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统计大明TXT下载统计大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统计大明全文阅读

作者:怕起重复     统计大明txt下载     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卢象升参加内阁会议

    大明对于北疆地区的新政吸引了不少异族的北迁,甚至有不少莫卧儿都想去北疆试试完全不理会他们自己受得了受不了。

    不过大明关内百姓更关心的是关内区域的扩大,东北和蒙古这些曾经陌生的地方的划入,意味着新的机遇的到来。

    例如关内的矿产是大家都可以申请开发的,除了皇明商号圈定开发的矿产其余的矿都是允许百姓或者商会出资开发的。

    再例如成为关内之后,从教育、交通、医疗、等等都要朝着关内看齐,还有水利设施的翻修,还有各种新的城市建设新的工坊新的商铺等等。

    就一个交通所有州府通水泥路这都是一个超大工程,吃上一段都能一辈子不愁了。

    虽然大明没有搞殖民地,但是大家都知道只有关内才是大明,关外的地方那都是皇家的地盘。

    卢象升有些惭愧,敌人不是被自己堂堂正正的打败,让他很没有成就感,刚给他浇了一盆凉水让他们清醒认识了自己,结果这个泼水人确被发配了。

    卢象升承认孙传庭是个人才,是个战略大家,但是卢象升也不会为孙传庭去求情,大明不缺战略家,他自己就是,虽然可能跟孙传庭比差了一点,可陛下用着舒服啊。

    卢象升正在想着怎么跟这位新晋的首辅相处呢,那边内阁就派人来了:“卢大人,内阁今天要召开一个预算会议,吴首相想请你去旁听一下。”

    卢象升有点受宠若惊,什么时候内阁的预算会议让他们军部旁听了,一直以来内阁那边不都是一副死人脸拨付了百分之二十的军费预算金一脸便秘的赶人?

    卢象升来到内阁大会议室的时候,这边的人已经多在座那等着了,看到卢象升来了,吴启晨站起来:“请卢总参到这里就坐。”

    卢象升看看讲台上预留的位置:“这不合适吧?我旁听做旁边听听就好了。”

    吴启晨认真的说道:“您的职位是总参军部负责人,理应坐在这样的位置上,您不必谦让,我们今天的会议议程比较多。”

    卢象升摸摸鼻子点头坐下,这位吴启晨果然是不太懂得人情世故,这就差直接说他不要浪费时间了。

    吴启晨做好之后说道:“好,今天主要讨论的就是内阁中涉及军部的议题,我们先从第一项开始,从水泥路的修建情况来看,我们完全可以把修路的规划进行一下调整。

    除了已经连接的这些之外,我们完全可以从这里连上这里,在从这里延伸,这样就成为一条完整的战备公路。”

    其中交通部的一位司长举手:“可是这样岂不是和铁路建设计划重复了,现在那边已经有了连台铁路线,有必要在修一条公路么?”

    卢象升觉得很有必要,铁路是铁路,公路是公路,虽然公路运输效率比铁路要差一点,但他也有自己独有的优势啊,要求更低,建设难度更低,更灵活,运输到达的可能性更大。

    其实卢象升早就想让内阁把修路计划和军部的调动结合在一起,只是一直受到内阁的阻挠,没想到这位吴启晨首相自己还没有提出他就先考虑这事了。

    不过吴启晨完全没有给卢象升说话的机会:“铁路是铁路,公路是公路,铁路为了运行效率,每一百两到两百两才有一个停靠站,而公路可以随时上随时下,在短途运输中比起铁路更有效率。

    至于重复,根据统计部计算,从京城到天津的铁路修通之后并没有使得京城到天津的公路运输减少多少,反而因为两地物资和人员的更加活跃两地的运输线路繁忙了百分之七点六。

    还有谁有什么问题?”

    另一个问道:“那预算怎么列?是算军费还是算到我们内阁自己的项目?毕竟您也说了这个是战备路,应该算军部的项目吧?”

    卢象升看着这个说话的,你可是想的真美啊,让我们拿军费给你们修路!门也没有!等等,今天自己被喊来开会,不会是这位吴首相打算给自己设套吧?反正军费他是不可能花着修路的!

    卢象升紧张的看着吴启晨,吴启晨淡然的说道:“这个自然算到内阁预算里,战备公路,只是为了考虑战时更加方便运输而提高了等级,降低了一定的经济性。

    不过这种路并没有失去其作为普通公路的价值,就像徐州到开封段,就算今天我们不讨论战备路问题两地就不应该修一条相连的道理么?”

    卢象升松了一口气,对这位吴启晨首相的印象大好,是个办事的人!

    吴启晨见其他人都不说话他就继续说道:“为什么内阁修路计划都局限在关内,其实从孟加拉湾到莫卧儿西北的前线也需要一条优质公路贯穿。

    而从孟加拉湾往东沿着海岸线,走电报线计算的路线完全可以修一条从广州到孟加拉湾的公路,这样不仅以后调兵有好处,对于发展当地的经济也有好处。

    还有横穿非洲的公路,纵穿非洲的公路,还有美洲的公路从西海岸城到密西西比河河口,从新海岸城到新大陆北端的五大湖湖区的公路。

    还有京城到张家口到大同,到归化连接河套,再从河套连接金山的道路。这样的交通主动脉的修建对于发展经济都有巨大的好处,这些路都可以列入建设计划。”

    吴启晨的话让下面的人面面相觑,一直以来内阁只管关内的事情,关外的都是皇明商号自己负责,现在吴启晨直接要内阁掏钱给关外的地方修路,这怎么感觉有一种内阁补贴皇家的感觉?

    但是这个话大家有不好明说,总不能直接质问吴启晨是不是陛下的走狗吧?显然对方还真是。

    卢象升听到吴启晨的话恨不得引为知己啊!其实他也早就觉得这些地方的路该好好修一修了,无奈军部也没有闲钱。

    向皇明商号申请,皇明商号也没有专门的修路计划,他们只按照陛下的吩咐做事,如果陛下没有说,他们肯定不会出钱去修路的。

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内阁和军部合作了

    聊完修路的问题之后吴启晨拿出第二份议案:“我查看了这两年的数据,军队后勤部制定的对商船进行军用化通用改造的工作这两年收效都不大。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资金不到位,这一部分资金一年仅仅投入几十万两银子,看着挺多,其实这些钱即使全部用于改造也不过是几百艘而已,更何况这个钱根本没有用到正地方。

    第二个原因是这一块资金总是被占用挪用,甚至花在宣传上的钱要比投入补贴的钱还要多。

    第三个是相关的政策法规没有完善,没有给百姓做好解释工作。经过调查发现,不少百姓对于征用心存顾虑,主要是怕补贴领不到,到时候军队乱征用,征用的标准和损失的赔偿问题。

    这些问题涉及到贪污腐败的我已经递交给锦衣卫,将会由锦衣卫进行核查。

    今天我们要聊的是如何解决这些我们能解决的问题。

    第一个就是资金问题,经过和后勤部沟通,如果世界级的大战开始,大明最少要有五万条以上的海船完成军用化改造才能满足基本需求。

    我们以十年为期,每年的改造数量因该是五千条船,而军用化改造主要就是增强结构,开通特殊上下大货的通道,提高通用性以达到军队的车马炮标准,前后花费要千两银子。

    而朝廷如果想要鼓励百姓改造非补贴超过其损失方可,根据统计学计算这个数字以两千一百两为最佳。

    所以整个计划需每年投入一千二百万两左右的银子才能完成计划。”

    这个话一说完,下面的人又哗然了,几十万两银子大家勉强还能忍受,但是一下子变成千万两,那就动摇大家的利益了,整个内阁总共才多少岁入,一下子去了千万两也不知道谁的项目会被消减。

    关键是这种事情明明是军方的事情,为啥不是从军费里出?军队没钱但是陛下有啊,吴启晨这不是公然拿着内阁的钱补贴内库么?

    只不过孙传庭的被贬,导致儒家那些带头人都跟着倒霉,剩下的那些谁还敢在露头说话,

    不过这又是修路计划又是造船,大家心里都不痛快。

    吴启晨丝毫没有考虑大家心情的打算:“既然大家没有意见那么我们进行下一项,最近退役士卒安置这一块,为何各地只想着往治安管理和地方军队征募衙门里塞?

    我觉得各地完全可以把一些合适的岗位交给退役的士卒,例如税务部,还有安全部,还有各衙门的一些常规部门,甚至一些管理岗位那些退役军官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也能胜任。

    还有就是退役的士卒升迁路径不明确,这导致很多人在岗位上看不到希望选择消极工作,这一块我们也要在明年进行解决!”

    卢象升感觉自己要请吴启晨好好的喝一杯,不为别的,就为了交这个朋友,这简直是军部的福星啊!

    这才是一个内阁首相该有的样子!下面的各部面面相觑,如果计划这样改,那么时代就真的变了,将来有一天会不会是丘八当县令?千户做知府?那他们读书还有什么用?都去当兵好了?

    吴启晨完全没有理会这些人的心情:“还有就是,各地的学校的军事教育,浮于形式,军事教育课被占用,学校里连基本的仿制武器都配不齐,有的地方孩子们练拼刺刀竟然用扫把代替。

    最后训练变成打闹,有的地方身子把军事教育课完全当成孩子们的玩闹课,带着孩子做游戏,让孩子们在操场自有玩耍?

    操场为什么要交操场?那是操演的场地,是练兵的地方,这里是用来做操的,不是用来玩的!玩的场地那叫运动场!

    明年的计划里必须要逐一排查各个学校的军事教育课准备情况,缺少教具的配齐教具,缺少老师的配齐老师,缺少操场的和操场和运动场不分的全部都给分开!

    训练就要有训练的样子,玩就去运动场玩!”

    卢象升认真的点点头,军事教育是陛下强调的,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真的没有多少学校去重视这个,除了那些军事院校和军事相关的学校。

    在大家的印象中,军队依旧是不学无术,空有一身力气,蛮横不讲理的人才去当兵,他们既然上学了学知识了,那就是读书人,读书人又不当兵,那要他们搞军事训练干什么?

    还有就是不少士卒确实因为自己出身低被分配到学习里教书,感觉自己就矮了别人一等,这些都是读书人知识分子,说的总没有错。

    所以校长不让训练,他们就不再训练,其他老师认为没用,他们就也觉得自己没用。

    吴启晨敲着桌子:“大明的军队是世界上最强的,除了严格的训练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我们懂得用脑子!

    我们有世界上最完善的参谋制度,最优秀的后勤,最先进的装备,这些都靠什么?靠的是知识!靠的是大明方方面面的生产力都领先于世界。

    就拿军队来说,参谋可是高知识人才?后勤计算可是知识?地图绘制可是知识?弹道计算可是知识?武器研究可是知识?军舰制造可是知识?

    军队的未来必然是越来越专业化,越来越需要知识储备,按照陛下的意思,将来大明招募士卒将会只从完成义务教育以上的大明公民里找。

    如果你不上学,连当兵的机会都没有!同样的,将来这些上完初小和初中的孩子,将来才是军队的基础。

    所以这些人的军事化教育能为将来军队的继续培养节省大量时间,绝对不能轻视,贾文正,你表个态吧?”

    贾文正听完连忙说道:“我完全支持吴首先的意见,回去之后一定制定严格的督查计划,并且把预算做好,明年一定完成相应计划!”

    吴启晨嗯了一声:“好,那么我们进行下一项,空军的热气球民用化讨论,卢参谋长,据我所知,你们的空军,在英格兰暴乱期间曾经连续一个月内运送了超过六千人的士卒完成了整个战役的惊天逆转,那是不是证明热气球技术已经成熟?”

第一千一百四十章皇家夜宴

    卢象升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回答了:“这个,那个,这是军事机密,我不方便透露。”

    吴启晨看着他:“还有这种敌人都知道确对自己人保密的军事机密?现在你们的热气球在欧罗巴那边已经妇孺皆知了吧?”

    卢象升尴尬的摸摸鼻子:“好吧,技术基本已经成熟了,不过危险因素还有很多。”

    吴启晨点点头:“技术成熟了就好,我觉得这种热气球有很大的商业潜力,除了运输本身其哪怕只是供应百姓参观游览都能挣不少钱。

    既然有这么好的东西军部为什么要藏着掖着?我觉得我们应该成立一家专门制造飞艇的工厂,军部和内阁共同管理。

    平时的时候用来挣钱,一旦战争来临更多的飞艇将来临时征用起来也方便,如果大明能在敌人的任何地方投入十万兵力,那么敌人岂不是要处处设防?还有什么后防可言?

    就像是上次的大推演,如果军部的飞艇部队有了一定规模,即使陆路全部截断,用飞艇运输也不至于几十万人被困,你说是吧!”

    卢象升只能捏着鼻子点头:“你说的有理,我原则上同意。回去要跟大家商量一下可行性,然后上交给陛下定夺。”

    吴启晨翻过一页:“那么就来聊聊下一项,军部后勤是不是有很多船都是单程载货?你不觉得这很浪费运力么?内阁和皇明商号有这么多货物需要运输,你们为什么没有考虑帮忙?”

    卢象升有些挠头:“那个……不是,不是我们不帮,主要是军事运输涉及机密,如果我们用来协助运输那泄露了机密怎么办?”

    吴启晨认真的看着他:“军队运输既有机密运输也有常规运输,对于那些涉及机密的我们无权过问,但是对于那些常规运输,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合理调配运力。

    而且我觉得后勤部非战争状态下保有这么多运输船完全是浪费,不如干脆把这些非机密的常规运输承包给民间,然后后勤部把多余的运输船也租借给民间,或者自己组建运输公司拉货找活岂不是比现在这样闲着更好?”

    卢象升有些挠头,原本以为今天来了都是好事,没想到这要自己出力不少,不过这个事情还真的不好立刻答应。

    卢象升想了一下:“那我们回去需要研究一下才能给你答复……”

    “三天?”

    卢象升愣了一下:“什么?”

    吴启晨笑着说道:“这个问题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三天的时间足够了吧?

    毕竟这一次要对预算案进行大改,要是不能快速做出绝点,这后面的预算继续精算就会很麻烦,甚至不能如期完成,你说是吧?”

    卢象升苦笑一下点头:“好吧,回去我就跟大家商量一下,尽快给你答复,三天……应该够了。”

    吴启晨合上本子:“那行,这次会议多谢卢总参百忙中抽空前来参加,我还有事,咱们散会吧!”

    吴启晨宣布完散会就这么合上本子走了,卢象升有些挠头,这家伙真的事奇怪的人。

    不过仔细想想今天相比于空军和后勤的付出,军部得到的帮助才是最大的,真正的做到军部和内阁的协同和互联互通,这个吴启晨可以说真的是没有一丝私心杂念,让卢象升都不自觉的跟着敞亮起来。

    朱慈烺看到这次的会议纪要,总体来说很满意,吴启晨打破了大明内阁和军部之间的壁垒,让大家开始真正的协同配合起来。

    不过也有很多地方让朱慈烺不满的,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好好地政策在下面执行的时候竟然变成了这个鬼样子。

    就像这个商船进行后勤适应性改造,原本他以为,这个事情只要他提一句,下面的人就会快速执行,现在大明的船不说全部最少能有一半能快速装卸马车,火炮等等重物。

    现在看来是他想的太好了,这帮人竟然把这个事情当做儿戏一样,每年他虽然都会认真的审阅一遍预算案,但是大明的事情太多了,这种事情很容易就忽略过去了。

    敲着桌子,朱慈烺现在对于卢象升,杨嗣昌这样的人也不怎么信任了,这些历史上的高人为什么一到他朱慈烺的手里,不是站在对立面就是成为阻碍?

    看着下面的王国兴:“下面在执行朕的圣旨的时候是不是都是这样阳奉阴违?敷衍了事?糊弄一下就算了?”

    王国兴恭着身子:“臣不知道。”

    朱慈烺敲着桌子:“不知道就去查,看看有哪些是具体执行了下去,哪些没有。

    还有去查一下所有三品以上大员,这次不仅要查贪污受贿,还要查他们有没有不作为,乱作为,或者跟孙传庭一样,表面上一套背地里一套。”

    王国兴立刻拱手:“是,臣这就派人去查。”

    挥手让王国兴退下,大明究竟是什么样?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给大明到底带来了哪些改变?还是一切都是梦幻泡影,不过是这些大臣糊弄自己的君臣游戏?

    朱慈烺去过江南,去过天津,去过西安,去过松江府和广州府,但是要说真正的到关外的土地,还真的没有去过,如果说从西安回程路过归化城算的话,那也去过。

    但是朱慈烺到过的地方看到的,到底是百姓最真实的状态,还是这些官员糊弄自己的状态?朱慈烺以前坚信,现在也被孙传庭给整的动摇了。

    正忧虑着太子摇摇晃晃的走进了暖阁:“父皇,该吃饭了。”

    朱慈烺抱起太子:“今天都玩了什么啊?”

    太子高兴的拍着手:“骑马,打仗,还有打枪,砰砰砰!”

    朱慈烺难得的笑笑:“走咱们吃饭去!今年你能吃多少啊?”

    太子拍拍肚子:“我能吃三碗!”

    朱慈烺摸摸他的头:“还吃三碗,你能吃半碗就不错了!”

    皇家有时候真的很残酷,朱慈烺坐下来吃饭,一大桌子的弟弟妹妹羡慕的看着朱慈烺抱着太子,只有大哥能去喊父皇吃饭,也只有大哥才能坐在父皇的怀里吃饭。

    朱慈烺有心也跟其他孩子多接触多疼爱,但又怕下面的人误解,造成不好的结果。

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泥足巨人

    皇后接过孩子小心的看了一眼朱慈烺的脸色,见朱慈烺正高兴:“皇上,这眼看太子和几位皇子公主年龄都大了,明年是先找个大儒教他们三百千,还是另外安排?这侍读陪读的人选可要选定?”

    朱慈烺呵呵一笑:“不要着急,教育部正在重新拟定识字教材,等审议通过了孩子们都学新教材了。

    至于上学先不着急,明年不才三岁么,先在玩几年吧,五岁开始识字也不晚,太早了孩子会厌学。”

    皇后看了一眼:“可是他毕竟是太子,天下都看着,那是他该承受的,很多人家的孩子都是三岁就开始识字背书了,五岁是不是太晚了?”

    朱慈烺看着几个孩子:“晚么?不晚,就算是太子,也该有个完整的童年吧?又不考状元,你这么着急干嘛?”

    皇后有些着急的说道:“虽然不考状元,但身为太子总要能人所不能,无论是学问品德什么的都应该成为天下表率吧?”

    朱慈烺哈哈一笑:“天下知识何其之多,若是样样都学到顶尖,学白了头发也学不完,况且大明每天都有新的知识被研究出来,越学只会觉得自己知道的越少。

    至于品德,确实需要培养,但身为帝王不应该是谦谦君子,君子是治不了国的,大明要的是一个坚毅果敢,有担当有作为的君王,而不是一个君子一个儒生。

    天下表率?你想多了,我的儿子靠的不是这个成为太子,他靠的是血统,只要他是朕的长子,他就是大明未来的皇帝!其他的什么都不重要。”

    皇后感觉自己被这种奇怪的育儿观念给说的懵了,孩子要是这么养,真的能养的好么?

    朱慈烺摸了摸太子的头:“你喜欢干嘛?”

    太子看着朱慈烺:“父皇,我喜欢打仗,放风筝,还有骑马,还有爬假山!”

    朱慈烺点点头:“喜欢就去玩,放心大胆的玩!”

    太子拍着手:“哦!谢谢父皇!”

    皇后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看着开心的太子,她也笑了,朱慈烺感叹了一句:“有些东西出生的时候有就是有,如果没有努力了一辈子也不会有,平复差距,阶级差距,真是的无法跨越的鸿沟啊!”

    皇后奇怪的看着朱慈烺:“陛下为何这么说?我朝开科取士,录取寒门人数为历朝之最,只要读书有成,那自然就改变了家人和所有宗族的命运,何来无法跨越之说?”

    朱慈烺笑笑没有跟皇后再说,有些事情不是皇后能理解的。

    大明就像一个想要前进奔跑的巨人,但是脚下确是深深的泥沼,儒家之事只不过是冰山一角,更大的泥潭就是封建,封建制度下的阶级固话,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

    朱慈烺虽然努力把蛋糕做大,使得穷人能吃到更多,能吃饱,但是富人确吃到的更多。

    而领土的扩大,更多的占领之地,让这种贫富差距更大,如果大明百姓还算幸福的话,那么那些被统治的异族,又很多还挣扎在饥饿的边缘。

    而更多的异族甚至被打上奴隶的标签当做商品一样被买卖,这种差距迟早会爆发反抗,就像历次奴隶起义一样。

    果然古人总结的没有错,这打天下容易,治理天下真的太难了。

    明知道这样做不好,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之前,只能依托这样的制度,直到现在这样牵涉的利益太多,连朱慈烺都不敢轻易去动摇。

    今年大明关内地区等级在册的奴隶数量已经突破了三千万,而关外地区各垦殖公司都使用着他们人数一倍到两倍的奴隶或者劳工。

    这也是朱慈烺有信心把垦殖公司进行再次拆分的原因,因为他们的劳动力充足了。

    但是统计部递交的数据确让朱慈烺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今年上半年大明出现奴隶噬主,奴隶抢劫杀人,等等案件持续上升,有愈演愈烈之势。

    当然这种事情其实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就已经屡见不鲜了,尤其是大规模流寇出现之后,各地家丁噬主的事情就很常见了。

    反正大不了杀了主子然后当流寇嘛,也没啥大不了的。

    不过大明在朱慈烺手里拐了一个湾,流寇被迅速平定,连续几次的提高大明公民待遇,然后又禁止公民为奴。

    然后就是强大的兵力震慑,几次大规模处置这些人之后,大明的治安一度恢复良好状态。

    现在一切又回到了旧轨道,只不过是原本的家丁闹事变成了现在的奴隶。

    关内这三千万奴隶,有一千多万是个工坊的工人,还有一千多万是那些地主买来种地的,剩下的就是那些稀奇古怪的作用,伺候、装点门面、传宗接代等等。

    大明目前有严格的控制奴隶的措施,例如没有工坊或者公民签发的工作签证在街上乱逛被逮到那就是关押。

    但是当这个数量多到三千万之后,想要挨个检查就变得非常困难了。

    就像江河四湾地区,每一个城市都集中着十几万到几十万的奴隶工人,你就算一天只查一遍,那你要找几千个人专门干这个事情。

    而且查验的速度还要快,要不然不是耽误工场上班的时间就是耽误这些奴隶自己的私人时间。

    而随机抽查这种事情总能被人摸到规律,总有人又侥幸心理,随机这个事情本身就是无法把握,你人多了浪费人力,你人少了起不到震慑的效果。

    如果大明出几次大型暴乱会是什么效果?历史上会不会评价这次起义虽然是失败了,但是他沉重的打击了大明暴君的腐朽统治,为大明敲响了丧钟,使得大明的国力耗尽,无力控制其广大的领土

    朱慈烺想想都觉得可怕,但是确一直没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进一步提高奴隶的待遇?多高他们会知足?取消奴隶制度?怎么强迫这些人来大明打工?靠宣传么?

    再说了工业的发展总需要一个原始资本积累的过程,他们不出力,难道靠搜刮大明自己的公民么?既然总要有人吃亏,那吃亏的肯定是别人。

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外贸许可证到期

    十一月中旬的时候,大明对亚里巴里王朝战争全面结束,为了这一战大明准备了五十多天,动员了七万陆军和十几艘战列舰,最后确仅仅打了五天的时间。

    比起亚里巴里王朝的结果,朱慈烺更关心的是奥斯曼的反应,开战的第一时间奥斯曼的皇宫里进行过一场争论。

    一派觉得应该支持,因为大明占领了亚里巴里王朝之后就能窥视麦加,这是很多人无法接受的。

    而反对的人觉得大明离麦加还隔着一片沙漠呢,完全不用担心,再说了大明说的很明确‘任何帮助亚里巴里王朝的人都视为对大明的战争行为。’

    奥斯曼怎么能够跟大明打仗呢,就算打赢了,那派人去治理也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毕竟大明太大了,人太多了。

    奥斯曼的皇帝依旧是个年幼无知的孩子,太后作为一个主和派和丞相代表的主战派激烈交锋。

    这使得整件事从一开始的主战还是主和变成了丞相和太后的权利斗争,大家为了反对而反对,完全失去了争论的意义。

    这种无序且无脑的议政让大明无法短时间判断出奥斯曼帝国究竟对此是什么态度。

    而民间?民间的百姓很多都不知道亚里巴里王朝在哪?对于这种偏远地区小国发生的战争奥斯曼人完全没有兴趣知道也没有兴趣了解。

    奥斯曼帝国沉醉在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后和大明的贸易收入之中,因为大明的压力,奥斯曼和欧罗巴有了和解的趋势。

    这个趋势主要就体现在贸易上,在这样的契机之下,苏伊士运河能够节省的航程还有苏伊士港和亚历山大港等地迎来的新的发展机遇。

    还有北方伏尔加顿河运河的推进,奥斯曼觉得他们就是世界的中心,无论是东方的大明还是西方的欧罗巴全部都要经过他的中转才能展开贸易。

    奥斯曼在谋求把货物直接卖到欧罗巴,欧罗巴也希望通过苏伊士运河把东西方贸易连通。

    而大明那些藩国的教训还在眼前,连大明都没有信心从奥斯曼手里抢下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在奥斯曼的重视下,欧罗巴人不认为自己能强的过大明。

    在这种氛围和认识之下,谈判成为了最好的选择,一时间世界的主旋律从战争变成了贸易,说能拿到通行苏伊士运河的牌照,那么谁就等于坐在了金山上。

    没错,奥斯曼人借鉴了大明发放外贸许可证的办法和拍卖会的模式,把苏伊士运河的通行牌照也来了一次拍卖。

    这几乎让他们赚回了运河修筑花掉的钱。让朱慈烺当初制定的消耗奥斯曼国力的策略失去了意义,还间接促成了双方的和解。

    朱慈烺这个计划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不过朱慈烺没有功夫管苏伊士运河了,因为大明的外贸许可证要到期了。

    按照原本的计划,这一次外贸许可证到期之后,大明将全面取消外贸许可证制度。

    当初是因为大明的海商还很弱小,需要他们一起抱团开拓市场,抱团保护自己,现在这些海商已经有了一定的实力,大明也培养了足够多的造船开船的人才。

    计划很顺利,可以全面放开了,不过朱慈烺没有算到大明现在的领土这么广大,也没有算到他的货币超发会这么严重。

    这个可是许可证一卖几亿进袋的大买卖,至少能让朱慈烺的货币超发率直接降低十个百分点。

    而且如果全面取消外贸许可证,大明要新设多少海关多少税警,还有那些原本只需要给三十六家服务的部门需要扩大多少才能承担的起那么多的海商?

    当大明外贸许可证只有三十六张的时候,海关的船队只需要核对这三十六家的船号,统计这些商船造出来到底是挂靠在哪一家,然后坐等这些人上门申报税收,谁敢偷奸耍滑,那可是起步十倍的罚款。

    如果全面开放,每一个海船都是一个老板,甚至一条船有几家的货,这增加了多少工作量?

    关键是所有的沿海港口都要设立税关,因为以现在世界的复杂形势,从大明的任何地方都能跑到国外去。

    近的地方有吕宋,南洋还有荷兰和葡萄牙的一些堡垒和殖民地,往西莫卧儿地区那些欧罗巴人的殖民堡垒更多。

    非洲也是一样,几乎每一个大一点的河口都有其归属,新大陆更不用说,大半都被欧罗巴人占着,所以海关出关设在那里?那里都可以出关。

    而大明的关外地区其实税关是并不多的,只有一些缉私和巡查的税关人员在活动,报税全靠自觉和抽查。

    三十六家花了大价钱拿下的许可证谁也不希望因为偷税漏税被取消资格,更何况每次都是十倍起罚,罚一次都是重大损失。

    如果该外全面的开放,这些人还会自觉的报税么?那简直是不可能的。

    孙传庭留下了一个烂摊子,当初承诺的税改海关税收的改革刚刚开始设想人就被发配到莫卧儿去了。

    现在朱慈烺不得不又从新开始挠头自己来,首先海关税收具有调节作用,能够通过调节关税的多少来引导商人把大明需要的商品运进来。

    海关税如果和大明内部税率平衡,也就意味着海关的调节作用消失。

    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最严重的是会导致大明稀缺的东西更加稀缺。

    例如铜,大明一直在发现新的铜矿,虽然没有完全自给自足,不过比起当初那种稀缺的状态要好上不少。

    大明需要铜的地方太多了,有线电缆、铜币铸造、工业零件、电动机、发电机、电线、等等。

    这还不包括为下一代武器的子弹壳和炮弹壳的储备。

    大明现在并没有普及电力,没有普及不代表没有,随着为大明化工设计的第一台蒸汽发电机投入使用,大明的电力工业就从实验室阶段迈入了实用阶段。

    各种电力设备电磁实验室可是搞了整整十年,不说其他简单的电动机和点灯电扇这些那都是可以实用的,就因为铜不够没敢放开了造。

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自己动手

    正因为大明的铜受到管制,是高价稀缺物,所以有的是能工巧匠研制更高价的铜器,就算是普通的工业制品在欧罗巴等国眼里那也是天朝的潮流。

    因为进出口的管制,欧罗巴国家不能把他们的铜矿石和铜锭在大明随意出售,只能卖给皇明商号,所以皇明商号有价格话语权。

    如果放开管制,谁便进出口,那么必然导致世界铜价的上涨,大明的工业和铸币就无法获得廉价的铜矿。

    还有就是粮食这种东西,粮食大明现在产量上来了,价格持续走低,如果没有了出口限制,那么必然有人做倒卖的生意,粮食可是战略物资,掌握了粮食就掌握了决胜的基础。

    科技的发展从来不是一蹴而就,想要跨越式发展,总是容易扯着蛋,就像明明知道电力才是后世的主要能源方式。

    大明的电磁学也经过朱慈烺开挂的指点发展了十年,不说其他,钨丝是最好的做等材料,这个爱迪生实验室两千次实验才总结的经验朱慈烺张嘴就来。

    电力从直流电,大明也不用爱迪生和特斯拉争吵。

    但是发电机水轮机不是主流,火力发电的蒸汽轮机才是,蒸汽轮机的前提自然就是要有一定的蒸汽机技术积累。

    还有铜矿的开发,还有绝缘材料的开发,还有高压输电技术,变压器技术,等等。

    在火帽研究出来之后,后装枪出现,后装火炮也就跟着出现了,火炮射速增加了,但是大明用不起,且不说爆炸药的价格,即使爆炸药降低到实用的价格大明依旧用不起。

    以一场战役计算一枚火炮平均备弹三百发,大口径重炮每发炮弹重六十斤左右小型炮的炮弹也有十多斤,一门炮就需要九吨的弹药,不说和一战二战动辄几万几十万门炮比。

    大明目前的编制每个师都有一个炮兵团,炮兵团加上各团直属的小炮有六百门,以二十个师参战的重要战役为例,那就是一万两千门火炮。

    这还没有算单独的重炮师,战略炮兵等等呢,要是全部换成铜壳的后装弹

    那么光炮弹就有十万吨,以战场的上的运力一辆车能拉一千斤就不错了,没有优秀公路的情况下,两轮马车才是最好的运输方式。

    那么这九万吨的炮弹就需要二十万车才能运到前线。

    这还紧紧是炮弹,还没有算到其他物资,例如机枪每分钟射击六百发子弹,一场战役备弹最少也要五六千吧?五六千也就够一挺机枪敞开了射击十分钟的时间。

    一发机枪子弹的重量是半两,六千发就是三千斤一点五吨。一个师最起码要装备二三十挺吧,这还是一战前期的水平,一战后期,每个师动辄都是数百挺重机枪,一场二十个师参与的战役来算,光机枪子弹就要一千吨以上,两千辆马车。

    还有各种人吃马嚼的食物等等,这样的一场战役消耗个二三十万吨的物资都是常事。

    可是大明面对的战场上,很多国家全国未必能凑够五六十万辆马车。

    这还不包括运送途中换马换车,途中的人吃马嚼等等的消耗。

    三十万吨货物,一艘最大的货船载重五千吨,三十万吨就需要六十条船来运,要是小吨位的,那可能就需要一两百条。

    这还只是一次战役,大明不可能一战定乾坤,按照参谋部预计,想要取得最终要经过大小一千余战,大型战役估计就不下十次,中型也就是二十个师以上的估计会超过二三十次,小型的上百次。

    总之在保证生产活动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大明能更多的协调后勤物资输送能力,才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当然外贸许可证的取消还涉及到皇明商号的另外一个重要生意,大明捕鲸业的利润,目前大明掌握了世界最广大的海域,也是世界捕鲸业和鲸产品消耗的大国。

    大明在捕鲸,这些欧罗巴国家也在搞,没有发开海贸,在大明销售的只有皇明商号生产的鲸鱼制品。

    要是全面开放,那大明受得了受不了朱慈烺不知道,反正鲸肯定是受不了的。

    大明现在捕鲸业每年捕杀的数量不超过二十万只,而且非常重视种群的保护,一般采用的都是轮流捕杀,每年捕杀的海域都不相同。

    而且一般怀孕的母鲸不捕杀,小鲸鱼不捕杀,总群比较小的也不会捕杀,即使是大群的鲸鱼也只是捕杀一部分。

    这些欧罗巴人可不管这个,他们逮着一个鲸群都能赶尽杀绝,即使用不到的,也会杀了跑尸大海,就为了玩。

    这帮人天生对自然就没有敬畏心里,大明收购牛皮,欧罗巴人在捕杀美洲野牛的时候,根本就不要其他东西,杀了只剥皮,其余的东西就那样弃尸荒野。

    所以开放要跟保护并行,放松要跟监管同在,开放贸易许可证也不能放羊了大家谁便来,只不过是把参加外贸的条件放宽一点。

    以前只许三十六家,那么这次可以三百六十家,或者三千六百家?朱慈烺觉得都不好,那就必须至少有一条船,必须至少缴纳一万两银子的保证金。

    这个保证金是不退的,除非有一天你放弃了海运生意,当然如果你缴纳了保证金之后,可以从皇家造船厂中免订金订购船只,在海上或者任何港口如果没有现金的时候,可以签字到年底在进行结算等等。

    之所以要收这个保证金,朱慈烺就是想变向的赚一笔钱,要是大明海商注册超过一万家,那这好歹也是一亿两白银,虽然没有动辄几亿那么爽,但现在大明从事海贸的船只已经有五万艘了,谁知道有多少人会注册呢。

    总会越来越多吧,这不就等于变相收回了一部分纸币,解决了一部分货币超发的事情?

    这样一来因为有保证金管着,大部分人也该不敢乱来了吧?现在大明占据的海岸线最多不好管,那就从关键节点港口和关键海域清查管理。

    这些殖民地和小型堡垒消耗的只是少部分,真正的大宗货物还是要运往欧罗巴。只要严查前往欧罗巴的所有货船不就行了!

    至于欧罗巴人怎么想?过大明的地盘自然要接受大明的检查谁敢不服?不服你生意不要做了!

    正因为后勤压力非常大,所以大明才更需要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海洋贸易中来。

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一代人

    十一月底,姗姗来迟的内阁和军部预算案总算送上来了。

    这次之所以这么晚,主要是内阁人员变动,吴启晨的军事相关预算增加还有就是朱慈烺制定的新式海关税费计划大纲出来的太慢。

    朱慈烺给出了海关相关改革的方向,内阁相关部门进行完善,然后列入明年的预算案里,好方便明年进行相关的改革。

    看着内阁的预算案,朱慈烺感觉比前两年顺心多了:“教育经费方面儒学大幅度消减其他人没有意见?”

    吴启晨拱手:“臣只是消减了关内那些无用的儒学班,因为招不到学生,开设这种班级完全就是浪费教育资源,关外的异族聚居区,儒学班不仅没有减少还增加了。

    当然有人也有意见,不过有意见的都辞退或者调离了。”

    朱慈烺手都顿了一下,这吴启晨果然是硬钢流啊,这样搞法爽快是爽快了,但这样线性的解决问题,怨气是会积聚的。

    好家伙有问题就解决问题,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有问题的人,这要是一直干下去,儒家那帮人不闹事才怪。

    不过不管怎么闹到时候能解决就解决,不能解决那就换人呗,贾文正可以顶第一波雷,要是还不能平息那就把吴启晨也给换了。

    当然之前朱慈烺肯定要好好看戏,看看儒家这帮人能跟吴启晨他们斗到什么地步。

    以前大明的皇帝都是靠着东厂和锦衣卫的人跟文官集团斗,现在朱慈烺手里已经掌握了大部分的朝堂权利,斗儒家文官已经不需要东厂和锦衣卫了。

    朱慈烺称帝七年,大明一共招募了一百多万官员和吏员,其中儒家背景的只占到百分之二十六。

    而原有的大明官僚机构中有官员十几万,加上吏员中的人员有四五十万儒家背景。

    也就是说经过七年的洗刷,大明的官府机构中,儒家已经从多少变成了少数,而且儒家还有两个劣势,一个是很多人都被安排到关外机构任职,就像莫卧儿这样的地方就有二十多万大明儒家的官吏在工作。

    另一个特点就是后继乏力,这七年大明新学普及已经全面覆盖所有公民的学龄儿童,而还在儒家私塾和老师代徒弟讲课的儒学生不到十万人,而学龄从五岁到十四的儿童四千万有余。

    四千万和不到十万相比,儒学已经完全处于劣势。

    当大明四处作战的时候,朱慈烺采用的是军队高压的政策,动辄抄家灭族,官员、锦衣卫和皇明商号体系的相互监督相互举报让官员人人自危。

    即使到了今天大明关内驻军也没有低于四十万过,这样的军力足以震慑所有的有异动的人。

    随着内阁制度的完善,官员们逐渐适应了新的规矩,生活变得安逸之后,一拨人就开始瞎琢磨。

    尤其是想孙传庭这种带头人出现之后,儒家一下子亢奋起来,当然这也是一种弱者的自我保护,当一个人的力量不能对抗大势的时候,他们就期望能够依靠着团体的力量抱团取暖。

    孙传庭干了两年,一直在推进各级学校恢复儒学班,不过因为陛下的持续打压,不少百姓还心存顾虑。

    你儒学学的再好,一到考试的时候就招这么几个,当官这么难,除了当官又不能干别的,所以学儒的人并没有按照孙传庭期望的那样增加。

    所以孙传庭才会疯狂的参加各种祭拜孔子孟子等圣人的活动,企图通过这些祭拜活动来唤醒百姓心目中儒学的崇高地位。

    至于考试的问题,孙传庭每年也有试探,希望增加儒学官员考试的时候的名额,朱慈烺也确实给增加了,不过增加的多是莫卧儿这样的地方对于异族的教育和汉化岗位。

    本来儒家的人就不多,还大多都被安排到海外去了,后继者又乏力,这就导致更加恶心循环。

    现在孙传庭下野,对于儒家已经是一次重大打击了,这个时候吴启晨在大幅度消减关内地区儒学相关的投入,这岂不是断送了儒家最后的希望。

    摇摇头,先让子弹飞一会吧,反正才第一次审阅,先放出赞同的消息,看看下面的反应再说吧。

    朱慈烺皱眉看着下面的一条:“所有高中以上军训使用真枪?孩子们还小,能够把握住么?如果出现事故怎么办?”

    吴启晨比划了一下:“臣问过军部,军部有一种演习专用纸弹,弹头是软木球,里面装的火药也是小药量,理论上只要不击中眼睛等要害位置不会出现重伤。

    孩子在训练的时候可以带好护具,高中阶段的孩子都已经超过了十四岁,前些年这么大的孩子都可以结婚生子传宗接代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了。

    所以臣觉得他们可以使用真枪训练以便熟悉真正的武器,将来进入军队的时候也能减少训练时间。”

    朱慈烺看着后面过千万的采购费用:“那也不用一次性全部配齐人手一把吧?一个学校假设有三千名适龄高中生,那么每旬进行一次实弹射击强度就已经很大了。每次实弹射击十发,在传授枪械保养,使用维修等等知识也不过两个课时就够了。

    这样一来一把枪一天就可以给三个孩子授课使用,一旬就是三十个孩子,那么一个这样的学校配一百把这样的步枪就够学习训练使用了。

    你这个计划的一人一把太夸张了,改一改。”

    吴启晨犹豫了一下:“可是陛下,如果战争真的开始,枪械总要生产的,让孩子们提前有一把自己的枪,朝夕相处,这样孩子才能学到更多的枪械相关知识。

    将来如果开战,在从学校里把属于自己陪伴自己三年的枪领出来,那么这个战士就会像爱护自己生命一样爱护自己的枪。”

    朱慈烺笔顿了一下,然后想了想:“不必吧,也不可能所有孩子都上战场吧,那还是会浪费很多的武器。”

    吴启晨低声说道:“可是陛下,如果大明真的要打一场动员三千万战士的战争,那么必须要做好一代人全部上战场的准备。

    以最近这十年大明的新生儿出生情况来看……十年的时间大明也没有出生三千万男丁……,如果十年后战争真的如期开始,他们每一个人都会上战场!”

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审核预算

    朱慈烺的手都顿了一下,是啊,一代人伤亡八百万的代价一统世界,到底值不值呢?

    可是大明真的能退么?当地球被完全探索之后,资源就都成了有主的,你不抢,别人就会抢,你退一步别人就会进一步。

    纵观人类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就算大明停下脚步,那么也有有人逼着大明不断走向战争。

    就像当初一个个世界霸主一样,他们即使没有停下一样会被一个个新兴势力挑衅最后被推下神坛,更何况主动退让了。

    到时候每人会感激大明的慷慨赐予,只会吃光这些资源,强大自己,然后觉得自己更加强大了想要的更多。

    朱慈烺敲击着桌子:“还是不要了,十几年的时间一切都会改变,这时候再给他们发燧发枪以后都将是落后淘汰的东西。

    大明的新式武器虽然没有普及,但是也不会十年之后还不能普及,就算机枪大炮等等因为后勤不能敞开了打,但只要运上去那就比敌人的先进。”

    吴启晨躬身没有反驳,想了一下:“能不能想办法加速这些新的工业快速普及呢?”

    朱慈烺笑了笑:“军事工业,想要大规模的生产,那当然就需要军方持续不断的订单了,朕在这里等着卢象升,希望军部能够顾全大局,多采购一些。”

    吴启晨听了也笑了:“卢总参谋长恨不得一夜之间把军队全面完成换装,不过陛下给出了最高限额比去年只上涨了百分之十。

    我想这一会军部那边正在争吵着呢。”

    朱慈烺点点头:“是再吵,还差点打起来,先不管他,公路这一块你考虑的很对,不过北疆这条路可没有你想的这么简单。

    这地方不仅天气寒冷,还有冻土、沼泽等等极端的地形,这些冻土层冬天硬的像钢板,但是夏天就会软的像泥潭。

    想要在这地方修一条大路,你要有足够的耐心,还有更加精确的探测和更加丰厚的预算,当然今年也不要增加预算了,把这个计划拉长吧,朕觉得你要是能在十年的时间修成一条从海参崴到北海城的公路就行。

    至于奴儿干城和北疆城那边,选择向北延伸吧,直接连通两地,感觉难度不是十年二十年能够办成。”

    看着皇上这么肯定,吴启晨只能躬身应是,陛下不仅有丰厚的学识,很多东西他就像生而知之一样,虽然有人怀疑过陛下的判断,但最后经过检验陛下说的都是对的。

    继续翻看:“税务部船想换蒸汽动力?这个有必要么?蒸汽船还没有往民间普及多少,难道你们想收朕的税不成?”

    吴启晨躬身:“回陛下,现在专门生产船用蒸汽机的工厂已经建成了两个,预计明年再保证军部、锦衣卫和皇明商号的需求之后,船用蒸汽机能出现一部分剩余。

    所以从明年开始各船厂就会有蒸汽动力的民用商船下水,更何况明年还有新的外贸许可办法出台,对于税部来说,如果因为追不上别人而无法收税,那不只是被耻笑,还会被人争相模仿。

    既然早晚都要造,那么不如早点装备,也能培养更多的相关技术人员。”

    朱慈烺沉吟半晌:“怎么还用飞鱼级为模板?咦新飞鱼级?这个是什么时候出来的?”

    吴启晨解释道:“这是去年天津造船厂研制的新型专门为蒸汽动力设计的新船型,使用新设计之后,新船的速度能提升百分之二十七。

    可能天津造船厂觉得这种小事不用汇报了吧?”

    朱慈烺点点头:“不错,那就造一批吧,不过这一次就是一百也太多了吧,砍掉一半吧!新船就要多试试,税务那边暂时也不缺船。”

    吴启晨应了一声,砍掉就砍掉吧,反正税务确实不缺船,内阁的饭碗,这些年可是没少往这上面砸钱。

    朱慈烺翻到卫生这一块:“今年这个抚幼院开支怎么增加这么多?”

    吴启晨:“根据统计显示,抚幼院的增加能够让更多的适龄劳动力早日摆脱照顾孩子的束缚,回到工作岗位。

    而延长抚幼院的上学时间能让家长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工作中。”

    朱慈烺敲着桌子问道:“那孩子呢?孩子受得了时间延长?”

    吴启晨想了想:“这个没有考虑到,臣回去就安排相关的实验。”

    朱慈烺也不敢确定:“那就试试,如果可以这个采取自愿的原则吧,有些确实想要多挣钱,有人还就想多看看孩子呢。

    所以延长的课程不能教孩子主课,这对于那些想提前回家的孩子不公平,就搞各种兴趣爱好班或者做做游戏就行。”

    吴启晨躬身:“臣知道了。”

    继续翻看:“热气球运输公司?你们还真的打算搞啊?这个你们不知道皇明商号已经有相关打算了么?”

    吴启晨顿了一下看看皇上:“如果皇明商号有相关计划,那臣就取消这方面的预算就是。”

    朱慈烺摇摇头:“算了,这个还是留着吧,你这个光想着挣钱的事情,怎么没有看到你规划空中交通管理的事情?还有相关的安全研究?

    这个是载百姓的,天上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你最起码要配一个降落伞吧?”

    吴启晨没有听懂:“交通管理?”

    朱慈烺呵呵:“你是不是天上挺大的,不会撞上?是,小地方是没有问题,但是像京城这样的地方,你天上还不随时飘着几十个热气球?

    这要是相互撞上,气球是没事,但是炉子歪了呢?把气球点着了呢?这些都要考虑,最好入城要有一个规矩,例如必须要按照顺序绕飞一圈降低高度确保安全在降落,别到处乱窜,出事都是要出人命的。”

    吴启晨躬身:“臣考虑不足,回去就制定相关规章和预算。”

    朱慈烺点点头:“其实多一些竞争也是好事,这一家独大就容易故步自封,你们相互竞争努力研发新技术新飞艇,将来也好促进大明的科技更加进步不是。

    其实朕知道这化学元素周期表里面的氢气跟氦气才是最好的填充原料,而氢气是好解决,电解水就能获得,但是因为易燃易爆炸最好还是氦气好,只是能提纯氦气的技术大明短时间是研究不出来了。”

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教育再改革

    内阁预算案一审陛下对教育经费这一块贾文正取消儒学班的计划没有更改的消息传开整个大明一下子炸锅了。

    对于升斗小民来说,看热闹才是头等大事,儒家的那些士子们一个个气的捶胸顿足!

    京韵茶馆,大鼓书正在说的是三国演义,赵云在长坂坡杀得七进七出,把曹操激动的嗷嗷叫直呼受不了的故事。

    茶馆窗边的位置,四个儒衫打扮的二十七八岁的青年正在那唉声叹气。

    青衣儒生一锤桌子:“天子一定是被奸人懵逼,我等应当击登闻鼓,劝天子诛奸邪近君子还天下朗朗乾坤。”

    另一个黑衣儒生噗呲一声:“我说李兄,你不会不知道吧,陛下登基的时候就把登闻鼓给撤销了。

    要是想要上报陛下,那先要去锦衣卫南衙,你敢去么?”

    青衣愤然站起:“李固,你自己不敢为何要说我……锦衣卫乃是……乃是陛下的……总之他们肯定会拦截我等,指望锦衣卫给我们递消息,那还不如直接到午门静坐!”

    青衣文士虽然很想痛斥锦衣卫为鹰犬,但是想想自己身边可能随时都埋伏着锦衣卫最后也没有敢说出难听的话来。

    不过他提起静坐示威,其他三人连忙拉住他:“休要胡言!你不想好了!”

    李固立马站起来:“各位,我跟这位李器划清界限,我不支持他的任何言论,不认同他的任何观点,我今天跟你们也只是喝茶而已,不打算参加你们组织的任何活动,告辞!!!”

    其他两人拱拱手:“我也是……”“我也是,告辞!”

    青衣文士傻傻的看着三人扭头就走,本想拦一下,结果对方跑的比兔子还快。无奈重重叹了一口气。

    一边做着喝茶的朱慈烺噗嗤一声笑了,今天出宫确是瞧了一个新鲜,斜眼看了王国兴一眼,你这不用出人就能把人吓成这样?

    王国兴低声解释道:“这种打算静坐宫门示威的,一半锦衣卫都是直接抓捕按照非法聚众进行处置,轻者劳动改造半年,组织活动的头目都是流放荒岛。”

    朱慈烺的笑声引起了青衣文士的注意,对方哼了一声,朱慈烺拱拱手:“这位兄台,我也读过圣贤之书,不如咱们坐下聊聊?”

    青衣人打量着二十岁左右的朱慈烺只觉得这人器宇轩昂,一副大家公子的模样,顿时有了兴趣:“鄙人李器,还未请教公子。”

    朱慈烺拱拱手:“在下王国兴,幸会幸会,请坐。”

    李器又看看一边坐着跟朱慈烺解释问题的王国兴:“还未请教?”

    王国兴一下子愣了,我的名字好像被陛下用了,那我叫啥?

    好在他也是见过大风大浪的拱拱手:“王二福,幸会。”

    李器皱眉,王二福?听着就不像有文化的样子,还是转头看向朱慈烺:“看这位王贤弟的年纪,为何会学儒?其他的人不都是投奔新学去了?”

    朱慈烺呵呵一笑:“还不是家学原因,我父亲始终觉得男子应当学圣人经典,然后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些新学都是上不得台面的东西。”

    李器本想点头然后忍不住叹气道:“也不能这么说,新学确实有其独到之处,王阳明曾说,‘格物致知’读圣贤书,正心诚意,然后以书中之理就能知天下万物之理。”

    朱慈烺点头认同:“是啊,我儒学修的是心,现在新学修的只是技,须知如果不能诚心正义,学习再多的术那也不过是舍本逐末啊!”

    李器拍手:“正是啊!你想历代为何以孝治天下?秦汉魏晋更是举孝廉为官,皆因为,这人只要做到孝和廉,那么为官之时那自然是刚正不阿……大部分都能做到一心向善……吧?”

    这话说的李器自己都不信了,所以越说越没有底气,那个时候的贪官污吏也不少,而且这个制度也不是多优秀,最后还是被科举制度取代了。

    作为科举制度的受益者,在这大肆吹嘘举孝廉为官,那岂不是打了自己的脸。

    朱慈烺一副没有听懂的样子:“只可惜天子近小人远君子,现在孙首相又远赴莫卧儿,我等就算想要为陛下进忠言都无门!

    只是不知道你说的那个午门静坐活动准备的怎么样了?能不能带我一份?”

    一边的真王国兴心中一紧,陛下这要是在这真的破了一桩企图午门静坐的大案,那岂不是显得他们锦衣卫很没有用?

    李器不好意思的笑笑:“贤弟误会了,我就是一时义愤的气话,哪里有什么组织,就是气话气话。”

    朱慈烺呵呵一笑:“李兄是信不过我么?我发誓,我王国兴要是把此事通报官府或者锦衣卫就不得好死!”

    一旁的王国兴幽怨的看了一眼朱慈烺,陛下,您倒是把我豁出去了,不过您发的誓可不是我发的,满天神佛都可以为我作证,这话不是我说的。

    李器尴尬的摇摇头:“真的没有,我哪有那个胆子,家有老母韩琦悍妻幼儿,只是胡言,王贤弟莫要当真?”

    朱慈烺有些失望,原本还以为这家伙真的有什么组织呢,没想到就是谁便几句牢骚。

    朱慈烺打量着李器:“兄台现在是在何处讨生活?”

    李器尴尬的搓搓手:“在一个工厂里做账房。”

    朱慈烺好奇的问道:“那这么说,李兄应该懂这新式记账法也懂得一些新学?为什么不好好学习新学考个一官半职呢?”

    李器叹了一口气:“这两年各种考试要求是越来越严,参加新学考试还要中学的结业证书。

    我们这些儒生,很多都只是业余的学学,哪有什么证书?这上有老下有小的,总不能在学校里在学五六年去混一个证书吧?

    就算可以,那你也未必有那些孩子的脑子灵活,这事情难呐。”

    朱慈烺还真的忽略了这个地方,不由得点头:“确实,这个制度有失偏颇,不能只要求有证书确堵死别人活得证书的途径。

    考不过是人家没有本事,这要是不让人家进考场那就是官府的不是了。”

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碰到乞丐

    李器有些惊讶的看着面前这个小老弟,这家伙说话既不像是评论,也不像是感叹,就像是一种论断,仿佛这件事就该是这样似的。

    朱慈烺笑着问道:“李兄是哪一年中的举啊?”

    李器叹了口气:“我是崇祯十年中的举,次年家里有事没有参加进士科,谁曾想是最后一次?

    后来新皇登基,满心等着开恩科呢,所以就留了下来,这一蹉跎就是七八年光景,在京城也娶妻生子。”

    朱慈烺笑着说道:“那你这过的也不错啊。”

    李器摇头:“只能说混口饭吃吧,我这一身的能耐无处施展,只能屈居工坊当一个管账的。”

    朱慈烺再次打量了李器一番:“没想到李兄也是才高八斗啊,那我有一事不明,想跟李兄请教一番。”

    李器矜持的摆摆手:“八斗谈不上,你问吧,我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朱慈烺笑着问道:“当今天子穷兵黩武,以战为乐,百姓为何不见贫穷,反而越来越富有了?”

    李器啊了一声,然后眼睛狂转,气氛一下子有点尴尬,不一会李器拍手说道:“是因为抢!

    大明百姓的一切东西都是陛下抢劫异邦所得,以异邦之粮养大明百姓,以异邦之财资大明百姓,故而才能有今日的大明繁盛。

    不过异邦被抢必然怨声载道,百姓缺衣少食必然导致民不聊生而后揭竿而起,所以莫卧儿才会屡降屡叛,朝廷不得不重兵驻扎,而后疲于奔命。

    长此以往,入不敷出,必然像当年成祖征安南一样,一地鸡毛。”

    朱慈烺听到这个论断有些气笑了:“那你觉得若是你当政,当如何处置这藩邦异国之事?”

    李器呵呵一笑:“此太祖早有论断,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不自揣量,来挠我边,则彼为不祥。彼即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犯,亦不祥也。吾恐后世子孙倚大明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

    朱慈烺呵呵的看着李器:“据我所知,大明征服莫卧儿,今年从其地收税两亿两有余,而明年更是预计达到两亿三千万两。

    而大明在莫卧儿驻军军费开支不过六千万而已,以六千万换两亿三千万两白银,何来亏损一说?”

    李器哼哼一笑:“这只不过是一时之得失尔,须知大明盘剥日甚,其民也愈加叛乱最后终会入不敷出。”

    朱慈烺有些无语了,深吸一口气,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这些人思想固话抱残守缺,跟他们讲道理,那不过是对牛弹琴。

    李器还以为自己的话站住了脚:“大明现在看着是征四方诸夷狄,百战百胜,岂不知已经危如累卵。

    若是我来当政,那肯定是,撤四方之兵,示之以德,到时候自然四海宾服”

    朱慈烺正在想把这家伙赶走的时候,外面几个锦衣卫走了进来:“谁是李器?谁是李器!”

    李器身子一抖,惶恐的站起来:“我,我是。”

    锦衣卫打量着他:“生员李固举报你企图组织到皇宫静坐,可有此事?”

    李器吓得立刻哭丧着脸:“没有啊,我就是谁便说说,没有这个想法,就是说着玩的,李固!枉我以为你是君子,你竟然做出如此龌蹉之事?”

    锦衣卫显然不想听他废话:“是不是带回去查查就知道了,跟你同座的都是谁?报上你们的姓名籍贯!”

    王国兴站起来:“我叫王国兴”

    李器惊讶的看着王国兴:“不是,你说谎,他才是王国兴,你不是叫王二福么?”

    锦衣卫听完更是激动:“吆喝,这里面还有事情啊?你们都跟我回去接受调查吧?”

    王国兴无奈的转头:“你是不认识我?你在仔细看看?”

    说完这话王国兴拿过一个腰牌丢给了对方。

    锦衣卫接过看看腰牌正面写着锦衣卫,背面则是锦衣卫指挥使字样,手一抖,差点把牌子给丢了:“指挥使卑职参见指挥使大人。”

    王国兴挥挥手:“这家伙确实说了要到宫门静坐,是不是有组织带回去问问,要是没有就放了。带走吧!”

    李器一下子更加慌了:“指挥使,你是那个王国兴!你大人,我是冤枉的,我就是谁便说说。”

    朱慈烺笑笑:“大明不因言获罪,锦衣卫带回去也只是调查,如果真的没有,不会有人把你怎么样。

    只不过以后说话嘴上多少有个把门的,这不,祸从口出了吧?”

    李器被锦衣卫带走了,朱慈烺继续做着喝茶,李器走在路上心里只有慌乱,其中一个锦衣卫说道:“你说,今天我们是不是见到皇”

    另一个看了他一眼:“你才反应过来?指挥使大人亲自作陪,还能有谁?”

    李器整个人都瘫了,心里只有完蛋了完蛋了,我刚刚是不是说了很多皇上的坏话?

    朱慈烺见整个茶馆的气氛都变了,无奈摇摇头:“走吧,我们到街上走走。”

    朱慈烺出宫微服私访这么多次,也没有见过恶霸调戏民女,也没有邂逅什么大家的小姐一见倾心,倒是市井斗殴,拌嘴争吵等等见过几次。

    走在街上朱慈烺总觉得大明四海升平,海晏河清一副盛世的模样,只是路过一个路口的时候,一对乞讨的夫妻让他皱起眉头。

    走过去一看,对方摊开的布上面写着,因为母亲重病欠了地主家的租子,然后女儿被地主抓去抵债,如果不能筹到银子就卖去妓院等等。

    朱慈烺问了一下王国兴:“我是不是说过,大明不得有乞丐乞讨,各地若是发现乞丐一律给予田地农具和口粮,若是懒惰之辈,以至于土地荒芜直接送去劳教?”

    王国兴拱手:“是,这些年臣也很少看到有乞丐在街上乞讨,但是有还是有的,就是很少”

    朱慈烺继续问道:“我是不是说过,凡事大明公民不得被卖身为奴,还有这卖到妓院,妓院不得逼良为娼,是不是十年前就发过这样的政令?”

    王国兴拱手:“是,臣记得确实有这个政令。”

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新流民

    “那就派人去查,还有要求各地锦衣卫严查乞讨行为,如果是假乞丐,一律送去劳改,如果是真的乞讨,那么这里面一定有人没有做到他该做的事情。”

    王国兴拱手:“是,臣记住了。”

    朱慈烺看着面前这个乞丐夫妇:“派锦衣卫好好问问,这两个是怎么回事,到底是他们说谎还是真的有这样的地主,天子脚下,有人竟然就敢行这种逼良为娼的事情,那其他地方还不知道乱成什么样子!”

    王国兴连忙招呼过来个人,那人走开,不一会两个锦衣卫跑过来,朱慈烺一看,这不是又是茶楼上看到那俩?

    两个人可能猜到了什么,虽然在往乞丐那边走,但是眼神一直朝着朱慈烺这边瞟。

    两夫妇被锦衣卫抓住的时候整个人都蒙圈的,什么时候乞讨的归锦衣卫管了?

    朱慈烺隐藏在看热闹的人群中,高个锦衣卫沉声问道:“你说的这个事情可是属实?按照大明律,逼良为娼,乃是重罪,先把你们的户册拿出来我看看。”

    两人傻傻的相互看看,男的苦着脸:“官爷,这事我们没有报官啊?要是碍事了我们立刻就走……”

    朱慈烺听到这个就知道,这是碰到假乞丐了,无趣的摇摇头,这有些人就是有手有脚,但是确不想着怎么挣钱养家,天天就琢磨着歪门邪道。

    大明自从杜绝了乞丐之后,很多罪恶都大幅度减少,最起码那种贩卖儿童逼迫乞讨的案子没有了,就算倒卖儿童,也是卖给缺少儿女的抚养,这样虽然找起来困难,至少孩子还好好的活着。

    而那些假乞丐往往丧心病狂,把孩子腿脚打断,眼睛戳瞎的事情都有,而且没有了乞丐,很多罪犯就变得无所遁形。

    因为夜间有巡捕看到有人露宿街头,必然要上前问询查验,那些小偷小摸的也难以隐藏,既然没有乞丐,那些带着几个孩子的团伙小偷就无处遮掩。

    不过现在看来,承平日久之后,这些人逐渐松懈了,乞丐既然出现在天子脚下的京城,那么这绝对不是特例,王国兴说他也看到过,那么这种想象肯定是又复苏抬头了。

    果然一会王国兴过来:“已经问清楚了,这两个人是京西庞庄的两个农户,他们村子里以前多有人以乞讨为业,后来新历之后大明不许上街乞讨,他们还被抓去劳改过。

    只不过现在看到街上有人乞讨,所以故态萌生,想要靠这个挣钱。”

    朱慈烺皱起眉头:“这么看来,各地乞丐都开始复苏了。”

    王国兴摸摸鼻子:“或许是因为异族人口流动的原因吧?”

    朱慈烺奇怪的看着王国兴:“那不就是偷渡么?你是说有异族进入大明关内才引发的乞丐现象?”

    王国兴点点头:“京城这种事情还不多,毕竟京城附近是不许异族无暂住证逗留的,但是大明其他地方管理就没有这么严格了。

    所以各地有不少异族想要到大明讨生活,因为没有技能,语言不通,体弱多病,懒惰取巧等等原因总有一部分人找不到活干。

    这些人就形成了新的流民,因为现在各地已经取消了城墙限制,所以他们就活动在城市各处,桥洞底下、背巷、僻静的街道、公园等等。

    这两年屡次有人试图撬开各地的防御工事然后在里面安家,锦衣卫查办的都不下百起。”

    朱慈烺有些震惊:“竟然已经到了形成新流民的地步为何没有人跟朕说过?”

    王国兴只有沉默,朱慈烺看着王国兴:“你有顾虑?”

    王国兴摇摇头:“不是臣顾虑,只是在大明官员眼里,这些异族不算人吧,在异邦的异族还有当地官员管理。

    但是到了关内的异族,关内官员一般都不管,因为关内只有公民和暂住的非公民纳入升迁等等考核,这些异族流民,各地都懒得管理。”

    朱慈烺有些明白了,呵呵一笑,搞了半天,这一切的原因还是因为自己?

    朱慈烺继续问道:“那么这些人生活在城市各处,无业又衣食无着,那不会制造很多混乱么?到时候影响各地治安最后还不是各地官府倒霉?”

    王国兴低着头:“所以这些人才被称为流民,一旦某地治安出现混乱,当地官员就会组织清理,把这些人赶出县域,这些人就只能去下一个地方去生存。”

    朱慈烺深吸一口气:“那么这样的人有多少?对大明的安全会不会造成危害?如果这些流民变成流寇呢?”

    王国兴想了想:“具体有多少臣也不知道,不过变成流寇可能性不大,这些流民连吃的都没有又怎么有钱去准备刀枪?”

    朱慈烺翻翻白眼:“你难道没有听说过揭竿而起么!当一个人连饭都吃不上了,快饿死了,那还有什么事情是他干不出来的!”

    王国兴再次低头:“那需不需要锦衣卫查查?”

    朱慈烺叹了一口气:“传吴启晨来见我。算了,回宫吧,这事还是让内阁来管吧。”

    朱慈烺回到皇宫的时候,吴启晨已经在殿外等着了,朱慈烺直接开口问道:“各地形成的新流民你知道么?”

    吴启晨拱手:“从去年各地的统计情况来看,去年各地异族流民数量有三十七万余人,今年上半年这个数字上升到五十余万。

    如果不加以制止,那么明年可能会破百万。”

    朱慈烺疑惑:“你既然知道有这事,为何没有见你们上报过?还有你打算怎么处理这些人?”

    吴启晨摇头:“目前内阁没有好办法,异族很多百姓,生活方式跟大明迥然不同,大明百姓积蓄钱财粮食以备灾荒,但是这些异族挣一文钱就花一文,挣一两就花光一两。

    很多异族流民,都是因为被工厂赶出或者工厂经营不散之后因为没有积蓄又找不到新工作成为流民,更有一些是跟着家人一起来的,但是又被家人抛弃。

    而有些流民只是暂时无业,一旦找到工作就又成为暂住的异族,每天都有新流民产生,每天又都有流民找到活干。

    这样的状况,内阁很难做到管理。”

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新流民管理

    朱慈烺原本是打算把这些人全部发配到北疆进行垦荒的,但是听吴启晨这么一说还真的不能这个一下子就决定了。

    要是这些新流民一下子都送到北疆去垦荒了,那各地要是缺少劳动力的时候岂不是又面临招募不到工人的尴尬?

    朱慈烺敲着桌子:“那要是加强管理,给予最低生活保障,不至于让他们饿死呢?”

    吴启晨抬头看看朱慈烺:“陛下,要是这么一来,那很多异族流民就更不会去找工作了,甚至会有更多的异族因为生活不下去跑到大明关内成为流民。

    大明对他们太好,有可能造成关内人口压力增大的风险。”

    朱慈烺不得不承认,吴启晨说的这个并不是危言耸听,就像后世各种偷渡屡见不鲜一样,大明无法避免,因为人家偷渡是跨国的。

    而大明理论上来说关内关外是一体的都是大明的一部分,只要有钱有能力,百姓可以自由流动的,自然就更不存在什么偷渡的问题,人家根本不需要犯法。

    只不过大明的领土广大,很多地方的异族在没有别人支持的情况下,自己很难筹够路费,而能一把拿出路费的那些异族,一般也不至于困顿到需要到关内当流民寻找机会。

    所以这些人往往都是拿着贷款,或者某个工头许诺的各种天花乱坠的好处来到大明,然后发现被骗,才走上流民的道路。

    如果大明对这些流民进行妥善安置,给予最低生活保障,那么对于异族来说,只要进入大明关内了,那就吃喝不愁了,他们还不蜂拥而至。

    别看大明现在是不愁吃喝了,那也只是公民不愁吃喝而已,如果在蜂拥进来一两亿流民,大明关内地区也一下子承受不了啊。

    现在问题来了,管吧不好管,不管又容易出乱子,怪不得内阁迟迟没有拿出什么好办法,因为这完全就是吃力不讨好。

    吴启晨见陛下一时没有说话,他也在思考对策,其实内阁讨论过一种策略,就是把人分等级,按照技术劳动能力对流民进行分级,有劳动能力的进行管理,没有的驱逐。

    不过人并不能就这么简单的数据化一概而论,因为很多有劳动力的都是拖家带口,家里至少有一个或者几个没有劳动力的流民。

    如果进行简单的管理和驱逐,那无疑是一幕幕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悲剧,这并不符合大明仁义的形象,也不符合大家的价值观。

    看着吴启晨脸色变幻,朱慈烺问道:“内阁没有人提出过稍微可行一点的办法么?”

    吴启晨躬身:“前些日子有人提出过效仿宋朝,在流民中征召强壮者编入辅兵或者垦殖公司,这样就算流民想要闹事,因为都是老弱病残,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不过这个办法涉及的事情很多,首先大明垦殖公司不能谁便成立,第二这些流民不具备相应的劳动种植等技能,第三垦殖公司的土地要从皇明商号手里购买等等。

    所以整个计划没有通过,后来又有人提出等级划分制度,就是把流民按照劳动能力进行分等,对具有劳动能力的优待,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则驱逐。”

    朱慈烺敲着桌子,驱逐这个办法肯定是不行的,赶来赶去这些人最后没有了生活保障就算到了关外地区,一样逃不过成为流寇的命运。

    因为关内的土地都是有主的,关外的也是,他们在关内一无所有,到了关外一样一无所有,关内的时候还能依靠好心的百姓施舍,到了关外,连这种施舍都没有了的时候,这些人只能铤而走险。

    朱慈烺挥挥手:“这个划分等级并且驱逐是个昏招,往哪驱逐?驱逐到关外不过是给关外增加新的不稳定因素罢了。

    倒是这个对流寇中的青壮年进行征募成立垦殖公司道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可以把这个等级划分的主意应用的流民管理之中。

    大明虽然禁止异族自己成立垦殖公司和赏金猎人公会,但是并不介意他们加入垦殖公司,现在北疆各垦殖公司不都在扩张招人呢么。

    给那边发话,让他们从流民中也招募一些,缓解一下大明的流民压力。当然如果一户人家有一个强壮的劳动力,那么他就可以自由选择是继续等待工作机会还是前往垦殖公司讨生活。”

    吴启晨微笑着躬身答应,这看着是两个办法的结合,其实是给流民处置划了线,那些户内没有劳动力的流民流浪于各地,确实除了增加不稳定因素之外丝毫没有好处。现在由垦殖公司接手了这个包袱,内阁的压力也就轻松的多了。

    朱慈烺继续说道:“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即使是异族募工,大明也不能不加强管理,内阁拟定一个失业强制保险条例出来。

    这些异族在工作期间每月从工钱里扣除一笔钱用作缴纳失业保险,等有一天真的失业,那么就可以从保险里面领取三个月的最低生活保障金。

    至于现有的流寇,各地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妥善的救济,不要让他们老是处于流动状态成为不稳定因素。”

    吴启晨考虑了一下,有些不太明白:“那么各地救济的方式呢?是不是需要专门预留一部分资金用于救济?”

    朱慈烺思考了其中的得失之后才开口说道:“算了,这个救济的事情我会吩咐皇明粮号进行。

    原则上只要不饿死冻死人就行,这人最后还是要靠他们自己,需要设定一个红线,如果半年的时间没有找到新的工作,那么这些流民就要被强制加入北疆的垦殖公司。”

    吴启晨认同的点点头:“那现在的这些流寇就适用此规定么?是不是把其中半年无业的送往垦殖公司?”

    朱慈烺摇摇头:“不可不教而诛,就以条例颁行之日开始计算,半年的时间没有找到工作在进行遣送,给他们以适应的时间。”

    吴启晨想想没有什么可问的,就躬身下去:“那臣去制定相应的制度去了。”

第一千一百五十章否掉军部预算

    没有了孙传庭的牵制,卢象升的预算案算是彻底放飞了自我,嚣张的朱慈烺都有点看不下去了。

    放下预算案朱慈烺敲着桌子:“我是怎么跟你说的,明年的预算最多不能上涨超过百分之十,你这是多少,简直是翻了一番啊!”

    卢象升丝毫没有感觉的不对:“陛下,按照往年的规矩,这种大规模换装一般走的是特别预算,就像当初新军改革那次,都是另外立的预算陛下亲自批准的。

    所以臣觉得这次的换装应该也算特别预算,出去换装这一块,剩下的军费完全是按照陛下的要求增长百分之十。”

    朱慈烺呵了一声:“特别预算?谁告诉你明年有特别预算的,没有,这装备你想换就给朕改预算,不想换也没有人逼着你们,就这么着吧。”

    卢象升没有动:“陛下,明年内阁的税收预算可是增长了一大截了,这皇明商号应该也不少增长吧?”

    朱慈烺翻翻白眼:“还增长?知不知道内阁税收为啥增加一大截,就是把黑龙江北海以南都划入关内。

    那是朕拿内库的钱在铺贴内阁,所以内阁才能实现的增长,同时朕的内库确大幅度萎缩了。”

    卢象升这才反应过来,好像真的是这样,看看陛下:“那陛下,您在各学校开设课程让军官熟悉新装备,这些人到了部队确发现根本没有新装备,那他们不就白学了么?

    这学了不用,时间一长不就忘记了么?”

    朱慈烺敲着桌子:“朕不允许你们换装了么?是你们自己不好好制定预算案,错过机会,告诉你,今年的预算就这么多,多一两银子都没有,不要想那些有的没的,抓紧回去修改预算!”

    卢象升不死心:“陛下,那禁卫军总是您的护卫部队,这个换装的钱您总要批吧?”

    朱慈烺摇摇头:“那你就说错了,大明的每一支军队都是朕的护卫队,朕一视同仁,禁卫军是各军优中选优。

    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身份高所以高贵,而是因为他们比其余军队更强,承担更重要的职责,所以才成为禁卫军。

    所以军队是一个整体,整体军费就这么多!”

    卢象升嘿嘿笑着:“陛下,加一点吧,明年至少要装备十个师的新军吧?这个军费规模根本不够装备采供啊,就算一年十个师,全部换装完毕也要十年呢。”

    朱慈烺叹了一口气:“为什么你们总以为换装就是把装备换一换就行了?

    新装备,新战法,自然就需要新的兵力配置,新的后勤设置,新的作战思想,这些东西要是不改变,你装备一百个师,那也不过是换汤不换药。

    朕看来,明年先装备两个师,探索出装备、火力、武器、兵力、后勤补给等等的最佳配置才是头等大事,上来就搞十个师,长个头在肩膀上难道只是为了好看么!朕看你的脑子现在都不知道用了!

    还有海军军舰的所有扩大计划也取消了!”

    卢象升啊了一声:“陛下,去年您不是还批准了五十艘么?今年怎么又停了?”

    朱慈烺点点他:“你天天看后装炮好!后装炮妙,难道你就没有发现大明的军舰都过时了么?所有的军舰的火炮都是前膛炮,这已经是过时产品了。

    既然火炮更新换代,那么整个军舰就必须跟上步伐才是,巨舰大炮的时代到来了,中线布局,主炮互击,那才是以后的方向。”

    卢象升也激动起来:“是啊,要是把后装炮装上军舰,那就不用来回推拉了,那海军战舰的射术就一下子提高了一大截。

    还有射击距离的增加,以后侧弦炮就改成陛下说的那种大主炮了,那铁甲舰也可以建造了么?”

    朱慈烺呵呵一笑:“还铁甲舰,你还航空母舰呢!现在装甲战列舰都还搞不定,还想铁甲舰,什么时候动力系统能驮着军舰跑出三十节的航速你什么时候再想铁甲舰吧!”

    卢象升疑惑的抬头:“可是新的后装主炮必然对海军战舰的结构提出新的要求,普通木材已经不能满足海军主炮的结构需求,船只从木材变成钢铁不是必然么?”

    朱慈烺看看卢象升:“这话是朕说的,难道朕不知道,你急有什么用,这个变革需要时间,造船厂需要实验。

    总之新的战舰订单都取消了,想造船等船厂的消息吧。

    这样一改之后,是不是预算案就简单多了?

    你好像增加,我告诉你,今年莫卧儿和亚里巴里王朝的战争增加的特别预算没有从你们明年的预算里扣就已经便宜你们了!”

    对方要不是皇上卢象升就已经骂上了,这战争都是突然发生的,凭啥让他买单?不过对方是皇帝,这话也不好说。

    想想军部那帮人这也想要,那也想要,军费不够恨不得权陛下把皇明商号卖了给他们筹措军费,但是他夹在军部和皇上之间受气。

    朱慈烺看着卢象升赖着不走,也不想搭理他,军部每年都搞一份不可能被批准的预算已经是一种常态了。

    这些人都是闲的,大明的军费不可能无限制的增加,不仅不能增长,朱慈烺还打算降低一截呢,就像现在定下的百分之十的标准。

    这个数字明显比内阁的税收增长和皇明商号的利润增长低一截。

    卢象升见实在磨不动只好乖乖的拱手:“那臣回去修改了,只是这都已经十一月底了,要是多修改几次是不是就耽误明年的预算拨付了?”

    朱慈烺看着他:“那是你们的事情,耽误了时间,导致的不仅仅是明年所有的装备生产交付时间延后,你们的军饷也会跟着延后,这个后果你们跟大明军队去解释。”

    卢象升叹了口气:“臣知道了,臣一定尽快完成预算编制。”

    卢象升走了,朱慈烺问了一边的桂喜:“王国兴又哪里去了?让他查的事情怎么样了?”

    不一会王国兴跑了过来:“陛下,大明公民中乞讨者多为职业乞丐,臣令锦衣卫进行排查确实发现了几百起各种枉法渎职等案件,目前都在追查中。”

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三省吾身

    几百起案件已经足以称得上触目惊心了,距离上次去往天津的道路上决定严打到现在已经八九年了,看来很多人又忘记了国法的威严。

    朱慈烺眯着眼:“锦衣卫以此次乞丐事件为契机,狠狠的打击一波这些非法犯罪行为。

    另外申请统计部协助,对各地死亡案件和意外事件还有失踪人口,然后根据其发生的概率从高到低进行排列,给我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查。

    违法犯罪隐藏的再好,做的多像意外,人没有了就是没有,一个地方死的人多了肯定就有问题,哪怕都是意外,那也代表当地官府对意外事件防范意识不强,给朕好好的查!”

    王国兴从来没有想过还有这样查案的,这不用看违法犯罪,不用找证据,不用找原告苦主,只是单纯的统计统计就能发现违法犯罪?

    反正陛下说这样行,那肯定是行的,想想确实也有道理,你杀人伪装成意外,一次成功那么后面肯定会再犯,这意外多了就不是意外了。

    尤其是一些地方上的恶霸,欺男霸女横行一方,那身上背着的任命官司肯定不止一个,你一个地方可能包庇着不管。

    然后上报一个失踪人口或者意外死亡了事,岂不知一个地方一旦意外死亡的人多了,这本身就是问题。

    这些都能从统计中看出端倪,尤其是这些年大明公民户籍管理严格之后,按照规定每一个公民的身份都要有所出有所没。

    意思就是说每一个公民从哪里来的,是正常生育还是后来加入户籍都是要写清楚,而这个人最后如果死亡,那就必须要销户,否则一旦查无此人地方官府就要治罪。

    所以每年上报失踪人口和死亡人口这些都是统计部可以查到的,王国兴躬身去查。

    朱慈烺继续考虑这军费的问题,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这卢象升也变成了二皮脸了,当初李通那一套他倒是学了个十成十。

    在朱慈烺的印象里,卢象升应该是挥舞着八十斤大刀的冲动莽汉形象,后来觉得他是个进士,所以应该是一个能文能武的全才形象。

    现在卢象升给朱慈烺的印象完全就是个脑子不够数,呆呆傻傻的二皮脸,难道担任总参谋长有降智的能力?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无论是李通还是现在的卢象升,两人在能力上都是没得挑的,主持军部工作做得也是井井有条。

    既然不是职位的问题,也不是性格的问题,那么很显然了,这是朱慈烺的问题了,只有朱慈烺身为皇上,才能逼着他们改变自己的性格和语言行为方式,以迎合陛下的喜好。

    朱慈烺不禁问自己,难道自己就是一个好表现自己聪明好为人师的人么?

    经过自己反省之后朱慈烺不得不承认,好像还真的是,怪不得!每一次在卢象升和李通面前自己总能频频蹦出教训人的爽快感,原来是这帮家伙在配合自己演戏!

    朱慈烺看着前面的地面,这种强行给配角降智以突显主角的聪明只有那些里才有吧!

    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平凡,曾经的朱慈烺还能依靠着穿越者的先知优势带领大明走出苦难走出灭亡的危局。

    但是当大明转危为安之后,当大明越来越庞大,越来越需要高超的统治技巧来统治的时候,朱慈烺发现人力有时而穷,他并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

    让他坐在大明最聪明的人的上方统御他们,朱慈烺现在越来越依靠着权利本身越来越依靠阶级和血统。

    只需证明了他天生高贵,那么即使他笨一点,任性一点,天真一点,依旧有人为他奔走,为他擦地。

    治大国如烹小鲜,大明走到今天,新贵族和就贵族的矛盾,新学和儒学的矛盾,还有公民和非公民的矛盾,这三个是大明现阶段最大的问题。

    而未来的问题还有皇权和资本之间的矛盾,皇权和民权的矛盾,贫富差距的矛盾。

    这些问题不要说朱慈烺的智商,就是后世世界这么多人口那么多国家最后还不是没有一个好的解决办法?

    这些矛盾每一个积聚到最后请者火并,重则就是叛乱战争,打赢了还好皇权得以延续,要是打输了他们老朱家就会再次被送上断头台。

    所以朱慈烺每天都会三省吾身,确保在这种种利益之间达成平衡。

    当光着脚的时候,那时候啥都敢干,崇祯八年刚独立建府的朱慈烺都有打算一切打烂了之后从新再来,也想过大不了先逃到江南然后再北伐。

    但现在辛辛苦苦建立了大明今天的基业之后,再让他打烂从新来一遍,他不舍得,也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做到,大概率是做不到吧。

    旧贵族不能取消,儒学不能取缔,非公民值得同情,但是不能平权,说到底朱慈烺能有今天的一切依靠的还是公民,还是大明自己的百姓。

    所以大明明明土地产出的粮食够所有人口吃饱饭,但朱慈烺对于关外地区的食不果腹视而不见,只有在真正饥荒的时候才会弄一些粮食去救援。

    因为关外是非公民,如果普及了粮食、教育和卫生这些,那么怎么显得关内更高贵?朱慈烺又怎么笼络关内的人心呢?

    儒学不能取缔,因为大明还有百分之四十多的官员是儒家出身,尤其是关外地区的儒学官员更多,取缔儒学肯定会让这些人离心离德。

    他们可能没有本事推翻大明,但是他们确能支持别人推翻大明,就像宁玩我范永斗那样的人,给自己编织一个自认为对的理由就行了。

    儒家的体系寄生于大明的封建田亩制度,很多旧式的地主其实要么是儒家的簇拥,要么其本身就是儒家的一部分。

    大明虽然开新学,然后大规模移民,使得关内的地主势力遭遇严重打击,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的地窖里还不知道埋藏着多少金银呢。

    再加上一些地主转型搞工业,一部分儒家开始学新学,这些人也许搞建设不行,想要破坏,那可比建设容易的多了。

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过年了

    今年过年内阁和军部比起往年都要忙一些,因为今年的预算案一直到腊月十五也没有过审,如果年前搞不定,过完年是真的发不掉工资。

    而且很多工程年初六就要开工,如果不能资金到位很多工程进度就耽误了,一个工程耽误一天,那整个大明就被耽误了一天。

    大明现在一天的价值是多少?对于内阁来说,一天那就是近三百万两的税收,这么多钱足够又完成一个大项目了。

    对于军部来说,耽误一天,那可是关系到胜败生死的大事,军部的事情一天都不能耽误,一刻钟都不能耽误。

    对于朱慈烺来说,如果大明耽误一天,那也就是国民生产总值少了近一亿两,当然内阁和军部的预算案基本上已经改好了,现在就差最后的细微修改。

    有人想要预算案快点过审,而有的人确希望最好一直算下去,最好统计部一刻钟都不得闲。

    锦衣卫对全国各地的公民乞丐的清理行动让很多人嗅到了危机,如果只是单纯的清理乞丐也没有什么,但锦衣卫每清理一个乞丐,必然会牵扯出一个几个甚至几十个人的案子。

    三百多起乞讨案,这让大明平均每十个县就有一批主要官员被处置,而且这还不算完,锦衣卫已经和统计部开始整理各地历年死亡人员名单。

    屁股不干净的人都知道,死亡名单后面隐藏着很多不可告人的秘密,谁也没有想到平时大家谁便上报的一些无关紧要的数据会成为他们的催命符。

    多少人在这新年的时间里夜不能寐,听到鞭炮声犹如催命的阎罗敲门,不过锦衣卫可不管你愿不愿意。

    虽然详细的统计还没有出来,但是一些比较突出的失踪人口和意外死亡人口比较多的地方锦衣卫已经开始抓人了。

    按照朱慈烺的话说,有些人就不配过年!

    大过年里被催着办案的锦衣卫自然也不会痛快,各种手段使用出来,果然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案件被揭露出来。

    小道消息说,陛下震怒,摔了一个茶碗,事情严重了,陛下摔东西,那可是少之有少的大怒了,这东西一摔不知道多少人的人口又要落地。

    腊月二十,内阁的预算案终于审议完成,陛下用印之后,内阁迅速填单拨款,各部忙着在放过年假期之前把钱提出来存到自己部内的账户里。

    军部见内阁的预算尘埃落定,终于不想着软磨硬泡了,最终预算老老实实的按照陛下的规定比今年上涨了百分之十。

    最后军部只获得了两个师的新装备换装名额,而且两个师还都是禁卫师。

    朱慈烺除了关注内阁和军部的预算之外,还有一个皇明商号的预算和开支方案也要朱慈烺审议,不过这个事情在宫内桂喜随时通报就是了。

    现阶段朱慈烺主要解决财政缺口的方法就是印钱,然后皇明商号主要的存钱方式就是还钱,所以根本不用算,皇明商号肯定是在亏空的。

    限制军费开支,加上内阁税收的持续增长能够帮朱慈烺分担更多的军费之后,明年朱慈烺又能多还一亿多两的多印的纸币。

    桂喜欣喜的计算着:“按照目前的还款速度,大明最多五年的时间就能维持纸币和内库存银的再次平衡。”

    朱慈烺敲着桌子,五年,还要五年,当初打莫卧儿的时候一口气冒了这么大的亏空,大明竟然没有崩溃,朱慈烺都佩服自己。

    这两年朱慈烺憋着劲,能不打仗就不打仗,能不花钱就不花钱,为的不就是先把亏空填上么。

    到了今天,大明已经无敌,世界上无人敢惹,除了那些不知道世界有多大的那些藩邦小国。

    但凡有一点世界性的地理知识,那就得知道大明是横跨五大洲的日不落大帝国,代甲之士三百万,就像亚里巴里王朝这样的国家,你国民到三百万没有就敢找事!

    皇明商号现在的利润主要来自于垄断,反正朱慈烺是没有本事发现什么赚大钱的新行业了。

    大明的蒸汽机革命已经进行了八年,但是大明依旧没有完成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过度,大明的城市人口依旧没有超过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十。

    即使关内地区,城市人口依旧没有到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京城是大明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京城的人口已经突破三百万朝着四百万迈进,往东吞入了通州,往西连接了宛城,尤其是东面,因为铁路的修建整个京城的发展趋势都开始东移和通州连为了一体。

    整个京津永地区,城市人口突破千万,总人口聚集了超过两千万,有人提议对这里的人口进行分流,朱慈烺给否决了。

    否决归否决,并不代表这些人说的那些问题不存在,过年这段时间朱慈烺外出几次发现京城确实比以前繁华,喧闹,也拥挤了很多。

    经管有区域中心概念,有区域基础生活一体化解决理念,但是人多依旧是人多。

    以前朱慈烺觉得大明的城市是扁平的,但是最近几次登高远眺,朱慈烺发现京城三层四层的楼房已经开始出现,虽然在瓦房为主的城区有点突兀,但是确一个个增加了。

    年底还有人感觉城墙的不便,觉得既然搞了新防御体系,那么城墙这种过时的东西是不是就能拆掉了?这样京城也会变得通畅很多。

    朱慈烺再一次否决了,这破坏永远比建设容易,京城的城墙那可是从蒙元时就存在的,妥妥的古迹,以后不建新的,这些仅有的城墙就是历史的一部分了。

    当然为了方便百姓生活,城墙上还是被开了很多口子,开始改建为拱门模式的城墙连接。

    而今年过年,大明京城的城墙开始向所有百姓开放,大家都可以到城墙上参观游览,一时间逛京城登城墙就成为了京城百姓的新活动。

    那些叫嚣着拆除城墙的人也自觉的闭嘴了,确实有了比没有好,有城墙至少有个念想。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868/ 第一时间欣赏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作者:怕起重复所写的《统计大明》为转载作品,统计大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统计大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统计大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统计大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统计大明介绍:
一个强大的帝国必须能提供至少2000项关于国家的统计数据。
如果崇祯对于自己的国家了如指掌,那他的结局一定是另一个模样。统计大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统计大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统计大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