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兴汉使命TXT下载兴汉使命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兴汉使命全文阅读

作者:开先洞人     兴汉使命txt下载     兴汉使命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945章 利益交换

    黄阳似乎看出了刘正的担心,用眼神示意杨修代为解释。

    “庄主,黄阳提供的这份徽记是剑阁黄家的族长专用章。”杨修解释说:“这种专用章具有一次性功效。意味着他可以行使一次黄家族长的权力。”

    刘正确定了黄阳的权限,立即安排会议室,拟进入正式的谈判程序。

    杨修作为兴汉山庄的首席谈判代表,与黄阳就剑阁黄家的问题展开了讨论。

    黄阳并没有争辩,直接亮出了剑阁黄家的承诺:晋军进驻剑阁之后,黄家愿意平价转让家族掌握的土地,只求保留继续经商并加入兴汉商会的权利。

    杨修代表梅园,接受了黄阳提供的方案。双方初步达成了协议,只待晋国官府正式将剑阁纳入管辖范围,就可以生效了。

    谈判结束之后,杨修问:“黄阳先生,以剑阁黄家提出的条件,诸葛亮会赶尽杀绝吗?”

    “杨大人,俗话说: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黄阳答道:“黄皓在蜀地官场声名狼藉,连带着剑阁黄家也成了过街老鼠。诸葛武侯引严家入主剑阁,其实是想限制黄家。”

    黄阳不想继续往下说。诸葛亮平衡剑阁世家的初衷是好的。只不过世家一旦开战结仇,那就是不死不休。

    严家进入剑阁,就是在黄家嘴里抢食。

    黄家必须要不择手段的予以反击。

    严家不想灰溜溜的退出剑阁,就必须要把黄家往死里整。

    诸葛亮也太天真了,以为黄家和严家可以达成微妙的平衡。殊不知世家之间的较量,往往是既血腥又残酷的。

    如今黄家和严家的战端已开,即便是黄月愿意出让所有的利益,也无法换得严家罢手。毕竟斩不草除根,春风吹又生。严柳可不想替家族留下一个不可控的敌人。

    黄阳的道理很简单,世家的生存需要靠山。既然成都的靠山已经倒了,那就寻找新的靠山。

    黄月最终选择了兴汉山庄,决定拿家族掌控后土地,换取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杨修完成了谈判任务,立即向刘正汇报。

    “庄主,晋国律法严明,官府倒不至于歧视剑阁黄家。只不过汉中世家对黄家的黄皓知根知底,很有可能拒绝与黄月的经济往来。”杨修说道:“这个问题,咱们必须要提前解决好。否则就有可能导致了黄家成为未来的不稳定因素。”

    “德祖不必担心,我接下来就会安排接纳剑阁黄家的步骤,争取做到万无一失。”刘正说道。

    刘正派人通知禹村总部,命令黄忠前往柏谷大营待命。

    典韦派人回报:甘宁的修路工作已经接近尾声,需要集结力量对付小树林中的诸葛尚和张遵。

    刘正立即派人通知佯攻诱敌的陈到和魏延,赶到小树林外围与典韦会合。

    魏延赶到之后,立即对小树林发起突袭。

    诸葛尚的重弩消耗太大,根本就来不及补充弩矢。激战三日,终因弩矢不济而败北。

    典韦接替先锋魏延,继续攻打小树林纵深位置的张遵部,把蜀军残部彻底的迫退。

    晋军完全掌控小树林,与诸葛尚隔着溪水对峙。

    甘宁仗着武力涉水进攻,却被蜀军的水下伏兵所破。

    刘正移营小树林,继续向伤门纵深处的诸葛尚部发起追击。

    下水的晋军将士回营之后,居然集体的失声了。

    刘正急急忙忙的赶到野战医院探望失声的战士,责令医护人员找出并解决问题。

    医护人员紧急赶赴事发区域,取水抽样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水主要含钙、镁、铜等矿物质。其总硬度超过了晋国百姓饮用水硬度标准。

    由于该水致人失声,医护人员将其定名为哑泉。

    哑泉之所以有毒,是因为泉水之中溶解了对人体有害的矿物质。

    根据晋国地理图册显示:

    哑泉所在的地区,地处南中以南的金属矿带。那里的地下岩层中含有丰富的银、铅、铜等金属矿。

    当泉水在地下流动时,会溶解一些岩石矿物的化学成分,将钙、镁、铜等矿物质混合在水中,从而使泉水成为对人体有害的特殊“矿泉水”。

    该“矿泉水”饮用过多,首先会影响声带,对人体的声带神经和语言中枢产生强烈的麻痹作用,使人发声嘶哑甚至暂时“失声”。

    同时,人体也会感到恶心、呕吐、腹泻。如果不及时就医,就会虚脱直至痉挛而死。

    哑泉如此令人望而生畏,如果不幸误饮泉水,就需要及时的服用解药。晋国神医华佗曾经救治过类似的病例。其解毒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喝石灰水。

    石灰水是一种碱性水,它能与哑泉水中的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氢氧化铜等沉淀。从而缓解哑泉的毒性,达到解毒的目的。

    医护人员觉得很奇怪,以柏谷的地质条件,不应该形成大面积的硬水区域。

    “大家不要忘了,这里是八阵图的伤门区域。”陈到说道。

    陈到一语惊醒梦中人,当初诸葛亮征南中,想必已经破解了哑泉的奥秘。

    如今诸葛亮把哑泉活学活用安置在伤门。肯定是想着,晋军战士经历了苦蒿烟熏和小树林奇袭的撩拨之后,应该会在溪水位置清醒过来。

    哑泉的作用就是限制晋军各级将领发生,从而形成一段命令模式转换的空档期。

    按照医护人员估计,想要在喧闹的战场上改用手语指挥,至少得经历五分钟的混乱时期。

    战场搏杀,命令靠吼。突然失声将会左右战争的成败。

    若是蜀军趁机掩杀,晋军改变传达命令的方式,就相当于找死。

    伤门的哑泉不会杀人,可是失声的后果,是让更多的战士往火坑里跳。

    刘正命令医护人员紧急配置解毒水,争取参战人员人手一份,以应对哑泉的危害。

    倒是有医护人员,提出了一个一劳永逸解问题的办法。那就是取柏谷周边的大青石大量焚烧,再以石灰投入溪水之中。

    “庄主,既然这哑泉是诸葛亮人为布置的,那么溪水的源头就是伤门的阵眼。咱们可以循溪而上,攻破伤门。”杨修说道。

    “德祖,还是先让人烧石灰,把哑泉的问题解决之后,再考虑破阵的问题。”刘正说道:“仗打完了咱们就会离开,生活在柏谷的百姓,可不能受到哑泉的毒害。”

    杨修觉得,以诸葛亮的智慧,一定会在战后搞好恢复工作。

    贾诩对于人性弱点的把握十分独到,诸葛亮为了杜绝晋军通过柏谷,肯定不舍得拆除八阵图区域的所有布置。至于当地百姓会不会受到伤害,想必不会有人在乎。

    刘正也曾听说诸葛亮在益州与交州的给合部布置了八阵图。成阵迄今为止,常听闻有人误入阵中被神秘老者搭救的传闻。

    至于那些未被搭救的误入者,想来是天命该绝于八阵图,与布置者诸葛亮无关。

    想到这里,刘正觉得与其指望诸葛亮善待柏谷百姓,不如让晋军战士静下心来打扫战场。

    打扫战场不仅仅是回收有用物资,还要清除战场上的有害物质,以确保周边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946章 寻找溪源

    刘正命令野战医院烧石灰破解哑泉,其实也是尽人事而听天命。

    诸葛亮布置哑泉的物资究竟有多少,刘正的心里没有底。只不过伤门的有害物质必须要尽可能的清除干净,以免对周边百姓的正常生活构成威胁。

    溯溪而上,刘正命令甘卓率领两栖战队作为晋军的先锋,从源头根除哑泉的威胁。

    甘卓带着一营人马沿着溪流向上搜索前进。经过三小时的艰难行军之后,发现居然回到了原点。

    刘正望着甘卓按照记忆绘制的行军路线图,发现西栖战队围着一座小山兜了一个大圈子。

    “甘卓,整条溪流的所有水道,你们都探查了吗?”刘正问道。

    “庄主,咱们只是沿着主流走。整片区域水网纵横,逐一探查就得分兵。我怕被蜀军各个击破,只得抱团前进。”甘卓答道。

    刘正望着地图,也能理解甘卓的选择。在复杂的水域行军打仗,相互之间支援困难。想要应对敌军的偷袭,就只能缩小各部之间的距离。

    溪流分岔口太多,不分兵难免有所疏漏。刘正让甘卓继续回忆,争取找到溪流的源头。按照水往低处流的原则,诸葛亮人为改造的水域,也会存在一处或多处相对制高点作为溪流的发源地。

    甘卓重新在地图上写写画画,总算是找到了三处疑似溪源的小山坡。

    刘正决定亲自探查溪源,并让甘卓负责充当行军向导。经过一番行军,总算是找到了第一处疑似溪源的地方。

    第一处小山坡是行军十里处的一处极不起眼的茅草窝。面积不是很大,只不过那里的草似乎经历了人工修剪,长势也很奇怪。

    刘正命令甘卓带队前往茅草窝探查。

    十分钟后,甘卓回报:茅草窝是人工移植的。清除茅草之后,再揭开薄薄的土层,发现底下铺着一层厚达一米的碎石。石头的样子不似本地出产的大青石。

    溪水从茅草窝上游冲刷而下,似乎会浸润一部分碎石。茅草无法扎根碎石,自然就无法长好。幸亏有溪流经过,保证了茅草的水分供给。这才不至于枯萎。

    然而碎石的金属含量太高,无法变成茅草生长所需的土壤。这才导致了茅草窝的模样,看起来有些怪异。

    刘正望着方圆两里范围内的碎石层,忍不住的犯起了嘀咕。由于碎石的数量过于庞大,根本就没有办法从中找出有害物质。至于把碎石全部移走,安置在其他什么地方也会后患无穷。

    刘正无奈,只得命令随行的医护人员,安排人在碎石层上面铺设一层大青石烧制的石灰。铺设完石灰之后,再覆盖新土,最后才把大量连根拔起的茅草重新种植。

    “庄主,咱们这样做真的可以化解哑泉之毒吗?”甘卓问道。

    “甘卓,石灰与水相融,可以起到杀害水中毒虫细菌的作用。至于能否化解哑泉之毒,就只能靠时间来检验了。”刘正答道。

    晋军的行动十分迅速,不出一天就解决了诸葛亮布置的第一个哑泉源头。

    诸葛亮收到消息之后,立即命令诸葛尚和张遵,带领一百精锐连夜赶赴二号哑泉点设伏,以破坏晋军甘卓部接下来的军事行动。

    第二天,甘卓按照计划赶赴二号哑泉点乱石滩。

    埋伏在附近的诸葛尚和张遵,趁着晋军战士拉开距离搅拌石灰的功夫发起突袭。甘卓的预备队处于乱石滩的下游位置,根本就来不及支援。

    蜀军居高临下,晋军大将甘卓仓促应对。不到十分钟,晋军在乱石滩建立起来的临时防线就土崩瓦解了。

    甘卓望着地上散乱的石灰,灵机一动让战士们布置石灰阵。

    蜀军战士的凉鞋,是专门为益州湿热环境设计的。脚趾头和脚背有很多地方都暴露在空气之中。

    张遵带着人冲进甘卓的石灰阵倒是无碍。可是沾满了石灰的双脚再沾水,问题就大发了。

    石灰遇水即沸,蜀军战士的脚顿时就被灼伤了。

    晋军战士的军靴,采用的是高帮子封闭筒式结构。乱石滩散落的石灰粉末,无法接触小腿以下的肌肤。

    甘卓趁机反击,张遵的人就开始手忙脚乱了。脚受伤,站不稳;晋军战士手中的刀枪,更是要命。

    究竟是要保全一双脚,还是要保证项上人头?蜀军战士的心全乱了。

    张遵见势不妙,顾不上战斗跃入了溪水之中。身后的蜀军战士有样学样,纷纷踏水冲脚,解除足部危机。

    蜀军下水之后,战斗力大打折扣。甘卓带着预备队赶到战场,成了名符其实的收割机。

    张遵见水中的战士只挨打却无法还手,立即向埋伏待机的黄崇发出了紧急求救信号。

    黄崇率部侧击甘卓,替张遵争取了涉水逃命的有利时机。

    诸葛尚命令部队脱离战斗,转身向山坡上冲锋,与黄崇会合之后立即逃离了乱石滩。

    甘卓立即占据有利地形,在乱石滩四周拉起一道防线。随行的医护人员立即指导工人对乱石滩加以改造。

    刘正赶到乱石滩之后,第一时间听取了甘卓的战斗报告。

    甘卓详细的介绍了涉水战斗的情况。晋军的战靴对战士足部的保护十分严密。特别是踏着石灰在乱石滩战斗的时候,可以全线碾压蜀军战士。

    然而当战斗进入了涉水阶段,晋军的战靴反而成了累赘。战靴的布质鞋面,直接导致了溪水渗透之后浸泡双足。

    再加上布质战靴吸附溪水的能力太强,透气性能奇差。是以在战斗结束之后,许多晋军将士的双足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按照各连排的统计数据,有三成的晋军战士由于泡坏了双足,短时间内无法再战。这是严重的非战斗减员。

    医护人员仔细的查看了伤患情况之后,建议刘正起草提案,责成晋军总参谋部,设计专用于南方战场环境的战靴。

    北方战靴的技术核心在于保暖性能,对于防水和透气的技术要求不会太过严格。

    然而南方战场环境的特点是湿热,战靴必须要兼具防水和透气两大性能。晋军能够保持强大战力的关键因素,就在于战役对战士双足的保护很到位。长途急行军之后还能保持强大的战斗力,战士的双足是唯一的致胜点。

    望着甘卓部那些被溪水泡坏脚的战士,刘正发现了导致伤患的原因多种多样。

    两栖营的战士,涉水战斗的时候都会按照训练条令脱鞋。可是乱石滩的石灰阵,让那些主动脱鞋的战士饱受摧残。

    后面的战士看到脱鞋危险,只得穿着鞋进行涉水战斗。可是战靴进水之后,不仅泡得脚底发软,还增加了移动的难受。具体的反应就是双脚的腾挪跟不上大脑的反应速度,双腿像是灌了铅一般沉重。

    腿脚不灵活,在战场上就无法像训练那样完成战术动作。这就导致了战斗力大打折扣,甘卓的兵力配置与战阵安排,也就显得不合理了。

    乱石滩的战斗损失,是一场由战靴性能无法满足战场环境需求,从而引发的灾难性后果。

    刘正看着哀鸿遍野的伤患营战士们,决定按照医护人员的建议,责成后勤保障部门设计专用的水陆两栖战靴。

    只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寻找溪源的战斗还得继续。没有合适的战靴,两栖营的战斗力会大打折扣。

    为了完成近期破除伤门的作战任务,刘正只得向柏谷大营发出召集令,把后方坐镇的甘宁召集到战场的最前沿。

第947章 蜀军撤退

    “庄主,你找我?”甘宁连夜赶到乱石滩大营,气喘吁吁的问道。

    “兴霸,两栖营的战士是晋军的宝贝,如何解决临时战靴的问题,我可就把它交给你了。”刘正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

    甘宁可是巴郡临江人,当年更是临江水面上的一条龙。如今在家乡的土地上战斗,想必是更加的如鱼得水。

    甘宁果然不负刘正所望,很快就组织乱石滩附近的百姓手中生产临时战靴。

    刘正倒是有些贪心不足,居然想要在柏谷建立军靴生产基地,为即将入蜀作战的晋军战士提供优质战靴。

    甘宁否决了刘正的提议。柏谷交通不便,资源匮乏。闲置劳动力更是屈指可数。在此地建设工厂,不仅招工难,运输成本还比较高。即便是真的生产出东西,也会无利可图。若是保障商家的利益,零售价格又会居高不下。

    甘宁倒是提出在临江建设生产基地,一来可以就近调查周边的战场环境;二来水路运输的低廉成本会最大限度的吸引商户投资。

    刘正采纳了甘宁的建议,决定暂时的搁置建设军需基地的战略构想。

    由于甘卓的两栖营无法胜任寻找第三个溪源点的任务。刘正决定让预备队的陈到接替两栖营成为新的前锋。两栖营派出一个班的战士作为陈到部的向导。

    陈到率部经过一天的反复推衍测算,总算是大致确定了第三个溪源点的位置。上报刘正批准之后,部队立即向预定目标发起攻击。

    诸葛尚和张遵所部在乱石滩战斗中损失严重,特别是消耗的军需物资和武器装备,根本就没有得到任何的补充。奉命增援的黄崇,也是轻装上阵。对于第三个溪源点夹石缝的守御,基本上是爱莫能助。

    蜀军赤手空拳,根本就挡不住精锐晋军的突击。诸葛尚只得弃守夹石缝,回到开门向诸葛亮复命。

    陈到顺利的占据了夹石缝,掌握了柏谷八阵图伤门的制高点。

    刘正闻报之后,立即移营夹石缝,居高临下窥视八阵图的奥秘。

    晋军占据夹石缝,一举切断了诸葛亮掌控八阵图的号令中枢。伤门的存在过于特殊,主要的战斗任务是惑乱进攻方战士的心智,从而替友邻部队寻找战机。

    如今刘正登上了夹石缝的制高点,就可以通过单筒望远镜了解八阵图的大致动向。

    诸葛亮不想与刘正拼消耗,得知夹石缝失守,立即传令护军将军李球,组织蜀军沿景门位置的小路撤离。

    “爷爷,伤门失守,咱们还有死门,杜门和惊门,依然可以对晋军造成大面积的杀伤。”诸葛尚说道。

    “孩子,八阵图的意义,不在于杀伤多少晋军战士,而在于把伤门致幻的效果无限放大,迫使晋军不敢生出入蜀之心。”诸葛亮解释说。

    “诸葛尚,晋国在益州东,北,西三面安排了四十万大军,还有二十万随时可以进入战斗序列的预备队。”李球说道:“即便是八阵图火力全开,又能杀死杀伤多少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咱们借助阵法的力量降低损失,顶多也就做到一换二。六十万晋军,蜀汉至少得赔上三十万益州青壮。更何况晋军已经完全抢占伤门,再打下去于大局无益。”

    诸葛亮也是没有办法。虽然说八阵图还可以给晋军造成上万人的死伤,但是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晋军进攻不易,蜀军的撤退之路也不好走。

    若是蜀军依托八阵图与晋军纠缠,底牌耗尽的后果就是两军粘在一起,除非一方败亡而告终。

    诸葛亮身边的将士,是当年北伐将士的后人。受父辈的影响,该部护蜀之心尤其强烈。若是在柏谷与晋军拼消耗,其结果就是失去大量的火种。

    诸葛尚无奈,只得同意了诸葛亮的撤军方案。只不过又提出了一个更加尖锐的问题——八阵图其他各门的布置,是否需要拆除带走?

    “武侯,八阵图还得迟滞晋军的追击。兴汉山庄的庄主刘正,历来以守护百姓为己任。咱们就把打扫战场的任务交给晋军,也算是两全其美了。”李球说道。

    “爷爷,这样不妥!”诸葛尚辩解道:“一旦蜀军把打扫战场的任务留给晋军,就会令柏谷的百姓感觉到寒心。待到晋军全面接掌柏谷,当地百姓再无向蜀之心。”

    “诸葛尚将军!事有轻重缓急,即便是柏谷丢了,损失的只不过是弹丸之地。若是这里的将士全死掉了,拿什么守剑阁,梓潼和成都以及益州南面的大片土地?”李球大声的吼道:“你好好想想,芝麻和西瓜就摆在面前,你究竟选哪个?”

    “孩子,只要咱们拥有武力守护秩序的能力,就可以调整政策孕养民心。要是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精锐之师,就只有国破家亡的下场了。为了保住更多的土地,舍一个柏谷和数万百姓,也是迫不得已。”诸葛亮说道。

    诸葛亮说完,便不再理会诸葛尚的情绪。直接命令黄崇率部作为撤退的第一梯队,同时负责扫清蜀军梯次退出柏谷的障碍。

    诸葛尚和张遵随同诸葛亮的中军一起行动,与黄崇的前锋保持十里的安全距离。

    李球带领五百人在死门位置虚张声势,一天之后再撤出柏谷,急行军追赶大部队。

    若是晋军提前堪破蜀军的撤退计划,断后的五百人必须要坚持两天以上的时间。

    李球望着断后的五百人,对于诸葛亮的命令心有余悸。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李球的断后部队能否脱险,一切都得看天意了。

    蜀军的撤退行动,并没有瞒过夹石缝的刘正等人。

    甘卓当即提出衔尾追击,争取消耗蜀军之中为数不多的精锐。

    刘正指着八阵图死门位置大声的说道:“甘营长,诸葛亮行军打仗顾虑周全,肯定会安排人在死门布置陷阱。晋军这个时候追击撤退的蜀军,必须要击溃死门的断后部队才能继续前进。”

    甘卓有些不服气,刘正只得继续解释:伤门的厉害晋军上下都已经见识过了。按照八阵图的威力进行核算,死门的陷阱肯定会异常的复杂。

    一旦晋军决定与蜀军断后部队死磕,就会造成不必要的牺牲。

    按照晋国的战略部署,晋军的战斗任务就是攻取柏谷,压缩剑阁蜀军的生存空间。至于蜀军的有生力量,晋军没有必要过于担心。

    如今柏谷突破在即,晋军的泰山压顶之势已成。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只需要按部就班的攻占城池就好了。

    甘宁也不赞同甘卓提出的追击计划。归师勿遏,这是行军打仗的基本准则。赶尽杀绝,历来都是兵家大忌。不仅会激起敌军的拼死之心,还会在百姓心中留下暴虐的印象。

    刘正一锤定音,否决了甘卓的提议,决意放蜀军的断后部队离开柏谷。

    野战医院迁到夹石缝之后,医护人员向刘正提交了一份全面拆除八阵图的报告。

    主动拆除八阵图,刘正的心里没有底。关键是死门的陷阱有多厉害,谁也无法做出具体的评估。

    可是蜀军退走之后,晋军全面控制柏谷已成定局。保障柏谷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就是前线将士的根本使命。

    刘正反复审阅了医护人员的风险评估报告,决定批准野战医院的拆阵计划。

第948章 邀民观阵

    刘正带领兴汉山庄的成员,护送医护人员浩浩荡荡的朝八阵图死门位置开进,沿途有零星百姓出没捡洋落。

    贾诩望着如同惊弓之鸟一般的柏谷百姓,突然提出了一个建议。晋军替柏谷百姓排除危险,得让当地人知道。

    为此,贾诩建议:邀请柏谷周边的村民代表,全程观瞻晋军医护人员拆除八阵图死门。

    刘正同意了贾诩的安排,让老成持重的陈到负责百姓代表的食宿与安全。

    死门是一处阴暗潮湿的山谷,当地人把该处称之为死亡峡谷。相传是九十年前益州疫病爆发期间,抛弃人畜尸体的所在。由于埋葬了数不清的生灵,又被称百姓之为乱葬沟。

    整条山谷由西北斜入东南,只有一条三米不到的土路。路的两边多是大树,一条小溪绕着土路弯弯曲曲的通向山谷外面。

    刘正站在谷口,望着阴森森的乱葬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经过诸葛亮的改造之后凶名更盛。

    军部医院的总负责人董奉,亲自赶到乱葬沟外面的营地,坐镇指挥拆除死门建筑的事宜。

    柏谷的村民代表听说要进入乱葬沟,就坐不住了。他们在集结点大吵大闹,拒绝执行陈到的入谷安排。

    董奉接到陈到的报告之后,决定以身作则陪同村民入谷。

    第一批医护人员进入乱葬沟之后,才走了不到三百米,就有人双脚发黑,并且迅速的蔓延到了大腿位置。

    董奉赶到的时候,该医护人员已经奄奄一息了。

    柏谷的村民代表们,看着在担架上痛苦哀嚎的晋军医护人员,对乱葬沟的恐惧之心就更盛了。

    “大家都看到了吧!诸葛亮带领蜀军撤退之后,居然给柏谷留下了一块杀人的土地。”陈到吼道:“蜀军为什么不清除乱葬沟的毒物?”

    “陈将军,乱葬沟的凶名在外。当地人怎么可能有胆量进入!”柏谷村民代表张生说道:“咱们大家伙都知道这个地方凶险异常,肯定会躲得远远的。”

    “小伙子,大家都生活在这里。日常往返也无法绕开乱葬沟。更何况孩童无知,万一误入怎么办?”陈到再次问道:“诸葛亮难道就没有考虑过百姓误入死门的情况?还是说那些误入乱葬沟的村民就该死?”

    陈到的话把张生问住了。周边那些天生险地,柏谷村民尚且在逐步的改造。眼前这条长达十里的乱葬沟,可是诸葛亮带着蜀军折腾出来的死亡陷阱。

    如今蜀军退出了柏谷,为什么还要把死亡陷阱留给当地的村民?

    似乎在不知不觉之中,武侯诸葛亮在张生心目中的完美形象,渐渐的开始崩塌了。蜀军仗打完了就离开,却把死亡陷阱留在了柏谷。

    从晋军医护人员的惨状,张生似乎看到了柏谷村民未来的悲惨命运。

    诸葛亮带着蜀军对抗晋军,是益州的屏障。可是仗打完了,为什么不主动打扫战场?这条乱葬沟的存在,将会持续祸害多少村民和路人呀?

    “大家检查仔细点,现在的每一处疏漏,都有可能导致一名或数名百姓的生命受到威胁!”董奉说道。

    医护人员立即按照编组对相关区域进行反复检查,确保每一寸土地都安全。

    张生望着陆陆续续被抬回的医护人员,情不自禁的对当初诸葛亮改造乱葬沟的做法,产生了厌恶之心。

    “战争较量无所不用其极,本来无可厚非。然而战后的不负责任,把危险留给柏谷村民。这难道是仁者所为吗?”张生扪心自问。

    董奉已经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清除乱葬沟毒物的指挥之中,根本就没有功夫观察张生情绪的变化。

    倒是另一位村民代表杨强,是诸葛亮不折不扣的死忠粉。

    “要是你们晋军不来攻打柏谷,武侯大人又何必折损阳寿布置乱葬沟毒域呢?”杨强吼道。

    “杨强,什么都别说了!”张生说道:“要是晋军现在退回定军山,武侯大人也不可能安排人回来拆除乱葬沟的布置。他还想凭借着死门阻挡晋军入蜀呢?”

    杨强当然明白,一处乱葬沟就可以扼守要冲。诸葛亮当然不会主动拆除毒障设施,让晋军通过乱葬沟攻打剑阁腹地。

    十里死亡陷阱,可抵上万精兵呀!蜀汉兵力不足,怎可轻易舍弃呢?

    然而死亡陷阱的存在,不仅可以杀死入蜀的晋军,还会对柏谷一带的村民构成威胁。乱葬沟的毒物布置,可是没有区分晋军和柏谷村民的能力。

    张生不想改变杨强的想法,却也无法忽略晋军医护人员拆除毒障付出的牺牲。

    若是没有晋军医护人员的拆除行动,乱葬沟就会威胁柏谷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杨强第一次怀疑诸葛亮的仁义之心。毕竟乱葬沟的危险,柏谷村民代表们有目共睹。

    经过三天的努力,晋军医护人员终于完成对八阵图死门的清理。

    陈到向柏谷村民代表们展示了上百种毒物,同时公布了晋军医护人员的伤亡统计。

    倍受感动的村民代表们,一致推举张生向陈到提议:乱葬沟的名字太难听了。为了纪念牺牲的医护人员,大家一致认定应该更名为天使峡谷。

    杨强亲自在天使峡谷内部选择了一块风水宝地,让牺牲的晋军医护人员入土为安。

    张生亲自开山取石,在天使峡谷的入口勒碑,碑的背面记事:大晋开元十一年六月初三,晋军三百七十二名医护人员拆除天使峡谷内部的毒障建筑。历时三天,牺牲二十七人,因伤致残七十八人。柏谷村民,感恩永记。

    石碑的正面,“天使峡谷”四个字光芒四射。

    陈到亲自调拨物资,在石碑的位置建起了一座护碑亭,供往来天使峡谷的人歇脚。同时也会前往烈士墓地祭拜的人提供方便。

    刘正亲笔提词:护碑亭!

    穿过护碑亭,刘正一行人来到了牺牲医护人员的陵园,隆重的进行了祭祀。

    张生和杨强作为柏谷村民代表一致推举的代表者,陪同刘正等人参加了祭祀。

    护民壮烈,永垂不朽!

    这是刘正留给晋军医护人员的话,更是所有医护人员心中永远的丰碑。

    “杨强,我决定了。回去之后要开办一间蒙学,把这里的故事告诉柏谷村民的后人。”张生说道。

    “张生,我支持你。躺在这里的英雄,不应该被遗忘!”杨强斩钉截铁的说道:“我决定在柏谷一带的村子做一名说书人,专门宣讲天使峡谷的故事。”

    刘正受到了杨强的启发,决定把柏谷之战的故事编成小说,由陈到的夫人蔡大家亲自执笔,畅销华夏。

    死门毒物拆除完毕之后,兴汉山庄终于完成了击退诸葛亮的战略任务。

    邓艾亲自率领一镇人马穿过天使峡谷,绕到剑门关的背后,准备侧击围攻空木寨的蜀军王平部。

    刘正带着兴汉山庄的主力,在甘卓部两栖营的配合之下驰援空木寨,准备替文鸳解围。

    为了提升空木寨守军的士气,刘正让宣传人员,提前公开了兴汉山庄大军的动向。

    空木寨的文鸳,得到援军将至的消息之后喜出望外。

第949章 争夺水源

    王平奉命围攻空木寨,配合柏谷的诸葛亮阻挡晋军入蜀。

    刚开始的时候,围攻空木寨的蜀军只是佯攻。然而柏谷战场进入僵持阶段之后,诸葛亮为了打开战场的新局面,命令王平率部强改空木寨。

    王平立即行动,打得文鸳叫苦不迭。

    晋军使用强拆手段破除八阵图伤门,诸葛亮无计可施,只得率部退回梓潼。

    王平为了掩护诸葛亮撤退,同时也想增加剑门关的战略纵深,对空木寨的晋军加大了围攻力度。

    诸葛亮留下死门的毒物陷阱迟滞晋军,却被刘正四两拨千斤般的搞成了军民鱼水情宣传。

    天使峡谷的故事,不仅令柏谷一带的百姓旦夕归心,还让整个战线上的蜀汉百姓人心浮动。

    王平为了扭转不利的局面,对空木寨只能速战速决。

    文鸳本以为收到刘正的驰援消息之后,空木寨的守军可以松一口气。却没有想到蜀将王平居然狗急跳墙,连续三天三夜的强攻,打得十分惨烈。

    刘正收到空木寨方向的战报之后,立即安排魏延作为大军的先锋紧急驰援。甘卓带着两栖营随同先锋部队一起行动。

    陈到和典韦带领中军主力,两小时之后,大军开拔赶赴空木寨战场。

    贾诩和杨修护送野战医院随中军一起行动。甘宁带着一营人马打扫战场并殿后。

    刘正害怕文鸳有失,忙交代贾诩主持中军大计,随后就与魏延的前锋一起行动。

    魏延无法拒绝,只好把刘正安排在两栖营,由甘卓兼职护卫。他交代完任务之后,晋军前锋开始了急行军。

    刘正随着两栖营一起跑,再一次感受到了金戈铁马的岁月。

    晋军前锋离蜀营十里,魏延带领一个连的护卫部队,赶到了队伍最前方的刺候营。

    “将军!”刺候营营长魏风扯掉了身上的伪装,哑低哑音上前见礼道。

    “噤声,十里范围,恰是蜀军刺候的警戒范围,别暴露了。”魏延挥了挥手,小声的吩咐道。

    接着,魏延让身后的将士补充体力和水分,命令各部迅速的进入临战状态。

    魏风立即安排人分配战马的草料和清水。以连排为单位进行战斗准备。

    十分钟之后,各部准备完毕。

    魏延再次检查装备,确认没有疏漏之后,立即跨上战马,一马当先对蜀营发起了突袭。

    晋军刚翻过山坡,远远的看见蜀军刺候正在策马狂奔。

    “全速前进!”魏延当机立断,舞着大刀暴吼。

    魏风策马越过魏延,迅速的抢位进了第一梯队。

    晋军的突击,确实打了蜀军一个措手不及。

    只是王平对魏延的用兵早有研究,在第一道防线后面布置了大量的陷马坑。

    突破蜀军防线的晋军战士,纷纷马失前蹄。

    王平集中优势兵力围杀魏延的前锋营,却在不知不觉之中导致了侧翼水源地空虚。

    蜀军并不知道甘卓的存在,还以为两栖营远在江口。

    魏延的敢战作风,牵扯了蜀将王平的大部分精力。

    后续晋军源源不断的突入蜀军的第一道防线。步兵的投入,最大限度的削弱了陷马坑的威力。

    蜀军在兵力上的劣势,很快就凸显出来了。

    王平无奈,只得拆东墙补西墙的抽调援军,竭尽全力的增加第一道防线的兵力投入。

    大战两个小时,蜀军第一道防线失守。据守第二道防线的蜀军士气受控,根本就挡不住气势如虹的晋军战士。

    左右劝王平撤回空木寨前沿的大军主力,确保大营的安全。

    王平左思右想,最后决定从水源地的驻防部队中抽调三分之二的援军,火速增援第二道防线。

    蜀军杯水车薪式的兵力投入,不仅没有改变战场被动的局面,还被打成了添油战术。

    第二道防线的战斗,才进行了不到三十分钟。从水源地抽调的援军就已经消耗光了。

    王平望着桌案上的令箭,犹豫再三之后,最终还是下达了抽调水源地预备队的命令。

    八百守御水源地的蜀军,经过数次抽调之后,只剩下不到一百五十人。

    王平亲自带着援军赶到第二道防线,挡住了魏延的进攻。

    埋伏在蜀军水源地对面的刘正和甘卓,也在讨论进攻方案。

    “庄主,我还是觉得强突有些不妥,万一王平另有安排,把围攻空木寨的主力调回,咱们恐怕会偷鸡不成,蚀把米!”甘卓担忧的说道。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王平的军力有限,咱们要相信文鸳的能力。临战决断,最忌当断不断!”刘正说道:“即便是蜀军有什么阴谋诡计,咱们这么强势的一捅,也能揭开对手的一张底牌!”

    刘正的意思很明确,水源地是蜀军的命脉。若是真空虚,肯定会导致王平方寸大乱。即便是假空虚的用兵策略,也会在兵力投入的过程中趋于保守。

    甘卓见刘正决心已下,当即安排两栖营的战士进入战斗位置,发起了全员冲锋的涉水战斗。

    八百两栖营战士以连排为单位分散在长达两里的水源地边缘,对蜀军留守部队发起了猛攻。

    负责留守水源地的蜀军大将,是王平的儿子王训。

    王训手中只有一百五十人,面对长达两里的防线,全线防守会导致兵力单薄,重点防御又会出现太多的漏洞。

    万般无奈之际,王训只得放弃水源地沿线的防守,集中力量固守营寨,替蜀军的反攻保留一处支撑点。与此同时,还派出心腹家人快马向王平求援。

    蜀军大营的第二道防线,王平刚刚带着人把魏延的大军打退,就收到了王训水源地告急的报告。

    王平只得命令第二道防线的守将加固防线,然后就单枪匹马的赶到了围困空木寨的前沿阵地,准备抽调人马驰援水源地。

    王平的调兵行动虽然说小心翼翼,但是却被身经百战的文鸳察觉到了。

    更何况蜀营混战,居高临下的空木寨对战场态势一目了然。摆在文鸳面着的选择有两个:一个是保守战法,确保空木寨的绝对安全;另一个是主动出击,争取粘住蜀军主力,不给王平全身而退的机会。

    文鸳突然想起一句老话——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

    望着蜀营的动静,想着易守难攻的剑门关。文鸳终于决定放弃空木寨,全员出动粘住王平的主力。全心全意的替晋军消灭蜀军大部队创造战机。

    王平分身乏术,只得专心致志的应对文鸳的反击。

    蜀军水源地,王训面对甘卓的强攻,足足支撑了两个小时。一百五十人的留守部队,只剩下不到三十人了。

    王训望着身边这些神情恍惚的蜀军战士,再看摇摇欲坠的防线,终于下达了撤军的命令。

    甘卓带着两栖营全线突击,强势打退了王训,夺得了水源地。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刘正进入水源地大营之后,命令甘卓加固营寨,防止王训带领蜀军残部进行反扑。

    甘卓提议追击王训,被刘正给否决了。水源地是蜀军的命脉,只要掌控了水源地,就可以扼住王平的咽喉。

    甘卓不敢违抗命令,只得安排全力防御。

第950章 王平败退

    刘正命令两栖营固守水源地,给了王训与王平会合的机会。

    “王都尉,你不在水源地驻守,来这里做什么?”王平问道。

    王平治军极其严格,一直奉行军中无父子的根本原则。见到王训之后也是公事公办,直接以军中职务相称。

    王训见状,也不敢跟王平打感情牌,只得如实汇报:“将军,晋军甘卓部两栖营,以八百人围攻我水源地阵地。职部浴血奋战两个小时,数度求援却是没有获得一兵一卒的增援。职部一百五十人,仅有三十余人撤出战场。”

    “王都尉,这里的战况你也看见了。我只能给你五百人。水源地关系全军的命脉,必须要夺回来。”王平吼道。

    “将军放心,誓死夺回水源地。哪怕是战至一兵一卒,也决不后退半步。”王训答道。

    王平望着慷慨出战的儿子,心中大为悸动。只是战事胶着,事关蜀军存亡大计,谁也没有权利儿女情长。

    王训带着五百人马,快马加鞭的朝着水源地冲锋。

    刘正望着悍不畏死的蜀军,命令甘卓借助远程打击,最大限度的消耗王训的有生力量。

    王训带领的五百蜀军,为了夺回水源地,纷纷放弃了防御,一心只找甘卓的两栖营拼命。

    战斗进行一个小时,五百蜀军死伤大半。固守水源地的两栖营战士,也付出了近百人的伤亡。

    “庄主,咱们的损失太大了!再这样打下去,不等消灭王训,两栖营就得伤亡过半了。”甘卓叫苦道。

    “甘卓营长,狭路相逢勇者胜!仗打到这个份上,为了整场战役考虑,水源地不能丢!再难再苦,也要坚持到底。”刘正吼道。

    “是!”甘卓带着哭腔应命。

    水源地的战斗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王训见攻击效果不理想,决定亲自带队冲锋。

    甘卓看着不断倒下的两栖营战士,也是杀红了眼。

    王训亲自冲锋,给了甘卓擒贼先擒王的机会。

    甘卓亲自指挥重弩部队,对王训的冲锋队列进行覆盖式的打击。

    弩矢划破长空,接二连三的落入蜀军的队列。

    王训左躲右闪,迅速的接近两栖营的防线。

    甘卓无奈,只得解下背后的长弓。张弓搭箭一气呵成,弓开满月之后,拈着箭尾的拇指和食指迅速的松开。

    铁箭划破长空,迅速的飞向了躲避弩矢的王训。

    王训刚完成三连闪的动作,突然感觉到了致命的危险,本能的躲避,却感觉到大腿一凉。紧接着就是一阵撕心裂肺的疼痛。

    大腿受创,身体失衡。王训一头栽倒在了地上。恰巧碰上了一块破盾残片,直接晕了过去。

    左右见状,忙冲上前抢了昏迷的王训,迅速的逃离了战场,准备赶到王平处汇报战况。

    晋军后续部队赶到水源地,甘卓趁机请命攻击王平的侧后方。

    刘正命令甘卓带领预备队,执行追击王训残部的任务。

    王平指挥蜀军主力围攻文鸳,战斗进行到关键时刻,忽然接到了王训反攻水源地失败,身负重伤的消息,一口鲜血喷涌而出,洒在了帅案之上。

    “将军!”行军司马喊道:“要不要叫医生?”

    “不要声张!”王平制止道:“我还不能倒下,必须要撑住。”

    “可是!”行军司马哀求道。

    “军令如山,没有可是!”王平虚弱的说:“与数万大军相比,我这条命也算不了什么。”

    行军司马无奈,只得继续传达军令。

    反攻水源地失败,蜀军主力又被文鸳粘住了。

    王平对于蜀军即将面临的命运可以清晰的预见。只是他不甘心,剑门关是整个剑阁防线的支撑点。空木寨又是剑门关的软肋。蜀军不能轻易的舍弃。哪怕是全军覆没,也要确保剑门关。

    晋军的推进速度很快。王平的所有盘算都落空了。甘卓率部与文鸳战场会师,彻底的扼制了王平对空木寨部队的抢攻。

    刘正随后召见了文鸳,将准备好的补给物资交给了空木寨部队。

    魏延在会合典韦和陈到之后,强势突破了蜀军的第二道防线。这就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失去水源地,王平还可以凭借备用水源进行速战速决。

    刘正与文鸳的会合,让王平失去了消灭空木寨晋军的机会。魏延的突破,更是让蜀军陷入危局,随时都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王平再也撑不住了,含泪下达了全线撤退的命令。

    刘正命令晋军各部分头出击,抢占有利地形,准备消灭王平的蜀军主力。

    在蜀军溃败的最后关头,刘正命令魏延赶赴剑门关,协助王黑大军夺取关城。再令文鸳率部回防空木寨,不给王平顺手牵羊的机会。

    王平果然没有死心,居然临时组织兵力强攻空木寨。

    好在文鸳及时赶到,这才保住了战略桥头堡空木寨。

    王平无法与得到补充的文鸳部抗衡,只得逃往剑门关方向。

    蜀军败军退到剑门关下,却发现关城已经被王黑占据了。

    王平不敢耽搁,只得带领一百家将抬着王训,走小路逃回梓潼。

    刘正带领大军进入剑门关,彻底的打开了益州的门户。

    如何应对沙溪坝的吴班,贾诩和杨修各执己见。

    刘正经历了天使峡谷的事情之后,对于蜀军的态度产生了微妙的变化,更倾向于贾诩的除恶务尽。

    杨修据理力争。益州的大小世家数不胜数,地域观念虽强,却无逐鹿中原的野心。若是逼迫太甚,恐怕会适得其反。

    刘正无法决断,只好以大军久战疲惫为由,通知各部到剑门关集结休整,等待新的作战命令。

    “庄主,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诸葛亮已经到梓潼重新布防,咱们不能在剑阁耽搁太多的时间。”贾诩说道。

    “文和,柏谷之战,蜀军的乌龟壳算是被敲破了。”刘正说道:“接下来的仗该怎么打,还得等邓艾到了再说。更何况凡事得慎始善终,黄阳的计划,必须要有一个结果。”

    刘正始终没有忘记黄阳的秘密觐见,以及代表剑阁黄家,向兴汉山庄表达的归附之意。

    现在时机成熟了,刘正决定可以正式与黄月面谈协商。

    正在这个时候,两栖营的甘卓入内报告说:“庄主,诸位大人,射日侯黄忠黄老将军到了!”

    “文和,咱们去迎接一下天津城的守护神吧!”刘正笑道。

    贾诩无奈,只得宣布战前会议暂停,与会人员跟随刘正一起赶到城门口,迎接黄忠将军的到来。

    刘正见过黄忠以后,命令甘卓负责安排筵席,替远道而来的老将军接风洗尘。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上午九点,黄忠酒醒之后,立即整装觐见刘正。

    “庄主,你把我召到前线,究竟是为什么呀?”黄忠问道。

    “汉升,你不是一直抱怨南阳黄家人丁单薄吗?现在机会来了,我替你寻了一群孝子贤孙,就看你是不是愿意接纳了。”刘正笑道。

    黄忠听不懂刘正话里的意思,一时之间也不敢表态。

    刘正只好把剑阁黄家的事情,跟黄忠交了个底。

    黄忠听完刘正的话之后,忍不住的说道:“庄主,我觉得这件事情很不靠谱,过于儿戏了。”

    “汉升不必有所顾忌。对于是否接纳剑阁黄家的事情,一切都以你的意见为主。”刘正说道。

    “庄主,叙同宗事关重大,请容我考虑一下。”黄忠请求说。

    刘正示意黄忠慢慢的想,只需要在梓潼战役发起之前,给个明确的答复。

第951章 荆州黄家

    黄忠离开之后,刘正自言自语的说道:“汉升,你可千万不要令我失望哪?”

    刘正之所以选择黄忠来接纳剑阁黄家,是因为他心中有着抑制世家的全盘计划。常言道: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剑阁黄家,就是他替黄忠选择的老鼠屎。

    黄忠回到住处之后,冷笑着说道:“庄主,看来你还没有放弃抑制世家的幻想。可是你却忘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世家其实是世人心中潜藏的野望。你可以抑制世家的尖端力量,却无法逆转人心。这个世界没有你,很快就会回归到既定的轨道了。谁也无法阻挡黄家成为隐世家族的第十姓。”

    “汉升,你别大意。”一身黑衣的诸葛亮坐在桌边,轻轻的摇着手中的羽扇,慢条斯理的说道:“刘庄主让你接纳剑阁黄家,我只能看到三种好处:一是安益州世家的心;二是打击南阳黄家的声望,三是替未来的某个时间段埋下伏笔。”

    黄忠对于诸葛亮的分析颇为赞同。隐族九姓,对应的是上古时代的禹制九州。

    荆州鼎,一直姬姓周家所有。

    然而荆州人杰地灵,不仅孕育了周家,还带出了一个伴生家族黄家。

    黄家在荆州势力庞大,不仅有江夏黄祖,襄阳黄承彦和南阳黄忠三支家族势力;还收拢了荆州蒯家和蔡家。

    流落荆州的诸葛家,也被黄家以联姻的方式纳入黄家体系。

    随着诸侯争霸接近尾声,黄祖一脉悉数战死沙场,黄承彦又后继无人,黄忠渐渐的就掌握了荆州黄家的话语权。

    诸葛亮作为荆州黄家的外姓智囊,也只能投入黄忠的麾下。

    “孔明,我只想知道,对于剑阁黄家,我究竟应该是什么态度?”黄忠问道。

    “汉升,根据禹制九鼎,黄家想要成为第十姓,就得集聚华夏国运打造第十鼎!”诸葛亮说道:“剑阁黄家已经布局多年。想不到却被一个草根出身的刘备给毁了。”

    “庄主把我调到山海关,就是想要借助大势镇压黄家,不许黄家觊觎荆州。”黄忠说道:“想不到竟然柳暗花明又一村,剑阁黄家居然成了黄家主脉入蜀的契机。”

    诸葛亮却没有黄忠一样乐观。黄家在益州布局数百年了,一个黄皓几乎前功尽弃。

    声名狼藉的剑阁黄家若是在黄忠的主持下认祖归宗,势必会影响荆州黄家的整体气运。声望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世人心中都有一杆秤,可以丝毫不差的称量出世家的份量。

    荆州黄家布局益州,就是为了打造守护家族传承的天下第十鼎——益州鼎。

    如今却在接近尾声的关键时刻被刘正野蛮捆绑。

    荆州黄家合而为一,很多布局就瞒不住了。

    “汉升,刘庄主智计不凡。以荆州黄家当前的实力,根本就无法撼动梅园和隐族九姓的联手。咱们必须要隐忍为上。”诸葛亮说道。

    “孔明,我觉得黄家进入益州打造守护神鼎,很有可能福祸相依。你在蜀汉的身份,不能就这样暴露了。必要的时候,可以牺牲黄皓。这是黄家高层的意思。”黄忠说道。

    诸葛亮离开之后,杨修悄悄的前往刘正的住所,把听到的消息上报。

    “庄主,黄家果然有大动作。您这招引蛇出洞,还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杨修说道。

    “德祖,世家有能力,有野望,就是没有一颗大公无私的心。”刘正说道:“黄家想要成为第十姓,肯定会全力打造益州鼎。可是守护神鼎凝聚的是百姓的生命力。一尊鼎,千万生灵。神器应运而生,只有华夏需要的时候,才会主动现世。想要打造第十鼎,就得华夏的灾难大到需要第十鼎的程度。”

    忠魂千秋护故土,益州人灵铸神器。刘正心里很清楚,一旦黄家启动铸鼎工程,肯定会影响益州百姓的气运。晋军入蜀之战,必定会造成大范围的死伤。

    杨修不敢再问,究竟要什么程度的死伤,才足以支撑神器问世。想当年秦始皇打造十二都天神煞大阵,直接耗尽了秦朝一统天下的大功德。

    刘正重聚传国玉玺,也是建立在黄巾军大起义之后的大乱时代。数千万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才催生了护国神器的重聚。

    有需求才有市场!

    黄家想要成功铸造益州鼎,也得益州需要才行。这就像一个人感觉到渴了,才会产生喝水的需求,进而做出拿杯子倒水的动作。神器的问世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需求所至,才能金石为开!

    刘正的用意很明显,就是用剑阁黄家降低黄忠的威望,从而抹杀荆州黄家的铸鼎人资格。

    黄皓声名狼藉,剑阁黄家也无法独善其身。让黄忠接纳黄月,就是想要荆州黄家沾上一丝秽气。

    “庄主,诸葛亮如何处置?”杨修问道:“狡兔三窟,诸葛亮只能跟着刘备一条道跑到黑了。咱们没有必要对付天命之人,只要牵制一下荆州黄家的发展速度,就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

    “德祖,就按照你的意思,放诸葛亮离开剑门关!”刘正说道:“荆州黄家铸鼎失败,势必会导致气运逸散,许你杨家分一杯羹!”

    刘正总算是想通了。只有世家之间互斗,才能抑制世家的发展速度。即便是养蛊,掌控蛊王命运的也只能是养蛊人。

    杨家为了利益,肯定不许黄家成为第十鼎的存在。

    刘正望着情报部秘制的荆州黄家势力图,忍不住心中那股杀人的冲动。

    七十二重镇,若再加上益州三十六镇。拥有一百零八镇的荆州黄家,完全有能力在华夏范围之内,掀起一场大型的动乱。

    刘正心里清楚,即便是聪明的杨修,也无法带着杨家阻挡黄家的步伐。黄忠当年的屯田,在晋国拥有极高的声望。如今看来,似乎有些养虎为患了。

    杨修也知道,黄忠的完美,是对付荆州黄家最大的障碍。

    刘正想要破坏黄忠的形象,又怕弄巧成拙。

    试探性的抛出剑阁黄家,就是想给完美的荆州黄家,制造一丝人为的缺陷。

    刘正本来想把对付荆州黄家的事情交给贾诩,却又害怕杀心太重的毒士破坏晋国的气运。毕竟百科全书上介绍:凡是用毒士的人和势力,好像都没有好下场。

    晋国用贾诩出谋划策,也只是浅尝辄止。这回鼓捣荆州黄家,刘正也只能让差强人意的杨修出马。杨家顶着关西孔子的名头,在读书人中的影响力十分巨大。

    一旦破除了荆州黄家无懈可击的态势,杨修就大有作为了。

    刘正倒是不担心杨家会与荆州黄家联合。世家的骄傲显而易见,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实在不行封门闭户,家丑不可外扬。

    黄家打造益州鼎成功,同样在益州布局的杨家就会损失惨重。

    杨修离开之后,贾诩晃晃悠悠的走了进来。

    “庄主,你难道不怕养虎为患吗?”贾诩问道。

    “文和,我也知道这样做是饮鸩止渴,可是我没有别的办法。”刘正说道:“杨家只不过是远虑,黄家才是近忧哪?”

第952章 认祖归宗

    贾诩听了刘正的话,才知道经营一个国家的困难。明知道吞下去会后患无穷,也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正在这个时候,黄忠求见刘正并奉上了荆州黄家的族谱典籍。

    据古籍记载:在舜帝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叫伯益,因帮助禹帝治水有功,又因“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被帝舜赐姓嬴氏。传说伯益的后裔有十四支。其中的黄氏一脉,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

    春秋时期,南方的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六百四十八年,楚成王责备黄国不向楚国进贡,准备兴师问罪。

    当时的黄国国君错误的分析形势,既不理会楚国的责问,又不进行任何防备。结果于当年夏天被楚国灭掉。

    黄国的传承久远。根据黄家典籍所载:黄国建国创始人为嬴姓伯益长子大廉,于公元前两千一百四十八年春,定都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故城古隆乡。

    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姓氏,就是黄氏的起源。无论是黄姓出自伯益,还是陆终,总起来说是帝颛顼的后代,属于以国为氏之类。

    关于黄姓的起源,还有一种说法是出身于少昊之后。

    这一支黄人,是颛顼时从河南黄水西迁到山西汾水下游的,所建的黄国,于春秋早期为晋国所灭,这也是黄氏姓源之一。在迁徙式的民族大融合中,黄氏有一些人到交益各地安家。

    亡国后的黄氏遗民,有的逃至今河南尹中部,还有大批被迁到荆州境内,有的在楚国做了官。据说今南阳、江夏、襄阳等地都有黄姓之人迁入安家。

    “庄主,我同意剑阁黄家认祖归宗!”黄忠说道。

    “汉升,委屈你了。你打算把祖祠建在什么地方?”刘正问道。

    “龙源,白虎村!”黄忠答道。

    黄家打算以武立世,白虎作为华夏将星,与黄家命格契合。

    刘正同意了黄忠的请求,命令剑门关方面划拨白虎村给黄家,用于宗族总祠的建设。同时联系黄阳准备认祖归宗的相关事宜。

    清明时节,剑阁黄家的认祖归宗仪式,在剑阁龙源白虎村隆重举行。刘正应邀作为见证人兼司仪。

    上午九时,黄忠和黄月到达新建的总祠。

    上午十时,盛装出席的刘正高声宣布:“剑阁黄家认祖归宗仪式现在开始。鸣鞭炮,请族谱典籍。”

    黄家的四名护谱勇士抬着族谱典籍,置于祖宗大廉像前的供案左侧。

    黄忠躬身立于供案左侧,把右侧留给了黄月。

    紧接着,黄阳亲自带着三个人护送着族谱典籍置于供案右侧。这就算是定了主从秩序。

    刘正取出剑阁黄家的典籍,大声的诵读:“剑阁黄家,本为嬴姓入蜀后人。秦灭之后,为了免进入益州的高祖皇帝为难,于是就恢复国姓为黄,共尊大廉为先祖,世居剑阁。与荆州黄家同出一源,可叙同宗。”

    黄月立即跪于供案右侧,三跪九叩之后,礼成。

    刘正接着请剑阁黄家的列祖列宗进入龙源总祠。

    安放完毕之后,让黄忠三跪九叩,表示总祠同意接纳。

    叩拜完毕新入总祠的黄家长辈之后,接着就是修族谱的事宜了。

    黄月心中早有定计,以族侄辈事黄忠。正式确立了总祠各代先祖的辈分。

    修谱完成之后,黄忠躬身跪在大廉像前说道:“黄国苗裔荆州南阳黄忠,以黄家现任族长兼宗老的身份宣布:欢迎嬴姓后人剑阁黄氏认祖归宗。”

    “族侄黄月,叩谢族叔接纳之大德。”黄月说道:“剑阁黄家,当以黄国遗民为荣,自强不息为耀。恪守祖宗之志,捍卫祖宗之德。若有违背,天地共弃!”

    宣誓完毕之后,黄忠和黄月在刘正的引导之下,对龙源总祠的黄家列祖列宗三跪九叩。

    礼成,正式成为一家人。

    随后,黄忠和黄月离开总祠,邀请族人和观礼嘉宾赴宴,共同见证认祖归宗的盛事。

    龙源村黄氏总祠的狂欢,一直持续了三天三夜。

    临别之际,黄忠以总祠宗老的身份,将黄皓及其后人的名字从族谱上划掉。

    并且通知宗族执法队,不许黄皓一脉再以剑阁黄家自居,否则定斩不饶。

    随后,黄忠神情肃穆的将龙源总祠中供奉祖先的香炉里的香灰与祠堂门前泥土各取一袋,交由认祖归宗的黄月带回。

    黄月拿到香灰和泥土,整场认祖归宗仪式圆满结束。

    刘正全程参与了黄月和剑阁黄家的认祖归宗,总算是见识到了世家宗族的力量。

    只要供奉了大廉袖像,天下黄姓就是一家。这种以同一个祖宗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关系,任何力量都无法切割。

    黄国的荣耀,会驱使黄家一代又一代的子孙努力的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这就是世家理念永不断绝的根本原因。

    剑阁黄家认祖归宗,代表着晋国兴汉山庄对益州世家的接纳与重视。

    黄月携带香灰和泥土,回到剑阁黄家的祖地之后,高调的举行了入祠仪式,并且邀请严柳和吴班观礼。

    严柳的心情很不爽,巴中严家刚在剑阁完成投资,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黄月的宴会结束之后,吴班邀严柳面谈。

    “严家主,武侯有令:剑阁大军退回梓潼!”吴班说道。

    “吴将军,我严家怎么办?”严柳问道。

    “武侯没有说,他老人家的原话是:现如今晋国势大难制,严家主要好自为之!”吴班答道。

    严柳很气愤,诸葛亮给了严家一个痛苦的抉择:要剑阁,还是要巴中?

    吴班忙着安排蜀军撤退,根本就没有功夫理会严柳。

    黄阳求见严柳,替黄月带话。

    “严家主,我家族长说:蜀汉大势已去,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你们严家大力支持武侯,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不如改弦更张,共同完成兴汉使命!严家主是聪明人,应该知道壁虎断尾方能求生的道理。”黄阳说道。

    “黄家主这是想拉本族长一把,这是什么道理?”严柳问道。

    “家主说:严家主若是想要知道详情,就去黄家总部面谈。”黄阳说道。

    如今的益州已经成了泥谭,剑阁黄家已经脱身了。巴中严家又该何去何从呢?严柳考虑了一下,决定去拜访黄月。

    黄月把严柳请进密室,直接挑明了严、黄两家最大的矛盾就是剑阁土地的控制权。投靠晋国之后,土地收归国有,两家也就失去了争夺的对象。

    不打不相识,想必合作起来也不会有什么问题。甚至可以说两家知根知底,更容易达成共识。

    严柳对于黄月提出的合作很感兴趣。剑阁黄家专事生产,巴中严家掌控临江水运。两家合作,可以实现产销一体化。这是合则两利的事情,对双方都有好处。

    剑阁黄家到底是大族,即便是不能直接掌控土地,也可以凭借着长期建立起来的威望,决定周边土地上种植什么。

    严柳听完黄月的商业扩张计划之后,不解的问道:“黄家主,你既然已经认祖归宗了,为什么不协调江夏黄家打通临江水道?”

    “严家主,家族内部有合作,更有竞争。”黄月说道:“剑阁黄家在总祠的地位,想必你也清楚。你愿意为他人做嫁衣裳吗?”

    “黄家主,我明白了!”严柳说道。

    严柳从黄月的话语中,看到了黄家合作拓展商路的诚意。于是就决定拿出相应的诚意,在晋国的兴汉商会内部,建立全新的益州世家联盟。

第953章 严家之殇

    严柳回到剑阁驻地之后,立即派遣心腹严枝赶回巴中,商议举家迁徙的事宜。

    与此同时,严柳亲自赶赴剑门关,与刘正讨论严家归晋的相关细节。

    严柳到剑门关的谈判很顺利,刘正也明确表示了接纳之意。可是严枝回巴中老家组织族人搬家,却出了问题。

    一直闭关的严颜,居然在节骨眼上出关了。他得知了严柳的决定之后,立即召集族人开祠堂。不仅否决了严家归晋的计划,还以族中长辈的身份,当众罢免了严柳的族长之位。

    为了坚定族人的卫汉之心,严颜当众宣布了将严柳逐出家门,严枝及严柳的家人一律按照族规杖毙在宗祠。

    至于那些附和严枝逃亡的族人们,也被严颜杖责二十以儆效尤。一时之间,巴中严家哀鸿遍野,族中人人自危。

    养不教,父之过!严颜处置完严枝等人之后,自觉无颜面对列祖列宗,于是就在宗祠前挥刀自尽。

    严颜死后,严家按照遗嘱准备封山遁世。然而当天午夜,数百山贼闯入巴中严家。一夜激战之后,严家满门遭屠。

    严家灭门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剑门关。严柳一听就傻眼了。严颜作为严家的定海神针,怎么处置族人归晋都没有错,可是放弃守护家族的使命轻生,就不可原谅了。

    严家灭门之殇,说起来还是严颜一手造成的。自断臂膀的杀害了严家的中坚力量,又不负责任的自杀。严家空虚,悲剧就酿成了。

    “严家主,节哀!严颜老将军忠义千古,为恶者必定不得善终。”刘正说道。

    “庄主,我不甘心!严家被灭,是我一手造成的。”严柳哭道:“想不到父亲恪守忠义,竟然让严家上千口子人死于非命。”

    严柳很痛苦。严颜作为纯粹的武将,眼睛里容不得沙子,本来无可厚非。然而冲动之下削减严家的力量,给了偷袭之人可乘之机。直接导致了严家想要封山自保而不得的惨剧。

    严柳觉得整个归晋计划,其实是东施效颦。到头来画虎不成反类犬,让整个严家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危机。

    “严家主,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吗?”刘正问道。

    “巴中老家是回不去了,还请刘庄主给口饭吃!”严柳说道。

    严家失去了所有的本钱,仅仅是剑阁的百十口子人,根本就撑不起严家谈判的架子。严颜死了,严家的高端力量损失殆尽,严柳已经丧失了同刘正谈判的所有筹码。

    此刻的严家,已经成了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再提一些不合时宜的条件,就是在拿家族的前途和命运开玩笑。

    严家的灭门事件,造成的影响很大。原本有心归晋的益州世家,竟然在一夜之间偃旗息鼓。那些准备签署合作意向书的世家代表,也接到了族中高层暂停签约的命令。

    刘正所主导的兴汉山庄与益州世家的和平谈判,也随着各方代表的离开无疾而终了。

    严柳离开之后,贾诩提议严惩严柳,毕竟剑门关的和平谈判,关系到了晋国的发展大略。兴汉山庄为了这场谈判,已经准备了整整五年。不料却被严家的一场意外,谈判计划就中途夭折了。

    杨修据理力争,坚决不同意贾诩河还没过就拆摇的做法。

    “庄主,此刻恰是千金买马骨的天赐良机!”杨修说道:“对于严柳的悲惨遭遇,兴汉山庄不仅不能落井下石,还要大力支持严家的重建工作。”

    刘正知道,益州世家选择在这个时候中止谈判,其实是不想步严家的后尘。严颜的壮士断腕,却成了摧毁严家的罪魁祸首。

    益州世家选择观望,其实是要看兴汉山庄如何对待没落的严家。一旦刘正决策失误,益州世家就会改弦更张。

    如何处置严家,刘正也是左右为难。从短期利益来看,扶植严家可以安益州世家的心。可是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不管不问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

    晋国的根本国策是抑制世家,总不能因为严家的不幸,就改变立国之本嘛!

    可是放弃严家,就等于关上了与益州世家和平谈判的大门。蜀道艰难,晋军的入蜀之路可不好走。倘若放弃和平谈判,晋军上下就得对武力伐蜀即将付出的代价,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庄主,扶持严家后患无穷。不仅会给益州世家,造成政治上的错觉;还会让晋国的老牌世家心存芥蒂。”贾诩说道:“晋国抑制世家的国策不能变,一个严家不是问题。问题是华夏世家多如牛毛。若是皆以严家为榜样要挟梅园政事堂,奉行了数十年的国策,就会失去赖以生存的根基。”

    “文和,咱们总不能打击严家归晋的积极性吧?”刘正问道。

    “庄主,咱们可以同情严柳,却不能在同情的基础上,做出一些不利于晋国大计的决策。”贾诩固执的说道。

    刘正被贾诩说服了。与其冒着政策崩溃的风险扶持严家,不如坚定不移的执行武力入蜀的计划。和平谈判只是意外的惊喜,得之晋国大幸,失之也不必懊恼。

    兴汉山庄对严家的政策,终于有了定计。贾诩为了维护刘正的形象,决定全盘接手主持与益州世家继续谈判的后续会议。

    黄忠得知刘正的决定之后,立即通知黄月,按照既定计划启动铸造益州鼎。

    黄月接到黄忠的书信之后,立即找到了严柳,把刘正的决议内容合盘托出。

    “黄家主,你认为严家应该怎么做?”严柳问道。

    “严家主,你们严家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要么灰溜溜的回到巴中老家,要么夹着尾巴做人在剑阁安家落户。”黄月答道。

    严柳听了黄月的话,对于留在剑阁安居乐业实在是没有信心。总觉得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严家回到巴中老家才有复兴的希望。

    黄月蛊惑严柳回巴中,其实就是铸造益州鼎的第一步计划。严家主动归晋,却落得个家道中落的下场。这让益州世家如何相信兴汉山庄的诚意?

    既然两家谈不拢,那就只能真刀真枪的打一场。只要益州的生灵大量的死亡,益州鼎就有问世的价值了。

    黄月需要铸造益州鼎的契机,就只能牺牲盟友严家了。一个严家不够,益州世家抱团寻死,总该满足铸造神鼎的先决条件了。

    刘正并没有干涉黄月的行为。毕竟黄家还没有犯错误,兴汉山庄找不到抑制黄家的理由。只有黄家鼓捣益州世家闹出大事情,才能让梅园政事堂名正言顺的做事。

    至于黄忠嘛,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剑阁黄家已经认祖归宗,若是犯了大罪,龙源的荆州黄家总祠也脱不了干系。

    刘正故意纵容黄月,就是在给荆州黄家积累罪名。黄皓虽然被黄忠逐出家门,但是成都的那些劣迹依旧会算在剑阁黄家的头上。

    贾诩早就为黄忠和荆州黄家埋下了伏笔,只待揭牌的那天再施以雷霆手段。

    刘正于心不忍,只是亲如兄弟的太史慈和郭嘉,都已经接受了抑制。如今轮到荆州黄家,谁也没有理由半途而废。

第954章 仙峰前线

    刘正让贾诩负责监管黄家,随后就专注于益州世家的动静。严柳和严家作为引子,也没有逃脱晋国益州情报站的监视。

    严柳被黄月的花言巧语挑动,再加上不愿意放弃巴中老家的传承底蕴。最终决定放弃归晋计划,带着族人回家。

    严家重回巴中,诸葛亮命令巴郡太守将严家的祖地契书发还。严柳投桃报李,向梓潼前线捐献了大量的钱粮物资。

    益州世家年度峰会在梓潼城中的英雄酒肆召开。严柳在会上现身说法,彻底的改变了益州世家的计划。

    严柳向诸葛亮的蜀军大营捐献军资并不是什么秘密。其他世家获悉之后,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切都是为了挡住晋军入蜀的步伐。

    诸葛亮终于筹到了足够的军资和兵员,在梓潼和江油布置防线。

    邓艾带着将军府参谋团进驻剑阁之后,立即派人通知武都的郭淮突破阴平,进占江油。

    为了牵制诸葛亮的主力。邓艾与刘正进行了分工。

    邓艾带领文鸳,陈志,王黑进攻碗泉。

    刘正带领兴汉山庄主力,与甘卓部两栖营进攻仙峰山。完成任务之后,以主力侧击战旗,切断梓潼与江油之间的联系。

    晋军各部迅速的完成战备,刘正带领大军进驻前沿阵地李家院,准备进攻佛泉寺。

    甘卓和魏延争抢主攻任务,刘正并没有当机立断,而是示意贾诩介绍佛泉的蜀军布防情况。

    “庄主,蜀军佛泉寺守军分为两个部分:主力盘踞佛泉寺,由蜀汉大将张遵统帅;另有一支三百人的偏师,由副将李球率领,就驻扎在佛泉村。”贾诩说道。

    刘正听完贾诩的介绍之后,立即对魏延和甘卓的开始了考校。

    魏延的进攻方案简单直接,率领一支轻骑兵突袭佛泉村,得手之后立即布置防御工事,对佛泉寺的蜀军主力围而不攻,吸引碧云寺的诸葛尚北上驰援,再以逸待劳的围点打援。

    甘卓的进攻计划是利用两栖营的专长,绕过佛泉村直接偷袭佛泉寺。迫使张遵退到佛泉村与李球会合。

    碧云寺的诸葛尚要么奔袭佛泉寺营救张遵,要么见死不救在南线据寨死守。

    刘正倾向于甘卓的计划,毕竟敲掉佛泉寺,就等于打掉了张遵部持续作战能力。计较一番利弊得失之后,当场就批准了奇袭佛泉寺的作战计划。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陈到,甘宁,黄忠,典韦四人则分别率部提前进驻佛泉村周边的战略要地,布置好口袋阵等着诸葛尚自投罗网。

    甘卓带着两栖营,按照张松提供的西蜀地形图,并且在晋军情报人员的配合之下抄小路迅速的接近佛泉寺。

    刘正和杨修跟随甘卓的两栖营一起行动。

    “庄主,你觉得甘卓会怎么打这场仗?”杨修压低声音问道。

    “德祖,咱们参加佛泉寺战斗,只是观战,千万不要干涉两栖营的指挥。”刘正告诫说。

    杨修忙闭上了嘴,以免干扰甘卓的思路。

    甘卓果然没有令刘正失望,很快就找到了佛泉寺的突破口。

    情报显示:蜀将张遵,据说是威烈将军张飞的直系后人,更是继承了嗜酒如命的特性。

    佛泉寺本来是方外之地,迫不得已成了战场,总不能再增加酒戒之厄吧?

    张尊为了尊重佛泉寺,不想把酒肉带入寺中,就只能在寺外一里远的地方安营扎寨。

    蜀军没有进驻佛泉寺,各部之间的往来联系就得绕道。

    甘卓决定以一个连的两栖营战士佯攻佛泉寺正面的蜀军。

    战斗打响之后,两栖营战士猛打猛冲。不到五分钟就突入了蜀军的第一道防线。

    张遵带领预备队赶到第一到防线,把晋军挤出了战壕,重新调配了兵力。

    十分钟后,两栖营发动第二次进攻。

    蜀军阵线摇摇欲坠。

    张遵见情况危急,立即向左右驻军发布了集结命令。

    甘卓为了粘住蜀军,再派一个连增加攻击力度。

    张遵吃不住劲,派人燃起狼烟通知佛泉村的李球。

    十分钟后,佛泉村进入佛泉寺方向的战斗打响,张遵等待援军的愿望落空了。

    张遵无奈,只得抽调佛泉寺背后的那支部队。

    甘卓见调动蜀军的计划已经完成,立即带着一个连轻装急行军,准备攻打佛泉寺背后。

    刘正和杨修化妆参加甘卓的突击队,一起向佛泉寺背后进军。

    一小时后,甘卓率部赶到预定的位置,立即发起突袭。

    留守的蜀军警戒哨,还没有来得及反应,就倒在了狙击弩下。

    然而狙击弩破空的声音,还是惊动了阵地上的蜀军。

    两栖营战士人多势众,很快攻占了阵地。蜀军残部准备穿越佛泉寺回转前营,却被佛泉寺的三十六天罡罗汉阵挡住了去路,无奈之下只得绕道奔逃。

    甘卓带兵追击逃敌,趁机扩大战果。

    刘正和杨修则上前与严阵以待的佛泉寺僧人交涉。

    “兴汉山庄庄主刘正,携谋士杨修前来拜会佛泉寺的问山大师,还请代为通报!”刘正朗声说道。

    “老衲便是问山,刘施主,当年嵩山一别,想不到咱们还有再次见面的机会!”白发苍苍的问山感慨万千的唏嘘道。

    “佛泉普世,大师的佛法越来越高深了!”刘正说道。

    “刘施主大军入蜀,难道连佛门清静之地都不放过吗?”问山怒道。

    “问山大师,此言差矣!”刘正说道:“晋军一统天下之势已成,盛世开元之兆已显。佛泉寺也在红尘之中,食在红尘,穿在红尘;普渡众生,也在红尘!如何脱离得了俗世羁绊?”

    问山无言以对,杨修趁机提出了晋军进入佛泉寺的要求。护寺罗汉誓死不从。

    刘正倒是提出了一个折衷的办法,由杨修出面与护寺罗汉比试。再由比试结果,确定晋军是否有资格进驻佛泉寺。

    问山无法拒绝,只得征求十八罗汉之首的降龙罗汉的意见。

    “技不如人,我等亦无话可说!只是在佛门清静之地妄兴杀戮,恐怕会有违佛门至理。”降龙罗汉拒绝道。

    “只是一场普通的切磋而已,大家点到为止即可!”刘正说道。

    问山既不愿意佛泉寺成为晋军攻打仙峰的指挥部,又做不到毫无理由的拒绝刘正。只得强令护寺罗汉与杨修比试。

    杨修羽扇纶巾,临战模样似有仙人之姿。护寺罗汉苦练多年,也想与高手过招。

    三十六名护寺罗汉持棍而立,前排的十八人结阵与杨修对峙,后排十八人则叠架在一起,合众人之力为一体。

    杨修收扇为尺,破开了前排的阻拦,化尺为剑,直指降龙罗汉。

    问山见杨修与护寺罗汉旗鼓相当,于是就提着禅杖走向了刘正。

    刘正伸手,梨花枪的枪尖上真气流转。

    刘正倒持梨花枪,缓缓的踏步而行。

    “刘庄主,世间诸事诸般缘法,皆因拳头争端而起,也以拳头决胜负而告终!”问山说道:“身在方外之人,却又心系红尘。”

    问山舞动禅杖,以排山倒海之势捅向刘正。

    刘正调转梨花枪,以枪尖抵住禅杖。

    问山禅杖上的金环,发出一连串佛音,直入刘正的灵魂深处。

第955章 激斗问山

    “敢问施主,初心为何?”问山吼道。

    伴随着佛音阵阵,刘正只觉得灵魂深处大受震动!

    “矢志兴汉!”刘正答道。

    刘正手中的梨花枪持续抖动,枪缨倒卷,在空气中画了一个圈。

    这一场灵魂的较量,刘正与问山平分秋色。

    佛理交流,首重问心。这既是人生阅历的较量,又是精神意志的比拼。心志坚定者,才能走出自己的道。

    刘正手持梨花枪,红缨漫卷心意坚。面对问山的灵魂拷问,依旧不改护国安民之大志。

    问山禅杖上的铜环,虽无木鱼之形,却发木鱼之声。那声音着蕴含着佛家普渡众生的大道。

    刘正抖动梨花花,气沉丹田,随后问道:“问山大师,不礼佛,不敬佛之人,佛门也普渡吗?”

    “众生有善,便有向佛之心。既有心,便可渡!”问山答道。

    “若是渡之而不得,又当如何是好?”刘正再问。

    “对于拒绝向善的魔者,佛门自有金刚之怒!”问山答道。

    刘正总算是明白了。佛门普渡的众生,皆是愿意向佛礼佛事佛之人。至于那些与佛家背道而驰的,都不在普渡的范围之内。

    然而晋国律令,却会随着晋军的脚步而行,最大限度的约束控制区域内的所有生灵。依法治国,依法治军,依法治民。天下无法外之土,国中无法外之人,世上无法外之事。大军所至,皆入法统。这就是兴汉使命。

    佛泉寺也是华夏之地,其人也是华夏之民,当受晋律约束。岂能以方外之念而拒法统。

    刘正心念通达,欲以晋律约束佛泉寺众生。梨花枪知悉主人的心意,顿时就光芒大盛。

    问山手持禅杖,却无法遮掩刘正心中的大志向。佛门普渡众生的理念,终究不及晋律约束苍生的大气。

    佛门劝人向善,可是劝了不听就束手无策了。若是以佛理代替律法,又会导致人祸。佛家也讲究惩恶扬善。然而却是以一人之德约束众生之行,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问山之德,铸就了佛泉寺的威望。方圆百里之民,皆愿受其约束乃至于口出法随。

    刘正觉得以一人之德化众生之矛盾,其实是存在着隐患的。问山是得道高人,处事公允。然而人总是要死的,问山之后,谁来主持世间公道?若是有人假公济私,又该如何制衡?

    法不会因人而异,是以商君成法后世遵之,华夏始有根本之法。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法之根本皆是永恒。

    治国需有法,治军亦有法,治民更靠法。佛泉寺德化众生,均是问山之功。若是问山之后再无大德方丈主持,周边百姓就会失去主持公道的机构。

    刘正决不允许晋国有法外之地和法外之民的存在,更不允许有法外之事破坏晋律公平。

    晋军是维护晋律的核心力量,进驻佛泉寺代,就表着一种法制天下的态度。

    梨花枪似乎感受到了刘正的宏图大志,爆发出巨大的力量,彻底的压制住了禅杖。

    问山之德,惠及方圆百里;刘正之威,声震华夏大地。孰强孰弱一目了然,孰是孰非显而易见。

    依法治国,只需要一部律令就可以颁行天下;以德化怨,华夏得出多少个问山,才足以德治天下?

    枪招即人意,刘正挟守护华夏之大势,力压问山而取胜。

    “问山大师,承让!”刘正收回梨花枪,大声说道。

    “刘施主,是老衲无能,佛门本是清静之地,却又免不了刀兵之祸加身。”问山说道:“还请晋军战士善待僧众,不要毁了宝刹!”

    “大师放心!佛泉寺也是晋国土地上的建筑,佛泉众生先是晋国之民众,然后才是寺中之僧侣。”刘正说道:“晋国民众享有的权利,众僧也不例外。”

    刘正与问山的对话结束,杨修也搞定了护寺罗汉。

    晋军与佛泉寺达成协议,正式确立了佛泉寺和佛泉僧的地位。

    甘卓奉命率部进驻佛泉寺,迅速的攻击张遵的后背。

    张遵首尾不能兼顾,战线也就无法维持了。

    从佛泉村出发准备驰援佛泉寺的李球,也受到了晋军黄忠部的强势阻击,根本就没有办法按时赶到战场。

    张遵受两栖营三面夹击,只得退出阵地,撤往佛泉村。

    黄忠按照计划放开一道口子,使得张遵带着残部与李球会合。

    晋军主力迅速的展开,依托佛泉寺排兵布阵,对佛泉村的蜀军进行合围。

    张遵和李球身陷绝境,立即组织部队突围。

    李球带着蜀军反复冲击甘宁的主阵地,都被晋军战士打退。

    张遵见突围无望,只好派出心腹向南面的诸葛尚求援。

    甘卓发现了蜀军信使的踪迹,忙向刘正请示。

    “甘卓,围点打援,重点在援。蜀军要求援,咱们应该大开方便之门!”刘正说道:“传我命令:各部按兵不动,不得干扰蜀军信使的行程。同时做好战斗准备,对北上增援的蜀军迎头痛击!”

    甘卓领命,转身离开去布置伏击任务了。

    陈到率部赶到佛泉寺接防,同时对佛泉村的蜀军残部进行压制。

    刘正让贾诩和杨修在佛泉寺主持指挥部的运转,随后就带着甘卓和两栖营轻装行进,准备偷袭碧云寺。

    两栖营避开大路,走小路到黑咀石潜伏待机。

    蜀军信使有惊无险的回到了碧云寺,向诸葛尚汇报了佛泉寺的战况,末了还将张遵的求援信奉上。

    诸葛尚看完之后,沉吟不语。

    “将军!”黄崇喊道。

    “你先看看吧!”诸葛尚把手中的书信递给了黄崇,神情凝重的说道。

    黄崇接过信,一目十行的看完之后,着急的说道:“将军,晋军这是围点打援,我们不可上当。不如让张遵将军率部突围,到碧云寺集结待命?”

    “黄崇,你既然猜出了晋军的计划是围点打援,就应该明白一个道理——若是咱们坚持不出兵,被围的那个点就得全军覆没!”诸葛尚叹息着说道:“摆在面前的即便是一个大火坑,咱们也只能闭着眼睛往里面跳呀!”

    诸葛尚很憋屈,不救佛泉村,蜀军的士气就没了。可是救佛泉村也有困难,搞不好还会搭上碧云寺的主力部队。

    黄崇并没有从战略的角度劝说诸葛尚,而是从同袍的角度分析不救张遵的利与弊。

    诸葛尚听完之后,当即决定让黄崇留守碧云寺,随后就带着主力北上自投罗网。

    出发之前,诸葛尚把蜀军的作战计划交给信使带回,让张遵和李球配合行事。

    蜀军信使通过黑咀石的时候,恰好闯入了两栖营的警戒范围。

    “庄主,蜀军信使返回,咱们要不要拦截?”甘卓问道。

    “甘卓,咱们放蜀军信使南下,就是为了引出碧云寺的蜀军主力北上增援佛泉村。既然他已经完成了使命,就没有理由放虎归山。”刘正吩咐说:“能活捉就活捉,再不济也要把情报带回。这件事情,你亲自去办!”

    甘卓接到了刘正的命令,立即点了一个班的人去拦截蜀军信使。

第956章 仙峰壮士

    甘卓走小路在蜀军信使北上的必经之路设伏,还布置了数道绊马索以防万一。

    十分钟后,蜀军信使策马闯入了晋军的伏击阵地。

    甘卓打出了活捉的手语,埋伏在对面的晋军班长得悉之后,立即拉动绊马索。

    蜀军信使的马来不及反应,就被绊倒了。

    巨大的惯性将蜀军信使抛飞。

    好一个蜀军信使,竟然临危不惧,在空中运转真正腾挪,调整好落点之后,迅速的稳定身形,进入了战备状态。

    晋军班长率部杀出,组成阵形包围蜀军信使。

    甘卓快人一步,抢先与蜀军信使动手。

    真可谓是:成也绊马索,败也绊马索。

    蜀军信使见甘卓盔甲明亮,就故意朝着绊马索的位置退却。

    甘卓一时不察,竟然被蜀军信使算计到了。

    两人斗得旗鼓相当!

    然而好景不长。甘卓被蜀军信使故意挑动的绊马索绊倒了。

    蜀军信使合身扑上,想要生擒甘卓充当人质。

    在千钧一发之际,晋军班长用身体挡住了蜀军信使的短刃。

    受了伤的晋军班长,用双脚绊住了蜀军信使。

    眼看蜀军信使就要挣脱,受了伤的晋军班长吼道:“不要管我,弩矢招呼!”

    晋军战士没有行动,而是把目光望向了甘卓。

    蜀军信使很强,甘卓自忖没有能力击败对方。为了完成任务,只得命令弩机手交叉射击。

    弩矢破空,罩向了纠缠不休的两人。

    “二毛,你就这样恨我吗?”蜀军信使问道。

    “哥,你这些年一直追随武侯大人南征北战,可是咱们家却是越打越穷。爹娘累死在田地上,小妹也被送到工坊下落不明。”晋军班长说道:“前些日子晋军打下了剑阁,那里的百姓才算是看到了希望。我和同村人跑到剑阁参军,就是想让仙峰的百姓,不再为这场战争流血又流泪。”

    “这怎么可能呢?你肯定是在骗我。”蜀军信使吼道:“我每年寄回的赏钱,足够三口之家过上富足的生活。咱们家也不至于差钱呀!”

    蜀军信使难以置信,诸葛亮曾经向蜀军战士承诺:益州百姓永不加赋,军属之家永久免除税赋的政策一直有效。蜀军所有的钱粮军资都由益州世家捐赠,从不再百姓之中厘取。

    晋军班长笑了,好一个益州世家捐赠,不向百姓厘取?可是益州世家的钱,难道是大风刮来的吗?

    羊毛出在羊身上,益州世家把钱捐赠给了蜀军,总得在别的地方找补吧!官府不加赋,世家却在不断的加租。

    蜀军信使寄回家的赏钱,还不足以填补世家田租的窟窿。哪里还有什么钱补贴家用呀!

    晋军班长的话,让蜀军信使恍然大悟——原来益州世家向蜀军捐赠的军资,每一个铜板都沾满了穷苦百姓的鲜血。

    蜀军信使在前线拼命,赚回的赏钱却又通过田租的方式,变本加厉的回到了益州世家的手中。钱命两空的蜀军战士,还得打心眼里感激益州世家的慷慨解囊。

    “哥,你替蜀汉拼命,葬送了一大家子人。如今晋军来了,世家的生财之道不再是土地,而是走南闯北的做生意。咱有了军饷,还分到了土地,怎么着也比交田租的日子好过。你觉悟吧!”晋军班长吼道。

    “二毛,咱们仙峰的大好男儿,定当从一而终,不可三心二意!”蜀军信使吼道:“益州世家加租,不是武侯大人的错。武侯大人一向爱兵如子,我是绝对不可能背叛他老人家的。”

    晋军班长苦劝无效,只得拔出绑在腿上短刃,刺向了蜀军信使的咽喉。

    蜀军信使同样刺出短刃,想要迫使晋军班长回刀自救。

    然而蜀军信使却低估了晋军班长的绝望与愤怒。他的执迷不悟,让晋军班长下定决心要同归于尽。

    一直尾随甘卓行动的刘正,看到兄弟相残的惨剧。本不打算干涉的他,在电光火石之间掷出了梨花枪。

    梨花枪的枪身流转,先碰飞了晋军班长手中的短刃,再磕掉了蜀军信使手中的小刀。

    “你们是兄弟。”刘正说道:“兄弟之间可以立场不同,但是也得维护人伦!”

    “庄主,我没有错。任何感情,都不能以损害仙峰百姓的利益为代价。”晋军班长倔强的说道。

    “行了!”刘正吼道:“甘卓,把他们带回黑咀石营地。”

    半小时之后,刘正在黑石咀营地见到了甘卓。

    晋军班长牵着五花大绑的蜀信使,亦步亦趋的跟在甘卓身后。

    刘正看完甘卓呈上的信,放下之后就想问话,却发现蜀军信使的嘴角边上溢出了一丝乌黑的血迹。

    “哥!!!”晋军班长撕心裂肺的喊道:“快来人啊,救救我哥!”

    “不用麻烦了,这是剧毒,无药可救的剧毒。”蜀军信使断断续续的说道:“二毛,希望你是……”

    蜀军信使的话还没有说完,就咽气了。

    “好一个仙峰壮士,虽然说与晋军志不同道不合,但是却不失英雄本色。”刘正说道:“甘卓,把他送回佛泉寺超度一番,然后就厚葬了吧!”

    “谢谢庄主!”晋军班长哽咽着说道。

    “他叫什么名字,我想亲自给他题几个字!”刘正说道。

    “他叫杨山,我叫杨水。爹娘当初给咱兄弟俩起这样的名字,就是想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怎么着也不会饿饭。”杨水说道:“想不到在这样的世道,乱世人不如狗,秩序崩,横祸生。”

    “晋军席卷天下之势指日可待,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刘正说道。

    刘正亲笔写下了“杨山之墓”四个字,交给杨水保管。

    甘卓命令:杨水带着一个班的人,护送杨山的遗体回佛泉寺。同时告知指挥部的贾诩,蜀军北上的作战计划。

    杨水离开之后,刘正依旧对杨山的死无法释怀。仙峰儿郎的忠诚与执着,一直都是用生命在践行。

    然而杨山的遗憾,就是晋军的工作失误。刘正想要拼命的保护更多的人,可是到头来还是有人受伤哭泣。

    刘正扪心自问——这样的努力有意义吗?

    “甘卓,咱们努力的让晋国百姓安居乐业幸福生活,却让蜀汉百姓在痛苦中煎熬。晋军这样做,真的对吗?”刘正问道。

    “庄主,世间的兴亡之理我不太懂。只是两亿晋国百姓的笑声,怎么着也比一千万蜀汉的哭声更容易激起晋军战士的斗志。”甘卓说道。

    刘正不再为难甘卓。晋军此刻所做的努力,就是让仙峰百姓也可以笑着生活。

    让所有的益州百姓,都可以笑着过日子,就是晋军伐蜀之役的终极目标。

    秩序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障。晋军的兴汉使命,就是建立和巩固新的社会秩序。用法律维护公平与正义,从而解决人走政亡的弊端。

    “希望这个世界上,可以存在守护永恒秩序的力量。”刘正说道。

    “庄主,想要维护世间秩序,唯有坚守法律!”甘卓说道:“大到一个国家,需要有国法;小到一个三口之家,也必须要有着符合公理与道义的家规。”

    甘卓离开之后,刘正独自陷入了沉思。

    万物皆源于法,守法者昌,弃法者亡。杨山之死,恪守家规。这就是传承世家的雏形——一切的牺牲与付出,都是为了永恒的荣耀。

    世人用生命与鲜血谱写的传承篇章,将会与时间同在。

    刘正心里清楚,伟大的传承源于平凡的努力。杨山的死,为益州杨家的发展,贡献了一份永不磨灭的荣耀。

    甘卓走了进来,悄悄的把攻打碧云寺的作战计划,放到了刘正身前的桌案上。

第957章 碧云寺外

    许久之后,刘正回过了神。他望着桌子上的作战计划,仔细的审阅起来。

    碧云寺是蜀军的防御核心,守将黄崇更是身经百战的优秀将领。

    甘卓的计划是突袭碧云寺,打掉蜀军的指挥中枢。

    刘正看完整个计划之后,觉得两栖营应该与佛泉寺的晋军主力协同作战,避免诸葛尚的大军继续南撤,倚仗有利地形层层阻击。

    刘正制定好攻打碧云寺的计划之后,就召见两栖营的军事主官分配作战任务。

    营直属侦察排负责建立与佛泉寺联系交通线,及时掌握佛泉村战场的态势。

    剩下的三个连队按照各自的进军路线选择攻击目标。

    营警卫班与野战医疗队负责留守黑石咀,同时布置临时性的野战医院,准备收治伤员。

    刘正与甘卓带着一个班攀登仙峰岩,实行斩首战略。

    午夜时分,刘正一行人悄悄的潜入碧云寺。

    碧云寺的方丈问水大师早就收到了佛泉寺的联络信,对刘正等人的通行大开方便之门。

    蜀军大营的驻地,在碧云寺对面的黄家坡。

    两地飞索相连,人在桥上走,好似云端漫步。

    索桥难渡,松涛依旧!

    甘卓望着山风怒号的索桥,忍不住的问道:“庄主,桥头蜀军戒备森严,如何偷渡?”

    “甘卓,咱们必须要打草惊蛇。命令:进行战斗位置的三个连,半小时之后发起佯攻。”刘正说道。

    甘卓立即以火为号,向山下的观察哨发出进攻的指令。

    碧云寺的晋军战士,立即准备飞渡索桥。

    半小时之后,蜀军黄家坡前沿阵地响起了喊杀之声。

    两栖营的战士已经按照计划对黄家坡阵地发起冲击。

    防守黄家坡的黄崇,忙抽调守卫索桥的蜀军战士驰援前沿,替蜀军主力进入战斗状态争取时间。

    索桥守备部队被调走,接防的部队还未准备就绪,从而形成了一段十分钟的空档期。

    刘正系上安全索,第一个踏上了索桥,以最快的速度冲向了蜀军的桥头堡。

    一个班的晋军战士梯次上桥,跟随刘正索降。

    甘卓负责殿后,以防碧云寺方向有变。

    蜀军守桥的一个伍,被刘正的进攻态势给吓坏了。急冲冲的去找黄崇搬救兵。

    刘正突入桥头堡的时候,恰与蜀军驰援的部队遭遇。

    甘卓带着殿后的部队杀进桥头堡,迅速的抢占有利地形,与黄崇的大军周旋。

    晋军攻占桥头堡,后续部队立即放弃佯攻,迅速的通过索桥,巩固桥头堡并扩大战果。

    黄崇无奈,只得收缩兵力,孤注一掷的争夺桥头堡。

    甘卓为了巩固攻打蜀军营地的前进基地,指挥两栖营与黄崇浴血奋战。

    大战两个小时之后,天已经大亮了。两栖营的战士悉数抵达桥头堡阵地。

    黄崇指挥蜀军战士积极抢攻,却没收复桥头堡,反而形成了疲兵之势。

    蜀军大营兵力不足,根本就挡不住甘卓的进攻。

    两栖营战士主动出击,迫使黄崇退守大营。

    弩矢破空,蜀军十分被动。

    蜀军的武器射程不足,想要近战又奈何不得晋军的钢弩。

    黄崇无奈,只得命令守营床弩主动出击。

    蜀军的床弩刚有所动作,甘卓就命令弩砲部队出击,强势摧毁了黄崇的远程武器。

    两栖营战士向蜀军阵地发起了人海冲锋。

    喊杀之声淹没了整个黄家坡。

    甘卓亲自突入蜀军大营,黄崇见事态紧急,亲自向黄家坡的世家黄土求援。

    黄土为了自保,拒绝了黄崇的命令。

    黄崇兵力不足,无力守护山上的大营,只得节节败退。

    中午十二点的时候,又累又饿的黄崇终于撑不住了,只得率领残部突出重围。

    两栖营攻占黄家坡,不仅完成了围点打援的扎口袋战略,还奠定了仙峰战役的胜局。

    甘卓全面接手黄家坡阵地,立即命令两栖营做好战斗准备。

    刘正站在黄家坡前沿,望着甘卓紧急布置的战役态势图。命令兴汉山庄各部立即发起总攻。

    梓潼的吴班得知黄家坡失守,亲自带着大军驰援。不料却被奉命打援的甘宁挡在了许州。

    黄崇得知许州失陷,只得强守双板,同时派人抄小路进入佛泉寺战场,告知后方变故。

    诸葛尚刚刚与张遵会合,就收到了黄崇的示警。

    蜀军主力紧急撤退!不料却与晋军的总攻撞在了一起。

    李球建议:部队化整为零到东安集结,与双板的黄崇互相呼应。

    诸葛尚当机立断,兵分三路向西南方向突围。

    黄家坡前沿,刘正透过单筒望远镜看见了蜀军的动向,立即命令甘卓:以排为单位,全线出击抓俘虏。

    李球为了掩护诸葛尚和张遵撤退,主动承担了断后的任务。

    甘卓的两栖营,恰好撞上了李球的部队。

    两栖营以逸待劳,很快就冲散了李球的阵形。

    甘卓在混战之中生擒李球,蜀军士气大跌。

    魏延和甘宁联合追击诸葛尚和张遵的败军。

    退回东安的诸葛尚还没有来待及进城,就被尾随而至的甘宁冲散了阵形。

    东安一鼓而下,诸葛尚只身逃向了战旗。

    晋军主力进驻东安,贾诩决定先稳定新控制区域,于是就命令魏延向东南攻打双板,与碧云寺的两栖营会师,联合清理黄崇残部。

    刘正带着急行军赶到黄家坡的陈到部,沿大路西进双板。

    陈到身先士卒,顺利的攻上了双板城头。

    黄崇见双板城小民弱,不敢逗留城中。只得放弃双板城,逃向战旗与诸葛尚会合。

    晋军在黄家坡设立民生工作指挥部,主持仙峰及其周边城镇的土地改革。

    仙峰世家代表黄土求见杨修,妄图以金钱换购土地。

    杨修不知道哪根筋不对,居然派使者向双板的刘正通报,拟同意仙峰世家的请求。

    刘正连夜赶回碧云寺,准备听取杨修的报告。

    “庄主,晋军需要一个稳定的益州,我认为适当的照顾一下益州世家的利益很有必要。”

    刘正并没有反驳杨修,而是望向了座中闭目养神的贾诩,随口问道:“文和,德祖的建议似乎言之有理,你怎么看?”

    “庄主,还是先听一听德祖的理由再作计较吧!”贾诩说道。

    刘正点了点头,示意杨修进行解释。

    杨修直言不讳的指出:创业之初,由于地盘有限,影响有限,军费来源主要是浮财。

    在没有根据地的时候,捞一把就走也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

    在这样的阶段,一切工作的重点都是围绕着兵源展开。在政策方面偏向于兵源的主体,也是为了更快的获得力量。

    然而随着晋军全国化,军预算也得进入相对有序阶段。浮财不再是军费的主要来源,稳定正规的渠道就犹为重要了。

    益州世家的举动,是捞取浮财的一次重要机会。只要顺利的完成收割,就可以让益州安稳五十年以上。

    这种收割是分层次的,晋国收割益州世家,再由益州世家收割普通百姓。只要形成良性循环,就可以长治久安。

    想要稳定新控制区域,就得让仙峰周边的世家减肥,同时也让普通百姓失去闹事的能力。

    “庄主,有钱能使鬼推磨!”杨修说道:“想要安定益州,就得让周边的百姓没有造反的资源。人都是不满足的,有了余粮,就会想着积攒更多的财富。创造不了就抢,就是这个地方的特色。咱们必须要早做打算。”

    刘正知道,民与匪,从来都是不分家的。安分守己则为民,肆意妄为乃是匪。

    只是对于杨修的建议,刘正也无法决断。

第958章 死于安乐

    “德祖,你认为咱们迁就了益州世家,他们就会对咱们归心吗?”刘正问道。

    “庄主,世家有钱有势还有人,绝对不会心甘情愿的成为盛世的配角。”杨修答道:“我的想法,是把益州世家绑在晋国的战车上。”

    “德祖,那些对晋军积极支持的益州百姓怎么办?”贾诩问道。

    “文和,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总得有所取舍嘛!”

    刘正刚要开口说话,甘卓却带着杨水走进了指挥部。

    “庄主,难道晋国也要学习武侯的仁吗?”杨水问道:“那我岂不是要步我哥杨山的后尘呀?”

    杨水的问话,彻底的惊醒了刘正——普通百姓,真的不配拥有公平吗?

    法律上宣扬的公平,之于现实就真的公平吗?

    刘正扪心自问,若是在这个时候忽略了益州百姓的利益,难保不会形成反攻倒算。无权无势无底蕴的普通百姓,真的有能力抗衡世家全方位无死角的侵蚀吗?

    杨修的策略,看似可以迅速的稳定益州,其实是替晋国埋下了致命的隐患。益州世家,从经济上决定了不会忠于任何人。刘正也不会自大到可以令在经济上完全自给自足的世家,向晋军献上一颗忠诚之心。

    既然无法定位主臣关系,那就只能定位成合作伙伴关系了。吊民伐罪,其实玩的就是鸠占鹊巢的戏码!

    世家吸干了国家的潜力,还能理直气壮的妄称民心民意。

    刘正有心把世家打造成晋国的提款机,就必须要坚决杜绝世家成为诸侯的可能。

    “庄主,世家有没有忠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让世家拥有造反的地盘!”贾诩说道:“土地,具备了举兵造反的所有条件,世家不能拥有!”

    “文和,计将安出?”刘正大声的问道。

    “由梅园政事堂主持大局,把土地分给百姓!”贾诩说道:“还要让分得土地的百姓知道,想要护住手中的土地,就得拼命的扩大晋军的实力与影响,直到可以碾压天底下所有世家的地步。”

    贾诩的手段是阳谋。单个的百姓肯定无法抗衡世家,必须要团结更多的普通百姓,在数量上形成绝对多数。

    杨水很快就领悟了贾诩话里的意思。仙峰世家归附晋国,就会在资源上碾压仙峰百姓。

    即便是有晋军作为后盾,也不是世家的对手。

    晋国是一个讲法律的地方,很多时候晋军也不能插手地方事务。

    求人不如求己!普通百姓想要自保,就得在晋军之中拥有绝对的主导权。

    仙峰世家把大量的钱财捐赠给了晋军,就已经拿到了话语权。

    仙峰百姓想要与世家站在一起平等对话,就得想方设法拿到同等规格的话语权。

    付出与回报是成正比的!

    甘卓告诉杨水说:“杨水,从某种意义上说,仙峰世家对于仙峰的稳定举足轻重。你总不能指望晋军在这片土地上一直赔本吧?”

    杨水明白了,仙峰世家用资源开始,已经占据了主动权。仙峰百姓想要争取平等的权利,就得付出相应的代价。

    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总有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悲剧发生?其实归根到底是施救者做了赔本的买卖之后,认为得不偿失就开始心灰意冷了。

    当年晋军在南山城的时候,利益分配的主导权在百姓手中。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普通百姓对晋军的贡献越来越小。

    晋军攻克仙峰,收获的兵员不足三千。然而仙峰世家,为晋军提供了十万大军一年的粮草。

    晋军应该把话语权交给谁,这还不是一目了然吗?

    杨水也觉得事情有些棘手。

    晋军已经正规化,需要优质的兵源。

    然而优秀的人才,大多数都掌握在世家的手中。

    普通百姓想要从世家手中争夺话语权,仅靠梅园政事堂的支持是不够的。

    “甘营长,我们仙峰百姓应该怎么做?”杨水问道。

    “关于这一点,我认为南山城的成功经验值得推广,你们完全可以借鉴一番。”甘卓说道:“杨水,梅园政事堂对仙峰百姓的保护,最多只有五年。倘若五年之内,百姓之中无法诞生足够多的人才与世家抗衡的话,仙峰世家就会成为仙峰百姓的灾难。”

    杨水听完甘卓的话之后,顿时就觉得压力山大。

    “甘营长,既然晋军如此强大,为什么不能一直保护百姓?这完全是举手之劳嘛!”杨水问道。

    “杨水,世家在晋军之中的力量每时每刻都在增长。甚至有些普通百姓出生的人,也在有条不紊的转换成为世家!”甘卓说道:“就拿你本人来说,凭借着现在的功劳,五年之后也许会成为仙峰数一数二的世家。到了那个时候的你,还有心思替普通百姓说话吗?”

    甘卓的话引起了杨水的反思。

    随着晋军编制的逐步完善,普通百姓在晋军中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那仅有的征兵名额,也会被世家完全瓜分。

    百姓无法加入晋军,势必会导致话语权缺失。

    仙峰百姓若是不能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拿到不可撼动的话语权,就只能被动的挨打了。

    当晋军中的世家子弟占据绝对优势的时候,仙峰百姓的权利就会由世家进行施舍。

    毕竟太平盛世,普通百姓扛枪打仗的意愿会被消磨殆尽。

    军中无人,所有的权利都是镜中花,水中月。

    按照甘卓的估计,若是五年之后军中的力量对比失衡,普通百姓的命运将会由主动争取权利,转变为被动接受施舍。

    当施舍成为一种常态,普通百姓就没有机会与世家抗衡了。

    碧云寺中,刘正和贾诩也在讨论普通百姓在晋军之中的前途。

    一年一度的征兵工作结束了,刘正发现了一个重大的问题。那些报考南山军校的人,基本上都是世家的人才,还有就是军中将领的后代。

    普通百姓之家,多为治政人才和经商人才。然而那些治政人才却由于种种原因难得善终。

    特别是最近十年,由普通百姓成长起来的军功侯,最高也才勉强的达到二等侯级别。至于传说中的一等候,均出自武将世家。

    刘正忍不住的回想黄巾军大起义的那个时期,几乎所有的侯爵,都是普通百姓。如今不到一百年的时间,世家就完成了对晋军核心人才的控制。

    南山军校虽然说一直都在扶持普通百姓出身的学员,但是却架不住普通百姓中的优秀人才拒绝加入军旅。

    晋国北方承平日久,刘正也不好大动干戈。如今的伐蜀之役,就是晋军寻找新鲜血液的有效途径。

    然而攻占仙峰之后,普通百姓的参军动力严重不足。只有那些实在是没有办法的家庭,才会考虑把子弟送到军中。这还不是普通家庭中最优秀的人才。

    与之相反的情况,就是仙峰世家拿出大量的钱财,就是为了换取加入晋军的名额,甚至有世家愿意拿钱从普通家庭中购买名额。

    对于仙峰百姓不愿意从军的情况,刘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当前的晋军构成,普通百姓所占的比例还在安全阶段。可是世家力量日益壮大,普通百姓却在不断的放弃参军机会。或许十年二十年之后,晋军之中不会再有普通百姓出身的将领。到了那个时候,普通百姓的话语权将会被无限压缩。

    刘正觉得,是时候告诉普通百姓一个道理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眼前这些新加入的百姓,更应该自强不息。总是吃晋军的老本,肯定要不得。

第959章 唤醒百姓

    仙峰征兵经历,让刘正看到了晋国最为致命的危机。为此,他决定唤醒晋国普通百姓。

    世家的力量每时每刻都在快速增长,普通百姓资源不足,见识不足,能力不足。若是再不奋起直追的话,将永远丧失公平竞争的权利与机会。

    “庄主,这是今年的裁军计划,你看一下!”贾诩拿出一份计划书对刘正说。

    刘正快速的看完之后,忍不住的问道:“文和,为什么要把那些文化水平低的士兵裁掉?”

    “庄主,从战争角度来看,那些为了生存而拼命的士兵,才是咱们的中坚力量!”贾诩说道:“可是随着战争越来越少,咱们无法向普通士兵提供足够多的立功机会。三百万晋军,拥有立功机会的不足二十万人。”

    刘正知道贾诩的担忧。晋军正规化进程已经接近尾声。各部的防区和驻地都进入了相对稳定阶段。随着战争的不断远离,普通百姓对战争伤害的认知也会越来越模糊。

    和平年代,部队驻地的军民关系将会十分微妙。亲密接触与交流将会越来越少,并肩作战更是可遇而不可求。

    在这样的环境里,想要让百姓拥护晋军,士兵的素质就代表着军队的形象。进入稳定期的军队,军功赏赐就会越来越少。甚至有的人一辈子都无法获得军功赏赐。

    基层士兵想要通过当兵养活自己没有问题。问题是如何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

    从个人需求方面来说,世家子弟投笔从戎,纯粹是为了实现人生的理想。然而普通百姓出身的士兵却不一样,他们当兵就是为了养活自己和家人。

    如今微薄的军饷收入,根本就无法满足家族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没有军功赏赐,普通百姓的军旅生涯就失去了源动力。

    这个时候,士兵的素质就显得至关重要了。皇帝不差饿兵,意味着普通百姓从军,可以迅速的解决温饱问题。

    然而军队正规化之后,养兵成本会越来越高。梅园总参谋部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从零开始对普通士兵进行培训。再加上晋国的人口总量已经突破二亿,充足的兵源让军方有了更多的选择。

    晋军已经从当初的求人参军,发展到今天的择优录取,优中选优的选拔制度。势必要求军队把部分士兵的基础教育转移到地方。

    由地方官府执行基层士兵的启蒙教育,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断绝了普通百姓的从军之路。

    贾诩提供的裁军计划,也在一步一步的压缩寒门士兵的军中生存空间。

    世家子弟,无论是知识水平,还是思想觉悟,都比寒门子弟胜出一筹。至少世家子弟在光宗耀祖的意愿方面,需要超越的对象比寒门子弟要高得多。

    刘正想着,同样是做生意,糜照的儿子想要实现的奋斗目标,肯定比严柳的儿子所坚持的目标要大得多。

    同样是从军,甘卓当兵的理由是光宗耀祖,杨水只是为了养家糊口而已。

    这倒不是刘正对杨水当兵的源动力有什么看法,他只不过是在思考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晋军普通士兵的收入,可以在和平年代满足普通百姓之家对生活的期望吗?

    倘若基层士兵的收入无法解决家人的温饱问题,他们对晋国的忠诚度又能达到几分呢?

    刘正也不知道该如何平衡这对矛盾。现如今的养兵成本,势必会导致普通士兵的军饷,无法在短时间内大幅度增加。普通百姓出身的青年,想要通过从军养家糊口的愿望,也不可能实现。

    晋军启蒙教育地方化,虽然说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基层士兵的忠诚度,但是却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养兵成本。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划算。

    两权相害取其轻!

    晋军肯定会逐步减少文盲士兵的份额。那些拥有良好教育的世家子弟,肯定会在未来的征兵计划中占据绝对优势。

    刘正知道,随着晋军正规化的进程加快,普通百姓想要通过从军改变家人命运的道路,注定会越走越窄。

    晋军无法从零培养基层士兵,势必会放弃大部分文盲青年。这就意味着六成以上的寒门青年,将会与军旅无缘。

    即便是剩下的接受过地方启蒙教育的寒门青年,也得面对拥有优势资源的世家子弟,参与晋军选拔的公平竞争。

    世家之所以不会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因为他们拥有很多鸡蛋。寒门的情况可就不一样子,横竖都只有一颗鸡蛋,至于会放到哪个篮子里,就只能赌命了。

    这就是和平年代,寒门士兵不愿意投身军旅的根本原因。赌不起也输不起。作为家族的唯一希望,当然得走一条安全的路。

    刘正也不知道该如何唤醒寒门百姓。更可怕的是,当军中脱颖而出的寒门子弟新晋世家之后,谁再替寒门百姓掌控话语权?

    刘正扪心自问,寒门的前途究竟在何方?

    寒门子弟想要在新兵选拔上与世家子弟公平竞争,就得坚持完成九年蒙学教育。从而拿到参与选拔的入场券,否则就无从谈起。

    寒门子弟千家万户,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即便是拥有百科全书的刘正,也找不到一条可以保障寒门子弟,顺利完成蒙学教育的有效途径。

    “文和,寒门子弟注定只能被世家操纵和控制吗?”刘正问道。

    “庄主,寒门子弟的人生目标就是养家糊口。然而掌握优势资源的世家,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解决这一问题。”贾诩说道:“还有一个更值得注意的问题——世家只会花费一定的代价,替优秀的寒门子弟解决生计困难,至于更广大的普通人,就只能由梅园政事堂费力不讨好的解决问题了。”

    刘正知道,每逢灾年,世家都会从灾民中选择家丁和佃户。至于那些不需要的人,世家不会在乎,也不会关注。

    当然了,偶尔也会有世家实行无差别的施粥赠药。可是这样的情况不仅需要施赠之家的家底殷实,还要拥有一颗济世安民之心。

    刘正的心情很不好。世家掐尖照顾寒门子弟,不仅可以获得好名声,还可以将梅园政事堂的军。晋军被迫削减军费开支,就是最直接的表现。

    世家一方面收拢寒门拔尖的人才成为后备军,另一方面又把家族中的优秀子弟送到晋军之中,不断的扩大影响力,从而掌握更多的话语权。

    刘正心里很清楚,随着和平的持续,寒门子弟终将会被世家彻底的碾压,连参与公平竞争的机会都没有。

    “庄主,寒门子弟与世家竞争的唯一机会,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完成蒙学教育,拿到参与晋军新兵选拔的入场券。”贾诩说道:“即便是拿不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也要拿下唯一的参与机会。这是寒门子弟的使命。”

    “文和,你说得对!再穷不能穷教育!”刘正说道:“咱们必须要增加教育方面的投入,确保更多的寒门子弟有机会接受蒙学教育。同时还要提高寒门的觉悟,让寒门之家的子弟主动接受蒙学教育。”

    知识是一切公平的先决条件!让寒门子弟拥有知识,是打破世家垄断的唯一武器。

    刘正决定把仙峰当成推广新式教育的试点,从根本上改变寒门与世家的力量对比。既然在质量上无法抗衡,那就依靠数量取胜。

    一千万益州百姓,就是刘正手中撬动世家垄断的支撑点,蒙学教育就是杠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635/ 第一时间欣赏兴汉使命最新章节! 作者:开先洞人所写的《兴汉使命》为转载作品,兴汉使命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兴汉使命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兴汉使命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兴汉使命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兴汉使命介绍:
科技进步,基因研究进入高速发展阶段,MK基因研究基地在比对唐代古尸与汉代古尸基因时发现:唐代古尸的基因发生了变异。为了探寻基因变异的真正原因,助理研究员刘正乘坐兴汉1号穿越时空,前往汉代。由于电磁风暴的突然爆发,时空机发生故障,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且看刘正在群英荟萃的架空三国里收赵云,战吕布,劝贾诩,得郭嘉。勇斗豪强世家,开启兴汉使命!
为华夏打下一座铁桶江山,让汉字大旗成为永恒。兴汉使命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兴汉使命,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兴汉使命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