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末代驸马TXT下载末代驸马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末代驸马全文阅读

作者:白马啸秋风     末代驸马txt下载     末代驸马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零七章 会将

    周显会见了顾君恩,向他说了自己的决定。将会派出包括一万山东精锐,八千舟山水师士卒在内的一万八千人乘船从海路出发,绕到山海关后方袭扰清军的粮道。

    顾君恩千恩万谢,同时向周显提出购置一些粮草的事情。周显想了想,也同意了,只不过在数量上缩减了很多,只有五万石。

    等顾君恩离开,周显让人叫来了章怀、郝永贺和余文。

    章怀统帅全军唯一一个纯火铳营,郝永贺统领全军唯一的一个纯炮营。而余文长在辽东,对那里的情况十分了解。

    周显下令道:“章怀,郝永贺,你们各从营中抽出一半人马。炮营随李开一起前往锦州周边沿海,火铳营随余文一起去辽南。”

    两人已提前得到了命令,并没有太大的反应。只是郝永贺问道:“督帅,人可以随时都挑出来,但应该携带什么样的炮?是红衣大炮,佛朗机炮,还是虎尊炮这样的小炮。”

    周显道:“韩括船上有足够的佛朗机炮和虎蹲炮,不需要再携带更多了,现在全军的红衣大炮分出一半。先留在旅顺,等葫芦岛上修好炮台之后,就放置在那里,直接给我轰击锦州沿海的垒堡。还有就是,把剩下的火炮移到”

    郝永贺抱拳应命。

    周显转向余文道:“今后辽南将主要采取守势,但并不是完全不进攻。赵旭升擅长治民理政,定能保有一个稳固的后方,自守绰绰有余,但也不能让满虏过的太过舒心。吉木会率骁骑营大部前去朝鲜听从李将军的指挥,留在复州的当以高毅为主。高毅这个人勇猛有余,但智略不足。你去了之后,要和谢迁全力配合,协助高毅。狠狠的揍正面相对的尚可喜,但不能让高毅恣意行事。”

    余文皱眉道:“这位高将军能听我的吗?”

    周显淡淡笑道:“你若是不听,你就对他说,‘现在韩括早已是参将,而他到现在依旧是游击将军。若是他恣意行事,你就会上报于我,贬他为守备。下次他见到韩括,就不得不向韩括行跪拜之礼。反之,他若能这次立下功绩,我定提拔他为参将’。你只要这么说话,他保证老老实实的。”

    余文不了解高毅和韩括的恩怨。听周显这么一说,虽心怀疑虑,但也点头同意。

    等众人散去,杨衍和侯方域一起过来找周显。

    周显奇怪的望向他们,不知道他们为何会在一起?

    大概是看到了周显的疑惑,侯方域道:“督帅,我有事要向您禀告,在路上恰好遇到了杨将军。”

    周显点了点头,转向杨衍道:“你来的正好,我恰好有事要问你。目前的德州城的增固进行的怎么样了?”

    杨衍抱拳道:“禀督帅,现在已经建的差不多了。除了主城增高了半丈外,还新增了很多箭楼和炮台,城外也增加了不少的垒堡和要塞。无论是闯军,还是清军将来想要侵入山东,必定撞的他们满头是包。”

    周显点了点头,“还是不能松懈。”

    杨衍道:“属下明白,还有件事要向督帅禀告。就在刚刚,德州来报,说李过派他的义子李来亨率三千精卒进驻了南皮城。”

    周显沉吟了片刻,“南皮啊!”

    杨衍道:“督帅,是不是派兵把他们驱逐走?”

    周显摆手笑道:“不必。李过之所以如此做,只是担心闯军和清军决战之时,我会突然引兵北上,截断他们的后路。只要他们不侵入山东地界,他们做什么都不要干涉。你回去之后,派人去联系李来亨,送他一些粮草,表示善意。只要他不惹事,我们也不惹事,但要时时保持戒备。只要闯军不是大胜清军,我们双方就是相安无事。反之,德州那边恐怕也安宁不了了。”

    杨衍想了一会,抱拳道:“属下明白了。”

    周显点了点头,“你现在就去找丁可泽。我军将来关注的方向会从豫东、淮南转到北地了,他会派一些暗桩北上,你要全力配合他施行此事。”

    杨衍没有多停留,在向周显报告了一些事后便行离开。

    侯方域问向周显道:“督帅,您说,豪格进军河南,能打的过留在河南的闯军吗?”

    面对他无头无脑的发问,周显有些奇怪,想了想道:“闯军在河南经营良久,有一定的民心基础,且有田见秀、高一功、刘体仁等大将在。袁宗第在陕西战败之后,也率部退到了河南。目前在河南的闯军兵力虽然比较分散,但也有十数万之众。只要内部不出现什么问题,即使击不败豪格,但坚守一段时间应该没什么大的问题。”

    侯方域点了点头,说道:“督帅,学生听闻豪格目前手中有近四万清军,五万余固始汗的蒙古骑兵,还有不少藏兵,以及新投靠陕西当地势力,总兵力已不下十三万之众。”

    周显微微点头,“军报上是如此说的。”

    侯方域道:“属下的意思是,闯军在河南很有可能并非清军的对手。一旦让清军占据河南,在山东的我军可就危险了。”

    周显笑道:“朝宗,你想的有点太远了吧!首先,我不会容忍清军占据整个河南。其次,清军即使占领了河南,我还可以在鲁西与之抵抗,又有什么危险?关键是那个时候,在北地的闯军和清军恐怕已经决出了胜负,河南之局恐怕也没那么重要了吧!”

    侯方域摇了摇头,问道:“督帅可还记得,属下是哪里人?”

    周显稍微有点不耐烦,侯方域说话总是说一半留一半,然后七转八转,最后才转到正题上。但周显也知道,这是他本人的性格原因,谨慎小心。他心中暗自叹了一口气,还是决定顺着他说。“我记得是归德府商丘,你父亲侯大学士不是还在那里修建了一所南园吗?我听闻那里古朴典雅,精巧绝伦,世之罕见。不知什么时候,你可以带我去观看一番?”

第一百零八章 会将2

    侯方域之父侯恂,在李自成兵围开封时,左良玉所率的大军为援救开封的主力。考虑到侯恂对左良玉有知遇之恩,崇祯帝便任命侯恂为总督,督帅保定等七镇军务。

    后,朱仙镇惨败,开封落到了李自成手中,侯恂被崇祯帝下狱。直到后来,侯方域向崇祯帝提请,侯恂才被放了出来。

    他本欲到南方避难,但扬州陷落,南北阻绝,危险重重。在他经过慎重思考之后,最终决定返回老家商丘。

    为此,崇祯帝还大骂了侯方域一顿。幸而侯恂以年老体衰,病痛缠身为由拒绝了李自成让他为官的要求,崇祯帝才没有追罪侯方域。

    自此之后,侯方域便专心待在老家,耗尽家产修建了南园。因为他历来的名声,倒也没人为难他。李自成还时时派人送他一些礼物,虽在乱世,他却活的逍遥自在。

    侯方域听周显提到南园,明显有点不自在。“督帅说笑了。家父就是那个样子,在朝堂失意,就想寄情于山水。只不过属下要说的不是这个,而是与属下老家相近的一条河,黄河。”

    周显有点不解,于是问道:“清军的事情,管黄河什么事情?”

    侯方域脸色严肃道:“督帅,属下这段时间一直在关注黄河的水位。比着往年,它的水位在开春之后上升了不少。或许,这北地的持续大旱就快要结束了。”

    周显提起了兴趣,“那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

    侯方域摇头道:“对天下百姓是好事,但对督帅来说,却未必。”

    周显笑道:“你是说北地旱情结束,北资历地区便不再那么依赖运河漕粮,我对北地的影响力便会缩减吗?这个没关系的。战争之胜负不再这些小节上。”

    侯方域再次摇头,“督帅,您就没考虑过敌人可能会以水代兵吗?”

    周显顿时眉头一蹙,以水代兵,他第一时间便想起了蒋秃头的花园口决堤。“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侯方域道:“黄河,尤其是下游,旱年干枯,可以鞋不沾水,直接从这一岸走到另一岸。但在涝年,其水势犹如万马奔腾,势不可挡。因而,黄河多次改道。有时从淮河入海,这是平素水流一般的时候。有时,它直冲向淮南,吞没数十州县的良田,这是水势中等的时候。还有的时候,它会直冲鲁西,淹村覆城,从济南方向入海,这是水势大的时候。满虏历来狠毒无情,若是让他们占据河南,趁天降大雨,掘开黄河,那督帅将如何应对?即使水势不大,也可将我军分割开来,逐一歼灭。”

    周显表情严肃了起来,想起这事,侯方域就曾做过。

    顺治年间,在河南、开封一带有一支强大的反清义军,因为其以榆园丛林地带为根据地,所以他们被称为榆园军。最强盛的时候,有几十万之众,给清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侯方域为了求官,向当时的清三省总督张存仁上书,提议火焚丛林,掘开黄河水淹没义军地道,以重兵分散包围榆园。最终,大部义军被杀害,持续十二年的抗清起义遂告失败。侯方域也因此颇受指责,最终郁郁而终。

    但此刻,他提出防备清军会掘开黄河,听起来倒也有些讽刺。但他的提议,周显却不得不承认,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能的。

    周显想了半晌,问道:“你的意思呢!”

    侯方域道:“督帅,我想我们能不能直接介入河南的战事?例如让闯军让出豫东,我们协助其抵御满虏。或者干脆趁机从豫东出兵,攻击闯军?”

    周显看着他道:“让闯军让出豫东,你觉得可能吗?他们的根基之地在开封,拿下豫东,我军就可直接兵临城下,什么样的蠢人才会答应?而出兵豫东,那你知不知道我军刚和李自成达成了协议?”

    侯方域点头道:“兵者,诡道也!督帅,在这个时候,真的有必要遵守什么协议吗?”

    周显想了想道:“若是在满清和闯军之间选一个对手的话,我更愿意选择清军。所以,和闯军达成的协议,现在必须遵守。但你的提醒也对,绝不可让清军占据整个河南。这样吧!你代我去开封一趟。告诉高夫人,我除在定陶留有三千士卒外,会将所有大军撤回济宁,她可以放心将归德之兵抽调到豫西抵御清军。另外,我也可以卖她一些火炮,以助她守城之用。至于其他的,看看形势如何变化再说吧!”

    侯方域离开,周显坐在椅子上沉默了好半晌。最终心中还是不安,找出地图,特别关注了黄河的情况。

    随后,他令孙豹去济南学院,却找了一些懂水利的,特意问了他们此事。结论是有可能,但必须做很多的准备。例如黄河的水位要足够高,掘堤的位置,还有如何引道等等。要准备很长时间,还未必能达到该有的效果。

    这么一听,周显才彻底安心,感觉这目前倒不是特别紧急的事情。出了屋门,他长舒了一口气,心情顿时好了不少。

    有关闯军和清军的战报不断传来,在永平府,小仗不断。但到目前为止,一场大规模的会战都没有爆发,很是奇怪。

    而在豪格攻破西安之后,兵分两路。

    其中一路追着袁宗第的大军杀到了河南境内,高夫人调兵遣将,派了不少精兵锐卒东去洛阳,准备在那里抵御清军。同时在内,不断征调粮草,扩充士卒,做着一切的准备。

    另一路则直接杀向了陇南,在那里有曹变蛟、武大定所率的一些兵卒。在征得武大定等人的同意后,曹变蛟率部逐次抵抗,大军却缓缓向南,准备撤去汉中。

    高杰逃入四川之时,身旁只剩数千士卒。但在得到蜀王的支持后,他大举扩兵,使其兵力达到三万余众。其他如曾英等将也纷纷前来投靠,使其实力大增。

    在知道京师失陷之后,他们甚至提出扶蜀王登基,而且准备了一切。虽然这件事在得知朱慈烺还活着后结束,但高杰的心思却表露无遗。

    在看到曹变蛟入汉中之后,他立即派出兵卒去了剑门,阻止曹变蛟入川。

第一百零九章 川地形势

    面对袁宗第的逼迫,武大定和孙守法坚持避其锋芒。曹变蛟虽是名义上的主帅,但其手中兵力不多,最后也只能听之任之。

    他们原本在秦州,然后一路向西,直退到兰州。在当地,曹变蛟收纳了当地的一部分卫所兵。并在他的指挥下,击败了当地的数股有势力的马贼。

    甘州、兰州民风自古剽悍,讲究强者为王。把他们打服了,自会有人主动来投。

    在不算长的一段时间内,曹变蛟便收降了近万人,而且近半为骑兵。他突然感觉在这里或许大有可为,而有了士卒在手,他也逐渐压服了武大定和孙守法。

    但很快,豪格所率的清军从嘉峪关方向杀入,张掖、永昌、西宁等地一扫而过,直逼曹变蛟所在的兰州。

    曹变蛟知道靠自己目前的兵力,肯定不能敌。就让武大定和孙守法率领所有步卒紧急向南,撤向陇西。那里有乌鼠山、五竹山、首阳山三山环卫,又有首阳关,渭水两个险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即使最终挡不住清军,但坚守一段时间应该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在两人率部先行离开后,曹变蛟也率剩余骑兵撤离了兰州。他在浩尾河一线设下埋伏,一举歼灭了数百清军先锋骑兵,然后引着清军到了固原、六盘山一带。他这是想以自身为饵,将祸端引向闯军那里。

    京城陷落,崇祯帝自缢殉国,太子朱慈烺南逃,北地已不归大明所有。

    事情的结果没有太出乎曹变蛟的预料,但时间上快了很多。好在太子朱慈烺逃脱,大明仍旧还在。

    周显的突然叛明自立,使曹变蛟感到纳闷和不解。经过这些年的历练,曹变蛟早非当日的莽撞小子。但他一直以将自居,不愿过多参与这些事情。等确定朱慈烺去了南京,他没有片刻犹豫,直接派人前去南京表明效忠之意。

    既然效忠于明,那闯军自然依旧是他曹变蛟的敌人。若是能让清军和闯军拼的两败俱伤,那他或许还有可能重新夺取三边,甚至整个陕西。

    但很快,曹变蛟发现自己错了。

    李自成攻取陕西之后率闯军主力进军京师,让袁宗第留守陕西。虽然留下的闯军有近五万之众,还得到新归附的陕西本地土寇数万之众,总兵力接近十万。但闯军精锐都被李自成带去京师,袁宗第手中可堪战者只有他的嫡系人马六千余众。

    而清军却有包括三万余清军精锐在内的十万之众,他们一路攻城掠地,势不可挡。曹变蛟想让清军和闯军拼的你死我活的场景没有出现,反而是清军对闯军形成了完全的碾杀。他轻忽了侵入清军的实力,而高估了留守陕西闯军的真实战力。

    等到后来,曹变蛟大部分时候都在帮着袁宗第抵御清军。但随着西安的陷落,袁宗第率部撤向河南,曹变蛟变的独木难支。他先是撤向陇南,再撤向汉中。毕竟四川还在明军手里,而汉中则是四川的门户。

    在明末,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天下王府,惟蜀府最富”。

    曹变蛟现在是缺粮缺饷,缺兵缺甲,什么都缺。他移兵汉中,就想着依靠蜀王的财富招兵买马,将来再举兵杀入陕西。

    但曹变蛟不知道的是,历来蜀王积蓄甚厚,但各个都是守财奴。

    在崇祯十七年时,四川兵急,众官向蜀王朱至澍请饷。但朱至澍却哭穷,说“孤库中钱粮有数,只有承运殿一所,老先生等拆去变卖充饷”。四川巡抚刘之勃气愤中厉声回道:“殿下!承运殿无人买的起,惟有李自成是受主”。

    后来是张献忠攻破了成都,屠尽了蜀王满门,而蜀王府的财富支撑了大西军今后近二十年的军费。而多余的,运不走的则被直接沉入江口,成了后世有名的“张献忠沉银”。

    这样一个一毛不拔的蜀王,曹变蛟怎能指望从他手里拿到银子招兵买马?但从朱至澍手里拿到银子的还真有人,高杰。

    他出身草莽,以前就是李自成的手下大将,因和李自成的小妾刑氏私通才选择投靠明军。和曹变蛟出身将门,一直秉承对大明的忠诚不同,高杰从来都不忠于任何人。他好不容易率部逃回四川,缺粮少饷,但蜀王朱至澍却不愿拿出一个铜钱犒赏士卒。

    高杰一怒之下,率部洗劫了朱至澍的数个庄园,得银得粮无数,并利用这些钱粮大量招兵买马。

    朱至澍暴怒,向四川巡抚刘之渤告高杰的状。

    但刘之渤看天下形势大变,而在成都周边又没有可以与高杰抗衡的兵力。不但无意惩戒高杰,反而有意拉拢他,最后此事便不了了之。

    周显在京师陷落之后,第一时间令哨骑传喻四方,以告喻众藩王及地方封疆大吏,朱慈烺已是大明新帝的事实。得到消息的高杰顿时生出别的心思,以扶植蜀王称帝为由不断向朱至澍索饷。

    高杰并不蠢,当然不可能真心扶朱至澍称帝。只是想借此所要更多的军饷,并通过蜀王向新帝施压,以索取更多的利益。

    因而,当朱慈烺封其为兴平伯的消息传来的时候,他第一时间并摒弃了朱至澍,并以其阴谋称帝为由再次向朱至澍索要了大量钱粮。

    朱至澍一个无权无势的藩王面对强盗一样的高杰,毫无办法,气的差点吐血。但面对曹变蛟这样一个明朝的忠臣,他转身一变,直接搬出了自己藩王的身份。对曹变蛟请求发一些钱粮的请求,他直接拒绝,还派人严加斥责。

    幸而四川巡抚刘之渤觉得可以利用曹变蛟来牵制高杰,东平西凑,弄了一批粮草派人送去汉中。

    高杰此时在成都,俨然是土皇帝一样的存在,他当然不愿意曹变蛟入川。连忙派手下大将李成栋率四千精兵进驻剑门,阻挡曹变蛟。

    以曹变蛟目前的兵力定然不能与高杰相抗,但他性烈如火。看到高杰如此作为,勃然大怒,直接率部攻取了七盘关和朝天关,逼临剑门。

    一时间风云变幻,大战一触即发。

第一百一十章 川地形势2

    四川广元城南嘉陵江,曹变蛟和高杰只带了十数个亲卒进入江边的一个亭子内。

    亭内早已有人等待,其中有四川兵备副使陈士奇、四川总兵秦翼明,羌汉总兵赵光远,守备曾英等十数人。

    相互见了礼,陈士奇邀请曹变蛟和李成栋坐下。在二人背后,各立着武大定和李成栋。

    陈士奇说了自己邀请二人前来的目的,想让他们放下前嫌,共同为朝廷效力。

    高杰听完,淡淡一笑,“我从来没想过要和曹将军为敌,但曹将军似乎并不这么想。”

    曹变蛟双手环抱在胸前,冷声道:“不想与我为敌,那你在剑门屯兵意欲何为?高杰,本将告诉你,入川的道路并非只有通过剑门这一条,你每条都能挡得住吗?”

    高杰嘿嘿一笑,并无答话,而是转向陈士奇和秦翼明道:“陈大人,秦总兵,你们看,并非我不愿和曹将军和解,而是他根本就没打算给我机会啊!请你们回禀刘抚台和忠贞侯,对此我实在是无能无力啊!”刘抚台指的是四川巡抚刘之渤,而忠贞侯指的是秦良玉。

    陈士奇眉头紧蹙,问道:“曹将军,你是一定要入川吗?”

    曹变蛟望着高杰,语气十分平静的回道:“我本来并无入川之打算,只是想守住汉中,以抵御满虏。否则,我开始就可直接率部入川,哪里还能轮到高杰你来派兵驻守剑门?但你这样做,分明是截我后路。若是我在汉中与满虏大战,而高杰你却突然叛敌投降了满虏,从背后偷袭我军,那我这近两万兄弟的性命可就全部要丧在此地了。”

    高杰脸色微变,猛的站起身来。“曹变蛟,你敢如何辱我?我堂堂七尺男儿,受朝廷加封为兴平伯,岂会投降鞑子?”

    曹变蛟冷哼道:“吴三桂还受封为侯呢!此刻鞑子封了他一个平西王,不照样投降了吗?降与不降,只在鞑子开的价码够还是不够。南阳之战,你率部先逃,导致全军溃散,此刻你让我如何信你?”

    高杰怒视曹变蛟道:“曹变蛟,你别什么脏水都泼到老子身上。当日的大败是老子我引起的吗?老子率领不到一万的士卒,将李过的数万大军挡在了百重山上。主力大军首先溃败,谁也改变不了当时的败局。老子那个时候率部撤离,有什么错?”

    看两人发怒,秦翼明连忙道:“曹将军,高将军,都莫要动气。有事我们可以好好商议啊!不要做意气之争。先帝殉国,太子登基,此危难之时,我们应该团结一心,万不能因之前的那点小事而伤了彼此的感情。”

    曹变蛟抬头看了秦翼明一眼,“秦将军,本将说句实话。若是忠贞侯派兵进驻了剑门,我不但不会感觉这是有人截了我的后路,反而会认为我的后面有了保障。但高杰不行,我信不过他。”

    高杰哼哼了两声,淡然坐下,没有言语。

    陈士奇想了片刻道:“高将军,您被新帝封为兴平伯,朝廷内外多有微词。若是你不做点什么,恐怕会落人口实,说你这个伯爷名不副实。而曹将军,你手下虽有近两万士卒,但兵甲不足。若是入川与高将军相战,未必就能取胜。况且此刻满虏占据了陕西,随时可能进军汉中。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到时候若是让满虏得了利,岂不是亲者痛仇者快吗?”

    高杰挪了一下身子道:“陈大人什么意思就直说吧!别这样拐七拐八的。”

    陈士奇道:“闯贼攻陷京师,满虏侵入中原。现在朝廷那边传来消息说,有人提出以虏灭贼的建议。但老夫心中有个疑虑,若是满虏来了之后并不打算离开该怎么办?”

    曹变蛟暴怒道:“这是什么蠢人提出的建策。满虏对我中原大地一直都是贼心不死,他们此刻入了关,岂会再轻易离开?与虎谋皮,最后必定被吃的骨头渣子都不剩。”

    陈士奇点了点头,“老夫也是如此认为。目前闯贼占据北地,隆武军占据淮南,满虏十数万众侵入中原,周显据有山东,大明已是四分五裂之状。无论是高将军,还是曹将军,都是朝廷之中流砥柱。在此时,正应该同心协力,共抗外敌。这是刘抚台的意思,也是忠贞侯的意思。秦将军,你说说忠贞侯的建议吧!”

    秦翼明点了点头,向两人道:“秦将军,高将军,我家大帅的意思是,在北要挡住满虏,以防其侵入四川。在东要收复荆州,以将四川和湖广连成一片,护我大明半壁江山。既然两位不和,何不直接分开?由曹将军率部留驻汉中,抵挡满虏。而由高将军率部前往川东,以收复荆州。不知两位以为这个办法如何?”

    曹变蛟直接道:“忠贞侯乃国之栋梁,此刻被新帝任命为四川总督,提领在蜀所有兵马,乃圣上英明之举。我心甘情愿听令。”

    秦翼明抱拳道:“我代我家大帅谢过曹将军。”

    曹变蛟抱拳回礼,转向高杰道:“高杰,给句痛快话,同意还是不同意?”

    高杰皱眉沉思,一时没有说话。

    蜀地富裕,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难得的自立之地。自高杰入蜀之后,便存了把之据为己有的想法。

    但此刻,在外有曹变蛟。虽然其兵力不多,但曹变蛟善战的本事他是知道的。在内还有刘之渤这个巡抚,陈士奇这个兵备副使,赵光远这个总兵,曾英、杨展等这些人。他们每个人所掌的兵力不多,但合起来却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尤其是忠贞侯秦良玉,她所率的白杆兵可是天下强兵。现在陈士奇携带秦翼明到这里,那意思已经很明了了。

    若是高杰继续据着成都,将遭受来自四边八方的围攻。

    文官挟制武将,是大明历来的传统。但这一次,朱慈烺的圣旨中直接任命秦良玉为四川总督,这是前所未有的先例。也就是说,秦良玉可以提领四川的所有兵马进行平叛,这是高杰万万不可能抵挡的住的。

第一百一十一章 川地形势3

    看高杰犹豫不决,曹变蛟冷笑不止。

    看到这种情况,陈士奇的眉头也越蹙越紧。他来之前,曾向蜀王和刘之渤拍了胸脯,说自己一定会说服二人。

    但此刻看高杰的态度,显然不打算这么做。

    陈士奇曾被崇祯帝任命为兵部左侍郎、四川巡抚,专行剿匪之事。但他文人出身,以文墨为事,儒雅风流,却不通兵事,致使军政废弛。四川形势大乱,匪寇成群,和他的无能不无关系。

    因而陈士奇被调任,由刘之渤接任四川巡抚一职。还未成行,荆州便已陷落,他被滞留在四川。

    天下大乱,大明仅剩半壁江山。在此乱世,有兵才有保障陈士奇深知这点。

    这次他不辞辛苦,召集高杰、曹变蛟来此会面,就是想笼络二人,使之为自己所用。

    但观高杰最近所为,他现在似乎有点乐不思蜀了,以为占据个成都就能为所欲为。却不知蜀王朱至澍,巡抚刘之渤,及蜀地大小官员早已对他心存不满。若是他再如此恣意妄为,那就只好借助忠贞侯的白杆兵以及曹变蛟在汉中的兵力除掉他了。

    想到这里,陈士奇强压着心中的怒气,“高将军,你看?”

    高杰抬起头笑道:“陈大人,不是高某不愿意,而是靠我手中现有的兵力,恐怕也攻不下来荆州吧!”

    陈士奇听高杰语气缓和,心中顿时长舒了一口气,笑道:“这点请高将军放心。忠贞侯到时候会拨出一万五千白杆兵相助,秦将军来此就是为了这个。还有湖南巡抚何腾蛟,忠勇伯左良玉会分别从长沙、武昌出兵,襄助你攻取荆州。”

    高杰道:“那粮草之事?”

    陈士奇道:“尽可放心,一应都会供应周全。”

    说完,他看了一眼有隐隐怒色的曹变蛟。他为了粮草之事不知求了多久,最后也只得到那一点粮草。陈士奇顿时明白他为何发怒,连忙道:“曹将军放心,你这边的粮草我也会尽力提供。”

    曹变蛟脸色稍解,微微抱拳表达谢意。

    高杰想了一会,道:“那好,就请陈大人给我半月时间,到时候我自领兵前往川东与忠贞侯会和。”

    陈士奇奇怪道:“需要这么长时间吗?”

    高杰笑道:“成都附近有几伙贼寇,我已经向蜀王允诺剿灭他们,总不能言而无信吧!况且大军发兵,征调粮草不也需要时间吗?”

    陈士奇点了点头,转向曹变蛟道:“曹将军,既然高将军已经答应,你看你是不是也该撤回汉中了?”

    曹变蛟道:“让高杰撤出剑门,由我军把守。或者等到半月之后,我再回撤汉中。”

    高杰露出一股反讽的笑容道:“曹将军,你是不是害怕了?担心满虏攻到汉中你挡不住,就欲逃到川地避难。我撤出剑门,然后你由此入川?”

    曹变蛟冷哼道:“我只是不信你。至于其他的,我曹变蛟问心无愧。”

    不能让曹变蛟入川,是大部分川地将领的共识。不仅在于汉中需要人来镇守,更因为曹变蛟的名声、地位都远超他们。一旦其带兵入川,必定威胁他们现有的势力范围。而文官也觉得曹变蛟留驻汉中,抵御满虏才是最好的决定。

    陈士奇想了一会道:“这次来,赵总兵带了两千士卒,我看剑门就让赵总兵暂时进驻吧!这样,你们都能安心。”

    高杰和曹变蛟想了片刻,先后点头同意。

    李成栋随高杰离开,“伯爷,真要兄弟们撤离剑门吗?那成都我们还待不待?”

    高杰恼怒道:“不撤离行吗?他们这次分明就是想把我们赶出成都。随他们,老子还就不待在这里了,以后别来求我。”

    李成栋脸色难看,“伯爷,那我们现在怎么办?”

    高杰停下脚步,想了一会,突然笑道:“川地待不了了,那我们今后就去湖广。湖南富裕不输四川,何腾蛟身边又无将可用。我若是去了,他还不大加欢迎。况且川地闭塞,确实也不是长待之所。小皇帝之前封了我一个伯爷,我们总得有所回报。这次就先拿下荆州,再占据湖广,天下之大,还没有我等的容身之所吗?我们就先当一段时间大明的忠臣,以后再看形势而定。李自成都能称帝,我们怎么将来也能封个侯或者王吧!”

    李成栋笑道:“伯爷豪气。”

    高杰哈哈大笑,过了一会道:“虎子,前段时间你不是招降了一伙匪寇吗?先不要把他们归入我军,让他们继续当匪,到成都附近走上一遭。多抢些东西,顺便吓吓成都城里面的那些官老爷。还有十五天时间。趁还有机会,好好的敲蜀王那个土财主一笔,也让他们知道我高杰的厉害。”

    当天夜里,高杰便率部离开了剑门,赵光远率部进驻。曹变蛟亦率部离开,将所有的兵马撤回了汉中。

    数日之后,一支清军从大散关方向杀入,攻破了凤县。并以此为根基,连续夺取了徽县、成县等地。

    曹变蛟令孙守法率部北上,驻守留坝。而令武大定率部前往沔县,由龙翟文留守南郑。曹变蛟自率一支骑兵,以作机动。

    两军对峙多日之后,曹变蛟突然率领一支不到两千人的骑兵绕到清军后方,突袭烧了他们的粮草。

    明军趁势反击,大败清军。

    但越来越多的清军进入汉中,明军的损失逐渐加重。曹变蛟放弃留坝,全军后撤。分兵占据险要,固守不战,并派人前往四川请求粮草、援兵。

    而在成都附近,不知从哪里突然冒出一支强横的盗匪。一路烧杀抢掠,连破数地,杀人近万。当地官军不能敌,向邻近的高杰、杨展等人求援。

    高杰率部先到,半个时辰不到,叛乱便彻底平息。高杰率部回成都,每个士卒手中都至少提着一颗头颅,一下子震慑了城中的所有人。

    虽然有底下人告禀,大部分头颅都腐烂严重,是多日之前的。而且有些头颅的耳朵上甚至有穿孔,明显是女人的。

    但无论是四川巡抚刘之渤,还是蜀王朱至澍都没说什么。

    高杰带着从蜀王那里敲诈来的大量粮草心满意足的离开成都前往川东。而与此同时,在汉中的曹变蛟所率的大军却忍饥挨饿,全力和清军厮杀。

第一百一十二章 永平战事

    永平,滦州前线。

    副将杨坤单膝跪倒在地,抱拳向吴三桂道:“大帅,不能再打了,再打下去人就真废了。”在他的身后,跪着一群将领,共同祈求道:“请大帅开恩。”

    吴三桂看了旁边悠闲喝茶的多尔衮一眼,朗声道:“本帅信任王屏藩,才让他当我军的先锋主将。但十日,整整十日,他连闯贼的第一道防线都没有突破。这样的笨蛋不直接打死,让本帅如何向全军将士交待,如何对得起摄政王的信任?你们都给我滚一边去,今天不直接打死他,本帅就不姓吴。”

    这个时候,周围数千将士尽皆跪下,大声道:“请大帅开恩,请大帅饶过王将军。”

    多尔衮脸色微变,冷冷的扫视了一圈众人。

    吴三桂猛的站起身来,佯怒道:“你们这些人都想干吗?起来,都给我起来。”

    所有人都低着头,没有回话,也没人起来。

    多尔衮拍手大笑,向吴三桂道:“以前就听说关宁铁骑在平西王的统御下是铁板一块,今日一观,果然如此。既然这么多将士都为王将军求情,本王看此事就算了吧!毕竟,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让王屏藩戴罪立功吧!”

    吴三桂好似犹豫了一下,最后很不情愿的说道:“既然摄政王都如此说了,那这次就暂且饶过他。即日起,贬为游击将军,罚饷半年,让其戴罪立功。”

    多尔衮拍了拍手,“此事已了,本王也该走了。平西王,晚点我们再商议如何进军。”

    吴三桂躬身拜道:“恭送摄政王。”

    多尔衮先行,洪承畴留在后面,笑着向吴三桂道:“长伯,后生可畏啊!”

    吴三桂慌忙还礼道:“洪都督谬赞。”

    洪承畴摆了摆手,“都督是很久之前的称呼,就不必再提了。但老夫想问长伯一句,你这么做的目的何在?”

    吴三桂愣了一下道:“目的?”

    洪承畴点了点头,“长伯所率关宁铁骑固然为天下强兵,但你没有根基之地,靠一个山海关是无论如何也成不了大事的。你没有随朱慈烺南去,显然不太看好大明。而李自成那边,你恐怕也降不了了吧!此刻你又这样得罪摄政王,真的算明智吗?”

    吴三桂眉头微蹙,沉默了一会,问道:“洪都督,您觉得大清能成事吗?”吴三桂依旧称洪承畴为都督。

    洪承畴看了吴三桂一眼,没有再纠正,笑道:“能不能成事要看实力,也要看运气,更要看机会的把握。至少从目前看来,摄政王所做的并没有什么大错。”

    吴三桂道:“但有人对我说,大清的问题在于摊子铺在太大,导致其兵力分散。虽然打出旗号为崇祯帝复仇,一时声势无人可抵,但终不能长久。况且,其为外敌,进入中原必然遭受四面围攻。因而,只要有兵在手,大清就不得不仰仗于我。所以他劝我再等等看,或许这局势还会有大变。”

    说到这里,吴三桂看了洪承畴一眼,“他还让我带话给洪都督。”

    “哦!”洪承畴提起了兴趣。

    吴三桂道:“他让我告诉都督,大清将来未必能坐拥天下。而若是其成事了,都督就是国贼,必将遗臭万年。而反之,都督又将何以自处?”

    洪承畴脸色微变,隐隐发怒道:“那长伯呢!你和我的处境又有什么不同?”

    吴三桂摇头笑道:“都督,就是因为你我没什么不同,才能说这样的交心话。或许稍微有一点不同,大明天子朱慈烺依旧认我为大明的平西侯。这点我比都督的情况稍微好一点,但目前看来也没什么用。在这个时候,属下还是希望都督能和三桂站在一起。等等看,不要过早将宝全部押在大清这边。”

    洪承畴想了一会,笑道:“长伯说的有些道理。那老夫先告辞了。”

    吴三桂拱了拱手,送洪承畴离开。

    洪承畴停下脚步,问道:“长伯,能否告诉老夫是谁向你如此提议的?”

    吴三桂想了想,说道:“山东。”

    洪承畴笑着点了点头,“小儿不可欺啊!长伯回营吧!”

    进入大帐,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破碎的瓷器片。

    多尔衮冷冷的看着洪承畴,脸上有股若有既无的笑意,看起来什么渗人。“亨九,你留下和吴三桂说了什么呀!”

    洪承畴慌忙跪倒在地,“奴才留下只是想为主子试探一下吴三桂的真实态度。”

    多尔衮“哦”了一声,“那吴三桂到底是什么意思?”

    洪承畴道:“主子,吴三桂棒打王屏藩,是故意演戏给主子看的。而王屏藩之所以拿不下刘芳亮,并非实力不够。而是因为他听从了吴三桂的命令,故意不为。吴三桂如此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保存实力。”

    多尔衮看了洪承畴一会,摆手道:“亨九,起来吧!来人,赐座。”

    洪承畴叩首道:“奴才谢过摄政王。”

    等洪承畴坐下,多尔衮皱眉道:“你说的这些,本王如何不知?你看看这个,王屏藩和闯贼相战十日,只死伤了数百兵卒。这是在厮杀吗?他是在戏耍本王。你再看看这次,他是在惩戒王屏藩吗?他是在向本王示威。是在说关宁铁骑是他吴家的,本王夺不走。”

    洪承畴看了一下道:“主子,吴三桂精明如狐,两面押注。他此举就是为了告诉主子,在大清没有表现出足够入主中原的实力之前,他是不会投入他的关宁铁骑的。主子,吴三桂现在是指望不上了,奴才看还是……”

    多尔衮摸了摸自己光秃秃的脑壳,叹了一口气道:“你说的对,不能再拖了。明日就整兵出击,让我大清精骑击破刘芳亮。至于吴三桂,让他率部去南边策应。如果他连这个都做不好,那本王要他还真没有用。”多尔衮眼中有一抹狠色。

    洪承畴忙道:“主子英明。”

    走出大帐,洪承畴看了看天空,心中暗笑。“都想坐山观虎斗,让别人拼的你死我活,然后自己获利。却不知道谁又是隐藏在最后的那只黄雀呢!”

第一百一十三章 永平战事2

    王屏藩趴在床上,吴三桂坐在一旁亲自给他敷药。“藩儿,委屈你了。”

    王屏藩笑道:“义父,这点伤算什么。况且兄弟们也没真打,养几天就没事了。只不过孩儿不明白,义父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要真放开打,就眼前的那点闯贼,只需半天孩子就能把他们料理干净了。”

    吴三桂笑着道:“你的本事义父岂能不知?但打败了刘芳亮,后面还有刘宗敏;打败了刘宗敏,后面还有李自成。这仗是打不完的。他们再弱也是几十万大军,我们若是因为打他们而损失惨重,多尔衮会为我们补充兵力吗?恐怕到时候只会一脚把我们踢开。”

    王屏藩愣了一下,沉思了片刻道:“孩儿明白了。多尔衮让我们首先进攻闯贼,是拿我们当刀,去和闯贼拼的你死我活,他好坐收渔翁之利。而义父让孩儿不与闯贼相战,又以此惩戒孩儿,就是告诉多尔衮,我关宁铁骑不愿当这把刀。”

    吴三桂拍了拍王屏藩的肩膀,哈哈笑道:“我的藩儿真是越来越聪明了,什么事情都是一点就透。”

    这时,夏国相走进房内。看到吴三桂,他拱了拱手道:“大帅。”然后他转向王屏藩问道:“屏藩,没什么大碍吧!”

    王屏藩笑道:“放心,没事。”

    夏国相点了点头,也不避讳王屏藩,转向吴三桂道:“大帅,周显来信了,说他三个月内便会向辽东全面进军。在此之前,他会派出精兵袭击清军从辽东向山海关的运粮通道,逼迫清军早日与闯军决战。”

    吴三桂微微点头,“他的话有几分可信?”

    夏国相道:“七分。毕竟山东那个地方,无险可守。无论是李自成还是多尔衮取胜,下一步肯定是杀入山东。他目前所做的是以攻代守,把战火引到辽东,逼迫多尔衮撤军。周显和我们一样,都不觉得李自成能够取胜,他已经把满虏当成了自己的大敌。”

    吴三桂笑道:“周显竖起了‘五年之内,只以满虏为敌’的旗号,但这杆大旗岂是那么容易扛起来的?天下人都在看着他呢!我看他出兵辽东,至少有九分之数,那一分是出多少兵,什么时候出兵的问题。”

    夏国相点了点头,“大帅说的是,我会尽快派人去山东探查情况。”

    王屏藩听的有点稀里糊涂的,“义父,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吴三桂笑了笑,看向夏国相道:“国相,你对他讲讲吧!”

    夏国相道:“清军主要兵力分三路。一路由多铎率领,突破长城,攻大同、太原、宣府。一路由豪格率领从嘉峪关方向杀入,略三边,破陕西,攻河南、汉中。最后一路就是多尔衮这一路,和我军合兵,与李自成之主力相战。清军固然善战,但其兵力分散。每占一地,其兵力就会再分散一次。这就像手之五指,握在一起是一个拳头。散的太开,打出去便变的无力了。清军越是在中原大地势如破竹,他的兵力就越嫌不足,除非他能依靠像我们这样的汉军来帮助他们稳定局面,到时候大帅必受重用。而若是在他兵力已然不足的时候,周显再率大军直接杀入辽东。屏藩,你觉得这个时候多尔衮会如何做?”

    王屏藩道:“那当然是回兵救援啊!鞑子的老巢都在辽东,若是被周显直接端了,他还不直接哭去。但鞑子即使出了十几万兵力,留在辽东的士卒依旧不少。再加上那些庄丁、阿哈,周显他能打的过吗?”

    夏国相笑道:“他不必打的过,只要能搅的辽东鸡犬不宁,那多尔衮就必定率部回撤。毕竟他只是摄政王,而对于他侵入中原这件事,未必每个满清贵族都同意。”

    王屏藩想了想,微微点头,表示同意。

    夏国相继续道:“周显之前给大帅来了一封信,让大帅保存实力,不要过早与清军牢牢连在一起。若是清军和闯军拼的你死我活,损失惨重,而又不得不率部回援辽东。那时候在北地,真正能做主的就只有我们关宁铁骑了。大帅到时候是要当平西侯,还是平西王,或是更进一步,谁也能说的准呢!”

    王屏藩有点回过味来,抬头望向吴三桂,“义父,您该不会是相当那个吧!”

    吴三桂摆了摆手,“没影的事,今后休要再提。我只是觉得周显说的有理,所以才想保存实力看看形势如何发展再说。现在天下大乱,光皇帝就有满虏、闯贼、隆武、太子四个,一点都值钱了。周显此时突然脱明自立,未必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他既然有的选,我们为何就不能?”

    夏国相抱拳道:“大帅说的是,天下大势,强者为王。我关宁铁骑,天下强兵,岂能受人摆布。”

    吴三桂点了点头,叹了一口气道:“什么平西侯,还是平西王,那是别人施舍给我们,让我们给他拼命的。我们关宁铁骑只有团结在一起,才能活命,才能干一番大事。但偏偏有些蠢货看不清形势,多尔衮稍微一拉拢就跑着笑着去当奴才。”

    王屏藩眉头一挑,“是谁?孩子替你去宰了他。”

    吴三桂笑道:“好。但你首先要好好养伤,到时候我再交给你去办。”

    又叙了会话,吴三桂起身带夏国相离开。“国相,去传令让高第、胡国柱、高得捷、杨坤等人都过来见我。”

    夏国相点了点头,问道:“大帅,洪承畴如何说?”

    吴三桂道:“没怎么说,但他应该会帮我们。唐通、白广恩、左光先那边,你要派人继续联系。若是他们都站在我们这边,那此事就成了。”

    夏国相道:“大帅放心,其实我看他们已经心动了。李自成走了步臭棋,让他们顶在前面,他们岂会心甘情愿?还有,大帅,南面派的那些人马上就到了,您是不是见一面?”

    吴三桂怒道:“见个屁。如此大张旗鼓,恐怕别人不知道,这不是害老子呢!等他们到了,直接送到多尔衮那里去,任凭他处置。”

第一百一十四章 置换琼州

    周显走进房内,摆在桌上的饭菜一概没动。他抬头看了一眼入老僧坐定般的左懋第,他轻轻的叹了一口气。“左公,你可以离开了。”

    左懋第猛然睁开双眼,“督帅同意放我北上了?”

    周显摆手道:“不是北上,是南下,你可以回南京了。”

    看左懋第一脸迷惑的表情,周显继续说道:“吴三桂没有见陈洪范一行,而是直接把他们交给了多尔衮。已降参将唐虞之子唐起龙是陈洪范的女婿,多尔衮多次召见陈洪范,待以上宾之礼。恐怕此时,陈洪范已经投靠了满虏。”

    左懋第脸色微变,沉默着没有说话。

    周显道:“对了,还有件事。一天前,多尔衮突然出兵,率部猛攻闯军刘芳亮部。唐通、白广恩临阵投降了吴三桂,致使闯军阵型大乱。刘芳亮大败,和左光先只以身逃。从你们的联虏平寇的计策来看,我是不是应该恭喜你们?”

    左懋第抬头看向周显,语气十分平静的说道:“联虏平寇只是朝廷一时不得已而为之,我此次奉命出使问心无愧。”

    周显不在意的摆了摆手,“这个没有关系,况且我不是帮你们达成心愿了吗?”

    左懋第不解的望向周显,“督帅这是何意?”

    周显看了他一眼,淡淡笑道:“北地被李自成所占,左公以为南京派出的使者是如何到山海关的?”

    “难道不是督帅秘密护送他们去山海关的吗?”

    周显摇了摇头道:“我是派人护从了他们,只不过只送他们到了天津,后半程路是李自成派人护送的。”

    左懋第面露惊愕,“怎么会?李自成为什么要这么做?”

    周显笑道:“很简单啊!我只用告诉他,南京那边派出使者是去拉拢吴三桂的,而他也不想吴三桂彻底投靠了满清。利用这个机会,拉拢、分化吴三桂和满清之间的关系,他何乐而不为呢!所以,李自成大张旗鼓的一路护送他们到了永平境内,多尔衮不想知道都难。这也是吴三桂不敢见陈洪范,而是直接把他们送给多尔衮处置的原因。但你也不要太过忧心,毕竟即使你们见了吴三桂,这个时候的他也不好表示什么。只要派了人去,吴三桂便知道了你们的意图,这事便成了。”

    左懋第沉默了片刻,最终微微点头。“督帅说的在理,您是不是早就料到道是眼前的这种结果吧!”

    周显道:“这些事情有那么难猜吗?随便动动脑子就知道了。从结果来看,左公出使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你可以去南京复命了。”

    左懋第眉头紧蹙,“但我还是不明白。既然督帅早就预料到是这种结果,为什么要强留我在此地?”

    周显想了一下道:“左公之前给先帝的上疏,我曾有幸观过几篇。每一篇都针砭时弊,确是救国救民之良策。不同于陈洪范等人之庸人,左公有大才。明知道结果的事,为何还要让你冒险前去?回南京吧!好好辅佐新帝,不要负了你这一身的才华。”

    左懋第明显愣了一下,“就这?”

    周显点了点头,“就是这个原因。只不过我确实有一件事要你帮我去做,你回去之后告诉新帝,我愿意以目前我所占长江北岸之南通、泰州,还有与之共管崇明岛来换取琼州(海南)府的控制权。”

    左懋第道:“督帅说的可是真的?之前您让出扬州赋税已经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而崇明乃长江出海之门户,每年单是靠岸船只便能收到不少赋税。你为何要拿它去换琼州这一个不毛之地?”

    周显回道:“琼州悬在外海,与安南(越南)相距仅有七百余里。我欲在那里设立港口,建立一条从崇明、舟山到澳门、琼州,最后到安南诸国的海上商路,以与安南(越南)、高棉(柬埔寨)、暹罗(泰国)和东吁(缅甸)等国建立更紧密的商贸联系。琼州到时候将成为一个很好的支点,可以把这些地点都联系在一起。”

    看左懋第眉头紧蹙,周显继续说道:“而且这对新明来说也有很大的好处,只要我经营好了琼州,对面雷州的赋税也会成倍的增加,而这正是你们所需要的。”

    左懋第不太理解周显对于海贸的执着。实际上,基本上所有的大明官吏都认为大明的疆域就应该只存在于陆上的这片区域。而对于更广阔的大海,他们甚至没兴趣去探索,特别是在这天下大乱的此刻。他只是沉默了片刻,便抱拳道:“督帅放心,我回去之后定然会竭力促成此事。”他之前对周显的那点不快顿时一扫而空。

    周显点了点头道:“那就尽快吧!”

    左懋泰道:“督帅,还有圣上提的那件事。定王和永王,还有两位公主,您是不是也……”

    周显摇了摇头道:“左公,我会让定王和你一起回南京吧!至于永王和两位公主,就让他们留在这里吧!”

    左懋泰顿时怒道:“督帅,你别忘了,先帝对你有知遇之恩。即使你叛明,你也不能……,你也不能立另立皇子为帝,最后使他们兄弟相残。”

    周显笑道:“如果我想那么做,最开始根本就不会放太子离开,挟天子以令诸侯才是最有利我的,不是吗?”

    左懋第道:“那你还?”

    周显道:“是为了太子。有一个皇子在我这里,即使南京那边出现了什么变故,也不会有人会谋害他的性命。因为一旦他出了事,我另立新帝就理所应当了。”

    左懋第道:“督帅多虑了,现在南京那边安全的很,怎么可能?”

    周显摆了摆手道:“目前是没什么事情。因为他所做的只是为了稳定局面,还没有触及别人的利益,将来就不一定了。对了,还有一件事。若是李自成在京师大败,我会借道让他返回河南。若是你们不能及早收回襄阳、荆州,闯军很有可能会直接攻入湖广。你回去之后提前提醒新帝,早点做些准备。”

第一百一十五章 置换琼州2

    走出屋门,周显向等待外面的马绍愉道:“琼州的事情说妥了,应该没什么大的问题。等南京的诏书传来,你便去上任吧!琼州三州十县就全部交给你了。知府的职位虽然不算高,但琼州的位置却极其重要,事关我军将来的布局,你定要好好经营之。”

    马绍愉抱拳道:“督帅放心,属下明白。”

    周显点了点头。近一年时间,马绍愉去了马尼拉,去了文莱国、苏禄国,去了爪哇国,去了巴达维亚,又去了阿鲁国、亚齐国,柔佛国和马六甲海峡。

    可以说,成果显著。

    在台湾,韩括和郑芝龙都派人登上了岛。岛内大肚王国掀起起义,率无数本地部落到处攻击荷兰人。荷兰人缩在以赤嵌城和热兰遮城为主的据点内,动弹不得,并紧急向巴达维亚发出求援。

    在马尼拉,戚国勇挑动了荷兰人和西班牙人之间的矛盾,使两者势如水火。再加上周显夺取了鹿儿岛,使荷兰人所建立的台湾-巴达维亚-长崎商路遭受着巨大的威胁,使之夺取马尼拉变的愈加紧迫。

    在文莱,戚国勇设立了南鲁县,将文莱和苏禄两国紧紧的团结在自军周围。建立了军队、设立了商会,新设了钱庄,扩大了周显军在周边国家的影响力。

    在巴达维亚,周显军与马打蓝苏丹国结盟,共同对抗荷兰人。虽然还未对巴达维亚发起进攻,但已经形成那个态势。而马打蓝苏丹阿贡不断扩兵建船,为夺取巴达维亚做准备。

    在马六甲,六十万两白银的购买提议彻底挑动了柔佛和亚齐两个国家。柔佛背弃了和荷兰人的结盟,而亚齐国女苏丹则想利用攻打马六甲来平息国内的叛乱苗头。

    荷兰人在亚洲建立的马六甲-台湾-巴达维亚-长崎的商路面临着直接的威胁,随时都可能直接全面崩溃。这样带来的结果是荷兰人在各地也展开了猛烈的反击,虽然他们不敢直接攻打南鲁县,但对来自明境商船的抢掠力度却在不断的加大。

    山东地域广阔,但东面多山,少有可耕之田地,人口又居目前各省之最。田少,人多,再加上之前连年干旱,又有大量北地灾民逃亡到山东,导致粮食严重不足。

    之前靠着海贸,周显能获取大量白银,通过从南方购置粮食能够勉强缓解这种局面。

    但现在朱慈烺在南京称帝,而周显叛明自立,已有人向他提议禁止南方卖粮给山东。虽然朱慈烺最终没有同意,但这却给周显提了个醒,不能把对粮食的依靠全部放在南边。无论到时候他们是禁止买卖,还是提价,对山东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荷兰人在南洋的猛烈反扑使目前的海贸遭受重创,获利在急剧减少。而此刻扩充兵力,增加军需,征讨满虏这一切都需要银子。

    长久这样下来,山东方面将陷入巨大的困难之中。无论从那个角度讲,周显都必须想一个办法。

    拿下琼州,并不完全是战略上考虑,更重要的是周显想借此再新建一条商路。

    之前的海贸的主要交易对象是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等西方国家,因为他们富有。从明境贩卖货物到欧洲,价格上要翻上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利润巨大。而这也导致忽略了安南、东吁、高棉、暹罗这些国家。

    他们虽然多为穷国,但好在距离近,而且多是大明的属国。若是另建一条从崇明、舟山、琼州,甚至从两广到那里的商路。不仅可以稍微赚取一些银子,还可以通过以物换物,选择从这些国家购置部分粮食。

    最重要的是,周显觉得西方殖民势力的扩张是持续的。

    现在是荷兰、西班牙和葡萄牙,今后可能是英国、法国。前面的是老牌殖民国家,后面的是新兴的资本强国。

    扩大华夏在亚洲诸国的影响力,联结其他亚洲国家,彻底掐死西方国家进入的这种念头,使华夏由陆权国家逐渐变成海权和陆权并重的国家。

    为了这个目标,提早布局是必要的。

    马绍愉抱拳向周显道:“督帅,属下还有一请。”

    周显点了点头,“你说。”

    马绍愉道:“我想调用南洋商会的部分钱财,并允许我携带一些兵卒前往。”

    周显点了点头道:“琼州多黎族,自明立国以来,其反叛起义便多达三十多次。就算你不提,我也会派兵随你一起前往。但我这几天查看了以前黎族历次起义的事情,发现根本原因在于当地官吏的横征暴敛,不能完全归罪于当地百姓。你去了之后,当以安抚为主,灭剿为辅。特别要注意拉拢当地汉民,以及已经归附的黎族百姓。而对于当地黎族的大小垌主,也以分化拉拢为主,且不可再重复之前历代王朝的烂政之策。”

    马绍愉皱眉道:“督帅,这样做会耗费很长时间的。”

    周显道:“你不要把眼光局限于一时一地,经营琼州乃至南海诸岛利在千秋,时间从来不是问题。我要的是在那里建一个稳定的支点,而不是一个随时可能爆发起义,使后方陷入危险的地方。”

    马绍愉沉默了一会,抱拳道:“属下懂了。”

    周显点了点头,“至于你说的调用部分钱财,大约需要多少?”

    马绍愉道:“三十万两白银。”看周显眉头紧蹙,“实际上,二十万两白银也是行的。”

    周显摇了摇头道:“我给你五十万两白银。但有个问题,你得自己解决。我只给你配属一个千人队的士卒,你到了之后,自己在当地招兵。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山东战事紧,我抽调不出太多的兵力给你。另一个是北地之人很难适应南方湿热的气候,不如直接在当地募卒。”

    马绍愉心中犹豫,他想要更多兵卒主要是为了压服原有的琼州驻兵。现在周显只给他一个千人队,人数明显不足。但他也理解周显的难处,况且五十万两白银,也足够拉拢一些人为自己所用了。他想了片刻,最后抱拳道:“属下明白,谢督帅。”

第一百一十六章 分发装备

    济南,城外大营。

    数千士卒排着长长的队列,领取属于自己的装备。

    登记书吏看了一下名册道:“刘文策,职位把总。一套绵甲,一双皮靴,两个羊皮袋,一条棉裤,一件棉衣内衬,一枚把总铜腰牌。刘把总,你看看是否有少?若是无误,请在这里签上您的姓名。”

    刘文策看了看道:“东西没错,但我不会写字。”他转头向后,“马六,你替我签了。”

    登记书吏阻止道:“刘把总,上面所下的命令是必须有本人确定。您不会写字,按一个手印一样的。”

    刘文策点了点头,按上了自己的手印,然后转身走到一旁坐下。

    马六领了自己的,紧挨着刘文策坐下。“把总,现在刚刚入秋,天还这么热,哪里穿的上这些东西?您再看这绵甲,纯白色的,像丧服一样。”

    刘文策道:“别他妈的瞎说,什么丧服,你这不是咒我们吗?老子还想多活几年呢!”

    这时,一个高大汉子走到刘文策跟前,笑声道:“马六,你小子真他娘的不会说话。这绵甲之所以弄成白色,是为了在冰雪地里隐藏踪迹。我们马上就要启程去辽东,那里恐怕现在已经下雪了,这才是真正的为我们考虑。”

    马六连忙起来,“谭队哨,您快快请坐。”

    按照以前的军制,把总之上为千总,两者所控人数相差十倍。把总手下有一百零八人,而千总手下有一千零八十人,两者差了九百多人。这样上情下达,一个千总的命令要下达给十个把总,有点太过麻烦。

    为了解决整个问题,周显在把总之上,千总以下设置了一个队哨。一个队哨掌管三个把总,而多出来的一个百人队作为千总的亲兵,借此增强对军卒的控制。

    谭队哨名叫谭子林,不久前还是把总,刚被提升为队哨。

    刘文策抬头看着谭子林一眼,“谭驴子,这一升官就敢教训起我的人了,不得了啊!”

    谭子林笑了笑,挨着刘文策坐下。“你这人啊!口中从来都没有什么好话。有个好消息告诉你,你要不要听?”

    刘文策道:“你爱说不说。”

    谭子林苦笑着摇了摇头,“李副将从督帅那里讨要了八百匹好马,加上我勇字营以前的那些马匹,已经有近一千五百匹了。李副将准备建立一个骑兵队,设一个千总,三个队哨,你便是三个队哨中的一个。”

    刘文策腾的站起来,“你说的可是真的?”

    谭子林压低声音道:“赶紧给我坐下,此事还未公开,很少有人知道。但你的名字是我看吴千总亲自报上去的,不会有错的。虽然我先升了队哨,但步卒和骑卒没的比,你小子还真不知踩了什么狗屎运。”

    刘文策满脸堆笑,“我本来就比你强,这样才对吗?还是吴千总英明。”

    马六连忙问道:“把总,那我呢!”

    刘文策道:“当然是跟我一起去,老子什么时候亏待过你。”

    谭子林笑骂道:“你还真是属狗的,这一张脸变的可真快。只不过我得提醒你一句,这队骑兵很有可能会首先进入辽东负责探查敌情。你小子今后要小心点,别直接被鞑子杀了,要活着回来见老子,你可还欠老子好几罐酒呢!”

    刘文策嘿嘿道:“放心吧!老子命大,能杀我的鞑子还没出生呢!”

    这时,马六突然叫了一声,刘文策顿时吓的一哆嗦。“你小子鬼叫什么,吓了老子一大跳。”

    马六拍了一下自己的嘴巴,不可置信的问道:“把总,您看,这是不是绸子?”

    刘文策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绵甲的左胸位置有半个巴掌大的圆形五彩绸缎。以黄色打底,最上面绣着赤红色的彩霞,中间位置绣着三个黑色小字,周围点缀着绿、紫两色,很是漂亮。他伸出手摸了摸,向谭子林道:“老谭,还真是丝绸啊!这三个是什么字?”

    谭子林点了点头,说道:“是克辽军这三个字。督帅还真舍的下本,这片丝绸,再配上上面的绣图,没一两银子还真不一定能买的到。”

    刘文策不断摸着,哈哈笑道:“他娘的,摸着真舒服,老子这穷哈哈今后也穿稠了。这辈子就算死也不亏了。”

    谭子林不屑的说道:“瞧你那点出息。”

    马六连忙从刘文策手中抽回,“把总,这是我的,你去摸你的去。”

    刘文策拍了一下马六的后脑勺,“你这小子,怎么这么小气?”

    正在两人争吵间,突然听到隆隆的马蹄声。远处,营门大开,数千骑奔驰而入。

    当先一将身穿铠甲,头戴铁盔,披着一件红色披风,身躯如山。还未等坐骑停下,他便从上面一跃而下,矫健的身手令刘文策暗自咂舌。“谭驴子,那个便是重伤督帅的李定国吗?”

    谭子林点了点头,“是他。我听闻督帅已准备任命他为大帅,今后恐怕李副将都得听从他的命令了。”

    刘文策愣道:“怎么会?李副将跟随督帅那么多年,督帅怎么可能让他去听一个新投降将的命令?”

    谭子林摇了摇头,“这就不清楚了,但督帅对李定国十分看重是事实,现在全军的骑兵都归他指挥。老刘,有个传言不知你听过没有?”

    刘文策道:“什么传言?”

    谭子林犹豫了一下道:“有人说李副将之所以身居高位,是靠了和督帅的关系。说他根本没有领兵能力。”

    刘文策怒道:“他们放屁。谁这么说,你告诉我,老子直接拧了他的头。”

    谭子林点了点头,“他们的话无须在意,但李副将的确很少独立领兵。这次出兵辽东,督帅点名让李副将从勇字营挑选精锐前去。所以就有人就传言督帅此举是为了让李副将立下功劳,以向全军将士展示他的领兵能力。若是李副将能够领着我们取得大胜,今后必定会步步高升,你我也能跟着沾光。”

第一百一十七章 分发装备2

    刘文策挠了挠头,“你这都什么什么啊!打了胜仗,直接升官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东扯西扯,你说那么复杂干吗?”

    谭子林拍了拍自己的额头,“你这个笨蛋,真不知道我在说什么啊!”

    刘文策道:“你七拐八拐,谁知道你在说什么。”

    谭子林叹了一口气道:“五德营乃督帅首创之军。现在智、信二营在辽南,严字营多为水师,现在朝鲜境内。在山东境内,只剩下勇、仁二营。仁字营经过谈震彩背叛的动乱,情况一直不好,后才被督帅扩建成第一军。所以,每次扩充军队,都是直接从勇字营调人。这些年从我勇字营调离出去的,像你我这样的底层将领有多少?就像第二军初建之时,一下子就有百余人补充到第二军中。可以说,没有我勇字营,督帅根本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扩充这么多军队。”

    刘文策点了点头,“这倒是实话。”

    谭子林继续道:“李副将做的这些事情都是不易被人看到,但却十分重要。督帅心中肯定明白这些,也听过那些轻视李副将的言语。但李副将乃督帅信任之人,督帅又不能直接提他的官职。因而便想让李副将利用这次机会立下功劳,然后再行升官。辽东那么大,立功的机会那么多,以后李副将定然是一飞冲天。而我们这些跟着去辽东的必然也跟着沾光,将来升为守备、游击也不是不可能。”

    刘文策若有所思,深深的点了点头。突然,他抬头看向谭子林,“谭驴子,你怎么想那么多呀!”

    谭子林笑着道:“是你太蠢,这么简单的事情都看不明白。”

    刘文策怒道:“滚蛋。”

    谭子林道:“不和你说笑了。你看过最近的那几篇军报吗?”

    刘文策道:“你明知道我不识字。”

    谭子林笑道:“那我给你说说。最近的几篇军报主要讲了三方面的东西。一个是出兵辽东的动员。一个是在军中推行军功制,强者上,弱者下,以军功来决定职位。最后一个有关的篇幅最少,是替李副将说话的,说他这些年所做的实事。这三方面联结起来看,很多事情便能想清楚了。老刘,不是我说你,该稍微认些字了。你看看第二军,刚组建没不久。但每个人说起话来,都头头是道,兵法论策,无一不知,无一不晓,我们可不能比不过他们。”

    刘文策眉头紧蹙,低头沉思。

    谭子林道:“马六,你今后负责教这头笨猪识字,至少要让他能看得懂军报,认得清形势。”

    还未等刘文策回话,谭子林便继续道:“老刘,我还有事去找吴千总,就先走了。今夜,李副将请把总以上者在漱玉馆喝酒,你可别去晚了。”说完,谭子林一阵风似的离开了。

    刘文策看着远处的李定国,眼中满是艳羡,“马六,你说我什么时候才能像他那样成为将军呢!我有这个命吗?”

    马六笑道:“小的哪里知道啊!”

    刘文策又拍了一个他的脑袋,“小王八蛋,就不会说两句好话,你应该十分肯定的说老子一定有那个命。算了,走了,去试试这新绵甲合不合身?”

    李定国将马交给涂山,“让兄弟们去领装备吧!刀枪要全部换成最新的,长弓多领三千把,羽箭越多越好。绵甲、皮靴、棉袍,都要比定额多出三成。”

    涂山面露迟疑道:“这是不是有点太狠了点。”

    李定国看了他一眼,“狠什么?我们是要去和鞑子拼命,要这点东西算什么。你不用管,直接去拿,我稍后去和周显说。”

    涂山抱拳道:“属下知道了。”

    李定国叫回了要走的涂山,“喂!你小子什么都好,就是有点呆头呆脑的。放聪明点,别让我后悔提升你为游击将军。”

    谈策登上高台,向谈时迈道:“将军,那一营人马已经挑好了,都是以前去过辽东的老卒。”

    谈时迈点了点头,“你尽快带他们去济南,把他们交给李副将。”

    看谈策并未离开,谈时迈道:“还有什么事吗?”

    谈策道:“老将军又来信了,您要不要看看?”

    谈时迈道:“不看,直接退回去。谈策,以后再有他的来信,直接原封不动的退回去。”

    谈策点了点头,“属下遵命。”

    谈时迈叹了一口气道:“督帅明知道父亲这档子事,还让我率部移驻济南。这等信任和重用,我若是真还存有别的心思,那才真的是天理不容呢!告诉兄弟们,除了留一营人马于济宁外,剩下的也立即启程准备前往济南。”

    李开和赵勤翻身下马,周泰跑步迎了出来。“李大哥,赵大哥,你们来了。”

    李开抱拳道:“小少爷,你可别如此称呼了,太折煞我们了。”

    周泰摆了摆手道:“我小叔说了,称你们的官职显的疏远,叫你们名字显的无礼,这样叫最好。所以,你们就别说什么了。”

    李开轻轻的点了点头,没做坚持,随周泰进去。“小少爷,二公子人呢!”

    周泰道:“在他书房呢!他有事找周乾,好像是想让他去南边。”

    “南边?”

    周泰点了点头,“好像是琼州,我也只是听他说过那么一句。对了,我小叔说,你来了之后直接去找他。”

    李开点头道:“那我先去找二公子。赵勤你?”

    赵勤笑道:“我也好长时间没见周泰了,我们先聊一会,您忙您的。”

    看到李开,周显摆手招呼他坐下。“你离开之后,准备让谁来继任第三军统帅?”

    李开道:“有两个人选。一个是我的副将吴元吉,他生性严厉谨慎,在军中威信很高。但他的性格不能很好的团结手下将领,而第三军半数以上为刚归附的河南籍士卒。由其接任,恐怕不能很好的处理他们之间的矛盾。另一个是赵勤。他虽然资历很浅,但驻守定陶,一切都打理的井井有条。若是二公子想,也可以让他试试。”

第一百一十八章 海路出击

    周显想了一会道:“让吴元吉接任,赵勤还是让他继续驻守定陶吧!等立下功劳,再提升也不迟。我们自己人,不用那么着急。刘玉尺到时候随你一起前往辽东,我让侯方域暂时辅助吴元吉。商丘侯公子的大名,总有点用。”

    李开点了点头,“二公子英明。”

    周显笑道:“李开,你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吗?”

    李开面露不解,“请二公子指教。”

    周显转向坐在一旁的周乾道:“周乾,你说呢!”

    周乾想了想道:“李大哥人好,短处好像没有吧!”

    周显苦笑着摇了摇头,“他人是好。在内,勇字营把总以上者的提拔都要经过他的过问。每个军将有困难,他都倾力相助,全军从上到下愿意为他效死力者数不胜数。而对外,俞百易是他的把兄弟,丁可泽和他称兄道弟,王俊、夏魁元直接申请到他手底下做事。论拉拢人心和人脉之广,我都比不上他。”

    说着,周显看了李开一眼,继续道:“而他的短处也在于此。勇字营乃至第三军,从上到下形成了一个关系网,彼此相连。有功的时候,他左右为难,唯恐委屈了某一个。有过的时候,他又狠不下心去做惩戒。勇字营及第二军能战善战,但军纪之乱,将领之跋扈也是三军中排第一的。”

    李开脸色顿变,“二公子,我错了。”

    周显摇了摇头,“我没有怪你的意思。这是你的长处,至于带来的那一丁点坏的影响,与此相比,根本就不值一提。大概也因为吴元吉性格严厉,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你的缺点。但以后你单独领军了,要稍微改变一下,至少要做到赏罚不明。谁有功,就赏谁;谁有过,就罚谁。明白了吗?”

    李开抱拳道:“属下明白了。”

    周显继续道:“叫你过来,不是主要说这个。这两天你便要启程去辽南了,你有什么计划,说来听听。”

    李开皱眉沉思了片刻道:“属下以为要夺锦州,首先要占据觉华岛。它悬于海上,距离最近的陆地有二十余里,是辽东湾最大的岛屿,驻兵数万都没什么问题。我想等到了先在旅顺休整几日,然后尽起大军乘船前去夺取觉华岛。之后再以它为基地,攻取葫芦岛,然后杀向锦州。”

    周显点头道:“可知道觉华岛上有多少清兵?”

    李开回道:“大约有三千人,真鞑子只有百余人,剩下的都是汉兵。因为之前我军多次乘船偷袭辽东海岸,清军在沿海高处修建了很多垒堡。而觉华岛在以前孙大帅经营宁远城的时候便是屯粮和辽东大明水师所在地,岛上城、堡、垒等设施一应俱全,是鞑子防御的重点。”

    周显笑了笑,“看来你下了不少功夫。但也应该知道觉华岛在当时是如何失陷的吧!”

    李开点了点头道:“天启六年,努尔哈赤趁腊月隆冬,海面被冰封住,率部从岸边履冰,直达岛上。虽然守将姚抚民下令沿岛凿开了一道长达十五里的冰壕,但天气太过严寒,冰壕不久之后便又重新冻上。满洲骑兵数万人登岛,攻入屯粮之北门,冲进城中。岛上明军七千余名和商民七千余口尽皆被鞑子杀害,两千余艘各种船舰也被焚毁。”

    周显微微点头,“攻下觉华岛对于你来说不是难事,但它距离宁远城只有三十多里。吴三桂奉命援救京师,迁宁远周边五十万百姓入山海关。宁远被清军接管之后,驻兵近万。若是其他的季节,凭借水师就能阻挡清军登岛。但一旦到冬季,和当时的情况又有什么不同,你又如何守住?”

    李开说道:“二公子所提的这个,属下也曾考虑过。觉得当时觉华岛之所以失陷,是因为当时岛上明卒多数为水手,既无铠甲,又少武器。日夜凿冰,又冷又苦,且兵力太少,不能有效抵御清军,这才致使大败。但属下所携万余人多为精卒,铠甲兵械一应俱全,且有不少火炮,守住觉华岛应该不成问题。”

    周显摇了摇头,“但我要的不是应该,而是完全的保证。你要知道这万余人,乃我军之中流砥柱。若是有失,要想恢复绝非易事。”

    李开微微皱眉道:“但二公子,行军之事,哪有什么完全的保证?”

    周显点头道:“你说的对,但至少要估量事情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此刻距离入冬只有两个月不到,就算天气变冷推迟,你最多也只有三个月时间。你攻下觉华岛需要时间,修葺岛上的城垒也需要时间,运物资上岛同样需要时间。这样下来,留给你经营觉华岛的时间就没剩多少了。在这种情况下,若是清军大举来攻,你能守住的可能性便大大降低。而困守孤岛,到时候可就真的逃都没地方逃。”

    李开脸色微变,他沉默了片刻道:“二公子教训的是,是属下考虑不周。”

    周显摆手笑道:“实际上,你夺取觉华岛的策略并没有错,只是时机的选择不对。我一点都不怀疑你的能力,但害怕你太心急了。收复辽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慢慢来,先拔除清军的要隘。等到明年天一变暖,便立即出兵夺取觉华岛。接下来再在陆上夺取一两个点,与觉华岛成掎角之势,再缓缓夺取锦州。”

    李开想了想,这的确是最保险的办法。“那这段时间,属下该做些什么?”

    周显道:“在复州的西南方向有个长兴岛,面积很大。之前考虑到辽东多山林,随地都是可以直接造船的参天巨树,我曾把莱州芙蓉岛的一部分造船工匠放到旅顺。但限于旅顺周边的环境,到目前为止只能造一些中小型的船只。所以我想把造船的地方从旅顺移到长兴岛,今后不止要造那些小船,还要造战舰。你去了之后,就把那里作为基地吧!帮我做好这点。还有就是,长兴岛距离辽东湾各地也比较近。我这样说,你懂了吧!”

第一百一十九章 海路出击2

    李开沉思了一会道:“二公子是想让我出袭辽东沿海各地?”

    周显点了点头,“接下来你主要有两个任务。一个是乘船绕到山海关后面,寻找清军薄弱处突破上岸,威胁清军的运粮通道。不用投入太多兵力,也不用和清军死拼,能让他们感受到压力就行了。反正此举只是为了援助李自成,而目前我们是没有足够实力完全截断清军粮道的,保存兵力为要。”

    李开点了点头,问道:“那另一个呢!”

    周显道:“黄蜚南去这件事对辽南驻军的士气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必须做点事情,况且五十道驿也该拿回来了。宁宇提议先夺锦州,再攻沈阳的计划是没有错的。但也必须从辽南方向向盖州、海州方向挺进,至少迫使清军不敢轻易向锦州增兵,以作牵制。你的第二个任务便是配合赵旭升重新夺回五十道驿。”

    周显铺开一张地图,指给李开道:“距离五十道驿不到六十里处有一个地方名叫仙人岛。名字是岛,但实际上却只是一个伸向海中的半岛,三面环水,一面与陆地相连。前半段悬崖璧立,两侧水深且流速平缓,极其方便大船停放。而距它五里处的后面,便是熊岳驿,那是盖州向五十道驿的必经之路。你从长兴岛率船队出发,一日内便可到达仙人岛。可以从那里登陆后直取熊岳驿,选择从背后攻击在五十道驿的清军,并阻挡盖州援军,配合永宁监城的我军以最快的速度拿下五十道驿。”

    李开想了想道:“二公子,在我进军熊岳驿的时候,能不能让韩括配合我进攻营口、盘锦等地?扰乱清军后方,让尚可喜不敢全力援救五十道驿。”

    周显摆手道:“具体的实施计划,到时候你自己和韩括再商议吧!但现在在南洋,荷夷是越来越猖獗了,海贸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要尽快赶回舟山,能配合你到什么地步,由他说了算。但我会写信给韩括,让他离开之时留一些水手和船舰给你。以后你手下的那些士卒不仅要会陆战,还要会水战,定要搅的辽东沿海鸡犬不宁。”

    李开点了点头,“属下明白了,二公子还有其他要交待的吗?”

    周显道:“考虑到你兵力有可能不足。我让谈时迈调出一营精锐给你,同时也让克己营也调归给你指挥。兵力虽然多了,但你也要谨慎着用。除了进攻熊岳驿时,最好不要轻易调动一营以上的人马。你可以把兵力分成无数个千人队,甚至是百人队,从各处不断偷袭,逼迫清军在每一处设防。你要时刻谨记,来年开春之后才是我军大举反攻辽东之时。在此之前,你要尽力找出可供大军登陆的地点,并让清军知道,辽东沿海的每一处都在我军的攻击范围之内。”

    李开愣了一会,面露犹豫道:“二公子,您不会真的想在这个时候去收复辽东吧!”

    周显问道:“你什么意思?”

    李开停顿了一下道:“二公子,现在闯军和清军在直隶、陕洛地区大战。若是等到他们两败俱伤之时,出兵河南或者直隶,根本不用费太大的功夫便可拿下大片领土。虽然此刻多尔衮率清军主力侵入中原,但留在辽东的鞑子依旧不少。我军攻击辽东要过海,要耗费无数的粮草,还要忍受辽东那苦寒的天气。而一旦入关清军发现情况不对,随时都可能返回辽东,那我们取胜的可能性就更小了。还有就是若您尽起大军攻打辽东,那山东怎么办?无论是清军还是李自成,一旦他们解决了对方,肯定会侵入山东。”

    周显挑眉道:“这是你的想法,还是军中大部分将士的想法?”

    李开道:“虽然兄弟们没有明说,但存有这样想法的不在少数。”

    周显叹了一口气道:“有些事,是不能单纯只考虑利益得失的。此事休要再提,在你出征之前,我会向众将士阐明原因的。”

    这时,锦瑟推门而入,先是向两人打了招呼,然后再转向周显道:“你们聊好了吗?饭食都准备好了。”

    周显拍了拍手,笑道:“好了,去吃饭啦!”

    周显叫住要离开的锦瑟,“都是自家人,不必和他们太过客气。过来,坐我身边来。”

    周泰也大咧咧的哈哈笑道:“是啊!锦瑟,都要成为我婶娘了,还这么客气干吗?小叔,你什么时候把这个消息告诉我爹和爷爷啊!”

    周显没有理他,而是从桌下拿起一罐酒放在桌子上道:“除了周坤在江西外,剩下的还活着的都在这里了。找你们前来,没有其他的事情,就是想和你们聚聚,也算是替李开、周泰和周乾送行。酒是鹿邑的宋河酒,菜是锦瑟下厨做的,都是些家乡菜。今天不论什么官位,也不谈什么叔侄,就当朋友间的聚聚。久在外面,人人我虞我诈,我倒是十分怀念那些年的无忧无虑。”

    走出院门,李开压低声音道:“锦瑟,二公子这是怎么了?从开始就一直在饮酒,一下子喝了那么多。”

    锦瑟眉头微蹙,“我也不知道,大概是因为见到你们高兴吧!实际上自从京师回到济南到今夜之前,他就没再饮过一滴酒,今夜不知道为什么就这样了。”说完,她回看了一下房间的方向,“先让他睡会吧!李大哥,已经给你准备了房间,明天早上再走吧!”

    李开摇了摇头,“我回营中还有点事,赵勤可以留下。”然后他转头向站在旁边的周泰和周乾道:“周泰,既然二公子已经同意你随我一起前往辽东,我便不再说什么了。明日去营中报道,我等你。”

    周泰喝的也有点晕乎,只是木然的点了点头。

    李开点了点头,继续道:“周乾,我从自己亲卫中挑出一旗兵卒给你,到时候和你一起去琼州。我听说那里气候湿热,基本上天天都下雨,毒蛇还特别多。而当地那些人,也多是未开化的蛮人,你去了之后一定要小心。”

    周乾抱拳道:“谢谢李大哥,我知道的。”

第一百二十章 额外之事

    这时,一个丫鬟从内院跑出来,将一个包裹递给锦瑟。锦瑟转手又递给李开道:“李大哥,你带上这个。”

    李开接过来拿在手中,问道:“这是什么呀!”

    锦瑟回道:“前段时间,你不是迎娶了一个姑娘吗?二公子听闻了之后还抱怨了一大通,说你连这样的事情都不给他说。这里面是他挑选的几件金银玉器,是送予那个姑娘的。还有我给你做的一套冬季的衣服,按照你以前的尺寸做的,也不知道还合不合身。”

    周泰顿时来了精神,“什么,李大哥你娶亲了?什么时候的事,哪家的姑娘?”

    李开心中有点感动,对周泰道:“一个多月前,刘玉尺介绍的,曾经小袁营主将袁时中的侄女。袁时中死后,刘玉尺一直待他如亲生女儿。现在情势这么紧张,而二公子又那么忙,我就没有告诉他。”

    周泰摇头道:“你这人真没劲,这样的事情都不说,怪不得小叔会说你。”

    锦瑟道:“你走之前,把嫂子送来这里吧!不能刚新婚就留她一个人待在家,这样太委屈人家了。无论怎么说,在这里我也可以帮忙照顾着点。”

    李开面露犹豫,“这样不好吧!”

    锦瑟笑道:“没什么不好的,二公子早就交待了,我们是一家人。还说等将来,还要给你补办呢!。”

    李开思索了一会,最终点了点头。“那好,你代我谢过二公子。”

    看着躺在床上,完全叫不醒的周显,朱媺娖的眉头拧成了一条蚯蚓,她带着一种十分惊恐的声音问锦瑟。“周显他会不会死啊!”

    锦瑟愣了一下,“殿下,他只是喝酒喝醉了。”她看朱媺娖一脸迷惑的表情,“就是喝酒喝多了,醉了,睡一觉就好了。殿下您不会没见过喝醉酒的人吧!”

    朱媺娖坐在床边,拉着周显的手,脸上满是担心。“父皇以前偶尔也饮酒,但从来没有喝多过,也没有醉过。那么辣的酒,他为什么要喝呢!”

    锦瑟摇了摇头,“我也不清楚。二公子以前说过‘酒可助兴,酒也可解忧’,但我始终有点不太懂他的意思。”她边说边把毛巾浸在水中,拧干了递给朱媺娖,“殿下,喝完酒体热,你替他擦一下脸和双手。”

    朱媺娖点了点头,照锦瑟说的做了。“你们自小一起长大的吗?”

    锦瑟点了点头,坐在一旁的长凳上。“我是老爷买来伺候二公子的丫鬟,但二公子心善,从来没把我当下人。周泰小时候淘气,经常欺负我,二公子就帮我出气。揍了他两次,周泰也就老实了。还有周乾,周坤,他们都听二公子的。”

    朱媺娖心中奇怪,“周泰比他年长,又长的那么高大,周显能打的过他吗?”

    锦瑟笑道:“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周泰连大公子都不怕,但从小就怕二公子。凡是二公子说的话,他从来都不敢顶嘴。”

    朱媺娖道:“这样啊!你给我讲讲他小时候的事情吧!我感觉应该挺玩的。”

    锦瑟点了点头,断断续续讲起以前的种种琐事。朱媺娖偶尔会发问,也会给锦瑟讲一些皇宫内的事情。

    漫漫长夜,她们两个越说越兴奋。直到后半夜,朱媺娖才忍不住趴在床边睡了过去。

    锦瑟取来一件衣服给朱媺娖披上,然后轻步走了出去。月牙如勾,映出长长的人影。她揉了揉自己的面颊,向厨房方向走去。

    周显迷迷糊糊的醒来,喉间感觉火辣辣的。他伸手擦了擦自己的双眼,翻身起来,想要去找点水喝。身体扯动被单,惊醒了趴在那里熟睡的朱媺娖。她满脸惊喜道:“周显,你终于醒了。”

    周显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你怎么在这里?”

    朱媺娖撅起嘴,脸色微红道:“你喝的大醉,我还以为你要死了呢!”

    看她一脸委屈的样子,周显摸了摸她的头,“我这不是没事吗?去给我去倒一杯水。”

    锦瑟这时从外面进来,手中端着一个托盘,上面放着一个瓷盆和两个碗。她盛了一碗递给周显道:“二公子,这是刚煮的莲子羹,你喝一点吧!”

    然后她转头笑着向朱媺娖道:“殿下,您也喝一碗,累了一整夜了。”

    喝了一碗,顿觉腹间暖暖的,舒服了很多。周显转向锦瑟问道:“现在什么时间了?”

    “快要到卯时了。”

    周显点了点头,“让门外的守卫去找吕明,让他立即请万先生和顾炎武前来。”

    说完,他起床穿上外衣,用凉水洗了把脸,恢复了一些精神。看着满脸疲惫的朱媺娖,“先去睡一会吧!等要吃早饭的时候,我再让人喊你起来。”

    朱媺娖犹豫了一下道:“周显,我有事要和你说。”

    周显点了点头,“那去我书房吧!”

    听了朱媺娖的话,周显的头有点隐隐作痛。

    当时为了纾解她的心情,周显有意让她多和风三姐多接触。

    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什么样的人往往会影响一个人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风三姐外柔内刚,八面玲珑,是那种能做事的人。受她的感染,朱媺娖突然觉得自己似乎也应该做些什么。她给风三姐说了此事,风三姐不敢做主,就让她来找周显。

    看朱媺娖一脸期待的看着自己,周显轻咳了两声,“那你想做什么?”

    朱媺娖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所以才问你呀!你说我像风姐姐那样开个酒楼怎么样,或者我直接跟着风姐姐学做生意怎么样?”

    周显顿感无语,心想若是自己让她这个公主像这样抛头露面,恐怕那些顽固的大儒、文士还不直接写书批判死自己。叛明自立这件事已经使自己在舆论上处于劣势,若是再加上这个,那就彻底焦头烂额了。

    虽然周显更喜欢实干之才,从内心看不上那些只会高谈阔论的酸儒。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这些人在士人心中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力。他们的学生遍布天下,他们的观点,他们的话语引领舆论。

第一百二十一章 女校

    限于周显和南京那边并未完全撕破脸,而周显的实力又摆在那里,大部分南方文人对周显脱明自立这件事都采取了沉默的态度。

    但其中也有不少例外,他们从各个方面对周显展开了猛烈的抨击,主要的领头者有两个。

    其中一个是大儒黄道周。他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儒,而不是酸儒。在崇祯帝时他便以直谏忠直著称,在朝堂之上他直犯龙颜,指责崇祯帝忠奸不分。

    崇祯帝万般恼怒,但即使如此也不敢直接杀了他。最后只能将他连降六级,再削职为民,放逐回乡。

    在他回乡途中,近千浙江学子在路拦截,请求听他的教诲。他因而在浙江余杭建立学院进行授课,返乡后又在漳州紫阳学院聚徒讲学。

    在闽浙地区,他具有无人可敌的影响力。

    而在真实的历史中,黄道周更令人敬佩。

    清军攻破南京,弘光政权垮台。隆武帝称帝,任命黄道周为礼部尚书。当时隆武帝空有皇帝之名,但真正掌握兵权的却是当时意欲投清的郑芝龙。面对内外逼迫,黄道周觉得只有北上抗清,才有一丝希望。

    于是他散尽家财,召集门生弟子近千人,在福州誓师,竖起抗清大旗,向信州进军。因为他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在进军途中不断有人加入,最后竟有近万人。

    但这些人中的大部分人没有铠甲,没有兵器,很多人只带着木棍、锄头。因而,当时的人们称他们为“扁担军”。

    结果可想而知,他们一败再败,最终被清军团团围住。士卒死伤殆尽,而黄道周本人也被清军俘虏。面对洪承畴的劝降,他写下了“史笔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这样的千古名对。

    说实话,黄道周不是什么救世大才。在那样的乱世,他什么也改变不了。但可以说,他尽力了。

    从古至今,中国从来不缺聪明人,也不缺能在乱世扭转乾坤,改天动地的人。

    但中国之所以能是中国,除了那些聪明人外,还有一群笨人。他们秉持忠义,坚守底线,他们有自己的道德标准,也有自己的行事准则。为了这些,他们抛家舍业,他们不惜性命,他们愿意为之付出任何代价。

    而他们的所为,流芳千古,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国人。以自己的经历警示世人,什么才是应该坚持的。

    朱慈烺迁到南京之后,为了稳定局面。考虑到黄道周在天下士子中的影响力,征召他来南京,并让他入阁。

    而黄道周到了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激烈抨击周显,以不忠不孝指责周显之前的所作所为。

    这并非他和周显有什么私仇,而是他敏锐的认识到周显的所作所为可能对大明将来产生的影响。

    就像他私下对朱慈烺说的,天下正统并非一成不变。

    周显和隆武军、闯贼讲和,高举抗清大旗,这是大义所向。现在他以义引导,以利相诱,南方士子前去山东者逐月增多。

    若周显将来成功收复辽东,又有多少士子豪杰甘心前去投靠于他?天下士子所向便是人心所向,到时候谁还会认为在南京的才是正统?

    因而,哪怕周显所做的是对的,哪怕他的存在有助于南京的稳定,也必须给他打上不忠不孝的名声。

    这争的是大义,也是人心,必须倾力而为。

    虽然朱慈烺没有同意从南明朝廷方面加以施行此事,但也默认了黄道周对周显的抨击。而黄道周名声在外,一言一行都受人关注。他写的那些文章在江南流行开来,直接影响了很多青年士子。

    归庄上报,有些本来已经决定前往山东的,听了黄道周的话直接选择不去了。黄道周的那顶帽子盖的太大,使他们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名声和前途。

    顾炎武等人也有写文章反击,但黄道周名声实在太大,而他在私德方面也的确没有什么可指责。大部分的落力点是在为周显的作为辩解,有成效,但并不大。

    除了黄道周,另一个是冯梦龙。

    这位年过七十的老头子,官职最高的时候也就是一个县令。他的厉害之处,在于他手中的那杆笔。

    小说、民歌、戏剧、笑话无一不通,无一不晓。他的一生,留下了三千多万字的著作,他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明言》、《醒世明言》)、《广笑府》、《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到现在读起来仍然可称经典。

    得知京师失陷,崇祯帝殉国,他深受触动。在他的努力下,刊印了一个名叫《中兴伟略》报纸。既分析以前朝廷的利弊得失,也不断以此为据点批判周显。他认为京师之所以失陷,和周显的不作为不无关系。

    为此,他还专门写了一本名叫《白面奸侯》的小说,并改编成戏剧,让人传唱。

    顾炎武拿给周显看过这本小说。

    周显看过之后,只说了“写的不错”四个字。

    他们一个在朝堂,一个在乡野,相互配合,还真的让周显十分头疼。

    朱媺娖是崇祯帝的长女,是南明皇帝朱慈烺的妹妹。若是自己让她抛头露面,去做被士人所轻视的那些事,还不直接被他们两个骂死。

    虽然周显并不十分在意,但他们所能造成的影响力却是他不能忽视的。

    况且,周显怎么看,也不觉得朱媺娖有那方面的才能。不说她经营酒楼一定会赔钱,但至少不会做的有多好。

    处于周显这个地位,做决定的时候都要看两个方面。一个是有益的方面,一个有害的方面。当益处不抵害处的事情,周显是不会做的。

    看周显沉默不语,朱媺娖皱眉,有点失望道:“周显,不行吗?实际上我也不是一定要做那些事,只是一直待在家里,我……,”她脸色难看,有点说不下去了。

    周显看向她,想了一会,淡淡笑道:“也不是不行,但我感觉你能做远比那些事更有意义的事情。”

    朱媺娖脸色微变,眼神有点迷茫,“什么更有意义的事情?”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595/ 第一时间欣赏末代驸马最新章节! 作者:白马啸秋风所写的《末代驸马》为转载作品,末代驸马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末代驸马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末代驸马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末代驸马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末代驸马介绍:
Q意Q交流群:680509591末代驸马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末代驸马,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末代驸马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