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兴汉使命TXT下载兴汉使命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兴汉使命全文阅读

作者:开先洞人     兴汉使命txt下载     兴汉使命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870章 骄兵必败

    西平城的攻防战持续到第二十天的时候,四面合围的晋军终于开始攻不动了。

    何曾再次找到司马亮,提出了聚拢兵力,专攻一面的建议。

    苦于无法打开局而的司马亮,终于决定听一回何曾的意见。

    只可惜亡羊补牢,为时已晚。赵统的主力已经赶到了战场附近。被郭淮隐藏起来的兵力,也连夜切入晋军的两大结合部。

    司马亮得知赵统大军将至,立即命令分散四处的营寨聚兵。只可惜为时已晚,晋军被分割成了两大块。

    兴汉军的强弓硬弩,让负责打通道路的晋军吃尽了苦头。

    司马亮亲自带人攻寨,却被赵统迎头痛击。

    两军在西平城南的隘口激战,兴汉军据险而守,急于会合的晋军两面夹击。

    司马亮攻寨三日,晋军死伤惨重。何曾看着伤兵满营的样子,心情很是失落。

    “将军,不能再打了!”何曾苦口婆心的劝说道。

    “不打?”司马亮问道:“被分割包围的那三万将士怎么办?”

    司马亮也是没有办法,仗打成这样,那些被围的将士必须要救。哪怕是损失惨重,也只能咬紧牙关坚持到底。

    何曾也想理智,可是在战场上唯有热血,才能收拢军心,激发斗志。

    带兵打仗的人,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放弃同袍。

    司马亮的坚持,赢得了晋军上下的鼎力支持。哪怕是伤亡惨重的强攻,全军上下没有一句怨言。

    这可就苦了守寨的赵统等人。

    赵统身边只有护卫都两千人,再加上先头部队的一个都,总兵力只有四千。

    司马亮的攻寨晋军,已经超过了四万。

    好在兴汉军有赵统坐镇指挥,护卫都又是首屈一指的精锐,面对优势晋军的围攻也巍然不动。

    赵统的护卫都像是一颗钉子,直接扎在了司马亮的心窝上。

    司马亮使尽了浑身解数,就是想要接应被围的晋军。

    赵统派人突围,向西平城的郭淮求援。

    司马亮猝不及防,只得任由兴汉军小将冲向了西平城。

    “何大人,一旦赵统和郭淮建立通讯渠道,就会展开全面反击!这可如何是好?”司马亮问道。

    “将军,赵统等人被我们圈在了城外营寨,根本就没有机会建立指挥系统。咱们只需要拖住郭淮,就可以指挥大军从容进攻。”何曾回答说。

    司马亮决定采纳何曾的建议,一面指挥大军强击赵统的营寨,一面派人通知司马矩。

    司马矩在西平城小试牛刀,然后就进入了休眠期。

    “世子,将军有令:不惜一切代价搅乱西平城,迟滞郭淮的出城大军!”陈语说道。

    “开什么玩笑?”司马矩难以置信的问道:“这个时候展开行动,那就是让咱们的兄弟去死!”

    陈语只好取出一份战报,告诉了司马矩实情。

    晋军打得很苦,原计划的小打小闹,现在已经演变成了决定凉州归属的大决战。

    赵统的神来之笔,一下子就敲晕了司马亮。

    晋军一旦势弱,陈仓要塞就会不保。

    陈仓可是雍州的重要门户,一旦落入兴汉军的手中,就会威胁到长安城的安全。

    司马亮已经骑虎难下了,扭转局面的唯一办法就是攻克赵统的营寨,击毙或者是生擒兴汉军镇帅。

    赵统是兴汉军凉州方面的最高指挥官,随行的是镇帅指挥中心。倘若司马亮攻破营寨,就相当于破坏了兴汉军凉州指挥系统。

    即便是赵统可以侥幸不死,重建指挥系统也得三个月的时间。这就是晋军建立奇功的机会。

    本来一切进行得相当顺利,赵统并没有提前突围。只是司马亮太过于心急了,在无意中暴露了战略意图。

    战场之上的所有人都是棋子,赵统也为自己的轻敌大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指挥系统事关凉州大局,赵统也不敢过于冒险。守寨部队识破了司马亮的阴谋之后,立即组织精锐力量突围,告知各部晋军的战术。

    司马矩听了陈语的通报,立刻就明白了拖住郭淮的重要意义。

    “世子,咱们是时候开始丢出弃子了!”陈语说道。

    “韩安是个人才,可惜了!”司马矩无限惋惜的说道:“陈语,你亲自带人去办!”

    陈语领了命令,直接潜入西平县府刺杀韩安。

    韩安早有准备,躲过了陈语的暗杀。两人在县府后院大打出手,一时间刀光剑影。

    “想不到一向以文弱书生示人的韩安,居然是名剑客史阿的传人?这天下的事情还有更扯的吗?”陈语冷笑道。

    “徐元直的剑法,你倒是得了八分!”韩安笑道:“乱世的书生不会舞刀弄枪,还真没有几个!你的计划已经败露了,还有必要负隅顽抗吗?”

    “身为刺候,当以任务为重。不成功,就得死!”陈语大义凛然的说道:“大家既是同道中人,为什么要出言无状坏我名节?”

    韩安无语。手中的长剑划出了道道亮光。

    陈语的同伴悉数阵亡。

    韩安带着人包围了县府后院。

    “活着,不好吗?”韩安问道。

    “刺候的价值,在于忠诚!”陈语坦然的说道:“情报的价值,取决于刺候的心。忠诚是第一位的,也是衡量情报质量的关键。我可以死在这里,却不能坏了上位者对刺候的信心。”

    “既然如此,我便成全你!”韩安说道。

    韩安出于对陈语的尊重,放弃了生擒的打算,直接命令万箭齐发将其射杀。

    “多谢!”陈语用口型挤出了两个字。

    阵亡是刺候最好的归宿。陈语遇上了韩安,既是他的大幸,又是他的不幸。

    “厚葬!”韩安痛苦的转过身,闭上双眼说道。

    解决了陈语,韩安立即前往督帅府别院。

    郭嘉负责接待了韩安,然后就去找刘正。

    听了郭嘉的汇报之后,刘正恨铁不成钢的说道:“想不到统儿也会轻敌大意。这原本十拿九稳的一场仗,愣是教他煮成了夹生饭。看来骄兵必败是很有道理的。”

    “庄主,司马亮居然学会了审时度势,这也太不可思议了?”郭嘉问道。

    “河内司马氏的人,哪个是省油的灯?”刘正反问道:“好在镇帅府护卫都反应够快,这才弄了个不上不下的结局。”

    对于赵统的处境,刘正也没有更好的办法。镇帅府的指挥系统出了问题,各部之间的配合将会出现重大的误差。

    郭嘉建议由兴汉山庄接手指挥权,以保证战役的顺利推进。

    刘正否决了郭嘉的建议。兴汉山庄可以为兴汉军一统天下保驾护航,却不能越俎代庖的包办所有的细务。

    凉州攻略赵统是最高负责人,哪怕是有什么闪失,也得由整个兴汉国买单。这是国家容错需要付出的代价。

    “庄主,这可是二十万大军哪?咱们为什么要墨守成规,难道就不能帮帮赵统吗?”郭嘉红着眼睛声嘶力竭的吼道。

    “兴汉国很大,咱们需要更多的人才。这人才的成长,需要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你和我都做不完所有的事情,凉州是赵统的战场!他必须要承担起二十万大军的重担。骄兵必败,这样的教训必须要拿鲜血换!”刘正说道。

第871章 西平号角

    赵统被司马亮困在了西平城外的营寨,这是兴汉军进入凉州以来的第一次危局。

    司马亮命令司马矩在西平城捣乱,反而让刘正赶在赵统的信使抵达之前收到了消息。

    郭嘉建议由兴汉山庄接手指挥权,确保西平战役重新进入预设的轨道。

    刘正以为人才的成长需要经历磨难,拒绝了郭嘉的提议。

    西平战局愈发的微妙了。战场的核心由西平城,转向了赵统固守的营寨。

    刘正也无法预测战争的结果,只能赌一把。郭嘉苦劝无效,只得去找赵云。

    “子龙,你再劝一劝庄主,兴汉国有今天这样的局面太不容易了,咱们不能让孩子坏事!”郭嘉说道。

    “奉孝,你也在战场上爬摸打滚多年,想必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即便是猪队友,也得需要猪圈进行安置的。”赵云说道:“庄主放权,就是要锻炼统儿。人这一生有很多的关卡要过,迈不过去就得死。”

    郭嘉愣住了,刘正不愿意帮忙也就罢了。赵云可是赵统的亲爹,居然也能狠下心来充耳不闻。锻炼孩子竟然拿生命当儿戏,着实骇人听闻。

    赵云并没有解释什么。慈不掌兵,这兴汉国太大了,需要无数的人才共同支撑。人才的成长没有什么捷径可走,有的只是血淋淋的教训。

    韩安依旧回到西平县府主持大局。至于捣乱的司马矩,由西平情报站的人接手应对。

    赵统的信使辗转进入了西平督帅府,传达了最新的军令。

    郭淮立即执行命令,大军分头准备,把攻击的目标对准了被赵统切割的晋军。

    司马矩损失了大批人手和陈语之后,对西平城的破坏力降到了最低。

    赵统为了吸引司马亮等人的注意力,时不时的到寨墙上冒个泡,偶尔还活动活动筋骨。

    司马亮果然中计,竟然调集主力强攻营寨。

    赵统的杀手锏其实是亲卫队的队长,长子赵国威。

    子承父业的赵统,也让儿子从南山军校毕业之后就到了军中。从普通的小兵做起,数年功夫积功升了亲卫队长。

    兴汉累军的营寨被围,正是英雄用武之时。

    赵统命赵国威携密令前往文鸳驻地。

    “师弟,你怎么来了!”文鸳从地里爬起来,含糊不清的问道。

    “师兄,镇帅密令!”赵国威挺直腰板说道。

    “西平号角,剑指陈仓!”文鸳吼道。

    擂鼓聚兵,号角声声入耳。赵国威还是第一次见识到了文鸳的治军手段。

    各路大军随着鼓点有条不紊的集结。各色旗帜朝着赵统所在的山头靠拢,秩序井然。

    文鸳击鼓为令:徐盖所部轻装急行,到陈仓外围建立攻击阵地;中军携后勤保障次第推进,以粮车运兵,积存体力;后军留守驻地,组织人手随时准备接应。

    文鸳布置完任务之后,就要随中军一起出发。赵国威见没有什么任务,忙主动请缨道:“师兄,镇帅命我传达完密令之后,就留在军前听用。”

    “既然如此,那就随我一起行动吧!”文鸳说道。

    赵国威立即整队,与文鸳的亲卫队一起行动。

    大军赶到战场的时候,徐盖已经修好了前进阵地。

    “徐老虎,陈仓晋军的情况,都摸清楚了吗?”文鸳问道。

    “文副将,陈仓晋军只有三千,领头的是一名晋军校尉。这打头阵的事情,就交给我吧!”徐盖顺势请战说。

    “给你一个时辰,若是无法突破的话,我就亲自上阵!”文鸳说道。

    徐盖的攻城很狂暴,兴汉军的装备优势展露无遗。

    然而陈仓守将也不是吃素的,以区区校尉之职承担留守重任,其个人能力可见一斑。

    徐盖攻得猛,陈仓校尉守得也不赖。

    眼看一个时辰快要到了,徐盖急得直跳脚。

    晋军的防守无懈可击,兴汉军是老虎吃田螺,无从下嘴。

    徐盖不想灰溜溜的做预备队,亲自带着人冲锋陷阵。

    “敌将通名!”徐盖扬斧怒吼。

    “勇毅校尉朱逸群!”晋军守将大声答话。

    “一群猪也敢螳臂当车,妄图阻我兴汉雄师?”徐盖质问道。

    “世食晋禄,当为晋鬼!有能耐你就攻上来,小爷我在城头等着你们呢?”朱逸群笑道。

    徐盖大怒,亲自扛着云梯冲向了城墙。

    朱逸群指挥守军放箭,攒射徐盖所在的位置。无差别攻击,居然阴差阳错的建了功。

    徐盖受伤,左右可急坏了。忙抢了人退回出发阵地。

    “徐老虎,想不到这陈仓只不过是弹丸之地,竟然崩掉了老子最锋利的一颗牙。”文鸳气道:“得,老子亲自去会会一群猪。有仇必报,兄弟们,跟我上!”

    “有仇必报!”所有的将士齐声高呼。

    仗打得憋屈,大家都很窝火。文鸳这一撩拨,整个攻击阵地上的人就炸了。

    “文副将,你是这里的最高指挥官,跟一群猪置气难免失了身份,还是让我带着人去攻城吧!”赵国威请战说。

    “这样也好,你们小心!”文鸳说道。

    赵国威带着人进入最佳攻击位置,立即以手势指挥。

    镇帅府亲卫队的人按照三才阵展开,一人看防,一人劲弩掩护,第三人则是取出了专用弩矢。

    千丝穿梭织成网,很快就构建了一条通道。

    赵国威抖动银枪,踩着丝网攀城。

    朱逸群指挥擂木滚石反击,怎料丝网太轻、虚不受力,守城装备无法奏效。

    赵国威的攻势卓有成效,很快抵达了劲弩的射程。

    朱逸群沉着应对,指挥刀斧队劈砍丝网。

    只是丝网实在是太细了,挂在城墙垛子上的部分,几乎嵌入了石头之中。

    一斧砍下去丝没断,反倒是坚硬的大青石把斧子磞卷了刃。刀斧队的人用力过猛,虎口都震得开裂了。

    朱逸群见砍不断,忙命人用手去挑丝。只是想要把赵国威的丝网掀开,露头的事情就无法避免了。

    晋军一露头,早有准备的赵国威让弩矢队出击。

    朱逸群见状,忙调集刀盾手严阵以待,又招呼弓箭手集结待命。至于掀翻丝网的事情,完全处于停滞状态。

    赵国威见丝网搭建成功,忙命令第二梯队挂索梯。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刀盾什登梯而上。

    赵国威一马当先,银枪开道。

    朱逸群的刀盾阵失去了威力。弓箭手的攒射,也无法针对单一的目标。

    赵国威闯入刀盾阵,以晋军之盾御晋弩之射。

    银枪横扫千军,很快就弄出了一丈见方的空白区域。

    镇帅府亲卫队的刀盾组终于登上了城头,迅速的抢占了有利位置构建盾阵。

    枪兵组的登城,赵国威退入盾阵,借助掩护拓展空间。

    弩兵组登城了,赵国威开始专心致志的指挥。近的用枪捅,远的用弩矢解决。

    一刻钟之后,神弓组的五名神射手进入作战位置。

    朱逸群让一名都尉组织反击,却一柱香的时间里,接二连三的损失了数名百人将。

    晋军乱了,原本无懈可击的城防开始漏洞百出。

    赵国威的小队,有力的牵制了晋军守城部队的注意力。

    文鸳透过单筒望远镜,看到了赵国威的攻击成果,立即按照计划发起总攻。

    朱逸群矛盾了。

第872章 酣战陈仓

    文鸳的总攻一开始,朱逸群就开始纠结了。

    赵国威的小队势如破竹,晋军管的话会导致其他地方空虚;置之不理又会让兴汉军在城头上站稳脚跟。

    兵力调配倒还好说,晋军大将缺乏的劣势越来越明显了。朱逸群找不到可以抗衡赵国威的将领,只能听之任之了。

    赵国威抓住机会扩大战果,让晋军的防御漏洞越来越大。

    朱逸群的兵力捉襟见肘,城头防御力不从心。

    赵国威带着镇帅府亲卫队的人不断的扩大城头阵地,引导徐盖的人在城头拓展。

    徐盖登上城头的时候,在城墙上战斗的兴汉军将士已经超过了五百人。任凭朱逸群如何挣扎,也无法摆脱局部战场的劣势。

    “徐校尉,这里交给你了。我带着人去宰了朱逸群!”赵国威吼道。

    “有劳了!”徐盖说道。

    大战争分夺秒,谁也没有说废话的权利。徐盖也想斩将立功,可是还得以大局为重。

    赵国威带着人杀向了朱逸群。

    晋军残部且战且退。

    退到拐角处的时候,一名晋军都尉突然发起决死反击,挡住了赵国威的前进步伐。

    朱逸群带着两百人顺墙而下,直奔西平城晋军大营。

    文鸳成功的攻占陈仓,抢在晋军的援军抵达之前结束了战斗。兴汉军以阵亡三百人,受伤八百人的代价拿下秦川咽喉,一举打开了关中的门户。

    赵国威的小队在陈仓大战中表现优异,夺得了首功。

    文鸳一面巩固陈仓,一面派人向西平督帅府报捷。

    “庄主,陈仓打下来了!”鲁淑兴奋的说道。

    刘正看完捷报之后,对文鸳的表现很满意。

    郭嘉也觉得拿下陈仓的损失有限,堪称经典战役。

    “赵统那边怎么样?”刘正突然问道。

    “打得很苦!”鲁淑回答说:“各路援军都被堵在了路上。镇帅府直属部队倒是精锐,只是断绝了后勤保障,装备优势无法发挥。”

    “精良的装备只是给赢得战斗胜利加分,没有装备,难道就不打仗了吗?”赵云吼道。

    赵统一直以来都是在蜜罐子里长大。这回遭遇挫折,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兴汉军也是一样,凉州攻略开局异常顺利,拿下西平更是一举掌握了晋军的命脉。

    赵统开始飘了,居然想着复制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奉孝,你怎么看?”刘正郁闷的问道。

    “江湖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二十年。”郭嘉回答说:“孙子辈的人也许不如儿子辈,可是光说不练嘴把式。”

    “咱们就把那群小家伙放出去,能闹成啥样就啥样!”刘正一锤定音的说道。

    兴汉军派出十二小将领兵出一城进行反击,给司马亮的晋军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又是一天的攻防战,晋军的防线被压缩了一圈。

    司马亮看着一片狼藉的前沿阵地,心情十分低落。

    伤痕累累的朱逸群被架着进了中军大帐。

    “将军,陈仓丢了!”朱逸群哭着喊道。

    “怎么回事,我不是向长安请求支援了吗?”司马亮问道。

    “怪只怪咱们当初虚报战功,还说什么已经歼灭了文鸳的主力,剩下的残部不足为虑。”朱逸群语无伦次的说道:“恰恰就是文鸳,在援军即将抵达之前发起攻击,不到两个时辰就结束了战斗。”

    “文鸳部的战斗力陈仓晋军一清二楚,不像是可以在两个时辰攻克城池的样子。”何曾说道。

    朱逸群不敢隐瞒,忙把遇到赵国威的战斗经过如实相告。

    司马亮左右为难,继续攻击赵统胜负难料;撤退的话,又得面临兴汉军十二小将的围攻。

    更何况陈仓丢了,晋军既没有前方,也没有后方。必须要赶在兴汉军发起总攻之前撤出战斗。

    “将军,撤吧!”何曾说道。

    “那些被分割包围的兄弟不救了吗?”司马亮问道。

    “我也想救,可是咱们现在没有时间了。这硕果仅存的五万晋军,是长安最后的屏障。一旦有什么闪失的话,长安就没有抗拒兴汉军的本钱了。”何曾哭道。

    司马亮很纠结,仗打成这样已经无力回天了。壁虎断尾的做法有着切肤之痛,可是为了生存不得已而为之。

    朱逸群已经晕倒了,对于中军大帐中的争执一无所知。

    司马亮无奈,只得含泪下令撤退。

    赵统之围顿解,兴汉军朝着陈仓方向攻击前进。

    兴汉军主力进驻陈仓,司马亮带着五万晋军退回长安。

    刘正在陈仓城中召开了经验总结大会。

    在会上,赵统做出了深刻的检讨。

    鉴于镇帅府在大战期间的表现不佳,刘正决定撤销凉州镇帅府,改设三处督帅府。

    镇帅赵统与刘立等人同批次转入兴汉山庄,充实兴汉国的底蕴。

    天水督帅府,督帅太史亨,负责清扫凉州金城一带。

    西平督帅府,督帅郭淮,居中策应。

    陈仓督帅府,督帅文鸳,划拨给邓艾指挥,执行围攻长安的军事计划。

    兴汉军三面合围长安,邓艾兵出潼关,战华阴,克金锁关,大军势如破竹。

    武关督帅府积极配合,大军进驻蓝田,威胁长安南门。

    文鸳新官上任,命都尉赵国威攻克箕谷堡垒,打通了汉中与陈仓的直接联系。

    邓艾派人向文鸳传达命令,约定两面夹击攻打霸陵,吹响了长安会战的号角。

    文鸳让徐盖带领四万大军留守陈仓,随后就带着两万二千人马直击霸陵。

    霸陵城中,惊魂未定的司马亮等人只得向长安告急。

    司马炎宫中点将,命司马攸,荀勖二人率领五万大军增援霸陵。

    邓艾在霸陵城下击鼓聚兵,决定强攻。

    文鸳奉命出击,与司马亮城头激战。

    大战持续了整整一天,霸陵城防依旧坚不可摧。

    庞统建议切断长安与霸陵之间的联系,然后就可以脑洞大开的炮制司马亮了。

    文鸳奉命展开行动,把霸陵变成了孤城。

    张泉命人在霸陵周边插满了旗帜。

    从远处看,就像是司马亮拥兵自重,且自立为帝。

    晋军刺候无法接近霸陵,只能把一知半解的情报送回长安城。

    司马炎怒气冲冲的回到后宫,对着皇后一通发火。

    “皇后,你认为司马亮将军会谋反吗?”司马炎问道。

    “陛下,长安危在旦夕。司马亮将军有没有谋反的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没有谋反的实力?”杨艳问道。

    司马炎瘫倒在了榻上。霸陵兵精粮足,又有坚城可倚。城中文武俱全,是否谋反只在司马亮的一念之间。

    更何况长安城已经失去了约束霸陵魏军的力量。反倒是司马炎把自己的脑袋交给了司马亮。

    长安危矣!

    司马炎的心坠落谷底。

    “陛下,长安世家正在向霸陵转移财产,是否需要限制出城?”长安将军费曜请奏。

    “诸位爱卿有何高见!”司马炎问道。

    众人七嘴八舌,道理却是狗屁不通。

    司马炎垂头丧气的摆了摆手,长安势微,世家都想把财产放到安全的地方。

    霸陵储藏天下财富,足以让各方面都安心。唯独司马炎心中郁闷不已,却又有苦难言。

第873章 霸陵帝星

    司马亮拥兵十万,霸陵城反意源源不断的进入长安。司马炎连觉都睡不安稳。

    “陛下,不如让司马攸将军取而代之?”杨艳说道。

    “霸陵与长安交通断绝,诏命能不能送进霸陵城还不一定呢?”司马炎叹息道。

    “事已至此,咱们就把死马当成活马医吧!”杨艳说道:“试一试总比坐以待毙要好!”

    司马炎无计可施,只得按照杨艳的建议派出特使。

    在文鸳的有意放纵之下,晋国特使顺利的进入了霸陵。

    司马亮为了避嫌,当着特使的面主动向司马攸移交兵权。

    霸陵的晋军直面邓艾和文鸳。司马攸书生意气,胆略方面有所欠缺。自然是不肯奉诏掌兵了。

    司马亮这一将军,就把司马攸逼上了绝路。

    司马攸为了表示诚意,直接将从司马师那里继承的军中关系拱手相送。

    司马亮推拒再三,司马攸等人反复劝谏。

    特使无法说服司马攸,只好找何曾询问对策。

    “陛下疑臣,我也无可奈何!只是司马亮将军纵有千般不是,在这个节骨眼上也动不得!”何曾说道。

    特使见使命无法达成,决定回长安向司马炎复命。

    司马亮一面派司马攸护送特使回长安,一面密令司马矩伪装成兴汉军半道截杀。

    “将军!”何曾苦劝道。

    “何大人,陛下疑臣,三军将士危矣!这仗打不赢,我等会死在兴汉军将士的刀下;若是侥幸打赢了的话,也得挨一回陛下的刀。横竖都得死。我要是有什么事情,你们也脱不了干系。”司马亮说道。

    何曾仔细一想,才知道霸陵已经骑虎难下了。跟兴汉军对抗,输了损失惨重,赢了还得面对司马炎的秋后算账。

    有一句话说得对——乱世之中,有没有造反的心并不重要,关键是有没有造反的实力。之所以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是因为秀才手无缚鸡之力,造反靠的可不是嘴。

    将军们的造反与否,其实只在一念之间。拥兵自重,既是将军的保命之道,也是取祸之源。

    司马亮没有办法,拥有的实力到位了,要么反,要么死。

    这是生死抉择,司马炎等人输不起,司马亮等将领也不敢赌。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即便是司马亮卸甲归田,司马炎敢对霸陵的晋军恢复信心吗?

    若是霸陵晋军强举司马亮为晋国皇帝,司马炎拿什么抗衡?

    这就好比司马亮已经拿刀架在了司马炎的脖子上。只要轻轻的划拉那么一下,就会人头落地。

    在这个时候,要让司马炎相信司马亮不会划拉,有可能吗?

    即便是司马炎敢赌,司马亮也不敢信。

    沙场宿将的最好归宿,就是百战功成身死。想要全身而退的将军们都做不了纯臣。

    司马亮不想死,他也想继承司马家的荣耀。

    何曾很快就明白了一件事情——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司马亮倒了大霉,霸陵城中的其他人,也不会有好果子吃。

    世家为什么愿意追随造反者,理由只有一个——做墙头草,也得活着才有机会。

    何曾无法让司马亮相信司马炎会既往不咎。实力决定前途,而且是有进无退的。

    司马亮要是不能当机立断,到最后免不了当头一刀。

    何曾知道,卸甲归田并不能让司马炎放心。

    司马亮必须死!

    军中将领的威望,并不会随着地位改变而改变。这是一道无解的政治题。

    不得军心的将军打不了胜仗,得军心的将军又不能让人放心。毕竟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一念之间,这样的想法实在是太荒唐了。

    何曾与司马亮已经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了,如何选择?其实根本就没有选择。

    要么谋反,要么霸陵城玉石俱焚。

    反正司马炎已经起了疑心,司马亮想要活着,就只剩下造反一条路可走了。

    何曾作为司马炎的心腹,想要做墙头草,就得先赢得司马亮的绝对信任。

    “将军,世子奉命截杀,要是兴汉军插手,后果不堪设想!”何曾说道。

    “你想说什么?”司马亮问道。

    “咱们已经与长安决裂了,不如先下手为强!反正陛下已经起了疑心,霸陵城无论怎么做,都于事无补!”何曾说道:“不如举起反旗,收拢军心民意!到时候将军与陛下平起平坐,大家才有得谈。”

    司马亮采纳了何曾的意见,命快马召回司马矩。

    何曾负责筹备司马亮称帝的事情。

    二月初二龙抬头,司马亮历数司马炎十大罪状,决定执行家规罢黜天子。

    同时,司马亮携文武在霸陵祭告太庙,以其为陪都登基为帝。

    消息传到兴汉军大营的时候,邓艾也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庞统建议邓艾到陈仓走一遭,向刘正等人请教。

    “士载,你觉得霸陵自立有几分可信度?”刘正问道。

    “庄主,一开始是咱们散布的流言,只是渐渐的变了味。”邓艾回答说:“现在真假难辨,谁也没有把握会发生什么事情!”

    刘正没有说话,直接召出梨花枪顶在邓艾的咽喉位置。

    邓艾的额头上冒出了冷汗,毕竟梨花枪上携带的杀气,是货真价实的。

    “士载别怕,庄主就是跟你开个玩笑,肯定不会捅的。”郭嘉慢条斯理的说道。

    “这要是手抖了或者是发生了什么意外,我还有命吗?”邓艾问道。

    刘正收回了梨花枪,一字一句的问道:“士载,你现在想明白了其中的关节吗?”

    邓艾点了点头。在司马炎的心目中,司马亮就是那个拿刀的人。

    至于司马亮有没有反心,司马炎不会在意。作为一名依靠造反起家的皇帝,是不会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忠诚上。

    司马炎肯定无法容忍司马亮的存在,两人注定无法和解。

    “庄主,司马亮敢登基称帝,主要是咱们隔断了长安与霸陵之间的交通!”郭嘉说道:“不如让文鸳撤回陈仓,让司马炎和霸陵直接对话好了。”

    “士载,你觉得呢?”刘正开口问道。

    “庄主,现在有一个问题——万一司马炎和司马亮握手言和,咱们可就麻烦了。关中有山河之险,强攻恐怕会损失惨重。”邓艾说道。

    当年天下揭竿而起,霸王项羽携破釜沉舟之伟绩,坑杀秦卒之霸气威临崤函却不得入。

    高祖仅仅是约法三章,咸阳就唾手可得。自古以来收取关中,当以攻心为上。

    如今司马家也在走当年秦二世的老路。兴汉军是选择做被拒之门外的项羽,还是选择做那兵不血刃的高祖,结果肯定会大相径庭。

    “既然内斗失国是关中的特色,那就做一回约法三章的鱼翁!”刘正说道。

    邓艾立即赶回军中,命令文鸳撤回陈仓,恢复了长安与霸陵之间的交通。

    刚刚尝到九五至尊甜头的霸陵司马亮,转瞬之间就得直面长安司马炎。

    长安皇宫,司马炎怒气冲冲的找到杨艳,声嘶力竭的吼道:“看你干的好事,长安不仅损失了一名能征善战的将军,还多了一个拥兵十万的强敌。”

    “陛下,你以为没有特使宣诏的事情,拥有十万大军的司马亮将军就不会反了吗?”杨艳问道。

第874章 家族分合

    司马炎无话可说。

    司马亮的实力已经到位了,即便是不想反,也得反。不反就是一个死,造反是唯一的生机。

    世家之间的外战,不会有斩尽杀绝的行为。然而家族内斗可就不一样了,必须得往死里整。

    谁也不想自己辛苦攒下的家业和地盘,被别人名正言顺的拿走。完事了还扣上一顶无能的帽子。因此,兄弟阋墙才会是你死我活的拼命。

    司马炎如今不敢放过司马亮,毕竟在世家的眼中,只要是司马家的人做皇帝,别人的利益不受损害就成。

    司马亮为了保命在霸陵登基,司马炎也无法装聋作哑。大家都是司马家的子孙,按照蜀帝刘备的说法——做皇帝嘛,只要姓司马都是有资格的。

    刘正在陈仓坐镇,先让文鸳切断了长安与霸陵之间的联系。

    待到司马亮一朝登基称帝,文鸳这块楔子突然松了。

    长安与霸陵交通恢复,司马炎和司马亮都大眼瞪小眼了。

    司马炎以武立世,拥有兵力二十万,屯聚在长安周边。

    司马亮拥兵十万,以霸陵为根基虎踞龙盘。

    原本兴汉军断了交通,两家可以各干各的。可是文鸳走了,就得直面是打,还是和的问题。

    何曾以霸陵势弱为由,力劝司马亮主动依附司马炎。

    “陛下,霸陵孤城。如今与长安交通恢复,肯定是腹背受敌!”何曾谏道:“不如自削帝号,再请归附长安。”

    “何卿,这不是瞎胡闹嘛!”司马亮说道:“这当了皇帝的人,有那么容易把帽子摘掉吗?”

    “陛下,霸陵世家已经沉不住气了。不归顺,立马就有灭顶之灾;归顺的话,长安方面就算是铁了心的想要动手,也只能另寻他策秋后算账!”荀勖直言劝谏。

    “那咱们就只能降了?”司马亮问道。

    “十万人马,既打不了兵强马壮的兴汉军,也干不过长安方面的二十万大军。不归附就得分兵,以霸陵现在的情况,分兵驻防和抹脖子自杀差不多。”何曾说道。

    司马亮仔细的端详着司马矩年轻的脸庞,最终长长的叹了口气。

    霸陵文武见司马亮的模样,总算是放心了。

    司马亮为了显示诚意,命司马矩作为代表,自削帝号并上了请罪折子。

    司马炎在大朝会上见识了司马矩负荆请罪的模样,就像是吃了苍蝇一般恶心。

    只是司马矩好歹是自家兄弟,于情于理都没有办法发火。

    “太尉,朕需要一个解释!”司马炎吼道。

    “陛下,长安与霸陵合在一起就是一块硬骨头,兴汉军要啃就得掂量掂量!”太尉杨骏说道:“要是咱们继续争斗不休,长安既没有多余的力量讨伐霸陵,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巩固。握手言和是代价最小的做法。”

    司马炎一听杨骏的话,整个人就傻了。打吧,实力不足;不打,心中又十分的憋闷。

    要不是兴汉军切断长安与霸陵之间的交通,司马亮也没有胆量称帝。现在文鸳在陈仓等着看笑话,司马炎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打霸陵。

    司马炎被折腾得没了脾气,只好诏命太尉杨骏,全权负责与司马亮进行谈判。

    杨骏连夜赶往霸陵,与司马亮进行谈判。

    经过一个月的言语交锋,两方总算是签订了协议。

    协议的第一项:世子司马矩永驻长安,负责两家之间的协调。

    第二项:何曾和荀勖二位大臣遣返长安,交由司马炎定夺。

    第三项:长安与霸陵之间的要塞灞桥,由司马亮和长安方面共同派遣大将防守。

    第四项:司马亮自削帝号,改授归命王。

    司马亮无力回天,乖乖的在霸陵做起了炮灰。

    兴汉军霸陵情报站搞到会谈内容之后,立即启用通联渠道送到了陈仓。

    “庄主,想不到司马亮居然能屈能伸!”郭嘉说道:“为了司马家的利益,他竟然奋不顾身?”

    “奉孝,司马炎就算是想要秋后算账,也得等司马亮有命活到那一天!”刘正说道:“他们两家都不能大打出手,唯一的办法就是貌和神离的撑时间。”

    陈仓兴汉军按兵不动,任由司马氏自家折腾。

    长安与霸陵重归于好,至少表面上看不出什么问题。

    文鸳收到了灞桥驻军的相关情报,归命王司马亮一方是校尉朱逸群,领兵三千;长安方面是长水校尉戴陵领兵三千。

    司马炎召见戴陵,面授机宜。

    灞桥防区划分妥当,邓艾作为攻打霸陵的总指挥,命令文鸳出兵攻打戴陵的防区。

    文鸳请示刘正等人之后,兵出陈仓直扑戴陵所部的驻地。

    赵国威奋勇向前,打得戴陵节节败退。

    文鸳亲自阻击长安援军,给赵国威保驾护航。

    戴陵没有援军,面对赵国威的进攻左支右绌。

    无可奈何之际,只得向霸陵求救。

    司马亮本来不想救戴陵,可是唇亡齿寒。为了保障灞桥交通,只得严令朱逸群增援。

    赵国威攻打灞桥戴陵防区,眼看就要突破核心阵地了。怎料朱逸群主力侧击,攻势受挫之后只得退回出发阵地。

    刘正派文鸳这么一试,就把司马亮的态度给弄清楚了。不愧是晋军宿将,对唇亡齿寒的领悟深入骨髓。

    文鸳达成了试探目的,引兵退回陈仓。

    赵国威攻寨失利,暂停职务到兴汉学院陈仓分院,接受武将回炉再教育。

    赵云和郭嘉轮番对赵国威进行特训。

    刘正也会隔三差五的扮演一回教官的角色。

    可怜的赵国威,奉命打了败仗背黑锅不说,还得忍受几位老头子的折磨,还没有说理的地方了。

    邓艾坑了赵国威,总觉得有些不服气——难道司马家真的可以变成铁板一块?

    朱逸群的大力增援,代表着司马亮等人愿意顾全大局。长安方面是什么样的态度,兴汉军还不得而知。

    邓艾为了验证自己的设想,决定亲自带队,试探性的进攻朱逸群的防区。

    大战既起,朱逸群很快就顶不住了。

    霸陵的司马亮得知邓艾亲自指挥,根本就没有出城的旁气。

    朱逸群孤军奋战多日,在无可奈何之际,只得派人向戴陵求救。

    灞桥戴陵大营,几名都尉争先恐后的请命出征。

    “将军,朱逸群对咱们有救命之恩,咱们总不能忘恩负义吧?”都尉戴风问道。

    “咱们有事,人家朱逸群积极救援,毫不含糊。”戴雨说道:“这回轮到人家有事了,咱们却这样按兵不动。这是人干的事吗?”

    “这事要是就这样了,咱们也就没脸带兵了。”戴云说道。

    “将军,朱逸群对咱们有大恩。哪怕是违抗圣命,咱们也得救。否则就无法在灞桥这里立足了。”戴雷直言不讳的说道。

    “胡闹,这事是咱们能够决定的吗?”戴陵说道:“咱们身边是虎视眈眈的兴汉军,背后是疑心病重的陛下。抗旨不遵就得诛灭九族!咱们可以搭上身家性命,可是搭上全家人的命,值得吗?”

    “反正陛下没有明旨,咱们干脆来个揣着明白装糊涂!”戴风说道。

    “你的如意算盘打不响了。”戴陵说道。

    戴陵郑重其事的请出密旨,让在座的都尉查验。

第875章 见死不救

    戴风傻眼了。抗旨不遵,还真没有那个胆量;奉旨行事,就得变成忘恩负义之徒。

    灞桥离长安太近了,即便是戴陵有心阳奉阴违,下面的屯长和百人将也有能力直达天听。

    司马亮主动归附长安,司马炎虽然说以大局为重暂时的接纳,但是却心存犹疑。朱逸群的生死不是问题。问题是一旦与霸陵扯上不清不楚的关系,戴陵的政治前途也就完了。搞不好还会祸及家人。

    “戴雨,你实话告诉我!你愿意为了增援朱逸群而搭上一家二十八口人的性命吗?”戴陵问道。

    “将军,我死可以!然而我的家人都是无辜的,让他们平白无故的牺牲,我做不到!”戴雨红着脸说。

    “陛下英明神武,肯定不会迁怒于咱们的家人!”戴云底气不足的说道。

    “戴云,要不你带兵增援朱逸群的阵地。你的胆子不是很大吗?”戴陵问道。

    “将军,我只是一个小小的都尉而已,这级别不对等呀!”戴云推脱说。

    “那你废什么话,你不愿意拿家人的命赌,却在这里撺掇我下令。到时候陛下的板子打下来,本将军担待得起吗?”戴陵吼道:“要是陛下怜惜老将,你们几个还能活吗?戴云,你这安的是什么心哪?”

    “将军,兄弟们群情激愤,我应该怎么向他们交代呢?”戴风问道。

    “灞桥是长安的门户,我等不得轻出!”戴陵说道。

    戴风等人终于消停了。

    戴陵很清楚,增援朱逸群就得直面邓艾。晋军上下都没有克敌制胜的把握。所谓的据理力争,其实也只是想找一个见死不救的理由而已。

    邓艾为了吸引戴陵增援朱逸群的阵地,不断的增加攻击强度。同时兵临霸陵城下,看住了司马亮。

    戴陵不敢冒险,坐视朱逸群孤军奋战。

    仗打到最后,朱逸群已经失去了抵抗力。

    邓艾再也没有办法假打了,只得命令大军发起总攻。

    朱逸群带着十余骑逃回霸陵,把戴陵见死不救的经过向司马亮作了汇报。

    邓艾攻克朱逸群的阵地之后,并没有修筑防线,而是下令撤回金锁关,把原有的灞桥阵地破坏之后弃守。

    司马亮有心命令朱逸群,再次进驻灞桥阵地,又担心重蹈覆辙损兵折将。左思右想之后,决定把灞桥全部交给戴陵。

    消息传到长安之后,司马炎觉得全面进驻灞桥,可以更好的打压司马亮的势力。于是就严令戴陵抓住机会分兵驻守。

    戴陵接到命令之后,立即分兵驻防,全面控制灞桥。

    朱逸群灞桥兵败的消息传到陈仓,刘正愣住了。

    刘正原以为霸陵方面的司马亮会保存实力,想不到却是长安方面的司马炎率先食言。

    戴陵的见死不救影响极坏,甚至就连长安周边的驻军,都对灞桥守备部队颇有微词。

    刘正综合所有的情报进行分析并得出一个结论——晋军上下已经对戴了陵部完全孤立,后面的事情就不言而喻了。

    邓艾请求再攻灞桥的时候,刘正让文鸳出兵相助。

    戴陵被兴汉军两面夹击,只得派人向近在咫尺的霸陵求援。

    司马亮召集众将商议。朱逸群力排众议请命增援灞桥。

    众人不解,戴陵见死不救,霸陵方面为什么要以德报怨?

    “诸位将军,霸陵势单力薄,若是灞桥失守,咱们就无法获得长安方面的补给物资。这就意味着灞桥不得不救!”朱逸群说道。

    朱逸群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兴汉军兵力充足,有足够的预备队进行轮换。

    霸陵的机动兵力有限,一旦增援不力,就会影响城池防御。

    “朱将军,要是邓艾围点打援,咱们又该如何自处?”司马亮问道。

    “将军,灞桥太重要了。救得了要救,救不了也得拼命。”朱逸群说道:“灞桥若失,霸陵不保!”

    司马亮终于觉悟了,灞桥的防守关系到霸陵的命运,更与司马家的生死存亡悉悉相关。

    灞桥的反复折腾,会最大限度的消耗司马家的凝聚力。

    司马亮咬紧牙关抽调一万人马交给朱逸群统帅,连夜增援灞桥。

    邓艾命令文鸳拦截。

    文鸳带领两万人马在灞桥北设伏,与朱逸群激战了一天一夜。

    只可惜朱逸群福大命大,再次逃出出天。

    司马亮救援灞桥的军事行动宣告失败。

    戴陵在灞桥被围的消息传到长安之后,太尉杨骏表奏:

    灞桥是长安的桥头堡。灞桥在则长安无事;灞桥失守则长安有倾覆之危。

    戴陵必须要救!

    司马炎也觉得灞桥的位置至关重要,于是就诏命将军费曜派人增援,务必要保障灞桥的安全。

    费曜领了圣旨,立即整顿兵马准备出征。

    左右以为戴陵坐视朱逸群兵败非大将所为,拒绝快速增援灞桥。

    费曜无奈,只得听之任之。

    长安援军比预期晚到了两天,恰巧给了邓艾生擒戴陵的机会。

    只是戴陵身为武将,见死不救的名声已经臭了。

    邓艾不愿意接纳戴陵投降,趁着灞桥守军举棋不定的功夫发起总攻。

    文鸳阵斩戴陵,戴风和戴云力战而亡。戴雷身负重伤,戴雨下落不明。

    灞桥之战结束之后,恰逢费曜的增援部队赶到战场。

    文鸳主动退避三舍,引晋军进了埋伏圈,一口吞掉了费曜的一万援军。

    邓艾替文鸳补充编制,正式成立了长安督帅府。

    督帅府驻地灞桥,这就意味着兴汉军攻略雍州全境的决心。

    徐盖升任陈仓督帅府督帅,扼守咽喉要地。

    兴汉山庄的成员进驻灞桥,就近监视长安方面的动静。

    灞桥之战历时三个月,兴汉军最终在关中站稳了脚跟。

    灞桥督帅府的组建,意味着兴汉军正式将灞桥纳入管辖范围。

    霸陵再也无法与长安形成合力南北呼应。

    兴汉山庄进驻灞桥,让长安世家明白梅园攻略雍州的决心。

    司马亮看着伤痕累累的朱逸群等人,老泪纵横的说道:“霸陵再也没有抗衡兴汉军的力量了,大家都散了吧!”

    “将军,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我们可以进入北地,然而挥师西域再创基业!”朱逸群说道。

    “可是矩儿还在长安呢?”司马亮问道。

    “将军已经退出华夏,与陛下再无利害关系。毕竟血浓于水,长安方面不至于为难世子。咱们只有活下去,活好了,才会替世子争取到最好的待遇!”朱逸群说道。

    司马亮被朱逸群说服了,决定带着五万大军,三十万家眷西行。

    刘正得知司马亮的决定之后,命令邓艾将霸陵晋军送出雍州。

    为了统一指挥进攻长安的兴汉军部队,刘正命令文鸳负责筹备兴汉军集群指挥部。

    邓艾作为久负盛名的镇帅,是当之无愧的总指挥,参谋长是他的老搭档庞统。

    负责进攻长安的部队有四大督帅府。

    灞桥督帅府作为中军主力,负责进攻长安北门。

    金锁关督帅府督帅张虎,率部攻打长安东门。

    蓝田督帅府督帅吕猛,负责攻打长安南门。

    陈仓督帅府督帅徐盖,负责攻打长安西门。

    兴汉军各部重兵云集,大战一触即发。

    刘正登高望远,书写豪情!

第876章 南望长安

    刘正站在灞桥上,心神澎湃!

    “刘庄主真的是好雅兴!”白衣人笑道。

    刘正仔细一瞧,只见前方的白衣人羽扇纶巾,踏风而行。

    卷袖山花乱,蹑脚水草新。

    “上官门想要打破规矩?”刘正问道。

    “秦岭深处,兴汉军不得入!上官门需要一个入世的通道!”白衣人侃侃而谈。

    “地图!”刘正说道。

    白衣人取出秦岭地图,刘正在红点的位置画了一个圈。

    “刘庄主,你这样做到底是什么意思?”白衣人问道。

    “我会让清丫头在画圈的位置建设兴汉别院,按照世俗的意思就是红尘规矩培训中心。”刘正回答说。

    “成交!”白衣人说道。

    上官门的人按照约定退出长安区域,兴汉军攻打长安的最大障碍被清除。

    刘正传讯禹村兴汉山庄总部:

    命令正在潜修的刘立带着赵统和陈到,前往秦岭深处建立兴汉山庄分部,扼守上官门的入世通道。

    刘民提前结束任期,由太子刘安接任皇帝位。

    兴汉军的权力交接系统日趋完备,不到一个月就已经完成了新老更替。

    刘民携上官清等人前往秦岭别院报到。

    白衣人进驻别院之后,立即按照约定向吴蜀传讯,宣布撤回上官门的人。

    灞桥,兴汉别院。

    “庄主,长安世家的代表到了,你要不要见一下?”郭嘉问道。

    “不必了,你负责与荀彧谈,谈不拢就打!”刘正回答说。

    “好!”郭嘉说道。

    郭嘉奉命与荀彧谈判,两人就长安世家的归属交换了意见。

    荀彧提出了十八项条件,郭嘉逐条否决。

    “文若,长安世家现在归附兴汉国,将来还有攻打益州的机会!若是坚持不肯顺应形势,长安世家的前途可就完了。”郭嘉说道。

    “奉孝,咱们可是主动归附,为什么还要交出土地,让渡利益?”荀彧问道。

    “兴汉军四面围攻长安城,无数世家出钱出力。总不能因为你们主动归附了,所以大家就得赔本赚吆喝!”郭嘉说道:“论功行赏一直以来都是兴汉军的传统,可是一切用度开支总得有人承担。”

    郭嘉的道理很简单,论功行赏需要钱和权。不从长安世家手中抢夺,那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荀彧想要通过归附来保全世家的特权地位,根本就没有可能。

    毕竟兴汉军攻略雍、凉,无数的世家出钱出力。特别是汉中,荆州,豫州和司隶的世家,其中的投资有目共睹。

    如今大功将成,即将进入分果子的阶段。荀彧的一句话,就让兴汉国的大小世家白忙活一场,这样的道理怎么着也说不通。

    郭嘉作为寒门的代表,也是梅园制度下的受益人。取荀氏而代之是唯一的追求。

    对于荀彧提出的条件,郭嘉是一条都不敢答应。

    为了维护兴汉国世家的利益,郭嘉寸步不让。

    “奉孝,你这样油盐不进,我拿什么说服长安世家归附?”荀彧气愤的问道。

    “道理很简单,长安已经是兴汉军嘴也的肥肉。总不能你一句话就否决了咱们吃肉的权利吧?”郭嘉说道:“华夏还是很大的,也有太多的土地游离在梅园制度之外。”

    郭嘉提醒荀彧,梅园有功必赏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长安世家完全可以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好好表现一番嘛。有了功劳,难道还怕分不到好东西吗?

    荀彧一想就明白了,华夏很大却位置有限。长安周边的位置已经让支持雍、凉计划的世家预定了。即便是长安世家主动归附,也得把原本的位置让出来。

    只不过长安世家的主动归附,会让梅园选择投桃报李。只要长安世家在兴汉军下一阶段的攻势中好好表现,肯定能名正言顺的拿到新的位置。

    荆豫世家抢了雍凉世家的利益和地盘,长安世家完全可以背靠兴汉军,到益州的天府之国找补嘛。这就是大鱼吃小鱼的道理。

    “奉孝,你认为益州世家会乖乖的把利益让给长安世家吗?”荀彧问道。

    “现在的问题是兴汉军上下已经对关中的资源垂涎三尺,没有人可以阻止这场军事行动。长安世家现在面临着两个截然不同的选择。”郭嘉说道:“一是主动归附,争取在下一阶段的大战中积极表现,拿到新的世家地位和利益;二是负隅顽抗到底,击败兴汉军,巩固长安世家的传统利益。”

    “这就是典型的强盗逻辑!”荀彧吼道:“合着你们带人抢了长安世家,还让长安世家心甘情愿的跟着你们去抢别人。”

    “理儿是这么一个理儿,同时也是生命的真谛!”郭嘉说道:“自从有了优胜劣汰,成败就是唯一的论功标准。”

    长安世家要么选择负隅顽抗,最后落得个灰飞烟灭的下场;要么选择交出利益主动归附,然后跟着大部队去益州争夺新的利益。

    弱肉强食是世间亘古不变的规则,同时也催生了人类趋利避害的特殊本能。

    长安世家的实力有限,既然不是梅园的对手,就只能主动认怂,然后跟着兴汉军一起去欺负别人。

    “这不是世家法则,而是丛林法则!”荀彧吼道。

    “庄主曾经说过——丛林法则是人类的最高准则!”郭嘉回答说。

    优胜劣汰在任何时候都是存在的。梅园的制度就是老鱼吃新鱼。就这样滚刀肉式的向四面八方极速拓展。

    长安世家没有别的选择,做了多年的墙头草。却没有想到梅园的制度干脆利落——兴汉国的功勋世家集中力量抢了长安世家,然后再带着长安世家去抢别。

    想当初兴汉军建南山城,涿郡的多年积累流入弹丸之地。后来青冀荆兖豫为幽州输血,到这一刻分食长安世家。

    这样的扩张图,其实就是兴汉国的同化与扩张过程。

    郭嘉知道荀彧想不通——兴汉军抢了长安世家,把长安世家改造之后再带着去抢益州。这就是典型的梅园模式。

    荀彧很难接受郭嘉的这种强盗逻辑。毕竟长安世家讲究传承有序和底蕴。兴汉军的扩张模式,其实就是打破根深蒂固的传承,让广大的世家都变成暴发户。

    郭嘉知道,荀彧毕生所坚持的事情,就是维护和巩固传承世家的底蕴。

    然而寒门要想崛起,就只能拉低传承世家的档次。让大家都回落到相同的起跑线上,就是郭嘉努力的方向。

    传承世家的关系错综复杂,行事的最高原则——刑不上大夫。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人遁其一。这就是维系传承世家命脉的一线生机原则。

    梅园的制度,其实就是强化版的暴发户。以绝对的实力把传承世家的底蕴摧毁,然后人为的切割划分利益关系。

    长安世家的底蕴,梅园已经准备笑纳了。

    至于利益受损的长安世家,就只能主动追随梅园,到其他地方找补了。

    “奉孝,兴汉军这是想让大家一起做强盗呀?”荀彧问道。

    “文若,你要是不喜欢的话,可以选择不做!”郭嘉说道。

第877章 是非功过

    荀彧不能接受郭嘉的理念,谈判一度中止。

    郭嘉寸步不让,两人唇枪舌剑争执不休。

    荀彧见无法说服郭嘉,只能求见刘正。

    刘正无法拒绝,只得在灞桥上会见了荀彧。

    “刘庄主,为什么不能保留长安世家的既得利益。兴汉军的利益,长安世家可以出钱出力让大军走得更远。这样不是两全其美吗?”荀彧问道。

    “文若先生,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荆州世家抢了长安世家的既得利益,为了保护胜利果实,就得最大限度的支持兴汉军攻略四方!”刘正说道:“同样的道理,你们将来抢了益州,肯定会不遗余力的支持梅园,否则就无法巩固新得利益。”

    刘正的道理很简单,就是彻底的摧毁世家的关系,从而建立起以梅园为中心的新型世家制度。

    荆州入长安,长安进益州。天下世家是盘棋,卒子过河,有进无退!

    棋子无力反抗,只能顺从命运的安排。兴汉军的兵锋就是棋路,世家想要恢复底蕴,就只能追随梅园的脚步。

    “刘庄主,你的意思是兴汉军一切行动靠抢。只有把大家伙变成同样的人,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吗?”荀彧问道。

    “这是利益捆绑的最高境界!荆州世家进了长安,就没有精力去质疑豫州世家了。”刘正回答说:“文若先生,等你们进了益州,也会渐渐的忘却长安发生的事情。人挪活的道理,在于忘却委屈。”

    荀彧无法劝说刘正改变主意,就只能回长安找世家的负责人商议对策。

    司马敏代表司马家出席了长安世家联合会议。

    与会代表共计十八家,曹家曹宇,陈家陈矫,王家王沈,徐家的徐康。

    说起王沈,就得从当初魏帝曹髦被杀的事情说起。

    卖主求荣投靠司马家之后,王沈迁为尚书,出任监察雍州诸军事、奋武将军、雍州刺史等职务。

    王沈到镇华阴之后,即颁下教民之令说:“自古圣贤乐于听到非议的言论,倾听下人舆论,因为割草打柴的人,他们的言论有可以录用的地方,即便是砍柴的人,也可谈出治国之道。”

    王沈自言:余就职之后,倘若未能听到逆耳的话,可能是我未说明虚心接受意见的诚意,因此让想要说话的人心存疑虑。

    王沈为了鼓励有识之士直言,召集文武当众现宣布:下属城府官吏及士人百姓,如果能从乡野平民中推荐出贤明聪达的人士,从州国各地揭露斥逐奸佞的人,陈述长吏的优劣,诉说百姓的疾苦,兴利除害,改进政治举措,效果明显者,赏谷五百斛。

    名士如果进言如果在某一方面深有至理,就能直指刺史得失,朝政宽猛,让为政刚柔恰到好处的人,赏谷千斛。

    如果担心州府言而无信,王沈承诺可以对皎日发誓。

    雍州主簿陈广钦、褚磓提出异议说:“拜读您的教令,为之感叹。刺史谨慎谦恭,早晚得不到休息,谈到逆耳的话,我们认为上有所好,下无不应。目前身边的人没有尽力规劝的言辞,远处的人没有规戒的言论,实在是为政的得失尚未显露。今如颁发教令,以示奖赏,恐怕拘谨正直的人士怕受赏而不愿进言;贪财的人为了求利而妄加举动。如果进言不当,当然不能乱赏,那么不了解真情的人不知道进言是否得当,只见到有进言却不用,会认为是奖赏是虚设而不在进言,我以为下达教令的事可缓一步。”

    王沈闻言立即告诫说:“德行浅薄而地位崇高,功劳轻微而俸禄厚重,这是贪婪的人所追求的,也是君子所不愿接受的。如果向刺史陈述至理的言论,为本州兴利除害,使被幽蔽的贤人得到显扬,像祝鱼它那样的奸佞的人得到罢黜,立德于民,受到应得的奖赏,这是君子应有的节操,怎么会有话不说呢!能够直言至理的言论,这是忠诚;向一州百姓施给恩惠,这是仁德;大功告成而谢绝奖赏,这是廉洁。兼有这三种行为的人,是明智的,为何胸怀治国大道而让邦国迷乱呢!”

    褚磓又申辩说:“尧、舜、周公之所以能得到忠谏,是因为他们坦诚之心人尽皆知。冰与炭火不会说话,人们都知道冰冷炭热,因为它们有冷热的本质在。为政者如喜好忠言直谏,像冰炭那样质直自然,那么忠直的大臣会济济盈庭,逆耳的言论会不求自到。如果德行不足以比尧舜,明智不足以比周公,质不同于冰炭,虽然悬有重赏,也不能得到忠谏之言。昔日魏绛有通好戎狄的功劳,受到晋君赏赐的女乐;管仲有使齐称霸的功勋,齐桓公用上卿之对待他礼,功勋显著,然后随之以赏赐。未曾听闻有设重赏用来等待谏臣,悬挂谷帛用来求得尽言的道理。”

    王沈无法驳倒褚磓的观点,也就听从了褚磓的意见。

    王沈探讨善政,整理贾逵以来的法制禁令及各种举措,择其善者而施行。

    为规范百姓行为,又告诫官民说:“不使年轻人学习先王之教,而期待政治教化日益兴隆,是不可能的事情。文武并用,是治国安邦的长久之道。当今风俗教化衰败,不能不革除其弊端。改革时俗的关键,在于兴办学校鼓励学习。昔日原伯鲁不喜学习,闵马父预知他必然灭亡。将吏子弟养尊处优,若不接受教育,必然终日游玩嬉戏,毁伤风俗。”

    于是州郡之士都乐于百姓之道德教化,风俗为之改变。后迁为征虏将军、持节、都督诸军事。

    司马昭建立五等爵位后,封博陵侯,位置相当二等封国。成为晋国抵挡潼关邓艾的屏障。

    关于王沈的功过,一时之间并无定论。

    刘正倒是在兴汉山庄的会议上公开说过:“王沈不通政治,是曹氏江山的罪人。然而牧守一方百姓,有大功于天下。”

    王沈也是凭借着治理华阴的功劳,一举将王家提升到了长安世家的主流家族。

    这回灞桥谈判,王沈积极参与算得上是二次背叛。可是为了长安百姓,他愿意做一回千古罪人。

第878章 弱肉强食

    长安世家的六大代表齐聚联盟总部,共同讨论雍州长安城的归属问题。王沈再一次隆重的登上了历史舞台。

    “荀老,兴汉山庄的人对于长安世家的主动归附,究竟是个什么态度呀?”王沈问道。

    “怎么,你害怕打仗?”徐康冷笑道。

    这徐康不愧是徐庶的兄弟,果然有几分任侠的气质。

    只是东施效颦的模仿亲哥,结果并不理想。至少一旁的司马敏不以为然。

    “行了,都安静一下,听荀老介绍谈判的情况,咱们也好琢磨一下对策。”陈矫吼道。

    王沈老成持重,对于徐康的挑衅不予理睬。

    荀彧只好把梅园的政策讲了出来。

    “荀老,这也太苛刻了吧?”陈矫问道。

    “兴汉军有这样的底气!”司马敏说道:“灭了长安世家,梅园一样可以得到想要的东西。”

    “兴汉军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咱们必须要尽快拿出对策。一旦兴汉军完成布局,咱们可就被动了。时间节奏很关键。”徐康说道。

    长安世家不想无条件归附,更何况在雍州经营了多年,一夜之间想要把建设成果拱手相让,没有几个人能受得了。

    徐康的家族原本在颖川,后来跟着刘备到了南阳,再后来就是跟着曹操进驻长安。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好不容易才有了现在的规模。

    兴汉山庄的谈判条件,对徐家来说,真的是太难了。

    徐康想要与兴汉军拼个鱼死网破,又怕鱼死了,网也不会破。经过颖川的逃离之后,徐家总算是明白了“人挪活”的道理。

    兴汉山庄的条件,虽然说让徐家多年的建设成果化为乌有,但是却保留了徐家的有生力量。拿钱换命,就是梅园给长安世家的政策。

    徐康知道,人活着就代表着希望和无限的可能。徐家想要生存,就得接受兴汉山庄的条件。

    陈矫的陈家,自从顶梁柱陈群昏睡之后,一直受到各方面的打压与侵蚀。由于实力受损严重,对于抗拒兴汉军的积极性不高。

    王沈的王家倒是简单——你好,我好,大家好!

    兴汉军势大,王家也不愿意螳臂当车。

    跟着曹家有饭吃,跟着司马家有汤喝,这回主动依附梅园,搞不好还能吃到肉。

    不用死人就得到想要的东西,王沈当然愿意扯着兴汉军的虎皮做大旗,期待着在接下来的益州计划中大展身手。

    自从昭君出塞之后,王氏之女成了帝王之家理想的皇后。

    甚至有王氏之女下嫁帝王的说法。

    王氏女才貌俱全,似乎天生就有皇后命。

    历代的帝王们,均以娶王氏之女为荣。这让王氏的外戚地位格外的稳固。

    王沈不在乎跟谁,反正没有什么事情是王氏嫁女搞不定的。一个不行,那就两个。

    兴汉山庄进入长安已成定局,王沈已经在做嫁女的准备了。

    王家有做外戚的天赋,对于一时的得失,根本就不会在乎。

    至于曹宇,反正曹操与刘正师出同门,梅园总不能赶尽杀绝吧?

    司马敏倒是想与司马炎一条心负隅顽抗。

    然而司马亮的遭遇,让司马敏一系的人彻底的寒了心。

    跟着司马炎,哪怕是侥幸打赢了战争,也会在猜忌中灭亡。更何况兴汉军重兵云集,胜率实在是太低了。

    司马家的分崩离析无法避免,要么在反抗中战死,要么在猜忌中冤死。

    司马炎不会信任其他人,司马敏也没有胆量做第二个司马亮。

    毕竟家族的血脉传承,司马敏也有可能名正言顺的继承大位。这就是司马炎放不下的东西,也是猜忌的根源。

    司马炎不愿意亲手打下的江山拱手让人,司马敏有没有造反之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拥有继承大位的资格。

    司马敏对于自己的处境心知肚明。再加上司马炎根本就做不到满足所有世家的利益诉求。

    这就导致了某些不安分的世家铤而走险,把司马敏当作造反作乱的旗帜。

    司马敏活着,对司马炎就是潜在的威胁。这就是皇家亲情淡薄的主要原因。越是亲兄弟,威胁就越大。

    心慈手软可是大忌,帝王若是做不了孤家寡人,就只会成为千古笑柄。

    司马敏可以充分理解司马炎的难处,也愿意尽可能的保持低调。

    然而家人是无辜的,没有理由为了解除司马炎的后顾之忧,而主动赴死。

    司马敏作为司马家的分支,无法继承家族荣耀就已经很委屈了。再要莫名其妙的带着家人一起死,这是万万不可能的事情。

    兴汉军的出现,其实是解了司马敏的燃眉之急。道理很简单——世家的亘古传承比九五至尊的地位更重要。

    司马敏是司马家唯一可能归附梅园的分支。司马炎可不能破坏家族的传承大计。

    家族传承的荣耀,必须要有人继承。世家的核心精神在于传承,这既是开枝散叶的根源,也是互相内斗的理由。

    亲兄弟,明算账!情比纸薄更是令世人诟病。

    可是继承祖宗荣耀的人只会存在一个,剩下的人即便是心甘情愿的做绿叶,也会在供出最后一丝营养之后粉身碎骨。

    梅园的分家政策,从根本上改变了手足相残的悲剧。这样就可以规范世家子弟的竞争。唯才是举才能让各大家族巩固传承理念,拓展生存空间。

    分家之后的世家凝聚力,才是真正的核心传承。

    司马敏也希望,自己的后人有机会继承司马家的荣耀。这就是接受梅园制度的根本前提。

    荀彧看着神情各异的众人,忍不住的回想荀家的内部问题。

    荀勖已经是内定的家族继承人了,然而其他同样优秀的兄弟并不甘心,为了上位无所不用其极。

    荀彧也想改变家族的现状,只是打破根深蒂固的传统,不仅需要勇气,还得有一个契机。

    毕竟世家必定会有旗鼓相当的对手,分家虽然说可以解决家族内斗的问题,但是却更容易被对手各个击破。

    如今分家的时机已经成熟了,荀彧决定投入兴汉国的世家分家大环境,替荀家找到那一线生机。

    大会历时三天,终于讨论出了第二轮谈判的三位代表。

    司马敏代表着晋国皇室和雍州世家力量;曹宇代表着西迁的兖州世家;荀彧则是代表着传统的世家力量。

    刘正带着郭嘉和文鸳出迎,向长安世家代表,表达了和平谈判的态度和诚意。

    一行人回到灞桥的兴汉别院,立即展开了和平谈判。

    “刘庄主,长安世家倾家荡产,有什么别的好处吗?”司马敏问道。

    “司马大人,你是愿意做司马炎的刀下鬼呢,还是愿意留着脑袋吃兴汉国的饭?”文鸳反问道。

    文鸳的声音铿锵有力,梅园的分家政策一经推广,就可以让司马敏这样的世家子弟,有着足够多的生命自主权。

    世家的家长一言堂,是导致手足相残的罪魁祸首。

    兴汉军打击世家的核心政策,就是分家。让庶出的世家子弟不必为家族做牛做马。

    家长制的存在,导致了一言堂的泛滥。没有上位的人千方百计的想要争权夺利,上了位的人又必须要为了巩固权利而拿兄弟开刀。

第879章 分家之利

    司马敏向刘正询问归附梅园的好处,文鸳直言不讳。

    梅园的分家制,可以更好的抑制世家的家长制。这是尊重庶出子弟生命权的有力措施。

    弟兄同时长,衣饭各是齐!这是分家制的核心,也是避免手足相残的重要依据。

    世家的孩子多,家长制会让孩子们争得头破血流。只有分家制,才能让所有的孩子努力拼搏。

    没有坐享其成,就没有混吃等死!世家的资源摆在那里,有能力就用,没有能力就是库存。

    “司马敏,分家制可以有效的化解嫡庶矛盾,从而避免不劳而获的事情发生。”刘正说道:“没有沾光就没有手足相残。”

    “刘庄主,我受教了!”司马敏回答说:“兄弟之间无法名正言顺的互相继承财产,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消除手足相残。”

    世家拥有大量的资源和子弟,同时也可以创造大量的财富。无论是谁来主持财富再分配,都会费力不讨好。

    以权谋私会引发家庭矛盾!即便是真正的做到了公平公正,兄弟之间的情况各不相同,总会有人不满意。

    倒不如实行分家制,把传统的以利益为纽带的家长制世家,转化为新型的拥有同一个核心理念的分家制世家。这样做不仅可以令庶出子弟奋发图强,还可以增强世家的竞争力与生命力。

    “刘庄主,分家就意味着家族底蕴的分散。如何应对老牌对手,才是当务之急!”荀彧说道。

    “文若,藏富于民的概念,同样适用于世家!”郭嘉说道:“家长制下的世家子弟,最优秀的人才必定只有一个;分家制出现之后,可以最大限度的保全优秀人才。”

    世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

    世家出人才,可是真正站在巅峰的世家子弟,一家只有一个。除非前一个倒下了,才会有后起之秀崭露头角。

    家长制促使世家集中资源供养一个人才。这样做使得成功的概率最大,同时也为家族内斗埋下了伏笔。

    毕竟世家子弟的资源只会供养一个人,给谁不给谁都是问题。这就导致了夹杂着私心的残酷竞争。同时也是酿造手足相残悲剧的源头所在。

    世家子弟的传承首重嫡庶,再计较个人能力。这就意味着庶出子弟的处境尴尬,能力太强了会没有安全感,能力太弱又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那些受家长制压迫的庶出子弟们,只能千方百计的活着。有人为了生存,甚至终其一生都不敢展露才能。

    “刘庄主,分家制的推广是大势所趋!”曹宇说道:“曹家的结局最有说服力了。想当年父王带着叔伯兄弟们打下大片疆土。谁料成也兄弟,败也兄弟。到家兄的时候居然尾大不掉了。我就在想,要是当时就有分家制,家兄也不至于闹得不可开交。”

    曹宇的话让刘正想起了梅园,分家制让所有的孩子明白了奋斗的真正意义。兴汉国的江山,是几代人浴血奋战打下来的。谁想要继承大统,就得争取继承荣耀的资格。

    刘立有那么多孩子,刘民是唯一的继位者。剩下的人只能到华夏之外,寻找安身立命的本钱。

    刘正坚持不给其他孩子继承荣耀,其实就是为了保证分家制的干脆利落。

    梅园的继承人只有一个,其他人只能丢到海外自生自灭。分家制的存在,决定了非继承人不得享受家族的荣耀。

    “文若,要是公达和你没有分家的话,在荀家内部,你们两个谁做主呀?”郭嘉问道。

    “公达不会留下的,至少不会与我主攻同样的方向。”荀彧认真的说道:“一山不容二虎,一门两人杰,总有一个无法出头。家长制决定了资源配置的专一性。”

    荀家既然选择了荀彧,就不可能再照顾荀攸。至少在家族资源配置方面,不会有特殊的照顾。

    荀攸想要成事,就只能找一条只需要动脑筋的出路。

    世家的人杰无法共存,否则定会生出乱子。

    司马家有着兄终弟及的传统,司马懿从司马朗手中接过了荣耀;司马昭又从司马师手中接过了家族地位。

    司马炎上位之后,面对虎视眈眈的叔伯兄弟,心中的那份忌惮可想而知?

    司马亮等人替晋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到最后却落得个被猜忌的下场。究其原因,还是司马昭的权势源自于司马师。这就意味着其他人有可能从司马炎手中接过司马家的荣耀。

    司马炎千方百计的想要避免走伯父的老路,就只能与那些对帝位有威胁的人决裂。

    乱世已经接近尾声,这个时候的家族传承讲究名正言顺。

    司马炎逼反司马亮,其实就是想要替儿子扫清障碍。

    司马亮离开华夏之后,司马敏的处境就更尴尬了。

    司马炎的私心,让司马敏无法自处。

    分家制的普及,恰到好处的解决了司马敏的问题。

    这分家之后,司马炎的荣耀与地位,就与司马敏等人无关了。这是从法理上解决了家长制继承混乱的问题。

    原本嫡长继承制,可以更好的规范世家的家长制。可是在嫡长的认定环节却出了问题。

    曹昂与曹丕的故事,袁绍和袁术的关系,让世家明白了——原来嫡长认定,也有可操作的余地。

    子凭母贵,就是对嫡长最大的讽刺。

    刘正的分家制一出,就可以给嫡长认定环节增加一道保险。不至于让有心人钻了空子。

    “文若,其实分家制的实施,可以有效的削弱世家对嫡长的操控。把子凭母贵的闹剧尽可能的清除。从而确保世家传承的纯粹性。”郭嘉说道。

    “是呀,想要改变孩子的地位,先得改变其生母的地位!”荀彧若有所思的说道:“这就给了外力介入的机会,让世家的有序传承变得扑朔迷离。”

    长安世家之所以同意兴汉山庄的分家制,其实就是想要杜绝有心人插手家务事。

    世家之间的勾心斗角,老对手之间的交锋。若是由正常的竞争转为对付彼此的妻子,将会严重的破坏有序的传承制度。

    倘若想要破坏对手世家的继承顺序,以前的做法就是直接杀人。现如今只要改变对手的妻子,就可以达到目的,而不引起对手的血腥报复。

    男人都是爱偷腥的猫,在外力的作用下,头脑发热的更换发妻也是家常便饭。这就导致了嫡长认定规则的紊乱。

    荀彧对曹丕当年的行为深恶痛绝。那不仅是对嫡长认定的挑衅,更是给了世家大族操纵皇室继承人的机会。

    把嫡庶之争转变为后宫争宠,由国家大事演化为家务小事。这是世家对抗皇室的全新手段。

    有识之士当然明白——后宫争宠事关嫡庶之别。这就是公事,就得公办!

    可是有哪个男人允许别人在家务事方面指手画脚?哪怕是再大的忠臣也不行。这就注定了清官难断家务事。等到天子自行醒悟过来的时候,大错已经酿成,悔之晚矣!

    后宫争宠危及国本,其根源在于嫡长认定环节出了问题。

    荀彧的儿子荀恽,如今也面临着换老婆的问题。

第880章 嫡庶失序

    荀恽的原配本来是曹操之女安阳公主。司马炎受禅称帝之后,曹家失势已成定局。

    荀家为了加强与司马家的联系,决定让荀恽停妻再娶。说白了就是取缔安阳公主的正室地位,改为平妻。空出正室位置,好迎娶司马氏之女。

    荀恽与安阳公主夫妻情深,不肯行此等禽兽之事。这才有了荀勖取而代之的戏码。

    荀彧对于荀勖的非正常上位,也很头疼。只是司马家势大,荀家不得不调整家族战略。

    世家之间互相插手家务事,把传统的嫡庶认定搞得乌烟瘴气。长安世家也算是饱受其害。

    这回主动与兴汉山庄进行二次谈判,其实是想用分家制化解传统的嫡庶之争。

    子承父业,天经地义。这就意味着后辈可以光明正大的啃老。然而分家制出现之后,会有一套全新的制度来划分家族成员的私产。

    既然是私产,长辈就可以毫不顾忌的做出处置决定。给谁,不给谁,就算是亲生的也无法干涉。给家族成员的私产划清界限,可以有效的刺激家族子弟奋勇争先。

    嫡脉躺赢的可能性急速下降!庶出子弟只要能力出众,就有机会继承祖先的荣耀。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人类的生命安全有了最大限度的保障。

    特别是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完备,挨饿受冻的情况基本上消失殆尽了。国家粮食保障体系的建立,从根本上打破了世家抱团取暖。

    由至上而下的官府承担救灾重任,不仅可以有效的谋篇布局,还能增加官府的信誉。

    在世家政治时代,抗险救灾的主流群体是世家。官府并没有建立粮食安全保障,遇到险情也只是简单粗暴的免除税赋。

    刘正在会上告诉荀彧等人,由国家主导的粮食安全保障,是实施分家制度的根本前提。世家的庶出子弟,为什么愿意忍受嫡脉的打压和剥削?归根结底只不过是为了在灾荒时节获得有限的资源。

    世家嫡脉掌控资源,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家族成员们,在灾年获得生存的权力。

    资源总是不够用的,人的私心决定了嫡庶之争的惨烈。谁主持灾年资源分配,谁就可以一言决定家族成员的生死。

    嫡庶失序,其实就是世家内部的资源分配模式失控。虽然说仍旧由嫡脉掌握分配权,但是却在嫡庶认定环节上出了问题。

    嫡非嫡,庶非庶。手足相残的悲剧愈演愈烈。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这是对世家凝聚力最残酷的摧残。

    田地亩产的增加,小家小户的生存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这就意味着庶出子弟,有能力养活自己。

    生命得到保障的庶出子弟,还有必要向嫡脉子弟卑躬屈膝吗?

    答案是否定的。这就是为什么世家的庶出子弟很难出人才,一旦出人才就意味着分家。

    世家的分支,大多数是由庶出优秀子弟拼出来的。嫡脉无法掌控的庶出分支。为了巩固家族传承,就只能捏着鼻子承认庶子分家独立的权利。

    “文若,为什么世家要等到庶出子弟与家族决裂之后,才被动的分家析产呢?”郭嘉问道。

    “还不是为了确保庶出子弟的绝对生存能力。”荀彧回答说:“分家就意味着斩断经济上的联系。庶出子弟一旦离开,就得全权承担养家糊口的重任。”

    责任与义务直接挂钩,庶出子弟没有底蕴,很难带着追随者抵御生活的风险。官府又没有统一的粮食安全保障,分家就相当于放弃庶出子弟生存的权利。

    随着经济的发展,小家的单独生存能力大幅度提升。这严重的冲击了传统的世家制度。当小家不再依赖主家的资源支持,对主家的忠诚度就会大幅下降。

    分家是历史的必然。可是大型灾害的爆发,会让无数的小家陷入绝境。由于小家的底蕴各不相同,也导致了百姓承担风险的能力天差地别。

    每逸灾年的到来,实力雄厚的小家,在确保自家相对生活质量的前提之下,会有限的展开赈济。传统的世家嫡脉,会为了家族成员的生计殚精竭虑。

    可是分家之后的殷实之家,在赈济受灾群体方面,就会有所保留了。

    这就是分家制的后遗症。百姓在享受当家做主荣耀的时候,就得唱好承担灾年谋生的独角戏。

    然而天灾的残酷,会让分家之后的百姓独自面对悲惨命运。庶出子弟被嫡脉压制了数千年,一朝分家独立自主,当然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可是面对生活的压力,能力参差不齐的庶出子弟,有几个可以有着嫡脉子弟的长远目光?暴发户坐吃山空,那是会要命的。

    在这灾难来临的时刻,人们会情不自禁的想到,世家子弟抱团取暖的好处。可是家已经分了,贫富差距也出现了。再回到嫡脉一言堂的过去,那些拼命努力的家族子弟不会答应。

    失去了世家的帮忙,如何保障百姓的基本生活,就成了官府不得不面对的历史性难题。

    在刘正的印象中,二十年前,幽州有一个不大不小的世家钱家。这钱家有两个兄弟,钱大宝和钱小宝。在梅园的分家制度下,两兄弟平分了祖辈传承家产。

    这分家似乎耗尽了钱大宝的气运,老婆常年卧病,儿子又神经不正常。不出五年,家中余财耗尽,钱大宝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的维持了生计。

    家徒四壁的钱大宝,算是见识到了老天爷的残酷。

    反观钱小宝,分家之后顺风顺水,又机缘巧合的拿着分到的家产与同村的退伍军人,合伙做起了小生意。

    退伍军人的人脉,带给了钱小宝无限的商机。生意的规模越来越大,直到成了村里的首富。

    家徒四壁的钱大宝一家,日子越过越差。即便是钱小宝隔三差五的救济,两兄弟也无法达到相同的生活水准。

    钱小宝出钱出力,替钱大宝的儿子治好了病。腾出精力的钱大宝又开始折腾了。

    兄弟之间又闹出了重新分家的笑话。

    钱小宝无奈,只好同意了再次分家,把三分之一的家产给了钱大宝。

    钱大宝拿到钱之后,大排场的替儿子娶了媳妇。

    然而产业缩水的钱小宝,再一次投入了生意中。他离开了村子,到了边境郡城,与当年的合作伙伴一起,参与了兴汉军前线作战的后勤保障体系建设。

    钱大宝一家的胸无大志和坐吃山空,很快就从富足的日子越过越回去,成了村里的贫困户。

    钱大宝的儿子撺掇父亲,找钱小宝要钱。毕竟过惯了好日子,再也无法忍受穷困潦倒的情况。

    钱大宝望着压箱底的两份分家协议,一口气上不来就过去了。

    钱大宝的儿子为了操办父亲的后事,居然把不到十岁的大儿子钱申卖给了别人家。

    后来不知怎的,钱申辗转流落凉州西平城。

    钱小宝在一次交易会上发现了钱申。

    “孩子,我是你二爷爷!”钱小宝含着热泪说道。

    “不可能!”钱申吼道:“你骗人。你要真的是我二爷爷的话,你这么有钱,为什么不照顾我们家?”

第881章 分家利弊

    “孩子,你听我说!”钱小宝老泪纵横的说道。

    当年梅园建立粮食安全保障,设置天下粮仓。传统的世家制度内忧外患无力维系。

    为了彻底的解决手足相残的根本问题,梅园第一次推出了新型的分家制度。

    钱家响应梅园的号召,主动分家析产。两兄弟拿了同样份额的家产,开始了衣饭各是齐的分家过日子。

    钱小宝花了好长的时间,才把他与钱大宝的故事讲述完毕。

    “好吧,我可以相信你是我二爷爷!”钱申说完,随后又问道:“二爷爷,我爷爷把日子过成那样,难道真的是命运的安排冯?”

    “孩子,努力才是硬道理!”钱小宝说道:“假如说第一次分家是命运致贫。那么第二次分家之后,那就是懒惰致贫。”

    钱小宝很苦恼,他不愿意回村的主要原因,就是不想养钱大宝一家。

    钱小宝可以出于兄弟情义养钱大宝,可是侄子呢?侄孙呢?也要一并养了吗?

    救急不救穷!

    钱小宝可以忍受二次分家,却无法忍受无休无止的分家故事。

    “二爷爷,你们家这么有钱,不说养我们一家,就算是养整个村子的百姓,也只不过是九牛一毛。为什么你都这么有钱了,还这么抠门儿呢?”钱申问道。

    钱小宝无言以对,这是什么逻辑?

    传统世家制度的崩溃,还不就是嫡脉,不劳而获的掌握了家族资源分配权。

    要是当初没有分家,钱小宝就只能替家族做牛做马了。

    传统世家,家大业大。要是嫡脉能力出了问题,受到影响的会是整个家。

    分家制度出现之后,可以有效的抑制败家子的危害。

    钱大宝是钱家的嫡子,种种迹象表明,他就是传说中的败家子。

    好在钱小宝闯出了一片天地,才有能力在机缘巧合之下振救侄孙钱申。

    “刘庄主,你的这个故事有失偏颇!”曹宇说道:“嫡脉有着融入灵魂的骄傲,在继承祖宗荣耀方面不会有任何的折扣。据我所知,嫡脉光宗耀祖的意愿,也格外的强烈!”

    “彭祖,分家制其实是为了更好的检验家族嫡脉子弟的成色!”刘正说道。

    传统的世家制度,在优先保证嫡脉利益的基础上,才会把多余的资源拿出来,让庶出子弟争抢。这样的生死竞争,决定了庶出子弟的能力水准。

    然而那些不劳而获的嫡脉子弟们,就完全的失去了竞争压力。只要出生好,竞争一定少。

    可是分家制度一出,就会把那些滥竽充数的嫡脉子弟,逼得原形毕露。

    这样做的确会损害世家嫡脉的传统利益,然而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世家庶出子弟的出人头地,可以更好的拓展家族实力,增强家族的生存能力。

    就拿钱家来说,虽然损失了钱大宝一脉,但是却让钱小宝得到了充分的机遇。

    “刘庄主,世家嫡脉的腐朽,我算是见识了。”荀彧说道。

    “文若,嫡脉争夺战的残酷,会消耗大量的资源!”郭嘉说道:“分家之后,家族子弟会拿着到手的资源,去与外人竞争。”

    荀彧懂了!

    世家分家之后,即便是有人想要谋夺族人的私产,在道义方面也站不稳脚跟。

    嫡庶之争的利益已经最大限度的削弱了,没有人愿意背负着迫害同宗的骂名,费力不讨好的进行家族内斗。

    分家制的出现,基本上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家族内斗的问题。

    “刘庄主,我明白了!”司马敏说道:“要是分家制早日推广,我和司马亮,也就不用被动的与司马炎捆绑在一起了。”

    “不错!利益切割之后,司马炎也就没有理由猜忌自己的亲人了。没有猜忌就没有伤害!”刘正说道。

    分家制解决了困扰世家多年的问题。

    要知道世家的内斗消耗,会严重的削弱家族的地位。

    献帝之所以会沦落为傀儡,是因为他清除了少帝一系的力量,使得皇室力量四分五裂,最后被人各个击破。

    公孙瓒弄倒了刘虞;曹操解决了刘岱;袁术击破了刘繇;孙策拖垮了刘表;张鲁限制了刘璋。

    刘正所经历的乱世,其实就是五雄分刘。

    刘虞的倒下,幽州的汉室支持者们没有别的选择,只能主动靠向了兴汉军。

    随着兴汉国的壮大,刘正收拢的刘姓支持者越来越多。兴汉军的理想团结了大多数人,同时也是刘姓皇室重新凝聚的一面旗帜。

    天下诸刘为什么不敢勤王,就在于嫡庶之分限制了各方力量。荆州刘表掌控武关,若是与献帝齐心协力,完全有能力掌控大局。

    可是献帝的猜忌之心,让刘表不敢轻举妄动。坐视刘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蜀帝刘备百折不挠,开口闭口拿高祖之志作为榜样。功夫不负有心人,总算是赢得了荆益二州大部分汉室支持者的效忠。

    只可惜蜀帝刘备,也没有逃脱嫡庶之争的桎梏。荆州的汉室支持者心灰意冷,才导致了蜀汉的大势已去。

    “分家其实是分担压力!”刘正说道:“特别是皇室主宰天下命运的年代,如何避免成为众矢之的,才是维系家族发展的重要举措。”

    刘正的分家制度和公私分明,确保了梅园经济的相对独立。梅园政事堂掌握的国库,与梅园的私库完全切割。这就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国家利益。

    私库的发展不会危及国本,才是梅园生存的唯一本钱。

    皇室不再捆绑国家经济,这是分家制度下的产物。

    司马炎的晋国困难重重,根源在于公私不分。司马家把晋国的一切都当成了私产,毫无节制的予取予求。

    这就使得长安世家有样学样,彻底的分食了所有的利益。

    现在问题来了,兴汉军重兵压境,两军大战一触即发。这战争消耗的资源和人口,究竟由谁来出?

    长安世家吃到嘴里的东西,当然不愿意拿出来消耗。就连司马家的其他支脉,也不想承担任何的人口损失。

    司马炎带着长安世家吃了肉,还得继续当冤大头对抗兴汉军。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司马炎作为天子,金口玉言,先拿自家的司马亮开刀,西平城一次消耗,霸陵城二次消耗。

    司马亮也不是傻子,亏本的买卖做了两次,也算对得起司马炎的知遇之恩了。直接来个眼不见,心不烦,找着机会远遁西域。

    司马亮的离开,让司马炎彻底的清醒了。拿自家人开刀,纯粹是自断手脚。

    痛定思痛的司马炎,终于把目光望向了长安世家。

    长安世家根本就不买账,直接与灞桥的兴汉别院进行和平谈判。

    双方明面上是在引入梅园的分家制度,解决世家嫡庶之争的内斗问题。其实质是在向司马炎表明态度——想要长安世家继续追随,就得拿司马家的底蕴,解决围城的兴汉国大军。

    失去长安世家支持的司马炎,手中只有一万鬼影。

    长安世家的阳奉阴违,让晋国的处境更加的危险。

    “刘庄主,我等代表长安世家承诺:无条件接受梅园的分家政策,全面配合梅园政事堂的土地政策,积极支持兴汉军入蜀!”荀彧侃侃而谈。

    “文若先生,长安世家有什么额外条件,你可以畅所欲言!”刘正说道。

第882章 相对中立

    “好的!”荀彧说道:“司马敏,你来说吧!”

    长安世家决定顺应大势,却又不想落得个忘恩负义的骂名。

    荀彧让司马敏开口提条件。

    司马炎于长安世家有恩,恩将仇报的事情,长安世家不能做。

    攻打长安城,长安世家决定遵循三不原则:不阻碍兴汉军的攻城行动,不参与晋军的积极防守,不分享战后的胜利果实。

    长安世家选择偏向兴汉国的相对中立政策。这是荀彧的诚意。

    刘正决定尊重长安世家的战略选择。

    荀彧等人退出司马炎的阵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降低了兴汉军的攻城难度。

    对于长安世家的相对中立,兴汉军围城部队予以认可。双方的第二轮谈判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荀彧等人离开灞桥之后,文鸳和郭嘉联袂找到刘正。

    文鸳问道:“庄主,长安世家真的能做到两不相帮吗?”

    “文鸳,你都是督帅级别的将领了。对于战争应该有更深层次的领悟和掌控。”刘正说道:“绝对掌控可不是空穴来风,兴汉军打仗,不能寄希望于对手的变故。”

    打铁还得自身硬。

    长安世家老老实实的配合兴汉军的行动,只不过是意外的惊喜。绝对不能作为战争胜负的主变量。

    世家的墙头草本色,没准就会在关键时刻,冒出一些司马炎的铁血忠诚。

    兴汉军将士手中的刀枪可不是摆设,足以应对任何变数。

    更主要的是作为掌控一方的将领,必须要对战场的变数有着充分的认识,随时随地的执行既有的应对措施。

    战前的准备工作,永远都是不充分的。谁也不知道战场上会出现多少变量。

    战争不是简单的田忌赛马。即便是大将心中认定的田忌赛马,也有可能在战斗的过程中面目全非。

    战争的结果,是交战双方综合实力的考量。

    兴汉军的大势己成。即便是在长安战役遭遇了挫败,司马炎也没有足够的兵力,突破重重包围。

    “文督帅,兴汉军输得起!”郭嘉说道:“长安战役是这个乱世最后的阵痛。”

    一旦兴汉军攻克长安,后面的仗就是席卷天下,包裹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

    这是建立在绝对实力之上的绝对自信,更是兴汉国最核心的扩展斗志。

    长安城,对于当前的兴汉军来说,不仅仅是一座城池,更是一道重要的分水岭。

    “文鸳,战争没有侥幸,只有胜负和生死!”刘正说道:“这既是评判战争的最高原则,也是兴汉军准备战争的唯一准则。”

    文鸳懂了,战争的走向取决于双方的真正实力,而不是对手的变故。

    增加胜率的办法有很多,可是活着享受胜利荣耀,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打倒对手,不择手段的压倒一切敌人。

    邓艾在灞桥点将,兴汉军兵临长安城下。

    文鸳攻北门,张虎打东门,徐盖镇西门,吕猛战南门。

    兴汉军积极行动,司马炎很快收到了消息。

    “皇后,想不到兴汉军的速度这样快?”司马炎问道。

    “陛下,长安城恐怕守不住了!咱们必须要早作打算,确保司马家的传承无恙!”杨艳回答说。

    司马炎再问计,杨艳提出了虚张声势的办法。

    具体的就是以曹荀陈徐四家分守长安四门,司马敏居中调度。

    司马炎则带着一万鬼影精锐捆绑王家,脱离长安,沿秦岭一路向西,争取摆脱兴汉军的重围。

    杨艳再三强调,鬼影出击,重在速度,轻装是行军的第一要务。

    大部队轻装,沿途的补给点配置就是重中之重。

    司马炎一时之间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好在杨艳早有准备,一身黑衣的杨四孬出现。

    “国难显忠臣,杨四孬这个名字不好,赐你忠字。从今天起,你就叫杨忠!”司马炎说道。

    “臣谢陛下赐名,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负晋国!”杨忠谢恩。

    司马炎命杨忠带领百名鬼影精锐出长安,赶赴秦岭一线预设补给点,替大军西行做好准备。

    杨艳见司马炎采纳了轻装的建议,紧接着又提出了,尽量削减老弱病残的办法。

    这个提议很无情,司马炎也有些举棋不定。

    “陛下,没有时间了!”杨艳催促说。

    “报,兴汉军吕猛部主力强攻长安南门,守南门的徐家弃械退走。司马家的督战队依托民房抵抗。南门即将失守!”司马攸汗流浃背的说道。

    “皇后,非战斗人员的配置,交给你来安排。半个时辰之后,长安城外会合!”司马炎说道:“司马攸听令:速点两千鬼影精锐,咱们去给长安世家添点儿堵。”

    一柱香之后,两千鬼影精锐在皇宫大门前集结。

    司马炎命令司马攸集体换装,伪装成兴汉军直扑徐家大院。

    “陛下,咱们是不是要灭了徐家的人,出一口恶气呀?”司马攸请旨道。

    “记住:请叫我司马都尉,咱们的战斗任务就是摧毁徐家的家族资料室,烧掉所有的地契房契!”司马炎说道。

    “臣遵旨!”司马攸吼道。

    伪装成兴汉军的司马炎直扑徐家。

    由于徐康与兴汉军早有约定,徐家子弟对于司马炎等人的出现,并没有任何的怀疑,反而打开大门笑脸相迎。

    司马炎一声咳嗽,司马攸立即动手控制徐家上下。

    不到一柱香的时间,徐家彻底的沦陷。

    司马攸命人搬出了三个厚重的大木箱子,里面全是花花绿绿的纸片。有的是田契,有的是地契,还有的是各处产业的房契。

    随军文书取出了一份像模像样的布告,抑扬顿挫的念了起来。

    “烧掉!”司马炎吼道。

    “是!”司马攸吼道。

    司马攸亲自点火,看着徐家的家业凭证化为灰烬。

    司马炎看了一眼义愤填膺的徐家子弟,转身走出了徐家大院。

    紧接着,荀、曹、陈三家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

    由于司马炎所带的队伍只烧各种契书,既不杀几家的人,也不抢夺钱粮。这样的军令如山,像极了兴汉军。

    荀彧与徐康等人碰头之后,也坚信是兴汉军的行动。

    曹宇自恃与刘正的关系,决定找吕猛诉苦。

    吕猛觉得事关重大,忙向灞桥的兴汉别院禀报。

    邓艾移镇长安城,受命组建长安镇帅府。

    刘正入驻大雁塔!

    “士载,目前有两件事情需要立即着手。”刘正说道:“一是在雍州范围内全面推广梅园的土地政策;二是划分公私财产,确保各家的私产继承合理有序。”

    “庄主,司马炎神秘失踪,咱们要不要下海捕文书?”邓艾问道。

    “没有那个必要!”刘正说道。

    邓艾只好按照刘正的指示,从长安天牢里,提取一名与司马炎身材大致相当的死囚。秘密处死之后毁掉面孔,再换上龙袍置于棺木之中供降臣祭奠。

    长安世家派出代表哭灵祭奠,仪式格外的隆重。特别是荀彧和司马敏,两人抱着司马炎的遗体哭晕在地。

    文鸳看着灵堂里的众生态,心中不由自主的觉得悲哀。

第883章 西晋武帝

    “庄主,我不懂!”文鸳气愤的吼道:“荀彧怎么会不认识司马炎的本尊,抱着假遗体哭得死去活来,这是在哄鬼呢?”

    “文鸳,这就是政治策略!”刘正说道。

    长安世家需要司马炎死,才可以心安理得的在梅园制度下,积极进取,奋勇争先。这是道义方面的需求。

    兴汉军为了稳定雍、凉二州,也需要对司马炎的死,广而告之。至少要让那些不肯安分守己的晋国百姓,认清形势,做出选择。

    荀彧和司马敏的哭灵,就是坐实了司马炎的死。

    准确的说,是作为晋国皇帝司马炎的死,已经有了盖棺定论。

    至于司马炎是不是真的死了,一切都不重要,也没有那个必要。

    邓艾亲自主持了司马炎的入葬仪式,刘正等兴汉山庄成员参与送葬。

    对于司马炎的一生,刘正做出了中肯的评价:马上明君,西晋武帝!

    回到大雁塔之后,邓艾找到了刘正。

    “庄主,有情报称司马炎带着一万鬼影精锐进了秦岭,咱们需不需要追击?”邓艾问道。

    “目前各路大军都有作战任务,临时更改作战计划于大局不利。”刘正回答说:“司马炎的事情,还是先放一放吧!”

    “庄主,副将杨成前来报到,如何安排,请指示!”郭嘉急冲冲的上了楼,气喘吁吁的说道。

    “让他进来!”刘正说道。

    杨成进了房间。

    刘正仔细的一看,正是当年杨村的杨三宝。

    想不到多年未见,当年那个猎户出身的杨三宝,如今变成了兴汉军的悍将杨成。

    杨成的身后有一名小将,是文鸳的弟弟文虎。

    刘正灵机一动,让杨成带着人去追司马炎。

    杨成领命之后,立即去找郭嘉寻求情报支持。

    文虎则亲自回营挑选精锐。

    杨成三下五除二的看完了郭嘉提供的情报之后,立即开始对司马炎的动向进行了预判。

    以晋军的补给情况,若是受到干扰,极限行军距离是金城。

    杨成决定提前赶到金城布局,文虎挑选了二十五人的精锐,编制成了一个什。

    金城,陈家大院。

    “将军,那边来人了,你要不要见上一面?”司马陈刚提醒道。

    “长安的局势如何,有新的消息了吗?”陈骞反问道。

    “据说司马亮远走西域,长安世家已经决定,放弃皇室司马氏。”陈刚回答说:“司马敏也参与了。”

    “这就是传承世家哪?”陈骞叹息道:“只可共富贵,不愿共患难!墙头草之名如雷贯耳,今天总算是见识了。”

    “金城是凉州最后的防线了,咱们陈家必须要做出选择,否则就来不及了!”陈刚说道。

    “长安是守不住的,咱们得替陛下看好进入西域的补给点!”陈骞说道。

    兴汉军重兵围困长安,以司马炎的见识,肯定会做好远走西域的安排。

    陈骞虽然说并没有与司马炎并肩作战的经历,但是却可以做到心意相通。

    名将的天赋优势,就是对时局的预判。谁算得准,算得精,就可以打更多的胜仗。

    陈骞知道金城对长途跋涉的司马炎很重要,可是赔上整个陈家赌一把,心中也有些不情愿。

    兴汉军的凉州攻略已经进入了第二阶段,也就意味着太史亨的养马计划初见成效。

    骑兵部队换装凉州新马,横扫千军指日可待。

    金城弹丸之地,根本就无力抗拒兴汉军的铁骑。

    陈刚的话点醒了陈骞,螳臂当车会害了金城陈家。

    “既然如此,那就见一面吧!咱们金城陈家,需要一条活路。”陈骞说道:“你去安排吧,千万要小心,避开鬼影!”

    陈刚化妆之后,亲自赶到陈家的秘密据点,向杨成和文虎转达了陈骞的意思。

    杨成艺高人胆大,决定单刀赴会与陈骞面谈。

    “队长!”文虎劝道。

    “行了,咱们的身后是三百万兴汉军,金城陈家想要动歪脑筋,也得掂量掂量!”杨成说道。

    在陈刚的安排下,杨成如愿以偿的见到了陈骞。

    只是两人还没有来得及交换意见,就被一群突如其来的黑衣人给围住了。

    “好一个忠肝义胆的陈骞将军,居然也跟兴汉军眉来眼去的。”领头的黑衣人阴阳怪气的说道。

    陈骞脸色铁青!

    “家主,对不起。陈家子弟,忠心不二!”陈刚说道:“鬼影的人,是我通知的。”

    “陈刚,你可知道——鬼影出,鸡犬灭;人不留,家必亡?”陈骞问道。

    “家主,陈家子弟可以死,忠心事主的传承不能丢!”陈刚吼道。

    陈刚忠心事君,于国有益,于家无情。自古忠孝难两全,他已经完成了使命,自然无法苟活。

    陈骞很生气,只是家族倾覆只在片刻,一切都无法挽回了。

    只是杨成的死,会带给金城陈家灭顶之灾。

    陈刚自知害了大家,已经没有勇气在族人面前苟活。世家子弟的生死观念十分淡薄。一时的情绪激动之下,伸手就抹了脖子。

    陈骞看着死去的陈刚,忍不住的哭出了声。

    “杨成,兴汉军蓝田督帅府吕猛将军麾下副将,战功卓著!”领头的黑衣人说道。

    “杨四孬,真的是你,你还活着呀?”杨成惊喜的问道。

    杨忠愣住了,晋军的鬼影部队十分隐秘,所有的成员只有代号,没有名字。

    “杨四孬”三个字,几乎从杨忠的记忆中抹除了。

    “想不到兴汉军的情报能力如此强悍,居然可以获悉一个死人的真实身份!”领头的黑衣人说道:“我的名字叫做杨忠,是陛下给的。”

    “你确定,你不是杨四孬?”杨成问道。

    “死到临头了还这般搞笑,看来呆会儿我得给你加餐!”杨忠说道。

    “不对,你肯定是杨四孬!你说话的声音,我一直都记得!”杨成说道:“四孬,我是三宝呀!杨三宝,是和你一起走出杨村的兄弟。”

    “对不起,我不认识你!”杨忠说道。

    兄弟二人分道扬镳,再次见面却成了生死大敌。

    造化弄人,却又半点不由人!

    “四孬,兄弟再见,却是这种场合!也罢,你动手吧!”杨成伤感的说道:“当年你就杀了我一次,只可惜我没有死成。这回你得招呼对地方呀!”

    杨成见杨忠不愿意兄弟相认,也就不再强求。

    杨忠虽然面冷,但是也做不到再杀杨成一次。

    晋军的鬼影部队,与兴汉军情报部对抗多年。双方已经是彻底的知根知底了。

    鬼影部队已经到了,兴汉军金城情报站的人还远吗?

    “三宝,你要还当我是兄弟,就告诉我一些长安的情况吧?”杨忠说道。

    “晋国皇帝司马炎,已经在长安皇宫战死了!”杨成说道:“长安镇帅府大帅邓艾主持发丧,盖棺定论为西晋武帝!”

    “不可能,我三天前还收到了陛下的消息!”杨忠说道。

    “四孬,别傻了!一个人的生死根本就不是问题,问题是世人愿意相信什么样的说法。”杨成大声的说道:“晋国皇帝已经失势,世家肯定不会拖着家族陪绑。事情的真相如何,没有人会在乎。为了止损,大部分人都会相信司马炎已经死了。”

    杨忠愣住了!

第884章 兄弟之争

    长安镇帅府对晋国皇帝司马炎的盖棺定论,让原本的晋国百姓,有了名正言顺的拒绝陪绑的理由。

    梅园认定司马炎已死,这就是官府的态度。

    即便是司马炎还活着,在百姓的眼中也成了冒牌货。

    反正大家都没有见过司马炎,更何况大家都不愿意拿钱供养晋国皇室。

    梅园的结论,给了晋国世家一块遮羞布。荀彧的哭灵,算是给了司马炎最沉重的打击。

    刘正的做法,其实是把司马炎与晋国皇帝的身份进行剥离。

    如今活着的司马炎,已经失去了晋国皇帝的光环,与之一同消失的还有金口玉言的多份。现在的他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百姓。唯一的差别在于拥有部分追随者。

    司马炎皇帝光环的消失,意味着身后的追随者们,有了重新选择的权利。这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

    面对这样绝境,有多少人愿意陪着司马炎垂死挣扎,陪着曾经的晋国皇帝一起灰飞烟灭?

    答案是否定的。

    世家可以为失势的帝王,付出一个人的生命。绝对不会搭上整个家族的传承。

    “四孬,司马炎活着与否,对世家来说已经不重要了。”杨成缓缓的说道:“长安镇帅府的布告,已经给了雍、凉世家再次选择效忠对象的权利。”

    揣着明白装糊涂,是墙头草世家最大的特色。司马炎已经失去了统御天下的力量,也就没有说服世家重新效忠的可能。

    刘正的官方定论,就是想给司马炎一线生机。毕竟梅园已经替晋国皇帝盖棺定论,其他世家也就没有针对司马炎的理由了。

    “我这个名字是陛下给的。”杨忠说道:“三宝,世家传承,唯有真理永恒。忠之一字,是为我杨家千年不朽的荣光。我愿意以这副血肉之躯,成就忠的概念。”

    杨忠决定替杨村百姓留下一点东西。忠为本,孝当先;身可死,志不灭。对于杨成的建议,他视若无睹。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这回轮到杨成占据主动权了。

    对于杨忠的坚持,杨成也没有办法。兄弟分处两方阵营,唯有忠诚千古。

    杨成知道,杨忠是对的。生死何所惧,忠诚留杨村。在忠诚面前没有兄弟,只有对手。

    “杨忠,你太小看兴汉军的情报能力了。你知道陈刚为什么要选择自尽吗?”杨成问道。

    “有什么话你就说!”杨忠胸有成竹的说道。

    “陈刚的所有行为,都在兴汉军情报站的掌控之中。”杨成有条不紊的说道:“他背叛金城陈家在前。即便是他给你通风报信,你的鬼影部队也赢不了。他注定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杨忠沉默了。

    杨成的态度,意味着兴汉军金城情报站早有安排。

    陈刚也被蒙在鼓里,既叛出了金城陈家,又害了鬼影。他已经彻底的失去立足之地了。

    杨忠决定拿下杨成,来一个绝地反击。

    只可惜想通了一切的杨成,根本就不给杨忠机会。

    “文虎,出来吧!”杨成说道。

    文虎带着精锐小分队现身,对杨忠的鬼影实施反包围。

    鬼影部队虽然说是司马炎的忠犬,但是却有着各自的家族。面对生死抉择一刻,都开始有了各自的小心思。

    毕竟这是一场必败的仗!更何况负隅顽抗,还会致司马炎于必死的境地。

    这就好比一个商铺的东家,在商战失利之后丢了店员和店铺。新东家接手之后,本来不打算对老东家赶尽杀绝。

    然而店铺的店员,总想着让老东家回归店铺。新东家无法彻底的清除老店员,就只能弄死老东家,绝了店员的念头。

    长安镇帅府的布告,都已经替司马炎盖棺定论了。鬼影部队的这些人,还有必要将司马炎推向必死的境地吗?

    “陈骞将军,陛下有旨。你们金城陈家,是接,还是不接?”杨忠问道。

    “杨成,相信陛下死了,这对大家都有好处,你为什么一定要陛下活过来呢?”陈骞问道:“你的鬼影部队是陛下的护身符,闹这样一出安的是什么心哪?”

    陈骞的诛心之言,让杨忠四面楚歌。

    一方面,鬼影部队的人不愿意无端战死;另一方面,不愿意破坏兴汉军的盖棺定论,让司马炎重新成为众矢之的。

    杨成的话,让杨忠的鬼影精锐找到了不死的理由。

    鬼影精锐对于杨忠的命令置若罔闻,拒绝执行绝地反击的任务。

    杨忠无奈,只得独自冲向了杨成。

    杨成情不自禁的回想起多年前的那个山谷,左手缓缓的压下。

    文虎得令,命令将士勾动了钢弩的扳机。

    杨忠被射成了刺猬,在距离杨成三尺的位置倒下了。

    “陈将军,把死去的勇士厚葬了吧!”杨成说道。

    “杨副将放心,我现在就安排人准备灵堂!”陈骞说道。

    陈骞本来打算隐瞒消息,故意等司马炎的大部队上勾。

    杨成待到太史亨的前锋,距离金城不足十里的战情通报之后,决定大张旗鼓的发丧。

    “杨副将,为什么要闹得人尽皆知呀?”文虎问道。

    “这是敲山震虎,可以让司马炎头脑清醒!”杨成回答说。

    杨忠的死,让司马炎看到了凉州世家的主流态度。原本打算以金城为据点集聚力量,与兴汉军周旋的计划无疾而终。

    杨艳得知杨忠战死,立即让司马炎改变行军路线,倍道穿越西域离开华夏。

    兴汉军太史亨部进驻金城,凉州一统的格局已经促成。

    消息传到长安之后,刘正决定调马超进驻金城,设置凉州镇帅府准备攻略羌地。

    徐盖调任酒泉督帅府,庞会就任敦煌督帅府。

    太史亨升任荆州镇帅府,负责掌握中原腹地的军事。

    兴汉军大幅度的人事变动,就是在为正式的建国大业做准备。

    由于航海事业的发展,都城的位置决定着整个国家的动向。

    梅园一直致力于大航海,决定分置五京:北京幽州渔阳;东京徐州彭城;南京荆州襄阳;中京司隶洛阳;西京雍州长安。

    为了规范梅园的军事力量,刘正决定重新编制。

    随着兴汉军养兵成本的增加,旧有的编制已经无法适应新型战争的需要。

    兴汉军独立战斗单位由传统的都转变为屯。

    这是为了更好的保障后勤,毕竟养兵成本增加之后,后勤压力也会节节攀升。

    兴汉军新型编制,维持屯以下的编制结构。

    屯以上不再没置都尉,而是直接以校尉统镇。四个屯外加一个直属加强队,编制三千人为一校。

    校尉之上,不设副将,直接归督帅府统一调度。

    督帅府的兵力配置,以防御压力作为标准。

    各州设镇帅府,每镇兵力十万到十五万之间。

    镇帅府之上,设置五京将军府统筹兼顾。

    北京将军府,将军陈达;东京将军府,将军吕蒙;中京将军府,将军典满;西京将军府,将军邓艾。

    按照刘正制定的大略,在五京将军府之中,西京将军府统筹西线羌人,以及西南益州的战事;其余将军府以防御为主。

    为了加强西京将军府邓艾的军事力量,刘正决定将军制改革的第一个试点,放在了长安城。

    梅园的新型装备列装,也放在了长安城。

    张虎带着部队进入汉中,组建汉中督帅府,负责监视蜀汉。

    文鸳和吕猛的队伍,同时接受换装整编,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635/ 第一时间欣赏兴汉使命最新章节! 作者:开先洞人所写的《兴汉使命》为转载作品,兴汉使命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兴汉使命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兴汉使命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兴汉使命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兴汉使命介绍:
科技进步,基因研究进入高速发展阶段,MK基因研究基地在比对唐代古尸与汉代古尸基因时发现:唐代古尸的基因发生了变异。为了探寻基因变异的真正原因,助理研究员刘正乘坐兴汉1号穿越时空,前往汉代。由于电磁风暴的突然爆发,时空机发生故障,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且看刘正在群英荟萃的架空三国里收赵云,战吕布,劝贾诩,得郭嘉。勇斗豪强世家,开启兴汉使命!
为华夏打下一座铁桶江山,让汉字大旗成为永恒。兴汉使命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兴汉使命,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兴汉使命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