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隋唐大猛士TXT下载隋唐大猛士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隋唐大猛士全文阅读

作者:木子蓝色     隋唐大猛士txt下载     隋唐大猛士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555章 弃妇

    大雪纷飞。

    眼看又要过年了。

    今年的辽东格外的冷,但也格外的安宁。自东征开始以来,这还是头一次再无战事。

    罗成身着一件棉袄,裹的跟个粽子似的与小黑一同出城,随行的是阚棱等几个义子,提着龙城飞将酒,带着一些糕点还有粮油等。

    阚棱道,“义父还是穿上这貂衣锦袍吧,我看你那个棉袄真的不暖和。”

    罗成笑笑,“我不缺貂皮锦衣,但普通的府兵将士们可就没这些了。这棉袄你别看着普通,可若能够推广起来,可是相当了不得的东西,若人人都有了他,以后这辽东就不怕寒冷了,到了冬天,不用整天呆在屋里告火炕地龙猫冬了。”

    阚棱瞧了瞧罗成身上那棉袄,“可是义父你身上这身棉袄,可是比一般的貂皮锦衣还贵的,怎么可能人人都有呢。”

    此时的棉花在中原,也仅有皇帝的宫廷和一些贵族们的后花园里栽了一点,是做为观赏花来看的。

    棉花和棉布中原极少,都是由西域所产,号为白叠布。

    西域的高昌国种植棉花很多,广泛种植,据后世人研究,西域高昌也就是后世的吐鲁番一带在隋唐时就大量种植棉花织棉布,他们种的棉就是非洲棉。

    罗成身上这套棉袄,就是由商人自西域高昌国贩运过来的棉花棉布做成。

    高昌人把棉布称为白叠布或细,在那边,棉花一斤,上品的直钱七文钱,但细棉布一尺,上品直钱四十五文,次值四十文,下四十三文。而次棉布上品一尺直钱三十文,次二十五文,下值二十文。

    最差的棉布称为,上品一尺值钱十二文,次值钱十文。

    这么一看,好像棉花并不算贵,但贵的是棉布。究其原因,就在于此时的棉花脱籽技术不成熟,去籽极难,再加上这种高昌种的非洲棉纤维短,不易纺织,所以赞成了棉花不贵,但棉布极贵的现象。

    而中原此时还没开始推广种植棉花,从西域贩运过来后,这白叠布物以稀为贵,于是比丝绸还要贵重。

    这年头,能够穿上一身棉衣的,那绝对是非富即贵。如罗成这样还穿着棉袄,绝对是身份的象征。

    “其实啊,这棉花种植也并不是太难,并且去籽和纺织其实也有办法提高效率。”

    小黑惊讶,“白叠花真的能够大量种植?那我们辽东也种白叠花,纺白叠布如何,到时大家收入都能大增。”

    罗成呵呵一笑。

    “辽东种不了,棉花这东西需要充足的日照,辽东太冷,种不成。”

    小黑一听,很是失望,白叠布这么贵,比丝绸还卖的贵,如果辽东的府兵们能够种植棉花纺织棉布,那大家就多一条财路了。

    “辽东不适合种,但中原适合种棉花的地方很多,比如说西域,比如陇右关中等等好多地方都适合种植,棉花种植不需要特别好的良田也能种植。”罗成道,“若是有办法把棉花推广开来,其实我们可以搞纺织加工嘛。高昌人就不懂得棉花去籽的好办法,也没有好的纺织技术,但罗成却还是知道点远超现在技术的纺车织车和去籽车的,这些手工的机械自宋代开始,就已经趋于成熟,效率还是不错的,虽不能跟蒸汽时代比,不能跟现代比,但也已经很了不得了。

    搞棉花纺织加工,也并不是就没可能,就好比后世的湖南并不产槟榔,但并不妨碍湖南成为槟榔的重要加工产地。

    辽东不产棉,可却比其它地方更需要棉。毕竟辽东冷啊,罗成他们几个出了城,感觉离开屋里的火炕地龙后,整个人都有些僵硬了。

    这城外的道路上,更是厚厚的积雪覆盖着。

    若不是骑马,这一脚下去得到半腰。

    现在罗成麾下的府兵郡兵,还有那些移民来的屯民们,冬天全靠着皮毛,各种什么貂皮狗皮狼皮羊皮什么的,再各种毛,人人一身皮草,没这玩意出不了门。然后大多时间都还只能在家猫冬,早早备好的柴火,天天就在屋里呆着。

    这还是有火炕,否则更难捱。

    但普通的百姓,可没府兵们那么好条件,毕竟府兵再怎么说那也起码是个自耕农,经常参加打仗什么的,还能有战利品赏赐什么的,生活水平在这年头,那都是中上水平了。

    可一般的百姓哪有这条件人人一身皮草,就只能是衣服做夹层,里面多填充些绵啊毛啊草的,多数时间都是无法出门的冬天。

    “义父,这大冬天的,吩咐下面人去慰问看望就好,你何必亲自跑一趟呢。”王雄诞搓着手道,虽然手上戴着鹿皮手套,可这冷风无孔不入,手一样僵硬。

    “不能跟下面脱节,哪怕你站在再高,如果你跟底层脱节了,那你离摔下来也快了。”

    罗成他们这一行今天是随小黑去一个屯子里搞慰问的,那个屯子是个军屯,在中原也叫地团,府兵们在军府周边居住,他们也分田授地,这些府兵所在地就称为地团,即隶属于军府,也同样由郡县管辖。

    大雪中,屯子很安静。

    人马靠近,才听到有犬吠之声。

    然后有人爬到屯门上喊话。

    小黑便喊道,“马大棒子,就属你嗓门大,赶紧开门,看谁来了,大帅来看望大家了。”

    罗成的到来,让这个小屯子顿时热闹起来。

    这个屯子其实不大,这里原先是安置五十个府兵的,不过他们开始也不住这里,而是驻在各城各堡中,这里则是他们安置高句丽妾或流民妾的地方,然后他们妾侍的家人,则居住在屯堡的外面,是分开居住。

    上次撤走了五万多府兵,这屯子里也走了二十多个府兵,于是还剩下二十多个府兵。有些府兵回中原的时候,带着自己的高句丽妾走了,但也有一些直接把人抛在了这边。

    个中原因,有时也并不是太清楚,反正有人就是没带她们走。

    而有些人的妾是因亲人在中原叛乱而被流放来的,那些府兵想带她们走也不行,朝廷规定这些人是不能再回中原的。

    而这些留下来的府兵妾中,有些在丈夫走后,才发现自己怀孕了,挺着肚子不可能马上再有人要,于是现在处境也挺惨的。

    罗成今天也是特意跟小黑一起下来走走瞧瞧,毕竟这些府兵还有这些府兵妾也好,那都是辽东的基础和根本。

    屯子现在还有二十多个府兵,但其中有些如今在其它城池镇堡中当值,在屯子里的只有八个府兵。

    小黑领着罗成去了给他们开门的马大棒子家,他是小黑以前长矛队的老部下,如今也是个队副,现在正好轮休在家。

第556章 封建府兵

    马大棒子长的很高大,他以前擅使一根大棒,因此得名。

    身为府兵队副,他也有个九品官阶,还有一个武骑尉的勋官。因此他在这屯子里日子算是不错的,有一百亩府兵军田,五十亩勋田,另外还有五十亩的职分田可收租。

    自从罗成宣布留下的府兵把家人接来能够按口分地后,马大棒子就立马写信回河南齐郡老家,他在老家虽也是个府兵,可是东征后才新点的府兵,这时一百亩地的军田也分不齐,只分到三十亩地,还不是什么良田。

    家里有妻儿老母,还有好几个儿女,日子也是过的苦,以前都是靠佃地和打零工生活,现在点了府兵有这几十亩地,日子好一点。但东征后,各地也是贼匪遍地,哪怕齐郡好一点,可也经常过贼过兵的,再加上这两年不是水灾就是旱灾,着实是苦。

    要不是马大棒东征立功得赏,家里靠种地肯定吃不饱饭。

    他一封信过去,于是一家子就都来了,他们从东莱坐船来的,那边有水师的船专门负责运送这些辽东府兵家眷们过去。

    一家子好不容易飘洋过海到辽东,罗成也确实没有食言。

    一家子人都分到了地,不但马大棒的妻子和老母一人分了五十亩地,他的四个没成年的孩子都一人分了二十亩地,连跟着过来的已经分家另过的两个兄弟两家十一口,罗成也全都给分了地。

    反正如今辽东别的不缺,最缺人口。

    能来,就欢迎。

    这些地分下来,有部份是以前高句丽人耕种的熟地良田,也有部份是还未开垦的荒地,另有一些较差点的坡地等,但数量确实没打折。

    现在马大棒三兄弟一起居住,一起十八口人,除了马大棒子的那一百多亩地,他这一家子还分到了近五百亩地,虽然其中良田不到二百亩,可也足够惊喜了。

    更别说,马大棒子还有个高句丽妾,也分了几十亩地。

    马大棒妻子过来后,见到屋里还有个高句丽女人,把马大棒子挠了一顿,但后来也没闹了,倒也想开了,既然是上面要求的,个个府兵都纳高句丽妾,就没办法了,再说,马大棒子也会哄,告诉她这些妾侍其实就是帮忙种地的。

    毕竟他这个高句丽妾年轻,能干活,现在正好帮着妻子侍候老母亲,另外这个高句丽妾家还有七口人呢,一家老小现在都是他马大棒的佃民,帮他种地。

    妇人很现实,算了半天,觉得确实是这么个理,也就消停了。

    屋子挺大,原木结构,树都是山上伐的,府兵们互相帮忙一起建的屋子。房屋的风格就是原始粗犷风,但很结实。

    屋里有个大火塘,可做饭也可烤火,另外还有个大炕。

    罗成扫了遍屋子,发现火塘上还挂着几块肉在熏烤,已经熏的乌黑,火塘上还有肉,说明府兵们日子还算可以。

    “粮食还够吃么?”罗成问。

    “够,屋头下有个地窖,里面不但存了粮食,还存了些菜,够吃到明年开春了。”马大棒对现在的日子很满意。

    在中原时,他不过是个卖苦力的,可自加入府兵到了辽东,几年下来他成了军官,如今更成了地主。

    在这个小屯子里,他还是屯长,一家十八口,外加上妾侍家七口,这个大家族二十多人呢。

    他现在就算外面大雪封冻,都经常出去转转,就为了看看他的那些土地,时常在炕上跟妻子商量,等开春后,好好管理今秋种下的麦子,还要抓紧把剩下的地也翻了,种上麦子和大豆。

    他还计划着要再买两头牛回来种地。

    罗成笑道,“家中有粮,心中不慌,有粮吃就好。马大棒,跟我说说你们屯子里的情况,如今总共有多少人口,有几个府兵,又有多少府兵接了家眷过来,地都分下来了吗,都按上面规定分下来,有没有少分?还有,听说你们屯里之前走的府兵有几个把妾侍留下了,这些人现在怎么生活,怀孕了有没有没人管的?”

    这些问题,马大棒很认真的听,然后一一做了回答。

    “大帅,我们屯子现在总共有三十个府兵,之前五十个,走了二十三个,剩下二十七个,后来上面又安排三个过来,三十人都是隶属于附近的四平鹰扬府”

    按马大棒子所说,三十个府兵,有一半人已经把家眷接来了,还有一半是计划着等明年开春后再让家人过来。另外已经接家眷来的这一半人里,如他一样把全家都接来的也只有部份,不少人是家里只先来了几个探探路看看情况。另外也有人还计划着,明年要把兄弟家也喊来的。

    至于说没带走的府兵妾,这里有七个。

    其中四个流民妾三个高句丽妾,七个被留下来的府兵妾,已经有五个改嫁其它府兵为妾或是嫁给其它移民,但还有两个没嫁,因为她们怀孕了。

    “这些人现在怎么生活?”罗成问。

    马大棒子叹息一声,“这些女人也挺可怜的,我们也给她们的丈夫去信了,可他们都回中原了,也不可能再来接他们回去,甚至如那几个因叛乱而被流放来的女人,根本不可能接回中原去。”

    “我们屯子呢现在就是大家一起接济照顾她们吧,每家送了柴火定期送粮,让她们渡过这个冬天。”

    这样的情况并不止是这个屯子,而是很普遍。

    当初罗成为了让这些府兵在这里有归属感,强行给他们分地纳妾,然后皇帝一道诏令,又把五万三千府兵召回中原去了。

    于是好多在这纳的妾都被留在了这里,没怀孩子的还好,反正再改嫁就是了,可有些人怀了孩子,却是麻烦。

    她们嫁给府兵都是才二三个月,有些人在府兵走的时候根本还没发觉自己怀上了,现在快过年了,肚子一个个的开始挺起来了。

    “马大棒子,你做的很好。不管怎么说,这些女人都要照顾好,我已经决定,等这些女人生下孩子后,如果她们愿意自己抚养,会由留守府每月补贴些钱粮,如果实在无力抚养或不愿意抚养,留守府也会成立专门的少儿营,到时接过去抚养他们长大成人。”

    马大棒子挠挠头,“其实我们有些府兵,也愿意抚养的。”

    小黑笑骂道,“你们他娘的不就是图人家寡妇不要钱,养着还能帮你们干活,孩子长大了,又是个劳力。”

    有些人确实是这样想的,反正就当是个奴隶,还是不要钱的。

    可罗成却摇头。

    “这样想不行,不管怎么说,这些孩子也是中原府兵之子,他们不是高句丽奴隶,所以生下来我们得善待他们,他们生下来就将是大隋的良家子民,不会是奴隶。”

    “马大棒,你带我挨家挨户看看这些女人去。”

    “哎,好的。”

第557章 亡国奴

    出了马大棒子家,由他带路走没几步便是另一座院子,一样的粗犷原始,相比起马大棒家,这家的屋里没那么暖和。

    没烧火塘,只烧了炕。

    炕上做着六七个男女,看到马大棒子带着人进来,他们眼里闪过慌张的神色。

    “屯长,我兄弟他们一会就走。”

    一个挺着肚子的高句丽女人用不太熟练的汉话向马大棒子说道。

    马大棒子道,“没事,不是来赶他们的,这是我们大帅,今天特意来看看你们。”

    那女人打量着罗成,一时还没明白大帅是代表什么。

    阚棱怒目而视,一声冷哼,吓的女人直接要跪。

    罗成上前扶住她,然后转头对阚棱说,“你的勇武并不该用在这种场合。”

    然后他对那妇人道,“我是罗成,辽东留守,今天特意来瞧瞧你们。”

    那女人这下终于明白眼前这个男人是谁了,居然是被她们这些高句丽奴称为辽东王的男人,一时又要下跪,她甚至叫她的兄弟们一起跪。

    “不必如此,都炕上坐吧。”

    女人的肚子隆起,说是已经有快五个月身孕了,她看起来很年轻,也就不到二十的样子,脸色有些苍白,但还算好,没有太瘦。

    炕上的那几个男女,都是这个女子在屯外边的家人,他们在屯外的房子不比这里好,多是半地下的窝棚,冬天要冷的多,而且他们粮食也少,每天都处于半饥饿的状态,今天进屯来看她,她便让他们在这里吃饭,又在暖和的炕上多呆段时间。

    不过按规定,所有的奴隶都是不允许在屯中过夜的,就算进出,都得经过登记允许,更不得携带铁器等。

    “大帅,这个女人叫阿达,她男人是来自陇右的胡禄,我们都喊他葫芦儿。葫芦儿是个三十多岁的府兵,走的时候没带阿达走,说他家孙儿都有了,要是带个高句丽妾回去,会被人说,而且此去陇右路途遥远,带一个高句丽女人不方便。”

    不管怎么说,胡禄走了,抛下了这个年轻的高句丽妾阿达。他原来在这屯里分的军田和勋田,都被军府收回,军府给了他一笔钱帛算做是一点补偿。

    他的房子,其实就是栋木屋,还是由阿达住着,他走时,给阿达留了些粮食,算是就此缘尽。

    “葫芦儿走时也不知道这个女儿怀孕了,要不然估计也许就带她回去了。”

    像马大棒他们这些府兵,虽说府兵没有粮饷可领,可毕竟之前打仗得赏分战利品的,每人手头都有积蓄,早早就储好了过冬的粮食。

    而阿达没了府兵丈夫,生活却没有了来源。

    连她在屯外的家人,现在也难得她接济了,毕竟她现在也是靠接济过日子的。

    其实她家人今天来看她,都是来劝她再找个隋军府兵嫁了,哪怕嫁不了府兵,嫁个府兵迁移来的家人也行。

    毕竟他们现在身份就是奴隶,如果嫁了府兵,他们就能成为府兵的佃农。

    本来他们就是葫芦儿的佃农,可葫芦儿走了,他的田收回去了,这家子就成了无地可佃之人。

    罗成一边听一边点头。

    现在的辽东,其实社会阶层结构非常的简单,在他的特意主导之下,现在辽东就两类人,一是隋军府兵和他们的家眷,一类就是高句丽奴隶和被流放过来的中原叛军和家眷。

    府兵现在都分田授地,全是地主,连他们的家人过来都享受了好待遇,也分到了地。

    但那些高句丽人和流放来的罪民就惨多了,他们全是奴隶或罪民身份,虽不是私奴,但也是官奴隶,没田没地甚至没房子没财产。

    罗成还算是给他们找了条出路,做府兵地主们的佃农,比直接做农奴要强的多,佃地耕种最后缴租之后还能有自己的留余,可以生活。

    但他们得依附地主生存。

    特别是在辽东,在罗成设计下,这些高句丽人或罪民以家庭为单位一起生活,但家里得有女子嫁给府兵地主们为妾,不管是未婚的姑娘嫁也好,或是丧偶的寡妇嫁也好,哪怕是有丈夫的改嫁给府兵为妾也行,总之,他们要想从奴隶变成佃农,就得有家人给府兵做妾,完成那道绑定程序,如此才行。

    罗成这样搞,其实就是为了把这些麾下的府兵,变成辽东地主,甚至是他的半封建骑士,让这些府兵以土地跟辽东捆绑起来,而他做为这个制度的保障者,则这些辽东府兵地主们,也便会全力拥护他。

    说白了,罗成就是要告诉所有府兵,你们今天能过的这些好日子,都是罗成给你们的,所以你们也得拥护我,我罗成保护你们的利益,你们保护我的地位,相辅相成。

    至于那些流放的罪民或高句丽奴隶,他们则是被府兵阶层压在脚下的底层,毕竟辽东虽大,可也无法实现社会主义的,金字塔才是最稳固的结构。

    也正因此,葫芦儿走了,这个叫阿达的女人也没资格继承葫芦儿的土地,哪怕葫芦儿愿意送给她也不行。

    人走,地收。

    甚至葫芦儿的这座简陋的木房子,也仅可以让阿达暂居,如果他改嫁,这屋子也不再属于她的财产。

    至于阿达的家人们,也只能借着探望阿达的机会,来这里烤烤火吃顿干的,黄昏之前,他们就得离开,回到屯外自己的窝棚去。

    “阿达,你肚里的孩子,生下来打算怎么办?”

    阿达有些迷茫,虽然她也恨那个已经有些陌生的男人葫芦儿,可肚子里的孩子毕竟也是自己的肉。

    可如果生下来,怎么养呢?

    今天父兄们劝她想办法打掉孩子,然后再嫁个隋人,这样不但是阿达以后有保障,就是他们一家子以后也可以继续成为佃农,而不是如今孤魂野鬼一样没有主。

    “我不知道。”阿达道。

    “阿达,现在我有两个选择给你。第一个,你可以把孩子生下来并自己抚养,留守府每年会给你们一些粮食补助,直到这孩子长大。或者,你也可以把孩子生下来之后,交给留守府。我们会替你和葫芦儿养大这孩子,他会在义儿营中长大并成人。”

    “我可以打掉这个孩子吗?”阿达问。

    罗成摇头。

    “不,这个孩子并不仅仅属于你一个人,他也是我大隋的子民,是我辽东留守府治下的百姓,既然怀上了,你就不能扼杀他,你可以不养,但不能不生。”

    罗成直接说道,人口,对于如今的辽东来说,是很重要的。

    “那我怎么办?我家人怎么办?”

    “你如果愿意再嫁,留守府会安排,至于你家人,当然是你随你一起,你嫁给哪个府兵,便安排给谁做佃农。”

    “若是你现在不愿意嫁,也可以等孩子生下来之后,或等到孩子一岁之时再安排,在此之前,你和孩子都会得到留守府的照顾,每月会有钱粮发给你,至于你的家人,也会安排他们佃种官府的公廨田等。”

    罗成提出的这些选择,阿达听的很仔细,有不懂的地方,还特意再三询问。

    最后她决定在这里先把孩子生下来,然后把这个孩子养到一岁,然后交给留守府。

    最后,阿达问了一个问题。

    “我以后还能再见到这孩子吗?”

请假条

    上架三个多月了,几乎每天五更,木子天天拼命的码字,一天对着电脑十几小时,之前颈椎一直痛到现在没好,这段时间又失眠,然后导致糖尿病加重,控制不住血糖,最终眼睛并发症严重,一连四五天眼睛又刺又痛,对着电脑已经极为难受。

    医生说必须多休息调整,否则后果严重,所以木子对大家抱歉的说一声,接下来一段时间,可能无法再更新这么多,木子只能减少点工时间,先控制住血糖,养好眼睛,等眼睛好了再争取多更新。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谢谢。

    接下来争取一天两到三更吧。

    看到大家的留言,感谢大家的关心,接下来会先养好眼睛,也正好多陪下四个月的女儿,谢谢大家理解!

第558章 朝天子

    大业十年。

    正月初一,正旦大朝。

    天刚过三更,洛阳尚善坊楚国公府就已经开始忙碌了起来。

    单彬彬亲自帮罗成熨烫好了朝服,崭新的紫色朝服用料极有考究,用的是出自蜀中最好的锦绣丝绸,而且衣服的染色也是最好的。

    在布料染色中,紫绯这等颜色是最难染的,因此百官朝服,也是紫绯为尊。要想把紫色染的纯正,需要的技术不是一般人能掌握的了的。

    单彬彬帮丈夫把衣服穿好,轻轻的展开,笑着道,“夫君你穿上这紫袍玉带梁冠,再配上金印紫绶,真是威武英俊。”

    罗成对着那面等身的大铜镜看着镜中的自己,比起刚到大隋时那个浑身衣不蔽体面带饥色的罗五,如今的他确实已经大不一样了。

    过了年,已经二十二了,多年的征战戎马生活,让他的皮肤犹如古铜之色,而且身强体健,特别是特意蓄起来的短须,让他显得十分成熟。

    常年统兵指挥,发号施令,让他眼神中还多了些威严霸气。

    “我都要爱上我自己了。”罗成笑着道。

    单彬彬忍不住锤了他一记,“德性。”

    罗成转身亲了她一口,彬彬见四下无人,也就没有躲避,靠在丈夫的怀里,享受着这难得的温存。

    “好了,时间不早了,别耽误了大朝会,今天可是会有许多蕃使邦臣前来,到时若失了礼,可是要被弹劾的。”

    罗成舔了舔嘴唇,有些回味的道,“温柔乡英雄冢,真想再抱你回去把你吃了。”

    “人家还没满百天呢,现在还不行,等你回来,我让红线妹妹陪你。”

    罗成揪了揪她有些发胖的小脸蛋,单彬彬在东莱生的孩子,在那边做完月子,皇帝就派人到东莱传旨,策封罗成的母亲为荣国夫人,策封单彬彬为宁国夫人,这都是给她们的外命妇诰命,是外命妇诰命中最高一级了。

    封诰命后,罗成在东莱的妻妾便都被接到了洛阳来,虽说这是皇帝示恩,可也未偿不是一种变相的人质手段。

    对此,罗成倒也没什么可说的。

    好在是坐完月子才走的,而且一路上坐船,走的也慢,倒也没有受什么颠簸。

    单彬彬到了这边后,阎氏过来拜见过一次,然后便没有怎么来往了,阎氏带着长卿住燕国公府,算是那边的当家媳妇。

    而单彬彬住楚国公府,在这边掌家,两个女人算是两头大,井水不犯河水。

    罗成是在前几天才回来的。

    大隋立国之初就创立了朝集使制度。

    在每年的岁末,各地郡的长官和上佐入京朝集,既是汇报工作,也是接受中央的考核。一般偏远的地方,是从十月二十五就开始起程入京,而近一些的则是十一月入京。

    入京之后要到各衙门汇报工作,接受考核,还要入宫朝见天子,接受皇帝问询,然后参与新年的正旦大朝会,一般要到二月的时候才会离京。

    朝廷甚至还特意在洛阳的东南几坊中,给这一百九十多个郡入京朝集使们建了在京办公居住的宅子,这些相当于各郡驻京办事处。

    朝集使们入京除了汇报工作和接受考核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任务,就是进贡地方方物,说白了就是进贡些土特产。

    当然,如果边疆紧要之地,如果形势不是太好的时候,也是允许只派上佐入京代表朝集的。

    辽东自渊氏率土归附,自愿去除国号后,还算安宁。

    因此皇帝特意下旨给罗成,让他赶到京城参与大朝会。皇帝甚至还特意给他下旨,让他入京后可以免除参与京中各部司对他的问询和考核等事项。

    正旦大朝会,可以视之为每年的两会,十分隆重。

    平时朝会,一般也只是常参官的那几十号百来人参加,逢初一十五的朔望大朝,才是在京的京官一起参加。

    而这正旦大朝,所有在京官同都要参与,而且还把天下各郡的地方长官也召来参与,更别说,每年这个时候,肯定是四方来朝八方来贺,各地藩臣使者也都会照例前来庆贺参会的。

    这种隆重的正旦大朝会,其实不讨论什么实质性的东西,就是一种仪式。

    宣扬下皇权浩荡,天朝上国的气派。

    罗成其实也可以不来。

    但他还是来了,他若不来,不知道有多少人又要跟皇帝进他的谗言,反正现在辽东也还没什么根基,这个时候他也不敢表现出什么来,只能老实愉快的过来。

    当然,罗成这趟进京,还有个目标,就是要跟宇文述父子好好算算帐。

    他在辽东时已经听罗艺给他写信说,皇帝把宇文述父子除籍为民这还不到两月呢,结果又时常提起宇文述,话里话外意思居然是想要起复他。

    这事罗成可不能忍。

    哪怕上次的刺杀案是他栽脏宇文述父子的,可有这把柄在手,他不会轻易放过他们。

    “路上小心点。”

    单彬彬见她提出让红线晚上陪丈夫,他却不吭声,知道他这算是默许了,她伸手在丈夫腰上轻轻拧了一下,“那个崔氏自打入京以来,越发有些得意了。”

    崔七娘的父亲崔君肃现在朝中为工部尚书,这工部尚书与左右仆射号为八座,职权还是较重的,不是九寺的九卿那些可比的。

    再加之崔君肃入京后,马上跟清河崔本家打的火热,而崔氏还搭上了宫里一位清河崔本家的贵人,她那性子,自然就不免飞扬了几分。

    “嗯,晚上回来我好好收拾她一下。”罗成笑着道。

    “算了,我就是跟你说一嘴,你也别以收去找她,要不然,她肯定知道是我跟你说了,到时还得跟我闹。”

    “她要再敢你闹,你就使家法,你是大妇,还怕她一个妾侍不成。我看三娘不就是挺好的?”

    “李氏跟我比较冷淡,虽不闹但也不亲。”单彬觉得李三娘是瞧不起她。

    罗成也头痛这些后院里的妇人事,便笑着亲了她一口,“总之家宅后院之事,都委于你处置好了,你自己拿捏就好,我先上朝去了。”

第559章 上打昏君,下打奸臣

    百蛮奉遐赆,万国朝未央,东方色未动,冠剑门已盈。

    泱泱天朝上国,万邦来朝。

    罗成由自己的亲卫部曲护着出了尚善坊,便距离天津桥很近了。

    在这里,虽然天还未亮,蒙蒙一团黑。

    可是一盏接一盏的灯火,却点亮了整条宽阔的天街。

    无数的官员都赶来朝集,今天,将会有几千名官员上朝,到时五品以下的官员都站不到大殿去,六七品的甚至连皇帝的边都看不到,这就跟巨星开演唱会一样。

    一二品的元老宰相们,会站到能看到皇帝吐气的地方,而三四品官员能站在听的到皇帝说话的地方,至于五品官员,只能待在大殿最后面,可以看到皇帝人,但声音估计是听不太清楚的。

    至于说六七品那只能在殿外,而八九品,那得排到广场上去。

    年老点的官员,坐着马车来,但绝大多数官员,除非是走不动路了,否则都是骑马来的,大隋尚武,而且贵族们延续下来的传统就是文武兼备,当官也是不分文武的,当的好,那就出将入相,跟罗艺、宇文述一样。

    虽然现在皇帝正在改变这种传统,但大多数官员还是有不错的底子。

    大冷天的半夜,骑着马也都雄纠纠气昂昂。

    不同级别的官员,身边的随从数量也不同。

    朝廷对于官员按品级给予侍从,这些人都是青壮百姓,由朝廷征召,属于杂役的一种。

    一般配给州县官员的侍从叫白直,而在京六品以下官员的侍从称为庶仆,而六品以上官员的,则称为防阁,各按品级配给相应数量。

    比如一品官员,便拥有九十六个防阁,这些防阁已经不是简单的百姓,而是各地入京宿卫的府兵,被朝廷拔给他们做防阁,也就相当于勤务员。二品七十二个,三品四十八个,到六品也有十二个。但七品只有八个,八品更只有三个,九品则只有两个。

    当然,官员们也会有自己的私人奴仆部曲,比如专门的车夫、书童、护卫等等。

    尤其是那些贵族名门出身的官员,哪怕品级低,可身边也跟着七八个人。

    如苏威这等宰相,他的马车边更是有一支上百人的队伍,相当的排场。

    罗成倒是比较低调,虽然他官阶为从一品,实职中的辽东留守是从二品,左屯卫大将军是正三品,辽东太守是从三品,楚国公爵位是从一品爵,上柱国勋则视从二品。

    在本朝,罗成可以算是位极人臣了,虽无宰相之名,但品级却能与宰相并肩。

    可罗成没跟宰相苏威一样,搞出一百多人的队伍排场,他的队伍也就十八人。

    西门君仪和王雄诞为他骑马举灯开路,阚棱带着一队十五六岁的义儿骑马左右护卫。虽然看着都是些少年,但这些人罗成却是很放心的,他们每人都是已经参与过最少十场以上的战斗,每个人都是斩过三个以上敌人首级的悍卒。

    罗成还相信,这些视他为父亲的少年义儿,能够以命护卫他。

    他不讲排场,但是那两盏写着楚国公的马灯,却相当的让人侧目。罗马骑马经过,沿路官员纷纷退让,甚至不少人在马上向罗成打招呼问好。

    罗成笑着一一回应,虽然九成以上的人他都并不认识。

    不少人甚至打完招呼,还把自己的名刺递到阚棱的手里,罗成让他都收下。

    天津桥前,已经聚集了无数的官员,正在排队通过。

    因为今天是正旦大朝,所以警备更加森严,天津桥只能官员经过,还要核验官员们的符。

    符是当今天子所立,每个官员都有一个符,这个符不是画在纸上的,而是如虎符一样的符印。材料各异,按官员品级,三品以上为金,四五品为银,六品以下为铜。

    符分两半,中间打孔,可以系挂。

    上面刻有持符官员的姓名、官职、任职衙门、官阶等,这相当于官员们的身份证明,也是从最早的兵符虎符变革而来。

    每个符还有一个符袋装着,符袋同样也分品级,与官员的官袍颜色是一致的,三品以上为紫,四五品为绯,七八品为绿,八九品为青。

    武将们的符为虎,而文官们的符为鱼。

    过天津桥,便得先亮符袋,再验符,这种符其实就相当于是官员的官印,但又免除携带不便。

    一个个官员的符都要验证,因此难免就要时间排队。

    大家趁这空当,互相打起招呼来。

    罗成因为是新回京,于是来跟他打招呼的人很多。

    “你现在现在人气很盛啊。”

    燕国公罗艺笑着过来,罗成上前拜见。

    “叔父身为宰相,也这么早来排队?”

    “宰相更不能迟到了。”罗艺笑道。

    罗成指了指那边,苏威已经直接插队,坐着马车过了天津桥。

    “我又没他那么大年纪,不能倚老卖老啊。”

    罗成哈哈大笑,“叔父看来对苏相很不满意啊。”

    “哼,我都不明白他还呆在朝堂上做什么。”罗艺确实对苏威很不满,做为现在六个宰相中唯一一个有三高官官衔的宰相,苏威在朝中根本没有发挥他应有的职责。

    每天除了打磕睡,就只知道点头附和皇帝,真正的点头宰相。

    “实不瞒你,我现在是万分后悔入朝为相,这宰相当的一点也不痛快,真的。苏威就是个点头虫,而虞世基和裴蕴两个完全就是马屁精,只知道阿谀奉承白马屁,还总是欺上瞒下,裴世矩稍好点,可也没好哪去,你说这样一群宰相,还如何与他们为伍?”

    罗成听了并不觉得奇怪。

    其实裴世矩后来到了唐朝时也做了宰相,而且还被评价很高,连李世民都对他很满意,后人总结原因,说裴世矩在隋朝为奸相,在唐朝却成了能相,不是他变了,而是皇帝变了。

    皇帝是什么样的人,这下面的人慢慢的也就变成了他需要的人。

    不是裴虞等人故意骗皇帝,而是杨广本来确实也听不得那些不想听的消息,于是他们慢慢的自然就有选择性的给皇帝奏报。

    这就是所谓的一个人要装睡,别人就永远叫不醒。

    罗艺有时都恨不得能够上打昏君下到奸臣,可惜也就只能偶尔这样想想而已,在京为相,实在是憋屈的很。

第560章 辞相

    罗艺平淡的说道,“我打算辞相,朝中不适合我。”

    罗成倒没反对,只是道,“叔父可是考虑清楚了,出将入相,那是多么武人梦寐以求而不可得的,你这个年轻便已经做到了,以你这年纪和身体,就算在朝中干个十年八年都没问题,将来说不定也能得个司徒或太师致仕呢。”

    抚了抚胡须,罗艺却是摇头,朝中这种局势,当宰相,其实不过是皇帝的点头虫,皇帝并不是真的需要宰相为他处理国事,他不过是需要个受他指使的提笔宰相而已。这对罗艺来说,这样的宰相有什么意义呢,要知道,在以往,宰相可是手握重权,号称宰相与皇帝共治天下。

    而现在,皇帝连三高官官这样的宰相真衔都不肯给,只肯让他们挂个参知政事衔,这宰相本就名不正言不顺,更别说皇帝还处处剥夺宰相之权。

    别说开幕府置属吏,就算在皇城办公,其实也没多大自由。

    与其留在朝中跟苏威一样只是打瞌睡点头,或者变成跟虞世基裴蕴一样处处只知奉承,那他还不如不当这个宰相。

    “我入朝为相也大半年了,也想过振奋下朝纲,改变下如今的风气,可是实在无力。”他就差骂昏君了。

    皇帝的理想是伟大的,皇帝也是勤政的,可这个勤政又伟大的皇帝,却已经成了偏执狂,他罗艺既然不想成为一个只知奉承的奸相,那还不如离开。

    “叔父,听说宇文述要复出?”

    罗艺苦笑了几声,“要不是因这事,我还不会这么坚定要离开。我实在想不明白陛下是怎么想的,居然还要让宇文述复出。”说到这,他直摇头。“我现在就恨我当初那拳没砸中点,要是直接把他砸死就好了。”

    罗艺到现在也还认为,罗成遇刺,是真的由宇文述指使的。

    罗成没解释。

    “不过你放心,就算我离开,但是离开前,我也会先把宇文述弄的翻不了身再走。”罗艺狠狠道。

    “若离开,叔父打算去哪?”

    罗艺平淡的道,“其实我还是喜欢幽州,在那里呆了十几年,不过你现在是辽东留守,我不可能再去幽州的。河东本来也是个好地方,但同样道理,也不可能让我去河东。”

    罗成现在是辽东留守,掌握关外十一郡,手里的兵马虽然裁撤了一半,可也还有五万,尤其是这留守的权柄也大,而罗艺这样的宰相若放外,就算不给个留守,起码也得给个抚慰大使再兼个要地太守。

    若是两人离的近,只怕皇帝也未必会放心。

    “现在摆在我面前的大约是三个选择,一是去青海。大业五年灭吐谷浑,设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可此后数年,青海并未安稳,相反吐谷浑各部叛乱不断,关陇河西连年征讨用兵,耗费无数兵力民力,现在已经是个无底洞了。”

    罗艺在朝当了半年宰相,又兼着兵部尚书之职,所以对于青海那边的情况有个比较深刻的认识。

    吐谷浑虽在几年前被大隋灭了,但这个拥地几千里的地方,并不比高句丽弱,这些年打个不停,已经完全打成了一锅粥,朝廷当年灭吐谷浑设四郡,是想要安稳西北,特别是让朝廷可以安心的进入西域,复汉朝西域之盛。

    可谁能料到,吐谷浑国灭掉了没错,可吐谷浑人并没有臣服,比起以前吐谷浑称臣之时,边疆更为动荡不安,关陇常年出兵,已经是百姓困苦。

    罗艺认为自己请求去青海的话,皇帝应当会愿意的,只不过那边的情况不太好,他也没有什么信心。

    “另外两个地方,一个是交趾,那里是岭南之南,几年前朝廷派军南下灭了林邑,但现在林邑已经复国,再次开始袭扰边境,这块南疆离中原太遥远了,若是不加强,只怕随时可能有被侵夺之风险。”

    “最后一处则是南宁。”

    这个南宁不是后世的广西南宁,而是云南昆明一带。隋初,朝廷在后世云南的曲靖设立了南宁总管府,管辖着后世云南大部地区。

    不过这边还是以羁糜为主,朝廷虽设了官府衙门,可还是以当地部族头人管理自治为主,大隋立国这三十多年来,南宁、西宁的僚人不知道叛乱了多少次,史万岁、杨素等名将都曾经去征讨过。

    几乎是一年一小乱,三年一大乱。

    青海、交趾、南宁。

    都不是什么好地方,其中尤以交趾最遥远,而以南宁最混乱。

    “叔父,如果你真打算离开朝中外任,我建议你选青海。青海虽说这几年叛乱的厉害,但青海毕竟靠近河陇,朝廷在河西和陇西都屯驻了重兵,又靠近关中京师,叔父若亲往青海坐镇,只要有三五万兵马,边打边稳,有三五年之功,定能彻底稳定青海局势。”

    而且罗成还有句没说出来的话,则是青海紧靠着关陇,大隋朝廷还在的时候,可以背倚京师要地,有充足的人力物力支持,万一大隋崩溃,罗艺也可以迅速挥兵东进入关中,可以抢占要地。

    正可以进可攻退可守。

    不过前提就是得能摆平青海吐谷浑的叛乱,毕竟打了好几年,朝廷都始终没能摆平他们,也充分说明这些吐谷浑人和羌人还是很彪悍的。

    “青海吗?我也首选的是青海,看来我们的想法倒是一致的。”罗艺哈哈大笑。

    “可万一如果皇帝让叔父去南宁或交趾呢?”罗成问。

    罗艺怔了一下,想了想。

    “管他交趾还是西宁,随便去哪也不怕,去南宁平獠人,去交趾镇俚越,都是一样的。只要能继续带兵,也好过现在这种憋屈日子。”

    罗成笑笑,没多说什么。

    如果按他想,罗艺留在京为宰相,对他自然是更有利的。毕竟他远在辽东,朝中还需要一个比较坚实的后援,朝中有人好做官嘛。

    可叔父不想呆在朝中,他又有什么办法呢。

    罗艺再次向罗成强调,就算要走,可他走之前也还是要把宇文述按在地上狠狠摩擦一番的。

    “如果我去青海,我就让宇文述去南宁,如果我去南宁,就让他去交趾。”

第561章 第一家族

    罗成的眼神突然充满杀意。

    他目光如电,狠狠的盯着前方。

    宇文述带着三个儿子居然来了,而且身上还穿着紫袍玉带,这是已经恢复官爵复出了吗?还挑在了这个正旦大朝会的日子。

    罗成一笑。

    罗艺扭头也看到了宇文家父子几个。

    “草。”

    暴脾气的罗艺爆了句粗口。

    罗成直接走过去,拦住了宇文家父子四个。

    宇文化及脸色有些苍白,骑在马上,一身绯袍,衬的他十分的娘炮。看到罗成出现,他眼中闪过惊惧的神色。他永远无法忘记在辽东的那段日子,回京之后也是花了许久才算慢慢遗忘。

    今天算是他头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没想到又碰到了罗成。

    “你想干什么?”

    罗成冲他呵呵一笑。

    “化及兄,好久不见,看样子精神不错啊?”

    “罗成,你别乱来,这里是天津桥前,皇城根下,百官都在这里呢,还有外番使节,你若是敢乱来,不会有好下场的。”

    罗成摸着宇文化及那匹高头大马,“化及兄,跟我说说,你是怎么跟皇帝求的情,居然没死,还又他娘的活蹦乱跳出现在我跟前的?”

    宇文化及脸色变幻,“罗成,这里可不是辽东,你休想再迫害于我。”

    宇文述一只左眼蒙着眼罩,他冲罗成道,“罗成,莫欺人太甚!”

    罗成转头瞧了这老头一眼,想不到皇帝第一心腹,现在也对他说这样的话,这种话不应当是别人对宇文述说的吗?

    “许国公,听说你很记仇,就算是十年二十年都不会忘记,恰好,我也是这样的人,我这人记性尤其好,别说一二十年,就算到死,我都会记得。”

    “你想怎么样?”宇文述问。

    这两月,宇文述算是人生最惨淡的日子,简直比东征兵败后那次除籍为民还惨,皇帝是真的冷了他两个月,哪怕儿媳妇南阳公主入宫为他求情,皇帝都不理会。

    今天终于得到旨意可以恢复官爵,参与大朝会,宇文述就低调老实了许多。

    哪怕罗成这般嚣张的拦着他们,他也没敢大怒。

    “放心,不想怎么样,就是过来打个招呼,告诉你们,我罗成想死你们了。”

    这话罗成说的面带笑容,可宇文述父子几个却听的心里直寒。

    “楚国公,之前的事情,虽有误会,但我儿确实冲撞得罪了楚国公,我今日就让他下马给楚国公陪礼道歉,这件事情就算了结了如何?”

    “若是楚国公觉得不够,那么老夫也下马给楚国公陪礼。

    宇文述摆出了低姿态。

    堂堂大业朝第一宠臣,居然在天津前无数官员的面前,说出这般委屈求全的话来。

    这话一出,倒是让不少官员觉得宇文述挺可怜,罗成有些过了。

    罗成呵呵乐了。

    他岂会看不出宇文述这阴险的一招,今天的事情若是传进宫,到时估计皇帝也会跟大家想的一样,觉得罗成得理不饶人,咄咄逼人。

    尤其是现在宇文述恢复官爵,毕竟还是宰相,罗成一个地方留守,却要逼一个宰相,这就过了。

    “陪礼?我可不敢当,我怕我今天受了你这礼,明天你又安排人刺杀于我呢。毕竟可是有前车之鉴,而且你们父子派人暗杀于我,那般证据如铁,都能无事,这般无后果的事情,估计你也很乐意再来一二回吧,反正就算没杀得了我,也不会有什么后果,不是吗,就算闭门思过停职一二月,那也是无关痛痒啊。”

    罗成一番话,却又让众人对宇文述父子的印象大减。

    刺罗一案,确实是铁证如山,罗成把各方面的证据都稳固了,虽宇文述反驳不承认,但大家都认定了这是事实。

    现在罗成一说,大家才想到,妈-的,宇文述父子才是最坏的人,玩不过人家,就下黑手要刺杀,这根本就是不按规矩来。

    如果大家按规则玩,那输了是没本事,可你堂堂宰相,进谗言陷害不成,却又派人直接行刺,这就太过份了。

    以后谁敢跟你宇文述玩,一言不合就派人暗杀,最关键的是暗杀不成就算事败,都还能无事,这简直是引起公怒的事情。

    罗艺这时也已经过来。

    “宇文老狗,你的左眼好了是吗,那咱们再打一回。”

    宇文述一见罗艺气势汹汹上来,也不由的怕了。

    这年头,玩阴的怕玩横的。

    “罗匹夫,你安敢如此!”宇文述又惊又怒,被生生打爆一只眼睛,这可不光是痛,还是耻辱。

    “你敢暗算我儿,我便敢打死你个龟孙!来吧,有本事就单挑,若是我被你打死了,我自己承担后果。”

    宇文述看到罗艺真的开始撸起袖子来,不由的慌了。

    罗艺这个莽夫,上次在皇帝的面前,都敢打爆他的眼睛,现在他要揍他,谁能拦着?

    “侍卫,侍卫!”

    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士及高呼,他一个学文的,又是驸马,真要跟罗家叔侄打起来,肯定不是对手。

    天津桥前,本就有不少的禁军士兵,一听到呼叫,立即就赶了过来。

    卫兵一到,这架自然就是打不起来了。

    看着宇文述带着三个儿子慌慌张张的躲到另一角去,罗艺呵呵一笑,周边的百官,也都暗暗的震惊于罗家人的野蛮。

    天津桥前,差点就上演一出宰相之间的决斗。

    有些人大感可惜没能看到这么好的热闹。

    当然,也有人马上向宫里的皇帝奏报去了。

    不过经过刚才这一番,在场的百官却是都已经明白,昔日御前第一宠臣宇文述已经风光不在了,在强势崛起的新贵罗家面前,宇文述就跟只鸡似的,只能求助于卫兵。

    不少人感叹,谁能想象啊,罗家居然窜起的这么快。罗艺父亲当年不过是太祖皇帝马前一小兵,虽然在先帝立国后,担任了监门将军,可也不过个郡公爵位,在开国之初的那些贵族豪门中,实属不显眼。

    可是如今,罗家一门两国公两侯爵,而且一个宰相一个留守,一个驸马还是禁军大将,还有一个也是太守之职。

    皇帝跟前第一得宠家族,如今已非罗家莫属了。

第562章 我,杨广,天之子

    皇宫之中。

    皇帝今天也是早早就醒来,这一年一度的大朝会十分重要。过去几年,因为东征不顺,所以这正旦大朝开的也不爽快。

    而今年,高句丽降服归附,这可是天大的喜事。

    这让皇帝想起大业五年,那一年他意气风发,大隋的将士们更是勇猛无比。

    天子西巡,天下纷纷的人避其锋芒,叛服不常的吐谷浑更是被他直接挥兵平灭。

    高昌王伯雅与伊吾吐屯设等西域二十七国君主与大臣,纷纷前来朝圣,天下来朝,当是时,我大隋之威名,何人不知,何人不晚?

    宴会上,奏九部音乐,灯火光明,场面盛大。他杨广开拓疆土,安定西域,大呈武威,威震各藩。

    可惜这几年一直不顺,几次征辽,前后出去百万大军,却都始终未能灭掉高句丽,反而伤筋动骨,引得贵族豪强叛乱,天下蚁民附聚。

    好在,去岁罗成终于为他平灭高句丽。

    渊太祚去国号,送嫡长子渊盖苏文入京拜见,又送还被俘隋军将士,还特让渊盖苏文带来了三百个高句丽美人。

    因此,今年的正旦大朝,杨广有意要搞的隆重盛大一些,重震一下国威君威。

    宫人正为皇帝穿衣,这是今年新制的大礼服,十分的奢华,肩披日月,背负星辰,穿上这件十二章纹天子礼服,再戴上十二旒冕冠。

    十二旒冕冠,配十二章纹天子大裘。

    玄衣裳,无比威仪。

    “陛下今天的气色真不错!”萧后站在一边夸赞道。

    杨广转了个圈,“哈哈,朕也觉得心情很好,这几年,都很憋屈,今年终于能过他顺畅年了。”

    本来皇帝原打算今年到大兴城过年,但是因为得了辽东平定的消息后,他决定今年就留在洛阳过年。

    要在洛阳这座大业朝的新都中,向四方藩邦展示天朝上国之威。

    等过完年,可以再去关内,然后夏天时再北上河东晋阳宫避暑,到秋天,再北巡塞外,敲打敲打一下始毕可汗。

    “陛下。”

    王内侍躬身过来禀报,奏明天津桥前刚刚发生的事情。

    听说罗艺父子跟宇文述父子差点打了起来,皇帝不由的皱起了眉头。说实话,皇帝确实不太愿意看到罗艺家跟宇文述家关系很好,但也没想到他们水火不容到这个地步。

    宇文化及暗杀罗成,罗艺打瞎宇文述,这都成了糊涂帐了。

    在女儿南阳公主的一次次求情下,杨广本来打算这件事情就这样淡化过去。毕竟宇文述这老狗一把年纪了,这些年来对他确实忠心耿耿,也帮他做了许多事情,功劳还是不小的。

    可现在看来,这宇文家和罗家是无法并存啊。

    “这个罗艺,也是堂堂宰相了,怎么就没有一点宰相的气度呢?还有罗成,太过咄咄逼人了。”

    这时萧后站在旁边为罗家叔侄说了句公道话。

    “陛下,刺罗一案,到如今也没有找到证据可证明跟宇文家没关系,这事情已经是板上钉钉了,可陛下对宇文家的处置却并不公允,如今罗家心里有气,也是说的过去的。毕竟他被宇文家行刺,差点没命,可宇文家却一点事也没,谁也会有气的。”

    “可难道非要朕杀了宇文述他们才满意?杨广问。

    萧后无法回答,按理对宇文述确实得重处,可宇文述也毕竟是儿女亲家,尤其还是皇帝潜邸的心腹,让皇帝处置他,确实也下不去手。

    杨广叹惜一声。

    “要不,只能让罗艺或宇文述化外放一个了。”

    他想了想,“之前罗艺就几次上奏自请外放,说一介武夫,无法胜任宰相之位,要不,朕就如了他意,外放他出去?”

    萧皇后一听,不由的苦笑。

    “陛下,本来这种军国大事,不该臣妾一个妇人来说话,但是陛下有没有想过,这犯错无理的是宇文述,如今陛下让宇文述恢复官爵复出,却要让罗艺外放,这在外人看会怎么想?让罗艺和罗成他们怎么想?这岂不是变成了无错者受罚?”

    “罗艺也不是没错,他当着朕的面殴打宰相,还打爆了宇文述的一只眼睛,这可是大罪。”

    萧后不再说话。

    杨广踱着步。

    “不过说的也是,若让罗艺放外流宇文述在朝,确实也不好看。要不,干脆两人都一起外放,也算是各打五十大板。”

    不过如何安排这两位宰相外放,却又是个让人头痛的事情。

    “算了,还是等朝会之后再议吧。”

    今日的正旦大朝确实隆重,可以说是自大业五年以来,最盛大的一次,甚至比起大业五年那一次,还要隆重盛大。

    东西突厥的可汗,西域四十余国的君主,甚至还有东北各部的酋长等,以及南疆的许多酋长首领,看着这些服饰各异,肤色长相也各不相同的人,如今汇聚一堂。

    全都向他朝拜叩首。

    杨广坐在那高高的玉墀龙椅之上,笑的十分开怀。

    这,才是他杨广所追求的。

    万国来朝,四方来贺。

    天下以大隋为中心。

    四方所有的国家、部落,都将奉大隋为宗主国,他杨广,既是大隋天子,也是整个天下的天子。

    不管你是横行漠北草原的突厥铁骑,还是奔也于南蛮密林里的獠人狼兵,又或者是在那北国渔猎的野猪皮战士,那都将臣服在他的面前。

    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

    率土之宾,

    莫非王臣。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俱是臣妾。

    敢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我,杨广,父天母地,为天之子!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万岁!”

    “万岁!”

    “万万岁!”

    不仅是大隋的百官,就是那些藩邦外臣,也全都用着各种各样怪异的腔调,一起齐呼着皇帝万岁。

    罗成也站在这些山呼的百官和番使之中,不过他的位置很靠前。

    皇帝因罗成平灭高句丽之功,特旨赐罗成站在了武班最前面,一个二十二岁的年轻将军,脱去了紫袍,穿上了皇帝亲赐的金甲。

    金甲御剑,傲立在所有十二卫四府的武将之前。

    殿中不论是东突厥的始毕可汗,还是西突厥的处罗可汗,又或者是高昌王、契丹汗等,无不对这员年轻的将军侧目。

    虽然绝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见到这个年轻将军,但他们早就无数次听过这位的传说。

    这是大隋第一绝世猛将,白虎杀神战神人屠忠武王大将军罗成。

    据说天下没有罗成攻不破的城池,没有罗成击不溃的军队,而且,至今都没有人能够击败过罗成一次。

    这个人,是大隋朝的掣天巨柱。

    连始毕可汗都在心里暗暗提醒自己。

    罗成在,不敢动,动,灭国矣。

第563章 黑槊龙骧

    北苑。

    跨下的战马高大雄骏,这是皇帝派人自西域求来的大宛马种,这种马虽然耐力不如如河套马,奔驰不如河套马,但其高大武威,尤其是拥有极强的短时间爆发力。

    而且这马负重能力不错,皇帝看中这马,想大量培育这种马来做为重骑兵战马。

    罗成这匹就是皇帝御马中的良品,特赐了一匹给他。

    站立肩高超过罗成的这马,罗成确实喜欢,太高大了。

    战马低下脑袋,轻轻摇晃着头颅。

    北苑里,一块球场上,两支马球队正做好准备,蓄势待发。

    黄旗一边,是东道主大隋的骁果军马球队,另一边在白色狼骑下,则是彪悍的突厥附离战士。

    这些来自阴山之下的汗王亲卫,授有附离之名。

    曾经数次出使突厥的大将公孙晟曾经记录,突厥之兵器,有弓矢鸣镝,甲刀剑。其佩饰则兼有伏突,旗纛之上,施金狼头。

    侍卫之士,谓之附离。

    附离,突厥语意为狼。

    盖本狼生,志不忘旧。

    始毕可汗所统之疆域,北及大漠,西及金山,东及大鲜卑山,南及河套。经过启民和他两代的休养生息,重新一统东部各部突厥,实力极为强大,如今号称是拥有控弦之士四十万骑,人口数百万。

    虽然大隋更是号称兵甲天下,铁甲府兵百万,可四十万东突厥骑兵,依然还是已经威胁着大隋。

    始毕可汗自大业五年继承其父启民可汗传下的东突厥汗位后,一直表现的还算恭敬。皇帝北巡,他都跟他父亲一样,提前带手下亲自割草开路,还为皇帝亲自射鹿献肉,皇帝征吐谷浑、征高句丽,他也都依旨前来观战,甚至主动请兵出战。

    不过再温驯的狼,也始终是狼。

    当年启民可汗不过是突厥内讧时诸汗中的一个败者,隋朝将他救下,并把他安置在漠南,以他分离抵抗突厥,但两代人的休养生息,加上与隋友好,让他们恢复迅速。

    罗成身边,士信好奇的打量着突厥的附离狼骑。他现在是辽东郡都尉,辽东三千重甲骑兵都由他统领,对于突厥骑兵他还是比较好奇的。

    虽然只是一场马球比赛,可两支球队却完全做战斗装备。

    突厥人披的是鱼鳞甲,甲光森然,这铁甲一看质量就极好。而骁果军清一色的玄色明光甲,大块的护心护胸镜,再加上山文字的铁甲片,明显比突厥人的甲胄强上一等。

    两边都披甲戴盔,只不过都解除了刀剑弓弩等武器,换上了击球的月杖。

    “还是骁果军的玄甲骑好看,三哥练兵就是有一手。”士信对嗣业道。

    罗嗣业也骑着匹大宛宝马,闻言只是笑笑,场上这支骁果马球队,便是来自他的骁果左一军。

    他毕竟是跟着罗成东征西战好几年的悍将,到了骁果军后,这里士兵是最好的,装备是最好的,尤其这些骁果还全是募军,是一支常年在营的常备职业兵,每月有定期的粮饷,同时驻扎在京,做为皇帝禁卫,他们的战斗力很高。

    嗣业以原来在第五军的战法和军规训练,左一军已经明显强于其它骁果五军。

    不说别的。

    两支马球队站在那里,都在等候发令,可是突厥的附离狼骑总是有骑士在动。而嗣业这边的那一队骁果玄甲骑,却纹丝不动。

    懂兵的人就知道,要做到这个有多难。

    “骁果军十五万人皆如此吗?”罗成问嗣业。

    “十五万骁果,大部份是自关内募集而来,然后少部份是关东豪强子弟,这些人本来就有底子,好些还是贵族官僚庶子,骑**通。我左一军,两万五千人,其中骑兵一万,步卒一万五。当中重骑又有两千,轻骑八千。”

    “八千轻骑当中,有以弓弩骑射为主的弓骑兵三千,另有五千以冲击为主的枪骑兵。”

    罗成听的直咋舌。

    想他在辽东,费尽千辛万苦,才打造出三千轻骑,可皇帝的十五万骁果北和禁军,仅左一军,就有两千重骑,八千轻骑。人家的轻骑甚至还分了以骑射为主的弓骑兵,和以冲击为主的枪骑兵。

    “两千重骑啊,他们能打吗?”士信对重骑兵很有兴趣,立马问。

    嗣业笑笑,“我这两千重骑兵,皆佩缠铁黑漆槊,陛下赐号黑槊龙骧。”

    黑槊龙骧,听名字就很有贵族范。

    尤其人家个人都装备黑漆马槊,这一点,就不是罗成的那三千重骑可比的。而且他们的马槊还是缠铁黑漆槊,这种槊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槊刃下方缠了一圈铁丝。

    这种铁丝的作用类似于红缨枪的红缨,能够增加马槊刺入人体后的摩擦力,既能扩大杀伤力,还能够帮忙收回马槊,避免在交战时因不能及时拔回马槊而影响战斗力,但比红缨高级多了。

    而罗成的重骑兵,只有伙长以上才有马槊,火长以下的重骑兵,用的是长矛。就算是军官们的马槊,一般也都是槊上挂燕尾旗。

    燕尾旗除了标识之外,也有如铁缠一样的效果,但明显没有铁缠更高效。

    铁缠槊比燕尾槊可是要造价贵。

    人家禁卫军就是牛,什么贵就装备什么,看人家那玄甲,可不是罗成重骑里段志玄的玄甲营能比的,这玄甲更厚更结实。

    仅是他们配的那面披风就很不得了,那批风很重,掺了细金属丝,这种披风很大,能够把骑士整个人都包起来,拥有极强的防箭效果。

    而这种披风,罗成的军中,只有队级以上军官才有。

    一军就有两千重骑兵,那骁果六军就是一万二重骑兵,罗成有些怀疑,能有这么多重骑兵?

    好在嗣业告诉他,骁果六军里,只有左一和左二有两千重骑兵,其余四军,各只有五百骑,这样算下来,骁果六军也不过六千重骑,这让罗成好受点。

    要不然,如果一军两千,那一万二重装骑兵出现在战场上,不管是多少步兵,在他们面前都只有崩溃的份。

    重装骑兵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对步兵有极强的克制加强。

    不过想想始毕可汗的四十万控弦突厥骑兵,也够罗成暗暗吸气的。

    坐在皇帝下首观球的始毕可汗,其实心里跟罗成差不多的震惊。

    始毕可汗听着罗艺向他介绍皇帝的骁果六军,听的是暗暗心惊。

    北衙禁卫骁果军拥有六个军,而场上这支精锐骑手们出身的左一军,拥有足足两千玄甲重装骑兵,三千弓弩轻骑兵,五千长矛轻骑兵,外加一万名精锐步兵,再加上五千名辎重步兵。

    这仅是一军,而皇帝有六个这样的骁果军,那岂不是说皇帝有一万二千重装骑兵,一万八千名弓骑兵,三万名长枪骑兵,外加六万名精锐步兵,以及三万辎重步兵。

    这还仅仅是皇帝的北衙禁卫军,仅相当于他的附离狼骑。

    始毕虽然一直得意他有四十万控弦轻骑,可自己的驸离狼骑,却怎么也无法跟皇帝的相比。

    更别说,皇帝的禁卫军中,还有一个南衙禁军。

    而在中原各地,更有百万府兵,仅仅辽东一个罗成,统领辽东边军,就能灭掉立国七百年,拥兵三十万的高句丽。

    想到这,始毕不由的打了个冷战。

    真是不到洛阳不知城大,不到中原不知人多。

    他左右的突厥贵族们,也一个个不安的扭动着身子,感觉十分的不舒服。

    皇帝把始毕的反应收在眼中,露出满意的微笑。

    他拍了拍手,“燕国公,让勇士们开始比试球艺吧!”

    罗艺点头,挥手,牛角吹响,鼓也敲动,一枚马球被高高抛起,两支球队终于开始碰撞争夺!

第564章 流放宇文述

    北苑球场上。

    两支球队疾驰如电,奋勇争夺,打到激烈处,马球杖当做狼牙棒使,哪怕身披厚甲,戴头铁盔面罩,依然不时有人被从马上打落,甚至是血流满面。

    可没有人叫停。

    马球本就是勇者的游戏。

    轻伤落马,那就赶紧爬起来继续。

    也不会有裁判喊停判犯规什么的,马球比赛,规矩很少,只要在界线内,任你怎么争夺。也有受伤严重难以继续的,那就换人再战。

    打了不到一刻钟,场上两队人马已经打出真火。

    只看到各种炫技,各种挥砸,到后面倒不像是在打马球,也没人顾着传球击球,这球杖倒总是奔着对手人身上去的。

    皇帝笑的很灿烂。

    其实杨广也喜欢打马球,大隋的贵族们多是能够马上奔驰骑射的,对一过种马上的竞技运动自然喜欢,马球也被称为大隋第一贵族运动。

    皇帝打球同样激烈,有时一样会落马受伤,可依然照旧。

    始毕陪着笑,心里却暗暗惊叹。

    本以为他们突厥做为马上民族,那是打小就学骑射,这马球肯定胜过隋人的。毕竟他们孩童时,三岁就开始骑羊射兔,六七岁就骑小马射狐,等到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好猎手了,年过十二,就能参与战争,成为一名光荣的战士。

    可以说,每一个草原上的突厥成年男子,都拥有精湛的骑术,以及极了得的箭术。

    突厥骑射,堪称无双。

    可现在,看着这些隋朝骁果的勇悍,看着他们马上的娴熟骑术,始毕感觉自己还是小瞧了隋人。

    就跟他在辽东城下见到隋军第一次百万东征而兵败之后,他就料定隋军肯定灭不掉高句丽,肯定要在辽东丧失更多兵马,甚至可能因为辽东而崩溃。

    可是现在,虽两次东征失败,但第三次东征,罗成一人,仅率辽东边军就把高句丽打降服了。

    皇帝组建的这支骁果禁军,成军不到三年,居然已经如此勇悍。

    马球比赛十分精彩。

    可向来喜欢马球比赛的始毕可汗今天却有点心不在焉。

    比赛打到最后,不出意外是隋骁果赢了,他的那队骑士,最后打的只剩下三个人还站在场上,其余的全都爬不起来。

    输的一败涂地。

    始毕高声赞叹大隋骁果的勇猛,称赞皇帝的伟大,惹的杨广哈哈大笑,十分高兴。

    高兴之余,他赏赐那队骁果骑士每人万钱,又赐给那些突厥骑士每人一匹上好丝绸。

    皇帝还赏赐了骁果左一军的折冲郎将罗嗣业一套上好御甲。

    球赛结束,皇帝等人开始享受酒水点心。

    罗家叔侄几人被召了过去。

    皇帝先赞赏了嗣业把左一军带的好,然后笑着问,“吉儿最近可还好,前几天皇后接她入宫,她说孕吐的厉害,几乎吃什么就吐什么,晚上还总睡不着觉。这大冬天的,却偏偏想吃岭南的荔枝,想吃东海的新鲜鲍鱼,朕也只好下旨让岭南和江淮地方官进贡。”说起这个女儿,皇帝真是万般宠爱。

    嗣业恭敬道,“陛下让人赐下的岭南荔枝和东海鲍鱼公主已经收到,尝过之后很喜欢,吃了这些后果然不吐了,这两天晚上也终于能安睡了。”

    “这就好,既然喜欢吃,朕就下旨让地方多进贡过来。”

    这个季节,其实岭南也没有新鲜的荔枝,不过是地方上把夏天的荔枝冷藏保鲜起来的,十分不易。

    可以说,一颗从岭南快马送进京的荔枝那比等身的铜钱还贵。

    “嗣业啊,朕向来疼吉儿,朕也知道她有时有些刁蛮,现在又怀孕在身,肯定性格更燥一些,你可要多担待一些。”

    “嗣业明白,定会好好照料公主。”

    皇帝满意的点头,然后对罗成道,“你年前才到京,这两天朕也没空单独召见你,宇文化及派人行刺你一事,这是他的不对,可罗艺也当着朕的面把宇文述的眼睛都打瞎一只,本来两边都要论罪,可朕都于心不忍。”

    “罗成一切都由陛下裁决,不管怎样处置,都愿意接受,不敢有任何不满。”罗成道。

    “不敢,而不是不会吗?”皇帝呵呵一笑。

    罗成低头不语。

    “好了,朕知道你有气在身,但朕也总不能杀了宇文化及?其实朕早想杀了这轻薄浪荡子,可是毕竟宇文述这老狗陪朕一路走来不易,也多有苦劳,如今一把年纪了,朕若杀他嫡长子,也让他伤心,有些于心不忍。”

    罗家几人都不吭声。

    皇帝叹气一声。

    “当然,朕也不是那种糊涂皇帝,所以朕打算把宇文述贬出京,至于宇文化及,直接将他扔到敦煌去戍边,这个结果你们能满意吧?”

    罗成这个时候出声了。

    “陛下,臣听闻南宁西宁那边的獠人又闹的厉害,臣以为,宇文大将军统兵多年,经验丰富,又是陛下极信任之人,完全可以派宇文大将军前往南宁坐镇,慰抚南蛮俚獠,平定叛乱,安稳边疆。”

    听到罗成这话,皇帝不由的苦笑。

    南宁或西宁,那都是极边远偏僻之地,与其说是大隋之疆土,倒不如说那是还未开化之地。比辽东都还不如,那边除了朝廷的几座衙门,还有什么,全都是些蛮子,而且都是大山,道路不便。

    皇帝本来是想让宇文述去江淮一带,又或是荆襄一带的,谁料罗成这么狠,直接就要让宇文述去南宁或西宁。

    不过皇帝看着罗成的表情,最终还是笑着道,“也罢,那就让宇文述去南宁,朕授他为南宁抚慰大使,兼南宁太守。”

    对这个结果,罗成很满意的表示了感谢。

    宇文述真去了南宁,一时半会肯定回不来。

    当年隋取代北周立国,开皇四年便设立了南宁州总管府,任命了韦冲为南宁州总管,在云南设置了恭州(今重庆)、协州(今昭通)和昆明(今昆明),又委任了西爨首领爨玩为昆明刺史

    这西爨部,中原也称之为白蛮,与之对应的是在云贵川交界处的东爨部,也称为乌蛮。其实这爨人,也都统称为南蛮,中原把相对开化一点的称为白蛮,把更野蛮的称为乌蛮。这些人也是后来彝族等云贵少数民族的始祖。

    此时都极为落后野蛮,朝廷在那边又抚又打的,可依然无法控制,其实此时朝廷差不多已经是实际上放弃了云南地区,在大业三年废弃南宁总管府后,那边其实已经算是放任不管了,连郡都没设一个。

    罗成把宇文述踢到那里去,那绝对是相当于流放,甚至比流放还要惨,弄不好,小命都不保。

第565章 罗艺镇岭南

    今日五更

    将宇文述踢到云南去,把宇文化及扔到敦煌去做戍卒,罗成心里总算舒坦了一点。

    虽然没能搞死宇文家,可皇帝一心护着,能有这结果已经不错了。

    不过罗成心里倒反而有点希望宇文述能在云南站住脚,甚至是能够稳定那里了。毕竟云南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因为距离中原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过于遥远,再加上地理地势的复杂,所以一直都游离在中原王朝的边上。

    当地人自给自足,男耕女织,虽说落后,可倒也逍遥自得。

    加之,一直以来他们也没出什么像样的人物,对于中原王朝也大多是建立较松散的那种依附臣属关系,所以倒也自在。

    直到汉武帝时,当时这位汉武帝一直想要打通往西域的通道,在河西受阻后,便想着向南打一条通道出来,经天竺去与月氏国联系,然后一起干匈奴人。

    为了这个战略计划的实现,汉武帝开始派人深入云南,并在云南的大理地区设置了叶瑜、云南、邪龙、比苏四个县,属益州郡管辖。

    从西汉到东汉,基本上中原都是如此,虽然当年汉武帝最后南下印度的计划失败,可中原王朝却从此也算是进入到了云南地区。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对云南的控制便更加下降,云南之地,也开始有一些夷帅发展起来,也有一些汉人豪强大姓也慢慢起来。

    所以到了北周之时,云南尽管一直都在当时的王朝版图之上,可实际上也就是地图上宣示下主权而已。

    到了隋朝之时,云南之地出现了一个比较强大的家族,爨(cuàn)氏,地处南宁。

    这个爨氏,其实本身也是来自于汉族,算是汉族官员在当地发展起来,经过几百年的时间,慢慢的就西南化,成为了当地的大豪强,反被称为南蛮。

    这种情况其实很普遍,尤其是在南方,不管是在岭南地区,还是在越南地区,或是在云南甚至是川西,太多太多。

    汉家豪强过去,借着中原王朝的背景,依靠着比较先进的技术,然后又善于与中原通商,于是慢慢的就强大起来。再加上与当地的那些土人头领等通婚联姻,慢慢的自己也就融入进去,甚至最后成了一方领袖。

    比如说此时岭南的冯盎家族,冯家本来是北燕皇族,后来北魏灭燕,北燕王族一支便逃奔南朝宋,宋将他们安置到岭南,授为刺史。冯家在北方时,已经算是跟汉通婚汉化过的,到了岭南后,又积极跟当地的俚人冼氏通婚,经过数代的通婚联姻之后,冯家便成了岭南东部第一豪强。

    当代冯家家主冯盎还跟杨广去东征过高句丽,并且做到了左武卫大将军之职。

    此外岭南的另两大家族宁氏和陈氏,也都是早年南下的汉人豪强。

    云南的爨氏其实也跟岭南的冯宁陈三大豪强一样,都是这么来的,只不过云南这个地方更偏一些。

    在隋开国之初,

    爨族首领爨便接受了招抚,还被授为昆州刺史,可没多久,他就叛变了。

    叛变原因就是中原对云南根本是鞭长莫及,没有那个控制能力,却还总要指手划脚,甚至要求多多,爨氏自然就又叛乱了,自己当老大多爽,何必给你当小弟。

    后来文帝派出了大将史万岁前去平乱,破爨氏三十余部,俘两万余人,于是诸爨大惧。

    爨氏只得再请降,这家伙也聪明,直接以大量金银财宝行贿史万岁,然后就被史万岁放虎归山,于是他第二年又叛了。

    后来朝廷另派杨武通率兵前往平乱,再次俘获了爨及其子爨宏达等,并将他们押往长安。

    这两次叛乱以及平定后,爨氏的领袖被灭,爨氏遭受了致命打击,势力有所缩减。

    可没几年,文帝病逝,杨广继位,可刚继位的杨广忙着平兄弟杨谅的叛乱,后来又忙着对付吐谷浑等。

    倒是把这云南给忽视了,大业三年干脆撤掉了总管府,然后算是放弃了云南之地。

    在云南更南之地,则还有濮部,也称为缅国,他们是哀牢族一支,也是自云南走出去的,此时在澜沧江和怒江流域居住生活。

    其实早在魏晋之时,当地汉人豪强形成的大姓,和土人夷帅之间的争斗激烈,互相兼并,但到了后来,便只剩下一个爨氏大姓集团。

    他们盘踞南宁,只是在形式上对中原王朝奉正朔,实际是在地方闭关自守,巩固势力。

    再后来,爨氏也分成了两爨蛮,分为东爨和西爨。

    爨氏窃据一方,朝廷遥授他们刺史太守之位,世代相袭,延袤两千里。

    眼下被隋朝称为南中地区的云南,比以前更乱,没有了爨氏的一家独大,现在各地是部落支离,首领星碎。

    滇东的西爨白蛮,和东爨的乌蛮各不统属,互相征战,内斗不停。

    而在洱海边,六诏部落也相继开始崛起。

    在南中地区,千百年来的传统,就是各部经常互相进行掠夺性战争,长年这样打来打去,使得根本难以发展,全损耗于内斗之中了。

    罗成提出把宇文述调去南中,倒也符合皇帝的心思。

    在大业五年平灭吐谷浑,大业九年又平灭高句丽这一东一西两大威胁之后,皇帝现在正愁没敌手呢。

    当年被迫放弃了南中地区,现在正好可以再去收回来。

    趁着眼下南中各部混乱之际,正好出手,绝不让他们再斗出个老大来独霸一方。

    罗成的提议也其实是从罗艺那里早知道了皇帝最近的一些调查和商议内容,所以才顺势提出。

    他甚至为向皇帝提出。

    “要控制南中,那么关键还在于得有一条交通要道,这条路即是进军之道,也是维持统治的命脉。”

    “你有合适的路线参考吗?”皇帝问。

    “陛下,如果按传统的办法,从蜀中的沪川修路进南中,不但要翻越的路太遥远,而且山路难行,尤其本身中原到蜀中就已经路途遥远且难行,这条路太远太难行,并不合适。”

    “臣以为,不如自岭南的交趾郡修一条路到南中地区,从交趾经步头至昆州,然后向北修路到蜀中南部的戎州,在昆州向东北可修路到巴汉的柯郡宾化。”

    “将来还可以从昆州把路向西修到洱海边的云南县去。”

    罗成的这条路线,其实就是调整了顺序,传统上都是考虑从四川或是贵州进入云南,但罗成却提议从越南进入云南。

    主通道是在交趾这边,这样一来,既可以从陆路走交趾、郁林、桂林这条路线,直接连通到湖南的湘江,也可以往东经交趾、郁林到南海郡,也就是后世的广州,往北也可进入江西的赣州,然后经赣江到中原。

    或者,直接从海上到达交趾。

    这样一来的话,以交趾为起点,则交趾到昆州的距离就大大缩短,这条路虽然依然达到千里之远,可比起从成都到昆州,或从重庆到昆州不但大大缩短了距离,尤其是路更好修。

    当然如果以交趾为起点修这条路,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大大提升朝廷对交趾这块南越之南疆土的控制力。

    “从交趾到南中,千里路上,每隔百里筑座城池,可以置县,每二三百里建一大城,可为军镇驻兵。二十里建一堡,既为驿站又为兵站,如此一带一路,可保证朝廷对南中地区的控制力不断增强。当这条千里之路的城堡真正稳固了,则整个南中地区也就稳定了。”

    从交趾开一条路到南中去,这还真是杨广没有想到的,之前他想的是从巴郡(重庆)到泸川(泸州)然后进入南中,然后从北边的协州、恭州往南到南宁州再到昆州然后往西到云南。

    这是条传统入南中道路,但更难走。

    “陛下,我建议这次重返南中,还可以带上爨之子爨宏达,朝廷可以任命其为郡守,利用爨氏在南中的影响,以诱诸部归附。”

    杨广越听越觉得兴奋。

    当初他废州改郡,甚至连南中地区的几个州都没改郡名,就是因为实际已经放弃了这一地区。

    “不错,把爨继续留在京,送他儿子爨宏达回南中。”杨广又道,“可以在南中设立东安、南宁、昆明、云南四郡,以宇文述为南宁太守,以爨宏达为昆明太守。”

    当然,君臣心里都知道,爨宏达这太守,也不过是隋军的一个傀儡而已,并不是真让他去当太守的,实际郡务还是会由郡丞执掌,但却可以利用爨氏在南中的巨大影响力,来收附各部。

    到时边拉边打,边修路边稳固。

    “据悉,如今南中地区最大的三个爨氏首领分别是昆州的爨日进,和南宁的爨归王,以及云南的爨崇道。

    “可以按爨归王安东太守,爨崇道云南太守。”

    南中现在三个爨氏首领,却只授两人为太守,而放爨宏达回去做昆明太守,偏偏不让昆明当地最强的爨日进为太守,这便是先拉拢弱的两家,打压最强的一家。

    各个击破。

    “朕想不到士诚你虽在辽东,却对南中也有如此妙策,好。”末了,皇帝望向罗艺,“之前爱卿说要请辞相,朕再三挽留你也不肯留,那朕便委你为交趾太守,兼岭南抚慰大使,负责交趾境内修路到昆明边界。”

    “朕知道你与宇文述不睦,但是这次希望你们两个能通力协作,一起把南中安定下来。”

    罗艺怔住,罗成也怔住了,本来是打算让罗艺去青海的,怎么现在绕来绕去,倒把罗艺给绕到交趾去了。

    这不对啊。

    可皇帝此时正在兴头上,一心在想象着要如何征服南中诸爨,根本没注意到罗成叔侄脸上的无奈。

第566章 两京十三道

    午后。

    难得的暖阳透过冬日厚厚的云层洒下,为人间增添了几丝暖意。

    “区区一点小小心意,还请楚国公收下。”

    楚国公府。

    肥壮如熊的王世充几乎把一件宽大的丝袍撑的炸开,罗成猜测这家伙至少得有二百多斤。他所谓的一点点心意,就是眼前这顶明珠宝帐,一顶缀着一百零八颗明珠的锦帐,其中有几颗珍珠又大又亮,起码价值数百贯一颗,这一顶宝帐估计得值两三千贯钱。

    “王将军,我这人你也是知道的,我不喜美女,不好珍宝。”

    王世充扭动着肥壮的身子,嘻笑道,“这算不得什么珍宝,也就一玩物,过来拜见老上司,总不能空手而来啊。”

    罗成跟王世充不过是短暂的共事过,这家伙就能腆着脸自称老部下,对这种人,罗成也是有些服的。

    “王将军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事不妨直说。”

    王世充压低了点声音,“楚公你应当知道,上次你平灭刘逆之后,我负责善后,这半年来,在江南东奔西走,也立了些许微末之功,因此陛下对某也还算满意。今天来看看老上司,顺便请楚公若有机会帮某在陛下面前美言一两句,若是能得陛下恩赏,能上升一步,那自然是感激不尽。”

    “上升一步?”

    “听说裴仁基将军要去陇右,陛下有意调唐国公到淮南,所以若是楚国公肯帮忙,或许我有机会接任江南。”

    “你的消息倒是蛮灵通的嘛。”

    王世充便笑,“听说这次陛下要将天下划分为两京十三道,这还是楚国公的建言呢,我觉得非常不错。”

    他不着痕迹的拍了拍马屁。

    罗成却没有怎么在意,他始终认为,王世充是个有本事的人,但绝不是个肯甘居人下之人,这家伙时刻都在东张西望,一有机会就会奋力向上爬,罗成对他很警惕,因为他并不愿意当他的垫脚石。

    两京十三道。

    其实也并不全是他的建议,在此之前,皇帝撤州设郡,实行郡县两级制。但朝廷原有一百九十郡,如今又在辽东新添九郡,在中南新添四郡,之前在青海还添了四郡。

    因此如今全国有两百零七郡之多,这么多个郡,全由中央直辖,这无疑会很困难。

    皇帝早在大业三年,就已经设立了司隶台,长官为司隶大夫,其职掌为巡察京畿内外,掌诸巡察,正四品。所属有别驾二人,从五品,有刺史十四人,由诸郡从事四十人辅助巡察京畿以外全国郡县。

    十四个刺史,便是分刺十四道。

    不过这个道的设立,只是司隶刺史道,除了巡察刺史外,并没有其它道级的官署衙门和官员。

    而这一次,罗成不过是建议皇帝干脆增强道一级,从原来的虚道改为实道,以实行道郡县三级行政制度,这样中央管辖道,道辖郡,郡辖县,也更层理清晰。

    不过皇帝对于实道,还是有一些忌惮的,最主要的就是怕过方权力过于集中。

    不过在罗成的建议下,他认真考虑过后,正酝酿着要实道,在道一级把原来分刺诸道的巡察刺史,改成常设衙门和常派官员。

    新官职暂拟观风使,或巡察使,又或采访使、观风处置使、观察处置使等,皇帝还没最后决定,职责则如司隶台的刺史,察访地方官政绩。

    当然,罗成建议,还是叫观察处置使,并且让他们负责地方行政,位在郡官之上。又或者,观察处置使为常设,但职责只是察访地方官政绩以及兼管一道之司法、诉讼刑狱。

    而另外设立安抚使,安抚使就是由现在各地的慰抚大使转变而来,安抚使主管一道的行政财税。

    观察使管司法,安抚使管行政。

    至于兵马,则府兵归十二卫四府和兵部,道一级设立经略使,而郡兵则由安抚副使管理,类似于郡中的都尉和郡丞分管府、郡兵。

    当然,如边关之类的重地,朝廷依然设留守,不过罗成建议把留守之名改为节度使。

    在原来司隶台十四道的基础上,按山河地理划为全国为两京十三道。

    分别为东都洛阳,西京大兴。

    此外十三道则为关内道、陇右道、河东道、河北道、河南道以及淮南道、山南道、剑南道、岭南道、云南道,以及辽宁道和朝鲜道、青海道。

    如果这个两京十三道真的推出,那么变化是巨大的。

    现如今临时性的慰抚使,可能会成为节度使、观察使、安抚使。

    据说如果真的设立道一级,则这些常设的使职,会是正三品,虽然并不是想象中的从二品,可也够高的了。

    更何况,大隋如今二百零七郡,不过两京十三道,每道都有十几个郡,这职权之重可不简单。

    各使三年一任,最多可任四年,说不心动是假的。

    王世充上次在江南平乱,大开杀戒,杀刘元进余党数万,后来江南和淮南等地叛乱四起,他带领几万江淮军东征西讨,经常一杀就是几千上万,结果杀的越多,皇帝还真高兴。

    这次他听说镇守淮南的裴仁基可能要调任青海安抚使,而李渊可能接任淮南安抚使后,便想要谋一个江南安抚使之职。

    求到罗成这里来,自然是因为如今罗成极得圣眷。

    之前罗成在天津桥前,能够逼的宇文家父子低头陪罪不说,如今听说罗成还把宇文述赶到南中去,把宇文化及赶去敦煌,把宇文智及赶去交趾。

    “两京十三道一事,还未定呢。”罗成道。

    其实他向皇帝提出改虚道为实道,也是有自己打算的。他现在是辽东留守,但留守这个职务向来不怎么正规,设废无常。所以罗成希望通过实道,然后让自己的位置更稳固一些。

    若是能够当上节度使,那就更是了得了。

    哪怕当不上节度使,当个安抚使也是不错的。

    留守跟安抚使的区别,就好似中央特派小组组长跟高官的区别一样,还是有很大距离的。

    “如果当不上淮南安抚使,某也想请楚公帮忙谋个江都府尹之职。”

    除了十三道,还有东西两京,另外这次还有个府,府就是低于京,但又高于郡的一个区划,皇帝拟将江都、涿郡、太原升格为府,这几个地方都是皇帝曾经出巡驻跸过的,尤其是江都,皇帝在江都前后十几年。

    两京长官称守,如西京守,东都守,而三府长官称尹,守为从二品,尹为正三品,跟道长官的使是一个级别的。

    王世充打的主意不错,当不上江南安抚使,那就当个江都府尹,反正都是正三品职。

第567章 拜封节度使

    “我觉得倒是可以帮下王世充,这人挺有本事,很会讨皇帝喜欢,你帮他,他也会记下这个情。而且,李渊是你外舅,让他到淮南,也不是坏事。”魏征咪了口烧酒,再夹了一颗豆子入嘴,有些满足。

    魏征的话倒是让罗成心里一动。

    李渊。

    他对李渊虽然一直也很警惕,觉得李家父子跟他并不怎么同心,但让李渊到淮南来,并不比他在江南差,或者若是他这次不出手,可能李渊不太可能有机会任道一级使职。

    如魏征所说,不管怎么说,在外人眼里,李渊跟他都是姻亲,这个时候拉他一把,那也是壮大自己同盟的力量。

    毕竟宇文述虽然被赶去云南,可并没有就此倒下,宇文家在朝中还有很强的势力,尤其是罗艺告诉他,裴蕴虞世基这两个宰相那是很厌恶他们罗家人。

    罗艺这次得去交趾,朝中没有了宰相撑腰,以后还不知道会如何变化。

    “臣觐见至尊。”

    罗成入殿,拜礼。

    今天皇帝没有头顶九旒珠冕,也没有穿那玄上下的礼袍,他今天只戴着顶黑帻巾,身上穿一件明黄色的衮龙袍。

    皇帝笑着道,“起来吧。”

    殿里还有其它几位宰相,六位宰相,如今宇文述的参知政事衔已被免去,罗艺的也即将被免去,不过他今天还是被召来,但宇文述则没被召来。

    除了五位宰相外,还有一位中年男子,长的很高大儒雅。

    “这位是皇后之弟萧,朕已经拜他为内史侍郎,加参知政事衔。”皇帝给他介绍。

    罗成心道原来是这位,他是萧后的弟弟,后梁明帝的第七子,梁靖帝萧琮的异母弟。他七岁的时候在后梁封王,后来姐姐嫁给杨广,他便跟着到了长安,可以说一直是跟随姐姐生活长大的,也是杨广看着长大的。

    本来杨广对他很不错,不过萧这人比较耿直,看不惯的地方肯定得说,经常直言相谏,于是惹的杨广十分不快,几次把他贬到地方上去。

    这次皇帝接连把宇文述和罗艺两位宰相外放,于是又把这个小舅子召回朝中,还授他宰相之职。

    其实以前杨广也授过大舅子萧琮为宰相,不过不是实授,毕竟萧琮以前当过皇帝,不过是拉出来摆摆样子,安抚一下荆襄之地的后梁子民而已。后来等皇位坐稳,很快就把萧琮踢下去了。

    不过对萧,杨广还是跟对萧琮不同的,毕竟这位是从小在他身边长大的,也不曾当过皇帝,对西梁更谈不上什么感情。

    “早闻萧公忠直敢言,十分佩服。”罗成拱手。

    萧也打量着罗成,这还是两人头次见面,不过萧明显对罗成观感不错,“罗帅为朝廷平灭高句丽,可谓不世之功,否则迁延日久,还不知道要遭受多少损失。”

    他笑着道,“若非罗帅太过年轻,其实倒适合入朝为兵部尚书。”

    罗成连忙摆手,他对做兵部尚书还真没什么兴趣,这兵部尚书跟十二卫四府职权分的太乱,并没有什么可当的。

    这时杨广回到御座坐下。

    “罗成,你之前跟朕提议的实道一事,朕思虑许久,又与诸位相议过后,觉得可行。今天召你过来,就是想让你也一起来参与下关于如何划分道与使职之具体事务。”

    罗成不过是一个留守,还是入京朝集,现在却得以入宫跟着众宰相一起议事,这简直就是万分破例了。

    虞世基呵呵笑道。

    “罗家父子二人同殿议事,传出去可是千古美名呢。”

    罗成对着这个大奸臣笑了笑,这家伙拍马本事第一,而且笔杆子确实厉害,不但字堪称当代大家,而且这文章写的妙笔生花。

    对这种人罗成没好感,可也没想要去得罪,只要他不过份的来惹自己,罗成也不想去动他。

    毕竟,小人难惹。

    “臣以为,十三道可行,但节度使无必要。”虞世基直言。他的论调是节度使职权太重,毕竟按罗成的建议,这个节度使其实就是过去的使持节大都督,或隋初的大总管。连观察使和安抚使这样的大员,都得受节度使节制。

    而裴蕴也出声。

    “臣也以为十三道可设,但节度使不必要,甚至,安抚使和观察使设一便可以。”

    而裴世矩则表示,不如按过去的制度,在边郡,设立都督兼太守,以统领军政。或在紧要之处,一都督统数郡之兵。但道一级,不设更高的统领军政的节度使,而是大小都督都受安抚使统辖。

    比如说在河北河南河东三道,河南道就完全没必要设立都督,而在河北道,可以在涿郡设都督,以统领涿郡、渔阳、北平、上谷四郡之军事。而河东道,可设立马邑都督,或雁门都督等。

    这几位宰相都是反对设立节度使这样能够统辖十几二十郡的地方统兵大帅,认为将来可能尾大不掉。

    甚至裴蕴直接进言,认为留守一职其实没有必要保留,可以一并废除。

    “罗成,你认为呢?”

    “陛下,臣以为,几位宰相之言老成持重,十分稳重。不过,国家决策也当顺时适势,过去征讨是由征军总管和大总管统领部队临时出征,事毕则解,所以卿相率兵御戎,戎平则师还,并无久镇。缘边之地,其在边疆,虽设军镇,可毕竟我朝府兵制度,府兵多在中原,边地兵少。

    过去大隋实力强劲,无人敢犯边,而如今虽然大隋依然强大,但朝廷多年开疆拓土,如今东边已经深入到了辽东和朝鲜半岛,北边也已经控制着河套平原漠南之地,而在南边,大隋不但远及交趾,而且现在还要重入中南之地,在西边,平灭吐谷浑之后,朝廷在那里设有四郡,未来还打算进入西域。”

    “陛下,东西南北各个方向,如今都已经扩张到极致,距离中原腹心,那都是数千里之遥。边关形势严峻,辽东还有高句丽,随时可能还有叛乱风险,所以必须驻大军镇守,一步步不断的威压才能把高句丽彻底吞并下来。”

    “西北吐谷浑灭亡已数年,但到现在叛乱都还未停过,所以也一样得常驻军队稳固。”

第568章 赐号忠武军

    罗成的意思就是,如今形势不一样了,以前的战争都是短期战争,征召兵马,大军开过去,打几仗结束,然后各回各家。

    可如今不同了,要久镇边疆,要消化那些土地,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行的,甚至得需要十年二十年的时间。

    所以过去府兵制下的边疆军镇制,已经行不通了,毕竟军镇大的不过一两千,小的才五八百人,如何能够有效的防御作战,而要把边疆的军镇驻兵,甚至是边疆的后备力量动员起来,那些镇将则级别不够。

    因此罗成才建议在新的形势之下,于边疆之地,设立节度使,在边疆增设镇、堡、戍,增派兵员,同时派兵军垦屯田,移民实边。节度使统边疆之地,能够更积极和更灵活有效的镇守边疆。

    “陛下,如今的边疆形势,在吐谷浑、高句丽等平灭之后,大的国与国战争已经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小规模的持续性的叛乱之战。原来那种以几百人甚至一二千人为单位的镇戍部署,完全无法适应。”

    “我们需要在边疆之地,建立驻有集中指挥的大军团军镇。而这样的大军镇,必须得是常备型的,如果还是由原来隶属于各卫府的府兵临时征调组成,则反应太慢。”

    “一支军队拉起来,要从各地卫府征召府兵,要从京师各卫将领中选将,动员、训练、发兵,以及后勤的粮草征召转运等,这些都需要太多的时间,待这些做好,那些叛乱的敌人早就跑了,那些来劫掠的敌人也已经换了地方。”

    虞世基反对。

    “我大隋立国之根本便是府兵制,府兵闲时耕种,战时为兵,如果常年驻扎在边疆,那府兵岂会愿意?”

    这是一个问题。

    “陛下,我以为,征召府兵戍边,可以边耕边战,屯田戍边。对府兵,可以实行轮戍制或者是移驻制,既然府兵可以入京轮戍,那也一样可以到边疆轮戍。只要不是太频繁的轮戍就行,比如一次两年期,然后隔多少年再轮一次,在边轮戍期间,朝廷还可以给予他们的家人钱粮补贴,而府兵在边轮戍,耕种戍边,也可以将屯田所出除供军之外,余者分赏将士,或者给予其它赏赐。”

    “哼,你说的倒是轻巧,可如果要给钱粮,你知道这会是多大的开支吗?”

    罗成不理会裴蕴,直接对皇帝进言。

    “陛下,辽东之地,我大隋前后三征,耗费了百万之兵,几百万之民夫,以及无数钱粮才拿下,难道就要随便的再浪费?如果不常驻一支边军,那么臣敢说,朝鲜道的五郡不但可能永远都不能收回来,而且辽东四郡,都有可能重新被侵。我们不能等失去之后,再来叹惜。”

    这句话倒是打动了皇帝。

    “罗成,你可有相应的计划?”

    “回陛下,臣以为,边关之地,必须设立能统一指挥的军团,这军团未必是统领一整道,但只需统领边地就行。如辽东朝鲜两道,这里是新收复之地,所以当驻一支重兵,可以把现在辽东的五万一千府兵,皆划到一起,不过是在把现留守衙门改为节度使衙门而已。”

    “而如中南之地、岭南之地、河套之地、青海之地,这些边地,都可以设立军度使,屯驻一支重兵。比如中南之地,现在还未收复,所以可以将整个中南四郡,皆设为节度使辖下,驻派两到三万兵马。”

    “而岭南可以在交趾九真日南三郡,设立一个节度使,在此驻两三万兵马。”

    “青海四郡可直接设一个节度使,统两三万兵马常充。”

    “那照你这么说,这岭南道最南的三个郡设节度使,这节度使和岭南的安抚使谁大?”

    一直不吭声的罗艺道,“那倒也简单,可以把岭南分成两道。”

    萧则道,“对辽东、中南、青海这样的用兵之地,可以干脆与其它道区分开来,这些道可以设节度使,节度使在安抚使之上,或者干脆只设安抚使,至于观察使,他行使的是监察之职,不冲突。”

    杨广则在考虑,如果这一步放开,那会不会影响到他的统治。

    “陛下,对河北河东这样的地方,则可以设立使持节都督,统领一郡或几郡之地,但他需受安抚使节制。”

    皇帝思虑良久。

    “我觉得这个倒是可行,辽东道和朝鲜道可合为安东道,设节度使和观察使、安抚使,安抚使管行政钱财,观察使管监察司法,节度使则位在安抚与观察之上,掌总军旅。”

    “岭南道,可拆出一个安南道,以郁林、宁越、交趾、九真、日南五郡列入辖下。设安南节度使和观察使、安抚使。”

    “中南道四郡之地,以及柯郡、明阳郡编为云南道,设云南节度使、安抚使、观察使。”

    “以青海四郡,以及伊吾郡,设立青海道,设青海节度使、安抚使、观察使。”

    “以灵武、五原、榆林、定襄四郡,设立漠南道,设漠南节度使、安抚使、观察使。”

    四边之地,设立五道,各设节度使。

    皇帝还特别给四道的驻军赐下军号。

    安东道的驻军,赐军号忠武,估计名字是因为统帅罗成曾经被他授过忠武的谥号吧。

    “安东道,赐军号忠武,节度使罗成!驻军五万一”

    “安南道,赐军号静海,节度使罗艺!驻军两万四”

    “青海道,赐军号昭武,节度使裴仁基!驻军两万四”

    “漠南道,赐军号振武,节度使云定兴!驻军两万四”

    “云南道,赐军号镇南,节度使宇文述!驻军两万四”

    边疆五镇,总驻兵十四万七千兵马。

    罗成的安东道忠武军,兵力最为雄厚,独拥五万一千兵马。

    而在这五镇之外,皇帝还决定在河东设立雁门都督,统马邑、雁门、楼烦三郡边兵,驻兵一万二。

    在河北设北平都督,统北平、渔阳、安乐三郡边兵,驻兵一万二。

    另外岭南、剑南、陇右等边地,也设立了几位总督。

    于是天下二百一十七郡,共划分为两京三府十三道。

    总授两守三尹五节度使八都督十三安抚、观察使,二百一十七太守。

    萧的妻子是狐孤太后的侄女,李渊则是孤独太后的姐妹,因此他跟李渊也是亲戚,他向皇帝举荐李渊接任裴仁基离去后的江淮空缺。皇帝考虑了会,最后看了看罗成,“罗卿?”

    “臣以为王世充在江南平叛有功,可授江南安抚使。”

    杨广没料到罗成不说李渊,却说王世充,笑了笑,“李渊是你外舅,你也不必如此避嫌,其实满朝的公卿,不都是联结有姻。”

    话虽如此,皇帝还是对罗成的避嫌很满意,然后宣布授李渊江淮安抚使,授王世充江南安抚使。

    “臣举荐封伦出任安东安抚使,举荐李百药任安东观察使!”虞世基举荐了两个人去安东,而罗成知道,这两人都是虞世基的人,都曾在他手下担任过内史舍人,这是要给他掺沙子了。

    “罗成,你觉得如何?”皇帝问。

    “臣不敢置议,此事但由皇帝裁决。”

    皇帝微微一笑,“封得彝和李百药二人都很有才情,皆为干吏,朕都许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231/ 第一时间欣赏隋唐大猛士最新章节! 作者:木子蓝色所写的《隋唐大猛士》为转载作品,隋唐大猛士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隋唐大猛士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隋唐大猛士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隋唐大猛士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隋唐大猛士介绍:
我表哥秦叔宝,我弟罗士信。
本是乡间一少年,终成隋唐大猛士——白虎罗成。
读者交流群:六五六一一八四八八隋唐大猛士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隋唐大猛士,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隋唐大猛士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