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统计大明TXT下载统计大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统计大明全文阅读

作者:怕起重复     统计大明txt下载     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统计大明全文阅读

感谢大家的支持打赏

    感谢‘ag,狐大盗怎么用呀’的数次打赏,目前粉丝榜第一名非常感谢。

    感谢‘真o陈曦’的打赏

    感谢‘谢玉文’的打赏

    感谢‘姐姐的家人’的打赏

    感谢‘大风车房’的打赏。

    感谢大家的月票、推荐票。

    谢谢,真心感谢。

百万字感言

    一百万字啦,

    不敢言!

    努力写,不断更<(@ ̄︶ ̄@)>

今晚十二点之后会发十五章

    今晚十二点到一点之前会发十五章,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希望大家继续支持鼓励!

    另外求月票和推荐票。

第一章崇祯八年

    就问你气不气!人家穿越都是当崇祯,为啥我穿越就是当崇祯的儿子,平白比人矮了一辈不说,还是从婴儿开局!

    眼看着这个国家在崇祯的治理下每况愈下,大明的车轮一步步跌像深渊,自己确只能咿咿呀呀呜呜啊啊。

    婴儿开局的好处就是有大把时间,每天除了吃和睡剩下的都用来思考。

    在不能说话的几个月,他学会了冷静,学会了随遇而安,也磨平了他的脾气,改变了他的性格。

    崇祯越来越忙了,每天批阅奏章到很晚,很少有时间来看他,也许来看他的时候,他都睡着了。

    周皇后也就是他老妈到是每天都会跟他聊天说话,絮絮叨叨的讲一些琐碎事。

    奶妈跟宫女太监喜欢躲在他屋里聊一些宫廷八卦,谁和谁结成对食,谁喜欢哪个侍卫等等。

    这些也是朱慈烺能得到外界信息的主要来源,他听到了魏忠贤死了,宫里惶恐了一阵子,他又听到女真人打到北京了,他听到袁崇焕死了。

    他也只能听听,当婴儿的这段时间,他想明白了自己的处境,明白了自己的年龄干自己年龄该干的事情的道理。

    可以适当的表现一点天分,但是不能当妖孽,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当一个乖孩子讨崇祯和周皇后欢心,静静等待时机的降临。

    所以他一岁就跟着周皇后背唐诗宋词,他并没有表现出过目不忘,即使以前背过他也会花上一天到两天的时间才慢慢背全。

    这样崇祯都很高兴了,赏赐了一大堆东西,不过只能给周皇后保管了。

    两岁开始背千字文。三岁开始就开始学写毛笔字。只要学习好,父母开心的时候提出的要求不是太过分,都会同意。

    也是从四岁开始,朱慈烺就开始表现出自己非凡的数学天赋,仅仅两年多的时间,教数学的老师就羞愧的请辞了。

    四岁多开始,朱慈烺就喜欢上了过家家当老师的游戏,趁崇祯高兴的时候提出,崇祯就让王承恩从内监学堂找了十多个小太监,让朱慈烺过过瘾。

    这些人朱慈烺打算培养成班底,可惜培养了一段时间,朱慈烺发现等他们成才黄花菜都凉了!

    四岁开始朱慈烺就在宫里乱串,为了他的安全崇祯派了锦衣卫保护。

    朱慈烺又趁机要来了李若琏,朱慈烺只记得一本书上说他是锦衣卫里少有的殉国者,这份忠心是没得商量的。

    外面的情况越来越糟,到六岁半的时候,宫里都在议论中都皇陵被流贼掘了。

    没错这就是崇祯八年最大的事件了,朝廷上下第一次重视起流寇。不过对于大明来说不足以引为生死大敌。

    外面的朝臣因为太子聪慧之名,所以不断的上书让崇祯放朱慈烺出阁读书。

    崇祯经过中都事件之后,也希望朱慈烺能快点成长,太子的表现也一项独立。就先命太子从坤宁宫搬出移居慈庆宫,并任命了东宫六局各管事。

    要知道历史上朱慈烺被加冠移居东宫是在十岁的时候,因为国事艰难,崇祯才这么做的。

    现在整整提前了三年多,果然聪明懂事的表现为朱慈烺加分不少。

    东宫六局是典玺、典膳、典服、典药、典乘、典兵六局,这些宦官都是崇祯命王承恩选派,而跟随伺候的太监和宫女又是周皇后亲自挑选的。

    为了让朱慈烺住的舒服,一向抠门的崇祯还特意从内库划拨三千两银子,周皇后也给了两千两的私房钱。

    这些人都是崇祯和周皇后亲自挑选,也就是皇上皇后的心腹,按照大明的历史,很少有太子被废的。

    基本上除了两个倒霉蛋都顺利登机,除非你熬不过老子。

    朱慈烺太小,六七岁的小孩想要别人纳头便拜,那也是有心无力,不过借着身份施恩出去还是培养了一些心腹太监,这些人都随侍在他身边。

    例如魏平安是宫里清算魏忠贤余党的时候,魏平安因为姓魏就被排安排到浣衣局干一些粗重的活计。

    浣衣局是二十监中唯一不在宫中的监局,那次魏平安给田贵妃送衣服因为衣服洗破了,眼看就要被杖毙在那里,朱慈烺把他要到了身边。

    从地狱在回天堂,魏平安非常懂得珍惜,也就成了朱慈烺的心腹。

    还有伺候朱慈烺饮食的宫女阿朱,朱慈烺以她饭做得好吃为由,早早的要到身边。

    吃饭可是大事,找一个信得过的人,至少能避免被毒死。

    还有桂喜是重病,朱慈烺命御医给他治病,胖玄是喜欢偷吃东西,朱慈烺就经常把一些好吃的赏给他。

    桂喜、魏平安、胖玄、阿朱就是朱慈烺的心腹了。他还太小哪有啥驭下,不过是借着皇家的威仪太子的权威罢了。

    搬到东宫,他没舍得放这些人出去,自己所有的吃食也都是阿朱亲自弄好送来。

    自己独居一宫终于可以当家做主,装了这么久的小孩,到了东宫他竟然发现自己有点当不好大人了。

    这一日朱慈烺正在一边练字一边思考自己该从何处开始迈出自己的第一步,外面阿朱匆匆进来:“殿下不好了,胖玄被典膳的李公公抓起来,要杖责。”

    朱慈烺皱眉问道:“所为何事?”

    阿朱无奈叹气:“能为什么,还不是偷吃,说了多少回就是不长记性!”

    朱慈烺点点头:“打一顿也好,长长记性。”

    阿朱犹豫了一下说道:“本来打一顿就算了,但是我觉得这个典膳的李公公好像另有目的呢!”

    朱慈烺站起来:“走,边走边说!”

    阿朱落后半个身子:“最近我无意中问起采买的事情,这位李公公训斥了我几句,胖玄当时就在我身边帮忙说了几句话。”

    朱慈烺哦了一声:“你的意思是这个李公公小肚鸡肠,因为胖玄帮你说话怀恨在心,所以要给你们一个下马威?”

    阿朱犹豫了一下悄悄说道:“不止如此呢,奴婢觉得他们的采买有问题。”

    要是仅仅几个人争权,朱慈烺本不愿意管,但是被训的两个都是他的心腹,要是自己心腹有事自己都不出头,那以后谁还敢跟着自己?

    同样的道理,心腹的面子就是他的面子,自己的人没有了威信,那以后替自己办事还怎么能办成!

    所以今天无论是谁的错,这事朱慈烺只能偏向自己人。

    等朱慈烺到了典膳处,胖玄正被按在一个条凳上啪啪的打板子。

    朱慈烺皱眉看到胖玄的屁股都出血了,看到太子来了之后皱眉,李存良心中一个咯噔,暗道要坏事。

    自己小看了这些人在太子心中的分量,连忙赔笑跪下说道:“殿下,怎么惊扰到您了,这不是胖玄把皇上和皇后赏给你的桂花糕吃了。

    这偷吃御赐之物可是杀头的罪过,不过奴婢觉得胖玄毕竟伺候您这么久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所以就私下降低了处罚,还请太子恕罪!”

第二章一两银子一枚的鸡蛋

    显然这是个聪敏人,不仅说明了胖玄偷吃的严重性,还把自己公报私仇说成了帮助胖玄,打了你你还得感谢我!

    现在说是请罪,不如说是在邀功。可惜朱慈烺比他想象的要聪明多了。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这些小聪明都是徒劳,朱慈烺有改变游戏规则的实力,所以不必按照他划定的路线去走。

    朱慈烺没有第一时间说话,这出气容易,但是要是不占住道理,这后面的麻烦事估计不少。

    朱慈烺问趴在凳子上的胖玄:“他有没有冤枉你?”

    胖玄捂着屁股委屈道:“奴婢就是饿了,吃了两块桂花糕一个鸡蛋,结果被李存良发现要打我二十大板。”

    朱慈烺无耐的说道:“下次长长记性,要是饿了就找阿朱给你拿,莫要在偷吃了!剩下的板子就不打了。

    但是偷吃也不能不罚,他吃的东西就作价从他月钱里扣吧。”

    李存良微笑着舒了一口气,总算躲过一劫。得意的对胖玄说道:“皇后娘娘亲手做的桂花糕,万金都买不到,一个鸡蛋一两银子的事情就算了,咱们光算算桂花糕你要扣多少……”

    朱慈烺眉头一挑:“一个鸡蛋一两银子?”

    李存良理所应当的说道:“正是,太子殿下您还小可能不知道,这鸡子可是能孵出一只鸡呢,当然贵啦!”

    朱慈烺冷笑的看着他,原本他以为这种一两银子一个鸡蛋的事只有铁齿铜牙纪晓岚和宰相刘罗锅这样的影视剧才会出现。没想到大明竟然也有。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自己找死还能怪谁:“李若琏把他给我抓起来,魏平安,去取采买账目过来。”

    他虽然不知道太子殿下是怎么发现鸡蛋的破绽,但是为了求生他解释道:

    “太子殿下,您可能误会了,您还小不知道百姓的艰难,这一只鸡卖十几两银子,一个鸡蛋能孵出一只小鸡所以一两真的不贵了。”

    朱慈烺懒得跟他抬杠,翻开账本青菜一百多文钱一斤,鸡鸭鱼肉每斤都超过一两银子,鸡蛋一两银子一个,买了一百个!仅仅搬到太子府三天,采买就花了一千多两。

    更气人的是添置其他应用之物,动辄几两几十两,朱慈烺可是知道这里面很多东西都是宫内有专门的人生产,根本就不需要买,就连这些青菜果蔬鸡鸭鱼肉也都是皇庄供应,只有很少一部分需要在外边采买。

    再看总数,你妹的!三天花了他三千八百两银子!

    朱慈烺咬牙切齿的说道:“前几日户部上奏今年米价上涨,一石米也不过一两又三钱银子。一只鸡卖十几两银子?能值十几石一千多斤粮食么!”

    李存良慌乱的狡辩:“太子殿下,那是肉啊!再说宫里的吃食怎么能以米价衡量,宫里吃的都是贡品,不信您问其他人,宫里采买都是这个价钱……”

    朱慈烺一拍桌子:“够了!父皇信任你才将我宫中的采买之事交给你,结果你不仅虚报采买,更是账目稀里糊涂!

    账目上开销的数目和结余就少了三百八十两又五十八文,做假账都做不好,真是个废物!”

    李存良那里敢硬气,他这才想起太子的算学神童身份,暗暗后悔自己瞎算没有请人帮忙。

    连忙求饶:“太子殿下,奴婢算错了,奴婢不敢了,您饶了我吧!奴婢不敢了……”

    朱慈烺喊了一声:“魏平安!”

    一直站在他背后的魏平安走出来:“在!”

    “你去李存良屋里好好给我搜一搜!看看他到底昧下了我多少银子!”

    魏平安应了一声就去了,

    看着下面已经脸色雪白的李存良,这样的人杀了都不解恨,但是为了维持自己仁慈的形象,朱慈烺不能自己亲自动手。

    不一会魏平安抱着一个小箱子来了:“太子殿下,这里共搜出金银折合四千多两,还有一些珠宝首饰。”

    朱慈烺嗯了一声,这不仅回本了,还有的赚呀,冷声问李存良:“你可知错!”

    李存良强挣扎着喊道:“奴婢……知错了……。太子殿下饶命……”

    朱慈烺哼了一声:“我不会要你的命,你们把他送到王公公那里,他自然会处置。”

    处理了这个事情,东宫六典再也不敢小看朱慈烺。

    因为要召开加冠大典,司礼监和礼部派来官员教授太子上殿的礼仪。

    第三日,崇祯把朱慈烺召集到殿上,见过给他安排的各位老师,原本崇祯想让朱慈烺先读书,加冠礼等长大一些再说的。

    但是正月农民军破了凤阳,各地旱涝不绝,让他对儿子给予了更多的期望,所以年仅六岁的朱慈烺就行了加冠礼。

    太子冠礼三加,初折上巾,二远游冠,三九旎冕。然后朱慈烺见群臣接受朝拜,按照老师教的礼仪没有一丝逾越。

    紧张是肯定的,但是比一般的六岁的孩子表现的好的多那也是肯定的,反正看着崇祯欣慰的笑容,朱慈烺就知道自己做的不错。

    讲读官六员:礼部侍郎方逢年、石谕德、项煜、修撰刘理顺、编修吴伟业、杨廷麟、林增志。较书官二员:编修胡守恒、检讨杨士聪。侍书官二员:中书黄应恩、朱国诏。

    至于其他人不过是搭个顺风车升个官的,虽然说是老师,但是跟太子没啥关系,只有这讲读官校书官和侍书官是干活的,这就跟后世的什么什么工作领导小组是一个道理,干活的人都是最下面的。

    方逢年这个人朱慈烺不熟悉,但是能混到东宫日讲官头一位,肯定是要大用的,至于人品啥的,以后再慢慢看吧。

    第二天朱慈烺到讲阁的时候,方逢年等人正好都在,诸位先拜见朱慈烺,然后朱慈烺在拜见老师。

    方逢年开口说道:“陛下命我等六人为太子讲读,按照旧制每日派两人讲读,每三天一轮,若是有人中途有事可以他人代替,太子每旬休息一日,不知太子殿下以为如何?”

    朱慈烺点点头:“准。”

    方逢年见朱慈烺虽然年幼但是举止端庄得体,自己身为老师自然不敢有丝毫逾越,连忙拿出书本:“太子殿下已经读过论语,但是还没有学习大学,朱子认为学习四书五经要先学大学,今日开始我们就给太子殿下讲大学。”

第三章是谁开的枪

    朱慈烺一听,这不行啊,这是要把我往书呆子上带?我年纪小以为我好忽悠咋的?

    朱慈烺眼珠子一转奇怪的问道:“老师,何为君子六艺?”

    方逢年连忙答道:“君子六艺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朱慈烺正色道:“既然先贤有言,我怎可只学四书五经,先生何不同设六艺课程,让孤王也学君子之道。”

    方逢年看看其他人,大家也都面面相觑,君子六艺是没有错,但是科举不考呀,靠写八股出道的他们自己会的都有限,如何教朱慈烺?

    大明定下八股取士制度之后,他们都快忘记君子六艺这回事了,现在朱慈烺突然提出,大家就只能傻眼了。

    说不用吧,这周礼的话能不听?自我否定么!说学吧?咋学?咋教?

    朱慈烺一脸无辜的看着他们:“怎么?诸位老师不用为难,韩愈在师说中有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皇家学习自然取最优者以学,诸位老师可以推荐人选,呈报给父皇,让父皇择优选用。”

    方逢年还没来得及说同意不同意,朱慈烺就已经把事情定下来了,那就推荐吧,这事也不是他能决定的,看看朝堂诸公怎么看待此事再说吧。

    还好朱慈烺没有自己决定,而是让他们禀告崇祯皇帝,方逢年拱手应是,朱慈烺点点头:“那今天咱们就开始从大学学起吧,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方逢年:“……”

    大家之所以惊讶是因为他们没有想到朱慈烺已经能背诵全文了,朱慈烺要的也是这个效果,一字一句的读一字一句的讲,那多没意思。

    趁大家都在发呆,朱慈烺开口说道:“孤初读此篇不明其中真意,这第一段……”

    就这样朱慈烺跟方逢年一问一答,一上午的时间就过去了,下午依旧是如此,老师也是真有水平,旁征博引,论述清晰,要不是朱慈烺心智健全,就被他们忽悠着当什么有道德的仁君去了。

    当晚各位侍讲就聚在一起,这跟他们想象中的教学不一样啊。都说太子早慧,他们也没有想到能聪明到这个地步呀。

    不过太子吩咐的学习六艺,他们也不敢耽误,让大家推荐人选。

    当晚崇祯回到后宫特意把朱慈烺叫过去:“烺儿今天读书如何?”

    朱慈烺乖巧的应答:“方先生教我大学之道,孩儿问起君子六艺,心中向往,想请先生们教授君子六艺,先生们已经回去推荐人选,明日会呈报给父皇,还请父皇挑选。”

    崇祯点点头:“我儿好学,吾心甚慰,既然你有意学君子六艺,那朕就为你挑选贤良教授。”

    学习上的事情朱慈烺还从来没有让崇祯担心过,所以这件事朱慈烺还是有些话语权的。

    之后的一个月朱慈烺老老实实的跟着先生们读书,每天都有进步,尤其是在数这一门,把教书的先生逼得汗如雨下。

    朱慈烺上一世是学统计的,数学自然是划时代的好!

    又个月之后这位教数科的汪修志再也顶不住压力抱拳拱手:“太子殿下,臣才疏学浅,实在不敢耽误殿下,臣明日就跟陛下请辞,请陛下另请高明。”

    朱慈烺放下笔连忙假装客气的问道:“先生可是嫌弃孤愚钝,孤一定勤奋学习,先生万万不可弃孤而去啊!”

    汪修志擦擦汗:“殿下在数之一道之天分旷古未见,学生惭愧,实在无法教授。”

    朱慈烺嘴角升起一个弧度说道:“那先生万万不可请辞,先生算学一道已是最好,不如先生于孤王一同探讨数之一道的奥秘。”

    汪修志疑惑的问道:“数之一道的奥秘?”

    朱慈烺点点头:“正是,先贤能算圆周率、有割圆术、有算经十书、勾股定理、测量太阳高度、等诸多成就,吾等虽不能自比先贤,那为何不能再数之一道的应用上多做探索?”

    汪修志抱拳拱手:“还请殿下示下。”

    朱慈烺点点头说道:“孤最近在研究的是统计之道,既然数学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那我们为什么不想一下有哪些事情是可以用数字表述的呢?”

    朱慈烺正跟汪修志聊的兴起,小魏子偷偷跑进来:“殿下,项老师来了。”

    朱慈烺最近非常厌恶项煜,这老头每天只会说教,每天都是在说太子应该怎样,不该怎样,朱慈烺烦的狠。

    今日项煜满面红光,汪修志见了项煜连忙给他见礼:“项侍郎有礼,今日观侍郎脸色红润,似有喜事?”

    项煜哈哈一笑:“也没有什么大事,就是侍妾为吾产下第五子,故心中欢喜。等孩子满月请汝吃酒。”

    汪修志连忙恭喜:“那恭喜项大人添丁,到时一定到府上恭贺,今日回去我就让贱内备上一份薄礼去给如夫人道喜。”

    项煜摆摆手笑道:“不用啦,也是她福薄,生孩子的时候难产死了,所幸孩子保住了。”

    朱慈烺看项煜死了老婆还能笑,真是觉得恶心,想起这个时代难产也是常见,也没有多想。

    接着项煜缅怀道:“菱花十三岁入我门,两月就怀上老五,本来说生完孩子送她回老家,没想到就这么去了。”

    其他人跟着说两句可惜,项煜嗯了一声,没有在意,做好之后准备讲课。

    朱慈烺就忍不住了,看着笑眯眯红光满面的项煜老不休,才十三岁,你都快六十了,怎么下得去手!禽兽啊!

    朱慈烺眼神充满厌恶,直接把书本一丢,再也不想听这老头说教,这种身不正确说教别人的人最讨厌!

    看朱慈烺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项煜又开始说教:“殿下干系万民,怎可治学如此……须知尊师……”

    朱慈烺不耐烦的挥挥手:“你不配教我!滚!”

    项煜猛地脸色涨红,当即想要说点什么,但是顾及君臣之礼,挥一挥袖子气哼哼的走了。

    朱慈烺虽然有点后悔自己冲动,但是更为那个女孩心疼,想想还有多少女孩被这样残害。

    他不禁觉得是时候站出来了,前世他学的是统计学,虽然大学是混过去的,但是解决这样简单的统计还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朱慈烺把李若琏喊进来:“李百户,你调五十人分成十组,在京城及京城附近的这些州县统计这五年来女子都是几岁嫁人,几岁生产,生子女之后有几人死亡,死亡时都是多少岁。几日可得结果?”

    李若琏想了一下:“这个有点麻烦呀……”

    朱慈烺启发道:“你又不用挨家挨户的问,只要找接生的稳婆一问,不就行了,无论多晚今天夜里必须回来,明早要有大用!”

    李若琏一想着确实简单多了,抱拳:“是!”

    朱慈烺点点头:“好!把数据统计出来之后送到统计处,教了两年数学的太监们这次终于派上用场了。”

第四章对决

    朱慈烺这边还在耐心的等待数据反馈,连夜进行了统计分析。

    第二天朝会项煜趁着崇祯上朝高声喊道:“陛下,臣有本奏,太子嘻笑不敬师长,吾自觉难以管束,还请陛下另请高明。”

    崇祯听后心里一抖,这个可比后世请家长严重多了,在这个尊师重教的时代,老师说教不了,那太子岂不是沦为天下笑柄!崇祯非常生气,立刻诏令朱慈烺上殿。

    朱慈烺正在上课呢,一听崇祯招他上殿,不用想就知道是项煜这老头在告状,不过朱慈烺不理解这家伙哪来的勇气跟太子作对?大明的文官都这么头铁么!

    还真是!这些人为了邀买名声皇上都不放在眼里,更不要说他这个太子了。

    等朱慈烺上殿崇祯板着脸问道:“烺儿,项老师说你只知道嬉笑游玩不知道学习,又不敬师长可有此事?”

    朱慈烺抱拳道:“回父皇,绝无此事,儿臣每日按时上课,老师交代的课业也都完成了。众位老师都可作证。”

    现在老师说太子不好好学,但是太子确说没有,要是不听话的孩子,估计家长就认定了孩子在撒谎,上去一顿棍棒。

    但是偏偏太子平时表现乖巧懂事,又勤学的很,学业的事情从来没有让崇祯操心,现在两方各执一词,那崇祯自然怀疑是不是诬告了。

    有了怀疑之后,招招手让朱慈烺到自己身边:“那说你不敬师长又是何事?”

    朱慈烺不好意思的答道:“师傅们教我以仁德之心爱护子民,那日项师喜得第五子但是十三岁的小妾确因此难产而死。

    但是项师确和同僚相谈甚欢,丝毫没有悲伤的情绪,孩儿觉得项师为人师表毫无仁德同理之心,所以不配为人师。”

    朱慈烺天真的看着崇祯,这种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是一个不仁的帽子是扣定了。

    而且朱慈烺说明了原因,那么项煜告太子,说自己不想教,反而成了太子认为他德行有亏赶走的。

    项煜没有想到太子能如此条理清晰的说出这段话,也没有想到太子赶自己走是应为这件事。

    他只当是太子顽劣,不肯上进,自己再金銮殿好好说道说道,至少能落个直言敢谏的好名声。

    当日他确实笑了,而且在文人圈里,小妾这种东西,她本来就是玩物,谁会把小妾的死当回事。

    但是这种不当回事也只能私下里表现,不能当面说出来啊!现在拿到台面上,他立刻陷入被动。

    崇祯本来准备好好教训一顿朱慈烺,让后让他跟项煜道个歉,这事就算过去了,但是现在显然是项煜诬告,那事情的性质就变了。

    崇祯冷冷的说道:“项煜为人师表,确无仁慈之心,确实不适合当太子师。”

    朱慈烺听崇祯对项煜连尊称都不用了,就知道这次项煜完蛋了。不过早婚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呢!

    朱慈烺当即行礼道:“父皇,儿臣有本要奏。”

    说着朱慈烺像模像样的从袖子里拿出一个奏章双手托起。

    崇祯立刻来了兴趣,他很好奇一个六岁的孩子上奏的是什么事情,接过奏章就仔细阅读起来。

    起初崇祯并没有在意,但是看完第一段之后,就立刻正色起来,朱慈烺的奏章全是大白话,但是他用大量的数据和图表讲解问题确清晰明了,有理有力。

    让崇祯不自觉的选择了相信,崇祯看完之后不相信的问道:“皇儿这些数可都可靠?”

    朱慈烺点点头:“这些数据都是孩儿让侍卫走访京郊十个县府统计上来的,孩儿宫里还有那些乡老和稳婆等人的口供,绝无虚假。”

    崇祯沉吟了半晌说道:“承恩,把太子的奏章给诸位大臣看看。”

    朱慈烺的奏章被传阅下去,短短的一千字不到,不一会朝堂上就看了一遍,大家看完之后立刻议论纷纷,聊起自己知道的事例一一印证,竟发现真的跟朱慈烺说的相差不多。

    崇祯叹气道:“民间常有生子像走鬼门关之说,没想到早婚嫁竟然危害至此!十四岁以下生子死亡率超过一半,十四岁生子死亡率三成,十五岁死亡率一成八,十六岁死亡率半成。诸位如何看待此事?”

    大家一时间面面相觑,这种图表数据的统计让他们第一次知道了女子生育年龄跟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不过大家都在犹豫,传统观念并不是那么容易扭转,你为了她好,她未必领你的情不是。

    特别是有些人家定了娃娃亲或者说好媒定好亲打算结婚的,你让她推迟两年,人家不仅会感谢你,还会感谢你全家!

    首辅温体仁上前说道:“皇上,臣以为太子贤明乃社稷之福,但此事牵连甚广,不可强令地方执行,应当调查清楚之后,告知地方官员劝说百姓晚嫁。”

    崇祯沉吟了一下说道:“令锦衣卫扩大调查范围,各地务必配合,一旦有了结果立刻明传天下。”

    说完之后他又冷冷的看了一眼项煜:“将项煜下诏狱,查清他为何诬告太子!”

    朱慈烺大声说道:“父皇!孩儿以为不可。”

    崇祯一愣问道:“为何!”

    朱慈烺抬眼同情的看了下项煜:“父皇,项师毕竟是孩儿老师,请父皇保全项师道尊严。”

    崇祯沉吟了一下对朱慈烺更加欣赏,确实这项煜毕竟做过朱慈烺的老师,要是直接下昭狱确实显得凉薄了些,有碍太子名声:“好!将项煜贬琼州,退朝!”

    等朝臣都退下崇祯再看向朱慈烺眼中满是慈父的关怀:“皇儿今天所奏与国与民有大益,有功不可不赏,皇儿要何奖励?”

第五章皇店

    朱慈烺暗道一声机会来了,连忙开心的说道:“儿臣进来在读大学,先生言齐家治国平天下,此大学之道也,儿臣听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所以儿臣想学以致用,为父皇分忧。”

    崇祯一愣,哈哈笑了起来,儿子长大了懂事了他自然高兴:“哦,我儿打算以后参加朝会么?”

    朱慈烺连忙摇头,开玩笑这个坑他可不跳:“禀父皇,常言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孩儿想从自己身边的事情做起,听闻京城有八家皇店,每岁入八千两,孩儿东宫年奉每年两万余两,孩儿想请父王把皇店交给孩儿打理代替东宫俸禄。”

    崇祯听罢眉毛都皱了起来:“皇儿堂堂太子之尊,怎可经营商事。”

    朱慈烺就知道这事没有这么简单,不过他早有应对的办法:“父皇,户部掌握钱粮,但户部并不算经商,孩儿也是一样,只是想从中学习治国齐家之道。”

    崇祯又沉吟了半晌:“好吧,承恩你安排人把相关事项划归东宫管辖。”

    朱慈烺听罢大喜:“谢父皇。”

    崇祯不放心又交代道:“要是有处理不好的就多问,还有不可耽误学业。既然皇店每岁得八千两,那太子东宫其余所缺依旧由内库划拨。”

    朱慈烺从崇祯那边回到东宫,王承恩已经安排了管事太监在那候着,朱慈烺坐在主位上看着这个太监,这个太监并不像其他太监那样唯唯诺诺,反而敢偷偷抬头看朱慈烺的脸色。

    朱慈烺翻过刘若愚的酌中志的,这家伙现在还在狱中奋笔疾书,他得知太子对他的书有兴趣之后,立刻屁颠屁颠的全部献上,他写书就是为了辩冤,能让太子看到,这个机会他自然珍惜。

    按照刘若愚的记载万历年间,京城的皇店有6家,由“提督太监”主掌,每年所征白银“约数万两”,“除正项进御外,余者皆提督内臣公用”。

    皇店经营的物品除了宫中用的贡品剩余之外,每年自己还贩运一些货物出售。其中每年貂皮约1万余张,各种布匹140万匹,棉花约6000包。茶约1万箱,还有猪50万头,羊约30万只等。”

    但是到了崇祯上位之后,皇店的收入就锐减至八千两,太监们的理由是,崇祯为了节省开支,解民疾苦,停掉了很多贡品,所以能卖的东西变少了。

    结果崇祯就信了……

    现在让朱慈烺捡了一个大便宜。

    朱慈烺见管事的太监一脸鬼主意,也懒得问他了,直接招呼魏平安:“你去把八家皇店的管事太监都叫来,我要见见他们。”

    魏平安去了,皇店都在皇城附近,一个多时辰,八家店的管事陆续过来,都被安排在一个屋子里休息。

    等人到齐之后,朱慈烺哼了一声:“李若琏你安排两班人陆续守着门口不准出入,若有违抗格杀勿论。”

    “是!”

    屋子里几个太监没想到朱慈烺会来这一手,为首的管事立刻喊道:“太子殿下,我们是王公公安排的管理皇庄的事情,您不能把我们关起来,我要见王公公。”

    朱慈烺懒得搭理他们,他又不是审案辩冤,他要的是结果,与其跟他们在这墨迹的浪费时间,还不如直接快刀斩乱麻,先把证据拿到手中:“李若琏、魏平安你们带人去八家皇店,把所有账本都带回来,货物封存盘点。”

    这样一来几个人想销毁账目都没有机会了,朱慈烺虽然不是专业会记出身,但是查他们还需要多专业的会计?

    两人去执行之后,朱慈烺则考虑皇庄的管理人选,魏平安虽然忠心,但是能力还有欠缺,无意看见桌角的酌中志,权衡一番之后,朱慈烺决定就用他吧。

    想要启用刘若愚,王承恩是一个绕不开的人,上次李存良加上这次皇庄的几个管事的事情朱慈烺也担心王承恩心中有芥蒂。

    如何才能拉拢王承恩修复关系呢?沉吟了半晌,朱慈烺写下了一份奏章。

    看了看天色,朱慈烺带着全部的酌中志坐上步撵往乾清宫而去,吩咐胖玄请王承恩,刚到宫外王承恩已经在那候着。

    王承恩给朱慈烺见礼之后,朱慈烺亲自下车去扶:“公公辛苦,劳您相候。”

    王承恩起身笑了:“太子殿下找老奴何事?”

    朱慈烺拉住王承恩说道:“公公先不急,这次父皇许我掌管京城皇店,我有意任用刘若愚主持事物,公公以为此人如何?”

    王承恩沉吟了一下说道:“禀告太子殿下,此人被定为魏忠贤逆党,此刻还在监牢之中未审查清楚吧?”

    这种老太监早就练就了一身喜怒不形于色的神功,朱慈烺丝毫看不出他对于自己的态度。

    朱慈烺笑着说道:“王公公,刘若愚写酌中志以自辩,孤王读之获益良多,孤王觉得外臣自诩读圣人书众正盈朝,为何天下乱像日甚一日?

    魏忠贤虽有罪,但是其功亦大。不说刘若愚没有勾结魏忠贤,就是有所牵连也应该法外开恩,外臣结党营私,贪污慵蠢,父皇还是要靠内臣帮衬才能复兴社稷。”

    王承恩连忙低头抱拳:“不敢,不敢。”

    朱慈烺低声说道:“这次孤王有两件事向父皇请旨,其一就是刘若愚之事,其二孤读酌中志,刘若愚说大多太监年老之后孤苦无依无靠,即使死后因为身体不全也不得入祖坟安葬。

    故而孤王想恳请父皇拨一处皇庄给太监养老之用,死后也在此处安葬,王公公以为如何?”

    王承恩听罢惊讶的看着朱慈烺,朱慈烺也真诚的看着他,他慌忙下拜:“老奴代奴婢们谢太子殿下体恤之恩。”

    朱慈烺把袖子里的奏章拿出来:“王公公,朝政艰难,父皇必会担心靡费过甚,此事需要之钱粮孤以为当从宫中所有太监月俸中扣除半成用以维持,如此循环往复永为定例,后来者不必担心无钱可用,公公以为如何?”

    王承恩接过奏章,里面朱慈烺不仅详细的写了钱粮来源,人员安置办法,还有照顾的医官,安葬和扫墓的规章,可谓是详细之极。

第六章事成

    原本他以为太子只是为了拉拢自己许下的口头承诺,看到这份奏章他才之后,朱慈烺已经把能想到的都考虑进去,确实是用心了。

    王承恩现在虽然得圣宠,但是身后事并不代表他不担心,义子再多也不过贪图你的钱财权势,等以后失去了权势,年老体衰还不是任人宰割,亲生儿子都未必靠得住,何况是义子。

    王承恩认真的下拜:“老奴谢殿下。太子所言极是,奴婢们为了老了有个依靠不得不每年给寺庙捐助大量钱财,要是有了养老之所,奴婢们也不必花那冤枉钱。半成一成都是应当。”

    朱慈烺想拍拍他的肩膀,可是自己太小够不到,只好点点头说道:“公公不必多礼,汝等为我皇家奉献一生,皇家自当为尔等颐养天年。”

    王承恩把奏章奉还给朱慈烺:“殿下可是要见陛下?老奴这就去为殿下通传,殿下稍待。”

    不一会,王承恩笑眯眯的回来:“殿下,皇上召见。”

    朱慈烺冲他点点头,跨步进入乾清宫,崇祯见他进来也合上奏章:“皇儿来有何事?”

    朱慈烺笑嘻嘻的说:“父皇,孩儿新得了一套好书,想献给父皇,还想请父皇把这本书的作者赐给孩儿,孩儿想用他管理皇店的事物。”

    崇祯笑着问道:“哦?是什么书?”

    朱慈烺把书递上去,崇祯先翻看了一下,接着眉头一皱细细的读了起来,这一读就是半个时辰,直到一卷书看完去拿下一卷才猛然惊觉:“皇儿站的累么?父皇看书入迷竟然忘了你,快座到父皇这边歇歇。”

    朱慈烺笑嘻嘻的爬上御座,崇祯抱起他做好,看了一眼书皱眉问道:“这书皇儿都读过了?”

    朱慈烺点点头:“虽然有些地方不懂,不过孩儿都看完了。”

    崇祯听完立刻眉头一邹:“此书是何人所献,太子年幼怎么读这种书!黄应恩朱国招是怎么办事的,身为侍书官……”

    朱慈烺没想到崇祯关心的不是书籍的内容,反而问起书籍的来源,立刻头上冷汗直流暗暗想着对策。

    想了一下发现还是实话实说的好,连忙低头解释道:“父皇不要怪他们,这书是孩儿自己要看的。”

    崇祯好奇的问道:“哦,皇儿怎么会想看这种书?”

    朱慈烺只好解释道:“老师教我三代之治,学习历代先贤,唐太宗曾有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故而皇儿想读史记,偶尔听说刘若愚效法司马迁在写史书,故而孩儿才拿来看看。”

    崇祯听朱慈烺能清楚的记住唐太宗说的这句话,立刻欣慰了不少,也忘记了追究的事情笑着说道:“我儿能知道唐太宗此言非常不错,那皇儿可知道唐太宗说的水能载舟亦能……”

    说了一半崇祯尴尬的停了下来,要是说下去,岂不是打了自己的脸,自己现在不正是被覆舟的状态。

    朱慈烺一下子就想明白了这一点,连忙岔开话题说道:“父皇,孩儿看书中所写,这皇店在万历年间还有每年数万两的收入,现在竟然不足一万两,所以孩儿才想到用他来整顿皇店好为父皇分忧。”

    崇祯一听可以多挣钱立刻就来了兴趣问道:“王承恩,这刘若愚现在何处?可查清了么?”

    王承恩低头说道:“刘若愚在高攀龙等七人被诬致死一案中为李永贞手下书办,该案系李永贞索取苏杭制造李实空白印纸架词虚构,李永贞被斩决,刘若愚被处斩监候。”

    崇祯手敲着桌子,看了看酌中志,又看了看朱慈烺沉吟半天说道:“如此就许其戴罪立功,给太子处调用。”

    王承恩抱拳低头:“是。”

    崇祯又看了看朱慈烺:“皇儿还有其它事情么?”

    朱慈烺点点头:“还有事,孩儿读了酌中志,有感与太监辛苦,因为身体不全,老了无人奉养,死后不能入祖坟,此等人为皇家尽心尽力一生,孩儿不忍看到他们老年凄惨如此,想跟父皇请一道旨意。”

    朱慈烺把奏章递给崇祯,指着自己写的东西说道:“孩儿听闻很多太监为了老了能有个归宿要么给寺庙捐赠大笔钱财,要么收养义子,孩儿觉得不如把这个钱拿出来专门用来给他们养老之用,宫中派人照顾岂不是更好。”

    崇祯一边翻看,一边点头:“王承恩,太子说尔等老年无依无靠可是属实?”

    王承恩抽泣着跪下说道:“皇上,太子殿下所说属实。依照宫中旧例,我等年老体衰之后发一笔遣散钱命各归乡里,但是我等伺候各位贵人伺候了一辈子,身无一技,归乡乡民又不愿接纳我等身体不全之人。还有人或是年少时被卖无家可归,或是家中迁走,大家只能寄身寺庙等处待死。”

    崇祯感叹道:“此事朕为何不知?既如此你明日专门择一皇庄就以太子之策妥善安置他们。”

    王承恩磕头道:“老奴谢陛下恩典。”

    崇祯又摸摸朱慈烺的头问道:“皇儿有次仁心,朕心甚慰,每日要记得去读书,莫要被俗事耽误了学业。”

    朱慈烺点头说道:“是,孩儿一定好好读书。”

    出了乾清宫王承恩朝朱慈烺拜了一拜,朱慈烺走了两步又回头说道:“王公公,孤听闻,这太监的“宝贝”都被净事房管事的太监私藏,等太监出宫为了赎回“宝贝”往往要贿赂大笔银子,此等事岂可再有?”

    王承恩愣了一下才眼睛一寒说道:“太子殿下提醒的是,杂家一定不会让这事在发生。”

    回到太子宫,再看那几个被关起来的管事,这些人的生死以后就不会有人管了吧。

    现在有了账册朱慈烺制作了一张借贷记账法的图表,让手下培养的太监把去年一年的账目按照这个算一遍。

    正好等他们熟悉新的记账方法,挑几个人去管理皇店的账目,也看看这里面到底有多少问题。

第七章销售分红工作制

    而魏平安则跟李若琏一起去这九个人家里逐个搜查,接下来的两天朱慈烺一边读书一边听着自己的财富增长,这些人没有让他失望,查抄的金银田产商铺等折合银子不下百万两。

    但是现银不过二十多万两,其余的都是店铺田产多一些。

    田产朱慈烺除了留下几块连片的大地,其余的都让魏平安处理掉,至于店铺现在先留着,说不定以后还能用得到。

    按理说这些人掌握皇店油水应该丰厚,但是这里面利益盘根错节,朱慈烺也不好一直往上查,能控制了皇店就不错了,朱慈烺可不想把皇宫内掀个低朝天。

    而皇宫之中太子为太监们说话的事情也传开,一下子东宫的威望上升了一个台阶,大家无不感念太子的恩德。

    王承恩按照朱慈烺的奏章接收老年太监和宫女,合并了安乐堂,还有净事房中净事人的宝贝,为此还杀了几个曾经敲诈勒索宦官的。

    安乐堂是大明用来专门安置有病的宦官,并为病殁的宦官料理后事。在此入殓后出北安门,到西直门关外的净乐堂焚化。一些没有亲属的宦官、宫女,在净乐堂焚化以后,就将骨灰存放在塔下。

    然后把京城无处安身的年老太监都安置到西郊皇庄,这一寻找,太监们才发现他们老年生活竟凄惨到如此地步,活活冻死饿死,被义子义女赶出来沿街乞讨,死后暴尸荒野无人过问的遍地都是。

    朱慈烺还顺便做了统计,发现能回乡的不足一成,有义子义女供养的好好的也不足一成,在寺庙能善终的也不足两成,几个数据相加只有百分之三十几的太监老了有地方去。

    这些事情的流传又进一步提升了朱慈烺的威望,好处就是东宫的各种物资都精致了好多,也都是超量拨付,宫女太监们看到他都面带笑容。

    第三天下午刘若愚终于被送到了东宫,看着跪伏在地的刘若愚,朱慈烺观察了半天也不知道怎么拉拢,这家伙什么阵仗没有见过,又读过书,不好忽悠呀。

    朱慈烺问道:“孤要是让你帮我管理皇店,你会怎么做?”

    刘若愚低头沉吟了半晌:“全凭太子之意。太子让怎么做就怎么做。”

    对于这个回答,正是朱慈烺最想要的答案,朱慈烺满意的笑笑:“很好,也不枉费我跟父皇要你来。”

    朱慈烺把这几天整理的账目递给刘若愚:“这几天我处置了以前的皇店管事,安排人整理八家皇店的账目,从真实的营收来看各家皇店收入都还不错,每月每家店能挣一千两以上。确实如你所说每年能给内库上缴几万两的收入。”

    刘若愚松了一口气:“太子殿下明见,我绝无欺瞒之事。”

    朱慈烺又拿出另外一个数据出来:“但是我又对比了八家皇店附近店铺的营收情况,还有跟皇店经营同类货物的店铺的营收情况。”

    朱慈烺看着数据说道:“跟皇店附近的店铺比皇店的收入仅仅是对方的十分之一,跟同类店铺比收入也仅仅是对方的七分之一不到。”

    朱慈烺把数据递给刘若愚:“也就是说,要是把八家店交给普通商户经营,每年至少能挣百万两,即使租给别人一年也比这多几万两的收入,还省了很多的人工成本和贡品消耗。”

    刘若愚看着各种数据一开始还不太懂,等看懂之后眉头就舒展起来,不过头上的汗也多了起来,他偷偷看了一眼朱慈烺,对于这个啥都知道的太子爷,可能真的不好糊弄了。

    让他管人他自认为还算得心应手,但是要让他把几家皇店经营的跟其他商户的店铺一样,他自认为没有这个本事,一时为难的看着朱慈烺。

    要说自己不行吧,太子也要是一气之下给自己送回去咋办?要是说行,干不好会不会直接掉脑袋?

    刘若愚擦擦汗:“禀告太子殿下,这皇店不比百姓寻常店铺,很多人因皇家威严望而生畏,故而不敢进入,所以生意才不如其他店铺。”

    这种事情朱慈烺不用去看就知道,就像后世的国营商店,自己高高在上,谁看得起下面的小老百姓。

    朱慈烺从桌子上拿出自己制定的绩效奖惩机制:“以后皇店我将会拿出两成的利润用于奖励,这个是奖励办法。”

    刘若愚结果纸张,又是一大堆表格,偷偷看了一眼朱慈烺,然后费劲的看起来。

    朱慈烺看他的表情就知道这家伙看不懂:“简单来说,以后所有的皇店都将以销售小组为单位,卖的多分到的也多,卖的少不仅分到的少还会被惩罚。”

    朱慈烺指着表格说道:“你看这里第一名的销售组可以拿到两成奖励的百分之百,后面依次降低百分之十,连续三个月最后一名,将被惩罚!”

    因为能掌握太监的生死,所以这个惩罚说出来,可比后世的威慑力大的多了。

    朱慈烺继续拿出两个新表格:“这个是以后的财务报表和后勤出入库物资表格,以后八家皇店的财务报表和后勤物资报表每天都要送到东宫,财务人员和后勤统计人员都是东宫派出,你和各店铺的掌柜不得干涉。”

    刘若愚连忙抱拳:“是。”

    朱慈烺转头问魏平安:“典药那边准备的怎么样了?”

    魏平安弯腰:“典药那边已经跟太医院要了方剂的制作方法,加上从古籍上搜集,已经试制成药三十六种。”

    朱慈烺满意的点点头:“若愚,孤打算把正阳门内皇店经营的丝绸生意跟崇文门外的刺绣等合并,把正阳门内皇店空出来改成皇仁堂药局。”

    刘若愚疑惑的问道:“皇仁堂药局?”

    朱慈烺自然有他的考虑,皇家用的东西在百姓眼里自然是最好的,这大明皇家御医制作的药,那绝对比金字招牌还管用。所以放着一大堆御医不用,那不是浪费资源么。

    在一个后世可是说过明朝可能是亡于鼠疫爆发的,朱慈烺自然要提前做准备,不过做事总要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不是。

    朱慈烺解释道:“父皇常感念百姓艰难,我听说百姓最怕生病,往往一次生病都要倾家荡产,故而孤命东宫典药会同太医制作常用成药,专门设立一家皇店销售,让百姓之家也享受皇家品质的药品。”

第八章盛世和小冰河

    刘若愚连忙拍上一记马屁:“太子殿下仁德,百姓定当感念。”

    朱慈烺接着拿出药物定价表:“皇仁堂药局成药分为简装和精装两种,简装药是太医局选用最便宜且有效的药品制成,这个药我们只收成本价出售,而精装药加入了一部分名贵药材按照成本两倍价格出售。”

    刘若愚低头应是,朱慈烺接着说:“至于生药我们以市场价而定,但是一定要保证质量,不能以次充好,更不能有假药。不能有损皇家的名声!”

    刘若愚连忙跪下:“老奴不敢,定当尽心竭力。”

    朱慈烺把魏平安取来的三十二个成方取来,又取出一张纸在上面写下“炮制虽繁必不准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准减物力”这句话。

    也就是把同仁堂的不敢改成不准,刘若愚接过小心的放好。

    朱慈烺想了一下说道:“一会你去度支司支取十万两银子,在城内找一处地方购买药材制作成药,十日内你那边要忙完,这边的账目也该理顺了,到时候所有皇店继续开业。”

    刘若愚应了一声下去了,朱慈烺继续读自己的书,因为项煜的教训,这些老师老实了很多,最近老师们一直给朱慈烺讲一些什么三代之治,前朝盛世什么的,顺便夹带一点私货称颂历代贤明的仁君气度,还有尊师重教的故事。

    朱慈烺完全把这些当成修身养性的学问在学,练字也是修养的一部分,所以学习也没啥抵触,老师们也就渐渐的松了一口气。

    听盛世的故事多了,朱慈烺就研究着怎么把治世和盛世给统计一下。

    从西周的成康之治,汉代的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光武中兴,到隋代的开皇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

    然后在以人口数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百姓生活水平、国土范围、总耕地数量等一大串的指标要求这些人寻找资料。

    省的这些人闲的没事干整天研究着怎么不停的说教他。

    果然多读书还是很有用的,这些家伙记历史资料都记得非常清楚,原本朱慈烺以为这些资料都很难收集,没想到他们很轻易的从各种古籍中找到了相应的数据,仅仅一个月不到就收集齐了相应的数据。

    之后朱慈烺再把这些数据制作成柱状图,取了平均数,然后在从各部派人要来大明现在的各种数据。这一对比发现至少有一半的指标没有达标,

    写好统计数据分析报告,朱慈烺又屁颠屁颠的跑去找崇祯,到乾清宫的时候,王承恩不在,作为司礼监秉笔太监,他也不是一直伺候在崇祯身边。

    小太监通传了之后,不一会崇祯就召见了他:“坐吧!皇儿不好好读书来此何事?”

    朱慈烺把手里的统计报告拿出来递上:“老师们最近在教孩儿前朝得失,孩儿读历代治世和盛世,略有心得想让父皇指正。”

    崇祯好奇的站起来走到朱慈烺身边,拿过他的统计报告,朱慈烺一边讲解,崇祯一边细细的看,越看他越惊讶,一直以来他读的书还有他的老师都告诉他以前有多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畅想三代之治,是如何的美好。

    但是从来没有人让他看盛世的这些数据,把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都数据化之后,崇祯这一下子就有了不同的感觉。

    崇祯奇怪的问道:“皇儿是不是算错了?这历代盛世,人口不及我朝,军队不及我朝,国土面积不及我朝,耕地也没有大明多?”

    朱慈烺也疑惑的说道:“是啊孩儿也很奇怪,但是这些数字都是先生们翻阅史书找到的答案,孩儿相信先生们不会骗人的。”

    崇祯继续读下面的分析报告,朱慈烺先列举了盛世的共同点,政治清明,军队强大,国库充盈,消灭入侵的外敌,粮价稳定,百姓有田者多,轻徭薄赋等等。

    崇祯对于这个数据非常满意,中兴大明一直是他的心愿,但是一直以来他忙的焦头烂额,确不知道该怎么下手,现在有了这个表格,他感觉自己一下子就知道努力的方向了。

    崇祯高兴的摸摸朱慈烺的头:“我儿还发现了什么没有?”

    朱慈烺想了一下说道:“父皇,儿臣发现治世和盛世都是出现在朝代初期,孩儿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想请父皇派人帮孩儿找更多的资料,找到其中的原因。”

    崇祯愣了一下,这里面的原因他能说出一大堆来,但是看到朱慈烺的表格,他又觉得自己无论怎么说都感觉差了那么一点说服力。

    最后他还是想让朱慈烺自己能找到其中的答案,看看他的答案跟自己所知道的是不是一样:“好,皇儿想让谁帮忙?”

    朱慈烺挠挠头说道:“孩儿想翻阅永乐大典还有各类藏书,至于人员有诸位老师和内官监派些识字的太监协助应该就行了。”

    崇祯想了一下说道:“也好,那我就让王承恩从宫里调些人帮你。”

    原因朱慈烺早就知道了,后世有多少人研究过这些东西,不过朱慈烺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内容从一大堆史料里给再次统计出来。

    而朱慈烺现在最想让崇祯知道的就是大明现在碰上了小冰河期,让他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从后世竺可桢写的气象史的资料中,可以知道历史上几次最大规模的社会动乱时期确实和四次小冰河期有密切关系,而不完全是吏治失败引起的。

    而朱慈烺现在要做的就是知道答案之后在复制一遍解题过程。可惜他不懂什么气象学。

    不过只要把史料归纳总结一下,然后做一个统计,这些事情的脉络还是清晰可循的。

    这些事情有些过于危言耸听,朱慈烺也不想闹得满城风雨,所以这次借着这个幌子找崇祯要了一批识字的太监。

    宫里面有专门的太监学堂,所以识字的太监不难找,加上太监属于皇家私产,管理起来比那些外面的读书人容易多了。

    朱慈烺回去的第二天王承恩就派来了二十个年轻太监,朱慈烺也按照自己的想法让他们寻找相应的资料自己手下剩下的十几个太监计算数据统计报表。

    已知我国代是个小冰河时期分别是殷商末期到西周初年是第一次小冰河期,东汉末年、三国、西晋是第二次小冰河期,唐末、五代、北宋初是第三次小冰河期,明末清初是第四次小冰河期。

第九章不是我吓你

    现在需要寻找的资料包括证明气候变冷的史料,小冰河开始前的人口数,开始后的人口变动,外敌入侵情况等等。

    这是一个浩大的求证过程,求证期间皇店因为朱慈烺采用了新的奖惩机制,那些太监不用朱慈烺给他们培训啥微笑服务,也不用教他们顾客至上,一个个嗷嗷叫的想办法提升业绩。

    而朱慈烺最关心的皇仁堂药局也在紧张的装修之后开业了,果然皇家御医的招牌立刻吸引了大批百姓争相求购。

    朱慈烺采用了制成丸剂纸包蜡封的工艺,不仅服用简单,而且存放时间久,包装纸上也写了服用方法和适用的症状。

    贫者买简装省钱,富者买精装显身份,开业之后每天顾客络绎不绝,每天营业额都超过两千两,净利润也有三四百两。

    其他几个皇店生意也明显有了起色,不过在朱慈烺看来这根本就没有达到他心目中皇家店铺该有的样子。

    不说其他商品,单单是贡品和御用里面的文章还大着呢,这不就相当于后世的顶级奢侈品一样么。

    可惜私下里售卖和使用贡品和御用品那可是违法的,要是朱慈烺敢直接说这些都是贡品御用,保证那些闲的蛋疼的御史会咬着他不放,他是不会有啥事,但是跟着他的人可就倒霉了。

    朱慈烺好歹也是经历过后世信息大爆炸时代的人,不能直接标贡品的名字,可以标贡品同款啊,在加上皇店的徽章,大家一眼不就看懂了。

    这天下女人的钱是最好挣的,所以朱慈烺打算先从丝绸、首饰和化妆品开始着手。

    于是接下来两个月一系列的皇后同款化妆品,贵妃同款手帕,宫内最新款首饰立马成为了京城的流行时尚。

    这天一大早朱慈烺跟老二老三一起到坤宁宫:“皇儿给父皇母后请安。”

    “免礼。”

    朱慈烺正准备告退,崇祯突然问道:“烺儿,我听人说你在皇店中卖御用的贡品?”

    崇祯问出之后,周皇后一下子也提起了心思,要是朱慈烺所谓的经营皇店就是把宫中的物品拿出来卖,那岂不是还是拿他的钱左手转右手?那皇上估计会气死吧。

    朱慈烺奇怪的问道:“没有啊,皇店中的货物都是从各地采购,最近没有宫中物品要出售啊?孩儿卖的是御用同款。”

    周皇后跟崇祯相互看了一眼,周皇后问道:“何谓御用同款?”

    朱慈烺哈哈一笑说道:“就是跟父皇母后用的东西在同一个地方采购的,商人多喜欢以次充好,咱们皇家自然是不会,所谓同款就是指跟您用的质量一样好。”

    朱慈烺这么说就是打一个擦边球,要是随口一提也就糊弄过去了,但是要是细细去品,崇祯跟周皇后都不是傻子,肯定能反应过来。

    所以朱慈烺立刻转移注意力表功一样的说道:“父皇母后,孩儿单独弄了一家皇店取名皇仁堂药局,让宫里的御医出了常见病的医方四十八种制作了成药以成本价卖出,现在京城百姓无不感念父皇的仁德呢!”

    崇祯一听眼睛一亮问道:“哦?竟然有此事,皇儿此举甚好。”

    朱慈烺趁机说道:“只是只有四十八种成药还是不能解所有百姓之苦,所以儿臣想请父皇命宫中御医跟东宫典药局每天派人在皇店坐诊,为百姓治病。”

    崇祯沉吟了一声说道:“好!”

    若是朱慈烺要读书人还要经过朝堂朝议,内阁票拟,因为在读书人眼里只有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的才是他们自己人,但是几个医官的事情崇祯一句话的事情也就执行了。

    朱慈烺趁机说:“孩儿还想在其他地方继续增开皇仁堂药局这样的皇店,让更多百姓感受到皇家的仁心。”

    崇祯点点头开心的说道:“好!要是钱不够从内库支取,不过皇儿要把事情交给下边的人办,不可耽误了学业,最近读书有什么进展没有?”

    朱慈烺点点头说道:“有进展,孩儿收集史料发现,治世乱世不仅跟君臣贤愚有关系,跟天气的寒冷也有关系!”

    崇祯一听来了兴趣问道:“哦?还有这个事情?”

    朱慈烺说道:“儿臣从夏商周以来的气候冷暖变化与王朝兴衰进行对比,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巧合的对应关系。稳定繁荣、国势强盛、人口增加和疆域拓展的大一统王朝时代,恰好气候温暖或变暖,就像汉、唐;而藩镇割据、内部暴乱和外族入侵的分裂混乱时期,都属于中国气候史上的冷期或变冷期。”

    崇祯也读过不少史书,听完朱慈烺的话他竟然一下子找不到反对他的例证,接着想到最近大明气候的变化,他心里一阵发毛:“皇儿仔细说说。”

    朱慈烺不好意思的说道:“因为这个恐引起流言,所以孩儿没敢用外臣,都是宫内的太监在统计,所以现在还没有算清楚。

    不过当时气温剧降会造成北方干旱,粮食大量减产,形成几十年的社会剧烈动荡和战乱,长期的饥荒是造成战乱无限制扩大的根本原因。

    殷商末年和周初的人口变动缺乏史料记载。东汉末,大汉人口是六千万,几十年饥荒疫病和大战乱后到西晋一统时汉族人口仅剩七百七十万。随后又是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中国南北汉族人口仅存四百万。当时人口锐减是相当惊人的。唐末汉族人口也是六千万,至北宋初期只剩两千万。”

    崇祯身子猛然一抖,站起来不太确定问道:“这些都是真的么?”

    朱慈烺摸摸头:“现在孩儿还在找相关史料。”

    崇祯不停的转着圈圈嘴里嘟囔着:“竟然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朱慈烺真怕给崇祯给刺激疯了,连忙说道:“父皇也许这只是一个巧合。”

    崇祯像是想起了什么说道:“来人!”

    王承恩慌忙跑进来,崇祯说道:“你在宫中找一些读过书信得过的太监交给太子殿下调配查询资料。”

    崇祯想了一下说道:“命令东厂监视这些人,不得向外通传消息。”

第十章加盟店

    崇祯失魂落魄的走了,朱慈烺看了一眼周皇后,周皇后也担心的看着崇祯,转回头摸摸朱慈烺的头问道:“烺儿,你说的这个不会是真的吧?那你父皇岂不是……”

    朱慈烺皱眉摇头:“儿臣现在虽然不能肯定但是十有八九灾害还会持续几十年。”

    周皇后担心的催促:“那你快去查资料,看看是不是你看错了。”

    朱慈烺回到东宫,王承恩派来的人已经到了,东厂的幡子也都守在了资料室门外。

    估计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崇祯跟后宫主要的精力都会集中在这个资料室,没有时间管朱慈烺干其他的事情,他也正好趁机把皇店的生意继续扩大。

    有钱之后,首先就是扩充人手,军队要大量的钱,而且要悄悄的干,根据统计历史上的皇太子很少能顺利继承皇位,而且在争斗中死的都很惨,朱慈烺自然要有自己的实力以备不测。

    朱慈烺做统计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所以数据统计人员缺口很大,而干这个事情最拿手的就是东厂跟锦衣卫了。

    借着收集资料的由头,朱慈烺把统计司统计人员增加到一百人,以老带新的办法来尽快让他们上手。

    目前最重要的生意就是皇仁堂药局了,它不仅是一个挣钱利器,而且关系到朱慈烺对于瘟疫治疗的办法。

    现在崇祯已经在关注小冰河时期的问题了,不用朱慈烺在说他自己就会拼命的找资料印证,到时候意识到是一场持久战也许就能收敛一点他的急性子。

    京城先开了四家分店,之后就是河北的各州府,府城都要有一家加盟店。朱慈烺即没有这么多人手也没有这么多时间去一家家的开店。

    河北河间府城里,胖玄大摇大摆的坐在醉仙楼大堂最好的位置上,府城里大大小小的药房医馆掌柜都被请来。

    大家对于这个太子身边下来的太监还是充满了敬畏的,对于他们这些小地方的人来说,太子那个是高高在上跟神仙一样的人物,见过太子身边的太监都够他们吹一辈子了。

    胖玄放下茶杯:“今天叫你们来也没有别的事情,皇仁堂药局你们都听说了吧?皇上和太子仁慈想让更多百姓用到御医制作的好药,所以在各州府城开设皇仁堂药局加盟店一座,比店铺将作为皇仁堂药局药物在本州府唯一的销售药铺。”

    胖玄说完这一句之后又从怀里拿出一沓宣传单,让人发下去:“好处都写在上面,第一就是皇仁堂药局的成药销售权,第二每月有十天时间皇仁堂药局会派出御医到该店坐诊,第三就是允许悬挂皇仁堂药局加盟店的招牌,第四就是可以选派医生接受太医院的教学。第五店铺里的医生将优先获得成为御医的资格。”

    这一条条的好处可谓直击人心,只要略微懂的一点经营的人都知道这其中的好处有多大,特别是第四和第五条那更是对那些医馆的先生有致命的吸引力,在这个官本位的时代里,御医那可是官,可是光宗耀祖的事情。

    听着下面嗡嗡嗡的议论,胖玄敲了敲桌子:“先安静!听我把话说完!这有好处自然对你们有要求,第一皇仁堂药局的简装药不得加价出售。第二加盟药店自加盟之日起销售药品不得制假售假,不得以次充好。太子会派出锦衣卫调查,一旦违反直接下诏狱问罪。第三加盟店必须付出加盟费,原则上价高者得!”

    常言说富贵险中求,后面的警告大家刚刚也有看到,但是被吓退的毕竟只是少数,大部分人还是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

    胖玄再次拿出一沓纸:“这次竞争本着公平的原则,将会以暗标的形式来,简单来说,大家把自己店铺的名字写下来,再把愿意付出的加盟费是多少写下来,然后折叠起来交给我,过程不许讨论,不许交头接耳,价高者得。”

    大家听完立刻相互戒备起来,刚刚还心存侥幸的人这个时候都开始害怕对头报的价格比自己高了,这正是不怕自己抢不到就怕对头抢到了。

    胖玄把纸发下去哪:“好!我现在宣布皇仁堂药局河间府加盟暗标投标开始!”

    这些人有人咬牙切齿,有人摇头叹气,有人思前想后举棋不定,有人一副智珠在握,还有的人一副舍我其谁的架势。

    等大家把标书都交上来,胖玄现场打开一个个去看,然后哈哈一笑:“恭喜李记生药铺获得本次皇仁堂药局加盟机会,李记生药铺掌柜的可在?”

    人群里一个微胖的中年人挤出来:“公公,小人在,在这呢,托公公的福,小人侥幸……”

    胖玄摆摆手:“好啦,拍马屁的话就不用说了,明日带着你的钱还有账房去京城皇仁堂药局总号去学习开店的规矩,咱家还要去下一个州府,告辞!”

    李掌柜连忙说道:“公公莫急,既然来一趟河间岂能不品尝一下本地美食,小人做东请公公在这楼内小酌两杯一来感谢公公厚爱,二来也跟公公请教入京的注意事项。”

    胖玄可不敢耽搁太子交代下来的任务,虽然他也很想吃,但是犹豫了一下说道:“要不这样吧,留下就算了,你让厨房准备两个拿手菜放在食盒里我好路上吃。”

    胖玄走在路上还在开心,这个李记的掌柜可真是精明,王记出价一万两,他出价一万零一两,王记的掌柜绝对想不到他仅仅输在了这一两银子的差别上。

    记下河间的情况之后,胖玄又南下,他还要去济南府和东昌府,虽然这些地方已经出了北直隶,不过既然太子殿下让这么干,他就依命就是。

    唯一让胖玄开心的就是,这路上有吃的了,河间的驴肉挺有名,他一直没有尝过,李记的掌柜给他准备了这么大一个食盒,想必好吃的东西一定不少。

    打开食盒,胖玄看着无语凝噎,你妹的!都是银子!好歹你放个驴肉火烧给我垫垫肚子也行啊!

    骂了一通之后连忙下车自己出钱买了两个火烧垫吧一下,给李记掌柜画了一个重重的叉号!简直是不会办事的代表!就知道耍小聪明。

第十一章汤若望和黑死病

    除了顺天府由皇仁堂药局直营之外,河北等地都采取加盟的模式进行,加上山东的两个府正好十个,给朱慈烺带来十多万两银子的加盟费收入。

    这个钱正好用来扩大成药的生产,有了规模效应,皇仁堂生药采购议价能力进一步加强。

    这样以来原本不赚钱的简装药现在也有了几文到几十文钱不等的许利润,数量上去之后利润很客观,几乎跟精装药相当了。

    这些加盟店培训之后主要是看中他们的药品销售能力,朱慈烺有金字招牌在手自然要把生意做绝。

    首先要求他们开设专柜销售皇家精选生药,这些药材都是经过严格挑选把关之后的好药,再配上皇家的名号,一定能让那些富贵人家趋之若鹜。

    除了药品之外,他们还负责销售宫廷秘制保健品,朱慈烺知道后世保健品可以一大市场,不把这些有钱人的钱多骗出来一点,以后朱慈烺怎么济贫!

    何况御医们提供的保健品配方那是真的有效,比后世纯粹忽悠人的可真实多了。

    所以这些加盟店不愁没有钱赚,而朱慈烺也让这些生药、成品药和保健品扩大了市场,拓展了销售渠道。

    至于御医的问题,皇上都发话了,朱慈烺自然要求御医们每天抽调人手到各个皇仁堂坐诊,为了提高御医们的积极性,朱慈烺还专门搞了一个奖惩制度。

    有皇命又有钱拿,这些人自然不会在说什么,至于加盟店的御医派遣,朱慈烺命东宫典药局招募京城名医,这些人既然在东宫典药局工作,那实际上不就是属于御医管辖,也可以说是御医呀。

    不打擦边球也找不到这么多的御医给他们巡诊不是,皇仁堂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朱慈烺就可以开始鼠疫的研究了。

    要是依靠这个时代自己去发现那估计是没指望了,朱慈烺对于鼠疫的知道也有限,也不会治疗。

    但是他至少知道这玩意是靠老鼠跳蚤还有人传人等多种途径传播的,只要做好灭鼠灭跳蚤工作鼠疫还是能防控的。

    目前疫情还主要集中在山西大同太原吕梁等地,但是随着山西人为了躲避瘟疫四散奔逃,导致瘟疫进一步扩散,往西进入陕西,往东进入河北,最终传遍整个大明。

    大明君臣现在还不知道这个瘟疫的危害性,朱慈烺能做的就是先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

    所以今天朱慈烺传召了钦天监的汤若望,如果想说明鼠疫的危害,没有什么比拿欧洲黑死病来比较更生动的了。

    汤若望听说大明的太子召见也非常高兴,虽然他一直努力传教,为此学习汉语和汉文化,但是基督教并没有在大明顺利传播,在他看来这是缺少一位上层人物信奉的原因。今天的召见就是一个机会!

    朱慈烺看着穿了一身明朝官服的汤若望除了别扭也谈不上喜欢和厌恶,在自己汉人都不能忠于大明的前提下,一个德国人经历明清两朝就变得微不足道了。

    朱慈烺朗声问道:“汤若望,你是日耳曼人么?”

    汤若望弯腰见礼:“回太子殿下的话,我出生在神圣罗马的科隆,是一个日耳曼人,但是我后来侍奉了耶稣成为了神的仆人。”

    朱慈烺没空听他聊基督教,直接开口问道:“大明山西地区发生了瘟疫,我听说你们欧洲也爆发过类似的瘟疫,你把你知道的情况跟我说一说。”

    汤若望听朱慈烺把话题扯开,心中有点遗憾,不过他还是耐心的回答了朱慈烺的问题:

    “回太子殿下的话,西历1347年蒙古人攻打黑海港口城市卡法,将瘟疫传入欧罗巴洲,从1347年开始一直到1350年紧紧三年欧罗巴洲就死亡了超过三千万人口,之后更是有一半的欧罗巴人因为那场瘟疫丧生。”

    朱慈烺嗯了一声,这个数据已经足够恐惧了,不过仅有欧洲的数据还不能说明问题,大明需要有自己对瘟疫的统计结果。

    汤若望见朱慈烺不说话就接着说道:“我们觉得这是主对世人的考验,只有虔诚的信奉主才能逃过瘟疫的审判……”

    朱慈烺摆摆手:“听说你写过一本远镜说,那你知不知道一种显微镜?我记得伽利略也曾经使用过,你会制造么?”

    汤若望点点头:“这个自然!如果太子殿下有兴趣,我可以制作一台给太子殿下送来。”

    朱慈烺招呼魏平安:“魏平安,你带汤若望到皇店的首饰作坊去,让那里研磨宝石的工匠按照汤若望的指导学会制作望远镜和显微镜。”

    汤若望摇摇头:“太子殿下,这个不行!制作望远镜和显微镜要有玻璃,而大明没有玻璃,只能从遥远的欧罗巴运来。”

    朱慈烺看看他本来想讽刺一下他,但是想想干嘛跟钱过不去,直接挥挥手:“你去吧,玻璃自然有人给你送去。”

    等人走了朱慈烺找了张纸开始写穿越三宝的制作流程,玻璃嘛纯碱、石英石和石灰,关键就是过程中的提纯和去除杂质,这个朱慈烺只记得磨碎成粉用吸铁石吸去铁。

    肥皂的制作需要大量油脂,这个先搁置,等花生大规模种植了再说。

    香水可以小规模制作,正好给皇店添加一样商品。

    接着朱慈烺开始制作瘟疫情况统计表,李若琏被安排出去两个多月了,想来应该快回来了,这没有他在这种跑长途的活计还真找不到合适的人手。

    考虑了半晌,朱慈烺一拍脑袋,自己干嘛老想着单打独斗,自己办不成这不是还有老子么!找崇祯让他派人协助呀。

    看看天色这个时间崇祯十有八九在批阅奏章,朱慈烺坐上步撵朝着乾清宫而去。

    到了地方太监通传朱慈烺进来之后看到崇祯难得没有在工作,而是正在抱着一大堆书再看。

    看到朱慈烺来了抬头问道:“皇儿快来,我查询史书,这寒季持续时间不定,有时几十年有时百多年,你觉得咱们大明这次会有多久?”

    朱慈烺凑上去看了一眼,崇祯看的是后唐书,朱慈烺想了想说道:“按照现有的数据分析,这次寒季至少还会持续三十年以上。”

    崇祯无力的放下书:“这如何是好……”

第十二章忽悠崇祯

    朱慈烺安慰道:“父皇,其实情况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

    崇祯提起了一些精神:“哦?我儿是不是又有什么新发现?”

    朱慈烺开口说道:“总结前三次寒季的经验,可以发现气温变冷之后,粮食减产,水旱灾害频发,在之后是蝗灾和瘟疫,中原王朝陷入动荡,人口大量减少,少数民族南下侵占汉人土地。”

    朱慈烺每说一样,崇祯的心就抖一下子,这些事情岂不是在他面前一件件的发生着,看着六七岁的儿子在那侃侃而谈,他突然发现儿子的眉宇间有一种跟年龄不相称的成熟。

    朱慈烺接着说道:“所以只要我们一样样的想到应对之策,事情还是能够解决的。”

    崇祯皱眉摇摇头:“怎么解决,各地水旱灾害不断,流民一日多过一日。朝廷拿即不出钱又拿不出粮食,所以这流贼才越剿越多。”

    朱慈烺自信的说道:“父皇,孩儿听西洋人说,他们在大明的东边发现一片新的陆地,那里有大明五六倍大小,此地有三种作物玉米、土豆和红薯,三种作物即耐干旱产量又奇高,每亩至少可以产十石以上,有此足可以解饥荒。”

    崇祯疑惑的看着朱慈烺:“竟有此事?此地在何处?大明以东多远?”

    朱慈烺说道:“父皇此图由西洋人利玛窦所献,万历三十六年宫中绘制十二分藏于京城,中都和南直隶府,此图为坤舆万国全图父皇可以派人取来。”

    崇祯立刻喊道:“来人!王承恩!你立刻去文渊阁把利玛窦献上的坤舆万国全图取来!”

    崇祯转头又看朱慈烺:“我儿说的三种作物可是真的?那里离我大明有多远?”

    朱慈烺想了一下说道:“从天津到高丽,在从高丽到倭国,在从倭国往东走水路怕有两万里以上。”

    崇祯惊讶的问道:“竟如此远,那如何去得?”

    看着忽喜忽悲的崇祯,朱慈烺不忍心再刺激他:“父皇,何必走着万里之遥,西洋人已经把种子带回并在南洋种植,大明南方也有人试种,我已经派李若琏带人去寻找种子并打探产出情况,相信不过旬日就能回来,到时候是真是假自然清楚。”

    崇祯一听眼睛都闪着光:“哦!真的!好!国之干城!当重赏,若真寻来如此良种,当真是天佑大明啊!”

    不过崇祯稍微一品又发现不对的地方:“皇儿,既然你已经派人去找,为何还要让父皇寻什么坤舆万国全图?”

    朱慈烺嘻嘻一笑:“这个自然有用啦!寻找良种此乃第一步,父皇,孩儿最近统计数据发现,这越是往南方,粮食亩产越高,百姓收成越多,过了长江都有一年两熟的稻子,孩儿就想那要是再往南稻子会不会一年三熟甚至四熟的?”

    崇祯自然之道水田比旱田产的多,但是他还没有想过一年会有四熟的地方,不禁哈哈大笑:“皇儿说笑了,岭南有一年三熟朕听说过,但是怎么可能有一年四熟……”

    “父皇,我问过西洋人了,安南那边确实能做到稻谷一年四熟!”

    崇祯话说到一半卡在那里,惊奇的问道:“真的能一年四熟?”

    朱慈烺点点头:“这越往南天气越热,到了安南那里一年到头都没有冬天,所以稻谷能终年连种一年四熟!”

    崇祯开始不信,但是想到南方上报上来的祥瑞不是说能一年三熟么,这也不是没有可能啊。现在他迫切的想看看那坤舆万国全图到底绘制的是什么了。

    朱慈烺接着说道:“当年郑和公公下西洋时就有过描绘,南洋西洋有大片土地,人烟稀少,随便撒下一把种子,就能收获粮食,只是当地人懒惰不愿耕种。”

    崇祯听到这里哪里还不明白朱慈烺的意思:“皇儿是想从他们那边获得粮食?”

    朱慈烺嗯了一声:“父皇,他们那边想必不缺粮食,我们可以从那边购买运回,以后要是他们懒得种,我们还可以派大明百姓去种,粮食收上来供应受灾地区,如此多种办法并行,就不用担心粮食减产了。”

    崇祯想了一下:“想法是好,但是大海风高浪急,若是开海运,百官恐怕会多有掣肘,现在户部一定不愿出钱造海船,内库银子也没有了,如之奈何!”

    对于这个问题朱慈烺早就有了腹稿,见崇祯问起立刻说道:“父皇,老师曾经教导我,事在人为,若我们不迈出第一步,那我们就永远停留在原地,所以孩儿请求父皇让孩儿的皇店尝试在海外购粮。”

    崇祯思考了一下:“好吧,试试也好,那皇儿打算从何处着手?”

    朱慈烺说道:“孩儿打算一面从天津卫设立船厂,招募能工巧匠造海船,一面传书福建海防游击郑芝龙让他派人派船协助,一面寻找良种一面训练水手,若事情顺利一年就会有成效。”

    崇祯听朱慈烺提起他才想起郑芝龙这么一个人,他模糊的记得有这么一个海盗被熊文灿招抚,好像封了个海防游击的职位。

    对方既然是海盗,那对大海肯定熟悉,崇祯嗯了一声,朱慈烺看崇祯同意了心里又松了一口气,只要破开了这么一个口子,那以后海上贸易他也可以掺和一下了。

    两人正聊着,王承恩送来了五个卷轴:“禀皇上坤舆万国全图已经找来。”

    崇祯指了指东墙:“悬挂起来!”

    太监们忙活着悬挂,崇祯带着朱慈烺走到地图前,五个卷轴连接在一起,一副世界地图出现在两人眼前。

    朱慈烺指了指大明东边的美洲说道:“父皇,就是这里,三种高产粮食就是西洋人从这里找到的。”

    崇祯看着地图疑惑的问道:“为何西洋人从几万里之外跑到大明的东边,大明确不知道有这片土地?”

    朱慈烺解释道:“父皇,其实西洋人并不是朝东走发现的新大陆,而是朝西,从这里穿过去,到达了这里,然后绕一圈就能到达大明,西洋人哥伦布已经完成了这样一圈的航行,证明咱们脚下的土地是圆的了。”

    其实地心说在大明并不是没有人知道,在东汉的时候张衡就已经提出过类似地球是圆的这样的观点,并制作了浑天仪,不过天圆地方说更能被百姓接受,所以浑天说才没有市场。

    所以这事并没有朱慈烺想象中对崇祯的冲击那么大。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868/ 第一时间欣赏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作者:怕起重复所写的《统计大明》为转载作品,统计大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统计大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统计大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统计大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统计大明介绍:
一个强大的帝国必须能提供至少2000项关于国家的统计数据。
如果崇祯对于自己的国家了如指掌,那他的结局一定是另一个模样。统计大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统计大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统计大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