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亮剑之军工系统TXT下载亮剑之军工系统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亮剑之军工系统全文阅读

作者:远征士兵     亮剑之军工系统txt下载     亮剑之军工系统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45章 计划

    鬼子炮轰运城这事,对王学新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心理负担。

    因为王学新是棋手,而且还是知道结果的棋手。

    最不济的情况,就是运城百姓发生骚乱逃离运城。

    但这又能怎么样?

    如果是长期逃离,那或许还会对八路军以及运城附近的工业比如钢铁矿业造成打击。

    但这只是暂时的!

    因为只要王学新一祭出“高火”将鬼子重炮部队炸得稀里哗啦的,那些因为害怕鬼子而逃离运城的百姓又会先后回来了。

    百姓之所以骚乱逃离运城,其实并不是因为鬼子的轰炸。

    运城那么大,鬼子的炮弹稀稀啦啦的往里头打……虽说这在现代人看起来的确很危险,但在这战争年代百姓已经差不多习惯了,往常也时不时就有鬼子飞机来轰炸一阵。

    除非是密集的炮轰,否则以每半小时十几发的密度,百姓还是能承受的。

    百姓之所以会骚乱会选择离开运城,归根结底还是担心八路军守不住运城。

    这对百姓而言就完全不同了……鬼子要是占领运城,那又是一番烧杀劫掠,百姓随时有可能送命,那当然要提前逃离。

    否则,运城有他们的家有他们的地,还有养家胡口的工作,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丢下这一切呢?!

    因此,就算百姓暂时离开,王学新这边“高火”一炸,然后百姓就明白了:

    “原来八路军还有这杀手锏,早说嘛!”

    “有这玩意,这运城八成不会丢!”

    “不会丢咱们还逃啥逃,回去呗?”

    ……

    于是又拖家带口的折返回头了。

    这么一来不只对八路军及工业没有影响,还会进一步增强百姓对八路军和运城的信心,下一回就不会鬼子打几发炮弹就开始乱了。

    因为考虑到这些,王学新全程都是比较澹定的。

    烦燥的人是李云龙,他不知道王学新打的是什么主意,一边恨王学新不把航空队派上去一边又恨首长不让他打。

    原来,李云龙见航空队那没有动作,就暗地里打算派部队来个反攻。

    李云龙没向上级报告……他知道一旦向上级报告,铁定会被骂个狗血淋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李云龙的性格,向来就是先斩后奏:

    有什么仗老子就打了再说,只要有战果,上级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战斗已经打响了,上级知道了也没办法,他们为了不影响大局只能配合李云龙的动作。

    于是,李云龙就默不作声的盯着地图看,就连喝了一半的酒碗也放在一边了……李云龙关健时候分得清轻重,要打仗的时候他也不敢托大再喝酒,这可开不了玩笑,犯点湖涂可是要出人命的。

    但李云龙千算万算,万万没想到就是这个举动出卖了自己。

    赵刚这个政委在这时候是最忙的,因为他要指挥政工人员稳定军心,还要指挥宣传部和卫生队到处救援百姓……这是稳定民心的一种方式。

    八路军不像顽军那些军阀。

    顽军以及晋绥军,他们碰到这种情况就只知道自保,甚至还会乘乱踩上几脚抢点东西。

    八路军是来自百姓的军队,知道百姓是军队的基础和根本,平时也与百姓相处很融洽,鬼子炮轰运城时其实用不着指挥,战士们都会自发的组织救援老乡,卫生队甚至还会给负伤的老乡用上急缺的药物。

    这也是运城百姓到现在还没有骚乱只有少量逃离运城的主要原因:

    八路军不像晋绥军。

    晋绥军是啥话都不说掉头就跑,把百姓全丢给鬼子,在这情况下,百姓能不打点“提前量”给自己多点时间做准备吗?

    八路军则是挡在百姓前头,因此百姓要撤出运城还有时间,城外有一道碉堡群构成的防线,碉堡群外还有一道野战防线,等鬼子打到城外了再撤也来得及。

    赵刚在鬼子炮击不久后,就在外头忙里忙外的,到这会儿连口水都来及喝,回到指挥部拿起放在炕头的水壶仰头就喝……水壶放在坑头能保温,赵刚为了能及时喝到热水常这么干。

    然后赵刚扭头一看,就见李云龙两眼直勾勾的看着地图一声不吭,旁边放了半碗酒在桌上半天也没动静。

    赵刚一看李云龙这样子就觉得奇怪,这嗜酒如命的家伙今儿个居然对美酒视若无物?

    有问题!

    一想,马上就明白了,这家伙又要搞老一套,先斩后奏擅作主张打鬼子了!

    赵刚不动声色的凑上前,很自然的问了声:“老李,你看这一仗,咱们该怎么打?”

    赵刚知道如果像以前一样质问李云龙的话,这厮肯定打死了也不承认。

    于是他就挖了坑让李云龙跳。

    全身心投入到作战计划里的李云龙哪里想到赵刚还有这心思,想也不想的扬了下头:“鬼子要全攻,咱们就打他娘个反攻,跟鬼子杀成一团,看他重炮还怎么打!另外,和尚的侦察连也可以派出去嘛!总部用特种作战炸掉了一个重炮阵地,咱们可不能落……”

    李云龙抬头一看,发现赵刚脸色不对,这才反应过来:坏了,怎么把计划说出来了?政委最近是不是拜了狐狸当师傅了,狡猾的跟精似的!

    赵刚正容批评道:“老李,往常咱们独立团只有一千号人,打的还是游击,你怎么胡闹对整体战局影响不大,上级也听之任之。现在可不一样,现在咱们有五千多号人守着战略要地运城,这可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说着赵刚就在空中虚点:“我跟你说,你可千万别犯以前的毛病,再来擅自主张拉着部队上去打……”

    听赵刚这么说,李云龙就不乐意了,他眼睛一瞪,气呼呼的回道:“啥叫毛病?咱打鬼子还能叫毛病?咱们这样被鬼子用炮弹往死里整,还得窝在里头按兵不动,有这回事吗?今天老子把话摆在这了,小东北他不敢打,老子可不是吃素的,咱们独立团打!”

    就在这时,外头的炮声突然密集起来……鬼子开始密集轰炸了。

第246章 威摄

    最终还是冈村宁次没能沉得住气。

    王学新相信最后的输家肯定会是冈村宁次,无论是客观条件还是心理两方面。

    客观条件上看,鬼子这么打肯定浪费不起炮弹。

    确切的说不是浪费不起炮弹,鬼子的炮弹继续这么打下去还能打个几天几夜,毕竟是冈村宁次,毕竟是要用来在运城打消耗战的,这些弹药储备还是有的。

    问题是……

    这么低的命中率,能对运城起到威摄作用吗?

    如果不能起到威摄作用,鬼子打鬼子的,八路军和百姓在城内静待几日,最终还是什么都没得到,只是浪费了炮弹而已。

    更何况,炮轰多久飞机就要在空中准备多久……这可是要一批一批的换,随时做好拦截的准备,维持几小时还真不是易事,如果不是“零战”有超长的滞空时间,早就因为调度问题放弃了。

    从心理方面考虑,冈村宁次在这几小时内也是倍受煎熬。

    有句话叫“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冈村宁次现在就觉得现在自己就属于这样的情况。

    于是现在问题就摆在眼前:现在是“舍得”还是“舍不得”。

    舍得,那至少又得一个重炮联队。

    但是舍不得,敌人就这么耗着,自己始终无法见到传说中的“特殊炸弹”。

    甚至这种“特殊炸弹”是否存在都不确定。

    考虑了好一会儿,冈村宁次才下定决心认为自己该“舍得”。

    原因很简单,敌人的这种“特殊炸弹”很可能是一款能够影响整场战争的装备,与它的重要性相比,一个重炮联队又能算得了什么!

    于是,冈村宁次就咬牙下令:“命令,第327炮兵联队,开火!开火后马上撤离!”

    “是!”参谋应了声,马上就把命令传达了下去。

    这个327重炮联队的布设就与之前的分散布设的炮火不同了,他们一共28门火炮,全在一个炮兵阵地。

    只不过他们事先做好了撤离的准备:三个方向修了三条公路,随车的弹药也只够三发急速射打完就没有了,这样即方便撤离也不至于在遭到轰炸时殉爆造成二次杀伤。

    按常理说,鬼子这么做很安全。

    因为“高火”飞到这三十几公里远的位置都需要六七分钟,另外再加上侦察兵传输数据、调较诸元等等,怎么说也要十几分钟。

    而鬼子因为有准备,飞快的打完三发就撤离,甚至哪门炮走哪条路排第几都规定好做过预演了……这是鬼子的性格,他们的作战计划恨不得会详细到每个轮子要充多少气,还有拖曳的汽车要少量装油以免被击中时燃起大火。

    这么整下来,鬼子的撤离时间能控制在十分钟内,短于“高火”抵达的时间。

    问题是……鬼子炮兵需要试射。

    试射这个动作很明显,因为这一阵子其它火炮要停止射击。

    这是为了便于炮兵观察员调整弹着点……炮兵观察员只有看到并确定哪发炮弹是要调较的那门炮发射的,才能进行有效调较。

    否则,十几门炮此起彼伏的炸,炮兵观察员都不知道哪发炮弹是需要调整的那个,当然无从修正。

    试射的过程马上就被八路军的炮兵观察员看在眼里,于是在这一刻,“高火”的十几分钟就开始计算了:

    炮兵观察员发现鬼子试射火炮的位置,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计算了把数据传输给“高火”部队再说。

    “高火”部队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调好角度做好发射准备再说。

    最后只需要一个确认……一旦鬼子大批炮弹从该阵地发射,就意味着目标位置正确,高火也跟着发射就可以。

    时间就是生命。

    鬼子试射并修正弹道用了八分钟,再加上撤离所需时间就远超“高火”的发射时间了。

    这一回,周元凯那就没有向王学新报告了……这是王学新的意思,指挥权既然下放给他这个队长,那么紧急情况时他可以自行决定。

    其实包括炮兵在内,很多时候都是无法由上级指挥的,因为炮战往往在十几分钟内就分出胜负,电话一来一往……敌人炮弹都已经到了。

    “发射!”周元凯一声令下,弹射器就“嗖”的一声将一枚枚高火带上天然后朝目标飞去。

    这回一口气发射了五十枚。

    这个量是王学新定下的,苏教授听到这个量时还心疼得不要不要的,他对王学新说:“王营长,上一回十枚‘高火’就能炸毁一个炮兵阵地,这回一口气用了五十枚,是不是多了些?何况我们的储备只有一百多枚……”

    王学新是这么回答的:“苏教授,这次作战,就不是能不能炸毁敌人炮兵阵地的问题,而是一种心理威摄的问题!既然白天会看得见,那就不能有失,因为我们要让敌人、让我军,更要让百姓明明白白的看见,我们已经有了一款威力巨大的装备能打败鬼子!”

    苏教授似懂非懂的“哦”了一声。

    王学新这么做,就是要“让暴风雨来得更勐烈一些”。

    “高火”发射后可预见的会给敌人士气造成打击,同时鼓舞我方军民士气,那为什么不强化这些影响?

    十枚太小气,万一因为精度问题全都没打中或者只有少量命中呢?

    五十枚就差不多了。

    恰好附近有一架鬼子98轻爆侦察机,飞行员是个叫中野可南的大尉,他的任务是负责侦察数十公里外的赵家坝的,只不过为了躲避八路军的霍克81因此偏离了原定航线。

    还在看地图找自己位置的中野可南,眼角的余光突然看到地面腾起一片烟雾,接着就是一大堆飞行物腾空而起。

    中野可南吓了一跳,他还以为是敌人飞机紧急起飞来拦截他了,赶忙丢下地图拉高,然后回头一看,发现那些飞行物根本就没有跟来,而是径自朝东北也就是运城的方向飞去。

    下一秒,中野可南就吃惊的张大了嘴巴。

    “特殊炸弹!”中野可南发出一声惊叫:“这……这是特殊炸弹!”

第247章 轰炸

    几分钟后,冈村宁次就接到来自侦察机的报告:

    “大将阁下!疑似发现敌人‘特殊炸弹’,地点是在包平乡而不是赵家坝!”

    冈村宁次一愣,马上就明白八路军为什么会大动干戈的派出车队赶往赵家坝了,那不过是转移帝国航空兵的注意力。

    冈村宁次没有多想,马上就下达了两个命令:

    “命令航空队,马上赶往包平乡方向拦截‘特殊炸弹’!”

    “命令炮兵,马上撤离!”

    两个命令都是正确的,但都没有起作用。

    原因是什么就不用多说了,王学新一早就把时间算好,以赵家坝的距离,鬼子战机赶往包平乡根本来不及,除了那架偏离航线的98轻爆……

    98轻爆的最高时速达423公里,的确比“高火”的速度快。

    但这架98轻爆是作为侦察机同时也是作为轰炸机使用的……98轻爆原本就是一款性能还算不错的俯冲轰炸机。

    之前98轻爆又带机枪又挂炸弹的执行侦察任务,那是因为欺负华夏没飞机,大有老虎不在家猴子当大王的气势,于是98轻爆当作全能机用,又可以投炸弹轰炸又可以用机枪扫射,至于带太多的弹药影响飞行速度……反正华夏没飞机,飞慢点笨重一些也无所谓。

    但自从八路军装备了霍克81之后,鬼子98轻爆就不敢这么嚣张了。

    要知道霍克81的时速可是达到五百多公里。

    98轻爆原本速度就慢,这要是还超重携带弹药,那碰上了霍克81几乎就是找死。

    又考虑到98轻爆的空战性能较差,几乎没有与霍克81搏斗的意义,于是98轻爆实施侦察任务时更多的都是只携带小型炸弹协助轰炸机实施轰炸任务而不携带机枪,万一要是被霍克81驱赶,及时抛掉炸弹逃命或许还有一条生路。

    这会儿这架98轻爆就吃了这个苦头,中野可南用了三分钟时间才追上这些“特殊炸弹”,但他就只能在机舱里看着,对其无可奈何。

    正在中野可南发愣时,电台里传来上级的命令:“持续跟踪报告位置,另外,简略描述一下‘特殊炸弹’的情况!”

    中野可南这才反应过来,就算不击落目标就这么跟着也是有价值的,毕竟这是敌人的新装备,一款从未在战场上出现过的装备。

    中野可南赶忙打量了一下这些飞上空中的“特殊炸弹”,然后报告道:“它们看起来像是一架飞机,但是,没有人驾驶!”

    “说什么鬼话!”鬼子航空队没有收到太多的信息,因此大多数人都不了解“特殊炸弹”,鬼子指挥官骂道:“没人驾驶,怎么能叫飞机?”

    “我不知道,大左阁下!”中野可南惶恐的回答:“我没有看到它有驾驶舱,它,是全封闭的,时速在300左右,飞行很稳定……”

    这时,中野可南远远的看到正在忙着撤退的炮兵部队,他赶忙大喊:“混蛋!‘特殊炸弹’就要接近我方炮兵了,让他们快撤!”

    在地面的炮兵部队也想撤,但问题是他们没有那速度,他们甚至在没有接到冈村宁次的命令时就已经开始撤退了……他们的作战计划就是打完三发炮弹就走。

    但依旧来不及!

    越来越近,越来越近,中野可南已经可以看到车队惊慌失措的样子,几十辆拖曳着重炮的汽车加足了马力在公路上狂奔,一辆接着一辆,各个方向都有,但那速度还是太慢……地面的汽车的速度尤其是拖着重炮的汽车,跟空中的飞机比起来几乎可以说是忽略不计。

    中野可南忍不住大叫起来:“来不及了,你们这些傻瓜,找掩蔽吧!”

    但那只是中野可南这个视角能做出的判断。

    以炮兵的视角,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手中的动作里以便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撤离,他们的注意力在公路上、在重炮上、在汽车上,甚至相当一部份人都在汽车后车厢内视线被挡着看不到天空。

    即便看到了天空,他们也很难发现远处体积这么小的“高火”正在朝他们飞来。

    即便看到了“高火”朝他们飞来,反应时间也远远不够。

    中野可南是在空中,所谓站得高看得远,而且看的还是体积庞大的车队。

    而炮兵部队却是在地面,他们位置低,看的目标又小,目视能看得见三公里外的“高火”就不错了。

    而三公里,对高火而言就是半分多钟。

    半分多钟的反应时间,鬼子能及时做出判断吗?

    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高火”就已经进入加快速进入俯冲程序了。

    中野可南见到这神奇的一幕吃惊得大叫:“太奇怪了,它们像是知道目标在哪里一样会自动俯冲,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不敢相信没有飞行员驾……”

    话还没说完就中断了,因为地面已经传来一声声剧烈的爆炸声,爆炸的冲击波甚至都引起气流发生了变化让中野可南的飞机晃了晃。

    中野可南一边控制战机一边探着头观察下方,只见地面腾起一朵朵蘑孤状的烟雾,烟尘迅速在空中弥漫开来遮盖了一大片区域,中野可南还想看看炮兵部队的情况,却哪里还有他们的影子。

    中野可南自言自语的说道:“希望,是被烟尘遮挡看不见了吧!”

    但这其实只是自欺欺人的说法,这可是五十枚“高火”,一古脑儿的全炸向鬼子炮兵阵地,把方圆几里都给炸没了。

    别说鬼子的炮兵了,七公里外有一个鬼子的燃油补给站,一枚偏了的“高火”恰好命中,结果炸得火光熊熊浓烟滚滚。

    许多鬼子直到死了也没明白自己是遭到敌人什么武器的攻击……完全一点先兆都没有,如果是飞机投下的炸弹,至少还能听到飞机发动机的声音和炸弹从空中投掷下来的声音。

    但“高火”却什么都没有……火箭发动机声音本来就不大,而且在俯冲阶段火药柱已经燃尽,依靠的是惯性飞行,鬼子当然听不到声音。

第248章 过招

    当前方侦察员传来“命中目标!”的消息时,王学新的营部发出一片热烈的欢呼声。

    王学新第一时间就给原常机场打了个电话。

    苏教授在原常机场负责维护和测试“高火”,不过在“高火”出任务这段时间,苏教授的心思就完全不在原常机场了,因为他每隔几分钟就给王学新打个电话:

    “营长,打出去没有?”

    “营长,打没打中?情况怎么样?”

    ……

    王学新理解苏教授这种心情,毕竟是他们研发出来的装备,当然希望“高火”能有好的战绩。

    而且这次跟上回不一样。

    上回可以说是经过精心测算的……上回是先知道鬼子炮兵阵地的位置,炮兵观察员反复测了几遍确定了坐标,然后“高火”部队又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精心计算以及调整角度,甚至和志民在开火前还有时间反复检查修正。

    因此,上回有那么高的命中率其实也不全是运气。

    但是这一回,所有的一切都要在十几分钟内完成,否则敌人就有可能逃出轰炸区域,这就更贴近实战了……

    其实两者都是实战,只不过前者是打固定靶,后者是打移动靶,显然打移动靶要困难得多。

    苏教授和他的研究员,很担心这次战斗会不会出什么问题,尤其这次一打就是五十枚……如果五十枚都不能成功炸毁目标,那对“高火部队”的打击就太大了。

    因此,其实不只是苏教授没心思,原常机场的电话前守着十几个知道消息的研究员,他们都放下手中的工作等着消息。

    和志民原本还想赶他们回去工作,但苏教授却说:“缓一缓也好,搞研发这事不能靠蛮力,咱们要先知道实战结果才知道‘高火’有没有缺陷,现在急着干……说不准方向都是错的,到时就是白费力气了!”

    和志民一听,觉得有道理,于是也就是听之任之了。

    然后电话铃一响,苏教授就飞快的抓起了话筒,用颤抖的声音说了声:“喂,原常机场……”

    “苏教授!”王学新说:“好消息,成功命中目标!鬼子一个重炮联队,被炸得连灰都不剩!”

    话音未落研究员就欢呼起来,苏教授激动得热泪盈眶。

    自从鬼子入侵华夏以来,苏教授一直有个愿望,那就是利用自己毕生所学为华夏尽一份力将鬼子赶出国门。

    然而落花有意流水无情,顽军一直不重视装备的研发……

    其实这不能怪顽军,因为此时的华夏与鹰酱以及列强的工业和科技差距太大了,大到让人对自主研发完全失去了信心。

    因为差距一大就很可能会出现一种让人很无语的情况: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研发一种技术,好不容易出成绩了,结果因为研发时间太久,出成绩时甚至还没出成绩时,这技术已经被淘汰了。

    于是再研发,又被淘汰,再研发又被淘汰……结果就是永远跟在别人后头走始终看不到希望。

    就如阿三的光辉和阿琼,那是数十年磨一剑。

    结果是什么?

    结果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研发成本分摊到这些装备后使其成为全球最贵的坦克和战机,但还没装备部队就发现已经落后了。

    贵的就一定是好的吗?

    装备还真不一定。

    贵的也可能是落后几代的东西,甚至是自己的军队都不愿装备,需要政府强制购买的东西。

    此时的顽军也同样处于这种状况,于是就有“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这种说法。

    因为买的又便宜又好用,还比自己造的先进好几倍……

    但这同时也是陷阱,一旦进入买装备的循环,国家的军事就被别国控制而部份失去独立性和自主权了。

    归根结底,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工业水平过于落后无法成为装备研发强有力的基础。

    因此,华夏数十年的发展就是脚踏实地的搞工业化,等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军事科技就是水到渠成。

    反之,不发展工业而选择发展软件业的阿三,就会出现造飞机发现自己不会做发动机不会做雷达不会设计不会……甚至造把枪都不会生产子弹,神仙也拿这种情况没办法。

    因此,苏教授在顽军那不被重视,不是苏教授的错也不是顽军的错,而是环境使然,苏教授、和志民这些人才在这环境下没有成长和被重用的土壤。

    但是到八路军这就不一样了。

    确切的说,是在王学新的指挥下才有了不同。

    虽说八路军也没实现工业化,甚至工业化程度还不如顽军。

    但一是王学新拥有现代人的知识,直接来个弯道超车选择了与列强进行“差异竞争”……也就是不跟在列强的后头研发,而是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

    另一个,则是王学新有系统,那啥啥需要几年才能试飞出来的数据,王学新只用了一个月不到。

    于是就达到了现在这样的成果,从研发团队组建到现在不过两个多月,居然弯道超车成功了,至少在导弹的领域上干倒了全球的列强成为世界第一……

    这是个什么概念?

    从此华夏就不再是默默无闻让人看扁了。

    从此华夏就不再是只能听列强安排甚至国土都被别人用于谈判而没有选择的权力了。

    从此华夏就有了尊严,至少重庆方面出使也不至于被一个总督软禁了……

    苏教授是个内行,他知道“高火”的成功不仅仅只是击败鬼子打掉一个炮兵联队那么简单,他想到的还有华夏在国际上的声望和地位。

    然而,苏教授往深里想了想……王营长这家伙行啊,凭一己之力居然能影响到国家层面的局势!

    嗯,有点水平!

    王学新那当然不知道苏教授那是怎么想的,他只知道,这一仗打完了,冈村宁次应该会老实一点了吧!

    不知道,接下来他会有什么办法应对?

    有时,王学新都觉得这场战争,其实就是他跟冈村宁次在过招了!

第249章 艺术品

    这时李云龙还在跟赵刚称得不可开交呢!

    李云龙听到报告说鬼子的炮火越发密集了,这下就找到了反驳赵刚的机会:“老赵,不是我说你!你瞧瞧你瞧瞧……咱们不上去顶一顶,鬼子还以为咱们怕了他,越打越来劲了!要我说,鬼子那就是老和尚的木鱼,你不敲打敲打它就不舒服!”

    赵刚听着外头的爆炸声就有些急了。

    刚才那炮弹稀稀啦啦的还好说,这会儿这炮弹是一口气就有几十发打到城内,周围到处都是爆炸声而且还没见个停……鬼子是三发急速射,近百发炮弹先后落到运城城内,赵刚有些急了,一时感觉这炮弹不会停。

    赵刚想,这要给运城百姓造成多大的损失多大的伤亡啊!

    想着赵刚就在指挥部里坐不住了,他对李云龙说:“不行,我得看看去!”

    走了几步又放心不下李云龙,停下脚步交待了声:“老李,总之,不许你擅自行动,明白了吗?”

    “唉呀,明白了明白了!”李云龙不耐烦的挥着手:“救援百姓要紧,你快去快回!”

    赵刚一听这话,这脚步就不敢迈出去了。

    因为他知道李云龙这态度,就是已经打算好他一离开就命令部队开打。

    赵刚想了想,组织救助百姓的确重要,但上级让他赵刚来当这个政委,为的就是看住李云龙这个二愣子,自己要是没看住又让他做了傻事,辜负上

    级的期望不说,还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因此,赵刚重重的叹了口气,一跺脚就回头坐到了炕上,想了想又干脆把鞋脱了盘起了脚。

    李云龙见赵刚这样就奇怪了:“我说老赵,你倒是快去啊?呆这发什么愣!”

    赵刚愤愤的回道:“去?!我这要是一出去,你指不准就捅出个天大的娄子!”

    李云龙为之气结,他从椅子上跳起来就破口大骂:“这他娘的,挨打还不让还手,怎么一个个都这么不开窍呢?这他娘的都叫啥事啊!有这么打仗吗!老子还不信了……”

    就在这时,通讯员报告道:“报告团长,鬼子重炮部队被歼……”

    “歼什么歼?”正在气头上的李云龙想也不想就骂道:“连仗都不让打,还歼?”

    下一秒李云龙就反应过来,赶忙问了声:“等会儿,你说啥来着?鬼子炮兵部队啥?”

    通讯员重复道:“鬼子炮兵部队被歼,一个重炮联队!所以现在……”

    通讯员朝窗外扬了扬头,接着说道:“所以现在鬼子才没打炮了!”

    李云龙和赵刚一愣,他们刚才关注打还是不打的问题,还真没注意到炮声已经停了一会儿。

    这时一听,果然已经没了炮声。

    李云龙怒气冲冲的脸色僵硬了几秒,然后突然就“嘿嘿嘿”笑了起来:“我就说吧,小东北不会放任鬼子这么胡来的!我还以为他不打了呢,没想到这小子是在等着机会!”

    说着兴冲冲的回到炕桌上高兴的拿起酒碗,还没送到嘴里,像是想起什么事似的,问通讯员:“说说,这回出动了多少架飞机,又打掉了鬼子多少飞机?还有鬼子的防空部队,不是说鬼子有防空部队在那等着飞机不能上吗?”

    “团长!”通讯员回答:“这回出动的不是飞机……据说,是什么‘高火’部队!”

    “‘高火’部队?”听到这名,李云龙和赵刚就愣住了,李云龙刚要送进嘴里的酒碗再次停了下来。

    李云龙刚想打电话去王学新那问个清楚,这时参谋那就收到总部下发的情报了:“我军已装备远射程火箭弹,由于打得高射得远,因此别名‘高火’,此装备已连续两次摧毁鬼子炮兵阵地,此前出于保密原因,将其归功于‘特种作战’!”

    这是总部的宣传战。

    “高火”这东西一旦在白天打出去,所有人都看得一清二楚,那么也就没必要遮遮掩掩的了。

    既然大家都知道,总部那也乐得宣传一波把消息传出去,将军民的士气再推向新的一波高潮。

    只不过说是不保密其实还是保密,因为这下发的情报仅仅只告知大家都知道的事……有这么一个东西。

    如果说有透露什么情报,那就是名字。

    至于射程、精度、装药量、速度等等,全都没说。

    甚至取名“远射程火箭弹”而不是“高精度火箭弹”也有保密的味道……鹰酱那边来问,咱就打死不承认已经提高了火箭弹的精度,就说是乱炸靠运气命中的,他又能怎么着?

    李云龙这才明白过来,他看着电报“嘿嘿嘿”傻笑了好一阵:“还有这玩意,他娘的,老子都被蒙在鼓里了!”

    接着又重重一拍炕桌,叫道:“打得好,打得漂亮!”

    说着拿起酒碗一口就闷了,然后享受的“啊”了一声,叫道:“痛快!小东北……他娘的出息了!”

    太原军部,所有关于“特殊炸弹”的情报第一时间就被送到了冈村宁次面前,跟踪“特殊炸弹”的中野可南也受命飞到太原接受详细的质询。

    冈村宁次面见中野可南并亲自询问,因为他要了解中野可南知道的每一个细节,还要根据中野可南的回答以及面部表情,知道哪些是他不确定哪些是他确定的。

    整个质询一共进行了五个多小时才结束,就差没让中野可南回忆出今天吃些什么了。

    然后一张“特殊炸弹”的图样就摆在冈村宁次面前,冈村宁次死死的盯着这张图一言不语。

    不久,秋山健一就应命赶来并直挺挺的站在面前。

    冈村宁次将图片往前一推,说道:“这是‘特殊炸弹’的样子,我们没有猜错,它的确是一种无人驾驶的飞机!很可能就是陀螺仪控制的。”

    秋山健一先是一脸吃惊,他没想到这想法居然能成真,然后咽了下口水,用颤抖的手指拿起图片,又匆匆戴上眼镜贪焚的观察着每一个细节。

    过了好一会儿,秋山健一才感叹一声:“这,简直就是个艺术品,不敢相信,它居然是八路军研发的!”

    冈村宁次冷冷的反问了声:“八路军能研发,你们能研发吗?”

第250章 应对方式

    秋山健一愣了下,又看了看图片,回道:“大将阁下,生产这种样式的小型飞机,对我们而言没有困难。但是用陀螺仪控制其自动驾驶……”

    “需要多久?”冈村宁次再次打断了秋山健一的话,眼神阴冷。

    秋山健一额头的冷汗马上就冒了出来,他知道问题出在哪也知道为什么冈村宁次会用这种杀人的眼神望着自己了:

    以八路军的工业水平和科技水平,他们能在几个月内研发出这种“特殊炸弹”,而且还是原创!你们这些帝国的科学家和专家,居然在知道思路和样式之后却生产不出来?

    奇耻大辱!

    奇耻大辱!

    你们干脆自尽算了!

    ……

    这些话虽然没从冈村宁次的嘴里说出来,却从他的眼神一字不漏的传达给了秋山健一。

    但秋山健一依旧不敢托大。

    比如为了过眼前这一关,回答能在三个月内研发出来……那如果三个月后出不来呢?自己是不是就要人头落地了?

    所以,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秋山健一决定实话实说:“大将阁下,我认为……这可能,或许……我不太确定,可能需要一年的时间……”

    “一年?”冈村宁次问:“这是火器制造所的意思吗?”

    “不不,这是我个人的估计!”秋山健一赶忙回答:“至于火器制造所,我会把这情况向他们详细汇报,然后由他们做出评估的!”

    冈村宁次沉默了一会儿,然后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那么,秋山君,就按你说的做吧!”

    秋山健一如逢大赦,赶忙应了声就落荒而逃。

    看着秋山健一狼狈的背影,冈村宁次有些无奈。

    他想不明白,那个小东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通天本领,整个帝国的火器制造所都比不上他一个人。

    难道这就是天才的力量?

    然而,冈村宁次同时也知道,过度怪罪并施压科研单位也无济于事,毕竟自己不懂这些,那是一个陌生的领域。

    另外冈村宁次还知道,不只是帝国,全球世界各国都没有这种装备的半点消息。

    也就是说,小东北打败的其实不只是有帝国的科学家,而是全球的。

    这时筱冢义男将整理好的质询数据递了上来,报告道:“大将阁下,‘特殊炸弹’时速大概300公里,装药量初步认定在五百公斤左右……”

    (注:八路军“高火”用的是土制炸药,威力偏弱)

    冈村宁次摆了摆手示意筱冢义男不要再说下去,这些数据他在质询时已经了然于心了,不需要别人的“整理”。

    “大将阁下!”筱冢义男说:“如果,‘特殊炸弹’时速只有300公里,就连我军98轻爆都能跟着它们飞行,那是不是说我们的战机能轻易的将它们击落?”

    冈村宁次无力的摇了摇头:“筱冢君,你把问题想简单了。时速300公里,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筱冢义男茫然的摇了摇头,他只知道这速度远不如帝国的战机,“零战”战机的速度几乎是它的两倍,因此有能力将其击落。

    但有能力是一回事,实战又是另一回事。

    冈村宁次没有回答,他只是抛出一个问题:“时速300公里,就意味着每分钟5公里,从它的发射到命中目标需要多少时间,你自己算算吧!”

    这么一说筱冢义男就明白了。

    每分钟五公里,就意味着三十公里的距离只需要……六分钟!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六分钟的时间,战机能做什么?

    除非战机正好在敌人发射阵地的头顶,否则根本就来不及有任何反应,仅仅只是接收到命令得到目标的位置就差不多了。

    这与史上汉斯发射的V1导弹是有本质区别……V1导弹的射程是两百多公里,飞完全程需要半小时左右,日不落飞行员有足够的反应时间。

    但八路军将这种导弹用于短射程,也就是打三十公里左右的敌方炮兵阵地,结果就使敌人很难用战机的方式拦截了。

    当然,如果有一天,八路军整出了射程更远的“高火”,就同样存在被飞机拦截的问题。

    “所以!”冈村宁次说:“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我们同样也生产出这种‘特殊炸弹’明白吗?”

    筱冢义男应了声‘是’表示同意。

    这是军事上的常识,如果没有其它更好的解决办法,首先就做到跟敌人一样,那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比如八路军用“特殊炸弹”打帝国军队的炮兵,帝国军队要是能研发出这种“特殊炸弹”,就可以用“特殊炸弹”反过打敌人的“特殊炸弹”。

    这用华夏的话说,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然而……

    筱冢义男一看到冈村宁次的脸色,就知道秋山健一那边给的答桉不能让人满意。

    果然,冈村宁次就恨恨的骂道:“一年,秋山那个家伙居然说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研发出来!而且,这还有可能是他在逼迫下回答的保守数据!”

    冈村宁次在以前做情报工作时学会了察颜观色,秋山健一是什么状态当然逃不过他的眼睛。

    “一年!”筱冢义男附和道:“这太离谱了,他们可是帝国的科学家!”

    冈村宁次不想偏题太多,他认为身为军人的他们就应该从军事角度去考虑问题,而不应该没有意义的讨论科学问题。

    “也就是说……”冈村宁次说:“火器制造所那边,暂时是指望不上了,我们只能寻求其它方式。我问过中野可南,了解到一个细节,他说……火箭弹发射时阵地冒起一片浓烟。”

    “是的!”筱冢义男也记得中野可南说过这话,但他却不认为这话有什么问题。

    喷进弹发射难道不都有浓烟吗?

    这难道不是正常现像?

    但冈村宁次却觉得不合理:“如果,只是‘特殊炸弹’自带的发射药,就相当于彼此分散的五十枚喷进弹发射,在空中的中野都能在经过其发射阵地的瞬间就发现‘浓烟’吗?”

    筱冢义男从没想过这个问题,被冈村宁次这么一说,觉得也有道理。

    冈村宁次最后做了结论:“再参考‘特殊炸弹’的体积,我认为他们应该有一个庞大的发射装置,目前最好的应对方式不是拦截,而是从空中及时发现并轰炸他们的发射阵地!”

第251章 鹰酱的怀疑

    在冈村宁次想绞尽脑汁的想办法对付所谓的“特殊炸弹”的时候,王学新的指挥部已经炸开锅了……各个方向打来的电话发来道贺和感谢的电报是一个接着一个,甚至还有许多人询问“高火”部队是否需要人。

    王学新看着这情况就有点懵,首长那下发的“公告”里没说这“高火”就是他王学新研发的,怎么一个个都找的那么准?

    其实这根本就不用说,小东北能研发装备这一点在八路军里早就不是秘密了,并且全军就只有王学新一个能研发……那不是小东北还能有谁啊?

    因此,这就算是首长想保密也没法保密,一有什么东西出来,准是小东北研发的没错!

    这要说是李云龙研发的,首长敢说,别人敢信吗?

    然后不出意外的,就是孙尔威找上门了。

    “王!”孙尔威吃惊的对王学新说:“听说你们又研发出了新装备叫‘高火’的?”

    “是的!”王学新点了点头:“我也有参与这个项目,但由于保密原因……很抱歉,我不能告诉你太多!”

    王学新这是在打太极,先是大方的承认“高火”跟自己有关系……这要是否认就太没意思了,那就是睁眼说瞎话,对鹰酱而言就是一种侮辱。

    但接着王学新又以保密为由,明明白白的告诉鹰酱不能透露太多,也就是说其实也是什么也告诉孙尔威。

    王学新这样的回答并没有让孙尔威感到奇怪,毕竟鹰酱是个商业国家,这时代的鹰酱人大多都有些契约精神,不像现在的鹰酱连脸都不要了,公然把白的说成黑的黑的说成白的,白头盔、洗衣粉、关塔那摩监狱……一次次被打脸却依旧能面不改色指责别人,这也需要不错的功力。

    孙尔威是在这时代成长起来的,因此,他心里很清楚,八路军与鹰酱的关系和顽军与鹰酱的关系不同。

    顽军是全面依赖鹰酱,因此鹰酱可以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对顽军颐气指使。

    而八路军却是鹰酱的生意伙伴……所有鹰酱增援给八路军的东西,其实都不能说是“增援”,而是八路军拿东西拿想法和建议换的,甚至在这过程中鹰酱其实还是划算的一方。

    因此,鹰酱没有权力对八路军指三道四的。

    说难听些,顽军离开鹰酱不行,但八路军离开鹰酱却一点问题都没有。

    除此之外,八路军甚至还与毛熊有生意往来……鹰酱要是不待见,前头转弯直走,八路军转身就跟毛熊做生意去了。

    因此,孙尔威也没打算过多的刺探八路军的秘密,他只是想弄明白一点……

    “王!”孙尔威说:“史密斯上校也听到了这个消息,他认为这很可能就是解决了精度问题的火箭弹,也就是我们合作研发的项目……”

    王学新一脸吃惊的望向孙尔威,说:“他怎么会这么想?所以,你们觉得我这是在利用你们或者对你们隐瞒了什么?”

    “不不……”孙尔威解释道:“我只是想搞懂这个,然后你知道的,我需要说服我的上级!”

    王学新把脸色一放,回答道:“那是你的事,孙尔威!如果你对此有怀疑,可以去问问斯金奈,我认为他应该能告诉你答桉!至于其它的事,抱歉,我无可奉告!”

    说着就摆出一副送客的姿态。

    “好的!”孙尔威点了点头,离开前又回头补了一句:“王,我们这只是为了公事,希望它不会影响我们的私人感情!”

    “当然!”王学新表示同意。

    孙尔威这才放心了些,说了声“感谢”就去找斯金奈了。

    对于孙尔威去找斯金奈,王学新是相当放心。

    这不是说王学新看不起斯金奈。

    而是王学新给斯金奈的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方向,一个是用火药控制,一个是调整尾翼控制……此时掉进“火药控制”方向的斯金奈想当然的就会以为还是这个方向,于是反而觉得不可能。

    果然,当孙尔威找到斯金奈跟他说起对“高火”的怀疑时,斯金奈听马上就笑了起来:“所以,你们以为他们已经解决了火箭弹的问题?”

    “有问题吗?”孙尔威反问。

    “当然有问题!”斯金奈朝试射场扬了扬头:“任何事都是从易到难有一个过程,我们正在试射的这种火箭弹,其能稳定的射程顶多就只有一百多米,而且还屡屡出状况,你告诉我八路军已经有一款火箭弹……它能稳定飞行三十到五十公里?”

    孙尔威也觉得这不符合常理,因为从没听说过八路军出过短程、中程的火箭弹,一上来就是远程。

    孙尔威哪里会想到,“高火”这五十公里的射程已经是短程了,甚至还是超近程……以现代的标准,300公里射程内的导弹都是短程。

    “更何况!”斯金奈补充道:“我们用来提高精度的方式,是依靠触发小型火药包进行修正轨道,三十几公里的射程……”

    斯金奈打了个哈哈:“你知道这需要多少火药包吗?只怕几百公斤的药包都不足以让它到达目标上空!”

    孙尔威“哦”了一声,觉得斯金奈说的有道理。

    但转念一想,又问:“那你以为,八路军的这种‘高火’又是什么?它为什么会有这么远的射程同时又能保证精度!”

    “是一定的精度!”斯金奈纠正道:“听说他们一共打出了五十枚‘高火’才摧毁一个炮兵阵地。这说明其精度并不是很高。”

    孙尔威再次表示同意,他已经得到一部份消息,知道这五十枚‘高火’只有十枚左右命中目标区域。

    “我认为……”斯金奈说:“他们用的可能是一种增程式火箭弹,用弹射的方式发射,这能增加一些精度,然后再利用火箭发动机在空中推动。”

    斯金奈这话说的合情合理。

    因为如果是从地面弹射发射的话,弹体其实就是一攻炮弹而不是火箭弹,于是弹射出去做抛物线运动时,其轨迹就是可预测的,虽然也有误差也有风偏但比火箭弹要好得多,于是就能达到提高部份精度的目的。

第252章 发射方式

    王学新自己也没想到,当初只是为了应付鹰酱或者说找个借口获得陀螺仪而提出的项目,如今却能成为掩饰“高火”的完美借口。

    接着鹰酱那边就不需要王学新解释了。

    因为斯金奈帮他解释了一切,他甚至还向鹰酱方面打了一份报告,认为鹰酱也应该将这种增程式火箭弹纳入研发领域。

    不过鹰酱对此并不是很上心。

    原因无它……三十几公里的射程,还只是这样的精度,鹰酱不太看得上。

    因为鹰酱就有一款叫“长腿汤姆”的加农炮,它在使用附加药包增程后,射程就能达到惊人的23公里。

    这已经接近八路军“高火”三十余公里射程了,何况“长腿汤姆”的精度还要比“高火”高得多。

    如果鹰酱需要重新立项研发“高火”,还不如改进改进“长腿汤姆”,让它能打得更远些就行了。

    王学新是从孙尔威那知道鹰酱这些想法的。

    王学新认为这是好事,因为鹰酱还没意识到“高火”的重要性并全速追赶……否则,以鹰酱此时的工业能力和科研能力,说不定还会让他们迎头赶上。

    现在,既然鹰酱有这样的想法,也就是更注重火炮而不是精度更低的火箭弹,那就等汉斯打出V1导弹时他们再“惊醒”吧!

    解决完鹰酱的事,推掉外界的各种应酬,王学新总算能静下心来思考“高火”本身的问题了。

    周元凯等人安全返回机场后,王学新就组织了一次会议。

    之所以说周元凯等人“安全返回”,是因为“高火”发射阵地遭到鬼子的轰炸……所有人都被“高火”成功摧毁了鬼子一个重炮联队这个光环给吸引了,没人注意到“高火”部队的损失。

    与会的包括苏教授、和志民这几个主要的科研人员,他们需要知道“高火”在战场的表现,这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周元凯报告道:“我们的发射阵地是在八分钟后遭到鬼子飞机轰炸的,虽然我们对发射架进行了必要的伪装,但是只要一发射,就会腾起大量的烟雾,这也马上暴露了我军发射阵地的位置,于是鬼子飞机不由分说的对发射阵地就是一通狂轰滥炸。好在我事先有所准备……”

    这也是周元凯这个飞行员任“高火”部队的指挥员的好处之一。

    他发射前就知道这些烟雾不可能能瞒得过鬼子飞行员的眼睛,于是先一步将不必要的人员和汽车撤离,只留下少数几个工作人员点火,甚至还事先挖好了藏身的掩体。

    于是,当鬼子飞机呼啸而来并投下炸弹时,“高火”部队其实已经撤离,只有几个躲在掩体内的工作人员受了些轻伤。

    “所有的发射架都被炸毁,无一例外!”周元凯说:“发射架长达48米,而且斜向上构架,如果不是我们选择的地形恰好符角度,只怕根本就无法伪装隐藏,很容易就被敌人发现!”

    原来,周元凯找到了一座坡度相对较为平缓的小山,并以这小山的坡面作为发射架基准发射角……发射角是多少对“高火”不是很重要,因为“高火”自身可以调节高度,只是要把这个发射角计算出来并对“高火”的控制系统进行合理的设定。

    周元凯这么做,就使原本会裸露在外的倾斜式发射架,全部沿着山体的坡面隐藏在植被里,于是就很难被鬼子的飞行员发现。

    但一旦发射冒出大量的烟雾,那这种发射架根本就来不急在敌人飞机赶来前拆除并带走。

    会议室里所有人都沉默了。

    这的确是一个问题,也可以说是“高火”的一个缺陷。

    虽说这次“高火”部队没什么损失,但那也是因为几个外部因素:

    首先,是王学新成功的把鬼子的注意力吸引到赵家坝,以至于鬼子的航空队大都在赵家坝附近转。

    一次这样,下去鬼子还会这样吗?

    其次,这次周元凯是恰好找到了一座适合搭设发射架的小山,如果下次实战中打不到这样的一座山呢?是不是就要搭在平地上?

    如果搭在平地上,四十几米还倾斜指向空中的东西,怎么才能躲过鬼子飞行员的侦察以及轰炸?

    到时,只怕“高火”还没发射出去,就连同发射架被炸得稀烂了吧!

    和志民想了想,就说道:“我认为,王营长之前说的想法就很好,把发射架改短然后装在汽车上,用汽车机动发射,就能部份解决这个问题!”

    苏教授却对此表示反问,他皱眉摇头道:“老和,咱们这是说的容易。把发射架改短,就意味着‘高火’要用更短的距离抛射出去,同时也意味着我们要增加弹射器的弹力,这不是短时间能做到的,而我们眼下就要使用‘高火’保护运城!”

    周元凯问了声:“装在汽车上就能保证安全?”

    周元凯是飞行员,而且之前长时间在伪军那开飞机,对八路军的火箭炮战术不是很了解。

    因此,从他的角度来考虑,地面有辆汽车架着一个发射架,然后还在公路上跑,那不就是敌人飞机一个绝好的靶子吗?

    对此苏教授这个进入八路军研究领域的专家倒是知道一些,他解释道:“可以说部份解决,因为我们可以像使用火箭炮一样,平时将‘高火’安置在山洞里,战时在保证空中安全的情况下,将‘高火’开出迅速完成发射,然后在敌人飞机赶来前返回山洞躲避!”

    周元凯听了不由“哦”了一声,同时心下有些惭愧,暗道自己作为“高火”部队的指挥员,也应该学习学习这些知识。

    然后会议室就再次陷入沉默。

    因为苏教授说的问题依旧无法解决:把发射架缩短放在汽车上的确是个好方法,但目前运城的战斗却没法用上。

    难道运城的战斗往后就不用“高火”?

    或者说“高火”只选择夜间作战?

    要不就释放烟雾?

    只怕都无法很好的解决问题。

    王学新想了想,就说:“我们不需要那么麻烦,用汽车把‘高火’从山洞里运进运出的,为什么不试试让‘高火’直接在山洞里发射?”

    会议室里霎时就鸦雀无声,谁也没想到居然还有这方法。

第253章 发射井

    *******

    这想法对其它而言,就又是一个天马行空的创举……居然能把“高火”发射阵地直接搬进坑道或山洞里?

    但对王学新而言,它其实就是现代的导弹发射井。

    只不过现代的导弹能做到垂发,但“高火”无法垂发……垂发其实也能实现,但目前“高火”没有这方面的要求而且难度太大显得多此一举。

    因为“高火”此时的任务就只有一个:保护运城不受鬼子重炮轰炸。

    既然是保护运城,所有坑道和山洞开口都朝向运城准没错。

    当然,这其中可能需要小幅度的方向角的调整,因为运城虽然是同一个方向的,但鬼子的炮兵阵地却不可能在同一个地方。

    但是,这需要调整的幅度极小,八路军只需要将坑道口做成一个小扇面就可以解决指向的问题。

    会议室里沉默了好一会儿,周元凯才迟疑的问了声:“这……能实现吗?我的意思是,火箭在密闭的空间内点火,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周元凯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八路军严禁这么做。

    不只是火箭炮,就连火箭筒都不许在碉堡内发射……八路军就有人这么干过,特别是在守运城的时候,躲在碉堡里自射孔朝外打火箭筒,感觉很安全。

    但碉堡空间小,而且还堆满了弹药、粮食等易燃的杂物,火箭筒尾焰很容易造成事故。

    由此,周元凯就想到了“高火”在坑道或山洞里抛射的情况……“高火”是通过火箭弹射器抛射的,这意味着要在坑道内点燃火箭而且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苏教授想了想,就回答道:“有可能出现问题,因为我军‘高火’使用的是不稳定的土制炸药,弹射器在密闭空间内点燃后会使气温急剧上升,这有可能引燃炸药……”

    这有什么危险就不用多说了,八百多公斤的炸药被引燃,而且还是在密闭的坑道内被引燃,一想到这情况会议室里所有人都为之咂舌。

    王学新则轻松的回答道:“但这很容易解决,我们只需要改造一样弹射器,把弹射器的推力部份放在另一个坑道,也就是在‘高火’发射的坑道内,就只有轨道和‘高火’,这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原本嚣闹的会议室再次安静下来,谁也没想到问题刚抛出来又被王学新颇具创意的想法给解决了。

    其实这对王学新也不算什么创意。

    现代航母的弹射器不就是分层的吗?

    下方是蒸汽弹射装置,甲板上就只有一个推动战机起飞的轨道……跟‘高火’的弹射器其实是一个意思。

    而且这改造起来并不困难,甚至还可以说简单,需要转变一下力的传递方向就可以了。

    见大家都不说话,王学新就问了声:“还有问题吗?”

    “不,没问题了!”和志民点了点头:“我认为这方法可行,而且要做到并不困难。最重要的是,它能避免被鬼子飞机轰炸,往后发射‘高火’,就不需要东躲XZ的了!”

    “还有一个优点!”苏教授补充道:“这样一来,‘高火’随时都可以处在准备状态!极大的缩短了实战反应时间,提升了作战的及时性和安全性!”

    周元凯听着不由连连点头。

    身为“高火”指挥员的他并且还实战过一回,当然知道发射“高火”有多大的压力。

    开玩笑,那些“高火”一个个的,可全都是携带八百公斤炸药的玩意,五十枚“高火”意味着什么?那就是四万公斤炸药!

    一旦被鬼子发现,随便一架轰炸机往下方丢下几枚炸弹引起殉爆……那时就别说炸敌人了,方圆数里甚至就连作为发射阵地小山都能被炸平。

    因此,周元凯全程都是提心吊胆的,全程都高度紧张的注意空中情况。

    这次之所以精度这么低,打出了五十枚只有十几枚命中,原因与这也有关系。

    因为在“高火”即将准备好在作最后调整的那一刻,周元凯发现一架鬼子侦察机靠近……中野可南驾驶的98轻爆。

    这还了得?

    “高火”已经一枚枚架到发射架上并填充完炸药了,紧急撤下肯定来不及,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它们全都紧急发射出去!

    于是周元凯当机立断,不等完全做好准备就下达了发射的命令。

    所以,别看“高火”打到敌人阵地时一枚枚炸起来牛逼哄哄地动山摇的,但对周元凯及“高火”部队而言就像是尊“瘟神”,时刻得小心着它不出意外更要小心敌人的空中打击,只有发射出去的那一刻,悬着的心才能放下一大半。

    现在,把“高火”搬到坑道里,虽说在密闭的空间里整这些玩意也有危险,但至少不需要太担心鬼子的飞机了……只要坑道挖得合理,鬼子的炸弹怎么也没办法把炸弹投进坑道深处引爆“高火”。

    这样一来,“高火”部队就能放心的做准备,甚至还可以事先填装好炸药随时可以对战场情况做出反应。

    王学新见众人都没意见,于是就下令道:“那就这么定了,用坑道或山洞布署‘高火’!”

    说着就将目光转向苏教授:“这事,还得麻烦苏教授负责了!”

    苏教授当仁不让的应了下来。

    毕竟这事需要改造发射架,另外还有一系列的安全问题,不是八路军战士能独立完成的。

    王学新此时心下就暗叹:史上汉斯因为失去了制空权于是搭建在高卢的发射架全部失去作用……这要是能跟现在八路军一样,把发射架搭建在马其诺防线的坑道内或是马其诺防线后方的坑道内,任凭盟军的飞机在空中呼啸,汉斯的V1导弹也能一枚枚的飞向盟军的兵营和坦克群,甚至是后方运输补给的火车站和港口吧?

    如果打成这样,盟军该怎么进攻汉斯重新组建起来的马其诺防线?

    不过当然,这不是王学新需要考虑的。

    王学新只知道,这战术至少能让冈村宁次头疼好一阵子!

第254章 资本

    “制空权”决定战争的输赢,这话从某种程度来说是对的,尤其是对鹰酱这样的过度依赖后勤补给的国家……这也可以衍生到此时的列强。

    因为列强已实现工业化,科技达到一定的水平,其军事上的战略、战术全都是围绕其本国的工业水平和科技水平制定的,比如每个连队配什么样的装备、多少发子弹、坦克需要多少油、多少零件等等。

    对于这些国家而言制空权相当重要,因为一旦失去制空权就意味后方补给线将会遭到轰炸,前线的军队就无法持续既没有补给又没有空中掩护的战斗,于是很快就会全线崩溃。

    然而,事实却证明事事无绝对,因为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就打了一场没有制空权的战斗。

    这其实跟志愿军的装备较原始也有关系……因为装备落后且一直以来都是在缺少补给的状况下作战,从打鬼子起再到打顽军,打的无一不是装备落后弹药奇缺的仗。

    结果就使志愿军从上到下都习惯了这种缺乏弹药的战斗,使其能在被敌人制空权压制下建立起来的仅仅只能运送少量补给的后勤坚持战斗。

    所以,王学新认为,制空权对相对原始的军队反倒无法形成有力的扼杀。

    就像曾经的鬼子的航空兵对打游击的八路军也无可奈何一样。

    不过当然,有了部份制空权更好。

    比如现在,八路军需要构筑“高火”发射井,第一时间就从运城的钢铁厂调钢材,而且是在白天用汽车运,这在以前都是无法想像的。

    坑道则选择在运城后方十五公里处的一座无名高地。

    之所以选择在这里是经过一番计算的:

    “鬼子重炮能打18公里,咱们的应该恰好避开鬼子的重炮范围!”

    “考虑到运城防线能往前三公里到五公里左右,鬼子重炮不敢进入这范围……因为地遭到我军火箭炮打击。”

    “因此,我发射阵地应该构筑在运城后方十五公里较为合适!”

    ……

    其实更安全的是布设在运城后十八公里处,这样一来鬼子的重炮就彻底无法打到发射阵地了。

    但一来这是坑道,而且每个坑道都至少有48米深度……此时的“高火”发射架需要48米,就算鬼子重炮也很难对这样的坑道造成打击,顶多就是其坑道口炸塌,到时费点时间修复就可以。

    二来,则是“高火”布署得越靠前对八路军越有利。

    “高火”的最远射程有50公里,扣除阵地到运城的距离15公里还有35公里,那么在地图上从运城起往前35公里的范围一划……整个半圆区域全在“高火”的打击范围之内。

    所以别小看这往前推进的3公里,这3公里就能将鬼子许多兵营和军事设施都纳入“高火”的打击范围了。

    就在王学新忙着指挥构建坑道发射阵地时,陈松勇那边又收到了新的情报。

    “营长!”陈松勇给王学新递上了一封电报,说道:“鬼子扩大的‘零战’规模,最近又飞来了一批‘零战’,现在鬼子的‘零战’估计达到两个战队六十余架了!”

    王学新听着这情报颇有些意外,鬼子在太平洋战争打得如此紧张的情况下,居然还会把宝贵的“零战”调到华夏战场?

    然后想想就明白了,冈村宁次这或许是利用了“高火”一把,也就是把八路军的“高火”当作要装备的资本了。

    王学新猜的没错,冈村宁次的确是这么做的。

    他对八路军拥有新式装备也就是所谓的“特殊装备”一点都没有隐瞒……这与鬼子指挥官甚至是冈村宁次往常的做法都相悖。

    鬼子指挥官通常是报喜不报忧,也就是打了胜仗往上报,打了败仗就极尽弱化甚至不报,以此就能获得上级的嘉奖。

    但冈村宁次这次上报的却极为详细,包括重炮部队的损失以及获得的八路军“特殊炸弹”的所有资料。

    完了后,冈村宁次还加了几句自己的分析:“此‘特殊炸弹’至少能有三十余公里的射程,估计还会更远,而且其装药量巨大杀伤力惊人,如果用于我军与鹰酱之作战,尤其用于太平洋战场驻守岛屿,将使敌人军舰无法靠近!”

    东京方面一听,有道理!

    射程几十公里,又有这么大的威力,那是不是说可以将敌人的军舰挡在三五十公里之外?

    这要是布署在岛屿上,那是不是就立于不败之地?

    更有甚者,还有人想到,如果这种“特殊装备”能装备到军舰上……

    这些想法还真不是不可能,因为它们往后发展其实就是反舰导弹,只不过打移动目标对控制系统的灵敏性以及对雷达的要求就比较高,尤其自主寻的的反射导弹还要自带雷达能探测到目标。

    诚然,反舰导弹在这时代还很难实现,因为雷达性能差体积大,这使“高火”很难攻击移动目标。

    但鬼子不知道这些,他们只是想着既然军舰还可以互相用舰炮射击,为什么不能用这种“特殊炸弹”攻击?

    因此,原本海军方面是极力反对把他们急需的“零战”再次派往华夏战场的,但听说了华夏的“特殊炸弹”再考虑到它可能发挥的作用后,还是心不甘情不愿的松口了。

    于是冈村宁次手里就有两个大队一共67架“零战”,这让冈村宁次又有了底气。

    有这数量的“零战”,就意味着重新掌握了八路军的制空权,或者说压缩了八路军航空兵的空间。

    在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八路军那些“特殊炸弹”还能放心布署?

    冈村宁次打算从三个方面针对八路军的“特殊炸弹”。

    首先最重要的是情报战。

    这包括地面情报人员的侦察和空中侦察,只需要知道敌人发射阵地的大概方位。

    其次就是用轰炸机轰炸其阵地。

    再次,就是“零战”一边对轰炸机护航,一边做好拦截“特殊炸弹”的准备……知道敌人发射阵地的大致方位,“零战”就能在附近做好准备。

    以“零战”的速度,即便反应时间很短,他们也有可能做到有效拦截。

第255章 分散布署

    冈村宁次是这么计划的,同时也是这么做的,运城的空中霎时就忙碌起来……由于鬼子“零战”增加到了两个战队六十余架,鬼子空中势力再次往八路军方向压缩,甚至鬼子还对完县机场实施了几次轰炸。

    “零战”的优势,就在于它的空中能力和超长的航程,以至于鬼子可以轻松的实施长途奔袭并压制八路军的霍克81。

    道格少校几次向王学新请战。

    用道格少校的话说,就是:“营长同志,鹰酱方面已经答应八路军,损失多少战机就补充多少战机,那么你又担心什么呢?何况我们有了新战术后,对‘零战’也未必会占下风!”

    王学新只反问了一句:“那么,少校,我们损失了多少飞行员是否也同样可以补充多少飞行员呢?”

    道格少校那边被这么一问就没声音了。

    八路军除了缺飞机外还缺飞行员。

    因此,并不是得到鹰酱的承诺会随时补充飞机就可以的,对八路军而言飞行员更重要……总共就只有一百多人会开飞机,下一代还不知道要培养多久,同时鹰酱那边因为太平洋战争也缺飞行员,这又哪里是短时间能补充得上的!

    王学新想,或许正因为这样,鹰酱方面才会那么大方,给八路军承诺损失多少就补充多少。

    另一方面是王学新觉得不值得这么做。

    虽说八路军航空队此时的确像道格少校说的那样,有能力与鬼子这六十余架“零战”一战。

    但鬼子身后是一个强大的工业机器,还有许多飞行员储备。

    虽说鬼子“零战”也缺,但这六十架消耗掉之后,为了能够全面压制八路军的“高火”以及拿下运城,暂时再飞六十架“零战”来有没有问题?大不了打完一仗后再马不停蹄的飞往太平洋!

    到时八路军的飞行员消耗完了怎么办?

    是不是鬼子的97式甚至98轻爆就又都能全面控制运城空域了?

    因此,王学新认为以当前的形势,不应该与鬼子“零战”硬碰硬,这样打消耗战只会使八路军刚刚成长起来的航空队被鬼子连根拔起。

    更何况,王学新觉得没必要这么干……八路军的“高火”已经转到了坑道里,鬼子即便重新拿到制空权又能如何?何况这制空权还是有限的制空权。

    之所以说有限的制空权,是因为完县机场保存了一百余架霍克81,即便不出战对鬼子也是一种强有力的威摄,鬼子也无法在空中随心所欲。

    甚至不只不能说“随心所欲”,确切的说应该是“处处受制”。

    冈村宁次那边也感觉到了这一点。

    冈村宁次是希望八路军的航空队全面出战与“零战”决战的,因为只有将八路军的航空队彻底歼灭,他手下大批被海军淘汰的落后机型才有用武之地。

    可是八路军航空队却选择不出战,即便是机场遭到几次轰炸也不例外。

    这样一来,帝国军队几乎所有除“零战”之外的战机都无法放心活动。

    因为它们全都不是霍克81的对手,尤其是98轻爆,碰上霍克81几乎只有等死的份。

    即便是“零战”出动也不放心。

    原因是八路军的霍克81有对付“零战”的战术,而且越来越成熟。

    帝国军队却没有半点反制的措施……之所以没有反制措施,是因为王学新制定的战术是针对“零战”固有的缺陷,只要这缺陷没补上,当然就不可能有什么反制措施。

    于是,“零战”一出动就至少需要一个中队,否则就很容易遭到霍克81的围歼。

    想着,冈村宁次就不由自言自语的感叹了一声:“以不变应万变,战术高手,不愧是小东北啊!”

    然而,冈村宁次对此也并非没有准备,一计“引蛇出洞”不成,他马上又把目光转向了炮兵。

    炮兵的目的,依旧是想把八路军的“高火”引出来。

    当然,这时的冈村宁次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从地面情报到空中侦察到轰炸机再到“零战”的掩护和拦截,每一步骤冈村宁次都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并进行预演。

    更让冈村宁次自得的,还是他对炮兵的布署:

    “我们将炮兵分散布设!”冈村宁次用指挥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小圈:“距离运城十到十五公里的范围,分散布设三十门重炮!”

    “大将阁下!”筱冢义男疑惑的问了声:“那么,精度问题怎么解决?”

    “精度!”冈村宁次说:“我们可以对每门炮单独进行试射!”

    筱冢义男听着不由愣住了,三十门重炮,对每门炮进行试射,这可需要不少时间。

    不过转念一想,筱冢义男就明白冈村宁次的意思了。

    运城在那不会走,同时一门重炮对八路军的“高火”没有多大的价值。

    也就是说,帝国炮兵有充足的时间试射,一门调较完之后接着再下一门,一开始或许会浪费一些炮弹,但之后炮弹就都能打到运城城内了。

    这时八路军的“特殊炸弹”又能怎么应对?

    不用“特殊炸弹”,那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运城被轰炸而毫无办法。

    用“特殊炸弹”,以它的精度,要命中一门重炮只怕不容易吧,而且……它还会因为一门重炮而暴露发射阵地遭到帝国航空队的轰炸和拦截,怎么想都不划算啊!

    想着,筱冢义男心下对冈村宁次的计谋大为叹服:这虽说表面看起来是十分低效的笨方法,但却直击八路军“特殊炸弹”精度不高且发射阵地复杂的弱点。

    于是,筱冢义男马上把命令传达了下去,并且亲自组织炮兵部队的布署和试射。

    这个试射过程十分漫长,因为在同一时间不能有两门以上的火炮发射,而且必须保持通讯顺畅,否则“修正弹道”就无从谈起。

    为此,筱冢义男专门为这三十门炮进行了编号,然后给了每门炮一小时的时间试射。

    在这一小时的时间内,专属通讯兵则会开着挎子将电台带到相应的火炮前与前线的炮兵观察员通话以便更及时有效的修正弹道。

第256章 应对

    王学新那很快就得到了消息。

    消息是情报人员传来的,确切的说是情报人员与运城相互验证:运城遭到炮击,情报人员那只看到一门火炮,然后别的位置又发现一门,接着又是一门……综合起来一分析,就知道了冈村宁次搞的是什么鬼。

    这倒是不常见的战术。

    因为在战场上炮兵炮战最讲神速,往往几分钟内就要求结束战斗十分钟内就要转移,否则就有可能被敌人炮火覆盖。

    但鬼子却反其道而行之,用几十小时分别对分散在运城前方的数十门火炮进行引导……

    这种战术之所以有用,其实就是欺负八路军没有同射程的火炮。

    否则,鬼子那分散在各处的重炮,早就被八路军火炮给炸上天了。

    可是现在,八路军要炸鬼子这些重炮,就必须得用“高火”。

    用“高火”就得架发射架,就有发射阵地,于是鬼子的航空队就有发挥的空间了。

    王学新对此很满意,因为他明白,鬼子如果做这个打算,那就意味着鬼子对八路军的新的发射方式也就是在发射井里发射的方式一无所知……否则他就不会认为这种作战方式有用了。

    “发射井的准备情况怎么样了?”王学新打了个电话问负责这事的苏教授。

    “已经有七个发射井可以使用。”苏教授回答:“不过还需要进一步测试!”

    之所以会这么快,是因为运城一带有很多铜矿铁矿,于是就有许多可利用的废弃矿洞。

    这些废弃矿洞只需要稍加改造再加上发射架,就能成为很好的发射井。

    如果仅仅只是多一个可利用的发射井,想要在这么短时间内准备好七个也不容易,因为按照王学新的规划,发射井下方还需要另一个独立的坑道用于容纳弹射器。

    构筑一个长48米的坑道本身就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这事却被苏教授解决了。

    他不是在下方构筑一个坑道,而是直接把矿洞往下挖也就是加高,当尺寸合适后,再用钢架将中间隔开,然后铺上钢板再铺上一层厚厚的沙土用于隔热……在完成这个工作的过程中,顺便也完成了上下两层力传递的问题。

    这样一来就节省了许多时间,只是有点费钢材。

    不过这其实也有好处,因为这样一来坑道的结构也会更坚固同时也更抗炸。

    “很好!”王学新说:“让这七个发射井做好战斗准备!”

    电话那头的苏教授听了这话不由一愣:“战斗准备?可是营长,这是不是太仓促了?而且……这七个发射井大多都是在不同位置!”

    王学新知道苏教授说的“发射井在不同位置”是什么意思。

    “高火”其实与火炮也有部份相似点。

    比如几十枚“高火”在同一个发射阵地朝测算好的目标发射,其命中目标的概率会更大。

    如果这些“高火”分散在多地,参数全都不一样途径的气流情况等等也大不相同,命中概率就会低得多。

    王学新则回答道:“没关系,我们不需要用这七个发射井对付一个目标,我们需要用它分别对付七个目标!”

    “七个目标?”苏教授初时还没听懂,但往深处一想,就“哦”了一声明白了。

    七个发射井对七个目标,也就是一个发射井负责一个目标。

    虽说一枚“高火”命中目标的概率不大,但如果在同一位置重复发射多枚呢?

    甚至还可以根据情况结合前线的炮兵观察员进行调较,比如这次打得远了,下一枚应该打近些,或是这次偏右多少多少公里……

    于是就不存在多地朝一个目标发射参数都不同的问题了。

    唯一的缺陷,应该是每次发射时的气流情况各异。

    但陀螺仪的自我修正就是针对气流情况的,因此受这方面的影响产生误差的可能相对较小,再加上有前线的炮兵观察员协同,命中精度就能很大程度的提高了。

    于是苏教授就没有多想,马上就向周元凯转达了王学新的命令和作战方桉。

    “高火”发射本身并不困难,难的其实是“高火”发射前的准备工作。

    这里的“准备工作”,指的并不是“高火”发射本身,而是侦察员对鬼子每门重炮坐标的观测以及炮兵观察员与“高火”的协同。

    前者还算好,鬼子重炮只要开炮,侦察员老远就能根据火光和烟雾确定它的位置,然后就用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得出它的准确位置。

    其中涉及到的通讯问题可以通过拉电话线实现,而且有充分的时间可以反复测算和验证。

    但炮兵观察员与“高火”的协同,就很难用电话线解决了。

    这一是因为炮兵观察员在协同时必须对“高火”的炸点以及目标位置一清二楚,这意味着炮兵观察员距离目标要足够近,而鬼子的八九式重炮却有18公里的射程布设点通常在距运城15公里处。

    也就是说,炮兵观察员要带着电台深入敌后才有可能实现。

    实战中,其实大多不是这么做的,因为这么做就意味着炮兵观察员要越过敌人防线,这很危险也很困难。

    八路军的做法,是直接教会原本就在敌后工作的情报人员成为炮兵观察员。

    当然,这其中有许多困难,但也没想像的那么难。

    说它困难,是因为它至少要学会三角函数。

    说它没想像的那么难,则是因为深入敌后的情报人员往往都是知识份子……如果不识字,在关键时刻可能连传递的纸条或示警都看不懂,那也就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情报人员了。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高火”的修正没有炮兵弹道修正那么紧迫。

    炮兵必须在几分钟内给出修正数据,否则敌人很可能就逃了。

    但是在这情况下的“高火”……鬼子炮兵因为完成试射通常无法移动,所以情报人员算个十几分钟问题不大,算错了还可以重来。

    鬼子炮兵要是沉不住气逃了,也算是把他们给逼退了。

第257章 发射井

    “高火”是在夜里朝鬼子发射的,首批七发同时朝七个位置发射,结果两枚命中。

    确切的说不是两枚命中,其中一枚是爆炸开的弹片飞了两里远恰好命中了鬼子的重炮,然后“铿”的一声,弹片深深嵌入炮体将整门火炮都打翻在地,重新扶起来后已经打不了了。

    还有一门则是被“高火”爆炸时的冲击波整个掀起然后重重的摔回地面,接着就散了一地的零件。

    鬼子还以为这是八路军胡乱发射,没想到半小时后又是一轮“高火”,然后鬼子就明白了,这是八路军有目的对其重炮实施定点清除。

    冈村宁次赶忙下令那几门被瞄准的重炮撤离阵地……他以为这样一来就息事宁人了。

    没想到,接着八路军的“高火”又转向另七个目标。

    于是冈村宁次就明白,自己分散射击的办法玩不转了……帝国军队可以分散射击,八路军也同样可以用分散射击的方式反制。

    更重要的还是,八路军还可以在白天计算好帝国重炮的位置接着在夜里一个个轮着打,而帝国却对八路军毫无办法……“高火”在夜里发射,而且距离又远,侦察机很难确定目标的位置和高度。

    于是冈村宁次一狠心,下令道:“命令第329重炮联队,做好战斗准备!”

    “是!”参谋应了声,马上就把命令传达了下去。

    此时的冈村宁次已经认识到了一点:要想把目标引出来,而且是在白天,就只有真正的投入重炮联队。

    冈村宁次恨得咬牙切齿,他一拳砸在桌面上,自言自语的骂道:“我倒想看看,你还有什么办法躲避我军的轰炸!”

    冈村宁次以为,这回有了制空权在手,侦察机向米一样在运城以西空域铺开,另外再让“零战”在附近巡航,八路军的“高火”发射架只要一出动,侦察机马上就能将其发现并引导轰炸机及“零战”将其摧毁。

    但没想到的是……

    重炮部队才刚打几轮炮弹,马上就有参谋报告道:“大将阁下,我军炮兵阵地遭到轰炸,死伤惨重!”

    “什么?”冈村宁次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接着他就愤怒的问道:“我们的航空兵呢?还有我们的情报网呢?为什么敌人发射‘特殊炸弹’,我们却一点都没有消息?他们都在做什么?!”

    其实这不怪鬼子的情报人员,也不怪鬼子的侦察机,更怪不了鬼子的航空兵。

    因为,他们根本就没发现“高火”是怎么发射出去的,甚至直到“高火”打到鬼子炮兵阵地炸响的那一刻,他们才意识到八路军的“特殊炸弹”又成功了。

    原因无它,这就是导弹发射井的作用之一……导弹发射井不只是给导弹提供掩护还起到伪装的作用,从表面根本就看不到异样。

    这要是在现代,在发射导弹的那一刻,发射井的位置就会被间谍卫星侦察到于是就不再是秘密。

    但这时代没有间谍卫星,雷达的侦察能力也极为有限甚至还探测不到“高火”,于是鬼子就很难发现发射井的位置甚至在遭到一轮打击后还不知道八路军有发射井这东西。

    除非……鬼子恰好有飞机在发射井附近,飞行员亲眼看到发射井打出一枚“高火”。

    不过当然,王学新对此也是有准备的。

    每枚“高火”周围都设有防空警戒哨……这防空警式哨其实就是在每个方向各站几个人观察天空,一旦发现有敌机就马上向指挥部报告。

    于是,附近有敌机时“高火”就不打,敌机一飞走它就发射,鬼子当然无法发现发射井的位置。

    如果说有什么破绽,那就是发射井每打出一枚“高火”都会腾出一片烟雾,而且因为火箭发动机的特性……“高火”飞过的路径还会留下一道长长的轨迹。

    鬼子战机可以沿着这轨迹反向搜索到发射井上空,但到了地头一看,什么也没有!

    所以,当冈村宁次用电报责问侦察机时,负责指挥侦察任务的河原次郎也是一脸懵。

    “我们没有发现任何发射装置!”河原次郎说道:“虽然我们能看到发射轨迹,但却什么都没有!没有发射架,也没有汽车……”

    冈村宁次听到这些报告时一时无语,他不知道八路军是用什么方法做到这一点的。

    接着,就在冈村宁次沉默时,参谋又紧张的报告道:“又有三枚‘特殊炸弹’飞往我军炮兵阵地……”

    “马上组织拦截!”冈村宁次几乎是歇斯底里的叫着。

    过了一会儿,通讯兵就报告道:“成功击落一枚,一枚未命中,还有一枚炸毁我军两门重炮!”

    冈村宁次心下不由一叹:怎么会有这样的怪事,空军居然发现不了他们的发射阵地!

    一直站在旁边没说话的筱冢义男这时就问了声:“大将阁下,再这样下去……”

    冈村宁次沉默了。

    继续这样打下去,重炮联队迟早会被八路军炸光。

    重炮联队被炸光倒也罢了,重点是他舍得了孩子却套不着狼……

    迟疑了下,冈村宁次就下令:“停止炮击,炮兵联队撤离阵地掩蔽!”

    其实,另一边的王学新此时也在发愁。

    陈松勇看着王学新的样子就觉得有些奇怪了。

    “营长!”陈松勇问:“我们接连打了几个大胜仗,把鬼子重炮部都打得没了脾气,你为什么……”

    “陈参谋!”王学新说:“你说,我们这发射井的事,能一直隐瞒下去吗?”

    陈参谋想了想,就摇了摇头,说:“我看,只能瞒一段时间,早晚会被鬼子发现的!”

    王学新“嗯”了一声,说:“如果你是鬼子,在发现我军的发射井后,你会怎么做?”

    “轰炸?”陈松勇恍然大悟:“原来营长是担心这个,您放心,咱们的发射井不怕炸……”

    王学新摇了摇头:“如果,鬼子记下各个发射井的位置,再规划好路线用‘零战’做好拦截准备,我们怎么办?”

第258章 近炸引信

    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王学新总是会把事情想在前头。

    这并不是王学新的性格,而是王学新来到这世界卷入这场战争后养成的习惯。

    因为每一回,王学新没考虑到什么事或者说事先没有准备,就很有可能造成八路军的损失……那可都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王学新一点都不敢大意。

    陈松勇被王学新这么一提醒就明白了,他面带沉思之色肃容回道:“鬼子‘零战’最高时速达五百多公里,‘高火’时速只有三百公里,而且鬼子有‘零战’还有六十余架之多,如果倾巢出动又规划好路径。只怕……”

    说着陈松勇就用惊恐的眼神望向王学新,说:“我们就算构筑上百个发射井,也会被鬼子的‘零战’封得死死的,一枚都打不到鬼子阵地!”

    王学新点了点头。

    发射井什么都好,就是位置太死了。

    现在鬼子不知道八路军是用这种方式发射还没办法,一旦知道了……就可以在地图上将每一个发射井的位置或区域标注出来。

    到时,就是统筹规划的问题。

    然后,八路军的“高火”要么不发射,一发射前方就必定有“零战”在等着。

    以“零战”的速度和机动,要拦截击落“高火”还是不难的。

    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也许!”陈松勇说:“我们可以让航空队协同,掩护‘高火’作战!使鬼子‘零战’顾得了这边就顾不了那边!”

    王学新摇了摇头:“鬼子已经调来了六十架‘零战’,说明他们对华夏战场已经有足够的重视。如果我们这么打迫使鬼子‘零战’不足,你认为鬼子不会加派战机吗?”

    陈松勇不由沉默了。

    王学新说的的确很有可能。

    毕竟“零战”临时调来压制八路军航空队不需要多长时间……只要将八路军飞行员打掉一批,鬼子“零战”就可以飞往太平洋对付鹰酱了。

    因此,鬼子是急不可耐的希望八路军航空队出战,那时他们的“零战”才能抽身而去。

    当然,如果八路军航空队出战了使他们穷于应对,鬼子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们更可能加派新的战队以期短期内定胜负。

    想了想,陈松勇又说道:“那么,我们把发射架搬上汽车的计划!”

    王学新点了点头,这个说法还靠谱些。

    把发射架搬上汽车才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作战方式,而发射井的作战方式虽说比较安全,但在战术是比较被动的。

    原因是汽车携带的发射架有机动性,能随时转移。

    鬼子今天标志了这个位置,过了一晚汽车就机动到另一个地方了,需要的只是挖几个能容纳汽车的坑道。

    这会打乱鬼子规划好的拦截路线使其防不胜防。

    但是……

    王学新说:“汽车发射架并不是短期能实现的,另外,汽车发射架对公路要求较高,鬼子又装备了夜间战斗机,即便在夜里也有可能阻止汽车转移。我们也不能对其抱太大的希望!”

    陈松勇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在没有制空权尤其霍克81无法夜战的情况下,夜晚也不是那么安全了。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陈松勇心烦意乱的点燃了一根烟,然后皱眉说道:“要我说,这事归根结底,就是咱们的航空队不够强大,鬼子上来六十余架‘零战’就压得咱们喘不过气来。咦,营长……”

    这时陈松勇像是想起什么似的,问:“听说你之前,还跟鹰酱说起过什么近炸引信不是?咱们航空队没法打,为啥不在防空炮上下点功夫?如果有这种引信,就用防空炮为汽车提供掩护!”

    王学新无奈的笑了笑,八路军的防空炮总共就那么几十门,这点数守守运城空域还行,要是机动作战掩护汽车……那就想太多了。

    不过转念一想,王学新就愣住了。

    “对啊!”下一秒王学新像是被针扎似的跳了起来:“近炸引信,我怎么把这事给忘了?”

    说着二话不说拔腿就走,只看得陈松勇在后头一脸懵:他不过是随口说说,用一种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提到近炸引信,难道这玩意真的能成?

    王学新三步并作两步的找到了孙尔威的办公室。

    是时孙尔威正在向鹰酱传送斯金奈的研究资料……这是他这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把资料实时传回国以免出什么差错,毕竟这里是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的战场。

    “嘿,王!”孙尔威嘴里叼着烟埋头打字,因为资料太多使得他也得亲自上阵。

    孙尔威扬了下头,说:“听说鬼子增派了六十架‘零战’?压力不一样了吧!”

    “是的!”王学新说:“道格少校都把情况跟你说了吧?”

    “当然!”孙尔威随手给王学新递上一根烟:“虽然我不愿这么说,但你知道的,这对我们而言是好事,因此上级对这个计划很满意!”

    王学新明白这话的意思。

    当初杜立特之所以愿意在华夏发大力气组建航空队,主要原因就是为了吸引鬼子的“零战”。

    现在的华夏航空队不仅先后击落了许多“零战”,还在这紧要关头吸引了六十余架“零战”在这里无法脱身……这早就大超鹰酱的计划了,所以当然对此很满意。

    接着孙尔威又解释道:“这对你们也是件好事,王!”

    “怎么说?”王学新问。

    孙尔威扬了下眉,回答:“上级认为在你们身上投入资金比投在顽军身上强多了!因此,你懂的……”

    的确是好事,如果鹰酱认识到这一点,就意味着将来军援方面会更多的往八路军这边倾斜。

    “那么!”王学新问:“还记得之前说过的近炸引信吗?我们需要它,你们应该已经把它造出来了吧!”

    孙尔威不解的看了王学新一眼,说:“你说的没错,我们的确把它造出来了。可是我们无法再把防空炮运进来了,另外还有炮弹。所以,你要近炸引信做什么?我们是因为这个才没告诉你的!”

第259章 泄密

    发射井是在第七天时被鬼子发现的。

    这段时间,冈村宁次采用的对策就是恢复使用分散布署的重炮对运城实施炮击,如果说有什么改变的话,那就是只在白天炮轰到夜晚就撤离。

    这可以说冈村宁次没有办法的办法。

    面对八路军的“特殊炸弹”,帝国军队总不能什么都不做吧?

    如果这样,那是不是意味着认输了?

    运城也就不用打了?

    作为应对之策,分散布署重炮的战术还算可行。

    因为这既可以持续对运城的轰炸,又可以避免过多重炮的损失……就算被八路军“特殊炸弹”轰炸,那也顶多就是损失一门火炮而已。

    另一方面,冈村宁次也希望能知道八路军是怎么避过帝国航空队的飞机侦察而把“特殊炸弹”发射出来的……

    如果帝国军队没有重炮成为八路军的目标,八路军当然就不发射“特殊炸弹”。

    如果八路军不发射“特殊炸弹”,就意味着冈村宁次可能永远也不知道八路军是怎么发射的。

    因此,冈村宁次这实际上是把这些分散布署的火炮当作一种诱饵。

    对于冈村宁次这种分散战术,王学新不得不回应。

    如果觉得一门、两门炮数量过少威胁不到运城,那么三门、四门呢?过几天变成七门、八门呢?

    从这方面来说,“高火”部队在战略上还是处于被动状态。

    这主要是“高火”部队的战略目标是保护运城,而运城又是个固定目标而且还很大,鬼子重炮要命中它并不困难,而“高火”想要命中鬼子重炮就没那么容易了。

    为了提高命中率,王学新这段时间就不断增派部队构筑发射井。

    这七天一共改造了十一个发射井,总数达到十八个发射井……这些全是用废矿洞改造的,不过基能用的矿洞都用完了,接下来就是挖坑道,这速度就要比之前慢得多。

    随着发射井增多,另一个问题也凸显出来:电话和电话线严重不足。

    之前,王学新是要求每个发射井至少配有五部电话:指挥中心一部,四个方向的防空警戒哨所各一部。

    这样一来,不管哪个方向,一发现鬼子飞机就可以马上通知指挥中心,指挥中心马上中止发射。

    于是发射井就能做到“有鬼子飞机在附近时就不发射”,也就是对鬼子保密。

    初时还没什么问题,但发射井数量一多,电话和电话线就跟不上了……电话虽说不是很贵重的东西,八路军从敌人那缴获的也不少,但部队对这玩意的需求量也相当大,原则上每道防线至少需要两部电话才能完成指挥,前线的战斗,全靠通讯兵下达命令往往会怠误战机,这可一点都马虎不得。

    于是“高火”部队只能用老方法:用拉绳的方式预警。

    简单的说,就是在地下挖一道通讯沟,最好的直的,弯的也可以,不过要在转角处装上滚轮,然后往里头整一条麻绳,天上来飞机时把这麻绳一拉,另一头的铃铛就响起来了。

    原则上,这跟电话相差不大。

    因为发射井需要的预警其实很简单,就是有飞机和没飞机,用这种方式预警没什么问题。

    问题在于……

    这些麻绳是从老乡那买的,而且还是一段段连结起来的。

    一段段连结起来也没问题,战士们都连得很仔细,就担心中间断了。

    问题在于有些麻绳是来自运城的杀猪户,他的麻绳经常用来捆绑猪肉……

    这是什么结果就不用说了,山西的老鼠仅仅是体长就有十几公分,往通讯沟里一钻三两下就把麻绳给啃断。

    于是,就有一枚"高火"在鬼子"零战"靠近时发射出去……

    发现这个秘密的是驾驶“零战”的一个鬼子小仓大尉。

    这架“零战”是以中速在空中巡航,以期发现八路军的发射架。

    冈村宁次之所以派出宝贵的“零战”到空中执行巡航搜索任务自有他的道理:以“零战”的续航能力能长时间在空中巡航而不需要频繁的回机场起降,这实际上是节省燃油。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速度快,万一碰到敌人的“特殊炸弹”就可以实施拦截。

    就在小仓大尉无聊的观察地面时,左下方突然腾起一阵烟雾,一枚“特殊炸弹”从光秃秃的山体飞上天空。

    小仓大尉见到这场影不由惊得目瞪口呆,他还以为自己看错了,以至于那一霎那都忘了去追赶“特殊炸弹”。

    思考了几秒后,小仓大尉就认为自己不应该去追这枚“特殊炸弹”,他更应该找出八路军的发射方法。

    于是,小仓大尉马上调转机头返回刚才经过的那座小山,接着不顾危险低空飞行靠近烟雾区……这对飞行员而言相当危险,尤其还是山区,随便一个突出的岩石或者伸长的树枝就能让小仓机毁人亡。

    然后小仓大尉就看清楚了,烟雾是从两个山洞冒出来的,洞口附近依稀还有几个人,正忙着用东西遮住洞口盖上伪装……

    小仓大尉赶忙向机场报告:“大左阁下,没有什么发射架,他们是从山洞发射的‘特殊炸弹’。我估计,这些山洞洞口还有伪装,发射前打开,发射完之后就盖上。所以我们才一直无法发现!”

    情报很快就传到了冈村宁次那。

    冈村宁次不由骂了声:“混蛋,这些八路军,太狡猾了!居然会想到这个方法,将发射架隐藏在山洞和坑道里!”

    筱冢义男也觉得这个问题很棘手,他吃惊的说道:“大将阁下,如果是这样,那我们的航空队岂不是对它毫无办法?”

    确切的说不是毫无办法,而是效率太低……轰炸机同样也可以轰炸坑道和山洞,但这效率低到几乎没有,而且就算炸毁了坑道口,八路军也很容易修复。

    但冈村宁次却不是这么想的。

    他盯着地图看了一会儿,就狞笑着说道:“不,筱冢君!知道八路军为什么要对洞口进行伪装吗?那是因为一旦我们知道他们坑道的位置,那就有办法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678/ 第一时间欣赏亮剑之军工系统最新章节! 作者:远征士兵所写的《亮剑之军工系统》为转载作品,亮剑之军工系统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亮剑之军工系统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亮剑之军工系统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亮剑之军工系统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亮剑之军工系统介绍:
退伍军人宁波回到他所熟悉的电视剧成为一名新兵蛋子
八路军干部成天叫唤的是啥?
李云龙最眼馋的是啥?
独立团最需要的是啥?
装备,装备,还是装备……
偏偏宁波就带了个军工系统去
于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轻轻松松打鬼子
——————————
交流群:953838560亮剑之军工系统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亮剑之军工系统,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亮剑之军工系统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