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统计大明TXT下载统计大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统计大明全文阅读

作者:怕起重复     统计大明txt下载     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大明皇家图书馆

    五月中旬的时候,教育部长贾文正突然来申请特别经费,朱慈烺有点奇怪,这教育投入了这么多还缺钱?

    贾文正进来的时候,朱慈烺发现这家伙看着更加阴郁了,把这么一个怼怼放在教育岗位上对大明也不知道是好是坏。

    贾文正躬身:“陛下,自复兴历之后,陛下就遣了一部分旧儒官入皇家图书馆修缮图书编写史书。

    臣上个月前去观看,发现这些人在其位确并没有做好相应的修史工作,而修缮图书更是根据个人爱好随意删减。

    陛下意为让百家争鸣重现大明,但是这些人确派出异见,把非儒家的书籍随意处置丢弃。

    臣以为这样的皇家图书馆已经不足以完成陛下的重托,所以臣请陛下,允许这些人提前退休,然后重新招募人才完成图书修缮工作。”

    朱慈烺有些发愣,大明皇家图书馆?自从上次让复印一百套永乐大典之后有多久没有关心过这个部门了?

    朱慈烺也不是那么爱读书的人,尤其是那些生涩的古文还有之乎者也的,翻都懒得翻,

    这皇家图书馆他是没有去过几回。

    当然这些人被安排在图书馆其实从崇祯事情就已经在搞了,那个时候是把那些不听话的顽固派丢过来,让他们编书,后来复兴历开启,大明很多儒家官员都被送去养老。

    你指望一群进了养老院的人干活能有多认真?不给你找事已经不错了。

    不过贾文正说的也对,图书馆可不是小事,而对大明现有的书籍归纳总结,然后对有价值的书籍进行刊印并且备份存放也是图书馆的一个重要任务。

    因为不是所有的书都值当大规模刊印售卖的,而这些书又有一定的价值,这个时候就需要图书馆进行小规模的印刷,然后分发到各地图书馆进行备份存放。

    如果这个工作懈怠了,那么大明皇家图书馆里就会出现大量的只有一本的书,到时候一旦出现火灾、虫蛀、受潮、霉变、淋雨等等情况,这些书就没有了。

    所以想要让他们养老还真的不能仍在图书馆不管了。

    还有就是贾文正说的排除异见的事情,这些人都是儒家出身,别说是其它学派了,连新学都不怎么待见,让他们整理编修图书,那确实就是只关心那些儒家学说。

    大明现在正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期,如果不好好的归纳总结让更多人能接触到,那怎么产生巨人的肩膀给人站?

    这么看,这些人确实影响了大明的教育还有大明的未来。

    贾文正提出的提前让人退休,这个还真的不是他首创,这个是朱慈烺自己发明的,因为从大明开始有退休金制度之后,朱慈烺就规定了几个可以提前退休的情况。

    例如身体突然残疾,突然重病,或者能力不能适应该岗位工作等等。

    当然提前退休肯定退休金也有影响,这些图书管理员们愿不愿意提前退休就不好说了。

    不愿意的你也不好直接强制,把这些人留在体制内,看着是浪费了朱慈烺的钱,实际上这也是对他们的一种约束。

    并不是谁都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的。

    这些儒家的官员,因为还拿着朝廷的工资,所以言行举止上都会考虑不要冒犯禁忌,也不会参与或者组织那些陛下不喜欢的活动。

    有个工作,干活不干活,这一天天的可要在图书馆坐着。

    但这一提前退休,这就相当于抢了人家的钱,然后还让人家闲了下来,那还不天天上大街上溜达,天天说你的不是啊!

    所以这改革图书馆可以,想要让这些人提前下岗,就有点走极端了。

    怎么安置?修史?指望这些人修史,那修来修去最后还是把大明以前的历史都修成儒家的历史。

    而朱慈烺想要的是从各个方面全方位的去了解一个朝代一个时期的历史,包括事件,包括气候数据,包括物价变动数据,军事数据,钢铁煤炭产量等等。

    这些数据最后都会成为大明大数据体系的一部分,成为朱慈烺治理国家的重要参考资料。

    也就是说,让这些人修史都是不合格的。

    遣散又遣散不了,用又用不上,那就去编写儒学教材吧!

    朱慈烺开口说道:“最近莫卧儿地区和其他各地区,儒学教育迅速崛起,但是那里的师生和教学内容确各有不同。

    儒家可以有流派,但是不能有不符合大明治理国家要求的学派。

    就让这些人去编写儒家的教材吧,儒家不是法外之学,莫卧儿也不是法外之地,你回去之后盯紧他们编写的教材,亲自审阅,务必要符合忠君爱国的主旨思想。

    正所谓堵不如疏,既然儒学还有生存的土壤,那么我们就要精心修剪,使其成为大明的栋梁。”

    贾文正听到的就是,儒家不能乱教,尤其是莫卧儿那边不能乱教,要教忠君爱国,要疏导,要修剪,陛下说的太对了,这些儒生就是欠收拾。

    一定是孙传庭前一段时间在莫卧儿搞的事情让陛下不满了,你看孙传庭又被发配了这次跑的更远,都去奥斯曼了,所以还要修剪!

    朱慈烺不知道自己的几句话让贾文正又找到了收拾儒学的借口。

    朱慈烺继续说道:“至于这个图书馆的事情,确实需要重视,你从新招募人手,规范制度,确定书籍审核流程,最好是交叉审核,不要搞一言堂。

    另外明年就是复兴十年了,朕准备修订一本大明百科全书,记录大明各行各业取得的说有的技术突破和先进工艺。

    这一套书既要真实详尽,又要做好严格的内容保密,大明的很多先进科技和秘密技术都是不可以外泄的。

    除了大明百科全书之外,还有修订一本大明百科全书读物,普及一些基本知识,方便借阅查阅,而大明百科全书,将会复制十套。

    其中三都皇宫各藏一套,三都大图书馆各藏一套,西安、成都、武汉和沈阳图书馆各藏一套。”

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修改计划

    进入五年计划的第四年,各种计划都在加速推进之中,不过相比起孙传庭重点关注的是内阁制度的健全,吴启晨更关心的是各项工业数据和工程进度有没有达到预期。

    目前来说大明目前最大的工程就是铁路了,经过三年的建设,大明不仅拥有了五家能生产钢轨的工厂,工程队也培养了十几支。

    朱慈烺嘀咕了汉人血脉里对于基建的驾轻就熟,这使得这个计划过于保守。

    吴启晨禀告着:“按照目前的工程进度,预计今年年底就能完成整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任务。

    所以臣以为,明年需要追加投资,以便铁路尽早通车。

    而且经过计算,当铁路修到西安之后,再往西这种多点开花的建设模式已经不再合适,因为各种材料的运输,尤其是钢轨耗费的人力物力不如直接从铁路线上延伸。

    臣觉得,等铁路修到西安之后,应该留下三支队伍日夜赶工,其余的则应该调往其他铁路线,否则,必然出现浪费不必要的人力的情况。”

    朱慈烺不得不承认,吴启晨说的有道理,后世之所以能多点同时修,那是因为除了铁路还有公路,还有大型载重汽车可以用来运输铁轨。

    而这个时代,一根十米长的铁轨,就要动用多少人力物力才能运送,更何况还有枕木还有石子等等。

    尤其是在没有补给的情况下,集中大量的人力在中途,连水都需要从很远的地方送过来,这无疑是一个成本非常高的事情。

    朱慈烺沉吟一会:“你觉得,从西安到轮台这一段大明要修多久?”

    吴启晨躬身:“如果三班轮换昼夜不停,那么最快一天可以铺设五百米铁路,也就是一里。从西安到轮台有五千里,那么就需要五千天,也就是十三年的时间。

    而如果内阁的轮台钢铁厂三年后如期建成,能够生产钢轨的话,那么这个时间将缩短至八年。

    而如果河套地区的钢铁能够开发,那么这个时间还能再缩短一年。”

    七年的时间,这还是铁路修到西安以后,目前大明的铁路紧紧修到开封,明年继续向西延伸就算速度加快,那也要两三年的时间才能修到西安。

    也就是说十年时间到,大明到轮台的铁路还没有修通可能还要再等五年,这个就比较麻烦了。

    吴启晨可能也知道陛下的担心:“陛下,轮台铁矿开发完成,以后大明可以从吐鲁番地区往莎车再修一条铁路。

    而包头地区的铁矿如果开发,那么从京城往北出张家口,经过归化和河套之后铁路就可以直接修到金山。

    而河套地区更可以向北延伸一条铁路到达北海城。

    虽然北疆地区铁路修建比较困难,但是只要大明从北海把铁路延伸,延伸到勒拿河上游也能极大的缓解北疆的运力紧张。

    而空出来的工程队可以用来修建从京城到广州的铁路,还有广州到占城国,占城国再到莫卧儿地区的大铁路。

    一旦这条铁路修成,则极大了缓解了大明调兵和物资运输的压力。

    还有新大陆从金山港到密西西比河河口的铁路,非洲地区从亚丁湾到几内亚湾的铁路。

    这些铁路都有战略意义,一旦修成将对大明有着重要意义。”

    朱慈烺直接被说动了,确实与其硬干一条铁路,不如趁这个机会修建更多的铁路,西安到轮台段慢一点就慢一点了,大明完全可以用节省的资源修更多的铁路。

    朱慈烺点点头:“既然你已经有成熟的想法,那就修改一下下一个五年计划的铁路方案吧。”

    吴启晨躬身问道:“那么陛下也同意开发包头铁矿了么?”

    朱慈烺叹了一口气:“朕不同意开发那边的铁矿,是因为那里面好像含有一些稀有的稀土元素,现在拿来直接用来炼铁有点浪费了。

    不过被你这么一说之后,朕又觉得,资源这种东西,能拿出来用的才是资源埋在地下的再多也没有用,那就开采吧。”

    朱慈烺记得后世包头这个地方就是一个特种钢材基地,这边的稀土资源也是具有占据着世界上重要的份额,除了白云鄂博之外,包头的铁矿中好像也含有稀土资源。

    吴启晨听朱慈烺这么说之后,思考了一下:“如果这里的铁矿确实更有价值,那陛下更应该早日把铁路修到那里,

    这样京城永平地区的铁就能通过铁路运到那里。

    这样一来那边只需要一开始开发一点,或者一点也不开发也可以完成布局。”

    朱慈烺点点头:“那你就看着办吧,等铁路修通,那边的铁矿石尽量少开采,看看能不能从其他地方调运铁矿石进行冶炼。

    除了铁路还有什么问题?”

    吴启晨拱手:“还有就是钢铁产量过剩的问题,目前大明主要的钢铁消耗是机器工厂、修路造桥、建造房屋和日常用品这四块。

    而大明仅仅黄明钢铁的钢铁产量已经到达了千万吨,加上民间铁厂的产量,平均每个人一年能分到一百斤,这已经严重超过了百姓日常需求。

    在没有新的钢铁消耗方向的情况下继续增加炼铁量无助于大明整个工业的发展,钢铁工业始终是对劳动力消耗的大户。

    从最基础的采煤炼焦到采铁矿石运铁矿石,这都是大量消耗人力的行为。

    所以臣以为,在没有必要的时候,大明不应该继续盲目的进行钢铁产量翻倍计划,应该选择重点扶持需求的钢铁产量增长,例如铁轨用钢,锅炉用钢等等。”

    朱慈烺没有想到大明这么快钢铁产量就过剩了,一人一百斤很多么?后世的钢铁产量,一人一年怕不是能分到一吨。

    不过确实,后世的时候,一辆车就几千斤,一艘轮船几万吨,一栋大楼又是多少吨钢铁,所以后世的消耗多了。

    现在也没有汽车,也没有轮船,盖房子也没有流行钢结构扎钢梁啥的,就连厂房也都是以砖瓦结构为主,钢铁的消耗确实没有这么多。

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教育改革

    说道钢铁朱慈烺想起来,大明是不是已经到了可以搞铁甲舰的时候,在焊接技术发明并且成熟以前,铁甲舰使用的是铆接造船技术。

    铆接技术没有什么难度,剩下的就是钢材的质量,防锈技术,还有油漆防锈等等问题的处理。

    当然最关键的是蒸汽机的功率要足够强劲。

    而使用钢铁造船之后,船只就突破了材料的极限限制,开始从几千吨向着几万吨乃至十几万吨过度了。

    蒸汽机大明已经有了,而橡胶垫圈的使用使得蒸汽机的功率提升了百分之二三十,也就是说,以前能跑七节的货船因为橡胶垫圈的使用能跑到九节。

    最近天津找船厂正在研究蒸汽机并联几组技术,最新消息是已经有了突破性进展。

    这个技术是打算用在帝国号上的,如果成功,那么船用蒸汽机的功率能够瞬间再提高百分之五十以上,那跑九节的船就能跑到十三节半了。

    如果用在军舰上,那又是多机组的并联,功率瞬间提升到十五节以上甚至十八节,这个速度已经不是风帆战列舰能够追的上的了。

    所以现在大明缺少钢铁,准确的说是缺少一种耐腐蚀的,可以用于造船的钢铁,还有那种可以给船体进行刷漆的特殊防腐油漆。

    等这些都准备妥当之后,军部就会发现,他们辛辛苦苦寄予厚望,投资了大笔银子的帝国号,刚下水就过时了。

    准确来说,当钢铁战列舰的概念出来之后,帝国号还在船台上就已经过时了。

    历史上英格兰从一七八五年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到一八四零年英格兰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了手工作坊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

    这一历史时期,英格兰花了整整五十五年的时间,这是在没有国家推动仅仅依靠资本的力量进行的改革。

    而大明走的是另一种,以皇家为主导,集中大明所有的能工巧匠还有智者,用了大约十五年的时间,就走完了对方可能要三十年才能走完的路。

    而接下来的十年,大明一定能走完对方整个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过程,把大明推向火车铁甲舰蒸汽工厂为代表的工业时代。

    铁甲舰就是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产物,它比火车需要的知识更多,需要的工业门类也更全面。

    所以当朱慈烺觉得大明可以开始尝试建造铁甲舰的时候,这就代表着,大明已经进入工业革命的后期阶段。

    铁甲舰之后就是无畏舰时代,无畏舰超无畏舰,然后是航母,这些都是有生之年系列,先抛在一边。

    这铁甲舰除了战船的铁制装甲之外还有商船的铁制龙骨和铁制关键部位等等,这可是一笔不小的钢铁消耗。

    要是搞出了全钢的商船,那对于钢铁的使用量又是一次飞跃式的增长。

    朱慈烺沉吟半晌,转头问桂喜:“天津造船厂那边的造船用钢铁和油漆的研制怎么样了,下旨给他们,朕会把铁甲舰的建造计划列入下一个五年计划。

    如果要是因为他们的研究进度拖延了五年计划的进度,那就要治罪了。”

    吴启晨忍不住问道:“陛下,您不是说过科学研究是一个探索的过程,需要灵感也需要运气,强制要求可能会适得其反?”

    朱慈烺点点头:“朕确实说过,但是这些人如果不给他们一点压力,他们老是拖拖拉拉的,朕觉得他们能在明年年底前解决这个问题。

    就算不能也要找出来一个最优方案,到时候可以先制造然后在慢慢改进嘛。”

    天津造船厂现在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研究任务,从新船型到新蒸汽机,还有下一点的战舰研究,这帮人显然没有把全钢战舰和装甲战列舰的研究放在靠前的位置。

    科学确实需要灵感和运气,但是催促一下,可能让他们提高这个研究的优先级,派出更多的人才参与其中,这无疑能加快研究进度。

    后世某联和咱们都证明这种举国体制是可以完成一些不可能的事情的,大明作为皇权帝国,自然也可以搞举国体制。

    当然就算研究没有成功,以现在的钢材再加上普通船用油漆这种钢壳船也不是不能造,最多每年需要回港口进行一次大修就是了。

    就算钢铁和油漆不能解决,先造个试试至少能解决一下相关工艺的问题吧。

    吴启晨见陛下坚持,他也就没有继续劝说,陛下说行那肯定就行,如果天津造船厂没有搞定,那一定是没有找对方法。

    吴启晨整理了一下思绪:“除了钢铁之外,臣觉得下一个五年计划里的教育这一块也需要大动一下。

    孙传庭在制定教育计划的时候过分强调普及教育确忽视了高中和大学的建设,臣以为大明即需要全民义务教育,也需要更多的高级人才。

    大学除了各种研究之外,还有各种技术人才也可以放在里面培训,高中阶段应该减少学习任务更多的参与社会实践。

    就像文学课,如果不是将来从事文学相关工作,那么就完全没有必要在高中继续加强文学教育,还有就是数学。

    臣以为全面学不如按需要学,还有物理,化学等等,全面的普及教育不如根据学生的实习和将来的工作需求进行选择性的学习。

    例如这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选择了到电力相关行业实习工作,那么高中他只需要学好电磁学着一块的知识就行,数学也不用学习多高深的知识,只要将来工作中够用就行。

    这样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之后,可以让他们在工厂里学习更多的技术。

    臣觉得大明不应该只有研究新技术的大学生,还要从高中开始就有意识的培养的专业工人还有专门教高深技术的大学。

    所以下一个五年计划,臣希望对教育教材做出调整,高中阶段的学生,最小年龄都已经十五岁,经过一年实习之后,已经可以作为一个劳动力在工厂工作,臣以为这样的高中教育和考大学的高中教育应该分开。”

    朱慈烺听了半天才听明白,这说的不就是技校么!

第一千一百七十章皇仁堂的困局

    技校当然很重要,对于朱慈烺这种不懂金融的选手来说,搞好实业就是兴邦的唯一手段。

    不过大明的可以真的已经发展到需要学生在学校里专门学习相关技术才能适应岗位的地步了么?

    蒸汽机的应用不过十年时间,总不能让这些学生在学校里在学三年怎么用怎么修吧?要是从理论开始讲起那岂不是培养科学家的套路?

    朱慈烺沉吟半晌:“这样的学校可以跟普通高中分开,称其为专业技校,学生上学也不用完全遵循高中教材,因材施教,按需授课。”

    吴启晨躬身:“正是,而且臣以为甚至学时也不必强制要求三年,有些学科有些技术不需要这么长时间就能学会。

    这样经过培养的工人比起从外面招募的那些懂得更多的原理,技术也更扎实。

    当然像医学院这样的,可以适当延长学时,毕竟人命关天。”

    朱慈烺摇摇头:“学习时长只会限制人的主观学习动力,把所有科目都细化成各种考试,只要该学生完成该科目的考试那么就算及格,不必非要强制要求学生一定学够多长时间。”

    吴启晨拱手:“陛下说的是。”

    说到医学,朱慈烺想起大明貌似还执行着关内关外区别药价的事情,正好吴启晨在就顺便问一下:“最近这药品走私还猖獗么?”

    吴启晨也是皱起眉头:“相当猖獗,关内外药价相差三倍以上,这种暴利让人趋之若鹜,关内关外之间原有的哨卡都已经废弃了。

    现在只有税监的人在那管理,这就让走私药品的人很容易就避开税监把药带出去。

    再加上药品利润的损失只是皇仁堂的损失,损失的是陛下的内库,所以一直以来内阁对此事的监管都不严格。

    只有卫生部查假药的时候偶尔会抓一批倒卖药品的商贩。

    而且这一块法律也不健全,即使抓住也无法定罪,因为药品还是在大明境内流通也不算走私。

    一般都是处以罚金和没收药品为主,这使得这些人倒腾起来更加肆无忌惮。”

    朱慈烺扯了扯嘴角,这群王八蛋,朕的钱他们就不关心了!

    本来低药价是公民的福利,皇仁堂卖给公民的药品一直都是保本经营,皇仁堂的利润全部依靠关外地区的药价补贴。

    现在有人倒卖药品,导致皇仁堂的利润下降,当然这个也不是所有人都买私药,因为私药里面固然有走私药,但更多的是假药。

    所以有钱的人还是会选择到皇仁堂去买,虽然三倍的价格,但也就比市面上的药贵一点点而已。

    不过这个问题不处理,长此以往,最后皇仁堂的利润还是会被挤占。

    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内外同价,这就防止了因为价格不同导致的走私。节省了很多的人力物力。

    只不过那岂不是不能体现公民的优越性?为什么公民的身份受到整个大明所有异族的向往?

    并不是因为名字好听,而是因为一个个的优惠政策的堆积。

    全面义务教育,全面医疗保障,低价药品,低价盐,安全保障,做生意的税收有待,办事的专用通道,走在大街上不必受到盘查,等等这些。

    如果为了减少麻烦就搞内外一同,或者为了仁慈搞内外一体,那就是对这种好不容易营造出来的公民向往状态的背叛。

    公民是大明的核心,是大明的文明基石,是所有异族向大明趋同的方向。

    这些人就算暂时不能成为大明公民,但是当他把成为公民定为目标的时候,他的普世价值还有行为语言就已经朝着大明的方向靠拢了。

    这就是向心力的一部分,是一种软同化政策。

    所以明知道有简单的办法,大明确不能使用,那么复杂的办法就不那么容易想了。

    首先药品这个事情,不是本人来的情况要占到多数,或者皇仁堂药店并不能精准的判断这个人买药的时候是不是得了这种病。

    如果非要抠那么细,药品流失是制止了,效率下降了,百姓买药变难了,更多的医生被放到给这些人辩证的岗位上,那么老百姓看病也变难了。

    恢复边境哨卡?这个就是彻底的对立了,这样搞坏处大于好处,本来就已经有一道无形的墙了,你在搞一道有形的,那大家的隔阂不就更深了。

    而且这个费钱浪费人力啊,大明边境线实在太长了,本来外边境驻扎就已经耗费了大量的兵力了,再来个关内地区驻扎一圈,那至少要几十万人撒出去。

    而且还都是军人,到最后这捞回来的损失还不如征募这些军人花的多。

    加强稽查?谁来查?吴启晨说了,内阁对于这种事情不积极,皇明商号这一块朱慈烺又不想他们掌握执法权。

    总不能让锦衣卫去抓药贩子吧?锦衣卫很忙的!再说了锦衣卫现在势力也越来越大了,不宜让他们在插手更多的事情。

    要是这些人中还有一两个‘药神’呢?真的抱着救贫困百姓于水火呢?

    这就很让人纠结了,能想到好办法早就想了,也不用现在问吴启晨了。

    最后算来算去,只有接着放任,最多也就是禁止皇仁堂大规模的出售药品,公民买药一次只能购买一个疗程,对于那些经常买药,或者买药持续时间较久的进行关注。

    朱慈烺都打算放弃了,吴启晨倒是有了新想法:“启禀陛下,臣觉得,其实这事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臣觉得陛下可以推出一个仁政。

    臣观察统计过,大明很多还不能解决温饱的家庭,一部分是家里丧失只要劳动力,一部分是家中有人长期卧病在床,或者先天残疾不能劳动。

    其中去掉那些丧失劳动力的鳏寡孤独可以由抚幼院养老院收养,残疾人可以由救助院安置,这些家中有人长期卧病在床的就需要陛下帮助了。

    臣想,陛下是不是可以赏他们一本看病卡,只要是卡上的药品,他们就可以按时领取,这样一来这些长期看病吃药的人就不会再经常买药了。

    而剩下的那些没有看病卡又经常买药的人就可以列为怀疑对象了。”

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李若琏的警告

    第二天一早朱慈烺来到军部,军部今天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成立军事情报部,位于四部之外,为第五部。

    这个部的人员主要来自于锦衣卫移交的对外军情人员和大明境内的军事相关情报。

    军事情报部服务于大明军队,为大明军队提供军事行动的情报支持,还有各种策反暗杀等等行动。

    一直以来新军的区域情报来源于哨骑的刺探,而大范围的情报就来自于锦衣卫的支持了。

    双发合作非常愉快,甚至还出现了李信跟锦衣卫负责人进行交易的地步。

    这不仅犯了朱慈烺的忌讳,也侧面说明了,军队有和情报部门合作的需求。

    加上大明锦衣卫自从吞并了东厂之后如日中天,让朱慈烺有一种不安全感。

    上次拆分的是锦衣卫各地的缇骑营,把缇骑归为军队内阁和锦衣卫三重管辖,这次则是砍掉了锦衣卫对外的职能和军事职能。

    今天成立军事情报部之后军队的事情锦衣卫以后就不能插手了。

    而且禁卫军一直负责保护皇宫,那么军事情报部也有护卫皇宫和皇上安全的职责,等于是跟锦衣卫进行了一次相互制约。

    军事情报部的部长朱慈烺选择了李若琏,这个曾经朱慈烺最信任的人,曾经也是锦衣卫的指挥使。

    之所以选他一个是因为信任,从朱慈烺还是太子的时候,三四岁就跟着朱慈烺,这份信任是任何人都不能取代的。

    二是因为办事稳妥,李若琏虽然有时候有些执拗,但是做事从来没有让朱慈烺不放心过,朱慈烺从移居东宫到兵变再到后来第一个五年计划,锦衣卫没有争过任何功劳但是谁都不能抹杀锦衣卫的作用。

    三就是他最了解锦衣卫,军事情报部想要顺利接受锦衣卫的对外情报部门还有了解这些部门的运行模式,甚至反向监督锦衣卫,没有谁比李若琏更合适的了。

    李若琏被朱慈烺特别授予中将军衔,瞬间成为军部大佬,关键就是直接向皇帝负责,甚至卢象升这个参谋长的命令他都可以拒绝。

    这次人事变动自然不是随意的临时起意,实际上从李若琏退下去到情报学院教书担任院长就已经是布局了。

    情报学院是简称他的全称是大明皇家军事情报学院。所以这四年的时间李若琏既是在那里教书,也是在熟悉军事情报流程,顺便培养一批可用的人才。

    到了今天已经是第三批学院结业,明年又是一次换届年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军事情报部的成立要提前完成,要不然等明年换届辩论结束,军事情报部又要延后一年了。

    李若琏足够压制王国兴,这个王国兴也是李若琏当初发现并提拔,现在两人站在一起进行交接仪式,不禁让王国兴感慨良多。

    仪式结束之后,李若琏和王国兴留下来继续交接。

    王国兴惭愧的低着头:“指挥使大人,我让您失望了,我不仅没有把锦衣卫带好,还越来越凋零”

    李若琏淡定的看着他:“你为什么会这么想?锦衣卫做的很好,缇骑分出去,我们为陛下培养了一批安定地方的人才。

    现在对外情报机构分给了军方,咱们又为陛下培养了有用的军事人才。

    锦衣卫从来没有凋零,他们只是用到了他们该用的地方。

    你身为锦衣卫指挥使怎么能有这种私心?锦衣卫不是你的锦衣卫,那是陛下的锦衣卫,这权利也不是你揽在手里就是你的,权利是陛下赋予的,你的任务是为陛下做好你分内的事情。”

    王国兴嘴角动动,李若琏叹了一口气:“你终究还是没有明白这个道理,我听说,你当指挥使这些年,很少出现在陛下身边,每天都是在镇抚司处理各种公务。

    下面的不少人都说你舍本逐末,盯着手里那点权利念念不忘,确把陛下晾在一边,陛下每次找你还要派人去请?”

    王国兴抬头疑惑:“我这不就是做好分内的事情么?”

    李若琏笑了:“你还是不明白,你的作用是什么?你分内的事情是什么?是做好陛下的眼睛和耳朵,而不是做陛下的脑子和嘴。

    你整天埋头处理那些事务,那是脑子和嘴巴该干的事情,陛下的眼睛耳朵就长在了别处,陛下想看看不到,想听耳朵不再旁边,那你还有什么用?

    怪不得他们都说锦衣卫现在存在感越来越低了,空有四大权利制衡之一,确连在陛下面前的话事人都没有!”

    王国兴更加不解了:“为什么一定要在陛下身边?”

    李若琏看着他:“你觉得卢象升这样一个军部总参,每天一趟趟的朝皇宫跑,还有那个过去的孙传庭和现在的吴启晨,也是一趟趟的朝皇宫跑,他们部内的事务没有你多么?

    还有就是桂喜,掌管这内典算,皇明商号全在他一手控制,他可去管过皇明商号的事务?

    以前我当指挥使的时候,那时候大明内忧外患,到处都是打仗,到处都是作乱,锦衣卫的工作更是刚刚起步,千头万绪事务可谓是管都管不过来。

    但是我每天可去过镇抚司?我每天都待在陛下身边。

    你觉得待在陛下身边是不做事,实际上待在陛下身边才是你最大的事情。”

    王国兴话憋在嘴里没有说出来,他觉得李若琏说的有理也不完全正确,那一套不就是溜须拍马么?

    李若琏好像看穿了他的心思:“你现在想想,为什么你上任之后,陛下先是把缇骑给拨走,然后现在把涉外的锦衣卫送给军部。

    这不正是你舍本逐末导致的,为什么我当指挥使的时候就没有?

    陛下不缺办事的人,即使你不再镇抚司,把权利下放下去,下面的人一样能把事情办得井井有条,就像我当初,锦衣卫的很多事情都是交到你们手里,你们不是一样管的好好的?

    正是你这种揽这权利不放,想要控制所有的权利,这才让陛下对你越来越不放心,你手里揽的权利越多你想要的就越多,最后害人害己还不知自!”

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国之大事

    想改变一个人又岂是几句话就行的?李若琏也没有想改变王国兴,只是想让他知道,接下来两个人虽然有竞争但都是替皇上办事。

    不要因为这竞争搞得相互敌视甚至相互拆台的地步。

    王国兴听没有听的进去李若琏不知道,不过该说的李若琏都已经说了,剩下的全看他自己了。

    王国兴当然是没有听进去了,作为一个情报人员怎么可能三两句话就被对方说服,怀疑一切是一个情报人员的基本素养。

    王国兴觉得李若琏像是在为自己拍马屁的行为找理由罢了。

    至于当时为什么李若琏能独揽大权混的风水起,并不是他说的那样陛下的信任,完全就是因为陛下帝业初创,没有那么多信得过的人,也没有那么多的规划,那个时候的锦衣卫也是在扩张期。

    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大明军政格局逐渐形成定式,陛下自然要动手调整各个布局,以确保大明的正常运转。

    一个新型的国家机构哪有一蹴而就的,不就是应该这样不断的尝试,不断的改进最后达到自己理想想要的效果么。

    从大明的历代来看,监视权集中于一身本来就不是长久的,锦衣卫之后出现东厂,东厂之后出现西厂,相互监视相互制约。

    陛下虽然对大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锦衣卫初期需要集权,需要控制在陛下手中指哪打哪。

    但那时开疆拓土阶段,现在是守成阶段,需要的是制衡,是制约,所以锦衣卫被分割是必然。

    就算是李若琏掌权,效果也是一样的。

    因为陛下本就是一个

    王国兴的预感是对的,就算是李若琏继续担任锦衣卫指挥使,锦衣卫该拆分还是要拆分,不过朱慈烺对于王国兴的不喜也是真的。

    从他上位的第一天起朱慈烺就对这个权利欲有些强的锦衣卫指挥使不喜,但是没有办法,这个事情不能深究。

    因为你要是认真的算的话能混到这个地位的又有几个没有权利欲的?不都是拼了命的往上爬么!

    这次军事情报部的成立,解决了朱慈烺十几年的一个心病。

    就像天下第一里眼的那样,朱无视可以接连威胁边关武将,达到改朝换代的目的,万一这样的事情真的发生了呢。

    朱慈烺成立的锦衣卫既能控制军事,又能控制内阁,甚至皇明商号的事情也能插上一手。

    所以军事情报部就应该独立出来只管理军事情报,而锦衣卫对内阁的事务也只能监视不能处置,缇骑队伍需要三方同意才能动用,那就保证了这些人不会把刀砍刀内阁自己的头上,除非证据充足。

    朱慈烺也知道这种制衡的制度是低效的,不过和平时期,大明不需要那么高效,而已大明的体量,别人也不可能一瞬间击败大明。

    对于大明来说,效率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永远做对的事。

    军部从四部变成了五部,内阁那边二十四部已经不能适应大明的发展需求了,有些需要合并,而有些则需要提升权重。

    首先就是铁路这一块,作为一个一年要花掉上亿乃至几亿两白银的大部门,不提升一下其职级有些说不过去了。

    虽然铁路从一开始就是皇明商号负责修建和运营,但是管理的权利确交给了内阁。

    而且朱慈烺也没有禁止内阁修建铁路线不是,皇明商号只是修建一些主干线和国防铁路,而很多非主干线的铁路朱慈烺一时间也筹措不了这么多的资金进行修筑。

    想要大明的铁路交通迅速铺开,那就需要引进新的资金,例如内阁的税收,或者是各个商会的投资。

    所以下一个五年计划,朱慈烺打算把铁路专门成立一个铁路部,负责铁路的规划、修建、运营和管理等等事情。

    而交通部则只负责公路交通等事务,现在大明正在如火如荼的修建水泥公路和柏油马路,这一块的活就够交通部忙活的了。

    还有关税稽查部和税务部的任务重叠严重,特别是关外地区,大明的领土跟别国到处接壤,这使得关税稽查部一直到处都是卡点。

    而税务部也是一样,到处都是卡点。

    从去年开始朱慈烺要求关税和大明国内税进行调整之后,这两个部的存在就变得有点责权不清了。

    这次干脆对他们进行合并,以节省不必要的开支,整合力量更好的收税。

    还有就是理藩院和外交部,大明理藩院和外交部其实大部分职能都是重合的,区别就是一个是对内的藩国,一个是对外的异国。

    而现阶段,跟大明互派大使的异国一个还都没有,也就奥斯曼帝国名义上还跟大明互派着使团,但也仅仅是使团而已。

    这样看来这个外交部,存在的意义好像不大,而且以后他的作用更小了,按照大明的计划,以后都不需要外交了,这些国家全都去理藩院待着吧!

    所以理藩院和外交部合并成为新的鸿胪寺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了,不过以前的鸿胪寺还负责掌朝会、宾客、吉凶仪礼之事。凡国家大典礼、郊庙、祭祀、朝会、宴飨、经筵、册封、进历、进春、传制、奏捷、各供其事。

    外吏朝觐,诸蕃入贡,与夫百官使臣之复命、谢思,若见若辞者,并鸿胪引奏。也就是朝堂上那个喊话的讲规则都是鸿胪寺管辖。

    而朱慈烺想要的鸿胪寺只是掌管内外藩国外交事务的一个部,他主要负责的是藩国交往,外交,还有大明百姓在域外的安全权益,外国人想要到大明生活的签证事务等等。

    这样一改之后其余的祭祀礼仪什么的又需要专门成立一个部来管辖了。

    以前朱慈烺觉得礼仪这种事情就是小事,甚至只是一个司来负责,现在回过头再看,怪不得古人说国之大事在戎与祀。

    打仗就不用说了,这个祭祀确实不能马虎,礼仪是皇权的基础,只有上下尊卑体系明确朱慈烺才能作为皇帝而高高在上。

    如果宣扬众生平等,那朱慈烺的皇位还怎么坐得稳。

    所以礼部必须要有。

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有朋自远方来

    正在朱慈烺研究着怎么才能合理的布置这些部,那些需要裁减那些需要加强的时候,史可法阔步走了进来:“陛下,臣有事启奏。”

    朱慈烺看了他一眼,刚说到外交部取消的事情这史可法就来了,莫非这家伙会读心术不成?

    外交部部长找自己能干嘛?这掘老头可很少来找他:“爱卿请讲。”

    史可法站起来:“今有欧罗巴国家意大利想要派使团前往大明,瞻仰大明的繁华,顺便觐见天子,臣不敢擅自定夺,还请陛下圣裁。”

    朱慈烺惊讶的看着史可法:“这还是你当着外交部长以来第一次有国家派使团前来大明吧?”

    史可法也不羞愧:“正是,那是因为臣还没有来得及把这些国家发展的跟大明友好,陛下已经出兵把他变成了大明的国土的一部分。”

    朱慈烺尴尬的摸摸鼻子:“那么这个意大利就是你们最新的成果了?跟朕说说你是怎么做到的?

    咦?不对吧,意大利哪来的国家?意大利不是现在是分裂的一大堆小邦国么?那里来的国家?”

    史可法拱手:“陛下,臣也询问过了,这个意大利准确来说是意大利的卡洛·埃马努埃莱二世是意大利萨伏依王国公爵。”

    朱慈烺大概知道了,这个应该是大明选出来的意大利的统一者,撒丁王国的前身,只是这个卡洛·埃马努埃莱二世好像刚刚掌权吧?

    在1648年之前则一直由其母法兰西的克里斯蒂娜·玛丽摄政。这位是法兰西王室成员,也是卡洛·埃马努埃莱二世的表亲,整个萨伏依王国实际上都是法兰西支持的。”

    欧罗巴这个时期有一个奇怪的规矩,那就是王室之间的内部通婚,姑表亲这都是常见的,甚至亲兄妹结婚的也不是没有。

    对于近亲结婚生出来的奇葩那足以单独出一本书来好好详细讲解了,这些都不是重点。

    既然是锦衣卫策动的,那么来大明看看就变得很正常了,而且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第一二五仔,朱慈烺还是对其寄予厚望的。

    如果在大明打到地中海沿岸的时候,能够策动意大利突然倒戈,那画面简直不要太美好。

    朱慈烺沉吟着:“那就允许入境吧,使团可以入京,按照一等藩国的规格接待就是。”

    史可法继续问道:“他们的使节还提出了要派人在大明留学的愿望,尤其是军事科学这一块希望派人学习大明先进的军事知识。”

    一听这个朱慈烺有点不太敢确定了:“桂喜,去吧李若琏找来。”

    朱慈烺趁这个功夫,大概的跟史可法讲了一下大明扰乱欧罗巴的计划,以及这个萨伏依王国派使团前来的原因。

    这让史可法有点不好意思了,原本以为这是他的巨大成就呢,没想到这竟然是锦衣卫的安排。

    现在这种涉外的策反活动交到军事情报部手里,自然要问一问李若琏了。

    李若琏很快就到了,朱慈烺直接问道:“萨伏依王国的事情你有没有掌握?那边现在是什么情况?”

    李若琏拱手:“陛下,臣大概了解过,这个萨伏依王国目前王位虽然已经交给卡洛·埃马努埃莱二世,但是因为其母亲出身于法兰西王室,所以这个卡洛二世并没有真正的掌握大权。

    不过看对方的作为,应该是想抱上大明的大腿好消除法兰西对其的影响。至于想要学习军事的事情,应该是希望大明能够给予其军事上的支持。”

    朱慈烺点了点头,这个是很显然的,无论是摆脱法兰西还是统一意大利,这都需要一战一战的打过去,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是不行的。

    但是现在就看大明值不值得扶持卡洛二世和扶持到什么地步了。

    朱慈烺敲了几下桌子:“军部那边有什么意见么?”

    李若琏摇摇头:“因为史部长是通过电报收到的消息,所以消息还没有扩散开。军部得到消息的时候还没有开始讨论,陛下就已经招臣来了,说以军部还在商议。”

    朱慈烺眼睛一亮:“竟然用上了电报?现在这支使团在哪?”

    史可法拱拱手说道:“陛下使团现在刚刚到达广州,这份电报是从广州发来的。从消息上的标记来看,使团到广州还不到两个小时,而消息在路上传递用了半个小时。”

    朱慈烺满意的点点头:“很好,从广州到京城,消息只用了半个小时,当真是好!”

    朱慈烺夸完电报之后继续说道:“既然使团还有几天才能到达,那么就等军部先讨论一下再做定夺吧。”

    史可法点头离开,李若琏也拱手要下去,朱慈烺摆摆手:“先不急着走,你最近接收工作还顺利吧?”

    李若琏微笑:“非常顺利,就是事情太多熟悉还需要时间,陛下要是想了解更多意大利的事情,臣回去好好翻翻资料。”

    朱慈烺嗯了一声:“军事情报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为战争服务,你以前也有过这方面的经验我就不在教你了。

    消息一个是要保证准确,一个是要传递顺畅,以前还需要跟锦衣卫协调,现在变成军部自己的事情了,协调的问题你打算怎么解决?”

    李若琏摸摸鼻子:“按照初步的计划,臣打算在各军设立一个情报参谋,只是这个情报参谋最低下设到哪一级还没有想好。”

    对于这个问题朱慈烺还真的一下子不好回答,下设的太高了,一样解决不了情报协同问题,但是要是连排都设立情报参谋那又显得有点多此一举。

    朱慈烺想了一会:“这个不应该按照军队的级别来定,应该按照他们的任务需要来定,如果一个师是在一场大战役中是一个整体,那么他们就只需要一个情报参谋。

    但是要是一个连在海外执行任务,需要情报支持,那么你也应该给配一个情报参谋,具体的情况具体对待吧,先在师级设立情报参谋处,然后更小的单位根据需要设置。”

    李若琏拱手:“是,臣回去就安排。”

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军部讨论

    卢象升看了看自己手里装备部提交的战车计划,有些无语摇头,蒸汽动力?带着炮和机枪?这种武器造出来速度这么慢不就是一个活棺材么?

    对方要是架上重炮,那不是一炮一个,你一个带轮子的车能装备多大的炮,还不是被对方跟点名似的拿下。

    真不理解装备部怎么会提交这种不靠谱的计划,不过既然装备部提交了,就要交给陛下去看,成不成也不是他说的算的。

    处置完这一个卫兵过来:“参谋长,大家已经到了。”

    卢象升站起来,走向推演室大家敬礼之后,卢象升直接开口说道:“今有意大利的萨伏依王国派出使臣,想要跟大明建立关系,并且派遣留学生到大明学习,并且点名要学习大明的军事。

    今天咱们就讨论一下要不要允许,如果允许该怎么设置教学!”

    参谋部的人立刻议论起来,周遇吉突然问道:“这个萨伏依王国是不是锦衣……军事情报部扶持的那个意大利统一政权?”

    周遇吉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因为周遇吉已经被朱慈烺定为下一任总参谋长了,作为陛下手下最得力的战将之一,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上周遇吉都能够胜任这个职位。

    唯一影响他登上总参谋长的因素就是担心功高震主,不过从卢象升的表现来看,军部确实需要一个拥有大局观的总参谋长。

    卢象升点点头:“正是,该国因为一直由太后摄政,所以国王有很强烈的改变现状的愿望,所以大明以此为交换,获得了其国王的亲近。”

    周遇吉敲着桌子陷入思考,这个喜欢是他从陛下那学的,时间久了也就成了他自己的习惯。

    后勤部的人举手说道:“我认为可以按照藩国的标准进行教学,正好还能处理一批淘汰的装备。”

    卢象升摇头:“可是藩国哪有教学?藩国的军队都是大明派出教官团,然后手把手教出来的,就算是军官也是大明军官团带出来的,根本没有专门的学校。

    现在这帮人要直接进学校学习,这个才是问题。

    至于想要处理装备,你想多了,以对方的国力,也就是招募个两三万士卒就顶天了。”

    后勤部的笑着说道:“现在不行还有以后嘛,这意大利可不小,整个同意战争至少也能搞十几万军队大战。

    现在先建立大明的后勤补给体系,那以后用习惯了不就是稳定客户。

    枪械赚一笔,以后这弹药还能赚一笔,保养再赚一笔,又帮着咱们淘汰了一批旧装备,说不定这一圈下来,咱们这一个师的换装就有了。”

    参谋部这边一个参谋问道:“可是大明的战法扩展到了欧罗巴,那岂不是让敌人了解了我们的作战方式,那以后打仗岂不是处处被动?

    现在这个萨伏依王国确实心向大明,但是以后万一对方倒戈,或者统一之后不认账,又或者被邻国威胁最后倒戈,把大明的武器和战法扩散出去,那大明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后勤部打着哈哈:“咱们不是正在换装么?到时候都是新装备新战法了,还怕他们偷学旧的?”

    参谋问道:“换装,以现在的速度换装难吧,十年的时间不要说所有部队了,就是现有部队都未必完成换装。

    到时候要是真的扩军备战,新武器不够,那还不是要拿着老武器凑数,到时候还不是一样的问题。”

    装备部这边嗯了一声:“工业的发展需要时间、材料、工业水平、矿产开发速度等等各种因素一同决定。

    而军事工业更是所有工业中最前沿,最没用的一种。

    其他工业还可以靠着卖出产品收回成本然后销售扩大生产。

    但是军事工业,只能依靠皇明商号自身的投资能力还有军费支撑。

    从目前的军费分配情况来看,新武器工业很难取得爆发性增长,除非各种工艺都有改进导致生产成品快速降低,但是这种事情要看运气,谁也说不准。”

    周遇吉突然问道:“如果我们专门为藩国还有这种外国使节设置一个军事学校,教他们战法战术,所有课程都是我们亲自规划,交给他们的也是我们现阶段藩国军的主流战术。

    那结果会是什么样?

    各位只想到我们的战术被学去的坏处,确忽略了这里面的好处,第一个就是如果大家的作战方法都是趋同的,那么咱们比拼的是什么?是工业实力,是动员能力,是国力。

    那么这些条件大明都是稳赢的。

    再有藩国军天生就有短板,那就是缺少重炮,所以他们的作战更强调个人勇气,炮兵只是协同配合的作用。

    而大明新军的作战系统是强调大炮兵建设的,步炮协同更是基础科目。

    当初我们教藩国的时候已经留了一手,现在交意大利我们又怕什么?

    就算对方学会了我们新军的作战体系又有什么用?大明的军队革新,都是以这一代完胜上一代为目标的革新。

    所以新的战术思想一定能战胜旧版。

    至于新军装备的问题各位完全不用担心,即使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我们有十年的时间,就足够创造很多奇迹了。

    各位可以想想十年前的大明是什么样,十年后的今天大明又是什么样,那么再过十年,大明还会一年只能装备一两个师的新军么?

    到时候新的部队会组建,但是新的装备也在被生产出来啊,大规模扩军那只是最恶劣的情况,正常情况下,大明不会选着一开始就跟全世界为敌的。

    所以当新军装备换装数量超过十个师以后,就算是奥斯曼帝国这样的,又能够挡住大明多久?

    只要大明最前线进攻的是换装后的新军,那么敌人就没有机会依靠战术上的办法打赢我们。

    至于后方的维持稳定,对方已经没有成建制的军队,我们何必再担心什么战术?”

    周遇吉的话算是对传授知识支持,同时又提出了建立专门的教育藩国和这些军事留学生的军校,作为下一任的总参谋长,他的话谁敢反对?

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再次大调整

    卢象升看看大家:“谁还有什么要补充的么?”

    下面的人相互看看,也没有人再说话,卢象升也知道只要周遇吉发话了,也就相当于最后意见了。按照规则,明年这个时候他就要交出军权了,他也没哟必要跟周遇吉硬钢。

    关键是硬钢还不一定刚的过,周遇吉在军中还是很有威望的,毕竟大明新军中五分之一的高官曾经都是他的学生或者下属。

    卢象升宣布散会,整理了一下要给皇上看的文件,匆匆朝着皇宫而去。

    当朱慈烺看到蒸汽战车设想的时候直接捣鼓了一句:“蒸汽朋克啊!”

    卢象升没有听清,看着朱慈烺露出疑惑的表情,朱慈烺咳嗽一声:“这个就不必了,搞蒸汽机小型化,还不如直接琢磨搞内燃机呢。

    等机械加工能力再上一两个台阶,到时候内燃机进入实用阶段,那个时候投钱搞这个比起研究蒸汽坦克靠谱多了。”

    卢象升躬身:“是,臣知道。”

    朱慈烺看着图纸:“不过这个设计这玩意的人很有想法,值得鼓励。陆地上不行,但是可以搞铁甲火车嘛,到时候这铁路线的安全不就有保障了么。”

    卢象升心里一下子豁然开朗,是啊,铁甲火车!这要是有这样的火车,那火车沿线不就再也不怕敌人骚扰了么。

    就算是内陆地区不需要,但铁路修到边境地区,敌人再想破坏铁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将来攻占了敌人的领土,铁路修到敌人领土上,那么有力铁甲火车,就等于一下子就把敌人用铁路彻底隔断了。

    朱慈烺继续翻看:“军部的讨论就这些么?这次争论不怎么激烈啊?

    成立学校,这个可以有,当然这个别搞免费的了,有偿教学,藩国的还要有教官团的推荐。

    另外学校里面要是真的有人才,可以劝说其加入大明国籍直接给予公民身份,然后送到我们学校去深造嘛!”

    卢象升立刻明白了,这陛下真是想法举一反三,真的是牛,这都能想到还赚钱还赚人,绝了,不服气不行。

    放下报告朱慈烺问道:“你给莫卧儿那边下命令让今年结束战争?”

    卢象升拱手:“是,臣觉得,这一战已经打的足够久,要是再不解决,莫卧儿人会认为我大明无能,这样坏处大于好处。”

    朱慈烺敲着桌子点头:“其实结束也没有什么,现在莫卧儿大部分已经恢复稳定。

    朕打算对莫卧儿地区进行从新划省,不再以现有的省界为界,而是以部族为省,莫卧儿地区也不再以一个统一的区域称谓出现。

    这样很容易让他们误以为自己本来就是一个整体。

    但是整个莫卧儿地区有两百多个成规模的部族,过于混乱的划分又会导致将来行政和军事调动的不便。

    所以军方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出一份认为比较理想的军区区划,目前行政区划将会把莫卧儿化为:孟加拉湾区、锡兰海峡区、南高原区,恒河区、印度河区、北高原区、西高原区、东部雨林区八个大区。

    在八个大区的基础上在进行分省而治,明年开始所有的文件报告文书中不再出现莫卧儿字样。

    那边还会废除印度语,废除文字,鼓励各族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然后官方和学校等机构一律以汉语为第一语言。

    所以明年这些地区的警戒等级不会降低,军部要制定完善的攻击和防御计划,确保明年的改革能够平稳过渡。”

    因为明年内阁没有换人首相的计划,所以内阁的变动辩论不会很大,吴启晨正在主持修改修正下一个五年计划,这就表示,下一个五年计划还将是吴启晨主导。

    所以明年的莫卧儿地区改革不会因为大明内阁变动影响。

    之所以要这么改,就是为了让那里的人忘记他们是一个整体,忘记这里出现过一个统一的国家。

    废除统一的语言文字,鼓励他们用自己民族的语言,然后以汉语为官方语言,就是为了完成上层的替换。

    卢象升拱手:“臣一定安排好,并和信任参谋长做好交接。”

    朱慈烺嗯了一声:“军部这五年来,做的不错,为接下来大明的行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五年朕一直在限制军费。

    朕知道你有很多的理想抱负,因为军费不足没有实现,不过不要紧,有什么想法和建议,以后一样可以直接给朕上书,朕一定会好好斟酌。”

    卢象升嗯了一声:“臣感谢陛下信任。”

    朱慈烺继续问道:“对于你的安置,朕有两个方向,想听听你自己的想法,一个是替换杨嗣昌,担任西北战区总兵官,一个是到皇明军事大学教书,你选哪一个?”

    卢象升一愣,自己堂堂总参谋长跑去当总兵这是被发配了吧?

    不过也不能这么说,毕竟西北战区,是要打仗的,自己跑去当总兵搞不好能混到一场大仗,到时候再把自己的爵位提一级。

    至于教书,教书能有啥前途,教书能提升爵位么!

    卢象升嘿嘿一笑:“那臣还是去西北吧。”

    去替换杨嗣昌,看来杨嗣昌是要被大用了呀,调回来之后是不是就是准备接任下下一任的总参谋长?

    作为过去担任过兵部尚书的杨嗣昌能够再次混上总参谋长,可谓是再次回归了,只不过陛下为什么选择杨嗣昌来担任总参谋长的时候去开战?

    难道这家伙的战略水平真的比自己搞怎么多?

    这一点卢象升倒是想错了,杨嗣昌不是调回京城,而是去接人新成立的印度河战区的总兵官,印度河战区作为跟西北战区相接,环境也相近的地区,自然需要一个经验丰富的总兵官来带领。

    而原本的总兵官,明年就是总兵官防区大调整的年份,大家都要挪窝的,包括一直没有动的赵安东,这个北疆战区的总兵官,这次也要被调往新大陆担任新成立的新大陆北部战区总兵官。

    新大陆那边这次将会被划分为三个战区,五大湖以北的地方为北方战区、五大湖以南一直到密西西比河岸西方战区和东海岸地区为东海岸战区。

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要不要招安

    六月份新大陆东海岸战区连续传来好消息,经过三次重大战役,李信和李定国终于消灭了华莱士带领的议会军主力。

    这直接迫使议会军分裂,李信请示陛下允许赦免这些罪行较轻的议会军,然后给予招降。

    如果放在曾经的朱慈烺身上这个事情还真不会同意,对于反叛宽容就是纵容,这只会使得更多人觉得叛乱没啥大不了的等着朝廷诏安就好拉。

    所以对叛乱要剿灭到底,以儆效尤!

    但是现在的朱慈烺,面对着后勤的压力,军费的压力,时间的压力等等,有些犹豫了。

    把三个师的军队放在新大陆东海岸并不容易,天津城里,每个月都有六艘大船会出发为这三个师送去必要的补给。

    这些补给包括那些在其他地方不能获取的武器弹药,行军粮,军装军品,还有一些食品调料等等。

    除了京城这里,每个月从孟加拉湾区还会有一艘粮船出发,从印度河区也有一艘粮船去往新大陆东海岸区。

    这两船一船是孟加拉湾区的稻米,一个是印度河区的小麦。

    而这些船要在海上航行三个月以上,还要防止海盗的袭击,最后集中从几内亚湾一同送往新大陆东海岸区。

    算上回航的路程,这三个师的补给需要六十四条大海船奔波在海上来回运输,才能保障他们的后勤不出问题。

    而十万人的军队每个月的军饷加上关外作战补贴每人到达十八两左右全年二百两,也就是说这些人在那边打仗一年光发响就要两千万两白银。

    而武器弹药的消耗,还有军服鞋袜这些消耗品的折损都没有算。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三月份新大陆东海岸战区的军费开销高达三百万两,要是全年都这么打,三千万两都未必够。

    还有赏金猎人特别拨款一千万两没有计算在内,还有那些议会军耽误的生产破坏的物资,还有战损的士卒伤员。

    时间压力也是一个方面,大明急需稳定新大陆东海岸区,把这里建设成为前进基地,建设新的工业区,让大明在下一步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而一个混乱的地方是无法进行大规模建设的。

    现在只要朱慈烺点头,稍微高抬贵手,那么这些议会军就会被宽恕,有一部分人就会放下武器,这将极大的缓解当地的矛盾,减少军事行动,降低军费开支。

    只是朱慈烺担心这只是一个开始,大明包括以往的历朝历代,哪一次的大赦和诏安不是能找到一大堆的理由呢?

    百姓会管你这些理由么?不会,百姓只会记得,看他叛乱了最后又被诏安了,这证明闹一闹就有好处,好哭的孩子有奶吃嘛。

    更何况这个地方还是英格兰人聚集的地方,你宽恕了一个人,那么这边就会有十个人生出别样的心思。

    还是那句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本来就应该高压的地区非搞怀柔,你怀柔过头了,搞不好人家就觉得你好欺负。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军费开支太大了,不诏安,这仗还要打到什么时候还不知道呢,骑兵师还没有到呢,骑兵师到了之后是不是能解决法兰西插手的问题?

    为了应对法兰西在新大陆不断加强的军力朱慈烺都已经准备成立新大陆北方战区了。

    作为欧罗巴的陆战之王,法兰西始终觉得他们的陆军能跟大明掰掰腕子,所以无论是在密西西比河区还是在五大湖区,法兰西都在积极的划定势力范围,并修筑堡垒防线。

    大明本来占据了五大湖区西北方大概五分之二左右的湖面和湖边地区,现在法兰西确不顾大明的边界划定,频繁的在这些地方挑衅。

    朱慈烺已经决定派赵安东带着一个极地师过去巩固那边的边境了。不过调动还需要时间。

    军部和智囊都认为法兰西对五大湖区的骚扰是为了牵制大明在新大陆的兵力,使得大明不能全力支援东海岸。

    但是朱慈烺确看到,大明跟法兰西在新大陆必有一战,而北方的大片地区因为没有人生存所以大明名义上占据确没有使其拥有价值。

    而派遣极地师,一个是能扼制法兰西人的北侵,另一个就是把整个新大陆北方纳入管理,派驻了军队,将来这边的军队有战事的时候是可以直接从北方南下五大湖区,切断法兰西对该地区的后勤补给的。

    北方切断了五大湖,那面在从密西西比河河口和东海岸夹击封锁出海口,那么这边的法兰西殖民地就成了大明的瓮中之鳖了。

    法兰西给自己的殖民地起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新月弧,朱慈烺确觉得他是大明新大陆殖民地上的一块伤疤。

    不说其他拿下法兰西,把新大陆北部练成一片,那么大明就掌握了后世的世界第二第四大面积国家,和经济第一的国家。

    虽然后世丑国靠着金融霸权搞到的世界第一,但人家曾经也是世界第一工业国,也当过世界工厂的。

    欧罗巴那边日趋稳定之后,这些国家最近都在积极的扩展海外的势力,只不过有的是奔向陆地,而有的是奔向海洋罢了。

    大明现在有两个重要的点,一个就是新大陆东海岸这里的维稳工作,另一个就是非洲最南端的拓展工作。

    南非嘛,这里有钻石有黄金,虽然现在的钻石还没有被炒成天价,但他是目前世界上最硬的材料,是很多工具转头的必要材料,是一种生产资料。

    黄金更不用说了,那就是小钱钱。

    不过新大陆东海岸那边法兰西人在搞事,而南非那边尼德兰人也在搞事,南非有黄金已经不是秘密,尼德兰人早就在这里开采了。

    只不过他们不知道有这么多而已,尼德兰人的开采只是在沿海,而大明从内陆向南延伸之后,尼德兰人的第一个想法就是不能让大明把地方都占了!

    然后尼德兰人开始沿着河流往上圈定势力范围,这一圈不要紧,一个个金矿被发现,然后大明就跟他们抢了起来,好在那边的地方还没有瓜分完,所以大家还是在占地阶段。

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杨嗣昌南下

    现在当然没事,不过南非那边的土地最快今年年底就瓜分完了,那剩下的就是争夺了。

    也就是说今年年底之前大明可能跟欧罗巴的陆军第一强国和海军第一强国都要搞一搞局部冲突。也有可能演变成全面冲突。

    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是能稳定住新大陆东海岸殖民地,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事情。

    最起码有这三个师的威慑,法兰西就要考虑一下要不要继续搞事情。

    至于尼德兰,也许海军对方还有点人多势众和经验的优势,但是陆上跟大明争,那简直是老太太吃砒霜——嫌命长了。

    纠结来纠结去,朱慈烺就是不想批准。

    军部那边卢象升和周遇吉都在着急,这是很好的机会,不说能一下子解决所有议会叛军,但只要诏安用得好解决三分之一到一半的叛军还是非常有可能的。

    军部需要把那里建设成后方而不是前线,那里能搞粮食生产,能种棉花,能开矿冶炼,还能造船建立修船厂,这么好的地方晚半年都会改变战争进程啊!

    杨嗣昌走在从莎车城到印度河战区的路上通道上,这里的高海拔高原气候即使六月天气杨嗣昌也要穿上薄棉衣,到了晚上更是要穿上厚棉衣盖上羊皮孺子才能睡觉。

    走过一片山谷卫兵回来:“将军前面就是石头城了。”

    这里杨嗣昌虽然没有来过但是在军报上确经常看到,这里是通往布哈拉的瓦罕走廊前的最后一个城镇。

    从这里往西过了瓦罕走廊就是布哈拉,往南穿过不周山高原就是大明的印度河战区了。

    这里虽然高原险峻,但是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南亚的想北上,中亚和西亚的想东进还是大明这边想要控制中亚南亚在没有海战的时代都是依靠这里。

    中原王朝只要强盛的时候这里一般都是中原王朝的属国或者直接领地。

    这里是有古道的,但是也紧紧能通行人畜骡马,越往前走,杨嗣昌越挠头,按照陛下的意思,想要在这里修建一条至少十米宽的大路。

    这哪是修路啊,这样的地方路要用人填吧!这要是修下来搞不好一里就要死一个人,这还是这样的路段,据说前面的环境更加恶劣。

    整个路线想要穿过这一段不周山高原区长度约两千五百里左右,按照陛下的意思,要征发战俘和叛乱者进行修建,整个工程动员人员预计为五万人左右。

    路修好了,好处当然是很大,印度河战区和西北战区陆路上连接成了一体,勉强算是连接成了一体吧。

    反正只要这条路修好,那么大明西北地区就不再是只有一条补给路线了。

    特殊情况下,从印度河战区获得补给难度也不是不能接受。

    毕竟从南亚地区走印度河北上,一路能把补给物资送到不周山高原深处,再往北到莎车的距离据说可以缩短到不到两千里。

    这可比从西安的五六千里的漫长运输路线要短的多了,就是更加难走了而已。

    而一旦开战,西北地区的兵力和印度河战区的兵力合为一体,那可是近六十万兵力,足够应对任何问题了。

    因为西北地区面对的敌人是准噶尔汗国和沙俄。而印度河战区的敌人是莎菲王朝和布哈拉。只要不是两边同时进攻,那两边随时能给对方支援个十万大军。

    杨嗣昌到印度河战区,除了修这条路之外,还有一个任务就是部署这边的防御和进攻问题,作为大明少有的沙漠干旱地区作战的专家,朱慈烺还是希望杨嗣昌能够熟悉西北和印度河战区两边的情况。

    因为这两个战区最后打着打着可能就是联合作战了。

    石头城这边对于杨嗣昌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不过杨嗣昌确从当地百姓中看到不少白皮肤的人,这个在大明还是很少见的。

    关键他们还是土生土长的就生活在这里。

    为了迎接杨嗣昌他们献上了最肥美的烤全羊还有盛大的篝火晚会,杨嗣昌更多的关心当地百姓的生活衣食住行等等方面的情况。

    原本杨嗣昌以为这里会是大明工业化的漏网之鱼,没有想到这个小城的通商贸易很发达,每隔几天都有中亚的商队来到这里交换货物,也有南亚的商人过来。

    虽然大明的海运已经很发达了,但这个世界上毕竟还有很多船只到达不了的地方,所以这里还能看到不少大明内陆的商品,还有一些中亚的土特产之类的。

    在贸易繁荣的情况下当地人竟然过的还不错,尤其是这几年大明强大起来之后,这里作为边境重镇一直重兵驻扎,安全又保障之后,人民幸福指数飙升。

    看着百姓发自内心的笑容,杨嗣昌也觉得与有荣焉。

    不过第二天去沿途哨所看看的时候,杨嗣昌就有点高兴不起来了,这边的基础设施很简陋,有些哨所因为海拔高,建设困难连个室内厕所都没有。

    冬天冷的时候山风吹起来能零下三四十度,士卒们全部都蜷缩在一起围着火堆睡觉,拉屎也都在屋里放个桶。

    杨嗣昌问:“不嫌臭么?”

    士卒憨厚的告诉他:“不臭,都冻上了,没味!”

    杨嗣昌有些羞愧,在西北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到这边看过一眼,只知道这边条件艰苦,没有想到那么艰苦。

    大明管辖不周山区域的实际上有三个战区,北方是西北战区管辖,中间是高原战区管辖,南边是印度河战区管辖。

    杨嗣昌生怕只有自己做的不好,到南边人家的哨所都修的漂漂亮亮的。

    可是转念一想,也不能这么想,不管哪个战区都是大明的士卒不是,看着他们受苦那不就是一样的。

    杨嗣昌当即写了一份奏章,交给哨所,让他们转送回去。

    继续向前海拔越来越高,按照高原师的说法,那边的空气都变少了,如果身体不适应,不能强行前进,应该立即撤回。

    但是杨嗣昌觉得自己既然接了这个活,怎么也要亲自走一遍看看,要不然光坐在城里指挥,那岂不是都是瞎指挥了。

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有族来投

    从石头城送一份奏章到京城要几天?

    两天。

    因为鸽子从石头城飞到嘉峪关要两天,而嘉峪关到京城的电报只需要半个小时。

    当朱慈烺看到杨嗣昌上奏边关哨所士卒居住条件差,这不禁让他想起西南冲突时的两国哨所对比,这高山哨所建设陈本有点高啊。

    又不是后世国土挪不动,现在有这个钱抢山下的土地,把整个不周山变成大明的才是正事。

    所以朱慈烺并没有完全同意改善所有哨所,而是要求边境撤兵一些不必要的哨所,防御重点关隘和交通要道。

    然后对这些地方的哨所进行修缮。

    大明的边防从来不靠人守出来的,大明在边疆驻军的目的是谁敢动我的边防我就揍谁!

    随着电报线路的延伸,以前都是积累一天的军务奏章现在开始了即时办公的趋势。

    电报线南路今年年底就能铺设到龙牙港和孟加拉湾地区,不是因为工程队速度变快了,而是因为工程队变多了。

    而西线的铺设年底能到轮台,北线则到北海城。为了加强西南地区和京城的联系,朱慈烺打算从北部湾铺一条电报线到西南。

    以后还会再铺一条从西安到西南的电报线。

    随着电报线路的铺设覆盖面积不断扩大,电报的民用已经成熟,不过定价上分歧严重,电报这个东西,不能太便宜,也不能太贵。

    太便宜了,大家都争着用,那岂不是耽误了正常的政务办公和军事需要。

    太贵了,起不到效果,真要是一个字一两,那得多重要的消息才敢发电报啊。

    朱慈烺有时候也琢磨,有了橡胶之后,绝缘材料的问题也解决了,那是不是表示海底电报线的铺设前置科技都已经点亮了。

    朱慈烺记得世界第一条海底电缆是一八五几年就铺设成功了,这不就是说这玩意也没有啥高科技,工业革命成功没有几年就搞定了。

    如果能通过海底电报线把大明关内和新大陆、非洲、还有南大陆的以及南洋的那些岛屿等等都连接在一起,那对于大明就不止是战略意义了,对国计民生都是一项重大福利。

    现在虽然因为橡胶产能不足,不能立刻开始铺设,但现在可以先研究着了。

    当然海底电缆铺一次不容易,这次可不能在搞一股线的了,怎么着也要搞个七八股,将来电话什么的都能用这一根电缆。

    算来算去,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这又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这两年大明缺铜的情况已经缓解了不少,除了西班牙加大开采量之外,大明自己也发现了不少大型铜矿。

    自己手里掌握了铜矿就不会失去铜的定价权,不过因为大明对铜的采购量一直很大,所以铜矿也没有降价的趋势。

    目前的欧罗巴诸国之中,西班牙和尼德兰是唯二的能给大明提供矿产资源的国家。

    而且西班牙还占据了大头,尼德兰在南洋的殖民地已经只剩下香料群岛和爪哇等已经驻军的岛屿。

    其余的岛屿因为没有驻军,大明直接让这些藩国宣布占领,尼德兰人来抢,能打游击就打游击,不能打,就不要了。

    反正那边岛屿成千上万,就尼德兰那边陆军实力,也占据不了多少岛屿。

    在未开发的岛屿上驻军占领对于尼德兰来说也是不划算的事情,尤其是南非争夺开始之后,大明只投入了两个师,尼德兰就要从全球调集士卒去南非。

    这就是国力的差距,海上马车夫到了陆地上,那就是给大明送菜的而已。

    大明对于土地的贪婪让欧罗巴不得不改变殖民模式,以前都是谁便找一个地方修建堡垒,然后扶持几个部落头人然后掠夺当地的资源。

    现在如果你还守在堡垒里面搞不好最后你就剩下一个堡垒了。

    这就使得各国不得不征召更多的陆军对殖民地进行控制,要占据地理要冲,要守住要塞,还要再边界驻兵,否则,大明就会一直开到你的眼皮底下才会停止。

    有些人看到的是损失,但有些人看到的就是机会了,大明统治了世界,建立了新的秩序,你只要遵守大明的规则,那么你就能合理的通过自己的劳动过的财富,而且这份财富不被侵犯。

    有人觉得大明国内申请成为公民的人多,其实藩国内在申请的在努力学习汉语的人也不少,而欧罗巴这么干的人也很多。

    尤其是那些商人,挣一大笔钱,到世界上最繁华最安全的地方享受生活这不好么?成为大明子民那是全世界最骄傲的事情。

    欧罗巴洲就有这样一群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族群,他们拼命学习汉语,拼命的想要前往大明成为大明的一份子,被平等对待。

    最好大明能够从奥斯曼帝国手里夺回他们的圣城耶路撒冷,好让他们再次回归自己的祖地,要是能建立一个国家成为大明的藩国那就更好了。

    没错这群人就是犹太人,不知道这群人从哪里听说了大明有一位公爵是通过像大明皇帝献上白银获得的爵位。

    所以这群人来到天津,表示愿意献上价值两亿两白银的财富,希望面见朱慈烺。

    当朱慈烺收到这个请求的时候也是非常的惊讶的,这可是两亿两白银啊,新军都能再编一百万了。

    这群人想要见朱慈烺的目的不用问朱慈烺就知道,无非是获得大明的爵位然后得到平等的对待举族搬迁到大明境内,最好将来有一天回耶路撒冷。

    但是对于这群人的恐怖李亨也是有点害怕,后世解读犹太人的故事不要太多,真假难辨,但是这个族群惊人的经商和金融天赋是世界公认的。

    据说他用金融掌握了丑国,用丑元控制了全世界的白皮国家。

    那么把这些人放在大明,那会不会有一天他们也控制了大明,然后用大明皇室控制世界?甚至是不是皇帝不听话他们就能谁便换?

    汉人也是世界上公认的聪明,但是汉人更加的勤劳,财富的来源主要依靠积累,而且从不缺乏仁慈之心。

    但是犹太人这个以商业和商人信条为民族精神的族群,就不好说了。

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被算计的大明

    天津的一处宅院里,几个犹太人正在用新式的茶具喝咖啡,这种起源于奥斯曼地区的祭祀用饮料传入欧罗巴,成为上流社会的一种身份象征。

    后来欧罗巴上流社会更喜欢大明的茶了,这种咖啡就变成了他们犹太人也可以享受的奢侈品。

    放下杯子,年轻人问道:“大长老,这次大明皇帝会同意我们的要求么?”

    大长老睿智的笑着:“为什么不呢,两亿两白银,大明打下五个法兰西那么大的领土也不过花费两亿两。

    而大明皇帝为了筹集这笔钱,甚至不惜把这片五个法兰西国土大的领地都送给了那些商人。

    而我们只不过需要一块几万平方公里的栖身之地。”

    年轻人看着手上的大明地图:“可是我总觉得不踏实,大明的皇帝陛下实在太厉害了,他就像行走在人间的神一样,他简直无所不能,他打下的帝国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您看他又三百万人的军队,这笔尼德兰的总人口都要多,这样强大的帝王,真的会看不懂咱们的计划么?”

    二长老呵呵笑着:“孩子,你错了,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无所不能的,你看到的大明的强大,但是你没有看到么,大明现在就像一片荒漠。”

    年轻人疑惑:“荒漠?大明?这里这么繁华,这里聚集了世界上所有的货物,你在这里能买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走在他们的城市里,简直犹如置身天堂?

    您说这样的地方是荒漠?”

    二长老自信的笑着:“是的,这里是荒漠,是金融的荒漠。你看他们这里没有股票,金融也只是原始的借贷,就连货币也只是按照有多少金银就发行多少货币,这不就是荒漠么。”

    年轻人沉默了一会才问道:“大明确实没有这些东西,但是这样就一定是对的么?咱们毕竟是落后的,大明是强大的文明国家,他们做的也许才是正确的呢!”

    二长老摇摇头:“孩子,我们不应该关心对错,我们只应该关心什么才是对咱们有利的,只要更有利于我们,那么错的也是对的。

    这里必须有金融,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如果大明一直奉行这种稳健的货币政策,那么咱们如果才能获得高额的回报?如何才能加入游戏的制定者队伍?”

    年轻人摇摇头:“可是长老,从历史来看,就算我们金融做的再好,当战争和动乱来临的时候我们的族人永远都是牺牲品。

    而我们的财富永远都是那些贪婪者的掠夺目标。”

    二长老点点头:“所以我们要永远站在胜利者一边,永远选择那些能给世界带来稳定的力量,大明不就正符合这样的标准么?”

    年轻人忍不住问道:“可是大明实在太大了,我们真的能够控制大明的金融么?”

    二长老微微一笑:“为什么不能呢?只要我们按照预想一步一步的去做就行。”

    这一片宅院他们很久之前就已经买下,这里的仆人也都是他们从老家带来的,而且三人谈话也没有让这些人靠近,所以他们聊起来显得肆无忌惮。

    只是他们不知道锦衣卫早就注意到这一个被异族购买的宅院,并安置了收音装置。

    朱慈烺看到他们的聊天内容之后不得不感叹,现在的大明确实还是一片金融荒漠,因为朱慈烺的不擅长金融,所以大明现在的货币政策和经济体系都是稳健的。

    按照后世的观点来看,那就是还有很大的潜力没有被开发出来,完全可以通过金融和货币超发来刺激经济的增长,效果会立竿见影。

    但是朱慈烺看到这些人的聊天内容在一思考这个问题之后猛然惊醒,后世的难道就一定是对的么?

    后世人家真的成功过,成功的控制了世界霸主。

    后世朱慈烺只是一个普通人,看到的都只是世界的表象,都是别人想要你看到的。

    后世的世界金融霸主是丑国,丑国够繁荣了,但是他们的国家欠着一屁股的债。

    听着是丑国在疯狂印钱然后收割全世界的韭菜,但是这些丑国国债谁才是最大持有者呢?除了咱们之外,是各种银行,投资机构等等。

    而外国的银行是私人的,投资机构也是私人的,这些私人是谁?自然是那些财阀和犹太人的大资本家等等。

    这就相当于什么?这就相当于丑国政府找这些人借了一大堆钱,多到超过GDP的百分之一百三,达到二十八万亿。

    这个GDP有不是财政收入,丑国去年的财政收入加上地方政府一起的才七点二万亿。

    也就是说丑国政府停摆不吃不喝四年一分钱不发才能还清欠款。

    你欠了一屁股债之后,你说你听不听话,你要是不听话,别人要是集中抛售了这些债券,你的内阁迅速破产,没钱了谁给你干活?

    这就是被金融绑架,使得丑国不得不听这些人的话。

    这要是放到大明就相当于这些人借给大明一百亿两白银,借了这个钱大明就疯狂的印刷了一百亿两的纸币。

    然后钱花完了,到了还账的时候朱慈烺没有钱,没有钱,这帮人就要把白银抽走,然后在告诉大明百姓这纸币现在一元钱不值一两银子了,你们赶快去换。

    大明的纸币体系就会瞬间崩溃,国家信用也会瞬间崩溃,然后工业商业等等全部跟着一起玩完。

    你说这种情况下,朱慈烺只能继续跟对方借钱,然后必须要听人家的话,不听话你就全崩溃,听话你至少还能维持表面上的体面。

    为了防止你脱离控制,这帮人还要你不停的打仗,不停地挥霍花钱,让你一直保持欠款的状态,一直听话。

    至于掀桌子,大明还有能力掀桌子,毕竟钱都是有准备金的嘛,但是要是搞金融之后呢,货币超发,然后嫌弃黄金白银开采太慢,直接以工业生产或者资产为准备金。

    甚至于也搞国债超发来过日子,那么对于大明来说,金融的崩溃也是灾难性的,也是不能承受之重。

第一千一百八十章浴火重生

    想到这些之后朱慈烺不由得想要拒绝,不过看到两亿两白银之后朱慈烺又犹豫了,那可是一百万军队啊,就算修铁路也能修一万里了。

    钱是肯定要挣的,不过这帮人确不能随意安置,目前来看就近安置那就是送去新大陆。

    但是朱慈烺又怕这些人别把新大陆搞独立了,那真是亏大了。

    丢到非洲让他们跟非洲原始人玩金融去?也不行,这帮人万一觉得那里也是金融荒漠了呢?

    朱慈烺不禁想起小胡子同学,那位可是不仅要了这帮人的底裤,甚至还要了他们的命。

    所以这帮人在一个集权制的帝国想要控制金融?这真的不是在找死么?

    考虑良久之后,朱慈烺决定还是见见,不行就先放在一个岛上圈禁着,等观察观察在放出来,大明适合圈禁的岛屿不要太多了,别说他们区区几百万人,就是养活几千万人的岛大明也能找到。

    朱慈烺优先考虑的就是索科特拉岛了,这里也被称为极乐岛,位于亚丁湾处,是大明去年刚得到领土,是从亚里巴里王朝拿到的。

    将来等大明拿到了耶路撒冷这边之后再把它们送到耶路撒冷去,那边一大片阿拉伯国家,把他放在那里,他们只有靠着大明才能生存。

    朱慈烺决定死之前要告诫之孙对这一族加以限制,不让他们离开那里,那么他们就算再懂金融李亨也不信他们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就算他们真的那么牛批,只要他们的行动都被洞悉了,那也不过是留给儿孙的自动提款机而已。

    电报当天就发到天津,因为是使团,所以他们得以坐上火车,对于这种大明神奇的交通工具,大家都是耳闻。

    当真的坐上之后,二长老的心情沉重了,他们真的成土包子进城了,大明比他们想象的要强大的多,这个一个小时能跑五六十里的火车,能拉着整个大明快速的奔跑起来。

    而欧罗巴那些国家跟大明比起来,只不过是蹒跚学步的婴儿一样。

    看着二长老阴郁的脸色大长老问道:“你在担心什么?”

    二长老看着飞驰后退的景物:“我担心大明跑的太快了,我们追不追的上,这个民族有着太多的智慧和厉害的人物。

    他们已经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几千年了,他们甚至在几千年就产生了哲学、数学、天文学等等高深学科。

    我们的智慧真的能够比肩他们么?”

    大长老微微一笑:“何必那么在乎成败?我们只要走在正确的道路上,那么我们的族人就能靠着自己的双手获得生存的权利。

    我们不应该忧虑,我明应该庆幸,你看,我们不是已经登上了世界上最快的火车?

    这就代表我们的选择是对的,大明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强大,现在我们已经是他们的一份子了,将来我们也会是大明公民的一员。

    至于你的那些理想抱负什么的,能成就是运气,不能成就埋在心里,活下去就有希望不是吗?”

    二长老点点头:“您不愧是一名智者,是啊,我太看重成败了,可能跟我这些年的经历有关,这些欧罗巴的野人们,打仗了找我们要钱,自然灾害找我们要钱,现在好不容易和平了还要我们出钱给他们搞建设!

    我们不停的被剥削,不停的被奴役,如果稍有不顺从,就会被关进监狱,这日子我收购了。”

    大长老看着远方:“我们的民族已经打上了自私贪婪的烙印,人人为了自己活着,只有苦难的经历才能让大家知道团结的可贵。

    但是除非灾难降临到自己头上,否则他们就不会觉悟,而等到他们觉悟的时候,一切都又太晚了。

    我们一两个人的智慧终究改变不了我们民族的命运,我们的民族需要在烈火中获得重生。”

    二长老一惊:“您为什么这么说?”

    大长老看着外面的景色:“你看那远处的烟筒,还有那些飞驰的货运马车,还有这些自信富足的大明百姓。

    你觉得大明好还是欧罗巴好?”

    二长老一副一所当然的想都没有想的回到:“那还用问,当然是大明好,大明那么富强,欧罗巴跟大明比简直就是个大农村。”

    大长老幽幽的问道:“那你觉得大明在跟欧罗巴诸国争夺殖民地的时候,选择的忍让,是因为大明怕了他们么?”

    二长老摇摇头:“怎么可能,大明这么强大,任何一个欧罗巴国家都不能匹敌,大明怎么会怕,只有弱者才会害怕。”

    大长老看着他:“既然不怕,又为什么要让呢?”

    二长老也奇怪,对啊,既然不怕为什么要让呢?这种情况明明可以争的,大明肯定是怕欧罗巴人联合起来!对!就是这样!

    二长老兴奋的说道:“因为大明害怕欧罗巴这些国家联合起来,这样双方的实力就变成相当的了,到时候大明未必能够占到便宜。”

    大长老微笑着看他:“是啊,大明害怕这些欧罗巴国家联合对抗大明!

    但是要是有一天,大明不再害怕了呢?你看大明发展的多快啊,这一天会很远么?”

    二长老细细品味了一下:“是啊,要是有一天不怕了,那欧罗巴那些国家不就完了!大明要一统世界了!”

    大长老点点头:“这就是我说的我们的民族要浴的火,我们就算再大明取得了休养生息之地,很多族人也不会愿意搬迁。

    只有当世界级规模的战争来临,各国不得不压榨出最后一丝国力来对抗大明的碾压,那么我们的族人所玩的金融就会成为这些国家优先收割的那批财富。

    而我们的族人能够活着回来就已经是幸运的了,不过经过这次苦难之后,我们的民族必将重生,他们将会明白,没有自保之力的财富不过是海滩上的沙堡,按照大明的说法镜花水月空中楼阁”

    二长老陷入深深的震撼,大明竟然要一统世界,要是按照这样想,那么很多事情就说的通了,大明不正是在一步步的收紧牢笼,而欧罗巴人还不自知。

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梦想开始的地方

    朱慈烺没有意外,这种能成为一个族群的第一长老的人物不可能没有脑子。

    对方在朱慈烺发布命令的当天就来到了京城,但是朱慈烺确没有第一时间见他们,这种人需要凉在那里几天,要不然他们会以为自己多重要。

    而长老们对这个结果更是欢迎,大明的京城,这可不是谁便那个异族都能踏足的,城墙以内的地方甚至没有公民身份都是不许入内的。

    他们能够进入这个神秘而古老的城市,看看这里的人到底是怎么生活,这无疑是一次不错的旅途。

    虽然他们被限制在驿馆内不许出门,但每天推开窗看着路上的行人,在看看街道两旁的店铺,就能看到很多东西。

    京城居大不易,大明的内城更是不易之中的不易,除了几代人都生活在这里的老住户,大部分都搬到了城外。

    当然大明京城迅速膨胀起来也不过短短的十年不到,所以百姓还没有到那种只有老年人的地步。

    在大长老看来,京城内的百姓给他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悠哉,提着鸟笼遛弯的,哼着歌迈着八字步溜街的。

    当然也有那种脚步匆匆的,还有那快速驶过的马车,还有那骑着马离去的人。

    看不少游记上说,大明以前流行一种人力抬的轿子,这些年迅速的没落甚至消失了,大明现在流行的是马车,坐轿的会被人看不起。

    有些人觉得这是正常的风俗变化,但是大长老确知道,这就是大明皇帝陛下的高明之处了。

    大明现在不缺牧马的牧场了,但是马光养出来不行,他要用,而用的人越多,这马匹就越贵,而马匹越贵,这愿意养的人就越多。

    如果大明所有百姓,不,不用所有百姓,哪怕十分之一的百姓都有一辆马车,那么大明就需要两千万匹马来拉车。

    一匹马最长的役使年限也不到二十年,一般都是三到十五。也就是说大明可能每年要出栏两百万匹马才够拉车使用。

    而更优秀的马匹都用来骑乘,那么大明每年至少能保证二十万匹军马出栏,哪怕军马的使用年限只有十年到十五年,那么大明就能一直保佑两百万到三百万的军马。

    三百万骑兵是什么概念,那是不敢想的数字。

    而且大明还有驾车的马,还有皇家牧场,直接拿几十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当马场,保有马匹的数量更是有数百万。

    所以这一定是大明皇帝故意为之,全民用马就能催生巨大的需求市场,自然就不愁马用。

    而且不仅仅是这样,大明每年还要举行很多奇奇怪怪的跟马相关的比赛,例如赛马,障碍赛,马球赛,马术赛,最快的马,耐力最强的马,拉货最多的马,最高大的马等等比赛。

    而且大明要求每一个贵族都要有自己的马球队,每一个省份每年都有举办多少场这种比赛的任务。

    大明还有专门的纯种马保育制度和杂交研究计划。

    欧罗巴人一直以为大明的军队中只有六个骑兵师十八人,实际上大明的骑兵是每个师还有一个骑兵团,骑兵总数绝对超过四十万。

    而且大明采用的一骑双马制度,甚至像禁卫骑兵师这种都是一人三马。所以如果紧急情况,大明四十万骑兵一夜之间就变成了八十万。

    这样的实力大明还在韬光养晦,对,大明就是这个词,他还在等,再过十年,想想欧罗巴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大明吧?

    大明至少有两千万人拥有马匹,他们至少会简单的马术,因为他们家里有马车。

    然后大明从这两千万人里面优中选优,选出来的骑兵,那肯定不会比那些号称马背上的民族差。

    也许这只是一个保守的数字,因为一匹马也许不止一个人会用来训练骑术。

    大长老觉得自己来对了,大明实在太强大了,强大到你都不敢想象该怎么跟他为敌,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被战胜的国家。

    两位长老带着少年在驿馆待了三天,朱慈烺才接见他们,三人穿上大明的汉服,做了大明发饰,要不是看着他们的肤色和相貌不同,你几乎看不到他们跟汉人的区别。

    是的,他们已经知道,大明的陛下讨厌那些民族服装,讨厌那些那民族传统说事的,据说大明有一位大人物因此触怒了大明的皇帝,然后死的很惨,九族都被杀光了。

    当然这些是谣言,哪家伙是因为谋逆被杀的,不过谣言这个东西就是这样,你越解释他们越觉得你是在掩饰。

    现在朱慈烺已经看不到来见他的人穿着非汉族的衣服了,不过他也没有纠正。

    看到三人下跪行礼,朱慈烺觉得有趣,不是说这帮人腿上少块骨头么?也没有见跪的不方面啊?

    朱慈烺淡淡的问道:“朕还以为犹太人都是白皮肤的,没想到锦衣卫那边汇报,你们这人种混杂的可有点厉害啊!”

    两个长老面面相觑,他们想到各种见面的场景,但绝对没有想到,大明的皇帝上来说了这么一句。

    朱慈烺沉吟道:“既然你们表示了诚意,朕可以暂时先给你们一个岛屿安身,亚丁湾的极乐岛知道吧?

    你们的族人可以先在那里居住,另外朕还要赐你们一个伯爵,彰显你们的贡献。”

    二长老眉头不自觉的皱了一下,伯爵?那可是两亿两白银,大明的陛下也太抠门了吧!

    大长老倒是很会办事:“臣,谢陛下隆恩。”

    朱慈烺点点头:“朕打算封你为耶路撒冷伯,这个地方暂时还没有纳入大明的领土,不过一旦大明取得了那里。

    你们就可以从极乐岛回到你们的圣城。

    如果你们有卓悦的贡献,朕或许会封给你们更大的领地,甚至允许你们成为一个有封地的公爵领。

    这个就相当于欧罗巴的公国,只不过军队和外交要受到大明的管辖,而律法也要以大明律为蓝本制定。一旦律法有冲突,以大明律为准。”

    这一个许诺让前来的三人都动容了,这个可是他们的梦想!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868/ 第一时间欣赏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作者:怕起重复所写的《统计大明》为转载作品,统计大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统计大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统计大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统计大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统计大明介绍:
一个强大的帝国必须能提供至少2000项关于国家的统计数据。
如果崇祯对于自己的国家了如指掌,那他的结局一定是另一个模样。统计大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统计大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统计大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