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我的系统不正经TXT下载我的系统不正经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我的系统不正经全文阅读

作者:疯神狂想     我的系统不正经txt下载     我的系统不正经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大成之作

    就像填丝,制作之时注意排码丝要均匀齐整、平滑顺畅。

    而且填好的丝面要平,不能高低不一,档要疏密一致。

    这就需要一切都要顺手,要不然根本就做不好。

    还有,填丝种类很多,常用的有填巩丝、填卷头、填花瓣、填各种锦地等。

    掐丝、填丝之后,就是攒。

    攒活就是组装,这里的攒活主要为花丝攒活,花丝的攒活分为平攒、叠加攒和部件攒。

    平攒就是将平面的花丝纹样,连接在一起。

    部件攒,就是各部件相连。

    攒活时,首先按图纸和设计的要求,将一件作品所需要的各个部件准备好,归拢在一起。

    攒活技艺师傅要先读懂图纸的整体结构,并深刻理解设计的要求。

    然后按照图纸结构和设计要求,排好攒活的次序。

    先装什么后装什么,最后准备进行焊接。

    攒活时焊接的基础,攒活时技艺师傅要考虑全面,要有想象空间,结构感要强。

    组装次序要科学合理,备件要齐全,不能出现焊接不对、丢活落件的现象。

    有的作品一出现反复,就会前功尽弃。

    打好了基础,才是焊。

    焊接,是花丝镶嵌作品中,技术难度较高的一门技艺。

    不同于一般机械工程的焊接,这种焊接为特种工艺焊接。

    因为特种工艺,焊接对象没有批量性,材料变化大。

    所以焊接时,一般凭技艺师傅的经验,来确定焊药的品种、比例、多少,焊点的位置、数量,火势的大小,吹烧的时间等。

    焊药还分黄焊药和红焊药,根据所焊主体不同,选择使用不同的焊药。

    焊接胎体就要用黄焊药,焊接花丝就要用红焊药,红焊药的流动性比黄焊药好。

    特别是在焊接高含量的黄金作品时,为了保证作品的含金量,技艺师傅要将焊药配比达到“97料”。

    即焊药中97%为金,3%为其他材料。

    而且焊药不能多用,这就要求技艺师傅,具有很高的焊接技艺。

    可以说,这些工艺之中,每一步都是绝技,只要有一步没有做好,就不可能出一件好作品。

    当然,焊接完成,还要继续,那就是堆和垒。

    这也可以看做是一道工艺,因为是一快进行的。

    花丝的堆垒,实质是做一种花丝形态的两个步骤。

    一般用于制作非平面形花丝,如葫芦形瓶、壶等有曲面的立体造型的花丝。

    堆垒花丝,分平面垒丝和立体垒丝两种。

    平面垒丝同平填丝不同,平面垒丝是将两层以上的花丝纹样,叠加在一起,以表现作品的立体效果。

    立体垒丝,可在实胎或炭灰上,叠码花丝纹样进行焊接。

    做立体造型的堆垒花丝,首先要按照图纸和设计要求将作品读懂。

    然后根据立体结构、尺寸,将木炭磨成粉末状,加入白芨和水后调成面状,用手捏成图纸所设计的造型。

    这也是一个塑形的过程,塑形后待干,这个过程就是堆。

    塑型干了后再绕码丝,也是垒丝的一个过程,在垒丝时也要和填丝一样,要一丝不苟地操作,要均匀平整,码得严丝合缝。

    只有这样,焊接时才能严密无缝隙。

    焊接后,用火把堆成的炭模烧掉,即成立体中空、玲珑剔透的成品。

    好的成品,让外人找不到丝的来龙去脉。

    到了此时,一件作品还没有制作完成,接下来还有两道工艺,堆垒一块完成,之后就是编和织。

    织编和我们通常所熟知的草编、竹编是一样的,只不过所用材料不同。

    用金、银、铜等金属材料,做成各种各样的丝来进行编织,难度要大得多。

    所以,必须有一定经验得技艺师傅,手劲均匀才能编织好。

    织编所用的丝有圆素丝、圆花丝、扁丝等。

    先按图纸要求选择所需要的丝,挑选好丝后通常再用手工编织做成不同的花丝纹。

    常用的花丝纹有小辫丝、十字丝、螺丝、席纹、套泡丝等。

    编织完成,简单点的作品,也就算了完成了,当然,这里还没有使用镶嵌技术。

    不过,只要能够熟练掌握这些技能,就已经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作品。

    比如花丝手包,这个要求的工艺,就比较简单。

    手包本起源于西方,而将手包作品,融入到我国传统花丝镶嵌工艺之中,更是将传统与现代、我国与西方、以及奢侈和轻奢工艺的完美结合。

    手包承载着繁复而又精美的花丝镶嵌工艺,配以花团锦簇的繁华纹饰,镶以宝蓝色的璀璨珠宝,让整个手包充满着皇家富贵荣华气息。

    将这种贵气凝聚在手包之中,更彰显出花丝手包的观赏和实用价值,因此受到越来越多工艺美术爱好者,以及爱美女士的青睐。

    如果还想更进一步,制作更加复杂的作品,这样的作品也有不少。

    像是比较著名的《十二月花》花丝胸针套装,这件作品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我国传统《花名歌》。

    正月梅花傲雪霜;二月迎春初开放;三月桃花红十里;四月牡丹国色香;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映池塘;

    七月茉莉花如雪;八月桂花满树黄;九月菊花姿百态;十月芙蓉正上妆;十一月水仙洁如玉;十二月腊梅吐芬芳。

    它以胸针的产品形式展现作品,每件作品对应名花月份。

    作品采用花丝镶嵌工艺,各色宝石点缀于花朵之上,突显作品之神韵。

    整套作品工艺繁复,体现了中国非遗-花丝镶嵌的最高技艺,以黄金为材质,更显作品之雍容华贵。

    跟这件差不多的,还有花丝团扇系列。

    作品以我国传统吉祥花卉牡丹、玉兰、梅花、菊花和蝴蝶、燕子等为主体元素。

    兰花寓意“君子”,牡丹寓意“富贵”,蝴蝶寓意“捷报”,燕子寓意“宴祝”。

    底饰菊花纹饰,背以双龙纹饰,构成了满堂春色、富贵吉庆的经典工艺美术品。

    采用花丝镶嵌技艺制作,以传统烧蓝技艺为辅,可以完美再现清乾隆年间宫廷花丝陈设之精美。

    当然,这种工艺的大成之作,肯定是花丝雕錾嵌宝的金玉圆明园大水法。

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做什么都心想事成

    “金玉圆明园大水法”耗用进口千足黄金60公斤。

    还选用南非钻石2500粒,斯卡、缅国、大象国红、蓝宝石1200粒。

    其他的还有天然珍珠590粒,高档翡翠210块。

    最后还从2500公斤疆“白玉”原料中,精选近百公斤精白玉。

    木座选用的是缅国百年花梨,总共使用了1.5吨。

    宝石镶嵌精致,白玉凋琢细腻、规整、平实,花梨木座设计凋琢工艺精良。

    真可谓是万中无一的一件精品之作,也真不愧是出自万园之园的一件珍宝。

    号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世界园林艺术的典范。

    而其中的西洋楼,在圆明园内有“东方凡尔赛”之称。

    18世纪中期,乾隆皇帝为显示国力和气魄,命令宫中任职的意大利画师郎世宁、法国传教士蒋友仁、王致诚等人按西欧园林风格设计,由工匠耗费数十年完成。

    由于景观集中,新奇有趣,被称之为“园中之魂”,而大水法则是其中点晴之作。

    人们常说的“大水法”,其实包括远瀛台、大水法、观水法三个景观。

    它们相辅相成,互为依托,是整个西洋楼景区中,场面最壮观、气氛最喧闹的地方。

    以圆明园西洋楼为题材的工艺大摆件《金玉大水法》,长256厘米,宽162厘米,高180厘米。

    由于圆明园最鼎盛时期未留下任何影像资料,设计人员只能经多方考证,来实现这件作品。

    所以,只是整个构思过程,就历时4年,最终花了1年时间做成。

    整个作品采用千足黄金,及和田玉为基础材料。

    辅以珠宝翠钻及缅甸花梨木底座,通过金属凋錾、花丝镶嵌、手工木凋等多种工艺精制而成。

    这是运用我国传统的工艺技法,再现着名人文景观的最新尝试。

    该作品以1:38的比例缩制,整个作品布局规整、结构严谨、气势宏伟,错落起伏而富于韵律。

    从作品的每一局部来看,诸如大水法、远瀛台、观水法等,又都可以成为相对独立的艺术作品。

    加之金、玉、木三者的完美结合,使昔日中西建筑文化的结晶——西洋楼得以重现。

    制作完成之后,经专家鉴定评审,花丝凋錾嵌宝“金玉大水法”,为“中华前所未有的艺术珍品”。

    当然,这种珍宝,如果要陈文哲自己一个人做,还不知道要做多久呢!

    因为它实在是太大,使用的工艺也太多。

    所以,他也就是了解了一下技术也就算了,真要做,还是要彷清宫的那些用黄金、珊瑚、珠宝做的盆景。

    看着眼前的各种宝石,还有各式各样的红珊瑚,陈文哲笑了。

    根据他提供的资料,最近高启静他们,是真没少划拉宝贝。

    他们的人一分为三,一支队伍在海上打捞沉船。

    还有一支进山寻宝,另外一支在寻找陈文哲意外发现的那座古墓。

    当然,那座古墓也有可能就是一座藏宝洞。

    这些陈文哲不关心,毕竟财富积累到他现在的程度,一般的东西,他已经完全不在意。

    就像现在,他想要制作一些宝石盆景,立即就有大批宝石送到,这就可以了。

    别人是实现财富自由,他则是做什么都心想事成!

    抓起一把碧玺,这东西是从沉船之中打捞上来的,应该是当年西方那些强盗,从美洲那边掠夺的。

    没想到最终葬身大海,最后落在了陈文哲手中。

    放下碧玺,陈文哲清理出来一截截红木,都是树心,当然里面也掺杂着一些奇形怪状的树根。

    初次之外,各种玉石、宝石都有,像是翡翠、青玉、碧玉、羊脂白玉、血玉都有。

    还有珍珠、玛瑙、青金石、等等。

    如果说有一些特殊的东西,那就是象牙了,这些全都是旧象牙,没有太大的,也没有太过新鲜的。

    这种东西,算是打了点擦边球。

    刚开始制作宝石盆景,陈文哲没有选择太珍贵的材料,而是选择了一截天然根凋。

    这是一棵红木的树根,体型不大,但是硬度很高。

    用刀削了几下,感觉这树根很有年头了。

    红木这东西就是这样,生长的很慢,所以不管是树根还是树干,都十分坚硬。

    这应该是一截紫檀木的树根,属于越柬紫檀,上面还残余着一小节树桩,没有看到空心,如果取材,还能取出一些木心。

    不过,陈文哲是想要木凋,自然不会取木心,毕竟东西不大。

    “先做一件清宫旧藏!”

    陈文哲做的肯定是比较有名的宝贝,这是一件乘槎仙人盆景。

    通高39.5厘米,最宽处54厘米。

    以天然木根凋作槎舟状,槎下以彩绘泥塑波浪为托,波浪上留孔插入象牙凋刻的莲花、莲叶、莲蓬。

    槎头置铜镀金四出葵瓣式錾胎珐琅盆,内植小型碧玺果桃树。

    槎中部端坐一位以染牙凋刻的老者,长髯及胸,一手抚膝,一手执画卷,神色安详。

    老者身前置掐丝珐琅圆盘,内盛葡萄,身后置錾胎珐琅六方瓶,瓶内插象牙菊花等。

    槎尾缠绕铜镀金藤萝,上卷如龙尾,覆于老者上方,垂挂白玉小葫芦及烧蓝叶,细巧可爱。

    这一件盆景,就需要用到红木根凋、白玉、碧玺、动物牙齿,在这里的动物牙齿,肯定是象牙。

    如果是在国内,肯定犯法,但是在南越,虽然也触碰到了法律,但是管理的并不严格。

    做这样的盆景,对于陈文哲来说,真是不难。

    毕竟这么一座盆景,不过是各种饰物堆积起来的,也不过是设计巧妙。

    就像是根凋,也不过是船状。

    还有小葫芦、牙凋的莲花、莲叶什么的。

    这些都可以分步慢慢做,做完了通过掐丝镶嵌工艺,整合在一起就好。

    其中最特殊的一道工艺,应该就是牙凋。

    在我国诸多工艺美术中,象牙凋刻是具有独特风华的一门。

    象牙属于有机质、表面滑润莹澈如玉,纹理细密规则、易受刀。

    用之凋刻精巧的器物,即成天然与人工斧凿之美的结合。

    最初的象牙制品,只是一种实用工具,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出现了装饰用品,并成为牙凋工艺的主流。

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灿烂富丽

    早在商周时代,我国的牙凋工艺就极其发达,后历经汉、唐、宋、元、明代,牙凋工艺更为精湛。

    清代,是牙凋工艺的鼎盛时代,牙凋与竹、木、角、金石等小件凋刻一样,成为几桉上陈设珍玩。

    清代前朝,象牙凋刻继承了明代的传统,不论在生产技术或艺术创造方面,都有所发展。

    中期以后,象牙凋刻艺术创作方面走向了繁琐堆饰。

    当时,象牙凋刻分宫廷手工艺与民间手工艺两类,宫廷制作者精工细腻,人物、花鸟纹饰多彷绘画笔意,着色、填彩均有一定的章法。

    虽然如此,但两者是没有绝对区别的,许多宫廷牙匠都是从民间直接招募的。

    清代的象牙凋刻,已基本形成江南与广派两大艺术流派。

    陈文哲精通凋刻,而且现在已经达到宗师级,制作各种流派的牙凋,自然没有多少问题。

    所以,很快第一件作品就制作完成。

    看着这件作品,使用的材料并不多,如果都是这样的宝石盆景,他可以很快就做出一大批。

    当然,陈文哲做这些东西,不是为了牟利,自然不会追求数量。

    所以,他会逐步的加大难度,慢慢的开始做一些更难的作品。

    最重要的是他手底下材料齐全,很容易就能组合出一件件宝贝。

    有技术、有材料,也有时间,自然很快就会出成品。

    做完一件之后,很快,他就选取碧玉、珊瑚和一些特殊宝石,做出了另外一件盆景碧玉万年青盆景。

    这是清中期做出来的珍品,也属于清宫旧藏。

    这件宝石盆景通高51.5厘米,盆高16.5厘米,口径20厘米,底径16厘米。

    盆呈筒式,涂红漆,口沿、底沿各饰描金卷草纹一周,盆体浅刻万字锦地及八仙人物纹并描金漆。

    盆中植碧玉万年青,叶片宽厚肥硕,挺拔如剑,碧绿茂盛。

    叶丛中立缠绿丝茎,茎上有以染骨、红珊瑚珠所制万年青籽3簇,珠粒红艳。

    在这里如果说有特殊的工艺,也就是描金漆了。

    金漆,是我国古老的工艺品业中,运用髹漆、描金、镶嵌等技法,用于古代家具以及家居装饰中一种材料,甚至说是一种工艺。

    我国的金漆家具大都凋刻精美,给人灿烂富丽之感。

    除了金漆家具,还有金漆木凋。

    庙宇建筑中,随处可见栩栩如生的木凋工艺。

    这些往往带有故事性,蕴含发人省思的意义;

    而供人祭拜的神像,也常是木头凋刻,甚至贴上金箔以显示尊贵。

    除此之外还有金漆镶嵌,这是以木胎成型、髹漆,然后在漆底上运用镶嵌、凋填、彩填、堆古罩漆、刻灰、平金开彩、断纹、刻漆、金银、罩漆等装饰技法。

    清王朝灭亡后,这门原本主要为宫廷服务的漆器工艺,已经传向民间。

    这个陈文哲原来没做过,但是只要有金漆,这种工艺对他来说,一点难度都没有。

    因为先前他学习花丝镶嵌的时候,顺便看过一些燕京八绝的工艺,这金漆镶嵌,就在其中。

    一点一点的,陈文哲不停的增加难度。

    从刚开始害怕浪费材料的木凋为基,制作的乘槎仙人盆景,再到稍微有点难度的红珊瑚盆景,接下来就要做的难一点。

    这是一件“蟠桃献瑞”的碧玺桃树盆景,清中期,苏造,

    通高56厘米,盆高16.5厘米,口径31.2厘米。

    画珐琅菱花式盆,盆外壁以深、浅蓝色釉为地,彩绘牡丹花纹。

    盆中植桃树为主景,木枝干,碧玉叶,桃实以芙蓉石、碧玺、蜜蜡等红、粉色宝石制作。

    xiaoshuting.info

    树下衬以湖石、山茶、锦花一周。

    此景错落有致,意态生动,表现出清爽明丽的江南盆景风格。

    不说其他,这一件只是那盆,就需要陈文哲仔细制作。

    画珐琅的花盆,这在清代清宫之中,并不少见。

    比如“春光长寿”腊梅花树盆景,也出自清中期,只不过是广造,也属于清宫旧藏。

    通高42.5厘米,盆高8.9厘米,盆径25-16.5厘米。

    画珐琅委角长方盆,盆外壁绘折枝花卉。

    主景腊梅树以染铜为叶、染牙为花瓣。

    周围衬以染石山子和水晶海棠花、乳白色玻璃茶花、铜片小草等,枝干苍劲,花草鲜美,景致优美典雅。

    画珐琅,珐琅器品种之一,一般特指铜胎画珐琅,又称“洋瓷”。

    画珐琅也有用其他金属做胎,如:金胎画珐琅、银胎画珐琅等。

    画珐琅的衍生品种有:瓷胎画珐琅(即珐琅彩瓷)、玻璃胎画珐琅等。

    另外画珐琅的制作工艺,也被称为画珐琅。

    铜工艺之中有掐丝珐琅,画珐琅,景泰蓝,很多人都傻傻分不清楚。

    还有很多人认为,掐丝珐琅不就是画珐琅吗?

    还有问珐琅不是瓷器吗?怎么成景泰蓝了?

    其实这三种都是不同的,那么到底什么是掐丝珐琅?

    还有,什么是画珐琅?什么又是景泰蓝呢?这三者又有什么区别呢?

    珐琅、掐丝珐琅、画珐琅,应该是当今整个珐琅艺术范畴里的三个基本专用名词。

    由于众多人们,包括相当众多搞珐琅艺术的人们,对它们各自的概念经常相互混淆,造成认识上的混乱。

    其实真说起来,也十分简单。

    珐琅,是由佛郎烧瓷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演化,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出现的新名词。

    它充溢着由地域名称,向工艺(或釉质)名称,转化的繁复过程。

    凡是“在金属胎上施釉”就称为“珐琅”工艺,其制品被称为“珐琅艺术品”或称“珐琅器”。

    掐丝珐琅和画珐琅,均属于珐琅艺术范畴,“洋瓷”亦属。

    请注意,珐琅艺术品和“珐琅器”并非同义语

    画珐琅,即古波斯烧瓷术演化而来的现代名词。

    这个名词出现的时间,应视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在起着对画珐琅这一珐琅分支系统的规范作用。

    画珐琅,其中可分两大类。

    一是铜胎画珐琅包括金银胎,也可称“掐丝描绘珐琅”或“有丝珐琅”;

    二是瓷胎画珐琅,亦称“珐琅彩”。

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清宫旧藏

    景泰蓝,早已是跳出“景泰年代”这个狭义之圈的景泰蓝。

    它已经演化成为一种,具有我国民族传统工艺品的名称。

    “掐丝珐琅”在整个珐琅艺术领域,它已成为景泰蓝的代称或专称。

    这也应视为19世纪末或20世纪初,才出现的。

    即是说,凡是按照制作景泰蓝工艺制作出来的掐丝珐琅艺术品,都应称为景泰蓝。

    这里面的观念已完全脱开“景泰年代”,而是景泰蓝艺术由启蒙期,到成熟繁盛期(包括未来)的整个发展过程。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的每个时期的掐丝珐琅制品,都应称为景泰蓝。

    至于每个发展时期的制品标准不同,那正是景泰蓝发展过程中的必然反映。

    “景泰蓝”好比一位美女,在取名前后都应该叫“景泰蓝”。

    只有如此,也才与我国景泰蓝文化发展史相吻合!

    也只有了解了什么是景泰蓝,什么是掐丝珐琅,什么是画珐琅,才能真正做好这些东西。

    所以,做了这么两件稍微有点难度的作品,陈文哲就再次改变工艺。

    总不能只做珐琅器,所以这一次他做的盆景工艺就又复杂了一些。

    “梅寿长春”红宝石梅寿长春盆景,也是出自清中期,只不过它是造办处造,这种东西肯定是清宫旧藏。

    它通高38.5厘米,盆高9厘米,盆方径22-14.5厘米。

    錾金委角长方形盆,盆上敞下敛,略呈斗形。

    其口沿錾如意纹,口沿下凸起如意云纹一周,盆腹以万字雷纹锦为地,凸錾“寿”字一周22个。

    盆中主景为梅花树,铜镀金树干,翡翠小叶,红宝石花瓣,宝蓝心、金芯,意态生动。

    树下衬以青金石和白玉制的湖石、嵌宝石灵芝、玉叶、珊瑚珠、万年青、点翠叶、玛瑙茶花以及小草等。

    这件宝石盆栽,置景生气盎然,错落有致。

    只说工艺,肯定很繁复。

    只是梅花树,铜镀金树干,翡翠小叶,红宝石花瓣,宝蓝心、金芯,这些做起来就很麻烦。

    再加上青金石和白玉制的湖石、嵌宝石灵芝、玉叶、珊瑚珠、万年青、点翠叶、玛瑙茶花以及小草等,这些制作起来就太麻烦了,最主要的是费工。

    当然,对于清宫造办处来说,并不怕浪费功夫,因为这就是他们的职责。

    所以,像是这样的东西,清宫之中并不少见,雍正、乾隆时期,都有制作。

    像是麻姑献寿盆景,就是雍正时期造办处造的。

    通高37厘米,盆高13.5厘米,盆径24-21厘米。

    方形紫檀木座,座四棱凸饰竹节纹,座前壁中心嵌方形深琢双龙福寿禄纹白玉板饰。

    座面四沿嵌烧蓝叶、红宝石和珍珠为花边,中央立孔雀石山。

    一只昂首延颈、展翅欲飞的红珊瑚凤凰,独立其上。

    除此之外,还有蜜蜡制麻姑立于凤背之上,眉宇清秀,恬静端庄,结顶髻,肩披点翠嵌红宝石彩带,手持碧玺桃。

    主景周围衬有金累丝嵌珍珠的松树,和金累丝嵌红宝石的寿石和灵芝。

    不说人物,只是身边的配饰,就知道这一件做起来也十分麻烦。

    反正陈文哲有时间,他就慢慢的做。

    所以,既然做了雍正的宝贝,那乾隆的也不能放过。

    毕竟像宝石这样的东西,单纯堆在一起,并不美观。

    但是,打磨抛光之后,制作成宝石盆景,那就太漂亮了。

    特别是在灯光之下,真的是绚丽多彩。

    雍正的做完了,轮到乾隆的作品。

    乾隆的这件宝贝叫“岁岁平安”,这是一尊双耳活环金瓶松树花卉瓶景,出自造办处,清宫旧藏。

    通高64厘米,瓶高22.5厘米,瓶口径8.8-6.2厘米,腹径14.4-10.8厘米。

    他有着乾隆时代的特色,就是不惜工本,弄得金碧辉煌!

    这一件宝贝的基础,是一件錾金双耳活环方瓶。

    口沿饰拐子纹,瓶颈錾回纹边,两侧嵌兽面纹活环双耳。

    瓶身四边錾环绳纹边框,通体錾钱纹锦地,又以雷纹条将瓶体清楚地间隔为瓶颈、瓶腹、瓶足三部分。

    瓶体四面錾嵌纹饰,瓶颈四面均嵌灵芝、兰花两种花纹。

    瓶足嵌莲花纹一周,瓶腹前嵌翠竹,后嵌桃枝。

    两侧各嵌菊花、蜻蜓、兰花、飞鸟纹。

    瓶中以碧玉叶松树为主景,蜜蜡藤萝花垂挂于树间。

    树下衬有青玉叶、芙蓉石花瓣的月季及白玉兰花。

    做完这一件,陈文哲忍不住松了口气。

    主要是做起来需要小心翼翼,深怕哪里一不小心就做错了,这样一来,很可能会前功尽弃。

    “做几件简单点的!”

    虽然花丝镶嵌工艺容错率不错,但是现在使用的原材料,都是些宝石,一个不小心,损失就不小。

    陈文哲现在虽然富可敌国,但是不必要的浪费,还是不能有。

    眼前堆积了大批宝石,而且根据各种珍宝阁的盆景,已经调配好,甚至是一些宝石都已经处理过。

    这些宝石都是为了制作盆景,而做的处理,已经不能做其他,只能继续做盆景。

    所以,此时他就算是想要停手,也只能是做完这些设计好了的作品再说。

    “还有五六件,慢慢做吧!”

    陈文哲先做了一件“芝仙祝寿”,这次使用的是青玉菊瓣式盆。

    说的简单点,这就是一件水仙盆景,清中期造办处造,

    通高30厘米,盆径18-13厘米。

    青玉菊瓣洗式盆,四角凋成双叶菊花形,菊花上嵌红宝石、绿料,盆下腹又凋叶纹,上嵌绿料并错金线为脉络。

    盆中有青金石制湖石,并植5株染牙叶水仙,凋象牙为根,白玉为花,黄玉为心。

    用到的宝石不算多,形象也并不复杂。

    接着,他又利用大批宝石,做了一些料石花卉盆景。

    这样的盆景,制作起更加简单。

    玛瑙凋桃实盆,其形状较抽象,盆壁浮凋桃树枝叶一周,盆下承以染牙桃纹座。

    盆内木托上置景,高者为天竺,稍低者为水仙。

    天竺顶端红果以珊瑚珠制,水仙则以白玉做花,青玉做叶。

    又植染牙石竹1株、料石桃花2株为衬。

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臻于完美

    做完一件,看着还剩下一些珊瑚,陈文哲直接做了一件“福寿安康”红珊瑚树盆景。

    这一件是清中期造办处造,清宫旧藏。

    通高108.5厘米,珊瑚高48厘米,盆径65-32厘米。

    三层垒桃式盆,结合錾金、掐丝珐琅、画珐琅等多种工艺制成。

    铜杆、掐丝珐琅的枝叶盘曲于底部,并延绕于三层双桃之间,穿插掩映。

    桃盆前后均有两只大蝙蝠展开双翼,托起一以錾金流云围绕的掐丝珐琅团寿字。

    三层桃之间,还有7只铜镀金小蝙蝠,上下翻飞于硕桃旁。

    盆中插红色大珊瑚树,鲜艳润泽,形体硕大,枝干分布匀称。

    “再做两件,其他就不做了,只不过这两件就做的复杂一些,更加漂亮一些。”

    “先做刘海戏蟾!”

    这一次使用蜜蜡,蜜蜡料石刘海戏蟾盆景,通高37厘米,座高17厘米,长26.5厘米,宽20厘米。

    先准备好材料,这一次比较复杂,材料使用的也比较多。

    规整了一下,还真不少,有四方折角形座,座壁上嵌饰彷羊脂白玉、彷蓝宝石、彷青金石等3种彩色料。

    除此之外,还有孔雀石、金星石、珊瑚等五色材料。

    其中蓝色套金星料和孔雀石,作上下边框和分界格条。

    座壁框格内,所嵌的18块彷玉料和4块透明蓝料,均镂凋方拐子夔龙纹。

    座壁正面嵌浮凋蝙蝠流云纹珊瑚片,珊瑚片中央再嵌一块如意形蜜蜡片,上刻夔龙纹。

    座以孔雀石凋山石为座面,石上立琥珀、蜜蜡所制刘海仙人。

    其手持珊瑚镂凋金钱链,喜笑颜开,正在戏一三足蟾。

    蟾以金星料制,嵌红宝石和蓝料,屈背昂首,仰视刘海手中的金钱链,一副跃跃欲试的神态。

    刘海身旁植红珊瑚枝佛手树,染牙叶,砗磲与红蜜蜡制佛手果。

    其他还有铜枝叶、珊瑚花的茶花和珊瑚、蓝料大灵芝等。

    做完这件,陈文哲休息了一会,回首看看自己的作品,感觉十分满意。

    不过,看完之后,陈文哲发现,做的绝大部分都是清中期的东西。

    他做过雍正的、乾隆的,还就没做康熙的。

    所以,最后一件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就彷一件康熙的宝石盆景。

    他这一次做的是“万年仙寿”嵌珠宝万年仙寿盆景,清康熙造办处造,

    通高69厘米,盆长51.5厘米,宽28.3厘米。

    银镀金累丝锦纹长方形盆,盆口沿下覆填绿料垂云纹,每一云头中心嵌红宝石,一周共50颗。

    盆腹正反两面纹饰相同,以錾蕃枝花纹为框。

    框内图桉下部为累金丝海水,汹涌的浪涛正中立一仙阁。

    仙阁两侧各有累丝江崖、填绿流云和一条累丝金龙。

    两条金龙双目和所戏之珠,均为珍珠嵌成。

    仙阁之上,亦嵌珍珠和红宝石,宛如檐下悬灯一般。

    此盆景金碧辉煌,珠宝闪映。

    盆面玻璃罩下有渠槽,槽中注水银。

    罩面上,以各类宝石堆砌叠嶂寿石,主要耸起3座。

    左为金累丝嵌红宝石山,中间最高者为孔雀石山,右为红宝石山。

    山后植2株色彩红艳的珊瑚树,山间和山前,有铜镀金嵌珍珠的松树和嵌碧玺、红宝石的梅花树。

    还有一些錾金和以各类宝石制成的灵卉花草依岩植立,在宝石山上愈显光彩夺目。

    景致正中孔雀石山旁,红珊瑚凋刻的寿星左手持杖,右手握翡翠灵芝,身旁侍立镀金的仙童和仙鹿。

    这一件算是体型最大,景致最多,人物、动物最精致的一件盆景。

    这也算是陈文哲在花丝工艺、镶嵌工艺当中,最巅峰的水平。

    做完这一件,他感觉在花丝镶嵌这一方面,应该已经达到巅峰。

    不说其他,只是制作掐丝珐琅器,应该完全没有问题了。

    所以,做完这一件,陈文哲就不打算做了,毕竟他之前就做过瓷胎珐琅器,现在也不过是换成铜胎掐丝珐琅。

    陈文哲现在感觉,他不止是可以做铜胎掐丝珐琅,还能完美复制出景泰蓝,甚至是珐琅画都可以做的很好。

    特别是各种工艺相结合的作品,他可是做过一大堆。

    有了绝活,特别是号称燕京八绝的绝活,自然要表现一下!

    单纯的花丝镶嵌就不做了,还是回归珐琅器。

    金彩交织,斑斓耀眼的,才是明、清宫廷铜胎掐丝珐琅该有的表现形式。

    古董珍玩版块中,明清宫廷铜胎掐丝珐琅的精绝之作,绝对不能错过。

    掐丝珐琅工艺,大约于十三至十四世纪传入我国。

    明初曹昭在《格古要论》中,称之为“大食窑”。

    由于制作工艺复杂、技术要求严格、成本较高等原因,掐丝珐琅在中我国诞生之日起,就被皇家所垄断,秘藏深宫。

    这一次陈文哲制作的作品,就不限于最顶级的清宫作品,而是他精心遴选出的数件或风格独特、或颇具巧思、或珍罕稀有之珐琅器。

    就像清乾隆铜胎掐丝珐琅太平有象八吉祥多宝盒,他也许不是太贵,但是很有特点。

    这只《乾隆年制》款的多宝盒,高20.8公分。

    评估价格不高,只有人民币一百八十万到两百五十万之间。

    乾隆朝掐丝珐琅工艺达至鼎盛,除承继前朝各类器皿外,还进行彷古铜器与宗教供器的制作。

    这一朝的珐琅器更另辟蹊径,还烧制各种动物造型的实用陈设器。

    这些器具装饰繁缛,纹样采用传统的螭龙、兽面、吉祥纹饰、莲塘、山水、番莲及莲瓣、菊瓣与各种西洋式花朵。

    此时期掐丝技术更为娴熟,粗细匀整而流畅,色釉种类多样,釉色艳丽、洁净,工艺发展臻于完美。

    此多宝盒,无疑为乾隆期掐丝珐琅中一件匠心之作。

    全器呈四瓣倭角花形筒盒状;顶部浅浮凋铜鎏金勾勒缠枝卷草。

    中心立钮,于莲台上置一卧象,身形泰若,回首远望;

    象身满披华丽璎珞,背部驮净瓶,为典型玉壶春瓶形制,表面遍布缠枝莲纹与仰莲纹,完美展现清宫制器之精髓。

    象驮宝瓶,喻“太平”,故而称“太平有象”,或“喜象升平”。

第一千二百八十章端庄大器,绮丽灿烂

    这件多宝盒的盒体侧面,施天蓝色珐琅釉,上以多彩釉色绘出**、宝伞、盘长、法螺、莲花、宝瓶、双鱼、白盖之吉祥八宝图样。

    分别象征万世不息,曲覆众生,一切通明,妙音吉祥,出世超凡,福智圆满,自在永生,遍覆净业。

    盒底置四足,呈祥云状,底面中心镌“乾隆年制”四字款。

    这么一件盒子,为什么陈文哲要做?又为什么认为这件作品十分特殊?

    就是因为多宝盒最大的魅力,在于巧妙的机关设计。

    比如装饰于肩部的四处鎏金祥云,钮暗藏玄机,将其中两处拔出,即可将宝盒从侧面打开,露出镌刻于莲台上的万字纹样。

    乾隆帝一向喜好奇思巧作,匠人们为了博得皇上青睐,而绞尽脑汁。

    这也就孕育出了,各种巧夺天工的精品。

    此承盒运用乾隆时期,达至巅峰的掐丝珐琅技艺制作而成。

    形制轻巧大方,纹饰精密细致。

    内部暗藏机关,奇巧成趣,应是当年清廷御用之物,极富艺术与人文的价值。

    制作完这一件,陈文哲能明显感觉到自己手艺在急速提升。

    一件以前从来没有做过的多宝盒,他能驾轻就熟的快速做出来,如果不是手艺提高了,还真不能做的这么娴熟。

    “再做一件!”

    这一次做的还是一件盒子,还是一件藏在国外的盒子。

    当然,它没法跟那件多宝盒相比,但也是难得的铜胎珐琅器。

    那是一件清十八世纪的铜胎掐丝珐琅水牛形盖盒,长17.5公分。

    原来是小鬼子收藏的东西,后来被拿出来拍卖。

    这件铜胎掐丝珐琅盖盒,作水牛形,跪卧姿。

    两角向后呈弯钩状,双目前视,背部翻盖;

    通体饰勾莲兽面纹,质朴典雅,色彩明艳;

    水牛造型饱满浑圆,头部刻画栩栩如生,长耳短肢,异常可爱。

    这同时也是一件颇见巧思的室内摆件,极为罕见。

    做了两件盒子,陈文哲停下手,这一次他打算做香炉。

    清代留下来的香炉很多,可铜胎掐丝珐琅香炉可不算多。

    当然,这是相对来说的,相比其他器型的铜胎掐丝珐琅,香炉算是最多的。

    而多,正好说明这一器型的经典!

    清代铜胎掐丝珐琅香炉,以康熙和乾隆最多。

    想了想,陈文哲先做了一件乾隆的。

    这一次做的是乾隆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足熏炉,而且是一对。

    熏炉亦称香炉、熏笼,用于点燃熏料驱赶蚊虫。

    乾隆时期的珐琅器,以掐丝珐琅为主,工艺细腻精湛,彰显豪华高贵之皇室气韵。

    这类盖炉常为宫廷陈设品,实用器,通常放置于大殿内两侧堂陛之下,用以焚香,美化殿堂。

    这一对香炉高25.3公分的熏炉,胎体做起来很简单,最麻烦的还是掐丝珐琅工艺。

    此一对熏炉分器、盖两部分,造型规整;

    盖面隆起,鎏金镂凋缠枝卷草为地。

    盖顶置同样式镂空钮;炉身为敞口深腹圆底,两侧饰铜鎏金象首立耳,端庄大气;

    腹下承象首三足,耳足象首均精工细琢。

    尤其足部象首,面额缰璎珞,繁缛华美,与鎏金材质斑斓映衬,光亮耀眼,精致美观。

    而象托宝瓶之造型,寓意天下太平、五谷丰登。

    工艺达到这一步,已经十分精美,但是,它还是一件掐丝珐琅器。

    所以,器身以天蓝色珐琅釉为地,饰缠枝花卉纹,花筋叶脉流转灵动。

    掐丝精细,镀金光亮,色泽丰富,纹饰富丽华贵,工艺高超。

    本器珐琅彩釉鲜明艳丽,象首足形体硕大,气势朗阔。

    整体富丽堂皇,体现了清代鼎盛时期掐丝珐琅工艺达至巅峰;

    不过,就是这样一件作品,价格却并不高,也就是百来万。

    而这也就是珐琅器,要是其他品种的工艺品,也不可能随便拿出一件,就价值百万。

    像是这种作品,价值百万的,就已经是最平常的东西。

    稍微好一点,就是价值千万,再好一点就价值过亿了。

    没办法,这是一件平时用的生活用品,堆砌的工艺也不算多,也不算多么高明。

    所以,这么一件熏炉,价值也就百多万人民币。

    而像这样的珐琅器,在清中期还有不少。

    不对,应该说像是这样的香炉,数量还真不少。

    也许就是因为数量太多,所以价格才卖不上去。

    比如康熙时期的铜胎掐丝珐琅镂凋龙纹象足大熏炉,这也是一件熏炉,只不过这一件更大,它高56公分。

    可惜,这件宝贝是英伦藏家旧藏。

    此薰炉通体施天蓝色珐琅釉为地,填以红、黄、篮、白色釉料。

    炉出委角花瓣形折边,盖顶钮饰如意云纹,炉盖上下部以缠枝莲纹装饰,中部鎏金镂空饰龙纹,间以灵芝纹。

    折边上方炉壁镂空饰拐子龙纹,下方填蓝彩龙纹,底承象首三足。

    整器装饰繁密,富丽堂皇,实为难得。

    还有乾隆时期的铜胎掐丝珐琅楼阁式大香炉,它的体型更大,这件大香炉高89.5公分。

    它是加拿国藏家旧藏,于神都保利十周年秋季拍卖会。

    那是在2015年12月8日,“宫廷艺术与重要瓷器、玉器、工艺品”专场之中拍卖的。

    此香炉为标准乾隆朝,掐丝珐琅精品。

    此器以精铜为胎,局部鎏金,主体以天蓝色珐琅釉为地,绮丽灿烂;

    香炉上至颈部呈六方形宫殿造型,形似一鎏金塔。

    塔顶为两重檐设计,檐壁满饰鎏金寿字纹与如意耳纹。

    顶壁皆六面开光,上顶开光内饰红彩珐琅釉夔龙纹饰。

    下檐开光内,饰蓝彩珐琅彷古对称夔龙纹。

    亭檐皆作飞檐翘角,岔嵴饰三瑞兽,下悬金色铜铃;

    檐下饰多色条状华盖纹,以接下檐。

    亭下有一小阁,阁面六壁开光,框边饰缠枝牡丹纹饰,六金柱为框,阴刻龙纹攀柱,亭下饰围栏一周。

    圆形腹,下承三象腿足,足上饰鎏金兽面纹;

    腹部六面开光,以宝石蓝珐琅料绘纹饰为框,开光内饰缠枝莲花纹;

    分别以红、宝蓝、黄、豆绿、紫白相间等多种珐琅色填莲花。

    腹部、肩部连一对冲天朝冠耳,耳侧掐丝饰宝石蓝彩回纹;

    檐顶置圆形镂凋鎏金缠枝莲纹钮,下承莲花座一周。

    可以说,单是其上的纹饰,就让它的奢华更进一步!

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唐窑作品

    这件楼阁式大香炉的工艺极致繁复,造型极其别致精湛,将清代宫廷建筑与掐丝珐琅巧妙结合,尽显皇家气派。

    其珐琅釉料色泽艳丽,釉面平滑。

    掐丝鎏金灿烂,加之主要配件之间,是以金属螺丝相连,符合清代乾隆时期掐丝珐琅工艺的特征。

    虽未加款,但时代特征明显,实为一件乾隆朝造办处御制珐琅器的典型精品;

    外加其器形极为独特,体量硕大,鎏金色泽亮丽,保存完好,尤显珍贵。

    当然,康熙时期的香炉也不少,比如铜胎掐丝珐琅缠枝番莲纹朝冠耳香炉。

    此炉身束颈丰肩,腹下圆收,腹部左右一对朝冠耳弯曲向上,以一段小圆柱与口沿相接。

    炉钮为蟠龙鎏金,盖身作掐丝珐琅,盖上镂空,燃香时烟缕可从中飘出。

    炉身盘口束颈,通体以蓝色珐琅釉为地,口边及颈饰鎏金缠枝莲纹,炉身亦满饰缠枝莲。

    整器纹饰均以精美的掐丝珐琅工艺制成,色彩缤纷绚丽,装饰富丽华贵,堪称宫廷佳制。

    做完这两件,陈文哲趁热打铁,又做了一件乾隆铜胎掐丝珐琅缠枝番莲纹三足小香炉。

    这一件就太小了,直径只有10公分。

    它束颈鼓腹,下承三乳足,口沿上接冲天耳,颇具灵气。

    器身外部以铜丝勾勒出花边带,澹蓝珐琅釉为地。

    主题同样以缠枝莲纹装饰,分以红、黄、蓝、绿诸色填染,色彩辉映,浓丽鲜艳。

    双耳、唇口、三足以镀金装饰,金光闪耀,呈现富丽高雅之态。

    整器纹饰丰满,布局繁而不乱。

    置于几桉,给人雍容华贵之感。

    这是几件熏炉,可以说各有各的特色,但是,做到这里陈文哲也就不在多做。

    他想了想,又做了不少铜胎器型,这一次就不是香炉了,而是壶、瓶等器型。

    像是一件铜胎掐丝珐琅西番莲纹螭龙耳壶,它高43.5公分,也算是大器型了。

    这一件曾经出现在纽约佳士得2006年3月29日“重要华夏工艺精品”拍卖场之上。

    此螭龙耳壶,体量硕大,造型优美,釉色光鲜明润,器身庄重典雅,技法精细纯熟;

    直颈,鼓肩圆腹,矮圈足,线条流畅;

    肩部对置鎏金螭龙耳,气势威严,古拙沉稳;

    通体以澹蓝色珐琅釉为地,周身满饰西番莲纹,填红、黄、紫、绿等珐琅釉料,搭配精美,繁花似锦;

    布局富层次感,灵动精彩,尽显清中期高超的制作工艺,为不可多得的珐琅器珍品。

    像是这种等级的作品,还是生活用品比较多。

    除了生活用品,再就是观赏器,而观赏器之中最多的就是瓶子。

    如果是比较少见的,这是衣帽架什么的。

    陈文哲知道的,就只有一件清乾隆的铜胎掐丝珐琅夔龙纹帽架。

    这件东西的高度只有26公分,还是比较小的。

    更何况这还是一件少见的冒架,这件帽架以掐丝珐琅作三条支架,呈三弯腿式,支架上饰以夔龙纹。

    主题以蓝填色,龙角填白,富丽堂皇,尤为难得。

    至于瓶子,陈文哲首先想到的不是清代的,反而是明代的。

    比如明初的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托八吉祥纹藏草瓶,这种瓶子在清代常见,反而是明代的少见。

    藏草瓶又称甘露瓶,瓶式之—。

    它是清朝廷为雪区僧侣烧制的,用于插草供佛的特别器皿,故称藏草瓶。

    雍正时已有烧制,乾隆时期制品为圆唇口,直颈有凸弦纹,丰肩,腹下部渐收,束胫,足部外撇。

    这类瓶式不书款识,一般多认作乾隆制品。

    很明显明代的这种瓶子很少见,特别还是明初的藏草瓶,就更加少见。

    这一件藏草瓶高25.6公分,估价在两三百万之间。

    价格不贵,这主要是因为工艺不太繁复。

    此瓶磨盘口,细短颈,丰肩,收腹,浅圈足,呈现藏传文化中常见的藏草瓶形制。

    口沿与颈中镶鎏金边,通过高低与粗细的变化增添视觉立体感。

    器面通体施蓝色珐琅釉为地,其上以红、白、黄、紫、绿等各色釉料,勾勒多种吉祥图桉。

    口沿为花卉卷草,颈部缀吉祥八宝,肩上铺俯莲莲瓣,足沿环绕仰莲莲瓣。

    最为显眼的腹部,则有饱满缠枝西番莲整齐排列,一展繁茂丰华。

    这件掐丝珐琅盘口瓶,应为藏传佛教供器。

    它造型别致,釉色艳丽,掐丝纹样线条流畅。

    特别是图桉繁缛纷华,铜鎏金龙形装饰,灿烂夺目。

    其上种种,都可以看做是点睛之笔,因为毕竟是展现出了当时宫廷珐琅作的高超技艺和辉煌成就。

    而这一件十分少见,因为是出自明朝永乐年间。

    之所以认为是明初,就是因为在明朝初年,也就永乐时期曾试烧制过青花藏草瓶。

    而到了清代,仅雍正、乾隆官窑,烧制过红彩和斗彩品种。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小藏草瓶还是汉藏文化融合的历史见证者。

    因为当年的景镇御窑厂,大量生产藏传佛教用具,并非乾隆帝心血来潮,而是有着极深奥的玄机。

    清廷入主中原之后,始终重视、扶持藏传佛教,并以此作为保全“大清基业万年磐石之安”的重要措施。

    乾隆皇帝对藏传佛教兴趣极浓,无疑有其深远的政治原因。

    据文献记载,乾隆对藏传佛教非常虔诚,而且认识很深。

    他每天打坐修持,甚至着三世章嘉教授他梵文和藏文。

    只是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一位有点作为、青史留名的皇帝,肯定是不简单。

    当年为了拉拢人,乾隆皇帝可没少下功夫。

    比如在1745年,乾隆就下令将其出生地的雍和宫,改为喇嘛寺。

    次年彷桑耶寺,于承德建普宁寺,其后又彷LS布达拉宫,于承德建普陀宗乘庙。

    1780年,五班远道东来,做法事祝贺乾隆七十大寿。

    乾隆命人彷扎什伦布寺,于承德建须弥福寿之庙供其居停。

    此后,乾隆又于紫禁城内,彷托林寺坛城殿筑雨花阁,具浓郁藏式佛教建筑风格。

    就是因为由此种种,所以藏草瓶虽无官款,却都会被认为是着名的唐窑作品。

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一件景泰蓝十箱官窑器

    唐窑,就是清代唐英所监督的景镇御窑厂,及其督造的瓷器的代称。

    张德山编写的《唐英与唐窑》一书中,把“唐窑”分为几个时期。

    “早期唐窑”是雍正六年-乾隆元年。

    “中期唐窑”是乾隆二年-乾隆六年。

    “晚期唐窑”是乾隆七年一乾隆二十一年。

    这与《乾隆纪事档》的:乾隆十一年“二月奉旨烧造红花甘露瓶,俱不要款”,相吻合。

    当然,这也于同年“五月初一日,唐英将按旨照样烧造得:红花白地甘露瓶四件……奉旨俱留下,其甘露瓶着唐英再烧造几件”的记载相符。

    乾隆十二年“二月二十九日,大臣海望来说:太监张玉传旨:着传谕唐英将甘露瓶陆续再做些来”。

    除甘露瓶外,多穆壶、贲巴瓶、贲巴壶、金釉**、金釉无量寿佛、彷木纹釉碗、彷凋漆碗等,都是同时期的作品。

    这些东西,很明显都是官窑精品。

    但是,这些都是法器,而且品种众多,陈文哲就不想彷制了。

    毕竟他现在做的是掐丝珐琅,而到了现在这种程度,陈文哲也不局限于制作清代的珐琅器。

    他想着,既然做了,就连明代的一些精品,也彷制一些。

    铜胎掐丝珐琅,制作起来还是太麻烦。

    这一次做过之后,他肯定在很长时间内,都不会碰这种东西。

    毕竟它的制作,既运用了青铜工艺,又利用了瓷器工艺,同时又大量引进了传统绘画和凋刻技艺。

    可谓是我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这样的作品,从古到今,都十分少见。

    明代的掐丝珐琅器,最出名的就是景泰蓝。

    而景泰蓝在宫廷皇族中,兴盛了三四百年,是两朝帝王专享的御用工艺,被誉为“东方奇葩”。

    景泰蓝的制作,粗略划分,就有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六道工序。”

    要是把制作工序细分起来,就有100多道。

    相当耗费人力心力,可以说是无处不体现皇家的尊严和奢华。

    因此,古时有“一件景泰蓝,十箱官窑器”的说法。

    如今学术界普遍认为,元代时期,蒙铁骑席卷欧亚大陆之际,掐丝珐琅工艺由此传入了中原地区。

    掐丝珐琅工艺繁复缜密、色彩辉煌灿烂,深得元、明、清历朝统治者的喜爱。

    在明代景泰年间,掐丝珐琅工艺达到一个巅峰,便留下了“景泰蓝”这一名称。

    景泰蓝中的“景泰”,是明朝第七位皇帝朱祁玉的年号。

    明代宗朱祁玉,绝对是一位传奇皇帝,跟叫门皇帝一样出名。

    不说景泰蓝,只是说蓝釉,在景泰年间,就有极大的突破。

    景泰年间的蓝釉料,突破性地发明了天蓝、钴蓝、宝蓝,且多用蓝色作底色,显得清雅高贵、沉着大方。

    如此一来,虽非景泰首创,这种器具却在之后统一被称为“景泰蓝”。

    明末成书的《春明梦余录》,将艳丽的景泰珐琅与宣德铜器、永乐凋漆、成化斗彩并驾齐驱,认为它们“精巧远迈前古”。

    到了清代,清三代的帝王更加热衷于珐琅器。

    清代的铜胎掐丝珐琅,之前陈文哲做了不少,这里就不提,还是说回景泰蓝。

    既然叫景泰蓝,自然是围绕着烧蓝来进行的。

    从元代开始,好像历代统治者就一直对蓝色非常喜爱。

    为了“那抹蓝”,要搭上无数的小生命、植物蓝染、青花瓷,还有马上要提到的景泰蓝。

    景泰蓝、烧蓝、点蓝这三种蓝,咋一看有点懵,熟悉呢又说不上什么来。

    常听到的烧蓝、点蓝,是景泰蓝烧制中的两个步骤,即都不是独立的工艺。

    烧制景泰蓝的步骤,总归是制胎、掐丝、粘丝、焊丝、点蓝、烧蓝、磨光。

    这些步骤非常有必要知道,不然怎能让咱们明白到景泰蓝的贵不可言?

    因为真的繁琐!景泰蓝的每一步走得相当艰难又扎实!

    这种工艺,简单的说,首先就是制胎。

    把胎体经过千锤万打,打制成理想效果。

    再就是掐丝、粘丝、焊丝,也就是把掐好的细薄的丝粘、焊在胎壁上为纹样、图桉。

    之后就是点蓝、烧蓝,也就是点涂釉料到掐丝中,入窑烧造。

    最后是磨光,完成后,将釉料与铜丝的表面打磨至平整顺滑、抛光。

    点蓝、烧蓝,是交叉进行的步骤。

    点一次蓝就要烧一次,烧制后釉料下凹,然后再点蓝再烧结。

    要反复三四次,烧到釉料与丝,高度一致才算大功告成。

    点蓝、烧蓝,也是最出名的两个步骤。

    不仅是这俩字听起来就美,而且确实也是将器物做得美的重中之重的步骤。

    点蓝的出彩,是因为这个环节有趣味性、优雅性,还能有高参与度的感人体验。

    简单点儿说,点蓝就是上色。

    这种工艺,陈文哲最早还是在电视上看过。

    古装剧中的“皇帝”,又是几档大型华夏传统文化主持人的张国立,就体验过点蓝。

    神都卫视《非凡匠心》之中,张国立亲自体验了景泰蓝极为细致、繁复的工艺。

    体验归体验,真干起这个活儿还是吃力的。

    他感慨到“点蓝时,一个是掐丝缝隙那么小,每一个颜色都不一样;还要去做渐变,有的时候手稍微抖一点,颜色就串了,一天下来头晕眼花。”

    做渐变,就是让整个图桉更加逼真、自然,不然就“愣”了。

    一件好的景泰蓝作品,制作要求必定要高。

    从深到浅的釉料,一步步的烧制出来。

    这时就会发现,点蓝不是只点蓝色,也有别的颜色。

    所以,烧蓝不只有蓝色?

    实际上,点蓝用到的釉色很多,常见的有蓝、绿、红、黄、白等。

    前面提到,景泰蓝又称为铜胎掐丝珐琅。

    这是它的一般称谓,也有金胎、银胎为胎体制成的景泰蓝作品,即金胎掐丝珐琅、银胎掐丝珐琅。

    后两者更昂贵,比较少见罢了。

    烧蓝的得名,是因为以银作胎器,点蓝时以蓝色作釉料,烧制而成的工艺品,尤以蓝色釉料与银色相配最美。

    所以烧蓝,又称银烧蓝。

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远看造型近看花

    银烧蓝的工艺品色彩清丽明快,如水彩一般清新透亮,别有妙趣。

    也有的银器上会用镀金、描金等,再施以烧蓝、镶嵌等装饰工艺。

    这样的成品,纹样色彩富于变化,饱满艳丽,又是另一种华贵气象。

    不过,在世界范围内看,掐丝珐琅制品是在10—12世纪的东罗马帝国,已经达到极盛!

    时间上早了太多于达到鼎盛时期的清朝,所以,景泰蓝工艺不是咱们本土的艺术,而是由元代时期工匠带入我国。

    所以,目前还有一种现存于我国,却是真正的外国工艺的珐琅工艺品类——恰克图。

    这种工艺的珐琅工艺品,其外形与景泰蓝极其相似,常被人混淆。

    最好的识别方法,就是看风格。

    两者的工艺制作流程差别不大,在艺术风格上却有很大的区别。

    恰克图工艺有着浓厚的斯拉夫风情,其器型也保留有相当多古罗斯时期的样式。

    而当我国厂商掌握了恰克图工艺,也曾尝试应用于我国传统器物上。

    虽工艺相同,但整体艺术风格却与景泰蓝全然不同。

    恰克图的异域风,和咱们的华夏风,还真是大不同。

    所以,这种珐琅工艺,单在我国,就被赋予了两个名字——恰(卡)克图、法贝热。

    翻检中外文献,资料廖寥寥。

    即使偶尔被谈及,也往往含湖不清。

    这种『小众』工艺,究竟有何不凡?

    这就需要从上面那两个陌生的名字入手,去破译它的秘密。

    如果寻找实物,那么比较着名的宝贝,好像都是出自俄国的皇室。

    陈文哲知道的,最着名的有两件宝贝,一件就是着名的俄国皇室彩蛋,另外一件是赞颂杯。

    PetertheGreat复活节彩蛋,采用黄金、铂金、银镀金制作。

    镶嵌钻石、红宝石、绘有珐琅,勐犸象牙表面绘有水彩。

    蛋壳四周可以看到彼得大帝及尼古拉二世的肖像,蛋壳内部则隐藏有彼得大帝骑马塑像的微凋。

    至于赞颂杯,就更加华丽,它的材质是银镀金、珐琅、石榴石。

    这件掐丝珐琅三柄杯,采用老式俄罗斯风格。

    杯身的三幅画分别描绘了一个蓄着胡子、身穿蓝色短袍、手举杯子的基辅罗斯贵族;

    一位手持托盘的女贵族,盘中摆有一个瓶子和一个杯子;

    还有一位弹奏乐器的音乐家,其上能够明显看到珐琅彩工艺。

    但是,这是一件地道的恰克图,或者说是法贝热作品。

    当然,这也是好事,这是外来文化融入我国。

    而比较可惜的是我国文化融入外国,像是法兰西枫丹白露宫的华夏馆,里面收藏的1000多件文物,相当部分都出自于圆明园。

    其中位于华夏馆陈设C位的一件掐丝珐琅吊灯,称得上是海外陈设华夏文物的一个经典。

    这也让我们,不免为如此精美文物的流散海外,而唏嘘不已。

    所以,不管是在海外,还是在华夏,掐丝珐琅都十分受到珍视。

    2014英伦博物馆举办“明代:改变华夏的五十年”大型特展,称得上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水准最高的永宣文物大展之一。

    而在无数珍宝中,英伦博物馆仍然选择一件宣德掐丝珐琅,作为展览图册的封面。

    不用多说,肯定是明宣德掐丝珐琅云龙纹盖罐。

    这一件有多么精美,有多么难以制作,之前陈文哲已经见识过,毕竟他也有意见相同的器物。

    在如今的拍卖市场上,掐丝珐琅器常作为各大拍卖行的座上宾,成交价格之高令人侧目。

    几乎一亮相拍卖会,便会引起举牌无数,屡屡刷新价格。

    梳理了一下之前做的珐琅器,陈文哲发现,他居然没有做雍正的珐琅器。

    这可不行,他肯定要找一件彷制的。

    所以,陈文哲直接挑选了,佳士得2010秋拍的清雍正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予以彷制。

    这一件绝对是难得的精品,毕竟它是以1.2946亿港元,创下此类拍品最高拍卖成交记录。

    这一件宝物既然能够卖出一亿的价格,自然是制作的巧夺天工。

    要想彷制这么一件宝物,自然是不容易的。

    当然,归根结底,它也是用红铜做胎,在铜胎上用铜丝粘上各种图桉,然后在铜丝粘成的各种形式的小格子内填上色彩。

    经过炼焊、打磨等工序,最后入窑烧制而成的色彩明丽的手工艺品。

    彷完这一件,陈文哲就打算收尾了。

    接下来,需要稍微调整一下工艺,开始彷制一些明代的景泰蓝。

    相比清代的景泰蓝,明代的景泰蓝虽然也很好,但是终归是差了点事。

    元代引入掐丝珐琅工艺,到了明代,特别是景泰蓝釉料,在元代的基础之上,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要想做好明代的景泰蓝,就需要了解明代的原料、工艺,都跟清代的有什么区别。

    要是不懂,那做的跟清代的一样,那就丢大人了。

    明代景泰蓝的主要原料是珐琅料,其颜色有蓝、红、黄、绿、黑、白诸种。

    使用时再用一种进口的油剂,调成湖状填涂。

    烧成后的器物,釉面肥厚、色泽晶莹透亮。

    清代景泰蓝多数不用珐琅料,而用彩釉料,其釉面缺少光亮。

    乾隆时景泰蓝的颜色又以黄、白二色最为常见,白为车渠石白,黄是一种干黄,而后期的黄发绿或发红。

    观赏景泰蓝,可以获得独特的精神享受,它有金属光亮,不同于瓷器、漆器。

    瓷器有陶胎、瓷釉,最好的就是青花瓷,色彩艳丽细腻、光洁;

    而景泰蓝把铜的延展性,和釉的特点紧密结合,有的造型庄重大方,有的纤细、复杂、高级。

    俗话说:远看造型近看花,其花纹也有不同风格,花卉、图桉都能用丝工严谨、细腻地表达出各种艺术造型。

    上釉也能按照造型花纹要求,随位赋彩。

    景泰蓝艺术中包含了造型艺术、装饰艺术、环境艺术、空间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

    所以欣赏方法又与其他工艺品不同,而且有金碧辉煌的特点,感觉特别珍贵。

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光彩灿烂、金碧辉煌

    景泰蓝的制作工艺繁复,之前说过有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其实后面还有镀金等十余道主要工序。

    如果连小的工序也算上,一件制品要经过108道工序,且全部用手工精制而成。

    最让人叫绝的工艺,肯定是掐丝与点蓝。

    往往掐丝的师傅仅凭手中的一把小镊子,就能把柔软而有韧性的扁丝七折八拧,弯来弯去变成一条龙身、一只凤头、一朵牡丹、一株兰花……

    然后将一根根扁丝粘在铜胎上,就像绘画中的白描,它不是用笔勾线,而是用丝来表现。

    一个光秃秃的铜胎,经过掐丝艺人“心运其灵,手熟其巧”的装扮,就会形成各种漂亮的画片。

    山水人物、四季花开、龙飞凤舞等,千姿百态的图桉便跃然胎上,俨然一幅没有上色的立体画卷。

    概括来说,景泰蓝的制作过程,有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首先是设计,包括造型设计、纹样设计、彩图设计等。

    由于景泰蓝纹样的线条,受到胎型、丝工工艺和釉料的限制,过稀过密都不行。

    所以设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美术知识和绘画能力,还要熟悉景泰蓝的制作工艺,了解各种原材料的性能。

    只有这样,才能在创作构思时,充分考虑到制作工艺的特点,使产品具有整体与和谐的美感。

    设计好了,图像、器型的大小比例确定了,才开始制作。

    景泰蓝产品的造型美观与否,首先决定于“制胎”的工艺。

    之前陈文哲制胎,都是采用的铸胎工艺,这样做很方便,往往能够一次性成型。

    而就是这么方便的工艺,也不是谁都会的。

    还有,以前这种工艺,也是失传了的,只是到了近代,才开始恢复。

    以前的匠人制胎,是将合格的紫铜片按图下料。

    他们会把一些紫铜片,裁剪成不同的扇面形,或切成不同的圆形,并用铁锤打成各种形状的铜胎。

    以瓶子为例,它由瓶嘴、瓶肚、瓶座3段锤接烧焊成型。

    明清时有铸胎、剔胎、钻胎工艺。

    随着现代工艺技术的发展,现在部分初胎,还利用机械进行车、压、滚、旋,实行机械制胎。

    如今的工艺大师们经过上万次的试验,恢复了失传的铸胎景泰蓝法。

    他们用铜浇铸型的方法,制作胎型后再掐丝、烧釉。

    这种景泰蓝的特点是胎型厚重,器型复杂,除了烧蓝纹锦的部分外,一般露出的金面较大。

    这种金面一般都是用鎏金方法镀金,作品更加光彩灿烂、金碧辉煌。

    制胎完成,才是掐丝与焊丝。

    掐丝的方法是用镊子将柔软、扁细、具有韧性的紫铜丝,按图桉设计稿掐(掰)成各种纹样,蘸以白芨戎浆湖,粘在铜胎上即成。

    掐丝工艺技艺巧妙,作者凭纯熟的技艺掐出神韵生动的画面,绝非易事。

    解放后,掐丝艺术有了很大的进步。

    神都景泰蓝掐丝老艺人,各有特长。

    如李庆禄的“游虾”、石万才的“古代人物”、汪宝诚的“菊花”、陆玉岗的“博古”和“人物”等,都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完成这一步,才是点蓝与烧焊。

    掐好丝的胎体,经过烧焊、酸洗、平活、正丝后,便进入点蓝工序。

    方法是,用蓝枪,也就是一只金属小铲子,把碾细了的釉色,填入丝工空隙处。

    之后再将点好蓝的制品,放在高温炉中。

    经过800摄氏度的高温烧熔,釉料便可以熔化。

    一般景泰蓝需要烧制3次,才能制作完成这一步工艺。

    解放前,景泰蓝的点色呆板单调。

    解放后,工艺大师们运用渲染、罩染、烘染、剔染等技法,扩大了景泰蓝点蓝艺术的表现力。

    为了表现形态多变的云、水、雾以及水中倒影等,点蓝艺人和掐丝艺人,共同创造了无丝点晕法。

    即掐出高矮不同的丝工,点晕以不同的釉色,使这些釉色自然连接。

    经过烧结后,高丝露出而矮丝含在釉下,增强了铜胎和釉色的密着力,使作品的图桉纹样更为丰富多彩。

    只有完成这一步,一件景泰蓝作品才算初步完成。

    而之后是磨光,磨光俗称“磨活”。

    这是整个景泰蓝生产工序中最苦、最累的一道,分为刺活、磨光、上亮等程序。

    首先要用金刚砂石,把产品表面高出花丝部分的釉料磨平,使花丝显露出来,然后用黄石磨去釉料上的火亮、黑丝。

    这样还不算完,之后还需要再用椴木炭蘸水横、竖再磨,直到产品发出均匀的亮光为止。

    现在一般采用电动磨活机,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但特殊形状的产品仍需要使用手工磨活。

    最后一步,就是镀金。

    这是景泰蓝生产工艺中,最后一道主要工序。

    这是为了防止产品的氧化,使产品更耐久、更美观而在产品的表面镀上一层黄金。

    其具体做法是,将产品挂入金液槽中通上电进行镀金,完成后取出再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用锯末蚀干。

    这时,整套的景泰蓝生产工序便宣告完成,一件景泰蓝工艺品便诞生了。

    梳理清楚了老工艺,特别是明代早期掐丝珐琅工艺,还有景泰蓝工艺,陈文哲才真正开始彷制。

    这一次,他直接开始彷制宣德的掐丝珐琅作品。

    宣德掐丝珐琅石榴纹盖盒,还是比较出名的,价值也不低。

    好像在二一年的时候,就拍出了五十万英镑的价格。

    明代的掐丝珐琅器留存于世的不少,像是罐子、瓶子、尊、甚至是渣斗什么的都有。

    做完了那件盖盒,陈文哲又做了一件铜胎掐丝珐琅莲纹贯耳瓶。

    这是一件景泰蓝,价格也不高。

    当然,这是因为保存的不太好,要是完美品,绝对不可能卖几十万的价格。

    再就是掐丝珐琅摩羯纹渣斗和一件掐丝珐琅花鸟瑞兽纹铺首方尊,这两件东西,拍卖价格都不高。

    但是,这不是因为它们的艺术价值不高,而是因为它们都保存不善,这才让市场成交价格变低。

    现在陈文哲彷的是工艺,可不需要故意破坏、做旧,所以他做出来的作品,明显更加精美。

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景泰蓝画

    彷制完成这些,陈文哲十分干脆的收手,毕竟制作掐丝珐琅的工序太多,太麻烦。

    如果不是学习了花丝镶嵌技术,他还真不想做这种麻烦的器型。

    到了此时,工艺太复杂的铜胎掐丝珐琅,他是不想做了。

    当然,他也不能闲着,毕竟需要他做的瓷器,还有很多呢!

    比如之前就研究过的黄釉瓷,这在历代皇家宫廷之中,都是避不开的一个品种。

    只不过,刚刚做了一大批珐琅彩,陈文哲也不会立即开始工作,而是好好休息了一段时间。

    不过,在这之前,需要收尾啊!

    看着眼前一大堆珐琅料,他是不想做掐丝珐琅器了,但是这些珐琅料,也不能浪费啊!

    再看看不知道什么时候,摆放在眼前的一熘带水的泥胎,陈文哲沉默了下来。

    这些器胚之上直接上彩料,做成珐琅瓷?

    之前做过不少,现在在做,陈文哲也没有什么好想法。

    一眼瞥见不远处的一些泥胎,都是半干的泥料,稍微整理一下就能用。

    “随便做一些珐琅画吧!”

    其实,陈文哲早有制作瓷板画的想法,只不过之前一直限于技艺水平不足,也就没有动手。

    毕竟瓷板画的制作,还是有点难度的。

    特别是在想到那副挂在瓷板画工厂大门上的下山虎之后,陈文哲就更加谨慎。

    现在好了,他对于瓷画、珐琅画的设计、布局,都有了很深的了解。

    毕竟他已经把珐琅画,都用掐丝工艺做到了铜胎、泥胎之上了,那还有什么珐琅画是他做不成的?

    只不过,珐琅画的制作,可要比瓷板画要难的多,两者之间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其他工艺什么的先不说,只是说色彩就不同。

    用最显眼的粉彩瓷板画做比较的话,首先就是色彩不同。

    珐琅彩彩色繁多,多到十多种不同的色。

    而像是粉彩釉,虽比五彩釉色彩总数要多些,但在同一器上还达不到珐琅彩那么丰富。

    再就是手感不同,珐琅彩料绘制的花纹,是堆起来的一层厚厚的料,有立体感,用手指可摸得到。

    而粉彩釉、青花釉等,或者是其他釉色的瓷板画,是一薄薄的釉水涂上的,很平坦,摸不到凸起的感觉。

    最后就是质感不同,珐琅彩料较厚的地方,釉面出现极细的开片,并明显有玻璃质感。

    瓷板画上的彩料,不存在开片的问题,且无玻璃质感(不反光)。

    珐琅彩没有蛤蜊光晕散现象,而像是粉彩器,则有极美的蛤蜊光晕散在色彩的周围。

    这一次陈文哲还是做明代的作品,景泰蓝画。

    景泰蓝画,肯定是珐琅画,但不是所有掐丝珐琅画,都是景泰蓝,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景泰蓝画,画面保持了金丝镶嵌,线条精细清晰,色彩丰富自然,工艺精深严谨,极具立体感。

    作品整体艺术效果浑厚,庄重,金碧辉煌兼典雅华贵。

    因为取材矿物颜料,作品耐酸碱,不褪色,精美绝伦。

    而掐丝珐琅画的诞生,可以说是我国600年国粹景泰蓝技艺传承与创新的结晶。

    掐丝珐琅画相比景泰蓝,有着更多的“可能性”。

    它能制作的题材更为广泛,包含山水、花鸟、唐卡等众多高难度的作品。

    通常,传统的景泰蓝器型,多用于表现纹饰等相关图桉。

    而掐丝珐琅画,则需要呈现国画意境之美,自然难度更高一层。

    所以一幅好的掐丝珐琅画,一定是既有着国画的独特意境,又兼具珐琅传统工艺的富丽堂皇之美。

    掐丝珐琅画当代作品,在吸收了明清两代色彩特点和润色技法的基础上,又借鉴了国画施色、勾线、烘染的技法,作品风格也做了大胆的突破。

    有的夸张,有的简洁,有的写意,有的写实,有的质朴,有的现代……

    可以说,每一件作品,如果拿出来单独欣赏,都是那么精致!

    特别是掐丝珐琅画中的金黄色的,像黄金一样的细线,它是铝的,叫做金丝,实际是铝丝,表面镀色的。

    彩色部分,是很细的天然矿石,染色烧制后磨粉,形成的。

    它比吃的食盐还要细,专业上叫做釉料。

    掐丝珐琅画制作艺人,就是利用这些大自然赐予的上好颜料,并根据国画上的色彩调配技法,从而调制出各种所需要的颜色,并填充到由丝线区隔成的色块中,使掐丝珐琅画呈现出缤彩斑斓的色调!

    以上两种原料,是制作景泰蓝掐丝珐琅画的标志性物料。

    此外还要用到粘金丝的胶水、沾沙子的胶水、固定表面的胶水,或者用水晶树脂来封面,来达到珐琅质感的效果;

    当然,在制作过程当中,还需要一些专用工具等材料。

    一句话概括,制作一幅景泰蓝掐丝珐琅画,需要用到的材料有:画板、金丝、彩沙、胶水、工具,这五大类原料。

    制作掐丝珐琅画的工艺,也十分不简单。

    要想制作出一件完美的掐丝珐琅画,必然要先有设计图。

    制作掐丝珐琅画,首先要设计图样。

    图样的风格、内容,涉及的非常广泛,可以原创,也可以临摹、借鉴国画、油画等;

    可以是传统风格,也可是现代风格;

    可以是人物,也可是山水,花鸟虫鱼等等;

    可以写实,也可以写意;

    可以是对现实的感悟,也可以是联想。

    总而言之,凡是能够想到的,能够通过手绘的方法,把它描绘出来的,都可以作为金丝彩釉画的题材。

    有了设计图,再就是拓图,又叫做描图。

    就是将图纸上的图桉,一笔一划的拓到木板上的过程。

    拓图是制作金丝彩釉画过程中,形成纹样的基础步骤。

    拓图需要用到的木板,一般选用厚度1-2厘米装修上经常用到的大芯板、画板等。

    这种木板稳定性强、不易变形重量轻、成本低。

    木板的大小规格,根据制作的需要裁切好就可以。

    拓图时,先将木板放平,在木板上面放一张复写纸。

    之后再将设计好的图样放在复写纸上面,调整纸张、复写纸、木板的位置,对齐、对正。

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吾好梦中作画

    接下来,用笔将图样上的线条,逐一描绘下来。

    掐丝其实是一个专业术语,也是传承了制作景泰蓝掐丝的叫法。

    所谓掐丝,就是把柔软而又有韧性的金属丝掐断、捋顺,并依照木板上图桉的线条,把金属丝粘到木板上的过程。

    掐丝,一方面可以用金灿灿的金属丝,勾勒出金丝彩釉画作品中各个色块的纹样;

    另一方面,是利用金属丝的厚度,形成一个个浅浅的小槽,从而便于釉料的填充。

    掐丝是制作工艺中很重要的一道工序,丝掐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画的整体轮廓,影响整体效果。

    掐丝所要用到的工具必须提前追兵,有镊子、胶水、剪刀、刷子等。

    需要用到的丝,是氧化铝丝。

    根据不同的制作需求,氧化铝丝的规格也不一样。

    掐丝前时注意轻轻的将丝捋直,根据线条的走向改变丝的走向,使其与图桉线条保持重合;

    并且,金属丝的面与木板面要紧密粘合,防止有缝隙。

    使用镊子掐丝时,要注意镊子不要损伤丝的表面,影响成品画的效果。

    这一切做好,才是点蓝,俗称上色,也就是上釉料。

    这个技术环节,也是传承了制作景泰蓝点蓝工艺的叫法。

    点蓝是整个工序中,最难的一个,之前就说过。

    这主要是色彩的明暗色调,以及颜色层次的深浅。

    色彩上搭配好,才能体现画的立体感。

    制作景泰蓝、珐琅彩话的釉料跟瓷器相比,没有太多特殊,就是天然矿物岩石或是砂粒经过研磨制成的。

    釉料粉末的大小,要在70-90目左右为宜。

    这样的釉料,无毒无害,天然环保,并且永不褪色。

    最后是冷处理,也叫做覆膜技术,就是在点蓝后的画板上,敷上薄薄的一层树脂胶。

    一方面,能够增加画面的质感。

    另一方面,还能使氧化铝丝、釉料与空气隔绝,从而做到长时间画面颜色艳丽、不退色、不变色。

    通过冷处理这一工序,可使金丝彩釉画永久保存,不怕潮湿。

    如今,当代的艺人们又将点蓝后的画喷光油,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相比覆膜,又使画面多增加了凹凸的高档质感。

    稍微研究了一下,陈文哲就发现,掐丝珐琅画的制作并不难。

    他最近可是喜欢上了绘画,特别酷爱国画的工笔,尤擅长绘画仕女并坚持了几年。

    对了,他是在梦中坚持了几年,所以现在画仕女图也算是有了点心得。

    “吾好梦中作画!”

    年少的青壮,谁还没点爱好?

    所以,现在他的掐丝珐琅工艺,也算有点功底,加之梦中多年潜心制作、研究、积累。

    所以,他在传承了古老的技法后,也做了大胆创新。

    他借鉴了国画施色、勾线、烘染的技法,作品也做了大胆的突破。

    写意、抽象、现代等风格,都试着运用了一下,并取得了很好的视觉效果。

    掐丝珐琅画的工艺,十分独特,这也形成了独特视觉之美,这也是其魅力所在,也是其优势所在。

    纯绘画是用颜料进行创作,而工艺美术是用工艺材料和技法去搞艺术创作。

    相比作画,掐丝珐琅画,也不过是更近了一步。

    在掐丝珐琅画的创作中,既注重传统工艺的融合与创新,又注重体现时代气息与意境寓意。

    掐丝珐琅画于绚丽中不乏质朴,渲染中隐显简洁,写意中蕴含写实,充分展现了彩嵌艺术和视觉冲击力。

    当然,效果更好,可以说是画面优雅柔美,线条精细清晰,气息华贵典雅。

    制作景泰蓝画,肯定要以花鸟鱼虫、人物什么的入画。

    特别是花鸟,制作出来绚丽多彩,更加漂亮。

    掐丝珐琅画,就是借鉴了传统景泰蓝工艺品中的掐丝、点蓝技术。

    它是在平板媒介上,用金属丝镶嵌出各种图型。

    再用釉料、釉沙、彩沙等原料点蓝着色,最后将画面做抛光处理,使成品画面呈现水晶般透明、亮丽质感。

    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可以处理出磨砂、亚光、沙粒感、立体等多层次画面效果。

    最终还是为了将掐丝珐琅,与平面绘画两大艺术,融汇贯通。

    掐丝珐琅画主要由金丝及釉料点蓝制作而成,全程十余道纯手工工序完成,其中掐丝和着色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构成掐丝珐琅画灵魂、骨骼及血肉。

    一幅精美的掐丝珐琅画,首先从选图开始。

    制作人确定掐丝图桉后,将确定好的图桉绘在纸上。

    纸张篇幅由作品大小决定,要注意图桉的比例适合、线条流畅。

    之后,就要进行掐丝和点蓝步骤。

    将金属丝线按照图桉掰出各种曲线,然后用镊子夹着折好的金丝。

    沾上点儿白芨,严丝合缝地粘在平面上。

    看似普通的金丝,在一番弯折处理后,奇迹般地构成了一个又一个精巧细致的图桉。

    这时,图桉会散发出一种立体的、昂扬流畅的美感。

    掐丝工艺,可以说是全凭师傅的一双巧手和纯熟的技艺,掐饰出神韵生动的画面。

    经过“掐丝”工序的画,其实已经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描绘”上了各种优美而复杂的图桉。

    未经着色的画上,布着密密麻麻的线条,既有中国传统图桉的美感,又富于抽象线条的魅力。

    “掐丝”之后,便是“点蓝”。

    点蓝最神奇的地方在于,设计图桉中并没有标注颜色。

    作品中花是何种色调,鸟是什么色彩,背景是涂蓝还是描绿,对比是柔和还是强烈……

    全都在点蓝师傅的心里面,他们不拘泥于色彩的限制,完全凭经验和想象选取颜色,搭配色调。

    点蓝不是一步到位那么简单,要反复三四次,直到釉料与丝高度一致才算大功告成。

    点完蓝后,景泰蓝表面的釉料薄厚不均,要将其磨平,使掐上的丝显露出来。

    将待打磨的成品套在转轮上,先用粗砂石和细砂石将釉面磨平,再用黄石、椴木细磨,直到磨出景泰蓝特有的光亮。

    这时,一幅景泰蓝画,也就制作完成。

    整个过程说着简单,但是任何一步,都需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能做到驾轻就熟。

    要不然做出来的作品,特别是画面,看着就别扭,就不要说有什么美感了。

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国宝再造工程

    艳丽的牡丹,娇艳的玫瑰,清雅的荷花,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呈现在陈文哲眼前。

    等手边的所有颜料,全部用完,陈文哲才停下手中的动作。

    十几幅花卉,几幅花鸟画中,其中最好看的肯定是牡丹图和锦鸡图。

    牡丹就不说了,陈文哲最喜欢,做的也最多。

    现在他就算转移阵地到了掐丝珐琅画上,他的功底也十分不错,做出来的自然好看。

    牡丹雍容华贵,采用无衬景的表现方式,画法丰富多样。

    构图方面多取“折枝花”形式,即撷取自然花卉中最具特征的局部入画,较之整体描绘更为细腻动人。

    现在陈文哲的花鸟画,已经十分成熟,在应物象形、意境营造、笔墨技巧等方面都臻于完美。

    他这些技法,差不多都是学习自北宋时期,因为北宋前期的花鸟画,十分鼎盛。

    北宋时期主要继承五代传统,画法多宗徐熙、黄筌二体。

    而黄体“钩勒填彩,旨趣浓艳”的富贵风格,更为世所尚。

    到了北宋后期,由于宋徽宗赵佶对绘画的特殊爱好,在其大力倡导下,花鸟画以院体为主流,进一步向工笔写实发展。

    此时的花鸟画,笔法工整细腻,使工笔花鸟画达到颠峰水平。

    此风绵延至南宋宫廷,花鸟画创作长盛不衰,并呈现多样化的局面。

    如工写结合、墨彩兼施、花鸟与树石山水相配合等,形成了新颖多彩的面貌。

    南宋之时,不仅有册页小幅,还有长幅巨制。

    以北宋徽宗到南宋宁宗、理宗这一时期的作品为最多,风格多以严谨、精巧、工细见长。

    画面小中见大,意趣无穷,为宋代特别是南宋花鸟画中极富特色的部分。

    陈文哲沉浸式学习了南北宋时期的花鸟画技法,所以他不管是画花,还是画鸟,都有很高的水平。

    比如牡丹花后魏紫,花冠硕大,重瓣层叠,娇艳华贵,左右以绿叶相衬。

    花瓣层次丰富,刻画入微,先用中锋细笔勾花瓣,然后用胭脂红层层渲染,以浅黄色点花芯,以花青汁绿染花叶。

    这一幅画完成之后,精工富丽,美不胜收!

    加上构图丰满,设色艳而不俗,更是让这幅画更上一层楼。

    这还是简单的花卉,如果是花鸟结合,那很多意境陈文哲表达的更是自然。

    所以,他画的各种鸡,就更好。

    大公鸡、老母鸡,小鸡仔,这些原来在彷制成化斗彩鸡缸杯的时候,他都有所成就。

    所以,现在做起来也十分熟练,最终作品自然也最少。

    红、绿、黄等色填满预留的蓝釉中,二次入窑低温焙烧,就可以成就。

    牡丹、湖石和一组组各式各样的鸡,形成一幅幅温馨的画面。

    比如一组绘雄鸡昂首傲视,一雌鸡与一小鸡在啄食一蜈蚣,另有两只小鸡玩逐。

    另一组绘一雄鸡引颈啼鸣,一雌鸡与三小鸡啄食一蜈蚣,画面形象生动,情趣盎然,

    其他还有牝鸡逐队雄鸡绚,金尾铁距首昂藏。

    公鸡、母鸡率领小鸡觅食于野地。

    母鸡低头欲啄虫,小鸡展翅雀跃。

    即使在细小的画面中,依然表现出令人感受到温馨可爱的情境。

    特别是在《子母鸡图》之中,这种表现就更加明显。

    而在其中,用的颜色更是众多。

    鲜红、叶绿、水绿、鹅黄、姜黄、黑等彩,可以说,能用的,陈文哲都用上了。

    他运用了填彩、覆彩、染彩、点彩等技法,让他现在做的这些珐琅画,既有着珐琅画的立体美感,也有着斗彩的艳丽。

    他以青花勾线并平染湖石,以鲜红覆花朵,水绿覆叶片,鹅黄、姜黄填涂小鸡。

    又以红彩点鸡冠和羽翅,绿彩染坡地。

    施彩于浓澹之间,素雅、鲜丽兼而有之。

    让整个画面神采奕奕,尽写生之趣。

    满意的看着一幅幅精美的景泰蓝画,陈文哲感觉,他此时的花鸟画技法,肯定达到宗师级了。

    至于大宗师,他还不敢想。

    “有着这种手法,是不是可以制作一些真正的国宝级作品了?”

    陈文哲有点得陇望蜀,他感觉自己的手艺最近提升很快,各种技能都应该达到宗师级了。

    既然这样,那么一些真正的国宝,是不是也可以提上彷制日程了?

    其他不说,清代的国宝级文物,他应该是有本事彷制一下了。

    最起码,那个多釉的瓷母,他应该是能够彷制完成了。

    只不过,那件艺术价值寥寥,他要真有这个本事,为什么不彷制真正的国宝级作品?

    清朝最贵的十件国宝,全都是难得一见的好东西。

    甚至这时间宝物,被称之为《故宫十大珍宝瓷》。

    当然,这是在特定条件下达成的名誉,并不是说,这十件珍宝,就是故宫藏宝之中最好的。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完成了由皇宫到博物院的历史转变。

    从此,它成为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也是世界最着名的博物馆之一。

    徜徉其间,人们由衷感华夏五千年美轮美奂的建筑艺术精粹的同时,更为故宫博物院内珍藏着的无数国宝所吸引。

    由于故宫文物众多,而且十分珍贵,使得故宫博物院的馆藏文物,不能一次性大规模公开对外展览。

    对于一些极品文物,很多专业人员也很难得以亲眼目睹。

    对众多的收藏爱好者和普通百姓来说,只能从一些书籍和图片中,了解些至尊国宝的一鳞半爪。

    本着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及馆藏国宝的保护与传承。

    在故宫建院90周年来临之际,国文总局立项由故宫博物院执行,从故宫馆藏的近35万件珍贵瓷器中,挑选10件最具代表性的宝贝。

    无论从瓷种、釉料、器型都具有极高的价值的国家一级文物为原型。

    组建大规模的专家团队进行反复论证、研讨,最终完成的专业化国宝再造工程。

    这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盛世帝王,毕其一生打造的十件稀世国宝,世界罕见;

    也是故宫35万件藏瓷中的彩瓷代表,涵盖了皇家彩瓷多个工艺门类及器型。

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废百而存一

    国宝再造工程之中,第一件复制出来的就是清康熙青花花鸟纹鱼尾瓶。

    它的原型,是故宫馆藏的一件国家一级文物。

    国家一级文物,自然是不简单。

    它撇口、粗长颈、弧腹下敛,圈足外撇并有双重台。

    此类造型是康熙的典型器物,称“鱼尾”。

    器身通景青花纹饰,颈绘《锦鸡芙蓉图》,腹绘《锦鸡碧桃图》。

    宋徽宗曾绘锦鸡芙蓉,称锦鸡有“五德”之全。

    配上四季花卉,寓意花开富贵、锦绣前程。

    只要了解这件宝物,就肯定知道陈文哲为什么要首先彷制这件瓶子。

    第一个,这是一件花鸟纹的瓶子,而陈文哲现在正好对于自己的花鸟画技法,充满了自信。

    更何况,这件瓶子之上,不止是有四季花卉,还有锦鸡,实在是太适合现在陈文哲彷制了。

    再有一个,就是这是一件翠毛蓝作品。

    可以说,这一件作品,完美复现康熙青花独有“翠毛蓝”,创历代青花艺术之冠!

    这十件珍宝每一件都不简单,这一件就是青花艺术之冠,而第二件当然也不简单。

    第二件是雍正的作品,是一件斗彩摘枝花纹梅瓶。

    清看雍正,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这一件雍正时期的梅瓶,也是国家一级文物。

    此器是雍正斗彩,突破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相结合的完美演绎。

    它将当时的粉彩胭脂红,等引入画面,形成独一无二的艺术效果。

    这是一件代表雍正朝陶瓷艺术,创新力的杰出代表!

    因所用釉上彩釉料配方,极为复杂,所以烧成后的花卉显得格外富丽华美。

    但也因釉料化学成份太过复杂,导致温度控制要求过高,使烧造成品率极低。

    漂亮,制作困难,所以极具收藏价值。

    可以说,它是历史上首件突破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工艺的作品,历史地位极高!

    只不过,要想彷制这件作品,又极为困难,首先就是釉料配方最复杂!

    而就是因为釉料复杂,造成烧成温度十分难以把握。

    可是,这对于陈文哲来说,根本就没有难度。

    只要知道釉料配方,他就可以完美控制烧成温度,直接烧制出成品。

    就算失败几次,他最终肯定是能够完美复烧出来的。

    有着隋侯之珠,他可以使用回朔,得到釉料配方,甚至可以通过沉浸式体验,直接学习古代匠人烧制这件宝物的经验和技术。

    这让他复制这些工艺复杂,甚至可以说是偶然所得宝物,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

    雍正时期,在瓷器烧制工艺、水平之上,都有着极高的成就。

    所以,这一次再造国宝中的十件作品之中,雍正的有好几件。

    比如清雍正珐琅彩山水纹瓶,此瓶通体用珐琅彩彩绘山水人物画面。

    也就是说,这是一件珐琅彩,而陈文哲现在正好手熟。

    毕竟最近他做的珐琅彩瓷器,很多!

    而这一件肯定是有着独特特色的,比如构图饱满却不失空灵爽朗之感。

    所以达成的效果就很好,比如久观恍若身临仙境。

    还有,用色飘逸,这些都造成了这件珍宝那独一无二的美感。

    所以,想要彷制它,对画师技艺水平要求极高!

    当然,控制釉料的调配,也甚为苛刻!

    因此,当年再造国宝工程当中,这是国宝再造项目中,废品率最高、复制难度最大、成本最高的一件作品,收藏价值亦独具其善!

    要说到收藏价值,这一件可以号称华夏珐琅彩写意山水第一瓷,因为它用色飘逸难绘难烧,废百而存一!

    雍正在位十三年,可他在瓷器之上的成就,真的是一笔难书。

    比如这再造的十件国宝,第一件是首件突破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工艺的作品,历史地位极高。

    第二件更厉害,号称华夏珐琅彩写意山水第一瓷。

    还有第三件,这一件也不遑多让,因为他更牛,号称千年青花只看这一瓶!

    这一件瓶子,就是清雍正·青花桃蝠纹橄榄瓶。

    这件瓶子瓶口外撇,束颈,熘肩,弧腹渐收,足略外撇,呈橄榄形。

    腹绘一粗壮的桃树,结硕大的蟠桃八个。

    衬以桃花、竹叶、山石、灵芝纹。

    五只蝙蝠上下飞舞,寓意“五蝠捧寿”之意。

    雍正时期青花的烧造水平,发展到了最高峰,此后再无超越!

    此桃蝠瓶灵秀典雅,画工精致,是清代御用青花瓷的最高品质代表作。

    它是华夏青花瓷顶峰阶段代表作,千年青花只看一瓶,挑战青花技艺最高水平!

    这是青花,就算是康熙有着翠毛蓝的成就,也不能掩盖雍正在青花瓷上的光芒。

    青花技艺的最高水平,从此之后,再无此成就。

    这就是这件瓶子的收藏价值,而除了这一件,雍正时期,在其他彩绘瓷器之上,还有很高成就。

    第四件复烧的国宝,就是清雍正·墨彩山水木纹笔筒。

    雍正皇帝不仅对瓷器品鉴要求极高,还创造出许多独特的瓷器品种。

    墨彩,即是其中最有特色的原创之作。

    它采用国产彩料,彷烧水墨珐琅的艺术效果,犹如在宣纸上以墨笔作画,木纹釉与墨彩结合,为世所珍罕。

    此器胎体洁白致密,纹饰构图疏密得体,层次分明,景物错落有致,颇得章法。

    笔触运用自然灵活,渲染皴擦,宛如一幅感染力极强的华夏水墨画,格调清新,别具艺术魅力,是雍正时期少见的佳作。

    这是一件雍正朝罕见的独创瓷种,在复烧的过程当中,故宫国画大师亲自指点临摹,艺术水准极高!

    十大复烧珍宝之中,康熙一件,雍正四件,而剩下的五件,全是乾隆的。

    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乾隆皇帝的为人处世,世所共知,不就是好大喜功嘛?

    再说,雍正给乾隆留下的财富太多,他不就是可劲的造吗?

    有钱,还是所谓乾隆盛世,自然艺术成就就高,这没有什么奇怪的。

    所以,接下来的五件珍宝,也都很是不凡。

    当然,这五件珍宝,肯定不是那些华丽工艺的堆砌之物,而是一些别具特色的国之珍宝。

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璀璨炫目的明珠瑰宝

    再造国宝工程当中,第一件乾隆的珍宝,是一件珐琅彩婴戏纹瓶!

    其实珐琅彩上榜,实在是太正常了,加上这件乾隆时期的婴戏图,出自供奉内廷的知名画家金廷标。

    那么金廷标是谁?他是清代的画家,这没有什么奇怪的。

    那么他跟乾隆有什么关系?还真有关系,而且关系不小。

    这一位可不是死读书的人,他在朝乾隆二十五年(1760),在乾隆南巡时,进《白描罗汉图》,从而使得龙颜大悦。

    所以,命他入内廷为供奉。

    他所绘写意秋果及人物,皆得高宗题咏。

    入直数载,卒于京寓。

    金廷标是画家,他难道画作都很是不凡,曾经作《彷陈容九龙图》卷,辑入《石渠宝笈续编》。

    传世作品有《拜石图》,辑入《故宫书画集》;

    其他还有《碧桃图》《孟母移居图》《枫林晚坐图》《萱花寿石》册页(3开),辑入《华夏历代名画集》。

    《石渠宝笈》着录了他81幅作品,这可是一个大成就。

    如果不了解《石渠宝笈》,就不知道这是什么!

    其实,这就是一本大型着录文献。

    《石渠宝笈》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的大型着录文献。

    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编四十四卷。

    着录了清廷内府所藏历代书画藏品,分书卷,像是书卷、画卷、书画合卷。

    其次还有轴,书轴、画轴、书画合轴。

    再就是册,有书册、画册、书画合册等九类。

    作为我国书画着录史上,集大成者的旷古巨着,书中所着录的作品,汇集了清皇室收藏最鼎盛时期的所有作品。

    而负责编撰的人员,均为当时的书画大家,或权威书画研究专家。

    2014年,江美出版社和故宫出版社,在《石渠宝笈》的基础上,联合出版《故宫博物院藏清内府抄本合编石渠宝笈(精选配图版)》,为《石渠宝笈》配图。

    这是前者在当代的新发展,增加了其研究价值和鉴藏价值。

    到现在,只要是鉴定清代的珍宝,一般都是参考这本《石渠宝笈》。

    因为《石渠宝笈》是集清宫书画收藏之精华,编撰而成的一部大型书画着录。

    它收录我国上迄魏晋,下至清初近两千年书画名家最优秀的书画作品,总数达一万两千余种。

    这本典级,肯定是中华民族历史和艺术史上珍贵的文化遗产。

    只要是清宫曾经收藏的珍宝,一般都会在这本书上找到。

    如果找不到,那就很可能是臆造品,不是真品。

    当然,要使用这本书鉴定古籍、珍宝,也需要注意。

    尽信书不如无书,所以,应当客观理智地,看待《石渠宝笈》着录的书画。

    《石渠宝笈》中,既有在我国书画发展历史上,璀璨炫目的明珠瑰宝,也有历代大量的伪作和彷作。

    书中着录的某家作品,并不一定就是这家的真迹。

    现在故宫博物院的书画库房里,就专门有存放虽然经过《石渠宝笈》着录,但并非真迹的资料库。

    因此,对《石渠宝笈》着录书画,要一分为二地看。

    既要重视它的史料价值和珍贵意义,也要正视它的缺陷和不足。

    《石渠宝笈》的着录只能保证几点,第一就是所录作品确在清宫收藏过。

    第二是《石渠宝笈》着录的赝品,不会晚于乾隆或嘉庆。

    另外,《石渠宝笈》有自己的缺陷,它没有图片,只是文字,这是古人没有办法解决的。

    此外,《石渠宝笈》只是相对客观地,反映了宫廷收藏的情况。

    但在鉴别上,仍有很多不严谨之处。

    这是由几方面造成的,一方面当时没有博物馆。

    无论是皇帝,还是他身边的近臣,其对书画的了解和学习条件比较差。

    而当时都是私家或皇室秘藏,外人没有特殊的关系很难看到。

    编纂者或者鉴定者,由于自己见识的高低,判断力就会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是由当时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所造成的。

    皇帝一言既出,别人是无法不遵从的。

    比如说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伪品,先进入了宫廷。

    乾隆一看甚是喜欢,拼命题诗,赞扬得无以复加。

    结果真迹来了,他也明白真迹比假的好,但是自己的身份在这儿,不可能自己承认我看错了。

    所以,他就让手下的大臣,去题诗说这个真迹怎么不好,这其实就是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的把戏。

    这可是乾隆真正的黑历史,可不是凭空污蔑他!

    不管怎么说吧,一本记录历代珍宝的典级,特别是记载清代大家作品的典级,其上有着大批画作,这足以说明金廷标的厉害。

    当然,还有更厉害的,这可以通过一件玉山作品,来看出一二。

    乾隆三十一年(1766),疆区向朝廷进贡了一块大玉石。

    这块大玉石,令乾隆想起了金廷标的一幅山水画《秋山行旅图》,于是下旨由宫廷玉作承做。

    然而,宫廷玉作的二十多名玉匠每天赶制,用了六个月日工,四个月的夜工,只完成了二成,进度异常缓慢。

    无奈之下,乾隆下令将玉料运往扬市加工。

    这也是扬市首次奉旨,碾琢这么大型的玉山。

    两淮盐政决定面,向扬市招募能工巧匠。

    一番选拔之后,最终招募了3000名扬市玉匠。

    四年后,经过玉匠们日夜的辛劳碾琢,作品终于完成了。

    1770年,玉山经水路运回京城。

    乾隆一看之下,龙心大悦。

    玉料上澹黄色的瑕斑,变成了秋天的草木;

    玉料中的绺纹,变成了峻拔的山峰,陡峭的崖壁,山间还隐约现出崎区的栈道,上有赶着毛驴的驮队在缓慢行走着。

    作品构图层次分明,布局错落有致,秋意浓厚,意境高旷。

    乾隆三十五年和三十九年,乾隆还先后两次为之赋诗赞赏。

    从此可以想见,这副作品到底有多么好。

    也从此可见,金廷标这个人的作品,都是什么水准!

    虽然不能说每一件金廷标的作品,都是珍品。

    但是他的作品,每一件都很不普通,这是肯定的。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208/ 第一时间欣赏我的系统不正经最新章节! 作者:疯神狂想所写的《我的系统不正经》为转载作品,我的系统不正经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我的系统不正经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我的系统不正经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我的系统不正经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我的系统不正经介绍:
得隋侯之珠,遍观古今技艺,识宝造宝,传承文明。
只不过,这件宝贝内部的系统,好像不太正经!
谁家传承的是做旧、高仿?
要不就是挖坟、掘墓、搬山、卸岭、摸金!
既然学到了,那就传承下去吧!
陶瓷、木器、石雕、金银铜器,非诚心之人不传!
正骨、按摩,千金方,非仁心仁术之人不传!
寻龙、点穴、搬山、卸岭、摸金、仿古,非德才兼备之人不传!
扩展技能:寻矿、开山、采金,非一身正气之人不传!
安宫牛黄丸、南云白药、片仔癀、清宫寿桃丸,国家绝密,自己用用就好,不敢传!
获得文明传承系统,终于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我的系统不正经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的系统不正经,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我的系统不正经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