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汉道天下TXT下载汉道天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汉道天下全文阅读

作者:庄不周     汉道天下txt下载     汉道天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398章 雪中送炭

    八月初,刘协到达北地灵洲。

    护羌校尉马超率千骑,到两河交汇之处迎接。

    君臣相见,父子重逢,马超心情激动。

    但是对马云禄想统兵的理想,马超很不以为然。

    他问了马云禄一个问题:实行军户制,夫妻共同从军,天子能和你一起征战吗?就算给你一个贵人的名份,大概也是长期分居。

    天子就是天子,他的战场不在草原,而是朝堂。

    除非你选择别的男子作为夫婿。

    你都十九了,再不嫁人就成老女人了,就算以后成了亲,想生孩子都会难产。

    马云禄很生气,却无法反驳。

    天子的确说过,统兵征战与入宫之间,她只能选一个。

    可是让她选择其他人,她又不甘心。

    见过了高山,谁又愿意屈就土丘?在天子面前,所有的男人都是俗物。

    马超更是俗物中的俗物。

    兄妹俩不欢而散,马云禄好几天都没搭理马超。

    马腾嘴上不说,心里也支持马超的意见。唉声叹气,后悔当初太纵容马云禄,如今无法收拾。

    马云禄心情极度郁闷,向天子告假,想脱离队伍,四处走走,散散心。

    刘协有一大堆事要处理,也没注意到马云禄情绪异常,随口便答应了。

    在马超的驻地之内,应该没人敢对马云禄不利。

    得到许可后,马云禄带着几个侍从,离开了队伍。

    马超不放心,安排庞德带着五十名骑兵随行保护,同时充当向导,领着马云禄去几个风景优美的地方看看。

    对马超的安排,马腾很满意。半年不见,马超成熟多了,也稳重多了。

    在马超的陪同下,刘协巡视了灵洲。

    灵洲本是北地郡的辖区,近些年陆续被匈奴人、羌人占据,北地郡不得不内迁,连郡治都迁到了冯翊池阳,北地郡实质上已经沦为羌胡之地。

    白马铜被斩杀,休屠各胡群龙无首。有的逃入草原,加入鲜卑人的部落。有的留在本地,向汉人投降,成为编户。就连羌人都安分了很多,纷纷向马超表示臣服。

    天子来巡视,羌胡各部落的首领自然要赶来拜见。见天子如此年轻英武,而且身边还没有皇后、贵人陪伴,便有人动了心思。

    忽然之间,刘协就发现眼前迎驾的队伍中多了不少年轻女子,相貌出众者也不在少数,而且只要他多看两眼,那些女子便会媚眼乱飞,随后便有人来试探。

    刘协感慨不已。

    果然权力才是最好的蓝色小药丸。

    坐稳了皇位,还会缺女人吗?有的是人投怀送抱。

    刘协本不打算收——他清楚这些羌胡首领无事献殷勤,必然要有所回报——但贾诩却建议他酌情收一两人。一来这是各部落效忠的体现,二来天子不收,其他将领怎么敢收?

    如今夫妻共同随行的只有吕布、马腾等寥寥数人,其他将领大部分都是单身,也需要姬妾侍候。

    刘协觉得有理,收了两名最漂亮的年轻女子,封为美人。

    一个来自羌族,本名善古儿,汉名何姗。一个来自休屠各胡,本名阿修利,汉名胡休。

    美人原本不属六宫,属于宫女的编制。

    刘协的生母王荣生前便是美人,刘协继位后才追封为灵怀皇后。

    羌胡首领不懂这些,只知道女儿嫁给了天子,前程一片光明。就等着加官晋爵,富贵无限。

    他们不知道天子穷得丁当响,连吃饭都要精打细算,随时可能断炊。

    就在刘协犯愁的时候,荀文倩赶到了灵洲,带来了一些河东刚织出来的新帛。

    这些新帛出自襄邑织工之手,质量上乘,纹饰精美。荀彧非常满意,挑选了一批充作御用,送到行在,正好解了刘协的燃眉之急。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刘协对荀文倩的到来也表示了足够的热情。

    凭心而论,荀文倩算不上国色,最多算中上。但她身上的书卷气、知性美只有蔡琰能与她相当,其他人都相形见绌。在见惯了英气的女子后,突然看到这样的人,不免让刘协眼前一亮。

    “令尊荀君安好?”

    荀文倩躬身致谢。“多谢陛下关怀,妾父很好。”她抿嘴一笑。“从未有过的好。”

    “是么?”刘协也忍不住笑了。

    他能想象得到荀彧会如何干劲十足,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王道的曙光。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君臣同心,同样能创造奇迹。

    他就是要将荀彧这样的人引向更高处,实现万众一心,再造大汉。

    “这都是蒙陛下信任所致。”荀文倩偷偷打量着天子,越看越欢喜。

    天子高大健壮,除了稍显稚嫩的面容之外,看不出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年。举手投足之间,自有君临天下的雍容气度,眼神中的自信更是令人心动,让人觉得他没什么事是做不成的。

    “这是因为我们有共同的理想,才有信任的基础。”刘协轻叩案上的清单,心中欢喜。

    虽然河东还在秋收之中,今年的收成还没有最终出炉,但是从荀彧送来的物资,从荀文倩的所见所闻,可以想见河东的工农并进的热闹景象。

    河东如此,关中应该也差不到哪儿去。或许再过个把月,他就能收到关中送来的粮食。

    吃饭的问题很快就会解决。

    只要没有外界的干扰,恢复起来并不难。只要一二十年,盛世就会如期而至。

    只是这样的和平太难得,他虽然暂时挡住了鲜卑人的入侵,却无法顾及关东的形势。

    刘协畅想了片刻,收回飞扬的心绪。“有关东的消息吗?”

    “有一些,只是不知真伪,其中可能有所偏差。”

    刘协点点头。“说来听听。”

    荀文倩舔了舔嘴唇,轻声说道:“大概是六月中,臧洪离开东武阳后,徐州牧刘备派遣的大将陈登到达东郡,与袁绍会面。六月底,七月初,徐州牧刘备向袁绍俯首称臣,被拜为左将军。”

    刘协眉梢轻扬,有些失望,却也并不意外。

    这个结果大致在他的猜测之中。刘备没什么选择,不管他接受不接受,徐州人都会支持袁绍,他不接受就只能和吕布一样离开徐州。

    吕布可以回并州,刘备却回不了幽州。

    吕布本来就没能控制徐州,没什么舍不得。刘备却已经做了徐州牧,让他再吐出来,自然没那么容易。

    “听人说,刘备的大将关羽对刘备此举极为反对,不辞而别。”

    “哦?”刘协大感意外。

    关羽离开了刘备?他会去哪儿?

第399章 执子之手,风雨同舟

    荀文倩静静地看着兀自出神的刘协,心中忐忑。

    她在乎的并不是刘备或者关羽,她在乎的是陈纪、陈群父子。

    虽说解除了婚约,还被陈群嘲讽了几句,但荀氏与陈氏的交情还在,陈寔当年提携荀爽的情义还在。刘备向袁绍称臣,陈纪、陈群父子在里面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大致也能猜得出来。

    不知不觉,荀氏便与陈氏便走到了对立面,多少有些伤感。

    过了一会儿,刘协收回思绪,又道:“还有其他的么?”

    “有消息说,袁术有意向陛下称臣进贡,欲进女为贵人。”

    刘协再次一愣。袁术不仅愿意称臣,还想送个女儿入宫?他倒是知道袁术有个女儿,后来入了孙权的后宫,只是一辈子没有生育。

    但他完全没想到袁术会有这样的想法。

    说来也怪,袁氏经营了那么久,为什么没想过送女儿入宫,让袁氏成为外戚,大权在握?以袁氏的地位,就算这女儿长得再丑,做皇后也是稳稳当当的,何至于让何进那样的屠夫成了大将军。

    刘协向荀文倩请教这个问题。

    荀文倩轻声说道:“妾愚钝,对袁氏知之甚少,不敢作答。”

    刘协转头看向蔡琰。

    荀文倩对袁氏知之甚少,蔡琰却应该有所了解。陈留蔡氏与汝南袁氏算是通家之好。

    蔡琰欠身道:“臣闻先父言,袁氏出于虞舜,为火德,有代汉之嫌。是以孝桓有密诏,不得以袁氏女充六宫。”

    刘协恍然,哑然失笑。

    看来袁术是觉得自己年轻,没学问,身边又没什么大臣,未必知道这件事,想暗渡陈仓,混水摸鱼。就像他把“代汉者,当途高”这句谶语当成天命一样。

    唉,封建迷信害死人啊。

    “令尊有没有说,朕当如何应对袁术此举?”

    荀文倩摇摇头。“妾父说,这只是传言,陛下有所了解即可,不必过于当真。以当前形势而言,陛下自有皇后,就算袁术女入宫,也未必能危及大汉。若能因此安抚袁术,使其与曹操、孙策合兵,拒袁绍于中原,对朝廷也是有益的。”

    刘协微微颌首,没有再说什么。

    既然荀彧都觉得没必要大惊小怪,他就更不在乎了。五德始终说就是人编出来的,不必当真。

    荀文倩随即又说起一件事,臧洪给荀彧写了一封信。他对天子提倡《孟子》虽有意见,却也不至于担心,可是天子言语之间对圣贤的不以为然,却让臧洪非常不安,特意写信给荀彧。

    荀彧之前不知道这件事,希望荀文倩能当面问一问,搞清楚天子的态度究竟是什么,这中间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听完这个问题,刘协忽然意识到,荀文倩这时赶到行在来,恐怕不是偶然。

    她到河东已经有几个月了,一直没有动身,现在突然昼夜兼程赶来,可能和臧洪的这封信有关。

    对圣贤的态度,关系到王道的本质,和荀彧的理想息息相关。

    简而言之,荀彧紧张了。

    刘协没有立刻回答荀文倩,思索了片刻后,问道:“你的经学造诣如何?”

    “妾粗通文墨,不通经。”

    “那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讲……故事?”荀文倩愣住了,求助地看向蔡琰。

    蔡琰也不知道刘协想干什么,但她在刘协身边比较久,适应了刘协的跳跃性思维,并不惊讶,示意荀文倩稍安勿躁,听着便是。

    刘协喝了一口水,润了润嗓子。“很久很久以前,太行山中有一个少年。他家世代住在山里,每天睁开眼睛,四面都是山。他很想看看山的外面是什么,却不知道哪里有路,又该怎么走。”

    蔡琰明白了刘协的意思,嘴角不由自主的上挑。

    荀文倩也有些明白了,这个少年应该就是天子自己。

    “村里有一个老人,活了几十年,对村里的情况了如指掌。他穷尽一生之力,画了一幅地图,将村里的一草一木都写在上面,巨细靡遗。”刘协顿了顿,又道:“但是他从来没有离开过村子。”

    荀文倩的嘴角翘起一个浅浅的弧度。

    “得知少年想出山,他非常高兴,带来了自己毕生的心血,要送给少年,当作指导。你说,少年应该接受他的指导吗?”

    荀文倩欠身说道:“虽说老人没有出过山,但他的经验还是有借鉴意义的。毕竟山外的路也是路,与村里的路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若能推而广之,总比一无所有,从头摸索来得好些。”

    “你说的对。”刘协挑起大拇指,又道:“少年也是这么想,接受了老人的地图,带着一些伙伴,踏上了旅途。走了没多远,他们就在山里迷路了。因为他们发现,老人的地图里有一些路与实际的道路不符,很可能是他自己没走过的。”

    荀文倩皱起了眉头。“没走过的路,如何能画在地图上?”

    “也许是听来的,也许是前人留下的地图,也许就是觉得应该如此。”

    “这不是……”荀文倩脱口而出,话说了一半,又意识到刘协并不是简单的讲故事,而是隐喻圣贤留下的经典,连忙闭上了嘴巴。

    “少年和小伙伴们产生了分歧,有的说,老人的地图没错,是他们走错了,应该重新回到起点,再走一遍。有的说,就是老人的地图错了,应该抛弃地图,自己去摸索。”

    刘协看着荀文倩。“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

    荀文倩沉默了良久。“妾会带上地图,继续摸索。”

    “朕也这么想。”刘协结束了他的故事,伸过手来。“欢迎你,同路人。”

    荀文倩茫然地看着刘协,手足无措。

    刘协抓住她的手,轻轻摇了摇。“携子之手,风雨同舟。”

    荀文倩明白了刘协的意思,羞涩地握着刘协的手,轻轻摇了摇。

    刘协的手很温暖,虽然有些粗糙,却也充满力道。

    “妾之幸也,亦是荀氏之幸也。”荀文倩低声说道。

    刘协握住的不仅是她的手,更是荀彧的手。

    他们要探索的不仅是人生路,更是探索王道、实现王道的路。

第400章 关羽来也

    荀文倩的到来,表明了荀彧的态度。

    只要实现王道的目标不变,大家就是同道人,具体的办法、手段有商榷的余地。

    荀彧从来不是一个教条主义者,他是一个很务实的理想主义者。

    为了能实现理想,他可以做一些让步,做一些牺牲。

    当理想无可挽回的破灭时,他也会从容赴死,成为理想的祭品。

    这一点可能是遗传,荀氏先祖荀子也是这样的人。他尽可能的改造了儒学,以适应当时的形势,却不愿意放弃底线,向秦始皇低头。

    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了这样的心理基础,刘协和荀彧的君臣之义便随着荀文倩的到来得到了升华。

    刘协和荀文倩很谈得来,一连数日,出双入对,形影不离。

    为了方便行动,荀文倩换上了修身的骑士服,以便随时乘马。得知这是荀彧的女儿,荀攸的从妹,又见天子如此庞爱,很快就有人赶来奉承。

    马超送了一匹好马,几个羌胡首领则送上了珍藏的皮货、首饰。

    荀文倩深谙接人待物之道,应对周全,又不失君臣夫妻之礼。比起时而放肆的马云禄、吕小环等人,大家闺秀的风范尽显无遗。

    刘协很满意,虽然有时候也觉得荀文倩太守礼,近乎拘泥,有表演的痕迹。

    当然,他在诸将面前如此表现,同样也是表演。一是让诸将意识到以荀彧为首的关东人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要以为胜劵在握,可以为所欲为;一是让关东人失落的心情得到慰藉,不至于走极端,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来。

    平衡术而已。

    人生如戏,全靠演戏。

    马云禄散心归来,发现天子身边不仅多了两个相貌出众的羌胡女子,还多了一个知书达礼的荀贵人,刚刚抒解一些的心情顿时变得更不好了。

    轵关。

    徐晃大步下了关城,及时伸手,持住被人推得踉踉跄跄的士卒,又伸手示意其他部下不要紧张。

    见徐晃来了,正准备发起攻击的将士退了下去,却依然保持警惕。只要徐晃一声令下,他们随时准备冲上去,将这个红脸汉子放倒。

    虽然对方武力强横,他们却没有一丝畏惧。

    再强的人也是人,面对训练有素的将士,讨不了便宜去。

    徐晃看着面前的汉子,露出一丝微笑。

    “高梁亭侯,轵关都尉徐晃,敢问足下高姓大名。”

    “不敢当。”关羽很随意的拱拱手,瞥了徐晃一眼。“河东本郡人,关羽,字云长。”

    徐晃笑笑。“从徐州来?”

    关羽一愣,重新打量了徐晃一眼。“你知道我?”

    徐晃点点头,伸手相邀。“里面说话。”

    关羽心中疑惑,却也毫无畏惧,牵着马,跟着徐晃进了关。来到关尉治所,将战马拴在门前的石柱上,又将长矛倚在一旁,按着佩刀,跟着徐晃进了门。

    徐晃上了堂,叫来一个侍从。“备酒,有贵客到。”

    侍从看了一眼关羽,躬身领命,转身走了。

    关羽在一旁看得仔细,忍不住问道:“君侯,你我素不相识,何以至此?”

    徐晃说道:“你不认识我,我却早就认识你了。十三年前,你杀人潜逃,从此音讯全无。后来归涿郡刘备,随其征战,屡立战功。只是时运不济,至今官不过别部司马。我说得没错吧?”

    关羽盯着徐晃看了又看。“你究竟是谁?为何知道我这么多事?”

    徐晃拱拱手,再次行礼。“河东杨人,徐晃,字公明。先为郡吏,后随奉义将军征战。去年转为天子驾前虎贲,偶立微功,封高梁亭侯,拜武猛都尉,又转为轵关都尉。”

    关羽听了,不禁撇了撇嘴。“原来是新贵。”

    “运气好而已。”徐晃不以为忤,笑道:“以云长兄的能力,若能为天子效力,千户侯何足道。岂不闻天子北疆一战,就封了两个千户侯。”

    关羽幽幽地叹了一口气,觉得无趣。

    自己随刘备征战十余年,官不过别部司马。徐晃随天子征战不过数月,便因功封侯。他很想嘲讽两句,以示不屑,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这悬殊未必太大了。

    “天子提起过你。”徐晃说道。

    关羽回过神来,笑道:“想来是赵子龙说起的吧。在幽州时,他便与我相识。几个月前,他去了朝廷,听说深得天子赏识,拜为散骑常侍,掌左部。”

    徐晃摇摇头。“天子第一次提起你时,赵子龙尚未入职。”

    “哦?”关羽吃惊不小,来了精神,抚须而笑。“关某位卑名微,天子何以提起关某?”嘴上说得谦虚,眼神中却是掩饰不住的得意。

    徐晃放声大笑,指指关羽。“云长何必如此自抑,天子自有知人之明,更有用人之量。云长得遇天子,当乘风而起,扶万里长云,一展鲲鹏之志。”

    “哈哈哈……不敢当,不敢当。”关羽大笑,抑郁了一路的心情终于开解了不少。

    看来回河东是对的。

    关东人自以为是,以门户自重,不识能否。刚踏足河东,便遇到徐晃,气象大有不同。

    见其臣,知其君。能让徐晃这样的人倾心效力,可见天子知人善任,绝非袁绍可比。

    关羽与徐晃一见如故,遂为倾盖之交。

    徐晃盛情款待关羽,在觥筹交错之间,向关羽解说了这一年来的变化。

    关羽听到兴奋处,不禁拍案叫好,觉得天子的所作所为,处处合自己的胃口。

    徐晃顺势邀请关羽留在轵关,担任他的副将。

    关羽有些不甘。徐晃虽然热情,毕竟只是一个关都尉,做他的副将,还不如留在徐州呢。

    见关羽犹豫,徐晃不慌不忙。

    “云长,天子北疆一战,鲜卑破胆。一两年内,再来侵扰的可能性不大。且天子身边有吕奉先、赵子龙、阎彦明、马孟起诸将,暂时怕是没有空缺安置你。”

    关羽觉得有理,不禁迟疑起来。

    阎彦明、马孟起是谁,能力如何,他不清楚。但吕布、赵云的实力,他还是有数的。

    徐晃接着说道:“袁绍渡河,中原大战在即,你觉得曹兖州能挡得住袁绍吗?少得不要向河东求援。届时你我率兵驰援,破袁立功,我再向陛下表奏,岂不更好?”

    关羽听了,恍然大悟。“还是公明想得周到,敢不从命。”

第401章 待之以诚

    徐晃委任关羽为亲卫将,指挥他的亲卫营,并暂时代理他的副将。

    身为关都尉,他只能直接任命曲军侯以下的将领,曲军侯以上的都尉、校尉都需要上报申请,而且现在都有了人选。只有亲卫营是他的私有兵力,毋须审批,可以直接任命。

    亲卫营人数虽然不多,却是他麾下最精锐的力量,一直缺一个实力强悍的将领指挥。

    除了指挥亲卫营之外,亲卫将还可以代替徐晃指挥其他各营,履行副将的职能。等申报得到批准之后,关羽就可以正式担任假关尉,成为徐晃的副将。

    关羽虽然有些失望,可是看徐晃真诚,勉强应了。

    徐晃随即叫来几个亲信,让他们与关羽见面。原本代理亲卫将的曲军侯徐商一见关羽,被他的魁梧的身躯和摄人的威势所震服,心甘情愿的让贤,自为下属。

    第二天一早,徐晃派人来请关羽,一起吃了早餐,然后与亲卫营全体将士见面。

    出了门,便看到十名亲卫站在门外,腰间佩着长刀,手里持着长矛,牵着战马。

    徐晃招招手,命人牵过一匹比普通战马高出一尺的枣红大马,接过缰绳,亲手送到关羽手中。

    “云长,你身材雄伟,无好马不足以逞威。这匹西凉大马送给你当座骑。”

    关羽愣了一下,连忙推辞。“无功受禄,不敢当,不敢当。”

    徐易将马缰塞入关羽手中,拍拍关羽的手。“云长,宝马赠英雄。你这样的英雄,若无好马相配,纵有上乘武艺,也能以施展。再说了,天子若知你来,必有好马相赠,我不过是抢先一步罢了。将来你有了好马,再还我便是。”

    关羽心情复杂,说不出话来。

    他身材高大,普通的战马承受不住,难以久战。如果面对普通的对手,数合之内便分胜负,也就罢了。真遇到棋鼓相当的劲敌,比如赵云、吕布之类,久战不下,战马力竭就成了他最大的软肋。

    他曾托苏双、张世平寻一匹好马,却一直未能如愿。到了徐州之后,与苏双、张世平失去了联络,这个愿望再也不可能的了。看到吕布的赤兔时,他眼红得想直接抢。

    没想到徐晃会送他一匹。

    这匹马虽然不如吕布的赤兔,却也是难得一见的好马,价在百金以上,而且可遇不可求。普通人有这样的好马,只会自己留着,谁愿意送人,而且是刚刚认识不到一天的人。

    徐晃的诚意,让他无比温暖,心怀感激。

    “既如此,那我就却之不恭了。”关羽接过马缰,拱手深施一礼。

    “理当如此。”徐晃大笑,与关羽一起上马,出了关城。

    城外有两百骑士在等着,见徐晃、关羽出来,同时翻身上马,准备出发。

    关羽一愣。“关中竟有这么多骑卒?”

    “这只是我的亲卫营。”徐晃云淡风轻的说道:“轵关陉是兵家必争之地,是以天子极为重视,为我配备了两千人,骑兵五百,常备战马千余匹。一旦有大战起,旬日之内,附近的屯田兵赶到,便可召集五千步骑,骑兵的数量过千。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征发几千匹战马代步。”

    听着徐晃侃侃而谈,关羽大感震惊。

    且不说旬日之内便可召集五千步骑,就以关中常备的兵力而言,两千五百人,配备一千多匹战马,这简直是奢侈啊。

    刘备能够在徐州占有一席之地,不就是因为他有一千杂胡骑兵么。

    关东不缺步卒,但缺骑兵。

    只是冀州被袁绍占领之后,刘备便与苏双、张世平失去了联络,战马长时间得不到补充,骑兵的战斗力越来越弱。在朝廷下诏限制战马的买卖后,刘备再也找不到补充战马的渠道。

    他选择向袁绍称臣,与战马的来源被截断有一定关系。

    如今看到区区一个轵关便拥有这么多战马,不由得关羽不感慨朝廷掌握了并凉之后,在战马资源上拥了的巨大优势。相比之下,袁绍虽然与幽州的鲜卑、乌桓交好,依然不如掌握并凉的朝廷。

    “朝廷有这么多战马?”

    “朝廷什么都缺,唯独不缺马。”徐晃笑道:“当然还有上等军械。河东铁官,以及最近刚建的西陵铁官,都是生产上等军械的处所。若是你想要定制的兵器,回头说一声,我派人去办。”

    关羽“哦”了一声,却没太在意。兵器的优劣,远没有战马对他来得重要。

    两人向前走了数里,来到一处开阔地。徐晃带着关羽,登上附近山坡,居高临下。

    “云长,这里叫伏波谷。若有敌从河内来,这里是关前最后一个适合野战的所在。”徐晃指着四面的地势,为关羽解说可能的接战形势。

    关羽来时,曾经看过这里的地形,也觉得这里适合野战,却没有细想。听了徐晃的解说,他才意识到徐晃对可能发生的战事有精心的准备和周密的安排。

    仅以关中现在有的两千五百步骑,利用这里的有利地形,徐晃就足以让数万大军无法前进一步。

    “我希望云长在这里演练骑兵突战之法,若有敌来,首功便是云长囊中之物。”

    关羽抚须而笑,拱手道:“多谢公明关照,定不辱使命。”

    一连数日,关羽每天清晨便与徐商等人带着亲卫营出关,到伏牛谷以及附近的不同地形进行演练。

    他很快就和徐商等人混熟了。

    徐晃出身寒门,没无部曲可言。立功封侯后,他得到天子重用,以武猛都督领轵关都尉,这才有了亲卫营。除了徐商是他的族弟外,其他人都是从河东屯田兵中招募的。

    河东屯田兵以白波军为主,这些亲卫营的将士大多也是白波军士卒,出身贫苦。如今被朝廷招安,在河东屯田,温饱有了保证,训练便也非常刻苦。

    关羽很爱护他们,不仅与他们一起起居,同甘共苦,还将自己的武艺传授给他们。

    关羽步骑皆能,最擅长的却是刀法。他的刀法简捷有效,杀伤力很强,是尸山血海中锤炼出来的杀人技。将这样的刀法传授给徐晃的亲卫营,既是对徐晃的回报,也是对这些亲卫的爱护。

    有上乘武艺傍身,在战场上活命的机会就能多出一成。

    徐晃经常来看关羽演练,有时也与关羽比武较技。两人的武艺各有千秋,徐晃敏捷,关羽力大,五十合以内难分胜负,五十合以外,关羽就有明显的优势了。

    一次比武之后,徐晃对关羽说道:“云长,你有没有想过在马上用长刀?”

    “马上怎么用长刀?”关羽反问道。“我从未见过。”

    “马上为什么不能用长刀?”徐晃笑道:“你身高臂长,气力过人,但速度却是不是最快的。用矛戟,你显不出优势,用长刀更适合。交战之时,一刀挥过去,鬼神难挡。”

    关羽思索片刻。“只是如此一来,恐怕只能后发制人了。”

    “没错,长刀再长,也不如矛戟发至。遇到武艺高强的对手,你要先格开对方的矛戟,再行反击。”徐晃转头看着关羽。“可若是混战之时,你这长刀抡起来,那可就是无双杀器了。”

    关羽微微颌首,怦然心动。“公明,若是挑出数百身高力大之人,身披重甲,手持长刀,以突敌阵,又将如何?遇到高顺指挥的陷阵营,有胜算否?”

    徐晃微怔,随即大笑。“云长,你这想法甚妙,值得一试。你先挑三五十人试试。若是可行,我上书请诏,请天子下诏赐刀赐甲,组建强军。”

    关羽眨眨眼睛。“天子能同意?”

    徐晃拍拍关羽的手臂。“云长,你未曾为天子效力,不知道天子为人。当初在华阴时,李傕、郭汜率数万西凉军来追,天子麾下唯有数千步骑,人人自危。天子深入诸将大营,与普通士卒同饮食,寻求应敌之策,纤善必从,这才大破李傕、郭汜。”

    “堂堂天子,向普通士卒请教应敌之策?”

    “军中老卒,百战余生,哪个没有几招保命的手段?只是各自为战,不能互通罢了。天子将他们每个人的点滴经验汇总起来,再加以总结提炼,去芜存精,再反哺将士,使人人战力增倍。千人同心,可破十万之众。你若有奇思妙想,但能行之有效,天子必择善而从,为乐而不为?”

    关羽浓眉轻扬,频频点头。“怪不得天子能大破李傕,华阴大捷。其治兵之道,与我暗合。那些读书人虽熟读兵书,以儒将自居,却不知真正的兵法却在将士心中。不恤士卒,焉能克敌制胜。”

    “这就是天意。”徐晃微微一笑。“能尽云长之用者,其唯天子乎?”

    关羽沉默片刻,转身向徐晃拱手施礼。“公明,我有不情之请。”

    “云长不妨直言。”

    “我想致书刘玄德,告以天子之政,劝其来归。”关羽叹了一口气。“刘玄德为人所误,不知朝廷虽有一时之穷,却君明臣贤,大有中兴之机。若能迷途知返,为朝廷羽翼,或能稍遏袁绍野心。”

    徐晃欣然答应。“正当如此。”

第402章 三个女人

    灵洲。

    马超勒住坐骑,曲起左腿,横架在马鞍上。他掏出短刀,剔着牙,看着马云禄在奔驰的战马转身举弩,扣动弩机,不上得嗤的笑了一声。

    马背上用弩的确可以射得更远、更准,解决一部分女子开不得强弓的短处,但弩的射速太慢,远不如弓。对女子来说,即使是常用的四石弩也有些重,更别说射程更远的六石弩了。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马云禄一样的天赋。

    在他看来,这是无解的难题,马云禄在白费心思。

    虽然隔得很远,马云禄却仿佛听到了马超的不屑,圈马回来,从马超面前奔过,突然举弩,对准马超,扣动弩机。

    马超吓了一跳,下意识地俯身,却忘了自己的左腿还驾在马鞍上,动作迟了片刻,被射个正着。

    弩箭上没有箭头,但马超也没有着甲,痛得脸都变了色。

    马云禄拨马回来,在数步外停住。

    “你疯啦。”马超没好气的喝道。

    “很疼吗?”

    “废话,你让我射一箭试试。”马超急赤白脸的说道。

    他知道马云禄这两天心情不太好,但她这么做还是太过份了。他手里有刀,差点割破嘴唇,自毁容貌。

    “可以啊。”马云禄说道:“你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追,看看谁先射中谁。”

    马超语噎,瞪了马云禄片刻。“且,便宜都让你占了,哪有这样的好事。”

    弓的射程远不及弩,即使他有回身射的优势,也很难抵销这样的差距。即使是,回身射的精准度还是远远不如弩。尤其是当马云禄藏在他右后方时,他会非常难受。

    能左右驰射的人毕竟是少数,至少他不行。

    “不敢比?”马云禄难得地露出了笑容。“那你以后就不要太自以为是,动不动就觉得别人是胡闹,只有你聪明。就算是天子,也不会轻易否决任何一个建议的。”

    听马云禄提到天子,马超没敢再嘴硬。“这是天子的建议?”

    “是我的建议,天子觉得可行,让我先试试。”马云禄举起手中的弩。“这是我改装过的弩,更轻,也更准。只要控制好距离,优势很明显。”

    马超揉着痛处,坐直了身体。“看来你是铁了心要做将军,不肯入宫啦。”

    马云禄眼神一黯。“天子说了,后宫不缺女人,女将军却一个也没有。”

    “后宫不缺女人,你总要嫁人吧?军户都是夫妻成军,你打算嫁给谁?”

    马云禄眼睛一番。“也没说统领军户的将军也必须是夫妻啊,我一个人不行吗?”说完,不等马超说话,拨马而走,招呼着吕小环等人,扬长而去。

    “看你嘴硬到何时!”马超不屑地说道,又扰起双手,大声喊道:“我和各部落说好了,你随时可以去挑人。”

    “知道了。”马云禄扬扬手,却没有回头。

    吕小环催马跟了过来,与马云禄并肩而行。“姊姊,有个兄长真好。”

    马云禄瞅了吕小环一眼,欲言又止。

    马超很多事都不着调,但对她是真的好。虽然强烈的反对她组建女军,希望她入宫为贵人,却还是四处张罗,帮她从羌胡部落中物色适合从军的女子。

    就目前而言,适合从军的女子无疑还是羌胡更多。

    “你喜欢啊?”

    吕小环一愣,随即挺起胸口。“怎么可能,我将来要入宫的。”

    “你既入了女军,就不能入宫了。”

    “我先入女军,打几年仗,就退役入宫。”吕小环嘿嘿笑道:“我又没有你那样的志向,一心要做女将军。”

    马云禄翻了个白眼,没再理吕小环。她知道,不仅是吕小环,很多女郎官其实都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做骑士只是一时兴趣,绝非长久之计。

    一心想做个女将军,宁愿不嫁人的,可能也就是她一个人。

    一想到这些,她就更加郁闷。

    信马由缰,回到御营。刚跳下马,一个侍女走了过来。

    “侍郎,贵人有请。”

    马云禄也没多问,跟着侍女来到一旁荀文倩的帐篷。荀文倩来得时间不长,却得到了无数人的欣赏,马云禄也是其中之一。

    荀文倩正和蔡琰说话,两人谈笑风生。见马云禄走来,荀文倩起身相邀。

    “云禄,坐。”

    马云禄入座,向荀文倩和蔡琰行了礼,见蔡琰并无起身离席的意思,意识到这件事和蔡琰也有关系,说不定还和天子有关,不免有些紧张。

    “云禄,这两天训练得顺利吗?”

    “多谢贵人关心,很顺利。只是常用的弩太重,不太适合女子使用,需要改造。”

    “今天请你来,就是想说这件事。你对马上用弩有何具体要求,拟一个清单出来,我派人送到河东去,或许能找到能工巧匠,帮上一点忙。”荀文倩笑道:“要说能工巧匠最多的地方,河东当仁不让。不仅有关东的,关中的,还有一些从荆州赶来的工匠,可是热闹得很。”

    马云禄听了,欢喜不禁。“那可太好了,我正愁这件事呢。多谢贵人相助。”

    蔡琰说道:“贵人也不是白帮忙的,她也有事要请你帮忙。”

    马云禄说道:“能为贵人效劳,求之不得,何来帮忙之说。”

    “这可不然。侍郎、郎官都是陛下之臣,与六宫有别。若无诏书,贵人是不便开口的。今天请你来,是想问问你的意见。得到你的应允,再向天子请诏,免得让你为难。”

    马云禄很好奇。“究竟是什么事?”

    “贵人想到周边部落转一转,看看羌胡的生活状况,尤其是女子的境遇,想请你随行保护。”

    马云禄一听就明白了,不禁哑然失笑。

    这些关东人果然会做人。天子重视女子,重视羌胡的教化,她们就立刻跟进。她的兄长马超是护羌校尉,与羌胡部落关系极好,由她陪着,自然要方便很多。

    “求之不得。”

    “既然如此,回头我就向陛下请诏了。”荀文倩笑着看看蔡琰,又看看马云禄。“你们一文一武,都是女中俊杰,将来必能青史留名,令人好生羡慕。”

    蔡琰说道:“女官古已有之,不乏其人。扶风班氏珠玉在前,我又能有什么名声呢。倒是云禄,将来征战沙场,封侯拜将,才是古今第一人。”

    马云禄连称不敢当,心情却轻松了许多。

    荀文倩笑道:“虽说你是天子的大将,我不便多嘴。不过你我皆是女子,自然要互相帮衬。我没有昭姬的学问,帮不上太多的忙,只不过我阿翁、阿姑都在河东,还能办点事。你若是有什么需要,不方便请天子下诏的,可以对我说,我一定尽力帮你。”

    马云禄感激不尽,再三致谢。

第403章 君臣兄弟

    “走访附近的部落?”刘协放下手中的文书,诧异地看着荀文倩。

    荀文倩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骑士服,挽着简单的发髻,看起来干净利落。来了几天,她便适应了这里的生活,言谈举止就像在这里生活了多年似的。

    “陛下军政繁忙,每天都要见很多人,未必有时间去关注那些女子。妾正好闲着没事,想去看看她们,了解一些情况,互相参证,或许能更全面一些。”

    刘协瞥了荀文倩一眼,无声而笑。

    这是个人精。陈群能有陈泰那样的儿子,大概率要归功于她。相夫教子,一样不落。

    相比之下,伏寿、宋都、董宛的反应就太迟钝了。

    “让马云禄带几个女郎官陪着你吧。”

    “多谢陛下。”荀文倩想了想,又道:“陛下,妾有一言,恐怕有些冒昧,却还是想面陈陛下。”

    “你说。”刘协坐直了身体,摆出一副纳谏的姿势。

    荀文倩忍不住嘴角上挑,却又强忍着,没有笑出声来。“马云禄有心为将,固然与陛下平男女之政相合。但马云禄也是女子,将来也是要嫁人的。陛下可曾想过,谁才适合做她的夫婿?”

    “谁?”

    “唯有陛下。”

    “我?”刘协很是意外。

    “是的,只有陛下最适合。”荀文倩坐得近了些,挽起袖子,向砚台中注了些水,一边磨墨一边说道:“由公而论,女军亦是军,而且是夫妻为军,以征战为能的军户,战力更强,理应掌握在陛下手中。由私而论,马云禄入朝本就是为了入宫,见过陛下这样的当世明君,还有谁能入她青眼?”

    刘协忍俊不禁。“巧言佞色。你这是私我,还是畏我,又或者有求于我?有事就说事,何必扯上马云禄?我可没觉得她有这样的想法。”

    荀文倩抿嘴而笑。“陛下日理万机,自然不会顾及这些小儿女的心思。”

    刘协抬起手。“这件事以后再说吧。袁术的女儿已经到了河东,正在赶来行在的路上。你准备一下,等她到了之后,由你安排她。”

    “唯。”荀文倩眼神一闪,又有些好奇。“袁术的女儿好像还没到成亲的年龄吧,这么急着赶到行在,似乎没什么必要。”

    “是啊,我也觉得挺奇怪的。”刘协笑了一声。袁术这么积极,肯定不会是称臣这么简单,或许是想捞点好处。毕竟称臣就意味着与袁绍撕破脸,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给曹操的战马可以起程了。曹操坚持得越久,他的时间就充裕,准备就可以越充分。

    明天找马超谈一谈,看看他能提供多少战马。

    荀文倩又与刘协说了几件事,磨好了墨,就退了出去。

    刘协每天晚上都会处理公务到很晚,有时候还要接见大臣,所以给她单独设了一个帐篷。

    当然,这可能还有另外一个意思,提醒她不是皇后,没有与天子并肩的资格。

    荀文倩刚出帐,曹昂就匆匆走了进来,躬身施礼,将一封刚收到的公文送到刘协面前。

    “陛下,轵关都尉军报。”

    刘协很是意外,连忙放下手里的公文,拿起军报。

    轵关陉是出入河东的要道不假,但河东以东还有河内、上党,再往东还有兖州。按理说,就算山东开战了,也不至于由徐晃送来急报。

    这是出了什么事?

    刘协看完军报,恍然大悟。他看了一眼站在面前,神情紧张的曹昂,不禁笑道:“行了,与你父亲无关,也不是关东开战。”

    曹昂如释重负,拱手而退。

    刘协挑挑眉。这小子还真是大孝子,生怕曹操出事。

    只可惜很多事都是剃头挑子一头热,你把老曹放在心上,老曹却未必能把你当宝贝,看到人妻就昏了头。就像关羽一心想劝刘备归附朝廷,刘备却未必甘心做个封君一样。

    与关羽、徐晃不同,刘协不太相信刘备向袁绍称臣只是出于无奈。袁术、曹操、孙策都选择向朝廷称臣,凭什么刘备就不可以?

    归根到底有个原因,他舍不得放弃徐州。

    当然,徐州以及豫州大族的选择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在很多人看来,既然关东大族都选择了袁绍,这就是人心所向,这就是天意。不管他怎么折腾,大汉终究是要亡的,区别只在于什么时候。

    刘备如此,刘表、刘璋恐怕也是如此。

    但关羽来投,刘协还是欢迎的。

    徐晃的处理很妥当,刘协非常满意。关东大战在即,身为刘备心腹的关羽突然返回河东,谁知道里面有没有问题?将关羽留在轵关观察,排除潜在的嫌疑,是一个很谨慎的选择。

    刘协反复考虑了一番,叫来赵云。

    得知关羽离开徐州,到达轵关,赵云也有点意外。

    “子龙,你有何建议?”

    赵云想了一会儿。“云长熟读《春秋》,向来忠义,不耻于乱臣贼子。今朝廷在河东,他返回河东,为朝廷效力,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刘协微微颌首。

    “再者,云长出身寒微,体恤士卒,与饱食终日,唯尚清谈的关东士大夫格格不入。玄德向袁绍称臣,有违于云长禀性,两人发生冲突也是难免的事。早在幽州时,云长便常因这类事与玄德争论。”

    “云长这么……耿直吗?”刘协忍着笑。

    赵云也有点尴尬。“云长与玄德,虽是君臣,更近乎兄弟,而且……云长还年长。”

    “是么?”刘协这次是真的吃了一惊。

    原来不是关二哥,而是关大哥?

    “云长生于延熹三年,玄德生于延熹四年。”

    刘协半晌无语。他有点明白赵云的意思了,也理解了关羽为什么会那么做。

    从一开始,关羽就没把刘备当作君主,而是当作需要他保护的弟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刘备就那么几个人,君臣之义远没有兄弟之情来得实在,在名份上含糊不清,大家都没摆正位置。

    等刘备称王称帝,他们的生命都已经是倒计时了,根本来不及适应新身份。

    至少目前而言,关羽根本没把刘备当作主公。

    “子龙,朕若下诏,召刘备入朝,他肯来吗?”

    “陛下,臣以为……留在他徐州更好,东西牵制,袁绍……”

    “留他在徐州,他会死。”刘协抬起手,打断了赵云。“你不会以为他真能控制住徐州吧?”

    赵云一声长叹。

    刘协搓了搓手指,又道:“他想留在徐州也行,但不能留在彭城,可转入泰山,与臧霸等人联合,牵制袁绍。只要他能坚持住,不向袁绍称臣,朝廷可以给他留一席之地。”

    赵云又惊又喜,深施一礼。“陛下英明。”

第404章 赵云论兵

    看着感激不已的赵云,刘协忽然为刘备感到悲哀,也意识到了皇帝这个身份巨大的潜在价值。

    在同样落魄的情况下,还有无数像杨彪、士孙瑞那样的人愿意为朝廷出生入死,却很少有人愿意追随刘备。皇帝天然的拥有天下,刘备为了保住徐州就不得不费尽心机。

    他愿意给刘备留一席之地,说到底只是一句空话,却足以让赵云感受到他的诚意。

    刘备向朝廷称臣却是天经地义,不称臣反而会让很多人失望,或者鄙夷。

    刘备会不知道徐州大族对他的鄙夷吗?那未免太小看了刘备。

    他只是没有更好的选择而已。

    “听说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可有传承?”

    赵云尴尬地摇摇头。“臣不太清楚。”

    刘协笑笑。赵云不见得是不清楚,更可能是不好意思说。真要是有过硬的证据,刘备绝不会那么低调,不拿出来示人。

    好在他也不在意刘备是不是,只不过想扔出一个诱饵罢了。

    “无妨,让他问问族中父老,看看还有没有人记得。再者,涿郡、中山接壤,祖茔应该还在,梳理起来也不难。若能查证清楚,将来立了功,再归宗室,也是可以的嘛。”

    赵云感激莫名,再次拜谢。

    天子亲口允诺,将来可以恢复刘备的宗籍,这是莫大的恩宠。如果刘备还不肯迷途知返,那就是自绝于天,怨不得人了。

    “臣必将陛下恩宠告知玄德,一字不易。”

    刘协点点头。

    他许下如此诺言,与其说是为了给刘备一个机会,更是为了赵云、关羽。

    朝廷仁义至尽,如果刘备还不肯称臣,赵云、关羽也就没有再维护他的必要了。大义在前,私人感情再好,也只能放在一边。

    刘协与赵云谈了很久,既有最近练兵的得失,也有刘备的奋斗历程,包括关羽、张飞的个人禀性。

    他对关羽来投并不完全放心。毕竟关羽对刘备的忠义深入人心,他很难想象关羽仅仅是因为理念不合就离开刘备,为朝廷效力。

    赵云却对关羽非常有信心。

    他的理由有两个:一是关羽忠义耿直,不屑作伪。二是关羽不喜士大夫,对袁绍天然的讨厌。在朝廷和袁绍之间,他选择朝廷非常正常。

    有了赵云的意见,刘协总算放了些心。

    说完了过去和现在,他们又说起了将来的规划。

    比如徐晃那个建议。

    刘协对古代史有一定的了解,军事却不够专业。他的印象中,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只是演义中才有的名刀,真正的战场上并没有出现这样的兵器。

    现在的事实也是如此,关羽用的是长矛,并不是长刀。

    但徐晃的建议有其合理的成份,让关羽这种身高力大的猛人用长刀,也许更能发挥他的优势。

    只不过不是作为骑兵,而是步卒。

    他想起了唐代的陌刀阵。

    陌刀就是步卒用长刀,最初的起源可能是汉代斩马剑。来到这个世界后,刘协了解过一些情况,却发现汉代战场上并没有使用斩马剑的习惯。

    斩马剑又称断马剑,尚方所造,殿上郎官所佩,除了质量更好一些之外,与普通刀剑在尺寸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刘协向赵云咨询这个问题。赵云既熟悉步卒战法,又熟悉骑兵战法,是最合适的顾问。

    赵云琢磨了一会后,说道:“臣以为,此种战法,有两个困难。”

    “说来听听。”

    “其一是人。以云长之雄伟,手持长刀,杀人斩马,皆不下话下。但这样的人万里挑一,能否成军,着实是一个问题。就算不如云长一般身高九尺,八尺以上总是需要的。”

    刘协同意赵云的看法。

    汉代人的身高有限,七尺是平均数字,按后世说法,也就是一米六出头。这样的身高肯定是玩不转陌刀那样的长兵的。史传的斩马剑也不是长兵,而是可以双手握持的短兵。

    或许唐朝才出现陌刀便与身高有关?

    “其二是刀与甲。百炼长刀的确可以斩甲,但是用百炼长刀装备数千人,绝非易事。且长刀须双手握持,不能持盾,只能披甲。甲太重,则体力消耗过大,不能久战。甲太轻,则难以承受骑兵的近距离射击,不等接战就被射杀。”

    刘协深以为然,连连点头。

    刀是攻,甲是守。攻须无坚不摧,守须万无一失。否则精挑细选,花了无数人力、物力装备起来的长刀兵还没接战,就被对方射杀,或者虽然接战,却没有足够的杀伤力,那就没有意义了。

    就目前的冶炼工艺而言,甲胄还做不到近距离射击无感,而且重量合适的程度,刀也无法斩杀披甲骑兵。个别猛人或许可以做到,却不具备推广的意义。

    陌刀队是个人能力和金属冶炼技术的双重巅峰,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实现的。

    “先让云长试试吧。”刘协最后做了一个结论。

    他迟早会需要陌刀队这样的杀器,值得提前做一些准备。

    赵云对刘协的安排非常满意,既不急于求成,又不轻易放弃,这才是天子应有的气度。

    告辞出帐,赵云仰起头,看了一眼夜空。

    夜色已深,星光正明,静谧而深沉。

    但他心里清楚,天下并不太平,尤其是山东,风雨欲来。

    刘备会接受天子的诏书吗?

    他不知道。

    但他知道,刘备没有更好的选择。

    天子圣明,别说是刘备,就算是四世三公的袁绍,一样没有多少机会。

    袁术、曹操一个是袁绍的异母弟,一个是袁绍曾经的部下,都选择了向朝廷称臣,便是明证。

    但愿刘备能够认清这一点,不要一错再错。

    赵云回到自己的帐中,坐了良久,决定给简雍写封信。

    直接写信给刘备未必有用,人在局中,难免自迷。简雍是刘备身边不多的谋士之一,又深得刘备信任,或许会清醒一点。由他从旁进谏,可能比直接劝刘备更有用。而且简雍不仅能劝刘备,也能劝张飞。一旦简雍、张飞都希望向朝廷称臣,刘备就不得不考虑自己的选择了。

    他一个人是无法在徐州立足的。

    关羽的离开应该能给他足够的提醒。以刘备的性格,不会固执己见,直到成为孤家寡人。

第405章 迎难而进

    刘协坐在帐中,回味着与赵云交流的过程,看看其中有没有疏漏之处。

    就像下完棋后要复盘,打完帐后要研讨一样,他与大臣说完事之后,也喜欢回想一下。

    严格来说,这也算是不见血的战斗,朝堂斗争的预演。

    只不过他身边这些人不是年轻,就是西凉武夫,头脑比较简单,勾心斗角还没有那么激烈罢了。

    除了贾诩。

    想到贾诩,刘协的心情就很复杂。他既希望能向贾诩请教,考虑得更周全一些,又不太愿意向贾诩请教,生怕被贾诩看轻了。

    有些事情,终究还是要他自己去面对,不能依赖任何人。

    如果无法面对,只能说明他德不配位,担当不起中兴的重任。

    回想完了赵云的谈话,刘协又想到了荀文倩所言。

    马云禄会觉得我是唯一的选择?

    刘协虽然不怎么相信,却还是有些小得意。男人嘛,谁还没点虚荣心。

    不过他暂时还不想收马云禄入宫。相比之下,他更希望马云禄能成为一个称职的女将军,开风气之先。

    考虑完毕,刘协看了一眼帐角的漏壶,这才发现已经是子时初刻。他站起身,让一旁的裴俊收拾案上的文书,起身出了大帐。

    “陛下,时辰不早了,该就寢了。”史阿迎了上来。

    “嗯。”刘协应了一声,转身向荀文倩的帐篷走去。

    “陛下。”旁边的一个帐篷中传来一声怯怯的轻呼。

    刘协停住脚步,转头一看,见是美人何姗,不免有些奇怪。“善古儿,你还没睡?”

    “妾等着侍候陛下。”何姗出了帐,走到刘协面前,躬身一拜。

    几天功夫,她的礼仪已经像模像样了。

    刘协转头看看荀文倩的帐篷。公卿大臣大多被他留在了河东、太原,他身边的官员以将领为主,原本没有后宫应有的配置,荀文倩来了之后,自然而然的接管了这些事,侍寢的安排也在其列。

    荀文倩的帐篷里没有灯,很安静,应该是已经睡了。

    刘协转身跟着何姗进帐。帐里已经准备好了洗漱用品,床也铺得整整齐齐。何姗忙前忙后,为刘协宽衣,又端来水,侍候刘协洗漱。

    坐着泡脚的时候,刘协问道:“善古儿,荀贵人说要去你们部落看看,你知道吧?”

    “听荀贵人说了。”何姗点头说道,脸上挂着抑制不住的笑容。“荀贵人体恤陛下心意,不以我们羌胡为贱,着实令人钦佩呢。”

    “你喜欢她?”

    “喜欢,我们都喜欢她。”何姗顿了顿,又道:“我们更喜欢陛下。”

    说着,何姗瞟了刘协一眼,淡蓝色的眼睛含羞带怯。

    “是么?”刘协也忍不住笑了。

    何姗、胡休年龄都不大,一个十五,一个十六,但身为部落首领的女儿,伙食条件要比普通人强很多,从小肉奶不缺,发育得极好。和荀文倩、马云禄站在一起,毫不逊色。

    就怕以后会比较离谱。

    “当然是真的。”何姗当了真,举起手,就要发誓。

    刘协抓住她的手,顺势握住。“好啦,不用发誓,老天爷很忙的,别再给他添麻烦了。”

    “陛下怎么知道老天爷很忙?”

    “我是天子,都这么忙,他做父亲的岂能不忙?”

    何姗眨眨眼睛,恍然大悟,咯咯的笑了起来。

    “陛下累吗?”

    “的确有点累。”刘协拍拍大腿。“坐了一晚上,腿都木了。”

    “我为陛下按摩一下吧。”何姗卷起袖子,露出雪白的手臂,跃跃欲试。“华太医教我的,说是能舒筋活血,固本培元。”

    “华太医还教你们这些?”

    “嗯,当然更多的是治病救人。”何姗捞起刘协的脚,放在自己的腿上,用布擦干。“华太医真是神医,他只用一根针,就刺好了我阿爹的老病根。我们部落里的大巫本来不服气,要和他斗法,后来被他治好了多年的喘疾,现在也不提斗法的事了。”

    何姗一边为刘协按摩,一边说她们部落里的事。

    刘协到达灵洲,吉真、华佗就带着太医们深入部落,既为部众治病,也收拾整理他们的医方。这些部落大多比较落后,巫医不分,但还是有一些经验和行之有效的药物。吉真、华佗将这些都收集起来,去芜存精,整编成医方。

    与那巫靠装神弄鬼,治病全看运气的巫师相比,他们这些正经的医生显然更有说服力。

    吉真、华佗也收获满满,收集到了不少当地特有的药物,还打听到了一些西域传来的医术。

    何姗不懂这些,就和她们部落里的普通人一样,她能感觉到的是大汉的文明、皇帝陛下的恩宠,不再觉得入宫是被迫无奈,反而成了一件荣耀。

    当然,刘协的个人魅力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在同龄人中,能和刘协相提并论的还真是寥寥无几。

    听何姗说了一阵家常,又享受了一下何姗不算专业,却诚意满满的足疗服务,刘协一天的劳累消除了大半,又与何姗做了一番灵与肉的深入交流,这才搂着充满青春活力的身体,沉入梦乡。

    徐州,郯县。

    刘备手持长剑,在庭中起舞。

    剑光霍霍,寒气森森。

    “咄!”刘备忽然一声断喝,回身急刺,剑尖直指刚刚从内室走出来的妾甘氏面门。

    甘氏吓了一跳,原本就白的脸更是白得没有一丝血色。

    刘备收剑。“有事?”

    甘氏回过神来,躬身道:“夜色已深,使君该休息了。”

    刘备叹了一口气,还剑入鞘,向堂上走去。“我知道了,你先睡吧,我还有事。”

    甘氏跟了上来,怯怯地说道:“使君……莫不是为称臣烦忧?”

    刘备回头瞅了一眼甘氏,停住脚步,嘴唇蠕动了两下。“你有何高见?”

    “妾本女流,如何能有高见。”甘氏有点不安,低下了头。

    “无妨,说来听听。”刘备转身在台阶上坐下,将剑横在腿上,手扶剑鞘。“云长走了,我心乱得很,却不知向谁问计。你若有想法,不妨说来听听,也好多个参考。”

    甘氏点点头,倚着刘备的腿坐下,伏在刘备的膝盖上。“使君觉得袁绍能取天下吗?”

    刘备沉默不语。

    甘氏又道:“妾本丹杨人,随陶使君来徐州,多年不回本郡。最近却收到消息,听说孙策过江,数年之间便尽取诸郡,无人能当其锋。”

    刘备皱了皱眉,眼神有些不悦。

    “江东虽不如中原,没有什么世家大族,却也不少豪强。平日里,他们也是呼风唤雨,说一不二。可是在孙策的兵锋面前,他们非死即逃,仓惶之极。”

    刘备眼珠转了两下,有点明白甘氏的意思了。“你的意思是说,袁绍虽得世家之心,却难以在战场上建功,终将难逃一败?”

    甘氏看着刘备。“使君,袁绍当初为盟主,拥兵数十万讨董,却不敢一战。天子华阴一战,破李傕,降西凉锐卒数万,又大破鲜卑三十万。用兵之高下,人所皆知。”

    “你说得的确有些道理,只是徐州无险可守,人心在袁,我又能奈何?陶使君当初与袁绍不睦,结果如何,你也是亲历者。若不称臣,我便无法在徐州立足啊。”

    “使君可知臧霸、孙观?”

    “知道,几个泰山贼耳。”

    “几个泰山贼便能拥兵据险,以抗袁绍。使君又必何向袁绍俯首?”

    刘备苦笑着摇摇头。“那也只能苟活罢了,徐州却是守不住的。”

    “使君向袁绍俯首,便能守住徐州么?”甘氏问道:“韩馥、张邈先鉴在前,使君不可不察。”

    刘备顿时语塞。

    他并非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向袁绍称臣,他会不会步韩馥、张邈后尘?这其实是一个概率非常大的事。韩馥、张邈都是袁绍的旧党,最后都能落得如此下场,他一个涿郡寒门,还是公孙瓒的同门,袁绍能容得下他?

    可是让他放弃徐州,他是真的舍不得。

    从中平元年起,奔波十多年,他总算有了一州之地,就这么放弃了,他又去何处立足?

    “主公,你休息了么?”简雍的声音在院外响起。

    刘备一惊,连忙起身。这都半夜了,简雍来见,必然有急事。

    甘氏也起身,进内室去了。

    “宪和,进来吧。”

    简雍应了一声,快步走了进来,在刘备面前站定,躬身一拜,双手送上一封书信。

    “主公,云长来书。”

    刘备愣了一下,随即心生沮丧。关羽不给他写信,却给一向不怎么谈得来的简雍写信,可见对他有多么失望。

    “说些什么?”刘备接过书信,却没有打开。

    “云长已经到了河东,与同乡轵关都尉徐晃结交,如今在轵关暂留,任假都尉。据徐晃说,曹操、袁术都向朝廷称臣,送了质子,袁术还将女儿送到天子身边,可见心意已决。朝廷投桃报李,调配战马两千匹,供曹操迎战袁绍,另有军械无数。”

    刘备深吸一口气,转身快步上堂,就着灯光,读起关羽的书信来。

    军械且不说,两千匹战马将极大的增强曹操实力,对即将展开的大战有不小的影响。如果他也有两千匹战马,保证骑兵有足够的战斗力,也不至于如此窘迫。

    看完书信,刘备盯着简雍看了两眼。“宪和,你的看法呢?”

    简雍躬身一拜。“主公,澹台子羽行不由径,得子游称许,千古留名。天下事,从来都没有容易的。譬如炼刀,眼前越是艰难,炼出来的刀越是锋利,足以传诸子孙。”

    刘备眼神闪烁,有些心动。

第406章 如日中天(兢兢业业寂寞哥打赏加更)

    “宪和,坐。”刘备引着简雍来到案前,对面而坐,又倒了一杯水,端在水中,浅浅地呷了一口。

    简雍盯着刘备,目不转睛。

    关羽向来与他不睦,突然给他写信,他也很意外。但他更清楚关羽这么做的原因,不敢有丝毫怠慢,第一时间来向刘备报告。

    袁绍拜刘备为左将军、徐州牧的使者随时可能到达,一旦刘备接受了印绶,君臣名份已定,就很难再回头了。

    这可不是成为公孙瓒下属那么简单,袁绍的名望和实力绝非公孙瓒可比。

    “宪和,若我拒绝了袁本初,如何立足于徐州?”刘备放下了水杯,眼睛看着杯中水,如倒映的灯光一样明灭不定。“当然,我也可以如云长一般离开徐州。可是你想想,云长是河东人,有万夫不当之勇,不过在轵关任一假都尉。我又能如何?”

    简雍轻轻地点了点头。他明白刘备的意思,归结结底,刘备还是舍不得放弃徐州。

    “主公,我亦觉得不宜离开徐州。”

    刘备眼神一闪,抬起眼皮,看着简雍。

    简雍伸手蘸了一点水,在案上画了几道线。“袁绍渡河,深入兖豫青徐。袁术在淮南,既无精兵,又无猛将,必然不是袁绍对手。曹操虽善战,但杀边让,屠雍丘,人心尽失,恐怕也支撑不了太久。纵有朝廷的战马支援,也只能退洛阳,守旋门、轘辕诸关。”

    刘备嗯了一声,却没说话。

    “若徐州附袁绍,袁绍无后顾之忧,可先破袁术,尽取淮南之地,再与刘表联合,夹击曹操,曹操又能守得几时?长则一年,短则数月,洛阳便入袁绍之手。届时,袁绍纵使不鼎立新朝,亦可请天子还都。”

    刘备叹了一口气。“如此,则朝廷颜面扫地矣。”

    “诚如主公所言。可若是徐州不称臣呢?”

    “那徐州将成袁绍眼中之敌,而袁术、曹操则可安坐。”刘备看着简雍。“你觉得我能坚持多久?”

    “以徐州论,可能只是覆掌之间。以主公论,数年不足道。”

    刘备愣住了,眼神中尽是不解。

    “主公不称臣,陈登等人必不肯罢休,群起而攻之,则徐州不为主公所有。可若是主公退守泰山,与臧霸、孙观结盟,袁绍又能奈何?眼下虽失徐州,但主公牵制袁绍有功,将来大汉中兴,天子还朝,论功行赏,主公又岂止左将军,徐州牧?”

    刘备屏住了呼吸,半晌才缓缓吐出来。

    简雍的办法的确是一个选择,只是风险极大。在袁绍的强大兵力面前,纵使退入泰山,也未必能策万全。

    再者,简雍的办法还有一个破绽。

    如果他退守泰山,徐州依然为袁绍控制,他又能对袁绍有什么威胁可言呢?袁绍只要委任陈登掌徐州事,就能逼得他无所作为,而袁绍自己依然可以毫无顾忌的进攻袁术、曹操。

    换句话说,就算他肯冒险,也未必能影响局势。就算大汉中兴,天子还朝,他无功可叙,依然默默无闻,与庶人无异。

    黄巾起事时,他有过类似的经历。出生入死,大小十余战才换来的安喜尉,说免就被免了。

    “我再考虑考虑。”

    简雍有点失望,却无计可施。“请主公三思而后行。”

    刘备虽然没有立刻接受简雍的劝告,却还是犹豫起来。

    三天后,当袁绍的使者陈琳即将到达郯县时,刘备命简雍接待,自己却带着人出城去了。说是袁术有用兵广陵的可能,他要去查看个究竟,以备不虞。

    陈琳也没说什么,天天和简雍、孙乾饮宴。

    刘备称臣的程序暂时停滞,袁绍进军的步伐却没有停下。

    八月末,因曹操委任的东平相程昱转任河南太守,等于放弃了兖州中部,袁绍长驱直入。所到之处,各县郡望风而降,夹道欢迎。

    汝南最是热情,几乎倾巢而出,四处攻击曹操委任的官吏。

    曹操迫不得已,只能收缩兵力,退守陈留、颍川。考虑到袁绍大概率会返顺汝阳老家祭祖,曹操将大部分兵力都转移到了许县、长社一带,阻止袁绍趁势西行。

    正值秋收结束,袁绍不仅获得了大量的兵力,更获得了充足的粮食,声势更盛。

    九月初,袁绍到达汝阳,举行祭祖仪式。

    天高云淡,秋高气爽。

    袁绍素服,致哀于墓前。先祭了父亲袁成、母亲李氏,然后又祭了生父袁逢、叔父袁隗。他涕泪俱下,极尽哀婉,令人动容。

    无数大臣穿着白衣,肃立在墓前,带着悲切的面容,心里却充满了欢喜。

    臧洪弃守东武阳之后,袁绍的征服之旅一下子变得顺利起来,几乎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兖州、豫州,徐州同样不战而降,刘备虽然还没有称臣,但他出身寒微,受制于人,坚持不了太久。

    至于袁术、曹操,同样是釜底游鱼,不堪一击。

    可以说,关东已经尽入袁绍之手,扬州、荆州、益州也将传檄而定。

    祭祖只是第一步,等进了洛阳之后,还有更盛大的仪式需要进行。

    不少人已经开始考虑到时候自己应该站在什么位置了。

    要想在新朝出人头地,就要有足够份量的功劳,最好是攻城掠地的战功。剩下的敌人不多,该选谁为对手,是每个人都应该考虑的问题。

    在袁术、曹操、张济三者之中,袁术无疑是名声最响、实力最差的一个。拿下他,为袁绍除一心头之患,出力最少,收益最大。

    就在众人各自想着心思的时候,有人来报,袁术派使者来了。

    听到袁术的名字,好几个人抬起了头,眼中露出担忧之色。

    不会是袁术请降了吧?

    袁绍却很满意,命人招使者前来。他打算在祖宗的坟前接受袁术的投降,让列祖列宗为他做证,看着他向那个位置更近一步。

    一会儿功夫,一个中年文官快步走了过来。也不知道是走得急了,还是天气有点热,他满头是汗,连脸色都有些苍白。

    袁绍目光一扫,便认出了来人,袁术的长史,弘农杨弘杨文明。

    “文明,别来无恙?”

    杨弘挤出一丝极不自然的笑容,脸色更白了。他躬身一拜,送上一封书信。

    袁绍剑眉轻挑。“公路的?”

    杨弘点点头,将双臂向前送了送。

    袁绍有些失望。他本来希望听杨弘亲口说出袁术请降的话来,不想杨弘竟是这般不知趣。

    他接过书信,一眼就看到了袁术那张牙舞爪的字,不禁冷笑一声,嘴角轻挑。

    他还是这么张扬啊。

    拆开书信,袁绍看了两行字,嘴角的笑意便凝固了,脸色随即变得血红,随即又变成苍白,反复数次。他抬起眼皮,怒视着杨弘。

    “文明,这是何人蛊惑,令公路出此狂妄之言,逼我兄弟反目,欲我兄弟兵戈相见?”

第407章 新仇旧怨

    杨弘送来的不是袁术的请降书,而是袁术的战书。

    袁术在信中声称,袁绍是妾生子,过继后伯父袁成后,不思忠孝,不堪为人子。他坐视生父、叔父以及嫡兄等五十余口被害,却不思报仇,反而接受董卓及其旧部的封赏,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林林总总,袁术列举了袁绍十几条罪状,最后归结为一句话。

    袁绍不忠不孝,不配继承汝南袁氏宗嗣。如果能闭门思过,他或许可以保留袁绍的宗籍,否则他将以袁氏家主的身份,驱逐袁绍出族,并率曹操、刘备、孙策,讨伐袁绍,为朝廷诛逆臣,为家门除不肖子。

    袁绍大怒之余,还给袁术留了一条后路,诸将却是欣喜若狂。

    这简直是送上门的功劳啊,还有比袁术更能作死的吗?

    无数眼睛扫向杨弘,怒容满目,眼中却充满渴望。

    杨弘汗如雨下,恨不得一头钻进地里躲起来,却不得不硬着头皮对袁绍说,这是袁术自己的决定。袁术不仅向朝廷称臣,还将女儿送入宫中,现在可能已经到了河东。

    见袁术做得如此决绝,袁绍再也控制不住怒火,拔出思召剑,在地上划了一道。

    “即今日起,我与公路恩断义绝。请文明回复公路,让他做好应战的准备,我将亲率大军渡淮,看看他有何本领,取我首级。”

    杨弘绝处逢生,躬身而退。

    袁绍转身,几步赶到生父袁逢的墓前,跪倒在地,放声大哭。

    诸将上前劝慰,纷纷表示,愿为袁绍解忧,免得他们兄弟相残。

    最积极的是淳于琼,捶胸顿足,破口大骂袁术,看起来比袁绍还要激愤。

    沮授、田丰站在一旁,看着地上被众人踩得看不出模样的剑痕,面面相觑。

    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天意,袁绍划下这条线的时候,恰好与袁逢、袁成的坟墓面对面。这一剑不仅割断了他与袁术的兄弟关系,也割断了他与袁逢、袁成的父子关系。

    身为谋士,两人没有统兵征战的机会,也没兴趣加入这样的争抢,默默地退到一边。

    “公与,你说……这会不会是朝廷的计策?”田丰看着远处,幽幽地说道:“用兵淮南,可不是一个好时机啊。”

    沮授也轻轻地叹了一口气。“何尝不是呢。事已至此,用兵淮南无可避免,只能尽量劝主公不要亲征。一旦僵持,冀州有事,怕是来不及反应。”

    田丰同意沮授的看法,却想得更远。

    沮授说得很客气,其实情况更加严峻,要担心的不仅仅是冀州,还有徐州。

    虽说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这是朝廷的计策,但是从袁术送女儿入宫来看,朝廷肯定给了袁术无法推辞的承诺,这才让袁术如此不顾一切地向袁绍宣战。

    既然朝廷能接受袁术,为何不能接受刘备?

    刘备早就答应了称臣,陈琳去了几日,却迟迟没有消息传来,怕是出了意外。如果袁绍亲征淮南,刘备变卦,转而与曹操携手,袁绍将三面受敌。

    兵家大忌。

    田丰甚至觉得,刘备的威胁比袁术、曹操更大。

    袁术是典型的纨绔子,除了他自己之外,没人会将他当作袁氏家主。袁氏的门生故吏大多追随袁绍,天下游侠打袁绍旗号举兵的很多,打袁术旗号的却闻所未闻。大概也就他自己觉得能够指挥曹操、刘备和孙策,与袁绍对抗。

    曹操虽然善用兵,但他实力太弱,屠徐州,屠雍丘,让他名声尽毁,兖州、豫州都不支持他,他只能退守河南,苟延残喘。

    刘备虽然实力最弱,但名声却相对较好,否则当初徐州人也不会选择他接替陶谦留下的徐州牧空缺。此人虽无用兵能力,却极其坚韧,万一退入泰山,短期内还真拿他没办法。

    田丰反复权衡,觉得自己有必要提醒袁绍,不能因怒而兴师,忘了真正的敌人是谁。

    沮授却有种预感,袁绍恨袁术不是一天两天了,只是撕不下脸。如今袁术主动撕破了脸,他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亲征淮南的可能性极大。

    强谏只会让袁绍更加愤怒,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

    田丰相信沮授的判断,却坚持要说。

    袁绍召开军议,决定亲征淮南。

    话音未落,田丰便出言反对,详细说明了自己的理由。

    袁绍沉默不语,诸将也大不以为然。

    淳于琼说,刘备算什么东西?徐州是他能说了算的吗?他若不肯称臣,根本不用主公出兵,当初代替他向主公称臣的陈登就会起兵攻击他。就算陈登兵力不足,也毋须主公亲征,派一员大将即可。

    刘备虽然号称坐拥徐州,其实势单力孤,真听他命令的人不过关张而已,而且听说关羽也离开了徐州,刘备现在只有张飞一员大将,剩下的都是陶谦旧部。

    当然,他也不赞成袁绍亲自攻击袁术,袁术不配。主公还是率领主力进攻近在咫尺的曹操比较合适。拿下曹操,就可以进兵河南,直抵大汉旧都。

    言下之意,进攻袁术的任务由他淳于琼代劳就行了。

    众人吵成一团,有支持淳于琼的,也有支持田丰的。

    但袁绍拒绝了所有人的建议,坚持要亲征淮南。

    他的理由也很简单,亲征淮南,不仅是为了袁术,更是为了孙策。

    孙策虽然是袁术的旧部,却与袁术相处并不愉快。袁术多次食言,已经让孙策寒心。孙策过江之后,又与吴会大族多次冲突,举步难艰,现在正是争取孙策的好机会。

    但是想招揽孙策,就必须先解决与孙坚的旧怨。

    当初为了争豫州,他曾与为袁术效力的孙坚有过不愉快。后来孙坚战死襄阳,又导致孙策恨刘表入骨。如果不解决这些矛盾,孙策称臣的可能性极小。

    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他亲自出面,临江耀兵,恩威并施,逼孙策低头。

    其他人谁有把握战胜孙策?

    田丰、沮授目瞪口呆。

    田丰随即起身,大呼道:“主公,江淮乃南北转换之地,南人操舟,北人乘马。主公虽有铁骑千群,能横渡大江,与孙策争锋乎?既不能战而胜之,威从何来?孙策与其父孙坚一般,贪残好杀,屠戮豪杰,庐江一战,陆氏半门被杀,江东士族为之扼腕。主公不杀孙策以谢江东,难道还要贬换江东士族,换取孙策称臣?恕臣直言,此举非但不能得江东,亦将失中原及河北也。”

    袁绍勃然大怒,拂袖而去。

第408章 远交近攻

    袁绍虽然对田丰的当面反驳很恼火,却还是接受了田丰的部分意见。

    刘备拖延着不肯称臣,难免令人生疑。再联想到袁术号称要指挥刘备、曹操、孙策作战,更让袁绍担心刘备有诈,与袁术有了交易。

    毕竟刘备的身段灵活也是出了名的。如果袁术或者朝廷肯下本钱,刘备转换门庭也不是不可能。

    袁绍决定,自己亲征淮南的决定不变,同时派淳于琼率一万步骑,赶往郯县,与陈登汇合,迫刘备做出决定。

    如果刘备称臣,就裹胁着刘备一起进攻淮南。

    如果刘备不肯称臣,就直接灭了他,由淳于琼领徐州牧,再率徐州兵进攻淮南。

    审配监大军三万,镇睢阳,以备曹操。

    这个命令一宣布,以淳于琼为首的汝颍人欢欣鼓舞,冀州人却冷笑不已。

    不出所料,到了中原,袁绍就肆无忌惮的扶持汝颍人了。

    田丰仰天长叹。“争霸天下,当远交而近攻。如今猛虎在侧,不斩草除根,先靖肘腋之患,却因怒而兴师,远征淮南,焉能不败?”

    袁绍听了,非常愤怒,更听不见田丰的建议。

    十月初,袁绍统大军五万,顺淮水而下,杀奔淮南。

    严阵以待的曹操听到消息,惊得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确认消息无误后,他抚额大笑。

    “这路中悍鬼,不仅劫人财物,也能劫人危难。甚善!”

    来报告消息郭嘉也松了一口气。“如此,我军又多数月准备时间,骑兵也有了熟悉马镫的时间,战力大增。”

    曹操笑容满面,连连点头。“可惜马甲还是少了些。若能有一百甲骑,冲阵便又多了一分胜算。”

    郭嘉表示同意。

    甲骑最大的作用就是冲阵,一名甲骑能当两到三名轻骑。一百甲骑集结冲阵,足以撕开大部分的步卒阵势。尤其是在袁绍拥有河北强弩兵的情况下,甲骑远比普通骑兵更具杀伤力。

    曹操曾向朝廷请求一百副马甲,但朝廷只给了三十副。

    比起袁术,这已经是好的了。

    袁术送女儿入宫,但朝廷却只给了他一个扬州牧的虚衔,没给他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这可以理解成朝廷实力有限,拿不出更多的战马和军械。也可以理解成朝廷觉得袁术不顶用,给袁术也没意义,最后都成了袁绍的战利品。

    “主公,送一些战马给刘备吧。”郭嘉提议道。

    “分给他?”曹操颇为不解。

    天子虽然派人送来了两千匹战马,但他的战马并不富裕,只能装备千骑左右。相比之下,袁绍至少有三千骑,甚至可能更多。

    郭嘉笑道:“刘备出自幽州,有用骑之能。但他久居中原,与幽州联系断绝,只怕战马缺损严重,骑兵的战力大损,不利于与袁绍接战,被迫称臣的可能性很大。若主公能送一些战马给他,补其不足,则刘备或许有所犹豫。有他在徐州牵制袁绍,主公便又多一分机会。”

    曹操觉得有理,随即命人挑了两百匹战马,再加上两百刚刚淘汰下来的战马,命人送给刘备。

    考虑到兖州、豫州已经被袁绍占领,这些战马的运送极其不易,曹操先送信给刘备,请他派人接应,免得这些来之不易的战马落入袁绍之手。

    换句话说,如果刘备不肯来接,那也怨不得别人。

    与此同时,曹操又命郭嘉安排人散布消息,只要刘备的回复一到,就透露给袁绍,挑起袁绍与刘备的冲突,让袁绍难以兼顾。

    收到袁绍亲征淮南的消息,刘备与曹操一样又惊又喜,有过之而无不及。

    很快,他又收到了淳于琼率兵赶来的消息,知道来者不善,连忙请陈登相见,试探陈登的意思。

    陈登脸色不太好,忍着不快说道:“使君心意有变么?”

    刘备一声长叹。“元龙,我也为难啊。若袁盟主只是想称霸山东,也就罢了。万一他将来还要再进一步,我如何向列祖列宗交待?”

    陈登脸色微变,抚须不语。

    刘备的担心,他也有,而且不比刘备轻。

    刘备这个宗室只能唬唬人,下邳陈氏却是实打实的大汉名臣,世仕二千石的大族。

    如果大汉将亡,袁氏必兴,下邳陈氏转投袁氏也没什么。改朝换代嘛,天命难违。可若是大汉还有中兴的机会,袁氏不过是和王莽一样的痴心妄想之辈,那陈氏今天的选择就可能大错特错。

    当年追随王莽的家族,为世人不耻,有些到现在还没喘过气来。

    事实上,就眼前的形势而言,天子远比孺子婴强,袁绍却可能不如王莽。

    王莽至少还是称帝以后才暴露出其无能的,袁绍现在就有些不对劲了。放着刘备、曹操在身后不管,他居然亲率大军进攻袁术。

    就算是兄弟反目,也不至于这么着急吧。

    陈登沉吟良久,一声叹息。

    “当初向袁绍称臣,是使君的命令,我已经遵照执行了。如今袁绍的使者已经到了,使君又有变化,想向朝廷称臣。身为汉臣,我也没有意见,当为使君忠义鼓与呼。”

    刘备眼神微闪,笑得有些勉强。

    陈登接着说道:“只是为人当有信义,不能反复无常。我之前作为使君的使者,与袁绍结盟,现在不能再为使君前锋,与袁绍交锋。若使君想结盟,我可以去见陈琳。若使君想迎战,还请使君自行,莫使我失信于人。”

    刘备暗自松了一口气。

    他根本不指望陈登能为他迎战淳于琼,只要陈登不反对就行。哪怕陈登有观望之心,也比现在就翻脸为好。

    只要陈登不翻脸,他就还能利用徐州的人力、物力,不至于立刻成为丧家之犬。

    “那元龙能否镇守广陵,以防袁术犯境?”

    陈登躬身施礼。“敢不从命。”

    刘备与简雍交换了一个眼神,如释重负。

    将陈登支到广陵去,换回张飞,是他们现在能想出的唯一办法。

    陈登父子与袁术已经翻了脸,互相勾结的可能性不大。相反,换回张飞,全力迎战淳于琼,则关系到他们要不要立刻放弃徐州,退守泰山,落草为寇。

    但凡有一丝机会,他都不想走到那一步。

    刚刚送走陈登,刘备又接到了朝廷的诏书和曹操的书信。

    刘备正中下怀,随即命人传话陈琳。我无意与袁盟主为敌,只是想得到袁盟主的一个承诺,他可以称霸,不可以代汉。如果他能接受这个条件,我立刻称臣。如果他不肯接受,那我也只能婉拒。

    在此之前,如果淳于琼踏入徐州境内一步,就视为袁盟主拒绝了我的请求,立刻开战。我将不惜一切代价,血战到底。

第409章 大汉忠臣袁公路

    刘备的强硬态度让陈琳非常意外。

    他不敢直接回报袁绍,先找到了陈登。

    陈登即将调任广陵太守,见陈琳来访,一点也不意外,反倒早有准备。

    不等陈琳发问,陈登先问道:“盟主为何不攻近在肘腋的曹孟德,不攻势单力孤的刘玄德,却去进攻远在寿春的袁公路?”

    陈琳无言以对,只能含混过关。

    “公路虽不逊,毕竟是兄弟,不能坐由他人欺侮。盟主亲至,也是为了化干戈为玉帛。若能不战而胜,岂不大善?至于刘玄德,淳于仲简率一万步骑而来,难道还不够吗?”

    陈登很不高兴。“我视孔璋为至交,孔璋却视我为小儿。淳于仲简何等人也?纵有一万步骑,亦非刘玄德对手。若非如此,你又何必来见我?兵临城下,战而胜之,缚刘玄德而归,岂不大善?”

    见陈登反唇相讥,陈琳很尴尬。

    但正如陈登所说,如果淳于琼真有把握战胜刘备,他也不会来找陈登了。

    “刘玄德兵不过万,将不过张,何能为也?我所忧者,唯有元龙。”

    “那你不用担心。”陈登说道:“我马上就要去广陵了。”

    陈琳大喜。“何时起程?”

    他最担心的就是陈登。陈登不出战,淳于琼击败刘备应该不难。毕竟刘备在青徐这些年,除了几次击败黄巾之外,并无显赫战绩。即使是面对袁术,他在用兵能力上也没什么优势。

    淳于琼曾是西园八校尉之一,比袁术君臣强多了。

    “送走你以后。”陈登指指身上的衣服。

    陈琳心满意足,躬身而退。

    陈登坐在堂上,看着陈琳的背影,眉头紧锁。

    袁绍的举措,陈琳的反应,都让他非常失望。

    关东形势,胜负难料。

    寿春。

    袁术握着酒杯,坐在案后,眉飞色舞的听杨弘讲述出使的经过。听到袁绍要与他断绝兄弟关系时,他不禁拍案大笑。

    “谁和他是兄弟?我自是嫡子,他本是妾生,尊卑有别,岂能混为一谈。”

    阎象也很无语,上前劝谏道:“主公,话虽如此,袁本初势强,不可不防,当早做准备。”

    袁术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在嘴中含了片刻,咕噜一声咽了下去。

    “孙伯符到哪儿了?”

    “在石城。”

    “很好。”袁术满意地点点头。“曹孟德可有回应?刘玄德呢?”

    “曹孟德尚未有回应,刘玄德怕是来不了。”阎象忍着怨气,强颜欢笑。“听说袁本初派淳于仲简统步骑一万,前往徐州,有逼降刘玄德之意。若是刘玄德俯首,很可能会为袁本初前驱。主公,刘玄德本是反复之人,不可尽信。”

    袁术一脸不屑。“这些寒门子,朝秦暮楚,有何奇怪?不过这一次,那妾生子怕是要丢脸了。刘玄德虽反复,却有几分悍勇。淳于仲简那种废物,如何能是刘玄德对手?西园八校尉?我呸!”

    阎象装作没听见。

    袁术又喝了一杯酒。“传令孙伯符,命他在石城待命。无我手书,不得渡江。命刘子台(刘勋)集结人马,进军芍陂,待妾生子大军过后,劫其辎重。嘿嘿,我要让那妾生子进入九江,出不了九江。”

    袁术想到得意处,不禁哈哈大笑。

    笑声中,有侍者匆匆进来,报告了一个坏消息。

    袁术委任的庐江太守刘勋降了。

    袁术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

    片刻之后,他勃然大怒,纵身而起。“刘子台,你这无耻小人,竟敢背叛我?我要让你死无葬身之地。来人,我要亲征这叛徒。”

    阎象、杨弘连忙上前拦住。

    袁术怒不可遏。他一心希望刘勋能够截断淮水,断袁绍的粮道,迫使袁绍不战而退。没曾想,袁绍还没到,刘勋居然投降了。

    这要是传出去,他岂不成了笑话?

    他咆哮着,发誓要亲自庐江,将刘勋砍为肉酱。情急之下,他忍不住声讨刘勋忘恩负义。当初为了让他出任庐江太守,还委屈了孙策,逼得孙策最后远走江东。

    说到孙策,袁术突然冷静下来。“传令孙伯符,让他立刻进兵庐江,干掉刘勋。”

    杨弘刚要说话,阎象使了个眼色,躬身领命。

    袁术坐回案后,气喘吁吁,一连灌了几杯酒,才勉强平静下来。

    杨弘出了门,扯着阎象,急声道:“元图,如何能让孙策进入庐江?”

    阎象冷笑一声:“刘勋都降了,你能保证主公身边的其他人不会有想法?曹操、刘备远水解不了近渴,能解寿春之围者,只有孙策。主公身为扬州牧,调会稽太守孙策迎战,岂不是天经地义?”

    杨弘突然反应过来,连连点头。

    既然决定了向朝廷称臣,扬州就不再是袁术的扬州,而是朝廷的扬州。只要能击退袁绍,谁占据庐江都没关系,反正不是袁术的私产。相反,袁术有功,将来朝廷必有封赏,他们这些人也可以跟着洗白,重归朝廷。

    相反,为了不让孙策染指庐江,只会让袁术陷入腹背受敌的境遇。届时,他们也将面临投降袁绍,断自己后路,还是不投降,直接被袁绍杀死的两难局面。

    两人心有神犀,相视而笑。

    阎象不给袁术任何后悔的机会,第一时间拟好了命令,让袁术用印,随即派快马送往石城。

    与此同时,阎象又给赋闲在家的周忠写了一封信,请他无论如何稳住舒县,稳住庐江,不能让刘勋毁了庐江。

    紧接着,在迎战袁绍的军事会议上,阎象、杨弘慷慨陈词,列举袁绍种种违反用兵之道的谬误之举,力证袁绍虽兵强马壮,却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更不可能代汉,鼎立新朝。此时附袁,无异于自寻死路。

    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阎象提出一个问题:袁绍现在的实力,难道比当初讨董时还强吗?当初他不敢迎战董卓,现在就敢面对击败李傕、郭汜的天子?

    提到这件事,袁术深以为然,大骂袁绍外强中干,似勇实怯。当初讨董时,袁绍畏怯不前,还是他命孙坚全力进击,连破董卓,这才收复洛阳。

    说起来,我袁术才是大汉忠臣啊。如今也只有我才能担当起统率关东,对抗袁绍的重任。

    文武面面相觑,很默契地无视了袁术。

    你是大汉忠臣?当初是谁对“代汉者当途高”这话谶言深信不疑的?

第410章 周忠的选择

    庐江郡治舒县,周氏大宅。

    光禄大夫周忠端坐在堂上,低着眉,一言不发。

    庐江太守刘勋站在堂下,进退两难,神情尴尬。他虽然向袁绍送了降书,却担心自己袁术故吏的身份,不为袁绍所重,想请周忠出面,壮壮声势,以便保住庐江太守的权力。

    但周忠连门都不肯让他进,是他自己厚着脸皮,硬闯进来的。

    即使如此,周忠还是不肯和他说一句话。

    他很恼火,恨不得直接拔刀杀了周忠。

    但是他不敢。

    袁绍好名,与周忠关系不浅。若是得知他杀了周忠,袁绍大概率会直接杀了他,为周忠报仇,顺便将庐江郡收入囊中。

    这样的世族名臣面前,他根本不值一提。

    门外有脚步声响,周忠之子周昉大步走了进来,身上的甲叶哗哗作响,腰间的刀鞘拍打着甲裙,铿锵有力。紧接着,墙头冒出一排弓弩手,张弓待射。

    刘勋的亲卫大惊失色,纷纷拔刀,将刘勋护在中间。

    刘勋也吓得变了脸色。天气炎热,他没有披甲,只穿着单薄的夏服。周昉披甲带刀,显然是做好了战斗的准备。一旦交手,他根本不是对手,必死无疑。

    身为庐江太守数年,他可清楚这个周昉不是善茬。兄弟几个都养了不少宾客,横行江淮之间,是知名的游侠儿。但他还是低估了周昉,将自己陷于险境。

    “不知府君来访,有失远迎。”周昉哈哈一笑。“府君还不上堂就座,容我稍备酒席,你我共饮?”

    刘勋满头是汗,哪敢久留,连忙拱手告辞。

    周昉看着刘勋出门,不屑地哼了一声,上了堂,在周忠一侧坐下。

    周忠眉梢轻挑,瞥了周昉一眼。“这么热的天,穿着甲胄,不怕中了暑热?”

    “习惯了。”周昉解下刀带,置于膝上。“阿翁,刘勋虽走,袁绍必然再来,阿翁是不是避一避?”

    “有何可避,他还敢杀我不成?”周忠不紧不慢地说道,倒了一杯水,推给周昉。“你这么喜欢作战,就不要在家闲着了,去公瑾处吧,或许能谋一官半职。”

    周昉眉头微皱。“阿翁,真要与袁本初为敌?”

    周忠叹了一口气,摇摇头。“竖子,你懂什么。袁本初亲近的是名士,不是你这种武夫。你留下也无益于事,不如随公瑾进退,观望形势。”

    他皱了皱眉,没有再说,免得影响周昉情绪。

    早在朝廷时,天子曾说起周瑜,却一句也没有提及他的几个儿子。他开始还有些不服,现在却不得不承认天子的眼光更准。

    让他更加不安的是,天子之前从未提起过周瑜,是在华阴露宿,夜呈异象之后突然提起的。这似乎说明周瑜的出色也是天意的一部分,将来的成就可能超出预期。

    对庐江周氏来说,这当然是一件好事。可是对他父子来说,多少有些失落。

    反复权衡之后,他决定让招揽宾客,好为游侠的周昉兄弟去投奔周瑜,从军作战,自己则留在老家,坐等袁绍的到来。

    以他与袁绍的旧交,就算不肯称臣,袁绍也不敢拿他怎么样。

    送走了周昉不久,周忠就接到了阎象的书信。

    看完之后,他没有写回信,只是告诉送信来的使者。“回复阎主簿,我周忠虽一事无成,却也知道忠义二字。食汉禄,为汉臣,纵天子弃我,我也不会委身新君,大不了退隐耕读,了些残生。”

    使者满意而归,迅速离开了舒县,返回寿春。

    周忠随即沐浴焚香,沉心静气,写了一封奏疏,命人取道荆州,送往河东。

    提笔的时候,他有些恍惚。

    才几个月而已,却仿佛与朝廷、天子分离了几十年,有一种说不出的疏离、陌生。

    周昉还没渡江,就遇到了周瑜。

    孙策驻兵石城,接到袁术的命令后,迅速渡江,进入庐江境内,直奔舒县。

    周瑜统一万人,为前锋大将。庐江是他的本郡,他最熟悉这里的地形,是担任前锋的最佳人选。

    遇到周昉,周瑜也很意外。

    周忠以光禄大夫的身份来传诏,拜孙策为会稽太守,又征他入朝。完成任务后,周忠却没有回朝复命,而是以患病为由,回老家养病。

    这当然是对天子不用老臣的无声反抗,也是在形势不明之前的观望。

    袁绍大兵压境,周忠如果没有做出决定,应该明哲保身才对,为何让周昉率部前来投军?

    周瑜隐隐地觉得,周忠可能已经做出了选择。

    周瑜带着周昉来见孙策。

    听完周瑜的分析,孙策问长史张纮的意见。

    张纮倒是很干脆。“袁绍倒行逆施,看似强盛,实则危机四伏而不自知。不深植根本,却耀兵寿春,如智伯之围晋阳,自取灭亡必矣。将军当立刻进兵庐江,上报朝廷,下应黎民。”

    孙策正中下怀,随即将周昉编入周瑜麾下,以为前锋,直扑庐江郡治舒城。

    庐江太守刘勋倒是有准备。他一直派人监视周昉,周昉离城的那一刻起,他就闭城自守,以备不虞,同时派人向袁绍求援。

    周氏在庐江的影响力很大,周瑜又是孙策麾下大将,一旦进入庐江,里应外合,绝不是他能控制得住局面的。只有得到袁绍的认可甚至援兵,他才能与周氏对抗,在庐江立足。

    这一次,袁绍来得出乎意料的快。抢在周瑜前面一天,他亲率大军,赶到了舒县。

    到舒县后,他并没有急着安排城防,准备交战。他将大军留在城外,自己降尊纡贵,素服纶巾,只带着数十大戟士,来到周氏大宅,求见周忠。

    这一举动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无数人被袁绍的礼贤下士所感动,迫切地等待着周忠的反应。

    作为庐江第一世家,甚至在扬州都数一数二的顶流,曾官至太尉的周忠如何选择,有着令人难以想象的影响。一旦他选择支持袁绍,纵使孙策骁勇,周瑜善战,也无法在庐江立足。

    当年孙策攻杀陆康,手段残忍,庐江人对他一点好感也没有。

    刘勋背叛袁术,向袁绍称臣,并不是他一个人的决定,而是太守府中无数掾吏的共同选择。

    出乎所有的人意料,周忠闭门谢客,拒袁绍于门外。

第411章 去而复来

    袁绍站在周氏大宅门外,脸上的笑容渐渐凝固。

    这不在他的任何预料之内。

    他原本以为周忠会热情迎接,宾主相见甚欢。然后他与周忠一起临阵劝降,孙策、周瑜俯首而拜,兵不血刃取庐江,再一起进军九江,生擒袁术。

    他怎么也没想到,周忠会让他吃闭门羹。

    有那么一刻,他很想命张郃上前,踹倒周宅大门,将周忠从里抽拖出来,在众目睽睽之下抽他几鞭子,让他知道什么叫礼贤下士。

    可是仔细权衡了一番后,他还是放弃了,留下一句话。

    三日后再来。

    袁绍回到大营,下令飨士卒,明日大破孙策、周瑜。

    很多人都期待着袁绍能击败孙策,保庐江无忧,以免几年前的悲剧再次上演。纷纷带着酒食、粮食和各式各样的贵重礼物,赶到军中拜见袁绍,门庭若市,一派热闹景象。

    但周忠的不合作,还是让所有人的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

    周瑜策马冲进了孙策的大营,在帐前翻身下马。

    守在帐门外的陈武掀开帐门,请周瑜入帐。

    负手站在地图前的孙策转过头来,看着周瑜,笑道:“公瑾,我猜你也该来了。”

    周瑜进了帐,看了一眼地图,知道孙策也在考虑迎战袁绍的事,不禁松了一口气。“将军,袁绍先到一步,形势于我军大不利。”

    孙策眨眨眼睛,却不说话,引周瑜到案前就坐。

    “袁绍至少有千骑可用。”周瑜开门见山。“数量虽不多,却是最精锐的亲卫骑。除此之外,斥候还看到了大戟士以及河北强弩兵的战旗。”

    孙策眉心微蹙,默默点头。

    他也正为此犯愁。原本他是希望能抢在袁绍赶到之前进驻舒城,据城而守。现在袁绍抢先一步到达,只能以野战决胜负,他就不得不考虑袁绍骑兵的威胁。

    江东缺马,没有成建制的骑兵,但他却清楚骑兵的作战方法。程普、韩当都是幽州人,熟悉骑战。当年奉袁术之命夺庐江,与陆康交战时,他们就曾以少量的骑兵迅速击溃陆康设在城外的人马。

    平原野战,骑兵的威力不可小觑。

    “公瑾有何高见?”

    周瑜在地图上舒口的位置点了点头“我们退守舒口,以静治动。”

    孙策眼神微缩。“是不是太示弱了?”

    “用兵之道,强示之以弱。袁绍赶到舒县,并非为占据庐江,而是见我从父。我从父不肯依附,袁绍不得不以武力相逼。将军退而舒口,袁绍进则无必胜把握,退则空手而归,如之奈何?”

    孙策眼珠转了转,露出一丝笑意。

    他听懂了周瑜的意思。退守舒口,若袁绍来战,他可以利用水师的优势,进退自如。若袁绍不来战,要么空手而归,要么滞留舒城,都不是什么好的选择。

    袁绍身后并不太平,曹操、刘备伺机而动,袁绍又怎么可能安心在此?

    依仗兵力、兵种的优势速战速决,才是袁绍的期望。

    既然如此,那就不能如他所愿,一定要让他非常难受才行。

    孙策随即请来张纮等人,商量对策。

    张纮也赞成周瑜的意见,在舒城外与袁绍决战不合用兵之道,胜不可喜,败则足以覆军。丹阳兵虽精锐,却无军纪,一旦战事不利,很容易崩溃。届时被骑兵追杀,将是一场灾难。

    孙策虽然有些不情不愿,还是接受了张纮的建议,下令连夜退往舒口。

    袁绍设宴款待来依附的庐江大族,受周忠冷遇的压抑心情得到了释放,饮酒过量,第二天睡到中午才起来,头还是晕晕沉沉的。

    这时,他收到了孙策退兵的消息,就连周瑜率领的前锋都撤退了。从撤退路线看,是撤往一百多里外的舒口,并且有可能直接退往江东。

    孙策沿江而来,本来就是乘船而行。撤退时顺水而下,速度很快。

    袁绍气急败坏。

    他夸下海口,要在三天内击败孙策。现在孙策撤往舒口,仅是行军就要两天时间。若孙策再坚守不战,他还怎么践行诺言,让周忠低头。

    袁绍下令追击,遭到了宁国中郎将张郃的反对。

    张郃说,孙策撤往舒口,就是想利用水师的优势。他若不想战,就算我军追到舒口,他一样可以上船,我军无船可用,只能望水兴叹。

    再者,我军新来乍到,不熟悉地形,万一中了埋伏,后果更不堪设想。

    主公的目的是取庐江,如今孙策不战而退,庐江已是主公的囊中之物,又何必与孙策一般计较?

    派大将守庐江,迫使孙策不敢上岸,然后大军转往寿春,取九江郡,才是正道。

    为了防止袁绍一时冲动,张郃又补了一句。

    区区孙策,何必主公亲自迎战?堪为主公之敌者,唯袁公路耳。

    袁绍心情稍缓,也觉得和孙策一个小辈较劲没什么意思,有失身份。

    随行的逢纪也赞同张郃的意见,并推荐韩猛为将,镇守庐江。韩猛是颍川人,作战骁勇,在袁绍麾下立过不少战功。

    张郃表示反对。韩猛的确骁勇,但他为人轻锐,不够稳健。周瑜是本地人,熟悉地形,如果激韩猛交战,韩猛很可能会落入他的诡计,将庐江拱手让给孙策。

    袁绍不以为然。

    他知道渡河之后,冀州人就非常敏感,担心汝颍人会威胁到他们在军中的位置。张郃反对韩猛,大概也是出于这样的心思。

    他任命韩猛为横江中郎将,统兵两千,协助刘勋留守舒城,自己则率部赶往寿春。

    张郃也无可奈何。

    袁绍再次宴请庐江大族、名流,宣布孙策、周瑜望风而遁,撤走舒口,不敢登岸。他将留下精兵猛将,镇守舒城,保庐江太平,必不使孙策、周瑜再为祸庐江。

    这些人不知内情,个个欢欣鼓舞,歌功颂德声不绝。

    袁绍飘飘然,又一次喝醉了。

    次日,袁绍率部北行,赶往寿春。

    孙策很快就收到了消息,立刻率兵急行,只用一天一夜的时间就赶到了舒县。

    结果正如张郃预料,韩猛立功心切,拒绝了刘勋守城的建议,率兵出城,迎战孙策,结果大败。

    韩猛匹马而逃,孙策趁势进攻舒城。

    一时间,舒城内外,人心惶惶,都怕孙策报复他们,大肆杀戮。

    刘勋自知不敌,坚守城池的同时,派人向袁绍求援。

    袁绍收到消息,恼羞成怒,拒绝了张郃的建议,亲率主力,驰援刘勋。

    孙策闻讯,再次撤回舒口。

    袁绍追至舒口,看着江面上的战船,气得胸口发闷,嗓子眼发甜。

第412章 天降大功

    彭城西,萧山。

    淳于琼抹了一把额头的汗珠,气喘吁吁的咒骂了几句。

    “这老天,真是热死人。”

    亲卫送上一壶水,淳于琼接过,咕咚咕咚的喝了一口,咂了咂嘴,眉头紧皱。

    “怎么不是蜜水?”

    亲卫苦笑道:“将军,蜜用完了,新的还没送到。”

    淳于琼骂道:“肯定又是审配从中作梗,等主公回来,看我不告他一状。”他越想越烦躁,看看四周,策马离开队伍,来到山坡上的一片树荫下,翻身下马。

    “休息一会儿再走。”

    传令兵随即发出命令。将士们在炎炎烈日下走了一路,又累又饿,又热得满头大汗,早就想休息了。一听到休息的战鼓声,他们就全坐下了,再无队形可言。

    淳于琼看在眼里,本想骂两句,让部下精神点,不要太大意。喊了两嗓子,发现没人听,自己却累得嗓子疼,也就放弃了。要来一壶洒,自斟自饮起来。

    半壶酒下肚,淳于琼长出一口气,伸长了酸胀的双腿,直呼痛快。

    就在这时,激烈的战鼓声响起,大道两侧的山坡上涌现出无数战旗,紧接着箭如雨下。

    在路边休息的将士顿时乱作一团,四散奔逃,被乱箭射得一片哀嚎,伤亡惨重。

    淳于琼大惊失色,连声大呼亲卫。亲卫赶了过来,用手中的盾牌遮护淳于琼。

    天气炎热,他们都没有披甲,身上只有薄薄的单衣,在密集的箭雨面前毫无防护可言。不少人被箭射中,倒在地上,发出凄厉的惨叫。

    淳于琼躲在盾牌下面,瑟瑟发抖。

    密集的箭雨过后,淳于琼的人马已经七零八落,不成形状。

    两侧山坡上的将士冲了下来,轻而易举的控制了局面。

    张飞率部收拾战场,清点俘虏,刘备带着几个亲卫,来到淳于琼的面前。

    看着面无人色的淳于琼,刘备心中说不出的鄙夷。这样的人也能官居西园八校尉,受到袁绍重用?由此可见,袁绍的确徒有虚名,难成大事。

    他所倚仗的只是四世三公的名声和积累的人脉,人多势众而已。

    再好的名声,还能比朝廷有号召力?在大汉四百年的基业面前,四世三公算个屁。

    在那一刻,刘备做出了选择。

    “淳于将军?”刘备露出灿烂的笑容。

    “在……在下淳于琼。”淳于琼惊魂未定,挤出一丝笑容。“足下想必就是徐州牧刘玄德?”

    刘备俯视着淳于琼,觉得淳于琼的那张脸真是难看到了极点,尤其是那个红红的酒糟鼻子,怎么看怎么恶心。“我与袁盟主是盟友,曾派兵助他取东武阳,你为何率兵犯我徐州?”

    淳于琼无话可说。

    明知刘备说的是歪理,可是他打败了,只能听刘备胡说八道。

    “烦劳将军为我带句话,我是朝廷封的徐州牧,守土有责。任何人犯境,我都不能接受。可乎?”

    “愿为使君效劳,愿为使君效劳。”见刘备有意放自己回去,淳于琼连声答应。

    “多谢将军。”刘备说着,冲着亲卫使了个眼色。“言语如风过耳,难留痕迹。为使袁盟主记住我的话,还要向将军借个东西。”

    没等淳于琼反应过来,刘备上前一步,伸手揪住了淳于琼的鼻子,拔出了拍髀短刀。

    淳于琼大惊失色,拼命挣扎,却被刘备的亲卫摁住,动弹不得。

    刘备缓缓用力,割下了淳于琼的鼻子,扔在地上,又在淳于琼华丽的丝衣上擦了擦手和刀。

    淳于琼捂着脸,嘶声惨叫,血和泪混在一起,滴得到处都是。

    听到淳于琼的惨叫声,张飞不放声,策马过来查看。见淳于琼捂着脸,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刘备指了指地上的红鼻头,说道:“翼德,你若是不改掉贪杯的毛病,将来说不定会和他一样因酒误事,身名俱毁。”

    张飞看看地上的鼻头,又看看刘备,撇了撇嘴,无言以对。

    他将刘备拉到一边。“使君,你这是要与袁绍决裂么?”

    刘备回着瞥了一眼一身血的淳于琼。“我觉得云长、子龙说得对,袁绍就不是一个能成大事的人。纵然一时得势,亦终将为朝廷所灭,不值得你我效力。”

    张飞如释重负。“你能这么想,那是最好了。”

    “好不好,现在还很难说。”刘备叹了一口气。“虽说袁绍麾下大多是庸材,毕竟人力势众,钱粮充足。万一他亲率主力前来,敌众我寡,我们未必守得住徐州。”

    张飞拍拍胸口。“使君何必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待袁绍来,我为前锋,当为使君破之。”

    刘备没理张飞,命令部下迅速收拾战场,尤其是战马,尽可能的全部收起来。

    他现在急需战马。

    曹操派人送信来,说愿意送他四百匹马,但需要他派人去接。他当然知道曹操心存不良,这四百匹马能不能到手且两说,曹操肯定会将这个消息透露给袁绍,让袁绍与他反目。

    不过现在无所谓了,他已经决定与袁绍反目,自然不怕曹操从中挑拨。

    加上淳于琼部的战马,他现在有将近两千匹战马,又可以装备千骑了。

    可惜没有赵云那样的骑将,骑兵只能由他亲自指挥。兵力少的时候还可以应付,兵力多了,他也未必有这样的精力。

    刘备有些后悔,应该早点向朝廷称臣,这样关羽、赵云就不会弃他而去了。

    眼下身边只有张飞一个大将,捉襟见肘。

    淳于琼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到睢阳,审配惊骇的同时又有些得意。

    这些汝颍人不行啊。

    这么简单的事都办不好,不仅被刘备打败,还割了鼻子,真是丢人丢到家了。

    审配将消息送往庐江,请求袁绍指示。

    袁绍收到消息,气急败坏,留下大将颜良驻守庐江,亲率主力,杀奔彭城。

    刘备反复,不仅击败了淳于琼,还割了他的鼻子,欺人太甚。

    袁术一开始还不知道刘备的所作所为,见袁绍由庐江挥兵东向,以为是来进攻自己的,很是紧张。后来发现袁绍并没有进攻寿春的意思,直奔彭城去了,这才意识到袁绍的目标是刘备。

    紧接着,他收到了刘备的消息。

    刘备表示,身为汉室宗亲,他可以接受袁绍作为关东盟主,却不能接受袁绍不臣,所以决定与袁绍决裂,愿奉袁术为盟主,对抗袁绍,响应朝廷。

    袁术喜出望外,随即以关东盟主的身份上书奏凯,并表孙策为豫州刺史。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718/ 第一时间欣赏汉道天下最新章节! 作者:庄不周所写的《汉道天下》为转载作品,汉道天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汉道天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汉道天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汉道天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汉道天下介绍:
独尊儒术,禅让闹剧一再上演。
养士百年,党锢之祸接踵而至。
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
年轻的汉文化在十字路口彷徨。
——
匡扶大汉,少年意气如龙。
道行天下,气吞万里如虎!
我是汉献帝,我不是亡国之君!汉道天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汉道天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汉道天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