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统计大明TXT下载统计大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统计大明全文阅读

作者:怕起重复     统计大明txt下载     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杨嗣昌的担忧

    印度河河口,大明舰队正在起锚,这里的战舰后面跟随着两个师的陆军部队,这些将是登陆波斯湾巴士拉港的主力部队。

    军队提前出发,也会在正月十六日准时发起进攻,不过正月十六日拂晓十分舰队会突袭港口对停泊在港口内的奥斯曼帝国印度洋舰队进行毁灭性炮击。

    虽然苏伊士运河对于奥斯曼帝国战略意义重大,但是奥斯曼人固执的认为抵抗大明的前线在波斯湾,而不是红海。

    而且红海岸边确实没有什么好的地方适合当做港口,大明恰好有遏制了红海的另一个出海口。

    如果奥斯曼帝国的印度洋海军锚地选在红海,那就有被大明堵死在红海内的尴尬。

    但是波斯湾就不同了,大明虽然也占领了阿拉伯半岛南部,但是确并没有在那里建造大型军港,也没有深入波斯湾内建立军方。

    波斯湾的另一边是波斯的莎菲王朝。

    莎菲王朝并不是一个重视海军发展的国家,所以波斯湾堵不住。

    在奥斯曼帝国看来,出了波斯湾就直面大明的南亚地区,那里可是大明的重要财税来源,只要奥斯曼驻扎海军在这里,那么大明就不得不回防这就等于把敌人拉到对自己有利的位置上来打仗。

    而且大明为了应对波斯湾的奥斯曼帝国印度洋舰队确实在印度河的出海口修筑了军港驻扎了海军舰队。

    现在开战在即,大明舰队没有打算给敌人对决的机会,最好的敌人战舰当然是沉没的战舰。

    大明既然已经打算偷袭,那自然不能给对方留下反应的时间。

    史可法在伊斯坦布尔递交宣战书,奥斯曼帝国又没有电报,所以对方三五天内都别想把消息传到苏伊士运河前线和波斯湾前线。

    大明完全可以在对方舰队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突袭得手。

    得手之后大明会在这里登陆,沿着铁路线一路向上控制铁路线,控制整个两河流域。

    大明的中亚战区,杨嗣昌还在收集着船只,想要运送一个骑兵师过海远征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大到一个船要是不大的话,他只能运送一匹马,而一个骑兵师的标配是四万匹马,每个战士配三匹,后勤配一万匹。

    虽然不至于说要四万条船才能运送一个骑兵师,也不是所有的马匹都要一次性运过去。

    可这次跟谁作战的还有一个陆军师呢,第一批能运送多少军队过去,那决定着你这一战是全面开花还是添油战的区别。

    杨嗣昌能不着急么。

    大明控制里海并没有多久,虽然在努力修复船厂,扩建船厂,但是这边一根木头都要从沙俄那边的伏尔加河上游运来,然后经过阴干一年才能使用。

    大明也没有本事在这么短时间里造出足够的船,况且开战之前两年,谁也没有准备跨海运输军队啊。

    军部压根没有这样的计划,自然谈不上去准备造船厂。

    在军部原本的计划里,里海的船应该是从伏尔加河顿河运河里来,从黑海里来,地中海有的是欧罗巴的造船厂,即使大明从关内运送一批绕一绕路那也比在里海边建船厂划算的多了。

    紧急情况下,杨嗣昌只能选择征募民船。

    杨嗣昌虽然号称也是一路军队,但是他已经看出来了,他就是个牵制作用,没有人指望他们主攻,甚至能不能过海成功对整个战局的影响都不大。

    这个跟陛下承诺的指挥对奥斯曼帝国作战出入很大啊。

    可他也不能为了这个去找陛下理论吧,并又不是没有给,你自己打不赢怪别人喽?

    现在杨嗣昌提出辞呈,立马有几十个上百个将军愿意接手,他们可不嫌弃这只是牵制。

    沙俄那边为了表示对大明进攻的支持愿意借给大明几百只船,而且大明可以从里海北面绕路翻越内外高加索山脉,最后到达奥斯曼帝国那边。

    杨嗣昌一开始有点意动,不过沙俄那边确说了,在大明没有宣战之前,不能踏入沙俄的领土。

    这要是开战了在绕这么远,那等到了,搞不好波斯湾那边的明军都打到高加索山脉了。

    那样杨嗣昌才真的成为笑话了呢!

    经过征集,杨嗣昌预计第一批他可以运送一个骑兵团两个步兵团登陆,然后先占领一个港口骑兵朝着纵深前进之后后面的军队才能陆陆续续的送到。一次一万多人,最多十天的时间全部军队就能渡海完毕。

    以奥斯曼帝国的反应速度,十天的时间,对方准备防守的军队可能刚接到命令还没有来得及集结呢!

    苏伊士运河那边和波斯湾那边的作战计划杨嗣昌也看过了,他只能说年轻人有冲劲,而且人家有地利,有海运的便利。

    第一战都是以师为单位的运送军队,大明上一次这么大规模的渡海作战还是在对上莫卧儿的时候。

    而且这黄得功和李信都恨不得第一天把所有的军队都砸进去,好像三五天就能结束战争似的。

    在杨嗣昌看来苏伊士运河方向还好,只要打通了运河之后,一路坦途,后勤跟的上,进攻能有步骤的推进。

    但是你波斯湾那边也这么搞,你后勤怎么保障?杨嗣昌预见对方顶多向前进攻一千里左右肯定会后继乏力,到时候前面冲的多快,后面等后勤增援就要多慢。

    这很明显不是自己带着军队拉到敌人面前,让对面连大门都不用出,站在屋里就能打你,而你这边累的气喘吁吁对方以逸待劳,即使你有武器优势,这种情况下,这个优势也会被填平了。

    杨嗣昌把自己的意见跟黄得功说了,但是黄得功直接回复他,一千里的距离够了,一千里之外就是地中海,到了地中海害怕没有物资补给?

    对此杨嗣昌不想打击他,但作为军人还是提醒他,这个假设有两个前提,第一个是大明顺利南下了苏伊士运河,第二个前提是苏伊士运河没有遭到破坏,一旦两个前提有一个不成立,那么你后续的进攻计划都会受到阻碍。

    黄得功回信,军部对于这一战势在必得,已经制定了运河被破坏的应急方案。

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大明都在忙碌

    其实有些事情真的不用杨嗣昌担心,大明的战略计划那都是经过反复琢磨,提出了无数方案的最优解,在军部看来,是相当完备的。

    可在杨嗣昌看来当一群人围在一起,那么他们就会为了各自不同的诉求而产生意见不一致,这种不一致又必然导致小团体的产生,抱团取暖之后就是结党成社。

    军部不是没有这样的先例,就如当年的铁血社,最后虽然被皇上取缔,但他确影响了整个大明朝乃至整个世界的走向。

    如果军部的人制定计划的时候某些人为了自己小团体的利益而舍弃了大明的整体利益呢?

    这种事情谁敢说一定不会发生。

    大家都知道大明即将最后一战,而这一战之后世界大一统,全世界都没有敌人之后,军队将何去何从?

    想来肯定有人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有人不愿意自己手里的权利消失,不愿意自己的利益被侵犯。

    那么这样的人会不会为了自己的私利故意让仗打的更久一点?

    好在大明的军部由陛下完全掌控,陛下英明神武,是天生的统帅,没有人能在他的眼皮底下搞小动作。

    杨嗣昌在为大明操心的时候,他身后两千多里的地方,铁路修筑队伍还在艰难的把铁路向前延伸。

    铁路铺到中亚之后速度明显的降低了,从以前的一天几千米下降到一天几百米。

    以前之所以能一天几千米,那是因为能够借助运输便利分段施工,现在几百米是因为铁路现在只能从一个方向延伸,中亚不仅没有铁路连像样的公路都没有。

    如果不依托铁路修建,想要把石子路基、枕木、铁轨、石灰等等东西运输到下一个开工点,那付出的代价是非常巨大的。

    大到还不如直接运输物资上前线,至少物资没有那么重。

    战争即将开始,铁路距离里海还有两千多里,这就注定了中亚战区无力支持军队大规模的跨海作战,别看只有区区两千里,军部为了给中亚战区运输物资动员了一百万人和牲畜。

    大明关内,接受了新兵的部队开始收缩驻防,按照战争条例,一旦大明有战争的时候,各军队调动都要有朱慈烺的密押,尤其是大明已经进行二级动员。

    这些军队必须收缩驻防范围,随时准备在接到命令的第一时间能够完成集结,前往战场。

    为了增加军队的集结速度,这两年大明把驻军电报系统修建到了团部。

    只要接到集结命令师里会立刻发电报到团级,然后团级再派人传讯到各营,仅仅这一步就能节省一天的时间。

    现在大明一个师的驻防范围动辄数省,一个省可能只有一个团,即使使用信鸽传讯最少都要半天到一天的时间。

    而且这还是一般驻军,一些特殊驻军甚至都把电报线路布设到了营级。

    每年军部要那么多军费可不是白要的,军队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一直都是朱慈烺重视的。

    京城内,禁卫军已经进入警戒部署,并且一个师进驻京城内,保护帝国首都的安全。

    这一战朱慈烺并没有出动禁卫师,没有必要,而且总不能用禁卫师去硬攻对方的堡垒吧?

    禁卫师勇气是有,但是傲气太重,这要是遇到阻挡那是真的敢用命去填的。

    到时候多死个几万人就亏大了。

    不仅这次作战不会出动禁卫军,以后打仗朱慈烺都会尽量避免出动禁卫军,这个容易养成坏习惯。

    当年唐玄宗不就是,打仗打的嗨了,把关内的军队四处抽调,然后边镇各个都手握重兵,但是大唐长城之内确没有多少驻军。

    结果安禄山好好给他上了一课,一路打到长安都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挡,空有名将确没有士兵。

    大明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禁卫军本来就是镇国用的,这要是一打仗就调到前线,长此以往形成习惯了。

    那岂不是京城一样空虚,朱慈烺制定的强干弱枝的计划不就白费了。

    不过海军倒是全部派出去了,大明的海军还不够强,对付奥斯曼帝国这样的敌人还需要海军竭尽全力。

    京城之中,新年刚刚过去,大家都刚刚上工没有几日,大明的工厂都还在快速启动复工,唯有那些军工工厂在昼夜加班生产。

    天津码头上,一箱箱的军火一箱箱的军事物资不停的在装船,天津已经成为大明最繁忙的码头,这里每隔一个小时至少就有一艘满载军事物资的船只出港,然后有新的船只排队入港装货。

    对于大明来说,所有的军事武器都出自京畿地区,哪怕是一粒子弹那都是在渤海湾内制造出来的。

    而天津港又是京畿地区最大的港口,河运海运的交汇之地。

    因为军事工业的繁荣,导致这边其余的军事生产也都富集再此,包头大同那边的军用罐头生产基地,张家口归化的羊绒呢子大衣生产基地,京津地区的军装生产,天津的军粮生产,胶东的罐头生产。

    等等这些大部分都要在天津装船分发运送到各自需要的地方。

    天津港是第一繁忙,永平这边就是第二了,这边是大明的火炮生产基地,无论是陆军火炮,还是海军舰炮,甚至是岸防炮大部分都在这里生产。

    火炮可是战争之神,这个时侯前线每多一门火炮就多一分胜算,所以后勤部的运输船恨不得开到炮厂里面,生产一门装一门。

    这边还是经常附近最大的煤矿,京城附近最大的铁矿,钢铁产量也是大明之最,这里的重工业基础非常雄厚,自然港口的繁忙程度也只比天津差一点而已。

    辽东地区这几年经过开发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工业能力。

    营口靠着辽河上游的鞍山铁矿还有煤矿组建的新的煤铁联合体,已经跃升为渤海湾第三大港。

    而且辽河和松花江之间的运河已经修通,大明整个北疆的物资都要要通过这条河来运往京城,这里虽然先天条件差一点,但是后天的潜力确无比巨大。

    统计大明

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对奥斯曼帝国宣战

    正月初八,大明开始复兴四年第一次大朝会,然后王之谦站在大殿内:“陛下,臣有事启奏。

    陛下曾言,所有为皇者都是天命,所有对皇权威严的挑衅行为都是大明所不能容忍的。

    今有奥斯曼国,其国内皇帝成年,但是有一撮小人贪恋权势蛊惑该国太后继续把持朝政,使得皇权旁落。

    去年十一月时,其国皇帝不堪此辱,国内有志之士纷纷为捍卫皇权而抛头颅撒热血。

    但是不幸被那一小撮小人阴谋阻止,所有拥护皇帝的有志之士都被残忍杀害。

    这种国家已经颠倒伦常,是非不分,黑白不明,以不配称为一国。

    还请陛下早发天命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还奥斯曼国以朗朗乾坤,在为世界显示皇权的威严。”

    王之谦的这段话感觉没有啥条理,也没有啥气势,不像是锦衣卫高官说出来的,反而像小学生作为一样。

    朱慈烺也没有计较,毕竟王之谦这家伙本来学历就不高,他能走到今天完全是命运和忠心而已。

    虽然说得啥也不是,但是意思还是表达清楚了的,这个是开战前的必要步骤,虽然有表演的成分,但不演一翻没法跟百姓交代啊。

    其他的大臣也都配合演出,吴启晨躬身:“陛下,臣以为王大人说的对,是可忍孰不可忍!还请陛下早发听兵,护法纪正纲常。”

    然后一大帮大臣都行礼请求朱慈烺发兵。

    朱慈烺摆摆手:“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今奥斯曼国虽然乱了纲纪伦常,但是朕还是愿意给其以改正的机会。

    以避免生灵涂炭,最终受苦的还是奥斯曼国百姓。

    令大明驻奥斯曼国大使史可法前往,劝服其还政于皇帝,惩治奸妄小人,重竖纲纪伦常,齐国太后上认罪书,不再干涉朝政,则可以免于惩罚。”

    “陛下仁德!”

    大朝会之后这个新闻上了大明报纸,然后电报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个消息送到中亚战区的里海前线,那里放飞信鸽前往奥斯曼帝国伊斯坦布尔。

    这条线路能把送信的速度缩短到两天的时间,正好初十史可法受到消息。

    史可法收到圣旨之后立刻穿上自己的官府,整理好自己的装束坐上马车朝着奥斯曼帝国皇宫而去。

    奥斯曼帝国对于大明大使的突然来访还是比较懵的,最近两国虽然没有直接翻脸,但是从大明的态度奥斯曼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大明对奥斯曼的热情正在降温。

    太后出于对大明的尊重,还是第一时间接待了史可法,史可法直接递上国书:“我皇听闻你国纲常混乱,有小人意图蒙蔽皇帝,太后受奸邪蛊惑不愿还政于皇帝。

    所以我皇特下旨,要求你国立刻改正自己的错误,惩治奸邪小人,并且要求太后立刻还政于皇帝,并且上书认罪并承诺永不再犯,则大明可以既往不咎。”

    奥斯曼这边的太后和一帮大臣都是懵的,这是什么情况?大明这位大使疯了吧?

    接过国书,奥斯曼这边的大臣跳出来:“你真的能代表大明朝廷?”

    史可法正了正身子:“我被陛下授予全权处理此事,还请诸位早日认清形势莫要自误。”

    “我看是你认不清形势吧,我们奥斯曼帝国跟你们东方的大明帝国,一直友好相处,但是不代表我们怕了你们。

    看到我们在进行战争的时候想趁火打劫的人多了,但是他们最终都没有什么好下场,你们大明要搞清楚自己的位置。

    如果你们不能谨慎自己的言行,对这件事情道歉的话,我们讲关闭边境,禁止大明的所有船只进出苏伊士运河,禁止所有大明商人来往于我国境内。”

    奥斯曼帝国的太后也生气的看着史可法:“大明这种态度,难道是想和我奥斯曼帝国宣战么,我们奥斯曼帝国自己的内政,轮不到你们大明来管。

    奉劝你们的皇帝不要多管闲事,有这个时间还是管好你们自己吧!”

    史可法没有在争辩什么,这不过是个形式而已,史可法也知道不可能凭借自己的计划这帮人就会放弃权利甘愿听大明摆布的。

    这不过是为大明开战找一个体面的借口而已。

    史可法躬身:“你们的话我会如实转告我们的陛下,至于大明陛下的态度,相信你们很快就能看到。

    大明历来反对扰乱纲纪伦常之事,捍卫皇权的威严也是大明一直坐的事情。

    如果因为你们的行为引来天军惩戒,那么你们勿谓言之不预也!”

    奥斯曼帝国这边气的半死,奥斯曼帝国的态度在正月十二号送到大明,然后这个消息还没有来得及在朝会上讨论,民间就已经穿的沸沸扬扬。

    在锦衣卫和报纸的有意引导之下,大部分百姓都义愤填膺,纷纷支持大明应该出兵教训一下奥斯曼帝国。

    朱慈烺满意这个效果,虽然战争已经完全准备好,但是民心可用还是很有必要的。

    正月十三号早上,大明破例再次开大朝会,朱慈烺站在大殿上:“长久以来,各国战乱,其原因不过有三,一乃是武将权臣造反,二乃至百姓叛乱,三为同时兄弟操戈。

    此为至乱之源也,究其原因,无外乎有人藐视王权以下犯上,致使百姓流离失所,多少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战争最后苦的是百姓,所以大明要制止战争,让百姓得享太平生活。

    而想要制止战争,那么制止这种以下犯上的行为就是必然选择!

    建立皇权的威严,不止是为了皇权本身,更是为了百姓的福祉,为了天下太平。

    所以大明要坚定不移的支持皇权的威严和正统性,只有大明坚定支持正统,各地才不敢有武将权臣觊觎王位。

    只有大明坚定支持正统,百姓才不会企图推翻各王室自立。

    只有大明坚定不移的支持正统,各国王室才不会出现叔伯兄弟为了争夺皇位而手足相残。

    今有奥斯曼国,国主已经成年,当为正统,然一撮小人贪恋权势,企图混淆太后离间母子,破坏伦常纲纪,依然致使奥斯曼国数千包围皇权之志士惨遭屠戮。

    对方既然不听大明劝告,那么大明就有义务拨乱防止,还奥斯曼国以朗朗乾坤。

    朕现在宣布,对奥斯曼帝国宣战!”

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大明的体面

    正月十五日,史可法正在屋里读书,外面军士长激动的跑进来:“大人,陛下圣旨下,要对奥斯曼帝国宣战,让你今天把宣战书递给奥斯曼朝廷。

    马车已经在外面准备好了,咱们出发吧?”

    史可法淡定的看了军士长一眼:“莫慌,去让人备水,我要沐浴更衣,你先去吧。”

    说完史可法继续读者手里的文天祥传,“正气歌写的是真好,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丞相珠玉在前,我史可法有何惧?”

    不大一会大使馆随员进来:“大人,水已经准备好了。”

    史可法起身,把书小心的合起来然后放回书架,推开门,门外大使馆剩下的人员都站在那里。

    史可法看着这些人:“今日,大明要对奥斯曼帝国宣战,我等使馆人员可能要遭受迫害,今日你们舍弃一切物资,集中于使馆内切勿外出等待国内安排撤离。

    我自己驾车前往奥斯曼帝国皇宫就好,你等不必跟随。”

    这时军士长笑道:“这里可是大明使馆,大明天使岂可无随行护卫?这可是大明的体面,大明的脸面比我们的生命重要多了。”

    另一个车夫也举手:“俺不怕死,大人,您赶车肯定没有俺赶的好,您还是坐车吧。军官大人说得对,我们来的时候大人们就跟我们说了,在国外一言一行都是大明的脸面。”

    史可法看着其他人,人群中立刻有人喊道:“大人,我们愿意陪着您一直在使馆内,我们来的时候大人告诉我们,使馆就是大明的领土,我们才不要当弃土而逃的逃兵!”

    “对,我们不走!”

    “对,不就是个死么!我们宁愿战死!”

    “大人,我们不怕。”

    史可法呵呵笑着,笑声越来越大:“好!好!好!今日看到你们,大明如果人人如此何愁大业不成!

    既然大家都不怕死,那我们就在这里遥祝大明万胜!陛下万岁吧!”

    史可法沐浴更衣,下面的人仔细为其整理了衣冠。

    登上马车朝着奥斯曼帝国的皇宫而去。

    奥斯曼帝国这边消息还比较滞后,他们还停留在正月初十大明的警告之上,派人去大明打探消息的人这个时候消息还没有出奥斯曼国境呢。

    见史可法又过来,以为又是什么警告之类的喋喋不休。

    史可法昂首阔步而入,扫视着奥斯曼满朝的朝臣。

    奥斯曼官员呵斥道:“大明使者,你难道连最基本的礼仪都忘了么?大明还号称什么礼仪之邦,我看就是虚伪欺骗的假模假样的仪式罢了。”

    史可法不屑的歪嘴:“大明对待朋友自然以礼相待,哪怕对待陌生人也能礼让谦恭,但是对待敌人大明就不需要什么礼了。

    更何况还是你们这种扰乱纲纪伦常,不尊王化的蛮夷之辈!

    今日我代表大明正式向奥斯曼国宣战,奥斯曼国所有的错误都必须纠正,并且你们也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大明天军到处,所有抵抗都将化为齑粉!”

    整个奥斯曼帝国朝堂都是震惊的状态,大明竟然真的宣战了?他们怎么敢!怎么会!

    寂静之后又是一阵喧闹:“小小的明国妄图和强大的奥斯曼帝国作对,其将付出惨重的代价,奥斯曼帝国的勇士会让你们明人知道谁才是这个世界上的王!”

    “明国太猖狂了,太后,我们也要对明国宣战,我们要派出军队打到大明去,我愿意带回大明皇帝的头颅献给太后。”

    “区区明国不过是一群企图乘着我们跟沙俄作战的时候占点小便宜的小人而已懂得什么战争,太后我建议封锁苏伊士运河,禁止所有明人的船只经过,抓捕奥斯曼境内所有的明国商人,还有铁路废除明国人的股份,收归我们奥斯曼帝国所有。”

    “……”

    大殿内个个群情激愤,史可法淡定的看着,想要对付大明的人多了,最后没有一个有好下场,你们还在大殿做梦的时候大明的军队已经开始进行最后的准备了。

    最后太后让大家安静:“既然明国对我奥斯曼帝国宣战,那么我们奥斯曼帝国也没有害怕的道理。

    现在我宣布,奥斯曼帝国也对明国宣战,令边界驻军加强防备,派出军队出征大明给对方一个狠狠的教训。”

    然后一群人都看着殿上站着的史可法,史可法毅然不惧,有人建议道:“太后,为了表明我奥斯曼帝国作战到底的决心,我建议绞死这个明国使者!”

    “我觉得应该杀光奥斯曼境内所有的明国人,让他们知道我们奥斯曼帝国的怒火。”

    史可法嗤笑一声:“真是蛮夷之国,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要如何处置我悉听尊便,但是我要提醒诸位,你们今天的所作所为,大明必定会对等报复,甚至十倍百倍的报复回来!”

    大殿上立刻有议论起来,个个怒不可遏,但是确有知道史可法说的是事实。

    太后制止了下面的讨论:“好了,我们奥斯曼帝国是大国,大国就要有大国的气度,斩杀他一个使者解决不了战场上的实际问题,你们把他们押回大明使馆严格看管起来就是了。”

    正月十五日下午,大明和奥斯曼帝国宣战的消息在伊斯坦布尔城迅速传开,奥斯曼帝国的信使开始把消息往各边关送去。

    至于招募新的军队远征大明,这个不过是朝堂上的一句气话而已,奥斯曼帝国现在深陷沙俄的泥潭,根本无力在征募什么远征军。

    相反大家都知道大明的实力,大明既然说宣战那肯定不会只是说说而已,下一步就看大明从何处进攻了,到时候奥斯曼帝国才能更充容的应对。

    正当奥斯曼帝国的君臣讨论是不是继续跟沙俄和谈许诺更多的利益给对方,结束这边的战争好抽调兵力专心对付大明的威胁的时候。

    前线消息传来,沙俄那边已经提前几天发起了新的冬季攻势,而且沙俄似乎得到了物资和武器的支援这一波进攻空前猛烈。

    得了,这不要说抽调兵力了,现在前线求援的书信都摆几十封了。

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战争开始

    红海北岸,大明的舰队正在加速驶往苏伊士运河区,马力全开的舰队,即使奥斯曼帝国最快的通讯船也被远远的甩在后面。

    帝国号战列舰作为整个舰队的旗舰被围在中央,身边八艘巡洋舰护卫前后左右,外围是驱逐舰游弋防止敌人的战舰靠近。

    这一战将在今天夜里开打,而海军帝国号战列舰将作为敲开乌龟壳的第一重锤。

    帝国号的指挥室内,吴大海激动的拍打着扶手:“能不能再快点,我都有点迫不及待了。”

    本来这一战一开始是打算让郑森指挥的,可是朱慈烺考虑到这家伙在历史上打的那几场烂仗就不敢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他。

    虽然他也很努力,但打仗这种事情,有时候天分比努力更重要,而且是重要的多。

    就像霍去病和卫青,一个不好学,一个只是杂役出身,一样能打胜仗,但是赵括马谡这种熟读兵书的一样是菜的抠脚。

    朱慈烺可不敢把这一战的成败赌在郑森的成长之上,这一战是大明世界终战的揭幕之战,打的好了,大明整个大战至少能提前两年结束,对于大明人力物力财力的节省是不可估量的。

    所以为了必胜,朱慈烺启用了老将吴大海来敲开这扇门,只要这扇门打开了,那后面的战场就任意驰骋了!

    舰队的后面大明的登陆部队也紧随其后,不过运输船的速度只有战舰的百分之六十左右,即使是全速也追不上战舰的速度。

    所以整个舰队分为两个部分,一个就是帝国号战列舰带领的战舰部队,他们是负责开门的。

    而登陆舰部队则是在四艘巡洋舰和十二艘驱逐舰的保护下跟在后面。

    按照双方的速度差,战列舰部队到达五个小时之后登陆部队将会到达预定战场。

    这个时候战列舰也应该已经把该敲开的堡垒都敲开了,登陆场也开辟好了,登陆部队登陆沿着运河前进就是了。

    然后帝国号会在登陆部队的引导下进入运河之内,然后在对方岸防炮的射程之外对对方进行逐一点名。

    陆军方面也会在适当的时候对一些帝国号攻击不到的岸防炮阵地进行清理。

    红海上的船队还在行驶,埃及方向,尼罗河上游,长崎国炸掉了辛辛苦苦修建的水闸,崩腾的河水汹涌而下。

    李信收到消息的时候眉头一皱,这个可不是在计划之中,这帮倭人简直是拿生命当儿戏,为了面前区区一万余人的敌人,竟然选着炸掉大坝,这要造成多少埃及百姓的伤亡。

    不过事情已经发生了,在说这些都没用了,因为长崎国的炸坝行为,这将使得整个奥斯曼帝国在尼罗河上布置的防线还有准备的各种战船全部都失去了作用。

    李信毫不犹疑的吩咐大明上游的舰队在河水平缓些的时候顺流而下,对沿河的奥斯曼帝国阵地进行炮击。

    而陆军方面一个师的明军犹如猛虎出笼一样向着对面奥斯曼帝国的阵地扑去。

    对面的奥斯曼帝国士卒还在懵逼状态,刚才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打仗了?我晚饭还没有吃呢!

    红海的另一边,大明从也门阿曼出发的军队也向着麦加城的方向前进,拿下麦加,奥斯曼在红海东岸就再也没有城市,一路到西奈半岛都将畅通无阻。

    两河流域,大明的铁路建设工地,保安团还是给工人分发武器,大家还在利用最后的时间加固着自己的营地。

    奥斯曼帝国这边还没有收到任何开战的消息,他们只是奇怪这些大明的工人为什么到上工的时间都在营地里窝着?

    然后还不让他们进去,他们正在往上汇报,希望上级能处理这件事情。

    而波斯湾内,大明的舰队也在全速航向,偷袭并不一定是悄悄的掩饰,只要速度够快,即使是强袭,那一样能达到偷袭的效果,反正奥斯曼帝国的情报船只有八节的航速,大明的战舰航速有十四节。

    波斯湾地区大明陆军也从阿拉伯半岛北上,他们的第一目标就是突破自己面前一个五千人的奥斯曼帝国防线,然后后面就是一片坦途。

    中亚地区,运输船在昨天夜里就已经出发,因为船只都只是一些小船,所以杨嗣昌这边只能提前出发,也是在夜里到达,连夜发起攻击。

    大明这边,正月十五已经过去了,当太阳照在奥斯曼帝国国土上的时候,大明的京城已经是半夜了。

    宣战时间是正月十六日,那是大明的正月十六日,正好当大明发起进攻的时候,大明京城已经是正月十六了。

    大明现在是全球性大国,横跨几乎所有的时区,大明的日期都是按照京城为准,时间也是以京城为准,自然在奥斯曼帝国看来是正月十五进攻的,但是在大明所有军人的记录里都是正月十六了。

    每一支军队对着自己眼前的军队都是研究了几个月,从一开始的怎么突破到后来的有几种方案突破,最后演变成怎么又快伤亡又少的突破成为大家研究的目标。

    所以挡在大明面前的十多万奥斯曼军队顷刻间就被击溃瓦解正在被分割包围。

    耶路沙冷城内,犹太人走出自己的家门,迅速以连排为单位袭击各地的驻军、官员、政府机构、仓库等等设施。

    在突然袭击之下,仅有三千人的驻军怎么是三万人的犹太人的对手。

    尽管驻军拼命把犹太人造反的消息传递了出去,但是城内已经无力回天,不少人开始选择逃出城外。

    对于这些犹太人并没有阻止,只是不允许他们带走任何财物和粮食。

    没有军纪的约束这些有武器的犹太人迅速化身成为一个个兵匪,开始对城内所有非犹太人进行抢劫。

    长老团也为此发生分歧,有人支持抢劫,觉得这里的一切都是主赐给他们的,这些人不配拿走。

    有的人觉得我们应该怀着仁慈的心宽恕这些人,因为将来他们还将是我们的生意伙伴。

    可是沙龙将军一句话让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选择了默认这次抢劫:

    “如果我们不赶走他们,那么我们的族人住在哪里?”

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冲锋!击破敌人

    “整个苏伊士运河河口炮台阵地有主炮18门,口径180毫米,射程二十五里,弹药为铁侄实心弹。

    各位不要小看这样一枚”实心弹,如果打中舰上建筑或者水线一下,毁伤效果还是很强的。

    18门主炮被安置在7个高地上东四西三,这些高地上除了18门主炮之外还有各种口径的副炮十几到几十门。

    奥斯曼帝国这边把一个高地编为一个防守旅,每个岸防高地,除了一千多人到两千多人的操作火炮部队之外,还有同等数量的守卫人员。

    其最靠近运河的东岸阵地为主阵地,上面安置了四门主炮,副炮160毫米的10门,120毫米的36门,整个阵地有守军五千操作火炮人员三千余人,合计八千人。

    这个阵地也是运河口所有真的的指挥阵地。

    开战之处,我们需要帝国号战列舰对敌方18门主炮挨个点名,在确认摧毁之后由巡洋舰前出击毁对方的副炮群,陆军会乘机登陆并进攻占领这些高地。

    为了方便指挥,军部占定这七处高地从东到西为1234567,其中四号高地为主高地。

    敌方整个运河口防守部队有三万人,中段有一万人,地中海段堡垒还有一万人的驻军防守。

    这一战我部的任务就是从东侧登陆,攻下1234四个高地。

    各位身后的兄弟们在看着我们,整个苏伊士运河战区的军队都在看着我们,大明乃至陛下都在看着我们等着我们凯旋的消息!”

    天色已经暗了下来,红海这边奥斯曼帝国的舰队已经回港,对于没有电力的时代,海上夜间行船本身就是一个风险巨大的事情,尤其是军舰,大家约定成俗的到天黑回港。

    如果没有明军到来,修建了苏伊士运河,奥斯曼帝国红海海军简直就是小透明搬的存在,这里两面都是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又没有什么商船往来。

    大家平时最大的行动也就是打打海盗抓抓渔船这些了。

    已经几十年不知道战争是何物了。

    但是随着大明的到来,苏伊士运河的修建,这里开始忙碌起来,大明在埃及动作频频,让奥斯曼不得不把红海舰队的实力一而再再而三的加强。

    但是人数多了,这懒散的习惯可是没有改,大家到点下班回家吃饭的态度也没有改。

    去年因为奥斯曼帝国和沙俄的战争,大批原本隶属红海舰队的战船被调往黑海前线,精锐走光了之后使得这里的士气和兵员素质又下降了一个台阶。

    突然一声爆炸打破了夜晚的平静,然后接二连三的炮击击中奥斯曼帝国红海军港,看着舰船在军港里面熊熊燃烧这些人才反应过来,他们好像被攻击了。

    只是已经落帆的战舰想要再次出港非得要半个小时以上的准备不可,更何况这还是要在敌人的炮火下准备?

    一轮炮击之后帝国号开始转向,前往堡垒群这边,剩下的工作由巡洋舰来完成,正好帝国号敲开对方的十八门主炮也需要时间。

    帝国号在距离岸边二十八里的地方减速,开始准备炮击,这个距离正是对方能攻击到的最大距离之外。

    帝国号需要离的更近来增加命中率,降低船速也是为了增加命中率,而为了防止自己炮击敌人的时候被骚扰,所以海军在攻击堡垒之前先敲掉对方的军港。

    帝国号战列舰目前的射速为两分钟一发,命中率为百分之三,在这种低速抵近射击下,命中率能提高到百分之五。

    也就是说每射击两轮至少就有一发炮弹命中敌人的主炮范围。

    帝国号的舰炮威力巨大,只要一发直接命中,那么对方一个炮位就报销了,哪怕只是间接命中都会给对方造成巨大的杀伤。

    敌人经过半个小时的蒙圈之后终于开始了零星的抵抗,主炮群之中有两门已经开始试射,只不过大明的战列舰停在主炮射程之外,根本够不着。

    天色已经完全黑了,这给大明的炮击造成了一定的阻碍,需要不停的打闪光弹来观察炮击效果。

    从目前的形式看,帝国号每三到五轮射击能击毁对方一门主炮,最快不要一个半小时就能击毁全部的主炮让巡洋舰对入场。

    帝国号的炮击有条不紊,对面的抵抗显得非常微弱,吴大海有些感慨,要是他手里有两艘帝国级,那么这一战速度还能更快。

    奥斯曼帝国那边在损失了海军基地损失了四门主炮之后终于开始了有组织的抵抗,对方派出人员划着木船企图接近帝国号,不过被驱逐舰队驱赶击沉。

    远处大明的登陆舰部队开始尝试登陆在敌人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开辟登陆场,然后就是一个速度的考验了。

    看看是大明先卸下来足够的防守人员还是奥斯曼帝国这边先组织起进攻把明军赶下海。

    好消息是因为军港的袭击和炮台群的袭击,奥斯曼帝国那边有点懵,让明军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已经卸下了千人左右,构筑了简单的防守阵地。

    反应过来的奥斯曼军队在两个方向各组织了几千人企图把明军赶下海去。

    这是奥斯曼帝国陆军和大明陆军的第一次接触,奥斯曼陆军使用的是当时欧罗巴最先进的排队枪毙战术,而大明这边已经不再组织排枪队,而是选择依靠掩体杀伤敌人。

    奥斯曼帝国军队没有跟大明打过,所以第一站还是不会畏惧的,在排队枪毙战术的严明纪律之下,一个个奥斯曼帝国士卒昂首阔步等待着进入最佳射程好击败眼前的明军。

    对方三百步就放枪了,开玩笑,三百步能打中什么?

    有人倒下了?这是流弹吧?这该是多背运啊!还好不是我。

    又有人倒下了,越来越多的人倒下,这不是流弹,敌人确实能打这么远。

    伤亡百分之五十之后,奥斯曼那边终于停止了这种无意义的冲锋,必须要想点办法,夜里扎堆进攻很容易就被敌人集火,要分散开!

    冲锋再次开始,黑夜让大明的武器优势没有办法发挥,尤其是当敌人开始以散兵线前进的时候,大明不得不在一百多米的位置投掷燃烧弹,借着燃烧弹的火光攻击敌人。

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攻击强度下降

    炮击三个小时之后,战争进入了后半夜,帝国号终于敲掉了全部的十八个主炮位,巡洋舰对也开始前出继续攻击各个副炮。

    帝国号也前进了十里,对那些副炮进行点名。

    两岸的登陆部队那边,奥斯曼帝国进攻部队不仅被打退,还被明军呼叫来的舰炮攻击的伤亡惨重,大明已经彻底占领了登陆场开始朝着纵深前进。

    摆在登陆部队面前的最大难关就是敌人的岸防炮阵地,海军逐个敲掉需要时间,哪怕是明天一个白天都算上,海军的舰队都未必能敲掉所有的炮位。

    所以顶着炮火进攻将士必然的选择。

    按照奥斯曼帝国那边的情报来看,敌人每一个炮位都有一个乃至多个的堡垒保护,这些堡垒都设有枪眼,必须要先爆破这些堡垒才能攻击这些炮位。

    上山的关键位置,都有这样的防御工事,要么用炮一点点的敲掉,要么就做好牺牲人命的准备。

    敌人还把东面四个山头和西面三个山头都连通为一体,山上不只有明道相连甚至还有暗道想通。

    大明每占领一个阵地还想需要留下足够数量的军队防守,要不然搞不好前面打着后面对方就又给你抢回去了。

    在苏伊士运河那边激战正烈的时候,波斯湾那边,大明舰队炮击对方的军舰,然后炮击对方的船厂,对敌人进行了一次彻彻底底的消灭。

    海军战舰一直炮击了四个多小时,一直到打无可打,一直到巴士拉方向已经没有了一声炮响。

    相比于红海的苏伊士运河重镇,而真正的边界军港巴士拉这里除了海军之外,竟然只有可怜的三千城防军防守巴士拉。

    在海军被一阵狂轰乱炸之下化为飞灰之后,三千城防军自知无法抵抗大明军队的进攻。

    明军登陆的非常顺利,黄得功觉得自己早上应该能在巴士拉城内吃上早餐!

    奥斯曼帝国向着幼发拉低河上游撤退,大明开始在这里卸下军队,这里是历史悠久的港口,设施完善。

    海军陆战队的登陆行动只遇到了零星的抵抗,然后整个码头区就已经被占领。

    对方城里方向又开始炮击,但是很快又被舰炮压制下去。

    和苏伊士运河那边李信的剥洋葱战法不同,黄得功这边就是硬怼,敌方极个别的炮击行动丝毫不影响大明登陆,至于零星的伤亡也是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在黄得功看来这一战的核心就是快,快到敌人来不及组织抵抗,快到敌人来不及建立新的防线。

    这样黄得功才能沿着幼发拉低河和底格里斯河一路向上狂飙。

    要是跟苏伊士运河那边一层一层的剥,那这一路上要耽误多少时间。

    登陆舰靠港,那就是大批的士卒成建制的下船了,按照既定的计划,各部下船之后集结向着自己的目标攻击前进。

    天命之前黄得功不仅要全面占领巴士拉,更是要呈战斗队形随时准备继续向上进发。

    里海上,杨嗣昌趁着夜色把船队停靠在一个村子的码头,里海边的水并不深,何况又都是小船,大批的士卒牵着马淌水来到岸边集结。

    骑兵嘛,只有大规模成建制的出动才具有强大的冲击力和杀伤力。

    只要敌人没有反应过来,杨嗣昌打算等全部的军队都到了之后在动手。

    按照奥斯曼帝国那边消息传递的速度,杨嗣昌觉得自己还有三天的时间,至少还能再运一批人过来。

    军队驻扎在村外的小树林里,这个渔村早就被提前到来的明军先头部队控制。

    前哨前出十里,防止敌人和误闯此地的人发现什么问题,如果有人真的误闯,那只好先控制起来了。

    至于人丢了之后会不会引来更多的人来找,杨嗣昌觉得自己只要三天的时间而已,即使提前发现那也不过是提前进攻而已。

    相比起苏伊士运河和波斯湾的大动作,中亚战区这边的战场显得有些静悄悄的。

    苏伊士运河阵地,天色开始露出鱼肚白,大明东西线陆军各占领了一号高地个七号高地,现在正在肃清残敌。

    因为舰炮连续射击导致过热,所以现在的炮击改为间歇批次炮击,火力密度一下子降低了三分之二。

    但是奥斯曼人的阵地上并没有送一口气的感觉,因为大明这边陆军开始把自己的炮卸下船炮击高地了。

    大明的陆军炮只是不大明的海军炮差而已,比起奥斯曼帝国的岸防炮,无论是威力还是射程上都有优势。

    而且天亮之后更利于大明火炮的瞄准。

    天色渐渐亮了,大明这边的进攻部队露出真容,面对数倍于几方的明军,奥斯曼帝国防守部队表现出了一个帝国军队该有的素质,经管伤亡很大,但是对方确实守住了。

    李信坐在东岸指挥大营内,听着下面的人汇报着各地进攻的情况,从天明开始,明军为了保护侧翼的安全就需要派出部队想着两边发展了。

    而为了防止敌人破坏运河,还会有一部分部队绕过堡垒群继续北上。

    也就是说,今天白天的进攻行动兵力数并不会显著增加,一夜的时间拿下东西各一个高地,这个基本达到了军部的计划要求。

    只是这个白天要继续拿下所有高地难度不小,海军那边因为连续炮击已经炮膛过热了,而且按照这个打法,海军一门炮备弹是一百发。

    特别是那些主炮要是全力射击基本上今天天亮之前就能打光船上的所有炮弹。

    虽然后面跟着的有补给船,但主炮装填弹药最快也要一天一夜的时间。

    也就是说要是按照这个攻击烈度海军最多坚持今天一个白天就要后撤去补充弹药了。

    而如果没有海军舰炮的支援,陆军单独进攻剩下的堡垒,难度肯定要成倍增加。

    为了炮火的延续性,吴大海选择了,三分之一的船炮击,三分之一休息,最后的三分之一回去装弹补给。

    这样的安排之下,海军主炮轰击的效率才会降低到夜里的三分之一左右。

    其中帝国号更是不碰到有价值的目标就不轻易发炮,夜里帝国号就会后撤装弹。

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攻下四个

    攻击强度降低,火炮不够,大明只能从原本的全面轰击改为重点轰炸。奥斯曼人的防守也能缓一口气了。

    重点轰炸就是陆军要进攻那个山头,哪个山头就被集火,其余的山头只是象征性的打几炮不让他们闲着。

    然后战场上第二和第六山头开始炮声隆隆,陆军开始有序的进攻。

    攻山这种事情,并不是对面搭个堡垒你炸掉然后冲上去就赢了,一路上有挡路的各种陷阱阻拦,有各种明堡暗堡封锁路口。

    还有伪装起来的射击点以及躲在山洞地洞里面的敌人。

    一不小心就会被对方偷袭,伤亡率很高,尤其是对方上面防守着下面偷袭着,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明军这边只能打打停停,不断的后撤。

    发现一个火力点,然后想办法看看能不能搞掉,搞不掉就呼叫火炮支援,陆军火炮不行就叫海军的。

    要是敌人目标小,火炮不易瞄准的点,陆军还要用山炮迫击炮搞,再不行就只能用人上去扛炸药包去炸了。

    要是碰到山洞和地洞,为了降低伤亡,一边用手雷往里面丢,一边用喷火器对这洞穴喷。

    杀敌多少不重要,只要被喷火器一喷,地洞山洞铁定氧气耗尽,除非对方的洞穴是连通的,里面的人从其他的地方跑掉。

    等喷火器过去之后,后面的爆破手还要进去,把山洞炸塌,防止敌人的地洞之间真的是连通的,到时候别有人再从背后出来了。

    这一套操作下来确实能解决问题,但是就是效率不高,因为第一批登陆的部队有限,一个侧面进攻的部队还不到两万人。

    然后还要纵深推进,还有防守侧翼,最后能用在进攻上的不过万人左右,这万人为了保持昼夜不停进攻的强势,只能分为两个波次轮流进攻。

    所以一次攻山行动兵力只有五千多而已,正好比防守的人多那么一点点。

    也就是大明的武器先进太多,要不然这仗根本没法打。

    天明时分,空军飞艇部队终于赶到了,为了给对方造成持续的压力,飞艇部队在各山头扔下了大量燃烧弹。

    并且有一半在阵地上空晃荡,一旦有那个火力点火力凶猛飞艇就会飞过去扔几个燃烧弹。

    奥斯曼人哪里见过这种阵仗,海陆空联合作战,不要说现在的奥斯曼帝国,就是再先进两百年也扛不住这样的进攻。

    所以到下午天还没有黑,第二和第六高地相继被拿下,大明已经占据了七个高地中的四个,还剩下三个就能彻底控制航道。

    不过进过一天一夜的进攻,帝国号弹药耗尽,其余的战舰经过高强度作战之后士兵也都非常必备。

    陆军从昨天晚上到今天白天也是进攻了一天一夜,明军需要调整,需要休息,所以这一夜李信决定让海军进行持续的火力压制,而陆军方面派出两千人对剩下的高地进行施压式进攻。

    反正夜里火炮的准确度也不高,陆军也容易吃亏,不如等到明天调整好之后一鼓作气拿下全部的高地!

    整个苏伊士运河计划大明计划了几年的时间,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案,最后总结发现还是要硬打,把乌龟壳一层一层的撬开。

    剩下的高地虽然只有三个,但是其难度要比另外四个要难得多了。

    如果说外围的四个是护卫,那么中间的三个就是被护卫在中间的将军,他们不仅火炮密度更大,奥斯曼人采用了更多的石头来修建堡垒。

    而且这三个堡垒在设计的时候为了防止海上的攻击对炮位的破坏,他们把一些炮位进行了半埋藏式的设计,也就是说这些炮位是镶嵌在山体里面的,你除非舰炮直接击中,否则很难对他们造成伤害。

    舰炮打击是概率问题,就算打中,那个打中也只是范围性的命中并不是指能直接命中。

    而且不仅小炮有这样的设计,就是160毫米的副炮都有这种射击的,虽然不多,但足够让明军海军不敢轻易上前的。

    其中四号高地和五号高地还有侧面面对运河河面的炮位,想要强行突破,哪怕是帝国号都要担心舰岛和甲板建筑受损。

    尤其是主炮的炮塔,被实心弹来一下子,那也是会被打个大坑的,要是震坏了里面的机械这炮膛不就废了。

    飞艇部队在太阳落山之前就撤离了,这玩意还没有掌握夜战的办法,而且夜里啥也看不到,不辨敌我,别扔个炸弹扔自己人头上了,那就不是搞笑了,那是重大事故了。

    李信有信心最多五天时间南下运河河口要塞群,以今天的攻守形式来看,就算加上中段和尾段的要塞群李信也有信心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解决战斗。

    这比起军部限定的时间三个月足足提前了三分之二,绝对是大功一件。当然这也跟军事情报部的情报工作是分不开的。

    奥斯曼人的要塞图纸和兵力布防图,还有地道系统图这些大明都有搞到,大明的官兵比起很多奥斯曼身在要塞之中的军官对他们的要塞群还要熟悉。

    苏伊士运河区的战斗沉寂下来,尼罗河上作战才刚刚开始,因为倭人炸毁了大坝,导致尼罗河水顺流而下,李信虽然不喜这样的做法但是不得不承认他们这一放水,自己的进攻就简单的多了。

    经过一天一夜的奔流,尼罗河河面的水流开始平缓了下来。

    这个大坝并不是后世那种拦水发电的大坝,而是一种防枯水期的大坝,这种坝是由长条石加上铁网碎石编织而成。

    作用是抬高水面,但是如果水位超过坝体就会从上面溢出,不耽误洪水过境,但是在枯水期的时候又拦住了一定的水量让当地能够进行正常的种植。

    这种大坝有点类似于都江堰的思路,不过这并不是大明的发明,反正这种东西再各地都有,也不知道谁先发明的。

    倭人炸的就是这种坝,所以水量也不至于像炸掉水库那么汹涌,只能说打乱了对方所有的计划,让对方的防线出现了漏洞。

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全军突击

    大明开始沿着尼罗河向下进攻,在大明跟奥斯曼帝国的对峙线上,奥斯曼人修建了一大片的碉堡,这种源自西欧的棱堡设计进攻的时候非常麻烦。

    无论你从哪个地方进攻至少都要面对至少三个方向的敌人射击,离得近了甚至还有人能打到你的后背。

    一个棱堡驻扎两百人,号称即使大明派出两千人进攻也能轻松抵挡。

    大明经过测试,确实这种棱堡进攻起来非常麻烦。

    不过大明有重型炮击跑和重炮,天上还有随时能支援的空军。

    先用重型火炮对射敲掉对方的炮位,然后重型迫击炮前出,不为击破敌人的城墙,就是谁上城墙谁死,然后陆军在炮火的掩护下派人带着炸药包。

    轰的一声,整个棱堡三分之一倒塌,其余的人要么被埋要么被震死,勉强活着的也没有啥战斗力了。

    方法是不错,就是有点浪费时间,整个进攻部队有十二门80毫米重炮加上二十四门40毫米山炮,分成十二组。

    每个组一上午能够敲掉一到两个棱堡,而整个防线上有三百个这种棱堡,这个速度还不得打上七八天?

    所以就需要河面上的舰队支援,河面上的舰队有120毫米主炮,对付这些棱堡那就是一炮一个小朋友的水平,要是一炮不行那顶多就是两炮。

    然后陆军在收尾一下,开出一个通道来,让大部队继续往前,剩下的收尾工作完全可以慢慢来嘛。

    这个埃及战区,除了大明军队的进攻之外,大明的藩国们也参与了这一场盛宴,大明可是明确的说了,谁先打到地中海,那么地中海南岸的港口就有他一个。

    大明除了要亚历山大港,河口港其余的港口都能拿来分,这可是重大利好,这地中海南岸虽然没有北岸那么富足,至少也比这沙漠里面好处多的多了。

    而且有了大明地区的本土,有了莫卧尔王朝地区的港口和殖民地,现在再有了地中海沿岸的港口,他们一个个摇身一变也即将成为新的日不落王国了。

    跟着大明有肉吃,大明只沿着尼罗河顺流而下,也就是说大明只在乎尼罗河沿岸这些地方,至于其他地方的归属,那就是全凭本事了。

    大明短期内无力开发那么多的地中海港口,即使战争结束之后大明也只会以亚历山大港等几个重要港口为核心增加地中海地区的修船能力和补给能力。

    不仅短时间内没有开发这些地方的能力,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有。

    而大明的藩国进入地中海,那么整个欧罗巴都不要想好过,这些国家从大明购买的战舰虽然在大明看来已经淘汰了,但对上欧罗巴的对手,那可是同等的敌人。

    这些藩国海军能够极大的减轻大明的压力,至少让敌人无法全力跟大明决战,如果敌人全力跟大明决战,那么他们的海上商路和后勤补给线就在藩国海军的威胁下了。

    只是可惜因为怕藩国泄密,所以大明并没有让藩国进行战备,所以他们第一时间能投入的兵力仅仅几万人而已,后面的增援估计至少要三个月到半年才能到位。

    这一战他们只是添头,打的也是边角料的仗,就算是他们不出手大明自己也要等打完奥斯曼首都,宣布完奥斯曼灭亡才会回过头来收拾这些地方。

    可是到时候再收拾即浪费人力还浪费精力,关键是这些地方没啥价值,属于鸡肋。

    阿拉伯半岛上,明军很轻易的就突破了面前的防线,这样的地方奥斯曼自己都没有重视过,因为这些地方漫漫黄沙,没有产出。

    就算在奥斯曼帝国强盛的时候也对阿拉伯半岛南边的地区没啥欲望,这才让大明有了趁火打劫的机会。

    不过半岛上的麦加城确是奥斯曼人防御的重点,作为圣城,其意义就相当于犹太人的耶路沙冷。

    所以大明红海岸的一个师越过防线之后第一站就是直扑麦加城。

    麦加城是一座土城,在沙漠中不要说找石头了就是想要找土都不是容易的事情,虽然麦加城的城墙只是土城,但是这里的居民可都是狂信者,愿意为圣城而战,哪怕是战至最后一人。

    所以当得知大明将要进攻麦加的时候,整个城市的居民都在被武装,大明迎来最难打的一场仗。

    倒不是多难打赢,而是打赢就相当于屠城了。

    围而不打也不合适,因为圣城的意义重大,要是大明打不下来敌人的圣城,那么敌人就会觉得自己是真神保佑,会有自己能打赢的错觉。

    大明就是要打断敌人的脊梁,打碎敌人的所有幻想,漂漂亮亮的拿下麦加城。

    为了能降低对方的抵抗力度,大明决定采用生化作战,大明提前准备了大量的辣椒弹催泪弹等等。在破城之后大明打算迁出成立所有百姓,给他们一天的时间从城内离开,到大明制定的地方居住。

    当然战争难免有伤亡,如果百姓拒不接受迁移,打算在城内负隅顽抗,那么他们就不再是百姓,而是叛乱份子,大明将会进行彻底的消灭。

    如果他们裹挟百姓,企图让大明投鼠忌器,那么大明就会使用辣椒弹和催泪弹等特种弹,至于使用之后仍然造成的人员伤亡大明也无能为力了。

    毕竟战争最注重的是效率,大明不可能为了某些敌人而选择谈判。

    除了这三路之外,实际上沿着红海西岸,埃及侧,大明也有一个旅的海军陆战队在前进,他们需要解决掉沿红海地区所有的奥斯曼港口,这些港口虽然作用不大,但怎么也不能掌握在敌人手里。

    红海岸边到处在打仗,大明的战线稳步推进,预计三个月之内,大明一定能从尼罗河推进到地中海,能打穿苏伊士运河,阿拉伯半岛上的士卒也能打到大马士革和耶路沙冷的反抗军形成犄角之势。

    谁要是能提前完成任务,那么就能对其他战场提供有力支援,也会得到陛下的特殊嘉奖。

    所以几个方向的军队都在努力尽快击破当面之敌,哪怕是稍微冒一点风险。

第一千五百八十章再招靖安军

    波斯湾内,大明的登陆部队已经开始登陆,奥斯曼帝国太自信了,他们觉得这里有一支强大的海军之后就不需要多重视岸防力量了。

    所以当大明的军舰把对方的舰队击沉在军港内,整个巴士拉地区就向大明敞开了怀抱。

    大明的军队登陆的第一时间,有一支特殊的军队也登上了巴士拉,他们就是大明的铁路部队,这个不是普通的铁路建设兵团,而是后勤部直属的军事单位。

    他们的特点就是修路不计成本只讲效率,是时间为第一要务。

    他们来的任务也很简单,那就是不计代价的要把现在已经修成的铁路通车,这也是这支部队成立以来的第一次任务。

    第一批五千人,配合上大明坚守在巴士拉等地的工匠为第一期的修路工人,后勤等战线稳定后方形式稳固之后,后面还会派来不少于五万人的筑路部队对铁路进行二次修整。

    这就是一只冲在最前的军队,后面的五万筑路工人就是普通的筑路工人而已。

    整个两河流域,幼发拉低河在南。底格里斯河再北,沿着幼发拉低河往上是沃马尔,纳杰夫等城到达团城,就是后世的巴格达,在往上再分开上游就是有名的美索不达米亚。

    这条河经济上更加繁荣,很多商队都是走这条路线到达黑海沿岸甚至东欧,所以这条商路上面的人口城镇众多。

    因为商业的繁荣这里并没有多少军队驻扎。

    而底格里斯河就是沿着奥斯曼帝国和莎菲王朝边境的一些重镇了,这里很多的地方都是边境所以奥斯曼人在这里修筑了堡垒。

    故而沿着底格里斯河往上比起沿着幼发拉低河难走的多。

    但大明又不得不选这条路,因为接手了这里就等于接手了对莎菲王朝的一条完整防线。

    大明可不希望自己在前面进攻的时候,后面莎菲王朝在后面摘自己的桃子。

    所以第一批沿着两条河走的部队直接是两个师,分别从两条河流前进,一个是向上攻击另一个就是接手边境线的。

    第一批部队后面还有新的部队回来,例如从阿曼地区向上的一个师,会在巴格达跟他们会师,然后一同沿着幼发拉低河向上转到地中海直取奥斯曼尼耶港。

    大明还打算在这里建立新的靖安军,这里本来就不是奥斯曼族人占优势的地方,当地土族也早就苦奥斯曼久已。

    就算上层有一部分人跟奥斯曼帝国高层狼狈为奸是既得利益集团,那大明也只需要拿掉这些高层,扶持新的上去,到时候自然就能培养新的利益集团,然后同仇敌忾。

    不求他们能对付奥斯曼正规部队只要能维持好当地的治安就行。

    这些靖安军一部分会从当地俘虏中选拔,一部分是从当地贫苦无产者中选拔,只要加入靖安军他们就变成有产者了,自然要一同捍卫自己的利益。

    不仅仅是波斯湾这边,还有埃及地区,大明都打算成立靖安军力量,当然埃及那边的靖安军只是管好自己就行,而这里的靖安军将用来靖安整儿奥斯曼甚至整个欧罗巴。

    虽然说用大明军队更让人放心,但是大明军队成本太贵了,而且军队运来总需要时间吧?

    靖安军这种,有一个月的军事训练加上一个月的实战训练基本就能凑合用了。

    而大明要从其他地方调兵来,不说新兵招募训练的时间成本了,就是单从其他地方调老兵过来,那也需要半年之久。

    就算是调过来了,有这么多老兵派到前线去打更大的地盘进攻更重要的敌人不香么?干嘛要留在后面管治安呢?

    反正大明也没有打算大治这里。甚至陛下还打算在这里划定无人区唻。

    说是为了恢复植被,涵养水土,把这里恢复成森林景观,大家都觉得奇怪,但是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朱慈烺打算把这里划为皇家的自留地,这里的石油足够大明皇室从今往后再浪三百年的,所以怎么可能发展这里。

    就算是有一条铁路那也是皇家的,有一些城镇也是皇家控制的,这里将是大明除了关内之外,皇室最大的自留地。

    所以战争做不到的事情,朱慈烺打算用其他方式实现。

    例如从当地大量招收靖安军,而这些靖安军将会派往奥斯曼帝国的其他地方,甚至欧罗巴的其他地方。

    然后有功劳就封赏土地或者欧罗巴的产业,然后鼓励他们把家人迁移过去。

    不断的招募人,一直到招无可招为止。

    朱慈烺还要在这里划定禁牧区,禁灌溉区,禁止毁树区,退耕还林区,防护林区等等,就是以种树的名义让这里的人自己都觉得在这生活不如换个地方。

    朱慈烺还真的希望自己能在西亚在建一个森林,虽然不能让这里千里无人烟,至少能保证除了几个重要城市之外这里不会再有其他的居民。

    到时候这整个波斯湾的石油额滴!都是额滴!

    大明没有打算经营这里所以对于当地的治安要求也不是那么高,只要不发生大规模叛乱就行,靖安军足以胜任这个需求。

    至于将来,也许有一天大明消灭了奥斯曼帝国之后,拐回头会派重兵驻扎各地然后恢复当地治安,但那都是今后的事情了,现在肯定不会。

    当大明拿下巴士拉之后,在巴士拉成立招兵的告示就开始张贴,甚至比安民的告示都要早,而第一批被转化的俘虏也发给了没有子弹的武器让他们上街作为样板进行宣传。

    为了这个计划军人事务部和军事情报部可是煞费苦心,早在几个月之前就已经在当地报纸上介绍大明莫卧尔地区的靖安军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什么样的状态。

    不仅在报纸上介绍,而且在下面舆论上也早就开始铺垫。

    莫卧尔地区的靖安军,那可是牛逼的厉害,当兵满五年自动获得大明公民身份,不仅工作轻松工资还高,只要当靖安军立刻成为当地人上人。

    而且五年之后还可以带着自己的家属和子女移民大明,住在世界上最繁华富裕的地方。

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就像现在大明给波斯湾地区的靖安军每月开的工钱是三两银子,而且只要加入,就能领到二十两银子的安家费,只要干满一年,就分给家里十亩地,而且每多干一年多给十亩,五年之后一样能成为大明公民。

    先不说最后这一条吧,就前面的这几条哪一条不让人心动,在波斯湾地区这个时代还没有发现石油,缺水,缺粮,大部分的生活还在贫困线以下。

    这里可是实实在在的蛮荒之地,也就是两河附近的人能靠着土地吃上饱饭,离河越远的人越穷。

    即使是在河流附近的人在奥斯曼人和当地贵族的层层盘剥之下,不要说每月三两银子,很多人每月挣的钱都不值大明几百文。

    这三两银子的月薪,足够让一个人直接成为人上人了。

    二十两的安加费,那就更不用说了,在这里讨个老婆都不要五两银子,二十两能讨四个!更不要说干一年十亩地,一年十亩,干个十年那不就成大地主了。

    所以在重金的诱惑下,有不少人心动了,尤其是大明军队一波波的开赴前线,军舰开进河流之后,有人忍不住就尝试了。

    有一就有二,渐渐的相互传播之下,大明很快就从这里凑够了一个团的靖安军,靖安军一个团是一千人,跟大明的团可不一样。

    一个团四个营,每个营二百人,剩下的是团直属兵力。

    每个营四个连,每连五十人。

    每个连三个排,每排十五人,剩下的五个人是炊事员杂务后勤等人。

    每个排三个班,每班五个人。

    为了防止这些人中途溜号逃跑,所以靖安军都是最小以连为单位出去作战,吃饭也是以连为单位。

    团直属的两百人也不是什么强力兵种或者炮兵之类的,存粹就是后勤人员,靖安军不像大明军队那样后勤跟作战人员是分开的,他们的后勤和作战人员是一起的。

    当然两百人带一千人的作战物资,也带不了多少,所以靖安军一般外出只能带十天到十五天的干粮,每个士兵自己再背一点能带二十天的。

    这就是他们的极限了,超过这个距离的作战,大明也不会用他们去,他们每天行军三十里,方圆三百里就是他们的活动范围。

    这个距离也就是一个县的范围,一个团一个县,也不少了,一千人呢。

    为了让大家对于靖安军更加安心,这一批招募的一个团并没有派往其他地方。

    他们就被安排在巴士拉城外,第一件事就是发衣服,一身身的新衣服,然后吃饭,饭管饱,肉每人有一碗,为了照顾他们不吃猪肉等习惯,大明特意从莫卧尔地区调集来的牛肉还有鱼等等肉类。

    吃饱喝足,训练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艰苦,只是教大家分辨口令,分辨左右,然后转转圈走走路而已。

    这让附近围观的百姓都松了一口气,这玩意这么简单那不是有手就行!我上我也行!

    有了样板的力量后面的招募就顺利了,前线也是捷报传来,离巴士拉最近的城市已经攻下来了,大军继续开拔,靖安军第二团组建好之后立刻去接管下一个城市。

    为了安抚这些人紧张的情绪,大明这边直接给每人五两的开拔银,而且是现场发!

    这一下子原本犹豫的人都心动了,感觉大明来这边不是打仗的,这简直是来散财的吧?这等于只要加入靖安军不仅发衣服给饭吃,还有二十五两银子拿!这好事谁不想要。

    据说靖安军的名额有限,下一个城市也要开始招募了,报名晚了就没有机会了。

    这下子可点燃了大家的热情。

    本来巴士拉只是一个不到五万人的小城,最后报名参加靖安军的竟然有五千多人,有此可见奥斯曼帝国在当地的统治是多么不得人心。

    甚至有不少原本奥斯曼帝国的海军士卒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都自愿加入靖安军,毕竟在奥斯曼帝国这边当兵一个月的收入也才一两多,还不如给大明打工呢。

    在奥斯曼帝国那边拼死拼活,冒着生命危险,在大明这边根本不用上前线,只要维持维持治安就好。

    这种好事谁不想要。

    黄得功给靖安军第六团盖章制成文书之后忍不住叹了一口气:“我总觉得这个办法不是什么好办法,虽然短期看着省钱了,但是长期来看,这后患无穷啊,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赛信在一边不以为意:“陛下这么做自然有他的道理,您之看到了军事的意义,陛下看到的确是大明的全局以及战后的稳定等等事情。”

    黄得功没有第一时间说话,

    所有人都知道所谓的参谋部中四杰中,赛信号称是马屁杰,那是对陛下的一个屁都能分析出一个一二三四五的好来。

    也不知道总参那边是怎么想的,为啥把这么一个马屁精安排到自己手下历练,难道是因为自己对陛下不够忠心?所以需要有个人不断的给自己上课?

    赛信并没有因为黄得功的眼神而有什么情绪,接着说道:“首先,我们的人每多一个,那么就代表敌人的人少一个,咱们在巴士拉招募了六千靖安军,那么巴士拉反抗大明的人就少六千。

    这一来一回就是一万二的差距,而且这六千人都是青壮年,如果大明说过之处所有的青壮年都变成靖安军,那么大明后方还有什么后顾之忧?

    难道是怕老年人拿着拐杖造反么?还是担心小孩扔石子?

    再次陛下这也是为了以后的民族大融合考虑,大明总是要转化一部分人成为公民的,那么为什么不选着一批为大明做出过贡献的人呢?

    靖安军本身就是军人的一部分,他们的一切都是大明给予,成为公民也会坚定不移的站在大明这一边,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证明他们的所有作为都是对的。

    这不就是最好的公民么,所以今天多招募一点,不过是为将来提前筛选一下而已。

    最后靖安军真的没用么?如果不是莫卧尔地区的靖安军,莫卧尔地区能有现在安定的环境么?

    如果这里一直乱下去,您打算留下多少部队留下那支部队镇守呢?增援什么时候到?进攻计划的人手还够么?”

    1秒记住顶点:。

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目标港口

    当苏伊士运河和波斯湾地区都在紧锣密鼓的展开进攻行动的时候,杨嗣昌所在的中亚方向,还在悄悄的运输人员物资。

    也许是承平日久,也许是真的没想到,反正第二天奥斯曼人依旧没有发现这里的问题。

    这个地方是里海西岸,往北是高加索山脉,跟沙俄天然的分界线,双方仅仅在山脉进行对峙,谁也没有大规模越过这片山地的能力也没有那个欲望,所以这里的冲突并不多。

    往南是莎菲王朝,奥斯曼帝国的里海土地虽然取自莎菲王朝,但是这些年莎菲王朝一直内乱不止,根本没有跟奥斯曼帝国开战的打算。

    就算偶尔有边界冲突那也都是相当克制。

    谁会想到里海的对面的大明会跨越里海偷袭这里呢?

    如果不看整个战场形势,没有人觉得大明会偷袭这里,因为收获和风险根本不成正比。

    跨海远征本就是兵家大忌,更何况是这种打的还不是人家的心腹之地,里海对于奥斯曼来说不过是遥远的边疆区而已,即使完全丢失也无关痛痒。

    但是大明跨海而来,随时都有被围歼被赶下海的风险,毕竟大明的军队要跨越几万里的陆路然后还要用船在里海上一点一点的运兵过来。

    而奥斯曼帝国只需要从各地随便抽调一点兵力就能收拾大明好不容易运过来的军队,怎么看大明打这里就是傻子行为。

    现在傻子出现了,但自恃聪明的奥斯曼人确没有想到他根本腾不出手来对付大明的进攻。

    杨嗣昌拿着地图冷静分析,有些时候不是他不想继续苟下去,实在是这一个村子已经放不下大明的兵力了。

    你听说过一个村子驻扎百万大军然后指挥官一挥手百万人抽出刀大喊一声冲啊,然后另一个村子也冲出一百万人,两方人马杀在一起杀的血流成河流血飘橹。

    是的那种战争只存在于中,真正的战场上,一个村子能驻扎多少人,撑死了几千而已,再多,站都战不下,就算挨着站一个村子站满都站不下一百万人。

    就像现在杨嗣昌手里仅仅几千人马而已,想要藏在村子里,树林里都快站满了也站不下。

    而且为了加快军队的转运速度,必须要占领一个大一点的港口,最好是一个港城,以这个城市为据点向前进攻,才是进可攻退可守。

    要不然杨嗣昌真的就这么懵着眼带着几万骑兵往前,一旦战事失利,那连个修整恢复的地方都没有,而且骑兵轻后勤不代表没有后勤,真的抢不到吃的时候那也只能吃自己带的,自己带的不够也需要后面运送。

    这要是连个港口据点都没有,那后勤部门怎么运东西?

    骑兵确实可以突袭,趁着敌人不备一股脑的冲到敌人首都,然后呢?打不下来怎么办?回去没有粮食了,不回去干耗着?你能耗过人家城里人?

    毕竟那种就食于敌还能越大越强的军队不多,能做到的那就是名留千古的牛人,例如霍去病为啥牛批?那就是他们做到别人做不到的。

    杨嗣昌心里还是有ac数的,自己什么斤两自己知道,而且大明并不鼓励那种个人英雄主义的战术,而是崇尚堂堂正正以势压人。

    杨嗣昌选来选去,选定了涅夫港,这里距离自己登陆地点最近,而且远离北面奥斯曼人的边疆重镇巴库,往西又是平原戈壁,适合突袭。

    按照约定沙俄会出兵进攻巴库牵制那里的守军,杨嗣昌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切断奥斯曼整个高加索边疆区和伊斯坦布尔成的联系。

    解决了高加索边疆区的军队之后,整个奥斯曼东北方向就再也没有军队能够威胁明军进攻波斯湾军队的侧翼了。

    杨嗣昌还肩负着一个任务,那就是到达黑海边缘之后从东面威胁伊斯坦布尔,减轻沙俄来自黑海舰队的压力。

    杨嗣昌的任务到这里就完了,如果其他两个战区行动顺利,后勤杨嗣昌或许还能前往伊斯坦布尔参与围城作战。

    当然这也紧紧是围城而已,主要的进攻力量绝对不是他们。

    简单来说杨嗣昌觉得自己的能力被忽视了,作为一支骑兵力量杨嗣昌觉得他们应该以绝对的数独,头破敌人的层层防线,直插敌人的心脏。

    就算不能直接到伊斯坦布尔城下,只要跟对方隔海相望,那么整个奥斯曼帝国的所有计划都将被打乱,他将牵制住整个奥斯曼帝国至少一半的兵力。

    给其余的军队赢得时间,这才是骑兵的正确用法。

    可他的作战计划递交军部并没有获得通过,不过军部也没有束之高阁,而是反手送给了沙俄,沙俄那边也非常有兴趣,已经打算派哥萨克骑兵尝试这一战术。

    杨嗣昌感觉自己被背叛了,自己辛辛苦苦想出来的战术确便宜了沙俄,让哥萨克骑兵摘了果子!

    不过军部也写信安抚他了,他这种战术危险性太大,稍有不慎就是重大伤亡,即使最后真的做到了,那么这支前突的骑兵也是连翻血战损失不小。

    这样的事情怎么能大明自己干,当然是让沙俄来干才合适。

    杨嗣昌现在只能郁闷的执行军部的作战计划,消除高加索地区的奥斯曼军队对波斯湾侧翼的威胁,让他们顺利和进攻苏伊士运河地区的军队汇合。

    杨嗣昌虽然不认为军部是对的,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既然接下命令那就要把这一仗打到最好,让所有人看看他杨嗣昌虽然老了,但是并不是不会打仗了!

    杨嗣昌比划着地图:“这一战,我们的第一目标就是隔绝涅夫港跟周围的联系,二团负责这个任务,记住派出的军队要化妆成百姓,给人以山匪切断道路的错觉。

    尽量拖延敌人发现的时间,对方在涅夫港驻扎有六百人的军队,一个营的编制,到时候一团主攻,要做到快、准、狠,不要犹豫,消灭所有的敌人,控制港口,防止有人破坏。

    留下的军队在这里待命,我们黎明的时候发起进攻争取太阳出来之前解决所有战斗!”

    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他急了!     朱慈烺在皇宫内焦急的来回踱步,话说那些大战之时还能有心思下棋读书的明君都是怎么做到的?为啥他朱慈烺就没有这个气度?

    皇宫内这个时候格外安静,陛下虽然不喜欢迁怒于人,但是下面的人也不能那么没眼色不是。

    常言说‘不打勤不打懒,就打不长眼。’没有眼力见的人比起懒惰的都让人讨厌。

    桂喜乖乖的站在那里想着自己的心事,自己伺候陛下快十五年了吧,这一战结束就是二十多年了,虽然现在自己四十多岁,但是战争结束的时候也就五十多了。

    是不是要提前培养几个接班人好伺候陛下?陛下那么多习惯,那些不为人知的小爱好总要有人去操持。

    可这个事情到底是自己主动偷偷的做还是等陛下选定了人之后在培养呢?

    要是自己偷偷的做陛下会不会觉得他这是为了固宠?为了争权?

    要是提醒陛下选人?那陛下要是想让自己退休怎么办?

    正想着呢,朱慈烺回身问道:“你安排在电报房的人是不是下班了没有安排好轮值?你去看看,顺便问问有什么最新消息没有。”

    桂喜躬身:“是。”

    走在路上桂喜不禁失笑,陛下这是真的着急了啊,自己安排的人一天二十四个小时守着电报房没有他的允许谁敢离开半步?

    就算有人离开,这前线的消息就算是波斯湾的最快也要第二天才能送到京城,第一天进攻的消息要明天晚上才会送来,而进攻的结果更是要后天早上才会有。

    除非前线闲的没事一个小时汇报一次,而苏伊士运河那边估计要到后天早上才有消息,这个时候急也没用。

    不过皇上既然让他去问,他就去问问,总不能站在那里跟陛下抬杠讲道理吧?那是官员干的事情不是他。

    而且要是敷衍了,万一电报房真的有啥消息呢,如果突发意外提前开战了呢?如果中间有什么问题来电报请示呢?

    桂喜伺候陛下这么多年唯记得谨慎二字,陛下做事向来谨慎,自然也希望手下的人也做事谨慎。

    桂喜现在还记得那些因为数据模糊被训斥的官员和各管事的样子,桂喜可不想因为这个被训斥。

    到了电报房,管事的军官立刻过来:“贵公公,您来了?目前前线没有任何消息传来,各部应该都在按照计划推进,最快明天下午中亚战区的消息会送来,明晚波斯湾战区的消息会送来,后天早上苏伊士战区的消息会送来。”

    桂喜点点头:“很好,你们自己听着就是,小顺子呢?过来!”

    小顺子行了一个礼:“干爹,您怎么来了?”

    桂喜摆摆手:“陛下放心不下,这样,你不要一直在这盯着了,你派两个太监轮值昼夜值守,一旦有消息就通知你,你再来通知我,记住一有消息不要耽搁。

    这里是令牌,不管多晚,逢门必进,这个就跟八百里加急一样,不能丝毫疏忽。”

    小顺子犹豫了一下问道:“那要不要骑马,骑马能更快!”

    桂喜瞪了他一眼:“皇宫内骑马,那是谁都能有的待遇,你也配?这样吧,你骑着自行车吧,这个没有规定,但是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小顺子缩缩脑袋:“干爹息怒,儿子知道了,这不是急着报信把这个忘了么。您回去歇着,我一有信第一时间一定给您送去。”

    桂喜转了一圈回去,朱慈烺期待的看着他,桂喜拱手:“回,陛下,电报房说了,中亚战区的消息最快明天下午送到,波斯湾战区的消息最快明天晚上,苏伊士运河战区的消息最快后天早上。

    奴婢已经安排人在那昼夜值守,一有消息,骑自行车最快来报。”

    朱慈烺松了一口气,站在那里转了一圈:“现在看来这电报房还是放的太远了,原本以为放在皇城内就比较近了,现在看来这真的有重要消息一来一回又要耽误十几分钟时间。

    尤其是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这十几分钟可是能改变战争走势的!”

    桂喜低头思索:“那陛下的意思是要把电报房放在宫城之内么?”

    朱慈烺想了想:“现在电报线路多了,不能一概而论,要牵几条军事专线过来,放在宫城之内,这样战场的事情就能第一时间得到。

    至于一些普通消息,还是不用都放在宫城之内了,毕竟这人一多就乱了。”

    桂喜明白了:“那奴婢去跟军部说一声,让他们早点拉线过来,那这个电报房放在哪里合适呢?”

    朱慈烺指了指自己的暖房:“就在这找个偏殿安置吧。”

    桂喜下去安排人手。

    朱慈烺继续在屋子里转圈,按照道理来说该准备的都准备了,到了这一步,远在数万里之外就算发生个什么自己急也没有啥用。

    但是朱慈烺就是止不住这个焦急的心情,准备了十多年的时间就是为了这一天,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全看这一口气了,如何能不让他焦急。

    现在宫殿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大臣们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谁有闲工夫跟朱慈烺在这聊天?

    要不去兵部做着等?那又有点胡乱指挥的嫌疑,自己去了,都不用说话,一个表情一个眼神都会被人解读甚至曲解,到时候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岂不是得不偿失?

    朱慈烺始终坚信,专业的事情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干才好,自己去了瞎指挥能比得上专业的参谋部?

    以前那是因为大明的军队还没有适应这种全新战法,所以朱慈烺这个半吊子水平就算拔尖的了,现在大明经过近二十年的培养已经有了自己的参谋制度,整个军制也已经有了正规的制度,不用朱慈烺手把手的去指导。

    转的心烦了,干脆拿起奏章继续看,反正急也没用,看看奏章消耗一下时间吧。

    自从宣战之后,大明的律法再一次偏严了,以前可判可不判的罪现在都要抓起来,以前可判一年或者三年的都按照三年来判。

    这导致大明最近流放的人又增加了,所以内阁那边请示是等奥斯曼帝国战事到一个阶段之后把这些人直接流放到奥斯曼那边去还是现在继续执行流放荒岛的计划?

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奥斯曼帝国的纠结

    奥斯曼那边有合适的地方发配流放么?显然是不行啊,万一这些被流放的人跟欧罗巴人搞在一起在来个反大明联盟,那不是给自己找麻烦么?

    朱慈烺继续看着奏章,沙俄那边也在这一天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大明虽然没有给沙俄支援大炮什么的,但也给对方带来了破城神器炸药包。

    只要有一个炸药包靠近城墙,那么城墙就会坍塌一大段,

    炸药包的普及必将导致城墙时代的落幕,反正大明自己在奥斯曼帝国这边都要大量应用,与其藏着掖着不如大方的拿出来。

    不能忽视沙俄在这一战中的作用,他们可是牵制了奥斯曼帝国一半以上的兵力,而且牵制的都是精锐兵力。

    如果没有沙俄,即使大明足够强大,面对对方强大一倍以上的守军那也是有的头疼的,至少在伤亡上就不是增加一倍而已了。

    要知道有时候一加一的效果是大于二的。

    对于沙皇来说这个简直是完美兵器,甚至比起大炮的成本低的多,

    只需要一名灰色牲口冒死冲上去就行了。

    而且这灰色牲口也不是必死的,只要跑的够快还是能跑掉的。

    有了炸药包之后躲在那些坚固堡垒里的奥斯曼人就变得没有了依仗,为了抵御沙俄的靠近,他们不得投入全部兵力不分昼夜的上城作战。

    这个时候天气寒冷和物资缺乏的问题也暴露了出来,仅仅一天时间,又有七八个堡垒被沙俄攻破,预计不要半个月沙俄就能拿回所有黑海北岸的失地。

    奥斯曼帝国的信使还在去往边疆的路上,他们要提醒各边疆区随时准备应对大明的入侵。

    他们错误的估计了时间,实际上按照正常的流程来看,一个大国想要动员打一场战争,那至少也要一个月以上的准备,这还没有算上两国的距离。

    大国是有常备军队的,这个一个月还是速度快的情况下,如果是一个没有常备军或者常备军较少的小国,要想动员一场大战,

    那就需要几个月的准备才行。

    就像是大明的藩国们,他们的准备情况才是真实的战争情况。

    当大明宣战令下来之后,

    他们仅仅能集中在埃及的那几万兵力参与第一波进攻,后继乏力,下一波支援需要从国内从各城各殖民地一点一点的抽调,然后在训练运输才能到达前线,乐观估计三个月能到。

    要是中间在有个差池,那么四五个月都是正常的。

    这还都是已经服役的正规军,如果这些国家想在战场上获得更多的东西,那就必须要扩军,

    而扩军如果是征召退役人员最少要花半个月以上的时间集中,然后要进行至少一个月的恢复适应性训练。

    这个期间国家要准备作战需要的武器,

    需要征集物资,

    需要安排运输力量,等等,

    这多出来的时间也就是一个月而已。

    这要是招募新兵,

    这新兵训练三个月,然后战争适应训练再来三个月,

    半年之后形成初步战斗力能参与一些低烈度的战争。

    奥斯曼现在仗已经打了两年多了,能够调动的兵力已经都调动了,各地能够征召的老兵也征召的差不多了。

    要想应对大明的战争威胁,只有招募新兵。

    现在伊斯坦布尔就是在讨论这个问题,

    征兵这个问题可不是一拍脑袋,我征兵一百万!,然后一百万士卒就出现了的。

    征兵要考虑的事情很多,首先是自己财政有没有钱,征兵总要给安家费吧,总要发军饷吧,士兵总要吃饭吧,这些钱财政拿得出来不?

    本来奥斯曼帝国的财政压力没有这么大的,招募个几十万兵力还不至于考虑这那。

    但是大明提前不是摆了他们一道么,大量的钱都投资修铁路了,剩下的钱都用来跟沙俄打仗了,这一两年也都是国库能跑老鼠的状态,所以真的要好好规划一下。

    第二就是有没有准备那么多武器,这士卒总不能空着手上战场吧?火器时代的战争,每一把武器都需要钱买的,即使奥斯曼帝国自己国内造的,那也需要成本的。

    而且战争突然到来,奥斯曼帝国哪有那个水平一个月生产几十万把武器,那还不是要从欧罗巴人手里买。

    欧罗巴人可不是开善堂的,每一件武器那都是要真金白银才会卖的,如果奥斯曼没钱,那武器从哪里来?

    第三个是其他物资,从士卒穿的衣服,到吃的饭,这些都是需要提前准备的,这些年奥斯曼帝国可是都在消耗的状态,本来他们的产粮食的地方就不多,其中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多瑙河流域算是三个重要产粮地。

    但是多瑙河去年被沙俄祸祸的根本没有怎么种,那里的粮食自给都困难,更何况还要担负前线打仗的需求。

    尼罗河那边,本来旱季和雨季就分明,一年就那么一次种粮食的机会,这个时候想要粮食也变不出来啊。

    两河流域那边也是,虽然有粮食种植,但那边一大片地区人也不少,都指望着那里的粮食活命呢。

    包括北面的高加索,和东面的和莎菲王朝的边境,这些地方都需要两河流域的补充。

    第四个问题就是征兵多少,这个就要看奥斯曼是想教训一下不懂事的大明还是防御大明的进攻了。

    要是想要教训大明,那需要的兵力也不多,本来嘛,以奥斯曼帝国的国力,连投送十万人进攻大明都做不到。

    毕竟远隔几万里,不是谁都有那个本事投送几十万兵力的。

    就像后世的日不落,当初面对建奴的时候,也不过是几千过万的兵力,还是就近抽调的,他们打布尔战争,打新大陆战争那不都是因为添油战术,入不敷出最后才损失惨重。

    就像强如大汉为了征大宛才不过数万人而已。

    虽然征兵不多,但是消耗确不小,甚至比征兵几十万消耗的都打,因为那样打更消耗的是民力!

    当然也可以进攻大明占领的埃及尼罗河上游,还有阿拉伯半岛南部地区,这些地方也有明军,而且不需要太多兵力就能攻打,但是这些地方打仗对大明来说基本上没啥伤害,起不到威慑大明的效果。

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我们不归

    显然这种仗打了等于没打。还不如防守呢。

    如果不进攻大明只是防守,那首先就要确定大明能投入多少兵力进攻奥斯曼。

    在奥斯曼人的情报范围内,知道的大明在奥斯曼帝国附近的军队不过数万人而已,即使加上藩国军队不过十几万。

    要是大明进攻奥斯曼,在他们看来也就是征发个二十万人左右也就是极限了,所以奥斯曼人也只需要再征兵二十万左右就能从容应对。

    现在奥斯曼人争执的就是到底是出兵打,还是防守,

    还有对沙俄那边应该采取什么办法?

    虽然没有人明确的说出来,但是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如果奥斯曼帝国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那么最后可能真的就会鸡飞蛋打。

    只是沙俄现在想要的太多了,沙俄提出了奥斯曼帝国不可能打赢的条件,要整个巴尔干半岛,

    奥斯曼又不是战败国怎么可能答应这样的条件。

    而且很明显的就可以看出来,沙俄跟大明应该是结盟了,

    因为这两国宣战的理由都是一样的,当然沙俄这个只能说是二次宣战,但是从沙俄的宣传上来看,那边也是以皇权威严为理由。

    所以现在的奥斯曼帝国也不能单打独斗,要联合盟友共同应对。

    奥斯曼首先想拉拢的就是莎菲王朝,因为莎菲王朝挡在大明和奥斯曼前面,只要莎菲同意跟奥斯曼结盟,那么莎菲王朝就能直接威胁莫卧尔,甚至直接威胁大明的西北地区。

    这无疑是减轻了奥斯曼帝国在东线的压力。

    奥斯曼帝国知道莎菲王朝想要什么,如果为了表示诚意,奥斯曼必须把当年从莎菲王朝手里拿走的阿塞拜疆地区在还给莎菲王朝。

    只是奥斯曼帝国的朝堂上现在对于这个以领土换取结盟的提议争论还在继续,更多人认为奥斯曼帝国还没有到那个地步。

    奥斯曼帝国不能因为大明几句威胁就付出土地和大量的金银财宝去拉拢莎菲王朝这个曾经的敌人。

    现在大明还没有动手,自己这边先乱了阵脚。

    要是大明只是随便说说根本没有出手的打算呢?到时候奥斯曼帝国又出钱又出土地,那只能成为笑柄。

    成为笑柄都是小事,关键是领土丢了,那再想拿回来就难了。

    奥斯曼想要拉拢另一个盟友的问题也在这里,

    波兰和立陶宛联合王国跟奥斯曼之间也有领土争端,主要就是多瑙河沿岸的土地和黑海北岸地区的归属。

    现在虽然是奥斯曼帝国和沙俄为了这些地方的归属大打出手,

    但是波兰和立陶宛联合王国也宣布对这里拥有主权。

    如果奥斯曼帝国想要拉波兰和立陶宛联合王国入伙一同对抗沙俄,那么奥斯曼帝国就要付出这些地方的归属权,这显然又是一次拿土地换同盟的行为。

    在还是在奥斯曼对沙俄的战事取得优势的情况下,让这帮贵族老爷答应这样的计划显然是非常困难的。

    而就算只谈论征兵的问题,奥斯曼帝国高层也是没有立刻拿出策略。

    这个钱从哪里来,怎么也要讨论几天,然后征兵怎么征谁来指挥这些军队,这些事情都要争一争。

    而且奥斯曼帝国本身就暗流涌动,

    让太后很难有心情全力应对外敌。

    别忘了当时为啥要急着和沙俄谈判,正是因为伊斯坦布尔出现了叛乱太后急需兵力镇压。

    既然伊斯坦布尔的人都不信任了只信任军队,

    那这征兵这事派谁指挥那就更是让太后纠结了。

    奥斯曼帝国的保皇派在两个邻国的支持下,

    并没有立刻抖起来,反而被人讽刺勾结外国,

    声势一下弱了下来。

    毕竟自己家里闹的再凶,

    你请外人来家里评理,而且这两个邻居本来都不是啥好人,

    还惦记着你家的东西,这种情况下自然不被人所喜欢。

    就算保皇派一直极力辩解自己跟沙俄和大明没有人格勾结,但是也没有人相信,

    你没有勾结为啥人家要帮你?争着抢着做好事么?

    不过这个声势弱只是暂时的,

    相信只要沙俄和大明节节胜利,大家发现太后带领的奥斯曼不能救奥斯曼的时候,就会有人站出来拥护皇帝。

    但到时候大明和沙俄会不会乖乖退兵那就不好说了。

    奥斯曼帝国高层现在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大明进攻,边疆的消息至少也要三天才能送到伊斯坦布尔。

    所以这三天奥斯曼帝国首都都不会拿出啥有用的建议。

    正月十六日晚上,大明特意从地中海的商船上起飞了一艘飞艇,伊斯坦布尔城内的大明使馆的楼顶也升起了三个火堆。

    飞艇降落,军官走下飞艇:“我们奉命接使馆人员回家,你们辛苦了。”

    史可法微微一笑:“好!你们也辛苦了,快你们上飞艇吧,外面的人随时都可能发现咱们。”

    飞艇军官开始指挥人上艇,最后整个艇上去九个人之后他发现剩下的十几个不动了。

    他疑惑的问道:“这个飞艇能够一次带二十人,你们快点上吧!不用担心。”

    史可法摇摇头:“你们走吧,我就不走了,他们这些人也愿意陪着我继续留在使馆。”

    飞艇军官有些焦急:“可是,我们接到的命令就是把你们都安全的带回去,史大人,不要意气用事,您还是跟我回去吧?”

    史可法摇摇头:“不了,我在这里是大明的脸面,在大明势如破竹的时候,我这个大使偷偷逃跑算什么?

    放心吧,我们会好好守护好大明的使馆,这里就是我们的国土,大明寸土不丢!”

    飞艇军官刚要继续说话,下面传来吆喝声,显然负责看守大明使馆的奥斯曼人发现了飞艇。

    史可法拉着军官:“快走吧,你们好好打仗,你们的仗打的越漂亮,胜利的越干脆我就越安全!加油不要因为我们而犹豫,我们随时做好了为国而死的准备!”

    飞艇军官看着下面的奥斯曼军人还是放枪,这个时候也不再犹豫,敬礼之后:“我会如实像陛下禀告您的决定,史大人,各位战友,你们保重!”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868/ 第一时间欣赏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作者:怕起重复所写的《统计大明》为转载作品,统计大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统计大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统计大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统计大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统计大明介绍:
一个强大的帝国必须能提供至少2000项关于国家的统计数据。
如果崇祯对于自己的国家了如指掌,那他的结局一定是另一个模样。统计大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统计大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统计大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