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玄幻魔法魔界狂想曲TXT下载魔界狂想曲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魔界狂想曲全文阅读

作者:名为绅士     魔界狂想曲txt下载     魔界狂想曲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三八五章 金刚砂与红宝石

    搞真正的科学研究那确实很值得开心,有了成果之后会更值得开心,在已经知道结论的情况下进行反向推导应该会比较容易。

    比如光路的问题,他虽然把光学都给忘掉了,但是毕竟真的学过,他的微积分学的还不错,重新把公式给导出来应该是做得到的。

    回到水泥的问题。

    他不知道水泥的具体成分。

    他知道各种泥干了之后都会变硬,而混凝土无疑是干了之后最硬的一种。

    他弄了多种石头的粉末,进行混合。

    比如普通的稀泥,里面掺杂一些粉末之后确实能够变得更硬。

    至于粘性该怎么提高,他是一点思路都没有。

    反正试着把手上有的粉末都混合一下试试。

    他完全能够把沙子给烧熔化,只是不知道这么做具体有什么用处。

    他既曾试着把石灰石与沙子一起煅烧,也曾经试着把木炭与沙子一起煅烧。

    而且确实能够得到一些化学物质。

    比如琉璃、充满了杂质的玻璃、一种非常坚硬的颗粒。

    他使用了热风炉,所以炉子温度高到可以发生一些化学反应。

    那他的炉子怎么那么耐火?

    他先前在金水山弄到过一种黏土,适合制作耐火砖。

    现在就派上了用场。

    用木炭跟沙子一起制作出了金刚砂,别人不知道它们的用途,他是知道的。

    他用它打磨宝石原石。

    他随身携带了一些红宝石原石,是在腰带山交易得到的。

    那边的红宝石原石有一定的产量。

    他当时想去看看矿场,结果腰带族拒绝。

    这些原石自身毫不起眼,似乎一点都不好看。

    但是如果进行一番加工,就会变得非常的好看。

    他喊来自己的帮手‘二蛋’一起打磨这几块原石。

    磨成椭圆形状就行了。

    其实这种打磨比较的容易,比起手工打磨那些零件容易。

    然后就获得了这种椭圆形的红宝石。

    对着光线一照,不是一般的漂亮。

    拿出去极为吸引人。

    送给‘四叔’一颗红宝石,再用钢制作一个头环,把红宝石镶嵌在头环里。

    很是遗憾,现在不但没有金银,连铜都没有。

    于是只能用钢制作头环。

    给‘机灵鬼’也送了一颗,让他镶在手杖上。

    ‘机灵鬼’的手杖乃是用胡桃木雕刻成的,造型很是好看,上面再镶嵌这么一颗红宝石,立马又上了一档。

    此外给‘大树’和‘二蛋’也送了一颗小的。

    马林给‘四叔’展示过红宝石圆石,‘四叔’觉得它们很丑,平平无奇,见识到成品有多好看之后想法马上就发生了改变。

    于是‘四叔’对于收集石头更感兴趣了。

    马林拿着个小本本,一直认真的记录着自己的各种实验的结果。

    他在做两种实验,一种是制作水泥,一种是制作玻璃。

    制作玻璃的难点是去除各种杂质,让玻璃变得透明。

    他想要透镜,所以需要大块的全透明的玻璃。

    现在烧制出来的玻璃中的浑浊物他并不知道是啥。

    他也不知道怎么对它们进行分离。

    有了玻璃之后才有透镜,而有了透镜他才能向大家展示细菌到底是什么东西。

    不透明、不坚硬的玻璃,没有任何用处。

    而如果能够有全透明、坚硬的玻璃,他手上有金刚砂进行打磨。

    他的炉子温度够高,把沙子与木炭粉一起烧便能够产出金刚砂来。

    这个炉子比较小,输气管也比较细,由铁水铸造而成,经过一条狭长的炉子的加热再把热风送入反应炉,鼓风机由水力驱动。

    管子难以制作,但是它只用于通气,即使有缝,浇一些铁水就行了。

    他一边烧制着各种石头的粉末,一边耐心的研究着玻璃中的杂质。

    他这个炉子虽然小,但是能够熔化熟铁,还能制作金刚砂,温度上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此外炉子中流出来的玻璃水他可以在开放的炉子中继续加热,方便仔细的研究。

    所以他有更好的机会来研究玻璃水中的杂质,并想法子把它们给变成渣滓,去除掉。

    他手上已经收集了很多种化学物质,哪种有用,哪种没用,他并不清楚,只能拍脑子进行大胆的猜想。

    他有种糊糊状的化学物质是‘机灵鬼’炼钢的时候忽然填入各种材料后生成的。

    马林给‘精灵鬼’说过,钢中掺杂不同的东西便会有不同的性质。

    有的钢特别硬,适合做刀具,马林手上就有这种刀具。

    有的钢不生锈。

    不锈钢比较好看,适合制作各种器皿。

    于是‘机灵鬼’那边也在进行各种化学实验。

    马林只认识最常见的几种金属,至于铬、钛之类的完全不认识,也不知道什么样子的石头里面含有。

    所以‘机灵鬼’会尝试把各种石头的粉末与铁矿石粉末进行掺杂,瞧瞧能够制作出什么来。

    其实这种事很有意思。

    铁炉村有多人对自己的工作极为满意,‘机灵鬼’就是其中之一。

    只是化学不容易学,马林自己掌握的也不够好,教的时候效率不够高。

    他单独给‘机灵鬼’上化学课。

    他尝试制作玻璃、水泥的时候也会跟‘机灵鬼’说明。

    至于玻璃、水泥各有什么用,他也进行了一番解释。

    其实他这里有种青砖,捣成粉,混合沙子和碎石子,浇水搅拌,便有类似于水泥的效果,只是没有水泥那么硬。

    他试着调配各种材料的比例,然后在混合物中加钢筋。

    浇水,搅拌,倒模制作‘水泥板’。

    一天多之后干涸变硬。

    可是不管他怎么改正比例,这种混合物都有点脆,不能负重。

    想造高层的楼,楼板必须很结实。

    现在这种不结实。

    此外他自己试着用这种‘水泥’来铺水泥地。

    铺了二十多平米。

    把拉了很多石头的车子从上面推过,结果地面就嘎嘣嘎嘣的裂开了。

    他对此非常的失望。

    至于它能否当做粘结剂,其实效果还可以,用来垒砖和石头都比稀泥更结实。

    他也跟‘机灵鬼’说明了这种‘水泥’比起真正的水泥差了很多,必须进一步进行实验。

    至于玻璃中的杂质,实在是把他给为难的要死。

    他现在准备了一连串的炉子,在每个炉子里试图清除一种杂质。

    玻璃必须是透明的,不要是半透明甚至完全不透明的。

    他的炉子温度够高,所以烧制玻璃水的时候非常容易。

    有些杂质在玻璃水中就能够清除,因为温度提高,它们要么浮在表面,要么沉下去。

    有的就难以清除了。

    他不知道是不是原材料的问题,他的石灰石和河沙杂质都太多、不干净,所以才导致玻璃水这么浑浊。

    把它们给变的干净、全透明,是件非常耗费力气的事情。

    他把主要精力都投在这方面。

    先烧制出几十公斤玻璃水,它们是半透明、脏兮兮的。

    接着就每天都把时间给花在上面,想法子除去其中的一些杂质。

第一三八六章 实验

    他记得自己把某种化学物质给投进去之后只是搅拌了几下,玻璃水的浑浊就消失不少,变得更透明了。

    他不知道怎么测定它们的化学成分。

    除去杂质和颜色的工作一直在持续进行中。

    他无脑的把手上各种搞不清楚成分的化学物质给投进去,看看效果,进行记录,如果能够分析的话就给出分析。

    天天折腾,经常充满希望然后又失去希望。

    把自己给搞的非常累。

    水泥那边的情况也是一样。

    他能够制作出类似水泥的化学物质来,但是铺出的地面就是没有老家的水泥结实。

    他找人来烧砖,然后用他的自制水泥垒墙、涂抹墙壁、铺地。

    想瞧瞧效果怎么样。

    这些人帮他干活,便可以免费吃饭、住宿、听他讲课,并且可以从他这里获得一些刀具、螺丝螺帽、弓钻之类的东西。

    自制水泥效果是真的不够好。

    涂到墙上三天便出现了裂缝,铺的地也是出现了裂缝,完全比不上家里的水泥墙、水泥地。

    他不知道该怎么办。

    把青砖粉碎,配合沙子、石粉之类的东西配制出的水泥,质量上不让人满意。

    要是在他老家,它们都是不合格的产品。

    关键是他压根就不知道老家的水泥具体是怎么制作的。

    有的石头的粉末浇水后成为糊糊,干涸后非常坚硬,但是太脆。

    有的太软、不结实。

    用这两种进行掺杂,再拌上沙子、石子,有效果。

    他制作了很多个陶盆,里面就装着他试验用的样品。

    他在上面写好编号,记录了它们的成分和实验结果。

    试图找到最佳的成分和比例。

    多做试验。

    这也使得他更加乐于收集石头。

    但凡是铁炉村附近没有的石头,都可以拿来进行一些交易。

    各种化学物质,不管是粉末,还是颗粒,还是硬块,或者融合在石头上,都可以拿过来。

    马林这里需要找到合适的化学物质用以除掉玻璃中的杂质、改变玻璃的性质,‘机灵鬼’那里则是想掺入钢中。

    已经炼好、让人不满意的钢还会进行回炉再造工作。

    工作进行的不紧不慢。

    马林逐渐感到麻木。

    脑子里的主意都用光了还搞定不了这么两个问题,所以现在就是在机械的进行实验,思考非常迟钝。

    这些化学物质他不知道成分是啥,也难以进行测定。

    倒是调配颜料的工作又有进展。

    他天天研究这些化学物质,得到一种靛色的颜料,挺好看的,适合拿来画画。

    金水山那边烧制彩陶,也发现了新颜色的釉质。

    但是这些东西对他制作玻璃、水泥都没有多大的帮助。

    至于能不能获得突破,他觉得只要自己每天都折腾的很累,肯定会有进步,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就会有突破了。

    来铁炉村的原始人只要在这里使劲的干活,回去的时候就可以携带不少好东西。

    比如说,把钢刀、重弩、彩陶、木雕之类的东西带回远处的家,然后家里的原始人也会对这边产生兴趣,然后就会向这边走。

    现在的情况是基本上每天都能够见到至少一波来访的原始人。

    ‘小树’那边生产了三四艘小艇,有人沿着鸭子河向下游划,结果真的发现了新的部落,还把一些人给带了过来。

    向马林提问题的人也非常多,有的原始人以为他对什么问题都有答案。

    他只好坦白承认,自己懂得的东西其实非常有限。

    每天给原始人讲课确实有一些用处。

    真的有人能够把他布置的算术习题都给做完。

    像是‘小树’这种本来对算术兴趣不大的,如今算小学数学基本上很少会再出错。

    ‘四叔’,‘机灵鬼’这种已经不满足于小学算术,想掌握更多的知识了。

    于是便要教他们代数和几何。

    几何主要教三角形,代数主要教解方程、因式分解、函数。

    令马林觉得开心的是,这两位真的能够学会这种东西。

    有这种学生,马林自然是感到很开心。

    教课的时候学生学的累,老师讲的也累。

    老师越是用心,学生越是省力。

    马林就是非常用力的那种。

    他需要快点改变原始人的思维方式,培养出更多帮手和合作伙伴。

    需要实现的技术那么多,肯定是他一个人搞不定的。

    比如说,他希望自己能够生产青霉素。

    首先他得能够生产质量较好的玻璃,打磨成镜片,装配出显微镜,然后才观察得到各种细菌。

    然后要找出葡萄球菌,然后通过实验找出对它们有奇效的青霉素。

    这又需要他能够生产干净无菌的玻璃瓶,在工艺上能够达到卫生标准。

    他连玻璃都生产不了,更不用说医药水平的玻璃瓶了。

    他也不会制作酒精、配置消毒酒精。

    消毒酒精是否有效,他得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而显微镜的制作对他来说真不是容易的事情。

    他得全靠自制工具来生产显微镜。

    对镜片的打磨要么全都徒手进行,要么想法子自制设备来进行打磨。

    只是拍脑子想一下就知道日后的工作量会非常巨大。

    但是他觉得非常开心,因为这些工作内容确实是他所喜欢的。

    本来‘二蛋’只是来跟他学习怎么做一名金工的,现在则是开始帮忙做玻璃和水泥的实验。

    这两种东西不难制作出来,但是质量无法得到提高。

    水泥地打好不到三天就裂开了,这种事情谁都不喜欢。

    有的砖头粉干燥之后并不硬化。

    连稀泥、面粉糊糊干燥之后都会硬化。

    他需要的是足够坚硬、不容易碎裂的水泥地。

    要能够使用比较久。

    不要刚抹好了水泥墙,晒一晒,砸一下,水泥块全都掉落了。

    此外他需要用水泥板建造高楼。

    盖楼需要起重机,他有。

    他的蒸汽机虽然力气不够大,把一块楼板给吊起来还是可以的。

    大不了用人力配合蒸汽机,一起进行吊装。

    附近的水利设施比较充沛,把大石头给敲成小石子这种事,用水力就可以进行了。

    把石头给磨成粉这种事,也是用水力就行了。

    关于水泥,最关键的原料是什么,他一直没有搞清楚。

    他的特点是屡败屡战,即使一直找不到合适的配方,只要多试验就行了。

    此后的工作量确实很大,不需要别人提醒他。

    各种技术得一步一步的实现。

    等到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的更好,此地聚集了更多的人口,他再考虑工业化的问题。

    他心里有种想法,那就是他想盖一座三层的楼。

    铁炉村以及这个世界都没出现过三层的楼。

    出现过两层的小楼,是马林从前建造的。

    三层的楼,他想用钢筋混泥土制作。

    混凝土还需要被发明出来。

    疲劳不要紧,只要能够搞出新东西就好。

第一三八七章 水泥

    他炼铁、制作玻璃的时候会得到一些固体,他也试过把这些固体给磨成粉,然后掺水,瞧瞧是否有粘性,能否合成出水泥来。

    他对质地较软的石头尤其感兴趣,希望它们的粉末拌水后能够具有粘性,干燥之后能够变得像是水泥地一般坚硬,然后他就算是拥有了一种水泥。

    铁炉村对石头感兴趣这件事已经传播的比较远了。

    ‘四叔’那里开始收集到各种各样的石头。

    含有铁的石头已经弄到了很多块了,可惜含量都很低,仔细询问,它们不像是来自哪个铁矿,不值得马林跑去探矿。

    其实马林最想在其中发现含有铜、锡、金银的石头。

    这方面他的运气太差。

    他到这个世界马上就要进入第四个年头,他如此努力的寻找各种矿,却只找到了一处贫铁矿。

    软石头他倒是见到一种。

    而且煅烧后磨成粉、配以沙子真的适合作为水泥,粘结力非常强,而且坚硬。

    马林总觉得这种水泥跟老家的存在很大的区别。

    做实验表明,它们的质量似乎没有老家那么好。

    但是用来砌墙、打水泥地应该是没问题的。

    里面加入钢筋,用来浇铸水泥板,试了试,效果其实很不错。

    马林就表示自己需要得到更多这种石头。

    贫铁山没有它们,但是沿着鸭子河划船,一天时间能够到达一处石岗,那里出产这种石头。

    往来各一天啊。

    马林感到有点头疼。

    即便如此,依然表示希望获得四五吨。

    结果还真的有人愿意去开凿石头并且水路运回来。

    那个石岗附近有个原始部落,是他们把这种石头给带到铁炉村的。

    马林想了一番,赠送给他们两艘木船、十把钢刀、一套家具加两张熊皮表示谢意。

    结果愿意把石头带到铁炉村的人变得更多了。

    马林面临着人手不足的问题。

    想把这些石头磨成粉,需要水力锤子。

    先粗略的锤成小石子,然后放到石臼里锤成粉。

    把大石头给锤成小石块的设备应该怎么制作呢?

    马林希望水力只把几百斤重的大铁锤给抡起来,然后就松开,让锤子靠重力落下去把石块给砸碎。

    就是说,他希望连杆装置只推半圈,不拉另外半圈。

    具体怎么实现这个功能呢?

    他的办法一直都非常的笨拙。

    但是很多时候笨办法也好过没办法。一个人身处绝境,没办法就会死,有个笨办法便可以逃生,这种时候有没有远比笨不笨重要。

    具体什么结构他需要认真的想一想。

    猛一想,还真的有点不容易。

    大铁锤被推到最高处的时候要能够‘滑脱’,依靠重力砸下来。

    他现在的主意是,两个齿轮,都只有一半的齿,在旋转的一半时间可以对接在一起,然后滑脱。

    右边的齿轮由水轮通过连杆装置驱动。

    左边的齿轮也是用连杆装置推动大铁锤。

    大铁锤重量五六百斤。

    右边的结构会非常简单。

    左边的结构是什么样子?

    其实也挺简单的。装置都做的结实一点就行了。

    他先前就有水力驱动的锻锤,跟这个的原理不一样。

    他的想法是,不管法子有多笨,先做出来再说。

    这种只带一半齿的轮子,就是正常的齿轮把半侧的齿给磨平。

    重量上没有多大的影响。

    齿轮很容易生产。

    整个装置最难的地方是几处轴承。

    他决定采用带钢珠的轴承。

    此外这种锤子下方的人工作的时候必须遵守安全规范。

    不遵守的他会不客气。

    想了一下,打磨钢珠实在是太累了。

    先使用钢圈作为轴承,当转轴与轴承都磨损了,就进行更换,反正这个设备只对力度有要求,对精密度没有多大的要求。

    五六百斤重的铁锤被推到高处,再砸下去,基本上各种石头都砸的碎。

    只是石头下面的地面需要好好的垫一下。

    他的想法子是地面铺石子、枕木、铁板。

    过一段时间就修理一次。

    钢圈轴承还是比较容易制作的。

    大约要到初夏了,一队五人划着船,从下游带来了五百多斤这种软石头。

    一来一回总共花了两天,凿石头和搬石头只花了两个钟头,位置很适合装船。

    接着在铁炉村水边用水力对它们进行粉碎,大铁锤那里锤了一天。

    石臼那里捣了两天,都成为了非常细的粉末。

    先煅烧再粉碎,然后混合着沙子,掺了水确实可以当做混凝土使用。

    马林就喊了两人先用它们打了一片四十多平米的水泥地。

    下方既垫了石子,又铺了砖。

    用木刀把水泥地表面抹平整。

    等待干燥。

    两天时间便干燥了。

    瞧起来确实又平又硬,非常的漂亮。

    马林试着用小锤轻轻的锤这种水泥地,结果是锤不烂的。加大一些力气也锤不烂。

    边角有一小块水泥地是专门用来测试质量的。

    他用大锤使劲锤,才能把这种水泥地给锤烂。

    他心情变好了很多。

    看样子在结实程度上,这种自制水泥是合格的。

    只是不知道热胀冷缩会不会导致它开裂。

    接着用这种水泥垒一段砖墙。

    等待水泥凝固,用大铁锤去锤。

    手被震的发麻,却锤不动这墙壁。

    他心情更好了。

    接着又试着用这种水泥倒模制作水泥板,内部添加钢筋。

    一共制作了四块水泥板。

    等待变干。

    又是两天时间后,他用大锤子锤这种水泥板,一下子锤不烂,多来几下子才能出现裂纹。

    这结实程度赶得上铁板了。

    又试试它漏不漏水。

    结果是不漏水。

    马林心里高兴坏了。

    当下决定再多浇铸几块更大的水泥板。

    这是决定用水泥板来盖楼了。

    想了一番。水泥板内部必须有钢筋来增加牢固度,此外还必须有多个贯穿的洞,方便搬运以及防止热胀冷缩。

    把楼板给吊到楼上,始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马林见过人力是怎么拉水泥板上楼的。

    两根非常粗的铁棍竖在墙边。

    水泥板横着沿着两根铁棍滑动,侧面的洞眼里都插着铁桩子并拴着绳子,上面的人用绳索使劲的拉,下面的人用棍子向上推。

    很是吃力。

    他的蒸汽机吊的动这种水泥板。

    但是他目前还没有吊车,得自己制作。

    是马林要想法子设计出一个简易吊车,连接到蒸汽机上,吊车不仅要力气够大,还要足够灵活,吊臂能够旋转。

    想了一下,他的蒸汽机是固定的,既不能前后移动,也不能旋转。

    而且那台比较大的蒸汽机正放在矿场用于拉矿石车。即使马林对它一百个嫌弃,‘机灵鬼’等人却非常喜欢它,说它节省了大家很多力气。

    “一个人看着蒸汽机,给它加木炭加水,它能做五个人的活。最累人的一个环节现在都交给它了。”

    把矿石拉上斜坡是谁都不喜欢的工作。

    大车太沉,小车太慢。别看只有五十米距离,大家都嫌累。

第一三八八章 楼板

    反正不能把那个蒸汽机给弄过来吊楼板。

    那再制作一个蒸汽机怎么样?

    按照他改进后的设计?

    问题是,这种设计需要一小块软金属当做垫板,把钢板之间的缝隙给堵住。

    否则就会漏气。

    漏气的话力气就会降低,而且可能会降低不止一点。

    他现在没有软金属。

    他的想法是,就算是找到了金矿,他也愿意用金板来当垫片堵住那道缝。

    不管是啥软金属,他都愿意使用。

    关键是他得有啊。

    那种情况下他的这种蒸汽机还真是金贵,里面至少要用到一百克以上的金板。

    现在还是不要造这么一个蒸汽机了。

    它的原理倒是挺简单的。

    他的自制设备都造的出来。

    他现在缺少很多设备,想加工比较标准又比较大的金属零件,他就加工不好。

    此外想给钢板打螺丝也非常难,必须上车床,再使用最硬的刀具帮忙才行。

    回到吊楼板的问题。

    他决定利用杠杆原理来吊楼板。

    多用几个人来拉。

    一块楼板有多重呢?

    他的直观感受是,一块楼板需要四个人抬。

    大约有三百多斤重。

    把它吊到楼上后,想放到合适的位置,也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

    它的洞眼里的铁棍要能够抽出去。

    工人的手不要被压着。

    工人们站在楼上,要小心不要摔下来。

    要是希望这个杠杆既能把东西吊起来,还能旋转,那它的结构就复杂了一些。

    楼板毕竟不轻巧,它的结构也必须很结实。

    他的想法是,一个小架子穿在一个大架子上,小架子能够在平行于地面的方向旋转,大架子能够在垂直于地面的方向旋转。

    三百多斤其实也没有那么重。

    想明白之后,便要浇铸制造这些楼板。

    他决定用砖头和黏土制作池子,然后向池子里填入湿水泥以及一定数量的钢筋。

    填入一半的时候在水泥上放一排铁棍形成贯穿的洞眼,铁棍插入黏土里。

    铁棍外面包一层黏土。

    接着把坑给填满,等待水泥干燥变硬。

    把黏土池子给拆了。

    把铁棍都给抽出来。

    楼板便成形了。

    他的两层的小楼需要多少块楼板呢?

    他的楼不需要有多大。

    他的一块楼板一米宽、四米长就可以了。一间房子四米宽六米长,也就需要六块楼板,三间房子需要十八块,两层楼共六间房,需要三十六块。

    此外他还需要烧砖,大约需要两万块砖吧。

    烧砖是件挺累人的活。

    如果一块砖五斤重,这么多砖就是十万斤重。

    他如果使用十人的砖窑烧砖,一天能够产出多少砖呢?

    现在有车子用于推黏土和砖坯,即便如此,一天最多两千多块。

    总共要烧十天以上。

    工程量不小啊。

    但是,考虑一下吧,他这是要建造这个世界第一座货真价实的水泥砖房,多花费一点力气也是应该的。

    人手从哪里找?

    从鸟巢平原来了一些人,他们正想用劳动换取一些货物呢。

    马林认识他们。

    他们会烧砖,还是马林教的。

    事实上马林非常开心自己能够在这里见到他们。

    他们也开马林的玩笑:“你在这里发达了,就不肯回我们那里了是么?”

    马林说道:“以后这里的农业发展了起来之后便能够容纳更多人口,你们到时候便可以搬过来住。我欢迎你们。”

    他自然也会问这些人家里的状况,以及有没有发现什么含有金属的石头。

    含有铁的石头比较多见。

    现在马林想找的是富铁矿,以及别的金属矿。

    马林有没有忘记远处的朋友?

    没有。

    他希望这些朋友都能够来这类发展,但是目前贫铁山的农业尚未发展起来,养不活太多人口。

    如今有七十多人口,食物大部分由吃土寸和麻雀村提供。

    这两处通过狩猎能够养活大约两百多人。

    每处的猎场方圆几十里,都是肥沃的平原。

    但是想养活更多人还是有些吃力。

    必须等待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起来,动用两千多亩地就能够养活几百人了,吃土村周围适于耕种的土地其实有几十万亩,现在都是荒野。

    为什么不抓紧耕田?

    没有种子。

    去年他们还是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不会种庄稼,现在虽然有了质量很棒的铁器和农具,却面临着没有种子的问题。

    这个时代的发展是非常不平衡的。

    其实马林非常希望朋友们都住在一块,但是现在显然不是合适的时候,而且贫铁山也不是一个适合建城的地方。

    贫铁山的铁矿是贫矿,他们需要一座富矿。

    他们的城市应该建立在一个靠近富铁矿的地方。

    马林对现在的人口数量真是觉得悲哀,这是最难改正的一种现状,而且这些原始人都没受过教育,除了经常跟随马林一起出门的人受过马林的教育。

    有人来烧砖,确实是好事。

    那么,要开始浇筑水泥板了。

    他的想法是,小楼一层高四米,分为三间房,每间房长六米,宽四米,算上墙壁。

    侧面有楼梯,宽一米。

    第二层也是有三间房,但是各自都小一些。

    不如都建立三米高,长五米,宽四米。

    顶部做成倒V形。

    都是最简单的结构。

    一楼门外可以造一道一米宽度的走廊,连接楼梯的门,走廊上方有屋顶。

    那么这个屋顶是什么结构的呢?

    单独放一块楼板吧。

    三块楼板形成走廊的屋顶。

    只有一米宽是不是太小气了,他也不知道。

    先造起来瞧瞧。

    总共三六块楼板需要浇铸。

    他准备分两批浇铸,一次十八块。

    需要用黏土造十八个池子。

    每个池子需要六根铁棍,形成楼板中间的洞眼,他不确定六根是否足够。

    洞眼还有个作用就是防止热胀冷缩的时候楼板出现裂纹。

    他又喊来九人来制作楼板。

    一人一天做好两个摸。

    至于黏土垒的池子是否标准,需要马林亲自判断。

    其实还算是比较容易生产的。

    马林有了一种建设事业已经展开的感觉了。

    可是实际上他只是在建造这个世界第一座水泥楼房。

    钢筋水泥确实是合适的建筑材料。

    只是他的水泥的质量尚未经过考验。

    他这是自制水泥,连配方都是自己发明的。

    他看着大家用砖和黏土垒出池子来,刮的方方正正,压结实。

    量一下,觉得确实够方正的,就开始向里面倒湿水泥。

    人站在一边就能够进行加工。

    向水泥中放入钢筋,不需要多粗,尽量均匀,要是不均匀就尽量多加点。

    接着再放入较粗的铁棍形成洞眼。

    铁棍外面用纸包着沙子,他不知道这一步是否有必要。

    他是担心铁棍跟水泥粘在一起拔不出来。

第一三八九章 怎么造硬币?

    这是在自制水泥板,一上午就把十八个毛坯给做好了,就等待干燥变硬了。

    于是马林便要求这些人再做十八个。

    他自己对这种水泥的试验表明它们挺结实,不容易裂。

    但是高温和严寒天气它们会不会出问题,他还没试过。

    烧制陶砖的十人虽然是访客,但是工作非常娴熟。

    想一次多烧一些砖,窑就应该建的大一点。

    他在红石村和南石村的时候想烧砖,劳动量很大。

    当地既没有铁器,也没有车子,需要用石块挖陶泥,用篓子背,要多慢有多慢。

    现在有铁锹,有两轮车,挖和搬运都非常的容易。

    最麻烦的一个环节加工这些陶泥并制作砖坯。

    需要给它们浇水,反复的踩踏、捶打,变软之后再使用模具制作砖坯。

    捶打那一环比较麻烦。

    所以马林干脆给他们一架水轮使用,用水力驱动锤子来捶打这些陶泥。

    能够节省一半力气和时间。

    窑他们也建在水边。

    有了水泥之后很多事情变得简单了。

    比如加固河堤,只要舍得用石头和水泥,可以垒的特别结实。

    接下来一天又制作二十多块一米二长度、三十厘米宽度的水泥板,为的是制作楼梯,里面也加钢筋用于加固。

    然后水泥板这组人就被叫去打基地运石头。

    采石场离要盖房子的地方大约有一百多米,得用板车拉石头。

    马林想起来自己在山溪村的时候都是徒手抱石头。

    有了板车、独轮车之后工作效率提高了几十倍。

    一下午时间,石头便拉够了。

    晚上马林自己在车间中打磨着钢珠。

    他希望这项本事能够快点进步,这样自己才制作的出更精密、复杂的机床来,然后才能完成更加复杂的任务。

    现在他希望能够拥有两种机床,那就是冲床和铣床。

    一枚铜币的两面可以用冲床来印出花纹来。

    铣床则是可以快速的把一块钢板给打磨的非常平,或者磨去其中的一部分。

    至于怎么制作冲床呢?

    想用冲床加工硬币,需要怎么做呢?

    首先是要有模具,硬币的正反两面都做出模具来。

    其次是要能够把白板硬币给送到正确的位置。

    他希望自己每天能够制造上万枚硬币。

    几秒钟一枚。

    所以他最好能够把白板硬币给选出来,放到合适的位置。

    而白板硬币又应该怎么制作呢?

    首先它要有刚好合适的厚度,其次要有刀具把它们给切出来。

    如果是软金属,确实有机床可以一块金属板给压到合适的厚度。

    接着要能够把它们给切成一片一片的。

    切面要光滑。

    马林认为这一条也是做得到的。

    再然后就是要把切好的白板硬币分成一个一个的放到传送带上。

    他可以把涉及到自动化的环节都变成人手工操作。

    这里用到了几台仪器。

    把软金属板压到合适厚度的设备。

    对软金属板进行切割,形成白板硬币的设备。

    以及给白板硬币压出花纹的设备。

    他觉得自己都制造的出来。

    用水力驱动它们就行了。

    最难的是压制花纹那件设备。

    要手动把硬币塞进正确的位置么?

    其实也行。

    制作几十个凹槽,里面有硬币的背面,塞进去几十个白板硬币,然后再手动连接机器进行压制。

    一天能够制作多少个呢?

    他能说的是,很多。

    几万个确实个有可能的。

    但是这么三台机器可能需要三台水轮驱动。

    为了造硬币,占用这么多资源真的值得么?

    不知道。

    对此他心里也没有数。

    贫铁村只有七十人口,去年才开始搞种植和养殖业,有田没种子,这个世界都是有田没种子。

    水轮还是有点复杂的,建造起来费心费力,除了水轮自身,还得加固河堤,以及建立水坝拦水。为了铸币动用三个水轮以及三个人手,真的值得么?

    马林的想法是,有些水轮在某些时候会处于空闲状态,可以让很多台机床共用一个水轮。

    这种想法其实是可取的。

    想好之后,就要考虑,铸币的三台机床具体都应该怎么制作?

    把软金属板给压成特定厚度,这台机床怎么设计?

    两块很平的金属板,可以相对平行移动,互相间的最短距离两毫米,给予足够大的压力让它们合拢,就能够把软金属板给压成两毫米。

    关键是他不知道用机械实现‘最短距离两毫米’这种功能。

    压力他可以用水力来实现。

    比如说,上面的金属板只能沿着滑槽上下移动。

    而向下的极限就是距离下面那块两毫米。

    仔细的想一下,设计架子的时候就设计的出来,让它滑动到对应位置的时候就走不动了。

    水力的作用是反复捶打这块金属板,把它给砸到这个极限。

    水锤应该怎么设计呢?机械只把它给举起来,然后让它自由的下落。

    而连杆装置会带着它往复运动完成整个周期。

    如果他把架子给做的比较标准,那么它的往复运动的幅度确实是可以被控制的。

    距离能够控制到什么样子的精度呢?

    这个精度不好控制。还是不如那种在架子上做出两毫米的距离,然后水锤不停的捶打上面的钢板这种方式更可靠。

    再回到前面的问题。

    水锤要抡起来之后就自由下落。

    而连杆装置会对提起、下落两个过程都进行控制。

    所以必须有个控制机关,在水锤被抬起来之后让水轮与水锤断开连接。

    先前他采用的办法是,把两个只有一半锯齿的齿轮拼在一起,转完一半之后双方便会滑脱。

    他不知道是否有更好的方式。

    如果仔细想一下的话,这样子似乎也不错,不算太麻烦,可以多使用。

    那么这个设备最难的技术问题就是两块金属板都必须被打磨的非常平,而架子能够精准的控制它们的最小距离,那就是两毫米。

    他的想法是在两块金属板之间塞一块环形钢片,它的厚度是标准的两毫米,而且它非常的硬,不会因为被锻打而变形。

    于是这件事就更难了。

    三块金属片都要磨的非常平,衔接面能够完美的对接,在中间留下非常标准的两毫米高的空隙。

    既然水锤是从上垂直向下敲,所以三块平板都应该是水平的。

    仔细的考虑一下这个问题。

    马林认为两毫米这个精度对他来说太难实现。

    他的手和眼都不曾精准到这种程度。

    他没有任何手段来进一步提高精确度,除非改善自己的手艺和眼力,凭直觉就把它们全都给加工的非常标准。

    或者他可以把硬币的厚度给提高到四毫米,这样子他安装的精度就能够合格了。

    但是这么厚的硬币会瞧起来非常的奇怪。

    他在想更精密的加工可能涉及到电子技术和激光。

第一三九零章 为难

    其实还有种做法。把红铜拉过一个小孔,它会被自动拉成铜丝。

    同样的道理,把红铜板给拉过一道宽三毫米的缝,它就会被拉成三毫米厚。

    用机械拉。

    这道缝比较容易调整出来,也比较容易被加固,不会在加工铜板的过程中变形。

    三毫米厚虽然有点太厚了,但是这个时代的人应该不会有意见。

    三毫米厚的硬币。

    直径接近两厘米,使用红铜制作,这样子的硬币应该会受到欢迎。

    可是话又说回来,他压根就不拥有铜矿。

    如果采用先前的做法,用两块金属板来压铜板,把厚度压到刚好两毫米,难度非常大,但是如果把金属板与铜板的尺寸都给降低,那么依然是可以做到的。

    比如说,两块金属板的长宽都是四十厘米,他确实能够把它们给磨的足够平,方向都调整的严格平行于地面,然后再用两毫米的钢做垫片,保证它们压出来的铜板也是两毫米厚。

    两块金属板都可以沿着四根滑动轴上下滑动,滑动轴做的越是标准,那么压制铜板的时候产生的误差越是小。

    即便如此,对他来说这件事依然太难了。

    他要靠手指来完成对它们的加工和配置。

    他的磨床精度不够,所以最后的环节需要他手动调整。

    实在不行的话,他打算制作更大、厚的硬币,降低制作难度。华夏国古代人使用的铜钱并不如何标准,他在这个时代有必要制作的那么标准么?

    跟那些铜钱差不多就行了,老百姓不会有意见的。

    然而他还是想制作的更好。

    在有铜之前就考虑怎么制作铜币,是不是有点为时过早了?

    不早,先想明白好处多。

    有一个问题非常急迫,需要趁早考虑,那就是织布机应该怎么设计。

    先别管水力织布机和蒸汽机驱动的织布机了。

    最简单的木头织布机的问题,他就没有搞定。

    在果园村的时候他制作过一架非常蠢的木头织布机。

    &;

    他都不好意思跟蓝星人说那台织布机是他发明的。

    铁炉村如今连蒸汽机都有了,可是织布的时候依然要使用最原始的四根棍子织布法。

    这实在是太笨拙了。

    先后已经有几十号人问他,能不能造个织布机出来,四根棍子织布法效率实在是太低了。

    这种织布法还是他教给这些原始人的,本质上就是华夏国的腰织法,是适用于原始人的织布法。

    可是他觉得织布确实不容易机械化。

    最难的地方不在于织,而在于排线。

    制作好提线棍之后,排线是件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

    几百根纵线,一半从提线棍下的线圈中穿过,一半从线圈外穿过,线圈总共有几百个,这些纵线必须与它们一一对应。

    想一下吧,怎么用机械完成穿纵线的任务?

    用钩针钩么?

    仔细想一下,说不准还真可行。

    一根线纺好了,传到织布机上,然后织布机自动开始进行排线。可是排线的过程那么复杂,真的能够用机械给完成么?

    难度也太大了吧?

    马林觉得最大的难点在于,纵线必须排列的非常的密,同时提线棍上的线圈也排列的非常密。

    他不知道怎么对这个环节进行简化。

    除非有个法子让这些线圈先变得非常稀疏,纵线也很稀疏,排好之后再变得紧密。

    但是他知道,工业革命的时候就有机器织布机了。

    蒸汽机发明出来之后最大的用途就是带动机器织布。

    织布机的发明,难不难?

    他觉得很难。

    作为连木头织布机都没发明出来的人,机器织布机简直是个天大的难题。

    从这个角度讲,他在这个世界其实有个重大的任务。

    那就是把机器织布的设备给造出来。

    越快越好。

    这确实是个急迫的任务。

    养殖业一发站起来,大家就会有很多兽毛。

    其实现在已经有很多兽毛了。

    目前大家对兽毛的用法中有一种非常简单,那就是把洗干净的湿漉漉的兽毛给压制成毛毡,然后晒干,接着拿出去作为垫子。

    原来压制毛毡是件非常花费力气的事情。

    现在有了水力设备,多压几下子就压好了。

    毛毡作为垫子其实非常舒服。

    不过马林现在的任务乃是织布机。

    这是他第一次拥有使命感。

    机器织布机。

    当初他可是花费无数力气才弄懂四根棍子织布法的。

    现在就想着要用机器织布了。

    他怎么不上天呢?

    机器织布,在原理上跟四根棍子织布法应该是一致的,都是要用线圈之类的东西把布的一半纵线给吊起来,与另一半纵线形成高低差,方便织布。

    但是考虑一下一个问题。

    想形成高低差,真的非得用线圈不可吗?

    排线的难题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解决。

    完全没有任何思路。

    他开始想,古代人好聪明啊,三百年前就能够发明出机器织布法来,他每次进行思考都觉得脑袋几乎要炸了。

    用机器怎么排线?

    这个任务是否重要?

    是的,确实很重要。

    他的空闲时间可以都放在这件事上。

    不管怎么说,先把木头织布机给研制出来吧。

    华夏国汉朝时期的木式织布机已经很好使了,他要是连这个都制作不出来的话实在是不好意思跟人说话。

    他现在有非常方便的木工机床,别说汉朝,明清时期的木工也用不上这么好使的设备。

    准确度非常高的台锯、刨床、车床,做一件木式家具需要的时间可能是明朝那些匠人的五分之一。

    都是水力驱动的。

    而他之所以能够拥有它们,是因为他会炼钢。他能够用热风炉把钢给融化成水,而明清时期的匠人只能把生铁给烧成水,在生铁变成钢之前就因为炉子温度不够而凝固了。

    有了好钢之后他便能制作出足够出色的工具,然后自己动手打磨、安装,获得了这些机床,它们使得大家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很多倍。

    现在的思考是这样,他要用木式织布机来改进四根棍子织布法,那么哪里能够改进呢?

    确实有一处能够改进。

    用手提提线棍这个动作,可以改成用脚踩踏板。

    而且他可以把提线棍给改成一个木框,中间带有栅格,栅格的每一道栅线中间带有线圈,既能够把线给向上提,又能够把线给向下拉。

    这样子便可以把织布动作给变得简单很多。

    在果园村的时候他不知道怎么设计机关,使得脚踩踏板就能够使提线棍上升。

    当时他还不拥有铁,制作机关非常困难。

    现在他不仅有铁还有钢,而且是质量非常好的钢。

    汉朝人能够制作的机关他肯定都做得出来。

    明清时期的人制作的机关他肯定也做得出来。

    他在果园村的时候无法给木头打孔,更没法打出标准的孔。

    他是在金水村的时候才研究出来弓钻的。

    如今他连车床都有了,孔想打多标注就打多标注。

    提线棍被他改成了提线栅格。

    栅格框必须能够上下滑动,这一点非常容易实现。

    那么怎么控制着它上下滑动呢?

    其实用绳索就行。

    栅格正上方制作一个架子。

    栅格套在两个滑动轴上。

    一边的脚踏绕过上方的绳索吊在下方的栅格框架上,另一边的脚踏用绳索向上系在栅格框架上。

    绳索的位置都非常的正,踩脚踏的时候不会出现偏斜。

    这样子两只脚踩脚踏的时候可以对栅格的上下位置进行非常精准的控制。

    这样子织布的过程也会变得非常快。

    但是有道难题依然没有被解决。

    那就是排线实在太难了,吃力无比。

第一三九一章 砖楼

    经过一番考虑,觉得排线其实还是有办法简化一下。原来的法子太笨了。

    把几百根线全都缠上筒子状线轴。

    从提线栅格中穿出的线,前方经过一个带有锯齿的横着的木棍,比如说每五根线共用一个锯齿,然后连接到更前方的线轴上,而每个线轴插在一个垂直的圆柱子上。

    这样子放线的过程就容易了很多。

    用力一拉,线轴转动,就把线给放了出来。

    为了把线给拉直,所以带锯齿的横木可以做的比较宽,让从线轴出来的线在上面缠一圈,它自身带有转轴,但是比较的紧,必须用力才转的动。

    为了更方便放线,可以给这根横木制作一个轱辘,用连杆装置连到一个踏板上,踩一下踏板它就转半圈。

    它要是比较沉,自身又是宽木板的形状,然后就会倾向于处于垂直状态,不容易被拉动。

    这样子每次放出多少线都是固定的。

    于是一台木制纺车就做好了。

    手脚并用便可以完成纺织。

    原理以及实际效果都跟四根棍子织布法一致,而最方便的地方在于,每个线轴上的线都可以比较长,比如说一两百米长,这样子纺织出一两百米的布才需要重新排线一次,于是大大降低了排线的频率。

    如果线轴做的更大,每个线轴上有几百米长的线,那么排线的工作量只占整个织布过程中的很小一部分,不再需要多么担忧。

    可以给线轴专门制作一个架子,按照上下左右分出行列,几百个线轴排列起来也不会占用多少空间,瞧起来还干净、齐整。

    在果园村的时候他害怕给木头打洞,无法打出标准的洞。

    如今他有锋利、坚硬的刀具,有自制的精准度还不错的机床,想完成此类加工都很省心。

    想好了之后马上就开始制作。

    架子全都用木头制作。

    抓紧把木件的尺寸都给写到一个单子上,让木工去开料,至于榫头和榫眼,他准备自己加工。

    架子很好制作。

    布离地多高?他觉得七十厘米就行了。

    织布机有多长?他觉得一米就够了。

    别人的有多长他不知道,先做成一米长试试。

    宽度多少?

    这取决于要织多宽的布,因为要用两只手穿梭,所以他决定织一米宽的布,否则胳膊的长度不够。

    于是架子宽度不妨确定为一米二。

    架子要有腿来支撑,也要能够保证牢固度,需要横木进行加固。这些都是很常见的结构。

    接着是提线栅格,要能够在两个滑动轴中滑动。

    这两个滑动轴最好做成标准的圆柱,很光滑,垂直于地面。

    两个滑动轴最上方连一根横木,中间放一个类似滑轮的结构,方便脚踏用绳索和滑轮把提线栅格给吊起来。

    这部分非常容易制作。

    再向前就是缠线和放线的结构。

    放线的那个带有锯齿的横木,他觉得可以用金属制作,每五毫米一个齿,每十根线共用一个齿,它们一起在这根横木上转一圈,来去各占用一个齿。

    之所以要转一圈是为了增加摩擦力,把线给绷直。

    至于怎么放线。

    马林觉得其实可以在织布这里放置一个旋钮,拧一下旋钮,这根缠线的横木就会旋转一点,它的摩擦力不支持它快速旋转,一次只能转一点。

    那这个旋钮应该怎么设计呢?

    还是需要用到轱辘,一个大轱辘带动一个小轱辘,使用连杆进行连接。

    那根缠线、放线的横木,由木工开料,他可以自己制作锯齿。

    两个轱辘的制作也不难,割出两块木头圆饼,圆心处打眼装上转轴,转轴没必要多么光滑,因为它们的转动会非常的缓慢。

    再装上一对连杆。

    于是放线的动作就变得非常容易。

    想了一下之后,为了进一步简化放线这个流程,他决定把织布机给做的更长一些,这样子线才容易绷直,不松垮垮的。

    把开料表填好。

    交给‘小树’,‘小树’说明第二天下午这些木件就能够全都准备好。

    “这是要做啥东西?”‘小树’问道。

    马林说道:“织布机。”

    现在铁炉村以及各个地方的原始人都使用腰织法织布,而腰织法还是马林教给他们的。

    ‘小树’问道:“好使么?”

    马林说道:“应该会非常好使,比腰织法快五六倍吧。”

    这句话他并没有夸张。

    腰织法,坐地上,四根棍子都平放在腿上,各种动作都很麻烦。

    用了这台木式织布机,所有动作都很标准、重复,于是熟练度可以越来越高。

    一台织布机,赶得上五六名使用腰织法的工人。

    他们的人口并不多,有两三台织布机,布料便会出现多余现象。

    就算是经常换新衣服,天天设计新款式,布匹的供应依然跟得上。

    到时候就不需要多少人口用于纺线和织布。

    关于纺线,他希望能够有种办法把纺好的线给缠到圆筒状线轴上。

    给手摇式纺车额外添加一个转轴应该就可以了。

    一晚上就这么过去了。

    值得高兴的是,他们终于要拥有织布机了,不用再坐在地上使用腰织法了。

    当制作出这么几个织布机之后,他们的生产力便会达到华夏国汉朝水平。

    他不知道这是否值得开心。

    接下来一天。

    前去看工人打地基,挖墙基沟,加工石头。

    小楼长十二米,宽七米,高度七米。

    它会是这个世界第一座水泥和砖混合制作的小楼。

    会有水泥地面,水泥墙,以及方正、宽阔的窗洞。

    可是现在虽然有窗洞,却并没有玻璃。

    此外还有个问题,那就是想在砖头墙内打眼可不容易。

    他总不能扛着车床去给墙打眼。

    连敲钉子都是难做的事。

    去水泥板模具那里检查一番,它们还没有彻底的干,还有点脆。

    它们是货真价实的钢筋水泥板。

    虽然这水泥他是自制的。

    一种软石头,磨成粉,加热,逐渐就变成了现在这种样子。

    混合炉渣粉、沙子、小石子和水,就能够当水泥使了。

    烧砖的进度还可以。已经能开始向这边运砖了。

    总共大约需要两万块砖。

    一天能够烧几千块,最费时间和力气的环节是制作砖坯。

    有水力驱动的锤能够好一点,但是并不足够。

    可能日后这里所有人都想住这种水泥小楼。

    玻璃没有研制成功怎么办?

    窗子不安玻璃比较麻烦。

    马林的想法是,先给窗户糊纸,等到制作出玻璃来再安装。

    可是平板玻璃的生产是个难题。

    他折腾了接近一个月,烧出来的玻璃水依然是半透明的,里面的杂质未能清除干净,他已经试过很多种办法了。

    此外玻璃的形状是不规则的。

    他不知道怎么形成平板的形状。

    不平的话想装上窗户就比较难。

    他觉得打磨玻璃比打磨钢板难多了。

    这一天地基打好了。

    墙基沟挖好了。

    石头还没填进墙基沟。

    他不知道这道沟应该挖多深,填多少石头。填多了嫌麻烦,填少了怕楼房以后下陷倾斜。

第一三九二章 思考

    他目前的做法是墙基沟半米深半米宽,用石头填满。石头的形状都加工的比较方正,便于砌墙,此外现在有水泥作为粘结剂,缝隙都比较容易填补起来。

    想住砖头房确实比较麻烦。

    烧砖太累人了。

    若不是附近就有黏土,否则这个楼是他们的生产力负担不起的。

    此外现在就应该制作脚手架了,现在的这些原始人是没使过脚手架的,马林给他们说楼高七米,他们就问:“怎么才能垒那么高?”

    所以需要脚手架。

    他需要另外安排人手去下游一个山谷砍伐毛竹拉回来。

    用船拉。

    可惜现在没有蒸汽船能使。

    他的蒸汽机还不合格。

    脑子里禁不住又想了一下怎么用机器织布。

    穿梭以及踩踏板的动作是不是可以用机器完成?

    他觉得一台低功率的蒸汽机就能够提供足够的动力。

    然后就可以省下几名织布工人,让他们去做别的事情。

    禁不住又想起了耕田、收割之类的工作内容。

    徒手收割太累人了。

    要不要制造畜力收割机?

    或者让几个人拉着它也行,只要简化动作流程就行。

    按理说收割这个动作不是很难做。

    用刀具把谷子给割倒,用轮子把秸秆都给扒进后方的通道里。

    后边的机器里可以有一大堆高速旋转的刀具,它们能够把秸秆给打的粉碎,把谷粒都给打下来。

    但是怎么把谷粒与秸秆分离呢?

    谷粒惯性大,所以被甩的比较远?

    然后再利用比较宽的栅格,谷粒能够穿透栅格,而秸秆会被留下来?

    那么,怎么让秸秆在机器里按正确的方向前进,最后再出机器?

    中间不把机器给缠住?

    如果机器经常出故障,那收割庄稼的时候体验太差了。

    他的主观感受是,联合收割机的功率比较大,如果用人力或者畜力驱动,至少得动用两头牛。

    蒸汽机因为太笨重,无法用在这种机械上。

    就算是给蒸汽机车装履带,也不适合用来耕地和收割庄稼。

    而农业最累人的环节就是这么两个环节。

    先不用着急。

    等日后找到了石油,他可以再制作燃油机以及由它们驱动的拖拉机。

    据称华夏国在古代就有了油井,但是并不懂得石油化工。

    想找出油井可不容易。

    他又有一种想法,要是大家找到了煤,制作出煤气,是否可以用于驱动机车?

    至于怎么制作煤气,他的想法是把煤给打成粉,放在密封空间中干馏。

    那么怎么除去其中的杂质?

    不知道,他的想法是,不要着急,慢慢的来。

    他现在遇到的最大的障碍是人口太少,还都是文盲。

    会算小学算术的人都是他最近培养出来的。

    他很确定自己需要很多名帮手来从事各种技术工作。

    比如蒸汽机的改进,绝对不是他自己一个人就做得到的。

    他知道蓝星的瓦特对蒸汽机进行了哪些关键的设计。

    所以现在他能够用铸铁生产出蒸汽机来,但是它们效率低,笨重,而且经常会出故障。

    他觉得自己需要至少二三十名专门生产机械的工人,然后才能制作出运转比较好的蒸汽机、轮船、火车,日后进一步制作出内燃机,拖拉机,以及工厂里的各种机械。

    他觉得生产水泥以及烧砖需要机械化工厂,否则消耗的人力太多。

    没有农业机械,确实劳作的过程会很费力。

    ‘机灵鬼’现在不肯放过他车间的那台蒸汽机模型机,它的力气太小,最多能够提起一小桶水。

    而‘机灵鬼’就是想用它提水。

    “我们需要一个专门用来提水的机器。”

    水泵目前并未被发明出来。

    而发明它是马林的任务。

    对此马林实在是不知道自己该说啥。

    他认为这里连工业都没有,想生产水泵实在是太难了,所以要用笨法提水。

    最笨的法子就是水车。

    用他的蒸汽机模型机带动铰链转动,铰链上装有水杯。

    铰链下端入水,上端连接到一个水槽里。

    水杯提水的时候开口朝上,到了铰链最高处开始转向,向下倾倒。

    铰链并不难以制作。

    华夏国古代人就会制作类似铰链的东西。

    根据铰链的转动速度,马林粗略估计一下,这台蒸汽模型机要是一直运转的话,一天提上来个几吨水还是没问题的,要是让人这么提水,确实有点吃力。

    至于锅炉,让一个小孩没事就铲一铲子煤进去就行了。

    既然有人愿意用它,马林也没啥意见。

    ‘机灵鬼’谈起了自动供水的管道,问马林是否能够制作这样子的东西。

    马林说道:“可以啊。用水泵把水给提到水塔里,水塔的管道连接到各个用水点,再制作水龙头,想用水的话打开水龙头就出水。”

    但是制作和安装水管对马林来说是件难以搞定的问题。

    灌溉用水较好输送,而饮水不便于输送。

    恐怕各个地方还是得使用水井。

    水井提水多不方便呐?

    于是马林就想,或许他可以制作脚蹬式水泵,像是骑自行车一般就把水给提了上来。

    那么又有一个问题来了,现在他们是否有能力生产自行车?

    没有轮胎。

    用羊皮覆盖金属轮子来减震。

    齿轮、链条、轴承按理说他现在都能够制作出来。

    辐条怎么固定?

    他可以用木头制作内层车圈,也用木头制作辐条和内部用来固定辐条的那个圆柱体,圆柱体里面再装轴承,木头辐条比较容易安装,洞眼做的大于辐条然后用楔子来加固。

    仔细的想一下用金属制作辐条是否可行。

    可行,也是洞眼做的比辐条大,打入木楔进行固定。

    用金属铸造一个轮子出来也不是不行,圆心附近可以手工打磨,安装轴承。

    车架子也不难制作,都采用最简单的设计。

    轮子都做的比较小也没问题。

    但是几乎可以肯定,这辆自行车骑起来肯定不舒服。

    他制作轴承的能力有限,肯定做不标准,于是前后轮子前进的时候都会摆动。

    这不是关键。

    没有轮胎,这件事比较麻烦。

    骑起来会非常的颠簸,大约最老旧的自行车骑起来都会比它好。

    在车轮上绑上厚厚一层牛皮,用来减震,是否可行?

    其实大家需要的不是减震,而是类似于皮球那样的弹性,不但要能减震,还有弹力,这样子骑起来才舒服。

    用羊皮、猪皮是否可以合成这种材料出来?

    他觉得能,但是过程会非常的吃力。

    用胶原蛋白、肠衣之类的东西合成比较有弹性的材料。

    然后缝合、用鱼鳔胶粘合,形成轮胎。

    只是这轮胎也太昂贵了吧。

    只是,他越想越觉得这件事靠谱。

    外面有些地方是适合自行车前进的。

第一三九三章 木式织布机

    贫铁山通往吃土村、麻雀村的道路其实都比较平坦,是能够骑自行车的,只要他有能力生产出自行车来。

    对他来说,生产自行车最大的难题乃是生产轴承。

    至于钢圈、齿轮、链条,其实都相对来说教容易。

    他的自制水泥是用一种软石头、黏土与炼铁的矿渣一起煅烧、磨成粉后制作而成的。

    跟老家的水泥瞧起来很是有些不同。

    但是至少目前看来,它的粘结性很不错,制作的水泥板也很结实。

    制作砖坯是否有更方便的办法呢?

    现在这样子劳动效率实在是太低了。

    如果家家户户都想住用砖和水泥制作的房屋,砖的供应量恐怕跟不上。

    用机械能够生产么?

    类似冲床那种装置,黏土块推到工作台上,上方的刀具压下来,切出很多块砖坯。

    这是做得到的。

    那么更前面的流程应该怎么设计呢?

    工人们正在给这座水泥楼垒石头。

    具体垒在哪里,垒多高,都由马林说了算。

    这些建筑工人先前都用石头垒过房子,铁炉村这些房子都是他们垒的。

    马林并不担心他们的手艺。

    石头是楼的根基。

    每一道墙的底部都需要垒石头。

    三间房,外面还有楼梯间,一扇大门,两扇内门,楼梯还有扇门,垒石头的时候要为它们预留空间。

    加工石头的外形也需要时间。

    这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晚上‘小树’让人送来一车加工好的木块、木条,马林把它们搬下来,先是比划一番尺寸,然后开始在上面画出榫头与榫眼,接着找一位木工来帮忙把它们给做出来,进行拼接。

    这是马林要制作的织布机。

    下面的架子很容易制作。

    两个垂直的滑动轴同样好制作。

    提线栅格装在滑动轴上可以上下滑动。

    两根滑动轴之间搭三根横木。最上面的那根横木便于用绳索把提线栅格给提起来,下面两根对提线栅格的滑动进行约束。

    也是很容易制作。

    最前边还有个架子,分为上中下三层,十列,每层的每列共有十五根圆柱,可以把筒子状的线轴给套在上面。

    这个小东西也比较好制作,总共可以套三百多个线轴,对应布的三百多根纵线。

    一个线轴上的线可以有两千米长。

    于是一台织布机排一次线可以织出两千多米长的布。

    他也不知道一名熟练的织工一天能够织多长的布。假设能够织四十米,那么排一次线就能够织五十天。

    马林先前最讨厌的就是排线,织一次布排线就需要花三个钟头。

    用这台织布机,一个月只排线一次,花三个钟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很遗憾的是这台织布机只能织出‘十’字状花纹,织不出更复杂的花纹来。

    他的线的颜色也都是天生的,白羊的羊毛纺出白线,褐色的羊毛纺出褐色的线,两种线混合可以织出最简单的花布。

    日后需要发明染料出来。

    那位木工一晚上就把所有榫头和榫眼都给开好了,提线栅格的洞眼也打好了,还试装了一番,能使。

    这天就结束了。

    下一天,水泥楼需要等砖。

    砖窑那里在以一天两千块的速度产砖。

    主要问题是砖坯制作的慢,马林也不知道怎么加快这一环的速度。

    水泥板那边,三十六块水泥板都变干、变硬了。把黏土墙给砸开,把钢筋棍都给抽出来。

    每块大水泥板长四米,宽一米,中间有八个贯穿的洞,是防止热胀冷缩用的。

    把其中一块架在两块石头上,人跳上去踩踏。

    非常结实,没有事。

    出于对质量的担心,用大铁锤狠狠的砸了一锤子。

    也没能把这水泥板给砸出裂纹来,只有敲击的位置水泥被砸出了一个坑。

    这坚硬、结实程度都是合格的。

    又安排几人去烧瓦。“S”形瓦,铺的时候比较省力气。

    还有几人去下游砍伐毛竹尚未回来。

    毛竹要被用来制作脚手架。

    有了脚手架才方便盖高楼。

    马林最不满意的是烧砖这个环节。

    到底怎么用机械来烧砖,他一点思路都没有。

    主要是制作砖坯这一环太吃力。

    铁炉村只有七十多人口,要自力更生又造砖又造水泥,自己盖楼,太浪费人力资源。

    多找几人去烧砖,效率提高的有限。

    这天晚上他开始制作提线栅格,过程非常的麻烦,但是有个好处,那就是制作之后可以使用一两年。估计五六个钟头就能够做好。

    一米宽度的栅格,要绑好三百根栅格线,每根线的正中还要有个线圈。

    他喊自己的帮手‘二蛋’一起做这件事。

    ‘二蛋’是主动要求加班的,希望马林能够允许他出去玩滑翔伞。

    马林说道:“滑翔伞多危险哪,不要玩滑翔伞。我允许你出去玩舢板。”

    鸭子河水流很急,在鸭子河玩舢板非常有意思,至于安全性,大家有自制救生衣,一点都不用担忧。

    自制救生衣就是把木块绑在网兜里穿在身上。

    可是‘二蛋’就是想玩滑翔伞。

    没法子,被他软磨硬泡两天,马林只好答应了。

    要是出了事,马林不知道该怎么向他父母交待。

    这个提线栅格,制作起来有点麻烦,所以耗费了他比较多的时间。

    两个人一晚上还没有把线圈给绑好,还剩下四分之一。

    ‘二蛋’已经困的睁不开眼了。

    让‘二蛋’睡觉,马林也休息去了。

    接下来一天。

    水泥楼的砖瓦还是没烧好。

    下游的毛竹已经拉回来了两船。

    抓紧制作脚手架的板子。

    ‘二蛋’花了大半天把提线栅格的线圈都给捆好了,接着喊木工把这台马林设计的织布机给安装好。

    到了傍晚的时候,这织布机已经能用了。

    ‘小树’是会四根棍子织布法的人。

    过来一番检查,还踩了踏板很多下,然后说马林设计的两个轱辘不够合理,以这种方式放线太麻烦了。

    马林问他有没有啥好办法,‘小树’却是说没有。

    接着就喊来两名织布女人试用这台织布机,先给它排线。

    具体怎么排线马林进行了一番解释,尤其是说明了那个线轴架子的用法。

    她们倒是挺开心的。

    马林自己跑去砖窑帮忙动手做砖坯,希望速度能够快点。

    晚上两个女人已经排好了线,然后试着织布。

    不用说,比四根棍子织布法省力多了,也快多了。

    “你们要是觉得好使,就再制作两台。”

    年龄较大的女人说道:“可以。三台织的布就用不完了。”

    马林自己则是考虑起了怎么制作自行车。

    他顺便思考了一下怎么用机械织布。

    比如眼前这个女人织布,动作很简单,两只脚踩踏板,两只胳膊交替穿梭,这些动作他都可以用机械实现。

第一三九四章 建楼

    穿梭这个动作稍微难一点,因为穿梭是一只手把梭子传给另一只手。

    用机械抓握和松开,两边的对接同步,对他来说是没试过的事情。

    但是并非做不到。

    大不了把机器给做的非常笨拙。

    踩踏动作与穿梭动作也必须同步。

    它们再利用蒸汽机驱动,齿轮组可能会有点复杂。

    马林知道,自己肯定能够制作出原型机来,但是考虑到机床的精密度,生产的零件不够标准,运行的时候肯定容易出故障。

    所以机械织布是一个应该日后再考虑的内容。

    他有必要先改善一下自己的手艺,增加一些经验,然后再进行尝试。

    关于玻璃的研究一直没有结果。

    ‘机灵鬼’帮助他进行玻璃实验。

    ‘机灵鬼’为了炼钢,一闲下来就会搞很多化学实验,并且会来问马林问题。

    马林的化学学的并不好,所以其中大部分他都回答不出来。

    ‘机灵鬼’经常给钢掺杂各种杂质,顺手也可以给马林的玻璃水里掺杂杂质,瞧瞧能不能把那些不透明的成分都给除掉。

    马林觉得只要多做实验,早晚能够把烧出的玻璃给变成全透明,还很结实。

    现在这种半透明还很脆的样子既不适合做透镜,也不适合做窗玻璃。

    他现在正在打磨钢珠,为的是制作轴承。

    他用石头当做模具来浇铸钢珠,接着再打磨它们。

    这份活对手工能力的考验非常高。

    他也希望能够直接浇铸出标准的钢珠。

    但是技术受到限制,完全做不到。

    既然能够铸造钢珠,也能够铸造出钢镚儿来。

    钢镚儿正面带有花纹图案,背面带有数字和华夏字。

    可是‘机灵鬼’那边并没有研制出不锈钢来,各种矿物掺杂都试过了,就是没有见过不锈钢。

    所以现在铸造出的钢镚儿,很容易生锈,不保值,说不准一年过去就没人要了。

    至今马林都没有啥好法子来生产钱币。

    没有铜,没有金银。

    他需要二十四颗钢珠,制作两个轴承。

    然后再考虑钢圈的问题。

    自行车轮子的难度跟轴承的难度是一致的,对马林来说最难的部分还是轴承,不容易做标准。

    辐条安装的时候长度差一点不要紧,打楔子就行了。

    直接铸造出一个完整的铁轮子行不行呢?一大块铁饼,掏空大多数部分,留下支撑结构,最内部留个洞,安装轴承和转轴。

    其实是可以的,只是这样一来轮胎就不好装。

    这个时候了马林还是不肯放弃装轮胎。

    他希望轮胎能够像皮球一般具有弹性,不仅可以减震,受压后还可以弹起来,大幅度的提高骑乘的快感。

    他现在的想法是使用很多肠衣和动物胶一起加工出类似橡胶的材料来。

    他并不是要量产自信车,而是要制作出第一辆样车。

    激发众多原始人对车辆的热情。

    如果想安装轮胎,车轮的钢圈外面就必须带有凹槽。

    内胎外面还要裹一层外胎,外胎防止内胎被扎破。

    外胎他打算采用猪皮。大不了就用两层猪皮,上面再雕刻出一些花纹来。

    生物胶的生产非常缓慢,好在木工那里存储了一些。

    现在木工生产木制家具使用的是猪皮胶和鱼鳔胶,自然这也是马林的要求。

    锤胶使用水力,这一点比较的省心,否则一个大汉一天锤出二两胶来,太浪费劳动力了。

    打磨钢珠进行的非常缓慢,他也不知道怎么进行改善。

    大约提高自己的手艺后打磨起来会快很多。

    可是想提高手艺靠的是时间和功夫。

    他只好啥都不做,只管一直打磨。

    接下来一天,砖瓦终于都烧好了。

    水泥楼的建造得以继续下去。

    这些原始人还在学习砌砖和使用水泥。

    以前他们试过用稀泥做粘结剂,如今则是能够用水泥做粘结剂,具体效果还得一边垒一边实验。

    一共十五人来垒这座楼,它有十四米长,六米宽,一楼和二楼各有三间房。

    有人还是第一次砌砖。

    不过鉴于他们都有砌石头的经验,所以马林对他们不是很担心。

    把砖给垒的垂直,难度低于石头。

    他们用线吊着半块砖头,当做垂直方向的参照。

    窗洞和门的位置马林也说明白了。

    “这么大的窗户我是没见过。”其中一人说道。

    马林说道:“以后有了玻璃,大窗户就会变多。”

    可惜这个以后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透明玻璃他都没搞定,平板玻璃更是没有搞定。

    想了一下,该安排木工制作杠杆来吊楼板了。

    高处安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小台子,小台子上再搭一个杠杆。

    用它可以吊楼板,还可以转向。

    考虑到一块楼板四百多斤重,也不算是太沉,所以这个杠杆不如做成可以挪动的。

    各种棍子和轴承都准备好了,就差打眼和安装了。

    估计到了明天下午,建筑工人要造第一层的屋顶的时候,杠杆肯定能够安好。

    杠杆高度四米,方便吊楼板。

    下面一个支撑架子,带一个垂直地面的转轴。

    转轴上搭一个小架子,带一个平行地面的转轴。所以既能够把重物给吊起,也能够转动递送。

    架子大约有五百多斤。

    至于到时候怎么挪动它。

    像是复活节岛石像那样子挪动。

    四组人用绳子拉着它,让它的屁股在地面上挪动。

    四根绳子呈‘十字形’,大家都保证它不倾倒,再根据安排松绳和收绳,就可以了。

    其实也没有那么复杂。四组人保证它不倒,其余人抬着它走就行了。

    它的重量还不如一头野牛,野牛大家都抬得动,还怕这么一个架子么?

    安装正在进行中。

    木工那边也在忙活。

    有不少人来围观盖水泥砖房。

    马林说过很多遍,这种房子会非常的漂亮、干净。

    但是马林自己也不确定这种水泥的质量是否合格。

    垒的速度还挺快的。

    铁炉村是这个世界目前最富裕的一个地方,所以才有条件建这么一座水泥楼房。

    可事实上铁炉村只有七十多人口,大部分原始人聚居点都只有一百以下的人口。

    马林实在是想获得更多的人口。

    他这边忙个不停。

    砖还在运来。

    水泥板也正在被运来。

    搅拌水泥的人充满了疑惑,生怕自己配出来的水泥没有粘性,其实马林也挺担忧的。

    垒墙的人也对水泥充满了不放心,毕竟没有用过。

    但是墙确实砌的直,好看。

    原始人就这方面比较好。

    让他们学数学、读书写字,简直能要了他们的命。

    让他们学唱歌、跳舞,以及做简单劳动,他们一学就会。

    一上午时间几面墙都垒到了一米多高,必须借助脚手架来垒了。

    马林制作了多个带钩子的绳和铁桶,用来提水泥和砖头。

    也制作了那种方便装卸建筑材料的推车,在建筑工地上很是常见,都是铸铁制作的车斗。

    这场面使他想起了自己老家是怎么盖房子的。

第一三九五章 疏漏

    造一座水泥砖楼本来没啥了不起的,可是考虑一下如今的社会状况,这座楼简直是座奇观建筑。

    这个世界普遍处于旧石器时代,这两年有所发展是因为马林在活动。

    他想用这座楼来激发原始人的想象力,让大家更认可各种工业技术,更乐意于学习和劳作。

    很可能日后铁炉村会出现很多座水泥房子,还会出现五六层的楼房来。

    马林需要通过实践来逐渐了解自己到底能够做到什么。

    出差错是正常的,他必须保持耐心,而不是很急躁。

    这天下午,水泥就拌出了问题,有一车水泥粘性不足,垒出的半米高的墙要被拆掉重新盖。

    从拌水泥的人到砌墙的人到帮忙搬运的人都对水泥缺少了解,对建造水泥楼是什么概念也缺少了解。

    马林去砖窑查看烧砖进度的时候,一扇窗子被留矮了十厘米,正前方左手边的窗子。

    马林回来的时候才看到。

    赶紧进行补救。

    要是做出来之后两扇窗子不一样高,而且其中一扇太矮,会把人给笑死的。

    垒窗子的时候才发现一个问题。

    窗洞上方应该有一块楼板承重。

    否则怎么把砖给砌到窗洞上方呢?

    这块楼板必须非常结实,里面充满钢筋。

    而马林压根就没有制作这些楼板。

    到这时候才发现。

    确实是要笑死人了。

    水泥板要造好,至少需要两天。

    好吧,确实闹了笑话。

    他赶紧喊人去制作水泥板,然后告诉大家墙壁垒到三米高度的时候就暂停。

    原因是窗洞上方的楼板忘记制作了。

    “我就说嘛,这里没有一块板怎么垒砖?我还以为要用木头板子来承重呢。”

    一人问道:“木头板子不行么?”

    马林苦着脸说道:“不行。”

    ‘六月’和‘方头’都在建筑工人当中。

    ‘六月’说道:“马林,你说说这件事应该由谁负责?耽误大家那么多时间,到底是谁的责任?好好一座大楼盖到半截就得停下来,耽误的功夫到底怎么补偿?”

    马林说道:“我认错,我给大家制作一种叫做自行车的东西供大家快活。比划船还有意思,比骑马也更有意思。”

    这时候‘大树’正好骑着驴子过来。这是大家驯服的第一头坐骑,至今还没驯服第二头。

    ‘大树’说道:“骑那个自行车,比骑驴子还快乐吗?”

    马林说道:“具体怎么样,做出来才知道。”

    ‘大树’目前是整个铁炉村最风光的一人,因为他有驴子骑。

    自从‘大树’驯服驴子已经过去了一个月,还没有第二人驯服一头马、驴子、牛之类的动物。

    对于原始人来说,能够有坐骑简直是种梦寐以求的事情。

    以前他们甚至不曾有过能够骑坐骑的想法,看到驯养一头驴子那么容易,大家都想试试。

    但是结果是一个月有四人摔伤,三人被踢伤、咬伤。

    总共多少扇窗子?

    马林算了一下,六扇窗子、六道门,上面都必须有块楼板承重。

    必须现在就开始补做。

    窗子上的楼板都是两点五米长,半米宽,十厘米厚。

    六扇门中五扇上方的楼板一点五米常,半米宽,还有一扇大门,上方的承重楼板三米长,半米宽。

    他的墙壁都是半米宽。

    用砖垒池子,把水泥配好,倒进池子里,再装入足够多的钢筋,抹平压紧。

    估计等待个两天两夜才能拿出来使用。

    他不知道他老家的水泥多久能干,他的反正挺慢的。

    这天下午,一楼每一道墙壁都垒到了三米高,就差用楼板封住门洞、窗洞了。

    马林老觉得这种疏忽不能怪他,毕竟他也是第一次盖房子,想不起来这种地方需要楼板。

    然后建筑工人们就都跑了。

    砖窑的人则是很开心,他们又多了两天来烧制砖瓦,不用赶的那么急了。

    木工也很开心,那个杠杆的架子可以做的慢一点。

    四米高的架子,想做结实、不倾倒,也不容易。

    它又要能够吊起重物,又要能够转动。

    架子的木柱子至要有二十厘米粗。

    中心那个柱子有三十厘米粗,还有四米高。

    所以这个架子的总重量肯定不止四五百斤。

    一千多斤是有的。

    马林亲眼看着十二个水泥板的制作,生怕其中的钢筋不够,到时候无法承重。

    然后他就返回车间,继续打磨自己的钢珠。

    轴承中不使用钢珠行么?

    不行。

    他知道自己这车子骑起来体验肯定比较差,要是再使用不带钢珠的轴承,那简直没有骑的价值了。

    所以他必须制作出带钢珠的轴承来。

    轮胎的生产非常麻烦,是不是要从现在开始了呢?

    想一下,他无法把这件事交给别人,必须自己动手,现在还是轴承更重要,所以他决定先把轴承做好再说。

    猪皮碎片、肠衣、鱼鳔胶等原材料是否可以加工出适合当轮胎的合成材料来呢?

    他觉得是有这种可能性。

    打磨钢珠、制作轴承对他来说始终很有挑战性,原因在于他的自制机床不够精准,制作出来的配件始终存在误差,安装的时候就会出各种问题。

    如果急着要结果,打磨的过程蛮累人的。

    他知道疲劳带来进步,所以对现状并没有啥意见。

    已经制作好的那台织布机很是受欢迎,织出来的布质量也不错。

    它非常的简陋,马林看到之后都有些不要意思。

    但是它确实能够用于织布,效率是腰织法的五六倍。

    它也很容易制作。

    马林禁不住有点得意。

    有外来的原始人在观摩它。

    一个二三十人的聚居点有这么一台织布机,大家的衣服就都够穿的了。

    但是马林还想生产用机械驱动的织布机。

    在蓝星,工业革命的起点就是蒸汽机的发明以及应用于纺织行业。

    用蒸汽机纺线比较容易,他那台模型机就能够用于纺线。

    可是用于织布就比较难了。

    他的想法是用机械模拟人织布的过程。

    对他来说,目前卡住他的环节是左右手穿梭这个动作。

    左手把梭子交给右手,以及右手把梭子交给左手。

    周期性的移动他是能够实现的,但是交接动作,他不知道怎么实现。

    反正他不会制作手指,而想使用简单一点的办法。

    要用个夹子来夹住梭子么?

    夹子合拢夹住梭子,夹子张开松开梭子。

    夹子做成X形,控制X的后方的动作就可以控制前方的动作。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涉及到的零部件不要多么精密。

    他没有能力生产精密部件。

    他的机床的精确度跟他的手的精确度是一致的。

    如果零件太精密,他生产不出来,运行的时候就容易出故障。

    用于工业生产的机器最好不要随随便便就出故障。

第一三九六章 家具

    其实左手把梭子递给右手,右手把梭子递给左手,这两个动作是可以用机器进行模拟的。

    梭子左边有一个洞,右边有一个洞。

    一根横木,模拟左手,尽头插着一根向上的较细的圆柱。

    圆柱能够插到梭子左边的洞中。

    这根横木只需要会四个动作。

    向右移动,向下滑,向左移动,向上滑。

    它的所有动作就全都完成了。

    另一根横木,模拟右手,尽头也插着一根向上的较细的圆柱。

    它也是只用学会这么四个动作,向右移动,向下滑,向左移动,向上滑。

    然后这两个横木就可以互相间把梭子给递来递去。

    于是梭子也被穿来穿去,完成织横线的任务。

    横向移动这种动作是容易实现的。

    上下移动这种动作也是容易实现的。

    既能横向来回运动,还能上下滑动,这就有些难度了。

    两侧的横木想实现同步,那是更难。

    再考虑到织布有一系列动作,全都要同步,那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这需要非常复杂的齿轮组。

    真的设计齿轮组的时候需要一层一层的设计。

    比如说,先把左边的横木的四个动作都给实现。

    然后把右边横木的四个动作都给实现。

    接着把左右两根横木的动作给调成同步。

    接着把穿梭的动作与打纬板的动作、放线、卷布的动作都给调成互相协调。

    他觉得自己需要个时间轴,每到一个时间点后就触发一件事,然后进行周期循环。

    怎么用齿轮组实现时间轴这个功能呢?

    ‘触发’这个词,在齿轮组上如何实现?

    比如说,直接由蒸汽机驱动的那个齿轮,带动一个杆子转动,到了某个位置,它就会拨动某个东西。

    这个东西必须很容易被拨动,还能自动复位。

    他觉得这个齿轮上方可以有一些洞口,里面悬着一些带着倾斜的尖的棍子,齿轮带动的那个手柄经过的时候会把它们给推上去。

    这些事件有次序和时长两个要素。

    对这些触发开关的位置进行调整就能够体现出这两个要素。

    那么作为触发开关的一根棍子被推了上去,上方连接它的开关应该怎么设置呢?

    猛一想还真的有点想不明白。

    他只知道,想发明出一台织布机难度很高。

    齿轮组的复杂是他从前所未曾思考过的。

    他并没有学习过机械制造,根本就不懂什么机械原理。

    最近对机械有了少量的理解,是因为最近制作了不少东西,主要目的是减轻木工工作的难度,使得木工们觉得更加的轻松。

    马林的房间里现在有个非常漂亮的胡桃木桌子,深色的,木纹非常的漂亮,圆形的,直径一米左右。

    这个圆瞧起来就让人觉得赏心悦目。

    桌子的腿经过了加工和雕刻,既有工业美感,也展示了胡桃木的天然的美。

    这一张桌子就使得他的整个房间显得很漂亮。

    这个时代最大的好处是自然资源极为丰富,要是在老家他才不会制作胡桃木桌子。

    他一间房子里都是橡木家具。

    床、桌子、柜子、板凳、椅子,都带有天然的木纹。

    原始人学习数学不行,但是手艺很容易提高。

    他们制作的家具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非常的平、方、光滑、线条柔美。

    同时显得有些肤浅。

    但是木材的优点掩盖了所有这些缺点。

    他的长桌子表面是用橡木实木制作的。

    他知道这里有个问题,那就是实木桌面早晚会开裂。

    他这里的所有东西都是实木的,所以也都有开裂的危险。

    大不了开裂后再更换吧,这些木头在这里并不是多么珍贵的东西。

    因为木工们很忙碌,所以铁炉村家家户户都用着漂亮的橡木、白蜡木、水曲柳家具。这三种木材都是马林要求木工使用的。

    此外大家还有核桃木家具,虽然量很小。

    马林觉得遗憾的是,现在大家没有稀有金属,所以家具上就没有金属把手。

    此外房间里也缺少一面镜子。

    至于怎么生产银镜,他并不知道。

    不是说有了银就可以的。

    目前他还造不了透明的玻璃,从炉子中烧出的玻璃都是半透明,掺杂着灰白色的不知道什么杂质。

    即使能够生产出透明的玻璃,那也得把它给磨平了才能制作镜子。

    至于怎么把玻璃给磨平,他不知道。

    肯定得用金刚砂。

    他有金刚砂,但是没法把金刚砂给做成砂纸之类的东西,至于那种能够切割玻璃的砂轮是怎么制造的,他也不清楚。

    他只能生产出非常脆的碳化硅小块,然后锤碎,接着就能够用来打磨东西了。

    他的炉子温度相当的高,既能融化铁,又能够熔化玻璃,还能够用木炭粉和沙子制作金刚砂。

    反正是没有镜子。

    他被织布机给为难的够呛,总希望自己能够尽快越过这一关。

    回到那些触发装置。

    一个棍子被’时间轴’齿轮给顶了起来,那么它怎么触发某个事件,然后又中止这个事件呢?

    棍子被顶上去后,会自动下落,却使某一个动力回路进行了反应,完成了一个周期的运转,然后自动终止。

    他现在的动力回路由连杆和齿轮组成,几乎不含有别的传动装置。

    比如说,这根棍子一推把一个连杆给接通了,而连杆自带计时回路,时间到之后自动脱离。

    这个功能就复杂了。

    他因为没有学过机械,所以知道的装置不多。

    于是他就特别喜欢齿轮和连杆曲柄,因为他只知道这两种。

    上述时间轴的做法是不是有点太复杂了?

    或许他应该采用另一种做法。

    每个事件都自带计时回路,每个周期的空转时间和运行时间是设定好的,轮到它发生的时候它就发生,然后进入空转期。

    他已经知道了一种最简单的计时回路,那就是缺少齿的齿轮。

    没有齿的齿轮不会被驱动,还可以因为动力、弹性而回落。

    两个都缺少齿的齿轮便会出现滑脱现象。

    能滑脱也就能触发。

    某个只具有部分齿的齿轮被棍子给推起来,与另一个齿轮咬合,然后开始转动。

    接着齿转完了,又因为坠子的重力从另一个方向滑脱,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一轮工作。

    比如说,一个脚踏被这个严重缺少齿的齿轮带动着完成了一次拖动工作,被带到了最高处。

    可是这依然有问题。

    反正用机器织布是他从未挑战过的技术难题。

    主要原因是涉及到的动作太复杂,不同零件的工作时间必须很协调,而这个时间他是真的很难进行掌握。

    他现在就是被这个用齿轮进行计时触发的机关给难倒了。

    没有思路。

第一三九七章 打磨工作

    作为一个没学过机械的人,这是个复杂到难以进行想象的问题。

    织布机的动作分为这么几个:

    梭子的左右穿动。

    提经棍的上下移动。

    打纬板的前后移动。

    卷布轴的转动。、

    放线轴的转动。

    只要他有能力装配出用于计时的回路,并且懂得怎么触发一个事件并把它给终结掉,他就能够让这些动作都协调一致,完成织布动作。

    当然,每个动作的完成可能也涉及到复杂的回路,而且可能还涉及到精密度的问题。

    比如卷布轴的转动与放线轴的转动都应该比较微小,不容易调准确。

    而且梭子的左右穿动是各个动作里最复杂的。

    他觉得进行这些思考的时候,自己就像是个中学生正在算算术。

    关键是他觉得好开心啊。

    这确实是真正的技术发明工作。

    三百多年前的人就发明出了用机械织布的办法并引发了工业革命,他不要被为难成这个样子。

    话又说回来,牛顿、莱布尼兹这样子的大牛是四百年前的人,肯定比他强,他不能以这种标准来衡量一个发明的难度。

    计时容易,齿轮的齿就能够进行计时,蒸汽机的活塞做一次往复运动,算是一个周期,可以被一个齿轮给分解成几十份或者几份。

    关键是计时到了怎么触发事件。

    开关应该怎么设计。

    他至今没想出过一个合适的开关。

    像是电路,切断电路、连通电路,便完成了开关工作。

    可是齿轮组怎么完成开关工作?

    比如说,连杆装置,中间给断开,有一个零件两端各有一个孔,它被一个棍子给推上去,然后自动的就把两个杆子给连到了一起。

    这样子就算是打开了。

    那么怎么关闭呢?

    首先得有个计时装置计算它到底工作了几个回合。

    然后要能够把它给断开连接。

    这个计数装置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脱离了计数装置能否也能够实现应有的功能?

    想不明白。

    于是别急着想。

    手上不停的打磨着钢珠。

    这是要制作自行车的轴承。

    其实上面那个装置可以自带一个连杆转动一个齿轮。

    齿轮转过一定数目的锯齿后自发滑脱,然后坠着它一起下落,与左右两个杆子的连接都分离,于是就完成了关的动作。

    可是是什么力量顶住它使得它在工作的时候不下落的?

    所以这个设计遗漏了什么特别关键的环节,他就是因为想不通这个环节而无法实现类似的功能。

    开关回路真是难以实现啊。

    如果他发明出一个来,就可以反复套用它,形成非常复杂的齿轮组。再结合工作回路,一台织布机就能够完成。

    中间肯定还存在别的问题。

    作为第一次设计一个机械的人,他有点过于兴奋。

    那个木制织布机的成功使他信心暴增,以至于想生产一台由水力驱动的织布机来。

    可能这是没学会走就想跑酷了。

    如果他一直以这种方式工作的话,估计日后一辆拖拉机的所有功能他都要自己研究出来。

    比如柴油机怎么打火。

    挂档应该怎么挂。

    踩油门是怎么回事?

    刹车是怎么回事?

    源源不断的都是问题。

    但是他觉得自己距离拖拉机还相差甚远。

    早着呢。

    有十万八千里远。

    首先他得找到石油,然后搞明白怎么炼油,接着还得设计出柴油机、汽油机来,接着才是考虑驱动和驾驶方面的问题。

    最难的乃是第一环,把石油给找出来。

    哪里有那么容易找到一处露天油井,然后开始开采的?

    露天油井,应该是种极为罕见的存在。

    在人口较少的时候估计很难找到。

    人口多了大家一起找才存在可能性。

    还是回来打磨自己的钢珠吧。

    他被搞的有点累。

    总共需要二十四颗钢珠。

    现在打磨一颗需要他一天时间,而且还不够标准,用在轴承里带来很大的摩擦力。

    自行车不是什么重型设备,按理说磨损的会比较慢。

    但是如果骑起来觉得太涩,摩擦力太大,那谁还肯骑呀?

    他知道自己的手艺一直在提高,打磨的几何体正在变得越来越标准。

    可是距离他想做的精度还是差了很远。

    徒手加工的精度真的足以生产轮船、拖拉机么?

    想一下,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战舰就在香港到处跑了,当时还并没有各种现代科学,像是电子技术、激光技术离发明出来还早着呢。

    当时的人想进行精准的加工存在不小的难度。

    但是已经能够生产那么大的轮船了。

    由此可见,马林是有希望造出轮船来的。

    前提是他必须等待人口的增长和聚集。

    如果他能够建立一个有两千人口的镇子,他受到的限制就会减小很多,想制作火车、轮船也不成问题。

    他听到外面有人在玩耍,又是唱歌又是跳舞的。

    他没有参与。

    他低着头默默的打磨着钢珠。

    至于怎么才能把钢珠给生产的更标准,他是一点思路都没有。

    如果他能够用铁铸模制作钢珠,那么难度就降低了一大截。

    钢板很坚硬,外形可以被加工的非常干净。如果能够用来铸造钢珠,那么钢珠的形状肯定会跟模具吻合的非常好。

    话又说回来,他没有工具来把钢板给加工成模具。

    打磨只能在表面进行。

    想在钢板内部掏出个半球形状来,他是没有工具的。

    那种两毫米直径的钢笔行不行?

    他觉得不行。

    用那种工具,想在一个钢板上磨出一个半球,需要花费至少一个月。

    这一个月是否值呢?

    钢水与钢制模具之间会发生粘结么?

    似乎是会有粘结。

    钢水与黏土模具之间是否会有粘结?

    他也不知道。

    他可以去做实验,结果似乎是会粘结,导致这种做法不可行。

    日后他们用的到很多个轴承。

    因而也需要很多个钢珠。

    如果他继续以这么慢的速度打磨钢珠,别的啥事情都做不了了。

    但是他觉得暂时不用思考这个问题。

    打磨到深夜,又搞的非常疲劳。

    这钢珠的形状对他来说还是很不满意。

    他觉得绘画专业的学生学习绘制几何体肯定比他现在拼命,所以他没有啥可以抱怨的。

    别人是想画出标准的球来。他是想打磨出标准的球来,其实工作性质是一样的,靠着忍耐疲劳来提高自己的空间直觉。

第一三九八章 脚手架

    他是很想让‘二蛋’帮他打磨一下钢珠。

    但是‘二蛋’正在忙着算小学数学,马林反而不好意思打扰他。

    自己打磨钢珠非常慢,而且越是着急越是慢。

    打磨的好才能用于自行车的轴承。

    他在这方面的耐心确实在提高,但是还不够。

    不知不觉打磨到了深夜。非常累。

    下面一天,又有人开他的玩笑,说他耽误了建楼的时间。两层的水泥小楼,这个世界第一座,马林忘记给门洞、窗洞都准备承重的水泥板了,于是门洞与窗洞上方都无法垒砖,他得抓紧补做水泥板。

    他的水泥板经自己测试是合格的。

    水泥倒入池子里,中间加足够多的钢筋,调配一下水泥的各成分的比例就能够形成水泥板。

    昨天傍晚才填好湿水泥,今天依然是软的。

    估计得等到明天傍晚才会变硬。

    他前去给人上课。

    还是主要教小学数学。

    他在竭力表明一种观点:数学非常好学,非常有用,计算能力比解决难题的能力更重要,只要先把计算能力提高上去,解决难题的能力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

    觉得数学难的都是想一蹴而就,不会跑就想跑。

    他觉得老家的教育系统存在很大的问题。

    他这边竭力宣传一种思想,那就是算算术很有意思,像是画画、唱歌一般有意思。

    不是说做难题有意思,而是单纯的进行计算就很有意思。

    能够把人画的很像与能够把复杂的算式算正确一样有意思。

    这样说便能够提高大家的兴趣。

    想把课讲好就比较累,两个钟头时间他被累的够呛。

    关于钟表,他早就想自己制作钟表了,可是全无思路。

    钟摆的摆动因为摩擦力,周期肯定会一直变化,而且幅度按理说会越来越小。

    如果钟摆比较沉,轴承比较光滑,那么确实推一次它就能够摆动很久。

    他自己试着制作了一个钟摆,最多两个钟头就会停下来。

    所以他就觉得糊涂,蓝星古代的钟表匠到底是怎么生产出它们来的?

    是不是因为轴承质量够好,才能摆这么久?

    用的是什么轴承?内部有钢珠的轴承?

    ‘机灵鬼’又在帮他做净化玻璃的实验。

    马林也感到奇怪,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他还是无法把玻璃中的关键杂质给去除,生产出的玻璃都是半透明的。

    有了玻璃才能够有透镜。

    再想一下,如果他给钟摆使用带钢珠的轴承,而把摆锤给做的特别重,它的摆动时间是不是能够延长几倍、几十倍?

    如果它能够连续摆动一周,那确实具有当做钟的资格。

    按理说,钟表的生产不会很难,否则古代人不可能那么容易就制作出来。

    这天都是在跟‘机灵鬼’一起做净化玻璃的实验,顺便打磨一下钢珠。

    关于玻璃中的导致它们不透明的杂质到底是什么,两人都说不准。

    酸性杂质和碱性杂质都有办法清除。

    其余的杂质他们就不知道怎么清除。

    除了透明度之外有的杂质使玻璃显得脏兮兮的,而且很脆、不结实。

    马林的感觉是只要花费的时间够多,肯定能够找到清除杂质的办法,生产出全透明、坚硬但是形状不规则的玻璃。

    制作脚手架的人已经完成了马林要求的数量。

    他们用又高又粗的毛竹支撑重量,用劈开的竹片制作横着的板子。

    为了提高牢固度他们把竹片竖着穿在一起,而不是横着穿在一起。

    几十片竖着的竹片并排放好,从侧面打眼,把钢筋给穿进去,这样子形成的踏脚板不容易被压断。

    高高的毛竹被栽在了墙边,板子还没绑上去,等到开始垒墙了再绑。

    鸡毛村有几个人过来,运来两车子兽毛。

    他们那里有种非常矮,同时毛很长的马,现在他们自己动手把毛给剪了下来,拉到这里想了解它们是否值钱。

    马林上前查看。

    这种毛的质量确实不错。他按照熊的毛进行收购,并且打算把它们压成毛毡当做垫子。

    ‘小树’那边最近在忙着生产木船。

    他们选用了一种相对较轻、结实的木头。

    想把形状不规则的木板给拼起来确实需要花费不少力气,好在他们的刀具非常锋利,加工木材的时候比较省力。

    他们制作出了那种长条状的划艇,外观比较漂亮,划起来又快又省力,适合划着出去玩。

    ‘四叔’那里又有不知道来自哪里的访客,正在做着交易。

    这一天的实验一直很累人。

    一直抱着巨大的希望想把玻璃中的杂质给去除,结果却一直失败。

    早就习惯了失败。

    但是他知道,自己距离成功并不远,烧制玻璃按理说没有那么难,古代人技术那么落后都烧的出来,他有温度那么高的炉子,进行研究应该也比较容易才对。

    关于织布机,他又进行了一些思考。

    比如说,让打纬板在合适的时机前后移动一次,这个动作怎么用机器实现?

    当时机到了,一个齿轮驱动另一个较大的齿轮,后者用连杆装置带动打纬板前后摆动一次,打纬板在两个滑动轴中滑动,受到约束,所以动作比较精准。

    难题在于,这个打纬板平时不动弹,时机到了才动,而且动完又会复位。

    其实提经棍、卷布轴、放线轴的动作都很类似,时机不到不动,时机到了之后动一下就停。

    到底是什么触发什么了?

    这种触发需要的回路到底有多复杂?

    那台木头织布机的制作成功使他信心倍增,觉得自己能够搞定机械织布机的设计。

    可是他其实对机械一窍不通。

    想用机械代替人完成各种动作,过程会非常的复杂。

    除了排线需要人动手,一个月排线一次,其余时间都是机械由水力或者蒸汽机驱动着一直运转个不停。

    把人手全都省了下来。

    他现在并不要求自己设计的机械有多简洁,而只要求它们能够实现对应的功能,复杂、繁琐一点也不要紧。

    有个笨办法也远远的好过没有办法。

    关键是齿轮组跟电路不同,没有个电闸来控制开与关。

    想实现开关功能似乎挺麻烦。

    比如一个曲柄连杆连接到一个不停转动的轮子,这轮子是由水力驱动的,那么怎么让这个连杆一会连通那个轮子,一会不连通那个轮子?

    可以把连杆中的一根断为两截,其中一节带有一个可以打开和闭合的夹子,夹子能够夹住另一截不断往复运动的杆子。

    夹子的打开和闭合应该怎么设计?

第一三九九章 吊楼板

    一个信号传来,让夹子上前一步,运动中的杆子推到了夹子内部一个装置并且推到底,使得夹子两个齿收紧,两个齿其实是由齿轮驱动的两个杆子。

    这样子是可行的。

    那么怎么才能把两个齿个给松开呢?

    再设置一个触发装置。

    这两个齿左右运动一次,推动了一个新框架中的触发装置。

    这个装置会提供一股力把两个齿给打开。

    还是无法想的很清楚。

    怎么打开?

    当下触发,当下就打开,这种装置他会做。

    延时打开他就不会做了。

    其实也没必要延时打开。

    用齿轮与一段直线状的锯齿可以把往复运动变成单独的一个动作。

    往复运动到了终点,直线动作到了头。

    然后便触发了。

    看着是很简单的功能,其实相关的回路分为了几层。

    最麻烦的回路都是为了实现触发功能和自动复位。

    自动复位借由重力和弹簧可以实现。

    他这么思考一番之后,似乎能够让织布机进行一次指定动作,完成后自动停止并恢复原样。

    但是对于时机问题还没有进行设定。

    这天在观察、动手与思考中就过去了。

    研究是否有进步?

    是的,他认为自己是有进步的。

    打磨好了一个钢珠。

    他觉得自己其实没有必要把钢珠给打磨的太标准。

    老家的自行车使用太久之后,轴承中的钢珠会磨损,然后变得不再那么标准,即便如此也没见老自行车就不能骑了。

    他觉得自己其实打磨的差不多就行了。

    即便这么想,他还是一直到睡觉前都在进行打磨。

    他可不想花费二十四天打磨二十颗钢珠,那太慢了。

    人生不能都用于打磨钢珠。

    接下来一天,还是先讲课,接着一边试着制作玻璃一边打磨钢珠。

    ‘机灵鬼’又搞来几种化学物质,希望它们能够把烧熔的玻璃水中的杂质给除去。

    别的事情暂时都放下。

    对玻璃水进行了很多观察。

    也进行了一天的尝试。

    累的脑袋都要爆炸了。

    依然没有想要的结果。

    他想起了大学的时候做化学实验,他每次都有些手忙脚乱。

    极为累人,非常消耗脑力,也让人心里容易急躁、焦虑。

    再接下来一天,先是去看十几块新浇铸的水泥板有没有变干变硬。

    检查一下,发现它们已经干了,硬度也足够。

    于是两层小楼的建设重新开始了。

    窗洞、门洞上方都搭上水泥板,然后在水泥板上方垒砖。

    脚手架都被抬高了,人需要爬梯子上去。

    水泥和砖都用滑轮给吊上去。

    木工支援了三个用于吊重物的滑轮。

    原始人非常擅长攀爬,所以在高处劳作并不害怕。

    到了中午的时候,砖楼第一层的外墙便垒好了。

    木工们正在借助梯子安装那个人力吊车,它的吊臂既能吊起重物,又能旋转以便把重物给推到合适的位置。

    马林一直在观察工程的进展。

    这是他第一次搞这种规模的建筑施工。

    中午的时候吊车便被装好了。

    工人分批次去吃饭。

    铁炉村的伙食是真的好,马林在蓝星的时候都无法吃这么好。

    下午回来,开始吊装楼板。

    这件事对所有人来说都很新鲜,也都没试过。

    除了建筑队这些原始人,木工们与矿工们也过来看热闹。

    一块楼板先由四个人抬着放到一辆手推车上。

    手推车推到人力吊车下面。

    用四根铁棍和绳索把楼板给吊起来。

    六个人一起拉吊车的杠杆,使得另一侧的楼板能够逐渐升高。

    楼板升到四米多高后,大家沿着吊车的转轴转动,于是楼板就被吊送到了二楼。

    二楼由五个人接下楼板,然后就近把它给安放在楼顶合适的位置,固定好。

    接着吊第二块楼板。

    这份工作进展的非常缓慢。

    因为需要十几人互相配合。

    在一楼楼顶装楼板有点不容易展开手脚,工人还容易摔落下来,所以效率就低。下面的人就得等。

    因为楼顶的人太慢,所以又有五人上去支援,分成两拨。

    下面九人进行吊装。

    十八块楼板吊了两个钟头才都安到正确的位置。

    接着对楼板进行处理,要把第一层的屋顶给做的结实、没有缝隙。

    这一天就这么结束了。

    现场其实乱成一团糟,大家都没盖过砖楼,有点不知所措,也有点兴奋。各人都不遵守秩序,还有故意闹乱子的。

    一直有无关人等想爬到屋顶上去,觉得这种热闹不能错过。

    马林一直在留心不要发生安全事故,还希望施工的速度能够加快。

    晚饭后还有人要向这座施工中的楼上爬。

    马林没有过问。

    打磨钢珠这份工作简直把他给折腾的要死。

    没有钢珠,就没有合格的轴承,也就没有自行车。

    几乎是咬着牙在那里磨。

    越是想早点制作自行车就越是被卡住。

    被别的事情卡住也就罢了,偏偏他是被钢珠这种微不足道的东西给卡住。

    他反复告诉自己,打磨钢珠的过程中自己的手艺会提高,然后就能够装配出更精确的机床,接着就能够生产出更复杂的东西。

    什么是更复杂的东西?

    他觉得自己要是想用冲床制作硬币,那么这台冲床便比较复杂,需要他的手非常精准才组装的出来。

    他想换换脑子,所以用车床加工了四个钢圈,两大两小,是为两个轴承准备的。

    因为车床自身的不精准,所以四个钢圈也都有不精准的地方,需要他进一步手工打磨。

    他把这种工作称为艺术活,尽量让自己享受这个过程而不是嫌累。

    又一天。

    一楼的楼顶水泥板之间的缝都被堵上了。

    上方又铺了一层砖。

    接着开始垒第二层。

    脚手架的架子又抬高了一些。

    砖头和水泥继续用滑轮给吊上去。

    ‘机灵鬼’用铁给大家铸造了几个‘安全头盔’,可是没有人肯戴。

    戴上之后太笨了。

    ‘小树’也用木头制作了几个安全头盔,同样是没人肯戴。

    马林不知道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太重了大家都不喜欢。

    所以他在想一种用钢筋造出骨架,上面编绳的安全头盔,重量应该会比较轻,同时有一定的安全防护能力。

    第二层楼的尺寸小于第一层,高度也小于第一层。

    可是垒起来难度高于第一层。

    就算是没有恐高症的人在那么高的脚手架上干活也容易发憷。

    从下面走的人还得担心高空掉落砖头。

    马林要求在上面施工的人身上都拴好绳索,避免坠楼。

    又强制性的要求站在楼下向上送材料的人必须戴头盔。

    一楼窗外有道一米宽的走廊,走廊上方有屋檐。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707/ 第一时间欣赏魔界狂想曲最新章节! 作者:名为绅士所写的《魔界狂想曲》为转载作品,魔界狂想曲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魔界狂想曲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魔界狂想曲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魔界狂想曲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魔界狂想曲介绍:
终有一天,我将征服整个魔界。人若没有梦想,和一条咸鱼有什么分别?魔界狂想曲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魔界狂想曲,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魔界狂想曲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