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灾难艺术家TXT下载灾难艺术家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灾难艺术家全文阅读

作者:七七家d猫猫     灾难艺术家txt下载     灾难艺术家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405 捕风捉影

    真相,重要吗?

    当然,至少大部分的时候是如此;但有时候,真相又没有那么重要,比如说流言蜚语,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关键从来都不是真相如何,而是口口相传之中的一种揣测一种偏见和一种八卦,真实的力量早就已经消弭在娱乐至死的欢声笑语里,留下的只有模糊不清的伤口和假象。

    娱乐八卦,也是如此。

    每年都有沉寂许久的传奇“被死亡”、“被退休”、“被重病”;每年都有捕风捉影的“三角关系”、“撕逼狗血”、“反目成仇”。

    真相到底如何,从来不重要。人们只是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增添一些佐料罢了,除了当事人遍体鳞伤之外,旁人全然不在乎流言和八卦背后的事实,说说而已,转身就留在风中,然后继续发酵继续传播。

    “撞衫事件”,也同样如此。

    其实根本没有人关心是陆潜碰瓷陶染还是陶染陷害陆潜,人们真正八卦的是陆潜和陶染之间的针锋相对,就好像围观酒吧斗殴的吃瓜群众一般,谁先动手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拳拳到肉的扭打场面。

    自然而然,证据和证人都不重要,因为人们没有扮演侦探的打算,什么“真相只有一个”就留给漫画吧。

    有些人不关心,有些人不相信,有些人不足为奇,有些人一笑了之,但重点在于,有人相信有人讨论有人热议,还有人顺藤摸瓜地试图继续挖掘大瓜。

    比如,狗仔。

    其他人前来蔚海电影节是为了观看电影,但狗仔们前往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任务都是为了挖掘八卦,蔚海也不例外。

    然后,窸窸窣窣地,事情就发酵了起来。

    “……根本就是陶染自导自演,然后还假装受害者煽动粉丝,就是想要报复陆潜,结果没有想到被反噬……”

    风声,送来咖啡厅后方叽叽喳喳的议论,全然没有注意到陶染和张云辉就坐在旁边的角落,脸色铁青。

    陶染双手紧握起来,死死地抓住椅背,从手背表面暴突起来的青筋就能够感受到他的暴怒,差一点点就要控制不住,但张云辉还是摁住了陶染,用眼神压制住陶染,然后轻轻摇头,表示不要轻举妄动。

    “……哈哈,真是活该,早就看不惯他那么猖狂了,一直目中无人,这次被陆潜导演好好教训了一顿,人家那才是要颜值有颜值、要才华有才华,根本就没有把他放在眼里吧,真是太好笑了……”

    陶染恶狠狠地瞪了张云辉一眼,龇牙欲裂。

    张云辉只是死死地摁住陶染,用力摇头,坚定地拒绝了陶染。

    声音,终于稍稍走远,应该是排队等候咖啡的队伍缩短前行了,看着陶染迫不及待想要争辩的模样,张云辉抢先一步压低声音说道。

    “如果你此时出手,无论是反驳还是争辩,这都是火上浇油,事情只会越来越糟糕,八卦就停不下来了。”

    陶染紧紧咬着牙关,下颌线条完全紧绷起来,看起来似乎下一秒就会爆炸一般,最后一字一顿地从牙齿缝里挤出话语来,“那就这样算了吗?”

    话语才刚刚说出来,就已经控制不住。

    “你就让他们这样胡说八道往我身上泼脏水吗?明明是那家伙撞衫碰瓷,结果就变成全部都是我的错?机场事件怎么就没有人扒?他在背后捅刀子的事情就这样算了吗?你们都是死人吗?就这样放任他们扭曲事实?”谷

    尽管已经竭尽全力压制,但陶染那张俊朗的面容还是无法控制地扭曲起来。

    陶染也意识到自己随时都可能失去控制,如果在公众场合的话,那就是丑闻了,所以他不等张云辉说话,猛地一下站立起来,压低自己的渔夫帽,匆匆离开咖啡屋,大步大步朝着空旷的沙滩方向走去。

    张云辉一路追了上去,却不敢呼喊陶染的名字,尽可能避免吸引任何视线,一路狂奔追赶上陶染。

    “冷静。”

    “冷静?你让我怎么冷静?我们就这样闭嘴吗?”

    “我们需要从长计议……”

    “又让我忍吗?传闻都已经这样了,你们还要我忍?”

    看着眼前暴跳如雷的陶染,张云辉也有些头疼。

    其实,陶染高中都没有毕业,早早离开校园进入社会打滚,因为样貌出众而进入娱乐圈,平面模特、偶像歌手、网剧演员都尝试过,然后机缘巧合爆红起来,成为顶尖的流量巨星,平时就能够看出知识储备的短板所带来的欠缺考量,而此时此刻面临危机状况更是暴露无遗。

    但张云辉还能怎么办?

    “他们什么都没做。一切都只是捕风捉影的传闻,而且只限于业内,暂时还没有摆上台面,如果我们主动解释的话,基本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无论我们说什么都等于给了他们实质把柄,因为做贼心虚。”

    “如果他们真正摆上台面的话,我们可以义正严辞地要求对方撤新闻,没有证据的事情就胡乱污蔑我们,我们可以要求他们提交证据,否则就状告他们毁谤,这样我们反而能够扳回一城,但他们没有。”

    张云辉倒希望事情能够闹大,比如“八毫米”爆料,他们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以“缺少证据”为理由状态对方,然后通过这样的雷霆手段杀鸡儆猴,自证清白,如此一来就能够平息传闻,至少表面上做出姿态。

    但现在偏偏只是业内传闻,无论他们以什么方式做出回应,这都只会沾染一身腥,所以他们做好的应对办法就是堂堂正正地假装什么事情都没有,“行得正坐得端”的姿态表示清白。

    “我们不能露出任何马脚主动招惹这些传闻。”

    张云辉苦苦劝告陶染。

    陶染无法理解,“所以我们就这样算了吗?放任他们朝我们身上泼脏水?明明是那个导演主动挑事却要我们承担后果?”

    “……”张云辉觉得这段对话有些费劲。

    “就好像现在人人都在说’有人偷东西’,如果你没有偷东西自然不需要紧张,哪怕传闻说是你,你也可以非常坦然,因为你没有偷,但如果你气急败坏地指责那些人怎么能够指控你,那么人人都会认为你心虚,明白吗?”

    事情,当然没有那么简单。

    但张云辉正在尽可能用最简单的方式说服陶染。

    陶染停顿下来思考了片刻,然后——“所以你的意思就还是要我们忍气吞声嘛,对吧?我不明白为什么我还要忍?凭什么?”

406 两极分化

    张云辉有些无奈。

    事情,当然没有那么简单。

    其一,他们确实背后捅刀子,造型师就是重要证人,但更重要的是,博翰才是见证者,而博翰已经摆明态度,他们自然不能轻举妄动,否则激怒博翰亲自下场交出证人和证据,他们可能就无法翻身了。

    其二,娱乐圈的是是非非本来就错综复杂,绝对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也许陶染粉丝们会相信他们的一面之词,但行业内部的其他人却未必,所以陶染团队的处理,不是做给粉丝看的,而是做给行业看的。

    陶染的身上,承载了太多利益,他们的处理必须谨慎再谨慎。

    但是,这些事情告诉陶染,陶染恐怕也无法理解。

    “……为什么我还要忍?凭什么?”

    看着陶染怒不可遏的表情,张云辉有些累了,“就因为我们真的卖通了造型师然后偷偷抢走了陆潜的礼服并且被品牌方识破加警告?”

    张云辉再也懒得解释,就这样揭开了伤疤。

    陶染愣住了,张了张嘴,试图说些什么,却又发现说不出来,胸腔里似乎有什么炸裂开来,然后就只是留下一片耳鸣,很难分辨清楚他的眼睛里到底是什么情绪。

    汩汩。

    汩汩。

    张云辉看着失魂落魄的陶染,拍了拍他的肩膀,“走吧,我们还有宣传任务,今天还要在沙滩拍摄海报呢。”

    陶染前来蔚海、肩负重任,虽然仅仅停留三天、但出席首映式、拍摄沙滩海报、接受媒体采访等等,所有行程全部排满,基本就是参照主竞赛单元参赛作品的标准安排的,这也恰恰是他们希望营造出来的感觉——

    镀金。

    所以,不管发生什么,他们都需要按照剧本走下去,不能中断。

    然而,当张云辉抵达海报拍摄现场的时候却发现,他需要担心的不仅仅是陶染的状态,还有现场的状况:

    记者呢?

    事情是这样的,虽然这是海报拍摄现场,和杂志有关系但和记者没有什么关系;但张云辉依旧将时间和地点发送给各大报刊杂志等媒体,其实就是希望记者们能够前来现场拍摄报道侧写——

    “陶染蔚海拍摄海报制造交通堵塞”、“陶染在蔚海展现独特魅力”、“陶染的帅气在蔚海也同样闪闪发光”、“首次登陆蔚海,陶染就成功点燃观众热情”、“陶染杂志大片拍摄现场成为蔚海观光地”。

    诸如此类等等。

    记者们拍摄一些现场侧写并且给予报道,然后将粉丝围观的盛况传递到社交网络上,形成一股强大声势。

    这也是流量的基本操作。

    张云辉已经不止一次制造类似的流量了,上次陶染在盆塘路演的时候,他就如此操作过:

    当天现场围观粉丝超过两千人,而拍照记者也超过两百人,真正制造出里三层外三层的壮观场面,再次证实顶级流量的威力;登陆社交网络之后轻而易举就成为热搜榜冠军,即使是路演照片的转发量也超过了三千万。

    此次前来蔚海,张云辉自然也是做好万全准备——

    正好,现在的时机又更加重要,“人质”首映式的流量已经消耗殆尽,他们可以利用海报拍摄重新运作。

    从蔚海电影节的观影制度来看,前来观光的业余观众数量并不多,再加上资深影迷才是整个电影节的主体,所以张云辉估计粉丝数量可能会少一些;但相对应地,媒体从业人员的数量呈现直线上升的爆发趋势,张云辉期待着记者数量应该非常多。

    根据电影节官方的不完全统计,今年前来蔚海的媒体数量已经超过五千人,其中三分之一乃至于更多应该都是前来蹭流量的。

    张云辉相信,他们不会错过陶染。

    然而——谷

    沙滩海报拍摄现场就只有稀稀拉拉的小猫两三只,这又是怎么回事?

    两三只,这只是一个形容,记者数量倒是不止如此,放眼望去认真细数的话,就可以发现记者的准确数量是十七人。

    对,十七人。

    能够清楚明白数清楚的一个数字,而且还能够看到嘻嘻哈哈路过的电影节观影,显然他们对流量艺人没有任何兴趣,以至于也分辨不清楚那些笑容到底是什么意思,眼前的画面着实太过凄凉太过可怜。

    十七?

    这完全就是“小猫两三只”!

    陶染拍摄海报大片,而且还要上半身真空!居然只有十七名记者围观?这又是什么荒天下之大谬的景象?

    凄凄惨惨戚戚的景象看起来就好像十八线小艺人在为购物网站拍摄平面图一样。

    更荒唐的是,就连杂志拍摄团队人数都比记者多。

    搞什么?

    张云辉置身于五月的蔚海,人人都在享受日光浴和蓝天大海的炎热盛夏,结果他现在却出了一身冷汗。

    难道是时间地点传达错误了?否则,记者们都跑到哪儿去了?

    ……

    “抱歉,抱歉抱歉,非常抱歉。”

    “抱歉,可以让一让位置吗?”

    “我需要通过一下,抱歉,请让让。”

    熙熙攘攘。

    摩肩接踵。

    人山人海的喧闹景象几乎已经没有落脚的地方,根本不需要大声喧哗,窸窸窣窣的窃窃私语就能够深深感受到空气的沸腾,仿佛置身于熊熊燃烧的火海一般,一呼一吸都能够深深感受到世界的躁动。

    酒店走廊的暗红色地毯就这样变得鲜活生动起来,密密麻麻的人群点亮那一抹亮色,红色开始在空气之中氤氲张扬,弥漫着一股无法抑制的激动和亢奋,置身其中就没有人能够例外,跟着一起雀跃。

    一百人?五百人?八百人?

    数字,已经失去意义,因为放眼望去就是一片汹涌人潮,无边无际地朝着走廊尽头延伸,看不到尾巴。

    而且,更夸张的是,陆陆续续还有记者前来现场,看着眼前盛况也没有怯步,叽叽喳喳地询问起来。

    “‘游客’剧组今天的圆桌采访安排几轮?”

    “我看剧组官方的采访时间表是上午十点到十二点,下午一点到六点,却不知道每一轮安排多少时间。”

    “参加圆桌采访,需要提前预约吗?还是按照先后顺序?”

    “其实我是想要专访的,但听说剧组只接受三组专访,发出申请的媒体肯定不少,就我知道的就已经超过五十家了,觉得肯定排不上,我还是发送了申请,但想着今天过来碰碰运气,圆桌采访也是好的。”

    “我觉得半个蔚海的采访记者都过来这里了,大家应该都看好陆潜爆发。”

    空气,确实正在燃烧,宛若火海。

    从一个极致到另一个极致,“游客”剧组正在面临甜蜜的烦恼,喻劭有些头疼。

407 圆桌采访

    呼……

    曾远文关上酒店房间门,长长地吐出一口气,表情里流露出一种劫后余生的庆幸,下意识地抬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但狂跳不止的心脏依旧在狠狠撞击着胸膛,仿佛下一秒就要冲出喉咙口一般。

    走廊里,满满当当全部都是记者,他的房间明明就在导演的隔壁,但短短的距离却走出一种跋山涉水之感,记者们倒是没有如同丧尸一般将他包围,但所有人全部目光明亮地看着他,还是让他觉得自己像是一盘菜。

    如此想法,让曾远文不由吞咽了一口唾沫——

    他从来没有见识过这样的阵仗。

    “解除好友”爆红之后,其实主要演员们都经历过一段“每个人都认识我”的阶段,仿佛自己终于拥有光环一般,置身人群也能够被发现;但即使是那段时间,即使是夏颖佳,曾远文也没有看到如此待遇。

    隐隐约约地,曾远文终于有点实感了:他登上蔚海电影节万众瞩目的舞台,职业生涯迎来了真正的突破。

    往前迈开脚步的时候,踩着地毯就觉得一深一浅,脚步摇摇晃晃得似乎站不稳一般。

    进入房间,一眼就可以看到结束工作正在收拾装备离开的化妆组和造型组,沈言书正在指挥道具组重新摆设酒店房间,因为今天圆桌会议的所有新闻图都将在这里拍摄,所以他们也需要简单布置一番。

    陆潜慵懒地坐在一张红砖色沙发上,依靠着椅背,正在翻阅着手中的剧本——

    他今天的穿着又稍稍有些不同,白色T恤搭配黑色正装短裤,外面还有一件材质特殊的白色水墨画短袖衬衫,介于休闲和正装之间的搭配,因为右手腕佩戴着一块浅棕色的高端手表而显露出些许儒雅的绅士气息。

    微微卷曲的短发全部梳起来,但略显凌乱,保持着自然且自由的状态,落落大方地显露出脸部五官,清隽疏朗的眉宇就好像万里无云的天空洒落一缕金色阳光般干净清澈,轻而易举就能够吸引所有目光。

    更重要的是,陆潜全然没有任何紧张或者拘谨,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闲散自如隐隐之间带着一种潇洒的魅力。

    哪怕整个酒店房间人来人往,但曾远文的视线还是第一时间就注意到了陆潜,目光不由自主就飘移过去。

    然后,曾远文才注意到坐在斜对面沙发上的黎文贞。

    黎文贞露出一个尴尬的笑容迎向曾远文的视线,“你是不是也被门口的景象吓坏了?”

    曾远文瞪大眼睛,满脸惊恐的表情,不需要说话,看着那摇头晃脑的模样就已经能够知道他的意思了。

    曾远文来到黎文贞的旁边落座,压低声音询问到,“这阵仗是不是太夸张了?我以为就是小型采访而已。”

    黎文贞摊开双手,满脸无奈:我也不知道呀,亲。

    在解释圆桌采访的概念之前,需要先了解一个情况,当一个剧组前往三大电影节的时候,宣传和展示就是最大目标,他们需要尽可能地为电影做宣传,至于内容则和商业电影稍稍不同,除了展示电影本身,可能还需要展示自己对电影的理解、对艺术的观点。

    简单来说,就是展现个人底蕴。

    出席三大电影节,接受采访是核心环节,除了官方新闻发布会之外,还有专访以及集体采访等等。

    圆桌会议就是集体采访,因为前来三大电影节的媒体着实太多太多,数以千计,所以为了提升效率,这才诞生了圆桌会议,每次进去五组六组记者,然后轮流向剧组提问,整个采访流程大约十五分钟到三十分钟,比起采访质量来说更多是确保采访数量,起到广泛宣传的效果。

    一个主竞赛参赛作品的剧组在三大电影节接受采访的数量,少则一百个,多则三百五百个,这都是可能的。谷

    所以,参加三大电影节,其实非常枯燥也非常疲倦,因为必须接受采访的狂轰乱炸,而且圆桌采访往往都是基础问题,类似的问题类似的故事需要反反复复无数遍,于是就很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

    上午的圆桌采访,精神不错,所以故事比较完整,回答也比较认真;但下午继续采访,精力和体力都不佳,以至于同样的故事都变得敷衍简单起来,甚至可能太过烦躁而导致发脾气。

    自然而然,记者们也希望能够尽早进行采访。

    曾远文和黎文贞都是第一次出席三大电影节,自然也是第一次圆桌采访,两个小白兔现在还不知道采访的辛苦与漫长,此时都怀抱着期待和紧张交织的忐忑心情耐心等待着,全然没有预料到圆桌采访的规模如此盛大。

    噗通。

    噗通。

    心脏依旧在狂跳不止,曾远文觉得自己有些缺糖,刚刚进入肚子里的早餐似乎转眼就已经消化得一干二净;下意识地,曾远文就拿起桌面上的牛奶糖,塞了一颗进入嘴巴,同时又拿了两颗在手里。

    “小心,不要又胖回来了。电影宣传期间,我还是需要马文保持着中产阶级的形象。”

    耳边传来陆潜半开玩笑的声音,曾远文心底咯噔一下,低头看了看手掌,他记得自己只拿了两颗糖果,但为什么此时有五颗?

    呵呵。

    曾远文干巴巴地笑了笑,又将糖果放了回去,然后就看到摆放在旁边的官方场刊,依旧保持着折叠的模样,看起来全然没有翻阅过。

    曾远文非常意外,看了黎文贞一眼,没有得到答案,不由小心翼翼地询问到。

    “导演,你还没有看官方场刊吗?”

    “没有。”

    “……你不担心评分吗?”

    “我需要担心吗?”

    曾远文被陆潜的一个反问卡住了,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

    陆潜将手里的剧本放下来,“我看喻哥他们的心情都很不错的样子,这说明应该评分不错,那么细节就不重要了;而且,即使我不阅读,记者们也肯定会告诉我,所以与其浪费时间,不如看看剧本。”

    曾远文张了张嘴,终究没有忍住直接笑了起来,“抱歉,导演,我真的没有办法保持你这样的冷静,昨晚就没有睡好,一直在担心场刊评分,今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去找场刊了。”

    坐在旁边的黎文贞没有说话,却一直不断地点头,满脸都是赞同,看来两位演员找到了共同语言。

    陆潜嘴角轻轻一抿,眉梢也爬上了一抹笑容,“所以,评分怎么样,你们还满意吗?”

    满意?

    何止是满意,简直就是狂喜,好吗!

408 聚光灯下

    “满意?何止是满意?”

    “导演!我们的评分目前是场刊第一,3.37,所有记者和影评人都简直疯了。”

    “整个蔚海都在讨论我们的电影。”

    “还有社交网络,好评不断,口碑已经彻底引爆。”

    “导演,你真的应该好好看看那些评论,他们都是真心喜欢这部作品的。”

    “啊,还有还有,我们甚至还上了热搜榜。”

    叽叽喳喳地,曾远文打开了话匣子就再也没有能够停下来,手舞足蹈地用全身力气来表达内心的亢奋和激动,眉飞色舞的模样让旁人也能够深深感受到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幸福,以至于旁人也受到感染。

    但曾远文很快就发现,周围视线全部聚焦过来,他有些尴尬地将空中挥舞的右手收了回来,挠了挠头。

    “导演……”

    曾远文不敢看陆潜的表情,还是搭档黎文贞帮忙解围。

    “导演,你确定你不看看官方场刊吗?我确定,看到之后你就能够拥有一整天的好心情。”

    陆潜嘴角上扬起来,发出了低低的轻笑声。

    “当然,我知道,看完这些赞誉和肯定之后,我会很开心也很幸福,又有谁能够拒绝赞美呢?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我正在努力克制自己倾注过多精力在这些评论上。”

    这又是什么意思?

    曾远文和黎文贞双双抬起头看向陆潜,流露出不解的神色。

    陆潜轻轻挑了挑眉,简单地解释道。

    “显然,人们会因为一个好评而欢喜,同样也会因为一个差评而失落,乃至于遗憾愤怒伤心痛苦等等,即使一百个好评里只有一个差评,人们也往往会特别注意到那个差评,然后试图和对方辩解争论一番。”

    “对影评人来说,只是一个客观评论;但对电影制作团队来说,其中却掺杂了太多个人的主观色彩,我们会想要辩解想要争论,为电影的那些缺点和遗憾辩护,然后期待着人人都能够喜欢这部作品,哪怕我们内心深处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但人性弱点就是如此。”

    “我也同样会在乎那些好评和差评,在乎那些评论背后的观点,稍稍不注意就可能让自己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所以,在我学会冷静客观看待评论以前,我正在努力控制自己,转移注意力。”

    陆潜举起了手里的剧本示意了一下。

    曾远文和黎文贞交换了一个视线,眼底流露出些许诧异和惊讶,然后黎文贞迟疑地说道。

    “我们还以为导演已经超然物外了呢。”

    陆潜欢快地笑出了声,毫不介意地自我打趣起来,“看来,我平时的形象管理还是非常到位的,嘘,为了保持我的导演权威形象,我们还是需要保密,让’大魔王’的名声传播得再热闹一些。”

    一直到此时,黎文贞才猛然想起:

    导演其实比她还年轻。

    但是,整个电影拍摄合作期间,黎文贞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她不曾质疑导演的权威,也不曾质疑导演对表演对角色的理解。

    从结果来看,导演是正确的。

    虽然陆潜说自己坦然面对好评和差评,但整个名利场里又有多少人愿意承认自己的软肋和胆怯呢?单单是这份坦诚和睿智,就能够令人折服。

    曾远文看了看黎文贞,呵呵地轻笑了两声,“看来,我们都是俗人。”

    “又有谁不是呢?”陆潜也跟着展露出一个笑容,回应了一句。

    此时,站在沙发旁边等候一小会儿的沈言书马上见缝插针地说道,“导演,距离圆桌采访还有三分钟,准备好的话,我们可以安排媒体进场了。”

    陆潜看向两位演员,“怎么样,准备好了吗?繁忙的一天就要开始了。”

    显然,这不是陆潜第一次面对媒体也不是陆潜第一次公开亮相,宣传“解除好友”的时候,他甚至还出演过“汤臣有话说”,类似的曝光场面不在少数;但蔚海的圆桌采访依旧是特别的,因为这是媒体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陆潜,同时也是陆潜第一次真正地站在媒体的聚光灯中心。

    细细想来,自“解除好友”横空出世以来,围绕在陆潜身边的关注视线就始终汹涌,不仅新闻事件一件接着一件,正规非正规的新闻发布会也已经发生数次,但陆潜和媒体之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曾真正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展开深入对谈,这也使得笼罩在陆潜头顶的神秘光环越发朦胧明亮。

    也许,蔚海电影节的圆桌会议就是一次机会,真正地将聚光灯锁定陆潜,让媒体能够得到机会揭开那层神秘面纱。

    至于是否能够成功,就要看媒体之间的配合是否足够默契足够犀利了。

    窸窸窣窣。

    窸窸窣窣。

    圆桌会议正式开始,第一组十家媒体进入陆潜的酒店房间,以沙发为中心,在前方呈现出扇形排列。

    本来,圆桌采访的核心奥义就在于“亲密”,采访者和受访者围绕着圆桌而坐,膝盖触碰膝盖的亲密感往往能够打破一些隔膜,制造出不同于新闻发布会的氛围和效果,所以采访媒体数量往往控制在五家六家左右。

    但今天前来参加圆桌会议的媒体数量着实太多,以至于计划不得不临时改变,每次采访媒体增加到十组,同时也允许每次圆桌采访的时间拉长到三十分钟,确保每家媒体都至少能够得到两个问题的机会。

    结果就是——

    “……啊,有点小型新闻发布会的味道,原来如此。”

    陆潜的心情不错,小小打趣了一句。

    现场记者们稍稍交换了视线,同时也是观察彼此的眼色,然后就有记者率先提问。

    “导演的心情看起来不错,看起来应该是阅读了最新一期官方场刊吧?”

    陆潜和两位演员交换了一个视线,然后同时欢快地笑了起来,以至于眼前的记者们全部满头问号:

    他们说错了什么吗?

    还是陆潜照顾记者,转过头来,笑容满面地解释道。

    “刚刚这两位演员进来的时候,询问我的第一个问题也是如此,我想,这应该就是今天上午蔚海的热门话题,相当于‘早餐吃了吗’,对于我们剧组来说,这显然是一个好消息。”

    记者们恍然大悟,紧接着就有人追问道。

    “那么,导演,你阅读了场刊,感觉如何?”

    “我暂时还没有阅读场刊,但从你们的反应来看,我应该表达一些感谢。”

    坐在旁边的曾远文和黎文贞又忍俊不禁:

    一切的一切,似曾相识。

409 独当一面

    一切,似曾相识,曾远文和黎文贞刚刚才询问过陆潜的问题,转眼记者们又询问了一遍,如同鬼打墙。

    看来,同一个世界同一种好奇,大家关心的话题都差不多。

    一个意外的打岔,圆桌采访的气氛就变得轻松起来,但记者们没有时间开玩笑,这场采访分秒必争,于是下一个问题马上就敏锐地捕捉到了细节。

    “导演,你的意思是,你还没有阅读场刊吗?可是,为什么呢?显然官方场刊对你这次的作品洋溢着赞美之词。”

    “也许我担心自己在一片赞美之中迷失自己,然后原本就已经膨胀的自大蒙蔽双眼,再也看不到自己的脚趾。”

    陆潜轻轻耸了耸肩,以一种半开玩笑的方式打趣道,同时还真的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脚趾,确保没有被“自大的啤酒肚”遮挡住。

    刹那间就让酒店房间充斥着轻快的氛围,曾远文和黎文贞两个人更是差点就要直接爆笑,好不容易才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但轻盈上扬的嘴角依旧泄漏了此时此刻的轻快。

    圆桌采访的开始,有些不走寻常路。

    考虑到圆桌采访的性质和时间限制,其实记者们往往都是以标准问题开场,“首次参加电影节感觉如何”“首次入围主竞赛单元什么感想”“电影首映式有什么感想”“你对这次的全新电影怀抱什么期待”云云。

    这些问题大部分都会经过经纪团队的初步审核,确保采访围绕着作品以及电影节展开,宣传是第一要事。

    然后,等不及打开局面采访时间就已经结束,平均分配到每家媒体的时间都非常有限。

    也正是因为如此,圆桌采访更像是例行公事,更多媒体还是期待着独家专访。

    但今天的圆桌采访,从问候开始就已经偏离了轨道——

    记者们自然是举起双手双脚欢迎,就担心经纪人可能直接中断采访,不少人视线余光都在寻找喻劭的身影,然后就可以看到记者急急忙忙地追问道。

    “可是导演,你不在乎那些专业影评人的评论吗?”

    “准确来说,我在乎每一位观众的评论,比如说,你觉得电影如何?”

    “……”卡壳,“呃,我很喜欢。”

    “虽然你的语气有些勉强,但我接受,放心,我不会刨根问底询问你到底喜欢电影哪个部分的。”

    扑哧。

    周围的同行们看着那位记者瞠目结舌的模样,终究没有忍住纷纷笑出了声,但随即他们就意识到这是圆桌采访,他们全部都暴露在彼此面前,此时绝对不是幸灾乐祸的时机,他们应该团结起来对付陆潜才对——

    哦,还有曾远文和黎文贞。

    “导演,在‘突袭’之后选择‘游客’这样一个题材一个故事,这打破了许多人的预期,在观看完电影之后,我们忍不住对故事产生更多联想,这背后是否影射了你的个人经历以及你对婚姻的看法呢?”

    妙!

    第一个奇妙的问题出现了,偷偷摸摸地打破界限,试图探寻陆潜的私人生活。

    偷偷摸摸地,记者们的视线余光都在寻找喻劭或者纪叙的身影,担心经纪人和制片人出面打断提问

    但宽敞的酒店房间里怎么也找不到熟悉的身影,这让记者们稍稍安心,又不得不时时刻刻保持警惕:

    看得到经纪人和制片人的身影,需要担心他们干涉访谈;看不见经纪人和制片人的身影,又需要担心他们背后操控,不管怎么说,反正就是无法安心下来。

    只有沈言书知道,喻劭今天不会出现在圆桌采访现场了。

    喻劭正在密切安排专访事宜,来自全球各地不同地区的专访,不仅是为了“游客”,同时也是正式将陆潜介绍给全世界的契机,看三步走一步,这位经纪人已经开始为陆潜打开全新局面展开下一步规划了。

    至于圆桌采访?

    喻劭全然不紧张,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相信导演就可以了”,话里话外都能够感受到他的信任。

    也正是因为这份信任,所以喻劭在蔚海电影节就能够真正展开拳脚。

    但是,留在现场被委以重任的沈言书就显得忐忑不安、手足无措了:

    他应该阻止吗?他应该控场吗?他应该放任吗?他应该打断吗?救命,他就只是一个小助理而已,为什么要面对如此棘手又如此困难的局面?

    平时,看着喻劭处理各种各样的复杂局面,总是显得游刃有余、智珠在握,好像没有什么困难似的;但只有自己真正面对才知道,整个状况多么复杂又多么紧张,只是稍稍一点迟疑可能就要错过机会了。

    比如现在。

    沈言书上前的脚步只是稍稍迟疑半拍而已,陆潜眼底流露出浅浅的笑容就已经直接开口回答了问题。

    “非常庆幸类似的问题并没有出现在‘解除好友’期间,否则我可能就要陷入校园暴力或者遭遇暴力之后以牙还牙报复的争议漩涡了。”

    等等,这……

    扑哧。

    耳边再次传来窸窸窣窣的响动,记者试图挖掘“游客”的故事灵感是否来自陆潜的个人经历,刺探陆潜的个人以及家庭生活;但陆潜却用“解除好友”的故事进行吐槽,并不是每部电影的创作灵感都来自个人经历。

    当然,陆潜的反击带着一种调侃的幽默,攻击性并没有那么强烈,所以记者们纷纷笑了。

    而且,这依旧不是结束。

    陆潜又继续说明下去。

    “显而易见地,故事发生在一对夫妻身上,人们往往可能会映射在婚姻上,但实际上,我希望探讨的是人和人的关系。”

    “父母和子女,男人和女人,朋友和朋友,陌生人和陌生人,故事里出现的每一组关系都能够看到社会的不同切面,只是婚姻这种关系最为特别,它是两个陌生人因为相爱或者其他原因结合在一起并且产生联结的人际关系,所以它能够成为展现各种复杂关系的载体。”

    “就我个人而言,这才是电影最有趣的地方。”

    记者们,面面相觑——

    在专业问题层面,他们真是被轻松完爆,怎么办?

    最初,记者只是想要挖掘隐私,引导陆潜谈谈个人生活,结果却进入一个未知领域,以至于记者们想要接话都接不上,怎么办?

    等等,话题到底是怎么拐弯到这里的?

    情况,好像有点不太对劲呀。

410 卖拐高手

    “……”

    记者们,有些沉默。

    老实说,前来圆桌采访的记者,大部分都是采访记者,专业底蕴自然是具备的,但电影赏析能力和专业探讨能力就参差不齐了,在导演面前着实有些不够看,一个两个都不知道应该如何回应陆潜。

    不过,陆潜似乎并不在意的模样,只是稍稍停顿一下,然后又耸了耸肩膀,嘴角的笑容流露出些许无奈,似乎有点苦涩的样子。

    “我以为电影已经代替我把所有故事所有想法呈现出来了,观众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展开不同解读,我的任何解释都是画蛇添足;但现在看来,我显然高估了自己的电影水平,最后还是需要额外说明。”

    “啧。”

    “看,我就告诉过你们了,我的骄傲和自大已经足够膨胀,绝对不需要继续滋生了。我应该冷静冷静。”

    轻盈的自嘲,戏谑的打趣,自如的调侃……信手拈来之间,陆潜就已经展现出太多太多,以至于现场记者也全部哑口无言、面面相觑——

    每个人的反应各不相同,有的荒唐、有的好笑、有的不屑、有的困惑、有的无语,但恰恰是这些错杂的情绪碰撞在一起,然后就让圆桌采访呈现出一个古怪的局面。

    记者们也很是无奈:

    他们向天发誓,以前真的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面,他们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导演,显然这是一部值得细细解读的电影,我们都正在等待电影正式上映,然后再进入电影院观看第二次,否则仅仅观看一次,难免错过一些细节,现在有了导演的解说音轨,应该非常有帮助。”

    记者,终究还是记者,稍稍沉默片刻,马上就有人开口做出了回应,好歹把局面圆了回来。

    陆潜就这样静静地看着那位记者,似笑非笑的表情着实耐人寻味,仿佛能够一眼识破记者的场面话。

    但是,陆潜没有戳破这层窗户纸,嘴角轻轻上扬起来,连连摆手。

    “第二遍,就不用了。”

    “如果想要二刷三刷重看一部电影,我会建议你们选择’突袭’,让心情放松下来,这显然是更明智的选择。”

    看着陆潜满脸认真的模样,记者们竭尽全力隐忍,却还是没有能够忍住,僵硬的嘴角纷纷放松下来。

    哧哧。

    隐隐约约能够听到琐碎的声响,然后马上就有记者抓住机会,继续开口提问。

    “黎文贞,你又是如何理解这部电影的呢?”

    转移攻击目标是最常见的手段,他们着实不能再继续被陆潜牵着鼻子走了,必须重新掌握采访的主动。

    但黎文贞的注意力非常集中,一直在侧耳倾听陆潜的话语。

    “在整部电影的拍摄期间,导演都让我专注在角色的身份定位上,她是一个女人、一个妻子、一个母亲、也是一位职场人,当然,其中最重要的属性就是女人,所以当她面对司机、朋友、丈夫以及孩子等等不同对象展现出来的情绪和态度都是不同的,这也是整个表演的基础。”

    “不过,我一直没有准确理解角色的意义,刚刚听到导演的话语才明白,其实电影试图展现的是女人这个角色在社会关系里的位置,同样,远文也是如此。”

    等等,等等!

    沈言书站在旁边目瞪口呆,前一秒他还担心着整个圆桌采访崩盘,下一秒事情的走向就让人措手不及。

    问题怎么越来越专业也越来越深入?而且,所有访谈内容全部围绕着电影展开,即使是喻劭在现场也不可能将场面控制得更好了。

    对剧组来说,这再好不过,因为所有问题都围绕电影展开;但对记者来说,节奏和局面都正在脱离掌控,就连黎文贞也控制不住了!

    谁还记得话题是什么发展到这里的来着?

    记者们面面相觑。

    以前就不止一次听说陆潜是媒体记者的终极挑战,很少很少记者能够在陆潜手里占据上风,这几天在蔚海新闻发布会的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但今天好像又更进一步,整个事情都透露着一股不对劲。

    怎么回事儿?

    谈话,怎么忽悠着忽悠着,就进入剧组节奏了呢?他们确定采访的是导演,而不是什么诈骗集团头目?

    恐怕,记者们都已经忘记了,前面第一个问题的时候,他们还在偷偷窃喜圆桌采访偏离轨道自己有机可趁;现在第二个问题就已经云里雾里地绕进山里了。

    但幸运的是,圆桌采访不是一对一,记者们可以团结一致互帮互助,一个记者倒下了还有其他记者站起来,在提前准备好的采访提纲之外,几乎每位记者都拥有自己的采访思路,希望能够见缝插针地抛出一些炸弹来——

    否则,圆桌采访几乎全部都是一模一样,他们又如何脱颖而出呢?

    此时,也许不是最好的时机,但可能就是唯一的机会,杀出乱局。

    “导演,目前为止的三部作品,你全部选择和没有名气的演员合作,这里面是否有什么原因?你对那些成名演员有什么意见吗?”

    任何一个保持理智的人都能够听得出来,这是一个“引战”的提问,试图让陆潜站在整个名利场的对面。

    如果更加具体一些,记者们还可以断章取义、移花接木,然后演变成为陆潜对陶染以及他所代表的流量艺人有意见,拒绝和他们合作,那么——

    可以想象,流量粉丝一人一口唾沫就可以直接将陆潜淹死。

    就连曾远文都察觉到了话语背后的恶意,他不由担心地看向陆潜,不知道导演会如何应对这样棘手的提问。

    空气,微微凝结。

    嗡,从窸窸窣窣的喧闹发展到屏住呼吸的安静,然后房间里就残留着细细的声响在耳膜之上涌动着。

    刹那间就能够清晰感受到,整个屋子里所有视线全部朝着陆潜凝聚,灼热而汹涌,真正诠释万众瞩目的奥义。

    但是,陆潜显得格外轻松,眉宇之间还能够感受到欢愉的笑意在涌动,如同初夏洒落梧桐的稀疏阳光。

    “哦,我不知道我还允许对他们有意见,毕竟,不久之前根本没有人知道我的名字。人们不是总说,在名利场没有名字的人是不允许有意见的吗?我想我唯一的意见就是没有他们的电话号码吧。”

    ……噗。

    当场就有记者直接笑出声来,如果此时还听不出来陆潜话语里的嘲讽和戏谑,那就是笨蛋了。

411 心知肚明

    轻盈。幽默。

    锋利。坦率。

    从容。淡定。

    面对记者,陆潜总是能够轻而易举地掌控局面,狂风暴雨面前也依旧能够保持风度,任何问题都能够轻松迎刃而解。

    准确来说,不仅是面对记者,似乎其他困难也都是如此。

    谁能够想到,陆潜以这样一种方式回应呢,轻盈却清晰地划清界线,显然他不准备和陶染牵扯任何关系。

    而这依旧不是全部,陆潜稍稍停顿一下,又继续说了下去。

    “我认为每位演员都拥有自己的色彩和魅力,我也相信他们的色彩能够赋予角色独特气质,进而改变电影呈现出来的感觉。”

    “我喜欢自己作品里的演员,曾远文和黎文贞完成了非常非常出色的工作,如果不是他们,我想今天的官方场刊可能就是另外一番模样,也许我就真的不敢翻阅了。”

    看着陆潜轻轻地将嘴角拉下来,流露出一脸心有余悸的表情,记者们嘴角的笑容就不由轻轻上扬起来。

    尽管陆潜没有正面还击,但话语非常直接又非常明确地维护了两位演员,这让曾远文和黎文贞双双看向陆潜,眼神里隐隐流露出感动的光芒,却发现陆潜的视线坦然而直接地看向那位发出提问的记者。

    “还是说,你不喜欢我的作品,认为还有改进空间?愿闻其详。”

    从质疑选角上升到质疑整部作品,陆潜直接将两位演员和整部电影捆绑在一起,主动承认所有火力,正在用实际行动表明一个观点:

    如果对选角有意见就是对整部作品有意见,无形之中将所有瞄准演员的攻击全部拦截了下来。

    那位记者非常委屈,他真的没有攻击演员的意思,他只是想要将陆潜和陶染联系起来,结果就吃了一顿排头,但偏偏现在解释又说不出口,真是哑巴吃黄连。

    曾远文的眼睛里微微闪动着光芒,心绪澎湃,尽管面对记者不擅长言辞,但他此时也还是鼓起勇气主动开口说道。

    “导演当初选择我担任马文这一角色的时候应该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不,我没有承受任何压力。”

    曾远文的话语才刚刚说了一半就被陆潜直接拦截,然后陆潜轻描淡写地接过话题。

    “人们的目光总是停留在那些具有认知度的演员身上,相信他们能够保证电影的质量,当然我也不例外,相信这些演员们在大银幕上的魅力;但这并不代表那些不被人们熟知的演员就没有实力和魅力。”

    “我选择演员,选择的是合适,而不是其他。”

    “选择曾远文和黎文贞,是因为他们就是最好的选择,观看过‘解除好友’的观众就应该知道曾远文减重了多少,一切都是为了马文这个角色,当然,远文,如果你此时愿意把手里的糖果放下来的话,我的话语会更加具有说服力。”

    ……哈哈哈。

    当记者们看到曾远文尴尬地将牛奶糖放回桌子上的时候,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哄堂大笑起来。

    与此同时,酒店房间之外,正在等待第二场圆桌采访的记者们满脸错愕地交换视线——

    怎么回事?从什么时候开始,圆桌采访演变成为如此欢乐的场合了?

    印象中,圆桌采访都是仓促慌乱、疲倦不堪的,对于采访者和受访者来说都是如此:

    采访者们往往需要瓜分时间,轮到自己可能就是一个到两个问题,最多一分钟的时间,他们能够提出的问题着实有限,那么还期待着采访出什么真材实料吗?

    受访者们则往往需要接受一整天的采访轰炸,而且问题重复率极高,就好像推动巨石的西西弗斯一般,对自己反反复复的重复工作产生怀疑,然后灵魂出窍。

    然而眼前?

    酒店房间外,窸窸窣窣的议论声悄无声息地蔓延,还没有进入圆桌采访就已经迫不及待地亢奋起来;酒店房间内,短暂的笑声过后却又陷入另外一个难题。

    “当然,如果你们想要和我探讨一下,什么演员是合适的,又应该如何定义一位好演员,我也非常感兴趣。”

    全场欢快的笑声之中,陆潜身体微微前倾,视线投向眼前的记者,兴致勃勃地展开探讨,采访位置不知不觉就调换了一个位置。

    “作品?演技?片酬?奖项?还是……流量?”

    陆潜,目光明亮地看着记者们,没有嘲讽也没有奚落,而是真正好奇的模样,然后将话筒递给了记者。

    记者:笑不出来。

    他们应该怎么回答?

    当前整个电影市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特别是网络时代的特性成为行业的不确定因素,流量演员正在得到越来越多关注,某些项目迫于压力而不得不录用一些流量演员,但往往这些演员没有任何演技可言——却依旧能够拿着天价片酬。

    如此现象,从电影行业内部到新闻媒体从业者,且不说是否憎恨排斥,但至少没有人能够说得上喜欢。

    但是,势比人强,他们又能怎么办呢?

    就好像今天。

    如果不是因为“游客”的流量达到蔚海电影节的巅峰,官方场刊的口碑更是进一步点燃了观众的热情,各大媒体纷纷趋之若鹜,主编们大手一挥同意了记者前往圆桌采访的申请;那么他们就必须前往沙滩“报道”陶染的海报拍摄了。

    其实,记者们非常清楚陆潜问题的答案是什么,绝对没有那么简单;同时,记者们也心知肚明陆潜问题能够制造出多少波澜多少话题,甚至可能必须深入整个行业以及整个时代的本质,展开剖析。

    记者,也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问题在于,这难道不应该是记者试图挑拨陆潜和陶染关系的问题吗?为什么现在又被陆潜抛过来为难记者?

    这算是终日打雁终被雁啄吗?事情,好像不对……吧?

    “咳咳,”终究还是有记者展开对抗,清了清嗓子,打破僵局,然后展露出一个笑容,“导演是不是糊涂了,现在应该是我们采访导演,而不是导演采访我们。难道说,导演想要回避问题?呵呵。”

    尽管记者轻笑了两声,但场面非常尴尬。

    陆潜也没有立刻开口回答,而是面带微笑地注视着这位记者,那清亮坦然的目光让记者嘴角的笑容讪讪然地慢慢平复下来,浑身都开始不自在起来。

    如坐针毡。

412 一扇窗口

    在座的,全部都是聪明人,如果谁把对方当作傻子,那么真正愚蠢的就是自己。

    现场气氛,有些奇妙。

    陆潜没有说话,就只是目光清亮地注视着那位记者,仿佛在说:

    你真的不知道为什么我把问题抛回去吗?你真的不知道刚刚那些针对剧组演员的问题背后阴谋是什么吗?你真的没有打算再次利用陶染制造矛盾炒作新闻吗?你真的不知道现在的局面是怎么回事吗?

    不是质问,而是坦然。

    陆潜的眼神,让那位记者的胃部开始灼热起来,仿佛能够感受到蚂蚁悄悄马上后背一般,他必须用尽全身力气才能够控制住自己躲避眼神的冲动,努力迎向陆潜的眼神,展开气势之争,暗暗告诉自己不能输。

    但是——

    陆潜根本就不在意这场所谓的气势之争,仅仅只是注视了记者片刻,然后就耸了耸肩,继续说了下去。

    “我以为,采访应该是一个互相交流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提问一个回答,否则,你们罗列好问题清单,然后邮件发送给我,我再全部复制黏贴回复过去,对于那些不想回答的问题直接空缺就可以了。”

    “这样,还能够提高我们彼此的效率。”

    “但是采访不应该如此,我们需要交流,从眼神到话语,展开思想碰撞,这才是采访最美妙也最动人的地方。”

    “你们说呢?”

    记者:不敢说话。

    这基本就是新闻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陆潜的话语百分之百正确,如果记者反驳,那就等于自张嘴巴,可能需要回去大学重修理论课。

    此时,有两名记者脑海里回忆起一个重要的关键:陆潜,大学正是就读新闻专业。

    其实,记者们对陆潜一直有着“偶像歌手”的刻板印象,即使陆潜就读大学,也应该是不学无术的那类学生;但现在看来,他们的想法显然是错误的,就好像他们一直认为偶像成为导演是无比荒谬的事情一样。

    然后,陆潜眼底流露出浅浅的笑意,摊开双手做出一个无奈的姿态。

    “拜托,请大家配合一下,我的名声在剧组已经非常糟糕,我甚至不敢倾听剧组成员在茶水间的交谈,显然年度最好老板的名号应该是没有希望了;如果接下来在记者之中也留下恶劣传闻,我着实没有办法承受后果,毕竟,我还希望争取一下年度最佳采访对象的称号呢。”

    ……扑哧。

    忍耐了又忍耐,终究还是没有能够忍住,可以明显看到好几位记者都憋不住笑容,一个个纷纷低头掩饰。

    坐在旁边的曾远文和黎文贞更是偷偷摸摸交换视线,一方面不敢相信陆潜居然如此明目张胆的调/戏记者,另一方面又因为眼前记者们或错愕或恼怒或惊吓或无奈的表情而控制不住笑容,场面真的太喜感了。

    沈言书看着眼前这一幕,更是目瞪口呆——

    圆桌采访,还能够这样展开的吗?

    即使全程旁观,沈言书的思路也完全跟不上,这到底算是什么展开方式?全程为什么看不到任何一个采访脉络?天马行空地展开和推进着实让人跟不上节奏,所以,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谷

    脑海里熙熙攘攘地涌动着大量想法,但沈言书还是牢牢铭记着自己的工作——

    一个上前,突兀地从视觉层面打断采访,感受到目光全部朝着自己聚集,然后沈言书就开口提醒到。

    “三十分钟到了。”

    记者们全部愕然:这就已经三十分钟了?这么快!为什么体感才刚刚三分钟?

    等待的时间无比漫长,但其实真正感受并没有那么长,然后第二组媒体就已经在沈言书的指导下进入房间,接下来等待入场的第三组媒体就纷纷靠近刚刚离场的第一组媒体,迫不及待地打探情况。

    但是,刚刚结束短暂圆桌采访的记者们却表情错杂,欢快轻松之中又掺杂一些困惑,三言两语难以形容。

    “……我说不清楚,你们自己亲自感受一番就好。”

    不同人之间的话语可能稍稍有所不同,但传递出来的意思却非常相近,那就是:一言难尽,带着褒义的那种。

    正如同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一位记者眼中都能够看到不同的陆潜。

    圆桌采访,如同一扇小小窗口,让记者们能够近距离接触陆潜,打开这本长篇巨著,在浩瀚无垠之中徜徉挖掘。

    客观来说,“陆潜”,对于普罗大众来说依旧是“陌生”的——不是说没有听说过名字或者作品的那种陌生,而是没有能够真正深入了解的那种陌生。

    偶像转行导演,“时间管理大师”,“解除好友”和“突袭”,蔚海电影节主竞赛……笼罩在这位年轻导演身上的神秘光环着实太多太多,让人忍不住好奇他的经历和冒险,但陆潜始终和媒体保持着距离。

    甚至没有个人社交网络账号——又或者是存在但暂时还没有被发现。

    陆潜身上有待解读的神秘问号着实太多太多,不要说观众或者粉丝了,就连记者和业内人士都产生了好奇。

    一直到蔚海,通过“游客”、通过圆桌采访,人们终于能够窥见神秘世界的冰山一角。

    最神奇的地方就在于,每位记者们所感受到的魅力都不相同,就连采访内容都不同。

    以往,三大电影节的参展作品,经过圆桌采访之后发布的新闻稿件,往往千篇一律,就如同官方通稿一般,相似的内容相似的话题反反复复说上十遍百遍,观众们打开不同媒体看到的都是相同内容。

    也正是因为如此,宣传往往就是制造流量,实质性的传播效果,还是需要依靠官方场刊的口碑以及电影节的奖项来完成最后加成,否则所有参展电影全部千篇一律围绕在镁光灯下,着实难以脱颖而出。

    但这次,“游客”却并非如此:

    有些媒体从演员切入,有些媒体深入探讨电影主题,有些媒体关注表演,有些媒体侧重于镜头语言的构成,有些媒体以电影为基础延伸讨论开去,有些媒体则关心片场拍摄花絮……

    五花八门,千奇百怪。

    同样是圆桌采访,但不同组媒体的采访内容却有着天壤之别,这绝对是前所未有的情况,一直到所有采访结束,记者们才终于明白第一组媒体的意思:

    自己感受。

413 沙滩影院

    嘎吱嘎吱……

    曾远文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然后就可以听到自己身体里发出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声音,就好像骨头在爆裂一般,视线余光看到旁边正在用瑜伽动作拉伸的黎文贞,露出一个浅浅的笑容,询问道。

    “我们一共采访了多久?”

    “……不知道,现在已经过午夜了,所以大约十四个小时?”

    “不敢相信。如果两天前有人告诉我,我会因为接受采访时间太长而导致大脑当机,我肯定觉得他在画漫画,但现在终于知道这是真实存在的了。”

    “老实说,我现在有点想吐。”

    “我们一共见了多少记者来着?”

    “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我唯一知道的就是,其实门口走廊还有一大堆记者,他们还在和小沈预约明天的圆桌采访时间。”

    “还有?他们到底是等了多久?不会也在外面等了十四个小时吧?”

    曾远文的话语才刚刚说出来,自己就惊呆了,然后和黎文贞交换一个视线,两个人都不由自主打了一个冷颤。

    即使亲身经历整整十四个小时也依旧难以相信,坐在酒店房间里接受采访是一件如此折磨又如此辛苦的事情。

    但认真想想,那些记者们也跟着等待了那么漫长的时间,所有的辛苦和折磨似乎都没有那么严重了。

    曾远文不由感叹起来,“别人看着蔚海电影节光鲜亮丽,谁知道真正参与其中却是如此辛苦。”

    他刚刚确认了手机,“解除好友”的小伙伴们得知“游客”好评如潮之后,一个两个都纷纷发送短信表示了恭喜,就连“解除好友”宣传期结束之后就再也没有任何联络的夏颖佳也来短信了,他一度怀疑夏颖佳删除了自己的联系方式来着。

    显然,小伙伴们都非常羡慕曾远文能够成为“游客”的一部分,然后登上蔚海电影节的舞台。

    黎文贞轻笑了起来,“但这就是我们期待的一切,不是吗?”

    说到这里,黎文贞眼底的幸福就涌动起来,疲倦一扫而空。

    他们都相信陆潜能够拍摄出一部优秀的作品,在筹备和拍摄期间就坚定不移地相信着,但他们都没有预料到最终电影成品如此精彩又如此辉煌,一夜之间就让他们站在镁光灯底下,反而是有些不太适应。

    “也许,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导演,导演的心态就始终保持平稳,今天的采访,不止一次我觉得场面就要崩盘,结果导演轻描淡写就扭转了局面,而且看着记者吃瘪的样子,哈哈,太好笑了。”

    “那是因为他是导演,我不认为其他还有什么人能够像导演一样。”

    “嗯,我同意。等等,导演去哪儿了?”

    黎文贞说着说着才意识到,陆潜不在酒店房间,难道是去卫生间解决三急了?

    曾远文也挠了挠头,满头都是问号,视线里全然看不到陆潜的身影。

    那么,陆潜呢?

    陆潜,此时已经悄悄离开了酒店,来到了沙滩上。

    整整一天圆桌采访的连环轰炸,陆潜的精力和体力也已经达到极限,他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那些大导演们总是说,接受采访比拍摄电影还要辛苦,哪怕是陆潜,圆桌采访连续六个小时之后就开始吃不消了。

    他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坚持到所有采访结束的,但他知道这绝对不是自己期待中的电影节。

    他想要进入电影院欣赏那些作品,他想要和电影爱好者们争辩自己对电影的观点,他想要坐在电影院里和其他观众一起进入大银幕的世界跌宕起伏,他想要结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秉烛夜谈彻夜狂欢。

    然而,现实显然并不是这样。

    陆潜询问了沈言书,明天依旧是密集采访,一部分是圆桌采访,一部分则是单独专访,另外还有两个杂志拍摄,一整天的行程满满当当,仍然是“不属于”电影的一天。

    陆潜需要一点点动力。

    于是,工作结束,陆潜让沈言书打了一个掩护,悄悄离开了房间,走廊里依旧聚集着三十五十名记者左右,他们也经历了漫长而辛苦的一天,却依旧需要为明天的圆桌采访预约时间,所以他们全部包围了沈言书,反而是错过了陆潜。

    今天一共接受多少媒体采访来着?

    两百家?还是三百家?

    但是,当脚步离开酒店,凉爽的海风扑面而来,那一刹那,一切就都不重要了,深深地呼吸一口清爽新鲜的空气,感受着凌晨时分夹杂露水与海风的清凉点点滴滴地渗透进入肺部,拥挤疲惫的大脑就缓缓放松下来。

    抬起头,就可以看见洒落在黑色天鹅绒夜幕之上的琐碎星钻,点点光亮宛若潺潺溪流般横贯天际,莹润光晕细细勾勒出月光的温柔,刹那间整个世界就开阔起来、胸腔也跟着一起敞开——

    在一层不变的室内停留太久,眼睁睁地看着窗外的沙滩和大海却不能敞开怀抱,那种沉闷现在终于能够彻底打破。

    渐渐地,疲倦的脚步稍稍轻快些许,一路朝着深夜大海狂奔而去,当脚步触碰到沙子,马上就将鞋子和袜子脱掉,用脚掌感受沙滩的触感。

    蔚海的沙滩其实没有那么美好,因为沙子略显粗粝,而且呈现浅褐色,间或还能够看到大大小小的石块,并不是柔软细腻的白沙滩,也正是因为如此,在电影节扎根以前,这里一直都不能算是度假胜地。

    然而,此时此刻陆潜却格外喜欢,表面沾染了夜色而变得清冷起来,但脚趾钻入沙砾底下就能够感受到白天阳光普照残留下来的温暖,浅浅的、淡淡的,在脚趾之间缠绕流动,仿佛能够感受到大海的呼吸。

    一路散步前行,大约五分钟步行路程之后,远远地就可以看到夜色之中的一束银光,让墨色缓缓退散开来,幕布前方错落地坐着观众们,不多,但也不少,粗粗扫视一番,就能够看到两百三百人的模样。

    有的结伴而来,依偎拥抱着彼此,抵御海风的寒冷;有的三五成群,盘腿坐在沙滩上,一边喝啤酒一边交头接耳,琐碎的悄悄话被卷入海风里很快就消失不见;有的一家大小,父母带着孩子体验凌晨的世界。

    当然,也有的独自前来,双手抱着膝盖,将下巴放在膝盖上,流露出一丝专注。

    但所有人,全部都微微抬起下颌,注视着眼前的幕布,成为沙滩电影院的一部分。

414 电影阶级

    沙滩电影院,以夜为幕、以海为景,打开放映厅的界线和束缚,让影像的艺术与自然的神奇交融碰撞,绽放出全新的魅力。

    其实,从客观角度分析,因为浪涛和海风的影响,沙滩电影院往往很难呈现出原始胶片里的音响效果和光影艺术,对于崇尚“影像魅力”的蔚海电影节来说,他们应该“抗拒”这种放映形式才对,但事实上,三大电影节之中只有蔚海依旧保留了露天电影院的传统。

    根本原因就在于,露天电影院是一种打开电影壁垒的放映手段。

    在电影诞生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电影院一直被认为是一个“高端”消费娱乐场所。

    也许当下的年轻人们根本无法想象,观看一场电影不过三十五十而已,为什么会是“高端”娱乐场所呢;但在电影院成为人们娱乐生活一部分之前,曾几何时一张电影票就是一个家庭一个月的全部娱乐开销。

    特别是在大型连锁电影院兴起以前,因为私人电影院的坐席有限,“一票难求”的盛况更是屡见不鲜。

    也正是因为如此,人们前往电影院的时候往往都会盛装打扮,选择自己最好的晚宴礼服,仿佛参加盛大典礼。

    而普罗大众,自然也就很难很难看到电影,露天电影院也正是在如此背景下诞生的,选择一个空旷场地放映电影,不仅电影票更加低廉,而且空间更加宽敞,这也使得电影真正走入平民百姓的生活。

    安桥和蓝夏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取消了露天放映,只有蔚海继续坚持了下来,每年电影节都会举行经典放映的沙滩电影节,门票免费,欢迎所有电影爱好者前往欣赏那些传奇经典,因为他们始终坚信着:

    电影,应该属于大银幕,同时也应该属于观众。

    在蔚海之外,其实还有不少电影节保留了露天放映的传统,山谷里、操场上、停车场、草原上等等等等,敞开怀抱欢迎所有电影爱好者们熙熙攘攘地齐聚一堂。

    陆潜前来蔚海的时候也制定了观影计划,期待着能够在主竞赛单元或者导演双周看到一些新颖的作品,但很快陆潜就发现自己还是太年轻太天真,显然没有明白电影节是怎么回事,不要说观看电影了,就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非常紧迫——

    认真想想,电影节头尾也就十一天,一切都被拥挤在短短的时间里等待引爆,好像那些繁忙也就能够得到解释了。

    观看全新参展影片的计划已经付诸流水,但陆潜依旧希望能够找到机会好好体验一下电影节的氛围。

    在陆潜看来,电影节之所以是电影节,重点从来都不是评审团或者红地毯嘉宾,而是电影以及观众,如果没有优秀的作品和欣赏的观众,那么电影节也必然黯然失色,然后沦为一群名利场从业者的互相吹捧和自我陶醉。

    陆潜想要看电影。

    从如此角度来看,陆潜和蔚海电影节的理念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也难怪蔚海电影节的选片委员会那么喜欢“游客”了,第一次就将陆潜选进了主竞赛单元。

    继昨晚之后,陆潜连续第二个晚上出现在了沙滩电影院。

    昨晚放映的是传世经典默剧“城市之光”,用喜剧的方式来讲述悲剧,每位观众脸上笑中带泪的表情就是对电影的最好肯定。谷

    经典,经过时间的沉淀和岁月的打磨,依旧能够带来观影的震撼和情绪的共鸣,永远都不会过时,因为人类的喜悲在不同时代不同世代都是共同的。

    远远地,陆潜就注意到了悬挂起来的幕布,稍稍注意一下,马上就意识到这是另外一部传奇经典“惊魂”。

    有趣的选择!

    “城市之光”的导演兼主演卓伯林是影坛历史上的一位喜剧大师,自导自演的经典佳作真正称得上流芳百世。

    “惊魂”的导演希学德则是电影历史上惊悚恐怖类型片的重要奠基人,他为整个类型片创造了诸多叙事手法和镜头调度,一直到现在依旧能够看到无数类型片导演从他的电影里汲取灵感,不局限于恐怖类型。

    有趣的地方就在于,两位大师现在都是各自类型片里的传奇人物,然而他们在自己巅峰时期却从来没有得到过金册奖的认可,这也被认为是电影历史里最遗憾也最扼腕的一页,侧面也能够看出喜剧和恐怖电影一直没有能够在电影类型里得到正名——

    往往,学院派出身的导演都会抗拒或者回避喜剧和恐怖类型,因为它们被认为是“不入流的娱乐大众的低俗的简单的丑陋的”作品类型。

    哪怕是半个世纪后的现在,这种偏见也依旧存在,目前为止依旧没有任何一部喜剧和恐怖类型电影能够登顶金册奖。

    所以,电影真的没有“阶级”吗?只要“商业与艺术之间的平衡”争论依旧存在,那么类型电影之间的阶级就会继续存在。

    其实,陆潜也或多或少受到如此偏见的影响,看看“游客”入围三大电影节主竞赛引发的惊涛骇浪就知道了。

    然而,蔚海电影节却在沙滩电影院连续两个晚上分别放映这两位大师的作品,值得细细玩味:

    顺带一提,喜剧和恐怖题材在三大电影节登顶最高奖项的次数不多,但并不是没有的;至于主竞赛单元入围次数,那就数不胜数了,当然,即使是三大电影节也经历了变革与进步,偏见才得以慢慢改变。

    陆潜,找了一个位置坐下来,注意力早就已经被大银幕吸引过去。

    为什么许多重视电影爱好者一直在为希学德鸣不平呢?

    正是因为希学德的镜头调度、画面构图生动诠释了电影影像艺术的奥义,他早早就通过自己的才华证明了影像是能够超脱故事本身挣脱屏幕的束缚带来震撼的,如果因为希学德拍摄的是恐怖惊悚类型电影就忽略这一点,那无疑是愚蠢的。

    轻轻一瞥,就能够深深感受到这一点,然后就再也挪不开眼睛。

    隐隐约约地,海风送来窃窃私语的呢喃,三言两语之间就能够深深感受到隐藏其中的震撼和感叹。

    “哇……这镜头……真的难以想象,半个世纪前到底是怎么做到的?这……”

415 意外结交

    “哇……这镜头……真的难以想象,半个世纪前到底是怎么做到的?这……”

    海风,送来旁边的低声感叹,错愕和惊叹的赞美就在字里行间漫溢出来,然后陆潜就能够感受到声音来源方向投来一道视线,压抑不住亢奋和激动,仿佛迫不及待想要分享自己的发现一般,跃跃欲试。

    “对吧?你可以相信这是半个世纪前的老电影吗?”

    陆潜眼底流露出浅浅的笑容,也不由自主跟着亢奋起来——

    在“惊魂”这部经典佳作里,靠近结局部分浴室刺杀的镜头调度和情绪冲击无疑是最被广为流传的片段,无数或专业或业余的电影人士都剖析过整个镜头片段的构成,甚至还成为电影专业课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此时此刻对方在感叹到的镜头,却不是那一组,而是被人们广泛忽略的一组镜头,因为注意力的震撼集中在故事上而忽略镜头本身的冲击力——

    也就是侦探在二楼被刺杀之后倒退下楼的镜头。

    陆潜有些意外居然有人能够注意到这组镜头,然后也低声说道。

    “这不是希学德导演第一次使用类似的拍摄手法了。”

    “他先在楼梯扶手上安装移动轨道,拍摄一个倒退下楼的空镜头,然后回到摄影棚,由饰演侦探的演员坐在一个特制的座椅上,椅背是一层幕布,在幕布上放映刚刚拍摄的镜头,由工作人员摇晃椅子,演员坐在座椅上做出手势表示后退坠落的感觉。”

    “同时,再架设另外一套摄影机拍摄这一幕,最终形成我们现在看到的镜头。”

    显然,在整整半个世纪以前,拍摄手段依旧相对贫瘠,但希学德仍然找到了方式呈现出自己想要的效果。

    即使早就已经知道了电影工业背后的制作工艺,本质来说,电影就是造梦的艺术,也就是说一切都是虚假的;但真正在大银幕上看到这个镜头,还是忍不住感叹希学德脑海里的奇思妙想多么令人钦佩。

    又何止是陆潜呢?

    旁边的声音也跟着惊叹起来,“真的假的?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也太厉害了吧?”

    噌噌噌。

    对方保持着坐姿,就这样一点一点挪过来,避免他们的交谈影响到其他人,虽然沙滩电影院因为海风的猎猎作响,其实噪音已经成为观影的一部分,窃窃私语的讨论并没有关系,但他们还是需要遵守观影礼仪。

    陆潜用手指放在唇瓣上,做了一个压低声音的手势,“嘘,只是因为一个朋友的好奇。”

    其实陆潜的前身只是单纯喜欢电影,对电影制作的幕后了解就没有那么清楚了,陆潜之所以知道这些幕后花絮,则是因为林汉洲。

    林汉洲喜欢观看老电影,也喜欢询问陆潜问题,包括镜头调度和画面构图,当然还有剪辑点的切入对于叙事和观感的影响。

    正是因为林汉洲的好奇,这才促使陆潜翻阅更多资料,不知不觉也对电影拥有更多了解。

    值得一提的是,“突袭”爆红之后,关于电影真实感和震撼力的讨论就一直没有停歇,在电影下线之后,“光影世界”撰写了一篇专题,就在蔚海电影节开幕之前不久发行刊登。

    他们提到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电脑特效已经能够无所不能的当下,电影制作者们往往希望制造出更加浩瀚更加恢弘的效果,所以脱离现实、打破理论拍摄出种种匪夷所思的镜头,但相对应地,观众的“痛感”也会跟着下线,无法感同身受地体验到画面里的震撼效果。

    然后,制作方为了震撼观众,又不得不更加离谱。

    就这样陷入一个死循环,这也是超级英雄电影经历前期快速发展之后遇到的瓶颈。

    但是,“突袭”又重新回到脚踏实地的位置,以真实出发,带给观众一种全新体验:屏幕上的英雄会疲倦会受伤会濒临死亡,拳拳到肉的打斗会流血会骨折会死亡,将电脑特效的恢弘排斥在外,激发本能的反应。

    这也是电影能够打破重重束缚杀出一条血路的根本原因——

    市场,怀念这种真实。

    而对于陆潜来说,“突袭”的真实感,很大部分就是来自于恐怖电影的体验,无疑,希学德的电影启发了诸多灵感。

    电影,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早就已经形成完整体系,技术层面的先进和顶尖真正让导演们可以自由造梦;但隐藏在一个又一个“梦境”之中的内核,其实从来都不曾改变过,依旧是关于人本身的。

    “这场戏的镜头是故意错过母亲的画面,就是为了掩饰谜底真相吧?”

    “嗯,同时导演还通过持续不断的对话分散观众的注意力,避免注意到这一点。”

    “哈,但我真的看过太多遍了,终究还是发现了。”

    ……

    “我喜欢这场戏的打光。”

    “我觉得整个景深和灯光的配合更加有趣。”

    “景深?”

    ……

    窸窸窣窣地,三言两语地,陆潜和身边这位陌生人交换着意见,但陆潜并不习惯这样的观影方式。

    因为在电影院里,保持安静是基本礼仪,是对电影的尊重也是对观众的尊重;只有在电影学院的专业课上,老师需要剖析镜头的时候才会不断开口不断讨论。

    所以两个人的交谈也非常克制,点到为止,窃窃私语的声响转眼就被猎猎作响的海风撕成无数碎片。

    尽管如此,电影放映结束的时候,陆潜依旧有些不好意思,主动站立起来,对着旁边的观众表示了歉意,结果一个转身就发现,身边的那位陌生人也同样如此,直率地表示歉意。

    从周围观众的反应来看,他们全然没有受到影响,第一反应居然是,“你们为什么要道歉?”

    那位陌生人快人快语地说道,“因为我们两个就好像自大狂一般全程没完没了地为电影配上评论音轨。”

    如此自我吐槽的话语让周围的人们纷纷哄笑起来,甚至还有人半开玩笑地说道,“早知道就拉近位置听听讲座了”,其他人又欢快地笑了起来。

    然后,那位陌生人转过身看向陆潜,“非常抱歉,你一定很困扰,在电影院里自以为是地分析镜头,如此行为完完全全就是自大狂的真实写照。”

    陆潜眼底的笑容也不由自主地跟着涌动起来,“所以,你是在指责我吗?如果是的话,我也全部接受,我发誓,我平时能够将这种自大掩饰得更好。”

    一来,一往,两个人双双大笑起来。

416 志同道合

    “我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一直没有观看这部电影!”

    “啊啊啊,真的是太好看了!最后直接被吓死!”

    “果然还是经典老片好看,不愧是经典。”

    叽叽喳喳。

    窸窸窣窣。

    议论纷纷的声响被卷入猎猎海风里,转眼又消失不见,就只剩下隐隐约约在耳膜之上涌动的低低声响。

    然后陆潜和眼前之人交换一个视线,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说道。

    “看来没有人介意,不如我们也原谅自己,如何?”

    “我担心自己养成习惯,下次在电影院里再犯,那么就可能会遭遇群殴了。”

    “你确定吗?也许观众们看到你了,然后一个两个就开始疯狂尖叫‘陆潜导演’,我相信他们会原谅你的,因为长得好看的人总是更容易被原谅。”

    陆潜的眉尾轻轻扬起来,眼底流淌出浅浅的笑意,“哈,所以他们原谅我,是因为长得好看,还是因为喜欢我的电影?”

    眼前之人耸了耸肩,“为什么不能二者都是呢?毕竟,两件事都是事实。”

    陆潜轻笑着点点头,停顿片刻,然后就坦然接受了赞美,“谢谢夸奖。”

    对方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以笑容报以回应,紧接着就伸出右手,“初次见面,我还是需要自我介绍一下,兰晨,前任蔚海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年轻导演记录的保持者。”

    如此自我介绍,张扬之中却带着一些直率和坦诚,并不会让人感觉不舒服。

    陆潜握住了对方的右手,也展露出灿烂的笑容,“陆潜,现任蔚海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年轻导演记录保持者。”

    有来有往。

    兰晨欢快地大笑起来,“我就知道你是一个有趣的家伙。”

    “所以你才主动为我说话吗?”在之前机场事件里,兰晨就曾经直接表达过对陆潜的支持,因为太过意外,喻劭还和他提过这件事,喻劭认为他和兰晨是旧时,否则这位年少轻狂、肆意张扬的天才导演可不是谁的帐都买的。

    作为近年来最炙手可热也最大红大紫的年轻导演代表人物,兰晨可谓是有颜有才,不仅导演天赋才华横溢,而且俊朗帅气的面容更是成为镜头宠儿,他的导演首座就是自导自演的半自传题材电影,后来他自己执导的电影,只要有合适角色,他也会毫不犹豫出演。

    也正是因为如此,时尚领域也经常能够看到他的身影,非常活跃,论流量,新生代导演里基本没有人能够和他媲美。

    当然,如此天纵奇才的人物自然也是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的,他的高傲和任性在娱乐圈一直都是一道亮丽风景线。

    尽管因为尖锐锋芒制造了诸多争议,但兰晨就是有资本狂妄,今年蔚海电影节又是当之无愧的焦点,那些黑粉们也无可奈何。

    谁知道,兰晨愿意为陆潜说话,确实出乎喻劭的预料。

    兰晨耸了耸肩,“有些人以为自己是太阳,但其实只是太阳的投影,我总是喜欢戳破那些幻影泡沫。”

    这是在说陶染吗?

    陆潜有些意外,兴致勃勃地询问道,“那么你自己呢?”

    “我也自以为是太阳,然后等待着有人前来戳破幻影,遗憾的是,至今为止还没有人做到,所以我依旧是太阳。”兰晨的坦然和张扬,带着一种干净的率真,是傲慢也是自信,是癫狂也是潇洒。

    陆潜有些钦佩。

    下一秒,兰晨的视线就转向陆潜,略显挑剔地上下打量了一番,“那么你呢?”

    陆潜嘴角轻轻一抿,似是而非地轻笑起来,“为什么每个人都想要成为太阳永垂不朽呢?其实将自己放在整个时间的维度和宇宙的高度看,一切都是渺小而虚无的,成为恒星真的就能够赋予人生意义吗?我觉得,只有影像才是永恒的。”

    兰晨,瞠目结舌。

    然后——

    “草。”

    憋了半天,兰晨就憋出一句粗口当场破功,“我最讨厌装逼之人,尤其是比我装得还要厉害还要出色的人,但你能够装到令人哑口无言,也是不服不行,我觉得那家伙招惹到你,绝对是需要去眼科看看了。”

    “你确定不是脑科吗?”

    “……还是你狠,哈哈。”

    聪明人和聪明人说话,有时候很费劲,因为彼此都在算计;有时候很轻松,因为不需要多余的解释。

    兰晨转头看了看四周,开口询问到,“听说下一场是喜剧,你要继续吗?”

    兰晨没有询问陆潜深夜出现在沙滩电影院的原因,同样,陆潜也没有询问兰晨,明天就是兰晨新电影首映式的日子,为什么他会深更半夜出现在这里——

    在外人看来,两位年轻导演可谓是风光无限,仿佛站在世界的中心,但只有他们才知道自己承受了多少压力。

    其实陆潜或多或少能够猜测到,连续三部作品入围三大电影节,这也使得兰晨站在风口浪尖之上,虽然从首作开始就受到无数赞誉,但这也意味着期待值持续走高,人们都希望兰晨能够突破自己成长为大师,这样的期许和压力反而是让兰晨最近两年有些挣扎。

    过去两部作品前后入围蔚海和蓝夏电影节,但负面评论着实不少,“不断重复自己”、“没有能够突破首作的惊艳”、“叙事和镜头过于相似而没有了创新”,这些话语一直沉甸甸地压在兰晨的肩膀之上。

    此次再次入围蔚海,不少风言风语就调侃兰晨是蔚海选片委员会的私生子,虽然只是一个玩笑话,但无形之中也为兰晨的新作制造更多舆论压力。

    对于导演来说,任何一部作品问世面对观众之前都会忐忑而紧张,期待和担忧的情绪交织在一起成为焦虑,而兰晨这样的“天之骄子”也不会例外,特别是名利场,如果连续两部三部作品没有达到预期,那么人们转身就会彻底遗忘。

    残酷到没有一丝血腥味。

    表面看起来风光无限,但背后里的真实与挣扎,就只有自己明白,也正是因为如此,名利场总是充斥着酒精、药物、暴力等等手段,隐藏在镁光灯笼罩不到的阴影之中,稍稍不注意就可能迷失自己。

    生活从来不会一帆风顺,所以重点不在于如何解决问题,而在于如何看待波涛。

    属于他们自己的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今晚在沙滩偶遇,通过电影结识了一位全新朋友。

    “喜剧?当然,是哪位大师的作品?”

    “王怀德。”

    “啊,那就绝对不能错过了——如果不开心或者不知道应该看什么电影的时候,王怀德导演的作品是永远不会犯错的选择。”

417 风起云涌

    月落日出,蔚海电影节又进入繁忙喧闹的一天,“游客”没有能够持续占据话题热门榜的头把交椅太久,显然今年的主竞赛单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优秀作品一步接着一步,话题焦点也是一个接着一个:

    影迷过年了。

    先是十年磨一剑的大师锡兰带着新作“冬眠”引爆影评人赞誉狂潮,场刊均分3.4,打破前一天首映的“游客”,登顶官方场刊第一,“比前作更加绵长也更加隽永”、“摄影与呼吸完全融为一体”、“恢弘之下捕捉到渺小而细腻的人性错杂”,顶礼膜拜的赞誉不绝于耳。

    无数人毫不犹豫地将“冬眠”列入今年金竖琴奖的最强有力争夺者行列,相较于大师,陆潜的年轻也就凸显出来,难怪贺韶光说了那句“大师气象”,目前陆潜只是具备了气象但仍然还需要继续打磨成长。

    而后新生代导演的代表人物兰晨闪耀红地毯,尽管社交网络的流量热度终究还是稍逊陶染和陆潜一筹,但资深影迷之间的讨论热度却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然后他的最新作品“妈妈”也成功引爆蔚海。

    经历连续两部作品被诟病“自我重复”的批评之后,兰晨依旧我行我素,“妈妈”仍然和他的作品一脉相承地探讨自己和原生家庭之间痛恨彼此却又相依相偎的复杂关系,但这次兰晨巧妙地通过画幅的改变为心境转变打开视角,摄影、美术、配乐的杂糅再次彰显出强烈的个人特色。

    好评如潮。

    官方场刊均分2.8,虽然没有能够上三分,但从影评人到资深影迷再到普通影迷之间赢得一片叫好声。

    特别是普通影迷的赞誉铺天盖地,显然他们比专业人士资深人士们更加喜欢这部作品,那些细腻敏感又脆弱易碎的情绪深深打动每一位经历青春期阵痛的人观众。

    事实证明,其实艺术创作者们或多或少都在重复自己,但重复自己并不代表没有突破——

    有些人看电影是看故事,就好像看剧集看小说一样;另外,有些人看电影是看特效,有些人看电影是看世界,还有些人看电影则是看自己的情感共鸣和记忆投射。

    重复自己,未尝不是在艺术领域里的一种探索,不管如何,好电影终究是会被看到的。

    兰晨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接着主竞赛单元杀出一匹黑马,从入围到登场都没有能够制造太多话题的“画家先生”,来自获奖无数的生活流导演李麦奇,此次他意外地离开自己的舒适领域尝试拍摄传记类型,镜头聚焦在传奇的争议画家张千透。

    这位画家曾经因为利用食物、口水等等激进破格的方式进行绘画而备受争议,但是他对绘画形式和色彩运用的探索却又打破无数固定观念,为整个艺术创作打来全新大门,一直是一位争议与赞誉并行的大师。

    因为李麦奇的低调,也因为“画家先生”是李麦奇首次尝试传记电影,还因为张千透对年轻人来说没有影响力也没有流量,以至于电影入围主竞赛单元之后始终没有什么波澜,存在感非常低,但电影首映式之后,却带来巨大惊喜。

    李麦奇依旧用熟悉的生活流方式渗透进入艺术创作的生活点滴,“画家先生”在蔚海让影评人们集体陷入癫狂——

    官方场刊均分3.6,强势登顶,轻轻松松再次打破“冬眠”的分数,仅次于去年“纯粹的蓝”,高居十年来蔚海电影节场刊评分的第二名。

    这些,远远不是全部。

    因为题材敏感而引发诸多争议的“征途”、因为拍摄方式新颖又制造讨论狂潮的“别了语言”、还有广受好评赞誉的“猎手”和“星光云寂”等等等等,以至于好评不断但体量偏小的其他展映作品纷纷被抢走光芒。

    而且,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正式展映的最后一天,仍然爆出了场刊评分3.5的“海兽”,再次引爆山呼海啸的热议声浪,经历漫长电影节考验而疲惫不堪的记者们影迷们又重新补了一针鸡血,愣是将今年的精彩延续到了最后一刻。

    熙熙攘攘。

    热热闹闹。

    毫无疑问,每一年蔚海电影节都能够吸引数不胜数的视线,而且每一年总是能够奉献一两部出圈作品,打通艺术和商业之间的通道,让更多普罗大众关注艺术电影的发展,这份影响力确实独步天下。

    但今年仍然非比寻常。

    主竞赛单元强者云集,连环引爆官方场刊评分表和社交网络热搜榜,轰轰烈烈的强大声势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繁华之势,以至于普通影迷也不由跟着一起热血沸腾起来,好奇着期待着今年的奖项归属。

    准确来说,几乎每天都有一部话题之作登场,主竞赛单元的平均质量得到所有人众口一致的称赞;而且,不仅仅是官方场刊评分而已,媒体记者、资深影迷、普罗大众们全部都交口称赞地给予了肯定。

    方方面面,风起云涌,精彩好戏轮番登场,令人应接不暇。

    也许,这就是十年一遇的一届电影节。

    也正是因为如此狂潮,“游客”和陆潜的动静自然就没有能够时时刻刻吸引关注,最多只能算是喧闹众生相里的一部分,活跃在咖啡厅、餐厅、沙滩、电影宫门口、酒吧茶余饭后的热烈讨论之中。

    当然,繁忙依旧是繁忙的。

    陆潜和整个“游客”剧组又在蔚海停留了两天,从圆桌采访到面对面专访再到杂志海报拍摄,日常行程忙碌到脚不沾地,不仅是曾远文和黎文贞两位主角,陈慕、苏子一、白诚等等幕后团队也拥有了一篇共同专访——

    讨论他们和陆潜的固定合作,包括“游客”的拍摄,还有此前两部作品的合作,主要围绕着片场磨合的专业内容展开。

    显然,陈慕毫不留情地狠狠吐槽了陆潜一回,这也使得“大魔王”的名号第一次白纸黑字地出现在杂志页面上。

    这算是官方认证吗?

    如此待遇,依旧能够看出“游客”剧组所受到的瞩目,几乎每一天都是从早忙碌到晚,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四个小时,熙熙攘攘地被闪光灯和汹涌人群包围,以至于再次看到录音笔的话,胃部就要出现呕吐的生理反应了。

    这样的电影节,和想象中的不太一样。

    至于陶染?

    老实说,查无此人。

418 未知轨道

    其实,陶染的经纪团队依旧按部就班地制造话题流量。

    从沙滩海报拍摄到“人质”媒体庆功宴现场,再到次日离开蔚海的机场时尚,最后还有配合品牌赞助方的官方通稿,所有的所有全部都按照以往经验和模式进行流量攻势,通过蔚海电影节镀金的计划还是需要继续完成。

    然而,时也,命也。

    所有人都没有能够预料到,今年蔚海电影节居然打爆特爆,话题之作口碑之作一部接着一部根本停不下来,就连柴少妍这样的金册奖影后、兰晨这样的新生代领袖、陆潜这样的热门话题人物也需要稍稍往后站——

    因为所有话题都是关于电影的。

    更何况是和所有电影都没有任何关系的陶染呢?

    从事后来看,陶染选择了最糟糕的一个时机前来蔚海镀金,同时也选择了一个错误的作品为自己加成,在佳作频频的蔚海,“人质”这样不好不坏的作品转眼就已经被人们抛到脑后,没有任何讨论热度。

    难怪人们总说,“时势造英雄”,反之亦然,不行,就是不行。

    在陶染离开蔚海的时候,工作团队精心打造出的话题标签“闪耀蔚海电影节的演员陶染”,勉强杀入热搜榜前十名,将将挂在第九的位置,然后就形成流量时代独一无二的一幕景象:

    这厢,社交网络热议着一位流量小生,喧闹无比,仿佛全世界都在关注他。

    那厢,蔚海电影节却根本“查无此人”,全然没有人在意或者讨论流量小生。

    所以,世界到底是什么模样的呢?网络的虚拟平台就这样将现实分割成为一个个大相径庭的小方格。

    但这一次,更糟糕的是,话题标签仅仅停留了一个小时就出榜了,可以清晰看到,整个流量的断崖式下跌,甚至没有能够激起什么波澜就已经消失,真正意义上地成为“一小群人的狂欢”。

    以至于陶染返回兰川的时候,异常低调,低调到……无人知晓。

    当然,这是张云辉的意思,他们本来就一直在避免“过度利用流量制造声势以至于引发蔚海电影节的不满以及资深影迷的反感”,所以故意隐瞒了陶染返回兰川的行程,也没有安排任何粉丝和记者前来接机。

    脑海里想象的是,低调回家,展现出气度和心胸。

    现实中发生的是,空无一人,冷清得如同一记耳光。

    如此情形,恐怕是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陶染自己也是满头雾水,看着空荡荡的机场失魂落魄,仿佛蔚海电影节就是一场梦境,一场希望从来都不曾发生过睁开眼睛就被彻底抹去完全遗忘的噩梦。

    一直到现在,陶染也还是没有能够想清楚,自己这次栽跟头到底是怎么发生的,流量怎么就不灵了呢?

    另一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比陶染晚两天离开蔚海的陆潜被围堵得水泄不通,返回兰川的时候又迎来接机大队——

    喻劭并没有任何安排,而是无孔不入的记者们调查到了陆潜抵达兰川的航班,再次杀了陆潜一个措手不及。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亲身经历蔚海的狂轰乱炸之后,眼前不到两百名记者的阵容就显得没有那么夸张了。

    尽管如此,将近两百名记者依旧将兰川国际机场的抵达大厅包围起来,争先恐后地试图采访陆潜首次出席蔚海电影界的感想以及对最终得奖可能性的意见。

    然而,在蔚海已经“对采访过敏”的陆潜没有作出任何回应,非常低调地离开机场,扬长而去。

    但是!

    陆潜抵达兰川机场的照片,仍然登上热搜榜,牛仔短裤、白色T恤、姜黄色长袖衬衫搭配高帮帆布鞋的休闲装扮短短三十分钟之内就爆火起来,俨然成为无数女生心目中完美“男友装”的代名词。

    题外话,顺带一提。

    红地毯“撞衫事件”后续,仍然在发酵,只是发酵的方式和预期稍稍不同,渐渐偏离向另外一个未知的轨道:

    “游客”首映式红地毯之上,陆潜身穿的那一套西装,销量数字搭乘火箭飙升,短短二十四小时之内就登顶西装销量榜冠军,并且在三天之后登顶所有品类服装的销量冠军,最终耗时七天时间,博翰官方直接宣布售罄。

    同时,楚承柏表态,这一套西装不会再进行量产,而是作为陆潜的红地毯特别版收录在今年秋冬手册里。

    这也意味着,那一套西装成为限量版,价值又再次直线飙升。

    如果故事只是发展到这里,那么陆潜和陶染也没有什么不同——其实就是流量带货,任何一位流量艺人都具备如此能力,唯一区别就在于带货量的多少而已;但故事的后续发展,显然还没有结束。

    接下来整整三个月,博翰的男装销量持续保持上升,虽然上升幅度并不大,也就是5%左右;但对于博翰这样的奢侈品牌,即使只是1%的销量上升也是值得庆祝的,更何况还是连续三个月保持上升势头。

    再然后?

    传闻,楚承柏亲自前往兰川拜会陆潜,并且三顾茅庐,以诚意打动陆潜,说服陆潜做了一件和导演无关的事情——

    代言博翰。

    在博翰官方通稿里,楚承柏表示,陆潜始终认为导演身份与时尚代言不应该有交集,但楚承柏并不这样认为:

    “专注,精致,勇敢,气度……这是陆潜导演赋予那一套服装的生命力,也恰恰是博翰传承百年追求的特质”。

    “当导演穿上博翰的时候,我的设计也就拥有了生命,在那一刻,我就知道这是一次命中注定的相遇”。

    这是官方通稿,来自楚承柏的亲笔手写,进一步彰显出博翰的诚意——

    要知道,数不胜数的流量艺人希望能够代言博翰,因为在流量当道的当下,各大奢侈品牌都纷纷开始邀请流量艺人担任代言人,但博翰却始终特立独行,至今为止都不曾拥有任何代言人,最多只是邀请艺人走秀或者红地毯着装而已。

    人人都知道,如果能够代言博翰,那么整个气质和形象都将截然不同起来。

    万万没有想到,楚承柏三顾茅庐邀请陆潜担任博翰有史以来第一位代言人。

    而且!

    其他流量艺人代言奢侈品牌,往往都是签约一个季度最多一年,因为品牌方也知道,流量更新太快了,一个月、三个月也许就是一个全新的局面,这些甲方一个个精明得厉害,怎么可能轻易许诺长约呢?

    即使是陶染、石磊这样的顶级流量,代言奢侈品牌也都是六个月或者一年更新一次合约,品牌方需要重新审核判断之后再决定续约与否。

    那么,博翰和陆潜呢?

    每年一亿,签约五年。

    一纸五亿的合同,震惊整个娱乐圈,刹那间所有视线全部熙熙攘攘地朝着陆潜聚集而去。

419 热议浪潮

    人人都说,陶染是当前的顶级流量,但是,什么才是“顶流”呢?

    社交网络一张照片就能够得到五亿讨论量的热度,还是发表一段心情文字就能够得到三千万的评论,亦或者是以天价片酬参演一部电视剧,再不然就是代言广告铺天盖地随处可见?

    也许,上述全部都是。

    流量,是网络虚拟数据所代表的关注热度,同时也是这些热度转化而来的收益数字,一切都是新时代的产物。

    从如此角度来说,陶染确确实实站在业内顶尖。

    可是,这些流量能够转变成为电影票房和电视剧收视吗?这些流量能够转化成为流芳百世的经典佳作吗?这些流量离开互联网的依托之后能够在现实生活里留下痕迹吗?这些流量能够离开粉圈进入普罗大众之中吗?

    答案,也许就需要打上一个问号了。

    此时此刻,重新审视博翰五年五亿签约陆潜担任代言人的合同,似乎和流量有关,却又似乎和流量无关。

    然后,再欣赏一下“游客”首映式的红地毯照片,刹那凝聚成为永恒的奇迹瞬间确实赋予服装生命力,那种惊心动魄的魅力远远不是“帅气”、“好看”能够承载的,脑海里也就缓缓浮现出属于自己的答案。

    谁,又能够预料到呢?

    一场首映式、一趟红地毯,再普通不过的例行公事;一次撞衫事故、一次阴谋诡计,在名利场也屡见不鲜,最终却发展成为这样,早就已经偏离轨道,甚至从电影领域进入时尚领域,又更进一步上升到整个娱乐产业,这也是万万没有想到的。

    一直到很久很久以后的未来,经历时间沉淀和冲刷,人们重新回顾这一年的蔚海电影界,这才意识到:

    其实,这是陆潜证明自己初步具有行业影响力的转折,也是从“明星”、“流量”真正蜕变成为“巨星”的一个开始,因为真正的巨星,他们不仅仅是带货而已,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真正形成文化影响力。

    一件衣服、一套化妆品的销量因为流量艺人带货而飙升,这只是流量影响力的表面;但是,一种时尚、一种妆容、一种兴趣、一种文化的广泛影响,却是行业与行业之间的连锁反应,远远不是流量能够抵达的高度。

    当然,历史正在发生的时候,置身其中往往看不到全局,自然也就无从得知,只有等待时间的证明,才能够真正看到事情的来龙去脉。

    就好像现在。

    人们普遍认为,博翰在冒险在赌博,作出一个大胆而疯狂的举动,而背后,则或多或少有着运气成分;至于楚承柏的决定是睿智还是盲目,就只能慢慢静观其变了。

    视线焦点,暂时离开遥远的未来,重新回到当下。

    陆潜返回兰川之后,工作依旧繁忙,一方面是剧本阅读还没有结束,“奇怪的事”和“施密特湾”两个剧组的二次会面也需要列入日程表;另一方面则是“人类清除计划”的拍摄稍稍拖后进度,纪叙需要陆潜前往剧组看看情况,确保他们依旧走在正规上。

    繁忙,依旧是陆潜日常生活的关键词,但这就是创业初期的代价,创建蓝鲸影业就意味着琐事不断;而且,相较于纪叙和修仲钧来说,陆潜这个甩手掌柜已经清闲得不行,所有事情都是和电影项目直接相关的。

    那厢,蔚海电影节在一片欢呼和赞誉声之中迎来了又一年的落幕,颁奖典礼就在眼前。

    三大电影节的奖项颁发稍稍有些不同,最高奖项就相当于金册奖的最佳影片,蔚海电影节的最高奖项是金竖琴奖。

    一个小小细节就能够看出最高奖项的特别和隆重了,在电影行业里,一直有着“大满贯”的特别荣耀。

    演员的大满贯是指,三大电影节影帝/影后加上金册奖影帝/影后,目前为止整个历史长河里也只有两位男演员和一位女演员完成,主要就是因为四个顶级颁奖典礼的评选方式和审美标准都有着巨大区别,任何人想要在不同时间通过不同作品完成如此壮举都是非常困难的。

    导演的小满贯是指,三大电影节最佳导演加上金册奖最佳导演,截止到现在,只有一位导演完成如此壮举。

    导演的大满贯是指,三大电影节最高奖项。

    注意,这里的大满贯就不包括金册奖最佳影片,整个特殊地位可见一斑,背后原因错综复杂,主要还是因为金册奖最佳影片的评选规则影响了这一奖项的独特性;同时也因为三大电影节最高奖项的难得和珍贵。

    至今为止,赢得导演大满贯荣誉的传奇人物,也就只有三位。

    金竖琴奖的独特地位,可见一斑。

    除此之外,蔚海电影节的奖项还包括,评审团大奖,这算是第二名;评审团奖,则是第三名。

    再接下来就是各个单项奖,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女演员、最佳男演员。

    这里需要特别提起的是,包括蔚海在内的三大电影节都希望能够嘉奖肯定更多作品,毕竟能够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全部作品都是得到选片委员会肯定的,所以他们都有各自的规定,具体细节可能有些不同,但整体而言是相同的:

    原则上来说,一部作品不能重复得奖,也就是说,上述单项奖必须颁发给不同作品,唯一例外就是评审团奖,因为是“第三名”,所以如果评审团非常坚持,那么这个第三名可以再额外拿一个单项奖,但官方也还是不建议这样做。

    如此做法,有利有弊。

    好处在于,更多作品能够通过奖项而被人们广为所知,从长远来看,对于艺术电影的创作是一种激励。

    坏处则在于,有分蛋糕的可能。

    比如最佳男演员最好的作品赢得了金棕榈,那么也就意味着那位男演员无法得奖;最终赢得最佳男演员的作品可能就是表演第二好、乃至于第三好的作品。

    当然,万事都有例外,如果遇到强硬又古怪的评审团主席,金竖琴奖双蛋黄、评审团大奖双蛋黄也都是出现过的,因为评审团的存在而导致奖项评选无法预测,这也是三大电影节的最大特色。

    人人都在好奇着今年蔚海电影节的奖项归属,毕竟百花齐放的景象着实太难得,奖项的走势也就更加无法预料。

    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当天,所有人都在熙熙攘攘地议论着奖项归属,并且怀抱着忐忑的心态观望着等待着。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3008/ 第一时间欣赏灾难艺术家最新章节! 作者:七七家d猫猫所写的《灾难艺术家》为转载作品,灾难艺术家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灾难艺术家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灾难艺术家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灾难艺术家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灾难艺术家介绍:
“人们往往因为一副好看的皮囊就认为我是好人。呵呵。”
他的存在,就是所有人的灾难。灾难艺术家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灾难艺术家,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灾难艺术家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