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灾难艺术家TXT下载灾难艺术家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灾难艺术家全文阅读

作者:七七家d猫猫     灾难艺术家txt下载     灾难艺术家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390 心理雪崩

    有些时候有些事情是这样的,自己告诉自己“没关系没关系”,然后用理智控制情感,假装什么事情都没有,但那些伤口却不会因为无视和忽略而消失,如果无法正视,那么伤口不仅不会愈合,而且还会开始腐烂。

    最后,终究还是需要面对自己。

    马文和陶丽就是如此。

    晚餐,在尴尬到令人手脚蜷缩的气氛之中结束,返回房间之后,陶丽终究还是没有能够控制住自己的郁闷,再次和马文在走廊上进行对话,试图达成共识。

    这厢,马文从小心试探到恼羞成怒再到强势霸道,情绪的转变轨迹在镜头里暴露无遗,肢体语言表现出来的防御和攻击姿态折射出内心的武装。

    那厢,陶丽从试图对话到苦苦挣扎再到低头妥协,画面里能够清晰看到节节败退到委曲求全的过程,婚姻关系里的主动和被动全部一目了然。

    这一场戏,着实太精彩也太汹涌——

    镜头画面构建出来的框架被悄悄打乱,通过灯光明暗和镜头调度来改变夫妇两人的站位以及空间对位,悄无声息地将两个人之间强势与弱势、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展现出来。

    而且,不仅如此。

    剪辑也非常巧妙,在潺潺流动的长镜头里,短暂地出现两个短镜头:

    一个是马文正在宣泄自己怒火的时候,突然切入一个特写对准陶丽微微扭开的侧脸,低垂的眼睑看不清楚表情,却能够看到微微抿起的嘴唇,似乎正在压抑什么,此时就已经预告了妥协隐忍的结果。

    一个是陶丽抬起头放低放软声音和马文沟通的时候,又突然切入一个特写对准马文的近景全身画面,可以看到马文双手抱胸张开双腿保持着随时进攻的姿态,眼神里带着防备,如果有需要他可以继续进攻。

    两个镜头都不长,也就是介于一秒到两秒之间,短促地闪现而后又消失,却全然没有打断脉络的感觉,微微停顿后如同潺潺溪流之间的岩石一般,原本平缓的溪流因为突起的礁石而变得湍急起来,但岩石并不足以斩断溪流,所以流水依旧在潺潺流淌,脉络仍在。

    于是——

    从婚姻关系的对峙到性别关系的连接,这一场走廊戏份传递出来的情绪,在不同观众身上就激荡起了不同涟漪,一直到度假村楼下传来的突兀响动打乱两个人的交流,刹那间的条件反射又进一步传递出关系的错杂。

    下一场戏,对话结束,夫妇和好,然后两个人在卫生间洗漱准备休息,画面四周的无形框架又重新出现,一个固定机位的长镜头。

    马文面对镜头解手,陶丽背对镜头梳头,镜子折射着陶丽的脸孔和马文的后脑勺,此时气氛相对平静,尽管两个人看起来都有心事一般,但风平浪静。

    马文转身和陶丽并肩而立面对镜子,两个人开始刷牙,当刷牙的那一刻,维瓦尔第的“四季”弦乐第二次突兀地炸裂开来,宛若平地惊雷。

    轰。

    放映厅里的观众都被突如其来的配乐狠狠吓了一跳,排山倒海的情绪让众人不由自主都跟着紧绷起来,这同时也预示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津津有味。

    此时观众们才发现,原来“四季”居然能够营造出如此惊悚又如此澎湃的效果,一边惶惶不安一边又欲罢不能,偷窥他人生活的羞愧和快感交织在一起,天使与恶魔在脑海里拔河,却依旧抑制不住自己的亢奋。

    午夜时分。

    马文辗转难眠,独自走到走廊想要呼吸一点新鲜空气,陶丽因为担心也跟了出来。谷

    镜头,从斜对面楼下俯瞰,可以清晰看到马文的焦虑和陶丽的迫切,隐隐预示着又有事情即将发生。

    然而,观众们“怀抱罪恶感的快乐”还在胃部翻滚,镜头马上调转一百八十度。

    惊!

    瞬间,观众们还以为自己偷窥的动作被发现,条件反射地心底咯噔一下;紧接着画面上就可以看到一位正在走廊吸烟的清洁工面无表情地看着马文和陶丽夫妇,这一动作让两夫妻联合起来表示强烈抗议:

    “我们能有一点隐私吗?”

    就好像对着大银幕之外的观众抗议一般。

    放映厅里出现窸窸窣窣的声响,显然观众们都能够感受到导演打破第四墙的恶趣味,现实和电影的界线确实越发模糊起来;但骚动过后,观众们不由代入吸烟清洁工的视角,脑海里自然而然就产生反应,不同的想法却拥有一个共同的焦点:

    中产阶级,都是这样吗?

    其实,吸烟清洁工早就在走廊里,明明是马文和陶丽打破他的安宁,却因为恼羞成怒演变为恶人先告状;明明婚姻关系已经出现问题却依旧在外人面前精心掩饰然后假装那些裂缝不存在;哪怕旁人根本没有“攻击”他们也会统一战线地展开反击去维护中产精英的美好假象。

    观众,通过吸烟清洁工的视角看着同仇敌忾的马文和陶丽,纷扰思绪沉淀下来之后悄然浮现出一个词汇:

    虚伪。

    滑雪第三天,事情就如同预期一般,缓缓分崩离析。

    早晨,陶丽表示自己想要一个人滑雪,于是马文带着两个孩子滑雪,而陶丽则享受一点独自的时间。

    一边,陶丽无法忍受自己脑海里的恐惧和胆怯,通过她和昨晚那对临时情侣里的女生谈话,试图寻找一些答案:

    她在害怕孤独,她在用“妻子”、“母亲”的角色来寻找自己的存在感,她试图说服自己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只能二选一而不可能兼顾,就好像她不能同时拥有自我又成为一个家庭的纽带。

    一边,马文也陷入焦头烂额的困境,他不知道怎么回事,两个孩子似乎都不信任他,甚至还在疏远他;而且两个孩子都拒绝沟通和对话,这让他的耐心承受着巨大考验。

    入夜。

    马文的另外一位大胡子朋友带着自己处于热恋的女友前来度假村滑雪,然后与马文、陶丽夫妇共进晚餐。

    陶丽非常沉默,几乎没有什么话语;马文则和两位朋友展开闲聊,他们聊起了这对情侣对婚姻的看法、对未来的规划,他们聊起了对生活、对假期、对事业的规划,没有什么实质性内容,却时时刻刻在撩拨陶丽的神经。

    然后——

    “我们那天遇到了雪崩。”

    陶丽毫无预警地打断谈话,突兀地强行转变话题。

    雪崩,终究还是来了。

391 分崩离析

    忍耐了又忍耐,压抑了又压抑,妥协了又妥协,但最后的最后,陶丽终究还是爆发了。

    在朋友面前,陶丽直接将马文逼迫到了死角,一五一十地将整个雪崩过程详细地呈现,正面对质。

    马文保持了沉默,始终一言不发,在陶丽的咄咄逼人面前显得有些狼狈。

    大胡子男生试图为马文辩护,那只是一种本能反应,危机状况下,人们总是顺从本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是他身边的女生却完全能够理解陶丽的想法,热泪盈眶地默默啜泣。

    突然!

    房间里的无人机毫无预警地启动,失控撞了过来,四个人全部都被吓了一跳,特别是那对情侣更是在沙发角落缩成一团瑟瑟发抖,然后他们才发现,原来是马旭在卧室里无意中启动了无人机。

    马文进入房间和马旭谈话,陶丽则忙碌着收拾房间,短暂骚乱过后,他们才重新坐下来。

    此时马文已经找回了理智,他否认了陶丽的说法,认为陶丽扭曲了事实,重点是孩子们和他们都没事,这也激怒了陶丽,要求拿出马文的手机看视频作证,因为雪崩的时候马文在拍视频,并且带着手机逃跑,所以手机记录了整个过程——

    他逃跑了,他卑鄙地推开马旭、撞翻路人,以势不可挡的姿态落荒而逃。

    三个人以马文为中心围绕着他观看了完整视频,公开处刑,然后,真相就这样赤裸地呈现在了眼前。

    大胡子男生依旧试图为马文的行为寻找到一个借口:

    “也许你当时是想,雪崩就好像机舱压力失衡一样,一旦被压在底下就无法逃脱,所以你准备先离开,然后再回来将他们从积雪底下挖出来。所以,你只是在压力情况下,做出正确的选择。”

    但是,马文的眼睛一片灰暗,甚至就连为自己辩解的力气都没有,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呆愣愣地坐在原地。

    然后,维瓦尔第的“四季”交响乐再次响起,电影进入一段快速平行剪辑的画面——

    大胡子情侣争执着“如果我们遇到相同的情况会发生什么”,显然男生会像马文一样,女生会像陶丽一样;马文坐在客厅失魂落魄的孤单身影;窗外鹅毛大雪洋洋洒洒飘扬的恢弘景象。

    大胡子情侣陷入尴尬的沉默。

    马旭、马莲和陶丽三个人躺在床上,每个人都以为别人睡着了,但三个人都睁大眼睛看着浓郁的夜色;厚厚的积雪压弯树枝,然后簌簌地掉落下来,操作着雪车的工人在不远处平整雪道;大胡子情侣继续争吵。

    清洁工熄灭烟头准备工作。

    马文抬起头扫视大厅却发现只有自己孑然一身,眼睛里慢慢都是孤独地看向镜头;而大胡子情侣也陷入一个无眠之夜,话题从情侣信任纽带到婚姻关系再到养育孩子最后到两性关系,争论根本停不下来。

    最重要的是,咄咄逼人的依旧是男生,缴械投降的依旧是女生。

    然后,他们的争吵声终于消失了,被淹没在“四季”的弦乐轰鸣之中,画面里依旧能够看到男生在逼迫女生倾听自己的理论,但嘴巴一张一合之间却完全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画面与配乐完美融合在一起。

    滑雪第四天,马文单独和大胡子男生外出滑雪,而陶丽则和孩子们留在房间里。

    大胡子能够看得出来马文心事重重,在雪山顶上,他建议马文,“……也许你应该试着大喊,认真地,我看了心理医生两年,但一点用都没有,然后我大喊了约莫五分钟,终于觉得好多了。”

    马文朝着莽莽雪山大喊,他看起来确实好了一些。

    滑雪结束,马文和大胡子来到山脚下的酒吧派对,端着啤酒,坐在整齐排列的沙滩椅上,享受片刻悠闲。

    一位女士端着啤酒过来,对着马文说她的女伴认为他是整个酒吧最帅的男人,这让两位男士的心情飞扬起来,但幸福没有能够持续太久,那位女士又去而复返表示歉意,她女伴所说的男人并不是马文。

    这……

    马文笑不出来。

    大胡子直接对女士大发雷霆甚至差点就要发生冲突,但马文根本没有心思劝阻大胡子,全身僵硬地坐在旁边,结果还是旁边的其他男人劝住了大胡子,这才避免一场灾难。

    离开酒吧返回房间,马文发现自己没有携带房卡,敲门半天也没有回应,然后试图电话或者短信联系陶丽,结果也没有任何回复,精疲力尽的马文如同游魂一般游荡在度假村的阴影之间,失魂落魄。

    因为手机没有信号,马文又重新回到度假村门口的空地上,然后整部电影最荒谬也最好笑的一幕发生了——

    伴随着“四季”的配乐,一群男人从酒吧方向如同洪水泄闸一般朝着马文冲过来,马文大惊失色地拔腿就跑。

    但下一幕他就被脱掉滑雪服的男人包围在一个露天派对里,所有男人全部都赤果上身,大口喝酒大声尖叫疯狂跳舞,呕吐和尖叫将马文团团包围。

    他就如同迷途羔羊一般被困在狼群中间。

    当然,露天派对的音乐全然听不见,如同哑剧一般,观众唯一能够听到的就是充盈整个放映厅的“四季”,跌宕起伏、惊心动魄,一个两个都被狠狠摁在座椅上,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的光怪陆离和灯红酒绿。

    当马文终于逃离派对返回度假村的时候,精疲力竭地跌坐在门里,生无可恋。

    房间门却突然打开,陶丽出现了。

    原来他们下午一直在泳池旁边,没有携带手机,所以没有看到马文的求救,但他们已经回来了一会儿,马文只是因为没有收到电话或者信息才想当然地认为他们没有回来,这才失魂落魄地坐在走廊里。

    马文试图和陶丽沟通,但陶丽一直在打电话;马文试图拥抱陶丽,但被陶丽拒绝了。

    然后,马文终于崩溃了,独自一人离开房间,陶丽终于察觉了异常,也跟了出去。

    马莲悄悄地来到马旭身边,看着满脸都是泪痕的马旭,小心翼翼地依偎着弟弟,躲在阴影里看着空无一人的房间。

    陶丽看着跌坐在地上捂脸哭泣的马文,认认真真打量了一番,摇摇头,“你根本就没有在哭。”

    现场就有观众心里不舒服了,陶丽根本就不知道马文这一天经历了什么,怎么陶丽还能够这样指责马文呢?

    但下一秒,马文就将双手拿开——干干净净,他确实没有在哭,一切都是演技。

    现场观众就直接下巴脱臼了:这都行?

392 精致面具

    看着眼前惺惺作态的马文,干净的脸上没有一丝一毫泪痕,愤怒和失望刹那间冲上大脑,陶丽再也不想听到这个男人的任何解释,转身就直接离开,但马文一遍又一遍地呼喊还是让陶丽于心不忍地停下脚步。

    镜头,从陶丽的视角往下看,席地而坐的马文再也没有身高优势,就连体型优势也没有,看起来就是小小地蜷缩成为一团,他抬起下颌,走廊灯光洒落在脸庞上,将面部表情的所有细节全部展示出来。

    毫无保留。

    两个人的位置就这样调换了过来。

    “……陶丽,我知道你对眼前的男人非常失望。”

    “我也是。”

    说着,马文嘴角浮现出一抹苦涩的嘲讽。

    “我恨他,你不知道,我恨他入骨,恐怕全世界此时此刻最恨他的人就是我,我……我无法原谅这个男人。”

    “他以前做过这样的事情,然后就在刚刚,他又做了一次这样的事情,哈,哈哈……”

    马文自嘲地笑了起来,眼眶就这样一点一点地泛红起来,双颊浮现出一抹浅浅的潮红,瞳孔的焦点缓缓溃散,一股深深的失望和痛苦扩散开来,明明笑着,却满是悲伤。

    “他,他甚至和马莲马旭玩游戏的时候也会作弊,他真是……可悲。”

    “我再也无法忍受他了。”

    泪水,就这样挣脱眼眶的束缚,缓缓滑落,但马文依旧努力睁大眼睛,鹅黄色的灯光里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自尊和骄傲缓缓分崩离析的过程。

    “我也不想要……我也痛恨他,我……你不是这里唯一的受害者。”

    “我也是我本能反应之下的受害者……”

    痛哭。

    马文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就这样号啕大哭起来。

    镜头里出现陶丽的模样,由下往下地注视陶丽。

    陶丽的眼底流露出些许于心不忍的烦躁和无奈,她转过身去,只留下一个背影给镜头,抬起右手揉了揉脸颊,试图控制自己的情绪,快速擦拭了一下眼睛,掩饰自己的脆弱,等待再次转过身来面对镜头的时候,那双眼睛里就掺杂了太多太多情绪。

    灯光,经过额头和睫毛洒落下来,羽毛般的阴影遮掩住陶丽的眼睛,镜头里看不清楚,却能够深深感受到那种无力,拉拽着肩膀缓缓下垂。

    而马文?

    他已经彻底失控,放声大哭,就如同一个五岁的孩子一般,无助地脆弱地伤心地痛哭着,哭到心脏都蜷缩起来。

    陶丽闭上眼睛深呼吸一口气,“马文……”

    此时恐怕整个度假村都回荡着马文的哭声,他们需要控制。

    马文摇了摇头,“我……我停不下来……”他就这样紧紧地抱着自己,越哭越大声、越哭越崩溃。

    陶丽已经顾不上安抚马文,只能如同哄孩子一般,试图强行将马文拉回房间,但马文却哭到天崩地裂。

    画面,有点好笑。

    紧接着就可以看到昨晚出现的吸烟清洁工再次出现在同一个位置,用打火机点燃香烟,满脸冷漠地看着斜对面下一个楼层里发生的闹剧——

    那毫无表情的脸孔,刹那间就将荒谬感完全引爆,揭开中产阶级的精致面具,其实本质没有什么不同。

    哧哧。

    放映厅里窸窸窣窣地响起琐碎声响,确确实实将这一幕的黑色幽默完全引爆。

    马文好不容易控制住了哭声,但依旧喘不过气来,捂住脸庞用额头顶着墙壁彻底崩溃,大口大口的喘气声和可怜兮兮的背影实力诠释“五岁孩童被妈妈惩罚之后委屈巴巴”的模样。

    陶丽试图打开房间门,结果发现房卡出现问题,怎么打都打不开,然后两个人就这样尴尬地卡在原地。

    最后,他们召唤的帮手赫然就是——

    冷眼旁观的清洁工。

    哈哈。

    放映厅里响起稀稀拉拉的大笑声,明明不是喜剧却有着无法拒绝的喜感,这场闹剧终于能够落下帷幕。

    返回房间里,马文紧紧地、紧紧地拥抱住陶丽,然后陶丽抱住马文,缓缓地让马文平静下来调整呼吸。

    可是,马文才稍稍控制住,又再次崩溃,将脑袋隐藏在睡衣T恤里,就好像一具无头尸体一般放声大哭,而且哭声根本停不下来,以至于两个孩子都醒来了,他们一前一后地走了出来,双双抱住了马文,默默流泪。

    孩子们希望陶丽也能够过来,但陶丽不愿意,然后这次情况就逆转了过来。

    “妈妈!”

    马莲喊着。

    “妈妈!”

    马旭喊着。

    陶丽始终拒绝就这样原谅马文,因为一场崩溃就应该轻易原谅马文吗?因为男人不轻易崩溃所以就应该更加重视男人的崩溃吗?

    她不想。

    可是,两个孩子喊得越来越迫切,马文的哭声又阵阵发作,最后马莲直接站起来,拉着陶丽到马文的身边,一家四口拥抱在一起,然后他们似乎终于重新找回了家庭的温暖,又能够再次拥抱彼此了。

    事情,真的就已经解决了吗?

    放映厅里的笑声依旧没有完全平复,但是看着互相拥抱的四个人,却能够深深感受到现实的苦涩和无奈。

    滑雪最后一天,一家四口再次一起滑雪,但雾气浓郁,几乎看不到任何道路,而且还在持续不断下雪,陶丽有些担心安全,于是马文率先滑雪探路,引领着大家前进,四个人的身影就这样消失在茫茫白雾里。

    只有马文引导的声音在响动,等白雾缓缓消散的时候,却只有三个身影,两个深蓝色和一个鹅黄色小个子。

    等等,鹅黄色大个子呢?

    陶丽失踪了。

    沉默之中,镜头缓缓放大,如同“闪灵”一般步步靠近,三个身影转眼就被连绵不倦的大雪吞噬淹没。

    “救命!”

    茫茫白雾之中传来陶丽的呼救声,马文让两个孩子在原地等待,一路狂奔,转眼就消失在无边无际的雾气之中。

    两个孩子惶恐不安地等待着,等到累了,跌坐在地上,然后慢慢被恐惧侵蚀,轮流开始呼唤爸爸和妈妈。

    许久,许久。

    然后,马文公主抱地抱着陶丽出现了,模糊的身影出现在漫天漫地的白雾之中,“四季”的弦乐再次惊心动魄地奏响,刹那间,整个放映厅里的观众都跟着心潮澎湃起来——

    即使没有多余的话语,也依旧能够感受到马文和陶丽之间的关系从惊涛骇浪恢复到风平浪静之中,然后马文将陶丽放在孩子身边,四个人团团拥抱在一起,此时此刻仿佛才能够真正感受到彼此关系的亲密。

    一切,又重新恢复了原样。

    所以,电影到这里就结束了吗?

393 疑似彩蛋

    古典乐,走向,弦乐与管乐的音符碰撞,宛若瀑布轰鸣。

    然后——

    一家四口出现了。

    墨镜装备,风衣飘飘,昂首阔步,就好像超级英雄电影里主角们登场一般,完全就是特工一家的闪亮登场,甚至还能够看到扑面而来的狂风将四个人的发丝吹拂飘扬起来,实力演绎“走路带风”的奥义。

    配乐,慷慨激昂;镜头,三倍慢速。

    哈哈,哈哈哈。

    虽然电影完全没有制造喜剧的意图,但经历整个跌宕起伏的故事,配乐和画面碰撞出来的喜感着实令人忍俊不禁,电影院里又再次稀稀落落地响起低低的笑声,有种荒唐的黑色幽默。

    而且不需要太仔细观察就能够注意到,四个人的站位也发生了变化:

    两个孩子分列两侧,两夫妻则并列中间,马旭靠着马文、马莲靠着陶丽,然后四个人都摆出特工登场的强大气场,大步大步前行,仿佛走上伸展台的世界顶尖模特般。

    电影,到这里就结束了——

    导演:陆潜。

    制片:纪叙。

    屏幕一黑,字幕就跟随着古典乐的旋律缓缓流淌而出,但放映厅里并没有出现离场的骚动,所有观众都非常安静。

    在三大电影节上,所有人达成一项共识:

    电影是导演的艺术,同时也需要整个制作团队的密切合作才能够完成创作,所以字幕表里出现的每一个名字都值得尊重。

    也许因为种种原因,他们无法像演员、导演、编剧等等核心主创人员们一样,站在镁光灯下接受掌声,但至少他们应该得到一份尊重与认可,观众们应该留在放映厅里看完片尾字幕,这是最基本的观影礼仪。

    当然,整个时代越来越浮躁,追求“三分钟看完一部电影”的人们越来越多,有耐心看完字幕的观众更是凤毛麟角,所以,三大电影节提出这样的倡议,至少在电影节里可以保持这份礼貌。

    此时就是如此。

    字幕,缓缓流淌,但现场观众并没有发出声响,更加没有移动。

    而且,电影结束了,可是电影所带来的思想冲击才刚刚开始,毫无疑问,陆潜确确实实带来了一部特别的作品——

    等等,思绪还没有来得及展开,大银幕又再次亮了起来,电影居然还没有结束!

    这是彩蛋吗?

    现场观众们的注意力又重新被大银幕吸引了过去。

    画面里是一辆大巴,在九曲十八弯的公路之上行驶,白雪皑皑的雪山之间可以看到那条青色公路的延伸,深绿色和炭黑色如同素描一般寥寥数笔勾勒出公路的剪影,美得令人不由屏住呼吸。

    电影最美妙的地方就在于,镜头之中有种潺潺流动之感,即使没有什么特别的内容,却也让观众忍不住屏息凝视,视线就这样跟随着画面里的雪山和大巴一起呼吸一起涌动,大银幕的光影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就在此时,嘎吱。

    大巴司机一个紧急刹车,在悬崖转弯边上显得有些小心,以至于观众的心脏也跟着提起来,但还好只是短暂的一个停顿,调整出空间之后又继续前行。

    嘎吱。

    下一个悬崖转弯的时候又一次紧急刹车,显然这位司机对于眼前面临悬崖的急转弯有些恐惧也有些谨慎,每次都要刹车控制一下方向盘,也是令人心惊肉跳,但还好这次也顺利通过了。

    嘎吱。谷

    第三次在转弯处紧急刹车的时候,观众的心脏都已经承受不住了,同时画面一切就陷入大巴车厢之内,对准大胡子男生的那对情侣。

    女孩看着手机屏幕没心没肺地笑着,但大胡子显得有些心不在焉、心事重重。

    嘎吱。

    又是一次急刹车,然后镜头又对准马文夫妇第一个晚上共进晚餐的那对约会情侣,仅仅是下午巧遇然后摩擦出火花的情侣,女人蜷缩在男人怀抱里,男人看着前方,观察情况,然后女人还半开玩笑地说着,“这就好像免费的过山车。”

    嘎吱。

    这已经是第三次了,看来大巴司机被卡在同一个转弯处,车子一直在后退、前进、刹车、再后退的循环里打转,每次都是急刹车,以至于整个车厢里的乘客们都不由往前扑。

    这确定不是提醒系好安全带的公益广告吗?

    嘎吱。

    画面里出现了马文和陶丽以及孩子们,两个孩子都有些紧张,但马文依旧保持着淡定,不断安慰着马旭和马莲,而陶丽则显得非常焦虑,一直在啃指甲,转头看看马文和孩子们露出一个心不在焉的笑容,但很快又再次看向司机方向。

    嘎吱。

    这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了,而且刹车非常凶狠,以至于车厢里的乘客们发出一片惊呼声,甚至有人差点就要撞向全面的座椅椅背,窸窸窣窣的声响弥漫着一种慌乱和不安,惊悚气氛又再次涌动起来。

    架子上的行李也跟着被震动下来,就好像塌方落石一般。

    嘎吱。

    马文第一反应就是安慰自己身边的马旭,又探出身子询问前面的马莲是否还好,但陶丽却按耐不住自己的恐惧,解开安全带,直接越过马莲,冲了出去,直接来到驾驶座旁边对着司机大喊。

    “停车,我要下车。”

    司机被惊吓到了,举起双手投降。

    陶丽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咆哮着。

    “开门!现在!立刻!”

    司机开门了,陶丽头也不回地冲了出去,转眼就消失了,但这一举动却让大巴里的所有乘客们都惊慌起来,一个个前仆后拥地试图厉害,结果拥挤在走道里,如同修罗地狱,大胡子和马文马上站立起来控制局面。

    花费一番功夫,好不容易让所有人镇定下来,保持镇定和冷静,陆陆续续地离开大巴。

    马文带着孩子们和远远保持距离的陶丽汇合,然后大巴就已经清空——

    司机没有感受到压力,似乎也冷静了下来,仅仅只用了一次倒车就将这个转弯过去,顺利地继续前行。

    简单,轻松,没有任何危险。

    所有游客全部沉默下来,陶丽看着轻轻松松继续前行的大巴也愣住了,不知道应该说什么,结果大巴没有停顿,就这样一路开走了,远远地,扬长而去。

    陶丽有些尴尬,解释道,“他根本就不会开车,完完全全不会,那太离谱了。”

    那怎么办?

    众人也没有答案,于是他们就只能徒步行走,没有大衣没有羽绒服也没有滑雪服,穿着单薄的衣服前行。

    陶丽和马文走在中央,马莲累了,然后背在马文的后背上,同时马文牵着马旭,陶丽稍稍落后两步跟在后面,继续前行。

    轰轰,“四季”再次响起,全场轰鸣!

394 集体雪崩

    轰!

    “四季”,又是“四季”,弥漫在放映厅里的惊悚隐藏在尖锐刺耳的弦乐之中宣泄而下,不由心惊肉跳起来。

    镜头,拉远,再拉远,就这样从中景演变成为远景,最后再拉远成为全景,几乎已经看不到演员的面部表情,却能够从一个个小小的身影站位之中感受到角色和角色之间的位置——

    一天情侣,互相牵着彼此的手亲密前行。

    一年情侣,一左一右地保持着一点距离前行,但两个人都没有交换视线。

    多年夫妻,马文背着马莲、牵着马旭,陶丽则稍稍拉开了距离,似乎感受到寒冷,不断抱着双臂蜷缩起来。

    然后,惊涛骇浪般的配乐渐渐变得舒缓悠扬下来,镜头也悄然朝着右侧转移些许,正在大步大步前行的游客们演变成为一群黑点,画面主体可以看到蜿蜒盘旋的道路缓缓眼神,打开车灯的大巴照亮渐渐昏暗的天色,一路平稳行驶。

    如同潺潺溪流里的一叶扁舟,宁静、安详,不由自主地,视线就跟随着那一束车灯朝着地平线尽头的远端延伸过去。

    啪。

    突兀地,画面切换成为黑屏,灯光消失、配乐消失,所有动静全部消失,就只有一片无边无际的寂静在放映厅里蔓延,黑屏之上缓缓出现字幕:

    “完”。

    一直到此时,电影才真正结束,然后字幕缓缓上滑,主要演员表率先登场。

    因为所有光亮和声响被掐断得着实太突然,那种刹那间失去重心的冲击力让放映厅的观众无所适从,陷入一种大脑短暂掉线的错觉,目瞪口呆地看着字幕缓缓滑动,一点声响都没有,以至于自己心脏跳动的声音、沉重呼吸的声音、吞咽唾沫的声音、血液流淌的声响都变得格外清晰。

    窸窸窣窣。

    窸窸窣窣。

    稍稍回过神来之后,震撼,扑面而来,没有给予任何喘息空间就将自己吞噬淹没——

    从观众以为电影结束到彩蛋出现,再到跌宕起伏地给予正面一记重拳,然后掐断所有视觉和听觉的体验,迫使观众陷入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混沌之中。

    一切的一切,全部都是陆潜精心策划的一场魔术,巧妙地利用视觉和听觉的感受,进一步将震撼与冲击深深地烙印在灵魂深处。

    精彩,精彩绝伦!

    刹那间,千丝万缕的情感和思绪全部涌上心头,因为太过汹涌也太过凶猛,几乎就要呼吸不过来。

    所以,“游客”,到底想要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理解稍稍直接的观众,中产阶级精心掩饰的婚姻生活背后,其实也面临着种种问题,而且他们都不说,“开口直接说出来不就好了吗”、“如果是我,我就直接对质了,哪里来那么多麻烦”、“其实就是他们自己矫情”。

    窸窸窣窣。

    放映厅里已经有观众迫不及待翻白眼了,他们显然无法理解也无法同意电影所传递出来的矫揉造作——

    宫毓珊就是如此,但她不是鄙夷导演,而是她无法理解,在她十二岁的世界里,事情从来没有那么复杂。

    但宫毓珊总觉得,电影的结尾应该还有更多,为什么导演对准了那辆大巴呢?而且是从陶丽身上转移到大巴身上,镜头画面里是否意味着什么?还有配乐,整部电影的配乐并不多,但每次出现都非常精准。

    宫毓珊有些难过,自己似乎意识到电影不止如此,但她还是太过年幼,无法理解,这让人有些沮丧。

    理解更进一步的观众,精英阶级总是用各式各样的道德标准确立自己的精致生活,然后居高临下地谴责那些无法达标的人们,但其实呢?“在本能面前又有谁能够继续保持清高呢”、“永远不要小觑人性”、“结尾就是妻子的道德困境,她那么迫不及待地道德绑架丈夫,现在就轮到她了”。

    江士奇非常非常喜欢这部电影,如果电影止步于彩蛋前的话,那么这就是一个瞄准婚姻关系的故事,巧妙地展现出两个人的权力转变,最精巧的设计就是马文崩溃大哭、陶丽依旧拒绝原谅之后的那次滑雪,因为马文“拯救”了陶丽,所以家庭重新恢复平和。

    这无疑是讽刺的,因为陶丽还是需要自己得到安慰才能够原谅,并不是像她自己所说的那样为了孩子。

    而电影爆出彩蛋之后,马文和陶丽之间的关系对比就能够摆脱婚姻关系的框架,更进一步上升到道德困境里,这也赋予电影更多延伸的解读空间——

    比如,那两对情侣。

    尽管出场戏份不多,但在结局如此重要的篇章里,陆潜依旧分别给予他们镜头,并且精心设置了他们的反应,这些细节对于婚姻关系、情感关系面临道德困境的状况都有着重要补充,值得细细解读。

    理解加深一些的观众,当我们面临困境的时候,往往都只能从自己的经历自己的体验出发去思考问题,就好像陶丽一样,无数人都认为,自己面临雪崩的时候肯定绝对一定百分之百不会像马文那样,于是,他们无法原谅马文,甚至是鄙夷马文的。

    事实却是,只有当自己真正面临相同困境的时候才能够知晓,自己到底会做出什么选择,“假设性问题”就好像纸上谈兵一般,人人都可以说得非常漂亮,但投入实战的时候,却往往又是另外一番模样。

    在这里,还可以进一步延伸到性别关系上,女人无法完全理解男人面对的压力,同样男人也无法百分百理解女人的困境,因为彼此都注定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理解,他们面对的情况、挫折和困难都是不同的,自然而然,处理方式也不同。

    简单来说,陶丽无法理解马文,也无法理解司机;反过来,马文无法理解陶丽,甚至某种程度上无法理解自己。

    楚承柏忽然意识到电影最后一个镜头的意义了:

    为什么是大巴为什么是司机,为什么是蜿蜒道路上的延伸?

    因为电影在最后摆脱了中产阶级、婚姻关系、性别关系、情感关系等等,更简单也更纯粹地上升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

    有多少人用道德困境来捆绑他人?有多少人拒绝理解他人的处境就胡乱判断?有多少人处于自己的情感考量而把每一段关系都陷入困境?

    当思考到这里,雪崩,就再也停不下来。

395 掌声雷鸣

    嗡……

    电影,结束了,放映厅里一片安静,万籁俱寂到就连呼吸和心跳都听不到,全场陷入一种诡异的平静之中。

    但是,脑海里的雪崩却根本停不下来,而且,越演越烈——

    不同生活经验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境遇状况,从眼前这部电影接收到的信息都不同,如同拨洋葱一般,有些人只能拨开表皮然后就泪流满面,有些人则能够一层一层深入然后感受情感爆发的山呼海啸。

    越深入,越汹涌。

    于是,安静也就成为思绪延伸和酝酿的最佳环境,注视着字幕缓缓上滑,就这样陷入自己的雪崩里。

    字幕,结束了,放映厅的灯光徐徐亮起,撕开黑暗,以至于眼睛也有些不适应,心惊肉跳之感马上汹涌起来。

    宫毓珊终于再也忍不住,猛地一下站立起来,用力鼓掌。

    也许,她没有能够完完全全理解这部电影,但电影院里的观影体验着实太好了,从镜头调度到光影控制再到配乐运用,悄无声息营造出一种“我也在现场偷窥”的真实感,并且又通过两对情侣的设置,让观众也感同身受地开始思考问题,全程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

    又美妙又刺激。

    谁能够拒绝这样的观影体验呢?

    啪啪啪!

    掌声,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

    宫毓珊满脸激动和亢奋地拍打双手,为陆潜送上自己最崇高的敬意,然后就能够感受到鼓掌的热浪从周围包围过来,她不由转头望向四周,观众们三三两两、陆陆续续地站立起来,表情里依旧残留着思考、甚至和身边的小伙伴窃窃私语,但还是纷纷站立起来送上掌声。

    笑容,就在宫毓珊的嘴角绽放。

    一个两个、十个二十个……卢米电影宫里的观众似乎都沉浸在震撼之中没有回过神来,一直到掌声响起,这才意识到电影真正结束了。

    江士奇就是其中之一。

    老实说,江士奇对“游客”充满了期待,这就是他在蔚海必须观看的电影第一名,所以他早早构想过很多很多可能,这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陆潜又将呈现出一个什么故事?

    然而,他的所有猜测全部都错了,唯一稍稍擦边的“惊悚”标签也不完全正确,谁能够想到维瓦尔第的“四季”居然能够制造出如此惊悚效果呢?每次弦乐响起的时候都不由毛骨悚然。

    错愕,震撼,惊喜。

    种种情绪全部交织在一起,以至于江士奇久久回不过神来,即使他对电影已经怀抱着超高的期待,但陆潜依旧用无与伦比的表现打破他的预期,并且再次证明自己的才华和天赋。

    他现在终于明白,“游客”为什么能够入围蔚海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了。

    然后……

    慢了很多很多拍,一直到周围的观众大部分都已经站立起来,江士奇才满脸愕然地跟着站立了起来,拍打双手。

    旁边就有观众投来视线,仿佛正在用眼神询问,“你不喜欢吗?难道是因为其他人都站起来了你才站立的吗?”

    江士奇有些慌张,连连摆手,连连摇头,用尽全身力气来否认对方的猜测:

    他喜欢这部电影,他是认真的,他非常非常喜欢这部电影,今年蔚海电影节已经开幕三天,目前为止这就是他最喜欢的电影,包括所有单元展映作品在内也依旧是最喜欢。

    但江士奇很快就发现,对方只是在开玩笑,因为周围还有一些观众坐在原地,似乎固执地拒绝合流——谷

    每位观众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人喜欢必然就有人讨厌,这才是电影的正确打开方式。不喜欢的话就没有必要起立鼓掌了,毕竟,这里是电影节,一切都是关于电影的,每个人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喜恶。

    等等……

    那些端坐在原地的观众也一个两个慢慢地站立了起来,江士奇满头都是问号:

    怎么回事?难道大家都如此礼貌吗?

    楚承柏轻轻摇了摇头,眼底和嘴角都浮现出一抹浅笑,发自内心的钦佩油然而生,他喜欢这部电影,不是因为电影犀利地剖析了任何一段关系,而是因为电影隐藏在画面和配乐背后的戏谑黑色幽默。

    一切,仿佛都是一个“玩笑”,可以看到陆潜躲在镜头后面摆弄着魔术,娱乐大众的同时也自我娱乐。

    红地毯的“撞衫事件”,楚承柏只是坚守自己底线而已,有些肮脏事,他不喜欢,但完全没有为陆潜说话的意思,他只是表明态度;但观看完电影,再回想一下今天陆潜面对危机的处理方式,楚承柏就无法掩饰自己的欣赏——

    这的确是一个有趣的小孩。

    于是,楚承柏也站立了起来,拍打着双手送上掌声,发自真心地。

    啪啪啪。

    啪啪啪!

    掌声,渐渐汇聚起来,越来越响亮越来越轰动,最后就爆发出难以置信的能量,在整个放映厅里久久回荡,演变成为浩浩荡荡的轰鸣。

    轰轰轰!

    回首放眼望去,全场观众起立,密密麻麻的身影如同挺拔的小白杨一样,将视野塞得满满当当,雷鸣般的掌声排山倒海地宣泄下来,奔腾不息的能量几乎就要将卢米电影宫的屋顶掀翻,朝着蔚海的四周扩散。

    轰轰轰!

    卢米电影宫门口依旧停留着少数观众和记者,大约二十人三十人左右,不多,但他们带着些许不甘选择在原地等候,就是希望能够第一时间捕捉到观众和评委们的反应,看看“游客”的第一波反馈如何。

    此时,答案就出来了——

    轰鸣,不绝。

    众人如同地鼠一般纷纷站立起来,满脸错愕地看向电影宫,而后又满脸震撼地看向彼此,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和自己的判断:

    难道,“游客”爆了?

    不会吧?

    继“解除好友”和“突袭”之后,陆潜的第三部电影登陆蔚海电影节,居然赢得全场掌声的待遇?

    着实太惊人!

    而且,掌声连绵不绝,一分钟、三分钟,就这样轰轰烈烈地盘旋激荡,仿佛整个世界都跟着燃烧起来一般。

    陆潜也坐在观众席之中,刚开始只是礼貌地站立起来,用掌声表示感谢,但渐渐地,这股掌声经久不息,激荡在胸口的幸福和感动就变得汹涌起来,转身看向眼前宛若火山喷发般的景象,笑容不由绽放。

    谁能够拒绝这样的时刻?谁能够拒绝电影的魅力?谁能够拒绝情感联结共鸣的美妙?

    没有人。

396 映后喧嚣

    嗡嗡嗡。

    嗡嗡嗡。

    空气,在燃烧,耳膜之上持续涌动的嘈杂声响寥寥勾勒出卢米电影宫的喧闹,雷鸣般的掌声持续了三分多钟才平复下来,但即使掌声停止也依旧能够感受到观众的亢奋和激动,“游客”所留下的余韵才刚开始。

    心潮,澎湃。

    “……怎么样,是否愿意陪我走一小段路?”

    楚承柏看向身边的陆潜,主动发出了邀请。

    电影首映式结束之后,大约有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然后就会召开映后新闻发布会,这次就将围绕着电影展开。

    陆潜对着楚承柏展露一个微笑。

    “当然没有问题,这是我的荣幸。”

    而后陆潜主动做出一个邀请的姿势,和楚承柏并肩前行,然后快速转头冲着苏子一、陈慕的方向做了一个手势——

    这样的突发状况显然是没有预料到的,而为了参加首映式,他们的手机全部都保管在沈言书那里,联系也不方便,所以为了避免喻劭找不到陆潜,他还是需要打一个招呼。

    苏子一满头都是问号,不理解陆潜什么意思,但陈慕却看懂了。

    原本陈慕不想搭理苏子一,准确来说是不想搭理陆潜,可是看着苏子一转身就要寻找喻劭求助的模样,还是拉住了苏子一,“应该是那位大设计师想要和陆潜说说话,好事,没有必要担心。”

    苏子一懵懵懂懂地点点头。

    陈慕的视线越过重重人群看向陆潜和楚承柏的背影,眼底流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

    他真的没有料想到,自己的摄影最终以这样一种方式呈现出来,这是他所没有料想到的,不由发自内心地感叹,原来摄影还能够这样表现人物关系和情绪,特别是电影结束的最后一幕,影像的力量推向新高。

    陈慕忽然意识到,也许自己的命运确实被改变了,却不是因为今天的红地毯,而是因为他前往购买榴莲的那天。

    身边汹涌人群来来往往,有些人热情洋溢地向陆潜打招呼,有些人礼貌地提出合照要求,但更多人则是远远打一声招呼而后就快步转身离开——电影节,不是前来追星的,观看电影的时间表就已经排满了,现在最重要的是赶场,哪怕近距离接触导演的机会也没有那么重要了。

    小小的细节差异,还是能够深深感受到电影节的特色。

    “……我不喜欢彩蛋,我重申了立场,我觉得彩蛋太过刻意、发力过猛,然而凸显出导演对故事力道的缺乏信心。”

    “不!不不不!绝对不是!恰恰相反,彩蛋让电影的主题核心上升了一个档次,证明了导演的叙事野心。你被故事情节蒙蔽了视线,完全没有意识到彩蛋里的镜头语言……”

    “如果导演希望观众自己脑补解读,那么就是导演的失败,彩蛋里的故事已经说得够清楚够明白了,这就是导演露怯……”

    叽叽喳喳,寸步不让面红耳赤的争论就发生在不远处,不需要刻意偷听就能够捕捉到风声送来的片段,深深感受到他们发自真心的争执,喜恶分明、立场坚定。谷

    转过头望去就能够看到一小群人聚集在一起抽烟,在转场和转场之间偷得片刻清闲,但讨论话题依旧是电影。

    如果在城市里,路人难免觉得矫情,可能投来异样目光,也就只有文艺青年会为了一部电影争论不休;但在蔚海,大街小巷都洋溢着电影的气息,全然不会显得刻意和突兀。

    相反,随处可见。

    此时又有两个人从陆潜和楚承柏身边快步经过,正在眉飞色舞地讨论着刚刚首映的“游客”。

    “……完全没有想到陆潜居然还能够掌控这样的类型。”

    “我特别特别喜欢镜头的运动方式,灯光和构图太漂亮了,有点大师气象,但配乐还是太过刻意反而显得枯燥了,不是说不好,而是太喧宾夺主了。”

    “对,对对,我也这样想,观看的时候特别喜欢,但观影结束之后冷静想想,就觉得配乐应该收敛一些会更好,不过确实能够感受到导演的成长和蜕变,比‘突袭’要更犀利也更精准,我个人非常喜欢……”

    宛若一阵清风,就这样匆匆而过,看起来应该是准备赶场,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彼此身上,以至于全然没有发现近在咫尺的陆潜。

    楚承柏眼底流露出浅浅的笑意,打趣了陆潜一句,“……会不会失落?有眼不识泰山,你就在他们眼前呢。”

    陆潜轻笑起来,“电影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我渴望灯光的话,就不会选择站在摄像机后面的这份工作了。”

    楚承柏这才想起来,“啊,你以前是偶像歌手,对吧?”

    陆潜故意发出一声惊呼,“楚先生,说好的打人不打脸呢?”

    对于楚承柏来说,社交场合的那些虚以委蛇,不是他不会而是他不屑,别人不敢提起陆潜过去的伤疤,但楚承柏完全没有这样的顾虑,想到了也就说出来了;只是,往往说出来之后,现场气氛就会僵硬,反正楚承柏也不在乎那些面子上的朋友。

    不过,陆潜的回应,表示了他的抗议,却也坦然面对伤疤,轻盈的话语里还带着自嘲的口吻。

    气氛不仅没有僵硬下来,反而让笑容悄悄爬上楚承柏的嘴角,细细打量了一下陆潜,然后直接提出自己的好奇。

    “我其实有些意外,你居然能够拍出‘游客’这样的作品。”

    “你知道,我一直不喜欢中产阶级精英人士们的虚伪,他们自以为高高在上,然后用自己的道德标准指指点点,自诩自己能够做到就要求人人都做到,但他们忽略了一件事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没有人是完美的、每个人都会犯错。”

    “我们需要学会允许别人犯错。”

    尽管楚承柏没有说出具体的经历,但字里行间却能够感受到他的伤痛,显然他在博翰的这些年也经历过太多太多。

    陆潜对楚承柏还是缺少了解,毕竟今天一切都发生得太快了,其实陆潜不知道的是:

    楚承柏是从贫民窟走出来的,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打拼能够来到现在的位置,这是非常难得的;但即使是现在,在真正的上流社会和贵族阶层里,他因为自己的出身依旧被视为“暴发户”,其中的心酸和艰难是外人所看不到的。

    不过,陆潜依旧能够感受到楚承柏话中有话的深意,显然他们都是有故事的人。

397 流量反噬

    楚承柏狠狠吐槽了一番中产阶级的虚伪,这显然是对“游客”的赞许,但陆潜脑海里浮现出来的第一反应却是:

    难道楚承柏不也是这样吗?

    楚承柏批评中产阶级的道德标准太过严格以至于失去同理心,就好像陶丽严厉谴责马文的求生本能一样;但事实上,楚承柏自己也是如此,因为不喜欢陶染的撞衫阴谋而出手帮助陆潜,哪怕此类阴谋在名利场屡见不鲜。

    所以,这算是……双标吗?

    当然,陆潜可以忽视这样的想法,顺势感谢楚承柏的喜欢和赞赏,悄悄地恭维楚承柏一下,然后和乐融融地维持工作关系。

    但想了想,陆潜认为,楚承柏应该不喜欢被恭维,他会赞许说实话——更重要的是,他会赞许平等交流。

    “楚先生的意思是,就好像今天的撞衫意外一样吗?”

    陆潜直接将了楚承柏一军。

    楚承柏非常非常意外陆潜的反应,但看着陆潜眼底浅浅的笑意,脑海里就想起陆潜刚刚自嘲偶像歌手身份的戏谑,其实现在陆潜也是在吐槽他们自己:

    每个人都是置身其中的局内人,自以为看清现实,众人皆醉我独醒,但全然忘记了自己也难以保持绝对客观。

    认真想想,“游客”的故事就在脑海里形成环套,一环套着一环。

    楚承柏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是笑了起来,眼底流露出一抹玩味,故意打量了一下陆潜,“所以你是在拒绝我的帮忙,嫌弃我多管闲事吗?”

    “不,不不,楚先生,我是在说,我们都是俗人,我们都希望自己独一无二、超脱他人,但现实往往都非常残酷。”陆潜举起双手表示投降,“就好像现在,我需要你的帮助,非常非常需要,即使嘴硬,但内心很诚实。”

    那戏谑的语气让楚承柏欢快地大笑起来,“哈哈”,他喜欢陆潜解读的视角和切入的观点,总是能够带来不同的解读。

    “老实说,我非常好奇你如此年轻,到底是怎么拍摄出‘游客’的,但现在,我隐隐约约得到了一些线索。”

    停顿一下,楚承柏认真打量着陆潜。

    “我有点期待你的下一部作品了。”

    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认可,陆潜也能够感受到胸腔里涌动的幸福和满足,微笑地说道,“我也特别期待,最重要的就是,希望不要让我自己失望。”

    “哈哈。”楚承柏再次大笑起来。

    但就在此时,三个年轻人快速从斜后方窜出来,他们毫无掩饰的声音盖过其他人的声音,在耳边炸裂开来。

    “……我很失望。”

    “对,我也是,我还期待着导演能够带来一点重口味呢,结果如此小清新,中产阶级的故事难道不是已经讲了三万六千个了吗?怎么还来?”

    “就是就是,我还以为故事发展到一半,女主角抡起滑雪板就把丈夫的脑袋砸爆呢,陆潜这次太令人失望了。”

    “又或者是两个孩子崩溃黑化也挺好……”

    三个年轻人的脚步非常敏捷,快速经过又快速远去,转眼就已经消失在人群里,全然没有意识到陆潜就在旁边。谷

    陆潜和楚承柏交换了一个视线,然后两个人再次大笑起来。

    陆潜会伤心吗?

    当然会,如果可以的话,他也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得到更多观众的喜爱;但问题就在于,他知道没有一部电影能够得到所有人的喜爱,有人喜欢就必然有人讨厌,所以现实总是残酷的,他们总是需要面对现实。

    陆潜唯一能做的就是,坦然面对那些负面批评,但尽可能不要放在心上,不要因为一条差评就忽略了那些好评。

    否则,作为公众人物,很快就会被负面情绪淹没吞噬,就连骨头渣子都不剩。

    从积极角度来看,“游客”能够引发争议引发讨论,这是好事,因为这也意味着陆潜制造出来的矛盾冲突成功地引爆了炸弹。

    事实,也的确如此。

    再准确一点,“游客”首映式还没有结束,这场风暴就已经开始酝酿了。

    时间稍稍往回拨三十分钟。

    首映式红地毯结束,蔚海电影节就进入了“观影模式”,人们的注意力都被“游客”吸引过去,但社交网络并不会在这两个小时里停止运转,不仅不会,而且红地毯热潮还慢慢喧嚣起来,逐渐引发了关注——

    继上午陶染的红地毯硬照登上热搜之后,下午陆潜的红地毯照片也引发热烈讨论。

    最开始,网友们只是纯粹欣赏而已,看看红地毯照片养养眼,讨论一下帅哥美女,这就是日常生活的常态。

    自去年“解除好友”爆红之后,陆潜就因为形象而引发了不止一轮讨论,那些生活在社交网络上对新闻热点了如指掌的网虫们都知道又出现一位帅哥导演了,此次因为蔚海电影节的话题热点,陆潜又再次制造诸多话题。

    有网友称赞,“陆潜导演的生图都那么好看,真是无死角,这气质,爱了爱了。”

    相较而言,陶染的照片全部都是公关图,也就是经过记者后期修改调光的照片,因为这就是陶染团队准备许久的宣传环节,包括记者、粉丝、官方发布的照片全部第一时间经过修改,一切都是按照计划进行,自然如此。

    而陆潜的照片则大部分都是生图,没有角度也没有构图,纯粹就是路人发出来的,甚至就连记者们都没有来得及修图,想当然就上传了——因为生图也已经足够好看,他们又何必浪费时间二次修图呢。

    自然而然,网友们就纷纷发出赞叹。

    谁知道,这些赞叹却让陶染粉丝心理不舒服了,骂骂咧咧地吐槽那些网友在嫌弃陶染的照片不够好看。

    转眼之间,骂战就变得激烈起来,再然后,陶染粉丝就开始深入挖掘,当他们发现陆潜和陶染撞衫的时候,就好像发现新大陆一般,一个个都兴奋得上蹿下跳,社交网络之上铺天盖地都是咒骂陆潜碰瓷陶染的声音。

    这下,就热闹了。

    当张云辉看到“陆潜故意碰瓷撞衫陶染”的关键词标签进入热搜榜前十的时候,心都碎了,脸色直接惨白,第一时间联系社交网络平台“撤下热搜”,但才刚刚撤下,陶染粉丝丧心病狂地又重新刷了上来——

    “陆潜心虚,居然派人幕后撤热搜,可耻!”

    “陆潜丢人现眼,碰瓷陶染不说,还买热搜。”

    张云辉,生无可恋。

398 左右互搏

    “陆潜可耻,碰瓷陶染。”

    “陶染秒杀全场,陆潜跟风模仿。”

    “新晋导演陆潜HD学步撞衫陶染,可惜画虎画皮难画骨。”

    这是陶染粉丝幻想的局面,热搜话题标签底下也全部都是流量粉丝破口大骂、愤愤不已、怒不可遏的声音,一个两个都出离愤怒了:

    因为陆潜撞衫陶染,结果一群眼瞎的吃瓜群众还说陆潜更好看?也因为陆潜碰瓷陶染,抢走了陶染今天红地毯的光芒。

    这是他们绝对无法忍受的,然后,流量发威。

    但现实却有些……颠覆预期。

    “陆潜PK陶染,同一套服装不同风格!”

    “两位红地毯大热人选双双选择博翰!”

    “陆潜VS陶染,今日蔚海电影节的不同风景线。”

    这些,是中立声音。

    媒体们不在乎谁撞衫谁、谁碰瓷谁,不仅不在乎,而且还马上煽风点火起来,让广大网友看看同一套服装到底谁更合适,完全就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姿态,反正他们也不需要表达立场,留给网友们争辩就好。

    中立媒体完全没有偏袒,但是在陶染粉丝眼中,这就等于偏袒了陆潜,因为陆潜才是碰瓷的一方,结果中立媒体不仅没有谴责陆潜而且还摆下擂台?

    可耻!

    流量粉丝们毫不留情地痛骂这些中立媒体,但显然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树立敌人。

    “陆潜,惊艳登场,首次登上红地毯展现独特气质。”

    “当导演从幕后走向台前,陆潜引爆红地毯狂热。”

    “陆潜生动诠释最新秋冬时尚,近乎完美的亮相。”

    “陆潜,实力演绎什么叫做时尚什么叫做创新!”

    “陆潜VS陶染,陆潜胜!”

    “相同服装不同感受,谁能够想到陆潜首次出圈居然是因为这个?”

    轰轰烈烈。

    熙熙攘攘。

    可以明显看到,一大批媒体全部站在陆潜的那边,穷尽赞美之词,惊艳与赞叹遍布整个社交网络,不仅没有人提起陆潜碰瓷陶染,而且在中立媒体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直接就站在了陆潜这边。

    这……

    如此情况,陶染粉丝真的已经太久太久没有遇到了,过去这两年时间里,他们总是能够用流量轻易完成碾压,自然而然地,媒体们也总是站在陶染这边,任何纷争似乎都能够轻而易举地得到解决,而且还是压倒性的优势。

    可是现在?

    陶染粉丝们有些慌,但第一反应还是更加愤怒更加激动,社交网络之上发起的声势越发排山倒海。

    然而,他们很快就发现,这次流量似乎压制不下去了,吃瓜群众和路人们似乎全部都站到了陆潜的那边,就连中立媒体也一个个恼羞成怒地拒绝为他们说话,然后事情迎来一个转折,彻底失去了控制——

    博翰。

    博翰社交网络官方账号发布了一条消息,当然没有发表任何观点,只是日常地发表关于服装关于时尚的事情,他们怎么可能掺合到那些八卦与争论之中呢?谷

    问题还是在于消息本身——

    两张照片,一张是陆潜站在红地毯微笑接受闪光灯洗礼的照片,一张则是陆潜和楚承柏在卢米电影宫门口的微笑合影。

    配文,“优雅而绅士,危险却致命,陆潜生动诠释博翰秋冬新款‘午夜’的独特魅力。”

    虽然官方账号什么都没说,虽然看起来就是常规更新,虽然话里话外都没有提起轰轰烈烈的撞衫事件,但姿态已经再清楚不过了:

    他们就是在为陆潜正名。

    轰!

    刹那间,主流媒体和吃瓜群众们全部都站到了陆潜的身后,甚至还有人大胆地直接发出挑衅:

    “撞衫?那又怎么样?这又不违法,结果就是谁丑谁尴尬。”

    潜台词不言而喻。

    陶染粉丝全部丧失理智,甚至涌入博翰官方账号的消息底下洗版,不管不顾地表示抗议,试图申明陶染才是那一套衣服的“主人”,如同疯狗一般的表现令人大跌眼镜。

    但认真想想,流量一直都是如此,不足为奇。

    一切,发生在“游客”播放期间,然后持续沸沸扬扬的发酵,但暂时还没有一个清晰的结果,然后首映式就结束了。

    显然,因为流量的关系,陆潜和“游客”的名字频频出现在大众视野,以至于“游客”首映式也成为焦点。

    此时就可以看到在蔚海前方的媒体从业者们、资深影迷爱好者们纷纷发表自己对电影的观感和评论,结果就引爆另外一股流量,以至于缺席过去两个小时社交网络风起云涌的媒体们全部都满头雾水:

    “游客”怎么突然关注度就这么高了?

    然后,热搜榜就在短短数小时内出现非常激烈且非常有趣的变化——

    先是“陆潜碰瓷撞衫陶染”冲上热搜榜的榜首,引爆流量粉丝的愤怒。

    而后“陆潜PK陶染”、“陆潜陶染撞衫”先后取代榜首位置,但两个关键词标签都没有能够停留太长时间。

    再是“陆潜完美诠释博翰最新时尚”登上榜首,最奇妙也最特别的地方就在于,整个浏览人次短短一个小时之内就突破了一亿,这也使得该话题标签超过了陶染上午的红地毯话题,成为蔚海最受瞩目的话题。

    这着实令人有些哭笑不得,一个电影节最热门的话题却不是电影,而是红地毯生图。

    当然,这显然不是因为陆潜自己的流量,更多还是因为陶染,从上午到下午经历了难以置信的一段旅程。

    最后“‘游客’引爆蔚海电影节口碑风暴”再次刷新热搜榜的冠军位置,终于让电影节重新回到了电影之上。

    从陆潜开始到陆潜结束,社交网络热搜榜的整个下午到晚上彻底被陆潜统治,而且全部都是自己和自己打架、自己反超自己,如此错综复杂又匪夷所思的景象让喻劭也发出惊叹,“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

    在流量的滚滚热潮之中,陶染粉丝也第一次品尝到了流量的强大冲击,即使他们再团结再愤怒再努力,但整个流量的声势还是一去不复返。

    而且,伴随着时间的推进,陶染的流量越来越低越来越低,陶染粉丝们竭尽全力也只能抓住一点点尾巴,那种无力感让他们感到绝望,却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

    再然后,陶染工作团队方面传来消息:

    放弃,闭嘴,保持沉默。

    这句话也彻底击溃了陶染粉丝们的斗志,一个个失魂落魄地坐在电脑和手机前,茫然若失。

    但没有人关心陶染话题的去向,因为所有人都在关注“游客”,哪怕是对蔚海电影节没有兴趣的路人也都不由自主投来目光——

    等等,为什么要关注“游客”的口碑来着?

399 热议不断

    “‘游客’在蔚海电影节首映赢得三分钟起立鼓掌!首波口碑爆表!”

    在蔚海电影节,一切还是关于电影的,那些沸沸扬扬的场外八卦在电影评价和讨论面前完全没有位置,正当社交网络沉浸在“陶染VS陆潜的红地毯谁略胜一筹”的争论时,蔚海的讨论热点早就已经围绕着“游客”展开。

    在尽可能避免剧透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在迫不及待地发表意见——

    毕竟,从蔚海电影节公布主竞赛单元参展名单的那一刻开始,人们就在好奇陆潜到底会交出一份什么答卷了。

    现在,答案终于揭晓。

    有人不喜欢。

    “首映”,六十分,“某个角度来说,陆潜的确敏锐地抓住了心理惊悚的精髓,敲响警钟的同时为观众留下了一个疑问,这一点必须承认陆潜依旧是聪明的;但此前两部作品的出色让我们期待着更多,最终成品只是看到了‘小聪明’。”

    “电影圈”,六十五分,“电影在某些时候是黑暗的,某些时候又是荒诞的,甚至能够让胃部灼热,但古典配乐太过喧嚣以至于抢走电影自身的重量——这不是好事,因为当没有配乐的时候,影像的冲击力明显减弱,彰显出陆潜的缺乏信心。”

    中评,两个。

    “游客”首映式结束之后,瞬间井喷出四十七家专业媒体评论,其中,差评为零个,中评为两个,其他全部都是好评。

    即使是中评,“首映”和“电影圈”也给予了很大程度的肯定,并不是电影不好,只是电影还不够好而已。

    从这里就能够看出,“游客”入围蔚海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是绝对有理由的,电影节选片委员会的决策得到媒体的交口称赞,继“解除好友”和“突袭”之后,陆潜的第三部作品在蔚海闪亮登场,引爆第一轮评论。

    不过,蔚海电影节最特别的地方就在于:

    除了专业影评人之外,独立媒体、个人媒体、资深电影爱好者也全部参与其中,他们的评论也能够第一时间被看到,而且比起商业电影来说,这些真正参与到电影行业的声音折射在艺术电影领域里,理所当然应该得到更多重视。

    比如发行市场。

    那些发行公司自己也会观看电影,但同时也会倾听来自现场的声音,通过这些资深电影从业人士以及爱好者的反馈来评判电影的市场前景,毕竟艺术电影发行之后,主要受众也就是关注电影节的人群。

    自然而然,关于“游客”第一时间发布出来的社交网络评论,也会得到一定瞩目,在首映式观看电影的每一位观众都拥有话语权。

    “一般般。依旧是熟悉的套路,相较于前两部作品,陆潜没有能够打破框架,有点失望;但还是不得不承认陆潜的运镜、构图和配乐非常出色;另外,演员调教非常好,曾远文有希望竞争演技奖项。”

    “低于预期。不是因为套路,而是因为套路里面没有能够展现出更多新鲜的东西,而且导演似乎有些担心自己的观点不够鲜明,一而再再而三地利用情节堆砌来强调自己的观点,这显得笨拙且无趣。”

    “尽管电影呈现出来的机械感就是导演希望观众感受到的,但这种反复说过两万次的故事再套上机械感的外壳,顿时就让人没有兴趣了——而且导演也没有讲出什么新东西,还不如欣赏导演的颜值。”

    “两个问题,一个是配乐喧宾夺主,一个是结尾画蛇添足,从这里就还是能够看出导演露怯,对自己的叙事和调度能力缺少信心,其实导演可以再自信一点的,毕竟颜值那么高,不看电影也可以看导演。”

    整体而言,依旧是“喜恶掺半”的中评,真正纯粹的差评并不多。

    从专业影评人到普通观众都能够感受到同一个观点,不管喜欢与否,但电影营造出来的气氛和制造出来的冲击都是真实存在的,或多或少在不同的声音里都能够看到某种赞赏,这也进一步验证了“游客”的反馈信息是统一的也是相近的。

    不过,普通观众显然比专业媒体苛刻了一些,毕竟普通观众之中的精英阶层和中产阶级数量明显减少,他们没有办法真正感同身受地被刺痛,电影的震撼和冲击自然也被削弱,这也直接导致了评论的差异。

    幸运的是,这只是少数。

    自然也有人喜欢。

    “聚光灯”,一百分,“一部值得细细品味也能够不同角度解读的电影,从婚姻关系入手,探讨父母角色以及性别关系;而后又更进一步切入中产阶级的精英主义,并且上升到社会人际关系里,丰富而深刻的讨论内容却能够如此高度自洽地完美融合。陆潜撰写了一个完美剧本。”

    “娱乐周刊”,一百分,“既有趣又哀伤,凝视的同时又被凝视。毫无疑问,陆潜的才华再次成为今年目前为止最值得称道的闪耀时刻。”

    “独立电影”,一百分,“电影处处洋溢着黑色幽默的细节,犀利之余又足够聪明,请问陆潜到底是怎么做到如此富有魅力又如此才华横溢的?”

    “兰川日报”,一百分,“电影可以从任何一个你想要切入的角度进行解读,不分年龄性别阶级和角色,当你表示喜欢或者厌恶这部电影的时刻就意味着,你已经进入陆潜构建的世界——导演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电影里的每一个角色,包括大银幕前的观众,全部都是剧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影之内”,一百分,“年度最佳剧本!我已经迫不及待准备走进电影院第二次观看了。”

    “光影世界”,一百分,“我试图表达一些什么,但认真想想,显然这部睿智的精巧的犀利的美妙的电影需要更多时间沉淀,于是我放弃思考,只是送上掌声,为冉冉升起的陆潜鼓掌。”

    说来,有些难以置信——

    怎么全部都是满分?

    但事实就是如此,一个又一个满分塞满视野,围绕着陆潜的赞誉源源不断地涌现,尽管因为避免剧透的关系而限制住了大家的发言,评论往往显得简单;然而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赞誉和惊叹依旧能够深深感受到这群专业影评人的亢奋:

    他们,大部分都是中产阶级,这也意味着,“游客”的故事恰恰刺中了他们的软肋和现状。

    而且,“电影手册”的传奇影评人贺韶光更是只说了一句话:

    “大师气象!”

400 赞誉交织

    人人都渴望成为大师,毕竟,这就意味着自己在专业领域达到了一定高度,证明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得到认可,在历史长河里留下属于自己的恢弘一笔。

    对于任何一位导演来说,想要被称为大师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他们往往需要经过多部作品的沉淀和磨练,证明自己不是运气蓬爆地拍摄出一部经典佳作,同时还具备持续不断输出优秀表现的能力,并且在某个领域展现出自己对电影的独特理解和呈现。

    然后,才能够被称为大师。

    但是!

    贺韶光却在一句话评论里表示,“大师气象!”

    对于陆潜这位年轻导演来说,已经可以说是至高评价了,因为这句话所肯定的,不仅是“游客”在某些方面的优秀表现,而是陆潜作为导演为整部电影注入的能量和灵魂,在蔚海电影节的平台上就更加凸显出难能可贵。

    后来,有熟悉的记者询问贺韶光的具体评论和观感,这位浑身是刺的影评大师根本就不愿意多谈,只是回了一句:

    “我很喜欢”。

    一直到贺韶光的朋友以及“电影手册”的编辑们深入交谈才知道,其实贺韶光拒绝进一步谈论的原因就是,他认为自己需要再观看第二遍第三遍,陆潜对于灯光、构图、镜头、乃至于演员表演的细节控制非常出色。

    如果只是简简单单评论一下电影优劣,贺韶光信手拈来就能够说出一个所以然来;但贺韶光之所以认为陆潜初步展现大师气象,就是因为他认为陆潜对电影的理解比以前更进一步,真正能够看到惊艳的才华,他希望能够深入研究之后再发表评论:

    更加客观,也更加专业。

    因此,贺韶光在蔚海的时候,一直拒绝作出具体评价,反而是有人看到,贺韶光和陆潜私底下闲聊了两次,相谈甚欢。

    专业影评人,其实也是精英阶层的一员,因为“专业”意味着知识底蕴,也意味着权威,还意味着他们能够依靠撰写影评养活自己甚至在业内拥有一席之地,这才是精英的姿态,所以他们对“游客”这部电影的疯狂赞誉,也能够看出陆潜通过这部电影呈现出来的深刻内容是具有冲击力的。

    不过,在专业影评人之外,“游客”依旧能够得到资深影迷和普通观众的喜爱,这就证明了陆潜对于电影语言的呈现是平易近人且雅俗共赏的。

    “看似机械僵硬的运镜和构图处处都透露出导演对整个故事架构、人物关系以及社会框架的精准解读,如同冰冷手术刀一般切入核心问题,信手拈来的黑色幽默更是赋予电影一种独特色彩,很喜欢。”

    “故事是老套的,但视角是新颖的。陆潜最厉害的地方始终在于人物关系的构建和升华,寥寥数笔就能够让电影在观影之后留下余香,此次也不例外——提前预告一下,结尾不算是反转却轻盈巧妙。”

    “明明可以靠颜值却偏偏靠才华,陆潜已经新晋为个人最喜欢的新生代导演。”

    “没有文化的人就只会呼喊牛逼——这样一个说了无数遍的中产故事,陆潜依旧能够营造出如此暗潮汹涌又惊心动魄的观影效果,真心厉害,请一定一定在电影院观看这部作品,观影体验真的太棒了。”

    “开场五分钟,不敢相信陆潜选择了这样一个题材;终场五分钟,还是不敢相信陆潜选择了这样一个题材,但小伙伴问我为什么跪着看电影。”

    “老实说,非常意外陆潜选择这样一个故事,因为有点……平庸,但观影结束之后,赞叹声根本停不下来。确实厉害!就好像‘解除好友’和‘突袭’一样,故事本身没有什么新意,重要的还是讲故事的方法。”

    “导演,请收下我的膝盖,今年蔚海电影节最爱,没有之一!”

    比起专业影评人来说,资深影迷的话语就更加通俗更加直接也更加浮夸,各式各样的称赞与感叹层出不穷,甚至有人更加直接:

    “大师之作!”

    显然,这样的话语本身是没有可信度的,因为同一个蔚海电影节可能就要出现两部三部“大师之作”,但哪里来得那么多大师呢?话语,更多是传达出一种震撼和惊艳,还有自己观影结束之后的亢奋和激动。

    至少,这就证明了“游客”是好看的。

    沸沸扬扬。

    熙熙攘攘。

    社交网路之上各式各样讨论“游客”的声音数不胜数,进入卢米电影宫观看首映式的两千五百名观众纷纷迫不及待地抒发自己的心情,一方面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讨论这部电影,无论喜好,但可以肯定的是电影确实值得深入挖掘;但另一方面他们又必须守口如瓶,避免剧透。

    这种滋味,很是酸爽。

    当然,也有不那么喜欢不那么讨厌的观众,但整体来说并不多,这也意味着“游客”是一部观点拉扯对立比较明显的作品,不是喜恶分明而是优点和缺点的拉扯,还有源自于电影本身的讨论,根本停不下来。

    也正是因为如此,“‘游客’引爆蔚海电影节口碑风暴”的话题标签才登上了热搜榜榜首——

    恍惚之间,仿佛全世界都在讨论“游客”。

    陶染?不重要。

    “人质”?什么评价来着?

    撞衫?还重要吗?

    刹那间,所有流量全部朝着“游客”蜂涌而去,那些关于撞衫、关于陶染的讨论流量最终全部成为“游客”的嫁衣,制造出难以置信的热度,成为今年蔚海电影节第一部登上热搜榜榜首的作品,确实非常难得。

    从如此角度来说,蓝鲸影业需要感谢陶染和他的流量粉丝们,虽然他们估计根本就不需要这份感谢。

    其实,依旧还有非常一大部分陶染的流量粉丝在抗议在咒骂在吐槽在忿忿不平,他们无法理解更加无法原谅陆潜,他们怎么都想不通事情是如何发展到这一步的,明明是陆潜碰瓷,结果却所有人支持陆潜?

    这是什么道理?

    肯定有黑幕。

    但事实就是,见识局限思想,陶染粉丝无法意识到一件事,那就是对艺人来说,流量终究只是泡沫,真正具有份量的应该是作品。

    为什么陆潜一直不曾正面回应过那些流量争议?因为他不在乎,社交网络的那些纷纷扬扬对他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那么,为什么陶染必须在意这些纷争?因为这就是他所拥有的全部,没有作品的支撑,这是他仅有的底气。

    当然,流量重要吗?非常重要。可是,流量比作品重要吗?显然不是。

401 打破质疑

    流量粉丝们怎么也想不明白,“陆潜碰瓷撞衫”没有人在乎,“一部电影首映好评”却能够引爆如此声势。

    这确定不是双标吗?

    显然,陶染粉丝们恨不得啃陆潜的肉喝陆潜的血,因为陶染在蔚海电影节苦心经营的闪亮登场就这样黄了,关于红地毯关于“人质”的热门流量仅仅持续了不到六个小时,然后就如同泡沫一般随风而逝。

    当人们提起红地毯的时候,脑海里浮现的是陆潜和博翰的天作之合;当人们提起那一天电影节盛况的时候,脑海里浮现的是“游客”的横空出世;当人们提起陶染的时候,却不由提出一个灵魂的拷问:

    “他出席了吗?”

    也难怪陶染粉丝们咬牙切齿了。

    可惜,如果他们想要报复反击的话,恐怕就只能等下一次了,因为此时此刻所有流量都在疯狂地朝着“游客”聚集,短短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所有热点所有话题所有讨论凝聚起来的力量全部都倾注在“游客”身上。

    蔚海电影节的话题底下更是所有人都在热议这部作品,一个两个都迫不及待地想要走进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悄无声息地,“游客”似乎已经成为今年蔚海电影节的最大赢家,即使陶染粉丝依旧在捣乱,却也已经无法激起浪花。

    “陶染加上陆潜”,两位话题人物的碰撞,确确实实彰显出了流量的威力,而这次的得益者则是“游客”。

    更“糟糕”的是,“游客”的讨论狂潮,似乎才刚刚开始,以至于陶染粉丝都满头问号:

    怎么还没有结束?

    窸窸窣窣的争论之中也就让广大网友们的好奇心节节攀升,仿佛一个下午之间全世界都在讨论这部电影——

    因为这已经不是陆潜第一次也不是第二次带来惊喜了,谁知道陆潜又制造出什么意外呢?

    没有人在乎陶染,但依旧有人在感叹陆潜的红地毯生图;更多人在乎“游客”,在乎陆潜又一次打破预期,在乎蔚海电影节似乎前所未有地接近自己,仿佛他们也置身于蔚海加入这场疯狂的讨论狂潮一般。

    其中,来自一位资深电影爱好者“迷影幽灵”的评论吸引了最多目光。

    这位“迷影幽灵”不属于任何媒体,他就是一个普通学电影出身的爱好者,从学生时代开始就年年前往蔚海电影节,毕业之后混过剧组打杂过也联合制片过,因为兴趣爱好而建立社交网络账号,专门宣传和科普蔚海电影节,当然,还有评论各式各样电影。

    久而久之,他在不同社交网络平台都吸引了注意,包括青竹等等主流平台上,他经常发表长评论和电影专题,引发电影爱好者们的诸多追捧和争论,慢慢地,他也成为一个小小的舆论领袖,拥有自己的视频频道和个人公众号等等。

    目前,不同平台叠加起来,他的粉丝数量也小小地突破五百万,尽管不能和顶级流量媲美,但得益于他的专业,所以他的关注者也大部分都是真正的资深电影爱好者,在小圈子里可谓有着不小的影响力。

    如果说他多么专业多么权威,肯定有人不同意;但作为电影爱好者,他也确确实实是一个意见领袖,不管如何,他对电影的评论和意见必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其他观众的期待值,这也是网络时代的变化。

    今年蔚海电影节,“迷影幽灵”自然也没有缺席,这已经是他连续第九年参加蔚海电影节了。

    他也出现在了“游客”的首映式。

    “陆潜最聪明也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巧妙地打开一扇窗,给予观众一种偷窥的快感,然后慢慢引导观众进入故事、沉浸其中。”

    “这一个优点,从‘解除好友’延续到‘突袭’又一路延续到‘游客’,而这一次他又更进一步地打破了第四墙,在‘游客’结束的时候悄然将镜头调转对准观众,让观众也成为电影里的一员:

    自以为是旁观者的其实也是局中人。”

    “这不仅仅是批判和剖析而已,更是一种具有魔术性质的沉浸感和冲击力。”

    赞扬!

    赞扬!

    全部都是赞扬!

    而且,这位资深影迷提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当“解除好友”横空出世的时候,因为形式新颖而抢走无数目光,于是人们纷纷认为,这位偶像歌手出身的导演能够成功是一次意外一次好运,值得恭喜值得庆祝但不值得重视。

    而后“突袭”登场,电影在多层面的成功也终于让兰川看到了陆潜的导演才华,确确实实迎来一片掌声,大门影业抢在其他公司前面和陆潜展开深度合作就是直接证明。

    然而,就在人们纷纷期待着陆潜在惊悚、动作等等商业类型片大展拳脚的时候,“游客”却成为陆潜的全新项目,质疑声的涌现是可想而知的,业内人士们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陆潜挑战剧情电影的原因——

    “自大”。

    这是业内人士得出的结论,少年得志之后盲目自信,自认为能够轻轻松松拥有全世界,狂妄自大、傲慢无礼,只要被现实狠狠摩擦几个来回就会慢慢老实安静下来了。

    结果呢?

    “一次打破质疑,然后又一次打破质疑,陆潜导演显然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而且知道自己前进的目标,他的才华和天赋正在一点一点绽放光芒,老实说,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导演下一个项目了。

    但在那之前,我应该会重新回到电影院再观看一遍‘游客’。”

    简简单单的三言两语就能够深深感受到这位资深影迷的赞叹和肯定,新一代年轻导演之中还没有人能够得到如此肯定,从贺韶光到“迷影幽灵”都是如此,即使是近年来风生水起的兰晨也没有能够得到如此赞誉。

    “游客”入围蔚海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时候就已经引发了一片惊叹,但业内人士普遍还是保持冷静观望的姿态,毕竟入围主竞赛单元结果口碑平平的作品也不少,当然,只要能够入围主竞赛,这就等于镀金,不管口碑如何都身家不同,不过口碑好坏、得奖与否终究还是不同的。

    一直到现在。

    首波口碑全面爆发!业内人士,一片沉寂,这才有了“迷影幽灵”的如此感叹——

    也许,从偶像歌手身份华丽转身导演的那一刻开始,陆潜就已经注定将书写奇迹。

402 场刊出炉

    与贺韶光不同的是,“迷影幽灵”全然没有掩饰自己对陆潜的嘉许和赞叹;甚至于,看到陆潜一再打破业内质疑和猜测,还有一些幸灾乐祸,毕竟看到那些倚老卖老的所谓资深专业人士吃瘪的机会可不是那么常见。

    当然,“迷影幽灵”依旧没有剧透任何事情,围绕电影却又不能聚焦电影地说话,着实有些为难影评人了,但寥寥数语就能够让网友们一个个迫不及待地激动起来,纷纷留言询问电影到底能够达到什么高度、电影是否能够得奖云云。

    “迷影幽灵“表示,可以看得出来陆潜依旧是牛刀小试,整部电影的体量和级别想要拿大奖估计比较困难,但剧本奖和演员奖方面应该都非常有竞争力,然后他也提到了一件事——

    “曾远文在‘解除好友’里就给人留下不俗印象,但这次在陆潜的调教下更是绽放出万丈光芒,这真的是一位好演员。”

    事实也证明了“迷影幽灵”的评论,因为在电影首映式结束之后的映后新闻发布会上,曾远文和黎文贞两位演员终于被记者“看见”了。

    此前根本没有人关心这两位演员,但电影结束之后,聚光灯就聚焦在两个人身上,让两个人真正感受到了“万众瞩目”的滋味,同时也为陆潜分担了大部分注意力,但讨论问题依旧是围绕着陆潜展开的——

    陆潜,到底是如何调教演员的?两位演员在大银幕上,是真的会发光!

    面对突如其来的关注,两位演员都显得有些生涩紧张。

    特别是曾远文。

    “……老实说,我也不知道事情是怎么发生的,我唯一做的事情应该就是全心全意相信导演。”

    简简单单一句话说得结结巴巴、干涩深奥,而且没有能够准确回答记者的提问,结果还是陆潜在旁边调侃了一句。

    “不明所以的人还以为我是木偶操控大师呢。远文,我的名声已经很糟糕了,你就没有必要雪上加霜了。”

    瞬间就让整个新闻发布会哄堂大笑起来,曾远文和黎文贞也跟着笑了起来。

    可以明显感觉到,和昨天的新闻发布会比较起来,今天记者会的整个氛围都不同起来,没有人提起红地毯的撞衫事件,也没有人再提起陶染的情况,全部话题焦点都围绕着电影展开,自然也就欢快许多。

    后来,还是黎文贞显得更加沉稳大气一些,毕竟曾经出席过电影节,也得到过一些关注,她在记者的追问下也提起了电影里几场重要戏份的拍摄工作,让大家能够窥见陆潜在片场到底是如何调教演员的。

    曾远文的话匣子也跟着打开,和黎文贞你一言我一语地聊开,记者们,大开眼界。

    其实,“解除好友”期间,业内人士们就注意到陆潜对演员的调教了,而后在“突袭”之中,从来没有正经表演经验的官舟能够惊艳所有人,也更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但归根结底,这两部作品都并不是以表演为亮点的作品,所谓表演,基本只要够用就可以了,所以记者们才始终不曾专门提起。

    但这次的“游客”则不同。

    表演,是电影呈现的主要方式,与配乐、镜头、剪辑等等碰撞出火花,曾远文和黎文贞两位“名不见经传”的演员也在陆潜的镜头里闪闪发光,然后经过采访,记者们猛然发现陆潜确确实实具备列调教演员的能力——

    而且非常惊艳。

    于是,一个两个都不由发出惊叹,哪怕是作为电影拍摄的幕后花絮,这些调教演技的小故事也非常具有吸引力。

    陆潜,就如同一座宝藏,等待着记者们慢慢挖掘。谷

    整个新闻发布会兼映后采访在一片欢声笑语之中落下帷幕。

    一夜,喧闹。

    次日,最新一期场刊火热出炉。

    在电影节之上,评分系统稍稍有些不同,当然,各大专业媒体的评论依旧会被媒体综评网站收录其中,成为电影正式上映之后的评分;但在电影节的时候,组委会都会提供一份官方场刊,刊登评分。

    每一年,组委会都会邀请不同地区不同媒体的不同影评人入驻场刊,一般来说是八位到十位影评人,然后由他们打分,最终得出一个官方场刊的平均得分,作为指导性的参考。

    某种程度上,其实是评审团的性质是一样的,几乎每年的影评人都会更换,即使是同一个合作媒体可能也会改变影评人,如此方式就是为了确保评论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但因为影评人的数量限制,所以场刊评分代表的也是少数人的意见,不一定就能够决定奖项走势——

    三大电影节上,场刊最高评分的作品结果在颁奖典礼上颗粒无收的情况,数不胜数,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而且,场刊最低评分的作品拿奖的情况也出现过好几次。

    这也是艺术电影的魅力,电影节欢迎不同的声音涌现。

    当然,电影节的官方场刊只有一份,但列入参考名单的场刊却不止一份,不同地区的影评人也都组织了自己的场刊,因为地域文化差异,喜好必然不同,场刊评分也不同,对于发行商的参考价值自然也不同。

    但其中,瞩目度最高的,无疑还是官方场刊,每一年都不例外。

    一大清早,沈言书就早早起床,前往酒店大堂领取官方场刊,结果却发现已经有记者三三两两地聚集在一起,纷纷笑容满面地打招呼,然后亲切地套近乎。

    “怎么样?导演昨晚休息得还好吗?”

    “导演昨晚心情看起来如何?”

    “导演起床了吗?”

    沈言书稍稍有些拘谨,他从来都没有感受到如此关注过,有些不太适应,但他也知道记者们巴结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

    “导演心情很好,昨晚前往沙滩电影院观看了一部电影,一直到凌晨时分才回来,他很喜欢那部电影。”

    “所以,今天的圆桌采访不用担心。”

    沈言书让记者们安心,但记者们的关注重点却是,“沙滩电影院?”“导演昨晚去沙滩了?”“导演今天还有前往观看电影的计划吗?”

    显然,他们都希望能够在私底下接触陆潜,脱离工作场合展开私人交谈,也许这样就能够挖掘到一些独家。

    沈言书拘谨地笑了笑,没有回答这些问题,而是拿起场刊,朝着记者们示意一下,然后就转身离开了。

    低头一看场刊,数字就已经映入眼帘:3.37。

403 暂时领先

    “小沈,忘记说了,恭喜导演。”

    “代我向导演传递恭喜。”

    “恭喜恭喜!场刊一片四星。”

    窸窸窣窣,身后记者们的恭贺声响踩着满地金色阳光涌动着,沈言书下意识地转身对着他们躬身表示感谢,但随即就再次看向手中的官方场刊,怀疑自己刚刚是否眼花,也许评分栏没有对准导致看错了——

    “游客”,3.37。

    再看一遍,细细地对准评分栏,然后就可以看到一片三星四星的评价,心脏无法遏制地狂跳起来。

    蔚海电影节的官方场刊,四星为满分,一星为零分;另外,如果官方场刊的邀请媒体,认为这部电影不值得打分或者不值得观看,评分栏也可以空缺,那么计算平均分的时候就不会纳入计算范围。

    所以,在蔚海,满分是四分。

    纵览过去整整十年,场刊评分最高的是去年最高奖项金竖琴得主“纯粹的蓝”,3.7,无限接近满分的作品,而场刊最高分与评审团的评选结果完美契合,也是十余年来第一次,可见这部作品的受欢迎程度。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十年时间里,场刊最高评分低于3.3分的年份,足足有六次,也就是说,“游客”的3.37分已经能够跻身蔚海电影节十年的十佳行列,专业影评人的一片赞誉和惊叹强势刷榜。

    当然,每年场刊的参评人不同,标准也不同,有些年份评分手松一些,有些年份评价则严格一些,分数落差就可能被进一步凸显,自然而然,不同年份的分数也没有可比性,因为定量和标准不同。

    尽管如此,3.37的数字本身,就能够深深感受到影评人的激动和雀跃。

    与此同时,将3.37放在同一个维度同一个评分系统里横向比较,就能够进一步感受到这一数字的重量。

    今年,蔚海电影节揭幕三天,目前为止官方场刊最高分是来自吕克和吕让导演兄弟的作品“两天一夜”:

    3.1。

    然后,“游客”登场,3.37的评分轻轻松松反超两次金竖琴得主吕克吕让兄弟,高居官方场刊的榜首。

    闪亮登场!

    万众瞩目!

    当然,电影节才刚刚开始三分之一,接下来还有漫长而喧闹的一周时间,官方场刊依旧存在诸多变数的可能;而且,所谓的场刊第一也不能确保“游客”就能够征服评审团的放心,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但不管如何,3.37的评分就已经证明,“游客”的口碑得到肯定,不管得奖与否,陆潜都已经再次证明自己,那些质疑那些迟疑那些不屑那些鄙夷,全部都可以暂时放到一边去,这是否意味着陆潜已经真正站稳脚跟了呢?

    前后才三部作品,陆潜就已经在兰川赢得一席之地!

    难怪刚刚记者们一个两个都按耐不住亢奋,甚至就连沈言书也成为炙手可热的香馍馍,但问题就在于,沈言书不是陆潜的助理、而是喻劭的,记者们完全没有必要巴结沈言书,也许这就是“宰相门前七品官”吗?

    等等,昨天不是还有另外一部主竞赛电影首映吗?

    沈言书的脚步才进入电梯,狂喜的情绪稍稍平复,马上就注意到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特别是考虑到陶染的狂热粉丝们就如同甩不掉的水蛭一般,时时刻刻都在寻找机会展开反击,他的呼吸就不由紧促些许。

    如果“人质”也广受好评的话,那么流量粉丝们肯定不会错过反扑机会的……

    2.1。

    ……什么?多少?

    沈言书有些怀疑自己眼花看错了,特别是“人质”和“游客”两部作品一前一后排列,如果看颠倒那就大发了。

    意识到这种可能性,指尖不由感受到一层薄薄的汗水,湿热湿热,深呼吸一口气,又揉了揉刚刚睡醒的眼睛,确保自己视线清晰之后,这才仔细地跟着每一个评分栏看过去,进行确认。

    “人质”,2.1。

    “游客”,3.37。

    没有看错。

    一股劫后余生的庆幸涌上心头,沈言书长长地吐出一口气,这才意识到还好是自己吓自己,还好还好。

    不过……

    “人质”的场刊评分也太惨了一些,目前主竞赛单元展映的五部组品里直接垫底;而且,2.1分又是一个暧昧的分数——

    如果再糟糕一些,低到1.1之类的分数,也许观众还会好奇,“什么作品烂到如此程度居然还能够进主竞赛”,反而是能够吸引一些注意力;但2.1分这样中庸的评分,转眼可能就被人们彻底遗忘。

    哧哧。

    虽然沈言书知道不应该幸灾乐祸,虽然沈言书知道他们和陶染之间的纷争没有必要牵扯到无辜的电影,“人质”剧组也是被发行和宣传绑架利用的,导演和演员们都是无辜的……

    但道理是道理,生活是生活,沈言书还是忍不住想笑,特别是想起昨天整整一天,他们全部紧绷着一根心弦,时时刻刻和兰川的蓝鲸影业保持联系,运筹帷幄,层出不穷的事情让他们消耗了无数精力,现在看到分数也还是难免有些幸福。

    至少,那些流量粉丝们可以暂时消停一下了。

    “……怎么了?”

    恍惚之间,沈言书听到喻劭的声音,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回到酒店房间门口,因为自己的想法而有些羞愧,不敢说出口,只是挠了挠头,然后慌慌张张地找了一个借口。

    “没有,我只是在想,蔚海的官方场刊是否有一分以下的评分,比如0.8之类的。”

    喻劭没有多想,顺势解释到,“当然有,最低评分不是一星,而是直接打叉,也就是说影评人认为这部电影是零分。”

    “可是,不是可以选择空缺吗?”

    “空缺的意思是,要么影评人没有看,要么影评人拒绝评分,那么这个分数就不会纳入考量;但是影评人直接打叉的话,这就是零分,会纳入平均分计算的,所以蔚海会出现低于一分的情况,没有那么多但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少。”

    沈言书恍然大悟,轻轻点了点头,脑海里想着,如果“人质”来一个0.7分,烂穿地心,估计还有点看头。

    但喻劭却是咯噔了一下,“等等,你为什么询问这个?你不是去拿官方场刊吗?不会吧?导演的作品不会被人打叉了吧?”

    沈言书也慌张起来,连连摆手,“没有,没有没有没有,是‘人质’,不是,也不是‘人质’,我只是单纯好奇而已。”一阵解释,却发现越说越乱,最后干脆说到,“3.37,导演的作品官方场刊评分是3.37,目前场刊第一。”

    喻劭眨巴眨巴眼睛,满满都是意外。

404 礼尚往来

    “3.37?”

    喻劭满满都是意外,轻轻抿了抿嘴角,眼底流露出一抹玩味的思索。

    当初,喻劭签约陆潜,或多或少有些投机取巧的意思,尽管话语说得漂亮,但归根结底,“解除好友”的爆红确实有些运气成分,而导演的天赋才华则都是纸上谈兵,他希望签约导演就是一场小小的赌博。

    但时过境迁再次回头,投机取巧的想法还剩下多少呢?导演一次又一次地带来惊喜,一次又一次地令人惊艳。

    从蓝鲸影业和大门影业的密切合作让雷鸣经纪打开全新局面,到“游客”登陆蔚海电影节在话题和评论双方面大获全胜,短短一年时间,导演就如同奇迹一般在兰川赢得了一席之地,并且悄无声息地开疆拓土。

    意外,是真心的意外,喻劭预料到“游客”能够赢得好评,却没有想到场刊评分能够如此出色;但更多还是意外陆潜能够持续不断地带来惊喜,这一步一个脚印,看似鲁莽狂妄实则胆大心细,着实意外。

    现在看来,当初能够抢在其他经纪人前面潜下陆潜,确实是他的幸运。

    也许,他的确正在见证一位传奇巨星的崛起;也许,他的确正在亲自参与一段传奇旅程的波澜壮阔。

    沈言书注意到了喻劭的表情,还以为有什么问题,不安地询问了一句。

    “喻哥,怎么了,有什么不妥吗?”

    喻劭轻笑起来,摇了摇头,只是拍了拍沈言书的肩膀,“过去看看导演醒了没有,赶快告诉他这个好消息吧。”

    沈言书懵懵懂懂地点点头,但才刚刚走出去就又被喻劭喊住了。

    “‘人质’的评分怎么样?”

    “2.1。”

    喻劭轻轻挑了挑眉,眼底流露出一丝意外,显然也被这一评分吓到了,但他终究还是见过大风大浪,没有表现出来,“去吧,去找导演,然后告诉他,圆桌采访十点整开始,采访提纲我已经整理好了。”

    目送着沈言书转身离开,喻劭也迈开脚步忙碌起来——

    的确,“撞衫碰瓷”事件的热度已经平复下来,最后陆潜毫发无伤,现在看起来一切风平浪静相安无事。

    但喻劭却不这样认为,既然陶染在背后捅刀子,那么他不回敬一下,不是太失礼了?他们可是礼仪之邦呢,礼尚往来才是正确的交友方式。

    现在,“人质”的场刊评分令人失望,这也意味着陶染借东风的计划失败,背后团队肯定不愿意就这样束手就擒,那么喻劭正好送他们一份大礼,让瞩目视线重新回到陶染身上——

    雪中送炭,看,他是多么善良的一个人。

    窸窸窣窣。

    窸窸窣窣。

    蔚海的清晨,格外繁忙,沐浴着温柔的海风和温暖的阳光,来来往往的观众们又开始繁忙观影的一天,记者们、影评人们、发行商等等电影从业者们也正是开启工作模式,在正式工作前,一杯咖啡能够点亮他们的全新一天,于是小镇的咖啡屋里就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人群。

    几乎已经没有地方落脚的程度。

    庄博也不例外,此时正在咖啡屋排队等待购买咖啡,他现在精神萎靡,急切需要一杯浓缩咖啡的醒神,否则他怀疑自己站着就能够睡着了,而且咖啡屋里摩肩接踵的人群支撑着他的身体,空气喧闹而温暖,也让他的眼皮开始上下打架。

    庄博,“八毫米”的狗仔,同时也是此次蔚海电影节机场事件的炮制者,但庄博必须承认自己算是误打误撞,那张照片,他根本就没有想到会制造出如此波澜,一切都是意外;不过,那张照片为他赚到整整二十万,看着银行入账数字,心情就愉悦起来——谷

    他不介意再来一次。

    “……你是说,一切都是陶染的阴谋?”

    此时,身后传来议论的声音,庄博的眼睛顿时明亮起来,瞌睡虫全部一扫而空,悄悄地拉长耳朵偷听着。

    “废话,不然你以为楚承柏为什么出现在‘游客’的红地毯上?而且博翰官方账号也发布了那条消息,你不会以为全部都是巧合吧?”

    “可是……为什么呢?”

    “估计就是机场事件了,而且我听说,其实之前的榴莲事件……”

    “嘘,小声点小声点,你不怕那些流量粉丝,我怕。”

    然后,声音就渐渐小了下去,但庄博脑海里却留下一个问号:

    对呀,如果是陆潜撞衫陶染的话,事情的发展是不是太诡异了一点?

    首先,撞衫在名利场着实屡见不鲜,除了金册奖那样的大型颁奖典礼之外,其他场合的撞衫事故多如牛毛,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说,其实这都没有任何“不道德或者不光明”之处,最多就是被媒体拿来比较罢了,孰胜孰劣,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尺,撞衫的未必会输、原创的未必会赢。

    其次,博翰以官方立场称赞陆潜,再加上楚承柏亲自出现在红地毯上,仿佛就是暗地里针对陶染,但关键在于,博翰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不管怎么说,陶染也是顶级流量,哪怕不是朋友也没有必要做敌人。

    细细回想起来,整个事情本身就存在疑问,后续发展更是带着一丝诡异——

    难道,背后还存在什么猫腻吗?

    如果真的是,庄博也全然不意外,毕竟这可是名利场。

    想到这里,庄博已经彻底清醒过来,故意靠近身后两个人,压低声音,用一种“我和你们是同类一起八卦”的口吻说道,“你们知道吗?其实榴莲事件就是陶染砸陈慕的,就是昨天登上红地毯的那个帅哥摄影师……”

    “真的假的!”

    “不会吧?”

    “还有这样的内幕?”

    惊叹连连,表现出非常意外惊讶的模样,但闪闪发光的眼睛却是另外一个故事,按耐不住的激动和雀跃彰显出八卦的血液正在沸腾。

    悄无声息地,周围就能够看到一个个拉长耳朵微微靠近的身影。

    不仅仅是庄博,这个早晨,在不同咖啡馆里都有人窃窃私语地议论着,并且绘声绘色地讲述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证据?证人?全部都没有。

    但是他们表现出来的姿态就好像自己亲眼见证一般,那些细节那些转折全部栩栩如生,陆潜如何确定自己的红地毯礼服、陶染如何卖通造型师然后又如何截胡同一套礼服、楚承柏如何最后时刻出现破局……

    诸如此类等等。

    这些是真实的吗?亦或者全部都是胡编乱造的?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3008/ 第一时间欣赏灾难艺术家最新章节! 作者:七七家d猫猫所写的《灾难艺术家》为转载作品,灾难艺术家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灾难艺术家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灾难艺术家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灾难艺术家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灾难艺术家介绍:
“人们往往因为一副好看的皮囊就认为我是好人。呵呵。”
他的存在,就是所有人的灾难。灾难艺术家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灾难艺术家,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灾难艺术家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