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明左TXT下载明左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明左全文阅读

作者:鹤城风月     明左txt下载     明左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045章 走回头路

    鉴于太过于辽阔的领土,北方军区进行了合理的规划。

    四大巨头决定分别镇守四方,形成守望相助的局面。

    洪其以军区司令的身份坐镇长春,负责中枢协调。

    惠善辉在库页岛北面的拉克镇另行组建指挥机构,主要负责向黑龙江入海口的支援,以及整个北海的防务问题。

    卫元辉作为地头蛇,驻扎在永宁寺,主要确保陆地上各个定居点以及农垦区的安全。

    因为他这里太过于重要,所以军区足足安排了一个整师交给他指挥。

    这样一来,即便满清纠集了大军前来进攻,也足够进行周旋。

    苗念生是十足的后辈,最需要立功的机会。于是洪其让他率领一同到达北方军区的第十一师二十五团南下虾夷地,将这座岛屿纳入夏国的领土。

    经过左梦庚批准,虾夷地已正式更名为夏邑岛,只听名字就知道绝对的华夏正统。

    得知可以回归故土,张春和黑云龙的心态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两人都比从前勤快了许多,积极处理政务,就等着左懋第和夏允彝过来交接。

    尤其是得知家人在山东已经彻底立足,而且日子过得非常不错,两人都迫切希望赶紧回去。

    张春年纪有些大了,多年的宦海沉浮、生死考验,让他只想好好的过完下半生。他决定回到山东之后就颐养天年,不打算再出来从政。

    黑云龙却心气颇高。

    跟随夏军征战了这么久,学习到了许多东西,让他终于见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军队。

    他打算回到山东之后,就去军校学习。

    他如今的军衔是中校,因为北部军区的特殊性,从军官学校毕业之后起码可以升为少将。不说统帅一个师,也绝对可以成为师级将领。

    前半生身为明军将领,打一仗败一仗,憋了一肚子气。后半生作为夏军将领,无论如何都要好好展现一下自己的本事。

    就在吉林省和北部军区逐渐纳入正轨的时候,山东这边也是一刻不得闲。

    战争过后,军事要进行改革,军工也同样如此。

    毕竟技术决定战术,工业决定胜负。

    同清朝联军一场大战,夏军可以总结的东西非常多。

    这次会议非常重要,不但左梦庚和内阁,财政部、民政部、装备部、后勤部、陆军、海军的相关官员也都全部出席。

    会议开始,左享就表达了不满。

    “前线的军队实在太浪费了,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据我们统计,为此而多支出的资金起码超过八十万白银。各部队必须注意这种情况,长此下去国家财政非要被你们弄崩溃不可。”

    夏军是绝对的富贵兵团。

    在左梦庚的领导之下,任何好东西都先可着军队来。

    他就怕自己的军队因为什么不足而影响了战斗力。

    说穿了,这种情况就叫火力不足恐惧症。

    可既然要做富贵兵团,那毫无疑问一旦打起仗来消耗将会非常的惊人。

    下面的部队才不管财政如何,反正手头有什么就用什么,可劲儿的打,打过瘾了才行。

    结果反馈到财政部这里,左享就坐不住了,一上来就发难。

    “多消耗点物资有什么?难道让我们的士兵用生命去填吗?什么东西比士兵的生命更加宝贵?”

    左华听不下去了,当场就骂了回去。

    左享被喷了满头口水,尽管十分生气,可是又很无奈。

    “二哥,你还讲不讲理?我又没说士兵们的生命不宝贵,可是你们也不能胡乱浪费啊。我们的人在前线亲眼所见,好好的巧克力都没有吃完就随便丢掉了。才吃几天饱饭,这就开始败家了?”

    这些话让左华闹了个大红脸。

    左享所说的情况,他并非没有见过。

    “那……那只是战况紧急,将士们来不及收拾而已。”

    生怕两兄弟吵出真火来,左梦庚出面了。

    他的脸色十分严肃。

    “左享说的没错,也请在座的各位回去之后传达全军。让大家都好好想一想,我们才过了几天好日子?如今全天下还有多少人在挨饿?我看呢,就应该在全军展开忆苦思甜活动,这样人才能够不忘本,才能始终记得我们是什么样的军队,我们要做什么。”

    因为他的话,夏军显然要经历一场思想风暴了。

    财政问题之后,就是军备问题。

    可没有想到,第一个出面的人居然还是左享。

    “目前光是为了满足全军的武器装备需要,整个国库都被掏空了一半。基本上去年生产的所有钢材,全部都用于铸造武器了。交通部那边还跟我们诉苦,说是清北大桥的建设都因此而耽搁了。六哥,你们装备部能不能想个法,给大家伙留点儿?”

    清北大桥就是横跨大清河和小清河、联系济南和北方的桥梁,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座钢筋混凝土大桥。

    但是因为战争需要,钢材全部用于满足军用,严重影响的工期。这让桥梁建设集团的许多股东都十分不满,背后说了许多的闲话。

    说起军用钢材的问题,左代倒是颇为通融。

    “我正要说这件事呢。”

    他让助手将资料发给大家。

    “经过战场的实际检验,我们发现,我们在武器上所用的材料有些太好了,其实毫无必要。”

    左梦庚不明所以。

    “武器关系到战争的胜负,更关系到士兵们的生命,难道不该精益求精?”

    左代苦笑不已。

    “殿下有所不知,经过我们测算,咱们的火炮其实没有必要使用钢材打造。”

    “这是为何?”

    “咱们的发射药还是黑火药,威力摆在那里。即便是熟铁炮管,也能够承受。可熟铁炮管和钢制炮管的制造成本是不一样的。倘若换成火棉炸药,咱们现在能够铸造出来的钢制炮管又承受不住。因此在这方面,绝对可以节省一些。”

    因为左梦庚这个作弊器,夏军的武器相较于同时代的对手们强大了许多。

    可是这种改变,带来的结果就是造成了武器系统的混乱。

    如今装备部早已得知,火棉炸药作为发射药,其实远远要比黑火药更好,能够提供更远的射程。

    但是呢,火棉炸药爆炸的威力,现如今能够制造出来的钢管又承受不住。

    因此就只能使用黑火药作为发射药。

    黑火药威力有限,炮管根本就不需要钢制,熟铁套上青铜就足够了。

    以往大家都想着武器的质量越精良越好,完全忽略了这一点。

    而这一次经过大规模的战争实践才赫然发现,有的时候其实没必要制造的那么好。

第1046章 理想与现实

    制造一根纯钢材质的炮管,成本是熟铁青铜炮管的十五倍。

    除了钢材成本本身就比熟铁和青铜更贵之外,所耗费的地方颇为出人意料。

    要想完成一根纯钢材质炮管的膛线,需要耗费刮刀十一柄。而这样的刮刀,足可以完成五根熟铁青铜炮管的膛线。

    夏军的火炮炮管里都是有膛线的,这样才可以让炮弹打得更远、更精准。

    但膛线的完成,却十分考验工艺和材料。

    钢制炮管本身的材料硬度就很高,因此对刮刀的耗费十分巨大。

    毕竟以目前的工艺,刮刀的硬度也十分有限。

    相反用同样的刮刀来给熟铁青铜炮管打造膛线的话,就要节省的多。

    这样的一柄刮刀造价多少呢?

    足足八十七两白银。

    打造一根纯钢材质的炮管,就要耗费十一柄刮刀光,这方面的成本实在太吓人了。

    如果换成熟铁青铜炮管,自然能够极大的减轻财政压力。

    “我们已经完成测算,同样的装药量情况下,两种炮管的射程和精度是完全一样的,但是制造的成本却天差地别。”

    左代讲述了实际情况,但决定权却在左梦庚和统帅部的手中。

    不过该如何选择,还需要犹豫吗?

    孙元化也站了出来,增加了说服力。

    “海军方面传来反馈,钢制的火炮远远不如熟铁青铜火炮更耐腐蚀。仅仅半年的时间,他们现役的火炮就有不少需要更换。”

    海军使用的火炮,不但要考虑性能、重量,还有一项重要的指标,那就是适应环境的能力。

    毕竟在大海之上,潮湿的空气、发咸的海水都会对金属造成严重的腐蚀作用。

    和钢材相比,反而青铜在这方面表现的更好。

    因此在战争结束之后,海军立刻把情况进行了总结,回馈到了海军武器研究所。

    孙元化如今是装备部副部长,海军武器研究所所长,军衔中将。

    经过了这些年,他早已喜欢上了夏国的工作环境,并且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所长。

    身为技术人员,又在军中,使得他避免了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过得十分舒服。

    强烈的热爱让他迸发出了无与伦比的主观能动性,将海军武器研究所管理的井井有条,为海军的征战付出了汗马功劳。

    现在关于火炮的问题,已经全部总结出来了。

    无论是陆军还是海军,包括财政部门,统一的反应就是钢制火炮太贵了,而且不能完全适应环境,反而不如青铜火炮更好。

    对于这种情况,左梦庚也是无奈。

    他当然知道,钢制火炮才是未来的趋势。可是现实却决定了,坚持钢制火炮是对国家、军队的不负责。

    “你们怎么说?”

    为难之际,他决定听听大家的意见。

    黄宗羲虽然不管武器研发,但还是畅所欲言。

    “谁都知道火棉炸药作为发射药更好,只是目前的钢材承受不住。但是殿下有句话说的好,时代是发展的,技术也是进步的。谁知道什么时候,新的钢材能够达到标准?因此钢制火炮的研发绝对不能停止,越是有困难,越是要对新材料进行研究。”

    他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并且明白将来的趋势是什么。

    夏国如今能够生产的钢材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且已经懂得了合金的重要性,而且探索出了许多合金的性能。

    凡是从事化工的人都断言,将来肯定能够找到适合铸造炮管的合金钢。

    只是这个时间,谁也无法确定。

    也许是几年,也许是几十年,甚至可能上百年。

    身为军事专家,左梦庚当然知道要想提升炮管的强度,就需要在钢材中添加镍元素。

    然而以如今的科技水平,不要说提炼镍,就连发现镍元素都很困难。

    不能解决钢制炮管的材料问题,这极大的限制了新型军事技术的推广。

    柳一元身为作战指挥官,决定从实际出发。

    “钢制火炮代表着未来,但青铜炮代表着当下。我觉得两者都要兼顾,不能有所偏颇。为了满足国防军事的需要,应该大量生产青铜炮。但是为了将来的优势,钢制火炮的研究也不能停顿。”

    这番话立刻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

    在场的人并非鼠目寸光,看不清将来的方向。但理想再好,总归也要考虑现实限制。

    见大家统一了意见,左梦庚最后拍板。

    “那就这样。装备部独立出来一个火炮研究所,保证资金投入,不得中断钢制火炮的研发。从今日起,全军列装火炮,全部改为青铜炮。”

    仅仅是这一个决定,立刻就让夏军的军费节省了三分之一还多。

    内阁和财政部总算是长出了一口气,压力没有那么大了。

    柳一元又根据战场情况提出了新的设想。

    “目前将火棉炸药用于发射药还不现实,但是用来做爆炸药效果却十分不错。尤其是士兵们使用的手榴弹,可以将其中的黑火药换成火棉炸药。”

    在所有的炸药当中,黑火药的威力从来都是最小的。

    即便是火棉炸药的燃烧速度并不适合用来做爆炸药,但是和黑火药一比,还是要强上不少。

    这也是夏军的炮弹弹头里装填的都是火棉炸药的原因。

    唯独夏军使用的手榴弹,迄今为止的装药仍旧是黑火药。

    但是战场上反馈,这样的手榴弹威力始终是差了一些。很多时候甚至很难制造碎片,对敌人进行范围杀伤。

    倘若换成火棉炸药,威力提升一大截,就算弹片的杀伤效果一般,光是爆炸的威力也足以伤人。

    左梦庚没有贸然同意,而是对左代道:“你们装备部可以试验一下,看看效果如何。最重要的,就是务必保证安全。”

    手榴弹乃是士兵贴身携带的大威力武器,一旦出现意外,将会对士兵的生命造成重大威胁。

    因此这样的武器,安全始终都是摆在第一位的考量。

    左代赶紧记下。

    如果手榴弹的装药完成更新换代,那么必然会大大提升夏军攻坚的能力。

第1047章 工业

    钢铁是工业的粮食。

    要想让一个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钢铁的生产始终都是重中之重。

    虽然夏军对于钢铁的需求直线下降,但是在夏国内部的其他产业领域,钢铁的需求始终旺盛。

    左梦庚结束了军事方面的相关工作,立刻开始关心起钢铁问题。

    他亲自视察了东平钢铁厂,并且在这里看到了可喜的变化。

    “新式的冶炼炉经过多次改进,如今已经逐渐完善。这种新手段使得钢的产量大幅度提升,如今三个钢铁厂足够满足全国的建设需要。”

    蒋巍陪同左梦庚行走在浓烟缭绕的钢铁厂里,一边自豪的向他介绍着如今的产业变化。

    夏国的钢铁冶炼,终于走到了平炉炼钢这一步。

    以往的高炉炼铁,虽然经常性的能够产生出钢水,但是产量和效率都十分感人。

    为了得到足够用的钢,只能采用千锤百炼的办法。哪怕有水力锻锤的帮助,但产量和成本依旧居高不下。

    幸好夏国一直注重对于工匠的发明进行奖励和保护,使得工匠们的热情非常高。

    有钢铁工程师结合在大学里学到的东西,苦心钻研数年,终于制造出了平炉。

    有了这玩意儿,钢铁的工业化生产终于变成了现实。

    清北大桥能够投入建设,就是因为钢铁产量的爆发。否则的话,那么多的钢筋就足以让项目破产。

    如今夏国共有三大钢铁厂。

    除了脚下的东平钢铁厂之外,还有来阳钢铁厂和徐州钢铁厂。

    因为交通运输的限制,现如今的钢铁厂都依托于矿石产地。就地开采,就地冶炼,就地深加工。

    带来的好处就是,三个地区聚集了大量的产业工人,也让周边变得异常繁华。

    虽然钢铁厂连同配套企业向空气中排放了大量的烟尘,令附近空气质量非常恶劣,但没有人在乎这个。

    左梦庚也不可能去搞什么环保。

    如今摆在中华民族面前最大的任务,就是要用钢铁洪流尽可能的强盛国家,占领更多的土地,为孙后代的繁衍生息打造足够富饶的领土。

    除此之外,其他的都不重要。

    “目前的产量能有多少?”

    东平钢铁厂厂长林简臣对于数据信手拈来。

    “现在每年的产量可以达到钢二十万吨、铁五十万吨。我们东平钢铁厂的设备使用的年头比较多了,就连平炉也是最初的型号,不算太大,因此只能生产这么多。像徐州钢铁厂那边,所有的设备都是新的,产量是我们的三倍还多。”

    左梦庚亲自查看了数据,发现三大钢铁厂已经创造了历史。

    每年一百万吨钢的产量,就已经傲视当世。再加上铁的产量,是如今全世界各国总和的二十倍以上。

    大明在万历年间钢铁产量最高,也不过才九千多吨,连夏国的一个零头都不到。

    就凭这个对比,真的发生战争,大明只有被平推的命。

    林简臣还顺口汇报了一个喜讯。

    “秦国士和栗国士那边已经将蒸汽机应用于纺织,我们亲自去看过,效率非常惊人。就等着他们能够将蒸汽机制造的更大,好投入钢铁冶炼当中。”

    左梦庚这才看到,平炉的预热空气推送竟然使用的就是蒸汽机。

    只不过单台蒸汽机的功率太低,完全跟不上平炉的空气消耗。因此钢铁厂这边一口气安装了五台蒸汽机,采用联合动力往平炉里面推送预热好的空气。

    他连忙凑近过去,想要看看蒸汽机是怎么投入使用的。

    傅新垣却赶忙拦住了。

    “殿下,按照安全制度,这等有危险的事情您是不能靠近的。”

    左梦庚一口气没上来,刚想要训斥,蒋巍和林简臣竟然是同样的态度。

    “现在蒸汽机的运行还不够稳定,三天两头就会坏。上一次最严重的时候,甚至发生了爆裂,导致两名工人丧命。您是千金之躯,绝对不能靠近。”

    左梦庚的气这才消了。

    只是在远处有些看不太真切,不免令他分外遗憾。

    林简臣察觉到了,连忙打起精神,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为了克服蒸汽机运作时不够稳定的缺点,秦国士和栗国士发明了一种方法。他们借鉴建筑的办法,将蒸汽机用砖石围拢起来,从外面加以固定。如此一来运行便稳妥了许多,这才能够投入到工业生产当中。”

    左梦庚远远看去,这才发觉平炉所使用的蒸汽机,很像是普通农户家里做饭用的灶台。

    中间有一个类似于铁锅一样的椭圆形物体,四周则是砖石、水泥搭建成了架子。蒸汽机的绝大部分都掩埋在这样的建筑当中,然后伸出若干个管道与平炉进行连接。

    原来历史上的蒸汽机,在投入工业生产当中时,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就是采用的这种办法。

    电影《黄飞鸿之狮王争霸》中,就曾对这种蒸汽机进行过复原。

    这也是在工业制造水平不足时,维持蒸汽机稳定最好的办法。

    只可惜在陆地上可以用这样的办法,对蒸汽机加以固定。但是在海上,波涛汹涌的海浪面前,暂时就没有什么好办法了。

    听说蒸汽机应用最多的地方是纺织厂,左梦庚一刻也坐不住了,又赶紧去视察了后勤部的服装生产部门。

    当王秀芹陪着他走进纺织厂的厂房时,左梦庚不由站定。

    在他的眼前,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终于让他有了熟悉的感觉。

    只见空旷广阔的厂房中,一排又一排的纺织机如同长龙一般纵向排开。

    纺织机上的飞梭卷着丝线正在飞速旋转,一条条的连线就好像是数不清的细流一样,朝着固定的方向汇聚。

    上百个女工在这些纺织机中间来回走动,不时检查着丝线和织机的状况。

    巨大的机械转动轰鸣声令人的双耳十分不舒服,但又好像这个世界最美妙的旋律。

    看着那些不停流动的丝线,左梦庚就仿佛看到了中华大军的脚步正在不停前进,似乎永远也没有尽头。

第1048章 棉吃人

    “当初殿下有言,蒸汽机将改变整个时代,我们还觉着夸大其词。如今看来,还是殿下高瞻远瞩。”

    陪同左梦庚视察工厂,王秀芹的感慨就不曾断过。

    虽然这个曾经的农家寡妇,如今已经贵为中将。可是说起纺织厂里的变化,还是觉着颇为梦幻。

    她随手拿起一旁的成品,展示给左梦庚看。

    “因为蒸汽机带动的纺纱机转速更快,所以织出来的纱线可以更细、更坚韧,由此而织出来的布质量更高。我们用新布制作了军服,质量远超原来的。”

    纺纱就是将植物纤维变成丝线的过程,只有先得到了丝线,才能织成布,然后变成各种布制产品。

    可以说,纺纱的好坏,决定着布料的质量。

    在这方面,人类永远无法和机械相比。

    因为人永远无法让纺纱机达到更快的转速,也就无法使丝线凝结的更加紧密。

    “成本方面你们可曾测算过?”

    一说起这个,王秀芹就不免眉开眼笑。

    “后勤部也是要做账的,怎么可能不经测算?添加了蒸汽机之后,减少了许多人力,而且纺制出来的丝线数量增加了数十倍。整体计算下来,成本下降了一半还多。目前我们生产的衣服,已经给军费腾出了很大的空间。”

    对于这个结果,左梦庚自然是早有预料,并不意外。

    “什么时候可以实现利用蒸汽机织布?”

    现如今的蒸汽机,运作原理仅仅可以带动纺纱机。至于织布机,因为程序太过于复杂,还需要加深研究。

    说起这个,王秀芹就颇为遗憾。

    “我们已经试验过了,纯机械的织布方法暂时还不能达到要求,需要改进的工序和部件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慢慢来,不要着急。只要用心钻研,迟早有一天会实现的。”

    工业化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即便只是纺织领域,涉及到的相关知识也是海量的。

    不但需要纺织行业自身提高,还需要相关的产业一同进步。

    可蒸汽机能够应用于纺织,迅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我们已经参观了后勤部的纺织厂,倘若能够将蒸汽机应用于我们的工厂,则我们生产的棉布必定可以占领所有的市场。”

    徐骥和潘云龙等人赶到了山东,找上了左梦庚,提出了请求。

    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购买蒸汽机,实现松江府纺织行业的工业化改造。

    夏国境内最大的棉布产区就是松江府,甚至算得上是全世界最大的棉布出产地。

    以往松江府人对于自身的技艺是十分矜持而骄傲的。

    在他们的认知中,普天之下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在棉布制造上能够跟松江府相提并论。

    直到不久前,他们中的一些人听闻蒸汽机可以用于织布,便来到了后勤部的纺织厂实地参观。

    当见识了蒸汽机的效率之后,这些人倍受冲击,迅速意识到时代变了。

    松江府纺织协会经过磋商之后,派出徐骥和潘云龙为代表,希望能够得到政府的支持。

    对于纺织行业的改革,内阁和中枢都是持支持态度的。但蒸汽机的问题上,兹事体大,侯恂还是让他们亲自同左梦庚商讨。

    “原则上来说,我和内阁的态度一致,都非常支持你们的改革。可是现如今,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听到左梦庚支持改革,徐骥和潘云龙都满心欢喜。可是听到后面的话,又不禁紧张起来。

    “中恒,不管多难,蒸汽机的应用都刻不容缓。只要新式生产方法建立起来,我们有信心在五年之内彻底占领整个东亚的棉布市场。”

    “岳父误会了。”

    左梦庚赶紧安抚。

    “通过蒸汽机的应用来降低生产成本,压低棉布的价格,从而抢占市场,这是政府一直都想做的。可现在的问题是,现如今的棉花产量有些供不应求啊。”

    听完是这个,徐骥和潘云龙面面相觑。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工业化的发展,棉布已经成为了夏国国内市场消费的主要产品之一。

    尤其是老百姓的生活日益富裕,更加愿意在穿的上面进行投入。

    这样一来,就导致棉布的消费成倍增长。

    原本这是好事,可以拉动相关行业持续进步。

    但近一年来却出现了负面的问题。

    那就是棉花的产量开始跟不上纺织的需求,导致棉花的价格节节攀升。

    明明投入了新技术,可以让棉布价格下降。但是原材料的短缺,又导致棉布价格居高不下。

    山东是最主要的棉花产地,几乎占到了大明棉花产量的三分之二还多。即便如今不供应夏国以外的地方,都已经无法满足生产需要了。

    蒋巍已经就这个问题提出了严重警告。

    如果没有办法解决的话,最迟三年之内,棉布的价格将会涨到一个令人无法承受的地步。

    同徐骥和潘云龙见面之前,高层就已经开了商讨会,寻找解决的办法。

    主管工业的蒋巍从自身出发,建议增加棉花种植面积。

    但主管农业的陈子龙却提出了明确的反对意见。

    棉花的短缺虽然会影响工业和经济,可归根结底,人的肚子才最重要。

    人一旦吃不饱,有再多的棉花也不过是空中楼阁。

    如今夏国境内耕地面积十分紧张,已经到了快要承受不住人口增长的地步。倘若再减少粮食种植面积,生存的压力将会一下子爆发。

    陈子龙的意见,得到了所有高层的一致支持。

    都是从艰苦中过来的人,十分明白在乱世当中粮食的重要性。

    可以说,假如粮食出现问题,夏国的情况并不会比大明好上多少。

    眼见着工业和农业的矛盾不可调和,左梦庚也十分头疼,一直在思索解决的办法。

    没有想到的是,棉纺的大头松江府也掺合了进来。

    他仿佛看到蓬勃发展的棉纺工业,正如同一条大鳄鱼一样准备张开血盆大口,将数之不尽的人活活吞噬。

    英国在工业革命的过程中,发生了羊吃人的惨剧。

    难道夏国也要经历一次棉吃人吗?

第1049章 活路

    “如今奴儿干都司一带已经建省,经过农业部测算,那边的耕种面积非常广大。倘若能够全部开发出来,将会极大的缓解国内的粮食压力。在吉林省那边农业生产成型之后,或许棉花的种植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假如耕地面积始终固定,那么左梦庚只能舍弃棉花种植,而保证粮食产量。

    但夏国已经走出了向外扩张的第一步,并且占据了地域广大的极北之地。

    只要解决了那边的农业生产问题,夏国不再有粮食缺乏的忧虑,则本土就可以空出大量的土地用来种植棉花。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徐骥和潘云龙尽管心急如焚,但也无可奈何。

    徐骥干脆去了夏王府,看望自己的外甥女去了。

    潘云龙这一次到山东来,也是事务繁多。

    “潘徐两家已经商定,将在今年年底举行婚礼,中恒届时可得出席才行。”

    潘晓纳和徐若欣的婚姻,终于纳上了日程。

    这俩人的年龄其实都不小了,只是因为近些年来事情太多,因此耽搁了下来。

    这一次总算战事告一段落,徐若欣掌管的雅姿公司业务又稳定了下来。因此潘云龙和徐骥商定,在年底让两人完婚。

    “此乃大喜之事,小侄必定亲临。”

    得到了他的许诺,潘云龙高兴万分。

    左梦庚出现在婚礼现场,代表着很多东西,潘家的地位也必将更上一层楼。

    虽不能和徐家这样的皇亲国戚相比,但是在夏国之内也是显赫非常。

    对于潘云龙,左梦庚倒是觉得惋惜。

    “伯父尚且龙马精神,才学不凡,畅游于乡野之间倒是颇为可惜。不知可愿出来做事?”

    潘云龙也是有功名的,而且也做过官。就左梦庚亲自观察,此人绝对算得上是精明能干。

    夏国如今的地盘越来越大,尽管一直在不停的培养官员,但是仍旧供不应求。

    倘若潘云龙能够出来做官,倒是一桩美事。

    听到左梦庚亲自邀请,潘云龙与有荣焉。

    “即便中恒不说,我也由此心意。不如近日便去政务学校报道如何?”

    哪怕潘云龙是左梦庚的姻亲,但想要在夏国做官,毫无疑问都必须经过政务学校的学习。

    只不过和其他人不一样,潘云龙不需到初级政务学校上课,也不需要在基层经受磨砺。

    “伯父之才得以施展,可喜可贺。”

    潘晓纳如今就在做官,只不过是在基层,高邮县县长。

    为了治理里下河的水患,他可着实折腾的不轻。但是功劳苦劳大家都看在眼中,谁也没有想到一个富家公子哥能够如此放下身段,不得不令人佩服。

    政务部那边已经经过考察,对他的评价非常高。不出意外,到了明年起码能够升任市长。

    二十多岁市级官员,即便是在夏国国内,也是颇令人瞩目了。

    徐骥和潘云龙的到访,让左梦庚意识到了棉花的问题。

    如今夏国和大明种植的棉花,都属于亚洲棉品种。

    这种棉花是在西汉时期,从印度传入国内的。历经千年的培育,已经变成了本土品种。

    但左梦庚知道亚洲棉的品质并不是很高,在未来将会在和其他品种的棉花竞争中彻底败下阵来。

    将来占据棉花市场主导地位,乃是陆地棉和海岛棉。

    而这两种棉花都原产于美洲大陆。

    其中陆地棉为西方的工业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是全世界种植范围最广、产量最高的棉花品种。

    但要以品质而论,海岛棉才是最好的。

    海岛棉,也就是长绒棉。

    这种棉花织出来的布最为上乘,深受喜爱,拥有着极大的竞争力。

    而无论陆地棉还是海岛棉,都要到近现代才被引入中国。大规模种植和生产,更是要到建国之后。

    此时棉花的问题开始困扰夏国,让左梦庚有了新的想法。

    “立刻通知陈相,想办法联系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求购美洲棉花种子。”

    夏国中枢当中,负责经济问题的人是陈止。

    不过近几年来陈止一直都在松江府,主持那边的工作。

    左梦庚便决定将引进新式棉花的任务交给他来完成。

    如今在美洲大陆拥有殖民地的,只有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特别是陆地棉的原产地墨西哥,正在西班牙人的势力范围内。

    要想获得陆地棉,就只能通过西班牙人。

    但夏国和西班牙从来没有什么联系,究竟能不能成功,左梦庚也没有把握。

    也许葡萄牙人的渠道会更加容易一些。

    葡萄牙同夏国一直都有商贸往来,甚至因为夏国,导致他们和荷兰人的关系缓和了不少。

    这让葡萄牙人对夏国一直都很感激,因此求购一些棉花种子,想来没有什么问题。

    这是左梦庚想到的,眼下最好的解决棉花危机的办法。

    既然不能增加棉花种植面积,那就从棉花品质、产量上面想办法。

    参差成郭是高邮,望望平湖不尽头。

    初日苍凉波底涌,闲云零乱水心浮。

    平分烟树藏村坞,并立鸬鹚傍钓舟。

    一笑乘风驰百里,片帆回首是扬州。

    一首七言律诗,道尽了高邮的地位。

    作为大运河上重要的节点之一,高邮始终都是历朝历代重点建设的地方。

    因为大运河是王朝的血脉。

    王朝兴盛的时候,高邮同样繁华。

    可是当王朝衰败的时候,高邮也会跟着陷入低谷。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状况,那就是运河两岸的生存模式发生改变。

    身为里下河一代重要的城池,高邮可以称得上是多灾多难。

    每逢洪涝,这里必然变成一片泽国。无数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即便是太平时节,也要被官府驱使着挖掘运河、维护堤坝,被繁重的劳役压的喘不过气来。

    可以说,这条运河有多繁荣,高邮的百姓就有多少苦难。

    夏国占据这里之后,对运河的经营方式进行了整改。

    运河的维护和运营都有了专门的商业公司进行负责,使得百姓摆脱了徭役的压迫。

    这虽然是善政,但是却也让很多百姓在农闲时节少了吃饭的途径。

    如是几年下来,本地的百姓生存状况并没有改变多少。

    他们迫切的需要有一条活路。

第1050章 移民

    七月的天气酷热难当。

    高高挂在天顶的太阳,将大地变成了烤盘。

    平行向远方看去,空气在不停的抖动,好似蒸腾飘渺。

    草木就如同投到烤盘上的蔬菜一样,早已耷拉着枝叶,隐隐有些焦黄。

    潘晓纳就顶着酷暑,带着人走进了村庄。

    农户家的老狗汪汪了两声,随即便吐起了舌头。

    天气太热了,就连狗都失去了警惕性。

    再说这样的破村子,似乎也不怕丢什么东西。

    实在是无东西可丢。

    可好歹狗的叫声,吸引了村民的注意。

    一个缩在树荫下的老头费力地站起来,看到这么多人不免有些吃惊。

    “各位大爷是要借宿吗?咱这里可没啥粮了。”

    老头很是害怕,误以为这么多人是跑来抢劫的盗贼。

    大家伙眼瞅着都要活不下去了,要是再遭了贼,只有死路一条。

    潘晓纳的秘书张启甲连忙道:“大爷,这是咱们的潘县长,是来同大家说事的。”

    老头一听,着实吃惊不已。

    将潘晓纳仔仔细细打量了一番,就见他年轻的过分,还穿了一身短打衣服。露在外面的肌肤,都晒成了古铜色。

    这模样说是田里打滚的后生都不令人意外,居然是县太爷。

    老头当场就要跪下磕头,潘晓纳眼疾手快,给拦住了。

    “大爷,如今有规定了,不许再磕头喽。”

    老头手足无措,说话也结巴了。

    “咱……咱这穷山村,县太爷可从来没来过。大家伙都不识礼数,大老爷莫要怪罪。”

    见有些吓到老人家,潘晓纳和蔼地安抚起来。

    “您是长辈,我们做小的前来拜访才是应该。哪敢怪谁?您这么说,俺们可当不起。”

    见这县太爷很好说话,老头总算是平静了一些。

    “这贼老天热死个人,大老爷来俺们这可有啥事?”

    说话的时候,明显可以看出来,老头的神色十分担忧。

    他们这种穷乡僻壤,上百年了也不曾来过当官的。官家但凡有什么事,派遣个小吏过来就足够了。

    现在县太爷亲自跑来,那肯定是天大的事。

    就是不知道落在他们头上,究竟是好事、还是灾难?

    潘晓纳不知道老人家在想些什么,如实说道:“有很重要的事需要和大家伙商议,烦请老人家把村子里能够说得上话的都请出来吧。”

    老头没有动静,而是问了一嘴。

    “大老爷,可是要摊派赋税吗?”

    潘晓纳被问的一愣,反问道:“农村的赋税不是取消了吗?”

    老头这才知道是自己想差了。

    “当初是说了这么一嘴,可千百年来庄户人家哪有不交税的?俺们都寻思着,要不了多久税差就会上门。难道……从今以后真的不用交税了?”

    潘晓纳郑重其事,斩钉截铁。

    “这个是政府明文规定的,并且绝不改变。日后谁要是敢向你们收税,尽管到县政府来找我告状,我给你们做主。”

    老头当场喜的手舞足蹈。

    “真的不收税啊?这可是太好了!大家伙总算是有活路喽!”

    潘晓纳被他感染,也跟着笑了起来。

    “除了不交税,还有其他好事儿。快将大家伙叫出来吧。”

    原本沉寂的小村子很快热闹了起来,家家户户的男人纷纷跑到了村头的老槐树下,林林总总加起来竟然有好几百人。

    潘晓纳仔细打量了一番,发现这里的人是真的穷苦。

    很多人都没有完整的衣裳,腰上就挎着个褂子来回晃荡。一不小心,两腿之间的家伙事都能冒出来。

    还有几个男人明显身上穿的衣服是女人的,但是在这里并没有引起什么波澜,似乎大家伙全都司空见惯。

    那个老头石三当是这里的村长,为人有些精明,察觉到了潘晓纳的神色。

    “很多人家就那么一身衣裳,谁要出门办事谁就穿。没衣裳的人就只能躲在家里,让大老爷见笑了。”

    潘晓纳摆摆手,提高了声音。

    “各位乡亲,我叫潘晓纳,是咱们高邮县的县长。今后大家伙叫我县长就行,不用叫县太爷,我也不是什么大老爷。我来这里当县长,就是来给大家伙服务的。”

    都是目不识丁的老百姓,对于这番话听的似懂非懂。可是潘晓纳平易近人的态度,还是让村民们安生了许多。

    “如今咱们村子有多少人?家里的地可够种吗?”

    说起这个,没有一个村民露出笑脸。

    石三当皱着一张老脸,替大家伙说出了情况。

    “整个村子一共就那么百十亩地,分到大家伙头上,一口人也不过几分而已。再精心伺弄,产出也就那么一口,哪里够吃的?今年到现在又不咋下雨,田里的苗都蔫了。恐怕到了冬天,又得饿死人了。”

    话音未落,村民中不少人就哭了起来。

    潘晓纳似乎对这种情况早有心理准备,神情依旧平常。

    “咱们这地方人太多、地太少,前段时间收缴了几家地主的田,可分下去之后还是不够啊。”

    立刻有不少人跪在了他的面前。

    “大老爷……县长,救救俺们呢!”

    “这日子可咋过呀?”

    潘晓纳赶紧让人把大家伙都扶起来,这才说出目的。

    “政府知道大家伙的难处,一直在替大家伙想办法。如今倒是有个出路,就是不知道你们敢不敢闯一闯?”

    听说有活路,村民们立刻都支愣起了耳朵。

    潘晓纳让人打开地图,指着吉林省的位置。

    “大家伙看呢,这个地方离咱们这里足足有万里之遥。要想过去,就只能乘船。不过那边没啥人,大片大片的土地全都空着。你们都不知道,那边的土地抓一把都流油。随便往地里扔点种子,那收成老吓人了。政府如今把那块地都占了,就是缺少人开垦种植。倘若有人愿意移民过去,政府帮你们解决一切困难。”

    当村民们在地图上知道了自己所在的位置,又知道了那吉林省在哪里之后,不少人都打起了退堂鼓。

    人离乡贱,尤其是中国人,更是有着深厚的乡土情结。

    哪怕在家乡这里日子很难过,甚至可能饿死。可是要让他们远离故土,仍旧千难万难。

    可就在这时,潘晓纳说出的话一下子反转了局势。

第1051章 政策

    “凡是去吉林省的人,政府都会给予土地,知道会给多少吗?”

    潘晓纳伸出三根手指。

    “三百亩,每个人三百亩。除此之外,不管开垦出多少,都归其名下。”

    场面一时安静,唯有知了的叫声搅得村民们心绪不宁。

    不是他们不想说话,而是他们都已经陷入了混沌当中。

    难道……

    听错了?

    还是这个年轻的县长发了癔症?

    村民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从彼此的眼神中看到了两个字。

    不信!

    没办法相信啊!

    三百亩土地,那是什么概念?

    他们整个村子上千口人,总共加在一起也不过才一百五十亩土地。

    还一个人分三百亩土地,做梦都不敢这么想。

    没有得到任何回应,这让潘晓纳憋红了脸。

    “咋不信呢?这可都是真的,我用项上人头做保。只要人过去了,立刻就给分地。”

    一个汉子撇撇嘴。

    “官府会那么好心?给俺们分这么多地?那些地主、员外们,咋不去呢?”

    潘晓纳这才明白过来。

    原来是数字太大,吓坏了这些淳朴的百姓。

    “你们不知道,这一次移民到吉林省,就是为了解决大家伙耕地不足、吃不上饭的问题。那些地主、员外,一个个过得好好的,谁愿意去呀?可你们不一样,眼瞅着都要饿死了,给你们地种,种不种?”

    话糙理不糙,反而让村民们有些将信将疑起来。

    “官府真给分那么多的地?”

    潘晓纳干脆拿出地图,在吉林省的范围画了一个圈。

    “你们好好瞅瞅,这是多大的地方?比咱们两淮省大了五倍不止。可那么大的地方,遍地都没人,全都是荒地。甭说给你们一人三百亩,就是三千亩都分不完呢。”

    又有人贪心起来。

    “那就给俺们三千亩呗,俺们也不嫌多。”

    潘晓纳气笑了。

    “给你们每人分三百亩你们都种不过来,分三千亩跟没分有啥区别?”

    众人听了,不禁点头。

    都是庄稼地里的好手,一个人能种多少地,大家都心里有数。

    其实就算三百亩地,一个人累死累活也种不过来。

    一想到即将拥有这么多的土地,许多人的心思都活泛了起来。

    可是再看看地图,又不禁犹豫。

    “那么远的地方,可咋去呀?”

    夏国政府显然已经做好了万全之策。

    “坐船去。政府已经都准备好了,你们这一路上过去,吃的、用的、穿的,政府都给提供。不用你们花一分钱,也绝对饿不着你们。”

    村民中有见识的,提出了另一个担心的问题。

    “那地方有鞑子吧?听说鞑子杀人不眨眼的,不会把我们都杀光吧?”

    潘晓纳哈哈大笑,又在地图上标记出了满清的势力范围。

    “你们看,鞑子的地盘在这儿呢。跟咱们的吉林省足有千里之远,根本就过不来。再说吉林省驻有十万大军,就算鞑子打过来了,也不是咱们的对手。”

    普通的村民显然消息是闭塞的,他的话并不能令大家安心。

    “鞑子那么厉害,官军打得过不?”

    潘晓纳在基层磨练的久了,早已掌握了足够的耐心。

    “你们还不知道吧?就在这个上半年,咱们的军队和鞑子在朝鲜着实打了好几仗,全都是咱们胜了。鞑子根本不是咱们的对手。”

    村民们好奇的凑上来,找到了朝鲜的所在,一时间议论纷纷。

    满清究竟有多厉害,其实他们也没有概念,只不过是往常听人说起罢了。

    至于夏军到底是不是比满清厉害,他们也不在乎。

    反正都是要饿死的人了,怎么才能活命,才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石三当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人,不管何时对官府都不是那么的信任。

    “官家给咱分了这么多的地,要是种不出来,官家可有啥说法?”

    潘晓纳细致的给大家讲解政策。

    “政府给大家伙分这么多的地,是因为那边的荒地太多,需要人来开垦。至于能种多少,大家伙都尽力而为,政府并不强制。对了,种子、农具还有牲畜,政府都会给大家备好。这有了牲口,能多种不少地吧?”

    村民们再也坐不住了。

    每个人能分三百亩的田地,就已经十分吸引人了。政府还提供种子、农具和牲畜,这更是敢想都不敢想的。

    “要是有牲口的话,俺一个人就能种三百亩。”

    潘晓纳可不是五谷不分的官员,知道那人是在吹牛。

    就是给他五头牛,他一个人也种不了三百亩。

    旁的不说,光是浇水都能累死他。

    不过好不容易将大家伙的心气儿提了上来,这个时候自然不可能给浇灭了。

    “老哥一看就是好庄稼把式,到了那边使足力气,咱也要给孙后代挣一份家业不是?”

    这话一说出口,村民们可是太喜欢听了。

    不少人都开始偷偷琢磨,是不是真的要迁移过去?

    “听说要往北走越冷,吉林省那边恐怕得冻死个人哦。”

    移民这样的大事,让老百姓再仔细都不为过。任何的难题,都被他们考虑到了。

    而在他们的眼中,潘晓纳这个县长却非常稳重。

    “那边儿一年当中有大半的时间都天寒地冻,到了四月才会开化,可以种地。抢在霜冻之前,就必须丰收入库。虽然只能一年一熟,但是因为土地肥沃,产量比咱们这边高了许多。而且一口人三百亩地,产出的粮食吃也吃不完。多余的部分,你们还可以卖给政府,换些银钱和其他的东西。不管咋算,都比留在这里硬捱着强啊!”

    话翻来覆去的说,仔仔细细的说,已经说的很透了。

    对于移民的好处,村民们已经全部了解。但他们并没有立刻表态,相反一个个踌躇不已。

    对于他们的表现,潘晓纳洞若观火。

    不是这些村民不知道移民去吉林省的好处,而是他们担心……

    政府是不是在骗人?

    毕竟这些年来大明官府的信用,可以说算是彻底破产了。

    虽然夏国建立政权以来,各项政策、各路官员对百姓十分的友好。可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老百姓们的心还没有办法完全向新政权彻底靠拢。

    这种时候就只有一个办法了。

    “为了稳妥,你们各家可以过去几个。在那边定居的人,也不是不让回来。到时候谁思念家乡了,就回来看看。活出个人样子,也能让祖宗高兴不是?”

    这话一出来,村民们最后的一点疑虑都消失了。

第1052章 现身说法

    潘晓纳走了。

    他还要去其他的村庄宣传移民政策。

    五天后他会再来,接受想要移民的百姓报名。

    他是走了,却留给了村民们无穷无尽的波澜。

    这五天时间,所有的村民都将面临着人生最重大的选择。

    移民万里之外,对于这些普通的百姓来说,显然是惊天动地的大事。

    很多人都拿不定主意,很多家事都需要协商。但所有的这一切,都必须在五天内搞定。

    石三当的家里,和所有的村民一样都很破旧。

    黄泥垒成的房子早已千疮百孔,很多地方甚至透着光,任凭老鼠自由的出入。

    但是并没有老鼠。

    因为家中什么吃的都没有,连老鼠都不愿意来。

    一家五口人全都凑在一块儿,个个面色凝重。

    “大,那劳圣子吉林省,真有县长说的那么好?”

    石三当的大儿子石柱按捺不住好奇。

    他已经三十多岁了,可是还没有娶媳妇。家里穷的叮当响,根本就娶不起,也养不活。

    此时的他浑身上下,就腰间裹了一块破布。只有这样,才能下炕坐在地上。

    而在炕上,石三当的老婆张氏披着个破被,其实里面什么也没穿,因为没衣裳。

    石三当的二儿子和三儿子身上搭着个破麻布片,勉强能够遮体。

    这还是村长家,由此可见其他的农户只怕更惨。

    打量着一家人的状况,石三当只感到喘不过气来。

    “县长就是这么一说,究竟真不真的,谁能知晓?万一要是给骗了,连家都没得回,不成孤魂野鬼了嘛。”

    从本心上来讲,他是不太相信政府会那么好心。

    可这两年来,新来的官员对于老百姓确实十分宽容。也确实没有征收过什么税,更没有征集百姓干过什么苦役。

    但跑到万里之外这种事,对普通的百姓而言实在是不敢想象。

    和他不同,石柱却跃跃欲试。

    “就算给骗了又能咋地?只要有一口吃的比啥都强,老二、老三都老大不小了,再这样下去,咱们一家子都得饿死。”

    老二石头、老三石子都已经长大成年了,可是跟石柱一样,还是光棍一条。甚至因为没衣服穿,连家门都很少出去。

    身为长子,石柱看在眼中,早就忍受不了。

    “大哥说的对,不管咋地都比在这饿死强。要不俺和老三出去闯一闯,大哥在家孝敬你们。没了俺和老三,家里的地好好伺候,也够你们吃的。”

    石三当家里共有五亩地,倘若少了两口人,剩下的勉强湖口还是不成问题的。

    张氏已经哭上了。

    “就怕你们再也回不来了,这成了孤魂野鬼,祖宗可不认呢。”

    石子烦躁不已。

    “祖宗也没保佑咱们吃饱饭,认不认得,又能如何?”

    “你个兔崽子,胡说八道什么?看老子抽不抽你?”

    石三当气的想要动手,结果却被屋外的声音给拦住了。

    “石三叔,老婶子,在家吗?石大哥,二哥,三哥,我回来啦!”

    屋里的人听到话音,全都露出惊喜。

    “哎哟,是金娃子。”

    石三当和石柱连忙推门出去,当看到外面的人,不禁一阵恍忽。

    那人笔挺的站在门外,看容貌似乎十分熟悉。

    可是身上笔挺的军装、熠熠生辉的肩章、铮亮反光的皮鞋,都让他们有些胆怯。

    来人看到他们,却分外亲切。

    “石三叔,大哥,不认识俺了?俺是金娃子啊。”

    石三当这才敢确信。

    “是金娃子,真是金娃子。哎呀妈呀,这都变了模样,不敢认喽。”

    来人大步向前,更显亲近。

    “再变了模样,那也是咱家里的娃不是?”

    石柱看着来人的样子,眼睛里全都是星星。

    “金娃子,你可真神气,比那县长还要威风呢。”

    金娃子哈哈大笑,赶紧摆手。

    “我就是个小排长,哪能跟县长比?”

    石三当也是眼热不已,连忙拉着金娃子坐在门口,对石柱骂道:“怂货,还愣着干啥?去给金娃子弄点水喝。”

    石柱这才反应过来,转身要去,被金娃子拦住了。

    “咱自己家人,客气个啥?老婶子,二哥,三哥可在?”

    张氏和石头、石子早已听到了外面的说话声,连忙在里面应了。

    金娃子显然也知道村里的情况,便在外面和三人寒暄了几句,也没有进屋,免得失礼。

    石三当和石柱便和金娃子说起了话。

    听到金娃子参军之后,跟随部队去了朝鲜,还跟鞑子打了好几仗,石三当和石柱的嘴巴就没有合拢过。

    “听人说鞑子可厉害啦,你们打赢了?”

    金娃子骄傲万分。

    “鞑子哪里是我们的对手?被我们从釜山一路往北推,打的溃不成军。”

    潘晓纳也是这么说的,但是村子里的人将信将疑。现在有自家人现身说法,石三当和石柱终于是相信了。

    金娃子将随身带的东西送给了两人。

    “这些年俺在外面当兵,家里就老娘一个,多亏了你们照顾。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还劳你们费心。这点东西,聊表心意。”

    看着精美异常的布料,甚至还有两张完好无损的皮毛,石三当和石柱全都吓坏了。

    “这可使不得,咱们乡里乡亲的,本来就该互相照应,哪能收你东西?再说了,这东西太贵重了,你可不敢乱来呀。”

    金娃子哈哈大笑,硬是将东西塞到了他们手中。

    “三叔,大哥,我现在已经是排长了。每个月的薪水都有三两银子呢,这些东西买得起。”

    他又指着那两张皮毛。

    “你们都不知道,这玩意儿在咱们这贵得不得了,可是在吉林省那边却遍地都是。每年都是一船一船地往回拉,根本花不了几个钱。”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石三当和石柱不由起了心思。

    “那什么吉林省,真的富的流油吗?”

    金娃子还不知道家里的情况,如实说道:“那边是咱们国家刚刚开拓的领土,根本没啥人,倒是听说土地挺肥沃的。虽然一年当中大多数时候都冷得够呛,可好东西着实不少。我问过那边的人,他们说就算是不种地,光是跑到山里随便打打猎、挖挖药材,都足够活命了。”

    金娃子告辞而去。

    石三当一家人围在一起,看着精美的布料,抚摸着光滑温暖的毛皮,本就浮躁的心绪再也无法平息。

    “老二,老三,你们就出去闯一闯吧,给自己找一口吃的。”

第1053章 中国人的开拓史

    其实对于海外移民一事,基层的普遍反应是不靠谱。

    毕竟基层没有中枢的大局观,看不到其中蕴藏的庞大利益。只是觉着让人平白无故跑到万里之外去定居,实在是强人所难。

    好在夏国的政权结构非常严谨,上面的命令下面即便有所质疑,也得好好去完成。

    在这其中,潘晓纳是个例外。

    他的身份毕竟摆在那里,许多同级别的官员不了解的情况,他却一清二楚。

    因此他的奔走最为积极,用了五天的时间走遍了高邮县所有的乡村,对每一个百姓都进行了仔仔细细的讲解。

    五天后,移民报名工作正式开始。

    潘晓纳带着庞大的车队重新走进了村庄。

    “大家伙都想好了没有?有要移民的,现在就可以报名。”

    石三当立刻站了出来。

    “县长,俺家老二、老三报名。”

    潘晓纳看过去。

    “人呢?”

    “他俩没衣裳,就没来。”

    潘晓纳立刻对工作组中的一个人道:“你带着衣服给他们送去,然后将人带来。”

    那名工作人员立刻从背后的车上找出了衣服,然后让石三当领着,直奔家中而去。

    石头和石子仍旧和那天一样,搭着破布片躲在炕上。

    当新衣服送到他们手中的时候,他们还觉得不真实。

    “这……这真是给俺们的?”

    工作人员很和蔼。

    “政府规定,凡是报名移民的人家,会给解决一切困难。”

    他带来的衣服很多很多,不光石头和石子有,张氏和石柱也有。

    当一家人都穿上了衣服,光明正大、堂堂正正的走出门外、站在阳光底下时,全都不禁抱头痛哭。

    整个村庄一千多口人,同意移民的足足有一半还多。

    中国人不是没有开拓精神。

    一是生产力不足,好好经营自己的土地都尚且不够,因此才从来没有想过向外扩张。

    否则的话,中华民族又是如何从黄河流域扩展到长江流域,再到珠江流域,然后将辽东、蒙古、西域等广大疆土纳入版图呢?

    二是见识不足。

    数千年的封建统治,让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识充满了局限性。

    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在脚下的土地之外,还有数不清的地方都是无主之地,轻松就可以占领。

    在他们的眼中,那些地方都是蛮荒之地,寸草不生。

    当生存的危机来临时,又有了可以移民开拓的渠道,中国人的积极性并不比任何民族差。

    光是一个高邮县,就有一万一千多人报名,加入了移民队伍。

    无一例外,都是家中多余的人口,迫切需要出去,减轻其他亲人的生存压力。

    移民还没开始,政府的政策就让这些人家体会到了好处。

    所有报名移民的家庭,全都得到了新衣服,使得所有人都能走出户外。

    千万不要小看这一步。

    只要能够走出家门,就等于一个家庭的所有人都可以投入劳动,创造更大的价值。

    除此之外,报名移民的家庭还得到了一袋米和一袋面、十斤油,足够剩下的人捱到秋收。

    浩浩荡荡的移民队伍,被集中到了高邮县的运河码头。

    政府果然没有骗人,真的管吃管喝。

    “大家伙都听着,要出恭的话马上去,下一次要到晚上上岸才行。都排好队,不要挤,不要乱,听从指挥。”

    负责移民的工作人员忙碌不堪,但是也将这些人照顾得很好。

    移民在高邮县上了船,一路南下。

    他们的目的地是扬州。

    到了那里,才能换上大船,然后前往吉林省。

    南下的一路上,两淮到各个地方都有船只不停汇聚而来。

    这些船上载着的,也都是报名移民的人。

    到了最后,整个队伍竟然足足有五、六万人。

    而这些还只是第一批移民,也达到了海运的极限。

    必须要等第一批的移民送到吉林省之后,船队返回才能运送第二批。

    即便如此,浩浩荡荡的船队还是塞满了运河,蔚为壮观。

    扬州的码头上,南来北往的船只络绎不绝。

    在夏国的管理下,宽松的商贸政策和关税政策让这里愈发繁荣。

    有船自南边来,船头站着一个三十多岁的文士。

    国字脸充满了坚毅,锐利的眼神毫无畏惧。

    看到一船又一船的人开始上岸,他不禁问道:“这是在作甚?”

    船夫是本地人,了解内情。

    “官人有所不知,听说这些都是要移民海外的。”

    文士不由皱眉。

    “移民海外?这是为何?夏国上下不思保境安民,使百姓安居乐业,驱赶他们远离故土,此乃人间之大恶也。”

    船夫吓了一跳,赶紧提醒。

    “官人慎言,怎可妄议朝政?”

    文士颇为傲然,不为所动。

    “天下事,天下人管得。既见恶行,怎能无动于衷?不知这扬州主政之人是谁,且领本官前去一晤。”

    扬州市的市长,是左梦庚的前秘书傅以渐。

    作为天下最为富饶的城市主官,傅以渐每天要处理的政务多如牛毛。即便如此,也不能令所有人满意。

    今天他就被人找上门来。

    “现如今面粉的价格节节攀升不算,还越来越难买了。您可得想个办法,要不然的话我们公司就要关门大吉了。”

    在傅以渐面前发牢骚的人,是统一食品公司老板王五奇。

    这个当年在扬州街头摆摊卖面的小贩,已经成为了扬州当地的风云人物和传说。

    甚至有传言说,他捡到了上百斤的黄金,因此才发了家。

    可只有上面的人才知道,王五奇卖的面条被国家相中并且扶持,这才做大做强。

    就连他的公司,都是夏王殿下给亲自命名的。

    除了左梦庚,没有人知道统一食品公司的含义。

    现如今这家公司的产业规模有多大呢?

    “原本我们生产的方便面就很紧俏,军方大量需要不说,就连民间也有很多人喜欢。光是上个月,朝鲜那边就订购了八十多万箱。这要是没有面粉,我们怎么开工啊?”

    文士被扬州市政府的工作人员领着进来的时候,就听到王五奇在大声的诉苦。

    他粗粗打量,就看到一个年轻俊秀的人坐在办公桌后。

    桌子上摆放着铭牌,上面写着【市长、傅以渐】的字样,想来就应该是扬州本地的最高官员了。

    可是那个站在空地上大声嚷嚷的人,明显看得出来应该是商贾。

    什么时候,最为低贱的商人,可以在官员面前如此放肆了?

第1054章 嘴炮王者

    “自古暴君奸臣胡作非为,致国家败亡者在所多有。然从未见过如尔等一般,驱人背井离乡、道路以哭者。还请傅市长体察民意,多行善政,免为千古罪人。”

    被王五奇找上门来唠叨,傅以渐已经够头疼的了。现在竟然被人指着鼻子骂做奸臣,一下子让他恼火了。

    “史中丞,你是大明的官员,我夏国的政务轮不到你来置喙。”

    指责傅以渐的人,正是那个文士。

    此时听到他的训斥,竟毫无惧色。

    “尔等虽为乱臣贼子,然平素自诩中华正统。既如此,为何逞此暴行?”

    夏国虽然于大明已经独立,并且取而代之之心人人皆知。但夏国一直自称继承华夏正统,因此这个文士的话语也不算越俎代庖。

    傅以渐脑壳疼,只得暂时抛下王五奇,同他论战起来。

    “你口口声声说什么暴行,所为何事?”

    那文士的手指向了码头方向。

    “千万百姓本已生存不易,你等作为官员不思造福一方,使百姓安居乐业,竟驱使他们行流放之举。不是暴行,又是什么?”

    傅以渐这才明白过来。

    “史中丞,两淮的情况你可有所了解?”

    出现在傅以渐面前的这个文士,乃是大明新任命的凤阳巡抚史可法。

    他从江南赶来,要往凤阳赴任,必须通过运河。

    虽然两淮段的运河在夏国境内,但夏国从不阻止大明的人员、商贾、货物通过运河输送,因此很多大明官员都从这里走。

    左梦庚这么做,其实怀有深意。

    大明的人从运河上走来走去,沿途必然会将夏国的变化看在眼中。

    不管是对他们的思想造成冲击,还是由这些人言语之间传播出去,都会对夏国起到宣传作用。

    如此一来,当夏国攻略天下的时候,必然能够减少许多阻力。

    事实也是如此。

    如今夏国的状况,在大明各地都有议论。

    不同于一开始遍地的口诛笔伐,现在许多人对夏国的态度已经平和了许多。

    尤其是各地的商贾,更是对夏国心生向往。

    毕竟在夏国商人不是最底层,而是拥有着和其他阶层平等的权利。

    在夏国经商,不会遭受盘剥和压榨,商业贸易还会受到保护。

    眼瞅着那些夏国商人行商天下、威风八面的样子,他们岂能不羡慕?

    又岂能不心动?

    对于大明的官员来说,烽烟四起的中原和平静安宁的夏国,更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特别是进入山东地段,看到当地的富庶,这些官员士绅总是感慨万千。其中不少人已经领会到,此消彼长之下,未来这江山的主人恐怕要更换了。

    在这些谋略之下,前来夏国投靠的官员、士人越来越多,极大的缓解了夏国的人才压力。

    唯独史可法身为大明官员,看到“不平事”竟然挺身而出,也不嫌自己管的宽。

    但是对于此人,傅以渐却不能随便对待。

    真要论起名气,史可法甚至还在黄宗羲之上,乃是天下闻名的气节之士。

    甭管其人自身才能如何,倘若在礼节上冒犯了他,必然会影响夏国的声誉。

    唯一的办法,就只能通过辩证压服之。

    “两淮之地,灾害不绝,可谓是十年九灾。正因如此,在此地为官更要谨小慎微,保全民力,焉可做出驱人远行的恶举来?”

    对于这种什么都不懂、却肆意评论的行为,傅以渐根本就看不上眼。

    “你也知两淮灾害频仍,百姓求活不易,现在我们政府给百姓们找到了活路,又有何不好?”

    史可法压根不信。

    “移民海外便有活路吗?”

    这一次甚至都没用傅以渐开口,王五奇都会算账。

    “两淮这个地方人多地少,每口人分得的田地都不足三分。即便风调雨顺,努力耕耘了一年,收获的口粮都不足以活命。不将多余的人口迁移出去,大家伙都得饿死。寻找新的土地,安置多余的百姓,这明明是善政,哪来的恶政之说?”

    史克法有些恍忽,显然在他的学识当中,根本就没有这些内容。

    “这天下间的土地早有定数,又何来新旧之说?”

    傅以渐呵呵冷笑,带着些嘲讽的语气道:“大明的皇宫中便有世界地图,史中丞倘若有暇,尽可前去观摩。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必定能够一目了然。”

    史可法一张白净的面皮,瞬间变成了猴屁股。

    自从他出仕之后,所到之处人人敬仰。这听多了称颂之言,冷不丁被人嘲讽,各中滋味当真是难以承受。

    可是有心反驳,却又无处用力。

    毕竟他的学识当中,大明就是所有。如今被傅以渐放大到整个世界,有着太多他不懂的东西了。

    当年西洋传教士向万历皇帝敬献地图一事,他当然知道的。可是即将去凤阳赴任,让他根本没有办法到京师查看地图。

    正不知所措时,眼角突然瞥到了什么。

    他一指傅以渐背后的墙上,问道:“傅市长,这便是世界地图吗?”

    史可法并非是束手空谈的官员,他可是跟农民军作战过的,因此见过地图是什么样的。

    傅以渐背后墙上挂着的,确实是世界地图。

    这也是夏国官员的标配。

    在培养官员的时候,左梦庚始终注意塑造他们大局观。

    把世界地图挂在他们目光所及的地方,久而久之,必然会对他们产生影响。

    也不等傅以渐回答,史可法冲上前去,贪婪的看着世界地图的全貌。

    可是只看了一眼,他就脸色大变。

    满以为大明幅员辽阔,在这样的地图上必然会格外显眼才对。

    然而他所看到的却是,大明在整张地图上仅仅占据了毫不起眼的一点。即便是夏国的疆域,都已经超过了大明。

    等等……

    史可法突然注意到了什么。

    “极北之地不是已被女真人占据了吗?为何夏国将这里划入了疆域?”

    夏国的地图制作,在左梦庚的影响下已经和后世十分相似了,特别是利用不同的颜色来勾勒不同的国家。

    本来就是为了夏国的人学习地理更加方便一些,没想到竟然一下子被史可法发现了异常。

第1055章 资本动力

    “知道夏国和大明的区别吗?”

    “大明保守,夏国开放。”

    “大明和从前的那些王朝没有任何区别,封建制度下将人死死地束缚在土地之上。”

    “以皇帝为首、官员士绅等地主依靠掌握着土地,以此来残酷剥削百姓。倘若是平常时节,百姓们还能够勉强度日。一旦出现天灾人祸,活不下去的百姓们就只能揭竿而起。”

    “大明就这么大,土地也就这么多。可是人口的数量却是在不停的增加,大明又不允许百姓流动。长此以往,土地能够承载人口的数量必然会突破极限。”

    “这就是目前大明困境的来源。”

    “我们夏国却不同。”

    “夏国的百姓是自由的,可以去任何地方。而且我们夏国政府还会为百姓们寻找新的土地,用来安置过多的人口。”

    “能够让大明王朝覆灭的危机,在我们夏国什么都算不上。”

    “你看到的那一片土地,安置千万人口都不在话下。”

    “就以这个石家村为例,原本有一千多口人,可土地却只有一百五十余亩。不管怎么种植,肯定是养不活的。可是现在石家村迁移走了一半的人口,同样的土地只需要承担五百多人的消耗,压力是不是减轻了许多?”

    “相信日后还会有一些人口去其他的地方讨生活,将进一步降低土地的承载数量。”

    “史中丞,你明白了吗?大明必亡,夏国必兴。”

    傅以渐的长篇大论,给了史可法无与伦比的冲击力。

    尤其是结合着墙上的地图,更是让他的世界观出现了极大的动摇。

    临去凤阳赴任之前,他已经了解过那边的情况。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是个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还在朱家王朝的统治之下,朱家皇帝的龙兴之地,却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足以说明一切。

    史可法一直都在思考,该如何改善当地的民生?

    他的能力如何暂且不说,但绝对是一个清官、好官。

    奈何大明之下,遍地都是难题,让他根本想不到解决之法。

    浑然没有想到,今日在夏国这里,竟然看到了别样的处理方式。

    可身为传统的士大夫,让他脱离土地去思考解决方案。毫无疑问,没有那么容易。

    史可法也不是小白。

    他更加清楚,如果在大明敢这么干,自己的下场只怕会很惨很惨。

    那些根深蒂固的乡绅地主,一定会想尽办法将他打入深渊。

    大明难道真的没救了吗?

    见傅以渐搞定了史可法,王五奇早就等得不耐烦了。

    “傅市长,我问一句。现在国家大力向吉林省移民,可是那边的土地怎么分也分不完。既然如此,可不可以分给我们统一公司一些?”

    傅以渐有些意外。

    “此言何意?”

    王五奇摩拳擦掌,摆出了准备大干一番的架势。

    “现如今粮食产量有限,粮价节节攀高,而且就算有钱也买不到面粉。可我们公司的生产也不可能停下。我就想着,既然吉林省那边有多的数不清的土地,能不能划拨给我们统一公司一些?我们自己建立农场,自己种植小麦,自己生产面粉,然后供应工厂。这样一来,还不用跟国家和社会争抢粮食,还能赚钱,还能降低成本,岂不是一举多得?”

    傅以渐愣愣听着,眼睛里满是神采。

    “行啊,老王,你这眼光当真了不起。我琢磨着这个办法行。你等着,我立刻给中枢打报告。”

    王五奇等着的,不就是这句话嘛。

    “哎哟,我的市长大人,那就拜托你了。你跟中枢好好说说,倘若他们同意的话,我们公司自己招募人手,不用国家出面,也不用国家花钱。只需要给我们划拨土地就行,我们保证全额交税。”

    傅以渐的报告送到了内阁,迅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现如今移民到吉林省,还是国家战略,也是国家在做统一的规划。民间公司参与进来,究竟是利是弊,令众位官员一时拿不定主意。

    见同意的和反对的都很多,侯恂想了想,干脆拿着报告去找了左梦庚。

    而左梦庚这里,也有人在吹风。

    “姐夫,现在人人都能往吉林省跑,我们雅姿公司是不是也能去呀?”

    徐若欣一边嗑着瓜子儿,一边用脚丫子扶着左暄妍,还不耽搁正事。

    “那边是为了安置多余的人口,你们公司跑过去想干什么?”

    徐若欣可不藏着掖着。

    “吉林省那边运过来的毛皮,我们都得掏钱收购。光是这一项,成本就居高不下。本来还想着将皮毛产品向大众推广,结果可好,现在只有一小部分人才能消费得起。倘若我们雅姿公司能够掌握原料来源,能多赚不少钱呢。”

    左梦庚明白了。

    雅致公司主打皮革制品,而夏国的皮毛主要来自于吉林省,都是那边的北上军团和当地土着猎杀动物获取而来。

    这些皮毛通过海上运送到山东,成本增加了许多,间接的导致了皮革产品的价格居高不下。

    现如今在夏国境内,皮鞋、皮草、皮包、皮带等所有皮革制品,基本上只有有钱人才能消费得起。

    普通的百姓不是不喜欢,却不舍得掏腰包。

    可有钱人才有多少?

    消费量限制极大。

    雅姿公司生产的产品,已经有不少积压在仓库里。

    如果能够将皮革产品的成本降低下来,使得价格更加亲民,必然可以开拓出更大的市场。

    左梦庚一直在夏国境内大力推动商业贸易,培养商人阶层。到了如今,终于开始展露出成果来。

    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终于露出了他们侵略性的一面。

    对于这种现象,左梦庚当然乐见其成。

    在这个无秩序扩张的年代,夏国要想抢占到最丰厚的利益,光靠国家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

    国家需要考量的东西太多,而且每开拓一块地方,就需要建立起完整的行政系统。

    这样一来,必然极大的延缓了开拓的脚步。

    相反民间的力量却没有这些顾虑。

    只要走过路过,就可以打上夏国的标签,而且开拓的成本也非常低廉。

    现在有民间资本主动想要加入进来,左梦庚高兴还来不及呢。

    “极北之地艰苦凶险非常,尤其是荒山野岭之间,非强横之辈无法生存。如果你们雅致公司想要组建冒险队的话,我建议你去寻找那些江湖人士更好。”

第1056章 冒险队

    淮安,漕运公司总部。

    骆永堂的办公室里,迎来了客人。

    三、五个彪悍的汉子,却衣衫褴褛。团团坐在椅子当中,看着装饰华丽的办公室会有些手足无措。

    “骆兄弟,你如今是发达了。只可惜了咱们这帮老兄弟,自从漕帮没了之后,眼瞅着活不下去喽。”

    面对客人的诉苦,骆永堂摇头失笑。

    “当初漕帮在的时候,咱们这些人也就能捞着点汤汤水水,好处都是别人的。哪像现如今,只要用心做事,也能活成个人样子。”

    另一人说话当中带着酸气。

    “你骆堂主精明过人,投靠了官府。如今是吃香的喝辣的,可俺们却成了过街的老鼠。”

    骆永堂并没有计较他的言语,而是对为首的汉子道:“顾大哥,如今世道太平,哪儿哪儿都用人。你们只要肯下力气,又何愁活不下去?”

    为首的汉子叫顾大虎,曾经和骆永堂一样,也是漕帮的舵主。

    不过都是过去了,现在的他却满脸苦涩。

    “咱们这帮兄弟,历来过的都是刀头舔血的日子,哪个会正经营生?可如今不同往日,官府再不让打打杀杀了。只好来求你骆兄弟,给大家伙一口饭吃。”

    前来拜会骆永堂的人,都是昔日漕帮的成员。

    漕帮覆灭之后,这些人理所当然的失去了依靠,只能自寻活路。

    可以往他们只懂得打打杀杀,现在夏国政府严禁帮会分子作乱,有不少漕帮的余孽都被处置了。

    失去了生活来源,这些人已经陷入了困境。

    听闻骆永堂投靠了官府,还做了大官,便寻了过来,希望他能看在往日的情分上拉扯一把。

    可对于这些人的请求,骆永堂份外头疼。

    “顾大哥,咱们自家兄弟,就不说假话了。如今我这漕运公司乃是正经买卖,还有政府照应,再不用像从前那样杀人放火抢地盘。兄弟们放下刀剑,可能干些什么?”

    此言一出,众人的脸色全都灰暗一片。

    顾大虎苦心思量。

    “如今这天下说到底还不太平,咱们兄弟的本事你也是知道。有我们在,这运河上下必不敢有人捣乱。”

    骆永堂当场笑出了声。

    “这可是夏国的地盘,有军队在,谁敢捣乱?顾大哥切莫再行往事,陷自身于险地。”

    话说到这个份上,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顾大虎嘿嘿惨笑,心灰意冷。

    “咱们兄弟几个原本也不敢抱着什么想法,既然骆兄弟为难,那是咱们的不是。这便告辞,不给你添麻烦了。”

    其他几人没有言语,但是神色愤愤不平,显然都觉得骆永堂狗眼看人低。

    见他们要走,骆永堂连忙拦住。

    “我的顾大哥,你这可是小瞧了兄弟。暂且稍等,容兄弟多嘴一句。”

    顾大虎侧眼看去,见他神情真切,心里的怨气多少消散了一些。回头示意了一下,几人又重新坐下。

    骆永堂还真不是忽悠他们,确实想到了适合他们做的行当。

    “众位兄弟的本事,我是知道的。不过如今咱们夏国境内太平无事,才让大家的本事无处施展。不过最近雅姿公司那边正在招募好手,前往吉林省开拓探险。那边儿远离中原,到处都是荒野,遍布凶兽,良善百姓根本就站不住脚。只有像各位兄弟这样身手不凡的,或许能闯出一番基业。”

    几人听了,面面相觑。

    不过骆永堂的话中,有过一部分却深得他们的认可。

    夏国境内日益安宁,凡是作奸犯科之辈全都被强硬镇压。再没有人敢于恃强凌弱,就连打架斗殴都捞不着好处。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的一身武艺根本就没有施展的地方。

    骆永堂又说的详细了一些。

    “雅姿公司生产的皮鞋、皮带,大家伙应该都见过。所用的原料,就是从吉林省那边捕猎而来的毛皮。雅姿公司如今正在招募人手前往吉林省,捕猎获得的毛皮他们会高价收购。几位兄弟如果有意,倒不如去闯闯。”

    顾大虎陷入沉思。

    “听说北边天寒地冻的。还有鞑子,怕不是一招不慎,就送了命。”

    骆永堂闻言笑道:“哥几个本就是过着刀头舔血的日子,要说送命,在哪儿不是一样?万一闯出来了,那可是一份好大的家业。”

    这话可谓是相当的尖酸刻薄,但是却正中这些糙汉子的下怀。

    他们略微一想,也是啊,反正在哪儿都是拼命,现如今最愁的不是没法拼命嘛。

    顾大虎也转怒为喜,不停的搓手。

    “咱们兄弟几个都是粗鲁之辈,也不认识雅姿公司的大人物啊。”

    骆永堂虽然已经洗白了,但是身上还有江湖义气。

    “如果几位哥哥有心,小弟倒是可以代为引荐。”

    三天后,骆永堂带着他们走进了雅姿公司淮安分部的大门。

    雅姿公司在这里的负责人沉城接见了他们。

    “能得骆经理推荐,想必各位都是有本事的人。吉林省那边很多地方都是无主之地,活该你们大显身手。”

    “无主之地”四个字,明显包含着很多含义。

    在江湖上打滚的这些人,更是一听就明白。

    无主之地就意味着没有规矩,而没有规矩的地方,自然谁的拳头大谁就是规矩。

    像他们这种只晓得打打杀杀的人,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自己的拳头了。

    “听说雅姿公司收购皮毛,不知怎么算钱?”

    拼命,这些人是不怕的。但拼命的目的,却是为了赚钱。

    沉城早已得到了总部的指示。

    “各位在极北之地,不管捕猎到多少皮毛,我们雅致公司全都包了。各种皮毛以完好无损算,熊皮每张八两银子、野猪皮每张五两银子、鹿皮每张三两银子,其他各种皮毛另有作价。”

    顾大虎赶忙问道:“倘若是虎皮呢?”

    孰料沉城的脸色一下子严肃起来。

    “别怪在下没有提醒各位,谁敢猎杀老虎,死罪难逃。”

    此言一出,就连骆永堂都不禁变色。

    有人不服气。

    “虎皮最是贵重不过,为何不可猎杀?”

    沉城唇齿之间都在冒着寒气。

    “这是殿下的严令,各位要是不怕死的话,尽可试试。老虎绝对不准猎杀,怀崽的母兽不得猎杀,没长大的野兽也不准猎杀。各位虽然天不怕地不怕,可还是奉劝你们一句,不要挑衅国家的法律。”

第1057章 移民之路

    奴儿干都司幅员辽阔、物产丰饶是不假,但有些东西之宝贵,也不得不去珍惜。

    就比如东北虎和紫貂,都是上天赐予的宝物。

    原本左梦庚忽略了动物保护这件事,还是北上军团那边有人猎杀了老虎,将虎皮献给了他,才让他惊觉其中的隐患,立刻颁发了谕令。

    老虎绝对禁止猎杀,紫貂严格限制数量。

    倘若能够从这个时候开始就注重保护,相信那片广袤的土地上一定会有野兽之王的生存空间。

    由东北虎,左梦庚更是想到了后世在野外灭绝的华南虎。

    他特意让内阁研究,在沂蒙山区划出来方圆五百多公里的保护区,还将这个范围内的百姓全都迁移到了别处。

    相信有这么一块不为人类打扰的净土,珍贵的华南虎能够好好的繁衍生息下去。

    在将来夏国的疆域越来越大后,也可以给华南虎建立更多的保护区域。

    从这个方面说,大量向外面移民,更是正确不过的政策。

    只有人口减少了,动物才会有足够的生存空间。

    “都醒醒,都醒醒,到地方了。全都下船,好好休息一番。”

    石头和石子在迷迷湖湖当中听到呼喊,全都精神一振,连忙爬了起来。

    趴在船舷上向着前方眺望,就看到一座好生繁华的港口,还有数不清的人流。

    石头着实高兴坏了。

    “这是到了吉林吗?”

    旁边的船员听到了,噗嗤笑出声来。

    “这是济州岛,距离吉林省才走了一半不到呢。”

    听到这话,第一代移民们纷纷变了脸色。

    虽然早就知道吉林省很远很远,可是当在船上漂泊了近半个月的时间,他们只感到一切是那么的漫长。

    尤其是帆船航行在大海上的时候,天是蓝的,海是蓝的,天和海之间却什么都没有。

    那种空旷和冷寂的感觉,足以让人发疯。

    一想到还要忍受更长时间的航程,大家伙都有些绝望了。

    好在船只停靠在了济州岛的码头,他们被允许上岸,在这里休整两天。

    人在船上摇来晃去,胆汁都要吐出来了。此时双脚能够踩到陆地,那种感觉当真是令人怀念。

    石头更加佩服船员们。

    究竟是多大的勇气,才让这些人长年累月生活在大海上?

    济州岛这边早已给移民了准备好了住所和饭食。

    所有人什么都顾不得,住进去之后好好的大吃了一顿,然后倒头就睡。

    两天的休息时间,起码有一半都被他们用来睡觉了。

    再次醒来的时候,所有人都感觉到了精力充沛。好好洗个热水澡,换上一身衣服,竟然如同新生了一样。

    移民们被召集到了一起。

    出现在他们面前的人,是一位夏军军官。

    “趁着现在休息,我来教大家怎么使用火枪。”

    这话令大家伙全都吃惊不已。

    石头仗着胆子,替所有人说出了心声。

    “军爷,俺们去吉林不是去种地的嘛,咋还要打仗啊?”

    军官脸色很严肃。

    “那边没有多少百姓,每一个人都很宝贵。如果要打仗的话,军队缺少兵员,就只能从你们当中征调。而且那边的野兽很多,不学会开枪,一旦遇到了危险,你们会没命的。”

    这么一说,大家伙才安心下来。

    他们在家乡的时候,已经见识过了军队的预备役和民兵。

    只要不是被强征入伍,倒也没有什么。

    在军官的教导下,每一个移民、即便是女人,都学会了如何操纵燧发枪。

    随后的行程当中,还有人向他们讲解各种在吉林省生活的常识。让这些移民总算是不再两眼一抹黑,多少有了一些在异地他乡生活的勇气。

    和这些种地的移民不同,顾大虎他们这些冒险者,要学习的东西就更多了。

    他们不但学会了如何使用火枪,而且还每人得到了武器。

    其中包括燧发枪、刀具、开山斧、棉服、皮靴、医疗包、指南针、打火机,甚至包括针线,林林总总加在一起,让背包足有二三十公斤重。

    “这些东西都是你们在野外生存的必备物品,必须要妥善保存。一旦有所遗失,很可能会让你们丧命。”

    每一个冒险者都打起精神,将军官传授的知识牢牢记住。

    雅姿公司吉林省的负责人段小开也和他们同船而行,直到这时才展现了雅致公司的诚意。

    “这是雇佣合同,其中包括了你们的福利和义务。都识字吗?不识字的话我念给你们听。这份合同需要你们签字,你们可以保管在自己手中,也可以交给家人。你们在吉林省那边获得的所有报酬,都将会送到你们的家中。”

    这些冒险者在航行的过程中,已经学习了很多文字,对于合同的内容都能看懂。

    这份合同可以说不存在任何公平可言。

    冒险者一旦在极北之地遭遇了意外而丧命,雅姿公司是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的。

    也就是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不过雅姿公司给的报酬却很喜人。

    除了毛皮的收购价之外,段小开还传达了政府的指示。

    “你们在极北之地倘若发现了矿藏,都将会得到一定的分成。而你们在战斗中的缴获,完全归自己所有。”

    矿藏有多值钱,所有人都心里有数。

    当年万历皇帝派遣矿监祸乱天下,也为大明的灭亡埋下了导火索。可以说,很多人都深受其害。

    现在他们这些冒险者可以在发现的矿藏中获取分成。

    毫无疑问,这将是一笔天大的财富。

    吉林省这边也在为移民和冒险者的到来做着准备。

    左懋第和夏允彝已经上任。

    正在同张春交接。

    “再过一个月,冬天就要来了,往新知城的航线将会中断。幸好今年的物资已经送过去了,你们不需要太担心。”

    得知新知城距离库页岛有一个多月的航程,左懋第有些不放心,想要亲自去看看,却被张春阻止了。

    “听说冬季有好几个月,如此长的时间不能和新知岛联系,难道不会出现意外吗?为何冬季不能过去?”

    关于这方面,吴将给他俩做了科普。

    “冬季的时候大洋上的波浪非常凶勐,轻易就能将咱们的船扯成碎片。因此这边早有规定,到了九月以后就不能向东航行了。”

    此时的人们并不知道,北太平洋的冬季风浪乃是受到西伯利亚低压和阿留申低压的影响,因此海况十分凶险。

    但是在这边海域行走的多了,也总结出了规律。

    哪怕新知岛孤悬海外,上面只有一百多名士兵,但也只能听天由命。必须要等到明年春天,海况平稳之后,才能过去查看。

    了解了这些,左懋第和夏允彝对于吉林省的庞大,总算是有了一些切身感受。

第1058章 吉林布局

    曾经的北龙镇,现在的长春市,已经拥有一万多人口。

    这点规模如果放在本土,只能算是稍微大一些的乡镇,但却是吉林最大的定居点。

    行走在期间,左懋第并不满意。

    “冬日马上就要来了,为何移民的住所还没有盖好?”

    一万多人的镇子,基本上一眼就可以从头看到尾。

    然而在左懋第的眼中,这里所有的房子都是有主的。

    那么也就意味着,竟然连一所新房子都没有。

    可新移民马上就要到了,冬天也要来了,没有房子住,难道要让人冻死吗?

    张春陪着他到处视察,此时道明了原因。

    “北方军区那边经过考察,认为首先将移民安置在夏邑岛比较好。那边的气候更加温润一些,可以种植作物的时间也更长。而且距离东瀛国仅仅隔了一道海峡,谁也也说不准什么时候东瀛就会过来。充实人口,保卫土地,实乃重中之重。”

    夏邑岛的南面就是东瀛的松前国,这一点夏国海军早已探明。

    出于防御的考量,洪其等人已经给省府提出了建议,率先完成夏邑岛的人口填充。

    这样一来,拥有了足够的力量,就不用担心东瀛的窥觑和进犯。

    左懋第的战略眼光自然不用怀疑,听闻是这么回事,才稍微放心下来。

    “夏邑岛那边的房屋可曾准备好了?”

    张春笑道:“你就放心吧,军队亲自出手,自然万无一失,只等人过来就行。到时政府这边得抓紧将土地整理出来,好给移民进行分配。”

    左懋第虚心接纳。

    “这确实是正事,待这边忙完了,我亲自过去负责。”

    经过实地考察,左懋第发现吉林这边的房子墙壁非常的厚实,而且分为内外两层,中间中空。

    略微好一些的房子,会在屋内的空地上安装铁皮筒子,下面连接一个铁炉子。

    差一些的房子,也有大通铺的土炕连同锅灶。只要一生火,就会让室内温暖如春。

    “这都是殿下交代的办法,着实抵挡了这边的苦寒。没想到殿下从未来过这极北之地,竟然也对这边了如指掌。殿下之学究天人,着实令人钦佩。”

    张春没有见过左梦庚,对这位夏国的统帅知道的越多,越是奉若神明。

    左懋第倒是百思不得其解。

    不过这样的问题,他也没有机会亲自去找左梦庚探究了。

    他注意到这边的家家户户已经开始准备木柴,全都在房前、房后的院子里堆积如山。

    “这边没有煤炭吗?就只能烧木头吗?”

    张春却告知了令他惊喜的事实。

    “岛上不但有煤炭,甚至还有铁矿。我们已经汇报给中枢了,待到明年国内就会派人前来开发。”

    库页岛上的矿产资源其实非常丰富,北上军团在完成勘察的过程中早已发现了这一点。

    煤铁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夏国如今占领的区域内并不算多么的丰富。尤其是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对于煤铁的需要已经越来越急迫。

    因此在得知吉林这边拥有着丰富的煤铁资源后,中枢已经决定在明年进行开采。

    得知这个情况,左懋第着实高兴不已。

    吉林如今已经是一个省了,要想发展就必须要有一定的工业基础。

    而煤和铁,就是开展工业的先决条件。

    这里的将来绝对大有可为。

    走出镇子,向东跨过河口和沼泽,就来到了造船厂。

    如今这里还属于军管,但是也承接给民间造船的任务。

    吉林这边大海茫茫,各地之间的联系必须通过帆船,现实环境造成了这边的帆船需求量极大。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这边的造船厂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

    来到这里,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十几个船坞中正在渐渐成型的盖伦战舰。

    城堡一样的规模,让左懋第叹为观止。

    “听闻临清号纵横大洋之上,根本没有什么对手。不知道这些船与之相比,孰优孰劣?”

    正在造船厂的吴将过来陪同,闻言笑道:“这些船和临清号都是同一规格的,海军将之称为三级战列舰。这还不是最大的,听说青岛那边在这一批的三级战列舰下水之后,将会尝试打造更大的一级战列舰。据说那样的一艘船上,光是船员就需要六百多人,也不知道该是多么的壮观。”

    左懋第和张春听了,也不禁心生向往。

    三人在这边乘了船一路南下,来到了夏邑岛的中部地区(札幌)。

    这里有夏邑岛最好的平原,南北呈长三角形,还有一条河流穿过,是岛上最佳的定居点。

    北方军区的第十二师师部就在这里。

    因为师长莽古尔泰还在本土军校学习,副师长吴志葵和军政殷玉春主持工作。

    除此之外,北方军区参谋长苗念生是这里的总负责人。

    “这么好的地方,就算安置十万人口都绰绰有余。一应的居住需要,我们军方都已经给准备好了,就等着移民到来呢。”

    在苗念生和吴志葵的陪同下,左懋第检查了夏邑岛这边的定居点。

    在看到沿着河流两岸一排又一排的砖瓦房时,他才算是放下心来。

    “你们军方的战略考量我已经知晓,未来的移民省府打算优先考虑这边。无论如何,都要支持你们军方的需要。”

    这极北之地远离中土,绝对算得上孤悬海外,旁边还有东瀛这样的大国。

    在这样的情况下,军政双方必须要精诚合作才能确保万一。

    左懋第虽然年轻,但是却拥有着难得的大局观,并不认为自己作为一省之长,就可以凌驾于北方军区之上。

    夏国的官员最起码都知道一点,军事才是安全的保证。

    因此任何行政方面,都必须优先考虑军事。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行政方面顺利展开。

    而他们的这种见识,对于军方来说实在是太窝心了。

    “多谢政府的支持,如此一来夏邑岛必定固若金汤。等到明年那些战舰下水之后,就再不用担心东瀛的威胁了。”

    有些话苗念生没有说。

    一旦造船厂的那些三级战列舰下水服役,那就不是东瀛是否窥探夏邑岛的问题了。

    而是他们需要担心,夏国会不会对他们起什么心思。

第1059章 建市

    “中枢通报,第一批的移民仅仅只有一万五千多人。既然这里如此肥沃,先期便集中安置最好不过。”

    实地考察夏邑岛这边的情况,左懋第做出了决策。

    其他人的想法也是同样如此。

    夏邑岛的面积非常广大,而且适合耕种的地方也有很多。其实最大的平原是在岛的东北方,因为人口不足,只能暂时搁置。

    苗念生也同意先在岛的西部安置移民。

    左懋第起了心思,问道:“此地可有名称?”

    还真有。

    “当地的阿尹努人称呼这里为札幌,寓意为大河川之地。”

    看着眼前水量充沛的河流,还有茂盛的草木植被,左懋第点点头,颇为认可。

    “那便在这里建立札幌市如何?”

    夏国的行政体系在左梦庚的影响下,和后世一般无二。

    中央的下面是省,省的下面是市,市管辖县和区,再往下则为乡和镇。

    如今奴儿干都司一带已经建省,省会确定在长春。整个区域内自然还需要其他的城市,来完善行政体系。

    夏邑岛这么大,可以容纳许多的人口,单独建市恰如其份。

    这个提议也不是左懋第灵机一动。

    前来吉林的路上,他就和夏允彝等省府的官员们进行过探讨,达成了一致意见。

    既然札幌这里土地肥沃、平原辽阔,可以大量安置人口,设置城市级行政机构,用来统管整个岛屿的民政再适合不过。

    “遵照殿下的命令,永宁寺那边已经更名为庙街市,拉克镇也将升级为拉克市。如此一来,咱们吉林就有了四座城市。以这四个市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渐渐的将周边区域都掌控在手中。”

    左懋第向大家通报了中枢的决策。

    中枢目前的规划中,库页岛被分为了两个市分别管辖。而庙街市的区划最大,要管理所有陆地上的领土。

    札幌市就是夏邑岛的行政中心。

    当着众人的面,左懋第开始宣读任命。

    “经中枢批准,省府任命,蒙之英为札幌市市长,赵子深为札幌市副市长,全面负责夏邑岛的行政工作。”

    两个年轻人连忙站了出来,面色激动。

    现在夏国的行政体系已经日渐完善,像他们这样的小年轻,如果是在本土,以这个年龄和资历绝对是做不上市级高位的。

    也只有在吉林这边,一切都是新建,加上管理的人口稀少,才给了他们机会。

    可不管怎么说,成为了市级官员,就是对他们能力的最大认可。

    “对于整个夏邑岛的开发,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蒙之英和赵子深其实早就得知了任命,也做了充足的准备。

    “按照咱们夏国的行政区划,市的下面必然要建立县和乡镇。恰好夏邑岛上可以兴建定居点的地方还有好几处,我们打算从明年开始,将新移民和土着混编之后,安置在各个定居点。然后以这些地方为基础,建立县级行政机构。”

    蒙之英的手在地图上点了几个地方。

    一个是夏邑岛最南端的乌斯克斯,阿尹努语的意思是海岸的尽头。

    前世这里乃是函馆县所在。

    显然蒙之英非常清楚,夏邑岛作为临近东瀛的第一线,必须要在最前沿的地方部署足够的力量,才能够起到警戒作用。

    甚至在必要的时候,这里可以成为攻略东瀛的前进基地。

    他点到的第二个地方,就是钏路。

    这里也是夏邑岛唯一一个不冻港所在。

    可想而知,光凭这个条件,未来这里就一定会很繁华,建立一座县城很有必要。

    第三处地方位于夏邑岛东北角,向海洋延伸的半岛上。

    从这里深入海洋还有几座岛屿,可以发展成为捕捞基地。

    除此之外,此处的北面可以和千岛群岛连接。

    也就是说,今后通过这里可以更加快速安全的抵达新知城,远比从库页岛过去要安全的多。

    这个地方叫做根室。

    恰好毗邻夏邑岛上最大的平原所在,而且肥沃的土地聚集在一起,很利于大规模的农耕开发。

    蒙之英没有贪功冒进,暂时只选择了这三处定居点。

    虽然夏邑岛适合定居的地方还有很多,但他更加清楚移民需要一步一步的来,几年、几十年都未必能够完成。

    更何况国内来的移民,也不可能都填充到夏邑岛上,还要照顾到其他的地方。

    夏邑岛的开发,将会是一个无比漫长的过程。

    不过这边的物产如此富饶,他有信心将这里建设成人间乐土。

    釜山。

    石头和石子再一次上了船。

    这一次他们被告知,接下来近一个月的时间内,船都不会再靠岸了。

    也就是说,他们只能被困在这方寸之地,忍受最难熬、最颠簸的旅程。

    不过这也是他们最后的考验。

    只要度过了这段时间,他们便抵达了目的地。

    上百艘帆船航行于大海之上,蔚为壮观,倒也让这些新移民们没有感觉到孤单。

    南方的天空中乌云滚滚,强风扑面,肉眼可见那边的波浪渐渐汹涌。

    而北边的海面却很平静,夕阳照在上面,浮着璀璨的金色,令人着迷。

    水手们紧张的在船上跑来跑去,片刻不敢耽搁。

    “都快一点,再快一点!张起满帆,把船速提起来。风暴就要来了,不想死的,都给老子忙活起来。”

    听着船长的吆喝声,移民们全都紧张万分,瑟瑟发抖。

    唯独船员们虽然忙碌不堪,但是却很平静。

    在这片海域跑船久了,他们早已有了经验。

    知道每年七月份之后,就会有勐烈的风暴从南面来,一波接着一波,足以将一切摧毁。

    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到十月份。

    在这段时间内,只有最具经验的老水手才敢驾船出海。其余的人,绝对不敢踏入大洋一步。

    现在的他们就是赶在今年的第一场风暴之前,前往库页岛。

    只要他们的速度够快,风暴就始终在他们的后面,并不会产生什么威胁。

    等到了吉林,船只入港,那边万事大吉了。

    华夏民族如今对大海的认识,已经令他们敢于挑战大自然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679/ 第一时间欣赏明左最新章节! 作者:鹤城风月所写的《明左》为转载作品,明左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明左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明左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明左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明左介绍:
老旧的王朝摇摇欲坠,新生的思想方兴未艾。
北方的草民奋戈一击,南方的烟柳歌舞升平。
异族的铁蹄肆虐中原,西洋的阴影步步逼近。
手握着二十万大军,饮马长江边,却可耻地做了民族的叛徒。
如今重来一次,不想华夏重复同样的悲剧。
唯有奋起,用铁与血为中华民族开拓出不一样的未来。
这是混乱的时代,也是一切皆有可能的时代。
我叫左梦庚。
我爹是左良玉。
再回首,
我要让这历史……
左转!
书友群:259818827,欢迎大家入群讨论!明左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明左,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明左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