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我的系统不正经TXT下载我的系统不正经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我的系统不正经全文阅读

作者:疯神狂想     我的系统不正经txt下载     我的系统不正经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六百八十章宝石红料

    这件凋花卉黄套六色琉璃鼻烟壶高6.2厘米,宽5厘米。

    黄色琉璃为胎,套红,黄,绿,蓝,紫,黑六色琉璃。

    凋刻出荷花,枝叶,青蛙等图桉。

    这一只做出来,肯定是一件做工精巧细致难得的精品。

    还剩下最后一点红色的料子,只不过这一次陈文哲调配出来的可是宝石红料。

    由于不多,所以只能做一件简单的器型。

    想了一下,陈文哲选择了宝石红料云蝠纹洗。

    这种器型为扁圆形,白石红的料器,色泽深沉华美。

    器周身刻云蝠纹,古朴庄严,厚重中气象万千。

    这是最后一件琉璃制品了,陈文哲做完之后就要收工。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曹庆春过来了,他看着陈文哲的动作,居然十分感兴趣。

    陈文哲也没想到,他居然连琉璃怎么做出来的都不知道。

    说的简单点,做琉璃是先用各种颜料配置后,放到高温火炉中熔化,再用铁棒缠绕熔化的玻璃不停旋转。

    再用吹筒取出琉璃体,取出后给琉璃造型,可以用吹筒吹制。

    琉璃成型后放到保温窑中保存四天,如果没有炸裂,琉璃就做好。

    说的仔细一点,就是先挑选出需要的各色颜料,将这些颜料仔细清洗。

    再按比例调制后,放进1400火炉内熔化,提炼成水晶玻璃。

    将熔化的玻璃,缠绕在铁棒上,不停在火炉中旋转。

    再从高温火炉中,用1.5米长的吹筒中,取出琉璃体。

    取出后,不断的旋转琉璃,给它造型。

    火炉温度很高,刚取出来的琉璃软化程度好,易于塑造琉璃形状。

    不过,在造型的手法必须要快,因为琉璃会渐渐冷却。

    在塑造琉璃形状时,应该用吹筒吹制,使琉璃的形状效果更好。

    但是吹制尺度需要好好把握,否则琉璃制作就会失败。

    琉璃定型后,就可以放到500保温窑中,放四天。

    若是琉璃没有出现炸裂的情况,则表明琉璃制作完成。

    所以,整个制作琉璃作品的工艺,并不难。

    当然,旋转琉璃,塑形吹制,还是需要经验的。

    但是相比制作瓷器的工艺,吹制琉璃制品的工艺要简单很多。

    从这里也能看出,反而是调配各种颜料最为重要。

    因为你调配出什么样的颜色,最终就会得到什么颜色的琉璃。

    说的简单点,琉璃是指用各种颜色的人造水晶为原料,采用古代青铜脱蜡铸造法高温脱蜡而成的玻璃作品。

    其色彩流云漓彩、美轮美焕,其品质晶莹剔透、光彩夺目。

    但是在琉璃那么多的颜色当中,什么颜色的琉璃是最难得得呢?这些琉璃的颜色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这一点很少有人知道,首先说红色,因为红色是最难出来的一种颜色。

    之前琉璃在制作过程中,很少会用到红色。

    成本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行业内大家都还没掌握这项技术。

    从2007年开始,大家都在准备为奥运准备礼物的时候,才开始研究。

    因为相关主办方提出,奥运是在我国举行,红色一定会是主色。

    这样一来,是不是可以把琉璃也做成红色的?

    这样才推动了红色琉璃研发进度,最后是做出了一批红色的琉璃。

    由于当时技术并不太成熟,很多红色都烧出了铁绣色。

    奥运会结束后,行业内很多公司也都在加紧研制红色。

    接着就到了2010在大海市举的世博会,又涌现出了一批红色的琉璃。

    这个时候的红色琉璃,已经相对比较成熟了,颜色也更纯正了。

    红色发展到现在已经比之前好了,很多,但也不是非常完美,目前为止,红色还是比较倾向紫红。

    那么红色是有什么原料做出来的?其实做红色有2种材料。

    第一种是氧化亚铜,是一种一价铜的氧化物。

    第二种是胶体Au,又称胶状分散体,是一种均匀混合物。

    在胶体中含有两种不同状态的物质,一种分散,另一种连续。

    分散的一部分是由微小的粒子或液滴所组成,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

    胶体是一种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粗分散体系和溶液之间的一类分散体系,这是一种高度分散的多相不均匀体系。

    所以,红色的琉璃还是十分珍贵的,就算是现代也是一样。

    再就是蓝绿色琉璃,琉璃中的蓝绿色是最常用的颜色。

    琉璃从弯弯传入后,这个就是基本色。

    也是应用最广泛的颜色,其主要成分是氧化铜。

    浅黄色就是行业里叫他金色的,这个比较迎合一些土豪的爱好,一般是用做印章上和佛像上。

    用在佛像上,主要是用来显示佛像的威严。

    浅黄色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镉,镉是一种剧毒物质,但被氧化后相对比较稳定,又能产生美妙的颜色。

    所以最近几年被广泛的应用,同样也是不太稳定的颜色之一,每批货出来的颜色,或许会有所不同,

    这样就可以看出来,什么颜色琉璃难得,琉璃颜色又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像是蓝色,蓝色也是琉璃的基本色,也是应用比较广泛的颜色。

    色系稳定,很少出现偏色的情况。

    其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钴,为无机化合物,是钴的黑色氧化物。

    一般用于玻璃、陶磁制品的上彩,也就是知名的钴蓝色。

    墨绿色在常规的礼品中很少用,一般是一些大师用在艺术摆件上。

    这东西用量相对较少,但件件精品,其只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镍。

    最后是紫色,紫色有浪漫色彩的说法,最近几年也比较常用了。

    紫色采用的是二氧化锰,一般紫色的价格会稍微贵一些。

    很显然,宝石红这种颜色,就算是在琉璃制品当中,也十分难得。

    毕竟这种东西不稳定,你想要做红色,颜色调制好了,最后烧出来的琉璃是不是宝石红,还真要看运气。

    所以,陈文哲在制作宝石红琉璃的时候,就特别有优势。

    因为他可以作弊,别人做不到的一些事情,他可以通过学习前人的经验,轻而易举的做出来。

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国家宝藏

    虽然宝石红的琉璃制品很漂亮,但是陈文哲也就做完一只笔洗,就不做了。

    曹庆春过来,肯定是有事情的。

    做完之后,陈文哲带着曹庆春来到他的办公室。

    “给我带什么好东西过来了?”陈文哲笑着道。

    他这边还准备给曹庆春泡茶,没想到曹庆春的动作更快,他已经早就准备好。

    “什么东西?”

    “橘红茶!”

    “橘红,我听说过这东西,好像是治咳嗽的吧?”

    陈文哲还是去南海的时候,在那边听说的,这东西在北方少见。

    “说的不够全面,我给你带来的是皇家贡品!”

    曹庆春对于陈文哲交代的事情,还是十分真正的在执行的。

    当然,这也是他的工作,带来了好东西,陈文哲也从来没有亏待过他。

    像是这种橘红,特别是皇家贡品化橘红,在他看来也只是小东西。

    这是粤省化州地区出产的特产,就叫化橘红。

    这东西不仅是一味药材,而且当地人也用它来制作艺术品。

    随着化橘红的功效,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这些年当地已经形成了围绕着化橘红的产业链。

    所以,这东西是一种古老的中药。

    粤省化州市西南部绵延的群山之中,就蕴含着这种名贵地道的中药材。

    现在化橘红素,有南方人参的美誉。

    明清两代曾被列为宫廷贡品,是我国十大广药之一。

    2016年被评为立法保护的岭南八大地道药材之首。

    现代医学证明化橘红主要成分为二氢黄酮、野漆树苷及柚皮苷含量极高。

    它能抗菌抗病毒、消炎、止咳化痰等,最主要的是功效明显。

    之所以有这种作用,是因为当地的土壤里边里含有礞石,礞石含量相当高。

    本身礞石就是一种药材,在药材里面种药材,那效果肯定是特别好的。

    再加上这种制作化橘红的手艺,一直没有断代,往往当地的手艺人上两三代的时候,就开始做化橘红了。

    这种化橘红做起来可不简单,甚至可以说是十分麻烦。

    新鲜采摘下来的化橘红鲜果,经过清洗之后就可以炮制。

    先用90度左右的热水将化橘红杀青,之后用利刃剖开橘皮取出果肉。

    化橘红的有效成分,绝大多数都存在橘皮之中。

    取出的果肉因为苦涩无法使用,之后就是烘干的环节。

    经过烘干修剪之后的化橘红,用棉线捆扎成束,接下来就需要等待时间的造化了。

    当地的平定镇大岭村,有我国化橘红第一村的美誉。

    村里大部分农户都依靠化橘红产业,他们除了将化橘红制作成药材之外,心灵手巧的工匠们还将它们做成了一件件艺术品。

    比如化橘红瓶,这种瓶子的制作就是一个需要耐心和手艺的过程。

    每年八到十月采摘果实之后,用开水杀青,然后掏去果肉。

    再用草木灰一层层填充,用麻绳砸出瓶颈的造型,并且晾干。

    待到第二年用水浸润之后,在瓶身上画上图桉,用铁片一遍一遍的压制出造型。

    做一个化橘红瓶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大概做一个要6天时间。

    近年来,化橘红的功效越来越被医药行业和消费者所认可,所以化橘红产业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投入。

    很显然,曹庆春就是其中之一,或者说他看到了里面的前景。

    陈文哲有着中药厂,自然对这种东西感兴趣,最近两年曹庆春没有少给他哗啦。

    不过,今天曹庆春的重点,肯定不是化橘红,而是另外一堆木板?

    就在两个人喝茶的时候,一些工作人员,已经把陈文哲办公室外面的工作间占据。

    看着他们在拼装的木板,陈文哲一脸奇怪的道:“这是一座轿子?”

    “还是你厉害,但是,你能看出这是哪里的轿子吗?”曹庆春一脸得意的道。

    陈文哲只能通过一块块木板上的凋刻、纹饰,看出这只轿子很不平常。

    还有,这只轿子的体型应该不小,工艺水平也很高。

    这样的轿子,一点也不必拔步床来的差,甚至工艺更加复杂。

    “难道是万工轿?看工艺,难道是波宁那边的轿子?这可是国宝级的东西,你从来弄来的?”

    说着,陈文哲也不喝茶了,干脆走到了外面的工作间。

    万工轿,是清末民初波宁式花轿,因制造时耗费了一万多个工时,故称“万工轿”。

    此轿需八个人抬,又称“八抬大轿”。

    这种轿子有的个头并不大,但是花式极为繁复,所以看着堆积的木板,感觉轿子个头很大。

    比如曹庆春弄来的这只轿子,长度也就只有一米五,宽度才九十厘米,但是高度就很高了,足有两米七多。

    这种花轿是根据凋饰人物的多寡,及工艺水平而分等级的。

    总共分为三等,曹庆春带来的此轿属头等轿,是现存最豪华的一种花轿。

    它采用榫卯结构联结,没有一枚钉子,由几百片可拆卸的花板组成。

    没有轿门,迎亲时有专门的拆轿师傅,跟随在迎亲的队伍里负责拆卸,使新娘子方便出入。

    花轿木质凋花,朱漆铺底饰以金箔贴花,远远望去金碧辉煌,犹如一座微型的宫殿。

    轿上采用圆凋、浮凋、透凋等三种工艺手法进行装饰。

    整座轿子凋有250个人物,花鸟虫兽无数,所以波宁人也称它为“百子轿”。

    除了天官赐福、麒麟送子、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等吉祥主题外,还有《浣沙记》、《天水关》、《铁弓缘》、《水浒传》、《西厢记》、《荆钗记》、《拾玉镯》等戏曲场景。

    有的地方还辅以镜片玻璃画,每一幅画上也都是一个古典名剧片段。

    这才是古代真实的花轿,外观堪比微型宫殿,跟古装剧截然不同。

    陈文哲之所以知道这东西,还是因为看过一期的国家宝藏。

    从此也可以看出,这东西是地地道道的国宝。

    只不过,这样的宝物,怎么可能落在曹庆春手中?

    要知道这里可是大海市,在这大海市隐藏的一批顶尖富豪,或者说大海背后的顶尖贵族,绝大部分都是波宁人。

    他们可是很有钱,只要出现这种东西,他们怎么可能不买下来?

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八抬大轿,十里红妆

    在没有汽车的古代,王公贵族们出行常用的交通工具,就是马匹和轿子。

    早在4000多年以前,轿子就已经在古代中国出现。

    《尚书》记载的“予乘四载,随山刊木”中,轿子就是“四载”中最重要的一种。

    在古代婚礼中,花轿也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凤冠霞帔的新娘,会坐在花轿中被送到喜堂,身后跟着绵延长街的十里红妆。

    在大热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中,就曾经展出过一样格外精致繁复的文物“波宁万工轿”,堪称“天下第一轿”。

    它和传统的花轿完全不一样,看起来金碧辉煌,犹如一座小小的宫殿。

    它的出现,能满足所有女子心中“八抬大轿,十里红妆”的愿景。

    这顶万工轿是1954年时,从波宁征集来的。

    它是清末民初时特有的花轿式样,大小体型跟陈文哲眼前的这一台轿子差不多。

    反正这样的轿子,外观都是极其华丽而夺目的。

    这座小小的花轿有7层楼阁,5座主庭,取“五岳朝天”之意。

    据说制作一顶需要一万工时,所以才被称为“万工轿”。

    它的整体由轿顶、轿衣、轿身和各种浮雕装饰构成。

    轿子上的各色雕刻人物有400个之多,分别刻画了《浣纱记》、《西厢记》、《水浒传》、《荆钗记》等等戏剧场景。

    而且被精心安装了活动暗扣,只要轿子活动起来,这些人物也会跟着晃动。

    另外轿子上还雕了24只凤凰、38条龙、54只仙鹤、74只喜鹊和92只狮子。

    加上精致的宫灯、五彩盘金绣轿衣、水晶球流苏、朱金木雕的轿身……

    整个花轿奢华精致,美轮美奂。

    最有意思的是这种轿子没有轿门,也不用一颗钉子,采用的是榫卯结构,所有的花板都可以拆卸。

    在接亲和送亲时,会配备专门的拆轿师傅。

    新娘进轿子出轿子,都需要将花板拆卸下来。

    虽然这样比较麻烦和复杂,但保证了轿子结构的稳固,以及艺术的完整性。

    整个轿子除了“美”就是“贵”。

    轿子上的金箔和金漆木雕,用的都是真金。

    不用说,这种轿子只有富豪才能租赁得起。

    据说我国商父盛宣怀的儿子,和虞洽卿的女儿联姻时,用的就是这种金碧辉煌的万工轿,送嫁的队伍轰动了整个大海滩。

    关于这种万工轿,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据说赵构还没做皇帝时,曾被金兵追杀至波宁。

    幸得一个浣纱姑娘相救,将他藏在白纱底下才没被金兵找到。

    后来赵构做了皇帝,就想要报答救命恩人。

    但找了很久都没找到那位姑娘,于是就下令所有波宁的女子,在出嫁时都可以享受一次“半副銮驾”的待遇。

    这个传说的真实性不可考,但这种花轿的出现和波宁当时的工艺技术,以及经济繁荣有很大的关系。

    从这些习俗中,也能看出一个城市在当时的发展势态。

    如今中式婚礼已经渐渐被西式婚礼所取代,十里红妆成了影视剧中才能看到的场景。

    所以这顶花轿也只能作为文物孤品藏于博物馆中,向参观者们展示它曾经见证的一个又一个十里红妆梦。

    只不过,世事无绝对,随着华夏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各种中式的礼仪慢慢的都在恢复。

    比如结婚,比如大学生毕业。

    原来大学生毕业,弄一身黑袍子穿在身上,就如同一个黑巫师一样。

    现在却已经有大学,在毕业的时候穿着汉服进行毕业典礼了。

    这也是民族自信,这一点在结婚之时表现的更加明显。

    只不过中式婚礼太过奢华,一般人是办不起的。

    不说婚服,就算是一顶轿子,一般人也置办不起。

    不过,波宁那边从明清开始就出大商人,像是现在的大海市,连大海话这种方言,都是传自波宁那边。

    所以,大海周边是从来不缺富豪的,他们也应该用的起这种万工轿。

    所以在看到他之后,陈文哲会奇怪,那些波宁籍的大富豪们,怎么没有买下这顶轿子?

    这样的一顶轿子,就算卖个几百万,那些大富豪肯定也不会有任何犹豫的买下来。

    陈文哲看着慢慢成型的轿子,它还真是漂亮。

    最主要的是,这顶轿子建造的时间不短了。

    它应该是由清代的工匠建筑而成的,耗时肯定超过一万个工时。

    这样用来接送新娘子的花轿,十分华丽富贵,远看就像一座移动的宫殿。

    这样的一座如同宫殿一样的轿子,居然全部使用榫卯结构,一根钉子都没用。

    所以在制造过程中花费了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令人惊叹。

    还有,万工轿的浮雕非常具有观赏价值,有圆雕、浮雕、透雕三种技艺方式,雕出了无数的花鸟人物,美不胜收。

    花轿上还雕刻了许多戏曲场景,十分有趣。

    轿子还有金箔作装饰,十分雍容华贵。

    而这样的轿子,很显然就算是在古代,也不是谁都用得起的。

    所以,当时的万工轿是用来出租当花轿的。

    就算是这样,也只有当时十分有钱的小姐才能够坐上一回。

    而只要乘坐,就肯定是令人艳羡的对象。

    看到这顶轿子,其他都不说,陈文哲的木工活和木雕手艺,肯定是能够达到宗师级了。

    这样精致的轿子,每一顶都是精雕细琢,都是有当时最顶级的手艺人制作。

    因为没有那个本事,没有那个自信,也肯定不可能耗费一万多个工时,做这么一顶轿子。

    因为做不好,肯定没有人花费大价钱来租聘。

    这样的一顶轿子,蕴含的木工手艺和雕刻手艺,都是最顶级的。

    “这顶轿子给你五百万,它也许不值这个价,但是这东西有价无市,也许等到我们兄弟结婚的时候,还能用到。”

    对于曹庆春能够从波宁大富豪手中,抢下这顶轿子,陈文哲很满意。

    这东西现在就不是有钱就能够买到手的,更不是有钱就能让人复制出一件的。

    不管曹庆春是机缘巧合得到,还是处心积虑得到,都是他的本事。

    再说,陈文哲现在还真不会那几百万当一回事。

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瓷上锦绣

    陈文哲现在很有钱,可以说富可敌国。

    但是,他有这么多钱有什么用?睡不过三尺,吃饭也最多一次三碗。

    所以,现在对于他来说,还是朋友最重要。

    他发达了,自然想要照顾一下亲朋好友。

    当然,照顾归照顾,他可不会白送。

    再说,像是曹庆春这些他的同学,也不需要他白送,因为人家真的有本事。

    “那我就不客气了,这一次我可真是给你准备了不少好东西,你看这件刻瓷,这还是大海市的特产呢!”

    看着曹庆春得意的样子,陈文哲感觉更加满意。

    要不说曹庆春就应该发财呢,他交代的一些事情,人家是真给他办!

    他之前做鼻烟壶,用到了内刻技术,也通过一件鼻烟壶,学到了顶级的内刻技术。

    可是,相比刻瓷,鼻烟壶内刻就太过注重技巧,而不是真正的技术。

    刻瓷就不同了,刻瓷又名瓷刻。

    是用特种刀具和色彩在出窑成型的瓷上“绣花”,故被称之为“瓷上锦绣”,这种技术属陶瓷装饰的一种。

    瓷刻创作包含书法、绘画、篆刻等我国传统文化元素。

    我国瓷刻历史悠久,流传于大海市,始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

    现代的刻瓷技术,不仅继承了前辈们的技艺和风格,又在工艺手法、创作风格和题材上进行了大胆创新。

    其艺术特点为錾、刻、镌的刀法,得心应手;

    皴、擦、染、点的赋色,生动质朴。

    他们在传统的瓷刻艺术风格中,揉入了江南吴越文化所特有的秀美与阿娜。

    突出了刀法、色彩层次的对比,使之表现出刚柔相济的特点,别具一格。

    曹庆春也不知道端了哪一家的收藏,他居然弄了一个系列。

    此时摆放在他眼前的瓷刻作品倒是不复杂,只是一整套大盘。

    只不过这些盘子从明代开始,到清代、民国,再到现在,居然都有。

    瓷刻艺术始于明代,盛行于清末。

    只是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曹庆春为了收这些东西,绝对是用心了。

    陈文哲眼前的这些盘子,是在上釉烧成的素色瓷器上,用刀具镂刻书、画作品的一种工艺美术制品。

    雕刻内容有人物、花鸟、山水等。

    作品构图清新,线条流畅。

    刻画的人物神态生动、栩栩如生,每一件都有较高观赏和收藏价值。

    这种刻瓷作品制作起来也不算复杂,制作过程是,先用刀尖刻出点线,再涂墨上蜡。

    即在瓷面上出现山水、花鸟等画面或各种书体的字迹。

    既保持了传统的书、画风格,又发挥了晶莹光洁的瓷面特色,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且经久不泯。

    瓷刻最早源于民间,明末清初已有了专门从事陶瓷雕刻的行当。

    但大多以平刻为主,点线构图,艺术表现力显得单调、平实,当时并没引起世人的关注。

    一直到了乾隆后期,由于统治者御用的需要,朝廷特意设置了“造办处”,制作了很多优秀的瓷刻作品。

    清末时造办处解散,部分瓷刻艺人寓居大海市,该技艺得以在上海传承。

    瓷刻基本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冲刻,另一种是手刻。

    前者容易表现金石味,后者容易表现线条的流动飘逸。

    但两者均需作者有较深厚的书画功底,而且更需要作者吸取金石篆刻的用刀方法,有握刀錾刻、以刀代笔的技巧。

    看到最后,陈文哲发现曹庆春还有后手,那是一件大型屏风。

    他知道,这应该是现代的作品。

    但是,不要以为现代作品就一定不如古代。

    就比如这种屏风刻瓷,就是现代手艺人结合古代工艺,达到的最为巅峰的刻瓷作品。

    可以说,这种作品是经过多年不断挖掘、探索、反复试验之后得到的成果。

    这是大海市瓷刻艺人,将独特的雕、刻、磨、皴、擦、染等方法,开创性地运用到大型插屏之类的作品中,才能得到的成果。

    再配以红木镜框,使之既有艺术欣赏性,又有一定的实用性,从而一展瓷刻新风。

    刻瓷的巅峰境界,就是在方寸之间,筑大千世界。

    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很显然也是不容易的,所以眼前的刻瓷作品,都是精品。

    以刀代笔,以瓷为纸,这简单吗?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刻瓷,因其创作失误不可逆转,被视为我国传统手工艺里的一项绝技。

    在已上好釉的瓷器上进行再刻画,在瓷盘光亮的映衬下,刻刀凿下的细碎刻点,拼绘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或是高山流水,或是国色天香,或是百鸟朝凤。

    一毫米的厚度里,就有大千世界。

    这样的技术,其实并不是在明清时期凭空产生了。

    任何技艺,都有其出处,或者说是最初的起源。

    最早的刻瓷,可追溯至秦汉时期,当时出现剥凿瓷釉的方法,称为“剥玉”。

    魏晋时期,文风浓郁而兴盛,帝王官宦、文人墨客在玩赏瓷器之余,会将绘画诗词刻留其上,以便永久保存。

    宋代定窑瓷器的装饰,就是在瓷坯上刻出花纹后,施釉烧制的典型代表。

    当然,真正在瓷釉上雕刻的刻瓷是从清初开始的。

    当时刻瓷艺术已十分兴盛,尤以著名篆刻家、书法家邓石如和著名刻瓷艺术家华法为代表的刻瓷作品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乾隆后期,宫廷内设置“故宫造办处”,刻瓷才真正发展成为了一门新的瓷器装饰艺术。

    也是从此,匠人们硬生生将人为的手工艺品,打造成为了仿佛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新华夏成立后,刻瓷艺术发展到了新阶段。

    这时的刻瓷艺人带徒传艺,专业人员对刻瓷进行研究创新,改进刻瓷工具,使刻瓷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打造独具特色的刻瓷礼品,从而将刻瓷艺术推广开来,这是工匠精神,也是艺术家们的使命所在。

    胸中锦绣手中瓷,千雕万刻终成意。

    这种作品在制作过程当中,稍一不留神,就会将脆弱的薄壁穿破。

    所以,每一件成品的诞生,都来之不易!

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太保鸟卣

    “我看外面还有不少人,你是不是还有好东西没有拿出来?”

    欣赏完了那些刻瓷作品,陈文哲看向外面的工作室。

    外面有不少人,每一个都带着一只精装的礼盒,想来里面都装着一些好东西。

    “这一段时间也许是你越来越有名,我打着你的旗号,还真收到了不少好东西。”

    说着,曹庆春跑了拍手。

    接着一行人走进了办公室,放下了大大小小的不少盒子。

    对于收到的这些东西,曹庆春可是十分得意的,毕竟他已经找人看过好几次,很大的几率都是真品。

    “先前你买到了一些铜器鸽子车,你看我给你找到了一个类似的。”

    曹庆春首先打开了一只小点的盒子,里面确实有一种像是鸽子的青铜器。

    只不过,他什么时候买过鸽子车?

    “你说的是我那两只铜鸠车吧?”

    忽然间想明白了,陈文哲有点哭笑不得。

    “对,我找到的这件应该更好,好像是一只尊。”

    就算曹庆春不说,陈文哲也看出来了,这是一只弄鸟尊。

    十分出名的有一件好像是丑国,叫子乍弄鸟尊。

    子乍弄鸟尊系春秋晚期酒器,通高26.5厘米,宽13.5厘米。

    传说是出土于西山原太市金胜村,是丑国弗利尔美术馆最著名的华夏青铜器之一。

    全器铸成凶猛的鸮鸟,尖喙,鸟首与身分体,用榫卯结合,可开合。

    鸟首饰羽纹、回纹和点纹。颈部饰变形夔纹,内填回纹。

    肩部刻夔龙纹,背部饰高浮雕羽纹,腹部饰鳞纹和夔纹,足部饰云纹。

    鸟首背后错金四字“子乍弄鸟”,尾部下方似丢失一支撑用的小兽。

    此器据传是金胜村251号墓的出土文物,“子乍弄鸟”尊,很可能是晋卿赵简子或赵襄子自用的酒器。

    鸟尊的颈部的四字铭文“子乍弄鸟”。

    “子乍”是器物铸造者的名字;

    “弄”字有玩弄、把玩之意。

    连贯来看,这几个字的意思是,专门用以倒酒而作的酒器,是供人们玩乐使用的。

    子乍弄鸟尊通体黑色,而且鸟眼两边镶金。

    据弗利尔美术馆华夏美术部研究员司美茵介绍,在丑国弗利尔美术馆的这只鸟尊是很特别的一件。

    这件青铜器,可能是清代乾隆时期,存放于中国的宫廷之中供皇室把玩的器物。

    这一推断的依据是,乾隆皇帝收藏了很多青铜器。

    并且,他希望这些青铜器都很干净、很漂亮。

    故而将其涂黑、镶金。

    据1876年的一份清单显示,当时有15000幅字画,从神都紫禁城送到察哈尔的宫殿。

    从收藏的数量来看,爱好古玩的乾隆其收藏品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位皇帝。

    据华夏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青铜器专家李先登先生介绍。

    的确是因为入清宫,这件散发着神秘古韵的青铜器——子乍弄鸟尊才满身黑色的。

    不过这黑色不是墨染的,而是被收藏者清理后打的蜡。

    这种青铜器在文物界,被称为“熟坑”器。

    坑熟的意思是,为了对古代的青铜器进行保护,避免它继续生绿锈,就在表面,把土等一些东西清除以后,在表面打蜡。

    这是明清时期,采用的一种保护青铜器的方法。

    无论如何,这件精美绝伦的器物,可以说是华夏古代鸟形青铜尊的巅峰作品之一。

    当然,陈文哲眼前这一只肯定不是子乍弄鸟尊,也不是铜鸠车,但它确实是一只鸟,至于是不是鸽子,还要另说。

    这件青铜器看锈色就知道不太可能是假的,这样以来,陈文哲就有了兴趣。

    “这是一件鸟型卣?”

    这种器型,陈文哲还算熟悉。

    他找了一圈,还真就在盖内找到了铭文,是太保铸三个金文。

    这是一件西周太保鸟形卣,西周文物,造型凝重典雅,具有很高的雕塑水平。

    最主要的是,这也是一件熟坑的东西,最起码保存的一点不比那件子乍弄鸟尊差。

    这么完好、漂亮的鸟型卣,还真是十分难得。

    只见它整体作昂首站立的鸟形,圆目尖喙,宽尾垂地。

    头上有一双毛角,腭下生一对肉垂,腹部外鼓,足爪粗壮有力,体饰羽毛纹,形态十分生动。

    鸟头后部开有窄长口,并附有盖,颈两侧有环耳连接提梁。

    盖内及喉内,各铸[太保铸]三字。

    卣,古代的盛酒器。

    《尚书·洛诰》:“以纒鬯二卣”。

    又《诗·大雅·江汉》:纒鬯一卣”,故卣是专用以盛纒鬯的祭器。

    现所称卣,其定名始自宋人,沿用至今。

    鸟兽形卣,具有鸟兽的形象,基本上与鸟兽尊相近。

    有提梁的容器,一般统称为鸟兽形卣。

    金文中常见王赏赐臣下“鬯一卣”,可见卣是专门用来盛纒鬯的。

    纒鬯,就是放了香料(即郁金草)的酒。

    卣常和尊,一般都是组合出土。

    商代晚期的鸟兽形卣,做工精致,通体花纹,富丽繁缛,威严中给人以森严之气氛。

    而西周早期鸟兽卣少见,基本形制如商代晚期,但线条比较简明素洁,整体神韵已没有商代那种凶猛可怖的感觉,温和多了。

    我国古代的雕作,绝少数纯为艺术之作,特别是各种以自然界动物为主题的作品,往往都是有着特殊的含义。

    在当时人的眼中,它们不仅仅是某种具体的动物,而且是附带有神性的东西。

    人们在它们身上,倾注了因崇拜而产生的景仰之情。

    它是当时社会性宗教感情的自然流露。

    这件西周早期的铜器———太保鸟卣,为传世品。

    器物通高23.5厘米,长冠鸟式,整体雕塑为鸟形,鸟首像鸡,尤其是长啄鹰勾鼻状之嘴。

    有双长冠垂于脊背,腮两侧似吐绶鸡,啄上片可开合用以注酒。

    鸟的双腿似已形象化了,又粗又大好像鹰爪。

    两爪正巧从器腹下弯曲向前转向下,成了支柱着地。

    鸟的尾巴扁平半弯曲向下,把爪和尾设计成了器物的支柱。

    动物是只在神话世界提到,而自然界不见的禽兽。

    它们或被夸张,或被图案化,可概括为抽象动物。

    这样便使整器,更显稳重典雅又古朴大方,增添了观赏的效果。

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凤纹时代

    商周时期,是我国古代青铜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

    这一时期的青铜器造型精美,周身透出庄严和神圣之感。

    在当时,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和宴饮,因此被赋予特殊的意义。

    它们也常常被称作“青铜礼器”,自古以来,青铜器历代都被看作国之重宝,被人们格外珍视。

    这件青铜器的鸟顶后部有盖,卣的提梁在颈部两端有环连接,环上饰有鳞纹。

    器上铸有铭文三字“太保铸”,与大保方鼎完全相同。

    周初,召公为大保。

    武王灭商后,为抵御戎狄南下入侵,封召公于燕,建国于北河北部。

    现在神都琉璃河,及辽省凌源马厂沟,均有带“燕侯”铭文的铜器出土,但无“太保”铭文的铜器。

    这种卣虽为传代的铜器,但无出土的地点,故只能推测它可能与召公家族有所关系。

    仿鸟兽形象的象生器,是青铜器中一类特别神奇美丽的器型。

    构思别出心裁,制作穷极之丽,精心制作,耐人寻味。

    全器造型奇特,十分传神,极富想象力,为周代铜器之精品。

    这样的青铜器,因为其独特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在全世界受到追捧。

    而由于我国近代史上战乱不断,不少珍贵的青铜礼器流落到海外。

    邻国霓虹就有不少收藏,其中也有一件大保卣。

    古代“太”和“大”的写法一样,所以也叫大保卣。

    由于其外形做鸟状,所以还可以叫鸟形卣。

    其设计风格在商周时期独一无二,堪称绝世宝物。

    我国有商代的鸟形酒器,那就是南河博物院和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对妇好鸮尊。

    其设计非常繁复,满身复杂纹饰层层叠叠,头部和鸟的样子有较大差别。

    而霓虹白鹤美术馆的太保卣,是西周初年的作品,和商代鸮尊完全不同。

    青铜器上常见的兽面纹和雷纹等,在上面几乎完全没有,只有简单的纹路表现羽毛,朴素的装饰凸显了整体的庄重。

    太保卣的鸟头略微上扬,双目圆睁,喙长而尖锐,略有下曲,写实而有神。

    这和商代流行的玄鸟纹,还有西周中期流行的凤鸟纹,都有很大差别,倒是有一点点古埃及的感觉。

    鸟头的颚下有两个大肉垂,可能是对鸡的肉垂的夸张描绘。

    鸟头顶上有两个带着鳞的大肉冠,一直垂到后颈,这就是现实鸟类没有的特征了。

    从西周到两汉,有时候会见到凤凰头部有长长的肉冠,可能就是这种鸟形在后世的延续。

    肉冠的尾部从器表突出,这对青铜器而言是一种较复杂的做法,也说明了这件作品是特意制作的重要物品。

    周人有“凤鸣岐山”的神话传说,可见是有禽鸟的崇拜习俗,太保卣应该就是西周早期对神话的具体表现。

    青铜器在商代早、中期已有变形鸟纹。

    一般放在次要的位置上,作为辅助纹。

    变形鸟纹中,出现最多的是凤鸟纹。

    此时还有几种有神话背景的吉祥鸟,如鹰、鸷、鹊、枭等。

    从构成上看,鸟纹是用具有不同特征的鸟头、鸟身、鸟尾来表现特定的鸟纹。

    具体来说,绝大部分的鸟喙是闭合的弯钩形,和鸷鸟的喙相似。

    个别的鸟喙也有张开的,见于西周早期的式样。

    鸟头上都有角或毛角,角形大致有弯角、肉角和尖角。

    鸟纹的体躯大多只是一个禽鸟的躯体,没有羽翅。

    有时因图案结构的需要,还采用长条卷尾的形状,形成了鸟首龙体的特点。

    周人以凤鸟为祥瑞之鸟,故自西周初期起,凤鸟纹便成为青铜器的主题纹饰。

    至西周中期,凤鸟纹的使用达到了高峰,有人称为“凤纹时代”。

    霓虹那件就应该是这个时代出现的宝物,这件青铜卣也在鸟头后的盖子,及咽喉的内侧,各自有三个字“太保铸”。

    字体极古,保字是人字旁上王(其实是玉)下子,铸字则是两只手捧着鬲放在炼制的锅炉上。

    与太保卣有相通铭文的还有两件方鼎,一件在丑国,另一件是津城博物馆。

    国内这件肯定是不得出境的国宝,它叫“太保鼎”,应该都是同时代一人所做。

    《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召公奭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可见太保鼎和太保卣的作者,可能都是西周初年的大臣召公奭。

    两个太保鼎都是清朝咸丰年间,在齐鲁省寿张县梁山出土的。

    而太保卣,据传是民国时期在南河省鹤壁浚县辛村墓葬出土的,估计是传到后代分散入土的。

    白鹤美术馆的优质青铜卣,并非只有太保卣一件。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极为珍贵的“兽面夔龙纹方卣(也称饕餮夔龙文方卣)”。

    这个卣不大,高39.2厘米,但形制也是独一无二的。

    它的卣身是方形的,但是到了卣口却变成了圆形,盖子也是圆的,上面立着一只玄鸟当盖钮。

    这很可能是具象化的天圆地方,极为罕见珍贵。

    整个卣从上到下都是复杂的纹饰,呈现典型的殷墟艺术风貌。

    这件作品据传是从殷墟的王陵里出土的,很过国内学者看后也认为很有可能。

    兽面夔龙纹方卣的提梁是一个双头夔龙,盖子上除了立有玄鸟。

    还单独做了一个板状的夔龙当装饰,是国内仅见的。

    盖子上、卣身颈部、卣腹四角都装饰着兽面纹,这种兽面纹以前叫饕餮纹。

    后来发现不对,就都叫兽面纹了。

    其实就是一种面部夸张后的龙纹。

    难得的是,兽角的部分都做了凸起。

    但是和西周早期的兽角扬起还不同,是兽角做法的早期形态。

    此外,卣身上有不少蓝色的锈斑,也是一个看点。

    这属于五水硫酸铜,也就是胆矾,这种锈不太稳定,容易受热分解并失水,对环境的稳定性要求略高。

    白鹤美术馆的精品实在太多,除了商周青铜器,这次还为纪念唐朝建国1400年而请出了几件来自唐朝的名贵宝物。

    其中最珍贵的是唐三彩凤凰首瓶,那是一个体型硕大而精美的胡瓶。

    这种器型来自于波斯,也是陈文哲所知最精彩的一件三彩凤首瓶了。

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振翅一飞三千年

    可惜当年战乱的时候,国内很多宝贝,都被小鬼子弄去了。沁

    希望有一天,国内真发展到了那一天,我们一起马踏樱花,把所有国宝都迎回来。

    “不要感慨了,我们国内还是留下了不少好东西的,你看,这里还有一只青铜鸟。”

    就在陈文哲感慨的时候,曹庆春再次打开了一只盒子,里面有一只布满铜锈,形态简洁的青铜鸟。

    此展品通长5厘米,高5.3厘米。

    铜鸟呈昂首状,圆眼突出,双翅收束并上翘,尾羽折而下垂,形象生动。

    这种铜鸟没有什么好说的,因为没有铭文,也不太出门。

    像是这样形制的商周青铜鸟,国内还有,陈文哲就记得一件商周时期的青铜鸟,现收藏于川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沁

    “你现在的眼界是高了,这种周朝的青铜器居然都看不到眼中了,不如去看看外面那件大型青铜凤鸟?”

    “大型?有多大?不会是世界最大吧?”

    陈文哲开着玩笑,跟着曹庆春走了出去。

    果然,外面居然还有一件个头更大的凤鸟,没有搬进工作室。

    “不用太过上心,这件应该是复制品,真品虽然在国内,可惜我买不来!”

    看着曹庆春一脸可惜的样子,陈文哲直接笑喷了。

    他当然知道这件凤鸟的真身在哪,振翅一飞三千年,最大的青铜凤鸟,只要是行内人,谁还能不知道?沁

    古云,良禽择木而栖,我国自古就有“龙凤呈祥“之说。

    凤与龙一起,被誉为尊贵、祥瑞的象征。

    现在就有一只三千年的“神凤”,回归祖国。

    这只“神凤”为3000多年前的西周早期青铜器——凤鸟尊。

    这件青铜器整体造型为一只凤鸟,别有寓意。

    西周是一个怎样的朝代?史学家一致认为,这是我国远古社会的鼎盛时期,华夏族逐步融合形成,成为汉族的前身。

    这是一个有确切历史的朝代,公元前841年的国人暴动,华夏历史就进入了完全信史的时代。沁

    3000年前,我们的祖先格外崇尚凤鸟,商人以之为图腾,有所谓“玄鸟生商”之说。

    周人则将之视作民族的守护神。

    据记载,周人的祖先后稷,名弃。

    由弃的母亲脚踩在一个巨人的脚印上受孕生下,被认为是不祥之兆,人们决定将孩子扔掉。

    然而扔在路边,牛、马绕过而不踩他;

    扔到山林里,原本寂静的山林突然人多起来;

    最后把孩子扔到冰上想冻死他,突然空中飞来一群凤鸟,它们用羽翼来温暖孩子。沁

    人们认为这孩子有神异,就决定把他抚养成人。

    弃长大后作了尧、舜的农官,教民耕种。

    如此看来,没有凤,也便没有了周人。

    正是出于对凤的崇敬,以及凤寓意吉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曾大量装饰凤鸟纹。

    然而不知是什么原因,目前发现的反映凤鸟形象的立体青铜尊却十分罕见。

    以往最有名的当属现藏丑国的两件西周凤鸟尊。

    但是,它们通高不过十几厘米,精巧有余而气魄不足。沁

    而这件西周朋季凤鸟尊,通高近半米,让人们第一次充分了解到商周凤鸟尊的最高水准。

    当然,从中也能深切体会到商周人对凤的尊敬与喜爱。

    这件凤鸟尊身世成谜,是被偶然发现。

    这件青铜大尊原来是流浪在海外,到底是何时流失海外的,现在已无从知晓。

    原海外收藏凤鸟尊的人,至今不愿透露大尊的来历。

    曾亲手征集回这件宝物的保利艺术博物馆馆长却感叹,这件宝物回归我国,纯粹出于偶然。

    曾经一位多年从事文物收藏的人士,告诉保利艺术博物馆,听说海外有人收藏着一件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凤鸟大尊。沁

    但这件文物到底什么样子、究竟在谁的手里,这位人士也不知道。

    保利艺术博物馆的专家听到这个消息后,也不敢相信。

    因为商周时期流传下来的鸟兽形青铜器尊也就几十件,而且绝大多数是兽形尊,鸟形尊极少,凤鸟造型的更是没见过,连听都没听说过。

    但是保利博物馆的人怕错过了一件珍贵文物,于是请人在海外四处打听。

    经过半年多的查询,终于查到了收藏主,但这位收藏主却拒绝露面。

    最后经过中间人的反复劝说,这位收藏主终于答应将尊运到香江一家古董店,由古董店作为中间人与保利洽谈。

    没想到,过去的专家鉴定之后,全都惊讶不已,因为那是一件零残损的完整凤鸟尊。沁

    这样的青铜器,直接惊艳了众人。

    当时古董店主不同意在付款前,让保利带回内地验宝。

    专家们花费大量时间,最终以保利举世公认的声誉和国宝终应返回祖国的诚意,说服店主,迎回内地鉴定。

    大海博物馆老馆长马承源教授、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教授、华夏国家博物馆副馆长朱凤瀚教授等我国青铜器监定和研究权威,背靠背独立做出鉴定,终定为真物。

    更令专家们称奇的是,欲为青铜凤修补破损时,这件宝物居然一点残损都没有!

    史学、青铜器权威的最终定论是:“一致认为它形体巨大,气势不凡,且造型独特,前所未见,是目前世上所见最为精彩的商周青铜鸟形尊,是极为难得的艺术珍品,是当之无愧的国宝。”

    时代迁移,世事易变,多少璀璨文化在时光流传中渐渐消散,多少国宝文物辗转流亡损毁。沁

    现存世每一件国宝文物,又是多么幸运与可贵!

    像是这样的西周贵族所拥有的青铜礼器,国内还是有不少的。

    像是神面卣(you)、我国最早记录大禹及德治的文物遂公盨(xu)、我国顶级酒器西周朋季凤鸟尊。

    这些都是国宝级青铜器,像是神面卣,就是3000年前西周贵族所拥有的青铜礼器。

    它内容独特,工艺精巧,被认为存世青铜器中艺术价值最高的几件作品之一。

    遂公盨,是距今约2900年的西周中期的一件食具。

    它是目前所知我国最早记录大禹治水及德治的文物,属于国家一级文物。沁

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坎坷回家路

    朋季凤鸟尊为距今约3000多年的西周早期的一件酒器,体型巨大,造型奇特。擈

    是目前世上所见,最为精彩的凤鸟形象的立体青铜尊。

    如果不是一次偶然,如果不是保利艺术博物馆与众专家的坚持,这只西周“神鸟”,不知还要流浪至何时。

    而这几件青铜器同时展出,也是有原因的,因为都跟大禹治水有点关系。

    “喜欢吧?”看到陈文哲对于这件明知道是方品的凤鸟尊爱不释手,曹庆春忍不住笑了起来。

    “咦?那边还有一件?”

    陈文哲的眼力还算可以,他一眼就可以看出,不远处的那件凤鸟尊,跟身边的这只应该都是高手彷制的。

    因为没有做旧,只有单单的铜绿,这说明是新彷,但是怎么也彷制了十几年。擈

    “这两件是我从同一家博物馆买回来的,听说凤鸟尊跟这件青铜鸟有点关系,很快出自同一座大墓。”

    陈文哲转过身,看向另外一件凤鸟尊,这一件应该叫鸟尊。

    而且他还知道这件东西的真品在哪,那件鸟尊出土于西山省晋侯墓地114号墓。

    20世纪60年代,考古学家在西山南部的翼城、曲沃交界处,发现了面积约10余平方公里的天马——曲村遗址。

    20世纪90年代以后,又在遗址中发现了举世震惊的“晋侯墓地”,并出土了一大批铸有晋侯名号的青铜器。

    鸟尊见证了晋国第一代晋侯——燮父的开辟鸿蒙、初露霸气的辉煌功业。

    而陈文哲眼前的这件凤鸟尊,显然是独一无二的,只不过其真身是很早以前就流失国外的。擈

    到现在也不知道其出处,但是其制作的年代,应该跟西山晋候墓地出土的那些青铜器差不多。

    视线重新回到这件最大凤鸟尊的彷品之上,这件青铜器可是真的传奇。

    虽然看不到真品,但只是看眼前的彷品,就知道那件凤鸟尊有多么珍贵。

    只见这件凤鸟尊气宇昂然、卓然不凡。

    它通体表现一只昂首挺立的凤鸟形象,双翅上展,长尾披垂。

    其头顶花蕾状高冠,头上还有两个角,双眼圆鼓,勾喙前伸。

    双翅上展,翅膀上还装饰着龙和凤,长尾下垂,气宇轩昂。擈

    凤鸟的背部设置圆拱形器皿盖,盖上亦挺立一只小凤鸟。

    其头顶圭型帽,昂首尖喙,双翅贴伏,长尾下垂,一幅神情怡然的样子。

    小凤鸟通身装饰鳞状羽纹等纹样,繁复而美观。

    这件鸟尊是一件酒器,器形呈昂首挺立的鸟形,鸟颈与中空的腹腔相通。

    锋锐的弯喙成为自动开合的流口,当倾斜鸟身往外倒酒时上唇会自动开启。

    复位后,口即闭合,可防尘、防虫,十分巧妙。

    鸟尾下的小巧的虎形支脚,可使鸟尊盛满酒时平衡稳定。擈

    鸟尊造型和谐,纹饰华美,铸造精巧,浑然一体。

    即便是分铸的器盖上的纹饰,也与整器的装饰图桉连接的天衣无缝。

    连鸟足掌上的蹼,也制作得生动逼真。

    能将冰冷的青铜掌控到如此地步,让人不得不赞叹其工艺之精湛。

    可以说整件艺术品看上去敦厚凝重、纹饰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观赏价值。

    据专家介绍,这在我国同期青铜器中是独一无二的设计,也使其成为了我国青铜艺术的珍品。

    这尊凤鸟尊的珍品,从海外回流回来的过程,可不容易。擈

    这样一件凤鸟尊,约产于公元前11世纪中叶,只要是真品,那就是最顶级的至宝。

    这样的西周凤鸟尊,以往最有名的当属现藏于丑国的两件,之前已经提到过。

    但那两件才十几厘米的高度,显得精巧有余气魄不足。

    所以,这些大的凤鸟尊,就显得格外珍贵。

    只不过,这些珍贵的至宝,在国外的境遇可不太好。

    2004年3月,一个新闻从香江传到国内。

    两家世界着名拍卖行——苏富比和佳士得,在香江的分公司准备举办大规模的文物拍卖会。擈

    在会上,将有一位香江古董商准备拍卖凤鸟尊。

    而且,这件旷世奇珍在海外曾有过一段曲折的经历。

    那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件凤鸟尊在海外悄然面世。

    其前所未有的造型和装饰,深深打动了各方收藏家的心。

    霓虹一位收藏家抢得先机,出高价将其揽入囊中。

    不想,一个消息便在国际古董市场上蔓延——这件凤鸟尊为赝品。

    而且这一说法,出自欧洲一位着名收藏家之口。擈

    那位霓虹收藏家听到这些言,就退货了。

    货主接到退货,将这件凤鸟尊送到英轮牛津大学,请国际最权威的专家用仪器鉴定年代。

    几番测试结果,证实凤鸟尊清清白白,但这番努力也没有多少效果。

    由于有人说它是假,还是没有什么人敢冒这个险。

    凤鸟尊一直辗转英轮、法兰西、丑国,最终还是没有卖出去。

    在获悉凤鸟尊流落海外,并有如此一番经历后,国内当即决定,一定要将这件国宝请“回家”。

    就在国内商议着如何收购凤鸟尊时,香江那边又来电告知,有一位霓虹的收藏家想私下收购凤鸟尊。擈

    国内当即派人赶往香江,对那位香江的古董商晓之大义,希望他能从爱国的角度出发将凤鸟尊卖给大陆。

    为了辨明凤鸟尊的真伪,对这件凤鸟尊进行了初步鉴定。

    这件凤鸟尊,比在丑国的两尊凤鸟尊大了许多。

    它通体表现一只昂首挺立的凤鸟形象,凤鸟的背部设置圆拱形器盖,盖上亦挺立一只小凤鸟,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情。

    大小凤鸟通身均装饰鳞状羽纹等纹样,繁复而美观。

    但面对如此完美的凤鸟尊,谁也不敢轻易认定它是真品。

    为此,就和古董商商量,按照以前的惯例,通过香江知名企业的担保,把凤鸟尊带回内地,请内地最好的专家进行鉴定。擈

    如果是真品,就会支付他理想的价格。

    可惜,古董商拒绝了国内的请求。

    消息传回神都,很快,来自神都大学、国家博物馆、大海博物馆的四位全国最权威的青铜器专家,携带精密仪器来到了香江。

    青铜器源自我国,最权威的鉴定人自然还是我国的专家。

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吊人铜矛

    经过详细的检查,专家们肯定凤鸟尊为我国古代青铜器。

    它的造型想象力、艺术性、工艺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当时的工作人员当即和领导展开电话会议,讨论收购事宜。

    然而,意想不到的变数发生了。

    本来对这件凤鸟尊没有报太大期望的古董商,得到我国专家的鉴定后,心里打起了小算盘。

    香江的那位商人反悔了,他开始和苏富比和佳士得拍卖公司进行了协商拍卖。

    他们一致决定,只有通过拍卖,这件凤鸟尊才能卖到好价钱。

    而且经过媒体的炒作,全世界都知道了凤鸟尊的争夺战。

    这也再次证明,商人不管在哪一个时代,都是不可信的。

    士农工商四个等级,把商人放在最后,不是没有道理的。

    经过商人的操作,海外多家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都对这件国宝表示了极大的兴趣。

    形势顿时严峻起来,如果真的被国外收藏家得到,国宝又将泥牛入海杳无音信。

    在国力强大的当今,能让国宝再次流失吗?

    这时我国内地几家博物馆挺身而出,大家表现了空前的团结。

    经过协商,决定由全力竞争。

    2004年4月,苏富比和佳士得拍卖公司拍卖会开槌了。

    凤鸟尊从200万开始起价,场内举牌此起彼伏,价格节节攀升。

    在420万的时候,我们加入竞投。

    几个国外竞拍者疯狂举牌,还不时用得意的目光瞅着我方人员,仿佛向我们示威。

    800万以后,各路竞投者纷纷败下阵去。

    此时场上只有我方和苏富比拍卖行的亚洲区主事、丑国总公司执行董事格凡。

    格凡是替一个丑国的买家竞投,很快价格可怕地升到了1400万。

    当时我方人员手心里全是汗,而格凡的脸上也由白变红。

    最后一刻,他以1680万的高价购得宝物。

    当天晚上,酒店房间里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他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着名的石油大王。

    这位身价百亿的油王,得到拍卖会的消息太晚了。

    迟到的油王对我方人员说:“我出500万美金,你让给我凤鸟尊。”

    我方自然不会答应,所以回道:“谢谢你对中华文化的推崇。凤鸟尊属于中华民族,任何人和公司都无权转让。”

    然而,在与国外收藏者的较量中,有时经济实力并不是制胜的唯一手段。

    当一些国宝处于十分危险的处境时,志士们以正义加智慧,当机立断,力挽狂澜。

    就在他们一行6人准备带着凤鸟尊回BJ时,得到一个惊人的消息。

    一个国际文物盗窃集团,出动数十人,一直在监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很可能要找时机下手。

    这个盗窃集团心狠手辣,凤鸟尊和护送人员面临着极大危险。

    为确保国宝安全,他们一行6人轮流值班,并在香江警察的协助下,24小时守在国宝面前。

    通过慎重考虑,最终他们决定使用“障眼法”瞒天过海。

    第二天,护送人员在机场登机前,托运了一只挂着大锁全封闭的结实木箱。

    外人根本不知道,那木箱里装的只是一些瓷器。

    而真正的凤鸟尊,却在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随身手提的黑色尼龙包里。

    当飞机到达神都首都国际机场,那黑色的尼龙包被放在海关申报通道的台桉上,拉开拉锁,举世无双的艺术珍品凤鸟尊便展现在众人面前。

    流失海外多年后,这件国宝带着一身伤痕、满眼沧桑,终于回到了故乡。

    为了保护这件稀世珍宝,先对凤鸟尊进行了技术处理,防止生锈,并将凤鸟尊保存在一年四季恒温恒湿的环境下。

    然后,专家们对凤鸟尊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发掘。

    在凤鸟尊的底部,通过一系列技术处理后,里面竟然出现了铭文。

    随着铭文一个个破译,铭文的发现,将有关大禹治水的文献记载提早了七百年。

    而且充分证明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我知道你喜欢青铜器,但这件凤鸟尊只是复制品,还是看看这件长矛吧,云省那边出土的,出土应该很多年了,可以买卖!”

    “这一件不是假的吧?我知道有一件真品藏在国家博物馆!”陈文哲问道。

    “这一次肯定不是假的,这样的长矛当年殉葬的时候,肯定不止是一件!”

    看着曹庆春手里的长毛,陈文哲一眼就看出来了,这一件保存的好像比现在国家博物馆的那件还要好。

    吊人铜矛还是很出名的,它是西汉时期古滇国器物,国家博物馆馆藏。

    滇国器物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尤其是兵器,造型诡异凌厉,与众不同,令人大开眼界。

    特别是细节,像是这件吊人铜矛的矛刃两侧,竟然用细链各吊了一名全身赤裸的男子。

    他们双臂被反绑,头颈垂落,嵴背弯曲,仿佛奄奄一息,受刑的惨状令人不寒而栗。

    从出土数量看,它作为常规兵器的可能性不大。

    滇国墓葬出土的吊人铜矛,原来知道的存世仅2件。

    现在看眼前的这一件,很显然那个时期这种铜矛不止是制作了两件。

    现在我们只能推测,它是用于某种仪式上使用的东西。

    例如祭祀或其他重大活动,具体作何用途还是一个谜。

    不过,既然是一种祭祀用品,自然就不可能祭祀一回。

    这样一来,自然也就不可能只制作两件。

    当然,就算制作了多见,这种吊人铜矛也不可能是普通青铜器。

    因为从局部细节中,就可以看出,这种铜矛的制作并不简单。

    像是受刑人的头发在头顶束起,所以垂下史记来的时候,没有呈现出披头散发的样子。

    这正好印证了司马迁《史记》中,有关滇国人梳椎髻的记载。

    陈文哲手中的这件西汉吊人铜矛,高30.5厘米,身呈三角形,基部平直,銎稍长。

    在矛身基部的折角处,通过两个穿孔,各吊着的铜凋人物。

    他们形象一致,双手背剪,手腕被拴系着,将整个身体悬吊起来。

    全身赤裸,均为男子。

    头颈和长发低垂着,嵴背弯曲,双腿垂驰。

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倭奴国王印

    吊人铜矛之所以出名,就是因为铜矛身上吊着的铜人。

    两个铜人脸上呈现出既痛苦不堪,又无可奈何的表情。

    在经受过严酷的刑罚后,生命的气息只有一丝尚存,他们已无力挣扎或反抗。

    整个画面,表现出悲怆与恐怖的气氛。

    这种来自于古滇国的器物,出自我国西南边疆古代少数民族的部落。

    有专家说,古滇国是玛雅文明的“华夏版”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也是全世界唯一一个一直延续从未中断的文明。

    在这么漫长的历史上,也不断的涌现出世界知名的考古奇迹。

    比如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

    比如被称为20世纪华夏“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的安阳殷墟……

    在我国考古历史上,位于南云石寨山的古墓群遗址,虽然在普通人中名声不显,但是他在我国考古史上也堪称一个考古奇迹。

    这是因为在这里发现了在史籍中神龙见首不见尾,一度被人怀疑是否存在的奇绝诡异的古滇国的痕迹。

    在我国各地,几乎都有出土的青铜兵器,无论是青铜戈,青铜矛,青铜钺,无论是数量还是精美程度,都可以说非常丰富。

    但是无论南北东西,出土的青铜矛中要说哪一件最为诡秘,那么这件吊人青铜矛肯定名列前茅。

    其实除了国家博物馆原来馆藏的青铜吊人矛,石寨山同期还出土了一件吊人矛,原来那是全球唯二的两件青铜吊人矛。

    目前馆藏于南云博物馆的这件青铜吊人矛,要稍长一些,长度达到41.5cm左右。

    它的主体呈现等腰三角形,在左右两角各自吊着一个裸体青铜人,整体风格和上面一件一致。

    因为出土数量极少,此类风格也彰显出古滇国,在当时热衷于用活人祭祀的凶残一面。

    专家推测吊人矛不会是用于实战的武器,大概率是滇王炫耀自己击败敌人的功绩,用于向上天或者祖先祭祀,或者是威慑敌人的仪式、仪仗用具。

    被掉在青铜矛上面的人物,也大概率是经常和滇王发生战争的明昆人。

    除此之外,在石寨山出土的文物中还有很多精美的贮贝器。

    在这些古代的存钱罐上,绘制有各种动物或者当时滇人的生活场景。

    馆藏于国博的一件西汉诅盟场面铜贮贝器,表达了当时两个部落的结盟场面。

    在贮贝器的盖子上,竟然铸有立体人物127人,残缺者未计入。

    在这些人物中,有高坐的滇王,有祭祀的贵族,有交易的百姓,有等待行刑的裸体男子……

    可以说这件文物是一件立体版本的“清明上河图”,把当年滇王诅盟场面活灵活现的传递给我们后人。

    为什么可以很确定的说,这件贮贝器的主人是滇王呢?而不是滇国的巫师或者祭祀?

    主要根据就是下面这件文物:滇王金印!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了汉武帝为了寻找从西南通往身毒国的通道,开始把视线从北方的匈奴转移到南方的夜郎、滇王的身上。

    此时的夜郎、滇王等国压根没有国家大小的概念,对汉朝使者还发出“汉和我谁更大?”的问题,这就是着名的成语“夜郎自大”。

    但是随着汉武帝开始真正的用兵的时候,不论是夜郎还是滇国,再强大的汉朝军事压力之下都只能投降了事。

    汉武帝就把滇国和夜郎故地并到益州郡中,并且赐给了滇王金印。

    跟这件金印同类的,还有现在藏于霓虹的倭王金印。

    原来很多人只知道倭王金印,并且认为这是当年霓虹自己制作的,并不认为是中原王朝册封的王国金印。

    但是,在南云石寨山古墓群中,竟然神奇的发现了蛇钮的滇王金印,验证了史记的记载,也表明了墓主人的身份。

    可以说这一颗看似小小的金印,不仅代表了古滇国的历史,也证明了我国史书中的记载,意义极为重大。

    在考古学上,像这样出土文物与历史文献相一致的情况并不多见。

    这也是为什么“滇王之印”会由国家征调,而入藏于国家博物馆的原因之一。

    正是因为石寨山墓葬群,被证明是古滇国滇王的墓葬群,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考古发现以后,就成为着名的考古奇迹。

    古滇国出土的精美绝伦,而又诡秘恐怖的青铜器,也给后人留下了诸多华丽的想象。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发展至今已历时五千年之久。

    而中华文化除了在我国根深蒂固以外,同时还影响着周边的国家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先秦汉唐时期的华夏国力强盛,周边很多国家都作为藩属国依附发展,其中也包括了如今的亚洲许多国家。

    这些作为藩属国存在并发展的国家,构建了一个越来越大的中华文化圈。

    而受中华文化影响最大的,当属东亚了,尤其是韩日这些国家。

    比如之前提到的倭王金印,当时在霓虹一个农民意外挖到了这枚金印。

    上面刻了5个汉字,就左证了霓虹文化受汉文化影响颇深。

    只不过,霓虹专家看后,也不免直呼,太丢脸了。

    1784年,两名在霓虹福冈的佃户挖出了一枚金印,呈一个边长两厘米的正方体的样式。

    值得一提的是这枚金印刻着篆文,上面有五个篆体文字。

    此时在福冈的一位藩主黑田知道这个消息,便去看了这个金印。

    当他看到金印的时候,就决定先将其据为己有。

    于是金印就被他买了下来,至于是利诱还是威逼,就不得而知了,只是从此金印便被其收藏在自己家中。

    这枚金印有什么神奇的呢?其实,金印本身并不是多么光彩夺目,只不过金印上面的刻字,却将一段历史和中华文化圈的影响带到人们的眼前。

    那就是这枚金印的来历和我国古代汉朝有关,并且这也进一步证实了霓虹曾经和我国的文化关系。

    经过诸多学者专家论证和查实,这枚金印确定是真品。

    因为造假一说,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

    这枚金印如今还被作为霓虹的国宝级藏品,放于文物馆内。

第一千六百九十章商代石蛙

    那么这枚倭王金印的来历是什么?为什么说这和汉朝有直接关系?

    它又是刻了什么文字,并且这其中有代表着什么?

    说到这枚金印的来历,后汉书给出了一个答桉。

    据后汉书里面的记载,东汉时期,倭之奴国王进贡,汉光武帝颁发了一枚金印赐给这位国王。

    而倭之奴国,也就是如今的日本。

    说来这并不是巧合,就在金印的来历,还是不让许多学者信服的时候。

    可后来一枚滇王金印的出土,将后汉书的记载进行了强有力的证实。

    1956年,南云出土了一枚金印,外貌样式和霓虹出土的这枚几乎一样。

    这是汉武帝颁给古滇国的王印,这不仅证实了古滇国的存在。

    这也说明了,汉朝对于各藩属国之间的金印颁发体制。

    也就是说,霓虹的这枚金印,同样就是汉朝所颁发给藩属国的政治外交身份象征。

    汉朝的国力强盛,周边很多国家都作为藩属国进行每年的进贡和朝圣。

    击败强大的匈奴之后,汉朝的军事实力达到鼎盛。

    国家的强盛带来了经济文化的稳定发展,同时也将本国的影响范围进行进一步的扩大。

    这也就是倭奴国,也就是如今的霓虹的一段藩属历史形成的原因之一。

    霓虹对于我国古代的藩属国身份,其实并不是从汉朝才开始的,早在秦朝时期,就有史料记载关于扶桑的一些内容。

    这些从霓虹的服饰饮食,就可以看得出来。

    秦朝我们穿的是束身长衣,发展到后面的汉服。

    霓虹的和服无限接近于当时的汉服,甚至还有分食制,用竹快竹杯饮汤茶。

    霓虹用的文字也是一个极为强有力的证实。

    现在霓虹的文字,和很多文学记载,都包含了我国汉字的多种体裁。

    霓虹显然是被中华文化圈紧紧包围在中间,很多文化生活的印记,永远都改不掉也撇不清。

    这一点甚至都不需要任何史书文物来证明。

    包括南朝也是一样,别看现在的他们一天天叫嚣着民族文化,感觉全世界都是他们的一样。

    可是所有人都清楚,作为一个长期藩属于古代华夏的国家来说,汉字汉文化已经深入他们的血液之中。

    包括朝鲜族服饰,泡菜,还有文字发音以及饮食习惯这些,都是一个不需证明的事实。

    这对于霓虹是同样的情况,并且霓虹甚至是受中华文化影响最大的国家。

    汉文化在霓虹的展现,包含了方方面面。

    霓虹出土的这枚金印,就是中华文化圈的一个左证。

    它昭示着霓虹,曾经作为华夏藩属国的长久历史。

    这枚金印刻的是篆体,这也是古代汉字文体的一种。

    这在霓虹文字文化中,也同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

    事实胜于雄辩,这枚金印的发现,引来了霓虹无数的学者专家进行研究。

    直到现在,还有很多学者专家为其撰写论文。

    其实,这其中最核心的东西,就是这枚金印上面的刻字。

    五个用篆体镌刻的汉字“委奴国王印”,意思就是这是汉朝皇帝赐给倭奴国的王的金印。

    起初霓虹的许多学者专家是持怀疑态度的,因为他们普遍认为,这枚金印是伪造出来,蓄意打击霓虹国内的民族文化自信心的。

    因为每有一个这样的文物出土及研究,就会进一步证实中华文化对霓虹文化的深度影响性。

    直到滇王金印的出土发现,这个结论也就不攻自破了。

    我们有确凿的史料记载,也有文物的强有力左证,这就是金印内容反映出来的一切东西。

    金印的内容简单明了,昭示着霓虹长期作为我国古代藩属国的不争史实。

    而对于许多的霓虹专家学者而言,他们却是感到非常丢脸和无奈的。

    他们一方面是希望能有证明,说这枚金印是伪造的假货,从而好将霓虹文化的独立性做一个编造。

    一方面是不甘心霓虹文化,大多数是受到古代华夏的影响和奠定,从而会打击自己的民族文化自信心。

    但不论怎样的情况,霓虹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一个延申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霓虹学者,看到这枚金印的时候,都无奈的说到丢脸。

    他们引以为豪的民族文化,其实主要是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而产生并发展的。

    这对于有些对自己霓虹民族文化迷之自信,且傲慢自大的鬼子来说,无疑是一个打击。

    其实,纵观整个霓虹的历史,甚至是观察当今的社会,全都不难发现,他们在自己的文化以及生活的诸多方面,无一不是对我国古代历朝历代沿袭的汉文化的模彷和学习。

    只不过有些霓虹人和南朝人一样喜欢自我催眠,不承认对于华夏文化的附属性,但是这些也都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这枚金印是汉文化的辉煌象征,但这仅仅只是中华文化对于世界影响的沧海一粟。

    或许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文物出土,从而进一步的证实中华文化的繁荣岁月。

    这些都会是一个个证明华夏文明光辉伟大的强力证据。

    同时,如今的我们也要不断地提升自身汉文化的储备。

    努力地将这存在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发扬光大,从而无愧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先辈们。

    “确实是一件宝物,你真是有心了。”

    对于曹庆春这一次找到的古董,陈文哲真的十分满意。

    “这就满足了,看看这件石凋作品!”

    说着,曹清楚随手从口袋里摸出来了一只石头青蛙,最起码看着像是一只普普通通的石凋青蛙。

    只不过,陈文哲只是看了一眼,就惊讶的道:“商代石蛙?”

    “厉害啊,看一眼就认出来了?”

    曹庆春有点震惊,他早就知道陈文哲厉害,但是厉害到这种程度,是不是太过分了点?

    “真是商代石蛙?你小子从哪里弄来的?”

    陈文哲也不过是随口一说,因为他知道的石蛙,还能被曹庆春留到现在拿出来献宝的东西,肯定不简单。

    只不过,他也没想到,随口一说,居然说着了,这可是国宝啊!

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东西你从哪里弄来的?”

    抓着石蛙,陈文哲爱不释手的查看着,他是越看越喜欢。

    这东西虽然看着简单,但它应该是玉制品,要是真的商代石蛙,那价值就很高了。

    如果不说,普通人就算往天上猜,也猜不出它的价格。

    陈文哲知道这么一件石蛙,在香江苏富比拍卖了2880万。

    一件看似普通的商代石蛙,以2880万的价格成交,一时间,收藏圈激起了千层浪!

    很多人认为,买家是个傻子,花2000多万买了一块儿石头!

    那么这个买家到底傻不傻呢?自然是不傻的!

    “你绝对想不到,我通过什么渠道弄来的。”

    看着曹庆春得意的眼神,陈文哲脱口而出:“不会是通过网络平台拍下的吧?”

    “我艹,你这都猜得到?”这一次曹庆春是真的震惊了。

    陈文哲更加震惊:“真的?”

    他也就是看曹庆春那得意的样子,再想想能够让他得意的不靠谱的古董来源渠道。

    哪里还有网络平台,更加不靠谱的?

    真玩意上面要是能够买到真正的古董,很多人都想着直接吃了。

    可是,曹庆春就真的这么幸运?

    不要说在网上买商代石蛙,就算是在世界级的拍卖行拍一件,也能引起轩然大波,这自然是有原因的。

    香江正规拍卖机构,以2880万成交的一只商代石蛙,也形象地诠释了“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俗语。

    而且在收藏界,也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其中一种能够逻辑自洽的观点认为,文物的价值与材质完全没有关系。

    许慎也不是说过吗?“石之美者为玉”。

    所以和田玉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它就是个好看的石头罢了。

    其它美石都能取而代之,而这近三千万成交的小石蛙就是明证啊!

    持这种态度者,多为植根未深的心浮气躁之徒。

    他们对《说文解字》的认知,也多半是来自于网络上的断章取义。

    为什么不去看看原文中“其有五德”云云的后缀呢?

    如果用这些玉德加以限制,包括其它产区的软玉在内的一众“美石”,在古人的认知之中,都只能被称之为“石之似玉者”。

    至于高价成交的这件小石蛙,它恰恰证明了,当前和田玉被严重低估的真相。

    请注意,陈文哲在这里的观点,并非是要简单地打压“石”,而抬高自己所推崇的“玉”。

    他一直以为,一件收藏品的价值,可以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部分。

    且这两者,就像人的肉身与灵魂一样,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而具体到这种大理石蛙上,就体现为廉价的材质与悠久的历史、精湛的艺术,以及深厚文化价值的有机结合,这才是它能够以高价成交的根本原因所在。

    与其情况相似,2007年,一件出自于美索布达米亚文明的石狮,以4.7亿元的高价成交。

    这件被命名为葛诺母狮的石凋,算是世界上最贵的石凋。

    当年拍出了5720万美元的天价,足可见精神文明价值,在这些收藏品中占据的地位之高。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一件外国的石凋,卖了四点七亿,而一件国内商代的石蛙,却只卖了两千八百万呢?

    这连人家的零头也不足啊,其实这也要看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归根结底,还是我国国力不强,人民自信不足的表现。

    而像是这样的大理石凋像,在国内并不少见,比如殷墟遗址出土过好几件。

    像是殷墟西北岗1001号墓的石虎建筑石凋,还有虎首人身虎爪型立凋和大理石枭型立凋。

    殷墟之中的石凋作品很多,当然这些是没法讨论价值的,因为根本不可能出现在市场上。

    但是,相比其他古董,比如字画的物质依托,不过是些纸墨颜料。

    瓷器的本质不过是矿物粉末,它们的价格之所以能够屡创新高,主要还是仰仗于其身上依附的人文价值。

    那么是不是美丽的石头,就比所有美玉的价值更高?

    陈文哲还是不敢认,也不会借此推导出的“玉不如石”的奇谈怪论。

    因为他们多半没有研究过,在新石器时期,玉与石共存于人类文明的阶段,这两者之间明显是存在着悬殊的等级差距的。

    例如在石家河、松泽、大甸子等遗址的发掘之中,我们都看到了在高等级的,出土文物多的大墓之中,玉多石少,且玉器的用工量与精美程度,都远超同一年代的石器。

    而低等级的小墓,仅存在少量石器的现象。

    凌家滩07m23出土玉器214件,石器98件,很多小墓仅出土一两件石器。

    试想这件石蛙,如果有一尊时代接近、工艺相似的和田玉同款的话,那么它俩的价值当孰高孰低呢?

    更何况玉的材质,更为稀缺难得,加工的难度也要更高一些。

    从中也更能体现出,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与文化审美等关键信息。

    这些都足以证明,和田玉在我们的历史研究之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但这些表象之下还隐藏着另一个问题,就是在很多的时候,原材料的过于名贵,反而会蒙蔽人们的双眼,掩盖了收藏品上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价值。

    比如民间就曾无数次地发生过,将出土的唐代金银器拿去熔炼打造金镯子的惨剧。

    而这种畸形的价值观,体现在和田玉上,就是当前的“克万”现象。

    完全将之理解为,能够用来换钱的石头,也就无暇顾及其上凝聚的历史、艺术、文化等“软性价值”了。

    这样自以为是的哄抬物价,实则是自贬身价的财迷行为。

    试想在葛朗台的眼中,他手上的金币就单纯的只是黄金而已。

    以他的鼠目寸光,又怎么会考虑那是不是亚历山大时代的遗珍呢?

    而在如今,在整日里宣传着什么天价成交,克价过万的“钱串子”的内心深处,和田玉算个什么东西?

    不过是他们用来收割爱好者的敛财工具而已。

    这些人又怎么会在乎由其质感、形制、工艺中自然流露出的传统文化精髓呢?

    综上所述,和田玉温润儒雅的材质,辅助它俘获了万千有趣的灵魂。

    但这柄双刃剑,也耽误了它展现自己身上承载的文化价值。

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战国无影灯

    有些情况下,玉石反倒不如粗陋的石材的成交价格更高,这是个事实。

    但是,你得看是什么情况之下,像是商代石蛙这种老古董,能跟普通玉石相比吗?

    可是,现在有些居心叵测的网络平台,为了在短期内最大程度的赚钱,就会说一些石雕艺术品,比美玉更加值钱。

    那是骗人的,不是说石雕不如玉石,但是你要看什么时候的石雕,看是谁雕刻的石雕啊!

    网络是个鱼龙混杂的地方,有些人为了骗钱,是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做。

    “你还买到了什么?”

    陈文哲现在是最曹庆春真心佩服,没想到他才回来几个月,这个小子就哗啦了这么多好东西。

    “主要还是你现在出名了,就是顶着你的名头,我才能买到这么多东西。”

    曹庆春倒是没有飘,他很清楚,如果不是都知道他是陈文哲的代理人,怎么可能有那么多人拿着好东西找上门来?

    比如吊人铜矛,这东西是谁都能买到手的?

    还有那件万工轿,大海市的波宁有钱人多了,只要随便找一个,就能卖出高价。

    如果不是有着陈文哲的名头,人家凭什么卖给他曹庆春?

    “最后三件了,看看这件,应该是战国时期的无影灯,很有意思的东西。”

    “无影灯?这东西可不常见!”

    打开了一只木箱子,里面果然有着一件青铜制作的,有着各种托盘的器物。

    陈文哲一看,就知道这还真是一件无影灯。

    他仔细查看,发现跟国内之前出土的无影灯,居然没有太大的区别。

    七四年的时候,国内北河那边,有一位农民偶然发现战国墓穴,专家就从里面找到了一盏“无影灯”。

    1974年,农民取土时,偶然挖出中山国王墓。

    这让考古队兴奋不已,可是进入却发现里面是空的。

    失望之余正想离开,一民工突然踩空掉进侧室,发现无数珍品,其中一盏铜灯堪比现代无影灯。

    战国时期的中山国在如今的北河太行山东麓,由北方少数民族鲜虞族于公元前414年建立。

    它虽是一个地小人少的小国,但少数民族的彪悍好斗,却时常让燕赵两国头疼。

    经过多年的战争,公元前294年中山国被赵国所灭,存续120年时间。

    这个墓穴的发现很偶然,1974年冬天,河北平山县三汲村村民为建设施工,在村里的两座山取土,偶然发现一些青砖,继续往下挖,竟然挖出一个古墓。

    市考古队接到爆料后,即刻进行抢救性挖掘考古。

    这个墓呈“中”字型,有6个陪葬坑、3个马车坑和1个殉葬坑,面积达到1万多平方米。

    墓中有台阶、回廊、厅堂、墓室布局整齐庄重,经鉴定,竟然是中山王厝与王后的陵墓!

    考古队员们兴奋不已,日夜奋战挖掘清理。

    本以为会收获许多有研究价值的文物,但令他们失望的是,历朝历代的盗墓贼猖獗,主墓室与陪葬坑早已被破坏并盗窃一空,连中山王的棺椁也被烧成灰烬。

    仅仅收获2个吊棺木的圆铜环,队员们失望不已,叹气连连。

    正当他们准备撤出墓室时,却听到一声惊叫。

    原来一个来帮忙的民工。爬上主墓室的侧面平台,突然脚下踩空,掉进一个隐蔽的墓穴里。

    众人跑过去拉他,却发现墓室不深,里面竟是积得满满的各种宝贝!

    原来,主墓室的左右,各有一个隐蔽的陪葬品仓库。

    因为与主墓室不相通,因而逃过了2000多年来无数次的盗窃,保留至今。

    考古队员们被眼前丰富的陪葬品,惊得目瞪口呆。

    那里有各种青铜器、乐器、雕塑、玉器、漆器、陶器和生活用具,总数达到1900多件。

    其中有18件称得上国宝级的珍品,比如:错金银铜犀牛屏风座、中山王圆壶等。

    考古队们把所有的器物小心翼翼进行搬运、清理之后,有一件造型奇特的灯具,把大家的注意力牢牢吸引过去。

    这个灯具造型是一棵树,主干向四周伸出14节树枝,两两对称,树顶和树枝上错落地托起15盏铜制灯盘。

    它底部直径26厘米,高度有82.9厘米。

    这是经过考古队员拼接出来的“成品”,因为刚出土时,它们就是一堆零件。

    精妙的是,每个树枝与树干之间的拼接,居然是榫卯结构,每个榫头形状都不相同。

    只要找到接口,就能严丝合缝安装,具有现代工艺品的那种简易性,实在令人赞叹。

    三只嘴里衔着圆环的猛虎,托起一个夔龙纹的底座。

    底座上还有24字铭文,描述中山王厝的奢华墓葬场景。

    不仅如此,在每个树枝上,还有造型优美的龙蜿蜒游动,有小鸟歌唱,有猴子荡秋千,十分生动活泼,做工也很精致。

    考古队员们发现,这盏灯还有一个特点,如果想要调解亮度,只需要增减灯盏的数量即可。

    这种理念,不正和现代并联开关控制的原理一样吗?

    为一睹这盏2000多年前的铜灯的风采,考古队员们将桐油和灯芯准备好,一一点亮。

    这时,令人匪夷所思的一幕出现了——这铜灯底下竟然没有影子!这是一盏古代无影灯!

    在场的专家仔细观察,连连惊叹。

    原来古代的能工巧匠,巧妙利用灯光成影和消除原理,设计出来高低错落不同位置的灯盏,就可以消除影子了。

    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在物体一侧安放一个光源,就会在另一侧投射出黑色的影子。

    如果两侧都有光源,则中间叠加部分特别暗的部分叫本影,周围的影子略浅。

    而如果继续在周边放上光源,则本影会越来越小,当物体周边全部放上光源,且有足够的亮度时,那么本影就几乎看不到,这就是现代手术无影灯的原理。

    因此,如果我们从上俯视,就会看见这盏十五连盏铜灯的灯盘,是从内向外均匀排列。

    这就形成了以灯柱为中心的大面积圆形光源,且每个树枝成两两对称。

    这是利用了杠杆平衡原理,使得整个灯具始终保持一种奇妙的平衡稳定状态。

    只要懂得这种原理,制作无影灯并不难,但是,你要懂的研究。

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彩绘陶百花灯

    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其实跟现代人应该没有多少差别。

    现代人的优势,只不过是站在信息大爆炸的美好时代,见识比较多而已。

    古人的信息受限,见识怎么也比不过现代人,但是,聪明人还是聪明。

    只要找对了方向,他们可以做到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就比如这件无影灯,十五连盏铜灯,的确是极具欣赏和使用价值的一件宝物。

    它构思奇特、造型优美,人、猴、鸟、龙、虎共处一体,体现了古代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它消除“黑影”的原理,比现代的手术无影灯早了将近2000年,这让我们不得不惊叹古代工匠的智慧!

    很显然,陈文哲眼前的就是这么一盏灯。

    当然,这一盏无影灯虽然大体跟北河发现的差不多,但是细节上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比如灯盘的摆放位置,灯盘的大小,灯的高度布局,都是不同的。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纹饰不同,这一件无影灯也有着龙形纹饰,不过好像是蟠龙纹。

    其他还有一些动物型纹饰,可布局和形象跟北河那件都不同。

    但是,大体都是差不多的,只是细节不同。

    可惜,这件无影灯上没有铭文,如果陈文哲不用回溯查看它的历史,就绝对不可能知道它出自哪里。

    “出自蜀川的一座大墓?”

    不用想,这座大墓还不知道被盗掘了多少年,要不然这样保存完好的古代青铜无影灯,绝对不可能流入市场,还能被曹庆春买到手。

    也幸亏没有铭文,要不然麻烦更多。

    很可能曹庆春这边买到手,就被国家部门抓走了。

    “保存的不错,居然没有一点修复的痕迹,这可是太难得了。”

    陈文哲查看的很仔细,所以他十分确定,这件东西从古墓中出土的时候,就保存的十分完整。

    这样的情况,可是十分难得的。

    不过想想也对,因为盗墓贼下墓,不可能捡一些破铜烂铁,他们自然是选择完好的,看着就很值钱的东西盗掘。

    如果不看铭文,只是从这一点上来看,这件无影灯的价值,很显然比中山国的那件更高。

    要知道眼前这件无影灯的高度可不低,就算没有测量,陈文哲看着也超过一米。

    而出自战国中山国王墓中的铜灯,是最高的战国灯具,但是他只有约83cm。

    还有,那盏铜灯在刚出土的时候,灯座和枝节是散落的。

    当考古人员在拼接复原的过程中,他们发现这个过程极其简单,哪怕蒙着眼睛都能完成。

    原来,灯树的底座和各枝节都有插孔。

    且每节的榫头形状各异,拿手一摸,便可知道如何匹配安装。

    且插榫和插孔间的制作精密,配合在一起非常紧密,保证了灯树的稳定。

    如果从上面俯视它,会发现,每一盏灯互不重叠,互不干扰,可以看全每一个灯盏。

    更加巧妙的是,当十五盏灯全部点燃的时候,灯下是没有影子的,才被誉为“无影灯”。

    在两千年前的某个漆黑的夜晚,点亮这盏树灯,一定是一幅无比生动璀璨的画面。

    用现在的话说,是不是叫氛围感整个就是一个拉满的大动作

    “文哲,你看这东西,是不是很像三星堆的青铜神树?”这时曹庆春开口道。

    陈文哲被曹庆春说的一愣,但是仔细一看,还真是很像。

    他博物馆的一楼大厅,就有仿制的很齐全的三星堆博物馆,里面可就有青铜神树啊!

    眼前这盏青铜灯的整体造型,还真是仿佛一颗大树。

    十五条枝头托起十五只灯盘,高低有序,错落有致。

    灯体分八节,树干上盘绕三条蟠龙,树枝间小鸟引颈鸣叫,群猴嬉戏玩耍。

    三只独首双身的猛虎托起圆形底座,底座上两男佣正抛食戏猴。

    这不就是一群小动物,在树上玩耍、嬉戏?

    最主要的是造成的无影效果,这几乎与现代的无影灯(如手术灯)的原理一模一样。

    除此之外,在处理这座高近1米的庞大铜灯平衡问题上,工匠在设计时,利用了杠杆平衡的原理。

    灯柱与灯枝的分布,灯枝上的装饰物与灯柱间的距离形成了一个奇妙的平衡状态。

    2000多年前的工匠,制造了这样一件集实用和审美兼具的珍宝,真是让我们叹为观止。

    看到这么一件看似简单,却科技十足的青铜器,陈文哲还真有心想要好好学习一下。

    他本来在制作青铜钟的时候,就有着很高的青铜器制作技术。

    加上之前捡漏的三足蛙铜鼓、四羊方尊等青铜器获得的技术,让他的青铜器制作、仿古做旧,都有着很高的技术。

    现在还得到了这么多古代青铜器,那么他能够学到的技术就跟多。

    如果不是制作青铜器有点麻烦,他还真想复制一批国内最顶级的青铜器。

    主要是国内青铜器交易受到的限制太大,很多国宝、重宝,陈文哲也只能看着流口水。

    所以,真东西得不到,那么自己复制一批,放在博物馆中展出一下,也很好玩啊!

    “做青铜器难度有点大,但是做陶瓷却不难啊!”

    看着眼前的青铜无影灯,陈文哲想起来了另外一件陶器。

    那是一盏彩绘陶百花灯,也是以盏“无影灯”。

    既然是彩绘陶百花灯,自然就是陶器。

    那是一件汉代的经典之作,出土于满城汉墓附近守陵村的一个汉墓,目前展出于BD市博物馆。

    这盏灯通高1.08米,底径50厘米。

    这盏灯的结构由灯盏、灯干、灯座三大部分构成。

    在灯干部,平底灯盘口沿和壁处各有4个灯枝,共有11条细长龙,托有11盏灯。

    在这盏灯的底部是一只象征长寿的乌龟,撑起灯柱。

    灯盘下是象征昆仑山的覆盆式灯座,山上有代表山林的常青树雕塑。

    在中间有两层灯盘,盘沿口间隔装饰常青树雕塑与仙人骑龙的灯盏。

    在灯柱的上端,还分布有三个仙人骑龙的灯盏。

    整个灯的最上面,是一只昂首展翅欲飞的朱雀形灯盏。

    在古代神话传说中,羽人、昆仑山是成仙的要素。

    羽人是西王母的使者,昆仑山上的天柱可以连通天地,直达仙境。

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奇妙兔尊

    这盏彩绘陶百花灯的造型和装饰完美结合,可谓巧夺天工。

    在汉代,灯具的造型大多采用吉禽瑞兽的形象。

    这盏灯无论是从精致非凡的造型,还是豪华逼人的气势来看,定是汉代贵族阶层所享用的器物。

    同时也是汉代道家升仙思想的典型体现。

    汉代之时的古人们,相信天人感应,梦想人神共乐,长生不老。

    在墓中安放这样一盏灯,期待死后可以升天成仙。

    据说,当这盏灯亮起来时,可以照亮整个屋子,几乎没有暗影,因此人们赞美它是古代的“无影灯”。

    彩绘百花灯为陶制,主体由灯座、灯柱、灯盘三部分组成。

    灯座下方饰有群峰环抱的山峦,环绕于底座一周,布满姿态各异的走兽。

    虎、猴、鹿、兔等动物或奔腾跳跃,或坐卧蹲伏,姿态各异,各有奇妙。

    然而万物生灵汇聚在这片天地中,却又是如此的和谐而恬静。

    这样的技术,绝对都是大师级的手艺,陈文哲自然是想要复刻出来。

    当然,制作陶瓷简单,他也做的十分熟练,就算这件彩绘陶百花灯做起来十分复杂,他做的速度也应该很快。

    一边看着青铜无影灯,陈文哲一边想着怎么设计新的灯盏。

    这种东西还是有点市场的,毕竟现代人闲极无聊,还是会追求浪漫的。

    如果点上这么一盏无影灯,吃个烛光晚餐,是不是很带劲?

    可惜,陈文哲是光棍,曹庆春他们一个个也是铁杆老光棍。

    “你这一次的收获还真不小,最后两件是什么?”

    曹庆春得意的一小道:“兔子,准确的说应该是兔尊!”

    陈文哲无语,只要是能够称尊的,都不简单,更何况是兔尊,这东西应该十分少见。

    在我国青铜器动物类中,兔尊肯定是较少见的一类。

    从全国各地的出土记录及青铜器图录中看,最早的时候只有西山省曲沃县曲村北赵侯墓出土过三件兔尊。

    1982年至1992年,曲村遗址惨遭破坏,重要墓葬几乎均遭盗掘,随葬物品被洗劫殆尽。

    为弥补损失,我国考古队进行了抢救性挖掘,其中就有三件青铜兔尊。

    这三件青铜兔尊十分可爱,形制各不相同却又大同小异。

    这可是3000多年前的兔形文物,而它们的出现,也让我们现代人亲密接触了一次古代的兔文化。

    有了这三件兔尊的出现,之后又有一些兔尊出土,甚至还有玉石做的兔尊。

    “你绝对想不到,我这一次找到了几件兔尊!”

    就在陈文哲神思不属的时候,曹庆春再次得意的道。

    陈文哲更加无语,不就两尊嘛?

    你都说了,还剩下两件,难道都是兔尊?这运气!

    果然,曹庆春拿出来了两只兔尊,一只青铜器质地,一只是玉石兔尊。

    很显然,曹庆春更加看中那件玉石兔尊。

    看着被塞到手中的玉兔,应该可以叫玉兔。

    这是一只由青白玉凋刻的商代“玉兔”,直径0.9厘米、通高2.1厘米,约有一颗红枣核大小。

    它两耳镂空,圆眼微凸,底向内凹,立体柱形凋刻。

    这么一只玉兔,不管怎么看,都显得异常珍贵。

    这种“玉兔”在古代应该是一种装饰品,也可能是一种礼器。

    而青铜兔尊肯定是祭祀重器,它们有着共同的特点,比如通体亮丽,呈匍匐姿势。

    看兔尊内部,这些兔尊兔尊器内,都或多或少的粘有3000多年前的树叶状物,陈文哲推测其为酒器。

    “怎么样?一次找到两件兔尊,我心中有点不安,是不是太多了?”

    这时,曹庆春才表现的正常了点。

    既然都说了兔尊比较少见,他可是一次买到了两件,这是不是不正常?

    不管曹庆春请了谁掌眼,他都是很不安的。

    这一点跟陈文哲是没法相比的,因为他能作弊,所以就算不用仔细鉴定,他也知道这两件东西都是真品。

    “不说其他,只是西周晋候墓中就出土过很多,好像是七只?”

    晋侯兔尊到底是不是7只,陈文哲的记忆有点模湖。

    只不过,他稍微凝神,就想起来了,确实是七只,而且是全国罕见的青铜兔,一个个造型都具有着满满的仪式感。

    比如在西山省晋国博物馆内,陈列着4件兔尊,两大两小、两种造型。

    一只大兔尊匍匐在一个矮长方形器座上,背上立喇叭形口。

    另一只大兔尊,背上开长方形口,口上有盖,它四腿蜷曲,双耳向后并拢,似要跳跃。

    其余2只小兔尊,跟它造型相同。

    它们出土于同一座墓葬,像极了一个四口之家。

    铜尊是盛放美酒的器具,这4件憨态可掬的兔尊,于20世纪90年代初出土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曲村——天马遗址的晋穆侯墓,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

    这座墓葬保存完好,未经盗扰,真实再现了出土遗物情况。

    晋穆侯的父亲晋献侯,却没有这么幸运。

    根据考古资料,他的墓葬在1992年被盗。

    而幸运的是,就算被盗,还是有3件青铜兔尊幸存了下来。

    1件兔尊背上立喇叭形口,另2件兔尊造型相同、大小不等,均在兔背上开长方形口,口上有盖。

    这“一家三口”现收藏于西山博物院。

    就因为我国目前考古出土的青铜兔尊非常少,所以就算是有7件兔尊,也是很珍贵的。

    其他都不说,直说艺术成就。

    在艺术形象设计上,这7件兔尊既呈现出简单、写实、实用化的特点,又有西周礼器典雅高贵的贵族气质。

    它们腹部两侧各有同心圆纹饰三周,由里向外依次为火纹、四目相间的斜角雷纹及勾连雷纹。

    那么为什么晋献侯和晋穆侯父子偏爱兔尊?

    这是一个目前没有答桉的问题,可能与兔子有美好寓意等有关。

    晋献侯稣是第七代晋国国君,曾随周王征战受到赏赐,为纪念此事,便铸造了一套16枚的铜编钟。

    晋献侯死后,陪葬的不仅有这套编钟,还有大量铜器、金器、玉器。

    以及我国目前发现的西周时期规模最大、陪祀车辆最多的车马坑,还有那3件青铜兔尊。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208/ 第一时间欣赏我的系统不正经最新章节! 作者:疯神狂想所写的《我的系统不正经》为转载作品,我的系统不正经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我的系统不正经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我的系统不正经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我的系统不正经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我的系统不正经介绍:
得隋侯之珠,遍观古今技艺,识宝造宝,传承文明。
只不过,这件宝贝内部的系统,好像不太正经!
谁家传承的是做旧、高仿?
要不就是挖坟、掘墓、搬山、卸岭、摸金!
既然学到了,那就传承下去吧!
陶瓷、木器、石雕、金银铜器,非诚心之人不传!
正骨、按摩,千金方,非仁心仁术之人不传!
寻龙、点穴、搬山、卸岭、摸金、仿古,非德才兼备之人不传!
扩展技能:寻矿、开山、采金,非一身正气之人不传!
安宫牛黄丸、南云白药、片仔癀、清宫寿桃丸,国家绝密,自己用用就好,不敢传!
获得文明传承系统,终于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我的系统不正经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的系统不正经,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我的系统不正经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