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人在大唐已被退学TXT下载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全文阅读

作者:张围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txt下载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百七十六章 地震海啸

    "我就随口一说,大将军何必当真呢。"

    李绩冷哼一声,"你那是随口一说吗?老夫可是亲自听袁天罡把三十六计讲得天花乱坠,要说打仗老夫也打了半辈子仗了,倒想听听什么样的兵法可以比得上孙武。"

    三十六计自然不能和孙武的孙子兵法相比。

    李正说道:"可能是袁道长他老人家也喝多了,随口胡说的。"

    李绩狐疑地看着李正。

    李正悻悻摸了摸自己的鼻子,又说道:"那啥,李绩大将军真不是陛下派来杀我的?"

    李绩冷笑道:"陛下不会让自己的女儿还没出嫁就成了寡妇。"

    李正若有所思地说道:"要是嫁给我之后就杀了我,岂不是真的成了寡妇了。"

    李绩打量了一遍李正,"李正,兵法不嫌多,你若是有兵法这种东西早点拿出来,建功立业,也可以让大唐将士们更好的开疆拓土。"

    回过身自己的房子里翻找着,当初李靖出征回来时候就想把三十六计给苏定方来着。

    废了好一会儿,从一堆书中找到了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本书编撰成册是在明朝时期。

    当然是谁编撰的已经不可考究了。

    也有人说在宋代的时候就有人说了三十六计走位上计这种话。

    这本奇书的来历也很神秘。

    李正把三十六计递给李绩,"大将军这就是袁天罡道长说得三十六计。"

    李绩当即翻开一页,入目的第一句话便念了出来,"解语重数不重理。盖里,术语自明。而数,则在言外。若徒知术之为术,而不知术中有数,则数多不应。且诡谋权术,原在事理之中,人情之内。倘事出不经,则诡异立见,诧事惑俗,而机谋泄矣。"

    "诡谋权术,原在事理之中,人情之内?"李绩琢磨着这句话,一脸思索。

    再翻过一页,李绩又不自觉念了出来: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之计谋。君御臣、大国御小国之术也,亢龙有悔。

    李绩开口说道:"这亢龙有悔是何意思。"

    "亢龙有悔..."李正倒吸一口气,"这个亢龙有悔..."

    是不是要从降龙十八掌开始解释?

    也不知道李绩大将军能不能了解降龙十八掌这种武林绝学。

    李绩又嫌弃地看了一眼李正说道:"也不该问你小子,想来你小子对兵法也是根本不懂,这种兵书在你手里根本就是暴遣天物。"

    忽悠过去了?还是根本不忽悠了?

    李正长出一口气,看来根本不用自己忽悠省事了。

    拿着三十六计这本书,李绩坐在马圈旁便看了起来。

    再看程处默,李泰,还有李崇义,李正扶着自己的额头说道:"咱们坐下说话,先来说说我断片的时候都发生了什么。"

    众人重新坐下,李泰事情的原委说了一遍。

    李正这才知道发生了什么,原来是自己喝醉的时候和袁天罡坐而论道了来着,

    一喝多了有些事情就不知不觉说出了口。

    李正看着李泰递上来的奏章,这是袁天罡递给李世民的奏章,李泰还特地地抄送了一份来。

    看着奏章上的内容,李正这才长出一口气,好在自己没有把安史之乱写出来。

    李泰指着贞观八年陇右地震的这条说道:"你先和我们说说这件事,这件事是不是真的。"

    李正犹豫了好一会儿,贞观八年确实发生了地震这件事。

    虽然地震这件事是真的发生了,不过地震倒不是很大,这是有史料记载的。

    李泰面色凝重地说道:"这件事会发生吗?"

    "会。"李正点头,"不过不是很严重,只是一些小震荡。"

    李泰低声说道:"不论严重不严重,地龙翻身就不是一件好事。"

    李泰说的也对,地龙翻身就确实不是一件好事。

    容易和皇帝的品行扯上一定关系,那对李世民来说就是一件坏事。

    李泰好奇问道:"连袁天罡都没有预测到的事情,你是怎么知道的?"

    李正长叹一口气。

    果然是喝酒误事啊。

    尤其是不能和袁天罡喝酒,容易把自己也喝成了神棍。

    李正很想和他们解释科学的方方面面,"其实我都是胡说的,你们千万不要当真了,若真的成了真的了,纯属巧合。嗯!巧合。"

    李泰说道:"你说有大雨的时候,长安真的下起了大雪,你说有大雪的时候长安真的下起了大雪。"

    "..."

    李正不动神色喝下一口茶水。

    李泰接着说道:"当初你说的种种都成真的,现在你和我说,你说的那些都是假的。若是一个大街上的人这么说,我们也只是当他是个疯子。"

    李正说道:"其实魏王殿下也可以把我当成是一个疯子。"

    见几人依旧用古怪的目光看着自己,李正又灌下一口茶水说道:"好吧,其实这些话不是我说的,是别人告诉我的,本来我不想说出来的,可惜一失足成千古恨,喝多了说漏嘴了。"

    程处默说道:"莫非又是哪个想要一头撞死在你家门口的道士告诉你的?"

    李正用力点头,"处默兄你懂我啊。"

    李崇义:"..."

    李泰接着说道:"若是一旦发生地龙翻身,朝中应该这么处理。"

    "你父皇这么多的臣子在,他们应该都有办法,魏王殿下何必只问我一人。"

    "事情是你说出来的,这件事要是没发生,就是你李正妖言惑众,要是发生了,那就是父皇..."

    "其实地龙翻身和你父皇一点关系都没有。"

    "我知道!"李泰一脸着急地说道,"可是..."

    李正低声说道:"是陇右一带地龙翻身又不是长安,反正提前知道了要翻身,为什么不甩锅呢。"

    "甩锅?"

    "对,嫁祸给别人,比如说一种让你父皇的头疼的关陇门阀?"

    李泰陷入了沉思。

    大虎一边给几人倒着茶水。

    李崇义说道:"那南海海啸的事情也会发生吗?"

    李正叹息一声说道:"南海海啸确实会发生,不过对中原的影响不是很大,只是会让南海海岸线受灾,只要提前做好防卫就好。"

第三百七十七章 朝中争议

    程处默也追问道:"那江南道大水呢。"

    李正喝着茶水说道:"台风时常都会有,尤其是东南沿海一带,一场台风引起的大水,提前修建河堤,做好排涝的准备,按照日子来算,若是朝中早做准备,快马把消息送到江南道,再到江南道提前应对会发生的事情,应该还来得及。"

    意识到众人古怪的眼光。

    李正又是尴尬地笑笑,"好吧,我真的不知道我那时候说了什么,看来下次不能再喝酒了,泄露天机太多,怕是我下辈子过不好了,遭天谴呐。"

    众人依旧古怪地看着李正。

    一脸惆怅地看着天空,李正接着说道:"看在我冒着这么大的风险,泄露天机的份上,诸位要是觉得过意不去,全当我是胡说的吧。"

    "胡说,此等话语岂能儿戏!"李绩站起身说道。

    李正淡定地喝下一口茶水,突然不想解释了。

    李崇义说道:"你又为何一脸如此悲伤的神色。"

    李正仰头看天说道:"其实这些都是科学,我真的不是神棍。"

    李崇义:"神棍?"

    "想到以后我的墓志铭上写着当朝第一大神棍,我就有一种莫名的悲伤。"

    李泰说道:"你能未卜先知,能算天时,如此大才不入朝为官都可惜,就连袁天罡都自愧不如的本事,你为何又一脸的悲痛欲绝。"

    李正感慨说道:"你看,你们果然都把我当神棍了。"

    李崇义匆忙站起身说道:"江南道还有我家的家业,既然会有大水要提前准备。"

    程处默点头也说道:"最近我家老货也想法把烈酒生意路子做到陇右一带去,这我要提前去说一声。"

    李正看向李泰。

    李泰也连忙站起身说道:"我去朝中打听消息。"

    这三个家伙说走就走,惆怅地长叹一口气,回头看去李绩早就不在马圈了。

    "大虎啊。"李正颓废地呼唤道。

    提着马饲料的大虎好奇走来,"长安令,有什么吩咐?"

    李正又灌下一口茶水,"没事了,你忙你的去吧。"

    "哎。"

    和古人科普科学知识确实很有难度。

    地震其实就是正常的大陆板块之间的运动,当然这件事和他们解释反而会越解释越复杂。

    就比如程处默这个家伙,很有可能会把板块联想到搬砖上去。

    李世民在甘露殿与秦琼,房玄龄,杜如晦等人正在议事。

    房玄龄说道:"不论李正说的这件事会不会成真,臣以为都应该未雨绸缪才对,就算不发生也罢,就算发生了也可以更好的处理。"

    李世民的神色冷峻,低声说道:"朕最担心的是陇右一带会不会真的出现地龙翻身的事情。"

    杜如晦的神色也很凝重,李正的说的是贞观八年六月,也就是距离发生地龙翻身已经很近了,仅仅只有两个月时间准备。

    神色有些疲惫的李世民说道:"江南道的事情你们按照各部都准备一下,房玄龄,杜如晦留下。"

    群臣躬身走出甘露殿。

    等到一群大臣离开之后,甘露殿中就剩下了王鼎,杜如晦和房玄龄。

    李世民颔首说道:"若是李正说的事情没有发生,你们二人以为真要如何定罪。"

    房玄龄躬身回道:"妖言惑众。"

    杜如晦也说道:"年轻人还是太过锋芒毕露。"

    朝堂的朝议上有不少人弹劾李正。

    为首的不少是关拢集团子弟的言官。

    陇右是关拢集团发迹的地方。

    若是陇右出现了地震,对关陇门阀的影响不好。

    "陛下,李正妖言惑众,煽动民心其心可诛!"

    "陛下!如此妖言惑众之人,断不得与长乐公主成婚。"

    "陛下!李正年纪轻轻竟敢说出如此祸国之言,应道将此自子拿入大理寺查出是否还有人在背后指使。"

    秦琼听着这话听出了一些眉头,说出这句话的言官是想要把李正往绝路上逼。

    不仅要拿下李正,还要拿下李正的党羽。

    祸从口出,秦琼心中也是感慨,李正还是太年轻了。

    站出朝班,秦琼说道:"陛下!若是要捉拿李正,末将愿意亲自带兵去抓。"

    一上午的朝会,李世民听了一上午的弹劾。

    下朝的时候又叫了房玄龄和杜如晦议事。

    李正这件事是不是妖言惑众先按下不表,真正让李世民在意的是李正说得是不是真的,这些事情是不是真的会发生。

    离开承天门的路上,程咬金小声问着秦琼,"秦二哥,这不像你啊,平日里你不会这么站出来。"

    秦琼一路走着说道:"怎么了?"

    程咬金琢磨着说道:"你亲自去抓拿李正?据说李正给你开了方子,孙思邈给你治病,秦二哥是想还了这个人情吧,这一次是想帮李正开脱。"

    秦琼依旧一路走着说道:"当初是老夫亲自去找到李正,若是李正真要入牢狱,也要老夫亲自送进去。"

    程咬金点头,"秦二哥还是重情义。"

    牛进达匆忙走过来说道:"刚刚打听来的消息,在李正说的事情还没发生之前陛下不会捉拿李正。"

    看到程咬金疑惑的眼神,牛进达又补充说道:"陛下身边的王鼎说的。"

    三个贞观朝的大将军一齐走出承天门,就瞧见正准备面见陛下的长孙无忌。

    时隔这么多时日,连长孙无忌也出来了吗?

    朝中为了李正的事情吵得不可开交。

    李正还在和**本在马圈旁制造着纺车。

    一个半自动的纺车已经初具雏形,**本看着自己的成果说道:"若是两台纺车合并在一起使用,岂不是可以直接从丝线做成布匹?"

    坊车是按照明朝时候的纺车改动的,如今大唐的布匹很贵是因为布匹的产量不高。

    制造成本高,需要的时间快。

    在明代纺车上李正还借用了后世水力线纺车的技术。

    水作为动力驱动的水转大纺车达到半自动的效果。

    主要是依靠纺车旁的大水轮,水流冲击水轮上的辐板,带动大纺车运行。

    这已经是后世纺织机械的雏形了。

    **本琢磨着说道:"李正,你说这个纺车一天可以产多少匹布。"

    李正瞧着眼前的成果说道:"我做的布不按尺卖,我论斤卖。"

第三百七十八章 仙人?

    "论斤卖?"

    "没错,以后泾阳的布匹产量会非常地高,而且质量也会很好。"

    **本观察着眼前的纺车,这样的纺车确实看起来比较省力。

    可要真正地用起来,是不是真如李正说的那样,就不得而知了。

    李正说道:"这个纺织机我还要试验几次,到底好不好用,若是好用咱们多做几台。"

    **本点头说道:"我这就让村子的人过来试试。"

    把棉花做成棉布之前还要做很多的工序,首先要把棉花开松,再进行拉压,将棉花的棉絮梳理出纤维的过程又叫做梳棉,这是一个非常繁琐又麻烦的工序。

    做起来也非常的无聊,要反复地操作这个流程。

    接着把经过梳理的片状棉花会再次经过一个小一点的皮辊,变成棉条。

    棉条再次被细分成为更细的类似于线的样子缠绕在一根管子上。

    棉条会用纺车进行加捻,就是把棉条进一步变细,拉长,并且利用机器再进行加捻

    就可以得到棉线,当然想要做成棉线还要和麻一起缠绕,增加棉线的韧性,这个工序和搓麻绳差不多。

    只不过棉花的纤维更细,可以与各种人们常用的纤维相契合。

    因为棉线很容易断裂,这个没有纱线的年代只能用麻来代替。

    棉线与麻交织,这样的棉线做出来才能有足够的韧性来裁剪。

    用更加科学的角度解释就是提高化学纤维的强度。

    当然了这一点李正并不打算告诉**本。

    这是自己的秘方,也是将来棉布生意的核心技术。

    在棉布还没普及之前还不打算把这个技术告诉别人。

    拥有这个时代所没有的知识是一种很奇怪的体验。

    在知识的凌驾之上,李正觉得自己的眼界高度是这个贞观年间大唐的人穷尽一生都无法企及的高点。

    其实这个高点很简单,就是系统的数理化与一些微观知识而已。

    而这些知识对如今才堪堪能够吃饱饭的大唐来说,太奢侈了。

    大虎给龙武军送去肉菜,骑马回来便说道:"长安令,秦琼大将军来了。"

    李正停下手中压棉花的动作,"把秦琼大将军请进来吧。"

    把桌子的棉花与捻子收拾一下,拿起搁在小泥炉上的水壶,倒上两杯热茶。

    秦琼是一路从村口走来,李正看着来人微笑说道:"大将军好久不见。"

    打量着李正,秦琼说道:"当初第一次见到你的时候,你还是一个老夫一只手就能拎起来的小娃娃,没想到已经长这么大了。"

    李正递给一杯热茶说道:"在下明年就成年了。"

    "转眼间长安的这些孩子都已经长大了。"秦琼感叹道,看着石桌上的茶水,别人家或许招待客人会用上好的酒菜,李正的招待则是一杯茶水,让人感觉不失礼数,又不会让感觉太过殷勤。

    这种感觉秦琼很喜欢,在长安很少在权贵之间走动,也是因为自己一走动人家就会拿上酒菜招待。

    秦琼更喜欢李正的这一杯热茶,端起这个长相有些奇怪的茶杯,喝下一口感觉五脏六腑又暖和不少。

    放下茶杯,秦琼看到一旁的捻子棉花还有些麻绳和木签,"你这是..."

    李正长叹一口气说道:"我闲着没事干就会做一些针线活,现在天气暖和了,前些日子我还做一些衣服。"

    秦琼无声一笑,"堂堂七尺男儿竟然还做这样的事情。"

    李正无奈说道:"其实针线活也是一种消遣。"

    秦琼思考着李正的这番话。

    李正又说道:"主要是太闲了。"

    "你的食补方法老夫一直在用,孙神医隔三差五就会来长安看望老夫的病情,效用很好。"

    食补最好的效果就是持之以恒,效用好不好要看时间,也没有立竿见影一说。

    秦琼又说道:"你的红糖也很好。"

    "红糖确实是补血的好东西,最近村子里刚刚生了小孩的婶婶们也会喝一些红糖水。"

    "你通晓百工,还懂医术,诗文可以说是天下无双像你这样的不该会说出那样的话。"

    "大将军的意思是..."

    秦琼低声说道:"老夫说的是你说的那些话,地龙翻身,江南道大水,如今朝中很多言官对你的话说是妖言惑众。"

    "他们爱信不信。"

    秦琼看了一眼马圈四周,低声说道:"若是陛下要抓你,老夫会亲自抓捕你入狱的。"

    李正笑着说道:"真有这么一日就麻烦大将军。"

    站起身秦琼离开马圈,一路走出泾阳村子。

    如今的长安,再次因为李正话语掀起了轩然大波。

    秦琼走在朱雀大街上四周人们的议论,茶余饭后街坊邻居间总有一群人聚在一起低声嘀咕着。

    一个卖菜的农夫说道:"都说当今驸马李正说江南会遭大水,而且还会地龙翻身的事情。"

    "真的假的。"

    "据说是当今驸马李正说的,你们觉得是真是假?"

    "传闻这个李正的本事就连袁天罡都自愧不如。"

    "我听说朝中很多言官弹劾李正妖言惑众。"

    又有人小声说道:"你们说李正的那些预言会成真的吗?"

    "要真都被李正说中那李正还是人吗?"

    "当然不是人了,那是神仙。"

    "据说李正快死了。"

    买菜的农夫小声问道:"临死前泄露天机?"

    一旁的大婶说道:"你们知道人死了之后会怎么样吗?"

    农夫说道:"会..."

    大婶接着说道:"会上天,做神仙。"

    农夫说道:"人死了不就是死人了吗?"

    大婶小声说道:"你们觉得传闻中的李正是一般人吗?"

    有人立刻说道:"当然不是一般人了。"

    "那不就得了,一般人死了之后是死人,不一般的人死了之后..."

    农夫说道"那就不是人了,那是仙人。"

    "仙人不是人吗?"

    "仙人当然不是人了。"

    众人点头表示认同。

    长安平康坊一处酒楼。

    禄东赞不动神色走进一间房间。

    称心就坐在这个房间里,房间里没有姑娘。

    禄东赞走入这个房间关上门,四周的姑娘都对这间房间充满了好奇,神色还有一些鄙夷。

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收粮

    竟然来这种地方不叫不姑娘。

    等到禄东赞盘腿坐下之后,称心喝着热茶,"你想好了。"

    "想好了。"禄东赞点头,递上一份清单,"这是我们吐蕃要的兵器和粮草。"

    称心拿过清单看了好一会儿,"三千战甲,六千把横刀,一万弓弩,三万箭矢,十万石粮食。"

    禄东赞盯着称心说道:"这些东西你能给我吗?"

    称心轻松地笑了笑,"不是问题。"

    禄东赞神情有些诧异。

    称心也拿出一本册子说道:"这是价格。"

    禄东赞连忙接过看了起来,"横刀五百贯一把!你们怎么不去抢!"

    "吐蕃使者不要动怒,你也知道最近朝中正在查兵器案,如今风声紧,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卖给你们价格上已经很便宜了。"

    "太贵了!我们吐蕃买不起。"

    称心感慨道说道:"听说西突厥的国师默呕最近会来长安,说是要阻挠你们吐蕃和大唐结盟的事情。"

    禄东赞咬牙说道:"他要是敢来我就杀了他!"

    称心接着说道:"说句心里话,在下与你们吐蕃之间不过是生意而已,吐蕃会怎么样和我没有任何的关系,你若是不和在下做生意,在下也可以喝默呕做生意,我们有的是选择,你别无选择。"

    禄东赞拔刀而起大声喝道:"我现在就杀了你!"

    称心面对禄东赞的横刀只是还以微笑。

    房间里安静了许久。

    称心站起身说道:"若是禄兄觉得太贵了,这笔生意就算了,你就当没有见过在下。"

    收起横刀,禄东赞咬着牙说道:"好,这生意我做!"

    称心重新坐下,开始写契约一边说道:"杀了我也没用,我只是帮别人办事而已,禄兄要审时度势,现在的吐蕃和大唐已经不是当年了。"

    禄东赞冷声说道:"这一切都是拜李正所赐。"

    写完之后称心把契约放到禄东赞的面前,"去请吧。"

    禄东赞在称心的订单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并且按下手指印画押,一份吐蕃的契约就此落成。

    称心说道:"等到兵器可以运送出去了,在下会告知禄兄。"

    禄东赞低声说道:"你们要怎么把兵器运送到关外。"

    称心笑着说道:"禄兄不用担心,我们自有办法,等兵器到了关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禄东赞冷声说道:"我有一个要求。"

    "禄兄请讲。"

    "我要你和我一起吐蕃。"

    听到禄东赞的这个要求,称心说道:"在下本就想去吐蕃走一遭。"

    两人再次在这个酒肆分开,禄东赞走在长安的大街上,看着如今街道上大唐百姓们的笑容,再看如今富裕的大唐的。

    禄东赞停下脚步看向吐蕃的方向,已经很多年没有看到吐蕃的子民有这样的笑容了。

    可能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不会有这样的笑容。

    低着头接着走向驿馆,如今的吐蕃正是水深火热。

    想要救现在的吐蕃光等着李世民的回复显然不行。

    再这么等下去,吐蕃说不定真的成了西突厥的领地了。

    与其这样不如和称心做下生意,说不定靠着关中的粮食和兵器可以顶住如今的西突厥的攻势。

    走入驿馆之中撞见了一个人,这个人是以前的薛延陀可汗阿史那,如今虽说已经辞去的可汗之位,拜李世民为天可汗,不过薛延陀的领袖还是阿史那。

    禄东赞见到阿史那稍稍行礼,转身就要走入自己的房间。

    阿史那上前拦住说道,"禄兄可否借一步说话。"

    吐蕃与薛延陀素来没有瓜葛,禄东赞点头答应。

    如今的驿馆有很多的关外人,也很热闹,各国使节之间也会经常攀谈,唯独最受冷落的就是倭国使者。

    当许敬宗拿着禄东赞的订单而来的时候,默呕也回到长安。

    再一次见到默呕这家伙的穿着和谈吐几乎和关中人无异。

    把禄东赞的订单交给许敬宗,李正不动声色看着他说道:"你现在还真是越来越像关中人了。"

    默呕面对李正躬身说道:"恭喜县侯就要迎娶大唐公主了。"

    李正看着默呕说道:"你想做关中人?"

    默呕连忙说道:"小人不敢。"

    "放心,你为我做了这么多给你一个关中人的身份不难。"

    "多谢驸马。"

    默呕再次行礼。

    许敬宗冷眼看着默呕,虽然李正这么说,但是许敬宗知道默呕不过是一个弃子,兵器的生意不会长久,一但事发默呕迟早会死,李正留他一时也不过是将他作为一颗棋子而已。

    默呕恭敬地递上订单,"这是西突厥要采买的东西。"

    李正看着订单上的数目,"只要五百把横刀,一万石粮食?这数目怎么这么少了?"

    默呕低着头说道:"吐蕃不禁打,都快杀入吐蕃的腹地了,不过驸马放心,等到小人杀了现在的西突厥的新可汗,整个西突厥就可以在小人的掌控之中。"

    这家伙低着头,看不到他的表情,从他的话语里还是可以听出默呕内心里的兴奋。

    默呕小声说道:"小人给西突厥的新可汗安排了很多美女,他整日流连女色,已经被女人掏空了身子,气色也一日不如一日,他还意犹未尽,现如今西突厥国事都是小人在管,小人也已经安排好了,这个新可汗有朝一日死在女人的床上也不足为奇。"

    李正给他倒上一杯茶,再递上一颗药丸,"辛苦你了。"

    默呕连忙接过解药吃下,又喝下一口热茶服下,回味着说道:"这解药的味道怎么不一样了。"

    "每个阶段的解药都不一样。"

    "多谢驸马。"

    李正低声说道:"订单我知道了,明天就会发货,还有件事要你办。"

    默呕连忙说道:"驸马请讲。"

    "生意还是太小了,你这样我也很难向那位交差。"

    默呕侧目看一眼长安方向说道:"小人惭愧,让驸马失望了。"

    "生意不好就制造生意出来,战事扩大一下,生意也就扩大了,这么简单的道理你不懂吗?早在以前我就和你说过西突厥的死活和我没关系,我要的是生意。"

    默呕想了一会儿说道:"东突厥的草场很肥沃。"

    "那你知道怎么办了?"

    "知道了。"

    "回去准备吧,三个月内我要听到西突厥大举入侵东突厥的消息。"

    "喏!"

    默呕躬身行礼转身离开。

    瞧着他的背影,许敬宗小声说道:"长安令,这个默呕怕是要成气候了。"

    李正点头,"我知道,要早做准备。"

    许敬宗点头,"兵器不难办,可是吐蕃说要十万石粮食,我们从哪里拿十万石粮食。"

    李正接着说道:"放心吧,马上就会有的。"

    "..."

    许敬宗神情有些迷茫,抬头看了看天。

    "别看了,天上不会掉粮食。"

    "如今各国使者都在长安,吐蕃已经谈下了,薛延陀的事情也可以安排起来了,接下来的事情你去办。"

    许敬宗神色凛然,到了现在终于明白李正想要把生意做成什么样子。

    吐蕃和西突厥的成果复刻到关外诸国,想到以后关外诸国的战争都在李正一个人手中主导,那会是一幅什么场景。

    说什么生意,与其说这是一笔生意不如说着这是软刀子割肉。

    默呕的利用价值迟早会用尽,战事也不可能永远存在。

    等到大唐真正出手,那才西突厥,吐蕃乃至东突厥的末日。

    李正把手中的两张订单交给大虎,给禄东赞的价格其实很便宜。

    正因为便宜他才会上钩,吐蕃才会上钩,一旦咬勾了就没这么容易脱钩。

    大虎拿着订单就策马去了龙武军。

    李正接着鼓捣棉线,一条头发丝粗线的棉线在手里渐渐成型。

    试了试这条棉线的韧性,用这条棉线割开一块豆腐的时候,李正知道这样的棉线可以用来豆腐了。

    两年的丰收,让关中的粮食大跌价,泾阳也开始大批量收购粮食,泾阳县村外,有不少人拖着一车车的粮食而来。

    只有泾阳才肯收这么多的粮食,而且价格还不错,新米一斗十钱,陈粮一斗五钱。

    这对百姓来说还算是很实惠的价格,都愿意把粮食卖到泾阳。

    除却自己的吃的,还可以留下一笔比较丰厚的收入。

    李义府忙得满头大汗对许敬宗埋怨道:"老许,长安令买这么多粮食做什么?泾阳就这么点人,吃都吃不完。"

    许敬宗小声说道:"原来长安令说的粮食是在这里,想来都在算计之中,放心,咱们长安令从来不做亏本的生意。"

    李义府问道:"莫非早有安排。"

    许敬宗一脸高深地点头,"这些粮食会让长安令大赚一笔,价格说不定还会翻几番,赚大了,要发财了。"

    接着指挥村民帮着搬运粮食,大牛***和裴行俭也在帮忙清点。

    一车接着一车的粮食运入泾阳。

    钱也是一车接着一车,在李大熊一脸悲痛的神情下运出去。

    李正挣钱很厉害,花钱的速度也是让人叹为观止。

    光是一天时间,就花去了上万贯。

    而且看这个架势一两天不会结束还要接着运钱出去,越来越多的人来泾阳倾销粮食。

    李大熊欲哭无泪,"留点,别都花了。"

第三百八十章 散尽家财

    老村长带着一群村民瞧着一车又一车的粮食运入村子里一时间也看呆了,“这么多的粮食要怎么吃啊。”

    “之前就买过一批陈粮,现在又来这么多。”一群村子的中年大汉齐齐摇头叹息。

    “你说正儿这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可怜正儿从小就没怎么吃饱饭,现在应该是怕饿着吧。”

    李大熊远远看着自己的儿子,原来儿子已经和自己一样高了,多看了一眼,也没在多说一句话。

    扛上锄头转身走向田地里接着干活。

    一晃多年,李正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孩子了。

    直到傍晚时分当天的收粮才结束,整个村子堆满了粮食。

    一麻袋垒着一麻袋成了一座座小山,远看特别状况。

    若是四年前李世民看到这些粮食说不定立刻会立刻眼红地过来抢。

    现如今粮食连续两三年丰收,朝中的粮仓说不定也已经塞满了。

    李义府还在统计着粮食的数量,要不是现在泾阳坊市的账目是徐慧在做,还真忙不过来。

    张公谨看大牛带着一群孩子清点着粮食,而且算盘敲打得很熟练。

    有些不明所以,张公谨自己也算了一遍,按照自己算出来的再照对自己的算出来的。

    这些孩子所算的重量与自己所算的丝毫没差。

    而且算得比自己还要快。

    张公谨叫住一个孩子问道:“你们的数术是谁教你们的。”

    “大牛哥教我的。”一个正在换牙的孩子说道:“就是很简单的竖式运算。”

    “大牛哥是谁?”

    张公谨再次问道古怪的问着这个孩子。

    他吸了吸鼻涕解释道:“大牛哥就是我们的大班长,大牛哥的本事是跟着李正大哥哥学的,大牛哥学会之后就教给了我们。”

    一个十岁不到的孩子,能够如此熟练的运用数术,丝毫不比成那些学有所成的士子差。

    张公谨最了解如今长安的读书人。

    弘文馆的那些士子或许还不如这个十岁的孩子。

    心中暗暗吃惊李正到底是怎么教的。

    大唐能够出现一个李正已经够惊世骇俗的了。

    若是以后出现千千万万个李正。

    还怎么得了。

    俗话说假传绝学不轻易外传,似乎李正也不藏着掖着很大方地教给了村子里的孩子。

    又或者说李正教的只是皮毛,或许李正还有更高的本领没有教出来。

    在书院里教书已经有些日子了,张公谨还是第一次觉得自己竟然有自惭形秽的一日。

    王鼎带着人来到了泾阳,这个太监已经村子里的老熟人了。

    身为李世民的代言人,要是在别家,说不定早早就出门来迎接了。

    也就在泾阳,到了泾阳还要亲自走到李正的面前。

    李正搬完了一车粮食放下卷起的裤腿,擦去额头的汗水看到王鼎说道:“王公公你怎么来了。”

    王鼎笑着说道:“陛下听说长安令在收陈粮,就让老奴过来商议陈粮的事情。”

    李正坐在石头上说道:“怎么?陛下也想卖粮食给我?”

    王鼎说道:“如今粮食连年丰收,不少官仓都已经满了,这不也是给朝中官仓撤走一些陈粮,陈粮放久了就坏了。”

    “那陛下是想卖给我还是送给我。”

    王鼎笑道:“说来如今关中连年丰收,可是朝中用度紧张。”

    李正思索着说道:“王公公这话不对吧,”

    “哪里不对了。”

    李正搭着王鼎的肩膀小声说道:“王公公,最近咱们生意做的好好的,在下每个月给陛下的钱财少则数万贯,多则数十万贯怎么能说没钱,咱们陛下缺这么几个钱?”

    王鼎尴尬一笑,“长安令这是说得哪里的话,如今朝中用度大,太子就要成婚了,哪里不得花钱,在说了那些钱都是不入户部的,陛下都偷偷攒下来以备不时之需。”

    李正说道:“感情是陛下想挣我的钱。”

    王鼎躬身说道:“这是给长安令立功的机会,帮朝中清一些陈粮,实在是放不下了。”

    前些年的寒潮过去之后,这两年一直都是丰收。

    李正对王鼎说道:“我懂王公公的意思了,陛下是想要把陈粮卖给我,既能帮朝中减少负担,又可以挣我的钱?”

    “是……也不是。”

    李正:“……”

    王鼎的笑容越发尴尬,“都说了,这是大功一件,陛下不会亏待长安令的。”

    “亏待?自从在下做泾阳令开始,在下就没有拿到过朝中一分钱的俸禄,现在我说不亏待,咱们陛下这么厚脸皮的吗?”

    王鼎急忙看了一眼四下,慌张说道:“长安令慎言。”

    “我就要娶长乐公主了,陛下还这么来坑我,不厚道。”

    王鼎小声说道:“都是陛下吩咐的,要是长安令觉得不厚道,要不去宫里和陛下理论理论?”

    李正冷冷一笑,“怕是我进去就出不来了,王公公你就不要给我下套了。”

    王鼎说道:“那陈粮的时候,长安令是收还是不收?”

    李正指了指身后一大片装粮食的麻袋,“这不好办,王公公请看,我这里也够了呀,实在是收不下了。”

    王鼎啧啧一声叹息,“朝中可以便宜点卖给长安令。”

    “四文钱一斗陈粮。”

    王鼎想了一会儿说道:“今日长安令收陈粮的时候不是十文钱一斗吗?”

    李正说道:“朝中的陈粮都积压了好几年了,要我接盘我自己都觉得亏,在下为了收粮散尽家财,没多少钱了。”

    王鼎斟酌一番说道:“太便宜了,要不六钱一斗?”

    李正淡然自若地说道:“三文!”

    王鼎一脸着急说道:“怎么还越来越便宜了。”

    “除了我还有谁会要朝中积压两三年的陈粮。”

    王鼎委屈说道:“这样老奴不好和陛下交差。”

    “那是你的事情,和我没关系。”

    王鼎咬牙一跺脚说道:“那就四文钱一斗!”

    “成交!”李正答应的很爽快。

    王鼎愕然,有些被耍了的感觉。

    招呼李义府说道:“你跟着王公公取粮食,四文钱一斗收。”

    李义府点头说道:“王公公带路吧。”

    王鼎走了两步回头看了一眼李正。

    李正:“王公公还有什么事情吗?”

    长叹一口气,王鼎还是带着李义府前去收粮,和李正这个小狐狸做生意,总觉得自己是羊入虎口。

    看来这一次似乎又被李正给算计了。

第三百八十一章 水力纺车

    看着一堆堆的粮食,李正对许敬宗嘱咐道:“出十万石陈粮都拿去给禄东赞。”

    许敬宗点头在册上记下这件事。

    李正接着说道:“你去驿馆问问薛延陀的阿史那和东突厥的使者,问他们二十钱一斗米的粮食要不要。”

    “二十钱一斗?”许敬宗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陈粮,收来新粮也不过十五钱一斗。

    一边在册子上写着李正的吩咐,许敬宗迟疑了一番道:“怕是人家不肯要,价格有些贵了。”

    “我知道他们不肯要,就是想让他们知道我是整个关中粮食最多的人。”

    许敬宗疑惑地看着李正。

    李正看向西突厥方向说道:“你放心三个月后我的粮食就不是这个价。”

    许敬宗记下的李正的话语。

    第二日阿史那就在驿馆见到了许敬宗,听完对方的话,阿史那冷笑说道:“李正十五钱收的粮食,二十钱一斗卖给我们?”

    许敬宗解释道:“如今泾阳的粮食堆积如山,长安令的意思是想要卖出去。”

    阿史那冷笑道:“我要是真买了李正的粮食,我就是傻子。”

    明白了对方的态度,许敬宗站起身说道:“在下还有很多事情要办就先告辞了。”

    阿史那不屑地看了一眼许敬宗,“不送。”

    走出驿馆的前许敬宗还看了一眼禄东赞和西突厥使者的房间。

    人已经不在了,行李也不在了。

    王鼎把六十万石的陈粮全部交给了李义府。

    半月后许敬宗带着一车车的金子而来说道:“长安令,这里是五十万贯的金子,给足了都算过。”

    李正按照老规矩分钱,吐蕃带走的只有十万石粮食,至于现在的泾阳还有近百万石粮食。

    似乎整个关中的粮食都在往泾阳倾销。

    毕竟有一个人傻钱多,散尽家财的家伙。

    能够用这些吃不完的陈粮卖了换钱再好不过。

    在家里预留一些以备不时之需。

    现在的泾阳还在继续的收粮,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架势。

    价格还是按照原来的价格,也没有降价。

    大牛带着一些鸡蛋肉菜而来,“老师,这是别的村子送的。”

    “送的?”

    大牛挠着后脑勺说道:“说是咱们的价格高,人家收了钱有些不好意思,就多送了一些肉菜来。”

    李正点头,“那就收下吧。”

    大牛又说道:“村子外还有很多。”

    “送来的都一应收下,吃不完的肉菜交给大虎。”

    “明白了。”

    大牛高兴地离开。

    李正感慨道:“人家看我一个冤大头不停地收粮食给钱,看我太委屈了还来送钱,大唐的民风果然淳朴啊。”

    许敬宗小声说道:“长安令,称心已经前往吐蕃了。”

    称心的安排是用来做默呕的生意对手,李正已经对吐蕃和西突厥的战事不感兴趣了。

    也不知道西突厥这个打手能不能对付东突厥。

    东突厥的可不好对付,东突厥的战马很多。

    王鼎回到了长安向李世民禀报,“陛下粮食已经都卖出去了,按照四钱一斗价格的足足六十万石的陈粮全部卖给了李正,总计一百八十万贯。”

    加上李正这次送来二十万贯兵器买卖钱财,李世民眼前是一笔横财,“李正到底有多少钱,这些钱会让李正伤筋动骨吗?”

    王鼎小声回话道:“陛下,工部最近仿造出了三百多辆三轮车。”

    “全部发放到龙武军。”

    “喏。”

    明年就是太子成婚的日子,最近礼部非常地忙碌。

    村子里的一群婶婶围着新做出的纺车。

    水力半自动的纺车很新奇,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神奇的纺车。

    李正小心翼翼操作着纺车,一尺长的棉布好不容易做出来,一尺棉布做出来松松垮垮地一扯就撕碎了。

    注意到四周婶婶们嫌弃的目光,李正连忙说道:“可能是有些细节没有调节好,我再调整一下。”

    又鼓捣了好半天,前后试了十多次。

    看着李正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婶婶们实在是看不过去了,纷纷过来帮忙。

    村子里的婶婶本来就对纺织机这种东西用得很熟练。

    经过婶婶们的几次提醒,总算是整明白了问题的所在。

    重新做了捻板之后,总算可以做出一尺像样的棉布。

    阎立本手里也拿着小册子,记录着李正对纺车的改动。

    婶婶们对纺车的使用适应很快。

    而且这样的水力半自动纺车用起来也很简单。

    一台纺车三个婶婶一起做就可以开始产布匹。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许多,分工一部分村子里的婶婶们用来做棉线。

    余下的用来运作新式的水力纺车。

    阎立本和工匠班开始制造纺车,沿着河滩造纺车,以泾阳的河岸沿线可以造十台这样的纺车。

    李义府统筹安排,徐慧负责做账,许敬宗做村子外的外交。

    李正发现自己又闲下来了。

    今天是李治回长安看望他父皇母后的日子,李正把做出来的几批棉布给他送入宫中。

    长孙皇后拿着李治带回来的棉布,拿在手中感受着质感,“这布是丝绸做得?”

    李治摇头,“老师说这个是棉布,不是丝绸做的。”

    李丽质坐在自己的母后身边也打量着棉布,“这种布匹好柔。”

    长孙皇后平日里也做衣服,以前李世民的还是秦王没有登基之前,秦王府的日子也很拮据。

    李世民登基之后宫里的日子也拮据,那时候公主皇子们的衣服也都是自己做的。

    长孙皇后对布料很熟悉,非常明白什么样的布料适合做什么样的衣服。

    “李正的这个布料质感上虽然比不上丝绸,但是比外面的绸布好很多,用起来非常地舒服,可以用来做里衣。”

    李治连忙补充说道:“母后,李正其实还有一个不情之请,只是不知道母后会不会答应。”

    “什么不情之请?”

    “李正说若是母后可以向权贵们多多推销这种布匹,母后来做代言,打开销路之后,以后每个月就会送宫中很多的棉布。”

    长孙皇后有些讶异。

    李丽质不屑地扭头说道:“这个李正眼里是不是只有买卖,哼!还是个死要钱的。”

第三百八十二章 何方高人指点

    长孙皇后长叹一口气低声对身边的宫女说道:“把这些棉布分给各宫的嫔妃,就说是泾阳李正进献的布匹。”

    留下了足够立政殿用的就行,李丽质看得明白,心中窃喜母后还是愿意帮李正的。

    注意到自己女儿的神情,长孙皇后也是长叹一口气,女儿大了留不住。

    长孙皇后招手让李治走到近前问道:“稚奴,李正最近的身体如何?”

    李治思量着说道:“老师的身体很好呀,前些日子还搬了很多粮食呢。”

    长孙皇后这才放心地点头。

    修建大明宫的事情又遭到了群臣的反对,李世民心中很烦闷,只好把这件事先搁在一旁。

    有些事情也是想不明白,李正在泾阳大兴土木,群臣倒是不会说什么。

    朕修个大明宫就受到了群臣的反对。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奏章,拿起李绩送来的三十六计。

    这本书的装订方式就是泾阳才有的方式。

    翻开一页看着上面的内容,看了好一会儿李世民这才发现自己已经看了一个时辰了。

    这三十六计阐述着各种兵法,又像是一个个的小故事。

    还真是有意思的竟然有人会将兵法当作故事来讲。

    最让李世民感兴趣的就是三十六计中的空城计。

    “王鼎。”

    “老奴在。”

    李世民低声说道:“你让弘文馆去查查,当年诸葛孔明和司马懿是不是真的有空城计这一出。”

    “喏。”

    虽说都是一个个的小故事,但看起来还是很耐人寻味的。

    水田里一大片一大片的秧苗都已经长成,长安最多雨的时节就要过去了。

    到目前来看贞观八年风调雨顺,还算是安泰。

    到了六月份的时候,长安不少人都紧张了起来。

    李正说得预言贞观八年六月陇右地龙翻身的事情到底会不会发生。

    李世民坐在甘露殿听着王鼎的禀报,“陇右的地龙翻身没有发生是吗?”

    王鼎小声回禀道:“确实还没有发生,已经派出了不少人留在陇右关注着陇右的情况,一旦有地龙翻身的事情就会立刻禀报。”

    钦天监,袁天罡这些日子一直都盘腿坐在钦天监闭关不出。

    像是所有人都在打听陇右的情况。

    是不是真的被李正预言到了。

    崔家族长崔林,一直留在长安,现在他牵挂的事情出了李正什么时候会死就是陇右地震的事情,会不会真的发生。

    程咬金也坐在自己宅院中,听着家中下人的禀报,“陇右一带风平浪静,丝毫没有发生地龙翻身的迹象。”

    所有人都在关注陇右一带,从雁门关来了一队兵马,一份军报立刻传入了朝中。

    西突厥十万大军攻打东突厥。

    这个消息一出,朝中大臣们哗然。

    原本已经和吐蕃在交战的西突厥现在又和东突厥开战了。

    东突厥的使者也就是执失思力派来的东突厥使者,立刻去了宫中向李世民这个天可汗求援。

    薛延陀的阿史那很兴奋。

    阿史那本就是东突厥的正统王室血脉。

    是执失思力抢走了自己的东突厥可汗之位。

    阿史那正要走出驿馆就撞见等在驿馆门口的许敬宗。

    “使者留步。”许敬宗笑着说道。

    阿史那警惕地说道:“你要做什么。”

    许敬宗看了一眼热闹的朱雀大街,小声说道:“是不是打算现在就回薛延陀了?”

    “你想说什么?”阿史那的神情依旧保持着警惕。

    许敬宗来到阿史那面前小声说道:“现在东突厥正在向大唐求援,若是大唐出兵援助东突厥,你的复位大计就成不了了。”

    阿史那听明白了许敬宗的话语问道:“这话也是李正让你和我说的?”

    许敬宗点头。

    阿史那说道:“李正就快死了,你还在帮李正办事。”

    “人心就是这样,冷暖自知。”

    “冷暖自知,好一句冷暖自知啊。”阿史那说道:“有时候真羡慕你们中原的这些话语。”

    “可惜你不是中原人。”

    “是啊,可惜我不是中原人,我很喜欢你们中原的书籍。”

    “据说松赞干布也很喜欢中原的书籍。”

    “这次来李正还要给劝说我买粮食吗?”

    许敬宗摇头说道:“这一次是为了薛延陀着想,现如今西突厥攻打东突厥,东突厥又是第一个奉陛下为天可汗。”

    阿史那神情紧张,“你的意思是大唐陛下会派兵支援执失思力?”

    许敬宗点头说道:“不过现在陛下还没有决定驰援东突厥,可一旦大唐出兵支援东突厥,想必你在东突厥的重新成为可汗的希望也就破碎了,这么一来这么多年忍气吞声,好不容易看到的希望又成了泡影。”

    见阿史那沉默不语,许敬宗接着说道:“我们长安令建议你留在长安,不论是杀人还是什么手段,只要大唐不打算出兵,东突厥一定大乱到时候你在……”

    “你别说了,我不是中原人,更不是大唐陛下的臣子,我如何让大唐陛下不出兵驰援东突厥。”

    “我们长安令讲究事在人为,不试试怎么知道呢?再说了说不定朝中也有人反对这一次出兵支援。”

    阿史那疑惑道:“用李正的话来说就是人定胜天?”

    许敬宗拱手说道:“有些机会错过了,就再也没有了,你也不想一辈子留在贫瘠的薛延陀吧,你现在做梦还会梦见你父汗那一辈吗?阿史那一辈到了你手里,突厥王廷都是别人的了,你甘心吗?你睡觉的时候不会做噩梦吗?”

    阿史那的眼神里渐渐有了仇恨。

    看来说得火候差不多了,许敬宗说道:“在下告辞了,你自己考虑吧。”

    留下站在原地的阿史那,许敬宗转身离开。

    战报接连几天传来,西突厥攻打东突厥一路势如破竹,攻下了东突厥数百顷的草场。

    吐蕃的战报也不断地传来,松赞干布和禄东赞带着五万吐蕃兵马,又杀进了西突厥。

    奇怪的地方立刻出现了,西突厥像是应对两方的战争还处理得游刃有余,像是会兵法一般,似乎有一个高人在指点。

第三百八十三章 陇右地震

    秦琼看着如今的西突厥局势,如今的西突厥大队兵马源源不断杀入东突厥的领地。

    面对西突厥南面的吐蕃人进攻,西突厥留下一些兵马一直都在和吐蕃人周旋。

    看似吐蕃一路势如破竹的复仇,杀进了西突厥的领地。

    不过一直再关注西突厥形势的秦琼看得出来,西突厥的目的不在吐蕃。

    即便是松赞干布和禄东赞一路挺进,西突厥的伤亡并不大。

    很多地方更是直接放弃了。

    而是留下了一两万兵马在和松赞干布周旋,即便是放弃了一些不是很重要的领地,对西突厥来说也不会伤筋动骨。

    反而可以更好地收拢大军运筹帷幄来进攻东突厥。

    拿下了东突厥肥沃的草场,对西突厥来说好处更多。

    而且一次次和吐蕃的小战役更是用到了偷梁换柱,远交近攻的策略。

    就连远方的波斯都有西突厥的使者在游说联合。

    整个西方的战场像是铺开在眼前,秦琼看着挂在墙上的地图,心中疑惑到底是何方高人在指点西突厥。

    要是以前的西突厥敢这么两头一起开战说不定早就已经亡国了。

    李义府记下了李正说的话,信上的内容是给默呕的。

    李正核对了一番交给李义府嘱咐道:“让人快马加鞭送到默呕手里,接下来要应对执失思力的大反攻了,东突厥的这波反攻会非常的猛烈。”

    “明白了。”

    李义府带着信匆忙离开。

    六月的长安很热,李正坐在树下打算睡个午觉,顺便等着大虎的羊肉串烤好。

    李泰急急忙忙而来问道:“李正,地龙翻身的事情真的会发生吗?”

    “应该会吧。”

    李正说完喝下一口茶水。

    “应该?你要知道若是这件事不发生,朝中有多少人会弹劾你妖言惑众。”

    大虎提着几串羊肉串而来,“羊肉串已经熟了。”

    李正接过羊肉串递给李泰几根。

    李泰吃着羊肉串说道:“李正,你知道吗?最近吐蕃突然发力把西突厥又打回去了。”

    “听说了。”李正品尝着大虎的羊肉串,大虎的手艺长进很快,烤羊肉串的手艺越来越好了。

    李泰又小声说道:“也不知道吐蕃哪里来的我们大唐的兵器,有了兵器和粮草之后,松赞干布愣是把之前的土地都打了回来,而且还要让西突厥血债血偿。”

    李正点头,“想来松赞干布也是性情中人,干得漂亮,打起来吧,打得越热闹越好。”

    李泰接着说道:“李正,我听说有人卖给了吐蕃十万石粮草。”

    “是吗?”李正喝下一口茶接着吃着羊肉串。

    李泰低声说道:“这件事该不是你做的吧。”

    李正爽朗一笑,“魏王殿下这说的是哪门子话,我什么时候说过这样的话。”

    李泰接着说道:“西突厥十万大军攻打东突厥,现如今西突厥东南两面都是战火连天,你说西突厥是不是不过了,哪有这么打仗的。”

    李正想了一会儿说道:“可能是真的不想过了吧,嗯。”

    李泰看着李正的神色,有些怀疑这些事情是不是都是李正干的。

    气氛又安静了下来,李泰也躺在树下,看起来也想要睡个午觉,突然又睁开眼说道:“李正,太子明年就要成婚了。”

    李正稍稍点头,“我知道。”

    李泰又说道:“我也快要成年了。”

    “然后呢?”

    “我成年就要成婚。”

    “嗯。”

    “我成年之后就要离开长安。”

    李泰的声音有些落寞。

    李正睁开眼瞧着李泰的神情问道:“离开长安?”

    “对呀,皇子成年之后就要去封地。”

    “那蜀王殿下不是一直在长安吗?”

    “人家有军务在身,当然可以留下来了,我没有军务在身。”

    李正小声说道:“你父皇应该也不喜欢自己的儿子离开长安吧,怎么会说你也是嫡子。”

    “正因为我是嫡子,蜀王不是嫡子自然没有顾虑,可我是嫡子,虽说我不知道父皇怎么想的,不过我一旦成年朝中一定会有朝臣进言希望我离开长安,为了朝中人心安定。”

    皇子谋储,确实是一件非常忌讳的事情。

    就比如说当今陛下就有前科。

    肯定不想旧事重演。

    再来一次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或者说是朝臣都不愿意看到的。

    李正低声说道:“魏王殿下,你的括地志编撰完了吗?”

    李泰看着树枝上的树叶说道:“快了。”

    李正又说道:“再快也要三五年吧。”

    李泰听出了一些端倪。

    李正打着哈欠又说道:“括地志是你父皇让你编撰的一本书,不能怠慢啊。”

    “对呀!”李泰醍醐灌顶般地站起身,“我要编撰括地志,这是父皇交给我做的事,若是离开了长安,没了朝中那些大臣的帮忙,我怎么编撰括地志。”

    “那你把那些大臣也带走不就不影响了。”

    李泰咧嘴笑道:“很多典籍都在宫中,我要时常校对,括地志的编撰哪有这么简单。”

    李正有气无力地说道:“那倒也是。”

    李泰点头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不错,“我先把编撰括地志的官员都换成我的心腹,我想拖多久就拖多久。”

    “要是你父皇打算换一个人编撰括地志呢?”

    李泰淡定地说道:“真以为本王好欺负吗?”

    “要不魏王殿下还是离开长安吧,别折腾了,还一天到晚在我这里白吃白喝。”

    “呵,想我走,你李正想得美。”

    李泰像是人生又有了希望找到了新的方向,“我先去安排一下,留下来!留下来编撰括地志,本王实在是太聪明了。”

    见李正翻了一个身没搭理自己,李泰又拿了两串羊肉串悠哉的离开。

    直到六月下旬,西突厥和东突厥的战事越加焦灼。

    陇右还是没有发生地震。

    渐渐有人断定李正说的是谣言,是妖言惑众。

    不断有人书把奏章递入甘露殿弹劾李正。

    尉迟恭带着从河西走廊回来的三万兵马已经到了陇右,就快到长安了。

    刚到陇右地界没多久,原本风平浪静,突然就开始地动山摇。

    战马嘶鸣乱跑,正在行军的大队兵马一时间一片混乱。

    就连尉迟恭也翻身摔下了马。

    狼狈地站起身,尉迟恭大声喊道:“传令全军不要乱跑!”

    地震持续了时间不长,只有半柱香的时间。

    平静下来之后很多人都心有余悸。

第三百八十四章 粮价又涨了

    尉迟恭堪堪站稳,感受着大地不在晃动,“他娘的,这怎么就地龙翻身了,邪性!”

    “报!”一个士兵驾马而来,来人是长安的兵马。

    “报大将军,长安邹国公来信,望将军亲启。”

    “邹国公张公谨给老夫来信做什么?”尉迟恭接过这封信看了起来。

    大军正在重新休整,不少士兵都把受了惊吓的马儿找回来。

    看完信件,尉迟恭命令身边裨将,“你们去找找陇右一带是不是有冤假错案。”

    “喏!”

    裨将带着一队士兵匆匆离开,尉迟恭狐疑地看着眼前这个士兵说道:“张公谨派你来的?”

    传信士兵单膝跪地大声回道,“信是邹国公亲自所写。”

    尉迟恭将这封信一把火烧了再次说道:“老夫当然知道是张公谨所写,这老小子还是喜欢把印信盖一般留一半,玄武门那件事之后还留着这个毛病。”

    瞧着这个传信士兵。

    尉迟恭再次问道:“有件事老夫觉得不对劲。”

    “大将军请讲。”

    “你说这信早不到晚不到,偏偏这个时候到,是不是太巧了。”

    传信士兵低头说道:“其实半月前邹国公就让卑职等在行军要道上,等到大将军入境之后便远远跟着,特地嘱咐一定要在地龙翻身发生之后将此信交由大将军。”

    “若是没有发生呢。”

    “若是没有发生,就买一些枣回去,邹国公想吃一些干枣补补身子。”

    尉迟恭尴尬一笑,“张公谨这个老小子还真是做一手留一手,一样老谋深算,这信是张公谨的,现在老夫信了。”

    “既然信送到了,卑职就回去了。”

    “慢着!”尉迟恭接着问道:“你是哪个卫府的士兵,叫什么名字。”

    “其实卑职并不是哪个卫府的士兵,卑职王玄策!是泾阳护卫。”

    “泾阳?护卫?”

    “如今邹国公就在泾阳。”

    尉迟恭看向长安方向,低语道:“这张公谨到底卖什么关子,照你这么说张公谨早就知道了会地龙翻身?他什么时候有这等本事了。”

    王玄策躬身说道:“大将军到了长安自会明白。”

    尉迟恭点头说道:“行了,你回去吧,枣的事情你就不用准备了,老夫会亲自给他送去,顺路采买一些不费事。”

    “喏!”王玄策重新翻身上马这才离开。

    等到王玄策离开之后,参军录事小声对尉迟恭说道:“大将军,那人的马儿钉着马蹄铁,若不是卫府的人怎么能骑这样的马儿。”

    尉迟恭灌下一口凉水安抚着自己的马匹说道:“你以为老夫看不出来吗?泾阳护卫?据老夫所知泾阳有个叫李正的,现在是龙武军副将,却一直在给龙武军养马。”

    “想来也是。”

    尉迟恭打量四周命令,“就地扎营。”

    “喏!”

    大军的行进停了下来,尉迟恭自认在朝中没几个交心的朋友,若是别人送这样的信才不愿意理会。

    张公谨这家伙不一样,他所托的事情一定要办。

    朝中将领或多或少都欠这个家伙一份人情。

    当年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这些谋士都要给张公谨一个面子。

    可惜现如今张公谨自阴山回来之后便退隐。

    要是没有玄武门的事情,跟随李世民的这么多将军现在或许都被李建成给收拾了。

    不出半天裨将回来禀报道:“查到一件事,一月之前关陇赵氏子弟强抢了一位民女,其夫自缢其子沦为乞丐。”

    尉迟恭笑了笑说道:“百里加急把这件事告知长安大理寺,告知陛下。”

    “喏!”

    关陇门阀的破事不少,一查就有。

    门阀大族的闲事不能掺和,尉迟恭自认自己只不过是个带兵打仗的。

    长安,地震发生的一天之后消息十万火急送入了长安城。

    又一件事传入了长安,关陇门阀子弟强抢民女的事情也在长安坊间传开。

    朝中李世民和房玄龄等人几番商议之后,当即下召,关陇门阀德行有愧引得地龙翻身,命大理寺彻查,决不轻饶。

    坊间议论。

    “朗朗乾坤之下这等恶行。”

    “陛下治下竟有这般恶事,难怪会有地龙翻身。”

    “据说大理寺出动不少人去查这件事。”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最近大理寺没有解决的悬案也越来越多了。”

    ……

    听到坊间议论的这件事,正在吃着一家铺子里吃着早饭的戴胄一言不发。

    与戴胄一起吃饭的杜如晦,看到戴胄脸上又多了一些沧桑,也是长叹一口气。

    杜如晦说话道:“看来这一次的事情又被李正算准了。”

    戴胄低声说道:“东突厥求援,需要兵马和粮草。”

    杜如晦点头,“这些日子朝中也在商议要不要驰援东突厥,谁让咱们陛下是天可汗。”

    戴胄喝下一口汤水,“兵马倒是好说,只是粮草的事情,如今全长安的人知道整个关中李正手中的粮食是最多的。”

    杜如晦吃着羊肉,“这一个月李正在不停的收粮,朝中的陈粮几乎也都卖给了李正来减轻户部的压力,刚刚卖出去这么多的粮食,各地的新粮赋税想要收上来还需要一些时日,现在李正还在收粮吗?”

    “怕是关中的粮食都被李正收得差不多了,就算是有多的自家倒是富裕,还真没有人能拿出支撑一场大战的粮食。”

    朝中虽然也可以出粮食,可谁知道东突厥和西突厥这一仗要打多久。

    朝中可以驰援但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眼下李正手里就有现成的。

    戴胄低声说道;“你说李正是不是也提前算到了西突厥和东突厥要开战。”

    杜如晦放下碗筷擦了擦嘴说道:“说不定这小子现在做梦都要笑醒了。”

    戴胄感慨,“又是预言地龙翻身,又是西突厥开战,莫非李正当真神机妙算,通晓天机矣。”

    泾阳村民还在为堆积如山的粮食发愁。

    一群孩子在一个个装满了粮食的麻袋上玩耍,粮食很多,一袋又一袋的粮食堆起来像一座山一般。

    坐在甘露殿的李世民现在很愁,眼前东突厥的使者正口沫横飞地唾骂着西突厥。

    用嘴巴把西突厥可汗的祖上几代都问候了一个遍。

第三百八十五章 陛下很愁

    骂完之后还俗说着如今东突厥的惨况。

    使者的话语李世民是一句没有听进去。

    现在朝中把积攒多年的粮食都卖给了李正。

    坊间的粮价像是坐过山车一般,从低谷一夜之间涨了上去。

    李世民懊恼地扶着额头,千不该万不该把粮食卖给李正。

    王鼎来到李世民身边小声说道:“陛下,有人想要用二十钱一斗的价格买下李正手中的所有粮食。”

    李世民颔首问道:“这小子卖了吗?”

    王鼎摇头,“没有卖。”

    李世民一拍桌案喝道:“这小子是不是想要坐地起价!”

    这一拍桌子吓得东突厥使者一个激灵,当场跪倒在地。

    让这个吐蕃使者退下,李世民召见袁天罡。

    王鼎急匆匆而去又急匆匆而来,“陛下,袁道长病了。”

    “病了?他怎么就病了。”

    王鼎解释道:“说是染了风寒,不宜见人。”

    李世民长叹一口气,“朕的江山怎么就出了李正这一号人物。”

    王鼎沉默地站立着。

    心想着那怕是早一天知道朕也不会把粮食都卖给了李正。

    虽说让朝中挣了一笔李正的钱,可看看现在粮价,亏大发了!

    此刻的泾阳村口围满了人。

    不少人都在打听李正要不要卖粮食。

    数十万石的粮食,这可是关中这两年来积攒的存粮。

    泾阳县也不过去去几千户上万人,吃得完这么多粮食吗?

    肯定吃不完,吃不完只能卖了。

    李义府匆匆忙忙而来说道:“长安令,有一个商贾说要用一斗三十钱的价格全部买下。”

    “一斗三十钱?”李正使劲摇着手中的扇子。

    “价格都翻了一番了,咱们要不卖了吧。”

    “卖?”李正冷冷一笑。

    “那我们再矜持一会儿?”李义府小声问道。

    “我把你卖了还差不多。”

    “在下对长安令忠心耿耿,当年长安令还是泾阳令的时候……”

    “行了行了,我不卖你了。”

    李义府又说道:“最近有不少人来打听,还有人说愿意变卖了家里的家当来买长安令手中的粮食。”

    “你知道人家为什么宁愿倾家荡产也要买我手中粮食吗?”

    “粮食涨价了?”

    “关中不缺粮食,突厥人要粮食,粮草决定一场战役的成败关乎如今东突厥与西突厥的形势,你觉得这是钱的事吗?”

    李义府心中凛然,这么一说确实不是钱的事情,这是关乎东突厥成败的事情,这个价值就不是多少钱一斗米的事情。

    那些商贾眼尖一眼就看到其中利害。

    就算是高于市价买下了粮食,都不算亏。

    李正感慨说道:“一斗米难倒英雄好汉呐。”

    李恪匆忙而来说道:“李正,外面有人出价三十文一斗买你全部的粮食。”

    李正当即回道:“不卖。”

    大牛也匆忙而来,“老师五十文一斗!”

    “不卖!”

    “六十文!”

    “不卖!”

    “陛下来了。”

    “不……慢着!”李世民连忙叫住李义府,“陛下,怎么来了?”

    李义府指了指村口方向,“蜀王殿下刚回到村口就撞见了陛下,陛下穿着便服倒是没有声张。”

    “来了多少人,带兵马了吗?”

    “就三个人,王公公,房玄龄还有陛下。”

    李正这才放心,“没带兵马来抢?那没事了,看茶接客。”

    李世民与房玄龄在李恪带路下来到马圈。

    李正连忙说道:“陛下,请坐,房老也请坐。”

    李世民看着如今马圈里的情形说道:“最近都没怎么睡好吧。”

    李正笑着说道:“有劳陛下牵挂了,在下睡得很好。”

    李世民眉头使劲抽了两下,这小子现在做梦都要笑醒了,还睡得好?

    清了清嗓子李世民又说道:“西突厥与东突厥开战,草原上战火连天,东突厥的使者好几次想要朕发兵支援。”

    李正给李世民倒上茶水说道:“听说了。”

    李世民又说道:“发兵支援就要粮草。”

    李正点头,“没有错。”

    李世民再次说道:“如今关中粮食最多的人就是你了。”

    李正微笑说道:“明摆着。”

    李世民:“男儿在世当建功立业,史册留名。”

    李正:“没想过。”

    这小子还真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李世民青筋直冒:“如今粮食都给了你。”

    李正:“怎么?这些粮食可都是在下出钱买的,每一粒粮食都是钱,在下一不偷二不抢,愿买愿卖,你情我愿,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李世民抿了抿嘴欲言又止。

    房玄龄说道:“李正,老夫听明白了,这些粮食你要打算怎么出手。”

    “卖当然是要卖的,可也要看怎么卖。”

    “此话怎讲?”

    “如今西突厥和东突厥已经开战,对执失思力来说还没到火烧眉毛的时候,咱们再等等。”

    “若是东突厥的这一仗打赢了,你的粮食可就卖不出去了。”

    李正哑然一笑,“那也是砸我自己手里,陛下不用担心。”

    房玄龄再次说道:“朝中若要出兵,必须要粮草。”

    “出兵?陛下是已经下旨要出兵了吗?”

    房玄龄解释道:“如今正在考虑,陛下是天可汗也不能看着突厥战火起,熟视无睹,有负天可汗之名,岂让天下人耻笑。”

    李正再给李世民续上茶水,“如今执失思力虽说臣服,但是下一次呢?再过几十年呢一百年呢。”

    房玄龄沉默下来。

    李正接着说道:“陛下既然是天可汗,自然有一个天可汗自己需要的责任,但出兵不出兵是两回事,突厥人不行的时候叫陛下一声天可汗,西突厥又行了的时候呢?我觉得这样口号的天可汗只不过是个虚名。”

    虚名?李世民瞪着李正,若是手里有把刀说不定已经把李正给剁了。

    朕是天下人敬仰的天可汗在李正的嘴里像是不值一提。

    李正淡定说道:“陛下,不能出兵啊。千万不能出兵。”

    李世民摆了摆衣袖,“好,既然你说不出兵,那你告诉朕,朕难道袖手旁观吗?”

    “帮确实可以帮,但要怎么帮是个问题。”

    李正对李世民说道:“陛下,是时候让突厥人还债了。”

第三百八十六章 差得挺仔细

    李世民开口说道:“朝中有不少人进言,出兵帮突厥平定这次战乱。”

    李正冷冷一笑。

    看着李正的神情,李世民狐疑,“你笑什么?”

    “看来朝中很多大臣不把将士的命当命啊。”

    李世民整了整衣衫说道:“那你来说说朝中该如何应对这件事情。”

    房玄龄也坐正,铺开一张帛书准备好了笔墨。

    很显然李世民是打算把这一次的对话当作奏对了。

    朝中会有起居郎记录平日里李世民的对话。

    奏对的话语是一定要记录的,以便传阅这也显得李世民广开言路的做法。

    李世民开口先说道:“你说大唐不能出兵?”

    李正看了一眼房玄龄,已经记录下了李世民的第一句话。

    “敢问陛下大唐的将士都是用来做什么的。”

    李世民不假思索当即说得:“保家卫国!开疆拓土!”

    李正接着说道:“那就对了,大唐男儿入伍当兵是为了保家卫国,他们在关外抛头颅洒热血是为了后方的手无寸铁的百姓!何时是为了那些突厥人。”

    见李世民没有回话。

    李正接着说道:“中原大乱的时候他们趁机劫掠,中原孱弱的时候他们闯入关中无恶不作,何曾把中原人当人看,如今平定了阴山,收复了河套,该是扬眉吐气的时候,却要帮着曾经掠夺过我们的突厥人,让我们将士帮突厥人打仗。”

    “大唐将士守卫大唐自然而然可以抛头颅洒热血,开疆拓土也是为了建立军功,光耀门楣,我们大唐将士为了大唐江山自然是理所当然,会有多少将士响应陛下!”

    “可要帮助曾经的劫掠过我们突厥人,为那些突厥人去打仗拼命,莫非我们大唐将士是后妈养的吗?”

    李世民听着李正的诉说情绪起伏不定。

    房玄龄洋洋洒洒写下了李正说的话语,抬头看着李世民的神色。

    李正低声对李世民说道:“至于那些主张出兵的人,在下觉得有必要查查他们是不是收了突厥人的好处。”

    李世民坐在原地思考了许久,思绪也豁然开朗。

    李正小声对李世民说道:“在下以为派出一两个使者去一趟突厥,然后指点突厥人怎么打仗就行了,至于出兵,咱们大唐人口也不多。”

    房玄龄一边记录着李正的话点头。

    李世民站起身说道:“朕明白你的意思了。”

    李正给李世民倒上一杯茶水,“是陛下英明。”

    喝下一口茶水,李世民站起身说道:“朕也许久没有泾阳看看了,陪朕走走。”

    “陛下有令,我敢不尊吗?”

    李世民苦涩一笑,“朕怎么看你都是一副不情愿的样子。”

    起身带着李世民走入村子中,进了村子里就看到了堆积如山的粮食,一座一座地垒着每一座都有房屋般大小。

    “若是当年朕看到这么多的粮食绝对会派大军把泾阳给围了。”

    李正咧嘴笑道:“现在关中连年丰收,全仗陛下英明。”

    “是吗?若是朕要你把这些粮食交予朝中,你肯给吗?”

    “陛下打算明抢吗?”李正反问道。

    “你……”李世民长叹一口气,“丽质怎么就看上了你这么一个死要钱不讲理的人。”

    “多谢陛下夸奖。”

    “朕是在夸你吗?”

    “全当陛下在夸我了。”

    李世民扫兴地挥了挥衣袖,接着往村中走去。

    走到村子里的小道上,李世民一眼就看到,勤俭节约的标语。

    不由得嘴角一抽,李世民指着标语问道:“李正,你们泾阳都富成了这样,还需要勤俭节约?”

    李正尴尬一笑,“富?陛下说笑了,咱们泾阳距离脱贫致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正所谓其路漫漫修远兮。”

    房玄龄:“陛下,长安令的意思或许是不论现在的日子好了还是坏了,都要保持勤俭节约的本心吧。”

    李世民不屑一笑。

    泾阳村民很忙碌,基本上人人都有事情做。

    来到泾阳铁匠坊,铁匠坊只有铁家三兄弟在忙活,如今也就修一些农具而已。

    看到有村民骑着三轮车拉着一车货物路过。

    李世民看了好一会儿说道:“李正,有件事朕想问你。”

    跟在李世民身后,李正说道:“陛下请讲。”

    “三轮车为何是三个轮子,而不是四个轮子。”

    “因为它是三轮车呀,嗯!就是这样。”李正解释道。

    李世民又说道:“那若是四个轮子呢?”

    李正叹息一声说道:“四个轮子就不好拐弯,”

    李世民想着自行车使用时候的情况,脑子里把千面的单轮换成双轮,似乎确实是这么一回事。

    走到泾阳河边,李世民看到了几架巨大的机器,远处还有阎立本正在带着一群工匠忙活着。

    “这是……”

    “这个是水力纺车,棉布就是这些纺车做出来的。”李正介绍道。

    看着几个妇人熟练地操作着这个纺车,李世民好奇地多看了几眼。

    一个巨大的水轮借用水力转动,带动纺车之中的机括。

    在纺车的另外一边还有几个线团,随着机括的转动,线团也跟着转动卷入纺车之中,线与线交错一次次层叠成了一匹布,再从纺车的另外一头出来。

    房玄龄对这个纺车很感兴趣。

    带着王鼎和李正走到一旁,李世民看着泾阳河面问道:“李正,西突厥和吐蕃的事情都是你做的?”

    “陛下以为呢?”

    古怪地看了一眼李正,李世民接着说道:“那些粮食你打算怎么做?”

    李正看了一眼还在远处专研纺车的房玄龄,对李世民说道:“朝中的事情还要陛下配合才行。”

    李世民点头,“你放心,朕让王鼎盯着,若是朕也瞒不住的时候,到时……”

    李正说道:“到时候陛下一定拿了我的人头。”

    李世民哑然失笑。

    王鼎小声说道:“其实长安令做的很干净,老奴知道这些日子以来朝中一直在查着事情的来由,可是涉及长安令的人只有这么几个。”

    “李绩大将军,许敬宗,还有那个在西突厥的商户。”王鼎看了一眼李正的神色,“老奴说得可对?”

    “查得还挺仔细。”

第三百八十七章 还不卖?

    李世民瞧了李正一眼,“朕能不查仔细吗?”

    王鼎也附和着说道:“待到秋后算账,只要将那个西突厥的商户杀了灭口,李绩大将军也会提前从龙武军调出来,届时也很难查到长安令的头上。”

    李世民说道,“李正,那个西突厥商人就是你的替罪羊吧。”

    “陛下明鉴。”

    “以前还真是朕小看你了,想必现在吐蕃即便是有了大唐的兵器,对西突厥还是久攻不进,这些是不是都是你在布置。”

    “陛下说笑了,在下哪有这么大的本事。”

    王鼎躬身说道:“那个叫做默呕的商人可是只认长安令一人,在吐蕃和西突厥的细作每日都会来禀报如今发生的事宜,称心进入吐蕃也是长安令安排的吧。”

    李世民盯着自己也盯着泾阳。

    长安的风吹草动逃不过李世民的法眼,大唐周边的小国也有李世民的探子。

    这些事情瞒得住很多人,但瞒不住李世民。

    西突厥这个打手目前看起来还是挺给力的。

    默呕能够让西突厥出兵去打东突厥,说明默呕的计划已经完成了。

    西突厥的王室已经完全在默呕的掌控之中。

    看到房玄龄朝着这边走来,李世民和王鼎也都不再说话。

    有些事情李世民和自己心知肚明,但是对朝中一直都隐瞒着。

    房玄龄对李世民说道:“陛下这水力纺车设计非常巧妙。”

    李世民看了一眼说道:“朕会让工部仿造。”

    房玄龄又问道:“敢问长安令,这个棉线是如何做出来的。”

    李正笑呵呵说道:“若是房老喜欢,在下随后让人多送一些到房老的府上。”

    房玄龄连忙摆手,“不用了。”

    “也不是这么贵重。”

    房玄龄还是摆手示意不想要,如今棉布也只是在长安权贵之间有流传,是长孙皇后先用起来。

    说来丝绸的价格太高,就算是权贵们用丝绸一种负担。

    棉布看起来不是丝绸,没有丝绸的质感,但是用起来应该比丝绸便宜不少。

    有一种可以代替丝绸的棉布想必又是一种紧俏货。

    这小子言词之间还不愿透露棉线的制造。

    显然棉线才是这门生意的重点。

    就像李正的肥皂一样。

    有时候人比人气死人。

    李世民心想着自己的几个儿子,李承乾和李泰都没有李正这般有出息。

    突然有些后悔把丽质嫁给李正了。

    “李正,你既然知道陇右地震也知道江南大水,朕也派出了官吏前去告知江南道各州官府提前准备。”

    “如此便好。”李正点头。

    狐疑地看了一眼李正,李世民又问道:“你既然知道这些,能不能算到更多的事情。”

    李正连忙说道:“陛下,其实这些都是科学。”

    李世民,“科学?”

    “对,就是科学,其实一切事情发生之前都是有迹象的,我都是根据一些些小迹象来推论,就像是蜻蜓底飞要下雨,江南道天气连日闷热,必定会有大雨是一个道理。”

    不知道这么忽悠行不行,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做什么不好做神棍,下次再也不想和袁天罡喝酒了。

    一喝把自己喝成了一个大神棍。

    李世民思量半晌问道:“你说的科学也能占卜未来吗?”

    李正接着说道:“科学不是占卜,科学是一种对世间万物的解释,和袁天罡道长的那些神神鬼鬼不同,我们讲究的是实践出真理。”

    李世民又想了好一会儿问道:“你能算出大唐的国运吗?”

    “算不出来,在下哪有这么大的本事,若是在下有这么大的本事,还用得着苦哈哈地挣钱吗?”

    李正说得很果断,正是因为回答得很果断,李世民依旧抱有怀疑。

    惆怅地长叹一口气,李世民带着房玄龄和王鼎离开。

    回到朝中之后,李世民就召集的一众大臣前来讨论事宜。

    很多人都在打听陛下对这次对突厥人求援这件事的看法。

    几经打听之后,朝中传来的消息,让太子来全权处理这件事。

    李承乾坐在东宫听到这个消息很意外,没想到父皇把这件事交给了自己。

    东宫的属官们纷纷议论。

    照理说明年就要和苏氏成亲了,李承乾不想在这个时候节外生枝。

    可父皇所命又不得不做,还要把这件事做得漂亮。

    李承乾低声说道:“父皇在做这个决定之前是不是去过泾阳。”

    东宫的属官回答道:“回太子殿下,宫中传来的消息陛下确实出宫过一次,去了何处就不得而知了。”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魏王这些日子都在做什么,他的括地志这些日子也快编撰好了吧。”

    东宫属官回话道:“想来应该是的。”

    李承乾笑道:“青雀编撰完了括地志也该圆满地离开长安,孤一定给他送行。”

    长安,崔家族长崔林这些日子身子每况愈下,他一边咳嗽着说道:“不是说李正快死了吗?他怎么到现在还活着,还能算到陇右地龙翻身。”

    崔家子弟连忙说道:“一定回光返照。”

    “对,一定是回光返照!”

    “我们都已经准备好了,等李正一死我们就去泾阳,把李正的那些卖买全部拿下!”

    “没错!李正的一死,他的一切都是给我们做嫁衣。”

    崔林感慨着说道:“李正一死,活字印刷之术必须拿到手。”

    泾阳,李义府匆匆找到正在打盹的李正说道:“长安令,突厥使者说要来拜访长安令。”

    李正翻过身依旧闭着眼说道:“不见。”

    李义府小声说道:“他们是来买粮食的。”

    “说价格了吗?”

    “说了说是一斗米三十钱的价格买我们的粮食。”

    “不卖!”

    突厥人已经上钩了,还不卖?

    李义府有些想不明白,可还是带着话语离开马圈,对前来买粮食的突厥使者说道:“我们长安令说了不卖。”

    突厥使者着急说道:“一斗米三十钱还不卖?”

    李义府说道:“就是不卖。”

    突厥使者神情从着急又变得有些愤怒,“李正拿着这些粮食想要做什么!莫非他真的用来自己吃的吗?”

    “自己吃怎么了?有本事你们突厥人不要来买我们的粮食。”

    “你们……”这个突厥使者咬牙切齿说道:“我这就去找当今陛下说理去,你们欺人太甚。”

    “走好不送。”

    突厥使者一走,立刻有其他人围上来说道:“突厥使者出三十钱,我们愿意出四十钱。”

    “我们出五十钱,还请禀报长安令。”

第三百八十九章 突厥危矣

    李义府一脸懒散地靠在树上,看着面前这群商人一直守在村口不散去。

    他们似乎真的认为李正会卖粮食给他们。

    闭上眼深吸一口气,李义府心里想着,在看到结果之前,谁也不会知道长安令到底想做什么。

    正眯眼就听到了驾马声,睁开眼一看当即行礼。

    李承乾带着两个东宫属官而来。

    李义府躬身说道,“见过太子殿下。”

    李承乾翻身下马,“不必惊动他人。”

    “太子殿下可是来见长安令?”

    李承乾看了一眼四周,周围的目光已经看过来了,连忙说道:“快带路吧。”

    带着李承乾走进村子里,李义府一路走着。

    李承乾上下打量李义府跟在他身后,“李义府,李正的这些粮食到底卖不卖了。”

    李义府笑着说道:“其实在下也不知道长安令会不会卖。”

    上午才送走了李世民,现在李承乾又来了。

    李正百无聊赖睡眼惺忪,“太子殿下,所来何事?”

    李承乾面对李正敬重地行礼说道:“父皇将如何驰援东突厥的事情交给了孤。”

    李正稍稍还礼,“那辛苦太子殿下了,大虎!给太子倒茶。”

    大虎急忙倒上一杯热茶。

    李承乾对李正懒懒散散的态度已经见怪不怪了,毕竟世间高人多多少少性格都非常的古怪。

    坐正之后李承乾问道:“李正,如今突厥大乱,你觉得大唐应该如何?”

    李正摇着手中的扇子说道:“天气有点热,太子殿下要不喝一杯凉茶?”

    “这次父皇让孤主持此等大事,孤不想办差,只是孤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大唐是否应该出兵,孤希望你能够像当年,你帮助李崇义那样帮助孤。”

    李承乾接着说道:“孤明白,你李正从来不会平白帮助他人,要多少银钱你才可以帮孤。”

    看来李承乾这个耿直的性子还是没有什么长进。

    李世民也操碎了心。

    李正笑着说道:“太子殿下,你这是羊入虎口呀,我若是开价一百万贯太子殿下能拿出来吗?”

    李承乾一时间语窒,无处安放的双手端起茶杯。

    李正对大虎说道:“大虎,你说咱们今晚吃什么?”

    大虎说道:“卑职想吃猪蹄。”

    “好,咱们今晚吃猪蹄。”

    看李正和大虎说起了闲话,李承乾又说道:“这个……一百万贯……”

    “莫非太子殿下真的愿意给在下一百万贯?”

    “如今东宫拮据,还望长安令给孤一些日子凑钱。”

    李正哑然失笑,“开玩笑的,太子殿下莫要当真。”

    李承乾神色放松了一些,尴尬地喝下一口茶水。

    “太子殿下,应该从小受到很好的教导吧。”

    “这个……如孔颖达老夫子,魏征,李纲……孤自认饱读典籍,这应该就是长安令所说很好的教导吧。”

    这应该就是李正的说的很好的教导吧,应该就是吧……

    李承乾心里犯嘀咕。

    李正接着说道:“那太子殿下应该听说过狗急跳墙这句话吧。”

    李承乾:“狗……”

    李正连忙说道:“在下不是说太子殿下,是说突厥人。”

    李承乾愈加尴尬地喝下一口茶,“那长安令可有良策?”

    “良策会有的,咱们不着急慢慢来,先喝茶。”

    李正再次喝下一口茶水。

    李承乾站起身拿起茶杯又放下,“那长安令说的慢慢来,是要等到什么时候?”

    李正斟酌了一番,“太子殿下再喝一杯。”

    李承乾摆手,“不行了,孤要去解手。”

    匆匆来到茅厕解手,李承乾便带着自己的属官离开。

    李泰晚上来到马圈吃晚饭。

    饭后听着大虎的讲述,李泰瞧了一眼正在教大牛和狄仁杰数术的李正,小声问道:“大虎,这次太子来真的一无所获?”

    大虎回话道:“太子殿下喝了一下午的茶,没说什么就走了。”

    李泰若所有思的点头,心中对李承乾这一次来泾阳请李正帮忙的事情有些戏谑。

    到了夜里,李泰走到看着月亮发呆的李正身边,“我听大虎说了。”

    李正摇着手中的扇子说得:“怎么了?”

    “其实我觉得你可以帮一帮太子。”

    “我没说不帮太子。”

    “那大虎说太子来你这里,被你晾了一下午,你是不是真的不打算卖了那些粮食。”

    李正笑了笑没有说话。

    李承乾对李正不冷不热的态度有些不满意,可也不好多说什么。

    接下来的几天,李承乾一直忙着接见各国的使者,还要与突厥使者周旋。

    半个月之后,一份战报传入长安。

    西突厥大军一路大胜,已经越过了于都山天险直指突厥王廷了。

    执失思力的东突厥使者再次入宫请求面见陛下。

    朝中不少言官也纷纷进言希望大唐可以出兵支援东突厥。

    朝会之上李世民对这些言官的进言的出兵之策只是听之,可依旧没有出兵的念头。

    李承乾心中也着急,眼看西突厥就要直捣东突厥王廷了。

    这个时候父皇还不打算出兵?

    由于李世民不见东突厥的使者,使者只好来到东宫见李承乾。

    西突厥都要打到东突厥的王廷了,而且是西突厥的国师默呕亲自带军出征。

    急得西突厥的使者就要磕头了,“还请太子殿下救救我们突厥。”

    李承乾扶起这个西突厥的使者,父皇对这件事置之不理似乎完全让自己做决定。

    事关西突厥,东突厥,大唐乃至吐蕃四方。

    这个决定不好做。

    当年与吐蕃与吐谷浑谈判,大唐兵不血刃就得到了河西走廊。

    要说谈判这种事情朝中或许没有人比李正的道行更深。

    李正爱钱,在生意上李正从来不会吃亏。

    朝中大臣太过正派。

    李正反而确实利益为先。

    李承乾对东突厥的使者说道:“虽然父皇没说要出兵,但是关中大部分的粮草都在长安令李正手里,使者不如先和我再去见一趟李正,先把粮食的事情敲定下来如何?”

    东突厥的使者连连答应了,到了这个关头只要李正能够给予东突厥粮草是再好不过的了。

    离开长安,李承乾带着突厥使者一路来到泾阳。

第三百九十章 只有买卖

    由李义府带路,李承乾和突厥使者重新来到马圈。

    李正已经煮好了茶水。

    “请坐吧。”

    突厥使者躬身行礼,“见过长安令。”

    李承乾也坐下。

    突厥使者坐下说道:“长安令,如今西突厥已经过了于都山天险,现在直指我们东突厥王廷。”

    李承乾也着急说道:“李正,孤这一次来还是为了粮草。”

    “对!”西突厥使者说道:“我们西突厥愿意用五十钱一斗米的价格购买长安令手中的粮草。”

    大虎和李义府一言不发地站在一旁。

    李正摇着手中的扇子说道:“值这么多钱?”

    突厥使者说道:“如今草原上的粮食无以为继,从两年前的寒潮之后,草原上的牲口已经不如从前了,加之每年向大唐朝贡,我们已经没有多余的食物。”

    李正一副恍然醒悟的模样说道:“这么说来情况很危急了。”

    突厥使者点头,“若是长安令能够给我们粮食,我们愿意出这个价钱。”

    李正笑道:“朝中就要驰援突厥了,说不定突厥的战事就要停了,这些陈粮旧粮哪里值这么多钱,客气了客气了。”

    突厥使者再次说道:“六十钱一斗!”

    李正长叹一口气,“我记得当年我你们突厥可汗在拜我们陛下为天可汗之前,似乎答应每年给我多少银钱来着?”

    突厥使者当即说道:“两万贯!”

    李正点头,“契约如今还在呢,只是你们一直没有兑付这笔钱,看来你们突厥人不是很守信用。”

    “这个……”

    突厥使者一时间也是语窒。

    李正接着说道:“咱们中原人做生意是讲究信誉的。”

    “信誉?”

    “没错就是信誉,我们做生意的都讲究信誉,若是信誉不好我们也不会和你们做生意。”

    突厥使者连忙说道:“只要长安令可以卖给我们粮食,我们愿意把前些年所有欠长安令的钱都还上。”

    “还上?”

    “对,换上!”

    李正长叹一口气,“所以说你们突厥人信誉差,人品也差。”

    突厥使者躬身说道:“长安令此话怎讲。”

    “算了,最近薛延陀的阿史那最近经常来我这里,想来他也有兴趣买我的粮食。”

    突厥使者立刻紧张地说道:“还请长安令不要把粮食卖给薛延陀,我们愿意出比薛延陀更高的价钱。”

    “钱?你们觉得我李正是一个爱钱的人吗?”

    “这个……”

    “钱对我来说不过是身外之物,我真没有这么在意钱财,我和薛延陀的阿史那相交甚好,我甚至可以白送给他。”

    突厥使者急得一头冷汗,“还请长安令不要把粮食送给薛延陀。”

    李义府看着情况,这个突厥的使者已经急坏了。

    不论接下来李正说出什么要求,这个突厥使者说不定都会一口答应。

    李承乾心里也想着,现在的东突厥也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一线。

    没想到如今的西突厥竟然这般厉害和吐蕃打的有来有回。

    还能打得东突厥毫无招架之力。

    李承乾站起身说道:“李正,借一步说话。”

    李正跟着李承乾走到不远处。

    看了一眼如今急得方寸大乱的突厥使者,李承乾小声说道:“李正,如今的西突厥来势汹汹,一旦东突厥亡了,西突厥借此壮大对大唐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

    “太子殿下的意思是唇亡齿寒?”

    李承乾郑重点头,“如今西突厥大敌当前,能和吐蕃打的有来有回,还能打得东突厥毫无招架之力,若是将来西突厥兵临城下,怕是对我们大唐也不是一件好事。”

    李正笑道:“太子殿下多虑了。”

    李承乾又提醒道:“这可不是说笑。”

    西突厥这个打手如今是不要命的打法,默呕已经不把西突厥的人当作人看了。

    穷兵黩武不过是一场买卖。

    李正看着太子,这小子竟然还当正经事来看待。

    李承乾问道:“你为何用这种目光看着孤。”

    “在下的目光怎么了?”

    李承乾说道:“为什么你看孤像是在看一个傻子。”

    李正清了清嗓子说道:“咱们言归正传,敢问太子殿下,咱们是不是和突厥人势不两立。”

    李承乾说道:“当然了!当年突厥人劫掠中原,孤对他们恨之入骨。”

    “那不得了,太子殿下这不是很明白吗?既然突厥人不是什么好东西,我们为什么要帮他们呢。”

    这么一说,李承乾冷静下来,可是细细一想又说道:“但是父皇让孤办理此事,父皇又是天可汗,咱们这个时候若是不出手援助,难免会让边疆诸国有看法,有损父皇的天可汗之名。”

    李正长叹一口气,“这就是做君子的烦恼吧。”

    李承乾非常认同地点头。

    “陛下为何屡次不见突厥使者,当年的渭水之盟难道太子殿下忘了吗?”

    “孤不敢忘!”

    “那就行了,总而言之突厥人好过了咱们就不好过了,如今虽然他们拜陛下是天可汗,但是突厥人反复无常,切莫大意。”

    “那你的意思是?”

    “在下以为帮助当然是可以的,东突厥要想把西突厥打回去,咱们就让他们狠狠打,至于让突厥人平定草原,咱们精神上支持他们就行了。”

    “何为精神上的支持。”

    “这个说来负责,至于怎么帮助突厥人,派出两三个官吏前往突厥,帮着突厥人打仗就行了,这也算帮忙了是吧。”

    “可是这样未免也……”

    “没有未免不未免的,地主家也没有余粮,鬼知道这一仗要打多久,在下估计短暂三年或者十年都有可能,再说了中原将士帮着突厥人打仗,有这种道理吗?”

    李承乾思量着说道:“孤似乎有些明白你的道理了。”

    “太子殿下当年为泾阳扶贫济困的豪气云天,在下铭感五内,一点小忙而已,在下帮太子殿下做好这件事,只是在下和突厥人做下的一切决定还望太子殿下先不要有异议。”

    “那需要孤做什么吗?”

    李正小声说道:“会闭嘴吗?”

    “……”

    李承乾僵硬地点头。

    回到马圈,李正对突厥使者说道:“这样吧,你们想要粮食可以,但是这不是朝中的支援,而是我自己卖给你们的。”

    突厥使者挠了挠后脑勺,“这个……”

    “意思很简单,我说卖多少给你们就是多少,并不是说你们要买十万石我就卖给你们十万石。”

第三百九十一章 河套以北三千顷

    突厥使者慌张地说道:“那长安令能够先卖给我们多少石粮食。”

    李正接着说道:“我可没说现在就要卖给你们。”

    “这……”

    突厥使者目光希冀地看向李承乾。

    李承乾又看向李正。

    李正递给李承乾一个柿饼,“这是在下自己做的柿饼,也不知道合不合太子殿下胃口。”

    李承乾一脸古怪地接过李正递来的柿饼。

    一边自己吃着柿饼,李正说道:“太子殿下尝尝看?”

    李承乾不动声色地吃着柿饼。

    李正又说道:“可能有些太甜了,大虎给太子殿下倒茶。”

    大虎拿起搁在泥炉上的小炉子给太子倒上一碗热茶。

    突厥使者呼唤道:“太子殿下?”

    “你别打扰太子殿下,有什么话你和我说,现在是我和你在谈生意?太子殿下这么尊贵的人怎么可能和你谈生意。”

    听到李正这么说,突厥使者当即说道:“如今突厥危在旦夕,莫非太子殿下要见死不救吗。”

    李正一拍桌案说道:“怎么和我们太子殿下说话呢!太子殿下是见死不救的人吗?”

    突厥使者噗通一声跪倒李承乾的面前,“还请太子殿下救救突厥。”

    李承乾依旧面无表情的喝着茶水一言不发。

    突厥使者又对李正说道:“长安令,太子殿下怎么不说话了。”

    李承乾神情僵硬地喝下一口茶水。

    李正清了清嗓子说道:“突厥使者,其实我们也想帮你的。”

    突厥使者使劲点头,“下臣就知道长安令是好人。”

    “刚刚我也说了,你们若是想要买十万石粮食,我也不会卖给你们这么多。”

    “为何。”

    李正喝着茶水说道:“你们突厥做过什么,你们自己难道忘记了吗?大业年间天下大乱,你们做了什么?武德年间你们做了什么?贞观年间你们又做了什么?难道你们都不记得了。”

    突厥使者神情慌张地说道:“可是当今陛下是天可汗,陛下……”

    “就算是天可汗,陛下还是大唐的陛下,大唐将士拼了性命保住了阴山,收复了河套。”李正拍案大声喝道:“数万万将士尸骨未寒!你让我们如何出兵帮你们!”

    “可是……”

    这下突厥使者真的慌了神连连磕头。

    李正接着说道:“现在你们突厥有难了想让我们出兵,你们有问过大唐战死边疆的数万万英灵了吗?你可知道朝中有多少大将军想要在这个时候趁机彻底灭了你们突厥!”

    这话吓的突厥使者一个哆嗦。

    若是这个时候大唐再出兵讨伐突厥,突厥说不定真的要亡了。

    突厥使者当即说道:“敢问长安令,到底要如何大唐才愿意帮助我们。”

    “首先道歉!”

    突厥使者开口说道:“我们突厥一定道歉。”

    “只有你们突厥人赔罪道歉了,我才可以卖给你们粮食。”

    “还有割地,将河套以北三千顷地全部割给我们。”

    突厥使者想了一会儿便说道:“河套以北三千顷乃是我们突厥王廷所在。”

    李正低声问道:“那就是不愿意割地了?”

    突厥使者连连点头,“愿意愿意,只是河套以北三千顷实在是太多了。”

    “做不到是吧,那还请突厥使者再回去想想。”

    突厥使者神情恍惚一时间做不定主意。

    李正朗声说道:“大虎,送客!”

    突厥使者慌张说道:“长安令!有话好商量。”

    “大虎!把人给我赶出去!”

    “喏!”

    大虎抬起一脚把这个突厥使者踢倒在地,一路拖着离开。

    李承乾纠结了许久,等到突厥使者被拖走之后小声问道:“李正,这样是不是有些太过分了。”

    李正摇着手中的扇子说道:“一点都不过分。”

    李承乾长叹一口气,起身说道:“长安令的一番话让孤震耳发聩,没错!大唐数万将士战死边疆尸骨未寒,此刻出兵未免太寒人心。”

    李正拱手行礼说道:“还请太子殿下告知陛下,就说突厥人不肯服软。”

    李承乾郑重的点头这才离开。

    大虎回到马圈说道:“长安令,突厥使者已经赶出去了,不过他说了他要去面见陛下。”

    “面见陛下?可拉倒吧,陛下和我也是一伙的。”

    李承乾回到长安,来到甘露殿把泾阳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都说了出来。

    李世民颔首说道:“河套以北三千顷?”

    李承乾回话道:“李正确实是这么说的。”

    李世民冷笑道:“李正的胃口还真大。”

    李承乾点头,“儿臣以为是不是有些不妥。”

    “不妥?”

    李世民盯着李承乾的神情,“有些事情朕希望你仁义,有些事情朕希望你可以下狠手,你和突厥人讲仁义,突厥人只会笑话你,你可以对万千臣民仁义,但是对敌人你只有狠。”

    “儿臣明白了。”

    李承乾躬身说道:“李正让儿臣带话来,说是突厥使者不肯服软。”

    李世民点头,“退下吧。”

    李承乾躬身告退。

    王鼎匆匆而来,“陛下,突厥使者求见。”

    看了眼前的堆积的奏章,李世民说道:“不见。”

    王鼎躬身行礼,“喏。”

    突厥使者在承天门外站了大半日还是没有见到李世民。

    回到驿馆,突厥使者和其他几个前来朝贺使者喝了个伶仃大醉,嘴巴一大就把事情给说出了嘴。

    李正让突厥各地河套以北三千顷地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长安。

    有人叫好,也有人担忧。

    一时间长安众说纷纭。

    这些日子关陇门阀子弟的日子也不好过,强抢民女这种事情传出去太过难听。

    尉迟恭带着三万大军刚到陇右地界就在陇右一直驻扎到了现在。

    这让关陇门阀的几家都人心惶惶。

    三万大军就在边上,谁敢在这个时候乱来。

    只好一个个认怂,乖乖让大理寺调查。

    关陇门阀子弟都希望于尉迟恭的三万大军赶紧回长安。

    甚至有人去打听尉迟恭为何在陇右驻扎了这么久。

    得到的回复是尉迟恭大将军看这么长时间的舟车劳顿,要好好歇息一番整军之后再回长安。

    可这歇息也歇息了有半个月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611/ 第一时间欣赏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最新章节! 作者:张围所写的《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为转载作品,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介绍:

李正在长安因为太笨被赶出书舍,很多人都觉得他是一个不正常的人。
当他解开了九章数术,破解了阴山战局,整个长安的人都在找他……
诗文,数术,医术
李正在长安成名。
五姓招揽,帝王邀约,皇子拉拢。
风光正当此时,李正却在众目睽睽之下避世不出。
……
房玄龄:“李正,朝中形势严峻请你出山吧。”
李淳风:“李正,我把推背图送你了,请你出山吧。”
程咬金:“李正,突厥和吐蕃又打来了,赶紧出山。”
李世民:“李正,朕的大唐好像要亡了,请你赶紧出山。”
……
李正淡然说道:“别吵吵!我的铁路快造好了。”
本书又名《我真的没钱守护大唐江山了》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