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我的系统不正经TXT下载我的系统不正经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我的系统不正经全文阅读

作者:疯神狂想     我的系统不正经txt下载     我的系统不正经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三百八十章阿尔山的宝藏

    陈文哲一边搜索,一边回忆自己通过回朔发现的一些地名。

    “麻达山?小鬼子曾经在那边活动过?这根阿尔山又是什么关系?”

    很快,陈文哲就有了收获。

    在一个叫麻达山的地方,小鬼子好像在那边寻找过宝物。

    只不过,霓虹找寻几十年的“宝藏”,被一位东北大叔捡到,而小鬼子居然要求归还?当然是被拒绝了。

    现在的东北,随着重工业衰落,现在的日子好像不太好过。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随着时间的发展,东北似乎已经有些跟不上全国的节奏,当时这里的资源环境与工业发展却仍是不错的。

    除此之外,在东北这片苍茫的土地之上,还有着很多关于宝藏的传说。

    据说当年大清朝的宝藏就在东北,这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和找寻。

    除了大清宝藏,还有就是关于霓虹人当年留下来的东西。

    1931年,鬼子侵略者迅速地占领了我国的东北三省。

    1945年鬼子倭皇宣布投降,倭寇也是最后就东北土地上撤出的。

    据说,当时他们匆忙离开,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物资装备。

    比较出名的藏宝之地,还真有不少,这一次陈文哲搜索到的信息,就是发现的一处麻达山的洞口。

    在2015年冬季,位于黑省的麻达山下,聚集了许多人,有消防人员、警察、考古专家。

    当然,什么时候外围也少不了看热闹的人。

    这一天,有不少的村民在看热闹。

    这种架势,似乎是在麻达山发现了一些了不得的东西。

    事情还要从一个农民说起,就在这个农民上山挖野菜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个洞口。

    他朝着黑黝黝的山洞里面一看,也没发现什么东西。

    当时只觉得有些害怕,就想要转身离开。

    却不成想,转身的时候他一脚踩空,竟然直接掉了下去。

    洞口里面没有光亮,这个把农民给吓坏了。

    但是又爬不上去,他只能尝试着往前走。

    这一走就是大半天,因为农民没想到这个洞里面的空间,竟然非常大,四通八达还有许多的岔路口。

    在洞里面的一个地方,农民发现了一些粮食和蜡烛等东西。

    他也是借助于蜡烛的光亮,最后才走了出去。

    回到村里时,农民就把这个事情和大家说了。

    其他人虽然觉得挺好奇,不过也没听说从洞里面有啥好东西拿出来,也就是大家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说一说。

    不过农民们没有在意,却是引起了另外一部分人的关注。

    等到农民们接下来上山干活的时候,经常能够看到一些奇怪的人,拿着地图四处搜寻。

    他们也不避讳人,就那样光明正大的。

    那么这伙人究竟是谁呢?而他们在山上寻找的又是什么呢?

    通过这件事,就涉及到了另一个故事。

    那是在黑省有很多山头,而另一个故事的主角就是阿尔山,这就牵扯出了阿尔山的宝藏。

    1956年,一个放牛的老爷子,在阿尔山上赶着牛。

    这已经成了他的生活日常,但不同寻常的事情却发生了。

    那头牛走着走着,前面的老爷子突然听到轰的一声,回头一看,牛竟然没了。

    这可把老爷子吓了一跳,1956年的时候,可以说一头牛就是一个家庭的命根子。

    老爷子赶紧回头找,却发现原来刚才牛站立的地方,出现了一个洞,牛就是从这里掉了下去。

    老爷子立马去村子里,喊人想要把牛拉出来。

    村民们到来后,却发现这个洞口黑漆漆的,并且也没听老一辈人说起过这个。

    迷信的他们,就有一点害怕。

    这时候一个年轻人走了出来,说我去看看。

    小伙子随即就跳了下去,他下去后才发现,从上面看来不大的一个洞口,里面可是别有天地。

    证明了没危险后,大家先是把牛给弄了出来。

    随后也没在意这个山洞,大家就一起回去了。

    不过下去的小伙子,却对山洞有了兴趣。

    回到村里后,他和一些同龄人把事情一说。

    大家都感觉有趣,就说一起下去看看。

    就这样,几个年轻人再一次来到了阿尔山的那个洞口。

    大家跳下去后就一直往前走,走着走着,前面的人突然停住了。

    后面的人推了他一下说怎么了,然后就走上前和他并肩而立,可是却也停住了身子。

    他俩这一弄,搞得后面人都很好奇,也往前走。

    此时却发现,前面的一个洞口里面,竟然有很多财宝和瓷器,同时也有一些封闭的木箱子在那。

    大家也没敢乱动,赶紧又跑了上去和当地政府说了这件事情。

    政府领导一听,就把事情报给了上面,并请求派一支考古队下来。

    考古队到来后,用专业的手段把箱子一开,发现竟然都是枪支弹药。

    从瓷器上的文字看,似乎都是鬼子留下来的东西。

    在洞口的最里面,还有着一只保险箱。

    打开一看,里面是许多金币,而金币上面的倭文,也正式确定了这批财宝的来源。

    不过,这可并不是鬼子的东西,而是倭寇当初占领我国东北领土时强取豪夺来的。

    换句话说,这些都是搜过当时百姓的民脂民膏。

    在考古人员把东西带走上交国家后,这件事也慢慢地从村子里面传了出去。

    那时候中日两国还没有建交,一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因为国际形式的转变,我国和霓虹也正式开始了交往。

    在那之后,一些无耻的鬼子,竟然要求我国允许他们来东北,寻找当初留下的宝藏,然后和我国平分。

    这一令人愤怒的理由,当时就被拒绝了。

    而鬼子们看到我们坚决的态度后,只知道明面上事不可为,就一直派一些人,打着地质勘探的名义,来东北寻宝。

    只不过后面的寻宝,并不是太过顺利,因为找到的很多都是没有宝藏的山洞。

    到这里,大家应该就知道,先前麻达山的那些神秘人的身份了。

    他们正是那些倭寇侵略者的后代,带着侵略者留下的地图来这里寻宝。

    而消息自然也就是村民们在闲聊时,被他们中的某人给无意间听到了。

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东方马奇诺

    发现了鬼子后人在寻宝,自然有人逮着人询问。

    可恨的是,当有村民问这些人来做什么时,他们竟然毫不避讳自己的身份和目的。

    这可把农民们气坏了,他们知道绝对不能让鬼子先拿到宝藏。

    但是他们也知道自己能力有限,无法阻止,就联系了当地的政府。

    政府得知后也非常重视,立马成立了专门小组。

    通过查阅资料发现,麻达山这个地方可是非常危险的。

    当初倭寇为了避免宝藏被其他人拿走,在地下埋了200吨的炸药和地雷。

    那个农民完好地走出来,只能说是运气很不错。

    于是也就开始消防、民警和考古专家,齐聚麻达山的场面了。

    不过最后的结果却不如人意,因为麻达山中都是一些倭寇留下的基础设备,并没有什么宝藏。

    这次寻宝,有点虎头蛇尾,但是,通过这件事情,也可以证明,倭寇的无耻。

    就算是现在,我们也能感觉到倭寇的丧心病狂。

    他们竟然在一处普通的地方,留下那么危险的东西,幸好我们的人并没有遇到危险。

    当然,陈文哲之所以特别注意麻达山和阿尔山,肯定不是因为这些鬼子留下的藏宝洞,而是这里的地下空间。

    大山之中,无数小鬼子留下的地下工事,自然不可能全都是凭空挖出来的。

    他们肯定会借势,借助山川地势,比如原来就有的一些洞穴。

    像是麻达山、阿尔山,陈文哲看过的回朔景象之中,就全都有满清的藏宝。

    现在看来,肯定是留不下了,不是之前就被人发现,就是被后来的鬼子发现了。

    毕竟在那里建设了那么多地下工事,总是有可能发现点什么的。

    就算是没有什么发现,经过了他们的破坏,现在陈文哲就算是过去寻宝,都不太容易了。

    而在东北、或者是长白山脉之中,鬼子当年到底做了什么?

    陈文哲这一次算是机缘巧合,他不止是得到了一些满清宝藏的线索,甚至连鬼子留下的一些军事设施,也有了很多的了解。

    之前他在南越那边有了意外收获,最后让高启静他们,挖了好几座鬼子留在东南亚的宝藏。

    而当时得到的一些黄金、珠宝、古董、玉石等东西。

    除了这些值钱之物,还有一些特别的,比如笔记本和一些军事、生活装备。

    就因为他有回朔技能,所以这些看似普通的东西,却往往能带给他意外收获。

    当时他就获得了,一大批军事地图什么的。

    只不过因为国内的一些军事设施,就算内部藏着再多宝藏,陈文哲也没打算去挖,所以就没有特别关注。

    这一次不同了,意外获得了满清宝藏的线索,反而让他有了重新整理发掘一下,鬼子在东北隐藏起来的一些地下设施。

    其他不说,只是一条可以媲美马奇诺放线的地下工事,就足以让人震惊。

    在我国境内,也同样有着一条如同法兰西马奇诺防线一样的地下工事。

    这一点,可能就很少有人知道。

    当然,这座地下工事,就算没有意外收获,陈文哲也知道。

    因为在小鬼子投降的那一年,就被人发现了。

    那是在1945年,在日军侵华战争行将结束前的最后一战即将打响之前,一位东北的老猎户进入深山发现的。

    当时他和往常一样进行打猎,然而与往常不同的是,这次他追着猎物行进的路线似乎更加僻静,更加深入。

    忽然,他看见了几具日军的尸体。

    而越往前,甚至发现了越多。

    他循着踪迹往前,竟然发现了一个地下要塞的通风孔。

    他自知此事非同小可,赶紧脱身,向驻扎在当地的苏军报告了此事。

    这个地下要塞,就是被关东军为了防御远东苏军的进攻,在我国东北的与苏联边境建成的长达一千公里的要塞群。

    各个要塞之间互相支援、互相支持。

    修建这座要塞,总共耗时11年,共建成17个要塞。

    鬼子当时骄傲地称其为:“东方马奇诺防线”。

    而这个猎户无意发现的日军地下部队,曾经征用了320万劳工修建,后被苏联摧毁。

    为什么说是“东方马奇诺防线”呢?因为修建的地下工事,真的很变态。

    二战之前,法兰西人为了抵御德意志铁骑正面入侵,避免像一战那样发生大面积伤亡,于是耗费50亿法郎巨资,于法兰西东北部的法德边境,建造了一条长达390万公里的永备防线。

    这条防线在世界战争史上赫赫有名,以当时法兰西陆军部长马奇诺的姓氏为名,称为“马奇诺防线”。

    这条防线以火力完备,纵深极宽。

    防线内部指挥部、发电站、炮台、甚至医院、食堂、宿舍一应俱全。

    它一度被认为,是一条“不可逾越的防线”。

    在当时这种思想背景和技术背景之下,关东军计划在中苏边境,也想建造一个永久性防御工事。

    这是一座比原版的“马奇诺防线”还要大规模的防御性永备工事,扼守住远东苏军进入我国东北腹地的要道。

    然而原版的“马奇诺防线”,在六周之内即因被德军攻破而失效。

    而在苏军大量倾注的炮火和精准的打击之下,这条被日军视为天堑的永备性要塞防线,仅仅在二十四天内即被攻破摧毁。

    就是因为被摧毁了,所以才更有发掘的价值。

    如果没有目的的随意寻找,肯定不会太容易有所收获。

    这也就是陈文哲,可以通过回朔,发现一些遗失在历史长河之中的宝藏。

    要不然,就在这座报废的地下要塞之中,很难有所发现。

    毕竟这条防线,修建的实在是太复杂了。

    它那么容易被摧毁,可不意味着这座地下永备公式简单。

    要知道,这是一条在中蒙、中苏边境,修建的一条长达1000公里的大型军事要塞型防线。

    这个要塞群即是防御工事,亦是对俄作战的支点。

    要塞群依山而建,易守难攻。

    这是为了保护关东军在华的利益,将东三省作为他们实施侵略的根据地,而建造的。

    除了这条防线,鬼子们还在东北建设了几座飞机、大型机车制造厂。

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东宁要塞

    当年那条东方马奇诺防线,如果真的起到了好的积极的作用,那么历史也许就要重新书写。

    因为有了完美的保护,鬼子们就可以利用东三省的丰富资源,为他们源源不断提供制造大量军备物资的原料。

    东北发达的铁路网,令他们可以及时将这些物资,运送往他们的作战前线。

    无论如何,他们需要保住在东三省的控制权。

    而另一方面,关东军需要以此为支点,建立北进的大后方根据地,形成完美的工业、农业闭环。

    而有了工农业的支持,也许他们就不用急着发动东南亚攻势,也许就不会急着偷袭珍珠港。

    要是没有面临直接打击,也许丑国还能等一等,等到更有利的时机,才会参战。

    当然,这些都是也许,因为那条一千多公里的防线,并没有起到多少作用。

    要塞群互相支援形成犄角之势,排布紧密,火力网密集,具有极佳的对地作战的优势。

    但是,这一切好像收到了诅咒,只是短短的二十多天,就被攻破。

    原版马奇诺防线390公里的防御距离,这条所谓的”东方马奇诺“防线的防御距离,达到了一千多公里。

    而第三期工程,却是直到1945年,二战结束时仍未完成。

    规模如此宏大的工事,需要的劳工数量达到惊人的数百万,而这些劳工,大多是俘获来的我国百姓。

    为了保密,这些受到奴役的百姓,通常来源于华北地区,少数来自朝鲜、俄国的战俘。

    油罐车一批批的将他们,运送进这片不为人知的深山,却不见将他们送出的车辆。

    三百二十万人的诅咒,应该让鬼子什么也干不成。

    所以,就算这些要塞群,防御力极强,他们最后还是失败了。

    而在这些失败当中,陈文哲也看到了一些掩埋在地下的财富。

    这些财富是搜刮的我国的民脂民膏,自然属于我们。

    其他陈文哲还不能确定,他能确定的就是一处比较出名的要塞。

    那就是东宁要塞,这一段工事,也属于一千多公里防线的一部分。

    这是由关东军在深山修筑,共有30多处地面炮塔、地下设施连接而成。

    要塞墙壁水泥厚达3米,能抵御30cm以上炮弹,和10吨重型炸弹的炮轰。

    地下要塞距离地面达10~50米,相当隐蔽,难以深入作战。

    并且要塞群之间各自相同相连,防御力之强堪称世界罕见。

    并且地形上日军拥有极大优势,易守难攻,苏军此战伤亡重大。

    面对伤亡惨重的军队,苏联红军的怒火被激起。

    他们集中两个师和1669门大炮的火力,一齐向要塞倾泻。

    勐烈的炮火,轰击整整持续了10个小时。

    山林燃起熊熊大火,东宁要塞的地面阵地终于被摧毁。

    日军只能转移到要塞的地下设施中,从暗堡、射击孔向苏军进行攻击。

    苏军向地下要塞的出入口、通风孔等通道倒入大量汽油和炸药,消灭日军1000多人。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然而之前大规模炮火的攻击,已经使得日军的通讯设施被炸毁,通讯几乎中断。

    因此日军从仅存的一台收音机里,只听见天皇下令全体日军将士,决一死战,宁为“玉碎”。

    而后这台收音机也被炮火炸毁,他们并不知道当天中午,霓虹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也不知道他们是要塞群中最后的军队。

    “东方马奇诺”,因此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战场。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最后的防御工事,肯定堆积这最多的物资,里面就有大批来不及运走的财富。

    而这一切,最终被苏联红军埋在了里面。

    1945年8月17日,苏军想方设法,将无条件投降诏书文件,送到日军手中。

    可送信的官员还未到达要塞,就被日军敢死队员开枪射杀。

    要塞783大队的指挥官齐木和军官们,一致认为这是敌人的阴谋。

    苏军决定采取围攻加炮火攻击的形式,迫使日军投降。

    要塞的防御性之强,还是让苏军无法通过密集的火力网,进入要塞内部,歼灭日军。

    战况一时有些胶着,苏军甚至被日军敢死队摧毁了一个火炮阵地。

    1945年8月26日清晨,关东军第三司令部已被苏军占领。

    原后勤参谋河野贞夫中左被俘,后被苏军带到东宁要塞群中的胜洪山要塞,对负隅顽抗的日军进行劝降。

    这时苏军已经有些失去了耐心,假如河野的劝降没有效果,他们就要不计一切代价,使用武力突破要塞。

    收到投降书的齐木绝望了,他终于同意投降。

    只不过,他们肯定不会老老实实的投降。

    当时一些秘密资料被焚毁,一些中药物资被藏起来,通道被炸毁。

    困守要塞的日军,最丧心病狂的是秘密将仅存的30多名我国劳工处死。

    之后又怕妇女儿童受辱,残忍地采取了“家属自绝”的手段。

    亲历了战役的老兵莫尔代科夫讲述道:“那天中午,日军783大队残余的900名官兵,打着白旗从要塞中走出,举起双手投降,后面跟着伤病,最后面抬着将近上百具尸体……”

    至此,“东方马奇诺”防线全面破防,成了霓虹狼子野心全面破产的最后见证。

    为什么一条号称“不可逾越的防线”的战略作用如此有限?

    从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到8月30日仅21天时间。

    比原版“马奇诺防线”防线更长、规模更大、设施装备更为齐全的“东方马奇诺”就全面破防。

    可以用一个比喻来说明,这种壁垒式防御为什么最终会失效,即世界上再坚固的盾,也有其被攻破的方法。

    二战时期,不论是亚洲还是欧洲的防线,着名的如大西洋堡垒、斯大林防线。

    甚至是原版“马奇诺防线”,也没能有效阻挡敌军的脚步。

    甚至反而由于过于信赖防线的作用,在战略上放松了警惕,反而加速了战争的失败。

    防线上核心要塞之间缺乏相应的机动性,在损失之后未能得到及时补充,也是防线被突破的原因所在。

    当然,日军将大部分兵力挥师南进,使得要塞群兵力不足,这也是防线最终被突破的原因之一。

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地下城藏宝

    一条号称“不可逾越的防线”,那么容易就被攻破,只能说,永备性要塞防线的战略性价比,确实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而在东三省,像东方马奇诺这样的地下工事,并不是只有这一条,这几座。

    只不过这些都不是由防守方我国建立的,而是穷途末路的霓虹,为了避免苏联的进攻修筑的防御性工事。

    处在最后挣扎时期的鬼子,都疯了,很多资料都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

    可是,陈文哲就是能沟通历史长河,获得这些埋藏在地下的信息。

    像是东宁要塞藏宝是一处,还有另外一处工事也很不简单,因为它就是一座地下城。

    这一处隐藏着宝藏的地下工事,也位于我国的东北境内。

    当时修建只是,也耗费了霓虹的大量人力物力。

    这些防线,绝非大家心中所认为的防线就是一堵墙,而是根据地形采用坑道式修建,其内部结构的复杂程度让人难以想象。

    在外部观看,这道防线并不起眼,但是一旦进入其内部,就会发现这实际上就是一座位于地下的城市。

    其规模巨大,绝对超出我们的想象。

    其内安排有自己的循环系统,足够霓虹在这里安排数万名士兵。

    城市内部空间足够,里面储备了大量的粮食,以供长期作战使用。

    武器弹药方面,日军也做了充足的准备。

    这样的一座地下城市,按理说应该在霓虹宣布投降后便全员退出,但是日军并没有这样做。

    在1945年霓虹投降后,苏联接管了我国的整个东北地区,人民也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而有一天,一位老农在田中劳作时,无意之间挖掘出了地下防线的洞口。

    在发现这里是日军的秘密基地,而且在洞口里面似乎藏匿了大批日军。

    这位农民手慌脚乱的,跑去报告在负责此地的苏联军队。

    收到这样的消息,苏联方面派出了大批军队向洞口进发。

    由于防线的存在,日军有了和苏联军队作战的底气。

    这条防线最初也给苏军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但是日军长期位于地下,战斗意识已经不足。

    所以面对着和德军交手过的苏军,还是落了下风,最终在几个小时内被全员消灭。

    后来在清点日军尸体的时候,苏军惊呆了。

    这个看似不起眼的防线里面,竟然藏有足足2000多人的日军。

    在日军被歼灭之后,这条防线并没有被摧毁,而是被遗留下来作为那段历史的见证。

    后来,这里被改造为红色革命圣地。

    之后,每年都会有不少的国人,参观这个爱国基地。

    东北三省作为率先受到霓虹侵略的省份,其曾经受过的苦痛是尤为惨烈的。

    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也正是让我们牢记发生过的历史,不要在时代的改变中忘记过去的苦痛。

    而像是这条防线一样的地下工事,在东三省,绝对不止是这么一处。

    很显然,那一座地下城中的物资、宝物,全都落入了当时的苏联军队手中。

    这些我们肯定不得而知,但是可以想象到。

    当时的关东军,为了达到长期盘踞东北的目的,修建的各种隐秘工事可不少。

    而在这些工事之中,你要说只有军事物资和生活物资,那谁也是不信的。

    不管是谁,肯定把自己最宝贵的东XZ在最安全的地方。

    很显然,这些地下防线、要塞、永备工事、地下城堡,都是最安全的地方。

    比如在QQHE,他们把QQHE做为黑省西北部边陲的重要据点,在那里也建筑了庞大的地下工事。

    那里的地下工事从1931年开始修建,到1936年共修了5年。

    修筑工事的人,全部是日军抓来的劳工,有国人、朝鲜人和蒙人。

    这些人在地下工事完工以后,就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现在,在齐市搞建筑破土,还会经常发现累累白骨。

    齐市日军地下工事,在地面上有两处标志性建筑。

    一个是大黑包,另一个是忠灵塔。

    大黑包是当地人的叫法,现在仍然存在,在南市郊。

    其实是一个椭圆形的地面军事设施,形状真有点儿像个大黑包。

    这里原为日军指挥部,地下三层,地上有穹顶,可以屯兵、储物、指挥、通讯等。

    有专家认为,这里当时应该是日军一处完备的通信设施。

    主要功能就是监听,苏联远东通讯情报特务机构的无线电讯号。

    忠灵塔是鬼子为了存放日军死亡人员骨灰,所建造的塔式建筑。

    1939年苏军和日军在蒙区爆发诺门坎战役,该战役日军完败,致使日军第二联队2000余人全军履没。

    日军为此专门修建了忠灵塔,存放战亡者骨灰。

    现在这里只有一个“洗手亭”还在,据说这个地方是鬼子到忠灵塔祭拜亡灵以后,出来洗手的地方。

    忠灵塔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齐市工人文化宫。

    日军在齐市的地下工事,大概有五个出入口。

    除了上述两个以外,还有其他三个。

    分别是当时的宪兵队、火车站、日军火化厂。

    解放初期,当地驻军派出工兵,对地下工事进行了探测。

    工事里面密道纵横,排水用电等各种设施完备。

    在前进一段距离后,因探测仪器显示出有芥子等毒气源,众人撤出终止了探测。

    国家成立以后,政府多次组织考察探测。

    只是因为地下工事里面,散发着难闻气味,使人身体极度不适,最终无果而终。

    齐市是当时日军在我国,最大毒气及化学武器生产地,已经确定无疑。

    由于当时鬼子投降时,毁掉了工事的地图,再加上慌忙逃窜,很多毒气弹和生化武器来不及处理,就造成了泄露,一直留存到现在。

    地下工事与日军研究生化武器息息相关,里面有很多生化武器残留。

    现在,这座地下工事,依然成了日军侵华罪恶的有力证据。

    但是,在QQHE的地下,日军到底都干了些什么,到底藏匿了什么,仍然是个未解的谜团。

    所以到现在仍然无法进行探究和挖掘,而这样的地方,很显然内部留存的物资、财富,都遗留在了内部。

    而像是这样的军事基地、地下城堡、山中防线、暗堡等等军事设施,在东三省还不知道隐藏了多少。

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船型古屋

    陈文哲也只是获得了一部分信息,但是,只是这一部分,已经涉及好几条防线,几十座暗堡、堡垒。

    这些地方,陈文哲不打算亲自去寻宝。

    最多他也就是有空的时候,过去看一眼。

    现在他计算了一下,他知道的藏宝还真不少。

    比如最早获得的,通往西域的丝路之中的一座寺庙。

    那里的一座隐秘地窖之中,还藏着大批元青花。

    现在他收藏的瓷器、文物,其中最少的好像就是元青花了。

    除此之外,有钱塘江、苏杭长江段可能存在的明末沉宝。

    这是通过那件明代瓷鼎,而得到的信息。

    再有,就是东南亚日军的藏宝,还有东三省藏宝,之后是张献忠、李自成和满清遗宝。

    这些都是宝藏,只要寻找到一处,收获都不会笑。

    可惜,除了东南亚那边,还有海洋之中,他最早寻找到的那条黄金宝船船队的沉没之路,其他陈文哲都不打算去寻找。

    毕竟是国内的文物,都属于国家。

    他现在也没必要,用那些藏宝来装点自家的宝库,不对,应该是填充自家的博物馆。

    陈文哲现在的眼界、见识,绝对跟以前不同了。

    以前是小民思想,看到什么都认为是好东西,都想着据为己有。

    但是现在,他见过的好东西多了,哪里还能在乎一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为了一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让自己陷入被动,显然很不可取。

    再说,以他此时的能力,走到哪里还能找不到几座宝藏?

    不说其他,如果他有足够的时间,国外海洋之中就肯定有无数藏宝,等着他去发掘。

    既然有着庞大的资源,那又为什么一定要觊觎国内的那点宝贝?

    毕竟已经是自家锅内的东西,又何必去争抢?

    就算是要挣,也要争抢流失到国外的宝贝。

    就说最后他打捞的那条沉船,为什么上面的很多皇家宝物流入海外?

    到底是谁弄出来的?其实他只要稍微回朔一下,就可以得到一些线索。

    经过这段时间的整理,其实陈文哲已经有了不少想法。

    而当他特意寻找宝藏信息的时候,居然还以为回朔到了一座标志性建筑。

    现代社会,什么东西只要还留在世间,就不可能留不下痕迹。

    而只要有痕迹,国内国外的很多信息,就都可以查找得到。

    比如谁把那么多国内宝贝,弄到了海外的船上。

    现在陈文哲已经十分确定,通向印泥那边的商船,都带着移民的作用。

    而在近代上百年,甚至是两百多年的时间内,移民最多的当然是东南亚,其次就是美洲。

    后来,肯定是美洲那边的移民最多,甚至很多东南亚的移民,也转移到了美洲那边。

    陈文哲发现的那最后一艘沉船,就是一艘移民的商船。

    那么这些移民,到底是谁组织出海的呢?

    要说我们国人相信外国人,听从他们的鬼话,出海讨生活,那绝对是胡扯。

    所以不管什么时候,都是有内鬼,才能把国内的人卖到国外。

    在陈文哲得到的信息之中,这个内鬼就是一些江湖帮派,其中一个最出名的就是天地会。

    好像这个天地会,也已经成为了传说,成为了小说中的虚构帮派。

    但是,明清时期,还有民国时期,这个江湖帮派,还真就真是存在过。

    其中最大的证据,肯定是还流传到现在的一些帮派,比如着名的司徒美堂和致公堂。

    再有就是民国时期的青帮、洪门等等,这些可都是记录入历史当中的,学生们现在学到这段历史,还能学到呢!

    陈文哲之所以能确定,那艘沉船,或者说那条航线之上的很多商船,都是天地会组织出海的,肯定是有原因的。

    因为他通过回朔,看到了一大片房子。

    如果是普通的房子,肯定是没用的,根本没法让他追朔历史。

    但是这一片古屋,却十分出名,而且十分好认,因为这古屋都是船型。

    其实这片古屋建筑群,早在二十多年前,就被发现了。

    那是隐藏在西江农村之中的一片“船型古屋”,而就是通过它,牵出天地会500多箱宝藏之谜。

    什么东西,只要跟宝藏牵扯之上,就肯定会吸引来极大的关注。

    并且肯定会有很多人,耗费时间、钱财,不断的追寻它的来历。

    所以,不管是天地会,还是他们藏起来的宝藏,都暴露在世人的眼下。

    在文艺作品当中,妄图推翻官府统治的民间帮会,通常都是以反派的形象出现。

    这些帮会的成员,会被冠以乱臣贼子的罪名,被官方势力凶勐镇压。

    最终在铲除这些帮会之后,世界重新归于平静。

    然而在这些帮派当中,天地会称得上是一个另类。

    其成员不仅是一群有着侠骨柔肠的江湖豪杰,其“反清复明”的政治口号,更是占据了政治制高点。

    他们将满清政府成功地定性为侵略者,激起百姓的反抗意识。

    在2001年,西江发现了一处造型独特的船型古屋。

    其独特的造型和结构,都彰显着这所古屋的卓尔不凡。

    在一番考察之后,专家们得出结论:这所古屋与天地会有着莫大的干系。

    在我国封建时期的统治阶级当中,清政府可以说是最不自信的一个。

    从其当政时期的种种迹象,便可以看出。

    当时的清政府,自始至终都在惧怕着一个问题。

    有朝一日汉人如果不顺服自己的统治,满人该何去何从?

    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满清宝藏才会出现。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满清政府才将维系自己的统治地位,始终作为头等大事。

    从入关开始,清政府便以“清君侧”为理由,将自己进入中原进行合理化解释,为的便是消除汉人对自己的抵触情绪。

    在取得统治地位之后,满清政府为了维护国家稳定更是不遗余力。

    不仅承认了三藩的合法性,对汉人的安抚工作也渗透到了各个层面。

    正是由于满清政府对安抚汉人问题的重视,才有了康乾盛世的景象。

    尽管如此,满清政府依旧对汉人的言行十分敏感。

    他们生怕人数众多的汉人,有一天会团结起来,公然与自己作对。

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掠黄金九十余万,珠宝数百镒

    为了维持长久的统治,文字狱成了满清时期,时有发生的现象级刑罚。

    只要被解读为对政府不满,作者便会遭殃。

    由此可见,虽然处于权力的顶点,但满清政府的心中,始终有一层阴影挥之不去,那就是对自身统治地位合法性的不自信。

    作为关外来客,这些八旗贵胃在中原,很难找到认同感,即便他们已经统治汉人多年。

    然而该来的迟早会来,尽管满清政府十分严格地对汉人进行监管,但民间还是成立了大大小小的反抗组织,想要把他们这些外来人赶回关外。

    这些民间组织往往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号,领导者以明朝后裔的身份示人,来唤醒人们对大明王朝的怀念,增强凝聚力。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朱三太子犹如一个鬼魅一般,让满清政府不得安宁。

    其次就是天地会,与很多组织不同,天地会虽然同样以驱逐满清统治者为宗旨,但是却并不依靠百姓对明朝的怀念情绪。

    因此天地会并没有以大明皇族后裔,作为凝聚会众的途径,而是以民族矛盾作为了切入点。

    从后来事情的发展来看,天地会的这一做法更加有效。

    原因就在于明朝已经灭亡多时,恢复一个已经灭亡的王朝,实在没有什么意义。

    而民族矛盾,却是肉眼可见。

    汉人的天下,理应由汉人做主。

    正因如此,天地会在民间得到了长期稳定的发展。

    那一时期,在一时之间他们声势浩大,成为了满清政府的心腹大患。

    在诸多影视作品当中,天地会都是十分重要的存在,且以一种正义化身的形象出现。

    据相关资料记载,天地会创始人为陈永华,是郑成功的军师。

    在郑成功死后,弯弯无力再与清政府抗衡。

    于是陈永华便潜入内陆,秘密创办了天地会。

    但是他为自己取了一个大名鼎鼎的化名:陈近南。

    于是,陈总舵主自此便登上了历史舞台,并在诸多影视作品当中担任重要角色。

    而天地会也不仅在当时极具影响力,正所谓“红花绿叶白莲藕”,洪门、青帮和白莲教,都是从天地会衍生出来的帮会。

    凭借郑成功积累的财富,陈近南拥有绝对的经济实力。

    那么郑成功时期,他到底有多少财富?

    其他陈文哲不知道,他知道永历五年发生的一件事情,这件事从侧面就可以看出郑成功到底多么有钱。

    那是公元1651年,清朝福建巡抚张学圣等人,利用郑成功主力南下粤省之机,出兵攻占厦市。

    但是,当他们得胜归来,不仅没有得到清廷嘉奖,反而被革去官职,押送到首都受审。

    这是怎么回事呢?还要从他们抢掠的郑成功巨额财富说起。

    郑成功在父亲降清之后,带领亲信前往南澳岛招兵买马,誓师抗清。

    随后他大力开展对外贸易,几年的时间就积蓄了巨额财富。

    地盘狭小的郑成功,于永历四年,从郑彩、郑联兄弟手里,抢来厦市作为根据地。

    随后将大部分财富转移到厦市,用于招揽沿海各地抗清力量。

    实力迅速壮大之后,粮草供应短缺。

    为解决这个难题,郑成功派叔叔郑鸿逵,到潮市一带征集粮草。

    由于征集数量过大,引起当地百姓不满和反抗。

    更要命的是,占领粤省的清军也趁机前来攻击。

    一时间,郑鸿逵陷入两面夹击的困境,只好派人向郑成功求援。

    接到求援讯息之后,郑成功留下叔叔郑芝莞守厦市,亲率主力南下粤省,支援郑鸿逵。

    永历五年三月,郑成功攻克大星所等地,缴获了屯积的粮草。

    郑成功主力离开的消息传到胡建,清廷胡建巡抚张学圣、巡道黄澍、胡建右路总兵马得功三人大喜,决定利用这个天赐良机奇袭厦市。

    三人进攻厦市这么积极,倒不是对清廷有多忠心,而是有自己的小算盘。

    他们早就听说,郑成功贸易赚到了巨额财富,而且这批钱财已经运到了厦市。

    他们袭击厦市,既可以向清廷表忠心,以求加官进爵,又可以将郑成功的财富据为己有,可谓一箭双凋。

    三人商议完毕之后,由马得功带领清军于二月二十七日渡海偷袭厦市。

    镇守厦市的郑芝莞是个草包,整天饮酒作乐,根本没做任何防备,导致厦市守军和水师被清军轻松击败。

    更可恨的是,郑芝莞知道清军来袭之后,自己立即上船逃走,连厦市城内郑成功的妻子董氏和世子郑经都没带上。

    入城的清军忙着抢劫时,董氏抱着郑经乘小船逃出厦市,登上郑芝莞的战舰。

    厦市沦陷后,郑成功转移到城内的财富,几乎全部落入马得功之手,也有少量被清军士兵趁机抢走。

    马得功得手之后,派心腹送信给张学圣和黄澍,请他们二人来厦门商议善后事宜,其实就是三人分赃。

    三个人分了多少钱呢?据事后郑成功给父亲的信中说:“掠我黄金九十余万,珠宝数百镒,米粟数十万斛,其余将士之财帛、百姓之钱谷何可胜计。”

    三人瓜分郑成功财产的同时,清兵也没闲着,他们挨家挨户抢掠,将厦市百姓劫掠一空。

    完事之后,张学圣和黄澍二人带着财产先返回胡建,留下马得功防守厦市。

    厦市失守的消息传到粤省,郑成功大为震惊。

    麾下将士担心亲属遭遇不测,纷纷劝郑成功马上回师。

    郑成功命郑鸿逵率部分兵力先行回师厦市,自己率主力随后跟进。

    郑鸿逵包围厦市,将马得功困在城内。

    马得功肝胆俱裂,急忙派人向巡抚求援。

    张学圣立即派漳市参将冯君瑞,领兵600人前去支援,但遭到郑鸿逵部下阻击,无法进入厦市。

    马得功走投无路,突发奇想。

    他派人向住在安海的郑成功奶奶黄氏求情,请求由她出面,让郑鸿逵将包围撤开一面,放自己回胡建。

    黄氏居于清廷控制区,不敢违背清军意愿,给郑鸿逵写信求情。

    郑鸿逵不敢驳回母亲的面子,下令撤开包围,并派三十余艘舰船,送马得功及部下回胡建。

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郑氏麒麟岛藏宝

    厦市之战结束之后,郑鸿逵后来在给大哥郑芝龙的信中,说到过这件事。

    “泉镇马得功贪恋无厌,尚留岛上,被各舟师重围,三战三北,援绝势孤,乃乞命于弟。弟怜海百万生灵纷纷逃窜,不得安生乐业,姑许其请,遂纵舟全渡人马,使得功生还泉郡,弟之力也。”

    顺便提一句,当时郑家人分为两部,分别居住于清军控制区和郑成功控制区。

    清军控制区内的郑芝龙等人,被清廷安置到首都。

    此外,郑芝龙的母亲黄氏和郑芝豹等人,则居住在清廷控制区的安海一带。

    清军这次进攻厦市的船只中,就有8艘船是郑芝豹提供的。

    郑成功回师之后,十分感慨。

    “渡虏来者澄济叔(即郑芝豹),渡虏去者定国叔(都是自己人),弃城与虏者芝莞功叔,家门为难,与虏何干?”

    郑芝莞随后被郑成功斩首传示军中,厦市之战,张学圣、黄澍、马得功三人获利最大,所谓猗顿之富,也不过如此。

    他们花钱打通各种关系,使清廷对他们瓜分郑成功财产之事一无所知。

    第二年,清廷有意招降郑成功时,才得知此事。

    清廷对三人瓜分财宝,隐匿不奏大为愤慨。

    于是下令将他们革职,押送到首都,由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会审。

    三人应当早就串好供,所以受审时全都咬定城中并无财宝,甚至赌咒发誓,如果私分的话,“甘愿凌迟处死”。

    他们家人同时拿出重金,贿赂审讯官员。

    在孔方兄的助力下,此事最终草草收场了事,三人成功逃过惩罚。

    不得不说,在大清朝,有钱还真的是可以为所欲为!

    既然满清贪官有钱可以为所欲为,那么郑家也有钱啊!

    可惜,他们最后还是败亡了,那么他们的财富呢?

    其实,在海门岛一带,一直流传着郑成功宝藏的传说。

    郑氏家族本以海上武装商团起家,即便是在与清兵战争期间,也从未停止过对外贸易。

    郑氏集团占据海、金、厦三门海域,依此对抗清廷,并鼎力扶持民间组织——天地会。

    天地会的帮规,明确订立了渊源和宗旨。

    同时也注明一个叫做麒麟岛的神秘地方,作为天地会世代守护的圣地。

    现代霓虹学者三木聪,以《闽谳》、《莆阳谳牍》为基础,对麒麟岛进行了各种推测,认为麒麟岛就是郑成功宝藏的所在地。

    郑成功在除了操练水兵对抗清廷之外,就是秘密打造军械,囤积军饷。

    这些财宝和为光复明朝准备的龙袍玉玺,都是郑氏和天地会共同守护的秘密。

    依岛的形状来判断,天地会帮规中提到的麒麟岛,应该在九龙江出海口的几十的岛屿中的一个。

    随着郑成功去世,郑氏后人降清,这处宝藏和这个鲜为人知故事,始终流传在海、金、厦一带。

    郑氏家族横行东南海域几十年,通过海上贸易与战争,积累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巨额财富。

    那时郑芝龙的势力有多大呢?在东海航行的船,如果不竖郑芝龙的大旗,就没法安全航海。

    如果要竖他的旗帜,每艘船必须要缴纳2000白银。

    在鼎盛时期,郑芝龙的军队有20万人,船队规模超过3000艘,真的是富可敌国。

    因为他们每年的贸易额,达到了三千万两白银,超过了当时明朝政府的财政收入。

    据一些文献资料估计,当时郑芝龙集团年利润,可达2000万或3000万两白银!

    除此之外,他还有租金、土地收益及贿赂等其他收入来源。

    对此现代人知之甚少,但金额也必定非常可观。

    而到了郑成功时期,积累的财富肯定是富可敌国。

    所以,郑氏支持的天地会,肯定不缺资金。

    就是凭借强大的财力这一优势,天地会迅速得以扩张,在全国各地都设有分舵。

    为了表明身份,天地会的成员会用暗语来进行确认,能够对上暗语,说明便是天地会的成员。

    最广为人知的,便是“地镇高岗,一派江山千古秀;门相大海,三河合水万年河”。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这些切口,肯定不是平白被创造出来的。

    现代很多艺术作品,都是取材于真实的历史,而且一直流传到现在。

    天地会就是个传奇,他们解决了跨域沟通的问题,剩下的便只剩下资金的问题了。

    为了发展分舵,总舵主为各个分舵,准备了充足的资金。

    这些资金成为了分舵发展壮大的资本,因此,许多关于天地会财宝的传说也在民间广为流传。

    2001年,西江省洲湖村的一处巨型豪宅,被公诸于世。

    这所豪宅占地6000多平方米,其内部有108间房屋。

    如此规模巨大的豪宅,即便是放在现在,要建造起来也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这座建筑远看如船,有船头、前舱、后舱、甲板,甚至船篷之分。

    船头一致朝向东南,青山在侧,依水而建,站于高处相望恍如巨船乘风破浪,甚为奇观。

    更为蹊跷的是,船屋的房屋间数是108间,而且一律砖石为底,竹木编墙,青砖灰瓦,飞檐翘角。

    船屋所在的村庄,位于距离黎川城40多公里的大山坳里。

    这里交通闭塞,山高路陡,似乎只有村前一条叫做红水的河流,可以通往外界,保持连通。

    然而谁能想到,这是一个卧虎藏龙、养族生息之地呢!

    当时发现这座古屋的时候,还是引起了一阵轰动的。

    陈文哲记得十分清楚,古宅呈三角形,东窄西宽,宛如一条自西向东的船。

    院墙高6米多,磨砖对缝,浑然一体,在它的周围数座古屋护卫环绕,形成一片颇为壮观的建筑组群。

    这种船形古建筑,在我国古建筑中还是第一次发现。

    也许因为船形古宅是全村最大的建筑,越是走近它,就越会感到它的高大。

    至于古宅到底有多少房间,其实是一直没有定论的。

    就是现在住在古宅中的人家也说不清,有的说有200多间,有的说有107间,有的说是108间。

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不为人知的古代高科技

    为了进一步核实古宅到底有多少房间,村长带了七八个人,用传统的插香点数的方法,每个房间插一烛香,就是这样,也来来回回的数了五六遍,还是数不清。

    每次统计出来的数都不一样,总是相差二三个数。

    这座古宅的房屋结构,非常复杂,有些是大房套小房,一进门,屋屋相通。

    许多暗房迷宫似的散布于楼上楼下,一不小心就会数漏。

    最后还是县文物部门规定了统一的标准,一些储藏室和根本不能住人的小暗房一概不算。

    这样统计出的房间数字,最后竟然和传说中讲的一样是108间,就是神奇。

    而这,也对古宅是洪帮的秘密联络点的说法,提供了依据。

    因为108间房,可能是彷照梁山泊中108位好汉,这样一个数字建造的。

    “水浒传”一直是民间帮会组织效法的范本,洪门也不例外。

    虽然有重重的迷雾,但古宅本身却是一座体现当时最高水准的建筑。

    这也是陈文哲当时关注这座古宅的原因,因为这座古宅内部的装饰,艺术性还是很高的。

    豪宅内有30多个天井,厅堂宽敞明亮,门窗钩花烫金,梁椽处处浮凋。

    就连燕子巢,都凋成形态各异的动物,栩栩如生。

    砌墙的砖块均由田泥包裹小卵石特制,隔温良好,冬暖夏凉。

    砖墙用糯米饭掺和石灰垒砌,经多道工序粉刷,滑润无比。

    正房、偏房、横厅、书房、杂房、工房、厨房、膳房错落有致。

    风火砖墙间立其中,排水系统设计科学,一百多年水火无忧。

    从屋内走出,爬上邻近高处,俯瞰整个村庄,船形巨宅逆水向东,周围数座古屋护卫驱逐,相当气派。

    这是我国建筑史上的杰作,它成功的利用风阻隔热原理,把连成一片的院落,分割成了数个防火安全区。

    这座以砖木结构的大宅院,取暖、作饭,大量使用少不了柴木,。

    这种极易发生火灾的混合体,由于防火墙的使用,百年来一直平安无事。

    特别是宅院的地下水系统,每天都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垃圾倾泻而出。

    但是150多年了,居然从未发生过下水道堵塞现象。

    宅内所有天井,雨过即干,不留积水。

    据那里的老住户讲,这条下水道从地下直通到下面的河里,可古宅的地面与河水只有很小的落差。

    为什么这么多年,还能保持畅通无阻?

    村里的人说,在下水道建好后放进两只巨龟,它们在里面不停地清除着从古宅流下的污物。

    村里的很多小孩,在河边玩耍时,都曾看见过这两只大乌龟。

    当然,这只是神话了的传说,并不能当真。

    但是,从此也可以看出,这座大宅设计的有多么科学。

    而现代城市设计,很多人都认为国外做得好。

    其实,好的设计就在我们身边,只不过缺少了民族自信。

    原来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就让我们视若无物,有目如盲的看不见了。

    其他古代科技,陈文哲还不敢说,但是在建筑设计之上,国内可以傲视世界的设计,可以说是比比皆是。

    比如陈文哲小时候学习过的一片课文--赵州桥。

    上千年的历史,让这座石拱桥一直完好无损的给人类做着贡献。

    赵州桥准确地向我们介绍了,这座神奇的古桥。

    为我们打开了,对古代桥梁建设认知的大门。

    与古代建筑一样,虽然如今现代化的写字楼林立,但总是代替不了古建筑在我们心中的位置。

    桥梁也是这样,新修建的大桥,在横跨长度以及建造环境方面,都有很大突破,但也替代不了古桥独具的韵味。

    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找不出一座比它年代更为久远的石拱桥。

    这都主要得益于,古人在建造这座石桥时,所投入的智慧与汗水。

    尽管历经了如此长时间的风吹雨打,甚至有地震、洪水以及战乱炮火的影响,都没有击垮它,依旧屹立于洨河上不倒。

    其实,很多古建筑都是这样,像矗立在长江中的观音阁,被江水浸泡、冲刷多年,也丝毫未曾动摇。

    可是,屹立千年不倒,却在60年前彻底“消失”了,这就是赵州桥的悲剧。

    最后一次修缮是在1955年开始,直到1958年竣工。

    这一次是赵州桥第八次被修缮,同样也是最为全面的一次修整。

    古桥只保留了极少部分,其余全部被钢筋混凝土盖板代替。

    不过因为在结构与样式上依旧彷照旧桥,所以赵州桥虽然外表上没有太大变化,但实则已与一座新桥无异。

    由于重修过后缺少之前的古韵,有一部分人觉得新桥,并不能代替那座保留了千年的古桥,并且对此提出了质疑;

    不过,也有人们认为,虽然赵州桥换了一幅新的面孔,但并不影响它在自己心中的地位与形象。

    更为重要的是,这座桥梁带给大家的是,古人高超的建筑技艺与建筑智慧,是我们古代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成就。

    那么只留下了一个外表的赵州桥,还是那座历经千年洪水冲刷而不倒的赵州桥吗?

    钢筋混凝土的结构,还能支撑一千年的风霜雨雪吗?

    看看现代城市的设计,每次下雨都内涝严重,我们还能有点信心吗?

    幸亏船型古屋这片古建筑,没有人想着重新修复。

    而保存下来的这片古宅庭院,最重要的功能,其实就是住着舒服,因为到现在,它还一直是村里夏季的最佳纳凉地点。

    在夏天最热的时候,古宅内的温度最高也没有超过27度,和开着空调的房间差不多。

    因为古宅内无论是房间,还是庭院,建筑造型都是呈竖立的长方形状。

    有如烟囱的原理一样,让这种结构加速了空气的流动。

    更奇怪的是,古宅房间内一年四季不见蚊虫,尽管紧紧围绕在古宅墙外的,就是蚊虫肆虐的猪栏和水田。

    这么一座象征着家族基业的巨型豪宅,如今却成了无主之宅。

    洲湖村的历史上,也鲜有达官贵人的记载。

    这座建在小山村里的豪华大宅,到底是谁的功业,它背后又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不仅如此,这座豪宅还有着诸多不同寻常之处。

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一层层迷雾

    为了让房屋具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效果,我国的房屋最理想的朝向便是坐北朝南。

    而这座船型豪宅内的房屋,却全部坐西朝东,成功地避开了阳光的照射。

    不仅如此,这108间房屋相互连通,有的房屋甚至只有几平米,而且形状狭长,将其称为通道似乎更加合理。

    在这样的结构下,这座豪宅形成了一座巨大的迷宫,不熟悉其结构的人很难找到出口。

    现在经多方考证之下,专家们惊奇地发现,这座豪宅为清代富商黄惠楼斥资建造。

    但黄徽柔所从事的是什么生意,却无从得知。

    种种迹象表面,黄徽柔与天地会交往甚秘,商人只是其掩人耳目的身份。

    黄徽柔所修建的这座船屋,实际上是为天地会成员修建的藏身据点。

    其极差的采光效果和复杂的内部结构,刚好可以为天地会成员,提供有利的藏匿效果。

    船型古屋独特的造型,现在已经是建筑史上的又一个奇迹。

    其有违常理的结构,恰好满足了天地会的需要。

    可见只要符合目标人群的需求,看似不合理的做法,反而更能解决问题。

    100多年来,很多人无数次在这古宅院落里“掘地三尺”,至今还在寻寻觅觅,但就是没有宝藏的踪影。

    这笔天地会的宝藏,到底藏在哪里呢?可惜没有人能够找到。

    尽管没有找到传说中的宝藏,但船型古屋本身就是一座无价之宝。

    比起金银珠宝,其背后隐藏的天地会的历史,远比财宝要有意义得多。

    发现了船型古屋,却没有发现天地会的宝藏,这个是遗憾。

    但是对于陈文哲来说,确实幸运。

    因为他在沉船之中发现的不少宝贝,就应该是天地会藏宝的一部分。

    至于天地会为什么会把用于国内活动的资金,弄到海外,这一点还是很好解释的。

    毕竟当时的满清可以说是如日中天,他们根本撼动不了满清的统治,而且还被不停的围剿。

    没办法,他们最终的活动范围,只能是大陆之外。

    这也是他们后来的根据地,转移到港澳台、东南亚、美洲的原因。

    当然,陈文哲对于这段历史不太关心,毕竟已经被扫入尘埃。

    但是,他意外看到了那座船型古宅,自然也就对于天地会,或者说对于当时的大商人黄惠楼,有了些意外的了解。

    通过他看到的一些影像分析,黄惠楼很可能就是洪门的一名干将。

    关于黄惠楼的资料十分稀少,只有零零碎碎的传说和记载。

    相传,黄惠楼原来本是个家境一般的小商贩,从贩卖皮油起家。

    凭着精明勤劳,年轻的黄惠楼在短短的三十年时间里,迅速发展成为一名在黎川至光泽、福市、弯弯一路有20多家当铺的巨商大贾。

    为了夸富乡里,同时也为了在家乡置办一份永久的祖业,黄惠楼请来风水先生,在这四面环山、形似女式兜肚的洲湖村,以巨款购得“脐眼”这一风水宝地,修建了这座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豪宅。

    古宅的大门朝向,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点关于主人的线索。

    那就是古宅的大门,是朝东开的。

    古代建筑十分讲风水,尤其是对门的朝向极为重视。

    主人若是经商,按后天八卦讲,商字属金,而南方属火,火克金,也就是说宅院大门如果开在南面,不利经商。

    而朝向是东方,也就是属土的方向。

    土生金,很吉利。

    由此可见,宅院主人极有可能是商贾。

    这座船形豪宅建成以后,黄惠楼却很少来这里住,很快豪宅就成了一座“无主之宅”。

    不仅如此,黄惠楼的后人不久也不知所踪。

    只有许多不明身份的人来来往往,在这里住宿,更确切的说,这座豪宅成了山村中的一所公共住宅。

    村里一位据说是黄氏远亲的人,至今还保存着一批黄氏家谱。

    但这个家谱里有关黄惠楼的记载,依然是语焉不详。

    黄惠楼既然是“洪门干将”,这倒可以揭开,黄惠楼一夜暴富和豪宅建在深山小村里的谜团。

    不长住豪宅,又突然消失的问题,似乎也迎刃而解了。

    那就是他作为洪门的一员,参加了1852年,有史可查的闽南小刀会和洪门起义。

    起义失败后,他逃到了海外,从此古宅成了公产,留给了村里的人们。

    这一点,陈文哲肯定能够确定,毕竟要没有这次起义失败,他也不可能在沉船之上,获得那么大的收获。

    当然,就算是他能够回朔当年的历史,他看到的这座船型古宅,也还是有很多谜团。

    它的谜,几乎可以串连成串,但是这里面却隐含着很多东西,特别是财富。

    明末是乱世,隐藏财富是有钱人的共性。

    不管是明末的巨商大贾,还是王公贵族,都在隐藏财富。

    其中有富可敌国的王族,也有像是郑氏那么的海商。

    另外就是一些地方性的地主,再就是商人。

    这所有人,都在为保住自己的财富,而不停的动脑筋。

    很显然,不管是天地会,还是黄惠楼,都对于自己面临的处境,有所预判。

    所以,他们的财富,一般人还真找不到。

    但是陈文哲却知道,那座船型古宅之中,应该是真的隐藏在五百箱珍宝。

    这是天地会的经费,也是黄惠楼掌控的财富。

    而这一切都隐藏在那座大宅之中,可那么多年没有被人发现,肯定是因为这座大宅的原因。

    这座古宅的谜团实在是太多了,只要解不开这些谜团,就肯定不会有所发现。

    古宅最大的谜团,还是它的船形结构。

    为什么房主要把房子建成船的形状,而不是内地比较常见的四合院,这着实令人迷惑。

    而且,在船屋和它的周围,又接连发现一连串神秘的符号和图桉。

    船屋中36个天井、72个地漏、108间房屋,似乎在向我们暗示着什么。

    一百六七十多年的岁月沧桑,使老屋变得斑驳破损,但是在凋梁画栋之间,我们仍然能清楚地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

    房子的屋梁是油漆过的,而窗格、门板、廊柱却没有油漆。

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虚幻象征物

    在船屋建造前期,不惜工本地投入,却放弃了最后一道工序,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

    一个意外的发现,更是透露出船屋暗藏的玄机。

    最主要的是这座大宅,对于天地会,或者说洪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在陈文哲已经知道,当年的天地会,在这座船型古宅附近地区,活动量可不小,自然也就十分需要大笔资金。

    其实,想要了解这座船型古宅,也没什么难度。

    因为陈文哲知道,黄氏宗祠外墙皮下,有着明显的线索。

    到了现在,因为时间的关系,这条线索已经暴露。

    也是因为这条线索,才让现代一些专家,知道这座古宅,可能跟天地会有所联系。

    那是因为黄氏宗祠的墙皮突然脱落,砖墙上赫然出现了一排“明”字。

    现在的专家也是由此推断,这座船屋或许与清代以反清复明为旗号的秘密帮会——天地会有着某种特殊的联系。

    如果熟悉天地会,那么也一定会发现,房内屋饰也暗合天地会。

    可以说,天地会是应运而生,他的兴起是因为天下大势,而在国内败亡,也是因为国家大势!

    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铁骑横扫中原。

    当时的清政府,实行“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野蛮政策。

    这让民族矛盾日趋尖锐,在这样的背景下,抗清斗争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南方各省纷纷展开。

    天地会,正是在这样烽火连天的动荡岁月中产生的。

    在清朝268年的统治时期,天地会以“反清复明”为号召,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抗清斗争。

    康熙中期以后,随着康乾盛世的到来,民族矛盾的缓解,清朝统治逐渐趋于稳固。

    天地会的反清斗争,也不得不以秘密方式进行。

    福寿膏战争后,天地会也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秘密结社。

    对外称天地会,对内则称“洪门”。

    因为金庸小说《鹿鼎记》中的描述,而更为它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那么在历史上,天地会与黎川这片土地,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在县档桉馆的清代黎川县志上可以发现,从顺治年间开始,在黎川就开始存在着天地会的早期组织“百花英盟”的活动。

    在清代,黎川称为新城,属建昌府所辖,府治设在邻近的南城县。

    当年,官兵清剿百花英盟,由于大山阻隔,最快的路线是走水路。

    但是从南城出发,沿抚河到洪门水库要一天,从洪门水库沿资福河到洲湖又要一天。

    关山重重,水路迢迢,令官军鞭长莫及。

    这里是号称闽西第一关的“杉关”,距离洲湖村东南12公里,自古就是从西江进入胡建的必经之路。

    黎川洲湖船屋“黄氏宗祠”内的八箭向心舵窗,就与“天地会”有密切联系。

    在洲湖村东北8公里的深山密林中,还完好地保留着一条已经废弃的古驿道。

    今天看起来阴森幽静的石板路,在清代时却是商旅不绝,马拉肩挑的货物频繁往来于闽赣之间。

    然而这两条官道极易被官府封闭,据洲湖村的老人讲,在紧邻船屋的后山,还有一个很隐秘的山洞。

    据说可以直通胡建,但从没有人敢进去过。

    在清代,西江胡建曾经是天地会活动最活跃的地区。

    洲湖村虽然地处偏僻,但是由于它连通闽赣的特殊地理位置,极有可能被天地会所利用。

    所以会在历史的风云际会中被推到前台,扮演了一个隐秘的角色,而文献资料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由于天地会一直受清廷追杀清剿,其创始时间、创始人物等重要情节,都密不示人。

    所以,每个堂口,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各自为战的。

    而这带来的恶果,现代人稍微想一想就知道,各自为战,自然是被各个击破!

    这就不是财富能够消除的劣势,但是,对于当年天地会各个堂口隐藏剩下的财富,这就是优势了。

    因为很难互通消息,就算是有的堂口别清廷端了,那么其他堂口的影响也很小。

    通过这次意外收获,陈文哲还真是有点发现,最起码他知道了天地会的不少堂口、堂号。

    特别是这座船型古屋,对于天地会来说,地位十分特殊,也十分重要。

    这些隐秘,都关系着大笔财富,因为其内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名词:洪船!

    洪船是什么?一艘船?如同诺亚方舟?还是其他什么特殊的东西?

    一直以来,有人知道这两个字组成的词,但是却一直弄不明白,这到底是什么。

    只不过,还是有人能推测出来,这洪船二字,应该不简单,也许就关系着天地会各个堂口的财富。

    而这些财富,很可能一直隐藏在所谓的洪船之中。

    可惜,以前谁也不知道洪船是一条什么船,因为就连当年的帮会成员也不知情。

    可以说,天地会内部山堂林立,一度发展出小刀会、双刀会,三合会、三点会等十多种名目。

    而在各堂口之间,并没有一套完整的组织机构,来管理会众和发布指令。

    当然,为便于同会者互相识别,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切口,也就是通常说的暗号。

    乾隆、嘉庆之际,开始把以往口耳相传的诗句、问答等暗语汇集成册。

    这就是在天地会会员之间秘密流传的“会簿”,会簿中的暗语看似俚俗,文意却似通非通,外人看来如读天书。

    当年天地会成员之间,全凭一本会簿进行联络和发展新的成员。

    因此其内部秘密文件“会簿”,就成为研究天地会的重要文献。

    在查阅天地会的“会簿”时,出现了一个重大的发现。

    虽然“洪船”在洪门秘史中频频出现,但是在此之前,所有的研究者仅仅把它看作,是天地会的一种虚幻象征物。

    当时,谁也不会想到,这一切,居然都跟一座船型古屋有关。

    当然,陈文哲知道的更多。

    因为他知道那座古屋的特殊之处,比如明字、万字。

    加上船型古屋的内部结构,一切结合起来,才能发现隐藏在这座船型古屋之中的五百箱珍宝。

    可惜,就算是之后有人发现了船型古屋,好像也没有发现其他线索。

第一千三百九十章地下三尺、佑吾子荫

    天地会会簿中绘声绘色描述的“洪船”,居然就在洲湖村。

    只有看到这座船型古屋,很多人才真正意识到,他们看到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洪船”。

    更为关键的是,会簿中有这样一段暗语。

    “船用何料所造,上36,下72,合共108”。

    联想到船屋中的36个天井、72个地漏、108间房屋。

    它使很多人确信,这绝不是巧合,而是暗合了天地会早期的“水浒”崇拜。

    随后,在县志中,还找到了天地会利用小乘佛教进行传播的记录。

    那么洲湖村反复出现佛教中的万字符,会不会与此有关呢?

    对于万字符,其实有一种很明显的说法。

    由于天地会尊万云龙为始祖,在初期,天地会兄弟都称自己姓万。

    就像僧人都姓释一样,所以万字在天地会中是具有特殊含义的一个字。

    或许这就是万字符,作为天地会联络暗号的更有说服力的证据。

    经过仔细勘察,并对照天地会的会簿,有人推断,黄氏宗祠很可能是彷照天地会仁义堂的格局建造的。

    当然,其中的玄机,是外人绝对无法看破的。

    而就算是这样,还是有不少专家,根据船屋中的种种迹象,得出了初步的结论。

    如果说这只是推测的话,那么,接下来有关宅主的故事和发现,却牵出来一笔不为人知的宝藏。

    黎川洲湖船屋的“万字符”石板,就是其中的关键。

    以前是镶在窗子上的,大大小小有六十多块。

    谁也不能想到,就是这些不显眼的装饰织物,却能不断显露宝藏的玄机。

    什么东西,都不会空穴来风。

    加上船屋的神秘之处,让人们对黄惠楼藏宝之说深信不疑。

    一个小商贾突然发迹,富甲一方,必然有无数金银藏匿起来。

    如此别具一格的宅院,所需费用必然不在少数。

    甚至除了经商赚的钱外,还很有可能藏了帮会的财物。

    洲湖村一直流传,船形古屋埋藏着大量天地会的宝藏。

    村里的老人至今还记得,船屋主人为后代寻宝,而留下的藏头诗。

    诗文中拣出的八个字:“地下三尺、佑吾子荫。”

    这八个字,无疑是在说宝藏的去处。

    但是100多年来,很多人无数次在这古宅院落里“掘地三尺”,可至今还在寻寻觅觅,就是没有发现宝藏的踪影。

    古宅主人黄惠楼,究竟把宝藏藏在哪里了呢?

    1932年,当时一架飞机轰炸这里,把后面的墙炸倒了。

    随后老百姓发现,里面有很多牛屎一样颜色的饼在里面,一共装了16担,后来发现这是福寿膏。

    每个箩筐按照现在装稻谷,就是一百六十斤。

    一担就是一百六十斤,这样算起来,这批福寿膏就相当多。

    过去福寿膏在清朝的时候,大概按照现在比值,一两黄金大概是一斤,按照原来的价格,数量相当大。

    总共两千五百六十斤福寿膏,就算换成黄金,也可以换两百五十六斤。

    两百五十六斤黄金,现在也能卖四千七百多万。

    这绝对是一大笔财富,但是对于当时的洪门来说,好像并不是多么了不起。

    如果对他们来说,这些福寿膏很重要,那是怎么也有办法,运输出去卖掉的。

    就是因为发现了这批福寿膏,很多专家由此认为,古屋藏宝和天地会的关系,就比较明显了。

    船屋中那一排排整齐划一、结构相同的房舍,实际上就是天地会秘密联络、聚会的“洪门客栈”,同时也是天地会财富保存和中转的据点。

    一屋多门、户户相连的独特设计,正是为防备不测。

    在遇到突然发生的变故时,无论身处哪个角落,都能随时逃走。

    史料记载,1840年福寿膏战争以后,天地会的武装抗清起义此起彼伏、连绵不绝,遍及南方各省。

    清廷的的镇压,也更加血腥残酷。

    据《清实录》记载,道光二十四年,就是洲湖船屋建成的那一年,西江、胡建发生了天地会洗劫官府盐税茶税的事件。

    道光皇帝下旨严令西江、胡建两省的官员,协同痛剿、严惩。

    或许,就是在这样的事变之前,黄惠楼事先得到了风声,于是在匆忙之中弃屋逃亡了。

    这可能就是老屋中的房梁经过了油漆,而门窗却没来得及油漆的原因。

    可以想像的是,当时的黄惠楼并没有走远。

    他的目光始终默默注视着这座船屋,他的身影出没在连通西江胡建的各个驿道,游走于寿昌寺和金竹峰之间,暗中操控着船屋中所发生的一切。

    在此后的十多年里,他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使命,守护着这个船屋的财富。

    这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这座船屋显得豪华气派,而主人却不知所终。

    因为他本来就是财富的看护者,而并不是拥有者。

    可以想像,饱经风雨的黄惠楼,必定是一个信念坚定的人,终其一生都在坚守着他的秘密。

    十多年以后,黄惠楼带着这些秘密,沉入了历史深处。

    这座他曾经倾注了毕生心血的老屋,却一直替他保守着身后的秘密。

    直到2006年的一天,洲湖村发生了一件离奇的怪事。

    一个隐藏了近两百年的秘密,才终于被揭开。

    每年的四月,西江都会进入绵绵的雨季,从来不漏雨的黄氏宗祠,竟漏起雨来。

    为防止山墙倒塌,村委会决定派人检修。

    请来的工匠爬上梯子,轻轻地将天花板一块块地打开。

    突然,他惊恐万状、连滚带爬地从楼梯上跑下来。

    工匠连声惊叫:“蛇、蛇、大黑蛇!”

    天花板上怎么会有蛇?随后,村里找来胆子大的人,打算过去看一看。

    他一手拿手电,一手握鱼叉上去抓蛇。

    他小心翼翼地爬了上去,在手电光的照射下。

    果然看见墙壁上,有两条大蛇一动不动。

    他再仔细观察,这才看清楚,原来是一幅壁画。

    壁画左右两边各有一条飞龙,中间是一座宝鼎!

    这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寓意很不简单的壁画。

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藏宝之地,出乎意料

    这幅双龙争鼎图用黑墨绘成,每条龙长约4米,宽约1米。

    左右两龙口含明珠、双目如炬,争夺居中的宝鼎。

    虽历经一百多年,依然栩栩如生、清晰可辨。

    在我国古代,龙是真命天子的形象,宝鼎更是帝王权力的象征,平民百姓家中不得私自刻画。

    当两条龙飞上同一架屋梁的时候,屋主人与大清王朝争锋的雄心也就跃然而出了。

    船屋选择坐西朝东,船头指向北方,那正是清廷所在的方向。

    巨船行驶的方向,与身边这条红水河的流向,刚好相反。

    这让这座船型古屋犹如逆水行舟,正因为如此,才需要同舟共济。

    这些可不是猜测,因为只要略微懂一点风水学,就肯定知道,这是争龙的格局。

    可惜,到了清代,华夏大地上最后一点龙气也消耗待见。

    所以,不管郑氏多么能挣钱,多么的富可敌国,也无力回天。

    既然郑氏都不行,那么天地会也自然是毫无作为。

    当然,陈文哲也不关心这些事情,他其实是在用现成的信息,来推断他得到的一些零碎画面。

    从此,他可以知道,这座古屋内部地下暗室的所在位置。

    文物部门的108间房的结论,并没有包括储藏室和一些暗室。

    船屋结构如此复杂,屋屋相通,暗房像迷宫一样遍布其间。

    并且可以断定,迄今为止,绝对有为数不少的暗房还没有被发现,而宝藏就在那里面。

    只是,自古以来,藏宝人都是智慧非凡的人,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令后人不明所以。

    而宅主反清复明的志向,也和密室里的宝藏,一起凝固在这座奇特的建筑中而留存下来。

    要说这座船型古屋内部的宝藏在哪?其实很容易猜测。

    肯定是在地下,在暗室之中。

    但是,暗室在哪?却很难寻找。

    特别是对于天地会的一些机关高手来说,他们肯定不会让你太容易找到,所以他们肯定不会走寻常路。

    就算是到现在,经过了一轮一轮的寻找,掘地三尺都没有发现,就可以看出,当年藏宝的人多么的有想法。

    经过十几年的寻找,还没找到,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查清楚,这里到底有多少房间,就不要说地下暗室。

    其实,这些暗室还是很容易寻找的,而藏宝的线索,就在万字符当中。

    再有,就是像祠堂隐藏的壁画和字符等,这些看着不起眼的符纹也是有用的,只要懂得内部规律,就会看到提示。

    但是,不了解内部联系,也就是密码、密语的人,很难把这些联系在一起。

    而就算是这样,陈文哲也已经只是猜测出了一部分。

    因为他知道,那边的很多秘密的暴露,都是跟墙有关。

    所以,不用多想,那一大片房屋之下,虽然也有一些暗室,但是都不是用来藏宝的。

    真正的藏宝之地,都在墙中,只是这一点,就很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但是,你要真把屋子拆了,却绝对找不到任何蛛丝马迹。

    只能说,通过各种线索,能够锁定一些墙壁,从此找到门户。

    可是,你要是通过破坏房屋,来暴利寻找暗室的门户,却只能是一无所获。

    因为在破坏墙壁的瞬间,门户也被掩埋了。

    这一座大宅,历经三四百年风雨,到现在还一直矗立不倒,就可以看出修建的质量怎么样。

    这么一座大宅,想要暴利拆迁都不容易,就不要说偷偷摸摸的挖掘了。

    这也是一直到现在,那批财富还隐藏在地下的原因。

    弄清楚这一切,陈文哲也就放下了。

    那么有名的一座大宅,他总不可能去寻宝吧?

    就算能够找到,他还能悄无声息的偷偷运走?

    既然注定不是自己的,那么操这份心干什么?

    不过,既然知道了,还是要把这批宝藏利用起来。

    他得不到,送给国家也能换到一些优待啊!

    比如这一次船队停靠大海市码头,就需要一些特殊待遇。

    要知道他的船队之上,运输的东西实在是太惊人了。

    其他都不说,只是那艘稍微完整一些的沉船,就是绝对的宝物。

    这东西只要稍微修复一下,就可以成为一座沉船博物馆。

    这样的东西,放在那里就可以一直卖门票,一直产生收益。

    这种东西,谁会不喜欢?这就是摇钱树啊!

    陈文哲还是太年轻,他崛起的时间太短,在加上一年多不在国内,让他的影响力还是太差。

    这样一来,也许就有一些不长眼的,把他当做了肥羊、弱鸡,想着啃他一口。

    比如他船上无数文物进关,这本来没什么,大不了交点税!

    可是,有时候很多东西是说不清楚的。

    如果只是一些黄金,这还没什么,因为国内的法律也是很有意思的。

    比如垃圾,你要是从外面运输进入国内,就是犯法。

    而从国内向外运输,不管运输多少,都没有人理会。

    黄金等贵金属也是一个熊样,你要是从国内向外运输,就是走私贵重金属,这是犯罪。

    但是,你要是从国外向国内运输,只要通过海关报备、缴税,那就是正常的商业行为,甚至只是个人行为,国家不管。

    如果陈文哲只是运输进来一些瓷器、玉器,就算是古董,就算是国家一级文物,都没有多大问题。

    他现在最为看中的,肯定不是这些东西。

    这样事情就比较明了了,他的一大批青铜器、金缕玉衣什么的,想要放进博物馆,这一次进关,就十分重要。

    这是一次也是绝无仅有的一次,让这些东西过明路,取得合法身份的机会。

    要是为了省却麻烦,偷偷摸摸带到国内,以后的麻烦事就太多了。

    因为陈文哲根本就说不清楚,这些东西的来历,毕竟这些东西的来历真的十分奇特。

    你要说是南越王墓葬之中的宝贝,也许还能稍微解释一下,别人也会听一下。

    但是,楚王墓中的那一大批珍宝,特别是好几具玉衣,你怎么解释?

    那些难道都是南越王的东西?谁信?

    总不能让南越王把金银铜是那种玉衣,都穿一次吧?

    就算是现在,陈文哲正常报关,都不一定有人相信。

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大海捞针

    大批带着铭文的青铜器,还有特征十分明显的金缕玉衣,你说是百年前国人偷偷运输进南越的?谁信?

    心黑的就算是知道你说得对,也可能会选择不信。

    要是你很真的告诉别人,那么别人也会真心的对你说:你会那么好心,现在还偷偷挖出来,带回国内?

    特别是青铜器,在国内能不能交易先不说,就算是能卖,能卖几个钱?

    要是不带回国内,在国外出售,那价格就高了。

    你要说爱国,就不愿意文物流失在国外,别人就一定会相信?

    就算是有人单纯的觊觎陈文哲这批宝贝,陈文哲也受不了啊!

    因为所有眼红的人,都有可能睁着眼睛说瞎话。

    之前陈文哲这一大批藏宝,都是放在南海的基地之中。

    在那边他可是有着大笔投资,主要还是跟那边的基地有着很好的合作。

    再说,那些人也不关心什么文物。

    因为在他们的眼中,那些就是一些破瓶子烂罐子,最多也就是还有一些破铜烂铁。

    这些东西,真不如多给他们安排一些退伍士兵更受到重视。

    但是,这些东西进入内陆,特别是进入大海市这种大城市,就隐藏不住了。

    没办法之下,陈文哲就只能通过利益交换,来获取一些支持。

    毕竟他的这一大批文物,确实是从海外找到的。

    你要说是偷偷运出国,通过重新报关洗白赃物,他还真就能证明清白。

    但是,有些事情好做不好说,比如他是从南越挖出来偷运回来的。

    不管这批宝贝原来属于谁,可是,你总是从一个主权国家偷运出来的。

    这种事情能说吗?那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吗?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陈文哲做了多手准备。

    如果大海政府这边不满意,他甚至都可以在长江出海口,甚至是附近海域,寻找几条沉船交给他们。

    反正近海海域,还有江口之中,就算有沉船,他也没法打捞。

    既然这样,还不如换一些好处呢!

    就像是现在,陈文哲已经走上甲板。

    他看着海平面,选择清代以前的画面,让它浮现在眼前。

    时间选择确定,再选择关键词,肯定是沉船。

    这样一来,回朔到的画面就跟沉船有关,而且时间是在清代之前。

    这就是他现在那件作弊器的强大之处,不知道为什么,反正就是越来越好用了。

    这就好像是一个超级搜索,它可以根据时间、关键词,来搜索一片地区,历史长河之中发生的一切。

    “这是长江口二号沉船沉没的画面吧?”

    海底捞“珍”,有时候就是这么容易。

    谁能想到,在长江口还能有很多沉船?

    最重要的是这些沉船之上,还真就有着不少宝物。

    当然,不要以为在长江之内,打捞沉船,或者说搜索沉船就容易。

    大海市,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和重要口岸之一。

    大海的长江口,处于长江“黄金水道”的入海口和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心点。

    古往今来,在这条繁忙航线上和复杂水域里,埋藏有不计其数的水下遗珍和未解之谜。

    从2011年起,根据国家文物局部署,大海市启动了水下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

    通过陆地调查走访、查阅文献资料等方式,收集到长江口水域150余条水下文物线索。

    但长期以来,浑水环境是我国水下考古发展的瓶颈,大海长江口水域尤其突出。

    在这片能见度几乎为零的江海交汇水域,探寻水下文化遗产,犹如“大海捞针”。

    为此,大海市文物局组织多个部门,自主研发了获得国家专利的“浑水水域水下成像装置”。

    之后运用无人艇、多波束、侧扫声呐、浅地层剖面仪和磁力仪等海洋物探扫测设备,对长江口水域开展水下联合调查。

    终于,在2015年,工作人员在对长江口崇明横沙水域,开展重点水下考古调查时,有所发现。

    他们通过声纳扫测等技术,发现了一艘保存较为完整的铁质沉船,考古编号为“长江口一号”。

    经过水下考古潜水探摸,确认该沉船为民国时期的铁质军舰。

    不久后,考古人员又在该沉船北部,发现了另一艘体量较大、保存完整的木质古沉船,考古编号为“长江口二号”。

    从此,拉开了解码长江口二号古船的序幕。

    所以,长江口二号还是很出名的,因为它不是一艘军舰,而是一艘运输商船。

    陈文哲心中一动,时间快进,很快就来到二二年,此时显示的画面,是长江口二号被打捞出水的画面。

    “果然,当年运输的很多瓷器,都没有被打捞上来,也不知道是被冲入海洋之中,还是被埋在了淤泥之中,或者是之前就被人打捞上来了?”

    长江口二号沉船,为什么比较出名?还不是因为上面的瓷器比较多?

    可以说,它是我国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船载文物数量巨大的木质沉船。

    这艘清同治年间的贸易商船,沉没于大海崇明横沙岛东北部北港航道水下。

    整艘船,船体埋藏于海床下5.5米。

    这艘古船出水之时,船身现存约38.1米。

    已探明有31个舱室,其中载有不少精美文物,迄今已经清理出水600多件陶瓷器。

    最重要的是这艘船也是整体打捞出水,而且比陈文哲使用这门技术的时间,还要更早。

    这艘古船打捞迁移工程,采用了世界首创“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

    当时是使用一艘作业船,将在古船四周放下22根巨型弧形梁,形成一个巨大的半圆柱沉箱。

    之后,把总重量1万余吨的古船和泥沙海水,“滴水不漏”地包裹起来、提升出水。

    最后嵌入,另一艘特制打捞专用工程船的中部开口月池。

    整个海上作业预计耗时2-3个月,在这一点上来说,就不如陈文哲他们使用的技术了。

    毕竟陈文哲使用的船多,技术也更加成熟、先进。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什么东西第一次做,都处在技术积累的阶段。

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每艘船都会有一点惊喜

    长江口二号古船,在二二年年底前“破浪而出”。

    现在这艘被命名为长江口二号古船,被放在了大海船厂百年旧址之上。

    一座古船博物馆也将就地展开营建,也就是说,长江口二号古船将“安家”于黄浦江畔。

    这就是陈文哲的榜样,他只要就近找个地方,把自己的沉船放置好,就肯定会跟这艘长江口二号古沉船,形成联动效应。

    你去看了这艘清代长江口二号之后,是不是也想要看看陈文哲的宋代古沉船?

    相比清代的这艘商船,陈文哲的古船显然更有吸引力。

    当然,长江口二号古沉船,之所以出名,肯定是因为其内运输的宝贝也不少。

    通过回朔,陈文哲更加知道,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是一艘有点争议的古沉船,也就是150多年前,这艘满载景镇瓷器、紫砂器、南越产水烟罐等大量贵重物品的木船,在长江流域发生沉船事故。

    150年后的今天,看船上的物质,就会感觉比较奇怪。

    如果说是一艘进口船,那么上面的景镇瓷器是怎么回事?

    如果是出口船,那么上面的南越产水烟罐又是怎么回事?

    当年的沉船原因,除了陈文哲,其他人应该是无从考证的。

    可惜,陈文哲也没必要一点点的查看历史画面,因为没必要,毕竟又不是他打捞上来的沉船。

    所以,打捞沉船的那些专家们,就只能依靠古老的船体,斑驳的痕迹,来揭开那段旅程背后的故事。

    长江口二号古船为木质帆船,确认年代为清代同治时期,船体埋藏于5.5米深淤泥中,横向左倾约27°。

    从陈文哲观察到的情况看,古船船型疑似为明清时期,在大海水上运输广为使用的平底沙船。

    这样的船,应该不能进行远洋航行。

    前期打捞中,在古船上就发现了大量景镇瓷器。

    如果只是景镇的瓷器,陈文哲还真不会太过在意。

    只不过,每一艘沉船,都是一座宝库,都会或多或少的给人一点惊喜。

    没办法,不管是什么样的商船,怎么也要带一些好东西吧?

    在古代,或者干脆说是在清代,国内最出名的出口商品就是瓷器、茶叶和丝绸。

    所以,在这艘古船上探宝,只要运气不是太差,都能有所收获。

    而在长江口二号沉船之上,就发现了一件60厘米高的青花瓷。

    考古和盗捞,绝对不是一回事。

    陈文哲通过回朔就能知道,发现这艘沉船的时间是在一五年,而打捞出水却到了二二年。

    当时,为了为进一步摸清长江口二号古船的性质和年代,从2016年开始,大海市文物局等多个部门,每年都要对该沉船遗址进行水下考古探摸和多学科研究。

    经过6年多水下考古调查勘探,才初步探明了长江口二号古船的基本情况。

    据模拟动画显示,才确定长江口二号古船是不是木质帆船,是哪个年代的帆船。

    其他还有所在水域的水深,船体埋藏的深度,周围的环境等等。

    最终得到确切数据,古船残长约38.5米、残宽约7.8米,已探明有31个舱室。

    沉船上部的尖艏、揽桩、主桅杆、左右舷、上甲板等结构完整。

    考古人员通过选取前后其中4个舱室,进行了小范围清理,均发现舱内有码放整齐的景镇窑瓷器等精美文物。

    另外,在船体及周围还出土了紫砂器、南越产水烟罐、木质水桶残件等。

    除此之外,还有船上的一些东西,比如桅杆、大型硬木船材、铁锚、棕缆绳、滑轮、金属钻头、钻杆以及黑色矿物等大量文物。

    2021年7月至9月,大海市文物局再次组织水下考古专业机构,对长江口二号古船及周围进行了水下调查。

    他们清理出,前几次调查未发现的元代瓷器,和60厘米高完整的豆青釉青花大瓶等大型瓷器。

    特别是古船中部分出水瓷器底书“同治年制”款,为古船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清代的沉船,上面还有外国货,那么他到底是进口的船,还是出口的船?

    最重要的是,这艘船上还有一些元青花,特别是其中还有一件六十厘米高的青花大瓶,这就比较有意思了。

    这样一来,之前陈文哲打捞的清代沉船,发现宋代、元代瓷器,也算是再正常不过了。

    不过,在查看这艘沉船打捞出水的过程,还是让陈文哲有点惊讶。

    因为他发现,在这长江口打捞沉船,一点也不比在海上打捞沉船来的轻松。

    由于长江口二号古船,受水流冲刷严重,特别是随着长江口水势流向改变,河床由淤积转变为快速下切,致使古船加速露出河床表面。

    这样一来,船体面临严重安全威胁,这也给打捞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目前全球水下沉船考古的打捞方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提取船上文物后,拆解打捞沉船。

    第二是采用围堰抽水,进行考古发掘后再打捞沉船。

    最后一种是使用特制沉箱,将沉船、文物与其周围海水、泥沙,按照原状,一次性吊浮起运整体打捞。

    当时,为防止长江口二号古船遭到自然与人为破坏,专家建议需尽快打捞出水,并移入固定场所进行考古发掘、文物保护、研究及展示利用。

    由于长江口水体浊度极高,水下能见度几乎为零,平潮工作时间又很短,无法完成科学的水下考古测绘、拍照作业。

    同时,水下考古和建造围堰所需时间和成本巨大,围堰后考古还将长时期阻碍航道。

    因此,大海市文物局在听取专家意见,评估沉船面临的风险,综合分析三种考古和保护方式后,决定对长江口二号古船采取整体打捞的方式。

    而整体打捞能以最短时间、最小成本、最大程度保留历史信息迁移沉船。

    打捞方式确定了,打捞方法也至关重要。

    当时的工作人员,针对长江口泥沙含量高,且水流速度快,及古船及其周围环境的特殊性,专门设计了打捞方法。

    负责这次古船打捞任务的专家,决定采用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创新方案——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来打捞这艘古代沉船。

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清宫鸟谱

    此前,大海打捞局已经在今年1月,使用该技术完成了海上等比例打捞试验。

    届时,将以顶进发射机架驱动22根巨型“弧形梁”,在长江口二号古船底部形成一个长达51米、宽19米、高9米的的弧形沉箱。

    也只有这样,才能把长江口二号古船,及其附着的厚厚泥沙与海水,全部“滴水不漏”的包裹起来。

    据测算,加上打捞设备的自身重量,沉箱总重量将近1万吨。

    也是在此时,陈文哲才发现,这看似十分简单的技术,还真是挺复杂。

    该技术特别结合了核电弧形梁加工工艺、隧道盾构掘进工艺、沉管隧道对接工艺。

    并运用液压同步提升技术、综合监控系统等,目前全球最为先进的高新技术。

    同时,这些技术也是首次应用于文物保护和考古领域,真正实现了文物保护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发展。

    依赖中国的高端制造能力,这样的高科技方案,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原生性和完整性,保障文物安全。

    沉箱出水后,为顺利护送古船到达黄浦江边存放地,大海打捞局还为沉箱量身定制一艘“中部开口”的工程船。

    陈文哲的船队之中,也有这种工程船。

    也只有这种最专业的工程船,才能让沉箱可以严丝合缝嵌入其敞开的中部。

    可以说,陈文哲船队之中的那艘工程船,就是根据大海市打捞局的那一艘彷制的。

    “看样子,人家做的更加专业啊!”

    四处扫描,想要发现一艘沉船,可是,却怎么也没有发现。

    没办法,陈文哲只能不停的调整策略,改搜索词呗!

    没想到,这么一改,居然也没有多少收获。

    他最多改到明代,大海市这边就变得一片荒芜。

    这时陈文哲才想起来,大海市存在的时间并不长,明代之前就是一座小渔村。

    这样他就只能把时间线向近代推,明代、清代没有发现,那么民国呢?

    没想到,把搜索目标改成民国和古董艺术品之后,居然有了大量发现。

    而且集中在了近代解放战争后期,这一时期不用想就知道是蒋党撤退弯弯的时候。

    可惜,这一批一批的古董文物,都被运输到了弯弯。

    “有没有留在国内的?”

    不停的缩小搜索范围,很快,陈文哲还真就有发现了。

    “清宫鸟谱?这东西我好想听说过?”

    陈文哲意外的,看向岸边的一排老房子。

    没想到搜索到最后,他居然意外发现,有人手中拿着一件好东西,走向了不远处的老房子。

    最主要的是,看向那座老房子,却发现那人急匆匆的居然把一个包裹,藏在了一座老房子的墙壁之中。

    而且是外墙,不是从里面藏的,是从外面藏上去的。

    这就比较有意思了,从外面隐藏东西,还能不被人发现?

    可是,那东西好像就是没有被人发现。

    根据追踪回朔得到的信息,陈文哲确定,当年藏东西的人,应该很熟悉那栋房子。

    要不然他也不会那么快的藏好东西,而且道现在还一直不被人发现。

    当年蒋领导败走弯弯,说是“败走”,其实也掠夺了相当可观的黄金,还有不计其数、无法用钱财衡量的宝物。

    这些宝物,大多数现在都收藏在了北台故宫中,其中最为知名的就是玉白菜。

    许多大陆同胞去弯弯旅游的时候,看到这些珍藏的宝物,都不免感慨一句:要是这些宝物留在内地该多好啊。

    其实,因为种种原因,确实也有一些宝物并没有随蒋去台,而是留在了内地,其中不乏国宝级的文物。

    这些宝物很多是因数量庞大匆忙慌乱,而没有带走。

    此时陈文哲想起来,那个时期,好像有一套清宫鸟谱就没有被带走。

    幸亏现在有人已经证实,那是一套高级彷品。

    所以,陈文哲现在看到的,应该是正品。

    “停船,我们就在这边上岸!”陈文哲当机立断的道。

    “老板,没有码头啊!”

    高启静一直站在陈文哲身边,听到命令,只能是一脸无奈的道。

    “那边不就是吗?”陈文哲指着一座小型码头道。

    “只能停小船!”高启静道。

    “就坐小船下去,你跟着船队。”

    陈文哲早就有所打算,他可不想太过高调。

    这么一支船队进港,想要不引起轰动都难!

    打捞船慢慢减速,等陈文哲坐上小船的时候,他已经清楚,当年为什么会有人,急匆匆的从这边的小码头上岸,而且还能快速的藏好东西。

    人家显然是早有计划,所以一切做起来有条不絮。

    可惜,那人应该是被裹挟着去了弯弯。

    当时双方可是很长时间没有交流,所以这人肯定是走了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要不然,一件宝贝不可能藏在这里七十多年。

    这一件宝贝是幸运,被人偷偷藏起来,没有被带走。

    可是,陈文哲通过回朔,却发现那一时期,从这边江中被带走的宝物,实在是太多了。

    据统计,蒋领导当时从故宫,运到弯弯的文物,共计五千四百九十六箱,但是直到现在都没有完全清点完毕。

    数量一多,就必定会出纰漏。

    而当时负责整个文物搬运的总负责人叫杭立武,虽然他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还留学读书过,但他并不是古董研究的专家。

    而他之所以负责这个项目,是因为当年日军侵华的时候,他曾经作为难民营的负责人,负责过文物南迁的事情。

    所以,这次让他负责,也只是因为他在迁送方面有过经验。

    但和当时的文物南迁不同点在于,这次时间更为紧迫,需要运送的文物更为庞大。

    而且这次,不仅要运物,还要运人。

    许多蒋党军官家属,加起来都有几十万人。

    人都来不及安排迁移,更何况是物品了。

    在这种一团糟的情况下,杭立武手下那些负责分类的文员也手忙脚乱。

    他们当中不是个个都是古董专家,所以这也造成了统计的时候,会有失误的情况发生。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208/ 第一时间欣赏我的系统不正经最新章节! 作者:疯神狂想所写的《我的系统不正经》为转载作品,我的系统不正经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我的系统不正经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我的系统不正经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我的系统不正经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我的系统不正经介绍:
得隋侯之珠,遍观古今技艺,识宝造宝,传承文明。
只不过,这件宝贝内部的系统,好像不太正经!
谁家传承的是做旧、高仿?
要不就是挖坟、掘墓、搬山、卸岭、摸金!
既然学到了,那就传承下去吧!
陶瓷、木器、石雕、金银铜器,非诚心之人不传!
正骨、按摩,千金方,非仁心仁术之人不传!
寻龙、点穴、搬山、卸岭、摸金、仿古,非德才兼备之人不传!
扩展技能:寻矿、开山、采金,非一身正气之人不传!
安宫牛黄丸、南云白药、片仔癀、清宫寿桃丸,国家绝密,自己用用就好,不敢传!
获得文明传承系统,终于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我的系统不正经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的系统不正经,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我的系统不正经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