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执宰大明TXT下载执宰大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执宰大明全文阅读

作者:小黑醉酒     执宰大明txt下载     执宰大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1457.第1457章 杀鸡骇猴(二十更)

    九州岛,筑前的一个山脚下。 ..

山下的平地上密密麻麻扎满了明军的军帐,李云天准备在这个山区伏击给松山城解围的松浦军,将松浦军一网打尽。

对于倭国,李云天自然要采用恩威并济的办法,拉拢一批,打击一批,大内政弘是他拉拢的人,而松浦太郎则不幸地属于后者。

很显然,李云天认为单单军事威慑不足以让大内政弘真正老实下来,为此他要秀秀肌肉,展现出强大的军事实力后才能让大内政弘死了打小算盘的心思,乖乖地按照他的要求行事。

为此,松浦军注定了成为了大明东征倭国战事中的牺牲品,李云天要拿它来祭旗,同时也是杀鸡骇猴震慑大内政弘。

帅帐里,李云天设宴宴请大内政弘以及他手下几名重要的家臣,酒宴的气氛显得非常和睦,李云天与大内政弘谈笑风生,犹如一对老朋友般。

这使得那几名家臣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他们来的时候担心李云天把大内政弘扣下当人质,不过现在云天并没有这个意思。

“大内君,你知道为何松浦太郎会派出他几乎所有的人马来给丰后藩解围吗?”谈笑中,李云天忽然语峰一转,端起面前的酒杯品了一口后微笑着问向了大内政弘。

“王爷可知内情?”大内政弘闻言摇了摇头,然后不无好奇地望向了李云天,他现在也感到奇怪没想到松浦太郎会派如此多的兵力前来救援丰后藩,如此一来松浦太郎手里的人马可就所剩无几了。

在座的那几名家臣也纷纷关切地云天,他们也很好奇为何松浦太郎摆出了鱼死网破的架势。

“有一件事情你还不知道,藤堂军已经联合了岛津军向肥厚藩发起了攻势,松浦太郎想要尽快给丰后藩解围,这才倾巢而出。”

李云天微微一笑,将酒杯里的酒水一饮而尽后笑道,“殊不知他这样做正和本王的心意,只要松浦军一灭,我军就可以掌控九州,进而集结兵力消灭本州之敌!”

“王爷,您的目标是松浦军?”大内政弘闻言顿时吃了一惊,他这时才意识到李云天的真正意图,他不过是一个引诱松浦太郎的诱饵而已,李云天想要通过他灭了松浦太郎。

正如李云天所说的那样,只要灭了松浦太郎那么九州岛将落入明军的手中,他可不认为九州南部的肥厚藩能挡住山口惠子和萨摩藩的联合攻击,肯定会被消灭,如此一来九州岛已经无抵抗明军的武装力量,李云天可以腾出手来对付本州岛上的倭军。

现场的那几名家臣更是面面相觑,搞了半天他们只不过是诱饵而已,李云天根本么想过让他们与松浦军火并。

“明天上午松浦军将赶到此处,届时本王请大内君好戏。”李云天笑了笑后沉声说道,要让大内政弘见识明军的厉害。

大内政弘闻言脸色不由得变了变,他清晰地感觉到李云天对消灭松浦军非常有信心,要知道那可是一万五千名士兵,要想消灭他们可不容易。

李云天的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他就是要引起大内政弘的好奇心,然后给他一个强烈的震撼,使得他自此不敢再有二心。

第二天上午,一座绿树成荫的山头上,李云天舒舒服服地坐在一张太师椅上用千里镜望着远处的山道。

根据探子的情报,松浦广助上午要率军经过这个山道,由于山道两侧山上有着不少茂密的树丛故而适合打伏击。

此时此刻,松浦广助无论如何都想不到明军已经登上了九州岛地界,更想不到大明堂堂的忠王已经亲自率军埋伏在这里,此处将是他折戟沉沙之地。

大内政弘等人分坐在李云天的两侧的凳子上,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个千里镜观察着远处的局势,这种能远的物件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因此心中感到非常新奇。

“来了!”没过多久,远处的山道上出现了一些蚂蚁似的小黑点,众人心中不由得暗道了一声,随后不约而同地举起千里镜望去。

那些小黑点就是前来增援的松浦军,从倭兵打着的旗号上可以清楚地面有肥前藩和筑后藩的徽章,这是松浦太郎手中全部的武装力量。

“松浦广助!”望着望着,大内政弘眼前不由得亮了一下,他从行进的松浦军中老熟人松浦广助,松浦广助是肥前藩最能打仗的将领,故而出现在这里并不让人感到奇怪,显得顺理成章。

在大内政弘有松浦广助压阵的话明军要想消灭松浦军并不容易,他对倭兵的战斗力还是非常有信心的,当年硬抗蒙古兵而丝毫不落下风,这意味着明军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王爷,他们已经进了预定地点!”这时,一名明军上校走到李云天身旁,躬身禀报道。

“开始吧!”李云天闻言微微颔首,一边用千里镜望着远处行进中的松浦军,一边沉声说道。

大内政弘虽然听不懂李云天和那名明军上校说了什么,但已经猜到了与发动进攻有关,因为他能浦军已经进了明军的包围圈。

很快,三个带着尖锐啸声的信号弹从大内政弘不远处升上了天空,然后砰砰砰在空中发生了爆炸,绽放成为三朵绚丽的花朵,很远的地方就能们悬浮在空中,久久不会散去。

轰轰轰……

就在大内政弘和家臣们感到奇怪的时候,远处的山头忽然传来了巨大的轰鸣声,犹如打雷一样。

伴随着那些轰鸣声的是一团团从山头上升起的白烟,犹如云雾一样在山头萦绕着,也颇为美丽,仔细查会发现有一些小黑点从山上飞出。

“火……火炮!”大内政弘望着那些小黑点先是怔了一下,随后脸上浮现出惊讶的神色,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那些巨响和烟雾是明军火炮发出来的。

砰砰砰……

不等大内政弘反应过来,那些小黑点在空中划出了一道道抛物线后落在了远处行进中的松浦军,发出了一连串的爆炸,泥土纷飞,火光冲天,炸得那些毫无防备的松浦军士兵鲜血四溅,支离破碎。

这使得行进的松浦军队列立刻乱了起来,士兵们像没头的苍蝇似地四处乱窜,躲避着从天而降的炮弹的袭击,不少人在奔跑中被炸弹炸得飞了起来,惨叫着从空中落下,残肢断臂更是漫天飞舞,场面十分恐怖。

举着千里镜的大内政弘不由得站起身来,一脸震惊地望着那些处于炮击区域的松浦军士兵,不少士兵在他的注视下被爆炸产生的碎片击中,痛苦地倒在地上翻滚呻吟。

他还从没有见过这样的打法,倭国大名之间的战争从来都是刀枪相对的冷兵器战斗,这种没见面就给对方重大杀伤的战斗场面他还是第一次见到。

不仅大内政弘,他身边的那些家臣也被惊呆了,脸上纷纷流露出惊愕的神色,万万没有想到明军的火器竟然会有如此大的威力。

李云天不动声色地瞅了一眼神情愕然的大内政弘等人,嘴角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击的效果还不错,应该能使得大内政弘等人受到不小的震撼。

由于突然受到了袭击,而且还是松浦军以前从没有遇见过的火炮攻击,包括松浦广助在内,松浦军上上下下一时间全懵了,不清楚发生了何事。

“突围,立刻突围!”直到第二轮炮击铺天盖地地袭来,松浦广助这才回过神来,意识到自己遇到了埋伏,连忙扯着嗓子高声吼道。

可惜的是,松浦军经过先前的一轮炮击后已经乱成一团,士兵们狼奔豕突,场面非常混乱,不少人还惊恐地跪地膜拜,以为是上天降下的劫难。

“跟着我冲!”松浦广助见状双目不由得闪过了焦急的神色,知道在这里停留的话无疑是找死,因此抽出腰间的倭刀带领着身边的卫兵一侧的树林里突围而去,准备逃离这个地方,只要进了林子他们就安全了。

在松浦广助的带领下,惊惶失措的松浦军士兵纷纷跟在他的身后逃命,潮水般涌向了林子。

“他们要跑了!”这时,大内政弘身边的一名家臣不由得低声说道,进了林子后等于有了天然的掩体,届时明军可就要被动了。

大内政弘面无表情地望着眼前的一幕,他可不认为李云天让他们过来观摩会放任松浦军这样离开,如果换做是他的话肯定会在林子里设下埋伏,阻止松浦军逃离。

砰砰砰……

在大内政弘的注视下,林子的方向忽然响起了一连串爆豆似的声响,紧接着那些冲在前面神色惊慌地奔向林子的松浦军士兵犹如被收割的麦子一样,齐刷刷的倒在了地上,这使得松浦军前方像是被咬了一口似的,刹那间就产生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火……火枪!”大内政弘见状脸色顿时变得更加难果他没有猜错的话,那些松浦军的士兵是被火枪击中的,李云天果然在林子里设下了埋伏。

接连两轮火枪射击后,跑在前面的倭军士兵连忙调头向后逃去,与后面的倭军士兵撞在了一起,顿时拥挤在了那里,形势无比混乱。

这个时候,明军的炮击再度袭来,那些密集聚集的倭军士兵完全成为了一个个活动的靶子,炸得倭军士兵惨叫连连,抱头鼠窜。

松浦广助此时已经失去了对部队的控制,万般无奈下只好领着手下的卫兵独自突围,当务之急保命要紧。

“杀呀!”很快,一颗红色的信号弹带着尖锐的啸声升入了天空,紧接着,埋伏在四周的明军士兵挥舞着手里的兵器,犹如一头头猛虎一样高声呐喊着杀向了乱成一团的松浦军。

“大局已定!”见此情形,松浦广助不由得放下了手中的千里镜,他知道松浦军这下是彻底完了,随后心有余悸地望了一旁的李云天一眼,脸上流露出复杂的神色。

他万万没想到松浦军面对明军竟然如此快就溃败了,因此对明军火器更是颇为忌惮,心中不由得庆幸自己幸好没与明军交战,否则的话他手下的士兵恐怕要与松浦军的那些人一样被炸得魂飞魄散,落一个全军覆没的下场。

本书来自 /book/html/21/21914/index.html

1458.第1458章 一战而定(二十一更)

    由于松浦军士兵对明军火炮产生了敬畏心理,认为是天降神雷,这使得他们在面对明军的时候丧失了作战意志,使得这场伏击战仅仅一上午就结束了。

中午时分,战场上的明军士兵押着大批松浦军俘虏前去战俘营,不少俘虏的身上都有火器留下的伤口,一个个神色惊惶很显然还没有从先前的炮击中回过神来,更不清楚这些明军士兵的身份,毕竟之前他们都没有见过明军。

帅帐里,李云天不动声色地望着跪在面前的松浦广助,两旁的椅子上坐着明军将领和大内广助等人。

松浦广助的腿上中了一箭,现在已经被包扎妥当,神色惊愕地望着李云天,他万万想不到大内政弘竟然与明军相勾结,结果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大内政弘脸上的神色显得有些尴尬,他从松浦广助的神情上知道松浦广助肯定误会了他与李云天的关系。

不过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大内政弘如今出现在这里与明军将领坐在一块儿,要说他没有暗中联络明军打死松浦广助也不会相信。

“你就是松浦广助?”李云天上下打量了一眼松浦广助,沉声问道。

“本将就是松浦广助,你是何人?”松浦广助闻言不由得怔了一下,惊讶地发现眼前这个明军将领的倭语竟然说的十分好,如果不是身穿明军服饰的话他绝对以为此人是倭国人。

“这是我们大明的忠王爷!”这时,立在李云天身后的一名武官沉声说道,用倭语点明了李云天的身份。

“忠……忠王?你是大明的忠王!”松浦广助闻言怔了一下,随后一脸震惊地望着李云天,虽然他从没有见过李云天但李云天的威名从十几年前平定海上倭寇和击溃萨摩藩时就已经传遍了倭国。

再加上后来击败了帖木儿帝国和北元联军,以及联合帖木儿帝国和拜占庭帝国瓜分了奥斯曼帝国,这些事情把李云天的名望推到了一个新的顶点。

随着讲武堂与倭国贸易的蓬勃发展,大明这些年来所打的胜仗也源源不断地传到了倭国,不仅松浦广助这样的地方贵族知道那些胜仗,就连普通的百姓也都清楚,由此可见讲武堂对倭国渗透的成功。

“本王知道你们的人马已经全折在了这里,松浦太郎的手里已经没有多少兵力。”

李云天面无表情地望着松浦广助说道,“上天有好生之德,本王不愿意再开杀戒,届时受害的还是百姓。”

“因此,本王决定给松浦太郎一个机会,只要他率众投降的话那么本王可以保证你们松浦家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说着,李云天提出了一个诱人的条件来。

之所以说这个条件“诱人”,是因为按照倭国的规矩像松浦太郎这样的战败者将失去包括性命在内的一切,李云天的条件很显然无比诱惑。

“我家主公绝对不会投降的。”虽然如此但松浦广助的眉头却皱了起来,投降对于松浦太郎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耻辱,将名誉扫地。

说到底,松浦广助毕竟是太宰府的大贰,这与大内政弘不同,使得他的身上多出了一副无形的枷锁,令他无法向李云天投降。

“事在人为!”李云天闻言沉吟了一下,开口向与松浦广助说道,“本王放你回去,你把本王的条件告诉松浦太郎,何去何从由他决定。”

松浦广助闻言顿时显得颇为惊讶,没想到李云天竟然要放他走,不过转念一想他的心里就充满了苦涩,松浦军的主力已经在刚才的战斗中被明军击溃,现在松浦太郎手中已经没有多少兵力,李云天根本就不怕他能招惹来什么麻烦。

大内政弘暗地里不由得摇了摇头,其实从松浦广助战败的那一刻起松浦太郎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他唯有用一死才能为此次战败负责。

果然,松浦广助被放回去不久太宰府就传来了松浦太郎刨腹自杀的消息,松浦广助在砍下了松浦太郎的脑袋后在其尸体旁自尽。

松浦太郎死前下达了向明军投降的命令,随着松浦广助所率一万五千人全军覆没,他已经没有办法阻挡办法阻挡明军前进的步伐,唯有选择自尽来了结此事,告诉外界他并不是一个贪生怕死之徒。

李云天随后率军进入了肥前,当他在众人的簇拥下跨进太宰府院门的时候,山口惠子消灭了肥后藩的部队整顿手里的兵马后赶往太宰府与李云天会合,九州岛的局势已经稳定了下来。

直到九州岛一名丰后藩的武士冒死划着小船渡海赶到了本州岛,本州岛的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才惊讶地得知了明军已经攻占了九州岛一事,先前他们根本就没有得到丝毫的消息。

这一下,本州岛上处于对峙之势的东军和西军顿时就炸了锅,谁能想到在对方对峙的关键时期竟然会发生如此离奇的事情。

万般无奈下,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唯有搁下彼此间的纠葛到京都商议对策,毕竟双方之间的争斗只是内部矛盾而已,而大明来袭可是与他们生死存亡有关。

不过,就在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两人在京都会面的同时,接到了李云天派人送给幕府将军足利义仁正统帝所颁下的国书,叱责倭国庇护对马岛上的倭寇,不仅无视大明的禁令而且还使得大明沿海百姓受到了袭扰。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大明沿海百姓”指的是并入大明的朝鲜国沿海人氏,倭寇为了生存自然要登陆掠夺,相对于路程遥远的大明本土朝鲜国无疑是他们的最佳去处。

由于朝鲜国并入大明的时间并不长,故而没有办法对倭寇形成有效的预防。

另外,倭国东军和西军之间战乱也使得倭寇们放弃了袭扰九州岛,转而把生活逐渐变得安定的朝鲜国沿海,这使得朝鲜沿海的倭乱办得比较严重。

而随着东军和西军的战乱,不少生计无望的倭人投靠了倭寇,说的倭寇的数量直线上升。

无论是细川胜元还是山名持丰都忙着击败对方,因此他们哪里有心思对付倭寇的事情,故而对正统帝的这份国书是无言以对,暗自苦笑。

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为如何应战而伤脑筋的时候,又一个坏消息传了过来,四国岛陷入了明军的手里,这使得倭国四岛有两个已经被明军控制。

而且,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已经收到了消息,从出水港和山口港登陆的明军陆军正在向本州岛的长门和周防地区集结。

从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所掌握的情报来次明军集结的陆军兵力超过了十万,如果再加上强大的水师,以及水师运送的明军登陆部队,那么明军的总兵力应该达到了二十万。

尤为重要的一点,此次向本州发难的不仅有明军,山口惠子和大内政弘等投靠了大明的地方守护大名也派军参战,届时本州的倭军将承受巨大的压力。

可以想象的是,大内政弘等投靠大明的大名为了将来的打算肯定会不遗余力地进攻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的人,以求获得战功。

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自然不会坐以待毙,连忙紧急动员本州和北海道的倭人入伍参战,一时间本州和北海道鸡飞狗跳,那些青壮年倭人都被强行征走参军。

于是,在东拼西凑之下,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竟然聚集了三十万的兵力,与之付出的代价是本州和北海道的农活只能扔给女人们。

原本,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还在担心李云天在两人筹集部队的时候发动进攻,可出乎两人的意料,明军在他们征集兵员的时候竟然按兵不动丝毫没有进攻的意思,这使得他们有充足的时间筹集兵力。

当然了,明军在这段时间里也不会闲着,相继剿灭了九州岛和四国岛那些不肯投降的大小势力,巩固了九州岛和四国岛的局面。

李云天自然不怕跟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打持久战,他为了这一天准备了近二十年,有着充足的军需物资跟他们耗着。

这正是李云天用来对付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的一个战略,两人筹集了如此多的兵力后勤补给肯定跟不上,因此只要拖到他们没有了粮食,那么届时必将不战自溃,主动权会握在李云天的手里。

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开始还不清楚明军为何不进攻,以为明军在大力平定九州岛和四国岛的那些反抗势力,这使得两人暗中松了一口气,以为给筹军争取了时间。

可是随着冬季来临,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不得不把精力放在了后勤补给上,两人发现军队每天的消耗惊人,唯有四处筹集。

所谓的筹集自然是抢夺百姓的口粮了,这使得本州和北海道地面上的倭人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直到这个时候,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才意识到了李云天的意图,原来是想要用后勤补给来拖垮他们,因此两人决定开春后就与明军决战,否则他们薄弱的后勤就要崩溃了,后果将不堪设想。

本书来自 /book/html/21/21914/index.html

1460.第1460章 功成身退(二十三更)

    正统五十年,秋。    . d t . c o m

乾清宫。

乾清宫大殿外密密麻麻站满了朝中的文武权贵,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低声议论着,气氛显得十分凝重。

忽然,一名内侍从殿内走出,现场顿时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齐刷刷地望着他,目光中充满了关切的神色。

“各位大人,皇上要见你们。”那名内侍来到立在门口处的十来名文武重臣面前,躬身说道。

那十几名文武重臣不敢怠慢,连忙随着那名内侍走进了殿内,这使得剩下的官员们再度低声议论起来。

床榻上,一名年近六旬身穿龙袍的老者躺在上面,皇后和太子关切地围在窗前,几名御医躬身立在一侧,神色无比肃穆。

床上的这位老者自然就是正统皇帝了,他九岁继位,时光一晃就已经六十岁,在太和殿的龙椅上坐了整整五十年。

正统帝现在已经到了弥留之际,把朝中文武重臣喊来自然是交到后事让他们悉心辅佐太子。

“忠王,还没有老师的消息吗?”交代完了后事后,正统帝把视线落在了立在床前首位的一个年约五旬身穿黑色蟒龙袍的男子,沉声问道。

“回皇上,臣的父王近年来一直在外游历,除了他写信回来外臣也不知道他在哪里。”这位身穿黑色蟒龙袍的男子就是当今的忠王府的主人—忠王李安邦,闻言连忙躬身回道。

二十年前,李云天给正统帝上书把爵位传给了忠王府世子李安邦,带着一众妻妾离开京城去四方游玩,要把年轻时没有好好陪伴家人的遗憾给弥补上。

李云天的离开被外界视为大明开启了“后忠王时代”,一众新的历史人物从李云天的光芒中脱颖而出,登上了舞台。

实际上,李云天这次出走除了陪伴家人外还为了平息朝野的流言,不仅民间就连官场上也有人认为正统帝是个傀儡,真正执掌大明政权的人是李云天。

为了顾全君臣之谊,同时也是保住自己的名声,李云天毅然离开了大明权力中枢,去过那闲云野鹤般的惬意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李云天离开的时候特意选在清晨时分,走得十分洒脱没有惊动任何人。

直到李云天走后,正统帝才意识到李云天的重要,原本运行流畅的朝政变得有些磕磕绊绊,没有李云天的出谋划策一些重大政务悬而未决,内廷和文官集团的争斗再度变得激烈了起来,所有的一切都令正统帝感到头疼。

李云天的离开获得了世人的赞誉,认为不贪恋权势的他真能称得上“忠义”二字。

“当年朕就不应该让老师离开。”正统帝闻言双目不由得浮现出黯然的神色,口中喃喃说道,他当时也听信了一些谗言对李云天起了疑心,也认为李云天想要谋夺朝政,故而答应李云天离去,如今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老师辅佐皇爷爷一年,辅佐先皇十年,辅佐朕三十年,对大明功高至伟,朕受教良多,是我大明中兴的栋梁之才!”随后,正统帝郑重其事地说道,眼眶不由得有些湿润,他想起了小时候李云天教导他的情景,一幕幕仿佛就在昨天。

“皇上,臣的父王刚刚寄回来一幅字,让臣交给皇上。”李安邦闻言从怀中取出一幅字递给了一旁的内侍,那名内侍连忙展开给正统帝/br>
“仁爱无双!”纸上用正楷工工整整地写着四个气势磅礴的大字,正统帝读后先是微微皱了一下眉头,然后脸上露出了笑容,“老师,朕明白你的意思。”

“传朕旨意,从朕开始废除殉葬制,今后一律不得让人殉葬!”随后,正统帝向立在床边的内侍沉声说道,他自幼跟着李云天受教自然清楚李云天送给他这四个字的意思,不得不说殉葬制度太过残忍,不利于皇家的形象同时也容易招来非议。

“皇上圣明,必将名留青史,千古流芳。”李安邦闻言一躬身,沉声说道。

实际上,这幅字他半年前就收到了,在外地游历的李云天得知正统帝身体状况不好后就派人送了过来,让他在正统帝大行之际拿出,以废除残忍的殉葬制度,而历史上正是正统皇帝废除了殉葬制度。

说起来正统帝废除殉葬制度还跟土木堡之战有关,他被俘后受尽了欺辱,回到京城又被景泰帝囚禁,品尝到了人间的疾苦,故而死时废除了这个制度,获得了后世非常高的评价。

如今没了土木堡之战,李云天自然要想办法推动此事,把属于正统帝的荣光还给他。

“皇上圣明,必将名留青史,千古流芳。”立在李安邦身后的那些文武重臣闻言连忙躬身说道,心中对正统帝此举赞赏有加。

正统帝闻言嘴角流露出了一丝笑意,缓缓闭上了眼睛,他觉得自己实在是太累了,需要好好休息一下。

见此情形,李安邦领着众臣跪了下去,静静地等待着正统皇帝离世。

江南,扬州。

“你们知道不知道忠王爷打的那些仗中哪一战最为凶险?”一家人头攒动的酒楼大堂里,一名年过六旬的高个儿老者放下手里的酒壶,一身酒气地高声问向四周望着他的食客。

高个儿老者原本是南京卫所的一名军户,当年西域之战时年仅十六岁的他由于长得高大被选中,跟着武国公宋海的西征军去了西域,并且经历了蓝叶城之战。

幸运的是,高个儿老者所在的部队当时负责保护从讲武堂调来的火炮,而指挥火炮的是李云天的族弟李子曦,一个才华横溢的将才,进而顺利地逃过一劫。

作为西域之战的亲历者,高个儿老者喜欢诉说当年的往事,总是能吸引很多听众,于是这家酒楼老板认为这是一条提高时刻的途径,故而救免费提供酒菜让高个儿老者讲述西征军的故事,果然吸引了众多食客前来捧场,毕竟高个儿老者知道很多西征军的往事,引发食客的兴致。

“还用说,当然是西域之战了,西征军意外失利忠王爷千里驰援别失八里城,救出了东察合台汗国汗国的王室,惊心动魄,凶险之至!”高个儿老者的话音刚落,人群中的一个年轻人就喊道。

“错了,最凶险的是辽东之战,北元当时都快占了辽东,忠王爷深入敌后孤军奋战,进而扭转了战局,自然最为凶险。”很快,一个声音纠正了前面那个年轻人的说法。

“你们俩都没说对,若论凶险自然是交趾之战了,朝廷当时都有放弃交趾的打算,是忠王爷力挽狂澜击败了声势浩大的叛军,故而此战最为凶险。”紧接着,有人高声反驳了前两种观点。

“西域!”

“辽东!”

“交趾!”

……

这一下,大堂里顿时热闹了起来,食客们纷纷表达着各自的使得现场变得嘈杂起来。

“静一静!”高个儿老者早就习惯了这种局面,见状端起酒壶往嘴巴里灌了几口酒,然后高声说道,“忠王爷最凶险一战是当年平叛汉王的黑牛镇之战!”

“黑牛镇之战?”听闻此言,嘈杂的大堂里顿时安静了下来,人们都高个儿老者的说法感到非常奇怪,纷纷好奇地望着他,无论规模还是影响黑牛镇之战都无法跟其他的战事相比。

“老汉在西域的时候听骁武军的老兵谈起过黑牛镇之战,汉王是何许人也,可是跟着太宗皇帝靖难的第一猛将,其手下的主力堪称精锐!”

高个儿老者环视了一眼大堂里齐刷刷望着他的众人,郑重其事地说道,“当时讲武堂成立不久,骁武军更是还没有筹建,忠王爷手中是一批临时拼凑的部队,与汉王精锐相比相差甚多,可就是这样忠王爷硬是守住了黑牛镇,进而得以凭借军功得以进爵!”

“有一件事情你们可能不知道,黑牛镇之战中汉王的叛军最近时距离忠王爷只有一墙之隔!”说着,高个儿老者提高了音量问道,“你们说,黑牛镇之战是否是忠王爷诸多战事中最为凶险的一战?”

大堂里的食客们闻言纷纷点着头,高个儿老者所言确实有几分道理。

“说了这么多,你到底见过忠王爷没,忠王爷长什么样?”这时,一个年轻人高声冲着高个儿老者问道。

“老汉当然见过忠王爷了,当年在西域过年时忠王爷在军营里跟我们一起吃的年夜饭。”在众人关切地注视下,高个儿老者一挺胸膛,一脸自豪地说道,“忠王爷进士出身,文质彬彬,走在路上的话你一定会认为他是一个文人。”

“诺!”说着,高个儿老者往人群中靠窗坐着的一名中年食客一指,高声说道,“忠王爷跟那位老弟长得很像,大家就能知道忠王爷的模样了。”

顺着高个儿老者的手势,大堂里的众人望向了那名中年食客,中年食客笑了笑,继续低头吃饭,不过边上两张酒桌旁坐着的大汉则猛然紧张了起来,来他们是中年食客的手下。

中年食客莫约五旬上下,一身白袍显得温文儒雅,坐在那里慢条斯理地品着酒,如果李安邦在的话会认出此人正是二十年前离开朝廷的李云天,而边上两桌大汉是他的护卫。

李云天也不清楚为什么他衰老的速度远远慢于常人,虽然已经八旬但就像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这也是他离开朝廷的一个重要原因,他可不希望自己被人怪物。

这一点也在李安邦身上得到体现,李安邦与正统帝的年龄相差无几,不过不过四十多岁的样子。

对于高个儿老者的这番见解,李云天心中比较认同,黑牛镇一战虽然比不上西域辽东和交趾的战事但那却是第一战,讲武堂的那些学员还都是菜鸟,手下也是拼凑起来的杂牌军,最后能在黑牛镇挡住汉王实在是个奇迹。

李云天来扬州是花魁大会的,他刚刚从海外游历归来正好赶上了江南三年一度的盛会,自然不会错过了。

“伙计,结账。”喝完了面前酒杯中的酒水后,李云天冲着在大堂里忙活的一名店小二说道。

“客官,一个银元。”店小二眼李云天所点的饭菜,笑着说道。

李云天于是从身上摸出一枚银币放在了桌上,然后起身离开,现在由讲武堂制造的银币可是风靡大江南北。

“怪事,他的声音怎么与忠王爷如此相像,可忠王爷现在已经八十多岁了!”高个儿老者目送李云天离开,口中不由得喃喃自语了一句,刚才李云天的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无论如何他都不会想到眼前这个中年人正是鼎鼎大名的忠王。

出了酒楼后,李云天抬头望了望繁华热闹的街面,微微一笑后大步离开,继续去书写属于他的传奇。

本书来自 /book/html/21/21914/index.html

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功成身退(二十三更)

    正统五十年,秋。

    乾清宫。

    乾清宫大殿外密密麻麻站满了朝中的文武权贵,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低声议论着,气氛显得十分凝重。

    忽然,一名内侍从殿内走出,现场顿时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齐刷刷地望着他,目光中充满了关切的神色。

    “各位大人,皇上要见你们。”那名内侍来到立在门口处的十来名文武重臣面前,躬身道。

    那十几名文武重臣不敢怠慢,连忙随着那名内侍走进了殿内,这使得剩下的官员们再度低声议论起来。

    床榻上,一名年近六旬、身穿龙袍的老者躺在上面,皇后和太子关切地围在窗前,几名御医躬身立在一侧,神色无比肃穆。

    床上的这位老者自然就是正统皇帝了,他九岁继位,时光一晃就已经六十岁,在太和殿的龙椅上坐了整整五十年。

    正统帝现在已经到了弥留之际,把朝中文武重臣喊来自然是交到后事让他们悉心辅佐太子。

    “忠王,还没有老师的消息吗?”交代完了后事后,正统帝把视线落在了立在床前首位的一个年约五旬身穿黑色蟒龙袍的男子,沉声问道。

    “回皇上,臣的父王近年来一直在外游历,除了他写信回来外臣也不知道他在哪里。”这位身穿黑色蟒龙袍的男子就是当今的忠王府的主人—忠王李安邦,闻言连忙躬身回道。

    二十年前,李云天给正统帝上书把爵位传给了忠王府世子李安邦,带着一众妻妾离开京城去四方游玩,要把年轻时没有好好陪伴家人的遗憾给弥补上。

    李云天的离开被外界视为大明开启了“后忠王时代”,一众新的历史人物从李云天的光芒中脱颖而出,登上了舞台。

    实际上,李云天这次出走除了陪伴家人外还为了平息朝野的流言,不仅民间就连官场上也有人认为正统帝是个傀儡,真正执掌大明政权的人是李云天。

    为了顾全君臣之谊,同时也是保住自己的名声,李云天毅然离开了≤★≤★≤★≤★,m.♂.c︽om大明权力中枢,去过那闲云野鹤般的惬意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李云天离开的时候特意选在清晨时分,走得十分洒脱没有惊动任何人。

    直到李云天走后,正统帝才意识到李云天的重要,原本运行流畅的朝政变得有些磕磕绊绊,没有李云天的出谋划策一些重大政务悬而未决,内廷和文官集团的争斗再度变得激烈了起来,所有的一切都令正统帝感到头疼。

    李云天的离开获得了世人的赞誉,认为不贪恋权势的他真能称得上“忠义”二字。

    “当年朕就不应该让老师离开。”正统帝闻言双目不由得浮现出黯然的神色,口中喃喃道,他当时也听信了一些谗言对李云天起了疑心,也认为李云天想要谋夺朝政,故而答应李云天离去,如今看来他是以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老师辅佐皇爷爷一年,辅佐先皇十年,辅佐朕三十年,对大明功高至伟,朕受教良多,是我大明中兴的栋梁之才!”随后,正统帝郑重其事地道,眼眶不由得有些湿润,他想起了时候李云天教导他的情景,一幕幕仿佛就在昨天。

    “皇上,臣的父王刚刚寄回来一幅字,让臣交给皇上。”李安邦闻言从怀中取出一幅字递给了一旁的内侍,那名内侍连忙展开给正统帝看。

    “仁爱无双!”纸上用正楷工工整整地写着四个气势磅礴的大字,正统帝读后先是微微皱了一下眉头,然后脸上露出了笑容,“老师,朕明白你的意思。”

    “传朕旨意,从朕开始废除殉葬制,今后一律不得让人殉葬!”随后,正统帝向立在床边的内侍沉声道,他自幼跟着李云天受教自然清楚李云天送给他这四个字的意思,不得不殉葬制度太过残忍,不利于皇家的形象同时也容易招来非议。

    “皇上圣明,必将名留青史,千古流芳。”李安邦闻言一躬身,沉声道。

    实际上,这幅字他半年前就收到了,在外地游历的李云天得知正统帝身体状况不好后就派人送了过来,让他在正统帝大行之际拿出,以废除残忍的殉葬制度,而历史上正是正统皇帝废除了殉葬制度。

    起来正统帝废除殉葬制度还跟土木堡之战有关,他被俘后受尽了欺辱,回到京城又被景泰帝囚禁,品尝到了人间的疾苦,故而死时废除了这个制度,获得了后世非常高的评价。

    如今没了土木堡之战,李云天自然要想办法推动此事,把属于正统帝的荣光还给他。

    “皇上圣明,必将名留青史,千古流芳。”立在李安邦身后的那些文武重臣闻言连忙躬身道,心中对正统帝此举赞赏有加。

    正统帝闻言嘴角流露出了一丝笑意,缓缓闭上了眼睛,他觉得自己实在是太累了,需要好好休息一下。

    见此情形,李安邦领着众臣跪了下去,静静地等待着正统皇帝离世。

    江南,扬州。

    “你们知道不知道忠王爷打的那些仗中哪一战最为凶险?”一家人头攒动的酒楼大堂里,一名年过六旬的高个儿老者放下手里的酒壶,一身酒气地高声问向四周望着他的食客。

    高个儿老者原本是南京卫所的一名军户,当年西域之战时年仅十六岁的他由于长得高大被选中,跟着武国公宋海的西征军去了西域,并且经历了蓝叶城之战。

    幸运的是,高个儿老者所在的部队当时负责保护从讲武堂调来的火炮,而指挥火炮的是李云天的族弟李子曦,一个才华横溢的将才,进而顺利地逃过一劫。

    作为西域之战的亲历者,高个儿老者喜欢诉当年的往事,总是能吸引很多听众,于是这家酒楼老板认为这是一条提高时刻的途径,故而救免费提供酒菜让高个儿老者讲述西征军的故事,果然吸引了众多食客前来捧场,毕竟高个儿老者知道很多西征军的往事,引发食客的兴致。

    “还用,当然是西域之战了,西征军意外失利忠王爷千里驰援别失八里城,救出了东察合台汗国汗国的王室,惊心动魄,凶险之至!”高个儿老者的话音刚落,人群中的一个年轻人就喊道。

    “错了,最凶险的是辽东之战,北元当时都快占了辽东,忠王爷深入敌后孤军奋战,进而扭转了战局,自然最为凶险。”很快,一个声音纠正了前面那个年轻人的法。

    “你们俩都没对,若论凶险自然是交趾之战了,朝廷当时都有放弃交趾的打算,是忠王爷力挽狂澜击败了声势浩大的叛军,故而此战最为凶险。”紧接着,有人高声反驳了前两种观。

    “西域!”

    “辽东!”

    “交趾!”

    ……

    这一下,大堂里顿时热闹了起来,食客们纷纷表达着各自的看法,使得现场变得嘈杂起来。

    “静一静!”高个儿老者早就习惯了这种局面,见状端起酒壶往嘴巴里灌了几口酒,然后高声道,“忠王爷最凶险一战是当年平叛汉王的黑牛镇之战!”

    “黑牛镇之战?”听闻此言,嘈杂的大堂里顿时安静了下来,人们都高个儿老者的法感到非常奇怪,纷纷好奇地望着他,无论规模还是影响黑牛镇之战都无法跟其他的战事相比。

    “老汉在西域的时候听骁武军的老兵谈起过黑牛镇之战,汉王是何许人也,可是跟着太宗皇帝靖难的第一猛将,其手下的主力堪称精锐!”

    高个儿老者环视了一眼大堂里齐刷刷望着他的众人,郑重其事地道,“当时讲武堂成立不久,骁武军更是还没有筹建,忠王爷手中是一批临时拼凑的部队,与汉王精锐相比相差甚多,可就是这样忠王爷硬是守住了黑牛镇,进而得以凭借军功得以进爵!”

    “有一件事情你们可能不知道,黑牛镇之战中汉王的叛军最近时距离忠王爷只有一墙之隔!”着,高个儿老者提高了音量问道,“你们,黑牛镇之战是否是忠王爷诸多战事中最为凶险的一战?”

    大堂里的食客们闻言纷纷着头,高个儿老者所言确实有几分道理。

    “了这么多,你到底见过忠王爷没,忠王爷长什么样?”这时,一个年轻人高声冲着高个儿老者问道。

    “老汉当然见过忠王爷了,当年在西域过年时忠王爷在军营里跟我们一起吃的年夜饭。”在众人关切地注视下,高个儿老者一挺胸膛,一脸自豪地道,“忠王爷进士出身,看上去文质彬彬,走在路上的话你一定会认为他是一个文人。”

    “诺!”着,高个儿老者往人群中靠窗坐着的一名中年食客一指,高声道,“忠王爷跟那位老弟长得很像,大家看看他就能知道忠王爷的模样了。”

    顺着高个儿老者的手势,大堂里的众人望向了那名中年食客,中年食客笑了笑,继续低头吃饭,不过边上两张酒桌旁坐着的大汉则猛然紧张了起来,看得出来他们是中年食客的手下。

    中年食客莫约五旬上下,一身白袍显得温文儒雅,坐在那里慢条斯理地品着酒,如果李安邦在的话会认出此人正是二十年前离开朝廷的李云天,而边上两桌大汉是他的护卫。

    李云天也不清楚为什么他衰老的速度远远慢于常人,虽然已经八旬但看上去就像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这也是他离开朝廷的一个重要原因,他可不希望自己被人看成是怪物。

    这一也在李安邦身上得到体现,李安邦与正统帝的年龄相差无几,不过看上去不过四十多岁的样子。

    对于高个儿老者的这番见解,李云天心中比较认同,黑牛镇一战虽然比不上西域、辽东和交趾的战事但那却是第一战,讲武堂的那些学员还都是菜鸟,手下也是拼凑起来的杂牌军,最后能在黑牛镇挡住汉王实在是个奇迹。

    李云天来扬州是看江南花魁大会的,他刚刚从海外游历归来正好赶上了江南三年一度的盛会,自然不会错过了。

    “伙计,结账。”喝完了面前酒杯中的酒水后,李云天冲着在大堂里忙活的一名店二道。

    “客官,一个银元。”店二看了一眼李云天所的饭菜,笑着道。

    李云天于是从身上摸出一枚银币放在了桌上,然后起身离开,现在由讲武堂制造的银币可是风靡大江南北。

    “怪事,他的声音怎么与忠王爷如此相像,可忠王爷现在已经八十多岁了!”高个儿老者目送李云天离开,口中不由得喃喃自语了一句,刚才李云天的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无论如何他都不会想到眼前这个中年人正是鼎鼎大名的忠王。

    出了酒楼后,李云天抬头望了望繁华热闹的街面,微微一笑后大步离开,继续去书写属于他的传奇。

新书《权驭大明》已经上传啦

    各位读者大大,我的新书《权驭大明》已经上传啦。500万字从无断更,人品保障,我在这里求各位收藏,推荐,打赏支持啦。

    老书连续更新0个月,日均更新破8000,rp杠杠的。

    新书内容简介:

    万历四十五年,李宏宇意外成为了一个地方大族三房的大少爷,本应享尽荣华富贵谁料名下的产业竟然被族长恃强霸占,在族里更是处处受到排挤。

    面对把他推落江中差淹死并妄想****他贴身侍女的恶徒,李宏宇忍无可忍,设下圈套使得恶徒获罪判刑,流配边疆。

    虽然三房最为赚钱的粮食生意被族长强行用盈利能力不及十分之一的布料生意所调换,但李宏宇以布料生意为起,通过改良的染料一举夺得了市场,其名下的商号迅速在商界立足。

    由于知道大明王朝气数将尽,为了能够在明末的乱局中自保,李宏宇毅然走上了科举之路。

    幸运地中的童试三元后,凭着“借鉴”后世科举状元的文章,李宏宇一路过关斩将连下乡试、会试和殿试三城,不仅成为了新科状元而且还完成了科举连中六元的壮举,声名远播并得以进入翰林院。

    京城表面上看起来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涌动,波谲云诡,进入翰林院的李宏宇不可避免地搅合到了朝堂上的党争中,文官集团与内廷、文官集团内部东林党与齐楚浙三党、文官集团与勋贵集团,大明朝堂之上弥漫着浓厚的硝烟味道。

    朝堂之外,大明与后金之间的战争,再加上层出不穷的各地起义,逐渐令大明疲于应对。

    李宏宇深知大明的衰败不可避免,因此主动请缨征西域、战西南,暗中掌控兵力,为了迎接明末乱局的到来默默地进行着准备。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63/ 第一时间欣赏执宰大明最新章节! 作者:小黑醉酒所写的《执宰大明》为转载作品,执宰大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执宰大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执宰大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执宰大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执宰大明介绍:
虽不是两袖清风,但他比清官更有民心,百姓对其无不交口称赞。
执宰大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执宰大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执宰大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