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我在明朝当皇帝TXT下载我在明朝当皇帝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我在明朝当皇帝全文阅读

作者:你个小老头子     我在明朝当皇帝txt下载     我在明朝当皇帝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百五十六章 都察院改制

    有机会外放的官员用这种手段,揽财谋私,贴补家用,还算是小事。

    毕竟天下有责任出劳役的百姓众多,只要能按照要求,凑足一定数量的劳役,也不会耽误正事。

    在这期间,多征调一部分民夫,让其中有些钱财,又不想做艰苦劳役的人出钱免除劳役,其实无伤大雅,对朝廷来说,也没什么大的影响。

    所以,即便是顾佐这样清廉公正的官员,也曾这么做过。

    可见这种事不仅被当成了常态,还成了公开的秘密。

    不过这只是外放官员的揽财手段之一。

    身处京城的这些官员捞钱的办法就更多了。

    有像郭文玉这种利用职务之便,揽财的,也有向郭六虎他们那样,倒卖宫中贵重物品的。

    其实更多的官员则是利用在京城的便利,收受地方官员孝敬的。

    这种方式最难查证,也是最难发现的。

    除非被知情者举报出来,否则很难让人抓到把柄。

    此时朝堂之上敢当着李天的面说,自己没问题的人,多数都是这种情况。

    而杨士奇这些已经自曝丑闻的人,虽然也都跪下了,却并未开口求饶。

    他们的事其实并不算大,惩罚与否全在李天的一念之间,求不求饶,其实作用都不大。

    李天此时也是犯难了。

    今天这件事若是不处理,难免日后会成为言官们攻违朝政的把柄。

    可若是真的下重手处理,还不知道要刷下去多少官员呢。

    而顾佐又是他好不容易看上的一名清官,如何处理,还真是让他想破了头。

    沉默良久之后,他们终于做出了决定。

    猛地一拍桌案,大声喝道,

    “顾佐,朕念你为官清廉,公正严明,略微小过,朕也不打算追究了,依然认命你为都察院左都御史。”

    顾佐虽然为人孤僻,可是这次不仅能脱得牢狱之灾,官职还更进一步,让他欣喜莫名。

    连忙叩拜了下去,口中高呼道,

    “谢陛下恕罪,臣……臣必定鞠躬尽瘁,以报陛下鸿恩!”

    见李天终于松口了,杨士奇等人也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唯有刚刚举报顾佐的那个言官此时吓得面无人色,只当自己已经大难临头了。

    其实他今天之所以敢这么做,背后也是有人唆使的。

    具体是什么人,李天不清楚,可是他断定一定和支持刘观的那些人有所关联。

    顾佐的事情好处理,李天当朝赦免了他的罪责,不计前嫌的任用他,估计也没什么人敢多言。

    只是,外派官员利用劳役充饱私囊这件事,可就没那么容易处理了。

    首先,利用这种漏洞的人,明显不在少数。

    其次,若是少了这部分补益,他们可能会寻找其他的方式揽财贪腐,到时候造成的影响,可能还要重大一些。

    想要解决,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最管用的就是提高官员的俸禄待遇。

    只是这样一来,朝廷的负担就会立马加重。

    明朝不同于以往的朝代,在朝廷中为官的人数众多。

    在唐朝时,全国的行政官员,也只不过是七八千出头,而此时的大明,九品以上的官员,高达三万余人。

    一旦全面涨薪,那负担可不是一星半点,可能不用一年就能将朝廷给压垮。

    而李天想出的办法也很简单。

    那就是只增加外派官员的薪俸。

    “拟旨,今后所有外派官员按照官职大小,距离远近,任职时长,分别增加公干补贴,一两到三两不等,此事详情,稍后由内阁商议之后给出详细数据。”

    这道旨意一出,顿时又惹来众人的一阵惊呼。

    户部尚书夏元吉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陛下不可,这样一来,朝廷的负担将会极大增加,还请陛下三思啊!”

    李天用力的一挥手,做出了最终的决定,

    “朕意已决,此事不用再议。”

    夏元吉还想多说些什么,却是被杨士奇等人死死的拉住,不再让他开口。

    其实这时杨士奇也大概猜出了,李天到底是想干什么。

    只不过,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一时间没办法给夏元吉解释而已。

    李天说完这句话之后,有转头对顾佐说到,

    “顾御使,朕给你一个将功折罪的机会,从今天开始,由你带头,清查朝中所有涉嫌贪腐之事,但首要调查的就是都察院之中是否有人的手脚也是不干不净。”

    顾佐浑身一震,连忙拱手道,“臣遵旨!”

    而身为都察院的右都御史的金有德,听到李天的这道旨意,不禁脸色微变。

    按理说,他不管是资历还是职位,都都比顾佐要强,李天不管怎么说都不应该任用一个刚刚才上任的新人,而不用他啊。

    他刚想开口请求李天再考虑一下。

    却没想到李天接着说到,

    “尔等可能会疑惑,为何朕刚刚下旨提升了外派官员的薪俸,又要调查他们贪腐一事吧!”

    众人都是面面相觑,唯有杨士奇等人老神在在,完全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提升薪俸,是为了什么,朕就不解释了。而贪腐一事,既然朕已知晓,就没理由不管。”

    “从今日开始,之前参与过此事的人,朕也不打算追究了,希望在朕提升了他们的薪俸之后,他们能有所收敛。”

    “顾御使,朕这么说,你可是明白了。”

    顾佐连忙点头道,“是,臣明白了!”

    李天的话还没完,他继续说到,

    “从今天开始,都察院不再拘泥之前的监察,检举,弹劾任务,凡是涉嫌贪腐之事,都察院都有权利上奏。

    即便是内廷和军中出现了贪腐之事,尔等也可以直接向朕奏报。”

    群臣大惊,窃窃私语道,

    “陛下这是怎么了,先前还不遗余力的打压都察院,此刻怎么又增加了都察院的权利啊!”

    “这下都察院的权利大增,恐怕咱们今后又没有好日子过了。”

    这个决定,不仅出乎群臣的预料,就连顾佐和金有德也是没想到。

    但李天震撼之言,并未结束,他微微一笑,再次放出了一个重磅消息。

    “从今天开始,都察院的所有官员,自此以后,不再调任其他职位,改为终身制!”

第二百五十七章 决议通过

    这一下,不管是顾佐等御使,就连其他的官员也都跟着一起炸锅了。

    不再调任,也就意味着,只要进了都察院,可就再也没办法出来了。

    众所周知都察院是个清水衙门,所干的也都是得罪人事。

    有功劳皇帝未必会给嘉奖,但朝廷上出了大事,却往往是第一被皇帝责罚。

    像这样一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衙门,愿意主动加入,一头扎进来的人,基本上都是抱着镀金,之后外派之类目的的。

    但此时李天一句话,彻底堵死了,这些御史大夫们的进阶之路,他们会是如何的反响,可想而知。

    顾佐反而很快就淡定了下来,毕竟他天性如此,都察院也是他一直想要进入的衙门,此后会不会再离开,对他来说其实并无所谓。

    但金有德不同,一个月前,他还是刑部尚书,虽然油水没有户部那么大,但不管怎么说,也都是能捞到钱的好位置之一。

    担任督察御史这段时间,收入少了很多,已经让他老大的不乐意了,此时永远被框在这个位置上,他如何甘愿。

    于是他急忙给手底下的人打眼色。

    一个十分巴结他的年轻御使站了出来,拱手对李天说到,

    “敢问陛下,此举到底是何意,这样一来,都察院岂不是成了一个特立独行的衙门,今后愿意加入都察院的人,恐怕会……”

    李天早就想到会有人生出如此疑问,他也早准备好了措辞。

    面对群臣,李天朗声道,

    “天下贪腐之事屡禁不止,从未断绝,朕在这里,问尔等,难道天下官员都是这么缺钱吗,难道除了贪腐,他们就没办法活下去了吗!”

    众人都是脸色微变,没一个人敢在这个时候出声。

    李天继续说到,

    “朕以为,大多数贪腐的官员,根本就是为了贪而贪。顾名思义,他们之所以当官根本就是为了揽财而来。

    所谓千里当官只为财,说的就是这类人。”

    他这话也算是够狠、够辣的了。

    自古到今,哪有皇帝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李天还是第一个当着群臣说出这句话的。

    他们会是是如何的震撼,也就可想而知了。

    “当然,朕也不说,所有人都是这样的,但不可否认,这样的人,在朝廷之中,定然存在的。”

    “工部中有,吏部中有,甚至礼部,兵部,朕的内廷之中,这样的人一定存在!”

    “而作为监察百官,整肃风纪的都察院中是否也有,吕震的例子就在眼前,朕也不用多说了吧!”

    “然而,负责监督的人都难免贪腐,试问,朕还敢相信谁。”

    说到此处,他目光顿时变得锐利,直刺站在最前排的几个六部尚书。

    “你们一个个都和朕说说,谁敢拿自己脑袋和朕保证,你们的部下你们负责的衙门之中,绝对不会出现贪腐之人。”

    “有一个算一个,你敢保证,朕就敢下令彻查!谁敢,就站出来说话!”

    不管是夏元吉还是钱义都是默不作声。

    这种事,谁敢保证啊,出声就是死的事,除非他们疯了,否则,谁敢在这个时候吱声。

    一句话将所有人彻底震慑住了。

    李天又继续说到,

    “都察院首先要做到干干净净,给出的调查结果,才能取信于朕,才能取信百官,以及天下百姓!”

    “然而,都察院的御使们也是人,是人就可能存在被腐化的可能,想要杜绝这一切,唯有将都察院独立于所有衙门之外!”

    “朕这么说,尔等可是理解了!”

    见没人说话,杨士奇这几个心里早有准备的人,顿时站出来,高声道,

    “陛下所思所想,皆是利在千秋,老臣支持陛下!”

    李天对他们点了点头,将目光转向了夏元吉,钱义,吴中等人。

    “维吉,之融,吴尚书,你们又觉得如何呢,是否需要朕让都察院也帮你清理一下那些蛀虫呢。”

    三人得到李天的点名,各种小心思顿时抛掷云外,连忙拱手道,

    “陛下深谋远虑,臣等远不及也!听完陛下所言,臣等也是豁然开朗,还能有什么见解呢。”

    六部尚书,已经有三个表明了态度,而内阁更是全数通过,这项决议,也算是正式通过了,再也没有收回成命的可能。

    李天的目光扫过殿中所有人,发现大部分人的脸色其实都不是很正常,尤其是那些清流言官,脸色更是惨白。

    无他,朝中官员关系错综复杂,即便独立在六部之外的都察院,也是这帮清流们下手的重灾区。

    清流们能够掌握朝政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都察院的奏疏,来为自己某求福利。

    李天这一次,可以说是彻底断了他们和都察院的联系,让他们在朝堂之上的话语权,顿时折损了大半,他们脸色不怎么好,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

    除了他们之外,脸色最差就数此时在职的都察院御使们。

    他们多数都是有着清流大儒关系背景的,来都察院任职,更多的是出于利益和今后前途上的考量。

    毕竟有过在都察院任职的经历,在皇帝的眼中,总是比普通官员更值得信任一些的。

    只不过这种状况,从今天开始,就彻底的改变了。

    只许进不许出,一辈子老死在都察院中。

    对那些,本想来镀金,走走过场,有背景、有抱负的人来说,他们的前途,可能就此彻底的断绝了,这种致命的打击,没让他们当成崩溃就已经不错了。

    原本只是一场商议都察院御使人选的朝议,此刻居然变成了整个朝堂的默哀日。

    六部之外少了都察院,人员流动必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只是这种变化,到底是好是坏,还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李天也不再理会,朝臣们的窃窃私语,更没把那些御使们哀求的神色当回事。

    对身边的江保使了一个眼色,江保立即扯着嗓子喊道,

    “退朝!”

    李天刚走,群臣们就争相凑到了一起,相互商议着对策。

    闹哄哄的一片,简直比菜市场还要热闹。

    杨士奇等人嘴角含笑,没有参与进去,而是跟着李天直奔内阁。

第二百五十八章 小吏的晋升通道

    其实在早前,吕震等人的前任,杨清等人担任御使的时候,李天就有过将都察院改组的想法。

    只不过,前段时间都察院不是不干正事,就是闹出了吕震那件事,搞得李天对都察院是十分的上火加来气。

    这件事也就么耽误了下来。

    一个国家想要让官员保持清廉,高薪养廉只是最基本的办法之一,而建立一个绝对高效不手软的监察机构则是重中之重。

    这个任务吕震做不来,金有德就更不行了。

    而今天自打顾佐进入他的视线之后,他其实就打定主意了,这个人他是一定要留在都察院的。

    他等了这么久,其实就是在等这么一个人物的出现。

    要说李天对顾佐有多么的了解,其实也没多少。

    但李天特别相信自己的眼缘,他第一眼就相中了这个不管是形象还是气质,都和后世电视剧中的包拯特别像的家伙。

    再加上杨士奇等人给他说的,顾佐的经历,他冒着风险帮被当朝弹劾顾佐解围,更是当众宣布了将都察院改组的命令。

    不得不说,有的时候,做事的时机很重要。

    不管是李天早一些,还是晚一些,这么处理都察院,估计都会引起巨大的反弹,甚至被那些清流们堵着门口骂街,也是有可能的。

    今天朝上那个科道言官,为了弹劾顾佐,找不到理由的情况之下,居然将官员们这个公开的小秘密都给暴露了出来。

    让李天抓住了大多数外放过的官员小辫子。

    一通老拳下去,打的他们是根本连反击的时间和准备都没有。

    本以为会是极其艰难的一件事,没想到居然这么轻松的就给解决了。

    李天也是十分的高兴。

    见到杨士奇等人来到内阁之后,李天又微笑着说到,

    “这个顾佐还真是个贵人,朕想不到,居然因为他,这变法极其重要的一环,居然就这么轻松的解决了。”

    “士奇,你们几个这个人推荐的好哇,今后这样的人,来多少朕就用多少,来者不惧。”

    杨士奇却是苦笑道,

    “陛下,您还是饶了老臣吧,仅是因为一个顾佐,我等的脊梁骨估计都能让人给戳弯了,这要是再来几次,估计陛下您就见不到老臣啦!”

    在朝堂之上,李天为了压制那些想要挑事的清流言官们,故意对杨士奇等人说了些重话,他心里其实也听不好意的。

    “也罢,今后要是再有这样的事,朕一定提前通知你们一下。这总行了吧!”

    能得到李天这样的保证,对于臣子来说,他们还能多说什么,除了苦笑一下,也没别的话可说。

    任瑾毕竟年轻,看得可能不如李天和杨士奇等人这么远,不免有些担心的对李天说到,

    “陛下,都察院从此之后,不得在调任其他的衙门,这件事短时间看起来,可能会极大的遏制,那些御使们贪腐的可能。

    可是长此以往,臣担心都察院将会再也没有新鲜血液加入,这对将来大大的不利啊。”

    任瑾的话其实也是黄准和杨士奇等人担忧,只不过李天此时正在兴头上,他们也不想破坏了李天的这个兴致,这才没有多说什么。

    却不想还是被任瑾给说了出来。

    李天轻轻的摇了摇头道,

    “这点你们大可不必担心,将来,都察院必将会和司法衙门一样,树立到大明的所有郡县之中。”

    “到时候需求的人员数量将会是一个惊人数字。”

    “而都察院已经独立在六部之外了,所以今后的人员选拔,就可以更加大胆,更加实事求是一些。”

    这两句话听得杨士奇等人都有点懵,不解的道,

    “陛下这是何意,难不成都察院的人不需要参加科举了吗!”

    李天猛地打了一个响指,赞道,

    “士奇不愧是当朝首辅,见识果然非同一般。”

    “你猜的没错,朕正有这个打算!”

    杨荣有些担忧的道,

    “可是不经科举选拔出来的官,那还能叫官吗!”

    “为何不能叫做官,既然工匠都能通过工举来考天工院的官,为什么不能通过大明律的考核来为都察院和司法衙门选拔官员。”

    给杨荣解释了一番之后,李天侃侃而谈继续说到,

    “凡是精通大明律,经过选拔培训之人都可成为,朝廷的官员。”

    “这样一来,那些识文断字,却又永远没办法当官的小吏,也有机会步入到朝廷官员的体系之中,让他们也有了晋升的通道,岂不是一举多得。”

    几人一听,李天居然连后备人选都有了,顿时显出一副惊讶的模样。

    经过仔细的思索之后,杨士奇似乎突然开悟似得道,

    “妙啊,陛下此举深意,真是妙不可言啊!”

    黄准一时还没反应过来,急忙问道,

    “士奇快和我们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杨士奇捋了捋下颚那已经有些花白的胡子道,

    “不知道你们听说过一句话没有,‘县官不如现管!’”

    几人一愣,皆是没明白过来。

    李天也乐得看杨士奇到底领悟了多少,也没有插话。

    杨士奇哈哈一笑,

    “你们几个啊,还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啊。”

    “这县官不如现管,说的其实就是地方小吏的可恨之处,原本平静的县城,就是被这些小吏给搞得乌烟瘴气,让百姓们苦不堪言。”

    “而那些县官三年换个地方,就算想管也是力不从心。”

    “那些小吏之所以会这么横向霸道,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们已经断绝了继续当官的可能,手里还有点权利,除了揽财之外,也就没别的能干的了。”

    “陛下的计划要是能够实施下去,让这些原本仕途无望之人也都有了晋升的通道,你们说说看,他们是否还会这样祸害百姓呢。”

    这时,杨荣等人送算是回过味来。

    也是渐渐的明白了李天这么做的原因。

    “原来如此,陛下竟是如此的深谋远虑啊,臣等汗颜……”

    “士奇你也真是的,早这么说,我等不就早就明白了,又何必在陛下面前丢人现眼呢,哎,你可真是……”

    几人先是互相损了一波,然后又相视哈哈大笑起来。

第二百五十九章 公检法的雏形

    公检法的体系,是后世全世界最强大的几个国家用自身经验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行政体系。

    这套体系,将各级行政人员的职责划分的非常清楚,互不干扰,又互相补助。

    这样一来不仅避免了区域长官权利过大,造成的各种贪腐以权谋私的可能,更是杜绝了普通百姓,有冤无处伸有仇没法报的可能。

    今后各地长官,仅需要负责行政方面的事物,不仅县官衙门的人员能够清减不少,他们的工作量也会相应的减少到最低。

    让他们从繁忙的断案,审案之类的杂务中脱离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关注地方的经济,农桑之类的应尽义务,这才是一个地区长官的该做的事。

    只不过,目前不管是司法衙门,还是都察院,都刚刚改组,还处在试点的过程之中,全面下方各个州府衙门,估计短时间之内也是没可能的。

    人手是一个方面,让全天下的百姓认同这种体系也需要一个适应的时间。

    不过李天并不不着急。

    自己过来才一个来月而已,能将这个框架初步的搭建起来,其实已经非常的不容易了。

    有时,李天也在暗自庆幸,自己穿越到了一个好时候。

    此时的大明,最大的外敌蒙古,被朱棣一通五连给打的至少十年之内是翻不起任何浪花来。

    内部,原本手握重兵,足以和朝廷对抗的各地藩王,先是被朱允炆一通大板子给拍的晕头转向。

    紧接着又被朱棣从头到脚的给收拾了一遍。

    兵权被收了回来,他们从原本的不可一世,全都成了没牙的老虎,任由揉搓也不敢多说一句。

    在这样内忧外患全都没有的情况之下,李天这才敢大刀阔斧的,对自己看不顺眼的各种政策进行改革。

    甚至连朱元璋一手建立的卫所制度他都敢下手,朝中的大臣除了背后嘀咕几句,并没人敢真的说什么。

    否则,一个弄不好,激起了某个地方藩王的反叛,在自己的新军还未建立完成的时候,他还真不一定能轻松的将叛乱剿灭。

    但目前,不管是户改,清查天下卫所,还是改组都察院,还都只是初级阶段,都还只是为后面更大的动作垫脚铺路,可各方反应他也不得不防。

    在和杨士奇等人又商议了一阵政务之后,李天就离开了内阁。

    转头让人将消失了好几天的黄严给叫了过来。

    黄严这两天也不知道忙什么,搞得和没睡醒似得。

    不过李天看到他满脸春风的样子,猜想,这家伙这段时间,指定是没少捞。

    反正闲着无聊,就忍不住拿他逗趣道,

    “黄严,你这个王八蛋,最近又瞒着朕搜刮到了多少民脂民膏啊!”

    黄严当即脸色一变,普通一声跪倒了地上,哭丧着脸道,

    “陛下,您可要明察啊,老奴就前段时间从那帮子官员手里抠出了点油水,而且大部分已经孝敬给陛下您了,这几天老奴的确是没敢再伸手哇。”

    李天自然是不信黄严会这么老实,故意装出一副心知肚明的样子吓唬他道,

    “你的一举一动,朕可是了如执掌,怎么样,新的那所宅子住的可还舒坦。”

    听到李天居然一下子就道出了现在的住所,黄严顿时惊出一身的白毛汗,心里不断的咒骂,“到底是那个乌龟王八蛋,将自己老底都给抖了出来了!”

    心里忐忑不安,嘴里连忙求饶道,

    “陛下恕罪,老奴除了那栋宅子之外,再也没多碰过其他的东西啊,老奴这就将宅子退还,这就去……”

    见实在是从黄严这里榨不出什么油水来了,李天轻笑一声,

    “罢了罢了,那宅子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就当朕赏你的好了,你给朕说说,最近朝中百官可有什么异常之处。”

    自打锦衣卫被李天裁撤了南北镇抚司之后,锦衣卫就彻底成了摆设,不仅职权大大的削弱,就连人手也不足从前的一半。

    而东厂则是趁机插手到了监察刺探百官言行的任务之中。

    虽然李天为了杜绝东厂一手专权的可能,对他们权利进行了限制,可他们依然算的上是京城最让人恐惧的一个衙门。

    李天前段时间让黄严带人调查吕震和李庆等人贪腐的时候,也曾吩咐过让黄严暗中打探朝廷百官私下的言行。

    黄严自然是不敢怠慢,在一边调查贪腐一案的同时,一边用收买潜入之类的方式,刺探除了不少的情报。

    但很多情报其实都没什么大用,他也就没和李天报告。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他还真的收到了一个消息,只不过还未得到证实。

    但现在李天既然问起来了,他也不好说什么有用的消息都没查到,就将这件还未被证实的消息报告给了李天。

    “回禀陛下,老奴最近查到,成国公和英国公等人来往甚密,,不知在私下商议着什么,他们甚至还和镇守边关的武远伯朱荣等人有所联络……”

    听他一本正经的说出这件事,李天又气又想笑。

    抬腿一脚将黄严给提了个跟头,

    “去你个蛋,闹了半天,你居然就查到这点事?”

    黄严愣住了,这还不算是大事,那还有什么是大事。

    那可是两个手握兵权的国公和掌管边军几十万人马的守边大将啊,他们聚在一起密谋,天下还有比这更让人担忧的事吗!

    黄严还以为李天发火,是因为自己查的不够详细呢,连忙解释道。

    “陛下恕罪,老奴收到消息时间太短,只查到了这些,陛下您再给老奴一点时间,老奴定然将他们密谋之事差个水落石出。”

    李天扶住自己的额头,苦笑道,

    “这件事你就不用查了,他们商议的事,是朕的安排!”

    “啊,这……”

    黄严一脸懵逼,搞了半天,自己居然弄了大乌龙啊。

    他脸都快皱巴道一起了,想笑又不敢,想哭吧又挤不出眼泪来,可给他难受坏了。

    建立新军的事,还未对外公布,而成国公和英国公两人嘴巴又比较严,以至于直到现在,外界还不太清楚这件事。

第二百六十章 悠悠众口,不得不防

    黄严也是最近在外面忙的脚不沾地,发生在宫里的事,他还真是不太清楚。

    李天见他那副委屈的模样,随意的摆了摆手道,

    “这件事也怨不得你,这次就算了,不过今后监察百官的事,你一定要更加谨慎小心一些,不可再弄出这样的乌龙了。”

    黄严连忙恭敬施礼,

    “陛下放心,老奴一定竭尽全力!”

    说完这句话,李天就不耐烦的摆了摆手,想让他退下。

    不过他临时又想起了一件事,重新将他叫住。

    “最近这段时间,朕估计会有不少的科道言官串联起来,你给朕将他们盯好了,朕要知道他们私下都谈论了什么!”

    “是陛下,老奴必当尽力!”

    看着他那副咬牙切齿的模样,李天忍不住提点他道,

    “朕只是让你,监察打探,你要是敢有多余的动作,小心朕要了你的脑袋,你明白吗!”

    说完这句话之后,李天就再度挥手,让他滚蛋了。

    要说黄严这个人,办事能力自然是没得说。

    只不过,可能是跟在自己身边的时间不如江保和王福等人那么多,他还是改不掉从前那些太监们身上的某些习惯。

    贪财,阴狠,城府深!

    这些毛病,在李天看来,其实都很容易解决,唯独性格上的缺陷是无法弥补和后天改善的。

    相比江保他们,黄严办事之时,手段更加酷烈了一些,为人也更加的睚眦必报了些。

    但李天也知道,不管什么时候,不管是盛世还是乱世。

    身为帝王,身边总是会需要一些办脏事之人。

    而黄严就是他手中那把,不方便放到明处的刀。

    只要自己能将他牢牢的掌握在手里,那有很多不方便的事,都可以交给他去处理。

    所以,黄严用手中的权利谋取私利,李天对此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未真的处罚他。

    真是因为他知道,这样的人,他暂时还是需要的。

    就像是,这次让他去刺探科道言官的私下言行之事。

    这根本就不是一件能放到明面上的事,自古以来,哪有皇帝去监听臣子言行的说法。

    即便有,也不太可能放在明面上。

    科道言官,六科给事中,最高的品级也不过七品官。

    本来区区言官,李天根本就不应该放到心上的。

    但是站在他们身后却是,一个个有名的大儒,例如孔彦缙之流。

    这些人看似没什么权利,却掌握着此时天下的口舌舆论风向。

    说句不好听的话,有时候他们说的事,可能比自己这个皇帝还要管用。

    李天在乎的不是那些言官们的私底下讨论的事,他在乎的是,他们身后那些足以影响天下悠悠众口的大儒们的反应。

    不管是变法,还是改组都察院,其实都已经慢慢的触及到了这些人的底线,他们会对这些事有什么反应,是李天预料不到的。

    虽然他可以将挑事之人杀一儆百,可是光靠刀是无法堵住天下之人的口舌的。

    万一,让他们给自己冠上一个祸乱黎民、一代昏君的大帽子,想要再挽回形象,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若是这个时候,有哪个不甘寂寞的藩王,像当年的朱棣一样,揭竿而起,那麻烦将会更大。

    防范于未然,总要比后面的补救,要来的稳妥。

    这也是李天让黄严做这些脏事的主要原因之一。

    将黄严打发走之后,李天简单用过午膳之后,就有进入了无所事事的状态之中。

    其实他也不是无事可做,御书房中还有着一大箩筐的奏折等着他去批阅呢,就算忙到天亮,也不一定能忙的完。

    可是相比于处理枯燥的公文,他还是更加倾向,去皇宫外转悠转悠。

    此时距离火柴和肥皂的工坊改造已经过去三天了。

    即便是中秋,负责改建工坊的人也都没歇着,经过这三天紧锣密鼓的改造,工坊已经可以正式开工了。

    而今天就是工坊正式开业,进行招工的第一天。

    作为自己手底下,在这个时代诞生的第一家标准工坊,它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李天是说什么也要当场观摩一二的。

    叫上江保等人,李天简单的穿了一件便服,就出发了。

    ……

    城北德胜门,一进来就是日忠坊。

    什刹海从整个坊中间穿过,将整个日忠坊分为的两个部分。

    北部靠近城墙的部分是整个京城寺庙最密集的地方,也是整个京城节庆期间人流最密集的地方。

    这地方寺庙密集到什么程度,方圆不过三四里的位置上,就坐落着,明寿寺,龙华寺,广化寺,千佛寺,妙缘观等等人数过百的大寺庙。

    而这次建造的两个工坊,就坐落在德胜桥附近,距离浣衣局只隔着两三条胡同的,羊房胡同上。

    因为靠近什刹海这个京城的内湖,不管是取水,还是运输,都是十分的方便。

    李天对这个选址还是非常满意的。

    其实靠近什刹海的地方还有很多,最终选择在这个地方落脚,一是因为,这地方人流比较集中,相对来说,招工也是比较容易的。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地方也是普通平民最多的地方。

    工坊暂时还未提供住宿,对于那些来上工的百姓来说,下工之后,能尽快回到家正是他们急需的。

    否则,每天上工都要从城南走到城北,光是路上消耗的时间都快两个时辰了,还有什么精力和力气干活呢。

    至于靠近寺院集中的地方,其实也有一个原因。

    京城的外来人口,若是没有亲人投奔大多数都是没有落脚地方的。

    而佛寺因为要广结善缘的原因,经常会给这些无家可归之人,施粥,给他们一个暂时落脚安歇的地方。

    所以这里就成了,这些无家可归之人主要的聚集地。

    而李天首要的招工对象,就是这些居无定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人。

    所以才将工坊的位置定在了这里。

    半个时辰不到,李天等人就来到了工坊附近。

    可是此时,前后两三条胡同,几乎都已经被前来应聘的百姓给挤满了,他们几个人想要过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第二百六十一章 纸盒有门路了

    见到仅是第一天,居然就有这么多人赶来,李天还是很高兴的。

    并未让王福等人打搅他们。

    从旁边饶了一大圈,这才来到了工坊前。

    但李天并没有急着上前,而是躲在人群后面,静静的观察了起来。

    按照李天的吩咐,负责招工的人,在工坊前树立的一个硕大的牌匾,上面写着一些工作内容上的事,以及对招工对象的一些要求。

    此时普通人很少有识字的,工坊还贴心的给他们安排了一个专门解答问题的人。

    工坊前,一字排开了十来张桌子,上面坐着临时从宫中抽调过来的几个识字的小太监。

    他们对这些来应聘的人,进行简单的面试询问。

    而负责两个工坊今后运作的,黄斐和昨天才匆匆从彭城赶来的张永日正在交谈这什么。

    多日不见,张永日不仅不见清减,好似还胖了不少。

    估计是在老家除了吃喝也没别的事可做给闲的。

    昨天刚刚回来的张永日就被皇后叫道了后宫,耳提面命的教育了足足三个时辰。

    具体说的些什么,李天并不清楚,但根据王福的回报说。

    他临走的时候,脚都是软的,估计是被皇后给训斥的够呛。

    不过此时见他满面春风,和黄斐相谈甚欢,一点国舅爷架子都没有的样子。

    想来皇后对他的一番训诫还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这时,某个桌子钱,突然爆发出一阵骚乱。

    李天等人抬头看去,发现竟然是一个五大三粗的壮汉正拉着负责面色的小太监,扬手欲大人的样子。

    “我呸,凭什么旁边那个骨瘦如柴的家伙都能通过,俺为什么就不行,难道俺的力气比不上他们吗!”

    那个小太监一边挣扎一边给他解释道,

    “本工坊目前只招收,居无定所没有收入的穷苦百姓,你虽然身高体壮,可并不符合规矩啊。”

    那个大汉双眼一瞪喝道,

    “你给俺说清楚,有什么不符合的,俺要力气有力气,即便吃的多了点,可是俺干的活也多啊。”

    那个小太监一时语塞,正不知道该办的时候

    出身內宫酱醋司的黄斐却是笑呵呵的走了过来,轻轻一抚,就将那个小太监从壮汉手中给弄了出来。

    抬手拿起刚刚小太监记录的东西对壮汉道,

    “你叫王五?”

    黄斐跟随过不少的大总管,一身功夫也是不弱的。

    这个叫王五的壮汉虽然有些力气,可也绝不是黄斐的对手。

    见他轻而易举的就将人从自己的手里给救了出去,他脸色微变,低声哼道,

    “没错!”

    黄斐微微一笑,轻轻抖了抖那种纸,接着对壮汉道,

    “你刚刚说,你家祖孙三代都定居京城,家中也有工坊商铺,家世也算优厚,的确不符合咱们工坊的招工条件。”

    那个壮汉顿时急了,他实在闹不明白,为什么家世好的反而没人要呢,找遍天下也没这个道理啊。

    他忍不住质问道,

    “这是为什么,凭什么有些家世的就不行,没有这个道理啊!”

    黄斐也不着急,耐心的给他解释道,

    “这两座工坊皆是陛下下令建造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给城中那些无依无靠百姓一个养活自己的机会!”

    “咱们招的人数的确不少,可城中无依无靠的百姓也是不少,即便全都选择这类百姓,估计还是会有很大一部分人,暂时轮不到。”

    “类似你这样的,在京城有家有业的人,三五天赚不到钱也不会饿死,可是他们就不行了。”

    “若是因为多找了你一个,而饿死了被你顶替的名额,这岂不是我等罪过。”

    说完,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咱家这么说,你应该能明白了吧!”

    那个壮汉微微一愣,表情有些颓然。

    道理很浅显,即便是他这样的粗人,经过黄斐的解释之后,也明白了过来。

    但他还是不甘心,脸色逐渐变得凄苦道,

    “大人您有所不知,小人家中虽然有屋有店铺,可是最近这段时间,是分外未曾赚到啊,要不然俺也不会这么执着,实在是家中已经快解不开锅了。”

    见他这样一个壮汉,居然被生活难为成这番模样,黄斐也微微升起了一点恻隐之心。

    将他引到一旁,让那个小太监继续招人。

    耐心的问道,

    “你家是做什么生意,为何会惨到这种地步呢!”

    王五也不敢隐瞒,整理了一下情绪说到,

    “小人家中祖上三代都是经营造纸作坊的,原本生意还算不错……”

    说着说着他的眼泪就流了下来。

    “可是没想到,父亲大人一病不起,俺又没那个天赋,祖传的手艺到了俺这里算是断了。”

    “勉强接过了作坊,但是做出来的纸,又后又硬,根本就卖不出去。”

    黄斐一听又厚又硬的纸,顿时眼睛一亮。

    不管是火柴还是肥皂,普通的包装都是需要纸盒的。

    他这段时间,为了寻找制作纸盒的材料绞尽了脑汁,连续找人做了十多款,都不符合他的要求。

    此时听到王五说他家的纸又厚又硬,顿时来的兴趣。

    带着点期待的意味问道,

    “你家的纸,能达到多厚,有多硬。”

    王五顿时挠头,他虽然技术达不到父辈的水准,可也知道,纸这种东西,越是薄越是柔软,才算的上是上品。

    不知道为什么眼前这个大人会对又厚又硬的纸感兴趣,但他还是如实说到,

    “不敢欺瞒大人,俺做出来的纸,比普通的宣纸要厚三四倍,要说有多硬……”

    经过他这么简单的一介绍,黄斐更加笃定,他所说的东西,正是自己需求的了。

    连忙郑重的对他说到,

    “王五,咱家也不瞒你,你家所产的纸,正是咱家需要的。

    这样吧,你先回去弄点成品过来,如果要是真的符合咱家的需求,咱家虽然不敢保证你将来富可敌国,但是做到全京城第一造纸作坊,还是没问题的。”

    王五一听他这话,简直都快呆住了。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为了养家糊口,不惜出来打零工,却误打误撞找到了拯救自家作坊的门路。

第二百六十二章 工坊,大锅饭

    虽然有点不敢置信,可是看着黄斐那郑重的表情,他又不得不信。

    于是连忙施了一个大礼,对黄斐说到,

    “此事若是能成,您老就是俺们一家的大恩人,不管结果如何,俺先在这里给您老扣头了。”

    说着,纳头就要拜下去。

    黄斐连忙将他拉起,宽慰的说到,

    “如此大礼,咱家可是承受不起,到底如何还是要看,你的本事啊!”

    王五起身之后,用力的拍着自己的胸脯道,豪爽的道,

    “嘿嘿,将纸造的又光又亮俺不行,可是要说,将纸造的又厚又硬,俺还是有些心得,大人您放心,俺保证绝对让大人您满意。”

    黄斐瞧着他的那股憨劲,被他左一句大人有一句您老,给弄得是想笑又不好意思。

    又嘱咐了两句,就将他给打发走了。

    解决了一件心头大事,他顿时感觉轻松了不少,回到后面和张永日继续谈笑,也显得更有精神了。

    李天将刚刚的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虽然黄斐和王五谈话之时,声音并不大,可是他还是从只言片语之中分析出了大致的内容。

    心中对黄斐的为人处世,以及应变的能力有了一番新的认识。

    暗道,“这个黄斐不愧是出身工坊家庭,能力还真是没得说啊。”

    看了半天,大致要了解的,他也算是了解了。

    于是就带着江保等人,慢慢的走了过去。

    黄斐和张永日一见到李天居然亲自来了,连忙起身准备接驾。

    但李天暗中对他们挥了挥手,让他们不要暴露自己的身份。

    即便如此,两人还是对他十分的恭敬,李天怕引起外面众多百姓的关注,赶紧随着他们步入了工坊的内部。

    此时的工坊,因为工人还没有招募齐全,还未正式开工。

    但里面的一应设施,该准备的都已经准备好了,各种材料也都堆满了一个个仓库。

    来到一个装有白鳞的仓库前,看到门口的位置上摆了不少的大水缸。

    他默默的点了点头,心里赞道,

    “这黄斐做事还挺仔细的,白鳞是易燃物品,他居然知道在外面放上这么多水缸以防万一,的确难得。”

    原本,这种既危险又有污染的工坊,都应该建在城外人烟稀少的地方的。

    可是这样一来,不仅招工不方便,让人迁里京城,估计很多人都不愿意过去。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若是工坊建立在城外,李天视察也不是很方便,也就没办法更好的掌控。

    所以他最后还是决定,将这第一家工坊先开在城里,等上了正轨之后,再将想其他的。

    巡视了一圈之后,发现这间工坊,虽然距离自己心目中的后世的那种工厂,还是有一段距离的,可在这个时代,能弄成这样也算很不错了。

    这里层次分明,占地最广的是分割开来的一个个操作间。

    这样做的目的。

    一是,为了防止某些人操作失误,引起的大火的话,也不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二是,分组分区的模式,相比一窝蜂似得挤成一团,更方便管理和掌控。

    办公区位于工坊最高处的一间小阁楼上。

    从这里一眼望去,就能将整个工坊收入眼底,更方便管理者掌控全局。

    这样的设计,李天只是提出了一个概念,没想到他们居然全都给实现了出来。

    这样李天对他们的评价更上了一层楼。

    看完前面的操作区之后,李天等人紧接着就来到的,位于工坊后方,远离操作区的食堂。

    没错的就是食堂。

    因为占地和投入的限制,工坊暂时还没办法为他们安排住所,但是每天管一顿饭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至于为什么不弄成,一日三餐都在这里吃。

    其实李天也是有着自己的考量的。

    首先,要是工坊什么都管,工人很可能会产生惰性,这对他将来的规划不利。

    其次就是,为了照顾更多的家庭,工坊的工人他们尽量是一家只要一个人。

    若是家里的大人全都成为工人,那么他们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很可能就会失去应有的照顾。

    李天可不想,自己的宏图大志还未展开,就早就出那么多凄惨的留守儿童出来。

    一日供应一餐,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省去了他们中午吃饭的时间,效率能提高不少。

    这这么做的原因,并不是李天丧心病狂,压榨工人。

    而是,在这个时代,除了家境殷实的人,绝大多数普通人,还只是一天只吃两顿,甚至有的人家一天只吃一顿饭。

    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

    现代人都知道,没有体力劳动的时候,一天吃两顿还能勉强承受,可是在高强度的工作时还是这样,那就非常可能造成工人的营养不良。

    强制让他们吃午饭,其实也是为了他们好。

    李天他们来到这里的时候,正好赶上食堂的大师傅做好了午饭。

    此时工人们还未正式入职,这些饭其实都是给外面负责招聘那些小太监,和后面这些管理库房的人准备的。

    闻着那些饭菜的香味,李天虽然刚吃完午膳,却还是忍不住想要尝一尝。

    随即大手一挥,高兴的对黄斐等人说到,

    “给朕也来一分,朕也试试你们的手艺。”

    那些大厨其实都从外面聘请来,或者干脆就是从这些前来应聘的百姓中招来的。

    他们做的东西,普通人可以吃,可谁又敢给李天吃呢。

    不管是黄斐还是张永日,都是一脸的苦涩,就差哀求了,

    “陛下万万不可,这些腌臜东西怎么敢给您吃呢。”

    不过李天已经打定了主意,他们拦着也是没用的。

    他们不给,李天就自己端着碗筷,自己去弄了一大碗的饭菜,稀里哗啦的就大吃了起来。

    前世的李天虽然没在大型的工厂打过工,可这种食堂的大锅饭,他在上学的时候可是没少吃。

    熟悉的感觉,熟悉的味道,顿时让他回忆起当年上学时的青葱岁月,忍不住的感叹道,

    “这个味道还真是让人怀念啊。”

    这句话一出,不止王福等人愣住了,就连张永日和那些负责做饭的厨子们也都愣住了。

    “您老可是堂堂的皇帝啊,何时吃过这种东西?”

第二百六十三章 引路人

    为了不让李天尴尬,王福等人也都跟着端着一个大碗,胡乱盛了一碗。

    在李天跟前学着李天蹲在地上,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

    原本以为,这种粗制滥造的东西会很难吃。

    让他们没想到的是,相比宫廷中的各色美食,这种最底层人才会食用的大杂烩的饭食,居然别有一番风味。

    不管是王福江保,还是张永日,还是黄斐,他们有的人出身其实都不算低。

    有的就算开始很苦,可后面无不是锦衣玉食吃到腻。

    吃着吃着,王福微微一愣。

    忍不住惊喜的道,

    “这味道……这味道,居然和家母做的饭菜有八九成的相似啊!”

    说着说着,他的眼泪就流了下来。

    “小时候家母也是如同这般,将很多东西放到一起蒸煮,根本就不讲究荤素的搭配……

    但因为老奴家贫,这样的饭食,都不是每天都能吃到!

    感谢陛下,感谢这几位大厨,再次让老奴找回了当年的味道……”

    听着他的话,其他几人都沉默了下来。

    贫苦人家日常都吃些什么,根本就没个讲究,无非就是弄到了什么,就吃什么。

    只要能充饥,只要能填饱肚子的东西,就都是好东西。

    食堂这几个大厨其实厨艺并不算差,做出的东西,也不是说让人难以下咽。

    他们用的材料,也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达到了一定标准的。

    虽然赶不上宫中御用,但和普通人家的饭食比其实并不差。

    对于普通人来说,一日三餐,即便每餐都能吃到这样的东西,已经是侥天之幸了,那里还有那么要求。

    同样的东西,吃在不同人的嘴里,感觉是不同的。

    李天也没想到,自己的无心之举,居然还能勾起王福的童年回忆。

    端着饭碗将最后一点东西扒拉干净之后。

    李天随意的抹了抹嘴,微笑着对几人说到,

    “你们觉得味道怎么样。”

    王福刚刚发完感叹,自然是大声赞叹,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而江保张永日等人,虽然吃的也挺香,可并无太多感慨,但见王福都这么说了,又怎么敢出不好吃呢。

    “不错,非常不错,这是奴才吃过的最特别的一餐了。”

    李天也知道,他们其实都是言不由衷,但他并没打算揭破。

    起身之后,微微叹息道,

    “普通的百姓一生,想要活下去的即便需求是什么,无非就是两样东西。

    头顶遮风避雨的片瓦,和肚饿之时锅中能充饥饭食,仅此而已!”

    “他们索求不多,可一年到头,忙碌一整年的他们,有很多人还是连这个最低的需求都无法满足。”

    “这是为什么,是天下的土地不够用,还是说他们天生懒惰,不事生产?”

    “其实都不是,而是他们辛苦忙碌的收入,大多都被贪官污吏,奸商恶霸们夺走了。”

    “可贪官杀不尽,奸商恶霸除不决,即便是朕也是有心无力。”

    说到这里他稍微停顿了一下,看着眼前几个人都陷入了沉思,他又继续说到,

    “朕身为一个帝王,何尝不知道百姓们的疾苦呢!”

    “所以朕才绞尽脑汁,想办法让天工院弄出了自来火和肥皂,让你们建造了这两座工坊。

    为的就是给那些无家可归,无田可耕的百姓们一个活命的机会。”

    张永日本来还抱着大赚特赚的心思,来担任这个掌柜的。

    此时听了李天的肺腑之言,心里顿时感觉不是滋味。

    忍不住开口道,

    “陛下您宅心仁厚,拳拳爱民之心天地可鉴,臣想,百姓们也一定和臣一样感同身受!”

    其他几个人也都一拱手,表示赞同张永日这句话。

    见张永日这个纨绔都这么说了,李天知道自己想要达到的效果总算是达到了。

    不过李天转头话锋突变,郑重的说到,

    “当然,帮助更多的百姓脱离苦海,只是朕的第一个目标。”

    “朕真正要做的是,让天下百姓,不用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也能有好好生活下去门路。”

    “而工坊就是这个出路。”

    “能不能将工坊做大做强,关系的是天下无数的百姓!

    黄斐,永日,你们两个都是朕精挑细选出来的,为朕和天下百姓开路的人,现在你们可明白你们身上的担子有多重了吗!”

    两人闻言俱是浑身一颤,当即跪倒在地,脸色郑重的道,

    “陛下尽管放心,奴才(臣)必定不让陛下失望,将工坊做大做强!”

    听着他们仿佛打了鸡血般的宣誓,李天会心一笑。

    心中暗自得意,“老子还真是个天才,只是和他们一同吃了碗大锅饭,都能顺便收服一下人心,我咋这么有才呢。”

    不管是火柴还是肥皂工坊将来会给李天赚多少钱,但在将来大明帝国中,它们也不过是众多工坊中沧海一粟。

    只是因为这是第一家工坊,李天才这么重视。

    都说万事开头难,只要这第一关过好了,后面的路才能更加的通畅。

    而黄斐和张永日作为工坊的两个核心,他们是否尽心尽力,影响重大。

    李天也不得不用这种手段,对他们进行攻心的策略。

    不管是重罚还是重赏,都有着巨大的弱点,唯有让他们真的对这个自己目标和机会有了切身的认同感。

    他们才能真的领悟工坊的精髓,才能将工坊成功的办下去。

    有一些东西,需要他手把手的去教,去改正,但有一些东西,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为了不暴露自己准备用工人抗衡日渐强大官绅集团目的,他能说的能做的,其实也就这么多而已。

    “好,很好,你们能有此决心,也不枉朕对你们寄予厚望,都起来吧!”

    简简单单的一顿饭,能收服两个人的心,李天觉得再也没有比这更划算的了。

    话说,刚刚吃的那碗饭,也不算难吃,比起当年学校里那几个地狱大厨的某些黑暗料理,不知道强了多少倍呢。

第二百六十四章 烦死人的奏折

    李天在工坊又待了半天,将今后的生产管理之类的事情,和他们嘱咐商谈一番之后,李天就离开了这里。

    工坊的一切事情都在朝着预期中的方向前进着,李天感觉。

    即便黄斐两人开始的时候可能会有一点束手束脚,但过上一段时间之后,应该就没什么大问题了。

    回到宫中之时,已经是下午的四点多了。

    眼看吃晚膳的时间还早,李天就先去处理了一下奏折公文。

    批阅了差不多一个时辰之后,原本心情大好的李天就开始有些不耐烦了。

    无聊,实在是太无聊了。

    各地的政务不管有问题还是没问题,那些个地方官们,总想着写几道奏折,在皇帝面前露回脸。

    有的时候甚至,原本屁大点事,都会被他们改头换面,当成天大的事,写到奏折里面去。

    这类奏折是不看到最后,是根本就不知道他们真正想要说的是什么的。

    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奏折里面通篇都是溢美之词,先是对皇帝一通歌功颂德,然后才在不起眼的位置,将自己想要说的东西给表达出来。

    批阅这样的奏章时,非常的考验李天的阅读理解能力,若是稍不留神,可能就错过了,他们真正要表达的意思。

    这其中有的事不是什么大事,可以不用理会,但有的事就是非常严重,不得不处理了。

    要是全都粗略的过上一遍,很有可能就会错过真正重要的信息。

    原本一分钟就能看清楚明白的事情,此时每一个都可能要李天花上五六分钟,甚至十来分钟才能弄清楚。

    这让他十分的恼火。

    看吧,实在是浪费时间,不看吧,可能就要漏掉很重要的事情。

    对此他其实也是没什么办法的。

    人家一年都见不到你一面,在奏折中恭维你两句,给你说上几句好话,其实也是没什么问题的。

    到了后来李天实在是看不下去,很想大袖一挥,招一批识文断字的太监来,帮着自己批阅奏折。

    但他转念一想,明朝后期很多皇帝都是这样偷懒,这才让那些太监有了懵逼皇帝,在朝廷中作威作福的机会。

    自己真要是真这么做了,轻松倒是能轻松不少,可万一养成了习惯,自己岂不是也有极大的可能变成一个昏君!

    其实,此时的内阁制度已经十分的完善了,他若是真的不想处理这么多的奏折。

    完全可以将不算太重要的奏折全都扔给内阁的几个人,让他们帮着处理。

    不过,这就和任用太监帮着批阅一样,很容易出现被下面人蒙蔽的可能。

    虽然杨士奇等人,此时还不至于敢对自己隐瞒重要的事情。

    但凡事都有万一,谁也不敢保证,内阁就不会出现问题。

    李天是绞尽了脑汁,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来减轻自己的压力。

    咬着牙又批阅了一阵之后,李天再也坚持不下去了,扔下所有东西,就不管了,一溜烟跑到了皇后坤宁宫。

    见四下无人,他就一头扎进了皇后的怀中。

    像是一个被人欺负了小宝宝一样寻求安慰一样,死皮赖脸的抱着她,任凭皇后怎么躲闪他就是不撒手。

    皇后被他这样怪异举动给弄得有些懵了。

    苦笑着问道,

    “陛下您这是怎么了!”

    李天在她怀中用力的呼吸了好几下,这才带着略显委屈的声调说到,

    “朕苦啊,每天都要批阅那么多的奏折,真是烦死朕了。”

    皇后听着他这略显俏皮的话,不禁娇笑着道,

    “陛下您未亲政之前,不也要天天批阅奏折吗,那时怎么不见您抱怨,怎么现在又开始抱怨了呢。”

    其实,处理奏折每天只需要花三四个小时,就差不多能处理完一天政务。

    如果按照前世普通公司职员的工作时长来看,区区三四个小时就能忙完一天的事,他们还巴不得这样呢。

    李天之所以觉得批阅奏折难受,其实主要还是因为那些奏折大多数都是用十分复杂的措辞来陈述事情的。

    这就让他需要耗费很多脑细胞,在大脑中搜索响应的词汇的意思,花很长时间才能弄懂他们要表达的事情。

    这其实也是没有办法的。

    此时的人全都用毛笔书写,字不可能写的太小,奏折也就巴掌大,书写的空间十分有限。

    想要在有限的空间写下足够的东西,就必须用那种一个词,饱含很多意思的方式来陈述。

    这种方式不仅对写奏折的人来说,是一种考验,对阅读的人来说也是一种折磨。

    李天沉默了一下,然后又嘟囔似得道,

    “那能一样吗,那时候父皇还在,朕是不得不那样,可现在……”

    皇后被他这话给弄得差点无语,轻轻抚摸着他的额头,温柔的道,

    “有何不同,这个天下在您被封为太子的那一天,就注定了将来必定是要又您来执掌的。

    那时您都可以通宵达旦的批阅奏折,现在为什么又不情愿了呢。”

    被皇后的小手一阵揉搓,他的心情顿时好了不少。

    体会着皇后的温柔,他真是想永远的这么舒服下去。

    “哎,若是一次就能处理很多天的政务,朕即便是强打精神处理一下,也是没什么问题的。

    可是一想到,想要做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上,朕的后半生就必须每天如此,朕就莫名的感到烦躁。”

    皇后在他昏迷不省人事的那些天也是帮着处理过几天政务的,她多少也能明白那种辛苦。

    可是欲戴皇冠必受其重,这个道理,她这个妇道人家都明白,而李天又如何不懂呢。

    她实在是不能理解,李天为什么会生出这样的感慨来。

    思来想去,他觉得李天很有可能是因为最近的事情太多,感觉到了压力。

    于是就笑着建议到,

    “瞻基过了年就十九了,也是时候让他帮着陛下分担一下了,不如就让他……”

    她的话,还没说完,李天就急忙的摇头道,

    “不行,不行,那小子还嫩的很,要是现在就将朝中大事交给他处理,可是要出大乱子的。”

第二百六十五章 皇子们的将来

    什么叫爱子莫若母,恐怕这样就算是了吧。

    若李天还是原来的朱高炽,可能也就笑着答应了。

    毕竟朱瞻基不管是为人处世,还是年龄性格,在一种皇子之中,也算的上是出类拔萃的了。

    按理说,任何一个父亲,都会因为拥有这样一个优秀的儿子而感到高兴。

    可李天身体虽然还是原本的朱高炽,可灵魂早已经换成了另一个人。

    他是打心底里不认同朱瞻基是自己亲儿子的。

    皇后借着这个机会,想让自己最看重的儿子历练历练,原本也没什么大问题。

    可李天早就对未来有了其他的计划,根本就不打算让朱瞻基继承自己的位置。

    但从皇后的话中,他还是品味出了一些问题。

    那就是整个天下,除了自己之外,任何人都是深信不疑的认为。

    只要朱瞻基不出什么事,将来继承自己衣钵的一定会是他。

    即便到时候自己拥有了自己的儿子,想要将皇位传承给他,恐怕也会受到极大的阻力。

    就算皇后可能也会站到自己的对立面去。

    想到这里,李天不禁打了个冷颤。

    在这个礼法大于天的时代,即便自己是帝王,有些事情也是没办法作用的。

    而继承者的人选,正是这其中之一。

    “这样不行,要想个办法削弱一下所有人对朱瞻基的这种看法。

    否则今后自己的儿子,估计还真不一定斗得过他这个天命之子呢。”

    可是到底有什么办法能让他被人忽视呢。

    “暗中找人将他干掉?”

    “不行,即便他挂了,后面可是还有八九个人虎视眈眈!

    而且这样似乎也太冷血些,自己也不是那样六亲不认的人啊,这个方法不可取!”

    “让他出去就藩?那就更扯了,他是当今的太子,哪有让太子出去就藩的道理。”

    想到就藩,他突然猛地眼前一亮,想到了一个不是主意的主意。

    让朱瞻基等人去就藩,全都撵出京城是不可能的。

    而且李天心里早就打算,将现在已经在各地扎根,正在不断吸食着大明骨血的藩王们逐一清理掉的。

    他之所以一直都没动手,就是因为清理掉这些藩王之后,该怎么安排他们,他先前一直都没有想好。

    可就在刚才,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他自己都觉得是天方夜谭的可能。

    大明的国土是有限的,可是大明之外的国土可是无限的啊。

    比如比此时整个大明都大上三五倍的北美大陆,和大明面积差不多的澳大利亚,甚至还未被欧洲人打搅的南美大陆。

    这些地方在后世可都是好地方啊。

    尤其是北美,两边靠海,地势平坦,一度被称为最适合人类繁衍的宝地。

    这样大的宝藏,若是不利用起来,任由欧洲那些野蛮人占据祸害,岂不是太浪费了。

    有人可能这时候就要问了,那些地方还都是不毛之地,而且大明此时也没能力进行大规模的迁徙活动啊。

    但李天却是不担心这个问题。

    以他目前的日渐好转的身体状况,他在皇帝的位置上,再干上个二三十年估计也是没什么大问题的。

    他不信在这么长的时间之内,大明的现状还是如此。

    只要花上个三五年的时间,将蒸汽机被鼓捣出来,蒸汽轮船也就能应运而生。

    有了蒸汽轮船,这个天下还不是想去哪就去哪!

    日本的白银,北美的黄金,澳大利亚的铁矿,秘鲁的鸟粪和智利铜矿。

    每一样都足以让人疯狂,每一样都值得大明的无敌舰队去探索和征服。

    而在这个过程中,将老朱家这些吸血鬼,一个个都撵到外面去开拓新世界。

    既能解决封地的问题,又能极大的促进大明的各项发展,一举多得,岂不完美。

    一旦这件事真的做成了,到时候,整个世界都将遍布大明的子民。

    到处都是大明的国土,那个时候得大明,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的日不落帝国。

    想到这里,就连李天都被自己这个大胆且疯狂的想法,给弄得有些热血沸腾了。

    当即就忍不住想要将郑和等人给叫来,同他们商议一下征服世界的想法。

    然而,梦想总是好的,但现实总是残酷的。

    蒸汽轮船的诞生固然意味着航海技术的革命,但其中涉及的问题,考验的却是一个国家整体的工业水平。

    想要造蒸汽轮船,就必须有蒸汽机。

    想要制造蒸汽机,就必须要有足够强韧的钢铁。

    而想要制作符合规格的钢铁,就要升级现有的炼钢技术。

    可炼钢技术是一切工业的基石,又岂是那么容易就能实现的。

    虽然此时大明的冶铁冶钢的技术是世界第一,不管是是规模还是产量,都不是其他国家能比的。

    可却存在着两个重要的问题。

    一是明朝的冶铁工坊大多掌握在私人手中,也就是所谓的私营工坊。

    而国营的冶铁工坊不管是规模还是产量,甚至连私营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第二,就是质量问题。

    因为冶铁的技术和工坊都掌握在私人手中,而他们最大客户也不是朝廷,而是普通的百姓。

    这就使得,大明的冶铁的规模相比以前的朝代,要远远的超出。

    可因为大多服务于百姓,百姓对钢没什么要求,所以民间大多数的冶铁坊都是冶铁的。

    反而对质量更高的钢,不管是规模还是技术,并未有太大的进步。

    质量还达不到李天的要求。

    想要达到,能够承载蒸汽锅炉巨大压力的水平,李天觉得,大明可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从原本的抱怨奏折太多,一下子跳到开疆拓土,然后又跳到提升冶铁水平上。

    这个巨大的弯,让李天都差点没转过来。

    心中知道,提升整个大明的工业水平,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的事情。

    他原本激动不已的心,在皇后有些担忧的注视下,慢慢的平复了下来。

    “陛下,您刚刚是怎么了,为什么突然愣住了,臣妾叫了你好几声,您都没反应,可是吓坏了臣妾。”

    李天爱怜的将她抱在怀中,轻声道,

    “让伶儿担心了,朕没事,只是突然想到了一些事情而已。”

第二百六十六章 冶铁坊,神秘女人

    虽然时间还有的是,慢慢来也无不可。

    可是李天厌烦了每天批阅奏折的事,还是忍不住到处走一走看一看。

    在他看来,与其坐在御书房处理那些繁琐的政务,还不如自己亲自参与到其中,对大明的帮助更大。

    他昨天才在皇后的提醒之下,被唤起了殖民世界的想法。

    第二天,他就忍不住想要将这个想法付诸行动。

    按照昨天梳理出的顺序,想要造船,就要先提升钢铁质量。

    但此时的京城附近最大的冶铁工坊坐落在距离德胜门一百多里外的延庆地区。

    即便是快马加鞭可能都要五六个小时才能跑到。

    一天之内想打个来回,几乎不太可能。

    而且出城那么远,带的人少了,安全没法保证,带的人多了,又会极大的拖慢李天的速度。

    想来想去,李天还是暂时放弃了去视察一下官营冶铁坊的打算。

    转而来到了位于城南宣北坊一家私营练铁坊观察。

    过了宣武门,向东走不远,就是后世闻名的琉璃厂所在地。

    此时的琉璃厂还不是后世的那条著名的文化街,直到嘉靖年三十二年,在城外建立了外城。

    这里变成了居民区之后,不再适合烧制瓷器,才逐渐变为后世的那条街。

    在明朝的早期,琉璃厂作为工部的五大厂之一,不管是人员还是规模都是非常大的。

    这也就逐渐让琉璃厂周边出现了居民区,渐渐的变得热闹了起来。

    有很多工坊因为占地太大的原因,不得不从寸土寸金的内城搬出来,就落户到了这个人员逐渐稠密的地区。

    而李天他们今天要参观的这家陈记铁坊,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从内城搬出来的。

    陈记铁坊,一听名字就知道应该是某个陈姓的人开办。

    但经过东厂番子们的调查之后才发现,这个所谓的陈记铁坊的真正主人,并不是什么姓陈的,而是定国公徐景昌。

    徐景昌是中山王徐达的孙子,是上代定国公徐增寿的儿子。

    徐达一脉出了两个国公,又出了一个皇后,可已算是此时整个明朝最显赫的勋贵世家了。

    但是徐景昌完全没继承他爷爷和他爹的英勇,在朝堂一生都是庸庸碌碌,没什么作为。

    可是他毕竟也是堂堂一个国公,手里虽然没有兵权,可是生意确是做的风生水起。

    这个京城最大的私营冶铁坊就是他家诸多产业中的一个。

    刚来到这里,李天等人就被那冒着几丈高火焰的灼热气流给冲的无法再靠前一步。

    在工坊中忙碌的那些冶铁工匠们,一个个光着膀子,仅在胸前披着一张黝黑发亮的兽皮围裙,到处在满是烧的滚烫的铁水间晃荡。

    看得李天等人是一阵心惊肉跳。

    “穿这么少,他们也不怕被烫伤!”王福忍不住担忧小声嘀咕道。

    江保则是插嘴道,

    “那能有什么办法,这种地方,即便是数九寒天依然热气蒸腾,穿的多了反而更容易出事。”

    王福何尝不知道这种事,对江保翻了个白眼,不满的道,

    “就你知道,咱家难道就不知吗!”

    李天没理会两人的日常斗嘴,他小心的向前靠了靠,想要进一步了解一下,此时的大明冶炼钢铁的技术到底达到了何种程度。

    见到李天居然想要以身犯险,江保二人连忙将李天拦住,齐声道,

    “陛下不可!”

    瞧李天还是不理会他们,江保急得都快哭出来了,

    “陛下,此地甚是危险,老奴觉得您还是不要进去的好。

    您想要问什么,老奴将这里管事叫出来就是了,您真的没有必要进去啊!”

    李天接二连三的被他们俩阻扰,心里虽然不爽,却也明白他们的顾忌,装作气恼的道,

    “那好,您们去吧,朕就在这里等着。”

    说完,就随便找个还算干净的大石头坐了下去。

    江保两人面面相觑,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向工坊里面望了一会,本想着能找到两个管事的人,可是找了半天,却是一个都没发现。

    就在两人犯难的时候,不远处晃晃悠悠的走来了一架华丽的马车来。

    见到工坊附近有三个人鬼鬼祟祟的往里面窥探,负责赶车的车夫,顿时一甩马鞭,怒喝道,

    “你们是什么人,大白天居然敢这里窥探,不想活了。”

    江保王福二人,何时被人如此轻蔑过,顿时火气上涌,就想冲过给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车夫一个深刻的教训。

    谁知,还不等他们动手,马车车帘被人掀开,一个好听的女声从里面传来,

    “陈六,不可放肆!”

    说完这句话,一个披着兽皮大氅,身穿一身华贵比甲,少妇打扮的女人就从马车上缓缓下来。

    这女人虽然一身少妇打扮,可看上去年龄至多也就十八九岁的样子,比朱瞻基也是大不了多少。

    李天微微打量了一下这个女人,心头却是忍不住的微微一颤。

    这女人天生一副瓜子脸,双眉细长瑞凤眼,皮肤白皙滑嫩,竟是一副绝美的容颜。

    即便是李天这个前后两世加起来也算是见惯了绝色美女的老司机,居然也不忍不住的发出一声赞叹,“好漂亮的一个妞!”

    这女人在身边仆役的搀扶之下,款款走下马车。

    先是上下打量了一下李天三人,然后又转身对刚刚出言不逊的车夫道,

    “给三位贵人道歉!”

    那个车夫可能平时嚣张的惯了,怎么可能会对此刻穿着普通的李天三人赔礼道歉。

    他梗着脖子不情不愿的辩解道,

    “三夫人,是他们三个鬼鬼祟祟的窥探,小人也是为了咱家的生意着想啊!”

    女人没理会他的辩解,漂亮双目微微一斜视,那个车夫当即就被吓得闭上了嘴巴,再也不敢多言。

    李天还从在这个时代,见过如此有威势的女人,饶有兴趣的再次上下打量了一下这个拥有高冷女总裁气质的女人一眼。

    却是发现,这个女人的样貌,自己好似在什么地方见过似的,可是一时之间又想不起来,目光反而一直在她身上停留了下去。

第二百六十七章 欲擒故纵

    这个时期的明朝,还未迎来所谓的小冰河时期,可是过了深秋时节的天气已经变得很冷了。

    可在这里,外面的人都穿上了皮裘大氅了,里面的人却是光着膀子,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对比。

    女人见李天直勾勾的盯着自己,脸色有些不悦的道,

    “这位公子,你这么盯着奴家,是不是有些太无礼了。”

    还不等李天有什么反应,刚刚被一个下人给骂了的江保两人,却是立即反应了过来,怒喝道,

    “大胆,也不看看尔等是什么身份,能被我家公子看上几眼的,是尔等的荣幸……”

    江保这边刚骂完,那个女人身旁的车夫陈六不乐意了。

    一杨手里的鞭子,就要冲过了为自家主人找回场子。

    “瞎了你们的狗眼,柴家的人你们也敢得罪。”

    谁知道刚说完这句话,那个女人脸色微变,厉声呵斥陈六道,

    “退下,这里没你的事,多什么嘴!”

    江保两人还未见过如此嚣张的下人,顿时给他们气的,一张老脸都快抽到了一起。

    正要动手将这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擒住,没想到李天在听到柴家这两个字之后,却是微微一愣,终于想起了眼前这个女人是谁。

    抬手制止住了险些动手的两人。

    荥阳柴家,在唐宋两代都算得上世家豪门,家中出过不少的朝廷大臣。

    虽然最近这两百多年有些没落了,可是依然算得上是中原有数的大族之一。

    柴家最近两代人都没什么出色的人物,最出挑的也不过是当年靖难之役时,一直坚持支持朱棣的柴家老爷子。

    虽然出钱出力甚多,但是因为并无军功,柴家人只是得到了不少的封赏,却并没有得到爵位。

    但柴家人也算精明,趁着和皇帝的嘉奖,不惜耗费大量家财,结交各种勋贵,短短的二十来年,竟让他们家也在京城混的风生水起。

    李天之所以对这个女人有印象,就是因为,前段时间定国公妇人曾经带着几个贵妇进宫拜访皇后。

    他曾无意中见过这个女人两眼。

    当时虽然也有些惊艳之感,可是因为当时他刚刚穿越而来,对很多事都不是很熟悉,再加上人家是个妇人,他也就是没当回事。

    后来在让黄严打探京城的世家贵族的时候,他也多少了解过柴家的情况。

    听说柴家自打老爷子前几年故去之后,柴家的几个儿子是一个比一个不争气。

    老大常年流连青楼酒肆,身体早就不行,在老爷子走后,没多久也跟着去了。

    老二倒是也算有点正事,负责柴家在南京方面的生意。

    但是听说他似乎参与到某件官员贪腐渎职的案子之中,现在还在牢中。

    目前京城当家的就是被人们称为柴家三公子的柴俊。

    听说这小子从小体弱多病,是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病秧子,要不是柴家家底还算丰厚,恐怕早就病死了。

    刚刚那个车夫陈六称呼这个女人为三夫人。

    估计她应该就是柴家那个三公子的正牌妻子了。

    李天想不到,当年风光无限的柴家,此时竟然沦落到让一个女人抛头露面的程度,心中不禁唏嘘。

    “堂堂一个世家居然沦落至此,真是讽刺啊!”

    三夫人估计是看出了李天等人非同常人,来到三人面前款款欠身,十分有礼的道,

    “家仆无礼,还请几位贵人见谅,奴家在此给几位贵人赔礼了。”

    李天天生就对三夫人这类自强的女人有好感,对刚刚的小摩擦也并未当回事。

    微微一笑,虚扶一下,让她不必多礼。

    “三夫人多礼了,区区小事不必在意!”

    虽然李天这么说了,可是江保等人还是对那个车夫有点介怀,一双鹰目死死的盯着这个嚣张臭屁的区区车夫,似乎在说。

    “你小子等着,敢辱骂当今陛下,有你好看的!”

    吓得那个陈六是避开也不是,直接迎上去也不是。

    目光躲闪身躯摇摆,显得十分的狼狈。

    刚刚两边的争吵似乎引起了工坊内的人注意。

    此时一个留着八字胡,打眼一看像是个账房先生的中年人,带着两个家丁打扮的人从里面走了出来。

    这人仿佛认识三夫人,顿时满脸堆笑的对三夫人说到,

    “我还当什么不开眼的人来陈记捣乱呢,没想到是三夫人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还请恕罪。”

    三夫人淡淡一笑,表情也不见有什么变化,微微欠身道,

    “陈掌柜有礼了,奴家今日来此,就是为了和鄙主人商谈这工坊的事情,不知道鄙主人此时可在。”

    陈掌柜轻轻摇了摇头道,

    “鄙主人已经将此事全权交给了在下处理,三夫人若是还感兴趣,就请入内详谈吧!”

    说罢又扫了李天等人一眼,有些诧异的问道,

    “还未请教三位是?”

    李天没想到几天来的居然如此不巧,居然刚好碰上了工坊要出兑,估计是想要进去观察一圈的想法是不太可能实现了。

    不过他日理万机的,哪有那么多闲工夫可耽误。

    脑子一转就想到了一个办法。

    拱手对这个陈掌柜和三夫人道,

    “在下李天,乃是一介商人,今日来此正是为了定制一批铁器,既然东家有事要忙,我等还是改天再来吧!”

    说完,转身就要离开。

    刚走没两步,三夫人却是连忙将他叫住了。

    “这位公子还请留步。”

    听到她的声音,李天嘴角含笑,心里窃喜不已,看样子自己的这个小伎俩是起作用了呢。

    “不知三夫人有何见教!”

    三夫人显然是在准备措辞,眉头微蹙显得更加明艳动人了。

    “这位公子见谅,这家工坊虽然即将转到柴家名下,可里面的工匠和一应事务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其实公子不论是和陈掌柜商谈还是和奴家商谈都是一样的。”

    李天故作惊讶的道,

    “这样真的不会打搅两位的商谈吗?”

    那个陈掌柜似乎也挺重视这家工坊的,连忙插话道,

    “不打搅,不打搅,工坊的事情鄙主人其实早就和三夫人商谈妥当了,今日只是来验收而已,什么都不耽误的。”

第二百六十八章 陈记的底蕴

    说完抬手一引,给李天他们让出了一条道路来。

    “三位里面请!”

    “那就叨扰了。”

    一拱手,李天三人就随着两人走进了工坊内部。

    其实李天也不是非这个时候来不可。

    可是在刚刚的一瞬间,他想到了另一种可能,这让他顿时对目前的私营冶铁坊起了更大的兴趣。

    相比官营的工坊,私营工坊因为更加注重效益,所以相比官营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和优化生产过程。

    与其费心费力的去改造一家国营的工坊,倒不如自己私底下收购或者扶植一家来的方便。

    这家陈记冶铁坊,就在京城方便自己操控。

    而且不管是经验丰富的匠人还是设施都还算齐全,到时候只要自己稍微提点,相信这家工坊就能快速的步入轨道,生产出符合自己要求的钢材来。

    想通了这些,李天就开始琢磨,到时候该怎么插手进这桩交易中去。

    随着陈掌柜等人的指引,他们穿过热气蒸腾的前院,来到了位于后院的书房之中。

    可能是对自家的工坊比较有自信。

    三夫人和陈掌柜在商谈工坊过户的时候,并没有避开李天等人。

    李天也乐得听听他们到底怎么评价自己,一边假装不怎么在意的喝茶,一边却竖起了耳朵仔细听了起来。

    三夫人一边翻着工坊的各种账目,一边询问道,

    “工坊目前有多少匠人。”

    陈掌柜十分熟练的将一本名录打开,指着上面的详细记录说到。

    “工坊中目前能单独掌控一座炉子的匠人有二十八人,跟着他们的学徒差不多七十多人,这些人最少都在工坊当了七八年的火头了,经验十分丰富。”

    “剩下的就是二三百普通的火夫了,这些人除了力气,没多少本事,三夫人要是不想要他们,小人随时可以将他们辞退。”

    李天微微一咂摸,将近三十个大匠,每个人带着三个匠人学徒,在加上十来个普通的力工就能掌控一座高炉。

    也就是说,陈记看着虽然不大,其实拥有将近三十座高炉啊。

    按照每一座高炉,月产三千斤熟铁算,那一个月就差不多有一万多斤啦。

    一年就是十万斤,看起来,虽然不少,可是比起此时的大明整体产量来说,其实也算不得什么。

    根据前段时间查到的资料,洪武三十年左右,全国经过三年的大冶炼,寸铁三千多万斤。

    也就是说,即便在二十多年前,明朝其实已经能做到,年产熟铁一千万斤了。

    这还仅是官方的记载,若是连几十人甚至十几人零星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私营铁坊全都算进去,这个数字恐怕还要翻上三五倍。

    但陈家只是一家坐落在京城的冶铁坊。

    京城这里既没有现成的铁矿,也没有冶铁必须的煤炭。

    说实话,能达到这个规模其实已经是十分的不错了。

    李天心中的感叹,三夫人等人并不知道。

    她依旧低着头在自己的查阅着各种账单。

    “先前的匠人的每月薪俸是多少!”

    陈掌柜低头沉吟了一下,似乎在考虑是否如实禀报,最后一咬牙还是说了实话,

    “不瞒三夫人,陈家虽然真正的东家是国公爷,可是我们给匠人的薪俸还是非常高的。”

    “大匠,一月五两半银,匠人根据来工坊的年头,一个月二两半到三两不等,普通的火夫一个月差不多八百钱。”

    听到这个薪俸水平,不仅三夫人微微皱眉,就连李天都感到了惊讶。

    一个大匠每月能赚到五两半,这薪俸几乎比得上一个七品官了,比禁军的士兵还要高出一倍。

    这个薪俸不管是放到什么地方,都算得上是高新了。

    本以为三夫人会有微词,却没想到她仅是皱了一下眉头,紧接着就展颜道,

    “也难怪陈记每个月能赚这么银子,原来都是这些手艺精湛的大匠们的功劳啊。”

    陈掌柜嘿嘿一笑,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三夫人说的是哪里的话,他们越是手艺精湛,您今后不是赚的更多吗!”

    三夫人只是随意的笑了笑,并没有继续接话。

    听到这里,李天等人心头不仅升起一个疑问。

    既然陈记这么赚钱,为什么此刻却着急将铁坊兑出去呢。

    但他这个疑问,还没升起多久,三夫人就给出了答案。

    又翻看了一会,感觉没什么问题,三夫人和陈掌柜终于谈到了正题上。

    “账目上基本没什么问题,凭我柴家和定国公府的关系,我也相信鄙主人不会在这上面动什么手脚。”

    陈掌柜略显尴尬的苦笑了一下,

    “三夫人说笑了,小人就算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在这件事上欺瞒您啊!”

    “好了,你陈掌柜的为人,妾身也是有所耳闻的。”

    “既然没什么问题,咱们就说说陈记的价格吧!”

    陈掌柜闻言,不由的将目光扫过了李天等人,似乎不太想当着外人的面说这种十分隐秘的话题。

    三夫人却是微笑着说到,

    “陈掌柜您也是知道我柴家做生意的准则,没什么不可以对外人说的。你就直接开价吧!”

    陈掌柜一拱手,也不再纠结,正色道,

    “鄙主人的意思是,少于五万两不行。”

    听到这个价格,三夫人笑了,笑的是前仰后合,给一种人都给整糊涂了。

    “哈哈哈哈……”

    “陈掌柜,你莫不是认为妾氏一介女流之辈就是好糊弄的!”

    “陈记以前是的确是值这个价,可是自打朝中传出,陛下清查天下卫所的事情传出来之后,不只是陈记,就连佛山宋家,庆阳孙家等几家都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估计今后陈记的生意连之前的一半都未必能达到了!”

    “陈掌柜,咱们明人不说暗话,柴家最多出两万五千两……”

    陈掌柜脸色猛地一白,激动的站起身来,大声的说到,

    “三夫人,哪有您这样谈生意的,陈记再不济也是京城最大的冶铁坊,即便没了卫所的生意,可也不至于就值两万多两啊!”

第二百六十九章 因由和天价订单

    李天开始的时候,还不明白陈记为什么先前好好的,此刻却又迫不及待的想要出兑出去了。

    原来这件事居然和自己还有关系。

    天下卫所士兵的兵器铠甲,差不多都是由卫所自己的匠人打造的。

    但打造兵器的材料不会凭空出现,而一个卫所能有几个会打造兵器铠甲的匠人就已经很不错了,怎么可能连冶铁炼铁的人也有。

    所以铁料几乎都是从外面购买。

    原本卫所的铁料都是由附近的官营的冶铁工坊提供。

    不过随着卫所逐渐的变得糜烂,本来两头都有的赚的事就变得十分的不合算了。

    于是,暗中将卫所当成自家提款机的那些将官们,就开始动歪脑筋,开始从别的地方购入便宜的铁料,顶替朝廷的配给,从中赚取差价。

    陈记从前的主要生意就是为山西大同、宣府等地提供铁料。

    不过自从清查卫所的消息传来,那些将官呢,生怕自己被查出什么问题,纷纷断绝了和陈记这种私营冶铁坊的合作。

    这就导致陈记的生意是一落千丈,比巅峰的时候,赚的估计连一半都不到了。

    而定国公又生怕和卫所勾结的事,连累到自己,干脆捏着鼻子,将这家冶铁坊底价给兑出去。

    三夫人却是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嗅到了这里面的便宜,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就借着和定国公夫人的关系,打算将这铁坊给买下来。

    李天想通这些关节之后,大概是明白了陈记目前的状况,却还是没弄明白,三夫人到底是打的什么主意。

    人家避之不及的烫手山芋,她反而上杆子收购,难不成她有什么门路,能让陈记起死回生不成?

    三夫人不愧是古代少有的商场精英,通过利弊分析,将价格死死的压在两万五千两,一步不让。

    而执掌陈记多年的陈掌柜似乎也不是省油的灯,咬住五万两这个底线不松口。

    最后二人扯皮了半个时辰,就在李天等人都快睡着的时候。

    他们终于是谈拢了价格,最终以三万两银子成交。

    三夫人似乎早有准备,一大把银票扔了过去,签过房契地契之后,这个陈记冶铁坊算是彻底落入到了柴家的名下。

    李天无意中看到,三夫人用的银票居然是出自皇家钱庄。

    似乎一瞬间明白了什么,心中不由再度赞叹起来,

    “这个三夫人果然不是普通人啊。”

    交易完成之后,陈掌柜是十分的落寞,好似办砸了主家交代的事,十分的没有脸面似得。

    三夫人则是满面春风的对他说到,

    “陈掌柜执掌陈记多年,不知道您是否愿意继续执掌下去呢。”

    陈掌柜微微一愣,随即苦笑了起来,摇着头道,

    “还是算了,鄙主人待小人不薄,即便主人同意,但陈记毕竟是在小人手里落寞的,小人还怎么有脸继续尸餐素位下去呢。”

    三夫人却是十分大度的道,

    “陈记生意一落千丈,都是朝廷原因,怪不到您身上,您这么说可是妄自菲薄了呢。”

    随即话锋一转,继续道,

    “既然陈掌柜没这个心思,那就算了,不过妾氏在此保证,若是哪一天您还想回来,陈记大掌柜的位置永远给您留着!”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陈掌柜要说不敢动,那是不可能的。

    若不是定国公府对他的确还算宽厚,估计他还真就会动心。

    两人又攀谈了几句,陈掌柜就拿着银票离开了。

    随后三夫人款款来到李天等人面前,略显惭愧的道,

    “让几位久等了,不知道李公子是有什么生意,想要照顾陈记呢!”

    李天淡淡一笑,并没有直接进入话题,反而是问道,

    “既然陈记已经是你柴家的产业了,为什么不改个名字呢!”

    三夫人摆了摆手,让人给李天他们重新换了壶好茶,亲自给李天满上,然后才慢悠悠的说到,

    “陈记扎根京城多年,多少还是有些口碑的,贸然更换牌匾,恐怕会影响生意!就比如您这样贵客上门,恐怕也是冲着陈记的这块牌子吧!”

    李天心里暗笑,“要不是陈记是京城附近最大的私营冶铁坊,老子指不定现在在哪呢。”

    心里虽然这么想,可他口中可不会这么说。

    “陈记的确是有口皆碑,就是不知道三夫人打算今后如何经营陈记呢,毕竟陈记的生意可是大不如前啦!”

    三夫人还以为李天是在考察陈记的实力,耐心的给他解释道。

    “陈记此时虽然生意有所下滑,可这并不表示,陈记原本的实力也跟着下滑了!

    想必李公子刚刚也听到了,陈记虽然转投到了柴家的名下,但是工匠和工坊内的所有事物都未曾变化。

    臣妾愿意拿柴家的信誉担保,陈记铁料绝对会和从前一样,甚至更好。”

    对于三夫人的应变能力李天算是有了深刻的认识,随便的几句话,就能让人产生信服的感觉。

    这种能力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拥有了。

    聊了半天,李天也觉得该不如正题了。

    脸色郑重的说到,

    “本公子想向陈记订购上好的精钢五万斤,不知道三夫人是否有胆量接下这笔买卖呢。”

    李天此言一出,不仅让江保王福两人惊的直接将茶水给喷了出来,就连三夫人也是一脸的震惊,忍不住的惊呼出声。

    “李公子,你不是在说笑吧!”

    “五万斤的精钢,且不说整个大明有没有一家能接下来,就算是有,您要这么多精钢干什么啊!”

    也怪不得他们如此的惊讶,精钢在这个时代还属于极度奢侈的奢侈品。

    即便是英国公这样的国公,当朝最有权势的武将之一。

    他也没说拥有一把通体有精钢打造的兵器,也没有一件精钢打造的盔甲。

    即便是有人得到了一块好钢,也只会在刀刃的位置加入少许来提升兵器的锋锐。

    五万斤精钢那可是足够给十多万柄兵器当刃口的。

    可即便名义上拥有整个天下的李天,也还没奢侈到用精钢给普通士兵铸造武器的程度。

第二百七十章 合办皇家炼铁厂

    李天没理会几人的震惊,悠闲的喝着茶,淡淡的说到,

    “本公子要用这些精钢做什么,你们就不用管了,三夫人,你就给本公子一句痛快话,这单子,你是打算接呢,还是不打算接!”

    三夫人脸色短时间之内,是变了又变。

    最后还是忍不住叹息道,

    “李公子见谅,陈家恐怕无法接下如此惊人的单子。”

    李天仿佛早就知道她会是这个反应。

    若说五万斤铁料,陈记开足马力,半年之内还是能炼出来的。

    可是精钢是什么,那可是要经过大匠,反复的捶打淬火,耗费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才能锻打出来的。

    而一个大匠一个月至多也就能炼出三五十斤的精钢出来,五万斤差不多要一千多个大匠不分昼夜的锻打才有一丝丝的可能实现。

    可是能掌握这种手艺的大匠,整个天下能有多少?一千人两千人?

    若是集合天下所有的匠人,说不定真有希望在半年或者一年之内,炼出这么多精钢来。

    可若是放到陈记,就凭他们这里不到三十个有这种技术的大匠,即便给他们十年,估计也是没办法达到的。

    即便精钢价格高昂,远超普通的铁料,三夫人也只有忍痛放弃这个诱人的单子没有其他的可能。

    但李天既然敢开口,自然是有所依仗的。

    帝王极少有说废话的时候,李天也是如此。

    他来的时候,见到陈记前院矗立的那一座座高炉时,这种想法其实已经冒出来了。

    那些高炉不管是构造还是风箱的结构,都几乎触摸到,十八世纪后欧洲钢铁产量大爆发时期,炼钢高炉的边缘了。

    只要稍加改造,炼制出这个时代所谓精钢来,应该不是太难的事情。

    想要练出钢来,首先要明白什么才是钢。

    钢其实就是铁,只不过由于其中杂志的多少,展现出来的硬度和韧性有所不同而已。

    李天虽然不知道具体怎么炼钢,但多少也是听说过,钢材的好坏其实和其中所含的碳元素的多少有关系。

    不仅李天懂得这个道理,此时的匠人们其实也懂这个道理。

    只不过他们此时还不太明白其中的原理,只是知道熟铁里面加入碳就能让铁变得更硬而已。

    经过多年的摸索,这个时代的匠人,已经基本掌握了通过反复锻打让碳渗入铁中来制造钢的方法。

    只不过这种纯手工的方式,相比后世才诞生的各种炼钢方法,显然是效率太低下了。

    李天此时还未想起,更好的炼钢方法。

    但他却是知道一种可以有效提升,锻打渗碳炼钢效率的方法。

    那就是采用水力驱动的锻锤。

    其实大明这个时候,对于怎么样炼铁,掌握的技术已经足够成熟,相比后世的恐怖产量,差的估计也就是效率方面了。

    只要李天能将锻锤引入到锻钢的过程之中,半年内弄出五万斤的钢来,完全是没有问题的。

    见三夫人就这么放弃了,李天知道时机到了。

    就凑到了她的身边,低声说道,

    “三夫人,若是本公子有办法,极大的提升炼钢的效率,不知道三夫人是否愿意和本公子合作呢。”

    三夫人闻言先是一愣,随即又脱口而出,

    “是什么方法?大概能提升多少效率!”

    哈哈一笑,李天故作风雅的轻轻摇了摇两下扇子,十分淡定的道,

    “是什么方法,暂时还不能告诉你,但是本公子可以保证,陈记若是采用了本公子的方法,就算一个普通的匠人一个月都能锻出五倍以上的钢来。”

    三夫人心思何等的敏捷。

    简单的估算了一下,此时一个大匠一个月至多能锻造出五十斤钢。

    若是李天所说的不是假话,三十个大匠加七十个匠人,一百个人一个月就能锻造出两万五千斤钢来。

    五万斤钢仅需两个月就能炼出来?

    这个数据实在是太吓人了,三夫人根本就不信。

    但她也不好直接驳斥李天。

    就轻笑一声幽幽说道,

    “李公子估计是在说笑吧,陈记即便全力开炉,一个月也仅能得到一万斤普通铁料。”

    “所谓三斤铁才能炼出一斤钢,即便公子的方法真的能做到,陈记的铁料也是不够用的,所以还是……”

    三夫人已经尽力用委婉的方式来拒绝李天的提议。

    李天又怎么可能听不出她婉拒的意思呢,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决定和她亮出底牌。

    于是他就拿起桌子上的纸笔,开始写写画画起来。

    不多时一个水车带动轴承,轴承又带动锻锤的简单结构图就出现在众人面前。

    等他画完,不仅江保王福等人忍不住好奇的围了上来。

    就连三夫人也都微微前倾着身子想要搞清楚,李天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李天索性将图纸直接拍到了桌子上,让她看到更清楚。

    一开始,她还不太懂这东西是什么吗。

    可是看到后面,她的脸色逐渐变得凝重了起来。

    而李天则是趁机给她解释道,

    “这东西叫做水动力锻锤。

    别的好处没有,唯一的优点就是能十二个时辰不间断的挥动锤子而已。”

    听到这句话,不仅聪慧的三夫人明白了过来,就连江保王福这两个门外汉也都跟着明白了过来。

    三夫人忍不住的倒吸了一口凉气,心中暗自换算到,

    “若是按照一个人一天只工作四个时辰算,仅这样一个锻锤可就能相当于四个匠人了。

    而且普通人不管多强壮,根本不可能持续的轮四个时辰的锤子,总有歇息的时候。

    这样算来,锻锤的效率还能进一步提升,说是超过常人五倍,其实都是往少了说了。”

    换算到最后,她忍不住轻捂住自己的嘴,小声的呢喃道,

    “难怪他说,一个人比得上五个人,有了这东西,别说五个人,可能七个八个都不止啊。”

    见她被自己锻锤给镇住了,李天微微一笑,适时说到,

    “怎么样,三夫人,本公子给你展示的这个东西还算过的去吧!”

    三夫人估计也是被这东西所能产生的利润给冲昏了头,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

    “岂止是过得去,就算是用鬼斧神工也来形容也不为过啊!”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886/ 第一时间欣赏我在明朝当皇帝最新章节! 作者:你个小老头子所写的《我在明朝当皇帝》为转载作品,我在明朝当皇帝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我在明朝当皇帝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我在明朝当皇帝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我在明朝当皇帝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我在明朝当皇帝介绍:
一梦过后,李天竟然穿越成了皇帝!
我的个乖乖,后宫佳丽三千啊!
那可是李天的梦想,这一刻,梦想成真,三千佳丽排队吧……我在明朝当皇帝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在明朝当皇帝,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我在明朝当皇帝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