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人在大唐已被退学TXT下载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全文阅读

作者:张围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txt下载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基础知识

    李绩说道:“你讲。”

    李正犹豫着说道:“要是十万贯血本无归,大将军会如何?”

    李绩冷笑两声便转身离开。

    这冷笑是什么意思?

    也没有想到这个李绩竟然这么有家底。十万贯说拿就拿,连忧郁都没有。

    李正重新走到阎立德面前说道:“我打算把造船厂建设在东海岸边,这一次你要出远门。”

    阎立德说道:“倒是没什么问题,在下多嘴问一句。”

    李正说道:“问吧。”

    阎立德低声说道:“在下参与了造船厂的建设,讲来在下的成就能不能超过兄长?”

    李正惊疑道:“超过阎立本?”

    阎立德说道:“长安令有所不知呐,在家中阎立本是兄长当初他是工部尚书的时候就压我一头,家中人处处拿我和阎立本比较,长安令知道那种心情吗?”

    李正稍稍点头,“我可以想到这种事情。”

    阎立德又说道:“所以在下觉得如果有朝一日可以超过阎立本,这辈子也知足了。”

    阎家的家里事李正不想掺和。

    不过又阎立德这个人主动请缨倒也不失一件好事。

    李正对阎立德说道:“我不能朝中你的成就可以超过阎立本,毕竟这种事情谁也说不好,但在下可以保证你不会太差,如果你做的足够好,应该也不会被阎立本一直压着,至少可以和阎立本其名。”

    阎立德点头说道:“这样便好。”

    李正对他说道:“既然如此你就跟随晋王殿下去书院,了解造船的知识并且着手开始造船,你把船造出来并且将船只开始洛阳,我会给你安排几个帮手,在东海边上建设造船厂。”

    阎立德点头说道:“明白了。”

    说完阎立德便走向了泾阳的书院。

    阎立德走后,李义府走来说道:“其实阎立德也是阎立本介绍来的,比较是亲兄弟,作为兄长,阎立本也想帮一把自己的弟弟。”

    李正对李义府说道:“你让段纶准备一下,过段时间让他一起跟着阎立本去东海。”

    李义府在小册子记下李正的话。

    眼下造船厂的事情总算是着落了。

    不过这种事情李世民既然不想参与,只好自己来办。

    李世民竟然对海洋贸易没有兴趣。其中利益确实很大,反正也和李世民说过了。

    是他自己拒绝的。接下来的日子阎立德几乎住在了书院里。

    李治说道:“这个阎立德也挺厉害的,很多事情只要说一遍他就可以明白,就像船只模型,只要他看一眼模型他就可以明白大致的原理。”

    在怎么说人家也是工匠世家出身。

    李正感慨道:“或许这就是专业对口。”

    李治又说道:“这个阎立德似乎对书院的只是很有兴趣,尤其是物理方面的只是,只不过他的数术实在太差,有些公式一直算不明白,教起来有些费劲,但也总算是有些进展,过些日子他就可以自己动作造船了。”

    李正对他说道:“这件事不着急,你们也耐心点。”

    李治稍稍点头。

    秋日难得的雨水天气,大牛打着自己做的折叠雨水路过铁匠铺。

    放在铁匠铺旁的铁桶一直就在那里。

    眼下这个铁桶上放着各种杂物,根本看不清全貌。

    似乎连铁大也认为这是一个无用的东西。

    能够做到这种程度最好。

    大牛不动声色的走过铁匠铺,一路来到书院的研究院。

    阎立德还在这里专研着面积公式的算法。

    大牛走上研究院的二楼,在楼道的拐角处就是自己的房间。

    拿下放在书本最底层的一张图纸。

    这是根据铁匠铺的铁桶画出来的图纸。

    尽管没有实践过,但深知火药特性的大牛知道这个东西给火药是用的。

    而且在铁桶的最放下有一个底火装置。

    这个装置以前自己没有想到过,还是看到那个铁桶才想出来的。

    想到老师以前使用过的烟花,几乎就是一个道理。

    像是思路豁然开朗,对火药的下一阶段应用,大牛有了方向。

    将手中的图纸烧毁,大牛也深知其厉害,现在的泾阳已经不是以前的泾阳。

    更是要防备陛下,可能又朝一日老师要和陛下对峙。

    而火药的应用或许就是老师和陛下之间对峙的底气与后手。

    看着图纸烧毁,大牛又恢复往日的神情来到阎立德身边说道:“需要我帮你吗?”

    阎立德看着眼前的算式说道:“在下一直有一个疑问。”

    大牛说道:“有什么可以尽管问。”

    阎立德说道:“我只是要造船,为什么还要学这些复杂的公式,这对造船有影响吗?”

    这些话似乎是阎立德的抱怨。

    按说已经阎立德的手艺,现在确实可以造一膄船出来。

    看着他的神情,大牛耐心说道:“只有明白了其中原理才能知晓缘由,并不是说造船一定要学这些公式,只是明白了这些公式之后你就可以事半功倍,你知道了浮力公式你就可以知道如何才可以让物体受到最大的浮力。”

    “如果你的目标仅仅只是造船而已,那么这些公式你大可以不学,但你若是彻底明白其中原理,对你来说就是一种新的基础,有了这些物理知识做基础,你看待事物的方式也会得到改变,他人看水还是水,而对你来说水的用途可不只是一星半点。”

    大牛接着对阎立德说道:“你知道吗?其实海水的浮力比河水要大很大,相对盐度不同的海水不会轻易相融,甚至在水面上会出现两种颜色截然不同的水,你甚至可以举一反三,改造船只,甚至改变人们对船只的看法。”

    一番话说完,阎立德还是有些愣愣的。

    大牛低声说道:“如果你只是会造船,那你就只能造船,你会再无寸进,倘若你基础物理知识,你可以用这些知识做很多很多事情,抽水泵你知道吗?”

    阎立德点头说道:“当然知道,这东西关中人都想要。”

    大牛说道:“那就对了,能够做出抽水泵也是来自物理知识,现在你还觉得这些公式重要吗?”

    阎立德使劲点头说道:“重要。”

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更广阔的天地

    就像是认命了一般,阎立德看着眼前的公式又开始重新算了起来。

    大牛看着他的模样低声说道:“这种事情不能太着急,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学。”

    阎立德说道:“你们都学这个吗?”

    大牛看着书院里的孩子说道:“我们都是从这些公式开始打基础的。”

    眼前这个大牛看起来也才十几岁,而自己已经是人到中年了。被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给说教,阎立德心里多少觉得有些不舒服。

    再想想眼下自己的处境,泾阳的研究院也确实造出了抽水泵这种东西。

    阎立德苦涩地笑了笑,“我实在是想不明白,像我这种在匠作上耕耘数十年的人,竟然不如你这样一个十几岁的孩子。”

    大牛说道:“并不是你不如我,你能在匠作上坚持数十年这是你们的毅力,就说这一点我比不过你们。”

    阎立德摇头叹息,“毅力?不过是迂腐不化而已。”

    说着这些话阎立德心中泛起悲凉,他又说道:“现在我知道兄长为何一直都在泾阳不出去了,因为外面根本不能让自己的匠作水平跟上一层,如若我不来泾阳看看,或许这辈子也不知道这世上还有这么多知识。”

    阎立德又说道:“我现在有些明白了,你们这些基础知识确实是受益匪浅,对我来说有些晦涩难懂,但我明白了如果将来达到另外一个匠作巅峰就必须学会这种基础知识,阎立本学的如何了?”

    大牛说道:“该会的他应该都会了,阎立本现在的水平应该和我们研究院的孩子差不多。”

    阎立德低声说道:“我还追上的他吗?”

    大牛笑了笑说道:“学习不分早晚,用老师的话来说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

    阎立德低声呢喃着,“学无止境?”

    阎立德接着说道:“按说现在阎立本管着泾阳的工程队,他的匠作水平已经领先我很多了吧,包括这些基础知识。”

    当初阎立本来泾阳,还是被李正忽悠来的。

    没想到在泾阳一住就是这么多年。

    阎立本也很渴望这些新知识来打破他的瓶颈期。

    如果没有这些基础物理知识,阎立本的匠作水平会一直毫无寸进。

    尤其是出身在匠作世家的他。

    更知道匠作一行的困境。

    阎立德并不明白眼前这些所谓的基础的只是会是提升匠作一行水平的契机。

    大牛说道:“老师要你造船,需要你建设造船厂,阎立本掌握着工程队,而你将来可以造船厂。”

    阎立德说道:“阎立本的工程队总比我这个造船的好。”

    大牛摇头说道:“不要妄自菲薄,海洋远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在关中有很多一辈子也没见过大海,你掌握了船只建设就掌握了海洋。”

    阎立德看着眼前这些公式说道:“我要如何学习这些?”

    大牛指了指书院里的一间间课堂说道:“你可以和孔颖达老夫子一样,在孩子上课的时候你跟着旁听学习,一个埋头做公式毫无头绪的时候,不如去听听课。”

    “我明白了。”

    阎立德说完走向了教师。

    只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大牛见过李正的世界地图。

    完整看过那张世界地图的人不多。

    在地图上海洋远比陆地要大得多。

    掌握了海权,才是掌握了世界的财富。

    这才是造船厂最大的潜力所在。

    不过陛下对造船厂没兴致。

    这就是认知问题了,对很多人来说海上是空无一物的。

    看过世界地图之后,大牛知道这世界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大。

    大牛又把研究院打扫了一遍,便离开了研究院。

    一路走到马圈,大牛看到李正悠哉的看着一本书。

    大牛走上前说道:“老师这是在看什么书?”

    看了一眼大牛,李正说道:“西瓜的培育技术。”

    大牛说道:“中原真的可以种出西瓜?”

    李正说道:“你的意思南橘北枳?”

    大牛说道:“西瓜不都在西域吗才能种得出来吗。”

    目光继续看着手中的书籍,李正说道:“所以我才要看培育技术的书籍。”

    再看了看李正的神情,大牛说道:“老师铁匠铺前面的铁桶是给火药用的吧。”

    李正点了点头没有否认。

    大牛又说道:“现在阎立德在书院从头开始学习物理基础知识,想要正式去建造船只还需要一些时日。”

    李正喝下一口茶水说道:“这个不用着急。”

    大牛低声会所的:“老师,我想出去走走。”

    李正看了一眼大牛说道:“现在还不是时候。”

    大牛说道:“我知道,现在老师和陛下之间的关很紧张,我担心一出去就会被陛下的人拿下。”

    李正用力点头说道:“没错,然后你会被关在一个漆黑的屋子里,整日制作火药,或者整日被关着做研究,这一关可能是就是一辈子出不去。”

    听到这话,大牛还是有些后怕。

    李正说道:“和你说笑的。”

    大牛扯了扯嘴角,“我觉得老师没有在说笑,可能陛下真的会做出这种事情。”

    李正低声说道:“如果有机会,你也应该出去走走,你看看更加广阔的天地。”

    话语说到这里李正又顿了顿,低声说道:“不过你父母就你一个孩子,你要是想要出院门,先给家里留个后。”

    说完李正上下打量大牛又说道:“你年纪也太小了,再过几年吧。”

    领略过吐蕃的雪山,西域的戈壁和荒漠。

    看过这些景色大牛心中已经很满足了。大牛说道:“世界很大,就算是我一辈子远游也走不到世界的尽头,在世界的极北之地之地真的还有活物吗?我记得在老师的书中看到过在极北之地生活着一种浑身白毛的熊。”

    李正说道:“对,那叫北极熊。”

    大牛又说道:“有朝一日真想去看看。”

    李正说道:“其实你也可以去突厥以北看看,那里有一些蓝眼睛大鼻子黄头发的人,现在那边应该还处于土着时代,你到了那里之后甚至还可以引领他们,建设一个国度。”

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还是天可汗

    “你现在的知识领先他们很多很多,你做的事情可能对他们来说就是神迹,那边有很多的财富和矿藏,而他们自己现在没有发现他们拥有多大的财富。”

    听着李正的话语,大牛又沉默下来,“有朝一日一定要去看看。”

    李江山站在远处一直看着李正和大牛。

    李正和大牛是老师和弟子的关系。

    而且大牛是李正的第一个弟子。

    听不清这两人说了一些什么,倒是他们有说有笑的。

    多看几眼,李江山接着去忙长乐公主交待地事情。

    长安以西的建设工地中依旧在种树。

    不少树苗送往长安城外,这些树苗还都是从泾阳村外的树林移栽而来的。

    泾阳常年种树,几乎每年再去看那片树林的时候就会发现那些树林都又扩大了不少。

    因为田亩卷宗的事情,之前被拿下的户部官员,在皇子公主们的求情下这些官吏又回到了户部。

    朝中官吏被皇子公主的孝心感动,而触犯了唐律。

    事后户部官吏被拿入大狱。

    皇子公主又因为心有愧疚,求情自领责罚。

    坊间传着这件事,皇子公主们有孝心,官吏也不是不近人情。

    许敬宗听着酒肆里人们的议论。

    这件事唯独说得最好听的还是当今陛下李世民。

    皇子公主们虽有犯错但也是因为孝心。

    户部官吏行事有所熟络也是碍于皇室的请求。

    到最后还是当今陛下给了所有人一个台阶下。

    谁都有错。

    事情到了最后只有当今陛下没有错,更体现了陛下近人情又宽容的一面。

    李世民还是那个受人敬仰的天可汗。

    所有好声音也都是李世民的。

    这就是李世民想要的结果。

    事情到了最后,也只有他李世民是对。

    许敬宗无奈地笑了笑,人们不知道的事情这其中还有皇后和李正的身影。

    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李世民得到了他想要的。

    在酒肆对付了一顿,许敬宗走出长安城外,看着城外工地上种树的工程队人员。

    这些树都是半人高的树苗,种下之后还要时常灌既。

    看施工进行的挺顺利的,许敬宗呼吸着清晨的新鲜空气走向泾阳。

    在长安早晨的空气是最好的,只是每当风沙吹来的时候,每呼吸一下空气,都感觉有沙子进了鼻子里。真正需要的是防沙林,在长安城外种植树木也算是有点用吧。

    走到泾阳之后,许敬宗撞见了李义府。

    李义府也急匆匆往马圈走去。

    跟上李义府的脚步,许敬宗说道:“户部的官吏都已经被放出来了。”

    李义府说道:“意料之中。”

    看着泾阳的景色,许敬宗说道:“你说我们以后还能再进入朝堂吗?”

    李义府说道:“长安令都已经和朝堂不两立,尤其是在科举之后。”

    许敬宗点头赞同,上一次科举之后看似有很多新人进入朝堂。

    但是那些进入朝堂的人大多数都是五姓培养出来的士子。

    这些人都是五姓留下来的遗产。他们因为五姓受益,成了这天下少有的读书人。

    通过科举入仕为官的也都是这些读书人。

    寻常人家读书没有他们多。

    这种情况似乎还要持续几年。

    而这些进入朝堂地士子虽说现在离开了五姓。

    但不论怎么说五姓这个庞然大物是李正推倒的。

    士子受惠于五姓。

    李正却推翻了他们的恩人。

    这些读书人是最干净的,也是最单纯的。

    他们不知道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他们也嫉恶如仇。

    这些人也李世民最需要的人才。

    李正推翻了五姓,让读书人不再受五姓世家的控制。

    但读书人并不会感谢李正。

    甚至还会记恨李正。

    许敬宗想着这些,或许真的是儒术害人吧。

    两人来到泾阳河边见到李正。

    忙完马圈中的事情,李正在水里洗着澡,看到两人来了靠在岸边说道:“说说吧。”

    许敬宗躬身说道:“户部的官吏都已经出来了,倭国的信也已经到了。”

    李正拿过信看着上面的内容,信是称心写得,上面写着是倭国需要的东西。

    许敬宗说道:“按说信现在才到,倭国的船只应该也在路上了。”

    李正说道:“李义府你把信上的东西准备一下,许敬宗把信抄送一份送给李绩大将军。”

    许敬宗点头称是。

    李义府拿出一份卷宗说道:“我们泾阳工程队在长安城外的建筑工事进行得挺顺利的,倒是有些人也想要我们工程队帮忙建造东西。”

    李正接过李义府的卷宗看着上面的内容皱眉说道:“修建房屋?只有一间?修缮屋墙?修补房顶?”

    李义府尴尬地笑了笑,“确实都是这么一些小事。”

    李正低声说道:“倒是这个修缮田埂沟渠的工程还不错,李义府你去看看情况。”

    李义府躬身说道,“明白了。”

    有些清冷的清风吹过,李正上岸换上干净的衣衫。

    李义府和许敬宗又各自去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李正舒展着懒腰回到自己的家中。

    刚走到家门口,就看到李丽质和高阳一起站在家门口。

    看着两人李正在自家门口停下脚步说道:“我去做饭,你们挡住大门了。”

    说完两人各自侧身让开路。

    见李正若无其事地走入家中,李丽质说道:“你就不想问问我们在家门口等你是什么事吗?”

    李正一路走向厨房,一边说道:“难不成李承乾准备造反了?”

    李丽质跺脚说道:“你说什么呢!”

    “那是什么事情?”

    “有很多个郡县都派人来了。”“嗯,所以呢?”

    “他们说也想在他们郡县建造作坊。”

    高阳说道:“霸上的纸浆作坊落成之后,这两个月很多在霸上做工的人也都拿到了工钱,其他郡县看着羡慕。”

    说出这话高阳眼神来还有些小骄傲。

    古代女人基本上不参与什么事业。

    都说女人能够顶起半边天。

    当女人参与劳动事业的时候,其能够产生地价值一点都不输给他们。

    眼前这两个女人就是。

    李丽质一头扎进了事业中,根本就不想出来。

    高阳公主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似乎连脾气也好了很多。

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各地奏章

    是没事干给闲的。

    李正心中落下结论。

    李丽质一路跟上脚步说道:“长安周边就有十多个郡县想要我们建设作坊,据说还有更远的郡县已经在路上了。”

    李正洗着菜说道:“晚上想吃什么?”

    话语被打断,李丽质愣了愣。

    李正说道:“今年南瓜可以吃了,虽然不多但也够吃。”

    李丽质说道:“那就吃南瓜吧。”

    高阳看了看李丽质又看了看李正,心中不免一阵无奈。

    明明一开始说的是作坊问题,怎么说着说着就说到晚饭上。

    这个季节正是南瓜成熟的季节。

    李正把南瓜切成块,还要先把南瓜蒸熟。

    在把南瓜子先剔出来,这个那瓜子炒一炒再吃也是一种美食。

    既然李丽质没再说作坊的事情,高阳也不好再说。

    宫中

    李世民看着眼前的奏章也是一时间头大。

    平日里那些县丞的奏章都是让割地郡守自己处理。

    眼下这些郡守都把奏章送到了门下省,门下省又放到了自己的面前。

    而这些郡县的县丞之所以会集体上交奏章就是会因为建设作坊的事情。

    李世民苦恼对王鼎说道:“把房玄龄和杜如晦叫来。”

    “喏!”

    小半个时辰之后。

    房玄龄和杜如晦这才匆匆而来。

    原本两人还在为今年粮食的事情和户部商量,因为李正要买朝中陈粮的关系。

    李世民看到两人说道:“各地郡县递来奏章的事情你们都知道了吧。”

    房玄龄躬身说道:“回陛下,臣有看过,如今各地的郡县都希望李正把作坊建设到他们郡县去。”

    李世民皱眉说道:“李正建设的作坊就这么吸引人?”杜如晦躬身说道:“陛下,当村民们农闲的时候便无事可做,要不就是去给佃户打零工以换取粮食。”

    李世民稍稍点头这种事情他当然清楚。

    房玄龄接过话说道:“可泾阳的作坊并不是以零工方式来结算酬劳,而是以长期劳作换取长期的报酬,一个月就算是普通的劳工勤快一些也有一贯钱。”

    杜如晦也说道:“对寻常人家一个月一贯钱不少,还能每个月省下不少。”

    房玄龄又说道:“这已经比寻常县丞的月俸都要高了。”

    李世民苦恼地扶着额头,“这么说来朕的县丞还不如去他的作坊劳作?”

    房玄龄接着说道:“现如今不少郡县都给泾阳去了信,说是希望李正去他们郡县建设作坊,现在就看李正怎么回复了。”

    李世民惆怅着说道:“要是李正不答应呢?”

    要是李正不答应……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

    房玄龄又说道:“陛下,臣可以走一趟泾阳。”

    杜如晦也说道:“臣也可以走一趟泾阳,顺便和李正谈谈今年他向户部买粮食的事情。”

    李世民长叹一口气说道:“就先这么办吧,再这么下去就怕出乱子了。”

    三十多个郡县一齐递交奏章,请李正建设作坊。

    如今李正就在蓝田县和霸上两个县建设了作坊。

    只是这两三个月的时间,当地的收入就提升了好几倍。

    据说若是能识文断字给的银钱更多。

    去作坊劳作不看辈分,也不看出身,只看你拥有的本领。

    第二日,下朝之后房玄龄和杜如晦就急匆匆来到了泾阳。

    李正还在收拾着马圈,就看到两人。

    房玄龄笑呵呵说道:“李正好久不见了。”

    杜如晦也说道:“好好地一个郡公,整日养马实在是少见。”

    李正请着两人坐下,又对一旁的大虎说道:“把许敬宗也叫来。”

    大虎点头就去办事。

    李正对两人说道:“在下先去洗洗换身衣服,稍等。”

    房玄龄摆手说道:“不妨事。”

    等李正离开之后,杜如晦看着四周的环境说道:“你有没有觉得来到泾阳之后整个人放松了很多。”

    房玄龄点头说道:“确实有这种感觉。”

    喝了一会儿茶之后,李正才回来。

    李正一边擦着湿漉漉的头发一边说道:“两位这次来泾阳难得,不如留下来用饭?”

    房玄龄摆手说道:“其实这一次来泾阳是有事请教。”

    李正坐下之后喝下一口茶水,“并州送来的好茶。”

    看着李正悠哉地喝着茶水,又懒散的拿着扇子,杜如晦说道:“真羡慕你的清闲日子。”

    李正给两人的茶碗中倒上茶水,“我这人就是这样。”

    杜如晦感慨道:“老夫实在是羡慕你。”

    看着杜如晦的气色,李正说道:“杜尚书最近身体如何?老毛病怎么样了?”

    杜如晦点头说道:“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犯病了,比以前好多了。”

    李正接着说道:“这种毛病属于长期性疾病,要治愈很难,只能靠养,而且一定不能掉以轻心,一旦犯病若是不能及时缓解那是要人命的,在下这里还有一些药,要不杜尚书先备着?”

    杜如晦尴尬地笑笑,“你还真是客气。”

    李正说道:“哪里是客气,都是应该的。”许敬宗也来到了近前。

    房玄龄看了一眼需许敬宗开口说道:“既然人来了,我们就说说正事吧。”

    杜如晦也点头说道:“这些日子各地郡县上交了奏章,也给你李正送了书信过去了吧。”

    李正点头说道:“确实收到了。”

    杜如晦又说道:“那你打算下一个作坊开在哪个郡县。”

    李正摇着扇子说道:“开不开作坊是我自己的事情,并不是朝中的事情。”

    这话确实也对。

    房玄龄和杜如晦都沉默了下来。

    这些都是李正生意上的事情,并不是说想开就能开,而且开作坊是一件很费钱的事情,还要看李正肯不肯拿出这个钱。

    房玄龄又问道:“那你心里有打算了吗?”

    李正琢磨着说道:“其实生意上的事情,我已经很久没过问,泾阳的生意都是长乐公主在管,而且还有高阳公主。”

    房玄龄又说道:“那这各地郡县都递交了奏章,陛下派我俩来问询,朝中也要给各地郡县一个交代。”

    李正感慨道:“其实我也挺苦恼的,因为这种事情还要看地理环境。”

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生意对手

    犹豫了好一会儿之后,李正喝下一口茶水说道:“开设作坊需要因地制宜,各地郡县可以提交自己的情况,并且作坊选址和给出多少人手,并且拿出各地的人手能力,或者说有什么人才,这都是我们选择地方的因素。”

    房玄龄听着点头表示赞同。

    杜如晦说道:“你想要各地先开条件,然后你在从中选择?”

    李正点头说道:“那是当然了。”

    房玄龄说道:“那么暂时就先这样了,我们也只能先这么回复。”

    杜如晦看向一旁的许敬宗说道:“昨日中书省就收到了许敬宗送来的信件,说是泾阳要向朝中买陈粮。”

    许敬宗低声说道:“没错,就等你们朝中出价钱了。”

    房玄龄思量着说道:“既然是陈粮价格要比新粮的市价要低,现如今外面粮食市价一贯钱俩石。”李正说道:“陈粮的价格一贯钱十石如何?”

    房玄龄和杜如晦相看一眼。

    杜如晦放下茶杯说道:“一贯钱十石价钱也太低了。”

    李正又说道:“这些陈粮如果不卖给就能看着烂在仓库里都囤积了几年了,而且陈粮不清出去,新粮就放不下,这是你们朝中的窘境吧。”

    房玄龄惊疑地看着李正,“你还知道这个?”

    李正摇着扇子说道:“很多时候商场如战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要和朝中做生意,当然也要知道朝中的情况。”

    杜如晦又说道:“就算是朝中现在有很多陈粮无法处理,但也不能这么贱卖。”

    李正接着说道:“一贯钱八石!你们觉得呢?”

    房玄龄纠结着说道:“李正,你这是趁人之危。”

    李正笑道:“就是趁人之危又如何?眼下你们朝中就是这么一个情况,积攒多年的陈粮就连酿酒的程家都不要,我还能做饲料用。”

    房玄龄看了一眼杜如晦。

    杜如晦说道:“这样吧,一贯钱六石如何?”

    李正心中盘算着,“一贯钱六石?”

    房玄龄又问道:“你嫌价格高?”

    杜如晦接着说道:“一贯钱六石的价格,朝中卖你三十万石陈粮!如果按照一贯钱八石朝中只能卖你十五万石,长安令以为呢?”

    不得不说这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个人不好湖弄。

    这两人可不是寻常对手。

    房谋杜断也不是瞎传的。

    他们也是李世民手中的最顶尖的谋士。

    能为李世民办事这么久,这两人自然不能小觑。

    一贯钱六石,能卖三十万石。

    一贯钱八石,只能卖十五万石。

    价格低两成,损失的却是近一半的粮食。

    价格高两成得到的是三十万石头粮食。

    而对朝中粮食不论哪个价格卖出去,朝中都不是赔钱的。

    反而损失的是自己这边买粮食的数量。

    反客为主,这个杜如晦和房玄龄一唱一和反而轮到自己做抉择了。

    没想到古人已经把讨价还价玩到了这种地步。

    还真是不能欺负古人落后呐。

    李正长叹一口气说道:“两位还真是……”

    杜如晦说道:“长安令心中应该有一笔明白账了吧。”

    李正笑着说道:“做生意嘛和气最重要,我要是选择一贯钱八石,朝中只卖十五万石,那朝中还是净赚的。”

    房玄龄点头说道:“对朝中来说本就是赋税收来的粮食,对你来说一贯钱六石也不亏,价格已经很低了,还请三思。”

    李正对许敬宗说道:“拿契约来吧。”

    许敬宗拿出两份契约,李正在上面写下价格和数量,一贯钱六石,用五万贯钱买三十三石陈粮。

    房玄龄说道:“老夫会拿起向朝中批复的。”

    杜如晦也说道:“至于各地郡县的事情,我们会让各地郡县自己递交各地情况,而后交给你。“

    李正躬身说道:“有劳了。”

    见两人起身要走,李正说道:“两位真的不留下来用饭了吗?”

    房玄龄说道:“不了,我们还要赶着去向陛下回复。”

    杜如晦也说道:“就先告辞了。”

    送走了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位,许敬宗说道:“长安令,这两位还真是不好对付。”

    李正说道:“他们这么受李世民器重不是没有原因的,其实我也很想挖这两人来泾阳给我办事。”

    许敬宗皱眉说道:“怕是不容易吧。”

    李正若有所思点头,“怕是李世民要和我拼命。”

    许敬宗又说道:“不过最近长孙无忌这个老狐狸和他们两人相比就是差了不少。”

    长孙无忌确实有能力,但长孙无忌手段多,并且还喜欢拉拢人心。

    而杜如晦和房玄龄属于做实事的那种,没有长孙无忌这么多的心眼。

    相比长孙无忌喜欢排除异己。

    房玄龄和杜如晦更值得让人敬重。

    到了午时,房玄龄和杜如晦这才回到了中书省,安排接下来的事宜。

    回复各地郡县,将各地自己的情况上报,并且交给泾阳选择。

    各地也不用一股脑去求泾阳。

    也算是给各地一个交代了。至于那些情况比较差的郡县,还要各地县丞和郡守治理的情况。

    这样一来于情于理都说过去,各地郡县自己也不好在有推诿。

    治理不好也是各地自己的问题。

    既考验了各地郡县的治理能力,也可以让朝中知道各地的情况。

    是一举多得的事情,李世民很快就批复了。

    买卖陈粮的事情交给户部去办,一切都进行的很顺利。

    忙完了一天的事情,房玄龄和杜如晦一起走出承天门。

    热闹的朱雀大街上,房玄龄对杜如晦说道:“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在泾阳会有别样的感觉了。”

    杜如晦说道:“是吗?是什么原因?”

    房玄龄一边走着说道:“长安令太过拥挤,太过喧闹,给人一种非常压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拥挤的笼子里,在长安久了之后,在去泾阳有一种走出笼子豁然开朗的感觉,更重要的泾阳那种安宁的氛围,也让人能不自觉宁静下来。”

    杜如晦看着四周说道:“你们一说来真是,长安确实太过拥挤了,太过喧闹了,什么人都往长安挤,已经有很多年没有体验过那份宁静了。”

    房玄龄笑了笑说道:“等我们年迈之后也找个像泾阳这样的地方渡过余生吧。”

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李世民心中的芥蒂

    李世民看到了中书省给出的答复。

    让各个郡县自己整理各地的情况,并且上报朝中再交给李正让泾阳来定夺。

    再看陈粮买卖的事情,价格上倒也还算是过得去。

    房玄龄和杜如晦的办事能力自然不用多说。

    李世民心里还是信得过他们的。

    批复之后李世民便让人传下去办事。

    接下来的事情就看大唐的朝政机器运转了。

    窗外吹来一阵冷风,秋日里难得会下雨,这场雨也诉说着秋收时节已经结束了。

    李世民站起身一步步走向殿外。

    王鼎连忙拿起一把伞跟在李世民身边。

    任由雨水打在自己的身上,王鼎也把伞撑在了李世民的头上,希望这位君王不要因为淋雨而生病。

    走在宫里,李世民呼吸着带着凉意的空气,走到了凌烟阁前稍稍停下脚步。

    看着凌烟阁的题字,李世民只是多看一眼便接着往前走。

    所谓凌烟阁也不过是为了拉拢人心的一个手段而已。

    李世民并不在乎凌烟阁怎么样,其实一直以来心中都有一种芥蒂。

    这种芥蒂是从袁天罡过世之后开始的。

    来到钦天监门口,李世民推开门,钦天监内很黑暗。

    王鼎走入其中点燃火烛这才可以看到屋内的情况。

    从李淳风去了钦天监,袁天罡过世之后这里就一直被荒废着。

    王鼎低声说道:“陛下,这里已经许久没有人来打扫了。”

    李世民走入其中说道:“朕知道。”

    看着钦天监里的陈设,大多都是以前袁天罡用过的东西。

    袁天罡说在他临终前做了一个噩梦。

    梦见李正站在无数的尸骨上。

    在以前的时候袁天罡从来没有做过什么噩梦。

    也没有说过类似的事情。

    似乎在袁天罡的心里,李正会变成一个很可怕的人。

    而如今李正的种种作为,以及现在的李正所表现出来的能力,都在印证这个说法。

    李世民双手向北抬头长叹一口气说道:“如果有朝一日李正造反了,朕该如何是好。”

    也不知道李世民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王鼎心中暗惊看来陛下和李正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了。

    就当李世民在自言自语这种话王鼎可不敢随便乱接。

    在袁天罡死前还留下了晦涩难懂的推背图。

    关于那种似是而非的神秘力量,李世民打心里不想信,如果真的举头三尺有神明,自己的所作所为神明又会如何惩罚自己。

    对神明李世民只是敬畏。

    相比那些所谓的信奉,李世民更喜欢李正的那句人定胜天。

    这世上真有神明吗?

    李世民看向王鼎低声说道:“人活一世很多时候都在和命斗,和天斗,就是因为朕不信命,朕才会走到今天这个位置你说对吗?”

    看李世民在问自己,王鼎连忙躬身说道:“老奴愚钝,不懂陛下的意思。”

    李世民苦涩地笑了笑,都说天子奉天命,又有谁知道只有天子才是最不信天命所归这种事情,世上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的,从来没有什么天命所定。

    他李正不敬神明,更是一个坚信自己的人。

    当然这种人容易被千夫所指。

    李世民心里倒也有些敬佩他。

    走出钦天监,李世民又对王鼎说道:“增派人手盯着泾阳的动静。”

    王鼎躬身说道:“喏,老奴这就去办。”

    李世民看着偌大的皇宫,或许有李正这么一个人也好。

    心里想着李世民的目光一直看向东宫,李正的对手不是自己。

    将来要和李正较量的是李承乾。

    只是眼下李承乾更需要磨炼。

    想要控制李正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有这么一个对手也好。

    至少不会让李承乾太过安逸。

    有一个抢劫的对手,对李承乾来说是一种压力。

    这不是一件坏事,至少会让李承乾坐立难安,让他知道他若是不努力便会一直被低李正一头。

    泾阳,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让人有些措手不及。

    李正收拾着家里的衣服,只是有些晚了,不少衣服都已经淋湿了。

    徐慧和武媚,还有王乔儿都在账房里忙碌着。

    王乔儿看着手忙脚乱的李正说道:“人家夫妻都是女子做家事,在长安令这里似乎反过来了。”

    徐慧说道:“长安令这人确实古怪,不过他对女子的看法和其他人不一样。”

    王乔儿说道:“如何不一样。”

    武媚接过话说道:“他很尊重女子。”

    徐慧稍稍点头,“今晚要把灞上的账目都准备好,过些日子还要留出富余的账目给工程队拨钱。”

    听到徐慧说话,武媚和王乔儿又接着埋头整理账目。

    李丽质和高阳在院子里的另外一个房间,眼下还要留出造船厂的预算。

    这些日子泾阳要花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

    以前李正说基础建设是一头吞金巨兽。

    现在李丽质终于明白了李正的意思,眼下工程队才是真正的吞金巨兽。

    工程队第一份生意也到了,要修建骊山以北的灌溉沟渠。

    骊山脚下的田地本是皇家的田亩。

    之后便一直都是宗室在打理,眼下这个功臣就是如今的宗室监正,也就是礼部尚书李孝恭送来的生意。

    这钱自然也是由宗室来出。

    李治从从拿着一份土地而来说道:“皇姐,我都画好了。”

    一幅巨大画卷铺开,这里就是骊山脚下五百顷田地的布局。

    李丽质和高阳皱眉看着眼前的布局,一时间不知道该从何下手。

    对账目的和生意上的事情李丽质倒是可以得心应手一些,但眼下这种修缮田亩沟渠的事情有些难办。

    李丽质又看向李正,现在李正正在做着家务。

    心中不免有些气馁,这个李正还真是铺了摊子就不管事。

    建了工程队之后,李正一幅撒手不管的样子。

    李治在图上画了一条线说道:“其实骊山的问题也简单,就是因为纵深太长,水源灌溉不到,这也导致今年收成并不好。”

    李丽质看着图纸说道:“这要如何改善?”

    李治说道:“其实方案有很多,因为地势的原因,骊山山脚是由高而低,这是问题所在。”

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处默妙计

    “因为高低差距导致高处的田亩受不到灌溉,低处的田亩反而容易形成水涝,要改善也简单,加深沟渠并且加装引水的装置,还有一种方法比较省事就是用老师用过的梯田,但关中土质比较松散,若是用梯田的话后期维护又是一件很烦人的事情。”

    李丽质低声说道:“这么说来只能用第一个方法?”

    李治点头说道:“其实还有一种滴灌的方式可以用来灌溉只是成本比较高,就看对方能给多少价钱。”

    李丽质说道:“你们研究院去做方案,我们这边做大概的预算。”

    李治重新收起图纸,“这就去书院准备。”

    看李治风风火火的离开,高阳愣在原地说道:“稚奴懂的好多。”

    李丽质摇头说道:“也不知道他整日都学了一些什么东西。”

    高阳听得出来李丽质这话看似心不在焉,其实话里还是对李治的转变有些骄傲的。

    再看看自己,眼下的事情都很难办。

    高阳问向李丽质,“下一作坊说是要各地自己上报郡县的情况,我们是选几个条件最好的地方吗?”

    其实高阳自己都没有发现,现在的高阳不管是说话还是做事的方式都比以前周到了不少。

    人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变化的。

    现在高阳已经很少发脾气了,就算是发脾气也是她实在解决不了眼下问题的时候自己对自己撒气。

    李丽质低声说道:“倒也不是选择条件好的,就算是条件再好,环境和地理关系不合适我们也不会选的。”

    高阳这次又说道:“下一次我们要开几家作坊。”

    李丽质思量着说道;“纸张的利润可以再薄一些,纸浆作坊可以再建两个,养殖场也可以扩大,我们现在的养殖场已经很拥挤了,明年就要落成新的养殖场。”

    高阳听着李丽质的这些话,一边在小册子上记录着。

    过了一个时辰,天气又重新放晴。

    李正只好把衣服重新放回去晾晒。

    甩干桶是怎么做来着?

    要是先把衣服甩干了,衣服就好嗮多了。

    走出自己的家门,李正打算去找程处默聊聊。

    刚要走到泾阳护卫队的营地,就看到程处默正在呵斥几个人,再看那几个人有些面熟。

    李正走上前说道:“这几个是谁来着?”

    程处默说道:“就是长安送来的权贵公子。”

    看李正来了,程处默说道:“都给我再跑三圈,跑不完不给你们饭吃。”

    一声令下,这几个公子哥撒腿就开始跑。

    在泾阳护卫队每天都是高强度的训练,一顿饭不吃可不好受。

    程处默再看李正说道:“正好李崇义也来了,我们一起喝一杯。”

    走向泾阳护卫队的另外一边,李正就见到了李崇义。

    李崇义倒是蓄养起了胡子。

    李正瞅着他说道:“崇义哥,你这个胡子看着怪不适应的。”

    李崇义说道:“成年男子留点胡子也正常。”

    说完李崇义指了指正扛着酒坛子的程处默。

    李正说道“处默着大胡子是家传的。”

    程处默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脸说道:“来!陪某好好喝一顿。”

    三人坐下之后,营地的厨子便很懂事的上了几样下酒菜。

    程处默说道:“某家媳妇又有了身孕了。”

    看程处默灌下一口酒水,李正看到他胳膊处和脖子处有伤痕低声问道:“又被你家夫人打了?”

    程处默喝下酒水说道:“怀了身孕最近脾气有些暴躁。”

    看着程处默一口一口灌着闷酒,李崇义感慨着说道:“这就是成亲的下场吧。”

    李正看向李崇义说道:“崇义哥和我们年纪相仿,怎么还不成亲?”

    程处默也看向李崇义。

    李崇义无奈说道:“还不是家事太多,宗室之间的事情和你们一时半会儿说不清。”

    程处默吃下一口猪肉说道:“李正,听说你把不少酿酒生意的份子给了陛下。”

    李正笑道:“这是果然瞒不住。”

    程处默也说道:“我家老货说的,你这般把酿酒生意的份子给陛下,是嫌弃酿酒生意不好了?”

    李正摆手说道:“倒也不是这么一回事。”

    程处默又说道:“我家老货说了,你小子这么做不厚道。”

    知道李正滴酒不沾,李崇义给李正的碗中倒上白开水说道:“其实我觉得酿酒份子给陛下也好,如果陛下能够从中得到几份利,可以让酿酒生意更加稳固,只不过分出一部分的银钱而已,长远来看好处更多。”

    抱着酒坛子,程处默长叹一口气。

    李正说道:“你少点酒,我挺担心你酒精肝的,喝多了伤身。”

    程处默把酒坛子放在桌上说道:“不喝酒也行,事关你我两家以后的生意,你私自把份子卖了,这件事要有交待,我家老货说了这件事不摆平他就亲自杀到泾阳来。”

    李正感慨着说道:“程大将军气盖山河,敢一个人提着刀杀到泾阳!”

    喝了一口水,李正惆怅着说道:“只怕是有来无回。”

    “哈哈哈哈!”程处默爽朗地笑了笑说道:“我家老货当然知道你不怕了,他还说了实在不行他就带着几百个部曲来你泾阳白吃白喝不走了。”

    “白吃白喝?!”

    李正倒吸一口凉气说道:“好狠毒的心思。”

    程处默点头说道:“其实我也知道我家老货的心思,不过是找到由头要占你便宜。”

    要说粗人,程处默绝对是一个粗人,他老程家的家教不错。

    程处默虽然看起来五大三粗有点憨,但绝对是心思敞亮的人。

    而且也是一个不会吃亏的主。

    李正思量着说道:“这样吧,我这里刚刚成立了工程队,让程大将军帮我多宣传宣传,只要是你家介绍的生意,我多给你们程家一些抽成,以你程家彪悍的门风,程大将军要谈生意,没几个人敢不答应。”

    程处默点头说道:“怎么个章法?”

    李正说道:“修房子,修路都行。”

    程处默琢磨着说道:“可以!要是不答应,就把他们家拆了,再让你们工程队去修?”

    李正给程处默倒上酒水说道:“处默兄还真高明!在下佩服!”

第一千八百九十一章 开赴东海

    程处默干笑三声说道:“你真当我程某人傻吗?”

    说完程处默把酒壶中的酒水一口喝完便意兴阑珊地离开了。

    李崇义低声说道:“最近我父亲一直都在为倭国和高句丽的事情忙,还听说礼部要扩张了。”

    李正吃下一片猪头肉说道:“崇义哥,这个猪头肉味道挺不错的。”

    李崇义无奈摇了摇头,“每次一说起朝政你就会顾左右而言他。”

    下午时分也是泾阳护卫队休息的时候,由于现在天气炎热,护卫队在午时和下午的时候是不训练的。

    等到天气凉快一些,护卫队才回到正常的训练时间。

    李正喝下一口茶水说道:“我哪里懂什么朝政。”

    李崇义无奈地摇头,“你李正还真是老样子。”

    看着一桌子的下酒菜,李正对一旁的厨子说道:“把这些包起来,带回家吃,别浪费了。”

    厨子笑着点头,拿出食盒把这些下酒菜装起来。

    尽管李正如今是郡公,家财万贯,他还是一如既往的节俭。

    再看李正的穿着,一身短褂穿着草鞋。

    要不是认识他,像李正这种穿着走在外面,别人一眼看去就是一个普通的乡野村夫。

    李崇义说道:“你看看你,就不能穿的体面一点。”

    李正看了看自己的穿着说道:“怎么不体面了,这样不是挺凉快的。”

    无奈摇头,李崇义说道:“至少有点郡公的样子。”

    李正说道:“乡下人粗俗惯了。”

    跟着李正走出泾阳护卫队的营地,李崇义看着他的背影,有时候又很羡慕李正这样,活得不在乎别人的眼光。

    跟上脚步,李崇义说道:“现在我父亲要主持礼部的扩张,其实我父亲挺想听听你的看法。”

    李正慢悠悠的走着说道:“礼部要扩张出一个外交?”

    外交?李崇义思量着说道:“你是说外事吗?”

    李正稍稍点头。

    李崇义又说道:“外事部?倒是一个不错的说法。”

    程处默带着妻儿回到家中。

    程家的门风说彪悍也彪悍,但也没这么多讲究。

    以前程咬金就是一个绿林好汉出身,本身和其他的权贵不同。

    程处默把李正的话给程咬金说了一遍。

    喝着酒水的程咬金听完皱眉看着程处默,“李正让老夫给他谈生意?”

    程处默点头说道:“是这样的,他说介绍生意可以我们家分钱。”

    程咬金心中思量着低声嘀咕道:“给他介绍生意还能分钱,他没说让老夫进他工程队份子的事情吗?”

    程处默摇头说道:“倒是没有说起。”

    程咬金琢磨着说道:“看来李正很重视他的工程队似乎不愿意别人插手。”

    思量了许久,程咬金说道:“咱们在长城外的还有一间宅子,就交给李正的工程队去建设吧。”

    程处默说道:“不给李正介绍生意吗?”

    程咬金说道:“当然先不给他介绍生意了,还是要看看他门的手艺如何,想要我程咬金介绍生意,可没这么容易。”

    程处默用力点头说道:“那倒是。”

    程咬金接着说道:“和李正说,这一次建房子的银钱老夫就不出了。”

    第二日一早,程处默便早早来到马圈。

    李正拖着一车草料说道:“你说你家老货不出钱,还要我给他修房子。”

    程处默吃着辣椒拌饭说道:“当然了,说是要看看你的手艺,而且我家老货还说了,这一次我们程家不付钱。”

    说来程咬金还真是不好对付。

    李正说道:“行吧,这活我接了!”

    程处默吃完放下手中的碗筷说道:“那我也去护卫队忙活了。”

    忙完马圈的事情,李正也回到了家中。

    根据后世的记忆,李正想到了近现代的别墅建筑。

    铺开一张图纸,李正开始勾勒图纸。

    建筑图纸要画出来说难也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

    忙活了好半天,李正才画好了这个设计图纸。

    把图纸交给李义府,李义府好奇看着图纸上的房子说道:“长安令这是什么房子?”

    李正说道:“这是大别墅。”

    李义府琢磨着说道:“样子好奇怪。”

    李正瞧着说道:“就按照这个样子给程咬金去建设一座这样的别墅。”

    李义府瞧着图纸上的屋子倒吸一口凉气,“这种古怪的房子还真是第一次见到。”

    修路,种树,改建沟渠,现在又多了一个修房子。

    眼下工程队的人手又分不过来了。

    工程队本就只有一百多人。

    倒是可以招收一些民夫来做事。

    可这么分也实在是分不过来。

    种树倒是简单,只要按照规划来办事。

    留下四五个监工就够了。

    种树项目中多余的几个人手去修房子去。

    看来工程队还需要在扩张才行。

    李义府写了一份信让阎立本再去扩招人手,便让人把信件送去给正在洛水河修路的阎立本。

    说不定现在阎立本也忙得不可开交。

    要修一条洛阳到长安的路也不是一件容易事。

    更别说这其中还要解决各种麻烦事。

    入秋的泾阳比以往清闲了不少,田地里的粮食也收了,现在就等着过冬。

    李正再次见到阎立德。

    阎立德躬身说道:“长安令,在下已经准备好了。”

    李正坐在自家门口摇着扇子说道:“去东海建设造船厂,你需要背井离乡很多年,你真的愿意。”

    阎立德点头说道:“如若一直留在长安在下的成就也只能如此了,如果在东海有更好的机会,在下不想就此错过。”

    李正对阎立德说道:“你回家准备一下吧,也和家里人有个交代,准备之后带着家小和行李来泾阳,从泾阳出发前往东海。”

    阎立德说道:“明白了。”

    李正站起身拍了拍阎立德的肩膀,“你比我年长,照理说我应该叫你一声大哥。”

    阎立德退后两步说道:“在下当不起。”

    李正说话道:“有什么当不起的,到了东海之后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你要自己选址,你要自己招手人手,我可以给你安排几个人手,但一切都要你自己来。”

    说到这里话语顿了顿,李正补充道:“如果不行,你就回来,我也可以在泾阳书院给你留个位置。”

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金银山

    阎立德躬身行礼说道:“在下定当竭尽全力。”

    李正点头说道:“行了,你回家准备一下吧。”

    阎立德点头说道:“在下明白,这就去安排家下,过几日再来见长安令,前往东海。”

    看着阎立德急匆匆离开,李正走向泾阳的县丞府衙。

    这里平日里没什么人。

    一直以来都是上官仪和段纶在办事。

    李正走入其中,没见其他人,也没见上官仪。

    倒是段纶躺在府衙桌案上正在打盹。

    看他睡的正香,李正拍了拍桌案。

    睡觉的鼾声截然而至,段纶睁开眼连忙从桌案上起身,见到李正行礼说道:“长安令。”

    李正笑道:“最近可还好。”

    段纶揉了揉自己的眼睛说道:“长安令也都看到了,在下都在这里打盹,日子属实清闲。”

    李正说道:“眼下又一份事业希望你去做。”

    段纶好奇道:“什么事情?”

    转身看向东海方向,李正说道:“东海建设造船厂,我需要人手。”

    段纶诧异道:“造船?在下对造船这种事情可不懂。”

    李正摆手说道:“不用你懂,阎立德会办事,你只要帮他管人管事就行,你可以挑选几个书院的学子帮你。”

    段纶来回走了几步,表情也很纠结。

    李正又说道:“五姓的事情之后,你觉得关中的五姓子弟还会让你有容身之地吗?”

    段纶心里清楚走上了覆灭五姓的那条路就不能回头了。

    自己已经和李正在彻底绑在一起。

    只要李正好好地,那么自己也可以好好的。

    倒也确实如李正所说,这关中哪里还有自己的容身之地,就连李世民也不会在用自己。

    李正对段纶说道:“你在东海做一番事业,做到谁也不敢再小看你的程度,你觉得还会有人小看你吗?”

    段纶低声说道:“长安令,在下能否多嘴问一句。”

    李正点头道:“你问便是。”

    段纶正了正自己的衣衫,“建设造船厂是要出海?既然出海,海上有什么值得长安令建设船厂?”

    李正笑道:“海上有很多宝藏,也有很多还未被人发掘地好地方,我会给你海图,甚至给你指南针,你放心海上的一切决定不会让你失望的,那是一片巨大的宝藏。”

    段纶好奇说道:“既然阎立德也参与来这件事,工部和阎立本也知道了?”

    李正摇着手中的扇子说道:“可惜当今陛下看不上造船厂,也就是说朝中不会参与这件事,这件事只有我们自己来,当然了这其中还要先做好我们和倭国还有高句丽的生意,明白吗?”

    段纶点头说:“在下明白了,可是我走了这个泾阳县丞府衙要怎么办?”

    看了看四下,李正说道:“让狄仁杰来帮上官仪办事吧。”

    段纶点头说道:“也好狄仁杰这孩子不错。”

    李正说道:“你也可以把航海事业当作你的翻身仗,阎立德负责建造,你负责调度和统筹,如果造船厂有什么需要尽管来信,泾阳给的帮助一定给。”

    段纶答应道:“明白了。”

    时间又过去了五天。

    阎立德带着妻儿来到泾阳。

    段纶也准备好了,三个泾阳的学子一路随行,还带了不少的银饼,后方的车队装着的全是粮食,这两千石都是要卖给倭国的。

    李正对段纶和阎立德说道:“会有倭国人来东海找你们买东西,这里有两千石粮食,届时你们交给倭国人,记住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我们只收银饼。”

    段纶拿着一份账单说道:“一石粮食三十贯钱?”

    李正点头,“没错,我们只要现银。”

    段纶琢磨着说道:“这也太贵了。”

    李正笑道:“他们有的是银饼,千万不要客气了。”

    段纶收好账单说道:“在下明白了。”

    送走了阎立德和段纶,车队也跟着出发了。

    人走之后,李绩也跟着来了。

    看李绩朝着这里走来,李正说道:“大将军,粮食的事情我都安排好了。”

    李绩颔首说道:“兵器的事情需要一些时间,不过已经在安排了,用不了太久就可以送到东海。”

    看站在身旁的李绩,李正说道:“说来我与陛下合作做生意,我这里都是在明面上的,大将军的生意渠道在下一直不清楚。”

    李绩板着脸说道:“这是陛下安排的事情,陛下既然没说让你知道,你还是不知道的好。”

    话也这么说了,再问也没用。

    希望柱哥可以查清楚这个渠道到底是如何运作地。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对李世民的事情两眼一抹黑,也不是什么好事。

    至少要让自己心里有个底。

    眼看天色又要下雨,李绩说道:“最近老夫总是睡不好。”

    李正说道:“失眠了?”

    李绩摇了摇头,“上了年纪就这样,醒了就睡不着,睡了也睡不长。”

    说完李绩又看看李正,“你也别瞅着老夫,等你人到中年也会这样的。”

    古人和后世的人有差别。

    细想之下本质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后世人们的毛病,在古代也会有。

    回到家中,李正对李丽质说道:“事情都已经安排下去了。”

    李丽质说道:“需要拨出多少银钱给造船厂。”

    李正说道:“暂时不需要,他们应该的可以自给自足,而且还有银钱送到泾阳来。”

    李丽质说道:“你是说和倭国的粮食生意?”

    李正点头说道:“没错。”

    一手抱着账本,李丽质好奇说道:“听说倭国非常的贫瘠,他们有这么多银钱找你买粮食?”

    李正捧着茶杯说道:“你们有所不知道在很多地理书上都有记载,倭国有很多的银山,在倭国有个叫作西三川的地方,那里有一座金矿山。”

    李丽质疑惑地看着李正。

    倭国有很多的矿场,倭国的很多矿产在幕府时期便是当初很多大名的收入和收买人心用的金银。

    在近现代的很多书籍中都有对倭国金银矿的记载。

    当然在幕府世代的开采已经很大了,只不过现在倭国的开采技术并不大发达。

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李正的建议

    到了后世倭国的那些矿产因为很多的暴力开采被破坏地很严重,以至于到了后世很多矿产都被封存保护了起来。

    各地郡县的动作很快,不出半月房玄龄带着十多个郡县呈报上来的奏报来到了泾阳。

    这天正在下雨,李正站在屋檐下看着漫天大雨对房玄龄说道:“今年秋季的雨水是不是有些太多了。”

    房玄龄点头说道:“长安令,我们还是来看看各地的呈报上来的奏章吧。”

    看来房玄龄对这种伤春悲秋的场面并不感兴趣。

    李正收起心神带着房玄龄进屋。

    一份份奏章放在眼前,李正看着其中一册,“这是潼关的?”

    房玄龄点头说道:“朝中就有潼关的官吏在。”

    李正看着潼关的奏报说道:“潼关不论是地理位置还是人力治安都挺好,不过潼关距离泾阳太远,出了关内的地方暂时不考虑。”

    房玄龄帮着整理奏章,把关内以外的奏章全部排除只留下了十多份奏章。

    看着李正一份份看着奏章,房玄龄也说道:“不过托你的福,朝中多少也对其他郡县有些了解了。”

    李正的目光从奏章上移开看了一眼房玄龄说道:“其实也不排除有些人在奏章上造假,除了自己亲自去看鬼知道他们治理成什么样?别看奏章上说的天花乱坠,朝中自己心里有谱没谱是另外一回事。”

    房玄龄尴尬地笑了笑。

    李正说道:“房老我说得对吧。”

    房玄龄无奈点头,“说的也是。”

    李正吐槽道:“要说就说你们朝中的监察能力也太落后了。”

    落后?房玄龄又说道:“朝中的监察机制承袭隋制,怎么能说落后呢?”

    李正说道:“所谓监察并不是说向御史台那种风闻奏事,要我说御史台这个地方除了添乱,没有任何的实质用处。”

    房玄龄闻言欲言又止开口又说道:“那照长安令的说法朝中要如何施行监察制度。”

    李正放下一本奏章一边看着说道:“我怎么知道。”

    房玄龄又是一阵无言,李正一边说着朝中的监察落后,问他该怎么改,他又说不知道。

    瞧着他的神情,房玄龄长叹一口气,心中想着暂时不和他计较。

    李正看完手中的奏章说道:“高陵这个地方不错,距离泾阳也不远,如果在高陵可以建设其实渭水以南也不错,两边还可以相互呼应,至于富吴县还有待考量,暂时就定高陵和渭水两个县这两个地方我还要好好派人实地去看过再做决定。”

    房玄龄重新整理好奏章说道:“老夫明白了,这就去回报。”

    刚起身要走,房玄龄又停下脚步说道:“你说的那个监察制老夫会和朝中重新商量。”

    李正说道:“我也就随口一说,房老不用介意。”

    治理天下这种事情终究是朝中和李世民的事情。

    就算是再离谱也不会和自己有多大的干系。

    这种事情李世民更加费脑子。

    如果随意插手反而落得自己进退不得。

    而且清查天下田地的事情,朝中也是雷声大雨点小。

    李世民想查但又不敢大张旗鼓。

    权贵侵占土地这种事情历朝历代都有。

    但凡有地方要查这些事情,往往到了后来也只能不了了之。

    或者激起民变,或者地方敷衍了事。

    又或者有个叫王莽的家伙想要查这件事到了最后反而落得皇位岌岌可危,最后也被人踢下皇位。

    这么多的前车之鉴在眼前,李世民敢查吗?

    也不过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他心里清楚,但考虑后果也不敢随意动。

    要做成这件事需要很强的手腕。

    李世民终究还是不够狠。

    只要天下太平对李世民来说还不至于大动干戈。

    离开马圈,房玄龄心里还想着李正的话语,确实如李正所说各地上报的奏报也都是各地郡县自己写的。

    各地郡县实际上的情况,还是要派人去实地看看才知道。

    思量着这些,房玄龄坐上了回长安的马车。

    李正看着外面的雨季,长叹一口气撑着伞走回家中。

    回到家中,李正把渭水和高陵的奏章递给了李丽质,“让李治带几个书院的学子去那里实地看看。”

    李丽质收下奏章说道:“明白了。”

    好一会儿之后,雨虽然停了,天空还是阴雨密布,指不定晚上还要再下一场。

    李丽质说道:“派去给程咬金修缮房子的人手已经派出去了,准备了五千贯银钱到时候这笔钱能够挣回来吧。”

    到现在为止,工程队这个吞金巨兽也是一直都在消耗银钱。

    目前来看还没到盈利的时候。

    徐慧走来说道:“长安令,李义府说是西域的货物到了,过一会儿就送到家门口。”

    李正点头走出家门,就看到李义府带着一队马车而来。

    一共十架马车,走上前掀开马车帘子的一角,看到马车都是满满当当的银矿。

    李正对徐慧说道:“把这些全部收到自家库房中。”

    西域的银矿又到了,而且是满满十车的银矿。

    上一次也是将近十车,从西域送来的银矿已经快要堆满库房了,到现在也没有用过。

    有了这些银矿,要说寻常只是做生意根本用不完。

    可眼下还要养一个工程队,倒是还有富余。

    有了一个可以源源不断送银矿而来的地方,工程这方面李正完全可以放开手。

    也难怪,李正要修路。

    这些就是李正说的,从吐蕃的银矿中挖出来的。

    除了这些银矿还有很多吐蕃的土特产。

    李义府说道:“这是默呕从吐蕃送来的,说是眼下只有这些牧民也才刚刚回到牧地,想要有好收成还要等到明年的夏天。”

    眼下已经进入了秋季,吐蕃也快到了草木枯黄的时候了。

    回到正常的收成还要等到明年的夏天。

    吐蕃草原上,王盛教完了一天的书,身心疲惫地躺在草地上。

    默呕递给他几个馒头和一块烤羊腿说道:“这是你今天的饭食。”

    王盛拿起馒头和羊腿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一边吃着目光一直等着默呕。

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吐蕃冲突

    默呕坐在石头上说道:“你这么看着我做什么?”

    王盛说道:“你帮李正做事多久了。”

    默呕低声说道:“很久了。”

    王盛又说道:“很久是多久。”

    默呕想了想说道:“有七八年了吧,也记不清了。”

    王盛又说道:“你为什么帮李正做事?”

    默呕笑着说道:“没有长安令就没有我的今天,以前我只是一个落魄的突厥商人,是李正看中了我,并且给我现在的权力。”

    王盛看着默呕又说道:“很少有人知道你的存在吧。”

    默呕笑了笑没回答这个话题。

    阿大骑着马儿走来说道:“父亲,发现唐玄奘。”

    默呕抚须说道:“他在哪儿?”

    阿大低声说道:“他去见了见松赞干布,有天竺的兵马护送。”

    默呕皱眉说道:“护送的兵马有多少?”

    阿大说道:“人数不少有近一千人,看来松赞干布铁了心要和唐玄奘绑在一起了。”

    默呕冷笑道:“一个丧失了信心的人遇到了一个疯子。”

    见阿大和默呕一起要离开,王盛追问道:“你们和李正在联系吗?李正到底把我姐姐怎么样了!”

    王盛大声说着,阿大和默呕也没来搭理自己。

    愣愣站在原地许久,王盛回到了自己的帐篷。

    第二天一早,王盛早早起床已经习惯了这里的日子。

    这片地方的守卫很森严,王盛看帐篷外还没人,孩子们也要等到晌午吃过饭才来上课。

    王盛拿出一张羊皮卷,上面画着的是一条条路线。

    经过这些日子以来的了解,基本上了解了这里的守卫情况。

    看来地图上的路线,王盛重新收起地图,想来这一次一定可以逃出去。

    这里的日出来得晚,已经是辰时了还看不见太阳。

    王盛走出帐篷一路朝着自己计划的方向跑,一边跑一边走过了小半个时辰也没见人追上来。

    成功了?这一次比以往还要久。

    默呕也不怎么样嘛。

    按捺住心中的窃喜,这个时辰孩子们说不定已经到了自己的住处,肯定是看我不在去告诉默呕了。

    说不定默呕已经派人来找自己了。

    休息了片刻,王盛接着赶路。

    又走了小半个时辰,王盛看到前往有一队人马,急忙找了一个矮坡躲起来。

    等到对方走近之后才看清楚,对方的兵马穿着很怪异。

    领头的是一个和尚,看起来不是默呕的人。

    说不定对方可以保护自己,王盛急忙走上前大声喊道:“救命!”

    唐玄奘看到眼前这个穿着吐蕃的衣服,说着一口关中话好奇道:“来者何人。”

    王盛走上前说道:“我是中原五姓世家的王盛,被李正给绑到了吐蕃,他们的人现在正在追杀我。”

    唐玄奘看着王盛说道:“你被李正追杀?”

    王盛喘着气不住点头。

    唐玄奘念了一声佛号低声说道:“可惜贫僧现在要帮天竺王办事,怕是不能帮你回中原。”

    王盛摆手说道:“只要不落在他们手里就行。”

    话音刚落马蹄声从远处传来。

    王盛回头看了一眼自己来时的方向,一支队伍正在朝着这里而来。

    王盛慌乱说道:“早在关中的时候,在下就听闻过高僧的传闻,还请高僧救我!”

    只是再看向远方,又有一队兵马朝着另外一个方向而来,渐渐地对方的兵马成了包围之势。

    就连一路护卫的天竺兵马都陷入了慌乱。

    有天竺人用天竺话怒骂道:“中埋伏了。”

    王盛一时间也摸不着头脑,自己也清楚默呕的兵力也不过百来人,眼前这支天竺队伍应付他们也是搓搓有余,哪里来的这么多兵马。

    阿大带着兵马走到近前,远处地兵马也迅速靠拢把这支天竺兵马牢牢围了起来。

    唐玄奘看着对方的兵马有数千人。

    阿大看了看慌乱的王盛,又看了看唐玄奘说道:“这里是大唐长安令李正的地盘,你们的兵马进入这里是何意思。”

    唐玄奘看着对房说道:“贫僧听吐蕃赞普说道这里的人收留了那些苦难的吐蕃牧民,这才前来看看。”

    阿大说道:“这里的一切都是长安令的,你们进入这里就是冒犯了长安令的财产。”

    唐玄奘说道:“那我等可以现在就离开。”

    阿大笑道:“这里是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

    唐玄奘看着阿大,“当面戾气何故如此之重。”

    阿大提着马儿的缰绳说道:“吐蕃是个什么地方,这里可没有这么多中原的规矩,你唐玄奘也没用自己的规矩来标榜他人,你不觉得这样很虚伪吗?”

    唐玄奘念了一声佛号说道:“那阁下是要如何?”

    阿大安抚身下的马儿说道:“这样吧,把你们所有的财物和武器全部留下。”

    碰到硬茬了,眼下也没有办法,唐玄奘只好对身后的天竺兵马说了几句。

    众人这才放下武器。

    此刻王盛心里也慌了神,没想到默呕的儿子有这么多的兵马。

    之前在草原的时候根本不知道。

    阿大看着唐玄奘说道:“不知道圣僧可否跟着我们去中原?”

    听到这话唐玄奘一时间也沉默了。

    自己的这点人马根本不够给阿大看的。

    双方对峙之际,又一支兵马朝着这而来。

    来人不是别人就是禄东赞的兵马。

    禄东赞策马而来说道:“手下留情!”

    阿大皱眉看向禄东赞,“你来的还真及时。”

    禄东赞也带来了数千吐蕃勇士,一时间三方兵马都在这里。

    禄东赞开口说道:“你们不能带走唐玄奘,唐玄奘若是有什么事,天竺必定和吐蕃开战,并且大食人没有走远,他们随时会从波斯打过来。”

    阿大长叹一口气,“那这样吧,你们这些天竺人把衣服也脱了,所有人身上不能带任何东西离开。”

    唐玄奘咬牙说道:“你羞辱贫僧?”

    阿大笑着说道:“我说了,这里是长安令的地盘,也是长安令的财产,这里的每一根草都是长安令的,禄东赞我说得错吧。”

    禄东赞也只好点头。

    唐玄奘见禄东赞都点头,也只好把衣服全部脱了。

    看着这一幕,阿大笑着说道:“王盛,你还想跑吗?”

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折辱

    王盛怒目看向唐玄奘,又看向一旁的禄东赞似乎谁也不想帮自己。

    阿大朗声说道:“来人把他揍一顿!”

    几个壮汉当即朝着王盛走来。

    王盛步步后退嘴里说着,“你要……要做什么!”

    再回头看向唐玄奘,王盛大声说道:“圣僧救我!”

    话音一落,拳头便如雨点一般落在了王盛身上。

    看着王盛被阿大的人殴打,禄东赞神情麻木的站在一旁,从道理上来说这里确实是李正的地界。

    按照契约上说法,在这片领土上发生的任何事情,吐蕃不能插手,并且吐蕃任何人都不能参与,包括松赞干布。

    非常苛刻的契约,苛刻到让人发指。

    禄东赞咬着说道:“你们的事情与我们无关,告辞了。”

    说完禄东赞带着人走了。

    吐蕃的人马撤走之后,留下来的天竺兵马一时间有些慌了。

    本以为吐蕃这边会帮忙,没想到他们竟然走得这么果断。

    唐玄奘也是愣在原地。

    包围的兵马依旧在眼前,此刻天竺人兵马进退两难。

    阿大朗声说道:“玄奘圣僧,你身上地布料还没脱干净!”

    就这么光天化日之下,让人这么多,是一种莫大的耻辱。

    看了看自己只剩下了里衣,唐玄奘咬牙切齿说道:“你敢折辱出家人,贫僧宁可和你拼命。”

    阿大不屑地笑着说道:“你们出家人不是慈悲为怀吗?你若是不脱,我就把这些护送你的天竺人都杀了!”

    唐玄奘咬牙还站在原地。

    阿大接着说道:“唐玄奘,你要知道这些天竺人可是因为你不脱衣服死的。”

    缓缓闭上眼,唐玄奘伸手去脱自己的剩下的里衣。

    “行了!”

    阿大突然开口说道。

    唐玄奘睁开眼重新看着他。

    阿大长叹一口气,“要说你们愚昧,长安令果然说得没错。”

    唐玄奘低声说道:“你什么意思。”

    阿大玩弄着手里的马鞭说道:“其实不管你脱不脱我都不打算杀这些天竺人,逗着你玩的!没想到就这么吓唬一下你就照办了,也太没骨气了,这就是佛门中人吗?”

    唐玄奘浑身发抖估计也是被气的。

    阿大接着说道:“欺负你一个和尚,我还觉得丢人,这一次算给你们一个警告,如若下次再犯我就真的动手杀人了。”

    王盛倒在地上还在哀嚎着,唐玄奘再看阿大怒声说道:“我现在就走,打扰了。”

    阿大开口说道:“慢着!”

    唐玄奘与这群天竺人闻声停下脚步。

    阿大俯身盯着唐玄奘说道:“你真的要一直坚守着你心中的信仰吗?”

    唐玄奘念了一声佛号说道:“贫僧自出家起,便没有悔意。”

    阿大冷笑道:“你觉得你自己很厉害是吗?”

    阿大的脸上依旧带着森冷的笑容,这种笑容让人很不舒服,眼前这个少年的眼神像一头狼正在盯着猎物。

    面对他唐玄奘依旧站得笔直说道:“贫僧并不觉得。”

    阿大若有所思地点头,“你确实你不应该觉得,我觉得人生在世就应该面对一切,面对生活的种种即便是其中过程非常的艰苦,你们佛门遁入空门就可以不承担俗世的一切,这何尝又不是一种逃避,你遁入的真的是空门吗?还是你是在逃避什么?”

    面对阿大和当初面对李正的感觉一样,这种矛盾的感觉又来了。

    阿大颔首说道:“唐玄奘你是懦夫!”

    唐玄奘也看着阿大说道:“那你呢,你是刽子手吗?”

    冷冷一笑,阿大说道:“至少我不虚伪。”

    唐玄奘转身就要走。

    阿大说道:“圣僧走好,这里不送了!”几个天竺人指着阿大骂骂咧咧,也听不明白这些天竺人在叫唤什么,似乎是在说事后要来算账。

    等这些天竺人走远之后,阿大走到王盛的面前说道:“你的胆子还真是越来越大了。”

    王盛忍受着浑身的痛楚说道:“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阿大冷笑了一番说道:“把他带回去。”

    任由对方把自己捆在一匹马上,王盛此刻恨不得活吃了这个阿大。

    禄东赞带着人走出这片领地,再回头看去在一处低坡中竟然还有一处伏兵,而且人数还不少。

    看对方的装束不是天竺人,他们就是阿大的人。

    原来他们早就已经准备好了。

    禄东赞心中暗暗吃惊若是自己当初帮着唐玄奘站出来,说不定自己这边就会全军覆没了。

    到现在禄东赞也想不明白对方是什么时候设计的伏兵。

    不由得让人有些后怕。

    李正在西域的势力到底有多大一直都是一个迷,那些帮着李正做事的人都是什么人也是一无所知,像是突然冒出了一片人手,这些人武器精良,而且非常狡猾,之前谁也没有察觉只是突然间知道了,李正在西域安排了一队实力不容小觑的人马。

    而且还很有组织力,甚至比一些西域的小国看起来还要正规。

    以他们的实力眼下看来应该有近万的兵马,这样的实力完全可以灭掉几个西域的小国了。

    这种兵马的培植而且是亲信需要培植很长时间才能够有此规模。

    李正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也难怪那个阿大能够这般有恃无恐,若是刚刚撕破脸可能所有人都死了。

    装作没看见这支伏兵,禄东赞安静地带着人离开。

    走远了的唐玄奘等人此刻灰头土脸。

    坐在一片荒地上,任由黄沙吹过身体,唐玄奘抬头看向东方,“李正的势力真是越来越大了。”

    面对一旁天竺人不停的追问,唐玄奘开口锁定:“在东方的中原有一个不敬神明的人,吐蕃与大食的一战,他的弟子能够在顷刻间让千百人丧命,他也是佛门的敌人,有他在一天佛门一日不能立足。”

    听到唐玄奘的话语,周围的天竺人带着疑惑又惊疑的神情,他们还是第一次听说佛门有敌人。

    好久之后唐玄奘重新站起说道:“我等还是回天竺吧,大食国王就要来了,我们不能怠慢。”

    众人也重新开始启程回往天竺。

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东方的智慧

    阿大一路拖着被五花大绑的王盛走回领地。

    感受着一路上牧民指指点点的目光,王盛知道阿大肯定是故意的,他是想让自己丢人现眼。

    细想之下,这个阿大看起来粗野不过听他和唐玄奘说过的话,似乎这人的心境挺高深的。

    跟上阿大的脚步,王盛问道:“你为什么叫阿大,你没有其他名字吗?”

    阿大一脸懒散的说道:“我父亲的几个儿子中我是最大的一个,所以叫阿大。”

    王盛好奇说道:“就没名没姓吗?”

    阿大当然知道自己还有另外一个称呼叫作莫先生。

    其他的几个兄弟也叫莫先生。

    这种事情当然不能让王盛这样的人知道。

    王盛接着追问道:“我看你平日里说的都是关中话,可你又能和吐蕃的牧民用吐蕃话交谈。”

    阿大一路走着说道:“我还会说突厥话,波斯话,还有天竺的话,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中原话,中原话话语好听,而且说起来一字一音,念起来铿锵有力,咬字清晰。”

    阿大又说道:“我还喜欢中原的书籍,比如我昨夜看牧童和狼的故事,看起来只是一个简短的小故事,但看完之后你又会觉得这个故事里充满了深意。”

    听到是牧童和狼,王盛想起这是李正泾阳流出来的一册书中写过这样的故事。

    王盛不由得好奇问道,“你这里还有中原的书籍。”

    阿大点头说道:“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把关中的消息送到这里来,长安发生了什么我自然都知道。”

    听到这话,王盛立刻来了精神开口说道:“你们为什么会有人给你们送消息?”

    阿大说道:“如果长安令有了什么变故,我们就要带兵杀入关中支援长安令。”

    王盛神情了然,“都说李正手里没权只有钱,原来他的私军不是在关中。”

    阿大看了一眼王盛眼神戏谑,“你知道了又如何?”

    王盛走上前拦住阿大说道:“有没有我姐姐的消息。”

    阿大绕开他接着往前走,没搭理他。

    王盛神情紧张地说道:“我姐姐是不是已经糟了李正的毒手。”

    阿大冷笑一声说道:“你先好好教你的书吧。”

    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自己的营帐前,王盛看到了近百个孩子正在等着自己教书。

    王盛又说道:“能不能帮我打听打听我姐姐的消息。”

    阿大面无表情地说道:“不能!”

    回答的斩钉截铁,根本没有机会。

    王盛愣在原地瞧着阿大离开,再看眼前的一群孩子,此刻心如死灰,感觉人生已经完了。

    阿大来到营地的一处角落的营帐。

    默呕喝着茶水看到阿大来了问道:“都安排好了?”

    阿大点头说道:“按照父亲的要求已经放了唐玄奘回去,并且也派出了眼线一路跟着唐玄奘走了。”

    看了一眼默呕的神色,阿大问道:“父亲,为什么不在这个时候拿下唐玄奘。”

    默呕低声说道:“你觉得拿下唐玄奘就一了百了了是吧。”

    阿大说道:“难道还要继续这么放任唐玄奘吗?”

    默呕又喝下一口茶水目光看着远处驱赶着羊群的牧民说道:“孩子啊,你若是现在抓了唐玄奘,就只是抓了一个唐玄奘,这对长安令来说没有任何的用处。”

    再看阿大的神情,默呕又说道:“你觉得我说的对吗?”

    阿大皱眉说道:“父亲的意思派人盯着唐玄奘,知道唐玄奘要做什么,并且在最合适的时机下手或者那时候可以得到最大的成果。”

    默呕对他说道:“你知道中原的先辈为什么都这么有智慧吗?”

    阿大低下头说道:“孩儿不懂。”

    默呕说道:“中原有句话叫作三思而后行,在你做决定之前要三思之后再动手,多想想多考虑考虑对你来说没损失,反而会让你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牢记这些话语。”

    阿大躬身说道:“孩儿一定铭记。”

    两人交谈着又一个少年走来对默呕说道:“父亲,逃亡在外的波斯王子希望我们可以帮他复仇攻打占领着波斯的大食人。”

    默呕思量着说道:“现在波斯境内还有多少大食人盘踞着?”

    阿大看向他说道:“老二,波斯王子手里有足够的银钱吗?”

    老二说道:“盘踞在波斯的人大食兵马大致还有三万左右,他哪里来的银钱,只不过给了打赢之后的许诺而已。”

    阿大看向默呕说道:“父亲这个波斯王子可以扶持吗?”

    默呕低声说道:“再观察观察,如果这个波斯王子是一个可造之才不妨用之,若他只是个泛泛之辈以后也不过和他有来往了。”

    两人听完一起向默呕行礼便离开。

    老二对阿大说道:“哥哥,父亲真的要帮助波斯复国吗?”

    阿大想着说道:“波斯本就是在丝绸路上的咽喉,只要大食人不退就算帮他复国了,也迟早会再引来战乱,到头来还是被毁,说不定到头来只是一场空。”

    老二无奈说道:“父亲不会做错误的决定,想来他一定还有其他的想法。”

    阿低声说道:“波斯夹在吐蕃,天竺之间,如果可以拿下波斯再有吐蕃做后方波斯就是一个巨大的杀戮场,只要后方吐蕃可以给予粮草兵马源源不断送往波斯,那波斯就是一条最好的防线,不仅可以防住天竺,还可以防住大食人。”

    听着阿大这么说,老二说道:“可能父亲也在等着长安令的看法吧,这件事干涉重大,或许也不是父亲可以做决定。”

    阿大也非常赞同这个说法,“不如先安抚好波斯王子,等待时机如果长安令要抛弃波斯父亲也做不了主,如今的波斯早就被大食人洗劫一空,就算是我们重新拿下来了对我们来说没有任何的好处。”

    眼下的波斯就是在战乱的核心处,谁都知道波斯这个位置的重要性。

    如果吐蕃这边一旦有动作,天竺和大食也必然会应对。

    但若是有和当初大牛一样的神兵利器,区区波斯当然也不再话下。

    这一切还要看李正要怎么决定。

    阿大伸了一个懒腰,这些烦恼又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海的另外一边

    禄东赞回到了布达拉宫,走到松赞干布面前说道:“唐玄奘已经平安离开了。”

    松赞干布说道:“他们没有为难唐玄奘吗?”

    禄东赞看向松赞干布,“这一次是警告,下一次如若再犯就不是这样了。”

    松赞干布看着远处地雪山说道:“我明白了。”

    看着松赞干布已经没有了斗志的眼神,禄东赞说道:“我决定去攻打那些西域国家。”

    回头看了一眼禄东赞,松赞干布说道:“为何?”

    禄东赞说道:“难道我们一直这样吗?中原这笔账什么时候能清,赞普若是一直无所作为,那我只能自己来做。”

    松赞干布手里拿着佛珠,“你能劫掠几个西域小国才能还清楚这笔账。”

    “那总比一直坐以待毙要好!”

    禄东赞大声说道。

    声音很大,周围的吐蕃僧人都看了过来。

    禄东赞看着松赞干布说道:“当初我追随赞普难道是因为吐蕃无可救药吗?那是因为赞普是一个有雄心的人,现在呢?赞普你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早就没了当初的斗志,你看看你现在像个什么。”

    松赞干布还想在说什么,禄东赞已经转身离开了。

    站在原地,松赞干布看着禄东赞的背影越走越远,把想说的话都咽下了下去长叹一口气。

    倭国

    称心和倭国新王苏我信看着一车车的粮食从船上搬下来。

    苏我信激动地说道:“国师我们有粮食了。”

    称心笑着说道:“这些粮食还不够我们度过这个冬季,还要抓紧时间买下一批粮食。”

    听到这话苏我信有些犹豫,“长安令还有多少粮食可以卖给我们?”

    称心说道:“中原这两年一直都是丰收,中原有很多的粮食。”

    苏我信看着海洋说道:“可是我倭国灾害频繁,今年大海倒灌又淹没了这么多粮食。”

    称心低声说道:“好在还有长安令帮助我们。”

    苏我信又说道:“可是这一批粮食就花了我们六万贯银钱,我们倭国哪里还有这么多银钱。”

    称心看这苏我信说道:“尊敬的王,你现在站在整个倭国的社稷之上,高句丽步步紧逼,此刻我们不能退缩,一旦我们退缩了高句丽更是会得寸进尺,正是危急存亡的关头,我们不能因为这些钱财而束手束脚。我们不是还有这么多银矿吗?”

    苏我信说道:“你说我这么做是对吗?”

    称心看着苏我信说道:“如果王什么都不错,眼看着自己的子民遭受战争的苦难那就是错的。”

    听到这话苏我信的眼神坚定了许多,“你说的没错,我不能眼看着倭国的子民遭受苦难,敢问国师我们现在该怎么做?”

    称心说道:“召集人手开始挖掘银矿,准备好银钱买粮食和买兵器,别看现在我们的银钱都花出去了,这些都是暂时的痛楚,只要我们拿下了高句丽,那高句丽的沃土就是倭国的,倭国地处狭小,灾害频发。”

    见苏我信还没下决定。

    称心接着说道:“尊敬的王,长安令以前说过一句话,叫作人定胜天,别人说上苍会怜悯苍生,但长安令从来不信上苍,不论是发生了灾害还是人祸,上苍从来不会怜悯世人,它只会冷眼看着人命死去,信上苍没用,只有相信自己,自古以来人们都在和天斗,在最困难的时候都是人们自己救自己,中原有愚公移山的故事也有大禹治水的故事,这些都是在说人们在苦难的时候只有自己在救自己。”

    苏我信低声呢喃着,“人定胜天?”

    称心点头说道:“对,人定胜天!”

    苏我信目光看着远方说道:“我知道该怎么做了,你说的很对,我会安排人去采集银矿的,但凡有反对的都在与整个倭国为敌。”

    看苏我信一腔热血的样子,称心满意地笑了。

    称心没说的是真正导致倭国贫穷的原因并不是粮食少也不是灾害太多。

    而是倭国人缺少智慧,缺少知识。

    当然了这些也不用和苏我信说,他们也没有中原的智慧。

    称心看向海洋的另外一边,也不知道长安令现在在做什么。

    如今一步步从高句丽到倭国,长安令的计划一步步施行着。

    到了现在这个时候,或许再过几年自己就可以回到故乡了。

    中原人都会思念家乡,在外漂泊这么久这份思乡之情一直都在。

    即便是在倭国享受着荣华富贵,称心也觉得这些都是过眼云烟。

    都是短暂的,倭国有未来吗?

    在所有的目的没有达成之前,不论是当今陛下和长安令都不会给倭国一个长远的未来。

    倭国人根本不知道他们最缺少的是什么。

    只要倭国一直都停留在他们自己的认知之中,他们就一日不会强大,即便是他们有了粮食和兵力,没有智慧,没有认知能力他们的未来就会一直锁死在现在。

    称心回过身跟上了苏我信的脚步。

    倭国以西跨过东海的中原大地上。

    段纶和阎立德坐在东海边上,海浪一次次拍打在岸边。

    阎立德手里拿着图纸说道:“就把地址选在这里吧。”

    段纶说道;“我去周边的郡县寻找人手,你和书院的学子安排建造的事宜。”

    阎立德收起图纸说道:“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先造一间小作坊明年开春之前就可以竣工,等到明年我们再扩大建设。”

    在阎立德手中还有还有指南针和一份巨大的海图。

    没有见过大海之后不知道大海的广阔。

    现在人站在东海边,阎立德见到了广阔的大海,领略了大海的广阔,阎立德心中越发好奇大海另外一边的世界到底是怎么样。

    甚至还有海外仙山的传说,不知道这个传说是不是真的,大海的另外一边到底有着什么样的财富。

    长安,李世民站在城墙上看着栽种工程。

    眼下长安以西一片绿色原来荒芜的黄土地现在也被种上了草。

    草地和树林这样的景色让人非常舒心,与另外一片光秃秃的荒地形成了一片非常鲜明的对比。

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入深秋

    李世民看向站在一旁的李治说道:“这样的工事花了李正多少银钱?”

    李治低声说道:“其实大多数材料都是泾阳搬过来,老师不过是付一些人工的费用。”

    李世民低声说道:“长安城的人有很多年没有看过这样的草地了。”

    李治琢磨着说道:“如今已经种下了草地,过些日子草地会慢慢扩张。”

    瞧着眼前绿色,李世民低声说道:“现在朕觉得可以再长安的四面都种上草地。”

    李治说道:“如果在长安四面都种上草,父皇可以拿出多少银钱。”

    李世民低声说道:“你告诉李正明年真要在长安四面都看到绿色,至于银钱朕不会差他的。”

    眼看着长安城的绿化的工程就要结束了,李治走向城墙带着工程队的人回到长安已经是傍晚时分。

    回到村子里,李治把工程队的人交给李义府便回到了家中。

    走入家门李治就看到李正和李丽质正在下棋。

    棋盘上此刻厮杀得非常惨烈。

    李治站在一旁看着棋局的形势。

    李丽质的黑子再次落下。

    李正也跟着拿起白子落在棋盘上。

    抬眼看了看李治的神情,李丽质吃掉李正的一颗白子。

    李正也跟着吃掉棋盘另外一边的黑子。

    此刻李丽质的神情再次凝重了起来。

    李正摇着扇子说道:“别想了,这盘棋已经和棋了。”

    李丽质目光从棋盘移开看向李正说道:“你是故意的。”

    李正喝着茶水说道:“什么我故意的?”

    李丽质站起身目光瞪了会儿李正便转身回屋了。

    李治好奇问道:“我皇姐是怎么了?”

    李正说道:“没什么,就是下棋下不过我。”

    李治低声说道:“父皇要在长安城的四面都种上绿化,说是会给钱。”

    李正整理着棋盘说道:“你父皇给钱?”

    李治用力点头。

    李正低声说道:“晋王殿下,不论是做什么事情,找你父皇要钱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

    李治说道:“老师觉得父皇会赖账。”

    李正收拾好棋盘又给自己倒上一杯茶水,“你觉得你父皇要是赖账了,我能拿他怎么办?”

    李治犹豫着说道:“父皇应该不会赖账吧。”

    李正说道:“不要把你父皇说的太好,你父皇还欠我好几年的俸禄没有给,你觉得你父皇会乖乖付钱。”

    这话让李治也陷入了沉默,确实也没见过朝中的人给老师送过月俸过来。

    李丽质坐在自己的房间中,目光看着坐在院子了的李正。

    徐慧在一旁低声说道:“高陵那边的作坊已经顺利开工了。”

    李丽质低声说道:“你觉得李正的棋艺高到了什么地步。”

    徐慧回话道:“平日里没怎么见过长安令下棋,也不清楚。”

    李丽质说道:“我和他下了五把棋,每一盘都是和棋。”

    徐慧讶异道:“每一盘都是和棋?”

    李丽质咬牙说道:“这比输棋还要难受,他就是拿着棋盘故意和棋,他在戏弄我!”

    看李丽质生气的神情,徐慧笑了笑,夫妻间偶尔有些小矛盾也是正常的。

    看着生气又拿李正无可奈何的样子,徐慧打心里羡慕。

    徐慧知道李丽质的棋艺很好,在小时候李丽质就可以和陛下在棋盘上杀的有来有回。

    能够在棋盘上和长乐公主每一盘都和棋,这也说明了李正的棋艺非常高超。

    甚至比李丽质高好几个境界才能做到。

    徐慧再看李丽质的神情,李正几乎碾压了李丽质的自信。

    让李丽质在棋艺上的自信碎的一塌糊涂。

    入秋的风有些冷,徐慧对李丽质说道:“公主殿下,这个季节的风有些冷,注意身体。”

    见李正走入了厨房要去做晚饭,李丽质也收回了目光。

    徐慧递上账本说道:“这是粮食买卖的账本,刚刚送来的消息,东海那边的银钱明日就可以送到。”

    李丽质接过账本看了起来,“一石粮食三十贯,卖给倭国一共两千石头,六万贯银钱。”

    李正用一贯钱六石的价格,买了朝中三十万石陈粮。

    现在用一石粮食三十贯的价格卖给倭国。

    这笔生意稳赚不赔。

    李丽质心中也狐疑李正难道就用这样的生意想要搬空倭国的银矿?

    徐慧低声说道:“一石粮食三十贯钱的价格会不会太高了?我怕被别人知道怕是会……”

    李丽质说道:“状告李正吗?”

    徐慧点头。

    李丽质说道:“其实大可不用担心这个。”

    李丽质接着说道:“首先关于这笔生意的情况,除了朝中少数的几人没有其他人知道,而且运输粮食的成本非常高,更是需要跨海远航越到倭国,谁能做到万无一失?”

    徐慧说道:“公主殿下的意思运输成本也都在倭国人身上?”

    李丽质说道:“跨海的贸易哪有这么简单,你知道李正为什么要建设造船厂?”

    徐慧皱眉说道:“公主殿下的意思是长安令要建设一条海上的商路?”

    李丽质坐在桌案前说道:“自汉开辟通往西域的商道开始,谁掌握了那条商路谁就掌握了货物的定价权,战乱时期货物的价格更是高涨,而这个价钱多少就掌握在各个西域小国之间,谁能把货物安全又快捷的运到,这个价钱就谁说了算。”

    这些话徐慧也清楚,徐慧和其他婢女不同。

    徐慧出身书香世家,也算是饱读诗书之人,这么简单的道理徐慧当然明白。

    李丽质接着说道:“只要李正掌握了海上的运输,那么货物的价格就只能由李正说了算,这才是造船厂真正的重要性,不仅仅如此,还可以借此掌握海权。”

    徐慧也看到过李正书房中的那张世界地图,如果那张图画得没错,海洋之外还有很多岛屿,还有更加广袤的世界。

    还有很多人都没有见过的世界。

    李丽质又说道:“这些事情都要等到以后再说,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而且造船厂也才刚刚开始把,还远着呢。”

    进入深秋的关中天气骤然变得寒冷。

    马上就要入冬了,李正早起打开窗户便是一阵冷空气铺面而来。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611/ 第一时间欣赏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最新章节! 作者:张围所写的《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为转载作品,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介绍:

李正在长安因为太笨被赶出书舍,很多人都觉得他是一个不正常的人。
当他解开了九章数术,破解了阴山战局,整个长安的人都在找他……
诗文,数术,医术
李正在长安成名。
五姓招揽,帝王邀约,皇子拉拢。
风光正当此时,李正却在众目睽睽之下避世不出。
……
房玄龄:“李正,朝中形势严峻请你出山吧。”
李淳风:“李正,我把推背图送你了,请你出山吧。”
程咬金:“李正,突厥和吐蕃又打来了,赶紧出山。”
李世民:“李正,朕的大唐好像要亡了,请你赶紧出山。”
……
李正淡然说道:“别吵吵!我的铁路快造好了。”
本书又名《我真的没钱守护大唐江山了》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