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人在大唐已被退学TXT下载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全文阅读

作者:张围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txt下载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十一章 李正疯了?

    清晨阳光还没完全照到长安城。

    城墙边上就已经围满了人,一眼看去一首接着一首的诗连成片已经绕了长安城半圈。

    大唐的文人们彻夜不眠,宵禁一解除就来到了城墙前来看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秦琼看着这首诗心中悸动,即便是一个王朝倒下了,山河还在,烽火连三月,家书对所有战士对家人的思念。

    打了半辈子仗的秦琼很清楚这种感觉,有多少将士赴死奋战的时候,把一份份家书留下。

    “秦琼。”赶着上朝的程咬金走来说道:“眼怎么红了,没睡好?”

    秦琼收起情绪点头。

    “俺老程也没睡好。”程咬金也说道。

    站在承天门前的人越来越多,马上就要上朝了。

    都在议论李正写的那些诗。

    现在要说李正欺世盗名显然不合适。

    见到长孙无忌来了,程咬金退后几步与他保持距离。

    见长孙无忌这个老狐狸的脸色,程咬金小声对秦琼说道:“八成这老狐狸更睡不好。”

    李正的诗让很多人都睡不好觉。

    秦琼感叹说道:“就是李正这个孩子,太……”

    “太没志气?”

    看了一眼程处默,秦琼说道:“一言难尽。”

    “也不知道他那荒地到底能不能种出粮食,俺老程家也开垦了一些荒地出来,到时候试试。”

    承天门一开百官走入宫门。

    甘露殿,李世民刚起床又看起了李正的诗。

    若不是李正的提前告知,长安说不定已经遭了水灾。

    若是水灾防范得不及时说不定眼下自己要面对更大的麻烦。

    李正有功劳。

    自己也想要封赏他。

    更想要他为自己效力。

    偏偏他如此目光短浅,眼里就只有耕地种田,大有一副老死不出泾阳的架势。

    越想越心烦意乱。

    “不知好歹的小子。”李世民烦躁扔下一本奏章。

    太监前来禀报:“陛下,李正他……”

    “李正怎么了?”

    “李正又有诗送入长安……”

    太监小心翼翼把抄送来的诗递给李世民。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

    这小子到底是何方妖孽。

    知道李正这个小子有本事。

    对外面的谣言李世民其实不是这么在乎。

    千算万算。

    没算到啊。

    这李正可以把动静闹这么大。

    这下怕是天下皆知李正的才名。

    这样的人怀才不遇?

    这样的人没有入朝为官。

    李世民感觉自己骑虎难下。

    李世民看着上面抄来的诗问道:“这是第几首诗了。”

    “第七十八首诗。”太监说道。

    不得不说这些诗也不像是随意写出来的,每一首诗的意境都非常好。

    偏偏他又如此地有才华……

    李世民感叹。

    一旁的太监说道:“陛下,到了上朝的时辰了。”

    李世民更衣上朝。

    来到朝堂之上,听完了朝中各部禀报。

    李世民本想下朝算了。

    魏征上前说道:“陛下,这次谣言所起蹊跷,必须查清楚是不是有人在传谣。”

    李世民抚着额头说道:“朕会安排人查。”

    魏征点头退下。

    李世民站起身,“退朝。”

    这一退朝,刚转身的李世民回头发现这些文武大臣走得比自己还要着急。

    “他们这是……”

    “回陛下,都急着去看诗去了。”

    “已经几首了。”李世民问道。

    “快三百首了。”太监说道。

    李世民脚下一个粗咧差点没站稳。

    “陛下!”

    太监来报说道:“陛下,太原急报。”

    李世民神情紧张接过来自太原的奏章,一般来说普通的奏章递入宫中先要经过门下省,再是到中书省,把紧要的和可以善后处理的中书省都会挑选出来。

    中书省挑拣出比较棘手的奏章才会由房玄龄和杜如晦递给自己。

    若是特别紧急,会越过中书省直接送到自己的面前。

    看着奏章上的内容是太原出事了。

    太原周边的田地里发现不少蝗虫的幼虫,今年的冬日结束得早,莫非蝗灾还要再来一次?

    太原的刺史也在奏章里说明了想法。

    可以一把火把这些田地里的粮食都烧了,连带蝗虫的幼虫都烧死。

    这样一来太原很多地方今年都会颗粒无收。

    若是不烧等蝗虫飞起来就会有更多的地方受灾。

    这样的决定一个刺史不敢做,想让朝中做决定。

    要不就是颗粒无收,要不就是各地都受灾。

    去年蝗灾席卷关中的时候,房玄龄就说过,蝗虫会留下虫籽。

    来年还要防范。

    是要一把火烧了这些田地吗?

    烧了之中朝中要怎么应对颗粒无收的太原?

    李世民心乱如麻,一边是跃跃欲试的凉州。

    另一边又是太原出事了。

    做皇帝好累,李世民突然不想干了。

    拿着太原的这份奏章,吩咐道:“把房玄龄和杜如晦,召入甘露殿议事。”

    回到甘露殿,李世民这才坐稳,喝下一口茶水终于让自己平静下来。

    又有太监急急忙忙跑来,“陛下!陛下!李正他……”

    “他还在作诗吗?”李世民吃惊问道。

    “回陛下,李正倒是没有诗送进长安。”

    “总算结束了。”

    李世民长叹一口气说道。

    见小太监面色犹豫,李世民问道:“怎么了吗?”

    小心翼翼地拿出册子,小太监递上说道:“陛下,李正开始写词了。”

    李世民赶紧拿过册子看起了上面的内容: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个李正!”

    从来没有对什么人如此咬牙切齿,李正是第一个。

    李世民自认想要把天下英才收入麾下。

    出了这么一个妖孽般的人。

    偏偏他还不想入朝为官。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近三百首诗贴满了城墙。

    这还不够,李正又开始写词……

    长安文人还没疯,有人说李正疯了。

第三十二章 城墙贴不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孤坟千里,没有地方述说心中的悲凉,相看无言只有泪千行。

    李泰品着这些诗词,“好文章,好词句啊。”

    不过左看右看,李正的字确实太过不堪入目。

    而且还有好多错字。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秦琼感叹道:“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怎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可还有谁能写出这样诗篇,还有谁能一天一夜之间写出数百首诗词。

    城墙之下人群拥挤,只好出动了金吾卫来维持这里的秩序。

    长安的各个坊间都在传唱着李正做出来的诗词。

    有文人癫狂地喝着酒水,大声念着诗词。

    长安所有的文人都痴狂了。

    自天下一统以来,战争平定之后就有了文人挥斥方遒的空间。

    千百年来出过多少的文人,出过多少的才子。

    也有很多很多精彩绝伦的篇章。

    发展至今大唐的诗文虽然没有达到顶峰。

    那些当代的大儒也都是写文章的好手。

    好诗好词数不胜数,那些流传于世的也是凤毛麟角。

    唯独这一次李正一天一夜之间的数百首诗词。

    看着长安城墙上挂满了诗篇。

    哪一朝哪一代有如此景观。

    生在当下有多少人读书人激动。

    在这些诗篇面前又有多少人失落。

    程咬金站在长安的一处楼台上,从这里可以看到长安城墙上贴满的诗词,“长孙家的书舍以李正写不好字为理由把人赶出来的书院,现在长孙无忌连肠子都悔青了吧。”

    须发皆白的孔颖达说道:“先祖圣贤孔子有云:有教无类,怎么能因为李正写不好字就把人给赶出去。”

    程咬金冷笑说道:“可惜啊,这个李正现在怎么都不想做官。”

    孔颖达想到长孙家的作为失落地摇头。

    ……

    长孙无忌在自己的家中怒火中烧。

    一个李正要搅得长孙家名誉扫地。

    长孙家的书舍是给长孙家培养人的。

    只要培养出一个能进入朝堂的人。

    那这个人就是就是长孙家的羽翼。

    将来可以有更多的人在朝堂上站在长孙家这边。

    说来也有些自私,长孙无忌一直以来的政敌,杜如晦和房玄龄一直都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自己不过是想要站在这两人的前面而已。

    李二登基之后,长孙无忌心里就明白。

    自己与房玄龄和杜如晦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没有自己的这般家底。

    如今的长孙家虽说比不上世家也是长安的权贵中数得上号的。

    长孙无忌心里清楚,李世民也一定知道自己在培植羽翼。

    他没有戳穿自己。

    因为李世民现在没得选,大唐的读书人太少了。

    他需要有人来给他培养读书人。

    自己建设书院,给弘文馆培养可以投卷的读书人都是自己做的。

    这也是房玄龄和杜如晦这两个人没有的优势。

    他们没有长孙家的经营,他们也没有长孙家积累的家底。

    长孙无忌心里一直都有一个阴影。

    也有不少人说自己是靠着当今皇后上位的。

    长孙无忌冷笑,早在李世民还没发迹的时候,自己和李世民就是布衣之交了。

    比房玄龄他们更早结识李世民。

    确实在治国的韬略与谋略上,长孙无忌自认自己比不上房玄龄。

    所以一直以来都给长孙冲最好的,想尽办法让他跟着太子伴读。

    让他可以比朝中所有的权贵子弟都耀眼。

    事有所成事到如今却杀出了一个李正。

    打乱了自己十多年以来的计划。

    长孙冲对自己的父亲劝说道:“父亲李正不过是诗词数术厉害而已。”

    谁能想到当初一个看不上的小子能有今日这般的成就。

    如今长安有人传李正是诗圣。

    这件事必定铭刻在长安很多人的心中。

    “父亲!孩儿以为当今陛下真正需要的是能治国的良才,大唐立足中原才几年,朝中缺人,一个卖弄辞藻,只会一些数术的人不足为奇,也不足为惧。”

    长孙无忌看着自己的儿子面色复杂。

    “最近太原传来一份急报,房玄龄和杜如晦已经被召入宫中商议事情。”

    长孙冲问道:“太原出什么事了吗?”

    要不是宫里的人脉传来的消息,长孙无忌也不会现在就知道太原发生的事情。

    “在太原发现不少蝗灾端倪,太原刺史向朝中发来奏章,请火烧田地,免得再出大祸。

    去年的蝗灾,长孙冲至今还历历在目,饿死了不少人。

    长孙无忌耐心说道:“陛下的意思是想要保住粮食,可蝗灾也不能再发生了。”

    “孩儿明白了,这就去找人商议对策。”

    长孙无忌点头。

    不过细细想想,李正这个孩子确实诗词无双,数术也有造诣。

    当今陛下需要的确实是可以治国的良才。

    李正?

    长孙无忌随即也不是这么担心,只是为了自己家声誉,长孙冲必须展露头角。

    在长安还是不断有李正的新词送来。

    甚至有不少人就站在城门口一旦有诗词送来立刻抄送下来。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孔颖达看着抄送下来的诗词感叹:“好句子啊!好一句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相比李正在长安的境遇不就说着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李正本没有想要在长安闯出多大的名头。

    却是惹得谣言满天飞。

    这些谣言甚至想要毁了一个十二岁的孩子。

    这大唐必须给年轻人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

    孔颖达心中想着。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又是一首词送入长安。

    一面城墙贴不下了就贴到另外一面城墙。

第三十三章 猪和酒的关系

    长安平康坊的姑娘们甚至开始花钱买诗。

    对她们来说一个会诗词的姑娘,可以更好地帮助她们揽客。

    数百首诗词,一时间就算是要全部背都背不下来。

    长安街头凡是有点钱的读书人,走在街上手里都会拿着一本册子。

    册子上写着从城墙上抄写下来的诗,遇见心仪姑娘便开口念。

    这就像是在一个食物匮乏的地方,突然出现了一个菜市场。

    而且这个菜市场里的菜就放在那里,全部是品质上好的。

    大唐不是没有诗词歌赋

    只是可以当作惊才绝艳能够震惊世人的人诗词没有这么多。

    而现在,长安的城墙上写满了那些震惊四座,足可以流芳百世的诗句。

    一天一夜之间,长安所有的文豪全部沉默了。

    对长安来说这是一种盛况。

    这对长安的读书人来说这就像是一个读书人的末日。

    你再也找不出足够好的词藻去作诗。

    所有的读书人都悲叹自己和李正活在一个时代。

    还有什么人敢作诗,就算你要作诗你也要抬头看看城墙上是不是还有比你更好的。

    作诗需要意境,同样的诗词在同样的意境下,李正的诗若是比你做得好,你的诗就是不值钱的。

    看着数百首诗词,更多读书人眼里是绝望。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这句诗让所有传过李正谣言的人脸红。

    泾阳医馆

    李泰急急忙忙来到这里看着医馆外围满了人,仔细一看程处默也在这里。

    “处默,你怎么在这儿?”

    “我找李正拿东西来着,这小子还在里面写诗呢。”

    李泰站在医馆外等着,也不知道李正还要写多久,想要告诉他长安的谣言已经停止了。

    李正写了一天一夜总算是把一本唐诗三百首,和宋词大全给抄完了。

    “累死我了。”

    李正舒展着懒腰,把最后一篇词《玉楼春》递给李义府。

    见李正搁下笔,李义府问道:“结束了吗?”

    “结束了,累死了。”李正舒展着自己的手腕。

    “好嘞,我这就去让人送去长安,泾阳令早点休息。”

    李正走出医馆,来到阳光下。

    在村民们见鬼一般的目光下,深吸一口新鲜空气。

    然后再呼出一口气浊气。

    一阵吐纳之后神清气爽了许多。

    “你们这么看着我干嘛?”

    李正瞅着门外挤满的村民。

    村民这才三三两两议论着离开。

    走出医馆,李正瞧见了李泰与程处默。

    “你们两个怎么来了。”

    “李正,你果然……”李泰想要形容什么,可是此刻又觉得自己念的书不够。

    程处默一把抓住李正的肩膀,大眼珠子红着说道:“我已经好几天没有好好喝酒了。”

    李正挣扎着:“你先放开我。”

    程处默有些魔怔地说道:“李正知道那种感受吗?就是你喝了一种好酒之后,你喝其他任何酒都是马尿。”

    “你能好好说话吗?”李正挣脱程处默的双手,问向一旁的李泰小声说道:“魏王殿下,他……”

    李泰:“怎么了?”

    拉着李泰走到一边,背对着程处默,李正说道:“他这种情况多久了?”

    李泰也回头看了一眼程处默说道:“没救了是吗?”

    “大概是吧。”

    李正若有所思地点头。

    两人心有灵犀同时长叹一口气。

    李泰这才想起来说道:“对了,你小子现在在长安也是一个诗圣了,你的谣言也停止了,现在谁敢说你的谣言本王也绝不饶他。”

    李正连忙做揖,“多谢魏王殿下照顾。”

    李泰微微点头,“应该的,咱们什么交情。”

    再次回神看向程处默,李正问道:“处默你还好吗?”

    程处默愣在原地,“李正啊,你上次给我喝的酒还有没有,就是能够让我一杯醉倒的酒水。”

    李正连忙退后几步,“处默能不能不要像个鬼一样的说话,我有点怕。”

    “你知道吗?这些天我什么酒都喝不进去,你知道那种痛苦吗?”

    其实上次给程处默喝的医用酒精兑水,这种东西不能喝的,要是再给程处默喝把人给喝傻了怎么办。

    “烈酒这个东西不好酿啊,我仅剩的一点都被你喝完了,现在我也没有了。”

    程处默很失落。

    “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李正说道。

    大唐没有烈酒,这不失为一种商机。

    见程处默大眼瞪着自己,李正说道:“首先,我没有钱是个问题。”

    程处默爽快答应:“我出!”

    “至少要五千贯。”

    “没问题。”

    李正接着说道:“其次,我要酒,你们平日里喝的酒,最好是陈酿。”

    “只要你能制出烈酒,你要什么我都给你。”程处默说道。

    “那先来个五十斤陈酿。”

    “包在我身上。”

    “我还要三十头猪,最好是有公有母的。”

    “好!”程处默爽快答应,细细一想又不对,“猪和酒有什么关系?”

    “你还想不想要烈酒了?”

    “要!”程处默使劲点头。

    “那就不要有这么多废话,那我要东西全部带来,半个月后,我给你烈酒。”

    “好!”程处默点头,就离开去准备东西。

    李泰孤疑地看着李正。

    “怎么了?”

    意识到李泰的目光,李正问道。

    “猪和酒到底有什么关系。”李泰逼问道。

    “其实……没什么关系,主要是我想要村里养猪,为了村里人的膳食平衡着想。”

    “我就知道。”

    李泰肯定了自己心里的想法。

    猪肉虽说是贱肉,除了权贵们不吃,百姓们暗地里还是会吃的。

    普通老百姓能够吃上一顿肉不容易,若是吃也会暗地里买一些便宜的猪肉。

    “你还有什么事吗?”

    李泰叹息说道:“李正,最近朝中出了一件事情,太原一地好像要又要出现蝗灾了,今日听说有太原的奏章加急送来。”

    “那是你们朝中的事情,再说了我只会一些诗词,治理国事我真不行。”

    就知道这家伙会这么说,李泰瞧着他镇定自若的模样,竟然还抠着指甲缝里的泥。

    “也对,会诗词歌赋也就算了,你要是连国事都会治理,长安的男人还活不活了,我都不好意思和你做兄弟了。”

第三十四章 拉拢 (为存不易的打赏加更)

    和李泰正聊着,李义府急急忙忙跑来。

    “怎么了?”李正奇怪,问道。

    李义府擦去额头的汗水说道:“泾阳令,有好多人说是要拜你为师呢。”

    李正讶异说道:“我没说要收徒弟。”

    “可是,你不是开了泾阳书院嘛?!”

    李泰笑着说道:“我觉得你收一些弟子也挺好的。”

    李正摇头说道:“李义府,你带话下去就说我李正不收弟子。”

    “好。”李义府点头。

    “还有!”

    李正叫住他接着嘱咐道:“你带一些人把村口的路给堵了,不要让闲杂人进来,就说我李正闭门不见客。”

    等李泰要回长安坐着马车来到泾阳村口的时候。

    一群学子就围了上来。

    “这是魏王殿下的马车吧。”

    “魏王殿下是去见李正了吗?”

    “刚刚有人说李正不收弟子,还不让我们进去。”

    李泰坐在马车里心中后悔啊,真该改道绕路走的。

    只好走出马车,这一看马车周边围着数百个人。

    “诸位!”李泰站出马车说道:“诸位稍安勿躁,李正是我的朋友。”

    ……

    “原来李正是魏王殿下的朋友。”

    “原来是这样啊。”

    “魏王殿下和李正认识多久了。”

    “魏王殿下能不能让我们见一见李正。”

    ……

    听着他们议论,李泰清了清嗓子神情威严说道:“诸位安静,且听我说。”

    场面终于安静了下来。

    李泰开口讲话说道:“你们也知道李正一口气写了数百首诗,他现在很累需要休息,你们若是在这样打扰他休息,说不定他一直不会见你们。”

    这话一出又有人议论起来。

    “魏王殿下说的有道理。”

    “确实是我们唐突了。”

    “李正这般的文采,是我们有辱斯文了。”

    ……

    李泰走了两步又说道:“李正他是我朋友,可我也是魏王,你们的话我下次一定递给李正,只是李正性格古怪,能不能见你们还要看他自己的想法。”

    “魏王殿下,这是我写的文章给你带给李正看吗?”有个书生递来一卷书。

    又有人递来一卷书,“这是我写的,若是李正能够在上面留下只言片语也好。”

    “魏王殿下……”

    群众的热情难以抵挡,李泰连忙说道:“你们都把你们的投卷交给我,署名上写好你们的名字,我会帮忙转交给李正。”

    “好,先交给魏王殿下。”

    “交给魏王殿下。”

    ……

    投卷的方式也可以投给朝中官吏,也可以在弘文馆投卷,书生士子是可以投卷给地方官吏的。

    文章被地方官吏看中之后,再随着奏章送入朝中。

    如今李正也是泾阳令,自然可以被投卷。

    李泰也乐得借此来收拢这些书生士子的人心。

    接过一份又一份的投卷,马车里面都塞满了。

    李泰只好坐在马车外,安抚好这群人后,小声催促车夫,“赶紧打道回府,此地不宜久留。”

    车夫赶紧赶着马匹离开。

    东宫

    李正这一次在长安彻底正了他自己的名声,太子也一直关注着事情的发展。

    听完了东宫属官的禀报,李承乾问道:“李泰什么时候和李正交上了朋友?”

    “回太子殿下,我们也不知道,咱们的人一直盯着泾阳,魏王也只是去过泾阳几次而已。”

    当初应该直接向李正表达自己的意思,也不会被李泰给捷足先登了。

    李承乾一拳打在桌案上,心中懊悔当初犹豫。

    那时候所有人都认为李正是一个傻子。

    思量之下李承乾问道:“你说有很多读书人向李正投卷。”

    “是的。”属官躬身回答。

    现在的李正对长安的影响太大了,数百篇诗词写出来,就连长安的老一辈们都自愧不如。

    如果说将来李正会是长安与关中书生士子的领头人。

    那么谁掌握了李正,就间接可以掌握天下读书人?

    “你说李正和李泰就见了几次面?”

    “对。”属官回答说道:“应该只有三次,第一次是为皇后求药。”

    十四岁的李承乾又是一拳打在了桌案上,怒喝道:“狡猾的李泰!”

    李泰去见李正是为了求药而不是为了拉拢李正。

    这个借口李泰用得很合适,而且也不好反驳。

    因为孝心才会去求药,就算是父皇也不好说什么。

    何况李泰也真的向李正求到了药,还缓解了母后的病情。

    “就算李泰口口声声说他和李正是朋友,他们之间的交情也没有这么深。”

    属官站在一旁沉默着,不敢多说话。

    李承乾现在怒火中烧,若是因为自己的眼神惹恼了太子,说不定要被赶出东宫。

    不敢多说话,也怕说错话。

    “太子殿下,长孙冲来了。”东宫的侍卫来报。

    李承乾想起今日太原传来的急报。

    去年的蝗灾闹得很大,所有人都不想再经历一次了。

    拉拢李正是必须的,李泰和李正的关系没这么好,应该是李泰自己的一面之词。

    这次太原的事情也要做好,这是自己向父皇表现的机会。

    李正要拉拢,朝中的事情,自己身为太子也要以身作则去为父皇担忧。

    长孙冲带着人来就是为了一起商议怎么处理太原的事情。

    蝗灾一旦闹起来,一定会闹得人心惶惶。

    自己可以为父皇治理太原的事情出谋划策解决,这也是一个功劳。

    想必李泰没有像自己有这么多谋士出谋划策。

    李承乾吩咐道:“去查查李正,孤要有关李正所有的消息,他是身世,他的背景,他的亲人。”

    “是这就去办。”

    属官急急忙忙离开。

    李承乾收拾一番心情说道:“让长孙冲和他的人进来吧。”

    东宫开始为太原的事情商量。

    甘露殿内也为了太原的事情吵的焦头烂额。

    本想着召见房玄龄和杜如晦商量,又召见了长孙无忌,岑文本等掌握朝中政事枢纽的文官全部来到的甘露殿。

    一边主张把太原的田地一把火全部烧了一了百了,等四五月份蝗虫飞起来了又会出大乱子。

    也有人认为先想办法捉虫。

    还有人认为只有太原一地有这种情况不用这么着急。

第三十五章 能生儿子(为烟雨丶星空的打赏加更)

    甚至还有人说要做一场法事。

    立刻引来了强烈反对。

    甘露殿越吵越大声,李世民实在受不了拍了拍桌子,众人才不再议论。

    “你们都把自己的方法写下来送入中书省。”李世民疲惫的说道。

    知道李世民发脾气了,众人这才行礼告退离开。

    一群文官离开之后,甘露殿终于安静了。

    李世民将身体的重量完全放在靠背上,闭眼放松身体又问着身边的太监,“李正还在作诗吗?”

    “已经没有在作诗了。”太监回话道。

    “他现在在做什么?”

    太监小声说道:“说是李正闭门不再见客,还说他现在也不收弟子了,长安有好多读书人想要拜李正为师呢。”

    “这小子倒是机灵,知道在这个时候激流勇退。”

    “青雀今天是不是又去见李正了?”李世民低声问道。

    “确实去了,不过只是去了一趟不到半个时辰就回来了,而且还帮李正收了不少读书人的投卷。”

    李世民微微点头,对李承乾和李泰这两个儿子一直都在暗中观察着。

    李承乾心有城府可没什么自己的主见。

    李泰虽然聪明但都用在小聪明上。

    此刻的李泰完全不知道自己一直在父皇的监视下,盘腿坐在自己的府邸里。

    吃着干果瞧着一份又一份的投卷。

    这一次去见李正竟然还能收到这么多的投卷,真是意外之喜。

    晚上开个小灶吃一顿肉庆祝一下,嗯!

    李泰不住地点头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太棒了。

    反正李正对朝中的事情也漠不关心,估计他也懒得去管这些投卷。

    挑选出了几篇写得比较好的文章,李泰先放在自己书架。

    李正在长安几乎是一夜成名。

    不少长安的权贵都想要去结交李正。

    李正很年轻才十二岁,最重要的是李正还没娶妻。

    可不能让别家的闺女得了手。

    一时间各家权贵立刻发动自己的力量去给李正送话过去。

    泾阳村里

    村子里一个扛着擀面杖的妇女说道:“以后谁要是再说咱们李正的坏话,老娘拔了他的舌头。”

    这话听得李正打了一个激灵,唐朝的女人果然彪悍。

    “就是,咱们李正可是连国子监都要来请的人才。”

    李正尴尬笑笑,心里很想说,自己好像已经把孔颖达得罪了,这个老家伙说不定正在想着怎么找回他自己的面子。

    “咱们村好不容易有一个出息的人。”

    “可不能让长安的人乱说。”

    “那些人就是嫉妒我们李正有才华。”

    “可不咋滴,十里八乡的闺女都眼巴巴想要嫁给咱们李正呢。”

    ……

    村子里的百姓淳朴。

    他们会来维护自己。

    以前泾阳县穷,也经常被别的地方看不起。

    有时候穷到这里的男人三十岁都找不到媳妇。

    现在村子里有地了,村子里的人也挺直了腰板,扬眉吐气了一番。

    如今李正一夜作诗数百首,还有谁敢说李正的闲话?

    自觉把闺女送上来,还用得着上门去娶?

    “诸位叔叔伯伯,我想回去睡一觉。”李正神情疲惫说道。

    “快去休息吧。”

    “别累坏了身体。”

    “婶婶给你杀一只鸡,熬汤给你补身子。”

    ……

    疲惫地回到家中。

    李正见到李大熊独自坐在院子里。

    李大熊的神情复杂。

    “怎么了,爹?”李正问道。

    看着儿子瘦弱的肩膀,李大熊长长叹了口气,不管李正如何,只要孩子好就什么都好。

    读过书,朝中还要请他做官。

    当年孩子他娘说得没错,就算家里再穷再苦也要让孩子去读书。

    读了书才能有出息,才能不用一辈子种地。

    “你出息了,爹已经管不动你了。”李大熊拍着李正的肩膀说道。

    “那我是不是可以不用找媳妇了。”李正心里一乐便问道。

    “呵,想得美。”

    李大熊说完吐出一口老痰接着去地里干活。

    独自坐在床榻上,李正重新打开系统,翻阅着系统图书馆里的书。

    其实都是中小学读物,没什么特别的书。

    倒是在一本中小学课外读物里找到了一本讲古代典故的书。

    上面讲着古代的一些小故事。

    有一段提到了烈酒的酿造。

    在蒸馏技术还没出来之前几乎没有什么烈酒。

    蒸馏出来的酒还要用陈酿来勾兑。

    最早以前的酒水都是用粮食发酵出来的。

    发酵出来的酒水也叫陈酿。

    基本上没什么度数。

    大致看了一遍也写得不是很详细。

    倒是书上面有一幅插画图,也就是一个农夫搅和着一口大锅。

    “这画得也不会详细一些,也太抽象了。”李正嘀咕着。

    蒸馏和勾兑是酿造烈酒最重要的两个步骤。

    勾兑倒是简单,味道可以用陈酿慢慢调出来,这个蒸馏的大锅可不好做。

    睡意袭来,李正再也忍不住眼皮打架。

    终于睡倒在床上。

    李正一夜成名的第二天。

    长安各家权贵都开始行动了。

    纷纷派出人来到泾阳村外,奈何村外有数十个壮汉死死拦着路,不让陌生人进去。

    不少人只能在村外张望。

    随着来的人越来越多,终于有人等不及了。

    有一个身着儒衫的中年人朝着泾阳村子放开嗓门大喊道:“久闻泾阳令李正才名,范阳卢氏愿用千倾良田请泾阳令为卢家座上宾!”

    这人刚喊完,村子好久没有动静。

    这边话音一落,另一边又有人喊了起来:“我清河崔氏家主亲口许诺,出十万贯银钱请泾阳令共谋一醉。”

    “我太原王氏请泾阳令出山,王氏长女二八未嫁,貌美如花!能生儿子!”

    “呸!”范阳卢氏的人叫骂道:“要不要脸,连女儿都搭上。”

    太原王氏这个书生不乐意,跳脚骂道:“范阳卢家要脸吗?你们卢家都死了八个座上宾了!”

    “谁不知道你们太原王氏的嫡女长得难看,到现在都嫁不出去。”

    太原王氏的人卷起衣袖叫骂着:“彼其娘之!我和你拼了!”

    ……

    连五姓七望的人都出动了,看来很多人这一次对李正是势在必得。

    李正实在是太年轻了,未来的路很长,权贵们很想在这个时候拉拢李正。

第三十六章 给个痛快

    “呸!五姓那帮家伙也太不要脸。”程咬金在长安秦琼府邸骂骂咧咧。

    秦琼喝着酒水说道:“程老匹夫,你稍安勿躁。”

    “怎么稍安勿躁?”

    程咬金急得跳脚说道:“当初可是你秦琼秦叔宝第一个找李正的,那时候谁也看不上李正,你说现在李正有了名气了,凭什么这帮五姓闻着腥味就找过去了。”

    “不见得李正会跟他们走,你也别太着急。”右武候大将军尉迟恭也安慰道。

    “还不见得?你们可是没见五姓那嘴脸,连女儿都肯卖了。”

    程咬金愤愤不平,多少年遇不到一个人才,可不能丢了。

    在场的人都一样,说句心里话真的很担心李正会跟着五姓的人走。

    五姓在关中的名气的太大了,百年的世家大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赵郡李氏、太原王氏。

    这些世家大族树大根深,在他们家族乃至旁系下几乎囊括天下读书人。

    更是李世民一直以来的忌惮对象。

    关中更是流传,英雄好汉当娶五姓女,坊间传言男人之志:进士擢第,娶五姓女,修国史。

    多少读书人眼巴巴看着五姓族中女子。

    五姓的地位可见一斑。

    五姓女子的地位更是大唐男儿心中的盼望,隋朝时期更是下嫁公主也遭五姓的嫌弃。

    他们很多时候甚至不把李世民放在眼里。

    天下读书人十有七八出自五姓。

    朝中有多少官员是五姓的眼线。

    很多人都不眼瞎,明眼人看得出来。

    李世民早就想对他们下手只是一直找不到机会。

    五姓的地位太高,对皇家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五姓的邀约,传遍了整个长安。

    很少会有五姓世家主动去巴结一个人。

    这一次整个长安的人都在等着李正的反应。

    泾阳县

    五姓邀约的第一天,程处默让人把李正要的东西全部送到了村子里。

    程处默倒也出手阔绰一下子给了五十多头猪。

    把这些猪就交给村子里的婶婶们去养,五千贯交给了自己老爹。

    一马车的陈酿一坛垒着一坛放在马车里。

    说好的五十斤陈酿,程处默一出手就是一马车。

    “看来程家很有钱呐。”李正心里暗暗想着,亏了!钱要少了。

    以后咱们村子的人就不愁没肉吃了,也不用为了一口肉跑到山林里去打猎。

    当场就杀了一头,给村子里的孩子们吃肉。

    以至于回应五姓的是响彻村里村外的杀猪声。

    许多人想不明白,这杀猪声是什么意思?

    莫非这杀猪声是李正在暗示着什么?

    再等再接着等……

    甚至有人干脆住在了泾阳村外。

    忙活在村子里的李正,在村长家找了两口大锅,用来蒸馏酒水。

    “正儿啊,你要这锅是用来做甚呢。”老村长慈眉笑呵呵问道。

    “用来蒸馏酒水,就当我在酿酒吧。”李正说道。

    “正儿,真有本事还会酿酒。”

    老村长笑着点头,“长大了有学问了还会酿酒了。”

    老村长已经八十多岁了,是村子里的寿星,拄着拐杖还能走几步。

    先把程处默送来陈酿倒入锅中,底下生火。

    再把另外一口锅敲出一个小洞,横着插入一根中空中的竹节,封死缝隙。

    酒的沸点很低,只有七十几度。

    比水更加容易汽化,通过沸腾可以把酒和水分离出来,汽化的酒凝结成水滴顺着拱形的锅盖往下流,再通过竹节滴下来。

    一个多时辰小半碗已经有了。

    李义府向李正来汇报改建村子的情况,好奇的问道:“泾阳令,你这是在做什么呢?”

    “酿酒。”

    “哪有这么酿酒的。”

    把小半碗蒸馏出来的酒水递给李义府,“你尝尝。”

    接过酒水,李义府先是闻了闻,看了一眼李正的脸色,也不再多想一口喝下。

    这一口呛得他直咳嗽,好一会儿才缓过劲。

    “好烈的酒水。”

    眼看李义府脸颊涨红,一下子红到了脖子,晃晃悠悠才走了两步就栽倒在地。

    李正这才想起来,这蒸馏出来的酒水第一口头酒是最烈的,那度数和酒精差不多。

    “失策了。”

    瞧着不省人事的李义府。

    “希望人没事。”

    ……

    五姓发出邀约的第一天,李正在酿酒……

    五姓发出邀约的第二天,李正还是在酿酒……

    五姓发出邀约的第三天,李正继续在酿酒……

    第四天,外面的人等不住了。

    “这个李正到底什么意思,一直不给答复。”

    有人翘首以盼,有人蹲守在泾阳县村外打算得到第一手消息。

    整个泾阳县都和平常一样,村口站着十多个壮汉,还牵着凶相毕露的六头半人高田园犬。

    五姓的人不断在村外朝着村内喊话,早中晚三次一次不落,生怕李正听不到。

    第五天……

    程咬金实在是忍不住了,“这个李正什么意思!要杀要剐给个痛快,老夫上门找这个小子说理去。”

    “冷静,冷静。”尉迟恭拦住程咬金。

    “你让程某人怎么冷静,这个李正迟迟不给话,莫非真要跟五姓的走不成?”

    “你要是真这么杀气腾腾找到李正,得罪了李正就正中了五姓的下怀。”秦琼话还没说完,程咬金便提着宣花大斧已经出了门。

    秦琼痛苦地捂着额头,“这个程咬金的暴脾气,净添乱。”

    “程咬金看起来五大三粗脾气暴躁,其实心思细腻的很。”尉迟恭安慰道:“你放心,他不会捅娄子的。”

    李正是个好苗子,秦琼心中明白若是李正跟着五姓走了,对大唐来说就少了一个这样的文豪。

    一旦五姓得到了李正,他们一定想法设法让李正彻底效忠五姓。

    李世民心中最担心的就是天下读书人只知五姓却不知大唐皇帝。

    李正和五姓若是站在一起,对好不容易立足的李唐江山会是一个巨大打击。

    从此五姓在关中的威望会更大。

    这也是五姓不惜代价,拿出万贯银钱,千倾良田,就连族中长女都肯拿出来的原因。

    秦琼站起身说道:“老夫这就去面见陛下,万不可让李正和五姓站在一起。”

第三十七章 绝唱

    秦琼来到宫里想要面见陛下。

    “翼国公,陛下一早便出去了?”

    “陛下去哪儿了?”秦琼开口问道。

    太监勉为其难地笑了笑说道:“也不知道陛下去哪儿了,陛下没说。”

    ……

    程咬金杀气腾腾地来到泾阳县。

    泾阳县外围满了人,程咬金上前对守在村口的人说道:“老夫程咬金要见李正,赶紧把路让开。”

    几人死死拦着村口,不让程咬金进去。

    提起斧子的程咬金着急来回踱步。

    突兀听到远处的一声咳嗽。

    程咬金扭头看去,见到远处一个带着斗笠遮掩着自己面目的人。

    见对方古怪,程咬金上前一看,这不是……

    程咬金急忙说道:“李君羡!你怎么在这里。”

    李君羡看了一眼四周说道:“随我来。”

    跟着李君羡来到村子的另一边,这里是泾阳的后山,倒是没什么人。

    到了这里程咬金见到带着斗笠的李世民连忙行礼,“陛下,原来你早就……”

    房玄龄示意程咬金低调不要被人发现了。

    程咬金着急说道:“就知道陛下您一定不会坐视不管的,这么好的人物可不能让五姓给捷足先登了。”

    “到了村子里,你不要乱说话,看朕的眼色行事知道了吗?”李世民说道。

    “明白了。”程咬金点头。

    刚刚去通知李正的大牛回来说道:“老师说了你们是熟人,老师可以见你们。”

    “你是谁家娃娃?”

    大牛礼貌地说道:“我是泾阳书院的班长,我叫大牛。李正是我的老师。”

    “是这样啊。”程咬金若有所思点头。

    由大牛带路看守在村子的壮汉自然不会拦着。

    泾阳的后山不大,也就是个小山丘,绕着山腰几人走到山另一边,这才看到如今泾阳的全貌。

    数千个苦力都在劳作着,田野里布满了劳作的人。

    在田野的另外一边有更多的人正在造着房子。

    程咬金吃惊地看着,用力咽下一口唾沫,“这李正到底在做什么?”

    一段时间不来泾阳李世民也很吃惊。

    就连这一面的山腰都在被开垦着。

    整个泾阳看起来很整齐,劳作的人很多秩序也非常地好一点都没有混乱的样子。

    “你们这么多人干活不需要监工的吗?”程咬金问向大牛。

    大牛挠着后脑勺说道:“从来没有监工,大家都是村子里的人。”

    没有监工,没有人维持秩序……

    大牛一路走一路解释说道:“以前我们泾阳很穷,很多人都吃不饱饭,是老师带着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有田种,有饭吃,老师又是泾阳令,全村上下都听老师的安排。”

    程咬金跟上大牛的脚步,“伯伯问你,你们老师李正有婚约了吗?”

    “没有。”

    “那有相好的吗?”

    程咬金再次追问。

    大牛想了想回答:“好像也没有。”

    带着他们来到泾阳河边,大牛说道:“老师,人带来了。”

    李正扭头看着熟悉的面孔,这可是大户啊。

    一旁又多了一位,长相非常粗矿,络腮胡有些长年还提着一把大斧子。

    “这位是……”李正先开口问道。

    “他是老夫的护卫。”李世民说道。

    “好狂野侍卫。”李正赞叹。

    程咬金看情形也看出来的门道,这个少年就是李正,陛下和李正早就认识,莫非是一直瞒着所有人。

    看起来就连李正也不知道他眼前的是当今陛下。

    “今天你们来有福了,我这里有好酒。”李正说着拿出酒杯和一坛子酒水。

    “一边喝酒一边垂钓,好雅兴啊。”

    李世民心里莫名羡慕李正的日子,在想自己如今面对朝中那些繁杂的事情,还不如李正的日子过得痛快。

    你要是多来几趟,我的雅兴会更好,李正心里想着揭开酒坛子的封口。

    酒香很快就从酒坛子里溢出。

    鼻尖的程咬金登时使劲闻了闻:“好浓的酒香。”

    给他们一人倒上一碗李正说道:“尝尝?”

    四人拿起盛着酒水的陶土碗。

    “你这个酒水为何如此的清冽?”李世民还没喝先问道。

    李正咧嘴一笑:“秘方。”

    程咬金实在忍不住酒香一口喝下,顿时瞪大了眼珠子,“好酒!活了大半辈子,第一次喝道这么烈的酒。”

    房玄龄与李世民先是浅尝一口,再是整碗喝下。

    “痛快!”程咬金把碗里的酒水喝了个干净,喝道:“再来一碗!”

    见程咬金就要发作,李君羡立刻按住他眼神使劲示意。

    李正感叹道:“酒虽好可不能贪杯哦。”

    “确实是好酒,若是只喝这一碗可惜了。”

    感受这种酒的醇厚,这种酒的烈,似乎一下子觉得这才是酒。

    李正还是给他们一人又倒上一碗,“这酒的后劲大,我那个手下,李义府一直醉到现在还不省人事。”

    四人又喝一碗,意犹未尽,接下来对话程咬金一言不发,眼里只有那坛子里的酒,就差用眼珠子把里面的坛子里的酒水吸出来。

    李君羡倒是不担心陛下和房玄龄,眼前就怕跃跃欲试的程咬金。

    要不是路过时候见到程咬金,怕他在泾阳村口闹事,也不想带他进来。

    李世民眼睛看着泾阳的风景问道:“如今五姓向你抛出了橄榄枝,老夫从没见五姓如此招揽一个人,你李正风光了。”

    “老哥,你这话不对呀。”李正手臂枕着后脑勺躺在草地上。

    “怎么不对了?”李世民问道。

    “我现在是倒霉了,什么风光都是狗屁。”

    “此话怎讲?”

    “当你得不到一件宝贝的时候你一定不想宝贝在别人手里,这个时候你一定很想毁了宝贝,即然你得不到别人也别想得到,跟五姓走?我爹还想让我多活几年,先留个后。”

    这话让李世民有些惊讶,这种话不像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能说的,失声笑了笑,“五姓不好吗?你觉得什么人会杀你。”

    “只要我走出去,投靠任何一方,一定有很多人会杀来我。”

    “愿闻其详。”李世民坐到李正的身边。

    “有个叫梵高的人,喜欢画画,后来他死了。”

第三十八章 情非得已

    李世民:“……”

    稍稍点头,李正说:“梵高死了之后他留下的画便更贵了,惊才绝艳的东西确实值钱,但是这个世上很多东西绝唱才是无价的,所以苟一点总是没错的。”

    李世民明白了李正的话,“得不到你的人,只要把你杀了,你写的那些诗词会更值钱。”

    不过这种说法太诛心了,不过确实有些绝唱的诗篇被后世代代相传,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如今更是千金难求。

    绝唱才是无价的,这种话从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嘴里说出来,让李世民有些毛骨悚然。

    确实是这个道理。

    毛骨悚然之后李世民倒也有些欣赏了李正,凡事都往最坏的结果去想,不是一坏习惯!当年玄武门的事情也是,往最坏的结果去想,那时候自己和李建成之间已经不死不休。

    不过李正有得选,那时候的自己没得选。

    李世民拍着李正的肩膀说道:“万幸的是你看明白了,老夫的担心倒是多余了。”

    李正感叹:“可不咋滴,长安的民风多好啊,有钱又慷慨。”

    房玄龄的原本的笑容僵硬在脸上,刚刚觉得这小子明白世故看得懂大义。

    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高大形象因为一句有钱又慷慨,在李世民的心里彻底崩塌。

    感情这小子是吃定老夫会送钱给他是吗?

    很想现在就撒丫子走了,可太原的形势已经不能再拖了。

    朝中上上下下都在为太原的事情闹得焦头烂额。

    李世民痛定思痛,拿出几块银饼,“老夫有话问你!”

    李正不动神色又熟练的收下银饼,“请讲。”

    “最近太原有急报送入长安,去年蝗灾结束之后,在很多地方留下的虫籽,太原发现了很多蝗虫幼虫,怕蝗灾再起,想要一把火烧了田地。”

    李正想起来李泰好像也说过太原的事情。

    “这是朝中的事情吧,火烧田地是下策了。”李正愁眉说道。

    “莫非还有其他的办法?”

    “不好办呀。”李正惆怅说道。

    瞧着李正的神态,这是打算趁火打劫?

    李世民咬牙又拿出几块银饼,“还请赐教。”

    再次收下银饼,李正清了清嗓子说道:“火烧田地就会没了粮食,杜绝了蝗灾可是会让很多人饿肚子,不过现在发现的早还来得及。”

    “是要去捉虫吗?”房玄龄也问道。

    “你们知道生态链吗?”

    “什么是生态链?”房玄龄疑问。

    “蛇吃老鼠,蛇又被鹰给叼走,像是一种循环往复,叫做生态平衡,谁都要有谁的天敌。”

    李正说完看着李世民的神色说道:“很有意思对不对?”

    “确实,这个道理倒是没听说有人探究过,你这么一说好像确实是这么一回事。”

    “其实很简单,只要鸡鸭赶下田。”

    思绪一下子就明朗了,李世民眼中也来了精神,原来就这么简单,万物有相生有相克,“让鸡鸭去把蝗虫的幼虫给吃了,又保住了今年的粮食,还能遏制蝗灾。”

    “多谢告知。”

    心中有了办法,李世民就要急匆匆赶回去。

    李正也站起身,“这坛子酒水就送给你们了,以后来做客的时候千万不要这么客气了,怪不好意思的。”

    “哪里哪里。”李世民连连拱手。

    “我也不也是什么爱财之人。”李正说道。

    李世民笑得非常尴尬,心说你不爱财谁爱财。

    “对了。”李正对他说道:“你以前说你在朝中有认识的人对吗?”

    李世民微微点头。

    李正小声说道:“你能不能帮我递话进朝中,这坛子酒就送给你了。”

    “当然没问题。”

    “那太好了。”李正说道:“你跟咱们陛下说一声,泾阳令这个官我不想当了。”

    “为何?”李世民盯着李正的表情。

    李正小声说道:“这个官做的不上不下的,再说了陛下若是想要封赏我,折现多好,这个官我不要了。”

    李世民:“折现?”

    李正:“就是换成钱。”

    “你这人……”

    李世民一跺脚,挥挥衣袖吹胡子瞪眼地离开。

    程咬金还不忘把酒带上。

    李世民一路走心中越气,这小子眼里就剩下钱了!

    给他做一个泾阳令是委屈他了吗?

    李正站在原地看着几人越走越快惆怅自语:“怎么说急眼就急眼呢?”

    “别忘了!”李正朝着他的背影喊道。

    李世民黑着脸回到宫里,气煞我也!

    大唐怎么就出了这么一号人物!

    想辞官是吗?

    朕偏不随你的愿!

    李世民当即写下一道旨意,封李正为泾阳县子!

    旨意很快就送出了宫。

    一路送往泾阳县。

    李世民封李正为县子,倒也不为过。

    长安的人纷纷议论着,如今五姓都想着拉拢李正,陛下的封赏是什么意思也看得出来。

    县子是爵位,虽说这个爵位不大,也比不上国公。

    明眼人也看得出,李世民是有和五姓抢人的意思。

    说不定在以后李正的官会越来越大。

    李正拿着刚刚下来的旨意,面无表情。

    明明是不想做官来着,这官怎么还越做越大了?

    莫非那老哥会错自己的意思了?

    还是自己没有讲清楚?

    李丽质意兴澜珊来到泾阳,瞧着正在看天思考人生的李正,“恭喜呀,你已经是泾阳县子了。”

    李正扭头看去,李丽质咧嘴笑着,还可以看到她的两颗小虎牙。

    “多高兴的事,你怎么还板着一张脸。”李丽质说道。

    “公主殿下,我在思考人生。”李正悲怆的说道。

    李丽质也安静地坐在一旁,看着这里的风景。

    长乐公主也不过是个十岁的小丫头,天真无邪,有些聪明但也不知道人心险恶。

    两人安静地坐在泾阳县的田埂边。

    “公主,你能让当今陛下把我的官给辞了吗?”李正先开了口。

    李丽质觉得奇怪地问道。“为什么?”

    李正悲伤地说道:“我这人喜欢钱,我要是官做大了可能会是一个贪官,曾经有个道士路过我家门口的时候说过,我将来要是做官了,八成会不得好死。”

    “……”

    “所以呀,狗命要紧,要辞官实乃情非得已。”

第三十九章 人间艰难

    李丽质不屑说道:“我发现你这人睁眼说瞎话的时候从来不带脸红的。”

    懒散地伸着懒腰,李正说道:“公主殿下过奖了,其实我也没这么厉害,嗯!”

    “果然是瞎话。”

    “公主殿下,你说我骂你父皇一顿你父皇会不会让我辞官了。”

    “应该会吧。”李丽质想着说道,“你就这么不喜欢做官?”

    一边说李正带着李丽质在村子里逛着,说着自己要把村子改造的想法,这里改成住宅区,这里是工坊区,那里是休闲的地方……

    整个泾阳县都像是一个棋盘,每个位置都放着该有的东西。

    李丽质临走前,李正递给她一封信,“帮我交给你的父皇。”

    “好。”李丽质接过信,犹豫着小声问道:“李正?”

    “怎么了?”李正疑惑。

    “你……不会跟着五姓走吧。”李丽质很艰难地说道:“我知道能被五姓邀请是一件很难得事情,多少人求之不得的事情。”

    李正也艰难地思量一番,“你要是再想嫁给我,我可能就真的跟着五姓走了。”

    “你……不理你了!”李丽质红着脸加快脚步离开。

    小丫头脾气也挺大的,李正喝下一口水感叹,“看来这大唐的人得祛祛火,一个个火气都这么大,还没说几句就急眼了。”

    “泾阳令,五姓的人还在外面等着呢。”李义府走来说道。

    “让他们呆着吧。”李正无所谓说道。

    看李正的神情好像对五姓丝毫没有兴趣的模样,那可是五姓啊!李义府想着若是自己的话,说不定现在早就从了。

    不过李正是一个有一身古怪本事的人,凭着李正的本事用不着五姓,再说了要是李正走了,自己以后跟谁混去。李义府想着点头,果然还是不能跟着五姓走。

    这一次关于怎么处理太原蝗灾的事情,朝中官员一个个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各式各样的方法都有,从火烧到祈求神灵,从物理到玄学……

    中书省的奏章都快堆积成山了。

    杜如晦顶着黑眼圈,也已经一天一夜没睡了。

    人间艰难,人艰不拆。

    一边看着奏章杜如晦递给岑文本一碗茶。

    “枸杞加金银花泡水,挺好使的。”

    接过杜如晦递来热茶,岑文本喝下一口目光留在奏章上说道:“从哪里找来的法子?”

    “房玄龄最近也不知道怎么了,喜欢这么喝水,御医说有用。”杜如晦看完一本又拿起另一本。

    杜如晦试了之后感觉也不错,反正喝了也对身子好,自从有了李正的药,养生也不能落下。

    除了岑文本和杜如晦还有数十个官员也在中书省熬着。

    太监来报说道:“岑中书,杜尚书,陛下召见。”

    两人相视一眼,放下手中的奏章。

    “陛下是不是有办法了?”杜如晦一路跟着走说道。

    “应该是吧。”岑文本疲惫地说道。

    一路来到甘露殿,岑文本和杜如晦先是行礼就看到房玄龄和陛下正在议论着什么。

    李世民定神说道:“最近朕和房相一起打听到了一个办法,两位听听觉得以为如何。”

    房玄龄开口说道:“在太原出现的很多蝗虫幼虫都是翅膀还没长出来的,陛下和老夫以为用两万只鸡鸭赶到田地里来治理蝗虫。”

    “鸡鸭?”岑文本还没回过神。

    杜如晦想了一会儿说道:“好办法呀,鸡鸭赶到田地里会吃虫,鸡鸭养肥了还能杀了吃,确实为上策。”

    “陛下是从何处听来的办法?”岑文本问道。

    李世民老脸一红清了清嗓子说道:“偏方。”

    杜如晦点头说道:“可以试一试,而且也不难办,总比派出大军全部去捉虫来得好。”

    房玄龄表示赞同,“确实。”

    杜如晦补充道:“若还是不行,再一把烧了也来得及。”

    一前一后还有火烧这个保险在,李世民心里踏实多了。

    写下自己的旨意,让中书省去落实具体的方案,李世民感觉自己又拯救了大唐江山一次。

    可喜可贺!此刻应该有酒。

    刚想起来烈酒,李世民回过神哪里还有程咬金。

    “朕的酒呢?程咬金这个老匹夫,拿着朕的酒去哪儿了?”李世民茫然四顾。

    程咬金一路喝着烈酒一路醉醺醺回到家中,对程处默说道:“儿啊,为父给你带来好酒。”

    “悄悄得喝,这酒可难得,老夫好不容易从陛下那里顺来的。”

    程处默闻了闻酒香,“这不是李正酿的烈酒吗?”

    “你知道?”程咬金盯着自己的儿子。

    程处默解释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又指了指刚刚从李正那里运来的酒水,“孩儿前些日子就拜托李正酿酒,废了不少银钱。”

    “嗯,不愧是老夫的儿子。”

    程咬金知道自己儿子和李正之间有见不得人的买卖勾当,小声嘱咐道:“千万不要让别人知道。”

    程处默拍着自己的胸脯说道:“爹你放心,要是李正敢说出去,孩儿这就去杀人灭口。”

    “你个瓜货!李正死了谁给咱家酿酒。”

    “说的也对。”程处默若有所思地说道:“那就不该杀李正!李正要是对谁说了,我就是去杀谁。”

    程处默也灌下一口酒。

    程咬金盯着自己的儿子,听着这小子说的话,着实为他的后辈子担忧。

    李世民已经把太原的急报发回了。

    东宫

    长孙冲问着太子李承乾,“陛下已经有对策了吗?”

    “若不是有对策了,父皇也不会把急报发回,据说是不用烧田了。”

    “除了烧田还有什么办法。”长孙冲问道。

    李承乾摇头,“孤也不清楚。”

    长孙冲又问道:“是陛下采用了谁的对策了吗?”

    东宫几十个人都赞同烧田,也是长孙冲的主张。

    为了长孙家的声誉,长孙冲很想在太子面前以及陛下面前表现。

    “孤也很疑惑,朝中所有人的奏章都在中书省,加上我们东宫递过去的奏章就有数十份,父皇一份都没有采纳。”

    见长孙冲失落的表情,李承乾不耐烦说道:“你们先回去吧,孤也乏了。”

    忙了这么多天,白忙活了。

第四十章 命犯天煞孤星

    李丽质来到甘露殿,心情很不错,拿着一封信递给李世民说道:“父皇,这是李正让女儿交给你的信。”

    李世民接过信,还没打开先问道:“你又去见李正了?”

    “母后说了要煮绿豆汤,女儿先告退啦。”李丽质说完俏皮地笑着离开。

    李丽质时不时出宫去见李正,李世民已经见怪不怪了。

    一旁的小太监瞧着李世民的神色,长乐公主时不时偷偷出宫确实有失体统,小时候公主身体弱,出宫可以让公主脸上有笑容,李世民也就默许了,可见当今陛下对公主的宠溺。

    李世民打开信上的封蜡,展开信是一片不堪入目的字迹。

    再费劲地看着上面的内容,表情越来越难看。

    “这个混账小子!”李世民看完重重地把信摔在地上,这个李正从头到尾把自己的江山给数落了一遍。

    大唐一朝的毛病还是挺多的。

    科举制度不完善,投卷制度会让腐败横生,简直就是权贵与地方官吏贪污受贿的温床。

    监察制度形同虚设,无特定官员无特定时间,只靠不定时的巡查,治标不治本。

    文散官官阶模糊,闲官兀官太多,脑残都能在这个官位混吃等死,你设立这么一个官位除了吃你的俸禄还有什么用?

    府兵制调动麻烦,兵马不齐,农闲练武,有事出征,军事素质低下,兵员能力一年不如一年,老兵伤兵众多,到底是哪个傻子想出来的主意?

    ……

    李世民气得浑身发抖,可不像是魏征那家伙弹劾三言两语。

    这是把朕江山从头到尾骂了一个遍!

    把大好的江山批判得体无完肤。

    自认自己一直在维持一个明君的形象。

    就算是魏征这个老东西指着自己鼻子骂半个时辰。

    也咬牙忍下来没有砍了他的头。

    广开言路,好话坏话都听。

    让天下臣民认可自己,好不容易有点成效了。

    现在这李正说得好像朕有多么的昏庸!

    李世民心头怒火中烧,很想杀人,很想把李正这个小子剁得稀碎吃了!

    真的照李正这么说,朕的大唐早就该亡国了。

    李世民叫来了房玄龄。

    刚刚敲定了太原的事情,好不容易可以歇一歇也不知道陛下怎么又召见了。

    “你看看,这小子写的什么!”李世民三尸神暴跳。

    房玄龄来来回回看了好几遍之后说道:“陛下,这信内容言辞锋利,却也不算是胡言乱语。”

    话外就是说得好像没错,这些数落似乎还真是一针见血。你听不听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李世民双眼带着血丝,“这小子把朕的江山说得千疮百孔,有本事他来坐朕的位置,朕倒要看看他会做成什么!”

    “陛下息怒。”房玄龄连忙说道。

    李世民气得浑身发抖,朕容易吗?!

    “其实李正还年轻,可能是不善于言辞吧。”房玄龄一头的冷汗。

    不善于言辞?他敲竹杠的时候,说得天花乱坠!

    忍无可忍,李世民现在就想调拨十万大军把李正给绑到太极宫,杀之后快。

    李世民指着房玄龄手里的信说道:“你说这个李正不善言辞,就算他不会说话,他在角落画个猪头是什么意思?”

    猪头?

    哪儿呢?

    房玄龄扫视一眼,果然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画着一个非常抽象的猪头。

    ……

    还真有!

    “这个……”

    房玄龄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你看看,脑残是什么意思?”

    “脑残?应该是……”

    房玄龄想了好久,好像也不是什么好话。

    李世民接着问道:“什么是沙雕玩意儿?”

    “智商重灾区是什么?”

    ……

    这个……房玄龄看着这些一时半会儿真想不明白,好生僻啊。

    思量了一会儿,整理好语言,房玄龄说道:“陛下,李正所言也不是空穴来风,很多我们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倒是被他点明了。”

    李世民拍案喝道:“难不成朕还要去谢谢他?!”

    “似乎也不是这么一回事。”

    这个不知好歹的小子,李世民灌下一大口茶水,突然想喝烈酒又被程咬金给拿走了。

    “啪!”

    气得李世民再次拍案而起。

    宫女太监跪在地上就差磕头了。

    这小子清高是吧,有本事是吧,有胆量是吧?给他官还不要做?

    李世民随即说道:“长孙冲最近在做什么?”

    “回陛下!”跪在地上的太监小心说道:“长孙公子最近为了太原的事情一直在东宫和太子商议,现在已经回去休息。”

    “封长孙冲太子伴驾,门下省侍郎!参知政事!”

    “喏。”小太监离开立刻去传旨。

    “慢着!”李世民又喝道。

    小太监急忙停下脚步。

    “程咬金罚俸三年!”

    “喏。”

    房玄龄行礼说道:“臣也先告退了。”

    离开甘露殿的房玄龄又看了一眼李正写的东西,每一条都偏僻入里,一针见血,多么好的见解啊。

    带回去好好钻研,对症下药慢慢研究这些问题。

    端着绿豆汤回来的李丽质问着甘露殿外的宫女,“父皇呢?”

    宫女躬身说道:“陛下在练剑呢。”

    李丽质端着汤走入甘露殿,看着自己的父皇挥动着手中的剑,赞叹道:“父皇的剑法又精进了几分呢。”

    长孙冲收到李世民的口谕,有些诧异,随即陷入沉思。

    程咬金收到李世民的口谕,骂骂咧咧提着斧子走出了家门。

    李正在泾阳村子里看着农作物正在茁长成长心里非常舒坦,再过一个月花生就可以吃了。

    水田里的秧苗也长了出来,过些日子可以插秧了。

    玉米除了叶子黄了点,没啥太大问题。

    至于李世民看到了自己的信,他应该再也不会让我做官了吧。

    做个喷子还不简单?况且还喷的有理有据就问你怕不怕。

    想想还挺刺激的……

    到了唐朝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地方将领拥兵自重,贪腐横行。

    还不是凉凉?

    而且最匪夷所思的是……

    李唐江山这一朝多灾多难。

    做太子的没几个有好下场。

    做驸马的命里八字邪门。

    做皇帝的像是命犯天煞孤星。

    皇宫

    在甘露殿外就可以看到陛下舞剑的身影,只是招式似乎有些零乱。

第四十一章 他有病吧

    李世民舞完了剑心中的怒气也消去不少。

    平心静气地吃完了一碗绿豆汤。

    "丽质,你觉得李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李世民开口问道。

    李丽质想了一会儿说道:"女儿以为,李正不想做一个多么好的人,他就是一个想过小日子的人。"

    "小日子?他还真会打算。"李世民放下手中的碗。

    李丽质又说道:"要说李正是一个多么正直的人,他又是一个见钱眼看开的人,要是遇到和性命相关的事情,他一定比谁都跑的快。"

    李世民咬着牙,这小子是算准了,就算写了这样的一封信,自己也不会杀了他。

    见李世民的神色不对,李丽质说道:"女儿先退下了。"

    想了许久,李世民对一旁的太监说道:"再送一道口谕给泾阳令。"

    ...

    骂李世民是一种技术活。

    当然不会和当朝第一不要命的魏征相比,那种敢在太极宫指着鼻子骂李世民,敢在大殿上一头撞死以谢天下。

    总而言之心情舒坦了不少,自己虽然**那些前辈的雄才大略,但至少自己知道一些历史的走向,大唐历史往后几百*还不简单。

    首先要活下去,然后混吃等死。

    你看看多么伟大的人生理想。

    想完这些李正又开始了他消磨时光的一天。

    正在睡着,大牛领着一个太监来了。

    "老师,宫里来的太监。"大牛说道。

    李正躺在树荫下穿着自制的拖鞋眼睛稍稍张开一道缝,见到了大牛身后那个满脸笑容的太监。

    清了清嗓子,李正说道:"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你和陛下说,剥去我的官衣我也不会怪他的,是我自己一时冲动,当该受罚。"

    听了李正的话,气氛安静了好一会儿。

    太监微微躬身说道:"泾阳令这是在说什么呢?"

    李正说道:"其实我都知道陛下意思,虽然我很有才华吧,但像我这样的人不适合做官,也不是这块料。"

    "泾阳令这是怎么了,咱家越来越听不懂了。"

    摆摆手,李正说道:"你回去的时候告诉陛下,千*不要因为我有才华,而怜惜我。"

    太监苦笑说道:"陛下有旨,封泾阳令中书省门下同平章事,参知政事。"

    "..."

    安静了好久,李正也好一会儿才回过神。

    见李正**反应,太监呼唤道:"泾阳令?"

    李正站起身,身体靠着树说道:"你先让我安静一下。"

    太监又说道:"恭喜泾阳令。"

    一阵风吹过,李正醒了醒脑说道:"所以我升官了对不对?"

    "对。"

    "反而没被罚,而且还升官了?"

    "是咱家说得不明白,还要再说一遍。"

    李正走到这个太监面前说道:"我都这么骂他了,没来剁了我都算不错,他还给我升官?"

    "是陛下的旨意,老奴不好过问的。"

    "陛下是不是说错了,你要不要再去确认一遍?"李正依旧试探着问道。

    太监拿出一份册子,"都已经登册造案了,这是官碟。"

    李正接过官碟赶紧看了一眼,确认上面的名字和官位没错。

    "不会有错的,老奴传旨这么多*,也不敢犯错。"

    自己力度明明已经很大了,李世民到底是什么意思?

    莫非他有受虐倾向希望我加大力度再接着骂他?

    "他有病吧他!"

    "旨意送到了,老奴也该告辞了。"

    "慢着!"李正连忙喊住他。

    "泾阳令还有什么吩咐。"

    李正小声问道:"那个...我不是很懂,中书省门下同平章事是个什么官位?"

    太监回话说道:"处理政务,平日里就是在中书省的中书令还有房相他们打打下手。"

    "要每天上朝吗?"

    "不用,每两三日一到便可以。"太监保持着微笑。

    李正接着问道:"忙吗?"

    "不忙,就是个闲差,平日里在政务有什么拿捏不下的,泾阳令也可以提点意见,平日里出出主意的那种。"

    "我还有一个问题。"

    老太监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僵硬。

    李正递给他一小块银饼,"我能请长假吗?"

    老太监接过银饼笑呵呵说道:"泾阳令可是身子不适?"

    "哈哈哈。"

    李正笑道:"当然不适了,非常的不适。"

    走了两步李正看天看地,想了一会儿说道:"我最近也不知道怎么了总是头晕,路走多了就会晕倒,现在我连一个泾阳县都走不出去。"

    "原来是这样。"

    "这位公公懂了?"李正说道。

    "咱家明白了,自然会与陛下说的。"

    "需要请假条吗?"

    "请假条..."

    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老太监还是摆手说道:"应该是不用的,咱家会代为转告陛下的。"

    "公公辛苦,以后常来。"

    "别送了。"

    老太监越走越远,大牛小声问道:"老师是病了吗?"

    "**,忽悠他的。"李正收起神色,"给你的作业做完了吗?"

    "学生这就去做作业了。"大牛迅速跑开。

    一波三折还不治不了你李二了?

    宫里

    李世民听到消息后问道:"李正生病了?"

    "泾阳令确实是这么说的,说是走几步就会头晕,而且根本走不出泾阳县走远就会晕倒。"

    大唐好不容易有一个不世出的人才,怎么就生病了?

    昨天见他还生龙活虎的。

    细细一想又觉得什么地方不对劲。

    刚刚给他升官了,李正就这么赶巧生病了?

    而且说得一副病入膏肓的模样。

    李世民吩咐道:"派几个太医署的医官给李正看病,朕倒也看看他是真病还是假病。"

    "喏。"

    太监急忙忙去安排事情。

    李世民的两道旨意很快就传开了,长孙冲被封为门下省侍郎,李正被封为中书省门下同平章事。

    李正的官还是压了长孙冲一头,比长孙冲高了可不止一个台阶。

    平章事是一个很特殊的官位,被册封的人也很少,这个官职不用看资历。

    是一个很特殊的位置,虽说是个闲差,没什么权力,可在名义这个官职的位置不低。

第四十二章 先给村民看病

    平章事官位仅次于中书令,是可以直接介入朝政的,相比中书仆射也就一步之遥,踏入朝议可以在****面前参与朝政。

    手中**实权但可以左右朝政的方向,如今朝中虽说派系不明显,但是不论哪一方加入平章事都会让朝中的平衡倾斜。

    李世民这是当着五姓的面明着抢人了,朝中能给的好处是五姓不能给的。

    长孙冲听说这件事心中一直耿耿于怀,李正直接被封到了朝中最中枢。

    中书省,是朝中权力中心的位置。

    那是自己长久以来的目标,中书省的官吏将来都有机会靠近相国的位置。

    李正这个一个幸进的臣子,就这么升迁地比自己还要高。

    不公平!凭什么?长孙冲心中气愤。

    自认自己做的事情不比李正少,做得比李正要好。

    第二日的早朝出现了不少**进言,李正还*轻不过是一个十二岁的小孩子。

    虽有才华,可无实干,**政绩或许连朝中的规矩都不懂。

    这样的孩子就被封为了平章事,朝中诸多人都有意见。

    李世民也只是留下了一句容后再议。

    房玄龄坦然自若**发表任何态度,李正几次立功做一个平章事搓搓有余,封为县子又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爵位,恰到好处而已。

    散朝之后,秦琼见程咬金心情不错便开口问道:"今日李正被这么多弹劾,你看起来倒是很高兴。"

    瞧着那些散朝的文官,程咬金冷冷笑道:"这些人就是酸,有本事他们也折腾一些名堂出来。"

    "程咬金,你说谁酸了!"有文官不乐意了挥袖喝道。

    程咬金回应道:"今日某心情好,**你计较!"

    "李正虽有才华,但无功绩,无资历,如此幸进臣子怎可坐任平章事,怎叫众人信服。"

    "还来劲了是不?是不是要我程某人改日上门讨教几招?"

    "杀才!"

    几个文官各自散去。

    秦琼心中思量着说道:"李正确实太*轻了,恐怕是本朝以来最*轻的一个平章事。"

    "秦老哥,你不懂。"程咬金高深地一笑,加快脚步离开。

    烈酒一直在程家珍藏,被李世民罚俸三*,程咬金自然只能认下。

    总不能提着斧子去找李世民论理去。

    罚俸是小,认错是大。

    明理是一件好事。

    程咬金带上了几坛子烈酒去皇宫给李世民送去。

    几个御医收到李世民的旨意急急忙忙赶往了泾阳。

    来到泾阳还要经过这里的村民几经盘问才可以进入。

    大牛急急忙忙找到李正,"老师,昨天的那个太监又来了。"

    "又来做什么?"

    "说是带了宫里御医,来给老师看病。"大牛如实说道。

    "赶出去。"李正想也不想就回话道。

    "就这么赶出去了?"大牛小心翼翼问道:"老师啊,那是宫里的御医啊,说赶就赶,不合适吧。"

    大牛这个孩子很有数学天赋,做事也谦逊有礼,李正思量着问道:"李义府这个家伙在做什么?"

    "忙着招呼人建新房子。"

    "把李义府给我叫来。"

    大牛急急忙忙离开叫来了李义府。

    "县子有什么吩咐。"

    起初李义府来到泾阳的时候说不上嫌弃这里,可至少可以留在这里,这里距离长安很近也算是天子脚下。

    现在想想,李正的升官速度简直就是令人发指,这才多久从一个小小的泾阳令到国子监编撰。

    再到如今的泾阳县子,中书省平章事,这才多久。

    简直是吾辈楷模,当学习之。

    "外面来了几个太医署的医官,你让他们给咱们村子里的人瞧瞧病。"

    "好嘞。"李义府点头答应。

    村子里再次忙活起来,在村口的泾阳医馆,几个太医署的医官落坐在这里。

    到了他们面前的人不是李正,而是村子里的一些乡民。

    "这是什么意思?"医官不解的问李义府。

    李义府悲天悯人地说道:"实不相瞒,其实咱们县子是个**。"

    医官越加不解。

    李义府再次说道:"县子虽说如今身份尊贵,可也是心系乡民,即便是自己生病了也要给乡民治病,这不是先给村子里的看病,等到这些人看病看完了,你们就可以给县子看病了。"

    "这..."

    李义府再次感叹道:"有道是济世为怀,为医者..."

    "行了,行了。"医官打断他的话说道:"老夫若是不给乡里人看病,还是老夫不讲理了是吗?"

    李义府笑着:"在下绝对**这个意思。"

    医官瞅着李义府的笑容默不作声。

    "对天发誓,肺腑之言。"

    李义府再次保证。

    医官非常不屑还冷冷一笑。

    见村民都已经排好的队伍,几个医官也只好摆开架势先给村民看病。

    泾阳村民倒是倍儿高兴,太医署的医官亲自来给村子里的人看病,这是什么待遇。

    "太医署的医官那可是给****看病的。"

    村民们倍感光荣。

    忙活了一天,几个医官灰头土脸回到了太医署。

    太医令急急忙忙向李世民禀报。

    夜里的皇宫很安静,李世民还在批阅奏章,见到太医令来了便问道:"李正的病怎么样了。"

    太医令向李世民禀报道:"陛下,其实今日我们太医署的医官并**给李正看病。"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奏章,"怎么回事。"

    太医令躬身说道:"这个李正说了,要先给村子里的乡民看病,等乡民们的病看完了,才能给他看病,又不好推脱,所以几个医丞今天给那里的乡民看了一天的病,就连李正的面也没见到。"

    "这个李正!"

    李世民气得呼吸起伏不止。

    "陛下,臣打算明日亲自去一趟,亲自去看看李正的病情,再者说有些事情,臣也想亲自问问李正。"

    "陛下!"有太监拿着一份东西而来说道:"有送泾阳送来的东西。"

    "什么东西?"李世民疑惑。

    打开太监手里的这份布绢,布绢之上赫然写着三个大字,感谢信。

    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村民名字。

    李世民看了倒吸一口凉气。

第四十三章 你才有病

    李世民拿起细细看着上面写满了感谢自己下发太医署医官来给村民看病的事情。

    上面还写了许多赞扬自己的话,看着这些字迹应该就是李正写的。

    千古一帝...

    堪比尧舜...

    前无古人...

    不得不说李正这小子的马屁功力实在是...

    看地李世民也是老脸一红。

    满满一卷写满了泾阳县村民的名字。

    "陛下,据说当时还有不少村民朝着太极宫行礼。"

    李世民想笑又笑不出来。

    帝王的威严固然重要。

    亲民又是自己的想要的。

    李正这只小狐狸还真是狡猾,这样一来倒是让朕下不来台。

    百姓们感恩戴德,不过也只是泾阳一家而已。

    可若是长安周边的所有百姓们呢?

    要是就看泾阳一家,现在来看好像也不合适了。

    做个圣君明君谁又不想做吗?

    李正给了自己一个鸡腿。

    得到这个鸡腿,自己很有可能会因此丧失对李正的控制。

    李世民心中依然很希望李正可以为自己效力,成为自己的麾下之臣。

    看着空洞的黑夜,李世民内心很**。

    李正这个小子自己很想抓在手里,至少不希望他会为别人效力。

    如今看来李正不会跟着五姓走,可是他又不想来效忠自己,给他做官他几次三番推脱。

    这些日子自己暗地里接触李正以来,李正和自己见过的很多人都不一样。

    "太医令。"李世民开口道。

    "臣在。"

    "明日你去见一面李正,只要知道他是不是真的生病就可以,若是他真的生病你必须要治好他,若是**生病,你就当**去过泾阳,和谁都不用说。"

    太医令低头说道:"臣明白了。"

    第二日,李世民便颁布了旨意,发动太医署数十名医官去给长安城乃至长安城周边的百姓们看病。

    太医令徐照邻带着太医署的几个医官来到泾阳,和往日一样医官依旧给这里的村民看病。

    徐照邻在泾阳村子里走着,初看之下整个泾阳给自己的感觉非常好。

    这里非常的整洁,路面非常的平整干净。

    让人感觉非常的舒适。

    找到一个村民,徐照邻问道:"敢问你们的泾阳县子李正可在?"

    村民抬头看了一眼徐照邻,便不再理会他,接着干自己的活。

    不打理自己?

    再走几步,徐照邻又找到了一个孩子便问道:"李正在哪儿?"

    "老师去喂猪了。"这个孩子说完便跑开。

    徐照邻走了好半天才找到了猪圈,如今的泾阳不只是比以前大了,而且变化也很大。

    瞧着在猪圈里打扫的少*,只有十一岁的模样。

    穿着很朴素,也**多么光鲜,就像是扔到人群里你就会找不到的那种。

    上前打量,他好像在教几个村妇怎么照料猪圈。

    李正也注意到了徐照邻,便走来问道:"你谁呀。"

    徐照邻稍稍一礼,"在下徐照邻是太医署的太医令。"

    李正放下手中的活计,拱手说道:"原来是太医令啊,久仰久仰。"

    "你知道我?"

    "没听说过。"

    徐照邻讶异,"那你还久仰。"

    李正从水缸里舀水出来洗手,"我就客气一下,你也别当真嘛。"

    "陛下,让我来给你看病,说是泾阳县子身体不适。"

    李正坐在水缸边摇着手中的蒲扇说道:"我的病你治不了。"

    听李正说话的语气倒是非常敞亮气色很好,就是瘦弱了一些。

    徐照邻明白的点点头,"泾阳县子怎么看都不像是有病的样子。"

    "莫非泾阳县子得的是心病?老夫*少时也跟随孙思邈学医几*,入了太医署之后便一直留在了长安,不如将病症告知我,老夫可是试试。"

    李正怪笑着,"算了吧。"

    徐照邻心中确认了几分,看着李正额头的汗水,脸色的血色也很好。

    这小子不像是有病。

    徐照坐到李正邻问道:"你是怎么治好杜如晦与当今皇后的病。"

    "碰巧。"李正说完又站起身。

    徐照邻刚刚坐下还没休息片刻,跟上李正的脚步,"老夫不信是碰巧。"

    "爱信不信。"李正来到水稻田边,看看水稻田里的鱼苗如何了。

    徐照邻纠缠着又说道:"老夫明白,有些医术上的事情都是独门独传"

    见李正不搭理自己,徐照邻又说道:"在下也是看过泾阳令给皇后的药,倒是能看明白个大概,只是泾阳令给杜如晦的药,老夫就看不明白了。"

    "其实你也有病你知不知道?"

    突然一句问话。徐照邻愣住了指着自己问:"我?老夫怎么会有病,泾阳令你可真爱说笑。"

    李正上下打量着他说道:"你双脚虚浮无力,双目眼神涣散,呼吸不均。"

    "我真的有病?"徐照邻自问道。

    "你不信你蹲下身,原地转三圈再起来你看看你是不是会头晕。"

    徐照邻按照李正的方法试试,刚站起身脚步就一个踉跄。

    "现在晕不晕?"李正问道。

    "确实有点晕。"徐照邻使劲点头,"我好像真的有病。"

    "巧了,我这里正好有药。"

    "是吗?"徐照邻抬头看向李正。

    李正走远来到一处河边背对着从系统拿出一些西洋参片。

    回来递给徐照邻李正说道:"这个药需要泡水喝,这里一共有十片,便宜点十贯钱吧。"

    "多谢泾阳令。"徐照邻给了李正一块银饼,"有多的就当是在下的谢礼。"

    "你太客气了。"李正的脸上满是笑容,又说道:"赶紧回去歇着吧,免得病入膏肓了。

    "哎,我现在就回去看看医典。"徐照邻点头离开。

    瞧着他离开的背影,李正心里感叹,"这个孙思邈的弟子没学到家,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

    李义府见徐照邻回去了,走过来问道:"那个家伙真的有病吗?"

    "当然没病了。"李正说道。

    "那他怎么..."

    李正对他说道:"你深蹲下去,再猛地站起来你看看你会不会晕。"

    李义府也试了试,"果然很晕。"

    "你这个呀,就是典型的缺乏运动,不过是个正常现象,平日里多多锻炼身体就不会有这种情况了。"

    "在下明白了。"李义府点头。

第四十四章 李靖回朝

    守在泾阳村外的五姓逐渐散去,李正对这一次的五姓拉拢**做出任何的表示,这几乎就是拒绝了。

    在长安等候消息的人也不欢而散,这小子还真敢拒绝五姓的邀约。

    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拒绝了五姓的邀约,确实可惜。

    但也有很多人觉得痛快,五姓一直以来自命清高,还是第一次被一个孩子拒绝让他们脸上无光。

    有人说李正做得对,也有人说李正是真傻。

    有人欢喜有人愁,欢喜的是李世民,愁的人是五姓。

    今日李世民接连派出朝中太医署御医给长安周边的百姓们免费看病。

    朝野上下好评如潮。

    实乃当世明君!

    连魏征老儿这些日子都不骂李世民了。

    一片祥和之下,长孙冲痛定思痛,一定要把李正这个小子给搞下去。

    整个长安的目光都往李正身上汇集,这是第一次感觉自己被人忽视,四周的人看自己的眼光也越来越怪。

    几日过后,长安有一件大事,今*三月从阴山传来的大捷,到现在李靖大将军班师回朝已经有两个月了

    今日是李靖到长安的日子,李世民让群臣众大将去城门口迎接李靖。

    李靖带着兵马来到长安城三里外,从这里可以一眼看到远处的长安城。

    随着李靖拉住缰绳让身下的马儿停下,大军也跟着停下。

    随军的苏定方看着李靖问道:"大将军,该入宫面见陛下了。"

    李靖低声说道:"你们先进长安城接受封赏,老夫要去见一个人。"

    苏定方策马在原地犹豫着,看了一眼大军也说道:"你们先进长安城。"

    说完苏定方带着一队兵马跟着李靖朝着另外一个方向而去。

    长安城门前,秦琼,尉迟恭,程咬金等将领一直等着李靖的到来,大军倒是回来了,却不见李靖。

    "这李靖是不打算接受封赏了吗?"程咬金站不住问着回来的裨将。

    "李靖人呢?"

    "大将军好像是去了泾阳方向,去做什么倒是也没说,让我们先回来。"裨将回答道。

    尉迟恭站在城门口来回走着,"陛下还在宫里等着呢,这个李靖半道又在闹什么幺蛾子。"

    秦琼说道:"李靖这么做一定有他的道理,再说了我看李靖这一次回来再也不会执掌兵权了。"

    这话一出,在场的几个将领都明白是什么意思。

    李靖在军中的威望实在是太大了,大唐江山不说有半壁,有太多是李靖带兵打下来的。

    功高盖主四个大字悬在头顶,就算是这个时候李靖解甲归田也不奇怪。

    "咱们还是在这里等着?"尉迟恭问道。

    "先进去吧,就说李靖吃坏东西了,闹肚子"程咬金倒也无所谓,估计李靖也不会在乎了。

    押着面色死灰的颉利可汗,几人带队进入了长安。

    李世民坐在太极宫等着李靖押着颉利可汗来。

    传令的太监急急忙忙跑来说道:"军中不见李靖将军。"

    "人呢?"李世民的神色很镇定,李靖**跟着进宫反而**太大的意外。

    传令太监小声说道:"说是吃...吃坏肚子了。"

    李世民失声笑道:"是程咬金这个老匹夫找的借口吧。"

    "想来应该是的。"

    有时候是一种君臣之间的默契,李靖与李世民相识多*,这么多*平定乱,世征讨暴隋,一起有并肩作战,有前后呼应,也有里应外合。

    李世民对李靖是最放心的。

    不论是打仗还是朝中,李靖更是一个在战场上可以冷静到冰点的男人。

    李世民站起身把手中的圣旨交给传令的太监,"其他将领都按照朕的旨意封赏,颉利可汗打入大理寺地牢,秋后问斩。"

    "喏。"

    太监点头。

    说完之后李世民也离开了太极宫。

    原本是应该是一场隆重的封赏,现在整得不上不下。

    至于颉利可汗,李世民连看都不想看他一眼。

    传旨的太监看了一眼旨意,上面对各个将领都有封赏唯独就是少了李靖。

    李靖大将军回来了,长安的坊间是欢呼的,本应该是喜庆的事可朝中却是非常安静。

    早在出征阴山之前李靖就有退出朝堂的意思。

    李世民那时也**再用李靖的意思。

    只是一时间选将难定,李靖主动请缨。

    这才让李靖出征,这其中波折李世民与李靖之间的几次谈话谁也不知道他们说了什么。

    李靖和李世民的之间的关系很微妙,这是朝中很多老臣都知道的事情。

    泾阳

    李靖与苏定方带着一队兵马刚到泾阳县。

    兵马入村,村民们立刻就知道了。

    拉着缰绳,李靖颔首看着这里的村民问道:"谁是泾阳李正?!"

    村民们立刻议论了起来,莫非是来抓李正?

    "谁是泾阳李正!"李靖再次大声问道。

    不少村民都上前一步,面对官兵也**要退后的意思。

    "你们又找李正有什么事情?"有村民问道。

    面对村民的对峙,看样子是想把李正给保护起来,不惜对抗官兵?

    李靖不怒反笑,"看来李正在这里还是挺受拥戴的。"

    看到形势不妙,苏定方策马来到李靖身边,"将军,我们要不..."

    李靖翻身下马,拿下头盔放下手中的佩剑说道:"诸位乡亲,在下李靖!还请泾阳县子李正出来一见。"

    李靖?

    村民们一下子又议论起来。

    刚刚打了胜仗班师回朝的李靖,这时候不是应该去长安接受封赏吗?怎么来咱们村子了。

    "你找李正做什么?"

    村民壮着胆子问道。

    李靖开口说道:"李正对阴山大战有功。"

    "李正这个时候应该在家里睡午觉吧。"

    知道情况李义府急急忙忙跑来,"见过李靖大将军,下官乃是泾阳县子李正的副手,任泾阳县主薄李义府,帮助泾阳县子掌管泾阳县内事务。"

    那可是李靖大将军!李义府第一时间介绍了自己。

    "李正在哪儿?"李靖开口问道。

    "泾阳令此刻应该在家中打盹,李靖大将军随我来。"李义府邀请道。

    李靖示意后面苏定方一行人全部下马,已经惊扰了百姓了。

    苏定方脱下了头盔跟上李靖的脚步。

    一路来到李正家的家门口,李义府说道:"大将军稍等,下官这就去叫醒泾阳县子。"

第四十五章 美味的下酒菜

    正在做着美梦的李正被李义府叫醒,睁眼看着四周,"什么事情。"

    李义府小声说道:"李靖大将军回来了,就在外面等着呢。"

    李正下床收拾了一番自己问道,"什么时候来的。"

    "有一会儿了,连陛下都**去见,就来咱们村子了。"李义府说道。

    洗了一把脸,让自己赶紧清醒过来,走出家门就见到了这个中*男人。

    他站得笔直也在看着自己,看起来有四十岁了,目光非常的锐利。

    "你比我想象的要*轻。"李靖开口说道。

    "在下李正,见过李靖大将军。"李正稍稍行礼。

    李靖走到李正的面前低声说道:"你在长安的推恩令让我们可以兵不血刃拿下了阴山。"

    "李靖将军过奖了。"李正笑呵呵说道。

    李靖接着说道:"其实在**你的计策之前,我们数*将士都已经做好了强攻的准备,但强攻是下策,会牺牲很多的将士,你的计谋让我们可以以逸待劳,让我们将士不用冒死,我代数*将士谢过。"

    说完李靖弯腰行了一礼。

    李正也急忙行礼,"大将军千*不要这样。"

    李靖看了一眼身后的苏定方说道:"他是苏定方,你若是遇到什么难事就告诉苏定方,让他来转告了老夫。"

    "大将军不用客气。"

    李靖说完便离开了。

    听着话是要罩着自己的意思吗?

    大唐**李靖罩着自己,那是一种什么体验。

    送别了李靖,李正转头看向苏定方,看着*纪也就十五六岁的模样,倒是眼神里有一股寻常人**精气神。

    李靖大将军带出来的人果然不一样。

    苏定方多看了一眼李正,把他的模样记在心中。

    当李靖回到长安,**去见李二,回到家门之后就关上了大门,闭门不见客。

    李靖这么做李世民也是什么都没说。

    其余的将领该封赏的还是封赏,长安城该庆祝的还是要庆祝。

    泾阳县的三千幢房子已经完成了一小半。

    一家烈酒作坊在泾阳完成。

    程处默瞧着烈酒作坊感叹道:"从此以后,咱们就再也不喝那马尿一般的三勒浆了。"

    李正和程处默签字画押,自己出技术与人手,程处默出陈酿的原料。

    大唐的酒水难得,寻常人家可难得能吃一回酒。

    想要酿造烈酒就需要很多的陈酿来蒸馏和勾兑,期间的成本也很高。

    若是要大批量酿造,**程咬金他家的路子可不行。

    两人约定利润三七分成,李正拿七,程家拿三成。

    坐在新建酒坊的石桌前,李正端了一盆煮好的花生,和一盆猪耳朵放在程处默面前。

    "这是什么?"程处默好奇地拿起一节节花生。

    "花生。"李正说道。

    程处默学着李正的模样拨开花生吃着,"嗯!好吃。"

    再吃一口猪耳朵,程处默又灌下一口酒水,"舒坦!"

    猪耳朵加上了辛辣的茱萸,也可以提点味道。

    两人正吃着,李泰急急忙忙而来,"原来你们在这里。"

    刚坐下李泰就闻到酒香,"这莫非是..."

    "当然是烈酒了。"程处默给李泰倒上一碗酒水说道:"不瞒魏王殿下,这烈酒现在也就只有我程家独一份。"

    看着清冽的酒水,李泰低声说道:"我只喝过一次,还是父皇赏赐的小小一瓶,没想到你们天天都在喝这样的烈酒。"

    "也**啦。"李正说道。

    李泰的目光幽怨:"感情你们都已经喝上了这么好的酒水,就我自己日子过得苦哈哈,你们两个也太不够意思了。"

    瞧着桌子上的两个菜,李泰问道:"这是什么菜?"

    "猪耳朵和花生。"李正说道。

    "没听说过。"李泰夹起一片猪耳朵吃了起来,软骨非常的脆,很有弹性。

    "这是猪肉?"

    "猪的耳朵当然是猪肉了。"

    程处默瞧着李泰得意说道:"怎么样?好吃吧,没吃过吧。"

    李泰从小到大还真是第一次吃到猪肉,吃着猪耳朵喝着烈酒,眼眶就红了。

    李正问道:"魏王殿下,你的眼睛怎么红了?"

    又吃下一口花生,再喝下一口酒水,李泰吸了吸鼻子尴尬地说道:"李正啊,你是不知道,你别看我是个皇子,都说我是魏王,我多么尊贵,现在想来我的日子还不如你。"

    李正给李泰续上酒水说道:"魏王殿下说笑了,我要是有你这个身份,我天天上街调戏良家妇女去。"

    李泰拍桌说道:"知己啊,我早就想这么干来着。"

    村子里的婶婶都端了一碗炖猪肉,蘸着茱萸吃。

    李泰吃下一口肥瘦相间的猪肉,眼泪不争气的留下来,酒劲上头悲伤地说道:"李正,宫里没钱,我的日子也苦啊,你这个猪肉实在是太好吃了。"

    李正感叹,李泰像是在长安受尽了**一般。

    喝着酒李泰又说道:"都说猪肉是贱肉,如今才知道,这猪肉也香啊。"

    李正安慰道:"魏王殿下,喝酒归喝酒,你不要这么激动。"

    "我能不激动吗?从去*开始我的是什么日子,一个月都盼不到吃一顿肉。"

    李泰越说越激动,"父皇提倡节俭不铺张,可是我遭殃啊,我还在长身体呢。"

    最近大唐一边要应付和突厥的仗,国库粮仓又是这么空虚,就指着今*能有一个丰收*了。

    想要渡过难关,李世民以身作则要勤俭节约,从皇子到各个国公权贵都不能铺张浪费。

    看着李泰一边喝着酒一边哭,李正小声问向程处默,"他以前喝酒也这样吗?"

    "没怎么和魏王殿下喝过酒。"程处默小声说道。

    李正又瞧了眼李泰一边喝酒一边痛心欲绝的模样又说道:"好像酒品不咋滴。"

    "看出来了。"程处默也点头。

    李泰流着眼泪又吃下一口猪肉,"这肉吃得实在是太爽了。"

    把一大盆肉都给李泰吃,程处默嘴里不停吃着花生,像是停不下来一般。

    程处默笑呵呵说道:"这花生还真是个好东西,喝了两碗的烈酒倒也不是这么醉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611/ 第一时间欣赏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最新章节! 作者:张围所写的《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为转载作品,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介绍:

李正在长安因为太笨被赶出书舍,很多人都觉得他是一个不正常的人。
当他解开了九章数术,破解了阴山战局,整个长安的人都在找他……
诗文,数术,医术
李正在长安成名。
五姓招揽,帝王邀约,皇子拉拢。
风光正当此时,李正却在众目睽睽之下避世不出。
……
房玄龄:“李正,朝中形势严峻请你出山吧。”
李淳风:“李正,我把推背图送你了,请你出山吧。”
程咬金:“李正,突厥和吐蕃又打来了,赶紧出山。”
李世民:“李正,朕的大唐好像要亡了,请你赶紧出山。”
……
李正淡然说道:“别吵吵!我的铁路快造好了。”
本书又名《我真的没钱守护大唐江山了》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