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统计大明TXT下载统计大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统计大明全文阅读

作者:怕起重复     统计大明txt下载     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庞各庄西瓜

    老李第二天起了个大早,为了方便卖风筝,一家人在外城东租了一个小院,而这风筝摊位是京城里的儿子战友托人联系的。

    有些时候能在大明最繁华的京城,最繁华的街道辅街上搞到一个摊位,这还真不是你有钱就行的。

    就像老李这个摊位就是通过军人事务部跟巡街卫司沟通之后给安排的。

    作为禁卫军骑兵师,很少参与作战,但也不是说,就天天闲着不死人,大明大型草原决战是没有打过,但也不是天下太平,骑兵成为养马的马夫。

    草原重来就不是一个太平的地方,就是大明关内地区每年又有多少人应为各种各样的人因为生活不下去选择铤而走险。

    草原上本来就有这样的基础,有些人打草谷打习惯了,就忘记了时代变了,老是幻想着不劳而获,总以为只要自己做的小心就能神不知鬼不觉。

    作为驻扎京城的最强骑兵力量,实际上从宣府到大同,包括北面的归化城往东一直到赤峰这么大的一圈地方都是禁卫军骑兵师的防卫范围。

    而草原上一些因为因为牧场的纠纷演变的两个以上部落的械斗,这些也要禁卫军出兵调解,甚至要对那些违反大明规定的部落进行拆散。

    老李的儿子就是这样一个禁卫军骑兵师的士卒,后来在一次追击大同附近一股马贼的时候不幸中箭战死。

    对于别的部队把人安排进京卖东西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禁卫军不一样,人家是天子亲卫,就是京城本地的防御力量,这点面子还是有的。

    当然也是因为禁卫军的战损率不高,毕竟禁卫军自从成立到现在也没有参战过几次,而像这种常规的剿匪任务,除非是运气特别差,否则还真的不容易死。

    老李家并不困难,儿子战死之后,大明军部直接发了一百个月的军饷作为补贴,然后每月给予老人有赡养费,孩子有抚养费,儿媳妇一直未改嫁每月也能拿一笔抚慰金。

    四个人每月能拿到八两多银子,每年加上年节补贴,每年有百两银子。

    本来一家人和和美美的过日子,除了家里少了一个壮劳力,其他都还好,只是因为老两口年龄大了,土地承包了出去。

    后来京城扩大,南城这边都已经快扩展到黄村了,而老李的家就在庞各庄这一片,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成京城内了。

    本来作为本地老住户,家里有十几亩地,如果京城南扩,一家人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去年的时候,军部突然要在这边修一个飞艇中心,在庞各庄征地,老李一家觉得自己受大明恩惠已经很多了,军部又对他们特别照顾。

    所以毫不犹豫的把家里的地凡事画进了征收范围的都免费送给军部使用了。

    军部知道对方是军烈属之后,联系了当地的军人事务部给予了补偿,并且帮助老李一家在剩下的地上搞起了玻璃蔬菜大棚种西瓜。

    今年正好是第一次试验,军部就给找了一个京城的摊位,打算等过年西瓜出来上市了好让老李家出摊。

    这不刚进腊月那些西瓜秧刚开始开花挂果,老李觉得这么好的摊位闲着浪费,正好老李还有糊风筝的手艺,所以就一家人都到京城糊风筝去了。

    至于大棚那边完全是技术人员在搞,老李现在自己也干不动这些活,就雇佣了自己的一个侄子跟着学技术。

    从京城往南,一直过了皇庄才能看到绿油油的菜地,而黄庄以北的地方,现在都已经成了街道民房等等建筑。

    因为没有高楼大厦,所以被摊平的京城哪怕只有两三百万人,依旧把城市延伸到了后世的六环附近。

    当然这个时代的京城也没有那么密集的人口,内部也预留了大量的绿地公园等等作为发展储备。

    而且朱慈烺从一开始就推行区域中心概念,所以使得京城周围并不是很拥挤,哪怕是一般家庭也有一个三间房子的小院,就跟国外有点类似。

    当然这个时代的交通工具让大明的京城发展到这里已经是瓶颈,从黄庄到京城南门就是三十里左右,这个距离就算是坐上快速马车,也要两个小时的时间,如果再算上进城之后的时间,那就是三个小时以上了。

    这个在后世就是通勤极限了,但是大明又没有那么多写字楼啥的,所以中心城区如果没有必要一般都不会去。

    这个事情就像很多人以为如果在京城工作的人应该早就把京城的景点玩一遍了吧,每天肯定都是逛街购物简直是人生巅峰。

    但是实际上很多人在京城几年的时间,也就是简单的转了转,每天为了减少日常开销基本上也很少上街购物。

    再说了劳累了一天,回家收拾收拾家务然后好好的睡一觉不香么。

    可以想象如果京城的人每天都进内城逛街,那内城肯定每天都跟现在过年一样人挨着人了,那个叫摩肩接踵,挥汗如雨了。

    老李回到村里,第一时间就去自己的大棚看看,冬天能吃上西瓜,以前这只听说皇上才有这个待遇,只有最受宠的大臣才能被赏赐一片西瓜。

    谁能想到现在寻常百姓家也能种这玩意了。

    只要这东西真的能长成,那绝对是不愁卖的,当然也不是谁都能置办的起这一个玻璃大棚的。

    这玩意需要钢铁加木头的框架,为了保温还要双层玻璃加上上面盖上草甸。

    这个时期大明的玻璃虽然已经走进寻常百姓家,但是价格也还是一块窗户用的平板玻璃都要百文左右,一平方这种玻璃的造价要超过一两银子。

    这两亩玻璃大棚,总造价接近一千三百两,也就是说每亩的成本要达到六百五十多两银子。

    然后种上东西还需要技术,还需要加温,这总规模的投资真的不是普通百姓能搞的起的,就是一般地主都不敢轻易尝试。

    这个也就是军部给予补助还帮着搞技术,李家的这两亩大棚才能搞好,要是老李自己砸锅卖铁也搞不起。

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养出无赖

    不过正因为玻璃大棚的价格高,所以这反季节蔬菜才值钱,物以稀为贵嘛。

    老李穿着大皮袄进到大棚内立刻开始出汗,侄子走过来:“叔,你怎么回来了?有事么?”

    老李嗯了一声,然后脱去外套:“西瓜怎么样了?”

    侄子笑着激动的说道:“已经打扭压头了。”

    老李转头看看:“咦,这棚子里咋还有蜜蜂?”

    侄子接过老李的大衣:“这不是西瓜集中开花了么,这是刘先生吩咐找来的蜜蜂,他说,这花必须要有蜜蜂爬一下,这才能接瓜,要不然就是长扭也长不成。

    说这是什么雌蕊雄蕊的,俺也不懂。”

    侄子不懂老李就更不懂了,不过只要记得花要蜜蜂爬一下就行了,这种事不需要懂原理,只要知道怎么干就行了。

    老李去地里转转,看到瓜扭有的已经有拇指指肚大了,有的甚至有拳头大,顿时看到了丰收的希望:“好,你要好好干啊,等将来叔挣钱了,就给你家也起一个!”

    侄子高兴的挠挠头:“好唻,叔我听说去年过年有人卖这寒瓜一两银子一个唻,这一棚一千两百颗苗,保留了一千二百个瓜,这要是一两银子一个,那不就是一千二百两银子?

    叔,你这是要发财唻!”

    老李也是非常开心:“哪有那么贵,那是只是人家吹的吧,西瓜再贵还能比肉贵不成?能卖几百两银子就不错了。

    我不在家你要多用心,把技术学好,总不能天天没事就去找刘先生。”

    老李又转了两圈才背着手又出了大棚,回到村子里,不少人看到他都先打招呼,这几年李家可是本村威望最高的人之一,总之只要朝廷有好处发下来,总有他们家一份。

    走到村头刘寡妇家,刘寡妇正在院子里纳鞋底,刘寡妇平时就是靠着这做鞋的手艺养活一家老小。

    刘寡妇嫁到王家三年给这一家添了两个儿子,有第二个孩子的时候,刘寡妇坐月子没有啥好吃的,刘三就大冬天在湖上捕鱼,在凿冰窟窿的时候一不小心掉进冰窟窿里了。

    一直到开春都没有捞上来,刘三的爹当年闹建奴的时候就死在了外面,他娘见大冬天的儿子掉进冰窟窿,连个尸首都找不回来,就天天哭,哭瞎了眼。

    刘寡妇不得不扛起家庭的重担,这几年虽然不至于饿死,但是一个寡妇养四张嘴,也算不上好。至少在这边一片算是最穷的那一批人了。

    刘寡妇看到老李进来连忙放下手里的鞋底:“李叔,你怎么来了,娘,李叔来了。”

    里屋的刘氏哦了一声:“他叔,你上屋里坐吧?我这瞎眼老婆子,就不出去迎你了。”

    老李看看敞开的屋门:“咋没有烧炕?这么冷的天老姑你受得了?”

    刘寡妇有点不好意思:“这不是官府不让砍树了么,眼看着还没有下雪,这柴火都不好捡,就没有烧炕,等天在冷点就烧了。”

    刘氏也跟着说道:“我这把老骨头,活着都是浪费那两把柴火,要不是想看着两个孙子长大,我就跟着他爹一起走了……呜呜……”

    老李也不会劝人,看着刘氏在那哭也挺尴尬的:“两个孩子呢?可不敢再让他们乱跑了!”

    刘寡妇不好意思:“孩子这不是放假了,俩孩子懂事,去捡柴火去了,您是来找孩子的?”

    老李摇摇头:“你现在纳鞋底做鞋一个多少钱?”

    刘寡妇看看手上的活:“这五六天能做一双,叔要是喜欢拿去穿就是,不值钱的东西。李叔的脚多大,过几天我做好了给你送去?”

    老李摇摇头:“我不是来做鞋的,就是……我直说了吧,这不是在京城卖风筝的时候接了一个大活,人家要五千个风筝。

    我们家做不完,所以打算雇你干活,糊一个风筝三文钱,你要是手脚利落,一天能糊一百多个。

    我给你两千五百个活。人家二月份要,你年前年后在家抽空把这个活干了,能挣七两办银子。

    你要是愿意干就干,不愿意干我在找别人。”

    刘寡妇一听就心动了,她现在做鞋这活,一个月快了也就五六双的样子,一双鞋到集市上也就是二三百文钱的样子。

    一个月收入不过是一两多银子,这还不算上一些杂事,农忙等等耽误的时间,还好两个孩子上学不用花钱,在学校能吃一顿午饭,家里虽然拮据但不至于生活不下去。

    如果有这两个月能挣七两银子的活,这都快抵上她一年的收入了,有什么不愿意干的。

    更何况要是真的一天能做一百个,那也用不了两个月,年前就差不多做完了。

    只是,刘寡妇发现自己好像不会糊风筝……

    老李直接开口:“人家呢只要最简单的菱形风筝,我可以教你怎么做,材料也由我出,你只管在家做就是了,行不行你给个话,我还要去老王那边。”

    刘寡妇咧嘴笑着:“那有啥不愿意的,李叔这是帮俺们的,我干!”

    老李嗯了一声:“拿我去老王那边看看,他要是也愿意干,明天你就来我家,我先教你,你借个车把竹子和纸都领回去。”

    离开刘寡妇家,老李继续往前,老王的情况比起刘寡妇还要惨一点,当真是全村第一穷。因为老王是一个瘸子,又娶了一个罗锅的媳妇,两人基本上干不了重活,就是种地也只能种个一二亩。

    结果老李到老王家的时候,老王正坐在炕上饮酒,一边的王氏在那抹眼泪。

    看到老李来了,老王高兴的说道:“老李,快来喝点。”

    老李看着王氏:“怎么了这是,又吵架了?”

    王氏哭着说道:“还不是这个杀千刀的,这过年的救济金刚发下来,他就去打酒喝上了,你看这个家还有一样像样的东西没有,都被他吃干喝净。

    这救济金是官府发给俺们过年的,这都吃喝了,这日子可怎么过了!”

    老王被吵的烦了:“你个老娘们懂个什么!滚一边去,再给我跟老李整个菜,天天就知道碎嘴子,皇上仁慈着呢!这官府还能看着咱们饿死!”

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我看行

    最终老李也没有说风筝的事情,良医不能救无命,碰上这样的无赖帮他就是在纵容他,老李觉得自己又不是他爹,没有必要惯着。

    至于王氏,要是真的活不下去了,老李自然能给她一口吃的,但是现在不行,不帮。

    老李从王家出来,正看到村长带着几个壮丁黑着脸走来,看到老李从老王家出来,村长也是一愣:“老李,这老王也找你借钱了?”

    老李疑惑:“借钱?没有,前几年倒是借过我借给他几十文,后来没有还,我也就不再借给他了,村长您这是?”

    村长骂了一声:“还不是因为这个东西,你说这怎么教都教不好!刚发的救济金,这家伙又是赌博又是喝酒输了个精光,今天又去报‘无食户’。

    我可是一片好心,就没有给他通过,这家伙倒好,直接跑镇上告我的黑状,现在镇上的人核查过之后认为他确实是‘无食户’。

    不过镇上觉得他不是因为困难成为无食户,而是好吃懒做,偷奸耍滑,嗜赌嗜酒导致的无食户,所以完犊子了!”

    所谓的无食户,就是在每年的救济金之后已经不能满足家庭日常开销,这样的人家要么就是无儿无女或者有残疾导致长期服药卧病的,要么就是儿女突然暴毙之后留下幼儿需要抚养的。

    救济金只能解决一部分困难,够看病吃药,或者够两口人吃饭不够抚养幼儿的,当抚恤金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时候,这些百姓还可以申请无食户,然后每天可以在额外从村子里食堂领取三餐,或者由村子里发一笔粮食,补贴口粮缺口。

    老李听说老王竟然申请了无食户,怪不得对方有恃无恐不怕饿着,不过这家伙显然聪明反被聪明误,大明的无食户是要审核的。

    最起码要村里上报镇上审核确定你吃不上饭的原因。

    村长不给他报确实是想帮他,结果这家伙作死自己去村子里报,一核查,好吃懒做,偷奸耍滑,嗜酒嗜赌。

    这就表示镇上认定这种人要接收劳动改造了。

    朱慈烺是很讨厌好吃懒做的人的,尤其是那种泼皮混混之类的,一旦被人举报,如果不能提供正常收入来源证明,那直接就被拉去劳动改造。

    朱慈烺认为这种人简直就是动乱之源,所以对于这种人都是强制劳动,如果强制劳动依旧偷奸耍滑,不能按时完成,那么直接流放荒岛。

    你不是懒么,那就去守岛吧,别影响别人,懒病得治,在荒岛上你吃一点就要自己搞一点,不相信你还不动!

    你要是真的不动,饿死在岛上,那只要有你生活的痕迹就代表这里曾经大明有人到过这里,并且死在这里。

    那这里就是大明的领土了,也算是这种人为大明做出的贡献了。

    而老王这次被认定之后,就要被拉去劳动改造了,怪不得村长还带着两个民兵,真是活该!

    老李忍不住问道:“那要是老王被抓走了,那王氏怎么办?”

    村长叹口气:“你还不知道么,这老王就是王氏的负担,王氏虽然驼背,但是人家慢慢一年弄的还够自己吃的,加上抚恤金足够不冻着饿着了。

    但是这老王是有粮食卖粮食,有钱拿钱,不是赌就是喝,王氏有他还不如没有!”

    老李摇摇头:“这个年纪,在进去什么时候还能出来哦,他还是个瘸子,又能干什么呢?”

    村长呵呵笑着:“他不用干活,这次直接送去守海上的灯塔去了,三年之后才能回乡。”

    老李跟着叹了一口气:“真是自作自受!”

    两人聊到这里就各干各的了,老李又回去找刘寡妇:“这次五千个都给你做了,本来想找老王的,结果老王被抓走了。”

    刘寡妇一惊:“老王犯了什么事?怎么了这事?”

    老李呵呵笑着:“哪有什么事,就是拿着救济金赌博喝酒,然后还去申请无食户,村长不给他申请,他就自己去镇上,被镇上定了一个好吃懒做,嗜酒嗜赌,偷奸耍滑,然后送去守灯塔了。”

    刘寡妇震惊之后又解气,这老王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平日里看她们孤儿寡母的没少嘴上占便宜。

    现在落得这个下场真是活该!

    老李说好了这个事情就回家去了。

    刚到家没有多久,村长又来了:“老李,老李可在家?”

    老李一惊,连忙站起来,只见村长带着兵又来他们家了,老李迷糊了:“村长,您这是还要抓我?”

    村长哈哈一笑:“瞎说什么,这次是好事,是这样的,因为你们家是军烈属,又主动捐献了土地,所以上面给你们评了奖,这次这两位是上面的人,来给你送大阅兵观礼邀请函的。”

    老李激动的站在那里:“啥?让我观礼?”

    士卒上前敬礼:“李诚实先生,我受皇室和军部委托诚邀您于正月初三日参加大明复兴历十周年大阅兵观礼。

    这是邀请函,请您到时整齐着装,凭此邀请函进入观礼区。”

    老李把双手在衣服上擦了又擦:“让我去?我去能干啥?皇恩浩荡啊,我给陛下磕个头吧……呜呜……谢谢陛下,谢谢大明……我儿死而无憾了!”

    士卒再次敬礼:“感谢您为大明培养了一个好儿子,陛下和军部就是想让您看看您的儿子用生命捍卫的大明军威还有万国来朝。”

    老李嗯嗯的点头:“好,我一定要好好看看,一定……你们到家里歇歇我给你们做饭吃吧?”

    两个士卒敬礼:“我们任务已经完成,不便久留,告辞了。”

    村长看着两个走的士卒,有看看老李双手捧着的邀请函满脸羡慕:”老李,让我也看看呗。”

    老李连忙护着,想想又显得自己小气:“看看可以,你先洗洗手吧,别糊脏了,我还要凭这个去观礼唻!

    你说我穿什么好?我要买一件新衣服!对买新衣服!”

    村长小心的接过:“这可是咱们村的荣耀啊,我有一件熊皮大氅,那可是我儿子当赏金猎人亲手打的,我借给你穿穿,别丢了咱们村的脸!”

    老李哈哈的乐着:“我看行!”

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天津造船厂,帝国号战列舰正在进行最后的舾装,因为动力不达标,这艘战舰愣是造出了印度速度。

    八年的时间,船底上漆都要先清理上面的青苔才行。

    因为垫圈的突破使得蒸汽机的整体功率提升了百分之二十以上,进过专门改进之后,帝国号的动力系统优化之后,动力增加了百分之四十,终于能够适用于海战使用。

    因为今年陛下决定开建海军舰队,为了给陛下增强信心,也为了给每一个前来观礼的高官增强信心,海军部决定要在正月十五之前完成帝国号战列舰的舾装。

    因为正月十六日,陛下要亲临天津,检阅大明禁卫舰队并且带着诸藩国观看禁卫舰队实兵操演。

    这个一个是为了震慑宵小,二也是为了下一步出售海军战列舰做准备,炫耀一下战列舰优秀的性能,顺便告诉他们大明的强大不可战胜。

    天津造船厂里,吴大海正在那里指挥着军人在船内进行各种熟悉,因为时间紧急,所以海军只能采用变舾装边交接的形式进行。

    而吴大海则是这次海军禁卫军舰队大检阅的总兵官。

    看着帝国号战列舰庞大的舰身,当初因为其庞大的身躯威武雄壮的炮口迷醉,那个时候做梦都想拥有这样一艘战列舰作为舰队旗舰纵横四海。

    可是这一等就是八年,从中年等到了老年,而当初大明最强大的帝国号战列舰也成为了下水即过时的过渡性战列舰了。

    海军这八年虽然没有造更大的舰,但是海军战列舰的自我革新从来没有停止过,根据陛下的巨舰大炮主义,这八年的时间海军战列舰已经又进化了两次。

    最新的战列舰设计已经是装甲战列舰,总吨位达到八千吨的海上巨无霸级别。海军打算把新的战列舰命名为帝国号,而这艘帝国号只能改名为大明号了。

    在新帝国号面前,这条船就是个弟弟,甚至是被完爆,被碾压。他甚至都击穿不了新战列舰的装甲。

    唯一让吴大海安慰的是,那条船还只是个船模,目前这条船这艘帝国号战列舰依旧是大明最强大,乃至世界上最强大的战列舰。

    就算年后军部真的能忽悠……劝说陛下开建新帝国号,那么预计完工工期也要三年零八个月时间,这还是一切顺利的情况。

    也就是说吴大海当老大,最少还能当个三四年,至于新帝国号的舰长是谁,那就要看谁当着禁卫海军的总兵官了。

    这个事情还真的不好说,作为大明经历过指挥过海战最多的海军将领,如果将来真的要决战出动禁卫海军的时候,吴大海觉得自己一定是最有资格指挥的那一批人。

    郑森看着吴大海在那吩咐人去不同的舱室,从几号门朝哪里走,哪些地方是谁负责,根本连一眼图纸都不用看,简直就像是回家一样不禁佩服:“吴总兵厉害啊,这么熟悉新船?”

    吴大海呵呵笑着:“那是必须的,这船从开建到现在我来的不下一百回了,前年更是有两三个月都在这船上待着。

    后来担任了这禁卫军的总兵我走遍了禁卫军舰队所有军舰的所有舱室,基本上已经对于这些造船厂的造船套路一清二楚。

    别看这次就上舰待了三天,我对这个船已经全部掌握,这叫什么,这是熟能生巧!”

    郑森连忙点头笑嘻嘻的问道:“您真厉害,要不陛下让我跟着你学习东西呢,只是您那绝技什么时候教我?”

    吴大海奇怪:“什么绝技?我什么时候藏私了不成?你可不能诬赖我!”

    郑森悄悄的问道:“就是您的火攻绝技啊,您可是大明海军火攻第一人,当年在倭国,一场火改变了战场局势。

    您这绝技可是一直没提啊!”

    吴大海嘴角抽搐:“我要说那只是巧合,你信么?”

    郑森嘿嘿笑着:“您猜我信么?”

    吴大海挠头:“好吧,我告诉你,这海上火攻有六字决,你记好了以后对于火攻就能应用到最好。”

    郑森连忙感兴趣的伸头:“您说。”

    吴大海正色道:“有道是‘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今日我把这个秘诀教你,以后你莫要在问我什么海上火攻之术了,因为剩下的都要靠你自己悟了。

    悟的懂就能应用存乎一心,要是悟不通,那我就是跟你讲再多你也用不好,这作战指挥这种事情还是要看天分的,你同不同意?”

    郑森这个时候有点迫不及待了:“对,您说的都对,您放心,您只要告诉我真诀,我一定不会再为难您,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吴大海点点头:“好,这海战用火六子决就是‘借风,借水,借运’。”

    郑森感觉这六个字……不对,这四个字他都认识,但是组合起来就有点迷糊了:“借风?借水?借运?

    哦,我明白了,您的意思是您这里面有风水之术,还有五行八卦阴阳之术!可以向天借运!

    您就是厉害,竟然还懂这个,快快跟我仔细说说。”

    吴大海翻翻白眼:“你还真能扯,什么风水,什么无形八卦的。

    这六个字就是字面意思,借风,就是要注意风向,借水就是要注意洋流方向,借运就是要看运气。

    这个海上放火,风最重要,因为海上船和船的距离不是很近,需要借助风力把船引燃!

    借水就是要注意洋流方向,有时候风向对了,但是洋流是反的,你放火可能烧不到别人反而烧到自己。

    借运就是海上风向多变,洋流也是明流暗流交替,这个事情除了各种算计之外还要看运气,运气好就能成功,要是运气不好你也不能改变天时。”

    郑森一下子觉得自己受益良多,但是仔细一想,不对啊,这吴总兵没有说实话吧,这些东西谁便一想都知道的道理,能拿来当六字真言?

    看到郑森一脸你是不是骗我的表情,吴大海解释道:“告诉了你,这个事情要靠天分的嘛,也不知道你能理解几分,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要不你还是去读读海战战策书吧。”

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烟花国手牛三贤

    海军这边在紧张准备的时候,陆军这边也在进行最后的挑选,为了让马匹走的整齐,各骑兵师不得不挑选体态差不多的马匹。

    而为了最求好看这些体态差不多的马匹还必须是纯色的,还要是统一颜色的。

    禁卫军这边一面派人参加大阅兵排练,一边还要进行大演习的准备。

    按照朱慈烺的想法,光让他们看,可能对大明的强大没有直观的感受,所以需要进行一次演习,来给这些藩国展现大明强大的军队。

    而禁卫军作为换装最早的部队,也是大明最强大的部队,自然承担了这个展示的任务。

    京城内黄明烟花的师傅们也在仔细的检查每一个烟花弹的质量和安全,尤其是那些主烟花,要求发射到空中确保万无一失。

    今年的烟花主体是‘盛世华章’,主烟花有十颗代表着大明复兴历十年的盛事,而且一个比一个大,最后一个直径超过一米,发射上天之后能炸出繁华似锦、银河倒挂、满天星辰三重效果,映照整个天空。

    为了发射这样一颗礼花弹,大明火炮厂专门开模具生产了一个大型臼炮,总吨位超过五吨重,装满药之后能把礼花弹射向千米高空。

    而负责制造这枚礼花的也是半国手级的烟花大师,曾经在复兴五年的时候,一幕歌颂大明盛世的‘火树银花鱼龙舞’的大型烟火彩灯表演一战封神,成为大明烟花第一人。

    这个人就是牛三贤,原名叫牛三闲,名字是他爹取得,因为烟花这个行业,刮风闲、下雨闲、下雪闲,所以他爹干脆给他取个名字叫牛三闲。

    后来成名之后牛三闲觉得自己的名字太白话了不好听,就花钱请了读书人帮他改名,读书人一琢磨,你这牛三闲的名气也打出去了,贸然改名字不仅影响赚钱,而且这父母赐名轻易更改也是不孝。

    最后一琢磨干脆就叫牛三贤吧,三贤指孔门圣贤卜子、闵子和冉子;又指南朝诗人王融、谢朓与沈约。又指丰干、拾得、寒山三位隐士。还指屈原、李白、杜甫。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所以这三之中有大智慧,贤者多才也,多指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而且用三贤通三闲,音相同,也不算是不孝之举,对以前的名声也没有啥影响,牛三贤还是牛三闲嘴上连平翘舌都不用分,谁会知道该没有改。

    所以说牛三贤这个名字改的值!钱花的也值,改名之后立刻生意蒸蒸日上,最后奠定了大明烟花第一人的地位。

    然后被皇明烟花看中,招收为技师,不仅挣的钱更多了,而且还当了官有了品级,成为大明唯一的八级烟花技师。称为大师级的技师。

    而今年的烟花表演如果成功,他就能申请晋升九级技师,成为烟花制造的宗师级技师,真正的国手。

    牛三贤到底有多牛呢,两颗烟花放在他手上,他能依靠纯手感感觉到半克的重量差异,在铲药柱的工序中,他能把药柱的误差控制在十分之一根头发丝那么细的凹凸。

    把药量的控制做到颠毫,自然制作各种烟花无往而不利。

    牛三贤今天要再次检查十颗主烟花的情况,这十个玩意可是牛三贤的命,更准确的说是比他的命更重要。

    这十颗要一颗比一颗重,一颗比一颗大,还要做到图案一模一样,预示着在陛下的带领下大明越来越好。

    为了这十颗烟花的安全,锦衣卫也派了人昼夜巡视,这个可是一米直径的烟花,要是被人掉包成炸药了,能炸塌一大片民房,落在人群里能炸死数百人。

    这要是谁搞事情,那大明可是在藩国面前丢尽了脸,造成重大事故了,这些人的脑袋都不够砍的。

    牛三贤再次查验了一遍漆封,确认没有问题,然后从上到下仔细的查验封皮,确认没有任何破损,然后观察底座看是否有人移动。

    为了减少工作量,这十个烟花在燃放之前只会再拆开一次,由牛三贤和锦衣卫再次确认里面的装药没有问题。

    全部检查完成之后,牛三贤笑着跟锦衣卫打招呼:“辛苦辛苦,没有问题。”

    负责看管的管事也松了一口气:“这玩意可金贵,你说过年我家也放烟花,那只有拳头大,这几个是真厉害,不知道到时候放出去有多好看了!”

    牛三贤笑着说道:“那肯定比你家里的放的好看。你们过年一直要值班到年三十晚上,那家人怎么办?”

    锦衣卫摆摆手:“早就习惯了,干我们这一行的,逢年过年是最忙的,我都多少年没有跟家人一起过年了,我们都是过初一晚上,到时候你看到初一晚上谁家放烟花,那肯定有我们家一个。”

    牛三贤也跟着笑了:“这不是巧了么,我们也是,这一到过年过节我们也闲不住,初一咱们一起放。”

    锦衣卫摇摇头叹气:“过了这么多春节,就感觉今年的最可惜,听说今年三十有大明最好的戏班子和各种歌舞表演从三十一直表演到初一早上,就在大明门外。

    那可是大明最好的歌舞表演,以前都是皇上才能看到的,这次是看不成喽!”

    牛三贤也听说这事了:“那也没有办法,不过听说今年效果要是好,以后每年都有,明年你不值班了不就能去看了。”

    锦衣卫百户摊摊手:“那还能怎么办,只能等明年了。”

    两人各自告辞,锦衣卫继续巡查,百户这边不止管理这十颗礼花弹,而是整个为了节日准备的礼花弹都在这边仓库里。

    所以一个百户所值守,这一片仓库。

    因为里面都是火药禁止烟火,夜里锦衣卫只能在外围远处点燃火把锁好库门来回巡视。

    这也是牛三贤每天都要来查看的原因,半夜天黑,又看不到里面的情况,万一真的有人潜入了呢。

    牛三贤回家,家里老伴已经在做年货了,牛三贤家的年货还带着老家的习俗,鸡鸭鱼肉都要拌上面油炸一下,还有咸鱼腊肉等等,家里不差钱准备的很充分。

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看上曹桂枝

    牛三贤回到家,自觉的帮着老婆打下手,他是匠人出身,当初地位低下的时候,连平民百姓都看不起他这种贱籍。

    所以牛三贤也没有那种大爷观念,觉得自己多了不起,普通百姓家庭也没有老爷们不能下厨房的规矩。

    添了几把柴火牛三贤问道:“大子还没有回来?”

    牛三贤也没有啥文化,多以儿子的小名就是‘大子’‘二子’‘三儿’这么排着的。

    牛氏嗯了一下生气的回了一句:“可不是,比你还忙,一天天也不知道忙些什么!”

    牛三贤瞪了她一眼:“不该问的不要问!大子做的事情是绝密!”

    牛氏直接不干了:“啥绝密!绝密的不能结婚生子了?大明什么时候有过这样的绝密!我倒是想找官府评评理!”

    牛三贤看看外面:“你小声点!大子他是自己不想结婚,又不是官府不让,你怎么埋怨上官府去了。”

    牛氏听到这个更加生气了:“现在老二老三都有孩子了,他还不想接!整天都在想什么!

    你说好不容易过个年,多少媒婆踏破咱家的门槛,就等着他点个头,哪家的闺女都随他挑,他倒好,连看一眼都不愿意!

    还不都是你教的不好!养不教父之过!都怪你,天天也不说说他!”

    牛三贤被吵的脑子疼:“好,我回来说说他!说说他!”

    这边话音刚落外面牛大春就跨进了院子里:“娘做什么呢这么香?哦,爹也回来了。”

    牛氏翻翻白眼:“能干啥炸油条呢!”

    牛大春立刻说道:“饿死了,我尝尝。”

    牛氏没有吭声,牛大春看向油条,只见老妈炸的油条可能是两头没有粘好,都是一根一根的分开的,就顺嘴说了一句:“咦,这油条怎么都一根一根的?”

    牛氏哼了一声:“咱家就该出光棍,拧都拧不到一起你说邪门不?”

    牛大春立刻闭嘴,嘿嘿的笑着吃油条:“爹,你最近闲不闲,我们的项目有件事要你帮忙呢!”

    牛三贤刚想点头,牛氏立刻拦住:“你不许去!”

    牛三贤看了牛氏一眼:“朝廷的事情怎么能你管,这事情……”

    牛氏瞪了他一眼:“你给我闭嘴!我说不准去!听到没有!”

    牛三贤立刻不说话了,看着牛大春一副爱莫能助的样子。

    牛大春也急了:“娘,您这是干什么,我们谈的是公事,您怎么能这样!”

    牛氏翻着眼:“我就这样,这是我老公,我能使唤,你不行,你一个光棍凭啥使唤我的一对的!

    我就这么说了,你今年要是不给我相亲相好一个回来,你爹就不会帮你,当家的说句话!”

    牛三贤问道:“不是你不让我说话的么?”

    牛氏眼看就要生气,牛三贤不敢在贫嘴:“好,听你的,大子啊,你还是听你娘的吧,这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要是再这么拖着,我也帮不了你了。”

    牛大春看着牛氏威逼的眼神,眼中闪现一丝痛苦,难道自己就要跟自己朝思暮想的人儿彻底断了可能?

    牛三贤看着牛大春不说话了,低声劝道:“爹娘也不是不通情达理的人,你要是有看上的哪家姑娘,爹娘也能拉下老脸帮你上门求亲去。

    咱们家虽然不说大富大贵,但是也算衣食无缺,你我又是为朝廷办事,为陛下办事,要不然也不会媒婆踏破门槛了。

    真有心上人就说出来,就算是你等得起,人家姑娘也等得起?什么事情总要试试,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

    就算真的不行,试过之后也就死心了,各自安好过自己的生活就是了。”

    牛大春被牛三贤说动了:“爹娘,其实我已经有意中人,并且今生非她不娶,还请爹娘成全。”

    两人都面面相觑,这事从来没有听自己儿子说过啊?

    牛三贤问道:“那女子是谁?你竟然如此青睐?”

    牛大春说道:“正是镇远侯之女曹桂枝,现在为禁卫军女营营长。”

    牛三贤深吸了一口气,牛氏要是面如土色,儿子竟然看上了曹侯之女,还是大明唯一的女营的营长,这样的女子岂是他们可以高攀,岂是自己儿子这小身板能驾驭的?

    牛氏当即嚷嚷道:“我不同意,那女孩可是将门之后,虎背熊腰,听说有万夫不当之勇,你一个小小的研究员,怎么能够她蹂躏!”

    牛大春坚定的看着两人:“我今生非她不娶!”

    牛氏急了:“女强男弱,孩儿你可要想清楚,这样的结合你能有什么出息!”

    牛大春辩解道:“怎么没有出息,大唐的房玄龄,还有我朝开平王常遇春,还有戚继光不都是惧内然后有出息的。

    远的不说,就说我爹,不就是怕……就是……不也挺有出息么!”

    牛氏鄙视的看了牛三贤一眼:“就你爹!能有啥出息,你倒是说句话啊!半天屁都不放一个,不是你儿子怎么滴!”

    牛三贤被骂的头一缩:“那个大子啊,你怎么会认识那曹侯之女的?”

    牛大春憨憨的摸摸头:“这禁卫军女营又一次奉命看守我们的试验场,我们实验的时候认识了。

    后来她非常佩服我的想法,所以以来二去就聊的投机。

    她那些恶名不过是以讹传讹而已,其实她还是很温柔的,知书达理,很会替人着想……”

    牛三贤见儿子有心真的要找那曹桂枝更是苦笑:“可是咱们家也配不上曹侯的门第啊!咱们就是一个普通家庭……人家可是世代将门,一门双侯的显贵。”

    牛大春抬头:“可是……您不是即将要封九级宗匠了么?到时候不是陛下亲自给你授勋,到时候直接封勋爵了,咱们不就是贵族了么?”

    牛三贤摇摇头:“哪有那么简单,勋爵,一代而绝,勋爵只是一种赏赐,在他们那些真正由爵位的人眼中,咱们这根本不是爵位。”

    牛大春立刻说道:“我的研究已经进入关键步骤了,曹桂枝说,我这个要是成了,肯定能够加爵的,就算不加那也是大功,尤其是对于军队来说非常重要,到时候上门曹侯肯定能同意!”

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父母的爱情

    牛三贤算是回过味来了,动不动曹桂枝说,自己儿子和这个曹侯之女怕是已经好上了吧!

    牛三贤问道:“真的?”

    牛大春点点头:“嗯,真的!桂枝说,曹侯其实一直也很担心她的婚事,上门求亲的人是不少,但是大多要么是想联姻,要么想攀附。

    而到了曹侯这个位置,他已经不需要再通过联姻来获得权势了。

    而且过分的和权贵联姻不仅没有好处还会给曹家带来风险。

    至于门当户对,大明还真的没有几家能跟他门当户对的,所以根本不需要,只要自己闺女喜欢,两情相悦就行!”

    牛三贤看看自己的老婆,只见老婆脸色青一阵白一阵:“儿子,你咋这么傻,这女强男弱,你要一辈子被人欺负啊!

    你爹被我欺负一辈子,你难道没有看出来么!你问问你爹他幸福么?”

    牛大春看着他老子:“爹,您……”

    牛大春也问不出口了,老子被娘欺负了一辈子,即使现在贵为八级半宗师级的大匠师回家还不是要烧火做饭。

    牛三贤咳嗽一声:“怎么不幸福!我挺幸福的啊!当初你娘年轻的时候可是戏台上的当家花旦,那是‘角’方圆一个府县只要提她的名字就能卖掉票。戏园子里围满了人,乌央乌央的。

    那个时候你老子我,还不过是不入流的一个学徒,跟着师傅学习做烟花,我老师就是给你娘戏班子串场子的杂技师傅,表演个烟火啥的。

    最后你娘偏偏看上了我,那是我几辈子修来的福分,跟着师傅的时候,行里有规矩,学徒免费干,出徒白干三年孝敬师傅。

    那时候你爹可谓是身无分文,在戏班子里吃在戏班子里睡,你娘也从来没有嫌弃,鼓励我好好干总有出头的一天。

    后来就有了你,戏班子里的人啊都劝她把孩子打掉,那几年正是她最红的时候,怀了孩子这个角就毁了!

    但是你娘坚决不同意!说‘既然嫁入牛家,就不能对不起牛家的列祖列宗!’最后坚持把孩子生下来!

    那时候你爹没有收入,你娘又因为怀了你不能上台唱戏,家里的饭不够吃,你娘就怀着你讨饭,最后你出生了,你娘就带着你讨饭。

    虽然日子过得艰难,我在戏班里能拿一份饭,我想省下来给你娘吃,劝她不要去要饭了,你娘就说,‘你是家里的顶梁柱,要是你垮了,我们孤儿寡母就彻底没有指望了!’

    所以俺们娘俩能讨到一口,就吃,要是养活不了自己,那也是俺们没本事。

    后来你爹挣钱了,你娘每天给人缝补洗衣挣钱,慢慢把你们一个个养大,这一路的艰难,别人不知道我还不知道么?

    当初她可是整个戏班最美丽的花啊,好多达官贵人都想把她养在家里当金丝雀一样,最后你娘还是跟了我。

    所以你娘偶尔抱怨两句,我觉得挺好,我挺知足的。”

    牛氏听完眼圈也红了:“当着孩子的面你说这些干嘛,怪不好意思的……”

    牛大春听完比平时不善言辞的父亲的讲述,对这个泼辣的母亲有了心的认识。

    牛氏擦完眼泪抱怨道:“你们以为我想这样么!我不想温婉可人么,可是生活不允许啊,那个时候贫穷有罪,贫穷又漂亮那就是罪上加罪。

    在戏班的时候多少泼皮无赖,多少轻浮公子哥浪荡子惦记着,我不泼辣怎么保护自己?

    后来嫁给你,整日里抛头露面,沿街乞讨,但凡表现的有点软弱,还不被人欺负死!

    我是演戏的嘛,这装着装着就忘记了自己什么时候是演戏,什么时候是自己了。

    老头子,这些年,委屈你了……。”

    牛三贤呵呵笑着:“委屈啥,我要是没有你在身边捞到两句,还真的浑身不舒服……嘿嘿。”

    牛氏脸上害羞:“死相!为老不尊!”

    牛大春感觉自己饱了,我是多余的呗,这本来谈自己的婚事的时候,这老两口倒是在这秀恩爱起来!

    牛大春咳嗽一声,牛三贤才想起来正事:“咳咳,其实大子这事,咱们做父母的要尊重孩子的选择是吧?

    你看人家两人都已经商量好了,咱们怎么能做出棒打鸳鸯的事情来?儿孙自有儿孙福,由他们去吧。

    你就是给他算好了一切,铺平了所有道理,这日子还不是要他们自己过?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对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牛大春有些惊异:“咦,爹,你现在说话越来越有水平了,这学问见长啊!”

    牛三贤哼了一声:“你爹好歹也是皇明工匠大学的副教授,每天都要上课讲学,这每天还要读书的好吧!”

    牛大春竖起大拇指:“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佩服佩服。”

    牛三贤看看牛氏:“孩他娘,你觉得呢?”

    牛氏担心的问道:“可是那可是曹侯啊,我听人说啊,这曹侯最后肯定要封公爵的,那可是第一等的显贵啊。

    他们真的能看上咱们这种工匠人家,你是工匠我是戏子,跟公侯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牛大春辩解:“娘,现在早就取消贱籍了,工匠怎么了,我爹这样的八级工匠可是大明的宝贝,等升了九级待遇可是直接封爵的。”

    牛氏嗯了一声:“一样个啥!一样就没穷富了!这世界什么时候一样过!就像你爹吃了那么多苦。

    当初在戏园子里,我就是看到你爹练功刻苦,他师傅让他要练到能闭着眼睛从桌子上摸出一根头发丝。

    三九天里,你爹手冻的青紫还在坚持。

    后来有一群泼皮到后台滋事,你爹护着我,其他人都躲的远远的,只有他护着我,头都被打出血了,拦不住人家,他就趴我身上,那群泼皮就拿凳子砸,他还是不松手……”

    牛三贤不好意思:“好了说那个干嘛,成不成咱们总要试试,左右不就是一个脸面么,都是为了自己孩子,能成就成,不能成咱们再想办法,要是为了怕丢面子连问都不问,那耽误了孩子的终身大事了可怎么好。

    毕竟大子今年也都这么大了。”

    牛氏最后点点头:“行吧,试试就是了!什么时候去?”

    牛三贤想了想:“等过完年,我晋级成功了,咱们就找个媒人说说。”

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大口径重型火箭炮

    闲下来,牛大春继续找牛三贤:“爹,我那个研究也有了进展,您啥时候帮我们去校正一下底火?”

    牛三贤想了想:“年前非要去啊?这么着急啊?”

    牛大春点头嘿嘿笑着:“这不是为复兴十年大庆献礼么。要不明天吧,早点弄好我们好去实验一下。”

    牛三贤点点头:“行吧,那明天上午我去点卯之后就去你们那边,那玩意真的能行?”

    牛大春坚定的说道:“那肯定行啊,我们费了这么大的劲呢,怎么会不行呢!”

    第二天一早牛三贤点卯之后就去了皇家科学院,牛三贤的儿子牛大春研究的是底火,他们还有一个小项目,那就是研究射程二十里的大口径火箭弹。

    二十里就是十公里,这么远的距离比起喀秋莎的射程还要多一点五千米。

    之所以成立这个研究项目是因为火箭弹这种东西,本来宋明时期就有了,后来也没有退出历史舞台。

    就像鸦片战争的时候,大家都知道是大英帝国的坚船利炮敲开了满清的大门,实际上当时贡献大明各地炮台的主力是一种康格里夫火箭的火箭炮。

    该火箭重15公斤,弹长1米,口径100毫米,火箭弹后部装了一根4.5米长的平衡杆,射程可达1800米,改进型射程可达3500米。

    其衍生型号装载弹药可以从一斤到五六百斤不等。

    在鸦片战争之前,大英帝国皇家海军向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发射了约25000枚火箭,几乎将城市夷为平地。

    1812年来比锡战役时,瑞典军中的英国火箭炮部队用一次猛烈的射击就把一队法军“象蚂蚁堆一样打得星散”。

    如果说没有完成工业革命的英格兰可以造出这种可用于实战的火箭弹,那么身为火箭弹的发明者大明没有理由造不出来。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战役进入关键时刻的时候,大明集中几十万发火箭弹,一股脑的打出去,然后战局就一下子明朗了!

    火箭弹发射不需要像重炮那样带着庞大的大炮,如果没有牵引工具的时候,一颗火箭弹几百斤重,完全可以抬着走,就算加上发射管或者发射导轨大部分地形也都能运上去。

    这比起火炮的适应范围大多了,而且发射速度快,一次齐射虽然准头差一点,但是爆发力强,基本上敌人还没有反应过来躲避就已经结束了。

    牛三贤当初也是在皇家科学院工作过的,只待了一年,然后他的项目就被砍掉了,他那个时候研究的更吓人,研究是能发射一千里以上的叫做导弹的东西。

    只不过后来当时还是太子的陛下觉得这个项目太超前了,所以后来砍掉了,被砍了项目的牛三贤后来又去了皇明烟花上班研究。

    后来陛下又重新组建了大口径重型火箭炮研究项目,年龄已经大了的牛三贤想给自己的儿子留一个机会,所以当时就推荐了牛大春。

    这几年这个项目经常找牛三贤帮忙,所以对于这个项目他还是很熟悉的,甚至研究进度都了如指掌。

    其实在这种大口径重型火箭炮之前,朱慈烺吩咐研究过火箭弹,因为材料问题,项目一直停留在纸壳和小口径区域。

    直到大明的钢铁种类变多,轧钢工艺也越来越厉害,即薄又硬的钢铁也有了,底火方面因为化学工业的进步,推力也增加了。

    就是外形方面还有火箭弹发动机等等还没有定型,不过这个也快了。

    牛三贤看到最新的设计之后发现新型的火箭弹采用了倾斜尾翼,这样火箭弹发射出去之后是旋转状态的,即增加了射程也提高了精度。

    牛三贤问儿子:“现在我是可以帮你们修药柱,那要是以后大规模生产了怎么办?”

    牛大春解释了一句:“大规模生产的时候自然是用专门的工具生产,再说了工业化生产之后,这种东西就能以数量取胜了,就不必过分追求精度了。

    现在这些要追求精度,还不是实验数据好看一点。”

    牛三贤进入工作状态,对药柱进行逐一抚摸,然后用牛大春提供的木铲子小心的修理,一直忙到中午,才完成了一半。

    到了晚上全部完成之后,牛大春激动的说道:“明天就能去试验场试射了,爹,你要不要一起去看看?”

    牛三贤摇摇头:“不去了,我放不下我的礼花弹,这个可是大事,我去巡查去了,你明天小心点。”

    第二天一早,牛大春这些人就拉上这九发火箭弹还有发射筒和发射车前往燕山火炮试验场。

    这玩意射程二十里,所以要用最大的试验场,必须要确保炮弹落在试验场内,要不然飞出来了那乐子可就大了。

    随行的锦衣卫千户许贯中,乃是当初第一届锦衣卫大比的时候的第二名。

    当时的第一名是王之谦、第三名的是刘子龙。

    当初大比的前三名,王之谦一直在锦衣卫系统仕途通畅,现在已经是副指挥使,据说很有希望接替王兴国成为下一任的锦衣卫指挥使。

    而第三名的刘子龙,早年是贩马的,后来一直在西北地区,现在已经调任了军事情报部,成为了李若琏的左膀右臂。

    唯有他许贯中,一直负责着京城各处机密的防御任务,虽然隶属于锦衣卫,但是确是锦衣卫保密司,一个专门的机构。

    你说不重要吧,他掌管着很多大明的秘密,只有他跟陛下知道,连军部总参谋长和内阁首相都无权知道。

    你说重要吧,他根本没有啥实权,保护的东西一旦能够见光了,又不归他管了。

    就像这次的重型火箭炮实验要是实验成功了,那就要划给军部,然后由军部采购皇明军火进行生产,谁记得他的功劳。

    牛大春倒是第一次跟这位锦衣卫千户官锦衣卫保密司司正见面,这种重大科技成果其实牛大春更希望的是陛下能亲自来看,就算陛下不来要是总参谋长来那也显得自己被重视,没想到最后只来了保密司司长。

    其实朱慈烺是知道今天的实验的,但是他没有来,这玩意这么危险,二十里外啥也看不到,二十里内怎么都不感觉安全,还不如不去!

第一千二百二十章修改五年计划

    朱慈烺中午收到消息,许贯中亲自来汇报的:“陛下,重型火箭炮的试射非常成功,九发炮弹均落在目标点一百米范围以内,基本达到火力覆盖效果。”

    朱慈烺也很高兴:“很好,非常好,整个研制团队都要嘉奖,这样的成就不吝于一次军事变革,按照特等功记功!把人喊来,朕要亲自授勋!”

    牛大春当天晚上就这么迷迷糊糊的被带进皇宫,李亨知道牛大春的老子还是负责大阅兵烟花制造的八级大匠的是非常高兴。

    拍了拍牛大春的肩膀:“你们一家都是大明栋梁,朕相信并期待你们一家为大明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好好干,大明不会亏待每一个为大明付出的人!这次加封你们三位主要负责人勋爵爵位,望你们尽心竭力帮助皇明军火完成量产工作。

    完成量产之后还有重赏,若有突出贡献再次晋升爵位也不是没有可能!”

    牛大春感觉整个人都轻飘飘的,陛下拍我肩膀了,陛下的手好厚重,陛下亲自跟我说话了!

    几个负责人立刻一起立正:“一定完成陛下嘱托。”

    这一下子就变成勋爵了,牛大春有些幸福的不知所措,他有爵位了,看来这个火箭弹项目比他预计的还要重要,老子还要等年后才能实现的愿望竟然让他年前就完成了!

    而且这自己得到的勋爵跟他老子的可完全不一样了,这代表着他有一个名额,一个可以把子女送进黄明军事大学进修的名额。

    如果是他老子的,那他就要跟老二老三家争一争,只有家族最优秀的子弟才能获得他老子的推荐名额。

    一个名额就代表着一个上升的机会!大明最重军功,封爵多位军功爵,所以进入皇家军事大学可以说是获得爵位的捷径,给自己一个上进的机会。

    而且陛下还说了只要完成量产,还能晋升爵位,只要自己再努力一把,那岂不是还能把爵位传给儿孙,这是多好的机会!

    牛大春整个人飘着谢恩回家。

    皇宫内,朱慈烺又一次把周遇吉和吴启晨叫来:“先公布一个好消息,大口径重型火箭炮已经研究成功了!

    就是那种一发可以把上百斤火药投射二十里的那种火箭炮,这种武器不需要重炮来发射,只需要一根铁管作为发射导轨。

    造价低,运输方便,一些重炮到不了或者运输困难的地方都可以到达。

    正面战场上如果一次投射一万到两万发这种火箭炮,那么敌人十几万人顷刻之间就要土崩瓦解。”

    周遇吉听着都是激动,满心都是想着怎么使用这种武器:“陛下,我什么时候能够看到?”

    朱慈烺笑着说道:“这需要进行量产成功之后才行,现在只是实验成功,离生产还有一段距离。

    这种武清要走机械加工走量的路线,大明至少要形成年生产十万甚至二十万枚的生产能力。”

    吴启晨忍不住问道:“敢问陛下,这个造价低有多低?”

    朱慈烺一下子不好说话了,沉吟了一下:“也没有多少好像不到三百两一枚。”

    接着吴启晨和周遇吉都吸了一口冷气,三百两一发,这个还叫不贵?年产十万枚就是三千万两,二十万枚就是六千万两白银,这个还不贵?

    朱慈烺解释了一句:“初期成本可能高一点,但是一旦大量生产,工业化形成产业链之后成本一定会降下来的。

    而且有十万枚到二十万枚的生产能力能为大明解决很多问题,至少能搞定敌人三五个大型战役的敌军进攻部队。

    甚至用来攻城,可以依托这个东西一瞬间把敌人的城市夷为平地,效果绝对是震慑性的。”

    周遇吉和吴启晨相互看了一眼,还能怎么办,陛下要搞那就搞呗,又不是花自己的钱,再说了,这些年来,陛下如果坚定的要做一件事,那么这件事多半是对的。

    如果他们看不明白,那就边做边看,总有一天会看明白并且惊叹陛下的高瞻远瞩的。

    就像大明的有线电报系统还有铁路,这些都是陛下强力推行的一开始很多人不理解,但是现在回头再看,那是真香!

    把两人叫来主要就是谈预算案的,这个事情明年主要是研究阶段,还不用花钱,因为研究生产线的费用是皇明商号自己出的。

    再说了到了这个时候了,兵部和内阁的预算案早就完成了最终审核,就等着过年后往外发布了,这个时候再改也来不及了。

    最后还不是要朱慈烺出钱搞特别预算,那还不如不说。

    但是下一个五年计划,一个是要把相关产业的发展列入规划,另一个就是要留出相应的资金用于采购。

    产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爬坡过程,假设一年的产量是二十万,那么一天就是要生产五百五十枚左右。

    这个产量显然不是一条生产线能够完成的,因为整个过程涉及火药,所以生产的时候自动化不会太高,至少最后组装装药的时候只能多用一些夹具之类的还是要人工组装。

    牛大春晚上回家的时候,把事情很自己爹娘说了,娘亲自然是非常高兴的,牛三贤有些吃味,果然还是研究武器功劳大,自己搞了两次重大庆典还有无数次小庆典,辛苦了一辈子,最后才有可能混一个勋爵。

    而自己的儿子只是完成了一件武器就封了勋爵,而且只要量产成功了,还能有机会晋升爵位,这是他一辈子都做不到的事情啊!

    不过牛三贤也不后悔,哪有老子嫉妒儿子的,当初不就是因为觉得这是个好机会,才把儿子举荐上去么!

    牛大春最高兴的事情是,自己现在是勋爵了,终于能堂堂正正的跟曹家提亲了!

    牛大春恨不得立刻把这个好消息跟曹桂枝分享,可惜最近因为藩国陆续进京,作为京城唯一的女营,曹桂枝承担了驿馆的一部分内卫工作。

    毕竟有那么一些不要脸的藩国,喜欢找大明人接种,尤其是禁卫军这种大明满级男士,更是这些人的青睐对象,万一引起外交纠纷了就不好了。

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太上皇回宫

    腊月二十八日,崇祯以及朱慈烺的众位皇弟皇妹从玉泉宫前往皇城。

    这一天京城万人空巷前来观礼,崇祯自从复兴元年移居玉泉宫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在百姓面前过。

    当然以前也很少出现,不过复兴年以前,陛下虽然很少露面,每年的重大祭祀重大典礼的时候还是会出宫的,例如祭拜天地坛等等。

    百姓对于太上皇的生死都有很多谣言,更不要说近况了,所以京城很多人都想看看太上皇是不是跟传说中一样皮包骨头,忧郁成疾,甚至精神都不正常了?

    结果百姓看到了他们认知中最壮观的一幕,只见太上皇的车驾在前,后面,三四百辆亲王公主座驾绵延数里而来。

    对于这些王子公主中的绝大多数来说,这也是他们第一次从玉泉宫出来,玉泉宫的模拟街市模拟的再像,那也是模拟的,看不到人间的烟火。

    而且一年只有三大节日的时候才开放,成为这些孩子为数不多的期盼。

    出生在帝王家庭的他们是不幸的,但是他们又不得不承认他们能平安降生并且顺利长大这已经是朱慈烺最大的仁慈。

    多少帝王最后兄弟被杀尽诛绝,多少帝王最后连儿子都要杀不少才能确保江山稳定。

    对于这些王子公主来说,曾经以为玉泉宫内就是世界的全部,他们只不过是住在大一点的深井里的青蛙而已。

    男孩子只知道两个地方,一个是玉泉宫内,这是他们小时候的囚笼,然后还有一个十八岁之后的扬州,那是他们长大之后的牢笼,这两个地方就是他们的一生了。

    而女孩子还好一点,她们还能憧憬爱情,因为嫁人之后困在她们身上的枷锁就彻底消失了,可以过上她们想过的生活。

    对于这个外面的世界,对于京城他们有太多的畅想,太多的幻想,太多的期望。

    所以在百姓眼中就是这几百辆亲王和公主座驾内,一个个天真的脑袋打量着外面的世界,一副怎么也看不够的模样。

    完全就是一副土包子进城的感觉,跟那些外地来京城的孩子简直一模一样。

    朱慈烺并没有要求这些王子公主们必须遵从什么礼仪,什么尊贵气度,对于他们来说生活本来就已经很艰难了,何必要剥夺他们最后的天性。

    这些孩子笑着跳着闹着呼喊着,整个队伍都显得那么喧闹。

    百姓也交头接耳的聊天打趣,这太上皇是为大明的人口事业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啊!这去玉泉宫这十年啥都没有干就造小人了吧!

    不过看着一个个健康活泼的小王子小公主,那些谣言全都不攻自破,孩子们笑的玩的这么开心,怎么看都不像是不幸福的样子不是。

    为了安置崇祯这一大大大大家人,朱慈烺不仅腾出了慈宁宫、还把慈宁宫花园一直到仁智殿的大片宫殿给腾了出来。

    面积占据了紫禁城的四分之一左右,就这王子们还不能分到一人一间房,还要睡上下铺。

    不过有慈宁宫花园可以玩耍,朱慈烺又没有禁止他们在宫中行走,身子可以在皇城内转转,登上城墙用望远镜往宫外看看都可以。

    所以崇祯十年的年对于这些孩子来说,绝对是一次新奇的快乐的记忆。

    崇祯看着京城的变化也是感慨良多,上次五年大庆阅兵他也观看了,只不过上一次来的很低调,孤家寡人的,他甚至都觉得儿子是在跟他炫耀他治理大明的成果。

    五年后再次离开玉泉宫,整个大明又发生了更多变化,京城的范围变得更大了,从玉泉宫到皇城已经看不到一处农田,到处都是房屋,到处都是街市,一切井然有序欣欣向荣。

    百姓们大多穿着体面的衣服,脸色也是红光满面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表示这些人是真的幸福。

    最开心的莫过于自己的这些孩子能有机会出玉泉宫看看外面的世界,哪有父母不想孩子好呢?看到孩子们露出开心的笑容在后面喧闹,崇祯一瞬间恍惚觉得,其实把江山交给朱慈烺挺好的。

    朱慈烺站在大明门门口迎接着,本来太上皇回京应该出城迎接的,可是现在玉泉宫就在京城之内,不算回城,只能算走亲戚

    朱慈烺也不想搞那么多繁琐的礼仪,显得一家人生分。

    崇祯到了大明门,跟他点了点头,这时候不适合攀谈,一大帮熊孩子都等着急了呢!

    而朱慈烺的儿女们要不崇祯的小一些,年龄最大的太子和长公主也都才六岁,这个时候都在大明门门口列队欢迎爷爷奶奶和叔叔姑姑们。

    一大群孩子看着另一大群孩子,大家都穿着一样的衣服,有的咬手,有的眨眼,有的还流着鼻涕,甚至更小的不懂事的还要奶妈抱着。

    进宫之后,京城逐渐又恢复了往日景象,朱国利就是观礼的人之一,他深深的被大明皇帝的气度所折服,能容下自己的父亲,还能容下这么多的兄弟姐妹,他是做不到。

    当然他也感叹,大明的皇帝真的太能生了吧,这太上皇有两三百个孩子就不说了,这皇帝陛下的孩子也过百个了吧?这帮人天天就没事生孩子玩么?

    对于这个朱慈烺也很无奈,尽管他修订了侍寝规则,每月侍寝机会由原来的十五次改为现在的六次,也取消了妃子们可以在最容易怀孕的日期优先事情的规定。

    但是这丝毫挡不住孩子越来愈多的趋势,因为医疗水平进步的效果太明显了,朱慈烺的儿女还有崇祯的孩子夭折的都只有个位数。

    虽然孩子夭折是一件残酷的事情,但是生的太多,这种事情总无法避免。

    现在朱慈烺的孩子还在每年十个以上的速度增加,崇祯那边也跟着朱慈烺一样减少了侍寝之类的,但是孩子还是以一年二十左右的速度增长。

    崇祯也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开始有意识的控制,甚至跟朱慈烺提议过让他的妃子们服用避孕药,但是朱慈烺否决了,你可以少要,但是不能剥夺别人生的权利,哪个女人不想当母亲呢?

    尤其是跟着崇祯的那些女人,孩子可能就是她们唯一的精神寄托了,不让她们生就太不公平了。

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国宴家宴

    当崇祯的孩子和朱慈烺的孩子汇合之后,整个皇宫就变成了一个大型的游乐场了,因为朱慈烺把前面的三大殿和他跟皇后居住的寝宫外所有的地方都对孩子开放,这群孩子简直疯了一样。

    虽然熊孩子让人讨厌,但是当朱慈烺陪着崇祯看孩子玩闹的时候还是有种老父亲的欣慰感。

    崇祯看着孩子们问朱慈烺:“你是不是应该修订一下选妃以及后宫制度,如果孩子这么生的话,这对大明来说将会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当初你下定决心要消减王室,可曾想到你我父子之力竟然造成比诸王室一起祸害的还要厉害?哈哈哈……哈哈。”

    朱慈烺摸摸鼻子,这崇祯倒是放得开,这事确实一直朱慈烺在担心确不好意思说出来。

    看着那么多孩子朱慈烺也头疼:“自从上次消减侍寝等规定之后,这些年已经严禁选秀了,只是宫中遗留的秀女等后妃已经不少,总不能遣返,这对于这些女人和其家庭也不是好事。”

    这些女人进宫了就是他朱慈烺的人了,遣返就相当于休妻了,送人更不行,朱慈烺就没有把老婆送人的习惯,就算小老婆也不行。

    崇祯摸摸鼻子:“年轻就是好,其实我觉得一个月六次都有点多,最好一个月三次或者两次,像你这么忙……”

    朱慈烺稍微有点尴尬,跟老子聊这些,虽然是为了大明皇室人口的事情,说的是国事,但这个一个月几次真的有点不好意思。

    朱慈烺转移话题:“父皇和母后可想看一看黄明博览会?这一次开会在沈阳,如果父皇和母后有兴趣我们可以同去。”

    崇祯沉吟了一下笑了:“也好,那边曾经被建奴蹂躏,我还从来没有去过,正好去看看。

    听说皇明博览会很热闹,集合了大明天下之精华,我也很好奇到底是怎么个好法。”

    朱慈烺自信的看着远方:“好不好,父皇看看就知道了,对了,等二月二回来之后也春暖花开了,父皇跟母后的出游计划也能提上日程了。”

    崇祯脸上的笑容更甚:“如此甚好,我跟你母后正好看看大明的大好河山。”

    年三十晚上朱慈烺大宴群臣,驻京五品以上官员都能参加,这一次,崇祯也参加了。

    对于这个太上皇,群臣有的熟悉有的陌生,而熟悉的也不是因为曾经是崇祯的臣子,就像吴启晨这种,他是在朱慈烺首先的时候见过太上皇。

    大部分人对于太上皇都很陌生,他们还在底层的时候没有机会见,等他们爬上来之后,崇祯已经去了玉泉宫了。

    经过十年两届的整理,大明官场中那些儒家的官员没眼色的基本上都被驱逐或者致仕了,满朝文武再没有人把崇祯当成皇帝,他真的只是皇帝的老子而已。

    这也是朱慈烺敢这个时候放崇祯出来的原因,十年的经营,大明已经足够强大,他的统治也足够稳定,年富力强,天下归心,崇祯根本没有一丝翻盘的可能了。

    后宫内,皇后跟太后一起宴请各诰命夫人勋贵家的长房大妇等等,对于朱慈烺来说,这不过是为了褒奖他们一年的辛苦,给予的肯定和鼓励。

    但是对于一部分人来说,这可是一次明争暗斗的修罗场,例如爵位的继承,家族遗产的继承,还有家中地位的排行等等,这些背后的小动作,可能只为了博取朱慈烺活着皇后太后的一个眼神一句话而已。

    大宴会,大礼仪,朱慈烺是一个对礼仪宽容的人,曾经他甚至认为礼仪都是没有必要的。

    后来登基之后,才发现等级跟登基真的是同音同意,想要登基就要先定等级,等级靠什么区分,靠的正是权利财富和礼仪。

    因为权力可能错位,财富可能因为贤名愚笨增减,但是唯有礼仪代表着森严的阶级。

    哪怕有一天你真的富可敌国,只要你还是个普通商人,那你也得向县官行礼,见了皇上一样要叩拜,不会因为你的财富多的跟皇上一样,一下子就跟皇上平起平坐。

    所以朱慈烺从礼仪的反对者变成了礼仪的拥护者,当然拥护礼仪不代表要刻板的要求人做到尽善尽美。

    整个宴会期间,不少人出现失误,甚至出丑,朱慈烺都全当没有看到,包括后宫朱慈烺也安排了皇后等人不要过分的纠结礼仪是否到位。

    这也是为了让那些大臣们吃饭能真的得到吃饭的乐趣,这么多年来,可以说历代皇帝一来,这皇家的宴会就是出了名的规矩繁琐,而且吃饭的时候这不许那不行,甚至菜都不能多吃,因为中途不能上厕所。

    要是因为尿急或者出恭等等问题憋不住,那就是失仪足够让人给告一波的。

    那吃饭还有啥吃饭的乐趣,存粹就是受罪了,朱慈烺试图扭转这种状态,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宴会的气氛活跃了很多,大家也能好好的吃饭了。

    甚至有人中途离席敬酒或者出恭也都允许了。

    这就让第一次参加这种宴会的崇祯和周皇后感觉很不适应,感觉有点乱,甚至不知所措。

    朱慈烺和崇祯简单的敬酒讲话之后,就率先离席了,因为朱慈烺要是在这,这些人更是放不开,还不如提前走让他们自己发挥去。

    离席之后朱慈烺跟崇祯往暖阁那边走,今天除了这边大宴群臣之外,暖阁那边也正在举行家宴,只不过家宴的规模也就比这边的大宴小一点而已。

    这不禁让朱慈烺觉得以后是不是要专门建一座宴会大厅,不对,不是一座,要建两座,一座用来宴请群臣,一座用来家宴。

    要不然等这些孩子长大了,暖阁这边可能还坐不下。

    孩子们很多都还小,整个宴会上吃饭打闹,哭泣的一大堆,朱慈烺和崇祯倒是看的开,反正也不用他们哄,就选想哄也哄不过来。

    宴会之后接着是拜年要压岁钱,这一波崇祯反而是最吃亏的,因为不仅他的孩子他要给,朱慈烺的孩子他也要给,所以一个红包里只放了十两银子。

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崇祯的动物园

    当然这点钱并不能让崇祯破产,实际上崇祯手里的钱还真的不少,因为崇祯不仅掌管了玉泉宫中的开支,还是皇明动物园的园长。

    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职位,完美的统一在崇祯身上,也是朱慈烺为了给崇祯找事情干,不至于让他闲的没事就造小人。

    首先掌管玉泉宫的开支,玉泉宫自从建成之后,除了防务上依旧由禁卫军和锦衣卫交叉负责之外,宫殿内的太监宫女还有个嫔妃的生活用度度支等等都是由崇祯来管理的。

    以前是由太监负责的,后来这个太监竟然轻慢了周皇后和崇祯,甚至还役使玉泉宫中的嫔妃,被朱慈烺知道之后大怒,直接在玉泉宫中凌迟了。

    崇祯虽然失势了,但那也是朱慈烺的老子,被一个太监欺负,这不是打朱慈烺的脸么。

    从这件事之后朱慈烺意识到,如果崇祯连玉泉宫内的权利都没有,他肯定避免不了被人欺负,再说了一帮不能外出只能在玉泉宫待着的宫女太监也对朱慈烺造成不了多大的威胁了。

    所以玉泉宫内的管理权就逐渐交给了崇祯,这是崇祯的第一个收入来源。

    第二个就是皇明动物园了,一开始朱慈烺嫌弃在皇城内养殖那些动物实在太浪费地方,皇城内养殖的都是各国进贡的动物,还有历代皇上因为个人喜好放置的动物,还有就是御马监管理的部门皇家用马。

    一开始玉泉宫这里只是把皇城内的那些动物放到这边,后来朱慈烺抬升了熊猫的地位,这边建立的熊猫馆,然后又下令保护收集珍惜濒危动物饲养繁殖。

    所以玉泉宫这边的动物逐渐就多了起来,等到皇家动物园建好之后,朱慈烺就觉得可以把玉泉宫的动物迁移过来,左右相隔也没有多远,挺方便的。

    后来想了想,既然离那么近干脆让崇祯管着就是了,他总不能饲养一支动物大军造反吧?

    给崇祯找点事情干,也省的他闲的无聊。

    当然崇祯所谓的园长,也就是每天看看各种报告,如果有什么问题的时候就站在玉泉宫的城门处用望远镜看看动物园里的情况。

    每个月有那么六天的时间皇明动物园会闭园,一个是给动物以休息,一个是给园内的工人休息和打扫,还有就是让崇祯来巡查,看看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而且玉泉宫里那些崇祯的孩子也可以在这六天来看看这些动物,避免他们跟外面的游客接触。

    而皇明动物园的收入朱慈烺干脆就直接划给玉泉宫用作日常开销,如果有结余了也存起来,用于将来皇子公主出宫的时候崇祯和周皇后能给置办些像样的彩礼嫁妆。

    对于这个安排崇祯还是很满意很尽心的,一个关系到自己的钱袋,另一个也关系到以后自己子女的幸福。当然这管理一个动物园其实跟管理一个国家是一样的,甚至这些动物比起治国还要复杂。

    这也是崇祯抱怨不能搞侍寝那么多的原因之一,因为他是真的公务繁忙,每天都在研究动物的事情。

    皇明动物园作为大明最大的动物园,收入还是非常喜人的,尤其是它里面的动物大部分都是各地进贡的,基本上不用花钱。

    大明进城常住人口逼近三百万,而外来人口每年的流动人口妥妥的过千万以上,而来京城的人只要有时间,谁不想来皇明动物园看看呢。

    毕竟这个时代你不可能来京城顺便登长城,顺便去燕山,顺便去皇宫参观等等,京城内能玩的地方就这么多,皇明动物园又是必去的首选。

    皇明动物园每年开园的时间是三百天左右,三百天还不到。

    千万除以三百,等于三万多。所以每年的大部分时间段每天参观的游客都过两万人次,偶尔有暴涨,也有因为阴雨天等天气不好的时候人数比较少。

    皇明动物园每一张门票是一百文钱,这个价钱已经算很良心了,一百文看遍世界珍禽异兽。

    也就是说,皇明动物园每天的门票收入就超过两千两银子,然后再卖卖周边的玩具,动物园内部的餐饮零食饮料摊位等等,每天的收入甚至超过门票收入。

    所以崇祯竟然有一种经营一家动物园比当初经营整个大明的收入还高的感觉。

    因为皇明动物园一年能收入近百万!去掉运营成本之后,一年的净利润也有二三十万两之多。

    崇祯从登基到崇祯八年这一段时间,别说一年富裕百万两银子了,国库里几万两银子甚至几千两都拿不出,每天都是拆东墙补西墙。

    所以崇祯有时候就在想,当初崇祯元年自己就建立这么一个动物园,那大明何至于艰难到那种地步?

    但是那个时候百姓真的能随随便便的拿出几百文钱去逛动物园看动物么?

    所以过年的时候崇祯难得大方一回给每个孩子封了十两红包,不就是区区五六千两银子而已么,崇祯出得起。

    朱慈烺作为哥哥本来不必给这些弟弟妹妹发红包的,但是人家都是孩子,总不好只给自己的孩子发。

    为了表现自己对崇祯的尊重,所以朱慈烺给孩子的是每人五两银子,然后孩子们还能收到太后的红包还有皇后的红包。

    回到自己宫里还有自己的娘亲的红包,总之过年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

    这些钱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一笔巨额收入来源,基本上代表了很多皇子们他们一年的开销的来源。

    皇子并不是不花钱,也不会没有地方花钱,别忘了,玉泉宫还有一年的三大庙会呢,孩子们主要的消费就是在每年的庙会上。

    包括朱慈烺的子女,其实主要的花钱机会也是三大庙会。

    孩子们拿到压岁钱欢乐,崇祯和朱慈烺也其乐融融,这个时候他们要进行除夕的最后一个娱乐项目,登上大明门城墙观看今年朱慈烺刚发明的大明版的晚会,与民同乐。

    在御道两边,只有二十九、除夕和初一这三天,允许天下戏班在此搭台唱戏,这些戏班从崇祯进宫之后就开始搭台,然后连唱三天,初二的时候要把台子拆除,不能影响初三的大阅兵。

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从大明门到承天门

    复兴十年正月初三,半夜两三点钟的时候,皇城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就依次开放,从承天门到大明门之间有一条御道,这一片区域依旧属于皇城范畴。

    总所周知,长安左门外为东长安街,长安右门外为西长安街。

    长安左门外南边的一大片区域就是大明以前的六部现在的内阁所在地,大明所有文官部级府衙绝大部分都在这边,有文气。

    又称为龙门是每年殿试举子中进士之后宣布和拜见皇上走的门,所以登龙门指的就是跨过长安左门。

    而长安右门外面的一大片区域就是以前的大明五军都督府还有锦衣卫府衙所在,正好是一文一武相对应。

    后来朱慈烺把锦衣卫衙门挪到了东安门和东华门内外,把以前的里草料厂,中草料厂还有御马监等院子都划归了锦衣卫,包括以前的东厂衙门所在地,也都给了锦衣卫。

    所以锦衣卫就从长安右门那边搬到了皇城东面,而今年因为成立了军事情报部,所以长安右门那边的锦衣卫的院子又给了军事情报部。

    多以兜兜转转,一切好像都改变了,但又像没有变。

    而每年朝廷秋决犯人等等,送进宫内让陛下勾绝的时候,送进送出都是从这里,包括从皇宫压出的人犯处决都从这里,所以这边右称为虎门。

    而大明门则是只有皇帝才能走的门,非重大节庆典礼或者陛下出行是不得开启的。

    这一大片区域是一个大厚T字形。

    中间是皇上走的御道,在三个门之间的城墙部分就填充着廊房,东西各一百四十四间,共二百八十八间,称为千步廊。

    以前这里是六部和武军都督府的办公之地,后来内阁改革之后,内阁事务不必事事都向朱慈烺汇报,所以这千步廊这边的房间就空了出来。

    因为成立军事情报部,原本占据长安右门那个锦衣卫旧衙门的各师驻京办公室就要给军事情报挪地方了,朱慈烺直接把这些内阁房间都划给了军部。

    内阁的事情不必事事汇报,但是军部不行,军部要事事都上报给朱慈烺,所以现在这二百八十八个房间,每个师都能获得一间作为驻京驻地。

    而大明的师级单位并没有这么多。

    大明禁卫军陆军师三个,禁卫军陆军一到三师。禁卫军骑兵师一个,就叫禁卫骑兵师。总兵力十四万。

    陆军师,有三十个,为陆军一到三十师。总兵力一百零五万。

    骑兵师有七个,为陆军骑兵师一到七师。总兵力二十四点五万。

    山地师三个,为山地一到三师,总兵力十万零五千人。

    高原师两个,为高原一师和高原二师,总兵力七万人。

    极地师三个,为极地一到三师,总兵力十万零五千人。

    岸防旅十个,为岸防一到十旅,总兵力十五万人。

    这就是陆军的全部师旅级的全部作战单位了,总共有五十九个师旅级作战单位。

    而海军方面,大明有四大内海舰队,有北冰洋舰队、北太平洋舰队、南太平洋舰队,南洋舰队、孟加拉大湾区舰队、西洋舰队,非洲东海岸舰队、几内亚大湾区舰队、北大西洋舰队总共十三个总兵战区级舰队。

    然后还有海军陆战师四个,加在一起是十七个作战单位。

    按照道理来说,海军的总兵战区是跟陆军的总兵战区是一个级别的,比师级要高一个级别。

    但是海军有其特殊性,一般一条船就算一个作战单位,一般二等及以下战列舰是营级,因为一条船现在都不到一千人了,一等战列舰是团级作战单位。

    要知道各总兵战区舰队,除了有禁卫舰队之称的渤海舰队之外,都没有一等战列舰。

    所以几条船组成的分舰队只能算是团级单位,而总兵战区也就几个分舰队,所以只能算师级。

    这两块加一起才七十六个作战单位不是,但是这些房间确被占了八十个。

    因为大明不止有陆军和海军还有空军,大明空军从成立以来就是高配,虽然手里的家伙不多,但是朱慈烺直接给批了四个师级单位。

    而且空军师是按照大陆分区的,一个师管一块大陆,跟海军一样都是管的大家伙少。

    这些师旅级的驻京总部,其实平时的事情也不多,就是把自己师的情况汇集,然后上报,还有如果师内由什么事情需要联络军部的五部,也是由这里的人递交文书。

    一间屋子也不大,一般每个师都安排三五个人就行了,做的也是文秘沟通的活,所以这边被称为‘军内阁’。

    也许有一天这两百八十八个房间会不够用,但是现在这绝对是富余的,可以拆除一部分。

    介绍这么多的原因就是,其实从大明门到承天门这一块地方并没有什么非要纳入皇城内的东西,属于皇城可有可无的一部分。

    而东长安门和西长安门的存在,确把长安街一分为二,根本不方便朱慈烺搞阅兵活动。

    为啥不在大明门搞?第一大明门外面没有宽阔的街道,连道路笔直都做不到。

    第二就是大明门不够威武,大明门是单层结构,甚至一开始就是一个单檐歇山顶的砖石结构建筑。连个城楼都没有。

    后来朱慈烺觉得这个不方便他与民同乐,所以就把单层结构改成了双层的带城楼的模式。

    就算是这样,这个城楼两层高城楼高度只有九米而已,不够威武。

    所以为了阅兵跟后世一样牛批,朱慈烺直接把长安东门和长安西门改成了大型的拱门桥结构,也就是上面城楼拿掉,上面的城墙依旧连通,但是下面可以正常走人过车。

    也就是看着像一座桥一样。

    在承天门两侧也建设了专门用来观赏的露台,可以让受邀前来观礼的不够资格登上城楼的那些人登上两边的露台观礼。

    这也就是明明半夜的时候,这两个门为啥要开放的原因,这是为了方便观礼的宾客提前进场寻找自己的位置。

    这一天,里面一些不重要的位置也都会对前来的大明公民开放。

    但是因为能承载的数量有限,所以进入的人数是被限制的,但是问题又来了,让谁进不让谁进呢?

    后来干脆是前排都是京城的小学生,中间是初中生,后排才是京城各大学校的大学生,这些孩子会穿上整齐的校服由老师带着排队入场。

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龙旗飘扬

    学生需要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当然学生也比较好管理,而且一样的衣服也好看一些,甚至学生们手里好有红色的布块,等到朱慈烺讲话的时候好舞动起来。

    这个时候有些提前到来的受邀者已经在等着了,大家排着队,接受检查之后,陆续进场。

    长安门内是大明的核心区,这里面有很多都是为国征战有功,或者勋贵,或者其他行业的有功之士。

    还有就是各藩国的代表等等,不能出现任何意外,这要是有人带去爆炸物,那整个场面就难看了。

    这也是这么早就开放的原因。

    而军队那边,这个点也开始从驻训基地集结朝内城赶来,大阅兵的驻训基地在京城东的三里屯附近,这里虽然后世繁华,不过这里现在确早就预留了位置。

    这里是京城战备内环,也就是后世的东三环的位置,大明自从取消新建城墙之后,各城市扩张都需要留下这样的战备环。

    这这一个相当于城墙的区域,会修建一些防御工事,留出大片空地,做好绿化等等。

    平时的时候这些战备环也是城市公园绿化体系的一部分,相当于绿化林带的作用。

    而东三里屯这里的战备环就预留了大阅兵的驻训基地,这个基地也是战时东城战备军营的一部分。

    当然从目前的形式来看,应该没有人能打到这里,不过备战始终是一种长期的事情,不能松懈的事情。

    士兵从这里出发,会从东复兴门进入内城范围。

    这个复兴门以前是没有的,是朱慈烺为了延长长安街的长度,把这条街作为京城的横轴线特意扒开的新门,东边的叫做东复兴门,西面的叫西复兴门。

    然后对东西长安街进行延伸,为了取直拓宽原有道路朱慈烺可是没少花钱,拆掉的民居要么给予重建,要么就是按照市价赔钱。

    这条线上正好东边有贡院,有明智坊草场,有文思院,盔甲厂等机构,在新政之后只能大多被转移,所以成为修路之后京城百姓的主要安置区。

    如此一来,只要没有重大活动的时候,朱慈烺只要大开东西长安门,那么这条轴线就能成为大明最繁忙的道路。

    士卒从各师选派的有五十九个方阵加上三军仪仗队总共六十个,而这些士卒其实总共也不过一百九十万人而已,何来大明士卒三百万之说呢?

    因为除了各师的战斗部队之外,大明还有百万人的后勤人员是不记人战斗部队的,甚至他们都没有团以上的编制。

    一般情况下,后勤部队都是按照职能和区域不同,分成不同的运输总队运输大队中队小队等等。

    而这一次大阅兵跟以往不同的是,除了战斗部队受阅之外,后勤部队也将挑选优秀的有功的组成十个受阅方队。

    然后还有大明的战略炮兵部队。

    大明除了各师的炮兵团之外,实际上还有重炮团这种编制,只不过一直以来重炮因为重量的限制,加上大明的敌人中也没有人值得大明出动战略级重炮来对付,所以重炮团一直没有扩编。

    再加上国之重器,不可以轻易示人,这种重炮在这个时代就是大明的军事科技巅峰,自然不能谁便给人看。

    现在因为新式火药的应用,大明的重炮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威力增加了,重量减轻了,而这些原来的重炮终于变成了落后技术了,是时候可以拿出来秀一波了。

    虽然这只是个团级单位,但是其扩编在即,按照朱慈烺的计划,战略炮兵部队,平时至少要装备三五个旅吧,一旦开战的话至少也是一二十个师的规模。

    重炮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就像战列舰上的重炮,一炮就是一个几米的大坑,周围几十米的人都能被震死,当真是可怕。

    当然这一次能拉出来炫耀,也是因为这种重炮可以卖了,给这些藩国看看,就是看这些人有没有兴趣买一批回去。

    因为就算这种炮陆军版的不卖,这一等战列舰上的海军型也会被卖出去,所以不必藏着掖着。

    军队不到五点的时候就已经列队完毕了,然后在那里原地休息,而京城长安街两边的街道上已经人山人海,大家都等着观看这次盛大的仪式。

    早上七点多钟,大明龙旗兵开始走出承天门,开始升旗,反正有后世的经验可以抄,大明的龙旗自然也要跟太阳一同升起嘛,这样才显得大明犹如初升旭日般的伟大。

    这个时候朱慈烺登上了承天门城楼,旁边站着的是太上皇崇祯,然后依次是军部总参谋长周遇吉等人。

    而皇子们,因为人数太多,只能跑到两边的城墙上去看了。

    两边和长安街对面的观礼台上,这时候已经坐满了人。

    城墙下,曹变蛟骑着一匹枣红马迈着碎步而来,这匹马身形高达一米八,体态匀称俊美,驼上身穿一套明光山字甲曹变蛟之后显得曹变蛟更加威武雄壮,超级有压迫力。

    实际上曹变蛟乘骑的这匹马并不是一批乘骑用马,而是一匹挽马。

    马匹一般有三种用途,乘骑、托运、挽拉。其中又以挽马的体型最为高大雄壮,曹变蛟这匹马就是大明使用西伯利亚马,夏尔马,等等优质挽马和东北地区的大型马进行杂交培养的大明挽马。

    这种挽马因为主要饲养在库页岛牧场,也是在那里杂交成功,所以又被称为库页重挽马。

    不管能不能乘骑作战,这样的场合,只需要帅就完了,曹变蛟感觉自己有一种骑上赤兔马的感觉,怪不得吕布为啥要配上赤兔才显得牛逼。

    这要是一个两米壮汉,用上一件长柄重型武器,然后骑上一批比你高了二三十厘米的马匹之后,整个人能比你高五十厘米左右!

    这个差距简直就是殴打小学生好吧,直接武器从上往下砸,你就接不住,人高马大之后,那真的是碾压级别的,要是在来一个技巧型的,你说你怎么搞能赢?

    至于阅兵的指挥官为啥是曹变蛟,而不是周遇吉,这个就是为了压制周遇吉,因为这样的场合如果周遇吉去带着军队,就会给人一种大明的军队都听周遇吉的话的错觉。

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倭国的跳蚤

    曹变蛟前来报告阅兵队伍准备妥当,然后朱慈烺坐上专门为阅兵设计的马车,先检阅一遍。

    之后回到承天门城楼上,分列式正是开始。

    在雄壮的音乐声中,第一个是手持大明龙旗的三军仪仗队踏步走来,大明的国旗现在改为了红底日月同辉盘金龙旗。

    寓意就是日月之所照皆为大明疆土。

    之后跟着的是三军军旗,陆军为底部为黄色山峦龙旗,海军为底部海浪波纹龙旗,空军为头顶蓝天白云龙旗。

    崇祯不是第一看新军走正步了,但是每一次看这种力量感和压迫感都让他心中对这支军队产生踏实的感觉。

    军队每过去一个方队,下面的百姓就一阵欢呼,尤其是孩子们,看着威武的军队分列式,个个与有荣焉。

    老李就坐在左第三观礼台第七排第四位,今天凌晨三点就到了长安左门进入,然后一直等到现在,这时候老李突然觉得眼睛泛酸,这就是他儿子服役的军队,这就是儿子奋斗的大明,这一切都值了。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当禁卫军走过承天门的时候,藩国的那些代表看到明军手里的新式火枪样式又变了,一下子就知道大明又变强了。

    看着整齐的犹如刀砍斧剁一般的军阵,一个个的滚滚向前,就像走不完,过不尽一样,单单是路过承天门广场这么多士卒就能灭他们一国了。

    更不要说这只是大明军队总数的一百分之一而已。

    步兵之后炮兵开始进行展示,这是今年新增的项目,从最小的迫击炮到八匹马拉动的大口径重炮,这些炮看着是走在马路上,但是藩国的人觉得这是在他们心口上碾过一样。

    再后面就是后勤车队,后勤车有很多种,有运货的,有运士卒的,有做饭的,有医疗的等等。

    在之后就是各军校的代表方阵。

    其实大明的十大军校中学习的军官人数都超过了十五万,而军校在大明军部系统的编制也是师级,不过确没有分到师旅级专用的驻京办房子。

    因为军校的事情名义上是归皇上直管的,而军校学生的实习和分配问题打交道确是跟参谋部比较多,故而他们的协调人员都放在参谋部那边了,甚至不少都是兼任的参谋职务。

    下一个五年计划之中大明会对现有的军校进行扩建还会增加军校的数量,培养出更多的军官。

    按照计划,大明的军官数量将在五年之后超过百万人数,保证扩军之后不会出现军官不足的问题。

    因为一个最基本的班长能带十一个士卒,那么一百万军队就能扩充成八百万人的军队,大明的军队数量就迅速到达千万。

    军校生过去之后,天空开始出现热气球,空军是第一次参加这种阅兵仪式,空军现在的热气球有四种,一种是侦察热气球,一种是客运热气球,一种是货运热气球,最后是轰炸用热气球。

    因为没有人介绍,这些藩国只能看到,几个小的热气球飞过去了,然后更大的,最后飞过的是最大的。

    阅兵仪式正式结束,大明百姓欢呼大明的强大,藩国跟着一同鼓掌庆祝,庆祝自己有这么强大的靠山。

    回到皇宫崇祯久久不能平静,十年不出门,世界变化的让他都有点不认识了。

    朱慈烺看着感慨万千的崇祯,忍不住得意的翘起嘴角,崇祯看到之后摸摸胡子掩饰自己的尴尬。

    皇宫内这群皇子亲王们正在那里模仿着刚刚的阅兵式走路,这种仪式让他们深受震撼,所以争相模仿。

    崇祯看到之后无奈摇头,孩子们可以有各种想法,各种理想,但是这群人都是没有机会实现的。

    生在帝王家他们的命运就是注定的,他们的人生终点就在扬州,一个可以用风花雪月埋葬梦想的地方。

    朱慈烺倒是没有阻止的想法,孩子好玩是天性,模仿也是天性,道不至于因为这些皇弟们模仿军阵就认为他们想造反。

    崇祯问道:“明天开始是不是要去燕山那边进行军演?”

    朱慈烺拱手:“是,还请父皇早点休息。”

    大阅兵之后是大军演,今年的军演目标就是展示和震慑。

    从一开始藩国以为大明是爱他们的不过是一厢情愿的,他们一直以为大明的大军演是为了给他们撑腰让他们知道大明有多强大的。

    实际上从一开始让他们参观大军演的目的就是震慑,包括大阅兵也是震慑。

    当然如果你没有野心和异心的时候,你确实可以把这种震慑理解成撑腰,但是要是你有的话,那么你一定会绝的浑身不舒服,有种无力感,变得无所适从。

    倭国关东国成田首男就是这样的表现,被锦衣卫认为有问题上报给了王国兴,王国兴立刻翻阅这人的资料,发现这家伙的主上曾经是忠于倭国天皇的保皇派。

    那么这个人立刻就能被列为重点怀疑对象,要全天候的跟踪监视。

    大明的各藩国中,大部分都琢磨着要怎么推恩把自己的藩国分封呢,也有像倭国那边那样,始终有人策划着反抗大明。

    倭国就有那么一个组织在暗中鼓动迎回天皇,一统倭国,完成自己的独立建国梦想。

    只不过大明实在太强大了,而且大明的舔狗众多,他们这些被打上顽固愚昧标签的人势力发展缓慢,甚至经常被举报。

    王国兴觉得如果这个成田首男有问题,那么这家伙一定在这个组织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倭国现在的倭王是一个女人,跟额哲一样,现在是大明的一个普通侯爵,只不过额哲那边因为改土归流成功,早就解除了各种限制,让额哲能够自由出入享受繁华的京师。

    而倭国倭王那边,因为倭国始终有反抗组织打着倭王的旗号闹事,所以倭王一家一直都被重点监视。

    这帮人该不会想趁大明复兴历十年庆的机会搞事情吧?王国兴当夜检查了倭王的居室,连夜更换了倭王的卧室,并且加强了整个府邸的警戒。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868/ 第一时间欣赏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作者:怕起重复所写的《统计大明》为转载作品,统计大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统计大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统计大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统计大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统计大明介绍:
一个强大的帝国必须能提供至少2000项关于国家的统计数据。
如果崇祯对于自己的国家了如指掌,那他的结局一定是另一个模样。统计大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统计大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统计大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