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我的系统不正经TXT下载我的系统不正经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我的系统不正经全文阅读

作者:疯神狂想     我的系统不正经txt下载     我的系统不正经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九百六十章谁还没有点贪心

    交易宝石很麻烦,比如现在,先要区分大小,再看颜色是不是达到绝地武士的标准。

    如果纯净度好,没有裂痕,甚至是形状也很好,那价格就会更好一些。

    到现在,陈文哲给出的价格已经不低,所以他不在增加价格。

    而黎维照也没有纠结那些不上一克拉的宝石价格,他看中的还是极品绝地武士。

    刚才陈文哲可是给了一个鸽血红宝石的五分之一价格,从此也可以看到出来,他的心还是一如既往的黑。

    对于这个价格,黎维照自然是不满意的。

    最后陈文哲出了个市场价格,这个价格肯定也不高,就是一克拉一万到两万,而且还需要看个头,足够大的才会给一克拉两万。

    至于有价无市什么的,陈文哲肯定是不会提一句的。

    黎维照终归是小地方出来的,并不太了解国际红蓝宝石的市场,自然会被陈文哲忽悠。

    黎维照能查到的信息,极品绝地武士的最高价格,也只有一克拉两三万人民币了。

    他也知道,需要给陈文哲留下足够的利益,自然不能用最高价成交。

    所以,经过计算,极品绝地武士总共两块,总重不到五克拉,陈文哲付出了十万块钱。

    其他的优质绝地武士反而更多,大大小小的达到了二十多克拉,陈文哲付出了二十万。

    至于一克拉之下的绝地武士,反而不太值钱,看来黎维照也知道那东西卖不上价。

    零零总总算下来,五六十颗大小宝石,总共才花费了陈文哲不到四十万人民币。

    去掉他那笔货款,只要支付二十五万就可以。

    当然,人家还有一些钴蓝尖晶石,这些宝石的个头也很小,但是它们可比那些红尖晶石要贵得多。

    这种钴蓝尖晶石,在宝石届中俗称蓝小妖。

    特别是南越这种钴尖晶是钴元素致色,导致整个宝石发出艳蓝色的即视感,十分的漂亮。

    而其他产地所谓的钴尖晶,大部分都是含有钴元素且是铁致色,所以会有青灰调和比较暗。

    收起了红宝石,陈文哲随手拿起一枚大的钴蓝尖晶石。

    相比红尖晶石,这颗钴蓝尖晶石一点都不起眼。

    因为它算是钴蓝尖晶石当中最大的,但是也只有一克拉上下。

    最主要的是这一颗钴蓝尖晶,已经经过了简单的切割,而且切割的还算不错。

    这一颗算是成品,可以直接镶嵌使用。

    拿起来,掂了掂,零点二克多点。

    如果不是他的双手专业摸金,还真估算不出这么点重量的东西。

    也就是说,这颗钴蓝尖晶石有一克拉多,准确的说应该是1.095克拉。

    零点二克,连一克都没有,要知道五十克才一两重。

    这么点东西,却是这些钴蓝尖晶石中最大个头的了,这可太小了。

    只不过,这颗钴蓝尖晶的品质是真不错。

    肉眼看去,几乎全净的钴尖晶,足够稀有。

    再加上非常废料的正圆形切割,满火彩,这已经是稀有上的稀有了。

    现在一说到尖晶石,很多人会首先想到红色系列。

    可能认为像红宝一样的红色尖晶石,是最昂贵尖晶石品种。

    因为红色尖晶石在以前,曾一度被世人误认为是红宝石。

    红色尖晶石非常漂亮,也很昂贵,不过它却不是最昂贵的尖晶石品种。

    最昂贵的尖晶石品种,肯定是钴尖晶石。

    先前陈文哲看的绝地武士,三点五克拉的可以换到一辆宝马三系。

    而眼前的这些钴蓝尖晶,价格更贵。

    不说那颗一克拉的,就说更小的,有个三分之一克拉?

    也就是零点零几克的样子,这么一枚小小的钴蓝尖晶石,曾经在香江展出过品质差不多的,价值三万。

    这样算起来,那颗一克拉多点的钴蓝尖晶,就最少是九万。

    当然,价格肯定不是这么算的,因为再翻个几倍,应该就差不多了。

    要不然,这东西会被称为蓝小妖?

    俗话说得好,有起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外号。

    蓝色、小,才会妖!

    “还有没有好点的?大点的也行?”

    翻了十几颗蓝小妖,颜色都很好,就是个头不尽如人意。

    陈文哲也知道,这东西被称为蓝小妖,就是因为个头都很小,但是,谁还没有点贪心?

    特别是在一些新发现的矿区之内,往往会发现一些大个头的顶级宝石。

    黎维照沉默了一会儿,他还是做出了反应。

    看着他拿出来的一颗蓝小妖,陈文哲接过来一掂,三点八克拉,总共不到一克,因为一克是五克拉。

    这种东西,是黎维照第三批拿出来的宝石。

    第一次最差,第二次都有极品,这第三次拿出来的打个头的钴蓝尖晶石,居然才三点八克拉。

    陈文哲知道,这颗蓝小妖的个头还真不算小,所以它的价格,可得能达到六位数。

    “这一颗给你十万!”陈文哲只是稍微一看,就开口道。

    陈文哲知道的一枚同样品质的钴蓝尖晶,价格在几十万。

    也就是说,十万,是六位数的最小数。

    不要说这一颗蓝小妖有三点八克拉,陈文哲知道的有一枚三点五克拉的,报价就是几十万。

    十万块钱,对于陈文哲来说,并不算什么。

    但是对于黎维照,就不同了。

    果然,听到这股数字,黎维照的神情一滞,接着再次掏出来了一个小盒子,里面还是一颗蓝小妖。

    看到这一颗蓝小妖,陈文哲送了口气。

    他就知道这小白脸不老实,这应该是最后的宝贝了吧?

    可是,这一颗个头不小,但是价格也不是什么天价啊!

    就这么一颗蓝小妖,至于这么珍而重之的收藏起来吗?

    只能说这些家伙,没什么见识。

    这一颗宝石的个头不小,看样子都有个二三十克拉,也就是说怎么也有个五六克重。

    相比之前的那些连一克都不到的小家伙,这一颗宝石已经算是巨无霸。

    也就是有着这种对比,它才会被珍而重之的收藏起来吧?

    这一颗钴尖晶石,有着漂亮浓郁的蓝色的宝石,没有经过切割。

    掂了掂,重量应该超过六克,也就是说足有三十克拉。

第九百六十一章凿山寻宝

    三十克拉的原石,要是经过切割之后,它的重量要是还能超过二十六克拉,那就绝对是世界上最大的变色钴尖晶石。

    这还是一颗最顶级蓝小妖,加上这个头,价格就很高了。

    更何况,这颗蓝小妖颜色纯粹,发色浓郁,没有任何一点灰色调,还有,它甚至还有着星光?

    这就是变色吧?没有经过处理,变色的钴尖晶石?

    一颗不带有灰色调的蓝色钴尖晶石,与同级别的带色调的品种比较的话,在价值上可能会出现大概10-100倍的差异!

    颜色浓郁的钴尖晶石很珍贵,一般都比较小,非常稀少,因此价格也要格外的高一点。

    而拥有一些特殊光学效应的钴尖晶石,就更加珍贵了。

    在2015年的12月,拍卖了史上最大克拉变色钴尖晶石。

    那是一颗25.79克拉,天然斯里兰卡无经处理变色钴尖晶石配钻石戒指。

    当时拍卖以177万港元/23万美元成交,创下变色尖晶石世界拍卖纪录。

    这一颗原石,用一百万买下来都是大赚,所以陈文哲也没有太黑,直接出价一百万。

    到此,整个交易就算结束了。

    黎维照对于交易金额十分满意,但是陈文哲却十分不满。

    本来还以为会见到大批顶级红蓝宝石,没想到就只有这么点。

    绝地武士虽然好,但是数量不多,真正优质的宝石更少。

    钴蓝尖晶更好,但是个头太小,品质好的更少。

    如果不是想着还有第二次交易,陈文哲这一次也不可能出高价。

    跟那小白脸说了几句闲话,还接受了他的邀请,打算去他们那边看看。

    得到了确切的答复,黎维照才有点依依不舍的离开。

    终于把所有人都送走了,而且这一次带来的货,也全部被搬空。

    只不过,陈文哲没有离开,而是从不远处的港口登陆,来到了一家高级酒店住下。

    至于渔船,自然是回航。

    只要陈文哲不离开,那艘渔船就不会惹人怀疑。

    在这里待了那么长时间,谁也不会想到,那艘船上会装满了珍宝、文物。

    拿着一本日记,坐在阳台上,喝一口咖啡,看一看日记之中那凌乱的日语。

    日语这东西,只要是个小学毕业的,就可以大体看出是什么意思,但是读出来就不行了。

    所以,陈文哲只是稍微看了一下就发现,这是一群追逐一支舰队的寻宝人的笔记。

    最原始的笔记,肯定是小鬼子那边的人记录的。

    后来有了南越人,发现了线索,而他们的笔记,使用的是汉语,这看起来就更简单了。

    “围绕着南越沿岸沉没了一整支舰队?那位大领导可真是看得起我!”

    看明白了这些笔记的内容,陈文哲就笑了起来。

    这支舰队如果真的全部沉没了,很可能不是沉默在公海,而是沉默在了南越家门口,甚至是内河之中。

    所以那位大领导,才会送给他们这么一批笔记。

    因为他们没法插手,反而让陈文哲处理起来更容易,也更方便。

    “可惜,人家南越这边的人也不是傻子啊!”

    只是搜索了一下信息,陈文哲就知道,关于八十四艘运宝船的去向,到现在还有人追踪。

    结合日记,陈文哲知道,小鬼子那边,加上南越这边,都有人在关注。

    比如前不久,就有报道说,南越这边有一名老人,凿山寻找二战日军遗留黄金。

    可惜,他寻找找了半世纪,却一无所获。

    这人曾经想向记者,展示出一些早前发现的日军遗留物品。

    那是一位百岁老人,他在这半个世纪以来始终相信,二战末期日军在战败前,曾在南越南部舟山下,埋藏了大量黄金和珠宝。

    但半个世纪过后,老人的寻宝梦未果,却因常年过度凿山,为此还需缴纳修山费用。

    寻宝老人公布过很多关于宝藏的资料,比如他在1957年,获得的一张能够证实宝藏存在的地图。

    自那开始,他便开始了半个世纪的凿山寻宝之路。

    他指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日军将领曾派出84艘装满黄金的船只,驶向ah海湾窝藏。

    但这只舰队遭到了同盟军的空袭,66艘被击中。

    剩下的船只则将4000吨黄金,埋在了海湾附近的舟山脚下。

    而1992年,他在舟山地区确实找到了1把日本旧剑、一些面额1万的日元、两片金属做的黑龙、以及若干其他用品。

    这些物品,使得他更加相信黄金宝库是存在的。

    次年,他“凿山寻宝”的申请,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批准。

    他立刻找来了一位地质学家,和“通灵”者组建了寻宝队。

    有一天,寻宝队在舟山发现了一个6米宽的山洞,并误认为这里是通向宝藏的地方。

    之后连续十年凿山挖洞,却未挖出一块黄金。

    就这样,花费了半个世纪,他缺并未挖出一块黄金。

    不久前,当地政府以寻宝计划没有更新的寻宝线索,以及破坏环境为理由,拒绝了这名老人再次提出凿山寻宝的申请。

    此外,政府要求老人还原舟山原貌。

    据悉,仅去年一年,寻宝队伍在舟山曾耗尽2000公斤炸药,进行了372次爆破。

    放下手中的日文笔记,陈文哲揉了揉脑袋。

    关于这支舰队的最新消息,就是来自南越官方。

    通过笔记本的回溯,陈文哲知道这支舰队真实存在。

    而且他还知道其中一些沉船的位置,只不过,那些沉船之内装载的都是各种物资,最多也就是一些铁矿、橡胶什么的战略物资。

    最重要的肯定是当时没有沉没的十几艘船,其上应该装在了不少黄金、宝石,还有文物。

    最起码青花瓷是有的,因为当年小鬼子曾经在南越近海,打捞过不少沉船。

    战争在港口外进行,他们的一些军舰也被击沉。

    战争结束之后,自然要清理一下港口外的通道。

    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爆破沉船,如果有价值,还会打捞出水,重新修复。

    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小鬼子在一片海域底下,发现了大批古代沉船。

    “狗日的小鬼子,还真是够幸运的。”

    陈文哲有点哀叹,近代一两百年,小鬼子简直就是开了挂啊!

第九百六十二章藏宝沉船矿脉

    二战鬼子进军整个东南亚,不说他们抢到了多少宝贝,只是在海底打捞上来的瓷器,就让陈文哲眼馋。

    他也确定了,消失在南越内河附近的那两艘运宝船,其中一艘运输的是黄金、宝石等贵金属,另外一艘就是运输的是瓷器。

    至于其他船只,肯定是作为诱饵,掩人耳目被击沉了。

    所以到现在,那批最珍贵的、传说中的宝藏,还没有被人找到。

    当年小鬼子的国内搜刮的古董可不少,自然懂得古董文物的珍贵。

    既然遇到了沉船,肯定会打捞出水。

    通过回溯,陈文哲发现只是打捞了一艘沉船,他们就发现了五万余件珍贵瓷器啊!

    南越历史上,深受中国瓷器文化影响,在东南亚地区中,南越陶瓷产业最为成熟。

    不要以为这一点说的夸张,现在的华夏,只是陶瓷大国,却不是陶瓷强国。

    和茶叶类似,国内也是茶叶大国,但不是茶叶强国。

    嗯,还有丝绸,到了现在,国内也是丝绸大国,却不是丝绸强国。

    陶瓷、丝绸、茶叶,从古到今一直占据绝对强势地位的三种外贸交易物品,现在却都发展的不怎么样。

    不说其他,就一个那月巴庄,或翻译成钵场,这是一座陶瓷村,离河内市区10公里,号称南越的景镇,产品都是远销欧美日韩台。

    而据陈文哲所知,类似的陶瓷专业村,在南越没有十个也有八个。。

    南越一向对顶尖陶瓷技术,具备极佳的掌握能力。

    在十四世纪时,世界上能够烧制青花瓷的,只有国内景镇与南越两地。

    曾在后黎朝时期,南越陶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出口瓷器到阿拉伯和欧洲。

    他们生产的瓷器,甚至是替代当时的明代瓷器,因为那时明英宗开始闭关锁国,直到明穆宗时。

    近些年南越考古团队,陆续在越南近海区域进行“海捞”,打捞越南后黎朝时期的众多沉船。

    所以,不止是小鬼子幸运,人家现代的南越政府也不差!

    南越中部海域,大约在明清时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之一。

    那里的海底,沉睡着大量沉船和文物宝藏,其中就有很多青花瓷。

    近年来,一些海外考古专家开始与南越合作,在这片海域展开海捞工作。

    尤其是南越中部的海域,有着大量的“宝藏”。

    历史上,这里曾是东南亚地区一个重要的贸易中转站,是古代华夏海上丝绸之路出境后的第一大港。

    这地方,其实就是占城国和广南阮主时期的会安。

    在南越沿海那些优良的港口,几百年前有大量过往船只在此停靠贸易。

    海上丝绸之路对当时南越经济社会,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甚至是改变了越南的历史。

    广南阮主因贸易,而能与北方郑主对抗。

    从公元9世纪的阿拉伯独桅帆船,到十几世纪的欧洲快速帆船,世界各国的商船搭载着奇珍异宝穿梭往来。

    而当地多变的气候,则导致不计其数的商船在此沉没。

    据统计,南越海域那些沉没的古老船只,不下千余艘。

    船上货物,绝大多数都是当时海上是丝绸之路运载的丝绸和瓷器。

    丝绸在历史的长河里,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唯有瓷器能大量、持久遗留海底,因此这片海域也常常被称为水下瓷器展览场。

    以往当地人们不懂,虽然时常能在海滩看到破碎的瓷器,但是并没进行海捞。

    之后,小鬼子打捞了,在之后,直到1990年代,这条水下瓷器博物馆被发现,瞬间震惊的世界,让考古界和古董收藏者的目光,开始关注这片海域。

    此前南越就发过新闻,他们发现了海上丝绸之路前往欧洲在此沉没的沉船。

    通过打捞发现了4.8万件瓷器文物,包括看一些欧洲专用的茶叶罐。

    在1991年,这批瓷器被出价近千万美元的买家买走。

    目前留存的南越青花瓷器,大多数制造于在十五至十六世纪,约相当于国内明代中期。

    除少数一两件作品外,绝大多数都是海底打捞的出水瓷器。

    沉船中的南越宝物,其实陈文哲并不是太过重视,因为他手中的宝物,现在已经是太多了。

    他最在意的当然还是东西,特别是南越当地陶瓷工艺技术。

    兜兜转转,陈文哲还是回到了他熟悉的行业。

    这一天,陈文哲来到一家陶瓷厂。

    这一家陶瓷厂属于平阳那边迁过来的厂子,主要制作瓷器,特别是青花瓷。

    平阳陶器,在南越很出名,甚至是国外也有一些名声。

    这一点,可比陈文哲在国内弄得一念堂厉害的多。

    平阳陶器不仅以罐子闻名,还以锅、碗、杯子、茶壶等家居用品闻名。

    这些产品,具有独特的颜色和图案。

    近年来,由于改变发展思路,平阳陶器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不少人创造就业,带来稳定的收入。

    目前,平阳拥有近300家陶瓷厂,每年为市场提供1.3至1.5亿件产品。

    经过不断努力,平阳陶瓷日新月异,逐渐征服了欧洲和美洲等苛刻市场。

    陈文哲所在的这家工厂,就是用于出口的一家工厂。

    为了便于出口,就迁移到了沿海。

    只不过在这边制作瓷器,什么都需要从内地运输过来,成本就比较高。

    如果海外市场拓展顺利,生意足够好,这些都不算什么。

    可是海外市场并不是那么容易打开的,有的陶瓷厂可以,有的却不行。

    所以这家陶瓷厂就不行了,国外市场打不开,国内市场又因为成本价高,没有什么竞争力,就只能是破产歇业。

    这样一来,正好便宜了陈文哲。

    来到了这南边,本来只是旅游一下,玩一玩。

    要是合适,就带着宝藏回归大海市。

    可是,来了这里之后,一连串的宝藏等着他开发,现在他哪里能轻易离开?

    不说西班牙运宝船,也不说小鬼子的八十四艘运输船,就说黎维照家的矿场,都值得陈文哲留在这里。

    高启静现在已经带队去公海,平时捕鱼钓鱼,如果遇到机会就寻找西班牙运宝船的下落。

    而留在南越的陈文哲,肯定要想办法寻找小鬼子藏在的东南亚藏宝。

第九百六十三章南越青花天球瓶

    不管是沉船,还是藏宝,甚至是宝石矿脉,陈文哲一时半会的,肯定都找不到。

    但是他有线索,而且跟山区宝石矿场有关。

    陈文哲通过回溯黎维照交易给他的宝石,还有大量到给的笔记,结合南越能够搜索到的信息发现,所有南越藏宝,都最后归结在了一片宝石矿区。

    南越二战时期小鬼子的藏宝地点,陈文哲不知道,他知道一处驻点,就是在一片宝石矿区。

    二战后期,小鬼子转移财宝的运输船,最后很可能就是进入了这座宝石矿区。

    现在他又根据黎维照提供的宝石,发现了在这偏北部的山区之内的宝石矿脉。

    那边的宝石矿,之前肯定是被人开采过,只不过后来被废弃了。

    黎维照家族新发现的矿脉,就在那老矿脉的附近。

    新矿脉,黎维照家族看的很严,但是,附近的老矿脉才是陈文哲的真正目的所在。

    他想要过去看看,那边之前小鬼子发现过没有,如果发现了,就肯定会开采。

    而只要开采,那边就肯定有一处据点。

    要知道,当年的这些据点,很多都被改造成藏宝点。

    如果那边有据点,不远处的一条内河,就是主要运输渠道。。

    既然一时半会的离不开南越,陈文哲就打算在这里踏踏实实的做点什么。

    这才有了黎维照帮忙,寻找到了这么一家陶瓷厂。

    陶瓷厂就在一条河边上,河不算宽广,但是水还算深,能跑大船。

    在这里也只能是跑船了,如果是陆路运输,周围一座座大小山丘,就会让你知道什么叫山路十八弯!

    这里的优缺点都十分明显,所以外面的港口没有发展壮大。

    但是,这里就是因为背后有山,前面有深水良港,让这边形成背后有靠的格局。

    只要海上武力强大,用军舰把港口一封,就会十分安全。

    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当年来自海上的力量,还就倾向于这座海港。

    而外来人多了,各个行业也就发展起来了,比如陶瓷业。

    南越毕竟有着其局限性,还是说平阳的陶瓷厂。

    尽管他们十分努力,但是发展到现在,仍遇到了不少困难。

    一个是改革,他们必须要将人口稠密地区的陶瓷厂,搬迁到别的地区,并且开始转变传统柴窑,而使用煤气和电。

    革新技术和迁厂,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平阳省陶瓷厂,数量大为减少。

    平阳省陶瓷业面临的另一个困难,是缺乏劳动力。

    国家面积小,没有足够的人口,这也是一个大缺陷。

    什么都想干,还什么都想要做大做强,肯定是什么都做不成。

    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陈文哲盘下来了一家陶瓷厂。

    反正价格也不贵,这里的市场也还不错,他为什么不做?

    这一天一大早,陈文哲就走出了住了几天的高档酒店。

    他的身边自然是跟着几名保镖的,远处还有一些远远的坠着。

    毕竟陈文哲现在也算是小有身家,再说他也不信任南越的安全环境,特别是这种开发旅游还算厉害的地区,其治安就更差。

    走进一条街道,这里充满了热闹的气氛。

    这是一座古玩集市,是游客乐意留步的有趣之地。

    2013年正式营业,仅在周日开市,而每次开业,都能吸引众多古董古玩爱好者,前来交流和选购。

    这座古玩集市坐落在一個小巷里,属于一家大型公司的院子。

    这里有40多个摊位,周围还有一圈店铺。

    这里主营古旧物品,有古钱币、旧书、女饰品,也有陶瓷器、佛像、铜香炉等,价格从几十万到几千万盾都有。

    周日开市的古玩集市,成为古玩爱好者、游客们的聚集地。

    陈文哲也是听说有这种好玩的地方,才特意在这里多留了几天。

    也是在这里多待的几天,让他先盘下来了一家工厂。

    走进古玩市场,陈文哲就感觉到一股熟悉的味道。

    这里的在古玩集市摆卖的东西,还真不错,最起码不全是假货。

    进门第一家摊位,看到的是手工黑白照片。

    接下来的卡型盒式录音机,而很多游客,显然更喜欢Zippo打火机,听说这东西是集市的畅销品。

    除了这些东西,集市摆卖的有油灯,还摆卖世界各国硬币、手工纸画、霓虹制陶器。

    其他的还有各种各样的手表,各式各样的玉品。

    其他都不说,只是玉器就很不错,不管是不是古玉,反正这些都是真正的玉石。

    由于吸引来的大多数是游客,所以这里的小东西,价格也并不便宜。

    古玩市场不算大,陈文哲很快就转了一圈。

    他发现来此地的游客,大多数不是为了古董和文物,而是为了近代的一些战利品。

    南越本地人习惯称呼这里为“漂亮国”,言语里带着一丝轻蔑的语气。

    因为这里出售的很多古董,都是他们在战争中的“战利品”。

    比如先前陈文哲看到的那些手表,就是当年漂亮国大兵的手表,这些很多是从死亡大兵手上摘下来的。

    其他的还有老式军用指南针,表带,钱币等。

    销量最好的东西,几乎都是南越战争期间漂亮国大兵的物品,比如军用身份识别牌、照明器、勋章等等。

    陈文哲一边走一边看,除了各国硬币,就是一些瓷器,是他特别关注的。

    不过,相比这些摊位上的东西,还是巷子两边的店铺之中的东西更多、更好。

    比如进门第一家,里面堆满了铜器。

    当然,商店里的物件,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真品,绝大多数都是假冒仿制品。

    即使这样,陈文哲也依然能在某些角落里,找到非常有趣和独特的东西。

    而这些独特的东西,几乎都是佛像。

    陈文哲对于南越的佛造像并不太了解,甚至都不知道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他能发现的佛像,主要是根据起老化程度,认为是古董。

    一些有着两三百年历史的老东西,就算不了解,只是看其制作工艺,就知道好不好。

    对于这些老古董,陈文哲自然是不吝于买下来的。

    不过,他发现的有趣的东西,可不是佛像,而是一只青花天球瓶。

    对于这种青花瓷器,陈文哲可就太熟悉了。

第九百六十四章这也能成一对?

    陈文哲在角落里,意外发现的是一只青花牡丹唐草纹天球瓶。

    当时这只天球瓶被一些佛像遮挡,只有搬动这些佛像,才能看到它。

    高54.9厘米的瓶子,真的很大,就算是想看不到也难啊!

    当然,陈文哲之所以熟悉它,还是因为元青花。

    国内都知道元青花,却都不知道南越青花。

    要知道,当年国内青花瓷没法出口到西方之后,有两个国家替代国内成功烧制出精美的青花瓷,并代替了华夏,出口到了西方。

    其中之一,就是南越青花。

    陈文哲眼前的这只天球瓶,就是典型的南越青花,而且制作工艺十分精湛。

    这种等级的青花瓷,在土耳其托普卡比宫馆藏有一件,所以他才会知道。

    所以,这是一件有着五六百年历史,大和八年(1450年)的青花牡丹唐草纹天球瓶。

    刚看到的时候,陈文哲还以为是复制品,毕竟上面也有铭文,这可很不简单。

    要知道,这个铭文之前就只有土耳其托普卡比宫的那件天球瓶上有,可以说是唯一的一件。

    陈文哲还真没有想到,在这里还能遇到一件一模一样的东西。

    最重要的是这件天球瓶,怎么看都是大开门的好东西。。

    原来陈文哲只是听说过,有南越青花这种瓷器,而且十分漂亮。

    甚至有些人吹嘘,堪比国内巅峰时期的元青花水平。

    之前肯定是不信的,就算看过土宫里面的藏品照片,他也不太相信南越人有这么高超的技术。

    但是,现在他却是开眼了,相比元青花虽然有点差距,但是不大。

    如果不是后来国内又在元青花的基础上,不停的提升技术,还真没法跟这种南越青花相比。

    根据考古发现,当时的南越,为了生产出华夏青花瓷的替代品,不断提高窑业技术,至15世纪中期迎来了一个繁荣期,并可与华夏青花瓷在东南亚瓷器贸易市场上相抗衡。

    但是,到了17世纪,华夏青花瓷再次成为东南亚青花瓷器贸易市场中最为重要的产品。

    在国内青花瓷器的强烈影响和冲击下,南越青花瓷逐渐失去其竞争力,并最终从东南亚瓷器贸易市场上隐匿。

    隐匿的好啊,他们没有了市场,生产的才会少,甚至是断代。

    古玩,玩的就是一个稀缺性。

    如果南越这边的青花没有断代,一直繁盛,那么流传到现在,他们的工艺得达到多高的水平?

    只有来到这个国家才会知道,这個国家有多么喜欢学习华夏,而且这还是老传统。

    他们从古到今,就如同小鬼子一样,都在努力吸收着华夏的一切文化、科技,以壮大自己。

    以元青花瓷为范本,在陈朝,也就是14世纪后半段,他们一边应用釉下彩绘的技术,一边在半瓷胎的胎土上施白色化妆土,生产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青花瓷。

    此后,由于明代洪武帝的海禁政策,中国瓷器对海外出口量锐减。

    与此同时,特别在中东、近东和印尼等国,中国青花瓷依然广受欢迎,并有很大的需求。

    南越为了生产出中国青花瓷的替代品,不断提高窑业技术,至15世纪中期迎来了一个繁荣期。

    这与霓虹肥前的有田诸窑(所谓伊万里烧)在明清王朝交替时因JDZ瓷器输入停滞,为生产出JDZ瓷器的替代品而提高生产技术,并拓宽海外销路的状况一样。

    抚摸着眼前的天球瓶,陈文哲抬起头,看了一眼正盯着他的那人。

    黝黑的皮肤,个子不高,但是留着小八字胡,看着就一脸精明。

    “这东西怎么卖?”陈文哲笑着问道。

    “很贵的,这可是真正的古董!”

    很意外的,这名店主说的一口流利的中文。

    很显然这是一名国内通,这样的家伙,更不好忽悠。

    “贵也有个价啊!”陈文哲转动着天球瓶,看着上面的纹饰,特别是纹饰之上沾染的一些泥土。

    这东西绝对是生坑货,上面的土腥气还没有散尽呢!

    如果不是刚挖出来不久,这店主肯定要把它摆放在货架上,还肯定是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绝对不可能放在角落里,还用一些铜佛像遮挡。

    不过,问题应该也不大,要不然会藏的更加掩饰。

    只不过这里面的一些弯弯绕,陈文哲一时之间也搞不明白,甚至是并不想搞明白,难得糊涂嘛!

    “这只瓶子你能给多少?”店主十分精明的问道。

    陈文哲一想,道:“看这瓶子怎么也有几百年历史,在你们这里也算是真正的古董,看工艺,其制作的也算是精美,给你一万块人民币!”

    “不行,一万美元还差不多!”店主立即开口道。

    陈文哲一皱眉道:“这可是提高了六倍还多。”

    “你也说了,我这可是真正的古董。”店主笑着道。

    陈文哲一幅犹豫不决的样子,他拿着那天球瓶,不停地看着。

    看一会儿,放下,放下一会儿,又拿起来。

    陈文哲这么一幅嫌弃太贵,又舍不得的样子,这样的表现自然是取悦了店老板。

    “最少六万人民币,你们人民币最近升值的厉害!”店老板十分得意的道。

    陈文哲感觉差不多了,所以眼珠子一转,就道:“还有没有其他古董?就这么一只瓶子,不能成套,价格肯定没有这么高,如果有两只瓶子,凑成一对,卖六万一只还差不多。”

    “嘿,你别说,我这里还真有一只,正好一对!”

    看着眼前的多角瓶,陈文哲差点笑出声来,这东西跟天球瓶也能成一对?

    不过,他也看出来了,这一件也是古董。

    同样的上面的土腥气很足,肯定是跟那只天球瓶一起挖出来的。

    既然还有第二件,那是不是还有第三件?

    如果是在国内,遇到了这种生坑货,陈文哲肯定是有多远躲多远,根本就不会碰。

    但是这里是南越,他买到东西之后,直接送到港口那边的船上。

    到了海上,就直接送回国内了,根本就没有多少隐患。

    仔细看了看,这是一只青花松竹梅纹多角瓶。

    看工艺跟那件天球瓶差不多,应该也是15世纪生产的。

    因为南越这边,也就这个时期生产的青花瓷,工艺最好。

第九百六十五章青花大盘

    这一件多角瓶高28.5厘米,个头不小,造型复杂,绝对是好东西。

    多角瓶是明器,在国内流行于唐至五代时期。

    国内流传下来的,一般都是唐代青瓷制品,像是眼前这样的青花瓷多角瓶,还真不多见。

    这一件多角瓶鼓腹下收,直口微侈,腹部双束腰。

    器身堆贴锥形尘角,尘角共三匝,每匝四个。

    整只瓶子施青花釉,施釉不到底,而且釉色清亮。

    这一件东西跟那件天球瓶一样,绝对是精品。

    此时陈文哲已经确定,这眼前的店主肯定是挖到了窖藏,或者是直接挖了一位南越王族的陵墓。

    这种等级的青花瓷,就算是在国内,如果用来陪葬,那也绝对是王公贵族才能用的东西。

    “安南窑的东西?”使用了回溯技能,陈文哲看到了一些瓷器烧制的过程。

    别的他也看不出来,毕竟语言不通,习俗也不同。

    但是,他知道安南窑,也知道这座窑口也烧制青花瓷。

    “是不是一对?你要不要?最少十二万人民币,少一分也不卖!”

    看陈文哲不说话,那店老板有点心中忐忑,不知道是不是报价太高了。。

    陈文哲一看就知道,这位老板比较贪心。

    既然期望值很高,那就满足他。

    “十二万没问题,也不过是两万美元,但是,你这里只有这两只瓶子,肯定没法凑成套,我知道瓶子一般还有配套的瓷盘、碗碟什么的。”

    店老板惊疑不定的看着陈文哲,瓶子和瓷盘也能配套?

    他这天球瓶配一只多角瓶,已经够离谱了,而眼前的小子,居然瓶子配碗碟?

    他虽然做古玩生意的时间不太长,但是怎么也有十来年了,他怎么不知道还有这样的天仙配?

    眼前之人是华夏人,人家玩古董瓷器的时间长了,难道还真有这种说法?

    他接触的华夏人不少,能吹的更多,但这位店老板还是差点被陈文哲忽悠瘸了。

    “你有钱吗?”店老板问道。

    “肯定有,你们这里支持我们国内的大宇宙银行吧?可以直接刷卡!”

    跟南越人交易了不少次,现在陈文哲也在南越办了银行卡。

    这里有些地方,是可以直接使用工行卡刷卡的,毕竟银联现在也很厉害!

    “我还有四件,总共六件,你要给我三十六万人民币,我就拿出来给你看。”

    “可以,只要东西没问题,我就给你三十六万。”陈文哲立即开口道。

    他一步步的,总算是把这位老板圈进了套里,此时可不能有任何犹豫。

    不就三十六万吗?如果是在国内,他还害怕这么痛快的出这么个价格,会把店老板吓到了。

    万一人家意识到,这些瓷器都是好东西,那肯定就不能轻易卖给他了。

    店老板确实没有想到,这一次还真遇到了一位土豪。

    看陈文哲的年纪,怎么也不像是真正的专业人士,店老板也想着把这批瓷器尽快出手,所以就一狠心,从货架后面,掏出来了一个包裹。

    打开之后,里面是四只盘子,都是青花大盘!

    最上面的一只是双鸟纹大盘,下面的好像也是青花鸟纹的盘子。

    这种东西,以前是作为主要商品出口的,所以制作的全都十分精美,最主要的是毫无瑕疵。

    这批瓷器确实是同一个时期生产的,只是稍微一看,陈文哲就确定,这件青花双鸟纹盘,也是15世纪南越青花瓷的代表作品,其精美程度,在南越青花中,也应该是首屈一指。

    这件产自15世纪的南越青花双鸟纹盘,属于地道的大盘,其口径达到41.5厘米。

    就算是陈文哲用手测量,也有两扎多长,四十多里面的口径,绝对属于大盘了。

    最主要的还是其内的青花双鸟,画的十分精致。

    此青花双鸟纹盘心,以右旋的形式,绘画一对飞翔的鹊鸟。

    这种构图,在国内传统凤凰纹(双凤纹)中,也十分常见。

    拿起这件双鸟青花盘,下面的果然也是这种盘子,只不过这件是四鸟青花盘。

    这一件之所以放在下面,肯定是因为这只盘子更大。

    这件青花四鸟纹盘口径达到44.8厘米,比之前的那個还大了三厘米多。

    这种青花瓷的大盘,采用国内元明时期青花瓷中双鱼纹(鱼藻纹)的形式,不过,也有故意采用回旋方式的范例。

    比如那件青花四鸟纹盘上,4只鹊鸟旋绕,极为罕见,可见回旋式构图是其一大嗜好。

    这些其实都无所谓,毕竟结构、技巧什么的,都不如绘图之后的结果。

    盘子大,其上的青花图纹就越大。

    比如盘子内的四只雀鸟,体型大了,任何一点瑕疵,都会被放大。

    也只有画内的雀鸟体型大了,才更能看出当年的工匠,技艺有多么娴熟,多么精湛。

    陈文哲的眼光很高,一般东西他是看不上眼的。

    此时一只十五世纪,也就是五百多年前的瓷器,能够被他看上眼,还很欣赏,就知道这只盘子画的有多么好了。

    抚摸着盘子内部的一只青花蓝雀,它的羽毛及其毛发,都是用细笔,一笔一笔进行精细描绘出来的。

    腹部稍稍留白,以稍粗的笔端勾勒轮廓。

    用线条的粗细和浓淡,生动地体现了鸟的立体感。

    而双鸟纹的背景,正是密布的海藻,可见南越青花瓷沿用了元青花瓷等鱼藻纹形式。

    根据出土的一些南越青花分析,14~15世纪的南越青花瓷中,有部分作品的确忠实地模仿了元青花。

    而其中综合华夏元明青花瓷部分要素,并经过整合的作品更多,这也可以反映出,南越对华夏青花瓷的需求特征。

    陈文哲眼前的这件青花双鸟纹盘的内底中心部,主纹样区至口缘部,在两重圆圈线的区划中,可见三种装饰纹样带。

    其中最占空间的,是内侧的宝相花唐草纹。

    这种被细密切割,而非缠枝形式的唐草纹,是南越青花瓷上经常见的特征之一。

    当然,除了这些特征,还有不少手法,都刻花的很好。

    比如这种制式的盘子,其外侧绘有所谓喇叭式莲瓣纹,轮廓内用双重线,表现了双重如意头,这些都是明显特征。

第九百六十六章南越瓷器经典

    真正说起来,陈文哲这算是第一次见到南越青花瓷。

    但是,以他的强大记忆力,却让他很清楚,这种精品的南越青花瓷器大盘,到底是什么样的。

    这就是看书多的好处,见多识广嘛!

    如果是一名普通人国人,来到这里,还见到了这么精美的青花大盘,他们知道是什么时代,什么样的历史时期制作的?

    陈文哲就可以,他甚至知道,这就是十五世纪制作的。

    只是看其上喇叭式莲瓣纹轮廓的笔线,他就知道,这与先前所提到的托普卡比宫殿的大和八年(1450年)铭天球瓶的生产时间差不多。

    甚至这只盘子的制作精细程度,要比那批天球瓶更好,显得也更加精致。

    但是,这件东西,也不是没有瑕疵。

    比如其外侧的喇叭式莲瓣纹,共计11个,其中有一个有些微局促感,显得勉强。

    当然,这也说明应该不是决定构图之后再进行描绘。

    陈文哲知道,这种南越青花大盘可分为两大类,即圆口和花口。

    后者是用竹篾或手指,在口缘处压出花口,也有在轮制成型后用模子做成花口。

    口沿略呈波浪形,常见于描绘装饰纹样的类型与器壁斜直的器类。

    先前那件青花双鸟纹盘是圆口盘,属于口沿斜直类型,腹部与别的大盘相比更深,这种深腹大盘是极为罕见的。

    如果细看,那件双鸟纹盘的盘口沿部,和圈足露胎,底部无白色化妆土,以涡状形式直接施透明釉。。

    南越青花瓷在圈足内涂抹含铁泥浆,而后施加透明釉,被称为“巧克力底(铁锈底)”。

    而以这种涡状形式涂抹含铁泥浆的情况,更多。

    像青花双鸟纹盘这样口径超过40厘米的南越青花大盘很少,大部分口径在35~40厘米之间,直径在40厘米以上的,现在发现存世的不到10件。

    而且,这些直径在40厘米以上的作品,基本上都有精致的纹饰,釉里红的发色也极好,属于精工细作的产品。

    众所周知,随着华夏古代对伊斯国家出口的增加,元代开始就有陶瓷产品大型化的倾向。

    土耳其托普卡比宫收藏的元明青花瓷,及龙泉窑青瓷的大盘,直径以40~50厘米者居多。

    大盘以外,天球瓶等明代始见的大型器型也很多。

    迄今为止,还难以断定南越青花大盘的尺寸和形式,是否有一定的规格。

    但至少像托普卡比宫所藏大和八年天球瓶所体现的一样,说明南越当时就已经具有很强的意识,是为了向伊斯国家出口而制造出此类产品的。

    可见南越对作为输出用贸易陶瓷的青花瓷生产,相当重视。

    仔细看着手中的青花双鸟纹盘,陈文哲确定它的生产年代是15世纪无疑。

    不过,他通过对纹饰的研究,发现该器物的年代,可能较先前看到的有纪年铭的天球瓶更早,可能在1425年至1450年。

    这里就要说一下15世纪南越的历史状况,1407年到1428年,南越被明永乐帝的军队占领,进入明政府的统治版图。

    约从1418年开始,黎利等的反明活动激烈化。

    1427年(明宣德二年)明军从越南撤退,1428年黎利建立黎朝(大越国)。

    这样的政治、社会背景,对当时的窑业生产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还不能确定。

    但很难想象,这是一个窑业生产可以稳步发展的时期。

    黎朝于1431年(明宣德六年)与明政府建立邦交,1436年(黎朝太宗绍平三年)明英宗册封黎利(黎太祖)的儿子黎太宗,为安南国王,两国关系总算得以稳定。

    黎朝进入某种程度的稳定之后,不足20年就生产出了大和八年铭天球瓶。

    就作为主纹样的牡丹纹的表现形式而言,这件作品与托普卡比宫殿的天球瓶,大体上属于相同样式的同类器物。

    这样的器物,其他地方也发现的有几个。

    比如阿尔达比勒庙传世的牡丹纹瓶,也是其中之一。

    其他还有霓虹大阪,好像也收藏了一件。

    这种东西,当年应该是生产了不少的,比如眼前的四只大盘,其中有一件就是牡丹纹盘。

    这一类的器物,较阿尔达比勒庙的,甚至较托普卡比宫殿的天球瓶一类的器物为早。

    陈文哲也没想到,他就只是随意闲逛一下,就能发现极具代表性的南越瓷器经典。

    而且一发现,还不是一件,而是六件。

    不说天球瓶和多角瓶,只是这四件盘子,就很有代表性。

    就算是那件不太起眼的青花双鱼纹盘,也很不简单。

    这件15世纪的青花双鱼纹盘,口径38.5厘米,相比其他几件盘子,要稍微小点。

    但是其制作工艺,应该是一脉相传。

    这件青花大盘沿用了元青花瓷的鱼藻类纹饰,两条鲤鱼回绕式的构图和笔触、釉色,再加上内侧的唐草纹,这与大阪馆藏的双鸟纹盘相似。

    同时内侧有以牡丹为中心的唐草纹,牡丹的表现形式多少有些简略,不过与托普卡比天球瓶一类的范例亦有类似之处。

    所以,大阪和托普卡比天球瓶一类的器物,制作年代应该没有太大的差异。

    四件盘子,陈文哲一一细看,除了双鸟、四鸟纹盘、双鱼纹盘之外,另外一件是牡丹纹盘。

    这些盘子都是青花,而且都是大盘。

    大盘这种容器用于盛汤或装饭菜,是为了适应众人围坐、用自己的勺子同吃一盘饭的伊兰世界的饮食习惯而生产的。

    在输入伊斯世界的海外陶瓷器中,也是特别受钟爱的器种。

    土耳其的托普卡比宫殿和伊朗传世的景镇青花瓷,及龙泉窑青瓷等华夏瓷器大盘,也证实了这一点。

    对于青花,陈文哲十分熟悉,制作大盘他也不陌生。

    而对于牡丹纹,他做的更多,只不过原来没有做过青花牡丹,他一般都是做宝石红牡丹,或者是釉里红牡丹。

    只不过,眼前的这件青花牡丹纹大盘做的也不错。

    这件15世纪青花牡丹纹盘,口径44厘米。

    这么大的盘子,制作的还很精美,可见是下了功夫。

    这也证明了当时南越的青花瓷烧造工艺,十分精湛。

第九百六十七章国外回流

    十五世纪的南越人,作为中介的商人,抓住了明政府实施解禁政策的良机,生产出了更具艺术效果的青花瓷,才会有效地促进出口业的发展。

    重新拿起那件天球瓶,这六件瓷器之中,还是这件天球瓶最重要,因为上面有着名款。

    南越青花瓷的编年,到现在还不十分清楚。

    之前,在没有发现眼前这件天球瓶的时候,15世纪唯一的有纪年铭的南越青花瓷是托普卡比宫所藏天球瓶。

    那一件瓷器的肩部纹样带中,有“大和八年匠人南策州裴氏戏笔”的青花汉字铭,这明确说明是在黎朝仁宗的治世年间“大和八年”所作。

    “南策州”大约是现在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的海阳省一带,推测附近应该有当时生产用于出口精美产品的青花瓷窑。

    现在可以证实,当年那个地方出品的瓷器很多,就算是有名款的天球瓶,最少也有一对。

    就是不知道眼前的天球瓶,怎么会还留在南越国内。

    看着眼前的天球瓶,特别是其底部。

    看底胎能够发现南越青花瓷不是完全的瓷胎,而是半瓷胎。

    不过,其胎土普遍细腻,呈浅灰白色。

    白色化妆土的使用,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当然,这些是精品瓷器,如果是南越国内使用的青花瓷,那质量就不行了。。

    由于缺少瓷石矿藏,南越青花瓷最普通的还是青花胎灰、音钝、缺少瓷器那半透明的质感。

    南越的青料有的从中东进口,有的来自南云土产。

    前者色泽浓郁、明亮,后者质量不纯、色灰。

    在普通青花中,这两种青料有时会搭配使用,进口青料绘制主体画面,土料则用于边角。

    这样的搭配,亦正亦邪、也相映成趣。

    “怎么样?这六件瓷器没问题吧?”

    等陈文哲一件一件鉴定结束,店老板得意的道。

    陈文哲点头,表示满意。

    “三十六万人民币,我要了。”陈文哲十分痛快的道。

    店老板也十分满意,都说现在华夏人都是土豪,这话真不错。

    “客人需不需要我帮忙带出去?”

    看陈文哲确实想要这批瓷器,店老板的贪心不由自主的再次冒了出来。

    陈文哲一愣,这有点不对啊!

    所以他故作疑惑的问道:“你们还有这种服务?如果让你携带,是不是见到货才能付款?”

    店老板直接摇头道:“那肯定不行,服务费另算,你想要这批瓷器,必须先付款,其他另算。”

    看着老板的样子,陈文哲反而更加不放心了。

    “老板,你这东西,不会有什么隐患吧?咦?这是沾染的粘土?”

    好像是刚刚发现粘土,陈文哲表现的一脸震惊。

    接着,陈文哲抱起天球瓶,就是一阵猛嗅。

    土腥味是怎么也掩饰不住的,所以陈文哲的脸色,只能是不停的变化。

    最后陈文哲在店老板一脸错愕的状态下,十分失落的把东西放了下来。

    “怎么了?”店老板有点茫然的道。

    “你这东西,是刚刚从地下挖出来的吧?我不知道你们这里是怎么规定的,但是在我们国家,这种从地下挖出来的东西,都有着极大的隐患。”

    陈文哲看着店老板,一脸的我明白了的样子。

    店老板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刚才他们不是已经谈好了生意,他还能做点增值服务?

    现在是怎么回事?眼看着这生意要黄?

    陈文哲一脸你骗不了我的样子,道:“刚才你不说帮我带出国,我还没有想到这个问题,你这东西要是有问题,我买下来也是麻烦。”

    “没有麻烦,我可以正大光明的帮你带出国。”店老板立即道。

    “你们国家没有这方面的规定?”陈文哲一脸不信的道。

    店老板讪讪的道:“自然是有的,我不是已经承诺了,可以帮你带出国的吗?”

    “那你帮我带出去,我们在公海之上交易,你要不信我,可以打听一下,我在你们国家投资不少,不差这几十万人民币。”

    店老板倒是相信陈文哲有钱,但是他想要的可不是这个。

    “算了,算了,今天就交易吧,我跟你签订买卖合同。”

    店老板摆了摆手,有点沮丧的道。

    陈文哲可没有放松,要是这店老板捣鬼,卖出东西立即举报他,他肯定要财物两失。

    “这东西是我从印泥那边买来的,有入关记录,你买下来,自然可以顺利带出海关!”

    眼看生意真的要黄,店老板终于说了实话。

    陈文哲一愣,他还真没想到是这种结果。

    这东西明明是南越生产的,可却是从国外回流进来的。

    没有回溯,这种事情陈文哲哪里能猜得到?

    陈文哲还是回溯了一下,发现这些瓷器,果然是从外面进口回来的。

    当然,来路肯定不正,因为这种等级的瓷器,不管是在东南亚哪个国家,都算是宝贝。

    说国宝夸张了点,但是禁制出境是肯定的。

    很显然,就是因为这一点,这老板才会把这些瓷器藏起来。

    但是,他藏的也不是太严实,因为毕竟是从印泥买来的,不是从本地挖出来的。

    陈文哲知道,到目前为止,南越青花瓷在以印尼诸岛为中心的东南亚各地,都有出土。

    比如霓虹、琉球、中东、近东、东非、埃及等地,都有出土记录。

    从贸易记录和考古发现来看,越南在十四世纪就已经生产出青花。

    1980年日本曾出土了一块越南青花陶片,而出土陶片的城市,在1416年就被毁灭了。

    另外,冲绳(琉球)和越南的贸易在1363年就有了纪录。

    尤其是印尼,它是南越青花瓷的重要出口地。

    13世纪到15世纪,爪哇岛建立了一個大王国——满者百夷王朝,这个王朝是南越青花瓷的重要出口市场。

    满者百夷王朝首都majapahito,现在的Trowulan附近的伊斯寺院等遗址中,出土了大量南越青花瓷砖,这些应该是王朝的掌权派特别订购的。

    还有霓虹大阪馆藏的一件青花双鸟纹盘,据说也是在爪哇岛出土的。

    虽然知道事情很可能是真的,但是陈文哲可不相信这些南越人。

    当然,他也不会费事的去求证,因为他身边可是跟着不少随从。

    这种麻烦事情,自然有随从来做。

第九百六十八章高仿市场

    鉴定之后,东西没问题,价格也没问题,之后的事情就简单了,签订合同,付款,拿东西。

    最后店老板为了省却麻烦,主动提供了这六件青花瓷的入关证明。

    看着证明,陈文哲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样就没有隐患了,他本来还想着偷偷摸摸带出去,没想过到还能光明正大的带走,这就很舒服了。

    走出这家店,陈文哲开始专门寻找瓷器店。

    这里的青花还真是不错,只不过,接下来的时间,他就见识到了天下乌鸦一般黑。

    这南越人黑起来,甚至比国内都严重,毕竟他们就没有多少好东西。

    现代的青花瓷,制作的还算不错,但是火气还在呢?他要这种东西干什么?

    至于古董,这里也有,只不过数量真心不多。

    当然,相比国内,真品的数量就算很多了。

    可是,逛游了一圈,陈文哲也算发现了,这南越除了十四、十五世纪出产过一些精品青花之外,其他时代出产的青花,还真不行。

    不是工艺不行,就是瓷石、青花料不行。

    当然,真正的精品也有,特别是南越比较出名的釉下铁彩。

    早期的越南青花瓷,通常是些小件碟碗瓶罐之类。。

    纹样主要是些缠枝卷草等,绘制简单迅捷,风格质朴。

    有的和南越釉下铁彩十分接近,有的和元代民间风格的青花很相似。

    与此相对应的,也存在着少量的制作精美、画工仔细的大件仿元盘罐。

    这时的南越青花,尚保留着自己的性格。

    比如陈文哲买下了来的一件青花加彩狮戏大盘,制作的虽然不如先前那四只盘子,但是也算精品。

    这只盘子的风格,一看就是仿造于明朝青花的风格。

    当年他们除了仿造盘子,还有各类瓶、罐、碗、盆。

    纹饰特征以莲瓣纹、开窗纹居多,大多画得比较工整。

    只不过,南越青花瓷釉色,不如明朝青花瓷器透明,较为浑浊,胎子也不如明朝青花胎子细洁。

    一边走一边逛,陈文哲发现这座市场上的青花瓷,出货量还真是不小。

    一般来这里边闲逛的外国人,都会或多或少的买一些东西,其中很大一部分会选择青花瓷。

    发现南越还有青花瓷,一般会让国人显得十分惊奇。

    再加上这里确实有些老东西,一些国人就会见猎心喜,想着捡漏。

    毕竟现在国内回流瓷可不少,如果真是好东西,没准带回国内就能卖个天价。

    其实,就算是陈文哲也有这种心思。

    当然,现在在南越捡漏已经晚了,人家弯弯、小鬼子致富的时间比较早,早就来搜刮过无数次了。

    其他陈文哲不知道,他知道的一名弯弯的大收藏家,就收藏了南越很多古董书画。

    他本来是来南越做生意的,没想到意外获得了南越的一件国宝,之后就走上了这条道路。

    之所以知道这些,肯定是加入了南越这边的收藏圈。

    南越最近几十年经济发展的很快,自然就有人发家致富。

    这有钱了,各种爱好就都出现了,收藏,自然是雅好!

    上一次一下收获了,陈文哲在走出那座小市场之后,就直接吩咐手下,去打听一下南越古玩市场的情况。

    如果可以,找一名带路党也是可以的。

    他还真没想到,南越这边的古玩,还真不少。

    回到那家陶瓷工厂,安顿下来之后,陈文哲也算是找到了事情做。

    陶瓷厂还在清理之中,等清理完成,自然会招一些工匠,把这家厂子重新做起来。

    这样一来,肯定要拉动当地经济,最主要的是他能赚钱。

    在南越赚钱,还是比较容易的,比如弄一大批青花瓷投入市场。

    来这里的外国人的钱,与其让南越人赚了,还不如让他陈文哲赚了呢!

    在这里的时间不短,陈文哲也算发现了,南越除了先前他说的那段特殊时期,其他时代制作的青花瓷,真就不咋地。

    就算是现代制作的仿古瓷,也不算什么精品。

    所以,在国内没法做的仿古瓷,在这里反而可以敞开了做。

    要是陈文哲亲自下场做,他肯定能够霸占南越高仿市场。

    要想做瓷器,还需要一些时间,最少瓷土、釉料都需要现卖。

    这里可不是国内,购买这些东西的渠道,需要事先打通。

    这个不着急,毕竟现在陈文哲还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去市场上捡漏。

    最少他也要把南越各个时期的瓷器,都见识一遍,要不然怎么做高仿?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围绕着南越各大城市,全都逛游了一圈。

    虽然真正的精品青花瓷没有找到多少,但是各个时代,各种器型的青花瓷,也是买了一些的。

    比如青花荷花盘、青花花卉小盒、青花加彩花卉罐,这些比较普通。

    好点的也有,像是青花象形水注,仿的不错,也有七八十年的时间了。

    这东西的真品,在弯弯那边的国立故宫博物院藏。

    其他还有一些高仿,应该算是老仿了。

    主要是仿制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的作品,比如青花飞鸟盘、青花加彩狮戏大盘、青花镂空花鸟执壶。

    见得多,买的多了,陈文哲总结出一些规律。

    国内是从十四世纪上半叶,由景镇陶工生产出了精美的青花瓷器。

    之后不长时间,南越便有了用青花来绘制铁彩纹样的趋势。

    再后来,南越青花和景镇青花瓷,一起出现在热衷于青花的***世界的市场上,出现在伊斯坦布尔(土耳其)和亚达毕尔(伊朗)的皇家收藏品中。

    关于南越青花的工艺技术,曾有人推测是元代景镇的移民匠人,将青花技艺传入南越。

    还有人认为,南越陶工在十四世纪早期,就已能生产精致炻器,所以在模仿复制青花的技术上没有什么障碍,而且本土工匠轻车熟路,更熟悉当地的材料。

    南越青花的发展得益于明朝的海禁政策,这种不许片板下海的政策,极大的束缚了华夏陶瓷贸易的发展,使南越陶瓷拥有了广大的国际市场和足够的成长空间。

    当然,这样的繁荣时间不长,受国内影响太大。

    不过,直到十五世纪末,南越青花依然活跃在国际市场上,但在质量上已略显颓势。

第九百六十九章无独有偶

    从十五世纪末开始,南越陶工们的兴趣,逐渐地转向了釉上装饰。

    红、绿、黄彩,或是和青花共同装饰器物,或仅仅单纯的釉上装饰。

    十六世纪的南越陶工,更加的热衷于装饰的堆砌。

    虽然陶瓷的产量很高,质量却越发令人堪忧。

    1567年,即隆庆元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准贩东西二洋“。

    随后,景镇的产品大量的涌向海外市场,质量之高、工艺之精无人可及。

    就这样,南越陶瓷和很多其它窑场一道,淡出国际市场,包括南越传统的东南亚市场。

    由于后来明、清朝代更迭,影响了华夏窑业,南越陶瓷业得以延续至十七世纪末。

    1683年,也就是康熙二十二年,清朝收复弯弯。

    翌年,开界驰禁,国内陶瓷又恢复了从前的统治地位。

    从此之后,南越陶瓷从此在国际市场消失。

    在这几百年间,南越的瓷器制造,不能说是三起三落,也差不了多少。

    现在终归是市场做的还可以,正好也让陈文哲掺一脚。。

    如果可以,他也许能够借着这边的地利,直接把他的白瓷、青瓷也一快推出市场。

    不得不说,如果不考虑政治地位,南越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太好了。

    在这里,只要国家稳定,外部环境还可以,就会立即发展起来。

    这也是最近一些年,南越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可惜,小国做事往往是身不由己的,这样就把握不住自己的优势,最终会把一切努力,全部化成一场空。

    一切计划有条不紊的推进,陈文哲每天没事,就在南越各大城市的古玩市场转悠。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也认识了不少人,其中两人比较特别。

    之前陈文哲还以为,南越这地方就没有人搞收藏。

    现在他知道了,他狭隘了,人家在南越这边搞收藏的人还是不少的,甚至有些人的成就不小。

    比如他最近认识的一位,他用二十五年的时间,收藏有一万多个瓷盘!

    这还不算稀奇,最稀奇的是这位担心他的收藏被偷走,就把这些瓷器全都贴在墙上了!

    这样的奇人陈文哲自然要去见识一下,其他不说,南越各个朝代的精品瓷器,他都想见识一下。

    博采众家之长,可不能只是说说。

    想像一下,只是一座房子里面,就有一万多见南越古董瓷器,就算其中绝大部分都没有多少价值,对于陈文哲来说,也是很有价值的。

    不说其他,只是把这些东西全都回溯一遍,陈文哲就能得到多少南越的历史资料?

    其他都不说,只是古瓷烧制,他应该就比所有南越人都要了解了吧?

    遇到了这种机会,自然是不容错过的。

    所以,当时看到那满屋子的瓷器之时,陈文哲差点惊呆了!

    这种操作,就是他都没有想过啊!

    买到新房子,第一步要做些什么?

    肯定是装修,但是无论怎样设计,在看见那满屋内外墙壁上,全是青花瓷器的房子之后,都会觉得,自己的房子平平无奇、如出一辙。

    到底这个房子由多么独特呢?这名收藏家竟然真的是用1万个瓷碗、瓷盘和瓷缸,来装饰自己的房子!

    他叫阮文,对瓷器、古董十分喜爱。

    这人已经差不多六十岁,虽然比陈文哲大很多,但绝对是個妙人。

    自从认识他之后,陈文哲才知道,南越国内买卖瓷器的地方,还真是不少。

    这位阮文就是一个活地图,也是通过他,陈文哲才购买到大批南越各个时期的瓷器。

    因为接触的时间多了,陈文哲也算比较了解阮文。

    阮文第一次收藏瓷器古董是在1986年,当时他刚从军队退伍回到老家。

    他曾做过木匠,并有机会为当地一位古董收藏家的桌子和椅子喷漆。

    就是这位收藏家,第一次让他认识了传统瓷盘的美丽。

    阮文对此印象深刻,他决定自己也成为一名收藏家。

    南越古董木器,他收藏不起,最后就只能选择瓷器。

    他走遍了南越所有的北部省份,寻找传统的瓷器,并花了他所有的钱,试图尽可能多地购买这些瓷器。

    但是阮文对瓷器的痴迷,让他的家人都难以接受。

    尤其是他把所有钱都花在瓷器上,然后再向邻居、亲戚和朋友借更多的钱,再买新的古董瓷器。

    每次听说有人卖瓷器,他都会带着自己所有收藏,找上门去。

    也就是说,每次出门,他都要吧收藏的瓷器,装在背包里几个星期,有时甚至几个月。

    他走遍了全国,收藏的瓷器也跟着他一快行走在各地。

    因为他担心这些收藏放在家里,会被偷或损坏。

    他甚至考虑到自己如果过世,他的瓷器可能被家人出售,这是他无法面对的情况。

    因此,为了确保他的收藏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他决定把所有珍藏的瓷器,全部融入自己的家中。

    他认为保护这些古董的唯一办法,就是把它们镶在墙上。

    所以有一天晚上,他开始搅拌一些灰泥,并把他收藏的一些瓷碗,贴在房子的墙上。

    看过阮文的房子才能真正知道,覆盖有近1万个瓷盘、瓷碗和瓷缸的房子,到底有多么壮观。

    陈文哲也是在网上看到这所独特房子的照片,才知道有这么一位奇人。

    只不过这座房子虽然很漂亮,却只有几件藏品可以追溯到17、18世纪,其他大部分藏品都相对便宜。

    但是,这位阮文先生并不关心他的瓷器到底值多少钱,他想要的只是保存他所在国家的文化传承。

    这一点,跟陈文哲同样纯粹,甚至是比陈文哲更加纯粹。

    因为陈文哲不止是想保存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还想保存其他国家的历史和文化。

    阮文为了确保他的遗产,存在的时间比他更长久,他已经告诉他的孩子们,在他死后,他们不能出售或拆除房子。

    他们可以住在里面,或者继续收集古董瓷器,接着盖这栋房子。

    这样的执着,还是很让人敬佩的。

    其实这样事情并不少见,无独有偶,国内也有这么一栋瓷房子,而且修建的比这一套南越人的房子更加壮观。

第九百七十章霓虹的国宝瓷器

    2000年,在国内津城一位大亨斥资3000万元,将一座百年小洋楼买下。

    他决定将它改建成一座瓷楼,以弘扬中华民族的瓷文化,建一座瓷文化的纪念碑。

    最初,这位大佬只是想着把屋檐贴上瓷片就够了。

    2005年,他出席津城亚欧财长会议的时候,到华蕴博物馆吃饭,被一面镶嵌了古瓷碎片的墙给震慑住了。

    受此启发,大佬于是想,如果把房子全部贴上古瓷,效果可能会更惊人。

    于是他把收藏多年的唐三彩、宋元官窑、明清珍品,全拿了出来,变成了举世无双的建筑材料。

    相比国内津城的瓷房子,南越这边的这座房子,绝对属于小巫见大巫。

    当然,价值也没法相比,国内的瓷房子,使用的瓷器就太多了。

    陈文哲知道的就有四千多件古瓷器、四百多件汉白玉石雕、7亿多片古瓷片。

    除此之外,还有13000多个古瓷盘和古瓷碗、300多个瓷猫枕。

    这还不算完,其他的东西也不少。

    比如还有300多个汉白玉唐宋石狮子、300多尊历代石雕造像、20多吨水晶石与玛瑙。

    那位大佬直接把一座法式洋楼,装饰成了一座价值连城的瓷房子。。

    这座瓷房子上镶嵌的7亿多块瓷片,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

    有晋代青瓷,唐三彩,宋代钧瓷、龙泉瓷,元明青花,清代粉彩等。

    几乎官窑、民窑的所有门类,都可以在墙上找到。

    而且都用水泥内部浇注,并用大理石胶,粘连固定成为建筑的一部分。

    它与闻名遐迩的巴黎卢浮宫、蓬皮杜艺术中心等世界顶级的艺术圣殿,被漂亮国“赫芬顿邮报”一同评选为“全球十五大独特设计博物馆”。

    只不过,现在那座瓷房子,好像成了违规建筑。

    因为这栋房子太奢侈,特别是对于喜欢收藏的陈文哲来说,绝对属于梦寐以求。

    所以在知道这栋房子的存在之后,他就一直想去看看。

    可惜一直没有成行,而现在他听说那栋房子出现了纠纷。

    好像是一七年的时候,闹出了新闻,说那座房子会被执行拍卖。

    也是那个时候,陈文哲知道了国内还有这么一座独特的房子。

    该不该拍卖先不说,只说这次的事件,当时定的起拍价为1.4亿元。

    这1.4亿元的拍卖底价,是当地法院委托评估公司,对房产做出的评估价,不包括贴在房子上的古瓷片价格。

    瓷房子主人遂自行委托公司评估,总价为98亿元,其中瓷片估值94亿多元。

    如果那座房子真要卖,现在陈文哲还真是有点想法,毕竟他有那么多钱,足够买下那栋房子。

    只不过那栋房子之所以出现违规,主要是它原来属于近代一位外交家的故居,改建成瓷房子,肯定是违规了,毕竟那是津城重点保护的古建筑。

    所以,与其花费那么多代价购买,还不如自己建造一座呢!

    当然,这也就是想一想,陈文哲可没打算真这么做。

    而就算是真做,也肯定做的比南越这位要好,只是相比津城那位,就没法比了。

    用那么多古董,就算只是使用七亿古瓷片装饰一座房子,陈文哲就做不出这种事情。

    相比弄成房子,他还是喜欢藏在地下室、博物馆之中。

    收藏,自然是多多益善,如果还能有其他国家的一些文物,那就更好了。

    认识阮文之后,在这南越这边,陈文哲就了解到这么一位。

    国内的瓷房子,他肯定要去看一遍,不为了买下,也需要全部回溯一遍,学习一下。

    不过,现在毕竟是在国外,所以,他打算先尽量搜集一些国外的艺术成就。

    就比如这一位,他喜欢收藏的居然是霓虹的文物。

    这就比较让人欣喜了,陈文哲很想去看看,最后通过阮文,他还真就看到了。

    这一位南越人,自称收藏有最稀有的古代霓虹陶器,而同行也称之为无价之宝。

    生活中,有很多富人都有收藏的爱好。

    而这一名富人,却因收藏了世界上最稀有的古代霓虹陶器,而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

    据说他收藏的古代霓虹陶器的价格,已经无法估量,是无价之宝。

    当见到这一位的时候,陈文哲发现它的年纪也不小了,好像现年是56岁,居住在胡明市第6区。

    经过阮文引荐之后,见到这位传奇人物,陈文哲还真是长了见识。

    原来他收藏的陶器,是霓虹最著名的萨摩陶器。

    原来陈文哲还真没有注意过这种东西,之后了解了一下才发现,这东西在霓虹那边,还真是属于官窑器级别的东西。

    萨摩陶器约有400年的历史,它就是历代藩主的用品。

    这就跟国内瓷器,烧制出来专供皇家使用是一個样的。

    其他陈文哲不清楚,他就知道这东西传说很漂亮,制作工艺很厉害。

    就是不知道这些传说是不是真的,毕竟他从来没有见到过。

    陈文哲知道,萨摩陶器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具有玲珑剔透的立体感,看着比较高雅,美丽。

    是不是真的,这一次就见到了。

    有着阮文带领,陈文哲顺利见到了这一位大收藏家。

    刚刚见面,陈文哲就被震惊了一把。

    南越这位果然名不虚传,因为他的口器太大了。

    交谈过后,陈文哲才知道,这一位搞收藏,对于其收藏的作品,居然还设有门槛。

    具体的说,就是这一位收藏的藏品,必须要满足4个要素。

    第一,它必须是霓虹的国宝;

    第二,它是由享誉世界的工匠精心制作的;

    第三,它必须是霓虹皇室使用过的物品;

    第四,它们必须是唯一的,世界上只有1或2个。

    为了印证他所说的,这一位立即向陈文哲等人,展示了一个约78厘米高的陶瓷花瓶。

    这件花瓶上面,覆盖着极其精美的图案。

    器型大,绘画精致,烧制的也不错。

    看到这件瓷器,陈文哲就心中有数了。

    小鬼子精心制作的这种瓷器,还真是可以,但要说成国宝,还真不行。

    不过,既然也算是好东西,就肯定要好好学习一下,毕竟遇到一个大类小鬼子的精品瓷器,也不容易!

第九百七十一章富丽堂皇白萨摩

    陈文哲虽然有点愤青,但是他可不会自大到认为其他国家生产的瓷器,全都一无是处。

    就比如这摩萨烧,它肯定是陶瓷界瑰宝。

    只不过,在使用了回溯之后,陈文哲发现这东西却是起源于朝鲜陶工!

    16世纪末,萨摩藩主率军参加战役,从朝鲜掠夺了大量陶工和陶瓷器。

    朝鲜陶工金海,制瓷技艺高超,后被命令建窑烧瓷,成为萨摩御庭烧的开端。

    在霓虹,朝鲜陶工及其后裔弟子们,为萨摩烧得产生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的确无法想象,这样精美的瓷器,竟然是出自古代朝鲜人的手里。

    这也就怪不得,现在的南棒子们说孔子是它们的。

    可惜现在他们连汉字都不会写了,要想了解以前的历史,就只能去扒一下他家的宪法大典。

    这样没办法,法律条文这东西,如果用它们现在的语言,根本就解释不清楚。

    他们现在起一个名字,都可以形成好几种意思,要是用来记录法律条文,那可有的说道了。

    传统文化流失严重,也怪不得他们认为老子是他们的,就是他们没有弄明白阴阳,就不要说八卦了。

    他们只学到了四卦,而且还是凶卦,就这样还敢弄到国旗之上。

    当然,萨摩烧他们说的是真的,这就是他们祖上的老棒子烧制出来的,就是不知道霓虹的小鬼子承不承认。。

    虽然现在霓虹那边,好像有点不太重视这种艺术作品,但是不可否认,萨摩烧是泥与火的艺术,是梦幻与现实的结晶,也是霓虹陶瓷界的明珠。

    看着眼前高大的花瓶,陈文哲还真是有点惊叹。

    小鬼子的学习能力还是很不错的,虽然刚开始起源于朝鲜陶工,但是最后他们还是传承下来了。

    这种萨摩烧是一种乳色的陶器,也叫萨摩系瓷,能够形成一个系列,自然有其夸赞之处。

    像眼前这种大型花瓶,就算是在国内十六世纪之时,烧制也比较困难。

    所以,它肯定是官窑器。

    按照一点来说,这位南越的大藏家还真是没有夸口,人家收藏的确实是小鬼子那边的名品。

    萨摩系瓷有官窑、民窑和御用窑,分布在霓虹九州岛南部,古代属于萨摩国和大隅国。

    看着眼前的高达花瓶,特别是起风格、纹饰,这一切都证明这件花瓶是产自霓虹。

    至于除了当前这件之外,无法从世界上再找到第2个,这就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了。

    听这位大收藏家吹,根据世界著名古董拍卖场的信息,这件花瓶以前是霓虹政府,赠送给漂亮国高级官员的礼物。

    而且花瓶的底部,也是由霓虹政府盖章的。

    除了上述的花瓶外,他又介绍了一对罕见的花瓶。

    听这位大藏家的意思,这是世界上仅有一对花瓶,当时他是在一家外国私人博物馆买下了它们。

    陈文哲知道,这个世界上只要是手工作品,就没有一模一样的,按照这一点来说,这一对花瓶应该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至于工艺独到到在摩萨烧之中独一无二,那就不清楚了。

    但是他能看得出来,这三件花瓶的工艺,确实很好。

    可惜这些花瓶,陈文哲他们就只能是远远的看了两眼,主人并不想让他们走近了细看。

    不过这样也可以了,就算距离远点,这摩萨烧的工艺,陈文哲还是能够看得出来的。

    就算之前看不出来,现在也能看的出来。

    随着回溯的启动,他能看到更多,比如摩萨烧的创烧、发展、巅峰。

    接下来,在这位热情的主人的介绍之下,陈文哲看到了白瓷、黑瓷、金彩。

    后来他居然还看到了龟裂纹,虽然不是冰裂纹,但是也很难得。

    一般萨摩烧都带有精美的龟裂釉面、精细的彩色和饰金装饰图案。

    只不过这种工艺于18世纪末,才在九州岛的萨摩开始盛行。

    鹿儿岛县内据说拥有几千个烧窑,是一個陶艺王国。

    在霓虹的历史上,萨摩烧被分为“白萨摩”和“黑萨摩”二种。

    被称为白萨摩的是象牙白色质的的陶瓷,因是作为萨摩藩主的用品,也就是贵族的用品,多以花瓶、香炉、茶具或者摆件等制品。

    其主要特点,是表面有规则、细腻的裂痕。

    另外,有质地黑色的,被称为黑萨摩的陶瓷,主要以日用制品为主。

    这位大藏家收藏的黑萨摩,肯定不是民间使用的日用品。

    特别是其中一件经典的酒器,陈文哲还是认的出来的。

    这是一种被称为黑千代香的黑酒器,是黑萨摩代表性制品。

    看到这里,陈文哲有点佩服这位藏家,他收藏的东西,还真都是摩萨烧的代表性作品。

    摩萨烧的瓷器,看起来富丽堂皇,好像也特别喜欢使用金彩,就更显富贵。

    比如一件沈寿官菊花脚大盘,边缘是波浪纹的,边缘及手绘的兰花图案都是描金的,非常华丽。

    仔细看它的釉料,有自然地龟裂纹理,非常精美。

    无论是放在家里当做摆件,还是待客时实际使用,都是不错的选择。

    这应该属于名家作品,属于现代艺术品,也就是其制作人现在还活着。

    通过回溯,陈文哲看到,这东西就只值四千块钱。

    相比他的作品,都有点拿不出手,毕竟四千的价格,真的不算高。

    看着堆砌的慢慢的纹饰,陈文哲有点明悟,这些外国人都喜欢富丽堂皇的东西?

    就这样的东西,就算稀有品?

    在这主人的嘴中,这件沈寿官家的菊花脚作品,是非常稀有的,需要提前3~6个月预定,才能买到。

    这看的陈文哲直摇头,他要收藏这种东西,那不是丢人丢到国外来了?

    不过,既然见到了,就学习一下好了。

    这种现代艺术品,主人自然不会太过珍惜,所以陈文哲可以上手。

    别人都在听主人吹,陈文哲则拿着一只盘子细看。

    这是一只溪山窑盘子,其上绘有萨摩烧传统花卉图案的圆盘。

    相同的情况也出现在这件盘子身上,它也使用了大量的金箔,特别是在中央绘上了纤细的花纹,使其展现出豪华绚丽的观感。

第九百七十二章阮朝史记

    白萨摩瓷器当中这种富丽堂皇满花的图案,一般手绘匠人还真做不出来。

    陈文哲稍微估算就知道,这种等级的纹饰彩绘,需要手绘匠人超过20年以上的功底,才能完美绘制出来。

    考虑到他们庞大的手工制作成本,与欧洲的手绘瓷器相比,四千块钱一件,可以说性价比非常高了。

    像这种满花的作品,一直处于常年缺货中,所以能买到,收藏在家中,这位南越大收藏家还是很高兴,很得意的。

    听了一会儿,陈文哲才知道,怪不得他这里收藏的白萨摩都那么的富丽堂皇。

    原来不是所有白萨摩都有着绚丽、华美的图案,而是图案越复杂、越多,价格就越贵。

    这种瓷器的价格,主要根据每件作品需要绘画的量来决定。

    只不过花无百日红,从江户时代后期开始,以及到明治、大正时代,萨摩烧开始流行,昭和时代是萨摩烧最巅峰的时期。

    即使在二战期间,其作品还是出口到世界各地。

    可到了现在,摩萨烧就不行了,要不然这又是一种千年国宝什么的东西。

    当然,这样的事情,陈文哲肯定是不能说的。

    毕竟是在别人家里做客,总不能在这里打人家的脸吧?

    正好语言不通,陈文哲也不用奉承这位大藏家。

    只不过随着翻译不停的在他耳边嘀咕,陈文哲是真感觉有点好笑了。。

    就是这么一种在霓虹不太受重视的瓷器,在这位南越人,甚至是在所有南越人的嘴中,却成了无价之宝。

    陈文哲忍不住怼了一句,为什么是物价之宝?

    因为他收藏的霓虹陶瓷上,都有各种各样的图案。

    这样的答案,听得陈文哲摸不着头脑,这也是一种原因?

    当然,一些霓虹萨摩陶瓷之上,好像是覆盖了3D浮雕图案,并具有多种颜色,看上去生动又和谐。

    但是,这样的瓷器国内有不少啊!

    制作任何瓷器,都有雕刻这一道工艺吧?

    最顶级也有,比如镂空的转心瓶!

    这些工艺,并没有什么奇怪的。

    但是在现在的南越,这种作品却十分受追捧。

    很多当地收藏家,在得知这批古代霓虹陶器后,都纷纷前来拜访,全都称它們已经是无价之宝。

    确实,这批藏品看上去也确实很漂亮,一般人也根本买不起。

    但是先富起来的一批南越土豪,肯定是买得起的。

    所以,在参观过这些作品之后,陈文哲也有了制作一批摩萨烧的想法。

    反正工艺是现成的,加上不管是霓虹还是南越,制作瓷器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的使用从国内进口的瓷石、釉料,这就更加方便陈文哲仿制。

    在南越的时间长了,接触了南越的古玩收藏圈子,陈文哲也算是如鱼得水。

    见识过异域的风情,不对,应该是异域的文化技艺之后,他学到了很多。

    当然,意外收获更大。

    如果说参观人家的收藏,能够收获一些顶级技艺,那么认识的人多,收藏捡漏的机会也就多了。

    比如一些南越的古籍,要知道在清代以前,也就是法兰西侵略殖民南越之前,南越使用的文字,一直是汉字。

    所以,稍微古老一些的南越古籍,都是用汉字记录的。

    到了现在,国内的一些普通游客,都可以在南越捡漏一些古籍,因为他们认识古籍上的文字,知道古籍记载的内容是什么,这就让他们可以鉴定出是不是有价值,而南越人却不可以。

    南越在古代,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但是在近现代却改变了方向。

    南越从汉字转换为罗马字后,许多文化出现断层。

    所以现在的南越人。就算手边有重要的文物,也很难知道其重要价值。

    因为许多文物都是汉文化,他们并不认识,或者并不是特别了解。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给自己挖的坑。

    让许多宝贝就这样被埋没甚至遗失,这是非常可惜的。

    所以,陈文哲又找到了一个收藏的门类。

    这一天下午,陈文哲走在胡明市的一条街道上,两旁到处都是旧书摊。

    这里面能淘到很多古老的书籍,不仅有本国的,还有外国的。

    所以,这里也吸引了很多对历史文化有兴趣的游客。

    现在不同以前了,以前几乎没有竞争者。

    而现在,国内的游客就是陈文哲最大的竞争者。

    对于古代典籍,陈文哲也不陌生,特别是在捡漏礼部韵略之后,他就特别关注过。

    可惜在国内是没机会了,而在这南越,也许还能抓住一点机会的尾巴。

    现在南越的经济刚刚发展起来,一些特别的爱好,还没有培养起来,这就是外国人的机会。

    这就好像八九十年代美日、港台等去国内搜刮古董,几乎是相同的情景。

    陈文哲对南越古籍还是很好奇的,所以走进街道之后,他就仔细地寻访着这里的每一家旧书店。

    既然是旧书店,自然有很多旧书。

    只不过大部分是现代的旧书,陈文哲看不懂。

    他看不懂的自然就不是古籍,所以这样更好挑选。

    就这样,一家一家看,有时候能发现一些旧书,但是没有什么价值。

    还有,这里的旧书很多也是现代出版的,只不过是做旧的东西。

    本来热情满满,感觉要捡漏一大批古书籍,可没想到真开始寻找了,却发现事情完全不想他想象的那样。

    这里的古书,难道已经被人搜刮一空了?

    怎么也要留下一些吧?陈文哲不死心,就只能继续寻找。

    皇天不负有心人,寻找了几个小时,没想到还真有点收获。

    不过,这一次干脆就不是古籍,好像是近代别人抄录的手抄本。

    拿起书籍的一瞬间,陈文哲就有点心凉,他一眼就看出来了这不可能是古籍。

    看样子,最多也就是有着二三十年历史,纸张稍微发黄,还是钢笔字体,历史能有多长?

    本来想要放下,可随意瞄了一眼,陈文哲发现这居然是一本史记?

    南越还有国内流传过来的史记?这可比较新鲜!

    拿起这本书,仔细看了看,文字大体能看得懂,这好像是阮朝的历史,而不是国内的史记!

第九百七十三章《四字经》

    终于有所收获了,手抄本抄写的正本,一定有点价值,要不然谁闲着没事抄它?

    这时陈文哲高兴起来,就算不是古董,这些书也肯定有点价值。

    还有,这可是手抄本,说明原本稀少,找不到代替的,才会手抄一本。

    如果不是孤本,不是找不到代替品,谁会闲着没事抄一堆书?

    “史记、大越史记,咦,这大越史记就有好几本?”

    稍微看一眼陈文哲就放下,接着查看其他书籍,这些都是手抄本,而且是手工装订起来的书籍,很好辨认。

    稍微数了数,这里的这种史书,还真是不少。

    不用说,这不知道是谁的收藏,最后居然也落在了这家小店里。

    “老板,这些书籍怎么卖?”

    那位女店主看了陈文哲一眼,道:“那是手抄本,很贵,每本三十六万!”

    陈文哲一愣,这么贵?三十六万啊,国内那些黑心老板,也不敢随意叫这种价吧?毕竟这是钢笔书写的手抄本!

    “老板,三十六万盾!”

    就在此时,跟着陈文哲的翻译开口道。

    陈文哲这才反应过来,这三十六万也不贵啊,合人民币一百块。

    这女店主绝对是看人下菜碟,她就是认出了陈文哲是华夏人,才会出了这么一个价格。

    相比南越人,给出这么一个价格,肯定是有点坑人。

    但是对于陈文哲来说,一百块倒是不贵,但是,这终究不是市场价。

    此时再看书架上的一大溜书籍,陈文哲就比较满意了。

    这肯定是子孙不肖把老一辈一个字一个字抄下来的史书,当垃圾处理了。

    但是,这些不肖子孙要是不卖,他去哪里找这么多南越史料?

    虽然不是正版古籍,但是手抄本也有一些研究价值。。

    最多考证一下,看看抄的对不对,只要跟其他古籍比对一下,有没有价值就清楚了。

    再说,陈文哲也不用这么麻烦,他只要回溯一下,就知道这些手抄本到底是怎么来的了。

    稍微看了一下,陈文哲就有点惊叹。

    没想到这么一回溯,居然追根溯源,看到了一位收藏界的大佬。

    陈文哲不得不感叹,别人生的时候好啊!

    早生几十年,那个时候搞收藏机会才多。

    放下手中的一本南越史记,陈文哲很是感慨,南越人也不容易,他们国家的历史,却只能去找别的国家的人抄。

    抄就抄吧,你抄回来了好好保护也行,现在又沦落到了书店之中。

    通过回溯,陈文哲可算是发现了不少有意思的事情。

    之前他只能是羡慕南越人,他们不只是能收藏自己国家的青花瓷盖房子,还能收藏大批小鬼子的好东西。

    现在好了,他们国家的大批古籍,居然都被弯弯那边的一位大收藏家弄走了。

    通过回溯,陈文哲了解了事情始末,感觉还真是有点好笑。

    不过,现在不是嘲笑人家的时候,而是应该落井下石,连这些手抄本也给他们弄走。

    这里的书籍不少,一本一本慢慢的看,发现确实是一整套。

    甚至这些书籍还有编码,可以让后来者,清楚的观看整個南越的历史。

    陈文哲看了一眼在旁边的女店主,她恐怕不知道,这些就是他们国家的文明史吧?

    南越在五代以前属华夏郡县,其历史为国史的一部分。

    至后晋天福四年(939年),越人吴权开始独立。

    其后继以丁、黎、李诸朝,据说皆有“史记”。

    可惜这些王朝或因享国短暂,或因动乱频繁,其史记皆散佚无存,难以考究。

    据弯弯那边的学者研究,南越现存史籍可考者,至陈朝(1226—1400)始。

    陈朝及以下后黎、阮诸朝,皆依华夏例设置史官,所修撰之国史有多部均以“史记”命名。

    同时,私人撰著史书中,亦多有以“史记”题名。

    很显然,陈文哲看到的第一本术,就是一个阮朝的史记,只不过好像不是官修史书,而是民间私人著作。

    当然,这里面也有官修史书,而且还有不少。

    在这里较有影响,且以“某史记”题名的官修史著,稍微翻看就看到了好几个版本。

    第一种是黎文休《大越史记》,这人是南越自主后,陈朝(1226-1400)时期的著名学者。

    他所著《大越史记》,于陈圣宗绍隆十五年(1272年)奉敕编成。

    因为真品藏在弯弯,所以这部史记早就被国人研究明白。

    而通过回溯,陈文哲也知道,这位黎文休书写的《大越史记》,是目前所知南越历史上,编撰最早的官修史书。

    也是南越13世纪以前,出现的一部内容较为丰富的史书。

    据南越现存汉籍文献来看,此书也是南越自主建国后,编撰的第一部以“史记”题名的官修史书,其后还有潘孚先《大越史记》。

    潘氏的《大越史记》与黎文休所撰书同名,成书于(后)黎仁宗延宁二年(1455年)。

    而内容上则上接黎文休《大越史记》,记述陈朝陈太宗以后至与(后)黎太祖时期,明军退出安南的史事,实际上是黎氏书的续编。

    这本此书成书于后黎朝立国后不久,后黎朝是明朝军队,从越南撤走后建立的王朝。

    由于民族情感的激扬,后黎朝尤重修撰国史。

    潘氏的续编,顺应了这一潮流,因而在南越获得极高评价,这就让它可以与黎氏原编媲美。

    故越南《四字经》称誉云:“文休孚先,才长于史,本纪修纂,汉之班固”。

    有意思吧?咱們有三字经,而人家是四字经。

    最后还吹出来了个汉之班固,也不知道现在这些南越人,读到这里会有什么感想?

    嗯,他们也不用读了,因为根本就不会读!

    一边翻一边看,这些并不全是史书,比如说四字经,这里也有一本。

    当然,最有价值的肯定是史书,所以陈文哲最先挑选出来的全是史记。

    比如《大越史记全书》、《大越史记前编》、《大越史记》,加上前面的两种,总共是五种,而且都是官修正版。

    可惜这些都是手抄本,不是原本,要不然价值就更大了。

第九百七十四章汉书文库

    又找出一本《大越史记》,这一本跟陈文哲发现的第一本差不多。

    之前的是民间编述,而这一本是阮朝(1802—1945)官修史书,记录自鸿庞氏到西山朝的历史。

    它采用《大越史记全书》及《大越史记前编》相关史事修撰而成,可惜在越南影响不大。

    但是这本书的书前,有黎崇《越鉴通考总论》及阮朝集贤院所撰总论,可见此书为阮朝官方认可的典籍。

    除了这五种官方编辑的史书,其他的还有一些,比如《历朝史记文选》。

    这个比较有意思,记录的是国内的历史。

    这一本书是用为科举范文的策文,共三百三十二篇,题材采自华夏史书及四书。

    这些书籍虽然都是手抄本,历史也不长,但是记录的内容很有研究价值。

    这里面除了历史,还有文学、风俗、歌谣等等。

    其中一本《口史记》,就记录了歌谣、俗语、方言。

    这里面记录的南越民俗不少,比如文士之妻的嘱咐,士兵之妻嘱咐,有关工、农、商的情况等。

    特别是在最后,居然还附有三篇说唱文。

    零零总总陈文哲找出来了几十本,仔细数了数,总共是八十七本,按照老板娘的报价,也不过是八千七百块人民币。。

    既然想买,而且这些书也有点价值,陈文哲也不想节外生枝,就直接让翻译付钱。

    有了收获,自然是再接再厉,可惜,之后的收获寥寥。

    不对,也不能说完全没有收获,最起码他欣赏到了南越不同于国内的风景,也吃到了不少好吃的。

    他最喜欢的地方,最有印象的地方,还是岘港。

    平直的海岸线上,海产丰饶,捞起的鲜蚬蛤蛎又肥又大。

    可惜,吃的好了,就不想再动。

    陈文哲不想继续大海捞针,所以他带着一些收获,打算回陶瓷厂守株待兔。

    这一次出门,最大的收获就是那一套史记。

    这里面可是记录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对于历史,陈文哲还是很喜欢的,要不然也学不好鉴定。

    接下来的日子,陈文哲安静了下来,不在到处乱跑。

    不过,他在南越也算有了点人脉,就算是在家里,以后也会有人带着宝物送上门来。

    当然,这期间他需要雇佣一些中人,去询问一下。

    通过回溯那南越历史,陈文哲看到了一些宝物的下落,正在让人攻关,也许就能说动了,让人主动送上门来。

    这一天,看过修整之后的陶瓷厂之后,他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坐下。

    喝着当地产地咖啡,陈文哲惬意的拿起一本书。

    这是一本《南越汉喃文献目录题要》,里面列举这各种南越历史里的书籍。

    现存南越古代汉籍“史记”类文献中,仅以《南越汉喃文献目录题要》所列,史著类即有本国史16种,外国史1种,又列文学类3种,共计20种。

    南越古代出现如此多的“史记”类文献,显示了古代南越与华夏文化的密切联系。

    而如此多的南越“史记”类文献,其题名是源于先秦的史书通名“史记”,还是太史公书之专名《史记》呢?

    从现存材料来看,似乎受司马迁《史记》专名的影响为更大。

    陈文哲得到的南越官修的“史记”类五种史书,皆是编年体通史。

    但其书题名“史记”,则可以说是受司马迁《史记》的影响。

    当然,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史记,他能得到什么。

    南越古代典籍损毁严重,李朝或有零篇散章传世,却无整部典籍留传;

    陈朝散篇较多,整部留传的陈朝仅有《大越史略》,现在文献保存最多的是后黎朝和阮朝。

    后黎朝建立已在明永乐、宣德年间,去司马迁《史记》成书约一千五百年,《史记》在越南流传状况已经不详。

    但从南越“史记”类文献可以看出,南越陈朝是将《史记》作为史书之正体,故有陈太宗时的官修黎文休《大越史记》,后黎朝亦是,故有黎仁宗官修潘孚先《大越史记》。

    至吴士连修《大越史记全书》,“史记”之名深入人心,后世史家传其余绪。

    南越古代学者同时受吴士连《大越史记全书》和司马迁《史记》影响,由史及文,终成数量可观的“史记”类文献。

    总结起来,好像是从李朝开始,到陈朝、再到后黎朝和阮朝,总共那么四五个朝代,上千年的历史。

    五代之前就不说了,那就是华夏的一部分,其后四五个朝代,差不多都是以汉语为官方语言,所以出一些使用汉字记载的圣旨,应该是没问题的。

    之所以知道一件圣旨的下落,还要落在陈文哲发现的这套手抄本上。

    先前就提到过,这套手抄本是抄自弯弯那边的一位大收藏家的藏书。

    他是一位商人,这位叫许煌,他不同于一般南越台商,特别是兴趣爱好不同。

    许煌在该地的经商岁月,并未因为异乡的寂寥,而将时间花在风月场合,他最喜欢找带有汉文的古籍打发时间。

    在二三十年前,他就骑着摩托车,在胡明市扫街。

    因为人在异乡百无聊赖,就突然想要看一点自己熟悉的文字,此时旁边正好已有旧书市场,所以他就去了。

    他原本只是想找本中文旧书,看看消遣一下时间,但他却意外在当地发现一种线装的汉文古籍。

    这种装订的书,一看就是好东西。

    虽然怀疑可能是假的,但他还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花了大价钱才买下了这些旧书。

    旧书店的店主们,也对这个出手阔绰的老板很是喜爱,双方攀谈了一会,彼此间都很满意。

    这个人就是弯弯知名的南越文物收藏家、“许煌文库”的创办人。

    他酷爱南越的古代文化,收藏了至少3000多件的越南汉文文书。

    包括了南越皇帝的奏折、民间契约、中文报纸等等,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领域,还有数千本各式南越版汉文古今书籍。

    他在业内也是很有名气,很多人都慕名而来向他请教、交流南越的藏品。

    世界上的许多东南亚研究专家,都会不远万里的跨海来主动找上他,希望能看一看他的众多收藏。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208/ 第一时间欣赏我的系统不正经最新章节! 作者:疯神狂想所写的《我的系统不正经》为转载作品,我的系统不正经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我的系统不正经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我的系统不正经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我的系统不正经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我的系统不正经介绍:
得隋侯之珠,遍观古今技艺,识宝造宝,传承文明。
只不过,这件宝贝内部的系统,好像不太正经!
谁家传承的是做旧、高仿?
要不就是挖坟、掘墓、搬山、卸岭、摸金!
既然学到了,那就传承下去吧!
陶瓷、木器、石雕、金银铜器,非诚心之人不传!
正骨、按摩,千金方,非仁心仁术之人不传!
寻龙、点穴、搬山、卸岭、摸金、仿古,非德才兼备之人不传!
扩展技能:寻矿、开山、采金,非一身正气之人不传!
安宫牛黄丸、南云白药、片仔癀、清宫寿桃丸,国家绝密,自己用用就好,不敢传!
获得文明传承系统,终于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我的系统不正经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的系统不正经,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我的系统不正经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