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玄幻魔法魔界狂想曲TXT下载魔界狂想曲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魔界狂想曲全文阅读

作者:名为绅士     魔界狂想曲txt下载     魔界狂想曲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三七零章 蒸汽机模型机(三)

    关于螺丝,他想起了一种给螺栓雕刻螺丝的办法,不知道是否可靠。

    其实他是受到了发哥的启发。

    发哥有时候会给他提供一些资料。

    发哥是星际联邦的传奇九级非凡者,给他一些提示乃是很容易的。

    怎么雕刻螺丝?

    一把刀子,有一道倾斜的刀刃。刀子是片状的厚钢板,而这个刃是斜于表面的,并且凸了出来。

    把刀子按到螺栓上,凿进去,刀片与螺栓的走向完全平行,只有这个刀刃是斜着的,留下的凹痕也是斜着的。

    转动螺栓。

    刀刃就会受力,一边雕刻一边向前走。走多快由刀刃的宽度决定。

    它会在螺栓上凿出非常均匀的螺旋线来。

    有了螺丝之后很多操作都可以变得很精密了。

    一些操作可以变得比较精密。

    但是马林依然不知道怎么把钢板给磨的足够平以及怎么把钢板的边缘给加工的比较直。

    现在能够做的还是全凭手工。

    他先前遇到的问题,一个直径五十厘米,厚度五厘米的圆盘,制作的时候最大误差不超过三毫米,徒手能够做出来么?

    现在的他的空间感觉并未精准到这种程度。

    即使到达了这种程度,距离做活塞和气缸依然差了很远。

    直径一点五米的气缸,与活塞之间的缝隙不得超过一枚硬币的厚度,就是说,误差不超过三毫米。

    比马林这种圆盘大了很多啊。

    马林需要在这方面继续练习以提高自己的能力么?

    他的眼光能够好到这种程度么?

    他知道一些画家、雕塑家简直是变态,能够不借助任何工具画、雕刻出精密复杂的几何结构来。

    但是上面的加工精度实在是太难了吧。

    镗床的刀具要能够直线滑动大约两米距离,同时一点都不偏离转轴。

    偏多少,误差就会有多少。

    两米直线,误差三毫米,徒手加工,就算是顶级雕塑家也实现不了这种精度。

    此外还有转轴自身的问题。

    徒手加工的转轴与轴承,尺寸又大,肯定也存在误差。

    轴承的洞眼要是开的不够标准,与转轴之间就会存在缝隙,转轴的远端就会摆动。

    两米长的转轴的远端摆动超过三毫米乃是很正常的事情。

    再考虑到前述推刀具滑行的时候产生的误差。

    马林要是自己加工那个尺寸的气缸与活塞,中间的空隙肯定会大于两厘米。

    通过提高雕塑能力真的能够达到这种精度要求么?

    不知道。

    越想越是觉得做不到。

    想实现这么高的精度,必须使用足够精密的刀具进行打磨。

    误差要控制在三毫米之内就意味着他要用直径三毫米的钢针来打磨这么大的球。

    这消耗的时间简直爆炸了。

    如果球自身是铜板,不太硬,钢针划一下便有铜屑掉落,那么打磨的速度可以稍微快一点。

    即便如此,想完成打磨工作也是做不到的。

    估计到老死都打磨不出那么大一个球。

    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他是这么想的。

    然后他又返回了先前的难题。

    怎么把钢板的表面给磨平?世界上第一块非常标准的足够平的钢板到底应该以什么方式生产出来?

    怎么把钢棍子给做的足够直?第一根足够直的钢棍子到底怎么样才能生产出来?

    不知道答案。

    光学测量可以测的非常准,这一点他清楚。

    但是没有激光,对打磨钢材没啥用啊。

    蓝星古代人是怎么做到精密加工的?

    反正直径五十厘米,厚度五厘米的圆铁盘加工误差小于三毫米,这件事便把他给难倒了。

    他觉得自己是搞不定这个问题。

    没有思路。完全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

    他知道,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蒸汽机的效率就会非常的低。

    活塞与气缸之间的缝隙漏气,蒸汽推动活塞的力气就会减小很多。

    具体该怎么办?

    他的这个蒸汽机模型,铁锅是个长高宽各半米的箱子,里面装一大半的水。

    旁边的动力装置体积一样大。

    底部的气缸长度三十多厘米,直径不到二十厘米。

    即使火烧的很旺,它的推力也很有限,估计提不起五斤重的东西。

    他让它一直远转下去。

    此外还有个问题,怎么调整蒸汽机的功率?火车不是可以换挡么?

    马林觉得人为让气缸漏气,就可以降低蒸汽机的功率,从而实现火车换挡。但是也有一种做法是让连杆装置推不同直径的齿轮。

    即使这里的别人明显很喜欢这个模型机,马林自己很是失望。

    制造了蒸汽机的模型机之后,他的胆子比原来大了很多。

    如果有石油的话他会试一试柴油机效果到底怎么样,两者在原理上应该比较接近。

    他的钢材非常好。

    但是他在社会上无法得到任何支持。

    蒸汽机就是自己的极限了么?

    他跟着同伴们出去吃饭。

    发现伙食非常好。

    半个钟头后回来,模型机还在咣当咣当运转个不停。

    至少它并没有损坏。

    他把木炭都给扒出来。

    把出气口给打开。

    等待它的冷却。

    马林非常好奇的是,如果自己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技术发明上,几十年后到底能够发明出一些什么东西。

    能发明出稳定可靠的飞机么?

    就算是发明了出来,他死掉之后相关技术有别的原始人能够掌握么?

    社会的发展讲究平衡性。

    从这个角度考虑,他必须有学生,而且是不止一名学生。

    最好能够拥有几十名出色的学生,大家都懂得相关的技术。

    这样子社会才算是真正的发展了起来。

    他需要多名帮手。

    但是考虑一下现状吧。

    社会的生产力还不曾发达到能够让多少人脱离生产。

    除非他能够把蒸汽机给制作的足够好,能够用来从事农业、工业生产和运输事业。

    他不清楚蒸汽机的上限到底在哪里。

    考虑一下一个问题。

    现在的原始人织布都是使用四根棍子织布法,效率极低。

    为了穿衣服,每个定居点都至少有一人专门从事织布工作。

    如果马林能够用蒸汽机来驱动织布机,是否可以省下这些人口来?

    现在的问题是人口过于稀少,交通严重不便。

    发明蒸汽机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除非他能够把人口都给聚集起来,而这有个前提,那就是农业必须发展起来,能够在小块的平原养活足够多的人。

    种植业至少需要四年才能真正发展起来,获得足够多的种子。

    养殖业也是至少需要四年才能真正的发展起来。

    这段时间他应该做些什么呢?

    如果他能够把蒸汽机技术给改进到足够出色的地步,让它能够驱动轮船快速的在河道上奔跑,那么以后的发展会变得非常容易。

    可是他真的能够做到这种事么?

    他大体上知道,轮船的行进,需要在尾部装螺旋桨。

第一三七一章 蒸汽机模型机(四)

    不是水车那种样子的螺旋桨,而是电风扇那样子的螺旋桨,全都浸泡在水中。

    轮船的前进到底需要多大的力气呢?

    一艘小船一个人就能够划动了。

    一艘二三十米长的大船需要多少人划动呢?

    研制轮船到底需要多久呢?

    他们现在连比较大的木船都没造出来过。

    马林知道大型木船的结构。

    把很多块板子拼装在一道很结实的龙骨上,形成船底。

    然后再装船舷。

    中间会有非常多的问题。

    马林觉得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想解决这些问题可不容易。

    简直到处都是问题。

    他们压根就用不到二十米长的木船。

    即使想造,他们的人手也不大足。

    木船反应的才是贫铁山真正的生产力水平,目前大家连生产大型木船都有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他是真的糊涂自己到底能够做到一些什么。

    如果手上的蒸汽机模型机还能够改进,那么不妨改进一下。

    如果不能,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状况现在都令他非常担忧。

    他也想发现更多的矿。

    现在大部分原始人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吃的非常饱,日子非常闲,不想干活。

    既然狩猎就能够吃饱,干嘛花那么大的力气用于养殖和种植呢?

    等到人口增加,猎场面积减小,吃不饱了,他们才会考虑养殖和种植。

    蓝星直到现代还是有不少原始部落并未掌握种植和养殖。

    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为了提高大家对技术发明的积极性,必须发展娱乐事业来吸引大家。

    既然整个社会都吃的饱,那就应该想法子发展文化与娱乐事业,让大家有事情做。

    马林一进行思考就觉得极为疲劳。

    事情难做啊。

    究竟能够有什么娱乐项目呢?

    像是踢皮球。

    如果他不能把皮球的质量给做的足够好,这种玩法就不够有意思。

    他的蒸汽机模型机按理说已经冷却完毕了。

    他试着把它给拆下来。

    它运行的时候力气并不大,还不停的发出漏气的声音。

    它是由三块比较大的铸铁连接组成的。

    他瞧了一下侧面的铁桩子,它们是负责连接这些铁块,作用跟钉子类似,只是比钉子结实很多。

    大部分都能够拆卸下来。

    只有一个不知道为什么,受到了大力的作用已经扭曲了,拔不出来了。

    马林把别的位置都给拆了下来,然后抱着剩下的两块去车床,用钻头把金属板给钻开,然后把这铁桩子给取了下来。

    观看模型机的内部。

    他首先留意到调整气门的那块金属板。

    两个钟头的运转后,它与周围存在很多摩擦痕迹。

    马林留意到一件事。

    它在做往复运动的时候并不能把某一条气路给完全堵上,也不能把某一条气路给完全打开,痕迹是这么显示的。

    它的作用本来是个可调节的气门,把左右两条气路依次打开,一个打开,另一个就闭上。

    可是现在的它完全没有起到这种作用。具体原因就是马林安装的时候,把用来牵动它的阀杆给装远了两厘米。

    除此之外,他留意到连接锅炉与气缸的管道内部瞧起来有点异样。

    高温蒸汽一直对管道进行熏蒸和冲击,留下了深颜色的痕迹。

    一根管道在下方分为两根。

    右边那根内部明显瞧起来不大对劲。

    马林进行一番考虑之后,又是用车床的钻头把夹在两个管道中间的金属给打掉一些。

    然后就能够看到,管道内部存在明显的堵塞现象。

    他进行铸造的时候是把两个模具拼接到一起形成一条管道。

    拼接的那个位置有铁水溢出和聚集。

    他找了根弯曲的棍子使劲的捅,想把那些障碍物都给捅掉。

    但它们都是钢,哪里捅的动啊?

    考虑半天。

    他用钻头在管道右侧开了个大洞。

    然后用更长的钻头伸到管道内部,把障碍物都给打掉。

    接着用一块钢板来堵住管道右侧这个洞。

    因为蒸汽压力大,所以要在内部堵,蒸汽越是冲击这块钢板,它堵的越是结实。

    然后重新把锅炉、气缸给安装起来。

    使用的水碱很大,锅炉内部已经有水垢了。

    马林对自己这蒸汽机真是充满了担忧。

    他自己的观察是,气缸别的位置都没啥问题,即使有问题,他也解决不了。

    比如气缸右壁有两个洞,有两个杆子伸进去,一个连接到活塞上,一个连接到那个控制气门的铜板上。杆子与洞之间存在缝隙,会漏气。尤其是右侧气缸连通锅炉的时候漏气最严重。

    活塞与气缸内壁也存在缝隙,这里也漏气,而且影响更大。

    但是他的加工精度在这里,难以进一步调整了。

    重新安装耗费了他很多力气。

    一天多。

    重新安装后,几个部件的尺寸不那么协调,有的地方经过打磨才装的进去,有的地方又接不上口,不停的晃荡。

    他担心这蒸汽机力气变大之后会把这些部件都给折腾坏,所以花了不少时间进行修补。

    他没有焊接技术,这一点非常的烦心。

    接着重新试验这台蒸汽机模型机的效果。

    加好木炭,点燃。

    一开始它没有多大动静,几分钟后就开始咣当咣当的响,而且迅速加快。

    接着就一边咣当咣当的响,一边震动个不停,还推着一个轮子快速的旋转。

    别说,推的挺快的。比人骑自行车还快。

    这力气还可以,赶得上一个小孩的力气。

    他心情变好了一些。

    用这台蒸汽机模型机可以带动几个电风扇吹风,这一点是没问题的。

    他就让它一直运转,想了解是否会出现什么故障。

    想了一番之后,他觉得锅炉的造型导致受热面太小,点燃不了多少木炭,应该把锅炉给延长,这样子力气会更足。

    烧的木炭也不是太多,添一铁锨木炭能够运转很大一会。

    关于车床和镗床的精确度,他始终不知道该怎么改进。

    而改进不了的结果就是活塞与气缸之间空隙太大,导致漏气,推力就会显著降低。

    活塞是金属,受热之后会略微膨胀,把缝隙稍微给堵小一点,即便如此,还是会有一定的影响。

    它运转的声音比较响,于是这个过程中一直有人来观看。

    这个蒸汽机模型机的力量用来从水井里提水是足够的。

    但是想做别的事情就比较难了。

    这不要紧。可以把尺寸给做的更大一点嘛。

    具体该有多大,马林也说不准。

    想了一下,他决定先把锅炉给加大一点。

    比如说,铁锅有一米五长度,炉子也有这么长。

    先不用着急。

    可以先铺一条实验用铁轨,再做一辆实验用火车头。

    这铁轨与火车头造起来都不大容易。

    他一拍脑袋决定,铁轨宽度一米二。

    先铺出一道环形出来。

第一三七二章 改进

    火车头是有点沉,所以铁轨的质量需要比较好。

    铁轨总长度一百米。

    他对此充满了担忧。

    因为这涉及到施工量的问题。

    他这里的人手明显不大足。

    铺这么一百米的环形铁轨,需要多少铁,多少枕木呢?

    事实上铁轨具体的形状,火车轮子的形状,他一点都不清楚。

    话又说出来,一定要有铁轨么?

    目前这个模型机,加上水后总重量五百斤左右。

    试验的时候还得自带上百斤木炭,再有一个人坐在上面。

    总重量大约八百斤。

    跟八个粮食口袋一般重。

    马林记得自己用板车拉八个粮食口袋,是非常沉的,在松软的泥土路上很是吃力。

    他们这里的路大部分都是松软的泥土路。

    他这个模型机的力气只有一个八九岁小孩那么大。拉这么重一辆车压根就拉不动。

    所以必须有铁轨。

    他觉得这个模型机装上一个车子后,车子的重量大约得有一点五吨。

    这么小的模型机就这么沉。

    力气还这么小。

    马林心里真是充满了担忧。

    单纯的依靠提高尺寸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

    先试一试吧。

    &;首先要做一辆车子。

    它的尺寸可以是两米宽,两点五米长。

    它的轮子应该做成什么样子他并不知道。

    如果自己进行思考,他的想法是,一根很粗的铁棍两侧各装一块铁片,下面再垫一排横向的木头。

    但是这样子就能够足够结实了么?

    他心里一点数都没有。

    一百米长的铁轨,大约需要两百块这种结构。

    他还没有设计好,不知道应该怎么对它们进行连接。

    即使设计好了,想进行施工也不容易。

    如果一米安放三根枕木,那就需要三百块枕木。

    如果每块枕木四十斤,那就十二吨。

    如果每块铁有七十斤,那就重十四吨。

    他的炼铁炉,平均一天只出三四百斤铁。

    研制蒸汽机确实是件重要的工作,但是以铁炉村的生产状况,暂时无法展开。

    铁炉村只有七十多人口,生产状况跟华夏国的汉朝类似。

    如果能够有五六百人口,马林就乐意把蒸汽机给研发出来。

    当初瓦特为了研究蒸汽机,使得三个企业主濒临破产。

    马林已经知道了瓦特是怎么解决一些难题的,所以想自行制造的话不用花瓦特那么大的力气。

    比如说,他知道气缸内壁可以用镗床进行加工,这样子它与活塞的缝隙才可能尽量的小。

    他也知道使用曲柄连杆装置来把活塞的往复运动变成车轮的旋转运动。

    他还知道让活塞的两侧轮流通气,蒸汽就可以推着活塞不停的左右运动,而通过对气门的周期性调节可以做到这一点。

    就像是一道数学题,他知道答案,所以就不用花费那么多力气来求解。

    即便如此,他还是面临着种种问题。

    比如漏气问题。

    他这个模型机就这么沉,他也是没有想到的。

    铁锅长宽高都是半米,厚度五厘米,这些铁总重量大约有四百五十公斤。

    里面能装一百二十公斤的水,平时装不到一百公斤。

    通气管与气缸总重量大约五百公斤。

    炉子加上木炭总共也得有接近四百公斤。

    下面的木板车子加上轮子,大约也会有三百公斤。

    太重了。

    他得想法子把它的重量给减轻。

    比如说,铁板厚度改成两厘米。

    于是总重量能够降低到一吨左右。

    想一下,把它们做的那么结实似乎也没有必要。

    它在制作上的主要难度是气缸里面那个圆洞,怎么把它做得足够标准,与活塞只留下可以忽略的缝隙,对马林的设备有很大的考验。

    马林在想的是,气缸的口径可以做的大一点,而左右移动的幅度可以维持原样。

    想了一番。

    铁锅可以铸造出来,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面的套住上面的,侧面用金属栓固定。

    管道跟原来一致。

    管道与气缸之间的那部分缩小尺寸,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气门。

    气缸的内径扩大一点四壁都薄一些。

    尽量减轻重量。

    工作量会非常的大。

    他准备把铁锅做成长宽一米便于炉子加热。

    这是大了还是小了他完全不知道。

    反正它会非常的沉。

    锅高度半米。

    分成两部分,进行铸造。

    一开始的尺寸可能不正好。

    后面可以进行微调。

    这个铁锅由‘精灵鬼’在炼铁炉旁边进行铸造。

    上面的盖子要能够塞进下面的铁锅里,方便从侧面用铁柱子进行固定。

    通气管重新铸造,马林使用老法子,制作两个模具,它们拼在一起可以形成这么一个管子的空腔,然后倒铁水浇铸。

    这次会试试它通气是否良好再安装。

    它的管壁厚度大约是两厘米。

    依然是马林用陶泥板雕刻模具。

    但是管子确实不好铸造。

    实心的好铸造,空心的不好铸造。

    不过这不要紧,先铸造出实心的,然后用车床给钻出洞来,只要钻的够准,就可以形成管子。

    想减轻重量难度就比较高了。

    做好后把不必要的金属都给切掉吧。

    气道的连接部分。

    是一块厚铁板,上面打两个洞,它们能够与正在做的那个通气管的两个洞口吻合。

    如果吻合不好,通气效率就会降低。

    在它们两者之间还要安装一块可以滑动的金属板。

    金属板上有两个洞,可以分别堵住两个通气管道,如果堵住一个,另一个就是打开的。

    这三者的衔接一定要非常紧密。

    衔接处需要马林花费不少时间进行加工。

    再接下来就是气缸了。

    马林决定,气缸直径三十厘米,活塞左右运动的幅度是四十厘米。

    气缸使用专门制作的车床进行加工,尽量保证精度。

    而这个机床马林必须进行很多打磨和调试才能完成安装。

    想推着刀具水平滑动还不歪了方向,这个功能想实现的话对他的手艺是非常大的考验。

    他相比从前的瓦特有个非常重要的优势,那就是刀具好。

    他懂得热风炉炼钢法,炼出的钢质量有好有坏,而最好的就拿来制作刀具。

    他的刀具用来加工金属是没问题的。

    气缸打好洞之后还要加工外形,两侧要有气路与上方的气路相通,外侧要能包住上面那个玩意,方便打铁桩进行固定。

    想一下,难题有两处。

    一处就是右侧上方两个金属部件的衔接,衔接不好可能漏气。

    这里必须进行足够多的测试。

    另一处就是活塞与气缸之间的缝隙。

    其实还有个难题,那就是右侧有两个阀杆分别深入了气路和气缸内,金属壁上有洞供它们滑动,而中间肯定会有缝隙。

    这就要求它们的加工精度也比较高。

第一三七三章 精度

    所以马林这种蒸汽机的制作难度还是非常高的。

    别的先不说,他需要先把做够精确的车床给制作出来。

    他的车床由水力驱动,每秒一百二十多转。

    力气极大,反正比两个人大汉脚踏驱动还猛。

    这么大口径的管子,到底是用车床合适,还是镗床合适?

    三十厘米内径。

    他的刀具非常的出色。

    他觉得还是采用镗床方式来加工比较合适,把刀具给固定好。

    然后转被加工的金属块。

    试过之后他觉得其实反过来也没事,转动刀具,固定金属快。

    刀具和转轴、滑动轴都必须非常标准。

    金属块必须被固定的非常好。

    刀具的刀尖做成倒V形,这样子推动刀具向里走的过程中,就会把金属中间的洞给越开越大。

    只是想把这种刀具给做的很标准,还真是不太容易。

    这涉及到一个问题,刀片要做多厚?

    刀片要是太薄,就不结实。

    要是太厚,会对洞壁形成摩擦,使之不准。想一下,刀刃的脊梁应该做成圆弧形的。

    但是如果刀刃比较薄就没有问题。这确实对刀刃的钢的材质有很高的要求。

    而且他必须保证加工的中途不需要换刀片。

    加工制作这个刀片,并且把它给安装好,再调试好,这件事难着呢。

    那个推着刀片向前滑动的装置同样难做,想保证刀片走直线,而且与转轴的方向保持完全一致。

    他只能靠手。

    这是老师傅的才能。

    这种才能需要失败无数次才能练出来。

    他需要每天进行练习。

    以保证手的精确性。

    这就是他的工作。

    最近他每天闲下来就打磨钢珠,为的是提高手艺,以及拿这些钢珠制作轴承。

    设备只能帮助他缩短加工时间,却无法帮助他提高加工精度。

    对于别人来说,设备确实能够提高加工精度,因为别人的手艺没有他这么好,而设备的精度是由他的手艺决定的。

    为了这台足够精密的车床,他是费尽心思。

    怎么对刀具进行固定?

    这么大的刀具肯定容易损坏。

    所以要依次更换刀具。到了最后一把刀具的时候才需要认真考虑精密性。

    这最后一把刀具应该怎么固定在转轴上呢?

    厚金属板,中间有道缝,把刀具固定在这道缝里,打螺丝。

    金属板固定在转轴上,用尺子量清楚距离。

    怎么量清楚?

    试着用它在一块金属板上画个圆,量一下圆的直径是不是正好三十厘米。

    误差最好在两毫米之内。

    这对刀具的要求非常高。

    下一个问题就比较令马林头疼了。

    推动刀片沿着转轴前后滑动,保证它走的是标准的直线。

    架子需要三个滑动轴才能保证它前后移动的时候不歪斜。

    而三个滑动轴如果制作的不够标准或者对应的洞眼制作的不标准,架子就滑不动。

    如果通过反复摩擦,终于能够滑动了,那推出来的路线也不是直线了。

    对马林来说,这是个美术问题。画师画复杂机械的时候经常遇到此类问题,如果自己的空间把握不够好,画出来的机械就不标准,瞧起来很有问题。

    他要借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手工把它们给加工的比较标准。

    比如他要手工制作一米长、两厘米粗的金属圆柱,误差不到两毫米。

    利用车床可以加工出一个粗略的模样,但是如果想更精确一点,依赖他的手工打磨。

    他需要三个这么标准的圆柱。

    还需要三个这么标准的洞眼。

    这个误差,要求实在是太高了。

    模型机制作好之后每天都有人来看。

    包括外地人。

    马林则是一直在加工金属圆柱,然后制作架子。

    为的是做到,用三根金属圆柱约束一个架子直线滑行,不卡住,不变向。

    他的车床的转轴由水力驱动,想动起来比较麻烦,所以马林在尝试的是,用架子推动将要被加工的金属块,保证它的移动方向始终与车床的转轴平行。

    这件事可不简单。

    平行移动一米,误差不超过两毫米。

    刀具自身也存在偏差。

    这么一想,真是觉得头疼。

    有个道理是这样子的。

    一个人即使射箭不准,但是如果运气好,也能一箭射中靶心。

    所以当他加工的量比较大时,就会出现一两件成品的精确度非常高。

    他的蒸汽机模型机一直在吸引原始人的注意力。

    即使他自己对它一百个不满意,原始人觉得它简直太神奇了。

    自然他们也会问它的用途。

    他就会解释,蒸汽机如果质量更好,体积更大,就可以用于拉车子、开船、吊起重物,诸如此类。

    利用蒸汽机的原理还可以制作燃油机。

    燃油机体积更小,以后做农活都用燃油机就行了。

    马林非常想制作拖拉机。

    但是压根就没有燃油。

    总不能烧猪油。

    他干馏木炭能够得到木焦油,但是热值太低。

    他在想的是,木煤气也算是一种可燃气体,或许可以用于制作汽油机。

    有了汽油机,制作螺旋桨飞机也成了一种可能。

    木煤气他可以干馏木材得到。

    但是他不知道怎么进行净化。

    那么多烟尘。

    此外他们这里的炼铁高炉一直在把木煤气排放到空气中。

    他没有能力对它们进行加工处理,装成瓶子。

    只能浪费了。

    要是有石油就好了。

    有了石油他起码可以搞个柴油机,然后用柴油机驱动小船,在河道里四处乱跑。

    不像是蒸汽机这般得拉着木炭一起跑。

    一吨木炭够汽船跑多远的?

    不知道。

    因为来看蒸汽机模型机的原始人很多,所以他又用铁片制作了一个风扇,用这个模型机带着转动。

    他是很想制作一个发电机。

    毕竟附近有水力。

    但是他缺少材料。

    铜丝。

    绝缘漆。

    以及磁铁。

    直到现在他都没有见到磁铁。

    此外‘机灵鬼’知道怎么生产火镰。

    生产出的各种生铁中有一种非常适合打火,效率很高。

    现在生产出什么样子的铁和钢,与运气还是有很大的关系。

    此外马林知道怎么生产铁丝。

    把略微有点粗的熟铁铁条一端敲的比较细,塞进一个钢板上的比较小的洞眼里,用力拉,就可以拉出铁丝来了。

    有了铁丝没有磁铁,他是不知道该怎么发电。

    似乎铁丝不如铜丝好,具体原因他也不知道,大约是电导率不同?

    最美好的春季,别人在外面玩,他正在简易车间内打磨着金属条,试图装配出一个比较标准的滑动架子,并且把它的方向给矫正好,让它的滑动方向与车床的转轴方向一致。

    疲劳带来进步,他知道。

    他的手工加工的精度确实一直有在提高,但是非常的缓慢。

    就像是一个画家的画功,一开始进步飞快,后来便开始卡壳。

    必须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

第一三七四章 访客

    他必须给自己找到更多的事情做,一直装配这么一件设备,既然一星期都不合格,那就不应该钻牛角尖。

    他需要更多的锻炼自己的手。

    比如说,他想制作那种带钢珠的轴承。

    它们会转动的非常流畅。

    他有能力制作出来,但是转轴的远端会摇晃个不停。

    不管怎么说,先试试。

    两个钢圈,中间夹着一堆钢珠,它们怎么连接起来?

    他没有焊接技术。

    他采用最笨拙的做法,在它们外面再包一层铁,以便把它们给固定在一起。

    钢珠可以进行粗糙的铸造,然后徒手打磨。

    他一直不喜欢徒手打磨钢珠这件活。

    一枚钢珠要磨上个一天多。

    圆不圆全靠眼力。

    此外他打磨了两块钢板,用螺丝调整它们的距离,使之刚好达到一厘米。他的钢珠的直径应该是一厘米。

    他把钢珠塞进去,拨着滚动,用以观察它们是否够圆。

    这种轴承是给机床的直径五十厘米的齿轮使用的。

    他希望这些钢珠能够做的比较标准,轴承也做的比较标准,齿轮的转动便会足够流畅。

    当他加工的足够精准之后他会尝试给车床、刨床、锯床的转轴都安装这么几个轴承。

    但是,难度太高。

    对他来说,轴承的几何结构非常的复杂,对于画师来说也是非常难以把握的几何体。

    他是有能力做出来的,但是保证不了精度。

    所以他最先制作出的轴承只能给那种齿轮使用,它们的精度要求并不高。

    肉眼可见,现在的钢瓦式轴承正在快速磨损中。

    齿轮自身做的不够标准,转轴便不稳,它们又有几十斤重,在两个月时间内便有了肉眼可见的磨损。

    不过他想夸奖一下‘机灵鬼’炼出来的钢。

    虽然有些钢质量极差,有的却质量极好。

    最近几乎每天都有来自非常远处的原始人到铁炉村参观,重点的参观对象就是河边的这些水力设备。

    炼钢炉对他们来说非常的神奇。

    铁匠铺出产的钢刀让他们喜欢的不得了。

    这些机械设备全都很神奇。

    还有更神奇的,那就是马林车间里那个蒸汽机原型机。

    它一直咣当咣当的转动个不停,带着两个风扇和两个纺轮运转。

    一直有人跑到这里纺线,主要目的是图个新鲜。

    铁匠铺有水力锻锤用来打铁。

    锻锤用连杆连接到河边的水轮上,水轮的旋转运动变成往复运动,锻锤的杆子绕着一个横向的转轴往复转动。

    不是借助重力捶打,而是水力。水力比人抡锤子还猛。

    这自然也是马林的要求。

    于是这里的铁匠铺在锻造方面也挺强的。

    这里的钢刀是真好。

    马林也发现了,女人和小孩喜欢铁炉村,希望能够在这里定居。

    但是在这种自然环境下,人口如此稀少,能够走到这里的女人和小孩都更是少。

    像是水力锻锤、水力鼓风机这种设备,对精度要求不那么高。

    他最先制作出的轴承便可以用在它们上面。

    一根细长的铁圆柱加工的标准不标准,其实有个测试法。

    装到车床的转轴上让它转起来。

    它的远端要是不摆动,它就是直的,它要是摆动,就是不直的。

    至于半径尺寸是否存在误差,量一量就知道了。

    马林正在尝试变成一名技艺精湛的技师。

    他被镗床的精度问题给为难的够呛。

    他希望精度能够用来加工气缸。

    到了暮春时节。

    南边的麻雀村与北边的吃土寸的羊群都多了十几只小羊羔。

    他们对于养殖还是有一些兴趣的,毕竟自己养的羊,想怎么杀就怎么杀。

    附近展示出独特的风貌。

    大家都是原始人,会使用弓箭还是去年的事,养殖业和种植业正在发展中,可是已经有炼钢炉炼钢了。

    出门用重弩狩猎,偶尔还能使用火枪。

    马林至今没有搞定给枪弹点火的问题。

    打火机点火都需要很多下子才能点燃。

    打猎的时候要是老是打火不成功,说不准就要被老虎、豹子咬死了。

    子弹怎么生产?

    现在是使用纸壳子弹。

    他已经知道了怎么给枪开膛线。

    需要一种叫做拉刀的工具。

    一根铁棍子,侧面凸出来一块刀刃。

    棍子比枪筒尺寸小,但是算上刀刃后比枪筒内径大。

    强行把棍子拉过枪筒,刀刃就会在枪筒上拉出一道槽线来。

    那怎么让膛线旋转呢?

    还要旋转的比较均匀。

    这根棍子上面带有螺旋状的凹槽,通过另一个洞,洞里也凸起一块刀片切在凹槽里。

    拉这根棍子的时候,刀片要沿着凹槽走,于是棍子被迫旋转。

    棍子后面的拉刀便也在枪筒中旋转。

    这样子一次便拉出一道膛线。

    多来几次便拉出几道膛线。

    可是必须有软金属做的子弹头,膛线才有用。

    他只有熟铁。

    他的做法是在子弹头上刻螺旋状凹槽,让风力推着它旋转。

    为什么要让子弹旋转?

    因为子弹飞出的时候,有可能在前后方向产生旋转,就是尖头和大屁股互换方位的转动,而大家需要子弹的尖头一直朝向前方。

    子弹头的螺旋形凹槽是否有用,马林试过,有一些用,但是不够好。

    膛线是怎么发挥作用的?

    子弹头的屁股太大,会被凸起的膛线给卡住。

    因为火药力气大,子弹头被挤着向前走,它是用铜或者铅等软金属制作的,就会被膛线划出凹槽来。

    然后膛线会沿着凹槽滑动,于是子弹就被推着发生了旋转。

    他没有软金属,于是做不了子弹头。

    他只能用熟铁,在子弹头上刻出凹槽,虽然效果不如膛线,但是可以赌一下。

    想一下,一枚子弹不是尖头射入猎物,而是用自己的圆柱侧面撞击猎物,那是什么景象。

    &;

    大约这么撞一下会很疼,皮肤会产生淤青,但是没啥大碍。

    所以才需要膛线。

    纸壳弹其实挺符合马林现在的需求。

    现在铁炉村有九台用水力驱动的机床。

    对于广大原始人来说是挺稀罕的了。

    附近的原始人的生存压力比较低,希望能够把时间用于娱乐。

    大家现在有五支火枪。

    都是马林制作出来的,用起来都不方便。

    狩猎的时候不如重弩。

    其实他挺喜欢那些远处来的访客。

    他希望大家都能够生活的更好一些。

    但是现在的社会确实比较贫乏,啥都没有。

    有了重弩和钢刀、铁矛,狩猎非常容易,猎场大,猎物足,基本生活容易得到保障,但是别的方面非常贫乏。

    远处的原始人肯来到铁炉村,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娱乐。

    如今划船是种非常好的娱乐。

第一三七五章 货币

    据马林所知,如今设备的精准度没有什么好办法提高,只能依靠自己的手工能力。

    自己要像个画家那般,画家能够徒手画出直线和圆,还能以透视的方式把非常复杂的机械装置给画出来。

    他需要做到的是类似的事情。

    他要能够徒手把钢板给打磨的平、直、圆、标准,再利用这种本事装配几个设备,用设备来帮忙加工金属零件,但是设备的精度跟徒手差不多。

    像是给枪管开出枪膛来,这种要求就比较的高。

    他每天在车间忙碌,为的就是此类事情。

    他知道蓝星在工业革命时期发明出了多种设备来进行比较精准的机械加工。

    他不知道自己是否有必要把它们给发明出来。

    他完全不知道它们的原理。

    他的思维能力似乎有点不大足。

    自己必须多动手才能发明出这些设备来,他对此是一点都不怀疑。

    此外他可以试着用钢铁制作一些艺术品。

    比如说,他可是试着打磨一块非常平的钢板,再打磨几个非常标准的正方体。

    把这些正方体放在钢板上。

    它们彼此之间可以结合的非常好,一点缝都没有。

    他可以打磨出很多个长方体的金属块,把它们给拼到一起,通过缝隙来判断自己的制作是否足够标准。

    他还可以打磨一个球,如果它够标准,它就可以被嵌在几个尺寸合适的金属块中间,不影响堆叠。

    如果他能够做到这种事情,那么他的手艺就算是相当了得了。

    他的机床的精准度也足够了。

    气缸确实不好弄。

    不过他的气缸尺寸小,对设备的要求不是那么高。

    他最怕的是推着刀具或者被加工的钢材直线滑行这道工序。

    想直线滑行,还不出现误差,滑动轴与架子上的洞眼都必须非常标准。

    如果是要滑行接近两米,误差在两毫米以下,这个难度就比较高了。

    他觉得自己的本事已经不错了,但是距离这个要求还是差了很多。

    他是有各种线进行对比。

    但是如果空间感不够好,这种对比的用处也不大。就像是很多人即使借助直尺,想画个有透视的几何体也是做不到的。毕竟涉及到了基本功。

    各项本事都不容易练成。

    但是值得练习。

    他连续花费很多天加工制作纸壳弹。

    用硬纸包住弹头和火药。

    关于怎么点火,他还是存在很多疑问。

    这些弹头,都是用浇铸的方式制作出来的。

    都是铁的,他没有铜。

    于是他的枪也没有膛线。

    他在子弹上雕刻旋转的凹槽,希望气流可以使得子弹旋转,从而避免弹头屁股朝前头朝后。

    这种枪与子弹有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子弹与枪膛弥合的不够好,存在缝,射击的时候气流会逸散出去,导致子弹初速度不够高。

    另外他的火药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纯度不够。

    不管是硝酸钠还是硫粉,还是木炭粉都存在杂质。

    至于磨的够不够细。

    其实是挺细的。他用水力捣锤来研磨这些粉末,所以颗粒都非常的小。

    这也体现了研制蒸汽机的重要性。

    有了蒸汽机之后,各种设备都有了动力来源,各种加工也都会变得越来越精细。

    但是现在他距离蒸汽机还远着呢。

    外面的人口中有不少想定居在铁炉村。

    一个叫做‘四叔’的人对他们进行接收,给他们安排工作。

    主要是种植、养殖、建筑工作需要有人做。

    但是原始人不热爱工作,一天四五个钟头就不想继续下去了。

    ‘四叔’的原则是,不听话的伙食就差,住宿条件也差,各种物资都领不到。

    ‘四叔’在原始人中算是非常老成持重的了。

    不管是什么人,只要经历过足够多的困难,就会变得非常的成熟。

    马林感到高兴的是,铁炉村确实在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

    虽然谷子的种子远远不够,苦薯的存量却很多,想种个几百亩的话,只要人力充足就可以。

    新来的人基本上都是从事种植业的。

    他们用人力拉着木犁犁地。

    三个人一天犁不到一亩。

    接着尝试种植苦薯。

    还要浇水。

    马林给他们制作了水车用于从河中把水提到高处的沟渠里。

    其实是他设计,然后‘小树’等木工进行制作。

    这些新来的原始人的工作,要么非常辛苦,但是吃穿住用条件都非常好。

    要么比较轻松,但是报酬低。

    现在有了不同的工种。

    特色都很鲜明。

    比如打铁的和做木工的完全不一样。

    造房子的和伐树的也不一样。

    马林觉得自己应该发行货币。

    他现在的铸币能力非常的差,但是蓝星古代人用贝壳都能够当做货币,那么钢质硬币肯定是合格的。

    只是钢很珍贵。

    一人一天到底应该发多少工资呢?

    一枚钢质硬币是否可以?

    一枚钢质硬币叫做一元。

    那么还应该有更小的货币单位。

    比如说,他制作小的钢珠。

    叫做一珠。

    一元等于十珠。

    但是这里又存在问题。

    那就是他加工制作的时候不够精准,重量和外形上都可能存在偏差。

    于是可能有人故意刮掉硬币上的钢,这样子交易的时候便可以多赚一点。

    于是他需要给硬币的两面都印出花纹来,如果花纹损坏,那么这枚硬币就不能用于流通。

    他是这么想的。

    可是究竟该怎么铸币,他心里一点数都没有。

    怎么才能铸造出那么多形状非常标准的硬币来?

    还有个问题,那就是钢会生锈。

    他又不会制作不锈钢。

    于是货币上便存在巨大的问题。

    他总不能发行纸币吧?

    问题是他也没能力制作纸币,别人要是进行仿造,难以进行辨别和查处。

    越是考虑这个问题越是觉得为难。

    铁炉村的现状,确实到了改变分配制度的时候了。

    最好的货币到底是什么?

    钢真的可以么?

    其实他很想用谷子的种子当做货币,但是它们的保质期有限。

    这进一步体现出了货币的重要性。

    什么物品用来充当货币好呢?

    暂时没有答案。

    此外他的铸造能力也不合格。

    说起来好笑,他都制作出蒸汽机模型机了,这个世界还没有钱币流通,还在进行以物易物。

    什么东西是硬通货?

    马林想了半天。

    谷子的种子有个问题,那就是质量相差极大。

    他需要一种不会贬值的东西来充当货币。

    而什么东西不会贬值,又可以保存很久呢?

    它最好是一种比较稀有、又得到了大家广泛认可的东西。

    其实马林知道一种类似的东西。

    那就是金水山的血红色陶泥,它们的陶器是受到大家广泛认可的,基本上不会贬值,而且不会变质,但是它们有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容易摔坏以及不便携带。

第一三七六章 手艺

    一个人想买一头牛,总不能提着一麻袋汤匙过去吧?

    马林觉得最适合当做货币的还是贵金属。

    它们只要产出来就会受到重视。

    它们可以被保存很久,不容易变质。

    至于它们应该怎么样被铸造,他还真不清楚。

    不管他多么的想铸造钱币,没有贵金属。

    没门。

    而想获得贵金属,不知道需要多久。

    于是铁炉村这边还在进行以物易物的交易。

    关于火枪。

    马林现在想制作燧发枪。

    枪弹则是使用纸壳弹。

    用纸把弹头和火药都装在一起。

    燧发枪的打火方式应该是怎么样的?

    其实跟先前的火绳枪类似,枪筒外侧有个金属勺子,里面装火药,并且与枪筒内的火药连通。

    勺子后面有块燧石,前面有个火镰。

    一扣扳机,燧石敲打火镰,产生火花,落入装火药的池子。

    枪膛内的结构是什么样子的呢?

    他可以像蓝星从前的前装枪一般,从枪口前面塞入子弹,用棍子给捅结实。

    想开枪的时候用燧石打火。

    问题是,打火成功的几率存在问题。

    此外黑火药爆炸后会留下残渣,加上纸壳弹的纸壳,就留在枪筒内。

    每次射击完需要清理枪筒。

    此外,他没有软金属,无法制作柔软的弹头,于是便不该给枪开膛线。

    即使有软金属,弹头的结构也比较复杂。

    因为想把弹头给塞入枪筒最深处,它的尺寸就得小于枪筒,于是就存在缝隙,会导致漏气。

    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是,弹头尾部做成空壳子,里面塞一个倒V形状的金属块。

    如果用力推这个金属块,它就会把弹头的屁股给撑大,然后就能够把空隙给堵上了。

    但是没有软金属,这种技术一点用处都没有。

    熟铁制作的弹头,非常不好使。

    反正远远不如铜好使。

    没有铜,他确实是要被烦死了。

    熟铁比生铁软,但是不如铜软。

    铜用手指都掐得出印子来。

    他现在的首要任务还是提高自己的徒手磨制能力,从而提高设备的精度,然后才能进行更精密的生产。

    此外他也开始花费时间铸造蒸汽机的各个配件。

    铁锅长宽一米,深六十厘米左右。

    用两厘米厚的铁。

    铸造的时候容易产生气泡,这个问题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解决。

    它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面的部分要塞入下面这部分,然后从侧面打入铁桩子锁死。

    他自己制作模具。

    他的黏土质量较好,可以用于制作这么大的模具。

    又厚又大的黏土块,用火烘烤一段时间,变干发硬。

    一直使用小火。

    不要出现裂缝。

    然后用机床凿出铁锅形状的空腔。

    接着就是取下机床,向其中浇铸铁水。

    等待冷却。

    陶泥块非常的沉,他现场树立杠杆用于把这块陶泥给吊起来,放到架子上,再用机床加工。

    铸造好的铁锅也非常沉,上下两部分一开始对接不到一起,需要马林用工具进行切割和打磨。

    这么大的锅炉,功率不知道有多高。

    他生怕它会爆炸。

    因为这些东西都沉,需要叫人来帮忙,所以铸造好这两部分并取出来,搬到合适的位置,花了他一天的时间。

    他制作了一个铁轮子的小推车专门搬运重物。

    小车可以完全直立起来,方便把重物给倾倒,倚在小车上,再然后可以用杠杆原理把重物给撬起来,拉着走,但是重物的重量不可以超过三百斤,而且体积不可以太大。

    他对锅上面那部分铁块进行加工。

    首先是要有加水的口和出气的口。

    其次它的内部轮廓要能够把下面那部分给包起来。

    原来的设计是下面包上面,现在反过来了,是因为这样子才好进行操作。

    为了让它们的缝隙合拢的更好,两者的尺寸必须做的比较好,否则肯定不会不停的漏气。

    万一真的漏气,他就会尝试让它们夹一层布或者牛皮来把缝给堵住。

    不过为了提高耐久度,他觉得最好还是能够较好的合拢。

    这件事可不简单。

    毕竟尺寸很大。

    这对他的手工能力是很大的考验。

    他的空间感觉必须像画家、雕刻家一般精准。

    真是考验他的手艺。

    他也越发觉得机械加工其实也是一种艺术职业,除了多动脑子,更是要多动手。

    这个过程可是不容易。

    本来他以为把两者装到一起只用一天就可以了。

    结果一天过去,两人压根就装不上。

    铁锅上面这个盖子重量多少呢?三百多斤。

    下面的部分有多重呢?

    五百斤左右。

    有那么一会他想放弃加工它们。

    但是还是忍住了。

    这么大的锅力气估计也会比较大。

    他不知道自己用的铁板是不是太厚了。

    二厘米。

    可是他总是担心,如果不够厚,它会爆炸。

    这个体积的锅炉确实容易爆炸。

    为了让两者能够合在一起,他也是用杠杆吊着它们,放到机床上进行加工,还制作了一个模具进行比较。

    有个叫做‘二蛋’的原始人少年是他的帮手。

    少年黑黑瘦瘦的。

    好在手比较巧。

    用杠杆吊着重物的时候懂得非常小心以免砸到人或者东西。

    五百多斤的铁锅。

    马林想一下就觉得头疼。

    如果他把它的厚度给降低一厘米,牢固度是否合格呢?

    不知道。

    他有点后悔自己先前没有考虑重量就制作了这么一个大玩意。

    但是‘机灵鬼’等人都支持他做这么大。

    长宽各一米,高度半米多一点的铁锅,厚度两厘米,加上水后总重量超过一吨。

    他的心情真是复杂。

    用机床加工铁锅的上下两部分的时候,他很是花了一些心思。

    但是试图把两者装起来的时候总是遇到问题。

    它们的尺寸现在不止是美术问题,还是体力问题。

    一位雕塑家对几何体的空间感能够把握的非常精准。借着尺子等道具能够把握的更好。

    他就像是这么一名雕塑家,已经徒手打磨过很多几何体,安装过了不少设备。

    但是这个铁炉子的重量给他很大的心理压力。

    它要是倾倒砸到人能够把骨头都给砸碎。

    于是他的手艺就变得非常的不精准。

    再考虑到它的尺寸问题。

    一米乘以一米左右的两个箱子,厚度都是两厘米,想用一个套住另一个,中间缝隙越小越好。

    真是难。

    他天天来进行加工。

    他的帮手‘二蛋’则是在打磨一些金属块。

    ‘二蛋’的手是挺巧,干活挺有眼色,以前做过两年多的猎手,跟老虎、豹子都战斗过,这方面是不错。

    但是数学学的太差。

    对数学的兴趣一般。

    打磨加工的过程把马林给累的够呛。

    没有缝隙这一条要求简直太难了。

    先前那个模型机的尺寸较小,而且铁板够厚,质地有些软,有法子堵住缝隙。

    这个就不同了。

    一开始总是塞不进去。

    马林一直不敢做多大的动作。

    第三天早上,上面这块终于把下面这块给罩住了,但是有缝隙。

    马林的心情不大好。

    接着就是用锤不停的从里面进行敲击,试图把缝隙给敲窄。

    结果敲了一整天。

    有一些效果。

    可是这么一来,日后若是想进行拆卸,会遇到拆不下来的问题。

    如果想更换配件,新的配件不容易加工外形。

    他觉得这种样子还是可以的。

    他在考虑一件事,那就是是否需要螺丝钉把内外的钢板给锁的更紧。

    自然是特大号的螺丝钉,上面的丝是用自制仪器凿出来的。而装螺丝钉的时候他会制作一个专门的类似车床的设备以便钻开两道钢板。

    螺丝钉直径七厘米,上面的凹槽有一厘米深。

第一三七七章 生产螺丝的设备

    想了一下,又觉得没必要有这么大。

    钢板两厘米厚,两块钢板合在一起四厘米厚。

    螺丝钉直径四厘米应该就是合适的。

    但是用螺丝钉钻钢板,这件事实在是夸张。

    怎么给钢板打出螺丝来,对马林来说是道难题。

    如果仅仅是把两块钢板给固定住,不脱落,这一点比较容易做到。

    如果同时想让两块钢板贴紧,没有缝隙,就得动动脑子了。

    他觉得可以给两块钢板钻个大洞,塞进去一个直径比较粗的螺栓,在外面安装螺帽。

    凹槽做的又大又结实,用尺寸较大的老虎钳子来拧螺帽,这样子就能够把它们给拧紧。

    这确实是个法子。

    这种螺栓螺帽他得自己生产。

    于是得自己组装一个设备用来给比较粗的金属圆柱雕刻螺丝。

    他的想法是依然采取先前的方式。

    一个金属块,套在一个直尺上,可以自由的直线滑动,直尺极为结实。

    金属块下面安装一把斜着的刻刀,刀刃方向与直尺存在角度。

    要被雕刻螺丝的金属圆柱被固定在直尺下方,跟直尺平行。

    把刻刀插入螺栓内。

    一开始的凹槽比较浅也不要紧,多来几次。

    然后旋转螺栓。

    刻刀的刃是倾斜的。

    于是刻出斜向的凹槽,还会沿着凹槽向前走。

    这么一直旋转螺栓,刻刀便一边慢慢的向前滑行,一边刻出螺旋状的凹槽来。

    这样子行不行?

    马林心里充满了怀疑。

    想把这么一套设备给安装出来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但是如果它真的能够雕刻螺丝,那么它确实会很有用途。

    马林一下子想不清楚。

    似乎是不行。

    那么,还能怎么雕刻螺丝呢?

    全靠自己手工么?

    他拿着刀子像是雕刻家一般雕出螺丝来?

    那螺帽里的螺丝应该怎么制作?

    感到非常的为难。

    这是被真的难倒了。

    想了一番,先手工雕刻一枚比较粗的螺丝钉。

    看能否找到什么窍门。

    他的手已经有些灵巧了,但是比需要的还差了很远。

    想自制一件精密设备还是太难。

    螺栓与螺丝已经为难他很长一段时间了。

    始终缺少思路。

    那么这台蒸汽机的制作要暂停么?

    因为生产不了螺丝而暂停?

    是的。

    那么铁板容易生锈,放久了不容易出问题么?

    要是这么容易生锈,用来制作蒸汽机也不合适啊,它们应该不怕放。

    现在马林面对着的是真正的技术问题。

    即使知道蒸汽机的原理,知道瓦特的关键设计是什么,实际加工起来依然困难重重。

    他没有社会的支持。

    他这里还是原始社会,人口极端稀少,他身边的这些同伴一年前还是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

    大家日子过得好之后做事方式就会产生很大的改变。

    即便如此,还是比文明社会的居民差远了。

    螺栓与螺帽应该怎么制作呢?

    又想了一下,觉得前述的装置应该是能行的,只要刻刀的刀刃倾斜度比较高,接近于垂直,那么转动螺栓的时候它确实会自己向前走并雕刻出螺丝来。

    这里存在非常麻烦的技术问题。

    这个设备必须调整的非常精准、有力、刻刀的质量也要足够高。

    螺栓自身不要太硬,否则刻刀压根就刻不进去,也不能太软,否则起不到固定的作用。

    他比起瓦特时候的工匠有个巨大的好处,那就是他有好钢以及最好的刀具。

    他会热风炉炼钢法,能够把钢融化为水,对着铁水一直吹氧就能够除掉其中的碳,然后通过目测决定什么时候停止吹氧并获得钢材。

    虽然还是要碰运气,但是比起瓦特时期的渗碳法靠谱多了。

    其实铁炉村在这个时代就是个奇迹。

    一群原始人在这里炼钢,背着明晃晃的钢刀四处转悠。

    这个制作螺丝的设备,真的想装配起来还真不容易。

    这些零件必须制作的非常精密。

    比如上面那个可滑动的金属块与直尺之间就不应该有多大的缝隙。

    否则螺栓转动起来后,雕刻的螺丝就存在误差,不均匀。

    他这种设计真的可行么?

    能够达到他所需要的精确度么?

    不管怎么说,先试试吧。

    他知道古代人便有刻刀可以切割铜板来制作齿轮。

    他的刻刀肯定比古代人的强,但是螺栓是由低碳钢制作,怎么都比铜板硬一些。

    刻得动,这一条是没问题的。

    直尺与金属滑块之间的缝隙令他担忧。

    想把缝隙给做的比较标准是很难的。

    他觉得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方形的洞他难以制作标准。

    他只能制作圆形的洞,用车床和钻头制作。

    他现在的车床已经调的比较精准了,很长的钻头装上转轴头部都不会晃动。

    所以这个车床用于加工金属圆柱也比较标准。

    既可以用来生产螺栓,也可以生产上面那种滑动轴。

    此外还可以用来打眼。

    又有一个问题。

    这个雕刻螺丝的设备,上面的刻刀与下面的螺栓必须压的非常紧。

    这既涉及到调节高度的问题,又涉及到固定的问题。

    刻刀不仅能够横向直线滑动,高度也是可以调节的。

    他的想法是,刻刀与金属块以及滑动轴三者可以一起上下移动,同时保持与下面的螺栓的平行。

    这件事可不容易。

    上下移动之后怎么固定呢?

    用夹子夹紧。

    夹子真的能够夹这么紧么?

    怎么把一件东西给固定在滑动轴上?

    想了一番觉得还是使用夹子,旋转螺栓收紧夹子,专门安装一个架子用来收紧夹子,这样子才能夹的足够紧。

    那么这个滑动轴是不是很容易被夹坏啊?

    考虑到雕刻螺丝虽然需要花费一些力气,但是也不那么大,所以滑动轴应该没有那么容易坏。

    如果坏了,想更换也是比较容易的。

    关键是这个架子的安装和调整非常花费力气。

    不过如果能够安装好,它就会非常有价值,以后可以一直用来生产螺栓、螺丝钉。

    那么怎么生产螺帽?

    把螺丝钉打入没有丝的螺帽是不是就会形成螺丝?

    如果螺丝刻的比较深,应该是可行的。

    他对这样子生产的螺丝的质量问题感到担忧。

    不过在那之前,他得先把这个装置给造出来。

    上下方向的滑动轴他用车床就造的出来。

    但是想安装的标准,难度就高了。

    全靠手和眼。

    他越发的觉得自己的工作像是个画家或者雕刻家。

    画家花费无数力气想把几何体给画的标准。

    他花费无数力气想把各种零配件给打磨、调整的比较标准。机器的精准度始终跟他的手工能力一致,无法比他的手更强。

    这是极为耗费时间的活。

    他的学生,‘二蛋’在跟随他学习这些手工制作。

    比如手工把一块金属板磨平、把一根金属棍子磨的又直又方。

    钢板的打磨比较吃力,但是熟铁铁板就比较软,容易被磨动。

第一三七八章 衔接

    这种手工能力是基础,有了它才能装配出比较精准的机床来,然后才能更方便的加工更多金属零件。

    画师需要花费无数力气来画各种东西,靠的是手上和眼上的功夫。

    他也要不停的打磨、安装各种金属架子,靠的也是手上和眼上的功夫。

    他的机床加工出来的零部件不够标准,他得用眼力看出来哪里有问题,用手进行矫正,接着尝试进行安装。

    这个雕刻螺丝的设备并不比他的车床更为复杂,其实两者的难度差不多。

    这时候发现思路上有个错误。

    刻刀的滑动轴不应该是圆的。

    因为圆的可以旋转。

    刻刀只应该横向前进,不应该旋转。

    于是他被为难的够呛。

    他只有一个法子。

    把直尺的尺寸加大。

    这样子金属滑块内部的洞眼也可以做的更大。

    方便他拿手进行打磨。

    这种事可不容易。

    他也想不起来什么好办法。

    这道缝便是这个设备的最主要弱点,它的宽度会给螺丝形成最大的误差。

    想一下吧,他现在做啥都是靠手。

    精准度取决于手。

    连滑块与滑动轴之间的缝都得靠手工精度来缩小。

    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蓝星有激光用于切割金属,那是要多准有多准。

    而在这里,他是想不到什么改良的办法。

    因为这道缝,他雕刻的螺丝会始终不够标准。

    但是他觉得勉强还是能用的。

    这些机床都无法用于加工方形的洞眼。

    这件事还真是令人无奈。

    最后只能上锉刀。

    这个洞眼确实把他给为难的够呛。

    这么多加工之中最难的就是这个了。

    方形的洞眼必须与方形的钢棍子精密结合,两者可以相对直线滑行,关键是它们的加工是否精准靠的是他的手。

    他希望自己能够稳定的制作出这种几何形状的零件来,而不是靠运气。

    于是他就不停的产出失败作品。

    一毫米的缝隙在安装的时候都显得非常大。

    全靠手。

    自己天天在这提高手艺,像是艺术家一般反复的练习自己的手。

    他对自己的工作也有了更好的认识。

    暮春时节适合出去玩。

    而他一直在车间里没日没夜的装配自制的设备。

    精准度真是令人发愁啊。

    大约半个月时间制作出了一个能够生产不那么精准的螺丝的设备。

    能使。

    然后制作了一堆螺丝,送给木工那边使用。

    但是这种螺丝得用钻头才打的进木头。

    现在他们并没有手枪钻。

    大的螺丝可以上车床去打。

    小的螺丝不值得这么折腾。

    弓钻可以用于打眼,不可以用于打螺丝,因为弓钻的旋转方向是反复变化的。

    现在木工人手都有一个弓钻。

    马林是想发明出一种手动的钻头设备来,它只朝一个方向转动。

    它很方便携带。

    最好带有一个开关,来调整转动方向,此外还得比较耐用。

    想了一下,觉得比较耐用这一条比较难以实现。

    有弓钻使就不错了,别想那么多乱七八糟的。

    再想一下,自己的车床是否可以用于车螺丝?

    把转速调慢一点,自己把刀刃倾斜,贴近螺栓,然后螺栓的转动推着刀具滑行。

    他觉得其实也是可行的,只是精准度存在不小的疑问。

    他的这个设备不管怎么说,总比手动开螺丝要精准一点。

    只是滑块与直尺的缝隙这个问题实在是把他给难倒了。

    想了一下,其实螺丝不那么标准也不要紧,只要它锁得住两块板材就行了。

    他的这个制作螺丝的装置,其实还可以再改进一下。

    变得更敦实一点。

    现在是一个金属块在一个方形的滑动轴上直线滑动,金属块下方带有斜向的刻刀。

    其实他可以把金属块给做的更大,然后让它在两个圆柱形滑动轴上滑动。

    这样子就够结实了。

    至于螺栓。

    用钻头打出一个比较标准的管子,跟螺栓的形状吻合的比较好。

    管子中间凿出一个口子,口子上方固定一个斜着的刀具。

    这样子把螺栓给塞进管子中,固定好,对它进行旋转,刀具就会自动在口中作业,雕刻出螺纹来。

    其实他可以把刀具的头部给做成U形,刀具上的凹陷,在雕刻螺纹的时候会形成凸起的丝。

    想一下,这个设备的调试安装难度跟他的那个车床差不多。

    他希望它能够给不同粗细的螺栓雕刻出螺纹来。

    他也希望螺纹的间距可以进行调整。

    因此,他的刀具必须是可以拆卸、更换型号的。

    下方的圆柱也应该有多种可选口径。

    其实这个设备的精密度跟他的车床一致,他只是对它比较陌生,所以装配起来才这么吃力。

    设备不够精准,他得依靠自己的眼力和手进行调整。

    ‘二蛋’利用他的设备能够给那些木工制作一些简陋的零部件。

    马林也向他说明了,必须锻炼徒手打磨的能力,作品的精度不取决于设备,而取决于手。

    每天他都给愿意听课的原始人上一个钟头到两个钟头之间的课,主要是教小学算术,顺便进行一些通识教育。

    ‘二蛋’会被强迫去听课,要是连小学算术都不会,怎么加工制作各种零件啊?

    这个雕刻螺丝的设备,安装的时候总是会出各种问题,雕刻出的螺丝各种不合格。

    他告诉自己必须耐心。

    最近这段时间制作出的东西非常的不标准,总是存在偏差。

    所以装配的时候才问题百出。

    这是自己的状态不好导致的,但是他努力让自己不关注这件事,继续起早贪黑的在车间中忙活。

    按理说,这个设备不需要多久就应该被安装好了。

    结果连续四次出了问题。

    十天已经过去了。

    一百多个小时用在了上面。

    他这里晚上用猪油和炉子照明,足以正常工作。

    他决定稍微休息一下,暂时搁置这个雕刻螺丝的设备。

    他从‘精灵鬼’那里弄到很大一块铸铁,用镗床在中心开了个管子,直径三十厘米。

    又制作了一块圆饼状金属,直径也是三十厘米,跟管子吻合的非常好。

    给金属块开了洞,装了个金属杆子,瞧起来是个比较标准的活塞。

    把活塞塞进上面那个管子里来回拉动。

    发现缝隙确实很小。

    做好这两件东西居然花费了两天,主要原因是铸铁块太沉,想进行加工需要喊帮手帮忙,调试的时候也需要喊帮手帮忙。

    中间又被别的事情打了岔。

    他对自己的工作效率有点担忧。

    接着又弄到了一块铸铁,上面打通了两个洞,这是连接到气缸的两条气道。

    它大约有五厘米厚,长宽各半米。重量得有一百四十斤左右。

第一三七九章 铸铁

    先把它的外形给加工成非常标准的几何体。

    为的是方便与别的部位进行连接。

    然后在它的上底面挖出一道槽,里面塞一块可以滑动的钢板,槽与钢板衔接的非常好。

    钢板上带有两个洞,为的是调节两条气道。

    当左边的洞与左边的管道相通的时候,右边的管道是闭合的。

    当右边的洞与右边的管道相通的时候,左边的管道是闭合的。

    做好这部分的时候马林开始感到担忧。

    他把输气管道给切成了三部分。

    那么安装的时候真的能够把它们都给连接起来,还不漏气么?

    管道都是在铁块内部钻出来的洞。

    从外面看不到它们的结合状况。

    他的上一个蒸汽机模型机的问题他觉得就出现在了这里。

    三个金属块在被固定到一起之后依然存在缝隙,高压蒸汽从这些缝隙中泄露了,于是转化为动力的效率就太低。

    所以模型机动力不大,只能当做玩具。

    具体应该怎么改正这个问题,他也不知道。

    他觉得这是自己的铸造技术不合格造成的。

    别人能够把这么复杂的东西作为一个整体给铸造出来。

    他就做不到。

    他能做的是这几块铸铁侧面多开洞,用于观察内部的状况。比如是否漏气了,衔接的是否够紧。

    不管怎么说,先把它给制作出来。

    马林把它称为第二块铸铁,下面的气缸为第三块铸铁。

    把第二块铸铁与第三块铸铁给衔接起来。

    这件事倒是不太麻烦。

    他在想一个问题,那就是要不要向左右的气道中各塞一个金属管子,以使蒸汽的流通更顺畅,漏气的损失更小。

    如果他制作的三块几何体都足够标准,管子也足够标准,那他确实可以这么做。

    但是他做不那么标准,把管子给塞进去之后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意外。

    第二块铸铁与第三块铸铁衔接好以后,左右两侧气道都很通畅,现在还没看到漏气现象。

    它们之间确实存在缝隙。

    他花费了无数力气制作了一个倒梯形滑槽一般的结构,阻止左右气道之间漏气。

    但是左右管道都有向外漏气的风险。

    于是他对着缝隙浇铸铁水以把它们给封死。

    这种做法真是麻烦。

    但是他没有想到更好的做法。

    把金属给加工的这么细致,真是困难。

    这一环总共花了六天才搞定。

    接着开始铸造第一块铸铁,它要连接锅炉与第二块铸铁。

    与锅炉之间连通一根管道,与第二块铸铁之间连通两根管道。

    最难的地方是它与第二块铸铁想衔接的很好,非常吃力。

    如果有缝就会漏气。

    所以他还是使用一个非常笨拙的法子。

    它们之间用倒梯形滑槽连接,阻断左右两条气路之间互相漏气。

    倒梯形滑槽是种非常麻烦的结构,上粗下窄,只能从侧面装上。

    但是不需要那么精密。

    它们的存在能够大幅度减少漏气现象。

    至于倒梯形滑槽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先用自制工具进行切割,接着自己手工打磨。

    反正两条气道之间肯定不会漏气。

    至于向另外两个侧面漏气的问题,浇铸铁水或者外面再包一层铁皮就可以了。

    第一块铸铁,在造型上非常麻烦。

    马林的浇铸技术压根就不合格。

    所以他把它给做成标准的几何体,然后从侧面开一个贯穿的大洞,再换个方向,开两个小洞连通到这个大洞。

    两个小洞与第二块铸铁的管道相连。

    那个大洞的洞眼用铁桩子堵上,再换个方向打铁钉固定住铁桩子与管道外壁。

    反正现在的结实度是不用担心的。

    倒梯形滑槽不需要做的那么标准。

    毕竟这是在铸铁上制作出倒梯形滑槽来,难度非常高。

    真正制作的时候,两处倒梯形滑槽把他给难倒了。

    这要求他对几何体的空间感把握的非常好才行。

    就像是画家能够画好复杂的机械似的,他凭着直觉就能够把衔接面做的比较一致,把滑槽做的至少能够装上去。

    关键是每块铸铁都非常沉,足有三百多斤。

    他要是跟老家人说,他在用倒梯形滑槽来组装蒸汽机,估计能够把人给笑掉大牙。

    但这里乃是原始社会,他只有自制的工具,也没又任何人的帮助。

    也没有电焊工具。

    有了滑槽后节省了很多螺丝,磨坏了七把锉刀。低碳钢确实较软,但是也没到随随便便就磨的动的程度。

    因为铸造第一块铸铁的思路发生了改变,所以很轻松就把它给造好了。

    最令他为难的地方就是三块铸铁的连接。

    其实除了倒梯形滑槽有个更好的办法。

    它们毕竟是立体的。

    最中间那块铸铁只有两个管道是必要的。

    把其余位置掏出空洞来,然后就获得了空间,可以打钉子与第一块铸铁以及第三块铸铁进行连接。

    而第二块铸铁与第三块铸铁也可以造出这种洞,获得打钉子的空间。

    这样子虽然两根管道各自被分为三部分,却可以很好的衔接到一起。

    调整气门的设备做成圆柱状,可以在圆孔中来回活动,圆柱上带有洞,移动到正确的位置,洞与管道接通,形成畅通的气道。

    事实上连接处可以把金属管给塞入管道中,再锁螺丝,使得金属管与管道结合的更紧密,不漏气。

    反复的动手、改进、思考。

    他的三块铸铁在被他不断的改进面貌。

    衔接面上下的铸铁各留一道凹槽,把一块竖着的金属片给塞进去,挡住气体沿着裂缝横向流动就行了。

    至于气体纵向流动怎么办?缝隙外面包一层铁皮,再浇铁水。

    鉴于倒梯形滑槽已经做好了,装上了,他便没有把它们给切掉。

    这三块铸铁的加工消耗了他一个月。

    好在终于装好了。他自己的感觉很不错。

    接着把第一块铸铁与锅炉的出气管连接起来。

    用了一个连接件,多锁几个螺丝,外面浇铁水。

    他的做法都非常笨拙。

    但是做摸索的时候没有必要那么聪明。

    所有连接位置的螺丝都打的他想吐血。

    他使用三厘米的螺丝钉。

    没有手枪钻,因为空间的原因也上不了车床。

    螺丝钉的丝非常的粗、稀疏,但是依然能够起到很好的连接作用。

    使用弓钻来上螺丝。正常来说绳弓都是一推一拉,钻头先正着转再反着转,为了上螺丝,只在顺时针转的时候把钻头抵在螺丝上。

    先前他就不知道弓钻有这种用法。

    果然多动手才能掌握足够多的经验。

    好在螺丝确实都打上了。

    铸铁之间的衔接都非常牢固,也不担心漏气问题。

第一三八零章 蒸汽机

    锅炉和蒸汽机都非常沉重。

    铁锅加上水后一吨。

    蒸汽机也有一吨。

    它们会把地面给压的向下陷。

    所以他为了安放它们,专门锤好了地基,铺上了石子,又放置了很多块枕木,这样子地面至少不会被压的变形了。

    蒸汽机的活塞安装了阀杆,阀杆接到一个连杆装置上,推动一个轮子。轮子再用连杆装置来推拉一个鼓风机。

    这个鼓风机非常的有力气,四五个人想推动它都不太容易。

    马林现在最担忧的是这个蒸汽机的安全性。

    然后就是担心自己设计的时候太粗心,遗漏了什么关键问题。

    他才给锅炉加好水,就来了一大堆人观看。

    马林说道:“都站远点,万一出了事故就不好了。”

    他给自己戴了个安全帽。

    这是‘机灵鬼’制作出来的。

    帽子是蛋壳状的,里面是木头,外面是铁皮和一层皮革。

    整个脑袋都给包住了,只留一对眼睛。

    之所以要有这个安全帽,是为了试验火药。

    自从知道了火药的威力,这些原始人实在是忍不住想玩一玩试试。

    火枪因为用的是火药,也引起他们的强烈兴趣。

    而防弹钢板、安全帽都变得非常有必要。

    马林认为自己应该禁止原始人玩火药。

    但是像‘机灵鬼’、‘六月’这种会忍不住进行自制。

    马林就戴着这么一个安全帽来烧锅炉。

    一开始锅炉和蒸汽机都没多大反应。

    几分钟后蒸汽机就开始咣当咣当的响了。

    先用它推动一个轮子,观察它力气大不大。

    结果火越烧越旺。

    咣当咣当的声音有点吓人。

    好在马林知道自己的蒸汽机的结构非常的牢固,不容易损坏,即使坏了,也是里面出问题。

    那轮子转的真是快。

    眼看有被推坏的危险。

    虽然他的蒸汽机制作的非常结实,这个轮子上他忘记花心思了。赶紧把蒸汽机与轮子的连接给分离,把锅炉中的木炭给扒出来。

    抓紧给轮子进行加固。

    这个轮子要用于驱动一个鼓风机。

    他假设这个鼓风机需要两匹马的力气。

    轮子必须安装在一个非常结实的金属架子上,而且转轴必须有轴承。

    不需要多么精密的轴承,但是必须非常耐用。

    所以他得采用带钢珠的轴承。

    虽然这些人都急着看这个蒸汽机力气到底大不大,他却得先制作钢珠,再制作轴承,再把这个轮子给装好。

    钢珠他已经打磨了很多个。

    但是并不足够。

    每个钢珠直径不到两厘米。

    最开始是铸造出来的,接着就是要手工打磨。

    打磨一个耗时非常久。

    他不能保证钢珠的外形都很标准。

    于是他制作的这个轴承的主要摩擦力来自于钢珠尺寸的不标准。

    他觉得自己需要一周才能制作好两个轴承。

    既然大家都急着看测试结果,所以先给蒸汽机就近接一个小的鼓风机,看看效果怎么样。

    于是把小的鼓风机给抬过来,固定在地上。

    接着把蒸汽机的连杆接到鼓风机上。

    鼓风机就像是个巨大的手风琴。

    重新给蒸汽机添木炭。

    几分钟后,蒸汽机开始咣当咣当的剧烈的响动,把这个体型小的鼓风机推的几乎散了架。

    不得不说,这力气确实猛。

    鼓风机的架子是木头做的,被推的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

    马林要求把两者断开连接。

    但是观众们都没看过瘾,剧烈的反对。

    只是五分钟功夫,这蒸汽机就把鼓风机给推散架了。

    这力气真是猛。

    赶紧把它给停了下来。

    马林说道:“它有两头牛的力气,但是只需要一个人添木炭就够了。”

    算上砍柴烧制木炭花费的力气,它带来的好处也是远大于坏处。

    问题是它的动静真是大。

    它运转的这一会附近所有人都跑来观看。

    包括几个光着屁股跑的不知道来自于哪里的原始人。

    毫无疑问,它使大家都印象深刻。

    但是马林意见非常大。

    锅炉、蒸汽机加上木炭,总重量得超过三吨。

    把它给做成车子,它的力气只能勉强推着自己慢慢的前进。

    它只能被固定在地上,当做动力来推动一些机械运转。

    但是不见得比水力力气更大。

    它比起水力最大的好处是,在没有河流的地方一样能够使用。

    比如说,矿山那里。

    把矿石车拉上一道斜坡对它来说还是不成问题的。

    此外它也能够当做不能移动的起重机。

    ’机灵鬼‘要求,现在就把它给抬到矿场那边。

    分开抬。

    蒸汽机一吨。

    铁锅几百斤。

    先把蒸汽机给抬过去。

    马林自己的感受是,非常失望。

    这台蒸汽机太沉了。

    装在轮船上的话肯定开不动。

    但是好歹它确实有用,还挺吸引人。

    现在大家都挺喜欢它。

    马林觉得心里有点空虚。

    做完一件大事心里空虚很正常。

    他不知道怎么才能改进它。

    要么提高它的力气,要么减轻它的重量。

    要么两方面都做到。

    更大的锅意味着更重。

    他能不能把钢板的厚度给减小到一厘米?

    多余的铸铁他可不可以全都用设备给割掉?

    通过这种措施,他觉得它的重量可以被减小一半,做成车子后有一吨半的重量。它有两头牛的力气。

    如果有铁轨的话它确实跑得起来。

    那么是什么制约了它的功率?

    不知道。

    他甚至不知道该从哪里着手研究这个问题。

    很有可能直到日后很长时间他都无法做出功率更高的蒸汽机。

    活塞是不是太厚了?

    气缸的内径是大了还是小了?

    管道是不是太细了?

    问题在于,他不知道怎么对此进行研究。

    热力学与统计力学都被他忘光了。

    他在车间中慢慢的打磨着钢珠,看着一群人拆掉这个蒸汽机,准备把它给抬走。

    马林感到有些疲劳。

    心里疲劳。

    值得高兴的是,这些原始人的脑子正在变得越来越活络。

    见过了越多的东西,脑子越是好使。

    想了一番,手上的干劲更足了一些。

    直径接近两厘米的钢珠。

    尺寸越标准越好。

    他不知道在蓝星是怎么生产它们的。

    他只知道,在这里他只能铸造出接近球体的钢,接着得手工打磨,使之变圆。

    打磨的越是标准,做成轴承后摩擦力越是小,轮子转的越是流畅。

    他知道自己有很多事情要做。

    想改善大家的生活,他不知道该从哪里动手。

    现在他非常需要铸造货币,大家不要再以物易物。

    但是他并没有贵金属。

    要是他有不锈钢,他也会乐于铸造那种钢镚儿。

    可是他不会。

    现在钢也是硬通货。

第一三八一章 轴承

    即使有铜,他铸造铜币的速度也不够。

    虽然现在人口不多,但是想买一把大砍刀,少说得几千枚铜钱吧?

    铁炉村的正常经营至少需要十来万枚铜钱吧?一炉钢就值无数铜钱了。

    可是他压根就不知道快速铸造铜钱的办法。

    他一天能够手工铸造个一千枚就不错了。

    没有钱币,大家怎么进行交易?

    马林见到有人用核桃进行交易。

    核桃确实是硬通货。

    大家都需要。

    有多少社会就能够消化掉多少。

    谁愿意多种核桃,大家都欢迎。

    但是保质期让人有点不大放心。

    放个一年差不多就坏了。

    有没有别的交易办法?

    他心里充满了怀疑。

    用粮食进行交易他也是赞成的。

    粮食也是硬通货,勉强也能保存比较久。

    但是不便于守财奴进行收藏。

    适合于收藏的还是贵金属。

    他自己每天的任务就是给人教课、加工制作一些金属零件、安装调试少量的设备。

    目前还在给蒸汽机驱动的轮子制作轴承。

    轴承不好,啥都不好做。

    而想制作轴承,最好能够有钢珠。

    钢珠越是标准,制作出来后摩擦力越是小,转轴也越是稳定。

    怎么才能改进蒸汽机,他并不知道。

    怎么才能给社会带来更大的改善,他也不知道。

    这些原始人真的生活的非常辛苦么?

    在这个时代,拥有了质量好的铁器和辽阔的猎场,日子会非常好才对。

    为了增加大家对学习的兴趣,现在有必要发展一下文化娱乐活动,否则大家都吃饱了睡、睡饱了吃,不想多努力。

    什么样子的文化娱乐活动才能真正的吸引到人呢?

    鸟巢平原和鸡毛平原都如此辽阔,人口如此的稀少。

    马林认为大家需要坐骑。

    然后骑着坐骑出去进行交流活动。

    毫无疑问,这两个地方的人口都会快速的膨胀。

    可是他不能等着人口膨胀。

    否则一等几十年就过去了,他就等成一个白发老头了。

    他希望自己活着的时候就能够感受到快乐。

    而不是一生无比辛苦、忙碌,虽然做出了不少贡献,却还没过两天好日子就老死了。

    人都渴望幸福。

    人都不喜欢受苦。

    蒸汽机的发明目前给他带来的是混乱。

    生活很乱,心情也很乱。

    这一步迈的太大了。

    这天晚上,这个蒸汽机就在矿场安装好了。

    可以用来把矿石车给拉上斜坡。

    马林跟他们说明,铺了铁轨之后更方便拉。

    总共需要二十四枚钢珠,原来已经打磨了十个。

    每天大约能够打磨好一个,瞧起来挺圆的。

    他不确定自己的手艺是否真的在变好。

    他就像是个画家一般,画家试图把几何体画的更准确,他则是希望手中打磨出的几何体也更标准。

    画家画的时候凭借本能,就可以画准了。

    他是同样的道理,凭借本能就行了。

    人具有肌肉记忆能力。

    他的本事就是要以这种方式提高。

    很是辛苦,但是提高上去之后才能够制作出更精密的设备,生产出更多种类的东西。

    原来他以为没有手枪钻就没法打螺丝。

    试过才知道,其实弓钻也可以。

    弓钻的旋转方向会不断的变换。要变的时候他把弓钻给移开,等到变完了再拿回来就行了。

    虽然不好使,但是能使。

    此外木头也能够制作螺帽和螺栓,能够对木材进行连接。

    如果他能够找到更好的办法来加工钢珠就好了。

    他还是觉得生活很辛苦,距离苦尽甘来还有不小的距离。

    他的想法是,手艺改善的越多,生活越快乐。

    不是指他能够发明制作出蒸汽机这种东西,而是指他徒手加工圆柱、球体、长方体的能力越是强,生活越是快乐。

    因为这种本事乃是一种艺术,而艺术是种奢侈品,使社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所以如果他想生活的更快乐,也许他应该自己掌握好这门艺术,同时也多培养一些擅长艺术的人。

    雕刻木头的老头叫做‘蛾子’。

    手艺是真的不错。

    能够在核桃木上雕刻出小动物、人、风景、物品来。

    也能够给家具雕花,确实比较好看。

    艺术需要耐心的练习才能掌握。

    马林在练习的则是徒手加工能力。

    似乎手越是巧越是能够设计出各种机械设备来。

    他觉得加工金属是件非常重要的本事。

    先后有不少人来参观他的车间。

    外来的原始人看到他的仪器设备经常会惊讶的张不开嘴。

    比如他的车床加工一个圆柱是那么快,形状是那么标准。

    以外行的眼光来看是真的很标准了。

    但是他自己知道,两米长的圆柱他加工出来至少有三毫米的误差。

    这种圆柱作为转轴和滑动轴,都必然会带来误差,用它们制作设备,加工的产品肯定也存在误差。

    这就是手工的限制。

    他在这里从早到晚打磨着钢珠,是锻炼自己的技艺的一种方式。

    而钢珠是否标准,投入使用后立马就能够明白。

    轴承,两个钢圈中间套着十几枚钢珠。

    再外面包一层壳子使得钢珠和钢圈都不会脱出。

    马林要做的就是这么一种轴承。

    这里涉及到十几个几何体。

    如果这种轴承他能够制作的很标准,意味着他能够做到另外一件事了。

    那就是手工把一个钢板给打磨的很平,再手工打磨出十几个正方体,然后把这些正方体在这块钢板上给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体和长方体,中间不存在缝隙,不存在贴合不好的面。

    这种行为确实是种艺术。

    看样子他要在这条路上逐渐走下去了。

    ‘二蛋’对打磨钢珠没有多大的兴趣。

    马林目前的手艺还是比预定目标差了太多。看到轴承的时候心里发虚,生怕自己做不标准。

    确实是做不标准。

    轴承的两个钢圈由车床做好后,放在一起,把已经做好的钢珠给塞进去,会看到吻合的并不好。

    如果做的标准,那么钢珠的直径恰好是大小钢圈直径的差。

    他现在觉得自己能够制作出多么复杂的机械就取决于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有多强。

    他觉得这取决于耐心和理解力,需要忍耐无数疲劳才能逐渐的提高。

    他觉得自己无论处在哪里,这种本事都是真正的本事,都值得仔细的练习。

    不管他是处在原始社会还是发达的星际联邦,决定了他能够生活的有多快乐的,都是这种本事。

    练的好则每天都很开心。

    练的不好,不管身处多么发达的社会,家境如何优越,都不开心。

    他就是要学好这项本事。

    ‘二蛋’是他的帮手,并不明白这个道理。

    他制作了两个钢瓦轴承,交给‘机灵鬼’,暂时用在蒸汽机的飞轮上。

第一三八二章 访客

    钢瓦轴承可以放在他的车床上加工,不太精准也不要紧。

    大不了经常更换。

    打磨钢珠的时间要以天来计算,十四枚就需要花差不多半个月。

    生命就这么流逝了。

    他因而衰老了半个月。

    但是他并没有多大的意见。

    从他的角度看,是磨的挺圆了。

    接着打磨每个钢圈又各自花了一天。

    把小的钢圈塞进大的钢圈内,发现误差非常大,缝隙的宽度不一致,想死的心都有。

    还不知道具体是哪个钢圈的形状不标准。

    把十二枚钢珠塞进缝隙里,能够看出来钢珠的形状同样不标准。

    他不知道自己该说点啥。

    挨着查看。

    试着让内层的钢圈慢慢的旋转,观察两个钢圈与十二个钢珠的衔接情况。

    把制作好的盖子也盖上去。

    装上转轴。

    转动转轴,果然远端摇晃的厉害。

    都拆下来。

    他认为是小钢圈出的问题,用车床重新制作。

    然后拿着用手打磨一天。

    机器的精度不达标,所以得靠自己的手。

    塞进大钢圈里,发现形状上还是存在不小的问题。

    继续修改。

    他想起了学美术的学生在那里画画。

    他的工作具有同一种性质。

    其实双方的难度和疲劳度是半斤八两的。

    又是一天整,两个钢圈套在一起,瞧起来缝隙非常均匀。

    把钢珠给塞进去。

    他觉得钢圈的问题不大,钢珠中有几个明显有问题。

    抓紧进行纠正。

    又是一天整。

    有一个钢珠明显被磨小了,报废了。

    于是进行更换。

    又是半天。

    所有钢珠都装好。

    转动起来感觉还可以。

    把两个盖子都安装好。

    打螺丝锁死。

    金属上也能够打螺丝么?

    钢圈的材质不如他的钻头的材质,所以才能打出螺丝来。

    安装好,把铁水倒入螺丝的缝隙中。

    先拿去给蒸汽机的飞轮装上。

    开始制作另一个轴承。

    还是先从钢圈做起。

    花了三天时间,做好了,质量不大好,但是勉强能用。

    同样是拿去给飞轮装好。

    现在制作这些东西便是马林的主要工作,从早到晚不停歇。

    制作螺丝的设备他又进行了一番改进,使它能够给较细的螺栓开螺丝,不要每个螺丝都那么大。

    调节的过程非常的费心费力。

    前两天总是不准。

    他尽量保持自己的心情。

    大约一周时间,新安装的这个雕刻螺丝的设备终于能使了。

    所有零部件都是用他用自制仪器生产的。

    是不是很累人?

    有了螺丝之后,下一步该做点啥,他心里非常糊涂。

    陆陆续续有远处的原始人来这里。

    他看到了金水村、紫水村的访客。

    他们都穿着比较漂亮的衣服,用挑子挑来了一些那种血红色的陶器和彩陶。

    他们自然都认识马林,见到了铁炉村的状况后禁不住啧啧称赞。

    马林跟他们聊天的时候觉得感慨万端,一年多不见了。

    这两个村子都因为铁器和陶器而发了大财。

    马林想了解鸟巢平原那边的状况。

    “至少我们周围的村落都在尝试种植业和养殖业,已经有一定的规模了。”

    金水村现在种植的谷子已经有三十多亩了。

    “到了夏季再种一季,估计会有一百多亩。”

    有了一百多亩谷子,便算是有了真正的种植业。

    他们对铁炉村这里出产的钢质刀具爱不释手。

    因为他们自己产的都是生铁,炼不了钢。

    马林曾经找一人把炒钢法回头教给金水村,但是炒钢法生产的钢跟热风炉产出的钢在质量上不可同日而语。

    “你说要找铁矿,这是真的找到了啊?”

    马林答道:“是找到了铁矿,但只是个贫铁矿,炼起来效率太低了。”

    “这个叫做蒸汽机的玩意儿,你真的做出来了一个。”

    马林有点不好意思,说道:“确实是做出了一个,质量太差,没法用在车上或者船上。”

    这台蒸汽机的力气大约有两头牛那么大,但是它自身重量加上锅炉重量就超过了两吨,再加上木炭和储备用的水,估计还得再加一吨。

    再做出一台车子,又得加一吨重量。

    于是它这力气不适合开车,只适合放在原地驱动机械。

    想装在轮船上的话,这船得比较大,驱动起来就费力,不见得能够比帆船更方便。

    至于怎么改进这台蒸汽机,马林毫无思路。

    如果铸模技术能够有大的长进,或许它的重量能够减轻一些。

    如果他的车床、镗床能够更精密一些,或许它的力量能够加大一些。

    对他来说,最难的问题就是漏气。

    别的地方他能够做成一个整体,可是气路的调控阀门那里令他非常的为难。

    那里的形状如果做的不够标准,金属板与两侧的气路之间就会存在间隙,然后蒸汽就会向外泄露。

    先放着吧。

    现在他非常关心一件事那就是驯化野生动物的问题。

    尤其是马、驴子、牛。

    他跟‘四叔’说过几次了。

    最好能够有比较精通动物语言的人来负责,他们至少能够看出野生动物的心情怎么样。

    贫铁山这里如今储备有大量的熏肉、苦薯粉、粉条粉皮。

    每天都能够获得少量粮食种子。

    现在天气合适,所以马林建议大家把它们都给种下去。

    ‘四叔’在交易的过程中经常获得一些奇怪的石头,他知道马林对石头兴趣特别浓,所以会有意收购一些石头。

    鸡毛平原南部也有原始人过来看热闹。

    这里现在发生的事情已经引起了不少原始人的关注。

    现在的情况是肉类非常充足,一点都不值钱。

    粮食种子非常值钱。

    此外像是蜂蜜这种产量很小的东西很值钱。

    鸡毛平原不少部落懂得怎么制作重弩,是马林教的。

    能够自行制作重弩之后狩猎简直太简单,于是这些原始人就非常的闲。

    捕猎一头牛,够吃很多天的。

    于是他们就想找事情做。

    贫铁山的事情传到了南边之后变得神神忽忽的。

    此外想来买家具的人也不少。

    用干果、粮食种子、布匹以及一些手工制品可以换家具。

    贫铁山这边的水力机床使得木工作业非常简单,别处想生产家具就会难很多。

    最重要的商品还是劳动力。

    这些人要是肯在这里干活,就可以换取一种白板硬币,储存了一定量的硬币就可以换取这些东西。

    主要的工作内容与种植、养殖、建筑、伐木、狩猎等等有关。

    这里食物充足,这一点不用担心。

    当人口再增多一点之后,这里的养殖业和种植业也会有所发展。

    真的有唱歌跳舞比较好的人,马林倾向于把他们给留下来。

    即使只是最简单的歌曲和舞蹈。

    好好的培养说不准能够变得比较出色。

    马林始终觉得帆船是一种很好的运输工具。

    所以建议‘小树’进行生产。

    鸭子河可以连通大河,不妨造几艘帆船下水瞧一瞧。

    至于帆应该怎么设计,马林采用最笨拙的办法。

第一三八三章 日常

    此外他也建议制作出那种能够几人一起划的比较长的船。

    大家出远门最好都是六七人一组。

    食物带足,再考虑到武器,行李挺沉的。

    但是用船带着就比较省力气。

    沿着河旅行绝对是件快活稀奇的事情。

    而马林最希望发生的事情是这些沿着河前进的人能够找到新的原始部落,建立联系。

    铁炉村最重要的商品是铁器,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获得铁器后日子立马就会改善很多倍。

    此外大家还可以教他们制作长弓、重弩、织布,种植和养殖。

    一定要认真的教种植和养殖。

    ‘大树’先前带回来一位擅长打磨骨饰的老头,马林非常满意。后来他又带回来一位擅长画画的人,从马林的角度看,这是位真正的画手,赶得上华夏国那些业余爱好者,画出来的东西让人看着喜欢。

    马林也挺高兴。

    有了家具,上面就应该有画。

    但是颜料应该怎么制作呢?

    黑色颜料可以使用炭黑。

    紫色有种浆果的汁液。

    此外贫铁山有种化学物质是蓝色的,似乎没有毒。

    此外还有种化学物质是黄色的,制作成颜料后也是不容易褪色。

    马林帮忙制作刷子和毛笔,用来画画。

    马林希望这位画手能够把铁炉村的生活场景画下来,传播到别的地方,为的是让远处的原始人了解这些技术的存在。

    用画来启发他们思考,也吸引他们来拜访铁炉村。

    虽然路途遥远,但是铁炉村对他们来说肯定充满了很多魅力。

    经过一番思考之后,马林又出了个主意。

    那就是雕版印画。

    画手的画在石头上刻出来,涂上墨汁,印出来,赠送给来这里的远处的原始人,让他们带回家,使得更多原始人了解这里的状况。

    如果有来访的原始人想学习一些手工技艺,马林也是欢迎的。

    比如说,造这些水力设备。

    不见得只有一种制作法。

    像是水磨在各个聚居点都很实用,在鸟巢平原和鸡毛平原,苦薯是种非常普及的作物,把苦薯干给磨成粉之后口味会提高很大一截,此外想制作粉条和粉丝,也需要苦薯粉。

    有个明显的现象,那就是这些原始人在拥有了重弩、钢刀之后,活动范围会变大。

    然后他们便可能发现更多的原始部落。

    按理说,鸟巢平原与鸡毛平原的总人口是三千多,大部分聚居点距离贫铁山都非常遥远。

    但是贫铁山每天都会迎来访客。其中既有靠的较近的几个部落的,也有来自非常远的地方的。

    一些深山老林中的原始部落陆续被发现。

    目前看来,巢族人与鸡毛族人对于发现新部落并传授生活技术是非常积极的,如果做了这种事会感到很自豪。

    马林对此非常满意。

    马林每天都花两个钟头讲课。

    主要内容是小学数学。

    此外也会讲一些通识课。

    能够听懂他的语言的人普遍对他的课程反响很好。

    讲完课他就在车间里忙活。

    他依然在尝试改进自己的手艺,希望能够制作出更精密的机床。

    蒸汽机需要被继续改良,一直改到重量够小、力气够大的程度。

    只是他暂时找不到途径。

    他知道手艺越是好,制作出的设备瞧起来越是复杂。

    关于怎么加工一个钢球,他始终没有啥好办法。

    他担心的是,关于牛、马、驴子的事情是否需要他自己过问。

    但是很快就排除了担心。

    ‘大树’在春季即将结束的一天驯服了一头驴子,骑了回来。

    给它吃苦薯面,让它舔盐之后,它就变得非常驯服。

    这下子就风光了。

    村里的画师立刻就把这个景象给画了下来。

    一个原始人骑着驴子,背着弓,挎着刀。

    马林这几天一直在想,机械到底能够给世界带来多大的变化。

    关于木工胶,现在大家普遍使用猪皮胶做木工胶。

    锤胶是件非常吃力的事情,但是大家拥有水力捣锤,锤起来就容易多了。

    关于机械,马林不知道自己现在还能够发明出什么有用的东西来。

    没有磁铁,没有铜丝,没有绝缘漆,他想制作发电机和电动机也做不到啊。

    他是否需要更细致的调查一些周围的山脉,瞧瞧能否发现什么资源?

    比如金属?

    那么,主动出击寻找金属,比起被动等待,到底哪种做法更好呢?

    是否有可能他在外面乱跑的时候,线索被自动送到贫铁山来?

    他喜欢收集石头。

    为的是在其中找到金属矿。

    他跟‘四叔’解释过其中的原因。

    于是‘四叔’也会有意帮他收集。

    来以物易物的原始人这么多,‘四叔’会向他们询问,并且希望他们能够把各种石头给带来。

    以这种方式,‘四叔’确实收集到了几块含有铁的石头。

    也收集到了黑曜石以及一种绿色的有点好看的石头。

    但是压根就没有见过马林想要的金属矿石。

    金银铜,马林都需要。

    他甚至考虑过一个问题,如果他先找到了银矿,而没找到铜矿,他是否要用银来制作子弹头呢?

    有了银之后,子弹头便比较软,于是便可以给枪膛拉出膛线来了。

    事实上他现在便拥有带有膛线的枪。

    想一下吧,制作一大堆银子弹头用来狩猎。

    要多奇怪有多奇怪。

    关于捕鱼,他们现在有个好办法。

    那就是炸鱼。

    这是获得食物的非常快的办法。

    看到哪里鱼多,就把炸弹投进去。

    黑火药的燃烧不需要氧气。

    只是这炸弹的制作有点麻烦。

    最近发生的最令马林高兴的事情就是金水山的人过来学习怎么炼钢。

    金水山能够烧出铁水来,也能够生产熟铁。

    把铁水浇到熟铁上,用水力锻锤反复的捶打便可以生产出钢来。

    金水山附近也存在适合使用水力的地方。

    但是他们最关心的还是热风炉炼钢的办法。

    马林给他们说,用水力鼓风,风力便会足够大。

    把进气管给做的比较长,一直用炉子加热。

    再通过蓄热炉引高炉煤气来预热,这样子进入高炉中的风便是热风。

    蓄热室比较容易建造,一看就能够学会。

    可是想制作水轮需要一定的木工技能。

    金水山的访客想进行一定的学习。

    其实来自各处的访客都想学习怎么制作水轮。

    毕竟各个原始部落都有非常广阔的地盘,想搬到水力充沛的地方定居乃是很容易的。

    于是马林便把最原始的车床的构造展示给他们看。

    如果他们愿意,马林也可以把已经调试好的脚踏式车床卖给他们。

    让他们用独轮车给推回去。

    事实上各个定居点都需要家具,总不能让他们用车子推着家具走个上百里,最好能够让他们自己学会怎么制作家具。

    而想当木工最好能够有比较好使的工具。

    脚踏式车床就可以满足木工的需要。

第一三八四章 改良

    想一下,自己的蒸汽机还是可以再改进一下。

    首先,铁板的厚度可以改成一厘米,没必要达到两厘米。

    毕竟它的力气还不如华夏国的手扶拖拉机,没必要那么害怕它被蒸汽冲坏。

    其次,几块铸铁的多余部分他应该尽量全都用机床给磨掉,减轻重量。

    再次,它的制作方式应该被重新设计。

    他打算先造一块整个铸铁,然后从用车床从侧面钻出管道来,并让不同的管道连接到一起。

    侧面的洞眼用设计好的铁块堵住,并用钢钉在横向锁死。

    他认为最大的难题在于,控制两条气路的气门的装置。

    他必须切断气路,把金属片填进空隙里,金属片可以平行滑动,中间带有洞眼,既可以堵住气路,也可以把气路给打开。

    关键在于,形状不容易调整,如果金属片与气路之间的缝隙太大,那么铁定会漏气。

    他不知道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蒸汽机的效率肯定会降低很多。

    如果先前制作的蒸汽机的力气能够提高一倍,那么它的力气就算是合格了,可以为它制造一个火车头,利用铁轨拉东西。

    他在考虑,气路的位置是不是可以改变一下。

    气门与下方的连接必须越严密越好,与上方的连接反而不要紧。

    其实他可以在垂直于气路的方向再开一个洞,把金属板给嵌进去,保证贴合的精密,还能用竖向的滑槽挡住蒸汽在两条管道之间泄露。

    这个洞用熟铁板给封死,再浇铁水封上缝隙。

    他自己的思考是,这种做法确实可行。

    而最麻烦的一个环节是,用来制作这个蒸汽机的铸铁尺寸会比较大,长宽高各半米,总重量九百多斤,想进行加工制作很麻烦,想把那些管道给开的比较标准,更是麻烦。

    他找‘机灵鬼’帮他把这么一块铁给铸好,然后用小车推到他的车间来。

    考虑到先前制作的那台蒸汽机比这块铸铁还要重很多,等到他钻出几条管道,再把不必要的部分都给磨掉,总重量至少会下降一半。也就是四百多斤。

    如果它的力气跟先前那台一样大,那它就合格了。

    能够用它制作一个火车头用来在矿场、林场运输物资了。

    修铁轨是个比较大的工程,想一想这件事他又开始觉得头大。

    一里路的铁轨,需要多少铸铁呢?

    就算一米只有一百斤,五百米也有五十吨了。

    五十吨铸铁,至少需要两百吨贫铁矿石。

    铁炉村总人口七十多。

    矿工十几名。

    没有什么自动化工具,挖矿石全靠手。

    平均一天能够挖个五六吨。

    两百吨需要四十来天。

    这个铁轨造起来不值。

    有这个力气,做点别的事情不好么?

    所以即使他这个蒸汽机造了出来,也不方便用于运输。

    四百多斤的蒸汽机,一吨的锅炉加上木炭。

    再制作一个车架子至少有半吨重。

    总共两吨。

    用于驱动木船也不划算。

    能够用它驱动的船体积必须比较大,他们这里人手这么少,想生产一艘二十米长的木船都非常费力气,至少得花费一个月,而质量还无法得到保证。

    想了一番,他觉得这台蒸汽机不要急着造出来。

    等到他有了软金属再造,他希望拿软金属当做垫片用来堵住钢板之间的缝隙防止漏气。

    如今的情况是,人口太少,科技发展太快,是这个人口规模消化不了的。

    其实他心里冒出了一个奇怪的念头,如果他会制作电报机,说不准可以在这些相距很远的聚居点之间用电报联系。

    可惜他能力有限,不知道电报机应该怎么制作。

    即使想动手进行研究,也不是几年时间就搞得定的。

    此外他不会的事情还有生产水泥以及制作玻璃。

    虽然这种产品能够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大的进步,但是不会生产就没办法了。

    他有没有必要试着研究一下呢?

    水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有了水泥,又有钢筋,便可以建造摩天大楼。

    要是有了水泥多好啊?

    他禁不住这么想。

    现在的建筑都不够结实。

    铁炉村现在有一定数量的砖房,砖块之间是用稀泥粘结的。

    结实度便不够。

    而且因为没有楼板,造不了二层的楼。

    但是不知道生产办法就没法强求。

    如果用脑袋想的话,水泥应该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呢?

    某几种干燥的粉末,混合起来,浇上水之后变成糊糊状,容易被塑形,等上一段时间就会凝固,变得非常的结实。

    猛一看跟稀泥类似。

    稀泥一开始黏糊糊的,垒好之后干燥变硬。

    混凝土那种硬度,原料中采用了什么呢?

    他考虑大半天,心里一点数都没有。

    既然知道它们的用途那么大,那么就应该进行尝试。

    他决定拿各种石头的粉末进行实验。

    此外也打算拿沙子进行实验。

    怎么实验?试试加热熔化后形成晶体,再粉碎,再掺杂,是否可以配出类似水泥的东西。

    现在他有热风炉,连钢都能融化,自然也能够把玻璃给融化。

    所以他加工处理各种化学材料的本事比原来高了很多。

    石灰可以充当粘结剂,他知道,在性质上跟水泥完全不相干。

    水泥与玻璃,两种东西,哪种更重要?

    他觉得都挺重要的。

    有了质量好的玻璃便有了透镜。

    有了透镜之后一些科学研究就比较容易进展了。

    但是他把透镜的相关知识都给忘光了。

    显微镜的光路到底是什么原理的?

    于是他就面临着一个问题。他到底愿意花费多大的力气用于科学研究。

    比如说,他不记得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了,是否有必要自己研究,把它们都给搞出来?

    他也不要求把精度给整的多高。

    他都能够自己装配车床,他的望远镜用于观看月亮和附近的几个星体还是可以的。

    他的显微镜能够看到细胞、细菌,于是也能充分的启发原始人进行思考,让他们更加相信他说的话。

    问题是,他真的有必要把事情给做都这一步么?

    如果真的搞定了望远镜、显微镜,他是不是要造发电机、电动机?

    接着开始搞原子物理,然后教原始人量子力学,开始尝试制作电子管、晶体管,再然后制作电子计算机?

    此外还要学会生产青霉素之类的抗生素。

    搞化工。

    化工搞好之后研究喷气式飞机、导弹、火箭?

    这么一番想象之后,他心里全是‘我擦’这两个字。

    要是走上这么一条路,他在这里的生活跟在蓝星就没有多大的区别了。

    他会成为一名真正的研究人员,有各种真正的技术等待着他去发明。

    即使他是在想法子实现蓝星的技术,他的工作也是具有重大价值的。

    那个样子的话他是要进行真正的科学研究,而且要经常用手计算。

    一些问题的难度可能很不小。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707/ 第一时间欣赏魔界狂想曲最新章节! 作者:名为绅士所写的《魔界狂想曲》为转载作品,魔界狂想曲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魔界狂想曲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魔界狂想曲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魔界狂想曲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魔界狂想曲介绍:
终有一天,我将征服整个魔界。人若没有梦想,和一条咸鱼有什么分别?魔界狂想曲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魔界狂想曲,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魔界狂想曲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