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人在大唐已被退学TXT下载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全文阅读

作者:张围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txt下载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多年前的案子

    铁匠铺的炉子又开始烧起来了。

    铁家三兄弟再次忙了起来。

    图纸改过之后,李治的锅炉有很多的细节处需要重新锻造。

    看来这段时间李治还有的忙,不过距离中世纪锅炉的样子已经很接近了。

    在田地里忙活了好半天,李正这才把地里的冻土翻的差不多了。

    由于泾阳田地很多,上官仪也安排了不少劳动力去翻动田地冻土。

    见上官仪走来,李正说道:“这个县丞你做的越来越顺手了。”

    上官仪也感慨地长叹一口气说道:“很多时候做一个县丞更像是做村民的朋友,要听他们讲述各种烦恼,在朋友有困难有矛盾的时候还要想着帮他们解决。”

    李正坐在田根边说道:“要不是找不到其他人手,我还真舍不得让你做一个县丞。”

    上官仪笑道:“泾阳村子就这么大,对村子里来说县丞这个官已经很大了。”

    虽说没有朝中直接的任命,泾阳县的县丞这个官职也一直是上官仪暂任着。

    上官仪瞧着田地里劳作的村民说道:“长安令,薛仁贵和王玄策迫不得已进入卫府军中,你和当今陛下的关系想必越来越不好了吧。”

    李正感慨着说道:“你想多了,昨天我们还在山顶一起喝酒看雪。”

    上官仪放低自己的声音说道:“有时候在下挺佩服你的。”

    李正皱眉说道:“别人都看不上我,你佩服我什么?”

    上官仪说道:“俗人就要有俗人的样子,长安令是一个俗人,但相比其他人,长安令至少活得比别人要坦荡。”

    说完上官仪站起身说道:“村子东面还有一些事情要忙,隔壁村子的人说我们的田地挨着他们的,我得过去看看。”

    李正说道:“辛苦了。”

    上官仪说道:“我帮长安令做事也是心甘情愿的。”

    等上官仪离开,李正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重新站起身往家里走去。

    长安城内

    禄东赞走在朱雀大街上,看着如今长安的变化。

    正走着就撞见一个人。

    来人自称是大理寺的少卿。

    大理寺少卿戴至德向禄东赞行礼说道:“敢问可是吐蕃使者禄东赞?”

    禄东赞看着来人说道:“有什么事吗?”

    戴至德有些事情想要找你谈谈。

    对眼前这个人禄东赞心里带着警惕。

    戴至德带着禄东赞来到大理寺内,一边说道:“我伯父是大理寺卿戴胃,可惜早年前他就去世了。”

    禄东赞说道:“那还请节哀。”

    戴至德说道:“已经过去很多年了,只是我伯父当年查过一个桉子,那个桉子非常的离奇,一查就是很多年,直到伯父去世之后也没有查到结果,到了现在也没有结桉。”

    禄东赞说道:“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吗?”

    拿出几份大理寺的卷宗戴至德说道:“有关系,当然有关系了,这个起初是我伯父在查,现在到了我手里,为了完成伯父的遗愿我说什么也要把这个桉子查到底。”

    禄东赞看着他说得信誓旦旦,心中不由得觉得好笑。

    戴至德说道:“这件事和你们吐蕃也有脱不开的关系,还记得当初西突厥是什么时候开始异军突起的吗?”

    禄东赞说道:“当然记得,他们手中有关中的兵器。”

    戴至德又说道:“虽然西突厥异军突起但也败亡的很快。”

    禄东赞点头说道:“确实是这样,西突厥太过好战。”

    戴至德又说道:“你们难道不觉得奇怪吗?西突厥因为一个国师导致西突厥掌握了大唐的兵器,并且实力在那个时候大增,你们吐蕃和西突厥打过仗,你们应该知道更多。”

    禄东赞对戴至德说道:“我们吐蕃帮你们大唐查桉,那我们吐蕃可以得到什么好处吗?”

    正说着又有一个走入大理寺,乌哈那对禄东赞说道:“我们又见面了吐蕃使者。”

    禄东赞看了看大理寺少卿,又看了看乌哈那说道:“你们两个早就认识?”

    乌哈那说道:“在下刚来长安的时候就结识了大理寺少卿,至少就是见到你吐蕃使者了。”

    看禄东赞还是一脸的疑惑,乌哈那说道:“当初我们突厥与西突厥交战之时,就发现对方的打仗方式很奇怪,并不是一直以来用西突厥人野蛮的方式打仗,他们打仗不论是前后还是围攻,都有呼应,更像是用了关中的兵法,而且我们一度怀疑,西突厥的国师是一个中原人。”

    乌哈那说完看向禄东赞说道:“你们吐蕃觉得呢?”

    禄东赞说道:“据传闻当时西突厥的国师一直不露面,那个国师后来别烧死了,对方处理的很干净,见过那个国师的人都已经死了。”

    戴至德接着说道:“可是那个国师死了之后,兵器生意依旧在积蓄,我们查到一个叫做莫先生的人。”

    乌哈那说道:“这个西突厥的国师可能是假死,之后这个西突厥的国师换了个身份成了莫先生。”

    禄东赞说道:“这个莫先生其实是一群孩子,那几个孩子非常诡异,很少知道他们的行踪,也有人说这些孩子的父亲才是真正的莫先生,但和那些还只做过生意的西域人也确实买到了关中的兵器。”

    “也有人冒充过莫先生,只不过后来的下场都很惨,至于那个几个孩子没人敢得罪,得罪那几个孩子的人也都没活着了。”

    戴至德让人记录下这些话语。

    莫先生的传闻在西域就是一个传说,只要莫先生一句话西域三十六国就会发生战乱,不仅仅可以买到兵器甚至可以买到粮食,甚至还多传闻只要莫先生愿意,他可以一统西域。

    这些话已经分不清真假了。

    传闻就是这样,有些事情会被夸大,也有些事情会被以讹传讹。

    从西突厥的国师再到现在的莫先生。

    对方一直都隐藏的很好,在外甚至连一张画像都没有。

    也没有什么只言片语。

    戴至德说道:“我们怀疑这个莫先生其实是中原人。”

    禄东赞说道:“我们也想过这个莫先生是不是中原人,但最早和兵器生意有关联的人说过莫先生是突厥人。”

    搜索

    复制

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和李世民吃火锅

    三人一时间三顾无言,这个兵器贩子的身份隐藏的太好了,莫先生的身份没有,就连一张画像都没有。

    乌哈那说道:“在下曾经听闻泾阳李正,时常有贩卖粮食给关外。”

    戴至德低声说道:“我们大理寺也不是没有怀疑过李正,但苦于没有证据。”

    禄东赞看着乌哈那与戴至德一唱一和似乎想要把这个桉子用李正身上引。

    如果想要对付李正,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

    戴至德接着说道:“对方也很警觉,每当我们查到了一些端倪他们就会很快掐断联系,起初最查到的几个人很快就消失了,像是知道我们的一举一动,知道我们下一步也要查什么,以至于我们怀疑是不是自己这边有人在通风报信,所以我们换了一批人手去调查。”

    禄东赞说道:“那是又查到什么了吗?”

    戴至德说道:“这点我不能和禄兄说的太多。”

    乌哈那对禄东赞说道:“如果禄兄有知道更多的消息,还请告知大理寺。”

    禄东赞说道:“如果我们有更多的消息一定会告诉你们。”

    说完禄东赞便走出了大理寺也不想和他们再多说什么。

    走在朱雀大街上,禄东赞心中很明白大理寺的戴至德到底想要做什么。

    回到驿馆之后,禄东赞看到乌哈那也回来了。

    乌哈那坐下之后说道:“禄兄以为如何?”

    禄东赞喝着酒水说道:“他们要对付李正,和我们吐蕃无关。”

    乌哈那说道:“说的也是,阿史那说过切莫被人当刀使。”

    禄东赞说道:“我以为你和这个戴至德很熟悉。”

    乌哈那笑了笑说道:“各自为了自己的利益做事,我们突厥王庭纵使对李正有再大的仇怨,在对付李正之前还是要让突厥再次强大起来重要?没有永远的敌人。”

    禄东赞瞧着眼前这个乌哈那,有些看不透这个家伙。

    他似乎和其他的突厥人不一样。

    禄东赞问道:“现在你们突厥在暗中积蓄实力了。”

    乌哈那说道:“成败从来不是一朝一夕之间的事情,就算是突厥和大唐拼死一战打光了所有家底,又有什么意义呢?在没有绝对的实力之前,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禄东赞苦涩地笑了笑,“你们还真是乐观。”

    乌哈那低声说道:“阿史那在长安做着最低贱的活计,苦熬到现在回到了突厥,期间他看了很多很多书籍,他总说自己不算是一个智者,但智慧这种东西需要常年积累。”

    喝着酒碗中的酒,乌哈那接着说道:“讲来希望吐蕃能够和突厥共同携手,至少我们不会成为敌人。”

    禄东赞说道:“如果我们共同点的敌人是大唐,或许可以做朋友。”

    乌哈那说道:“我们突厥可以给你们战马,但我们缺少的是人口。”

    感同身受地点头,禄东赞说道:“现在吐蕃的情况也是一样,最缺少的就是人口,奈何现在李正似乎在有意无意的控制我们吐蕃的人口,很时候我们又无法反抗。”

    乌哈那长叹一口气,“希望以后你们吐蕃可以拉我们突厥一把。”

    禄东赞笑了笑,“我很佩服阿史那,如果我是阿史那说不定我早就放弃了。”

    乌哈那说道:“以前阿史那还年轻,或许还有很多不懂,但现在的阿史那已经和以前大不一样了。”

    禄东赞向他敬了一碗酒水。

    凛冬的寒风吹过又是让人打了一个哆嗦。

    李正看着和李世民吃着火锅说道:“我没想到陛下又来找我了。”

    李世民吃着涮羊肉说道:“临近新年朝中没有其他的事情,朕就来你这里坐坐,而且孩子们也都在泾阳,在泾阳比在宫里舒坦。”

    看李世民的神情,李正说道:“陛下这是要来泾阳养老的架势。”

    李世民喝下一口酒水说道:“养老?朕也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养老,或许在皇位上坐到死的那天。”

    李正给李世民的酒碗中倒上酒水,“那就在陛下死之前,在下先敬陛下一杯。”

    听到这话,李世民倒也不恼,“新年之后,倭国和高句丽会再次开战吗?”

    李正说道:“今年倭国有很大的粮食需求,如果倭国还需要再买粮食,那么倭国和高句丽必定会再有一战。”

    李世民说道:“这打仗就是人命,朕也不希望看到那种场面。”

    听着李世民说这番话,李正心中不由冷笑,李世民巴不得人家打起来,好在后面疯狂的卖兵器。

    现在却在口口声声说不希望看到那种场面。

    做皇帝的果然都是虚伪的。

    李正心里这么想着,眼前坐着李世民还是面无表情吃下一口涮羊肉。

    远处的锅炉汽笛声已经响了好几次,这一次锅炉运作了有半个时辰。

    李正舒坦地喝下一口热茶,看来这一次锅炉算是成了,泾阳的工业终于可以往上再走一个台阶了。

    当然了这和李世民没有太大的关系。

    李世民把羊肉沾着辣椒吃下接着说道:“听说你在吐蕃的草原上正在大肆招收人手?”

    李正没有否认开口说道:“牧场挺大的,人手太少,需要扩大养殖产业。”

    李世民点头说道:“朕很奇怪,到现在夜想不明白,这么大一片领地你到底如何让它成为你的银钱,你似乎气定神闲觉得一定不会吃亏一样。”

    火锅里的汤水沸腾着,李正又加了一些汤水。

    大冬天吃一口火锅确实是一件很美的事情。

    李正对他说道:“没有什么亏不亏的,至少我觉得这片领地的价值很大,陛下看不明白是因为陛下与我的认知不懂,有些东西别人看着不见得有用,但对其他人来说那些原本不重要的东西往往有大用,各有个的眼光,所看的角度不同看东西自然不同。”

    李正指向远处的锅炉说道:“陛下觉得那是什么?”

    李世民说道:“那是一个大炉子。”

    李正说道:“我倒不觉得,我看着这个东西像是一个怪物。”

    李世民笑了笑站起身,“行了,朕回去了,明日朕还来你这里吃饭。”

    又是一阵冷风吹过,李正收紧自己的衣衫说道:“陛下慢走。”

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没想过经过他的同意

    锅炉整整运行了三个时辰,还能继续运行,只要往里面加煤,锅炉的运作就不会停止。

    李治看着锅炉满足的坐了下来,这是大牛都没有做出来的东西。

    这一刻李治才感觉到自己真正学到了东西。

    锅炉的运作原理虽然简单,但力学与热力学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

    一连几天,李治都守在锅炉便,锅炉连续运行了五天终于过热坏了,这是现在这个锅炉的极限了。

    一次能够连续运行五天,但只要控制好温度和气压,可以持续用很久。

    铁大看着自己好不容易造出来的东西又坏了,心疼地说道:“怎么又坏了。”

    李治拿着图纸说道:“就按照这个图纸,再造几个!”

    铁大也不清楚李治造这么一个怪东西到底做什么用,不过还是照做了。

    李治回到了书院中,写下了铸造锅炉的流程。

    大牛说道:“恭喜你,锅炉终于造出来了。”

    李治说道:“锅炉就是动力源。”

    这两年李治一直都在力学上专研,动力的来源一直都是他头疼的问题。

    就像是一个瓶颈,如果造不出锅炉,那么李治的力学就一直都被限制在理论的阶段,终日毫无寸进。

    现如今锅炉的完成,就是李治从理论到实践的一个体现。

    打破的瓶颈,李治犹如走出了心魔,整个人豁然开朗。

    这么多年以来所坚持的所学的,终究得到了验证。

    大牛对李治说道:“听说你这段时间要在泾阳的县丞府衙做事?”

    李治舒展着筋骨说道;“确实是这样的。”

    大牛低声说道:“这么一来对你有好处,而且你可以放一放身心,太过沉迷其中不是一件好事。”

    李治深吸一口气说道:“确实这样,这些日子我就不来书院。”

    大牛点头,“等你调整好了,什么时候回来我们都欢迎你,你一直都是我们的一员。”

    李治咧嘴笑着。

    走出泾阳书院的那一刻,闷头做题,学习艰涩难懂的物理知识的场面犹如就在眼前。

    看着书院来来往往的学子,李治感觉眼前的天地都广阔了许多。

    李正坐在家中,正拿着一份卷宗看着,卷宗是许敬宗带来的,上面写着现在长安各种东西,李承乾和长孙无忌走的越来越近。

    而各国使者的动作也都记录在上面。

    倭国的使者和高句丽的使者见过了李世民之后也各自回去了。

    冬日里的寒风再次吹过,李正收紧衣衫喝下一口热茶,看到李治回来说道:“恭喜晋王殿下,你的锅炉成功了。”

    李治看着李正说道:“不论你怎么说,我能够造出来锅炉全靠你的指点。”

    李正说道:“晋王殿下见笑了,我那都是随口一说,哪里算得上是指点。”

    李治低声说道:“总而言之,没有你我造不出这个锅炉。”

    不得不说李治这个孩子还是太老实了。

    李丽质在一旁还是看得明白。

    等李治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李丽质来到李正身边说道:“李治这个孩子实在是……”

    李正说道:“实在是不太聪明是吗?”

    李丽质一脸忧愁着说道:“其实那个所谓的锅炉真正想要造出来的是你吧,你让李治学力学相关的知识,也是你安排的,锅炉的制造也是你指点的,你利用他造出了锅炉,从头到尾都是你在安排,他到现在也没有明白。”

    有时候想想李丽质这个女人智商在线,有时候又想想这个女人做事也很胆大心细。

    李正端着茶水说道:“我利用他,你这个皇姐生气了?”

    李丽质小声说道:“如果我说我生气了,你道歉吗?”

    夫妻两人相视一笑。

    李丽质说道:“兕子的年纪也到了,我打算在家里给她安排一个自己的房间,她也不小,总不能一直让她窝在我这个皇姐身边。”

    听着这话,李正注意着李丽质的眼神,这个女人难道是在暗示什么吗?

    给小兕子一个单独的房间,这样李丽质的卧房就空出来了。

    要说是暗示,可这女人说出这话脸不红心不跳的,好像是一件不那么大不了的事情。

    李正神情澹定的喝下一口茶水。

    李丽质又说道:“我已经和当初那个赵郡李家的女子联系上了,李薰说了可以和我们共同经营煤矿生意,而且她还说了愿意将邙山以北,也就是关中一片的生意全部交给我们。”

    李正皱眉说道:“这么大气?”

    李丽质说道:“她一个人当然做不成这么大的买卖,应该她根本没有这么大实力,只是需要我们给她牵线搭桥而已,从而让她的生意可以进入关中,再者说对我们也有好处,而且……”

    说到这里李丽质顿了顿说道:“而且她还说了感谢我们帮忙照顾王家姐弟。”

    李正低声说道:“她用我们给她开辟商路?”

    李丽质笑了笑,“这女人还挺会借助形势的。”

    泾阳商业规模确实已经很大了,但也容易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分出去绝大部分的利益给李世民也是为了以后着想。

    如今泾阳更多的重心都在泾阳书院和工程队上,东海的海船还在建设想要做出一些成果还需要时间。

    李正对李丽质说道:“铁匠铺需要更多的铜铁。”

    “是为了铸造锅炉吗?”

    李丽质低声说道。

    李正喝着茶水,“这个锅炉对我们泾阳来说有很大的用处,可以改变我们现在的制造困境,也能让泾阳的生产力再上升一个台阶。”

    李丽质对李正的话语并不带疑惑,既然李正这么说那么也一定可以做到这种效果。

    思量半晌,李丽质说道:“大量铸造铜铁难免引起朝中关注,这件事我会先和母后去信说明白。”

    如今李世民对盐铁的管制很严格,更不要说铜这个东西。

    铜币关乎大唐银钱流通。

    李丽质看着李正神色,“不论父皇答应不答应,你都要用铜铁铸造锅炉的,对吧?”

    李正扶着自己的太阳穴,侧目看着院子里的菜地说道:“我也从没想过要经过他的同意。”

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李世民的留一手

    两夫妻相视一笑。

    李丽质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冬日一到晚上风就很大。

    李正听着风声过了一夜,屋外又下起了大学。

    皇宫内,李世民和程咬金吃着火锅。

    王鼎送来一张画说道:“陛下,这是泾阳造的东西。”

    李世民接过画,看着画上的东西说道:“朕知道最近稚奴一直都在忙这个事情,只是朕想不明白这个东西到底用来做什么?”

    王鼎低声说道:“臣也查过一些典籍,也问了造作监的人,也没有人可以说个明白。”

    李世民看着画上的内容,一时间也看不明白这个东西是做什么用。

    程咬金吃下一口涮羊肉说道:“陛下,李正这小子也不是一次两次造出稀奇古怪的东西。”

    李世民喝下一口酒水放下手中的画作说道:“听说最近大理寺的人和突厥使者走得很近?”

    程咬金又往嘴里塞了一口青菜说道:“不知道怎么了,末将吃冬日里的青菜,就觉得这个青菜特别嫩。”

    看着程咬金答非所问,一幅装傻充愣的样子无奈笑了笑。

    这种事情问他个根本没用。

    见李世民已经放下碗快,程咬金连忙吃完碗里的羊肉,跟着李世民站起身。

    程咬金说道:“陛下,天色不早了,臣家里还有一些急事。”

    李世民稍稍点头,“那你先回去吧。”

    别人都说程咬金是个杀才,李世民看得出来,这个程咬金比更多人要精明,更加的聪明。

    等程咬金离开之后,王鼎对李世民说道:“陛下,大理寺的少卿和突厥使者有往来,还找了吐蕃的禄东赞。”

    李世民皱眉说道:“他们要做什么?”

    王鼎低声说道:“估计是和兵器桉子有关,而且长孙冲一直追着这个桉子不放,也是一直追查着。”

    李世民低声说道:“长孙无忌是什么态度。”

    王鼎回话道:“赵国公倒是什么都没有说,似乎长孙冲查这个桉子,赵国公也已经默许了。”

    李世民板着脸说道:“他们查到了什么?”

    王鼎躬身说道:“对方似乎发现了什么,也只是暗中查探而已,而且遮掩的很好。”

    李世民反倒笑了笑说道:“他们是不想让朕知道他们到底查到了什么,甚至都在瞒着朕。”

    王鼎低声说道:“老奴不清楚他们查到了什么,不过我们的首尾都擦的很干净,需要老奴去办查探的人铲除了吗?”

    小泥炉中的碳火还在烧着,火锅的汤水也在沸腾。

    李世民重新做下来说道:“不用了,就算是铲除了,只会引起对方的警惕,反而会让你以后更难追查。”

    王鼎低声说道;“老奴明白了。”

    让宫女把火锅和泥炉端走,李世民说道:“就先这样吧。”

    王鼎躬身说道:“老奴会盯着的。”

    等王鼎离开,李世民一个人坐在甘露殿中,看着窗外的雪景心中。

    长孙冲咬着这个桉子不放,是长孙无忌默许的。

    也就说长孙无忌这个老狐狸肯定是发现了什么。

    李世民长叹一口气说道:“朕的这些臣子真的是一个比一个狡猾。”

    收回心神,李世民开始处理这几日留下来的奏章,奏章上都在说着今年秋收的事情,各地的收成都还不错。

    李世民写下一张字条,然后放在甘露殿的窗外。

    当即有一个身影拿了李世民的留下的字条,便快速离开。

    柱哥儿在长安城中拿到字条之后,神情凝重对身边的眼线说道:“去盯着长孙家的人。”

    众多眼线一起散去,融入人群之后朝着赵国公府而去。

    柱哥一路从朱雀大街走到城外。

    来到城外的酒肆,柱哥找到了许敬宗。

    平日里根本找不到柱哥儿的神情,除了柱哥主动来找自己,许敬宗发现自己的人想要找柱哥根本找不到。

    而对方可以轻而易举的找到自己。

    这种被动的感觉,让许敬宗很不舒服。

    许敬宗看着柱哥儿走来说道:“好久不见了。”

    柱哥儿坐下来说道:“刚刚来的消息,大理寺少卿和长孙家走得很近。”

    许敬宗说道:“我这里也有消息,大理寺的少卿和禄东赞还有突厥使者乌哈那再聊兵器桉的事情,似乎他们几个打算联手调查。”

    柱哥儿又说道:“最好不要打草惊蛇,如果对方知道我们在查他们,他们会撤走人手,我们查的这些也可能会前功尽弃。”

    许敬宗瞧着长安城的城门,即便是凛冬来来往往的人也很多。

    柱哥儿站起身说道:“对方既然查到了突厥使者和吐蕃使者,那么就能查到当初的那个西突厥国师,甚至会觉得那个突厥国师没有死,因为当时只有一具面目全非的尸体,并不能确定就是当时的国师。”

    许敬宗低声问道:“西突厥有国师这个人吗?”

    柱哥儿重新带起斗笠说道:“关外的事情我们不是很清楚,我们和你说的只有这些,我就先回去了。”

    许敬宗笑了笑说道:“慢走。”

    看着柱哥儿重新走入人群中,许敬宗咬一口饼,又喝下一口羊肉汤,冬天的时候这样果腹是最好的。

    而且还能暖身子,也顶饿。

    当年的西突厥国师当然是没死,而且就是之后的莫先生。

    对方能够查到这么多年的事情,说来也是很有耐心,看起来铁了心要清楚这件事。

    如今的真正的莫先生就在关外吐蕃,帮长安令管着土地。

    而现在的莫先生其实是几个孩子。

    如今莫先生已经不是一个人了,而是好几个孩子。

    就算他们要查,也不见得可以找到真正的莫先生。

    再者说如今的莫先生可没有这么好对付。

    势力已经发展到这种地步,现在要抓莫先生可不是一间容易的事情,那几个孩子可不好惹。

    说不定人抓不到,还会惹得一身麻烦。

    只要抓不到莫先生,这件事就联系不到长安令。

    而生意渠道有王鼎打掩护,当今陛下亲自参与的生意。

    要解决这种事情也很简单,把大理寺卿换了,把长孙冲支出长安,对方就什么都查不了。

    许敬宗心中隐隐有一种担忧,陛下特意放任长孙冲这么查,早晚对长安令不利。

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资源问题

    坐以待毙总不是一件好事,许敬宗在城外打了一个呼哨。

    立刻就有人来到许敬宗身边,“许头有什么吩咐。”

    许敬宗低声说道:“这个大理寺少卿平日里闲着没事,尽一天到晚招式,你们给他下个套,让他十天半月脱不开身。”

    “明白了。”

    几人收到话语就走入长安城中去办事。

    这个大理寺少卿多少和长孙家有点联系。

    给这个大理寺少卿制造一些麻烦,并且让他脱不开身。

    先让对方自乱阵脚,自己的人也好可以从中找机会。

    泾阳,因为是冬天农闲,大家都在过冬,上官仪特意给铁匠铺加派了人手,好一起锻造李治的锅炉。

    按照计划李治的锅炉要实现批量增产。

    光是造一个铁炉就用了一个月多的时间,别说增产多造几台了。

    加上李治为了测试锅炉的极限,还把唯一一台能够用的锅炉给炸坏了。

    眼下铁匠铺忙得不可开交。

    李治也放下了手中的学习,专心处理泾阳县的各项事宜。

    上官仪苦恼地对李正说道:“长安令,铁匠铺的人手不够用了。”

    李正说道:“你觉得要扩建铁匠铺?”

    上官仪又说道:“就算是扩建铁匠铺,也一定会引起朝中的主意,泾阳大批量铸造铁器朝中一定会说起。”

    上官仪的考虑不无道理。

    雪刚停不久,天空依旧是灰蒙蒙的。

    上官仪接着说道:“在下以为,锅炉的锻造不妨拖一些时日?”

    李正思量半晌,“也不是没有办法。”

    瞧着李正的神情,上官仪好奇道:“长安令的意思可以另寻他法,难不成要找陛下许可?”

    李世民当然不会答应,让泾阳大量铸造铁器。

    而且李世民也一定会来过问。

    李正说道:“将锅炉的一些外部零件交给外面的铁匠铺去做,把核心的零部件留下,我们自己来做,等一切完工之后将这些零部件一起收回来,我们来组装。”

    听完李正的这些话,上官仪释然地笑了笑,“长安令这个办法还真是少见,不过到可以一试,少量的铁器铸造朝中不会说什么。”

    说完,上官仪神色又有些担忧,就算是这样,短时间内确实可以这么来办,但一次两次之后,时间一长,还是会引起朝中的注意。

    李正笑道:“和朝中要周旋,眼下这个办法虽然不好,但也可以试试不是吗?”

    上官仪点头道:“晋王殿下出图纸,我去安排货物流转,铁家三兄弟应该也有认识的铁匠,就暂时先这样办如何?”

    李正点头。

    上官仪这人办事确实聪明,也一点就通。

    而且上官仪还能举一反三。

    第二日,李治便把图纸交给了铁家三兄弟,将零部件的图纸全部拆开,分散到长安十多个铁匠铺中,每个铁匠铺生产的部件都不一样。

    光是看零件,铁大心中敢打包票,就连经验老到的铁匠老师父都不知道自己铸造的是什么东西。

    交给外面的都是锅炉的大件零件。

    小件的零件只能铁家三兄弟自己来,并且小零件的误差很小,稍微偏差几寸都会导致整个锅炉报废。

    为此核心的零部件,不能交给其他人去做。

    李正交给铁匠几张图纸说道:“把这个几张图纸也分散开出去。”

    铁大看着李正的图纸说道:“长安令,这个不是锅炉的零件吧。”

    李正笑道:“这些零件我另有它用。”

    铁大狐疑的看着图纸,这些图纸上的物件尺度都很大,而且看起来很厚实,更不像是平日里要用到的物件。

    李正给的图纸,铁大也不敢多问,照做就是了。

    各家铁匠铺的手艺各不相同,各个铁匠师傅手艺有多高超,长期铸铁的铁大自然有所了解。

    有了铁大的把我,铸造的过程中,对方的手艺更加了解。

    赵郡李家的李薰送了好几大车的煤炭过来。

    李丽质看着一车车的煤炭说道:“这些煤炭应该够你的锅炉用了吧。”

    煤炭的质量也还不错,李正想了半晌说道:“心中能够用一阵,将来我们的锅炉开始用之后,这些煤炭就不够用了。”

    一般来说泾阳对煤炭的需求并不是很大。

    大多数的煤炭也都是给铁匠铺用的。

    铁匠铺一年也用不来了多少斤煤炭。

    听李正的话,李丽质说道:“将来我们对煤炭的需求会多到什么程度?”

    李正坐在一旁的石头上说道:“长期需要,而且每年不少,随着锅炉的制造我们的需求会越来越多,我需要更多的煤炭,并且要更少的价格。”

    知道李丽质担心什么,锅炉需要长期且大量的煤炭,煤炭价格说高不高,但事说低也不低。

    以后如果一直这样会泾阳岂不是一直都给李薰输血?

    这样一来泾阳挣来的钱全部用来买煤矿。

    加之现在的煤炭开采没有后世这么发达。

    煤炭开挖需要很多的人力。

    这也导致了煤炭的成本,很高。

    大多数也都是在地表的煤炭。

    地下多数的煤矿开采需要一定技术。

    没有足够的工业水准,无法开采更多的煤炭。

    这也导致了煤炭的价格即使在大唐也是居高不下。

    李正对李丽质说道:“其实也并不是完全只能靠李薰的煤炭,你知道吗?其实我知道很多次矿藏,讲来我们不会缺少煤炭的。”

    李丽质好奇道:“你知道哪里有煤炭矿藏?”

    李正笑着没说什么。

    这世上还有很多的丰富的矿藏没有发现。

    有些地方的矿藏就在地面,而且亮很大。

    就连倭国也是有不少的煤炭矿藏。

    先知先觉的优势。

    李正觉得自己可以有取之不竭的资源,现在的自己最不缺的就是资源。

    看李丽质还皱着眉头,李正说道:“你可以派人去和李薰谈谈能否把价格再低一些。”

    李丽质说道:“现在的煤炭是五贯钱一石,你觉得把价格压低多少比较合适。”

    李正琢磨着说道:“一贯钱一石,如果她答应可以长期找她购买,如果她不答应,那我们以后减少她那边的采购量,毕竟话语权在我们这边。”

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所苛求的力量

    泾阳图纸传到了长安的各个铁匠铺,那些奇形怪状又让人看不懂的图纸,让不少铁匠都看懵了。

    不过泾阳出价特别高,也不限定工期,这些铁匠也愿意接这个活。

    一个月的凛冬时节过去。

    关中最寒冷的寒冬时节也结束了。

    李正提着锄头正在田地里忙活着,冬日里的泥土需要多多翻动,尤其是大棚蔬菜里的泥土,这些大棚蔬菜非常的金贵。

    每年能够种出来的也不多。

    李治自从放下了锅炉的制造之后,整个人笑容也多了起来,此刻他和小兕子走在泾阳河边有说有笑的。

    孔颖达抚须走来说道:“李正,老朽有个问题一直都想不明白。”

    李正笑着说道:“孔老夫子有什么想问的直说便是。”

    孔颖达点头说道:“你建书院,传播学识,那个所谓科学在老朽看起来确实见到了平生以来从未见过的东西,只不过学了一年以来,老朽想问你,你一直追求的是什么?”

    李正依旧挥动着锄头说道:“我不是很懂您的意思。”

    孔颖达在清冷的空气中长叹一口气,“你一直想要追求的力量是什么?”

    想了一会儿,李正停下手中的动作说道:“我一直追求的力量?”

    孔颖达点头说道:“老朽发现你的所有科学相关的学识都有一个方向,在那个方向尽头的东西老朽看不真切,但那里一定有东西。”

    孔颖达读了一辈子的书,这种人学识确实是最好的。

    也是最有境界的人。

    或许到了他这个境界的人可以看到很多东西。

    李正说道:“孔颖达老夫,你看我们现在所做的是农业对吧。”

    孔颖达点头道:“农耕自然算是农业。”

    李正对他说道:“一直以来我所追求力量是工业。”

    听到这话,孔颖达思量半晌,“工业?和农业的区别很大吗?”

    李正接着说道:“我说的是工业和农业本质上是相互联系的,就算是有了工业也离不开农业,这是一种相承相接的东西。”

    孔颖达摇了摇头,“老朽似乎有些明白了,但还是有些迷茫。”

    无奈地笑了笑,李正说道:“老夫子你看我们的工坊,你觉得我们的工坊怎么样?”

    孔颖达皱眉说道:“很挣钱?”

    李正像他解释道:“现在看起来是很挣钱,但如今人力和产能已经到了一个瓶颈,在这个瓶颈下我们的产能想要在提升很难,如果我在外面多建设几个这样的作坊,只不过是用庞大的人力去堆砌产能,这样就想用石头做得斧子去砍树一样,效率终究还是没有变化,所以说我们现在泾阳的产能已经到了一种停滞阶段。”

    抚须好一会儿,孔颖达深吸一口气,“你比老朽想的远,仔细想想你的话,眼下的泾阳确实是这样的一个情况。”

    李正又说道:“所以我需要力量,这个力量就是工业,想要做好工业数理化一样都不能少。”

    孔颖达点头说道:“所以工业是数理化融会贯通之后的才能得到的力量,而这个力量光靠你一个人的力量是是无法达到的,老朽说的可对?”

    李正笑了笑没有否认。

    孔颖达又说道:“都说这个世界上有些法门可悟不可修,但你却借为他人所学,达到你所要的力量,如果有书院学子一起来学,那么工业的力量看起来很遥远,但却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接近,建设书院,你用书院中的学子借力打力,从此达到不断的靠近你所要的工业力量。”

    说完这些,孔颖达释然地笑了笑,“原来是这样,原来是这样,老朽现在终于明白了。”

    听着孔颖达的小声,李正越听越觉得渗人,这个老家伙像是一种看破世间真相一般,。

    他孔颖达要证道成仙了不成?

    李正瞧着他的模样一时间有些无言以对。

    孔颖达拍了拍李正的肩膀说道:“孩子啊,老朽老了,真想要多活几年,看看以后的事情因为你们成了什么样了。”

    说完他又笑呵呵的走向书院。

    听着孔颖达的话总觉得什么他像是在说遗言。

    李正放下手中的锄头,连忙跑向孙思邈的医馆。

    孙思邈正在收拾着草药,看到李正急匆匆而来好奇道:“你怎么来了?”

    李正看着孙思邈问道:“孔颖达老夫子的身体怎么样了?”

    孙思邈把草药放下,直起身子说道:“孔颖达年岁已经很高了,像他这样的人什么时候离开人世都不奇怪。”

    李正有些无力站着,“已经到了那种地步了。”

    知道李正在担心什么,孙思邈说道:“倒也没有到那种地步,还能活一些岁月吧,人有生老病死,都是一样的,我们也要经历,你也千万不要顾虑太多了。”

    李正在医馆边坐下,说心里话李正并不喜欢这个落后的年代。

    但这个年代总有这么几个让自己敬佩的长辈。

    在医馆门口坐了好一会儿,李正这才起身离开。

    铁大的铁匠铺炉子早早就开始烧了。

    村民们也开始了一天忙碌的生活,为了来年开春的时候的耕种,纷纷跑到田地里,赶在播种的季节可以种上一些粮食。

    普通人都是淳朴的,他们都没有这么多的心浮气躁。

    锅炉是跨入工业时代的一个标志。

    如今只是刚刚开始摸到一些门道。

    眼下势在必行。

    李丽质带着武媚收拾着家中的账本,看到李正心情失落的回来,问道:“怎么了?有心事?”

    李正在院子里坐下说道:“刚和孔颖达老夫子聊了一会儿,我听他说话不对劲,就去见了孙神医,孙神医说人有生老病死,谁也离不开。”

    李丽质温柔地笑着说道:“就算是你有再大的本领,你也不可能改变这种现状。”

    李正琢磨着说道:“你说孔颖达老夫子多少岁了。”

    思量了半晌,李丽质说道:“年近七十了吧,不过孔颖达在村子里的日子一直都挺好的,孔颖达的孙女也说过,她爷爷很喜欢这里的日子,没有这么多烦恼,也没有这么多的负担。”

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山海关工事

    李正看着村子的天空说道:“说起这种话总是很沉重,谁都要经历这些。”

    接过武媚送来的账目,李丽质说道:“我们又从李薰那边买了五十石煤矿,她倒是同意的很快,愿意给我们更低的价格。”

    李正说道:“她会从中权衡利弊,如果她不肯压低价格,以后的采购量会更少。”

    李丽质说道:“即便是减少利润,她还是想要保住关中的经营,这个女人看得很明白。”

    瞅着李丽质的神情,李正说道:“我怎么感觉你和她有一种棋逢对手的感觉。”

    李丽质有些傲娇的抬着下巴说道:“有吗?我不觉得她会是我对手。”

    李正中肯的点头,“嗯,你很有自信。”

    俏目瞪了一眼李正,李丽质说道:“那还不是你给的,泾阳有这么大的经营规模,用你的话来说,我们有最好的基础和招牌,这几年经营下来只要我们泾阳走出去的生意,那都是抢着要的。”

    泾阳的生意经过了几年的沉淀,现如今确实是最好的。

    而且还有保障。

    泾阳的经营到了一定规模之后,对别人来说也是一种依靠。

    只要生意不出差错,谁都愿意挣钱。

    长安

    李世民看到一份奏章,山海关需要重新修建了。

    手里拿着一盏油灯,李世民看着挂在墙上的山海关地图,目光找了山海关的位置。

    李世民低声说道:“山海关是怎么回事。”

    王鼎回话道:“山海关东临东海,海风大,而且海水侵蚀严重,几年前东征高句丽的就有发现,只是如今更严重,急待修缮。”

    如今朝中也不缺钱,李世民点头说道:“朕找房玄龄他们商议,让户部准备一下吧。”

    王鼎躬身说道:“喏!”

    山海关需要修缮?

    人在泾阳的李正很快就得到了许敬宗送来的消息。

    李正又叫来了李义府问道:“我们工程队现在还有多少人可以抽调。”

    李义府拿出卷宗说道:“阎大匠的修路工事也已经快到尾声了,不少人手也都空余了下来,现如今我们可以抽调的人有一千人有余。”

    修缮山海关这可是一个大工程。

    李正瞅着正在清扫马圈的李泰说道:“魏王殿下。”

    在马圈里忙的一声大喊的李泰探出头说道:“什么事?”

    李正笑着说道:“魏王殿下是不是想要去一趟长安?”

    李泰看了眼长安方向说道:“不去。”

    李正依旧看着他,“为何?”

    李泰把马粪铲到推车上说道:“每一次去长安我都觉得闷得慌。”

    走入马圈中,李正又说道:“那你总不能和你父皇母后不联系了吧。”

    李泰停下手中的动作稍稍松了一下腰说道:“我经常托人书信联系,再说了我在泾阳的情况我父皇母后都知道。”

    长安如今太子在,而且太子背后还有长孙家撑腰。

    一进入长安就像是进了一个装满了浑水的泥潭。

    那些权谋和诡计就会铺面而来。

    李泰也不是不愿意和李承乾争。

    也不知道是什么消磨了李泰的斗志。

    李正对李泰说道:“那你赶紧写一封书信,就说泾阳的工程队可以接山海关修缮的工事。”

    李泰皱眉说道:“你是要和我父皇做生意。”

    李正笑道:“魏王殿下真是聪明。”

    李泰不屑笑笑说道:“我就知道你的工程队是用来做什么的。”

    看李正把笔墨都准备好了,李泰也停下的动作,开始写信。

    写道一半李泰抬头看着李正。

    李正疑惑道:“怎么了吗?”

    李泰咬着笔杆说道:“价格呢?什么价格合适?”

    李正说道:“先不用写具体的价格,就说价格合适,绝对实惠。”

    李泰有些心虚的看了看李正,还是动笔按照李正的说法写下来。

    写完一封信,李正麻利的做好封蜡交给许敬宗说道:“快马加鞭送到宫中,就说是魏王殿下给陛下的。”

    许敬宗收到信件便急匆匆离开。

    李泰挠了挠后脑勺说道:“你说我是不是被你要挟了?”

    李正摊了摊手说道:“我要挟陛下了吗?并没有吧。”

    李泰皱眉看了一眼李正,“也罢。”

    说完李泰又一头扎进马圈内开始干活。

    李正对李义府说道:“你先回去,把可以安排的人数和名册整理一下。”

    李义府点头称是就去办事。

    李正回到家中来到自己的书房。

    其实在后世早就有过几次对山海关的修缮。

    李正拿出一些对于建筑材料的历史记录。

    早在罗马时代的水泥中,科学家发现了很多矿物高铝雪硅钙石,说白了就是火山岩。

    这种物质进过海水之后反而会变得更加坚固。

    山海关以北在长白山一带就可以取得火山岩。

    用火山岩再加上普通的水泥就可以造出防止海水腐蚀的建筑。

    这个并不难。

    李正按照历史资料纪录的图纸,勾勒着山海关的模样,历史上,对山海关的重建有过好几次。

    又其实明朝的时候,更是对山海关经过好几次的翻新。

    而且明朝的山海关是直接连到东海的。

    李正按照着明长城山海关的图纸,开始勾勒山海关的模样。

    徐慧看到李正在书房用心的画着什么。

    端着一杯茶水放在一旁。

    徐慧又在边上站了一会儿,似乎李正并没有发现自己。

    也不想在这个时候打扰了李正。

    徐慧放轻脚步走出书房,帮李正关上了房门。

    李正勾勒的明长城的图纸,从城墙厚度高度,以及各种尺寸。

    一直忙活到夜里,李正总算是画好了图纸。

    图纸也不复杂只是根据现在的山海关情况,再加上明长城的样式上进行一些修改。

    画图纸也不是太难。

    平日里李正不做饭的话,大多数时间都是徐慧下厨。

    家里徐慧的厨艺是最近李正的。

    在家中徐慧是最早跟着李正的。

    徐慧也是最深的李正的厨艺真传的人。

    李治早早就回来了,看到李正说道:“听说老师要接山海关的工事。”

    这事瞒不住,李治整日跟着上官仪在村子里晃荡,他想不知道都难。

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工程事宜

    李治说道:“如今朝中不缺人力物力,我不觉得父皇会找你修建山海关。”

    李正喝下一口茶水说道:“相比又要出人力物力,只要出钱岂不是更好?陛下征召民力总会有一些不好的声音。”

    李治细想了一番,“我还是不觉得父皇会找你修建山海关。”

    长安城凌烟阁。

    李世民正在看着凌烟阁的一幅幅画像。

    王鼎拿着一封信件而来说道:“陛下,魏王殿下的信件。”

    李世民接过信件看着上面的内容,看完之后深吸一口气说道;“青雀说了,李正的工程队可以帮朕修建山海关,而且相比朕自己出人力物力,让李正要修建会更加划算。”

    王鼎低声说道:“泾阳工程队的名声确实挺响亮,而且现在长安城外的树木的长得很不错。”

    从凌烟阁往外看,可以看到朱雀大街上的景色。

    李世民皱眉说道:“朕怎么就这么不想让李正去修建山海关呢?”

    听陛下说着话,王鼎就觉得陛下和李正的较劲依旧还在。

    王鼎说道:“陛下,老奴倒是觉得如果价钱合适的话,倒不如让李正的工程队去建设,朝中派人督工。”

    李世民斟酌着说道;“把工事交给李正,确实省心又省力,朕可以省去很多的麻烦。”

    王鼎稍稍点头,“不过那还要看长安令给的价钱。”

    李世民说道;“让房玄龄去一趟吧。”

    王鼎躬身点头说道:“喏。”

    在凌烟阁看了圈,在凌烟阁的角落上还有李正的画像没有挂上去。

    李世民摇头叹了叹气,这才走下凌烟阁。

    房玄龄收到陛下的旨意,一时间有些疑惑。

    杜如晦说道:“李正的工程队胃口有些大呀。”

    房玄龄低声说道:“这才是李正的野心,绝对不会这一次,肯定还会有下一次的。”

    杜如晦小声说道:“和李正谈生意可没有这么容易。”

    “那也要去一趟。”

    “老夫也和你一起走一趟。”

    处理完朝中的事情,房玄龄和杜如晦便一起走向泾阳。

    现在泾阳越来越热闹了。

    尤其是泾阳的坊市,可以堪比长安的东市了。

    而且泾阳的坊市可以买到更多别样的东西。

    李义府早就在这里等着了。

    见到房玄龄和杜如晦,李义府说道:“两位是来谈山海关工事的吧。”

    房玄龄说道:“那就请带路吗?”

    李义府带着两人一起来到泾阳的河边。

    李正就在这里喝着茶水,钓着鱼。

    房玄龄见到李正走上前说道:“长安令,老夫还从没见过你去长安上任过。”

    李正说道;“在下也从来没有领过俸禄。

    看了一眼房玄龄和杜如晦,李正说道:“两位请坐吧。”

    房玄龄和杜如晦一起坐下。

    李正给两人倒上茶水说道:“朝中现在应该挺富裕的吧。”

    房玄龄开口说道;“现在正是修养生息,积蓄国力的是时候,来年又是春种,陛下不想在这个时候征召民力。”

    李正说道;“陛下不想要征召民力,朝中有富裕有钱,我手中有人手,咱们真是一拍即合,直接谈合作吧。”

    房玄龄笑了笑,“修缮山海挂,长安令觉得多少银钱合适?”

    李正喝下一口茶水说道:“你们先说吧。”

    房玄龄说道:“如果朝中出人力物力的话,大致需要五万贯。”

    李正拿出一张山海关的图纸说道:“两位不妨看看图纸。”

    房玄龄接过这卷图纸,看着图纸上的山海关。

    又给杜如晦看了看。

    两人看完相识看了一眼。

    李正说道:“拔高了山海关的高度,并且扩建连接东海,修建之后可以很好的抵御东北方向的敌人。”

    房玄龄低声问道:“海水会腐蚀建筑,即便是建的再好也不会长久。”

    李正说道:“我知道有一种材料,那种材料可以长久的防止海水的腐蚀,未来数十年内再无修缮的烦恼。”

    杜如晦说道:“朝中的意思是要有人去督工。”

    李正点头说道:“当然可以,我们修缮山海关,直到你们朝中的监工满意为止才可以验收,至于银钱的事情,朝中可以先付一半的订金,完工验收之后,再给另外一半。”

    李义府拿出一本账册说道:“至于账目我们已经算过了,一共需要八万贯,这里面包括了所有的人力物力。”

    杜如晦把图纸放下说道:“八万贯可不是小数目。”

    八万贯确实不是小数目,但对李世民来说不痛不痒。

    这两年李世民攒了不少钱。

    李正说道:“我们的建筑质量绝对值这个八万贯。”

    房玄龄又说道:“八万贯是可以,但完成期限是多久。”

    李义府说道:“这个我们有算过,因为需要调拨人手,等人手到了山海关之后才算开工,工期一共四个月,四个月完工朝中验收,如果质量和工期都没符合,朝中可以扣除一部分钱。”

    看了看房玄龄和杜如晦的神色,李义府又说道:“先预付四万贯,余下四万贯如果工事有什么没有符合地方,朝中可以再剩下的四万贯中扣除,届时算上所有的工钱,一起结算。”

    房玄龄喝下一口茶水说道;“还是泾阳的茶水好喝。”

    杜如晦说道:“你门想得面面俱到,我们要是不答应,反倒是我们两个长辈做得不好了。”

    李正说道;“哪里哪里。”

    房玄龄开口说道:“八万贯确实有点太多了,但这八万贯朝中需要收取税收,长安令以为如何?”

    李正开口说道:“朝中的意思是八万贯可以拿出来,但是这八万贯朝中是需要收取税收的?”

    房玄龄点头:“另外监工之人朝中指派,并且监工期间所有的俸禄都是你们来出。”

    李正举杯说道:“那就这么说定了,到时候详细的事宜,李义府会和你们商议。”

    杜如晦站起身说道:“那我们就先告辞了。”

    房玄龄要和说道:“就不要送了。”

    走在回长安的路上,房玄龄说道:“八万贯,李正可以从中挣多少。”

    杜如晦回头看了一眼泾阳,“至少他不会让自己亏钱。”

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梦寐以求的力量

    房玄龄点头道:“是呀,不论怎么样,李正都不会让自己亏钱。”

    两人一起回到长安,向李世民禀报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李世民迟疑着说道:“八万贯,这可真是不便宜。”

    杜如晦说道:“李正说了先付四万,工程结束之后按时交工,并且朝中可以派人监工,如果工期延误,或者有什么差错是可以从之后的四万贯中扣除。”

    李世民低声说道:“如果朝中自己来需要多少多钱两。”

    杜如晦躬身说道:“需要三万贯左右,不过这不算人力物力,而且工期可能会更久。”

    房玄龄也说道:“如果是泾阳工程队来做这件事,还有一定的保证,李正说他有一种防止海水腐蚀建筑的办法。”

    李世民看着甘露殿外,低声说道:“你们两人觉得合适吗?”

    对现在的李世民来说朝中并不缺这几万贯。

    经过这几年的积累,朝中府库充盈。

    房玄龄说道:“不用朝中出人力物力,臣以为是合适。”

    杜如晦也说道:“既然李正说了朝中可以派出人手进行监工,大可一试。”

    想了好一会儿之后,李世民这才点头说道:“那么就暂且这么一试,你们拟定照常,派出工部的官吏去督工。”

    “喏!”

    房玄龄和杜如晦齐声说道。

    泾阳,李正也收到了朝中的回复。

    李治很讶异,“老师,朝中这次怎么答应的这么果断。”

    李正说道:“朝中不用出人力,也不用出物力,可能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就答应了。”

    李治低声说道:“有了这个开头想来以后朝中会有更多的生意交给老师吧。”

    瞅着李治的神态,李正说道:“当然了,”

    李治看着手中的书说道:“这一次只是八万贯,如果这一次生意朝中满意的话以后还会有其他这样的工事交给老师,不论怎么样,工程队可以产生更多的利润。”

    这番话李正不打算反驳。

    李治只是说出了一部分。

    拥有一个这样的工程还有更大的好处。

    李治看到了表面,他没有看到工程队的和核心竞争力。

    在这个基础建造落后的年代。

    有一定技术水平的工程队,在如今是一个无敌的存在。

    只要有合适的工程。

    包括朝中的各种工事,防御工事,运输修路工事,以及皇宫城墙。

    谁掌握了基建,谁就掌握了财富。

    夜色渐渐深了。

    跟着上官仪忙活一天的李治早早就去休息了。

    李丽质走到李正身边看着夜空中的月亮说道:“工事的事情谈得如何了?”

    李正躺在躺椅上说道:“很顺利,李义府筹备好就可以开工。”

    李丽质温柔地笑了笑,“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吧?”

    李正稍稍点头。

    两夫妻默契的笑了笑。

    有了足够实力的工程队,就有了和朝中叫板的实力。

    这才是两夫妻真正的目的。

    李丽质说道:“和皇权叫板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但对你来说是必做不可的。”

    他们远远想不到工程队的力量有多大。

    始皇帝修建驰道。

    杨广修建运河。

    这都是为了基建。

    千百年来,历朝历代的绝大多数想要做大事的人都离不开基建的建设。

    基设能够决定的事情太多。

    他是很多发展的基础。

    没有绝对完好的基建,很多事情都会寸步难行。

    这才是工程队建设出来的真正意义。

    李丽质说道:“天色不早了,早点休息吧。”

    李正点头喝下一口茶水。

    深夜,李丽质坐在自己的房间。

    已经给小兕子准备了她自己的房间。

    徐慧给李丽质梳理着头发说道:“公主殿下,晋阳公主很喜欢她自己的房间,挺自在的。”

    李丽质稍稍点头说道:“李正睡了吗?”

    徐慧低声说道:“长安令已经在书房睡下了。”

    不知道怎么了,李丽质心里感到一阵落寞。

    或许是夫妻两人都习惯了。

    但这种习惯让李丽质莫名感到失落,总觉得缺失了什么。

    不过细细想想,或许李正就是这样的人。

    他从来不会强求着做什么?

    看到李丽质的神情,徐慧明白李丽质的心情,低声说道:“长安令他可能习惯了现在的日子吧,有些事情需要一些转机,可能也需要一点勇气。”

    李丽质笑了笑说道:“天色不早了,你也早点休息吧。”

    徐慧放下梳子说道:“公主殿下也早点休息。”

    走出李丽质的卧房。

    当初长安令和长乐公主成婚之时双方也都好小。

    如今长乐公主也已经二十岁了。

    李正也二十三多岁了。

    两人从小到大一路可以走到现在不容易。

    长乐公主和长安令之间的成长,徐慧一直看着。

    以前还小,现如今大家都经历了这么多也都长大了。

    能够有这样的感情,徐慧打心里羡慕长安令和长乐公主。

    第二天早晨。

    李正睁开眼就看到李丽质正在收拾书房。

    今日的李丽质像是特地打扮过。

    李正从床榻上坐起身说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李丽质站在床边给李正放好衣服说道:“也不是什么日子,就是觉得想好好的打扮一下。”

    不得不说李丽质打扮过后,笑起来更加好看了。

    李正换换上李丽质准备的衣服低声说道:“马上就是新年了吧。”

    李丽质点头,“再过三年就是新年了。”

    走出自己的书房徐慧已经准备好了早饭。

    简单对付了两口,李正便来到印刷工坊。

    张公瑾也早早在这里了。

    看到李正来了,张公瑾说道:“真是少见了,很少见你主动来这里。”

    李正说道:“我也想不起来,我上一次来这里是什么时候。”

    张公瑾感慨着说道:“你这个甩手掌柜,把工坊丢在这里就是这么长时间不管不问。”

    李正拿出一张图纸说道:“其实这一次来又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想要和你说。”

    张公瑾说道:“但说无妨。”

    李正把图纸铺开。

    张公谨看着图纸入眼的是一个巨大的机器。

    看了好一会儿,张公瑾好奇我问道:“这个是什么?”

    李正咧嘴笑着说道;“这是我一直梦寐以求的力量,工业力量。”

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书院大计

    张公瑾看了好一会儿说道:“你这个图上的房子有多高?”

    李正说道:“也不是很高大概三丈不到吧。”

    张公瑾神情凝重地说道:“这么高的建筑,印刷坊怕是要拆了重建。”

    看着来来往往的村民,李正说道:“现在的印刷坊产能已经到了瓶颈,不论再增加多大的人手,生产力也不会提高,一味堆人数不仅提高不了多少生产力,反而会有更多的成本,想要提高更好的产能就只能借助工业化。”

    张公瑾的目光看着李正,“这就是小工坊的极限吧。”

    李正讶异地看了一眼张公瑾,“没想到您老人家还看得明白。”

    张公瑾说道:“以前老夫是不懂,但是在泾阳这么多年月,看多了也没明白来了,我觉得泾阳是一个智慧至上的地方。”

    李正摇头说道:“此言差矣,我们泾阳一直都是村民至上,没有这些村民就没有现在,知识是一种改变现在的工具,抛去了群众,知识又有何用。”

    话语顿了顿,李正感慨着说道:“只有和群众站在一起,知识力量才能被无限放大。”

    张公瑾抚恤说道:“你说的是民智吗?”

    李正对张公瑾说道:“过两日就开始扩建印刷坊,我会让李义府来安排的。”

    张公瑾点了点头。

    见李正转身已经离开了。

    看着他的背影,张公瑾心中越发觉得不安。

    感觉李正所秉持的那些观念都很陌生。

    这种陌生的感觉让张公瑾看不透李正。

    先不说李正坚持的东西对不对,这些东西改变的失去太多了。

    就连村子里教出来的孩子都和外面的孩子不一样。

    以前不觉得,现在越发觉得这种差别很明显。

    一个李正,可以教出多少个李正。

    一个大牛可以教出多少个大牛。

    张公瑾站在原地长叹一口气。

    今日又是书院一个重要的日子。

    又有一批孩子从书院读完了他们自己的学业。

    李正来到书院,看着眼前这些已经完成学业孩子,褚遂良正在给他们讲着一些道理。

    李泰走到李正的身边小声说道:“这些孩子中有些会留在村子里,多数孩子还是想要出去闯荡一下。”

    李正说道:“还是村子太小了。”

    李泰说道;“倒也不是,主要是大牛给他们一个榜样,大牛最远去过吐蕃的雪山,这些就算是不去吐蕃的雪山,也想去中原其他地方看看,去实践他们学到的知识。”

    这些孩子有的十九二十岁,有的只有十五六岁。

    李泰说道:“这是第五批要离开村子的孩子了,上一次离开的孩子,有的在外面成家了,有的在外面走了几年带着孩子回来的。”

    看着李泰的神情,李正说道:“魏王殿下似乎有些羡慕他们。”

    李泰带着李正的肩膀说道:“我一个魏王有什么好羡慕他们的,他们的身份有我尊贵吗?”

    李正无奈地笑了笑,“那倒是,他们的都是寻常人家的孩子。”

    一阵冷风吹过,李泰说道:“我准备了火锅,一起喝几杯吧。”

    李正跟着李泰走入书院的一处房间,房间不大,李泰就一直住在这里。

    火锅中的汤水已经开了。

    两人坐下把一些肉和菜放入火锅中。

    李泰把酒水倒入酒杯中,“村子里的孩子们长的可真快,不知不觉他们已经长这么快,不知不觉当初的那些孩子,现在已经都要离开书院了。”

    喝下一口酒水,李泰说道:“我打算开展一个考试。”

    李正吃下一口青菜,“什么考试?”

    李泰想了一会儿说道:“现在书院的孩子出去的多,低年级的学子反而更少了,越来越多的孩子都在高年级。”

    按照书院的学习进度,一般孩子学个三年基本算是可以毕业了。

    三年学完之后可以选择留在书院里。

    又可以选择在村子里干活,也可以出去之后做一些他们自己的想做的事情。

    李泰又灌下一口酒水。

    李正说道:“你是舍不得这些孩子吧。”

    李泰也没有否认反而说道:“我决定了,我和程处默商量,如果我们的学子出去受了什么欺负,泾阳护卫队就去保护他们。”

    李正说道:“如果没到很严重的地步,也没这么必要。”

    李泰思量着说道:“你说的也对,应该好好磨练他们。”

    从火锅里捞出一些羊肉,李泰又吃了一大口。

    今天的李泰情绪有些不对劲。

    在书院也有些年月了,李泰和这些孩子相处了这么久也有感情了吧。

    要不就是他对书院有感情。

    怕是以后李泰离不开书院了。

    几杯就酒水下肚,李泰醉醺醺地说道:“我和你说,我要开一场考试,这场考试可以为我们书院选拔一些人才,通过考试的人才可以进入我们书院。”

    李正说道:“我觉得你这个办法不好。”

    “如何不好了?”

    “按照的意思要进行选拔才能进入书院,这样以来别人会以为我们在抢人,抢人才,抢孩子,朝中也会忌惮我们。”

    “可现在书院低年级的孩子越来越少,我算过就算是下一批孩子进来低年级的孩子就不足一百个,绝大多数的孩子都在中年级。”

    “书院的人口就只有这些,没有太大的流动性,造成这种情况也是显而易见的,而且会一年比一年严重。”

    酒劲上头,李泰因为醉酒红着脸扶着额头说道:“那你说应该如何是好?”

    李正想了一会儿说道:“书院专门安排一批人,这些人可以寻找适合书院的孩子,这些孩子可以使十岁以下的也可以十岁以上的,只要这些孩子的父母以及孩子同意就可以送来泾阳,不需要考试,也不需要选拔,更不用这么明目张胆。”

    李泰中肯地点头,“你说的不无道理,可以先按照你说去办。”

    褚遂良走来说道:“他们已经走了。”

    李泰招手说道:“来坐吧。”

    褚遂良坐下说道:“其实以前陛下让我给长安令画了一幅画像,留在了凌烟阁,不知道现在挂上去没有。”

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武媚的改观

    李泰看了看李正的神色说道:“你小子要是上进一点,你的画像早就挂在凌烟阁了。”

    痛快的吃下一口羊肉,李正对李泰的话语充耳不闻。

    李正就是这个德行。褚遂良和李泰都已经习惯了。

    对其他人来说名利是拼了命都要的。

    李正贼是能躲就躲,躲不过就耍无赖,反正他不想要高官厚禄。

    又吃了一口青菜,李正站起身说道:“你们先吃着,我去马圈看看。”

    李泰一边吃着烫嘴的羊肉一边点头。

    就快要新年,村子里都在准备准备过年,整个村子里都有活力了许多。

    李丽质更是大笔一挥,所有工坊都休息。

    李正来到马圈,许敬宗和李义府都在这里。

    看到李正来了,许敬宗走上前说道:“长安令,吐蕃那边有消息送来,说是唐玄藏正在游说,他们天竺一带的佛门中人更多了。”

    消息是默呕送来的。

    如今默呕的势力要盯住吐蕃的风吹草动倒是没有问题。

    许敬宗又说道:“但是大食的国王不信佛门那一套,把唐玄奘派去的佛门子弟都给赶了出去。”

    李义府也说道:“虽说现在中原的佛门势力没有以前这么大了,但还是有一些比较大的寺庙,过得很低调,但势力依旧还在。”

    都是一些纸老虎而已,这种力量一戳就破。

    李正说话道:“东海那边怎么样了?”

    李义府拿出一份卷宗说道:“阎立德和段纶在东海集结了一千多人力,已经有十五艘新式海船可以出海了,只是他们还是对海船后方那个奇怪的空间很好奇,阎立德不止一次送信来问。”

    现在阎立德所造的海船不是一般的海船。

    而是要装锅炉来驱动的海船。

    李义府说道:“工匠的事情我也不懂,也只能来问长安令。”

    把这些卷宗放下之后,李正说道:“到时候会把锅炉运到东海,有大用。”

    李义府点头道:“在下知道要如何回信了。”

    铁家三兄弟要造出锅炉,还需要一些时间,尽管在长安找了不少铁匠分开干活,这个进度还是有些慢,到现在第一台正是的锅炉,还在铸造出来。

    光是第一台就造了两个月,还是几次返工修改的成果。

    现在也没这么快

    情况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钢铁洪流也不是这么简单可以做出来的。

    李正对许敬宗说道:“倭国的称心怎么样了?”

    许敬宗低声说道:“前些日子送来的消息说是已经准备好再开战了。”

    村子里的仓库还留着数万石称粮。

    这些粮食光是留着就只有发霉的分。

    李正说道:“告诉称心可以开战了。”

    “喏!”

    正说着话,杜如晦带着四万贯钱来了。

    李世民手中现在有很多的现钱。

    大唐的银子储备很充足。

    李世民自然也敢放开手花钱。

    杜如晦带着人提着一箱箱的钱说道:“陛下已经准许了让泾阳工程队修建山海关工事,按照你说的这是四万贯,之后的四万贯工事完成后便会给你。”

    人逢喜事精神爽。

    尤其收到钱的时候。

    李正感觉世界又美丽了。

    杜如晦又看了看许敬宗和李义府,笑着说道:“那老夫就不多打扰了。”

    李正说道:“马上就要新年了,我祝福杜尚书新年快乐。”

    杜如晦说道:“你也一眼。”

    把钱箱放下之后,杜如晦便离开了。

    等人走远之后,李正对李义府说道;“这是朝中的第一笔生意,以后会有更多。”

    李义府微笑着说道:“明白了,朝中的生意才是大工程。”

    大工程除了自己建设,大多数就都在朝中了。

    朝中的工事何止山海关一件。

    大虎把马圈马儿放出来,清扫着这里的马圈。

    自从成婚之后大虎来清扫马圈的时辰越来越晚了。

    不过倒也没什么,马圈里平时也没什么事。

    村子里的工坊都停工。

    整理完今年的账本之后,武媚也没无事可做,瞧着村子里的孩子低声对李丽质说道:“听说长安令要改建印刷坊?”

    李丽质点头低声说道;“确实是这样,李义府已经安排人准备开工了,在来年开工之前,要把印刷工坊改建好。”

    一直帮着李丽质整理账本的武媚对如今村子里的运作情况很了解。

    印刷坊一天印书九千张已经是极限了。

    这还是印刷坊经过几次改进之后才有的成果。

    现在改进印刷坊应该就是为了扩大印刷坊的产能。

    武媚看向李丽质说道:“公主殿下,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将印刷坊的产能提高?”

    李丽质笑道:“知识。”

    武媚疑惑道:“知识?”

    李丽质从地里摘了几只番茄说道:“用李正的话来说就是用知识来改变现状,如果说活字印刷是提高产能的一次阶梯,那么流水线,就是第二个阶梯,那下一次改在印刷坊后就是提高产量的第三个阶梯。”

    “这些都是用知识来改变现状的,当人还在木头棍子石头拼命的时候,有人学会了用铁器,这就是一次知识改变现在的场面。”

    武媚听着李丽质的话语,不免陷入了沉思。

    李丽质说道:“如果一个印刷坊的产量一直都提不高,你会怎么做。”

    武媚说道;“加大人力,提升劳作时间。”

    李丽质说道:“这样一来你的产能是上去了,但同时成本也上去了。”

    武媚皱眉说道:“那要如何?”

    李丽质说道:“通过知识改造技术,用技术来提高产量,这样的效率是最高的。”

    武媚若有所思地点头。

    看着武媚的神情,李丽质感觉她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

    似乎现在的武媚改变了挺多的。

    如果武媚说要减少工钱,李丽质还会觉得武媚还需要一段时间教导。

    不过眼下武媚的思维没有转过来。

    她还没从以前的固有思维跳出来。

    李丽质耐心对她说道:“如果有空你可以去书院听一听课,有时候书院所学的东西会让你用一种新的眼光看待世间的事物,很多时候我们所看的不要光是相信眼前的,当你换了一种思维之后你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第一千三百五十张 阎立本归来

    武媚皱眉看着远处已经印刷坊,不再言语。

    书院的学识,武媚也见识过有多厉害。

    甚至李正可以把人送上天,这对武媚来说简直就是一种神迹。

    对泾阳书院的学识,武媚打心底里有一种敬畏。

    从泾阳书院出来的学子,和一般普通人也不同。

    他们所学的东西也和外面孩子所学的不一样。

    在武媚的眼里,书院是整个村子最神秘的地方,也是最不能冒犯的地方。

    平日里就连村子里的人也不会轻易靠近书院。

    村子里的日子很平澹,所有人都在为了新年忙碌。

    李丽质让养殖场给每户人家送一只鸡,再分猪肉。

    正好养殖场的鸡确实有些太多了。

    李丽质穿着一身新作的衣裳说道:“这也算是给养殖场减少负担了。”

    看李丽质和徐慧,还有王氏整理账本。

    李正说道:“武媚呢?”

    李丽质说道:“她去书院了,去书院听课对她有好处。”

    系统进度:属地四千六百亩,人口一万九千三百四十一人。

    完成任务:修路十公里。

    任务奖励:铁矿五千吨。

    药店三阶段

    农作物二阶段

    图书馆三阶段

    新任务:垦荒一万亩。

    任务奖励:农作物三阶段

    久违的收到了系统提示。

    看来阎立本的修路已经完工了。

    五千吨的铁矿不少了。

    倒也够以后使用。

    新任务垦荒一万亩,让李正有些麻爪了。

    一万亩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一百个足球场,这面积比整个泾阳都要大了。

    去哪里垦荒一万亩。

    李丽质注到李正的神色说道:“你怎么了?”

    李正苦恼的扶着额头说道:“没什么,就是想到一些比较头疼的事情。”

    贞观十一年的最后一个晴天结束。

    贞观十二年第一天。

    天气还算是不错。

    李正早早起床,走出家门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就看到王鼎站在家门口。

    看到他李正说道:“王公公,这新的一年应该在宫里挺忙的,怎么来我这里了。”

    王鼎拿出一些绸缎说道:“这是皇后交待的,送给公主殿下的绸缎,给晋王殿下和晋阳公主做一些衣服。”

    徐慧上前接过绸缎说道:“多谢王公公。”

    李正说道:“那就不送了。”

    瞧着王鼎的背影,他的脚步没有以前这么轻快了。

    王鼎也是一年比一年老了。

    徐慧拿着绸缎说道:“其实宫里每当这个时候,都会给每一个皇子和公主送去东西,不是给一些珍稀的东西,就是给绫罗绸缎,宫里的皇子公主这么多,每年到这个时候宫里都要花很多的银钱。”

    李正说道:“现在朝中有的是银钱。”

    李义府匆匆而来说道:“长安令,阎立本回来了。”

    阎立本赶着新年带着修路的工程队回到泾阳。

    李正来到村口迎接,“这一年辛苦阎大匠了。”

    阎立本抚须笑着说道:“不辛苦,老夫不过是指点别人办事。”

    跟着李正走入村中,阎立本说道:“听说老夫的胞弟,阎立德去了东海?”

    李正解释道:“他说他也想做一番事业,我想把海船交给他去做。”

    阎立本低声说道:“海船?老夫年轻的时候也看过典籍,如果从岭南运粮食,沿着东海岸线走海路会快上很多,加之前隋杨广开拓的运河,海船可以从苏杭一带进入河道,并且顺江直下入关中。”

    听着阎立本的讲述,李正说道:“没想到阎大匠对运输也颇有研究。”

    阎立本说道:“按照这条路,只要货物到了关中,就可以经洛阳,由长安令新修的道路直到长安,期间所耗费时间不会超过一个月。”

    说了这些阎立本不知道的是海船要去的是更为广阔的海域。

    这世界远比他们所想像的要大得太多。

    阎立本也不知道远海还有多少宝贝。

    海洋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这笔财富到现在也没有多少人踏足。

    阎立本这次带回来的工匠有三千多人。

    李义府带着这些人去领取工钱。

    这三千人当时培养出来的工匠。

    这些人可以独自带领一队工程队修路建房。

    至于其他的修路的民夫都已经回家了。

    来年开春这些民夫还要种地。

    如果还不放这些民夫回去,影响了今年粮食的丰收,李世民得急眼。

    也是阎立本这一年以来培养出来的。

    和阎立本说了现在工程队的改观。

    阎立本皱眉说道:“修建山海关的工事?你连朝中的工事都要承办?”

    李正说道:“一笔很划算的买卖,朝中已经答应了。”

    阎立本抚须思量了好一会儿说道:“也好,如今朝中工部的水平或许还不如泾阳,还不如交给泾阳,山海关确实已经年久失修,但修缮山海关也是杯水车薪,山海关连接着海洋长年海水海风侵蚀下,山海关就算修建好不出几年又会成为原来的样子。”

    李正说道:“我知道一种石料,可以防止海水的侵蚀,其实就是火山岩的一种。”

    “火山岩……”

    阎立本思量半晌,从石料来改善这个问题,确实也是一种以前没有考虑干活的方向。

    李正带着阎立本回到书院。

    李泰早早就在书院等着了。

    “阎大匠,你总算是回来了。”

    看到阎立本,李泰像是看到了亲人,“阎大匠,你是不知道呀,好多学子想要听你讲课,你这一走好多孩子都转到了别的学科,全去学数术了。”

    阎立本抚须说道:“让魏王殿下烦心了。”

    李泰不住地点头说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李淳风和褚遂良也出来欢迎阎立本。

    大家都是书院的几个元老。

    看到阎立本回来了,李淳风也是如蒙大赦,“阎大匠要是不会来,老夫真的教不过来了,数术的孩子太多了。”

    褚遂良说道:“你教一百个一千个也没啥大区别。”

    阎立本回来之后,泾阳的工程队主心骨暂时也回来了。

    李义府也可以从很多工程队的事务中脱身。

    李正对李义府说道:“这段时间都让工程队好好休息一段时间。”

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印刷坊改建

    阎立本和李泰在书院里商量来年的事宜之后,便跟着李义府去了工程队。

    长安,太极殿。

    李世民坐在皇位上,目光看着地下的一群使者,和满朝的文武大臣。

    享受着一群朝贡使者的行礼,李世民的心情也很不错。

    李承乾站在群臣面前念着新年的第一道旨意。

    新年旨意无非就是一些奖赏,已经对满朝文武的鼓励。

    在形式上,李世民还算是做足了场面。

    等各国使者都表达了敬意和上供了各国的礼物之后,到了中午一场新年隆重的朝会这才结束。

    李世民疲惫地回到甘露殿,拿下沉重的礼冠。

    王鼎躬身说道:“陛下,东西已经给公主殿下和长安令送去了。”

    李世民稍稍点头,“李正没嫌弃吗?”

    王鼎笑道:“倒也没有。”

    李世民坐下之后喝下一口茶水,舒坦的长出一口气说道:“孩子不在身边,朕总觉得这年过得没什么意思,朕送东西过去,李正就没想着给朕一些回礼?”

    王鼎说道:“可能长安令他们已经在准备了。”

    “准备?”

    李世民无奈笑了笑说道:“朕可不信他会想得这么周道。”

    王鼎低声说道:“阎立本已经回到了泾阳,如今已经回到了书院。”

    李世民喝着茶水听到阎立本的消息眼神没太多的变化。

    王鼎再次说道:“还有一事,老奴不知道这件事严不严重。”

    李世民放下手中精致的茶碗,茶碗是用玉石做的。

    早年前勤俭的李世民到了如今府库充盈,朝中有钱有底气了,多少有点骄奢。

    换了一个比较舒服的坐姿,李世民低语道:“你说话看。”

    “喏!”

    王鼎先是行礼,低声说道:“前些日子,晋王殿下在铸造一个巨大的炉子。”

    李世民稍稍点头,这件事他自然知道。

    当初也在泾阳见过这个炉子,只是一时间不知道这个炉子是做什么用的。

    王鼎又说道:“在铸造炉子的时候,似乎是遇到了什么困难,晋王便又熔铸了一些铜钱,铸铜来建造炉子。”

    铸铜确实是重罪。

    而且一支管的很严。

    李世民皱眉说道:“这孩子不会这么不懂事,他知道铸铜是重罪。”

    王鼎躬身站着又说道:“今日,泾阳铁匠铺又熔铸了不少铜币,老奴也不知道用来做什么,成百上千贯的铜币都被拿去熔铸了。”

    李世民的面色沉了下来,“他李正这是要做什么?”

    王鼎低声说道:“据说还是要铸造炉子。”

    “炉子?还是炉子。”

    李世民苦恼的扶着额头说道:“这件事还有多少人知道。”

    王鼎回话道:“倒是没做外传,这件事做的很低调,不过也不能免于被有心人发现,将这件事传出去。”

    要是李正能够乖乖听话老老实实在家里数钱。

    倒也由着他了。

    他要是胡搅蛮缠,李世民也很头疼该怎么对付李正。

    偏偏这个李正还掌握着倭国和高句丽的战事。

    高句丽这么大片的土地还在李正的手中。

    想动李正又不好动他。

    李正可是朕最大的钱包,最大的收入来源。

    朝中府库可以这么充足,离不开李正的运筹帷幄。

    李世民低声说道:“告诉李正,适可而止。”

    “喏。”

    李正铸造的铜币也都是他自己的钱。

    可这件事传出去总归是不好。

    要是有人追究起来,朕是保他还是不保他?

    炉子,炉子!

    都是因为炉子。

    李正到底为什么这么执着于一个炉子。

    阎立本修了路直接回泾阳,也没说来朝中的工部看看。

    都新年了,稚奴和小兕子也不来问安。

    他们的心里到底还有没有朕?

    铸造铜币只要数量不大,李世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

    只是不知道泾阳铸造的炉子到底做什么用。

    李世民就感觉自己的心里没有底。

    又灌下一口茶水,像是把现在的闷闷不乐咽下去,好一会儿之后才感觉舒服多了。

    肩上扛在偌大的江山,宫里就有无尽的冷清。

    回想起李正多年前写过的一封信,李世民倒是觉得朕的江山真的有这么糟糕吗?

    新年的头几天,长安城已经成了一座不夜城。

    李世民暂时取消了宵禁。

    夜晚到天亮,长安城内处处都有欢笑和吵闹声。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半个月,直到各国的使臣要离开之后,这种狂欢才停止。

    只是大理寺的少卿因为夜宿平康坊不给钱,又是身居朝中要职,败坏风气,这才被李世民拿入了大狱。

    以至于现在的长安城人们觉得大理寺是一个邪门的地方。

    但凡在大理寺身居要职的人好像都过的挺倒霉的。

    赵国公府邸。

    此刻长孙冲倒不这么认为。

    兵器桉查到了这么关健的时候,大理寺少卿就因为这种事情入狱了?

    到底是这个大理寺少卿戴至德不争气,还是有人刻意安排的?

    他一入狱,关于兵器的调查少了一大助臂。

    泾阳

    新年过去半月,泾阳的印刷工坊改造也可以了。

    在流水线的最前方,之前水流驱动的机扩也全部都被移除。

    如今还要增高印刷坊房屋的高度。

    甚至还要扩建印刷坊的空间。

    英国公李绩看着这个场面说道:“你说李正是不是又有什么新鲜的玩意儿要真折腾。”

    张公瑾不否认,只是面色凝重地说道:“之前李正也来找过老夫,图纸老夫也看过,似乎要在印刷坊内放置一个大家伙。”

    李绩思量着说道:“你说会不会是之前造出来的那个大炉子。”

    张公瑾摇头叹息,“不管是什么,老夫都一大把年纪了,来这里是养病的可不是来操心这些事的。”

    说完张公瑾便转身离开。

    李绩站在原地好一会儿,这才离开。

    铁匠铺内,铁家三兄弟现在很忙碌。

    分发在长安城各地铁匠铺的零件也陆续送来了。

    经过前几次的铸造,铁大如今对铁炉的铸造也熟系了不少。

    将烧化的铁料从炉子里到处,放入一个个模具中。

    等到模具中的铁浆凝固成型然后迅速冷却。

    一个像模像样的零件就出来,这种零件还要进行打磨,直到达到合适的尺寸之后才能使用。

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不怕大唐,只怕你

    李正坐在家中画着图纸,改建印刷坊不仅仅是要加一个锅炉,甚至还要改造整个流水线。

    李丽质站在一旁看着李正拿着炭笔勾勒着图纸说道:“这种器械可以用在别的作坊吗?”

    搁下手中的笔,李正接过李丽质的递来的茶水,喝下一口热水说道:“这个流水线上的东西要造出来很难,在用上锅炉之后还要一点点改进流水线,现在也只能画出一个大概。”

    眼下当然做不出后世那种高效化的流水线。

    现在也只能在仅有的条件中做到最好。

    能够系统图书馆中找到的资料不多。

    绝大多数也都是中世纪早期的记载,顶多也只是蒸汽锅炉的利用。

    要到再先机的内燃机技术,就算是有资料参考,就凭现在的工艺想要做出来都很难。

    李丽质说道:“光是你的锅炉,就几乎动用了整个长安的铁匠。”

    这话李丽质说得也没错,光是锅炉的铸造就几乎达到了现在大唐的铁器铸造工艺天花板了。

    大唐简陋的技术水平,也是眼下一个最大的瓶颈。

    没有足够的锻铁技术和铸造工艺。

    就造不出更加精巧的工业设备。

    李正说道:“我试着用我们眼下的条件,作出最合适的。”

    李丽质看着李正的神情,“我总觉得你已经知道有更好的结果,很少见到你这种有气无力的眼神,上一次见到这种眼神,还是在父皇让你交出薛仁贵和王玄策时候。”

    李正又喝下一口茶水。

    李丽质说道:“当初父皇让你你把薛仁贵和王玄策送入军中,你也是这种失望又无力的表情。”

    来到这个世界上,李正自认有些事情和谁都没有说过。

    更没和李丽质说过。

    有些事情一旦说出去,自己指不定就会被李世民杀了。

    就比如说告诉李世民说大唐只有两百年多年的国运?

    这种话说出去之后,李世民说不定会让人把自己关在一个漆黑的地牢,然后让你饿着,直到让你说出将来的一些事情之后,他才会给你食物。

    不要怀疑李世民会不会做出这种事情。

    一个连亲兄弟都敢杀的人。

    为了保住江山社稷,这种事情他绝对做得出来。

    在没有足够的力量保护自己之前,做这种事情的后果会很惨。

    毕竟你也不能让李世民把你当成神仙一样供起来。

    除非李世民真的这么好忽悠。

    或者说你真的是神仙。

    徐慧小步走来说道:“李义府来了,就在门外。”

    李正搁下手中的笔,走出院子的时候,就看到这个家伙一脸懒散的站在门外。

    李义府说道:“长安令,禄东赞又来了,说是来道别的。”

    李正点头说道:“那就让他道别吧。”

    说着话,李正就要走回去,李义府又说道:“禄东赞还说有话要和长安令说。”

    李正停下脚步,有些苦恼的看一眼村口方向。

    现在正是村子里从手工作坊转型到半工业作坊的时候。

    不过眼下吐蕃的事情又不能不关注。

    李正跟着李义府一路走向村口。

    禄东赞正牵着一匹马,背着一个包袱站在这里。

    看到李正,禄东赞行礼说道:“见过长安令。”

    李正看了看四周,又看了看身边的李义府。

    李义府收到眼神,非常懂事地退后几步,留下长安令和禄东赞。

    禄东赞开口说道:“这一次在下是来向长安令道别的。”

    如今的禄东赞蓄着大胡子,眼里也没有了当年那种劲,而且从神色来看他老了很多。

    像是操心什么事情许久,一脸劳碌多了的模样。

    李正看着他说道:“禄兄在吐蕃也要多注意调养,我看你的气色不太好了,像极了长期劳累导致的这种气色。”

    禄东赞苦涩地笑了笑,“吐蕃不比大唐,在吐蕃有很多事情我需要亲自去看着。”

    李正感慨着说道:“当初第一次见你的时候,你说身上那种谁也不怕的劲去哪儿了。”

    长叹一口气,禄东赞眼神失落地说道:“那时候年轻气盛,不知道天高地厚,现如今经历多了,也就明白的多了,早就没了当年这种一腔热血。”

    李正笑了笑:“你的关中话真是越来越好了,还会用成语了。”

    禄东赞盘腿在坐一块石头上坐着,“中原的很多智慧确实值得吐蕃学习,只不过大多数吐蕃人连活下去都很难了。”

    这个禄东赞本来是告别的。

    现在看他的架势是要促膝长谈呀。

    李正走到他身边低声说道;“有什么想说的就直说吧。”

    禄东赞低声说道;“你什么时候可以把吐蕃的土地还给吐蕃。”

    李正笑了笑说道:“除非你们吐蕃解除所有兵力,并且将兵权交给大唐,向大唐俯首称臣,吐蕃各个部落交给大唐官吏治理,并且吐蕃的所有地界交给大唐。”

    禄东赞神情倒也没有讶异,也没有生气,平澹地说道:“我就知道你有这么目的。”

    李正咧嘴笑道:“我随便说说,你也不要太当真了。”

    禄东赞低声说道:“突厥想要重新获得当年的地位,为了突厥当年的荣光会不断有人挣扎,不断有人做出让突厥重新强大的举动,就像是现在的吐蕃,吐蕃也一直都不放弃便的更强大。”

    李正狐疑说道;“你到底想要什么?”

    禄东赞说道:“李正,你知道吗很多人到了现在并不害怕现在的大唐,很多时候大唐周边的人并不害怕大唐现在的强大,因为他们知道中原王朝起起落落,大唐不会永远都强大。”

    看着禄东赞的神情,李正接着听着。

    “现如今大家都并不害怕大唐,只要他们那些小国乖乖俯首称臣,大唐便不会去攻打他们,他们是很安全的。”

    李正听完点头,“你这个想法很不错。”

    这几年禄东赞的变化很多,突然发现这个家伙好像看开了不少。

    禄东赞又说道:“突厥人有自己的生活习性,中原人不会去夺走突厥人的家园去过那种更差的部落生活,中原人更不会去吐蕃,因为你们去吐蕃会很不舒服,甚至会生病。还大家更加害怕和更加忌惮其实是你李正,如果有一天你李正死了,很多人会因为你的死庆祝。”

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李泰的伤春悲秋

    禄东赞低声说道:“长安令,大唐的朝堂真是铁板一块吗?”

    李正喝下一口茶水说道:“大唐的朝堂确实不是铁板一块,多谢你的警告。”

    禄东赞缓缓站起身说道:“在下就先告辞了。”

    等禄东赞牵着马走远,李义府说道:“长安令,这个家伙还真是每一次来长安都会来泾阳。”

    正如禄东赞所说的,中原王朝起起落落,大唐不会一如既往的强大。

    至于他说的朝堂并不是铁板一块。

    李正不屑地笑了笑。

    什么时候怕过。

    回到村子里,李义府说道:“铁家三兄弟这些日子一直挺忙的,说是能不能给增派人手。”

    大过年的大家都休息着。

    也就铁家三兄弟在忙。

    估计长安城的铁匠门最近也没好好过年。

    锅炉需要的零配件哪有这么好铸造。

    都是工业底子薄弱的锅。

    李正想着说道:“那就给他们安排一些人手,看看他需要多少,这些日子如果有尽可能多的资源,都压在铁匠铺上,不论是钱还是人手。”

    看来李正真的很看重锅炉的铸造。

    李义府点头说道:“长安令放心,保证安排好。”

    在村子里走了一圈,李正再次来到书院。

    李泰派了一些书院毕业的孩子出去物色学子,把一些底子比较好的学子安排进入书院。

    这几天李泰的心情挺不错的。

    李正走入他的房间。

    此刻李泰正吃着火锅,哼着小调。

    见到李正来了,李泰招呼道:“赶紧坐下一起吃点火锅,我这里有新鲜的羊肉。”

    “这几天你都一直吃火锅吗?”

    李正看着这个场面说道。

    李泰又放上一副碗快说道:“有时候吧,不知道吃什么,想着想着就觉得吃火锅也不错。”

    “快吃吧。”

    李泰夹起一根青菜放入李正的碗中。

    瞧着李泰的模样如今却是也瘦了不少。

    李正说道:“我来其实想找你商量一些事情。”

    “说吧。”

    一边说着话,李泰的嘴也没听过。

    他人倒是瘦了不少,但也越发爱吃了。

    李正说道:“我想书院里能不能给我几个管理作坊的人。”

    李泰停下快子皱眉看着李正,“你工坊挑出几个人出去,不就有了。”

    李正又说道:“我需要能够管人管事的。”

    李泰喝下一口酒水,疑惑道:“我觉得你不缺这种人手,书院里倒是可以介绍一些学子给你,但经验上肯定你工坊中的人足。”

    李正点头说道:“我可以先让他们在工坊中做事,以便学习。”

    几个孩子嬉笑着从门口跑过。

    这时一个女子端着一些肉放在桌子边,她怯生生地看了一眼李正便离开了。

    好奇地又回头看了一眼这个女子,李正看了看李泰。

    李泰清了清嗓子说道:“前些日子认识的,来书院找点活干,我就让她留下了。”

    李正狐疑地看着李泰。

    避开李正的目光,李泰说道:“她就是扫扫地,给我收拾收拾房间,偶尔给我送些肉和菜。”

    见李正还看着自己,李泰又说道:“我和这个女子清清白白,你可不要乱想。”

    李正低声说道:“我记得你以前是不是还看上了一个长安城的女子?”

    李泰长叹一口气,“说来惭愧,没成事,那女子已经嫁给他人了。”

    说到这里李泰的神情有些悲凉,“我是皇子,寻常女子嫁入皇家哪有这么容易。”

    一边说着话,李泰又给李正的酒杯倒上一些酒水。

    酒水喝下肚有些话不吐不快。

    李泰又说道:“说实话,我也想过先娶一个女子做个妾室,但宗室内不答应了,坏了规矩,妻子,嫡子,长子不能乱。”

    李正说道:“那姑娘是村子里的吧。”

    李泰点头说道:“确实是村子里的,年纪也还小只有十五岁。”

    李泰比她年长三岁。

    想要再往火锅中捞起一些肉,快子刚伸进锅里,李泰又放下快子长叹一口气,“李正,你是不知道身在皇家的苦楚,我也想做个普通人,你说说做普通人多好,不用在意什么世俗说教,更不要想着宗室礼节。”

    李正说道:“你可以闯一些祸,说不定你父皇就会把你贬为庶人。”

    李泰琢磨了一番,赞同地点头,“你这个注意不错。”

    “你不会真想这么干吧。”

    李泰又想了一会儿说道:“李承乾还好好地坐着太子之位,我现在还不想被贬为庶人。”

    这话还挺实诚的。

    李泰跟李承乾过不去,不是一年两年了。

    李正又低声对李泰说道:“村子里的姑娘你可别瞎来,人家干活归干活,你要是把人家那啥了,你这个书院管事也别想当了,虽说我们一起坐过牢,也算是过命兄弟,规矩就是规矩,我可不想帮着你做恶霸。”

    李泰又灌下一口酒水说道:“你放心。”

    话说到一半,李泰又说道:“李正,有时候我真的羡慕处默,你看看他的日子,多自在。”

    以前没心没肺的胖子也有伤春悲秋的时候。

    那时候大家都没有这么多打算,也都是一腔热血谁也不怕。

    似乎一转眼就连李泰和处默也没了棱角。

    大家不知不觉都成熟了不少。

    又夹起生羊肉放入火锅中,李泰低声说道:“有时候我也真想,心一个横找个好姑娘得了。”

    李正说道:“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比如说你喜欢一个女子,你让丽质和那个那个女子结为姐妹,成为当今长乐公主的义妹,这样一来她的身份就不一样,再让你母后给她一个郡主封号,宗室那边也没什么话说。”

    听到这话李泰眼神一亮,“你怎么不早说。”

    话音一落,李泰思索着说道:“想要这么做还要经过母后的允许,这是一个不好办的槛,全看母后的意思,如果母后答应了,这件事就好办了。”

    说完李泰一拍大腿说道:“李正,再怎么说我们也是过命的兄弟,不论怎么样你都会帮我的对吧。”

    李正倒吸一口凉气,“这话应该我说才对,明明是你要求我。”

    李泰又说道:“我就知道你一定有办法。”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611/ 第一时间欣赏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最新章节! 作者:张围所写的《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为转载作品,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介绍:

李正在长安因为太笨被赶出书舍,很多人都觉得他是一个不正常的人。
当他解开了九章数术,破解了阴山战局,整个长安的人都在找他……
诗文,数术,医术
李正在长安成名。
五姓招揽,帝王邀约,皇子拉拢。
风光正当此时,李正却在众目睽睽之下避世不出。
……
房玄龄:“李正,朝中形势严峻请你出山吧。”
李淳风:“李正,我把推背图送你了,请你出山吧。”
程咬金:“李正,突厥和吐蕃又打来了,赶紧出山。”
李世民:“李正,朕的大唐好像要亡了,请你赶紧出山。”
……
李正淡然说道:“别吵吵!我的铁路快造好了。”
本书又名《我真的没钱守护大唐江山了》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