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隋唐大猛士TXT下载隋唐大猛士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隋唐大猛士全文阅读

作者:木子蓝色     隋唐大猛士txt下载     隋唐大猛士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389章 江西

    江南西道都督指挥使司衙门后堂。

    左都督阚棱坐在椅上擦拭着自己的丈八陌刀,这把镔铁打造的陌刀锋利无比,乃是皇帝钦赐。

    麂皮擦拭过陌刀锋刃,锃亮幽冷。

    新移任江西左都督兼豫章太守,阚棱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不轻。

    一排军校们坐在下面,他们都是阚棱带到江西的麾下,是一万两千名府兵二十四个营的军官们。

    他们多数是原随阚棱驻于江北的军官,看着上司在那里默默的擦拭着陌刀,便知道上司此刻心情绝对不好。

    阚棱身为皇帝义子,是皇帝诸义子之首,他擅使一把陌刀,师从于罗嗣业,深得其陌刀精髓,打起仗来向来是冲锋陷阵在前悍不畏死,军中称罗嗣业为大将军王,而称阚棱为小将军王。

    皇帝曾给阚棱封郡王爵,后阚棱坚辞不受,于是改封国公。

    现在,阚棱在等一个人。

    林药师终于在大门口出现了,他沉默着不说话,他径直走到大案右边下首那个空位坐下了。

    他刚坐下。

    啪的一声。

    大案左首下一名指挥使便一掌拍在椅手上站了起来,这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军官,但高大魁梧,络腮胡须,阔面高鼻。他瞪着林药师,“林右布政使倒是好大的架子,让我们这么多人等你大半天?”

    另一个军官也道,“我们在这里勤于王事,卖力干活,可却有人在后面使绊子、拆台子。干脆说,江西道是真心归附,还是假归附?要是真心归附,那就不要这样处处不配合,若是不想归附,那就直说,咱们摆出人马,亮出刀枪,真刀实枪的干几仗,决出胜负再说。”

    林药师呵呵一笑,目光望向阚棱。

    可阚棱似乎对自己部下们的这些言论并没有听到一样。

    阚棱依然拿着那块麂皮在继续擦拭着自己的陌刀,擦的专心致致,似乎连林药师进来了也没有看到一般。

    都督指挥使司的长史冯惠亮道,“我等奉旨移调江西,但到现在,也没有看到江西上下应有的配合,只看到处处掣肘,说实话,我也不是很明白,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还有,今天的议事,不应当只有林右布政使前来,还应当有原各郡太守等留任官员等,为何只林右布政使一人前来?”

    司马卢祖尚也道,“我也不明白江西上下是怎么想的,想湖南归附,萧铣入朝,湖南上下可是顺顺利利的。而到了江西,陛下对林士弘也不薄,萧铣入朝只封侯,林士弘入朝却封郡公,甚至还特旨答应了林士弘的请求,让不少原江西官员留任。但是现在这么久了,江西各郡县却对朝廷的许多命令阳奉阴违,到如今,江西道上下也还没有理清理顺,灾后恢复等更是一踏糊涂。政事堂几天一个廷寄下来问责,为何现在江西还有许多灾民没有得到及时救助,为何还有那么多百姓在外做流民,为何山里还有那么多贼匪?为何二十四营府兵还没有进驻到位,为何原江西藩镇的兵,还没有遣散掉?今天林右布政使来了,我就要问下林右布政使,令兄已经入朝,为何江西上下却还如此,莫非有人想要对抗朝廷?”

    林药师笑了笑,似乎对一群武将们的指责不以为然。

    “诸位,我与兄长是诚心归附朝廷,我兄长主动入朝,虽然令我留下,也是为了好与朝廷所派的诸位做好交接而已。至于说到现在江西还没有理顺,其实只是有一些人对朝廷的一些旨意不太满意,他们想要讨个说法。”

    阚棱放下手里的麂皮,站起身来,将擦拭锃亮的陌刀持在手中,细细打量。

    提刀,挥舞。

    陌刀舞动,呼呼生风。

    收刀。

    “林右布政使,你觉得此刀如何?”他转头问林药师。

    “好刀。”林药师只说了两个字。

    “此刀乃是陛下所赐,镔铁打造,此刀追随我已经十年了,死在这把刀下的敌人,我牢记着足足是一千零八十三个。有大业末的流贼乱匪,也有高句丽贼,有骑兵,有突厥铁骑”

    林药师面色微变,他也是隋末乱世白手起家的,跟着大哥林士弘东征西讨杀的人不少,但他自己刀下绝对没有千颗首级。

    “我来江西已经有段时间了,一直呆在豫章没有怎么动作,这不是我动不了,只是我在等,我愿意按圣人和朝廷的旨意,给江西一个机会,看你们的表现。但是现在,你们的表现实在是让人失望!”

    “大将军,这话何意?自大将军到来,我可是处处配合,大将军可莫一棒子打死一船人。是有人不太配合,那也是因为他们觉得现在朝廷的有些旨意不合情了不合理,想要讨个说法而已,但是我和大多数原来江西道的官将们,还是对朝廷很支持的。”

    “哈哈,也好,既然林右布政使你也把话说到这份上了,那我们今天就打开天窗说亮话,你把那些人的要求都说一下吧。”

    林药师笑笑。

    “其实那些人的要求也早就呈给大将军了,不过大将军既然要我说一说,那我就再说一下。总的来说,江西上下官民对于朝廷还是很支持的,也欢迎大将军等前来。如今林公入朝,不少原藩镇府中的官将也随之入朝了,留下的人呢,对于大将军到来后颁布的一些条文命令觉得不太合理。”

    “直说吧。”阚棱道。

    “好,那我说直说,其一,大家要求保全各自的财产不受侵犯,原藩镇和地方郡县官府府库里的钱粮,这个自然是要归公的,但官吏将士们的个人财产,田地房屋奴隶债务等,希望朝廷能够保护。”

    “其二,郡县官员们希望朝廷给他们个机会录用他们,他们更熟悉地方,愿意继续为朝廷效力。”

    “其三,原藩镇的将士们,除了部分愿意退伍的,多数将士们还是希望继续保留军籍,他们的军田也希望能够保留。”

    “其三”

第1390章 全城戒严

    “江西是江西人的江西,也是大秦的江西。”

    阚棱冷冷的打断了林药王的一二三四,“原藩镇的官员去留任免,这是朝廷吏部的事情,江西藩镇兵马的去留,朝廷也早就有了决定,全部遣散还乡,解甲归田。至于你说的私人财产之事,只要是正当合法的,自然朝廷会承认,可如果是贪污侵占抢夺所得,那么就要视情况而定。”

    林药师道,“江西十万将士,数千官吏只怕难以安服啊。”

    “十万将士?呵呵。”阚棱冷笑几声。

    林药师被这一声呵呵弄的有些僵硬。

    “萧铣先前还欲与朝廷一战,可他的十万水师刚出江陵城,转头便易帜调返兵临江陵城下了。江西的十万之兵,姑且不说是不是真有这么多之数,就算有十万。可林士弘连一战的勇气都没,如今某率二十四营府兵精锐过江,就想问,这十万江西兵,有几个真想跟某一战?”

    “大将军,难道你想看到江西战起,烽火重燃,若是如此,只怕到时江西糜烂,大将军也要被圣人问责治罪吧?”

    “糜烂?哈哈哈,你也太高看你们了,真要开战,就凭我手下这二十四营府兵,都不需要朝廷另调兵马,我有把握三个月内将叛军尽皆荡尽。到那个时候,你们可就没有现在这么好的处境了,那时,就尽为叛逆。朝廷对这些叛逆就算只诛首恶,可其余人等也逃不过一个长流安东、广南、安西或是云南的下场。”

    “大将军,你就不能认真再考虑一下大家的请求吗?其实大家的要求也不过份。”

    阚棱摇头。

    “若是每个人都这样跟朝廷讨价还价,那朝廷的威严何在?有些事情可以讨价还价,比如你买菜,但有些事情没的讨价还价,就如眼下。”

    阚棱用着低沉的声音道,“我是圣人钦命之江西道巡抚使兼江西道左都督指挥使兼豫章郡太守,我当然希望江西能够顺顺畅畅的,江西若出了乱子,朝廷要打板子,圣人要斥责,自然我是首当其冲。可我也不能因此就要被江西这些人绑架,束手束脚。该答应的我会答应,但不能答应我的,我也坚决不会松口。”

    “原来江西藩镇的所有官员,朝廷已经下诏有些留用,未得留用的官员,需得立即赶赴京城考核待选,考核过成绩好,自然会有任用,如果考核成绩不行,便可能要降职或不用,这些都是要由吏部决定。”

    林药师不太死心,“大将军,你不仅是都督和太守,还挂着巡抚使之衔,你有承制拜封之权,完全可以留用所有原官吏。”

    “我是有这个特权,但我不会轻易使用。”

    林药师怔住。

    “林右布政使,我希望你能为我转达一句话,适可而止,不知满足过份的索求,可不会有好结果的。”

    话说到这里,后堂一片寂静。

    谁都知道,这句话其实就是对着林药师说的。

    皇帝为了能够安稳江西,所以在林士弘入朝后,答应了他的请求,任用林药师为江西道右布政使,在左布政使暂时空缺的时候,其实就是让林药师为江西的民政长官,与阚棱搭班,并对不少太守县令等暂时留用,也是希望能够更平稳的渡过这段交接时期。

    可谁又能想到,林士弘到是主动入朝了,可林药师却跟阚棱玩起了阳奉阴违,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他希望所有江西藩镇的原官吏都继续留用,甚至希望原江西藩镇的兵也都保留,只保留大部份。

    还有他们的财产等也要得到保护。

    这些要求,不少是明显与朝廷的意图违背的。

    阚棱当然是不可能答应,结果就是林药师故意在幕后操纵着江西道的官吏将士,甚至是地方的豪强以及一些无知的灾民们处处阻挠交接,甚至闹事。

    “卢司马!”

    “职下在。”

    “我命你立即带兵包围原江西藩镇豫章的兵营,直接缴械,强制遣散。谁敢阻挠,谁敢反抗,即视为叛乱,直接攻打,顽抗者就地格杀勿论。”

    林药师慌了,“大将军,请三思!”

    “冯长史。”

    “职下在!”

    “你带兵去豫章各衙门,对拒不肯交印交接的官吏,直接逮捕,敢有反抗者,杀!”

    “刘参军。”

    “末将在!”

    “你马上带人上街查封所有拒不开门售粮的粮铺,把粮食拿出来按先前公布的定量配给规定,向百姓平价出售。”

    “王参军!”

    “末将在。”

    “即刻起,豫章郡城全城戒严,封锁诸门。敢聚众做乱,串联密谋者皆逮捕关押,敢有反抗者,格杀勿论。”

    “张参军,立即带人上待宣示,禁私人收藏铠甲、战马、弓弩、长矛、马槊、盾牌,如有私藏者,限三日内上交,衙门可给予些钱帛补偿,若私藏不交者,一经发现,私藏长矛一支者,长流关外。私藏弩一把,发卖为奴,私藏甲一领,绞立决!”

    阚棱手持着陌刀,一道又一道的命令发出。

    一员员将领领命而出。

    林药师脸上的笑意已经全然不见,后背甚至已经出汗。他本以为,江西道不比湖南道,虽然大哥入朝,可江西还有十万兵马,应当有条件跟朝廷讨价还价一番。

    可谁能想到,这个阚棱,居然如此强硬。

    “大将军,请三思而后行啊,一旦豫章郡如此行事,只怕会引的其它各郡县动荡,甚至官逼民反啊。”

    “官逼民反?哈哈哈,真是天大的笑话,哪来的什么官逼?”

    林药师气的发抖,起身欲走。

    结果阚棱却道,“还请林右布政使,当此关键之时,请留在此处相助。”

    “大将军欲囚禁我?”

    “你是圣人钦命之江西右布政使,如今暂摄一道之民政事务,我岂敢囚禁你?我只是让你留下来协助而已,你多想了。”

    林药师愤怒的甩袖就欲往外走,结果阚棱冷哼一声。

    立时数名阚棱的亲兵便上前拦住,人人手按在了腰刀之上,那眼神不怒自威,似乎告诉他若敢再踏前一步,就要拔刀将他斩杀当场。

    “大将军,我要向圣人上表弹劾你。”

    “这是你的自由和权利。”阚棱不屑的道。

第1391章 格杀勿论

    豫章城南,牙营。

    此处牙营本是原林士弘的禁军大营,后他归附朝廷自去帝号,被改封为藩王爵位授封节度使职,于是禁军也就改称为节度使牙兵。

    城中八千牙兵,这也是林士弘最精锐的一支兵马,也是到此时林药师还想要跟朝廷讨价还价的本钱。

    只是他没有料到,阚棱先前一声不吭,结果却直接就把他控制在都督指挥使衙门,然后派出手下兵马围住了牙营。

    “缴械,遣散。”

    司马卢祖尚一身铁甲,手持两把铁锤,站在牙营前对着如临大敌的牙将道。

    牙将王戎面色难看。

    隔着营门,他问,“卢司马这是何意?”

    王戎是知道这个卢司马的,新任的江西都督指挥使阚棱的心腹大将,名祖尚字季良,光州乐安人。父亲卢禧,隋时曾任虎贲郎将,因此这个卢祖尚是个将门虎子。他家世代将门,家中富裕有财,他从小习文练武,练的一身好骑射本领,少年就以侠义闻名乡里。大业末年,盗匪流贼横行,于是他在家中招募将士捕盗捉贼,当时才十九岁的他,便练出一支精锐,又善于统御兵众,所到之处战无不胜,盗贼畏惧,不敢入境。后宇文士化及弑君叛乱,卢祖尚占据本州自称刺史,罗成在范阳称帝,卢祖尚派者献地归顺,因此被授任官职。

    后划归阚棱麾下,镇守江北,因功封宜春侯爵位。

    此前阚棱镇守江北,江西之兵对于阚棱和他麾下的那些大将也是各有闻名,王戎深知这个宜春侯卢祖尚勇猛善战,打起仗来跟阚棱一样都是不怕死之辈。

    看着卢祖尚后面的府兵精锐,王戎不由的头痛。

    “奉江西巡抚使、左都督指挥使、豫章太守阚公之令,即刻起,原江西节度使牙兵就地解散,所有人归还铠甲军械,发给遣散费,解甲归田!”

    说着,卢祖尚递上一纸命令。

    王戎隔着营门接过,却并没有看。他知道,看不看都没什么区别。

    “这就样解甲归田?那我等军官们呢?”

    “原藩镇士兵解甲归田,原军官们则要到洛阳去兵部接受考核,然后待选。”

    王戎皱眉。

    他知道一般情况下,官员是三年一任,一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四考过后根据考核成绩,要入京待选。

    就是另授他职。

    考核成绩好,可能是平调或升迁,考核成绩不好则可能会是贬降。

    但不管是平调还是升降,一般都要等吏部或兵部安排,有的时候可能一时没有合适的职位,便得候选等官。若是遇到倒霉的时候,也有可能因为考核不好,或犯其它大错,被直接罢官的也有可能。

    去京城侯选,说来倒也没什么问题,可现在王戎等江西道官员并不太相信朝廷,因为据悉原湖南道的许多官将们入京侯选,结果许多人的考核成绩都不好,最后大把的湖南官将直接被夺官罢职,还有大部份被贬官他调,只有少部份人算是平调,升调的没几个。

    王戎现在为都押牙指挥使,手底下八千兵马,在江西藩镇算是高级武将,但他相信若是入京侯选,估计到时自己可能连个团长都当不上。

    正因如此,他才会支持林药师闹一闹。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嘛,闹一闹,若是能够留任江西,哪怕是降为一个管两千人的团都指挥使,只要手下依然有兵,就不用太担心。

    但现在卢祖尚却明显来者不善。

    “林右布政使呢?”

    “怎么,你一武将,却要听一民政官的命令?”卢祖尚冷冷喝问。

    “还请卢司马告之。”

    卢祖尚拎着两把铁锤,“看到我身后的兵了吗?皆是南征北战的大秦精锐,他们曾经以一败十打败叛军,也曾在关外、北疆杀的胡夷溃败。我身后三千铁甲,只需一声号令,便能够踏平整座牙营,知道我来时阚大将军给我的命令是什么吗?敢有抗令不尊者,格杀勿论!”

    王戎咬了咬牙。

    这是赤果果的威胁,可却十分管用。

    他营中虽有八千士兵,可连这些天的粮食,都是靠阚棱供应的。只要阚棱断粮,他营中便只能再坚持三天。

    王戎还在犹豫。

    卢祖尚已经大喝一声。

    “是兵还是贼?”

    王戎沉默。

    “是兵,就跪下!”

    “跪下!”身后三千铁甲齐声大吼。

    王戎额头冒汗,后背更是汗湿了衣襟,做为追随林士弘起兵的大将,他也是一员悍将,打过不少硬仗,可是此时,他却生起了一股无力感。

    “跪下。”卢祖尚又喝了一声。

    王戎双腿战战,终究还是膝盖一软,跪在了营门前。

    “我是兵。”他喃喃道。

    卢祖尚冷哼一声,“不错,还知道自己是个兵,知道何为识时务为俊杰。王戎,立即下令打开营门,全营缴纳盔甲兵器,交出将士花名册。”

    “王戎听令!”

    牙营大门打开。

    一个接一个的牙兵跪下。

    对于他们来说,这一跪是屈辱一跪,可跪下了,也解脱了。

    豫章城街上。

    一队队的大秦府兵出现街头。

    看着这些凶悍的士兵们全副武装出现,城中一片惊惶。虽然这些府兵已经入城有一段时间了,可这段时间他们都安静的呆在营地里,使的豫章城中还真有些快忘记他们的存在了。

    东市。

    粮食行一条街,府兵直接就上来查封店铺,这些店铺这段时间虽接到阚棱的命令,却根本不予理会,依然是囤积居奇,甚至还天天限售。

    “封!”

    一名掌柜的带着十几个伙计操着刀棍等守在门口,“贼军汉,臭丘八,也不瞧瞧我们这店是谁家的,也敢来撒野,谁敢再上前一步,管杀不管埋。”

    带队的参军呵呵一笑。

    “好大的口气,就算你家店是天王老子的,今天爷也封定了,上,谁敢阻拦,杀无赦!”

    大队士兵直接就冲了上去,那掌柜的一边喊着我家主人乃是某某将军一边还举起刀,结果下一刻。

    一名弩手直接就一弩射去,弩钉近距离射出,准确的自掌柜的口中射入,自后脑透出一大截。

    掌柜的倒地,血流一地。

    后面的人惊住,四面围观的也惊人。

    “杀人了。”

    有人尖叫。

    可府兵继续前冲,一名盾兵直接一盾把一名持棒的伙计砸倒砍死,一名长矛手一矛就把一个满脸横肉的伙计给捅穿。

    兔起鹊落,瞬间连杀三人。

    后面的伙计已经把刀棒扔了一地,直接跪在了地上,甚至有胆小的小学徒直接吓的尿出来了。

    带队参军冷眼瞧着地上的尸首,还有那些跪地求饶不已的伙计们,“查封店铺,把这些胆敢顽抗者统统带走!”

第1392章 三尺白绫

    阚棱的强硬超出了林药师等人的预料,而豫章的那些牙兵、豪强们的软弱也一样超出他们的预料。

    朝廷府兵的戒严下,豫章城的那些牛鬼蛇神几乎是被一扫而光,连点浪花都没有掀起来。之前趁着灾荒大发灾难财的那些粮店的豪强地主们,在面对着秦军的强弓硬弩时,一个比一个的骨头软。

    先前一天涨几次价的粮食,此时全都被直接查封没收了,他们连个屁也不敢再吭一下,毕竟吭过的人,如今都隔屁了。

    许多原本跟林药师叫的响的家伙,此时却全是软骨头,纷纷带着一车车的钱财礼物,在都督指挥使司衙门外排起了长队,赶着来送礼求饶。他们现在已经不敢再叫嚣着什么江西是江西人的江西了,他们现在只求那位阚爷爷不要再杀人了。

    要粮食他们给,要钱他们也愿意拿出些来,甚至官职不官职的现在也无所谓了,他们现在只剩下了一个请求,希望能够保住性命,若是能够再保住家里的财产那就更好了。

    其实林士弘一开始就想错了,他以为那些人会跟他一条心。

    却不曾想过,这些人眼里根本没有什么国家的概念。

    对于许多江西的官员士族们来说,他们倒是在王朝的概念外,还有个天下的概念。说白点,就是江山社稷,儒家也有先贤曾说过,社稷高于君王。社稷为重君为轻,说天下江山社稷并不是某家某姓的。

    但是在绝大多数人的眼里,什么社稷啊江山啊,这些跟他们其实是没多大关系的。

    在他们眼里,江山那就是皇帝家的,朝廷那也是皇帝家的,而他们更在意的只是家族而已。家族利益自然是高于社稷利益的。

    如果是外族入侵,要亡国灭种,或许国之不存家也不附,这是皮毛相附的关系,但如果只是换个皇帝,天下江山换个姓而已,那么对于许多豪强士族们来说,他们其实并不是太在意的。

    反正换了皇帝,这朝廷也需要士人为官治理,也一样需要农夫耕田种地,地方上也一样需要他们这些人。

    只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次朝廷的态度并不是那么好。

    很强势,强势到引起他们的不满,本来他们认为,我们随着林士弘归附朝廷了,那么林士弘入朝当他的郡公去了,那我们就换个皇帝,继续当我们的官做我们的豪强好了,你谁当皇帝不是当嘛。

    可谁知道,皇帝没那么好说话,并不愿意让他们继续换个身份依然当官做吏,甚至有传言说他们巧取豪夺的一些田地财产等,可能还要清算。

    这就更让人不满了。

    他们很不高兴,觉得朝廷不讲道理,他们想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结果阚棱根本不理会他们,直接就是调兵,上来就砍人。

    砍了几个,流了点血后,那些叫的起劲的人又怕了。

    据说有一位林士弘原来的宰相,因之前年迈已经退休致仕在家并未入京,此次听闻秦军如此霸道后,气的大骂秦天子无道昏君等等,然后说要自尽,誓不当秦臣。

    可等他拿了根绳子来,又说会勒的疼死相还难看,于是说要去投赣江。

    结果走入江里才打湿了腿,就喊着水太冷不肯死了。

    阚棱其实在豫章没杀多少人。

    总共也就杀了几百个,结果全城都服软了。

    豫章城内城外的几个军营,两万余兵马,干净利落的都上缴了武器、名册,然后接受了遣散,领了笔遣散费开始离营回家。

    衙章各个衙门没得留任的官吏,也都不再继续占着茅坑,都老实的交出了官印,并如实的做了交接。

    那些被留任的官吏,这个时候也老实的很,没谁敢再阳奉阴违。

    一条条运粮船从长江北过江而来,经鄱阳湖入赣江至豫章。

    城中开始实行定量配售粮食,那些粮商赔掉了自己囤积的粮食后,心痛了也老实了。

    城中的百姓终于能够买到粮食也买的起粮食了,受鼓动上街的人少了。

    阚棱的粮船开始沿豫章郡向周边进发,九江、鄱阳等郡也开始迅速安稳下来。

    一面是精锐的府兵,强弓劲弩,一面是一船船的粮食,平价放粮。

    也有一些顽抗者,他们不甘心交权,或不甘心交出自己的钱财,于是铤而走险,开始聚众叛乱,或是据城而守,或是啸聚山林。

    可秦军对这些人是毫不留情的,逃往山林中的暂时还不理会,但是敢据城叛乱的,那是绝对优先攻打的目标。

    阚棱对这些人毫不留情,破城之后,逆首直接斩首示众,举族长流边疆屯田,剥夺一切财产,甚至女眷还要强行配给边地屯民为妻。失去中原的一切,祖宅祖坟祖地,失去所有钱财,甚至最后连妻妾女儿也都失去,自己的妻妾给别人为妻,自己只能在边疆打光棍屯田耕地,这个惩罚绝不能说轻。

    至于那些从逆者,阚棱也很不客气,全都下令送去边疆屯田。虽然户口是地方官员重要的政绩,可他却毫无舍不得。

    林药师现在每天被迫呆在都指使司衙门,阚棱会把各处进展报告送给他一份。林药师天天盯着这些报告,希望能看到一两条让他振作的消息,可是每一条消息都让他更加失落,最后甚至是惊惧。

    大势已去。

    他终于明白过来,自己犯了一个大错,既然都已经归附了朝廷,就绝不应当还想着当个江西王,自己的兄弟都入朝了,自己就不该再有那种想法。

    在与阚棱的对抗中,他一败涂地,连一点反抗的余地都没有。

    十万江西藩镇兵,几乎没有几个敢亮剑,尽被遣散归家。

    地方上那些叫的响的豪强士族们,也一个比一个的蔫的快。

    接着,他又收到了不少家里的信。

    林药师做为楚皇的兄弟,曾被封为鄱阳王,在楚国割据江西的这些年里,他也没少通过战争劫掠,更没少搜刮民脂民膏,他拥有几千顷地,无数的庄园宅院,姬妾无数,奴仆上万,还有许多私兵。

    可是现在,阚棱却在无情的剥夺他的这些财产。

    他的那十几万亩田地,被阚棱直接充公了,他的宅子庄园别墅,他的商铺商队作坊等,他的那些奴仆婢女姬妾,全都被阚棱收走了。

    十几年前,林家兄弟还只是一对鄱阳湖边的贫穷打渔兄弟,现在林药师差不多又回到了从前。

    他的名下,连一亩田地都没了,一座宅子都没了,甚至他藏的那些金银钱帛也没留下一文钱。

    阚棱再出现在林药师面前的时候,林药师知道自己的路已经到尽头了。

    “林药师,我这里有许多你煽动叛乱的证据,你需要看看吗?”

    林药师摇头,“我怎么做,才能不连累我兄长?”

    阚棱打量着他,“人死罪消,你死了,这里的一切也就跟洛阳城的你兄长割裂开了。”

    “请赐我一杯毒酒!”

    “给你三尺白绫吧,也算给你一个全尸,本来你是要被当众绞杀,甚至是株连九族的。但我念你兄长识大义主动归附朝廷,便给你保留最后一点脸面,你的财产虽然被剥夺,但你死后,你的妻子和儿女,我会送他们回洛阳去投你兄长。”

    林药师苦笑。

    十几年时间如走马灯一样闪过,从鄱阳湖上的一渔民,到最后封鄱阳王,再到如今即将被缢死,这一切太神奇了。

    “如果当年我和大哥没有想着拼一把,我们就不可能后来割据江西,如果我先前不心存那点贪念,也不会使我今日有杀身之祸,罢!”

    成也是那点贪念,败也是那点贪念。

第1393章 清算

    荥阳。

    东巡路上,荥阳营地。

    皇帝看到阚棱的奏报,又拿起锦衣卫和皇城司的两封奏报,看了一会后又放下。

    “阚棱做事还是有些急燥,过于耿直了些。这个事情,其实还可以再耐心点,能够办的更好些。”

    魏征倒是笑道,“我倒觉得阚大将军行事果决,江西既然归附,如今又想着这些小心思,自然是不能姑息纵容的,再是姑息他们就越是得寸进尺,只怕局势才会更加难看。眼下这样挺好,快刀斩乱麻,挟雷霆之威震慑这些宵小,然后才能腾出手来赈灾安民。江西这几年在林氏兄弟的手底下,可是折腾的够呛,如今遍地流民,满山贼匪,贫民无立锥之地,那些豪强军头们却趁机大肆兼并,甚至还有许多佛道也趁机跑到江西在那边扩张。”

    朝廷若是再不赶紧刹住这股歪风,重整江西,只怕这片渔米之乡的好地方,就将满目疮痍,到时要再收拾,可就不知道要花费多少力气时间了。

    皇帝坐在椅子上也是叹息几声。

    江西这些年在林士弘的手里,确实折腾的不行,早些年是隋末时江西的大小军阀混战,然后又是饱受流贼乱匪的洗劫,好不安歇林士弘一统江西,结果又要遭受林氏的搜刮。小小的一个江西道,最多的时候却养了十几万的军队。

    “应当尽快摆脱林氏时的那些乱政,要及时拔乱反政。阚棱把林士弘和林药师在江西的田地宅院作坊等统统充公没收,我看没有什么不对的。那林药师一人就占据了十几万亩田地,难道还要全都留给他?”说话的是秘书监王,他也一样认为对于林氏兄弟没有必要过于优待。

    “圣人先前对林士弘授封郡公爵位,还给他实封地,可结果呢,林药师却在江西如此作乱,我看,也必须处置一下林士弘。请圣人降林士弘之爵,收回他的实封地,将他在江西的财产全都没收。”

    魏征跟着一唱一和,“可给林士弘改封一个终身的侯爵,比如封奉命侯,给他保留洛阳的宅第就好,江西的田宅等财产全都没收充公,以示惩戒。”

    林药师死了,三尺白绫缢死,报称暴毙,这都算是给林士弘留了几分面子了,否则若是按谋反罪公开处置林药师,那林士弘就也逃脱不了干系。

    罗成没有反对。

    “既然阚棱已经开了这个头了,那就干脆做到底,借此机会,彻底清洗一遍江西地方,从官到吏,好好的审一审查一查,有问题的都换下来,朝廷吏部和兵部,抓紧时间,从各处抽调一批精兵强将调过去填补空缺,要把衙门运转起来,不能停摆。”

    “还有,对于地方的这些豪强士族,朕的意思,可以先把一些名声不太好的给迁到六京安置,对他们的产业查一查,巧取豪夺强占兼并的,就要清退。当然,若是祖业,也当给予保护。”

    皇帝对于江西的官吏和地方的豪强大户是两个态度,对官吏是坚决的清退为主,只留少量真正名声好有才干之人,但其中也要将大部份调到其它地方去。

    而对于豪强大户,势力最强的那些,直接迁到六京去,一来充实六京,二来拔除掉这些地方大势力对地方的影响干涉,有利于朝廷对江西的接管。

    借此机会,还能把这些人的产业查一查,各种违法所得,什么强占抢夺的也得清理。

    “等把这些黑产清出来充公后,再把官田清一清,然后给江西百姓们均田。对于地狭人多的山区地方,要将一些贫困无产的百姓,组织迁移到边疆地广人少的道郡去,我们得保证均田后,一户人家得有百亩田地左右,这样一些田种桑麻种树,一些田种粮,也能够一家人缴纳租税后还有温饱。”

    现在朝廷新打下来许多地方,都是缺少人口。而中原许多地方现在却又是有人没地,因此对于江西这样新归附之地,皇帝还是再次强调,要做到一户百姓六七口人,当有百亩田地均田授地。

    对于地少人多的地方,就要由官府组织,把部份贫困无产者迁到人少地多的郡县去,甚至是迁到江西以外的边郡去。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对于过去江西道的高利贷等,实行一刀切,百姓只需要偿还本金和最多一倍的息,不管借了多久了,也不管当初约定的利息是多少,不管利息已经滚了多少,最多只付本金和一倍之息就算偿清,而且对于什么九出十三归这样的借款,还款只按借出实数算。”

    皇帝特意交待的这条清理债务,也是为了去除许多不合理的压迫,过去许多百姓失地破产,都是因为高利贷,利滚利无穷尽,最终使的百姓家破人亡沦为奴隶。因此现在皇帝要对过去的这些做一个清理。

    “若是百姓暂时还不清过去的这个债务,那么原主也不得再强迫逼债,其债务还可以由地方官府负责接手,由地方衙门先代为偿还,然后百姓以后每年向官府偿还一些,官府代偿的债务,不得再另算利息,统算为无息借贷。”

    魏征感叹着道,“圣人此举,不知道会让多少人脱离苦海债山。”

    “朕也希望他们的人生能够有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朕给他们均田授地,给他们减债降息,就是要让他们可以重新开始,有个光明的奔头。”

    对于罗成来说,每多一户自耕农,那么朝廷的根基就要加强一分。

    国家的政策在自耕农和豪强之间,适当的向自耕农倾斜一些,这是必要的。

    “今年江西两税免除,明年征半税!”罗成又加了一条。

    “让阚棱向江西各地的贼匪们发文,只要在今年内下山接受招安,那么朝廷可免去他们过去的罪责,一样新给他们籍贯,给他们均田授地。但若是敢继续顽抗者,朝廷就将格杀不论,且追究三代,统统长流百济、安西、云南为屯田民,剥夺一切财产,妻妾也得由官府配给屯田民为妻!”

    “圣人,相信这个命令一出,江西之贼匪能够立即解决。”

第1394章 奴隶起义

    深秋。

    皇帝浩大的东巡队伍出洛阳东大门虎牢后,在荥泽过大运河通济渠,然后入四渎之一的济水,继续向东行。

    荥阳太守赵郡公李玄霸带着地方官吏百姓等在河边送行。

    “回吧。”

    “臣想陪陛下一同前往泰山。”李玄霸有些不舍。

    “你现在可是地方牧民官,哪能轻易离开。”罗成拍了拍李玄霸的肩膀,“荥阳郡这两年在你治下,可是发展飞速,朕这次一路东巡过来,你荥阳郡发展不比洛阳府差,尤其是荥泽和开封两城,如今商贾云集,作坊遍布,十分兴盛啊,朕非常高兴。”

    李玄霸笑笑,“我都是听下面官吏们的建议,我也不懂如何治理地方。”

    “能虚心听纳好的建议,就非常不错了。”

    荥阳做为东都洛阳的东大门,地理优势很强,尤其是境内北面是黄河,东面又是大运河通济渠,往东还有直通山东的济水。这三条河道便是黄金水路,西进京师洛阳的商贾物资都自此经过,荥泽城处于通济渠和济水分流之处,北边不运就是黄河,因此荥泽城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水运码头。

    此处遍地仓库,朝廷在此新设立了一个可储粮千万石的荥泽仓,皇家内库也在这里设立了一个能纳粮三百万石的大仓,各路商贾们也在此设立了无数的仓库。

    更别说,此处还有造船厂,专门制造生产跑运河、济河、黄河的商船,另外荥泽的许多手工制造业也很发达,朝廷有意在这里建立了手工制造业区,朝廷少府寺的官有手工作坊,内侍省的皇家手工作坊等,荥泽虽不是荥阳郡城,可这里却有超过二十万人口,拥有超十万的奴隶。

    而其东南不到二百里的开封城,如今也是一座重要的水运码头兼手工制造业基地,同样有二十余万的人口。

    朝廷这几年也有意把洛阳城的一些制造产业转移到旁边的荥阳来,一来这边交通运输更方便,二来洛阳的人口若是太多,也会加重城市的管理难度。真要是一城上百万几百万人口居住生活,整个城市的交通生活甚至是卫生等都会很困难,连带着物资供应困难增加,物价也会大涨。

    历史上,罗马的君士坦丁堡就因百万人口居住在城中,导致成为粪城,最后不得不强力手段疏散许多百姓到周边去,才好转了城内情况。

    “我有发现荥阳郡现在使用着大量的奴隶,尤其是荥泽和开封两城做为手工制造业较集中的地方,使用奴隶尤多,甚至有近半人口皆为奴隶,这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我希望玄霸你和荥阳郡官员们能够多关注一下这个问题。”

    大秦现在基本上一统天下,还四处对外扩张,开疆拓土。朝廷主动的移民边疆,这就使的中原内地原本地狭人多的情况大为改变,特别是随着朝廷强力的均田制下,多数汉民百姓都分到了不少地,成为了自耕农。

    贵族官员地主豪强们也受于朝廷严格的限田令,而不得不把中原超限的地置换到边地去,这使的现在中原大地主较少,自耕农的数量极多,占据了七成的土地。自耕农自耕自种,甚至因为一户能分到百亩到七八十亩地,使的有的劳力少的家庭,或是府兵等条件较好的家庭,对劳力需求的增加,可是如今大家多是自耕农,想雇佣别人也难。

    于是最后便只能是购买奴隶。

    特别是许多地主豪强们,中原限地,于是在边地置地,在中原则转向制造业等,开商铺建工坊,用人多招工难,于是便也纷纷开始购买奴隶。

    奴隶虽然不便宜,但也是在如今环境下不得已的办法了,况且,买奴隶其实也还是很划算的。因此,如今大秦上下,不论是贵族豪强地主,还是下面的百姓,都喜欢买奴隶。

    贵族豪强官员士族买奴隶多,不仅仅是买来种地、做工,平时生活也需要这些奴隶们服侍,赶车的车奴看门的门奴养马的马奴甚至是养狗的狗奴,还有端茶倒水的茶奴、帮厨做饭的奴隶等等,处处都离不开奴仆。

    而普通百姓家里,则多是买一两个下地干活的奴仆,有的也会买些小丫头做婢女。

    朝廷对于奴隶也有专门的律法,沿续隋朝的律法,奴隶律比蓄产,地位低下,买卖奴隶跟买卖牲口一样,虽然有严格管理,但却并不禁止。

    “玄霸啊,大量使用奴隶这是如今的国情所需,但也得防范奴隶可能带来的危害问题,良贱不得通婚,这条得严格控制。若是主与奴仆生子,其子女依然不能更改其奴隶之身份。”

    罗成提到的这一条很残酷,但若不划起这条红线,则早晚都必然生乱,还会是大乱。

    “奴隶努力工作,那么奴隶相互通婚,下一代依然是奴隶,可如果他们表现好,也可以赎得自由。”

    朝廷对于奴隶的态度其实现在也是充满争议的。

    罗成固然也坚持了那条红线,但也对奴隶有了些保护律令,比如不得虐待不得危害等,甚至规定了得给奴隶一个最低的薪水,虽然这个额度低的可怜,但是允许奴隶拥有私有财产,也是一个极大的改变,若不是许多官员们反对,皇帝甚至准备允许奴隶们的子女半自由的身份,到第三代时就完全是自由身份。不过这条被许多官员反对,所以良贱不得婚,奴隶与奴隶生下的孩子依然是奴隶,属于奴隶主的财产。

    但保留一个最低的工钱,使他们能有一点私产,还允许他们攒够钱可给自己或自己的子女赎得自由。

    罗成一直有些担忧,随着如今大秦奴隶数量越来越多,只怕奴隶早晚会成为一个大问题。他可不希望大秦有朝一日,也会出现奴隶大起义。

    “得给这些奴隶一些希望。”

    “还有,一定要严查,绝对禁止贩卖秦人为奴,秦人连自卖为奴也不允许,谁敢打破这条红线,要严惩不贷,记住。”

    下一步罗成还计划着,要争取在朝中通过奴隶奴三代可以成为自由雇工这一条,这些自由雇工不能均田授地,但可成为雇佣工能够入籍,虽不能当府兵考科举为胥吏,但其它方面已经与良民差不多了。自由雇工第三代,则能成为真正的良民。

    通过这样的方式,以减轻奴隶可能带来的社会矛盾、压力和风险。

    “玄霸啊,你们荥阳郡内是奴隶大郡,郡内就有几十万奴隶,一定得管理好,不能虐待奴隶,得保障他们最基本的生活条件,得长期监控下面,若是有奴隶主虐待、杀害奴隶,得严惩。”

第1395章 官逼民反

    “为什么要对奴隶那么好?”

    济水河边官道上,太子骑着马跟着父亲同行,忍不住问道。

    “因为他们不是畜生而是人,人是会有思想的。”罗成这样回答儿子。

    “可奴隶律比畜产,这不是我大秦开元律规定的吗?”

    “确实是律比畜产,但奴隶并不是牲畜,他们虽然跟牲畜一样干活,做着伺候人的事情,可他们会思考,若是受到压迫难以忍受之时就会奋起反抗。”罗成指着道路两边的田野,“太子,你看着眼前的这一片田野,还有远处的村庄,你想到的是什么?”

    笔直平坦的官道,足有三丈多宽,路边柳树成排,路下沟渠相连。路下是阡陌相连,远处炊烟袅袅。

    “父皇,儿臣看到的是父皇治下的国泰民安,看到的是百姓安居乐业。”

    罗成只是摇了摇头。

    “这条路我走过多次,记得最早走这条路已经是十几年前了,那个时候我方十六岁,刚入中男,便被官府征召到黄河北岸的汲郡去挖运河,我与同村的三叔等一队人,背着干粮被褥,随着县里的胥役沿路而来。那个时候,心惶惶不安,路上皆是往来做役的民夫,大家面有菜色,而路也是坑洼不平的,路边没有这么多树,水渠也是失修的,甚至好多田地都因无人耕种而荒掉了,许多村庄都因逃役而空了。”

    “路边上,甚至随时可见倒毙的尸骨发着恶臭生着蛆。”

    “再过了一年多,我再次经过这路,那个时候却已经不再是挖河的民夫,而是章丘乡团的校尉,带着乡勇们过来剿匪,那时山东河南遍地贼匪,许多都是逃役的百姓,家乡活不下去了,于是携家带口背井离乡去逃荒要饭,可饭也不是这么好要的,饿急了,便干脆上山落草。可贼匪也不是那么好当的,有人落草为匪,朝廷自然便要剿匪捉贼。”

    说起那段往事,罗成也是很感叹。

    “那个时候啊,中原一片混乱,民不聊生,官府日日征召百姓做役,各种加征摊派,百姓破家、逃役,要么成为流民去要饭,要么落草为山贼。于是这片土地上,苛税猛如虎,胥役狠如狼,良民变成了凶恶的贼匪,调过头来又为害百姓,官军剿匪更是凶过匪,一旦兵马过境,往往是连土匪带百姓一起剿,民不聊生啊。”

    说起那个时候,路边到处都是无人收葬的尸骨。

    处处是抛荒的田地,废弃的村庄。

    若是不结队而行,根本不敢出门。

    “隋帝残暴昏庸。”太子道。

    罗成笑笑。

    “父皇现在跟你说这些,不是来评价隋帝,而是想告诉你,民为水,君为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同样的百姓,隋文帝杨坚待民还算宽厚,故有了开皇盛世。而杨坚呢,好大喜功刚愎自用,结果却官逼民反,天下沸腾,限民于水火,他自己最终也丢掉了江山。”

    “所以说啊,治理天下最关键的就是得使民安居乐业,使民能够温饱。只要百姓能够温饱,那么大家都会安稳的过小日子。如果百姓连温饱都解决不了,你谈什么大业都没用,皇帝让百姓吃不饱饭,朝廷让百姓活不了命,那么就算是再弱小的百姓,也会豁出命来造反。有那么一句话说的好,只要舍得一身剐,就敢把皇帝拉下马。”

    “嘉文,先贤讲中庸,你知道这个中庸是什么意思吗?”

    “父皇,中庸出自论语,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东汉大儒何晏集解,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

    罗成点头,“没错,简单点说,中庸不是平庸,而是中正平和不走极端,要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切记一句,不走极端。”

    “杨广当年就是走了极端,行事又过急,最终才亡了天下。”罗成看着太子,“朕知道你的天资一般,所以朕从没有想过你将来要成为何等厉害的君王,朕也希望你能够正视自己的这一点,将来你能够做一个守成之君,朕就很满足了。”

    太子听到这话,有些失落的低头。

    “嘉文,当一个普通人没什么不好的,自古以来,那么多帝王,真正了得的君王又有几个呢,多数君王都只是普通人。你现在还小,朕也还年轻,朕会尽量为你将权杖上的荆棘削干净,将来把一个顺滑的权杖交到你手上,朕也会为你多选一些贤良之才留给你。有好的制度,有好的宰辅,那么你将来继承大秦后,只要不胡作非为,那么大秦就能顺顺利利的继续繁盛下去。”

    罗成希望在自己的手里,完成大秦的这轮开国之初的扩张,等完成这轮扩张后,罗成就打算开始收拢拳头,专心于内治,让天下更趋于安稳,让嘉文能够继承一个更安宁的天下。

    所以现在他对于奴隶也这么上心,就是不想把这么复杂的问题,留到以后。

    “我们驱使驴马拉磨,也知道要在驴头上挂束草,这就是要给人希望,奴隶是人,更复杂,所以我们拟定制度的时候便越发的要谨慎,我们不仅得看到现在,还得看到五十年一百年以后。若是朝廷没有一个合理的制度,那么如今帝国上千万的奴隶,早晚将成为一个巨大的问题,甚至可能葬送大秦天下。”

    “父皇,不可能吧?”

    “只要是人,就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一切皆有可能。想想看,如今大秦天下,总共人口多少了?”

    太子如今也开始学习政务,对此倒是知道,“据民部年初的奏章,如今天下户籍共一千二百余万户,口八千一百余万。”

    “嗯,记的不错,那么这八千余万口中,有多少奴隶?”

    “一千二百余万奴隶。”

    “除了这一千二百余万奴隶,还有许多新归籍的蛮夷胡狄,也有不下千万。”罗成跟太子分析,“八千万人口,奴隶就占了一千二百万,新归附入籍的蛮夷又有千万,这就是说,其实大秦八千万人口中,奴隶就占了一成半,新入籍蛮夷也占了一成多,加起来就是占了近三成。”

    “十个人里,有三个人不是奴隶就是蛮夷,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可是朝廷需要奴隶,做工、伺候、耕地、挖矿等都要奴隶。”

    罗成点头,“正因如此,所以朝廷没有禁止奴隶,可也不能无视这隐藏的风险。所以朝廷需要从制度上来保证消化这些隐患,父皇现在想到的办法,就是给这些奴隶一些希望,能够慢慢的消化掉这些问题,而不是任由问题不断的发酵变大。”

    立法保护奴隶不受虐待杀害,立法保护他们的基本工钱,保护其基本的生存条件,甚至立法承诺奴隶第三代可为自由雇工身份,自由雇佣第三代能直接获得良民身份入籍,这些,都是要疏通消化奴隶制度带来的隐患,避免奴隶矛盾最后引爆。

    三代又三代,罗成相信这些在中原生活数代的奴隶后人们,终究还是能够融入华夏的,未来有希望,生活有基本保障,那么也能最大程度的降低奴隶们反抗的可能性。

    这样一来,不断有奴隶脱离这个身份,融入汉民族中,再有新奴隶不断的进入大秦,也不怕了。

第1396章 不亏

    离开荥阳前往泰山,其实不论是走黄河还是走济水,水道都更快捷与舒适。但皇帝还是坚持沿着济水的官道陆路前进,甚至坚持一路骑马。每到一处,也并不入城休息,甚至路上经过好几处杨广修的行宫,也都没有去住。

    济水做为四渎之一,发源于太行,主流都在山东,不过其流量与他四渎之名不符。好在朝廷这几年对济水很重视,特意疏通拓宽了河道,还引流增量使的济水成为了山东境内一条重要的运河道。

    大一统的时候,运河便是最聚财的地方,运河两岸,遍布商埠码头,许多城池因为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市集经济繁荣,使的原来的城池已经无法容纳那么多百姓,原来城中坊中的市也容纳不了现在的商业发展。

    于是乎,运河边上的许多城池,都在城墙外,又规划建起了许多新的房屋,容纳了更多的居民,甚至有许多作坊、仓库也跟着建起,为了保护这些城墙之外的百姓和房屋作坊等,因为发展过快,官府甚至都无力马上在这些居民区外再圈建起城墙来,只能简单的修了一圈土墙,然后建起几座城门。

    沿河的城池,不论大小,几乎无一例外,如今都打破了过去坊市的格局,城里的坊墙拆了,改成了街市。连着现在外郭城的新区,也都是沿路两边设市。

    甚至不少大点的城市,已经开始有了夜市,从白天到黑夜,夜不闭市,晚不关城,官府只是加强了巡守力度,却已经不再实行宵禁。

    官道之上,商民络绎不绝,罗成仿佛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清明上河图的感觉。

    天下安定了,百姓日子也安稳了。

    朝廷通过迁移百姓,和严格的限田政策,使的中原的自耕农大量增加,平均一户人家,五六口子人,差不多都有百亩田地,这就意味着只要不是遇到灾荒,那么一年辛苦下来,日子绝对还是能够温饱甚至有些富余的。

    百姓手里有了富余,便总忍不住还想生活过的更有滋味一些。

    手里攒点钱,便想修修房子,或是买点大牲畜,又或逢年过节,总会想着买点布料做身新衣服,又或是打点酒买点肉改善下生活。

    人们已经不仅仅是再满足于一天能有两顿饭吃,也不会有两顿饭吃就不管干稀都满足的时候了,有饭吃了,甚至能一天三顿了,那么就还想着饭桌上能有两个菜碗,甚至一旬也想着能吃两顿荤。

    菜里也想添加酱醋多放点油盐。

    身上的衣服也想着能够体面一些。

    各地推行免费小学堂教育,虽然只是免费读三年初小,但是大家也愿意把孩子送去开开眼,虽说不收学费,可也还得给老师送点束,也得给孩子买些纸笔墨砚,但大家都愿意咬咬牙送儿子去开开眼。

    手里有点钱,就会发现需求也增加了无数。

    而另一方面,百姓自耕自种之余,因为如今役摊于田折入地税中,使的百姓不再需要承担免费劳役,固此大家也在农闲时有了不少自由的时间。大家可以接受官府的雇佣去做点土木工程,也可以到城镇去打点零工,这些都能增加不少现钱。甚至有头脑聪明的,或是有点手艺的,也会趁着这个时间做点副业。

    妇人们也会在家里发展点家庭养殖,喂猪养鸡鸭又或是养点兔子什么的,平时把鸡蛋或是兔崽拿到集市上卖,也能增加点收入。

    对于这些情况,其实这也一直是罗成推动和希望看到的。

    不仅仅再是简单的纯农业,而是有了工商业,这会使的市场繁荣,促进消费,进而也能让朝廷增加税收。更别说工商的发展,商货的流通,还能让百姓生活更加的好。

    如果天下百姓都只种地耕田,那么粮食丰收之时,这粮食其实是不值钱的。但如果部份人种地,部份人做工经商,那么粮食和商货交换,农夫的粮食价格能够稳定,保证收入,同时他们能用卖粮的钱买到自己需要的许多商货,而且价格还不会贵。

    在山东济阴,这是单皇后的家乡。

    皇后家乡的父老们送来了许多家乡的特产,罗成与皇后一起接待了乡亲们的代表,其中有年过七十的耄耋老人,也有地方士子举人代表,还有府兵或军属代表,同时还有不少地方商贾、工匠代表们。

    有几位老人罗成还认识,过去他来这边剿匪时,这些人做为地方豪强代表,还跟他一起喝过酒,罗成还向他们筹过钱粮。

    “这些年大家生活如何?”罗成问。

    “好,日子从没有过的好。”说话的是一位七十多岁的单老爷子,这位是单皇后的族叔祖,辈份是单家最高的,老爷子虽说没爵没官,但在济阴郡的威望是摆在那的。“先前朝廷搞税改,改成两税,要摊丁入亩,说实话,那时小老我还很糊涂的带头到官府闹过几次,但后来雄信给我来信说这是好事,我当时还说就给雄信一个面子,可如今看来,这确实是好政策。”

    两税法官绅一体纳粮,且要摊丁入亩,以田亩数量为征税基础,初一看,单老爷子每年确实多征了许多税,但这都是摆在明处的,该纳多少两税,自己也算的清楚,除此外,历年来官府并没有再有什么摊派,就连这次皇帝东巡经过,上面也没有要郡内百姓承担半分,他们这些豪强大户,更没需要摊派半分。

    虽然后面朝廷对中原道郡限田,超额的得置换到边地去,开始老爷子也不太高兴,可是几年过去,单家光老爷子家里,如今在各地边疆已经置下了几万亩田地,远比过去家里的那千八百亩地多的多,边疆地是差点,但现在边疆安稳,在购买了奴隶后,采用农庄生产,其收益并不少。

    边疆农庄产的粮食,直接售给军府,还能换取盐引茶引酒引等珍贵物资货引,回头就能到中原凭引认购官盐官茶等去售卖,又能赚上不少。

    “大河有水小河满,如今小老也是方才明白这个道理啊。想小老我如今也是七十多岁,马上八十了,我历经魏齐周隋秦数朝,我单家过去一甲子多,家业也没什么增长,但是入秦不到十年,小老家业倒是增长了好几番。”

    说到这,近八十的单老爷子满面红光,十分自豪。

    罗成笑呵呵的点头,朝廷的许多政策表面损害了这些豪强地主们的利益,比如说两税法改按丁征税,为按田亩数量和家族贫富分等征税,再比如摊丁入亩啊,官绅一体纳税不能免税啊,再比如中原限田啊,甚至是对他们过去放高利贷等的限制等,表面确实是有所损失,但实际上这些年下来,他们发现,他们的日子越过越有滋味,家家产业都是增长许多。

    环境好了,赚钱的机会更多了。

第1397章 殖民者

    皇帝只是给他们立了些规矩,但并没有强抢。说实在的,单老爷子这等地方豪强其实最不怕的就是规矩,毕竟规矩立下来,是一视同仁的,他们怕就怕碰到不立规矩而硬抢的。老爷子近八十岁了,他出生时,北魏刚分裂为东西两魏。

    济阴单家经历过东魏北齐北周隋历朝统治,可以说经常遇到明抢的。尤其是每次改朝换代,就要被抢一次。

    相比起每年少交的那点田租商税,被抢一次就能让单家元气大伤一次了。几次三番下来,单家当初也是相当的不容易,尤其是上层变动太频繁,还使的经常要被受压迫。就如当年单皇后就曾被荥阳郑氏和郑州崔氏都看中过,都是想借机吞掉济阴单氏的产业。

    大秦立下规矩,一切在规矩之下。

    这对于单氏这样的地方豪强来说,还真是很不错的机会,他们有不错的根基底蕴,在规则保护下发展,是远强于许许多多人的。

    这就好比朝廷如今的科举制度一样,表面上看是对士族子弟取消了各种优待,可实际上,科举考试里,士族子弟依然占据着极大的优势,真凭本事考,他们更能保证其优越。

    单家也是看到了这些,如今可不仅仅是买地经商开工坊走商队,他们现在也一样开始让子弟学文习武,意图通过科举制度和卫府兵以及北衙禁军等多个渠道,走入仕途,让家族影响力更大。

    对于单家这样的豪强来说,他们已经不是很看重钱财了,因为他们的钱财足够的多。他们家族甚至成为了外戚后族,但他们不满足于此,还想通过科举,通过让子弟从军等,让更多子弟走入仕途,取得更高一步的政治地位。

    在过去,济阴单氏这样的地方豪强,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希望可以跨越自身的阶级上限的,但现在,他们有希望了。

    罗成知道这些人的想法。

    也能理解。

    就如当年他们一家子在章丘时一样,他们兄弟几个那时候也希望能够成为胥吏,往上一层走。

    “六叔祖,你说的这些朕很高兴,大家只要守法遵纪,那么在这规则之下,大家各凭本事赚钱,谁赚的多是谁的本事。有钱了,你在中原田额满了,你还可以去边地买田置业,你还可以购买骡马购买奴隶,扩大庄园生产,你也可以经商,建立作坊开设商铺等等,总之,只要是在规则之下,朝廷都是乐于看到大家家业兴隆的,当然,不能忘记纳税。”

    罗成鼓励这些豪强们到边地去开发,甚至会给他们一些优惠,比如现在边地人口还少,因此到那边去置地,限制少,能买更多的田地,甚至能先挑好地,买的地能够成片,更利于耕种。

    同时,朝廷鼓励这些豪强在边地去探矿等,发现了矿产后,可优先开采,甚至给予矿课上的优惠。

    “六叔祖当也听说过李贵妃之弟李世民吧,他原本因犯事长流岭南,后来因协助平岭南宁氏等乱,授封南唐县丞,而不久前,他带着许多义民泛海南下,突袭背秦作乱的林邑国都城狮子城,不但攻破敌都,还擒获敌国王,缴获的金银价值数千万贯,俘虏数万林邑人为奴隶。朕钦封李世民为林邑郡丞,加封他为象林县开国男爵,并将百万贯分封给他和他麾下的义民们为赏。”

    单老爷子听了这话,一双有些浑浊的眼睛都又泛起了光。

    “其实不仅仅是李世民,只要是我大秦子民,能够为我大秦征战开拓,那么打下来的敌国疆土和财富人口,朕都会重重有赏。李世民为朕打下一座狮子城,朕就封赏了他一个开国男爵,还赏他们百万贯钱财。”

    单老爷子连忙问,“圣人之意,如果我也让子弟招募人马,采购船只,也扬帆带人出海,若是打下敌国之土地,到时也能授功封爵?”

    “当然可以,就算不是攻占敌国城池,可只要能够开拓新土,都会有赏。比如说如今倭国是我大秦之敌,林邑是我大秦之敌,真腊是我大秦之敌,如果诸位能够在敌境上,建立要塞,只要能守住,朝廷便可划地授爵。”

    封爵,这可是非常吸引人的。

    大秦之前分封了不少诸侯,但每个诸侯都是凭大军功才得爵的。现在天下太平,边疆虽有些战事,但想大规模分封,就不太可能了。

    而现在皇帝居然说还有这样的获爵方式,谁不心动。

    罗成看着在场的许多人都心动了,心里笑笑。

    他其实是拿李世民的事,来鼓励那些豪强们去做殖民开拓者,不管你是跑到哪个遥远的地方去打一块飞地下来,只要你守的住,那么朝廷都可以在你打下的飞地上划下一小块给你做封地,授你一个爵位。

    对于朝廷而言,只不过是授出去一个贵族爵位封号而已,但那块土地却可能成为一块殖民桥头堡。这些桥头堡守不住,这授出去的爵位自然就没了,守住了,朝廷就能多一个奴隶来源地,甚至将来能够成为一个新的外贸销售点。

    如果这块殖民地稳住了,发展了,说不定将来还可以设为正郡呢。

    总之,对朝廷来说,这样的殖民开拓计划对朝廷没有什么坏处,至于说这些殖民者将来可能成为顶级豪门之类的,这有可能,但只要中央朝廷保持足够的强大,这些不用怕。

    “圣人,东瀛倭国、天南林邑、真腊都可以殖民开拓吗?”

    “嗯,都可以。”

    “除此外,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呢?”单老爷子一脸认真的问,“比如现在还在交战的西山、云南可不可以?比如西域诸国,可不可以?还有海东诸地呢?漠北呢?”

    罗成一笑。

    “大秦和其忠心之藩国,不允许殖民开拓,其余的都可以。”

    一群人兴奋起来。

    “对于殖民开拓地,殖民者拥有对境内矿产等的优先开采权。比如你在林邑殖民了一块地方,发现境内有一座金矿,那么你就拥有优先开采权。朝廷对于这些本土外殖民地上的矿产开采,甚至给予不低的矿课优惠。”

第1398章 不谋万世

    “圣人,如果允许甚至是鼓励这些豪强去殖民,只怕到时会有麻烦的。”魏征有些担忧的出现在皇帝面前。

    “你说会有什么麻烦呢?”罗成端着杯酒在看报纸。

    “主要的麻烦当然是这些豪强借此机会,跑到境外去殖民开拓,到时天高地远鞭长莫及,朝廷难以真正管理,那些殖民地不免就成为他们的私人王国。朝廷无法有效管理,那么他们在这些殖民地上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甚至可能会把财产、人口等转移过去。这无疑会流失我们的人口和财富,会削弱国力。”

    罗成放下报纸,点头道,“你说的这些确实有道理,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你知道,在史书上经常会有逃人的记载,而且一般逃户多是出现在一个王朝最强盛之时,老道,你能告诉我为何吗?”

    逃户,一般指的就是弃籍脱逃。

    在古代,对于户籍的管理是相当严格的,一般都是严格限制人口流动,禁止百姓随意离开户籍所在地,就算有事要离开也得到官府开具过所等证明。至于说想搬家到他县甚至是更远处去,那更不可能。

    户籍是古代管理百姓的重要依据,也是征税的基础。

    有户籍,才有人口,有人口才有课丁,才有课税。

    魏征对这样的问题,当然很清楚。

    “古代逃户问题向来不绝,但为何逃户问题最重要的时候多是在王朝繁盛之时,其实也很简单,归根到底还是土地兼并严重带来的。王朝强盛时,多是一个王朝开国百年左右时,这个时候,王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其兼并也往往到了极盛的时候,尤其是在中原之地,随着王朝安稳日久,人丁也便繁衍增多,可是土地却是不变的,再加之豪强贵族们的兼并,便导致失地者越来越多,但多数王朝征税,都是以丁为基础,有地无地无关,有丁就有税,无地却要承担繁重的课役,于是百姓便开始弃籍逃亡,他们会逃到边地或山区,成为脱籍之人。脱籍,自然也就无须承担课役。而到了边地,往往边地可以垦荒种地,维持一家人温饱。”

    罗成点头。

    古代许多王朝对于这些逃籍逃亡的逃人,一般都是加强辑查,一经发现,就要遣送回原籍,甚至可能要处罚判刑。

    当然,偶尔也会有一些其它的处置。

    比如武则天时,天下百姓脱籍逃亡严重,于是武则天便也下旨,对于脱籍逃亡之人,不论主客,俱就地安置,承认他们在当地重新入籍,允许他们留在当地,这样一来呢,逃籍的百姓呢也重新有了身份,不用当黑户,他们垦荒的田地也得到承认,另一方面,朝廷呢重新把这些人入籍,也就意味着重新得到了课丁,有了征税的对象。

    “老道啊,脱籍逃亡,说到底其实就是百姓失了地,却还得承担课丁的税役,于是无奈脱籍逃亡。而我朝,早就有所预防,因此更改为两税制,丁不再是征税基础,而是以户等和田亩征税,户税低为辅,地税为主。因此我朝其实就算百姓真失了地,其税赋也就不用承担多少了。但就算百姓不用纳地税了,可失地后也是难以保障生活的,故此,我朝是允许百姓迁移的,尤其是鼓励迁移到边地去落户。”

    “对朝廷来说,地不少,地税就不变,故此百姓迁不迁移,其实影响并不大。至于你说那些殖民地天高地远难以管理,我倒以为也未必,朝廷可能让市舶司代管,或者专门建一个衙门负责管理这些殖民地,对其征税以及管理。朝廷连诸侯封地都可以管理,这些殖民地为何就不能管理呢?殖民者虽开拓殖民,对殖民地有更大影响力,但不可能会让他们成为独立王国的。”

    殖民地小的时候,影响力也小,朝廷就算无法直接管理这些小殖民地,那他们对朝廷的影响危害也小,等他们发展大些的时候,朝廷必然就会派人去管理,甚至可能驻军,到时其大权当然是在朝廷手里。

    从长远来看,罗成觉得鼓励对外开拓殖民有好处。

    大秦现在人口已经超过八千万,虽然其中归化蛮夷和奴隶就有两千多万了,但汉人依然有五千多万,这得益于朝廷的户籍清查能力,这几年,把天下所有汉人都清出来了,没有了隐户也没有了逃丁,就连过去的那些汉人奴仆,这几年朝廷都把他们全都放良,给他们迁到边疆授田分地。

    许多光棍,由朝廷配婚成亲,组成家庭,有些在过去是根本不可能成亲的,但现在都成亲了。哪怕是穷的要死的乞丐残疾,到了边地,朝廷也会想办法给他们弄来胡女给他们成亲。

    胡女嫁了汉人丈夫,便入籍归化,生下的儿女自然也就成了汉族。

    这方面,没有什么可自由选择的,不可能一个高句丽女人嫁了汉人后还保留高句丽族的身份,也不可能说他们生下的儿女,可以自由选择父亲族还是母族,更不可能会有什么其它胡夷蛮族能有什么优待。

    连边地的那些蛮夷都要改土归流,想办法让他们归化入籍,让他们变为诸夏,怎么还可能让汉人血脉最后变成蛮夷呢。

    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说多,二三十年后人口过亿几乎不是问题。而对于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来说,其实也就只能养个把亿人口了,再多,就很危险。

    若是把边疆新征服的这些地方开发出来了,那么或许还能再养活个几千万个把亿人口的,但短时间内不可能完全开发。

    所以说,得让人口走出去。

    除了朝廷主导的开拓,也得让民间参与进来。

    罗成的这些安排,其实就是隐含着对朝廷主导的未来开拓不太放心,他不是不相信自己,而是担心自己哪天走后,太子嘉文接手后接不住。

    历史上唐朝安史之乱,真正要说来最大的根源其实就是大唐对外开拓的速度太快,而朝廷后续的管理根不上,脱节了。

    李隆基时代,对外开拓,胜多败少,边军十分强大,但是朝廷对外开拓虽然武功赫赫,可后续跟不上,或者说战争的回报与付出不成正比,这加剧了内部的矛盾,最终才有了安史之乱。

    太子嘉文的能力一般,罗成担心若是自己死了,太子掌握大秦,难以维持眼下这种不断开拓下依然极难的平衡。所以他才希望,将来这种对外开拓的任务,由朝廷之手转到民间去。

    以民间力量为主,朝廷在后押阵兜底就好。

    “说实话,朕不担心那些豪强对外殖民,将来尾大不掉,就算他们将来真的在域外尾大不掉,自成一国了,其实也没什么,再怎么说,他们也与我们同根同源不是吗?大秦也许两百年,或许三五百年,但终究会被其它王朝取代的,朕只是希望将来推翻大秦取而代之的,依然是我们汉家人,而不是什么戎狄或蛮夷!”

    “这样,起码大秦就算亡了,但汉天下没亡,华夏文明依然可以薪火相传,你说不是吗?”

    魏征愣住,他还从没有想过,哪个开国皇帝会想着王朝二三百年后灭亡的事情,这想的也未免太远了一些。

    “陛下就没想过,让大秦千秋万代?”

    “千秋万代?真要是能千秋万代当然好,秦始皇称帝后,也想着千秋万代,因此他称始皇帝,儿子是二世,孙子将来就是三世,可实际上呢,秦二世而亡。周朝倒是有八百年天下,但实际上周天子真正控制天下又有多少年?”

    “汉朝说是四百年,但中间不也还有一个新朝吗?朕是不相信什么千秋万代的,能够二三百年就不错了,朕只希望大秦在这二三百年里,能够让华夏走的更远,不要再仅局限于中原这个小圈子。”

    不仅仅是殖民开拓,罗成也更鼓励中原的豪强们到新开拓的安东啊安西、云南等地去,那些地方新征服下来,严重缺少汉民。

    仅仅是徐世绩刚攻灭的百济,那里现在有三百多万百济、高句丽人,朝廷计划要清除三分之一的原住民,然后迁去一百万以上的汉人。这样才有可能真正让汉人在那边站稳脚,可是现在想从中原凑一百万人可不容易。

    而且不仅是安东需要移民,云南、广南、流球、西山等许多地方,都极需移民填充。

    朝廷组织移民过去了,但许多地方都还是一穷二白,光靠朝廷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方面还是得借助民间的力量,尤其是这些豪强地主富商们的力量。

    “为了鼓励吸引这些人去边地置业投资,朕以为,可以对这些豪强们许诺一些有吸引力的好处,比如说对于那些在边地置业投资甚至是安家的豪强们,可以破例择其子弟授以流外吏职,让他们在边地官府效力任事。若办事得力,考核结果优秀,可以升迁入流。”

    “圣人,这样一来,只怕贵族士族豪强们的势力就会进一步坐大啊。”

    “只要保证中原核心基本盘,倒是不怕。”

第1399章 倭国银山

    天气晴朗。

    这一路过来,没有经历一场雨。没雨的冬季行路,倒也是不错的,虽然寒风呼呼,可没有雨雪,又不急着赶路,这便让队伍行进的很轻松。

    皇帝车驾沿济水行进着,河两岸的地里能看到青青的麦苗,庞大的队伍,每到一地,都能消耗掉大量的物资,好在各地早有准备。不过这支庞大的东巡队伍,还是硬生生的让沿途地方的物价飞涨了好几倍。

    尤其是一些稀少的地方特产,更是被买卖一空。

    每次车驾驻营,都会引来大群的商贾百姓,旁边会兴起一个临时的市集,洛阳商人们带来的各种京城货物,当地商人们准备好的各种土产,以及附近闻讯赶来的商人们的各种商货,还有不少本地百姓也赶着鸡鸭猪羊前来售卖。

    队伍那庞大的消费能力,每次都把货物横扫一空,让赶来的商人和百姓们都满脸兴奋嘴都合不拢。

    “当年隋明帝路过我们这一次,那时啊咱们县令让我们都去弄那野鸡毛,还得是那公野鸡上最长最漂亮的那根毛,一只公野鸡也仅一根毛呢,而我们每个都要交好几根,你说一时间哪弄那么多野鸡毛去,可为了交差,没办法啊。记得那时啊,一根野鸡翎都炒到一百多钱呢,有的人啊,没办法,自己弄不到,买又买不起,可衙门催的紧,最后无奈只好把女儿卖了。”

    一个老汉坐在一颗杨柳树下,说起往事。

    同样是皇帝出巡路过,如今秦皇路过,他不但没有被要求交半点什么土产方物,也没要求额外承担什么劳役,更不用交什么钱,而且之前受雇修路,还得了笔工钱。如今一家子人过来售卖家里的鸡鸭大鹅猪羊,每样的价格都比原先高了许多。

    切切实实是大赚了一笔。

    “早知今年圣驾东巡,我说什么也要多养点鸡鸭大鹅,多养点鸡鸭啊。”

    另一个也道,“可不是,一只大鹅卖出了一只猪的钱了快。”

    “我一篮子鸡蛋,都卖了半只猪钱了。”

    大家都是附近村民,这一天里已经不知道往返这营地集市多少趟了,开始是来卖点鸡蛋鸭蛋啥的,谁知道这么好卖,一来东西就被抢手脱销了,赶紧回家又去弄了些来,还是立马买光。

    这下一狠心,把家里下蛋的老母鸡,打鸣的公鸡也捉来卖了,都是翻了好几倍,那些洛阳来的人真是有钱,买东西不问价,只管抢。

    徐老汉最后把家里那头准备过年杀的猪都给拖来了,现宰现卖,刚宰完,这肉就抢完了。

    “我还以为洛阳的贵族们都不吃猪肉只吃羊肉呢。”

    “贵人们是不吃猪肉,可是贵人们带了那么多随从呢,哪有那么多羊肉吃啊,总不能天天后面赶着羊群吧。”

    从洛阳到鲁郡,随驾的人马已经从开始的十来万增到了现在的近三十万,太多的人赶来跟随了,都想去泰山见见大场面。

    沿途内侍省虽然早调集了许多鸡鸭猪羊等,可依然是预料不及。这些随驾的人都是条件还不错的,拖家带口的随着队伍东来,手里不差钱儿。

    内侍省准备的肉蔬等优先供应皇帝和百官们,自费来的当然只能自己跟当地百姓买,他们不可能自己还带着猪羊鸡鸭上路,人太多,于是地方供不应求,毕竟活物鲜菜更难运输。

    于是价格一涨再涨,到后面大家根本不问价格,看到东西先抢,反正再贵,他们也吃的起。

    “这趟赚了得有好几贯呢。”徐老汉呵呵笑道。

    “可惜车驾也不在这多停留,明天就走了。”

    旁边一人道,“这圣驾不是还得回洛阳嘛,到时说不定还从这过呢,咱们可以再准备点啊。”

    大集上。

    一群装束比较奇特的人在漫步着,他们对每个摊前的商货都很感兴趣的样子,都要打量询问一番,可最后却又都不买。

    就算买,他们也喜欢讨价还价半天,绝没有半点贵人们的豪爽大方样。

    徐老汉问,“那伙人是什么人呢?”

    “听说是倭国使团的,你看他们个头极矮,而且这些倭人的腿还是罗圈腿呢。这些小矮子啊,最是小气了。买点东西喜欢左问右问的,还喜欢杀价。”

    “倭人还敢来见驾?他们不是联合百济叛乱吗?”

    “之前确实是这样,这些倭人不知天高地厚呢,他们居然也敢自称天皇呢?被皇帝派使者训斥后,倭人不满,于是就跟百济叛逆一拍两应,起兵叛乱了。结果啊,他们一个什么皇子带了一万人过来,结果刚到百济就被渤海舰队全部歼灭了,然后倭人的船就出不了海了,一离港就要被击沉在海上,前前后后倒是在海上又损失了上万,其中大多后来被捞起来送到咱们大秦发卖为奴了,不过听说这些倭奴不太受欢迎,个头太矮小,没啥用。”

    倭国军队出不了海,那边秦军的舰队带着商船又四处袭击倭国沿海,到处捕人为奴,倭国地方的豪强们自顾不暇,根本无法抵抗,于是只得请求女天皇把先前召集的地方军队送回去,各自防守。

    等到百济被灭后,倭国上下皆惊。

    摄政的皇太子与执政的苏我马子也不再内斗了,最后达成一致,派使者到大秦来请罪,希望大秦能够不要再派兵袭扰攻击倭国。

    “这些倭人这是真傻还是装愣啊?他们先来惹事,结果如今却又想要拍拍手就算了?”徐老汉都听不下去了。

    “可不,你说这怎么可能呢,倭国挑了事,现在想结束,圣人怎么可能同意?据说啊,圣人不肯接受倭使的陪罪,并且啊已经跟诸位宰辅们议定,要派舰队带商船继续攻打倭国沿海呢,甚至都已经下诏,说凡我大秦义商义民,皆可渡海攻打倭国,若能攻占百里,则赏十里为封地,授其男爵呢。”

    “啥意思?”徐老汉没听明白。

    “意思就是圣人鼓励大家去打倭人,谁能打下地盘来,朝廷就划一块地出来封赏给他做封地赏他爵位呢!”

    徐老汉一拍大腿,“这诏令一下,倭国不得完了吗?”

    “可不,还有一个消息如今正飞速传播呢,据说啊这倭国盛产白银和铜,有一座大山啊下面全是银子,足有几千万斤呢?另一座大铜山,就更不得了,下面的铜更多。”

    “不可能,几千万斤银子?”徐老汉根本不敢想像这座银山有多大。“倭人要真有这么大的银山铜山,还会这般弱?”

    “守着金饭碗要饭的也有啊,倭人自己开采本事差,要是换咱们去,一年怎么也得采他上百万两银子啊。”

    一群村民在那里感叹着,真要是有这样的大银山大铜山,那倭人这下真要完了。

第1400章 衍圣公

    鲁郡,曲阜。

    曲阜原名鲁县,有八百多年的历史,直到开皇十六年隋文帝杨坚改鲁县为曲阜,到如今。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

    曲阜,是儒家圣人孔子的故里。

    皇帝率百官祭祀孔子。

    皇帝颁诏,封谥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这是一个很长的封谥。孔子在东周封谥尼父,孔子本字仲尼,尼父因此是一个敬称。

    到西汉时,由天灾频发,社会动乱,儒者梅福认为,这是由于未能妥善安排对于孔子的祭祀,因而上天发怒。当时朝廷接受了梅福的提议,封孔子为商汤的后代,接续先王的祭祀。

    汉元帝曾封孔氏二支长孙孔霸为褒成君,日后便以褒成君食邑八百户祭祀孔子,封谥褒成宣尼公。

    到东汉时,朝廷正式把孔子做为国家公神,其地位与社稷同等,并封为褒尊侯。

    北魏时,追封谥号文圣,称为文圣尼父。

    北周时,晋封为邹国公。

    到隋朝时,封谥为先师尼父。

    大秦立国后,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

    “孔圣当封王!”

    东汉封孔子为褒尊侯,北周封邹国公,而大秦天子决定给孔子封王。

    “文宣王!”

    同时给孔子的封谥也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从今起,全国每个县都要建立文宣王庙祭祀孔子,每年春秋两次大祭,每月初一和十五两次小祭。各地的各级学校,都要树立孔子像祭祀。”

    皇帝这个时候提高孔子的地位,将他列为与昊天上帝、社稷之神同等级的大祀,这种殊荣万古唯有孔子一人而已。

    这旨意一出,连王珪等儒家门人都大为震惊。

    封王就不说了,这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每一个词都是万古殊荣啊。

    而且还将之列为如此大祀,王珪等儒家门人都受宠若惊。

    文拜孔子,武拜关公。

    皇帝有皇帝的想法。

    罗成这般捧孔圣,目的当然还是要将新建的科举制度稳固起来,儒家虽然在后世有不好的评价,但在古代,儒家其实也分很多学派,其中也有王霸派,后来备受诟病的理学派其实是要到宋朝开始,明清大兴的。

    “为孔圣设从祀。”

    从祀,即配祀,孔庙里不仅祭祀孔子,还选儒家先贤们陪同祭祀。

    皇帝钦定从祀者为四配,四配为颜回、曾参、子思和孟轲。

    四配在孔庙受奉祀的人物中,仅次于孔子,皇帝对四配皆追封为公,因此又称四公、四圣。他们的塑像分坐于孔子像的两侧。依次为:孔子像东为兖国公颜回(复圣)、沂国公孔伋(述圣),西为成国公曾参(宗圣)、邹国公孟轲(亚圣)。

    四圣之下,为十二哲。

    十二哲为孔子优秀的弟子和同代贤人,供奉于孔庙大成殿中,闵损(子骞)、冉雍(仲弓)、端木赐(子贡)、仲由(子路)、卜商(子夏)、有若(有子若),西侧北起为冉耕(伯牛)、宰予(子我)、冉求(子有)、言偃(子游)、颛孙师(子张)等。

    十二哲之后,则为先贤,再为先儒,祭祀孔子弟子以后历代优秀的儒者,先贤七十二人,先儒八十一。

    “圣人,追封孔子为王,那其子孙?”

    “孔子之后爵号褒显,世世不绝,其来远矣。自汉元帝封其褒成君以奉其祀,至平帝时封其为褒成侯,始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褒成,其国也,宣尼,其謚也,公侯,其爵也。此后,又封为邹国公,子孙也皆有封爵。”

    “朕崇尚儒学,尊崇先贤,故加至圣大成文宣王先师之号,务极尊显之意。朕望后来者能继奉吾志,尊儒重道,不敢失坠,故朕决定加封孔圣之嫡系子孙为衍圣公爵,以后代代相袭!”

    王珪听后大赞。

    “衍,寓意圣裔持续衍展、世代繁衍无止境,代表吾皇与吾朝尊孔崇圣的孔高境界!”

    相比起之前的褒成、褒尊、宗圣、奉圣、崇圣、恭圣、褒圣等封号相比,明显更显皇帝的水平。

    “授孔子三十一世,国子监祭酒、集贤殿大学士孔颍达为第一代衍圣公爵。”

    “圣人,孔颍达非当代直系嫡长!”王珪提醒皇帝。

    罗成只是笑笑。

    “孔先生八岁就学,师从大儒刘焯,能日诵千言,熟读经传,善于词章。大业初,选为明经,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后朕召为学士,再加官散骑常侍,最后主持国子监任祭酒,先前朕拜其为集贤殿大学士,入翰林院。”皇帝问,“孔颍达不正是当代孔氏贤者吗?由他来承封衍圣公之爵,岂不正好?”

    皇帝如此坚持,其它人当然也不好多说。本来嘛,这爵位继承,当然是以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贤的。可皇帝现在授封的是初代衍圣公,并不是承袭原来的邹国公爵位,故此也可以选个贤的。

    当朝翰林院大学士,孔家其它人也确实没有比孔颍达更优秀的了。

    原来隋朝时曾封孔子后裔绍圣侯爵位,所封的是第三十一世孙,也就是孔颍达的族兄孔嗣悊,他在文帝时应制登科,授泾州司兵参军,后迁太子通事。杨广大业四年,封他为绍圣侯,赐食邑一百户。

    能在大业朝考中进士,也算是个不错的人才了。

    不过比起孔颍达来,他如今已经老迈了,隋末后他便归隐家乡不出,所以这次皇帝干脆便另选了孔颍达为衍圣公。

    “孔嗣悊就改封为曲阜县男爵吧,他年纪大不愿意再出仕,朕也不强求,就赏他绢五百匹,钱三百贯,让其安心在家休养吧。”

    那位绍圣侯其实早在大秦立国不久后,在曲阜归秦后他的爵位就没了,当时皇帝并没有承认杨广封他的绍圣侯爵。因此当他知道皇帝要给族弟孔颍达封衍圣公爵后,也没有什么不满的。

    更何况,现在皇帝还给了他一个曲阜男爵做补偿,因此也就满足了。

    对于祖先孔子被尊封为文宣王,还追谥那么长的谥号,新的曲阜男很激动,全国所有县都要建立文宣王庙,所有学校都要立孔子像,这对孔家来说意味着什么他很清楚,这意味着孔家以后真的可以与国休戚了。

    为此,哪怕他这个嫡长把爵位让给孔颍达,也绝对是愿意的。

    皇帝笑呵呵的给孔嗣悊又加了点钱帛赏赐,皇帝尊孔目的是科举,是要打造一个全新的士子阶层,以改变如今的旧士族垄断状态。因此,尊崇孔圣同时,施惠一些给他的后人,也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一个空头爵号而已。

    罗成不仅封孔子为文宣王,他还早就封了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并以关庙为武庙,并入祀典,文武百官、各省县百姓按祭孔之太牢祭仪进行春秋两祀。

    现在,文圣孔子才刚与武圣关公并驾齐驱,还晚了一步成为国家祭祀主神。

    孔王封文宣王,而关羽是直接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一步到位成为了关圣帝君。

    全国各县,一样早就设立了关圣武庙,武庙里也一样有历代著名将帅配祀。

    对于皇帝而言,文圣孔子武圣关羽,其实不过是皇帝和朝廷故意树立的两个榜样而已,重点不在孔子和关羽,而是其背后代表的皇帝尊文崇武,文武并重的思想。

    “在曲阜为孔圣修一座规模最高的大圣至成殿吧,要建成天下文人儒士的圣地,以后历代名儒大贤,皆入殿陪祀,受天下读书人之祭祀敬仰。”皇帝道,“所用花费,从朕的内库中拔。”

第1401章 镇北王

    泰山下,汶水河边,博城。

    数天阴雨终于结束,碧空如洗,金光洒落。

    丰神男子头戴黑色软脚幞头,腰扣革带,腰里还系着把横刀,脚下乌皮靴子,高大俊朗。刚刚而立之年的他望着面前的高山,微微笑了笑。

    身旁锦衣年轻人蟒袍玉带,不知兄弟笑什么。

    “民间都说五哥你远迈秦皇汉武,如今登临泰山封禅,实至名归。”

    自洛阳一路东巡到泰山下的皇帝只是微微摇头,他收敛起笑意,刚刚过了三十岁生日的大秦皇帝罗成,却并没有膨胀。

    他知道自己在位不满十年,所以远不能说是远超秦皇汉武。

    “小六,我只是觉得这次出来走走,看到了以往不少在京师看不到的民间景象,看到大家日子过的不错,我很高兴。”

    小六渤海国王罗士信笑道,“五哥当的起的,你是大秦开元神武圣文天皇帝,你虽刚过而立之年,可你白手创业,不仅仅结束了中原混战纷乱,还东征西讨,北破突厥东灭高句丽百济,西灭吐谷浑党项和高昌、焉耆、西突厥,自两汉以来,中原王朝从未有过之强盛也,就算是魏武晋武宋武周武等一干谥为武的皇帝,又有哪个比的上五兄的武功赫赫呢?”

    开元神武圣文天皇帝,这个皇帝尊号比几年前又加了两个字,越来越长了。百官请奏,认为皇帝平定四海,威加宇内,当再加尊号。皇帝并没有同意,可下面却依然又把皇帝尊号加长了。

    刚三十岁的年纪,不是太子皇储,起于微末,却能堪定暴乱,平定天下,更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将周边诸国都征服,并能让中原百姓过于好日子,这是当今天下人都对皇帝的真诚赞美。

    秦皇一统天下,可天下苦秦。汉武击败匈奴,可人口减半,民不聊生。

    隋统一中原,可对突厥、高句丽等征战,也是屡屡用兵却无法征服,百姓苦于役。

    “小六,现如今海东情况如何?”

    皇帝手按着刀柄,目光望着远山,初冬的天,放晴之后便没有那么寒冷。

    渤海王罗士信今年不过二十六岁,他长的高大威武,再看不出当年那个矮小瘦弱的样子了。这几年罗士信受封海东之后,便开始亲自率领冒险商船队,开始航行于海东,在海东沿岸建立了许多贸易点,也与许多当地土著建立了友好关系。

    甚至沿着黑水河(黑龙江),乌子江(乌苏里江),松花江(难河),粟末水(西流松花江),北琴海(兴凯湖)等江河深入内地,建立了许多贸易点。

    可以说虽然罗士信的封地在乌苏里江的源头兴凯湖到海参崴那一片,但现在罗士信在海东的影响力却是最大的。

    他有最彪悍勇武的海参崴舰队,麾下也有着着诸部落的勇猛战士。皇帝诸兄弟中,罗成对于这个最年幼的小兄弟格外的宠信。存孝、嗣业他们或在安西伊丽或在云南丽江,都是无诏不得离开封地,而罗士信却得特旨,可以率领着他的舰队、武士,自由的航行在北海之上,甚至几度航行到东荒大陆(阿拉斯加)和北莽大陆(西伯利亚)。

    士信是朝廷在北荒的先行开拓者,如今朝廷虽也新设了一个新的北海舰队,专门负责在朝鲜半岛以北沿海的航线,但在北部,依然还是以士信的力量为主导。

    甚至现在有些传言,说罗士信这位渤海国王,实际上是白山以北的北方之王,是冰霜之王。白山黑水的诸部落,以及更北的诸蛮国,都只知渤海王罗士信而不知中原大秦皇帝也。

    不过对于这些传言,皇帝虽然知道,可依然没有改过对兄弟的信任。

    “五哥,这几年,东北关外,已经先后设立了辽西、辽东和辽北、粟末、白山、宁安、绥化、东宁、抚远九郡,辽西、辽东、辽北三郡为朝廷正郡,辖于辽宁道。而其余六郡,也是这几年陆续设立,我汉移民数量不多,主要是以羁为主,兼以分封朝廷诸侯建国。”

    对于辽宁安东以北的那片广袤的诸部地区,朝廷虽然是积极开拓,但毕竟太遥远,现在朝廷主要还是以稳固辽宁和安东为主,移民也是尽量向这两地送。更北的地方,到如今也是以封建诸侯为主,然后是授封的当地首领贵族,再就是商人贸易点以及一些罪犯流放点了。

    沿着大江大河或沿海之地,陆续建立了不少诸侯封地城堡和商贸集市点,这些城堡、贸易点数量还不算多,但已经在慢慢的成形。

    也有越来越多的汉人过去,收购货物的商人,前去卖商的商人,也有去捕猎的皮毛猎人、采人参药材的采药人等等,当然,里面也少不了有贩奴的商人。

    罗士信这几年搞皮毛药材贸易赚了不少钱,因此虽然分封在蛮荒的北地,但凭借着领地靠海沿江依湖的优势,他还是很快建立起了三座城堡,有海边的海参崴城,有绥芬河边的双城子城,还有北琴海边的北琴城。

    其中海参崴因是一座不冻港,使的如今往北贸易的船许多都在那补给和过冬,因此发展极快,现在城中都常年有几千人口了,士信还从诸部招揽吸附了几千人到附近城傍。

    双城子和北琴城也各有千余人口,可以说是大秦在北地最大的几个据点。

    因为海参崴快速的发展,朝廷在此设立了东宁郡,还将此做为了东宁郡的郡治所在,北海舰队成立后,也以海参崴港做为了母港。

    朝廷已经开始向海参崴加大投入,罗成已经拟计划向海参崴增派一个团两千人的府兵进驻,以保卫这座军港,守护开拓的大本营。

    皇家内侍省也拟在此新修造船厂,船材加工厂等,等这些一到位,到时仅新增的两千府兵,再加上他们的家眷,就能增加一万多人,而造船厂和船材厂建立后,到时必然还会有伐木厂以及其它配套的船帆船缆船钉船锚厂等,工人们再加上其家眷,无疑海参崴会立即再跃升一大步。

    罗成对东北的开拓策略很明显,就是先海上,再沿海,然后是沿诸大河深入,以一个个的据点连成锁链,最后完成对整个东北地区的控制。对于这里的土著,先是羁册封,然后贸易,最后等汉移民数量增多,堡垒增多后,军队也能渐渐增派进驻,最终便能吞并整个地区,实现改土归流。

    如今海参崴的能力,供养两千府兵确实勉强,但有海上的支援,却也还是可以维持的。只要现在坚持住了,那么局面就能打开来了。

第1402章 野猪皮

    “那些人还算老实吧?”

    罗士信笑笑。

    “越往北走,部落就越野蛮落后,穿野猪皮、穿鱼皮,他们以渔猎为主,耕种十分简单,也有些山里部落以养鹿养猪为生,他们十分分散,因此往往皆号为同一部落,但并不互为统属。我们都是带着货物过去交易,铁器、食盐、茶酒以及各种布匹等过去,十分受这些人的欢迎,他们非常愿意把他们的鹿皮鹿葺鹿筋以及各种皮毛、草药等拿来与我们交易。不但我们在大河边建立的贸易点得到认可,就是那些深入各地的商人,也被他们奉为贵客呢。朝廷又给诸部首领们授封爵位官职,给他们赏赐,于是这些首领们也早就放下了话,禁止侵袭我们!”

    许多人现在根本意识不到秦人的到来意味着什么,有一些野蛮一些的部落,秦人很聪明的避开他们,或者行贿送礼,又或者干脆出钱或拿货物来租他们的地或买下他们的一块地来做为贸易点。

    而秦人往来这些据点,主要是利用船,秦船大而快,部落人的那些独木舟根本威胁不到秦人。

    据点守卫森严,固若金汤,人更攻不进去。

    到现在这个阶段,秦人与人的关系都还维持的不错,双方各得所需,互赢共利。

    “早晚还是会起冲突的。”罗成告诉士信,“不要轻敌大意,要时刻提防,也许哪一天,一些人发现跟我们交易不如直接抢来的快捷方便后,他们就会起歪主意了。又或者,他们终究会认识到,我们秦商在他们地盘上扩张太快,影响到他们的地位时,他们也会抢劫杀人的。”

    士信背着双手,很自信的道,“我们现在乐于跟人做买卖,是因为这是双赢的事情,可若是真有人不识相,其实我们也不怕,早防着一手。要不然,我们为何要把贸易点修成城堡要塞呢?”

    罗成对于士信的话很高兴,当初他让士信去跟人做生意,还告诉他们要留一手,最好是沿江河而进,在险要处修建要塞城堡,如今士信做的很好。这个当初有些呆傻的兄弟,如今终于开窍成才了。

    “东北多丛林,诸部或渔或猎,都是彪悍的战士,他们箭术很好。你们也莫小瞧了这些人,野蛮落后没错,可蛮子们莽起来也很可怕,这些人也并不是不会联合起来,所以你们在那边还要多用一些策略,扶持一些亲朝廷的部落,对一些抗拒朝廷的部落,则可以驱虎吞狼。”

    东北的丛林里后来可是出过许多勇猛的家伙,比如唐朝时的渤海国,可是强盛一时。再比如后来的女真人,也是建立起了金朝。更别提在明朝时,建州女真人也是十分彪悍,最后更是打入关中,在中原建立了清朝。

    “小六,我教你一个法子,可以把这些人控制的服服贴贴。”

    “请五哥赐教。”

    罗成的好法子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他毕竟是个穿越者,历朝历代对于东北的控制那是经过了各种各样的策略实验的,其中当然也有好的策略得到了验证。

    “办法嘛,首先就是朝廷如今已经把海东设立了六个郡,六个郡每郡朝廷又设立了六个县,因此总共是三十六个县。海东人口稀少,朝廷为何设立这么多郡这么多县呢?其实也是大有深意的。”

    一郡六县,每县五乡,故此一郡其实是有三十个乡,六个郡,便是一百八十个乡。

    朝廷这样设置不是有强迫症,要整齐平均。

    而是冲着诸部去的。

    罗成在海东设立六郡三十六县一百八十个乡,对海东六个大部落,将他们的首领授封为郡公爵,同时授封他们太守之职。但实际上呢,太守们并没有实权,郡实权由朝廷派去的郡丞、郡尉、主簿们掌握。

    同时,六大部落,朝廷还将他们分为六部,每部划一县,将其中的首领授为县侯兼县令。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把一个大的部落,拆分开来。大部落的酋长,并不能直接干涉下面的六部,六部各划定好边界,不许相互越界侵犯。

    表面上这是为了避免各部纠纷,省的抢夺山林猎场等,实际上就是要把他们分而治之。大酋长明为诸部之首,但他实际上做为郡公,也只是直接管理着自己的那一部,与其它五部并没什么区别。

    而朝廷设立的乡,还可以进一步把各部分割,一县五乡,一个县的部落,再折分成五个乡部,各据一乡之地。

    “朝廷对诸酋长们可以说这是推恩分封,就如朝廷对大秦诸侯们的分封推恩,是推恩其子孙,但实际上,一郡六县三十乡,等于是把一个大部落,拆分成了三十个小部落,各有界线,互不统属。其中还间杂着朝廷的流官以及分封的诸侯势力。”

    如果两个部落之间是父子关系,可能还比较亲密,但如果到了兄弟辈,可能就会有各自的利益得失,如果再疏离一点,那么在利益之下,可能就会反目成仇。

    历史上,明朝开始对于女真人的管理就比较成功,将他们折分为建州三卫,甚至后来还挑拔他们互相攻击。

    “仅此就行吗?”

    “仅仅如此当然还不足以控制诸部。”

    把海东六大部落,拆分成一百八十个乡部,各划定边界,授封爵位官职,然后自然是要授给这一百八十个乡部与朝廷的互市之权。

    “我们掌握着贸易的主动权,现在与诸部的贸易,人更需要,所以这方面可以做文章。比如说,你可以设立一个关税等级,关系好的就给他低的关税,关系差的,就给高关税。甚至这个关税等级,是可调整的。”

    今年跟大秦关系好,那你的关税等级就高,关税就低,你要是表现的不友好,那你的关税等级就低,到贸易点交易,关税就高。

    甚至若是这些人反叛等,还可以将他们加入贸易黑名单,对他们暂时实行禁售等经济制裁。

    “现在这些人已经习惯了跟我们的贸易,习惯了我们的商货物品,特别是一些酋长头人们,他们更是喜欢享受我们中原的好东西,丝绸茶酒刀剑铠甲等等,刚享受到滋味,如果一下子切断他们的供给,他们会很难受,若是禁售,他们就要回到过去的苦日子,就更难受了。”

    “我们评定这些部落的贸易等级,只以乡部为单位评定,切记。”

    罗士信会心的哈哈大笑,五哥一如继往的总是能想到这些直击人心的点子,本就散乱的诸部,这么一来,只怕以后真的就是以乡部为自我,互不相通了。

第1403章 蛮子凶狠

    有部落想要对大秦不满,估计其它部落也得好好惦量下其中的利弊得失了。

    “五哥你这么一说,我才想起来,这不是当初咱们对契丹和奚部的策略吗?只不过契丹和奚向来与我们交好,十分忠诚,这些年倒也没发生过什么不愉快的事情。”

    罗成点头,“奚契两部,现在所设之两郡虽还不是朝廷正郡,但两郡下各设八县,这些年奚王契丹王虽看似比过去更呼风唤雨了,但实际上下面诸部更听从朝廷的命令。如今奚契两境,已经出现了大量的城堡、要塞、村寨,许多部落首领如今当着领主贵族,手底下有着许多田庄牧场,而不少原部落民则也成了自耕农民或自由牧民了,当然,也有不少人直接沦为了首领们的奴仆。”

    奚契两部所设的饶乐郡和松漠郡,现在城堡遍地,到处都是商贸点,而且沿河沿路开辟了大片大片的农田。许多汉移民随着汉流官进入,商人们更是络绎不绝。

    现在的奚契贵族们已经慢慢的都开始汉化了,当着大秦的官,拿着大秦的俸禄,穿着大秦的官袍,甚至开始蓄起大秦的发式,起了汉名,学说汉话。他们开始定居生活,不再是逐水草而居,不再游牧生活了。

    虽然草原上依然还有不少牧场,但对于那些贵族们来说,这只是自己的产业而已了。

    短短不到十年,罗成对奚契的同化策略实行的很好。

    如今士信一听,对付人的策略,不就是当初对奚契策略的改进版嘛。

    皇帝感叹了一声。

    “其实啊,不论是北蛮子还是那南蛮子,不过都只是想要过份安稳的日子,若是这安稳的日子能再多有些油盐,便更加滋味了。”

    以往为何边疆容易成为战场,为何四边蛮夷喜欢入寇?

    说到底,就是太穷,日子过的太苦,而中原汉家日子过的太好,在他们眼里,那是能羡慕的人流口水的。

    一个边疆蛮夷首领的日子,可能过的还不如一个中原自耕农。

    可偏偏中原又经常不跟这些蛮子们互市,有好东西也不分享给他们,卖都不卖。若是平时,蛮子们也就忍了,毕竟打不过中原汉家。

    但有时蛮子们也会遇上灾荒之类的,蛮子们比汉人承受灾荒的能力更低,尤其是北方草原上的部族,一旦遇上瘟疫或是大雪灾,年羊一冻死,就要撑不下去了。于是乎,要么抢其它部落的,要么就只能去南边抢。

    大灾之年,其它的部落也都是一样的,于是只能往南抢了。

    虽说往南抢,多数情况下,都是开始时能过他瘾抢不少好东西,可随之总会遭遇中原严厉的报复,除非是在中原内乱的情况下。

    “说到底,只要蛮子们日子过的有保障,他们其实也一样不是那种亡命之人。”

    “有句话说的好,有恒产者方有恒心。光脚的,便不怕穿鞋的,真要是玉,谁愿意与瓦片相撞呢?”

    “五哥说话总是道理一串一串的。”士信道。

    “这不是五哥的道理,而是咱们中原自古先贤们总结出来的。咱们汉家也历经劫难,为何还始终屹立不倒呢?皆因我们与蛮夷相比,我们有文字,有思想,我们汉家文明方能薪炎相传,历经劫难而不灭!”

    罗成想到一件事情,在后世,柬埔寨发现了吴哥窟,一个消失了五百年的强大吴哥王朝才重见天日。

    这个强大的吴哥王朝,版图巅峰时,包括了后世整个柬埔寨、部份泰国、老挝、缅甸和越南,可谓一时无两,是整个东南亚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

    但是吴哥王朝的后人,柬埔寨的高棉人发现吴哥王朝后,却始终不知道也不相信这个强盛的王朝居然是他们祖上建立的,他们一直以为,这个吴哥王朝是由历史上的吴哥人建立的,他们根本不相信他们高棉人祖上曾经这么阔过。

    这就是最大的悲哀啊。

    他们的历史,最终还要从中国的历史记载里寻找,连根都遗忘了。

    “草原之上,多少强盛的部落崛起,甚至一度凌驾于中原汉家头上,可结果呢,我汉家虽然王朝兴替,可也只是换了坐皇座龙椅的人,但依然还是我们汉家人坐天下。可草原呢,匈奴、柔然、突厥,换了一个又一个,都是兴也匆匆,亡也匆匆。”

    罗士信微微失神。

    “五哥说的确实是这个道理,那些蛮子以前凶的很,可是自从跟我们交易过后,一个个看到我们就摇尾点头的温驯热情的很。”

    “那是因为你给他们带去了他们想要的商货,他们用手里原来不值钱的皮毛草药等玩意儿,换了在他们看来极珍贵的好东西,他们觉得赚了,生活也更便利了,甚至换去的面粉大米盐茶等,让他们生活温饱且有滋味,而你们带去的医生、药物等,更是治疗了医术落后的部落人许多疾病,挽救了他们许多亲人的生命,他们当然就欢迎你了。”

    “记住一点,人来交易时,收他们税就好,就算你征税,他们也是能接受的。但是不要去收什么人头税之类的,也不要强征他们做役等。”

    交易抽税,终归只是抽一点钱而已,但人丁税这种,却是直接收钱。

    “还有一点,禁止秦商向那些部落民放高利贷,严厉禁止!”

    罗成可是记得,明清之时,当时许多中原商人跑到草原上经商,就喜欢套路牧民,什么先给货后收钱,甚至让牧民用小牛小羊来抵货钱,然后还要牧民们养大,到秋天牛羊养大了才能收走等等。

    各种套路层出不穷,牧民们哪搞的过这些奸商,结果就是无数牧民被套路的破产,最后对汉商无尽仇恨。

    “商人唯利,赚也知道,但得建立在你情我愿的买卖上,不能搞欺瞒诱骗,公平的买卖才能长久,搞那种套路欺骗的生意是不长久的,你在海东,这方面要抓一抓。对这样的奸商,千万别客气!”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231/ 第一时间欣赏隋唐大猛士最新章节! 作者:木子蓝色所写的《隋唐大猛士》为转载作品,隋唐大猛士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隋唐大猛士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隋唐大猛士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隋唐大猛士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隋唐大猛士介绍:
我表哥秦叔宝,我弟罗士信。
本是乡间一少年,终成隋唐大猛士——白虎罗成。
读者交流群:六五六一一八四八八隋唐大猛士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隋唐大猛士,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隋唐大猛士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