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封侯TXT下载封侯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封侯全文阅读

作者:高月     封侯txt下载     封侯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百三十二章 拖战

    五千骑兵浩浩荡荡杀来,在敌军两里外摆下了阵型,陈庆手提方天画戟,奔到一里处大喊道:“曹大将军,可敢来和我单挑?”

    相距较远,有士兵听到后禀报了曹保宗,曹保宗冷笑道:“他还真是单挑上瘾了,阿宝将军,去成全他!”

    嵬名阿宝是三名猛将中唯一没有上阵之人,他不是借来的,就是军中大将,嵬名阿宝亲眼目睹了陈庆的武艺,他心中一阵阵发憷,但军令如山,他不敢不从,只得硬着头皮大喊一声,“某家来会你!”

    他一催战马,提着六十斤重的合扇板门刀便向陈庆冲去,他的特点是刀法凶狠,力大无穷,但没有诸如流星锤、飞刀之类的特长,比较普通。

    这时,副将尚东延感觉有些不对,他低声对曹保宗道:“对方人数是不是有问题,我感觉好像远远不足一万人。”

    曹保宗哼了一声,“敌军另一部分军队必然埋伏在后面,陈庆亲自为诱饵,诱引我们追赶,他以为我看不懂吗?我已派人去查探了。”

    尚东延急向远处眺望,十几里外,他也隐隐感觉到了似乎暗藏杀气,这时,一名探子疾奔而来,抱拳禀报道:“启禀统领,宋军约有五千人埋伏在十几里外的山岗背后。

    众将信服,一起躬身道:“大将军明察秋毫,卑职佩服!”

    曹保宗得意大笑道:“陈庆以为我们是西夏人,不懂兵法,他一万军队无法战胜我们两万人,只能用埋伏诱杀我们的骑兵,然后再反转全力进攻,这才有获胜的希望,我怎么会遂他的意?”

    他立刻喝令,“传令骑兵准备从两侧包围,不准陈庆逃掉。”

    ........

    战场上鼓声如雷,陈庆和嵬名阿宝较量了四十个回合,不分胜负,所有人都看得惊奇了,这嵬名阿宝敌不过李承晃十个回合,居然能和陈庆激战四十个回合,简直不可思议,是陈庆发挥失常,还是嵬名阿宝发挥神勇?

    “主帅,好像有点不对!”

    尚东延看出了端倪,陈庆分明没有使全力,更像是在试探对方武艺。

    曹保宗的武艺也不错,他也觉得不对,立刻喝令道:“传令召回嵬名阿宝!”

    “当!当!当!”

    锣声敲响,这是收兵的信号,嵬名阿宝刚准备撤下,异变却发生了,陈庆战马骤然加速,方天画戟劈出,速度快了数倍,嵬名阿宝措不及防,被一戟斩断了脖子,人头落地。

    西夏军一片哗然,陈庆举戟大喊,“进攻!”

    “咚!咚!咚!”宋军战鼓声敲响,五千骑兵骤然发作,向两里外的西夏军杀去。

    曹保宗也大喊道:“弓箭手准备,三军准备迎战!”

    三千西夏弓箭手刷地举起弓箭,对准了铺天盖地杀来的宋军骑兵。

    战场上黄尘滚滚,宋军席卷杀来,西夏五千骑兵分成南北两军,准备包围宋军,截断宋军退路。

    陈庆冷笑一声,喝令道:“传令全军撤退!”

    “呜——”

    撤退的号角声不断吹响,宋军骑兵如长龙调头,就地打了一个旋,向南面撤去,很快便脱离了战场,但速度却渐渐变慢了,似乎在诱引对方骑兵追赶。

    曹保宗看得清楚,果然不出自己意料,对方想诱引自己骑兵前往伏兵之地,他也喝令道:“不准追赶!”

    西夏骑兵停止追赶,数里外的宋军骑兵也停了下来,开始重新列阵,似乎打算第二次发动攻势。

    双方在旷野中对峙,时间一点点过去了,曹保宗看了看天色,天色已经不早,难道宋军想和自己夜战不成?

    这时,副将尚东延猛然醒悟,催马上前急声道:“大将军,恐怕对方的目标是我们粮车辎重!”

    曹保宗一怔,难道真是这样?

    一名骑兵飞奔而来,翻身下马连滚带爬奔到曹保宗面前禀报,“大将军,宋军两千骑兵袭击我们后勤辎重,弟兄们抵挡不住,伤亡惨重!”

    曹保宗顿时呆住了,这时,后面士兵忽然喧哗起来,曹保宗慢慢回头望去,只见远处浓烟滚滚,火焰腾空,正是他们后勤辎重存放之地。

    不光是曹保宗,所有将领都惊呆了,这时,远处传来号角声,陈庆军队调转马头撤离了。

    曹保宗几乎要气疯了,大吼道:“给我追,我要亲手杀了此贼!”

    “大将军不可,前面有埋伏!”

    曹保宗半晌说不出话来,他这才意识到自己为什么没想到敌军袭击后勤辎重,关键就是被这个该死的埋伏之军欺骗了。

    这下没有了粮食该怎么办?

    曹保宗忽然想起在后勤营的军师李太越,急问道:“李军师如何了?”

    “大将军,李军师中了三箭,身负重伤,不知能不能撑住?”

    曹保宗对尚东延吩咐道:“传令大军向北撤军,实在没有吃的,就杀马吧!”

    曹保宗长长叹了口气,催马向北面奔去。

    .........

    李太越中了三箭,其中一箭射在胸口,形成了致命伤,几名西夏军医正在对他进行抢救。

    曹保宗走上前,一名军医向他摇摇头,表示已经无力回天。

    曹保宗上前跪下,握住李太越的手,忍住悲痛问道:“军师怎么样?”

    李太越已经到了弥留之际,看见曹保宗,重重喘息两下,挣扎着说道:“立刻.....回京.....辞职!”

    “什么?”

    曹保宗蓦地瞪大眼睛,“军师,你说什么?”

    李太越已经说不出话来,目光渐渐涣散了。

    “军师!军师!”

    曹保宗晃着李太越的手,李太越再也没有反应,旁边军医叹息道:“李军师已经去了!”

    曹保宗站起身,神情黯然,回头对亲兵道:“把他就地烧了,骨殖带给他妻儿!”

    .........

    夜已经很深了,两万西夏军士兵垂头丧气,在一处旷野里露天宿营,他们不敢在山坳内宿营,容易被宋军从头顶上袭击。

    士兵们裹一张薄毯,辗转翻身,难以入睡,很多人饥肠辘辘,却无任何食物充饥,粮食都被烧掉了,拉车的牛也被宋军抢走。

    现在他们能吃的食物就只剩下骑兵的战马了。

    傍晚时杀了几百匹马,但分到每个士兵手上,只有几块马肉和半碗热汤而已。

    但杀战马后果也非常严重,西夏军的战马都是骑兵私人所有,强行杀了他们的战马,骑兵几乎完全丧失了斗志,这就像把自己亲人烹食一样,每个人心中都痛苦万分,也痛恨万分。

    这个时候如果宋军杀来,西夏骑兵必然会不战而溃。

    曹保宗心中十分后悔,早知道应该听从军师的建议,不应该和宋军决战,陈庆根本就不理睬自己,自己想着决战是一厢情愿罢了。

    但后悔药已经没得吃了,李太越已经死了,接下来该怎么办,他也不知道。

    但有一点他很清醒,那就是他绝不会遵从李太越的遗言,让自己回京辞职,凭什么?

    忽然远处传来一阵喧哗,隐隐听见急促的马蹄声,曹保宗吓一跳,马蹄声人数众多,难道宋军骑兵杀来了?

    这时,一名士兵飞奔来报:“启禀大将军,有两千骑兵不肯留下来,骑马向北逃走了。”

第四百三十三章 放将

    曹保宗惊得站起身,他最害怕的事情发生了,居然出现了逃兵,还逃跑了两千人,这还了得。

    他急忙带着亲兵赶了过去,骑兵主将拓跋承庆抱拳道:“启禀大将军,刚才抽签,一千名骑兵抽中了献马签,几百士兵反悔,骑马逃掉了,引发大量其他骑兵跟随,卑职阻挡不住!”

    “到底跑了多少人?”

    拓跋承庆擦擦额头上的汗道:“两千一百多人!

    “混蛋!”

    曹保宗恨得咬牙切齿道:“我之前是怎么交代你的?人马要分开,这样还需要抽什么狗屁签,赶紧把马全部没收。”

    拓跋承庆很无奈道:“大将军,马圈卑职已经搭好了,但他们都不肯上当,况且战马是他们私人所有,不能没收,士兵会造反的。”

    曹保宗心中余怒未消,只得恨声道:“那就给他们补偿!马匹市价大概是十贯钱一匹,杀一匹马,朝廷赔偿战马主人二十贯钱,这下子他们应该没有意见了吧!”

    “卑职觉得可行,他们都提到了补偿,应该可以商量!”

    “你告诉他们,战马若不杀,他们自己也会饿死,他们饿死了,战马一样会杀!”

    “卑职现在就去和他们商量。”

    .........

    谈判的两千多名骑兵都是不能容忍自己的战马被屠宰吃掉,那怕给钱补偿也不干,这些骑兵最激进,当几百人率先叛逃时,其他骑兵也纷纷跟着跑掉了。

    但北方的官道并非生路,一万宋军骑兵在二十里外布下了天罗地网,经过一场短暂的激战,阵亡了数十人后,饥寒交加的两千西夏骑兵纷纷向宋军投降,至少投降还不会饿死。

    杨再兴领着一名会说汉话的西夏小首领来到陈庆面前,西夏军小首领相当于宋军的押队,正首领相当于都头。

    “启禀都统,这两千人都是逃兵,他们原本都是西夏牧民,马匹都是自己家的财产,他们不愿战马被杀掉当军粮,发生哗变跑掉了。”

    陈庆冷笑道:“居然开始吃马了,他们还能坚持多久?”

    陈庆问小首领道:“如果曹保宗把所有战马集中起来,会把战马放在哪里?”

    “应该是放在西北角,他们在那里用木杆搭了一个很大的马厩,要我们把战马集中放在一起,我们都知道他们要趁机杀马,大家都不肯,结果闹了起来,我们都不干了。”

    陈庆用树枝在地上大概画了一个营地图样,又在西北角画上马圈,“是这个样子吗?”

    “一点没错!”

    “哨兵呢?距离宿营多远?”陈庆又问道。

    “大概一里左右!”

    说到这,小首领跪下哀求道:“我们是普通牧民,家里还有父母妻儿,恳请将军饶我们一命!”

    陈庆笑眯眯道:“这个倒不用担心,你们很值钱,杀了太可惜了,我会等西夏朝廷来赎你们。”

    小首领被带下去了,杨再兴道:“都统,今晚是个击溃对方的机会,他们腹中饥饿,根本就无力打仗,用骑兵夜袭,一战可以把他们全部击溃。”

    陈庆摇摇头,“两军交兵,攻心为上,直接击溃他们意义不大,我要逼得他们全军投降,杀人诛心才是上策,为彻底击溃剩下的五万西夏大军打下基础。”

    “卑职明白了!”

    杨再兴终于明白了陈庆关心马圈位置的真正用意。

    ..........

    四更时分,西夏士兵开始杀马做饭,就在这时,一支约两千人的骑兵从北面奔来,都穿着西夏士兵的军服,外围哨兵还以为是之前跑掉的士兵回来了。

    当对方寒光闪闪的战刀劈到头顶上时,哨兵们才猛然醒悟,这是宋军装扮,不是他们的骑兵。

    报警已经来不及,哨兵撒腿向回奔跑,很快便被追上砍杀。

    骑兵风驰电掣般杀进了宿地的西北角,这里聚集了数千匹战马,还有几百匹待杀的战马,两千宋军骑兵撞开了临时马圈,马匹极有灵性,亲眼目睹了同伴之死,它们都知道这是逃命的机会,数千匹战马纷纷跟随宋军骑兵向南奔逃。

    等曹保宗率领数千士兵赶来时,两千骑兵和数千匹战马已经绝尘而去,只丢下三百多名杀马士兵的尸体,以及几十匹刚杀好的战马。

    曹保宗呆呆望着空荡荡的马圈发愣,整个脑海里一片空白,将领们都面面相觑,最后的粮食都没有了,他们吃什么?还有三四百里的路程,他们都被会饿毙在路上。

    这时,看守马圈的将领满脸羞惭走上前,将一封信递给曹保宗,“这是宋军留下的信件,让卑职交给大将军!”

    曹保宗终于暴怒,大吼道:“你为什么不去死!”

    他拔出剑,一剑刺穿了将领的胸膛,一把夺过信,转身怒气冲冲走了,将领仰面倒地,死不瞑目地望着天空。

    所有将领都打了个冷战,他们都仿佛看到了自己的下场。

    .........

    尚东延匆匆找到了独坐在小帐发呆的主帅曹保宗,“大将军,将领们的意见是折道向南,渭河边人口密集,我们可以在那边劫掠一些粮食。”

    曹保宗看了他一眼,半晌摇摇头道:“别做梦了,陈庆不会给我们这个机会?”

    “那怎么办?只有五十匹马,一万八千人根本就不够分,还有午饭,还有晚饭怎么办?士兵们会造反的!”

    尚东延心急如焚,他忽然看见曹保宗手中的信,立刻问道:“陈庆在信中说什么?”

    “他说......”

    曹保宗迟疑一下道:“他说只要我的军队肯放下兵器投降,作为条件,他可以放七十人离去。”

    尚东延呆了一下,“也就是说,将领都可以离去?”

    曹保宗点点头,“应该是这个意思吧!人由我们自己选择,他只管人数。”

    “那大将军......怎么决定?”尚东延咽了口唾沫,紧张地问道。

    曹保宗叹息一声,“我还有选择余地吗?”

    他站起身道:“去把副佐将以上的将领都找来!”

    .........

    西夏军佐将相当于指挥使,佐将上面是行将,行将上面是正将,相当于宋军的统领和统制,最上面是都统军和副统军等等。

    两万人的军队,包括副佐将在内的中高级将领有五十七人,再加上曹保宗和十二名亲兵,正好七十人。

    曹保宗下令全军放下兵器,脱去盔甲投降,并向士兵承诺,他一定会说服天子,尽快把他们赎回西夏。

    主帅下达了投降令,饿得头昏眼花的一万八千士兵再也没有人愿意拼死抵抗了,士兵们纷纷丢掉兵器,脱去盔甲,坐在路边等待宋军前来赈济食物。

    七十名将领则割下马肉为干粮,骑马向北面奔去,宋军士兵没有阻挡他们,任由七十名将领骑马北上了。

    杨再兴望着七十人的身影渐渐远去,他有些不解地问陈庆道:“其实都统可以不用放他们离去?”

    陈庆看了看周围十几名将领,见他们每个人都十分疑惑,便笑道:“大家都很奇怪吧!我为什么放他们离去,我得告诉大家,让大家好好领会我的作战意图,以后可以学习效仿。”

    众人一起躬身道:“愿听从都统教诲!”

    陈庆这才不慌不忙道:“我发现敌军主将曹保宗就是一个纸上谈兵的赵括,莫名其妙南下,又莫名其妙北撤,撤军半途还居然摆下军阵要和我决战,他以为他想决战,敌军就会听从他的意图决战?

    所以啊!只会纸上谈兵的敌军主将才是我们需要的对手,这样的对手迟早会断送剩下的五万大军,我若抓了他,西夏皇帝肯定会再派一个更厉害的对手,我岂不是成傻子了。”

    众人大笑,这才敬服主帅的睿智,陈庆又笑道:“至于把别的将领放走,我是担心他们以后带领战俘造反,没有了这些将领,两万战俘就好管了。”

    众人一起鼓掌,说得太对了,要战俘老实不造反,最关键就是他们中间不能有首领。

    陈庆随即令道:“给他们每人一份干粮,然后押解他们回陇西县!”

第四百三十四章 临洮

    宋军可没有多余的粮食养这些战俘,陈庆随即下令,将战俘全部送去开采硝石矿,并派两千士兵看守这些战俘,胆敢寻衅滋事者格杀勿论!

    派出两千军队去看守战俘,陈庆再一次面临兵力不足的问题,他必须保持两万军队的常备战力,但他手中的三万军队除去两万常备军外,就只剩下一万防御军,镇守三个州就显得捉肘见襟了。

    尤其是秦州,成纪县至少需要五千人守卫,加上甘泉堡的两千人,实际上就需要七千军队,这是最低要求,如果加上各县一千人,那光秦州就至少需要一万人。

    募兵就成为当务之急,但募兵需要钱,需要粮食,而西北的苦寒之地,这偏偏就是最缺乏的两种资源。

    这不像当年的几千人,一个秦州就能养活,现在他有三万军队了,靠三个州来养活确实很吃力,他需要寻找更大的产粮之地。

    而且他们粮食消耗太大,如果再没有粮食额外收入,他们恐怕坚持不到明年的夏粮收割。

    想到粮食额外收入,陈庆的目光便盯住了临洮府,那边有洮河河谷这个产量重地,必然有大量存粮。

    但就算夺取了临洮府,也只是暂时解决燃眉之急,他如果兵力增到四万,长远的粮食和军俸不足怎么解决?

    大帐内,张晓指着地图对陈庆道:“距离我们最近的产粮重地,要么是东部的关中平原,要么是西部的河湟谷地,而且河湟谷地被吐蕃人控制,就算我们占领,也要大量招募汉人来耕种,事实上,河湟谷地只是远景,现阶段并不现实。“

    陈庆苦笑一声道:“但关中平原现阶段也不现实!”

    “都统说得一点没错,虽然河湟谷地和关中平原不现实,但不等于解决不了眼前的困境。”

    “参军请说!”

    张晓笑道:“我们其实还有三条路可走,第一是开发秦州和巩州的渭河谷地,还有临洮的洮河谷地,但需要人手,要么实施军屯,要么去关中招募百姓;

    第二是贸易,用牲畜向巴蜀换取粮食,卑职特地调查过,巴蜀骡驴牛等牲畜价格是河湟地区的五倍,羊皮价格更是十倍。

    但因为战争的缘故,商队有点堵塞了,但我们可以成立军方商行,大量进行贸易,差价就有粮食输送回来,要扩大骆驼数量,我们自己建立运输队伍。

    第三条路,就是开矿,尤其是铜矿和银矿,不过这条路被朝廷严禁,非常敏感。”

    “为什么敏感?”陈庆有些不解。

    张晓望着这个年轻的主帅,看了有些事情他还是不懂。

    “当年中唐后的藩镇割据慢慢演变为五代十国,宋朝统一天下后,曾经深刻分析过,藩镇割据最大的特点就是自己开矿铸钱,形成了独立财政,财权独立,军权独立,吏权独立,这三大独立导致了他们完全成为独立王国,其中最重要就是财权独立。

    所以朝廷对边疆各军在开矿这一点上管得尤其严格,宁可同意地方官府自己铸钱,但也绝不允许军队自己开矿铸钱,甚至开矿炼铁也不行,炼铁就意味着扩军,都统在这方面要谨慎。”

    陈庆沉吟一下道:“我为什么想到开铜铁矿,因为硝石矿旁边就有一座赤铁矿,盛产铜和铁,我考虑硝石矿本来就有矿工在开采,不如让战俘改为去开采铜铁矿。”

    “铜铁矿品位高吗?”

    “相当不错,是一座富矿,产量很大。”

    张晓想了想道:“都统可以开采,但铜暂时不要变成钱流通就行了,别人也抓不到都统的辫子,卑职觉得粮食问题还是用前两个办法来解决,增加人口,扩大贸易。”

    陈庆点点头,“这样说起来,我还是要先夺取临洮府,据我得到的情报,临洮府囤积有大量的粮食物资,我担心他们会转移去兰州。”

    “都统要出兵临洮,就抓紧吧!在冬天来临前把临洮府占领,再用一个冬天来巩固占领,至于巩州这边开铜铁矿,就交给卑职来做,都统就不用操心了。”

    陈庆欣然道:“那就拜托参军了!”

    ........

    俘虏两万西夏军后的第十天,陈庆再度出征,率领一万五千人浩浩荡荡杀向临洮府。

    这时,已经九月深秋时节,这时候一般都是战争中晚期了,再过两个月就开始下雪,战争就将不得不停止。

    陈庆对临洮府的情报当然很了解,临洮府主要由汉人、吐蕃人和羌人杂居,洮水将临洮府一分为二,洮水东面以汉人为主,进行农业生产,洮水西面以羌人和吐蕃人为主,以畜牧养殖为生。

    几十年来临洮府各民族都相安无事,狄道县位于洮水河谷的中部,熙河路经略府或者节度府就位于临狄道县,县城内的居民也以汉人为主,但西夏也开始向临洮移民,很多大宅和挣钱的生意都被西夏人强占,汉人主要生活在底层,出卖劳动力,或者做跑腿商人。

    目前西夏在临洮府部署五千军队,分别部署在狄道县和几座主要的堡寨内,其中狄道县有三千人。

    西夏军在临洮与巩州交界的官道上也设置了观察哨,一旦宋军杀进临洮府,岗哨就会立刻通知临洮县主将,然后主将再通知兰州。

    夜幕降临,陈庆率领大军在洮水河谷东岸的一片松林内临时驻营,他们没有携带帐篷和辎重,只能用军毯裹住身体休息。

    这时,一队汉民赶着数十辆大车过来,大车上满载着粮食和杀好的猪羊,陈庆闻信赶了过来。

    两名老者跪下给陈庆行礼,“我们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将军盼来了!”

    陈庆连忙扶起两位老人,对一行人抱拳道:“感谢大家对宋军的支持,请各位转告洮水河谷的百姓,这次出兵,我们就要把临洮府从西夏军手中夺回来,推翻压迫大家的西夏人统治。”

    “我们一定告诉大家。”

    这时,牛皋带上来一名三十余岁的男子对陈庆道:“这位是前狄道县武知县,这次就是他组织百姓给咱们送粮食。”

    武知县连忙上前躬身行礼,“卑职武宏伟,参见节度使!”

    陈庆见他长得身材高大,威风凛凛,便笑道:“刘经略使给我说过,熙河路有位知县将军,就是你吧!”

    刘子羽给陈庆说过熙河路的情况,特地给他提到过一名由军职转为知县的指挥使,刘子羽临时任命的,虽是武将,但做得比文官还好,刘子羽索性就让他一直出任知县,但吏部没有通过,和王淮一样,都属于没有名份的地方官。

    武宏伟点点头,“正是卑职,不知道刘大帅现在何处?”

    “他现在在广南西路平定蛮族叛乱,很遥远的地方。”

    陈庆请武宏伟到松林内坐下,笑问道:“武知县一直就在临洮府吗?”

    武宏伟点点头,“卑职就是临洮府本地人,有本地百姓保护,西夏人抓不到我!”

    “如果我想攻打狄道县,有没有什么捷径?”

    这是陈庆最关心的问题,他没有携带攻城武器,打算在当地伐木现制作,如果有捷径,那就省去他很大麻烦。

    武宏伟是武将出身,他很理解陈庆的意思,便笑道:“还真是天意啊!”

    “怎么说?”

    “县城东南角的一段城墙是空的,有一群乞丐把城墙内的泥土掏空了,那里面就成了他们栖息之地,我还没有来得及把泥土填进去,金兵就杀来了,我手下无兵无卒,只能弃城而逃。

    后来金兵任命县尉朱遂为知县,我就告诉朱遂,那段城墙不要填,直接用砖封住。

    再后来伪齐军来了,西夏人也来了,都没有发现那段城墙是空墙,我就说,迟早有一天,宋军一定会利用这段城墙攻下城池,现在节度使就来了,这岂不是天意?”

第四百三十五章 狄道

    “知县朱遂现在在何处?”陈庆问道。

    武宏伟摇摇头,“西夏人占领狄道县后,朱遂就失踪了,有人说他逃走了,但也有人说他死了,卑职确实不知。”

    陈庆便笑道:“你回去收拾一下,我拿下狄道县后,你就回来报到,继续出任知县。”

    武宏伟有些为难道:“感谢节度使厚爱,卑职不是科班出身,吏部那边恐怕.......”

    陈庆淡淡一笑,“我不妨给你实话实话,我任命的官员不需要吏部认可,你的俸禄是由节度府来发,不是吏部,所以你不要有任何心理负担。”

    武宏伟松了口气,“卑职明白了!”

    “狄道县城内有多少粮食?武知县清楚吗?”

    “卑职走的时候县仓库还有八万石粮食,是历年累计的狄道县税赋,一直没有上交过,也没有被金兵调走。

    但县仓库只是一小部分,关键是熙河路经略府仓库,那里才是大头,由几十座大仓库组成,里面粮草物资堆积山,具体有多少卑职不知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也没有被金兵和西夏人调走,据我所知,西夏是想把军司府设在临洮。”

    武宏伟的消息让陈庆振奋起来,他恨不得立刻占领狄道县,他现在正好遇到了粮食不继的难题。

    陈庆随即让武宏伟画了一幅图,将城墙空洞处标注出来,整个空洞大概有七八丈的样子,这确实是一个攻城漏洞。

    武宏伟这才告辞离去,带着百姓和数十辆大车走了。

    百姓们送来了三百石粮食和一百多口猪羊,正好给了军队干粮补充,陈庆让士兵们饱餐一顿,休息到三更时分,又继续启程出发了。

    他们距离狄道县还有六十余里,次日下午,大军距离县城还有十里左右,就在这时,赵小乙传来消息,一支三千人的西夏骑兵正从北面疾速南下,恐怕是前来支援狄道县。

    陈庆当即立断,先歼灭这支骑兵,再攻城不迟。

    一万五千大军随即加快速度向县城北面的官道奔去。

    曹保宗接到临洮守军的求救信,他虽然余悸未消,但临洮有事他不能不救,他犹豫了两天,最终还是命令副将尚东延率一万军队赶去救援狄道县。

    时间有点被耽误了,尚东延担心狄道县有失,又命骑兵主将拓跋承庆率三千骑兵日夜兼程,先一步赶往狄道县。

    拓跋承庆率领三千骑兵一路疾奔,距离县城还有二十里时,拓跋承庆下令放慢了马速,前面都是树林,他心生警惕,前面很可能会有宋军伏击。

    拓跋承庆当即派数十名探子去前方查探埋伏,他的三千骑兵则停止前行,等待探子的消息。

    不多时,探子飞奔回来,大喊道:“前面有宋军骑兵,杀过来了!”

    大地开始颤抖,天边如闷雷般滚过,尘土遮天蔽日,天空都变成了红色。

    拓跋承庆大惊失色,急问道:“有多少宋军骑兵?”

    “一万人左右!”

    “传我的命令,立刻后撤!后撤!”

    拓跋承庆顿时急了,一万宋军骑兵,陈庆肯定在其中,他只有三千人,根本就不是对手,三千骑兵纷纷调转马头,向北方撤退,但奔出不到十里,面前官道上竟然出现了数十棵大树,燃起了熊熊烈火,完全把北撤之路堵死了。

    山坡上一阵梆子声响起,数千支箭矢如雨点般从树林中射出,射向百步外的西夏骑兵,骑兵们措不及防,纷纷中箭倒下,战马倒地,士兵栽倒,惨叫声、嘶鸣声响彻官道。

    西夏士兵纷纷向西面的灌木丛内奔去,一般不到迫不得已,骑马绝不会走灌木丛,对战马会造成巨大伤害,灌木丛内情况复杂,石块,漏洞、尖锐枝条等等,战马极易失足摔断腿。

    但现在西夏骑兵情急之下也顾不上了灌木丛的危险,弩矢依旧如暴风骤雨般射来,五千宋军的弩箭已经射到第三轮,一万五千支弩箭射出,不计其数的西夏士兵倒在灌木丛中和官道上。

    五千宋军士兵索性从树林中冲出来,在奔跑中向逃亡的西夏士兵放箭,一直奔到官道上,将落后的数百骑兵射杀.......

    这时,远处的宋军骑兵已经放慢了马速,西夏骑兵奔进了一里宽的灌木丛中,宋军当然没有理由跟随,况且西夏骑兵在连续五轮密集弩矢的攻击下已伤亡大半,他们已经达成了目标,没有必要再追上去了。

    剩下了一千多名骑兵奔过灌木丛地带,到了洮水岸边,他们沿着河岸向北奔逃而去。

    陈庆催马到路边,望着官道上和灌木丛内的死伤敌军,冷冷下令道:“不留战俘,全部处死,火烧掩埋了。”

    士兵们一起动手,将受伤未死的士兵悉数杀死,将尸体堆积起来焚烧后深埋。

    这一战,宋军缴获了两千多匹战马,这时,暮色已经悄然降临。

    ........

    狄道县城头上,两千西夏士兵严阵以待,宋军和西夏骑兵的激战影响到了县城,西夏士兵全部上了城,将随时迎接战局的变化。

    西夏军主将叫做夏金,是一名行将,他心知肚明,战斗发生在北面,一定是宋军去阻击南下的援军,以有备对无备,这次西夏援军恐怕危险了。

    北面的战斗已经停止半个时辰了,依旧没有西夏援军过来联系,夏金一颗心沉入了深渊,看来自己猜测没错,援军凶多吉少了。

    时间一点点过去了,北城头上忽然传来一阵骚乱,原来北城外出现了一支军队,应该都是宋军骑兵,密密麻麻地排列着,片刻,一名骑兵飞奔上来,一箭射向城头。

    早有士兵拾到,呈给了主将夏金,竟然是宋军的‘告城内西夏士兵书’。

    书信中要求城内西夏军在半个时辰内离开狄道县北上,宋军不会为难他们,如果半个时辰不撤走,一旦宋军攻破城池,将严惩不贷。

    城头上主将夏金将信件撕得粉碎,他完全无法接受宋军的要求,更不可能放弃狄道县撤离,宋军若要攻城,他就与之死战。

    陈庆当然知道西夏军不可能放弃县城北上,他之所以提出这个要求,只是为了迷惑城头上的西夏军,给东南角的宋军争取时间。

    此时,牛皋率领五千士兵藏身在东南角不远处的树林内,赵小乙带着二十几名士兵泅水过了护城河,贴身紧靠在城墙上,他们需要确定武宏伟所说的空洞是否还存在?

    赵小乙拔出一把极薄的匕首插进城砖之间的缝隙,一点点切削下缝隙间的粉末,县城至少有二十年没有修葺过,城砖变得很疏松,缝隙间的粉末更是迎刃脱落,片刻,城砖就有些松动了。

    城砖越来越松,宋军士兵又将两根精钢打制的细钩慢慢伸入城砖缝隙内,一点点将一块数十斤重的城砖钩了出来。

    士兵拔刀伸进洞内探查一番,里面果然是空的,飘出一阵阵霉臭的气味。

    “将军,里面是空的!”

    赵小乙探头看了看城头,至少城垛前没有士兵。他低声令道:“动手!”

    士兵们一起动手,将护城河的水大量浇在城砖上,城砖缝隙间的干粉变成泥浆,更容易取下城砖,只片刻,他们眼前出现了一个人高,两尺宽的大洞。

第四百三十六章 接手

    赵小乙一闪身进了大洞,甩亮火折子,一个满地狼藉的大空洞出现在他们面前,至少有七八丈长,里面有人生活过,破烂被褥,破烂碗盆丢满一地,还有几个取暖的炉子。

    他用长矛四处戳了数十下,一大群老鼠从黑暗中惊恐涌出,吱吱乱叫,俨如一道黑影窜过赵小乙脚边,向洞外拼命逃去,着实吓了赵小乙一跳。

    他又检查了一遍,回头道:“没问题了,大家都进来!”

    斥候们纷纷进了城墙内,他们如法炮制,很快将里面的墙砖也拆除了,露出一个一丈宽的大洞,外面是一个废弃的庙宇,不知是土地庙还是城隍庙。

    斥候们搭上木板,招了招手,牛皋大喜,低声喝道:“第一营上!”

    一名指挥使率领一千士兵疾速奔跑,冲过了护城河,从城洞向城门内奔去......

    紧接着第二营、第三营、第四营......短短两刻钟时间,五千宋军士兵全军进了城,瞬间夺取了只有三百人看守的南城门,南城门外,杨再兴率领两千骑兵已等待多时,当城门开启,吊桥放下,两千骑兵同时发动,向县城内风驰电掣般杀去........

    城内的两千西夏士兵最终还是被迫投降了,他们被宋军堵在城头上,虽然他们也有弓箭,但他们的弓箭远远不能和宋军的神臂弩相比,被宋军的两千神臂士兵远距离射杀了数百人后,士兵们彻底崩溃,纷纷放下兵器投降了。

    主将夏金在第一轮突围战中就阵亡了,他身先士卒,却被威力强大的神臂弩射中了二十几箭,当即毙命。

    一队队脱去盔甲、穿着白衣的西夏士兵被押解下城,数千士兵分别控制了全城,尤其第一个冲进城的牛皋,率领两千士兵迅速控制了仓库。

    狄道县的仓库是陈庆最看重的,狄道县有两处仓库,一处是县仓库,一处是安抚经略府仓库,从各种记录上得知,安抚经略府仓库已经有七八年时间没有向外运送过物资,武宏伟当知县时,仅仅县仓库内就存放了八万石粮食,更不用说经略府仓库了。

    陈庆现在粮食吃紧,他攻打临洮府的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就是夺取粮食物资。

    杨再兴还在清剿城头上的士兵,陈庆带着百余亲兵来到了经略府仓库,牛皋带上来一名中年男子,“此人便是仓库管事!”

    管事跪下磕头,“小人参见节度使!”

    “你是汉人?”

    “小人是汉人,一直就是仓库管事,卑职还有个顶头上司,是西夏官员,他现在应该在家里。”

    “经略府仓库内有多少粮食?”陈庆急问道。

    “大概有二十万石粮食。”

    陈庆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再一次确认道:“确定有这么多?”

    “卑职不敢说谎,确实有这么多,我们洮河谷地本来就是产粮之地,西夏人税赋颇重,每亩地收三成的军费及赋税,两年下来就积累了这么多,听说他们准备年前运到兰州去。”

    陈庆一颗心落地,只要有二十万石粮食,他就从容多了。

    “县仓库那边有多少粮食?”

    “县仓库大概有五六万石粮食,具体有多少,小人不清楚,那边不是我们负责。”

    这时,杨再兴跑来过来,向陈庆抱拳道:“战俘已经全部押解去了军营,但有一个重要情况,卑职要及时禀报!”

    “什么重要情况?”

    “我们原以为城内有三千敌军,但现在发现人数不多,询问后才知道,昨天有一千军队被调去当川县。”

    临洮府一共就两个县,一个狄道县,一个就是当川县,当川县位于山区,重要性远远不如狄道县。

    但陈庆有些奇怪,前天狄道县守军应该已经发现自己了,在这个紧要关头,一般都是把各地军队集中到狄道县,怎么现在反其道行之,反而向外疏散军队。

    “为什么把一千士兵疏散出去,原因知道吗?”陈庆问道

    杨再兴摇摇头,“卑职没有问到原因!”

    这时,旁边管事小声道:“节度使,可能小人知道原因!”

    陈庆转身望着他问道:“你说,什么原因?”

    “启禀节度使,当川县那边有一座很大的银矿,去年西夏军队从北边一座铁矿押解来一批矿奴,大概有八千人,他们就在当川县采掘银矿,这一千士兵带着一千头骆驼去了,估计是想把冶炼的粗银运回兰州。”

    “他们炼出了多少白银?”

    “小人....小人不知!”

    “你不可能一无所知,快说!”陈庆目光凌厉如刀。

    管事心惊胆战,“小人打听过,粗银不低于十万斤。”

    十万斤就是一百六十万两白银,矿奴才来一年多,会有这么大的产量吗?

    “你没有说实话!”陈庆刀子一样的目光戳进管事心中。

    管事吓得跪下,“这是我所知的,绝没有欺骗节度使,但有没有十万斤或者更多,我不也知道,我从未见过白银实物。”

    “你去年当川县?”陈庆目光稍微缓和一点。

    “年初押运粮食去过一次。”

    “你觉得八千矿奴一年多就能产十万斤粗银?可能吗?”

    “这是银矿管事喝酒时亲口告诉小人,他告诉我,库房内有八万斤粗银,到年底会有十万斤。”

    “从这里到当川县有多远?”陈庆又平静地问道。

    “八十里左右,都是山路!”

    “可以走骑兵吗?”

    “当然可以,只是没有河谷官道那边平坦。”

    陈庆现在暗暗估算,昨天出发,八十里路程,骆驼队应该还没有到当川县。

    陈庆当即对杨再兴道:“你率五千骑兵立刻赶往当川县,务必拦截住这支骆驼队!”

    “卑职遵令!”

    杨再兴转身匆匆去了。

    陈庆随即又对牛皋道:“仓库这边你交给呼延云来接手,你就别管了,立刻把城墙空洞补起来,组织士兵防御,今天我们伏击的骑兵只有先锋军队,后面应该还有主力军,切不可大意!”

    “卑职马上安排!”

    牛皋带着管事找呼延云去了。

    陈庆大概已经明白了,十万斤粗银或许不会有假,这里应该还有以前的库存,但问题是,自己怎么从来不知道还有一个归川银矿存在?

    不仅自己,秦州和巩州的官员们都不知道,这里面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

    陈庆来到了仓库西面的熙河路经略府衙,只不过现在被西夏人改名为河湟军司府衙,西夏有十二个军司,他们准备在河湟设立第十三座军司。

    当然西夏人的野心还远远没有完成,他们距离吞并整个熙河路地区还有很大的障碍,他们需要金国的正式同意,还要从宋军手中夺取秦州和巩州,还要处理好吐蕃人和羌人的复杂关系。

    这些巨大的障碍他们自己也清楚,所以军司府目前还设在兰州。

    府衙占地面积很大,也是城内核心重地,目前已经被宋军占领,数百名士兵正在忙碌的清理官衙,将住在官衙内西夏官员统统赶出来,还有数十名西夏女子,她们都战战兢兢地蹲在一旁,被宋军士兵看守。

    府衙也是存放物资的重地,后院有一座冰窖,里面存放着大量肉食和酒。

    另外还有一座钱库,是由西夏官员掌管,但人却找不到了,士兵直接砸了大锁,开始清点里面的财物。

    陈庆见府衙内士兵进进出出,颇为忙碌,便没有去打扰,转道前往军营休息,现在已经是三更时分,他连续三个晚上都没有睡觉,着实有点困倦不堪了。

    一行人刚到军营门口,只见刘璀带着一名官员匆匆走出来。

    “刘将军,怎么还没有休息?”

    这次陈庆带来三名统领,杨再兴、刘璀和牛皋,三人各统领五千军队,杨再兴带领五千骑兵赶往当川县去了,然后由牛皋的五千步兵今晚当值,刘璀的五千骑兵休息,明天白天替换牛皋的步兵。

    “卑职发现了本县县尉,是一名汉人,他比较了解城内西夏人的情况,卑职把他交给牛将军,然后就回来休息。”

    陈庆见此人也就三十岁的样子,长得文质彬彬,便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是本县人?”

    主簿躬身道:“小人叫黄耀宗,原本是县衙押司,因为小人会说党项语,也认识他们文字,所以西夏人便任命小人为县尉,协助他们县令管理狄道县。”

    陈庆点点头,“你先去见牛将军,明天一早你来见我!”

    “小人遵命!”

    陈庆又大致问一些简单问题,便让自己亲兵带着黄耀宗去见牛皋,他和刘璀进了军营。

第四百三十七章 往事

    次日一早,刘璀的军队接手了县城防御,经过一夜的清理,西夏人在狄道县内的军队和官府势力基本上被清除干净,没有了里应外合的可能性。

    但狄道县毕竟被西夏人占据了两年,即使官方势力被清除,还有大量民间势力。

    陈庆带领士兵在大街上巡视,街头依旧实施戒严,不准百姓出门,到处是巡逻的士兵,城内弥漫着一种紧张的气氛。

    一队队士兵在挨家挨户搜查,主要是针对西夏人的大户人家和大商铺,要求他们交出兵器,否则将严加惩处。

    陈庆先来到了东南角的城墙空洞处,经过一夜的忙碌,空洞已全部填满泥土,外墙也被重新砌好,数十名士兵正在另一处砌墙。

    陈庆意外看到了县尉黄耀宗也在,他正在和刘璀说着什么?

    “都统来了!”

    有士兵小声提醒一声,刘璀连忙迎上前,“参见都统!”

    “昨晚还没有补好吗?”陈庆笑问答。

    刘璀连忙道:“昨晚的已经补好了,刚才黄县丞告诉我,还有一处也有两丈宽的空洞,卑职刚让士兵修补好。”

    陈庆看了一眼黄耀宗笑道:“县尉也知道这里有空洞?”

    “这里的城墙空洞最早就是卑职发现的,卑职告诉了武知县,其实我们县衙很多汉官都知道,只是大家都不吭声罢了。”

    陈庆赞许地点点头,“我想了解一下城内的情况,我们上城头说!”

    陈庆又对刘璀笑道:“你也一起来。”

    众人上了城头,陈庆缓缓问道:“城内百姓中党项人有多少,难治吗?”

    “回禀节度使,城内党项居民大概有三成左右。”

    “有这么多?”

    “党项人也分两种,一种是老居民,住了十几二十年了,这种党项百姓没有危险,还有一种是新移民,就是这两年迁徙过来的,他们强占了最好的产业,最好的房子,还组建了党项复兴社,相当于宋朝弓箭社之类的民团,有兵器盔甲,非常危险。”

    “这些新移民有名单吗?”陈庆追问道。

    旁边刘璀接口道:“县衙有名册,黄县丞已经给了卑职,卑职安排士兵挨家挨户搜查兵器。”

    陈庆点点头又问道:“关于归川县的银矿,你了解多少?”

    黄耀宗苦笑着摇摇头,“卑职知道那边有座银矿,但官府中没有任何记录,卑职确实了解不多,只知道那座银矿比较隐秘,一直是官场禁忌,不准提,不准问。”

    “那谁了解比较多?”

    黄耀宗想了想道:“以前的武知县应该知道,他就是从归川县调过来的。”

    “武宏伟?”

    “对!就是他,他应该很清楚。”

    说曹操,曹操就到,这时,一名士兵上前禀报道:“启禀都统,前任武知县说奉都统之令,前来报到。”

    来得正好呢,陈庆笑问道:“他现在人在哪里?”

    “在府衙等候。”

    陈庆回头对刘璀道:“现在当务之急是把党项新移民清理出来,搜他们兵器不一定搜得到,关键还是人,要果断一点,先把所有十四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男子全部拘禁,等西夏军队撤走以后,再慢慢处置他们。”

    “卑职明白了!”

    陈庆又对黄耀宗道:“你全力协助刘将军,把这件事处理好,我任命你为县丞!”

    “卑职一定竭尽全力!”

    .........

    陈庆匆匆赶到了经略使府衙,武宏伟正坐在大堂上等候,显得略有些紧张,这时,陈庆走上大堂,武宏伟连忙起身上前行礼,“参见都统!”

    “坐下说话!”

    陈庆笑眯眯请他坐下,又让亲兵上茶。

    “没想到都统这么快就拿下狄道县了。”

    “这也多亏你的提供的情报啊!否则在城内的巷战不知会死多少人。”

    “卑职也希望不要伤及无辜百姓。”

    两人稍稍寒暄几句,陈庆话题一转,问道:“我很想了解归川县银矿之事,希望武知县知无不言!”

    武宏伟沉默片刻问道:“这座银矿对都统很重要吗?”

    “对!非常重要,它关系我以后的军费来源。”

    武宏伟点了点头,“这座银矿其实已经存在十几年了,它是熙河经略使刘法发现的,当时西军也面临待遇差、军俸低的困境,为了筹集钱粮,刘经略也绞尽了脑汁,发现这座银矿后,西军高层将领一致同意私下开采白银来补充军费,但他们也知道这是大忌,在军方的纪录中,它只是一座铅矿,便把这座银矿之事隐瞒下来了。

    宣和三年,三使司矿曹官员特地来查看,也被将领们用事先准备好的铅矿石糊弄过去了,但还是不敢大规模开采,每年开采的白银在二十万两左右,当时白银不值钱,也就二十万贯钱,全部用来补充军费不足,购买羊肉,给士兵改善伙食等等。

    后来刘子羽接任熙河路经略使,他非常谨慎,主张矿山只开采不冶炼,等到时机成熟再冶炼,结果我们囤积了大量的矿石,一直没有机会冶炼出来。”

    陈庆心中已明悟,和他的猜测完全一样,银矿应该是西军秘密开采,所以官府都不知道银矿存在,西夏人拿到的十万斤粗银,也是用多年囤积的矿石冶炼出来。

    “你也是参与者之一吧!”

    武宏伟默默点点头,“卑职其实是第二任矿山管事,同时出任归川知县。”

    “西夏人现在在开采银矿,你也知道吧!”

    武宏伟叹口气,“卑职知道也没有办法,西夏军擅长收集情报,他们应该很早就知道银矿存在了,西夏窥视临洮府,恐怕也和银矿有关!”

    陈庆负手走了几步道:“情况我大概了解了,你先接手县衙,和黄耀宗一起把狄道县民心稳定下来。”

    下午时分,宋军斥候传来了最新消息,西夏军队七千余士兵在抵达狄道县以北四十里时,折道向西而去,去向不明。

    这个消息让陈庆警惕起来,他立刻打开地图,并派人把武宏伟找来。

    不多时,已经换了一身知县官服的武宏伟匆匆赶来,躬身道:“节度使找卑职有事吗?”

    “我想向你了解一下路况!”

    陈庆指着地图道:“斥候刚才送来最新消息,西夏七千军队从狄道县以北四十里处折道向西而去,但我在地图上并没有找到任何道路,是怎么回事?”

    武宏伟迟疑一下道:“节度使所说的道路,卑职估计就是以前的旧官道,新官道修通后,旧官道就慢慢没有人走了,已经废弃了至少二十年,这份地图是后来绘制的,所以就没有标注旧官道了。”

    “废弃二十年还能走?”

    “走肯定能走,当年修建的是骑兵道,夯土非常结实,就是比新官道向北绕远了至少一百里,很不方便,它主要是为了和北面的官道交汇。”

    “是指通往哪里绕远了百里?”

    武宏伟愕然,“卑职当然是说当川县,难道节度使不知道?”

    陈庆摇摇头,这时他已经明白了,西夏援军在支援狄道失败后,改变了策略,他们一定是去接应当川县银矿,杨再兴的军队恐怕会有危险了。

    陈庆沉思片刻,果然对亲兵道:“速去传我的命令,立刻集结三千骑兵!”

    一刻钟后,陈庆亲自率领三千骑兵离开了狄道县,沿着新官道向当川县方向疾奔而去。

第四百三十八章 银矿

    当川县位于山区,在临洮府的地位几乎微不足道,它的存在只是因为需要安置军队家属而特别设立的一座小县,随着宋军在临洮府的消失,大量当川县百姓也跟随着离去,目前只剩下几百户人家,两三千人口。

    当川县之所以成为宋夏两军关注的焦点,是因为当川县西北部三十里外的一座大银矿,当然,之前并不叫银矿,而是叫当川县铅矿,几乎所有当地百姓都以为那是一座铅矿。

    直到西夏人接手矿山,重新开采冶炼后,才渐渐有消息传开,那不是铅矿,而是一座银矿。

    目前银矿已经开采近二十年,之前因为人手不足,产量一直不大,这两年由于西夏军从西夏一次性转移来七千矿奴,使得银矿石产量骤然增大,从年产二十万两白银,到现在年产数万斤粗银。

    矿山虽然远离县城,但人口却比县城多得多,七千矿奴和数千家眷生活在矿山周围一望无际的窝棚内。

    矿奴来源复杂,有的是被俘的宋军士兵,有的是被抓的宋朝汉人奴隶,还有不少是羌人和吐蕃人,他们原本是在盐矿当矿奴,一年半前,他们又被转到了当川县。

    七千人中,有六千人在矿山上开采矿石,另外一千人则是冶炼工,负责冶炼矿石。

    在西夏人占领矿山之时,便发现了大量宋军开采的矿石,没有冶炼,这些矿石白白便宜西夏人,西夏人大喜若狂,他们加班加点冶炼,利用这些矿石冶足足炼出了八万斤粗银,加上自己开采的矿石,短短一年多时间,西夏人的粗银库存便超过了十万斤。

    在巩州之战结束不久,曹保宗便派出一千头骆驼前往临洮府,运回滞留在当州县的十万斤粗银,不料骆驼队刚刚抵达狄道县,准备休整两天,宋军就杀进了临洮府。

    主将夏金不得不派出一千军队护卫骆驼队前往当州县搬运粗银。

    银矿暂时停止了采矿,在山脚下,一座用大石砌成的仓库前,一只只木箱子被搬了出来,一共两千只木箱子,每只箱子装五十斤粗银,正好由一千头骆驼运走。

    大管事任中群跟着最后几只木箱走出来,笑呵呵道:“拓跋将军不喝一杯再走吗?”

    护卫主将叫拓跋汲,是一名行将,他肩负押运银锭的重任,心中着实有点紧张。

    拓跋汲摇摇头道:“宋军已经杀进临洮了,一刻也不能耽误,以后有机会吧!”

    任中群眯眼笑道:“那好!就祝将军一路顺风。”

    一千西夏护卫骑兵纷纷上马,数十名骆驼奴最后检查箱子是否捆绑结实。

    就在这时,远远隐隐传来低沉的号角声,随即山腰处有士兵大喊:“远处来了一支骑兵!”

    拓跋汲急搭手帘向远处望去,只见远处官道上黄尘滚滚,尘土飞扬,闷雷一般的马蹄声从远处传来,估计还有十几里远。

    任中群脸色大变,大喊道:“拓跋将军快走,我来牵制对方!”

    拓跋汲心中又恨又急,他怒斥数十名骆驼奴,“不要检查了,快走!”

    骆驼奴牵着长长的骆驼队出发了,沿着官道向北方快步走去,他们不断挥鞭抽打,催促骆驼加快速度,一千骑兵紧紧跟随在骆驼队两侧。

    拓跋汲心中焦急万分,他恨不得骆驼队飞奔起来,他也不知道这次能不能逃脱宋军追击。

    远处杀来的正是杨再兴的五千骑兵,他们虽然比对方晚了一天,但他们不断加快速度追赶,终于赶上了对方。

    杨再兴率领大军冲到矿山前,他勒住战马四处张望,远远看见矿山上似乎有一支军队,但那支军队在半山腰上,骆驼在哪里去了?

    杨再兴看到了军队正是矿山的看守军,也是一千士兵,他们负责监管矿奴采矿冶炼,他们在矿奴头上作威作福可以,但面对五千宋军骑兵,一千看守军胆怯了。

    他们不敢正面抗击宋军,便逃到半山腰上若隐若现,吸引宋军注意力,企图给骆驼运输队争取时间。

    杨再兴目光一瞥,只见路边一块大石背后躲着十几名光脚孩童,他们衣服破烂,浑身肮脏,估计是矿奴家的孩子。

    杨再兴抓出一大把钱问道:“有一支骆驼队你们看见没有?大概有一千头骆驼。”

    十几名孩童纷纷指着北方大喊道:“骆驼向那边走了,好多骆驼啊!”

    “跟我追!”

    杨再兴把铜钱扔给孩童,回头大喊一声,大队骑兵疾奔向北而去,冲上一个低缓的山坡,杨再兴一眼看见数里外的骆驼队,每头骆驼身上都背负着两只木箱子,一支千余人的西夏骑兵不时紧张地向后张望。

    “弟兄们,除了骆驼,其余人杀无赦!”

    命令下达,宋军骑兵纷纷拔出战刀,挥舞战矛,怒吼着向数里外的骆驼队追杀而去........

    拓跋汲见宋军追杀上来,他绝望地举刀大喊:“弟兄们,跟宋军拼了!”

    一千西夏骑兵大喊一声,在官道两侧的田野里迅速摆下了阵型。

    宋军骑兵转瞬杀到,和一千西夏骑兵猛烈碰撞,双方骑兵人潮迅速淹没在一起.......

    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作战,双方皆训练有素,但宋军拥有压倒优势的兵力,以五战一,西夏军完全抵挡不住,只坚持了不到半个时辰,西夏军骑兵便已阵亡过半,剩下的四百余士兵调转马头便没命奔逃。

    他们一阵狂风般从骆驼队身边经过,却没有停留,狂奔而逃,很快便跑远了。

    杨再兴一挥手,止住了军队追赶,军队随即控制了骆驼队。

    “开箱看一看!”杨再兴对士兵们令道。

    士兵们卸下十几只木箱,撬开了第一只箱子,众人顿时面面相觑,里面竟然是沉甸甸的石板,质地粗糙,但谁都认得出来,这就是山上岩石片。

    杨再兴大吃一惊,急令道:“再打开箱子,他们一连打开三百多口木箱,全部都是石板,无一例外。

    “将军,不会是刚才骑兵临时换了箱子吧!”

    杨再兴已经从盛怒中冷静下来,如果刚才的骑兵知道是石板箱,他们就不会和自己拼命了,他们应该也一样被骗了。

    “回矿山!”

    杨再兴一声令下,宋军士兵牵着骆驼掉头返回矿山,一千看守士兵不见了踪影。

    宋军四处搜查,不多时便抓到一名汉人管事,将他带到杨再兴面前。

    管事吓得跪地磕头求饶,“将军,我只是仓库小管事,没有作恶,求将军饶命!”

    “我不杀你,你起来告诉我,刚才我看到在半山腰的军队到哪里去了?”

    “大管事带着他们向西逃走了。”

    “向西是去哪里?”

    “这里距离河州很近,向西走三十里就是河州定西城寨,然后再走三十里就是宁河县,翻过两座大山就到了。”

    “我再问你,白银到哪里去了?箱子里怎么会是石板?”

    “小人不知道.......”

    他话音未落,杨再兴的利剑已经顶住他的脖子,杨再兴冷冷道:“你再敢说不知道,我就斩断你的人头,换一个人询问。”

    宋军又抓到一名仓库管事,眼前的小管事崩溃了,瘫坐在地上哭泣道:“银子都被任大管事换走了,几个月前就被换走,我真不知他藏到哪里去了。”

第四百三十九章 意外

    杨再兴恨得咬牙切齿,追问道:“这个任大管事究竟是什么人?”

    “他全名叫做任中群,是西夏文思远派来的,在西夏就专门负责冶炼金银。”

    “他是党项人?”

    小管事连忙摇头,“他是汉人,是西夏朝廷中为数不多的汉人官员。”

    这时,杨再兴已经隐隐明白了,这批白银应该没有运去西夏,否则曹保宗不会派人过来运送银子,一定是被这个任中群私吞了。

    “王伦何在?”

    一名指挥使上前道:“卑职在!”

    “你率一千士兵向西追赶,不要骑马,追到定西城寨,如果没有发现敌军,就立刻撤回!”

    “卑职遵令!”

    指挥使王伦带着两千士兵向西追去.......

    杨再兴着实沮丧,他的第一个任务就失败,让他回去怎么向都统交代?

    但他还有一个任务在身,他又不得不强打精神,命管事去把矿奴首领找来。

    ........

    杨再兴用一间空仓库当议事大堂,不多时,十几名矿奴首领都走进了仓库,里面有汉人、羌人、吐蕃人,几乎都是中年人。

    这些人从年轻时就当矿奴,差不多了做了二十年矿奴,染了一身病,所以他们的寿命都不会太长,四十余岁就差不多了。

    正因为他们都已认命,不再抗争,西夏人才让他们当矿奴首领,实行自治管理,只要不逃跑,平时的生活西夏人一般都不会过问。

    十几人都很平静,完全没有那种得到解放的喜悦和激动,和平时来参加议事没有任何区别。

    “各位都请坐下!”

    十几人面无表情地各自坐下,目光茫然地望着杨再兴。

    “我们不是西夏军,而是宋军,西夏军已经跑掉了,从现在开始,你们不再为奴。”

    十几名矿奴首领终于有了反应,他们低声议论片刻,一名稍微年长的男子问道:“宋军打算放我们回去吗?”

    杨再兴听他说得别扭,眉头一皱道:“为什么要回去,难道你们不是宋人?”

    “我们在宋朝已经无处可去了,在西夏至少还有一个家。”

    另一名稍微年轻的矿奴首领怕惹怒这名宋将,连忙解释道:“将军有所不知道,我们这批人在西夏已经生活了二十多年,其实已经是自由身了,前几年我们联系过宋朝家人,早已不知去向,村庄都毁了,所以我们便决定在西夏度过残生。”

    杨再兴点点头,“好吧!我给你们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放你们自由,你们想去哪里都可以,回宋朝故乡也好,回西夏养老也好,一切由你们自己决定,第二个选择,你们留下来继续开矿,身份从矿奴转为矿工。”

    众人面面相觑,刚才年轻一点矿奴首领问道:“二者有什么区别吗?”

    “当然有区别,矿奴是奴隶,矿工是平民,矿工签三年协议,你们拿工钱,每天一百文,每十天休息一天,生病了有医师看病,家人搬去归川县居住,孩子还可以读书。”

    “那粮食呢?西夏人虽然不给工钱,但给我们粮食。”

    “西夏人一天给你们多少粮食?”杨再兴问道。

    “成人每天一升,孩童每人半升。”

    “好吧!就算一家三口,每天两升半粮食,一个月七十五升,八斗米不到,现在斗米三十文,八斗米才两百四十文钱,三天不到就挣到了,告诉你们,我们在巩州招募矿工开铁矿,每天才五十文,只有你们的一半工钱,你们好好想清楚,到底要钱还是要米?”

    十几人议论半天,纷纷道:“将军,让我们回去告诉大家,让他们自己决定,愿意走还是留下来?”

    “可以,给你们两天时间做决定!”

    ...........

    两天后,陈庆率领两千支援骑兵赶到了银矿,杨再兴前来请罪。

    听完杨再兴的汇报,陈庆也半晌说不出话来,他摆摆手道:“几个月前就已经掉包,此事和你无关,矿山的情况怎么样?”

    “已经按照都统的意思让他们自己选择,绝大部分人都愿意留下来当矿工,只有极少数想去寻找家人,卑职给了他们一点路费和粮食,让他们离去了,大概有四百余人,都是羌人和吐蕃人,然后明天就可以开工了。”

    陈庆点点头,思路又转回来,问道:“这两天我相信你也在调查这个任中群的情况,难道没有一点线索?”

    “线索有一点,就是狄道县的仓库管事,他是任中群同乡,有可能知道此人的底细。”

    “你是说管事李华?”

    “就是他,我听说他来过好几次矿山,任中群每次都很热情招待他。”

    李华就是最初向陈庆透露银矿有十万斤粗银的那名仓库管事,现在陈庆继续让他当管事。

    陈庆眉头皱成一团,正是此人告诉自己消息,自己才派杨再兴赶赴银矿,最后是及时拦截住了两千箱‘粗银’,在西夏人眼中,这十万斤粗已经被自己得到了,他们根本不知道那是两千箱石头。

    难道这个李华是任中群的人,他是故意向自己泄露了银子的消息?

    陈庆也是一肚子狐疑,他必须要尽快赶回去找这个李华。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你不是派王伦率军去了定西城寨,结果如何?”

    “没有能追到那支撤退的军队,他们应该是撤退到河州枹罕县去了。

    陈庆起身道:“我这次赶来银矿,是因为有七千西夏军从北边废官道向这边杀来,我怕你吃亏,所以前来支援,但很奇怪,我派斥候去那条废官道打探,却没有看到任何西夏军的踪迹,不知道是他们走得太慢,还是得到什么消息了。”

    “应该是得到消息了!”

    杨再兴道:“卑职消灭了一半护卫骑兵,还有一半跑掉了,他们回兰州的路线就要走一段都统说的废官道,然后向北逃亡,他们肯定遇到了这支西夏军队,而且卑职有五千骑兵,足以应对这七千西夏军。”

    陈庆负手走了两步,眼中更加疑惑,“这就更不合常理了,对方有七千军队,哪怕他们不参与抢夺白银,只要把一千头骆驼乱箭射倒,你的运送就是大问题,这可是十万斤粗银,任何一方都不会轻易放弃。”

    “都统是担心他们又掉头回去,在半路上拦截我们队伍吗?”

    陈庆摇摇头,“我担心对方是虚晃一枪,压根就没有离开狄道县,他们的目标还是狄道县。”

    “可是.....狄道县有牛皋和刘璀,还有七千军队,对方想夺回狄道县,应该不会那么容易吧!”

    “话是这么说,一旦里应外合,就算保住狄道县,也会伤亡惨重。”

    陈庆心中忧虑加深,他对杨再兴道:“虽然你的骑兵强大,但还是不能大意,我先率军回去,你再等上几天,确定没有西夏军了再回来,矿山这边我会另外安排军队来接手,你就不用管了,”

    “卑职遵令!”

    陈庆在矿山只休息了一个时辰,便立刻率军返回了狄道县。

第四百四十章 暴乱

    就在陈庆刚刚离去,宋军就开始在城内挨家挨户搜查党项人家,尤其是新移民的两千多户党项人,更是宋军防范的重点。

    夜幕下,一群群宋军士兵不断押解着党项男子前往军营,宋军恩威并施,如果主动交出兵器盔甲,可以不被抓捕,但如果藏匿或者少交兵器,那么家中除了老人和孩童之外的男子都要被抓走。

    城外有西夏军队虎视眈眈,城内党项移民人数众多,如果他们里应外合,狄道县就危险了。

    攘外必先安内,必须先把城内的党项人收拾停当,再集中兵力对付外面的西夏军。

    城头上,四千士兵分别驻扎在四座城头上,严阵以待,远处出现密密麻麻的火把,形成了一片火把的海洋,光从火把数量来看,敌军至少有七八千人。

    刘璀低声问牛皋道:“牛将军,你说当川县的银子会不会只是一个噱头,目的是为了调虎离山,把咱们的兵力分散出去?”

    牛皋沉吟一下道:“银子肯定是真的,但调虎离山之计也有可能,今晚风险很大,你我必须高度警惕!”

    这时,指挥使李慕清快步走来,向刘璀抱拳道:“启禀统领,我们刚刚得到一个消息,城内已经聚集了一千党项人民团,但不知聚集在何处?”

    刘璀眉头一皱,“一千党项人,这要很大宅子才能容下,所有的大宅子我记得都搜查过了,还有漏网之鱼吗?”

    “启禀统领,我们搜查的都是新移民的党项人,城内还有老的党项人和汉人,他们都不在名册中,另外还有报恩寺也没有搜查,还有店铺也没有搜查,卑职的意思是,立刻扩大搜查范围,再悬重赏奖励揭发。”

    旁边牛皋心细如发,他想到了另一种可能,“一千人聚集太明显了,不可能发现不了,我觉得最大的可能性是他们化整为零,在等待信号,我建议暂时不要扩大搜查范围,还是把搜查重点放在名册内,可以搜查店铺。”

    刘璀点点头,“就按照牛将军的意思搜查,不脱离名册,加强搜查店铺,另外,搜查兵器太耗费时间,先把人带走,兵器回头再说!”

    “卑职明白了!”

    李慕清匆匆下去了,牛皋又建议道:“李慕清那边恐怕兵力不够,我看敌军也暂时不会攻城,不如我再率领一千士兵参与搜查。”

    刘璀叹口气道:“我也担心李慕清一人稳不住局面,都统再三叮嘱要防范仓库,那边兵力太少,就烦请牛统领率一千士兵前去防备仓库!”

    牛皋点点头,“我这就带人下去!”

    .........

    报恩寺位于县城内西北,占地约十余亩,是城内最大的寺院,寺院内的报恩塔高约五丈,为木制九层塔,是城内最高的建筑,已存在八十余年,有一点年久腐朽了。

    城内正如火如荼搜查抓捕,这时,几名黑影翻墙进了寺院,向报恩塔奔去。

    只片刻,几名黑影奔至报恩塔前,他们点燃了十几根火把,将火把扔进了报恩塔内。

    只片刻,木塔被点燃了,火势燃烧迅猛,浓烟滚滚,寺院内的僧人跑出来大喊大叫救火,但木塔已经腐朽,救火没有任何意义,很快烈火便将整座木塔吞没了。

    报恩寺的木塔燃烧便是一个信号,无数身穿黑衣的年轻党项人从各家店铺内冲出来,宋军搜查大户、搜查普通民户,最后才是搜查店铺,偏偏大部分党项民团兵都藏身在店铺内。

    一部分民团兵已经被抓走,但还是有超过八百名党项民团兵汇集在大街上,一名首领大喊道:“先攻打北城门,再烧毁仓库!”

    八百多名党项民团武士呐喊着,挥舞兵器冲向距离他们最近的北城门冲去,西夏军都集中在北城门外,只有攻下北城门才能里应外合。

    但北城门也是宋军防御的重中之重,城门前,五百余名弩兵列成阵型,一把把军弩对准了蜂拥而来的党项黑衣人,城头上,也同样有三百余人严阵以待。

    八百名党项黑衣人已冲到两百步外,刘璀大喊一声,“射!”

    八百支弩箭密集射向人群,黑衣人纷纷惨叫着栽倒,瞬间有上百人被射杀,嚣张的气势为之一滞。

    “冲上去,杀死一名宋军赏钱五百贯!”人群中有人在大喊。

    刚刚有些慌乱的党项黑衣人再次振作起来,狂呼乱喊,踏着同伴的尸体,向城门杀来。

    城头上的一百架床弩全部调头对准了一百三十余步外的黑衣人,宋军士兵第二次张弩上弦完成。

    “再射!”刘璀再次大喊。

    第二轮箭暴风骤雨般射出,这次多了上百部床弩,五百支寒鸦箭威力惊人,黑衣人的伤亡顿时急剧上升,这次被射杀了近三百人。

    队伍中的首领见城头支援队伍已杀到,他们无法夺取城门,便大喊道:“走支多巷去仓库!烧毁仓库!”

    黑衣人利用熟悉城内的优势,调头便纷纷冲进一条小巷,转而向仓库方向奔去,

    小巷内全是民房,这些暴徒开始控制不住自己,冲进百姓家中杀人放火。

    这时,李慕清已得到消息,他立即率领两千士兵向这边奔来,而牛皋则率领一千士兵在仓库前布下阵型。

    不多时,四百余人冲出小巷,前面百步外就是仓库大门,牛皋率领一千士兵手执盾牌和短矛,同样布下了防御大阵。

    四百人刚奔出小巷,李慕清率领的两千士兵从两边杀到了,瞬间将黑衣人团团包围.......

    城外七千人正是尚东延率领的七千援军,他虚晃一枪,佯作前往归川县,在走出五十里后,又掉头回来,等待着和城内的党项民团兵里应外合。

    报恩寺塔的烈火已经燃烧起来,城内传来了党项人的叫喊声,尚东延目光紧紧盯着城门,哪怕城门开一条缝都是他的机会。

    但尚东延最终还是失望了,城门始终没有出现任何变化。

    东天空翻起了鱼肚白,报恩塔的烈火已经熄灭,城内的喊声已渐渐平静。

    尚东延长长叹了口气,喝令道:“北撤!”

    七千大军没有携带攻城武器,也就没有了任何机会,他们回头向北撤军了。

    ..........

    两天后,陈庆回到了狄道县,刚进城,陈庆便得到消息,就在他离开狄道的当天晚上,党项人发生暴乱,很多汉人百姓无辜被杀,一支五十人的宋军巡逻队被袭击,伤亡大半。

    这个消息让陈庆大怒,立刻派人去找牛皋和刘璀来见自己。

    陈庆回到府衙坐下,让亲兵去找仓库管事李华。

    这时,牛皋和刘璀匆匆赶来禀报。

    陈庆一拍桌子怒道:“我是怎么交代你们的?先把所有人拘押到军营,只要他们赤手空拳,就不怕他们翻天,你们究竟是怎么做的,还是让暴乱发生了?”

    牛皋战战兢兢道:“启禀都统,西夏人早就准备好了,他们有人点燃了报恩寺塔,这是信号,结果近千名党项暴徒手执兵器冲出来,在城内到处放火杀人,我们全军出动,杀死了八百多名暴徒,抓捕了三百余人,然后把没有参加暴乱的一千三百余名党项人也一并抓捕,暴乱已经镇压下去,确实造成了很多无辜百姓伤亡,我们弟兄阵亡了六十七人,伤一百三十人。”

    刘璀也道:“当时情况非常危急,我们要防御城外敌军,不可把兵力全部投入抓人,请都统宽恕!”

    陈庆点点头,“好吧!这次我也有责任,就不追究了,被抓的党项人是怎么处理的?”

    “还在等都统下令!”

    陈庆冷冷下令道:“参加暴乱的三百余人全部斩首,没有参加暴乱的党项人以及他们家人都统统赶出狄道县,没收他们所有财产!”

第四百四十一章 线索

    管事李华被带到大堂,陈庆又对牛皋和刘璀嘱咐几句,两人这才告辞快步离去。

    “卑职参见节度使!”

    陈庆目光如刀子一样盯着李华,他不太喜欢这个管事,从一开始就不喜欢他,为人不老实。

    现在陈庆更是怀疑此人是任中群安插在狄道县的一根眼线。

    “李华,你和任中群是什么关系?”

    李华浑身一抖,半晌道:“卑职不明白节度使是什么意思?”

    陈庆的声音变冷了,“你知道我的绰号什么?女真军和伪齐军都称我为人魔,我已经很久没有杀人了,你不要挑战我的耐心。”

    “卑职是认识任中群,但并不代表什么啊!”

    “我就问你,你和他是什么关系?”

    “小人和他是同乡。”

    “那好,你把所知道任中群的一切都告诉我。”

    “启禀节度使,任中群年纪大概在四十岁,湟州人,很擅长冶炼,他二十余岁时去了西夏,卑职听说他一直在西夏文思院内负责冶炼金银,后来还当了官,任文思院判官,两年前西夏军占领了归州银矿,任中群便被西夏派到归州银矿出任总管,我就是这个时候认识他的,和他吃过几次饭,别的交情就没有了。”

    “我索性就直说了吧!十万斤粗银被任中群私吞了,西夏人和我都没有能得到,我要找到这个人,找到白银,你告诉我,他会把银子藏在哪里?”

    李华惊得合不拢嘴,半晌道:“他竟然如此胆大妄为,私吞十万斤粗银,我简直不敢相信。”

    “这不是你相不相信的问题,我必须要找到白银,我希望你能告诉我线索。”

    李华想了一会儿道:“卑职确实知道一条线索,他很有可能把银子运去了湟州。”

    湟州?陈庆微微一怔,“为什么?”

    “因为他兄弟任得敬在湟州出任知州。”

    “等一等!”

    陈庆打断了他的话,“这个任得敬是谁任命的知州?”

    “回禀都统,任得敬最初是宋朝任命的西安州通判,他投降金国后,金国便继续让他主管湟州和西安州政务,现在是伪齐任命他为湟州知事,同时兼管西安州和廓州政务。”

    “所以西夏人还没有占领湟州?”

    “湟州、廓州和西安州正好是盛产粮食的河湟谷地,金国十分看重,不允许西夏占领三州,现在还属于伪齐控制。”

    这个消息着实有点出乎陈庆意料,他原以为西夏已经将整个熙河路都占领了,没想到最西面的湟州、廓州和西安州还在伪齐手中。

    “湟州、廓州和西安州有军队吗?”

    “听说有,具体多少卑职不知。”

    陈庆眼珠一转,注视着李华问道:“西夏人不知道任中群和任得敬的关系?”

    “这个问题卑职也问过任中群,他说西夏人并不关心这个问题,当然也不知道。”

    陈庆喝了口茶,淡淡道:“我明白了,你先退下!”

    “卑职告退!”

    李华退了下去,陈庆注视着他的背影走远,随即令道:“把呼延雷给我找来!”

    不多时,呼延雷匆匆赶来,单膝跪下行一礼,“参见都统!”

    呼延雷也是刚刚从兰州回来,他带来了兰州的消息,曹保宗被西夏天子召回了京城,估计是商议赎回巩州两万战俘的事情。

    陈庆对他道:“你现在手下还有多少人可以调动?”

    “还有一百余人。”

    “现在需要你做两件事,第一,派人暗中盯住仓库管事李华的一举一动,直接向我汇报;第二,派人去湟州、廓州和西安州,尤其是湟州,最好你本人带领手下前往。”

    陈庆之所以怀疑李华,是因为李华露出了破绽,首先他知道得太多了,比如任中群和任得敬的关系,连西夏都不知道,任中群更不会随意泄露,李华和他非亲非故,怎么能让他知道?

    其次李华就是狄道县人,又怎么和任中群扯上同乡的关系?再其次,金国不允许西夏染指河湟地区,这件事连武宏伟都不知道,他一个小小仓库管事反而知道了。

    陈庆开始怀疑这个李华其实是任得敬派来的卧底,任得敬是什么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西夏大军阀,差点夺取了西夏的江山社稷,这种野心勃勃的人会对临洮府没有想法?

    呼延雷点点头,“卑职明白!”

    陈庆又继续嘱咐道:“归州银矿的一批白银,大约十万斤落在任中群和任得敬手中,你重点要寻找到任中群,并关注他,了解这批白银的下落,这才是我要你去湟州的任务。”

    呼延雷默默点头,他感觉到了肩头上的压力。

    “都统什么时候攻打湟州?”

    陈庆摇了摇头,“短期内暂时不会考虑,现在还是集中兵力处理西夏,等情况了解清楚后再说!”

    .........

    兴庆府皇宫,天子李乾顺十分不满地怒斥曹保宗,“出兵巩州十分荒唐,没有建立完善的后勤补给点就仓促出兵,没有掌握全面的情报就轻率南下,最后导致两万军队成了战俘,还需要朕拿出钱粮赎回他们,你不是不知道今年的蝗灾让我们损失惨重,国库剩下的一点点盈余都被你的草率挥霍掉,你太让朕失望了!”

    曹保宗低下头大气不敢喘一口,他甚至不敢提及归川县银矿之事,如果天子知道那批白银被宋军夺走,他非杀了自己不可。

    但他怕什么,偏偏就来什么?

    李乾顺又问道:“你刚才说宋军攻占了临洮府,那归川县的那批白银是不是也被宋军抢走了?”

    曹保宗吓得连忙解释道:“归州县银矿由文思院直辖,银矿的事情,卑职不太知情。”

    “哼!朕已经问过文思院了,文思院只负责开采冶炼,安全是由你负责,你怎么会不知道?”

    曹保宗只得继续推卸责任,“卑职接任时,李都督告诉我,归州银矿直属于文思院,矿山的一千守军也是文思院安排,并不属于卑职掌控,安全怎么能说由卑职负责?请陛下明鉴!”

    李乾顺恨恨盯着曹保宗,估计那批银子已经凶多吉少了,文思院才和军队互相推卸责任。

    李乾顺心中恨极,但有没有办法。

    他负手走了两步又问道:“你下一步准备怎么办?”

    “回禀陛下,微臣的目标还是巩州,只要拿下巩州,就切断了陈庆和熙河路各州的联系,现在陈庆占领临洮也好,占领河州也好,微臣都不管,微臣会集中人力物力在定西县和陇西县之间修建三座补给军城,囤积粮草物资,然后集中兵力攻打陇西县,所以两万战俘暂时不用赎回,只要微臣拿下陇西县,这两万战俘就会同时救回来。”

    李乾顺听说不用他出钱粮赎人,他又对曹保宗道:“这个冬天你要加强情报,要掌握陈庆的一举一动,希望明天开春后给朕带来好消息。”

    “微臣遵旨,绝不让陛下失望!”

    曹保宗长长松了口气,天子不追究那批白银之事,令他如释重负。

第四百四十二章 河州

    在伪齐皇帝刘豫的一再请求之下,女真人最终还是出兵了,完颜兀术率领五万铁骑挥师南下,在汴梁东郊羊驰岗大败李横的军队。

    李横和副将翟琮率领数千残军仓惶南逃,却在许昌县南被李成率三万军包围。

    李横率军拼死突围,最后只有不到一千人在副将翟琮的率领下突围成功,其余将士全军覆灭,李横也不幸战死沙场。

    宋军的第一次北伐就这样以惨败的结局收场。

    而就在这时,岳飞在蔡州确山同样大败孔彦舟的军队,孔彦舟收拾残军向北败退。

    岳飞并没有追赶,这时翟琮率领千余残军退回到襄阳,也带回了李横全军覆灭的消息。

    岳飞随即接收了李横留下的一万多余部以及董先、彭玘等大将,岳飞意识到金兵来者不善,开始收缩防线,放弃了南阳,死守穰城到沁阳一线。

    完颜兀术率领五万铁骑以及十余万伪齐军开始全面反攻,率军扑向江淮,五万铁骑在淮河北岸和张俊、韩世忠的十万大军交战。

    十万宋军再一次被完颜兀术的两万拐子马和铁浮屠击败,宋军兵败如山倒,仓惶南逃,之前所攻占的江淮之地又重新丢失殆尽,女真骑兵一路追杀,十万大军最后不到一半逃回了长江南岸。

    在川陕屡战屡败的完颜兀术在中原恢复了他横扫天下的勇猛,击败了东线宋军后,又调头杀向荆襄,连续攻占了蔡州、光州、邓州,在穰城和岳飞军激战数日,双方各有胜负。

    此时金兵连续大战近十天,身体已十分疲乏,后劲不继,完颜兀术最终意识到攻不下荆襄,便不再进攻,收兵北撤汴梁,把后续战事扔给了伪齐军。

    岳飞命令董先和彭玘率一万军守住穰城,他率领两万军挥师南下,在光州击败了李成的部将蒋源,重新夺回光州,他随即派部将王贵进驻安庆府,命令汤怀驻扎黄州,命令姚政进驻蕲州。

    这一战女真五万精锐再度杀得宋军闻风丧胆,江淮东线尽墨,但江淮西线的荆襄外围各州府却保住了,也算是一大成果。

    宋军收复江淮失败,朝廷主和派声浪再起,宰相秦桧强烈要求追究盲进之责,十月初,主战派骨干赵鼎被罢相,大学士徐先图拜相并接任知枢密事之职。

    ........

    就在宋军在江淮惨败之时,陈庆率领一万熙河军无声无息地占领了河州,军队进驻枹罕县。

    河州的汉人已经不多了,主要以羌人和吐蕃人为主,基本上都是牧区,汉人主要集中在罕县和宁河县两座县城内,而县城以外的广大土地都是羌人和吐蕃人的地盘,连党项人也不多。

    这也是汉唐以来的西部特点,官府只管理县城,军队则驻扎在县城和军寨,其余地方都是边疆民族自治,大家相安无事。

    宋军攻占河州没有发生任何战斗,在他们进入河州后,西夏三千军队随即从河州撤离,返回了兰州。

    枹罕县是一座中县,县城颇大,但人口不多,只有两千多户人家,汉人占了一半,其余都是羌人、吐蕃人和党项人,并没有新的党项移民,有基本上没有什么民族矛盾,城内气氛平静,完全没有狄道县那样激烈的斗争。

    主要原因是洮水河谷地位重要,是产粮重地,西夏人自然也极为看重狄道县,大量移民。

    陈庆率军进驻枹罕县的第三天,呼延雷也从湟州赶到了枹罕县。

    “卑职在湟州城内买了一座酒楼和一座客栈,那边汉人很多,几乎都是从陕西路逃来,有十几万人之众,都以种麦为生,任得敬此人能力很强,把湟州、西安州和廓州治理得不错,军队有八千人,其中五千骑兵,粮草都是由军屯解决。

    但卑职听说,伪齐军在湟州和西安州只各有一千人,其余六千人都是任得敬的私军,他完全就是湟州、西安州和廓州的土皇帝,他妻子是吐蕃人,所以他得到了吐蕃人的支持。”

    “任中群找到了吗?”陈庆又问道。

    “卑职打听到了任中群的消息,他确实在湟州,但卑职没有见到他,卑职估计他躲在某地精炼白银,但只是猜测,没有证据,卑职会尽快寻找到他的下落。”

    陈庆点点头,“要千万注意隐蔽,不要被敌军发现了。”

    “卑职明白了!”

    呼延雷在河州只呆了半天,买了一批货物,又匆匆回去了。

    这时,陈庆得到消息,西夏天子李乾顺派来的使者已经到了成纪县。

    陈庆任命指挥使正将王伦为河州兵马使,率军两千驻扎枹罕县,他则率领大军返回秦州。

    此时已是十月中旬,朔风渐起,中原北伐惨败,但远在万里之外的陈庆却一无所知,他率军在一望无际的草地上行军,远处是青藏高原的皑皑雪山,而北方则是沟壑遍地的黄土高原,气势磅礴,山川壮丽。

    远处有牧民吹响了悠扬的胡笛,勾起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在他们头顶上,几只雄鹰在碧蓝的天空上盘旋。

    ..........

    成纪县已经修建完成,城外百姓也纷纷搬回自己的新家,成纪县毕竟人口众多,有十余万人,加上数万军属,人口已接近二十万人,远远超过了甘泉堡,有了巨量的人口支撑,县城内很快就恢复了繁华。

    吕绣当然也搬进了自己的新家,他的新宅占地十二亩,是官宅中最大的一座,符合陈庆的节度使身份。

    吕绣在面试下人之时发了慈悲善心,把管家田文礼介绍来的下人全部录用,使她府中的下人仆妇达四十五人之多,吕绣也意识到人招多了,但她也没有办法,既然都签了契约,总不能再出尔反尔,只能等契约结束后再说。

    吕绣怀孕已经七个月了,整天挺着个大肚子在府中散步,两名产婆每天都来了解情况,陪她散步,余莲和余樱则跟在主母身后,旁边是身材高大的陶七娘和陶八娘,在她们身后还有四名使女,浩浩荡荡一队人在府中行走。

    “对!步子要稳,呼吸跟着步子来,就这样,目光尽量望四周的花草,保持内心宁静愉悦。”

    两名产婆不愧是专业人士,怎么散步,喝多少水,吃什么菜,每个细节考虑得很周全,要不然每天五百文是那么好挣的吗?

    吕绣沿着府宅围墙内圈散步,早上和下午各一次,每次走一千步,她自己感觉也不错,孩子在肚子里很调皮活泼,用产婆的话说,就是孩子精力充沛,一定很健康。

    吕绣进了东院,东院是李清照和赵巧云住的地方,由两座很精雅的小院组成,赵巧云也有了两名使女,都是十五六岁,她开始不想要,但吕绣把丈夫搬出来,赵巧云只得接受了。

    有了两个使女,将赵巧云从繁杂的琐事中解脱出来,她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学和绘画之中,她有父亲留给她的优良基因,文学和绘画造诣已经超过读书向来不专心的师姐吕绣,成了李清照最得意的关门弟子。

    “巧云,师父呢?”吕绣没见到李清照。

    赵巧云迎出来笑道:“师父去茶馆了。”

    “咦!不是说不用去吗?”

    “师父说要体会一下市井气氛,她才有灵感。”

    “她一个人去的?”

    “当然是小曼和春娘陪着她。”

    “那有没有说什么时候回来?”

    赵巧云摇摇头,“估计要到吃晚饭才回来,她说还要会几个诗友。”

    “那你一个人在这里做什么?陪我聊天去。”

    赵巧云迟疑一下道:“那我顺便再去找几本书。”

    “随便了,快走吧!”

    吕绣陪嫁了几千册书,她一本都懒得看,倒是便宜了赵巧云。

    赵巧云上前扶着吕绣,一行人穿过小门向后宅走去。

第四百四十三章 回归

    易安茶馆如期开业,顿时轰动了成纪县,很快,消息如长了翅膀一样,整个西北都知道了,闻名天下的女词人李清照居然在秦州。

    首先是秦州的文人们纷纷光临茶馆,还有不少文人墨客专门从京兆跑来,就是想一睹这位让天下人倾倒的女词人。

    刚开始,李清照还是很开心,频频在茶馆接待来拜访她的文人墨客们,但时间长了,她也有点招架不住。

    她索性在茶馆前题了一首词,《永乐遇.落日熔金>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她用这首词含蓄地表达自己的心情,她已经老了,想安静地生活,希望各地诗友们不要再来打扰她。

    这首词再次传遍了西北各地,或许是大家理解了她的心情,确实来拜访她的人少了很多。

    但李清照也有了几个固定诗友,主要是秦州州学几名教授,张轩,朱遂、郑楚以及汪临海。

    这四人都是从河北、河东、陕西逃到西北的原大宋官员,躲在各州县内惨淡度日,看到秦州贴出的招募榜文后,他们都意识到,这是陈庆在招募人才,他们纷纷从各地赶到成纪县应募。

    当然远远不止他们四人,这次招募,一共招募到三十五名不愿为金国效力的大宋各州县官员,几乎都是进士出身,年富力强,他们还有理想,不甘于平庸,不愿默默无闻地生活。

    秦州州学肯定用不了三十五名教授,只是陈庆变相地将秦州州学用为招贤馆,给了这些官员一个安身养命之所,等以后再慢慢启用他们。

    茶馆很大,一楼是大堂,二楼和后院都是雅室,二楼的一间雅室内,李清照和几名诗友正在闲聊时局。

    “听说宋军北伐惨败,赵相公被罢相了,朝廷的求和派占据了上风,以后川陕的日子又要艰难了。”

    说话的是张轩,京兆人,宣和六年进士,曾任坊州中部县丞,完颜娄氏入侵陕西,他带着妻儿父母逃到了德顺州治平县乡下,租了几十亩地种地为生。

    他只是一介书生,实在熬不住艰辛的农耕生活,小儿子夭折后,他便准备离开德顺州去巴蜀,正好看到了秦州招募州学教授,曾入仕者优先,简直就是为他量身打造,他便毫不犹豫来了成纪县。

    他分到一座占地一亩的院子,每月补贴六贯钱和一石米,在物价便宜的西北,这是高收入了,足以让他们一家人衣食无忧。

    旁边朱遂捋须笑道:“弦雅兄也不必太焦虑,中原之战结束,恐怕伪齐不会太关注陕西这一块呢!”

    这位朱遂就是前狄道知县,陈庆在狄道县找不到他,却不料他跑到成纪县应聘州学教授了。

    李清照喝了一口茶,微微笑问道:“朱贤弟这话怎么说?”

    朱遂呵呵一笑道:“之前就是因为伪齐把太多资源放在陕西路,导致这次中原之战被打得这么惨,痛定思痛,刘豫一定会把精力和钱粮放在中原,彼涨就此消,陕西路不会被伪齐太放在心上,毕竟这是金人的地盘,你看他们对熙河路,根本就没有当回事。”

    众人听朱遂说得有点道理,都纷纷把注意力转到他身上。

    “那金国呢?”

    张轩又道:“金国不会眼睁睁地望着陕西路丢失吧!”

    朱遂笑了笑道:“金国内部权力斗争、派系斗争十分激烈,据说是金国天子撑不了多久了,关系到皇位归属,所有人都跑回去了。

    其实这次宋军北伐本来是一个极好的机会,但是他们贪心了,居然去攻打汴梁,危及伪齐的生存,这就触碰到了金国的重大利益,所以金国出兵了。

    可如果他们只取江淮,不威胁中原,不威胁到伪齐生存,金兵肯定不会出兵,这个时候宋朝的北方边界就应该推到淮河一线了。”

    朱遂见众人听得入迷,又捋须笑道:“在这一点上,陈都统就比朝廷聪明,平凉府和陇州也没有什么驻兵,他就坚决不向东走一步,而是掉头西征,和西夏争夺熙河路,金国和伪齐见有西夏来对付我们,就没有把我们放在心上了,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抓住这个机会迅速壮大,等金国和伪齐醒悟过来对付我们,就已经晚了。”

    众人一起鼓掌,“朱贤弟不去当陈都统的幕僚,简直可惜了!”

    “呵呵!我是随口胡说,大家喝茶!喝茶!”

    茶有点凉了,张轩连忙探头喊道:“加热水!”

    一名精明伶俐的伙计立刻拎了热水壶进来,陪笑道:“这是早上刚送来的山泉水,烧了两滚,正适合点茶!”

    “好!你放下去吧!”

    伙计放下茶壶,很知趣地退下去了。

    朱遂笑道:“易安居士还真会招人,连一个伙计都懂得水两滚才最适合点茶。”

    李清照呵呵笑道:“这可不是我招的,刘大掌柜招的,只能说大掌柜有眼光,各位,陇山的山泉水不错,比当年东京的水质好多了,大家各自点茶,看看谁的茶技最高!”

    .........

    送水的伙计放下水壶后便从后门出去了,绕了一圈,从后门进了雪川酒楼,他立刻前往掌柜的房间。

    不用说,这名伙计自然是雪川酒楼安插在易安茶楼的卧底,从易安茶楼这里寻找情报来源。

    另外,易安茶楼是节度使夫人开的,酒楼掌柜当然想寻找机会绑架节度使夫人,只是茶楼开业后,节度使夫人再也没有来过,着实让酒楼掌柜失望。

    酒楼掌柜的西夏名字叫拓跋青突,他的汉名则叫窦清,五年前被派到成纪县,一直便是西夏在秦州的情报头子。

    窦清听完汇报后,摇摇头道:“这些都是腐儒空谈,没有半点实际意义,要从当官口中拿到情报,上次郑平抱怨粮食不足,蒋彦先说赋税收入支撑不了扩军,这不就是很好的情报吗?为什么现在这样的情报没有了?”

    “主要是刘大掌柜把我调去雪亭了,官员们大都去雨轩和月台两间雅室。”

    “那你就要想办法调回去,要钱我给你,但我要情报!”

    “卑职明白,月台的小吴正在申请调换,我看看能不能换一下,把我调到月台去,可能有希望。”

    窦清不满道:“那就要尽快,兴庆府过来的使者批评我们情报收集不力,马上要到喝茶季节,你给我好好留意了。”

    伙计连忙点头,“卑职一定尽力收集情报!”

    .........

    十月的最后一天,陈庆率领一万大军终于返回了成纪县,一同回来的还有五百只大型皮筏子,运送五万石粮食抵达成纪县。

    宋军是利用两千头骆驼和五千辆骡车先将狄道县粮食先运到巩县,再利用皮筏子走水运,利用渭河把粮食运到成纪县。

    这次跟随军队一起到来的粮食就是第一批次,以后会源源不断送来,杨元清和蒋彦先一起到城外迎接都统的归来。

    “郑平呢?”

    陈庆没有看见郑平,不由奇怪地问道。

    “他和周宽一起去巴蜀招募人口了,顺便招募军队,已经去了一个多月,也快回来了。”

    “中原那边有什么消息吗?”陈庆又问道。

    他在临洮和河州,几乎与世隔绝了,完全不知道朝廷的情况。

    “听说金国出兵,完颜兀术率五万女真骑兵南下,一路横扫宋军,宋军惨败,李横的军队几乎全军覆灭,韩世忠和张俊的十万大军也被消灭大半,被赶回了长江以南,只有岳飞军队保住了荆襄,还有消息就是赵鼎被罢相,朝廷又是议和派占据上风。”

    陈庆点点头,这在他的意料之中,北伐时间不成熟,朝廷还是有点冒进了。

    “好吧!把军队安排好,老蒋,粮食我就交给你了,我先回家去看看,改天我们再细谈!”

    按照时间算,妻子还有一个多月就要生了,陈庆也着实归心似箭。

第四百四十四章 官衙

    次日天刚亮,陈庆便起身了,吕绣搂住丈夫的脖子撒娇道:“夫君刚回来,就休息两天嘛!”

    陈庆苦笑道:“我倒是想休息两天,可一堆事情等着我处理,大家都眼巴巴盼着我,我实在不好意思啊!”

    吕绣无奈,只得退而求其次,“那好吧!夫君要回来吃午饭!”

    “尽量吧!我就怕遇到什么事情处理不完,大家便就一起吃午饭了,我尽量回来。”

    “算了,晚上回来我就很满足了,夫君去忙吧!”

    陈庆歉然地吻一下爱妻的俏脸,起身穿上了中衣,吕绣慢慢爬起身,陈庆连忙按住她,“你多睡一会儿。”

    吕绣慵懒地笑道:“小家伙才不会给我睡懒觉呢!你不在家我也是这个时候起来,正好我来给你梳头。”

    陈庆小心扶起妻子,给她穿上保暖的内衣,这时,余莲和余樱连忙过来伺候二人起身。

    穿上衣服,吕绣吩咐两人道:“阿莲去准备热水,阿樱去催一下早饭。”

    两个小娘子答应一声,连忙去了。

    陈庆在妻子的梳妆台前坐下,吕绣给他梳头,抿嘴一笑道:“昨天夫君回来,看见那么多丫鬟仆妇,是不是吓了一跳。”

    “是吓了一跳,有四五十人吧!”

    “一共四十五人,我后来才发现人多了一点,但契约都签了,也没有办法,不过有了孩子,事情就会多很多,光浆洗尿布就要专门一人,我还得雇一个乳娘。”

    “有适合的乳娘吗?”陈庆笑问道。

    “正在找呢!师父说,她帮我介绍一个。”

    陈庆一怔,哑然失笑道:“她老人家的人脉这么广了吗?”

    “她现在忙呢!易安茶馆一开,天天都有人去茶馆拜访她,还有人专门从成都跑来,师父忙得一天到晚看不见人影,她又成立一个易安社,整天和一群人谈诗论道,指点天下。”

    说到这,吕绣忽然想起一事,“师父说给夫君荐一个人才,原来也是一个知县,好像叫....叫朱什么,对了,叫住朱遂,推荐给你当幕僚。”

    “朱遂?”陈庆觉得这个名字有点耳熟,但一时想不起在哪里听说过,便点点头,“回头我问一问。”

    这时,余莲端来热水,陈庆梳洗完毕,又去吃了早饭,这才出门去节度府官衙。

    节度府官衙位于城北,占地约三十亩,由官署、情报署、小军营和库房四部分组成,从正门进去,走中轴线,过三道门就是节度府官房,两侧都是六曹官衙,目前有官员、参谋二十余人,还有从事近百人,平时各种琐事都是由录事参军张晓负责。

    走进院子,院子里布置得很优雅,假山池鱼,墙角还有几簇腊梅和梅花。

    官房很大,至少有五百个平方,俨如一座小宫殿,由内外五间房组成。

    外房有五间,一间是等候大堂,官员在这里等候宣召,两座参军房也在两侧,然后旁边是议事厅以及文书房,这外面五间就占去四百多个平方。

    里房也有两间,一间是主官房,里面还有一间小小的休息室。

    陈庆在自己主官房转了一圈,虽然远不能和空旷的外堂相比,但也确实很大,这间屋至少有七十个平方。

    墙壁四周都是书架和地图,东北角有一座香炉,香炉上正袅袅冒着青烟,陈庆在自己宽大的桌子前坐下,他以前都是在军营,桌子不大,这张桌子就大了,比后世的老板桌还要大得多。

    陈庆敲了敲木质,和他府上的家具木质一样,是陇西特产红榉木,用材厚实,做工考究,油漆得乌黑光亮,这种木头一般用来做弓箭,密度很高,做桌子虽然谈不上名贵,但也是上好的家具。

    旁边还有一口大箱子和一只书橱,目前还是空的,但桌上却放着数十本文牒。

    所谓文牒就是官方文书,前后有封面,里面纸整齐叠起来,可以打开合上,封面上写内容,还要加印盖章。

    陈庆打开第一本文牒,是节度府以州学教授名义招募的人才,写着密密麻麻的小字,每个人的名字以及履历,足有三十五人之多。

    其中一些人已经任命为六曹参军以及司马、判官、掌书记等等。

    这时,进来一个小茶童,约七八岁的样子,熟练将一壶煎好的茶放在桌上,陈庆笑问道:“你是茶童?”

    茶童乖巧地行一礼,“正是!”

    “你叫什么名字?”

    “小人叫福哥,是张老爷给我起的名字。”

    官衙里用茶童做事非常普遍,这些茶童大多不识字,不怕他们窃取机密,其次他们性格单纯,沏茶也比较安全,当然他们也不光负责烧水煎茶,也负责在官衙内部跑腿送信,也算是一种习惯了。

    陈庆在临安见得多,也不足为奇,他端起茶壶给自己倒了一盏茶,当然,也可以让茶童倒茶,只是很多官员的茶盏比较名贵,不愿意让茶童触碰,还是他们自己倒茶更安心一点。

    这时,张晓快步走了进来,抱拳笑道:“节度使还习惯吧!”

    陈庆笑着点点头,“还好,比军营里更舒适一点。”

    张晓微微笑道:“在军营内是都统制,在这里是节度使,军营那边也会继续保存,看节度使自己方便。”

    陈庆请张晓坐下,这时,福哥进来上了茶。

    等茶童退下,张晓叹息一声道:“他的父亲是一名宋军,在富平之战中阵亡,留下一个妻子和两个儿子,他妻子没改嫁,含辛茹苦拉扯两个儿子长大,我见他们娘仨着实可怜,便安排他们兄弟在官衙里做茶童,每人一天三十文,租房吃饭都够了。”

    陈庆点点头,“他们其实应该去读书。”

    “他们家读书不太现实,母亲多病,兄弟二人必须挣钱养家,过几年我考虑设立一年制的学堂,至少可以让他们读一年书,能认识几千个字,也就够了。”

    “说说铁矿的事情,顺利吗?”陈庆转开了话题。

    “铁矿早就运行了,两万战俘都在铁矿里采矿,一切都比较顺利,这一个多月便产出十几万斤矿石,以后产量还会加大。”

    “那些战俘好管吗?有没有闹事造反?”陈庆又问道。

    “还好,关键是要给他们希望,我就明着告诉他们,就等西夏把他们赎走,如果西夏实在不肯赎人,挖矿五年后放他们回家,我还找人替他们写家信,这次一并交给了西夏特使。”

    说到西夏特使,陈庆便问道:“特使还在吗?”

    “特使已经回去了,他来的目的也很简单,第一就是希望善待战俘,不要杀戮,明天开春后他们会派人来赎人,第二是希望这个冬天暂停作战,要作战等到明年开春后再说,特使留了一封西夏皇帝给节度使的亲笔信,如果节度使同意他们天子的建议,回一封信给西夏就行了。”

    停一下,张晓又道:“是卑职和杨元清与对方谈判,我们提出了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

    “我们要求不管两军怎么作战,都要继续保持贸易往来。”

    这个要求让陈庆很赞赏,西夏的药材、牲畜、皮毛、葡萄酒非常有名,而他们这边出了皮件、陶瓷、布匹、日用品,也比较有名,甚至他们做中转,低价买入西夏的皮毛,运到江南卖高价,再从江南买入茶、丝绸、胭脂、香料等物,高价卖给西夏人,两头赚差价。

    “他们同意吗?”陈庆笑问答。

    “特使当场表示同意,甚至提出用会州保川县做贸易城。”

    陈庆大笑,“这帮家伙还真会打主意啊!保川县我势在必得,他想让我放弃攻打会州么?”

    “反正他们也没说保川县由谁控制,到时候我们攻下来当贸易城也不错。”

    这时,陈庆又笑问道:“我发现外屋是空的,掌书记还没有到位吗?”

    掌书记相当于节度使的机要秘书,属于幕僚官,职责非常重要。

    张晓取出一份名单,“这里有几名比较合适的人选,节度使可以挑选一两个,或者找他们过来面试。”

    陈庆看了看名单,指着第二个人道:“这个朱遂,就请他过来一趟吧!”

第四百四十五章 面试

    陈庆已经想起来了,这个朱遂应该就是跑掉的狄道知县,在狄道县的口碑不错,自己还在临洮找他,没想到他居然跑掉成纪县应聘州学了。

    张晓又指第一个人道:“这个张轩也是宣和六年中举,和朱遂同科进士,原是坊州中部县县丞,人品不错,我考虑让他做节度书令史,节度使一起看看吧!”

    节度使的机要秘书一般有两人,一个是节度掌书记,负责记录并传达命令,另一个是节度书令史,负责掌管文书图册。

    张晓考虑这两人,主要他们都有地方官的经历,比较了解民生。

    陈庆欣然点头,“那就请他们过来,我看一看,然后剩下的从事就烦请参军决定。”

    .........

    朱遂今年三十岁,巩县人,他二十岁考中进士,被任命为狄道县主簿,得到刘子羽赏识,又升他为县丞,一晃十年过去,他也历经坎坷,做过宋朝的官,金人杀来,他又忍辱负重,先后做了金国和伪齐的知县,西夏人夺取狄道县,他弃官逃掉了。

    在他的履历中,有过金国和伪齐知县的纪录,他也知道,朝廷是绝不会再用他,但陈庆是节度使,或许能用他为幕僚官,他抱着一线希望来到成纪县,居然被录取了。

    也就是说,陈庆并不在意他履历中不光彩的那两年。

    朱遂被一名士兵带进了陈庆的官房,他躬身行一礼,“卑职朱遂参见节度使!”

    “请坐!”

    “谢节度使!”

    朱遂坐了下来,陈庆笑问道:“你曾是狄道县丞?”

    “正是!”

    “你应该认识武宏伟吧!”

    朱遂一怔,连忙道:“当然认识,他是知县,我是县丞,我们共事了好几年。“

    陈庆又微微笑道:“狄道县的城墙有一段空墙,你还记得吗?”

    “是有一段,其实应该是两段空墙,被乞丐挖空当屋子住了,我想把它填起来,但武知县提醒我把它留住,说不定以后有利于攻城,卑职就砌了一堵墙把它遮掩起来。”

    陈庆呵呵一笑,“也多亏你这段空墙,我才出其不意拿下了狄道县,我后来派人找你,说你失踪了。”

    朱遂心中又是欢喜,又是紧张,没想到那段空墙还真起作用了。

    他连忙道:“卑职是巩县人,回家乡照顾老父亲去了,听说州学招募教授,卑职又赶来应募。”

    “你在狄道县多年,应该知道怎么和羌人以及吐蕃人打交道吧!我想获得他们的支持,该怎么做?”

    “节度使是想拿下积石州和洮州?”

    陈庆心中暗暗夸赞,此人果然一点就透,“正是!”

    朱遂想了想道:“积石州和洮州原本是属于吐蕃的青唐王朝,青唐王朝解体后,积石州和洮州就并入熙河路,其实吐蕃人和羌人都很憎恨西夏人,争夺河西走廊时,他们结下了很深的仇恨。

    而且宋朝对他们也是以安抚为主,从不征税,后来朝廷迁移不少汉人道洮水河谷和河湟谷地,但都没有和吐蕃人以及羌人争地,几十年来一直相处融洽,我在狄道感受深刻,他们和汉人都是互帮互助,我觉得只要节度使继承宋朝的安抚措施,他们一定会支持节度使。”

    陈庆欣然道:“说得不错,难怪易安居士向我推荐你,从现在开始你出任节度掌书记一职。”

    朱遂心中狂喜,但他担心道:“卑职曾经做过金国和伪齐的知县,恐怕朝廷不容!”

    陈庆微微一笑,“我手下的高官大多做过伪齐的官,他们没有一个是朝廷任命,不一样也做得很好?你是我任命的,为我做事,和朝廷无关!”

    朱遂虽然没有听懂陈庆的言外之意,但至少他明白了一点,节度使根本不在意他的不光彩经历,他心中一颗大石落地,连忙躬身道:“卑职愿为节度使效劳!”

    “去吧!去隔壁院子找录事参军张晓,他会替你安排入职!”

    “卑职告辞。”

    朱遂慢慢退出去了,却意外在等候区看见张轩,他惊讶问道:“弦雅兄怎么在这里?”

    “我是来面试书令史一职,朱贤弟呢?”

    “我已经被任命为掌书记了!”

    “啊!那恭喜了。”

    这时,一名士兵出来道:“张轩请进!”

    朱遂目光鼓励地向他拱拱手,张轩深深吸一口气,走进了官房。

    “卑职张轩,参见节度使!”

    陈庆打量一下张轩,他年纪比朱遂还要大二岁,却长一张娃娃脸,看起来和自己年纪差不多。

    不过长相不重要,张晓夸他人品好,是因为他为官清廉,宁可当佃农种地为生,小儿子因无钱治病而死,他也不愿做伪齐的官,颇有气节。

    但陈庆对他履历中一段经历颇有兴趣,“你履历上说,你是京兆人,但你是在延州肤施县出生长大,一直到你进京赶考,实际上你没有在京兆生活过?”

    “卑职的父亲京兆人,他是延州州学教授,在延州教书二十年,卑职一直在父亲身边,确实没有去过京兆。”

    “肤施县的火油,你怎么看?”

    “那是非常重要的战略物资,守城利器,种帅极为重视,曾经在西军中囤猛火油十万桶,曾呼吁朝廷重视火油,可惜朝廷只重视火药,轻视火油,着实遗憾。”

    “你父亲在肤施县可还有人脉?”

    张轩笑着点点头道:“我父亲在延州任教二十年,怎么会没有人脉?”

    张轩明白陈庆的意思了,他又笑了笑道:“如果节度使想搞火油,我父亲应该有办法!”

    陈庆之所以这么关心火油,是因为给他贩运火油的韩东堂出事了,他小瞧了伪齐军对火油的控制,雇人去偷采火油,结果被伪齐巡逻军抓住,当场被杀,使陈庆失去了火油来源。

    陈庆便想新建一条火油供给线,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张轩的父亲居然在延州州学做了二十年教授,让他有了想法。

    陈庆当即录用了张轩为节度使书令史,负责掌管文书图册。

    .........

    要说张晓做事的效率确实很高,上午才面试两名机要秘书,不到中午就把节度使的整个秘书体系建立起来了,包括掌书记朱遂和书令史张轩,然后还有十几名从事。

    这十几名从事并不是招募的三十五名州学教授,用不了这么高的层次,他们都是另外招聘的文吏,主要是秦州和巩州各缙绅大户人家的子弟。

    宋朝不像唐朝读书人那么难找,宋朝读书人相当多,稍微中产人家都会送孩子去读书,秦州也不例外,招募官衙文吏,应聘者是一把一把的抓。

    中午时分,整个参军房内热闹异常,陈庆让亲兵给朱遂和张轩支了三十贯钱,让他们聚会吃一顿饭,陈庆原本是想带他们去吃一顿,联络联络感情,但这时候,内务营指挥使王浩赶来求见,陈庆便放弃一起去吃饭的念头。

    “启禀都统,易安茶馆的大掌柜刘聚贤是卑职的手下,里面六个伙计,有四个是卑职的手下,雪川酒楼也安插了一人,是刘大掌柜专门把他招进来,此人叫做姜小五,倒是一个挺精明能干的伙计,按照我们的部署,他已经得到了一些有用的情报,比如郑将军就故意说漏嘴,说粮食不足,蒋知州也说财力支撑不了扩军的俸禄等等。

    接下来卑职就考虑钓鱼了,卑职有两个想法,一个办法还是让郑将军透露一些重要情报,但对方一定要证实,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底层的官员被他们收买,最好节度府的官员,不知都统是否同意?”

    陈庆微微笑道:“想法不错,我同意,但你想透露什么情报呢?”

    “卑职就是来请示都统,看看什么情报对西夏比较重要,但又不会影响大局?”

    陈庆负手走了两步,微微笑道:“最好的办法是让西夏内部生乱,就算暂时没有乱,我们也要想办法让西夏内乱的苗头出来,不过现在时机还不成熟,鱼饵也不够丰厚,继续下饵,要钓大鱼就得耐心。”

第四百四十六章 契机

    朱遂推开门小声道:“节度使,他来了!”

    陈庆点点头,“请他进来!”

    不多时,走进来一名身材瘦高的年轻男子,眼角和眉尾下垂,使他有一种天生的满面愁容相。

    此人叫做杨奇,是录事参军帐下的文案从事,负责整理抄写机密文档,他的职务不高,但位置却相当重要。

    杨奇不是本地人,他原本是泾州州学助教,因为战乱,全家逃到成纪县,杨奇是长子,下面有六个弟妹,父母又多病,家中度日艰难。

    但多亏杨奇写了一笔漂亮的小楷,成功应聘进了节度府,成为五名文案之一,每月收入三贯钱,也勉强能养家糊口了。

    杨奇躬身行礼,“参见节度使!”

    “请坐!”陈庆一摆手笑道。

    杨奇屁股挨着椅子边坐下,他的手捏着衣角,有点掩饰不住内心的紧张。

    “录事参军和你谈过了吧!”

    杨奇点点头。

    “那你是否愿意?”

    杨奇还是点点头,“卑职愿意!”

    陈庆向后靠在椅背上,放松了身体,笑眯眯道:“你家里的情况我也了解了,等这件事结束后,我升你一级,再安排你一座官院。”

    杨奇现在是从事,每月三贯钱,升一级便是主事,俸禄将增加到每月五贯,各种福利也跟着上涨,还能住官院,他家开支最大头的房租就省了,可以说一下子就翻身了。

    杨奇心中大喜,连忙起身道:“卑职一定和内务营配合好,绝不让节度使失望。”

    “去吧!该怎么做,内务营王指挥使会向你交代清楚。”

    杨奇行一礼走了,陈庆还在沉思之中,这个杨奇是张晓给他找的,家中人口多,家境困难,加上他本身职务重要,很容易被西夏探子盯上,但要把戏演好,就必须来真的。

    这是对付西夏的一个奇招,若用得成功,十年之内,西夏无力再南下宋朝一步。

    ..........

    易安茶馆的伙计姜小五终于如愿以偿调到月台雅室,这里是二楼靠最里面一间雅室,谈话比较隐秘,也是官员们最喜欢的喝茶之地。

    中午时分,几名节度府的官员在月台雅室内喝茶吃饭,茶馆不光喝茶,也供应午饭,相当于盒饭套餐之类,叫做份食,还供应上好葡萄酒,吃完饭,再美美喝上一壶茶,简直就是人生最大的享受。

    姜小五替他们收了碗筷,又把一壶煎好的上好浓茶给他们送了进去。

    他便坐在外间随时烧水伺候,但耳朵却竖起了起来。

    “裴兄,那家伙又问你借钱了。”

    姓裴的人叹了口气,“上次借的钱没还,这次又开口借十贯钱,你说不借么面子过不去,可借给他,他不知猴年马月才能还,做他的同僚,真的是倒八辈子霉了。”

    “谁让你姓裴呢!跟他一起共事,你肯定会赔个干净!”

    众人大笑,又有一人道:“我听说他爹得的是痨病,每天吃药就是无底洞,他家早就欠了一屁股债,他一个月才三贯钱,房租每月五百文,还要给他爹买药,还有六个弟妹吃饭穿衣,他那点俸禄根本就不够用,欠你的债打死他也还不了。”

    “哎呀!幸亏我还没有借给他,你们帮我想想,怎么拒绝他?”

    “谁家还没有点事,你就说二叔家造房子,把钱借走了,这种人甭理他,一借就是十贯钱,又不还,谁受得了?”

    “就是,给个三五百文就是心意了,偏偏要借十贯钱,凭什么?谁家的钱是大风刮来的?”

    众人又议论一通,时间不早,便起身结帐走了。

    姜小五收拾了茶具,这时,午饭时间过了,喝茶时间还没有到,姜小五便溜出茶馆,绕了个圈子,从后门进入酒楼。

    酒楼掌柜窦清眯眼听完姜小五的汇报,他也有几分兴趣了,便问道:“这个到处借钱年轻官员是什么人?”

    “卑职暂时还不知道,不过可以推断出来。”

    “怎么推断?”

    “那个被借钱裴永是节度使府文抄房的从事,借钱之人和他坐在一起,肯定也是文抄房的从事,掌柜派人打听一下就知道了。”

    姜小五走了,窦清派了一名手下去找牙人打听,不多时,手下回来了,笑道:“卑职问到了,裴永是文案房抄手,一共有两人,另一人叫杨奇,据说家中贫困,父亲多病。”

    窦清又道:“你去打听清楚,他为什么要借十贯钱?还有他家里的详细情况,都给我打听清楚,现在就去。”

    “卑职这就去!”手下匆匆走了。

    窦清受到了西夏朝内的巨大压力,指责他长期查获情报不力,要求他尽快获取有价值的情报,否则会将他撤换。

    窦清很清楚自己被撤职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将永无出头之日。

    ...........

    宋朝的牙行十分发达,对于打听消息之类的小事情还是比较容易办到,窦清的手下很快便打听到消息回来,包括杨奇家的困境也打听清楚了。

    “启禀掌柜,这个杨奇家里有六个弟妹,父亲有痨病,长年吃药,躺在家里不劳动,母亲身体也不好,家里欠了一屁股债,杨奇两个月前被节度府录用,好像每个月三贯钱,全家就靠这三贯钱度日,要租房,要吃饭,还要还债,最近杨奇到处借钱,是因为他大妹要出嫁,他们拿不出一文钱嫁妆,听说男方家很不满。”

    窦清负手走了几步,他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这个杨奇只是一个小人物,但他能接触到机密,如果能把他争取过来,这将是一个长期的、隐秘的情报提供者。

    但要用什么借口来接触他?让他不知不觉落入自己的圈套,甘心为自己所用呢?

    沉思良久,窦清问道:“他在进节度府之前,以什么谋生?”

    “听说他的字写得极好,专门替人抄书。”

    窦清眼珠一转,他有办法了。

    ........

    杨奇的家在县城西南,这里是县里底层百姓的聚居地,房屋都比较破旧,当初金兵放火烧了七成的房子,还有三成房子保留下来,就是县城西南这一片,县城扩建时,这一片旧屋没有被拆除,保留下来。

    或许是因为房子比较破旧的缘故,这里的租金也比较便宜,租一间独门独户的半亩小院,七八间屋子,一个月只要五百文。

    当然,如果是去年,租金只要三百文,但由于今年大量人口涌入成纪县,尤其最近两个月,从各地涌来的人口着实多,导致房租直接翻了一倍。

    杨奇一家也是刚搬来不久,他已经是节度府从事了,每个月有三贯钱收入,不能再像从前那样,一家挤在两间破屋子里。

    日子刚刚好过一点,杨家又重新愁云笼罩,杨家的大女儿要出嫁,家里拿不出一文钱的嫁妆,把全家人都愁坏了。

    夜幕降临,杨奇拖着疲惫的脚步回来到家里,他到处去借钱,但没有人肯借给他,同僚们凑了一两贯钱接济他,但依旧是杯水车薪,起不到任何作用。

    “大哥,你回来了!”给他开门的是二妹。

    杨奇勉强一笑,“你们都吃饭了吧!”

    “我们都吃过了,还给你留着呢!”

    “我吃过了,你把这个给母亲。”

    杨奇把装着一千六百文散钱的布袋子递给妹妹。

    妹妹接过钱袋道:“家里有客人来了,是来找大哥的。”

    杨奇一怔,“找我的,谁?”

    “不认识,可能是来请大哥抄书吧!”

    杨奇来到客堂,只见两人笑眯眯站起身,“请问是杨公子吗?”

    “我是杨奇,你们是......”

    “是这样,我们需要十册金刚经,不能用印刷书,只能抄写,听说杨公子字写得很好,我愿意出高价请杨公子抄写,不知杨公子是否愿意?”

    “当然可以,你们的高价是指多少钱?”

    “抄十册金刚经,一个字一文钱。”

    十册金刚经大概五万字左右,给五万文钱,那就是五十贯,比他从前的抄书报酬贵二十倍。

    这一瞬间,杨奇的心剧烈跳动起来,他立刻意识到,对方找上门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561/ 第一时间欣赏封侯最新章节! 作者:高月所写的《封侯》为转载作品,封侯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封侯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封侯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封侯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封侯介绍:
“战场上得不到的,不要期望在谈判桌上得到。”
建炎四年的富平之战,是宋金争夺陕西乃至西北的战略决战,宋军惨败,宋朝的战略重心转为保卫四川。
数年后的宋金议和,西部最终以大散关、秦岭一线为界,陕西和西北尽失,皆种因于此。
当一个来自后世的灵魂在富平之战中苏醒。
一切都不一样了。封侯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封侯,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封侯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