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隋唐大猛士TXT下载隋唐大猛士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隋唐大猛士全文阅读

作者:木子蓝色     隋唐大猛士txt下载     隋唐大猛士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509章 夜宴宋王

    太子一句话,让气氛一时有些微妙。

    嘉文侧头看着这位宗室大将军王。

    良久。

    嗣业终于开口,“太子当是早就知道宋王在军中吧?”

    “说不上早就知道,但也不是现在才知道,我知道宋王三年前就与他的护军张超离开长安灞上来到西域了,他们在安西巡营干了三年,护军张超还因功授封为骑士。”

    三年,时间不长也绝不短。

    嗣业苦笑几声。

    “我在伊丽也有十年了,虽然平时不离藩国封地,但对于西域的事情,也还是知道些的。确实,我早就知道长卿到了西域,也知道他易名阎长卿跟易名张文远的张超一起进了巡营当巡骑。”

    “父皇也应当早就知道了吧?”太子道。

    “这是肯定的,宋王是皇长子,哪怕阎氏失宠被打入冷宫,宋王也因早年顽劣被送到长安民间教育,可毕竟是我皇家长子,皇帝岂有不关注的道理。这些年,皇帝对长卿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他离开长安,皇帝自然是知道的,只是没有制止。他到了安西做巡骑,皇帝也知道,还曾派人来给我打过招呼,让我盯紧点,但又交待,若无必要,不要干涉。”

    太子轻轻点头。

    “我还是上次论功封赏的时候,才发现我这皇长兄居然默不吭声的在安西当巡骑呢。”

    “现在是骑士了。”嗣业笑笑。

    “我本以为,他会来见我的,起码在我授封他为骑士后,他会按例来面谢,可谁知那天他却找理由没来。”太子无奈。

    嗣业看着太子。

    “当年殿下与长卿曾经打过架,不会到现在还记着吧?”

    太子摇头。

    “当年的事情,那都是过往了,那时也才只是十岁的孩童而已,若是换成今日,就算宋王骂我,我也肯定不会跟他动手的。”

    又是一阵沉默。

    “殿下,其实我觉得宋王倒也未必有什么坏心思,我听说这些年,宋王在长安灞上老铁枪那里,倒是变了许多,跟换了个人一样。”

    太子点头,“我相信,不说其它,就说他能来到安西易名做了三年巡骑,这点就非常不容易,能一做就是三年巡骑,还不曾透露过半点身份,三年只做一个巡骑,可不简单。”

    “只是我有些不明白,他为何要如此呢?”

    是逃避什么,还是想要争什么?

    “长卿也是个可怜的孩子,当年其母阎氏因恼恨你父皇没娶她为妻,因此这孩子出生后许久,都不曾见过父亲,后来还是由你皇叔祖日落王出面,让他过继到那边。”

    “阎氏是个绘画和建筑设计都非常了得的女人,这点算是家学渊源,且她母亲是北周公主,父亲也是关陇贵室,有才,但脾气不太好,这些年跟你父皇关系从没好过,一直拗着,导致的结果就是长卿这孩子夹在中间有些可怜,最后甚至被阎氏给带偏了。”

    “这几年放到民间才好不容易改正了。”

    太子黯然不语,其实嗣业说的这些是一部份原因,但导致阎氏跟父亲关系不睦,最重要的还是阎氏认为父亲本应当娶她为妻,她的身份地位才情都超过单皇后。

    再到后来,就变成阎氏认为长子长卿应当成为太子。

    总之,说到底,还是跟太子之位有关。

    当年长卿跟他打架时,就曾说过,太子应当是他的。

    “嘉文,其实你不必过于担忧,你是嫡长,长卿是庶长,我大秦立国之初就订下了制度,是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贤。长卿虽为皇长子,可只是庶长,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威胁到你的皇太子地位的。”

    有朝野中有贤名、才名的吴王、晋王,结果不也是被分封边疆,一个授到云南一个授到关外。

    至于皇长子的宋王,几度改封,并且被送到民间多年,他根本就没有半点可能性夺储。

    “皇伯父以为,我将长卿召来见面如何?”

    嗣业抬头看着西行的漫漫队伍,无数封侯和骑士们随行,长卿和张超也在其间。

    “我建议,殿下不如找个空当,宿营的时候,直接去他营地见他,不是君与臣相见,只是兄弟会面。”嗣业建议。

    “好,那今天宿营时,皇伯父你陪我一起。”

    傍晚。

    骑士阎长卿和骑士张文远正在营地里刷马毛,太子嘉文与伊丽王罗嗣业,在都督牛进达、裴行俨以及大将刘黑夫、张士贵几人的陪同下过来。

    没有摆什么仪仗排场。

    “大哥!”

    太子一身简单的衣袍,远远的喊道。

    长卿继续在刷马。

    太子又喊了一声,走近了些。

    张超看到太子等人,连忙捅了长卿几下,“太子殿下来了。”

    长卿扭头,有些意外,站在那里一时愣住。

    太子笑呵呵的上前,一把抱住长卿,使劲的拥抱拍打着他,好一会才松开他,“大哥,六年不见了。”

    长卿木然的立在那,甚至都不知道该用什么表情。

    “大哥既然在西域,到了军中,为何却迟迟不来相见呢?”太子拉着长卿的手问。

    长卿不知道如何回答。

    嗣业过来。

    他一巴掌重重的拍在长卿的肩膀上,“好小子,个头挺高,长的跟你父亲倒是越来越像了,马上十八岁了吧,真是长成一条汉子了。我早听说你来安西几年了,可你小子在安西几年,都不到伊丽来看看我,真是太过份了啊。先前我跟太子说你也在这军中时,他还不敢相信呢。”

    张超这个时候连忙上前替长卿分辨,“宋王与我三年前离开长安,出来历练历练,看看大秦万里山河,瞧瞧这西域的异域风情,不料一入巡营深似海,倒是一时走不脱了,安西巡营三年,实在是没假期去伊丽拜见王爷。”

    长卿点了点头。

    “离开长安后,我便是阎长卿,不再是宋王,我出来只是想游历游历,增长下见识,看看大秦山河风光,所以也从没说过身份,殿下西巡征召骑士,我也只是恰逢其会,因此就没想着上前拜见。”

    “大哥,你这太见外了,历练出游是好事,我之前在洛阳呆了十几年,这两年圣上也是说让我多出来走走,这不去年到江东走了趟,今年便又领旨来西域了。不过你也游历三年了,巡营当了三年骑兵,如今就没必要再继续了,现在起,你恢复宋王身份,重归罗长卿,咱们兄弟六年没见,一定要多亲近亲近,我有好多话想跟你说呢,你一会就搬到我那营帐去,咱们今晚抵足同眠。这趟去高加索,有大哥你做伴,可是极好的了。”

    长卿本想拒绝,可见太子如此热情,又不知道如何说出口。

    那边张超倒是已经替他一口应承下来了。

    “来人,准备宴席,今晚我要大宴封侯,跟大家正式介绍一下我皇兄宋王殿下。”

第1510章 内圣外王

    夜晚。

    那密水河畔,康居郡,萨末城。

    太子在城中摆下酒宴,宴请兄弟宋王,西域四道一千多位大小封侯皆来赴宴相陪。

    这位突然冒出来的宋王殿下,让众人都极为意外。

    许多突厥、粟特等封侯们还只是奇怪宋王怎么突然出现在军中,还以为是皇帝从中原派来的。

    但对于许多中原贵族们来说,他们就更惊讶了。

    皆因大家都知道这位宋王,都清楚宋王可是皇长子,其母原本是阎德妃,可是后来阎妃被打入冷宫,宋王被送到民间教养,转眼多年都无消息,谁能想到突然出现在这呢。

    不过当太子殿下手挽着宋王殿下的手,亲密的出现在众人面前时,依然还是让大家更加迷茫了。

    不是说当年宋王与太子斗殴,还口出争储狂言然后才被赶出宫去了吗?怎么,现在却突然兄弟亲密?

    “原来这位宋王居然在安西巡营当了三年巡骑,之前剿灭突骑施联盟,宋王居然也杀敌众多立下大功,甚至还因功授封骑士衔呢。”

    “了不得啊,看来这是继承了皇家的优良血统啊。”

    “可不,咱们大秦皇室罗家,可是战神家族。皇帝的叔父、兄弟几个,都是大将军王,出名的能征善战,想不到这年轻一辈里,宋王殿下才十八不到,居然也已经如此能战了。”

    “了得。”

    也有人暗里说太子果然仁厚,对于宋王殿下居然能如此友睦。

    “兄友弟恭,多好啊。”

    “看来我秦真是上天眷顾啊,太子殿下仁厚,宋王殿下则是能征善战,兄弟又友睦,将来必能如圣人与几位大将军王一样,内外相顾,天下大安。”

    酒宴上。

    太子与宋王兄弟的亲密和友恭,让一众封侯们惊叹不已。

    更让封侯们对太子殿下的仁厚友恭,更加佩服,太子的威望在西域封侯们的心中,更上了一个台阶。

    既有仁厚之名,可也能杀伐果断,先发制人,直接就把西域最大的不安定隐患突骑施联盟给铲除了,顺带着把石国也给灭了。

    迫使的疏勒和于阗都不得不改土归流。

    这份霸气,让人不管不惊叹。

    咱们的太子殿下,是真正的内圣而外王啊。

    现在还能与宋王保持这么好的兄弟关系,将兄弟之情处理的这么好,才十六岁的太子殿下,真的是已经充分的崭露出了雄主明君的霸气啊。

    大秦幸甚,天下幸甚。

    许多过去还有些担忧,皇帝选了个不太联明的嫡长做太子,将来帝国怕会有隐忧的贵族们,这下也是喜不自甚。

    尤其是他们这些分封在西域的贵族封侯们,他们的封地在这里,将来子孙世代都要在这里,若是帝国后继无人,祸起萧墙,中原内乱,那么边疆西域肯定要出乱子。

    得不到中原朝廷的支持,这西域乱起来,仅凭他们未必压的住,到时首受其害的就是他们这些人了。

    谁都希望朝廷安稳,帝国强大,这样西域也就能更加安稳,他们这些分封诸侯的日子也就能更加安稳。

    这场夜宴,并没有开成鸿门宴,也没有发生什么意外的事情。

    总之就是兄弟友好,君臣欢乐。

    大家喝的很高兴,连不喝酒的太子殿下,今天都破例的喝了三杯。

    天亮。

    昨夜跟宋王同眠的太子几乎是跟兄弟一起醒来,两人都很自律的马上起床。

    兄弟俩个骑上马,遛马射箭,一圈下来,又各练刀弓。

    宋王长卿惊讶的发现,太子殿下的箭居然射的很好,马上奔驰射箭,还能射中移动的靶子,若是步下射箭,哪怕百步之外,也能十发十中。

    当然,若是比气力,太子还是不如宋王的。

    宋王骑射皆精,他能披挂双重铠甲,全副武装,身上各式各样的武器得有十来样,一把钉头锤,抡起来更是能够一锤击破一件厚铠。

    马槊、陌刀等长兵器,也是十分熟练。

    接下来,太子和宋王兄弟俩几乎是形影不离,出双入对,睡则同榻,一开始宋王还有些不太习惯,可时间久了,倒也适应了。

    兄弟俩无所不谈,既谈治国之策,也谈地方见闻等等。

    出了康居郡,没密那水先到乌浒河,然后再沿河而下往咸海去。

    这一路线,其实并不易走,要经过戈壁沙漠,经常十几天都见不到绿洲,好在这是大军行进,又有熟悉的向导,更别说这些年朝廷开发这北线的几条丝路,在这边沿途建立了不少的驿站、烽墩和补给的兵部,还有巡营的城堡等。

    行路是辛苦许多,可没有马贼沙匪,不再有打劫的部落,只是些风沙倒难不住大家。

    当他们终于穿越沙海,抵达咸海边的秦军城堡时,伏尔加国公统叶护和可萨郡公札比尔都带着西突厥分封诸侯、骑士们赶来迎接。

    或许是有突骑施的影响在,虽然统叶护和札比尔还是前来迎接太子,但却也做了万全准备,他们各带来了两三万人马,两国相加足有五万骑,这个数量既能确保不会被太子突起发难歼灭他们,又能避免人马太多以至让太子误会他们有其它意思。

    相较起来,皇太子带着太子旅贲军,以及关中陇右河西还有西域诸部之兵,有一千多封侯和八千骑士,总共十万虎贲之师。

    两军会师。

    太子召见了统叶护和札比尔,对两人的来迎很是满意,多有赞赏,还给了不少赏赐。

    统叶护他们担忧的事没有发生,甚至太子还向他们解释了下为何会出兵突骑施,理由是贺逻施图谋不轨,野心勃勃,想要成为西域新的十姓可汗。

    统叶护也当众表态,口伐贺逻施的野心不轨,称伏尔加公国和可萨郡国,都完全支持太子殿下讨平叛逆等等。

    总之,这个事情就算掀了一个篇章了,太子也承诺,朝廷不会对伏尔加公国和可萨郡国搞改土归流,这里依然是由他们突厥人自治。

    这下双方都十分高兴满意。

    朝廷依然让突厥高度自治,突厥也表示对朝廷继续效忠。

    双方友好。

第1511章 飞地建国

    “尊贵的太子殿下,波斯萨珊卡瓦德二世皇帝,和罗马希拉克略皇帝都已经抵达高加索地区,卡瓦德与波斯萨珊军队进驻亚美尼亚,希拉克略皇帝率军抵达格鲁吉亚。”

    统叶护告诉太子,里海东岸已经有舰队做好准备,随时可以搭载太子一行航向里海的西岸阿赛拜疆。

    一边的罗嗣业听完,马上就听出了些东西来。

    亚美尼亚在小高加索山脉以南,这里之前也是罗马与突厥军自高加索方向猛攻过来的一个大战场,大半个亚美尼亚被罗马与突厥军攻陷,但现在,罗马主动退出了亚美尼亚,把小高加索以南的占领区都交还给了卡瓦德二世皇帝,以示友好。

    不过,对于小高加索以北,大高加索以南的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这两个地区,罗马和突厥人却还没有交出。

    “伏尔加国公有什么计划吗?”嗣业笑着问。

    统叶护也不隐瞒他们的打算,“接下来的三皇会盟中,我们突厥与罗马愿意把亚美尼亚还给波斯,但波斯得将卡帕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这些罗马东部行省交还给罗马。”

    “这些是之前就已经约好的,罗马将大高加索以南的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交还给波斯,并撤走攻入波斯的所有军队,交还所有波斯领地,而波斯则把叙利亚、埃及等这些罗马东部行省交还,双方的边界,重新回到库思老皇帝继位之前的边界线。”

    嗣业说道。

    但是很明显,罗马人现在无疑是占据上风优势的,所以他们既想要不战而拿回被波斯先前夺取的东部各行省,又不愿意把后来攻占的波斯地盘全都吐出来,尤其是大高加索以南的地区,这片位于里海和黑海之间的地盘,他们想要保留。

    最多愿意把小高加索以南的亚美尼亚交还,但要保留大小高加索山和里黑海之间那块重要的战略要地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

    占据这道重要的门户,那么他们就进可攻退可守,完全对波斯占据了战略主动权。

    “这与之前的约定不符啊!”嗣业道。

    札比尔郡公这时上前道,“我们与罗马皇帝商议过,认为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当交由我们控制,另外,波斯现在无力应对阿拉伯半岛上的游牧民势力,尤其是那些新兴的异教势力,所以我们认为,应当把阿拉伯半岛一分为二,西半部份划归罗马,东部半分划归大秦,波斯撤出半岛。”

    这算是对大秦给的好处,让大秦帮他们说话。

    “那这格鲁吉亚和阿拜塞疆你们是打算怎么分的呢?”嗣业笑呵呵的问。

    “格鲁吉亚归我可萨郡国,阿塞拜疆归伏尔加公国。”

    突厥人打算瓜分掉,他们甚至重新对高加索地区划分势力范围,里海西海岸高加索地区归统叶护的伏尔加公国,而黑海东海岸的高加索地区,划归札比尔的可萨郡国。

    不料嗣业却摇起了头。

    “我认为这样临时更改约定并不好,这样吧,亚美尼亚归波斯萨珊,格鲁吉亚归罗马,阿塞拜疆归大秦,北高加索西面归可萨郡国,东面归伏尔加公国,如何?”

    这个提议,让统叶护和札比尔都不由的面面相觑,甚至不太高兴起来。

    “孤打算奏请天子,将阿塞拜疆授封给我皇兄宋王为封地建国,不知两位能不能成全!”

    这时太子殿下突然开口了。

    “给宋王建国?”

    “嗯,分封建国,并不设为朝廷正郡。”太子笑着道。

    两人低头思虑起来,若阿塞拜疆成为朝廷直辖正郡,那就不可避免的会让朝廷的势力直接伸手过来,在这里横插一脚,打下一颗钉子。但如果只是一个分封诸侯国,如可萨和伏尔加一样,那倒不用那么担心了。

    只是,把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分给突厥两国,这也是他们与罗马私下议好的,是他们出兵助罗马进攻波斯应得的战利品。

    他们甚至都为大秦也想好了,把阿拉伯半岛西面划给大秦给予补偿。

    而罗马呢,除了拿回原来的东部各行省,还能再把阿拉伯半岛东面许多地方也吞下。

    这样一来,新的划界,罗马、大秦、突厥伏尔加和可萨,四方都得益。

    而波斯,无疑会有所损失,将从阿拉伯半岛撤出势力,还要丢掉南高加索的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

    他们认为,若是大秦肯支持这个协议,那么波斯最后只能捏着鼻子认下。

    可现在,谁知道太子另有打算。

    他们居然想要走阿塞拜疆,还要把格鲁吉亚送给罗马,这是什么意思?

    他们突厥人就白白出力,最后什么也没捞着吗?

    “好处当然是有的,之前阿瓦尔人和斯拉夫人联合进攻罗马,不是被击败了吗,罗马夺走了他们不少土地,我大秦可以为你们向罗马皇帝提议,把阿瓦尔人和斯拉夫人被罗马攻占的这些地盘,划给伏尔加公国和可萨郡国。”

    这个提议,倒也确实给他们争取了一些好处。

    阿瓦尔人和斯拉夫人在突厥人的北边,把这些攻下的地盘分给突厥人,他们地盘自然也就扩大了。

    “为何要这样呢?”

    统叶护问。

    其实他更想要南高加索的地盘,这里虽是山区,可是这里位于里黑海之间,又是与波斯接境,控制这里,既在战略上占有主动性,同时还能控制丝路贸易线。

    而大秦的提议呢,却是要在这块战略要地上,建立一个堡垒,自己插一脚,控制一块地盘,同时还要让罗马势力也过来。

    这么一来的话,大秦就在里黑海之间有了一块直接控制的地盘,不再是如先前那般只有突厥人这附属藩国了。另一方面,如此一来,大秦就是直接跟罗马交界,双方之间有了一个直通道路,不必事事转经波斯和突厥。

    波斯、罗马、大秦,三大帝国在里海黑海之间的南高加索山区,三国交界,以后贸易也好,对话也罢,都会十分方便了。

    而太子提出要把这块重要的地盘,拿过来封给宋王建国,这里面自然还有更深层的用意了。

    统叶护和札比尔两人,你望我我望你,谁也没料到,商议好的事情,结果却被太子改成这样。

    一时有些为难了。

第1512章 退盟威胁

    “地中海东海岸全部归罗马帝国!”

    大小高加索山之间的第比利斯城,库拉河畔,大秦皇太子代表东方帝国的天子前来会见罗马与波斯皇帝,正式的三皇会晤前,皇太子先跟罗马皇帝希拉克略会面。

    两人坐在库拉河边观看了一场精彩的马球比赛,大秦旅贲军马球队与罗马皇帝的禁卫军马球队展开对决。

    双方球队都是拿出了看家本事,打的你来我往,精彩绝伦。不过罗马皇帝和大秦太子殿下,却聊起了更重要的事情。

    原本约定的协议如今有可能要更改,大秦当然要保证自己的最大利益。

    面对秦太子嘉文提出的这条,希拉克略皇帝很满意。

    地中海的东海岸全都划给罗马,这当然是应该的,在罗马帝国强盛时期,别说地中海的东海岸,就是整个环地中海岸,那都是罗马的。不过经过了八年内战,虽然在他的努力下,已经带领罗马重新振作起来,并头一次打的波斯求饶,可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这些肥沃的帝国粮仓,依然还在波斯人的手里。

    “皇太子殿下,我希望罗马能够把美索不达米亚也划归罗马,那里曾经也是我罗马征服的土地!”

    希拉克略皇帝一脸的大胡子,笑起来很爽朗,对于年轻的东方皇太子殿下,也很礼貌,并没有小瞧轻视。早在去年他得知大秦天子不会前来会晤而是派太子前来时,是有些不高兴的。

    可后来听说这位太子西来,在西域连打了几个大仗,一次性就灭掉了一个五十万人的突厥人联盟,又紧接着灭掉了一个突厥人控制的粟特国,再紧接着又迫使两个西域国家投降归附,这让他大为震惊。

    能在短短时间内,接连击败、或威服这么多势力,这位太子已经足够赢得他的尊重了。

    当然,希拉克略在卡瓦德二世篡位弑父夺得波斯皇位后,也开始有了一些其它的小心思,不管库思老二世如何老迈,可这老家伙当年毕竟是趁罗马内乱,打的他狼狈不已的。

    他之前那般痛快的支持波斯皇子夺位,当然是想看到波斯内讧。现在波斯果然内讧了,虽然皇子成功篡位,但希拉克略清楚,这肯定也会引的不少波斯贵族等的不满,波斯的分裂只会更严重,会更削弱。

    趁着这个大好机会,不狠狠的挖波斯的肉怎么能行,不但要把之前库思老二世夺去的罗马土地全要回来,还得趁机割走波斯一些重要地盘,比如亚美尼亚和美索不达米亚。

    美索不达米亚便是两河流域的平原地带,和地中海东海岸的叙利亚平原,统称为新月沃地,这里自古就是各方争夺的要地,是最肥沃的平原土地,也是重要的粮仓。

    在波斯愿意把东海岸的叙利亚和南海岸的埃及还给罗马后,希拉克略得寸进尽,想要美索不达米亚,还想要外加高索西南的亚美尼亚。

    “罗马的禁卫勇士们马球打的不错!”太子嘉文笑呵呵的说道。

    希拉克略见太子不接话,右手轻轻转动着左手手指上的宝石戒指。

    “如果大秦愿意支持我罗马的要求,那么我罗马愿意提议让波斯把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这片大小高加索之间的重要土地,全都划给大秦。”

    嘉文听了,有些心动。

    之前嗣业提出要靠近里海的阿塞拜疆,愿意把格鲁吉亚给罗马,现在罗马却愿意把格鲁吉亚也给大秦,这么一来,大秦就拥有了一个完整地理形的地区,拥有一条连通里海黑海的通道,而且南北还有大小高加索山脉为屏障。

    “波斯萨珊的卡瓦德二世陛下,肯定不会愿意接受这条件的!”

    “我们可以把阿拉伯半岛的北部,划给萨珊!”希拉克略皇帝笑道。

    皇帝又补充,半岛的东海岸之地,依然还是给大秦。这么一说,其实给波斯人的也就是波斯湾南岸地区了,毕竟一东一西两头都划给罗马和大秦,说是中间的北部划给波斯,可除了沿波斯湾南海岸地区算是还可以,有不少适合居住耕种的地区,其余大多数地区都是沙漠戈壁的。

    半岛真正较好的地方,也就是四周靠海的地方。

    嘉文在心里想了想,若是按罗马皇帝的这个提议,那么波斯萨珊可就没剩下多少地方了,小亚细亚都让罗马占去了,地中海东海岸也跟他们没关系,现在亚美尼亚也要归罗马,甚至阿拉伯半岛他们也只能保留波斯湾南岸一线。

    波斯也就只剩下传统的波斯高原地区了。

    他们不再有黑海和地中海的出海口,相反,罗马帝国将会拥有阿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半岛,以及埃及和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地。

    太子望向一边的嗣业。

    可是嗣业却并没有帮太子决策,只是微微一笑,然后转头继续去看球了。

    太子低头沉思了一会,他想到了父亲曾经教过他的许多话,更想到了这次前来会晤的真正用意。

    大秦不希望罗马和波斯继续这样混战不休,更不愿意看到半岛上的异教势力趁机崛起,对波斯和罗马的调停,不是对波斯的分割宰杀,而是平衡。

    “尊敬的希拉克略皇帝陛下,我大秦希望波斯与罗马和平,希望西方的百姓不要再受战火之苦。”

    希拉克略面带着微笑,没有反驳。

    “大秦有一个提议,小亚细亚半岛高原和叙利亚平原,还有巴勒斯坦、埃及,皆划归罗马帝国。而亚美尼亚高原交还给波斯,两河的美索不达米亚也交还给波斯。大小高加索山之间的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这片贫瘠的山区就交给大秦。”

    “对红海和波斯湾之间的阿拉伯半岛,西部归罗马,南面和东部归大秦,半岛北部的波斯湾南岸地区归波斯。”

    “我大秦与罗马、波斯三帝国联合,一起围剿半岛上的异教势力,共筑半岛和平局面。”

    至于可萨人和突厥人,他们也有好处,好处就是罗马把阿瓦尔人和斯拉夫人的一些边境地区,割让给他们。

    因此,表面上是三皇同盟,三大帝国的和平协议,实际上是七国协约。

    希拉克略皇帝并不太满意这个结果,他还是想趁波斯虚弱之机,把亚美尼亚高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给割走,这样就让波斯永远也起不来了。

    可皇太子却已经声明,这是大秦最后的立场,若是罗马不肯,那么大秦就将不再继续三皇同盟,甚至大秦会可能转而与波斯皇帝继续协商,达成一个大秦与波斯的协议,一旦这个没有罗马的新协议签约,那么大秦波斯同盟,罗马也许就是敌人了。

    希拉克略皇帝一脸的无奈,最后只能苦笑着点了头。

第1513章 远镇海中

    入夜后,太子嘉文换上了一身轻便的衣衫,提了一壶酒来到兄弟长卿的住处。

    “盟约终于签定了,一起喝一杯!”

    长卿笑道,“我已经先喝上了,殿下这会不应当是与将军、封侯们一起庆贺吗?”

    “跟他们喝了两杯,就过来了,三国盟约签订,也算是圆满了,我已经向洛阳那边的父皇奏贺,相信父皇知道了也会很高兴的。此时此刻,我只想咱们兄弟俩个坐一起喝几杯。”

    “殿下近来酒量大涨啊?”长卿收拾了下桌子,叫来张超,让他再弄些菜过来下酒。

    “让别人去吧,文远,这些年多亏了你照顾皇兄了,你跟皇兄的关系不是兄弟倒胜过我们这亲兄弟了,我也叫你一声兄长,一起坐下喝两杯。”

    张超连说不敢,不过太子拉着他不放,也就只好坐下了。

    “殿下,这杯酒我敬你,此次三国盟约缔结,殿下为我大秦跋涉数万里,辛苦了。殿下为我大秦更是争取了极大的利益,更是辛苦了,来,敬你!”

    嘉文笑着接下了兄长的这杯酒。

    “辛苦算不上,能争取这些利益,其实也靠的是咱们大秦的实力,我不过是代圣人来签字而已。”

    张超感叹着道,“不容易呢,那希拉克略皇帝和卡瓦德二世,哪个是易与之辈啊,一个是王朝开国之君,一个更是连父皇都能弑杀篡位的狠人,没有一个是简单人,可他们最终还是接受了由我们大秦主导的这个三皇盟约,这自然是皇太子殿下的功劳。”

    三皇盟约一签定,大秦随行的臣子将军们都是万分高兴。

    这个协约确实对大秦极有利的。

    甚至是远远超过了预期的。

    最终的三皇亚美尼亚盟约签订,大秦调停波斯与罗马战争,双方休兵罢战,波斯将攻占的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以及小亚细亚等许多地中海沿海地区交还罗马。

    而罗马也把美索不达米亚、亚美尼亚等地方交还波斯。

    当然,由于罗马皇帝的不甘心,所以最终在亚美尼亚的归属上,是争论了许久的。

    卡瓦德二世确实是个狠人,一度威胁要结束会盟,要跟罗马继续打下去。

    好在我大秦太子居中调停,也一度威胁他们,谁敢先退盟,那大秦就与另一家结盟一起揍这退盟的,搞的他们最后还是坐在谈判桌上谈完了。

    结果当然还是罗马占了上风,毕竟他们现在局势更有利,波斯则刚打了大败仗,又经历弑父夺位,国内也有些不稳。

    因此最终本该归还给波斯的亚美尼亚高原,被罗马主张瓜分。

    西亚美尼亚,也就是连接小亚细亚,北邻黑海的那一半,被罗马割走。而东亚美尼亚的北边部份,靠近小高加索山脉的地区,被罗马主张划给大秦,以阿拉斯河为罗马、大秦、波斯三国界线。

    这等于,罗马强行让波斯划出了大片小高加索以南的土地来给大秦,他也知道拿这些好处来封大秦的嘴,这样他才能安稳的把西亚美尼亚吞下去。

    一开始嘉文不肯,认为亚美尼亚应当都给波斯,以免罗马势力太强,影响地区平衡。可后来希拉克略干脆提出,让波斯彻底退出阿拉伯半岛,罗马要地中海东海岸地区,而把半岛绝大部份,全都划给大秦。

    这么一来,大秦不仅拿了南高加索,还占了部份亚美尼亚,又得了大半个阿拉伯半岛,这就不免难以拒绝了。

    最终,太子嘉文同意了罗马的要求,波斯皇帝卡瓦德二世不满,觉得他们吃太大亏,可三方会盟,两方都同意了,卡瓦德也还同样需要停战,更需要得到大秦的帮助以平定波斯内部的不稳,尤其是那些想要起兵反对他弑父称王的兄弟姐妹们。

    协议签订。

    亚美尼亚被三家瓜分,阿拉伯半岛则被罗马和大秦瓜分。

    波斯失去了地中海与黑海的出海口,也失去了阿拉伯半岛上的地盘,但他们得到了和平,起码还剩下了点亚美尼亚地区,也保留了肥沃的美拉不达里亚地区,传统的波斯高原,更是稳住了。

    现在,卡瓦德皇帝可以抽出手来对付那些不服他的兄弟姐妹们,还有那些反对贵族们了。

    上一次波斯和罗马的停战协议,维持了三十年,谁也不知道这次停战协议能维持多久,但有东方大秦帝国加入盟约,大家都期盼着能够维持更久的和平。

    与上次协议有所不同的是,这次协议,可萨郡公、伏尔加公国、阿瓦尔汗国、斯拉夫还有保加利亚等五个势力也最终在盟约上签名,这使的亚美尼亚协议,也成了八国和约。

    “盟约上得来的这两片土地倒都是战略紧要位置,可都是飞地啊,殿下打算如何处置呢?”张超问。

    在黑海与里海之间的这片南高加索之地,长约两千里,宽约五百里,这确实是片很大的土地,可北面是可萨人和突厥人,南面呢是罗马人和波斯人。西边是黑海,东边是里海。

    不折不扣的一个飞地。

    虽说里海往东,是大秦的河中道,可那边大片大片的沙漠,距离河中道的中心地带贵霜康居等,还太遥远了。

    这边主要是一些游牧部族,游牧生活,人口少,环境差。

    “孤向圣人奏请,封长卿在南高加索建国,朝廷再将一些功勋臣子将士分封到此,再授封一些骑士过来,然后再移民,由南高加索很快就会跟伊丽、碎叶等地一样,为朝廷所据有了。”

    南高加索主要是山地,不过也有一些平原和低地,相比起漠北啊和一些沙漠戈壁地区,这里还算不错的,起码可以农耕狩猎,更别说处于东西交通要道上,只要朝廷继续大力发展丝路贸易,那么这里一样会很快成为重要的贸易中转地,能兴起外贸港的。

    “我已经下令,把南高加索划为三郡,分别为镇远、威远、靖远三郡,隶属海中道。”

    “我奏请圣人分封长卿为亚美尼亚国王,封地在小高加索山以南的亚美尼亚北部,长卿,你可愿意?”

    太子问。

    这下真是出人意料,长卿端着酒杯倒是不知道如何回答了。

    “文远,你教导照顾宋王有功,且在西域巡营数年也是立下不少功劳,更别说此次西巡中,你更立新功,我也已经向圣人奏请,授封你为开国伯,封建海中道。”

    “我也有份?”

    张超张文远呵呵笑道。

    “有功则赏,自然有份。”太子道。

    宋王罗长卿看着微笑的太子,手里端着那杯酒,在太子期待的目光里,终于还是点下了头。

    他知道答应了,也许就再不可能回中原,更不可能争夺太子之位了,可这段时间以来,看着太子的表现,也同时因为太子对他的兄弟之情,他说不出拒绝的话来。

第1514章 战争红利

    开元十六年,冬。

    洛阳紫微宫、宣政殿。

    “这些就是明年的财政开支预算,政事堂已经都票拟签字了,就等翰林院的大学士们批红,然后奏呈圣人。”

    轮执政事笔的宰相房玄龄开口道。

    皇帝坐在上首,面前有一个本子,听完了房玄龄代表政事堂汇报的明年财政预算计划,也没有急着表态,而是先问了一句,“今年的财政是否超过去年做的预算,超了多少?今年的财政收入,是否如预算的一样,是都如数征收,还是有拖欠?”

    “圣人,朝廷现在是量入为出,今年的开支,是在去年就按照上一年的财政收入做出的开支预算,我们核算计划的时候都比较谨慎,量入为出,且都留有一定的余地,并且还给三省六部以及地方各道都留了一笔应急款项。”

    尚书左仆射王子明缓缓道来,“总的来说,我们今年的财收很好,不但如预期的征缴了税收,而且今年的税赋还有增加,且数额不小,尤其是外贸这块,新增不少。”

    “而我们去年做的财政开支预算,今年没有超,还有些剩余。”

    翰林院的大学士孔颍达表示意外,“去年对新罗全面开战,西域又打了几场大战,而西南诸地对蛮夷的剿抚也是没停过,军事用兵开支增加了许多,怎么财政预算还有剩余?那是不是说这预算做的不够严谨呢?”

    宰相长孙无忌便站出来解释,“我们去年确实打了几场大仗,太子还代圣人西巡,前去与波斯罗马会盟,调动了许多兵马卫士随从护卫,增加了不少开支,但这仅是一方面,我们对新罗用兵,前期仅是百济道东明郡之府兵和民兵出动,后来王君廓带百济道部份兵增援入新罗,可也都是就近用兵,朝廷未从中原之地长途调兵派将,也未从中原调运一根草料一粒米,相反,对新罗战事顺利,自买肖城大捷之后,新罗已经不堪一击,屡战屡败,这场讨逆之战前后用时不到半年,便在军事上完成了对新罗的占领征服。”

    攻占新罗全境之后,虽然还有许多新罗人在打游击,可新罗上层的那些贵族们已经投降了,因此朝廷很快把新罗设为鸡林道,并接着对新罗国的王室宫廷以及官府的库府钱粮等进行没收充公,随便又对许多参与叛乱的贵族进行了追究治罪,处以没收田宅财产等惩罚。

    通过收缴王室官府和贵族地主们的田地财产,朝廷在新罗的用兵那是一本万利,打仗没投入多少,但收获却是巨大。

    仅此一项,新罗讨逆战争,朝廷不但没有贴钱进去,反而赚的盆满钵满,除了拿出些做为给讨逆军的赏赐和伤亡抚恤补贴,以及留给鸡林道做为地方财政开支,用以移民汉人和就地驻派府兵等外,依然还是上缴了大量钱财给朝廷,更别说朝廷的户籍人口又增加了许多,田地数量也是增加了许多。

    相同的,太子在西域的用兵,也是没花多少钱,但收益巨大。

    灭突骑施等三部联盟,再灭石国,然后是改土归流疏勒和于阗,朝廷得了大量的牛羊马匹,以及钱帛金银等,还有许许多多的奴隶和移民人口。

    太子西域之行,花费的不少,但数场胜仗下来,收获就更多了。

    真正亏钱的战争,还是西南几道对那些山里蛮夷们的改土归流战争,这些小规模的战事,虽然规模小,可是数量多,没有什么大规模的会战之类的,可是到处追剿,伤亡不小,粮草耗费也高。

    都是高山密林,到处山寨碉堡,尤其一些蛮夷还打起了游击战,让地方的卫府民兵们的围剿工作比较困难。

    加上当地新修道路、增置军府、驿站等基础开支的上涨,现在朝廷对西南几道是持续性的贴钱,跟个无底洞一样。

    房玄龄这个时候又道。

    “如今这几年朝廷虽然还常对外用兵,但基本上用兵这一块,并不亏钱,相反年年通过打仗还能增加不少收入,甚至连我们三衙养兵和制造军械铠甲、蓄养战马、打造战舰等的开支,也能基本上覆盖掉。我们财政的主要投入且只出不进的地方,还是移民。”

    自大秦立国开始,就不断的移民边疆,且从没有停过,甚至规模越来越大。

    从早年移民到代北、关外,到如今几乎是四边皆移。

    移民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甚至开始把许多边疆的原本当地的土著蛮夷,在他们归附后,将他们再整体的迁移走,分散安置到其它地方去。

    朝廷的移民政策十分的复杂,规模也十分的庞大,且持续不断。

    伴随着大移民的则是边疆地区的大开发,修路、筑城、屯兵,水利设施兴建,商路开拓,驿路的增加,甚至包括对当地土著的安抚等,哪一项都是需要大笔资金投入的。

    幸亏朝廷现在的财政收入年年增加,靠的并不是两税的正税,更不是靠那些土地田亩所出的地税,主要还是靠工商贸易以及盐茶酒等等的专税增加,再加上朝廷通过给罗马波斯等的放贷借款,也增加了不少收益。

    “现在朝廷国库还有多少钱?”皇帝问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回圣人,国库现存银八千一百八十二万两银币。”崔君肃回答。

    大秦现在推行的是银钱并行政策,甚至金币也一样做为流通货币,一枚银币重一枚,但不是纯银币,实际含银约八成八左右,一枚银币实际兑换铜钱两千。一枚开元铜钱依然是一钱,但含铜量比开国时要下降了点,不过钱币的购买力还是比较坚挺的。

    先前含铜量高,导致一文铜钱,实际价值是远高于一文的,许多人铤而走险融铸铜钱谋利,后来朝廷便将含铜量稍降低了些,因此兑换银币就到了现在的一两银兑现两千铜钱。

    而一枚金币现在能兑换十五两银,黄金更加坚挺。

    “八千一百八十二万两银,那就相当于一亿六千多万贯铜钱了,不错。”罗成有几分意外,也很满意。开国十六年了,朝廷几乎年年打仗,年年大移民,年年边疆大开发,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朝廷年年还能有节余,存到现在,居然存了八千多万两银子了,这简直是不敢相信。

    这还没算上皇帝的内库呢,皇帝的内库可向来是比国库有钱的,这么多钱怎么存下来的?不是靠税赋,主要是靠贸易,就好比现在国库里的那些金银一样,其实都是靠贸易从世界各地赚回来的。

第1515章 安排后事

    “太子上奏,请封宋王长卿为亚美尼亚国王,分封于海中道镇远郡,诸位以为如何,可否?”皇帝语气平静的询问一众宰辅们。

    长孙无忌两只眼睛发亮,他直接发问,“臣若是记得不错的话,宋王在六年前由陛下送出宫,交给宋王傅张铁枪带回长安灞上教导,为何现在宋王却在海中道?而臣听说,宋王早在三年前就已经悄悄的跑到安西道去了,还易名冒籍加入了安西巡营当巡骑,臣请问,宋王此等举动,是否有违宗室藩王的管理制度?”

    “宋王这些举动背后,是否有什么更深的谋划呢?他这样潜入太子身边,是否有图谋不轨的打算?”

    他越说越激动。

    “圣人,臣以为当追究宋王之罪,而不是讨论如何封赏宋王,否则,以后人人都如宋王这般,岂还有法度可言?”

    皇帝坐在那里,低头看了眼面前的本子,又抬起头。

    “朕当初把宋王交给宋王傅张铁枪带到民间教导,并非从此不闻不问,实际上这些年,朕一直关注着宋王的一举一动,他的成长点滴,朕都了如指掌。三年前,宋王去西域,宋王傅奏报过朕,朕同意了。”

    长孙无忌皱眉。

    “宋王这孩子以前确实缺少管教,骄纵了些,但是经过这六七年的教导,已经算是脱胎换骨了,尤其是这三年在西域的巡骑经历,这孩子成长了,他变的成熟了,不愧是朕的皇长子,朕很满意。”

    “不经风雨不见霜雪,是难以成材的,始终在温室里生长,那永远不可能真正成材,宋王已经如那雏鹰经历磨砺,终于可以翱翔天空。太子跟朕说,宋王长的高大威武,英俊有力,很像朕,还说他武艺出众,骑射娴熟,又说他遇事冷静,思谋周密,才可堪当大任。”

    “他再三向朕请求让宋王留在海中道,为大秦远镇海中,说只有宋王这样勇武且忠心的皇族长子,才堪此重任。”

    皇帝哈哈大笑。

    “七年前,太子和宋王斗殴,那个时候虽然两人只是孩童,可是朕知道后却心如刀绞啊。如今,兄弟友爱,宋王尊敬太子,太子则关怀宋王,朕十分欣慰。这江山现在是朕的,但早晚会是太子的。朕这一生最自豪的并非当上了皇帝,而是朕起于草莽,但在一众同样起自草莽的兄弟伙的帮助下,打下了江山,且到如今,朕与兄弟们依然情同手足。现在太子也能与兄弟处的这么好,朕很骄傲也很欣慰!”

    “中书拟旨,改封宋王为亚美尼亚国王之爵,赐封户三千、封地八百里建国。”

    皇帝亲自在地图上为罗长卿选定封地,以库拉河和阿拉斯河为长卿封地南北界,并把两河交汇后的入海口以及港湾都划给了长卿,并下旨让朝廷派人在河口港湾处选一处适合建立港口的地方,为长卿建造一座王城,并将那里做为镇远郡的郡治,以及朝廷在里海西岸的一个贸易港。

    皇帝还把合约签订后,波斯萨珊皇帝赠送给大秦的阿拉斯河口南面的那片沿海平原也划给了长卿。

    “圣人,皇长子的封地太大,超过规格。”长孙无忌提出反对。

    “给长卿的不是封赏,而是责任与重担,海中道隔着里海与河中道相邻,但事实上就是块飞地,距离河中腹心还有两千多里,而河中还隔着葱岭与沙漠与中原相隔,依然有万里之遥。想要把这块过去我们从不曾染指踏足过的土地征服稳固,可不是靠与罗马和波斯的一纸协议就行的!”皇帝提醒长孙无忌。

    “这块地虽是块飞地,但很重要,大秦好不容易得来,不可能放弃,必须珍惜,朕让皇长子来此镇守,当然得对他更多一些信任和支持。朕会让太子给长卿留下一万二千人在海中道,镇远郡驻军两团四千,并将分封八百名骑士移封镇海中。”

    “朝廷还将新建里海舰队!”

    “朕希望在三年内,将十万名汉人百姓移民到海中道三郡,十年内,起码得移民五十万过去。”

    “若是当地的山民部落不肯归附臣服,可全力围剿,一人反叛,全家贬往中原为奴,一家反叛,全族株连为奴!”

    一位亲王,八百骑士,另外还将选出三百位有功之文臣将士,实封到海中道为分封诸侯,让他们动用自己的力量,协助朝廷尽快征服与开发海中三郡,把这块两海之间的海中道给稳固起来。

    “朕今年四十岁,已是不惑之年,身体也是感觉慢慢衰老,这江山要慢慢的交给太子了。”

    皇帝子嗣较多,到如今有三十多个儿子,在历代皇帝中不算最多的可也不算少的。

    这么多儿子中,大的如长卿已经十八,小的也有才一两岁的。

    皇帝已经不打算再生了,三十多个儿子,四十多个女儿,这辈子儿女足够了,多到有时候他都记不住有的儿女名字了。

    年满十二的皇子,皇帝已经给他们划地分封,为他们选派国官府官,代他们前往封地经营,年满十五,他们就要就藩之国,每年除了入京朝贡,或是皇帝特诏,是不许擅自出藩的。

    藩王出京,这是罗成定下的祖训,是为了避免皇子们干政或争位。同时,把这些皇子们分封到边疆,既能帮忙开拓边疆,同时也算是皇族宗室的一个保险,一旦朝中有乱,大秦皇家也不至于被一锅端了。

    若有逆臣谋反,宗室在四边,还可以举起义旗,号令各地诸侯、大臣们一起勤王讨逆。

    皇帝的布局,这些人来已经慢慢成型,好处也是看的见的,起码到现在为止,皇帝虽是子嗣众多,可却还没有发生过争储之事,朝中也没有形成过什么诸王党。

    “朕为太子扫平了许多障碍,削平了许多荆棘,也为太子订立了许多良好的制度,还为太子储备了许多大将、良才,就算是朕今晚一睡不起,朕也可放心离去了。”

    “圣人春秋正盛,怎说如此话语!”几位宰相听的有些心慌,总感觉皇帝最近的许多话,都像是在提前交待后事一样。可是他们见皇帝气色很好,也从没听说过皇帝身体有什么问题啊。

    皇帝在那里继续道,“从明年开始,朝廷的一些政策要开始慢慢转变,军队四处征战开拓将转向稳固疆域,所以从明年开始,各道都要罢撤宣抚、经略、总督、巡抚、观察、慰抚等这些临时大使职,恢复到三司使的常设制度,布政使司管理民政财务税赋,按察使司负责司法刑狱诉讼,都督使司负责军事兵马。”

    “官员三年一任,最多连任两年,家乡回避,这些制度得严格执行。”

    “三年之后,必须全面实行官吏官话普及,谁官话说不好,不论官大官小职高职低,一律撸掉。就算是对归附的土人蛮夷,甚至是在我大秦境内的奴隶,也必须得学会说大秦官话。”

    “以后,凡普天之下,日月所照,大秦疆域之上,只许说大秦官话,不说官话,不能当官,不能做吏,不能考科举,不能点兵募选,更不能封侯授衔。”

    听皇帝把说官话抬高到这种重要地位,一众宣政殿御前大臣们也不由的咋舌,看样子,皇帝真是铁了心要以无比郑重严肃的态度来推广官话普及了。

    会议结束。

    皇城司提督向皇帝禀报上了一个最新消息。

    麦加城被阿拉伯异教军攻破了,他们屠了麦加。而那位红海道经略使、左都督李世民,却人影都没见,他离开洛阳出发已经一年多了,结果现在还在波斯海的信度那边。

    据称,李世民在信度河口沿海地区,修建了五座殖民城堡,一开始是打着贸易商站的名义修的,信度国的人倒也挺欢迎的。可是现在他越修越多,甚至不顾信度人的反对,自顾自的修,甚至还开始从各地招揽佣兵,接收人口过去殖民。

    现在李世民已经开始跟信度军开战了。

    一个红海道的经略使兼都督,却在上任的半路上,跑到天竺信度国沿海大建城堡,搞起了殖民侵略,这也是神奇了。

    可让这位提督意外的是,皇帝知道后并没有表现出什么不满。

    “给李世民传旨,朕改授他为信度道左都督,授予他开战议和之便宜处事之权,可不经请示朝廷,先斩后奏,自由决定与信度国的战与和,并授给他对信度殖民地组建殖民地民兵之权,授予他选举保荐殖民地官吏之权。”

    “圣人?”

    皇城司提督愣住了。

    “李世民既然不愿意去红海当经略,愿意在信度玩泥巴,那朕就成全他,让他继续在信度殖民吧,朕可以授给他全权,也可以让远洋舰队协助他,但多余的支援就没有了。”

    “至于说红海那边,朕会另选派一位能干之臣前往主持的,麦加被屠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再去打回来就好了,在那边,我们还有罗马和波斯这两个盟友。”

    “圣人为何如此放纵李世民呢?”

    皇帝笑了笑,“若是李世民真有本事把信度国给灭了,对朝廷来说这是大好事,如此一来,河中、大夏便有了一个出海口,西域也就大改变。就算他打不下,也没什么关系,打下来一些地方,建几个殖民地总能行的,也一样能够为我们的远洋舰队提供休息补给的港口,所以,就让他去折腾吧,反正这小子也确实是有些折腾的本事的。”

    皇城司提督心里暗暗想着,这李世民确实是能折腾,这一下子又为朝廷新增加了一个信度道了。

第1516章 焚书坑巫

    “人没有吃饱的时候,所有的想法只是如何吃饱。而一旦吃饱了,那想法就多了。”

    长孙无忌捋着短须说道,在他面前坐着一个绯袍官员,却是当今书法名家褚遂良,大学士褚亮之子。

    “平章的意思,下官不太明白?”

    “你现在秘书省,负责著作局,掌握图书出版发行这一块,你可知道陛下近日在宣政殿说要全面加快汉化之事?”

    褚遂良点头,“听说圣人说三年之后,所有官吏将士甚至是封侯骑士,都必须得讲一口流利的官话,否则后果很严重。”

    “没错,圣人要全面推行普及官话,目的何在啊?”

    “书同文,语同音。”褚遂良道。

    “不止这些,深层次的原因是要加快汉化,把我大秦疆域内征服的所有蛮夷戎狄全同化为诸夏。这是前所未有的大事,圣人雄心啊,一旦我大秦疆域内的所有人,以后都信奉昊天上帝,学习儒术,讲汉家官话,那么就再无什么华夷之分了,就都是同族一家。”长孙无忌笑着对这位书法上造诣极高,但当官这块却还不算太聪明的官员道。

    “你是秘书省主管著作局的,你们也得紧跟圣人的脚步,甚至要冲锋在前。”

    “平章要下官做什么呢?下官是管著作局的,不管官话推广啊。”

    长孙无忌气的拍腿,“你是怎么穿上绯袍的,没有一点悟性,真是烂泥扶不上墙啊,刚才我怎么跟你说的,推广汉语官话,那是为了什么?”

    “为了全面加快汉化,同化蛮夷,使的再无华夷之分!”

    “对啊,既然目的都知道了,那么再来看手段,是不是就很好理解了?推广汉话,仅仅是这个大目标的一个手段而已,我们还可以有其它手段加快达成这个目的啊,比如?”

    “比如?”褚遂良问。

    长孙无忌叹息一声,“真不知道为何圣人会如此重用你,跟个木头人一样笨。你是主管秘书省著作局的,著作局管的是什么?”

    “图书出版审编,还有对违禁书籍的认定和查处等。”

    “对啊,这是你们的职责,而现在呢,为了能够尽快的同化胡夷蛮人,那么大家就要一起努力。你们著作局,也要主动出击,发挥作用。比如说,对于那些记载非我华夏汉文明历史的关于蛮夷的书籍等,就得查处销毁啊。”

    “再比如,那些蛮夷们信仰的什么各种神明异教,也得取缔啊,对那些什么各种蛮夷传说故事,都得禁止啊。”

    褚遂良有些怔怔出神。

    “这不太好吧,蛮夷们也有历史,也有传说,甚至他们也有自己的神话传说等,这也是他们的文明啊,甚至在蛮夷的一些传说故事里,也有关于我们汉家的历史,可以相互映证的,如果这般销毁取缔禁止,那岂不是在毁灭历史和文明?”

    长孙无忌黑着脸冷哼。

    “你知道什么叫文明吗?知道什么叫历史吗?华夏与四方蛮夷戎狄的斗争与征服,这就是历史,文明终究是征服与融合。如果我们继续留着他们的文明与历史,那么这些人就永远融入不到我们之中,那么我们就永远得对立下去,反反复复,反反复复,战争和流血也将不断,这难道是好事?”

    “没有秦始皇的统一六国,没有秦始皇的车同轨,书同文,我们炎黄子孙都会不断分裂,内讧不断,又何来秦汉魏晋?我们如果不能壮大我们的族群,扩张我们的文明,那我们的历史也将难以保留和传承。”

    征服其它民族,毁灭他们的文化,灭掉他们的历史,将他们同化融合,这也是历史的进程,一个又一个的文明兴起与毁灭,分裂和融合。

    大秦,只是希望做一个主动者,做一个胜利者。

    “我大秦开国十六年来,东征西讨南攻北伐,打下了大大的疆域,是秦汉魏晋都不曾有过的大疆域,但我们还得稳固他,统治他,所以我们不仅仅要从军事上征服占领,还得从文明上毁灭和融合他们,否则,他们永远不会成为我们的一部份。你们著作局,得出力。”

    “可是这些书籍、传说、故事若是没了,那也就真的让许多历史永远消融掉了。”

    长孙无忌叹气,“你们负责去清查这些书籍传说故事等等,总之,先把这些东西找出来,然后你们著作局再组织人手收集整理,然后抄录几份,存储收藏到观文殿等皇家和朝廷的图书馆之中,封存保留,做为以后研究之用。然后将其它的,统统都焚毁封禁。”

    “这个事情不仅仅只是你们来做,朝廷各个衙门和地方官府都会全力来做这件事情,比如负责僧道等宗教管理的衙门,他们会负责把所有非官方认定的神、祠、寺庙、道观等统统取缔拆毁,所有淫祠邪神统统毁掉。”

    各地方甚至会把那些带有这些东西的地名啊山名啊都给改掉,把那些什么雕刻啊壁绘啊,也全都清除。

    这将是一场全面的焚书坑巫之举。

    其目的长孙无忌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就是要全面扫清华夷融合障碍。

    “世上至高至尊的神,唯有昊天上帝,这是我华夏自古以来的天帝,而我华夏的皇帝,都是天帝之子,是人皇。其余诸神,皆须由人皇册封颁授,非人皇风册封并承认的,都是邪神淫祠,都要取缔。”

    “那佛和道呢?”褚遂良问,佛教自汉代时传入中原,已经有了近千年的历史了,而道教自道家发展而来,到如今也是教派林立,影响巨大的。

    “必须进一步整改,其教义与原旨都要改,要融入到我们汉家华夏文明中来。”

    “道家也一样。”

    不管你佛也好道也好,都得承认世上至尊至高的神,就是昊天上帝,而大秦皇帝是天帝之子,人间代言人。

    不管什么神佛,地位都超不过天帝和人皇。

    现在虽然佛道还能存在,但已经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唯独儒教,现在独受朝廷尊崇。

    褚遂良再愚笨,这下也知道,随着焚书坑巫的全面开始,那么儒家儒术必然要全面推行到大秦的边边角角去了。

第1517章 开元二十年

    “越是大家族越容易出败家子,你说这是何故呢?”

    刚微服从国子监出来的皇帝,又进了京师太学,这里是大秦的干部培训班,基本上科举出来的进士们,都并不是直接授官。

    他们金殿面试,取得进士身份后,还要经过吏部试,吏部考试通过后也并不直接授官,而是侯选。

    到如今开元二十年,大秦帝国已经经历了十几次科举,今年的春闱考试甚至还特加恩赏,进士名额从常科的三百六十五人,增加到了两千个。

    一下子如此多的进士,就算现在新科进士们通过吏部考试侯选的主要是县列曹参军这样原来的吏职,可三年一批三年一批的大量新增,再加上每年还会有不少武官转为文职,占去不少职位,导致的结果就是现在侯选时间越来越长,新科进士们初次授任的官职也已经越来越低。

    现在已经开始往九品官去了,再这样下去,说不定新科进士也得先去当乡亭长、巡检这样的流外吏职都有可能。

    可实情就是如此,进士录取数量多,加之举人秀才也一样能够直接考试为吏职,吏职又同样能够往上升入官职,这就导致大秦如今的仕途虽说以考为主,可并不是只有进士这一条路。

    三年一任,一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四考之后官吏们按考证成绩,或升或降,就算不升降也多会平调,能够连任两任的都是极特殊的职位。

    而一般情况下,不管是升降或是平调,只要是九品以上阶,那都得先到京师吏部、兵部报道,在那里侯选,也就是排队等候官职空缺。有缺了,才能实放。

    要是没缺,你只能等了。

    太学就是那些官员们呆的地方,考中进士授官前,先到太学来上一年学,好好的学一学如何为官理政,学习政务公文格式等等,然后还要到京师各部衙实习一年,或是到地方各道三司使等衙门实习一年。

    等这两年学习和实习完成,也差不多就有官职空缺给他们了,当然,学习成绩好和实习表现好的会优先安排,在学习和实习中成绩差表现不好的就只能最后安排,说不得可能还得再呆在京待选个一二年。

    而在待选期间,他们可以继续在太学听课学习,也可以继续到京师的部衙中谋个实习职位。

    侯到空缺,实授,到任后得经过这一任四考,要是做的太差,说不定没干满三年就被贬官夺职了,干的好,干满三年也一样还得回到京师来侯选。

    侯选期间,也得继续到太学来进修听课,直到侯到实缺为止。

    这种情况,不算特别的严重,一般候选顶多就是半年一年的,不会说三五年甚至十年不选,但这种情况也有不少官员上书反对。

    认为进士们是天子门生,天之娇子啊,如今跟一群举人秀才兵士一样的争夺职位不说,还得侯选,这使的进士廉价了。

    但皇帝坚持,宁愿让这些官多候一候,多在京进修进修,多在京师衙门实习实习,也不愿意让进士太值钱,十年寒窗苦读,一朝得中进士,马上就成县令等地方父母官,管理起数万人口,当一个百里侯,这如何能放心?

    没有半点经验,直接就从县令干起,这不是拿国家公器开玩笑嘛?不是给那些吏员们架空他们的机会吗?不是让官场舞弊营私,腐败的机会吗?

    罗成虽然是科举制度的全力推动者,但也不愿意看到一个畸形的文官集体的诞生,他需要的是一个优秀的有执行力的国家管理公务员团队,而不是一群什么都不懂的进士官老爷。

    候选没有什么不好的,太学里多进修进修,到各衙门多学习下办公,甚至京师的那些大图书馆里多读读书,总归是有好处的。

    陪同在皇帝身边的是秘书监马周。

    这位大秦科举第一届状元郎,这些年的仕途是一帆风顺,处处开挂一样,从知县令到迁郡丞,再太守、布政使,然后进御史台又干了一任监察御史,掌管御史台三院之一的察院。

    表现一直都十分不错,不过在任监察御史的时候,因为太过刚正不阿,得罪了不少人,皇帝爱惜他人才,所以特在他任满一任后就调他到秘书监来了。

    “大户人家容易出败家子,归根到底还是条件好,再加上骄惯,最终便出了败家子。”

    罗成点头,“是啊,说到底,问题还是在这家长的教育上,穷人家也一样会出败家子,只是不那么明显,也没什么可败而已。朕,贵为天子,可不也一样出了好几个败家子?”

    皇帝的几个皇子,因为刚十二岁就划地封国,早早就之国就藩,远离了京师,远离了父皇母妃,到了偏远的封地,没了管束,于是慢慢的就有些人顽劣起来了。

    甚至有的做了不少出格的事情。

    比如有的皇子在封地奢侈享受,大修土木,兴建王宫别墅庄园城堡。有的更是恋栈美色,甚至做出强掳良家美女之事,还有一些更出格的。

    天高皇帝远,这些封王虽说在封国,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并不是独立王国,他们的封国与朝廷的郡县并行,行政、军事、财税等大权基本上都掌握在朝廷手里,可封王也毕竟是高高在上的贵族,更何况还是皇子,那些地方官府本就是偏远之地,官员们哪个愿意得罪这些皇子们呢。

    “要整顿一下了,否则这样下去,那还得了?朕现在还没死呢,就无法无天,若是朕要死了,太子继位,他们岂不是还要造反?”

    马周连忙劝说道,“诸王还年幼,故此有些胡闹也是有的,但只要及时加以训斥约束,还是能够改正的,圣人不必那么动怒。”

    马周又拿出皇长子亚美尼亚王长卿,以及三皇子哲威、九皇子嘉诚等在封地的良好表现来。

    三皇子在东北黑龙江口,而九皇子在云南瑞丽江边,皇长子更是在泰西的两海中间,但这三位皇子就表现出众,他们带领封民,与当地的郡太守等一起努力,积极移民垦荒,建城修路,开拓商路,教化蛮夷,做的很出色。

    皇帝眼有忧色。

    “不听话的太不像话了,可他们三个表现虽好,却又让朕担忧啊。”

    马周知道皇帝担忧什么,“圣人大可不必担忧,如伊丽王、日落王、渤海王、丽江王等圣上的兄弟、叔父们哪一个在封地,不是大有作为,威镇一方,可是这么多年了,这些封王与封国,对于朝廷那也是忠心耿耿,所在之郡县,也依然为朝廷牢牢控制把握啊。”

    “朕与嗣业他们当然是没的说的,只是朕有些担心将来朕一走,嘉文镇不住他们。”

    “陛下多虑了,我朝虽也实行分封,可这分封与汉晋分封却又大为不同,朝廷中央集权之强,不是历朝可比的,诸侯虽有封地封户,可朝廷还有郡县控制,再加上推恩分封制,诸侯绝不可能会坐大的。”

    罗成长叹一声,“但愿吧。”

    已经四十多岁的皇帝,已经不再整天想着如何开疆拓土,他现在想的更多的是帝国的接班问题,想的是让帝国从先前那波开疆热潮中平缓落地,转入内部安稳控制中来。

    自太子嘉文会盟归来后,皇帝已经开始让他摄朝理政,更多的放权给他,就是想让他多锻炼锻炼。

    嘉文的表现还不错,有政事堂诸相、翰林院众大学士,以及内三省的近侍内臣的协助,军事上又有枢密院,监督有御史台,再加上皇城司与锦衣卫在,皇帝给太子的班子是极强大的。

    现在当政的这些宰辅大臣们,皇帝都开始给他们加授了东宫官职,实际上就是一个班子两块牌子,他们既是朝廷大臣,也是东宫之臣。

    “东瀛战事今秋算下彻底落下帷幕了,朝廷去年又灭了扶南,如今还在用兵的也就中南半岛上的真腊、骠国以及那些蛮荒丛林山区里的部落野人了。至于南海、昆仑海里的诸岛夷,还有天竺的殖民战争,阿拉伯半岛上跟异教的战争,这些都已经不是帝国的重心了。”

    皇帝漫步太学的园林中,能看到三三两两穿着圆领褴衫的选人们走过,倒没有人注意到同样一身褴衫的罗成其实就是简单妆扮过的当今天子。

    “宾王啊,朕认为打了这么多年仗,也已经够了,是时候该重新调整大秦的兵马部署了。”

    马周问,“真腊、骠国、狮子国、信度、大食等的仗不打了吗?”

    “打,继续打,但是要换一种模式打,我们逐步的蚕食就好了,建殖民据点,就是李世民在信度的那一套,一点点的来,不要搞全面战争,不要想着三五月就灭国之类的,太遥远了,我们不玩过去这套了。”

    不管是中南半岛上的水陆真腊还是骠国,又或是海上的狮子国、昆仑奴,或是波斯海红海等地的那些天竺人或是阿拉伯人,太遥远了,战争不会停止,可战争的思维和模式都要变了。

第1518章 双刃剑

    大秦的军队很强,也很多。

    秦军百万,陆地海上,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三衙大军,更是数量惊人,这些年征服灭亡了多少周边蛮夷,数不尽胜。

    百战雄师,所向无敌。

    这是一把最锋利的剑,但现在,皇帝开始考虑的已经不再是这剑的锋利,而是这剑的安全。

    高句丽、新罗、百济、东瀛、流球、林邑、扶余、突厥、吐谷浑、吐蕃、薛延陀,以及西域诸国等等,很多都已经成为了历史名词。

    大秦的军队遍布四面八方,都是百战精锐。

    这些军队基本上隶属于三衙,这些年又兴起了一个强大的骑士阶层,加上那些军功封爵的军事贵族们,可以说这是一支毫不弱于这些年兴起的科举文官集团的势力。

    在边地,有着数千记的大大小小的封侯们,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军功贵族们,从国王到男爵,九等爵位遍及东西南北。

    而在边地那些新征服开拓之地,朝廷更是迁移授封了数以万计的骑士们,这些大秦军队的核心骨干,是朝廷最有力的战斗军官团。

    毫不夸张的说,大秦这些年能打下这么大大的疆域,这些军事贵族和骑士们确实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他们分封边地后,也为朝廷守住这些边地,再次立下大功。

    可现在皇帝不得不往另一个方向想,这么强大的军事贵族集团,会不会太强大了,能不能一直忠诚可靠,当他死后,他的子孙能得到这些人的效忠吗?

    还是说,这些人早晚会成为北魏的六镇边军?

    皇帝不敢确定,他只知道这些人这些年立下了汗马功劳,但现在大秦的军事现状,并不太好。

    “朕要重新调整一下帝国的军事部署。”

    宣政殿。

    皇帝难得的召集了御前大们,这几年,就算有事,皇帝也一般是先派人跟太子说,或是召见太子,然后再让太子代他来主持宣政殿会议,与宰辅们商议处理。

    今天皇帝意外的召开这次会议,大家来前都不知内容,但也知道事情不简单,谁知道一开始,皇帝就说出了要调整军事部署。

    国家大事,在祀与戎。

    兵马军事,这是军国大事。

    而且他们相信,这绝不是什么简单的调整兵马部署之类的,因为若是如此,则根本用不到皇帝亲自主持这个会议,他一道圣旨,或是太子的一个令,就足够了。

    这必然会是涉及深远的一个调整。

    皇帝的两鬓已经有了些白发,有些大臣惊觉自己上次见到圣人已经是几个月前的事了,那时圣人还是满头乌发,怎么现在都两鬓发白了?

    罗成手指轻轻的敲打着面前的御案,太子坐在一边,正襟危坐。

    “我大秦继承隋,军事制度上也是继承隋制,一开始也是以府兵立国,后来稍有改变,增加了禁军募兵,再后来把内府从卫府中独立出来,整合成内衙亲军,此后多年,基本上都维持这一制度。”

    皇帝话缓缓道来。

    从当年隋征高句丽的左五军,到后来的关外辽东军,再到后来入关夺取天下,再威震四夷八方,秦军越战越强。

    “现如今呢,朝廷军队分隶三衙之下,北衙有十二军,内衙有十二府,南衙有十二卫,诸卫军府人数各有不同。”

    大秦立国虽才二十年,但军制其实也是在缓缓变化的。

    比如一开始,南衙府兵也是要轮番上京宿卫的,北衙和内衙的禁军和亲军,也都是交替轮值,各有职责。

    但到了现在,南衙府兵,基本上已经不再番上宿卫,他们主要是部署在中原四边之地,五百人一营,两千人一团,一万二千人一个军,慢慢的已经形成了边疆军区制。

    基本上一个道都会有一到两个军驻守,这些府兵都是已经拖家带口迁移过来,在这边分田授地落地生根的移民边军。而每个卫府里,那些精锐的士官、军士长们,又基本上被授封为骑士,在边地拥有更多的永业田,同时有着朝廷授给的更精良的铠甲装备坐骑等。

    团、营军官只负责统兵,骑士们负责管理、训练府兵们,至于更上级的厢、军部,只是高级军官们的养将寄禄衙门,他们既没有调兵权也没有统兵权,只有在得到上面命令的时候,才会有指挥权,从下面军区各团营抽调骑士、府兵们组建成野战军团出战。

    各道的左右都督指挥使,更多的是负责一道的征兵、后勤、装备等这一块,一样是没调兵权的。

    不过现在这一套,还没有形成制度。

    但相对来说,边疆军区的府兵们战斗力很高,尤其是有那些骑士们为核心,战斗力强,战斗意志也高。

    可相比之下,驻于六京、九府以及一些核心关隘要镇的禁军和内军,就相比之下差的多。

    内军是原来的三卫五府转变过来的,隋朝时,十六卫中有十二卫是统领府兵的,其中除了外府兵,还有内府兵。左右卫统领的内府有亲勋翊三卫五府,而其它十卫则只各统一个翊府,每个内府约千人左右。光是左右卫统领的五府就有近五千人。

    而这内三卫,实际总共是十五个府,约五万五千人左右,全都是由二品到五品贵族官员们的子孙们选任,出身好,武艺强。

    大秦开国后,皇帝罗成干脆把这三卫五府的十五个内府单独出来,另设为内衙亲军,建立了十二个府,每府到现在实际上是有一个军一万二千人,亲军总共是有十四万四千人。

    亲军已经不再仅限于是贵族官员子弟,而且还有死于王事的烈士子弟等,相对来说,亲军出身确实还是不错的,不是勋贵子弟,就是忠良之后,但问题是亲军长期驻于六京,负责的是皇帝和太子的宿卫随从等任务,打仗较少,导致现在亲军战斗力下降的厉害,真要拉出去打仗,肯定已经远不如边疆的军区卫府兵了。

    他们装备精良,上升渠道又好,可就是越来越不能实战,这对皇帝来说,是个很大的问题。

    这就意味着,将来不久之后,边疆卫府团营战斗强悍,可中央腹心的内衙亲军却成草包。

    而以募兵为主的北衙禁军,虽然有时也会奉命出征,比亲军战斗力稍强些,可也在变弱。

    军队不打仗,又总呆在繁华之地,变弱是迟早的事情。

    而卫府的边军,他们有那些分封的老兵骑士们统领训练,面临着复杂的边疆形势,甚至经常得打仗、平叛剿匪,战斗力保持的很好。

    当初分设北衙禁军,是考虑到府兵是兵农一体,而开国之初,战事频繁,若是频繁征召府兵,那么就会耽误府兵们的耕种生产,会使的府兵负担极重,导致府兵最后无人愿当。

    为此朝廷才另设北衙禁军,募兵担任,负责禁卫京畿,镇守重要关隘军镇,因为募兵,所以无轮换之需,可常备镇守。

    “朕拟了一个新的军制,大家看一看,议一议。”

第1519章 军区

    内侍监韦忠贤给每位御前大臣发了一本折子,里面正是皇帝亲自拟定的新军制构想。

    枢密使李靖、兵部尚书徐世绩,这两位如今朝中分掌军令、军政大权的大臣,率先看了起来。

    其实皇帝罗成的计划倒也并不算如何复杂,可也确实是完全革新之制。

    皇帝计划,将罢撤三衙。

    以后不再有北衙、南衙、内衙之分。

    也不会有什么府兵、禁军、亲军之分。

    由精锐老兵们授封的骑士,将取代过去的府兵,成为未来军队的基层核心。

    而将以义务兵制,取代原来的府兵制和募兵制。

    未来只有那些精锐的老兵们,才会被授予骑士头衔,成为职业士官,朝廷会授给他们比普通百姓更多的永业田,并授给他们战马、铠甲、武器等装备。

    骑士们成为职业的士官,轮番当值,上番时入军队中训练带领部队,不上番时可在家休息耕种田地等,若遇打仗,按战事规模征召。

    骑士们由朝廷提供装备,并且在上番当值时发给军饷,不当值时给予基本津贴,征召打仗时给军饷以及奖赏,若有战功,另有赏赐。

    而原来那些普通的府兵、募兵,统统取消,统一由义务兵替换。

    何为义务兵?

    就是每个年满十八岁的年轻健康男子,都有义务免费为朝廷服三年兵役。服役检兵以身体健壮、家里丁多、富裕等条件优先征选,点中义务兵者送军中服役三年,服役期间只有基本津贴,没有粮饷,但衣食等皆由朝廷负责,打仗若有功,则也一样有奖赏。

    朝廷以道为单位实行军区制,道左右都督即为军区长官,但各军区虽设军区、军、厢、团营等单位,但平时驻扎、训练,以团、营为单位,团以上只做养将寄禄之所,是军官们迁转资序,统兵权只在团营,军区不能直接统领军队、更不能直接调动军队。

    另一方面,罗成又让军队搞轮调,京畿等重镇的军队,则由各军区中抽选精锐者组建番上宿卫,定期轮换。

    中高级军官不统兵,平时统兵权交给团营军官,训练和日常管理交给骑士军士长,中高级军官们平时呆在各道或京师,负责研究战法,教授培训年轻军官士官等,遇战事再由枢密院、兵部抽选统兵指挥出征。

    “朝廷将拟设立三十六个军区,每个军区编设两军,不过在非战之时,每军区平时只半编。”

    “骑士将分为骑士长、骑士、侍从骑士、见习骑士,分别对应军士长、高级士官、中级士官、低级士官。”

    “各级骑士满编,每军骑士与满编士兵比例为一比五,军官与满编士兵比例为一比二十。”

    李靖迅速在心里计算了一下,全国编设三十六个军区,每军两个军,一军满编一万二千,意味着若是满编则全国保持兵力八十六万四千人。

    皇帝说平时只保持半编兵力,那么也就只有四十三万二千。

    但是骑士和军官依然满编,那么实际数量可能达到五十万左右。

    只是这骑士数量比有些惊人,一比五,那就是军队两成是骑士,八十六万多人,那岂不是得有十七万多骑士?就算骑士划分四阶,不同级别骑士授给的田地、装备、军饷、津贴不同,但这数量是不是太多了点?

    不过考虑到之前朝廷南衙有数十万府兵,倒又是减少了大半不止了。

    军官占比一比二十,那也得有四万多,哪怕低级军官占据大多数,也很惊人啊。

    十七八万骑士,四万多的军官,然后再加上三十万左右的义务兵,能撑的起大秦帝国庞大疆域的安全吗?

    “圣人,禁军和内军一点也不保留吗?全靠军区番上宿卫?”房玄龄有些担忧的问。

    皇帝和京师的安全,可是重中之重,若仅靠军区的兵马番上轮值,他总觉得有些不够。

    魏征提出,“不如保留内衙亲军?”

    一来内衙亲军以勋戚子弟和忠良烈士之后为主,二来他们始终认为皇帝应当有一支专门的禁卫军的。

    可皇帝却摇了头。

    保留内衙亲军,以什么形式保留呢?还是以现在的这种形势吗?那么这样保留下来的亲军,以后依然只是宿卫京畿,只会越来越银样腊枪头。而若是按现在军区的形式,保留这个内衙亲军,征召义务兵,加上常备的骑士们,但久镇京畿不打仗的内军,早晚还是会坠落脱化的,留之无益。

    倒不如干脆果决一点,从三十六个军区中抽调精锐番上宿卫,只要轮值计划做的好,既能保证宿卫的这些兵马忠心可靠,又能相互制约,不会出乱子。

    不过皇帝还是留了一手的。

    他的军区制没有搞成节度军镇制,军区与各道的关系是平行的,甚至是没有关的,道的都督虽然统领一个军区,但他们跟原来诸卫的大将军们一样,只是名义上是一卫大将军,可并不能指挥各卫的一兵一马,只有当他们拿到了皇帝的诏令,拿到了枢密院调令,兵部兵符,合在一起,才能以战时行营总管的名义,调动兵马。

    并且,这些都督们就算能得到调令、兵符,可是他也只是负责军事这块,后勤钱粮军械这块,依然得归各道的的布政使司等管,还同样得接受按察使司的监督。

    而另一方面,设立军区,实行军区制后,每个军区又有相应的防御守卫防区,一旦该地有战事,朝廷能够立即下令调派当地军区的军官,征召当地军区的骑士、调动当地营团的士兵,迅速的组成野战军,或防御或出击,可以避免从其它地方抽调士兵所浪费的时间,不会贻误战机。

    当然,皇帝更深层的良苦用心,还是要避免大秦军队最终出现强枝弱干的现象,不能出现强边虚内,必须把军队牢牢的掌握在朝廷中央,掌握在皇帝的手中。

    要不然,继续现在情况下去,将来大秦军队不是变成了宋朝的禁军软弱无力,就是晚唐的藩镇飞扬跋扈。

第1520章 太白经天

    洛阳。

    紫微宫,凌烟阁。

    皇帝一步一级,缓缓登上百丈凌烟阁,这里原本是由阎妃亲自设计的观星楼,后来皇帝把这里改名凌烟阁,原来的凌烟阁只是宫中一座小阁,而现在却成了宫中第一高楼,甚至是整个洛阳的第一高楼。

    百丈凌烟阁,共建有一百零八层。

    每一层,都供奉着一位大秦的功臣。

    每一层中,都立着高大的金身,还有等身画像,那层楼中的四面墙壁,还有天花顶以及地砖上,也都绘有彩绘,上面绘画着这位功臣的功勋事迹。阁中,还供有他们生前用过的盔甲、武器,还有天下士子诗人们为他们做的诗词。

    一百零八功臣,每一位还由皇帝赐予北斗星神之号,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合为一百单八星神。

    皇帝为他那些死去的,还活着的功臣们封神。

    三十六天罡星神,皆为大秦功勋最高的宰辅之臣,七十二地煞星神,则为功高王侯之臣。

    “圣人,歇息一下吧!”

    内侍监曹化淳跟着皇帝身后,小心的提醒劝说。

    手拄一根龙头金杖的皇帝笑了笑,停了下来,“确实有些力不从心了,不服老果然不行了,岁月不饶人啊。”

    “圣人春秋正盛呢,过些天才至花甲。”

    “六十一甲子,人生又能有几个一甲子呢,为帝王者,能年过六十,已经算是少数中的少数了。”

    “圣人切莫如此说,想汉武帝享年七十,在位五十五年。梁武帝享年八十六,在位五十五年,而南越王赵佗,享年一百零三岁,在位六十七年”

    罗成笑了笑。

    此时已经是开元三十八年,他于隋末建立这个帝国,已经走过了三十八个年头,开国之时他方二十几岁,而到现,他马上就要六十岁了。

    头上的须发也已经白了许多。

    年轻的时候,他冲锋陷阵,转战南北,曾经也是万人敌的猛将,而如今,他走路都要靠手里的拐杖,虽说看似还很精神,可确实已经大不如前,这百丈的凌烟阁,以前他一气就能上去,现在却只能走走停停。

    “相比起这阁中的功臣们,朕还算是身体尚好的,但也只是跟这些已经走了的老伙计们比了。”

    一百零八凌烟阁功臣,在位的已经没多少了。

    开国之初,设了二十四凌烟阁功臣,后来又陆续增添了几批,如今凑满一百零八星,但岁月也凋零了许多名将。

    太上皇和皇太后都有几年前先后离世,就连皇后单氏也于去年走了。

    老师张须陀年轻时打仗受伤太多,这些年虽一直调理身体,可在五年前就已经离开了,还有叔宝,十年前就已经因伤病缠身而病逝了。

    军神李靖,六年前病逝,终年七十九岁,这位大器晚成的军神,倒还算是寿数大的。

    宰相侯莫陈、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温彦博、马周等柱石,也都先后陨落。

    好在帝国早就建立有良好的人才选拔机制和宰辅的培养制度,如今朝中有长孙无忌、岑文本、褚遂良、于志宁、张行成、刘洎等宰辅执政,军队也还有徐世绩、苏定方、程咬金、尉迟恭、薛万彻、裴行俨等名将在位。

    不过随着秦琼、单雄信、李靖等一个个名将,房玄龄、魏征等一个个名相的先后离去,也宣告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昨日,白日出现太白星。”皇帝说道。

    曹化淳面色微变。

    “只是恰巧而已。”他劝道。

    罗成笑了笑,“朕当年受禅御极之前,太白见秦分,时人纷纷称我这个秦王当有天下。后来我受禅御极,天下百姓也都以为这是顺应天道。”

    曹化淳不敢接话。

    实在是这话题太过严重。

    太白星主肃杀、攻伐和变革,有句自汉代就传下来的老话,叫太白经天,天下革,民更王。

    大白天的太白星出现,往往意味着动乱,甚至是天下易主,王位更人。

    上一次太白经天,是在三十八年前,太白现,然后秦天下。

    如今再次出现太白经天,皇帝提起,曹化淳哪敢接话。

    “朕老了,太子成熟了。”皇帝道。

    皇帝马上就六十岁了,而太子今年也快四十了,当了足足三十八年的太子。这三十八年,皇帝没有猜忌过太子,也没有想过易储,太子的储君之位一直很安稳,可毕竟一当就是三十八年,虽然太子没有表现过什么不耐烦,但也确实早就做好了接位继承的准备了。

    皇帝已经在数个重要的场合里,公然提起过要退位给太子的意思,只不过这话太过惊人,没有几个敢接话,或者说没有几个敢当真。毕竟皇帝才六十不到,虽说撑起了龙拐,但看着还是很健康的。

    就算现在朝廷政务主要交给太子代摄,由宰辅们辅佐执政,但上上下下大家都认为,这个帝国离不开皇帝,有皇帝在,哪怕皇帝什么都不管都不过问,大家也觉得有人掌舵,十分安心。

    “朕昨日接到奏报,李世民死了。”

    曹化淳只静静的听着,也没接话,李世民是信度左都督,在信度二十年了,从最初的一个小商站,到一点点的殖民扩张,最终灭掉了信度国,一路从信度河口溯流而上,一直打通到了与大夏道的山口通道,使的信度道与大秦西域的大夏、河中、海中、安西等连成一片。

    可以说功绩是很大的。

    这位李贵妃的兄弟,说来为朝廷先后打下了林邑和信度两国,还曾率军打了三次也门争夺战,为朝廷灭掉了也门希木叶尔王国,击败了阿克苏姆和大食的联合进攻,打断了阿拉伯三大哈里发的东扩野心,并极大打击了意图控制红海海路的红海南岸的阿克苏姆国,把那个自称万王之王的嚣张国王打的被迫迁都内陆,甚至连重要的海港阿杜利斯也落入秦军之手。

    正是有李世民这个骠悍的主帅镇守在信度,有他的威慑,才让大食人的鹰旗在大秦的红色龙旗之前退避三舍。

第1521章 传位

    他终究是死在了自己的前头。

    殖民信度二十年,那位信度的无冕之王,那位威镇波斯湾、天竺海和红海的男人,那位让战无不胜的大食鹰旗也不得不退避三舍的男人,才刚过知命之年,就突然走了。

    “朕欠他一个王爵,欠他一个宰相之位。”

    相比起他来,长孙贤妃的兄弟长孙无忌当宰相比他轻松的多,但才能确实不如他。

    “异姓不得封王,非罗而王,诸侯共讨之,这可是大秦国策,圣人亲自定下的。”曹化淳道。

    自皇帝二十年前改革军制,变三衙为军区,化府兵为受封骑士,以讲武堂和三十六镇军区做为养将寄禄、军官升资序列后,大秦已经从前期的全面扩张,四面出击到全力转向内部安稳消化。

    当年三皇盟约,定下永久的停战友好协议,大秦与波斯和罗马这两大西方帝国划定了边界后,此后便再没有大规模的对外用兵。

    开元十八年,灭东瀛后,此后朝廷用兵最多的也就是在中南半岛,但再没有十万以上规模的征讨,基本上是由西南边道小规模的开拓用兵,主要是封侯和骑士们,还有许多边疆守捉城的雇佣军、长征健儿、志愿子弟等为主。

    这其实已经是殖民模式了。

    二十年来,中南半岛上的骠国、真腊、扶南等大国,基本上被一点点的蚕食击破,虽然还有不少零星的反抗,可是大秦在那边建立了无数的殖民据点,尤其是沿海一带,依靠海上贸易,遍地的商港码头。

    土人也只能退入那些丛林里反抗。

    殖民的热潮掀起,连昆仑海等海中群岛,如今都有许许多多的大秦殖民地。

    在天竺大陆,一东一西,秦人也用了二十年时间,打开了两条大通道,建立了两个殖民地,一是李世民的信度道,一个则是自吐蕃沿雅鲁藏布江南下打通的那条入海通道。

    天竺北方称雄的戒日帝国国王,联合了天竺南面高原上的王国,与秦军打了二十年,可秦军依借海上优势,以及牢固的殖民地堡垒要塞,硬生生的站稳了脚,并最终巩固了下来。

    在信度在也门在索马里,在中南半岛,这些离中原万里之遥的地方,遍地都是秦人的殖民地。

    虽然这些殖民地暂时还没能如朝鲜半岛、东瀛列岛、西域诸地一样,被朝廷完全控制,并成功汉化,但是现在秦人在那边已经牢牢立足,虽然殖民地的秦人少,土人多,还有许多土人依然在顽强的反抗着,可大秦对于他们,那就是降维打击,这些散沙一样的土蛮,根本无法威胁到秦人的殖民统治。

    近几年,在皇帝的要求下,朝廷各地殖民地开始由原来的强力镇压围剿,转为招抚羁,对于那些愿意附从配合的土人,朝廷也愿意给他们一些甜头好处,甚至授他们一些散阶,给他们一些实质性的好处。

    甚至划给他们一些山区等暂时难以控制的地区,让他们自治。

    这一招,有效的分化瓦解了许多土人的敌意和斗志,流血不断的冲突与叛乱,开始减少。

    通过贸易、封赏等手段,现在许多土人首领都过上了安稳甚至是富裕、奢侈的日子,已经不愿意再跟大秦对抗了。

    “李世民对帝国是有功的,是他开启了大秦的海外殖民之路。”皇帝道。

    “圣人对李世民也是很恩赏的,赐封他为信度国公,还赐他入凌烟阁。”

    休息一阵,又走一阵。

    一层层楼阁走过,每一层里那栩栩如生的功臣像立在那里,就如同是老友在跟他打招呼,皇帝脑子闪过与他们相处的那些记忆。

    人老了,便总爱回忆了。

    登上最高一层,这里供奉的是故太师、追赠河南郡王的那加国公、天策上将军、上柱国、枢密院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开国佐命功臣元勋张须陀。

    这位帝师虽然走的早,可他对皇帝有知遇之恩,更别说对皇帝有教导之恩,去世前曾任过兵部尚书、平章事、枢密使等要职,以太师之正一品荣衔致仕,这已经是大秦官阶之中最高一级,故此在这凌烟阁的排名中,能安排到最高一层,享受凌烟阁第一功臣的殊荣。

    拜过张须陀像,皇帝离开。

    “圣人,已经安排好了索梯。”

    百丈凌烟阁,内有环形台阶,若是步行,得很长时间,为此工部和将作监特意在凌烟阁增加了由绞链和滑轮等制成的索梯,索梯里实际就是一个房间,里面很大,拉上门就是半封闭式,里面有桌几椅榻等,坐在里面喝杯茶,就能从底层轻松到达顶层,或是从顶层直降底层,而且很平稳。

    “走走吧,多看看这些老朋友,看一次就少一次了。”皇帝笑笑,拄着龙杖踩着大理石台阶缓缓下楼。

    环形的台阶位于高阁的中心,石梯中间有如一个巨大的天井,好在每隔一段都会有一盏灯照亮,要不然这里就会如同一个阴森而黑暗的地牢,或者是地狱。

    每走一步,罗成的心里就越发的坚定了心中的想法一步。

    他要退位,要主动禅位给太子嘉文。

    太子马上四十岁了,他也马上六十了。

    年满六十,他这个皇帝也可以退休了,许多人想不明白或不相信皇帝愿意主动让位,毕竟皇位代表着无上的权力。

    历史上那些伟大的皇帝,年老后为了手中的权力,都不免要犯忌太子,如汉武帝甚至逼死了自己的太子。

    只是罗成想法不同。

    自己奋斗了四十多年了,建立的这个帝国也走过了三十八个年头,风风雨雨一路过来,那些开国功臣们,都大多数都已经只存在这凌烟阁画像上了,他为这个帝国呕心沥血,打下了如今大大的疆域,已经够了。

    该给自己留下一点时间,也该提前让太子即位,自己退位后,还能帮忙看顾着点,也能让太子更顺利平稳的接班。

    单皇后去世后这几年,其实宫里宫外,朝中上下也有许多人劝他再立皇后,皇后人选最热门的自然是李贵妃和长孙贤妃,可是后来罗成却一直没提这事,就是因为无论立李贵妃还是长孙贤妃为后,都可能会带来一些麻烦。

    这个麻烦,最主要的就是她们为后,她们的儿子也就将成为皇嫡子,虽然同样为嫡,立长不立贤,可哪怕只有一丁点的会影响到储位,罗成最终便还是拒绝了。

    到了这个时候,他现在唯一想的已经不再是再灭几个国,又或再打下多少疆域来,他想的只是让这个帝国平稳的过渡交班而已。

第1522章 烂泥扶不上墙

    宣政殿。

    殿中正在议事,太子代天子摄政理朝,政事堂的平章事的翰林院的大学士,还有内三省的太监们、枢密院还有御史台的长官也在。

    “李世民病重去世,现在信度急需派一个既有能力又有威望,还得能打的过去接任,要不然怕是镇不住三海。”

    枢密使苏定方说道。

    平章事、兵部尚书徐世绩道,“我看刘仁轨就可以接任,他在信度也任了三年多的右都督,与李世民一道统领信度军区,兼领红海军区,刘仁轨打仗是把好手,军中也很有威望,而且他向来对圣人忠心耿耿,勤于王事,由他接任完全可以。”

    列席会议的锦衣卫都督指挥使刘黑夫翻看了下面前的小本子,然后发言。

    “各位尊贵的宰相、辅政阁下,我这里有一个重要的消息要通报给列位,最新从波斯发来的锦衣卫飞信,在大食哈里发的率领下,阿拉伯人在卡迪西亚会战击败波斯大军,继而经过漫长的波斯都城泰西封围城之战后,泰西封失陷了。”

    这个消息并没有怎么震动在坐的这些宰辅们。

    事实上,波斯在这二十年的时间里,烂透了,大秦也曾顾及三皇盟约,对波斯数次施以援手,可波斯愣是烂泥扶不上墙。

    不过波斯烂成这样也是没有办法,先是卡瓦德二世在与大秦和罗马签订三皇同盟没多久,这位靠弑父篡位上来的波斯萨珊皇帝,仅坐了一年皇位,结果就被毒杀。

    而刺杀他的人正是他的兄弟。

    此后五年间,暗杀、篡位、弑君相继,五年里萨珊帝国出了十个王,都自称是国王之王,是波斯皇帝,可其实都只是大贵族和僧侣们手中的傀儡而已。

    在此后,雅兹底格德继位,称伊嗣俟三世,这位得到大秦与罗马帝国的共同扶持拥立,算是暂时结束了波斯萨珊内部的混乱。

    可是五年十王乱斗,已经彻底让波斯元气大伤,这宝贵的五年,阿拉伯人已经迅速在半岛崛起。

    他们利于大秦的战略收缩策略,拿下了麦加等红海北岸陆上商路的重城,迅速整合阿拉伯各个家族部落。

    阿拉伯人在先知去世后,由他的门徒或战友先后被选举为哈里发。

    几位哈里发不断发起对外扩张之战,先是联合了红海南岸的阿克苏姆国王,一起对红海东北角的也门希木叶尔王国发起进攻,希木叶尔原本也是一个立国六七百年,曾经把也门诸国一一征服的一个不弱势力,后来在也门争夺战中,希木叶尔先是败于渡海来攻的阿克苏姆国,沦为附庸国,再后来波斯萨珊出兵来争,最终又被波斯夺下,又改为波斯附庸。

    而在三皇同盟协约后,希木叶尔王国按协约转而附庸大秦,成为大秦的附庸藩属国,原本麦加等红海北岸的许多势力也已经臣服大秦,可阿拉伯人举着鹰旗,行动迅速,抢在秦人到来之前,先就夺下了麦加等城。

    拿下麦加等城后,阿拉伯人开始向东,想要征服也门,并向北夺回波斯控制的阿曼等地。

    战争开始。

    已经沦为附庸国多年的希木叶尔王国不堪一击,在鹰旗前节节败退,只得向北面波斯萨珊军求援,波斯军按协约南下救援,结果波斯重骑兵却打不过鹰骑下的阿拉伯轻骑兵。

    第一轮也门争夺战,波斯战败撤退,希木叶尔王国被大食入侵占领,沦为大食的附庸国。

    接着大食北上争夺阿曼,波斯增兵防守,同时急请秦军出兵援助。

    这个时候,朝廷派出李世民,率领远征舰队驰援,第二次也门争夺战爆发。

    战争打了一年多,在秦军的帮助下,拥有制海权的大秦波斯联军,先是切断了阿克苏姆的后勤线,迫使阿克苏姆先退出了战斗,然后两家联手打波斯,罗马这个时候也趁机从叙利亚出兵抄大食人的老巢。

    第二次也门争夺战,以大食撤兵,退出也门告终。

    秦军正式入驻也门,在也门修建了军港、要塞等,扼守了红海的入海口。

    在这次战争后没多久,波斯皇帝卡瓦德被毒杀,波斯从此陷入长达五年的内乱之中,再无力南顾半岛。

    而李世民也在战后,回到信度,开始全力向信度殖民。

    而兵败的大食在总结了一些教训后,开始放弃东扩而是开始向西扩张,在哈里发的带领下向西进攻叙利亚的罗马军队,以报复他们上次的出兵。

    不过哈里发的进攻没有多大效果,不久后死去。

    欧麦尔被推举为第二任哈里发,他挑选了被称为安拉之剑的哈立德伊本韦立德为主帅,让他统领一支大**锐再征叙利亚。

    这位大食名将率领四万大食军队,突出不意的通过了人迹罕至的叙利亚沙漠,在亚尔穆克河畔一举歼灭了五万罗马大军,这一战,使的罗马军团在叙利亚无兵可守,大食军顺势占领叙利亚首府大马士革。

    此后,大食军节节胜利,围困耶路撒冷两年,终于迫使其请降归顺。

    自至,罗马帝国在半岛西岸的土地尽数被大食人夺去,皇帝希拉克略在给大秦皇帝罗成的信中悲哀的写道,“叙利亚,如此美好的锦绣山河,我们从波斯人手里夺回来了,可最终却又被阿拉伯人夺走了!”

    在击败了罗马军团以后,大食军队乘胜挥师东进,趁着波斯内乱之机,开始进攻波斯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仅四万大食军东征,却打的波斯萨珊军队节节败退。

    阿拉伯人不但夺回了波斯湾南岸沿海诸地,而且还把肥沃的美索不达米亚攻占,在抢掠了无数的战利品后,阿拉伯人又组建了一支新的西征军队,开始从叙利亚沿地中海往南。

    他们成功的攻入埃及,在科普特人的支持下,获得一个接一个的胜利,最终,哈里发成为亚历山大的主人,整个埃及被纳入大食的版图之中。

    在攻下埃及后,哈里发再次组建了一支东征军团,重新联络红海南岸的阿克苏姆王国,准备再次争夺也门,把大秦军赶出去。

    战争开始,大食东征军与阿克苏姆有备而来,组建了五万联军,气势汹汹杀来。

    而此时,李世民坐镇信度河畔,这几年也并不没闲着,在他的积极进取下,他已经成功的打通了信度河到大夏的通道,占领了开伯尔山口,虽然信度河两岸还有许多敌人势力,可起码他已经打通了一条主干线。

    当第三次也门战争打响时,李世民接到也门驻军求援信后,一面让他们紧守要塞城堡待援,一面立马调集兵马,他还向大夏、河中、安西等几道请求借兵。

    也门的秦军要塞坚守了一年多,大食联军未能攻下,但要塞也是岌岌可危,关键时候,李世民终于率领两万余援军自海上而来。

    第三次也门大会战就此展开,李世民乘联军久攻不下,师老疲惫之时,发起突袭,大败联军。

    李世民不但率军解了也门之围,而且趁势把阿拉伯人从波斯手里夺走的波斯湾东南端的阿曼也给攻了下来,随后,李世民没有继续追击撤退的阿拉伯人,而是在略做休整后,调集军队,乘战舰渡过红海,直扑阿克苏姆,连占阿克苏姆数座红海南岸的贸易商港重镇。

第1523章 另做打算

    阿克苏姆兵败如山倒,被迫往西南迁移,连都城都放弃了。

    秦军顺势建立了索马里、吉布提,阿杜利斯、亚丁等数个殖民城堡要塞和商港。

    第三次也门争夺战,再次重创了大食军,也粉碎了他们东扩,想一举把半岛完全纳入其统治的野心,大秦再次稳固了在三海的据点。

    红海南岸、阿拉伯海西岸、阿曼湾南岸,这些扼守红海和波斯湾的要地,全落到了大秦的控制之中。

    此战过后,大食向大秦赔偿了十万枚金币,算是达成了一个不成文的停火协议。

    之后大食军也不再痴心妄心东征、夺回半岛东部,而是全力向北面的波斯军队发起进攻,趁他病要他命。

    波斯大敌当前,却依然还在忙着内讧,五年十王,乱个不停。

    等到大秦和罗马看着波斯人要玩完了,而大食人已经有些失控,再出手扶持了伊嗣俟三世上台,已经有些晚了。

    因为长期内乱,加上波斯人已经抢占了许多先机,波斯人的南面防线早就丢光了,于是接下来屡战屡败。

    打到现在,都城都给打失守了。

    肥沃的美亚布达米亚完全落入大食之手,甚至连波斯人拥有的那部份亚美尼亚也被大食攻占,现在波斯就剩下了一个波斯高原还在手里。

    但是波斯皇帝也是一路东逃,每一次刚落脚一地,没多久,大食军就杀过来攻占了,现在国王之王伊嗣俟完全就是个逃跑之王。

    在奈哈万德之役后,波斯唯一还拿的出手的阿扎丹重装骑士们,也被打的几乎全军覆没,这些阿扎丹骑士,被称为是波斯的军队核心。

    阿札丹人自称是亚美尼亚众神的后裔,他们是地方小贵族,也是骑兵,拥有小块的封邑,自备有重铠甲和重武器,他们的长枪、重剑、钉头锤,曾经让波斯的死敌罗马人吃尽了苦头。

    但是现在,这些曾经了得的阿扎丹骑士们,却在阿拉伯骑兵前被无情收割,一次次的战败,波斯的阿扎丹骑士们几乎损失殆尽,甚至整个骑士阶层都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波斯萨珊帝国,再也没有了忠诚的卫士,勇敢的战士,剩下的贵族、军人,只知道跟着皇帝逃跑。

    波斯帝国失去了都城,失去了边疆,也失去了皇帝,失去了中央朝廷。一些地方的总督等官员试图召集兵力抵抗入侵者,但既缺乏强而有力的中央号令,又没有充足的财政资源,更别说在屡屡战败后,军事指挥体系早就名存实亡,连唯一能指望的阿扎丹骑士也损失殆尽,波斯已经根本无力对抗大食入侵。

    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向东逃,向大秦和罗马求援。

    大秦这些年也不是没有帮过波斯,不是没救援过他们,但烂泥扶不上墙,大秦也不可能为他们卖命打仗。

    两次也门战争,大秦都出兵击败了大食联军,也是帮助波斯军队反击大食。

    “不要提波斯人了,波斯已经完蛋了。”

    平章事、兵部尚书徐世绩没好气的道。

    当年大食四面出击的时候,其实朝廷军方也讨论过是否要全面出兵干涉,最终还是皇帝拍板,否定了全面出兵干涉的提议。

    没理由啊。

    虽有三皇同盟,虽然皇帝也曾提出过三家联合起来,绞杀阿拉伯异教。可当大食抢先一步夺了麦加,迅速的整合了阿拉伯各部落家族之后,皇帝就已经调整了策略。

    皇帝意图三国封锁,把阿拉伯人锁死在半岛上,可惜波斯和罗马人不给力。

    波斯内乱不止,罗马却傲慢自大,结果被大食人越过沙漠偷袭,五万大军一朝尽灭,叙利亚因此被夺,这可是一块极肥沃的土地,大食人正是在抢劫了叙利亚后,才阔了起来。

    紧接着夺埃及,占两河,实力膨胀之快,就算是大秦想直接出兵干涉都赶不上他们的快节奏。

    更何况,相比起来,朝廷在其它地方还有数不清的战场,都不比阿拉伯这边次要。

    秦军若是要全面干涉,那起码得出动十万人以上的大军团,而要调动一支这么庞大的军团到数万里之外的海外去,就算皇帝有心,帝国也无力。

    第三次也门争夺战,李世民调集两万兵力,都已经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调动,还是在打通了信度河与大夏的通道后,从西域调了许多兵马过来,再加上远征舰队的武装商船、雇佣兵等联合一起,才拼凑了两万大军。

    秦军虽然打赢了也门战役,可也是一场防御反击战,再深入到半岛腹心,却是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朝廷这几年能做的,也就是向波斯和罗马借款,向他们出售更多的武器,跟他们开展更多的贸易,希望大家给钱给刀,然后他们出兵去打。

    只是可惜,波斯人烂泥扶不上墙,屡战屡胜,罗马人更是先败于叙利亚,再败于耶路撒冷,最后埃及战场更是再一次全军覆没。

    打到最后,连小亚细亚和西亚美尼亚都受到大食军队入侵,自顾不暇,哪还有余力谈什么联手反击。

    “那我们就这样看着波斯萨珊亡国吗?”

    中书左侍郎、平章事长孙无忌无奈的问。

    徐世绩摊手,“我们能维持住三海的殖民地,还有海中道的那块飞地,都算不错了,现在这些大食人真跟吃了药一样的猛,简直就是疯子一样,咱们大秦军队虽都是好样的,可毕竟数万里之外作战,咱们受限太多,有实力也难以发挥。”

    另一位宰相于志宁提议,“我看咱们要早点另做打算,既然这大食人打压不了,那倒不如早点跟他们接触接触,干脆就跟他们谈一谈,若是他们愿意,那么大食取代波斯,重新缔结一位三皇协约也是可以的。”

    “可罗马人也不会愿意啊,他们的叙利亚、埃及等许多地中海东海岸的领土都被大食人攻占了呢。”

    “实在不行,那我们单独跟大食人谈一个协议,重新划一个疆域,相互友好互不侵犯也好!”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231/ 第一时间欣赏隋唐大猛士最新章节! 作者:木子蓝色所写的《隋唐大猛士》为转载作品,隋唐大猛士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隋唐大猛士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隋唐大猛士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隋唐大猛士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隋唐大猛士介绍:
我表哥秦叔宝,我弟罗士信。
本是乡间一少年,终成隋唐大猛士——白虎罗成。
读者交流群:六五六一一八四八八隋唐大猛士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隋唐大猛士,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隋唐大猛士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