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大魏霸主TXT下载大魏霸主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魏霸主全文阅读

作者:tx程志     大魏霸主txt下载     大魏霸主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778章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看到是陆皇后,司马聃气得直想哭。好不容易碰到一个可以诉苦的人,司马聃就把桓温这篇檄文的事情给陆皇后说来。其实司马聃就算是不说,陆皇后又何尝不知道此事?

    陆皇后笑道:“陛下这是好事啊!”

    “好事”司马聃脸色一冷,连连后退“朕想不到你是这样的人,朕看错你了。连你也来笑话朕!”

    陆皇后道:“陛下,谁敢笑话你呢,臣妾说得是实话啊。北伐北伐,收复失地,听起来很振奋人心,可是实施起来是容易的事情吗?臣妾只是弱女子,对于军事大事不懂。只是听说匈奴强于我们大晋,而羯人又强于匈奴,鲜卑又强于羯人,现在无论是匈奴还是鲜卑都被魏军打得逃的逃,死的死了,如今在北地魏军已经没有敌手了,桓温再强,强得过魏军吗?一旦他北伐失败,丢得可是他桓温的脸。桓温如今就是依靠着平灭成汉的军威,威慑四边,一旦他战败之后,这层光环也掉了,他就是一个没有牙齿的老虎,陛下还怕他做甚。”

    陆皇后看着司马聃的脸色缓和了不少,就接着道:“正所谓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现在人们对桓温的期望越大,到时候才会越失望。将来少不得要陛下去收拾残局啊!”

    听了陆皇后的这话,司马聃的脸色这才缓和了下来。

    司马聃道:“理是这个理,只是朕还是不舒服。”

    “陛下不舒服,难道北边的那位就好过了?”陆皇后笑道:“北边的那位可是亲生儿子造他老子的反啊,虽然已经平息了,可是这个震荡也不是一天两天能消除的。如今北边的那位,肯定也忐忑不安!”

    “忐忑不安”司马聃一怔,不解的问道:“北边的那位如何会忐忑不安。”

    陆皇后道:“北边的那位可是了不得的人啊,先羯赵,后平鲜卑,再灭氐秦,威慑诸胡,无人敢反。自始皇汉武以下,在武功方面,恐无人可及。然而,北边也非没有破绽。他们内部隐患不除,迟早会发生动荡。”

    司马聃若有所思的道:“皇后你是说?”

    “匹夫无罪,怀壁其罪!”陆皇后轻笑道:“北魏大将军董润已经荣升为太尉,手里已经没有兵权了,而骠骑大将军张温虽然麾下有四万步骑,但是无论装备还是数量,都比不过邺城。所以也没有什么罪过,可是其安北大将军籍罴却不同了,安北大将军拥有节制幽、并、平、营四州军权,魏国半数精锐边军皆属其统率,即使籍罴无罪,但是他却怀壁其罪了!”

    听到这话,司马聃果然大喜。

    这件事怎么会自己想不到呢?司马聃伸手拍了一下额头,深深冲陆皇后一辑:“多谢皇后提醒!”

    事实上在政权迭起的南北朝时候,真正的忠义几乎没有。别的不说,光东晋朝,出了多少次篡位?先是王敦,再是苏峻、祖约,还有桓温。其实桓温不见得开始就有反心,只是朝廷推波助澜。就是刘渊麾下也先后发生不少次叛乱,像靳准,以及王弥、石勒,更别说冉闵了,冉闵也是后赵大将,拥兵自重,以造反起家的。

    在司马聃看来,这个时候发动对魏国的三人成虎之计,显然还不是时候,不过,等魏国决定南下之际,那时发动,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邺城丰乐书院,冉明见到了传闻中的书院三杰。此时的三杰之首崔宏已经十四岁(虚岁),由于崔宏生长在富贵之家,皮肤白皙,又长了一个娃娃脸,脸上还带着婴儿肥,这样让冉明更加失望。尽管冉明没有当着崔宏的面说什么,可是那种失望之情三杰都感受得出来。

    至于张衮倒还好点,他如今已经十六岁了,又是生在辽东,岁月的沧桑痕迹明显,反而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更大一些。至于卫健崔宏反而相差不大,都是那种稚气未脱的孩子。

    冉明看了三杰,反而失去了对重用书院的学生意思。冉明嘴里说着几句不着边际的鼓励话,然后又准备离开书院。

    崔宏倒是天之骄子,在崔氏族内他是嫡长孙,属于那种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的宝贝疙瘩。崔宏其实比冉明更像一个王子,平时崔宏也是肆无忌惮习惯了,他直接上前一步大声道:“太子殿下身为书院山长,这样无视满怀激情进取的学生,不怕冷了书院众士子之心吗?”

    冉明冷笑道:“你们这群娃娃现在最重要的事,好好学习,天天上向,将来必成国之干才。现在你们能干什么?”

    崔宏等众学生一听这话大不服气,然而冉明所问他们能干什么,他们也答不上来。不过张衮则道:“不知不学,是我等弟子之过。不学不知,乃先生之失,现在对于国之大事,我们自然不熟悉,也难起到大的作用。不过若是不让众学生参与学习,就算在书院学习一辈子,也是不知所以!若山长不弃而用,学生自然有出头之日!”

    “你倒是挺自信啊!”冉明看着众学生道:“本宫出身军旅,行的是军法,若尔等不怕苦,不怕累,更不怕死,本宫自然给你们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当然这个机会你们要是能把握住,还是不能把握住,就看你们自己了!”

    丰乐书院三杰,崔宏、张衮、卫健三人表面上也关系不错,实际上却不像表面上这么融洽。特别是崔宏,他的祖父就是魏国开国四十八元勋之一,身份家世显赫。河东卫氏如果在东汉年间倒是显赫的门阀,但是却自东汉末年就开始没落了。如今虽然是挂着士籍,但是却已经沦为三流士族了。

    而张衮虽然是官宦世家,祖父、父亲都是两千石大员,不过他却是燕臣。作为燕国降臣之后,他的家世甚至远远比不上已经没落了的卫氏。卫健看到冉明同意众学生参与清查侵税一案,兴奋的对张衮道:“张兄没有想到我们还有这个机会,纵然只是一介捉笔小吏,可是在太子殿下麾下做一捉笔小吏,假以时日,未免不能混一个从龙之功。”

    “这是一个机会何尝不是一场考验?”张衮冷笑道:“卫兄等着看吧,这个功可不是那么容易拿的?”

    “张兄难道怕得罪那些豪强吗?”卫健不以为然的道:“即使得罪了又有何妨?这个天下说到底还是冉家的,那些豪强没有那个胆量翻天,况且他们也没有能力翻天。若是因此事受到一些打压,太子殿下必会护着我等,肯定没有生命之忧,只要殿下登上大宝,我们失去的,肯定会加倍补偿回来。”

    张衮道:“非是如此。”

    “哦”卫健道:“那张兄的意思是?”

    “行军法!”张衮淡淡的道。

    “行军法?”卫健不解的道:“行军法怎么了?”

    “明天你就知道了!”

    崔宏回到崔府把冉明招募学生帮助查侵税一案的事情,崔悦这个混了三朝的老狐狸道:“宏儿,你们中计了还不自省吗?这是太子殿下对你们用了激将法啊,枉你还是冀州神童,如今被人骗了还不知道!”

    崔宏不傻,略一思索果然发现自己确实是中了冉明的圈套。崔宏小脸气得涨红,一脸郁闷的道:“山长他是先生,怎么可以这样啊!”

    崔悦道:“其实这也不算是欺骗,不过太子殿下这是在考验尔等,他是想在你们中间寻找几个可用之材。如今东宫臣属出现大量空缺,陛下并没有给东宫配齐人手的打算。若是如此,就可能是两层用意,一者陛下不想太子过早羽翼丰满,二者是让太子殿下自己寻找忠诚可靠的臣属。”

    崔悦似乎知道了自己时日不多,两个儿子都是资质平庸之辈,如果在自己的庇护下,他们或许可以仕途一帆风顺,但是若是自己去了,冉闵或许会看在自己的面子上,给他们一场富贵,但是这个家族发扬,那就别想了,能守住基业就不错了。可是这个孙子不同,他有足够的聪明,所欠缺的不过是阅历而已。

    假以时日,成就未必没有自己大。想到这里,崔悦非常开心的道:“宏儿不必沮丧,这其实对你来说,反而是一个机会。千万要把握住,无论再苦,无论再累,千万不要轻言后退!”

    崔宏很快就知道崔悦口中不要轻言后退是什么意思了。崔宏起得很早,五更天起床,简单洗漱之后,就扎了一个马尾,穿了一件宽松的袍子,坐着府里的马车去了丰乐书院。

    丰乐书院的算数院的操场上,不少学生正爬在墙头上向墙内望。作为士族子弟,崔宏其实是最看不惯这种趴墙角的行为。他轻轻咳嗽一声,几个趴墙角的学生就吓得跌坐在地上。这时天色已经大亮。

    “崔兄你快过来看看,太子殿下身边的那个黑大个子正用军杖打他们的屁股,今日迟到的都要挨打!”

    “军杖?”崔宏的眉头一皱,不悦道:“我们是士子,不是军中莽汉,即使犯了错误,先生要惩戒,那也只能是戒尺,而非军棍!御下之道,当张驰有度,一味用强,只会坏事,不行,我要去劝劝!”

    那些学生一下子跑开了,只有崔宏一人孤零零的走入算学院的大门。刚刚进入大门,崔宏就发现进入眼帘的就是一大堆白花花的屁股,一个如同铁塔般的巨汉正拎着一根军棍抽打那些屁股。不少被行刑的屁股上都出现了血污。

    崔宏还没有来得及开口,林黑山就发现了崔宏。林黑山喋喋的笑道:“小子,你迟到了两柱香的时间,太子殿下有令,迟到一柱香的时间十棍,迟到两柱香的时间,那就是二十棍!自己找个地方爬下,准备领罚吧!”

    严师如父,在古代师者可以任意鞭策学生,家长非但不会阻挡,反而会举双手赞成。这可不像后世动不动就是媒体曝光,家长声泪俱下的控诉。即使是身为崔氏门阀的嫡长孙,崔宏身为丰乐书院的学生,他也不敢依仗着身份,凌驾师长之上。

    崔宏乖乖的脱下裤子,爬在地上,等着挨打。

    冉明虽然说的是行军法,但是却也没有真正行使军法。军棍虽然还是那个军棍,不过执行的士卒早已得到冉明的命令,这是高高拿起,轻轻放下,虽然看上去打得声势惊人,实际上对学生身体的伤害并不算大。

    在军营之中,军棍是最常见的刑罚方式,但是军棍也有三六九等。如果责打四十军棍者,一般都是皮外伤,休养个十天半月也就好了。可是如果重打,二十军棍也能把人打死。崔宏被结结实实打了二十军棍,双股间也血肉模糊了。

    这一番重打军棍,众学生也心思各异。原本涌跃报名参与帮助冉明彻底侵税一案的学生多达二百七八十人。这时有学生向以自己学识不够,年纪尚幼,身体不适等借口,向冉明提出退出历练之行。

    冉明一并允许了,次日一早,冉明更加苛刻了。除了那些被打了军棍的学生,伤重无法下床之外,其他学生都是早上二十里跑步行军,中午二十里,下午又是二十里。虽然众学生没有全身甲胄,可是却让众学生叫苦不已。此时又有数十人退出。

    冉明同样一并允许了。

第779章从龙之功没有那么容易拿(二合一)

    接着就是更加严厉的军事训练,三大步法,四面转法,蹲下起立,当然是必修课程。结果这段操练一直持续了训练了半个月。

    而且自从冉明在第一天露了一面之外,其他时间根本就没有看过众学生,这些学生参与帮助冉明,其实未偿没有接近冉明,混一份从龙之功的心思。

    可是看到冉明连面都不露,他们从龙混功劳的心思又淡了不少,中途又有人退出,冉明也同样一并允了。

    似乎冉明把这些学生当成士卒来训练,从最基础的三大步法,四面转法再到行军布阵,刀、枪、剑、盾、弩等军器械的操作,可是在这期间并没有人退出了。

    此时剩余的学生还有一百四十七个,丰乐三杰就是像崔宏也咬牙坚持了下来。

    也兴好在这个时代,汉人的血性并没有丢失。哪怕娇贵如崔宏之流,也是文武全能,别看崔宏如同一个瓷娃娃,可是他却骑得了烈车,驾得住马车,虽然力道不足,却可以用七斗轻弓十矢七中。

    显然平时崔宏在骑射方面也下过苦功,不过张衮却不一样,他本来就生长在辽东燕地,辽东汉人生性悍勇,他不仅骑术精良,箭术不俗,更难得的是,他的功夫也不弱,特别是摔跤,在众学生中没有敌手,就连麒麟卫好手也不容易拿下他。

    冉明高调宣布彻查侵税一案,最终却从未出邺城东宫。

    反而把丰乐书院一百多学生训练成了劲卒,这下河洛豪强士绅和天下官员纷纷侧目,议论纷纷。

    就在这时,丰乐算学院又被送来了不少活物。

    将近一月的严格军训,从军伍上看,这些学生已经有了明显的精兵气象,但是却没有什么胆识。好兵都是杀出来的,不是练出来的。只有见过血的兵,才是好兵。

    冉明可没有人给这些学生练手,他采取了最初的方法,以狗、猪、马为训练之法。

    这一百四十七名学生都穿上了精致的皮甲,全副武装了起来。这时,冉明却露出面了。他冲众学生道:“孟子曰天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近月的训练,不过是最简单的军事训练。我大魏以武立国,武乃根本,无论是皇室贵胄,还是黎民百姓,必须人人习武健身。除非春耕秋收,其他农闲时,农民必须接受军事训练,即使工坊里做工的工匠,亦要接受此等训练。黎民百姓都要接受的军事训练,这点苦都受不了,还想做官执宰,大魏的官没有这么廉价。要想舒服,回家让爹妈疼去!”

    这些学生一听不禁失笑,笑声中这连天来刻苦训练的怨气也一扫而空。冉明的话虽然是笑话,不过却透露了一个意思,那些无论是什么原因受不了回去的人,都是被淘汰者,即使学业再好,将来也失去了被冉明大用重用的机会。

    而现在他们都是优胜者,这连天的训练,其实也是一种考验。

    冉明等学生笑声停止了,这才又道:“不过,今天还有最后一场考验,你们能通过考验,就拥有了官身,若是不能通过,那才回去继续学习,看在你们近日刻苦努力的份上,本宫再给你们一个机会。”

    能坚持到现在的学生,哪有一个笨蛋。这就是好比唐宋时期赐同进士,对于学术不精这是一种恩赐,对于德才兼备者来说,赐同进士哪就是一种变身侮辱。

    冉明道:“你们没有愿意退出的吗?接下来则是一场生命考验,弄不好可会丢命的!”

    众学生异口同声的道:“学生愿为山长出生入死。”

    “那好吧,这可是你们自愿的。”冉明道:“来人,准备放狗。你们现在要用你们的武器,杀掉你们面前的恶狗,猪、马。”

    崔宏突然举手道:“学生有一个问题请教山长!”

    “但说无妨!”

    崔宏道:“我等是士人不是军中悍卒,何以要学要兵家霸道之术!”

    “问得好!”冉明笑道:“河洛豪强和士绅辜负了父皇的信任,他们不顾河洛百姓受灾,生存艰难,无视国法,我们这次就是要查那些国之蛀虫,若是查到实据,那应该怎么办?”

    张衮道:“查出实据,不杀不足以正国法,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对啊,原来你们知道啊!”冉明道:“可是你们连一天恶狗都不敢屠,怎么会有胆量杀人?”

    仿佛风云加重了一番,众学生似乎有一种天要压下来的感觉。不敢屠狗,何以敢杀人?这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是异曲同工之妙。

    崔宏心中突然一种想要笑的冲动,赌对了……太子殿下果然要重用这些学生。这次历练,注定要打上太子一系的烙印。屠杀河洛豪强和士绅看样子也是向冉明交的第一份投名状啊。

    张衮则非常淡然,别人或许不知道,他自己却清楚,自己杀过人。他虽然是官宦世家子弟,但是在燕国治下,汉官子弟的地位还不如一介鲜卑奴隶。即使是一个鲜卑奴隶,也敢冲自己扬鞭子。张衮小的时候非常怕狗,也被鲜卑人的牧羊犬咬过。至今腿上还有清晰的牙印。

    在魏国兵围龙城,龙城大乱时,张衮就把平时欺负他的人杀了,而且杀了不止一人。可是当时兵慌马乱,没有人知道。这个其貌不扬,似乎弱不经风的张衮,手上居然有十几条人命。

    恶狗实际上并不多,只有十几条,冉明毕竟不是训练士卒,而训练士子们的胆量。所以十几条狗,却要一百多人对付。几乎没有什么危险。特别是士子中间还有十几名麒麟卫好手,即使赤手空拳,他们也能应付这些恶狗。

    十几条恶狗如同怒潮般涌来。这些学生,实际上以士家子弟居多,那些商贾或平民子弟贪利而短视,没有什么远见。见冉明不来,而他们没有都刻苦训练,害怕真被冉明训练成士卒,送他们去边境送死。这种想法非常荒谬,可是很多人偏偏这样想。结果原本四十多个商贾子弟,结果走得一个不剩了。

    这些士族子弟虽然在后赵国过得并不如意,况且也遇到了石虎这个暴君,但是石虎的征敛虽重,可是这些士族和豪强都把这些重税转移到平民百姓头上,所以他们在成长期间倒也不缺吃穿。生存没有威胁,自己胆气不足,况且在石氏养汉民如羊的压制下,他们的胆量更小。

    事实上无论任何时代,身份越尊贵的人,都是越怕死的人。

    仅仅是十几条恶狗,就吓得这百余人的学生阵形大乱,望见恶狗冲来,一些人居然吓得转身就跑。

    冉明看到这种情况,不禁失望的叹道:“胆小如此,何以大用。”

    王猛道:“殿下也不要失望,他们年龄都不大,大者如不过双十,小者如崔宏,如今才十四,他们的年龄小,可塑性强,只要肯下功夫,还有可以矫正过来的’

    就在这时,奔跑得最快的一只恶狗已经进入了弓弩的射程之内,一百多学生惊慌失措之下,匆匆射击,然后不是劲道偏小,就是准头全无。一百多人同射十几条恶狗,反而只有十数箭命中目标。命中率甚至不足一成。特别是最前面的那只大狗,身高几乎有四尺。这只巨犬虽然被命中三箭,却伤而不死。反而以更加迅猛的速度向众学生冲来。

    这时,躲在学生中间的麒麟卫已经悄悄举起弩机,然而就见一个身影不退反进,向恶狗冲去。如果说把恶狗比如敌骑,那怕以步克骑,转身后跑是最笨的办法,因为人再快,那也快不过马,快不过狗。

    “咦,居然是他?”

    原本冉明已经不忍再看这场训练了,突然听到王猛的惊呼,这才抬起头来。

    原来这个冲出来的学生不是别人正是丰乐三杰之张衮。就在这时,张衮已经距离恶狗不足十步,恶狗裂开大嘴,开始扑食的最后冲刺。张衮却继续上前,别看是咬了,就算是这条近百斤重的大狗,撞也能把张衮撞死。原本卫健是非常害怕的,可是看到张衮上前,马上就要葬身狗嘴,急得大叫道:“张大郎回来,快回来!”

    可是张衮却像没有听到卫健的呼声一样,作为辽东汉人,对于生死的经验来说,那简直是太丰富了。无处不在的威胁,让他们不得不时刻戒备着。与严寒恶劣的天气斗,与蛮横无理的鲜卑人斗,还要与扶余、高句丽甚至东胡诸族斗,没有办法,谁叫汉人的地位最低呢。

    这时,张衮的步伐站得极稳,等到巨犬冲到近前,张衮的身子忽然一闪闪到一边,腰部一弯横一轮。正正地砍在巨犬的后脖子上!那巨犬却暴吼一声,前身匍匐后臀翘起。

    仔细一看,巨犬的脑袋已经软倒了下来。将近四尺高的巨犬,一刀差点被砍掉脑袋,纵然如此,巨犬还是死了。

    似乎是张衮激起了众学生的血性,他们一看张衮如此,也纷纷镇静了下来,虽然还有数十人想逃,可是却有十几人提刀或举枪向恶狗冲去。或是用刀砍,用剑刺或是用枪矛捅,反正依靠人多力量大,那十几条恶犬都被虐杀一空。

    总算没有让冉明绝望,这些学生,还是慢慢稳住了阵脚。还有几个被恶犬吓得扭伤了脚,好在没有人被咬伤。

    接着冉明又让人放了二十几条恶狗,这下这些学生没有给恶狗擦身的机会,就连吓得已经哭出场的崔宏都命中了一箭。尽管这一箭或许是瞎猫撞到死耗子,居然意外的射到了狗的臀部,可是仍让崔宏兴奋的大声吼叫着。

    至于后面的马和猪,也没有给众学生造成什么伤害,被杀掉的狗和猪、马都没有浪费,直接进了众学生或麒麟卫士卒的腹中。

    当晚众学生大吃大喝一顿后,冉明高调宣布,军训结束了。然后给他们每一个人颁发了一个告身。

    “谒者,怎么会是谒者,难道要把我们阉了送进宫去不成?”张衮拿到自己的告身,满脸悲愤的道。

    卫健认真的解释道:“张兄所言缪矣,所谓谒者也是使者的别者,并不是中宫谒者。你没有看到我们的告身都写着谒者中大夫吗?这虽然只是九品流官,不过却是为天子张目,使为爪牙耳。”

    其实魏国的官制就连冉明也没有弄明白,虽然魏国官制大都承袭汉制,却部分采取了晋朝官制。如九品定品制度。这个谒者中大夫,其实就是冉闵特批的一批恩赏官员。九品,算是官员内的最低品了。尽管是最低品,却是流内官,就是后世制度内的公务员。

    到了晚上,冉明让人给这些学生送来了量身定做的儒袍,清一色的宽袍缓袖,这是冉闵当初从曲阜孔门请来的圣门样式,这是最正统的儒门学袍,分为礼、乐、书、数、射、御六种不同的款式。

    汉服和儒学一样,一直被后世诟病。事实上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汉人华贵、美观、大方、端重,但是常被指责为不方便。无论生活还是生产都不方面,所以汉服才被历史淘汰。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是出席各种祭祀、礼教,自然要着深衣。如果是骑马射箭,自赵武灵王晚胡骑射,汉服就有了劲装。当然汉服从汉人身上消失,其实也是和清朝入关有关。

    满清用易服剔发的方式逼着汉人改变自己的传统,久假成真,结果汉人就这样从历史的舞台上消失了。即使影视剧中,除了鞭子戏,还没有哪一个朝代的服装会不出现错误。这是中国的悲哀。

    就连冉明也是有意无意弱化儒家的影响。

    冉明的政治主张是尚武,百家争鸣。王猛虽然看出来了,在冉明成为太子之后,王猛就忍不住的向冉明建议,让冉明尊儒。

    冉明道:“使儒便养已如羊,不如崇武使民如狼。”

    王猛则道:“殿下大误,尚武与尊儒根本就没有冲突。”

    冉明反而迷惑了,爷们唐朝娘们的宋,就是宋朝崇文抵武,所以才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因为内部民不聊生,狼烟四起而被灭亡的朝代。而儒学就是被普遍认为是亡宋的根源。

    王猛道:“儒并非弃武修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照样横扫匈奴,虎吞西域。儒家也是文武并举,初始之儒只有四科,既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德行者,其道德品行,能为世人之典范。言语者四使造四方,而利社稷。政事者,有内政和外政之分,内政治国,施之以仁,外征用武,用之以王。《论语》所载,政事科有汝先祖冉有,外有子路,殿下何以如此?”

    这下,冉明更加惊讶异常。其实不用王猛再提示,冉明也发现了历史才华惊艳的人,像李白杜甫,韩愈一直没有当得高官,冉明还曾以为这是朝廷昏庸,用人不明,埋没英才。原来,儒家真正提倡的不是堆砌出来华丽文章,而是真正的德行。即使千古词帝治国也是一塌糊涂。即使大史学家写出《资治通鉴》司马光政治上也不过是一个初中生的水平,简直就是低能。汉唐使儒,用其德,所以造就了汉唐雄风,然而到了明清则用其文。这才遍地迂腐的腐儒。

    王猛道:“前汉文政则用萧何张良,武政则用韩信、卫霍,言语者则是陈平、苏武,即使桑弘羊一个商贾子照样执掌权柄。学问如东方朔、司马相如之流,养之如娼优。”

    冉明听到这里这才目瞪口呆,在后世每每看到活着不尽如意的东方朔时,冉明就气愤不平,似乎以为东方朔应该大用,重用。原来这都是自己进入了一个误区。

    ps:今天就这一章,不用等了。

推荐一本书《全球捉鬼》

    推荐一本书。

    《全球捉鬼》作者黑色血清。

    我站在七万多一平米房子的阳台,搭着扶手抽着烟,在思索人生到底为了什么?

    钱?或者是权?当这两样都有了又该怎样?

    这时一名倾国倾城的气质佳人缓缓向我走来,对我说说:师傅,这是你通厕所的费用两百块....

    文风幽默搞笑。新书可以友收一下

第781章最有力量的人是谁

    张衮带着几十个人去伐木,卫健则带着把领来的物资分发下去。时间不长,张衮所领的人采到了足够安扎帐篷所需要的木料。帐篷被立起来了,崔宏则带着人把矮榻,矮几,茶水,食物,还有一些水果,尽然还准备了一沓子文书,这些都是查税案的既有资料。

    冉明贵为太子,虽然是野外宿营,可是住得却非常不错。用夯实的地面,上面散了一层白灰,上面又铺上了羊毛地毯,既防潮,又舒适。

    巨大帐篷分为前后两部分,后面是冉明休息的地方,不仅有卧榻,书案还有用布幔隔离起来的浴室。前面则是专门用来接见外臣和会客的地方。

    冉明看着王猛眉头紧皱的样子笑道:“景略不必紧张,不必紧张,今晚可以睡一个好觉了。”

    “殿下自然不怕那些宵小之辈。只是……”王猛道:“太子殿下,猛现在是替你为难啊。”

    “嗯!”冉明不解的道:“有什么好为难的。”

    “殿下请看”说着王猛取出一张拜贴。

    冉明却没有看拜贴。笑道“是谁这么大的面子,居然求情求到了你的头上。不会是你养的外家吧?若是真的如此,那可真不好办了!”

    冉明和王猛的私交甚好,时而不时的会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

    王猛道:“不是。”

    冉明这时伸手拿起了拜贴,看了一下署名,一下子愣住了。“怎么会是他?”

    “就是因为是他,猛才感觉为难。”王猛道:“如果是其他人,猛早把这个拜贴给退回去了。”

    “这可有点难了!”冉明眉头一皱道:“见或不见,这还真是一个问题。”

    “那殿下是见还是不见呢!”王猛问道。

    “见或不见”冉明也很为难。因为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杨晖杨伯彦。

    秋风萧瑟,已经有了少许寒意。可是杨晖的心中却如同火烧一般惴惴不安。当初他曾是冉明的记事参军。当然,同过一年多时间的相处,杨晖也知道冉明的为人。恰恰因为知道,他才感觉不安。

    当初他的父亲杨继在冉明前锋抵达弘农郡时,举家投靠了魏国。这一步棋走得非常对,这让弘农杨氏在魏国朝堂上得知不少实权官职。像杨继就得到了少府的官职,而杨晖也太子冉智的宾[客。其实杨晖并不赞同父亲的决定,可是在这个遍地都是孝子贤孙的时代,杨晖却不敢忤逆父亲的意思。

    结果,杨氏开始走了霉运。因为杨氏与冉明有过过密的交往,在太子一系里,杨晖并没有得到冉智的信任。当时,杨继知道原因,决定让杨晖给冉明划清界线。但是四年过后,冉智倒台了,冉明成了太子。在冉明得势时,杨晖并没有毫无底线的向冉明靠笼。

    可是冉明偏偏领衔彻查侵税一案,杨晖知道河洛就是一个坑。如果冉明一头跳下去,肯定得到不到什么好处。反而会激起士绅豪强的反感。无论河洛豪强侵税一案查得如何,反正冉明的名声就会毁了。

    就像是秦始皇,从武功上来说,他横扫六国,统一天下,既打得匈奴魂飞魄散,又远征岭南,要说文治,他取消封国制,采取了郡县制,这成为千百年以来,历朝历代延续的政策,而且他还统一了文字,统一了度量衡,加强了中央管理。无论文治和武功,后世诸君主难以比肩他的成就,可是偏偏秦始皇留下的名声并不好,算不得上是圣君。

    尽管秦始皇坑杀的只是方士,焚烧的也是除秦国之外的六国典籍。可是历史上却给秦始皇留下了暴君之名,焚书坑儒就是秦始皇一生难以消除的污点。如果冉明真以侵税一案,大开杀戒。那么不容置否,冉明的名声也完了。

    锦上添花的事情杨晖做不出来,可是不防妨碍他给冉明雪中送炭。杨晖感觉冉明还是一个可以虚怀若谷的人,他的资质有作圣君的潜质。只是他并没有遇到贤臣。王猛虽然才能不错,可惜出身太低,眼界有限。如果冉明身边有一个上品高士,一定会及时纠正冉明的过错,这一时刻,杨晖生出了想要改造冉明的冲动。

    就这样,杨晖甚至连父亲都没有通知,悄悄留下一封书信,尾随冉明而来。不过,由于知道的消息晚,当冉明抵达雍丘,轻装简从的杨晖这才追了上来。

    就在杨晖浮想联翩时,突然一声巨吼传来“太子殿下宣弘家杨晖进见!”

    这并不是杨晖第一次见到冉明,不过看上去冉明比以前成熟多了。作为十二岁就开始走上战场的男人,冉明在一生中近半的生涯几乎都是在战场上渡过的。铁和血的磨砺,让冉明有了明显的成熟。

    况且杨晖并不知道,冉明其实还有一颗成熟的心灵。冉明的身份,让冉明注定与酒色无缘,常年的征战和政务,让冉明的气质变得更加威严,杨晖也在感叹,冉明偏偏少了风流和舒缓。

    不过,冉明和冉智并不一样,虽然都是魏国太子,冉智的帝王之气表露无遗。可是冉明信念没有那种帝王之气。

    望向冉明,杨晖感觉冉明既不像久经沙场的悍将,因为冉明身上没有那种跋扈之气,也没有逼人的杀气。冉明也没有谢安、王简那种悠游书酒的书生之气。更没有帝王的王霸之气。杨晖发现他居然找不到与冉明此刻相符的身份,似乎冉明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这才

    “咳咳……”冉明突然轻笑道:“伯彦,本宫脸上长花了吗?”

    杨晖闻言赶紧回来神来,连连告罪。

    冉明笑道:“伯彦远来辛苦了。”

    “上则为君分忧,下则为解困,不敢言苦。”杨晖仍一本正经的答道。

    冉明已经猜测到了杨晖是来为某人说情,而河洛侵税一案中,似乎没有弘农杨氏的人涉案,即使姻亲故旧,好像也没有涉案。这让冉明非常意外,河洛豪强中,谁是杨氏的人?王猛依旧悠闲的品茶,帐内除了冉明和杨晖都陷入了沉默。

    终于还是杨晖打破了沉默:“殿下何至要置身危墙之下?”

    “危墙?”冉明笑道:“你是说河洛这潭水吗?这潭水太小,养不起什么大龙,能伤本宫的人还没有出世呢。”

    这话倒是实情,哪怕冉明身边没有一个护卫,在河洛地区的众豪强也没有人有胆子向冉明下手,最多,他们也只是敢冲那些前来查税的官员。何况冉明身边拥有五千魏军精锐部队。河洛还真没有实力无声无息的把这五千人弄死。

    杨晖却道:“杀人何需用刀?”

    “三人成虎?”冉明道:“这更不至于了,别以为他们掌握着这个时代的喉舌,本宫手中也有这种力量,而且不比他们弱。”

    这也正是冉明底气的所在,冉明拥有自己的报纸和舆论宣传机构,天眼的风、火两部,其实就是煽风点火,造谣惑众机构。如果冉明需要,就连走穴货郎,都可以成为冉明的喉舌。比宣传力量,冉明和士绅豪强,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庞大的韦氏也经不起谢道韫的雷霆一击。更何况冉明见过后世的舆论战争,完全会颠覆这个时代对舆论的理解。

    杨晖也知道韦氏的事情,这时他有点发虚却还是不服气的道:“如果政令能得人心,底下的人自然不会抵制,若是下令不得人心,自然会遭遇抵抗。”

    冉明听到这里,冷笑道:“河洛百姓遭遇大水,父皇免税,又哪里不得人心了?”

    杨晖道:“不得人心的自然不是陛下的免税法令,而是不知道哪里流出士绅瞒税的风传,陛下欲派出御史下乡清查,所以士绅豪强害怕御史滋扰地方,这才会抵制。”

    冉明的笑容越来越冷,在冉明看来,杨晖此时分明就是强辞夺理。他不悦道::“地方有百姓小民,有士绅豪强,你所谓滋扰了地方,是滋扰了百姓小民,还是滋扰了士绅、豪强。”

    杨晖则道:“士民一体,士为民心,士心不,必有动荡啊!太子殿下,如今中原一统在望.河洛作为南下的前沿,.应该以稳定为首要任务,待得天下一统.陛下再要推行更好的善政也不迟啊。”

    王猛在一旁见杨晖句句都顶着冉明,气得他的脸色越来越难看。王猛正要说话。

    冉明笑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个道理你不是不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为何要开这个口子呢?”

    杨晖道:“希望殿下不要因小失大。”

    冉明冷声道:“什么是大,什么是小?”

    杨晖道:“田赋每亩不过五升,小民黎庶多了这半斗米不过日子稍宽,不会因此而富,少了这半斗米不过腰带稍紧,不会因此激起民变。既然陛下颁布免税令,已经使天下人皆知陛下之仁政,已得民心,即便再为士绅瞒税之事而大动干戈,就算处置了一批士绅,我大魏的威望也未能增加多少,这就是小。天下尚未一统,晋国豪强士绅都盯着中原,若殿下从严处事,只怕这些人会望而生畏,使我大魏的一统大业,徒增变数,既然眼前小事会妨碍一统的大局,那么就应该为大局让路.。”

    “原来这就是你心目中的小与大,原来只要不去到激起民变的底线,黎庶就是可以任意拿捏的。”冉明笑道:“杨伯彦啊杨杨伯彦,你只考虑到各地的士绅豪强,却没考虑到各地的黎民百姓。孟子曰: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你的圣贤之书都读到哪里去了?你问问自己的良心,你既不记得孟子说过的话,那你还是儒门学徒吗?还配穿这身儒衫吗?还当得起儒士吗?”

    杨晖苦笑道:“庶民……可是这个天下无论取得还是治理,还都需要豪强和士绅啊,能够帮助大魏统一天下,治理天下的人,还是士绅豪强啊。”

    这时,冉明恍然大悟。

    这涉及到了力量的问题。古往今来,庶民因为被统治阶级轻视,原来在统治者眼中,庶民并没有造反的力量。这个理念其实是和力量划等号的。晋朝废除丞相制度,采取九品官人法制度,就是害怕再出一个曹丞相。所以晋武帝要弱掉郡国地方上的驻军。一个郡的军事力量,连平时缉拿盗匪的能力都没有,怎么能保护得了这个国家?

    像宋朝采取以文抑武,并非看重了文人的忠心,而是力量。因为谁都知道,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军权掌握在文士手中,威胁不了赵氏皇朝。即使造反,也能轻易灭掉他们。所以才有了以文御武。

    清朝抑制火器的发展,根子就是因为有了火器,八旗勇力的武功就等于被废掉了。一个普通农民拿起火枪,一天就可以学会放枪,如果遍地都是火器,以满族的人口,就会淹没在汉人庞大的海洋中。

    说穿了,采取的政策不一定对国家有利,但是却对一家一姓的王朝最有利。抑制的东西不一定是错的,可是对于统治者来说,好处大于劣处,就要拿来用。劣处大于统治的好处,就要灭掉,抵抗。

    冉明突然放声大笑。指着杨晖道:“杨伯彦你错了,你错了。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什么是百姓的力量?你不知道,也没有看到,真正最有力量的人,不是士绅,也不是豪强,而是全天下的黎民百姓。”

第780章关键时刻还是要比拳头

    听到这些,冉明才决定深入了解千年不衰的儒门圣学。这一了解,冉明才发现,后世的儒,已经被篡改得面目全非了,特别是明清时代,简直就是挂着羊头卖狗肉。

    这样以来,儒也就没有必要禁了,存在既是因为有道理。否则历史早就淘汰了。

    孔子说:“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后世末儒,自称君子,却不知锻炼,不知武事,文胜于质者,只可称之为史子,至于有文无质者,只可称为书呆子。

    经过月余训练的学生,体格和精神面貌都有了很大的改观,特别是血性训练以后,这一百多名学生阳刚中带着文雅,文雅中又带着一股慑服力,再穿上清一色的儒门服侍,一股刚正内敛的文华意蕴自然而然蓬勃而生。

    这时,冉明满意冲王猛道:“这才堪大用!”同时,冉明也产生了改造儒学的心思。

    张衮因为屠狗有功,特别是他临阵期间的表现,让他这个丰乐书院三杰的老二,成为书院的无冕之王。尽管张衮只是一个九品的谒者中大夫,这是魏国九品官制中最低的流内官。作为书院首届入仕的学生之首,张衮也成了众人的标杆。

    冉明作为这次河洛地区侵税一案的钦差,不过冉明却有点不务正业了。

    一个多月以来,要说冉明的成绩,那唯一可圈可点的就是狠狠的操练了一个多月丰乐书院的学生。

    在众丰乐书院盛装进入邺城的同时,冉明则先一刻进了皇宫,面见冉闵。

    这段时间以来,冉明的任何举动自然瞒不住冉闵,冉闵也对冉明有些不满。作为一个皇帝,冉闵其实并没有所谓的帝王政治手段,冉闵无论何时,像一个将军,更盛似一个皇帝。

    冉明见礼后,冉闵冷声道:“太子今日是来复旨的吗?”

    冉明道:“儿臣今日不是来复旨的,而是来向父皇请援!”

    听到这话,冉闵的心里好受了一点。

    总算冉明没有让他失望,冉明还记得自己要做的事情。这个天下,谁都可以和稀泥,但是冉明不行。因为这个天下是冉家的,冉明有责任,有义务把这个埋在内部的肿瘤拔除掉。

    冉闵道:“你需要多少人手帮助你协查侵税案?”

    冉明道:“人手倒不需要,只需要父皇给儿臣一道手谕,和派出步营一军。”

    冉闵道:“朕的步营精锐打仗可以威慑天下,可他们却不会查账,算算学!”

    “儿臣要的就是他们威慑天下,用他们去威慑河洛士绅豪强,有一营步军精锐进驻河洛,儿臣敢保证,河洛豪强没有一个敢动弹。查帐的事情,自然有丰乐书院的学生,父皇刚刚委任的一百四十七名谒者中大夫处理。”

    冉闵长期驻在邺城的部队,是效仿汉时的北军八校,汉时北军八校,既射声、胡骑(大宛良朐为坐骑,并非胡人的意思。)但是汉朝时期,北军的编制太小,八校之中,多者八百士卒,少者七百余,满打满算,北军总兵力不足六千。

    可是冉闵的驻邺军队,在编制上比汉朝北军八校大得多。以步军校尉为例,光步军就多达六营,既三万战卒,中垒、射声、越骑、屯骑都八千至一万之间。

    除了长水校尉有名无实,只有两千余兵力之外,其他各军都是汉朝北军编制的十倍以上。

    魏军的军事重心是北重南轻,将来采取弱枝强干的政策意图非常明显。此时或许显现不出来,可是一旦真正的和平到来,京师驻军腐化就会水到渠成。

    尽管冉明知道大宋百万禁军不堪一战,可是他并没有指责冉闵的这个军事主张。此时魏国正处于高速上涨时期,军中对于北上下南的呼声非常高。也没有什么危险,可是将来,就不好说了。

    不过,再怎么说,冉闵的近卫部队仍是这个时代最恐怖的军队。一营之兵,用来威慑河洛豪强显示是足够了。

    冉明这一次可算是声势浩大,他不仅摆出了全套的太子仪仗,麒麟卫全部出动,随行护卫的还有步营第六营校尉则是曾随慕容恪突袭桓温老巢姑熟的封雷。

    封雷是冉闵的嫡系将领,立功之后,升为步军第六营掌营都尉,卫将军左中候。这是一个既有实权,也有级别的显赫官职。

    冉明出邺城后,速度陡然加快,以张衮为首的一百四十七谒者大夫,全部分散开来。每人率领一队或数人在一屯或一部的护卫下,深入各郡县。

    在古代,皇帝的政令基本只能抵达县级。县以下基本上都是由各县的豪强或士绅代理治理。明朝亡国,实际上因为朱元彰痛恨贪官,害怕贪官欺凌百姓,所以命令县官无故不得出县城。

    所以,明朝对于控制能力非常有限。当满朝士大夫腐化,即使有的官员想有作为,事实上也有心无力。因为实权并没有在官员手中。

    所以这样也有了百家讲坛中,明亡之因为制度松散这一观点。

    其实这并不是明朝制度上的缺失,而是历朝历代的惯例。这样既有好处,也有坏处。五胡乱华时期,诸胡在中原肆虐,但是中原大地上却还存在着一百多个大小坞堡,实施着地方自治。

    即使强横的石虎、慕容俊,包括苻坚,都没有把这些顽固的豪强消灭。

    这些豪强可不管你是谁当皇帝,反正他们只要利益。冉闵势力大时,他们向冉闵低头,如果冉闵势微,可别想着指望他们伸出援手。

    豪强和士绅千古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秉性,那就是让他们落井下石容易,指望他们雪中送炭太难。上令下不行,这虽然不是割据,实际上也是割据。

    这些豪强和士绅所造成的侵税一案,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如果冉闵不罪而诛,那么冉闵肯定会得到一个“暴君”的名号,必竟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实权控制者,也是这个时代的舆论导向。

    他们说一个好,这个人就算是坏得头上长疮,脚底流脓,臭成一堆狗屎,可是他们还能把他捧成香饽饽。

    可是冉闵如果不较真,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潜规则。那就是士绅和豪强可以在地方横征暴敛。他们像往常一样,依附在国家身上,敲骨吸髓。

    在河洛豪强士绅他们看来,如果苛刻的对待他们这些士绅豪强,将来会给南方晋国造成不好的影响。冉闵肯定会为了所谓的统一大业,向让他们让步。

    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冉闵真正的目的。冉闵曾告诉冉明,他当初起兵,其实就是为了尊严,为了活得有个人样。冉闵并非为了自己称王称霸,那些追随他的将领也并非为了封候拜将,为了自己的富贵荣华。尽管历史书对冉闵有着太多的诬蔑,不过有一点却非常清楚。即使冉闵到了最后山穷水尽之时,魏军将领也没有投降。即使马愿最后开城投降,那也是邺城粮食耗尽,人人相食的地步了。

    冉闵的目的简单的让所有士绅豪强不敢相信,他只是为了让众多汉人百姓不再为奴为婢,不再如羊,任人宰割。冉闵只是为了让那些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的百姓过上好日子。

    冉明率领步军第六营出了邺城,消息传开以来,一些政治嗅觉灵敏的一些士绅意识到冉闵肯定要动真格的了。他们也清楚的知道,如果再强硬下去肯定是落不到好处。至于起兵造反,这些豪强从来都没有想过。

    要知道冉闵的即使不用动用邺城的驻军,就凭驻守在洛阳的张温就可以分分钟灭掉他们。如果是胡人,这些豪强会抱着胡人善野战不善攻坚的侥幸,可以退而凭借坞堡自守。只河洛地区挑头,其他各郡县的豪强肯定也会闻风而动。但是魏国军队的主体力量却是汉人,汉人向来善攻守,坞堡虽然防御力量不错,不过却不是真正的城池,重型投石机就能轻易砸塌堡墙。

    何况冉明并非没有给他们退路,只要自守,十倍的罚逃税,十倍的钱粮虽然不是一个小数字,不过却不至于让他们伤筋动骨。

    就在冉明也不是没有给他们退路,只要低头认罚,就既往不咎。这样以来,河洛地区豪强的攻守同盟就破了一个口子。也有一部分人也抱着侥幸的心理,他们自以为自己在地方上经营了一张大网,水泼不进,自然可以让冉明查不出实据。

    雍丘也是大约在后世的杞县。也是成词杞人忧天的发源地。魏国商业发达,所以所以一路上道路路况不错,就算是去岁大水期间冲毁的路段,也早已修复。冉明抵达雍丘所有的士绅和当地官员早已在十里亭跪迎冉明。

    其实迎接冉明只是一方面的,最重要的是看看冉明到底有没有查清实据的手段和能力。雍丘县令对冉明说:“行在和酒水已经备好,请太子殿下移驾入席!”

    冉明看了看道:“这里地势开阔,风景秀丽,依山傍水,就在这里扎营吧!”

    冉明要在这里安营扎寨,封雷就传下军令。步营作为大魏精锐,虽然只是境内的临时宿营,可是封雷仍严格的执行了战营的规格。无数无数的斥候已经向空地周边散去,侦察宿营地周围的环境,建立临时哨卡,这是军律。

    甲士们解下铠甲,然后从一辆大车上领到伐木工具之后也进了树林开始伐木。也有一些军卒从大车上取过一些连接好的沟槽。开始把泉水从山坡上引过来。无数的大车首尾连接。组成了一个粗糙的防御阵。

    冉明眼看着八牛弩床弩,还有一种小型的投石器被安置在车阵的后面。上面的油布全部去掉,八牛弩上硕大的弩枪已经安置好了,只要敌人出现就会立刻击发,军卒们从山林里很快就拖来了木材,这些底部已经被削尖木头,一根根的被钉进泥土里。不仅扎营,就连拒马,壕沟,也都布置得一丝不苟。

    大营外围只留下了一前一后两个寨门,大营四角又树立起了箭塔,这根本就不像是临时宿营,这就是打仗!

    卫健指着这些忙碌的士卒道:“张兄,这个封将军太未免有点小题大做了吧,我们只是在这里住一晚上而已。这是不是边境,又不是深入敌国,何止如此?”

    “这是陛下近卫军队,起家时的老底子为骨干扩编而成的。”张衮道:“据作训时的教官说,这就是大魏的军规,尽管看起来有点蠢笨,也有点小题大作,事实上这恰恰体现了这支军队的不寻常之处。”

    就在这时,冉明传令下来,命谒者中大夫们自己扎营。张衮领到冉明的手令,去向军需官领用帐篷、铁锹等物资和工具。如果是以前,这些丰乐书院的学生肯定不会这些东西,不过,现在他们早已对这些事情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第782章节操呢

    “殿下说笑了,庶民怎么会有力量呢?”

    杨晖苦笑道“黎民百姓只是一盘散沙,只是给他们一口吃食,让他们不至于饿死,他们就不会滋生事端。打天下需要诸多豪强的豪勇之士,也只有他们才能帮助大魏开疆裂土。而稳定天下、治理天下则需要士绅儒文之士。大魏要想统一天下,文武之心则不可失,文武之士若失,即使局面再好,也可能急转而下。”

    冉明一听这话,仿佛听了一个不着边际的玩笑。

    事实上也是如此,中国历史上依靠农民起义,并成功夺取天下的草根皇帝,历史上出现了三位。第一个当然是刘邦,第二位朱元彰。

    第三位则是本朝太祖。不过,这三位的前二位,都有一定的偶然性。

    若非楚霸王政治上太天真,居然要效仿周天子,分封诸候。

    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以郡县分治,早已厌倦了春秋战国时代诸候争霸,人们在心中渴望太平,渴望统一,而非一家一姓之国。人心所向,项羽之败,其实就是逆势而为,注定要失败的。

    而洪武大帝则是利用了宗教,又遇到了不修文事的蒙古蛮族。真正最厉害的还是洪武大帝本身就是一个奇才,他的政治手段,并不比那些士族子弟差。

    历来打天下的主力一直都是庶民,可是庶民因为知识层面低,见识浅薄,自然斗不过从小就接受政治斗争培训的士家子弟。

    “遥想当年,伏波定远,汉骑威振四边,三尺青锋觅封候,胡骑哪敢踏中原?日月所照,谁敢挑战,铁马金戈尘暗,将士残刀逐胡风,激烈留给后人看。”

    冉明突然语气一转,大声喝道:“文治靠的都是迎合拍马的士绅,武功尽是一帮没有节操的武夫。依靠他们可以吗?”

    “永嘉元年,匈奴左贤王部刘渊之子刘聪率领十万大军进攻洛阳,刘聪部前锋王弥所部仅仅逼近津阳门,尚未展开攻城,满朝文武争相出逃,丑态百出。恰逢凉州刺史张轨麾下督护(类似于现代的政委,)北宫纯押解税赋进入洛阳。时北宫纯率领千余凉州卫队,依托护城河,夹门而阵展开了队形,以攻为守,一举击败刘聪麾下十万大军。永嘉二年,刘聪所部又破洛阳城关,又遇北宫纯入洛阳勤王,匈奴汉国征虏将军呼延颢被北宫纯阵斩,司空呼延翼被乱军踩死,北宫纯又创造了以千军破十万的神话。可是同样的匈奴汉军,同样的晋军,在大晋太尉、尚书令、大司徒王衍的率领下,十万晋军士卒为石勒击破,十万将士几乎全部被杀,为求活命,居然劝石勒称帝。这样狗屁不如的士绅,像畏敌如虎的将领,这才是晋朝失其国的原因,如果指望他们,你杨晖能站在这里跟本宫说话吗?”

    杨晖哑口无言。

    冉明道:“你以为大魏如今还没有统一天下的实力吗?你真的以为大魏还需要休养三五年吗?”

    杨晖道:“难道不是?”

    “不是!”冉明淡淡的道:“南洋开发公司和中亚开发公司一年要上交的税,就超过我们大魏永兴六年全国的税收总额了。粮食不够支撑南征之耗?这也不过是掩人耳目的。河洛去岁大水,九成良田绝收,可是河洛地区饿死了多少人?有多少人家家破人亡?每逢大灾之年,粮价必涨,可是大魏粮价涨了多少,这你知道吗?”

    杨晖不解的道:“即然如此,为何大魏还不早日引马南下,攻克建康,统一天下。”

    冉明反问道:“为何要统一天下,魏不统一天下还不行吗?”

    “这……这”按理说冉明作为魏国的太子,冉明自然清楚知道朝廷的内部决议。可是当冉明说出这话时,不仅杨晖惊呆了,就连王猛也愣住了。可是看着冉明的眼神,分明是很认真的眼神,不像是戏弄杨晖。

    王猛道:“这怎么可以。”

    冉明反问道:“为什么不可以?”

    冉明深吸了一口气,道:“本宫十二岁时,母后为本宫披上父皇、皇祖父曾经穿过的甲胄,背负一石弓,走向了抗胡的战场。父皇为何要起兵反赵?别人不清楚也罢,你杨伯彦,你王景略难道都不清楚吗?在羯赵治下,我大汉百姓就是他们的“两脚羊”,要不要本宫再给你们解释一下?在羯人眼中,我们汉人并不是人,只是一群用两只脚走路,像绵羊一样任由他们驱赶的牲畜。男人还好点,只不过是被他们随时随地肆意的摧残,杀戮,可是我们汉人的女子则是随时随地的被他们羯人奸淫,随时随地的被他们烹食。如果再不反抗,我们汉人人口虽多,但总有一天会被杀干灭净,汉族也会亡族灭种。本宫十二岁时,根本不知道什么国家大义,也不知道称王称霸的含义,本宫参军抗胡,只是不想自己被人当成“羊”吃掉。”

    是啊,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冉闵起兵反赵,最初的用意其实是要保住汉人最后的传承,要不然,从两千万杀到四百万,用了不到五十年,如果再从四百万杀到亡族灭种,或许不用再过十年。

    在后世有很多人说过,冉闵只是一个军阀。一个屠夫。那些士绅豪强可以毫无廉耻,把自己同宗同胞,送给胡人杀戮,妻女姐妹,送给胡人奸淫、凌辱、折磨。还有一个土匪出身的军阀,偏偏张大帅对日异常强硬,面对这个油盐不进的张大帅,他们只得采取了卑鄙的暗杀。而英明神武,公知大V眼中英明的蒋公,张少帅却断送三千里大好河山。

    杨晖这时也想起,冉闵当初在推翻羯族石氏的统治之后,派遣使节前往建康,让建康派人前来接收六州之地。就算东晋拒绝冉闵的提议后,冉闵又把皇位让给李农。冉明道:“本宫和父皇并没有争夺天下,想要当皇帝的念头。就在并、兖、洛、豫、徐、荆皆树起晋旗,晋军无一兵一卒北上,就在魏国山穷水尽,外无援军,内无粮草的时候,也没有想过要进攻晋地。哪怕只是名义上的晋土。”

    冉明坐了下来,声音低沉:“有些事情发生了,可是已经无法再挽回了。东晋朝廷我们指望不上了,靠人不如靠已。这北方万里河山,他东晋朝廷不要,我们冉氏要了,北方数百万汉民,他东晋朝廷不管了,我们冉氏管了。再接着我们魏国消灭了羯人的垂死挣扎,打败了匈奴,打败了鲜卑慕容燕国,打败了氐族苻氏,羌族姚戈仲部。我们的队伍大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我们这个队伍,除了最初起兵时的魏军,后来加入的新人,都没有了我们当初的志愿。”

    杨晖道:“这正是人心所向,只要……”

    “只要挥兵南下就统一天下了吗?”冉明打断杨晖道:“这么做有什么意义呢?”

    杨晖急道:“怎么能没有意义呢,只要挥兵南下,攻克建康,我们就可以统一天下,结束这乱世纷争,还黎民百姓太平盛世。”

    “太平盛世,还有太平盛世吗?”冉明神情有点激动,他大声道:“这算什么太平盛世?不打仗就是太平盛世了吗?”

    王猛听到冉明的话,仿佛明白了什么。他低着头,继续喝茶。哪怕茶水已经喝完了,嘴唇仍贴着茶杯。

    杨晖道:“只要统一天下,我们大魏就可息兵止戈,马放南山,只要朝廷不再供养数十万大军,我们大魏就可以轻徭薄赋,精励图治,盛世一定会到来的。”

    冉明道:“所以啊,我们要重振汉武雄风。那时,我们大汉民族是积极的,是光明的,是奋进的,当然最重要的是,是最公平的。那是我们华夏民族的乐土,是我们华夏民族为之自豪的国度。免税令下的那五升米,看着事小,其实事大!如果父皇连这五升米的承诺都给不了国民,连河洛这一亩三分地都管不好,我们冉氏还有什么脸面去统治更加广阔的领地?河洛国民的这五升米,不是大魏给河洛人民的恩赏,而是大魏对河洛政治秩序的容忍底限。大魏一直没有对外扩张,不是没有实力,而是没有把内部政治格局布好!今天就是一个开始。”

    冉明的清查侵税一案开始发动了,他让一百四十七名谒者中大夫以三人为一组,每组配备三队,深入地方各郡县。与此同时,冉明的舆论力量也开始发力。无数张用白话文把免税法令小报以无孔不入的方式,进入各个河洛郡县。

    尽管个个郡县黎民百姓的识字律非常低,不过这些百姓总需要吃饭穿衣,总需要使用针头线脑的小东西。所以这些走方货郎就在散货的方式,深入宣传免税法令。如果只是一些走货郎中,这些地方豪强和士绅自然可以轻易的让他们无声无息的消失。可是由谒者中大夫和步军第六营组成的宣传队,则无人骚扰了。

    要知道大魏步军,特别是冉闵嫡系中的嫡系第六营,这可是不普通的角色,当初他们以万余兵力,就可以让燕国几乎以倾国之兵寸功不得。此时以三队为一县的特别审查团队,没有豪强敢和他们一战。

    数百名以过询者中大夫临时培训的士卒,就是数百名宣传队。这样以来,免税法领再也隐瞒不住了。

    无论是谁,没有人敢去碰魏国最精锐的部队。短短半个月的功夫,河洛地区各郡县已经对河洛免法领,终于得到了久违的详细证据。

    封建时代所谓的民意,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民意。所谓的民意,不过是士绅豪强的心意。原因非常简单,普通庶民,根本就没有人为他们代言。更操蛋的是,汉语文学太博大精深了,字面意思是一层意思,怎么理解却又是一层意思。

    普通庶民连饭都吃不上,哪有就学的机会。像王猛这样的寒士,其实也并不算是真正的贫民。而寒士中的寒并不是家境贫寒,穷光蛋一个,而是指政治地位。就连冉明也曾以为,王猛家中一无所有,事实上王猛在剧县的老家也三十亩旱田,二十亩桑田,三十亩旱田,即使不算产出,光田地钱就上千万钱。

    王猛家中既然有五十田,怎么会一无所有呢。那就是因为王猛这个阶层,属于没有政治地位的农民,真正的需要缴纳税赋的自耕农。石虎横征暴敛,底层百姓就无法承担沉重的税赋。所以,为了生活,王猛就卖掉了地。失去了土民的农民,要么轮为地主的佃户,要么成为流民,要么像王猛一样,破家求学,一求出人投地。不过王猛这种个例不多而已。

    普通的百姓,除去必要的生活开支,根本改变命运的地位。即使科举制度出现,也只是出现相对的公平。在这个时代,百姓文盲率高达九成,即使因缘际会,认得点字,也难以读懂官文里的意思。

    中国根本就不是一个法治社会,而是人治社会。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无法做到上有所令,下有所依。士绅豪强一直都是采取挟裹民意的方式,占领舆论的至高点,逼迫皇帝让步。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就像央视著名媒体人的苍穹之下,名义上是打着整治环境的旗号,事实却要行毁掉中国工重业的阴谋。按照柴某人所说,你们为了下一代,为了未来要减少污染。怎么减少污染呢,那就是要关掉污染企业。众所周知,世界上的任何重工业,都没有一个不污染环境的。这根本就是一个坑,而且还是连环坑。即使美国再先进,炼钢也需要电,也需要向天空排放废气。可是不明真象的人们,开始响应柴某人的号召。

    在历史上,士族和豪强这一套玩了两千多年,而且是一招鲜,吃遍天。明朝的财政危机,谁都知道危害,但是却根本不会去想办法解决。

第783章你们不择手段休怪本宫无法无天

    崇祯皇帝要征收商税,他们官员就说“君不与民争利。”好了,在这个光鲜的旗号,明朝亡了,反而白白便宜了满清。

    至于这些士绅豪强的忠诚,则是更加扯蛋了,满清入关,人家满清八旗根本就没有怎么打仗,全都是汉奸的功劳。

    往往开国初期,这些打天下的皇帝都了解这是怎么回事,所以根本就鸟这些士绅所谓的民意。可是往后就不行了,太子在深宫中长大,根本不了解外面的真实情况。所以往往被下面的官员蒙蔽。

    与于乎在民意、仁义的大旗,这些士绅豪强一般都是依附的国家身上敲骨吸髓,真正国家灭亡,他们再转头一个新主子。

    对于士绅豪强,冉明是没有一点好感。可是冉明不同于一般的太子,他有一颗后世的灵魂。在后世信息爆炸的年代,即使最普通的一个人都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也知道百姓生活和地主官员阶级的丑恶嘴脸。

    所以,冉明决定以事实说话。雍丘之后,冉明就一路向西,直达洛阳。这一路上,步军第六营拆分开了,以队或屯、或部的方式,进驻各郡县。

    冉明则率领他的麒麟卫向洛阳行去。晋朝时代的洛州,辖区相当于今河南省部、中部、西部和山西省西南部及陕西省商洛地区。州治设在洛阳,领十二郡。豫州则是辖今河南省东、山东省南部、安徽省北部一带。事实上洛州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原。

    冉明的钦差行驾还没有抵抗洛阳,就见官道上出现密密麻麻的人。冉明还没有喝领停车,就见人群中冲出一人。这个双手伸开,大声疾呼:“洛阳州士绅郑议有冤情向太子殿下控诉,请太子殿下为郑议做主!”

    王猛看到这一幕,满脸冷笑。河洛士绅所有的底细,都被“天聋地哑”查到了,特别是天眼接手这些证据之后,又复查了一遍,用冉明的话说。河洛豪强士绅即使全部杀了,也不会冤枉一个好人。而杨晖则是艰难的动了一下喉咙,嘴巴张了张,却又快速的闭上了。

    他想知道,冉明是如何处理这件事。

    如果河洛动荡,从而引起中原变局,这事冉明如何收场。

    冉明此时脸上的表情可是精彩极了,这是什么情况?居然拦路喊冤?

    冉明大声喝道:“本宫代天巡守,为天子张目,诸位还有何冤情,尽管道来。”

    结果,现场安静极了。仅仅片刻又有数人跪在冉明面前。

    “郑议?”冉明冷冷的道:“很好,堵阳郑议,你有何冤情?”

    “正是在下”郑议看着冉明那玩味的表情,心里有点发毛。

    不过,他还是硬着脖子道:“太子殿下,郑议本是奉公守法的良民,平素与人为善,修桥补路,设粥赈灾,样样不落人后。但却遭受小人记恨,被诬陷违抗圣旨,私吞国赋。这是简直就是血口喷人,这是诬蔑啊。堵阳郑氏以诗书传家,尊纪守法,向来无违法乱纪之事。请太子殿下还郑议一个清白,给草民一个公道。”

    听到这颠倒黑白话,冉明根本不想与其白费口舌。

    冉明冷声说道:“本宫要进城,你们把路让开。”

    “太子殿下”听到冉明这话,一个士绅模样的人突然露出了得意的神情,他满腔悲愤的喊道:“太子殿下,难道您就这样漠视百姓的冤情呼?”

    冉明道:“你是?……”

    “宜阳甘绰”

    “很好,很好。你们可都来了啊。”

    冉明笑了笑,突然道:“拿下!”

    听到冉明的号令,林黑山不加半点犹豫,众人都是目瞪口呆。

    杨晖也愣住了,这是干什么?特别是甘绰,则是满脸欣喜,他不退反进,反而上前一步,伸手指向冉明“你……”

    林黑山看着甘绰欲对冉明不敬,那还了得。他左手一个直拳,猛击甘绰的肋部。

    甘绰刚刚张嘴,肋部就感觉痛彻心扉,呼吸不畅,张了张嘴,说不出话来。身子立刻躬成了一个熟透了的虾米,眼泪和鼻涕当时就下来了。

    郑议大为惶恐,这是什么节奏?不过,郑议倒是不怕冉明:“光天化日之下,朗朗乾坤,太子殿下这是要漠视王法,不教而诛吗?”

    杨晖也感觉现场的诡异气氛,冉明冷笑道:“看来你们是不到黄河不死心啊!那就让你死个明白,省得让人说本宫是不而诛!”

    说着,冉明向王猛伸了伸手,王猛知趣的将背袋里的一个小册子替给冉明。

    冉明轻声咳嗽一声,然后道:“郑议,男,四十五岁,堵阳城西四十里郑家堡人氏。名下拥有良田百一百二十倾又六十三亩。荫户四百六十二户,佃户三百九十一户。今年共得地租六千余石。冉明笑了笑道:“一万两千亩地,共产出粮食七千四百石,地租敢收八成多,你还真够善良的啊。”

    冉明继续说道:“陛下颁布免税圣旨,郑议提议仍继续收税,向堵阳县令李锦、县丞郝全仁行贿,并将族侄女送给李锦作外室。其所得税赋共两万一千石。收益四成为郑议所得,县令李锦得四成,县丞郝全仁得两成。”

    就在这时,人群中的堵阳县令李锦突然跑出来,跪在冉明面前道:“太子殿下,臣有罪,臣有罪。请放过臣一马……”

    冉明并没有理会李锦,继续道:“佃户刘老实,无粮交租。被逼以女作价一石粮租,抵给郑议为婢,长子以两石粮价,抵给郑议为奴。佃户朱七郎,无粮交租,亦以愿以妻妇作价抵卖,被其家丁郑狗子殴打致残。佃户常大柱,因其女婿为穿场货郎,知道有免税圣旨之事,与其亲眷合谋,欲拒田租。郑议得知后,以管家郑六斤率领家丁、打手六十余人,连夜扑向常大柱家中。常大柱一家十三口,包括刚刚六岁的孙子在内,全部被杀,被焚尸。”

    听到这话,杨晖也勃然大怒,指着郑议道:“败类,禽兽啊!”

    其实郑议想得太简单了,要找他们的麻烦太容易了,他们都是一屁股屎,根本没有谁是清白的。这个时代的士绅豪强、就好比后世的官员,哪个也经不起查,查谁谁死。冉明原本不想把事情做绝,也想给他们一条活路。但是郑议居然带着人向冉明逼宫。

    颠倒黑白,指鹿为马,这还了得。

    这不是逼着冉明重手了吗?

    事实上对于贪污腐败问题,冉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什么叫严法处置,谁有人家老朱狠,贪污六十两白银,就剥皮充草,可是明朝的贪官少吗?答案是肯定的,一点儿不少。明朝,特别是中后期,十个官几乎九成半都是贪官。

    别以为皇帝可以言出法随,事实上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大问题,皇帝的话确实管用,可是说到细致管理的时候,就不是官员的问题了,而是宗族。这是中国独特的国情,不要涉及谋反的问题,国法再大,却大不过家法。

    “伯彦,这事你怎么看?”冉明望着一脸纠结的杨晖笑道。

    杨晖真是无比为难。这些士绅豪强所作,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可是他也是士族。如果改变立场,站在冉明的立场上,这就是背叛。可是如果纵容他们,杨晖的良心也会愧疚不安。“士绅豪强的问题,是应该想法子解决,可是太子殿下做得是不是太急了?这个事情,晖应该好好想想。”

    冉明轻轻的笑了。

    杨晖没有办法吗?当然不是没有办法,而是想把这事情拖延下来。太子或许可以犯混,但是皇帝不能在这个事情出错,否则就是对社稷不负责任。

    在这操蛋的家国天下,事实上才是真正贪腐的根源。在这人情社会,谁会没有个三朋四友,也有什么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当亲戚朋友找上门,求你网开一面,或者给点发财的门路。这是一个左右为难的选择题。答应就是违犯国法,不答应,风言风语就会传出来,什么背宗忘族,忘恩负义的话。特别是宗亲长辈,你敢不听,那就是不孝。一个不孝的人,就是德行差,就不配为官。这根本就是一个无解难题。不是没有官员没有德行操守,而是因为大环境所致。

    宋朝贪污非常多,但是还有廉洁的官员,那是因为宋朝的公务员福利待遇非常好。纵然如此,那还是有很多贪官。为什么呢?就是失势时会被清算啊,就连苏东坡到了晚年也清苦贫困,有病都没有钱医治,最终客死他乡。

    造成这个情况原因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保障。当官的时候固然可以风光无限,可是一旦丢官,那就是非常凄惨。当清官像苏东坡一样固然可以留名,但是却后果却让人难以接受,不仅自己衣食都着落,还要连累子孙受累。再有就是人性的劣根了,由浅入奢易,由奢入浅难。

    吃习惯了山珍海味,再让粗茶淡饭,谁能吃得下去?别人不说,八零后也有不少是从苦日子里走过来的,那个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可以吃上白面馒头。可以温饱也有十几年的时间,可现在没菜,根本吃不下去。综合各种原因,也就造成了贪官视死如归,屡禁不绝的原因。冉明知道即使再怎么严打,也无法从根本上杜绝贪官。

    无法杜绝,还是因为制度问题。只有加强监督制度,这才能杜绝贪污。但是无论古代的御史、言官,还是后世的纪检干部,都不能避免贪污的真正原因是他们也是官。让官员监督官员,就好比左手监督右手,能够起到监督作用那才是怪事。

    冉明根本没有想过要把贪污治绝,那样根本不现实。但是至少要维持着国家的正常运转。

    因为郑议的带人逼宫,倒打一耙,这让冉明怒而施以雷霆重手。随着顽固抗税的河洛士绅被一一抓捕归案。冉明也下了一道命令。

    去岁河洛大水,皇帝陛下痛心百姓生活困苦,免税河洛诸郡县。然,一些士绅不仅没有起到教化百姓,安定一方的责任,反而为祸一方,大灾之年,非但不响应陛下免税之令减租,反而横征暴敛,激起民怨无数。故以大魏江山为念,特通告河洛十二郡九十七城,半个月公审土豪劣绅。

第784章会让你死得明明白白

    这个通告一下,天下震动。不少官员都去皇宫跪求冉闵,求冉闵责令太子收回成命。冉闵早被这帮士绅豪强弄得火起,耐心几乎耗尽,根本不予理睬。

    这样在邺城闹腾了七八天,眼见冉闵如同王八吃秤砣铁了心,就渐渐没有了动静。

    想要辞官逼宫,对于太平天子倒还可以,但是对于开国皇帝却没有什么效果了。因为每一个开国皇帝人家都有一大帮勋贵,特别是寒门和庶族地主出身的勋贵。他们现在还不是真正的士绅,要想富贵,只能跟着皇帝走到一起。

    这也是为何历朝开国之初矛盾不激烈的真正原因。就像明朝,皇帝原本拥有一帮勋贵跟文官制衡。可是偏偏土木堡之变时,五十万明军,连同举国勋贵,全部丧失。这是一个非常明显转折,皇帝没有依靠了,只能依靠宦官。

    现在冉闵有依靠啊,那些数十万军队都是他的底气。仅仅出动一个步军第六营,河洛士绅豪都不敢乱动,哪怕是冉明疯狂的抓人,他们也不敢举旗造反。

    谁都清楚,东面有石越、西面有谢艾,南边有张温,他们就算想投靠晋国,也是有心无力。

    要说冉明强横抓人,其实也是一个坑。如果当地士绅豪强不动,就凭丰乐书院的那些学生,一百四十七名谒者中大夫,肯定也查不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

    有人或许会问为什么?这很简单,因为恐惧。每一个士绅豪强在当地当土皇帝都是至少数十年的时间了,平时积威太甚。指望家中奴仆或是身受其害的百姓出面当证人,谁敢啊。他们害怕被报复,也别不信。

    一个官二代哪怕在大庭广众之下打了一个草根,保证找不到愿意出面当证人的人。

    但是现在却不一样,这些士绅豪强都被抓了,不仅他们的家主,就连家族中的管事、嫡子、庶子,全部一网打尽。

    在众人眼中,这些豪强和士绅,只怕是真的完了。这个年头,唯一能治住士绅的,也只有皇家了。在有人刻意引导之下,他们身受其害的人开始想着报复,也有一些庶族大地主想要取而代之,所以那些不易找到的证据,根本不找,全部自动出现了。

    毕竟让人雪中送炭太难,可是落井下石则太容易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侵税士绅豪强都被抓捕归案,那些饱受压迫的百姓或是帮凶走狗都开始转为污点证人。冉明并没有把他们的路堵死,也给了他们选择。要么跟着他们的主子,一起灭亡。要么坦白从宽,从轻发落。

    有一句话说,不是太过忠诚,而是背叛的筹码不够。眼见主子要倒了,没有几个人愿意跟着他们陪葬。

    岁月在王猛额头上留下一些印迹,因为操劳,苍老非常明显。冉明拒绝了张温的安排,执意住进了洛阳城内的一个冉明名下的宅子里。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冉明地位的升高,天眼这个情报组织在对外的职能在渐渐减弱,转而向国内转移。但是职能上,却又慢慢发生了变化,转而以工商情报为主。慢慢就会演变一个类似于后世的经济调查局的机构。

    “太子殿下,以“天聋地哑”给的情报,天眼也去大致复查了一下。啧啧……这帮土豪劣绅倒够可以的,居然征上来十三万石粮食。”王猛的声音里多少有点讥讽的意意。

    十三万石粮食,按照河洛地区十年以来的粮食产量,这个数量并不算高。只不过四成多一点。可是偏偏这是在河洛受水灾严重的一年,整个河洛地区,粮食产量刚刚满二十万石。本来粮食缺口只有八十万石左右,这么一折腾,没有一百万石粮食,别想赈济河洛之灾。

    冉明道:“本宫只是好奇,这个河洛豪强和士绅难道真不知道死字是怎么写的,还敢这么做?”

    王猛脸上露出一个不自然的神情:“自古以来,有一个潜规则,叫做法不责众。河洛地区九十七城,近九成的官员都涉及了贪污问题,如果清查,河洛地区,将无官可留,出现这么大的官员空缺,即使朝廷也没有办法调来这么多官员。”

    冉明似笑非笑的道:“那他们就太天真了,丰乐书院一百四十七谒者中大夫,填补这些空缺也绰绰有余,他们即然不想当大魏的官,那就不用当了。这个天下,想当官的人太多了,景略你相不相信,就算是别杀空河洛九十七城,就算杀空天下所有的贪官,可以马上就会有无数人哭着喊着要当官儿。”

    洛阳城官员全部被半强迫的押到了行宫正前门的广场上,这个庞大的广场上,此时是一层又一层围观的百姓,冉明身后那是一堆坐立不安的官员。在一大清早,就会洛阳衙役和捕快敲锣打鼓,满城喊话“今日太子殿下行宫广场审案,恭请满城父老乡亲监督。”

    事实上在七八天前,整个河洛地区只要是有头有脸的宗族族老,年缴税可以达到千万钱的商贾,有名有姓的士绅、还有豪强,庶族地主,当然还有一些六旬老者。考虑了人太多,这个时代又没有什么扩音设备,所以在广场上就用煮熟的土,夯出了一个半人高的半圆土台,圆台周围,是八堆回音壁,在安静的情况下,即使稍微高一点的声音就能传达到每个人的耳中。

    在若大的广场上,但是人则更多,聚集在一起的人们,口口低声交谈,不知道冉明所谓的公审是什么意思。

    首先出来的,自然是冉明了。冉明不着朝服,也没有穿着深衣礼服,而是一身甲胄,一脸英气。

    冉明往人前一站,所有人都跪了下来,高呼参见太子殿下。冉明拱手一圈,众人纷纷起身。

    冉明道:“大家都来了,本宫先说两句,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前段时间,本宫缉拿了河洛数十士绅豪强,以及麾下爪牙共千余人。不是本宫恃强凌弱,也不是有意破坏国家法度,而是出来之时,本宫身上带着皇命。农业是国家民生命脉,也是大魏永远不会更改的国策,任何人敢于破坏,都可以以法查办。不管是王子,还是庶民,犯了法,都要受到制裁。笼子里的士绅、豪强大家或许都认识,不管认识或不认识,暂时不先再介绍了。”

    冉明顿了一顿,然后大声道:“今天这个案子和以往审理的并不一样,不一样在哪呢,首先是两个字,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事大家都明白。另外就是公平。今天本宫只出示证据,最后他们有没有罪呢,不是本宫来定,也不是洛州刺史来而定,而是让今天来听审的百姓,各位有德士绅,有为商贾,还有士子给出一个结论,他们这些人,有没有罪,这个罪应该如何定。这里头的区别,大家可都听清楚了?”

    杨晖听到这话感觉不可思议,“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观念早已深深埋在他的心中。事实上这句话就被解释成了庶人没有资格受礼遇,大夫拥有特权不受刑。事实上这句话是被歪解的。这句话的正确解释应该是,大夫不因懂得刑法而加重罪责,庶人因忙于生计和没有条件置办行礼用的祭品,故而对庶人不作某些礼的要求。可是千百年来,这似乎已经成了士大夫的护身符。也是上下尊卑的依据。怎么到了冉明这里就变了呢?不仅要对士绅动刑,而且还要把权力交给那些卑微的庶民。

    黄泓是魏郡人,家学天文秘术,精妙逾深,兼博览经史,尤明《礼》、《易》。性忠勤,非礼不动。承袭其父开阳亭侯之爵,燕国亡后,随其父进入邺城。其父黄沈因通天文,被委为太史丞。黄沈也是燕国降臣中,比较受重视的大臣之一。虚岁才二十的黄泓是魏国国子监,年初被委任为秘书监秘书郎。这虽然是一个从七品的小官,不过,黄泓的文才不错,入仕以来,数道圣旨出自其手,就如冉闵今年下达的免税圣旨,也是其起草的。

    “太子殿下不该如此!”虽然自己起草的圣旨被抵制,黄泓也非常气愤。不过,他现在正在休婚假,这事他没有权力去管。严惩违法的士绅豪强,在黄泓看来也是可行的。不过他却不赞同让百姓处置士绅是否有罪。这是破坏礼制,这是天下礼乐即将崩溃的征兆。

    底下人的议论仍在继续,冉明接着道:“怎么决定这些疑犯是不是有罪呢。其实很简单,你们每个人将收到一个白纸,如果认为疑犯有罪,这就用印泥在纸上面按一个手印。如果没有罪,则不需要按手印。当然,也弃权。”

    这一下,黄泓也感觉事情不同寻常了。他喃喃的赞叹道“太子殿下倒有上古之风。”

    何为上古之风,就是什么尧舜禹的时代了,那会还是原始社会的末期,其实已经不是了,不然哪来的三皇五帝?但是按照一些传说,那个时候就是这么决定事情的。大家坐一起,然后表决,围着火塘表决。好吧,这是生产力决定的。说一句题外话,读大学的童鞋,真的要好好学习马哲,那玩意太厉害了,就算在今天,绝大多数事情都能用马哲来解释清楚。

    杨晖也有点若有所思的看着冉明,他此时更加迷惑,也更加看不懂冉明了。

    看着会场越来越乱,冉明的麒麟卫统领林黑山暴起大喝道:“肃静。”

    这几乎如同炸雷一般的吼声,可不是冉明可以比的。现场当时就乱了下来。冉明点点头,看了看王猛,喝道:“带疑犯!”

    这自然是一场别看生面的审判了,尽管半个多月的牢狱生活,让郑议、甘绰等士绅豪强精神很差,不过他们身上倒没有什么皮外伤,至少在牢狱中并没有受到什么折磨。

    一位大嗓门衙役拿着文书喊道:“第一位疑犯堵阳士绅郑议,郑议乃堵阳郑氏家主,前三川郡太守之子。郑议所犯的之罪,其一是欺君,私自扣下陛下免税圣旨,行贿堵阳令李锦、县丞郝全仁,暴力逼迫农民交税,共得税粮两万一千余石。”

    接着冉明又让人拿出证据,这些证据“天聋地哑”准备的非常充分,从郑议勾结官府,到私下里送侄女为李锦的外室,再到他出动家丁、打手、暴力抢夺佃户的财产。更让人愤怒的是,无钱缴纳税负的百姓,女儿稍有姿色,就被其奸污,然后再送到他名下的青楼里接客赚钱。若是农民的女儿姿色一般,他就卖人家女儿去黑工坊做奴工。仅仅在这一年,因为郑议而家破人亡的就多达四十余户,一百多人无辜枉死。

    冉明问道:“郑议,你认罪吗?”

    郑议面如土色,他仍垂死抵抗,大声吼道:“这是诬陷,诬陷。”

    冉明道:“证据确凿,哪里容你狡辩!”

    “这都是做出来的罪证。”郑议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做出来的罪证?那就再传人证。”冉明冷笑道:“本宫倒要看看,黑的你怎么说白。你们谁由出来愿意当证人。”

    就在这时,一个尖嘴薄舌的汉子惶恐的道:“小的郑六斤,愿意出来做证。证词所言,句句属实!”

第785章让人绝望的失败何谈卷土重来

    郑议眼神之中满是愤怒与讶异,这才晓得为什么冉明对事情知道得那么清楚。郑六斤虽然不是堵阳郑氏子弟,而是郑氏的家生奴。

    郑六斤原本并不姓郑,祖上倒是姓刘。郑六斤的父亲是郑议的随从,而郑六斤的妹妹,则是郑议的宠妾。对于郑议的任何事情,从来没有瞒过郑六斤,郑议这时露出如同吃人的目光,指着郑六斤道:“你,你……你居然背叛老夫。”

    冉明喝道:“你什么你,还有没有人愿意做证!”

    王猛道:“郑议的帐房总管郑魏生、幼子郑锐愿意做证,他们都举证了郑议在违旨、迫害百姓的罪行,供词手印,都已经在文书之中。”

    冉明看着郑议道:“还需要让郑魏生,郑锐过堂做证吗?”

    直到此时,郑议这才辩无可辩,俯首认罪。冉明道:“法曹何在”

    “微臣在!”

    冉明道:“郑议之行,按我大魏刑律,当以何罪。”

    法曹道:“按律当斩。”

    证据什么的,冉明其实并不在意。他在意的只是一个过程。在古代,断案往往都是凭借主官的喜好,法律可以钻的空子太多。再加上那些春秋笔法,有罪也能判为无罪。冉明其实最在意的还是这个审案的过程,在大厅广众之下,阴谋将无处遁形。

    包括郑议、堵阳县令李锦、县丞郝全仁、以及郑议的帮凶,并案进行表决。临时选择出来的陪审团共一千一百二十七人,在冉明面前放着四个庞大的箱子打了印泥按下手印就是认为有罪,如果不按手印,则是认为无罪。在场的一千一百二十七人依次将自己的纸片放进筐子里。

    经过将近一刻钟的收集。

    一个大黑板树立在广场上,上面写着有罪,无罪。临时选上来二十一位乡老,让他们监督选票。在罪的地方,一票就是一个笔画,五票合计写成一个公正的正字,是多少票就一目了然了。最终选票中有一百六十三人选择弃权,余下九百六十四人选为有罪。

    弃权的人,要么跟郑议有点关系,要么就是认死理的主儿。这些人都是认为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郑议就是罪,也不能和庶民一样,直接用法律进行处罚,而是可以选择赎买。用金钱赎买自己的罪。这当然已经不是重点了,重点是已经超过半数,罪名成立。罪名成立,就要根据进行处罚。郑议之罪,罪为欺君,这就足以挨上一刀了。

    公审了郑议,接着就是甘绰了。其实甘绰绝对比郑议有良心多了,他虽然也贪婪,不过却没有闹出人名。而是趁着机会,收去年放出的高利贷,无钱好办,你不用卖儿卖女,拿你的田地抵帐。

    公审甘绰的时候,从私自扣下免税圣旨,再到正常收税,经人手,收上来多少粮食,卖给了谁,得到了多少财物,这都是有明确的证词,甘绰也不抵赖,他知道像郑议这样,可没有什么好下场,郑议肯定要处以斩首之刑,而嫡子则被发配西域,家产充公。

    鉴于甘绰的认罪态度较好,在投票结束,对甘绰的判决则轻多了。祖宅得已保留,虽然浮财抄空,但是至少幼子可以得到一些不动产,以后生计不成问题。

    鲁郡泗水县,泰沂山南,有一个美丽的小镇,此镇名曰圣泉镇。泉多如林,有“名泉七十二,大泉十八,小泉多如牛毛”之说,享有“中国泉乡”之美誉。主要有:泉林泉群包括珍珠、响水、洗钵、黑虎、红石、趵突等泉。圣泉镇是杨运的老巢,在这时,他建立一个坞堡,还有一千多号人手。不过,由于青壮大都在战死,留守的都是一些老弱妇孺。冉智自从从邺城逃出来之后,就带着冉智在这里隐居了下来。

    要说冉智也是一个狠人,为了不让别人把他认出来,他居然用火烧伤了自己的面部,脸颊上布满狰狞的疤痕,看上去异常吓人。恐怕,此时就连生母董皇后来到他身边也认不出他。

    当冉明自告奋勇要去查侵税一案时,冉智得到消息后就兴奋的对杨运道:“不料机会来得如此之快,冉明不该跳进那个漩涡,他的已经是太子了,要功劳何用,既无远识,又不知权衡!严惩河洛士绅,河洛必乱,此天亡冉明也!杨将军,我们的机会到了。”

    冉智的计划也不算复杂,他想利用河洛士绅把河洛地区的水搅浑,由于豫州东部与晋国徐州接壤的地带,众流民帅和庶族地主都是冉智招降的,在这一块,他有着不小的影响力。

    作冉闵辛苦培养的接班人,冉智自然清楚冉闵的想法。冉闵不愿意对汉人同胞动手,不是打不过,而是根本不想打。所以,他就针对这个冉闵的软肋,依靠流民帅,成就他的向晋国晋身之资。

    冉智是魏国的皇帝,哪怕是废帝,在他身上可以利用的东西太多了。如果司马聃不是傻子,他就会在冉智身上动脑筋。

    可是冉智却没有了解士绅豪强的本质,士绅豪强本质就是欺软怕硬的角色。就连冉氏事实上也算豪强,可是冉闵为何不在石虎活着的时候反?因为冉闵也知道,石虎活着的时候,以石虎对军队的控制力,他根本没有半点成功的希望所以他选择蛰伏。

    现在河洛士绅豪强也是一样的,冉明表面上南下,是只带了五千军队,一个步军第六营,如果光计算战斗力,河洛豪强可以组织起来的军队,绝对可以完灭步军第六营。可是那么后果是非常严重的。石越所部在东、谢艾在西,南部还是张温,北面还驻邺城的魏国精锐,冉闵起家的老底子,这是十数万军队,士绅豪强只要敢反,这就会给冉闵一个杀光他们的借口。

    哪怕是死,他们也不敢反。郑议死了,可是他的子孙并没有被杀光,只要香火得已延续,一时的荣辱,并不算什么。

    可说,经历过失败,冉智养气的功夫可是见长了,他每天煮茶水读书,闲暇的时候就教圣朱泉镇里的孩子读书。也是看到了冉明自己培养人才的好处。学识自认不比冉明差的冉智也走上了这条路。

    可是冉智毁容以后,他面容太吓人了。刚刚开始,冉智还被众学生抵制,慢慢的这些学生发现这个老师非常厉害。圣泉镇冉智的学生并不多,只有区区百余名,但是被冉智收为入室弟子的,却只有四位。大弟子罗玉虎,二弟方玉成。三弟子就叫杨玉坤,杨玉坤是杨运最小的儿子。四弟子裴玉刚。裴玉刚则是裴弼的小儿子。今年刚刚六岁。

    当然,这些出身贫寒的弟子连名字都没有,都是冉智所赐名,这也是后来大大有名的冉门四学士。

    冉氏的家学,并非以武闻名,事实上先祖乃是孔门十哲的冉有,最擅长的领域,恰恰是内政。但是,冉智也不是不懂兵法,只是不如冉明而已。在冉智教学中,他似乎是没有想过冉明的矛盾,以《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为启蒙教材,在武的方面,也是采取仿效冉闵的策略。

    初时,圣泉镇传出了朗朗读书声,甚至抚琴弄萧的丝竹声,周围百姓非常好奇,慢慢的也就不奇怪了。这里并不是世外桃源,也不是封闭之地,自然不时的有人前来,圣泉镇冉智的名声慢慢的传开了,不管是谁,见了冉智都会躬身行礼,恭恭敬敬的说一声“子异先生”。

    进入十月也是进入了深秋的季节,西伯利亚的寒流,让圣泉小镇一夜之间从秋季进入了严冬。圣泉小镇并不是商业重镇,原本萧条的小镇罕见人迹。

    但是在响水泉边建起的一座小书院,却显得生气勃勃。自从煤炭的大量开采使用,魏国几乎到处都修起了地龙、火墙、暖坑。尽管圣泉小镇的百姓仍然非常贫困,可是对于冉智建立的学为堂却非常大方。原本只是杨运出钱,出力修建了十几间青砖瓦房。可是附近的百姓都想着让自己的孩子有点读书的机会。

    当然在这个时候,魏国的学堂还不能直接做官。可是识字却和不识字,有着天壤之别。即使同样的跑堂伙计,一个识字的伙计,可以拿到半个掌柜的薪水。至于会读会写会算的,那更加了不得。一个帐房学徒,第一年倒是没有工钱,可是从第二年开始,就开始拿着泥水匠的工钱。只要学成,一个帐房一年轻轻松松可以挣四五万钱。

    圣泉镇的百姓,都想着让冉智教授自己的孩子,识点字,将来可以多挣点钱养活家人。可是冉智却有着自己的打算。也是放羊式的管理,不过在三百多名学生中,冉智还是发现了不少好苗子。

    要说学识,冉智可比冉明这个瓶水强多了。抛开冉明在后世的知识,对于古代文化的学习,冉明还真比不上冉智。别看冉明有着赫赫军功,事实上他的军事知识也并没有冉智多。在军事方面主要依靠的无非四样,既权柄、威信、机变和经验。冉智所缺的不过是经验而已。但是由于之前冉智被冉闵贬到军中历练,这一个短板也弥补上了。

    特别是冉智经历了这次大败,他的性格又发现了非常大的变化。要说兵书战策,冉氏的家学也算不错了。早在高祖冉隆时期,冉隆就是晋朝骑都尉。在这个时候,冉氏就整理了一套冉氏兵法。当然这个时候,冉氏兵法并不是所谓的战略兵法,而是战术层面的东西。这一套兵书最早是冉隆开始总结自己的经验,书中详细介绍了比如胡汉诸族势力,以及各族战阵的介绍。

    在这个时候,冉氏兵法还不算兵法。充其量只是一个杂记。但是到了冉瞻时期,冉瞻就延续冉隆的笔记,加入了城池攻防、野战战阵、刀、盾、枪、戈、矛、弓、弩、炮特点诸兵种的图解,像投石机如何打造、各种兵刃、甲胄的制式规格。当然还有冉瞻戎马一生的各种战术经验。

    冉隆死时,冉瞻只有十二岁,冉瞻死时,冉闵也只有十二岁。冉氏就是利用这种方式延续了冉氏的家学。这部大书并没有真正刊印出来,只是以笔记的形式一代一代往下传的。到了冉闵掌握这个传承的时候,冉闵又在整理了自己的经验和思想,特别是对于骑兵战阵战略战术思想。不过,也柔和了部分冉明所带来的后世思想,这样冉氏兵法开始大成。

    以选拔、束伍、操令、阵令、谕兵、法禁、比较、行营、操练、出征、长兵、短兵、盾牌、弓射、拳法、旌旗、守哨、马经、城防、攻城、诸胡、天文、地理等共三十二门,七百八十小类。这里面也是图文并茂,若是留给后世,将是南北朝时期最全面的军事资料。这些东西,并没有对外出示,作为冉闵的嫡长子,冉智倒是看过,学过。虽然学得不全,至少懂得七八成。

    冉智以前是没有机会亲自培养学生,可是看到冉明利用自己的知识,培养人才为自己所用。冉智也动了这个心思。四大入室弟子,还有三十多个不错苗子,就是冉智最初的班底。

    一骑踏着晨霜而来,打破了圣泉小镇的宁静。骑士带着河洛的消息而来,但是这个消息,却不是冉智想要的消息。河洛没有乱,河洛被冉明公审了,处决了二十多个首要,往西域流放了一千多号人。可是河洛仍一片平静。冉智希望的河洛乱局并没有到来。

    “这难道是天意?”冉智喃喃的说道,嘴里尽是苦涩。而杨运心里也充满了矛盾,他此时就是一个两面派,别看保护着冉智,那是因为这是王猛的命令,他不得不从。可是跟着冉智,他真的已经没有前途可言了。

    冉智已经绝望了,杀的杀了,流放的流放了,可是河洛居然不敢反,甚至连异动都没有,这让冉智也看到了士绅豪强欺软怕硬的本质。冉明什么时候有这么大的威慑力了?

第786章这还是渔船吗

    冉智看着脸上表情精彩的杨运,淡淡的道:“朕是早已是该死之人了,裴卿在下面肯定会寂寞了,杨运,你可以把朕交出去,换一场富贵吧。不过,答应朕最后一个请求。给朕一个体面的死法。朕是天子,天子有天子的归宿!”

    “陛下啊”杨运道:“咱们其实还有机会的。”

    “机会,还有什么机会?”冉智满脸苦笑。他不是没有见识,魏国的兵马之强,此时已经上升至了巅峰。特别是打败了鲜卑慕容部之后,军队的将士的信心和士气高涨,特别是精良的装备,即使他投靠晋国,也没有半分取胜的机会。他想等的,不过是那些士绅豪强,可惜这些人太怕冉明了。其实这也不是害怕冉明,而是害怕冉闵。

    更何况到了今天,冉智还拥有什么?他嫡长子的身份没有了,太子的大义名份也丢了,没有一兵一卒,没有一寸属于自己的土地。

    “有的。”杨运看出了冉智的迟疑,解释道:“陛下,中原我们失去了,但是我们还活着。这就是最大的机会。汉高祖与楚霸王相争,高祖数败,连太公和吕后都丧入霸王之手,最后还不是一样君临天下?大魏虽然强,但是还有隐忧。”

    冉智道:“朕已无寸土,亦无一兵一卒,谈何卷土重来?”

    杨运道:“中原无立足之地,但是不代表就没有立足之地了。”

    “你的意思是?”冉智诧异的望着杨运。他此时真的迷惑了。

    杨运道:“临海郡东南有一大岛,面积和江州相当。去临海郡二千里。土地无霜雪,草木不死。四面是山,众山夷所居。山顶有越王射的正白,乃是石也。此夷各号为王,分划土地,人民各自别异,人皆髡头,穿耳,女人不穿耳。作室居,种荆为蕃鄣。土地饶沃,既生五谷,又多鱼肉。舅姑子父,男女卧息共一大床……”

    “哦”冉智显然有点不动心。这块地虽然不小,可是由于是中原上国思想,他真看不上所谓的化外之地夷州。冉智道:“夷州瘴气严重,孙权派卫温和诸葛直率领万余吴军驻扎夷州,时过一年,因水土不服,非战斗减员居然高达四成,不得不撤出夷州。我们就算可以平安抵达夷州,谈何立足?”

    “能的,只要陛下有信心,一定能的。”杨运道:“继续留在中原,已经死局。而去夷州,就算是十死九生,也好过在中原的必死之局。我们可以从胶东国购买海船,沿海招募壮士,购买甲胄,训练成军。”

    冉智这个人,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死心的。他还想做最后的挣扎。按照杨运所说,冉智也不是没有机会。冉智那颗差点死了心,又焕发了生机。

    “那么,你有钱吗?”冉智道。

    杨运道:“运虽然没有钱,可是裴相当时可以给陛下留了一笔钱啊。”

    冉智道:“那是王成向裴卿行贿,裴卿把这事告诉了朕,朕就随口同意给裴卿留用,可是那笔钱还能取得出来吗?”

    杨运对于钱庄的事情并不熟悉,何况现在钱庄已经和银行合并了,新成立的银行名叫魏国皇家银行。杨运道:“运也不太清楚,运会派人前去试一下。如果能取出来那自然最好,如果取不出来,也没有关系,运名下还有一千多亩地,地价也不算便宜,如果卖了,也可以购买几艘大船。”

    冉智顿了一顿,没有反对,也没有出声。杨运道:“在夷州的诸土王,大者不过数众,小者数百众,运还有三百自固勇士,这些勇士比起精锐魏军自然不如,不过对付那些土蛮也绰绰有余了。我们可以先立足夷州,夷州产出养活几十万人不成问题,何况夷州还有吴国遗民,我们可以联合他们,渐渐统一夷州。只要统一夷州,我们可以坐看晋魏之争,待战事一起,魏国未必可以八面四顾,这就是我们绝地反击的最好机会。”

    冉智事实上考虑了一下,感觉这个可能虽然有,但是成功的希望绝对不会大。一旦魏国南下准备统一战争,那么肯定会做好万全的准备。绝对不会再给晋国一点机会。也是因为如此,冉智认为杨运的想法虽然好,可却难成功。他的兴趣不大,淡淡的道:“这谈何容易。”

    “一面是必死之局,一边是渺茫的机会,这就是区别。”杨运道:“时间已经不多了,若是陛下没有异议,运这就去安排了。”

    冉智点点头。

    杨运离开了。

    可是冉智也陷入了深思。杨运为何会对自己如此忠诚?不惜毁家支持,可是冉智现在一丝成功的机会都没有,这么做太不合常理了。事出反常,必有妖。冉智想了半天,也没有想明白。不过,冉智对杨运也产生了戒心。人心所向,杨运不傻,为何跟着一个没有出路,看不到明天的人?冉智慢慢的在脑袋中过滤了一遍。

    突然他想到了一个可能,这个想法把冉智吓了一大跳……

    事实上比杨运想的更加顺利,华夏钱庄既然并秦国银行吞并,所负责的债务和存储全部都承担了下来。毕竟这个时代做生意还是依靠信誉,如果信誉没有了,以后的生意也做不下去了。王成虽然是向裴弼行贿,可是钱庄的手续都是齐全的,也就是说这笔钱是何法的,清白的。“就这二十张轻飘飘的纸,就抵两万金?”杨运感觉这个世界他有点不认识了。

    银行的伙计道:“客官您如果需要铜钱和银币,他需要预约,毕竟两万金可不算是小数目。”

    杨运也知道魏国铜钱是最常见的,不过就是太重。一金可以兑换一万钱,两万金就是两万万钱,这笔钱如果全部换成铜就是一百二十万斤重,六百多吨,即使后世的重卡,也需要二十多辆才能拉完。这笔钱杨运也没有能力拉完。

    伙计又道:“这位客官,我们皇家银行可是陛下钦点的银行,如果带着钱票花不出去,回头我将脑袋赔给你。”

    听了这话,杨运这才拿着钱票去了不其城。

    “这位老板,您可是要买船?”

    对于老板这个称呼,板这个称呼。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据传闻是冉明当日曾戏称地叫了张询一声“张老板”,因此传扬开来,形成了风尚。

    华夏的船只制造,到了隋唐时期进入到一个高峰。当然南北朝一直都是战乱,技术相对流失得太多了,不过不可否认,中国古代太聪明了。冉明只是提出了一个龙骨的构想,现在的魏国船厂已经可以造出四十余丈,相当后世两千六百吨级别的大船了。冉明听说后世的专家所说,木质船最大不过两千吨级别,像历史明朝的大福船根本无法达那种规模,所以是古人夸大的数据。现在冉明真想抽死那些专家。

    四十多丈长的龙骨,自然找不到没有那么长的大树,可是谁说龙骨非要用那么长的树了,那些古代工匠,用鱼胶和铁钉,钢筋可以将龙骨接成四十多丈,光这种四十多丈的大船,下水了超过百艘,可别说,海上的大浪,还真不容易颠覆它。

    伙计道“这位老板,一看就知道您是有身份的人。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这么大的身家怎么能不为自己的安全考虑呢。我们船厂新造的鲸鱼级船有四十八个密水仓,即使其中二十个进水,也能让船开回来。一千二百吨的庞大载重量,是大海商的最爱。特别是这种载重大,乘员多,根本不怕海盗。就海盗那种小船,根本不打,直接能给他们撞沉了。”

    杨运问道:“这海上的海盗很多吗?”

    伙计不可思议的看着杨运。但凡从事销售工作的人,通常都是七窍玲珑,眼皮子活络的人。这个伙计也不例外,不仅如此,他还是这个行业的佼佼者。

    这个伙计一听杨运这么问。就猜测杨运可能是一方土财主。现在魏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那些士绅豪强,他们的日子不好过了。魏国的工商业发展迅速,到处都是工坊,只要肯干活,绝对饿不死。对于各地没有田地的流民,魏国官府也是尽一切可能安置,分给他们土地。

    魏国现在是土地多,人少。尽管魏国的工坊开得工钱不少,可是百姓都不愿意放弃土地。对于中国人来说,钱再多,不如土地来得踏实。古代由于交通不方便,而且种植方式落后,没有后世的大型机械,每到春耕秋收,都需要差不多一个多月的时间。拥有土地外出帮闲做工的的农民并不少。至于士族和豪强的土地,越来越难找到人种了。古代自耕农的税收其实并不算高。可是都是地方官吏的层层盘剥,粮食收上来会有损耗,地方小吏和衙役都没有工资,每年的税收工作,是他们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所以各种原因加杂起来,百姓的负担就重了。更重要的,农民还要承担非常繁重的徭役,像什么修桥补路、挖沟开渠,修缮城池,甚至军营的修建,都需要农民去做。

    去服徭役的农民,不仅需要出人力,还要自备粮食。服徭役时,粮食不够吃,加上体力劳动繁重,所以很多人就死在了工地上。这样的负担非常重,如果是太平年代,风调雨顺,一般农民还能承受,可是一旦天下大乱,百姓根本承受的能力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萌户自然而生。士绅阶级不仅有免税的特权,同样还有免除徭役的特别。很多失去土地的农民,都会依附在士绅门下,成为他们的萌户。这样就可以避免服徭役了。即使高达六成七成的田租,对于百姓来说都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可是现在魏国的各种基础修建都采取了商业招标的方式,官府出钱,商人组织施工队进行施工,虽然还需要农民去做工,但是却不仅不需要粮食,还可以挣不少工钱。而普通农民则不需要承担徭役了,这样以来,士绅和豪强的萌户,佃户,都没有了吸引力。除非政府手中的公田太少,根本不够分配,否则没有愿意当士绅豪强的佃户。

    冉明就是采取这种软刀子割肉的方式削弱士绅豪强的实力。暂时迫于士族门阀的威势力,那些大家族门阀的萌户和佃户还不敢私自脱离依附关系,可是那些小的士族或地主可就惨了。他们家里虽然有地,可是没有足够的威慑力,地反而没有人种了。尽管田租一减再降,可是百姓都愿意当自耕农。首先求变的就是那些小士绅和豪,他们积攒了数代的财富,钱当然是有。不过土地荒废,就是金山银山也有吃空的一天。中国自古就有危机意识,他们开始选择出路,土地变卖给国家,他们要么开设工坊,要么选择出海跑海商。

    “这位老板,您是准备出海啊!”伙计道:“要是第一次出海,我就劝你买我们的鲸鱼级大海船。虽然大魏海军不断围剿,可是大海太大,大得你不能想象,所以海盗还是有的。不过海盗的船都小船,对付这种鲸鱼级的大船是没有任何办法的。你看到船的第一层甲板上的吊杆了吗?”

    杨运点点头。

    伙计道:“这种吊杆其实和海军五牙大舰上的拍杆是一个性质,我们鲸鱼级上的吊杆不仅可以吊运货物,还可以稍加改动,就成为拍杆。大船上有压仓石,让人把压仓石吊在吊杆,这样就成了拍杆。看到海盗的船,压仓石一丢,海盗那种小船就可以给他们砸沉了。鲸鱼级大海船只有四座吊杆,可以随时改成四座拍杆,一艘鲸鱼级大海船,十几艘海盗船根本占不到便宜。而且……”

    “而且什么?”

    伙计神秘的道:“而且鲸鱼级海船上还可以按照用户的需求,加装八牛弩。”

第787章爷俩一起微服私访

    杨运曾是魏国将领,岂会不知道八牛弩,对于魏国来说八牛弩就是国之利器,岂能私授?

    看到杨运不相信。伙计道:“老板,这年头在大魏的地面上,你需要遵守王法,可是出了海,就是化外之地,那里拳头大才是正理。”

    在这个年代的海商,还真没有规矩的商人。他们都是半商半匪和性质,能做生意就做,能抢的时候,绝对不会手软,要不然这个财富也不可能来得这么快。

    不过杨运可不知道,作为战舰,五牙战舰只不过是冉明在这个时代的牛刀小试。当然冉明并不懂战舰的设计,他只不过懂得战舰需要有龙骨。就是因为有了这么一个思维上的突破,魏国在造船业上取得划时代的发展。中国古代远洋的科技其实并不发展。尽管造出来的船够大,够高,但是通常情况下,这种船都是内河内湖,适航性差。特别是三国时期吴国造出了五层楼船“长安”可以装载三千甲兵,在那时候,绝对是超级战级。但是因为没有龙骨,所以为了保证大船不散架,必须把船造成宽、短,而且中国古船通常都非常高,结果“长安”号在被风吹翻了。

    五牙战舰其实也有这方面的问题,航速低,尽管比同时期晋朝战舰快,但是比起同时期的古罗马战舰以及腓尼基人的战舰,五牙战舰在速度和灵活方面并不占优势。另外就是进攻手段,对于历史上占据着很长一段时间的希腊火和弩炮,冉明心中也是没有底了。所以,早在冉明从建康归来时,五牙战舰就开始停止建造了。

    他向解飞、魏猛提出,海军需要一种修长、单层、简洁、速度快、抗风浪强,战斗强悍的战舰。经过六年多的发展,魏国在造船业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冉明挖了东晋的墙角,得到大量优秀的匠人。解飞费时一年,拿出七八种设计方案,最终冉明采纳了其中一种。

    这种被冉明命名为飞鱼级的战舰,长二十八丈七尺,宽两丈六尺五寸,吃水深一丈六尺,排水量超过一千三百吨。战舰采取三根桅杆,特别是舰首采取了飞剪式设计,这样有利于减少阻力。在海试时,这艘飞鱼没有辱没飞鱼之名,跑出了十五节的速度。当然这是在顺风顺水的情况下,即使正常时速,也能跑到十二节左右。当然可以完暴这个时代通常七八节的速度。尽管没有像飞剪船一样,可以跑飞十七节的变态速度,不过这个飞鱼级的战舰,绝对是这个时代最快的战舰了。

    飞鱼级战舰不仅速度够快,当然攻击力也不算弱。虽然取消了五牙战舰上的拍杆,却增加了火箭的攻击。主要攻击手段还是火箭。冉明理想中的火炮并没有取得实际上的突破,不过阴差阳错,火箭却制造出来了。这种以八牛弩改进型重弩为发射台的火箭,可以将火箭投射到一千余步的空中,火药产生的反推力,依靠空中的惯性动能,可以把火箭推到三千步之外。不过极限射程,甚至达到了四千三百步。不过这种火箭准头很差。

    由于是弩机发射,没有办法像箭矢一样,加装羽翼稳定方向,所以目前阶段火箭还不能做到指哪打哪,如果要命中目标,需要看火箭的心中。另外就是这种火箭,还不够稳定,由于引信延时控制并不完美,所以,经常发生在没有命中目标就凌空爆炸,或是命中目标后,延时爆炸。

    不过,马营的一个徒弟有一次不小心把一根铁棍砸到了火箭壳体上面,将十枚火箭壳体砸出一道凹痕,在试验时,这批带着凹痕的火箭壳体,一股脑的全部向左偏离目标。马营发现他找到克服火箭准确度差的办法。这其中涉及到了空气阻力学,这个东西马营不懂,就连冉明也同样不懂。一段时间的反复摸索试验,火箭终于采取了在壳体上制造凹槽的办法,来稳定火箭的飞行轨迹。

    当然,这时的火箭准确度虽然提高了不少,不过三千米的极限攻击,仍无法做到,不过在两千米的距离内,准确度可以达到七成,一千五百米以及,火箭可以拥有九成命中率。装药量只有两斤半的黑火药,威力太小,不过尽管火药威力小,不过对付同一时代的战船,威力也够了。

    海军有了新式威力,自然不会把八牛弩再当成宝贝了。

    通过伙计的详细介绍,杨运又亲自登上鲸鱼级海船观看,他就喜欢上了这种大海船。不过这种海船的价格也非常高,仅仅一艘就要七千五百万钱。

    杨运经过讨价还价,最终以六千八百万钱的价格,向船厂购买两艘鲸鱼级海船。买来海船之后,杨运就开始做出海的最后准备。他将圣泉镇的田地低价卖出,然后以高薪水的方式,招募水手和青壮。

    冉明在洛阳其实并没有停留太久,处置完河洛豪强士绅,呆了不过数日,就返回了邺城。当然,重犯都被押到了邺城,冉闵肯定会用河洛士绅而威慑天下所以的士绅豪强。

    冉明一行收获也不算小,他不仅平定河洛危局,同样也得到了杨晖的忠心。在杨晖眼中,冉明那就是上古圣贤。当然,杨晖指的是冉明采取了公投的方式,来决定郑议等人的罪行。冉明刚刚来到邺城南明门,就被冉闵派来的宦官尤义接到了宫内,冉明把河洛之事向冉闵详细的作了汇报。

    其实冉明即使不汇报,冉闵也知道冉明的一举一动,这不过是政治问题。尽管冉闵早已知道了河洛豪强的罪行,不过亲耳听到冉明的汇报,冉闵还是气愤异常。冉闵虽然非常恼火,可是却没有办法,毕竟这个时代就是这个风气,移风易俗,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冉明道:“父皇,其实不光是士绅、豪强,即使地方宗族同样也是横征暴敛,欺压百姓,同时他们也是社稷改革的阻力。”

    冉闵虽然早有耳闻,不过也没有办法。汉人这一套观念的东西,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改变的。满清算是胡化汉人最成功的一个野蛮民族了,可是满清改变了汉人的服装,改了发式,但是对于宗族、家法大于国法的情况,仍没有任何办法。

    在冉明回去之后,冉闵想要去体察民情,亲自看看老百姓生活过得怎么样。这个念头其实已经很久了,只是冉闵一直不是打仗就是征战,根本没有闲下来的时候。好在秋后已经过,天下也算太平了。国家也进入了正常发展阶段,冉闵也有了空闲时间,特别是一月三朝的朝议制度,让冉闵有了很大的自由空间。

    冉闵想要体察民情,这个想法刚刚提出来就遭到了以张乾为首的众臣反对,随后卫将军张艾、大将军董润也表示反对。董皇后也表示反对,几乎所有人都反对,冉闵原本已经有点绝望了,冉闵只好求助的望向冉明。

    冉明道:“张将军,你能不能保证父皇的安全。”

    张平表示绝对没有问题。

    魏国自从大兴海贸之后,所有的地方土匪,强盗都被一些商贾收买了,商贾没有武力,而土匪强盗在大魏境内也没有生存机会,只得另找生路。所以,除非有人公然叛乱,否则冉闵还真没有安全问题。

    不过,张平也不敢大意。他让金奴、铁奴贴身保护,并且抽出一百多名“天聋地哑”好手,沿途保护。这还不算,卫将军张艾还专门抽出了一个骑兵营,远远的跟在冉闵身后,以查看地形为由,专职保护。

    可以说,冉闵这次微服私访,把魏国众臣折腾的够呛,但是在冉闵的严厉要求下,也只有魏国三公九卿等一些高官知道他微服私访的事情,下面各州郡县、以及地方驻军将领,都毫不知情。

    太子冉明全程陪同冉闵私访,接到这个消息。王猛第一反应就是冉闵对冉明起了戒心。这可不是什么征兆。

    冉明跟着冉闵从邺城出发,冉闵扮成一个商贾,带着大量货物,自邺城一路向东。秋后过后,附近村落基本上没有什么人了,男子都出外打工,就连壮年妇人也进入纺织工坊赚点零花钱。

    每一个村落都剩下老人和孩子,让冉明有点熟悉的情景。

    冉闵有些不悦。

    任城郡,原是东汉元和元年分置的任城国,在曹魏时期改任城郡,晋朝复置任城国。冉闵建立魏国,就废掉了任城国,改任城郡。

    任城郡东南有一小城叫鲁阳城,鲁阳城是一个贫困的小城,不过,来到鲁阳城,冉闵可以气得快疯了。

    山北村是鲁阳西南四十里处的一个村落,因地北尧山之北而得名。因为村里大部分人都姓周,又名周庄。周庄是一个拥有八百多户,两千多人的村子,这样的村落,即使在后世也能称为大村。

    由于周庄地理位置太偏远,而且又远离官道,山道崎岖,倒没有经历什么战火侵扰。因为获得了罕见的太平,周庄和魏国大部分村庄都不一样,这里不是地多人少,而是人多地少。这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内给村落,村民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

    按说冉闵看到这样的村落应该高兴,可是事实上这个村落却非常贫困。整个村落两千多号人,只拥四千多亩薄田。如果是后世的农业产量,这四千多亩地应该养活两千多号人不成问题。关键是这是古代,不仅没有化肥,而且种子也是劣种,即使风调雨顺,村民也要挖些野菜,再进山砍柴、打些猎物、甚至把自己织布换成粮食,这样才能混一个温饱。

    “一夫五口治百亩之田”这是自先春传下来的传统。因为生产力低下,古代统治者认为,一家人要种一百亩才能过正常的幸福生活。当然这一百亩田是指在除去税务、捐了徭役之后。可是周庄的人均田地只有两亩,远远低于正常水平。

    可是由于魏国大量开采煤炭,所以村民砍的柴就没有人烧了,雪上加霜的是,村民所织得的粗麻布,受到了规模工业化纺织品的冲击,他们辛苦织出来的粗布,即使再便宜也没有要,卖不出去。

    不少人家为了生计,只得卖儿卖女。所以在进村子的时候,冉闵就看到几家妇人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哭哭啼啼的去山外卖儿女。这让自喻英明天子的冉闵受不了了。冉闵对冉明道:“朕若是在深宫,何以见至如此凄惨之景。”

    冉明也想不通啊,魏国在任城郡也没有听说有什么天灾。按说,这里应该不至于出现这种情况?何况这时刚刚收入之后,应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偏偏这种情况还是出现了。当冉闵等人的车辆行至村口的十字路口时,冉明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翁带着两个垂辫的童子在锢桶。

    冉明就跳下马车,冉明上前躬身施礼道:“敢问老丈,今年高寿?”

    汉朝开国初期,刘邦要求萧何定下的汉律,老人拥有特权,六十岁以上见官不拜,八十岁以上,见了皇帝都不用跪拜。无论曹魏时期也好,晋朝也罢,汉律中的尊老条款都保留了下来。

    所以越是老人,见到冉明行礼也是大大方方的接受。老汉笑呵呵的抚摸着两个童子道:“老汉六十有七了。”

    冉明蹲下身子,道:“老人家身体倒还硬郎啊。”

第788章宗族蚁贼

    老汉看着冉明身后的车辆和随从,以及大量的货物,不解的道:“你这后生,为何到周庄?”

    “晚生随家父贩运一些货物,赚点吃食。”冉明指着冉闵道:“那是家父。”

    老丈看着冉闵不怒而威的样子,特别是金奴和铁奴,这三位都是杀气腾腾,非常害怕,接着两个童子,就要走。冉明笑呵呵的拉着老翁的手道:“老丈莫怕,我们不是坏人。家父早年从军,伤残之后便退出行伍。”

    老汉听了这话,又道:“敢问是哪朝军爷?”

    冉闵这时上前道:“今上大魏王师。”

    听到冉闵的话,老丈的脸这才缓和了下来。

    冉明突然听到两个童子肚子居然咕咕叫了,知道孩子饿了。就让人拿来两张油饼。老丈道:“后生,小老儿可没有钱。”

    “不用钱,不用钱。”冉明笑道:“小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千万饿不得。”

    老汉推辞,冉明道:“老人家好手艺,这桶做得真结实,不如卖给我如何。”

    听到这话,老汉这才接受冉明的馈赠。老汉道:“这桶一只三十钱。”

    冉明听了这话目瞪口呆,他可不是两手不沾阳春水的人,冉明尽管没有采买过桶,但是也知道一只木桶虽然简单,可是制作工时却很长,像木材都是采下来湿的时候压固定型,经过抛光、打磨,这都是全手工制作的,然后再刷上桐油阴干,即使再便宜也会不止三十钱。

    看到冉明迟疑,老汉赶紧道:“若是后生感觉三十钱太贵,那就二十五钱,不能再少了。”

    冉明道:“不是太贵,而是太便宜了啊。这样吧,五十钱一个,你给我做一百个。”

    老汉说什么也不同意冉明给五十钱一个,而是咬死就三十钱一个。冉明没有办法,只得同意。

    看着冉明成了老汉的大主顾的份上,冉明和老汉这才聊开了。

    “老丈家中有几口人啊。”

    老汉道:“老汉有三子四女,长子去年去了,次子与幼子都在家中耕田。四女都嫁出去了。”老汉想了想道:“老汉我家中加上儿子、儿媳、孙子、孙媳、曾孙,足足二十几口人呢!”

    “您老是四世同堂?”

    “当然,这两个就是老汉的曾孙。”说着这话老丈脸上洋溢着幸福得意的神情。

    冉明问道:“可是你们这里太穷了。”

    “谁说不是呢。”老汉道:“周庄是人多地少。粮食总不够吃,老汉我还算好点,有点手艺,祖传的木艺活了,总能贴济一点。”

    冉闵忍不住道:“如今这大魏到处都是荒地,怎么会出现这种人多地少的情况,周庄地少,不能迁出去啊!”

    老汉这时警觉起来,他道:“你们是什么人?你们不是商贩?”

    男人只要手中有权,身上就会有一种气势。人们还会有一种心理,领导给下属开会的时候,无论下面有多少人,他的心里就是占据着高位,也会从容。可是一旦面对上司的时候,无论他的心理素质多么过硬,心理上总会自觉的把自己放在弱势地位。

    冉闵不由自主的拿出了他当皇帝的气势,所以老老一下子被吓住了。好在冉明费尽口舌,又追加购买一百只木桶,这才打消老者的疑虑。

    接着老者娓娓道来。

    原本这个周庄也不算是封闭的村落,魏国的变化他们也看在眼中。这个周村的土地都挂上了周氏宗族的祖产,这些周庄村民,大部分都是周氏宗族的佃户。周氏不是士族并没有免税的特权,他们不仅要承担国家的赋税,同样也要向地主,既家族宗老交租。也就没剩下多少了,一家人的口粮都还不够.遇到丰收年,往往还能够吃上几顿饱饭,如果遇到灾年的话,恐怕就得讨饭,或者向地主们借粮食了.但是,向地主们借粮食,利息高,往往以往的债还没有还上,新债又欠上了.这样一年年的下来,他们根本就还不起。

    别以为是同一个宗族的,这些地主就会手软,被地主(族老)逼迫卖儿卖女,家破人亡的也不在少数。在魏国统一北方之后,魏国的新政策,既授田政策也推行了下去。可是到了下面,却进行不下去了。周庄向鲁阳县报备的户籍,还是四十年前的人口数量,周庄只有三百多户人家。按照周庄这四千亩也勉强足够这些人耕种。

    原本这些宗老向官府藏匿人口,就是害怕后赵国时期的各种多如牛毛一般的杂税。也是害怕服徭役。石虎是一个暴君,又喜欢大肆建筑各种豪华的宫殿,被征召的民夫,不是被活活打死,就是饿死、累死在工地上,这样每年服徭役的百姓,就有十有七八惨死。所以这些消息闭塞的百姓也不知道魏国的国策。

    当他们知道的时候已经晚了,再想向官府报备,修改人口数量,官府也不依。周庄目前都是采取缓慢增加人口户籍的办法,慢慢把这个缺口填平。然而周庄困居还是因为工业化商品对小农经济的冲击。

    原本勉强可以生活下去,依靠自己织造的粗布、砍的柴或各种手工艺品,对外交易换来粮食。可是他们的落后制造方式,根本单键不过工业化生产的工坊。即使这样,周村也至于如此贫困,他们农闲时可以外出打工。依靠打工弥补田地的粮食缺口。但是打工的效益明显比种地好,人们趋利,结果大部分村民都跑出去打工了。

    不过,这样以来,几个族老的土地就没有种了,田地荒着,自然就是损害他们的利益。所以,他们采取了绝户之计。

    周庄村长兼鲁阳周氏的族长周成富严厉的训斥了这些想要外出打工的村民们,说他们是罔顾祖宗家法,要求他们不得打工,,否则的话将受到祖宗家法的严惩。一些不信邪的村民擅自外出打工了。结果回来之后就被族长周成富的打手们抓去,以违犯祖规为由,打了个半死。行刑的当天。更是召集了周庄的老老小小们去观看,大大的震慑了其他的村民,使得他们再也不敢私自去打工了,在这些淳朴的老百姓看来.族长就是最大,祖宗家法是不能违背的,即便他们的日子再苦,也只能默默的承受。

    得知这些情况,别说冉闵气愤了,就连冉明也快气疯了。

    你宗族宗亲呢,这完全是对待阶级敌人的办法,连绝户之计都使出来了。其实周村完全不必这样,向外迁移三分之二的人口,他们全部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是中国人就是这么奇怪,不患寡,而患不均、要走都想走出去,谁也不愿意留下,可是一旦村民外迁,就会损害宗族宗老的利益。这样以来,干脆大家都不出去打工,就这样挨饿受穷。

    冉闵更加忍不住了,问道:“私自用刑,可是违法的。你们难道不知道吗?”

    老汉道:“那可是族长啊,他按照族规处置族人,这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翻开历史这本成人童话,记载着无数名人传记,一心为国者寥寥可数,但是孝子贤孙,却数不胜数。宗族之法,每一个家族都有,只要是有传承的家族都有自己的家规。基本上每一个家族的家规都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朋友信,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虽小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虽高于我,我必远之。勿矜已之长,勿谈人之短。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小过以量容之,大过以理责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程氏家训)

    事实上,每一个宗族都是一个小的王国。事实上中国的宗族,就是自上古时代的国家延续下来的。很多姓氏都是以原封国为姓。在宗族这个小的国度里,掌握最大权力的人,无疑还是族长。族长之下,就是宗族的族老。每一个族老其实和国家一样,拥有着不一样的职能,有的管财,有的掌赏罚,也有掌刑名,也有的管礼乐,也有掌握着对外关系。在每一个宗族之上,其实也不是官府,而是实力更大一级的宗族。

    小的宗族依附大的士绅,士绅豪强依附士族,士族依附豪门,豪门再依附皇族,这是中国古代统治阶级的基本架构。事实上,封建时代,官府只管理到县一级,县以下都是地方自治。在自治过程,就有可能家法和国法有冲突,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家法通常比国法更大。除非遇到谋反,否则地方上的案件都是教给宗族自己内部处置,族长拥有处置族人的生死权力,所以宗族族长拥有无比的威信。

    冉闵是冉氏嫡支,从冉闵的祖父冉隆时期,他就是冉氏的一言堂。冉隆说他要带着族人乞活,所以冉氏一族都跟着冉隆参加了乞活军,转战各地。当冉闵举兵反赵时,冉氏以依附在冉氏家族的宗族同样跟着冉闵进退。光翻看冉闵的功劳薄就可以看出来,冉闵分封的四千多个候爵中,张氏最多占了一千七百多位,其次就是苏氏,周氏。

    冉闵虽然痛恨这个周氏的宗族欺压族人,但是周氏族人没有告,所谓民不告,官不究,这是自古以来形成的潜规则,冉闵也不好打破。冉闵对冉明道:“明儿,把我们的罐头、肉干还有饼子,分给他们吧。”

    “是父亲大人。”其实冉闵不说,冉明也有这个想法。毕竟看到这个情况,冉明心中也不好受。

    当冉明带人将所带来的肉干和粮食分给周老汉时,“哎呀,这怎么使得啊!“他们端去两盘肉周老汉连忙说道,显得有些局促.。

    “老人家,这没什么,都是我们老板送给你们的。让也小家伙们打打牙祭吧。”

    “唉,那就谢谢你们了”周老汉十分的感激的说道。

    拿人手短,吃人嘴软,周老汉吃了冉闵给的肉食自然要回报冉闵,周老汉的家其实挺大的,由于没有和子孙们分家,整个院里足足有四十多间房子,占地两亩多。周老汉带着儿子孙子们,赶紧给冉闵等人腾房子。

    农家小院,自然谈不上舒适,尽管是周老汉最好的房子了,还是茅草屋,既不高大,也不明亮,显得有点闷。冉闵的心情不好,吃了晚饭,早早的就回去睡了。可是冉明却睡不着,就拿着一壶酒,去找周老汉的儿子周虎子聊天。

    周虎子是周老汉的次子,已经四十多岁了,这个憨厚的汉子话并不多,只会裂着嘴笑。不过,随着酒越喝越多,周虎子也打开了话岔。

    “周老哥,官府不是提倡移民吗?如果移民到冀州去,你们每个成人可以分五十亩田。”冉明道:“你们家不用全部都去,只需要分出六个人,就能获得三百亩地,获得上、中、下田各百亩。为什么不去试试呢?”

第789章人口膨胀带来的问题

    魏国由于长期战乱,人口大量流失,特别是并、幽、冀、朔、雍等州,都有大量的良田荒废看着冉明都心疼。

    再说没有足够的人口充实边塞,长久也不是什么办法。魏国现在是大规模在边镇屯军,十数万精锐军队陈兵边境,虽然十数万军队听上去不少,可是安北军十数万军队要防守三千多里的边境线,这点人马,根本不够看的。

    所以,充实边塞人口,是魏国唯一的办法。想靠自然生育,天知道需要多久,只有具备了庞大的人口基数,才是安定边镇。

    “哎呀,你是不知道啊。”

    周虎子道:“前几个月倒是四叔公家里的小三、小四偷偷去报名移民,可是族长带着去找到了四叔公,以开除祖籍为要挟,让小三、小四回来,小三、小四不依,四叔公气得半死。族长就带着人将小三和小四带了回来,以不孝忤逆之名,将小三和小四沉塘了,尸体就埋在村东头,连祖坟都没让进。”

    有人要问了,地少人多,粮食又不够吃,分出一部分人这不是好事吗?关键是谁不想过好日子,如果都移民走了,人均都是五十亩地,如何体现族长的优越感?就像在后世的帝都,身家千百万根本就不算富,勉强能住上房,可是一旦到了下面二线城市,那就是大土豪。可是只见人们拼命挤进帝都,何人想着外出?就算在帝都内吃咸菜,他们也不会去二线三线城市里吃香的喝辣的。

    对于这个乡土的感情,没有人不重视。

    至于族长作为统治阶级,利益受益人,自然不管底下人的死活。关键是一个口子,如果开了移民、做工的口子,人心就散了,人们只要出去,自然就会看到外面的世界,族长也不好管理了。其实这和后世辫子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是一样的。你说辫子朝的皇帝傻吗?傻?事实上谁也没有人比他们聪明。

    康熙那个伪君子为何要闭关锁国,就是害怕人们看到外面的世界,看到别人家生活的方式,民只能愚而不能慧。还有火器的发展,在清朝不仅没有发展,还是倒退,直接打上邪恶的标签。因为康熙知道,一旦火器发展起来了,他们满清八旗的骑射就失去了优势。早期的火枪手尽管在射程上与弓箭手并没有明显的优势,甚至优秀射手可以完胜火枪手。但是有一点火枪手的优势特别明显,那就是火枪可以快速量产,一个农民一天可以熟悉火枪,熟练射击。三个月可以训练成优秀火枪手。可是一个弓箭手,至于需要三年。加上汉人庞大的人口基数,康熙如果是汉人绝对不会压制火器的发展,可是他是满人,自然为他们的民族考虑。

    同样的,周氏族长考虑的不是整个周氏族人的利益,而是他和一些族老的利益,至于族人的死活,他们是不会关心的。

    听到周虎子的话,冉明开始反思起来。像周庄这样的小村子整个魏国不知道有多少,愿意带着自己的族人,过上好日子的族长,不是没有,而是太少了。如何改变这种情况?

    冉明不是没有想到,而是知道任重道远。造成周庄这种情况的原因其实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因为交通闭塞,加上村民愚昧无知。

    想要改变这种情况,首先要改善道路,利用高速公路把所有村镇连通起来,再配合普及文化教育,这样才能达成这样的目标。

    圣泉镇冉智冉子异已经得到了消息,杨运买了两艘鲸鱼级海船,这两艘船都是可以装载三万石的大海船。杨运不虚此行,甚至花费了多达五千金,招募到了三百多个熟练的水手、舵手。杨运的组织能力不错,毕竟是当过老大的人,在他的组织下,圣泉镇愿意跟着杨运出海的人也不算少,足足三百多户一千多人。

    “主上,怎么舍不得了?”杨运笑道:“夷州虽然是化外之地,不过那里可是山高沟险,乃是最佳藏兵之所,即使百万雄兵藏匿其中,也很难被人发现。尤其是晋国水师基本损失殆尽,对于夷州也是放任不管。只要经营得好了,那里就是帝王之基。”

    冉智道:“难道只凭我们这些人吗?恐怕夷州的随便一个土王就能把我们灭了吧?”

    “夷州的土王都是一盘散沙。根本不足为虑。”杨运道:“这次出海的有运的三百旧部,运还买到了五十副铁甲,一百具弩,三百柄钢刀,备箭三万只,一百张盾,这些装备足够让运把这些旧部武装起来。运的旧部如果对阵大魏精锐自然必败无疑,可是对付那些土著,绝对可以一挡十。”

    冉明其实看不上夷州,对于出海的热情也不是很高。不过他也知道,这是最好的办法。

    杨运不同,杨运本来就是土匪,做的就是无本买卖,像当海盗这种事,对于杨运来说,简直就是轻车熟路。

    “夷州的地理位置太好了,是魏国商旅的必经之路,守着这条航线,碰到实力大的船队,我们就放过他们,如果势力弱小的,那就吃掉他们。只要能在夷州占稳脚跟,就可以依靠劫掠的财货,将商业触角深入到临海郡各县,财可通天,到时候在金钱的攻势下,临海郡各士绅豪强必能为主上所用。”

    听到这里,冉智内心里一动激动。“或许这还真是一个办法。”原本冉智担忧的是,自己就算占领夷州,可是人口太少,难道指望那些土著?可是如果能暗连临海各郡县,那情况就不一样了,他完全可以利用钱财收买人心,利用江东子弟成就他的霸业。

    事实上江东并非都是弱兵,戚家军的主力可是江西人。还是历史上大大有名的湘军。还有历史上占据着冷兵器时代主要地位的丹阳劲卒,这可以公认的强兵。特别是汉朝李陵,率领五千丹阳兵进攻匈奴,最终承受匈奴举国之兵的围攻,仍没有全军覆没,还有四百余人撤到了关内。从项羽,到三国晋初,丹阳劲卒可是千军破的终极步兵。

    开元三年十月底,冉智、杨运率领鲸鱼级海船两艘,千石船四艘,飞舟一艘,合两千余众自不其出海。

    皇帝其实并不是无所不能的,自从始皇帝创造封建制度以来,从制度上,皇权和相权都是制约的。除了满清一朝,把大臣当成奴才,皇帝才真正成了一言九鼎。

    尽管这次冉闵看到了地方宗族族长和族老毫无底线的欺压族人,尽管他也看到了地方宗族这种政策的弊端。不过冉闵也没有脑袋一热,直接赤膊上阵,实施改革。

    别说冉闵了,就连冉明也有这种担心。封建贵族集团这个政体,向官僚集团转变,其实也不是什么好事。想要鱼儿不吃诱饵,想让猫儿不偷腥?这根本是不可能的。就算是我天朝打着为人民服务的旗号,真正服务人民了吗?还有那些代表?代表民意了吗?每次人代会,都会出现各种奇葩的议案,这就是所谓的代表。

    即使西方民主自由制度,也是两极分化。如果没有特权,如果没有优越,如果没有区别对待,谁还去当官?

    只要冉闵敢动宗族宗老族长这些统治阶级的奶酪,不可避免,广大人民群众就会造他的反。谁叫自从陈胜吴广那句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就是中国人血液注入了反抗的基因。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千万别信“我大清”的所谓盛世,即使所谓的康乾盛世,也不是说真正的天下太平了,只是反抗斗争小了一点而已。清史里给清粉美化的一塌糊涂,仔细翻看地方县志,不难找到清朝反抗税赋的记载。

    “我大清”用了很好的一个政治口号,叫永不加赋。或许这就是所谓的仁政,事实上这是人们对于古代税制的不理解。税和赋其实是两套制度,税是收入国库的,而赋则是收入皇帝内库的,这些赋是专门为皇帝和皇室开支而专门收取的。

    要想解决周庄这种现象,冉明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宗族统治黑吗?黑确实黑,可是这却是现实。如果想要改变这种现象,恐怕也只有效仿“我大清”来一个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杀得人头滚滚,自然可以强行推行下去。再或者效仿天朝,利用神话的信仰,强行打破这种禁锢的思想。不过,无论哪一种方式,结果都是沉重的。

    关键是冉闵有这个狠心吗?别说冉闵,就连冉明也下不去手。任何改革都需要妥协让步,这种几千年的观念,谁也不能想变就能变的。哪怕印度那么逆来顺受的性格,大英帝国给印度推行自由民主,阿三就不干了,平等劣等种姓,怎么可能和高种姓平等,从来没有忤逆过英帝老子的阿三,一下子造了主子的反,成功独立了。

    宗族内部同样也是有着严格的等级,父子之间就是一道天然鸿沟,就算老子再坏,你让儿子造老子反,除非皇室这个变态,平民百姓根本没有这个传统。

    次日一早,冉闵脸色阴冷,直接上路,继续他的微服私访之旅。这一下,冉闵没有什么好心情,也是走马观花的看了一遍。还好,像周庄这种现象并不太多。因为周庄现象其实也是一种偶然现象,首先是地理位置足够偏僻,而且免除了战火,其次是吸纳了外姓族人较多,再次就是族长思想僵化,没有进取意识。如果是其他宗族,根本不会放弃家族壮大的机会,他们肯定让族人获得更多的官田,去当自耕农,毕竟这种对自己族人残忍的族长并不多见。

    人都是自私的,为了国家和人民这样的口号,中二少年肯定会信以为真,但是每一个成熟的政客,都不会把他当成一回事。物竟天择,强者为尊,适者生存,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这就是铁的事实。

    不以以为自己的族人不敢反族长,逼到一定程度,亲儿照样反老子。那是因为族长还没有到天怒人怨恨的时候,一旦到了这个时候,那就是他灭亡的时刻。

    不过这也给冉明敲响了警钟,魏国现在太平,如果冉氏不出昏招,这个太平时代仍会延续下去。那么问题就出来了,这会导致人口膨胀。

第790章墨家隐宗传人

    其实周庄的问题就是人口膨胀问题,现在还可以采取迁移,但是迁移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要知道汉人人口在封建时代可是突破了四亿。生产力低下,土地利用率极低,没有化肥,田地必须休耕,否则就会欠收,上田也会轮为下田。

    古代上、中、下田其实就是采取休耕或不休耕的办法分别的,上田就是不必采取休耕的良田,中则是隔年休耕一次,而下田则是耕一年休三年。

    一夫五口治百亩,这是古代生产效率低,农民可以自给的最低要求,也是相当于现在的最低收入水平。

    如果太平年代,中国的人口增长水平就太吓人了,唐朝贞观二十三年只有一千九百万人,还没有西晋人口多,可是到了天宝年间一百年的时间,增加到了六千三百万。(8050万王育民)

    魏国在永兴三年的时间,只有不到四百万人口,现在短短六年时间,已经接受了千万大关。这虽然有部分隐匿人口,或是吸引的晋朝流民。但是不可否认,利用这个人口基数,魏国最多三十年,就可以实现人口翻一番。

    一百亩田才能养活一户人,当魏国人口达到两百万户时,就需要两亿亩田地。要知道这个时候,湖广可没有开发出来,冀州一州安置四百人口就是极限了。到时候所有的问题都会暴发出来。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身为魏国的太子,统治者,冉明感觉自己的眼光还是应该看得更远一点。要看到一百年后的世界,甚至三百年,五百年以后的世界。

    暂时来说,魏国生产出后世的化肥,采取机械化。科学种植的方式还不现实。谁叫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让百家凋零了呢。可以说魏国真正懂农业的人才,基本上找不到了。

    冉明突然笑了,

    一个民族的崛起,必然踏着另外一个民族的尸骨。不殖民,将死亡。光领先中南半岛还不够,必须得到南亚次大陆,利用印度的土地和财富供养这个国家和民族,否则三百年人口大爆炸,将是这个国家和民族难以摆脱的宿命。

    对于冉明来说,发明化肥,发明杂交水稻,这样的难度太高,还不如采取直接殖民来得容易。看来是时候要改变了。

    接下来几天,冉闵都是漫无目的的巡视着,直到有一天,冉闵带着冉明来到了乐平县境。这个乐平县也是古县,秦统一六国,置阳平县,属兖州东郡。晋时并入乐平县。兖州阳平郡治下。

    来到乐平县,冉闵的心情顿时好了。因为这里的百姓相对富裕多了,不仅路上的百姓面色红润,而且穿着都是新衣,居然看不到一个乞丐。

    所谓大治中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大体就是这种情况。乐平县是一个上县,拥有一万三千多户人口,近十万人。

    乐平县境内黄河多次改道,决口,淤积沉淀了大量泥沙等物质,这些淤泥都是最好的天然无机肥,所以乐平县的收成非常高。

    如今这里正是冬小麦的种植季节,冉闵一路上走来,发现很多百姓都在田里忙活着。可是冉明却发现了异常。

    这里的耧车居然不是他从后世剽窃的,而是一种新式的。冉明从后世剽窃的耧车是后世最常见的三垄耧车,可是这种耧车却是五垄。不是说明五垄必定比三垄好,这是考虑到很多农民没有耕牛,需要采取人力拉动,而三垄则是人力的极限。

    这种耧车最高明的不是多两垄,而是多了两个轮子和链条,齿轮等结构,这比冉明发明的耧车先进多了,这样以来,肯定可以做到均匀播种,简直就是后世拖拉机拉动的播种机的翻版。难道是遇到穿越的同行了。

    冉明迫不急待的要解开这个谜团,就跑向田中,向老夫询问。经过询问得知,这种耧车是杨家堡的杨二郎发明的。冉明向人问清了杨家堡的方向,冉明就对冉闵道:“父皇,儿臣发现了一个高才,他居然发明了新式耧车,这样的耧一天一人一牛就可以播种二十亩。”

    冉闵知道冉明发明的耧车一天播种十几亩,算是了不起的大发明了,听到这话冉闵也有了兴趣。

    乐平县杨家堡,是三十年前乐平豪强杨道之建立的坞堡,整个坞堡就坐落在乐平县大洋河畔。这个坞堡背靠大洋河,大洋河虽然只是原来黄河故道的支流,但是落差大,水流急,算是一个天然的险要之地。

    这座杨家堡占地近四千余亩,并不比平阳县城小,自从建立以来,这里屡次遭受兵灾,但是从来没有能攻城过。就算最危险的一次是石虎麾下大将郭太率领步骑两万人围攻杨家堡,费时三月不克,损兵折将不得不退走,为此石虎还重打了郭太三十鞭。

    冉明来到杨家堡前,惊讶的叫了起来:“建造杨家堡的人真是一个奇才啊。”

    冉闵也点点头道“不错,怪得是让郭征虏念恨而退的坚城。”冉闵突然对金奴道:“阿金若是让你进攻这个坞堡,你需要多少人,用多久?”

    金奴道:“这样的坚城,恐怕只能用人命填了,以煮熟的黄土夯实的城墙,并不比青石差,重型石炮不见得能轰塌。断水源,这里距离大洋河太近,肯定有地下水脉啊。”冉明很是无语,冉闵和金奴他们居然讨论起来如何破城。

    就在冉闵等人观察杨家堡时,杨家堡内一个中年汉子披头散发,赤脚摆弄着许多构件。这个中年汉子叫杨峥,是杨道之的最小儿子,他自幼就开始迷恋器械。对于器械之外的东西并不看重。

    可是偏偏杨峥是杨道之的嫡子,而且还是唯一的嫡子,杨道之七个儿子,他居末,按理他应该接受这份家业,偏偏杨峥一心扑在器械上,对权力财富毫无兴趣。这也让杨峥的母亲操碎了心。

    杨母实在想不通,这杨峥是怎么想的。

    杨母其实并不清楚,其实平乐杨氏不是一般豪强,而是墨家门徒。只是可惜,墨家早已没落了,偏偏杨峥从家传典籍中寻到了一些门道。杨峥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喜欢器械也对器械有着非常人的天赋。早在他十八岁的时候,正逢天下大乱,杨道之为庇护乡邻,就开始走出山林,修建坞堡。这段时间正是杨峥大放异彩的时候。

    杨峥主持建筑的杨家堡就是一个非常坚固的堡垒,特别是他改善了床弩的机构,让床弩劲道更大,威力更强。而且杨峥还复原出了诸葛连弩。

    儒家主张“正名”,就是以“礼”为标准来判断是非利害;墨子主张用“本”、“原”、“用”三表法,就是上考历史,下察百姓耳目所实见实闻,再考察政令的实际效果是否对国家、百姓人民有利。对比起来,墨家的方法是较有进步意义。

    说穿了,这个儒墨之争就是玩嘴的碰上了实干的,所以玩嘴的就看实干的怎么都不顺眼,特别是汉武帝以后,好不容易有了打压墨家的机会,儒家就对墨家百般打压,偏偏儒家的那套天人理论还正对统治阶级的胃口,至于墨家的理论,则有点离经叛道了。

    墨家理论其实更适合现在的社会发展,遍地的大v公知,除了捣蛋啥事也成不了。如果相信大v公知的那一套,谁信谁死。

    用现在的话墨家就是一群科学技术宅男,而儒家就是一群满嘴喷粪的大v公知。汉武帝处于实用角度,来了一个外儒内法,当然对于墨家这么一群科学疯子倒也没有赶杀绝。反正他们也不会造反,只要不威胁自己的统治,历任统治者从来不会对狗拦耗子。

    毕竟法家和墨家联合造就了强秦,谁也不能无视这个问题。

    墨家的思想,主体就是兼爱非攻。从今天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墨家思想简直就是圣人。可是现在中呢,圣人注定是被抵制的。毕竟人民大众都是不圣人,偏偏墨家门徒都是圣人行为,这样就被划为异类。

    同样失去政治优势的是,墨家思想和儒家思想是两个极端,儒家主张三纲五常,可是墨家却主张人人平等。如果这只是一句口号倒还罢了,偏偏墨家还不是专玩嘴皮子的,他们是真正言出必践的那一类人。墨家改善的先秦时代的科技,创造出了精密化、标准化、流水线生产方式,为秦国横扫六国提供了物质基础。

    让人汗颜的是,秦朝时期发明的秦弩、驰道、直道以及各种兵器、农具,即使利用现代科技都无法复原出来。秦朝铸造的青铜剑硬度接近中炭钢,样式的机械发功是最合理的,而且还有记忆金属的功能,这就更加不可思议了。

    秦朝容忍墨家生存是特殊环境,当时秦朝快要生存不下去了,不变法就是死路一条,或许就是采取死马当成活马医的心思,采取了法家的改革,可是墨家却是实干,偏偏他们还和平民百姓打成一片,每到领到俸禄,他们就是扶危求困,帮助孤寡,不把薪水花光,绝不罢休。这是一群有着**精神品德的一群高尚的人。

    但是在封建时代,墨家作为代表着社会最底层的利益。不符合统治者的需求。而且墨者里面,很多人都来自是农工商里面最低等的工商,社会地位本来就低。墨守成规的确不是指墨家的人思想守旧,这个成语一开始是说他们的守城术的,只是后来引申成现在的意思而已。

    只要有需求,就会有生存的必要。就像后世天朝禁娼,可是事实禁到了吗?无论怎么严打,该出来卖的继续卖,该嫖娼的还是继续嫖。作为代表最底层弱势群体利益的墨家门徒,再失去政治地位以后,只是没落,但是却没有消亡。反正墨家也不是以做官为理想目标。

    杨峥的师承,说出来还是家祖传承,杨峥祖上就是秦墨唐姑果的十三弟子之一。不过,这个年代墨家从地上转为地下,向来都是偷偷摸摸的学习传承。

    当然墨家没落人才越来越少几近绝迹的原因还是一个钱的问题。搞科研的,没有不费钱的,别看乐平杨氏也是大豪族之一,不过由于出了杨峥这么一个一心扑在墨术身上的杨峥,家产就开始快速缩水。好在杨峥不理家务事,所有的家务都是杨道子打理,杨道子不是墨家,他是豪强,更有经商天赋,所以他把杨峥的发明,转而成了经济效益,这才使杨氏不败。

    尽管冉闵建立魏国之后,他并没有下旨让各地豪强拆除坞堡,而杨家堡也因为没有兵灾所以渐渐减少自固勇士,当冉闵想要靠近杨家堡时,杨家堡的自固勇士就上前前来问话,当得知是慕名前来拜访杨峥的人,自固勇士就前去禀告了。

    此时杨峥试验传说中的木鸟,试验正在紧要关头,杨峥哪里会理会冉明。直接吩咐自固勇士:“不见!”

    听到被拒见金奴勃然大怒:“竖子岂敢。”

    冉明当然知道后世宅男的心理,只要是宅男都不善长交际和言辞,这样的人,偏偏还有倔脾气。冉明想了想从所携带的商品中找出一个音乐盒。音乐盒这种东西在后世绝对是烂大街的东西,在这个时代绝对是奢侈品。在冉明制作出灌钢法之后,为了试验弹簧钢,冉明就利用废料,制造出了一批音乐盒。

    不过,这个时代机械不精密,想要做后世那种掌心音乐盒根本不现实,现在制作出来的音乐盒差不多相当于后世台式电脑的机箱那么大。可以演奏出简单的曲调。别看这么一个简单的东西,一等良马三匹才能换一个。

    杨峥又一次失败了,木鸟仅仅动了一下就摔成一堆碎片,就在这时,一个自固勇士抱着音乐盒来到杨峥的小院里。

    杨峥根据自固勇士的提示,轻轻转动发条旋柄,这时,诡异的一幕出现了,这个盒子里居然发出悦耳动听的乐曲。

第791章惹不起我躲得起

    看到这个木盒子可以发出声音,虽然是一首没有听过的曲子,但是绝对不是什么杂乱的声音,这下杨峥一下子就被这个音乐盒吸引住了。

    如果是一个喜欢摆弄器械的宅男碰到新鲜的事物,自然是想要一探究竟。杨峥毫不费力的就打开了音乐盒,看到了音乐的动能部分,杨峥露出兴奋的表情。

    杨峥披头散发赤脚跑去城门口,下令让人大开中门,应接冉闵一行人。冉明和冉闵进入了杨家堡,杨家堡的城墙不算太高,也就是莫约七米多的样子,三丈宽的城门进入城门洞里,冉明发现了很多扇形的利刃,这些利刃都被镶嵌的城墙缝隙里,冉明绝对不相信这些利刃只是一种摆设,冉明猜测这些利刃肯定拥有可以旋转,成为杀人的利器。

    就在冉闵准备走入城门洞时,金奴拦住了冉闵道:“主上,切慢!”

    出于久经沙场的直觉,金奴感觉到了杨家堡的诡异之处,作为五胡乱华时期汉人最后赖以生存的坞堡,在场的众人恐怕没有一个人会陌生。但是对于一个明显与众不同,到处透着诡异气息的坞堡,金奴打起了百般小心。

    冉闵是魏国的皇帝,冉明又是魏国的太子,如果在这里翻了船,魏国肯定引起一阵动荡。如果一旦冉闵或冉明出现任何问题,这些保护冉闵的侍卫不仅会被陪葬,同时还会夷三族。

    金奴同样也发现了异常,这座坞堡光城门洞里就有一十六个凹槽,金奴给冉闵打出了一个“翻板”的手势。

    冉闵自然也看到了金奴的手势,不动声色,冉闵向冉明打出了手语。冉闵迟疑起来,杨峥就算再重要,也没有必要让冉闵亲陷未知险地,所以冉闵倒打了一个借口,留在了堡外。不仅如此,随着张平发出的信号,后继跟着冉闵护架的骑兵也快速抵近。

    翻板大概是中国古代机关术里最常见的一种机关了,特别是在墓室里,这是防备盗墓贼的最佳利器。

    杨峥虽然是技术宅男,但是却不是一个傻子,否则他脑袋里也产生不了那么奇思妙想。相反,杨峥还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自然看到了冉闵等人不是普通人。

    杨峥道:“雕虫小技,难道郎君怕了?”

    听到杨峥居然激将,金奴的脸色更加不好看。

    冉明道:“父亲大人,想必张老板那批货也快到了,不如父亲受累,前去接一下,孩儿就如杨兄切磋一二!”

    冉闵沉吟道:“如此也好!”

    坞堡毕竟不是城池,虽然杨家堡看上去只是一个中小城规模的堡垒,但是在冉闵、冉明、金奴、铁奴这些久经沙场的悍将看来,这里的城防设施简直可以用变态来形容。城墙里侧都有不少木架子,上面装的不是滚木,而是一种三棱刃,只要敌人涌上城墙,守不可守时,只要放下这些三棱刃,就可以采取钟摆的原理,大量杀伤敌人。

    除了这些木架子,城内还拥有四座箭塔,这些箭塔高约十余丈,相当十层那么高的砖石结构,每一层都在四面摆放着床弩,对于参与攻城的人来说,这座堡垒绝对是死亡之城。从城门进入内城,简直三百步的内瓮城,居然安装了三道千斤铡。

    冉明更加感兴趣的是,这个堡内居然有一座水塔。采取了高空架桥的方式,利用水车向水塔输水,而经过水塔向城内各处输水。

    冉明看到了杨家堡内各种城防设施,其中大多与众不同,冉明道:“杨家堡内的发明,皆出自杨兄之手了。”

    杨峥洋溢着自得的表情道:“这是自然。”

    冉明道:“那你再看看这具弩如何?”

    说着,冉明将一具手弩递给了杨峥。杨峥嘻嘻的笑着,接过手弩,观察了莫约半刻钟,然后拿着锉刀、尖锥等工具,三下五除二就拆了起来。不一会儿,杨峥的表情凝重起来。

    “此弩为郎君所制?”

    冉明摇摇头道:“不是我,而是一个句叫马营的人所制。据说是根据祖上所传《考工录》残卷所制。”

    杨峥惋惜道:“此弩不是出自《考工录》,倒是有几分韩弩的影子。”

    “韩弩?”冉明奇怪的道:“这怎么可能。”

    杨峥道:“没有什么不可能的,秦国灭韩,从韩国得到制弩之法,从而大量制造弩机,此弩与韩弩风格极象,只是没有采取铜制,而是采取软钢。软钢的韧性比铜更好,张力更强,所以这弩威力倒比秦弩、韩弩更大一些,不过这里也有缺陷,特别是机括部分,这里就不合理,如果这些稍加改动,应该可以让弩机射程增加一些。”

    说着,也不管冉明同意或不同意,杨峥只管将弩机改动起来,他用锉刀将机括部分磨平,又会小锤轻轻敲打机括,这样忙活了近半个时辰,这才把弩机重新装好。

    冉明突然道:“你是墨者”

    杨峥突然将重新组装好的弩机,快速上弦,然后对准了冉明:“你说什么?”

    冉明道:“你这么紧张干嘛,看来我猜测得不错。你就是传说中的墨者。”

    杨峥的脸色开始狰狞起来,用弩机指着冉明,狠狠的道:“你是什么人?”

    冉明摆摆手道:“你别紧张,把弩机放下吧。我要是在这里出了事,我敢保证这杨家堡上上下下,绝对会鸡犬不留。”

    通常情况下有恃无恐的人都有两种情况,要么是装逼,要么是真牛逼。冉明自然属于后者。

    很快一个自固勇士在杨峥耳边轻轻低语一阵,杨峥脸色剧变。

    冉明一看这个情况,赶紧准备先发制人。要知道弩机的威力虽然不俗,可是只适应远战,如果是近战,手持弩机自然是吃亏不讨好的一方。不过,凡事都有绝对,冉明这边刚刚想拔刀。可惜,横刀刚刚出鞘不足一尺,冉明就感觉到一股巨力将横刀插回刀鞘。冉明的马上功夫,算不上高强,可是步战近战功夫并不算弱。但是在杨峥这个看着人畜无害的宅男面前,冉明发现他的功夫,好像丢失了一样。

    冉明其实不知道,墨家最出名的其实并不是格物之学,而是剑士。最鼎盛时期,墨家巨子可以招集近万剑士。当然这个剑士和里的剑士并不一样,这是一群类似于江湖斗殴的好手。而且墨者的近战博斗的功夫还是最厉害的,就连兵家单打独斗也不见得可以胜过墨家。特别是以嘴皮子见长的儒家了,只要和儒家斗嘴,墨家斗不过儒家,就真正斗拳头。春秋战国时代的儒家其实和后世儒家还是两种概念。

    这个时候的儒家其实也是文武全才,他们武功也不算弱,可是比起连兵家都犯憷的墨家,儒家只有挨揍的份。有道是所谓的士可杀不辱,偏偏墨家都是逮着儒家狠揍,这仇就结大了。等到儒家真正登上历史舞台,其实并不是在汉武帝时期,而是在汉元帝之后。

    翻看历史,我们就可以看到。但凡是历史上有作为的雄主,都没有真正重用儒家的。刘邦建立汉朝,可是他那泥腿子出身的兄弟根本就不懂礼。所以就借助了在秦朝当过侍诏博士的叔孙通。利用叔孙通建立汉朝礼制。就连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汉武帝其实也没有重用儒术,可是董仲舒从来没有进入过中枢,执掌权柄。不过到了汉武帝的孙子汉元帝的时期,他才启用的一批儒家,但是国势就开始垂危了,至于重用儒士的宋朝、明朝、历史早就留下了定论。

    其实墨家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墨学学者,他们可以算是杂家。墨者学武,知兵,墨家搞出了兼爱非攻这一套理论,就是帮助弱小,遇到强国攻打弱国,他们就自带钱粮,帮助弱守城。这满世界拉仇恨,不光是儒家和墨家有仇,就连兵家、农家、纵横家都和墨家有仇,谁叫墨家满世界拉仇恨呢。

    墨家在汉武帝之后,被儒家借朝廷之力收拾得够呛。这个时候,墨家虽然势微,可是并没有灭亡。而是转型了。墨家分明明宗和潜宗两脉共存,明宗其实是化身为匠,他们格物之术历朝历代还离不开,而潜宗则是继续学术研究,化身为隐士。杨峥就是隐宗一脉。

    冉明被杨峥轻松制服之后,杨峥道:“峥与足下远日无仇,近日无怨,何苦苦苦相逼!”

    “等等”冉明道:“我逼你了什么?”

    杨峥理也没有理冉明,就用一个非常奇怪的绳子将冉明绑了起来,接着杨家堡响起了紧张的钟声。身在堡外的冉闵看到了杨家堡的吊桥缓缓升起,城门慢慢关上。冉闵这时,气愤的道:“金,执朕手书,召集周边驻军前来。”

    金奴也不废话,直接策马而去。

    杨峥在堡内七转八转,来到了一间阁楼上,阁楼里陈设简单,一个苍老如农夫的老者跪坐在矮踏上。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杨家堡当代堡主杨道之。

    “父亲,大祸临头了。”杨峥道“今日来客居然是一个狗官,想来他们已经得知了我们的身份,恐怕这个时候大军已经在路上了。”

    杨道之笑了笑道:“该来的总会来,躲不掉,避不开。天下之大,人才辈出,我墨家也不过沧海一粟,何其渺小。既然天意如此,图叹奈何?”

    原本在阁楼上如同塑像的老者,突然道:“狗官既要灭我杨氏一族,我们杨氏一族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今天我们杨家堡就让他们流足够的血。”

    杨道之摆摆手道:“老三,何必如此动怒。”

    杨道之道:“如今魏国冉氏已得国之鼎重,杨家堡太小,就算可以抵挡得了一天两天,只要他们将杨家堡团团包围,我们的粮食也会吃光的,我等死不足惜,可是那妇孺老幼何其无辜?”

    老三道:“可是他们会放过我们的子孙吗?”

    杨道之道:“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只有听天由命了。”

    杨道之开始让人帮他正衣。他换了一衣褐色的汉服,其实汉服和秦服区别并不大,所有的区别只是颜色和配饰。秦代尚黑色,这和什么五德没有关系,只是单纯的喜欢。杨峥也一改披头散发、赤脚污面的模样,他特意不穿圆领的衣衫,脚下套着木屐,头发用古藤枝簪定,后面的中年人也是汉服打扮。

    杨道之和杨峥想的并不一样,他并不是宅男。虽然是也是墨家门徒,不过早有了出世的念头。只是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墨家都是技术型人才,在官场不可能有太大的发展,如果没有人举荐,混到死也不过是一个工匠头头。

    墨家虽然潜宗隐世不出,不过也不是什么都不知道。他探明了冉明的底细,知道冉明重用匠人,显宗魏猛、解飞都得到了冉明的重用。原本他早就想让魏猛和解飞举荐自己。但是又怕冉明所轻。正巧冉明和冉闵居然龙鱼白服,来到了乐平。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毕竟一个家族,不可能隐世太久,否则早就被历史遗忘了,这样一来,保持家族的长久性就没有了意义。冉明和冉闵虽然微服私访,可是作为乐平豪强的杨氏,想弄清外冉闵等人的行踪太容易了。

    原本,杨道之还真以为冉闵只是一群微服下来的官员,当杨道之探知了冉闵等人的身份,也吓得不轻。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874/ 第一时间欣赏大魏霸主最新章节! 作者:tx程志所写的《大魏霸主》为转载作品,大魏霸主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魏霸主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魏霸主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魏霸主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魏霸主介绍:
魏国永兴三年正月,燕国倾国之兵二十万步骑南下,连克幽、蓟,略地于冀。
老程新书《我在明末有套房》求支持一下。大魏霸主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魏霸主,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魏霸主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