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亮剑之军工系统TXT下载亮剑之军工系统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亮剑之军工系统全文阅读

作者:远征士兵     亮剑之军工系统txt下载     亮剑之军工系统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00章 自杀式袭击

    这就是工兵锹的妙用之一,它只要折叠起来抓在手上就成了一面小盾。

    另看它只是一面小盾,但在实战中的作用却是非同小可。

    比如没有这面小盾,战士们就算手里拿着盒子炮,在面对端着刺刀的鬼子往往也是束手无策。

    原因是手枪这东西威力小,7.63MM的圆头弹,且装药少动能小,无法形成拒止作用,也就是命中敌人后形成的冲击力不足以使敌人停顿。

    于是,除非是直接命中要害使敌人当场死亡,否则在盒子炮命中敌人后,敌人的刺刀依旧可以扎进战士的胸膛……正因为如此,鹰酱才在战场使用大口径手枪,之前用的M9,近代又换装M11,都是9MM口径手枪。

    这口径要求为的就是近距离射击时能对目标造成巨大的伤害,同时有一定的拒止作用使敌人无法进一步近身攻击。

    最丧心病狂的还是被称为“沙漠之鹰”的手枪,口径居然能达到令人恐怖12.7MM。

    八路军此时用的手枪还没这么讲究,盒子炮性能虽是不错但用于近身肉搏,其瞬时杀伤力依旧不足。

    但如果再配上一面手盾,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就像现在这样,战士们一手持盾一手持枪冲了上去,碰到迎上来的鬼子“叭叭”就是两枪,鬼子要是依靠惯性把刺刀扎来……用盾格挡就成了,可以说是一攻一守完美的搭配,这要是盒子炮子弹打完了,有时间就给盒子炮换弹匣,没时间就把工兵锹一展开,马上就是一柄砍刀。

    战士们越杀越勇,只打得鬼子一路惨叫队形霎时就乱了。

    和尚更是艺高人胆大,他连工兵锹都不用,而是左手右手各拿一把盒子炮,一边往前飞奔一边左右开弓将身前身后的鬼子打倒在地,偶尔还左右腾挪变换身形,鬼子虽说有不少刺刀扎向他,却都被他一一躲过。

    反观鬼子,他们根本就没料到突然半路会杀出个程咬金来,而且一上来就在薄弱的侧后,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方寸大乱……侧后遭到进攻而且还是被敌人精锐进攻,那就不是兵力多少的问题,而是被敌人单方面屠杀以及士气受影响全军崩溃的问题了。

    竹村优太此时还手握指挥刀在正面与八路军酣战,他曾经在国内学过几年剑术,手下沾染了不少华夏人的鲜血,这也是他能成为一名大队长的原因之一。

    直到通讯兵慌慌张张的跑来报告:“少左阁下,侧翼杀出一支八路军!我们就要被包围了!”

    “什么?”竹村优太一愣,然后马上在警卫员的掩护撤出了正面战场,回身往侧翼一望,果然有一队八路军正以势如破竹之势进攻自己的侧翼。

    “混蛋!”竹村优太骂了声:“他们是从哪里钻出来的?河上大队是怎么回事!”

    竹村大队的侧翼就是河上大队,而且河上大队的防线还突出了一个角以占领竹村大队的上风位。

    因此原则上是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八路军必须突破河上大队的防线才会出现在这里。

    通讯兵则回答:“少左阁下,河上君对此并不知情,他们没有遇到任何敌人,这些敌人……很可能来自内部!”

    竹村优太眼皮跳了跳。

    他虽然还是不明白这支八路军是出处,但也知道此时不是纠结这个的时候,而是应该找到解决的办法。

    然而,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他的部队现在几乎可以说是在敌人的夹击之下,正面是多达数千人的敌人,还有令人恐怖的坦克,侧面则是一支强悍的精锐。

    撤退?

    竹村优太摇了摇头否定了这个想法。

    现在是打肉搏战,一旦撤退就很容易遭到敌人穷追勐打,那时就是兵败如山倒再也控制不住了。

    但不撤退又能怎么做呢?

    竹村优太咬了咬牙,抓过身边的一名警卫,说:“是你们为帝国尽忠的时候了……”

    于是,和尚就发现一队奇怪的鬼子冲向他们。

    说是奇怪,是因为这队鬼子手里没有刺刀,连枪都没有,他们没戴军帽,只在头上绑着一条中间有个红圆点的白布条,这在黑夜中十分显眼。

    和尚定睛一看,就发现问题了,他们一个个要么抱着炸药包要么就抱着集束手榴弹,一个个嚎叫着冲向侦察连人多的位置。

    “小心!”和尚大喊一声,但已经太迟了。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十几名侦察连战士连带着几名与他们搏斗的鬼子都被巨大的冲击波高高掀起摔到老远,掉在地上时已经是非死即伤了。

    和尚对鬼子这种战术并不意外。

    因为鬼子之前就经常这么干,区别只是之前是进攻敌人防线用这方法炸火力点,而这一回……居然用在肉搏上,而且还是敌我纠缠在一起时的无差别攻击。

    不过这方法对侦察连却的确有用。

    因为侦察连在鬼子侧后这片局部区域有人数优势,于是鬼子这种炸法就是在用最更少的人换取侦察连更大的伤亡,更重要的还是……侦察连是精锐,是比鬼子还要强悍的精锐,要是一队队被鬼子这么给炸了,那就太不划算而且鬼子侧后的危机也就解了。

    正在和尚恨得直咬牙时,只听又是“轰”的一声巨响,七八名战士再次与鬼子一块被炸飞。

    “散开!”和尚大喊:“全都散开!”

    然而散开却并不是好办法,因为不管战士们怎么变换,鬼子自杀式袭击者总会从人群中冲出来将他们接着引爆炸药。

    对于鬼子来说,就算用五人换取侦察连的一名战士也都是值得的。

    就在和尚不知该怎么解决而有些手足无措的时候,突然一名战士大喊着冲入敌群,他完全不顾鬼子扎来的刺刀,一把将鬼子自杀式袭击者扑倒,然后拉燃了导火索……炸药在惊恐的叫声中在鬼子群中被引爆。

    于是战士们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当还有其它头缠白布带的鬼子冲上来时,总会有战士义无反顾的反冲上去将他们挡下,并用最后的力气引爆炸药。

第201章 竹村之死

    那一刻,就连一向以硬汉自居的和尚都被战士们的行为震撼了。

    这不是他指挥的,实际上这事如果真要指挥还不知道该怎么指挥,每一回敌人抱着炸药上来,总不能指定某个战士……你,去把他拦下!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战士们自发的动作。

    他们知道自己会牺牲,知道自己会跟着敌人一起炸得粉身碎骨连块完整的血肉都找不到。

    但他们还是这么做了,一个接着一个,前赴后继。

    战后和尚感叹的对王学新说:“一直以来,俺都以为比他们强,所以做这个连长心安理得,直到他们冲上去的那一刻,俺才明白他们一个个都比俺强,他们都是好汉,比俺强得多的好汉!”

    然而,侦察连的战士们自己却没把这事看得太重,他们对和尚说:“连长,咱们也没多想,就是……鬼子敢抱着炸药冲上来,咱们还不敢上去把他们挡下来?那也太丢人了吧!咱们可不能让鬼子给比下去啊!”

    和尚:“……”

    这他娘是要没命的,你们还当是比赛呢?!

    被这一幕震撼的还有另一个人,那就是鬼子大队长竹村优太。

    他还以为派出这支人工炸弹就能解决侧翼问题了,甚至都能将八路军吓退。

    但是没想到……

    八路军居然一个个冲上来阻拦!

    其结果就是这些炸药不只没能对八路军构成威胁,反而一个个都是炸着自己人,使八路军的进攻速度更快更勐了。

    这是怎么回事?

    华夏居然也有这样的勇士,而且数量还完全不输帝国!

    这可与他之前碰到的、认识的华夏军队不一样。

    竹村优太当然不知道,他认识的那支华夏军队是顽军,那是一支与八路军有着不由信念和目标的军队,当然有着天壤之别。

    接下来的战局就不是竹村优太所能控制得了的了,尽管竹村优太一遍又一遍的叫喊着:“继续战斗,不许后退!”

    但绝大多数的鬼子都已明白大势已去,这对他们而言是一场必输无疑的战斗。

    输,而且还不撤退,就代表着死亡。

    别看鬼子平时总讲武士道,也有不少鬼子的确不拿性命当回事,比如那些敢抱着炸药与八路军同归于尽的鬼子。

    但大多数鬼子在真到最后一刻时,还是知道没有必要为必输无疑的战斗付出性命。

    于是,任凭竹村优太如何嘶吼,任凭他如何阻拦,甚至还挥着指挥刀砍倒了两名不听命令的逃兵,但依旧阻挡不住整体的崩溃。

    这时,坦克最终还是发挥出了作用……它们带着“隆隆”的马达声全速追击着鬼子逃兵。

    在敌我两军混战时坦克无法分清敌我,但在追击鬼子逃兵时却能分清了,那些一群群仓皇逃窜而不是端着枪大步跃进追击的黑影肯定是鬼子无疑。

    另一方面,就是坦克速度比步兵快,只要越过已方步兵线,前方的就基本是敌人。

    于是机枪子弹“哒哒哒”的朝那些黑影倾泻,像死神的镰刀似的成片成片的收割着敌人的生命,接着坦克的履带又“嘎啦嘎啦”的辗了上去,将一个个来不及逃走惊恐呼喊的鬼子压成了肉泥。

    从这方面说,竹村优太的做法还是正确的,这一仗鬼子的确不适合逃跑,一逃跑就意味着全军覆没,反而不逃,一千五百名鬼子或许还有一战之力,或许还能撑到援军赶来的那一刻。

    但现在说这些一切都迟了,事实就是这支被称为精锐而且接受过训练专用于毒气战,对华夏欠下无数血债的部队,在八路军的进攻下已全线崩溃。

    令人意外的是,那个表现得十分强硬也一再阻止部下撤退,甚至还命令部下实施自杀式袭击的竹村优太,在最后一刻没有选择像大多鬼子指挥官一样自尽,而是举起双手投降。

    也许,杀人如麻的人见多了临死前的痛苦,其内心深处才最理解也最害怕死亡,只不过他们平时没有表现出来而已。

    竹村优太就是如此,他先前不可一世的气势已经完全不见了踪影,和尚看到的只是一名在枪口下瑟瑟发抖的可怜虫,用乞求和恐惧的眼神望向围着他的八路军战士。

    和尚没有多想,从他手里夺过指挥刀,一脚将其扫倒跪在地上,说:“不好意思,这一仗……咱们不留俘虏!”

    说着手起刀落,竹村优太的脑袋就滴熘熘的滚在地面,跪着的躯体像喷泉似的飙出一道血箭,然后才缓缓的歪倒在一边。

    和尚这不是在抢李云龙风头。

    和尚跟了李云龙那么久,知道李云龙是个什么脾气。

    他在鬼子打出毒气弹后肯定是火气攻心,恨不得将下这道命令的鬼子指挥官剥皮削骨。

    于是,按李云龙的脾气,肯定就是:“把竹村这狗娘养的留给我,谁也别跟我抢!”

    然而……上级的纪律却不容许李云龙杀俘虏,尤其是鬼子大队长级的指挥官,同时李云龙还是独立团的团长,又驻守运城这个让人眼红的宝地。

    当年李云龙只带几百人的独立团的时候,犯点错误还算不了太大的事,别人顶多就是说他还有些匪气,不成气候。

    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李云龙要是再“知法犯法”,只怕就会有其它指挥官不服气,也给手下四五千人带了个不好的头树立一个坏榜样,这都会迫使上级不得不给李云龙一点下马威……否则八路军的纪律还不成了摆设?

    他和尚干这事就没什么大不了的。

    侦察连嘛,本身就是容许他们不带俘虏的,何况和尚还只是个连长……大不了就撤职呗!

    从这方面来说,和尚还算是粗中有细。

    事后李云龙听说竹村被人砍了,还真像和尚想的那样暴跳如雷,骂道:“他娘的,这要是被流弹打死也就算了,活捉了居然没留给我?还有没有把我这个团长放眼里了?哪个免崽子干的?”

    然后一听动手的是和尚,李云龙就把帽子一摘,无奈的说道:“算啦算啦!和尚这臭脾气,啥时候也要治治了!”

第202章 上当

    竹村大队的覆灭,就打开了火车前进道路的最后一道屏障。

    确切的说不是最后一道屏障,最后一道屏障应该是还未铺设的铁路。

    但这不算什么大问题,因为枕木已经准备好了,铁轨也准备好了,就是粗略打个地基把它们抬到相应的位置连接在一起就关不多了,毕竟只要求通过一次,没有太高的要求。

    这些事甚至都不需要八路军动手,游击队返回运城一声吆喝,马上就一队队百姓拿着扁担挑着箩筐推着独轮车一队一队的出来了。

    众人拾柴火焰高,只不过半个多小时的功夫一段段铁路就铺设就绪,接着火车就在“隆隆”的慢节奏中缓缓开向矿洞……之所以要慢,是因为此时不赶时间,距离天亮还有半个多小时。

    另一方面,就是这铁轨是一次性的,质量的确堪优,担心一个不小心火车就来个侧翻或是啥的,那就得不偿失了。

    其实这其中还有个小门道,那就是连往矿洞的那段铁轨是一早就铺设好的,负责组织百姓的孔捷让游击队和百姓修建的铁轨是一直延伸到假火车方向,只不过中间八路军偷偷自己接上一段把火车神不知鬼不觉的开进了矿洞藏起来而已。

    然后将盖在假火车上的帆布一掀,游击队和百姓全都以为那就是从鬼子那缴获的火车……黑暗中来个移花接木,即便是火车这么大的玩意要做到也不困难。

    这并不是不相信游击队,更不是不相信百姓。

    但游击队和百姓成份五花八门鱼龙混杂,其中总会混进一些鬼子的奸细,尤其是伪军奸细,其原本就是华夏人,根本无法分辩真伪。

    八路军这做法,其实就是想利用这些奸细误导鬼子。

    鬼子果然上当了。

    情报层层上报传到了冈村宁次手中。

    如果是冈村宁次本人在运城,老奸巨滑的他可能还不会那么轻易上当。

    但是他人在太原能接触到的只有电报和来自部下的报告,只能根据现有的这些表像做出分析,于是被骗才是正常的。

    甚至冈村宁次在看到情报时还恍然大悟。

    “原来是这样!”冈村宁次说:“难怪八路军攻下江阳阜后还花了那么多时间在那里逗留!”

    以八路军的作战习惯,打下某地后通常就是将该处的设施破坏或者放一把火使鬼子损失惨重,然后就迅速撤离。

    这才是正确的,因为八路军进攻帝国的目的不是将帝国赶出去……此时的八路军还没有这个能力,其战略目标是打击帝国的后勤使其无法为前线部队提供足够的补给。

    在这基础上,八路军当然就是快打快撤,一击即中破坏设施后就马上分散逃走。

    但进攻江阳阜的八路军却没有这么做。

    他们攻下江阳阜后不只在该地逗留,还沿着铁路线发起进攻。

    这一度让冈村宁次看不明白八路军的意图。

    他们难道不应该放一把火把厂房烧光就离开吗?

    留在江阳阜有什么意图?

    沿铁路线进攻又有什么意图?

    难道是为了破坏铁路?

    又或者是为了守住江阳阜?

    当然不会是这些目的!

    破坏铁路在哪里都可以,何必冒着在江阳阜被帝国军队包围的危险。

    守住江阳阜就更不可能,那里可是帝国的腹地。

    冈村宁次在一肚子狐疑中调兵谴将去包围江阳阜,只不过因为江阳阜离前线有段距离,所以部队一时来不及赶到。

    冈村宁次甚至还将装甲列车也调去增援。

    但部队赶到江阳阜时却扑了个空……八路军再次化整为零消失在夜色中了,而江阳阜的厂房也变成了一片火海,劳工早就被解散。

    于是即便帝国军队“收复”了江阳阜也没发现各厂房的机器几乎被搬空了。

    直到冈村宁次收到“火车被八路军缴获一路开往运城”的电报后,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这些混蛋,居然把机器从我们的眼皮底下偷走!”冈村宁次一拳砸在了办公桌上。

    相比起武器弹芘,冈村宁次更不愿意机器被八路军运走。

    因为河南已经发生大旱,而有大旱不仅仅是河南,周边地区同样受到灾情的影响,更严重的还是灾民的扩散,这对于基本靠天吃饭有农业社会的打击是空前的……农业社会受天气影响很大,动不动就能饿死人,且持续时间长危害范围广,甚至还会引起内部动乱。

    反之,工业社会受天气的影响就小得多了,因为大多工业靠的不是老天爷而是能源。

    八路军有石油有煤矿,在能源方面不成问题。

    而江阳阜许多工厂又是与农业相关的工业,比如纺织厂、压缩饼干厂、罐头厂等等。

    前者不仅可以解决穿衣的问题还是重要的交易商品,可以使八路军生产布匹与顽军互通有无交换粮食。

    后两者则是一种储存粮食以备将来渡过危机的方式。

    因此冈村宁次没有多想,他摸出怀表看了看时间,当即下令:“命令航空兵,马上前往运城侦察骚扰,同时轰炸机做好准备,天色一亮马上出发!”

    “是!”筱冢义男也明白这事的重要性,应了声马上就去安排了。

    不到十分钟,在附近侦察的98轻爆侦察机就飞临运城上空。

    李云龙当然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他演戏演全套,马上就组织防空部队朝空中射击。

    一时防空警报长鸣,探照灯的光线在空中乱摇,一旦发现目标就将其锁定,然后机枪、高射炮就一阵乱打。

    此时的独立团还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不仅有各方面的协同兵种,防空方面也做得相当不错。

    不过这也不奇怪,完县机场此时的编制还在独立团下,机场的组建都是为了运城的空中安全,独立团当然也要有防空能力。

    结果还真有两架侦察机被打了下了。

    其它的侦察机吓得赶忙飞到高处不敢靠近。

    不过它们还是侦察到了“火车”的位置……毕竟是那么大的一个玩意,还人来车往的搬运东西,想不发现都难。

第203章 演戏

    接着天才刚亮,鬼子大批轰炸机就在“零”式和96式战斗机的掩护下出现在运城的上空。

    八路军也乘机出动数十架霍克81拦截。

    这是王学新的主意。

    这一方面是王学新演戏演全套……这么重要的火车,怎么可能不用飞机保护?所以出动飞机才是正常的,否则冈村宁次那支老狐狸又要起疑心了。

    另一方面则是利用这机会占点便宜。

    之所以说“占便宜”,是因为鬼子的目标是轰炸“火车”。

    既然是轰炸“火车”那当然就在作战方向上有所倾斜,比如轰炸机不要恋战,直奔目标投弹,又比如战斗机需要保护轰炸机的安全,必要时不惜牺牲自己……于是一个被一个牵制,最终就是战斗机无法丢下轰炸机放开手脚作战。

    这么好的机会要是不利用,王学新就是傻瓜了。

    于是这趟一次就出动了完县机场半数战机实施拦截,空战是什么情况就不用多说了……火箭战机冲着轰炸机群一阵乱打,一次齐射就打掉了十余架轰炸机。

    接着战斗机又互相缠斗在一起彼此捉对撕杀。

    由于战场在运城,八路军是主场,另一方面鬼子战斗机又受到战略目标的牵制在作战时必须同时关注轰炸机的安全,于是鬼子战斗机完全不在状态,一架接着一架的被霍克81击落,其中还包括三架“零战”。

    不过像这样的“掩护”任务并不需要多少时间……只要轰炸任务完成战斗机也就可以返回了。

    因此,当十几架轰炸机俯冲下地面将一枚枚炸弹投掷到“火车”上将其炸成碎片后,鬼子飞机就像潮水般的退出了战场。

    他们或许以为自己已经成功炸毁了目标,只是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一仗付出了八架战斗机另加二十五架轰炸机的伤亡的代价,炸毁的不过就是一堆木板堆积成的“玩具”。

    冈村宁次那边当然也不知道这一点,他在收到“已经摧毁”目标时还松了一口气……尽管这让他又损失了一些飞机,但他认为这些都是值得的。

    李云龙这边此时已迫不及待的钻进矿洞去清点“货物”了。

    其实根本就用不着清点,跟着火车来的施沙跳下火车朝李云龙敬了个礼,然后就将一份清单递到李云龙手里,报告道:“团长,这是每节车厢装载的机器,另外咱们还带了些技工回来!”

    说着一侧身让开点位置,介绍着身后的几个工人:“这是许科,纺织厂的技工,这是张小冬,罐头厂的,还有……”

    李云龙上前一一与他们握手,嘴里不住的说道:

    “同志辛苦了!”

    “欢迎你们!”

    “您受苦啦!”

    ……

    交待施沙带技工下去休息后,李云龙才有时间打开手中的清单。

    矿洞中光线不好,王学新打着了手电上前一照,好家伙,写着满满的几页纸,三十几节车厢全都装得满满的,纺织机这些东西当然是少不的,还有二十几台八路军紧缺的小型煤炭发电机……这玩意就是用煤炭发电为机器提供驱动的电力。

    根据地发电机不少,但大多都是用鬼子的汽车改装的,那都是要烧油的。

    如果是在以前,那还算不了什么,反正八路军有两个油田,开采的石油都用不完,汽油发电就发电呗,也算是为油田提供了需求。

    但现在不一样了。

    八路军有了机场,还有铜矿、铁矿,另外还有盐湖。

    先不说这矿场里就需要用电,用于运输的汽车、飞机也都是要烧油的,尤其飞机的航空燃油还有要求高、需求量大的特点,这使八路军的汽油一时也紧缺。

    这下好了,有了煤炭发电机,就暂时解决了工厂用电的问题,几乎就是搬下就可以生产。

    李云龙越看越开心,他呵呵笑着拍着王学新的肩膀,说:“小东北,你这回又立了一次大功啦!走,咱们喝几斤去,必须得让炊事班炒几个好菜再买上几瓶好酒……”

    “诶诶!”赵刚从火车上跳了下来:“老李,少打这假公济私的歪主意!再说了,咱们还有问题没有解决呢!你们要是都喝醉了,谁来指挥部队?”

    “问题?”李云龙一愣,然后马上就“哦”了一声想起来了,说了声:“说得对,正事要紧!”

    王学新当然知道赵刚和李云龙说的这“问题”是什么,那就是他们之前说的鬼子毒气弹的问题。

    鬼子有毒气弹,打毒气弹的九四式迫击炮射程3.8公里……这迫使八路军不得不守着9号阵地,否则毒气弹就会打到运城。

    但守着9号阵地也不是个办法。

    因为鬼子同样会用毒气弹打下9号阵地,接着又会威胁到运城。

    这就有点像古罗马人的安全危机……为了自己的安全,他们必须征服周围的土地建立一道防线,而为了保护这道防线的安全,他们又必须征服更远的敌人再建一道防线,于是周而复始,古罗马人始终都在征服敌人的路上。

    运城此时面临的危机也是如此。

    为了保护运城就必须在城外建一道防线,但这道防线本身就不安全,于是又要建一道防线……这难道不就是在进攻鬼子?

    其实对付毒气弹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因为这玩意杀伤面实在太大了,只要一枚毒气弹打到城内,就不知会波及多少百姓,不知会造成多大的恐慌。

    李云龙想了想,就说道:“老赵,我认为咱们没啥好怕的,咱不是缴获了七百多套防毒面具和一百多枚毒气弹……”

    “你!”赵刚怒目圆睁的打断了李云龙的话:“你疯了你,你还想对鬼子用毒气弹!这是违反日内瓦公约的,想都别想!”

    这一来李云龙就爆了:“老子管他娘的什么公约,鬼子可以用咱们就不能用?那公约要是有用,怎么就不见有人来约一下鬼子呐?只限制咱们不限制鬼子,凭什么?”

    赵刚跟李云龙说不清这个理,只能叹了皱着眉头语重心长的回道:“不管怎么说,别碰那玩意!上级也不会允许的!”

    说着也不跟李云龙分辩,转身就走,只气得李云龙在后头直骂娘。

第204章 投鼠忌器

    在这方面,王学新其实是认同赵刚的观点,觉得不应该使用毒气弹。

    这倒不是对鬼子的怜悯,而是毒气弹这玩意很难控制。

    因此王学新就走到正蹲着生闷气的李云龙旁,说道:“团长,我也认为咱们不该用……”

    李云龙“腾”的一下就站起身来,怒气冲冲的回道:“我说小东北,政委是个书呆子,有些事儿他理不清,你怎么也跟他穿一条裤子呢?”

    “团长!”王学新解释道:“你回想下毒气弹打出去的那样子,风一吹还指不定往哪飘呢!鬼了是在咱华夏的土地上打仗,他们有恃无恐,不管风吹着往哪飘他们都不担心,只要不飘到自个就成了,或者他们防毒面具一带……就啥都不管了。但咱们能行吗?”

    这么一说,李云龙就愣了。

    过了好一会儿才点头说道:“这话在理,战场是在咱们华夏的土地上,周围到处是百姓,风这玩意也是看老天爷,咱还真控制不了!要是伤到老百姓,咱这罪可就大了!”

    “就是啊!”王学新回答:“风吹是一方面,还有这炮弹也不一定能打得准,要是打远了打偏了,那伤到的都是咱华夏人,这可不是小事儿啊!”

    “对对对!”李云龙这下算是想通了:“咱虽然可以不管什么什么公约,但可不能不管老百姓!”

    接着眼睛又一瞪,冲着王学新板起了脸:“我说小东北,你知道这些为啥不早说?是不是成心想看老子笑话!”

    “哪能呢,团长!”王学新回道:“这不是插不上话吗?”

    李云龙斜了王学新一眼,一脸老子不跟你计较的表情,接着想了想,就问:“那你说说咱们该怎么打?到城外跟鬼子耗?”

    “团长!”王学新说:“咱们不用毒气弹,可是鬼子不知道啊!”

    李云龙一愣:“啥意思?”

    “团长!”王学新解释道:“你想想,鬼子知道咱们缴获了毒气弹,又知道咱们缴获了九四式迫击炮……也就知道咱们有能力打毒气弹了!”

    “可咱不是不能打吗?”李云龙还是不明白。

    王学新说:“可咱们有烟雾弹啊,只要在里头加点颜料打给鬼子看一看……”

    李云龙“哦”了一声,接着就嘿嘿笑了起来:“行啊,小东北,还是你有法子!鬼子要是知道咱们也有这玩意也能打,那他们就不敢那么嚣张啦!除非他们能把自个全都裹得严严实实的,否则谁他娘的都没好日子过!”

    李云龙这说的是,毒气这玩意的特点就是防不胜防。

    就算鬼子有防毒面具,但是能一天晚都戴着?

    万一要是在鬼子晚上睡觉时来上一两枚呢?

    而且严格来说,鬼子还不划算,因为他们的军队素质好、装备好、战斗力强,用常规战就能打赢,要是开启了毒气战反而可能输个彻底。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彼此都不用。

    换而言之,就是鬼子因为投鼠忌器而不敢轻易使用毒气弹了。

    想到这,李云龙就不再迟疑了,大手一挥,说道:“这事就交给你了,能办到吗?”

    “八成没什么问题!”王学新回答。

    这事的确没什么问题,要做的只是给三家店兵工厂发封电报,让他们往烟雾弹里加点料。

    至于这料具体是什么颜色,是澹了还是浅了……还是王学新这边让人用水彩画出了大概的色调连夜送去的。

    没办法,这时代没有手机没有视频电话,不能看着图片指着颜色块问:“这个?这个?还是这个……”

    其实这颜色只要差不多就行,毕竟有轻微的色差鬼子那边估计也看不出来,他们那群人也只是受过训练知道哪些要点,没说能分辩真假毒气弹。

    李云龙就负责两件事:

    一是在城外构筑一道新防线。

    城外构筑新防线还是有必要的,如果没有这道防线,鬼子在毒气弹方面就没有“投鼠忌器”一说,因为毒气弹打到城内跟城内将毒气弹打出去区别实在太大了,伤亡完全不成比例……城内人口更集中,而且空气还不流通毒气很难消散。

    另一个,则是说服赵刚。

    据说这还费了好一顿口舌。

    李云龙说:“我说老赵,用这方法就不违反纪律了吧?咱们打的只是烟雾弹,只不过是加了颜料粉的烟雾弹!那什么公约有规定不能打烟雾弹吗?”

    赵刚皱着眉头说:“没有是没有,可是……这有可能会在国际上造成负面影响……”

    “有个球的负面影响!”李云龙说:“鬼子是真打毒气弹,他们造成负面影响了吗?咱们这还只是打烟雾弹吓吓鬼子,这要是都不行,那还有天理吗?”

    顿了下,李云龙又说道:“再说了,咱们要是不这么干,鬼子毒气弹就真打到咱防线上,接着又打到运城里了,那得死伤多少战士多少百姓!你咋不替他们想想?老子还真就不服了!”

    被李云龙这么一说,赵刚才算是被说动了。

    他微微点头说道:“行,要是有用,那就用这法子吧!”

    于是赵刚那总算是说通了。

    不过赵刚还是对李云龙说道:“我说老李,咱这也不是办法。迟早还是会被鬼子识破的……”

    “等到那一天再说!”李云龙想也没想就回道。

    这方面李云龙是对的。

    战场上有许多事,的确就是“船到桥头自然直”,或者也可以说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有什么困难先解决了再说,太远的事就留到以后再考虑,说不定情况还会发生变化。

    不过在这方面王学新倒是考虑到了。

    王学新认为,最终能解决这个问题的,依旧是苏教授那边还在研发的“高精度火箭弹”。

    只有这东西整出来了,才可以反过来对鬼子取得射程上的优势。

    鬼子的火炮不是可以打十几公里吗?

    要是八路军的“高精度火箭弹”能打二十几、三十几公里甚至更远呢?而且还有精度!

    那是不是说就可以将射程范围内的鬼子炮兵压制得死死的?

    如果把鬼子炮兵压制住使其无法为步兵提供火力掩护,反而是八路军的炮兵可以派上用场……这此消彼长之下,战场形势就不一样了。

    到时鬼子射程只有三公里远的毒气弹还能发挥作用?

第205章 工业聚落

    王学新的计划进行得很顺利,毕竟往烟雾弹里加颜料粉并不是什么难事,只是多加一道工序而已。

    问题只是颜料里有许多杂质,搁烟雾弹里头那么一烧,就会冒出些黑烟……鬼子正宗的毒气弹没有黑烟,这点可以说是破绽。

    但王学新估计鬼子观察得不会那么仔细,而且在八路军的确缴获毒气弹这先入为主的想法下,谁也不会去怀疑这它的真假。

    不过王学新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在傍晚太阳就要下山时朝鬼子方向“试射”了一枚加了料的烟雾弹。

    之所以要在太阳要下山时打,因为这会儿光线处于似明似暗的状态下,鬼子能看到烟雾里的黄绿色,黑烟又不是很明显。

    果然,鬼子被吓得“哇哇”直叫,然后一个个的全都躲在战壕里戴上面具不敢轻易冒出头。

    这样也好,这烟雾弹其实还有另一个破绽,那就是味道不对……芥子气有一股类似大蒜的刺鼻味,这可模拟不出来。

    鬼子既然都戴上了面具,而且炸点距离他们还有段距离,闻不到也就正常了。

    然后城外的防线果然就安静了。

    鬼子在兵力不足、没有重炮支援又不能打毒气弹的情况下,还真不敢轻易硬捍独立团……独立团这时可是用五千兵力另外还有坦克、大炮甚至还有飞机支援的,基本已经能称得上是一支现代化部队了。

    其实主要还是因为鬼子此时与顽军在河南打得热乎无法在八路军这边投入太多的兵力,否则以鬼子的实力打独立团依旧能做到。

    初时的几天李云龙一直紧崩着神经,他担心鬼子不顾一切的对防线发起毒气进攻,到时他就不知道该怎么应对了。

    这就有点像是在唱空城计,区别在于诸葛亮的空城计是没兵,而李云龙的空城计则是没毒气弹……确切的说是不能用。

    只要鬼子一用,就玩砸了。

    但过了一周鬼子都没动静,李云龙才慢慢放松下来,对王学新说道:“鬼子八成是上当了,不敢对咱们下死手!”

    王学新对此表示同意。

    因为鬼子完全没有必要冒这个险,他们还有另一个选择,等河南战事稳定了把重炮调来……那时就不需要用毒气弹冒险也能打下运城,至少他们是这么认为的。

    直到这时,李云龙才有空处理火车上那些“偷”来的机器。

    处理方法并不难,把火车往矿洞外倒,然后在外头早就准备好的汽车马车一辆辆的把机器运上就奔赴三家店。

    之所以选择三家店,一是交通便利二是有许多山洞便于设厂,三是还有许多做买卖的人才……三家店这村就是以做买卖起家的,几乎人人都会生意经,这对将来八路军的贸易很有利。

    有人认为应该将这些厂分散开,甚至认为不应该把这些工厂与兵工厂设在同一个位置。

    对此王学新能理解。

    因为按以往的经验,八路军有价值的东西是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这么做很容易被鬼子一锅端了。

    但王学新却反对这种做法。

    王学新给总部发了封电报做了解释:

    首先,今时不同往日,以前我军没能建立起防线无法挡住鬼子进攻,于是鬼子想进攻哪里就进攻哪里,我军只能躲躲藏藏的。现在我军防线保障了后方的安全,就应该考虑效率。

    其次,将工厂集中在一处有利于节约时间和成本。

    如果工厂分散到各地,我军就需要针对多地修建多条公路才能实现运输,如果集中在三家店就只需要针对三家店修建一套公路就能达到要求。

    再次,集中一处有利于机器的维护和人才培养。

    比如机器坏了需要零件,需要发电机,需要熟练的技工……各个工厂部件有可能互通,技工也可以互相交流学习。

    首长看到王学新的电报就点了点头,赞道:“这个小东北,不只是会打仗会发明,搞经济也是一把好手嘛!”

    这方面王学新倒还真不敢托大,他只是记得一些高中地理的知识而已,什么工业的聚落啥的,虽然学得不精,但也知道工业聚集在一起会有许多好处,其中一个就是可以共享基础设施。

    比如现代建设工厂,如果这里一座那里一座,是不是说电线就要牵来牵去那处都是?是不是要为每个工厂都通一条公路甚至铁路?是不是要为每个工厂都建设上相关配套,比如医疗、教育、购物、饮食。

    但如果许多工厂聚在一起,这些东西就全都只需要一套就够了,多几套就能形成良性竞争关系,比如餐饮业。

    再比如纺织机器又会带动当地的染布业、还有制衣业、服装买卖、运输等等。

    因此,工厂能带来的就业和利益远不只是工厂能生产出的产品本身,它是带起与工人生活、教育、交通、购物等一系列的就业和利益。

    这些方面就不是王学新需要考虑的,首长自然知道怎么安排。

    三家店因为新设了工厂需要人手,而顽军那边又转移来了许多难民……正好安排他们去三家店做工嘛!

    于是,原本只是坐吃山空的格局:难民被送到根据地,无论如何八路军也得给他们一口饭吃,总不能让他们饿死吧!

    然而因为难民基数太大,八路军虽说有许多存粮,但坐吃山空用不了多久就会陷入危机。

    但如果是安排难民工作生产出商品,比如罐头、压缩饼干、布匹、服装,然后再把这些商品卖出换来粮食及其它生活必需品,就把这死棋给盘活了,就不再是坐吃山空了。

    王学新有些担心,史上河南灾情仅仅只是饿死的人就有150万。

    正所谓“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如果河南百姓知道八路军能给他们一口饭吃甚至过上好生活,那涌过来的人就不应该以150万计……甚至不只是河南,还有其它省份的百姓也会涌入,到时根据地是否能承受?

    后来王学新才发现自己想多了。

    顽军发现八路军有能力将这些灾民转化为生产力,又哪里会那么大方的放灾民过来成为八路军的一份子。

第206章 原型机

    工业生产和难民的安排方面就不需要王学新操心了,这些自有总部派人去调度解决,然后就是生产和销售的问题。

    在这方面王学新还是很有信心的,虽说八路军在市场经济和工业生产方面还不是很成熟,但重点是灾民肯干,于是劳动力成本极为廉价,另一方面就是八路军从鬼子那缴来的机器以及投降来的技工对顽军又有技术和设备上的优势,于是生产出来的产品就能碾压顽军自产的。

    这会产生什么结果就不用说了,至少在现阶段以及未来几年时间内,或者说只要华夏对外公路不开放顽军还有能源危机,顽军都不太可能在这方面超过八路军。

    于是,生产不会有什么问题,销售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八路军的路就越走越宽,工业也就会发展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大了。

    运城这边的战斗告一段落,王学新就急匆匆的往完县机场赶了。

    李云龙还打算留王学新几天,他对王学新说:“我说小东北,现在完县机场已经走上正轨了,没你指挥也一样打得好好的不是?迟几天回去没啥问题,在这多享几天福!”

    王学新回答:“团长,我这不瞒您,那头还有急事等着呢!”

    说着附了上去跟李云龙耳语几句,李云龙“哦”了一声就点了点头,说:“快去快去,改天得空就回来看看!”

    王学新没有跟李云龙说实话。

    因为“高精度火箭弹”这玩意还是高度机密,轻易不能说。

    王学新对李云龙说的是:“团长,我要是不坐镇完县,那飞机指不准就要去增援哪里,还能成天盯着咱们运城吗?咱们八路军一百多个团,每个团都要求空中支援,凭啥就只增援咱独立团啊?”

    李云龙这一听就着急了,这话说的对啊,独立团这坦克部队不都派了丁伟的新二团来抢了吗?说什么……要让战术扩散出去。

    既然坦克都抢,飞机还能不抢?

    这可不成!

    飞机要是丢喽,那坦克也就保不住啦!

    于是二话不说,赶忙就叫来汽车再为王学新等人备上点干粮,就催他们马上回去了。

    王学新现在的指挥部可是有些人数了,两个参谋再加一个通讯排,另外还有一个警卫排一个炊事班,全部加起来都有近百人,汽车都要三部才坐得下。

    这要是在以前就是个大问题了,三辆汽车在公路上跑肯定会引起鬼子侦察机的注意,白天在公路上跑几乎跟找死没区别。

    现在,白天几乎已经看不到鬼子侦察机的影子,反而时不时的看到几架八路军的霍克81在空中巡逻……这证明了一点,八路军已初步在运城一带取得了有限的制空权。

    鬼子的“零战”虽说还是这一带战斗力最强的战机,但一来它数量少无法常态巡航,二来霍克81在有了新战术后,对“零战”也并非没有一战之力,于是“零战”反而不敢到运城上空“如入无人之境”了。

    汽车摇摇晃晃的开到了完县机场,在经过重重检查后总算回到了指挥部。

    王学新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苏教授那看“高精度火箭弹”的情况。

    进度超乎寻常的快,苏教授等人甚至已经制出了两架原型机,不过见苏教授等人脸上并无喜色,王学新就意识到他们碰到困难了。

    果然,正在摆弄原型机的苏教授见王学新走进仓库,就上前解释道:“营长,有图纸又有鹰酱维修飞机的设备和材料,另外还有许多现成的零件,制作原型机就不困难了。洋人还笑我们呢,说咱们是在做模型飞机玩!”

    王学新一看那两架原型机,还真有些像飞机模型,只不过比飞机模型更大一些。

    “同时我们也成功将陀螺仪与飞机的控制系统进行连接!”和志民一边擦试着手里的机油一边说:“我们经过初步测试后证明,它的确有可能像营长说的那样工作!”

    和志民不愧是从鹰酱那留学回来的,而且读的是飞机制造,他在求学时就有不少实操经验,现在就把技工的活一并干了。

    据说与鹰酱后勤人员设计、制作等方面都是和志民操刀……从鹰酱那留学回来的他会一口流利的英语,跟鹰酱飞行员交流毫无障碍。

    “困难是什么?”王学新直接问。

    苏教授没说什么,把王学新带到机身部位将没有封死的蒙皮打开,说:“这是以陀螺仪为中心的控制系统,当机身发生某种偏转时,陀螺仪会第一时间感知到并通过控制系统做出反应以保持机身稳定。然而……经过测试后我们发现很难掌握做出反应的量。”

    听到这王学新就明白了。

    这说的其实就是王学新之前所说的“数据”问题。

    简单的说,就是陀螺仪虽然会做出反应,但机器毕竟是机器,它不会像人一样依靠感觉进行微调,然后逐步将机身调整稳定。

    因此,如果想让原型机顺利起飞并稳定方向飞向目标位置,原则上机身出现每一种特定的状况都需要通过实验模拟,然后记录下应对的数据并将数据转换成控制系统应有的反应。

    这在没有计算机的时代是一个海量的工作量,尤其获得数据还需要通过真人试驾。

    汉斯就是用这种方法,但前后一共用了几年的时间才获得成功,由此可知其中的难度。

    苏教授接着又把王学新带到一个控制台前,说道:“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控制台模拟出原型机飞行的状况,但效果并不理想。我们没有风洞,无法模拟出原型机实际飞行的状态……”

    “用真人试驾!”王学新说:“以此获得数据进行修正!”

    “营长!”苏教授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真人试驾……先不说危险的问题,就算飞行员愿意这么干,只怕也不是短时间能搜集到所有我们需要的数据……”

    王学新没有回答,只是反问了声:“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办法吗?”

    苏教授与和志民对望了一声,然后默默的摇了摇头。

第207章 试飞

    也难怪苏教授与和志民都没办法,飞机研发……V1导弹的研发过程实际上就是小型飞机的研发,原则上说甚至比飞机研发更困难,因为它确切的说是无人驾驶飞机,比飞机研发多了“无人驾驶”的过程。

    当然,这么比较也不太客观。

    因为飞机是需要长时间使用的,需要考虑机体结构强度、机动性、防弹等性能和指标。

    但V1导弹是一次性的,只要能飞到目的地就大功告成了,于是这些方面都不需要考虑,这也是苏教授等人能这么快就造出两架原型机的原因。

    V1导弹的难度就是无人驾驶。

    而这方面,即便是以汉斯的科技都需要飞行员真人试飞然后得出数据,而且这数据还不准确……这直接导致V1导弹在攻击日不落本岛时精度感人,偏离目标十几公里都是常态。

    轮到王学新研发,以华夏现有的条件以及技术水平,想要在实验室里就能把各种数据都整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于是找飞行员试飞就是绕不开的一个课题,而且可以预想,这还必须有长期的危险的试飞过程。

    苏教授想了想,就提议道:“营长,这飞行员……须要飞行技术过关才行,否则……”

    王学新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这主要是原型机的问题。

    这原型机根本就没试飞过也没验证过,发动机也是十分廉价的火箭发动机,这东西就连推力都时强时弱不太稳定,这要是让技术不过关的飞行员来飞……只怕一上来就是机毁人亡了。

    这结果是什么就不用说了,研发团队不只得不到试飞数据牺牲了飞行员,还把原型机给搭进去需要重新生产。

    王学新迟疑了下,就说道:“这事交给我了!”

    说着起身就往飞行员营地走。

    路上王学新心里就分析着筛选条件:

    首先这飞行员得是华夏飞行员,让鹰酱飞行员来试飞……先不说他们答不答应,鹰酱飞行员是属于保命型的,他们在执行任务前通常要自我判断一番这任务是否危险,自己是否值得为这任务冒险。

    这些还是其次,如果让鹰酱飞行员试飞,试验结束后王学新估计就要杀人灭口了,否则这所谓的“高精度火箭弹”对鹰酱就不是秘密。

    其次这飞行员往后就要从飞行团队中剥离出来了。

    这是从装备的保密方面考虑,如果再让他们回到飞行团队中去,就很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探出口风。

    不过这倒不是什么大问题,往后这些试飞员就专用于为各型导弹提供飞行方面的建议就解决了。

    再次,就是技术要过关,这可是关乎性命和试验能否成功的大事。

    王学新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李月英,这家伙虽说没有多少实战经验,但飞行技术却是一流的。

    只可惜……

    她是鹰酱那边增援来的人,国籍也是鹰酱籍,鹰酱那边必要时还能把她调回国,到时八路军没有理由拒绝。

    于是王学新只能无奈的把她筛选掉。

    那飞行技术过硬的……

    正想着,王学新已走进了飞行员营地。

    飞行员正在操场上训练,道格少校自制了一些训练器材,就是类似旋转木马之类的东西,不过转速快得多,飞行员往上一坐就在上面转圈圈……这是为了让飞行员适应这种天旋地转的感觉,否则在空中开着飞机转几圈就不知道哪里是天空哪里是地面了。

    所以说当一名飞行员还真不容易,这要是让王学新坐上去转几圈,只怕连昨晚的隔夜饭都得吐出来了。

    几名飞行员一见王学新进来,就热情的打着招呼:

    “营长!”

    “营长回来了?”

    在训练场另一头对着飞行员一阵嘶吼的道格少校远远瞥见王学新,就举手朝王学新挥了挥算是打招呼,接着又对飞行员吼叫起来。

    周元凯抽了个空就跑了上来,在王学新身边羡慕的说道:“营长,听说你这几天去运城打个转,又打了场大胜仗了?还缴了不少东西?怎么样?有没有带回来一些?”

    “去去!”王学新不耐烦的扬了扬头:“带回来也没你的份!”

    周元凯呵呵笑着正要归队,却被王学新叫住了。

    “周中队!”王学新说:“把李中队叫来,咱们找找你们队长!”

    “好勒!”周元凯眼睛一亮,心道:这一口气就叫了两个中队长,肯定有大仗要打,于是兴冲冲的就叫上了李东成。

    几个人找到武国智的办公室,正在签文件的武国智赶忙起身向王学新敬礼,然后迎了上来说道:“营长,什么时候回来的?也不说一声!”

    王学新开门见山的说道:“我来向你要两个人。”

    说着就朝身后的周元凯和李东成扬了扬头。

    这一下不仅是武国智懵了,就连周元凯和李东成两人都不明白王学新要做什么……八路军的飞机全在完县机场,王学新把人要去了有啥用?

    武国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八路军之前缴获的两架运输机,莫不是要用运输机运人运货?

    多半是,这两架运输机原本就是周元凯和李东成两人开的。

    于是武国智就赔着笑说道:“营长,您也忒小瞧咱们航空大队了,现在开运输机哪还用得着他们俩?我给您安排几个合适的……”

    “不是!”王学新严肃的说:“这是军事机密我不能说太多,而且事关重大!”

    武国智见王学新不像是开玩笑,虽说一口气被王学新要去两个优秀的中队长有些肉痛,但也没办法,只能一挺身回答:“是,服从命令!”

    于是人选就这么定下来了。

    之所以选周元凯和李东成两人,是因为他们飞行经验丰富而且还飞过不少机型……之前在顽军那边就飞过几款机型,又飞过运输机,现在又在这飞过霍克81接受过正规的飞行训练,算是见过世面了。

    只不过……

    当周元凯和李东成两人被带到仓库,看着那两架像玩具模型似的原型机时,还是吃惊得下巴都差点掉了下来。

第208章 胡闹

    “营长!”周元凯看了看原型机,又看了看王学新,满脸不信的问:“您就让咱们……飞这玩意?”

    王学新点了点头,面无表情的问:“有问题吗?”

    “没……没问题!”周元凯笑着回答:“保证没问题!”

    但周元凯的眼神和表情却出卖了他,他分明是认为这问题大了,甚至都怀疑这玩意能不能飞……

    李东成探着头看了看原型机,问:“营长,它没椅子,咱们坐哪啊?”

    苏教授解释道:“哦,不好意思,空间太小放不下椅子,你们必须得趴在里头驾驶!”

    “趴……趴着驾驶?”李东成看了看周元凯,周元凯又把目光转向王学新。

    王学新又问:“有问题吗?”

    周元凯咕噜一声吞了下口水,牵强的笑着回答:“没,没问题!”

    但其它他额头已经冒出一些冷汗了。

    这他娘的能没问题吗?有什么飞机能让人趴着驾驶的!

    但更夸张的还在后头。

    李东成又问了声:“可是……这飞机,它没窗啊?”

    和志民解释道:“我们考虑了一下,尽量还是不要开窗,开窗会影响风阻,测起来就不准了。如果强行加上玻璃窗的话,只怕会更危险……”

    李东成疑惑的问:“那咱们看不见外面,怎么驾驶?”

    苏教授说:“我们会给你们配一个电台在外面与你们联系,适时告诉你们飞机的高度和方向,至于操控,你们只能凭感觉了!”

    “凭……感觉!”李东成艰难的说,再次将目光转向周元凯,周元凯又将目光转向王学新。

    王学新还是那句话:“有问题吗?”

    周元凯咬了咬牙,几乎是带着哭腔回答:“没,没问题!保证没问题!”

    “很好!”王学新说:“你们跟苏教授、和教授讨论讨论细节,明天开始试飞!”

    “是!”周元凯和李东成两人不约而同的挺身应着。

    苏教授跟两人讨论了一会儿,然后就折返回来说道:“营长,我看咱们……还是多准备几架原型机和飞行员吧,我估计……”

    王学新知道苏教授这话的意思。

    用这么简陋的设备这么苛刻的条件让飞行员试飞,几乎就是跟自杀没什么区别,因此才需要更多的原型机更多的飞行员。

    但王学新却并不这么认为。

    这不是王学新对自己或者对周元凯和李东成有信心。

    事实上,周元凯和李东成虽然有丰富的飞行经验,但试飞从未上过天的“玩具模型”依旧危险重重。

    王学新是对系统有信心。

    他给出的图纸,是V1导弹最后成型的模样。

    也就是说,苏教授等人以为这两架原型机没有试飞过,于是存在诸多不确定的因素,但实际上……这两架原型机却是经过无数次试飞最终才得以量产的成品。

    因此,飞行是不存在任何问题的。

    不仅不存在问题,它还相当稳定。

    因为这玩意能从法国沿岸发射横跨英吉利海峡飞到英国……其最远航程达240公里,由此可知它的飞行性能。

    但困难还是有的。

    王学新探头看了看这原型机的驾驶舱……

    确切的说那其实不是驾驶舱,而是用来放置烈性炸药的机头。

    不过试飞时当然不需要装炸药,于是就可以刚好塞进去一个人,前方再勉强加一部电台,另外还有一些连杆用于直接控制操作原型机。

    只不过这个人得趴在里头,而且操作起来还必须使劲,因为苏教授在这些连杆上连接了一些机械记录仪,它可以记录飞行员的所有操控动作。

    王学新没有在这方面发表意见,他只是对苏教授说:“今晚就转移原型机,明天试飞!”

    苏教授无奈的点了点头。

    王学新这行为在他看来简直就是胡闹,这么干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

    最大的可能就是机毁人亡然后试验毫无进展。

    苏教授甚至还对和志民发起了牢骚:“我知道战场不等人,但就算军情紧急,也不能这样急功近利不是?他完全不明白这其中有多少危险多少困难!”

    和志民却不像苏教授这么悲观,他看了看原型机劝着苏教授:“老苏,我看这事还不一定!”

    一听这话苏教授就不答应了:“我说老和,你一直都是抱着安全第一的态度,怎么今天跟这个疯子站一块了?他那是啥都不懂以为什么都简单,真出事的时候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

    和志民摇了摇头解释道:“我不是跟王营长站一块,而是……”

    说着和志民又看了看原型机,说:“我最近一直在想找这原型机的破绽,可愣是没找着!它不像是原型机,就像是已经生产出来的飞机,已经解决了飞行方面的问题……”

    “这不可能!”苏教授打断了和志民的话:“我们没有任何人听说过这款飞机,更何况谁会把飞机造成这样?说它像飞机,它又是炸弹,说它像炸弹它又是飞机!”

    “这也是我感到奇怪的地方!”和志民说:“所以,咱们不妨试试再说!”

    “试试!”苏教授皱起了眉头:“这代价,很可能就是人命啊!”

    “我知道!”和志民回答:“但是……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于是苏教授就没话说了。

    的确没有更好的办法,除非是造出更多的原型机,用它们先做一些发射试验。

    但现在时间又不允许。

    然而,苏教授对这个计划却始终抱着悲观的态度。

    因为,即便原型机能飞起来,即便能保证飞行员的安全,这试飞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事,这少说也要几个月才能得到最终定型所需要的数据……事实上“几个月”的估计都是往少里说了,因为每一个数据都需要不断纠正调整,最终达到最理想的状态,因此实际需要的是“几年”。

    但是,苏教授不知道的,王学新当然也考虑过这一点。

    王学新当然不会让他们经过“几年”时间才得到最理想的数据,在他手上,顶多就是一个月……

    因为,王学新打算亲自负责整理和记录数据。

第209章 高人

    为什么要换地方试飞就不用说了。

    造出原型机可以对鹰酱飞行员说是研究和学习飞机飞行原理,鹰酱飞行员也很于把它们当作是模型玩具。

    但这玩意真要飞起来而且还有飞行员在里头驾驶……一次两次或许鹰酱飞行员不会生疑,时间一久就难免会想搞清楚王学新这是在做什么了。

    再加上往后王学新还会把这东西用于战场,到时鹰酱飞行员很快就猜出这种“高精度火箭弹”是怎么研发出来的。

    导弹这玩意肯定是不能让鹰酱先知道的,否则王学新计划的那什么“弯道超车”、“不对称竞争”啥啥的,就全泡汤了。

    试飞地设在距离机场十公里外的一处试验场。

    这里曾经有顽军留下的一个废弃的小机场……在抗战打响之前,顽军还是有很多类似这样的小机场的,不过这些小机场基本就是那些达官贵人的游乐场,或者是军阀哄女人开心和惊叫的猎艳场。

    抗战打响后,这些小机场首当其冲的就成为鬼子航空兵轰炸的目标,于是没过多久就被顽军抛弃了。

    此时这机场已是杂草丛生,机场上还留有许多鬼子炸弹炸出的弹坑,还有几架老式飞机的残骸,不过已是隐约可见……值钱的铁或零件早就被百姓拆了换钱,只剩下不值钱的碎片丢了一地。

    王学新等人一下车,苏教授马上就指挥警卫将汽车上的轨道搬下来接着在地面上拼装起来。

    确切的说,应该称这轨道为发射架。

    就像火箭弹有发射架一样,“高精度火箭弹”当然也有发射架。

    别看这发射架简单,就是两根铁轨似的东西再带个倾角指向天空,但它其实大有学问……

    首先这可以增加“高精度火箭弹”的射程。

    “高精度火箭弹”自带的动力就只有机尾上一个加长的火箭发动机……如果研究成功,王学新打算把这火箭发射器增加到两个、三个甚至四个,这样就可以增加它的射程。

    这火箭发动机的推力不足以推动原型机升空……飞机起飞时往往需要很大的推力也是最耗油,因为这过程要求在短距离升空,也就是从静止状态短时间达到飞行速度,于是整个过程都要开加力。

    以波音747为例,其一次起飞就要消耗5吨燃油,而这个油量都够它在空中飞行半小时了。

    同样的道理用在“高精度火箭弹”的原型机身上,如果完全依靠它自身携带的火箭发动机……只怕全部燃料也只够让它升空。

    这显然是不行的。

    于是就要加上这发射架,全长48米的发射架,然后像航母将飞机弹射到空中一样把原型机弹射出去。

    苏教授对这个还没什么感觉,因为他研究的领域主要是机械,对这方面属于外行。

    但和志民却明白这发射架的意义,他看着图纸时就不由感叹:“这简直就是个天才的设计,把飞机弹射到空中……就是用陆地的力量助推以尽可能的减少原型机的燃料消耗,另外还可以减轻原型机要携带更多燃料的重量,这就实现了最少燃料打出越远射程的结果!”

    接着和志民就面带狐疑的对苏教授说:“老苏,我不认为这是鹰酱技术员能设计出来的东西,我在鹰酱学习多年,从未见过甚至连听都没听过这种技术!”

    苏教授笑了起来:“老和,你没见过没听过,不代表鹰酱没有,他们只是没让你知道而已!”

    和志民想了想,就摇头说道:“不,不可能!你不知道鹰酱的行事风格,他们如果有这么好的设计,早就生产出来并用在战场上了!”

    小说阅读网

    苏教授一愣,也觉得和志民说得对,鹰酱不管做什么都雷厉风行,生产速度快得让人吃惊。

    在这方面苏教授与和志民是对的。

    此时的鹰酱与现代的鹰酱不同。

    现代的鹰酱那是长期处在优越的生活下养尊处优的被养成懒人了,不管做什么都没效率或者效率极低。

    此时的鹰酱,那是在工业大暴发时代,而且百姓勤劳兢业肯吃苦,二战时甚至创下平均每周下水一艘航母的纪录。

    这情况下,谁又会相信鹰酱有这种技术却在太平洋战场上被鬼子欺负得节节败退还不用?

    要知道这种“高精度火箭弹”在军舰上也很有价值,那妥妥是远程打击武器。

    苏教授皱着眉头说:“那,如果不是鹰酱技术员设计的,就是……”

    说着苏教授心下一惊,说:“是王营长设计的?”

    和志民微微点头,拿着设计图摆在苏教授面前,说:“多半是王营长设计的……”

    “这不可能!”苏教授想也不想就否定道:“他一个当兵的,就知道扛枪打仗,还能设计出这么复杂的东西?”

    “老苏!”和志民从兜里掏出一张图纸递了上去,说:“前段时间,我跟鹰酱飞行员讨论制作原型机的时候跟他们聊了许多,你知道他们说什么吗?”

    苏教授一边接过图纸一边问:“说什么?”

    “这个王营长可不简单哪!”和志民说:“他研发过许多装备,什么五零小炮、火箭筒、火箭炮,这个挂在飞机上发射的火箭炮也是他发明的,我看到了顺便画了下来,你能看出什么名堂吗?”

    苏教授看了看,然后就倒抽一口气,说:“把炮带到空中,而且还没有后座力,虽然没有精度,但却可以用数量覆盖。再配合上飞机的速度……”

    和志民点了点头:“简直就是浑然天成!我都不敢相信这东西是一发明出来就是这样的,它至少应该经过一段时间的测试、修改,然后才是投入实战。但王营长就是做到了,一发明出来就用于实战,而且全球仅此一例!这跟我们正在研发的‘高精度火箭弹’又何其相似……我们看似是在研发,其实只不过是按照王营长的图纸和命令做罢了!”

    说着和志民就凑到苏教授身边,低声说:“老苏,王营长才是高人呐!人家是深藏不露,我们可不能被他表现出来的样子给骗了!”

    苏教授听着这话不由沉默了,心道:这小子有这本事?

第210章 发射架

    一个多小时后发射架就搭好了。

    系统给的这种发射架比史上汉斯用的要好得多。

    汉斯用的是液体燃料过氧化氢,再用高锰酸钾做催化剂。

    这方式最大的问题就是过氧化氢有毒,发射时身边必须要有一堆穿着防护服的人员操作,发射后还必须进行消毒,耗费的资金虽说不多但整个发射过程繁琐、危险、低效。

    当然,这与汉斯对V1导弹的要求有关……汉斯的战略目标是英吉利海峡另一头的日不落帝国,于是要求V1导弹必须有两百多公里的射程,于是才要求高燃烧值高工作时间长的液体燃料。

    王学新整这“高精度火箭弹”,初步要求就是能压制鬼子十几公里射程的重炮,对其射程要求不过三十公里……

    王学新研究过作战需求,认为三十公里的射程是合理的,这样就有十几公里的战略纵深给“高精度火箭弹”机动,对敌人重炮形成“你打不到我但我能打得到你”的优势。

    因为降低了射程要求,于是不管是对弹射发射架还是对火箭发动机的要求都降低了,固体火箭发射药才成为可能。

    不过当然,只要王学新愿意,往后还是可以提高这玩意的射程,比如在发射药里加入一些燃烧值高的金属……这就涉及到现代火箭和导弹的技术了。

    幸运的是有系统护身,这些对王学新都不是问题。

    此时王学新思考的,就是这发射架有搭建效率有些低,一个多小时才完成。

    正指挥警卫将原型机吊上轨道的苏教授,回头一看王学新脸上对这发射架有些嫌弃的表情就惊了。

    这小子该不会不知道这发射架被和志民称为“天才设计”吧?

    这样的“天才设计”在这家伙眼里居然是不屑?

    不过再往细里一想,苏教授又觉得这实属正常。

    因为“不屑”通常是有两种:

    一种是水平高,在技术上形成碾压,自上而下的俯视。

    另一种是没水平,什么都不懂,就在门外看个热闹,于是就只看缺点。

    苏教授看了和志民一眼,心道老和这趟是看走眼了,这小子肯定是属于第二种,也就是根本看不懂这东西。

    似乎是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苏教授走到王学新身旁,随口问了声:“王营长,你觉得这发射架有什么问题吗?”

    王学新没有觉察到苏教授这话里试探的味道,他看了看手里的笔记本皱着眉头说道:“发射架太长了,48米,整个搭建起来耗时一个小时二十分钟,这要是在战场发现敌人重炮阵地想要覆盖……只怕敌人早就转移了!”

    苏教授一愣,这话倒没毛病,这是实战的需求。

    不过……

    苏教授说:“但这发射架也没法省啊,除非有一个大推力发动机让原型机能自行起飞,否则只能借助发射架!”

    苏教授没往细里说。

    如果要一个大推力发动机让原型机自行起飞的话,那难度就又上一层次了。

    因为这其中会存在一个“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无限循环的问题:

    推力不足于是要把发动机造得更大带更多的燃料,但更大的发动机更多的燃料本身就有质量,于是还是飞不起来需要更大推力的发动机……如此往复,除非是技术或发射药质量得到提升,否则就永远陷在这死循环里。

    所以和志民才说这弹射的发射架是个天才设计,它一举解决了这个死循环的问题使原型机用不多的燃料就有可能拥有相当可观的射程。

    苏教授之所以没把这问题往细里说,是因为他以为王学新不懂这些,说了也是白说。

    王学新没有多说什么,而是将笔记本翻了一页,然后就自顾自的画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王学新就把笔记本递给苏教授,说:“苏教授,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尽可能的缩短发射架,再改装汽车将其后部加长,将发射架装到汽车上变成车载发射架!这样一来,就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做好发射准备并对敌人实施打击!”

    苏教授听着这话半天也没反应过来,他接过图看了看,虽说线条歪歪扭扭的,但画的却是合情合理,后方能延伸出固定的脚架,前方在车头部位能加长,就像鹰酱用的救火车的架子一样。

    换句话说,这可能又是和志民所说的,刚研发出来就接近成熟的玩意,他们只需要照这样子把它做出来就成了。

    好半晌,苏教授“咕噜”一声吞了下口水,说:“我……我们研究研究,看看是否可行!”

    说着三步并作两步的走向正在做最后检查工作的和志民,一边走一边招手:“老和,老和!过来过来……”

    不知所已的和志民放下手中的活,嘴里抱怨着:“什么事不能等等吗?我这正忙着呢!”

    苏教授也不说话,就把笔记本递了上去,问:“你看看,这想法能行吗?”

    和志民漫不经心的一瞥,初时还不怎么着,但认真一看就满脸震惊的抬起头,他望望苏教授又望望发射架:“你是说,把这发射架移到汽车上?”

    苏教授重重的点了点头,表情复杂的问:“能行吗?”

    “行啊,老苏!”和志民呵呵笑着并竖起了大拇指:“有想法啊!原则是可行的,具体还要试了再说。但这么做要是成功的话,那可就能省下不少时间了,而且……到时咱们这东西就是跟着汽车机动,随时都可以发射了!”

    完了后又一拍苏教授的肩膀,说道:“老苏,你这是不声不响的又立了一大功啦!”

    苏教授苦涩的回了句:“我哪有那本事啊,这是人家王营长的想法,图也是他画的!”

    “王营长?”和志民看了看王学新的方向,然后摆出一脸“难怪”的表情。

    苏教授不知道自己该怎么想。

    如果说之前还能把这发明推给鹰酱技术员,那么王学新这现场提的一个改进方桉并且还画了一个草图又是怎么回事?

    重点还是这草图……就像和志民说的,一点都不像刚研发出来没测试过的东西。

    这要是能随手画出,这创意以及思维的慎密,绝对是天才级别的。

第211章 试飞

    最后是测试原型机上的电台。

    电台有三部,一部在原型机上,一部在一辆从鬼子那缴获的95式侦察车上……其实就是鬼子生产的吉普,一般是军官乘坐或者用于巡逻、侦察、通讯等工作的作战用车,因为是四驱所以有很强的越野能力。

    还有一部就在王学新所在的基地里,他们可以随时收到来自吉普车和原型机的情况并下达命令。

    一切准备就绪后,周元凯上前向王学新敬了个礼,就朝原型机走去。

    “等等!”王学新拦下了周元凯,上前拍了拍周元凯的肩膀,说道:“小心点!实在不行就跳伞,别为这东西可惜,它不值什么钱,明白吗?”

    周元凯一挺身,回答:“明白!”

    其实周元凯不明白,旁边同样在做准备的李东成也不明白。

    周元凯和李东成昨晚就在暗中讨论了一番:

    “我说凯子,你说营长整出这种小飞机来有啥用?这么点大,带不了炸弹又带不了枪,连个窗都没有……”

    “唉,你别管!营长整的东西肯定有用,你没看他整了那么多啥啥啥的,哪个不是把鬼子揍得哭爹喊娘的?”

    “这倒是!”李东成回答:“可是……”

    “怎么?”周元凯问:“紧张了?”

    “不,不紧张!”李东成尴尬的笑着:“就是,这万一出了啥事,咱们还不知道这东西有啥用,那是不是挺冤的?”

    周元凯知道李东成说不紧张是假的,其实周元凯也紧张,他开飞机这么多年了,开过的飞机也不算少了,但还真没开过连窗都没有飞机。

    这是人开的吗?

    不过周元凯也明白一名军人的职责,他回道:“别想那么多,营长不说自有不说的理由,咱们干好自己的活完成任务就成了!睡觉,免得明儿个没精神!”

    这可以说是华夏军人与鹰酱军人的不同之处。

    这要是鹰酱军人,他们就非得打破沙锅问到底不可……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牺牲不值得。

    但是华夏军人,他们将服从命令看成是军人的天职,不管是什么任务,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完成任务。

    其实这“高精度火箭弹”的秘密并不是不能告诉他们。

    只是王学新根本就没想到周元凯和李东成会把这次试飞当作是一去不返的“壮士断腕”。

    不过这也不能怪他们。

    除了周李两个飞行员外,包括苏教授在内等绝大多数的研发团队成员都以为这是一次自杀式的试飞……从未上过天的东西,甚至原本的设计就不是飞机而是炸弹,一次性炸弹,却让飞行员去试飞。

    只有王学新对原型机很有信心。

    因为有信心,所以他知道这大概率的不会是周李的最后一次试飞,因此也就没必要像李东成所说的那样“死也要死个明白”。

    王学新知道这一点,但身为飞行员的周元凯却不知道。

    尤其这原型机还没有窗没有视线,里头黑漆漆的,而且空间压抑得让人发狂……就连机舱都是要费点劲才能钻进去,舱盖一盖就连呼吸都有些困难了。

    接着周元凯就发现,他放在后方的降落伞几乎不可能用到。

    不是说这原型机不会坠毁,而是他没机会用……在这里头转个身都难,他还得完成背降落伞的动作然后打开舱盖跳出去,危急关头根本就没那么多时间。

    那一刻,周元凯甚至有一种逃出去的想法,但最终他还是忍住了。

    “他娘的!”冒着冷汗的周元凯自言自语道:“死就死吧,死也丢不起那个人啊!”

    说着就闭上眼睛……这还真是闭着眼睛开飞机了,关键是就算睁着眼也啥都看不见。

    在黑暗中摸到了操纵杆,周元凯就朝固定在前方的电台说了声:“准备就绪!”

    “准备就绪!”外面的和志民重复了一声,然后将目光转向王学新。

    王学新微微点头,和志民就下令:“点火!”

    发射架上的两个火箭发动机立时就冒出了白烟,接着突然喷出火光推着发射架……

    发射架是用几根木桩固定在地面的,小推力当然推不动发射架。

    这是为了等待火箭最大推力的那一刻,也是为了充分利用发射架的长度。

    如果发射架足够长,那的确不需要这么做,比如来个几百米的发射架,火箭从一开始小推力时就推着原型机在发射架上运动,到大推力时自然就能将其抛射到空中。

    问题是发射架的轨道只有48米。

    如果小推力就推着走,还没等充分燃烧到大推力时,原型机已经被推出轨道了。

    这会是什么结果就不用说了,推力无法充分利用,原型机也无法被弹射到空中。

    不过这也只有等一秒,接着只听“嗖”的一声,发射架一放开限制,原型机就在火箭推力的推动下快速沿着轨道加速。

    速度越来越快,到末端时毫无意外的被抛射到空中。

    不过当然,只有王学新“毫无意外”,其它人包括对原型机颇有信心的和志民在内都一声惊呼,然后就欢呼起来并互相拥抱在一块庆贺……原型机抛射到空中而且飞行姿态平稳,这几乎已经成功一半了,因为这一步往往才是最危险的。

    苏教授看了看王学新,觉得他似乎有些太澹定了,不惊不喜无怒无忧,这难道就是所谓的“大将风度”?

    他当然不知道,王学新这是对系统有信心……毕竟系统也是做生意的,这要是有什么质量问题,假一赔十不过份吧?

    和志民不敢迟疑,一边用电台与原型机联系一边指挥着95式侦察车追着空中的原型机。

    王学新用电台问了一声在原型机里的周元凯:“情况怎么样?”

    “一切正常!”周元凯喘着粗气回答:“营长,我……我还以为自己要交待了!”

    “你就跟我交待吧!”王学新回答:“注意感受原型机的姿态,适时做出调整,并同时把调整过程报告!”

    “是!”周元凯应了声,然后就将注意力集中在原型机上。

第212章 射程

    试飞进行得很顺利,只不过其中出了段小插曲。

    原型机的飞行时速在300里左右,而95式侦察车的最高时速只有70公里,因此就算95侦察车在地面勐踩油门追赶,眨眼功夫也就被甩在了后头。

    甩在后头原本也不算什么问题,因为原型机可以自己飞,电台的联系距离也有上百公里……其实不只上百公里,上百公里是地面对地面的联系距离,地面对空中的联系距离要远得多。

    问题就是原型机没有窗看不到外界的情况,它需要地面观察并通过无线电告诉周元凯高度、方向、姿态等等。

    如果失去这些指引,原型机就别说降落了,把握方向都成问题。

    眼看原型机越来越远就要脱离侦察车的目视距离,和志民急中生智通过电台命令周元凯:“原地转圈等待侦察车!”

    周元凯应了声,就驾驶着原型机在原地打转。

    后来又发现这么做也不行,因为原型机马上就没有燃料要失去动力了,还没等侦察车赶到它就要从天上掉下来了。

    于是原型机在侦察车的引导下朝预设的降落地点另一个小机场原常机场前进。

    所有的过程都有惊无险,十分钟后王学新就收到成功降落的情报,整个发射场都爆发出一阵欢呼。

    苏教授则难以置信的看着和志民记录下来的速度,问了声:“老和,速度没算错吧?”

    和志民看了看记录,马上意识到了什么,他翻了翻记录然后就兴奋的说:“应该没算错,几段记录的时速差不多都在300公里左右!”

    王学新见两人神色有异,就上前问了声:“苏教授,有问题?”

    苏教授赶忙回答:“不不,没问题!”

    接着又说:“不过的确有问题!”

    说着就从和志民手里接过记录本递给王学新,说:“王营长,看看这速度,时速300公里,这可比我们想像的要大得多。以这时速计算,咱们这十分钟的燃料……那可是飞行了50公里啊!”

    和志民接嘴说道:“我看还不止!因为我们在降落时还消耗了一部份燃料,说不定还剩下一点燃料。”

    王学新点头同意和志民的观点,周元凯是不可能掌握得刚刚好,刚好把燃料消耗完就降落,这没必要也很危险。

    也就是说……

    苏教授说:“咱们这原型机,射程可能还不只50公里,这可比咱们预计的30公里远了将近一倍啊!”

    王学新想了想,就提醒道:“也许没那么乐观,原因是我们没有装炸药。如果按照我们的计划,在机头前装上800公斤的炸药,不管是弹射还是飞行都会增加许多负荷,于是航程也会相应的减少!”

    “说得对!”和志民一边说一边在笔记本上计算着,然后就下了结论:“但即便增加了这些重量,我们的原型机还有可能在空中滑翔一段距离,因此……”

    和志民没有继续往下说,他手中的钢笔飞快的在笔记本上又是画图又是排公式,过了几分钟后才最终得出结果,说:“原型机最终的射程,很可能依旧是50公里左右!当然,具体是多少,还要装药之后实测才知道!”

    周围的研究员听了又是一阵振奋。

    虽说这射程已经打了折扣,但依旧远超计划,何况这射程还可以通过改进发射药或增加发动机延长。

    王学新认为这射程已经足够了,至少对于应对目前的运城危机是够了。

    只要这玩意能顺利研发出来,鬼子的重炮部队还能跑到哪里去?

    重炮部队也许会在几分钟之内转移,也许不会。

    因为鬼子不认为八路军有能威胁到重炮的装备,除非是飞机……重炮可是能打十几公里的玩意,八路军陆地没有任何东西能打这么远,而如果用飞机轰炸,鬼子老远就能用雷达为其示警了。

    这时候,就是这种“高精度火箭弹”发挥威力的时候。

    即便鬼子意识到八路军有能威胁到重炮的装备,“高精度火箭弹”依旧能对其构成威胁。

    王学新脑海里展开了另一番计算,或者也可以说是来了一场模拟炮战:

    鬼子重炮打出第一发炮弹,就意味着他们的炮兵阵地已经暴露,八路军炮兵侦察兵会在这时计算敌人炮兵阵地的坐标。

    当鬼子打了几发炮弹也就是几分钟后,我军炮兵侦察兵应该已经算出坐标并将其发送给“高精度火箭弹”部队了。

    鬼子用的是重炮,其炮身重转移困难,至少需要十几分钟时间转。

    这些时间已足够做好准备的“火箭弹”部队将“高精度火箭弹”发射出去,接着时速300公里,走完二十公里只需要四分钟,重点是每枚原型机装着800公斤的炸药,这要是一发下去,附近几百米都是寸草不生……

    “王营长,王营长……”苏教授将王学新从模拟炮战中拉了回来:“我们是不是该赶去原常机场了?重要的是原型机的数据……”

    苏教授这话是说对了,他们现在之所以费这么大的尽在这试飞,为的全都是原型机的数据以完成原型机的“自动驾驶”。

    如果原型机无法自动驾驶,用人飞着这些“火箭弹”冲向目标肯定不现实,那不成了鬼子的“樱花炸弹”和“回天鱼雷”了吗?

    王学新应了声,然后就跟苏教授等人一同搭上了汽车朝原常赶。

    车上,王学新就对苏教授说道:“苏教授,数据的记录和整理这事就交给我吧,这不是什么技术性的活,我和我的部下……”

    说着王学新朝身边的几名警卫员扬了扬头:“咱们其它的活帮不上什么忙,这些体力活就交给我们啦!”

    苏教授像是看怪物一样看着王学新,心道:“这小子是在成心嘲讽我们这些老家伙吧?其它的活帮不上什么忙?明明全都是你这家伙整出来的,是咱们这些人帮不上忙好不?”

    不过苏教授心里是这么想,嘴上却没说,他只冷冷的回了一句:“行,你看着办吧,反正这都是你指挥的,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咱们没权作主!”

    王学新碰了这根软钉子心里就有些奇怪了,他不明白自己哪得罪了苏教授,让他老是针对自己给自己摆脸色。

第213章 数据

    原常机场只有20公里远。

    这是因为原计划是以为原型机只能飞30公里,扣去原型机降落的燃料再抛上一些,于是就设置在20公里。

    当王学新一行赶到的时候,就见周元凯正坐在机场旁包扎。

    王学新赶忙上前问了声:“周队长,没事吧?”

    周元凯马上跳起来敬礼:“报告营长,没事!就是电台没固定稳当,降落的时候磕我脑门上了!”

    周围的人听着全都呵呵笑了起来。

    王学新没说什么,一挥手,警卫员就把降落在机场上的原型机保护起来并着手记录数据。

    王学新刚要上前却被周元凯给拦住了。

    “营长!”周元凯吞吞吐吐的说道:“有个问题,不知道该不该问……”

    “有屁快放!”王学新眼睛一瞪,回道:“你这不是在问了吗?”

    “是!”周元凯呵呵笑着,然后朝原型机扬了扬头,说:“营长,我就觉得奇怪,这小飞机能派上用场吗?咱们折腾这玩意……”

    话说到这周元凯又抢着申明:“营长,我这可不是怕了,对任务也没想法,我这就是有点好奇!”

    王学新“嗯”了一声,然后邀着周元凯的肩膀说:“周队长,你知道,这小飞机的驾驶舱为啥没有窗看不到外头吗?”

    这也是周元凯感到奇怪的地方之一,这要是都要地面指引着飞,那还叫飞机还能上战场打仗吗?

    周元凯想了一会儿没想明白,就摇了摇头,回道:“不知道!”

    王学新回道:“因为那驾驶舱原本就不是让人钻的,那里是放炸药的,八百公斤炸药!”

    周元凯听着这话不由瞪大了眼睛半张着嘴。

    他是个军人,当然知道八百公斤炸药意味着什么。

    不过他其实也不知道。

    因为他从未见过八百公斤炸药,他之前在顽军那开的飞机都是往下方投掷几公斤重的迫击炮炮弹,这家伙一来就是八百公斤,这几乎就是巨型航空炸弹啊!

    过了好半晌,周元凯才“咕噜”一声吞了下口水,说:“营长,这玩意好啊,带劲!往鬼子那一飞……”

    说到这周元凯又不理解了,问:“营长,那人往哪钻啊?”

    王学新没有多做解释,说道:“咱们这不在折腾吗?这要是折腾成功了,那就不用人,它自个就会飞到鬼子那!”

    “自个飞……”这更是让周元凯吃惊得合不拢嘴。

    不过想想,周元凯就觉得这事八成是真的,因为原型机上有许多记录数据的仪器,那不就是把自己的操作过程记录下来,到时碰到什么情况就做出相应的反应吗?

    想是这么一回事,但具体怎么实现,饶是周元凯是读过军校的人也不知道该怎么整了。

    不过这些事当然不需要他操心,他只需要想着营长肯定能解决就对了。

    好家伙,这可是能飞五十公里的玩意,那还不是老远就指哪打哪了?

    这事可得跟李东成好好说说,咱们俩可不是在做无谓的冒险,而是在参与研发一种打鬼子的利器啊!

    想着,周元凯心底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暗道这事可不是谁都能碰到的,两人一定要尽一切努力完成任务。

    不过,这其实是周元凯多虑了。

    因为王学新正在暗中使手段帮他们作弊。

    记录数据的方式,是警卫员在里头打着手电读数据,然后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来,外头两个警卫员负责记录。

    这是因为原型机下一次还需要飞行,所以仪器不方便拆拆装装,只能用这种方式读取。

    王学新上前,毫不客气的从警卫员小林手里接过记录本和笔,扬了扬头,说:“去去,别让人靠近,这里交给我了!”

    “是!”

    警卫员还道王学新是担心机密外泄让他们加强保护,于是解下背上的步枪就加入警戒的队伍。

    接下来的事就简单了。

    王学新马上从系统里调出了精确的数据……他娘滴,仅仅只是这数据就花了他五千万军功币,这要是兑换成美元都有四百多万美元了。

    四百多万美元啊,用这些钱,王学新到哪都能吃香喝辣的舒舒服服的过上一辈子了,居然还要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想着怎么才能吃得饱穿是暖。

    没办法!

    谁让咱们是华夏人呢!

    王学新一边想手里一边记,警卫员那报来的数据他都没怎么听。

    其实也有听,只不过一组来自警卫员的数据一组系统的数据,又或者隔开两组。

    总之,就是把来自系统的精确的数据穿插到试飞数据里了,确切的说应该是替换,以免总数据过多引起研究人员的猜疑。

    数据足足记录了半个多小时。

    这是因为苏教授用于记录数据的仪器十分原始,用的就像是个机械表一样东西,周元凯的每次操作它都能记录下数据并在纸带上打出几个点,这几个点记录的就是时间、角度等数据,然后把各仪表的时间一对,就是一组反应动作所对应的数据。

    数据记录好后马上就送到了苏教授那。

    至于原始数据嘛,当然就由王学新保管了……作为指挥官,这点假公济私的能力还是有的。

    而且,苏教授等人要是想查阅这原始数据还得经过王学新同意。

    这不是王学新有意为难苏教授或不相信他们,而是王学新担心他们一查原始数据发现跟记录的不对……诶,这有问题啊!而且不对的数据反而是最精确的,这里头肯定有鬼!

    到时王学新找什么借口才能解释得清?

    然而,王学新为的是这个,苏教授那可不这么想!

    苏教授接到记录本时就对和志民“哼”了一声,说:“你看看那家伙,把咱们当间谍防了!这原型机都是咱们造的,原始数据却不让咱们看,万一要是记错了怎么办?谁负这个责任!”

    “好了好了,老苏!”和志民笑着劝道:“人家也是为了保密嘛,谨慎点总是好的,这东西非同小可,再怎么小心都有必要!何况……”

    和志民拿着记录本抖了抖,说:“人家第一时间就把数据给咱们了不是?”

    苏教授再次“哼”了一声:“谁知道他给的是不是假数据,说不定真数据在他自己手里呢!”

    和志民有些无语,他不明白苏教授怎么老是用挑刺的眼光看王营长。

第214章 运气

    不过很快和志民也对数据产生“怀疑”了。

    这不是说数据不对,而是数据太对了,对得都让和志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按和志民的估计和计算,这试飞和数据的优化肯定是个长期的过程,因为整组数据只要有一点偏差,包括记录数据的仪器也有误差,那么这组数据就需要经过无数次的试飞、修正,然后再试飞再修正,直到最终趋向于完美。

    而原型机所要面对也就是需要修正的数据却是个海量,在海量级别的数据上还有无数次试飞和修正……这无论如何都不是短期内能实现的。

    然而,在和志民和苏教授将数据用于第二架试飞的原型机后,却发现这其中有许多数据居然无需修正可以直接使用。

    苏教授与和志民拟定的试飞方桉是这样的:

    周元凯驾驶一号原型机用于获得数据。

    一号原型机是拆除陀螺仪自动驾驶装置的,它是完全由飞行员手动驾驶,只不过增加了记录仪器全程记下飞行员的操作。

    李东成驾驶的二号原型机则用于验证及修正数据。

    二号原型机没有拆除自动驾驶装置,但同时也可以由飞行员手动驾驶……飞行员的优先级别高于自动驾驶,这样在必要时,飞行员就可以接管原型机避免因为自动驾驶不成熟而导致的坠机事故。

    从这个角度来说,李东成所进行的二号机的实验更困难也更危险,因为他还需要判断自动驾驶是否是正确的,是否需要人为干涉。

    和志民原本也是这么认为的,尤其是试飞的初级阶段。

    原因很简单,自动驾驶装置在初级阶段几乎没有“准确”的数据,它至少需要在成百上千次试飞才能初见成效。

    而每次面临原型机的操控时,李东成首先需要让自动驾驶装置发挥作用,在自动驾驶装置做出错误或是不到位的反应后,他再干涉纠正。

    这就缩短了李东成的反应时间,同时还很考验李东成的应变能力……因为他不知道也不确定自动驾驶装置是否会做出什么“过激反应”。

    王学新原本是安排驾驶经验更丰富的周元凯驾驶更困难的二号机的,但周元凯以为这试飞是九死一生了,于是用大哥的身份命令李东成驾驶二号机而让他先“铤身试法”。

    周元凯会这么想没什么毛病,因为他驾驶一号机就算光荣了,也可以给李东成留下一点经验,或者研发者还可以进行一点改进,那么李东成光荣的概率就小了。

    谁想到却是把更危险、更困难的任务交给了李东成。

    周元凯还一度想让李东成把任务换回来,但这时李东成就不乐意了。

    “凯哥!”李东成说:“你也不能好事全让你一个人占了啊!那边一号机抢了先,这边又来抢我二号机……这说不过去吧?”

    周元凯还狡辩:“那不一样,现在换回头,咱们往后就不改了!”

    争来争去,李东成就干脆说了声:“凯哥,这事也不是由咱们决定的,你看看你伤成这样……”

    说着李东成朝周元凯头部带着红的绷带扬了扬头,接着说道:“就算我肯跟你换,上级能同意吗?”

    周元凯听了这话觉得也对,于是就不再说话了。

    这事就连李东成都觉得好笑,当初他跟周元凯一起在鬼子那出任务的时候,可从未见周元凯这样“出风头”过,那时就是能不出就不出,旦凡有点危险就在后头躲着,说是明哲保身那是一点都不夸张。

    可现在,到了八路军这出任务,碰到有危险的任务就争着抢着上,也不知道是抽了什么疯。

    其实李东成是知道原因的,因为他自己也有这样的转变。

    道理很简单,往常在鬼子那是“为虎作伥”,争着危险的任务那叫“犯傻”,就算光荣了也是留下一辈子的骂名,谁愿意做这事呢?

    但现在是为国争光,是打鬼子报仇,那能不奋勇争先吗!

    李东成的飞行技术其实也不比周元凯差多少,毕竟也是被选作开运输机运伪军那些“要人”的,手里没点本领根本就干不了这活。

    因此,第二天的试飞也很顺利,前后也不过十分钟,原型机就稳稳妥妥的降落在原常机场。

    这一回,李东成的脑袋就没有被电台磕破了,因为和志民已经对电台进行了加固。

    李东成自个不觉得有什么,他对数据什么的完全没概念。

    他只知道在飞行过程中,如果自动驾驶会对,他就不需要操作。

    如果自动驾驶不对,他就进行修正并适时报告。

    李东成不知道的是,在地面指挥的和志民和苏教授早已震惊得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了。

    过了好半晌,苏教授才问了声:“自动驾驶执行了多少次准确动作?”

    和志民数了下,就回答道:“一共执行了十三次,其中有几次是重复同一套动作,扣掉重复的,就有七次。”

    “七次!”苏教授又问:“我们一共给自动驾驶输入了多少套反应动作?”

    “一共七十八套!”和志民难以置信的回答:“一次试飞,就将近完成了十分之一,而且还是一步到位……这运气,是不是有点太好了?”

    “运气?”苏教授摇了摇头。

    他不相信这是运气。

    这放在其它人眼里,或许很正常,甚至还会以为是苏教授与和志民的能力和功劳。

    但是苏教授却知道,这种小概率事件却大概率的出现在原型机身上,这就是不正

    然而,如果不是运气又是什么呢?

    想着,苏教授看了看在不远处又一次带着警卫员“保护”原型机并忙着将原始数据封存的王学新。

    心道,会不会是这家伙搞什么鬼?

    但是又能搞什么鬼呢?

    这家伙知道准确数据?

    不,不可能!

    苏教授摇了摇头,这都胡思乱想什么呢,鬼迷心窍了。

    是不是像老和说的那样,尽把这家伙往坏处想了。

    不过总而言之这是好事。

    按现在的速度,只怕只需要十天半个月,这试飞就能圆满结束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678/ 第一时间欣赏亮剑之军工系统最新章节! 作者:远征士兵所写的《亮剑之军工系统》为转载作品,亮剑之军工系统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亮剑之军工系统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亮剑之军工系统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亮剑之军工系统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亮剑之军工系统介绍:
退伍军人宁波回到他所熟悉的电视剧成为一名新兵蛋子
八路军干部成天叫唤的是啥?
李云龙最眼馋的是啥?
独立团最需要的是啥?
装备,装备,还是装备……
偏偏宁波就带了个军工系统去
于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轻轻松松打鬼子
——————————
交流群:953838560亮剑之军工系统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亮剑之军工系统,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亮剑之军工系统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