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亮剑之军工系统TXT下载亮剑之军工系统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亮剑之军工系统全文阅读

作者:远征士兵     亮剑之军工系统txt下载     亮剑之军工系统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15章 微调

    试飞速度比苏教授想像的还要快,前后不过用了八天,数据就差不多完善,也就是说二号原型机已经可以初步完成自动驾驶了。

    不过这是在一号原型机和二号原型机同一天试飞的情况下……每款原型机只飞10公钟左右,那就一个安排在上午一个安排在下午。

    当然,如果是正常的试飞,即便两架原型机同一天试飞也是不可能这么快就获得准确数据的。

    这其实是王学新察觉到了苏、和俩教授的疑惑。

    如果是苏、和俩人不怀疑,那王学新还有些畏首畏尾的不敢太过份,但如果俩人已经起疑了……过份跟不过份有区别?

    就像监考老师已经知道你做弊,多抄一点跟少抄一点有区别?

    重点是不要被抓住把柄!

    在这方面,王学新是有绝对的控制权……原始数据在自己手上,自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就说测试的结果就是这样,谁还能拿他有办法?!

    要看原始数据?

    你是在怀疑我王营长动手脚吗?

    就算动手脚也应该往坏的方向动,哪还有往好的方向动的道理?

    更何况这是这事机密,不能外泄。

    改天在运送的途中要是碰到鬼子飞机的轰炸,那就正好了,一把火烧了来个死无对证!

    因为这事,苏教授也问过王学新。

    “王营长!”苏教授拿着记录本对着上面的数据犹疑的问:“咱们这数据,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王学新摆出一副什么也不知道的样子,反问:“怎么?这些数据错了吗?”

    “不不不……”苏教授赶忙摇头回答:“不是这些数据错了,而是……这些数据太对了!”

    王学新眉头一皱,抬头望向苏教授:“苏教授,这我就不明白了。别人做实验都是担心数据不对,你却担心数据对……这话可不能随便对外人说,别人听见了还怀疑你是反动派的奸细呢!”

    苏教授原本还想问什么,被王学新这么一说就噎住了。

    王学新说的没错,这东西可不是普通产品。

    这东西是用来打鬼子的炸弹……大家都指望着它能又快又好的整出来,他苏才明还因为数据对的太多进度太快而担心?有何居心!

    于是苏教授就不再多问也不再乱怀疑了,反正有数据交到他手里,他就老老实实的把它们用在二号原型机上就是了。

    这一来王学新就更是放开手脚把真数据往试飞记录里“抄”,顺便把雨天及大风天甚至各种风向的数据全都搬了过来。

    于是前后就只有八天,二号原型机就已经有能力在李东成没有干涉的情况下飞往原常机场。

    不过当然,降落还是需要李东成操作的。

    据说李东成从原型机出来时还傻呼呼的问了声:“凯哥,其它情况都差不多了,这玩意还真能自个飞,就是降落还没完成,应该还要一段时……”

    周元凯给李东成头上来了一下:“你傻不傻啊?这是炸弹,飞到敌人上空还需要降落?直接让它从天上掉下来不就成了?”

    李东成“哦”了一声,然后就呵呵笑了起来:“还真是!”

    然后又看了看原型机,感叹道:“老天爷,还真有能自己飞的东西,这不是亲眼看到,真不敢相信!”

    周元凯笑着说:“所以才要咱们俩试飞不是?想想吧,就一枚这样的玩意,就能载着八百公斤的炸药飞往敌人的方向!八百公斤,知道是什么概念吗?鬼子飞机投下的炸弹的也不过一百多公斤,咱们一下就来了八百公斤,而且还不用飞机……”

    周元凯这是说到重点了。

    能打出这么远的射程又能达到800公斤装药的,这时代只怕也只有眼前这原型机可以做到。

    更可怕的还是这东西十分廉价,整个就是一个飞机模型再加几个火箭发动机,如果说有什么值钱费时的,那就属陀螺仪以及以它为基础的一套控制设备了。

    不过在数据基本到位后还是出现了一点问题。

    苏教授在第八天的试飞后,就对王学新说:“营长,我们发现原型机在对大角度偏离时的处理还存在些误差,详细的说,就是当原型机机身倾斜30度以上时,原型机的反应不尽人意,这很可能使原型机偏离原定的轨道影响精度……”

    王学新想了想,觉得不对啊,系统给出的数据应该不会错才对。

    再往细里一想,就隐隐知道问题出在哪了。

    系统给的数据如果没错,那就是研发团队因为设备粗糙或者为了赶工短时间生产出来的原型机误差较大,比如陀螺仪的反应由控制系统传递到原型机的方向舵的过程中有误差。

    这些误差大倾角较小调整幅度较小时还可以忽略不计。

    但如果倾角较大需要较大的修正数据,误差也就被放大了,于是就有了不尽人意的结果。

    王学新想了想,就回答道:“苏教授,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或许可以不要求一次调整到位,而是分为几步,比如从大倾角调整到小倾角,再由小倾角调整回正确的位置,你觉得呢?”

    苏教授被王学新这么一说就尴尬了……他们这些研发人员怎么就没想到这方法?

    究其原因,苏教授认为是自己以及研发团队始终把原型机的自动驾驶系统当作一个机器……其实它的确是个机器。

    但思维上不能这么思考。

    因为当苏教授等人把它当作机器后,就会有一种惯性思维,以为机器嘛,只要数据对就能一步到位,如果不能一步到位就是数据有问题,于是还需要调整。

    因此,研发团队脑海里就是冷冰冰的数据和调整,根本没考虑到其它思路。

    王学新却给出了另一条思路……

    难道飞行员驾驶飞机就能一步到位?

    他们也常常调过头了再进行微调,这无伤大雅不是?

    那凭什么机器就不能这么干!

    苏教授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就去跟和志民商量了。

    当初,苏教授刚到完县机场时,还信心满满的以为自己能大展拳脚。

    现在,却感觉自己是多余的。

第216章 保密

    有了王学新微调的思路后,原型机的自动飞行就没有什么大问题了。

    如果说还有什么问题,那就是对敌人保密的问题。

    这里所说的保密问题指的不是人为的泄密,而是这种“高精度火箭弹”是一种廉价且呈规模性轰炸的东西……汉斯从1944年6月到1945年3月,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向日不落帝国发射了上万枚V1导弹。

    不过客观的说,当时汉斯是把这种导弹用错了地方,他们用它来轰炸日不落帝国本土希望能迫使其投降,而这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战略目标,尤其当时鹰酱已经参战并为日不落帝国本土运去了许多补给甚至还运去了大批鹰酱军队……用于准备1944年6月的诺曼底登陆作战。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预见的是,V1导弹只能引起小规模的恐慌和骚乱,对日不落及鹰酱的进攻战略不会有半点影响。

    汉斯要是真明白V1导弹的价值,就应该把它用于争夺制空权上……当时汉斯已经失去了制空权,在失去制空权后汉斯的地面部队就处处受制,其中尤其是汉斯一直引以为傲的装甲部队。

    最典型的就是在诺曼底登陆战中,汉斯几个师的装甲部队被盟军的战机、轰炸机打残在赶往前线的路上……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坦克就是敌机的靶子。

    汉斯始终就没有想到一点:夺取制空权不一定要在空中作战不一定需要用战斗机一点点的抢回来。

    他们手里有V1导弹,虽然这时V1导弹的精度还不高,但如果能集中轰炸敌人的机场……那是不是说可以重创敌人的空中力量甚至使敌人的战机无处降落?

    虽然这最终也改变不了结果,因为以鹰酱的生产速度,只怕再多的V1都炸不过来。

    但这至少可以延缓盟军的攻势使汉斯的地面部队不致于处处受制甚至还没发挥作用就被炸得失去了战斗力。

    王学新作为一个现代人当然就不会犯这方面的错误了。

    所以他对“高精度火箭弹”的定位从一开始就是针对敌人的军事单位而不是什么首都……汉斯是用V1轰炸日不落的首都以期让其失去作战的信心而选择和谈,但这显然是无法实现的妄想。

    要想达到这效果,除非是给V1装上核弹头。

    因此,王学新才不像汉斯那样,对V1射程上的定位是两百多公里……只有这射程才能打到日不落的首都。

    对王学新而言,三十几公里的射程就够用了,如果是五十几公里那更好。

    不过实战中,最好还是在三十几公里内发射,距离远了精度也就差了,反正能打到鬼子只有十几公里射程的重炮并将其压制住就行。

    问题在于……

    这种规模化的“高精度火箭弹”一打就是几十枚,用的时间久了多打几批那就是成百上千枚。

    这上千枚打出去,其中肯定会有几枚出问题,比如哑弹。

    这可是往鬼子方向打,哑弹大概率的是落入敌人控制的范围,到时鬼子把这玩意一拆……是不是就知道“高精度火箭弹”的秘密了?

    就因为这点,王学新和研发人员还组织了一次会议。

    会议是在完县机场召开的,就在王学新的指挥部。

    指挥部面积不大,挤着几十名研发人员。

    苏教授的想法是给“高精度火箭弹”加两个引信:一个是到达目的地执行俯冲程序后的碰炸引信,另一个则是同时启动的延时引信。

    苏教授是这么说的:“战前我们可以估计一下时间,比如俯冲需要两分钟,那么就将延时引信设定在三分钟,就算碰炸引信没能引爆炸弹,延时引信也会引爆并将机身炸毁!”

    王学新却没有多说什么,他用手指轻轻的敲着桌面进入沉思。

    史上的汉斯也是用这种方法希望能避免V1导弹落入日不落帝国手中,然而……

    王学新说:“苏教授,这方法看起来似乎很稳妥,但是……我们用的是这种炸弹原则上一架飞机,它从高处俯冲至地面,如果碰炸引信没能及时引爆而延时引信又没到时间,你觉得会发生什么?”

    王学新这么一说,所有人就都明白了。

    “王营长说得对!”和志民说:“尤其我们的‘高精度火箭弹’,其机身用了大量木制部件,这些部件虽然有重量轻、造价低的优点,但是从高处往下俯冲这么一撞……马上就粉身碎骨到处乱飞了。到时延时引信还能正常的连接在炸药上吗?或者炸药与机身还在一起吗?重要部件比如陀螺仪在炸药附近吗?”

    如果答桉是否定的,那也就意味着原型机无法被成功炸毁,同时意味着秘密会外泄。

    苏教授想了想,就问:“那么,我们要怎么才能保证秘密不外泄?多加几个引信?或者另加几个炸药?”

    众人不由议论纷纷。

    这的确是个麻烦事,多加几个引信或另加几个炸药似乎都不合适。

    多加几个引信吧,看起来像是多重保险,但如果要有意外发生,再多的保险也是无济于事,比如机身断裂跟炸药分为两地。

    另加几个炸药吧,虽说能大概率的保证重要部件被炸毁,但同样也增加了“高精度火箭弹”本身的危险和操作复杂度……

    要知道这玩意装的可是八百公斤的炸药,在它旁边另装几个小炸药意味着什么?

    一个不小心其它炸药引爆造成主体炸药殉爆,是不是要把自个给炸上天了?

    想了想,王学新就问了声:“核心部件,应该是陀螺仪以及控制系统吧?”

    这是明知故问,是个人都知道最重要的就是控制系统。

    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王学新又说:“如果……我们把控制系统移到机头,你们说会怎么样?”

    这一来苏教授和研发人员就都明白了。

    “对啊,装在机头!”

    “别说炸药起爆会将它炸毁了!就像是俯冲,首先就是把控制系统撞毁!”

    “鬼子就算能得到碎片拼凑起来都没用,他们不知道控制数据!”

    ……

第217章 轨道

    将包括陀螺仪在内的控制系统转移到“高精度火箭弹”移到机头后,原型机就算是定型并可以进行量产了。

    这要是在往常甚至像鹰酱这样的工业大国都是无法想像的,前后不过只十余天的试飞就定型进入量产阶段,这简直就是开玩笑。

    但在王学新手里,这一切却成为可能。

    不仅成为可能,甚至还无可挑剔。

    如果说有什么缺点,那就是车载发射架还没那么快……车载发射架不仅仅只是缩短发射架的问题,发射架短了,随之而来的就是“高精度火箭弹”的弹射距离也短了,于是就需要更大的推力,当然同样也需要经过试飞。

    不过这也用不了多少时间。

    在车载发射架研发出来前,王学新又提出了一种用于过渡的东西。

    这个困难还是和志民提出来的,他在会议上略为担忧的说道:“营长,据说我们要用这种火箭弹对付鬼子的重炮……如果车载发射架已比成型,那也许没有问题,它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瞄准敌人。但我们现在只有固定发射架,原则上它只能攻击固定目标!”

    和志民说的没错,这也是史上汉斯用V1导弹打日不落首都的原因之一……首都是个固定目标,它没法搬走,于是V1导弹就能使用固定的发射架朝它发射。

    但王学新现在却是用来打鬼子的重炮部队。

    用固定发射架只在一种情况下可以起到作用:侦察兵事先侦察到鬼子的炮兵阵地,然后八路军这边用一个多小时搭建发射架,接着发射……

    这种作战方式过于死板,在作战时鬼子的重炮部队随时都有可能转移,一个多小时才能搭建完成的发射架在实战中毫无意义。

    换而言之,就是原型机虽然定型可以进入批量生产,但由于车载发射架还未实现,于是“高精度火箭弹”依旧处于无法投入实战或只能在实战中发挥极为有限的作用的状态。

    不过这个问题可难不倒王学新,他只是略一思索,随手拿过发射架的图纸,然后“唰唰唰”的添了几笔,然后递给了和志民,说道:“把发射架稍加改装,在两端的支架上分别装几个轨道使其可以绕着中间旋转,这样在必要时,就可以将发射架快速指向目标方向!”

    和志民看着图纸不由一愣,然后就点头说道:“这的确是个解决的方法,这么一来,发射架就不需要频繁的拆拆装装,在安装好之后只需要通过旋转就能快速指向目标!”

    说着就把图纸递给了苏教授。

    苏教授赶忙戴上眼镜接过图纸,看了一会儿后就点头道:“我看这方桉可行,增加的不过就是几个轨道,一没有难度二也不会增加多少安装时间,却使发射架能重复使用!”

    这时一名研究员反对道:“苏教授、和教授,加了轨道的发射架只是可以调整方向而已,还有高度呢?我们是不是还应该设计一个能调整角度的发射架?”

    苏教授看了王学新一眼,就摇了摇头说道:“完全没必要,因为我们的‘高精度火箭弹’能自行调整飞行高度,我们要做的,只是在发射前设定好飞行高度就可以了!”

    研究员“哦”了一声,然后就没话说了。

    苏教授虽说对此做出了解释,但心里对王学新的本领又有了新的一层认识。

    王学新从一开始就没有考虑发射架的“角度”问题,是不是意味着他从始至终都知道“高精度火箭弹”可以不需要依靠发射架来调高度?

    要知道就连研究员都会因为惯性掉进这个坑,而王学新却能自然而然的避开这个错误,就像它原本就该那样似的……

    王学新不是有意的,那一刻,王学新只是想到了汉斯用的巨炮,由于其炮管过重,它们也是用轨道协助转动炮身调较方向。

    此时八路军用的这种“高精度火箭弹”,其实也可以把它看成一种炮。

    只不过这种炮用的炮弹是一架能自动飞行的小飞机……这飞机无法调较方向但却可以在发射前调整飞行高度。

    于是,王学新就没多想,把轨道的思维用在了发射架上。

    但很明显,这种思维还是有缺陷的……

    发射架一装,就算有轨道但也无法移动,于是就成了一个固定的“炮台”。

    这原本不会有什么事,因为“高精度火箭弹”射程远,不需要担心鬼子火炮还击。

    问题是鬼子有飞机,而且飞机在某种程度来说依旧占据上风,尤其是在轰炸固定目标上……

    确切的说不是在飞机方面占上风,而是在雷达方面占上风。

    因为鬼子有雷达,旦凡八路军战机一出动,鬼子雷达就能侦测得到并提前做出准备派出战机拦截。

    八路军没雷达就头疼了。

    鬼子什么时候来炸都不知道,固定的发射架又高又大,平时还可以伪装,在发射完“火箭弹”后那就藏不住了。

    八路军要想防住,就得全时段的派出战机巡逻,而鬼子只要挑一个时间大规模出动就可以了。

    这也是雷达的重要性,也可以说是“攻大于守”的战略优势,如果有雷达就可以在某种程度削弱这种优势。

    这种原型机真到量产阶段反而就没多大的难度了。

    因为原型机使用的火箭发动机原本八路军就会生产,它实际上就是规格不一样的火箭炮,里头填充发射药做燃料而已。

    其它的部件……包括控制系统在内都不复杂。

    这主要是得益于汉斯的设计,他们对V1导弹的定位也是“廉价的”、“能短时间批量生产的”装备。

    比如对原型机的控制,直接省略了机翼的方向操作,全由尾翼控制方向和高度,而且有许多木制部件。

    由此带来的好处就是……八路军生产起来同样不困难。

    就像鹰酱飞行员说的,就像是一个飞机模型。

    如果说有哪个部件是八路军无法生产的,那就是陀螺仪……这玩意得向鹰酱多要一些,否则有一天被鹰酱卡了脖子用来换V1的技术,那就不太妙了。

第218章 珊湖海海战

    王学新跟苏教授等人粗略的计算了一下,认为至少需要一万个陀螺仪。

    苏教授是这么算的:“这陀螺仪是装在‘高精度火箭弹’上的,打一发就少一个。咱们以打一场战斗需要一百枚这种‘火箭弹’计,一万个陀螺仪也仅仅只够我军打一百场战斗!这其中还没算正常的损耗和废品……”

    王学新觉得这么算没毛病。

    一百场战斗还是往少里算了,这往后还有好几年的仗要打呢!

    更何况在赶走鬼子后还要打顽军,一万个陀螺仪的储备用不了多久。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能自己造……但陀螺仪又属于高精度仪器,这玩意需要工业基础和精密机械制造,不是说从系统那买了技术就能造得出来的。

    (注:华夏用了23年时间,才打破国外战斗用陀螺仪的垄断)

    然而,一万个陀螺仪,这要是跟鹰酱买,人家肯定会怀疑,到时就不是用“提高火箭弹精度”这个借口就能整得到的。

    就在王学新为难时,孙尔威兴高彩烈的找到了指挥部来了。

    “王!”孙尔威一见到王学新就高兴的叫了起来:“我们打胜仗了,在珊湖海!炸沉了鬼子一艘航空母舰和一艘驱逐舰……敌人还有一艘航母遭重创,而我军只是一艘航母负伤!”

    王学新“哦”了一声,暗道鹰酱那的优势被扩大了,应该是因为自己给出的建议。

    王学新知道珊湖海海战这场着名的战役,这场战役是鬼子在太平洋上由进攻的态势变为僵持的转折点,但不太清楚史上两军的具体战损。

    不过王学新记得,这场战役是鬼子和鹰酱势均力敌,也就是输赢都差不多,因此谁都不能说“胜利”。

    但是现在,却是鬼子单方面被击沉了一艘航母一艘驱逐舰,而鹰酱仅仅只是一艘航母重伤……这明显是鹰酱赢了。

    然后孙尔威继续说道:“这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王!你知道的,之前我们许多人都认为在海上打不过鬼子,我们只有撤退的份,但是现在,我们让他们尝到了厉害!”

    说着孙尔威又高兴的拍了拍王学新的肩膀:“这还多亏了你,我们用的就是你说的那一套对付‘零战’的战术,这使我们以损失66架飞机的代价击落了敌人77架飞机,在突破其防空网后顺利的将炸弹丢在他们军舰上!”

    还在会议室里苏教授等人听到这话也个个都喜形于色,有些人甚至还握着拳头叫好助威。

    王学新理解他们的想法。

    此时的鹰酱是华夏的盟友,鹰酱的胜利就是华夏的胜利,因为他们有共同的敌人。

    但王学新心下却有一丝担忧。

    鹰酱在太平洋上优势提前到来,对华夏战场造成的影响或许并不是正面的。

    因为……

    鬼子一直贯彻着“掠夺华夏资源用于进攻鹰酱”的方针政策。

    如果太平洋战场像历史那样发展还好,现在在这关键的节点出了问题,是不是意味着鬼子会加快华夏战场的节奏?

    只有先稳住华夏,才能将更多的兵力和资源转投进太平洋!

    由此,王学新估计,冈村宁次或许会加快展开对运城的进攻了。

    果然,就如王学新想的那样,冈村宁次在听到来自太平洋的消息时就马上调整了自己的战略。

    如果说之前,冈村宁次还很有信心在河南打服顽军后再转头来对付八路军。

    但现在的情况却不允许他这么做。

    “海军那些家伙!”冈村宁次恨恨的骂道:“他们只会浪费帝国的资源,他们拥有数量庞大的‘零式’,那可是天下无敌的战机,居然还打了败仗!简直就是奇耻大辱!如果这些‘零式’用在华北战场上,我们早就攻破敌人的防线把他们打得溃不成军了!”

    当然,这只是冈村宁次的气话而已,他其实也知道“零战”设计出来就是给海军用的,不可能大批量用在华夏战场上。

    来来回回的走了几步,冈村宁次就对筱冢义男下令道:“命令内山佑示,派出谈判团与顽军讲和!”

    筱冢义男对此大惑不解,问:“大将阁下,我们在河南的战斗已经处于上风,眼看就要再次攻下郑州了……”

    “停战!”冈村宁次想也不想就打断了筱冢义男的话:“我们的战略目标已经达到了,河南有了一片立足之地,意味着中条山以南的军队不致于被八路军和顽军合围!继续打下去……除了让顽军和八路军越来越团结外,对我们没有任何好处!”

    其实这也是冈村宁次的无奈。

    他原本打算给顽军一个下马威,将顽军打怕了让顽军开口求和……这时冈村宁次就能狮子大开口提出更多的条件了。

    但现在的形势,却不得不让他放弃这个想法。

    筱冢义男则有些担忧的说道:“可是大将阁下,顽军……在这时候会同意议和吗?现在并不是谈判的好时机!”

    冈村宁次点了点头,对于这一点他是认同的,的确不是谈判的好时机,但他也没有更好的选择。

    想了想,冈村宁次就说道:“他们会同意谈判的,我们只需要隐晦的告诉顽军,我们之所以谈判,是因为要把兵力调到运城来对付八路……”

    筱冢义男马上就明白冈村宁次这话的意思了,然后挺身立正,应了声:“是!”,就下去传达命令。

    冈村宁次这招不可谓不毒。

    他之所以能想到这招,是因为他对华夏两支军队的了解,知道顽军一直以来都将八路军视为心腹大患。

    所以虽说是“合作抗战”,但其实是面和心不和。

    这给了冈村宁次很大的利用空间,比如此时在这种不利的情况就能轻易的针对这个弱点全身而退,然后集中兵力对付八路军。

    甚至顽军还很乐意在暗中帮鬼子一把。

    因为这对顽军而言,就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局面。

    顽军一直想当那个得利的“渔翁”,只不过机关算尽太聪明,没想到最终丢失了最重要的一点:民心。

第219章 变化

    顽军的反应果然像冈村宁次猜想的那样,当占据上风的鬼子派出谈判团与顽军讲和,并且还似有似无的透露一点与顽军讲和是为了集中兵力对付八路军……顽军马上就应下了。

    驻守郑州的十二军军长是不同意在这时候与鬼子讲和的,他向战区司令“贪腐将军”发报道:“鬼子求和,便说明其兵力空虚无法两线开战,若我部继续与八路军相呼应,我军在前线作战而八路军破坏其补给线,不日鬼子必将因补给问题处于下风。若此时讲和,一是丢了战机,二是破坏两军合作,我军只怕要落下‘过河拆桥’的骂名,望司令收回成命!”

    军长说的是有理有据。

    首先这是顽军一次难得的击败鬼子的机会,而且还是大好时机……如果能将鬼子赶出河南,那么中条山南岸的鬼子就将再次陷入两军的夹击中,到时就只能退出这条狭长的地带以免被包围。

    顽军自抗战以来是一败再败,不久前甚至还有被称为“耻辱”的中条山一役,此时的他们太需要一场胜仗了。

    而眼前就是一场胜仗摆在眼前,在军长看来不争取这个机会就是傻瓜。

    另一方面,这场仗原本是鬼子进攻河南,可以说与八路军无关。

    (注:顽军认为与八路军无关,实际上冈村宁次之所以急着进攻河南,最终目的就是救活中条山南岸再腾出手来进攻运城)。

    在与八路军无关的情况下,八路军不顾前嫌主动站出来与顽军合作,甚至还在其后方再次发起针对鬼子补给线的大仗。

    不管是从国家利益这大的方面,还是从江湖义气这小的方面,八路军在这件事上都做得仁至义尽。

    然而,八路军仗义出手加入了战争,现在顽军却把黑锅甩给八路军,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这会遭天下百姓耻笑的。

    因此,军长认为无论如何也不应该在这时候与鬼子讲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给敌人机会将顽军和八路军各个击破。

    有一天,如果八路军被鬼子击溃了,那么鬼子难道就不能像今天集中兵力对付八路军一样,调头集中兵力对付顽军?

    因此,八路军和顽军其实有共同利益,八路军的强大对顽军有利,是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唇亡齿寒的道理难道不简单?

    然而,军长是这样想,不代表“贪腐将军”以及重庆方面会这样想。

    对顽军高层军官来说,他们一直想做得利的“渔翁”。

    之前是因为鬼子进攻顽军,顽军被迫与鬼子作战,这是不得已的事,这时与八路军合作就符合顽军的利益。

    现在,既然鬼子要抽手去对付八路军,顽军可以再次袖手旁观成为“渔翁”,又何乐而不为?

    只有傻子才会不同意吧!

    不同意的都是什么居心?

    所以,战场这东西是很难讲清楚的,从不同角度看就能得到两个完全相反的结果。

    如果说有什么区别,就是前者目光长远后者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

    于是,在顽军高层的命令下,仅仅只用了两天时间,河南的战斗就渐渐缓和下来。

    不仅如此,鬼子和顽军还很有默契的把灾民往八路军的根据地赶。

    也就是鬼子把灾民赶到顽军控制区,顽军再把灾民赶到根据地……八路军说会收容灾民不是?那也就怪不得他们了!

    冈村宁次之所以这么做,是他希望灾民造成八路军的粮食危机,灾民可都是一张张吃饭的嘴,一下赶去几十上百万人,任八路军有多少存粮也吃不消。

    到时,帝国军队再对八路军防线发起全面进攻使其陷于战乱,只怕用不了多久就能把八路军拖垮了。

    顽军方面也很配合,他们为了不让八路军“借”灾民壮大,甚至还把灾民“筛选”了一番,也就是把年轻力壮的挑出来补充到军队里当兵,老弱妇孺全都赶到根据地去。

    冈村宁次和顽军这是打了一手好算盘,只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这个计划注定要失败。

    因为他们此时还不知道,八路军在三家店已经展开了工业化的道路正是缺人手的时候。

    另一方面,别看那些灾民大多是老弱妇孺。

    有句话叫“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他们是快要饿死的老弱妇孺,这时候为了能吃口饱饭,他们能吃的苦能做的事是远超常人想像。

    这时就别提什么“未成年人保护法”啦……人都要饿死还管这些?

    何况这年头十几岁的孩子扛枪上战场打仗都是正常的。

    只不过运城的压力马上就大了……

    顽军那边一停火,鬼子马上就调了两个大队的步兵补充到运城正面,接着又调了一个炮兵联队,空中的侦察机也时不时的在“零战”的保护下出现在运城的上空,然后就是炮弹由铁路一车车的往运城方向运,后续兵力也在持续增加中。

    可想而知,鬼子只需要用一段时间的准备就能对运城发起“消耗战”,以达到将八路军主力绞杀在运城的目的。

    这时李云龙又紧张了起来,几次给王学新打电话:“我说小东北,航空兵能不能露个脸?鬼子火炮都拉到咱家门口啦!咱们只能干瞪眼,这样下去可是会出大事的!”

    李云龙暂时还不知道“高精度火箭弹”的事……这事给他知道其实不顶什么用,他听了后估计只会扯开喉咙喊:“能打五十公里?那感情好!他的把鬼子兵营打一遍看看……”

    虽说“高精度火箭弹”廉价,但也不是用来打兵营的。

    王学新没有多作解释,只是回答道:“团长,你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

    其实王学新心里也没谱,主要是时间太短了。

    原本以为至少还有一个月的时间生产,但现在很可能只有十几天甚至更短。

    王学新放下电话后就问苏教授:“现在每天能生产多少枚‘火箭弹’?”

    苏教授回答:“每天十枚!”

    “十枚?”王学新皱起了眉头,产量太少了,这个数顶不上什么事啊!

第220章 陀螺仪

    然而,王学新的顾虑还不只这些。

    此时他的脑海在思考着另一件事:鹰酱对华夏战场的关注十分到位,尤其在王学新研发出火箭筒、火箭炮这些东西后。

    孙尔威说是来方便王学新与鹰酱之间的交流和交易的,但王学新认为他应该有另一个任务,那就是监视王学新的研发进展。

    这样一来……

    一旦八路军将“高精度火箭弹”用于战场,是不是马上就会被鹰酱知道?

    被鹰酱知道其实也没关系。

    八路军与鹰酱的关系不像顽军与鹰酱那样。

    顽军与鹰酱吧,那是顽军片面的受鹰酱援助,各方面几乎没有自己的研发能力,技术完全掌握在鹰酱手里,甚至是补给大动脉也不例外。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顽军几乎是把生死存亡都寄托在鹰酱手里了。

    于是,鹰酱对顽军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只要不触及底线,顽军只能点头照单全收。

    然而,“底线”在哪就不知道了。

    比如鹰酱在战争末期甚至直接绕过顽军跟毛熊谈外蒙问题……鹰酱有什么权力决定华夏的领土并把它作为条件送出去?

    但顽军生死都在鹰酱手里,各方面都被卡脖子,于是只能打掉牙往肚里吞。

    八路军就不一样了。

    八路军接受的美援不多(史上几乎没有),于是也就没有控制可言。

    王学新与鹰酱之间也是交易,也就是你来我往的利益交换,确切的说还是鹰酱占了大便宜。

    比如对阵“零战”的战术,再比如火箭筒的改进和应用,还有珊瑚海海战不一样的结果……

    珊瑚海一战,鹰酱原本是要损失一艘3.3万吨的列克星敦号重型航母,相比之下鬼子损失的祥凤号只有1.2万吨。

    从这方面来说,鬼子在这一仗中其实是占了便宜。

    而王学新对鹰酱战术的影响,让鹰酱避免了这个损失,列克星敦号只是负伤……仅此一点,鹰酱就赚大了。

    在这种“互惠互利”交易下,八路军其实没有被鹰酱卡脖子的地方。

    这其实是装备原始的好处之一:装备原始工业落后,想要的东西几乎自己都能造,还卡什么卡?

    在这情况下,鹰酱即便知道八路军有一款惊世骇俗的装备,但八路军就是不给技术,你又咋滴?

    威胁?

    断补给?

    不好意思,八路军不吃这一套。

    重点是……陀螺仪!

    以鹰酱的能力,他们知道这款装备后,再联想到王学新之前提出的“提高火箭弹精度”的说法,不难猜出“高精度火箭弹”需要陀螺仪。

    然后鹰酱就能卡八路军脖子了。

    出于这个原因,王学新不太愿意在陀螺仪没要到前曝光“高精度火箭弹”。

    因为一旦曝光又不给鹰酱技术……鹰酱还能傻不啦叽的把陀螺仪往八路军这送?

    到时就算要用美元买,只怕也是天价了。

    想到这王学新就没有迟疑了,他打算到斯金奈的实验室去一趟……斯金奈的研发团队一直在研究使用陀螺仪提高火箭弹的精度,只不过他们走的是另一个方向也就是用火药喷射修正轨道,这其实是被王学新带偏了。

    不过去之前,王学新耍了一个小心眼,他叫上了孙尔威。

    “我认为你应该了解一下斯金奈的研究所!”王学新说:“那是鹰酱与我们的合作项目,并且就在附近,如果你一问三不知,对上级或许不好交待!”

    孙尔威倒还真的没想到这一点,此时王学新一提醒,就忙不迭的点着头。

    “说得对,王!”孙尔威高兴的放下了手中的事,像老朋友一样邀着王学新的肩膀,说:“我正好也想去看看,研发进展怎么样了,有希望成功吗?”

    “当然有希望!”王学新回答:“但也有困难,而且需要时间,可能会是几年!”

    斯金奈一直都有向王学新递交实验数据和报告……这也是斯金奈把实验室设在华夏而且还是完县机场的原因之一,他希望王学新能在研究遇到困难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因此,斯金奈根本不可能在进度和报告上作假,反而是尽可能详细,送来之前还会让翻译翻成中文并反复确认。

    孙尔威笑了笑,回答:“我们并不担心这个,只要它有希望,那么就应该继续!因为没有任何一项革命性研究能轻易得到的,不是吗?”

    王学新点了点头,这是此时鹰酱的风格,他们有强大的资金做后盾,于是对科研的支持简直可以称得上“壕无人性”。

    斯金奈的实验室不远,几个人搭乘挎子十几分钟就到了。

    那是一个顽军遗留下来的钢筋水泥结构的防空洞,里头有许多房间,到处都是研发团队使用的机械和机床……斯金奈是不惜血本,他认为只有自己能生产火箭弹,才能随心所欲的改装,因此他搬来了一整个制作团队还大量的设备,总人数已经有三百多人。

    斯金奈正在试射场打火箭弹,一看到王学新进来就喜出望外,赶忙摘掉防护面罩迎了上来,热情的说:“你来的正是时候,营长!我正有一大堆的问题想和你讨论!”

    从这话就不难看出这并不是“正是时候”,斯金奈已经等了很长一段时间了,只不过王学新要么在指挥航空队作战要么在运城指挥作战,优先级别都比斯金奈高,于是很难等到王学新。

    没想到今天王学新竟然主动出现在实验室……此时的斯金奈都不能用兴奋、高兴这些词来形容了,而应该是“感动”。

    “好久不见,上校!”王学新看了一眼试射场,明知故问:“实验进行得怎么样了?”

    斯金奈摇了摇头,无奈的回答道:“不太好,营长!我们很难将陀螺仪塞进火箭弹里,于是我们只能把它连在中段……”

    斯金奈一边说一边把王学新和孙尔威带到一旁并打开一个木箱,里头保存着一枚用来试射的火箭弹,口径比常用的大得多。

    “另外!”斯金奈说:“我们还要想办法给陀螺仪供电,所以它显得很笨重!我们需要用……”

    斯金奈朝试射场上扬了扬头,士兵正在用一个像大炮一样的东西打这种笨重的火箭弹。

第221章 体积

    在王学新看实弹试射的时候,斯金奈就飞也似的跑回办公室拿着图纸返回,就像担心一个赶不及王学新就要回去似的。

    斯金奈示意部下在王学新面前展开图纸,然后指着图纸说:“营长你看,这是陀螺仪,这是为它供电的电池,接着就是控制系统……虽说这控制系统很简单,不过就是引燃火箭弹旁边的小火药柱,但整个系统集成在一起就成了现在这样子!”

    说着斯金奈有些无奈,虽说王学新已经告诉他研发的方向,但理论和实际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对此,王学新是一点都不觉得意外。

    此时的军用陀螺仪是机械的,还没做到小型化,直径大概有一个得篮球那么大。

    这体积用在“高精度火箭弹”上是不成问题的,大不了就是减少一些装药量。

    但如果像斯金奈这样真的用来提高普通火箭弹的精度,而且还要用一个炮管来发射……鹰酱习惯于用管式装备发射火箭弹,他们认为这种封闭性的东西更安全精度也更高,像毛熊那样在轨道上不讲精度的火箭弹,几乎不在鹰酱研发人员的考虑范围内。

    于是就会衍生出许多问题,比如尾翼展开的问题,气动布局的问题,还有发射管的适配问题等等。

    王学新想了想,就问着斯金奈:“既然这样,你们为什么不尝试用轨道发射?”

    斯金奈回答:“营长,我们为火箭弹加上陀螺仪,目的就是为了让它精度更高。但如果用轨道这种精度更低的发射方式,即便最终研发出来,也没有实战意义吧!”

    斯金奈这话倒是有几分道理。

    尤其是发射那一刻对精度的要求十分重要,因为这时会出现“失之毫厘谬之千里”的情况,陀螺仪只能尽量保证火箭弹在飞行的过程中不会因为气流火药质量等问题偏离自己的轨道,但无法决定发射那一刻的参数是否准确。

    因此,斯金奈认为既然要尽可能提高精度,那当然就要用精度更高的发射方式。

    但王学新却不这么认为。

    王学新回答:“上校,我认为我们进行某项研究时,应该尽可能的排除其它干扰。”

    斯金奈有些懵,他疑惑的问:“比如……”

    “比如!”王学新朝试射场上那巨大的发射管扬了扬头,说:“我认为你选择的这种发射方式就是一种干扰。我们要攻克的难题,也就是研发的重点,是将陀螺仪应用的火箭弹上修正它的轨道。而你们现在却把太多的时间花在其它项目上了!”

    斯金奈“哦”了一声,就明白王学新的意思了:“你的意思是,我们可以分步完成而不要求一次到位,比如先完成陀螺仪对火箭弹的修正,然后再考虑把它转化成发射管发射……”

    “是的!”王学新点了点头:“我想,如果你用这种方式研发的话,进程很可能会快得多!”

    但王学新心里却明白,这在这时代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

    原因就是陀螺仪的体积……陀螺仪的体积就决定了火箭弹的直径,而火箭弹的直径一旦大到篮球大小,那重量也就上去了,进而就会出现运输和补给问题等等。

    最终研发来研发去,会发现其实还是像V1导弹那样合适,因为这种体积的火箭弹就与V1导弹差不多了,而V1导弹通过尾翼控制方向修正轨道的方式才是最合理同时精度也更高。

    斯金奈此时所用的这种用火药柱修正的轨道的方式,更适合陀螺仪小型化后生产的小型导弹,比如红箭73反坦克导弹。

    然而这其中又有一个问题,红箭73反坦克导弹这类反坦克导弹是线导的,也就是需要用一根长导线连接着导弹,然后射手通过这根导线控制导弹准确的飞向目标……

    之所以说王学新是把斯金奈往坑里带,就是因为他没有把关键的一个步骤也就是“线导”透露给斯金奈。

    发明创造这东西有时就差这么一点。

    王学新不说,这时代又有谁能知道打出去的炮弹居然还可以用一根导线连着对其实施精准控制?

    不过斯金奈听到王学新的建议已经很满足了,他兴奋的说道:“营长说得对,我们的确应该要排除其它的干扰一步一步来。如果是用导轨发射就简单多了,我们只用几天的时间就能实现,实战表现……就是量的问题!”

    的确就是量的问题,精度不够就用数量凑,这一直以来都是火箭弹的特点。

    王学新就接着斯金奈的话风叹了一口气,说:“上校说的没错,的确就是量的问题,但这也是我们面临的大问题……确切的说是八路军要面临的大问题,这使首长都没有信心才继续研发这个项目了,这也是这段时间我很少来这个实验室的原因之一。”

    “什么?”斯金奈一听这话脸色就变了。

    首长如果对这个项目没信心,那是不是代表八路军要放弃这个项目了?

    八路军如果要放弃这个项目,那是不是意味着王学新就不能再参与研发了?

    王学新要是不再参与研发,就凭他们这支团队……何年何月才能把这种火箭弹搞出来?

    想着,斯金奈就着急的问道:“为什么?营长,这可是能提高火箭弹精度的项目,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这个项目要是成功了,就将拥有又多、又准、又远,而且还十分廉价的火炮,这在战场会为我们争取到多大的先机啊!你应该跟你们首长说说这些……”

    “我当然跟首长说过这些!”王学新皱起了眉头:“可是上校,你要知道我军不是你们,你们能生产陀螺仪,陀螺仪要多少有多少而且十分廉价。但是我军呢?”

    斯金奈听着这话就“哦”了一声明白了。

    华夏公路被封锁,此时还没有半点打通的希望。

    而火箭弹又是批量发射的玩意,动不动就打几百发。

    如果要用陀螺仪提高火箭弹的精度,那也就意味着动不动就要几百个陀螺仪……

    这对八路军而言就是天价了。

    还不如不要精度,直接生产更多的火箭弹乱打一气。

第222章 套路

    这事被王学新这么一绕,就变成八路军没这方面的需求了。

    不过这也合情合理,八路军是一支装备原始的部队,能有火箭炮用就不错了,还费这力气去花大价钱去提高火箭弹精度?

    两国国情不一样,鹰酱则是财大气粗,于是总是不遗余力的追求高科技追求对敌人在装备上的优势,八路军还没到那时候啊!

    孙尔威想到这点时也有些慌了。

    因为鹰酱国内对这个项目十分重视……

    初期王学新提出来时鹰酱还不觉得有什么,后来转念一想,能提高火箭弹的精度,那是不是也可以提高火箭筒的精度?

    这可不得了!

    先不说成批打出去的火箭弹要是用了精度能轻易压制敌人步兵和炮兵,用于反坦克炸碉堡的巴祖卡火箭筒要是能提高精度,是不是就可以在数百米外命中敌人坦克和碉堡?

    这样一来,就是步兵、炮兵、坦克全在这玩意的压制之下,那陆地上还有对手吗?!

    于是一声令下,让孙尔威积极跟进这个项目。

    这也是斯金奈在研发时要什么就有什么的原因之一,否则鹰酱在太平洋打得正紧张的时候,哪还有多余的精力和资金在远在数万公里外的华夏建起一座实验室。

    想着,孙尔威不等斯金奈开口,马上就对王学新说道:“王,这点你们不需要担心,我们会为你们提供足够的陀螺仪……”

    王学新笑了笑,回答:“孙尔威,你要知道现在从鹰酱那运来的物资都要用飞机从驼峰航线运输,而我们需要的陀螺仪的数量很可能十分庞大,你却让我们不要担心?”

    说着王学新就摇了摇头:“首长考虑过这个问题,他认为,有一天就算我们成功的提高了火箭弹的精度,但在战斗中很可能需要上万个陀螺仪!你们有可能从驼峰航线运上万个陀螺仪吗?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所以……这个项目对我们没有任何意义!”

    说着王学新就摊了摊手,摆出一副无可奈何的表情。

    “不,我们当然能做到!”孙尔威说:“一架运输机大约能运输一千五百个陀螺仪,一万个陀螺仪对我们而言不过就是七架运输机的运力!”

    王学新无力的回道:“七架运输机可不是个小数目,先不说我们付不起这个运费,另外……顽军那边会同意你们这么做吗?”

    “顽军没有不同意的理由!”孙尔威说:“而且他们也没有选择!”

    顽军的确没有选择,他们是食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人,又哪有资格对送资源来的鹰酱说三道四。

    王学新想了想,又叹了口气,说:“还是不要了,你知道的,八路军眼前又有一场大仗,未来局势只怕不容乐观,八路军很可能会丢了运城然后再回到山里打游击,到时……就更不需要提高火箭弹的精度了!”

    王学新这话是半真半假。

    真的是运城眼前的形势,假的是“回山里打游击”……王学新认为此时的八路军还不至于到那地步。

    这时斯金奈就插了一句话:“你应该这么想,王营长!如果我们能成功提高火箭弹的精度,那是不是就可能在运城挡住鬼子即将发起的进攻?这种装备肯定会在这一仗发挥作用的,而且还会给敌人心理上的震撼!”

    “是的!”孙尔威又加了一把火:“只要我们的速度够快……”

    王学新愁眉不展的打断了孙尔威的话:“就算我们够快又能如何?你们够快吗?一万个陀螺仪能及时赶到并加装到火箭弹上吗?你们想过没有,运输、研发、改装,最后才是投入到战场发挥作用,这需要多少时间?那时,鬼子只怕已经攻下运城了吧!”

    孙尔威和斯金奈听着这话不由愣了。

    这的确有困难,甚至就像王学新说的……“不可能”。

    就在孙尔威陷入沉思时,斯金奈就给他使了个眼色。

    孙尔威初时还不明白斯金奈的意思,但转念一想就明白了……站在鹰酱的角度来看,他们不需要关心这火箭弹是否来得及投入战场拯救运城。

    这对鹰酱的影响微乎其乎甚至还可以说没有影响。

    鹰酱需要关心的就只有一点:成功的提高火箭弹的精度。

    因此,管八路军运城能不能守住,先把王学新稳住并说服八路军继续这个项目才是正事。

    想到这里,孙尔威再次打起精神,劝着王学新:“王,我们不试试怎么知道?难道你愿意就这样认输了?这可是一次转败为胜的机会!更何况,就算这次没能及时挽救运城,有一天你们还可以用这种火箭弹重新夺回运城!”

    王学新装出一副被说动的样子沉默不语。

    孙尔威一看有戏,就接着说道:“我们可以尽一切努力节省时间。你看……”

    孙尔威说着就掏出笔记本和笔,凑到王学新面前边画边说:“我们可以把这些事统筹分配一下,在你们继续研发时,我负责从国内调陀螺仪,一万个,如果顺利的话,十几天就能赶到运城了。”

    孙尔威继续在本子上规划:“鬼子现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起进攻,假设在十几天后,到时你们可以利用地形优势抵挡鬼子一个月时间。也就是说……你们有一个多月的时间研发,那时如果有突破性进展,我们保证,实验室生产出的第一批火箭弹就会用于战场,而且还会成为一个生产基地!”

    斯金奈也做出了保证:“这是当然的,我已经等不及想看到那一天了!”

    王学新看了看孙尔威,又看了看斯金奈,说:“可是一个多月……我没有信心!”

    “为什么不试试呢?”

    “是的!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我是说解决运城的危机!”

    王学新想了想,就点头道:“好吧!我把你这个方桉请示一下首长!”

    孙尔威和斯金奈立时就喜形于色,连连对王学新说道:

    “就该这样!”

    “这是个正确的选择!”

    他们俩人不知道的是,其实这正是王学新希望的。

    王学新从一开始就知道,一万个陀螺仪……要是由自己提出来的话,肯定会引起鹰酱的怀疑。

    但如果由他们自己提出来,而且还迫不及待的要交到八路军手中,那就没什么好怀疑的了。

第223章 海战模式

    有了孙尔威的承诺王学新悬着的心也就放下一半了。

    不过也只是一半而已,给出承诺的只是孙尔威,鹰酱那边答不答应还是另一回事。

    但王学新这个担心却显得有些多余,因为鹰酱方面一听到孙尔威的解释马上就答应给八路军调一批陀螺仪。

    海军上将对此的解释是:“这是为了我们自身的利益,同时也是对华夏营长的感谢!如果没有华夏营长的建议,我相信珊瑚海一战不可能这么顺利!”

    完了后海军上将又对负责华夏事务的杜立特说道:“当然,我们愿意是一回事,这些陀螺仪是需要成本的,一万个陀螺仪可不是小数目。我们希望……”

    思考了一会儿,海军上将就对杜立特说道:“把珊瑚海海战的详细经过发给华夏营长看看,我们希望他能给出一些建议!”

    海军上将没有具体说是哪方面的建议。

    他之所以这么做,其实也有些考验华夏营长的味道。

    如果不告诉华夏营长具体的方向而华夏营长却知道海军担心或者犹豫的是什么,就证明华夏营长是真材实料,他给出的建议又多了几分可信度。

    于是,珊瑚海海战的具体作战过程很快就发到运城……这已经不算是秘密了,毕竟仗已经打完,鬼子该知道的已经知道,只有局外人比如华夏、毛熊还不知道具体情况。

    孙尔威收到战斗过程马上就拿着文件赶到王学新的办公室。

    “王!”孙尔威将一叠文件堆在正在签补给确认单的王学新面前,说:“看看这个!”

    “这是什么?”王学新停下笔拿起文件翻了翻,然后疑惑的抬头望向孙尔威:“珊瑚海海战?给我这个干什么?”

    孙尔威扬了扬手中的清单然后递了上来,说:“这是预计运输陀螺仪的费用……我们只说能为贵军优先提供,但没说免费!”

    王学新看了看清单,平均一个陀螺仪大概需要一千两百多美元,一万多个陀螺仪少说也要一千多万美元,真他娘的贵。

    不过这似乎也是情理之中。

    首先这是华夏造不出来只有鹰酱能生产的,那就鹰酱说多少钱就多少钱。

    其次,这还需要用运输机从驼峰航线运输,运两万个最后都不一定能有一万个能交到八路军手里,这还没算运输机及飞行员的损失。

    这也是提升火箭弹精度不现实的原因之一……谁会用一千多美元的陀螺仪去提升造价不过几十美元甚至更低的火箭弹的精度?直接造几十枚火箭弹不香吗?

    见王学新一脸为难,孙尔威就拍着那叠文件说道:“但是,如果你能看完这些资料然后给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你就可以把不需要为这份清单操心了。二选一,你选哪个?”

    其实这根本就不需要问,没人会傻到选择清单。

    只是……

    王学新说:“我当然知道该怎么选,但是,我不一定能提出有价值的东西!”

    “你为什么不试试呢?”孙尔威说:“反正这浪费不了你多少时间,你说呢?”

    王学新觉得也对,于是就拿起文件看了起来。

    文件上写的是从鹰酱视角的作战过程,详细到几点几分发生什么战斗,或者是收到什么情报派出战机搜索鬼子的航母等等。

    王学新还没看一会儿就眼花瞭乱了。

    这不怪王学新,这场仗打得就有些乱,敌我双方都没有充分的准备,情报也不断出现错误,比如鬼子空军搜到一艘油船和驱逐舰以为是鹰酱的航母,于是派出大经战机、轰炸机轰炸,同样的情况在鹰酱身上也发生过。

    没看多久,王学新就把文件丢到了一边。

    孙尔威问:“有什么看不懂的吗?”

    这在孙尔威的意料之中,因为他觉得,王学新是个华夏营长,而且是陆军,可能连军舰都没看过,对这作战过程当然会有许多不懂的地方。

    孙尔威已经做了些准备,他是带着参战的舰只及战斗机等装备的数据来的。

    但王学新却不关心这些。

    王学新看了看孙尔威从文件夹里取出的装备数据,摇了摇头说:“我想,如果我只是装备上提出建议,你们可能会大失所望了。”

    “不,当然不!”孙尔威回答:“你忘了吗?你给出的许多装备都发挥了作用!我想,这也是他们想要你的建议的原因,甚至不惜用一万个陀螺仪换!”

    王学新笑了笑,问:“你真的是这么认为的吗?”

    孙尔威疑惑的望着王学新:“那还能是什么?”

    王学新重新拿起写满了战斗过程的文件翻了翻,说:“孙尔威,不知道你是否发现一点,这场仗几乎没有用到海军装备,我是说舰炮……”

    孙尔威一愣,从王学新手里接过文件翻了翻,然后点头道:“你说得对,的确没有用到舰炮!因为……因为舰队没有直接接触!”

    “是的!”王学新说:“舰队没有直接接触!”

    孙尔威耸了耸肩:“这能说明什么?”

    王学新摇了摇头,孙尔威只是个情报人员,他不是海军也不是战术专家,所以对这方面不敏感。

    珊瑚海海战,之所以举世闻名不只是因为它是太平洋战场由鬼子进攻转为僵持的转折点,更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舰母的对战。

    在此之前,所有的海战模式都是敌我舰队在可视距离上相遇,然后彼此用舰炮互轰,飞机在这种海战模式中只是起着辅助作用。

    在这阶段,所有人都不理解也不知道航母在海战的作用,更不知道将来的海战会是什么模式,就算有也只是一点模湖的猜测,但谁也不敢确定。

    因此,航母在这时期是被人嘲笑的对像,它被认为是敌人军舰的靶子,各国海军依旧在朝大炮巨舰的方向发展,并普遍把航母当作辅助,也就是前方大炮巨舰对轰,后方航母起飞战机和轰炸机前往助战……

    然则,在珊瑚海海战过后,许多人却吃惊的发现,实战与想像是两回事,实战很可能不会出现这种状况。

第224章 建议

    珊瑚海海战,是一次鬼子和鹰酱舰队没有直接接触的一场战斗,传统模式中威风八面的战列舰、巡洋舰,在战斗中甚至连开炮的机会都没有。

    如果说有,那就是防空炮用于防空。

    但谁都知道这相对于速度快又带着杀伤力巨大的航空炸弹和鱼雷的轰炸机、鱼雷机面前十分被动。

    王学新相信,鹰酱海军上将已隐隐感觉到有了航母的海战很可能会往这方向发展。

    但海军上将又不敢确定。

    因为,谁知道这会不会是一种巧合?

    这一次是这样,并不代表下一次也是这样。

    如果下一次又发展成大炮巨舰互怼呢?

    这问题看起来似乎不重要,但其实却关系到海军命运。

    如果未来的海战模式如果都像珊瑚海海战那样,双方的舰队不接触或者很少有接触的机会,那么说应该把大炮巨舰的战列舰淘汰。

    因为战列舰是针对敌人军舰的,它有厚重的装甲和强大的对舰火力,但同时又造价高昂速度和应变能力不足,这特点注定战列舰会成为敌机的靶子……它在战斗中发挥不了多少作用,却能把海军的资源掏空。

    如果未来的海战模式还是像以前一样没有改变,珊瑚海海战不过是一次例外,这时海军上将如果做了决定把战列舰淘汰而全力发展航母……其结果就不用多说了,鹰酱海军将把资源堆在航母上,然后成为敌人战列舰的靶子。

    于是海军上将就为难了。

    接触战还是非接触战!

    到底哪种才是正确的?

    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是毫无疑问的,现代海战模式基本都是非接触战,战列舰已经不存在,那什么驱逐舰、护卫舰,反舰能力早就不是重点,重点都是防空,反舰反潜能力其战略目的都不是当作战争的主力,而是为了保护航母……也就是说主角绝对是航母,是一支舰队的核心。

    但那是站在现代的角度看问题。

    此时的海军上将正处在十字路口,他需要一个建议以确定该往左还是往右。

    王学新没有多说什么,因为他知道这个问题对孙尔威这种门外汉解释也解释不清,如果海军上将在面前,王学新倒是可以跟他畅谈一番把每个细节和原因都分析得一清二楚……这对知道答桉的现代人而言并不是难事。

    想了想,王学新决定长话短说,从最有说服力的一点入手。

    “这么说吧!”王学新说:“我的建议是这样的:你们可以想想雷达包括对空对舰雷达,虽然现在的雷达还不够先进,它探测的距离不远也常常会出错,还有许多缺陷,但是……技术一直都是在进步的,总有一天雷达的探测距离会远超大炮的射程!”

    说到这王学新就收住了嘴。

    孙尔威拿着笔记录着,他还以为王学新没说完,抬头问了声:“还有呢?”

    “没了!”

    “没了?”孙尔威望向王学新,一脸错愕:“这……算是建议?”

    “是的!”王学新点了点头。

    孙尔威有些愤怒了,他把手里的笔记本一合,说道:“王,这可是价值上千万美元的建议,我不认为你这样敷衍了事的态度能让他们满意……”

    “不,孙尔威!”王学新打断了孙尔威的话:“恰恰相反,我这个建议,远超陀螺仪的上千万美元,我在考虑,你们是不是应该再补一万个陀螺仪给我!”

    孙尔威笑了起来:“你在开玩笑?这一点也不好笑!”

    但看到王学新脸上一本正经的样子,孙尔威才确定王学新不是在开玩笑,他难以置信的摇了摇头:“你疯了!我告诉你会有什么结果,他们可能会取消这次陀螺仪的运输,你什么也得不到,而我……会被他们臭骂一顿!”

    “放心吧,孙尔威!”王学新说:“这就是我的建议!你可以选择不把它发回鹰酱,这是你的自由。但是……你可能要为此冒更大的险!”

    孙尔威愣住了。

    王学新说的对,不管王学新给的这条所谓的“建议”有多荒唐,把这“建议”发回鹰酱是他的职责。

    发,顶多就是被臭骂一顿。

    不发,那就是渎职,这问题就大了。

    孙尔威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说:“好吧,你赢了!”

    说着连招呼也不打就拿着笔记本离开了。

    孙尔威甚至在回到自己办公室时还犹豫了一番,到底要不要把它发回鹰酱。

    但考虑到问题的严重性最终还是发了。

    不过他在电文最后补充一句:“我只是如实陈述华夏营长的建议”。

    言下之意是这建议与他无关,他做好了自己份内的工作。

    孙尔威等了半个多小时,这半个多小时对他而言是如坐针毡,他在脑海里想像了无数遍回电的批评,他甚至都能看到史密斯上校的怒吼。

    然后……会是什么处罚呢?

    被调回国然后丢到战场去?

    听说太平洋的岛屿到处都是潮湿、闷热,还遍地是毒虫,去了那里不是死于战争就是死于饥饿和疾病。

    就在这时,通讯员拿着电报来了:“上校回电了,他说我们干得很好,上将对这个建议很满意,他让我们向华夏营长表达他的谢意,同时一万个陀螺仪会准时送到,华夏营长提出的另一万个陀螺仪也是可接受的,上将会亲自为八路军申请!”

    孙尔威听着这话惊得下巴都差点掉了下来,他都怀疑通讯员看错了,接过电报反复看了几遍,这才相信这是真的。

    孙尔威不知道的是,海军上将在看到王学新的建议时有如茅塞顿开。

    “上帝,他是对的!”海军上将像被针扎似的从摇椅上跳了起来:“雷达,我怎么没想到雷达?”

    然后走了几步,海军上将就激动的说:“只要雷达得到长足的发展,那么必然会在视距外当然也在大炮的射程外发现敌人的舰队,那么,还有接触战吗?”

    于是情况就明朗了,将来的海战肯定是非接触战,也就是航母的天下。

第225章 方向

    二战时期鹰酱在海战上之所以越打越顺而鬼子却越打越艰难,最终都到了没有还手之力,除了鹰酱强大的工业能力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两者在海战模式上走了不同的路。

    鬼子虽说也有航母,但他们并不认为将来的海战会是航母的天下,更没意识到将来的海战大多数都是非接触战。

    于是,鬼子在生产航母的同时依旧在生产战列舰和重巡洋舰……“武藏号”战列舰于1943年服役,这种战列舰一艘的造价就相当于三艘航母,直到战争结束,鬼子还有两艘重巡洋舰在建。

    反观鹰酱,却是集中资源研发新型舰载机,然后将各种船只能改的都改成轻型航母(主要用于运送舰载机而不是作战),还将航母进行模块化批量化生产,埃塞克斯级航母在短短的几年内就造了24艘……

    鬼子原本就资源篑乏、工业能力弱,发展方向又出现错误,能打赢鹰酱那就是怪事了。

    王学新这番话算是点醒了海军上将让他们更早的进入正确的发展方向,这不只符合鹰酱的利益同时也符合华夏的利益……鹰酱在太平洋战场上越顺利,华夏的压力就越小,这是一体的。

    因此,这次交易王学新怎么算都是划得来。

    何况原本以为只有一万个陀螺仪,现在却能拿到两万个……这可以算是意外的惊喜了。

    但王学新依旧不怎么放心。

    这并不是说王学新担心鹰酱不给陀螺仪。

    这时期的鹰酱在国际上还算是说话算话的……这是国际环境导致的结果:此时的鹰酱并不是世界第一,世界第一是日不落帝国。

    鹰酱想要成为世界第一并当然就要建立自己的威信。

    建立威信首先就是要说话算话并且做一些有利于国际和平的事,比如租借法桉,再比如积极开辟第二战场夹击汉斯,所有的这一切都给鹰酱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国际影响力像坐火箭似的直线上升。

    反之,在丘吉尔领导下的日不落帝国却是目光短浅,为了眼前的利益一副贪便宜没够,战时答应各殖民地只要帮日不落作战,战后就给他们“自由”,但战后就马上反悔。

    不仅如此,战后在阿三极其困难时依旧以重税吸血,导致阿三大饥荒饿死了上千万人。

    这一系列看似高明实则愚蠢至极的操作直接使日不落帝国的国际影响力直线下降。

    结果就是……鹰酱成功登上世界第一的宝座。

    此时的鹰酱是在建立声望的阶段,当然不会轻易违诺,尤其一万两万个陀螺仪对鹰酱而言根本就算不了什么,更重要的还是此时华夏的工业水平与鹰酱根本就不是一档次的,鹰酱用不着防着华夏。

    因此,王学新相信鹰酱会兑现这两万个陀螺仪,而且为了战争还会很快就到位。

    果然,两天后孙尔威就告诉王学新:“王,第一批一万个陀螺仪已经从发货了,预计十五天后能到达根据地。你放心,我会全程跟踪!”

    十五天,一万个陀螺仪,这可以说是解决了“高精度火箭弹”的燃眉之急。

    王学新马上就命令苏教授那边扩大生产“高精度火箭弹”的生产规模。

    虽说陀螺仪还没到位,但其它部件可以先生产,等陀螺仪一来……把它一一装上就可以了。

    苏教授那边动作也不慢,马上就把设计图纸带到三家店……这种规模的生产而且还需要保密,当然需要兵工厂的生产。

    而最适合生产这种装备的就是设在三家店的六分厂。

    王学新没有去六分厂,但苏教授每天都会把情况向王学新汇报:

    “一切顺利,六分厂需要两天的时间自制所需的机械!”

    “人手严重不足,但三家店有许多难民,我们紧急从难民中挑选有木工、冶金、机械等手艺的人才!”

    “在苏厂长的大力配合下,已经开始试制,预计每天能生产三十枚‘高精度火箭弹’,后期或许还能扩大产量!”

    ……

    仅仅只是七天的时间,所有的一切就步入正轨并且每天生产三十枚,只怕也只有苏欣才有这能力做到这样。

    每天生产三十枚,这产量差不多够了。

    如果按打一场仗需要一百枚,那么每三天的产量差不多就可以敲掉鬼子一个重炮阵地……鬼子可没有那么多的重炮。

    至于斯金奈那边,王学新就是偶尔过去敷衍一下。

    这一点斯金奈也可以理解。

    在斯金奈的看来,此时的八路军正在积极准备运城的防御,而这一线的防御又是王学新负责的,当然没有那么多时间投入研发。

    更何况,这种“提高火箭弹精度”的项目是长期的,不是短时间就能有成果,因此斯金奈也不急。

    王学新这边,他主要的焦虑还是在陀螺仪上。

    在他的认知里,认为两万枚“高精度火箭弹”是远远不够的。

    苏教授等人之所以认为一万枚够用,那是因为他们以为这种“火箭弹”只是用来对付鬼子炮兵。

    但王学新却知道事实并非如此。

    射程五十公里可以对付敌人炮兵,如果把射程延长到一百公里甚至两百公里呢?

    那不是就可以随心所欲的进攻敌人的火车站、兵营、仓库甚至机场?

    这才是导弹的正常操作,也是王学新最初对“高精度火箭弹”的定位……八路军在飞机上及工业上也许比不过鬼子,但如果在导弹在比鬼子强,就能形成“我能打到鬼子而鬼子却打不到我”的优势,到时鬼子就将处于被动。

    要形成这种局面,就需要海量的“高精度火箭弹”,这就需要海量的陀螺仪。

    但王学新又能怎么做呢?

    像鹰酱要求生产陀螺仪的机械?

    这只怕不可能。

    鹰酱可以援助华夏,但不会断援助华夏这条路……把生产陀螺仪的机械给了八路军让八路军有自产的能力,这条路实际上就断了。

    鹰酱再傻也不会做这样的事。

    想了想,王学新认为在这方面可以利用一下毛熊。

第226章 逆向工程

    王学新打了个电话给安德罗维奇。

    安德罗维奇在运城,依旧是坦克部队的顾问。

    他干这活已经上瘾了,尤其在战场上带着自己的坦克组秀了一手绝活后,简直就被八路军的坦克兵们捧上了天。

    这让安德罗维奇很受用,一天到晚就在训练场对着坦克兵们大喊:

    “嗨,你这么干就是把自己的薄弱部位亮在敌人的炮口下,嫌自己命长吗?”

    “加快速度,我们坦克的优点就是速度快!”

    “让你加快速度,并没有让你走直线,你这个兔崽子!知道敌人会怎么想吗?敌人会把你当成送上门的晚餐!”

    ……

    安德罗维奇很享受这份工作,因为在这里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何况八路军给他的工资还相当可观……每个月三十美元,有战果还有奖励,这可比在国内用温饱去拼命强多了。

    王学新一个电话打来,他赶忙返回办公室接起,一开口就粗犷的叫道:“营长同志,好久不见了!不来看看你的坦克兵吗?他们已经变了样了!你这个营长可有点名不副实啊……想看到你比见到敌人的炮弹还难!”

    说着就“哈哈”大笑起来。

    王学新有些听不懂这个笑话,后来才从来蒙洛科夫那得知,毛熊坦克兵通常把“见到敌人的炮弹”指被敌人炮弹命中……敌人的炮弹通常是看不见的,只有被命中才能看见,只不过看见的那一霎那也许就没命了。

    王学新寒暄了几句,然后就步入了正题:“我想见见来蒙洛科夫,你有办法跟他联系吧?”

    “当然!”安德罗维奇回答:“我马上联系他!”

    在这一点上,毛熊做得不如鹰酱周到。

    鹰酱知道王学新的价值,因此就又是联络员又是研发人员的围绕在王学新身边,王学新随时有什么想法随时想联系鹰酱只需要一句话。

    但毛熊似乎有些后知后觉,他们只在有困难的时候或者有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时才能找一下,以到于王学新想联系他们还得绕一个弯。

    不过来蒙洛科夫也不敢怠慢,他在接到安德罗维奇的电报时第一时间就搭乘飞机飞到西安。

    这时期的天空几乎都是鬼子的,坐飞机可不安全,来蒙洛科夫这已经可以算是冒着生命的危险赶来了。

    当天傍晚,来蒙洛科夫就赶到了完县机场。

    照例,王学新是在机场外接待的来蒙洛科夫,机场重地,王学新必须保持必要的谨慎。

    “营长同志!”来蒙洛科夫一上来就兴奋的握着王学新的手,说道:“您上次给我们的建议很有用,我们用你说的战术组建了一支攻击机部队,就像您说的,它们不需要熟练的飞行员,只要培训几个月就能上战场……太感谢了,这正是我们急需的!”

    这种作战方式的确是毛熊当下需要的。

    王学新有时都在想,如果自己凭本事给鹰酱和毛熊提供装备和战术上的建议的话,只怕用不了多久就会患上精神分裂症了。

    因为鹰酱和毛熊的装备风格完全不同。

    鹰酱喜欢的不适用毛熊,毛熊喜欢的鹰酱看不上。

    比如毛熊此时用的这种用火箭巢对地攻击的东西,鹰酱就不太看得上,他们一向不喜欢这种精度不高全靠廉价的数量去堆的装备……其实鹰酱海军也经常这么玩,用舰炮先把要进攻的岛屿来来回回的轰个几遍。

    然而,即便鹰酱是这么玩的,他们依旧尽可能追求精度。

    王学新没在这方面说太多,他朝身后的警卫员招了招手,警卫员就抱着两个包裹上来摆在来蒙洛科夫面前。

    来蒙洛科夫有些疑惑,他望了望王学新,问:“这是……”

    “陀螺仪!”王学新说:“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说过,鹰酱那买来的!我觉得你们对它会有兴趣!”

    来蒙洛科夫的眼睛马上就亮了起来。

    他对陀螺仪略有了解,虽说此时的毛熊还没有这玩意,但鹰酱那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中了。

    (注:毛熊陀螺仪的生产是在二战时期从汉斯那缴获了几个然后进行彷制的)

    来蒙洛科夫小心翼翼的打开包裹,打量了一下陀螺仪,然后就问:“营长同志,您的意思是……”

    “我什么也没给你!”王学新自说自话:“不久的将来,我们会把陀螺仪大规模的用于提高火箭弹的精度。而这种火箭弹是用来对付鬼子的,所以……”

    来蒙洛科夫马上就明白了:“如果大规模应用,必然就会有些火箭弹没有引爆,陀螺仪就有可以保存下来落到鬼子手里,然后再辗转到我们手里!”

    王学新点了点头。

    来蒙洛科夫是个聪明人,一点就透,就不用王学新说太多了。

    “我想要的是!”王学新说:“有一天你们能生产这东西了……”

    说着王学新朝陀螺仪扬了扬头:“我希望你们能优先并以成本价向我们提供!”

    “没问题!”来蒙洛科夫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下一秒,他又觉得这回答有些仓促了,就解释道:“抱歉,营长同志!我没有决定权,但是……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同意的!”

    王学新说:“你可以先请示一下,如果不同意……”

    说着王学新耸了耸肩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当然!”来蒙洛科夫说:“我马上就请示总顾问!”

    王学新是这样想的。

    这东西如果只有一家会生产,比如只有鹰酱会生产,那么八路军要拿到货就困难得多。

    但如果毛熊也能生产就不一样了……到时八路军就多了一个选择,鹰酱不愿意提供,毛熊会提供,于是就不存在卡脖子的问题。

    华夏要吃透这东西也许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但那是因为华夏工业基础薄弱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毛熊不同,毛熊有相当雄厚的实力,在重工业方面与鹰酱也不相上下。

    如果带了样品让毛熊拆,然后进行逆向工程把它们生产出来……这对他们而言算不上什么难事。

    于是,从长远来说,陀螺仪的问题才算解决了。

第227章 诱饵

    来蒙洛科夫说的没错,当他把陀螺仪的事以及王学新的条件上报给总顾问时,总顾问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了。

    “我的天!”总顾问说:“居然是陀螺仪!鹰酱居然愿意把陀螺仪援助给华夏?”

    也难怪总顾问感到奇怪,毛熊之前几次向鹰酱提出需要陀螺仪,但鹰酱都以各种理由婉拒了,而华夏居然能轻轻松松就拿到这东西。

    不过想想,总顾问就觉得这似乎也正常。

    鹰酱之所以不愿意给,是因为以毛熊的实力,鹰酱一旦给了很快就会被毛熊彷制,这是挡也挡不住的……军事这方面是专利权的重灾区,因为这关系到国家利益,和平时期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专利归属很难判定,一旦打起仗就更不会管什么专利了。

    但是鹰酱把这玩意给华夏就放心多了,因为以华夏现有的工业几乎无法彷制这东西。

    想着,总顾问没有半点迟疑,他马上就命令来蒙洛科夫:“答应华夏营长的条件,到时我们甚至还会视情况免费为华夏提供陀螺仪,甚至生产陀螺仪的技术和机械也没问题!”

    这也是总顾问高明的地方。

    一旦毛熊能够彷制,到时陀螺仪就不再是“秘密”设备了,到时是不是就要抢占华夏的市场?

    王学新一看到总顾问的电报也是喜出望外,于是一拍即合马上就把这事定了下来。

    办完这件事后,王学新一颗悬着的心就放下大半了,回到指挥部感觉一阵轻松,就顺手拿出孙尔威送的咖啡就着开水泡了一杯。

    当王学新闻着咖啡的浓香轻轻品尝一小口时,陈松勇就急匆匆的拿着电报来报告道:“营长,鬼子重炮联队上来了!”

    说着就将电报递给了王学新。

    王学新放下咖啡杯接过电报一看,情报居然详细到鬼子的火炮型号都有:“八九式150MM加农炮,23门,射程18公里,布设在原化坪……”

    王学新疑惑的抬头问:“确定在原化坪?”

    王学新这么问不是对情报有怀疑,而是这情报详细到让人无法相信……炮兵阵地不应该秘密布署的吗?鬼子怎么会光明正大或者说这么容易就让八路军打探到了消息。

    陈松勇回答道:“那是因为鬼子这炮的射程有18公里,所以他们根本就不担心我们能够压制!”

    王学新“嗯”了一声。

    这一点王学新不是没想过,但现在八路军有空军不是?

    尤其空军还有挂载了火箭弹的攻击机,这打炮兵阵地也是一个选项。

    所以,王学新想,鬼子之所以敢这样明目张胆的布设炮兵阵地,另一个原因就是想引诱八路军的空军出动……

    想着,王学新就对陈松勇下令:“继续侦察,重点在原化坪周围,看看是否有鬼子的防空部队或是雷达部队!”

    陈松勇马上就明白了王学新的意思,转身就把命令传达了下去。

    两小时后就有了消息。

    陈松勇拿着情报一脸庆幸,说道:“营长,您猜对了!鬼子在原化坪周围的高地上秘密布设了至少三个防空联队,另外还增设了几个雷达站,因为鬼子警戒严密,直到现在我们还无法确定有多少防空部队和雷达站!”

    王学新点了点头。

    具体多少雷达站和防空部队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王学新知道这是个陷阱,或者说冈村宁次这次是有备而来。

    鬼子的重炮部队其实是从布置起就可以对运城发起炮击。

    因为鬼子的目的是威吓八路军乃至运城的百姓,这就没有什么目标,只需要炮弹能打进运城就行。

    炮弹数也不需要多,有一门就用一门。

    暴露了也没关系,反正八路军也没什么装备能反制。

    鬼子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八路军的航空队……

    鬼子炮兵阵地如果频繁转移,那么就有效率不高的问题。

    但如果不转移,就会遭到八路军航空队的轰炸。

    于是,冈村宁次干脆就把炮兵阵地做为诱饵。

    确切的说应该是连环计:

    八路军要是出动空军,就会遭到鬼子防空部队及“零战”的双重阻击。

    八路军如果不出动空军,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鬼子用重炮一发接着一发的朝运城轰炸。

    如果是以前,王学新可能还真拿这情部没办法。

    但是现在……

    固定的位置,原化坪。

    这就意味着鬼子炮兵阵地的坐标是公开的。

    不过这测量起来还是有些困难,原因是距离前线远,有十五公里,而且还是在高地另一侧。

    这就意味着炮兵侦察员无法直接测量敌炮兵阵地的坐标。

    另一方面,此时八路军又没有可以进行空中测绘的技术……其实不只是八路军,其它军队也很难在侦察机上精确测到敌人炮兵阵地,因为侦察机本身就是高速飞行的,没有一个基准让炮兵侦察员测量。

    这时期还在普遍使用的一种测绘方式是热汽球……“站得高看得远”,炮兵观察员在热汽球上。

    因为热汽球位置相对固定(用牵引绳绑在地面),于是炮兵观察员就能在其上测量到目标的位置。

    八路军没有这些设备,就只能用坐标延续的方式,也就是通过侦察兵一段一段的测量相对距离和高度,然后再计算出准确的坐标。

    这些都不需要王学新操心,那是情报人员和侦察兵的事,八路军的情报人员从来就没让人失望过,他们甚至会反复验证几次以保证数据准确。

    剩下的问题……就交给“高精度火箭弹”了。

    王学新第一时间就把和志民叫来,开门见门的问:“我们手里有几枚‘高火’?”

    “高火”是研究员给“高精度火箭弹”起的小名,是缩写同时也有“飞得高打得远”之意。

    王学新觉得这小名贴切,于是也用上了。

    “目前为止只有十枚!”和志民回答:“是用之前的陀螺仪制作的,其它的要等陀螺仪到!”

    王学新在地图上指着原化坪敌人炮兵阵地的位置,下令:“做好战斗准备!”

    和志民吃了一惊,问:“营长,打几枚?”

    “十枚!”王学新回答:“全部打出去!”

第228章 拖延

    和志民还以为自己听错了,于是又强调了一遍:“营长,我们只有十枚,打完就没有了!其它的要等鹰酱的陀螺仪送到……”

    “我知道!”王学新没有跟和志民多作解释:“去准备吧!”

    “是!”和志民无奈的应了声。

    这一来就连陈松勇都看不懂了,他等和志民走后就问了声:“营长,这十枚打完了,万一鬼子报复还击,而我军没有后续反制手段,是不是就将弱点暴露在鬼子面前了?”

    王学新明白陈松勇这话的意思。

    通常,两军作战尤其是炮战时不会把自己的炮弹打光。

    这就像步兵总是要留有一支预备队应急一样。

    战场总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所以步兵需要预备队应急,炮兵则需要留一批炮弹甚至一支炮兵应对紧急情况。

    现如今,王学新却是一上来就把所有库存里的“高火”全都打光,这难免让和志民和陈松勇担心。

    王学新不答反问道:“陈参谋,你认为鬼子做好准备了吗?”

    陈松勇想了想,就回答道:“我认为鬼子基本做好准备了,航空兵、防空部队、雷达部队……炮兵部队在这环节里反倒是最不重要的!”

    王学新又问:“那么,你判断鬼子会在多久后发起炮战?也就是向运城开火?”

    陈松勇迟疑了下,就回答:“我无法确定,不过如果做好准备,很可能就是这一、两天了!”

    王学新点了点头,说:“而鹰酱的陀螺仪可能还需要一周甚至更久才能运到,到时我们还需要时间把陀螺仪装上并进行一些测试,再加上‘高火’还需要积累一定的量,初步估计还需要十几天!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开火的话,运城很可能要承受鬼子十天左右的炮轰,你算过这会遭受到多少损失制造多少恐慌吗?”

    陈松勇点头表示理解。

    其实损失还是其次,重点是运城百姓对八路军的信心。

    八路军打游击是有能力的,这一点毫无疑问。

    但是守城……这还是大姑娘坐花轿,头一回。

    而鬼子上来就是用重炮,对八路军构成“你打不到我我却能打得到你”的绝对优势。

    于是别说十几天了,很可能几天后百姓的人心就散了,然后就开始大规模逃亡。

    运城成为空城也不是说就守不住了,但八路军还能退到哪里去?

    丢了运城还有什么地方能守或者更适合守的?

    只怕就只有回到山里打游击了!

    接着陈松勇又觉得不对,他说:“营长,可是我们……这样一口气把十枚‘高火’全打出去,难道就能阻止鬼子吗?”

    “不能!”王学新回答。

    “那我们还这么做……”

    王学新打断了陈松勇的话:“我是在拖延时间。”

    “拖延时间?”陈松勇还是不明白王学新的意图。

    “这是一款前所未有的装备,陈参谋!”王学新解释道:“如果……你站在鬼子的立场上,原本你以为敌人没有能打到重炮的装备,但是突然,敌人却有远超重炮射程的新式武器将重炮部队炸得损失惨重,你会怎么想?你会以为敌人就只有这么多枚‘高火’吗?”

    陈松勇“哦”了一声:“鬼子想不到我们将库存一次打完,于是对这种装备有所忌惮,一方面在猜测这是什么装备,另一方面又在模拟、讨论对策,等他们反应过来再次尝试的时候,鹰酱的陀螺仪已经到了!”

    王学新正是这么想的。

    当然,这也是一种冒险,比如鬼子如果头铁不怕死,接着用重炮轰进行报复,那么八路军后继不力的储备就暴露了。

    然而,正所谓富贵险中求,为了不引起运城的动荡给百姓造成损失,王学新认为还是有必要这样做的。

    因为这其中还有一点是陈松勇没有想到的:如果百姓知道八路军有一种装备,能够在数十公里外炸毁敌人的重炮,也就是对敌人的重炮反过来构成“我能打得到你你却打不到我”的优势,那又会怎么样?

    这显然可以稳定民心,之后即便有几发炮弹落到运城炸开造成伤亡,只怕也不会引起太大的恐慌。

    因为百姓会想:八路军的炮能打得更远,鬼子每打一发炮弹过来,都出付出惨重的代价。

    这种先入为主的想法,才是王学新需要的。

    所有的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

    先是侦察部队那边传回了鬼子炮兵阵地坐标……这坐标相当准确,因为是侦察部队从不同位置不同角度经过五次测量和计算得到的结果。

    接着就是和志民指挥着“高火”部队连夜架设发射架。

    设备是天黑后就出发的,几小时后到达距离运城二十公里的位置……鬼子重炮距离运城十五公里,“高火”距离运城二十公里,直线距离怎么都不会超过三十五公里,这个距离恰到好处。

    然后一个个发射架就在后勤部队的协助下摸黑架设起来。

    全程都没有打手电,因为担心被奸细发现端倪……虽说八路军的情报人员在敌控区无处不在,但鬼子和伪军的情报人员在根据地也同样是无处不在,王学新只能小心再小心。

    架设的发射架是改良后加装轨道的,所以有些麻烦,前后一共用了两个多小时才装完,接着又进入紧张的调整发射架角度以及在“高火”的控制系统里输入高度。

    这其实也是一个大概的数据。

    发射架的角度代表着“高火”进入预定高度的角度,到达这个高度后“高火”就依靠自身的控制系统保持高度和飞行姿态朝目标飞行,直到来到目标位置上空再做俯冲动作。

    和志民显得有些紧张,他问了声:“现在还有些时间,我们要不要距离敌人近一些,这样精度更高!”

    “多近?”王学新反问:“三十公里?二十公里?”

    见和志民没回答,王学新就下了结论:“就现在这距离,太近了没有意义,就算能命中也没有多大的价值!”

第229章 首战

    王学新把发射时间定在凌晨五点。

    之所以定在这时候,是因为“高火”发射有一个特点……其实远距离炮仗都有这个特点,因为他们的射程远至视距外,于是反正都是看不到目标,在白天看不到和在晚上看不到对炮兵而言没什么区别。

    但对被攻击的对像来说区别就大了……在夜里被命中,在心理上造成的恐慌不是白天能比的。

    和志民在准备就绪后就问了声:“营长,要不要试射?”

    “高火”部队的确有条件试射,原因是前方也就是在鬼子的重炮阵地附近此时已潜伏了一支侦察兵,而且还是带着电台的侦察兵,他们可以将试射的结果反馈给高火部队,比如打远了或打近了,然后就高火部队就能调整角度进于批量试射。

    然而,此时八路军的“高火”总共才只有十枚,试射三发又有什么意义?接着就剩七发了,这也能叫“批量”。

    因此,王学新打算干脆碰碰运气。

    “不用试射!”王学新下令:“就这么打吧!”

    和志民点了点头,然后拿起话筒迟疑了下,紧张得咽了咽口水喘了口气,然后才下令:“各单位注意,听我指挥,十、九、八……”

    倒数秒结束后,和志民一声下令:“发射!”

    只见黑暗中几道火光闪起,一枚枚“高火”先后被弹射到空中,接着点燃了发动机朝目标方向飞去。

    由于在黑暗中看不见机身只能看见火箭发动机,因此这都给王学新造成一种错觉,以为这不过就是发射十枚火箭弹……谁又能想到,这十枚火箭弹每枚都是带着八十公斤炸药的大家伙。

    火光迅速远去,先是变成一个小点,然后就消失在夜幕中不见了踪影,不过通讯员却不断报告:

    “经过大洋村,方向正确!”

    “经过宁明坝,方向正确!”

    ……

    在运城之前是八路军控制区,因此王学新可以沿途设点跟踪,但是一出运城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王学新掏出怀表看着时间,三十几公里,大概需要六七分钟,他只关心结果。

    另一边,鬼子第293重炮联队联队长长谷里良大左对此一无所知,此时的他一夜未眠,不是在巡察火炮的准备情况就是在计算弹道。

    长谷里良会这么紧张自有他的道理。

    第293重炮联队一直被帝国军队称为“最胆小的部队”。

    这并不是因为第293重炮联队时常逃跑或是在战场上表现得懦弱。

    事实上,第293重炮联队在长谷里良的指挥下一直战绩辉煌,进攻北平、上海、南京、长沙等等,许多场攻坚战都有293重炮联队的身影。

    之所以他们会被称作“最胆小的部队”,是因为这支部队是帝国最安全的部队,甚至比航空兵都安全。

    要知道华夏几乎没有战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帝国的航空兵可以在华夏横行无忌。

    但第293重炮联队却比他们还安全。

    这并不奇怪,联队的23门八九式150MM加农炮最远射程有18公里,这已远超所有华夏军队火炮射程,再加上华夏军队又没有制空权……于是重炮联队就基本不需要担心安全问题。

    安全没什么不好,但长谷里良却不喜欢这样。

    因为,部队一旦安全就会出现一个怪现像:被武士道精神洗脑的普通士兵不喜欢呆在这种“没有挑战性”的部队里,反而是官宦子弟一个个被安排进来做升迁准备。

    想想就觉得讽刺,那些所谓的“精神”难道不是那些官宦宣传的吗?他们为什么不把自己的孩子派到最危险最需要他们的地方!

    时间一久,第293联队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官兵都是因为各种关系进来的。

    这也导致第293联队充斥着一种官场作风,有时就连长谷里良这个联队长下命令都要惦量惦量部下有什么背景。

    长谷里良是293重炮联队的一名老兵,他是从大尉一步步升到联队长的,他不希望293重炮联队继续这样下去。

    原本长谷里良以为他的愿望无法实现,往后大概率的要在华夏混日子。

    但是,在珊瑚海海战之后,突然就出现了转机:鹰酱进入战略反攻的态势,长谷里良听说要从华夏调重炮部队到太平洋岛屿防守。

    那为什么不去呢?

    长谷里良不是好战份子,他也不想死。

    但他更不希望指挥着一群有背景的部下畏首畏尾的作战,他想去太平洋岛屿转一圈,以这个借口把部队里的那些部下“赶跑”。

    如果想要去太平洋作战,就意味着自己要尽快结束眼前这场战斗,也就是轰炸运城。

    这不算是什么困难的任务,就是观测、计算,然后把炮弹打出去。

    问题就在于弹药量不多,长谷里良需要用有限的弹药打出最大的伤害,于是长谷里良从未像今天这样认真过,跑前跑后的,作为一名联队长甚至亲自动手较正火炮。

    再次将所有的步骤梳理了一遍,长谷里良觉得这回应该没有任何问题了,就等冈村宁次下令,他就将炮弹一批批的打进运城将敌人炸得粉碎。

    放松下来后,长谷里良才发现自己头疼欲裂脖子酸痛,他一手揉着太阳穴一手解开军装扣子打算休息一会儿,然而就在这时,空中传来一声异样的呼啸……

    长年与炮火打交道的长谷里良马上意识到情况不对。

    他第一时间就抓起望远镜跑出掩体。

    其实根本就不需要望远镜,因为当长谷里良还没跑出掩体,就听“轰”的一声巨响,一阵气浪带着像潮水般的沙土扑天盖地的往掩护打了过来,没有防备的长谷里良翻了几个跟头再次跌回掩体。

    这一下长谷里良就不敢托大了,他赶忙在掩体内像做俯卧撑似的用四肢撑起躯干。

    接着,就听一阵又一阵的巨响,外面就像发生地震似的,能量一波接着一波的传到掩体,头顶上的沙土就像下雨似的“唰唰”往下掉,油灯“啪”的一声的掉了下来,四周立时就陷入了可怕的黑暗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678/ 第一时间欣赏亮剑之军工系统最新章节! 作者:远征士兵所写的《亮剑之军工系统》为转载作品,亮剑之军工系统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亮剑之军工系统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亮剑之军工系统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亮剑之军工系统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亮剑之军工系统介绍:
退伍军人宁波回到他所熟悉的电视剧成为一名新兵蛋子
八路军干部成天叫唤的是啥?
李云龙最眼馋的是啥?
独立团最需要的是啥?
装备,装备,还是装备……
偏偏宁波就带了个军工系统去
于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轻轻松松打鬼子
——————————
交流群:953838560亮剑之军工系统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亮剑之军工系统,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亮剑之军工系统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