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人在大唐已被退学TXT下载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全文阅读

作者:张围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txt下载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十六章 孔颖达出题

    “这不是那个傻子李正吗?他怎么来了。”有人低声说道。

    “这种人竟然还能来国子监。”

    “我记得他是陛下封的国子监编撰。”

    ……

    一群小孩子议论着,年龄也就和自己一般大。

    李正对这些孩子的起哄充耳不闻,瞧着李丽质说道:“公主还来听课?”

    “你都能来我怎么不能来了。”李丽质说道。

    看着四周,李正也没有见到孔颖达,“孔颖达老夫子呢?”

    “孔老夫子在给太子讲课呢,等给太子讲完了课才回来给我们讲课。”李丽质说道。

    拉着李正来到课堂最后一排的位置,李丽质说道:“你坐我旁边吧。”

    “谢谢。”

    李正刚一坐下就感受到四周幽怨的目光,甚至还有磨牙声。

    看来有点吸引仇恨呀。

    “这家伙怎么和长乐公主这么亲近?!”

    “凭什么!”

    “我没有这个家伙英俊?!”

    “你们别说了,长乐公主都没有正眼看过我。”

    ……

    又是一阵议论声,长乐公主是整个国子监最漂亮的女孩子。

    也是长安最漂亮的女孩子,能和长乐公主说上一句话,会让多少男孩子高兴得夜不能寐。

    她在国子监也是少言寡语,平日里能见到她一次都是难得。

    可偏偏对李正很亲切的样子,这个李正相貌平平,家里没爵没权又没钱的。

    “我真不该来的。”李正手托着下巴说道。

    李丽质好奇问道:“怎么了?”

    “我这一来得罪了多少官二代。”李正说道。

    “有我在不会有人欺负你的。”李丽质骄傲地说道。

    闻言,课堂里又陷入安静。

    有人满眼杀意,有人抓心挠肺,甚至还有人想要当场拔剑而起。

    那是长乐公主身边的座位,多少孩子想坐在长乐公主旁边,那个位置可是觊觎很久了。

    没想到被这个傻子李正给坐了。

    李丽质又小声说道:“放课之后你先别走,我有话跟你说。”

    ……

    “啊!我忍不了啦!”也不知道谁家的孩子,摔了书卷夺门而出。

    随着一个中年五十多岁的夫子到来,学生们也安静了下来。

    来人看了一眼在角落坐在长乐公主身边的李正,又看了一遍人数,少了几个学子倒也不是很在意。

    随后便开始讲课,李正看着窗外也不知道是后世带来的坏习惯。

    夫子讲着课自己就昏昏欲睡,坐在自己前面的是一个浑身肌肉发达的家伙。

    此人看似坐的穿着,实则呼吸起伏非常大,隐隐还能听到鼾声。

    坐得这般笔直还能睡着,是个高手呀,李正心中感叹。

    见李正走神,李丽质低声说道:“夫子讲课时候认真一点。”

    回过神,李正发现讲课的夫子也在看着自己。

    “你就是李正吧。”夫子走到李正面前说道,“老夫知道你有些才学,可为人不能自傲应当虚心才是。”

    “夫子教训的是。”李正躬身行礼。

    站起身的时候看到眼前这个壮小子也醒了,这一看,就可以看到他身上有些淤青。

    重新坐下之后,李正戳了戳他的肌肉。

    “做甚!”对方扭头过来问道。

    “那什么,你身上有伤。”

    “与你何干。”对方也小声说道。

    李正从系统中拿出一瓶云南白药气雾剂,对他说道:“我这里有一罐药,化瘀、活血,止痛非常好用。”

    他盯着李正,心中思量记得这小子治好杜如晦和皇后的病。

    “真的管用?”他问道。

    李正发誓般说道:“肯定管用,治疗跌打损伤,用了之后保管你挨完一顿揍,还想再来一顿。”

    这个壮小子接过药递来一块银饼。

    迅速收下银饼一扫之前的睡意,在这里的学生都是有钱人,一出手就是一块银饼,商机呐。

    李正礼貌地微笑说道:“兄台怎么称呼,以后有药我还卖给你。”

    对方拱手说道:“在下程处默。”

    “在下李正,家住泾阳。”李正拱手说道。

    出手阔绰,不问价格,好像连脑子都没过,还特有钱,简直就是待宰的肥羊。

    “这个打不开,怎么用的?”程处默问道。

    “喷在伤口上。”李正用一卷竹简挡着自己的脸说道。

    一堂课结束之后,也没听夫子讲了什么,程处默用云南白药喷了几次之后说道:“你这个确实管用,不像之前这么疼了。”

    正愁着最近有些缺钱,李正说道:“处默兄以后可以多帮我介绍客户呀。”

    “什么是客户?”程处默问道。

    “就是生意。”李正说道:“比如有人受伤了,你可以把药卖给他,咱们三七分账,你三我七,如何?”

    李丽质打断两人说话:“你为什么自己不去卖?”

    “我懒。”李正说道。

    熟人好做生意,这些权贵子弟的熟人比自己多了去了。

    程处默犹豫了好久说道:“受伤的人……”

    见他有些明白了,李正使劲点头,“就是受伤的人。”

    程处默拍案说道:“我知道了,就像我把别人揍了一顿,我再把药卖给他!一边揍人还能一边赚钱,岂不快哉?这生意我做了。”

    这家伙看起来只有十四五岁的模样,脑回路倒是有些诡异。

    “也不是不可以。”李正尴尬笑着。

    从系统的药店里拿出十瓶云南白药交给了程处默,等着他卖出去就行了。

    第二堂课来的人才是孔颖达老夫子。

    孔颖达一来课堂里立刻坐满了学子,谁都不想缺席孔颖达的课,别人的课可以不来。

    孔颖达是谁?人家是当今陛下最仰仗的国子监祭酒,又是太子的老师。

    不能得罪孔颖达,要是缺席被家里大人知道可是要挨揍的,程处默摸了摸身上淤青,这一点他深有体会。

    孔颖达的讲课开始,讲的是儒家的尚书。

    李正压根听不懂,再看满坐的学子也压根都没有听懂。

    不知不觉已经是傍晚了,从窗户外看去太阳把西边的天空映得一片通红。

    等到这堂课结束,学子们纷纷散去。

    孔颖达这才走到李正的面前,“随老夫走一趟吧。”

    李正也站起身跟着他离开课堂。

第十七章 阴山大胜,李二私访

    跟着孔颖达来到偏房,李正回头看到李丽质也跟着来了。

    孔颖达倒也没有见怪,开口便说道:“接下里老夫要出题了,你可听好了。”

    “老夫子请讲。”

    孔颖达清了清嗓子说道:“从前有个齐国的宰相,他出使楚国,这时齐楚两国就要打仗,便派出这个宰相去游说劝和,楚国国君知道后便要侮辱这个使者,楚国强齐国弱,楚王见他长相丑陋便觉得齐国派这样的使者来,是侮辱了他。”

    “当楚王问道:你们齐国是没人了吗?”

    “齐国使者回答道:齐国都城临淄有七八千户人家,房屋一片连着一片,街上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踩着脚跟,张开衣襟就像乌云遮天,挥把汗水有如暴雨滂沱,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听了勃然大怒拔剑架在这个使者的脖子上质问:那为何就派你这样的人来了呢?!”

    说到这里孔颖达微笑问道:“李正,你觉得这个齐国使者怎么说才能反驳楚王的侮辱,并且不让楚王杀了他自己。”

    听完之后,李正回想一遍,这才想起这不是小时候听到的故事吗?记得穿越前这个故事还写在了课本里,还是必背的一篇文言文。

    一个非常有寓意的故事,孔颖达从中截取了一段。

    李正开口便答道:“齐国使者应该说:我们齐国派出使者是有规矩的,有才干的贤人派去见有才干的国君,无能的家伙派去见无能的国君。”

    孔颖达失声笑了笑,“这个回答妙呀。”

    必考必读的典故能不妙吗?李正心里想着。

    孔颖达说道:“既然如此,你也出一道题给老夫吧。”

    “行。”李正对孔颖达问道:“我的问题很简单:我们脚下的土地是什么形状。”

    “天圆地方,当然是方的。”孔颖达当即回答道。

    李正再次问道:“那为什么远处走来的兵马先看到的是旗帜,看远海的船时先看到的是桅杆?”

    听到这个问题,孔颖达也沉默下来,自小阅读古书的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可是细细一想李正说的不无道理,远处的兵马来时确实先看到的是旗帜。

    怎么会这样?这几十年来老夫一直坚持的观点是错的吗?

    还是说千百年来前人的认知也是错的?

    “老夫子?”李正见孔颖达不说话,呼唤道。

    孔颖达慌乱地回过神,“你先回去,是你赢了。”

    “那我就告辞了。”李正说道便离开。

    李丽质有些担忧地看了一眼孔颖达,总感觉孔颖达有些魔怔了。

    走出房间,李丽质跟上李正的脚步问道:“到底是什么形状的?”

    “你猜呀。”李正微笑说道。

    “你……你这人怎么这样。”

    说话间李丽质看见外面有宫女在等自己要回宫。

    “下次我来找你。”李丽质说完便跟着宫女回去了。

    李正走出国子监不远,就瞧见程处默把国子监的几个学子揍到在地,再走近一看程处默正在让他们买云南白药。

    见对方有些不打算买,程处默嘀咕道:“莫非是伤口不够痛。”

    说话间程处默又是一拳头揍下喝道:“买不买?”

    “买买买,我们买。”几个孩子纷纷点头。

    程处默这个家伙实在是太牲口了,十多个一样年龄的小孩联手不是他的对手,简直跟程咬金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太彪悍惹不起。

    瞧着这一幕,身为幕后黑手的李正迅速溜走。

    智商重灾区还是不要久留的好。

    回到泾阳,接下来的日子李正专心建设着村子,用来完成系统的任务,还差五公里的路要修。

    一份战报传入长安,李靖大将军在阴山大胜,活捉颉利可汗!

    战报诵读在长安,长安百姓高兴骄傲。

    李世民激动地看着战报看了许久,利用推恩令不费一兵一卒活捉了颉利,而且自己分封的两个用来分化颉利大部分兵力的可汗,执失思力与阿史那所部都要进长安向大唐臣服,献上战马一万匹,羊六万。

    “哈哈哈。”李世民看着战报笑出了声,连忙召见了房玄龄与杜如晦。

    听闻战报前来的房玄龄躬身说道:“陛下,虽说他们臣服了可也不能掉以轻心。”

    杜如晦也点头说道:“房老说的没错,执失思力此人也不简单,如今颉利已经拿下,这一仗突厥大伤元气,他们不敢和我大唐在动干戈,现在臣服是为了休养生息。”

    “杜如晦说的没错,切不可掉以轻心。”房玄龄也说道。

    李世民也从喜悦中冷静下来,房玄龄与杜如晦的话自己确实该听,当初自己与颉利结下渭水之盟也是为了休养生息,积攒兵力。

    如今反扑撕毁盟约才有活抓颉利,那么执失思力会不会也来这一出?确实不得不防。

    李世民想了想写推恩令的李正。

    这小子去过一次国子监之后就再也没有去过,孔颖达也在国子监见了李正之后闭门不再见客,说是要证明一个问题。

    能让突厥臣服,活捉颉利应当庆贺,李世民下旨今夜长安解除宵禁,宫中设宴,这一次有肉有酒。

    李世民期待着李靖早日从阴山回来,心中一直念着李正这个名字。

    话说自己还没有见过这个小子到底长什么样,阴山这一仗能赢有他的一份功劳。

    酒宴结束之后的第三天,李世民穿上了便服带着房玄龄前往泾阳,李君羡随行护送。

    为了不打扰百姓,李世民也没有用天子仪驾而是低调来到泾阳。

    如今的泾阳县也是一个有上万口人的大县,从这里一眼看去就能看到开垦出来的荒地。

    甚至还有荒地零星长出了苗子。

    “莫非这些荒地真的可以种出粮食?”李世民有些意外。

    “陛下,你看。”房玄龄指向泾阳河畔。

    那里有一排巨大的水车正在转动,不断将水引入沟渠来浇灌田地。

    李世民走进之后才看清,这些水车是用水力驱动的,不像如今大唐寻常的水车还需要人力来摇动。

第十八章 你觉得当今陛下如何?

    房玄龄看着这一架架水车整齐排列着,水车随着水流转动源源不断地把水引入沟渠中,省下了很多人力。

    “这水车设计巧妙,应当推广。”房玄龄心中肯定。

    李世民不会看不出这些水车的奥妙,有了这些水车不断灌溉荒地,这些荒地说不定真的可以种出粮食,而且荒地里也已经有些许的幼苗,只是小到还看不清是什么作物。

    瞧着这些水车,李世民心中隐隐有一种感觉。

    种粮食都是因地制宜,用荒地种田,不想被饿死,一种不认命,相信人定胜天的感觉。

    很多人都说李正是一个傻子,拿荒地做良田,做官不做偏要种田。

    破解了阴山战局,解开了九章数术。

    还能治病,又能回答孔颖达的题目。

    李丽质做的那些诗真的是她自己做的吗?

    李世民从一开始就怀疑是李正,只是没有说破。

    他们认为李正是个傻子,可自己看起来,他不仅不傻还是个奇人。

    若是他想装傻,是为了什么呢?

    为什么要让所有人都觉得他是个傻子。

    整个泾阳县井然有序,一眼看去像是人人都有事情做,不像是其他村子总有一些地痞无所事事站在村口盯着来往的行人。

    在这里的人都很忙碌,再仔细看他们好像很充实。

    还有小孩子在村子里玩闹,路边的狗在叫着。

    李世民也不是没来过泾阳,几年前的泾阳是一个很穷的地方。

    再看这个村子里的道路,非常的平整,不像是用简单的泥铺成的,手指触摸着平整的地面。

    李世民得出一个让自己不敢想的结论,这些泥铺成的路非常坚固,可能比长安城的城墙还要坚固。

    房玄龄也注意到了,拿起石头用力砸向地面,没有丝毫的破损。

    “这些泥不是关键,奥妙说不定是这些地里面夹杂的石子才会让地面如此坚固。”房玄龄说道。

    李君羡来报说:“陛下,找到李正了。”

    李世民跟随李君羡来到泾阳的另一边,远远看到一个少年正在河边钓鱼。

    看着这个少年专心钓着鱼,李世民放轻脚步,再看他吃着的糕点这不是宫里才有的糕点吗?

    想必又是丽质这个丫头偷偷溜出宫来过。

    “李正。”李世民站在他背后唤道。

    李正懒洋洋回头看了一眼来人,“什么事?”

    “老夫听闻你的才名特来见你。”

    见这个家伙微笑着,李正冷笑道:“你知道动物园吗?”

    李世民疑惑:“什么动物园?”

    “这个动物园有一些非常稀有的动物,人们看那些稀有动物都是要付钱滴。”

    “咳咳咳……”房玄龄听懂了李正的比喻不停咳嗽着。

    李世民倒也不见怪,来到他身边坐在一旁的石头上问道:“据说当今陛下屡次要你做官,你都拒绝了?”

    “我很忙,一般别人找我问话都要付钱,半个时辰一贯钱,当今公主也不例外。”李正开口说道。

    这话李君羡听不下去,你很忙?你明明闲到在这里钓鱼,半个时辰一贯钱,这小子竟然还有脸提公主。

    要不是房玄龄拦着,李君羡几乎要拔刀剁了李正。

    李世民也没客气,当即拿出一块银饼,“不过我要听你的真心话。”

    李正面不红心不跳地收下银饼,“我不想做官是因为我年纪还小,而且做官风险太大,朝堂是一个龙潭虎穴,我没有背景没有靠山。”

    把朝堂当作龙潭虎穴,李世民倒也不叫怪,寻常人对朝堂崇拜,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朝堂之下有多少争斗,李世民见多了,李正没说错。

    “我再问你,你觉得当今陛下如何?”

    “当今陛下啊。”李正一声叹息。

    “何故叹息?”李世民又问道。

    “当今陛下是一个很不容易的人,他要顾及的东西太多了,他什么事情都想要做到最好,可前朝旧臣就他的成见太多,他想要别人认可他,有些在别人眼里是天理不容的事情,在他身上不过是形势所迫。”

    这个小子虽然没有明说是玄武门之变,天理不容四个字已经暗示得很明显了。

    李君羡慕几乎拔刀而起又被房玄龄给按下。

    “这位老哥,你知道吗?其实我挺佩服当今陛下的,他有胆魄,敢作决断,能够深思熟虑,有非常明锐的判断力,有权有势,这种人要造反,他不做皇帝谁做皇帝。”

    “就是,之后……”

    说到这里李正停下了,之后的事情还没发生呢。

    李世民听着他的话,表情很激动,为什么从来没有见过少年,他却像是很了解自己一般。

    玄武门的事情一直自己心中的梦魇,说来自己也后悔过,可世上没有后悔药既然做了就没有回头路。

    自己若不出手,怎么保证别人不是在想着除掉自己?

    他们都在指责朕,谁又知道朕的苦衷。

    自己的无奈有多少人懂,自己做了这么努力又有多少人看得见。

    但是李正说得也对,自己成功了。

    李世民眼神火热,舍我其谁?!有什么好后悔的。

    “之后呢?你怎么不说了?”

    李正叹息,“有些话我也不想多说,说多了是要掉脑袋的。”

    李世民哑然失笑,又问道:“你觉得当今天下如何?”

    “不咋滴。”李正摇头。

    刚刚觉得这个李正很懂自己。

    不咋滴?听到这三字仿佛一盆冷水浇在头上。

    “这世间太平有什么不好的吗?”李世民反问道。

    “看看大唐周边强敌环伺,吐谷浑狼子野心,吐蕃正在伺机而动,突厥虽败休养生息几年,他们还会卷土重来。”李正卷起裤腿对他说道:“还有那些五姓七宗,一个个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且慢?”李世民打断他的话质问道:“你说吐谷浑狼子野心,吐蕃伺机而动,真有此事?”

    “我开玩笑的。”李正咧嘴笑道。

    李世民匆忙站起身突然意识到自己在吐谷浑的防御一直很松懈,若是吐谷浑真有野心西北边疆会有大祸。

    见对方急急忙忙要走,这家伙还挺大方的,李正对他又说道:“最近长安可能会有一场连下半个月的大雨,小心家里进水。”

    李世民的脚步稍稍停了停,也没回头继续加快脚步向长安走去。

第十九章 诡异的大雨

    回到长安,李世民心中忐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疏忽了吐谷浑的情况,一心想要应对突厥很长时间没有注意吐谷浑的动静了。

    原本阴山大胜的喜悦一扫而空,吐谷浑是一个战略非常重要的地方,如今大唐要面对突厥对吐谷浑一方的注意力明显松懈了。

    回到皇宫中,李世民对房玄龄说道:“把最近关于吐谷浑的一切情报拿来。”

    房玄龄也躬身说道:“陛下,是不是安排人再去探探吐谷浑的虚实。”

    李世民点头,光是这些日子的情报还不够,已经太久没有让人去打探吐谷浑的情况,现有的情报都是两三年前的。

    想要证明李正说的是不是真的,还是说这个小子在诓朕。

    他说近日长安会有一场连下半个月的大雨。

    李世民来到钦天监,李淳风依旧在闭关。

    见到穿着一身道袍的袁天罡,他已经很苍老了,一头的白发,眼神倒还算精神。

    李世民开口问他道:“袁道长,近日长安可是会有大雨?”

    袁天罡闭上眼,掐指算了许久说道:“陛下,臣夜观天象,近日长安不会有大雨,都是晴天,今年会是丰收的一年。”

    李世民长出一口气,听袁天罡这么说心中莫名踏实许多。

    “有人跟朕说长安最近会有一场大雨,朕这才来问问袁道长。”李世民说道。

    袁天罡坐在星图上说道:“招摇撞骗的人不少,陛下应该不信那些谣言才是。”

    “也对,也对。”李世民点头。

    即然袁天罡都这么说了,李世民放心了不少,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说的话有几分可信?

    回到自己的寝宫,李世民打算睡个午觉,一阵冷风吹开了自己寝宫的窗户。

    急忙起身,李世民走出殿外看到的是满天的乌云。

    几滴雨水落下,紧接着一场倾盆大雨。

    真的下雨了……

    袁天罡看着漫天的大雨,脸色惨白。

    难道是自己算错了吗?

    这不应该的……袁天罡又是算了一遍又一遍。

    还有人比自己算得更准吗?

    到底是什么人和陛下说今日会下雨的,连下半个月?

    不可能。

    袁天罡使劲摇头,“最近天象连下雨的迹象也没有,怎么可能会有一场连下半个月的大雨。”

    像这种倾盆大雨应该下个一个时辰就会停止。

    五个时辰了,大雨依旧在下……

    袁天罡魔怔般地呆呆看着大雨。

    一晚上过去了……

    袁天罡使劲揉了揉眼睛,外面的大雨依旧在下。

    第二日中午,还是没有要停下的迹象。

    第三天,袁天罡看着大雨心说也该停了,这也太反常,邪性!

    李世民等不了这么久,吐谷浑的最新情报一时间没有这么快传来。

    在太极宫,李世民召集一众文臣武将议事。

    “朕想往凉州增兵十万,以防备吐谷浑。”李世民开口说道。

    吐谷浑?一众将领纷纷议论,吐谷浑不过是西北边陲的小国。

    如今大唐在草原上大胜突厥,吐谷浑这种小国怎么敢来冒犯大唐?

    “陛下。”长孙无忌上前一步说道:“吐谷浑势单力薄,臣以为他们不会来犯,如今与突厥的大战刚结束,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不宜这般调集兵马。”

    “陛下,臣附议赵国公所讲。”右武卫大将军侯君集也说道。

    李世民看得出这些武将和大臣根本没有把吐谷浑这样小国放在眼里。

    如今大唐刚刚大胜,吐谷浑怎么可能回来攻打大唐?

    或许真的是自己想多了?

    李正说是吐谷浑狼子野心也没有说要进攻大唐。

    看向房玄龄,李世民说道:“玄龄,你觉得需要增兵吗?”

    房玄龄上前一步说道:“臣以为增兵未尝不可,如今大唐西北防线零散一旦吐谷浑发起进攻,边关必定难以应对,恐会失去凉州。”

    长孙无忌听了立刻上前反驳道:“臣以为大可不必,增兵需要耗费太多的兵马粮草。”

    “陛下!”房玄龄又说道:“一旦凉州有失,想要夺回需要耗费的兵马粮草可不只是这些,是上百倍的消耗。”

    房玄龄和与长孙无忌争锋相对,两人时常意见相左,谁都看得出来,两人一直都在明争暗斗。

    杜如晦上前说道:“陛下,臣以为增兵十万或许不用,可以增兵五万,一旦凉州有什么变故也可以用来防备。”

    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房玄龄与长孙无忌也不再争执。

    李世民当即说道:“既然如此,先发往凉州五万兵马以防万一。”

    “陛下。”魏征上前一步说道:“臣要弹劾一个人。”

    魏征一说话,李世民立刻来了精神问道:“谁?”

    魏征开口说道:“臣状告程咬金的儿子,在长安为虎作伥,见人就揍,还讹人钱财,逼着人家买药。”

    “有这回事?”李世民扭头看去,“程咬金?可有此事?”

    正站在一旁神游的程咬金这才回过神,看了一眼四周:“咋了?”

    对程咬金散漫又有些彪悍的性子,李世民见怪不怪了,“郑国公,告你儿子在长安为虎作伥,讹人钱财?可有此事?”

    “他放屁!”程咬金大声说道:“魏征老儿,我程某人的儿子招你惹你了。”

    隐隐还能看到程咬金的唾沫星子飘荡在空气中。

    “子不教父之过!”魏征板着老脸说道。

    “你有本事冲着某来,弹劾小辈算什么本事!”程咬金怒喝着。

    大嗓门在太极宫殿内回荡着。

    程咬金暴脾气嗓门大,太极宫殿内就回荡着程咬金的怒骂声。

    魏征又是一个软硬不吃的。

    李世民痛苦地捂着额头……

    泾阳

    李正和李义府正在指挥着村民开辟沟渠,这雨下得很大,不把水分流出去造成洪涝又麻烦,淹了庄稼也不好。

    整个泾阳的男人都冒雨抢修沟渠,垒高泾阳河的河堤。

    “这季节不该有这么大的雨才对?”李义府嘀咕着。

    李正也知道在长安这个季节有这样的大雨很反常,反季节。

    这种异常的天气在气象学历史中是有记录的。

    那时还有流传,传说有龙王发怒,河间龙王什么的,很多版本。

第二十章 洪水与内涝?

    历史上这场大雨造成了长安附近很多地方内涝。

    大雨也就连下了五天,李世民再次来到泾阳,想问问李正吐谷浑到底会不会进攻。

    能预言这场大雨,着实有些吓到了,这次来想要再确认一番。

    李世民也带着斗笠打扮成普通人家,房玄龄一路跟随。

    李君羡跟在一旁,也不知道为什么陛下要冒雨出来,天气乍暖还寒要是染了风寒得病了可怎么办。

    走向泾阳县,远远可以看见这里有不少村民正在修建河堤。

    长安附近水系发达,有八水绕长安的美誉,瞧着情况李世民问房玄龄,“只是在防止洪水吗?”

    长安这些年旱灾前几年刚刚有过,洪涝倒是好几年都没有发生了。

    李世民看到也带着斗笠的李正,上前说道:“你这是在让村民修河堤?”

    “又是你啊。”李正回头见到他。

    李世民笑了笑,“你前些日子说长安会下雨,真的下雨了,你是怎么算到的。”

    “这很简单,下雨前都会有一些征兆的,比如说看云,感受风,看虫蚁,一些老农也看得出来。”李正说道。

    说完这些李正也有些心虚,应该能糊弄过去吧。

    听完李正说的,李世民笑着心里却不是很相信,一些老农确实能看出一些征兆判断会不会下雨。

    但是老农能够预言一场雨下这么久?

    这小子没说实话。

    李世民心中笃定。

    李世民问:“你让村民修河堤怕洪水?

    李正笑着沉默下来。

    “我问你话呢。”李世民接着追问。

    李正清了清嗓子说道:“今天的风好喧嚣啊。”

    风?问他洪水他竟然说风很喧嚣?

    瞧着李正的表情李世民立刻明白了,不情愿的拿出一块银饼,“还请小兄弟赐教。”

    “老哥,你这么客气做什么,我是那种见钱眼开的人吗?”李正迅速接过银饼。

    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无耻的,李君羡看着李正的嘴脸怒火中烧,就要拔刀……

    “会发生洪水吗?”李世民再次问道。

    李正小声对他说道:“我接下里要说的,你千万不要害怕。”

    李世民点头,“请讲。”

    李正低声说道:“长安各地会遭水灾,淹没庄稼,发生内涝,导致很多地方粮食欠收。”

    “真的?”李世民神情紧张。

    “这种话不能乱说,要是传出去说不定会朝中会以妖言惑众把我抓了。”

    “怎么会。”李世民尴尬笑笑。

    “怎么不会,当今陛下可是一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狠人。”

    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李世民心里想着在坊间朕就是这么一个声色俱厉的人吗?

    百姓们都畏惧朕,还有什么人敢说真话?

    自以为广开言路,又有几个不是阿谀奉承,又有几个敢说真心话。

    李正刚说完见到李世民黑着脸,“咦?老哥你的脸怎么黑了。”

    李世民恢复神情,“你凭什么说长安会有水灾?”

    “你看连你都不信吧。”

    李正说着带他来到泾阳河边,指着水流湍急的河面说道:“你看河水很浑浊对不对?”

    “什么道理?”李世民疑惑。

    “河水浑浊说明水下的河床有很多的淤泥,淤泥多了河床就高了,水能流动的空间就小了。”

    李世民摇头表示不是很明白。

    看在他付钱的份上,李正找了一个水洼,扔下一块石头说道:“你看看现在水是不是都漫上来了。”

    “上游的淤泥不断冲刷下来,下游就会遭殃。”李正又说道。

    听完李正的话,李世民盯着放在水洼里的石头立刻明白了原因。

    水里的淤泥越多,河床就越高,况且长年累月下游的淤泥已经积累得非常多了。

    其实这么多年过去泾阳河河床越来越高,水能流动的空间小了自然会漫上河堤,再加上如今连天暴雨。

    “你立刻去上游看看。”李世民对李君羡吩咐道。

    “可是……”李君羡想要留下来保护陛下,出来时又没带什么侍卫。

    “叫你去,你就去。”李世民喝道。

    李君羡慌张地离开去看上游的情况

    李世民转头又问道:“之前你说吐谷浑狼子野心,吐谷浑会来攻打大唐吗?”

    “会。”李正点头。

    “何以见得?”李世民问道。

    李正微微一笑不再说话。

    李世民又拿出一块银饼。

    淡定地收下银饼李正说道:“你看看他们今年会不会向大唐朝贡,你再去探探吐谷浑后方的吐蕃,你就明白了。”

    李世民沉默下来想着李正的话。

    李正说完离开。

    李世民站在原地与房玄龄四目相对。

    李君羡回来之后禀报道:“陛下,上游有不少地方已经有了河水倒灌的迹象,现在倒是还好可若是雨还在下怕是……”

    李世民看着河流两岸,长安农民一直都是围湖造田,粮食都种在河边。

    要是河水倒灌会有多少粮食遭殃。

    李世民连忙回到长安,来到宫里立刻让人去查探河流情况。

    一番查探之后,果然如李正所说,不只是泾阳还有长安以北的渭水,灞上灞水,浐水……

    这些河流的沿途可都是人口很多的郡县。

    李世民立刻发布诏令,长安周边数十里所有郡县,I修建河堤,以防水患。

    长安城也做好排涝准备,以免内涝。

    数十个官差带着斗笠,骑马离开长安,朝着各方而去。

    长孙无忌知道了这件事,长安会发生水涝?

    若是在雨水多的夏季倒也是不见怪。

    可现在刚刚到春季,雨水不会这么多,就算是下雨,这雨水也该几天后就停了。

    “陛下,不该这么劳师动众。”长孙无忌叹道:“如此下来要用多少人力来修建河堤,长安周围的河道数千里,陛下未免有些太过了,听风就是雨。”

    “赵国公的意思是……”几个县官问向长孙无忌。

    这几个县官都是长孙家食邑封地的县官,长孙家是他们最大的地主,虽说他们是算是朝臣但也涉及自己地盘的事情,还是要看长孙家的脸色。

    长孙无忌低声说道:“陛下虽说要修建河堤,你们就照做,但别太过劳师动众。”

    “明白了。”几个县官点头。

第二十一章 明君

    陛下想要修河堤就让他修,也没什么好拦着的。

    长孙无忌想着,不过一场雨何必这么紧张。

    自己的食邑封地吩咐一下,做做样子就好,不用这么劳师动众,这场雨说不定明天就停了。

    长安的动员能力还是很好的,大多数县官还是听从安排,开始大力整治河堤。

    其中也有一些县官没有当一回事,只是敷衍做做样子就了事了。

    皇宫,钦天监外

    宫里的太监们都绕着钦天监走,不是因为别的,是这些小太监害怕。

    一边走还一边议论,有小太监路过说道:“平日里李淳风和袁天罡都好好的,怎么现在成这样了。”

    又一个小太监也小声说道:“据说前些日子李淳风魔怔了,天天把自己关起来。”

    “据说李淳风最近总是画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可不咋滴。”有个小太监看了一眼钦天监里的袁天罡急忙加快脚步离开。

    “袁天罡也魔怔了,你知道吗?”

    “别提多吓人了,有人看见袁天罡整日自言自语,一直说碎碎念说什么下雨不下雨的。”

    “估计修仙修疯了吧,咱们还是离远一点。”

    ……

    一群小太监议论着快步离开。

    李淳风和袁天罡最近魔怔了,孔颖达也开始不对劲了。

    孔颖达坐在自己家中,听着雨声,看着漫天大雨,眼见雨水从天上落下,在地上破碎,汇聚在一起朝着更低的地方流去。

    闭上眼,孔颖达感觉自己可以呼吸到潮湿的空气,大地是圆的?

    海上的桅杆,远方的大军旗帜,一幅幅画面不停地在脑海中。

    许久之后孔颖达站起身,挥开衣袖,感受着风吹动自己的衣衫。

    一种思想的禁锢在脑海中打开。

    “大地可能就是圆的。”孔颖达苦思多日此刻得下结论。

    所谓天圆地方是人们一种认知而已。

    在黄帝内经,还有易经,尚书,阴阳学说,世代流传下来的一种认知就是方的。

    因在地上行走觉得地永远是方的,四面都能看到天认为天是圆的。

    认为天是一个罩子罩住了地面。

    孔颖达像是大彻大悟一般,从眼见为实,看破虚妄。

    明悟之后孔颖达又想到什么,总觉得要证明这个想法还缺了什么。

    再者说所有人都觉得地是方的,自己若是说地圆怕是会被论为是邪说吧。

    “老夫还要再见一见李正,这个小滑头真是给老夫出了一个难题呀。”孔颖达释然笑着。

    泾阳

    河堤已经修到半人高了,大雨依旧在下,水流越来越湍急。

    “泾阳令。”李义府冒雨来到李正身边雨声很大,只好大声说道:“隔壁几个郡县都说要找我们借人手。”

    “借可以,给工钱。”李正说道。

    “好,我这就和他们说。”李义府又冒雨离开。

    从泾阳看去,一条非常长的河堤沿泾阳河而建,一眼看去有千米长。

    三天后,河流已经越来越湍急了。

    李大熊和一群村民看着河面,有不少的树木从上流冲刷下来。

    “好在修了河堤。”村民看着河水已经涨到新修河堤的一半,要不是这河堤修得及时庄稼说不定已经被淹了。

    “你儿子救了我们全村的粮食啊。”村中的老者对李大熊说道。

    “要不是你儿子要我们修河堤说不定现在粮食都被淹了,今年怕是要颗粒无收。”

    “你儿子就是瓜了点。”

    “打你儿子一出生,我们就知道以后必定不凡”

    ……

    李大熊听着村民的夸奖抓着后脑勺,老脸通红。

    大雨下了十六天,雨势小了很多。

    谁也没想到刚开春,地里的粮食刚刚种下就来了这么一场大雨。

    让很多人都措手不及。

    好在当今陛下下了旨意,修建河堤。

    这才没让上涨的河堤把粮食给淹了,算是有惊无险,总算是渡过去了,不过以后这些河流还真要好好修缮一番。

    这一次事情可以看出这些河流都该清淤,疏通河道。

    大唐周边数十个郡县都保住了刚刚种下的粮食。

    不少百姓甚至来长安朝着太极宫朝拜,若不是陛下的旨意长安周边的百姓们今年估计要颗粒无收了。

    长安也有准备,各个街坊也做好了防止内涝的准备,长安城内的排涝也做得很好。

    成百上千百姓来到长安城,朝着太极宫躬身行礼。

    都说李世民是一个好皇帝,真正为民着想的好皇帝。

    皇宫里,李世民的心情很不错,从自己登基以来坊间一直都有流言蜚语。

    对自己得位不正,很多人都耿耿于怀。

    如今这番情形李世民心中的石头落地。

    权贵氏族怎么看待自己已经没有关系了。

    百姓们拥戴,百姓们的认可,让李世民心里热血澎湃,这才是他真正想要的,少数人的指指点点又有何妨。

    “父皇。”李丽质一脸俏皮端着一碗羹汤来到甘露殿,“母后亲手熬的羹汤让我端来。”

    李世民接过羹汤说道:“朕听说你前段时间经常偷偷溜出宫去泾阳?”

    “没有。”李丽质否定道,不过面对父皇的眼神还是心虚,脸已经红了,红到了耳根子。

    李世民笑道:“你很喜欢李正吗?”

    “父皇!”李丽质跺脚扭过头。

    李世民了解自己的女儿,喝着羹汤低声说道:“说说李正是个什么样的人。”

    “一个傻子。”李丽质说着又道:“不过李正说他不傻,他遇到了一个比他更傻家伙。”

    “比他更傻的家伙?”李世民疑惑。

    李丽质点头,“对呀,就是下雨前我去看他,他说最近有一个人找他说话,还给他银饼。”

    “咳咳咳……”李世民不停咳嗽着,一口羹汤呛在了喉咙口。

    等李世民抚顺了呼吸之后,李丽质又说道:“那家伙还说公主和他说话都要银钱,我哪里来这么多银钱给他?”

    “不过那人还真给了,李正本想着挣一文两文也好。”

    李世民的脸色越加难看。

    李丽质:“没想到那人一出手就是一块银饼。”

    “……”

    “父皇?你怎么了,汤不好喝吗?”

    “……”

    “父皇,你怎么不说话了?”

第二十二章 掂量

    李丽质担忧地瞧着李世民问道:“父皇,你是身体不舒服吗?女儿给你叫御医。”

    看着李丽质的乖巧,李世民摆手说道:“朕没事。”

    “那女儿先告退了。”李丽质还有些担忧地多看一眼李世民的神情。

    等李丽质离开之后,李世民一拳打在桌案上,惊得一旁的小太监噗通一声跪下。

    陛下这是怎么了?

    哪个不长眼的招惹陛下了?

    一群宫女太监面对李世民的怒火瑟瑟发抖。

    李世民牙咬切齿,没想到朕精明一世,到头来被李正这个毛头小子给摆了一道。

    气得李世民大袖一挥,又写下了一道旨意,要不是这小子提醒长安又要出乱子。

    旨意又划给李正几百亩土地,

    不过还是荒地……

    这小子不是喜欢垦荒吗?让他垦个痛快。

    旨意上就写他一个主动修建河堤,垦荒有功。

    写完了旨意,李世民离开甘露殿,一路去了立政殿。

    第二日,在太极宫的朝会上。

    李世民端坐在皇位上,听着各部官员的禀报。

    这一次大雨处理得还算及时,也有些官吏怠慢办事懒散,导致河水倒灌进田地,损失还是有的。

    明明都事先下旨了,还是有官吏疏忽怠慢。

    李世民当即说道:“凡是有疏忽怠慢的郡县,管辖受灾的一律革职吏部登册造案,永不录用!”

    这一次的事情确实是有人小看了这场大雨,很多地方一开始怠慢,等到河水真的倒灌无法控制的时候,再去抢修河堤已经来不及了。

    本可以将损失减少到最小,总有这么几个拖后腿的。

    “陛下。”魏征上前一步说道:“这次水灾,各个郡县都处理得很好,听旨意的各个郡县都事先做足了准备。”

    难得听到魏征中肯的话语,李世民微微点头。

    魏征接着说道:“可是朝中有些人还是尸位素餐,灞上一带乃是赵国公长孙家的食邑封地,三千亩良田被淹。”

    李世民的目光看向一旁的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黑着脸走上前只好躬身说道:“陛下,臣难辞其咎。”

    “是啊,早就当回事怎么会有这么一出。”程咬金嘀咕道。

    嘀咕声不是很大,可在安静的太极宫就有些刺耳。

    众人全部看向程咬金。

    “你们看着我老程做什么?”程咬金上前说道:“陛下,我们程家收到陛下的旨意就立刻行动了,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亩田地受灾。”

    “嗯。”李世民点头。

    三千亩良田得损失多少粮食啊。

    赵国公的食邑封地是最大的,位置也是最好的,因为长孙皇后,长孙家的一些事情李世民都会有些偏颇。

    长孙无忌的妹妹是当今皇后,又是国戚对长孙家好一些也都看得过去。

    但眼下长孙无忌看着这么好的地不干人事,确实让其他国公心里不舒服。

    三千亩地的粮食可不是小数目。

    “现在再重新补种还来得及吗?”杜如晦问道。

    程咬金叹息说道:“可别提了,你老杜是没去灞水看看,那水大的拦都拦不住,三千亩地全部成了河塘,泥都泡烂了,都快可以捉鱼了。”

    李世民看向秘书郎岑文本问道:“灞上的情况真是这般吗?”

    岑文本躬身回答:“这水不退下去没法种,就算水退下去了,这地里的泥都泡成了淤泥,还有上游的石沙混在淤泥中。”

    “水不退种不了,就算是水退了也要重新养地,受水灾田地全部重新翻土才行,要重新种怕是要花费一个月多。”

    听到岑文本的话,朝堂安静下来。

    过一个多月再种粮食就误了时节了,还要耗费很多的人力物力。

    岑文本接着说道:“田地已经成了湿地,就算是赶着重新种,换土翻土需要很大人力,就算种出来了,收成也不会好。”

    民以食为天,百姓们一年的粮食全指望老天了。

    “天公不高兴,颗粒无收呀。”程咬金再次感叹。

    知道程咬金和魏征不对付,也只是嘴上吵几句。

    可长孙无忌这个家伙不一样,朝中不少人程咬金早就看他不舒服了,站在程咬金这一边的武将也对长孙无忌很警惕。

    最近长孙无忌一直在向陛下进言要重新管理兵制,这让很多武将都提防。

    意识到四周的目光,程咬金不乐意了,“你们怎么又看我老程,我老程家没多余的粮食给赵国公,自己家还不够吃的呢。”

    李世民黑着脸退朝把长孙无忌单独叫了过去。

    散朝之中,宫里就传出来了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之间的交谈。

    据说长孙无忌几次请罪,李世民对他罚俸五年,思过三个月。

    贞观一朝,君臣之间的关系非常好。

    程咬金等武将讨论着,长孙无忌有错可这个家伙摆出了一副主动请罪的模样。

    整得就像是他替治下的县官请罪,是县官管治无力,和他长孙无忌没有关系。

    事发了他长孙无忌站起身,还给他了一个主动请罪的形象。

    “这只老狐狸,道行还是高啊。”程咬金感叹。

    牛进达等一群武将只得一阵无言。

    打仗他长孙无忌不行,处理政事长孙无忌不如房玄龄和杜如晦,玩弄人心怕是整个长安都不是长孙无忌的对手。

    不过这一次能够让长孙无忌丢脸,程咬金心里痛快了不少。

    雨水刚刚停歇,程处默来到泾阳找到了李正。

    李正瞧着程处默带来的银钱很高兴,足足有好几百贯。

    “程兄出手不凡,这才几天就挣了这么多。”李正一边手脚麻利地收着钱。

    程处默有些惋惜说道:“就是现在长安的那些小子见了我就像见了鬼一样,看到我就跑。”

    “辛苦了。”李正拍着程处默的肩膀。

    程处默感叹说道:“确实挺辛苦的,我还要一边追着他们打。”

    可能在长安能够这么横行无阻追着别人打,逼着别人买药的也就只有程咬金的儿子了吧。

    看他的身板,一身腱子肉,他爹又是大唐开国功臣,一般人还真惹不起他。

    就算惹得起,也要掂量掂量程咬金这个混世魔王会不会提着斧子杀上门。

第二十三章 生水开水

    属地检测:土地二千亩,人口一万三千六百。

    收到系统提示,李正有些惊讶,怎么莫名其妙自己土地又增加了。

    正想着一个小太监带着一队官兵而来,对李正念完圣旨之后就离开了。

    拿着手中的圣旨,看了一遍又一遍,李世民又给了自己六百亩地,泾阳以西三里六百亩……

    程处默也瞧着圣旨说道:“你修建河堤垦荒有功,陛下又赏你封地了,不过瞧着封地也不对呀。”

    “怎么不对了?”李正问道。

    程处默看向泾阳的西边,远远就可以看到一座山,“那不是一座山嘛,陛下给你一座山做什么用?”

    “我不知道。”李正也奇怪。

    原来是自己主动修建河堤立功了。

    “别人都想不到,就你先建了起来,也好有赏总比没赏赐的好。”程处默说。

    “这一次生意做了,我这里还有一些药,你要吗?”李正问道。

    “你的药确实不错。”程处默拍着胸脯说道:“被我揍过的人都说这药好使。”

    系统的药店里倒是还有不少的云南白药,李正想着要是再给他云南白药,这个瓜怂天天追着人打卖药,也太缺德了。

    考虑了一番李正走入医馆,从系统药店里拿出一箱清凉油,这里面大概有五百多盒。

    这清凉油还是很老的牌子,用的是非常具有年代感的小圆盒子。

    把清凉油放到程处默面前。

    李正说道:“这回咱们换个东西卖。”

    接过清凉油,程处默打开盒子闻了闻:“这东西怎么用啊。”

    李正把清凉油抹在程处默的太阳穴之后问道:“感觉怎么样?!是不是特别的提神?”

    程处默陡然睁大了眼如醍醐灌顶一般地深吸一口气,“好清凉,好提神!”

    对程处默的业务能力李正是放心了,他老程家就算强买强卖也不会有大事。

    就是霸道一点,不要脸了一点。

    两人商量好价格,一盒清凉油一贯钱,签字画押立下契约。

    程处默很爽快,李正的药很好卖,谁和钱过不去。

    别看老程家威风,家里也没太多的余粮。

    “对了。”程处默对李正说道:“我最近在长安听到消息说,朝中要没粮食了,我家老货已经在屯粮了,你这段时间多存点粮食。”

    李正记得历史上贞观初年的事情,一次大水灾把庄稼给淹了,之后就开始出现了有人哄抬粮食价格。

    不过后世一些历史专家认为这是一次五姓对李世民的行动。

    为的就是要让李世民向五姓做出更大的让步。

    刚刚登基的李世民雄心勃勃自然知道五姓对如今朝中的威胁。

    可打蛇打七寸,这一次水灾之后就打了李世民的七寸上,最关键的粮食上。

    李正想着现如今水灾已经治理得很及时了。

    没想到该来的还是来了。

    李世民带着房玄龄与李君羡再次来到泾阳县,远远就看见程处默和李正在说着什么。

    “没想到李正这个小子竟然和程咬金家的小子有来往。”李世民有些惊讶。

    如今长安的人都说李正是一个行为怪异,连荒地都不分的傻子。

    就算是秦琼和杜如晦请他做官,他都不要。

    治好皇后的病,他却要了一大片荒地。

    坊间对李正的议论挺多的,能解开九章数术说明这人聪明,但傻子总归是个傻子。

    李世民眼里这个李正绝对不会是傻子。

    等到程处默扛着一箱东西离开之后。

    李世民这才走向医馆。

    “李正,老夫又来了。”李世民走到医馆门口。

    “快快请进。”李正热情邀请,还给他们泡了三杯茶水。

    这三人的待遇比程处默好得多。

    程处默是一起挣钱的,这三个人是白送钱的。

    李世民看着杯子中的茶水问道:“这里面泡的是?”

    李正介绍道:“枸杞,金银花。”

    平时李世民喝的茶汤都会放一些酥油,这小子直接在杯子放入干枸杞。

    枸杞和金银花这些药材不是不认识。

    喝下一口味道有些甘甜,下过雨之后倒是可以驱寒。

    李世民问道:“恭喜呀,老夫听说当今陛下又封赏你土地了。”

    “前脚刚送来的圣旨,你们这就知道了,消息够灵通的呀,想必在朝中有些人脉吧。”李正说道。

    房玄龄尴尬笑了笑,“在朝中确实有些熟人。”

    看着两人李正又拿出两盒清凉油,“挖一点涂在太阳穴上,提神醒脑。”

    “是吗?”

    李世民当即试了试,将清凉油涂在自己太阳穴上,深吸一口气一股透彻自己鼻腔的清凉,整个人都清爽了不少。

    思绪也豁然清晰了许多。

    “怎么样,不错吧,一贯钱一盒童叟无欺。”李正说道。

    “你这小子……”李世民笑骂,还是拿出了一块银饼,不过比以前小了不少。

    看着李正收下钱,李世民心中暗暗确定这小子还爱钱。

    房玄龄开口问道:“老夫打听过你,据说你从来不直接喝水,要煮沸了才肯喝这是什么道理。”

    “因为水里面有细菌呀。”李正说道。

    “细菌是什么?”房玄龄再次反问。

    “就是一种小虫子,比如微生物或者一些脏东西,我们肉眼看不到,喝生水容易闹肚子。”

    听李正说完,房玄龄和李世民面面相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

    不过细细一想,当年行军打仗的时候确实有不少人喝了水之后闹过肚子,但也没当回事。

    倒是这小子提醒了,行军打仗的时候若是将领吃坏了肚子,很容易耽误事情。

    李世民心里暗暗想着说不定可以在军中推行。

    孙思邈也说过,当初他在一个村子里,整个村子的人都闹了肚子,就是河水出了问题。

    也说水不干净,煮沸了喝才好,孙思邈也提倡过不喝生水。

    只是没人在意,习惯捞起河水就喝,不想太麻烦。

    想完这些李世民又说道:“你说长安会有一场下半个月大雨,果然被你说中了。”

    “凑巧。”李正笑着。

    “老夫向陛下谏言之后,修建了河堤,好在没有太严重。”房玄龄起身对李正行礼说道:“多谢小兄弟提点,老夫代百姓们谢过。”

    “您千万别客气,我就随口一说。”

第二十四章 亲生的

    李世民笑呵呵说道:“你这随口一说可不简单。”

    李正咧嘴笑着说道:“我再告诉你们一个更劲爆的消息,关中的粮食要涨价啦。”

    “你说什么!”李世民拍案而起。

    李世民登基以来一直把粮食视为重中之重,如今解决了水患,粮食还会涨?

    意识到自己的失态,李世民问道:“你是怎么知道的?”

    说到这里李正有长叹一口气,“我问你如今朝中的存粮有多少,要应付突厥要打仗朝中的存粮也不多了吧。”

    房玄龄听了心里思量了一番,朝中官仓的存量确实不错,加上前些年又是旱灾,今年又是打仗。

    粮食虽然吃紧,可也算是自给自足。

    “这一次水灾已经治理得很好了,怎么粮食还会涨价?”房玄龄问道。

    看两人疑惑的神情,李正小声说道:“我告诉你们,你们可不要告诉别人。”

    “你说。”李世民的神情开始严厉起来。

    “朝中的官仓没有更多的粮食来稳定粮价,长安绝大部分的粮商都在权贵的手中,一旦他们要哄抬粮食价格,朝中不能拿出更多的粮食来控制粮价,你觉得不会涨价吗?”

    房玄龄站起身,“什么人,用心如此险恶。”

    “我也刚刚听说长安不上粮商都涨价了,还有不少人都在传粮食要涨价,都是借着这次水灾的名头。”

    朝中已经提前作出反应,除了少数地区,其他地区的反应都很迅速。

    李世民盯着李正,立刻明白了其中的缘由,不是水灾怎么样,水灾只是一个散播谣言的名头而起。

    加上如今朝中要应对突厥,前两年的旱灾之后,朝中粮仓的粮食确实已经不多了。

    有心人要跟朕一个下马威!

    李世民想明白了。

    “多谢小兄弟告知。”李世民说完站起身就走。

    “走得还真急,这是赶着屯粮去了吧。”李正掂量着手中的银饼,分量还真不轻。

    李世民回到宫里,刚刚好不容易有了名望这一次又有人抬粮价这是要把自己架在火上烤。

    当即下令,查!给朕查,到底什么人在哄抬粮价。

    大理寺废了好大劲查出了一些端倪。

    是五姓的人在捣鬼。

    李世民心中气愤!

    五姓竟然在这个时候给朕使绊子。

    长安风风雨雨,李世民登基的时候就冒了很大的风险。

    玄武门之变之后,也断了很多人的利益。

    这些人或多或少与李建成有关系。

    他们当然见不得李世民好,更希望李世民对他们做出更多的让步。

    长安的风风雨雨,李世民眼下头疼的事情,这一切和李正没有太大的关系。

    用既来之则安之的道理,李正拿出打鸡血的态度。

    为了让自己的后辈子过得更加安逸,为了让自己可以在三十岁之前退休,过上古代腐朽的生活。

    将这里打造成一个富得流油的世外桃源。

    嗯嗯,心里想想便觉得非常的美。

    雨水停了之后,天气虽说不是很晴朗但是已经可以干活了。

    修路的工程依旧在继续。

    八公里的路到现在已经修了五公里了。

    这条大路贯穿整个泾阳县,自南向北。

    李正聚精会神琢磨着系统。

    属地:土地二千亩,人口一万三千六百。

    任务:修路八公里

    奖励图书馆一阶段

    任务没有完成,系统依旧是纹丝未动。

    农作物一阶段的种子已经种下去了,如今就等着发芽,这些种子除了杂交水稻其他的都不是转基因或者有改良的。

    药店一阶段也只是最普通的日常用药,倒是也够自己用。

    八千吨水泥到如今只用了五十吨,还余下很多。

    看着荒地里的玉米和土豆已经长出了幼苗。

    李大熊最近看自己的儿子目光越来越怪。

    主要是自己的儿子太厉害了。

    为什么我的儿子这么厉害。

    发自自己内心的疑问。

    看看这小子的面容明明和自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和年轻时候的自己长得一模一样。

    莫非是孩子他娘在天有灵保佑的?

    李大熊抬头祈祷。

    走在村子里,李大熊瞧见了自己的儿子正看着村西的山头发呆。

    “看啥呢?”李大熊问道。

    “我想在山上种粮食。”李正说道。

    李大熊瞅着自己的儿子,“儿啊,你是种田种傻了吧。”

    “我觉得可以。”李正点头。

    李大熊指着山头说道:“这山上连草都长得稀稀拉拉,儿啊,你看这山头都秃了。”

    “是啊,秃了。”李正点头。

    “这种山头怎么可能种得出粮食?”

    “可以的,我可以在山上一边养鱼一边种田。”

    种田还能养鱼?

    “哈哈哈。”李大熊怪笑着,心中莫名踏实了不少,这小子果然还是这么瓜。

    这荒山怎么可能种得粮食,还养鱼?

    “儿啊,你要不早点找个媳妇吧。”李大熊说道。

    真没见到世面,李正不屑笑道:“不,我一定要在山上种出粮食。”

    李大熊说道:“种不出来怎么办?”

    李正:“种不出来我就跟你姓。”

    “……”

    安静好一会儿,李大熊大声喝道:“混账小子,你种不种得出来都跟我姓。”

    李正挠着自己的后脑勺说道:“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这小子还是这么傻,看来确实是自己亲生的没跑了。

    李大熊拍着李正肩膀,“儿啊,你也不小了。”

    “嗯。”李正点头。

    “为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都已经娶媳妇了。”李大熊尴尬道。

    “我觉得我身子还没长好呢,我现在青春期,青春期你懂不懂。”

    “谁家孩子像你这样娶个媳妇磨磨唧唧的,全村上下都在给你相媳妇,你跟我说不要媳妇?”

    “这不是要不要媳妇的问题,这一个早晚的问题。”李正强调。

    “这山头要是种不出粮食,明年就给你娶媳妇,知道了没有。”李大熊说完雄赳赳气昂昂的离开。

    数落了一顿自己的儿子,心里舒坦多了,这孩子果然还是这么瓜。

    这荒山上怎么可能种得出粮食,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李大熊心中笃定。

第二十五章 酒精

    找媳妇这种事情上辈子单身,这辈子八成也不会有戏。

    李正走在村子里,今年自己才十二岁,成婚?

    这大唐的人都这么猴急的吗?

    怕了,怕了。

    一边走着就感觉四周村民看自己的眼光不太对。

    村子里还出现了不少三十四岁的妇女,正在打量自己。

    “李正啊。”村里的大伯走来。

    “大伯。”李正礼貌回应。

    这个大伯也是村子里比较有威望的人家,他爹是这个村子的村长,虽说他爹已经六十多岁了。

    大伯上下打量一番李正问道:“几岁了?”

    “今年十二岁。”李正回答。

    大伯伯又说:“说大声点,怎么和不吃饭一样?

    “大伯,你这是做啥呢?”李正凑近小声问道。

    大伯也弯下腰指了指四周的妇人说道:“看到这些人没有。”

    “看到了,我没瞎。”李正点头。

    大伯放低自己的声音,“这些人都是长安四里八乡的媒婆,都是来给各家闺女物色郎君的。”

    李正状若恍然大悟的点头,“哦……”

    “你哦什么哦。”大伯一个巨灵神掌拍在李正的后背,“装傻是不?你要是早点成家,你爹也可以放心点。”

    李正对他说道:“我才十二岁啊。”

    “人家姑娘也就十一二岁。”大伯又小声说道:“我跟你说啊,小确实是小了点,娶回来先养着,长大之后多生几个孩子,据说现在朝中有话,多生孩子送银钱。”

    “不行,现在绝对不行。”李正立刻拒绝。

    “什么行不行的。”

    说完大伯细细一想问道:“你是不是有喜欢的人了?”

    “啊?”

    大伯又说道:“看上谁家姑娘了和我们说,咱们村子里一起出钱给你娶媳妇。”

    “不用了吧。”李正苦笑。

    “什么不用了,咱们村好不容易出个做官的,村子里上上下下都要出一份力。”

    “太客气了。”

    大伯看着李正闪烁其辞,叹息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呀傻人有傻福,要是在机灵点就好了。”

    李正不想在成婚这件事上多说什么,大伯也不再追问。

    修路已经到了后半段,村民们熟悉了水泥的用法之后就快多了,现在也熟练。

    走在村子里,李正打量着开垦出来的荒地,这场大雨过后不少幼苗都钻了出来。

    一眼看去星星点点的绿色特别好看。

    土豆,番薯,玉米的长势是最好的,这三样东西种得也是最多。

    对种植环境的要求也小,不是那么的挑地。

    水稻长得就比较慢,三三两两的水稻苗立在水田上。

    花生还没出苗,李正挖开一小块花生地,种子已经破开长出了根茎,应该也快了。

    李义府跑来说道:“泾阳令,不好了。”

    “怎么了?”

    “最近长安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官府到处在抓人。”

    可能是因为粮食涨价的问题,李世民还是出手了。

    李义府小声说道:“泾阳令,我都听说了长安有不少人屯粮,陛下知道之后立刻颁布了旨意说是要查粮。”

    “跟我有什么关系吗?”

    李义府看李正平淡的神色也不好多说什么,确实和这里没有什么关系。

    “你要是心里还惦记着回长安,你就回去。”

    李义府丧气地低下头,“泾阳令千万不要让我回去,要是我回去了说不定又要被发到那些偏远地方,是下官失言了。”

    “想留下来就好好干。”李正拍去手上的泥。

    李义府连忙拿出一卷布绢,“这是咱们泾阳的地,官府说是要重新做个地契,已经找人都画出来了,泾阳令看看要不要画的再细一些。”

    瞅着图上的内容,李正发现上面都没有标注,说道:“你看看这画上的,除了山,田,房子,我看不到其他东西,比如说那块是什么田,这里是谁家,都写上。”

    “哎。”李义府点头。

    大唐的地图不是都这样画的吗?

    但是也是第一次听到有标注这样的事情。

    一直以来的地图都是画山是山,画河是河。

    也没说什么标注,至于是那条河顶多象征性的写个字。

    李正的要求多,李义府也只好照办。

    好不容易有个差事。

    长安的大雨停歇半个月后,阳光重新照在大地上,气候突然闷热起来,让人很不舒服。

    李世民用雷霆手段平定了这次的粮食危机。

    不少粮商被查处,这次李世民与五姓对峙。

    以五姓自断一臂,与那些粮食划清纠葛结束。

    其中曲折没太多人在意。

    在这一次事件中,长安突然冒出了一种叫清凉油的东西。

    这东西提神快,还自带一些香气。

    女人对它趋之若鹜,男人对它爱不释手。

    深夜提神醒脑必备良药,自带香味女子闺中常备。

    在现在闷热的天气中立刻有非常大得需求。

    程家门前排满了人要买清凉油。

    程处默再次找到了李正,没货了。

    李正:“这就卖完了?”

    程处默:“卖完了。”

    李正又从系统药店里拿出四箱清凉油,有一千多罐。

    也不知道系统的储备有多少,取出来又交给了程处默。

    李正慢条斯理数着钱,程处默坐在一旁看着天空发呆。

    “处默兄为何还在这里?”李正问道。

    程处默长叹一口气说道:“我为何不能在这里?”

    “处默兄为何如此伤春悲秋?”李正又问道。

    程处默还是长叹一口气,“李正,我看上了一个女人。”

    “嗯。”李正继续数钱。

    拿出一罐清凉油,程处默在自己的人中抹了一点,深吸一口气说道:“她就像是陈年的烈酒,让我心生向往。”

    “然后呢。”

    “然后我想着凭我健壮的身躯,一身精湛的刀法,可以打动她。”

    李正数清楚钱一共三百多贯,瞧着程处默问道:“打动了吗?”

    程处默哀伤地说道:“有酒吗?”

    李正从系统药店拿了一些医用酒精兑了一小碗递给程处默,“家里穷,就这么一口。”

    程处默拿起酒碗感伤说道:“谁知我还没打动她,却打动了官府。”

    “节哀。”李正同情道。

第二十六章 味道不对

    “我被官府收押之后,我爹当场提着大斧子把人家官府的门给砸了,这才放我出来。”程处默感伤地把这一小碗酒喝下。

    喝完之后了,程处默砸吧着嘴,擦去人中的清凉油,使劲闻了闻碗底,瞪大眼珠子看向李正。

    “处默兄,你没事吧。”李正问道。

    程处默看着碗底,“我……”

    “这酒不好喝吗?”

    “好……好喝,嘿嘿嘿。”

    酒精上头,程处默傻笑一番醉倒在地。

    明明已经兑了水,莫非是兑少了?

    看来这个酒精不能随便喝呀。

    拖着程处默让他睡在医馆里面,迷迷糊糊的还能听到程处默嘴里说着一个名字。

    你说你看上人家女子也不能舞刀弄枪,人家能不报官吗?

    能不惊动官府?

    还以为你要谋财害命呢。

    李正心里把程处默数落一番,这小子也太傻了。

    也不知道这家伙喝酒精是不是喝出事了,下次再也不拿出来了,喝出人命可咋整。

    只好等着他酒醒。

    一直等到傍晚,程处默这才悠悠转醒,诈尸般地坐起身扭头看向一旁的李正。

    “处默兄?你没事吧。”李正问道。

    “没事。”程处默摇头,回味着嘴里的味道,“你刚刚给我喝的是什么酒?”

    李正脸色堆着无辜又灿烂的笑容,“就是一般的酒。”

    “是吗?”程处默又砸吧着嘴,使劲回味。

    “处默兄赶紧回去吧,再晚就误了时辰,长安城快宵禁了。”

    “对,我要赶紧回去。”

    程处默扛着四箱清凉油离开。

    一边走还一边回想着,越想越不对。

    “那绝对不是普通的酒,李正这小子肯定藏着什么好酒。”程处默非常相信自己的味蕾。

    回到长安城,程处默把清凉油扛回家,对程咬金说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李正这个小子的名字,程咬金第一次听到是在他破解了阴山战局的时候。

    自从这小子把荒地当作良田之后这个名字听到的次数也是越来越多。

    再加上他和自己的儿子做的生意。

    云南白药非常的好用,程咬金发现自己揍儿子的时候都可以敞开揍了。

    反正有云南白药在。

    清凉油也是,抹上一些之后一晚上都不困。

    “你说这小子藏有私酒。”程咬金双眼炯炯有神的问道。

    “孩儿的嘴不会出错的。”程处默点头。

    喝了这么多年的酒,第一次尝到如此烈的酒,能让自己一碗倒酒水这辈子还是第一次喝到。

    程处默自认酒量不错。

    喝过李正的酒之后,程处默再看眼前的浊酒就没了想喝的欲望。

    李正的酒水非常清澈。

    坊间有严令寻常百姓家是不能酿酒的,粮食宝贵,酿酒太废粮食了。

    寻常百姓家藏私酒,可是要被官府抓的。

    程咬金盯着自己的儿子问:“老夫问你,李正的荒地真的种出来粮食了吗?”

    “好像是没有,孩儿去看了一眼,都是些矮草,那地又硬又干怎么可能种得粮食。”

    程处默心中肯定。

    程咬金思量了起来,“李正这小子有古怪,咱们程家也去开垦荒地试试。”

    “有枣没枣打一杆子,咱们也试试。”

    程处默认同这个看法,不得不说李正这家伙确实有些邪门。

    清凉油一到货,程咬金先给宫里送去了几十盒,这点眼力见还是要有的。

    怎么都要给陛下献上一点,然后自己可以敞开卖。

    至于其他的国公将军家要不要送一些,程咬金选择性健忘。

    宫里,内侍的太监给正在批阅奏章的李世民拿来了清凉油禀报道:“陛下,程大将军家送来的。”

    李世民看了一眼点头,搁下手中的笔抹了一些清凉油。

    这个东西很好用,李世民用过一次之后就有些爱不释手。

    每每批阅奏章到深夜都要用一些提神。

    粮食危机已经摆平了,李世民问向太监,“泾阳的李正最近都在做什么?”

    太监笑呵呵说道:“泾阳令还是老样子,守着那些荒地呢。”

    长安天气晴朗,李丽质再次偷偷出宫来到泾阳。

    “李正!你在做什么?”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对这个屡次潜逃出宫的公主,李正已经见怪不怪了。

    就是有些担心皇宫的治安。

    李丽质来到李正身边,“你怎么不理我!”

    李正稍稍行礼,“见过公主。”

    李丽质拿出一罐清凉油,“送你!我父皇赏赐给我的,宫里还有很多我自己也用不完。”

    程处默每次拿走的清凉油自己心里有数。

    长安有多少人?程处默卖出去之后能给皇家的有多少?

    就算全上交也不会多到用不完的地步。

    面对李丽质的好意,李正还是收下了。

    一群女侍卫站在后方,很懂事地放着风。

    两人在田埂边坐下,李丽质问道:“你盯着这座荒山做什么?”

    李正说手托着下巴说道:“种田,我打算开垦一个梯田。”

    李丽质嘀咕道。“这荒山上怎么能种出粮食嘛。”

    “可以的。”

    “是吗?”

    ……

    两人坐着好一会儿没话讲了,李丽质时不时偷看了一眼坐在身边的李正。

    这家伙竟然在打瞌睡!

    李丽质掐了一下李正腰间的软肉。

    “疼。”李正痛得立刻清醒。

    “我回去了。”

    “公主慢走。”

    李丽质带着女侍卫扬长而去,这一幕正好被远处的李大熊看到了。

    看这女娃娃好像是富贵人家女儿,来找自己好像不是一次两次了,还有随行的侍卫。

    难怪这小子一直推脱着不要媳妇,原来是看上富贵人家的女儿。

    苦寒出身的李大熊心里隐隐有些担忧。

    历时两个月,几千个村民的努力下,一条横贯整个泾阳县,八公里的路总是修好了。

    属地检测:属地一千六百亩,人口一万三千六百。

    任务完成:奖励图书馆一阶段

    新任务发布:建设书院一座

    任务奖励:生石灰八千吨

    生石灰是用来涂抹在建筑上,还能用来做石膏,砂浆,杀毒除菌,改善土壤中和酸性土质,用处不小,瞧着这个系统奖励,李正觉得自己要在基建狂魔的路上越走越远了。

第二十七章 基建狂魔

    再看自己的系统面板:

    (药店一阶段)

    (农作物一阶段)

    (图书馆一阶段)

    水泥余量:七千六百吨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往上升阶

    李正瞧着图书馆,一阶段的图书馆,没什么太多的书,大多都是中小学读物。

    在系统面板上翻找了好一会儿,看了三遍确认没有自己想要看的那种书。

    收拾好心情,李正找到正在主持开垦荒山梯田的李义府。

    “你抽点一些人手出来,我要建一座书院。”李正说道。

    “书……书院?”李义府疑惑。

    “对,书院。我要建一个三千学子的书院。”李正说道。

    李义府想不明白,“泾阳令为何对书院感兴趣了?”

    李正深吸一口气,“因为从今以后我要做基建狂魔了。”

    “基建?”

    李正认真点头,“对,基建,你知道基建什么意思吗?”

    李义府摇头,“不知道。”

    “不知道就对了,赶紧去召集人手干活。”

    李正抬起一脚踢向李义府却被他转身躲过。

    这家伙麻溜着就去干活了。

    这个李义府真是不赶着他不干活。

    李正要建设书院的事情在泾阳县传开了。

    家里,父子坐在家门口一人端着一碗面正在吃饭。

    李大熊吸溜着面条问道:“听说你要建设书院?”

    李正喝下一口汤,“吃饭的时候不要说话。”

    李大熊:“建书院?好事,家里没钱请夫子。”

    李正说道:“我不是挣了好几百贯吗?还有银饼。”

    李大熊连忙让李正噤声,警惕地看了一眼四周确认没人听到。

    “财不外漏,家里有钱这种事情不能说出去,那些钱是给你攒着娶媳妇的。”

    “不用请夫子,我自己来教。”

    “也好,你也读过书,省钱了。”

    ……

    吃了饭,村子里的人都在议论李正要建书院的事情。

    村子里大多数人不识字,没读过书就会种地。

    这年头连吃个饱饭都困难,别说读书了。

    读书对寻常百姓来说就是一种奢侈。

    村子里的孩子更是没条件读书。

    知道李正要教书,村子里的村民非常骄傲

    李正是个好孩子,还知道回报乡里。

    李大熊饭后消失在村子里走路都挺直腰板。

    在村民感激又崇拜的目光下,如沐春风。

    又带着孩子的村问道:“老李啊,你家孩子教书要交多少束脩?”

    李大熊拍着胸膛说道:“都是乡里的,咱们自家人谈什么束脩。”

    “给还是要给的,哪能让你儿子白教啊。”

    李大熊红着老脸说道:“那还得听我儿子的,那小子傻实诚估计也不会要。”

    “该给还是要给一点,咱们都是自己村子的,你儿子娶媳妇也要钱呢。”

    “还是你儿子出息,知道回来教咱们村子的孩子。”

    “以后咱们村子的孩子都是读书人。”

    李正和李义府正在打算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书院。

    听着李正的意思,李义府算是明白了,从规制建房子不能随便建。

    地势不能比长安高,屋子也不能比皇宫的高,会逾制。

    李义府提点道:“要是修得不好官府可是要抓人的。”

    古代建房子确实麻烦。

    李正对他说道:“那就修一间大平房,中间留个场地就好。”

    李义府看着李正的脸色:“小官多嘴一句,泾阳令要修什么样的书院?”

    “书院不是都一个模样?”

    李义府小声说道:“这书院和书舍是两回事,就像国子监一样是有名字的那是大院,若是小书舍连个名字都不需要有。”

    “名字当然要有,就叫泾阳书院。”

    不得不说李正有点狂,李义府心中暗暗想着李正不去国子监反而自己建了泾阳书院。

    这是要和国子监叫板吗?

    泾阳村一片祥和,李正要建设书院消息从泾阳传开。

    几天后,长安有消息灵通的人立刻知道了消息。

    长安到处都有议论声,没人看好李正要开书院。

    就算是教出来的孩子也好不到哪儿去。

    李正在国子监也就待了一天。

    泾阳要开书院,而且是李正自己做夫子。

    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来做夫子教书还是头一遭。

    很多人都觉得李正是弘文馆书舍和国子监的弃徒。

    这人在国子监的态度怠慢。

    在弘文馆书舍连字都写不好。

    孔颖达知道了消息倒是惊讶,也是没想到这小子会来这么一出。

    外面的人怎么说孔颖达根本就没有听进去。

    对他来说李正是一个很神秘的孩子。

    孔颖达自认这辈子见过的孩子很多。

    可还是第一次见到像李正这样的孩子。

    与其说傻,倒不如他骨子里有一种不屑。

    孔颖达对一旁的下人吩咐道:“传话下去,国子监学子谁也不许谈论李正的事情。”

    “喏。”下人点头离开。

    闭上眼,孔颖达疲倦地放下书卷,李正给自己的题还没解开呢。

    钦天监,李淳风和袁天罡说了李正要开书院的事情。

    “就是那个解开九章数术的李正?”袁天罡问道。

    李淳风心中着急,“像李正这样的人,他的数术本事完全入钦天监何苦自己自立山头。”

    袁天罡低声说道:“贫道至今没有参透那半月长的大雨是如何而来,是百年一遇吗?”

    李世民坐在甘露殿看着最近传来的战报。

    房玄龄与杜如晦的脸色也不是很好。

    这份战报是这几日刚刚从吐谷浑传来的,如今的吐谷浑一直在调兵遣将,已经在凉州与吐谷浑的交界处增兵了五万有余。

    光从这份战报上就能看得出来,吐谷浑确实有狼子野心。

    房玄龄躬身说道:“陛下,不可不防啊。”

    杜如晦也说道:“吐谷浑的地势很重要,靠着河西走廊,自古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隘口,如今我们早有准备,若是吐谷浑敢冒犯,说不定这对我们来说有理由拿下河西走廊了。”

    要是吐谷浑先动手,大唐再还手,大唐确实占理。

    李世民点头,心中越加疑惑这个李正到底是什么人。

    正如他所说,吐谷浑如此调兵遣将只有两个原因。

    吐谷浑确实有进犯凉州的念头,要不是就是吐谷浑的国王吃撑了闲着没事干调兵遣将玩呢。

第二十八章 泾阳书院

    李世民现在不是很想和吐谷浑开战,如今的大唐百废待兴想要好好养国力,积蓄力量。

    可是河西走廊这块地,自己很想要得到,不是不能打,只是如今朝中的粮食不多。

    这要是一开打把国本给打完了,可咋整。

    既想要河西走廊,又不想付出太多的代价。

    李世民苦恼地抹了一些清凉油。

    一抹清凉油神情神清气爽多了,可惜太医署的那些医官怎么都琢磨不出清凉油的配方。

    要不要问问李正?想起李正的那张贼兮兮笑脸,李世民又不想去了。

    李世民开口说道:“明日早朝,太极殿再议。”

    等到房玄龄和杜如晦离开之后,李世民也这才知道李正要开书院的事情。

    “陛下。”太监又说道:“据说赵国公也要再开一座书院,说是要招收更多的寒门学子。”

    李正要开书院,长孙无忌也要再开书院?这件事有趣。

    泾阳李正,基建狂魔。

    一座半成型的书院面前,李正面前站着十多个孩子。

    这些孩子都是泾阳村子里的,看起来都只有十岁不到。

    “怎么就只有这么几个。”李正问着李义府。

    李义府站在一旁板着脸说道:“稍微大点的孩子要帮着家里干农活,哪有闲功夫。”

    “附近的村子呢?”李正问道。

    李义府叹息说道:“事情赶巧了,长孙家又开了一家书院。”

    李正:“所以呢?”

    李义府:“所以附近村子的孩子都去长安的长孙家书院了,说是一个月十文钱可便宜了。”

    李正若有所思点头,“原来是这样。”

    看来抢是抢是抢不过了,人家长孙家有名望有钱。

    这些孩子都是自家村子里的,瞧着他们穿着单薄的衣服。

    李正开口说道:“我要在你们之中选一个班长,三个组长。”

    “班长是什么?”有孩子问道。

    “问得好,你叫什么名字。”李正问道。

    “我叫大牛。”

    李正点头:“大牛是吧,以后你就是班长了,除了我这些孩子都归你管,你要好好保护他们。”

    “好。”

    大牛乖巧地坐下。

    这年头也没有黑板,李正拿着一根棍子在地上写下一个数字,“我们先从认识数字。”

    李正教着孩子们认识一到九的数字。

    李义府在一旁看着,李正写得字自己从未见过。

    也不像是胡乱写的,还挺有章法。

    不到一个时辰孩子们已经认识一到九并且已经会写下来。

    这些字非常的形象,不像是平常人写的字这么繁琐。

    半天时间,李正已经教会了他们认识数字和个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李义府很惊讶,这些孩子怎么学得这么快?

    等到李正离开之后,李义府找到一个刚刚结束上课的小孩。

    指着远处的水车问道:“那里应该有几架水车。”

    “六架。”孩子开口回答。

    “六架又六架是多少架。”李义府再次问道。

    这孩子想了一会儿说道:“应该是十二架。”

    他竟然都不用数手指,脑子一过就算出来了。

    正常的孩子应该还要掰着手指头数吧。

    李正的方法自己见所未见,确实用李正的方法可以把数术变得很简单。

    第二天一早,李正还是教这些孩子数学。

    李义府用心在一旁听着,很想知道李正是怎么把数术变得这么简单。

    又是半天的课程结束,孩子已经学会三个个位数相加了。

    李义府还是看不懂李正是怎么做到的。

    实在是忍不住自己的好奇心,李义府找到李正,“泾阳令,你是怎么做到的。”

    “什么怎么做到的。”李正一边走说道。

    “你是怎么这么快教会孩子们数术的?”

    十岁的孩子要是放在后世已经是三年级了。

    李正对李义府说道:“孩子们起步太晚了,其实他们已经对数字有了一些认知,我教起来也容易。”

    “是这样吗?”李义府反问。

    李正抬着下巴说道:“那当然,想当年我十岁的时候加减乘除都用得很熟练了。”

    到了夜里李义府独自一人专研着李正的门道。

    怎么都想不明白其中的奥秘在哪里。

    接下来的几天,李正的每一堂课李义府都会去旁听。

    十天下来,李正已经在教乘法口诀表了……

    瞧着李正画在地上的乘法口诀表,李义府眼睛都看直了。

    第一次见到可以这么教数术的。

    按照李正的方法念了几遍,李义府立刻觉得这念法非常地有意思。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

    像是一首小调歌谣,很容易让人记得。

    听说过李正解开了九章数术。

    可真正看到李正是怎么教数术,李义府才觉得李淳风之辈也不过尔尔。

    等到这堂课结束之后。

    李义府连忙把地上的乘法口诀表抹去。

    “你怎么了?”

    “这些可都是泾阳令的本事,可不能让其他人给偷学了去。除了自己的这些弟子不要教给其他人。”

    接下来几天的课,李义府找了村里十多个壮汉把守门外。

    只要是李正给孩子们讲课的时候,闲杂人等不得靠近。

    眼瞅着书院建成,书院不大,也就一间大房子还有一个院子。

    属地检测:属地一千六百亩,人口一万三千六百。

    任务完成:建设书院一座

    任务奖励:生石灰八千吨

    新任务发布:建设房屋三千幢

    任务奖励:开启药店二阶段

    李正完成讲课后接到系统任务。去找了李义府。

    原本村子穷,本来就这么几口人,好多房子都空着年久失修。

    想到要建设房屋三千幢,看着如今村子里的布局东一块地西一间房,这样的布局可不行。

    以后要建设更多的东西,村子里腾挪不出位置怎么办。

    “泾阳令怎么吩咐?”李义府问道。

    “我要把村子改建一下。”

    “怎么改建?”

    瞧着如今村子的布局,李正说道:“你看看如今的村子,东一块地,西一块房这样的布局看起来就很零散,我打算整理一下。”

    李正说着话,在地图上画下一块地,“把所有的居民都汇聚在这个位置,给他们建新房子。”

第二十九章 等着你反悔

    “这个怕是有些费劲,一时半会儿没这么快建好。”李义府说道。

    “建的时候用水泥,时间不着急,之前我们新招收的流民很多都是好几户住在一间屋子里,这样也不是一个事。”李正说道。

    李义府答应说道:“我这就去安排。”

    建设三千幢房屋可是一个大工程,数千个村民开始行动起来。

    正愁着自己村子里的布局,两个非常慷慨的客人上门了。

    “老哥,你又来啦。”李正惊喜说道。

    瞧着李正的笑脸,李世民勉强笑着。

    “这就是你家啊,你堂堂泾阳令住着这种房子,倒是简陋了一些。”李世民打量着四周。

    李正清了清嗓子说道:“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这里虽然简陋一些不过我住着舒坦。”

    “好句子。”李世民赞叹点头。

    李正请两人坐下十多:“老哥吃了吗?我这里有番薯。”

    “不用了,我们吃过了。”房玄龄说道。

    李正还是给两人热情地泡上两杯茶水,老样子放了一些枸杞和金银花。

    李世民接过茶杯问道:“住着这么破落的屋子,想必找个媳妇挺难的吧。”

    尴尬地挠着后脑勺,李正说道:“我不着急。”

    喝下一口茶水,李世民盯着李正的表情问道:“怎么?大丈夫娶妻生子还拖拖拉拉的?”

    李正说道:“我年纪还小。”

    房玄龄笑了笑说道:“确实还小。”

    “知己啊。”李正上前握了握房玄龄的手。

    握手这个动作,房玄龄感觉很奇怪,倒是感觉没什么恶意。

    只是觉得新奇。

    李正感慨道:“你们是不知道,现在全村人都指着让我娶媳妇,感觉自己都快没脸见人了。”

    “村子里的人是为你好,都在为你着想,看来你在这里很得民心。”李世民说道。

    李正连忙摆手,“那时当今陛下治理得好,要是他不打下这片江山,咱们能好好过日子吗?”

    李世民笑着指了指李正,拿出一封请柬,“这个给你。”

    房玄龄见到李世民拿出的请柬心中惊讶,这不是曲江池的请柬吗?

    见李正打开请柬看着,李世民说道:“这次陛下要在曲江池举办游园,老夫的一位老友正好去不了,不知道小兄弟……”

    “不去。”

    李正把请柬塞回去。

    李世民讶异问道:“为何?”

    “当今陛下屡次要我做官,又是国子监,又是秦琼大将军上门,我都给拒绝了,他估计记恨着我的。”

    房玄龄连忙说道:“你就不想知道当今陛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

    瞧着李正,李世民再次开口:“老夫听说这次有很多权贵走动,你去那里可以认识更多的人。”

    “我需要认识他们吗?”

    “你!”

    李世民就要发作,房玄龄连忙按住对李正再次劝说道:“请柬就放在这里,去不去看你的自己的心意。”

    说完房玄龄带着李世民离开了李正的家门。

    李世民一边往回走一边着急跺脚说道:“这小子的话是什么意思?他这般目中无人吗?”

    “陛下,切莫着急。”房玄龄连忙说道:“他不过是个十二岁的孩子。”

    李君羡站在村口等着李二回来,看着似乎很生气问道:“陛下,是李正对你无礼?需要末将去杀了他吗?”

    李世民挥挥衣袖说道:“不用了!”

    “喏。”

    李君羡退到一边。

    房玄龄心里很明白,李世民很看重李正这小子。

    要是李正能够为当今陛下效力自然是最好的。

    可是这个小子就是不容易驯服。

    “陛下,李正是个好苗子,只是需要好好辅导。”房玄龄开口劝说着。

    李世民说道:“朕倒要看看他,他是不是真的想要一辈子种田。”

    房玄龄苦笑:“孩子还小,不懂得做官的意思,想必他以后知错了也会陛下效力的。”

    李世民怒火中烧地回到宫里。

    “陛下,赵国公已经在太极殿等候多时了。”小太监见李世民回来小声说道。

    李世民没好脸的说道:“他来做什么?”

    太监小心翼翼说道:“赵国公说了,想要给新书院安排几个夫子,是不是可以从国子监调几个夫子过去。”

    “可以。”

    李世民依旧在平复着自己的情绪,主要是被李正给急的,等他想要做官了一定会到长安来的。

    心里这么想着,李世民问道:“长孙冲最近都在做什么?”

    太监低声说道:“最近一直都在跟着太子,倒是经常去弘文馆走动。”

    想着李正的脸,李世民心里越想越气,“封长孙冲为国子监录事参知,统管长安弘文馆。”

    下了这个命令,李世民就有些后悔了。

    自己一时生气。

    话都说出去了,李世民吩咐太监传话下去。

    安静下来之后。

    李世民越想越睡不着。

    李正这小子怎么就这么不识趣。

    又坐起李世民对身边的太监吩咐道:“传话下去,若是李正来长安城内立刻告诉朕。”

    就不相信了,高官厚禄这小子不想要?

    李正!朕等你反悔。

    “陛下!”

    又有太监来报说道:“凉州传来的消息。”

    李世民接过凉州传来的军报,看着上面的内容,凉州的形势越来越紧张。

    吐谷浑在边境线布置的兵马越来越多。

    守备吐谷浑的将领李大亮希望朝中可以多给予一些兵马。

    这边没搞定,边关又来急报。

    李世民只好下令再往吐谷浑发三万援军。

    房玄龄回到自己的府邸也是叹息。

    对李世民来说见过嚣张的没见过这么嚣张的。

    从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就没什么人拒绝他。

    就算是拒绝也是婉拒,也不会直接说。

    可是这次李正算是当着李世民的面,又直截了当的拒绝。

    房玄龄长叹一口气。

    长孙府邸

    长孙无忌对自己的儿子长孙冲说道:“李正的书院就只有十几个孩子在读书?”

    长孙冲面对自己的父亲恭敬说道:“是的,父亲。”

    “李正被我长孙家的夫子给赶出去的,这小子确实是有本事,为了我们长孙家的声誉,你要好好做事。”

第三十章 诗出泾阳三百首

    长孙冲知道自己父亲的意思。

    如果因为赶李正离开书院导致损害了长孙家的声誉。

    那就抹黑李正的声誉,来正长孙家的名声。

    立刻安排人传播关于李正的谣言。

    说李正是欺世盗名之徒。

    李正的才华都是从长孙家的夫子学的,却不承认。

    李正还以此到处行骗钱财。

    ……

    谣言满天飞。

    长孙冲现在掌管弘文馆大小事务。

    不论别人怎么问,长孙冲一言不发。

    如今长孙冲被封为国子监录事参知

    更多的人觉得长孙冲才是一个才子。

    孔颖达听说了这些谣言只是摇头笑笑,不想多说什么。

    别人怎么看李正无所谓,至少李正答出了自己的问题。

    孔颖达心里已经认同了李正,况且这个问题长孙家的人不见得能回答。

    钦天监的李淳风听到谣言急得当场上长孙家府邸去理论。

    奈何只是李淳风一人的声音,没掀起什么风浪。

    杜如晦知道李正是当着李淳风的面解开的九章数术。

    他对房玄龄说道:“玄龄,你觉得这件事是怎么回事。”

    房玄龄低声说道:“长孙家是爱惜名声的。”

    杜如晦有些失落的摇头,“长孙无忌为了自己的名声不惜毁掉一个孩子。”

    房玄龄笑了笑。

    “你笑什么?”杜如晦奇怪的看着房玄龄。

    “若是李正的本事真是长孙家的夫子所教,说李正欺世盗名,那么这个夫子很有可能已经从长安消失了,要的就是死无对证坐实谣言,让李正有口难辩。”

    “我也是这么想,你似乎不是这么在乎。”

    房玄龄说道:“只要李正肯低头,有人会为他撑腰。”

    “什么意思?”杜如晦不解。

    人总喜欢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

    李正很年轻才十二岁。

    很多人更愿意相信李正是个欺世盗名的人。

    也不愿意承认李正有多么的优秀。

    墙倒众人推,关于李正的骂声越来越多。

    第二天,谣言依旧再传,不见李正来长安澄清。

    第三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声讨李正欺世盗名!

    第四天,还是不见李正来长安澄清,已经有人结伴准备去声讨李正。

    始作俑者的长孙家一直在看着事态的变化,也一直保持着沉默。

    泾阳的河边,李义府对李正说了如今在长安发生的事情。

    “泾阳令,你为何……”

    “我为何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

    李义府自然不想这么形容李正,“可是如今有人在构陷泾阳令。”

    “我知道。”李正点头。

    “要不咱们去解释清楚,我在长安认识不少人,他们可以帮忙。”李义府说道。

    李正摇头,“不用了。”

    “可是听说有人要来声讨泾阳令。”

    说实话李正不是很在意自己的名声。

    可若是有人来泾阳闹事。

    影响村民就不行。

    再加上村子里的人好不容易盼到自己出息了。

    若是现在再给一棒槌。

    这是多大的打击。

    “传谣言的人真是心肠歹毒。”李义府说道。

    李正对他说道:“你准备一些可以写字的布绢。”

    “布绢?莫非是白布绢,泾阳令要以死明志?以证清白?”李义府慌张说道:“泾阳令,你千万不要想不开啊。”

    “我爹就我一个儿子,要死也是你去死。”

    “对对对,要死也是我……”李义府又是摇头,“不对,不对。”

    “取些布绢来,山人自有妙计。”

    李义府动作很快发动村子里的乡亲立刻找来了很多布绢。

    回到自己的小医馆,李正从系统里拿出一本唐诗三百首。

    一个字抄!

    李正拿出一块布绢开始抄诗。

    ……

    说我沽名钓誉,欺世盗名?

    我吓死你们!

    一首接着一首的诗交到了李义府的手里。

    李义府连忙让人送到长安去。

    ……

    李正的诗从泾阳出发,送到长安。

    “泾阳李正作诗拉!”

    一个泾阳的村民在长安大声喊道。

    随即念了出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正巧为李正谣言发愁的李泰听到这首诗,念了出来:“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好诗!”

    李正这人虽然脾气古怪,李泰对他还是很欣赏的。

    立刻吩咐人把诗贴在了城墙上,供人观赏。

    又一个泾阳村民带着诗来到长安念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第二首张贴在了城墙上。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第三首诗送入长安。

    泾阳医馆里,李正还在抄诗,医馆门口围满了人,不断有诗送了出来。

    李大熊不识字,只是知道自己儿子会写诗。

    也没想到自己的儿子能写这么多诗。

    长安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又一首诗贴在城墙上。

    李泰看向城外,还有泾阳的村民跑进来。

    “第二十首!”

    有人大念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看着场面还有人送诗来。

    李泰惊得合不拢嘴,“这李正是人是鬼,竟然还有?!”

    “第二十一首!”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直到了宵禁才停止把诗送来。

    足足六十首诗,贴在长安的城墙上。

    这些诗词很快就被抄送进了宫里,李世民看着这些诗词,想笑又笑不出来。

    似乎关于李正的谣言已经不攻自破了。

    孔颖达将李正的这些诗全部编撰进卷册里,不得不说这六十首诗每一首都值得让人细品与珍藏。

    当第二天城门被打开,一首接着一首的诗又被送入长安。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诗篇不断被人抄送,李泰哑然失声。

    整个长安都要疯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611/ 第一时间欣赏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最新章节! 作者:张围所写的《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为转载作品,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介绍:

李正在长安因为太笨被赶出书舍,很多人都觉得他是一个不正常的人。
当他解开了九章数术,破解了阴山战局,整个长安的人都在找他……
诗文,数术,医术
李正在长安成名。
五姓招揽,帝王邀约,皇子拉拢。
风光正当此时,李正却在众目睽睽之下避世不出。
……
房玄龄:“李正,朝中形势严峻请你出山吧。”
李淳风:“李正,我把推背图送你了,请你出山吧。”
程咬金:“李正,突厥和吐蕃又打来了,赶紧出山。”
李世民:“李正,朕的大唐好像要亡了,请你赶紧出山。”
……
李正淡然说道:“别吵吵!我的铁路快造好了。”
本书又名《我真的没钱守护大唐江山了》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