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人在大唐已被退学TXT下载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全文阅读

作者:张围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txt下载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五百八十三章 东宫留言

    从当初李正一夜赋诗三百首开始,世家就拉拢李正。

    却被李正拒绝了。

    李正的印刷术一出来,世家就开始视李正为眼中钉。

    现在李正又将印刷术扩展了一步,泾阳书坊一日印书上千册。

    世家不杀了李正,世家都要疯了。

    蜀王李恪就在吐蕃,只要陛下不出兵,鬼知道李恪可以在吐蕃带着一千人能支撑多久。

    但是李恪出事了,其中少不了李正罪责。

    即便是李恪没事,只要吐蕃长时间不能得到平定,世家也会借机来编排李正。

    这一切也是为了世家自己的利益。

    印刷术是世家的命门。

    世家控制天下读书人就是靠着书籍。

    谁掌握了书籍谁就掌握了读书人。

    只要世家手里有书籍,可以教授他人读书,世家就可以培养出一代一代的读书人。

    这些读书人培养出来之后,就是世家的喉舌。

    而李正一日之间可以印刷上千本书。

    为了世家自己的利益,关于吐蕃的百年大计又算得了什么?

    李世民继续和张公谨说着关于吐蕃的计划。

    东宫的婚宴依旧在继续。

    看着眼前的觥筹交错。

    李正还在想着怎么离开这里。

    晚宴就可以随意一些,晚宴上基本上没有什么礼仪要进行。

    能办的早就已经办完了。

    转眼已经傍晚时分。

    正在几个宫女交谈的李丽质看出了李正的神情,走上前说道:“想走了?”

    李正捧着茶杯点头,“你说我就这么走了是不是不太好。”

    李丽质说道:“那确实不太合适。”

    说完李丽质从发髻上拿下一个发簪说道:“那把这个送给太子吧,我们可以从东宫后门离开。”

    李正一手夺过李丽质手里的发簪,“这个发簪金子做的吧,也太贵重了。”

    李丽质伸手用手指戳了戳李正的额头,“你钻钱眼里去了,送太子你还想送多廉价的,一个簪子而已了。”

    “不行,还是太败家了。”李正说完对王鼎招了招手。

    王鼎小步走来说道:“长安令有什么吩咐。”

    李正卷起衣袖说道:“那笔墨来,我给太子殿下送一个礼。”

    王鼎点头,叫来几个宫女便去办事。

    不一会儿,笔墨纸砚都放在了桌案上。

    李正提起毛笔开始写字。

    李丽质看着李正这种有些别扭的书写方式,一个个扭捏的字便写了出来。

    直到写完之后李丽质才看明白了李正的意思。

    写完之后,李正说道:“我这句话送给太子,是不是比这个簪子更有价值?”

    李丽质这才笑着点头,“确实,送个太子簪子还真比不上你写的这句话。”

    看向王鼎,李正又说道:“王公公,你觉得如何?”

    王鼎笑着说道:“老奴不识字。”

    李正看了一眼四下,又说道:“王公公,我和公主殿下就先走了,麻烦王公公告太子一声。”

    王鼎点头,“老奴明白了。”

    李丽质叫上了小兕子和李治。

    趁着没什么人注意,李丽质牵着小兕子的手,李正带着李治离开。

    东宫不是太大,东宫还有一个供宫女和太监出入的小门。

    一般人不会知道这个门的所在,李丽质从小在宫里长大很熟悉宫里的环境。

    左拐右拐,走了半个时辰,就来到了太极殿前。

    “我和父皇母后说一声。”

    李正拉住就要去找李世民的李丽质,“走吧,说了反而不好离开了。”

    李丽质又看向小兕子,小兕子说道:“明达也不想回东宫,东宫的那些哥哥姐姐都不和明达玩。”

    李正说道:“改日也可以再回来,李君羡就在玄武门等着呢。”

    李丽质这才点头。

    几人一起走向玄武门,一路上的宫女和太监还有侍卫都看到。

    想来走不到玄武门说不定父皇就会知道。

    若是父皇没有派人来问,可能父皇也默认了让自己离开。

    李丽质心里这么想着,又走了半个时辰才走到了玄武门。

    见到人回来李君羡有些诧异,“公主,将军,这么早就回去了吗?”

    李正扶着李丽质和小兕子上了马车说道:“嗯,回家。”

    李君羡挥手对随行的护卫喊话道:“回泾阳。”

    马车驶动,李正看向天际,等回到泾阳说不定天也还没黑。

    刚出了玄武门马车就停下了,李君羡策马而来说道:“长安令,有人等。”

    正好奇什么人会在玄武门等自己,李正走出马车一看却是站在玄武门旁的张公谨。

    “邹国公,你怎么也在这里,你是来参加太子婚宴的?现在晚宴还没开始应该赶得上。”

    张公谨说道:“今日是来见陛下了,王公公说驸马已经回去了,想着老夫也可以坐着你们的马车顺路回去。”

    原来是王鼎这个老太监和李世民汇报。

    李正说道:“邹国公上马车吧。”

    张公谨笑着说道:“老夫坐外面的驭位就好。”

    给了李君羡一个眼神,李君羡指挥着护卫队继续前进。

    张公谨作为站长辈坐在外面的驭位上,李正也不好再坐回马车里,让马夫挪了挪位置,李正坐在一旁。

    “你就不想知道老夫这次来宫里做什么吗?”

    “没兴趣知道。”李正摇了摇头。

    “也是,你也不想知道的。”张公谨点头道。

    东宫的晚宴开始了,李承乾也知道了李正已经离开。

    不过现在的李承乾半句话也说不出来,目光盯着眼前这张纸浑身发抖,眼神中都是燃烧的斗志。

    这是李正送给自己的话?李承乾用力咽下一口口水,李正没有送什么礼物,但是这张纸上的话语确实比千金万金的礼物更加贵重。

    面对这句话,李承乾甚至有了下跪的冲动。

    已经入夜了,东宫晚宴开始了,却不是多么地热闹。

    也有不少人沉默了。

    都是因为李正的写下的这句话众人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李泰看着这一幕脸上带着嘲弄的笑容,几个时辰前这些书生士子儒生还在挑衅李正。

    现如今这些人此刻都沉默了,来了一次东宫,李正没有作诗,没有豪掷千金的送礼,更没有在人前高谈阔论。

    李正只是在东宫坐了坐,甚至没有多说一句话。

    只不过是李正走的时候,留下了这句足以传入史册的话语。

第五百八十四章 四句名言

    孔颖达颤颤巍巍从李承乾手中接过这张纸卷,目光激动地看着上面的字迹,“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好!好!好!”

    孔颖达一连说了三个好。

    东宫数千宾客也在心里念着这句话。

    孔颖达朗声说道:“传世名言呐,此言!简意宏,当传世!”

    孔颖达是如今的国子监祭酒,多少学子在国子监入学,并且是孔颖达教出来的。

    很简单的一句话,四个为,二十个字。

    说尽了天下,人心与志向。

    李承乾说道:“孤也将这话作为孤此生的标榜,一生所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众人齐齐朝着李承乾行礼。

    孔颖达低声说道:“天下学子,学有所得,无非是出人入仕,此生所为皆为何?此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当为天下学子之标榜,为之奋斗,为之刻苦,为万世开太平!”

    李渊瞧着这一幕,心中莫名觉得很安定。

    李承乾可以得到这么多人的认可,或许当初玄武门的事情不会再发生了吧。

    一整天,李正都坐在东宫殿内,作为一个宾客李正似乎也没有离开过他的位置。

    在这么多人不注意的时候离开了东宫,却留下了这么一句足以传世的话语。

    任由外面的人怎么言语挑衅,甚至外面还有人朗声作诗,李正都不为所动。

    如今在座的众人面色难堪,评价?

    如何评价。

    如此传世名言般的四句话,谁敢评价。

    还挑衅李正。

    有人扇了自己一巴掌。

    在场的什么人都有,有的是名门之后,有的是权贵门第,还有的是皇家外

    李世民在甘露殿,听着王鼎的讲述提笔而起,在纸上写下这四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陛下,天色已经不早了,还去东宫吗?”王鼎低声问道。

    “朕就不去了。”李世民目光看向甘露殿外的夜空。

    王鼎点头给了一旁的宫女一个眼神,宫女小步离开去办事。

    晚宴还在进行的东宫,李世民迟迟没有到场,或许当今陛下可能就不会来了。

    有人这么猜测着。

    一场晚宴因为李正留下的一句话,让整个晚宴安静了许多。

    不少人都在反复回味。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晚宴还没散去,这句话已经传出了东宫。

    房玄龄没有去东宫参加太子的婚宴,听着自家下人的禀报,也知道了这四句留言。

    坐在庭院里,房玄龄对身后自己的儿子房遗直说道:“你觉得这四句话如何?”

    房遗直深吸一口气说道:“孩儿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也不知道该不该评价。”

    房遗直如今也才十九岁和李正的年纪一般大,房玄龄明白自己的儿子和李正的差距。

    或许长孙无忌的儿子长孙冲想要和李正比,但是自己的儿子从来没有想过要和李正比。

    虽说现在的房遗直没有什么成就,在朝中也没有立过多大的功劳。

    至少房遗直这个孩子很稳重。

    相比有些玩闹又冒失的次子房遗爱,房玄龄对自己的长子房遗直还是很放心的。

    李正的这四句话不好评价,确实也不是一般人该评价的。

    你可以评价笔墨,花草。

    有些话不能随便评价的。

    房遗直低声说道:“父亲,李正不过和孩儿一般大,李正到底经历过什么可以说出这样话语,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能够说出这样的话,需要何等境界。”

    房玄龄喝下一口茶水,“李正的经历确实不多,而且很清白,一查就知道,就算是不查随便打听一下,从李正牙牙学语再到如今长大成人,都很清楚。”

    “这样的话语被一个刚成年行冠礼的少年说出来确实很不可思议,有些心境并不是说有就能有的,有些感悟也不是说只要你有感悟你就能说出来。”

    听完房玄龄的话,房遗直说道:“这话就不像是李正这个年纪可以说出来的,孩儿以为应该不出自李正自己的感悟。”

    房玄龄微笑说道:“是不是李正说的都不重要。”

    房遗直又沉默下来。

    长安,赵国公府邸。

    长孙无忌看着这句话久久说不出话。

    刚刚从东宫回来的长孙冲还在喝着闷酒,去了一趟东宫,太子一句话没有和自己说过。

    似乎太子就故意在躲着自己。

    想着这些,长孙冲又灌下一口闷酒。

    看向颓废的儿子,长孙无忌喝道:“你喝够了吗?”

    听到父亲的怒喝,长孙冲吓了一个激灵,手里的酒碗丢在地上。

    长孙无忌对长孙冲喝道:“你若只会喝闷酒,老夫就当没有你这个儿子!”

    长孙冲晃晃悠悠站起身说道:“孩儿知道错了。”

    看着醉醺醺的长孙冲,自从抓了称心之后,长孙冲一直都很颓废。

    兵器案一直都没有进展,抓了称心以后依旧查不到任何的线索。

    从抓到称心回来之后的斗志满满,到现在什么都查不到。

    长孙冲心里的那股劲也早就已经被消磨殆尽了。

    第二日天亮的时候,坊间已经传遍了,李正在东宫内写下的四句名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大唐要出圣人了?

    李正年纪轻轻就要做圣人了。

    许多人觉得很不真实。

    “李正明明就是一个爱财如命的小人,为什么从李正嘴里能够说出这样的话。”

    “对,李正虽说有才华,可他当不起这样的名言。”

    ……

    长安的一处酒肆,几个世家子弟正在议论。

    横渠四句,传闻中流传在北宋时期,据说是出自张载的话语。

    横渠先生的先生的话当然是名言。

    当初的北宋五子,当初也有了一个学说叫做关学。

    类比儒学,关学又叫理学学派。

    也是古代唯物质朴的哲学之一。

    是一个学说发展重要的里程碑。

    在老祖宗的智慧上,从古至今一直都在由虚向实发展。

第五百八十五章 圣人?

    李正坐在家中听着李泰的讲述,横渠先生的四句名言当然值得传世,也值得铭记。

    从儒学到关学的发展,横渠先生的四句名言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

    李泰说道:“李正,你可不知道,当那些一开始挑衅你的人看到那四句话的时候,别提脸有多红了,一个个都羞愧难当。”

    吃完了碗里的粥,李正打算去钓鱼。

    李泰扛起一根另外的鱼竿跟上,李正喜欢钓鱼,家里的鱼竿不少。

    刚出门就看到李义府匆匆而来,“长安令有很多人要见你。”

    李正扛着鱼竿说道:“我没空。”

    李义府又说道:“还有孔颖达老夫子要见你。”

    李泰说道:“孔颖达老夫子年纪已经很大了,你还是见一见吧。”

    李正长叹一口气,对李义府说道:“让孔颖达老夫进来吧,我在河边钓鱼。”

    李义府点头去安排。

    李正来到河边钓鱼,把蚯蚓挂上鱼钩。

    李泰也一样挂上蚯蚓。

    瞧了一眼李泰,李正说道:“魏王殿下,你要是真的不喜欢钓鱼,可以不陪着我钓。”

    李泰说道:“那倒没有,我挺喜欢钓鱼的。”

    李正把鱼钩放入河中,在石头边坐下一手撑着下巴说道:“魏王殿下,其实人生还有很多精彩的事情要做,何必要做钓鱼这么无聊的事情。”

    李泰看着河面说道:“李正,你知道吗?现在长安有很多人说你是圣人。”

    李正惆怅着说道:“我不喜欢做圣人,我做个小人挺好的,毕竟做小人我可以过得舒坦一下,没这么多负担。”

    李泰非常赞同地点头说道:“其实我也觉得要做好人负担很重,但是做个小人,做个恶人反而可以不用这么多负担,可以率性而活,活得更自在。”

    正说着话,孔颖达便来了。

    “见过老夫,好久不见了。”李正回身说道。

    “确实好久不见了。”孔颖达微笑说道。

    总觉得孔颖达看自己的眼神不太对,像是第一次见到自己一般,李正拱手说道:“不知道孔颖达老夫子这次来所为何事。”

    孔颖达微笑说道:“你在东宫留下的话语,老朽看到了。”

    李正尴尬一笑,“让老夫见笑了。”

    摆了摆手,孔颖达说道:“岂能说是见笑,老夫活了大半辈子,听过很多很多的豪言壮语,不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言简意宏,震耳发聩。”

    李正又说道:“孔颖达老夫子见笑,其实这并不是我说出来,我也是听别人说过这话。”

    孔颖达笑道:“老夫此生能够听到这样发人深省的话语,此生也算是没白活,老夫想听听你的见解,你对此四句见解。”

    “我哪里有什么见解,我不过是个搬运工。”

    “搬运工?”孔颖达又笑了笑:“无所谓,老朽只是想听听你对这四句话的见解。”

    李泰观察着李正的神色,细细一想这四句话,确实非常地发人深省,话语虽然让人醍醐灌顶,但是见解也更重要。

    看孔颖达的架势,人家一大把年纪了也不好太忽悠人家。

    李正开口说道:“那我就说说,为天地立心,简单的意思就是天地无心,很多事物都是人心所使,也有一个很有见地的人说过,学者之事,莫要于识仁求仁,好仁恶不仁,能如此,简明义理,扶植纲常,乃是为天地立心。”

    “学者之事,莫要于识仁求仁,好仁恶不仁,能如此,乃是为天地立心。”孔颖达点头,“好一个好仁恶不仁,说得好,李正你接着说。”

    重新在石头上坐下,李正看着河水说道:“为生民立命,其实讲的就是立命,这里用的就是孟子他老人家的立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孔颖达点头。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是继绝学,开太平,必取法利泽,垂于万世。”

    “甚善。”孔颖达点头说道:“李正,你对这四句的见解非常好,不过你说这话并不是你所出,那是何人所出?”

    李正笑道:“要真这么说,就说来话长了,这其实是一个很漫长的故事。”

    孔颖达说道:“最近很空闲,可以听你说完。”

    李正补充道:“几天几夜也说不完的那种。”

    孔颖达又说道:“能说出这种话的人,其境界常人难以揣度,若是可以,老朽很想见见他。”

    “其实那位高人不愿意见人,他比较喜欢安静,嗯!就是这样。”

    “是吗?可能圣人都这样,都已经到了这般境界,想来已经不想受俗世的打扰,也罢了。”孔颖达叹息道。

    又抬头看了一眼天色,孔颖达说道:“也不打扰了,天色不早了,老朽该回去了。”

    “老夫子慢走。”李正连忙行礼,对李义府说道:“送送老夫子。”

    李义府也连忙说道:“老夫子这边请。”

    孔颖达拄着拐杖一步步离开。

    李泰小声说道:“你说的话出自一个高人,高人是谁?”

    李正提着鱼竿没有搭理李泰。

    李泰又说道:“你从小就在泾阳,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长安,你见过什么高人,哪里来的高人。”

    李正:“……”

    李泰又想了一会儿说道:“莫非你村子里有高人?也不对呀,你村子的人能识字都不错了,哪里来的高人。”

    “……”

    “李正,你倒是说话啊,你怎么不说话了。”

    孔颖达走出村子,坐上了马车。

    一路从村子里出来的书童说道:“老夫子,那李正说四句名言出自一个高人,到底是哪位高人有如此的境界。”

    孔颖达苦涩笑笑,没有回答。

    有些话还是不说破的为好,李正的身家一清二白。

    哪些人和李正交好都看得出来。

    李正太干净了,哪里来的高人?

    说不定就是李正为了遮掩才这么说。

    四句名言是不是李正自己想出来,至于那个高人是谁,在哪儿?

    或许李正永远也不会说。

    就算是李正说了也永远都找不到。

    孔颖达脸上挂着笑容,或许这样更好,对所有人都好。

第五百八十六章 中秋

    李泰对钓鱼没什么耐心,这个胖子不到半个时辰就在树影下睡着了。

    还有呼噜声,李正抬头看着天空,“横渠先生借你的话用用,希望你千万不要在意哈。”

    随着夕阳落下,徐慧走来说道:“驸马,今日是中秋佳节,泾阳公主说要吃月饼。”

    才想起来今日就是中秋了,李正叫醒睡在树下的李泰。

    李泰醒来擦了擦口水说道:“怎么了?”

    “回家,做月饼。”

    “好!”

    夜晚降临的时候,村子里庆贺着中秋佳节。

    中秋佳节自古便有。

    人们像是已经习惯了有这个节日,像是刻入骨髓一般,只要到了节日都要庆贺。

    小兕子乖巧地坐在李丽质身边吃着月饼。

    李绩正在程处默讲述着当初打仗的种种。

    李泰和李义府,许敬宗三人正在打牌。

    李正独自一人坐在躺椅上,看着夜空中的明月。

    一直沿着长安的洛水方向一路朝着东南而去。

    洛阳

    段纶正在参加这次五姓世家的聚会。

    这次中秋游园就在洛阳城外的一处庄院之中。

    看着形形色色的人走动,相互说着话语。

    段纶自顾自喝着酒水,观察着这些人。

    最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个女子。

    她正在和几个长辈争辩着什么。

    大致可以听清楚,她的意思是五姓自己要改变,而不是想着对付李正。

    不得不说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五姓中人会有这种说法。

    见几个长辈呵斥了她几句便走开,段纶走上前笑着说道:“这位姑娘怎么称呼?”

    她看了一眼段纶说道:“你是谁?”

    段纶自我介绍道:“在下辽西段家,段纶。”

    她不屑笑了笑说道:“听说过你,你就是那个去驰援突厥,反而让突厥亡了,差点被李世民下罪勉强保住一命的段纶。”

    段纶惺惺地点头,没想到这个女人这么强势。

    她多看了一眼段纶便离开。

    被一个女人给小瞧了确实有些不舒服,段纶找到人问道:“刚刚那个女子是谁?”

    喝着酒水的书生说道:“赵郡李家的一个女子,别招惹。”

    段纶稍稍点头。

    游园会很简单,大多数都是一群五姓子弟相互认识一些,还有些旁支是来攀交的,对于很多人来说能够结交五姓中的子弟,说不定就可以改变此生的仕途。

    在一处阁楼上一些世家子弟聚在一起争论,每家出了十多个嫡系子弟聚集在那里,所有人的表情都是轻蔑的,一个小小的堂室决定着世家的命运,而且是一群自以为是不知道外面天地变化的愚昧之辈。

    隔了很远也不知道他们在阁楼上都说了什么。

    段纶对这些人做法不屑一顾。

    拿出一份提前准备好的书信,来到了游园的一处后院。

    这里的人很少,一个护卫拦住了去路。

    “来做什么?”

    听到对方的盘问,段纶解释道:“在下段纶,来见崔老,崔公子有引荐过。”

    “段纶是吧,让他进来。”

    院子里传来了说话声,护卫这才放行。

    段纶一步步走入这处后院,看到坐在躺椅上来的崔林,也是如今的崔家家主,这一次中秋游园会也是崔家主持的。

    崔林的儿子崔傅就站在一旁。

    崔林盯着段纶,“听老夫的儿子说你和颜勤礼有交情。”

    段纶躬身行礼说道:“只是认识而已。”

    瞧了一眼烛火下苍老的脸,当初在长安崔林成为的五姓七望中的崔家家主,记得那时候崔林还是中年,听说在一次大病之中崔林的身体每况愈下,直到李正娶了长乐公主之后。

    崔林便一病不起。

    如今的崔林看起来很老很瘦,须发皆白,像是被病痛抽干了身体。

    递上书信,段纶恭敬地说道:“这一次是来向崔老辞行的。”

    崔傅疑惑说道:“辞行?不多留几日?”

    崔林看了一眼信中的内容,目光盯着段纶,“你要和我们崔家断绝来往?”

    段纶站直身子说道:“老先生没有看仔细,我的意思是和五姓所有人断绝来往。”

    崔傅听得急忙拿过信看了一眼,目光瞪着段纶,“你这是什么意思。”

    段纶低声说道:“我也想自己做一番事情,这些日子感谢崔兄与崔家的照顾,只是我要做的事情必须和五姓脱离关系。”

    崔傅上前一步说道:“你想要投靠李正?”

    段纶摇头,“不,我不想投靠李正。”

    “那你到底是为何?”

    段纶低声说道:“一艘船离开河岸的时候,众人才发现他要沉了,每当这个时候在下绝对最早下船的人,最容易游到岸边,也最容易活命,在下的意思再说明白一点,就是在下觉得世家要亡了。”

    崔林的目光一直盯着段纶。

    崔傅大声说道:“段纶,我们待你不薄啊。”

    段纶苦涩一笑说道:“崔兄,你我就不要装了,大家都明白,你们接近我不过是为了著作郎颜勤礼吧。”

    “你!”崔傅咬牙说道:“你是不是觉得我从来没有见过你这种人,你是不是觉得我们会求着挽留你?”

    段纶还是微笑说道:“言尽于此,崔兄,崔老好自为之。”

    说完段纶转身便离开,也不想去看身后的崔傅和崔家家主的神情。

    走出院外,段纶也没有心思再去游园会,离开了这里。

    一个走在热闹的洛阳街头。

    这里没有宵禁,这里也没有李世民和李正。

    段纶来到一处酒肆住下,拉到客房和伙计要了笔墨。

    书写着要给李正的事情,自己和李正之间的关系不过是相互利用。

    给李正做的事情也够了,信上写下和五姓有关的洛阳官吏,这些官吏的名字也是自己最后一次给李正办事。

    或许还能活过今晚,也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

    段纶心中明白,跟着五姓确实可以给自己一时间的安稳。

    但是想要站稳脚跟还是要靠自己。

    中秋的吐蕃很冷。

    王玄策和李恪坐在篝火旁取暖。

    灌下一口凉水,王玄策说道:“朝中的兵马迟迟没有来,蜀王殿下,我们还要接着等下去吗?”

第五百八十七章 无法做的规划

    李恪正在给一只刚刚捕获野狼剥皮,“我们自己顾好我们自己的就行,朝中的事情也不是李正说什么就是什么,说不定父皇有什么顾虑迟迟不肯出兵。”

    王玄策看着眼前的篝火低声说道:“刚刚回来的一批斥候说再往西数十里,都出现了头晕气短的症状,我们前进的脚步又要放缓了,得让我们的人适应这里才行。”

    李恪把清理好的野狼架在火架上烤着,“这吐蕃的野狼还真是够瘦的。”

    王玄策又灌下一口凉水。

    脸上很粗糙,整张脸都像是被吹干了一般。

    李恪坐下说道:“好在听了李正的话,我们放慢了脚步,若是真的冒进这种病还没缓过来,我们说不定就要被打个措手不及。”

    王玄策说道:“长安令说这是什么病来着?”

    李恪说道:“李正说那是一种高原反应,大多数关中人进入高原都会有这症状,还真是第一次碰到,已经有几个人出现了这样的症状,这里的地势不错,我们可以驻扎一段时间。”

    “过两日那些还适应不了的人,就送回去吧。”

    李恪有些疲惫地说道。

    王玄策看着夜空上的明月说道:“今日是中秋吧。”

    李恪看着地图看着点头。

    王玄策又说道:“这一次来怕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除了那些老兵,我们泾阳带出来的人现在都有些想家了。”

    李恪看向王玄策说道:“你想家了?”

    王玄策笑了笑说道:“我一直都没有和家里人说过我辞官的事情,我的爹娘很不希望我入伍从军,从一开始辞官我就瞒着他们,只是想着等我打下了军功,带着军功回去之后他们会对我另眼相看吧。”

    李恪瞧着地图说道:“这里距离拉萨已经很近了,说不定过些日子我们就可以联系到禄东赞和松赞干布,过了这么长时间了,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死了。”

    王玄策也说道:“松赞干布要是就这么死了,谁来还长安令的钱啊。”

    李恪舔了舔有些干裂的嘴唇,用刀割下一片还不是怎么熟的狼肉。

    安静地吃着,一路要节约粮食,在吐蕃能吃的东西不多。

    大营里很安静。

    第二天,天亮的时候,队伍依旧在驻扎。

    在这里就可以看到时不时拉着牛羊的突厥人。

    军中的人也已经习惯了水煮不沸的情况。

    但还是坚持把水煮过之后再喝,这种习惯养成之后就再也没有改过。

    每次看到有吐蕃人捧起河水就喝,总觉得这些吐蕃人很野蛮。

    王玄策又收到了斥候带来的情况。

    靠近拉萨的附近发现有大军行军过的痕迹,大约估计有七万的大军。

    看来是拉萨而去的。

    王玄策算了算从自己这边驻扎的地方到拉萨大概有两天一夜的路程。

    收起军报,王玄策对斥候说道:“方圆十里内的情况都要查探清楚,一旦有大军靠近立刻来报。”

    “喏!”

    斥候带好水和食物,再次翻身上马离开。

    还没到中午时分,酷热就袭来。

    白日里酷热,夜里又冷。

    王玄策到现在也有些适应不了这里的气候。

    来到大营中,王玄策在地图上标出一片地方,对李恪说道:“我们的人这附近发现了有大军行进的痕迹,应该是拉萨而去的,需不需要做点什么?”

    李恪来了精神,“大致有多少人。”

    王玄策面色凝重,“应该有七万左右的人数,也只是估计,并不确切。”

    李恪收好横刀,“对方发现我们了吗?”

    王玄策摇头,“不好说,如果他们只是往拉萨去,估计没有注意到我们,已经派出斥候去查探了。”

    李恪低声说道:“不着急,我们现在还没适应高原,贸然再进容易出事,我们只有一千人,这一千人都是泾阳人,我们要一个不差的带回去,人手太少,不能出岔子。”

    王玄策非常同意李恪的想法,“也不知道松赞干布会不会来找我们。”

    李恪沉默地看着地图,手中的一千人可都是泾阳乡民,出了岔子还怎么回去交代。

    泾阳

    泾阳村的居民区,大多数村民都住在这里,这一片地方坐北朝南,地势较高。

    大牛独自一人在家中,父母都在泾阳的作坊劳作。

    除了傍晚和晚上,大多数时间大牛都是独自一人在家中。

    老师布置的作业就是泾阳未来的五年规划。

    这些日子一直都在关注着泾阳的工坊和泾阳的人口变化,和田地变化。

    也问了不少人,准备了两个月时间。

    直到现在大牛才觉得自己有信心可以落笔了。

    铺开纸张,研磨好墨,大牛提笔开始写着泾阳未来五年的规划。

    按照原本想法,洋洋洒洒写下一大篇。

    从现在的泾阳来看,未来五年的泾阳工坊会扩大将近十倍。

    扩张工坊需要土地,工坊扩大十倍需要的土地和人口需要更多。

    写完一部分,大牛放下了手中的笔。

    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大牛发现自己意识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重新回到自己家门口,坐在一张竹椅上。

    大牛一遍遍地验证着自己心中的想法。

    从泾阳一开始的小作坊,现如今的泾阳工坊是以前的十倍大。

    如今泾阳坊市的商品供不应求。

    张公谨说过土地是很多人权贵立足的根本。

    而这个根本很多时候就连皇权也不能轻易地去触碰。

    就算是国公皇子他们的封地也都是有限的。

    大牛心里想着,如今的泾阳一直都在扩张。

    就像是一滴墨水落入布匹中,墨水会在布匹上不断地扩张。

    一个土地有定数的大唐,突然出现一个需要不断吞并土地的存在,那会是一个什么情况。

    大牛下意识地看向长安方向。

    皇家会允许老师一直扩张地盘吗?

    从老师与当今陛下的一次次交易和妥协中,如今的泾阳已经一大再大,要说是一个郡县已经不现实了,反而更像是一座大城。

    回到自己的房间,大牛把刚刚写下来的规划又一把火烧了。

    匆匆忙忙离开家门,打算去问问老师。

第五百八十八章 造反?

    李正坐在泾阳河边听着许敬宗的禀报,许敬宗低声说道:“最近那些世家子弟的举动很奇怪,有这么一些人开始收拢钱财,而且最近世家的内部有不少人出现了分歧。”

    看着许敬宗送来的情报,李正摸着下巴说道:“分歧?”

    许敬宗点头说道:“这也是在平康坊查探的,有几个姑娘说这些日子有几个酒客穿着得体,行为也非常的斯文,应该都是士子,只不过最近平康坊总是会出现一些反对世家的声音。”

    李正心里细细琢磨着。

    许敬宗又说道:“长安令,你说是不是已经有人觉察到世家要亡,有人开始做准备了?”

    看许敬宗说出这话的表情似乎还有些兴奋。

    李正看向许敬宗,“老许啊。”

    许敬宗:“嗯?”

    摇着手中的扇子,李正惆怅着说道:“你在平康坊到底有几个相好?”

    许敬宗清了清嗓子说道:“长安令,咱们说五姓呢,嗯,对!说五姓呢。”

    李义府小步走来,“长安令,大牛来了。”

    回头看了一眼从远处走来的大牛,李正对许敬宗说道:“其实你在平康坊有多少相好和我没有关系,但是你也要保住身体啊。”

    许敬宗连连点头,“长安令说的是。”

    李正又对许敬宗说道:“当然了要钱和我说,消息是还要继续打听的。”

    在原地站了好一会儿,许敬宗有些不明白李正的意思,听着上一句话语,似乎有些在数落自己整日流连平康坊?

    后一句的意思似乎又是让自己别客气,平康坊随便玩?

    真是匪夷所思。

    一路走着李义府走向村口,许敬宗说道:“我去平康坊有错吗?”

    李义府揣摩着说道:“长安令不是说了让你注意身体。”

    许敬宗摇头说道:“我那是为了女色吗?我那是为了给长安令打听消息。”

    李义府了然地点头,显然有些不太信许敬宗的这番鬼话。

    见许敬宗和李义府走远了,大牛才走到李正的面前,“老师,最近学生遇到了一些问题。”

    李正吃着一颗柿子说道:“我最近要好好研究柿饼的做法,就是有些太甜了。”

    大牛疑惑道:“什么柿饼?”

    “一种高甜的食物,用柿子做的,你可以理解为把柿子压成了饼。”

    大牛稍稍点头,“原来是这样。”

    “你找我什么事来着。”

    大牛这才回过神,“是这样的,老师不是让学生做泾阳未来的五年规划。”

    李正点头,“做得如何了?”

    大牛斟酌再三,“按照现在的泾阳发展,人口土地一样都不能少,若是这么下去,老师所需要的土地会越来越多,那么以后……”

    李正坐起身子说道:“你的意思是说我以后的土地会越来越大,甚至超过长安城?”

    大牛犹豫着点头。

    再次拿起一只柿子,李正说道:“我看你的意思是想问,我是不是要造反?”

    大牛坐在一旁看着泾阳的河水,“学生也都只是猜测,可若老师不是皇帝,能够得到这么多的土地吗?大唐上到皇子,下到国公贵胄,所有人的土地都是有定数的,唯一坐拥全天下可以随意支配土地的只有皇帝。”

    李正拿起一旁的茶杯喝下一口茶水说道:“我从来没有想过造反。”

    大牛有些忐忑地说道:“真的没有吗?”

    李正点头,“造反这种事情不适合我,主要是太累太麻烦了,我没有兴趣。”

    听到李正这么说,大牛松了一口气。

    心中安定了不少,老师确实不是那样的一个人。

    太累太麻烦的事情老师确实不会做。

    就算当今陛下屡次要老师做官,都被老师拒绝了。

    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能让别人动手绝对不会自己费力。

    说到底就是懒,不过老师的这种懒,让大牛心里放心不少。

    若是老师将来真的要造反,大牛也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抉择。

    或许会跟着老师冒死,或许也会远走关外再也不回来。

    看着晴朗的天空,大牛心中舒坦了不少,又问道:“老师,那以后的泾阳要怎么办。”

    李正叹息一声,“当今陛下不厚道,欠了我这么多钱不还。”

    大牛笑道:“当今陛下欠钱不还和泾阳的以后有关系吗?”

    “有!”李正点头。

    大牛又说道:“老师,学生还有一个请求。”

    “说。”

    “学生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大牛鼓起勇气说出口,这个想法很早就有了。

    “可以,你想去哪里?”

    大牛思量了一会儿说道:“吐蕃吧,其实也想去看看北海南海,想去的地方有很多。”

    看大牛眼里充满了憧憬,也不知道是不是大牛天生就带着一些想要冒险的念头,绝大多数孩子都有想要冒险的想法,但是等人长大之后,知道了外面的世界其实也没这么好之后。

    更愿意留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之中。

    当然也有一些人就喜欢冒险,那是刻在骨子里的浪子性格。

    李正对大牛耐心说道:“如今的吐蕃很乱,并不适合你去,再等一年吧,一年后我在吐蕃有一些事情要办,你顺便去吐蕃,帮我办一些事情。”

    “明白了。”

    “还有什么事情吗?”

    大牛重新站起身,“最接晋王他们好像遇到了什么麻烦事情,学生帮帮晋王。”

    李正点头。

    大牛离开了,李正心里想着如今的吐蕃情况,吐蕃有好几次矿产资源,而且这些矿产资源很大。

    盐矿就交给李世民了,对盐矿这种东西。

    李正不感兴趣,盐是万民之本。

    甚至可以控制一朝的财政。

    历朝历代因为盐发生的大乱不少。

    碰了这东西容易人头落地。

    正想着李正发现一个影子出现在自己面前。

    顺着影子看去,就看到了一个穿着一身劲装的高挑女子。

    手里还提着一把横刀。

    没错杀手姐姐就是那种人狠话不多的角色。

    她要是想杀了自己,绝对不会多说一句话。

    毫无声息地出现在别人身后。

    有这个女人时刻盯着自己,李正担心自己的后半辈子很有可能怎么死都不知道。

第五百八十九章 当年李秀宁

    杀手姐姐就是这么干净利落的一个女人。

    李正勉为其难地挤出微笑,“好久不见了,杀手姐姐。”

    李江山面无表情地说道:“关外送来消息,皇后嘱咐我让你多派点人手去吐蕃。”

    李正点头说道:“我知道了。”

    看李正一脸淡然的神情,李江山又说道:“你好像一点都不在意,你是早就料到了吗?”

    李正摇头,“我料到他们会不要脸,我只是没有料到他们会如此不要脸。”

    李江山低声说道:“需要我做点什么吗?”

    李正捧着茶杯说道:“保持呼吸就好。”

    “什么?”

    李江山诧异地眨了眨眼不太明白意思。

    李正深吸一口气说道:“杀手姐姐,跟着我做,深吸一口气。”

    李江山深吸一口气。

    李正又说道:“然后吐出一口气。”

    李江山也吐出一口气。

    “没错就这样。”李正低声说道:“保持呼吸,好好活着就好。”

    “……”

    李江山黑着脸安静了好久,然后转身离开。

    现在往吐蕃增派人手不是这么地现实。

    也不是这么派人手的。

    王玄策和李恪如今已经进入吐蕃的深处了,按照现在的军报来看,距离拉萨很近。

    虽说心里不能抱有太大的侥幸。

    不过就算是现在五姓再次派出杀手进入吐蕃要去刺杀李恪,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很低。

    之前是因为知道李恪和王玄策的驻扎所在,大家心里都清楚。

    但是现如今又是另外一番情况。

    在茫茫的吐蕃高原上找人?不把自己丢了就算不错了。

    再回头看了看李江山,李正起身走回家中。

    家里,李丽质坐在院子里和徐慧熟练地剥着算盘算账。

    李正想了想如今现在自己要做的事情。

    眼镜要做成功,就要用到玻璃的提炼方法。

    就算是可以提炼出玻璃,要造出眼睛,玻璃的提炼工艺需要很高。

    在这个年代想要把玻璃烧制成后世的眼睛那样,纯手工的技艺中这无异于你要把一盆最简单的炒菜,炒出五星级大厨的味道。

    非常的难。

    这个问题可以稍微往后放放。

    再看眼下,修路要进行,印刷厂要扩建需要更大的动力,如今泾阳的动力来源只有水力。

    想要更大的水力就需要修建河道。

    还有养猪场也需要扩建。

    阎立本的泾阳新书院也没有落成。

    ……

    突然想到自己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要做,李正感觉距离退休数钱的好日子还有很远。

    李丽质拿着账本而来说道:“有心事?”

    “没什么。”

    “对了。”李正拉着李丽质走到一旁小声问道:“你和杀手姐姐熟不熟?”

    李丽质说道:“李江山一直服侍在母后身边,以前总是管着我们这些皇子公主,自懂事起就知道她了,怎么了?”

    李正看了一眼四周,确认杀手姐姐没有在周围又说道:“我的意思是熟悉吗?就比如说知道她一些事情。”

    “熟悉?”李丽质又想了一会儿说道:“你要这么说,李江山姐姐从小就看着我们长大,但要是了解,杀手姐姐很熟悉我们,但是我对杀手姐姐以前的事情,可以说是一无所知。”

    李正说道:“今天看杀手姐姐心事重重,一个女杀手有心事看起来就让人害怕。”

    “心事?”李丽质回想着说道:“要说杀手姐姐真的有心事,可能就那件事情了吧,之前和你说过。”

    “什么事情?”

    李丽质低声说道:“有些事情其实不能对外人说。”

    李正连忙说道:“不能知道的事情就不用我了,我对宫里的秘闻没什么兴趣。”

    李丽质捂嘴笑道:“你是我的丈夫,也不是什么特别神秘的事情,只是我父皇母后心中的一个禁忌而已,你不说出去就好。”

    人总是抵挡不住吃瓜的好奇。

    回到房间中。

    李丽质给李正倒上一杯茶水说道:“这件事其实很多人都不愿意提起,也是皇爷爷那个时期的事情,父皇登基之后,李江山姐姐心中一直牵挂的就是平阳公主。”

    李正喝着一口茶水,“果然还是李秀宁。”

    李丽质点头,“确实,我还见过李江山姐姐因为想要知道李秀宁的事情,还好几次和母后争执过。”

    李正点头,“原来是这样。”

    “嗯,很早以前那时候还是皇爷爷从晋阳起兵的那段时间,李秀宁在绿林中杀出了名声,那时候李江山姐姐就跟着李秀宁了。”

    李秀宁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女将,李正心里想着。

    李丽质低声说道:“但是关于李秀宁还有一件很离奇的事情,我的这位姑姑戎马十年,身为女子东征西讨,就算是葬礼也是用的军中葬礼,但是她的死因一直都是一个迷。”

    “很多人也问起过,父皇,母后,皇爷爷都只字不提,知道其中缘由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李江山姐姐心中一直放不下的就是李秀宁的死因,好几次和母后有争执也是因为李秀宁死因的事情,身为以前李秀宁身边最得力的女将,李秀宁是她这多年以来的执念,她很想知道李秀宁的死因。”

    李秀宁的死因就算是在历史上也是一个谜题。

    在史册上虽然有李秀宁身为女将时候的功绩。

    但也只是功绩,之后的事情便没了记载。

    最后的记载也是她的葬礼。

    “我知道的就这些。”李丽质小声又说道:“对了,过两日皇叔要来。”

    “哪位皇叔。”

    李丽质俏目瞪了一眼李正,“还能是谁,河间郡王也就是现在的宗正寺卿。”

    “李孝恭啊。”

    “是的。”

    李丽质长叹一口气。

    李正倒吸一口气,又问道:“他来做什么?上一次不是来过了吗?这怎么又来了。”

    “他来做什么?你难道不知道吗?还不是你……”李丽质说到一半急得一跺脚。红着脸挥起拳头,往李正的肩膀打了几拳,而后转身离开。

    大唐民风彪悍,也不至于这样,李正揉着有些疼的肩膀,“这个女人果然和她父皇一样,怎么说两句就急眼了,还能不能好好聊天了。”

    关上自己的房间的门,李正从系统图书馆中拿出道路勘测的书,继续看着。

第五百九十章 学习和修仙

    在这个交通工具全靠走和马匹年代,道路勘测就简单了许多,并不需要后世那样将地形、地貌、地物还有导线、高程、地形、桥涵、路线这些数据的测绘。

    只要满足基本的地形地貌接下来的就很简单了。

    看了一会儿书,李正又滴了两滴眼药水来放松有些干涩的眼睛。

    迟早近视不可,虽说不止一次有这种想法。

    但是眼下看来这一天越来越近了。

    将道路勘测的几个要点做好笔记,李正又从系统图书馆中拿出玻璃的工艺技术发展。

    书到用时方恨少,汲取知识的过程总是枯燥又乏味的。

    这种感觉和修仙一样。

    当你学会了一种技能,你的境界也会高几分。

    唯一的坏处,就是长时间沉迷容易留下不少的毛病。

    比如说肩椎,腰椎,眼睛各类的毛病。

    当然了,当你学到了知识,学会了知识中的技能,你能力也会更上一个台阶。

    默呕穿着一身道袍,带着一群小孩子也离开了道观。

    给了道观一笔钱财,用来报答这段时间的收容。

    在大唐总算是有了自己的踪迹,也有了一个真正的大唐身份。

    如今就算是开口说话的口音,也和关中人无异。

    就算是在街上和人交谈,也听不出什么异样。

    莫先生是留在道观的一个称呼。

    默呕带着一群孩子来到长安城,和守城的官兵交谈了几句。

    又拿出了道观给的官碟,守城官兵便给放行了。

    自从当初佛门闹事之后。

    朝中和坊间的大多数人,都对和尚有些避讳甚至保持距离。

    当今陛下虽然没有明说要取缔佛门,或者对付佛门。

    但如今一直都在控制佛门的数量。

    甚至陛下还扶持道门,在长安的道家一脉中名声比较显赫的有袁天罡,孙思邈和李淳风。

    李淳风的数术,孙思邈的医术,还有袁天罡的天象。

    坊间百姓回过神的时候发现,道士比那些整日敲木鱼的和尚好太多了。

    也有人说李正也是道门的。

    据说如今孙思邈就在泾阳,以前一度想要收李正为徒。

    还有李淳风也在泾阳。

    只是李正从来没有说过他和道门有关系。

    如今在朝野道门的名声比佛门好太多了。

    默呕只要穿着一身道袍,拿出道门的官碟官兵也不会有过多的盘问。

    这也得益于当今陛下一直都在扶持道门。

    默呕觉得自己这个道士的新身份非常的好用。

    带着孩子们来到一处长安的居所,这里是自己以前在长安的居所。

    在长安的西市,默呕在这里一共有三套宅子。

    一套给自己的妻儿住,当初买卖兵器的时候,李正给自己的钱,都给了妻儿。

    如今默呕这个身份已经死了。

    默呕也不打算再回去了。

    当初留下的也够她们富裕地过很久。

    看着孩子们进入院子中,默呕需要准备一些东西再进入吐蕃。

    孩子们很懂事,进了家中便开始打扫起来,确实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住在这里了。

    默呕抹了抹桌案,厚厚的灰尘。

    院子的门被人推开,来的是一群官兵。

    默呕上前问道:“诸位这是?”

    来的官兵看着四周说道:“我们是京兆府的,这个宅院是你的吗?”

    默呕连忙拿出地契说道:“这是地契,两年前的时候就买下这处宅院了,还是你们京兆府批复的地契。”

    几个官兵接过地契仔细看着,看到批复人是李崇义之后。

    他们相视一眼,笑呵呵说道:“这位老哥,不要见怪,只是这房子长久没有人住,有人特地嘱咐我们多多照看这里,你们来以为是进贼了,现在看来是一场误会。”

    看这几个官兵态度变化很大,一开始来的时候凶神恶煞的现在又如此的客气。

    为首的官兵拿出一份书信说道:“是这样的,有人花钱让我照看这个宅院,还说了若是这个宅院的主人回来了,要我把书信交给你。”

    默呕接过书信。

    官兵又把地契交还给默呕,“打扰了。”

    说完他们便离开了这座宅院。

    有些事情也不敢多问,在京兆府做事还是要有眼光的。

    有些人可以招惹,有些人不能招惹。

    这长安城天子脚下,随便冒出来一个人可能就是权贵。

    地契的批复虽然会过京兆府,但是大多数都是过一遍,而且是一般的文吏批复的。

    能够让京兆府少尹批复,说明这个宅院的主人来头不小。

    不是和崇义公子有交情,就是和更上头的人有关系。

    在长安当差这点利害关系还是要明白的。

    默呕打开了书信看着上面的内容,只有时间和一个地点。

    其实当初买下这个宅院的时候,就是许敬宗托人安排的。

    也就是说知道自己住在这里的只有长安令和许敬宗。

    走出家门来到西市,买了一些肉菜。

    晚上和这群孩子们好好吃了一顿,在这里住了一夜。

    第二日,默呕便出门离开了西市。

    来到平康坊的一处酒肆坐下。

    让伙计上了一碟羊肉和一些酒水。

    一个人就这么喝着。

    大概半个时辰之后才看到许敬宗。

    看着他坐到自己面前,默呕说道:“许久不见了。”

    许敬宗叫了一碗羊肉汤一张饼,一边吃着说道:“什么时候动身去吐蕃?”

    默呕喝下一口酒水,“明天就动身,我还要准备一些东西。”

    拿出一样东西,许敬宗放到默呕的面前说道:“这个叫做指南针可以让你在荒漠里找到方向。”

    默呕拿起这个盒子,手掌大小,打开盖子是一个罗盘,罗盘上有两枚针。

    许敬宗接着说道:“红针指北方,黑针指南方。”

    默呕点头把这个小盒子收入怀中。

    许敬宗灌下一口羊肉汤,舒坦地长出一口气,“在西域有一支军队,是晋阳的护卫队,为首的是蜀王李恪和我们晋阳护卫队的二队长王玄策,若是可以,希望你可以照顾一下。”

    默呕点头,“明白了,一定会办好的。”

    许敬宗点头,“即便是在吐蕃买卖兵器,长安令也希望你不要再抛头露面了,可以让世人知道莫先生的存在,但是莫先生是谁就不用让太多的人知道,你的身份来之不易。”

第五百九十一章 李淳风的落寞

    默呕又喝下一口酒水,“长安令还好吗?”

    “很好。”

    “听说最近有很多人弹劾长安令,和吐蕃的谈判虽然结束了,但是朝中一直没有派出大军,更担心会不会有人陷害长安令?”

    “你不用想这么多,做好你自己的事情就好。”

    说完许敬宗站起身便离开了。

    默呕依旧坐在,脑海里不断想着许敬宗的话语,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

    或许在李正的心中,自己还没到许敬宗这样的高度?

    默呕看着街道上形形色色的行人,心中有些苦涩,但是也有些庆幸。

    至少现在有一个关中人的身份了。

    许敬宗说得也没错。

    自己的这个身份来之不易,一旦这个身份没有了。

    可不想再死一次了。

    默呕苦涩地笑了笑。

    又在长安准备了一天,带了一些方便携带的粮食,便离开了长安城,一路朝着边关而去。

    出了关之后,还要买一些护卫来保护自己。

    如今的吐蕃一定是一片乱象,虽说在道观里,但是对于关外的消息一直都在打听。

    而且很多事情朝野之中风波不断。

    泾阳

    许敬宗低声对李正说道:“长安令,他已经出发了,还带了十多个孩子。”

    李正瞧着就要修缮完成的新书院点头。

    许敬宗又说道:“这个默呕为什么要带着十多个孩子?”

    长安的秋日凉得有些快,李正收了收自己的衣衫说道:“他需要培养一些人手给他自己办事吧,还没长大的孩子就是一张张的白纸,若是培养得好,以后会有多少的默呕?他是为了以后打算。”

    “可能默呕也想到了,吐蕃这一仗会打很久。”

    听李正说完,许敬宗也说道:“长安令觉得吐蕃这一仗会打多久。”

    李正看阎立本指挥工匠,把书院房梁架设好又对许敬宗说道:“称心怎么样了?”

    许敬宗低声说道:“还在大理寺的地牢中,长孙冲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提审称心了。”

    李正点头说道:“你去找宫里的王公公,就说我有事找他商量。”

    “明白了,这就去安排。”

    李正目光一直看着这座巨大的书院。

    还有一群孩子也看着这个新修的书院,这座书院修建了三个月时间。

    李淳风走来说道:“这个书院很大,应该可以容纳一千个左右的学子。”

    李正点头。

    李淳风又说道:“我好几次和上官仪他们一起来看过这里,你还在里面准备了一个藏书阁。”

    找了一块石头,李正坐下说道:“我们泾阳的书院,书很多,一大堆一大堆的书放在杂物间屯灰也不是一回事,所以要建个一个藏书阁,孩子可以随去随看。”

    李淳风非常赞同李正的这个想法,除了长安的国子监。

    其他郡县的书舍,一个孩子能有一本书就不错了。

    现在的大唐想要增加更多的读书人。

    书籍却太少。

    而绝大多数的书籍和能够教书的人,都在世家的手里。

    而世家也控制了绝大多数的读书人。

    见李淳风目光怪异地看着自己,李正不太舒服地咳了咳嗓子说道:“李淳风道长,你这么看着我做什么?”

    李淳风抚须说道:“贫道推演过,按照现在泾阳的印书速度,不出十年中原就可以多出百万计的书籍,中原至少可以再多数十万的读书人,再过二十年,中原的读书人数量会是现在的三十倍之多,如此一样世家对读书人的控制就会不攻自破。”

    “能够打破如今世家对朝堂的禁锢和读书人的控制,也唯有你李正可以做到,你若是在继续扩张印刷术,这个速度会更快,我时常在想你的印刷术可谓是造福后世,可偏偏你却是一个声名狼藉,又恶名远扬的人。”

    李正拿起茶杯喝下一口水,“说得我自己都快感动我自己了。”

    李淳风微笑着点头。

    李正又喝下一口茶水说道:“其实李淳风道长还错算了一件事。”

    “什么事?”

    “我可以从中赚多少钱?一册书的价格现在在二十文钱左右,按照书页的数量来算,一册书从十文到三十文不等,那么李淳风道长以为再过十年我可以挣多少钱。”

    李淳风倒吸一口凉气,细细盘算着。

    李正长叹一口气,“其实我只是为了挣钱而已,李淳风道长未免把我想得太过高尚了,其实我就是俗人一个。”

    李淳风愣在原地站了许久,这么一想确实李正可以挣很多很多钱。

    这么一想印刷术真的是门一本万利的生意。

    其中可以挣的钱何止百万文,据说如今的印刷工坊还在扩建中,需要再造三台轮转机,那就是说一天之间李正可以印出三千本以上的书籍。

    萧瑟的秋风吹过,吹动着身上的道袍,李淳风一时间有些凌乱,而后转身离开。

    阎立本带着图纸而来,“明日就可以完工,三天后就可以把书院搬进来。”

    李正递给阎立本一只柿子,“辛苦了。”

    阎立本接过柿子吃着,看到李淳风的背影说道:“李正,平日里看李淳风的背影没什么,为何今日乍一看如此地萧瑟又充满了……”

    “充满了什么?”

    “充满了落寞感。”阎立本斟酌着说道。

    李正拿出一份图纸交给阎立本。

    拿过看了一眼,阎立本说道:“这不是轮转机的图纸吗?”

    李正说道:“印刷厂要扩建,我已经先去李义府去安排了,建设好了书院,还请阎大匠去印刷厂帮忙。”

    阎立本说道:“这个东西上一次做完之后,有不少地方做得很粗糙,若是再做一次我可以做得更好。”

    其实给阎立本的工钱并不少,一个月十贯钱呢。

    可比朝中给的俸禄要多。

    李正又说道:“我想在书院中立一块牌子,在上面写下阎大匠的名字,并且以后我们泾阳做出的那些事物上都留下阎大匠的名字。”

    阎立本思量了一会儿说道:“其实很多东西都是你的主意,也是你的设想,我不过是做出来而已,说到底并不是我所创,你的好意我明白,但是我不能要。”

第五百九十二章 朝堂之争

    阎立本低声说道:“其实我在这里已经学到了很多,而且在做很多物件的时候,我能感觉到自己的手艺有提升。”

    “是吗?”李正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突然地感到脸红。

    阎立本不要什么名声只要提升手艺。

    大唐民风淳朴不欺我也。

    心里感慨着,李正再看阎立本,他又去检查书院了,书院刚刚落成有些地方还是需要检查一下。

    李正把杯子重新挂在腰间,去了田地里准备看看棉花的种下的情况。

    棉花是一种经济作物。

    自从引入以来,棉花就成了一种长久的消耗品。

    经济作物的说法有很多,也有说是一种原料作物。

    棉花自古以来,从广泛种植开始,它就深深嵌入了中原人的日常生活中。

    与其说中原最擅长的是什么,不如说是在种田的本事上谁都比不过中原人。

    李正小心翼翼挖开田地里的一些土,看着棉花根系的情况。

    棉花的花期不是太长,在明年芒种之前应该可以收一茬。

    长安

    朝堂之上又一次为了出征吐蕃的事情闹得不可开交。

    李世民听着文武两边的大臣争执不清。

    一方面说可以出兵,而且现在出兵可以稳定大唐西北边防的局势。

    一方面又说出兵会让大唐陷入战争的泥潭,鬼知道这一仗要打多久。

    武将们纷纷请战,文官们说要此时还是不能出兵的时候。

    李世民看着两方的人还在争吵。

    这些文官有多少不干净的,有多少是为了文官后方的权贵利益说话的。

    那些武将有多少是为了军功,有多少是为了制衡文官后方的权贵的。

    太极殿数百个文武官吏,看似就几百个人。

    这几百个人牵涉的可能是大唐大半权贵的利益。

    李世民一脸的惆怅,做个皇帝好难,不想干了!

    直到快正午时分了,王鼎小声对李世民说道:“陛下,时辰不早了。”

    李世民朗声说道:“朝堂是不是市集!”

    众人立刻安静下来,一起朝着李世民行礼。

    李世民站起身说道:“出征吐蕃的事情容后再议,还有想要说的写好奏章,递交中书省。”

    说完李世民甩了甩衣袖离开太极殿。

    很明显看得出李世民确实不高兴了。

    不过为了各家的利益,就算得罪当今陛下也不在乎。

    大家都各自心里清楚,谁是谁的喉舌,谁的背后站着各家的利益。

    魏征从头到尾没有说一句话,甚至想要写一份奏章再骂李世民,朝堂上都是一些什么官吏,你这个做皇帝也不管管。

    房玄龄也杜如晦也没有说什么话,只是安静的站在一旁。

    程咬金,秦琼也都没有说话。

    朝堂太混,有些事情不能瞎掺和。

    明白的人心里都清楚。

    李世民回到甘露殿,扶着额头正在整理着思绪。

    王鼎给倒上一杯茶水递给李世民,“陛下,要不是歇息一个时辰了。”

    李世民疲惫地摆了摆手,“李正这些日子都在做什么?”

    王鼎思量半晌说道:“泾阳传来的密报说是,长安令最近建设一个新的书院,而且还要扩建养猪场,现在应该忙着种一种叫做棉花的东西。”

    李世民苦笑道:“这小子还真是清闲。”

    王鼎微笑道:“应该也算是忙吧,陛下忙家国大事,李正忙着一亩三分地。”

    “明明一身的本事,这小子却不肯为江山出力。”李世民长叹一口气,“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这小子的话说得响亮,到头来还是他置身事外,还为万世开太平,这小子实在是……”

    李世民一拍桌案又说道:“太子在做什么?”

    王鼎又说道:“刚下了朝,想必太子也还在想出兵不出兵的事情吧,需要传唤太子殿下吗?”

    李世民摇头,“不必了,把房玄龄和杜如晦叫来。”

    “喏。”

    半个时辰之后,房玄龄和杜如晦来到了甘露殿。

    看着两人行礼,李世民开口问道:“你们觉得应该出兵吗?”

    房玄龄躬身说道:“陛下,这一次出征事宜涉及利益众多,尤其是五姓一方,如今朝中官吏五姓的人众多,尤其是御史台和吏部,因为李正的事情,他们断不会让陛下出征。”

    杜如晦神色凝重,“看来这一次世家是要把李正往刀口上逼。”

    “陛下!”一个小太监慌张跑来。

    “说!”

    谈话被突然打断,李世民黑着脸。

    小太监躬下身说道:“御史台御史蒋期自尽了,下了朝就在御史台提刀自尽了。”

    李世民拍案而起,“你说什么!”

    小太监拿出一份带血的奏章说道:“这是蒋御史的死谏,还请陛下过目。”

    李世民快步走到这个小太监面前,拿过奏章看着上面的内容,简单的一句话,大唐需要休养国力,此刻出征一旦战事无法平定,势必徒增耗费,外邦外夷战乱何须动用国本,臣死谏!

    看完这份奏章,李世民咬着牙又合上。

    房玄龄和杜如晦相看一眼明白了什么。

    李世民重新坐下,“他们为了不让朝中出兵都开始死谏了!就为了五姓的利益,他们可以连命都不要了吗!”

    这个蒋御史也确实是五姓的喉舌,房玄龄和杜如晦也清楚。

    房玄龄一脸担忧地说道:“陛下,看来五姓为了阻止出兵,什么手段都会用,如今连人命也用上了。”

    杜如晦也说道:“陛下,此事越拖越久,对陛下,对边关会越来越不利。”

    李世民看着手中这份带血的奏章说道:“这件事既然是李正挑起来的,如今到了这副田地朕倒要看看他李正怎么收场!王鼎!”

    王鼎躬身行礼,“老奴在。”

    李世民重新站起身,“去泾阳!”

    又看了一眼房玄龄和杜如晦,李世民又说道:“给朕换上便服,你们两个也一起去。”

    “喏……”

    朝堂之上为了出征的事情,吵得不可开交。

    这件事立刻传遍了坊间。

    死谏这种事情经常听闻。

    还是第一次听说有人真的豁出性命,自尽来死谏。

    程咬金府上,眼下程府上下都在忙着程处默的婚事。

    程家和孔家的婚事在即。

第五百九十三章 就问你怕不怕

    眼看婚事就要举行了。

    就出了这么一件事。

    程咬金灌着闷酒。

    坐在一旁的牛进达低声说道:“看来这一次五姓是不会轻易罢休了。”

    程咬金打了一个酒嗝,“其实都是冲着李正这个小子去的,老夫还听说五姓又派出了不少杀手前往吐蕃,五姓不弄死李正,他们不会轻易收手的。”

    牛进达长叹一口气,“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况且李正的印刷术伤的是世家的根基,要不是泾阳是皇家重地,一直有人把守,怕不是五姓要把整个泾阳一把火烧了。”

    程咬金非常赞同地点头,“没错,这件事不会就这么结束的,这段时间那些五姓世家子弟的举动看来是有提前筹谋的,传闻如今的世家都收拢了不少钱财,鬼知道这些钱财是用来对付李正的,还是他们的买命钱。”

    牛进达的神色担忧。

    程咬金斟酌着:“我老程家还和李正有烈酒生意来往,这小子要是有什么闪失,我老程家的进项岂不是又要少一大项。”

    牛进达嫌弃地看了一眼程咬金,“都到了这么地步,你却还在看重银钱。”

    程咬金又灌下一口闷酒,“你说这个李正自发迹以来,好像就没消停过,这小子的八字还是真是邪门了。”

    坊间有不少人走动,今日的弘文馆也格外地冷清。

    李泰在自己的府邸听着下人禀报的消息,着急地来回踱步,“出大事了,出大事了,这事竟然还搭上了人命,这是想让父皇都下不来台。”

    泾阳,许敬宗收到消息急匆匆就往泾阳赶去。

    刚来到村口,就看到几个身影,再一确认那不是当今陛下吗?

    似乎李义府还陪在一旁,正在往李正的家中而去。

    许敬宗驻足在原地,没想到陛下的动作这么快。

    如今再去送消息也太晚了,只好眼睁睁看着当今陛下先一步到李正家中。

    正在和李治商量着养猪场扩建的事情,李正看到李世民的到来有些意外。

    李治上前行礼,“父皇。”

    看了一眼李治,李世民又看向李正,“李正,你出来,朕有话问你。”

    放下中的图纸,李正对李治说道:“那我晚点再来和晋王殿下说养猪场的事情。”

    听到养猪场三个字,李世民的眼角狠狠抽了两下。

    李正带着李世民,房玄龄和杜如晦走出家中。

    一路走到泾阳的河边,李世民不耐烦说道:“朕不是来你的泾阳散步散心的,这里没什么人就在这里说吧。”

    李正也停下脚步,看向房玄龄和杜如晦,“房老近来可好,杜尚书的身体怎么样了?药还有吗,没有的话我这里还有不少,去的时候带一些走。”

    杜如晦神色一脸凝重,“药如今还够用,最近也没有犯病,如今来找你是为了朝中的事情。”

    果然,李正心里思量,平日里李世民来泾阳最多带个王鼎。

    带上了房玄龄和杜如晦,显然不只是来随便问问的。

    李正又问道:“陛下吃了吗?”

    李世民老脸一黑,“李正!你就这么不想为江山社稷出力吗?整日就只是养猪种田这点事?还口口声声说为万世开太平。”

    果然急眼了。

    再看一眼王鼎的神色,李正又说道:“陛下是遇到什么麻烦事了?”

    李世民咬着牙说道:“李正,你是不是觉得朕的江山没了你李正就不行了?”

    李正摇着扇子尴尬一笑,“在下从来没有这么想过,陛下英明神武,想必没有在下,陛下应该过得更好才对。”

    “李正,朕到底要如何做,你才能入朝为官!”

    “陛下,我……”

    李世民盯着李正又说道:“是不是从前有个道士说你不能做官,你要是做官他一头撞死在你家门口?”

    李正清了清嗓子,“其实……”

    李世民再次朗声说道:“朕的龙武军距离泾阳不远,你心里应该明白,朕一声令下,他们就可以杀到泾阳,将这里夷为平地!”

    李正看着天空,“陛下,你能不能……”

    “你是不是觉得,朕会求着你让你做官!让你为朕办事!”

    李正拿起茶杯喝下一口茶水,今日的李世民来势汹汹,怎么这么大的臭脾气。

    看着平静的河面,李正坐下说道:“陛下,能不能让我把话说完。”

    李世民这才收回眼神,甩了甩衣袖说道:“讲!”

    李正放下手中的茶杯说道:“陛下,我身居龙武军上将军,又是驸马,家财万贯,更是郡公,陛下觉得我这样的人能做官吗?再者说我这人喜欢钱,陛下若是不介意朝中多一个大贪官,在下也不是不能考虑入朝为官。”

    李世民冷笑道:“你倒是做个贪官试试,看朕砍不砍你的项上人头。”

    “这就对了,陛下让我去朝中做官,这不是要了我的命,当然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听李正这么一说,李世民心头的怒火去了大半,心里还是不愿意就这么杀了李正。

    李正是如今朝中的摇钱树,这两年以来宫中库房充盈不少,这里面有李正的功劳,尤其是兵器生意,简直就是一本万利,实在是太多了。

    这小子更是丽质的丈夫,再不济也不能让丽质伤心。

    丽质还对李正如此的死心塌地。

    李世民黑着脸说道:“李正!朕问你,你什么时候可以和丽质有一个孩子。”

    听闻这话,四周安静了许久。

    房玄龄和杜如晦非常有默契地一起咳嗽着。

    李正瞧着李世民,“陛下这次来泾阳就是为了这件事。”

    “不是!”李世民黑着老脸再次说道。

    “那陛下是……”

    李世民也咳了咳嗓子,深吸一口气平复着呼吸。

    房玄龄上前,把今日的朝堂之上发生的事情,以及死谏的事情都和李正说了一遍。

    听完之后,李正斟酌着说道:“所以说,他们为了阻挠陛下出兵,甚至都自伐了?五姓官吏这招够有意思的,狠起来连自己人都不放过?打了自己一巴掌还要问陛下怕不怕?”

    李世民:“……”

    房玄龄深吸一口气,心里想着似乎李正这么一说还真是这么一回事。

    李正踌躇着说道:“五姓的做法,实在是令人不解,嗯!不解呀。”

第五百九十四章 陛下急什么

    杜如晦顺着李正的这番话,思量再三,欲言又止。

    房玄龄面色凝重,“如今朝中掀起了这么大的风浪,想来五姓为了阻挠出兵还会做出更加出格的举动。”

    李世民眼瞅着李正一副淡然的神情,“李正,你觉得呢?”

    李正长叹一口气,“既然如此陛下就别出兵了吧,陛下也不想朝堂再出事。”

    杜如晦心中意难平,“这些五姓官吏着实是太过嚣张,竟然还用上了这等手段。”

    听完李正的话,李世民低声说道:“李正,你的意思是朝中不出兵了?不出兵如何平定吐蕃。”

    李正手里拿着茶杯说道:“山人自有妙计。”

    李世民走上前一步,盯着李正再次问道:“若是李恪有什么意外,朕是不是该降罪于你!”

    看着李世民的神色,李正说道:“陛下,平定吐蕃没有这么容易,这一仗谁也不知道要打多久,要是松赞干布如此快就平定了吐蕃,很快就把五百万贯还清,我们等于还是赔本的。”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李正如此淡定的神情,李世民心里也冷静了不少。

    似乎这也不是什么十万火急的事情。

    朕到底在急什么?

    还真被五姓给唬住了?

    李世民心里暗自想着。

    李正接着说道:“陛下想要吐蕃平定吗?若是吐蕃平定了咱们的生意怎么办?”

    听到生意两个字,李世民使劲咳嗽了两声。

    有些事情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兵器生意房玄龄和杜如晦都是不知情的。

    李世民看了一眼房玄龄和杜如晦说道:“你们两个先去村口等着,有些事情朕要和李正单独说。”

    “喏。”

    房玄龄和杜如晦齐声行礼离开。

    王鼎安静地站在不远处。

    眼下河边就剩下了君臣两人,李世民收了收衣衫,坐在一旁说道:“那你说说你自己的想法。”

    李正拿起一块石头扔入河水中,看着河面荡起的涟漪说道:“在护卫队出征之前,我和蜀王殿下说过,这一次去吐蕃他们并不是去和西突厥人硬碰硬的,而且是查探军情的,为将来的后方大军进入吐蕃查探前路。”

    李世民瓮声说道:“就算只是查探军情,也是孤军深入。”

    “陛下,如今蜀王殿下就在吐蕃,松赞干布也一定不希望蜀王殿下有事,西突厥人也不一定敢来袭击中原人,而且当初的眼线我已经重新起用了,过几天他会回到吐蕃,继续做我和陛下的生意。”

    兵器生意已经停了有小半年,现在终于又要重新开始了?

    李正接着说道:“首先兵器生意要重新起用了,我的眼线会在吐蕃经营,我交代过让他策应蜀王殿下,大概率上来说蜀王殿下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和西突厥人硬碰硬,而且西突厥人也不一定敢动中原人。”

    李世民耐心地听着。

    “虽说如今出征吐蕃对陛下来说是一件举棋不定的事情,但没说不能出征西突厥对吧,就算是不出征西突厥,我们在西突厥和大唐之间的边境上陈兵三万兵马,就当是给西突厥人一个警告。”

    听到这里李世民听出了一点眉目。

    李正再次说道:“当然了,西突厥人对家的概念没有中原人这么浓重,就算我们去围了西突厥,抄了人家的后路,西突厥人可能破罐子破摔,家都不要了。”

    “稍稍警告一番便好,出兵西突厥着实有些不切实际,只需要在边境陈兵便好。”

    李正拿起茶杯喝下一口水,“说得我都有点口干了。”

    李世民问道:“在西突厥的边境陈兵之后该如何?对吐蕃的局势有用吗?”

    看了一眼李世民,李正无奈地说道:“陛下为何要纠结吐蕃的事情呢?吐蕃的局势怎么样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松赞干布借了五百万贯,难不成我们还要帮着他,既借给他钱,还要帮他做事?这不是傻吗?”

    李世民瞪了一眼李正,心想这小子是在说朕很傻吗?

    “我借给松赞干布的五百万贯只是第一笔,当时也说过借给他的是第一笔,并且全部折合成了粮食以及朝中的军饷,到目前为止松赞干布没有拿走一文钱对不对?”

    李世民点头,李正说得没错,当初是借给了松赞干布五百万贯,当初在契约写着也是第一笔五百贯。

    李正合上茶杯的盖子,“一个人说话的时候,不要光听他说了什么还要听他没说什么。”

    李世民看着李正,“那你没说什么?”

    李正感慨着道:“平定吐蕃之后的吐蕃,还是吐蕃,松赞干布还是松赞干布,除了契约上的那些,就只有那些了,边防,商贸,人口,兵力?还有一些土地?陛下的胃口未免也太小了。”

    李世民眉头又猛跳几下,这小子说话就好好说,是不是还要编排朕几句是什么意思?

    这小子是不是故意的?

    心里想着继续听李正说下去。

    “凡是他有的,我们要给他多余的,凡是没有的,连带他有的一起夺过来,陛下若是只盯着那些小利益,就全当之前做的都白费功夫。”

    李世民瞅着李正低声说道:“朕怎么感觉,你从头到尾虽说没有一句骂朕的话语,可朕把你的话联系起来一想,你就是在骂朕太笨,目光短浅,不顾大局?”

    “岂敢岂敢,在下怎么敢骂陛下。”

    李世民板着脸,“朕总觉得你能说一句话够讲完的事情,你要绕好几个弯,还要将朕嫌弃一番,在你李正眼里,朕就是这么一个愚不可及的人?还是说你觉得朕没有你的眼光和野心?”

    李正摇着手中的扇子笑了笑。

    李世民腾地站起身,“你笑什么,好好说话。”

    清冷的秋风吹过,李正低声说道:“吐蕃不能只是吐蕃,吐蕃要成为归属,这个归属并不是附庸或者附属国的意思,而是要将整个吐蕃全部收入大唐的版图之中,这才是陛下应该有的野心。”

    “将整个吐蕃全部收入大唐版图?”李世民重复一遍,不自觉看向吐蕃方向。

第五百九十五章 真正的野心

    “吐蕃的西边有波斯,大食,和天竺,吐蕃存在决定着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李世民疑惑问道。

    “我说的就是自汉代以来通往西方的那条商道,陛下难道不想恢复那条商道吗?”

    要说心中不想恢复这条商道是假的,自魏晋以来这条商道几乎就已经断了。

    前隋时期有恢复,但中途又断了。

    以至于隋末之后这条商路一直都是断的。

    恢复这条商路是当朝实力的象征与国力地位的象征,李世民当然想要向强汉看齐。

    李世民低声问道:“你的意思是说恢复商道,拿下整个吐蕃?”

    李正点头,“那是自然,难道陛下不想吗?”

    “朕当然想。”李世民都没有考虑。直截了当地说出口,话语说出口又觉得什么地方不对劲,总觉得李正是在套朕的话语。

    “我们要的是整个吐蕃,并不是说吐蕃某些地方而已,让它变成大唐的吐蕃郡!给松赞干布平定吐蕃?不如让松赞干布主动拿出我们想要的,这不是更好吗?陛下你何苦呢?”

    李世民感到自己脸上火辣辣的,思量再三说道:“若是朕不向吐蕃出兵,你能办好这件事吗?”

    李正反问道:“若是我办好了这件事,陛下能给我什么吗?”

    瞧着这小子的神色,李世民板着脸说道:“你是在和朕讨价还价吗?你觉得你有多少资格可以与朕讨价还价?”

    李正笑道:“我哪里有资格和陛下讨价还价,陛下吃了吗,要不要留下来吃个午饭?”

    李世民黑着老脸,这小子的嘴脸真想把他的脑袋砍了。

    再想一想还真拿李正没什么办法。

    要是离开了李正很多事情都会办不成。

    就像是兵器生意,李世民现在还不想杀了李正,即使每天夜里无数次想过给李正一个什么样的死法。

    看着李世民的臭脸,李正微笑说道::“陛下留下来吃个饭。”

    李世民点头,“好!”

    说完李世民又是诧异,朕竟然答应了。

    还答应得这么快。

    应该要有点分寸的。

    李世民跟着李正走回家中。

    来到李正的家中,李世民看着这里的环境。

    也不知道是不是李正家的院子这些摆设的缘故,来到这里心里也宁静了不少。

    李世民问向一旁的侍女,“丽质呢?”

    侍女躬身回道:“公主殿下去核对账目去了,应该午时便会回来。”

    李世民点头,又看向一旁的小兕子和李治。

    走上前一看,小兕子竟然画了一头猪,李治还在指点着画法。

    小兕子见到李世民雀跃拿起纸张说道:“父皇你看,明达画的猪好不好。”

    李世民看着画在纸上的猪说道:“明达,告诉父皇,你为什么要画猪?”

    小兕子嬉笑拉来李治,“是皇兄这些日子一直都在养猪场,每天都可以看猪,明达就想画出来看看。”

    李治朝着李世民行礼,“父皇。”

    李世民把手中的画重新还给小兕子,看向李治,“让你拜李正为师,你就只是学来养猪吗?”

    李治躬身说道:“父皇,误会了,儿臣并不是养猪,而是在学习扩建调度。”

    “扩建调度?”

    李治拿出自己的笔记说道:“就比如说每个月泾阳的养猪场平均产下小猪三百只,新产的母猪有两三十只,小猪一年长成,一年后就又多了多少母猪,如此周而复始地换算,三年之后泾阳如今的养猪场就容不下这么多猪了。”

    李世民翻看着李治的小册子。

    上面没有画着猪,而是写着很多的算式和推算。

    有些算式根本看不懂,不过看起来又是这么一回事。

    再看看李治,如今的李治才十岁。

    如今他所学的朕已经看不懂了。

    李世民又往后翻了几页,讶异地发现这上面的记录有些类似如今大唐的人口粮食土地?

    调度扩建?以小见大?小小一个泾阳又何尝是不是大唐的一个个的州府那般。

    李世民神色郑重地把李治的册子还给他,因为看不懂多少,那些算式根本看不懂。

    李治笑着说道:“父皇,儿臣是不是很厉害?”

    李世民板着脸说道:“等你以后不用再为猪发愁了,再谈你的厉害,现在给朕好好向李正学!”

    李治用力点头,“儿臣明白了。”

    不一会儿,李丽质也回来了。

    见到父皇,李丽质上前行礼,“父皇。”

    李世民看到李丽质脸上终于有了笑容,“你最近似乎有些胖了。”

    李丽质看了看自己说道:“有吗?”

    李世民笑着点头,“这样好,好多了,以前看你消瘦在宫里也吃不了多少饭食,如今这样很好。”

    小兕子也跑来扑进李丽质的怀中,“皇姐,看!明达画的猪。”

    李丽质抱着小兕子说道:“皇姐都要抱不动你了。”

    小兕子在李丽质怀里嬉笑着。

    看着这温馨的一幕,比冰冷的宫里好太多了。

    李世民心里想着若是有朝一日也想不再处理朝政,每日这么过着才是好日子。

    也有些想不明白,当初为什么和李建成争个头破血流。

    李正在厨房里忙碌着。

    徐慧走过来说道:“驸马,需要我帮什么吗?”

    “不用了。”李正鼓捣着鸡爪说道。

    徐慧点头又走出了厨房,起初觉得李正做饭可能是嫌弃别人做饭不好。

    徐慧心里也自责过可能是自己做饭不好的缘故。

    这两年以来徐慧也习惯了,有时候并不是说李正做饭是为了一口吃的。

    只是李正比较喜欢做饭,喜欢做各种各样的吃食,而且味道都还不错。

    全天下的男人,会把做饭当作一种爱好,可能只有李正了吧。

    徐慧心里这么想着。

    饭菜上桌,一家人在饭桌旁坐下。

    李世民刚要坐下,李渊便赶着饭点来了。

    一进家门李渊便笑呵呵地抱起小兕子,很自然地坐在上首坐。

    李世民板着脸坐在一旁。

    侍女们不断把做好的饭菜端上桌。

    要说李世民是皇帝,上首桌应该是李世民的。

    可李渊是太上皇,李世民的亲爹,按照长辈来算李渊也理所当然坐在上首坐。

    李渊的目光看向李世民,“你政务繁忙,今日怎么有空来泾阳了。”

第五百九十六章 鸡爪的美味

    李世民目光看着桌子上一碗碗的菜肴说道:“就是来泾阳散散心。”

    李渊稍稍点头,“宫里真不是一个好地方,你若是在泾阳可以住几天,你的心境也会有很多的变化。”

    听着李渊的说教,李世民依旧板着脸。

    见李世民没什么反应,李渊又说道:“这里的饭菜很不错,没有宫里的那么多大鱼大肉,吃起来很舒坦。”

    小兕子也说道:“嗯!父皇,老师做菜可好吃了。”

    做好饭菜,李正装点了一些饭菜,装入食盒之中,再备上两壶小酒交给徐慧,“房老和杜尚书还在村外,估计也还没吃。”

    徐慧点头道:“明白了,这就给房老和杜尚书送去。”

    徐慧是一个办事很利落的女子,从给李丽质办事就看得出来。

    李丽质嫁过来之后,徐慧成了李丽质的二把手。

    饭菜上桌,李正把最后一道菜放在桌子上。

    李世民瞧着两盘鸡爪有些不知道该如何下嘴,“这是?”

    李正脱下自己做的围裙说道:“这两盆鸡爪,一道叫做红烧虎皮鸡脚,还有一道叫做泡椒凤爪。”

    “鸡脚?”

    “对!”李正点头,“我们泾阳的养鸡场每天卖出去的鸡鸭都不少,大多数人买半只鸡回家,剩下很多没人要的鸡翅和鸡脚,我就把这些做成了菜肴。”

    李世民手里拿着筷子,看着一个个鸡爪有些难以下筷。

    转手夹起了一块红烧肉吃着。

    李丽质和李治也都已经入座了。

    看到李治正在啃着鸡爪,一个接着一个,吃得好不欢实。

    鸡爪这么好吃?

    鸡爪上又没什么肉。

    心里想着看一旁的李渊也吃起了鸡爪。

    犹豫再三,李世民还是夹起了一个红烧虎皮鸡脚,刚入口的口感就有些惊讶。

    再一咀嚼似乎也不难吃,细细品味好像味道还不错。

    扒了一口米饭,再吃鸡爪。

    鸡爪皮和骨头像是已经煮得分开了。

    骨头很脆,有些是鸡爪关节处的脆骨,一咬就碎。

    再吃泡椒凤爪,入口的一感觉就是酸辣。

    滋味有些奇怪,但是非常地开胃。

    胃口被一下子打开,一直以来的油腻感也被一扫而空。

    当胃口被打开也敞开吃了起来。

    直到感觉到饱腹感,李世民才发现自己竟然把一大碗米饭都给吃完了。

    平日里宫里的饭食,若是不先喝一碗酒,根本吃不下什么东西。

    在这里吃饭朕竟然滴酒未沾,就可以吃得这么酣畅淋漓。

    心中暗道惊讶,也对李正神奇的厨艺越加不理解。

    没人要也没人吃的鸡爪竟然在李正手中可以变成这样的美食。

    饭后,李丽质和徐慧回到了房间去小憩。

    李治继续带着小兕子做题。

    李渊也意兴阑珊地离开了。

    给李世民倒上一杯热茶,李正说道:“在下有个习惯,饭后要是没有一杯热茶总觉得肠胃腻得慌。”

    接过李正递来的热茶,李世民喝下一口,冲泡了茶叶的茶水有些苦涩,但是这种苦涩一入嘴,李世民发现之前的油腻全部消散不见了。

    李世民又喝下一大口说道:“你每日都是这么过的吧。”

    李正捧着茶杯说道:“乡下人的日子就这么简单枯燥,还望陛下不要见怪。”

    李世民摇头:“朕羡慕你还来不及。”

    “陛下现在还觉得朝堂上的风波很严重吗?”

    “你觉得朕应该怎么做?”

    “也很简单,出兵的事情不否决也不答应,只要无限期延后就可以了。”

    李世民低声说道:“朕就这么不管不顾了?”

    李正笑道:“若是陛下放心,可以由我全权来处理,只要不经过朝中便可,他们是不想让陛下出兵,又没说不能别人的人手出去。”

    李世民略带轻蔑地笑了笑,“你还真是狡猾。”

    “陛下过奖。”

    “朕没在夸你。”

    李丽质看着窗外,李正和李世民君臣坐在一起,似乎很聊得来。

    徐慧拿出账本说道:“公主殿下,最近泾阳坊市又有人要进来开铺子。”

    李丽质低声说道:“我们泾阳的坊市现在不接受外来的商户来开铺子,凡事要来的全部一应回绝。”

    徐慧低声说道:“可是有些来头不小。”

    “来头不小?”

    徐慧点头说道:“其中有一个就是韦氏的人。”

    “父皇后宫那个韦妃?”

    徐慧点头。

    李丽质收起账本说道:“就算是外戚也不行,我们泾阳若是看着权贵脸色给权贵们优待,以后的泾阳坊市拿什么在百姓心中立足。”

    徐慧记下李丽质的话语,“明白了。”

    泾阳能够走到如今这一步不容易,泾阳的坊市其实就这么大。

    自帮李正管理至今,李丽质心里也明白,很多人来泾阳的原因是泾阳的货物公道,价格也合适。

    长安是一个染缸。

    在长安的东西两市有多少商户背后有权贵的影子。

    很多人都心知肚明。

    饭后,李正还陪着李世民在村子里走了一圈。

    每隔几个月泾阳都会有一些变化。

    李世民看着如今的印刷厂说道:“李正,朕给你这么多地,你就只是建设了这么一座吗?”

    李正感慨着说道:“陛下,可知光是建造这么一座印刷厂需要多少时间,如今更是还没有建设完工,还有另外两条生产线,难度系数之高不是以前的手工印书坊可比的,而且现在的印刷速度当然也不是以前可以比的。”

    李世民走了一圈,又其实盯着乱转机看了许久。

    实在是看不懂轮转机的原理便放弃了。

    离开印刷坊,又来到了新扩建的书院。

    如今的孩子们依旧在老书院,新书院虽说已经建设好,但是内部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装修,还没有正式启用。

    走完一圈,李世民说道:“李正,朕自己走走。”

    李正拱手说道:“那陛下请便,我回去睡个午觉。”

    李世民板着脸点头,这小子说告退,为什么还要说是去睡午觉。

    做皇帝的坐拥江山累死累活,这小子休闲惬意乐得自在。

    李世民心里越想越气,低声说道:“王鼎。”

    站在一旁的王鼎上前一步,“老奴在。”

第五百九十七章 外戚

    李世民低声说道:“李正是一个很好的年轻人,天赋很高只是需要好好磨练,朕觉得不能让李正这么荒废自己了,你觉得呢?”

    王鼎笑着说道:“陛下说得在理。”

    接下来的时间,李世民又去看了孙思邈,张公谨,阎立本还有李淳风。

    李世民在泾阳都做了什么,李正不感兴趣。

    也不想知道。

    泾阳的一切对李世民没什么好藏的。

    李世民也心知肚明,李正也心知肚明。

    每一次泾阳的变化以及自己的举动,都会当作密报送到李世民的面前。

    在家中的院子里,睡了一个午觉。

    李正舒展着懒腰看向一旁正在看书的李丽质。

    李丽质低声说道:“父皇让人送了一些上好的丝绸过来,都是江南向宫中进贡的。”

    李正喝着水说道:“你父皇什么时候这么好心了。”

    李丽质笑骂道:“父皇又没有多么坏。”

    徐慧端来一盆水,“驸马,洗脸。”

    把冷水扑在脸上,李正顿时神清气爽了不少。

    李丽质低声说道:“我们是不是可以商量一下泾阳坊市的事情,最近遇到一些事情,还想和你商量一下。”

    李正点头,“可以。”

    让侍女搬来一张桌子,准备好笔墨和小册子。

    李丽质端坐下来说道:“可以了。”

    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这么有仪式感。

    李正清了清嗓子,“遇到什么问题了?”

    李丽质开口说道:“泾阳坊市自建立以来就一直很火热,也借助新修官道的原因,商客往来不绝,不过最近有不少人想要来泾阳开设铺子。”

    琢磨着李丽质的话,李正疑惑道:“很多吗?”

    李丽质点头,“光是收到的信件来看足足有十五家权贵,八家外戚。”

    李正点了点头,“接着说道。”

    李丽质又说道:“那些权贵倒是无所谓,得罪也无所谓,我们也不用他们的脸色都看,但也有不少的皇家外戚,有些人还要喊一声皇叔,姑姑,拒绝了他们难免会有一些闲言碎语。”

    李正给自己倒着茶水,“你父皇知道吗?”

    李丽质摇头,“还没和父皇说起。”

    李正再次说话道:“这件事你暂时不要说起了,泾阳就这么大,暂时没有其他的位置来收拢他们,一应拒绝就好。”

    李丽质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泾阳能有今天不容易,和你说也是为了怕因为这件事给你得罪人。”

    李正笑着说道:“人都有立身之本,如今我们日子虽然好多了,但泾阳一开始就是穷苦人家,以后也一直都是穷苦人家。”

    “嗯!”李丽质用力点头,而后写下,“我们一直都是穷苦人家。”

    李正接着说道:“说句心里话,当初我家很穷,我能长大少不了乡里人的照顾,所以我们不能脱离群众,不能离开基层。”

    李丽质记下李正的话语又问道:“不能脱离群众倒是明白,什么基层。”

    “所谓基层就是最底层的劳苦大众,我们要走近他们,帮助他们。”

    李丽质记录下来又说道:“你和泾阳的乡亲们走得近,我从小就和外戚权贵走得近,也知道那些外戚的手段,如今我们都拒绝他们,现在是看不出什么,若是将来他们免不了在父皇耳边说闲言碎语。”

    皇家外戚和权贵在经营上都是老油子。

    若是什么都不做很容易吃亏。

    加上现在五姓恨不得自己早点死。

    李正心里想着外戚和权贵会对泾阳使出什么狠招,还是要防备一下。

    和李丽质又说了一句话,李正走出家门找到了李义府。

    李义府躬身说道:“长安令。”

    “许敬宗人呢?”

    李义府说道:“应该在马圈和大虎吃肉呢吧,一个时辰前刚看到他提着一只刚杀的羊过来。”

    “把许敬宗叫来,我有事要你们两个一起办。”

    “好!”

    李义府一口手中的馒头吃了干净,便匆匆离开。

    人不犯我我不犯我,人若犯我我必要他狗命?

    李正不是很喜欢这句话,这句话有点太过被动的意思。

    等到别人动手了再动手?往往你还没还手说不定就被别人一巴掌打死了,连还手的余地都没有。

    先下手为强这句老话就说得没错。

    泾阳坊市如今办得好,就是办得太好容易遭人眼红。

    一个小小的泾阳县坊市生意比长安还要好,让人家怎么活?

    自古以来商业上的手段很多,就比如说你种出了很好的菜叶,人家就是出一笔让你难以拒绝的钱财,买下你所有的茶叶地,从此只种他们的茶叶,并且让你以后无法再种植其他的茶叶。

    后世都能如此,别说豪强权贵盘踞的古代了。

    律法上有太多的空子可以钻。

    而且对商业的律法尤其地棱模两可。

    这也是不少朝代商业发展不起来的原因。

    甚至还有朝代可以扼杀商业的发展。

    李义府带着许敬宗来到泾阳河边。

    看许敬宗嘴上还有些油腻,李正问道:“吃饱了吗?”

    许敬宗点头,“吃饱了,长安令有什么吩咐直接说吧。”

    李正低声说道:“这些日子,你让你的眼线都去查查,长安的商户之中有哪些有权贵背景的,给你三天时间给我查清楚交给我。”

    许敬宗点头说道:“明白了,这就去安排。”

    李正又对李义府说道:“这些日子你让护卫队多巡查一下来我们泾阳坊市的顾客,看看最近是不是有人经常徘徊来蹲点的,若是有的画下画像,防备起来,并且让许敬宗查清楚那些是什么,是不是有人在泾阳附近盯梢踩点。”

    李义府和许敬宗相看一眼。

    许敬宗低声问道:“长安令是不是要出什么事情了?”

    李正低声说道:“我不知道会不会有人要动手,我觉得先下手为强比较好。”

    李义府拱手说道:“我这就去安排。”

    许敬宗说道:“长安令放心,不用三天,两天就可以盘算清楚。”

    “李义府,你给宫里送一些鸡爪过去,就说是陛下安排的。”

    “明白了。”

    李义府和许敬宗一起离开。

    看着天空中的白云,李正长长一声叹息,先下手为强踏实多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611/ 第一时间欣赏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最新章节! 作者:张围所写的《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为转载作品,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介绍:

李正在长安因为太笨被赶出书舍,很多人都觉得他是一个不正常的人。
当他解开了九章数术,破解了阴山战局,整个长安的人都在找他……
诗文,数术,医术
李正在长安成名。
五姓招揽,帝王邀约,皇子拉拢。
风光正当此时,李正却在众目睽睽之下避世不出。
……
房玄龄:“李正,朝中形势严峻请你出山吧。”
李淳风:“李正,我把推背图送你了,请你出山吧。”
程咬金:“李正,突厥和吐蕃又打来了,赶紧出山。”
李世民:“李正,朕的大唐好像要亡了,请你赶紧出山。”
……
李正淡然说道:“别吵吵!我的铁路快造好了。”
本书又名《我真的没钱守护大唐江山了》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