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玄幻魔法魔界狂想曲TXT下载魔界狂想曲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魔界狂想曲全文阅读

作者:名为绅士     魔界狂想曲txt下载     魔界狂想曲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四四六章 电链锯

    这个生产环节中的每一环他都觉得有问题。

    却又不知道该怎么改进。

    他这里生产电动机简直太简单了。

    他的电动机最大的问题就是简陋、容易损坏、容易维修。

    做到半路的时候有个原始人来帮忙。

    于是进度终于可以加快了。

    几万米的漆包线。

    七天时间线圈才缠好。

    然后再自己制作金属架子,把磁铁安装结实,把线圈固定好。

    对转轴进行校正。

    转轴下方接钻头。

    钻头的尾部被限制在一个管子中。

    想调整好又花费了两天时间。

    安装好插头,再次送给‘机灵鬼’。

    ‘巧手’和‘二蛋’又组装了两个跟先前那个一模一样的发电机。

    其中一个送到了伐木场。

    伐木场有水轮。

    可以驱动它发电。

    又有一个略大的电动机。

    可用于拉车子上坡。

    马林知道这些事情都不要着急。

    越是着急事情做的越是慢。

    他认为自己需要制作两个链锯以帮助伐木工降低工作量。

    伐木场要烧制大量木炭,也需要给木工提供木材,工作量不亚于矿场。

    炼钢炉、炼铜炉、玻璃厂都需要大量的木炭。

    链锯的电动机可以跟电钻的电动机一样。

    ‘巧手’可以制作。

    现在‘巧手’和‘二蛋’在组装机械方面都比较娴熟了。

    链锯的链子应该怎么设计呢?

    马林的想法是它们就像是自行车链子一般,用齿轮驱动,上面带有很多刀片。

    刀片找‘机灵鬼’生产。

    自行车链子他先前已经生产过了。

    既有圆形光滑的金属柱又有起连接作用的金属片。

    现在想生产比原来简单很多。

    只是链锯的链子肯定比自行车链子要求高很多。

    那些小圆柱、金属片都用翻砂法生产出来,接着用各种工具进行打磨。

    翻砂法大约一天时间就结束了。

    够制作两个链子的。

    然后用砂轮打磨。

    马林手艺比较熟练,对外形、尺寸的把握都非常好。

    一天就打磨好了。

    接着组装成链子。

    也是自己动手。

    找‘机灵鬼’铸造了两个链锯用刀片。

    说是刀片,其实并没有刃,只是支撑链条用的。

    接着给‘巧手’组装的一台电动机安装齿轮组。

    早就轻车熟路了。

    驱动链锯的齿轮转速飞快。

    每秒几千转。

    然后把刀片、链条都与齿轮组装起来。

    电动机有上百斤重。

    所以需要一个架子。

    马林安装过多个机床,所以这种精准度问题不大。

    电动机自身转动的就快。

    齿轮咬合着链条,使得链条每秒钟能够转二百多转。

    考虑到链条的长度,那些刀片的速度已经非常快了。

    用于伐树一点问题都没有。

    结果制作架子的时候老是出各种问题,花了一天才调整好。

    接着通上电,两个人抬着这个电锯来锯车间旁边的粗木头。

    又是不停的出问题。

    继续调整。

    为什么这种手持电锯这么沉?主要原因在于马林的漆包线太沉了,导致电动机太沉。

    他又不懂得漆包线的生产原理,能够发明出现在这种漆包线已经不错了。

    花了三天进行调整。

    链锯的刀片一定要足够结实,被树夹住的时候不容易折断。

    链条一定要不容易脱落。

    架子拿着要顺手。

    也要结实。

    这第一台链锯终于制作好了。

    按照他老家的标准,它非常的笨拙。

    但是确实能用。

    交给一名伐木工试用。

    伐木场从‘二蛋’那里获得了足够长度的电缆。

    他们是挺满意这种工具的。

    马林又组装第二台电锯,这次经验丰富了很多。

    一天多,做好了架子,固定好,实验了一个多钟头,感觉挺好使的。

    于是又交给了伐木工。

    目前伐木工和矿工都对更多的电钻、电锯充满了期待。

    只是马林暂停制造。

    他需要找到一种新的生产漆包线的办法。

    他是没有思路。

    外面的绝缘层要能够非常结实的粘结在铜丝上。

    不容易脱落,不容易被划伤,防潮、防高低温。

    能够制作出先前的漆包线已经很不容易了。

    现在怎么进行改进,他完全没有任何思路。

    他还是想采用先前那种做法,铜丝浸入溶液中,取出晾干,再浸入,再晾干,反复多次,铜丝表面便会出现一层覆盖物。

    如果这层覆盖物是绝缘的,不容易脱落,那么很大几率便是马林想找的材料。

    只是怎么进行实验,马林找不到入手点。

    马林的想法是,这些材料最好能够比较容易制备。

    这件事确实令人为难。

    其实铁炉村如今对于原始人来说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晚上有很多电灯。

    他们的电灯容易损坏,但是也容易进行更换。

    上百个电灯。

    目前电力在家中只用来照明。

    晚上有了电,睡觉就晚。

    大家需要有事情做。

    于是便需要有文化娱乐事业。

    目前大家有棋能下,有牌能打。

    可以聚在一起讲故事。

    会制作果汁,但是不会酿酒。

    马林制作过一把质量很差的笛子和两把琴。

    现在有人正在研究怎么用它们进行演奏。

    马林不会唱歌,不会演奏,所以无法给大家演示音乐的美妙。

    不过他照样可以给大家讲述一下他对音乐所知道的一些知识。

    一些手工艺人晚上依然可以继续工作。

    而家庭主妇可以在晚上缝纫衣服。

    马林还给一些学生布置了家庭作业。

    现在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原始人了解了上学的重要性。

    尤其是马林教的课程的重要性。

    考虑到白天大家得干活,马林便在晚上来教课。

    原始人看马林时候的眼光已经是马林自己所难以理解的了。

    他们觉得马林真是厉害。

    ‘黑虎’是马林的老朋友和坚定支持者,可是用上电灯并见到了几件电力设备之后依然惊讶的合不拢嘴。

    用电链锯伐木,用电钻挖矿,真是难以想象。

    马林并不避讳告诉大家,存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这种东西。

    快点发展科技好处多多。

    马林现在只做那些自己比较擅长的事情,而像是医学之类的学科,他并不懂,难以大力研究。

    玻璃工那边的一位师傅跟‘巧手’合作,已经组装出了最原始的显微镜和望远镜。

    能够看到牙垢里的细菌。

    也能够看到远处山顶的兔子。

    这方面马林由他们自己发展。

    比如说,想发现青霉素,需要观察很多细菌,像是青霉菌、葡萄球菌之类的东西,需要观看很久。

    腐烂的伤口含有葡萄球菌。

    而青霉素可以杀死葡萄球菌。

    马林的记忆是这样子,但是他心里缺少把握。

    反正多观察就行了。

    当有了青霉素之后,很多伤病都不再那么可怕。

第一四四七章 显微镜

    马林鼓励这些人把自己用显微镜看到的各种生物都绘制下来,记录自己看到的一些现象。

    也鼓励他们磨制天文望远镜来观看月亮和接近贫星的各种星体。

    “天文景象特别漂亮。有了天文望远镜之后大家可以大长见识。”

    有了玻璃,自然可以磨制三棱镜,用于分光。

    还可以做各种干涉、衍射实验。

    马林把光学给完全忘记了。

    于是他尽量鼓励大家多观察,多动手,多思考。

    社会生产力在飞速提高。

    如果马林能够把漆包线的技术给搞定,那么生产力的起飞就是不可阻止的了。

    他的主观感受是,电力目前的技术比起蒸汽机、机床之类的都技术要简单一些。

    电力非常的简单、方便、实用、容易推广,一出现就展示出巨大的优势。

    只是现在的电动机和发电机比起老家都差了一大截。

    不符合他的想法。

    他希望自己的所有技术都非常的简单实用,连原始人都看得懂,学得会。

    电力有个非常重要的好处,就是可以输送到远处。

    水力只能在水边使用。

    此外电力的用途更广。

    像是电灯这种东西对于原始人来说简直太神奇了。

    即使他发明不出更好的漆包线,现在的发电机也明显给原始人带来了很大的好处。

    至于娱乐活动,现在这些原始人觉得坐在电灯的亮光里啥都不做便是一种娱乐和社会活动。

    他们还会互相传播陈晨的一些话,讲述科学技术到底能够做到什么事情。

    “‘猴子’那边用玻璃透镜看到了很小的虫子,马林把它们称为细菌。”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无数细菌。”

    一滴干净水里都含有很多细菌。

    脏水中的细菌更多。

    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菌也算是一种娱乐方式。

    马林在十月下旬发现了一种制作漆包线的办法,但是单位重量并不比原来轻。

    于是只能继续研究下去。

    其实马林很想制作一个风力发电机。

    铁炉村南边有个地方,位置较高,中间有个隘口,风力一直非常大。

    下方百米外则是面积广阔的农田。

    问题在于一个风力发电机是否有能够驱动一个一万瓦的农业机械。

    风力有那么大么?

    如果想要那么大的功率,风车的叶片需要制作多大?

    太大了他们没能力安装。

    风磨其实动力并不多强。

    至少不足以推动一辆拖拉机来耕地,而转化为电能之后还会存在损耗。

    现在还是先研究漆包线吧。

    马林还是在从常见的树脂、树液中寻找适合制作漆包线的材料,配以一些有粘性、柔软的化学物质。

    思路还是跟先前一样。

    首先把铜丝浸泡入这种化学物质,取出来晾干,反复的浸泡和晾干。

    接着再浸泡入这些树脂、树液,也是取出来晾干,再重新浸泡。

    他这里已经收集了无数种化学物质。

    ‘机灵鬼’那边还在生产出更多种类的化学物质。

    此外一些金属溶液与脂类混合后产生的浑浊物更是奇怪。

    脂类马林这边也是拥有无数种。

    反正挨着进行实验。

    他在做着这些事情的时候,铁炉村的人驯养野生动物的任务还在进行中。

    铁炉村的羊群的数量终于超过了两百头,吃土寸与麻雀村的都是超过了四百头。

    日后的羊群规模估计会越来越大,毕竟草场如此肥沃,家养的羊又不用担心野兽的威胁。

    他们又驯养了几头牛和马。

    一直有原始人沿着河流划着小船去远处探索。

    从七月份到现在发现了一个一百人以上的原始部族,以及两个只有三十人的小部族。

    它们各自派了代表到铁炉村参观。

    目前铁炉村是个非常漂亮的地方,很是迷人。

    而教育目前非常重要。

    经过了教育,才能够懂得各种冶炼、加工的原理和技术,才能懂得磁生电、电生磁的原理。

    马林在尽量使得更多人懂得铁炉村这些技术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免将来出现什么大事件导致文明的严重倒退。

    会缠线圈制作发电机、电动机的人数目在增多。

    玻璃厂、炼钢厂、炼铜厂的人能够懂得原理的也在增多。

    可以想见,当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的更好,这里的人口将会聚集更多。

    现在仅仅是有电灯这一条就非常吸引人了。

    只是距离规模化农业还差了很长一段距离。

    马林这边有个很大的房间,靠墙摆满了橱柜,每一个格子里放着一种化学物质。

    马林把其中比较容易生产的拿出来做实验。

    按照编号和顺序来。

    但凡瞧起来有点靠谱的都会反复进行实验。

    十一月的天气其实已经比较冷了。

    但是他们有用不完的木柴,家家户户都有壁炉。

    现在有个问题,大家都想住进水泥砖楼,安装推拉式玻璃门窗,里面接通自来水和冲水马桶。

    只是他们的建筑能力跟不上。

    连个起重机都没有,吊装楼板太吃力。

    混凝土搅拌机倒是有。

    他们的水泥同样是马林自制的,质量不如老家好。

    但是明显能用。

    马林觉得漆包线是一种急需快点被研制出来的东西。

    接着又想起了机械式织布机的问题。

    先前设计的机械式织布机在思路上出现了小问题。

    当时认为机械臂既要能够左右移动,又要能够上下移动。

    于是给机械臂单独设计了一个内部周期,用一个齿轮来体现它,齿轮转到一个周期的特殊时刻触发事件,使得机械臂上的一个小零件可以上下移动。

    这个思路是可行的,可是细节上没有考虑到这个齿轮还会倒着转的问题。

    其实完全不需要这么一个内部周期。

    机械臂的运动是周期往复式的。

    机械臂一端的小零件在哪里向上移动,在哪里向下移动,都是可以预测的。

    因此完全可以让小零件也采用与整台织布机一样的时间周期,而这个周期是用一个齿轮组的旋转代表和实现的。

    每个时间齿轮的同轴都带动一个或者多个缺齿齿轮,实现对事件发生时间点的控制。

    缺齿齿轮只在事件将要发生的时候才会有锯齿对传动齿轮进行咬合,而事件结束的时候双方又因为无齿而分离。

    控制小零件的齿轮组只会进行左右移动,不会进行上下移动。

    而且跟机械臂的左右移动是一致的。

    机械臂的左右移动可以制作的非常精确。

    于是可以在正确的位置设置好缺齿齿轮,与控制小零件的齿轮组进行动态对接,完成任务。

    因为每个时间周期相对某个事件发生的时间算是非常长的。

    所以需要比较多的齿。

    于是齿轮就需要比较大。

    于是这个织布机的重量就会比较大。

第一四四八章 食物

    那么,现在有必要把这么一个机械式织布机给制作出来么?它可以由水力、畜力、人力、电力驱动。目前铁炉村、吃土寸、麻雀村的总人口不到四百人,对布的需求量不是那么大,暂时不需要这种织布机。马林的主要任务还是研制漆包线。各种化学材料他都在进行尝试。还拿纸笔进行记录。铜丝外面要加一层绝缘物质进行保护,这样子才可以缠绕线圈制作发电机和电动机。这层绝缘物质到底怎么制作,马林在一个月内便发现了好几种可用方案,但是都不比原来采用的方案更好。十一月就这么过去了。铁炉村的人口在继续增加。来做生意的原始人也在增多。此外骑着马、驴子的原始人也更多了。‘大树’、‘黑虎’等人一直骑着马在周边走动,别的原始人看到了之后便会产生自己也驯养马匹的念头。也有牵着驯好的牲口过来贩卖的。马林的心思稍微偏了一点,今年秋季大家收获了两万斤黄豆。也就是一百多亩黄豆田的产量,对于农村来说没啥稀奇的。那么黄豆应该怎么吃呢?豆腐是怎么制作的?各种豆制品都是怎么来的?马林的想法是,把黄豆磨成浆,把其中的纤维给过滤掉,浸水,把脂肪给舀走。下面的淀粉之类的东西晒干,拌成浆糊,用漏勺漏进开水里打个滚,估计就能够成为口感较好的豆制品。他是根据凉皮、粉丝的制作法想起的这个法子。那么水豆腐以及豆腐皮各自都是怎么制作的呢?没有它们能吃,马林会馋死的。此外现在大家有一定量的谷子能吃了。也养有牛、羊,采得到奶,可以制作奶油之类的东西。那么现在也有条件制作各种糕点了。关于糖,红石村那边有甘蔗,可以产糖。鸡毛平原南部也有个地方可以产糖,现在那里的人正在使劲的生产糖然后送到铁炉村贩卖。只是怎么制作糕点,没有谁知道。马林连怎么烤面包都不知道。松软的面包是怎么来的?铁炉村的食物很充足,尤其是肉类很充足。可是美食种类太少,大家需要多研究。像是饺子、包子、菜盒子、葱油饼、煎饼、油条之类的东西很容易买到。煎饼果子很容易制作,连马林都会,他自然要教会铁炉村的人具体的做法。炉子和小圆锅都很容易生产。面糊糊没有啥难度。鸡蛋这里也有。大葱也有。榨菜也有。馓子、火腿肠同样都有。榨菜是去年腌制的。火腿肠也是去年制作的。只是麦芽糖、水果糖都是怎么制作的?软糖是怎么制作的?此外酒是怎么酿造的?苹果放久了会产生酒味,以这种方式可以酿酒么?酵母是种什么东西?马林忽然想起来,自己的玻璃工匠已经组装出了粗陋的显微镜,可以用于观察微生物了。这位工匠叫做‘猴子’,身边有一群喜欢观看微生物的原始人。

第一四四九章 实验

    但是马林对于功率有个基本了解。

    一吨重的重物,一秒钟提升一米高度,便是做了一万焦耳的功,功率是一万瓦。

    当他的漆包线不再那么臃肿,他认为自己的电动机的功率是可以达标的。

    此外就是发电机的功率问题了。

    同样的,用更粗的铜丝缠同样的圈数功率就会提高。

    只是这样子一来发电机的体积会变得更臃肿。

    缠更多圈会提高电压,这样子也可以提高功率。

    但是铜丝太细、电压太高,容易烧掉。

    太细本身就不结实,又因为电阻大而分担的电压多。

    让人不放心。

    所以使用粗铜丝与缠更多圈在功率上是一致的,同时安全性可以提高很多。

    所以马林决定对发电机以及重型机械使用更粗的铜丝来缠线圈。

    这样子是可行的。

    所以现在的三四千瓦的发电机,采用的铜丝更粗一点、总体积更大一点,功率就可以提高到两万瓦以上了。

    &;而改善漆包线后,重量会降低十来倍。

    估计一万瓦的电动机重量两百斤左右。

    不算重。

    他制作的车子会相当的简单。

    一个平板车,带有四个非常大的轮子。

    前面放着一个电动机,拖着很长的电缆。

    方向盘在电动机后面。

    方向盘应该怎么制作?

    如果是手扶拖拉机那种调整方向的法子,压根就不需要方向盘。

    拖拉机肯定需要四个轮子,所以也必须有方向盘。

    轮子为什么能够转向呢?

    本来以为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仔细一想,反而觉得很神奇。

    一下子被难住了。

    拖拉机的轮子怎么转向?

    转向的过程中行驶依然是平稳的。

    轮子与车轴的连接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马林的想法是,车轴的边缘带有转轴,可以旋转。这样子轮子便可以旋转。

    方向盘转动的时候带动齿轮组,使得轮子的方向发生偏转。

    马林的特点是能用就行,别穷讲究。

    前轮的承重不如后轮大,所以设计成这种样子并不会把承重的柱子给压坏,衔接处的结构也不容易被压的变形。

    有足够好的钢来实现这种功能。

    十二月非常的冷。

    马林依然在研制漆包线。

    铜丝泡入各种溶液,晾干,观看铜丝与附着物的吸附情况。

    不一定非得是溶液,即使是浑浊的,或者胶状的,也是可以的。

    他有这么多种物质,可以耐心的尝试。

    此外一些胶高温下熔化,把铜丝浸入进去,提出来,也会出现附着的现象。

    马林是很希望这些胶中能够有满足他的要求的

    还有个问题,那就是这些胶必须比较容易生产。

    毕竟他们需要很多漆包线,几吨重。

    他也试着把不同的材料混合,实验效果。

    他并不着急,因为每隔两天就能够发现一种勉强可用的生产漆包线的办法。

    可选方案很多,但是能够优于原来的方案的至今没有找到。

    他又在想油漆的问题。

    也许对从植物中获得的树液之类的东西进行炼制,可以产生适合要求的材料。

    他这里有各种各样的树液。

    但是他要从最容易获取的树液选取。

    此外干馏木材的时候会产生一些液体,也可以用于实验。

    其实他有点犹豫不决。

    他的工作强度是非常大的。

    各种化学物质在铜丝表面的粘结情况,他进行了很多观察和实验。

    几乎是从早到晚。

    忙忙碌碌。

    很少休息。

    他知道自己必须抓紧。

    因为冬天来了,春天也快了。

    春耕涉及到两千亩地,以铁炉村不到两百人口来耕这么多地,想一想就知道累。

    牲口数量严重不足。

    他们确实在大力购买牲口,但是一头牛一天能够耕一亩半,十天才十五亩,十头牛十天才一百五十亩。

    离两千亩差远着呢。

    还是需要拖拉机。

    而没有漆包线的话,发电机和电动机都成问题。

    他们现在没有任何农业机械,更是没找到石油。

    现在只能指望电力。

    马林知道拉犁有多累。

    反正整个农忙都非常累。

    原始人又懒,对种植业的积极性可能会深受打击。

    此外马林确实有种想法,那就是想显著的改善大家的生活,让大家不用那么辛苦。

    心里禁不住也会想一下,凭什么铁炉村的原始人可以生活的那么好。

    马林觉得主要原因在于,铁轮村既有铁矿又有铜矿,采用集体所有制,人口又这么少,大家都算是大富翁。

    当漆包线研制成功,试制车子和耙地机同样需要很久。

    而留给他的时间是四个月左右。

    那么有了耙地机,是不是也应该有播种机呢?

    应该,相关技术没有那么难。

    那农药怎么办呢?

    播下的种子被虫子、老鼠吃了怎么办呢?

    农药首先不可以伤害种子、不影响出芽率,其次可以毒死虫子、老鼠。

    需要多做实验。

    其实马林从一种木材中干馏得到的液体便有类似农药的效果,对虫子和老鼠都有一定的杀伤力。

    更多的农药可以进行实验。

    有非常关键的一条就是它们不会残存在田地里,而是可以被自然降解。

    马林担心的是漆包线到了春耕时节都研制不成功。

    然后铁炉村的人便会比较懒,不愿意耕种那么多田地。

    反正有钱、不缺食物,耕个几亩田就觉得自己满勤劳的了。

    马林心里着急。

    所以才那么忙碌。

    每天还得教书,并且经常被人喊去观看他们的工作进展并给出评论,主要是要跟蓝星的相关技术进行对比。

    剩下的时间全都用来实验漆包线。

    怎么提高工作效率他不知道。

    他明白一点,把越多的时间投入在这件事便越是容易产生成果。

    马林即使非常疲劳了,也会尝试做一下漆包线的实验。

    就是把细铜丝泡入溶液、浑浊液、胶体,取出来等待干燥,观察粘结情况和粘结物是否柔软。

    一天可以实验无数种物质。

    每天还能搜集到更多的物质。

    他的房间里有很多架子,铜丝就搭在上面晾干。也有很多玻璃杯里面有各种液体。

    此外也有一些加热融化后的材料。

    马林最感兴趣的是一些胶状物,他试着给它们掺杂一些化学物质,稀释,然后拿铜丝实验。

第一四五零章 更多实验

    他正在使用的漆包线外面的漆的重量是铜丝的很多倍。

    这就导致他的电动机的重量比他老家的那些要重很多。

    一个链锯有上百斤重。

    他老家的链锯只有十来斤重,一个人提着就可以去伐树了。

    原始人对于一百多斤重的链锯也很欢迎。

    两三人抬着一个链锯很轻松的就伐倒了一棵树,比手拉锯子方便很多。

    所以伐木场还在索要更多的链锯。

    他们那边有河流和水轮,提供的电力足够七八个链锯运转的。

    有了链锯之后伐木效率可以提高很多倍。

    多出的劳动力可以转到新出现的行业,比如服务业。

    马林希望大家能够吃到更多美食,于是需要更多食品加工人员,尤其是厨艺好的。

    山里存在大量的优质食材,需要人去进行采集。

    像是‘猴子’那里正在进行的事情,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寻找酵母菌、青霉菌之类的工作同样需要人手。

    打磨玻璃片制作显微镜、望远镜、天文望远镜,这也是新工作。

    此外烧砖、瓦、水泥,盖大楼,同样需要人手。

    电力和各种设施可以使原始劳动需要的人口显著变少,大家可以去忙别的事情。

    ‘四叔’那边正在对人手进行安排。

    看得出来,铁炉村的人口对住水泥楼房充满了兴趣。

    一些原始人本来还在住山洞,到了这里见到水泥楼房以及里面安装的电灯、自来水以及大块玻璃制作的门窗,世界观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然后他们都想住。

    而造房子的整条产业链需要大量的人口。

    马林觉得现在的经济条件还不足以支持大家过多么富裕的生活。

    种植业、养殖业必须快点发展起来。

    土地资源几乎无穷无尽,所以一定要有足够多的粮食和肉类。

    现在应该花费大量人手在这方面。

    此外他觉得金工的数目不够,必须再增加几人。

    使得他自己可以被解放出来。

    漆包线的实验对他来说非常的吃力。

    一种化学物质混合了胶之后能够紧紧的粘结在铜丝外面起到绝缘作用。

    很难脱落。

    不怕潮。

    不怕高低温。

    这是他正在寻找的东西。

    反正能够起到类似的作用就行。

    他的房间中现在摆了很多个木架子,上面晾着铜丝。

    他把铜丝浸泡进各种物质,取出来晾干,观看附着物的状况。

    有的物质连他都不知道是啥。

    ‘机灵鬼’知道他的要求,会给他送来各种新发现的物质。

    ‘机灵鬼’正在试制不锈钢,按照马林的要求,‘机灵鬼’每天尝试电解各种溶液,看能够产出啥,尤其是希望找到新的类型的金属。

    接着把各种金属与钢铁进行掺杂,看能获得什么。

    其实‘机灵鬼’已经得到了一种很难生锈的合金钢。

    但是外观跟不锈钢区别很大。

    掺杂方式太麻烦,是否有毒也难说。

    此外还有一大堆别的合金。

    比如马林说钛合金比较轻,以后可以用来制作飞机。

    ‘机灵鬼’就记住了,而且找到了钛这种金属,正在试制合金。

    若不是人口增加了,想做这些事可不容易。

    铁轮村现在的主要任务,一是提高种植、养殖规模,二是尽量让家家户户都住上水泥砖楼,都有玻璃门窗。

    先别说砖楼了,一层的平房配上玻璃门窗便需要耗费大量的原材料。

    所有东西都是自产自销。

    烧制玻璃的时候从原材料的采集到烧制到打磨,是由十个人负责,其中的四人是机动劳动力,需要给别的行业帮忙。

    像是寻找青霉素、酵母菌这种工作,由‘猴子’和他的两名帮手负责,而打磨透镜、组装显微镜、望远镜也由他们负责。

    现在分工并不明确。

    主要原因在于就这么多人口,虽然有着无比丰富的自然资源,可啥都得自己动手,容易出现忙不过来的现象。

    建筑业的人常常是几天去烧制水泥,几天去烧砖,几天运输这些东西,几天盖房子。

    又有一些人正在尝试从南北两个方向搜集马、驴子、牛之类的动物进行驯养并带回铁炉村。

    现在的运输除了人力车就是马车、牛车、驴车。

    大家都知道由它们拉车会省力很多。

    此外走水路也比较省力。

    铁炉村的景象很像是马林小时候的景象,马林上小学前村子里还没有电视,大家都住土墙屋和瓦屋,经常见到拉砖头的马车。

    马林需要早点把漆包线给制作出来,然后制作出电动机、发电机,村子附近的工农业生产都会省力很多。

    像是拉砖头,砖厂与村子距离不到一里路,电缆完全可以扯过去,然后用电动车拉砖头,虽然拖着电缆很麻烦,但是总比人力省心很多。

    电池是怎么生产的,马林并不清楚。

    马林心里禁不住又想起了内燃机。

    不知道应该怎么制作。

    就算是给他柴油,他也不懂得柴油机的原理。

    他知道肯定有气缸、活塞、曲柄连杆。

    但是他不知道柴油是怎么做功的。

    大约是要把柴油给点燃,它爆炸产生推力推动活塞。

    那么怎么点燃?

    想爆炸肯定需要氧气,氧气从哪里来?

    爆炸肯定需要很剧烈。

    像是汽油桶爆炸那样。

    马林要去研究柴油怎么爆炸么?

    怎么人为控制爆炸的过程?

    总觉得柴油机非常的麻烦。

    现在还没有石油,先别考虑那么多。

    先把电力给搞定吧。

    时间大约到了十二月中旬。

    马林每天花费了更多时间用于漆包线的实验。

    收集的所有化学物质他都试过了。

    现在在尝试各种新配方。

    他知道自己的做法对于老家的工程师来说可能很可笑。

    但是这里是贫星,他是唯一的文明人。

    他已经做到的事情是很难得的。

    现在即使很笨拙,但是依然有希望早点试出一种可行方案。

    勉强能用的漆包线已经见到了多种。

    都达不到他的要求。

    他其实有点着急。

    关键是铜丝外面这层包覆物既要绝缘,又要粘的结实,还要软。

    他有个基本的要求,那就是它必须容易大量的生产。

    这里制作好电动机和发电机,用水力运往别的聚居点。

    使得已知人口都有电可用。

    这么早就能够用上电力,其实很值得开心。

    马林最喜欢从玻璃厂以及炼钢厂的各种废弃物中寻找可能合适的材料。

    有没有啥好的思路来生产绝缘漆?

    对金属有很强的粘性的物质不那么好找。

    鬼知道老家是怎么做的。

    或许不应该用胶。

    或许漆包线的原理跟他的设想压根就不一样。

    一些树脂之类的东西加热熔化,把铜丝给包覆在里面,冷却后自发的形成绝缘层。

第一四五一章 多种原料

    把铜丝浸泡进去,取出来晾干,再浸泡,再晾干,或许就合格了。

    他开始按照这个思路重新进行实验。

    那么怎么获得这些树脂呢?

    他们需要的不是几克的树脂而是一个月一两吨。

    他们没有石油,无法合成这些东西。

    说到树脂,马林又想起了油脂。

    或许动物油脂、植物油脂中能够提取出一些脂类。

    它们或许能够用于这种目的。

    只是同样很麻烦。

    如果能够用无机物制作出金属漆,而且这漆是绝缘的,这种做法最合适。

    能够粘住铜丝的比较软的物质。

    软的绝缘体物质,非常结实。

    加热融化后可以把铜丝给包在里面。

    马林想起了老家的塑料,但是普通的塑料肯定不合格。

    要有啥东西质地跟铜丝相似,又是绝缘的,那就好了。

    它把铜丝给包在内部。

    它自身柔软度跟铜丝很接近,结实度也很接近。于是就不担心在使用过程中它会折断、脱落。

    这样子的东西难找。

    那些很硬的化学物质附着在铜丝上肯定很容易脱落。

    除非它们是很薄的一层。

    马林想起来很多油漆自身确实是软的。

    喷到金属上确实不容易脱落,得使劲的刮才刮的掉。

    金属弯折的时候也不是那么容易脱落。

    问题是这些漆都是些什么啊?

    自身是脂类吧?黏糊糊的。

    马林在想,要是有啥材料比石灰稍微细一点,黏在铜丝表面,薄薄一层就能够起到绝缘作用,那就比较适合当他的漆包线了。

    一看石灰膏就知道不行。

    跟黏糊糊的油漆比较类似的浑浊液大约就是他想要的东西,可是他不知道怎么才能获得。

    除了石灰还有啥是粘的?

    糯米粥是粘的,但是太稠了。

    黏土是粘的,同样也太稠了。

    这么稠黏在铜丝上会变得非常脆,容易脱落。

    各种树液、树脂比较稀,同时具有粘性。

    油脂其实也具有粘性。

    只是树液、树脂不容易生产。

    要是无机物能够黏糊糊的又比较稀,像是树液那样,那就好了。

    有种草的叶子,泡在水里蒸煮,能够形成一层黏糊糊的东西。

    有种树枝也是这样子。

    蒸煮就可以获得。

    鬼知道它们到底是什么。

    马林觉得蒸煮是比割树枝取树液快很多的办法。

    但是一月一两吨的量,需要多少人手啊?

    此外还能有什么办法?

    在做这些实验的时候马林倒是得到了一些颜料。

    他在想自己的思路是不是不行。

    被烦的够呛。

    十二月到了下旬,马林依然没有什么收获。

    这段时间真是忙碌。

    看样子还是得继续忙碌下去。

    他觉得自己或许需要再关心一下别的事情的进展。

    他的黑色的漆包线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贫铁山一种黏土,分离出一种物质,泡水后跟塑料有点像。

    他觉得还是继续从黏土下手可能比较好。

    贫铁山有各种类型的黏土。

    金水山那边也有。

    金水山与贫铁山之间存在水路。

    即使不走水路,用马车运输也不需要多久,本来就靠的不太远。

    马林这边便要求金水山多提供一些种类的黏土。

    只要泡水后黏糊糊的就行。

    也有的东西泡油后黏糊糊的行不行?

    不行,水在空气中会被晾干,油不会,会始终黏糊糊的。

    这件事为什么这么麻烦,马林也不清楚。

    他开始感到烦躁。

    为了赶时间,工作强度进一步加大。

    想一下,油漆油漆,含有一个油字。

    用油脂融化有机物。

    用甲醛融化。

    油漆黏在衣服上洗不掉,黏在手上也洗不掉。

    或者根据这一点可以把适合当做油漆的东西给找出来。

    所以马林开始去观察铁炉村这些人,谁的手脏兮兮的,上面有洗不掉的化学物质。

    他经常看。

    这种方式即使找不到绝缘漆,也能够找到适合木头家具的油漆。

    现在的家具都是原色的。

    他们有足够多的橡木、白蜡木、水曲柳、胡桃木,原色家具就比较好看了。

    有艺术细胞的木匠拿着这些木材可以制作的非常好看。

    别人压根就不会在意这种事。

    马林讲课的时候经常讲着讲着就会转到油漆,表明自己想找到油漆,既包括给木头家具使用的油漆,也包括给铜丝使用的绝缘漆。

    铜丝为什么要绝缘,大家也能够听懂。

    十二月份已经过去了。

    一月来临了。

    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马林的实验还是毫无进展。

    他觉得自己可能是因为思路错了,才导致一直卡壳。

    或许他可以换一下思路。

    但是应该怎么换思路呢?

    黏糊糊的如同油漆的液体。

    他一直在尝试把它们给配置出来。

    比石灰膏、湿黏土都稀很多,干涸后不会很脆。

    而是软软的。

    马林想起了多种很软的油漆。

    软就可以弯折,缠线圈的时候不会折断和脱落。

    他最希望找到的是适合大规模生产的绝缘漆。

    所以他尽量采用玻璃厂、炼钢厂采集到的各种原材料进行实验。

    对于无机物来说,软是一种不常见的属性。

    有机物比较软。

    但是怎么合成有机物,马林并不知道。

    早就忘记了。

    他想起了皮革。

    要是能够合成皮革自动的把铜丝给包在里面就要了。

    问题是耐磨、不容易破烂的皮革很难制作。

    他是没有那个工业能力。

    大约进入一月一周以后,有个原始人过来找到马林,说他知道有多种树液、草汁粘到人的身上之后不容易洗掉。

    或许适合制作油漆。

    然后说出了十几种。

    马林压根就没听懂,然后表示自己想看到实物。

    然后以一个胡桃木雕塑作为交换,希望这人能够把实物给带过来。

    马林自己接着实验。

    多种树液和草汁可以在铜丝表面形成绝缘层,反复浸泡、晾干,绝缘层可以变厚,但是目前这些做法都不可靠。

    为什么要这么搞,连马林自己都不清楚。

    实验的结果就是绝缘层不结实,与铜丝粘结不住。

    有种树液干涸后会形成质量非常好的相对较软的树脂,也很容易生产,砍下细树枝、树叶蒸煮,就可以从锅里提取了。

    可是它无法与铜丝较好的粘结,采用反复浸泡、晾干这种方式之后依然会出现脱落现象。

    他现在不管蓝星到底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了。

    他这里没有化工业,只能采用最原始的方式来进行实验。

    最近简直忙的不成样子。

    想法就是多动手,多花费时间,娱乐活动都停掉。

    因为投入了巨量的精力所以做事越来越理性、耐心。

    不乱来。

    调配出一种物质喷到金属上可以粘的很结实。

    但是会造成一些腐蚀,影响金属的使用寿命。

    此外它对树液缺少粘性,自身也不绝缘。

    不是马林正在找的东西,但是日后说不准能够用在哪里。

第一四五二章 不顺

    这么多化学物质,做各种实验见到了大量奇怪的现象。

    马林是完全看不明白。

    不得不把一些精力投入到上面。

    他的化学学的非常差,所以难以解释。

    马林最担心的事情是做实验产生剧毒物体把自己给毒死。

    所以他有个助手,一直通过玻璃窗观看着他,万一他有事可以被第一时间发现。

    真的中毒的话原始人也不懂得怎么解毒。

    只能碰运气了。

    随着他收集到越来越多的化学物质,观察到实验现象也越来越多。

    马林想起一种现象。

    苹果放久了会产生酒味。

    一个带有酒味的苹果放到别的新鲜苹果中能够使它们也具有酒味。

    一大堆带有酒味的苹果可以引起别的水果的腐坏和发酵。

    他觉得可能存在某种化学物质或者微生物能够使得淀粉、糖类发酵成为酒精。

    仔细的寻找的话大约就能够把它们给找出来。

    然后大家就有酒喝了。

    此外酱油、醋也是发酵得到的,酒精该怎么发酵呢?

    它们都很不容易腐坏,这一点马林很确信。

    此外他能够从油脂中提取出各种不同成分。

    他也会把金属、玻璃器皿给抽成真空。

    像是花瓣中的脂类他可以提取出来,制作成香水。

    或者花露水。

    其中一些混合薄荷后可以制作成清凉油。

    只是这种工作尚未展开。

    哪些化学物质有剧毒,现在都不方便进行实验。

    他忙的要死。

    他自己记录了无数种化学现象。

    一月中旬他出现了浑身过敏现象。

    呼吸急促,浑身发痒。

    明显是由某种化学物质导致的。

    但是他不知道是哪一种。

    浑身极为不舒服。

    几乎觉得自己要完蛋了。

    还是‘机灵鬼’进入他的实验室去看。

    马林用胶原蛋白自制了橡胶手套,可以保护裸露的皮肤。

    此外还制作了面罩,里面有活性炭可以吸附一些毒气。

    ‘机灵鬼’穿好全副装备进入他的实验室转了很大一圈。

    凭直觉取出两种化学物质,拿小动物做实验。

    然后确定了其中一种有毒,它容易挥发,可由呼吸道进入人体。

    因为老是没成果,马林对有机物的兴趣逐渐增加,越来越喜欢从树液之类的有机物中提取各种成分。

    比如用离心机把不同密度的成分给分离出来,通过蒸馏把不同沸点的成分给分离出来。

    获得了大量的产物,但是完全不知道有什么用。

    他觉得研究怎么酿酒都比这有用。

    漆包线还是把他给为难的够呛。

    按理说应该有很多种方式来生产漆包线,也会有很多种思路。

    他只想找出一种可用的办法来。

    他认为只要投入足够多的时间肯定可以成功。

    他都忘记了那个给他讲述油漆植物的原始人。

    他自己做实验非常着急。

    连吃饭睡觉都不香。

    铁矿工人、木工、铜矿工人以及几个冶炼组至少有一半的人现在放假了,可以去忙别的事情。

    目前金属、玻璃产量都处于过剩状态。

    其中有的来自于外地,可以趁现在回家看看,或者把家人给接过来。

    也有一些趁这个时间出去打猎。

    主要是用弓弩狩猎。

    重弩威力大于火枪,猎杀大型动物很简单,同样也容易瞄准。

    等到枪械可以连发的时候,它们对弓弩的优势才容易展示出来。

    ‘机灵鬼’那边还在做各种实验。

    一种很轻的合金已经搞了出来。

    比铝还轻。

    却异常的结实。

    正是马林所需要的制作飞机的好材料。

    即使这大冷天,还是有人玩滑翔伞。

    原因是对原始人来说能飞实在是太有意思了。

    河上只要没结冰,就有人划船出去溜达。

    铁炉村附近猛兽都被猎杀干净了,但是远处依然有很多。

    有狩猎瘾的人很容易找到合适的猎场。

    马林被实验忙的几乎撑不住了。

    有种心力交瘁的感觉。

    漆包线依然没有进展。

    转眼就到了一月下旬。

    那个讲述植物油漆的原始人忽然找上了门来。

    带着十几种可以用作油漆的植物,它们的液体黏在身上后怎么洗都洗不掉。

    马林挨着进行实验,发现它们确实粘性很好,配以颜料给木头做油漆是非常合适的。

    然后想瞧瞧有没有对金属粘性很好的。

    结果是没有。

    真是失望。

    这是失望透顶了。

    漆包线就这么难以生产么?

    大约到了一月月底,气温眼看就要变暖和的时候。

    他发现一种草汁混合铜矿的一种矿渣之后,形成的混合物对铜丝的粘性特别好。

    调整粘稠度之后,把铜丝泡进去,拿出来,表面就会黏上薄薄一层。

    这种草汁,收集草叶进行挤压,流出的草汁是粘乎乎的、乳白色的,如同农药。

    这一层物质并不绝缘,但是对先前那种树液的吸附性特别好。

    用这种法子制作的漆包线非常轻、结实、耐用。

    那种矿渣到底是什么东西马林也不清楚,反震铜矿那边想生产的话可以生产很多。

    只是草汁难以生产。

    这种树液也不容易生产。

    马林被烦的够呛。

    在技术上被卡住的感觉真的不大好。

    却没有啥好办法。

    他自己估计,这种草汁,他每年需要几百斤。这种草叶子,他每年需要几十吨。

    得自己种植。

    不值得。

    其实铁炉村现在是一副喜气洋洋的景象。

    大家都吃得好、穿的暖,住的好。

    马林被技术给为难的要死的时候,这些人丝毫感觉不到压力。

    马林是想快点制作出电动机、发单机,然后用电力帮忙进行春耕,隔几个月再帮忙进行收割。

    时间等不及了。

    天气回暖了。

    春耕最多还有两个月就要来临了。

    他这里连漆包线都没有搞定。

    他是花费了无数力气,却始终没有啥好办法。

    现在的想法是,树液、草汁都不是方便的化工原料。

    要是能够用矿渣实现类似的功能就好了。

    这种漆对于铜丝要有很好的粘性,同时绝缘。

    继续实验。

    他现在的想法是,制作一种药膏一样的东西,它能够把铜丝给包在里面,粘的很结实。

    比石灰粘性稍微好一点。

    它外面再粘一层树脂进行加固。

    玻璃厂那边连续送来多种药膏状物质。

    挺容易粘到铜丝表面。

    似乎是跟铜丝发生了反应,造成了化学腐蚀。

    马林一开始对此充满担忧,后来忍不住进一步试试。

    它对最容易生产的那些树脂吸附力很强,而且吸附后似乎也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

    外面这层物质确实绝缘。

    如果采用反复浸泡、晾晒的做法,绝缘层会非常可靠、耐用。

    生产这种药膏和这种树脂都比较快。

    事实上树脂的存量已经有一吨多了。

    于是就开始试着制作漆包线。

    发现线很轻,比先前那种黑色的要轻十来倍。

第一四五三章 故障

    先生产个几百米,制作个小型电动机,用来驱动玩具车。

    接着让这个电动机一直转动。

    一天一夜都没出故障。

    于是便开始更多的生产这种漆包线。

    现在人手多。

    闲着的人多。

    三天功夫就生产了几万米。

    然后缠线圈制作电动机。

    先前的电链锯的电动机得有上百斤重。

    现在只要十几斤重就有原来那么大的力气了。

    伐木工们开心坏了。

    于是更多的生产这种漆包线,缠线圈,制作更多的电动机。

    也制作更多电链锯。

    ‘机灵鬼’以及木工也过来不少人帮忙。

    电链锯的制作很是快。

    挖矿的电钻的生产也很是快。

    外形都非常的简陋、难看。

    质量也都很差。

    明显很不耐用。

    但是好歹它们能用。

    这些人忙碌着生产这些电力工具。

    那个小型电动机运转了五天五夜后才出现故障。

    是电刷被烧熔化了。

    漆包线自身却没有问题。

    马林在想的则是制作更大的电动机和发电机。

    电链锯功率一千瓦。

    他的电力拖拉机要有一万瓦的功率。

    如果能够有两万瓦更好。

    其实电链锯的电动机的重量增加十倍,线圈缠十倍的圈数,差不多功率就可以提高这么多。

    可是现在的发电机的功率并不够大。

    于是又得制作发电机。

    现在天气非常冷,但是鸭子河水流湍急,压根就不会结冰。

    想提高发电的功率,首先需要更大的水轮。

    其实河里有两个水轮可以被加大。

    设计的时候就考虑过类似问题。

    当初这些水轮是用于驱动机床的。

    基本上车间中的机床不需要多大的功率。

    所以水轮太大了浪费。

    至于怎么加大。

    只要把叶片给扩大就行了。

    这两个水轮前面都有分水水坝和水闸。

    把水闸给放下去,叶片就不会旋转了。

    接着就可以扩大叶片了。

    因为天气冷,这件事做起来有点费力。

    但是现在人手多,木工正在放假。

    ‘小树’带着四个人一起去忙活。

    河水冰冷刺骨。

    岸上和船上都生着火。

    他们加工好叶片,装上水轮。

    耐心的进行校正。

    如果叶片比较歪,那么水轮旋转的时候重心不稳,会对转轴、轴承造成很大的磨损。

    花费了两天才把一个水轮给扩大完毕。

    叶片的宽度和长度都增加了一倍。

    支撑结构足够结实,因为建造的时候就考虑过要用来驱动发电机的问题。

    对应的发电机也制作好了。

    大约总重量有两吨左右。

    马林很担心高压电造成安全事故。

    首先,自己的铜丝是否会被烧坏?

    这个发电机的功率大约有两万瓦。

    马林有意采用了更粗的铜丝来缠线圈。

    各个元件也都尽量考虑了高压的危险。

    只是实际运转的时候肯定存在各种考虑不到的事故。

    制作了变压器来将低电压,但是这个发电机的电压会到多少马林存在很大的怀疑。

    马林的希望是,电压不要太高,电流比较大就行了。

    所以线圈的铜丝最好比较粗,不用缠太多圈。

    而磁石部分转动的越快越好。

    一万瓦的电动机也制作好了,准备让它做的工作就是吊起一吨的重物。

    准备了两台这种电动机和两台吊车。

    从这个水轮被做好到真正的把电动机和吊车准备到位总共花费了五天。

    ‘机灵鬼’一直嫌马林太慢。

    终于到了实验开始的时候。

    发电机接上水轮的传动装置。

    真的开始发电。

    电压高于预期。

    两个用于实验的灯泡都是立马就爆了。

    为了防止进一步的事故,马上就把传动装置给脱离了。

    等待了一小会,马林等人前去检查发电机。

    漆包线没有问题。这一点非常的重要。

    能够看到有三段金属被烧的严重变形,一处完全融化了。

    金属环瞧起来外观也很不好。

    考虑大半天,马林不知道该怎么进行改进。

    “让我先研究研究。”

    变压器也烧的变形了。

    马林的想法是,把铜丝加粗,并把绕的圈数减少一倍。

    得重新制作铜丝和漆包线。

    好在人手足够。

    又是四天功夫线圈重新绕好了。

    安装好。

    把发电机接上传动装置。

    进行测试。

    电压高于预期,但是依然能够运转。

    用来驱动两个电动机,让它们各自吊起一吨重的物体。

    果然能够吊起来。

    但是一个电动机运行两秒钟后就被烧坏了。

    接着发电机发出霹雳霹雳的声音。

    马林立马断开传动装置。

    既检查发电机,又检查电动机。

    马林被烦的真是不知道自己该说点啥。

    这次检查发现到处都是问题。

    尤其是发电机的漆包线也有问题。

    他最怕的就是漆包线有问题。

    可是发电机的漆包线明显烧熔了很多根。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比如说,绝缘漆漏电,会使线圈烧坏。

    或者漆包线内部其实存在线头,而线头的形状不标准,绝缘漆也不如别的位置那么可靠,此外还容易出现摩擦、剐蹭、漏电问题。

    考虑半天之后,马林决定把发电机的铜丝给做的更粗一些,再少缠几圈。

    粘结绝缘材料的时候更细心一点。

    发电机里还有十几处明显有问题的地方。

    电动机内部也有五六处问题。

    马林觉得自己的脑子简直爆炸了。

    先把电动机给抬到他家里,他一天到晚盯着看,试图理解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还没有个结果的时候,铁炉村众人忽然就都得了流感。

    马林也得了流感。

    他觉得自己身体素质特别好,结果却又是发烧又是头疼好几天。

    他强忍着身体的不适来研究这个电动机的问题。

    离春耕越来越近了。

    电动机目前尚未装上车子。

    耙地机也未制作出样品来。

    他很想喊别人来完成耙地机的设计。

    但是眼下好像只能靠他自己。

    反复的观看这个烧坏的电动机,希望能够理解它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然后开始动手进行改进。

    改进到半路发现自己的思路不对,从头再来。

    身上很不是滋味,感冒极端的不舒服。

    心里比较的着急。

    说起事情的进展。

    大家都看到了发电机、电动机的潜力。

    马林说的用电动机驱动车子前进不是在胡说八道。

    最近两台电动机能够吊起一吨重的石头,力气是真的够大的。

    所以装在车子上运货,以及干活都会非常有用。

    此外现在制作好的电钻和电链锯给矿工、伐木工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这种工具使得一个人的工作效率赶得上五六人。

    所以人口可以被更大程度的解放。

    大家的工作不再像从前一般累,即使像从前一般累,收入会提高好几倍。

第一四五四章 可用

    春季正在逐渐靠近。

    实验得加快速度。

    电动拖拉机的结构对马林来说依然没有一点头绪。

    他的想法是,它的前进动力由一台电动机提供,后面的耙地机的动力由另一台电动机提供。

    反正是用电的,多接一条线而已。

    他最近的工作效率特别低,做事特别不顺。

    改进这个电动机的时候老是出各种差错。

    每次通电都会故障并出现损坏。

    他的电动机结构极为简单,安装起来特别容易。

    零部件就没有多少个。

    结果修起来真是费力。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发烧把脑子给烧坏了。

    他的勤奋程度越发的提高。

    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动手再说。

    从这个电动机坏掉开始一周内他改进了五次,每次通电都发现不行。

    并且第五次的时候漆包线烧坏了。

    这台电动机开始起火。

    把马林给烦的够呛。

    倒是‘机灵鬼’,‘二蛋’等人正玩的开心。

    他们按照马林说的电动三轮车的样子进行组装。

    电动机驱动车轮。

    把手控制方向。

    无比的简单。

    金属三轮车。

    一个简单的架子。

    后面两个轮子前面一个轮子。

    前面的轮子有把手控制方向,跟自行车的把手一个原理。

    架子上有个木盒子里面放着电动机。

    电动机用齿轮驱动下面的车轮。

    齿轮组封装在木箱子里。

    架子上再放几个凳子。

    人坐在凳子上。

    最前面的人驾驶。

    有一个专门负责收放电缆。

    车子开的比较慢。

    但是考虑到农业机械在干活的时候不用跑多快,所以这种使用电缆的方式是可行的。

    此外还能用电车的方式行驶。

    车子沿着轨道前进。

    车子上面有两根裸露的电线,一根带正电,一根带负电。

    车子上扯出两根线,各由一个电刷接到电线上。可以沿着电线滑动。

    这样子车子便可以开得比较快,不那么担心电缆的问题。

    很明显这里的原始人都非常喜欢这种车子,即使它没有马车跑的快。

    因为它不用人力。

    既然马林说这种车子日后可以拉着几吨货跑的飞快,大家都对它们充满了信心。

    日后的体力劳动会非常简单轻松,而大家的收入都会非常高。

    自从来到铁炉村,大家的日子肉眼可见的变好了。

    倒是‘黑虎’带来的十人有六人现在回去红石村了。

    为的是把铁炉村这里出产的一些东西给带回去。

    红石村并没有铁矿,所以铁器需要从金水村、铁炉村购买。

    现在红石村像是个封建时代的比较富裕的村子。

    粮食产量高,牲口多。

    缺少农业机械。

    马林维修电动机的效率真是低。

    他决定先放下电动机一两天,前去瞧瞧发电机。

    他在发电机旁边搭建了一个帐篷,里面生着火。

    自己一直盯着发电机瞅。

    然后考虑该怎么改进。

    他认为发电机的主要问题是电压、电流太大导致各部件被烧坏的问题。

    此外他觉得这个发电机的重量不合理。

    两万瓦的发电机不应该这么大、这么重。

    一万瓦的电动机是两百斤重。

    发电机的重量不应该与电动机有这么大的差别。

    马林的想法是,减小体积,降低功率,增加重量。

    既然搞不定高压电的技术问题,那就不使用高压电。

    最多四百伏的电,一公里长的电缆会损耗一点电力。

    他把想法告诉了‘机灵鬼’。

    “你是说,这个发电机老是出问题是因为做的太大、功率太高了?”

    马林点头。

    ‘只缠现在的五分之一的圈数。先试试看,如果好用,就把水轮也减小一些。’

    ‘机灵鬼’那边各种零部件都有,马上就可以开始缠线圈。

    马林则是重新开始修理这种一万瓦的电动机。

    其实不是修理,是重新制作。

    一天多便做好了。

    ‘机灵鬼’那边也做好了。

    新的发电机一吨重。

    重新装好。

    实验。

    运行的不错。

    发电机大约五万瓦的功率。

    驱动两台一万瓦的电动机比较轻松。

    但是运行起来各种零配件都让人不太放心。

    发电机上各种东西似乎都有被电压烧坏的可能性。

    一万瓦的电动机拉车真是力气大。

    马林知道自己接下来的任务。

    首先要改进发电机和电动机,让它们都不容易出故障。

    然后要给发电机和电动机找到用途。

    那些电链锯、电钻都非常受欢迎。

    接着是应该制作电动车,拖着电缆搞搬运工作。

    比如把矿石从矿场送到河边冶炼厂,几百米的距离,人拉多吃力,电动车跑两趟比人拉快多了。

    马林不知道方向盘该怎么设计,所以把车子制作成三个轮子的,用手控制方向。

    当做手扶拖拉机使。

    以手扶拖拉机那种样子后面装一个耕地机是完全可行的。

    也许耕地机并不需要驱动,但是需要被抬起来和压下去。

    怎么实现这种功能?

    耕地机分为两种模式,一种完全悬空,一种压下去,车子和人的重量都由耕地机承担。

    而且只要车子拉着耕地机向前跑,耕地机的那个带有很多齿的轮子就会自发的旋转,是这样子么?

    两千亩地,需要多少个耕地机来耕种?

    马林这种一万瓦的发电机其实驱动力很大,能够带着很宽的耕地机前进。

    两米宽是不成问题的。

    一辆这种车子一天耕个五六十亩甚至更多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十台就够了。

    马林跟‘机灵鬼’讲述,接下来要研究怎么用这些电动机耕地,‘机灵鬼’很是开心。

    因为秋季的时候耕地可把这些原始人给累坏了。

    他们都很懒,不喜欢种地。

    所以必须给他们弄到农业机械来帮忙干活。

    此外还有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那就是吊车应该怎么设计?

    吊车借助电动机的力量可以把重物给吊起来。

    那么重物是怎么悬停在半空中的?

    马林的想法是用铁索实现把重物吊起来的功能,上方有个非常结实的滑轮,后方有个缠铁索的轱辘,而轱辘上应该有用于锁死的设置。

    一动手柄,轱辘就与电动机脱离联系,并且被锁死。

    也可以先锁死、再脱离联系。

    即使是一吨的重物,锁死用的零部件也足够结实。

    这是种想法。

    具体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结构的?

    需要多想想。

    此外马林想使用更大的机车来耕地,四个轮子的,那么方向盘应该怎么制作?

    一切都从简单的开始。

    先研制最简单的电动手扶拖拉机。

    它要既能前进,又能后退,还能刹车,此外还可以有两个档。

    它要一直拖着电缆前进,有个人在旁边帮忙拿电缆。

    它还要接一个耕地机。

    先考虑电缆的问题。

第一四五五章 吊车与挖掘机应该怎么设计

    马林觉得应该有一个线轴,上面缠着电缆。

    然后有个人手里拿着一根长棍,棍子上有个圈,电缆从圈里通过。

    这个人举着长棍,给电动拖拉机放电缆,并跟着电动拖拉机一直走,防止电缆在地上划伤。

    电缆的绝缘措施一定要足够可靠。比如说分为很多层。

    如果一个人照顾电缆不够,那就安排两个人。

    反正照顾电缆比自己动手拉犁轻松了不知道多少倍。

    合格的能用的发电机和电动机都有了。

    下面要把实际的吊车、耕地机、联合收割机给发明出来。

    吊车有个轱辘能够缠铁索。

    轱辘的转轴由电动机带动。

    怎么带动?

    用咬合的齿轮驱动?

    按理说这是个法子。

    电动机前后转。

    侧面安装一个齿轮。

    轱辘侧面也安装一个齿轮。

    两个齿轮咬合在一起。

    于是电动机转动的时候可以带着轱辘转动。

    那么把吊到了指定的高度之后怎么停下来呢?

    轱辘转动比较慢,所以可以把一根棍子给插进轱辘的某个洞里卡住?

    其实这是种办法。

    电动机还可以设置多个档位,每个档位动力不一样大。

    通过电阻可以做到这一点。

    不同的档位是为了调节吊重物的时候的上升速度。

    毕竟几百斤的东西在高处砸到人会非常严重。

    于是当高度合适了,动力可以下调一档,然后给轱辘塞个棍子卡住。

    吊臂并不装在车子上。

    而是一个架子,栽在地上,一根横的支撑棍子,上面有一个可以转动的手臂。

    手臂的尽头是个滑轮,铁索一头拴在滑轮上,接着缠到车子的轱辘上。

    这样子就能够完成一个最简单的工作,那就是把低处的重物给吊到高处。

    功能很简单,结构也很简单。

    可是建筑施工的时候,楼板的位置常常跟要盖的楼的位置有点距离。

    可不可以让吊车去吊楼板,开到楼下面,再把楼板给吊到高处?

    想做到这种事,吊臂就必须固定在车上。

    于是车子自身必须足够重。

    马林小时候多次见到手扶拖拉机装上轱辘和铁索之后吊楼板。

    他的车子能够有多沉?

    可以比楼板沉。

    真的要这么做么?、

    真的要有个吊臂么?

    吊臂伸向斜上方,怎么控制它的角度呢?

    此外还有个问题。

    二层的楼,盖楼顶的时候怎么吊楼板?

    建一个架子。

    人爬到架子上。

    有个驾驶室,里面有按钮和手柄。

    提供动力的电动机在架子下方。

    人在上方看的清楚。

    架子有手臂用于吊重物。

    手臂可以进行旋转。

    重物在空中可以六个方向移动。

    怎么实现这种功能?

    有必要实现这种功能么?

    盖两层的楼有必要这么麻烦么?

    先不搞塔吊。、

    先前的楼板问题。

    可以先弄一个叉车把远处的楼板给叉到吊车跟前,帮助吊车装好。

    楼板在空中的旋转可以由下方的人用绳索拉着实现。

    现在楼板既能上下运动,又能旋转。那么它怎么才能前后运动呢?

    可以实现,但是以现在的技术手段比较难以实现。即使实现了也让人一百个不放心,还是不要搞了。

    这样子吊楼板依然有些不够方便。

    但是至少比起人力把楼板拉上去省力多了。

    方才只是想给吊车多设计一个功能,马林就觉得头大、心里发虚,觉得能够制作出来的机器肯定容易出事故。

    有一个问题来了。

    吊车吊起了一个重物,怎么把它给缓缓的从高处给放下来?

    不知道。

    马林只知道怎么把它给突然放下来。

    电动机的效率要是不足以抬起重物,重物就会下落。

    是不是可以通过电阻来改变电动机的功率,使之产生的力气刚好跟重物的重量一致?

    这种灵活的变通真的是可以做到的么?

    存在滑动电阻这种东西么?

    滑动电阻是个不靠谱的方案。

    这个重物与另一个重物以滑轮相连,但是另一个重物更加的重,电动机把另一个重物给吊起来的过程中,这个重物就是在下落。

    只是为什么电动机的吊起重物的速度是均匀的?

    因为电动机会自动找到功率平衡的吊起速度。

    至于怎么平稳的把重物从高处吊往地面,马林觉得心思应该花在轱辘上。

    比如说这个轱辘反向转动的时候受到种种限制。

    怎么进行种种限制?

    他知道自己缺少一种非常关键的设备来实现类似的功能。

    而且也缺少相关的知识来进行实现。

    不管怎么说,最简陋的吊车能够专门制作出来。

    那再进行更多的思考吧。

    那种带吊臂的吊车是怎么来的?

    那么进一步考虑这个问题。

    挖掘机是什么原理的?

    挖掘机的手臂分为三部分。

    马林称之为大臂、小臂、铲子。

    大臂、小臂之间可以弯折成各种角度。

    要是马林自己设计的话,必须有齿轮来完成类似的功能。

    那么这些齿轮组这么才能控制起来那么随心所欲呢?

    动力来自于哪里?

    他自己动手设计一下吧。

    大臂和小臂的关节处必须存在一个非常结实的架子。

    关节上方和下方都存在铁索。

    上方的铁索收紧,小臂会向上抬。

    下方的铁索收紧,小臂会向下放。

    这种做法是可行的。

    大臂与车子的连接处也存在这种结构。

    小臂与铲子的连接处同样存在这样子的结构。

    总共三个关节。

    对三个关节进行控制的六根钢索是互不相干的。

    每根钢索由一个齿轮或者轱辘控制,这是马林的设计。

    那么,怎么给这些齿轮和轱辘提供动力呢?

    按一个按钮它们立马开始动了,按另一个按钮它们立马停了。

    马林进行制作的话动力源肯定来自于一个电动机。

    如果马林不怕麻烦的话可以制作三台电动机,每台电动机控制一个关节的动作。

    像是铲子的电动机就不需要多大的力气,重量也会比较轻。

    而另外两个电动机的重量加一起不到四百斤。

    这种做法是否可行?

    解决不了传动装置的问题。

    比如说,一个电动机正在转动,它吊起来的重物都需要悬停在半空中,应该怎么做?

    用闸刹住么同时降低电压么?

    其实也是可行的。

    即使很麻烦,会严重影响使用寿命,但是大家不得不承认,它是可行的。

    吊臂的旋转用齿轮进行,涉及的力气有可能非常大,马林可以再给它单独配备一个电动机。

    于是他就有了一台奇怪的挖掘机。

    它确实可以进行挖掘。

    这么四个电动机的重量可以压住下盘,使得它不容易倾倒。

    但是这种结构会把蓝星的工程师们都给笑死的。

    能这么搞是因为接通电源和关闭电源都非常容易。

    如果这挖掘机是用柴油机驱动的,肯定不能这么搞。

第一四五六章 方向盘与耙地机

    先前的吊车也可以这么搞。

    它存在大臂和小臂。

    大臂与车子之间的连接是可以旋转的,而小臂与大臂之间的角度可以调整。

    小臂伸展开的的时候重物就会向前移动。

    小臂吊着滑轮,决定滑轮的位置。

    滑轮约束的铁索的长度决定货物被吊起的高度。

    拉铁索采用一个电动机,控制小臂的移动的是另一台电动机。

    再用一个电动机来控制大臂的旋转。

    于是这个起重机吊起重物既可以控制高度,又可以旋转,还可以沿着吊臂方向前后移动。

    于是就满足了要求。

    虽然这种结构很是奇葩,为了实现这些功能一台吊车要安装三个电动机,但是它起码真的能够完成工作。

    再考虑一下,其实小臂这种设计太麻烦。

    不如把大臂分为两段,上面的那段可以在下面的那段上前后滑动。

    上面那段也使用足够结实的钢材,不会弯折。

    专门在吊臂上放置一个功率一千瓦的电动机来推动上面这段吊臂前后滑动。

    上面这段吊臂冒出下面这段吊臂的长度比较短,因为多数时候都不需要重物前后移动多远。

    反正马林这是真的实现了相关功能。

    虽然采用的是歪门邪道的办法。

    他因为采用的是电力驱动,所以比较的胆大妄为。

    其实现在就可以造出一辆挖掘机、一辆吊车,让它们去施工。

    铁炉村需要它们。

    尤其是现在需要好好的修路。

    有了挖掘机之后工作效率不是一般的高。

    还有那种能够钻开石头的车子,拆楼、拆马路的时候经常见到它们。

    用它们开矿岂不是很简单?

    用这种笨法子是可行的。

    马林跟‘巧手’说明白了自己对吊车、挖掘机的设计思路。

    ‘巧手’说道:“这样就太麻烦了。”

    马林必须快点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方向盘的问题。

    没有方向盘,这些车子都难以转向。

    马林没有啥好办法,他只会物理法转向。

    前面的两个轮子各自连接到一个很短的车轴上。

    车轴的内侧那端装一根垂直地面的钢柱子。

    钢柱子插在一个很结实的钢管子里,可以在管子中转动。

    于是车轮便是可以转向的。

    以钢柱子为轴安装齿轮,通过齿轮组连接到方向盘。

    于是方向盘便可以控制两个轮子转动。

    似乎这不是很方便的方式。

    但是是个可行方案。

    马林觉得这种方向控制设备日后很容易出故障,成为他的车子最常见的故障之一。

    但是如果使用的钢足够好,又坚硬、又均匀,这种设备说不准可以比较耐用。

    不管怎么说,这确实是种可行的方向盘方案。

    有了方向盘之后马林可以略微出一口气了。

    既然吊车、挖掘机的设计都搞定了,那么耙地机的问题也可以搞定。

    电动拖拉机拉着耙地机。不耙地的时候,耙地机要抬到高处,刀片远离地面;耙地的时候,耙地机要放下去,压在土地中。

    怎么对耙地机进行这种控制?

    如同前面控制吊车吊臂的装置那般。

    耙地机与拖拉机的连接处,上下有突出的架子,以钢索连接到耙地机上。

    一个电动机专门控制这两条钢索。

    上面的钢索收紧,耙地机就会被举起来,下面的钢索收紧,耙地机就会被放下去。

    这是非常繁琐的方式。

    但是可行。

    如果嫌麻烦,只设置上面那条钢索,然后在耙地机上绑一个一百来斤的重物把它给压向地面。

    当上面的绳索收紧,耙地机就会悬起来。

    当上面的钢索放松,耙地机就会被放到地面上开始耙地。

    再考虑一下,耙地机是否需要电动机带着旋转?

    需要。

    那就再给它装一个电动机好了。

    于是这样一辆车子装了三个互不相关的电动机。

    虽然很麻烦,但是可行。

    用来耙地可以省却大家很多力气。

    使得农忙季节不再那么累。

    那么进一步思考一下吧。

    如果他的这些工农业机械使用的都是柴油机,不是发电机,所有这些功能都由同一个柴油机提供动力,那么应该怎么设计这些传动装置呢?

    马林不懂的是怎么移动一个齿轮使它与一个正在转动的齿轮咬合起来,又怎么使它们脱离。

    大约挂挡就是这么挂的吧?

    似乎需要靠手感来进行判断?

    一个盒子里,两个齿轮相距一段距离。

    其中一个齿轮可以水平滑动,并由手柄进行操作。

    人可以抓着手柄对两个齿轮进行对接。

    锯齿都特别结实,要么手挂挡的时候挂不进去,要么会挂的非常牢。

    这种方式其实是可行的。

    固定的那个齿轮的锯齿可以存在一个保护设施,如果挂挡的时机不好,手柄会推不进去,必须再试。直到机会特别好,挂了进去。

    这么两个齿轮最好尺寸都比较大,转动速度也相对较慢,力气却非常大。

    发电机的转轴上可以设置多个这种齿轮,供别的需要动力的齿轮进行衔接。

    这种齿轮最好四秒转不了一圈才方便衔接上去。

    马林只能想起来这么一种做法。

    一个每秒只转四分之一圈的齿轮如何驱动一个每秒要转五六十圈的齿轮?

    用两个提高转速十倍的齿轮组就差不多近了。

    这个转速慢的大齿轮咬合一个非常小的齿轮,使得小齿轮的转速是它的十倍,小齿轮同轴有一个直径十倍的大齿轮,大齿轮的速度便比先前那个大齿轮的转速提高了十倍。

    再接一个同样的齿轮组,转速便会提高更多。

    但是它们对齿的结实程度有比较高的要求。

    马林认为自己是做得出来的。

    于是他便以这种方式实现了‘挂挡’。

    像是耙地机提起来和放下去的问题,涉及到的钢索,它缠在一个轱辘上。

    这个轱辘在驾驶员认为需要的时候可以手动挂挡连接到拖拉机的发动机上。

    因此便获得了动力。

    而挖掘机的六条钢索也都是这样子。

    关键在于用于驱动的这个齿轮必须转的很慢,这样子不管是想进行对接还是想进行分离都比较容易。

    甚至不用齿轮也行。

    两个转轴,一个带有很多凹坑,一个带有很多凸起,都是周期对称形状。

    把凸起给推入凹坑,两者就会一起转动。

    拉出来就脱离了动力。

第一四五七章 打气筒

    想好了怎么制作就快点生产出来。

    首先是运输用的电动车。

    虽然拖着电缆前进起来很是不方便,但是距离近的话还是可以使用的。

    像是烧砖厂,运输黏土、砖坯、砖,距离一般都不超过一百米。

    一辆运输车赶得上三个人。

    而开车和照顾缆线只消耗很少的体力。

    做成三轮车的样子。

    前面一个轮子,有两个把手控制方向。

    后面两个轮子,上面有一个架子。

    架子上有个箱子同来装电动机,有几个固定的板凳用来坐人,还有很大的空间用来装货。

    最麻烦的地方就是拖着电缆行动非常的不方便。

    但是如果车子够大,一个人开车,一个人照顾电缆还是会节省很多人力。

    此外如果能够把行进路线给规划好,照顾电缆就会被简化很多。

    两个矿场和伐木场都需要这种运输车。

    制作起来相当的简单。

    架子用金属制作,上面钉上木板或者金属板。

    电动机如何带动车轮转动?

    后车轮与车轴固定在一起,电动机用齿轮带动车轴转动,于是车轮跟着一起转动。

    车轴在轴承中转动。

    对轴承的要求比较高。

    所以马林需要更好的钢以及更好的钢珠。

    这些钢珠都用砂轮打磨。

    既然有电力了,便可以制作那种比较小的电力打磨机,有的适合打磨木头,有的适合打磨金属。

    自己制作。

    还可以把打磨机给做的尺寸较小,以进行精细打磨。

    这样子便可以比较快的打磨出精准的钢球,铸造时的不完美通过打磨进行纠正。

    再考虑一下车轮应该怎么制作。

    这种车子的车轮要比较大。

    一个金属盘外面装轮胎。

    金属盘可以设计的比较好。

    轮胎应该怎么制作?

    轮胎的打气筒肯定要比普通的打气筒力气更大。

    先前制造打气筒的时候被焊接问题给烦的够呛。

    如今拥有了焊锡,于是打气的时候就方便多了。

    只是人力给汽车轮胎打气恐怕力气不大足。

    于是就需要使用杠杆原理。

    把打气筒设计成农村手压井那种样子。

    马林是准备这么设计的。

    而且确实可行。

    马林认为当自己的这些东西都制作好,蓝星人来这里参观会非常开心,觉得这里的东西都太好玩了。

    他这里需要更多的金工、机械工。

    原始人里稍微有点手巧的,除了‘巧手’,‘二蛋’之外,还有‘青蛙’,‘金蛇’两个。

    此外还有四五个偶尔会来帮忙的原始人。

    拖拉机轮胎打气筒应该怎么设计?

    马林给‘巧手’说明了。

    农村手压井那种动力装置。

    然后尺寸比原来的打气筒稍微大一些。

    没了。

    他们连气缸、活塞都能够制作出来,打气筒的管子和活塞也不在话下。

    马林觉得自己越是思考,问题越是多。

    打气筒肯定要有一个进气门,它只进气不出气。利用最原始的结构就可以做到。

    也容易安装和制造。

    那么出气口和橡胶管的连接怎么才能更结实?

    马林记得自己小时候打气筒的橡胶管很容易脱落。

    马林是自制橡胶。

    用胶原蛋白和各种纤维制作出类似动物皮革的东西。

    根据掺杂原料的不同,弹性和柔软度上可以有很大的区别。

    打气筒的橡胶管也是用类似的材料制作的。

    怎么才能把这橡胶管给固定的比较好,怎么都不脱落?

    其实橡胶自身也可以做的比较硬。

    像是机械一般连接在一起就不容易脱落了。

    而橡胶怎么都不如木头、钢铁结实,所以连接方式需要进一步考虑。

    橡胶管头部做的比较粗、厚,中间带有凹槽。

    把金属环套在凹槽里,再把金属环给固定在架子上。

    这样子肯定够结实。

    还可以设置多个金属环与凹槽。

    这样子肯定够结实的,只是耐用度会成问题。

    金属环自身是分成两半的,装上去之后再合拢。

    橡胶管自身是软的,头部怎么做的更硬?

    倒模的时候可以专门对头部进行特殊的加工么?

    确实做得到。

    马林的做法非常麻烦。

    但是勉强可行。

    虽然这样子的打气筒不太耐用,但是至少能用。

    他们也不会有太多的车辆。

    橡胶管的头部怎么设计?

    它要与轮胎的气门芯进行连接。

    气密性通过橡胶垫片实现。

    不是那么难。

    打气筒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轮胎的气门芯是怎么设计的?

    一个金属管上面套个很紧的橡胶管。

    金属管的头部不透气,只有中间开了一个很小的透气孔,而这个孔被橡胶管给盖住了。

    另一个略粗的金属管套在这个金属管上,恰好可以把橡胶管给压结实。

    外面的金属管通过拧螺丝上下移动。

    这是马林的想法。

    蓝星是不是这么做的马林不清楚。

    如果怕外面的金属管磨坏了橡胶管,两者之间可以加一块金属垫片,让垫片把下面的橡胶管给压紧。

    虽然很麻烦,但是确实可行。

    比起老家的差远了。

    只是现在这个时代别要求太多。

    其实这些东西已经很有意思了。

    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是橡胶的制备了。

    牛皮、羊皮非常结实,也比较硬。

    马林希望自己能够人工制作类似的材料,还能调节硬度与弹性。

    胶原蛋白取自猪皮、牛筋等生物材料。

    加以各种原材料。

    他先前试过一种配方,可以生成适合当做轮胎内胎的橡胶。

    也试过一种配方,产品适合制作轮胎的外胎。

    还有种配方生产出的橡胶非常坚硬,几乎没有多大的弹性,却跟较软的橡胶可以浇铸在一起,互相粘合成整体。

    他认为自己有必要进一步改善配方。

    但是面临着一个问题,胶原蛋白产自于动物,都是屠宰动物的时候顺便生产一些,每月总量有限,得节省点使用。

    用胶原蛋白制作橡胶的最显著问题便是产量有限。

    好在他们也没有多少辆车要开。

    轮胎非常沉,对橡胶的需求量比较大。

    比如说,两千亩地需要十台电动拖拉机耕地。

    每台拖拉机需要两大两小一共四个轮子。

    于是总共需要四十个外胎和四十个内胎。

    一个二十斤就是需要八百斤。

    好在目前他们的原材料的储量是够的。

    抓紧生产气门芯、金属管,铸造轮胎,把气门芯装入轮胎并胶合好。

    用鱼鳔胶就能够粘结轮胎,此外还有一种前段时间合成的胶效果不错。、

    这道工序需要花费非常久。

    有四个人现在在生产轮胎。

    但是质量堪忧。

    马林不知道自己该说啥。

    有的原始人干活非常麻利,即使对各种工艺不了解,马林也乐意让他们负责一些生产任务,因为他们动手能力强,学的快。

第一四五八章 三轮车

    车轮的金属部件应该怎么铸造?

    外面那个圈带有凹槽,方便轮胎嵌进去。

    至于凹槽的尺寸和具体设计方式得多做一些实验,否则轮胎很容易脱落。

    马林的想法是,现在制作的是实验型号的车子,能用就行。

    如果怕外胎脱落,就打螺丝把它们给固定起来,虽然这样会导致橡胶容易烂掉。

    现在要做的车子是耕田用的十辆电动拖拉机。

    它们不用跑多远的路。

    内胎的厚度、弹性,马林自己试验过了多次,才选定。

    外胎的厚度、弹性同样是试验过了多次。

    车轮中间带有孔洞,方便把车轴插进去并固定。

    现在加工这种金属零件比原来稍微容易了一点。

    先试着制作几个四个大车轮,四个小车轮。

    轮胎把人给为难的要死。

    马林自己没空去制作轮胎。

    他在设计三轮车的架子。

    前面的轮子,用两个把手来控制转向。

    那么把手应该是什么结构的?

    轮子有个车轴,车轴两侧各有一个竖着的杠连接到一个更粗的杠上。

    三轮车的架子接到这个更粗的杠上,让它承重。

    这根杠又是外部有管子,内部有转轴的结构。

    转轴上面连接两个把手,下面连接轮子。

    把手转动,车轮也跟着转向。

    同时承重结构也比较合理。

    后面的架子很简单。

    电动机通过齿轮组驱动车轴转动。

    齿轮组封装起来避免溅入泥水、落入灰尘。

    马林只会用齿轮组驱动。

    车轴插在两个轴承中,两端插入两个较大的车轮。

    结构并不是那么难。

    先把这种车子给制作出来。

    关键是轴承、车轴、齿轮组与车轮的制作。

    轮胎的制作实在是太拖后腿,于是把‘机灵鬼’给找来帮忙生产轮胎。

    确实轮胎的生产是个难点,若不是时间紧急,马林会自己动手来实验和生产轮胎。

    因为车子用的是电力,调速倒是挺容易的,只是他不知道自己的调速方法是否会损伤电动机或者有什么别的后果。

    倒退也是比较容易。

    电力正负极反向就倒退了。

    反正现在没有汽油、柴油,只能用电力。

    两辆三轮车的零部件正在逐渐完成生产。

    齿轮组的连接其实挺简单的。

    每个齿轮都很结实,中间充满孔洞以降低重量。

    齿的厚度至少有三厘米,这是马林的要求,生怕它们担负不了太大的压力。

    比如用这种结构吊起一吨重的物体的时候,每个齿实打实的要负担一吨的压力。

    保险起见的话厚度三厘米也是不够的。

    最好能够有十厘米以上。

    这将导致它们非常的沉。

    而且非常容易被磨损。

    但是现在这个时代它们只要能够用于干活就行。

    磨损了就进行更换,又不花多少时间。

    车轮、车轴都算是比较好生产的。

    轴承是个难题。

    先前给鸭子河几个大水轮制作的轴承按理说也符合车辆的标准。

    ‘巧手’已经制作了几个。

    主要难题就是齿轮组与轴承。

    轮胎有‘机灵鬼’负责后很快就制作成功了。

    大约是到了阳历二月中旬。第一台电动三轮车才下地做测试。

    它的电动机是五百千瓦的。

    后面的车架子尺寸不小。

    可以拉比较多东西。

    电动机旁边竖起一根长竹竿,竹竿顶部有个圈,电缆从圈中穿过,然后连到高处。

    这辆车子在一个直径六十米的圆内部跑的时候不需要专门派一个人照顾电缆。

    目前它被用于从木工工厂向河边拉送货物。

    电缆的存在非常的烦心。

    若不是这辆车力气还可以,可以节省三四名人力,马林可能会对它特别的不满。

    但是没有啥好法子。

    接着又想到了有轨电车的问题。

    铺设铁轨需要太多人力物力,即使只是一公里的铁轨对他们来说都太麻烦了。

    用眼下这种车进行运输,一百米距离要换一次电缆。

    不管怎么说,比用人力拉车省心很多。

    开起来有点让人烦心。

    马林看着它不好说自己的心情是好还是坏。

    反正这些原始人挺开心的。

    那么下一个问题来了。

    也是马林最关心的问题。

    要让电力拖拉机具有耕地的能力。

    怎么耕地?

    马林的想法是,拖拉机和耕地机上各设置一个五千瓦的电动机,这样子便可以避免很多传动上的麻烦。

    马林凭直觉认为自己的车辆缺少某种关键技术,用齿轮传动并不是那么稳定可靠。

    耕地机肯定要深入土里。

    那么耕地机的转轴上的齿轮是不是也需要深入土里?

    那它是不是很容易沾到泥?

    电动机的传动齿轮与下面的这个齿轮咬合的时候便会遇到泥的影响。

    为了避开泥,可行的做法之一是转轴要始终高于地面一段距离,然后把齿轮组封装在盒子内,盒子也始终高于地面。

    也不用高出太多。三四厘米就行了。

    耕地机上的刀片要比老家的耕地机长三四厘米。

    也是可行的。

    它的力量不需要太大,所以齿轮也不需要太大,盒子的宽度也不用太大。

    此外还有一种更简单的耕地机。

    老牛拉犁那种犁铧,一辆拖拉机拉着十几个。

    也是可以用于耕地的。

    只是中间可能出现遗漏。

    前面那种设计方式就是可以的。

    马林自己制作耕地机,金属零件的模样要跟‘机灵鬼’说清楚。

    一个比较粗的管子状转轴。

    管子上有很多个凸起的洞口,刀片可以插进去,然后用螺丝给拧紧。

    螺丝是怎么制造的?

    现在是用手工制作的。

    车床转的比较快,把螺栓固定在转轴上,旋转,一把斜着的刻刀刻入螺栓,随着转轴转动,刻刀会被推着前后走动,于是便刻出了螺纹。

    把刻刀固定在一个金属块上,金属块可以沿着一个滑动轴滑动。

    这样便有了螺栓。

    十字形螺丝刀和一字型螺丝刀都比较容易生产。

    耕地机的转轴,马林把形状给说的比较明白。

    他并不记得家里的耕地机是什么样子。

    他只凭直觉来设计耕地机的参数。

    它的转轴的宽度是两米,其中一米五的宽度装有弯曲的刀片。

    刀片如同jue头可以刨土。

    至于刀片怎么安装到转轴上,安装的密度,马林的想法是,一定要把土给耙的特别碎,中间不要留下缝隙。

    这些刀片像是电风扇的扇叶一般从左向右排列。

    他自己进行比划。

    他采用的做法是每三百六十度有四枚刀片,每五厘米宽度有一组刀片。

    于是一点五米有一百二十枚刀片。

    转轴上有一百二十个凸起的洞口可供刀片插进去再打螺丝。

    这些洞口可以一个一个铸造出来,再装到转轴上。

    或者四个一组造出来,再装上去。

    一个一个的铸造比较简单。

    再固定到一个管子上,管子再套在转轴上。

第一四五九章 方向盘

    转轴的边缘有个盒子,盒子里有两个齿轮。

    更上方有个架子,架子上有个箱子,里面是电动机,电动机带动齿轮组。

    架子制作的非常结实,不管是电动机还是齿轮都不容易发生移位现象。

    电动机、齿轮组、转轴很快就制作好了。

    刀片以及安装刀片的那些插槽也很快都制作好了。

    接着就是要把插槽都给固定到一个管子上。

    过程有点麻烦。

    一天完工。

    瞧起来有点不大好看。

    把刀片也都装上去。

    刀片可以很方便的拆卸,也很结实。

    接着是把这些部件都给装上架子。

    转轴需要有轴承。

    因为耕地的时候碎土会四处飞,所以要有两层防护土的措施。用两个小碗状垫片应该可以把轴承给保护的比较好。

    齿轮盒子外面也装有小碗状垫片来防土。

    这是第一台耕地机。

    其实转轴与刀片的安装非常简单,不那么标准也不要紧。

    转轴与轴承、齿轮组的安装有点麻烦。

    齿轮组、电机与金属支架之间的安装也是有点麻烦。

    马林自己动手进行安装。

    把齿轮组都给固定到架子上,花费了不少时间。

    这么简单的几件东西,一天多才安装好。

    一通电那些刀片就会飞速旋转。

    马上就把它给抬出去。

    放在空地上。

    通电,四个人抬着它前进,它就会把下面的土都给翻起来。

    遇到了小石块,但是刀片并未崩坏。

    制作十来个这种耕地机并不难。

    如果一台一天耕地三十亩,那么十台一天耕三百亩,六天耕两千亩,效率是足够的。

    万一一天只能耕二十亩,那就需要十五台。

    他准备冲着十五台造。

    距离春耕还有一个多月。

    眼看着时间不够用的。

    四轮拖拉机还没造好呢。

    怎么造?

    首先它们都采用后轮驱动。

    齿轮组跟先前的三轮车的一个原理,只是尺寸要比较大,保证结实。

    马林对结实这一条是非常不放心的。

    前轮必须接方向盘。

    因为时间不大足,后轮、车轴、齿轮组、架子以及发电机应该怎么制作,都交给了‘机灵鬼’。

    马林自己研究前轮和方向盘怎么制作。

    两个前轮的车轴分为三段,中间那段与两侧的连接点都有一个垂直地面的管子,里面有个垂直地面的转轴。

    管子接到中间那段车轴上。

    转轴接到两侧的较短的车轴上。

    转轴上方带有齿轮,与方向盘下方的齿轮连接到一起。

    制作一个箱子,齿轮都装在箱子里。

    大约五个齿轮就够了。

    两个管子与两个转轴的制作是难题。

    它们都连通一截车轴。

    铸造的时候能否保证形状?

    其实是能的。

    用失蜡法铸造出来。

    形状会非常标准,虽然气泡会影响美观程度。

    同样用碗状垫片来保护转轴与管子的连接处的清洁。

    管子与转轴还要承重,所以一定要制作的特别结实。

    因为涉及到齿轮组,所以安装的时候要非常费心。

    三段车轴连续铸造出来三次都不符合要求。

    主要是参数设计错了。

    再接下来一天算的更清楚了,铸造好。

    把车架子也制作好。

    然后把车轴、齿轮都安装好。

    方向盘固定好。

    工作量不小。

    方向盘被装的歪了,非常不舒服。

    先不管。

    五个齿轮确实能够咬合的比较好,。

    这五个齿轮的结构相当的麻烦。

    架子分为很多道。

    接着给侧面的转轴装上比较小的车轮。

    现在能够看出来方向盘对车轮的操作还算是比较流畅。

    下面的架子一定要足够结实,否则它们的变形会导致齿轮的错位,然后司机驾驶时候控制不好方向导致事故的发生。

    五个齿轮的转轴都固定在很结实的钢柱子上。

    而且这些柱子都不承重。

    齿轮下方带有碗状金属垫片防止下滑,转轴都非常平稳。

    齿轮上很多空洞,虽然是铁的,却并不沉。

    这五个齿轮都不必承担多大的力气。

    所以组装好后确实很稳定。

    看样子能够使用很久。

    最令人担忧的是两对管子和转轴。

    它们都存在垂直拐弯的结构,又要承重,有可能逐渐被压弯,然后导致上方的那个齿轮偏离正常的位置,再导致故障。

    ‘机灵鬼’对这种钢进行了很多实验,认为压根就不用担心。

    “我把它们都给制作的非常粗,压根就弯不了。你要是不放心,我可以再加装三角铁来加固。”

    于是一共加装了四块三角铁。

    马林花了一周时间才搞定前轮与方向盘的问题。

    ‘机灵鬼’那边已经搞定了后轮与电动机的问题。

    后轮比较大,直径是前轮的两倍。

    但是在驱动方式上跟先前的三轮车没有太大的区别。

    真有的话就是动力比较强劲,所以各零部件都必须比较结实。

    尤其是齿轮要比较结实。

    而为了让齿轮结实,马林的做法是提高它们的尺寸并且采用足够硬的钢。

    ‘机灵鬼’明白他的意思。

    然后轴承必须是承重能力最好的那种。

    轮子倒是比较容易被安装上去。

    轮胎是‘机灵鬼’制造的,应该说得过去。

    打气筒瞧起来如同手动压水井,有一个杠杆结构在那里打气,一个轮胎要打很久才能把气给充满。

    内胎要能够承受四五吨的重量。

    所以对橡胶的材质有要求。

    相关配方是马林给的。

    用从动物身上提取的胶原蛋白混合一大堆别的东西制作出足够结实的橡胶来。

    现在的内胎在结束程度上确实不错。

    接着就是前后轮的架子装到一起。

    人坐在方向盘后面开车。

    可以调档,可以前进后退,可以拐弯。

    手感不大好。

    主要原因是马林把方向盘给装的比较歪。

    想纠正方向盘需要重做。

    所以先这样子试试。

    这是台真正的四轮拖拉机。

    力气很大。

    后面可以拖一节车厢。

    确实可以驾驶。

    只是必须拖着电缆前进,这件事非常的令人烦心。

    马林的想法是制作一个二十米高的竹竿,上面带个环,电缆就通过这个环被举起很高,省去了一些烦心事。

    这个拖拉机已经能够拉着先前那个耕地机前进了。

    即使现在还是冬末,土地还未化冻,这两件东西配合着已经能够用来耕地了。

    给耕地机制作一个架子,两侧带有轮子。

    需要耕地的时候调一个机关使得刀片和转轴都下落,一直到转轴离地十来厘米高度,打开电动机,刀片开始翻土。

    这样子耕地有个麻烦,就是不好拐弯,不方便出行。

    所以最好拖拉机有能力把旋耕机给吊起来。

    旋耕机非常沉,总共五百多斤。

    怎么吊起来?

    采用先前说的结构。

    大吊臂,小吊臂。

    两个吊臂的关节位置存在架子。

    从架子中伸出两根钢索锁住旋耕机。

    上方那根钢索收紧,旋耕机就被提起来。

    也不用被提多高,离地一尺就可以了。

第一四六零章 旋耕机

    就采用吊车那种结构。

    一个轱辘缠两道钢索。

    轱辘固定在一个很结实的架子上。

    轱辘的转轴装有齿轮。

    这个齿轮接一个齿轮组,这个齿轮组含有两个同轴齿轮,其中一个齿轮可以沿着轴前后滑动。

    电动机的齿轮接到一个齿轮组,逐级减慢,最后一级转速非常慢。

    驾驶员用手柄可以控制着那个滑动齿轮的滑动。

    把手柄推到某个位置,滑动齿轮便与前述较慢的齿轮咬合,然后经过两级传动,使轱辘转动,钢索收紧,旋耕机被提起来。

    两个架子都必须非常结实,所以需要用到很粗的铁柱子。

    于是两个架子的制作、齿轮组的制作又要花费很大的力气。

    马林非常忙碌。

    拖拉机的大轮子本身转动的就比较慢。

    用一级齿轮就可以把转速给变得足够慢了,把旋耕机提起来的过程也不需要如何快,慢腾腾的就行了。

    当提到了合适的高度就可以把手柄移开并卡住轱辘。

    把旋耕机向下放的时候也需要分几次慢慢的来,这个功能应该怎么实现?

    马林被这些齿轮组给折腾的够呛。

    必须抓紧制作好。

    电动机的齿轮,接一个齿轮组,齿轮组的转速非常缓慢。

    都必须非常结实,能够承担大力气。

    不难做。

    又一个齿轮组,转轴也是极为结实,其中一个齿轮可以沿着转轴滑动,也不是很难制作。

    滑动齿轮要能够跟前面的一个慢速齿轮对接。

    也不是很难,毕竟慢。

    滑动齿轮对接后不需要手的帮助也能够咬合。

    用弹簧或者重物坠着,也不是很难。

    或者手柄可以前后摇动卡在凹槽里,就采用这种做法。

    这个齿轮组再接到轱辘的齿轮上。

    轱辘要在架子上安装的非常正。

    这个非常‘正’是个很难实现的要求。

    马林反复调整、安装,急的满头都是汗。

    大于花了十天把轱辘安装好了。

    接着是在车后安装架子和吊臂。

    这一关没花多久。

    钢索通过架上的滑轮挂到旋耕机上。

    两天多试验好了。

    各种功能都实现了,唯有把旋耕机慢慢的放下去这个功能没有实现。

    怎么才能慢慢的?

    首先得有力气吊着旋耕机。

    其次旋耕机的移动方向跟拉力方向相反。

    或许这个功能该采用机械方式实现。

    多重杠杆使得几百斤的重物只需要十来斤的力气就可以吊起或者放下了。只是需要旋转很多圈。

    旋耕机不管是吊起还是放下都采用机械方式,只是需要转上很多圈。

    一个大齿轮同轴带动一个小齿轮旋转。

    小齿轮咬合一个大齿轮,大齿轮再同轴吊起一个小齿轮。

    最后这个小齿轮用于吊起和放下重物。

    马林想起了叉车。

    这种方式肯定是可行的。

    即使很慢。

    旋耕机要上下移动半米。

    可能手要转动手柄几十圈。

    非常的麻烦。

    但是可以接受。

    不能要求那么高。

    这种机械设施并不是那么难以制作。

    两组齿轮就够了。

    还不需要连通到发动机,比较的省心。

    架子做的比较结实就够了。

    采用这种方式,很多精密度上的要求都消失了。

    旋耕机跟拖拉机完全脱离都没关系。

    只要把摇柄安装到驾驶员手边就行了。

    这种做法很是受到‘机灵鬼’的欢迎,因为生产难度降低了。

    十五辆拖拉机、十五辆旋耕机估计不用多久就能够分别生产出来,还可以分别进行调试,组装的时候没有精度上的要求,只要结实就好。

    目前旋耕机的吊起、放下方式非常的笨拙,需要操作个十几秒才能完成。

    但是对于原始人来说,它已经非常灵巧了。

    于是拖拉机和旋耕机的生产制造、调试都在进行中。

    问题不断,麻烦层出不穷,但是都是解决得掉的麻烦。

    结果十五辆拖拉机和十五辆旋耕机制作出来后个个都不一样,不像是批量产品,而像是一个一个的手工定制产品。

    只是四天的实验,它们就被改的面目全非了。

    前轮的车轴、方向盘、齿轮组,最难的是车轴,尤其是那个垂直地面的大管子和里面的转轴。

    而齿轮组因为不用负担多大的力气所以质量要求不高,比较容易制作。

    马林非常担心车轴、承重的各个钢柱容易出现变形。

    ‘机灵鬼’其实对这些钢柱也没那么放心。

    后轮的问题则是所有齿轮、转轴、轴承都要承担巨大的力量,必须足够结实。

    用齿轮来进行驱动的车子在他老家可能已经比较少见了。

    这么硬的钢想加工也不容易。

    他都是用电动砂轮来打磨这些钢。

    砂轮磨损非常快,好在他自己能够制造金刚砂。

    原始人里动手能力强的有一大堆。

    他们从旧石器时代走出来才两三年,其中一些的动手能力非常了不起。

    马林就想让他们当机械师。

    因为此后大家需要越来越多的机械。

    ‘黑虎’脑子比较好使,在这里的大半年已经学会了很多本事。

    现在也能够进行机械的生产、安装工作。

    ‘黑虎’确实适合当领导。

    ‘机灵鬼’适合当工程师和工头。

    ‘四叔’擅长搞行政。

    十五辆电力拖拉机和十五辆旋耕机。

    旋耕机自带电动机。

    车子上的电路被设计了多重安全设施,都封装了起来,驾驶员的安全可以得到充分保证。

    也充分考虑到了防雨的问题。

    下雨天它们都不能工作,必须原地关停,接着用各种措施保护电线和电机。

    关于防雨性能好不好,马林充满了担忧。

    哪天正在干活,忽然下雨了。

    等到雨停之后它们能够被安全的开走呢?

    这也涉及到电缆的制作问题。

    必须随时准备好干燥的电缆。

    拖到田里的电缆必须容易被更换。

    其实整个铁炉村如今都受到了机械厂的气氛的影响。

    十五辆拖拉机、旋耕机正在进行调试。

    隆隆的声音可以传的比较远。

    大家也都知道这些机械可以用于干农活,减轻大家很多力气。

    本来三个人一天能够耕一亩地。

    拖拉机与旋耕机一起一天能够耕二三十亩,只需要两个人。

    这是极大的节省了大家的力气。

    那么十五辆耕地机的功率是十五万瓦。

    发电机跟不上。

    需要再安装一两个较大的水轮。

    ‘四叔’对水轮进行安排。

    这种事他已经轻车熟路了。

    马林这边则是一直在实验各种机械。

    驾驶员也开始了耙地的练习。

    毕竟大家都不会开车。

    电动车容易开。

    调速度都是用开关。

    转向有方向盘。

    这些机车运转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故障。

    即使设计的如此简单,可实际上还是会不停的出故障。

    那种用手臂吊起旋耕机的方式被证明很不好用。

    现在的做法是,取消手臂。

    给旋耕机装轮子。

    刀片的抬起和放下还是通过转动手柄实现,每次要转比较久。

    不成就专门在车上放一个人来转手柄。

    电缆拖着太吃力了,所以还是要用比较高的竹竿给挑起来。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707/ 第一时间欣赏魔界狂想曲最新章节! 作者:名为绅士所写的《魔界狂想曲》为转载作品,魔界狂想曲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魔界狂想曲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魔界狂想曲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魔界狂想曲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魔界狂想曲介绍:
终有一天,我将征服整个魔界。人若没有梦想,和一条咸鱼有什么分别?魔界狂想曲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魔界狂想曲,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魔界狂想曲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