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玄幻魔法魔界狂想曲TXT下载魔界狂想曲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魔界狂想曲全文阅读

作者:名为绅士     魔界狂想曲txt下载     魔界狂想曲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四六一章 播种机

    马林觉得自己老家的人要是到铁炉村来观光,估计会被这里的景象给乐坏。

    原始人们在以自己的方式来实现各种技术。

    马林发现拖拉机的外形在朝自己意料之外的方向发展。

    为了改进设计,减少故障,各个爱动脑子的原始人一直在尝试进行各种微调,调着调着就变得怪模怪样的。

    现在每辆拖拉机背后都有根十米高的竹竿把电缆给挑到高处,防止压到、绊到电缆的事故发生。

    竹竿顶部是个环。

    十五辆在不同的地方进行试驾,为的是避免电缆纠缠在一起。

    没有石油,就只能用电了。

    此外播种机也必须安排好。

    播种机也可以用这种拖拉机拉着在田里跑。

    很多个管子下面尖,可以插入地里。

    种子被分入这些管子中。

    既然用拖拉机拉,自然要有比较多的管子,比如说二十道,播种二十行谷子。

    那么怎么把谷子给分入这些管子中呢?

    播种机上方有个箱子,粮种倒入箱子里。

    箱子下方有漏斗,漏入一个更宽的箱子。

    怎么让粮种在这个更宽的箱子里分布均匀呢?

    或者取消这个更宽的箱子。

    粮种箱子下方有二十个洞口,每个通过管道连接到下方二十根腿中的一根。

    而腿中还存在开关,一打开就会开始漏粮种,漏的速度与打开的洞口的大小有关系。

    可以由人手动打开。

    播种机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制作。

    跟旋耕机类似,也给它设计个架子,可以通过摇手柄把它给拉起来,或者放下去。

    怎么把它给压进土里,同样可以通过摇手柄实现。

    马林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只觉得非常疲劳。

    他知道自己的这些技术都实现的并不好。

    但是勉强能够使用。

    在这个时代,已经可以节省大家很多力气了。

    接下来还有件重要的事,那就是制造电缆。

    一个月最好能够赶造出四公里长的电缆。

    每台车子要拖着一百米的电缆忙活。

    而田地的边缘要通上电。

    这么一算恐怕需要的电缆的总长度不止三公里。

    马林需要好好的考虑一下怎么拉电缆才能节省缆线。

    先进行生产吧,反正日后需要电缆的地方多着呢。

    电链锯、电钻的出现使得伐木工、矿工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十来倍。

    目前有种迹象,机械厂需要更多的人手,而各种物品的生产量有点过剩了。

    关键原因在于生产力发展不平衡。

    目前粮食发展跟不上,导致铁炉村能够聚居的人数受到限制。

    现在有两百人口,而不少食物是从外面买的。

    现在的种植业亩产非常低,一亩地产一百多斤谷子乃是正常现象。

    如果不吃肉的话,五亩田养活一个人。

    如果想聚集一千人口,自给自足,需要五千亩田。

    铁炉村下游鸭子河两岸肥沃的农田,大约得有上万亩。

    鸭子河水流湍急,地势上存在落差,适合用水力发电。

    很小的水电便可以供这些居民自己进行工农业生产了。

    总共定居两千人是不成问题的。

    可以建立三四个村落,而铁炉村这里建成一个镇子。

    去下游更远,二十公里之外存在更多的农田。

    反正附近地区生活上万人是不成问题的。

    现在压根就没有那么多人口。

    像是北边的吃土村,南边的麻雀村,除了种田,还适合养牛羊。

    大家的羊群的规模都在快速扩大。

    至于怎么进一步改善生活,马林心里存在种种疑问。

    他现在还有件事需要快点搞定。

    那就是研制联合收割机。

    联合收割机,既收割又脱粒。

    应该怎么收割马林明白。

    应该怎么脱粒,马林不明白。

    把谷子带着秸秆给塞入脱粒机。

    脱粒机怎么完成脱粒功能?

    脱粒机里有无数飞速旋转的小棒槌能够把谷子给打飞,然后把秸秆给甩出去?

    不知道该怎么搞。

    先不要考虑。

    马林现在觉得脑子有点累。

    最近的这么多机械已经很是使他疲劳了。

    挖掘机、铲车应该是什么原理的?

    先不要着急。

    现有的机械已经把他给忙的要死了。

    机械厂这边一直有更多原始人要来学习。

    尤其是来自远方的人想把机械带回自己家。

    伐木的电链锯现在是最受欢迎的机械。

    然后就是各种机床。

    接着才是这些能够干活的机车。

    快要立春了。

    马林觉得现在的工作重点依然是驯养各种家禽家畜。

    多进行饲养。

    尤其是家畜,现在的数量太少。

    电车目前无法离开村子太远活动。

    运输还是需要畜力。

    而大家对于怎么用畜力拉车还并不熟悉。

    毕竟驯养家畜还是今年的事,怎么喂养它们现在还在研究。

    用畜力拉车出远门肯定需要携带草料。

    但是要带多少呢?

    饲料也是需要的吧?

    拉车的时候要让它们走多快?

    必须对它们非常熟悉才方便驭使它们。

    问题是马林也不知道怎么喂养牲畜。

    他只知道要有牲口棚,要给它们准备干净的水槽和食槽。

    棚里要保持卫生,而撒石灰可以消毒灭菌。

    此外一些草可以趁着青来贮藏,它们会发酵并保留营养。

    饲料是牲口爱吃的。

    此外一些鱼粉、肉粉也是牲口爱吃的。

    豆饼始终是种好东西。

    至于牲口生病怎么办,牲口产仔怎么办,马林是全都不懂。

    小牛犊生下来不喘气怎么办?

    似乎需要一个类似打气筒的东西对着小牛犊的鼻孔吸气。

    马林能够自己生产打气筒,自然也能自己生产这种吸气的东西,它的头部用自制橡胶制作。

    养狗能够帮助牧羊,在羊群很庞大的时候这一点非常重要。

    狗并不需要吃多少东西,粗饲料拌剩饭都养得活它们。

    狗生得多,只留下听话的和会干活的。

    羊群的规模还在扩大。

    现在铁炉村附近没有任何猛兽,因为猎人会带着狗群和弩箭前去猎杀它们。

    重弩对大型动物杀伤力巨大,唯有的问题是射速比较慢,需要多人配合。

    大部分村民都不被允许用火枪狩猎。

    目前的火枪的准确度还是不行。

    五十米射程误差十几厘米。

    更远点能不能打中全靠脸。

    等到有了底火之后子弹改为从后方装入,这时候火枪的优势才会体现出来。

    现在还是用短弓、长弓互相配合狩猎。

    重弩配猎箭头,杀伤力巨大。

    关于枪筒的生产。

    先前马林给枪筒开膛线的办法非常粗糙。

    现在可以改进一些。

    先前遇到了一个问题。

    用拉刀给枪筒开膛线的时候,拉刀既要前后拉动,又要旋转。

    马林的膛线都是在枪筒内旋转两圈。

    他希望自己的拉刀也是旋转两圈。

第一四六二章 微生物

    但是怎么才能使旋转比较标准呢?

    其实用齿轮组完全可以做到这种事情。

    先前马林对齿轮组的认识存在显著的不足。

    拉刀前方连接一个金属柱,金属柱装在一个管子中,并且可以在管子中旋转。

    金属柱因为粗细不均被卡在金属柱内部,拉动管子在左右方向移动的时候,金属柱也会左右移动,这是假设拉刀拉膛线的时候沿着左右方向拉。

    那么怎么让金属柱旋转呢?

    金属柱从管子中冒出来的部分装有齿轮。

    这个齿轮与一个齿轮组咬合,当金属柱左右移动大约一米左右距离(看实际的枪筒的长度),这个齿轮要是正好旋转两周,那么就会带动金属柱以及后方的拉刀旋转两周,从而拉出了标准的膛线。

    怎么实现这个功能呢?

    给金属柱安装一个架子,它们是一个整体,会一起左右滑动。

    架子上存在一个齿轮组。

    架子外面平行于金属柱固定一道直线状锯齿,它不随架子一起左右移动。

    架子上有个齿轮,与直线状锯齿呈咬合状态。

    并且在架子左右移动完毕之后,这个齿轮恰好转动两周。

    它前面有一个齿轮,与它进行垂直咬合。

    两者的转动方向是垂直的。

    这个新的齿轮与金属柱上的齿轮直接或者间接咬合在一起。

    而且它们的尺寸使得金属柱刚好在完成一次左右移动后转两圈。

    于是便制作出了标准的膛线。

    以这种方式生产出的枪筒确实可以把准确度进一步提高。

    五十米射程的误差可以缩小到七八厘米。

    其实已经很不错了。

    但是更远的话还是看运气。

    如果他有无烟火药,可能五十米误差会缩小到一厘米以内。

    此外生产电缆以及轮胎的工作都进展的非常不顺。

    粗铜丝不容易被拉出来。

    铜确实比较软,但是拉制粗铜丝依然比较吃力。

    他还是采用从前那种做法。

    把铜条从一个孔洞中拉过去之后,它的粗细就会变得跟孔洞一致。

    而粗铜丝拉的时候需要很大力气。

    现在有机器帮忙使力气。

    但是很容易就拉断,而且铜条自身的长度是有限制的。

    好在他们不需要太长的电缆,几公里就够了。

    不像是漆包线那样动不动就需要几万米。

    他的漆包线质量不够好他已经清楚了。

    想保证不漏电,外面的绝缘层就要比较厚,同等功率的发电机、电动机就会非常笨重。

    而想轻巧的话就存在出现故障的风险。

    这段时间已经多次出现了故障。

    马林不得不给各处的电路安装保险丝,一旦出现短路现象立马断电。

    大家都对此习以为常了。

    保险丝他也是自制的。

    ‘机灵鬼’那边有各种各样的金属和各种各样的合金。

    这些发电机、电动机几乎每天都有损坏的。

    于是每天都要有人去维修。

    此外村子里多次出现触电事故。

    没有人因此死亡,但是有牛和驴子死亡,还有一人触电后几乎残废了。

    这种事必须小心,所以马林会仔细的宣传触电的危险,让这些原始人明白。

    有个外来原始人进看到架在天空中的电缆,便像是猴子一般沿着电缆攀爬。

    结果遇到了漏电问题。

    从高处摔下来造成了骨折。

    在他每天被各种电机、电路故障给烦的不得了的时候,‘猴子’那边有开心事发生。

    他们找到了酵母菌。

    马林要求制作一小团面,里面含有酵母菌,他们也做到了。

    日后大家就有馒头能吃了。

    但是马林依然不明白怎么烤西方那种面包。

    暂时不要考虑。

    关于怎么酿酒,‘猴子’等人也看明白了苹果为什么会产生酒精,正在做相关实验。

    铁炉村想买水果相当容易。

    苹果酒、葡萄酒、谷子酒日后估计都有得酿造。

    到底需要的是某种化学物质还是某种微生物,马林也没听明白。

    反正是加入这种东西,水果、谷子之类的东西就可以生出酒来。

    关于青霉素,目前还没有进展。

    他们确实看到了会导致伤口溃烂的细菌,也看到了青霉菌,但是没试过哪种青霉菌的分泌物可以杀死那些有害细菌。

    既然知道答案,具体寻找的时候应该会比较容易。

    至于怎么生产青霉素,马林一肚子都是疑问。

    即使能够生产非常干净的青霉素,怎么进行注射?

    他们确实有能力生产注射用针管、针头。

    那消毒酒精怎么制作?

    浓度多少的酒精有消毒作用?

    至少现在有能力生产酒了,于是可以提取出纯的酒精。

    酒精的杀毒效果可以用显微镜观察。

    马林经过一番考虑之后,决定给‘猴子’那边增加人手。

    消毒酒精最好能够快点制作出来。

    青霉素也是最好能够快点制作出来。

    至于消炎药,马林不知道成分。

    止痛药同样是不知道成分。

    连最简单的医疗卫生都做不到。

    但是这些事情至少在进步。

    橡胶的生产同样把马林给烦的够呛。

    一公里的电缆有多重?

    一公里的电缆外面的橡胶有多重?

    粗铜丝是怎么装进橡胶里的?

    有种做法是浇铸橡胶的时候里面预置一很细的贯穿全长的线头。

    装铜丝的时候用线头拴住铜丝上的一个孔,然后把铜丝给拉进去。

    这是可行的办法。

    浇铸制作这么长的软橡胶管可不简单。

    这种橡胶的主要原料是从动物身上提取的胶原蛋白。

    尤其是猪皮中的。

    竹笋村附近产很多猪,马林一直在从他们那里购买猪皮胶。

    此外肠衣、鱼鳔等器官也产出质量好的胶。

    这些胶必须掺杂各种原料才能制作出合成橡胶。

    除了质量问题,还需要考虑成本问题。

    马林这些合成橡胶,要么质量太差,要么成本太高,肯定不如蓝星的那么物美价廉。

    给电缆制作的橡胶,现在已经证明了遇水容易老化。

    考虑到用电动拖拉机耕地的时候后面会拖着很长的电缆,橡胶必须非常安全才行。

    所以需要改良配方。

    此外轮胎的橡胶也被证明有问题。

    外胎也是容易老化、破烂。

    内胎容易用着用着就发胀变形接着破损。

    所以还是需要很多改进。

    马林自己动手试验各种配方,并且试图改进工艺流程。

    ‘机灵鬼’已经很厉害了,试出了基本适合当做车轮内外胎的橡胶各自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现在只要稍微修改一下配方应该就可以了。

    内胎要是不够硬,很容易就会被压爆。

    要是太硬又没有弹性。

    外胎要相对硬一些但是又不要太硬。

第一四六三章 难题

    不知不觉间春天到了。

    风向变了。

    杨柳树的枝条都有了很浅的绿色,但是尚未开始发芽。

    铁炉村周围荒地里栽满了果树。

    这些发电机、电动机以及机车经过了一个月大大小小的实验,改动了无数次。

    确实有些改动是非常有效的,可以大幅度的降低故障率。

    只是它们依然很笨拙。

    马林不知道哪天应该耕地。

    惊蛰是哪天?

    事实上他的日影测量仪已经测出了日影最长的一天和最短的一天,由此可以确定夏至和冬至。

    冬至过去多久适合进行农耕?

    不知道。

    耕完地就必须播种。

    播出的种子必须马上就发芽,如果长时间不发芽,铁定会被虫子、老鼠、小鸟等等给吃掉。

    对机车的实验还在进行中。

    马林觉得铲车、叉车现在都很有价值。

    不如造出来。

    又想起了自己的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制作联合收割机。

    先想想铲车应该怎么造。

    他的想法是,它有个斗可以斜着放到地上,装满土,然后再立起来。

    怎么让它立起来?

    怎么提供动力?

    它还要能够把装的土给倒下去。所以要能够倾斜非常多。这个功能不大好做还是算了吧。

    他知道自己的机车缺少某种关键技术。

    他的想法是,给车斗装钢索,连接到齿轮组上。

    拉钢索来把车斗给拉起来。

    放钢索把车斗给放下去。

    用手柄把钢索连接到发电机的传动装置上。

    叉车也是类似,它能够把物体给叉起来,同样是通过钢索来实现这种功能。

    这种方式非常麻烦,而他不知道该怎么进行改进。

    下面考虑联合收割机的问题。

    恐怕它会是他一段时间之内的最大难题。

    有个非常大的问题是,它怎么进行脱粒。

    反正他不能在收割机的肚子里设置碾子来进行碾压。

    怎么脱粒?

    其实捶打也是一种办法。

    转速特别快的棒槌捶打飞在空中的谷穗,应该能够把谷子给敲下来。

    因为谷粒沉,确实能够被打飞。

    这些棒槌应该怎么设计?

    它们要能够三百六十度无死角锤击到所有谷粒。

    马林想起了类似风扇扇叶的结构。

    做的结实一些应该是足以击飞谷粒的。

    那么还有个问题,那就是秸秆应该怎么处理,怎么让秸秆不挂在这些叶片上。

    叶片的结构就可以保证。

    叶片工作的范围只占自己面积的一小部分。

    转轴附近区域受到壳子的保护,秸秆落上去只会继续向斜下方滑落或者被甩飞。

    其实只要叶片转速够快,这种问题都不难解决。

    秸秆向下落,下面有网把秸秆给挡住,并被吹出一个洞口。

    而谷粒则会从网眼漏下去,并因为倾斜而聚集在一起。

    怎么保证秸秆不会卡在网上面?

    当风力够大,它们就没机会落在网上面。

    或者下面挡着秸秆的是一道倾斜的坡,强风吹过坡的表面,秸秆铁定会被吹出去,而谷粒则会沿着坡向下滑,通过一个缺口落到下方的贮藏空间内。

    通过风力把秸秆与谷粒给分离。

    这确实是种做法。

    贮藏空间也是倾斜的,存在类似水车的东西可以把谷子给带到斜上方并甩出去。

    只要设计好倾斜角度和‘水车’的位置,就能够把贮藏在这里的谷子通过一个管子倒入指定位置。

    于是可以进入下一步了。

    怎么把带着谷穗的秸秆给送入联合收割机的肚子里?

    割谷子是怎么割的?

    上下两排锯齿交错,反复进行相对快速滑行,于是就如同剪刀一般把谷子给剪断了。

    这时候有一个风车一般的玩意把这些秸秆都给推入一个盒子里。

    盒子里是什么样子的呢?

    盒子里存在履带一般的东西可以把秸秆给送入后方的收割机肚子里。这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关键是秸秆进入箱子里可能是乱糟糟的,怎么才能都送入后方的房间里而不缠到什么东西上面呢?

    履带上要是挂着秸秆,是不会容易卡死机器,造成故障,非常不妙?

    这个问题可以先放一放。

    对拖拉机、耕地机的测试、改进一直在进行中。

    事实上驾驶员已经在尝试用它们耕地了。

    找到一片没有石子的荒地,隆隆隆的就开始了翻土。

    一万瓦的电动机非常响,还震动个不停。

    它被封装在一个绝缘箱子里。

    有两层绝缘防护。

    驾驶员便可以比较放心。

    驾驶着的时候说话必须特别大声才行。

    旋耕机现在被吊在一个架子上。

    可以被钢索拉起来。

    而钢索缠在一个轱辘上,轱辘通过传动装置可以由一个手柄给接通电动机的动力。

    这样子想把旋耕机给吊起来比较容易做到。

    但是想把它给平缓的放下去就比较难了。

    有种做法是还存在一根钢索在它被放到一半的时候会把它给卡住。这种做法确实是可行的。

    那么如何实现这种功能呢?

    真的要这么做么?

    马林觉得把电机功率降低,力量不足以把重物给向上提,那么重物就会向下掉落。

    可是拖拉机的电机既要驱动车子向前跑,又要把耙地机给提起来,怎么都不应该倒着转。

    用齿轮组传动就是存在类似的不便。

    控制起来不方便。

    必须让拖拉机停下来,让电机只对后方的轱辘做功。

    这种吊起轱辘的方式实在是太麻烦。

    稍微改进一下。

    旋耕机上方装有两根竖直的柱子。

    拖拉机后方的架子上带有两根竖直的管子。

    柱子插在管子里。

    柱子上方焊接一根横的金属柱子。

    从轱辘伸出一根吊索吊住这根柱子。

    这样子把旋耕机给吊起的时候就容易了很多。

    旋耕机的电动机有一百斤其实已经够了。

    电链锯的电动机十几斤,旋耕机有它十倍的功率应该够了。

    轱辘可以连接到电动机的传动装置中。

    现在把旋耕机给吊起来是没问题了。

    问题是怎么把它给放下去。

    不应该用发动机的动力做这件事。

    就是应该让它自然坠落。

    除非半路再挡它一下子。

    一尺高自然坠落速度不会多快。

    还要有坠落到半路刹住的手段。

    只要有刹住的手段就好说。

    那么问题来了。

    他的拖拉机怎么刹车?

    它的刹车用来给后面的轱辘当刹车完全没问题。

    魔界狂想曲

    /book/78756/

第一四六四章 问题

    车子这么沉。

    在跑的飞快的时候完全停不下来,只能把轮子的转动给锁住。

    这边刹车那边轮子立马就不转了。

    轮子自身惯性也挺大的。

    于是需要物理法刹车。

    马林想不通具体应该怎么做。

    反正这里只有他一个文明人,啥都是他说了算,那么进行一些大胆的尝试是可以的。

    比如说一根棍子唰一下子就塞进轮子上的孔洞中,轮子马上就被卡住了。

    轮子带有一圈洞眼。

    棍子固定在车架子上,是横着的,无论哪个时候去插进洞眼,很少会被挡住,考虑到轮子的转动速度,最多等个几分之一秒就能够插进去。

    然后棍子就把轮子给卡住了。

    接着车子的轮胎在地上打滑,摩擦力较大。

    容易停下来。

    这个轱辘可以采用类似的方式。

    上面带有轮盘,轮盘中有洞眼。

    有个手柄可以控制一根横棍插进洞眼,卡住轱辘的转动。

    在把旋耕机吊起来的时候,吊到最高处就用横棍卡住。

    把旋耕机向下放的时候,先是把横棍给给拔出来,让旋耕机稍微下落一点再插进去。

    再拔出来。

    这样子旋耕机的下落就不会太猛、突然。

    这时候又有了个问题。

    把旋耕机向上吊的时候,轱辘是用齿轮连着发动机的。

    如果用棍子卡住轱辘的转动,那么发动机也会停止转动。

    车子的前进就会被卡住。

    而且发动机的力气非常大。

    齿轮组容易损坏。

    所以在卡住它之前,必须先把它与发动机断开连接。

    先断开连接,然后卡住。

    这个操作其实有点麻烦。

    而且经常可能会出现误操作。

    所以需要准备一个应急措施。

    就是说把轱辘给卡住的时候它必然是与发动机断开连接的。

    否则就卡不住。

    所以应该给横棍的移动设置一个挡片。

    挡片不移开它就插不进去。

    可是依然存在问题。

    要是旋耕机被吊起到高度的极限了,司机忘记把轱辘与发动机的连接断开了,这时候便会把发动机给卡死,可能发生各种事故,引起各种故障。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吊起旋耕机的时候手必须握在手柄上不可以离开,一离开手柄自动弹回,这种做法是否可行?当旋耕机升的太高,便会有装置把手柄给打回原位,轱辘失去动力开始倒转。

    这样子进行操作是可行的。

    虽然非常麻烦,但是好过没有解决方案,也可以减少故障发生率。

    在进行实验的这段时间一直源源不断的发生各种问题。

    既出现过严重的机械损毁,也出现过伤到人的事件。

    机车毕竟算是复杂机械了。

    经过一番调整,旋耕机还是存在多处让人不放心的地方。

    但是已经勉强能使了。

    司机可以驾驶着这电动拖拉机四处耕地。

    已经耕了很多地了。

    效率还可以。

    耕好的地如果不种,地面会逐渐变硬。

    所以这些地到了春耕的时候得再耕上一遍。

    其实旋耕机的下落,最安全的方法是用机械法,一个齿轮组加一个手柄。

    只是要么需要花很多力气,要么需要花很多时间。

    如果能够降低旋耕机的重量,那么很多麻烦都可以减轻。

    只是现在没法子继续减重了。

    不管怎么说,这十五辆机车都可以用于耕地了,一天耕三四十亩地是没问题的。

    赶得上上百个农业人口。

    它们算是实验成功了。

    至少原始人们是非常开心的。

    下面一个问题,联合收割机怎么设计。

    马林想起了自己先前见过的玉米脱粒机的设计。

    其实跟联合收割机有点像。

    秸秆被风车一样的转轮给扫入一个箱子。

    箱子里有一些旋转的螺旋线形状的铁片。

    螺旋线一旋转起来,就像是它在左右移动,不停的动。

    当秸秆被推入这些螺旋线,它们会被螺旋线推到最左侧。

    最左侧存在一条履带,上面也带有很多铁片会把秸秆给带着向上前进。

    到了履带的尽头它们会受到重力作用被抛下去。

    到现在为止,联合收割机的主要功能应该都有办法实现。

    下面有个问题。

    那就是秸秆要是卡住了仪器怎么办。

    是不是有什么办法保证秸秆不被卡住?

    如果设备设计的足够精密,各部件的连接都没有缝隙,那么秸秆、草叶绝对不会被卡住。

    转动的螺旋线与履带之间怎么连接?

    马林的想法是,履带低于螺旋线,使得秸秆不会在两者之间被卡住。

    履带在尽头处会不会被卡住?

    应该不会。

    秸秆进入收割机的肚子后会受到高速转动的金属叶片的重击,谷粒会被打脱落,秸秆被打软、打碎。

    后面的通道中会通过风力对谷粒和和秸秆进行分流。

    大家需要十几辆联合收割机。

    再考虑一下精密度的问题。

    联合收割机运行过程中肯定会不断的震动。

    按照马林这种设计,最精密的地方其实是前面的螺旋线与履带,它们与金属板之间必须没有缝隙,使得秸秆无法卡进去。

    其实马林加工钢材的能力按理说是可以满足要求的。

    只是制作的时候需要多花费很多时间。

    联合收割机比较重,毕竟要拉着接近两千斤甚至更多的粮食在田地上跑,所以需要履带。

    为了让履带的转轴不缠草,所以需要设置碗状垫片保护轴承。

    下面可以试着进行生产了。

    有了联合收割机之后农业就会变得容易很多。

    如果能够有喷农药的机器那会更好。

    他们现在的情况是既没有化肥也没有农药。

    种子还不高产。

    所以只能凭借种植量来生产更多的粮食。

    好在今年就有联合收割机可用了。

    那么又有一个问题来了。

    马林老家的谷子亩产非常高,联合收割机割一趟非常划算。

    而这里的谷子亩产这么低,只有马林老家的五分之一,联合收割机割五亩地才跟他老家割一亩地差不多。

    划算么?

    马林老家联合收割机割一亩的价格接近一百元。

    就把一百元当做成本。

    这里的一亩地产一百多斤谷子,价值一百元多一点。

    减掉成本,用联合收割机完全不划算啊。

    这种事要怎么解决?

    不知道。

    马林知道一种脚蹬的脱粒机,可以在田里把谷穗给割下来,塞进脱粒机脱粒,扛出田地,秸秆丢在田里等待火烧。

    在亩产非常低的情况下这是种可行办法。

    亩产低的原因是谷子长得矮、穗子小、谷粒瘪。

    说不准真的得用人手收割。

    但是考虑一下吧,这里与他老家完全不一样。

    这里最大的特色是人口稀少,各种资源都特别便宜。

第一四六五章 漆包线问题不断

    联合收割机跑一趟的成本比他老家低很多。

    一台联合收割机一天割几十亩田是没问题的。

    相当于上百个劳动力,所以还是有必要发明制作出来。

    只是现在不容易拿来进行实验。

    他们可以通过割草来判断联合收割机会不会被草叶卡住以及存在哪些故障。

    脱粒效果可以自己制作假谷穗和假秸秆进行实验。

    他现在最担忧的就是那个螺旋线状结构不靠谱。

    玉米等东西比较沉,有惯性,螺旋线状结构可以推着它们左右移动。

    秸秆不同。

    所以效果不见得好过旋转式的履带。

    问题是这种左右移动的履带到了尽头不容易把秸秆给甩出去。‘’

    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马林并未想清楚。

    先这么放着吧。

    现在漆包线的问题凸显了出来。

    它们容易损坏。

    马林老家生产漆包线非常麻烦。

    他这里没有石化工业,生产不了绝缘漆,更没有制作漆包线的那么多个环节的设备。

    他的漆包线只是勉强能使。

    但是用久了铁定会出问题。

    现在能做的就是趁早更换。

    小型电机的漆包线每周更换一次。

    大型电机的每两周更换一次。

    他们的漆包线比较笨重,在大型电机上这种劣势不是那么明显,在小型电机上却非常值得重视。

    只是想改善相关工艺非常困难。

    他这里的技术差了太远。

    因为要经常更换,所以对漆包线的产量就要求比较高了,也需要经常给电机缠线圈。

    其实缠线圈这个环节可以用机械、手工互相配合的方式进行。

    人手缠一圈非常麻烦还不精准,机械缠一圈可能只是一眨眼还非常精准。

    所以人手配合机械,生产效率可以提高很多倍,同时很省力气。

    那么生产漆包线的过程是否可以变得更快一点呢?

    是否可以用上机械呢?

    其实生产漆包线最难的环节是材料的生产和制备。

    老家以化工方式生产出绝缘漆来。

    他这里只能土法配置,效果不好。

    话又说回来,虽然效果不好,但是确实勉强能用。

    只是浸泡那个环节非常的麻烦。

    现在都是手工浸泡。

    而且要浸泡多次。

    一天能够生产的量非常有限。

    现在对漆包线的需求很大,这么多电机全都需要。

    原材料的生产率也明显跟不上。

    马林现在明白了一件事。

    那就是要耐心,不要操之过急。

    现在有不少人手被招募用来生产漆包线、电机、组装机械。

    他们现在有个实打实的机械厂。

    吃土村与麻雀村现在也都要求获得发电机、一些电缆、一些电器。

    他们也可以把村子迁到水边,用水流发电。

    电力至少可以用于照明。

    此外如果能够拥有电链锯,锯木头的时候会容易很多。

    现在漆包线的问题非常的令马林担忧。

    质量太差,生产速度太慢,不知道该怎么改进。

    此外金工、机械工的数量都有必要增加。

    机床的原理其实较为容易弄懂。

    一个小工经过一个月培养就能够熟练生产各种金属零件。

    冶炼厂那边还可以进行配合。

    关于怎么制造模具,怎么进行更精准的铸造同样是个难题。

    先前马林对多种黏土进行过实验。

    为的是希望其中的某种对铜丝、树脂都有很强的粘性,从而可以充当漆包线的中间层物质。

    试出了其中一种很适合制作模具。

    用蜂蜡雕刻出一件形状复杂的物体。

    把它浸入稀释后的这种黏土中。

    取出来吹干,再浸泡再吹干,如此反复数次。黏土就会越来越厚,并且比较坚硬。

    直到厚度满足要求了,把它放在窑中加热,它会变成陶器,而内部的蜂蜡会受热流出来,形成的空腔便是质量非常好的模具。

    向其中倒入金属溶液,冷却后砸烂外面的陶泥,一件金属制品便铸造完成了。

    以这种方式可以制造金属雕塑。

    尤其是可以制造各种银饰品。

    由‘蛾子’对蜂蜡进行雕刻,形成漂亮的艺术品。接着以上述方式制造模具,接着浇铸出的银器便是‘蛾子’雕刻出的蜂蜡的模样。

    外形会非常准确。

    但是会有问题,那就是浇铸时气泡难以排干净导致成品表面会带有少量小的凹坑。

    足够复杂的雕塑才这么制作。

    马林希望这里的人口能逐渐增多。

    尤其是希望能够找到更多原始人。

    他曾经路过的所有村子如今都在使劲的生育,小孩数量非常多。

    一个家庭一年生育一个孩子乃是正常现象。

    大家也都意识到了人口是社会发展的瓶颈。

    红石村的人口已经翻番了,其中一半人口是婴幼儿。

    好在食物足够充沛。

    他们养得活。

    想让婴幼儿成为合格的劳动力还需要比较久。

    想进行教育也比较吃力。

    马林这边发明出越多的东西,原始人越是会明白教育的重要性。

    不会看书啥都学不会。

    现在这么多辆电车在铁炉村到处跑,对原始人的世界观已经造成了很大冲击。

    马林也跟他们说明了,当找到石油之后,烧油的机车将会出现,不需要再在后面拖一根电缆。

    然后机车就可以满世界的跑了。

    轮船也会满世界跑。

    同样的还有飞机会在天上到处飞。

    已经是初春,草木尚未发芽。

    但是原始人已经开始玩帆船了。

    他们想驾着船出去玩耍以及搞运输。

    因为水力的方便性,一些有条件的原始人村落正在尝试搬到河边居住。

    靠近河流除了水运方便,还可能用水力发电。

    先是水运方便,使得用帆船运输电机、机械成为可能,然后再在水边自己安装发电机,接着便有了电可以使用。

    鸭子河下游有多处适合安装发电机的。

    十万瓦的发电机不需要多强的水流。

    想搬家的原始人有不少。

    尤其是鸭子河下游一些地方明显适合建立村落。

    当然,搬到铁炉村居住也是种好办法。

    在铁炉村找到一份工作,用工资购买食物,很划算。

    铁炉村确实是正在出现一些文娱活动。

    只是发展比较慢。

    敲锣打鼓的是有了。

    锣鼓跟杂耍比较般配。

    原始人在杂耍方面的想象力不够充足,主要原因是人口太少,缺少文化交流。

    现在大家正在震惊于这些电力设施和新发明的机械。

    为了给建筑行业提供方便,马林开始组装吊车和叉车。

    吊车就是电动拖拉机装个轱辘。

    用手柄可以把轱辘的动力装置连接到拖拉机上。

    连接处的转动非常缓慢,所以方便进行操作。

    有很多麻烦处理的事项。这车子用起来依然存在各种很麻烦的地方。

    但是有辆车子使就很不错了,别要求一步到位。

第一四六六章 联合收割机怎么造?

    叉车也是用轱辘操纵把重物叉起来或者放下去。

    同样是很不方便。

    用齿轮组进行传动,不够灵活。

    尤其是想把重物向下放,这个操作太麻烦。

    现在的做法是把电机功率向下调,使得动力降低,举不起重物,因而重物会向下坠落。

    此外还存在用于刹车的装置,一推手柄正在坠落的重物便悬停在半空中。

    从马林的角度来看,这些机械的使用都非常不方便。

    但是他又想不到改进的办法。

    他希望在动力方面能够有非常方便、灵活的操纵方式。

    像是吊车的吊臂,让它上升它就上升,让它下降它就下降,让它停下它就停下。

    似乎用齿轮组很难做到这种事情。

    向上使力气,结果重物是向下落的,这种事就不好做。

    或者暂停在半空中。

    有种做法是高处的杠杆的另一侧再吊一个重物。

    把这个重物给吊起来,前面的重物就会被向下放。

    但是力量不好控制。

    实在不行的话就再使用一个电动机。

    越是想越是觉得麻烦。

    这种事实打实的不容易解决。

    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找到办法的。

    马林想起了自己在工厂干活的时候使用的手推叉车。

    用力摇,便可以把重物给抬起来,随时可以停在半空中。

    打开一个按钮就会向下落。

    马林又想起了千斤顶。

    一下子想不明白。

    现在有机车能用,已经很值得开心了。

    那么联合收割机的实验也可以开始了。

    首先是那个螺旋线装置。

    然后是那个履带。

    一定要保证它们与外面的金属板在衔接上没有缝隙,使得草叶不会卡在这里。

    这是做得到的。

    接着是用来收割的锯齿。

    上下两排锯齿,一直在进行快速的剪切。

    它们可以相对滑动。这是这么做到的?

    一个装在一根金属柱上,一个装在一个金属管上。

    金属柱插在金属管里并可以相对滑动。

    只要快速来回滑动就会进行剪切。

    那么来回滑动是怎么做到的?

    剪切的时候不需要多大的力气,所以动力源也不需要多大的力气。

    想了一下,那个金属柱可以接在一个架子上。

    这个架子并不多沉。

    它由后方一个连杆装置推着来回摆动。

    连杆装置又是装在一个齿轮上。

    摆动频率不用多高,幅度也不用多大。

    上方的风车一般的旋转设备也比较容易制作。

    而有个两截的吊臂负责把它给提起来或者放下去。

    越是想越是觉得麻烦。

    等到柳树开始发芽,马林就准备进行春耕。

    冬至的日期可以通过日影长度测的比较准。

    可是播种是哪天他就不知道了。

    他觉得应该是在清明之前。

    而清明又是在冬至之后多少天呢?

    播种早了怕种子发不了芽被虫子和小动物吃。

    播种晚了怕耽误了生长期,收割的时候太秕。

    事实上不同维度的播种日期应该是存在区别的。

    他们这里的日照算是还不错。

    按理说等到柳树发芽非常明显的时候再耕地和播种也不算晚。

    马林觉得自己需要稍微休息一下。

    最近过于忙碌。

    从去年阳历七月初他就在搞发明创造。

    主要是因为当时找到了磁铁矿,有能力研究磁生电、电生磁现象了。

    于是就为了电力和各种机械忙到了现在。

    其实有了电力之后各种水轮都可以停下别的任务而专门用来发电。

    用电力来驱动各种机床、机械。

    水磨可以改成电磨。

    电磨的效率更高。

    马林觉得自己需要专门把苦薯给打成浆糊的设备。

    全机械化。

    一个机子,苦薯从上面塞进去,在下面变成浆糊流出去,接着进行过滤。

    再接着进入一个池子,倒入水,搅拌,等待澄清,把浑浊液抽出去,重新灌水搅拌,反复几次。

    接着把水抽干,下面的黏糊糊的东西晾干。

    再粉碎,就可以制作粉丝和凉皮了。

    用电机进行粉碎极为简单。

    此外也可以制作果汁机,难度比较低。

    那磨面怎么磨?

    用快速转动的扇叶恐怕无法把麦粒给打成粉末吧?

    马林的想法是用磨盘那种原理。

    两块圆盘交界面存在很多花纹,麦粒或者谷粒进去之后被花纹剪切,磨成粉。

    圆盘密合的非常好,都不可上下移动,相互之间的压力比磨盘大很多。

    转动的也比磨盘快很多。

    花纹也呈放射状,磨出的面粉会被从圆盘下甩出去。

    这就是电磨,比水磨快多了。

    不过面粉会四处飞扬,这是难以避免的。

    各种机床由电力控制,想调整功率、开关,都非常简单。

    电力的方便性正在使大家印象深刻。

    但是漆包线的生产问题还是难以解决。

    质量更好的漆包线,用他们现在的技术和原料就能够方便的生产。

    其实发电机的漆包线他们做的还不错,比老家的沉了很多,但是发电机很少被移动,笨重一些也是可以接受的。

    他们是用一种矿渣混合一些生物材料制作出绝缘层来,包覆在铜丝外面,最大的缺点是沉、笨重,老家人肯定会对之嗤之以鼻。

    但是他们没有那么高的要求。

    反正他们的电动机功率又不大。

    电力是来自于多个小型发电机,最大的提供十万瓦的功率。

    他们的发电机个子大,重量也大。

    原因是它们的漆包线采用最安全的生产方式,于是就又粗又沉。

    只是安全这一条太重要了,笨重是能够被忍受的。

    而各种中小型电动机受到漆包线的更多制约。

    如果漆包线非常轻便,那么质量就不好,容易出故障。

    想不出故障,就会非常笨拙。

    想进一步改善不知道需要多久。

    他们的电链锯、电钻的电动机经常需要更换。

    机车更换电动机的频率低一点,可是依然很是麻烦。

    估计这会是个长期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

    比如说有了石油之后才容易解决。

    他对石化工业一窍不通,实在是不懂得从哪里下手。

    想制作聚合物似乎需要高温高压。

    温度的话,他的热风炉能够提供一千五百多度的高温。

    高压要怎么提供?

    对空气进行加热,于是气压就会增强?

    它连通一个活塞,把另一侧的常温气体的压强也给提高?

    于是就有了高压环境?

    不会发生爆炸么?

    如果发生爆炸,破坏力有多强?

    马林非常害怕爆炸事故。

    他觉得自己需要稍微把心思给移往别处,不要把自己给搞的这么累。

    那么他有什么事情可以做呢?

    似乎他每天的任务依然是寻找漆包线的配方。

    或许还有一件事可以做。

    那就是试图发明燃油机。

    如今的电车必须拖着电缆才能开。

    而燃油机只要带着油就行了。

    马林的燃油机要烧什么油呢?

第一四六七章 内燃机

    他打算烧豆油。

    从豆油中提取不会腐坏变质、不含有渣滓的成分。

    制作成燃油。

    然后驱动摩托车在荒野中奔跑。

    还有摩托艇、螺旋桨飞机。

    现在送信都是靠骑马,而且只有有限几匹马。

    有了摩托车、摩托艇以及飞机,事情就完全不同了。

    即使是想飞到红石村都不用多久。

    以他这种标准,一斤豆油大约只能提取出十分之一的燃油来。

    好在‘渣滓’依然可以食用,不会被浪费。

    五千斤豆油能够提取出五百斤燃油。

    五百斤燃油不够跑太多路的。

    摩托车比较轻,可能耗油较低。

    但是摩托艇、飞机耗油会比较多。

    不要紧。

    他们可以高价购买豆油或者别的植物油。

    也可以跟原始人说明,见到自然界出产的可以燃烧的油一定要通知铁炉村,会收到大量的奖励。

    那么燃油机是什么原理的?

    似乎比蒸汽机还麻烦。

    首先这个打火就不方便。

    马林的想法是,燃油被喷入气缸中,呈雾状。

    由电弧点燃。

    他没有蓄电池。

    所以他需要自己发电。

    电弧接通手摇式发电机。或者由活塞的运动带动发电机。

    产生电火花。

    他知道手扶拖拉机为什么侧面要有飞轮了,也知道为什么发动柴油机前要用把手使劲的摇了。

    主要目的是要使飞轮转的够快,从而能够带动活塞返回原处。

    那有个问题,电弧是要一直放电么?

    不知道,想不明白。

    他决定不采用老家的做法。

    奇怪的是,他觉得电动机、发电机的生产非常容易,而蒸汽机、内燃机的生产都非常难。

    确实难题一大堆。

    他早就生产过气缸了。

    气缸以连杆曲柄连接一个飞轮。

    活塞的往复运动会变成飞轮的旋转运动。

    手动把燃油倒入气缸,手动用电弧给引燃。

    里面发生爆炸一般的现象。

    然后活塞被推动,飞轮开始旋转。

    只是思考一下就觉得到处都是问题。

    想产生爆炸一般的现象,到底需要多少燃油呢?

    如果一百公里只烧几斤油,那么一公里只烧不到一百克油,一米只烧不到一克油,即使是骑摩托车肯定也难以做到啊。

    从时间上考虑。

    一百公里需要两小时,烧十斤油,一小时五斤。一分钟四十克。一秒钟不到一克。

    一克油有这么大的力气么?

    总觉得这个数字不对劲。

    实验非常的不顺心。

    马林想起了打农药。

    一桶三四十斤的农药用喷雾器喷入田里,二三十分钟就会喷完。

    摩托车烧油比那还慢么?

    燃油的热量真的有这么高么?

    说不准真的有这么高。

    他从豆油提取的成分能够有这么高的热值么?

    如果汽油、柴油真的这么厉害,他从植物油中提取燃料的计划就会泡汤。

    那么又有个问题。

    用氢气当内燃机燃料是否可行?

    反正又不关心价格问题,不管是摩托车、摩托艇还是飞机,都只有一台,只偶尔使一次。

    机灵鬼每天都在做电解水的实验,产生了大量的氢气和氧气。

    氧气被用于炼钢了。

    偶尔也被用于上课时候的教学。

    氢气都储存了下来。

    马林那种外形很像手压井的打气筒可以把气压给提高,一个罐子可以装更多的氢气。

    问题是怎么让氢气罐子出气的速度始终保持不变啊?

    氢气减少了是不是气压就降低了,出气就减慢了?

    或许出气口的大小是可以人为控制的?

    他禁不住又开始想前面的问题。

    手扶拖拉机跑一百公里路耗油六七升,大约五公斤。

    大约需要三个钟头。

    一个钟头耗油不到两公斤。

    马林想起了自己用喷雾器喷洒农药的时候。

    即使是手动喷雾器,把十公斤的水给喷出去,也不超过二十分钟。

    他记得手动喷雾器能够喷多少水。

    柴油机一秒只烧一点点油。

    像是手动喷雾器那种很小的喷头,大约每秒十秒喷一秒。

    这么多油就够手扶拖拉机在公路上使劲的跑的。

    为什么这效率这么高?

    又想起了油门。

    似乎是加大油门,手扶拖拉机的力气才会变大。

    平时靠惯性就能够一直跑。

    所以它们确实不用一直烧油。

    每隔一小会烧一次就行了。

    这种功能应该怎么实现?

    此外气缸内部是怎么实现换气的?

    氧气给烧光了,需要排走二氧化碳,吸入新鲜空气,这是怎么做到的?

    他可以把氢气给喷入气缸,然后引燃混合气体,产生爆炸,推动活塞往复运动。

    其实活塞的存在会使得爆炸不会发生。

    他心里不禁产生一种想法。

    把黑火药塞进气缸。

    点燃。

    多少黑火药能够产生多么剧烈的活塞运动呢?

    满肚子都是疑问。

    似乎解决不掉。

    看样子要一直进行实验了。

    他在想,要是内燃机制作成功了,自己就可以驾驶着摩托车、摩托艇、螺旋桨飞机四处快活去了。

    马林最近一直在刷新对自己的认识。

    他为什么这么热衷于研究这些技术呢?

    吃得饱喝得足,天天去玩不就行了么?

    这里可是有很多好玩的事情。

    其实如果现在就天天玩,还是会存在很大遗憾。

    他希望自己能够有朋友,能够被理解,而不要始终郁郁寡欢。

    他希望这些原始人能够像他老家的人一般素质高、聪明、文明,与他能够相处的很愉快,而不是整天带给他一种严重的孤独。

    所以他需要增加他们的见识。

    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

    他们要是都能够懂小学数学,都能够进行一定的读写,那么与他的隔阂就会减小一些。

    如果都拥有一技之长,那么他就会觉得与他们相处很快乐。

    比如他们擅长木工、金工、美食、杂耍、音乐、绘画、雕塑,达到让他认可的程度,他的寂寞感就会减轻很多。

    他试图发明联合收割机就是希望能够把更多的人力从初级劳动中解放出来,去从事技术性劳动,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先前被漆包线的各种问题给烦的够呛。

    现在又被内燃机给烦的够呛。

    有没有思路?

    没有。

    多少燃油的爆炸产生的推力像是三四个人猛拉一下那么大?

    如果用氢气进行实验的话他不知道氢气瓶的压强应该设置为多高。

    至于怎么控制压强,他的想法是,氢气瓶中的压缩气体不止有氢气还有更多别的气体,通过活塞相连。

    即使把氢气用光了,出气口的压强依然会比较高。

    那么不透气的活塞存在么?

    或许还需要一层液体对活塞的缝隙进行密封。

    那么什么液体有这种密封功能呢?

    其实制作个金属筒、活塞,一侧注入液体,一侧注入气体,把液体那一侧的出口给封死,接着用他的手压井式打气筒来打气,活塞压住液体,不从缝隙中漏出的液体便是大家需要的液体。

第一四六八章 氢气

    那么真的存在这种液体么?

    如果存在,马林的活塞的密封性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

    有那么几天他一直以这种方式进行测试,却一直没发现满足他的要求的液体。

    也许它们是不存在的。

    也许他的筒子与活塞的制作气密度压根就达不到要求,想用液体封住缝隙更是不可能。

    现在他不管做啥都没有谁来管着。

    毕竟去年他做到的事情大家都看到了。

    对机械的一些简单的改良不见得一定要他动手。

    但是一直有人跑来问他,这样子改良行不行、那样子改良行不行,其中一些想法奇葩的让马林目瞪口呆。

    原始人不能正确的理解这些机械设备,对于电力更是持有宗教一般的看法。

    马林解释过天上的闪电也是电。

    然后给大家演示过高压电产生的电火花,确实跟雷电有不少相似之处。

    原始人认为天上住着天人,天人能够制造风雨雷电,而马林的不少技术也跟制造风雨雷电类似。

    于是他们认为马林是天人,而天人就是用马林这种方式来制造那些自然现象的。

    为什么真正的风雨雷电总是那么剧烈?

    因为天人人多,都像是马林一般会这些技术,所以制造出的各种现象都非常壮观。

    马林的喷雾器,或许就是会下雨的原理。

    电风扇就是刮风的原理。

    炸药就是打雷的原理。

    电力就是闪电的原理。

    这是这些原始人的理解。

    马林经常需要对他们进行纠正。

    有了电动机之后制作鼓风机就比较容易了。

    原来是用水力推着一个类似手风琴的鼓风机给炼钢炉鼓风。

    现在用电风扇鼓风就行了。

    一个强力的电风扇由一个发电机带动着一直快速旋转。

    风力进入一个管子。

    管子通向热风炉。

    风力想要多足就有多足。

    一万瓦的电动机也是有的,带动直径五六米的风扇转动,而通气管道逐渐变细。

    马林原来对风力不足怀有种种恐惧,如今完全消失。

    其实他可以用电动机来推拉打气筒,从而把他的氢气的压强给加到非常大,从而提高容器携带氢气的量。

    他的想法是,氢气压强是拖拉机轮胎压强的四五倍就可以了。

    他也确实有不少氢气。

    有发电机来电解水,收集氢气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

    压强高了有个好处,想喷进气缸非常容易。

    一次喷多少也容易控制。

    他想试验的是,一直喷氢气,内部的混合气体一直处于燃烧状态,那么气缸到底能够产生多大的力气。

    先装一个飞轮吧。

    飞速转动具有惯性。

    即使气缸内的气体或者雾状液体一直燃烧,飞轮的存在加上每周期的排气也会使得活塞一直做往复运动。

    事实上飞轮依靠惯性带动活塞复位的时候出气孔便可以打开。

    只要飞轮够重、转速够快,能够顺利把活塞给推回原位,就可以开始下一轮。

    混合气体的燃烧到底能够持续多久?

    飞轮会使得这个装置非常的笨拙。

    但是先不管三七二十一。

    先实现它的功能再说。

    他的罐装氢气的压强是拖拉机后轮胎的五倍,用电动机驱动打气筒来加压。

    想一下这种设备。

    如同把气体给换成液体,是不是就能够用于提高液体对某个重物的推力了?

    电动机给‘打气筒’提供往复运动的力量。

    而电动机停止之后,液体并不能倒流。

    那么想缩小液体的压强怎么办呢?

    打开某个空洞供液体喷出。

    不管压强多大,喷出的速度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呼一下子全都喷出来。

    他不知道通常所说的液压装置是不是就是这个原理的。

    他自己可以制作这种东西。

    只要他自己觉得好用就行了。

    问题回到了前面的内燃机。

    他已经决定用氢气作为燃料了。

    虽然他老家觉得氢气太昂贵,用不起,但是他这里的状况是人口极少,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当前位置电力极为便宜而且富余很多。

    于是就可以用这些电来电解水制造氢气。

    有了氢气之后便有了燃料。

    没能力驱动很多辆车,但是用于一两辆还是可以的。

    现在没有马路,马林可以生产一两辆轮子非常大的越野车,不需要多强的拉货能力,只要跑的快就行了。

    此外就是制造摩托车、摩托艇以及螺旋桨飞机。

    氢气是种好的燃料。

    他已经把一些氢气给制作成了高压氢气并装进了钢瓶里。

    虽然这些氢气不沉,钢瓶却是很沉。

    他开始用气缸进行实验。

    把氢气喷进去。封闭。

    点火。

    看活塞能够产生多大的动力。

    他希望活塞的力气可以把一百多斤的重物给举起来。

    他不知道多少氢气喷入多大的气缸可以实现这个效果。

    所以要反复的实验。

    氢气瓶的出气口由一个旋钮控制。

    旋转的越是多,出气量越是大。

    而实际的出气管道有两重保险,不用担心漏气的问题。

    旋钮同时打开两重气门。

    只是想一下就觉得这种实验非常的难做。

    怎么才能知道向气缸中注入了多少氢气呢?

    是不是应该有仪器进行测量?

    气缸有多大也需要有法子进行测量。

    怎么测气缸有多大?

    氢气燃烧对活塞产生的推力不仅与气缸的容积有关系,跟气缸的形状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对容积不用那么在意。

    对氢气注入的量进行测算是非常有必要的。

    于是就需要仪器。

    它要能够精确的测出氢气钢瓶的压强变化。

    即使只是喷出了一点氢气。

    他觉得自己制作不了这么精密的压强计。

    毕竟氢气瓶压强那么大,只喷出一点氢气的话在压强上几乎没有多大的变化。

    即使测出了变化也难以换算成实际的氢气质量。

    毕竟喷一次可能只喷两三克,很多仪器是测不出区别来的。

    一阵风吹一下产生的误差都大于这个数值。

    他自己凭感觉来决定喷出多少氢气吧。

    日后再进一步调节。

    他想起了爆竹把茶杯盖炸飞的实验。

    如果热量是缓慢释放的,并且全用于对活塞做功,这一下子能够做多少功、产生多大的推力呢?

    他认为其中的能量其实非常多,只是大部分都被损耗掉了。

    他在改变气缸的大小与氢气的出气口的孔径。

    其实不需要多少氢气产生的爆炸就足以推起一百多斤的重量了。

    至于气缸的排气管应该设置多粗呢?

    他觉得摩托车的排气管那么粗就行。

    他现在的想法是制作一个摩托车的发动机,力气不是那么大,气缸也不是多大,所以他并不担心氢气在气缸中爆炸的问题。

第一四六九章 气缸实验

    他现在制作气缸是非常容易的。

    一个金属圆柱中间镗出一个洞,再用车床制造出一个活塞。

    从选定尺寸到制作出来不需要花多久。

    他们这里有现成的材料和工具。

    接着是把气缸一端给封闭起来,留下进气孔和排气孔。

    怎么进气孔怎么与氢气瓶连接还不漏气?

    氢气瓶的出气孔可以做成金属的。

    插入活塞的进气孔并且有橡胶垫片来封闭缝隙。

    于是就不用担心漏气的问题了。

    氢气瓶正常情况下不会爆炸,除非它漏气并混入了氧气。

    马林的想法是,喷零点五秒的氢气之后气缸燃烧对活塞产生的推力就大于一百斤。

    这需要氢气瓶的压强够大、出气孔够粗,气缸的尺寸也刚好合适。

    马林觉得氢气的热值怎么都比汽油高。

    他把活塞连通一个装置,只要活塞的推力够大,就会有一个一百斤的重物被吊起一小段距离。

    他希望一百斤的重物能够被吊起一尺左右的高度。

    事实上气缸换过一次之后就似乎挺靠谱了。

    氢气瓶的压强确定是合适的。

    氢气瓶出气孔的尺寸调整了三次。

    终于能够达成这个要求了:氢气瓶零点五秒喷出的氢气进入气缸,就足以推动活塞,使之通过装置把一个一百斤重的口袋给吊起半米高。

    对气缸的尺寸的调整是为了让氢气的燃烧不产生爆炸式的力量,而产生平稳的推动力量。

    气缸越是大,氢气燃烧对活塞产生的力量越是平稳,只是太大的话氢气量不足的话压根就难以做功。

    实验一直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事实上当气缸做出来后想进行测试会非常快,半个钟头就能够确定它是否合适。

    但是当它不合适的时候到底是该改变气缸的总容积还是改变活塞的截面积,这是需要进行很多次比较的。

    不知不觉,柳树已经开始发芽了。

    明显看得出来了。

    铁炉村的电动拖拉机开始拖着电缆出去耕地。

    谷子种植一千亩,黄豆一千亩,以及果园、菜园子几百亩。

    铁炉村的总人口其实只有两百左右。

    马林老家两千人口有两千亩耕地。

    可见铁炉村是真的人丁稀少而人均土地很多。

    若不是有这种农业机械,想种植真是不容易。

    马林只是说,要根据日影测量仪记下今天是哪天,将来的年份好进行参照,寻找最佳的春耕日期。

    然后他继续研究他的氢气气缸。

    ‘机灵鬼’等人一看到他在搞新发明,马上就把他的杂活给承包了。

    春耕这么大的事情马林都不用自己管了。

    毕竟这是铁炉村第一次用机械进行耕田。

    电缆以各种方式扯到田里。

    拖拉机拖着电缆跑来跑去,一辆拖拉机有两个人帮忙收放电缆,给驾驶员减少麻烦。

    拖拉机耕地快不快?

    快。

    一万瓦的电机确实不错。

    这十五辆拖拉机每一辆都不一样。

    本来是同一批生产的,可是在测试的过程中全都进行了一些调整和改进。

    尤其是后面的旋耕机应该以什么方式进行悬吊和下放,出现了七八种不同的解决方案。

    一种方案是旋耕机的吊起来和放下去都采用手动方式,完全不接通主发动机的动力,多重杠杆使得一个人旋转一个手柄十来圈旋耕机就可以被吊起来,倒着旋转十几圈旋耕机就会被放下去。

    另一种方案是旋耕机的吊起来和放下去都采用一个独立的电动机,这个电动机功率是一千瓦,力气较小,所以进行这种操作需要的时间较久。

    还有种方案是,上述功能通过接通主发动机的动力装置来实现,这也是最让马林不放心的方式。

    马林认为最合适的还是液压技术,至于他自己想出来的液压技术与蓝星的是否是一回事他就不清楚了。毕竟他只是听说过液压技术这个词,完全没见过相关的资料。

    关于液压技术。

    液体对活塞使那么大的力气怎么才能不漏出去?

    活塞的气密性到底要有多好?

    其实这个要求并不是那么高,液体毕竟跟气体不一样,就算是给液体一个孔洞让它漏出去,并施以巨大的压强,它都会漏的非常缓慢。

    像是活塞与气缸这种程度的缝隙,液体漏出去的速度几乎可以忽略。

    一个用电动机驱动的液体打气筒。

    一下子把各种难题都给解决了。

    他制作的液压装置。

    如同打气筒那般有活塞、打气筒、进液口。

    活塞像上拉,阀门打开液体涌入打气筒。

    活塞向下推,阀门关闭,液体被推入连通的腔室中并举起重物。

    因为重物非常重,所以要给活塞施加比较大的力气。

    以曲柄连杆装置可以把发动机的转动变成反复运动,从而推拉活塞进行‘打气’使得液体压强越来越高。

    气密性方面比起打气筒并不强多少,现有技术完全合格。

    当储存的液体接近耗尽之后,‘打气筒’就抽不到更多的液体了,于是举起重物的动作自发停止了。

    当要把重物给下放的时候只要打开一个排液孔,让液体流出来。

    可是液体粘性大,即使压力那么大流出的速度也非常慢。

    于是重物落下的速度也非常慢。

    几乎是完美解决了举起重物的问题。

    给这种装置设置一个机械组,便可以用于起重机,同样会把马林的各种烦心事都给解决掉。

    只是想一下马林就觉得神清气爽。

    当下就制造这种液压装置。

    不比他的打气筒精密多少。

    里面用什么液体?

    不知道。

    一种比较干净的不腐蚀金属、不容易变质的液体。

    一点水都不含。

    那只有用油了。

    他先前试验漆包线的时候使用过很多脂类。

    选最容易生产、常温下呈液态的脂类,它对铁的腐蚀性比较弱,这是已知的。

    试试看。

    它的打气筒要非常粗,活塞上的阀杆也应该比较粗。

    一个齿轮能够通过手柄连接到发动机的齿轮组上。

    这个齿轮再接一个齿轮组以及一个曲柄摇杆装置来给这个打气筒‘打气’。

    接着就是这个液压装置与打气筒的区别了。

    它要有个储液室,还要有个排液孔。

    排液孔必须可由手控制开关。

    于是排液孔其实是一个中间带孔的垫片。

    垫片滑动一点可以堵上排液孔,复位的时候可以打开排液孔。

    这件事其实比较好做。

    这个打气筒用于举起重物的那一侧必须还有个装置,那就是个只进不出的阀门,跟打气筒的进气孔相似。

    阀门正常情况下会被压力压的锁死下方的口子,但是当打气筒在‘打气’的时候,下面的压力大,于是它便打开了。

第一四七零章 液压装置

    这种液压装置比较的简单、容易生产。

    安装起来也容易。

    比如拖拉机后面吊着一个旋耕机。

    手臂下面存在一个液压杆。

    接通发动机的动力后,液压杆逐渐伸长,把手臂给越举越高。

    需要下放的时候则是给液压杆排液体。

    即使打开排液孔排的也会很慢。

    于是手臂就慢慢的放了下来,旋耕机也放了下来。

    液压装置一天半就试制出来了。

    找一辆拖拉机并把传动装置给安装好却花了一周。

    这时候春耕已经接近了尾声。

    春耕过程中出现了无数的问题。

    还有外来原始人触电差点死亡,现在还在养伤之中。

    各种机械不停的出故障。

    但是有个好处,那就是用的人力非常少,大家都很轻松。

    如果用人耕田的话,三个人一天能够耕一亩,两千亩要是想十天耕完,也就是一天两百亩,需要六百人。

    现在只用到了四十五人,而且其中三十人只是在帮忙收放电缆,工作内容非常轻松。

    有很多人来围观。

    这是他们第一次看到农业机械耕田。

    工作效率和隆隆的响声很是令这些原始人震惊。

    马林去看了几圈,结果被‘四叔’、‘机灵鬼’等人赶回了村子。

    ”马林抓紧搞你的发明。我们都等着呢。”

    于是马林便忙着制造、调试自己的液压装置。

    按理说动力组的安装应该比较容易,结果却不停的出各种差错。

    所以一周时间才把液压设备装上一台拖拉机。

    给拖拉机后面装了手臂,用于吊起旋耕机。

    液压杆用力,果然可以把手臂给顶起来,然后旋耕机也会被吊起来。

    ‘机灵鬼’连连表示惋惜。

    “这种设备要是早点做出来,我们耕地会省不知道多少力气。”

    这句话并未夸张。

    试着生产、改进液压装置花了很久。

    比如吊车,有了液压装置之后操作起来容易了很多。

    即使电动机关了,高处的重物依然不会坠落,而会悬停;想放下重物的时候只要打开排液孔就行了,放下的速度会非常的缓慢、平稳。

    实际上是电动机把液压杆给推的越来越长,而液压杆通过传动装置驱动轱辘。

    此外像是叉车、铲车、推土车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只有挖掘机不好控制。

    不知不觉一个月已经过去了。

    播下去的谷子和黄豆长势都很一般。

    铁炉村如今对原始人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喜欢来转悠的人更多了。

    其实小麦成熟可能只需要三个月。

    他有两个月时间用于研制联合收割机。

    否则就赶不上了。

    没有联合收割机的话农忙会真的忙成一片的。

    马林其实非常想快点把氢气燃料的发动机给搞出来,采用的是柴油机那种结构。

    水力充沛,用水力发电机电解水制造氢气。

    然后以氢气为燃料驱动摩托车、摩托艇、螺旋桨飞机,他觉得这样子的生活会非常的潇洒。

    他心里对此其实非常着急。

    但是联合收割机绝对是件必需品。

    春耕后的第一个月用于研究液压装置在各种机车上的应用,导致了联合收割机的研发的落后。

    原理已经想清楚了,实物他也见过。

    只见过外面没见过里面。

    外面也没有看仔细。

    如果联合收割机割的不好,漏了,可以由人力上前去处理。

    所以不要担忧太多。

    最重要的问题对马林来说是,不要卡住、不要漏粮食。

    最前面那个螺旋线状的装置以及履带状装置都比较好生产。

    由齿轮组把它们给连接到发动机上。

    那个风车一般转动的东西,由手臂控制着举起和放下。

    手臂可以由很简单的液压装置控制。

    风车转动的动力可以由一个单独的电动机提供,这个电动机不需要有多大的力气,重量不用超过十斤,电压也可以控制在三十伏左右,于是就安全很多。

    接着是锯齿状镰刀的运动。

    它们应该怎么动呢?

    一个架子上面有一排固定的锯齿。

    它负责把谷子给分开成一列一列的。

    其实后面再装个链锯就可以割下谷子的秸秆了。

    但是链锯用于伐木,秸秆远没有那么结实。

    另一排同样很大、钝的锯齿安装在一个类似履带的链子上面。

    履带转动,锯齿跟着快速转动并把谷子给割倒。

    履带的动力是一个齿轮,它由后方的一个较远的齿轮通过连杆装置控制。

    这样子是可行的。

    如果这样子不合适的话就采用另一种方式。

    上面这排锯齿装在一个可滑动的管子上,管子套着下面那个架子。

    一个曲柄连杆装置加一个齿轮控制着这排锯齿快速的左右移动。

    虽然这种设计不够好使,但是确实能使。

    那个风车一般的轮子与锯齿、螺旋线装置、履带装置一起能够把带谷穗的秸秆给送入收割机后方的肚子中。

    下面就是怎么脱粒的问题。

    它的肚子中存在飞速旋转的金属片,足以把谷粒给打飞,离开秸秆,主要是因为金属片那么快,秸秆软不着力,谷粒则是会实实在在的被打飞。

    下面怎么分离秸秆与谷粒呢?

    马林的想法是它们会一起进入一个很长的通道,一直遇到各种风力,把秸秆、穰吹离谷粒。

    谷粒落入贮藏室而秸秆等从一个洞口飞出去。

    本来它们一起下滑,横向的风吹着它们,秸秆与谷粒分的越来越开,风非常大。

    然后设置一条分界线,谷粒基本上不会越过这条线,而秸秆铁定会越过这条线。

    接着设置管道,让谷子落入储藏室,秸秆飞出去。

    不行的话就这么来两次。

    应该不是很难。

    贮藏室则是存在坡度,最深处存在一个向上运动的履带,如同水车一般,能够把谷子给带上去,然后甩出一个洞口,沿着一条管子滑到预定的地点。

    对螺旋线和履带的调试几乎可以马上就开始。

    他的联合收割机也不要求那么高的质量,就算是打出的谷子中存在一些草棒、穰也不要紧。

    对于打谷的小房间的设计则是有点麻烦。

    他想起了小时候自己在打谷场见到的打谷机。

    就是要实现它们的一些功能。

    又要有显著的不同。

    马林的想法是,就算是一次无法把秸秆与谷子分离,多来几次就行了。

    或者是用更长的管道对它们进行分离。

    转动特别快的很多叶片,击中谷子就可以把谷粒打飞。

    谷粒与秸秆都进入一条管道。

    接着风力吹着它们更快的前进。管道分为两条岔路,风横向吹着它们。

    秸秆受风力影响更大,于是更多的会落入外侧的管道。

    进入管道后再一次遇到横向的风,把秸秆与谷粒进一步分离。

第一四七一章 打谷机

    马林的想法是,联合收割机收割谷子,每秒产生的谷子的量并不算太多。

    如果那些转动的金属叶片足够快,能够把秸秆给打的非常碎、软,那么用风力来分离谷粒与秸秆会非常容易。

    谷粒密度远大于秸秆,谷粒与秸秆一起顺着一个比较粗的管道向下滑动。

    一路遇到多个缺口,谷粒可以漏下去,而秸秆则会被吹起来。

    连续吹多次。

    这种做法是否可行?

    其实有个问题,那就是秸秆的量是非常大的。

    或许用网对秸秆和谷粒进行分离,用风把网上的秸秆给吹出去才是好的做法。

    那么又有个问题,要是秸秆缠在网上怎么办?

    马林一开始就对这个问题非常担心。

    如果网做成锯齿,不停的互相剪切,那么网上缠到秸秆的几率就会大幅度降低。

    就像是联合收割机前面的锯齿上很少缠着秸秆一样。

    他这种做法或许非常的麻烦。

    但是至少确实能使。

    甚至网还可以分为多层,吹风机也分为多层。

    这样子就保证了秸秆被吹出去,谷粒落入下方的贮藏室。

    只是一番思考就觉得联合收割机的制作非常麻烦。

    尤其是后面的打谷机只是想一下就让他觉得头疼。

    他决定先试着制作打谷机。

    履带把带有谷穗的秸秆送入打谷机。

    打谷机有飞速旋转的金属叶片把秸秆给打的又碎又软,把谷粒从谷穗上打下来。

    秸秆与谷粒都向打谷机的肚子掉落。

    金属叶片转动的方向跟入口的方向是一致的,而高度略低于入口。

    然后谷粒与秸秆开始下落。

    一张网拦住秸秆,而谷粒可以自然的漏下去。

    强风吹着秸秆沿着网向下走,接着进入一条管道飞出打谷机。

    下面的问题就是网上如果缠满了秸秆怎么办。

    马林的想法是,风一直向斜上方吹,努力的把秸秆给吹起来,此外网由长条状锯齿组成,一直在进行快速剪切,会把缠在上面的秸秆给剪碎,再由风吹走。

    谷粒上方可以再设一台吹风机,把漏下去的更加细碎的秸秆、草叶给吹走。

    网的剪切功能如何实现?

    就像前面用于收割的锯齿那样子剪切。

    真的有用么?

    或者用一大堆耙子一样的锯齿把秸秆都给耙走,而谷粒会漏下去。

    那么秸秆缠在这些靶子上怎么办?

    马林从一开始最担忧的事情就是秸秆、草叶缠在机器里。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金属叶片把秸秆给打的足够碎,那么压根就不会出现缠住的问题,而吹风的效果也会更加的明显。

    但是那样子耗电太多。

    马林被这些问题给烦的够呛。

    秸秆和谷子等一大堆东西从一个管子中出来,下落。

    吹风机在下面吹,大风。

    谷粒落得近,秸秆落得远。

    利用这一点能够把它们给分离么?

    肯定分离的不干净。

    连续分离多次才可以。

    可是打谷机的肚子里有那么大的空间么?

    如果他把打谷机给做的特别大,他就能够用这种方式把秸秆与谷子分离的非常干净。

    那么就假设他可以做的特别大吧。

    秸秆与谷子沿着一个管道前进,有风在吹,给它们提供动力。

    速度降低,前面有个下落的口子。

    口子向上吹风。

    秸秆已经比较软、碎了。

    口子很窄,只有部分谷子能够落下去。

    上方的管子很长,呈环状,每隔一段距离就有这么一道口子。

    其实最多绕一圈,谷粒就会全部从口子中落下去了。

    漏下去的谷子进入一个新的管道,继续旋转,依然有供它们向下落的口子,依然有风把落入这里的秸秆给吹出去。

    最多三层,所有秸秆都会被分离的一干二净,而最上面那层管道最宽,通过的秸秆量最大。

    这种方式确实是可行的。

    分离秸秆与谷粒的效果会不错,总共需要的空间也不用太大。

    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需要比较强的吹风机,并且要接多个出气管。

    秸秆刚从金属叶片那里出来之后就必须遇到强风。

    可以把吹风机装在侧面墙上。

    把秸秆、谷粒吹向斜前方。

    吹风机就是个套了个罩子的风扇。

    然后秸秆与谷粒开始螺旋下滑。

    接着就是半路设置裂缝供谷粒下落。

    中间接多个风口继续把秸秆向前吹。

    谷粒落下一层后依然是螺旋前进,还会遇到风口和裂缝,以进一步与残存的秸秆分离。

    鼓风机力气大。

    出风口有至少六处。

    实在不行就设置两个鼓风机,一大一小。

    或者三个鼓风机,大小依次递减。

    想了一番之后决定使用一个大的鼓风机,配有多个出风口。

    出风口接在六个不同的位置。

    这设计真是难。

    分层螺旋管道就挺难制作的了。

    还要安装鼓风机和通风管更是难。

    但是马林没有更好的办法。

    还有问题就是最上面那条管道,转一圈后所有谷子都会漏到下一层么?

    不知道。

    暂时不要着急。

    先从简单的开始研究。

    那种水车一般能够从粮食堆里把粮食运到高处的履带比较容易研究。

    履带每隔一小段距离就挂一个长条状小斗,履带内部由齿轮驱动。

    小斗会自动灌满粮食向上运动,到了最高点转向,接着倒吊着向下运动,粮食会甩出去。

    挺好制作的。

    收割机前边的吊臂也挺好制作的。

    左右两个手臂。

    其中一个手臂下方装有液压杆,通过操纵液压杆可以使得手臂伸长或者收回。

    这个装置也不难。

    风车一般的钉耙装置。

    由一个小型电动机驱动。

    也不难。

    螺旋线状装置与传送履带也不难制作。

    但是想把这些功能给集中起来,那就难了。

    需要非常复杂的齿轮组。

    马林在想,大不了一台联合收割使用很多个电动机,这样就能够使齿轮组不那么复杂。

    又到了后面的脱粒机。

    马林的设计是可行的,但是又麻烦又笨拙。

    不管怎么说,先制作出来吧。

    把联合收割机分为前后两部分分开制作吧。

    前面的部分,要把风车状钉耙、收割锯齿、螺旋线结构、传送履带给综合在一起。

    它们的功能可以独立进行实验。

    先装在一辆拖拉机上瞧瞧效果怎么样。

    想把其中的每一件做出来都需要一些时间。

    那个螺旋线装置是最简单的。

    接着是履带。

    螺旋线装置用传动带驱动。

    履带由齿轮传动。

    履带内侧有铰链,与齿轮组咬合。

    其实这个结构不大容易。

    才制作出拖拉机不久就要制作联合收割机,跨度挺大的。

    这种履带的试制就需要花比较久。

    履带外面有固定的长条状橡胶,横着的,用于把秸秆都给拉走。

    履带与两侧的金属板都衔接的非常好,不存在缝隙,不会卡住秸秆。

    把这个螺旋线设备与履带装置都制作好、安装好已经需要非常久了。

第一四七二章 履带

    这种履带以前没制作过。

    所以别人不知道怎么做。

    马林得自己动手。

    很多零部件。

    如果履带不使用金属行不行?

    使用橡胶行不行?

    橡胶容易变形。

    然后就容易出现衔接不紧密、秸秆卡在缝隙里的情景。

    原来没考虑过这个问题。

    他们生产橡胶的技术实在是差。

    想生产很厚、很大块、完整的橡胶更是难。

    履带是怎么制作的?

    类似自行车链条的装置,每一节中间装一长片金属,每两节之间可以相对转动。

    想一想就知道生产过程会非常麻烦。

    他们没能力批量生产金属零件。

    他们都是手工制作,即使是同一种零件,两两都是不同的。

    一个履带需要很多零件。

    是不是很头疼?

    是的。

    抓紧开始制作吧。

    自行车的铰链要制作两条。

    每条都比较长。

    这两条还必须制作的比较标准。

    放在一起,每一节都互相平行,不会出现长短不一的现象。

    马林的铸造技术达不到这个标准。

    于是这条履带便非常的难以生产。

    但是考虑到离收割还有两个月时间,不用着急,慢慢的调整。

    风车状钉耙和它的手臂。

    在收割的时候别的部件都是一直运转个不停,全自动的,只有它是必须进行吊起和放下的。

    所以需要给它安装一套传动装置连接到主发动机,手柄装在驾驶员座位旁。

    它的两条手臂只有一条装有液压装置。

    液压装置由手柄连接到主发动机。

    液压装置如同打气筒,而‘打气’这个动作由曲柄连杆装置实现。

    一个储液箱,连接一个打气筒,打气筒由齿轮的曲柄连杆装置打气。

    储液箱另一侧便是做工的筒子,它与打气筒以一个管子相连。

    这个装置其实不容易制作。

    不得不说,联合收割机对马林是个难题。

    也许马林不应该这么快就尝试制作它。

    想制作出来需要很久。

    需要慢慢尝试并逐渐提高难度。

    不应该试图一次到位。

    ‘机灵鬼’对这两个手臂和风车状钉耙非常感兴趣。

    液压装置的安装按理说大家应该已经非常熟练了,毕竟都装过那么多次了。

    这次只是把做功的位置和方向改了一下而已。

    液压箱、打气筒与曲柄连杆装置已经做了很多了。

    曲柄连杆装置装在一个大齿轮上,另一侧连接在打气筒上。

    大齿轮通过齿轮组与发动机相连,中间有手柄可以断开连接。

    打气筒通过阀门与储液箱相连,通过管子与做功的筒子相连。

    做功的筒子也与储液箱相连,并且漏液孔的控制阀门接通到驾驶室。

    到这里已经很麻烦了。

    液压杆还要装在车子的一个手臂的下方,起到把手臂给举起来的作用。

    更加的麻烦了。

    而实际上有两个手臂,一起举着一个风车状钉耙。

    到这里,安装的难度不小。

    钉耙由一个小型电动机驱动。

    下一个问题。

    割谷子的锯齿。

    一个架子,后面连到车子上,非常平稳,所以要采用较粗的金属柱,不摇晃。

    前方一个管子加一个滑动柱子。

    管子前面带有一道缝,使得一块金属片可以在其中快速滑动,金属片装在滑动柱子上。

    管子前面焊接一排锯齿。

    金属片上也焊接一排锯齿。

    两排锯齿紧密连接。

    滑动金属柱接通曲柄摇杆,连接到一个齿轮。

    齿轮连接到另一个与它垂直的齿轮。

    而这个新的齿轮通过传动带与螺旋线的转轴连接在一起。

    传动带目前有合适的橡胶材料。

    最前面三件设备相对来说较为简单。

    ‘机灵鬼’在对它们进行测试。

    而非常麻烦的履带还在生产之中。

    大约需要十五台联合收割机。

    于是需要十五条履带。

    他不确定自己的做法是否合适。

    或许可以采用别的驱动方式。

    比如履带用橡胶制作,不用齿轮驱动而是用滚筒驱动。

    这条履带不需要多大的力气。

    如果橡胶与滚筒都可以做的足够标准,不在转动的过程中逐渐偏斜位置,那么这种做法就是可行的。

    怎么保证橡胶履带转很多圈还不偏移?

    制作垫片挡着它?

    马林对滚筒有信心,对橡胶却缺少信心。

    橡胶上面固定一些金属条,保证橡胶宽度上不皱缩,再用垫片挡住金属条的偏斜。

    这种做法可行。

    金属条做的高一点,用以把谷子的秸秆给带走。

    又有问题了。橡胶要是前后方向被拉长了,造成金属条是斜着的,怎么办?

    给橡胶加装弹性绳,使之始终收紧,是否可行?

    按理说是可行的。

    不过马林觉得还是用金属铰链更可靠。

    两个金属铰链,都尽量做的比较标准。

    每一根套在两个齿轮上。

    它们之间连上一些金属片。

    金属片上面再钉上一层橡胶。

    这是比较稳妥的做法。

    不管别人怎么做,他自己打算这么做。

    一层完整的橡胶可以封住金属片之间的缝隙。

    橡胶上方可以再钉上一层横着的橡胶条。

    十五台联合收割机,那就需要三十根铰链。

    每根铰链都分为上百节。

    每节都包含一个金属圆柱和两块金属片。

    所有这些金属圆柱和金属片最好都能够铸造的比较标准。

    那么怎么进行铸造呢?

    金属片的硬度不是那么高,可否用冲床给冲出来?

    马林觉得铸造的时候始终会存在一个问题,倒金属液的时候怎么才能倒的正好?多出来的金属液冷凝后是不是会使铸件多出一小块,然后必须打磨才行?

    批量铸造容易么?

    马林解决不了上述问题。

    所以如果能够用冲床铸造出来那更好。

    关于金属片的生产,想来想去觉得还是应该用翻砂法。

    虽然造出来厚度、外形都可以出问题,但是只要眼的距离打的正好就行。

    用冲床打眼是可行的,毕竟眼的孔比较小。

    接着又开始为金属柱上凸起的轴发愁。

    如果想铸造出这种轴,它们就必须比较粗,否则用翻砂法压根就体现不出它们来。

    又想起了铜币的方形眼。

    这个轴只要有铜币的方形眼那么粗,就可以铸造的比较标准。

    金属片上带有洞眼,要套在这种轴上,怎么防止金属片与圆柱脱落?

    做好后用重物压一下。或者再套一个金属片并用锡焊住,这样子就挡住了里面的两个金属片。

    用翻砂法进行铸造的话,每个圆柱都必须手工打磨一遍。

    金属片也用翻砂法生产行不行?

    应该是行的,铜钱都能够用翻砂法生产,这种金属片跟铜钱一样厚,面积也比铜钱大,在细沙里应该可以把外形给体现的更清楚、

    于是全都用翻砂法生产。

    因为不会冷锻,所以还需要生产一种很像是铜钱的东西套在圆柱的轴上并用焊锡焊死,防止脱落。

第一四七三章 为难

    然后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两条铰链之间要有金属片进行连接,这样子便是履带的模样。

    如果采用另一种做法。

    一根铰链中间的金属柱做的特别长,跟履带宽度一致,是否可行?

    马林认为可行。

    虽然这样一来要耗费很多原料,打磨的时候也会面临很多问题。

    再考虑两根铰链这种做法。

    金属片怎么固定在圆柱上?

    相关工艺有点麻烦。

    还是采用前面那种做法吧。

    有没有难点?

    打磨和安装的时候可能有一点点费力气。

    马林马上开始制作样品。

    然后用翻砂法多生产几个出来。

    一上午就能够各生产几十个。

    接着就快了,把几十个一起当做翻砂法的模范,一次就能够生产几十个。

    两天多就能够把需要的零件都给铸造好。

    接下来还需要手工进行打磨,以及用冲床给金属片打孔。

    打孔的模具制作起来几乎毫不费力,一次给一个金属片开两个孔,不用一天就能够全部造好。

    方孔圆片的制作更是快。

    马林在想不如就用锡来制作这些方孔圆片,套上转轴后用氢气把它们给烤化,于是就焊死了。

    他对于用锡焊缺少经验。

    要是在一个炉子里把锡给烧化,然后用针管式的东西吸取锡液再滴下去,不知道是否可行。

    针管做的像是气缸、活塞那样不怕高温。

    似乎是可行的。

    可以进行实验。

    大约三天时间就准备好了所有这些零件,都是打磨过的。

    接着进行安装。

    最麻烦的就是焊锡。

    用针管吸取锡液并滴到目标位置的做法不见得比用小勺子舀更方便。

    考虑到要焊接的重量也不是那么大,还是手动用小勺子慢慢焊接吧。

    先前生产过自行车铰链。

    所以这次也不算太生疏。

    事实上一天时间这履带就做好了。

    制作了两对齿轮,履带套在它们上面旋转。

    调试了几次之后就不再出现卡死现象。

    这一点非常的棒。

    然后’机灵鬼’就可以对联合收割机的前半部进行测试了。

    它要能够割草并把草推入收割机的传送装置,接着从履带的一个口子中出去。

    把这些东西都装到拖拉机上,再调试好是需要花费不少时间的。

    尤其麻烦的是传动装置。

    五件东西需要被驱动,各自都分布的比较远。

    于是就需要比较麻烦的齿轮组。

    那个风车状钉耙离的实在太远,用一个独立的电动机驱动。

    安装和调试都需要非常久。

    这种设计被证明了是可行的,用来割草可以割的非常干净。

    故障也很多。

    尤其是自制液压装置让人很是不放心。

    重点回到了联合收割机后面的脱粒机。

    马林先前的想法是,秸秆与谷粒经过飞速旋转的金属片后进入螺旋状的管道,接着多次用风力进行分离。

    马林对于飞行中的乱糟糟的秸秆的控制缺少思考。

    最好是用一条较宽的管道把它们直接送出脱粒机。

    问题是这个过程中谷粒怎么才能被分离出来。

    想不明白。

    马林先前的三层螺旋结构实在是太麻烦了,尤其是风力太麻烦了。

    马林最怕的问题是秸秆被卡在机器里。

    如果能够把秸秆给打的更碎,那就一点都不用担心了。

    只是这样子很耗电,而且可能把谷粒也给打碎了。

    采用拦网到底行不行?

    拦网把秸秆给挡住,而谷粒可以轻松的通过。

    那怎么保证秸秆不卡住网眼?

    这个实验需要做很多遍。

    如果网眼是一直变化的,同时风力足够大,马林觉得秸秆被卡住的几率会大幅度变低。

    比如说网眼分为两层,其中一层一直在来回滑动,甚至如同收割用的锯齿那样子一直剪个不停。

    剪的频率没有必要多高。

    那么怎么设计这个?

    这个剪子,一边左右移动,一边上下移动,到了头之后会自动返回。

    其实不需要,就设计成前面的锯齿那种样子就行了。

    谷粒会由于重力自发聚集到一张网上,然后漏下去。

    大部分秸秆都被吹风机给吹进管道。

    只有小部分缠在网上。

    可是紧贴着网存在两层锯齿呈剪刀状,其中一层会不停的左右抖动进行剪切,抖动速度非常快,足以把漏下来的秸秆给剪断。

    这种锯齿结构会不会挡住强风?

    不会。

    这种抖动比较容易实现,一个齿轮加上曲柄摇杆装置就行了。

    谷子在进一步下落的过程中还会再次遇到网和吹风机。

    于是需要两个吹风机,两道网。

    下面那道网不用再设置剪刀了。

    网与剪刀的结构比先前简洁了一些。

    但是依然很麻烦。

    先进行制作吧。

    秸秆从履带尽头落入打谷机。

    下面是非常旋转的很多金属片。

    它们的速度足够快,把谷粒都给打飞,把秸秆都给打软、碎,谷粒和秸秆都下落,来到一个管道的底部,这里有张网和一台吹风机,秸秆下不了网,于是被风给吹入管道深处,谷粒即使受到吹风机一些影响,也飞不远,还是会遇到网并落下去。

    网的存在会影响管道中的风力么?

    马林自己见过的打谷机风力都很大。

    网漏风,导致管道中风力不强,这是正常现象。

    而风力太强的话来谷粒也会被吹走。

    这个平衡点怎么设计?

    所有谷粒能够飞到的位置都设置网。

    前方的管道风力不够怎么办?

    再额外设一个鼓风机吧。

    于是这就有三个鼓风机了,两个功率小的一个功率大的。、

    其实就是三个小电扇,问题不大。

    小电扇可以自带电动机,要是怕用电不安全,也可以用齿轮组驱动。

    这个脱粒机的结构。

    两张网。

    两根管道,一大一小。

    三个鼓风机。

    此外还有两排锯齿。

    怎么制作?

    一想到怎么制作马林就头大无比。

    螺旋形管道对他来说是个难题。

    炼钢厂的技术他是自己发明的。

    太复杂的形状他是没办法制作的。

    直管子他造的出来。

    那就制作直管子。

    秸秆与谷粒从飞速旋转的金属片上落下来,进入一个倾斜的直管子。

    管子半腰存在两张网。

    每张网侧面各存在一个鼓风机。

    上面那张网的下面还存在不停进行剪切的锯齿。

    鼓风机把轻盈、松软的秸秆吹离网,吹入一个直管道。

    管道在一定距离外连接斜向下的管道。

    谷子则是一直斜着下落。

    现在的问题是担忧第一张网那里由于锯齿的存在,导致谷粒下落太慢,而鼓风机力气太大把谷粒给吹走。

    仔细想一下。横着吹的风再大,应该也不至于把谷粒给吹多远。所以网稍微宽一点就行了。

    还有个问题,秸秆的量很大,于是上面的管道就应该比较粗。

    这给铸造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第一四七四章 自动进气

    上述方法最大的问题就是网做的不宽的话会损失很多谷粒,做的太宽的话鼓风机的力气就需要特别大导致会把谷粒给吹走。

    反正怎么考虑怎么觉得难。

    最笨的办法是不怕网上缠有秸秆,网把整个打谷机的底部给兜起来,这样子谷粒与秸秆的分离便会非常容易。

    那怎么把秸秆给送出脱粒机呢?

    分出多个‘巷道’,用鼓风机用力吹。

    这样子的鼓风机是很容易安装的。

    谷子和秸秆掉入一排格子中。每个格子内部都有强气流。

    这种做法依然不好。

    马林被脱粒机给为难的够呛。

    连续几天没有思路,他决定先去做点别的。

    他重新开始考虑自己的燃烧氢气的内燃机应该怎么制作。

    对于氢气喷入的量以及内燃机的尺寸、活塞的尺寸马林已经做了很多实验,有了一定的认识。

    怎么让内燃机连续转动呢?

    他记得汽车和摩托车都是没有飞轮的。

    也许它们的内燃机是双气缸对称的。

    就像是马林先前制作的蒸汽机那样子。

    气体喷入气缸后,控制气路的阀门会进行调节,把气体给送入指定的那个气缸。

    气路来回变化,于是一会左侧的气缸有气,一会右侧的气缸有气。

    然后活塞被推着来回运动。

    也许气路的切换可以采用先前的蒸汽机的模式。

    可是接下来又有问题。

    气体喷进来了,那么怎么点燃呢?

    马林的想法是,有个很小的气管一直在气缸中燃烧,冒起很小的火苗,而新喷进来的氢气会被它点燃,然后做功。

    这时候又有了个问题。

    怎么更换新鲜空气呢?什么时候更换?

    没有新鲜空气的话氢气缺氧怎么燃烧啊?

    马林被难住了。

    不知道自己该怎么进行思考。

    那么考虑单缸的内燃机。

    带有飞轮。

    先别管三七二十一,让它能够跑起来再说。

    同样的问题出现了。

    什么时候换新鲜空气?

    氢气的喷入只要打开气门就行了,因为氢气高压。

    氢气与氧气一起烧尽,而活塞归位之后,气缸内气压降低。

    打开通往空气的气门,自发会有一定的氧气进来。但是量不够。

    不要紧,马林可以携带同样压强的氧气,跟氢气同步喷入气缸。

    反正氢气是以电解水的方式生产的,同一时间会获得相同量的氧气。

    先造出一辆能够四处跑的车子再说。

    或者快艇也行。

    如果能够造出一架螺旋桨飞机,那感情更好。

    在没有电池的情况下如何给气缸点火?

    他不知道蓝星老家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他自己考虑。

    他的想法是,车子自带发电机,发电机可以一直放出电弧来。

    这样子只要可燃气体喷进气缸,就会发生剧烈燃烧。

    他是这么想的。

    至于这样子有什么坏处,马林不清楚。

    先这么尝试。

    现在只是对气缸进行实验,所以找个人手摇发电就行了。

    下一个问题。

    气缸和活塞已经准备好了,高压氢气和氧气也都准备好了,那么,怎么让气缸周期性转动?

    假设人手一直按着气门放气,发动机如何把这些气体转化为周期性的运动?

    或许火焰可以一直燃烧不停下。

    这是双缸发动机,燃烧室的气道一直在两个缸之间切换。

    问题是如果不排气,接通的气缸很难快速把活塞给推到顶,依靠温差和气体膨胀是不足以形成足够大的气压的。

    必须要排气。

    也必须要进气。

    排气和进气都应该采用传动装置。

    活塞运动到某个距离自发的顶开排气阀。

    被挤压的那一侧气缸排气,而且被排的都是冷的气体。这种做法是比较靠谱的。

    那么怎么进气呢?

    怎么把气体给压进气缸?

    在活塞运动到极限的位置,自身压强最低。

    这时候需要补充空气。

    怎么补充呢?

    马林的想法是用机械方式。

    压强最低的时候有多低?马林觉得是跟一个大气压一致。

    这时候进气口要把气体给喷进来。

    进气口的压强要足够大才喷的进来。

    到底多少压强才喷的进来呢?

    被压缩的气缸排出多少气,进气的时候就应该注入多少气。

    这样做真的行么?

    马林心里存在怀疑。

    高压空气怎么喷进气缸?

    这一路需要多少高压空气?

    一边放一边进肯定需要非常多。

    那么怎么把高压空气给喷进来?

    感觉这种做法不靠谱。

    他不知道该怎么解决给气缸换新鲜空气的问题。

    尤其是该什么时候换是个显著的问题。

    大约活塞运动到最后半截的时候通过动力装置来驱动一个打气筒。

    这个打气筒把空气给打入气缸。

    因为传动装置把力给扩大,所以高压空气的压强大于气缸内的压强。

    于是空气可以被泵进来。

    马林从前从来没考虑过发动机还带有打气筒式样的进气口这种问题。

    其实现在有点懵。

    想一下柴油机。

    油怎么通过管道进入气缸?

    一个周期的必要阶段,动力装置通过打气筒制作出高压气体。

    然后高压气体把燃油给喷入气缸,自己也被喷进来。

    这是马林自己的构思。

    一个周期排出的气体体积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半个气缸的容积。

    而把半个气缸的空气压缩成高压气体本来就不需要多大的力量。

    间接使用活塞带动一个齿轮。齿轮带动一个摇杆,摇杆负责让打气筒打气。

    不管是哪边的气缸在工作,都有个打气筒在打气。

    于是马林便可以节省下一个氧气瓶的空间了。

    把空气制作成高压气体然后在合适的时机喷入气缸。

    不管蓝星老家怎么解决这个提供新鲜空气的问题,马林自己是采用这种方式。

    冷空气与冷氢气,点燃,发生剧烈的气体膨胀并推动活塞运动。

    这里存在大量的问题。

    首先就是这个提供高压空气的设备,它一次要提供多少新鲜空气?这决定了它的容积和每个周期抽取多少空气。

    然后就是喷氢气的设备的喷出速度应该怎么调整。

    进气口的口径应该怎么调整。

    马林在忙着干活。

    他的想法是氢气瓶连接到气缸后自己的出气口便一直打开着,而气缸的进气口正常情况下是关闭的。这样子就避免了氢气的泄露。

    进气口的进气速度由一个脚踏进行控制。

    进的是氢气。

    此外还有一个进气口进的是高压空气,发动机会自发完成这个工作,不需要谁的控制。

    老家的汽油机有这么一个打气筒一般的注入新鲜空气的设备么?

    他心里充满了疑惑。

    一个摩托车的气缸在坚固度上的要求也不是那么高。

    那么怎么动手进行制作呢?

    一个镗好的筒子,中间有个活塞。

    比较好制作。

    筒子两端各接通一条管道。

    这也比较简单。

第一四七五章 排气与如何点火

    管道上带有阀门。

    阀门应该怎么控制他还没有想清楚。

    两根管道都接入燃烧室。

    燃烧室有两个进气口,一个是进氢气的,由‘油门’进行控制。

    另一个进气口是泵入高压空气的,阀门是自动开合的,只要外面的打气筒的压强大于燃烧室的气压,那么打气筒就会给燃烧室注入空气。

    打气筒一个周期打气两次,而每个周期两个气缸各工作一次,排气一次。

    打气筒这么工作的话就比较容易安装了,它的动力来自于气缸外面。

    下面的问题是,怎么周期性喷入氢气和排气。

    活塞每次运动到左端或者右端,进气口都需要进气。

    进多久的气呢?

    马林想起了缺齿齿轮。

    一个齿轮缺了大部分齿,一个周期中只有非常短的时间能够与另一个齿轮咬合。

    进气口可以由一个阀杆控制。

    阀杆上面有重物,可以自己落下去。

    动力装置带动一个旋转的棒槌。

    棒槌的顶部是斜线状的。

    每个周期只有很短的时间它会把阀杆给顶起来,然后进气口便会进气。

    进气口的密闭性是怎么保证的?

    进气口是打气筒那种只进气不出气的阀门,阀门被外力顶开的时候会出气。

    很是不方便。

    氢气瓶的压力那么大。

    至于怎么改进这个进气孔,马林是有些发愁。

    或许氢气瓶不需要那么大的压强。

    有液化气那种压强就可以了,大约是汽车轮胎的两三倍。

    燃烧室的进气口,对他来说是个货真价实的技术难题。

    接着就是排气口,这是另一个技术难题。

    气缸高压的时候这个排气口一定不能漏气。

    气缸排气的那个周期它最好能够全程都打开到最大。

    这样子活塞才有力。

    它不是用齿轮缓缓的打开,而是一下子就打开到最大,一下子就合上。

    其实用进气口那种装置也行。

    一个转动的半个圆饼,一半时间把一个棒槌给顶起来,另一半时间棒槌落下去。

    为了把口给封死,棒槌最好坠有重物。

    马林被类似问题给累的够呛。

    脑子几乎停止了思考。

    现在他是被氢气进气口和气缸排气口两个问题给难倒了。

    因为涉及到的是高压气体,很容易漏气,所以才觉得技术上很难实现。

    尤其是氢气进气口,如果漏气,内燃机的动力会降低很多倍。

    进气口要一直进气吗?

    他觉得不是。

    它是进气一小会,封闭,燃烧室被点燃,气缸做功,然后它再打开一小会。

    那问题就来了。

    它每次喷气的时候,上一轮的火焰都熄灭了。

    需要重新打火。

    怎么打火?

    用发电机打火么?

    那么发电机也是每个周期的很短一小会接通电路放电。

    也用那种旋转的扇形圆饼实现这种功能吧。

    他的这些技术都存在很多问题。

    但是好歹他在离自己的氢气发动机更近了一步。

    而氢气发动机研制成功之后他便可以拥有真正靠谱的交通工具了。

    氢气的生产非常的不实惠。

    但是他当前的处境是,这个世界人口极为稀少,人均自然资源极为丰富,生产力原本正处于旧石器时代,想找到石油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

    他觉得自己这个点火装置很是不靠谱。

    可能会很容易损坏。

    它是每秒放电好几次。

    这听起来就让人不放心。

    是不是有别的点火方式?

    比如说,燃烧室里始终有一团很小的火苗。

    氢气每次喷进燃烧室都需要一点时间才能到达火苗,又需要一点时间才能向回烧到喷气口,而这时候喷气口已经关闭了,于是便把两个气缸的工作周期给分隔开了。

    他可以给氢气开一条非常细的出气口,把它给点燃。

    那么有个问题,燃烧室那么剧烈的活动会不会把它给吹熄?

    这种可能性显然是存在的。

    那么怎么办呢?

    一个靠谱的把氢气给点燃的方案。

    每秒点燃好几次。

    有种做法是,每一束新喷出的氢气都能够追上上一束的火焰。

    于是火焰就是噗噗跳个不停的。

    活塞运动的力气不大,但是频率非常高,这样子也是适合当驱动的,用传动装置把力气增大、频率降低。

    想实现这种功能需要做大量的实验。

    蓝星老家是使用什么方式来给汽油、柴油点火的,马林完全不知道。

    或者真的是这种,新喷入的燃料恰好可以遇到上一个周期的燃料产生的火苗。

    他还有个想法。

    是燃烧室内放一段类似灯丝的金属丝,它不发光,但是温度非常高,始终处于红热状态。

    这样子的毛病就是它很容易被烧坏。

    于是制作一个设备,上面有很多个这种金属丝,一个坏了就可以切换到下一个,保证出门的整个过程都有一根红热的金属丝用于给氢气点火。

    但是如果能够把上面那种火焰始终不熄灭的办法给研究明白,日后就不用采用这么麻烦的点火方法了。

    而想进行实验,他需要把燃烧室进气口应该采用什么设计给想明白。

    当真的制作出了符合要求的进气口,他可以用机械装置使得这进气口每半秒喷气一次,每次喷十分之一秒,在喷气口前方不远处放一根蜡烛,看能否把氢气给点燃,以及把蜡烛熄灭后火焰是否可以一直不停的燃烧。

    此外还要考虑一个问题。

    为什么不能一直喷氢气,中间从不中断呢?

    中断有什么好处?

    还有个问题,那就是空转的时候也会不停的烧氢气。

    所以一直喷氢气算了。

    煤气灶的火苗不是可以喷很长么?

    一个洞眼的火苗就可以喷很长。

    氢气瓶始终喷出至少一个洞眼那么多的氢气,保持一个洞眼的长火苗的燃烧。

    这样子就能够保证气缸的运转了么?

    似乎跟他老家的情况不大一样啊。

    他老家的汽油机、柴油机一旦开始运转就不停下的,所以油是一直喷着的。

    他想起了一个问题。

    可能油瞬间燃烧产生的力量不大,但是活塞运动的频率非常高,通过传动装置把频率降低,力量就会变大。

    即使最低限度的喷油都能够保证发动机一直隆隆运转个不停。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707/ 第一时间欣赏魔界狂想曲最新章节! 作者:名为绅士所写的《魔界狂想曲》为转载作品,魔界狂想曲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魔界狂想曲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魔界狂想曲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魔界狂想曲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魔界狂想曲介绍:
终有一天,我将征服整个魔界。人若没有梦想,和一条咸鱼有什么分别?魔界狂想曲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魔界狂想曲,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魔界狂想曲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