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统计大明TXT下载统计大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统计大明全文阅读

作者:怕起重复     统计大明txt下载     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一百零九章谷贱伤农

    还好郑芝豹总算找到了事情干,按照陛下的命令,他将携带海军新组建的北大西洋舰队接收新大陆殖民地。

    而大明跟西班牙的谈判也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得到授权的新大陆军区,最后谈成了密西西比河入海口的转让,大明也不再对墨西哥叛军进行支持。

    不过处于人道主义,大明决定庇护一部分逃亡的叛军首领,西班牙知道大明打的什么算盘,但是叛乱现在已经严重影响了西班牙的统治,所以最后捏着鼻子认了。

    大明参合巴拿马运河的意愿被西班牙否决了,这条运河他们打算自己建,看到苏伊士运河即将开通,西班牙人也明白了这是一个好生意。

    非洲那边刚果王国并没有挡住大明的一波进攻,占领了刚果之后,大明占据了几内亚湾大部分地区。

    而西北春节之后大明就撤回了报复准噶尔汗国的军队,准噶尔没有敢报复回来,只是在那默默的舔着伤口。

    经过半年的争夺,大明继续和沙俄在金山地区有来有往,而春暖花开之后大明将会继续转守为攻,沙俄倒是头铁,根本没有谈判的打算。

    朱慈烺也无所谓,反正就是花钱码人呗,大明继续招呼赏金猎人在那边搞事。

    两方都默契的把战场圈定在金山地区,都没有扩大战争的意愿。

    进入复兴六年夏天的时候大明只有三个地方还在打仗,一个是新大陆接收英格兰殖民地,一个是南非的小规模冲突,另一个就是和沙俄在金山的争夺。

    不打仗的军部是浑身不得劲,但是地球上现在已经没有无主之地,要想抢地盘只能跟这些欧罗巴国家抢。

    今年还出现了一个新情况,沙俄一直在游说欧罗巴这些国家一起对抗大明,但是大家都不怎么有兴趣参加。

    但是因为英格兰的事情,法国已经开始加入磋商,而因为新大陆的问题,西班牙也打算加入这个反明阵营。

    这让大明军部看着觉得山雨欲来了,因为目前来说,这三个国家已经是欧罗巴最强的了,要是在加上荷兰、立陶宛和挪威,那基本上欧罗巴就黏合在一起了。

    为了缓和矛盾,大明放弃了普利茅斯军港计划,也撤走了爱尔兰的驻军,只跟查理二世签署了贸易协定。

    朱慈烺没有想到,他又出钱又出力的忙活了几年的时间,最后被查理二世捡了便宜,大明只能算喝了一口汤。

    大明偃旗息鼓,撤出了欧罗巴地区,果然在锦衣卫的策动下,这些人的矛盾再次尖锐起来。

    为了显示大明的诚意,朱慈烺决定让藩国跟奥斯曼也谈判,不打了,双方以控制线无限期停火!

    再打这奥斯曼马上也要加入反大明联盟了。

    跟法兰西也进行边界谈判和通商谈判,大明跟法兰西在新大陆北部可是有不少交界,从五大湖一直到密西西比河地区一大片地方。

    大的冲突没有,但小的摩擦是不断,大明不打算过分刺激法国,同时也希望能从法国手里获得五大湖的出海口。

    因为下手的太晚,所以大明在五大湖区之拿到了西部和北部的一些地方,以前没有英格兰殖民的时候,这些地方的资源都是运往太平洋沿岸,然后在送往大明。

    现在有了这些地方,那自然就需要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的资源来支持这些地方的发展了。

    而且贸易谈判本来就是互利共赢可以化解矛盾的好办法。所以当大明重新跟法兰西坐在谈判桌上,法兰西跟沙俄和西班牙的联系进一步降低。

    而西班牙那边为了修复关系,大明又大手一挥下了大笔的铜矿银矿订单,然后西班牙也就不闹腾了,他们是真的打仗打的快崩溃了。

    西班牙现在不仅殖民地暴乱,连本土都出现了暴乱。是真的不想打仗了,既然大明也不想打,还有生意可做,那就和谈吧。

    外部环境的稳定,使得大明能腾出手来应对内部的肃清活动,首先就是非洲那些心里没有数的小部落,在他们眼里,大明在哪?应该就是一个大一点的部落吧?怕个啥!搞!

    所以大明的非洲军区总是莫名其妙的受到这些土著部落的骚扰,要知道在大明昆仑奴的地位还不如莫卧儿人,最起码莫卧儿人还有机会成为大明公民。

    但大明有一条专门对昆仑奴的法律,那就是进入关内地区的昆仑奴必须是阉割过的,而且陛下极度厌恶吃人的行为,所以在大明眼里这种昆仑奴地位最低。

    现在对外打仗不打了,那就对付这些昆仑奴好了。

    端午节前,京津铁路彻底贯通,随即天津到徐州铁路,连云港到西安铁路同时开始修建。

    大明今年的夏粮又是大丰收,皇明商号完成了全年的屯粮任务,战略粮库也完成了今年的收购,大明首次出现了粮食富余。

    为此大明全面开放了酒禁,然后粮价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下跌。

    孙传庭以前也碰到过这种因为丰收而粮价下跌的情况,那都是因为粮商故意压低价格,坑害百姓引起的。

    但是这些年大明的粮食主要收购商是皇明粮号,是皇上,总不能直接指着皇上问你为啥不收粮食了?

    孙传庭把各地粮价下跌的奏章汇拢在一起递上来,朱慈烺只是简单的看了一眼:“这个事情你是提前知道的?为什么还要来问?”

    孙传庭拱手:“可是谷贱伤农,现在不少百姓秋季都改种棉花,麻,烟叶,甘蔗等等,长此以往,百姓的口粮如何保障?”

    朱慈烺揉揉脑袋:“但是真的收不动了,现在大明的粮库里已经存了够全大明吃两年的粮食,再存那真的是浪费了。

    你与其到朕这里找我,还不如想想办法让百姓自己把粮食消耗掉呢!

    要不然你们内阁专门拿出一笔钱搞一个最低保护价收购,只要大明的粮价低于某个数,你们就敞开了收,这粮价不就稳定了么!”

    孙传庭看着皇上:“其实,陛下,还有一个办法,可以消耗掉一大笔粮食,又对将来有大用!”

第一千一百一十章陛下买粮吧

    听到这个朱慈烺有了兴趣:“哦?说说什么办法?”

    孙传庭拱手:“陛下,如果战争不可避免,那么大明是不是应该在各边境地区囤积一批粮食,以应对将来的极端情况?

    就算为了将来战争真的来临的时候节省一些转运的麻烦也是好的啊!”

    臣觉得,北疆最多会发生一场最多三百万人的战争,那是不是可以提前在那里存上三百万人可以吃三年的军粮呢?

    如果有余力,那是不是最好在那里存上够士卒往西西伯利亚转运的粮食?那里气候一直都比较寒冷,粮食保存比这边也更容易。

    臣觉得北疆至少可以存一千万到五千万人食用的战略储备粮,到时候一旦开战大明不至于还要从关内再次转运,这节省的人力物力暂且不说,光这时间的节省战略意义都很重大啊。

    还有北海城,也是一样,北海城往西大明将来可能投入两三百万人打仗,那是不是也要存一批,北海城那边完全可以凿山存粮,一样存个几千万人的粮食,存个十年都没有问题。

    再有西北地区,那里有广袤的沙漠,将来又是大明西进的主要方向之一,那里至少要发生五百万人以上的战争,那么大明完全可以在那里存一亿人食用的粮食。

    而西北的沙漠干旱少雨,粮食在那里存着既不会霉变,也不用担心潮湿,臣打听过,存个十几年也没有问题。

    莫卧儿那边也是一个道理,在挨着莎菲王朝的地方大明也可以大规模屯粮。

    还就就是北非地区,几内亚湾这些地方,作为大明进攻欧罗巴的最前沿,如果不存上一大批粮食,等到战争真的开始了在准备是不是太晚了?”

    朱慈烺呵呵一笑:“你啊!为了劝朕收粮食正是煞费苦心!

    要是照着你这么算,朕就是在花一二十亿两银子也存不够这些粮食。”

    孙传庭也微笑着:“所以陛下要早做打算,早点开始动手,这样才不至于战争开始的时候手忙脚乱不是,陛下您不是说粮食也是战略物资么?

    而且臣觉得存三年食用的粮食未必够啊,如果按照大推演,这战争很可能打上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如果大明不能存足够的粮食。

    到时候真的因为战争牵制了青壮劳力,到时候粮食也不够吃了,那是先保工业生产还是先保粮食种植呢?

    所以臣觉得,多存一年的粮食就相当于大明能多坚持一年的战争。

    而存粮三年,其实那只是一般百姓家农家仓的储存条件下的粮食储存时间,而经过科学选址精心修建的大型粮仓里面的粮食存储一二十年不坏都是常有的事情。

    再有战略储备粮在计算的时候只算了大明公民的粮食需求,而大明关内关外还有三四亿的非公民,他们的粮食储备难道就不用储备么?

    难道军部觉得这些人打仗的时候不用吃饭么?或者在灾荒来临的时候这些人可以随便饿死无所谓?

    所以综合这么一算之后其实大明现在的战略储备粮连全体百姓吃一年的都不够,根本不存在够用一说。

    臣觉得大明的粮食不仅不够,而且差的远,陛下完全可以全力收购粮食。

    大明完全可以存更多的粮食用于备战。”

    朱慈烺敲着桌子,思考了半天:“行吧,我会考虑这个问题,你先回去吧。”

    孙传庭告退之后,朱慈烺问道:“陈玄哪去了?让他来。”

    贵喜躬身应是,陈玄在干吗?他在搞美食大赛,这一年一度的美食大赛又有很多新的地方特色美食参赛,在各省脱颖而出,陈玄当然要去挨个尝尝。

    见到贵喜来的时候,陈玄正在吃着一份螺蛳粉,贵喜掩鼻:“你在吃啥?”

    陈玄打了一个招呼:“螺蛳粉,你别看闻着臭,吃着可香了!来尝尝?”

    贵喜后退几步:“陛下喧你觐见呢!”

    陈玄连忙端起碗站起来:“那走!我们边走边吃。这个真不错,你不尝尝真亏了。”

    贵喜翻翻白眼:“你这一声味道,一会见了陛下怎么办?”

    陈玄也闻闻:“那我离陛下远一点,不吃了,哎,陛下找我啥事?”

    贵喜也不隐瞒:“刚才孙传庭去找陛下了,他想让陛下再出钱收购粮食,陛下好像被说动了,找你估计是问粮食储备和钱的问题,你自己准备准备。”

    陈玄琢磨了一下:“哦,这还好,粮食储备我知道,但是钱,咱们不是一直在还印钞厂钱么?”

    贵喜摆摆手:“咱们不需要管其他,只需要把自己知道的告诉陛下就好了。”

    两人到了暖阁的时候,朱慈烺正在人工空调房里坐着。

    这个空调房是大明工匠的发明,简单来说就是把暖阁的下面排上铜管,然后在用井水在铜管里流动,如果里面气温很高的时候还会往井水里加冰进一步降低温度。

    暖阁因为保温效果好,所以朱慈烺就没有挪地方,今年使用之后效果还不错,总算过了一个舒服的夏天。

    陈玄一进来见礼朱慈烺就闻到了:“你吃屎了么?怎么这么臭?”

    陈玄不好意思:“那我站远点,陛下是螺蛳粉。”

    朱慈烺疑惑:“柳州螺蛳粉?”

    陈玄立刻开心:“对,就是柳州的小吃。陛下也知道?”

    朱慈烺嗯了一声,有点奇怪,按照道理来讲,辣椒是明朝传入的不假,但是螺蛳粉应该不是这个时候出现的吧?

    不过大明现在发展的那么快,有螺蛳粉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先放下螺蛳粉不管朱慈烺问道:“大明战略储备粮现在是什么情况?”

    陈玄立刻拱手:“回陛下,目前大明各粮库共储备粮食约十八亿石左右,而大明公民年消耗粮食量为六亿石左右,所以存粮足够食用三年。”

    这个事情跟朱慈烺想的一样,当初制定战略储备粮制度的时候,朱慈烺也没有想到大明会突然打下莫卧儿,又突然在非洲占据这么多地方。

    所以当时的标准是够两亿人吃的为一年标准,当时是完全够了,现在确实不够了。

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从哪搞钱

    要是按照这么算的话,大明仅仅三年的口粮就要存七十五亿石左右。而如果真的存十年的粮食,那就是二百五十亿石左右。

    已知皇明粮号的粮食收购价七钱银子,那么完成三年存粮要五十三亿两白银,完成十年存粮要一百七十五亿两白银。

    这还没有算仓库建设,运营管理还有人员开支运输开支等等问题。

    例如以大明目前的运输能力在北疆和西北存一千万人的口粮,那至少要消耗掉一亿人的口粮份额才能完成储备。

    所以总成本可能要超过二百亿两银子,就算按照十年来规划,一年二十亿两白银那也不是皇明商号能拿得出来的。

    朱慈烺反复计算之后问陈玄:“现在皇明商号每月能收入多少?”

    陈玄里忙躬身:“陛下,现在皇明商号每月能净赚一点四亿左右,今年全年的话应该是十八亿两左右,比预计的要高百分之五。

    主要是欧洲航道的打通,和新大陆的资源整合效果。”

    朱慈烺又问贵喜:“目前大明纸币流通量是多少?还有多少赤字?”

    贵喜直接开口:“回陛下,按照内典算的统计,截止上个月,大明流通的纸币数量为四十四亿七千万余两。

    而大明目前库存金银数量价值为二十八亿两白银,所以目前赤字数量还有十六亿两白银左右。”

    效果还不错,大明的纸币增发数量已经降低到百分之五十几了,比起三年前的增发百分之百已经是巨大的进步了。

    大明市面上流通的纸币有四十四亿不是说大明所有流通货币只有这么多,实际上市面上还有金银铜币在流通,流通量比起纸币还要多一些。

    朱慈烺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恢复银粮本位的货币体系,好处是第一皇明商号的存粮立刻就变成钱了,以后屯粮那也都是跟钱一样了。

    而有了这十几亿的粮食转化的纸币,那么后面的粮食收购就顺风顺水了,因为十几亿收购粮食,那收上来的粮食又能换十几亿货币,然后继续收购粮食。

    有了这样的循环之后,粮食收购完全没有问题。

    但是这并不是什么优秀的解决方案,这只能说是一种取巧,虽然名义上因为粮食和金银共同构成货币准备金货币没有超发。

    实际上,十年多印了两百亿那是事实,这两百亿拿来买粮食发到百姓手中也是事实。

    以大明目前的货币流通量来看,十年超发两百亿,那么大明的物价至少要上涨三倍,就算减去每年的生产总值增长,那么物价至少也要翻翻。

    当然物价翻翻增长也没有啥,关键问题是,一旦打仗的时候,这价值两白亿的粮食是要消耗掉的,那也就是说,到时候准备金会被吃掉。

    反正以朱慈烺浅显的金融知识理解,这一定会导致通货膨胀,到时候可能打仗没有把大明打废,因为纸币超发把大明自己搞废了。

    因为到时候战争开始,大明必然还要超发纸币来购买武器弹药,购买军事物资,支付人员薪水等等。

    那个时候这两百亿的雷很可能就会提前爆了。

    但是要是不这么搞那上哪里去弄这么大一笔钱出来呢?要不给老百姓打白条试试?试试就逝世。

    朱慈烺有点头疼:“今年内库还剩下多少钱没有纳入预算?”

    贵喜躬身:“大概还有九千万两。”

    今年的军费增长到了四点三亿,其中内阁拨付了一亿,剩下的三点三亿都是内库出的。军费只会增加不会减少,想从这上面扣钱基本没有可能。

    而铁路和相关的基础设施今年预计投资两亿。

    要知道对于铁路来说,其投资从最开始的煤铁开采,石子开采,枕木选择,再到工厂加工,然后运送,最后铺设,还有火车头火车车厢。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基础设施建设,例如火车站,再例如桥梁涵洞等等基础设施。

    修铁路是大明的未来投资,两亿两花的值!要不是大明只有这么多技术力量,朱慈烺还想多投入一点呢,所以这个也不能动。

    第三大块就是皇明商号的蒸汽运输计划,也就是陈玄的千船计划,今年大明要至少建一千条新式蒸汽货船,以满足大明日益繁忙的海运需求。

    单船的价格并不贵,预算十二万两白银,一千条就是一点二亿两,不过为了配合蒸汽船,沿途的码头都要改建,能加水加煤补给的港口都要扩建专用的蒸汽船泊位等等,预计总投资二点三亿两。

    大明现在海洋和占领的海域面积太大了,对于货船的需求一直持续走高,而蒸汽船是大明必然选择的方向。

    第一其运输速度比起帆船快,第二其操作人员比帆船少,没有了各种帆的束缚,海员数量能减少一半。

    而且很多水手甚至都不需要航海只是,例如锅炉工,管损维护等等,这极大的减轻了大明海贸用人的压力。

    新技术只有通过不断投入才能不断变的稳定取得进步。所以这个钱也不能省。

    第四个就是继续推行的省府通水泥路计划,随着大明蒸汽破碎机的使用还有煤炭产量持续增加,水泥产量已经不在收到水力和人力的制约。

    而京城到各省通水泥路的计划一直在执行,每年预计投入两亿多两白银,修路总是好事,如果大明建成完善的道路交通网络,那以后军事调动的效率也至少提高了一倍不是。

    而且路通了,物资转运效率也高了。

    以前一辆马车一天最多走五十里,现在一天换马之后马车可以跑三到五百里,就算不换马也能跑百里以上。

    如果大明能修通从京城到西北的水泥路,那至少能节省一半的成本,如果以前运送两百万人吃一年的粮食需要一亿两白银,如果水泥路修通,那就只要五千万两。

    所以长期来看修路是好事,这个钱不能省,就算运粮食,那修好路之后再进行粮食转运那也能省很多钱。

    这四项花费就九点六亿两银子了。而且都是不能省的。

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没啥好办法

    除了这些钱之外,大明内库还有教育补贴这一大块,老师的薪俸补贴,学生的粮食补贴。

    还有各种新生儿补贴,多生补贴,卫生补贴等等,还有就是各种灾害的救助也都是皇家在出钱做,这一块开支一年也有三四亿两银子。

    而每年锦衣卫的特别经费也有一亿多两,皇室的花费还有补贴给各王室的补贴钱也有一亿多两。

    而皇家科学院和各大学每年要拨付科研经费大概两亿两左右。

    剩下的钱就是皇明商号的各种扩张需要,经费总额还不足两亿。

    所以综合算下来,朱慈烺的内库其实根本不剩什么钱,就算剩一点也会拿来购买金银储备,用来降低通胀风险。

    陈玄看着皇上在那考虑,小心的问道:“陛下可是在为钱的事情担心?”

    朱慈烺好奇的看着他:“哦?你有什么好办法么?”

    陈玄呵呵笑着:“其实也没有啥好办法,就是这粮食储存一直以来大明主要的储备都是大米和小麦,而像玉米和大豆这些反而储存较少,而这些粮食价格更底一点,同样的钱能买到更多。

    还有就是按照目前的收益率,如果皇明商号需要钱可以发行一次国债,以目前的粮食价格,大明只要发行两亿的国债就能完成多余夏粮的收购。

    而三年后的皇明商号利润足够腾出两亿两白银还贷,这个还不用担心其他问题。”

    这也未尝不是一个办法,但是也不是什么好办法,两年后皇明商号是能多赚两亿,但是现在把以后的钱花了,那以后买粮食不就没有钱了么?

    贵喜见陈玄都提出建议了,他自然也不能闲着:“陛下,其实还有其他办法,奴婢觉得,陛下可以出售一部分土地或者垦殖公司股份就可以获得大笔的银子。

    目前随着垦殖公司的发展,不少地方的垦殖公司都已经有了不错的收益,而当初大明皇家以土地入股占股百分之二十。

    而各垦殖公司都从皇明银行带块,少则百万,多则千万,这些钱有些垦殖公司在慢慢还,有些干脆转化成了股份。

    虽然陛下去年提出了对垦殖公司股份的放权,不过各垦殖公司要么实力不足,要么不愿意花钱购买这些股份,所以一直效果不理想。

    所以陛下对于各垦殖公司股份的持有比例平均高达百分之三十六以上。

    经过七八年的发展,不少垦殖公司已经完成了他们当初划给的土地的开发,很多公司已经不满足于现有土地,开始想获得更多的土地,但是苦于没有资金,没有政策支持一直没有成功。

    奴婢觉得陛下可以专门成立一个机构,把陛下手里持有的垦殖公司股份多过百分之二十的部分出售给各商会或者某个商人,或者某个商行。

    这样一来陛下就能收回大笔的资金,然后因为有商会商行的加入,垦殖公司资金的问题就解决了。

    然后陛下在卖给他们一部分新的土地,这样垦殖公司也会收益,商行入股也能收益,陛下也筹集了购买粮食的钱,可谓是一举多得。”

    朱慈烺敲着桌子,这确实是一个思路,这不就是股票么?

    但是垦殖公司继续扩张,其稳定性怎么保证,这些人本来占据的土地都不小,再卖一点给他们,他们的土地面积就相当于小国家了。

    而且现在垦殖公司都是刚刚站稳脚跟发展了几年而已,这些垦殖公司正在快速发展,以后只会越来越好,而这些股份收益肯定会越来越高,现在出售,那不就是赔本贱卖了么。

    陈玄忍不住说道:“陛下,奴婢还有一个办法,现在陛下手里还有当初卫所转化为垦殖公司之后迁出留下的土地呢。

    当初农田大部分已经出售了,但是城镇里的土地和住宅一直都没有出售完,还有各地的不少跟各王室置换的土地庄园等等这些都还没有出售完。

    到时候可以举行一个专门的拍卖会,把这一部分资产给出售,换取一部分资金。”

    两个家伙出的主意不是借钱就是卖东西,完全就是一副败家子的作风,难道就不能想一个不用卖东西也不用借钱的好办法么?

    沉吟了半晌朱慈烺开口:“内库想调拨五千万两继续收储粮食,垦殖公司那边你先拟定一个名单,朕看看那些地方的垦殖公司可以出售股份,哪些地方的土地可以卖给他们。

    至于没有出售的那些资产,也都想办法慢慢变现吧,专门举行大型拍卖会就不必了,不过组织一些小型的倒是可以。

    除了这些之外,大明继续出售一部分采矿权。回笼的资金也用于购买粮食。”

    卖什么最赚钱,那肯定是矿了,大明现在正在大建设大发展的时候,开矿是很赚钱的生意,特别是关外的矿,搞到一批昆仑奴和海岛奴开矿,那成本就跟白捡钱一样。

    按照皇明商号的计划,抓大放小,皇明商号只开采大矿,开采有价值容易开采的,而拿下小矿一般都是标注出来等待后续安排。

    现在既然缺钱,那干脆卖掉算了,既能回笼资金,又能促进当地的经济繁荣。

    陈玄和贵喜都低头应是,大明新一轮的粮食收购再次开始,大明的粮价又再次回升。

    而且这次跟以前还不一样,这次皇明粮号增加了粮食收储的种类,以前玉米、大豆、高粱等都不收购,现在确都在收购之列。

    除了各地收储之外,边疆区的粮食储备仓库建设也开始规划,现在虽然没有大规模储存,但是以后肯定是要有的。

    而且边疆也不像孙传庭说的那样不产粮食,只不过是产量不高而已,就像北海和西北地区可以种玉米、土豆,小麦等等。

    而莫卧儿和非洲那边更是根本不需要从大明拉粮食过去储存,那些地方自己就能种粮食。

    只不过西北地区产量不高需要慢慢的存一点点的积攒就是了。

    而西北地区自己积攒一石就相当于关内运出十石,那是非常划算的。

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大明智库会议

    暂时先放下粮食的事情,朱慈烺起身往乾清宫,今年有一场大明战略讨论会议,所有在京的入选大明智库人员都要参加。

    因为今天不是正式的朝会,而是一次坐而论道的讨论,所以太监提前在大厅里摆放了桌椅,这些参会的人可以分座两旁。

    这样一次大会一般都五个方面的人参加,内阁、军部、锦衣卫、皇明商号和退休及民间战略家。

    朱慈烺到的时候一帮人都已经站着行礼完成,朱慈烺免礼赐坐之后大家再次坐定。

    朱慈烺扬了扬手里的文件:“今天召集大家前来,主要是讨论一下皇家军事大学王佐提出的‘德意复兴对于欧罗巴的影响’这个观点。

    朱慈烺吩咐贵喜把文件分发下去,本次参加会议的有五十七人,其中王佐是唯一一个预备会员能参加此次大会的人。

    王佐也就是上次说的军事大学战略四杰之一的那个平民家庭出身的王佐。

    他提出的理论很简单,根据对欧罗巴情报的掌握,在欧罗巴中部生活着一部分日耳曼人,他们说着同样的语言,使用同样的文字,保留着同样的习惯。

    虽然分裂成了三百多个大小邦国,大多隶属于神圣罗马帝国或者哈步斯堡王朝统治,而这次哈不是吧朝和西班牙王国跟法兰西的这次三十年战争以失败告终,这导致哈步斯堡王朝的威望扫地。

    所以中欧的这些日耳曼人正在酝酿一种思潮,企图通过统一战争组成一个新的国家,在欧罗巴大陆上摆脱被大国奴役的命运。

    而意大利那边也是一样,分裂的意大利北面被哈步斯堡王朝控制,南部的被西班牙控制,意大利人三十年战争战败只有也有这种思潮。

    所以王佐觉得,大明完全可以通过扶持德意志人和意大利人以促进他们的统一进程然后在挑起欧罗巴新一轮的战争。

    甚至通过拉拢这新兴的两个国家牵制住欧罗巴国家一段时间,好让大明有充足的时间收拾了奥斯曼帝国和准噶尔甚至沙俄,为大明争取到几年的时间。

    而且战争势必消耗欧罗巴的军力和实力,为大明以后的战争打下基础。

    对于这个提议朱慈烺还是很感兴趣的,当然这个事情也让朱慈烺顾虑重重。

    按照历史的进程德意志和意大利都是十九世纪迈向统一进程的,而现在只是十七世纪中叶,王佐能通过欧罗巴的情报看到一百五十年之后发生的事情这份战略眼光确实非常难得。

    但是朱慈烺知道,意大利面就不说了,德意志完成统一之后,那可不是仅仅是欧罗巴的问题,要是一不小心完脱线了,那就会变成大明的问题了。

    这家伙可是敢以一己之力挑战世界的家伙,而且人家一干就是两次。

    如果大明促进了德意志的统一,那么争取来的几年,会不会因为德意志的崛起而全部丢失呢?

    所有没法第一时间做出决定的朱慈烺就把这个问题拿到战略会议上,大家一起商量一下,看看到底是插手好还是不插手好。

    大家都看完之后开始进行思考,孙传庭瞄向对面的卢象升,卢象升正热情的跟王佐在那讨论。

    对于这个参与不参与的问题,孙传庭站在内阁的立场上那是自然不希望大明参与,这种事情参与没啥好处,大明现在应该把主要经历放在国内。

    但是今天是战略会议,他必须站在大明的整体利益的角度进行重新考虑。

    首先按照陛下以往的性格这种事情陛下一般都是第一时间就支持的,那为什么这次陛下要大家好好讨论一下呢?

    显然陛下也在顾虑,那么陛下在顾虑什么呢?孙传庭有自己的答案。

    而吴启晨看完整个简报之后就再次闭上了眼睛,他确实是大明难得的战略人才,掌握着统计部拥有大明超一流的数学天赋,只要皇上问起,所有他看过的数据张口就来。

    但是你让他考虑万里之外扶持德意志会有什么影响,吴启晨表示自己没有这个水平,有这个功夫还不如把自己脑中相关的数据过一遍以便皇上随时询问。

    赛伯温再次坐在乾清宫内,心里百感交集,虽然只离开了,不到半年,但是颇有一种地重游物是人非的感觉。

    至于这个提案,他还是老办法,陛下支持他就支持,孙传庭考虑到了陛下的顾虑,但是赛伯温确考虑到,既然陛下顾虑重重为啥还要拿出来讨论呢?

    那就证明这个主意确实让他有些意动,但是风险很大,所以他只需要支持陛下的意思就行了,至于风险,这里面不是有这么多的聪明人么,风险的事情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嘛。

    李通看着这个文案脑子在疯狂推演,作为前参谋长,这脑中推演是必备的能力,只不过要是在脑子里推演一遍大明的大推演,那就完全是不可能的了。

    李若琏则是再看情报资料,比起大家都在看王佐的提案,他更关心请报上的事情,他就是想看看这里面有没有大家没有忽视的情报。

    皇明军事的一级武器专家王栋梁有些挠头,这个不是他擅长的领域啊,他之所以能进入战略智库,那是因为他对于武器研究的前瞻性,大明的后装枪和后装炮研究,还有海军的炮塔设计都有他参加。

    但是你要说欧罗巴这次事件跟新武器研究有啥关系?这顶多就是能卖一些过时的武器吧?也不对,过时的武器也在欧罗巴不好用啊。

    现在欧罗巴大多也是以燧发枪为主了,那么由此可以推断,大明如果想给这两个国家支持,那必须也是燧发枪。

    这也是个问题,要是给他们用的是大明现役的装备,那大明岂不是没有了武器优势?那是不是要加快新武器的研制?

    这个好像对他新武器研究有利吧?

    新武器研究暂且不说,如果大明大量支援对方燧发枪和现役的火炮等等,那么欧罗巴战争一定会催动对方的武器进步?这岂不是对大明以后的进攻非常不利。

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讨论会开始

    军部后勤部部长刘金仁确在从另一个方面考虑问题,如果大明参与欧罗巴地区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战争,那么支援该怎么送到两国手里。

    好消息是德意志统一的最大敌人法兰西和奥地利都不是强大的海军国家,但是法国也不至于海军一无是处。

    最起码堵住德意志的海岸线还是能够做到的,意大利就更麻烦了,大明的支援如果无法进入地中海,那么怎么支援?

    西班牙人可是在意大利有着大量利益甚至有宣誓效忠的领土,而进入地中海的通道直布罗陀海峡就握在西班牙手中。

    西班牙怎么会允许大明输送武器支援叛乱,所以最后大明可能支持被迫中断。

    那大明后面靠什么?靠着空军热气球一点点的送么?这玩意飞多了,也是会出事的,至少大明自己就发明了专门对付热气球的火油弹还有带着小炮能打爆破弹。

    如果大明的热气球反反复复的在欧罗巴飞来飞去,时间长了人家呀搞热气球,直接用火枪打你你也没法躲啊。

    所以这事明显以后就会演变往大明不可控的方向发展,除非大明提前就把以后的支援一开始就送过去。

    或者是一次给够对方所有的支援,但是问题又来了,给多少才够呢?

    其他人有的从自己的角度,有的从大明的角度思考着这个计划的可行性。

    王佐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会议,他有点不理解,难道这样的问题不应该找军部参谋部进行一次大推演么?为什么陛下选择在智库会议上讨论?

    见大家都看完了,朱慈烺开始讲话:“朕担心的只要有两点,一个是如果德意志真的完成统一,那么他们到底会更敌视身边的那些邻国,还是会跟那些邻国一起反对大明?

    第二个问题,究竟是分裂的两国对大明更有利,还是统一的更有利?你们都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孙传庭猛的睁开眼睛:“陛下,臣以为,德意志的统一是必然趋势,甚至欧罗巴的慢慢统合都是必然。

    从咱们这么多年的历史可以看出,每当乱世将要结束的时候,必然会崛起一个势力完成一统,而各种小势力的兼并又是最激烈的时候。

    现在在大明的压力下,几个大国都在策划着一同对抗大明,如果大明进一步给予他们压力,那么他们必然最后走向联合。

    而德意志和意大利最后要么完成统一要么就是被几个强国完全瓜分。

    从目前的战略态势来看,如果德意志和意大利被几个强国瓜分,那么强国的实力就会进一步壮大,综合来看还不如支持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来的好,最起码国家的增加会导致矛盾点的增多。

    而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的道路上必然会被身边的敌人不停阻挠,这种领土的利益之争往往是最直接也是最大的矛盾。

    对方是更倾向于和大明合作还是对抗,那就要看大明在他们的统一进程中发挥的是什么角色了。

    所以从战略角度上来说,这件事大明可以支持。”

    后勤部长刘金仁站了起来:“各位,以的意志和意大利的地理位置上来说,意大利位于地中海,德意志的东部是波罗的海,西部跟荷兰想接,北方是挪威和丹麦王国。

    如果大明支持德意志统一,那么收到沙俄的影响丹麦和挪威王国是不会愿意借道的,而法兰西如果参战,那么大明就必须冲破法兰西的封锁才能对德意志进行支援。

    所以如果大明要参与这一战,那么开战初期只能把矛头指向拥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尊号和奥地利国王尊号的哈步斯堡王世。

    只有打败了奥地利人,才能转头对付波兰立陶宛王国和法兰西王国,尽管如此大明依旧要做好随时会被对方切断支援通道的准备。

    一旦支援通道被切断,那么整个战争进程就会朝着不可预测的方向发展。

    意大利更是如此,其内的势力更加混乱,有西班牙,法兰西和奥地利都参与了瓜分。

    其中西班牙占领的南部两西西里岛地区更是重点,一旦开战,西班牙可能直接切断直布罗陀海峡,导致大明根本无法对意大利支援。”

    赛伯温站起来:“各位,我觉得担心对方统一之后对大明的敌对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按照大明的战略进程来说,对方根本来不及打完统一战争大明就已经完成了自己的战略。

    王佐的建议很好,大明需要的是两个国家为大明拿下奥斯曼帝国争取时间,防止这些欧罗巴国家参与大明对奥斯曼的行动。

    而如果大明顺利的拿下奥斯曼帝国,那么这些后勤问题就不是问题,因为奥斯曼跟意大利和德意志都已经接壤了。

    哪怕不能拿下奥斯曼只要大明拿下了苏伊士运河,那么对于意大利的支持和对德意志的支持都不再是困难。

    所以这些问题的核心是两国的乱局能给大明争取多少时间,而不是大明能不能完成帮助两个国家统一,毕竟这不是计划的一部分。

    从大明的规划来看,大明从寻找合适的势力进行扶持,到这个势力发展壮大,最后壮大到能搅乱欧罗巴局势的地步这都是一个非常常的周期。

    而且各位可能忘记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两国内并不是没有武器生产能力的土著,他们只是没有大明这么强大的生产能力。

    但是供应他们自己的战争供应是足够了,所以大明给予他们的支援不需要是武器弹药,甚至连粮食支援都不用。

    他们需要的也许只是一笔钱,和一套行之有效的练兵方法。

    所以对于后期的担心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就算两国最后统一失败,那对大明也是有利的。

    因为通过这一路的统一战争必然促进了他们民族意识的觉醒,其余的王国就算想要再把那里纳入统治,也不能短时间完成消化。

    到时候大明到达欧罗巴的时候,这些人也许还没有收拾好自己的后院,大明就已经来到了家里。

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垦殖公司城镇化

    赛伯温的话成功说服了大多数人,没错,十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可以干成很多事情,也可能什么都干不了。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只是给钱,那怎么确定大明的钱被用在他该用的地方?

    王栋梁举手示意了一下:“也许我们不用直接出钱,欧罗巴地区现在正在进行战后恢复,如果大明在德意志和意大利进行大笔投资,然后帮助他们进行工业化改革。

    那么大明可能不需要花钱还能挣钱就完成了自己的计划。

    当然这个工业化必须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把自己的蒸汽机送给对方。不过我发现,在德意志的鲁尔地区有一个优质的煤矿,而在洛林地区又有铁矿,这里基本上具备形成煤铁联合体的基础。

    大明只需要在这里投入一笔钱,然后给德意志提供源源不断的钢铁和煤炭,那么德意志人就能自己生产枪炮了。

    而如果他们不听话,大明抽中资金停工停产就是了,这对大明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投资。”

    李若琏站起来:“我认为整个德意志值得扶持的就是这个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这个公国是在当初条顿骑士团前身的基础上建立的。

    勃兰登堡普鲁士又是德意志地区国家中面积和实力比较大的一个。”

    朱慈烺有些意外,这些人可以啊,基本上已经把德意志以后的发展路线里的关键点都找到了。

    王佐有些意外也觉得理所当然,这些人能通过他的计划短时间内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行动方案,这确实不是参谋部能做到。

    参谋部能做的只能是战争推演,而智囊团是能给出整个从政局、经济、路线、后勤等方方面的建议。

    大家在一起讨论之后,朱慈烺的整个路线就清晰了,既然无法避免那么就朝着自己能控制的方向发展似乎也不错。

    关键就是要卡准时间点,当欧罗巴大陆真的闹起来的时候,正是大明收拾奥斯曼的绝佳时机。

    讨论完成,这些人各自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孙传庭想了半天再次求见朱慈烺:“陛下,臣觉得内阁应该更多的参与大明新领土的管理。

    听说陛下已经打算出手一部分垦殖公司股份,那么垦殖公司以后的管理也就逐渐了脱离了军部和皇明商号体系。

    如果内阁不早点介入,臣觉得这不是大明之福。

    从目前得到的消息来看,有不少垦殖公司的高层都存在违法,贪污,甚至一言堂搞私人王国的情况。

    他们缺乏对大明律的敬畏,缺乏法律的约束,时间久了,这必然导致其无法无天。”

    朱慈烺敲着桌子:“这次出售股份完全是因为购买粮食稳定粮价的需要,至于你担心的事情,朕自然有考虑。

    内阁提出过对垦殖公司的城镇化改造,这是一个复杂的事情,如果你完全取消,那么一些偏远地区的垦殖公司必然面临人口流失。

    那么大明空有这么多领土确得不到开发,那岂不是又成为大明的负担?

    所以垦殖公司不能作为普通的城镇看待,也不能简单的城镇化改造就行。

    而垦殖公司的前身就是卫所,而卫所是军事单位,不可能说交给内阁就交给内阁。

    当然你说的各种问题确实需要解决,朕已经拟定计划,以后个关外各省将会直辖他们辖区内的垦殖公司,等级相当于州府。

    而各垦殖公司的经营和后勤管理会逐渐分开,经营岗位通过垦殖公司内部选举产生,而后勤机关则进行城镇化改造。

    以后内官管理法律但是不管经营,而垦殖公司管理经营不管法律,相互配合。

    这第一步将会在东三省和努尔干进行试点,如果效果不错在进行推广。”

    就目前的形式来说,东三省和奴儿干都司现在已经完全成为了后方,不仅垦殖公司要进行城镇化改造,垦殖公司的保安力量也会进行消减。

    计划每个垦殖公司保留不超过一千人的保安力量,而且不用进行作战训练,安保力量变成真正的保安,主要工作由对外作战改为对内保安。

    这个事情就算孙传庭不说,朱慈烺也一直关心着呢,他一直都怕这些家伙别造反了,所以慢慢对他们进行改造调整那是必然的。

    当然孙传庭专门说这个也不是为了什么大明的安全着想,他就是想要进一步扩大内阁的权力。

    自从上次赛伯温从朱慈烺手里要下来几个关外城市的经营权之后,内阁已经很久没有拿到新的管理权了。

    在内阁看来,有些地方明明已经发展的很好很稳定,但是陛下就是攥在手里,以军管和垦种公司,甚至皇明商号的名义管理着。

    这对于内阁来说是非常失败的,他们实际掌握的地方可能还没有皇上自己直接控制的地方多。

    孙传庭大概知道,陛下是不愿意皇明商号管理太多的商业以外的事物,军部更是如此,历史早就一次次的证明过度的军政大权独揽那一定会催生出军阀。

    但是陛下的思路是把这些地方垦殖公司化而不是直接交给内阁。

    当然内阁也没啥理由硬抢,军费不是他们出的,作战的时候他们也没有出一分钱,陛下直接拿着劳动成果补充自己的亏空无可厚非。

    要是内阁找陛下要这些经营权,那陛下找他们要战争开销,要军费怎么办?

    花点钱买下来,虽然长期来看肯定是内阁赚了,但是内阁真的拿不出这个钱,就算能拿内阁也不愿意出。

    所以孙传庭就把目标定在从已经成立很久的那些垦殖公司手里接收地盘上。

    这些垦殖公司已经成立了短这七八年长则八九年,而陛下也因为垦殖公司的自主性太高不满,这两年从整体趋势上来看,陛下一直在消减垦殖公司的兵权。

    虽然有一部分垦殖公司的兵力加强了,那只是前线的一小部分。

    既然收拢了兵权,那下一步自然就是收拢行政权。

    果然孙传庭这么简单的一问,就问道了他想要的结果。陛下已经打算把垦殖公司给城镇化了,有了第一批,那么以后一批接着一批不就来了。

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从头开始

    徐州东连云港西的大明第十六师第三团营地里。

    李猛紧张的看着团长在念着转士官名额,今年他们团的士官名额增加了百分之十五,也就是说,今年他们团将会有三百人不用退伍,将会转化成士官,五年后才会再次选择用不用离开军营。

    如果是往年的话,一千个退伍名额之中只会有一百五十人转士官成功。

    转士官成功的这一百五十人也就是接下来新兵训练的那些教官和将来的班长排长等等。

    原本这个李猛无缘了,因为他比同一个班里的另一个伍长郑浩总评比底了三分,但是今年他就很可能有机会留下了。

    转士官对于大明士卒来说是一件大事,第一你可以在军队里至少再待上五年,在这个大集体习惯了之后,你就不愿意在离开。

    当然也有实实在在的好处,例如转士官之后,每年能拿到两百两以上的各种津贴和军饷,五年的时间就是一千两。

    在大明很少能有工作能拿到这么搞的薪水,一千两并不是那么好挣的。

    而成为士官之后就有了往上升迁的可能,足够努力加上运气之后,说不定以后还能当上排长连长呢。

    就算将来没有升迁当兵十年后退伍,士官的待遇也比士兵高一大截,到了地方,那至少也是去县里府里安置,大多数情况下还能混一个小队长之类的当当。

    “……李猛……”

    李猛紧紧握住拳头:“成了!”

    其他士卒往他投来羡慕的目光,李猛也笑的咧着嘴,并且以此为荣。

    团长念完名字之后合上本子:“没有转士官成功的战友们也不必灰心,到了地方上一样是为了大明做贡献,还能更多的陪陪家人,照顾父母妻儿。

    而不到退伍年限的你们也要努力了,今年增加百分之十五,明年军部将会增加百分之二十的名额,到时候你们中百分之三十五的人都会留下来成为士官。”

    李猛有些奇怪,为什么需要那么多士官?已知训练新兵明明一百五就够了,为什么要留下三百人,难道是又要扩军了?

    可是同乡写信来说,今年招兵的名额明明还变少了?

    李猛理解不了军队士官化的好处,也不会有人专门给他解释,大明将会在五年之后完成士官化转变,到时候整个军队中士官比例将到达一半。

    也就是会有一百二十万左右的士官,再过五年之后这些士官又轮换一遍,等到十年之后大明手里至少就拥有二百万受过训练的士官。

    那么两千万人以内的扩军对于大明来说训练的时候都不用担心军官不够用。

    李猛升士官之后就收到了徐州陆军军事学院的培训通知。

    徐州陆军军事学院是大明开始把营级一下军官就近培养计划实施之后建立起来的第一批军事学院。

    他的任务就是承接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军官培养工作,顺便也招收一部分军事学生。

    李猛这种从军队中转化的军官,一般都需要到这里进行半年以上的培训,然后合格之后才会分配到新的部队去担任底层班长。

    不过今年的培训显然时间上更长一些,李猛看着培训一年的字眼出神。

    时间怎么增加了这么多?

    战友们有的在默默的打包行李,有的在跟老乡联络约定回去之后的聚会地点,有的只是坐在那里发呆。

    班长徐华上来拍拍李猛:“怎么了猛子,恭喜了。”

    李猛挠挠头:“我记得以前不都是培训半年多么?这次怎么直接培训一年?”

    班长也拿过来翻看了一下:“哦,我还以为只有我们的涨了,看来是大家时间都增加了,我的变成两年了,你这一年不算啥。

    至于为啥,咱们也不知道,问也问不到,去了不就知道了,让干啥就干啥呗,哪有那么多为什么?”

    李猛眼睛一亮:“班长也去学?恭喜恭喜呀,这是高升了啊!不过学两年?两年能学啥?学啥要这么长时间?感觉怪怪的。”

    班长笑着说道:“行了,一会学校的车就来了,好好打包吧,中午团长在食堂请大家吃顿饭,下午咱们就出发了。

    我建议你还是赶快写一封信回去,告诉你家里人情况吧,别让他们担心了,告诉他们通讯地址换了,让他们等你允许寄信了在给你写。”

    李猛一拍脑袋:“班长要是不说我还就忘了,谢班长提醒。”

    战友们拥抱告别,李猛他们这种有任务的就不能参加下午的送战友晚会了,中午团长在食堂给他们摆酒践行,一人只有半碗,可以不喝但是不能多喝。

    当然当兵的不会喝酒的少,团长也没有说什么场面话,只是走到每桌给大家喝一个聊一聊。

    下午的时候学校的马车停在操场,李猛排着队跨上马车,心里畅想着新的学校新的生活。

    刚到学校操场,还没有来得及观察周围的环境呢,就被人指挥着登记交出身上所有东西,然后发新军服,然后拉到后面院子里剃头。

    这个就有人不乐意了,凭啥剃头?

    负责接待的指着门口:“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现在让你剃你就剃,不剃就卷铺盖滚蛋!”

    最终没有一个人选择滚蛋,李猛倒是没有觉得有啥,因为他看军校里好像大家都剃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轻易毁伤,那指的是不能自残,也没有说不能剃头刮胡子啊。

    其实常看军报的人都知道,军报上一直有人在呼吁要求士卒不要留长头发,一个不容易打理容易滋生细菌病毒。

    另一个是战场上,如果头皮受伤,那么长发会耽误清理的时间。

    而反对的人说,剃平头影响美观,头发能够缓冲伤害,减轻伤害,而且战场上如果头皮受伤了再剪就是了。大明士卒战场上受伤的比例太低了,不至于为此专门强迫大家剪头。

    反正大家各有观点,争吵的不可开交,现在看来,上面是真的打算推广新兵剪头了,又或者这个学校只是一种尝试?

    李猛剪完头之后,忍不住摸摸。还别说这夏天剪掉头发确实凉快不少。

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牛肉引发的骚乱

    李猛知道按照传统他将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队列纪律训练,只不过训练开始之后,他又愣住了,虽然队列训练纪律训练还是那些。

    但是对于排队枪毙战术的训练确直接停止了,而是改为挖壕沟训练,大量的挖壕沟训练。

    当然以前大明也有相应的挖战壕训练课程,不过那只是阻击阵地或者城市防御战的时候才会进行,在训练中只是简单的辅助。

    但是新的训练大纲,从如果挖战壕,如何挖防炮洞,如果构筑纵深防御体系,还有在战壕里面如何指挥作战,如何合理的配置兵力。

    李猛的一切疑问都在半个月之后都被新枪的到来震撼的迎刃而解。

    传说了这么久的后装枪,那黄澄澄的子弹,还有一次能压五发子弹的弹仓,这把枪最大的改进就是士兵不在需要站起来或者半蹲着装弹药。

    而且射击速度也有了飞跃,射击精度也有了改进,这简直是一把完美的枪。

    怪不得整个大明的作战方式和作战思想都要跟着改变。

    李猛以为自己看到的就是大明改革的全部,实际上那只是一部分,一个月之后,他看到了徐州陆军军事学院唯一一挺水冷式重机枪。

    当机枪开动的时候,李猛只听见犹如撕破布一样的声音,看着枪口的火舌,他整个人都是傻的。

    这个时候他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要是他们排着队列对面是这么一个家伙,那么他们会死的多惨?

    这已经不是打仗了,这完全是屠杀啊!万幸这样的东西是在大明手中!

    经过大明化学家的不懈努力新式底火终于研制成功,虽然还只能实验室小批量制造,不过用于教学是足够了。

    而且军部想要某样东西的时候,成本永远是排在第二位的问题,威力效果才是第一位。

    所以军方大佬们看到新武器的效果之后,没有任何犹豫:换装!造!可劲的造!陛下买单!

    朱慈烺自然不会给他们买单,有些东西并不是依照个人意志而转移的,为了生产这些硝酸和硫酸,大明不仅突破了反应釜技术还为此专门建了蒸汽机驱动的发电站。

    反应炉还好说,但是这发电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无论是水利还是火力那都是一件极难完成的任务。

    朱慈烺看着卢象升:“以目前的生产力,供应教学都紧张,你还要换装?”

    卢象升抬头:“陛下,造的慢就多设厂嘛,只要造的多了这成本不就降低下来了么?”

    朱慈烺瞪了他一眼:“你那么懂行,派你去监督生产好了!”

    卢象升立刻闭嘴不说话了,朱慈烺敲着桌子:“等吧,目前这个项目已经是重点之中的重点,既然找到了方法,剩下的就是优化了。

    你们也不用着急,只要技术成熟了全面换装那是必然的事情。”

    卢象升抬头:“陛下,这总要多少装备两个师验证一下新武器的效果,试验新战法不是。光纸上推演那岂不是成了纸上谈兵?”

    朱慈烺敲着桌子:“你想多了,还是那句话,产量不行,不能大规模装备,想要试验可以搞学校之间的对抗嘛,这些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到新步枪,而且都是军官,更能满足装备和战法试验的需求。”

    卢象升见这笔特别经费注定申请不下来了,只好拱手:“那军部要是把新武器装备换装列入新的军费预算,陛下您会不会批准?”

    朱慈烺哼哼的看着他:“你说呢?不准!不要想这些有的没得!好好把手上的烂摊子给解决好再说吧!

    你说你整天都在想什么?杀牛的事情怎么会曝光?现在莫卧儿地区又乱了!你还有心情换装!”

    卢象升有些委屈:“可是臣了解了,当初这个命令是上一届军部下达的,从印度购买的牛放到荒岛上去宰杀,然后在运回出售。

    要不是那边闹起来,臣也不知道这个事情啊。”

    这件事情朱慈烺是知道的了,因为这个命令就是他下的,当时周遇吉指挥莫卧儿战役的时候莫卧儿就因为大明公然在那边杀牛闹了一次。

    当时朱慈烺自己下的命令,让把牛转移到荒岛上处置,这个事情朱慈烺后来没有管,这个生意也一直没有停止。

    要知道在莫卧儿这个地方牛多啊!所以杀牛制作牛肉干腌牛肉的生意一直都有不错的利润。

    朱慈烺皱眉:“现在不要在去追究原因,这次莫卧儿闹起来,连一部分靖安军都有不稳的极限。

    锦衣卫还查探到一些欧罗巴国家正在暗中支持反抗军,那边的形式不容乐观!不要把大明拖入泥潭!”

    卢象升倒是没有那么害怕:“陛下放心,目前大明在莫卧儿的驻军还有十个师又三个旅,幸亏陛下高瞻远瞩,没有对靖安军进行遣散或者抽调,所以民间这些反抗军并不具备军事素养。

    而靖安军招募的时候那些信奉宗教的都会被剔除,即使有一部分对宗教抱有同情,那也只是极少数,绝对不影响靖安军出战。

    只是这次暴乱主要集中在个藩国的控制区,所以可能会影响各藩国跟奥斯曼的谈判,其中有些国家已经开始从非洲撤军镇压莫卧儿地区的叛乱了。”

    朱慈烺敲着桌子:“藩国跟奥斯曼的谈判一直没有进展,大明需要的只是停火状态让奥斯曼重新把目光转向欧罗巴,至于能为藩国争取多少利益这个是小事。

    还有不要小看这些藩国的小叛乱,如果围剿不力,导致这些人越大越强越大越多,他们总会北上,到时候就是大明的麻烦了!”

    卢象升躬身应是,朱慈烺继续说道:“表面上看这件事是因为杀牛引起的,但是从本质上来看,还是同化工作做的不够好!

    给他们的震慑不够震撼人心,莫卧儿又不是个个都不杀牛,为什么那些中亚教派杀牛他们就忍得了,大明杀牛他们就忍不了?

    传令凡是参与这次暴动的全部捕为奴隶,挑选二十家口碑比较好规模比较大的赏金猎人发放特别捕奴许可,允许这些赏金猎人进入莫卧儿抓捕这些人贩卖!”

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莫卧儿平乱策略

    果然陛下跟大家说的一样,他对待大明公民和对待非公民有着截然不同的两个态度。

    对待公民,除非罪大恶极,否则都不会判处死刑,大明的每一个死刑犯都必须要刑部交叉审议中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认为应该执行死刑,或者陛下亲自批准才行。

    而对于流放来说,你流放的地方好不好完全取决于你所犯的罪行的轻重。

    现在大部分囚犯流放的地方其实已经不算荒凉变成城镇有些夸张了,但是一些大一些的岛屿上因为人多了,聚集在一起形成村落已经完全可能。

    但是对待非公民,卢象升就不想说了,大明的奴隶制还是存在的。

    卢象升不觉得这么有什么不对,大家都信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尽管卢象升也知道也许这种特许捕奴牌照会让这些赏金猎人公会扩大了抓捕范围,牵连无辜。

    不过这是小事情,对于这些人来说这未尝不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大明公民购买的奴隶又不是用来虐待取乐,而是用来赚钱的,而大明对于奴隶虽然没有专门的保护法律,但是对于用工确有严格的约束法律。

    哪怕是买来的奴隶也不能过分压榨,至少要让他们看到脱离奴隶籍的希望。

    所以能有机会被抓为奴隶未尝不是对他们的一种仁慈,很多莫卧儿人宁愿待着村子里挖野菜干零活都不愿意到大明去务工。

    这就跟大明有些地方的人守着自己的土地不愿进城一样。

    大明的百姓没有人怎么着他们,但是对于这些莫卧儿人,不想干活抓去干活就是了。

    当然莫卧儿的事情还是要重视的,卢象升看陛下正在气头上,原本打算替莫卧儿人显得缓和政策也说不出来。

    朱慈烺看着他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有啥话就说!”

    卢象升拱手:“回禀陛下,其实这次事件是因为皇明商号参与了这写杀牛行为,所以当地不少谣言都说这是皇上对他们不尊重。

    陛下只需要发布一个不知道此事的圣旨,然后严惩涉事的皇明商号负责人,并且承诺以后不再杀莫卧儿地区的牛。

    相信这样之后这件事情很快就会平息下去……”

    朱慈烺眉头皱了起来:“为什么要惩罚负责人?此事朕不仅知道还是朕的主意,以后不杀牛那更是不可能。

    这件事情可以许诺一些好处,但是绝对不能妥协,大明也不需要像他们妥协,如果二十个捕奴令不够,那就发四十张,甚至一百张!

    谁敢反抗就抓了为奴,一个村子反抗就一个村子抓光!大明那么多矿山那么多道路工程到处都缺少劳力!

    给朕狠狠的抓,抓到他们畏惧或者抓到整个莫卧儿没有人为止!”

    卢象升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要是陛下坚持这个态度,那莫卧儿那边真的要出大事了呀。

    卢象升躬身:“臣回去就和参谋部完善作战计划,尽量保证莫卧儿的稳定。”

    朱慈烺嗯了一声:“大明现在正在高速发展阶段,到处都缺人,到处都缺劳动力,这活总要有人来干,既然请不来,那就抓来,大不了抓来之后提高一点待遇就是了。

    大明又不会亏待他们,给大明当奴隶不比他们在老家吃不饱穿不暖要强?

    所以军部在制定相应计划的时候要考虑好各部分的需求,维持莫卧儿大环境的稳定,但是也不能纵容那些人的挑衅行为。”

    朱慈烺也不想当这个恶人,但是卢象升明显一副小白的样子,如果不给他说透彻了,搞不好军部几个大行动这边莫卧儿的叛乱就平息了。

    卢象升有点惊讶的消化这陛下的话,这根以前印象中的陛下形象有点不一样。

    同时心里也暗暗羞愧,有道是君辱臣死,这种事情要陛下亲自说出来不正是因为自己的无能么!

    回到军部,一大帮参谋都在等着卢象升,看着卢象升一脸忧郁的走进来,大家期待的心情也熄火了。

    卢象升看看大家:“特别预算没有批,明年预算中的换装计划也不会批准,陛下的意思是等技术更加成熟一点,能实现工业化生产了在进行换装。”

    不少人都叹了一口气,这有好东西摆在面前,确不让用,这不就跟一个女人在你面前搔首弄姿,等要扑上去的时候对方说大姨妈来了。

    这不是……

    大家心里都不高兴,不过这也是军部的常态了,海军那边新式战列舰图纸一张接着一张,就是要不到钱开工,陆军这边火枪不让造机枪不让造,新式火炮不让造。

    反正大明下一代武器都已经研究出来了,但是以为工业加工能力的原因造不了,换装不了。

    卢象升看着大家心情不好,咳嗽一声:“陛下刚才说了我们莫卧儿的事情,要求参谋部拿出方案确保莫卧儿的稳定。”

    大家一听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几股小叛乱,在几十万驻军面前那不是反掌可平的么,就算一次反掌不行,那就多翻几次。

    那个地方二百多个族群,说是一个整体,其实就是一盘散沙,那些所谓的叛乱往往只能在自己族群的聚居区活动活动,根本不能像大明这边的流寇那样流窜全国。

    更何况大明新军又不是旧军队,当初流寇跳的那么欢,还不是不到三个师的兵力就把对方收拾的明明白白。

    现在大明在莫卧儿可是镇守了十个师又三个旅,整整三十八万部队,还有五十多万的靖安军,谁敢闹事?

    卢象升看大家兴趣缺缺决定点醒一下:“陛下的意思是,为了尽快让这些参与叛乱的人平息,将会选一批赏金猎人公会特批二十张捕奴证。

    这二十个赏金猎人队要求口碑要好,实力要强大!”

    然后大家都愣了,这平息叛乱跟赏金猎人队有啥关系?还有这平定叛乱咋变成捕奴了?

    看着总参谋眼睛里的玩味,不少人一下子懂了,看来陛下要的是莫卧儿稳定,但并不是叛乱快速平定,这里面还有很大的操作空间的!

    捕奴这可是个好生意啊,尤其是莫卧儿这边的奴隶比起那些昆仑奴要好用多了,价格也高一些成本更低,因为不需要承担阉割的医药费和死亡风险。

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四小只上战场

    卢象升发现,这些参谋竟然比他的理解能力还要好一点,大部分人都是一副了然的模样。

    走到沙盘前一级参谋刘基比划着:“要是这么说的话,这莫卧儿南部战区,需要派遣一位善守的总兵官,性格也要温和一点。”

    另一个一级参谋突然说道:“我推荐孙应元。”

    大家都转头看向他:你是不是对温和有什么误解?

    参谋也不着急:“其实你们都误解了陛下的意思,陛下说的是在确保莫卧儿稳定的情况下,这个是前提条件,要是找一个善守性格温和的,那岂不是说坐等这些叛乱闹起来?

    这明显跟陛下的初衷是不符合的,所以执行策略是策略,但咱们不能为了策略选错了人。

    孙应元作为跟周遇吉和黄得功同出勇士营的将军,其作战指挥能力无可挑剔,也是陛下比较看中的将军之一。

    有孙将军坐镇,即使这些赏金猎人捅出什么篓子,孙将军也有能力短时间镇压平定。

    相反你如果派一个擅长防守性格温和的,如果他在来一个同情当地叛乱,坐视叛乱扩大,到时候出了问题谁来收拾残局?”

    第一个发话的参谋问道:“说的好像很有道理啊,不过你确定不是因为孙应元是你舅你才推荐他的?”

    那参谋翻翻白眼:“我这叫举贤不避亲,再说这事又不是我定下的,我只是提出一个人大家讨论讨论。”

    卢象升摆摆手:“行啦,不要闹,大家都提出合适人选,最后由陛下定夺。”

    参谋部来到推演室,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了,今年上半年王复望,杨继德,王佐,赛信这四人在参谋部实习。

    这次推演会看到一众大佬有些拿捏不稳的样子,四人都各怀心思的跃跃欲试起来。

    大明还有十年的平静期,这莫卧儿叛乱虽然是一次小事,但陛下既然已经定下基调,那这件事可能一拖就是两三年甚至更久了。

    这是什么?这是机会啊!平叛功劳虽然不如开疆拓土,那也是功劳不是,在和平年代能有这种机会就不容易了。

    卢象升看着四人其中杨继德眼珠子乱战,赛信一副若有所思,王复望则皱眉看着沙盘,王佐一副舍我其谁的样子。

    虽然四人觉得自己隐藏的很好,但是卢象升还是一眼就能看出来,这四个人想搞事情。

    卢象升也很期待,这大明新生代战略参谋四杰能给自己带来什么不一样的惊喜。

    不说其他,就王佐提出的促进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计划能被搬上大明战略智囊会议,足见其战略眼光,至少大明这么多参谋都没有想到。

    他的这个计划直接改变了大明的战略进程,有机会分化瓦解他们的同盟倾向。

    如果在大战略上真的能趁着欧罗巴大乱的时候把奥斯曼帝国搞定了,那在整个棋局上,就像屠大龙一样的效果。

    后面的整个战事不说摧枯拉朽,那也是全盘皆活了,而作为战略的制定者,王佐一个侯爵肯定是跑不掉了,要是后面在负责执行这个计划,卢象升觉得王佐能因此封公。

    这可是了不得的成就,当今陛下虽然对觉得很大方,但是对于高级爵位还是很保守的。

    就目前来看,也就只有郑芝龙花了几个亿买了一个国公,其他人谁都没有。

    反正郑芝龙花钱买了国公结果封地封的南大陆旁边一个大岛,大家都觉得他不太聪明的样子,几辈子也别想回本了。

    但是卢象升确知道,郑芝龙其实赚了,赚大了,复兴朝第一个国公,而且陛下为了表彰他的功勋直接把封地里的一个煤矿也送给他了。皇室只留了百分之二十的股份。

    据说这一个煤矿的储量就有几十亿吨,现在一吨煤可是能卖二两银子,也就是说光这一个煤矿郑家就赚了几十倍的利润,而且是长期的买卖,至少一两百年是挖不完的。

    虽然现在开采出来用不了也不好卖,但是有资源就是有未来,据说那边还有金矿和铁矿。

    现在大明谁不知道,有煤有铁,那就是煤铁复合体,也就是工业中心的雏形,南大陆那边,远离大明本土,就算将来不发展大型城市圈,那也会建里区域工业中心的。

    再说侯爵之中,大家的封地,那都是距离各区域经济中心很近的地方,要么本身就是天然良港附近。

    只要稍微努力一点,那就是世世代代不用吃用不尽的财富,这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典范。

    所以陛下犒赏功臣从来没有吝啬过,而王佐作为很大概率的新兴贵族卢象升自然想要结交,不说关系多好,至少同僚一场不会得罪。

    王佐更是大明的一面旗帜,真正的从平民一步一步走上来的人才。

    而其他三个能跟王佐平分秋色的四杰,虽然有人说他们都是靠着祖辈余荫才能在学校混的风生水起。

    不过卢象升确不这么认为,大明军队里受祖辈蒙荫进入学习的人多了,毕竟陛下制定的政策,所有勋爵以上的都可以安排一个人进入学习,虽然四年一个,但这也不是小数字。

    还有各种军功赏赐获得名额的也有不少,能在这么多推荐人员里脱颖而出,那也是人才了。

    要说资源,大家都有资源,但是能把手里的资源转化成自己的力量那也需要本事。

    当然卢象升最看好的还是王佐和王复望两个人,王再晋已经是过去式,王复望今天的成功固然有祖辈的荣光,但更多还是自己的本事。

    既然几个人都跃跃欲试,这次是不是把四个人的实习地点放在莫卧儿,反正他们也有参与前线实习去哪不是去。

    说不定把这些人放在莫卧儿,还能产生一些新的东西呢!

    当然之前还是要看看四人对这一战的看法,至少不能跟陛下的理念相冲突,年轻人还是藏不住情绪,别因为冲动坏了事情。

    一大帮参谋纠结是因为,参谋部制定作战计划,都是需要数据支持的,这个数据一般都是定量的,敌人有多少,自己有多少,敌人多久能集结多少支援可能从哪里出现,敌人的战力几何等等。

    但是这群莫卧儿叛军确是不确定的,敌人的数量在变化,敌人能获得多少支援不能确定,敌人的战力倒是清楚,但仅仅这一项数据还不能做完整的推演依据。

第一千一百二十章出征吧

    杨继德看着沙盘突然冷笑起来,卢象升好奇的问道:“杨继德?你在那笑什么,有什么意见建议就说出来,让大家参考一下。

    这是参谋部会议,不是学校,有话就说,集思广益,知道么?”

    杨继德连忙抬头:“是,总参谋长,我是觉得,既然陛下已经定下基调,那么这件事情就不能任由他们发展。

    最好的情况是让他们按照咱们的计划来发展,让他们在咱们划定的范围内搞事情,这样才不会影响大局的稳定。

    而想要让他们按照咱们的意思走,除了出动军队进行控制打击之外,咱们还可以自己扶持几个假叛军,混杂在叛军之中。

    这样一来,咱们就更容易操作了。

    而且好处也很多,最大的好处就是,当有一天咱们不在需要这些叛乱和叛军的时候,直接让他们做一些天怒人怨的事情。

    到时候让莫卧儿百姓知道,所谓的“反抗军”其实就是一小股别有用心的人为了满足私欲,破坏他们生活的败类。

    如此一来,叛乱将会很快失去群众基础,而没有群众基础的叛乱,那岂不是旦夕可灭。”

    卢象升听了直接点头,是个好办法,不愧是外号杨阴险的家伙,这主意多损啊,不仅把人家的叛乱利用了来满足自己的利益,利用完之后还榨干最后一点价值,然后让莫卧儿人拍手称快。

    这对人心的把握,不要说莫卧儿叛军,就是卢象升都感觉足够阴险。

    既然杨继德都开始提建议了,那剩下的三个人自然也不甘落后。

    王再晋抬头说道:“其实我觉得大明现在在莫卧儿驻扎有十个师,我们完全可以把十个师分成五十个团,对这里,这里等关键节点城市和点进行控制,确保这些城市不会乱。

    然后派出靖安军驻守这些道路,凡是出现在这个区域的叛乱一律出动靖安军消灭。这样以来整个莫卧儿的运输通道就不会出问题,经济稳定,莫卧儿就算稳定。

    这样一来,这些叛乱就被限制在一个个的网格内,然后派出少量的大明新军指导赏金猎人队和藩国军组成联军对这些网格内的叛乱进行剿杀。

    到时候,哪一块失控了就重点围剿,哪一块还在控制内,就派出赏金猎人进行抓捕,在失控和控制内之间徘徊的就派藩国军或者靖安军出动。

    如此,点、线、面配合,就像最近小孩子流行玩的打地鼠游戏一样,谁冒头敲谁。

    既实现了稳定,又控制了打击效果,如果在结合杨阴……杨继德的控制办法,那么能够达到完美的效果。”

    这个建议倒是中规中矩,也就是这种分区剿杀,派出不同的部队应对不要同级别的敌人,这一点算是创新。

    他这一系列的计划几乎是把大明在莫卧儿的兵力资源用到了极致,连赏金猎人队都作为战力的一部分,这是大家暂时都没有想到的。

    王佐看着地图:“其实这一战的关键是欧罗巴人对于这些叛军的支持,其他东西我们都能掌握,唯有这一块是变量,所以海军镇守关键港口,一旦某地叛乱失控,那么进行局部的战区封锁,才是控制节奏的关键。”

    不少人都点点头,确实,莫卧儿这边的问题单单是那些百姓叛乱不足为惧,但要算上欧罗巴人,这事情就复杂化了。

    卢象升看着地图,海军舰队?这个确实不得不防,只是最近大明因为组建北大西洋舰队,对各分舰队进行了不少抽调。

    要是想要对战区进行封锁,那还需要加强一下莫卧儿区域舰队,这样一来,海军其他海域的舰队力量就更薄弱了。

    咦,海军力量不够,明年可以列造舰计划呀,这是战争需要,陛下总不会再拒绝了吧?

    有些想的远了,卢象升还没有说话,王佐就继续说道:“当然要是大明自己的舰队实力不足,其实完全可以让藩国舰队参加封锁任务。

    现在藩国舰队实力也已经非常强大,非洲战场进入稳定停战期之后,他们的舰队都在闲置,正好物尽其用,省的他们回国之后自己搞事情。”

    卢象升对这个不做评价,这几个实习参谋不知道,其实参谋部是盼着这些藩国之间搞事情的,最好是爆发大海战。

    现在大明的三级战列舰急需更新,但是这些藩国的购舰欲望并不高。

    参谋部都恨不得自己亲自动手挑起他们的矛盾了,只可惜军部没有这样的部门,锦衣卫又不肯配合。

    三个人都说话了,大家不自觉的把目光放在赛信身上,仿佛在说该你发言了,说吧!

    赛信呵呵一笑:“我想说的话,他们三个已经说的差不多了,这里我就提一点小建议吧,陛下为什么会单独发二十个临时捕奴证?

    如果是围剿叛军抓捕叛军,那么大明新军和靖安军就能完全胜任,为什么要单独强调让赏金猎人上?

    所以我想,这就是说,有些事情大明军队不方便做,所以需要赏金猎人做。

    从所有参与叛乱的人贬为奴隶来看,陛下是非常生气的,生气确不杀他们那自然是他们还有利用的价值,那就证明大明需要这些奴隶。

    在结合目前的国内关内急需劳动力的情况,那么陛下是不是想通过这次叛乱为关内的个工程补充一部分劳动力缺口呢?

    如果是这样,那么这次行动就要以捕奴为主了,不仅参与叛乱的要抓,那些同情叛乱包庇叛乱的也要抓。

    甚至那些叛乱多发地区和集中地区的百姓也要进行强制迁移,这个迁移任务就交给赏金猎人来做。

    其他的就没啥说的了。当然这都是我的猜测。”

    卢象升挑眉看了赛信一眼,不愧是马屁赛,仅仅通过卢象升的只言片语就把皇上的心思算的差不多了,厉害啊!

    这要是自己有这个揣摩人心和拍马屁的功夫,那岂不是……咳咳……

    卢象升咳嗽两声:“很好,你们四个的建议都很具有参考性,正好下半年你们在参谋部的实习也结束了,然后就要到一线去继续实习,那么你们就去莫卧儿前线吧!”

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折中方案

    卢象升想法是很美好,但是整个计划送到朱慈烺这里的时候,朱慈烺确没有同意。

    朱慈烺敲着桌子:“计划做的很好,但是这一下子把他们四个都派过去,这个有点太过了。

    而且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这四个家伙个个自命不凡,给他们放到一块,会不会出现谁都不服气谁的情况?

    在京城有军部有朕压着,他们自然只能乖乖的,但是到了那里谁能管得了他们?

    别到最后因为他们的矛盾导致计划出现什么疏漏,那是不是得不偿失?”

    这个卢象升还真没有想过,但是被陛下这么一提醒,还真的是非常有可能发生:“是,陛下说的是,那这四个人该怎么安排?”

    朱慈烺站起来:“这个朕已经考虑过来,这次的莫卧儿那边就派赛信和王再晋一起前往,赛信的执行力更强,王再晋更有大局观,放在一起能起到互补的作用。

    而杨继德这家伙朕打算放他在金山地区,那边需要他这样善用计谋的人去破局。

    至于王佐,非洲那边虽然打的热闹,但是确一直没有个重点,王佐做事总能抓住重点,放在那边看看能不能给非洲战区带来不一样的变化。”

    卢象升不得不佩服的躬身:“陛下思虑周祥,臣佩服。”

    朱慈烺摆摆手:“拍马屁的话就不要再说了,孙应元,行了,就他吧!”

    朱慈烺敲着桌子:“眼看这复兴六年已经过半,跟西班牙的谈判也已经结束,美洲那边只剩下英格兰殖民地接收没有完成了,郑芝豹那边出发了吧?”

    卢象升拱手:“按照汇报他应该在五天之前出发了,然后大概半个月之后到达。”

    朱慈烺眯着眼睛:“现在整个计划只剩下地中海地区无法进入,这个地方要么就从西班牙手里突破要么就从奥斯曼突破。

    目前大明已经占据了尼罗河的中上游,现在跟奥斯曼的关系已经很紧张。

    前天锦衣卫送来情报,奥斯曼帝国那边打算跟奥地利签署边境协议,咱们想要让他们继续打仗的计划看来行不通了。

    而北面的沙俄也打算派出使团获得黑海到地中海的通行权,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奥斯曼同意的可能性很大。

    各藩国虽然跟奥斯曼停火,显然奥斯曼不愿意接受现有的实际控制线停火,不少兵力在埃及地区集结。

    现在整个奥斯曼和欧罗巴成了一个乌龟壳,大明只能暴力撬开这龟壳才能吃到里面的肉了。

    军部明年在进行一次大推演,看看以目前的优势,大明胜算几何?”

    卢象升这下子开心了:“是,臣这就回去准备。”

    朱慈烺继续说道:“目前海军高压蒸汽锅炉那边已经取得突破,但是这管道压力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朕跟你说过,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想要推动帝国号这样的大型战舰,必须要在等十年。

    现在拔苗助长,解决了一个问题就会衍生出三个问题,等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帝国号都在船坞放成烂木头了,是不是还要换船壳?

    现在你跟我说说帝国号在船台停多久了?”

    卢象升当然知道:“回陛下,从地块龙骨铺设到现在已经五年了。”

    朱慈烺看着他:“造船厂那边给了一个折中方案,以蒸汽动力为辅助,以船帆为主动力,先让船下水用着,蒸汽机在慢慢研究。

    听说你们海军部不同意?你们在等什么?还是怕船到手了朕这边就不研究蒸汽机了?”

    卢象升弓着身,话您都说完了,我还说啥?

    朱慈烺叹了一口气:“你们倒是想的简单,以为无非是船大一点,蒸汽机大一点而已,现实情况确是密封性问题始终无法解决。

    以目前大明的机床精度,必须要在提升一个数量级才能达到蒸汽机想要的精度。而这个精度提升机床要更新两到三代才行。

    一代机床的更新快了三年,慢了五年八年都有可能,工业是成系统的事情,不是说你拿刀架到工匠的脖子他们就会了。

    科学院已经给出研制时间,没有十年很难取得效果,现在你们要么就接受折中方案,要么这个计划就无限期搁置一直到蒸汽机能够实现的时候再重新开启。”

    卢象升还能怎么办:“那我们还是要吧?那陛下,我们能不能多造几艘?”

    朱慈烺摇摇头:“不行,现在正是技术革新的关键时期,在大量制造过时的风帆战列舰是对资源的浪费。

    不过你也不必担心,今年蒸汽货船使用的蒸汽机已经成熟,改进之后已经能用于三等战列舰作为主动力。

    明年新式的蒸汽三等战列舰可以列入采购计划,我想给你们批准三艘,海试完成之后,后年就一次给你们批准十二艘。”

    听着这个数字卢象升有些挠头,他们已经有飞鱼级的改进型战列舰了项目了,现在又有了三等战列舰项目。

    只是这样的船只能作为区域舰队的主力,不能作为舰队决战的主力。

    卢象升能怎么办,陛下已经很久没有批准给海军造新船了,明年能批三艘也是个好消息不是。

    把卢象升劝走朱慈烺无奈的摇摇头,他当然也想利用代差武器吊打这些欧罗巴国家,只是这代差哪有那么容易实现的。

    如果朱慈烺能耐心等个二三十年这个也不是不能实现,但是从目前的形式来看,尽早结束战争对大明乃至对世界都是好事。

    现在打仗的事情已经交给军部去策划了,朱慈烺现在主要是在思考,如果真的实现了大一统,那么接下来该怎么当好这个球长。

    大明人口已经到达极限,对于这些欧罗巴国家最好的办法就是恢复其城堡邦国制度。

    那么大明将会又获得一大票的藩国。

    成为球长之后,如果治理大明,如何治理这些藩国,这些都将是重大挑战,如果能在有生之年完成对地球的梳理,星辰大海是不要想了,但是走完整个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是非常有希望的。

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长平的婚事

    复兴六年八月,准备了三个月之后大明第三条和第四条铁路正式动工,京城往天津的火车也还是试运行。

    新火车运行每小时五十里,从京城到天津仅仅需要五个半小时,真正实现了早晨去晚上回来。

    本来朱慈烺是打算再次尝试一下的,但是禁卫军这边不建议,因为防卫压力太大,速度太快,没有经验不知道怎么保证安全。

    朱慈烺想想也是,毕竟尝鲜可没有小命重要。

    八月份还有一件大事,大明有线电报线路从京城铺设到了扬州,从这里将架设四座过江铁塔,把电报线路连接到镇江,然后从那里分支。

    往西到金陵,走马鞍山安庆九江南下,一直到广州,往东走苏州一路铺设到松江府,往南走湖州到杭州,然后沿着海岸南下最后也连接广州。

    从连云港到徐州的线路也已经铺设完成,而从徐州向西北的线路刚到开封。

    北疆的线路还没有铺设到河套,到了河套之后这里也会分成两支,一支继续往西直到金山,另一路往北连接北疆和北海。

    比起铁路建设,电报线路算是比较快的了,预计再有三年整个关内地区的电报网络就能建成,等到下一个五年计划就是把整个线路延伸到各个边疆。

    八月份淮河降大暴雨,河水暴涨,导致蒙洼等地区数个县被淹没,皇家家拨款五十万两白银救灾,大明皇太子殿下捐出自己的零花钱为百姓救灾。

    朱慈烺的儿子,大明的太子第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赢的全国的欢呼。

    朱慈烺倒是挺喜欢这个儿子的,也挺同情他的,长得也太快了,今年朱慈烺不过二十岁,儿子都已经快三岁了。

    时间过的太快,小太子不知不觉的就已经会跑着喊父皇了。

    等大明进行最后决战的时候,小家伙应该正是从少年到青年的时代。

    可以说他很幸运的能够亲历大明的最后一场大战,甚至朱慈烺都有计划让他亲自上战场感受一下战争的气氛。

    到时候这位经过战火的洗礼小太子将会是最好的继承人,只要培养的当大明就不至于走上错误的道路。

    但是朱慈烺自己也知道他太年轻了,再过二十年他也不过四十岁而已,儿子确已经二十二了。

    四十年之后朱慈烺六十岁的时候,才是太子继位的最佳时机,四十二岁的太子应该学会了怎么掌控这个国家,也能沉着冷静的面对各种问题。

    不知道这位太子能不能等到了,因为四十多岁的太子确实历史上都少有。

    中秋节的时候,朱慈烺一家在玉泉宫过的,经过六年的建设,今年七月的时候整个工程也全部完工。

    整个玉泉宫工程朱慈烺前前后后投入了三千二百万多两白银,为历代宫殿之最,反正是打着孝顺太上皇的。

    只是今年朱慈烺在抱着儿子前来,总有一种自己以后也会住在这里的感觉。

    所谓的隔代亲,崇祯和张皇后看到朱慈烺的孩子都非常喜欢,也就是逢年过节的时候他们才有机会见孙子一面。

    听着小家伙背古诗,崇祯难得的露出了笑脸:“尊宝,听说你把零花钱都捐出去了?好棒啊!爷爷再给你一些好不好。”

    尊宝抬头来了一个大笑脸:“不用了爷爷,我娘……母后已经又给了我一大堆,我又花不完,你的钱还是留着你花吧,买糖葫芦吃吃。

    你要是没钱买糖葫芦,我可以给你一点,爷爷,你要么?

    你看,我带钱了,是不是一会就可以逛庙会了?”

    张皇后把小太子抱起来:“你还惦记着庙会呢,上次你可是吃了不少棉花糖,粘的脸上衣服上都是,这次不能再吃了。”

    “不嘛,要嘛,奶奶你要是不给我买,我就不疼你了。”

    张皇后哈哈大笑:“好好,买,但是这次就只能吃一点点。”

    朱慈烺笑着说道:“说道庙会,长平跟马万春的事情父皇和母后觉得如何?”

    崇祯望着远方:“马家世代忠烈,夫战死而妇替,秦良玉朕曾在平台赐诗,马万春之母张凤仪更是因为剿贼战死于河南。

    由此忠臣良将当不辱没长平,只是这将军战于沙场,长平该如何自处?

    若是因为长平让马万春留守京城,岂不是大明又缺一良将?”

    朱慈烺笑笑:“大明不缺良将,马万春也还行吧,马家长孙马万年将继承爵位,而这儿子确是个后勤人才。

    所以将来跟长平成婚,马万春应该会留在后勤部或者在大学任教,不会担任前线武职,父皇母后尽管放心就是。”

    崇祯听到这里就没有意见了,把目光转向皇后,张皇后问道:“就是不知道这马万春性格如何,长平这孩子平时性格比较温婉贤淑,若是在家受了委屈肯定憋在心里。”

    朱慈烺嗯了一声:“这个我自然知道,锦衣卫已经调查过了,马万春小时候因为父母一直不在身边都是跟家中女眷一起长大,性格跳脱一些。

    因为出生在武将世家,所以自幼就练习弓马,后来其母战死,他跟在奶奶秦良玉身边,因为受到秦将军熏陶,所以对女性还是很尊重的。

    当然锦衣卫会持续关注,如果将来要是夫妻闹矛盾了,我这个当哥哥的自然会替妹妹做主。”

    崇祯夫妻相互看看,两人都没有再说话,朱慈烺笑着说道:“那就这么定了,十月份选个黄道吉日就把事情办了吧,咱们皇家好久都没有办过喜事了。”

    崇祯很想怼朱慈烺一句,你那弟弟都已经封王了,纳妃子怎么不算家里的喜事?只不过这种事情朱慈烺都不关心罢了。

    而崇祯夫妇想要关心确够不着,朱慈烺直接让那些兄弟自己去找,自由恋爱也行,相亲介绍也行,只要不是强制的,朱慈烺都不会过问。

    当然想要问朱慈烺也问不过来,这后面要结婚的兄弟太多了,光给他们安排婚事朱慈烺估计都要每天抽出大量时间,所以干脆放羊了。

    当然女孩子还是不能放养的,尤其是这个亲妹妹,朱慈烺还是经过精挑细选的。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中亚变局

    原本朱慈烺以为这一年就这么平静的过去时,八月底西北突然传来消息,因为不堪忍受大明的高压,准噶尔誓师西征,攻打哈萨克汗国。

    朱慈烺看到消息都有些莫名其妙,你因为不堪忍受大明的高压,所以大哈萨克?这是什么逻辑?

    不过这个时间点选的是非常好,应该是觉得马上就要入冬了,大明就算想插手那也要明年夏天了。

    杨嗣昌来信说西北战区已经准备妥当随时可以前往支援哈萨克,就等着军部和陛下批准了。

    然后朱慈烺有点挠头了,打还是不打这是一个问题,这边刚说十年内不打仗,结果去年打了刚果王国,今年又要打准噶尔,这就没有一年消停的。

    话说大明就不能坐下来好好的搞一搞经济?

    准噶尔想来是觉得拿下哈萨克之后他的战略纵深就大了,到时候就不怕大明突袭了。

    军部的意见肯定不用问了,问就是打,最好一劳永逸的打。

    内阁的意见就是不打,现在打没啥用,那边走的越远消耗就越大。

    朱慈烺是觉得占地那是越多越好,现在用不上,将来留给子孙用,就像沙俄占据那么大的地方,子孙几百年不用为资源发愁。

    结果就是准噶尔的士卒刚从王庭出发还没有到达边境,本来打算趁大明准备不及的时候突袭哈萨克。现在他开没开战大明京城就已经开始讨论了。

    不过朱慈烺等了一天,卢象升没有来,孙传庭也没有来,朱慈烺就迷茫了?是没有收到消息么?

    把王国兴喊来:“卢象升在干嘛?这准噶尔出兵的消息没有收到么?”

    王国兴拱手:“得到消息的时候就已经传到军部和内阁了,军部现在正在开会讨论。”

    朱慈烺咦了一声:“这次怎么讨论这么久?这些人意见还有歧义么?有人不认为该打?”

    王国兴低头继续回到:“现在主要问题是打谁,什么时候打,打到什么地步,如果沙俄出手干预大明该如何应对,还有就是开战理由是什么,这些问题争论的比较厉害。”

    朱慈烺想了想,确实现在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操作不好那就是世界大战,确实要好好研究。

    朱慈烺又问了一句:“那孙传庭呢?”

    王国兴面色古怪:“孙首相只是派人在宫门口看着,一旦卢象升进宫他就进宫。”

    朱慈烺哈哈一笑:“他倒是会取巧。”

    从地理上来看,大明要是想要取中亚,巴尔喀什湖、咸海和里海是三个重要的区域中心,占一个就相当于占一片。

    所以如果大明想要推进中亚最少要推进到巴尔喀什湖,最好是推进到咸海,要是推进到里海,那基本上准噶尔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从地图上看,大明如果打准噶尔,那么沙俄有必须插手的理由,他要是不插手大明就推进到乌拉尔河乌拉尔山了。

    那样的话他的整个西伯利亚就等于没有了,不仅西伯利亚没有了,他的老窝也在大明的直接威胁之下。

    所以打准噶尔打到咸海沙俄出手的概率是百分之五十,打到里海地区沙俄出手的概率是百分之九十。

    一旦大明跟沙俄打起来,其他国家观望还好,要是在来个支持,那么大明就是选了一条最难的路来打仗。

    从大明到乌拉尔山,哪怕是从太平洋绕道印度洋再到大西洋也比走中亚这一趟省事。

    如果大明在里海乌拉尔山一线跟欧罗巴进行千万人的决战,原本能坚持六七年的大明估计三年打不赢就能被拖垮。

    怪不得军部这么小心讨论了一天还没有结果。

    第二天一早朱慈烺刚刚坐在暖阁,贵喜就进来:“陛下,卢象升和孙传庭等在宫门外了。”

    朱慈烺嗯了一声:“让他俩进来吧。”

    结果看到卢象升黑着眼圈,朱慈烺忍不住噗呲一声笑了:“你这是一夜没睡啊!好了现在坐吧,跟我说说你们一夜讨论的结果。”

    卢象升拱手:“回陛下,参谋部认为大明可以推进到咸海地区,以确保大明获得新的补给基地。

    军部认为,如果大明拿下咸海,那流入咸海的南北两个河流经过开发可以满足基本的粮食补给任务,为下一步的军事行动打下坚实基础。”

    朱慈烺不由得点点头,跟他想的一样:“那开战的理由呢?”

    卢象升看看孙传庭:“哈萨克汗国王子请求内附大明,请求大明的出兵帮助。”

    孙传庭立刻躬身:“回禀陛下,内阁,外交部和理藩院从来没有收到过这样的请求,也没有见过什么哈萨克王子。”

    卢象升很想来一句‘这个可以有’。但是看到孙传庭的眼神,这家伙是绝对不会帮忙了,那就只能等陛下的决断了。

    朱慈烺先不问大明出兵的事情:“哈萨克有没有可能在大明的帮助下挡住准噶尔的进攻呢?就像上次逃过沙俄和准噶尔的瓜分那样?”

    卢象升摇摇头:“装阿尔这次打算一边打一边西迁,所以如果哈萨克人要是一直躲避,那么他们的牧场可能就会丢光了。”

    朱慈烺看了一眼孙传庭:“孙爱卿对这个事情怎么看?”

    孙传庭躬身:“陛下,臣前天座了京津铁路,一个小时五十里,一天可以走一千二百里,一车能拉五百吨东西。

    从连云港到轮台不过六千里,要是火车通了,五天就能到。

    那个时候臣就在想,陛下正是高瞻远瞩,把战争放在火车修通之后,把最重要的铁路放在最先的位置修建。

    有了这条铁路,西北将不在是大明兵力投送的极限,大明再往中亚运送粮食也不在是二十去十九只存一的局面。

    大明有此明君乃是大明之福,江山社稷之福,天下百姓之福啊!

    但是偏偏有些人不顾陛下的良苦用心,明知山高路远确浪费民脂民膏满足自己的贪欲,以一己之功勋要百万生命为之驱策。

    明明可以用智慧取得的胜利他非要用人命去硬堆,盲目的相信一将功成万骨枯,不懂实事变迁,不知使用最新科技成果,愚顽不灵,吾耻与之为伍!”

    无弹窗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868/ 第一时间欣赏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作者:怕起重复所写的《统计大明》为转载作品,统计大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统计大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统计大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统计大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统计大明介绍:
一个强大的帝国必须能提供至少2000项关于国家的统计数据。
如果崇祯对于自己的国家了如指掌,那他的结局一定是另一个模样。统计大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统计大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统计大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