族人买了腐粮,吃完之后死于非命。

    卫邪给了刘父两个选择:要么同意嫁女,刘卫两家联姻之后,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简而言之就是私了;要么公事公办,由当地法院进行宣判,该劳动改造就接受劳动改造,该罚款就罚款。

    刘莲问:“爹,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刘父说:“莲儿,爹不想你嫁给卫邪。只是爹一旦被劳改,家中无人照料。你那个惹是生非的大哥,撑不起刘家。爹想让你回家接掌家业,至于你想嫁什么人,爹绝对不干涉。”

    沙摩柯回到小院的时候,刘莲与父亲已经谈话完毕。双方见面之后,刘父对沙摩柯表示满意,觉得女儿眼光不错,有了贤婿的帮衬,刘家就不会倒。

    刘父已经接纳了沙摩柯,为了在入狱之前确定其女婿的身份,他让两个孩子立即准备,马上拜堂成亲。

    夜长梦多,一旦卫邪知道刘莲和沙摩柯拜堂成亲,肯定会立即发难将刘父送入监狱。刘父想看着女儿成家立业,就想着拼一把。

    刘父高堂就坐,笑呵呵的接受了二拜高堂的大礼。正当刘莲和沙摩柯要夫妻交拜的时候,一位兽皮装的少年闯进了礼堂,直接晕倒在了堂前。

    沙摩柯神色大变,第三拜无论如何也拜不下去了。他向刘莲露出了一个歉意的眼神,随后就跑到少年身边开始救人。

    一会儿之后,少年苏醒。沙摩柯忙问:“阿竹,你怎么来了?”

    阿竹说:“哥,快跟我走,回部落!”

    沙摩柯不想稀里糊涂的回武陵,更何况这头还在拜堂成亲呢?半路逃跑算是怎么回事?

    阿竹见沙摩柯不想走,只得开口解释。南中部落神女祝融嫁给了南中大王孟获。南中势力归一,随后就向武陵扩张。

    沙摩柯的父亲老五溪王与孟获赌斗,力战而亡。南中王孟获感念其节气,不愿意趁人之危拿下五溪王地盘。后来听说五溪王的儿子沙摩柯在兴汉学院上学,就提出了一个月之后再比。届时若是沙摩柯没有到场,五溪部就得无条件归附南中。

    阿竹连夜前往大学城,时间已经过去了十七天。

    沙摩柯低下了头,一时之间难以决断。

    刘莲说:“你走吧!”

    沙摩柯惊呆了,语无伦次的问道:“我要是走了,你怎么办,刘家怎么办?”

    刘莲说:“你要是不走。五溪部就会成为南中部落的奴隶。你是五溪部的希望!而我,也得背负起刘家。你我之间注定没有夫妻缘分。”

    沙摩柯知道中原嫁娶的规矩,一旦“礼成”二字音落,即便是没有送入洞房,两人也是真正的夫妻。如今拜堂没有完成,两人都没有勇气继续完成仪式结为夫妻了。

    刘莲暗恨阿竹,要是晚到那么一息,她与沙摩柯之间的拜堂仪式就可以完成了。只可惜天不从人愿的事情发生了,无法抗拒的命运分开了两个相爱的人。

    沙摩柯说:“跟我走吧!”

    刘莲反问:“你可以为了我留下来吗?”

    沙摩柯沉默了。五溪部是他的责任,数万族人的自由,他无法舍弃。

    刘莲也有不得不承担的责任,她既不能要求沙摩柯留下,也不愿意抛弃一切跟人家走。

    在阿竹的催促声中,沙摩柯离开了小院。

第712章 情冷心寂

    刘莲捂着嘴,直到沙摩柯的背影完全消失,才放声痛哭。

    刘父叹了一口气,要是没有刘家的破产危机,刘莲也不至于左右为难;要是没有阿竹的出现,婚礼也不至于半途而废。

    刘莲的心死了,情也冷了。她擦干了眼泪,缓缓的说:“爹,让我嫁给卫邪吧!”

    刘父说:“不可!”

    刘莲说:“爹,女儿求求你!让我嫁给卫邪,先解了刘家的危局。我能帮刘家的仅此一次,以后我就是卫家的人了。与刘家再无瓜葛,让大哥好自为之吧!”

    刘莲哭得累了,也不想再挣扎了。她决定收起自己的心,专心致志的做土质研究。至于所谓的爱情故事,就这样结束也好。

    卫邪娶到了刘莲。虽然她十分配合的完成了婚礼流程,但是却是用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完成了洞房花烛夜。

    卫邪想要刺激刘莲,居然用阴阳怪气的语气说:“想不到那蛮小子倒是一个君子,你们共同生活的日子也不短了,怎么会?”

    刘莲说:“我会做好卫夫人的角色,怀了孩子我给你生,人前人后也不会让你丢面子。我只想继续我的研究!”

    卫邪的心情很不爽,似乎赢了又好像输了,他问:“我要是不答应呢?”

    刘莲说:“当我没说!”

    卫邪不敢继续挑逗刘莲了。一个女人要是失去了希望,也就没有活下去的理由了。沙摩柯的事情,让爱情远离了她;倘若不能继续进行专业的研究,她的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

    刘莲向卫邪提条件,也是在事业心的驱使下残存的求生欲望。一旦无法继续事业,就彻底的失去了生存的勇气。

    刘莲成亲的事情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秘密。沙摩柯和阿竹刚进入樊城,就得到了行商传得沸沸扬扬的消息。

    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的桥段,是行商们酒后茶余最喜欢听的风流故事。更何况事涉第一届兴汉学院的学生,说的人兴奋不已,听的人也觉得大有面子。

    生活在最底层的商人们,最喜欢以讹传讹的摆大人物的龙门阵。这既是炫耀的资本,又是消息灵通的象征。做生意的人,最讲究的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刘莲可不是普通人,而是兴汉学院第一届十杰之一。她不仅与鲍三娘一起成了禹城双娇,还是美貌与智慧并存的美女代表。

    沙摩柯坐在英雄酒肆大堂的西南角落里,一言不发的听着大堂里面的行脚商人们谈论刘莲嫁人的故事。他抓起桌上的酒壶,一口气喝光了半斤烧酒。

    阿竹见沙摩柯空腹饮酒,忙扯下一只鸡腿递了过去。

    沙摩柯接过鸡腿,咬了一口。随后丢掉骨头,转身走出了英雄酒肆。

    阿竹问:“哥,你干什么去?”

    沙摩柯挤出了两个字:“买马回中原!”

    阿竹再说:“哥,既然你舍不得她,为什么当初不完成拜堂成亲的后半段仪式。汉家嫁女,讲究的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沙摩柯已经魔怔了。他只想回去问个究竟。对于阿竹的话,他一个字也听不进去。

    阿竹本来不忍心打击沙摩柯。然而五溪部的族人等待着少族长的回归。数万人的命运前途,就在沙摩柯的一念之间。

    阿竹说:“哥,当初你选择了五溪部,就应该知道会有今天。刘莲成亲的故事传到樊城需要不短的时间,按照汉家的传统,你以为一个伤心绝望的女人会拒绝洞房花烛夜吗?”

    沙摩柯握紧了拳头,狠狠的砸在了英雄酒肆的柱子上。柱子没有什么事情,却是手破血流。

    半途而废的拜堂,让两个相爱的人分道扬镳。沙摩柯想要反悔,却回不去了。要是当初不管不顾的完成拜堂,就没有现在这般心碎的痛苦了。

    沙摩柯选择了五溪部的责任,也辜负了刘莲的感情。此刻回头,除了让荒郊野外多两个孤魂野鬼之外,再也没有任何的意义。

    沙摩柯心里清楚,刘莲已经成了卫夫人。一旦两人再次见面,就等于让刘、卫两家颜面无存。刘父已经仁至义尽了,当初大学城的小院拜堂,就是在做最后的抗争。

    只可惜事与愿违,那没有结束的拜堂仪式,成了两个人心中永远的遗憾。沙摩柯不敢再想了,他幽幽的问道:“阿竹,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阿竹说:“哥,汉家文化源远流长。常言说得好: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一方是心中至爱,一方是数万族人。世事终难两全其美。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如何选择,你自己拿主意。”

    阿竹不再说话,静待沙摩柯的决定。

    沙摩柯左右为难了。他心里明白,此刻回转中原,不仅无法改变刘莲嫁人的事实,还会把五溪部拱手让给孟获。

    遵从本心回中原,那就会鸡飞蛋打。既找不回刘莲,又会让五溪部的族人失去自由。沙摩柯终于觉悟了。男人的担当,在于选择了就不能后悔。

    既然没有两全其美的手段,那就一门心思的为五溪部的发展做贡献。沙摩柯不再挣扎了。爱情只属于青年阶段,到了而立之年,所谓的选择就是没有选择。

    沙摩柯说:“阿竹,去订到江陵的船票吧!我累了,弄好了通知我上船!”

    阿竹领命,一个人走向了码头方向。沙摩柯转身进了英雄酒肆,把身上的钱全部换成了酒。

    沙摩柯选择回五溪部的消息传到了禹村。

    郭嘉问:“庄主,你觉得南中孟获征服五溪部失败之后,会选择向哪个方向发展?”

    刘正说:“孟获觊觎五溪部,是想拿下荆南粮区,再寻当年九黎先祖蚩尤的辉煌之路。”

    刘正知道,九黎后人一直没有放弃恢复祖宗荣耀。多少年来,九黎先祖唯有蚩尤。只是时过境迁,九黎后人的部落随着对炎黄后人的了解加深,也出现了理念上的差异和变化。

    南中各部想要重回正统,五溪部落只想迎头赶上中原百姓的生活水平。南中各部拿底蕴换地位,五溪部落靠交流吃饱吃好。

    刘正看着西南势力分布图,再看荆南马家的布局,忍不住的对诸葛亮的战略意图开始了分析。

    郭嘉看着长沙的位置,突然惊呼一声:“不好,南中孟获中了诸葛亮的算计,五溪部归蜀汉已成定局了。”

    刘正说:“这就对了。卫邪出身世家,当然会拥有世家子弟的那份骄傲。沙摩柯刚走,他就迫不及待的娶了刘莲。诸葛亮不仅出身琅邪世家,还与荆吴世家交情匪浅。这回布局算计沙摩柯,梅园有什么反应吗?”

    郭嘉忙拿出庞统的献策:驱虎吞狼!

    刘正也觉得庞统的计策恰到好处。诸葛亮算计沙摩柯,这是挑衅兴汉学院。关索和鲍三娘为了避嫌不得不以练兵为借口拒绝出征。

    荆南之争,估计是诸葛恪与诸葛亮之间的较量。

    据说荆南刘琦与蜀汉诸葛亮的关系最好,很有可能会主动联蜀抗吴。

    郭嘉说:“庄主,诸葛恪不傻。又经过了兴汉学院的培养,赵统留在合肥,是不是让东吴压力太大了呀?”

    刘正想了想,也觉得长江防线的力量过于庞大,东吴不得不分兵布防。

    郭嘉写信给梅园,旁敲侧击的提点了一番。赵统进驻雁门关,开始攻打坚昆。

    麒麟镇帅军的调动,终于让诸葛恪松了一口气。东吴化山越的政策开始有了效果。十万山越落籍豫章,一支万人精锐横空出世。

    东吴挥师长沙,周瑜也从柴桑誓师出征。荆南战场再起烽烟。

第713章 刘琦奔蜀

    沙摩柯回到五溪部,不仅会见了咄咄逼人的孟获,还招待了温文尔雅的马良。

    比武较量。沙摩柯险胜孟获,却被祝融的飞刀所伤输了半招。南中与五溪部打成平手,归顺一事就不存在了。

    沙摩柯知道得罪了南中,孟获肯定会想方设法的征服五溪部。

    阿竹心里清楚,以沙摩柯的实力,不可能打成平手。然而事实摆在眼前,酒色刮骨钢刀。新任族长为情所伤,现如今已经走在了颓废的路上。

    为了避免五溪部为奴的命运,阿竹联络族老进言,五溪部归附蜀汉,成为刘备进军荆南的跳板。

    沙摩柯心灰意冷,对于阿竹的串联不置可否。为了震慑周边大小势力,五溪部高调归蜀。

    刘备任命马良为武陵郡守,郡治就在五溪部的核心。诸葛恪本来对归化山越的政绩沾沾自喜,沙摩柯的大动作激怒了年轻的统帅。

    刘磐被诸葛恪顺手牵羊的解决了。长沙刘琦见势不妙,直接弃城而走过了巫县直入蜀中。

    拿下长沙之后,周瑜乘势挥师南下,收桂阳和零陵,准备进攻交州。诸葛恪进军西陵,沙羡败苏飞斩黄祖。黄射单骑逃往江陵。

    诸葛恪穷追猛打,一鼓作气拿下了江陵,打开了南郡的大门。

    诸葛恪坐镇江陵,周胤前出夷陵。十万吴师上南郡,荆南大地起风云。

    韩嵩成都哭一场,畅叙宗室友谊在前,请求援军南郡在后。刘备踌躇满志,正准备登基称帝的相关事宜。

    诸葛亮支持刘备称帝的理由与当年刘正一般无二,誓把曹丕比董卓。早就准备好了“诛除逆臣曹丕,问罪不肖献帝”的口号。就等曹丕登基称帝的一天了。

    诸葛亮告诉韩嵩,名正则言顺是自古以来的真理。长安汉室名存实亡,梅园东吴虎视眈眈。蜀王刘备仁义无双,当继汉统扫除群逆,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韩嵩深知诸葛亮喜欢掌控一切的弱点。事必躬亲就意味着什么都想管,却又鞭长莫及。这样的人越是忠诚,后果就越严重。

    想要蜀军进入南郡,就必须要支持刘备称帝。汉统仍在,韩嵩可不想成为逆臣。

    长安世家联盟把曹丕拱上位之后仍不满足。在司马懿的全盘谋划之下,献帝逊位,魏继汉统。

    曹丕上位之后,尊其父曹操为魏武帝,其兄曹昂为孝憨侯,曹植为陈思王,曹冲为幼智王。又以荀彧为丞相,徐庶为御史大夫,司马懿为大将军。

    曹丕篡汉之后,活着的献帝就成了烫手的山芋。司马懿再出毒计并祸水东引。刘协受封山阳公,择日前往封地。

    刘协第一次见刘正就吓得哇哇大哭,这回拖家带口到山阳,简直就是羊入虎口。他只得大打感情牌请夫人出面,厚着脸皮赖在长安城不走。

    曹丕当然知道刘协不敢离开长安城,所做的一切也是为了打击原刘姓皇族的声望。司马懿奉命告诉刘协,想要留在长安城,就得迁走长安皇陵,给曹家的列祖列宗腾地方。

    刘协无力反抗,只得哭哭啼啼的主持皇陵迁徙。谁知道动土当日大雨滂沱,皇陵神秘失踪。凉州山崩地裂,长安城也是房倒屋塌死伤无数。

    曹丕这才想起了当年的禁令:祸不及家人,刑不上妇孺。曹家先祖事汉,后人背德是为一错,野蛮迁徙皇陵,更是犯了大忌。

    司马懿也觉得过犹不及。斯人类固有一死,或入土为安,或曝尸荒野!今日强迁先辈墓,他日长眠岂得安?

    曹丕不再迁徙皇陵了,也不好意思再把刘协赶出长安城。

    曹丕称帝,天下震惊;刘备恸哭,诸葛亮联合众臣劝进。

    刘备哭着上位,尊诸葛亮为丞相,简雍为尚书令。同时封五虎上将,以关羽为首,张飞,吴懿,文聘,张任各镇一方。

    曹丕和刘备相继称帝,刘立觉得事关重大,忙写信找刘正帮忙。

    刘正本来打算循序渐进,统一华夏再称帝。郭嘉劝谏:二帝并世必针锋相对,否则就会损耗华夏国运。

    刘正觉得言之有理,于是就写信给刘立,同意祭天称帝,邀隐族九姓观礼。

    兴汉二十八年二月初二,刘立在梅园祭天称帝,华夏半壁龙凤呈祥,普天同庆!

    魏帝使者王朗,企图颠倒黑白污蔑梅园不义。幸有祢衡老当益壮风采不减当年,一番问对魏使哑口无言。

    刘立称帝,梅园规格再升一等成为兴汉宫。五大山城合而为一,正式命名为兴汉城。为了牢记使命,在中山城中心的使命广场修筑兴汉英雄纪念碑。碑为标志性建筑共分为九九八十一层。碑表书颂传奇故事,碑内供事烈士英灵。

    纪念碑的正对面,是兴汉群贤殿,效仿孔圣门徒七十二贤的故事弄出了七十二贤榜。

    刘正高踞榜首俯瞰众生。上书功绩:创兴汉军,护一万万百姓!

    与此同时,五大山城掀起标志性建筑狂潮。

    北山城立起了孔圣像,宣扬华夏文明;西山城树陶朱公塑象,主打商业繁茂;南山城兵圣孙武像也在南山军校前的广场上破土而出;东山城作为科研墓地,墨子作为供奉的对象。

    兴汉城人口八百万,是华夏第一座无城墙大都市。

    刘立本打算加封刘正为兴汉武帝,只不过诏书还没有拟定,就被凭空出现的郭嘉给否决了。

    兴汉山庄的人,不允许在世俗国度任职。

    刘立无奈,只好加封九大镇帅收拢军心。北面三位镇帅从西向东分别为王林,黄悦,洪安;中线三大镇帅:邓艾,马超,赵统;南线三大镇帅:陈到,张辽,陆逊。

    至于政务系统,一律官升一级维持帝国运转。

    为了维持隐族之间的平衡五大太后与五位皇后横空出世,成了梅园十大英雄女性。

    刘正看着蒸蒸日上的兴汉城,终于感觉到了传国玉玺的特殊威力和影响。

    梅园称帝,吴王孙权就被赶鸭子上架了。江南世家一直以来都是闷声发大财,如今再也无法隐藏野心了。

    孙权称帝,张昭为丞相,周瑜为水军大都督,诸葛恪为大将军。交州士微见华夏出了四个皇帝,吓得他忙跑到交趾任郡守。

    周瑜进攻交州并不顺利,最关键的是当地湿热的环境,让吴军主力水土不服。

    士祗建议士燮自立为帝,却被病入膏肓的士燮拒绝了。外有周瑜虎视眈眈,内有世家图谋不轨。强行称帝就是在找死。

    华夏出了四个皇帝,让襄阳的刘琮也想过一回皇帝的瘾。蒯越忙谏阻说:“大王,万万不可,咱们东有诸葛恪,西有关羽,北有陈到,南有沙摩柯。一旦登基称帝,那就是在挑衅四家。”

    刘琮听了蒯越的话,依旧不肯死心,盯着蔡瑁问道:“四家为邻,舅舅可以对付哪家?”

    蔡瑁摇了摇头,陈到兵拥兵二十万,实力最雄厚。关羽个人武力最强,诸葛恪全面发展,沙摩柯深不可测。对上这些人,荆州就彻底的完了。想要活得更久,听话才是硬道理。

    刘琮见荆州军不给力,只得维持王号不变。

第714章 荆南乱起

    刘琮的乖巧并没有换到平安无事的结果,反而让南郡变成了吴蜀争夺的战场。

    诸葛恪屯兵江陵,蜀帝刘备决定御驾亲征。张飞自觉追随大哥开创基业,四十年只会闯祸,并没有傍身立世之功。此番东征,应是平生最后的立功机会了。

    张飞驻军巫县,命令部将张达和范疆限期打造攻城器械,准备强攻夷陵,拿下东征第一功。

    当时巫县连日大雨,山洪泥石流绵绵不绝。道路堵塞,树木受雨水浸润之后不仅变得沉重无比,还让随军工匠作业的时候难以掌握尺寸。

    张飞规定的期限渐渐的迫近,天气放晴却遥遥无期。张达和范疆只能以军令如山为由让蜀军雨中作业。

    蜀军上下怨声载道,再加上雨中上山伐木,被雷电劈死的人不计其数。后来才有打雷下雨的时候,不要站在大树下的警示语诞生。

    张达和范疆与蜀军将士同甘共苦,所有的将士对张飞的严令敢怒不敢言。利用被雨水浸泡的树干打造出来的攻城器械,根本就无法应用在战场上。

    天气放晴的时候,张飞前往器械打造营视察。雨中打造的攻城器械风干之后,原本紧密合缝的关节位置,居然出现了偏差。

    张飞亲自登上一架攻城车。脚下一用力,攻城车咯吱乱响不说,还出现了移位和变形。

    暴露的张飞矛挑攻城车,轻轻一甩就散架了。

    张达和范疆脸色大变,忙带着器械营下跪请罪。

    张飞不听解释,命令亲卫重责张达和范疆五十大板,其余将士三十大板。

    张飞的部众并不是铁板一块,特别是作为军纪执行人的亲卫,居然起了公报私仇的心思。对于张达和范疆,亲卫不敢下重手;对于那些普通的匠人,可就没有什么顾忌了。

    挨了五十大板的张达和范疆没有什么大碍,受责三十大板的普通匠人倒是死了十几个。张飞没有察觉到其中的猫腻,甩袖回了营帐。

    建功立业的梦想破碎了,越想越气的张飞居然喝起了闷酒。他一个人喝不出奇,还命令左右亲卫一起喝。亲卫不敢拒绝,只得舍命陪君子。

    张达和范疆见有机可乘,在酒水之中加了料。那些浅尝辄止的亲卫中了招,纷纷不胜酒力。至于张飞,更是连从不离身的丈八蛇矛都无力举起。

    当夜三更时分,张达和范疆秘密的集结器械营将士,把利害关系说了一通,决定拼死一搏。四十年隐忍,终得复仇之机。

    张飞作为神将,即便是醉酒,也拥有强悍的武力。一番恶斗斩杀百余人,最后被范疆偷袭倒在了营中。

    蜀军器械营谋害了主将张飞之后,在张达和范疆的带领下投靠了吴国。

    张飞遇害的消息传遍天下,令四国军方起了警惕之心。

    郭嘉看着手中的情报,忍不住的叹息说:“庄主,喝酒误事之最非张翼德莫属!”

    刘正说:“酒壮英雄胆,量过害无穷!军中将士贪杯,临战须饮,胜战必饮。传讯兴汉宫,重申军中禁酒令!特别是战时禁酒,不得有丝毫的松懈。”

    兴汉军上下掀起了禁酒狂潮。

    刘立问姜维如何禁酒?

    姜维以为禁酒绝非单纯的禁止酒水,而是改变供需关系。提高酒的品质与价格,减少酒的数量。简而言之,就是让大部分将士都喝不起酒。

    刘立采纳了姜维的建议,对酒水采取了加征禁酒税的策略,同时在冀州,南阳和河东三地建立高档酒生产基地,用以取代低价促销的范阳烧酒。

    新酒问世,让酒价翻了数番。兴汉军中的供洒率得到了有效的抑制。禁酒令的实施也是畅通无阻。

    蜀将张飞醉酒而死,让天下的大将引以为戒。吴帝孙权直接取消了犒赏三军中的美酒,改为肉类奖励。

    魏帝曹丕倒是没有禁绝酒水,而是在数量上做文章。把酒水犒赏由实质性向象征性转变。即就是以前赏酒按人头计算,确保每位立功受赏的将士都能喝一碗美酒。改革之后赐渴数量不得超过十坛,等闲军功直接失去了受赏酒水的资格。

    张飞被杀的消息传到成都,蜀帝刘备恸哭三日,蜀中一片缟素。

    恰逢羌人叛乱,大将张任派人请援。刘备让吴懿带领两万蜀军前往增援。

    诸葛亮建议暂缓东征,被报仇心切的刘备拒绝了。再加上巫县大军群龙无首,蜀中可以独挡一面的将领少之又少。

    蜀军两线作战,诸葛亮只得坐镇成都以为策应。刘备以法正为军师。然而事与愿违,大军还没有起行,法正就病倒了。

    诸葛亮前往探视,两人对蜀军东征的前景充满了忧虑。

    法正说:“孔明,骠骑将军张飞醉酒被杀,蜀军上下军心不稳。我这身体又不争气,你务必要劝陛下暂缓东征。”

    诸葛亮说:“孝直,陛下以仁德登基,骠骑将军与陛下又有桃园结义的经历。这回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呀!”

    法正说:“孔明,你可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张达和范疆弑主投吴,吴帝孙权未必敢接纳任用。更何况你与诸葛恪又有叔侄之情,平白无故刀兵相向只会惹人笑话。”

    诸葛亮得了法正的计谋,于是就上奏刘备:

    臣以为圣主兴师,当以吊民伐罪为业,名正言顺为本。今有逆臣张达和范疆,弑主携师投吴。倘若行文建业,使吴帝孙权送归蜀中逆臣,则蜀中声威可以震慑江南。

    只要孙权拒绝,蜀中东征就可以更得人心。届时魏帝无法轻举妄动,兴汉帝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与蜀军为敌。

    刘备看了诸葛亮的奏表,又得知法正重病难行,于是就顺水推舟同意了先礼后兵。

    诸葛亮遣使,携书问责吴帝孙权。

    孙权召丞相张昭问对。东吴世家不肯为吴蜀大战买单,于是就以楚地新得,只宜固守减轻消耗,不能大战使民心背离。

    张昭的家族刚布局好江夏和南郡的重要城池,可不想大战一起,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更何况蜀军折了张飞,同仇敌忾的心气更是势不可挡。这才有了息事宁人的想法和建议。

    为了打消孙权的主战念头,张昭还杀人诛心的提及了诸葛亮和诸葛恪的叔侄关系。至于会不会临阵换将,那就不是臣子应该考虑的问题了。

    孙权得位不正,对于诸葛恪和诸葛亮的对阵心存疑虑。毕竟人家是一家人,要是有什么私心,那可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孙权的主战之心被削弱了。可是他又不甘心。锻炼了几十年,军略始终是短板。东吴世家私心太重不值得倚重。这才令他左右为难。

    孙权情不自禁的想起了交州前线的周瑜。对于亦师亦父的周瑜,他是又敬又怕。想倚为臂膀,又不敢直面严师。

    如今吴宫众臣对时局的分析都不到点子上,让孙权想起了周瑜的存在。死马当成活马医,吴宫派出了特使前往交州前线。

第715章 逆臣授首

    吴帝孙权的使者抵达苍梧前线的时候,周瑜的大军刚好攻克苍梧郡城,阵斩太守吴巨。

    一身杀伐气息的周瑜看完吴帝孙权的手书之后,当即奋笔疾书:

    臣以为江夏初定,南郡新得,北有兴汉军窥视,中有荆南世家蠢蠢欲动。此刻吴蜀大战,东吴收蜀中逆臣在前,无礼掀起战端在后。倘若兴汉军借势南侵,则吴地不复为东吴所有。

    今宜遣返张达和范疆,不给蜀军东侵的借口。待到他日荆南民心归吴,方可再起伐蜀之姓。蜀帝刘备身为汉室宗亲,荆南民心天然依附,吴宫上下不得不察。

    吴帝孙权见周瑜力主言和,于是就派人通知诸葛恪,遣返蜀中逆臣张达和范疆,维持南郡稳定。

    诸葛恪惊呆了。张达和范疆携师归吴。这标志着部分蜀军将士对东吴的认可。吴帝孙权的诏令,无异于自毁长城。此例一开,天下再无降吴之臣了。

    然而君命不可违,诸葛恪亲自拜访张达和范疆,把吴帝孙权的诏令直言相告。

    张达说:“将军言重了,我等死不足惜,东吴大失人望。只怕从今以后,东吴不再得人。宏图霸业只怕是镜中花,水中月!”

    范疆寻思,既然大仇得报。吴帝孙权不肯容留叛国之臣,遣返之事再无更改的余地。与其活着回蜀中受辱,不如死了来得痛快。

    张达与范疆对视,两人心意相通。于是就请求诸葛恪——允许他们自杀以保全归吴将士。

    诸葛恪说:“两位身死之后,我得取首级送达蜀中。得罪之处,还请见谅!”

    张达说:“无妨!”

    说完之后,张达横剑自刎,范疆撞柱而亡。

    诸葛恪命人割了二人的首级,又遣一队蜀军降卒携首级回蜀中交差。

    蜀帝刘备携一众文武大臣祭拜张飞,又在墓前大开杀戒斩了那队降卒。

    诸葛亮对于刘备的失态心存忧虑。法正本来大病未愈,又受到了新的刺激,更是卧床不起。

    吴帝孙权遣返张达和范疆首级的示弱行为,不仅没有换得和平,反而勾起了蜀帝刘备的伐吴决心。张苞受命取代父职,成了巫县蜀军的主将。

    为了加强伐吴的力量,蜀帝刘备还从筑阳关抽调关兴前往巫县。人道是:十万雄师出巫县,兄弟同心讨夷陵。

    周瑜判断失误,不仅绝了后人归吴之心,还让蜀帝刘备得了伐吴的借口。

    本来吴帝孙权可以理直气壮的以张达和范疆为借口揭穿蜀帝刘备的伪善。如今杀了人还送首级归蜀中,有理也变成无礼了。

    蜀帝刘备在张飞墓前斩杀回归的将士,就是把伐吴的理由给坐实了。

    周瑜得知张苞继承父职,才知道刘备伐吴之心不死。他深恨诸葛亮的算计,抓紧时间布置苍梧郡的防务。

    吴帝孙权先得知张达和范疆自尽,再收到张飞墓前的刑杀情报,未了还有张苞前往巫县继承父职的消息。

    对于江陵的诸葛恪,吴帝孙权彻底的不放心了。万一诸葛恪不肯冒犯诸葛亮,东吴的防线就形同虚设了。

    惊出了一身冷汗的孙权,忙让周瑜轻装前往江陵,主持吴蜀对峙的南郡战局。至于诸葛恪,则前往苍梧郡主持对交州作战。

    周瑜判断失误让东吴损失了人望,与诸葛恪完成交接之后,立即对巫县的张苞和关兴发起了攻势。

    吴军多日连战连捷,蜀军节节败退。巫县外围尽入吴军之手。周瑜总算是见识到了蜀军上大不死不休的战斗。

    吴将马忠试图瓦解蜀军的抵抗之心,临阵高喊降者不杀!蜀军上下哪怕是身陷绝境,也不为所动。

    马忠问:“大都督,为什么蜀军战斗力不强,却又誓死不降?”

    周瑜叹了一口气,缓缓的回答说:“张达和范疆的死,绝了蜀人的降吴之师。从今往后,天下再无归吴之臣。以自残求苟安,是本都督做错了。”

    马忠说:“大都督只是为了团结世家,保障前线军需供给。这才发了违心之言,做了违心之事!”

    周瑜垂头丧气的说:“你不必安慰我了。私心误国,我难辞其咎!”

    马忠不好再劝,东吴世家力量庞大。周瑜老了,得为家族的传承铺路。蜀军的拼死抵抗,恰好可以化解吴帝孙权的猜忌。

    巫县摇摇欲坠,蜀帝刘备就坐不住了。他决意御驾亲征,只可惜尚未成行,军师法正重病不治,病逝于成都家中。

    蜀西战事依旧如火如荼。好在援军赶到之后,张任已经稳定了局势。南中孟获蠢蠢欲动,迫使诸葛亮不得不坐镇成都。

    蜀帝刘备只好以马谡为军师,进驻巫县抵抗吴军。

    周瑜用计击败刘备两次,再佯装中计败退夷陵。

    刘备围攻夷陵,由于来不及补充战损,兵力略显不足。

    刘备知道蜀中有防御重任,关羽要监视樊城,汉中又是防御魏军的前线。综上所述,那些地方的驻军无法调动。唯一可以调兵的地方就是五溪部,却又不是正宗的汉家力量。

    马谡得悉了刘备的心事之后,立即写信给五溪部的兄长马良。

    马良接到信之后,利诱沙摩柯带兵北上夷陵参战。

    沙摩柯已经被酒气掏空了身体并摧毁了意去。对于马良的提议,他言听计从。

    时值盛夏,五溪部的两万大军赶到夷陵之后,原有的营地就不够用了。

    大树底下好乘凉,五溪部把营地安排在密林之中,倒也避免了烈日曝晒的苦。

    张苞麾下的蜀军贪图凉快,居然也学着五溪部安营扎寨。

    关兴深知扎营大忌,宁愿忍受烈日炙烤,也坚持不肯移营。

    关兴不愿意移营,刘备为了维持仁义形象,自然也不能独自到密林中纳凉。

    马良也知道密林扎营是兵家大忌。可是五溪部已经习惯了密林之中的生活,再加上部落对于森林防火的重视,当然不愿意到太阳底下找罪受。

    五溪部的防火措施到位,并不意味着张苞的部队也可以做到同样的事情。马良有心提点,却被张苞的部众误会了。

    张苞更是口出狂言说:“马先生不必多说了,大家都是两个肩膀顶着一个脑袋。五溪部能在密林中安营扎寨,我的部下也可以做到。”

    马良说:“可是!”

    张苞的脸色很难看,冷冷的望着马良说:“没有可是!”

    马良不好再劝,回到五溪部驻地的时候,他就派五溪部的人前往张苞的营地布置防火设施。

    张苞不愿意接马良的好意,又信不过五溪部的人,于是就好吃好喝招待着,算是给五溪部的面子。至于想要做事,那就没得商量。

    马良派出了人之后,就投入了五溪部的作战计划拟定中了,再也无遐顾及张苞的营寨存在着的防火问题。

    张苞得了凉快,却在防火方面大意疏忽。这就注定了蜀军即将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败。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一将轻敌,城破军灭。有才难救必死鬼,人的命运前程终有定数。

第716章 火烧连营

    沙摩柯带着五溪部赶到蜀营,惊动了夷陵城中的周瑜。五溪部密林扎营,吴军立即安排偷袭。

    周瑜派出大量的刺候进行试探却损失惨重,才知道习惯了丛林生存的五溪部,密林扎营根本就没有漏洞。

    五溪部既乘了凉,又打击了吴军刺候。双重收获引起了蜀军各部的效仿之心。这才有了张苞移营的故事。

    周瑜全程见识了张苞所部的扎营,看似与五溪部相似,其实天差地别。特别是森林防火方面更是相差甚远。

    马忠问:“大都督,蜀军主力屯兵夷陵城下,正面硬拼恐怕会得不偿失?”

    周瑜笑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张苞没有五溪部的森林防火意识,却又贪图凉快密林之中安营扎寨,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周瑜本以为会与蜀军主力血拼一场,却没有想到张苞会主动陷入绝境。夷陵之战,看来蜀军并没有得到南郡百姓的归心。否则的话,肯定会有人提醒刘备注意防火。

    周瑜命令马忠带人火烧张苞连营,引沙摩柯的五溪部前往救援。随后就亲提三万大军强袭巫县,准备与刘备盘肠大战。

    马忠领兵一万潜入张苞驻地,发现连营四十九座。每座营地兵力三、五百不等,共计兵力两万余。按照周瑜的交代,吴军刺候分别潜入四十九座连营,约定三更时分一齐放火。

    吴军刺候携桐油无数,时间一到纷纷投放沾了油的火把。有人为了省事,直接引燃了藏身之地。十数里范围之内火光冲天,张苞营地乱成一团。

    五溪部营地之中,马良正心神不宁的夜观天象,发现西南将星暗淡无光,似有蜀中大将阵前陨落。再看张苞连营火起,忙找沙摩柯带兵救援。

    沙摩柯宿醉刚醒,听了马良的建议之后,忙点兵五千直指火起的位置。到达连营外围的时候,张苞营地已经彻底的失控了。不仅将不知兵,而且兵不识将。大家都在夺路而逃,连身上若隐若现的火苗都来不及扑火。

    马良提议兵分两路,即便是不能救得连营将士,也要确保张苞万无一失。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更何况张飞已死,再折嗣子,蜀中上下颜面无光。

    沙摩柯同意分兵两千给马良,从两个方向入营寻找张苞。连营将士完全失控。马良那个方向还好,碰到的都是熟人。沙摩柯的冲杀方向可就惨了,乱军不识援兵到,刀枪相向斗不休。

    五溪部一心救援张苞,对上连营乱军束手束脚。既无法命令约束乱军,又不敢杀出一条血路。乱军无头无脑的横冲直撞,沙摩柯的三千人马就变成了无数的碎片。

    沙摩柯为了自保,挥动狼牙棒大开杀戒,引得乱军围攻。恰逢马忠杀到,一支竹箭入咽喉。可怜沙摩柯一代人杰,乱军踏过二后,竟然尸骨无存。

    马良深入连营,在连营将士的指引下直奔张苞所在的位置。此番火烧连营,张苞的营帐是吴军刺候的重点目标。等到五溪部援军赶到的时候,主帐大火已经难以扑灭。

    马良指挥将士弄出一条逃生通道。张苞一直坚持到最后,脱困的时候体力不支晕倒在地。众人抢了张苞,直奔巫县而去。

    马忠命人抬着沙摩柯的狼牙棒到五溪部驻地招降。

    五溪部族人见头领不知所踪,汉家郡守马良也迟迟不归。群龙无首的情况下,顿时就做了鸟兽散。马忠俘虏万余乱军,整编入伍之后直指关兴大营。

    关兴见张苞连营失火,五溪部也做了鸟兽散,只好从夷陵撤围,大军退守巫县。

    刘备巫县聚将,十万大军折了三万。大将张苞重伤,五溪部首领沙摩柯不知所踪,想来是凶多吉少了。

    正在这个时候,巫县五溪部驻地发生骚乱。马良前往弹压,却得知张苞连营乱军冲撞五溪部军阵,困杀了首领沙摩柯。五溪部族人不愿与仇敌为伍,纷纷要求离开巫县战场。

    马良无力反驳,只得向刘备报告并建议放五溪部族人回家。马谡以为蜀军数败,再遣散五溪部援军离营,很有可能导致军心溃散。不如武力镇压,整肃军心以待再战。

    刘备不想拱手让出战略要地巫县,更不想连营乱军困杀五溪部首领沙摩柯的乌龙事件大白于天下。于是就同意了马谡的建议,命令马良主持武力镇压。

    马良不想一错再错,故意慢了半拍,又将消息泄露。巫县五溪部族人立即化整为零,分批分次逃出了城池。

    留守的阿竹得知首领沙摩柯夷陵助战,却被张苞的连营乱军困杀于战场之上。蜀帝刘备偏袒,居然绞杀五溪部残兵以掩人耳目。蜀臣马良助纣为虐,杀害五溪部族人无数。

    阿竹深知蜀中势大,五溪部独木难支。为了报得血仇,便率人尽诛马良留在五溪部的家小,举族投奔南中王孟获。

    五溪部归南中,蜀南防线门户洞开。巫县刘备三面环敌,东面周瑜连续强攻。南面五溪部开始集结兵力,随时准备北上。北面刘琮大将王威,多次骚扰白帝城。

    刘备无奈,只得命令关兴返回筑阳关,随后就带着伤情稳定的张苞回转成都。轰轰烈烈的夷陵之战宣告结束。

    周瑜命大将吕岱驻守巫县,吴军主力回屯江陵。

    消息传遍天下之后,魏帝曹丕戏称周公瑾宝刀未老;兴汉帝刘立也认为周瑜不死,吴地难破。

    大学城中某研究基地,刘莲看着风尘仆仆的卫邪,面无表情的问道:“你怎么来了?”

    卫邪说:“孩子想你了,我带他来看看你。”

    刘莲问:“你想破坏当初的结婚协议吗?”

    卫邪说:“对不起,我来是想告诉你,五溪部首领沙摩柯在夷陵之战阵亡了。”

    刘莲说:“那又怎样!我现在只想做好土质研究,你回去吧!”

    卫邪离开之后,刘莲摸出了口袋中的竹笛,整个人都沉寂了。许久之后,竹笛受力不住发生碎裂,她也浑然不知。

    情入骨髓深处,个中滋味又有谁人知晓?刘莲没有眼泪,竹笛的碎片割破了她的手指,与鲜血混在了一起。

    刘莲忘情,从此不再过问红尘往事。一心只为土质研究,倒是做出了一番贡献。

    禹村,兴汉山庄。

    郭嘉拿着夷陵之战的相关情报找到了刘正,一见面就语无伦次的说:“庄主,夷陵之战出结果了!”

    刘正问:“沙摩柯怎么样了?”

    郭嘉无言以对,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沙摩柯酒困愁肠,最终死于非命。五溪部好不容易燃起的归汉之心,居然被刘备给弄坏了。

    郭嘉问:“庄主,你说那刘备是不是败家子?据南阳则南阳丢,得武陵又武陵失!”

    刘正说:“蜀帝刘备创业,连番鸠占鹊巢!子卖爷田不心疼。好不容易得了天府之国。这下好了,夷陵之战一打,马上就坐吃山空。”

    郭嘉觉得刘焉父子三十年积累的财富,怎么着也不至于一战致贫吧!刘正指出了其中的关键,刘焉父子治益州,三十年间小仗无数,大仗几无。益州府库充盈,民众富足安康。

    然而夷陵之战,五溪部因沙摩柯之死弃蜀归南中,直接让蜀中的前期投资泡了汤。再有张苞所部两万人全军覆没。以益州一地的财富抚恤两万蜀军将士的家小,成都财富八成打了水漂。

    简雍为了搜刮民间财富,搞出了劣币值百五铢钱。刘备入蜀数年之间,益州上下陷入了赤贫状态。面对高额抚恤金的压力,益州千万百姓不堪重负。

    从来都没有人想过,刘备把大量的益州财富投入汉中前线之后,夷陵之战就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第717章 世家定数

    郭嘉没有想到,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的故事居然会发生在一个国家层次的势力之中。怪不得梅园每一次出击都要讲究投入与产出,坚决不打赔本的仗。

    刘正的话让郭嘉看到了益州疲弊的近况。刘焉父子攒了三十年的钱粮,居然还不够刘备打一场夷陵之战的用度。两万蜀军将士毁于一场大火,那高昂的抚恤金直接导致了蜀国的财政赤字。

    郭嘉忍不住回想刘备所打过的仗,不由自主的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逢战必赔。参与诸侯讨董赔光了公孙瓒的援助;与曹操争夺南阳又赔光了多年的积蓄;与曹丕鏖战阳平关,汉中财富挥霍一空;东征伐吴的夷陵之战,益州财富消耗十之八九。

    世人皆知刘璋为守户之犬,谁又想过刘备数番子卖爷田。刘备的连番创业,只不过是把别人兜里的钱花光而已。至于蓄积财富的能力更是不见半分。

    刘正暗想,刘备飘泊多年,一直都是花别人的钱,花光了就再找下家。诸葛亮则不一样,赚一分花一分,甚至还略有节余。

    只不过诸葛亮赚钱的速度根本就比不上刘备花钱的速度。兵不血刃的拿下益州,就没有办法拿益州世家开刀。想要论功行赏,就只能开启益州府库。如此这般只出不进的消耗,一次败战就捉襟见肘了。

    郭嘉这才明白,为什么刘正会坚持强调兴汉军不打赔钱的仗。地盘并不是越大越好,一旦入不敷出的情况出现,就会导致世家离心离德。有得赚才是硬道理!

    从刘备捉襟见肘的小气仗,郭嘉忍不住的对即将召开的禹村会议充满了忧虑。兴汉国每年诞生的财富自有定数,分的人多了,大家都吃不饱。

    刘正问:“奉孝,新一届的禹村会议筹备得怎么样了?”

    郭嘉回答说:“奉先负责安保,子龙负责接待,子敬统筹规划,文和专门梳理各方的诉求。”

    刘正说:“大家会先谈着,谈不拢再打。梅园必须要做好打的准备和规划,以免措手不及。这件事情交给你来负责。”

    郭嘉说:“庄主放心!兴汉山庄如今拥有十八神将,足以威慑四方大姓!”

    刘正不再说话了。兴汉山庄的建立,不仅让梅园获得了底蕴,还让赵云等人彻底的摆脱了世俗权力的束缚。如今轻装上阵应对更高层次的危机,让世俗之争变得有序和规范化。

    正在这个时候,赵云领着轩辕老祖走了进来。郭嘉趁机告辞离开了会客室。赵云主动退出到门外值守。

    一番寒暄之后,轩辕老祖问刘正:“庄主可知为什么华夏只有隐族九姓?”

    刘正回答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轩辕老祖摇了摇头,直接向刘正讲述了华夏的至高机密。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人遁其一。纵观五湖四海,华夏传承九州,可供养九大超级世家。其他地域国度,共分四十一大超级世家的名额。

    所谓的人遁其一,就是作为传承核心的华夏,每逢特定的周期都会诞生一个超级世家。这就是周期性的改朝换代。一个普通家族想要转化为超级世家,需要积累的财富那是一个天文数字。

    四方大姓坚持往外走,就是想要替华夏第十大姓谋取足够多的财富和力量。然而九州自古有定数,华夏只能供养九大超级世家,再多半个也不行。

    按照轩辕老祖的说法,华夏这一锅粥,只够九个人吃。然而人遁其一的存在,意味着华夏注定会诞生第十个人。把九个人的粥分给十个人吃,虽然说大家都饿不死,但是全都吃不饱。

    摆在眼前的只有两条路:

    一是让新生的那个人取代原有九个人之中的一个,只要保持九个人不变,大家都可以吃饱。

    二是大家暂时的省吃俭用,支持十个人之中的某个人走出去,跟另外的四十个人抢食。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增加华夏同盟的数量,还可以扩大华夏的影响力,增加华夏的国运。

    梅园横空出世,华夏大地人杰层出不穷。面对不断崛起的将星,隐族九姓也感觉到压力山大。要知道一个将星代表着一个新崛起的世家。生活在这样一个群星灿烂的时代,既是幸运,又是不幸。

    轩辕老祖问道:“刘庄主,汉承秦统,走的是以新替旧的路。祖龙所代表的超级世家崩溃之后,固本五姓横空出世。其中李、吕二家分食祖龙,周、霍、公孙占得原六国的份额。”

    刘正说:“梅园崛起,志在兴汉大业!华夏人杰每一个都很珍贵。既然华夏供养不起,那就让优秀的人走出去。”

    刘正明白,梅园养不起所有的人才。与其留下来屈才,不如让优秀的人走出去,从别人嘴里抢食。兴汉山庄存在的意义,就是让那些走出去的人感念华夏的好。

    轩辕老祖的话很残酷,对于应运而生的华夏第十家族,除了走出去之外,再无别的出路。隐族九姓根深蒂固,新崛起的家族想要取某个家族而代之,就会受到九姓的联合打击。

    当年董家的崛起,压李伏吕欺霍,与周家和公孙家为善。然而诸侯讨董,李隐吕叛霍主战,周家沉默,公孙家却翻脸不认人。最终董家昙花一现。

    曹魏联合中原世家,一起斗李战吕。最后李家归附兴汉国,霍家远走乌德城。如今看来,曹家想要取九姓之一而代之的道路彻底的中断了。

    刘正开创梅园基业,兴汉军崛起势不可挡。虽然有四方大姓鼎力支持,但是想要成为九姓之一,也是任重而道远。轩辕老祖坦言:隐族九姓作为制定规则的人,梅园想要成为第十姓,根本就没有机会。

    如今华夏四国并存,隐族九姓才没有全力对抗,反而有所支持。一旦梅园有心取而代之隐族九姓中的一家,就会引起隐族九姓的殊死一搏。

    轩辕老祖问:“刘庄主,以梅园当前的实力,有把握对抗隐族九姓的联合吗?”

    刘正说:“同时对上一家必胜,对上两家可保不败。对上三家亦可一战,对上四家也有很大的机会逃出生天。一旦超过五家,那就必死无疑。”

    轩辕老祖笑了。隐族九姓主导华夏命运,一心只做两件事:

    其一是维持华夏供养超级世家的基本格局。作为规则的制定者,排斥新人就是为了维护阶层特权。刑不上大夫,底蕴是超级世家掌握话语权的关键。隐族九姓可不想弄一个新人进入打破平衡。

    其二是引导新人走出去。华夏九姓是一盘小棋,五湖四海就是一盘大棋。隐族九姓固守华夏基本盘不可轻动,新诞生的第十姓就是打破桎梏的关键力量。

    轩辕老祖告诉刘正,华夏乱世牵引天下局势。如今北海方面的华夏实力已经达到了巅峰,吕、霍两家完全可以调往西海。

    想当初匈奴鲜卑等族崛起,华夏隐族中的六姓都投入到了前线对峙。西门家顶在最西端,公孙家屹立在山海关一线多年。李家北地镇羌人,吕家五原抗匈奴,霍家封狼慑鲜卑,公孙家辽东克乌桓。轩辕家坐镇狼居胥山,让北境局势不至于恶化。

    现如今兴汉军崛起,荡乌桓公孙家南迁带方;平鲜卑霍家入乌德戍边;逐匈奴李家迁晋阳;镇羌人西门得强援。袁、曹两家的主力远赴西域,标志着华夏第十姓的崛起不再走挑衅固有隐族势力的老路。

    轩辕老祖说:“华夏既定,供养有限!窝里横不算真本事,走出去抢别人碗里的食才是真英雄!”

    刘正说:“兴汉之道,在于固本培元!本在华夏,元在四邻!”

    两人相视而笑,共谋出路!

第718章 禹村会议

    隐族九姓齐聚禹村,共同探讨华夏第十姓的出路问题。刘正以“华夏供养有限,走出去才是硬道理”为核心主持了会议。

    会上,公孙老祖提出攻占夫余遥望东海的畅想。刘正以夫余隶属华夏基本盘,公孙家已经转移带方之南,不宜北返。梅园会搞定东北的一切,建立大东海海防线。

    公孙家需要在东方家的支持下渡海下扶桑,争取教化倭国,使其不为华夏之害。华夏无力供养第十家族,需要更多的家族向外拓展。要不然的话,想要突破桎梏就只能窝里横搞内斗了。

    南宫老祖也提出了一个关于乌林周家的议题。虽然说楚国灭亡之后,周家识时务者为俊杰的归附了吴国。只是南宫家与周家的关系破裂难以修复,挤在一起只会不断的大搞摩擦。为了华夏的稳定,建议周家远走日南。

    轩辕老祖仔细的阅读了南宫老祖提供的材料。心中就有了计较,隐族九姓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瓶颈期。想要突破桎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周期,摆在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挤占属于其他同等级别家族的资源份额。

    南宫家要发展,周家也要不断的进步。然而江南地盘有限,即便是全力开发,也赶不上两大家族日益壮大的需求。试想两大家族建立之初,人不过数百,所需资源尚在地方的那受能力范围之内。如今两大家族枝繁叶茂,抛却支脉不计,仅仅是主脉就突破了一万人口。再算上附属世家,两家就占据了江南人口的两成。

    南宫家以武立世,消耗了五成以上的地方资源。如今再要发展壮大,周家不走,江南百姓就不堪重负了。假如江南是一块蛋糕,南宫家随着人口的增加,需要更大的份额,别人就只能少吃。

    如今禹村会议讨论隐族九姓的出路问题。倘若按照以往的传统,就需要发动一场战争来减少各家的人口数量。特别是附属家族的人口总量,必须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

    谁也不想走反复洗牌的老路。想当年西楚霸王咸阳分封,天下之所以难以安定,那是因为世家洗牌并未彻底。直到后来楚汉之争,异姓王的覆灭,世家的人口才得到了有效的抑制。

    可惜才过两百年,世家人口的增长速度就超过了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幅度。新一轮乱世周期提前到来的严重后果,就是战争与杀戮的集中体现。

    自从汉光武帝洛阳定鼎以来,外戚和宦官轮流上位,帝权与相权之间的博弈,让世家力量的发展速度减缓。同时北境频繁征战,大量汉家儿郎埋骨草原。不是大家不想赢,而是赢了之后的结局更凄惨。

    四方大姓经过长时间的摸索,终于找到了周室八百年天下,汉家不过四百年的真正原因。周室分封诸侯,令强者戍边开疆拓土。汉家同姓为王,争夺中原大地打得不可开交。

    轩辕老祖知道,自从梅园幽州创业以来,一直坚持走出去的基本原则。一方面支持四方大姓把华夏这块蛋糕做大;另一方面支持有实力的世家走出华夏,到别的地方寻求发展。

    第一个被迫走出华夏的世家是千年传承的管家。当年青州大乱,未尝不是管家的存在消耗了太多的资源,到最后地方无力供养。这才引发了大量的征战洗牌。直到管家离开之后,青州地方才重新恢复了活力。

    后来幽州的洗牌,公孙家远走带方之南,这才有了梅园崛起的契机。用新的制度取代旧的制度,以往的做法是消灭原有的规则制定者们。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隐族九姓在历史的沉浮之中发展壮大,想要以新代旧根本就没有可能。即便是侥幸成功,也会令华夏的传承势力元气大伤。

    梅园秉承兴汉使命,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在于最大限度的保全华夏的每一分力量。想要把所有世家都留在华夏不太现实。毕竟世家力量庞大,规模也不小,继续野蛮生长的严重后果,就是华夏百姓受到难以忍受的盘剥。

    假如一块足以供养一千人的土地,乱世结束之初只有两百人,其中世家及其附属力量五十人。世家与平民共同瓜分一千人的资源,大家都可以吃饱吃好。

    然而随着天下太平,世家与平民休养生息。一段时间之后,原本供养一千人的土地,如今有两千人甚至是更多生存在那里。其中世家五百人,平民超过一千五百人。世家抱团取暖,五百人的份额不会缩水。平民就不一样了,一千五百人瓜分五百人的资源份额。

    平民为了生存,就会选择依附世家。这样就会造成世家的内部分裂与洗牌,至少要让人口规模回到可以承受的一千范围之内。好在隐族九姓不断摸索,总算是找到了一条抑制人口规模的计策,那就是战争。

    对外战争,让优秀的人才边境喋血;对内战争,让普通百姓流血流泪。内交外困只为减少华夏的资源压力。如今东境的问题基本上已经解决了。北境的问题也随着霍家进驻乌德城得到了改善。

    华夏的地盘更大了,轩辕家也抵达了真正的北海。霍家由乌德城向西,如今由梅园供养的隐族九姓只有晋阳李家和五原吕家。

    然而江南的吴帝孙权可就惨不忍睹了。区区半个江南,居然要供养南宫家和周家。大家试想一下,梅园拥有一亿五千万百姓,只需要供养李家和吕家,幸福指数肯定是最高了。东吴百姓不过千万,却要承担供养南宫家和周家的重担,幸福指数低得可怜。

    江南百姓的负担太重了。轩辕老祖的话引起了刘正等人的共鸣。对于南宫老祖的提议,大家一致认定周家必须要走出华夏。世家守护华夏的同时,也会受到华夏百姓的供养。为了减轻华夏百姓的负担,走出去是唯一的选择。

    周家老祖说:“诸位,南海水域辽阔,象郡之南多是原始森林。周家的人不怕死,只求死得其所!”

    南宫老祖当即表态,愿意向用家提供南海开拓经验。东方老祖也承诺向周家提供铁甲舰蒸汽机船技术。

    轩辕老祖也表示为周家装备一支水陆两栖作战部队,人数不低于一万。西门老祖没有说话,毕竟西境压力山大。为了表达对周家走出华夏的支持,西门老祖承诺放弃周家无偿供给西境的那部分资源。

    刘正刚要开口,郭嘉拿着一封情报走进了会议室。看完手中的情报之后,刘正代表梅园承诺:卫生部向周家有偿提供张仲景神医的江南治疫技术,同时派遣医疗队随行调研,争取早日攻克日南郡原始森林的各种医学难题。

    南宫老祖说:“江南是华夏的腹地,世界那么大,隐族九姓不应该吸华夏百姓的血。这次周家走出华夏,是隐族九姓传承理念改革的第一步。”

    公孙老祖没有说话,周家是开会讨论送出华夏发展。公孙家可是战败之后被赶到了华夏的一角。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待遇。

    周家老祖无话可说了,禹村会议的决定,肯定是把梅园当成华夏正统来考量。周家一旦走出华夏,吴帝孙权就彻底的失去了靠山,华夏四国,很快就会变成三国了。

第719章 孙策搅局

    禹村会议决定全力开拓南海,周家走出华夏的决议更是板上钉钉了。当消息传到潜修的孙策的耳中的时候,他很快就察觉到了其中的危险。准确的说是吴国危险了。

    孙策心里清楚,周家想要走出华夏,周瑜肯定是先锋主力。这相当于断了吴帝孙权的一条手臂。禹村会议的决定,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吴国的切身利益。

    孙策闯到正在开会的各方代表所在的会议室,直接了当的对刘正说:“庄主,我不服!”

    周家老祖无力抗辩,幽幽的对孙策说:“伯符,算了!”

    南宫老祖问:“孙伯符,周家走出去,对华夏有利,你想闹哪样?”

    孙策理直气壮的说:“我不会阻止周家的动向,可我需要在座诸位的一个承诺。”

    轩辕老祖说:“华夏必须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任何企图分裂华夏的行为,都会受到隐族九姓不遗余力的打击。”

    刘正说:“伯符,我可以给你一个承诺!”

    刘正承诺:即便是一统天下是大势所趋,吴国也会成为最后一个被消灭的割据势力。也就是说梅园会选择先东,再北,次西,最后定南的大一统策略。

    孙策得到了刘正最后灭吴的承诺,也就不再闹了。毕竟华夏一统是所有人杰的梦想,谁敢阻挠注定会灰飞烟灭。

    孙策离开之后,众人继续讨论禹村会议的最后一个议题:关于全力拓展西境的决议。袁家携晋国主力进驻西域;曹操也带着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四将进入高原与曹昂合兵一处,全力向西向南拓展势力。

    西门老祖得了强援,自然就有底气在西域大展宏图。只不过想要与贵霜展开国战级别的对抗,实力略显不足。

    如今华夏人杰地灵,是时候巩固西域了。西门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为了增加胜率,西门老祖只得厚着脸皮向与会代表求助。

    刘正说:“巩固西域,是华夏下一阶段的攻略重点。梅园决议:霍家从乌德城出发,攻略坚昆;吕家重回雁门关,镇帅马超准备进驻玉门关,成为攻略西域的后备力量。”

    西门老祖满载而归,吕家和霍家由北向西,让梅园攻城略地的重心逐渐西移。至于华夏内部,刘正并没有安排兵力打大仗的打算。

    禹村会议结束之后,兴汉山庄第一次分遣超神将领坐镇关键节点以应对敌人的斩首行动。吕布前往雁门关,算是衣锦还乡。

    甘宁前往如皋,暗中守护海军基地的安全。太史慈前往樊城,加强南阳前线的守备力量。郭嘉和贾诩留守兴汉山庄,主持大学城的正常教学活动。

    至于左慈,前往蓬莱仙岛,巩固华夏内海海防。刘正和赵云前往木栅城,解决夫余归汉的问题。长白镇帅洪安集结兵力,随时准备向北拓土开疆。

    木栅城西的山峰上,赵云踩着咯吱作响的冰柱,忍不住的打了一个寒颤。看着不远处依旧处于原始状态的夫余王城,他疑惑不解的问道:“庄主,一片不毛之地,要来有何用处?”

    刘正说:“子龙,你可别小瞧了这片不毛之地。这里的地下全是宝贝,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那也是代代有人杰。”

    赵云问:“庄主,咱们打算怎么弄,直接灭了木栅城吗?”

    刘正说:“我们只解决夫余的顶尖武力,至于普通人之间的厮杀,交给洪安那小子就好了。”

    赵云得令,忙散发出了超神武将的气势。木栅城中的尉仇台和简位居感觉到了高手的气势,忙走出城池与刘正二人对峙。

    尉仇台望着刘正,一字一句的问道:“刘庄主也对不毛之地感兴趣吗?”

    刘正说:“这里属于华夏,而梅园是华夏的正统!”

    简位居大怒说:“简直就是强词夺理,刘庄主好大的口气。夫余虽小,也有骨气。想要木栅城,我手中的狼牙棒不答应。”

    赵云闻言,抖动龙胆亮银枪邀战简位居。尉仇台忙上前一步,与赵云在冰天雪地之中对战。龙胆亮银枪行云流水,搅动冰风雪雨。四周冰柱碎裂,砸倒松木无树。

    尉仇台削冰而立,口中吐出的白气化作冰片融入了天地之间。似乎每呼吸一次,身上的气势就弱了三分。

    赵云倒拽龙胆亮银枪,沉声说道:“你!不是我的对手,为何还要继续打下去,平白无故的误了身家性命?”

    尉仇台咧着嘴,露出了一口血牙,无比萧瑟的回答说:“夫余人的荣耀让我不得不战!为了彼此的使命,来吧!”

    赵云动了,使出了成名绝技七探蛇盘枪。两人错身而过的时候,他对尉仇台说:“你还有三息的时间,赶快交代后事吧!”

    尉仇台没有怀疑,忙唤过简位居交代夫余人的出路——离开华夏,一路向北,再向东!世界地图,夫余荣光!

    简位居正要说话,却发现尉仇台的身上亮出了类似于北斗七星形状的红色圆点。圆点的面积迅速的扩大,把雪白的兽皮染成了红色。

    三息时间刚过,尉仇台就没有了呼吸。被仇恨刺激的简位居,抓起地上的狼牙棒就砸向了背对着他的赵云。

    龙胆亮银枪弹出,击飞了简位居的狼牙棒。反复多次,赵云依旧不为所动。伤而不杀,就是对敌人最好的惩罚。顺者昌,逆者亡,没有足够的实力,就不要螳臂当车。

    赵云不忍心下手,刘正可不想任凭简位居胡闹。梨花枪搅起一片冰雨,洒落在那张充满了仇恨的脸上。刘正说:“夫余国的覆灭已成定局,从今以后,这里的地是华夏的一部分;这里的人也只有唯一的称呼——华夏人。你不要再闹了,否则杀无赦!”

    简位居被冰雨一浇,整个人都清醒了。也顾不上捡狼牙棒,赤手空拳就逃离了交战的冰峰。赵云舞动龙胆亮银枪,不冰峰内部掏出了一个人形的洞,把尉仇台安置在洞中,随后以冰碑封葬。

    刘正甩动梨花枪,在冰峰上刻下了一行字:夫余王尉仇台之墓!

    赵云也没有闲着,龙胆亮银枪游走在冰峰之上,很快就留下了一段文章:

    华夏一统,大势所趋;诛尉仇台者,非为私仇,实乃国事!夫余国灭,地归华夏,民入汉籍;文明之光,与世长存!幸福生活,指日可待!

    刘正见赵云所书,心中也是感慨万分,忙提枪续书:

    今朝故事,起兴汉之师灭弹丸小国,此为警钟长鸣!华夏当努力奋斗,切不可固步自封以蹈覆辙。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凡我志士,皆应共勉!

    刘正刻完最后一笔,收起梨花枪与赵云并肩立于冰峰之上。面向葬身其中的尉仇台,默默的躹了三个躬。

    赵云的神色很不好,有些意兴阑珊的问:“今日浅葬尉仇台,他日归墟谁来葬?”

    刘正说:“子龙何必伤感。圣人云: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更何况儿孙自有儿孙福,吾辈精神不灭,华夏传承不绝!”

    赵云自从成为超神之上的武将之后,还从来都没有斩杀同级别的人。尉仇台是第一个,当然会引起一番感悟。

    刘正对于赵云的感慨和纠结等闲视之。自古以来华夏的一统,都会承载着无数的痛苦和磨难。圣人之语: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吾辈无能靠苍天,只有努力酬刚强。

    尉仇台护不住夫余国的悲剧,绝对不能在梅园的未来重演。兴汉山庄的存在,不仅要守护华夏,还要确保梅园的正统地位。

    木栅城传出的喊杀之声,惊醒了陷入感慨的刘正。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635/ 第一时间欣赏兴汉使命最新章节! 作者:开先洞人所写的《兴汉使命》为转载作品,兴汉使命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兴汉使命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兴汉使命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兴汉使命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兴汉使命介绍:
科技进步,基因研究进入高速发展阶段,MK基因研究基地在比对唐代古尸与汉代古尸基因时发现:唐代古尸的基因发生了变异。为了探寻基因变异的真正原因,助理研究员刘正乘坐兴汉1号穿越时空,前往汉代。由于电磁风暴的突然爆发,时空机发生故障,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且看刘正在群英荟萃的架空三国里收赵云,战吕布,劝贾诩,得郭嘉。勇斗豪强世家,开启兴汉使命!
为华夏打下一座铁桶江山,让汉字大旗成为永恒。兴汉使命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兴汉使命,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兴汉使命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