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兴汉使命TXT下载兴汉使命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兴汉使命全文阅读

作者:开先洞人     兴汉使命txt下载     兴汉使命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720章 将星公约

    赵云受到木栅城杀气的牵引,立即警醒护在了刘正的身前。

    洪安集结主力攻进了夫余王都之中,却遭遇了夫余大将麻余的誓死抵抗。进入木栅城的长白镇帅军将士一度陷入了危局。

    赵云有心协助洪安破城,被刘正拦住了。

    刘正说:“子龙,咱们已经解决了木栅城的守护核心,剩下的事情必须得由长白镇帅军完成。绝对不能大包大揽的越俎代庖。”

    赵云不知刘正的用意,以为可用绝对的武力解决夫余国最顽强的抵抗力量,从而减少攻城部队的损失。然而木栅城的进攻并不顺利,麻余的反击一度压制了长白镇帅军的前锋。

    惨烈的搏杀,令长白镇帅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赵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忧心忡忡的对刘正说:“庄主,咱们这样袖手旁观,下面的将士就得流血牺牲。”

    刘正说:“子龙,人力终有穷尽时!咱们可以解决夫余国的顶尖力量,却没有办法包治百病的解决所有问题。”

    刘正不肯替洪安解决木栅城的进攻颓势。倒不是故意看着长白镇帅军将士流血牺牲,而是为了接下来治理林州做准备。兴汉军的战争模式已经发生了改变,以前是底层将士一力承担所有的战争风险,如今有了兴汉山庄的顶尖力量保驾护航。

    刘正的想法很简单,夫余国已经失去了顶尖守护力量,长白镇帅军已经有了一定的安全保障。最少可以确保攻城的大军不至于一触即溃。

    兴汉山庄的存在,只是替洪安解决最大的困难。然而攻打夫余国的战争不能流于形式,长白镇帅军该承受的损失,不能由他人替代。这是新形势下的战争原则问题。

    赵云问刘正:“庄主,简位居战力犹存,倘若他不顾身份参与木栅城的战斗,咱们应该怎么办?”

    刘正回答说:“将星公约的订立与存在,就是为了在某种程度上限制超神武将介入世俗战争,从而减少平民百姓的伤亡。”

    赵云当然知道,武将进入超神之上以后,会发生质的变化。关隘和雄城无法阻止,一旦介入普通的战争,随手一击都会摧毁一座城池的建筑,方圆十里寸草不生。

    兴汉山庄订立将星公约,就是为了深化改革,尽力把“兵对兵,将对将”的核心思想发扬光大。这样一来,就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不对称的战斗,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将星公约的核心内容,就是禁止超神之上的武将对超神武将之下的敌方守城力量动手。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超神武将就会自主的养成习惯,不主动针对神将以下的人。这样一来,战争的对等原则就会逐步的建立完善。

    一旦将星公约普及,交战双方的将士就会自由的养成不对平民动手的习惯。从而减少战争给平民百姓造成的重大伤亡。

    赵云知道,将星公约的存在对梅园最为有利。一旦各方自觉遵照执行,就会最大限度的保障兴汉军中的神将的晋升之路。倘若敌对力量针对神将发起斩首行动,后果不堪设想。

    再多的神将,也经受不起超神武将的摧残。更不用说超神之上的存在,更是神将之流的噩梦。即便是城破国亡,也不允许超神之上的存在对超神之下的武将动手。

    赵云问:“庄主,咱们不对麻余动手,就能确保简位居不对洪安动手了吗?”

    刘正回答说:“不能!将星公约只是一种特殊的约束力量,而不是百分之百的安全保障。只不过一旦简位居撕毁将星公约,夫余国就得承受相应的代价。”

    刘正拥有足够的底气,一旦简位居主动破坏将星公约,兴汉山庄就可以采用绝对打击的手段征服夫余国。不对等的战争伤害,夫余国没有能力承担相应的后果。

    赵云懂,将星公约是约束各方势力超凡脱俗的力量。兴汉山庄拥有绝对的武力,却不能毫无节制的使用。毕竟夫余国也有超神之上的存在坐镇。一旦交战双方彻底的放弃了底线,就得由交战范围之内的普通百姓买单。

    报复性战争比起正常的攻城掠地来危害更大。这就需要一个相对合理的约束制度,从而实现对顶尖武力的制衡。

    距离刘正和赵云所在的冰峰百里,简位居也在关注木栅城的攻防战斗。眼看麻余节节败退,忍不住的就想介入其中。

    只是将星公约的相关内容让简位居犹豫了。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相对成熟的战争机制正在潜移默化的完善。

    从杀降不祥到优待俘虏,再到现如今的将星公约。是基于世人对战争伤害的恐惧,也是对平民生命的尊重。

    简位居也想打退长白镇帅军的进攻。然而破坏将星公约的后果十分严重,且不说梅园会展开报复性的屠城,兴汉山庄也会动手超级武力展开斩首行动。以夫余国的顶尖武力,根本就挡不住刘正等人的摧残。

    木栅城中,麻余与洪安相对而立。

    洪安弹着竹弓的弦,望着垂下了一条胳膊的麻余,神情严肃的说道:“你败了!投降不杀!”

    麻余恨恨的看了一眼朱氏族长一眼,冷笑着说:“夫余儿郎,只有战死的鬼,没有苟活的人。”

    洪安说:“寻死容易求活难!你可别忘了,二十万夫余百姓的身家性命,就在你的一念之间。”

    麻余沉默了。他可以一死了之的倒在战场上,可是夫余国能接受亡族灭种的命运吗?答案是否定的,他没有资格寻死。哪怕是苟延残喘,他也只能硬撑到底。

    梅园要的是木栅城,摆在麻余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归顺兴汉国,成为新成立的林州百姓;二是离开故土,寻找新的生存地盘。

    麻余正在左右为难的时候,简位居的指示降临了。一万夫余王族退出木栅城,远迁白令躲避兴汉军的全线进攻。

    赵云全程关注了木栅城的战斗过程。看着夫余国精锐力量义无反顾的离开,他忍不住的问刘正:“庄主,咱们就这样放过夫余王族精锐了吗?”

    刘正说:“将星公约的存在,注定了梅园不能赶尽杀绝!这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战斗模式。战争可以存在,却得遵守相应的战争规则。相对成熟的战争规则,就是对交战双方最有力的保护。”

    木栅城在麻余离开之后就结束了主要的战斗。在朱氏族长的带领之下,留在城中的夫余国百姓领了林州户籍,成了兴汉国的成员。

    赵云全程关注了户籍更换,在洪安主持实施梅园制定的土地政策的时候,才回到冰峰向刘正复命。

    刘正说:“子龙,咱们去看一眼真正的东海吧!只有见识了大自然的超凡力量,才会对世间的生命有所敬畏!”

    赵云点了点头,与刘正一起离开了木栅城,朝着东海的位置飞了过去。

第721章 乘风破浪

    东海之滨,珍宝岛上。刘正削冰刻字,写下了“华夏”二字。赵云凝聚真气,铸英雄树守护华夏。

    遥望东海,浪涛滚滚;冰风碎浪,潮起潮落!赵云见识了大海的力量,忍不住的舞动龙胆亮银枪邀战东海水族。

    群鲸活跃,一头百大巨鲸吞涛噬浪,与赵云凌波对峙。赵云使出七探蛇盘枪之中的瑶光舞袖。一道银白色的枪幕笼罩在巨鲸的头顶。

    巨鲸一个鲤鱼打挺,鲸尾搅动巨浪。水以至柔,透过赵云的枪幕却化至刚闪击全身。龙胆亮银枪高速旋转,天璇无垠之势随即展开。巨鲸的水箭攻势失败。

    赵云吃力不住,倒退了数百丈与巨鲸遥遥对将。怎料脚下浪头受到鲸吸的影响碎落,他立足不稳身子倾斜。龙胆亮银枪划出一个大圆圈,借助海浪的反弹之力重聚浪头以供立足。

    刘正见赵云吃亏,忙抖动梨花枪使出了覆海式。一道浪墙挡住了巨鲸前进的道路。水化梨花漫天飞舞,巨鲸闪避浪花朵朵。一击迫退群鲸,英雄终有用武之地。

    赵云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心有余悸的对刘正说:“庄主,东海凶险,可见一斑。如今东海之滨,百丈巨鲸就已经超越了超神之上的力量了。”

    刘正说:“子龙,你适合破阵厮杀。正面鏖战,除了奉先和义贞,别人就不要奢望了。”

    刘正知道赵云的七进七出适合破阵之战。面对群鲸环绕,赵云想要杀透鲸阵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然而正面击斩,那就有些捉襟见肘的了。

    赵云的实力不凡,在破阵方面又有得天独厚的天赋。只是龙胆亮银枪的锐气,适合破坏敌方阵形,从而给正面对抗制造各个击破的契机。

    赵云说:“庄主,看来咱俩得并肩作战了。我的武技只适合做一骑绝尘的先锋,无论如何也充当不了中流砥柱。”

    刘正说:“子龙,你应该跟典义贞学习磐石绝技。你重攻不重守,一味的追求速度取胜。如今面对东海群鲸,当陆地飞鹰遇到了海上霸王之后,一直引以为傲的速度变成了鸡肋,十成战斗力就发挥不到三成。水上交战,兴霸可以完虐你。”

    赵云无言以对。陆上有夜照玉狮子作为臂助,拥有速度优势的七探蛇盘枪,是破阵的不二人选。然而一骑绝尘的战斗模式,会让他的战斗力大打折扣。简而言之,他是一个最适合冲锋陷阵的悍将,在防守方面一塌糊涂。

    刘正仔细的审视了赵云的战斗习惯,发现大名鼎鼎的常山赵子龙真的不会保护人。冲锋陷阵是一把好手,保护重要人物的方面就有些差强人意了。

    就拿眼前的对战来说,一发现群鲸,赵云就兴致勃勃的冲上去邀斗。他已经忘记了肩负着保护刘正的重任。

    当然了,以刘正的实力,根本就不需要赵云的贴身保护。可是秉性难移,一旦让赵云成为保镖,那就相当于把需要保护的对象拱手让人。

    要是群鲸有高人坐镇,以巨鲸牵制赵云,再令群鲸围攻刘正。这样一来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想必大家都很清楚。一个猛打猛冲的悍将只适合冲锋陷阵的粗活。至于保护人的细活,是真心的不合适。

    刘正一面与群鲸战斗,一面琢磨关于赵云的定位。同样身陷危局的时候,带着赵云那就只能死战到底了。看来典韦才是最佳保镖,哪怕是必死之局,也会弄到那一线生机。

    赵云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他渐渐的向刘正靠拢。东海之上波涛汹涌,群鲸大阵摇摇欲坠。梨花枪寒光闪闪连绵不绝,迫使群鲸难有寸进。龙胆亮银枪白光一片乘风破浪直击巨鲸,那强大的穿透力刺破了鲸表的皮肤。

    刘正让赵云入群鲸阵,不给群鲸持续供力的机会。梨花枪全面覆盖,打得巨鲸节节败退。巨鲸不是对手,眼中露出了告饶的神情。

    赵云大破群鲸阵,击毁关键节点无数。群鲸大乱之后,再也无法形成合力给巨鲸输力。刘正趁机掌握了大战群鲸的主导权。

    刘正深知东海水族实力强悍,仅仅是群鲸就让兴汉山庄的顶尖力量应接不暇。倘若东海水族制霸海域与梅园分庭抗礼,就会牵制兴汉山庄的大量有生力量。

    赵云的冲锋陷阵,面对东海水族那叫英雄无用武之地。刚不可持久的悲剧令其实力大打折扣。好在刘正的武力具有强悍的包容性,这才勉强的维持了均衡局势。

    一直以来都是兴汉军主动攻城掠地,赵云的先锋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然而兴汉山庄成立之后的宗旨在于守护华夏。像赵云,郭嘉,吕布,太史慈之类的武将,就处于了急需转型的瓶颈期了。

    反倒是鲁肃,贾诩和典韦如鱼得水。梅园发展至今,早就过了重攻轻守阶段。如今全面进入重守轻攻的历史时期,这就需要兴汉山庄的众人进行转型。刚不可持久,攻守兼备可以维持平衡。重守轻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刘正带着赵云远赴东海作战,就是想要引导麾下最信任的武将完成重守轻攻的转型。这是一种特殊层次的冒险。在面对尉仇台和简位居的时候,刘正就看出了赵云的短板——轻举妄动。到了东海之上,赵云的弱点就暴露无遗了。

    按理来说赵云应该把保护刘正的责任摆在首位,凡事要三思而后行。可是赵云一遇到群鲸,就忘记了保镖的责任。结果就是陷入了与巨鲸的僵持。至于后果嘛,就是让刘正不得不主动置身险境。

    东海战群鲸,局面还算可控。赵云的轻动倒也没有导致什么严重的后果。只不过他钟爱冲锋陷阵的行为,让刘正感觉到了一种淡淡的危机。一个合格的保镖,要随时做好替领导受伤的准备,而不是一遇事就冲动,把领导暴露在对手的面前。

    赵云的转型,刘正直接判定为不合格。这就相当于终结了他的战阵生命。毕竟兴汉山庄的人在未来的战场上要承担守护的责任,就凭赵云的性格就不适合坐镇一方。

    在将星公约没有问世的时候,赵云可以纵横沙场所向披靡。然而实力突破之后,受将星公约束缚的赵云就失去了冲锋陷阵的价值。想要继续活跃在战场之上,转型是唯一的出路。

    刘正给了赵云转型的机会,结果却很不理想。此刻与群鲸酣战,刘正也是百感交集。既对赵云的悍勇恋恋不舍,又对转型失败的赵云失望透顶。

    一想到要雪藏名震天下的常山赵子龙,刘正的心在滴血。可是事实证明,赵云担不起守护之责,强行任用只会害人害己。更何况兴汉山庄以守为本,赵云的冲锋陷阵没有发挥的余地。

    如今兴汉国雄师两百万,需要兴汉山庄冲锋陷阵的地方不多。作为梅园的底蕴,守护才是硬道理。重守轻攻是接下来的核心。赵云的出路在哪里,刘正的心里没有底。

    兴汉山庄不需要冲锋陷阵的人了,这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哀。让赵云转型,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第722章 角色转变

    巨鲸通灵,知道无法战胜刘正就露出了求饶的模样。刘正也知道斩杀巨鲸容易,可是沾上了东海水族的性命,那就是不死不休了。

    也许普通的水族不至于让东海掌控之族大动干戈。可是巨鲸的损失肯定会让东海水族动怒。人与自然的和谐得建立在和睦相处的基础上才不至于一夕之间完全崩塌。

    兴汉国的发展,也不能永远处于主动进攻的态势。自古以来的华夏虽大,好战必亡,忘战必危。讲的就是势力建立之初,主动出击是维持势力发展壮大的根本要素。然而世间诸事讲究一个限度,过犹不及的道理就是要告诫上位之人——当势力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守比攻重要。

    刘正和赵云东海斗群鲸,这就意味着华夏进入了巩固海防的全新阶段。新形势下的战争,当由开疆拓土向守护百姓方面进行转变。战争就像做生意,国土面积并不是越大越好。有一句话叫做鞭长莫及。

    兴汉国的发展壮大,也得有一定的限制。国土面积的增加,与日俱增的就是人口压力。以兴汉国当前的能力,供养两亿人口就是极限了。当人口超过两亿,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就会随之而来。

    倘若梅园没有办法增加生存人口的上限,饿死人就会成为常态。国人为了生存而拼命,揭竿而起就是无法避免的事情了。

    巨鲸负伤而走,东海之滨就出现了一片安全水域。刘正并没有痛下杀手。对于强大的东海水族,杀并不能解决问题。震慑才是谋求平衡的唯一途径。

    回到禹村之后,刘正召集郭嘉和贾诩讨论如何化解人口压力的问题。郭嘉说:“庄主,自古以来缓解人口压力都是依靠战争来实现的。”

    贾诩则说:“庄主,自古逢战必屠城。先秦杀神白起,长平坑降达到了最巅峰,让华夏人口压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缓解。”

    刘正看着手中的情报,终于想通了一件事情——人口压力的问题不解决,战争就会一直存在。近年来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受到波及的人口越来越多。归根结底就是梅园的医疗卫生技术的提升,让人口增长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然而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幅度,并不足以完全消化新增的人口。这就是太平盛世的安全危机。人口增加的速度越快,王朝的寿命越短。用最新流行的话语来说,老龄化的压力才是致使王朝运转不畅的罪魁祸首。

    赵云问:“庄主,既然人口增长超速是梅园的生死大敌,为什么不用技术手段限制人口增长的规模?”

    贾诩反驳了赵云的意见。用技术手段控制人口增长的规模。相当了剥夺了一部分本该存在的新增人口。比如梅园奠基之初,每对夫妇养育的子女数量在三个以上。

    如今三十年过去了,子女供养老人的压力不会太大。由于每家都有三个以上的成年子女,也就不存在需要女婿赡养老丈人和丈母娘的问题。

    倘若现在人为后限制人口增长规模,后果就是三十年后子女赡养老人的压力呈几何倍数递增。当子女无力承担赡养义务的时候,新的矛盾就产生了。

    郭嘉说:“庄主,不限制人口规模当下就会有大麻烦。限制人口规模三十年后的危机就会全面爆发。这是左右为难的选择题呀!”

    刘正犹豫了,人为的制造独生子女家庭。当两个家庭的独生子女组成新的家庭。那么一对夫妇就得赡养四个老人,还有可能随着长生技术的进步增加养老压力。到了那个时候,两个人的劳动产出供养六个人的生存所需,不敢生就会成为常态。不管梅园怎么鼓励生育,摆在独生子女面前的生存压力不能有效的解决,谁敢再养孩子呀?

    人口断代的后果会十分严重,倘若把老龄化的压力转嫁给梅园,那就相当于所有的劳作人口都要分担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压力。这就是导致高额的税赋,形成一种连锁反应。当不敢生成为一种常态,各种危机就会层出不穷。

    贾诩说:“庄主,战争的优胜劣汰就是遵循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通过战争减少人口,其实就是历史性的剔除老弱病残,从而达到人口比例优化的最终结果。”

    刘正沉默了。兴汉山庄面临的问题,是在于续命丹的成功问世,随之出现的长寿技术普及,将梅园的平均寿命提升到了五十岁。根据华佗的估计,部分人口的寿命将会突破一百五十岁的极限。至于兴汉山庄的成员,更是超过了两百岁。

    按照梅园的法律,产业工人的退休年龄直接与兴汉国百姓的平均年龄挂钩。这就意味着长生技术的进步让兴汉国的退休养老时间的延长。假设当前的平均养老年限为二十年,也许过不了多久就会是三十年,四十年,甚至是五十年。一旦出现有效劳动年限低于养老年限,全民血赚的后果就是养老体系的彻底崩溃。

    刘正不敢想象,当有一天处于平均年龄之上的人口超过了百分之五十,兴汉国又该如何维持各项产业的正常运转?然而人类追求长生的脚步又无法停止,普通百姓的平均寿命只会越来越长。

    郭嘉的建议是向外扩张,用战争挤压的模式淘汰人口。摆在梅园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通过战争的手段解决人口老龄化的资源需求。

    贾诩的手段就比较粗暴了,让梅园内部进行新陈代谢。简而言之就是引发内部矛盾,把脓包挤破,从而缓解人口压力。

    鲁肃执政多年,认为随着兴汉国实力的提升,战争成本会越来越大。内部新陈代谢又过于残忍,也不是最好的办法。唯一的出路就是增加产业工人的劳动年限,实行终身劳动制度。只要力所能及,就不能闲着。

    人都会有惰性,颐养天年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事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在尊老爱幼方面的决策会更加的理想化。就拿近阶段的兴汉国来说,孩子过了弱冠之年依旧在啃老。大部分过了退休年龄的老人也按部就班的进入了无业养老阶段。支撑整个梅园运转的人口就是而立之年到知天命寿数阶段的人口。

    鲁肃也知道,只有战争,才能让所有的人都闲不下来。可是战争伴随着的是整个时代的人的痛苦。既然不能通过技术手段抑制人口规模,那就通过技术手段替代人力资源。

    一方面适当延长劳作年限,这就需要解决人类惰性的问题。据刘正估计,相关律法的修订,会牵涉到梅园的信誉问题。延长劳作年限的办法很有可能会无疾而终。

    另一方面就是利用技术手段替代人力资源。把原本强加在退休工人身上的劳动时间用机械手段进行替代。在不增加正常劳动人口工作时间的基础上创造满足所有人需求的劳动价值。

    刘正想明白了,无论是战争,还是延长劳动年限,都无法解决人口压力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提升生产力水平,用机械替代人力资源来化解老龄化压力。

    只要产业布局不崩溃,就可以用技术手段解决资源需求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在不能增加土地面积的情况下,只能依靠提升亩产的办法来满足人口数量增长的额外资源需求。

第723章 微服私访

    刘正听取了鲁肃的意见,决定微服私访到南阳粮区进行调研。没有调查权就没有发言权,技术手段究竟能否替代人力资源,还需要时间和基层的实践验证。

    博望坡是刘正记忆最深刻的地方。他就把调研的地点选在了曾经讨伐南阳黄巾的驻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的不毛之地,如今变成了一处繁荣的小镇。

    刘正指着当年徐庶放火的位置对赵云说:“子龙,当初兴汉军初到南阳,差点儿就被一把火给烤了。幸亏奉孝看出了破绽,这才反烧韩忠的黄巾军,在南阳站稳了脚跟。”

    赵云随着刘正所指的方向,发现那里树着一块碑,上面写着:

    火烧博望坡旧址!

    石碑之后,就是当年奉命点火的讨逆校尉部将士。那名殒落在火海之中的伍长,手持火把的模样屹立在一群雕像的核心位置。

    雕像前的香炉之中,还有零星的火光闪烁。刘正到门口的香烛店买了一些纸钱,在雕像面前焚烧。那昔日战斗的场景,一幕幕的出现在眼前。

    刘正说:“弟兄们,讨逆校尉刘正,来给大家伙上香了。兴汉军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

    正在这个时候,一群少年学生在一名导游的引领下参观雕像。她声情并茂的讲述那位伍长的故事:

    当年黄巾军大起义,汉室天下风起云涌。兴汉军奉命出幽州,以讨逆校尉部的名义助各方恢复正常的秩序。幽州乐陵青壮乐成随军出战,到达南阳的时候,积功升任伍长,统率四名劲卒成了讨逆校尉部的尖刀。

    讨逆校尉部兵进博望坡,准备衔尾追击南阳黄巾韩忠部。

    敌将韩忠依了徐庶的计策,在博望坡设伏准备火烧讨逆校尉部的将士。要知道当年那一万余讨逆校尉部的将士,可是整个南山城的精锐力量。一旦损失惨重,南山城就失去了主宰黄巾风云的本钱。

    当年的讨逆校尉部十分脆弱,几乎南阳黄巾的一个喷嚏,都有可能吹散南山城的力量。好在当时的军司马郭嘉识破了徐庶的阴谋,这才让大军幸免于难。

    讨逆校尉部跨州作战,后勤保障全靠缴获。博望坡的地形易守难攻,千军驻守在那里,十万大军也无法通过。一旦迁延时日,就会坐吃山空。

    韩忠已经准备好了柴火,就等着讨逆校尉部的将士自投罗网了。面对博望坡的困境,军司马郭嘉提出了反烧的计划。

    博望坡的地势不利于进攻,军司马郭嘉需要一位壮士抵近放火。按照当时的情况,负责放火的人必死无疑。

    伍长乐成愿意主动出击,他只提出了一个要求——让乐陵的家人吃饱饭。军司马郭嘉红着眼睛承诺,一定不会辜负弟兄弟们的信任,亲自安排家人们的生计。

    博望坡的大火烧起来了,韩忠的伏兵大败。可是负责点火的伍长乐成却葬身在大火之中。军司马郭嘉遵守承诺,亲自派人到乐陵把烈士的家人接到了南山城。

    乐成的父母早就被黄巾军杀害了,只留下了一个五岁的弟弟乐功在屯垦团吃百家饭。后来南山军校正式成立之后,乐功进入了少年班进行学习。

    十年之后,乐功进入兴汉军中的屈申关英雄连,开启了为期三十年的军旅生涯。乐家满门忠烈,如今乐功更是南阳镇帅军中的实职校尉。

    赵云听了之后,忍不住的上前问道:“姑娘是乐家的什么人?”

    那名导游回答说:“爷爷,我叫乐瑶,雕像中的伍长,就是我大伯乐成。”

    乐瑶接着介绍,南阳镇帅军重回博望坡之后。镇帅陈到命令乐功在博望坡旧址建立博物馆,让英雄的故事广为流传。

    乐功为了避嫌不敢应命,更何况梅园没有亏待英雄的后人。建立群雕就会有自吹自擂的嫌疑。镇帅陈到直言:英雄的事迹不应该受到埋没,烈士的精神必须要后代继承并发扬光大。

    为了教育后人,乐功努力的收集了当年火烧博望坡的战斗经过,这才在战斗遗址上建起了雕像。这里是第一处雕像群,接下来还有战斗雕像群,俘虏雕像群,还有韩忠授首像,以及博望医院旧址。

    如今的火烧博望坡旧址已经变成了一处繁华的集市。每年都有很多人慕名而来,瞻仰英雄的事迹;传承英雄的精神。

    刘正望着燃烧的纸钱,自言自语的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样挺挺的,子龙,咱们走!”

    赵云忙起身跟乐瑶和孩子们道了别,这才转身跟随刘正离开。

    乐瑶看着赵云离开的背影,忍不住问孩子们:“小朋友们,你们认识刚才的老爷爷吗?”

    一干小朋友异口同声的回答说:“不认识!”

    乐瑶嘟囔着说:“我也不认识。不过要是那位老人家穿上银甲,拿上银枪,我就应该认识了。”

    一干小朋友露出了鄙视的眼神,哈哈大笑说:“银甲银甲,再配上一匹白马,那是常山赵子龙!”

    乐瑶一拍脑袋,神情沮丧的对小朋友们说:“对呀!他就是常山赵子龙。想不到我见到了传说中的赵爷爷,这可是我爹都没有的待遇!这回赚大发了。”

    众小朋友齐声说:“切!”

    乐瑶说:“真的,我没有骗你们。那位在雕像前祭拜的老爷爷唤了一声子龙。整个天下,除了赵爷爷,谁敢字子龙呀?”

    众小朋友说:“乐瑶姐姐,你又开始忽悠人了!赵爷爷身份尊贵,整个天下有谁敢唤他子龙?”

    乐瑶面红耳赤,也觉得无言以对。她实在是想不到,整个天下有哪个人敢直接唤常山赵子龙的字。好在她脑袋瓜子比较灵活,很快就想到了传说中的那个人。

    乐瑶说:“我明白了,那就是开创梅园基业的领路人,传说中的那位不肯接受太上皇封号的太上皇。”

    渐行渐远的刘正听了乐瑶的话之后,忍不住的扭过头对身边的赵云说:“子龙,想不到四十年之后,你我都成了传说。”

    赵云说:“庄主,咱们可以留下一个传说,也算是得天之幸。在这个乱世之中,有太多的人倒下了。活着,真好!”

    刘正点了点头,死去元知万事空!只有活下来的人,才有资格继续走下去。梅园发展至今,已经呈现出了疲态。特别是幽州承平之后澡诞生的下一代,渐渐的转变成了乱世的主角。传承精神也必须要跟上,才能确保梅园的先机。

    刘正很想重走当年的战斗之路缅怀过去,只是梅园的新型压力,让活着的人迫不及待的想要寻求新的出路。

    缓解人口压力刻不容缓,特别是粮食安全新标准的实施,必须要与生产力水平同步。刘正感觉自己任重而道远。

    赵云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的陪伴着刘正,踏着熟悉的土地,迈向了陌生的征途。

第724章 遗留问题

    刘正和赵云离开了博望坡集市走向了宛城。他俩迫不及待的想要见识一下南阳建设的最新成果。

    城池是地方发展的缩影,管中窥豹的原理,让刘正把调研的目标选定在了大型城市。更何况让善于守城的陈到坐镇宛城,刘正也想知道当初的安排是否合理?

    如今的梅园完全是公司化运作模式。各方镇帅相当于股东加分公司一把手。资源如何调配,就得看前线镇帅的文治武功了。

    刘正一直相信一个不成文的规则——要想知道一个城市的好坏,到平民窟走访一圈就什么都清楚了。平民窟百姓的生活态度,直接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幸福指数。

    贫富不均是永恒存在的竞争模式。只要人类繁衍的基本状态没有发生改变,那与生俱来的弱肉强食就无法避免了。活着就是最大的胜利。

    宛城城南,刘正走在看似杂乱喧闹却又秩序井然的石板街道上,对一旁的赵云说:“子龙,这个地方就是当年张家的一处别院。后来张家倒了,就成了普通百姓的聚集地了。”

    赵云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有些疑惑不解的问道:“庄主,这我就不明白了。既然是当年张家的别院,怎么会变成脏乱差的贫民区呢?”

    刘正说:“子龙,假如幽州五大山城要进行改造,你认为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赵云一听就懂了,五大山城以中山城为核心。那里的住户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梅园的核心力量及其附属家族。倘若梅园需要赵家拆迁,那样规模的建筑与动迁人口,简直就是开发商的噩梦。

    宛城城南是当年张家的别院,更是宛城的核心,那高昂的地价就成了新城改造的拦路虎。商人以逐利为本。与其耗费巨资在城南地面上折腾,不如把开发的地点转向城郊。待到城南的富贵之家搬迁之后再进行改造。那样不仅可以降低动迁难度,还可以削减成本。

    宛城郊区的开发如火如荼,原本扎堆在南城的富贵之家纷纷处理旧宅,到新城区安家落户。能够离开的人都走了,相应的配套资源就会减少。春江水暖鸭先知,富贵之家的搬迁也会带动商家的迁徙。如此年复一年,原本富庶繁华的老城就随着入驻人口的素质下降而导致了城区生活质量的下降。

    简而言之,比如原来的张家别院是张家人居住。张家的家学渊源在城市卫生方面有所建树。好的环境会影响周围生活的百姓,大家都会主动出钱出力维护城南的卫生。

    后来宛城郊区发展起来之后,宛城的富贵之家都搬走了。城南进驻的就是普通的百姓。由于有钱人的流失,直接导致了用于城南生活环境维护的资金日益减少。

    城南缺钱的直接后果就是环卫工人数量的不足。由于人手不足,卫生标准就只能一降再降。到最后就形成了商家逃离的恶性循环。富贵的原住民搬迁到了敞亮的新城,不忍旧宅闲置就会处理掉。

    二手房的处理式交易,直接导致了了新入驻居民的素质降低。比如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甚至是忙于生计而忽略了对小家的打理。学坏容易学好难。只要其中有一个人开了头,就会形成连锁反应,最终导致脏乱差的情况出现。

    要是拥有足够的维护资金,倒还可以监督改造。然而花钱买二手房的人,哪里有多余的闲钱维护周边的公共卫生。这就迫使有钱人的绝望逃离。那些无力搬迁的人只能凑合着过日子。越凑合越糟糕,到最后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赵云说:“庄主,孟母三迁的故事,原来在城市发展中也存在着应用的价值。”

    刘正说:“子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影响人,跟好人得好教,跟坏人做强盗。贫民窟的存在根源在于有钱人逃离之后,剩下的人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贡献出城区维护的资金。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用于城市发展方面,就相当于缺钱败坏了城区的风气。”

    城区老化之后,脏乱差就会由最开始的不好意思渐渐的演变成习以为常,直至谁也无力改变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

    赵云指着一处石桌说:“庄主,我要是没有记错的话,那个位置就是当年你和郭大人对弈纵论天下的平台?”

    刘正说:“不错,那就是著名石匠亲手刻制的华夏象棋棋盘。想不到如今却成了堆放杂货的柜台。”

    刘正望着留下了创业记忆的石桌,心中也生出了无数的感慨。如今的城南,能走的都走了。留下来的人只能寄希望于老城改造。大量有钱的原住民离开了,城南的环境质量严重下降。除非拆除重建,否则积重难返。

    当年风雅文娱的石桌,如今却成了杂货店老板维持生计的柜台。当年乌语花香的道路,现如今变成了充满了腐臭味的野味市场。原本干净的石板上,居然附带着一层不知名的黑渍。

    刘正忍不住的怀念当年的城南了。如今的城南依旧是城南,可是环境却与当年天差地别。习惯了兴汉山庄的自然和谐,就再也无法忍受宛城城南现在的模样。

    赵云见刘正眉头紧锁,忙上前禀报说:“庄主,南阳镇帅陈到将军和参谋长杨修求见!”

    刘正说:“快请!”

    赵云皱了皱眉头,野味市场的气味实在是太难闻了。选择这样的环境接见梅园的重要人物,还有心情愉快的聊天吗?

    刘正并没有移步的意思,赵云只好出去替陈到和杨修引路。

    杨修闻到野味市场的怪味,脸色变得格外的苍白。

    赵云附在陈到的耳边问道:“叔至,你们没有想过要解决这里的问题吗?”

    陈到说:“宛城的建设由德祖全权负责,我只专注于前线的战事!”

    杨修说:“谈何容易!”

    杨修介绍了城南老区的困境,环境影响人,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了。针对老城区的情况,宛城的相关部门一开始划拨了一笔经费,用于改善卫生条件。

    然而城南老区的百姓已经习惯了在脏乱差中讨生活。每次大扫除之后,不出三天就会恢复原样。就算制定了卫生新标准,只要有一个人不遵守,剩下的人也就只能随大流了。

    在杨修看来,想要改变老城区百姓的生活习惯,集体搬迁,分别安置才是唯一的出路。让城南老区的百姓到新城区接受新卫生习惯的培养,从而养成好习惯。利用环境影响个人,从而提升老城区百姓的素质。

    提升百姓素质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就必须要消除脏乱差的源头。对老城区进行彻底的改造。一旦新卫生习惯成为主流,就会形成全民监督的生活环境。

    优雅的生活环境需要更多的人参与维护。最主要的是让进入其中的人自觉遵守城区的新卫生标准。就像一处清静整齐的环境中,人们会自主维护相应的秩序。

    刘正说:“叔至,德祖,城市卫生事关一方百姓的生命安全。也许一口不起眼的痰,就会引发一场生存危机。治理城市,治人是关键!”

    杨修说:“庄主,我会尽快向梅园申请专项计划,争取早日启动改造工程。”

    刘正决定留在城南老城区,赵云只好随行护卫,至于陈到和杨修就只好分头行动了。

第725章 啃老问题

    刘正与陈到在宛城的城南老城区见面,并没有影响城南百姓的正常生活。送走了宛城的两位当家人之后,刘正就带着赵云深入城区,打算切身体验一下老城区百姓的日常生活。

    珍味居的老板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头,名字叫做张珍。据说几十年前是山中的猎户,后来机缘巧合就进了城。为了方便进城售卖的的猎人兄弟,就弄起了珍味居专门销售野味。

    珍味居的业务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普通野味直接从猎人手中进货再转手销售,从中赚取一定的差价作为利润养家糊口;二是珍稀野味实行寄售,手取一成的手续费,承担中间人的角色。

    由于张珍为人实在,给猎人朋友的价格最为公道。再加上当时城南老区的富贵之家比较多,对野味的需求比较大。这才顺顺当当的发展起来了。

    赚了钱,张珍在宛城城南的家就立起来了。娶了娘子生了娃,赚钱的动力就十足了。由于生意规模的扩大,张珍作为老板必须要外出联系货源,对于儿子张珠的培养就成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走了忠汉王,来了魏王。那一场祸事,张珍和儿子张珠虽然幸免于难,但是珍味居的老板娘却在送货的途中死于兵荒马乱。丧偶的张珍又当爹又当娘,溺爱就无可避免的发生了。

    兴汉军拿下南阳之后,宛城的商业环境日新月异。张珠作为名符其实的富二代,开始了为期数年的败家生涯。用张珍的说法,儿子其实是在报复。母亲的死,一直让张珠耿耿于怀,这才有了毫不节制的败家行为。

    张珍自认为亏欠娘子,也不敢指责儿子的行为。再加上兴汉军都是有钱人,珍味居的进项比较大,也就不在乎儿子花几个小钱。

    然而古话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随着城南老城区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大量有钱人向新城区搬迁。再加上竞争对手的出现,珍味居大赚血赚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

    张珍本来想随大流搬到新城区继续经营珍味居。谁知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张珠已经习惯了大手大脚的花钱。如今入不敷出就开始吃老本。

    张珍的积蓄好似流水一般哗啦哗啦往外淌,等到他想要搬迁珍味居的时候,家里的钱已经是杯水车薪了。要是他愿意壮士断腕,到新区从头再来,倒也有机会凭借着老字号恢复元气。然而张珠的存在,让张珍打起了退堂鼓。珍味居搬迁新区的计划中止了,只能留在城南老城区里苟延残喘。

    珍味居失去了街坊四邻的老顾客捧场,生意越来越惨淡。再加上新邻居大部分都是花了祖孙三代的积蓄买房,即便是薄利多销,野味那居高不下的价格,让周围的人吃不起。

    张珍也想过给老顾客送货,只是店里需要有人照料,他自是走不开。张珠倒是闲着,可是做了数年的纨绔子弟,本事没有学到,反而端起了身份架子。出门送货的行为有损身份,肯定是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老顾客本来顾念旧情想要照顾珍味居的生意,可是张珍无法送货上门,一来二去的不方便,以前积攒的交情也就淡了。再加上新区也有了野味店铺,那些喜食野味的人只好就近采买了。

    珍味居失去了老顾客就失去了进货能力。张珍多次热泪盈眶的把进货渠道介绍给竞争对手。眼睁睁的看着新区野味市场的繁荣壮大。

    日上三竿的时候,张珍已经关门回家了。赵云有些疑惑不解的问道:“张老板,库存的野味需要消耗冰块保存,为什么不增加营业时间扩大销量?”

    张珍说:“小珠马上就要睡醒了,再有一个时辰就是例行逛街的时间,我得回去给孩子做饭!”

    刘正没有说话,可怜天下父母心。特别是又当爹又当娘的张珍,为了给儿子做饭,宁肯放着生意不做。

    张珍的厨艺不错,可是到了张珠的嘴里却一无是处。勉勉强强的咽了几口,碗里还有大半个饼子。

    张珠伸了伸手,张珍就痛痛快快的往外掏钱。

    张珠数了数皱巴巴的纸币,皱着眉头问道:“怎么会这么少?”

    张珍说:“最近生意不好,你省着点花!”

    张珠问:“张老头,看来你是养不起我这个儿子了?”

    赵云听了张珠的话,忍不住的就有揍人的冲动。刘正忙按住了赵云,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是当事人,又如何能够理解其中的是非曲直呢?

    张珍问:“你想干什么?子承父业天经地义,我明天就去挂牌把房子卖了。只要老子还有一口气,就让你有钱花。”

    张珠说:“张老头,别逞强了。不管你怎么弄,我都不会继承珍味居!我想要去南山军校,你要么放我走,要么养一个废物点心,你看着办吧!”

    张珍一言不发的起身,到厨房拿了一把菜刀塞到张珠手里,赌气似的说:“你不是我儿子,你是我的祖宗。只要你老子我还有一口气,就不许你去报考南山军校。你要走也行,给老子一菜刀。只要老子咽了气,你爱干啥干啥!”

    张珠把菜刀放回厨房,回到桌边与张珍斗气。为了不继续家业,张珠只能想方设法的败家。没了家业的拖累,他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到南山军校上学了。

    赵云问:“张老板,孩子报考南山军校是好事,你又为什么要阻止呢?”

    张珍说:“赵老先生,别人家的事情我管不着,我的儿子肯定不许加入兴汉军。”

    张珠问:“张老头,这是为什么呀?”

    张珍无奈,只好解释当年的事情:

    讨逆校尉部平定南阳黄巾军大起义之后,把一部分南阳百姓迁徙到幽州。张珍的父母也想加入迁徙的队伍。谁知道在办理入营手续的时候,被人举报为南阳张家的支脉而失去了资格。

    张珍的父母苦苦哀求,却无法拿出不是张氏族人的证明。办理迁徙入营的讨逆校尉部参谋宁可错杀也不放过,大笔一挥就毁掉了一家三口迁徙幽幽的契机。

    张珍直到现在也没有弄明白,为什么当年那些与南阳张家沾亲带故的人都被讨逆校尉部排斥了。从那以后,他就对幽州产生了莫名其妙的敌意。

    后来南阳新太守上任,张珍的父母害怕被弄成张家余孽就逃往山中。忠汉王刘备进南阳的时候,张珍的父母已经在山中因病逝世了。

    张珍把父母的死归咎于讨逆校尉部的拒绝入营。珍味居的创立,他又获得了幸福的希望。可是刘备守不住南阳,他的娘子死于战乱。这笔账就又算到了讨逆校尉部的头上了。

    陈到率部进南阳,张珠背着父亲加入了欢迎的队伍。这就引爆了父子之间的矛盾。张珍不许儿子亲近兴汉军,可是叛逆期的张珠居然背着父亲自学南山军校的预备科课程。

    三年前,张珠成功的考上了南山军校预备科青年班。当他兴高彩烈的把南山军校录取通知书交给父亲的时候,张珍居然撕碎了那份录取通知书。

    从那以后,张珠开始了疯狂的败家,暗地里却在自学南山军校的课程。按照他的设想,只要珍味居的家业败光了,父亲就不会阻止儿子的梦想。

    张珠也想过离家出走,多次被父亲堵在了家门口,菜刀就摆在桌子上。张珠不能弑父,也不想屈服了事,于是就只剩下了败家一条路可走。

    张珍问:“赵老先生,我想替先父先母问个明白,当年为什么要拒绝入营?”

    刘正说:“这个问题,应该由我来回答。”

第726章 得偿所愿

    张珍问赵云:“赵老先生,这位老人家是谁?”

    赵云得到了刘正的示意,才回答说:“他就是当年的讨逆校尉。”

    刘正开始向张珍讲述当年的故事。当年讨逆校尉部出幽州,带走了南山城的精锐力量。进入南阳作战之后,一切军需全靠缴获。

    后来拿下宛城,查抄了南阳张家,才得到了赖以生存的本钱。那笔钱不仅是讨逆校尉部的命根子,更是数十万迁徒百姓的救命粮。对于南阳张家的力量,刘正和郭嘉都心存恐惧。

    那么大一笔钱出南阳,一旦出现内鬼后果不堪设想。当时的讨逆校尉部跟随刘正转战多时,不会为了蝇头小利背叛大军,毕竟家人都在幽州。然而那些编制入营的流民就无法保证了。

    为了钱粮的安全,刘正决定以姓氏入手进行身份甄别,尽可能的避免内鬼的存在。世家有一名名言——非吾族类,其心必异!遇事只相信同宗同姓,至于异姓轻则猜忌,重则分道扬镳。

    就这样,张珍的父母就被拒绝入营了。毕竟当时的讨逆校尉部经不起风浪,也不敢冒险。后来南阳的钱粮和人口到了南山城,这才让兴汉军有了继续讨论兖州黄巾军的大本钱。

    张珍说:“大人,我的父母当时一门心思的想要到幽州过好日子,怎么可能替南阳张家做内线呢?”

    刘正说:“当时天下乱象未显,谁敢冒险?”

    张珍替父母觉得委屈。他觉得自己一家是无辜的。之所以被拒绝安排入营,是因为姓张。这样的理由实在是太荒谬了。

    然而刘正却不认为当初的决定有错。与南山城当时数百万百姓的生存大计相比,委屈张珍一家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张珍问:“大人,凭什么我的父母要为南山城的安危承担悲惨的命运呢?”

    刘正说:“张老板,我想以同样的话回敬你。当年那笔钱可是南山城的救命钱。你觉得我应该让数百万人来承担接纳你们一家的那份风险吗?”

    张珍沉默了。世上本无万全之策,当年讨逆校尉部无法承担那份风险,就只能忍痛割爱了。如今重回南阳,也没有弥补的必要。兴汉国并不亏欠张珍的父母。

    张珠说:“父亲,无论当年的讨逆校尉部怎么做,都是在为天下百姓的幸福而努力。数十年来并没有改变初衷。这就值得我为之效力。您因为爷爷奶奶的事情,所以因私废公的拒绝我替兴汉军效力。这是极其错误的选择。”

    张珍还是无法解开心结,只不过对张珠的坚持也不再坚持反对到底。梅园稳扎稳打,南阳进入太平盛世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再抱着成见毁了下一代,珍味居没有前途不说,儿子的叛逆更会贻害三代人。

    张珍不再限制张珠,毕竟兴汉军守护兴汉国百姓的理念从未改变过。即便是那些照顾不周的人,也没有理由拒绝进步。

    走在离开宛城南街的石板路上的时候,刘正的心情很不好。当年兴汉军实力有限,不得不放弃了很多百姓。如今也面临着抉择,大家都是华夏人,却有数千万人在他人的治下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这样的无奈谁有办法?

    赵云知道张珍对兴汉军心存怨愤,对刘正的冷酷无情却生不起一丝的反感。南山城创立之初,兴汉军为了钱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

    黄忠勒紧裤腰带组织屯垦团全力创收,甘宁也把海军弄成了渔民队伍。赵云本人也为了赚钱而找乌桓突骑拼命。

    当年的南山城,为了钱放弃了很多东西。宛城缴获的那笔财富,是兴汉军崛起的关键。刘正一直秉持的理念就是兴汉军只对南山城的百姓负责。

    至于张珍和他的父母,并没有纳入南山城百姓的范畴。当年的讨逆校尉部能力有限,无法保护所有的人。即便是占据了华夏半壁江山的今时今日,梅园依旧没有办法保护所有的人。

    刘正没有理由责怪张珍,却也不会对张珍一家心存愧疚。用兴汉军一直坚持的理念来解释,那就是只保护兴汉国的百姓。

    赵云说:“庄主,据我所知蜀帝刘备为了补充战损,让简雍发行值百五铢钱搜刮民间财富。仅去年一年的时间,就有超过三十万百姓死于粮价上涨。咱们是不是应该尽早展开统一行动,以免张珍父母的悲剧再次上演?”

    刘正说:“子龙,梅园当前的储备并不足以展开统一大计。特别是预备官员的储备,根本就不足以在短时间内一统天下。强行展开只会搭上更多的人陷入痛苦之中。”

    刘正告诉赵云,梅园可以通过妥协的手段一统华夏。就像当年兵不血刃的拿下徐州。可是后来的事实证明,妥协的代价就是兴汉国的土地政策得不到有效的实施。

    当年广陵陈家操控广陵的土地政策到了极其严重的程度。名震天下的徐州粮区,广陵郡的良田居然不足万亩。

    广陵太守陈登以不足万亩的粮田养活五十万百姓。政绩考评年年优等,粮食亩产也是梅园之最。广陵官仓每年都会大肆出售陈粮。梅园农商部的人对广陵的亩产心存质疑,却找不到广陵地方弄虚作假的证据。

    刘正当然知道其中的猫腻,粮食方面的弄虚作假:一在标准秤,二在粮仓的设计方面。以英雄酒肆的能力都无法查明真相,世家为祸地方的力量可见一斑。

    区区一个广陵陈家,就可以把广陵郡玩弄在股掌之间。魏蜀吴三家拥有世家无数,一旦联手造假祸害百姓,按下葫芦起了瓢,梅园的名声可就坏了。

    刘正总算是明白了一件事情,但凡是名义上一统华夏的势力,都会在不久的将被他人取而代之。西楚霸王项羽就是前车之鉴。即便是那位让后人受益终身的大帝,也没有感受到后来人饮水思源的报恩之举。

    赵云不知道刘正的想法——用妥协的方式完成名义上的华夏一统,结果就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似乎这一切已经在历史上得到了验证。梅园放慢脚步,就是让兴汉国的正统地位深入人心。

    只有真正到了人心思定的历史时刻,才有机会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胜利。梅园的土地政策是否符合华夏百姓的利益,只有时间才能证明。

    刘正知道,华夏世家之间的理念较量,只有等到所有的人都打累了,兜里的钱也花光了,才会迎来一段时间的真正和平。这就好比企业之间的商战,不负债累累到真正的绝境,就不会有罢战言和的情况发生。

    刘正不想妥协,就是想尽可能的耗尽敌对世家的底蕴。梅园不想因为“水至清则无鱼”的谬论而故意的把水搅浑。走得慢一些,就是对兴汉国百战负责。那也总比妥协之后大量启用未经系统教育的世家子弟。玷污了梅园的声名只是小节,那些只顾私利的世家子弟巧立名目横征暴敛,受苦的可是那些为兴汉军流血的百姓。

    赵云知道,十年前梅园就可以在名义上统一华夏,可是兼收并蓄的后果是让一直支持梅园的百姓继续流血,新近归附的百姓黯然流泪呀!

    在刘正看来,靠妥协一统华夏就好比用烙铁治伤。表面上看起来已经结痂,其实内部全是脓水。偶而有人挑破一个脓包,都会痛上好一阵子。到后面只能视而不见,即便是流脓,也只得用纱布遮盖,而不是选择治疮。

    刘正想要维持文武并重的格局就不能过早一统华夏。当一方势力失去外部威胁之后,裁军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只有保持足够的外部压力,才会让内部的矛盾得到抑制。

第727章 寒门士子

    张珍一家的故事,让赵云对梅园一统天下的计划有了质疑。当年讨逆校尉部能力不足,让张珍的父母在遗憾中丧生。如今兴汉军拥兵三百万,还有什么理由继续按兵不动呢?

    刘正只想告诉赵云,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梅园储备的预备役官员不足,强行一统只会给世家子弟可乘之机。

    梅园没有办法信任世家子弟。想必大家都清楚,世家子弟的能力由于家学渊源那肯定是出类拔萃的存在。可是世家子弟以家族为第一效忠对象,很多人会把聪明才智用在欺上瞒下方面。甚至会有世家子弟为了家族利益铤而走险。

    刘正甚至可以预见,一旦重用世家子弟,也许要不了多久就会国库空虚,或者是表面上充盈,实质上空虚。世家子弟为官,通常会把发展家族作为第一要务。这就会出现损公肥私的场景,一旦成为梅园官场的常态,就会危及兴汉国的安全。

    对于梅园来说,寒门士子为官才是真正的固本良方。按照历代的任官传统,选择世家子弟的优点在于可以迅速的打开局面,关键时刻不会掉链子。世家子弟有关系,有资源,碰到天灾人祸可以迅速的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救援。这就是为什么明知世家子弟有私心,依旧不得不任用的主要原因。

    当然了,世家子弟的任用优点明显,甚至可以实现传说中的垂拱而治。对于上位者来说,任用世家子弟省心省力更省事。

    刘正更明白一个道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世家子弟有多少优点,就是有同等数量的缺点。世家力量盘根错节,世家子弟抱团取暖对上位者来说最为致命。一个不小心就会被世家子弟架空,甚至是变成傀儡和替罪羊。

    世家子弟家学渊源,抱团取暖更会压缩寒门士子的生存空间,甚至会让寒门士子转化为世家的附庸进行同化。毕竟寒门士子想要出人头地,不仅需要面对不公平竞争,还得脱颖而出。

    任用寒门士子其实是一种冒险策略。世家子弟为官,可以通过利益交换完成资源调配。寒门士子就只能靠个人魅力打开局面了。成效缓慢不说,在关键时刻还有很大的可能掉链子。

    在刘正看来,用寒门士子的优点就是暂时不会受到家族利益诉求所左右。大部分寒门士子都是理想主义者。想要建立全新的价值观或许不会需要太长的时间。然而想要进入世家子弟的圈子,建立全新的人际关系,那就得看脸了。

    由寒门士子向世家子弟进行身份转换需要一定的时间。梅园可以信任的就是这个时间差。寒门士子在蜕变为世家子弟之前,肯定会全心全意的塑造形象。这就是造福百姓的契机。

    寒门士子注定会成为世家子弟中的一员。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潮流。一旦完成新人际关系的构建,寒门士子的身份转变就是必然。

    梅园想要维持寒门士子与世家子弟之间的平衡,就只能在寒门士子的数量上下功夫。只有大量没有人脉的寒门士子崛起,才能打破世家子弟对官场的垄断。

    寒门士子的保质期,按照总参谋部的评估最长只有五年。因此梅园在安排任用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寒门士子的过期问题。寒门士子进入官场,就相当于拿到了转化成世家子弟的入场券。

    寒门士子不会是永远的寒门士子。按照梅园当前的发展模式,阶层固化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然而这种固化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

    当寒门士子得到了足够的锻炼和发展之后,就会成为新世家的雏形,即就是志同道合的利益集团。从而由公心为主演变成私心占据上风。

    寒门士子的成长极其困难,既要面对身边同僚的明枪暗箭,又要殚精竭虑的做好本质工作。一旦成为可以替别人遮风挡雨的大树,就是成为世家子弟的开始。

    刘正在心中构想,让世家子弟到偏远贫困地区为官,利用世家的资源发展地方。虽然会导致世家力量在地方布局,但是造福一方的结果不会改变。

    新资源的进入,不仅会改变世家子弟任职地方的经济条件,还会成为活水刺激地方的发展。世家子弟在贫困地区大展宏图,肯定会带动当地百姓发家致富。

    只要控制好时间,世家子弟就不会有机会变成害虫。世家资源的注入,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掌握地方经济。到时候只需要升迁就可以解决损公肥私的行为。

    梅园只要掌握好分寸,世家子弟就会永远有益。这就需要梅园政事堂掌握足够多的世家资料,在世家子弟的投放上实行精准布置。只要不断的异地为官,人为的控制世家子弟在各州为官的时间,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世家子弟抱团取暖等一系列问题。

    关于寒门士子的投放,刘正认为必须要在资源充足的地方为官。一来可以避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二来可以让那些经不起考验的人成为杀鸡儆猴的那只鸡。

    寒门士子没有人脉,一旦犯了事,就只能听天由命。他们没有靠山,犯了事也不会有人说情。秉公办理也不会造成地方不宁,是最理想的问罪对象。再加上寒门士子想要崛起,绝大多数人为了人情客往必定会主动伸手。千里做官只为财是寒门士子的标配,想要抓住把柄也比较容易。

    在刘正看来,寒门士子数量庞大,即便是百里挑一,也有足够的人才成为栋梁。至于剩下的那些人就当猪养,偶而宰上几个震慑一番收拢民心,就足以化解梅园内部矛盾了。

    寒门士子先天资源不足,想要完成资源积累就只能损公肥私。这就是考验个人能力的时候。有的人坚持不肯伸手,那就是绝对的道德标杆;有的人把蛋糕做大,获得相应的收益,就成为人人称道的能吏了;有的人一心啃老本,走钢丝拿命换钱,最后变成人人喊打的贪官污吏。

    至于世家子弟,有人脉有资源更有做事的底气。只要人不傻,都可以做出一番政绩。手中有钱,心中不慌。遇事用钱开路,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改善民生。

    这样的世家子弟,只要不被人为的陷害,就有机会替百姓做更多的事情。世家子弟有家族可以依靠不差钱,贪腐的概率极小。用在贫困地区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赵云问:“庄主,难道在你的心中寒门士子就是十佳替罪羊吗?”

    刘正冷笑着回答说:“对于那些放纵自我的寒门子弟,保来何用?”

    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斜!真正的道德模范,是不会倒在对手的算计之中。如果倒下了,那就意味着沽名钓誉。寒门士子的三条路,一条是生路,另一条是活路,最后一条是死路。

    所谓的生路,就是道德模范的活法,自己苦,家人也苦。

    所谓的活路,就是能吏的活法,自己好,家人也好,追随者的利益也有足够的保障;这样的寒门士子才有机会完成身份蜕变成为世家子弟。

    所谓的死路,就是贪官污吏的结局。自己活不成,家人也会成为过街老鼠。这样的寒门士子谁追随谁倒霉。大多数都会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孤家寡人,一旦有事就会树倒猢狲散,被抓典型杀鸡儆猴。

    世家子弟亲朋好友一大堆,真犯了错也有机会调集资源进行亡羊补牢;寒门士子有能力贪,却没有能力填窟窿眼。一旦被抓,就只能等那一刀了。

    刘正知道:消灭梅园政事堂中的世家子弟,根本就没有成功的可能。

第728章 利益平衡

    赵云身后的赵家,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了世家。就连当初孤身一人的郭嘉,也成了寒门世家。

    兴汉国中,老牌世家有鲁肃的鲁家,贾诩的贾家,黄忠的黄家,赵云的赵家,甘宁的甘家,甄宓的甄家;张氏的张家,辛宪英的辛家以及传承不绝的隐族九姓。

    至于由寒门士子演变成的新兴世家,则是郭嘉的郭家,华佗的华家,马钧的马家,糜竺的糜家以及所有军功侯、政略侯、献金侯堆砌起来的世家。

    刘正的刘家是特殊存在。既掌握了梅园世家的绝对话语权,又脱离了世家命运的桎梏。只做兴汉的时代精英,不聚刘姓冲击第十姓的虚名。

    华夏明面上幸存的五方势力,刘姓占了三家。这既是实力,又是刘家的保命良方。从此笑看风云,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成为弄潮儿。

    郭嘉说:“庄主,既然要耗尽江南百姓的战争底蕴,就得让他们四家感觉到压力。”

    兴汉军的强势,以守代攻的发展模式。一个樊城控襄阳和筑阳关两个方向。潼关把魏国堵在了西边关塞之中。至于东吴大帝孙权,江都的张辽成了秤砣。

    刘正说:“奉孝,天下之事,由寒门而起,为世家所终。”

    刘正的话很缓慢,寒门士子以量取胜,哪怕是百里挑一,也足以为世家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更何况上位者处置寒门士子不会存在诛连的情况,杀了也就杀了,哪怕是杀错了也不会有麻烦。

    世家子弟可就不一样了,且不说游说说情的人络绎不绝。即便是罪有应得,也会在综合考量之下高高举起,轻轻的放下。

    乱世其实是寒门内部的洗牌与转化,用普通百姓的血肉堆积世家成长的阶梯。这里就涉及到了关于世家的定义。刘正以为,所谓的世家,其实是由一个有大功绩的人种下一颗理念的种子,再有无数人用一生浇灌,最后长成永不枯萎的参天大树。

    贾诩知道刘正的想法,所谓的世家,归根结底就是行业标准。只有掌握了制定规则的权限,才能真正的左右天下苍生。

    隐族九姓,轩辕家掌握的是兵甲锻造之法。神兵利器的存在,让顶尖武力的威慑力提升数倍。公孙家掌握的是良马的评判标准。白马非马的议论,也最大限度的展示了公孙家的发言权。

    东方家掌文字教化;南宫家得舟楫传承;西门家控丝绸之路;周家遵循古礼。三教九流,都有各自的行业标准。谁掌握了行业标准的制定,谁就是世家。

    每个行业从诞生的一刻起就会伴随着行业标准的萌芽。世家就是行业标准的集中体现。寒门崛起代表着新行业的诞生,行业标准的完善意味着世家的现世。

    刘正说:“各位,从古至今,寒门崛起都需要经过血与火的考验。一个行业标准的形成与完善,就意味着世家的成长。只要还有人,就会有源源不断的世家诞生。思想有多远,世家就能走多远。”

    曾经的刘正企图消灭世家,却忘记了世家的根是寒门。只要人的大脑还在思考,就会有无数的理念应时而生。经过时间的筛选之后,最后就形成了不同的世家。

    著书立说以求同道中人,求同存异团结同学,经过去芜存菁之后留下的精华,就是世家的核心。坚持相同理念的人多了,就会形成永不磨灭的世家。

    家学渊源道尽了世家的起源,大贤之后必成世家。这也是刘正把世家定义为行业标准的真正原因。世家发展需要两个条件:

    一是血脉传承的存在。父子之间代代相承的制度。这是血缘关系形成的凝聚力。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么一句简单的话,就已经道明了血脉传承在世家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作用。

    二是同道理念传承。或为赐姓纳为血脉之中,或为门徒继承衣钵之法开枝散叶。师门传承模式的存在,形成的世家关系比较松散。

    因此,世家传承的主流为血脉传承。一位大贤铸就一个世家。隐族九姓,轩辕黄帝,东方望月,南宫无敌,西门清梦。固本五姓:李家老子,吕家不韦,霍家去病,公孙无悔,周公。每一个名字都是一代传奇。

    刘正想要螳臂当车,可是站得更高望得更远之后,才发现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思想永恒,世家不灭!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世家梦存在。这就意味着世家是人类努力的方向。

    刘正总算是想通了,兴汉山庄既然要担起守护华夏的重责,就必须要掌握世家形成的规则。一个新世家的诞生,就意味着规则漏洞的出现。

    就拿兴汉集团的成长历程来说吧!粮食安全新标准的存在,直接造就了全新的粮食世家。糜家受到冲击之后并没有烟消云散,而是巩固了糜氏集团在粮食行业的地位。这就是一种进步。

    不断涌现的世家,推动着整个时代向前发展。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没错。早起的鸟儿遭霜打,同样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刘正知道,当世家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联手控制新世家的诞生了。人为的设置门槛,提升新行业出现的难度。新老世家之间的较量非常的残酷,如何维持利益平衡就成了长治久安的关键。

    新世家的崛起,势必会削弱老牌世家的正统地位。这是不可避免的利益冲突。老牌世家为了维护自身的地位,只有提升新世家崛起的标准。

    华夏传承千年,至今只有隐族九姓。刘氏自从高祖定鼎以来,经过四百多年的发展,似乎已经有了成为第十姓的资格。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天下张不甘落后,四世三公的袁家也生出了野望。再加上九姓中人推波助澜,代表着刘氏正统的力量就出局了。

    黄巾军大起义的出现,张、刘二姓两败俱伤。董家倒是钻了一个空子,却又让四世三公的袁家给打回了原形。兴汉军的出现,凝聚力刘氏的力量,更是在土地政策的基础上推出了三侯。大量催生新兴世家以取代旧有力量。

    东方月的出现,小试牛刀就让刘正斩断了郭家的发展势头。轩辕无双的存在,让梅园开启了利益平衡的中庸之道。西山城的那场婚礼代表着一个态度。隐族九姓在梅园占了两席,军方,商人各一席,最大的那份却留给了林小妖。

    林木妖代表着寒门的存在,也意味着梅园会全力保障新世家的崛起。只不过凡事都会有一个限度,寒门不能喧宾夺主的奢求主导地位和权势。

    兴汉军拿下中原,完成禹山探秘之后,才正式获得了隐族九姓的认可。刘立的后宫模式,代表着梅园定式的传承。荀家反击的失败,并不意味着反抗力量的消失,老牌世家的力量依旧不容小觑。

    轩辕无双走进了刘正等人的会议室,她的手中拿着一封书信。

第729章 废后之议

    刘正接过一看,原来是刘立想要废除顾蕊的后位,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刘民已经到了议立太子的年龄,教育得从娃娃抓起。为了避免外戚干政,废后之事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刘立作为兴汉大帝,当然不能背负休弃正室的骂名。刘正作为父亲,是最适合出头的人。

    儿子后宫不宁,作为父亲的刘正当然得前往梅园探个究竟。林小妖五女也有意随同前往。贾诩却嗅出了阴谋的味道。

    兴汉山庄不干涉红尘诸事,一心只为华夏培养专业性更强的研究生。刘立肩负帝国重任,为什么会以废后的名义打扰隐居的父母?

    刘正说:“文和,帝国发展渐渐的趋向于平和。如今没有足够大的进项来满足世家的胃口。我想肯定是那些不甘平庸的世家想要重新洗牌!”

    贾诩问:“庄主,兴汉山庄站在什么立场?”

    刘正说:“梅园不能乱,把伸进去的手留下,至于外面的人,那就以雷霆手段摧毁吧!”

    刘正决定带郭嘉前往梅园阻止刘立废后。兴汉山庄和大学城的安全,就交给贾诩全权负责,赵云和典韦全力配合。兴汉学院是禹村的核心,谁敢伸手,绝不轻饶。

    安排好兴汉山庄的守备之后,刘正带着郭嘉开始准备。特别是防毒香囊的配置,刘正还取了自己的血入药。

    郭嘉问:“庄主,情况会有这么严重吗?”

    刘正说:“奉孝,继祖与蕊儿之间算得上是夫妻情深。如今居然有这废后之议,问题相当严重了。”

    郭嘉沉默了。废后可是大事,兴汉大帝刘立居然出手破坏梅园后宫稳定,要么是受到了胁迫,要么就是鬼迷心窍了。这两种状况,都不是什么好事。

    倘若真的是受到了胁迫,那就意味着对手的力量已经彻底的压制了梅园。刘立的书信是在向兴汉山庄求救。万一是鬼迷心窍,那就意味着兴汉大帝刘立别有用心,想要算计刘正。

    郭嘉想要替刘正安排好一切,就得预判刘立的态度和在整场变故中扮演的角色。最关键的是刘立会不会有弑父之心。

    刘正的准备很充分,还准备了大量的特殊食物放在了红龙马的马背上。郭嘉一看就懂了,事关天下安危,哪怕是亲儿子也值得怀疑。多做准备总是没有错,至少不会在事到临头了才后悔莫及。

    郭嘉问:“王爷,万一兴汉大帝他……?”

    刘正说:“即便是继祖想要胡闹一场,咱们不留空子给人家钻就好了。”

    郭嘉懂了,以刘立的能力和掌握的力量,想要对付兴汉山庄的主人,简直就是自不量力。不能寄希望于对手的仁慈,是谋士策划的根本准则。只要严守规则,就不会大意失荆州。

    郭嘉拿起扇子,在手柄的位置换上了一根装满了药丸的机括。这是以备不时之需。万一事情有变,还可以全身而退。

    刘正见郭嘉重视了梅园之行,就不再反复叮嘱。出了房门,两人朝着华佗的药庐走去。

    华佗说:“庄主,这是你要的续命丹。”

    刘正接过丹药,放在了最顺手的位置。

    离开兴汉山庄之后,刘正和郭嘉出现在了许昌的街道上。

    郭嘉找英雄酒肆买了一个特号包厢票,随后就踏上了前往邺城的长途马车。

    刘正看着桌上不知名的水果,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郭嘉问:“庄主,咱们可以直接前往兴汉宫的,为什么要从许昌出发绕道邺城?”

    刘正说:“奉孝,多走一走,看一看,才知道梅园的真实动态。子敬离开梅园政事堂之后,接手的人做得怎么样,得让咱们亲眼见证一番?”

    郭嘉说:“这有什么好看的。凡是做出成绩的人,总会有令人诟病的地方。子敬离开之后,不是有人想要翻旧账追究贪腐吗?”

    刘正知道,做事的人总是会出错的。即便是现在没有错,将来也会出错。文人相轻,在政绩上无法超越,那就用挑刺的手法找到一丝成就感。至少可以搏一个不畏权威的名声。要是运气好的话,就可以一举成名了。

    世人总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总认为做事的人可以做得更好。如果有什么问题,那就是没有做到尽心尽力。想那鲁肃替梅园执政三十年之久,由南山城到兴汉国;由数万百姓到一亿两千万百姓。不仅丰衣足食,还在吃饱的基础上向着吃好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然而粮食安全新标准一出,就开始有人拿着新标准衡量十年前的旧账,甚至叫嚣着追究鲁肃的执政过失。

    刘正力保鲁肃,只是不想让做事的人寒心。商君变法死于刑杀的悲剧,不能在梅园重演。摸着石子过河,谁也不知道水的深浅。总不能过了河之后,才反过来苛责过河的时候不应该弯着腰摸石子。

    刘正想要告诫刘立,既然已经过了河,就不能再纠结摸石子的时候是不是割破了手。上了岸,就得考虑河边的路应该怎么走才能不湿鞋。

    刘正的心情很矛盾,他一直都不敢组织兴汉山庄的人讨论鲁肃执政的得失。当初为了推广土地政策采用的铁血手段,在现在看来确实让一部分人枉死。然而很多时候犹豫不决比冷酷无情更可怕。为了更多人的利益,牺牲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刘正不知道此次梅园之行究竟意味着什么。是刘立膨胀了想要搬开父亲这座大山,还是某些世家自认为时机到了决定兴风作浪?

    刘正拿起一颗鲜红的水果,轻轻的放在嘴边咬下一块。汁液流进了嘴中,细微的苦涩之后,便是一阵清凉的甘甜。尝到了,就知味。做事也是一样,选择了一种可能,就会得到相应的结果。

    郭嘉若有所指的问:“庄主,味道如何?”

    刘正似笑非笑的回答说:“奉孝何必投机取巧。我尝出来的味道与口感,未必会与你亲自品味之后的结论相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就是刘正选择的教子之道了。他不会替刘立选择,只想在儿子做出选择之后提供必要的帮助。

    就像之前灭夫余国,刘正只负责解决高端武力,却不会干涉普通的大战。兴汉山庄的存在,只是为了更好的守护梅园。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念,无论如何都要试上一试,即便是相同的事情,由不同的人来做也会有不同的结果。同样是五个女人,刘正可以让后院安宁,刘立却弄出了莫名其妙的废后之议。这就是所谓的差距。

    郭嘉无奈,只好学着刘正的模样拈起一颗果子,抛进口中囫囵吞下。这也是一种态度,既然选择了做事,那就谋划周全。不知道果子的味道,就没有向旁人解说的义务了。难得糊涂,才是最佳的自保手段。

    刘正不再逼迫郭嘉,自从当年发生那件事情之后,那道裂痕就无法弥补了。当时的梅园就是摸着石子过河,以为会与隐族抗衡到底。后来发生的事情,郭颖的父亲枉做小人。让而立之年的郭嘉明白了信任也有底线,从那以后不再过问专业之外的事情。

    郭嘉不想旧事重提,可是不经意间的举动,不约而同的勾起了两人的那份回忆。刘正叹了一口气,郭颖父兄的死,彻底的伤了结义三弟的心。

    由一颗果子引发的特殊情绪,在静坐的两个人之间蔓延。刘正突然醒悟,较量已经开始了,这是阳谋。

第730章 棋子理论

    看着郭嘉无法释怀的表情,刘正突然觉得对手很可怕。一盘不知名的山果,就让并肩作战的兄弟产生了隔阂。

    郭嘉沉默了很久,才开口对刘正说:“庄主,好厉害的阳谋。想不到咱们已经老了,居然中了对方的算计!要是没有内部的人通风报信的话,那谋划此事的对手就太可怕了。”

    刘正说:“奉孝,有人猜到我会前往梅园不可怕,可怕的是咱们明明已经中计了,却依旧不知道对手是谁?”

    郭嘉也不知道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兴汉山庄有阵亡掩护,想要传出消息很难。除了总负责人贾诩,就只剩下赵云和典韦了。刘正已经下达了戒严命令,总揽大局的贾诩不可能背叛。更何况刘正只是随机传送到了许昌,就算有人想通风报信也无法提前知晓。

    唯一有可能透露两人行踪的环节就是买票。郭嘉清楚自己没有透露任何消息,怎么可能出现泄密的问题呢?

    郭嘉下意识的说:“庄主,不是我?”

    刘正说:“奉孝,仔细的回忆一下当时买票的细节!”

    郭嘉为了摆脱嫌疑,只好把买票的过程进行过滤。

    刘正总算是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所在。真的是百密一疏,梅园情报分析能力着实不容小觑。郭嘉使用的存折,依旧是当年的第一代俸禄一卡通。

    由卡及人,就可以追溯到刷卡人的身份。郭嘉暴露之后,刘正也就藏不住了。

    郭嘉望着果盘旁边的残局,忍不住的问道:“庄主,你说咱们是不是棋盘上的棋子,供某些人娱乐把玩的对象。”

    刘正拈起一颗棋子放在关键的位置上,然后才说:“奉孝,棋子放对了位置才有价值。”

    说着,食指微屈,轻轻的一弹击在了刚才的棋子上。棋子受力不住,飞出了棋盘,掉在了马车木制的底板上。

    刘正抬起脚踩了上去,棋子碎成数片。郭嘉一看就懂了,跳出了棋盘的棋子就不再是棋子,而是一颗好看的石头。一脚踩上去变成了碎片,就会从执棋人的记忆里完全消失。

    棋子的价值要在棋盘上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离开了棋盘,就是一块刻了字的木头而已。有人说天下是一盘大棋,所有的人都是棋子,所有的人都渴望跳出棋盘,获得绝对的自由。

    可是谁又知道,跳出了棋盘的棋子哪怕是黄金打造,也不如一枚木头雕刻的棋子显得有价值。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想要有价值,就得做棋子。

    郭嘉问道:“庄主当年找我,难道是相信了棋子理论?”

    刘正点了点头说:“奉孝,我想你应该明白,一个不甘平庸的男人,肯定会把天下当成棋盘,然后不惜一切代价的寻找棋子。”

    刘正的话有些冷漠,却是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男儿陡起的雄心壮志就相当于准备了一张棋盘。一旦棋子入局,就会有同道中人前来对弈。败者丧命退场,胜者执棋继续。

    郭嘉入局梅园,既成就了梅园的崛起之路,又造就了自身的英雄之旅。他是梅园的重要棋子,说是胜负手也不为过。

    刘正的棋盘理念很残酷,虽然说不是绝对的非此即彼,但是很少有人有资格有能力跳出棋盘。更何况跳出棋盘的那些棋子,不仅会被执棋人忘记,也会被时间忘记。

    郭嘉明白了,楚河汉界,黑红对弈。当年郭颖的父亲,本来份属红棋,却偏偏选择了黑棋的路数,最终被淘汰出局。当郭颖的父亲离开了棋盘之后,就失去了原本的价值。

    刘正鱼死网破的态度和掀棋盘的勇气,让东方月进入棋盘做了一枚新的棋子。在幽州那盘棋上,东方月进场,公孙瓒代表的公孙家就只能遗憾的退场了。

    轩辕无双进入棋局,北方大草原就变成了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中原大定,禹村立盟,隐族九姓化身为棋子进入棋盘。

    今日华夏共有九盘棋:北海之局,霍家与丁零人的对弈;雁门关之局,吕家与匈奴人的较量;玉门关之局,袁家与坚昆逐鹿;凉州局份属曹魏对战羌人;潼关局兴汉军对阵曹真;益州局诸葛亮邀斗南中王孟获;交州局周瑜南下象郡;樊城局三刘纠缠;江都局引而不发。

    九盘大棋之中,各方势力纠缠不休。大汉当自强,梅园几乎到了独战天下的地步。一亿五千万华夏百姓,都在棋盘上贡献力量。公孙家远走带方,连参与棋局的资格都没有。堂堂的固本五姓之一,一旦离开了华夏这盘大棋之后,就成了卑微的看客。

    郭嘉想通了,他有资格成为梅园对弈天下的一颗棋子,那是选对了路,跟对了人。倘若当初他拒绝了刘正的邀请,没准儿就会在黄巾军大起义的大势中零落成泥碾作了尘。即便是侥幸苟延残喘,要么入袁门乱局,要么进曹氏之局。

    至于置身事外,只道是华夏不识郭嘉其人。刘正当年布局华夏,一颗接着一颗的聚集棋子,最终棋局大成,每一颗棋子都在各自的棋位上发挥作用。

    郭嘉看着地上碎裂的棋子,忍不住的在想,倘若当初拒绝进入棋盘,如今是不是像碎裂的棋子一般毫无价值?

    郭嘉问:“庄主,一副棋少了一颗棋子就不完整了,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刘正说:“奉孝想太多了。少了什么棋子补上就好了。”

    华夏是一盘大棋,进入棋盘中的棋子数不胜数。只有对弈结束之后仍旧留在棋盘上的棋子,才会载入史册被后人记住。至于那些提前出局的棋子,只会留存在执棋人的记忆之中。

    郭嘉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定位,原来选择意味着互相成就。做一枚有用的棋子,才有资格来过,存在过,在棋盘上留下打拼的痕迹。一旦离开了棋盘,就只是一颗刻了字的木头或者是石头,甚至是骨头。

    刘正并没有干扰郭嘉的思路,只是觉得世事如棋局,不化身为棋子加入其中,整个人就没有价值,浑浑噩噩的人生也没有意义。这就是所谓的虚度光阴。得失之间的基本前提在于经历过。

    郭嘉觉得非常的幸运,加入必胜的棋局,成就辉煌的人生。刘正给的是棋盘,郭嘉获得功成名就靠的是能力。棋子碰撞,弱者碎,强者留。

    刘正拿起一颗果子,用小刀在上面刻了一个字。然后放在了消失的那颗棋子的位置上,示意郭嘉继续未完成的对弈。

    郭嘉拿起一颗棋子,就准备砸向那颗水果棋子。刘正说:“奉孝,破坏行棋规则的代价,你准备好承受了吗?”

    郭嘉犹豫了,执棋人入局对弈必须要遵守规则。可以不用在乎棋盘上棋子的材质,却不得不重视棋子所在的位置。

    刘正用水果棋子上位,就是要告诉郭嘉,棋子没了,随便找一颗顶上就是了。只要棋局仍在继续,就不会有人在乎棋子的材质。反正大浪淘沙,最终能否成为棋谱上的一员,就只能看棋子自身的能力和是否适应对弈规则了。

    郭嘉知道刘正的棋子理论——入局即价值!

第731章 身不由己

    通过棋子理论,刘正让郭嘉明白了棋子的价值体现在棋盘之上。同时还讲述了对弈规则之下,所有的棋子都会身不由己。

    当年郭颖的父亲试图干涉梅园后宫,那是东方家族对梅园的一次试探。一旦刘正软弱,以隐族九姓那无孔不入的能力,肯定会趁机扩大影响,最后把梅园政事堂变成傀儡。

    习惯成自然,一旦给东方家族留下了软弱的印象,隐族九姓很有可能扶植更多的家族。刘正的强势反击,用郭颖父兄的生命向东方家族表明了态度。

    梅园不允许双重身份的存在,就是对东方家族扶植傀儡力量最有力的回击。后来的事情表明刘正的选择十分正确。东方月代表的东方家族给了梅园公平合作的机会。

    东方月亲自出面与梅园合作,总比郭颖的父亲拿着梅园的俸禄又兼职东方家族的代言人要好。刘正用实际行动拒绝代言人式的合作,对于真正诚心诚意的合作也表示出了欢迎的态度。

    轩辕无双的出现,代表着轩辕家族认同了梅园的合作模式。倘若当时刘正心慈手软放过了郭颖的父兄,那就会让隐族九姓轻视梅园。甚至会让代言人出面的合作模式当成主流。

    一旦君不君,臣不臣的合作模式出现,对梅园来说就是灾难。想必郭嘉也清楚,当郭颖的父亲以东方家族的代言人出现在梅园,势必会升起许多不该有的心思。梅园没有足够的力量承受郭家与东方家族的合力,委屈求全的后果就是梅园全面被动。

    刘正快刀斩乱麻的除掉了郭颖的父兄,就是向隐族九姓表明了梅园的纯粹。合作可以,搞代言人搅乱梅园绝对不行。后来东方月亲自出面,以联姻的模式建立起了真正的合作关系,轩辕无双的参与,代表着合作模板正式确立。

    郭嘉当时不能理解刘正的做法和态度。要知道郭颖的父兄可是长辈,说舍弃就舍弃了,草屋三结义的情义何在?

    直到长途马车上刘正道出了棋子理论,才让郭嘉解开了心结。一颗棋子只能占据一个棋局的一个棋位,要是忘却了本份,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郭颖的父亲不仅想要霸占两个棋位,还想改变自身的位置以提升话语权。

    本来作为下属的冀州刺史,突然摇身一变成了东方家族的代言人与刘正谈合作。真要到了那个时候,刘正应该用什么态度对待郭颖的父亲呢?

    心慈手软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点,搞不好就会赔上整个梅园。刘正没有选择。郭颖的父亲选择了错误的立场,不能由梅园买单。

    刘正说:“奉孝,当年的事情,我不想解释什么。这回梅园废后之议的出现,很有可能就是当年情形的另类翻版。我需要你的帮助!”

    郭嘉说:“庄主,兴汉国是咱们大家一起建立起来的。谁要是敢破坏咱们的家园,我就要跟那些人拼到底!”

    刘正点了点头,至于郭嘉是否真心实意,都只能选择信任。这也许是一次大胆的冒险,从郭嘉接纳郭颖一家的举动,就表明了世家分果子的心思一直存在。后来事与愿违,郭家失去了顶梁柱不说,家族精锐也在大草原上的战事中损失殆尽。

    郭家与梅园共天下的第一次尝试失败了。郭颖更是失去了问鼎正妃位置的最后一丝可能。郭嘉究竟会不会物伤其类,从而误导刘正做出错误的决断呢?

    刘正对郭嘉的选择没有把握。可是当前天下的形势,迫使刘正不得不选择信任郭嘉。事到临头拿梅园冒险,刘正的心里没有底。

    长途马车在轨道上飞驰,并没有随着刘正的担忧而止步。郭嘉靠在柔软的座椅上,手指毫无节奏的敲打着大腿。

    有多久没有君臣谈心了?郭嘉似乎已经记不清了。多少次熬不住的时候,是当年追着红龙马跑的那个身影令他坚定了信心。一声兄弟就是一辈子的兄弟,有委屈也得忍着。

    郭嘉不敢想象,雄才大略的刘正居然把所有的人都当成了棋盘上的棋子。棋子的命运就是身不由己,可以选择,却付不起选择的代价。

    刘正望着郭嘉,看着鬓角那灰白的发生,才发现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不知不觉之间,曾经的少年已经老了。

    郭嘉抬起头,望着刘正,缓缓的喊道:“大哥!”

    刘正愣住了,这久违的称呼,似乎当年义母孔氏南山城定规矩之后就没有出现过。时至今日,才听到了这声亲切的呼喊。

    当年那个在官道上奔跑的身影又回来了。刘正不再纠结,长途马车那清脆的马蹄声,让车厢中的两个人相视而笑。

    旅途并不寂寞,刘正重食人间烟火。郭嘉也找回了那段快乐的记忆,明白了兄弟的意义。一切为了梅园,一切为了兴汉国,一切为了华夏。

    旅途终有结束时,长途马车在磕磕绊绊中抵达了邺城站。刘正和郭嘉在马车站附近进行了短暂的休整以缓解旅途的劳顿。

    看着拥挤的人流,刘正说:“奉孝,这就是兴汉国多年的建设成果了。咱们的存在,就是为了守护这份难得的安宁。”

    郭嘉说:“大哥,咱们还没有完成当初的梦想。让所有的华夏人安居乐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经过短暂的休整之后,刘正和郭嘉在马车站旁边的马市上买了两匹骏马,随后就策马离开了邺城。

    出了城,两人走上了幽冀大道一路向东。刚进入主路,郭嘉飞身下马,活动了几下双腿,然后才开口说:“大哥,四十年了,我想找一下当年的感觉。”

    刘正不忍扫了郭嘉的兴,忙抓住了递过来的马缰绳。

    胯下骏马开始小跑的时候,刘正收回了由双腿注入马身的真气。

    郭嘉本以为刘正会利用真气加速,见骏马小跑的模样,忙停止运转真气,只用肉体的力量进行长途奔跑。

    一位小女孩尖声尖气的对抱着她的中年男子说:“爹爹,那个爷爷好可怜,咱们帮帮他好不好?”

    中年男子点了点头,脚尖点在马背上,借助滑行的力量落在了郭嘉的身边,打算把追马跑路的老人拎上马背。

    郭嘉见有人伸手抓向自己,本能的就要反击。突然意识到了中年男子眼中并没有杀意,忙放下了戒备任由对方带走。

    同行一段路之后,郭嘉看到了等在马驿的刘正,忙向搭乘的父女道别。

    郭嘉本来想掏钱,手一入怀却摸到了存折。他只好把存折拨到一边,取出了装有续命丹的一个小瓶送给了小女孩。

    中年男子本来不认识续命丹,可是在打开瓶盖的一瞬间,那令人神清气爽的香味昭示着不凡。

    郭嘉说:“相见即是有缘,送给孩子!”

    中年男子觉得受之有愧,于是就拒绝说:“这也太贵重了!”

    郭嘉说:“无妨,为了孩子,请不要拒绝,就当是善有善报!”

    中年男子不再拒绝,忙连声致谢。

    郭嘉赠药完毕,辞别了父女俩朝刘正走去。

第732章 旅途偶遇

    刘正望着神情凝重的郭嘉,忍不住的开口问道:“奉孝,你遇到高手了?”

    郭嘉说:“大哥,这样的出行也能碰到高手,看来梅园的事情不容乐观呀。那个中年男子,似乎介乎于神将到超级神将之间?”

    刘正说:“奉孝,看来你的眼力还有待锻炼。在我看来,那个小女孩似乎更厉害一些,真要动起手来你恐怕不是她的对手!”

    郭嘉不敢置信,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居然会是传说中的超级高手。

    郭嘉问:“大哥,她真有那么厉害?”

    刘正说:“不错!”

    郭嘉知道刘正的眼力,一个小女孩拥有顶尖武力,想必层次不会太低,只是关于隐族九姓之上的存在,梅园没有任何的记载。想要弄清那对父女的来历,怕是没有那么容易!

    郭嘉说:“大哥,看来生命中的每一次相遇都不是巧合!”

    刘正点了点头,深有同感的对郭嘉说:“奉孝,像你我这样的特殊存在,不应该相信所谓的缘分。”

    刘正深知,以郭嘉的感知能力依旧拒绝不了对方近身。这就已经说明问题了。况且对方出现在这个地方,可以说是人为制造了这场相逢。其目的不言而喻。

    只是中年男子父女的出现,会不会与梅园的废后之议有关,那就不得而知了。兴汉国凝聚了一亿五千万华夏百姓的气运,这对某些存在来说是一块肥肉。即便是不能连锅端走,也会无所不用其极的分上一杯羹。

    郭嘉问:“大哥,你说对方会不会是虚晃一枪,要是不能打破梅园后宫的平衡,也要雁过留声,其实是把目标放在了第三代太子刘民身上。”

    刘正说:“不好说,不过可能性极大。”

    刘正确信郭嘉的判断并不是胡乱的猜测。从中年男子父女与郭嘉的交流情况,足以证明那个小女孩有着非同凡响的亲和力。一个足以倾国倾城的小女孩,倘若有心进入刘民的视线,后面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

    灰姑娘要进入王子的视野,其实没有那么简单。以王子的身份,出行的时候肯定会有护卫提前清场,还能相遇那就证明有人故意安排。

    本来刘正以为长途马车中的那盘不知名山果只是一个巧合。冀州官道上发生的郭嘉赠药,才让策划的人露出了蛛丝马迹。世人都喜欢偶遇,却没有想到只是有心人倾情打造的场景。

    骑在马上的郭嘉,也在思考着相同的问题。续命丹的珍贵不仅是丹药,那装药的水晶瓶也是特殊设计,代表着独一无二的身份。甚至可以说手持药瓶,就相当子拿到了梅园的准入证。

    刘正见郭嘉神情平静,也不好再说什么。旅途的奇遇,大多数都是精心设计的结果。就像棋子到了棋盘之上,就会被人猜到落子的位置。让事情的发展变得顺理成章,所有的生命都会进入各自的人生轨迹。

    刘正本以为中年男子父女的出现,只是碰巧同了路。然而以梅园情报部的能力,居然没有办法彻底的清场。巧合加巧遇再顺理成章的发生交集,甚至会影响整个华夏的走向。这就好比一双无形的大手,推动着梅园的宿命方向。

    马蹄声打断了刘正的思路,道路中间那一排大树,似乎见证了梅园的未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如今大树长成了,想要乘凉的人就恰到好处的出现了。

    刘正有些为难了,就那么一棵树,供人乘凉的位置有限,新人想要挤进,老人就得让位。废后之议的出现,也许就是新人想要上位。这是对梅园的一次试探,一旦开了口子,就会让有心人不惜破坏原本稳定的结构加入楔子。

    思想有多快,时间就过得有多快。刘正和郭嘉骑着马进了兴汉城的西门。原本繁华的西山城,如今更是城了梅园的产业基地。呈八卦图样布局的工业园区,那头顶笼罩着的乌云,代表着崛起的希望。

    郭嘉气喘吁吁的下了马,自言自语的说:“大哥,进了城,我怎么感觉呼吸困难?”

    刘正说:“习惯了山清水秀的环境之后,再回城就是一种折磨。工业中心,空气中的粉尘难以估量,不适应也是正常的。”

    一架机械推动的洒水器械出现在两人的面前,那天女散花般的水雾让路上的行人和马匹都变成了落汤鸡。

    郭嘉本能的就要用真气隔绝水雾,刘正摇了摇头,取出挂在马背上的油纸伞,撑开之后挡开了水雾的侵袭。

    郭嘉学着刘正的样子撑伞避雨的同时,对操控洒水器械的人怒目而视。那名操作员仅仅是露出了一丝歉意,随后就扬长而去。

    郭嘉闷闷不乐的问道:“大哥,为什么西山城现在会出现洒水器械呢?”

    且不说洒水器械一路狂奔,浇了路人一身湿不说,地上积水使得路滑,要是摔坏了老人孩子怎么办呀!

    刘正也觉得西山城管理机构思虑不周,想来洒水祛尘的办法,应该是卫生部的手笔。只是在执行的时候出现了细节上的失误。为什么要在人多的时候洒水呢?

    正在这个时候,兴汉大帝刘立带着文武百官前来迎接。刘正在欢迎仪式结束之后,问起了道路洒水的相关问题。

    卫生部部长张仲景出面解释:

    西山城进入工业化阶段,燃煤的大量使用导致了空气中粉尘数量的增加。室内有墙壁的阻挡,大量的粉尘无法登堂入室,只能在室外空气中游荡。

    当人们进行室外活动的时候,身体的运动会带起大量的粉尘,再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内部,时间久了就会发生病变。为了西山城百姓的健康,降尘就是唯一的选择。

    经过卫生部的努力尝试,发现洒水降尘是最省钱的办法。只是洒水过后,不到一个时辰就会完全蒸发。要是长时间保持湿润,消耗的人力物力难以承受。

    经过论证,只有行人的数量突破一个临界点,才会造成危害百姓健康的粉尘环境。在行人数量达到一个峰值再洒水降尘,可以取得最佳的性价比。

    张仲景的解释很简单,洒水降尘只有在行人集中的时刻才有效,一旦大量的人群进入了室内,再洒水也就失去了价值。毕竟洒水之后的有效时间并不长。散布于空气中的粉尘,会在水雾的裹挟下降落地面。可是水汽蒸发之后,粉尘风干之后弥漫各个地方,行人上路带起粉尘就会危害自己及同行人群的健康。

    郭嘉也觉得洒水之后的空气清新多了。在人群集中的地方洒水,的确可以做到利益最大化。只是路面湿滑,会带给行人安全隐患。于是就提议在醒目的位置标注安全警示语。

    张仲景同意了郭嘉的提议,决定特事特办。

    只是洒水降尘的办法治标不治本,真正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要在粉尘污染的源头上下功夫。

    只不过郭嘉也知道燃料煤的弊端所在,却找不到更好的替代品。西山城已经成了梅园的经济支柱,强行取缔又会得不偿失。

    西山城的污染问题,压在了郭嘉的心头。

第733章 父子谈心

    梅园别院,刘立让随行的护卫院外警戒,郭嘉则被张仲景拉着去讨论如何降低工业污染方面的政策问题。

    刘正问:“继祖,你可知道历代以来的传承靠的是什么吗?”

    刘立回答说:“老子英雄儿好汉是前提,代代出明君才是硬道理。”

    刘正摇了摇头,国家传承,在于拥有一个永不动摇的理念。规矩和制度才是传承有序的根本保障。一个深入人心的规矩,才是正统确立的关键。

    刘立当即反驳,梅园定制,最是推崇商君变法。历代变法的关键在一个变字。变则通,通则达,达则兼善天下。人心思变就得变,不然就是死路一条。

    刘正以为变法图存必不可久,大有人亡政息的隐患。要知道立国根基一旦动摇,就会引发一连串的恶果。今日秦有商君,可变祖宗之法,把所有的根都刨断;他日商君辞世,他人亦可循旧例变动成法。

    一个国家就像是一棵大树,变法就像是园丁。修剪枝叶可以让大树更健康。然而刨断老根的做法,即便是短时间内焕发生机,时间久了也会营养不良。

    剪裁病变的枝叶,可以让大树更健康,倘若下死力气断根,就是费力不讨好的自寻死路了。

    刘立忙问梅园的传承根本。

    刘正提出了依法治国。至于何为法?核心理念为:华夏至上,杀人者死!

    刘立不以为然,华夏至上没有疑虑。只不过杀人者死,就会让人无所适从了。万一事出有因,那不是误了好人性命。

    刘正坦言:杀人者死!就是要在世人的心中拉起一根敬畏生命的弦。倘若世人以为好人杀人可以不偿命,那么就会出现有人杀了人之后再拼命的证明杀人者是好人。区别对待的结果就是世人心中的敬畏消失,从此世上多了无数冤魂。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谁也不会比谁多一条命。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要区别对待杀人者呢?要是世人拥有了裁决他人生命的权利,那律法的价值何在?

    刘立不认同父亲的观点,华夏自古以来道德至上,锄强扶弱的理念深入人心。文以立世,世家子弟以人望贤能名扬天下;侠以佐世,寒门子弟靠义气用事名闻乡野。倘若坚持杀人者死,那就是绝了侠者的生计。

    刘正觉得杀人者死是尊重生命的根本。作为律法最核心部分,一旦发生动摇,就会让世人找到无数不死的理由。结果就是律法失去约束力而形同虚设。

    律法的根本一旦出现松动,今日好人杀人不用死,他日有故无故杀人也可以找到不死的理由。那么被杀的人怎么办?谁还会信任梅园颁布的法律。

    礼崩乐坏春秋乱,秩序崩溃的结果就是世人失去敬畏之心。汉承秦制,也继承了律法的核心内容。即便是前些年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制霸天下,也没有人敢拿律法开玩笑。高祖立制:非刘姓不得封王!伴随着整个时代却被无知的献帝给动摇了。

    异姓王一问世,汉制就形同虚设了。如今梅园立法定华夏,杀人者死就代表着律法的尊严。谁试图撬动这条法规,就是在破坏梅园的规矩。

    刘立问:“父亲,关于废后之议您怎么看?”

    刘正说:“律法的根本不容动摇是为了让世人心中有敬畏。梅园的传承规矩是让世人看到其中的稳定和有序。五妃的设置,就是代表着最高利益的划分。倘若随意更改,就会勾动世人的谗虫。真到了一发而不可收拾的时候,梅园就会损失赖以生存的信誉。”

    刘立一听就明白了,刘正不同意废除顾蕊的后位。只是兴汉囯作为华夏正统继承了帝国的气运,坐上后位的人也必须要具备大善天下的能力。

    父辈把生活习惯强加给子女,这让刘立本能的心存抵触。五妃制度适合多年前的梅园,未必符合现如今兴汉宫的利益需求。时代在发展,必要的改变才是正确的选择。

    刘正以为稳定压倒一切。梅园的传承必须要追求一个“稳”字。制度的传承想要深入人心,就得经过无数人孜孜不倦的维护。

    刘立说:“父亲,我已经可以扛起梅园的责任了,请给我人生的自由,就从娶妻开始吧!”

    刘正说:“继祖,你必须知道一件事情——从你接过传国玉玺的那天起,你想要的那份自由就已经离你而去了。”

    刘立神情沮丧,从出生的那天起,他就没有体会过自由。如今做了兴汉大帝,更是觉得身不由己。做人到了这步田地,还有什么乐趣可言。

    勾连国运,主宰华夏。在得到至高无上地位的同时,也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刘立的人生没有选择,如今想要打破樊笼,却没有想到会有无法逾越的障碍。

    刘正无可奈何的摇了摇头,继祖这孩子如今人到中年,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操心!可是出身意味着责任,生命不止,就放不下背负的责任。

    从来都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那些为了柴米油盐酱醋茶四处奔波的人们,才会在酒足饭饱之余获得片刻的自由。衣食无忧的刘立,即便是在睡梦之中也不能奢望自由。

    铁肩担道义。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就得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忘记梦想,忘记自由,甚至是忘记爱情。生命中只剩下一件事情,那就是责任。名垂青史只是身后名,造福百姓才是当务之急。

    刘正说:“继祖,对不起!做了我的儿子,你没有选择!”

    刘立问:“父亲,要是我逃避责任会怎么样?”

    刘正沉默了很久,才说:“兴汉国一亿五千万百姓,将会为你的行为买单。”

    这不是人生绑架,而是家人所在的位置决定了一切。这不仅是身不由己,更是生死均不由己。死不起,哪怕是痛苦的熬着,也必须得活。

    刘民还小,想要担起守护华夏的重责需要时间。刘正当初选择了刘立,就已经注定了现在的一切。没有人可以逃避命运的安排,除非把肩负的责任当成儿戏。

    刘立觉得续命丹的存在,让刘正获得了两百年的寿命。如今才过了六十年,还有很长的时间,完全可以重掌天下大权。为什么年纪轻轻就养老,看着亲生儿子痛苦的煎熬度日?

    刘正直言:站得高看得远。活着就意味着责任。梅园有甩不开的责任,兴汉山庄也有。前些年团结隐族九姓是攻坚目标,如今似乎大局已定了。这才发现头顶上还有一片天。虽然说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息已经开始弥漫了。

    刘立原以为是父亲偷懒甩锅,听了刘正的话之后,才知道人这一生就没有轻松的一刻,活着就有操不完的心。上一辈的人进入了新的层次,就得面对全新的挑战。

    关于自由,刘立是彻底的绝望了。那突如其来的废后之议,其实是他打破樊笼的一次尝试。原本想用太上皇的封号让父亲入局,如今谈话之后,便不作他想了。

    刘正心想,也许只有在一统华夏之后,才能让一家人面临全新的局势。面对新问题,激发新想法才会让未来的生活多姿多彩。只是刘立的情绪激动,会不会适得其反的造成心理问题。

    不能随心所欲决策所带来的压力,谁也不知道该如何发泄?刘立是个好孩子,只是迟到的叛逆期让人觉得头痛。

    刘正不指望一次谈话就解决抑郁的问题,只要找到了病因,就可以针对性的寻求对策。刘立有着太多的身不由己,就因为头顶上有个爹。

    这或许就是富不过三代的症结所在?

第734章 思想问题

    梅园制度的完善,让刘立陷入了人形图章的中年危机。长时间的压抑与憋屈,让一个满怀希望的斗士充满了绝望。

    儿子的思想出了问题,刘正当然着急。为了找到病根,只有旁敲侧击的进行询问。经过一番谈话,他总算是找到了关键的问题。

    刘立的压抑在于看问题的方向出现了偏差。人世间的自由是需要成本的。暂时免费的自由,会在将来的某一天付出无法承受的代价。人总是在得与失之间挣扎着,而这种得与失又是在无时无刻的相互转化。

    刘正望着别院略显陈旧的墙壁沉吟片刻,缓缓的开口说:“那个人是谁?”

    刘立闭口不言。莫名其妙的当了人家的棋子已经丢了一分,再首鼠两端势必会再丢一分。执掌传国玉玺之后,无论对错都得坚持到最后一刻。当人的身份地位达到一定的高度,认错就是愚蠢蠢的行为。

    别院的空气似乎凝结了,中年男子抱着小女孩走进了房间,轻描淡写的说:“是我!”

    开口的不是中年男子,而是那个小女孩。

    刘正愣住了,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切。

    小女孩并没有在乎刘正的表情纠结,而是说道:“上官家又到了出世的年头,梅园实力不错,我需要那个位置!”

    刘正说:“停妻再娶,君子亦不敢为!”

    中年男子说:“我家小姐选择了梅园,这是你等的荣幸。要不是禹山问世,也不至于惊动上官家。”

    小女孩说:“阿爹,你退下吧!上官家的规矩。到了这里,一切都得由我上官清做主。”

    上官清离开了中年男子的臂弯坐到了刘正的对面。简单的介绍了上官家族出世的情况。红尘乱世正是各家历练之时。自从禹山封山之后,上官等五姓就选择了遁世。直到九鼎出世,五家人才派子弟下山历练。

    按照上官清的描述,隐世五门中的上官家作为五门中实力最弱的门派,才需要贬落红尘,借助华夏气运修补门派气运。

    此刻出世选择梅园,是对兴汉国大势已成的肯定。只是上官清红尘历练会有一些禁忌:利用身份引导气运却又不能真正嫁人。

    刘正问:“上官先生的意思是只索取兴汉国皇后的气运,却不承担一国之后的义务?”

    上官清盯着刘正,突然笑了起来。笑罢之后才说:“我的红尘历练时间只有十年。”

    刘正苦笑不已,兴汉国定鼎梅园,以华夏正统自居。如今居然要弄出一位挂名皇后。这样的事情怎么想怎么觉得荒唐。

    梅园的废后之议,居然把一国皇后弄成形同虚设。这简直就是儿戏。兴汉国的律法制度,在上官清的眼中就是一个屁。

    刘正说:“梅园发展到今天不容易,上官家一下山就坐享其成,还不想留下实质的好处。我不会同意这样的事情。”

    上官清说:“刘庄主,兴汉国的皇后之位,我上官清就笑纳了。”

    上官清的态度很明确,合作皆大欢喜,拒绝合作那就用拳头说话吧!反正截取华夏国运已成定局,兴汉国要么做听话的傀儡,要么来一出妖女乱国的戏码。

    刘正以为上官清是在开玩笑,却没有想到在来到梅园之前,已经跟魏帝曹丕见过面了。至于蜀帝刘备和吴帝孙权,上官家已经派出特使进行游说。

    刘立觉得与虎谋皮可以活得更久,这才借着废后的名义请出刘正与上官清面谈。梅园肩负着一亿五千万百姓的命运,不敢拿这样的事情开玩笑。

    上官家的武力,足以让梅园不得不妥协。上官清的骄傲与底气,在于刘正投鼠忌器。

    刘正问道:“梅园选择合作,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上官清说:“一大家子人和和美美挺不错的。我成了兴汉大帝的皇后,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废除土地政策和分家政策。”

    刘正有些失望,原来上官清所谓的截取国运,就是用乱命的办法让百姓重回地狱,再以皇后之尊施以恩惠。用手段让百姓赤贫,再拿出蝇头小利建立民望。

    刘正望着刘立,有些寒心的问道:“继祖,这样的合作你敢答应吗?”

    刘立摇了摇头,上官清似乎已经认定了长安为正统,以合作的名义祸害梅园。当然了,这种合作只是对兴汉国百姓不到,至于梅园高层就可以借口妖女乱国刮地皮了。

    损了百姓肥了梅园,到时候把烂摊子扔给长安,从而实现由明转暗的身份转换。千年世家,就是这样炼成的。功成身退之后,让普通百姓从零开始。梅园只需要背负一个无能的骂名,就可以揣着好处笑看天下之事。

    按照上官清的想法,梅园完全可以借着制度崩坏的名义敛财,各大集团也可以由实转虚。真到了认输的时候,把一个空壳子兴汉国丢给长安。举一国之力养一家,梅园就可以获得永不断绝的传承。等到下一次乱世的来临,又可以搅风搅雨拿到入场券。

    刘立说:“上官先生,梅园只想为百姓做一些事情。至于合作坑一亿五千万百姓的财富肥一家,我不愿意做,也不敢做。来人,送客!”

    上官清低估了刘立的格局,准确的说是低估了梅园的爱民之心。这才导致谈判破裂。朝代更替,其实是前朝皇族拿了好处闪人。就拿先秦皇族的故事来说吧!借着赵高的手把多年积累的财富聚集到主脉之手,然而抛出一个人和空壳子给高祖。

    再拿前些年的乱象,汉室宗亲在各地刮地皮,然后把空壳子丢给争霸天下的诸侯。特别是曹操接手的兖州,刘岱在的时候支应诸侯讨董都不是问题,后来易了主,居然出现粮荒问题。

    在巅峰时期崩溃,其实是皇族中人拿了好处就走,至于烂摊子就交给别人接受。乱世洗牌,真正得到好处的是那些在最后关头退场的人。

    至于接盘侠们,就得负责把一穷二白的华夏养得白白胖胖。要是出了差池,那就是获罪于天。

    刘正早就知道了世家的把戏。当初青州割舍管家,后来辽东撕裂公孙家。再到广陵弄走陈家,最后就是乌林周家的南迁问题。这些都意味着财富落入了私人的腰包。

    如今上官清想要梅园走上同样的道路,损失清名换取财富。这让刘正不禁想起了妲己的故事,一个女人弄垮了多少殷商贵族,那些财富汇集于纣王身后的家族。这就相当于高层把国家财富转化为私人财富,至于留下的空壳子,谁爱拿谁拿。

    刘立不想舍己为家。梅园的特殊模式,让那些钻营的人无法认本家。名声才是传承的根本,至于高祖当年的非刘姓不得封王,让那些想要封王的人纷纷改姓刘。后来又搞出推恩令替改姓刘的人正名。一波操作下来,遍地汉室宗亲。试问天下,有哪些姓刘的人不是汉室宗亲呢?

    刘正当年主动割舍身份,就是想要打破皇族的姓氏垄断。如今天下都知道,梅园不是汉室宗亲。分家是预防寄生虫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避免得利离场的唯一办法。

    刘正说:“继祖,拒绝了上官清的提议,这就意味着你想要自由的梦想破灭了。”

    刘立说:“父亲,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靠名声传承万世;另一种是靠血脉传承万世。”

    名声传承者爱护羽翼;血脉传承者讲究舍己救家。梅园人丁不旺就已经决定了家族的选择,用好名声彪炳史册。

    名声传承永垂不朽,血脉传承就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635/ 第一时间欣赏兴汉使命最新章节! 作者:开先洞人所写的《兴汉使命》为转载作品,兴汉使命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兴汉使命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兴汉使命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兴汉使命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兴汉使命介绍:
科技进步,基因研究进入高速发展阶段,MK基因研究基地在比对唐代古尸与汉代古尸基因时发现:唐代古尸的基因发生了变异。为了探寻基因变异的真正原因,助理研究员刘正乘坐兴汉1号穿越时空,前往汉代。由于电磁风暴的突然爆发,时空机发生故障,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且看刘正在群英荟萃的架空三国里收赵云,战吕布,劝贾诩,得郭嘉。勇斗豪强世家,开启兴汉使命!
为华夏打下一座铁桶江山,让汉字大旗成为永恒。兴汉使命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兴汉使命,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兴汉使命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