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盛唐血刃TXT下载盛唐血刃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盛唐血刃全文阅读

作者:tx程志     盛唐血刃txt下载     盛唐血刃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五十九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进入武德二年十月底,长安左近已经开始冰冻。虽然不至于呵气成冰,然而在诸多营造家眼中,这样寒冷的天气,是不适合施工了。

    然而,陈应却顶着非议,坚决要求施工不停止,相反,他利用沟渠干枯的这个时机,严令民夫深挖沟渠,取土填高道路路面。大量民夫将挖出来的泥土,放在锅里蒸煮,等泥土煮熟以后,混合着生石灰和糯米汁,然后搅拌均匀,再一层层夯实在路面上,让整个驰道的路基,高于平地几乎三尺有余。最让众营造家意外的是,这些路基,居然不是平整的,而是中间高,两旁低,逞一个弧线。

    李建成一直密切关注着陈应的驰道建设,特别是近来许多人向李建成诋毁陈应,声称陈应劳民伤财,却修了一个四不象出来。李建成并不精通营造之法,并不知道陈应这么做的意义和真正目的。原本李建成倒是对于陈应这些非议,置之不理,奈何三人成虎,越说越离谱,李建成终于坐不住了。

    李建成坐软榻上,裴矩奉上茶水,然后静静的望着李建成。只见李建成摆着茶杯,看着袅袅的雾气,沉默了神情凝重。

    裴矩看出李建成有心事,顿时就双手下垂,躬身而立。

    良久,李建成还是决定问问裴矩。此时的裴矩正式官职是东宫太子司府令,也是东宫三师三少三卿之一,虽然裴矩的级别很高,然而这个官职主管仓谷、饮食,职似像秦汉时期的大司农、少府一样,更何况裴矩以精通事故,老持承重闻名。

    “裴卿,你对陈宾客此举怎么看?”

    裴矩迎着李建成的目光,并没有急着开口。他知道李建成不仅仅是问问陈应这么简单。侯莫陈氏是西魏八大柱国之一,一等大族,从西魏时侯莫陈崇担任梁国公、柱国大将军开始,侯莫陈氏就开始崛起,侯莫陈崇的哥哥,侯莫陈顺官至大都督,封爵彭城郡公,侯莫陈崇的弟弟侯莫陈琼官至上柱国,修武郡公。侯莫陈凯则为司会中大夫,封爵灵武县公。

    一门五公,可谓是一时风光无两。

    如今到了陈应这时,已经到了第三代。五六十年。相比之下,后世名列关陇贵族七姓的李虎和李弼,影响力还不如侯莫陈氏。此时,侯莫陈虔会官拜从三品光禄大夫,而侯莫陈应则官拜东宫太子宾客,这能不招人嫉恨吗?

    裴矩叹了口气道:“树欲静而风不止。”

    李建成的眉毛闪了闪,对于裴矩的态度有些不悦。

    裴矩看在眼里,并没有慌张,他知道李建成宽仁,博学多才,然而为人却有时有些迂腐。李建成的才思和急智,并不是很高。在这个时候,裴矩却道:“有人嘴上仁义道德,背地里却侵地逃赋,欺压小民,又挟民意以自重。”

    裴矩敢说这话,因为他也发现了冬天长安虽然干冷,却久不降雪,正所谓瑞雪兆丰年,那么反之也是如此,现在还没有降雪,来年即使不会颗粒无收,收成肯定会受到影响。

    此时,裴矩看得出陈应,打着修驰道的名义,在修缮长安以西的大小沟渠,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偏偏受到一些人的非议。裴矩想得非常清楚,如果话说到这个份上,李建成还听不出来,那么李建成肯定是在装糊涂,裴矩绝对不会再劝李建成什么。

    陈应在修缮驰道这件事上,被人弹劾,原因无非有三。

    首先,无非就是关陇贵族与山东贵族世代仇怨,如今西魏八大柱国家族,除了李虎家族之外,李弼家族已经因为自李密死后,后继无人,彻底没落了。赵贵家族比侯莫陈氏衰败得更厉害,元氏的实力更是连京兆韦氏都不如,如今轮为二流家族。山东贵族集团唯一忌惮的就是陈应,他已弱冠之年,已经官居三品,将来李建成登基,就算不被拜相,也会获得参知政事(副相),侯莫陈氏家族重振再既,这给了山东贵族集团莫大的压力。

    其次,大唐立国以来,天下大乱,战乱频繁,特别是今年河东大乱,河东二十七州,几乎过半良田毁坏,偏偏又遇到了大旱的征兆,一旦关中的粮食减产或绝收,山东贵族集团好趁着天灾之机,趁机以极低的价格,吞并关中的良田土地,趁机将势力渗入关中,关陇贵族大本营中。

    最后,那就是粮食关中粮食减弱,势必会让李渊更加倚重山东贵族,从而增加朝堂话语权,可是说,陈应修缮沟渠,却直接影响着山东贵族集团的整体布局。

    李建成隐隐有些明白,但是他仍然感觉裴矩有些杞人忧天了。

    ……

    陈应自然听过隐隐的风声,不过他对这些风声,向来不在意。作为一个将领,如果名声太好,恐怕更加让李渊睡不好觉,所以陈应既不解释,也不掩饰。趁着这个时候,能挽救一些生命,就多挽救一些生命。

    不过,天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天气会越来越寒冷,哪怕没有温度计,陈应也知道关中最冷的时候,可以零下二十几度,在这样的严寒的天气下,根本就没有办法继续施工。在这个时候,陈应抚摸着手中的左卫率率印,脑袋中打起了左卫率的注意。

    东宫左卫率,比东宫右卫率还多一个折冲府,拥有五个上府,分别勋卫府、勋一府、勋二府、翊一府、翊二府,虽然左卫率与右卫率一样,人员都不满编,可是五个折冲府,怎么也有五六千人。

    “好吧!”陈应思来想去,决定调兵参加驰道、沟渠的疏通工作。

    然而这个调兵,必须说通李建成,陈应决定还是亲自回一下长安,亲自跟李建成深刻详谈。

    然而,陈应却没有想到,他还没有回长安,李建成却乘坐车轝来到正在施工的工地上。

    陈应得到消息,急忙带着许敬宗等大小属官前来迎接。

    李建成亲切地挽着陈应的手,登上车轝。李建成与陈应谈了一会儿工事,李建成负责主持官制改革,改纳言为侍中,内史令为中书令,给事郎为给事中……晋升内史侍郎封德彝为中书令。

    工事谈完,李建成又说出了朝廷里一些御史言官,对陈应的弹劾。看着李建成郑重的表情,陈应淡淡的问道:“太子殿下,你认为天命是什么?”

    李建成内心一阵激动,强按着内心的激动,反问道:“陈卿的意思是……”

    陈应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第六十章空头支票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陈应看着李建成微微笑道:“太子殿下认为,微臣如此注释天命,对否?”

    李建成毕竟是李渊的嫡长子,哪怕早年李渊没有心升叛逆之心的时候,李建成也是当作李氏家族下任族长培养的,李建成瞬间就明白了陈应的意思。万丈高楼,不是平地而起,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李建成的天命,就是人心所向。

    如果说裴矩也质疑李建成的政治嗅觉,其实他是在质疑李建成的决断能力。李建成能听不出裴矩的潜意思吗?答案是肯定的,他只是认为世族门阀对他的帮助,远比普通百姓大得多,在选择的时候,不由自主的选择了对于自己更加有利的群体。

    李建成在河东拥有非常雄厚的人心基础,同时他也是山东贵族的政治盟友。要说优势,李建成拥有的比李世民强的不是一点半点,然而李建成明明抓着一手好牌,最后打成那个烂样,陈应也有说不出的诡异。

    在这个时代,世族门阀就相当于后世的资本财阀,当然二者也有本质上的区别,资本财阀对市场的需要永无止境,而世族门阀对于土地的需求,也同样永无止境。资本财阀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赢利的投资机会,世族门阀也是同样,没有机会,他们会想方设法创造机会。

    李建成点点头,意味深长的道:“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听到这话,陈应更加肯定了自己之前的猜测。随着大唐在河东之战的胜利,坐稳关中江山,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关中八百里秦川,土地自然而然的水涨船高,可是这里却是关陇贵族集团的大本营,他们想要渗透进入关中,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哪怕拥有李渊或李建成支持也是一样。

    关陇贵族肯定不会甘心他们的失败,所以他们会阻力的阻止山东集团的渗透,这一次关中少雪,来年旱灾已经突显出来了苗头,区别只是大或小的问题。山东贵族集团就像嗅到了血腥味的鲨鱼,闻风而上。

    他们弹劾陈应,目的就是想中止陈应修缮沟渠,扩大明年关中的旱情。利用旱灾,疯狂吞并土地。在这个时候,李建成想坐壁上观,其实是非常愚蠢的行为。

    哪怕关陇贵族集团已经集体没落了,不代表他们没有了跟朝廷对抗的本钱,现在不是大统一的稳定时期,中原有王世充、河北还有窦建德,江淮有杜伏威,豫章有林士弘、巴陵还有萧铣,毗陵还有沈法兴等。

    如果李渊此时就明日张胆的支持山东贵族集团对于关中的渗透,这就是摆明了拉着山东贵族跟关陇贵族集团对着干,这些关陇贵族大的本事没有,搅乱天下的本事那就是一等一的。关陇贵族集团他们有的是精通军事的将领,有的是钱财和物资,随便派出几个杰出子弟,马上就可以让王世充或者杜伏威,再或者辅公佑,或者萧铣拥有问鼎天下的本钱。向李唐发起致命的冲击。

    这些隋朝农民起义领袖,其实他们什么都不懂,不懂治国,不懂经营国家,更不懂行军打仗,只要是关陇贵族集团愿意,马上就可以弥补这些起义领袖的短板。

    如果这个时候,李建成放任此事,窦建德和王世充马上就会获得大量隐士或名流的支持,他们还会鼓吹王世充仁慈,窦建德仁义无双,乃天命真主。

    那个时候,恐怕大唐统一天下将增加太多的变数,别不要以为这是危言耸听,然而恰恰是事实。

    政治的本质就是利益交换,李渊本是山东贵族集团推出来的利益代言,如果李渊不能满足他们的利益需求,他们肯定会抛弃李渊,转而扶持王世充或窦建德。陈应笑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若想占据关中的一席一地,也需要一步一步慢慢来做,或者说需要一步一步稳扎稳打的来布局。”

    说到这里,陈应叹了口气道:“太子殿下,我们大唐在崛起,告诉他们,眼光不要放在关中一隅之地,东都洛阳,还是大有可为的,无论是谁,占据洛阳,就可以在大唐的朝堂上发出更大的声音,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

    李建成为难的地方是,他无法直接拒绝山东贵族集团的利益诉求,可是支持他们就会引来关陇贵族更强大的反对,在这种情况下,陈应给出了一个最好的解决办法,那就是画饼充饥。

    只要将都城迁往洛阳,那么一切问题将会迎刃而解,可是现在洛阳却在王世充手中,陈应让李建成给山东贵族一个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承诺,换取他们经营渗透的中心,渡过长安最难艰的时期,这等于给他们开出一个选择,让他们自由选择。

    李建成一听这话,眼前陡然一亮,随即目光又黯淡了起来:“可是洛阳,可不是那么容易抢占的,更何况王世充的实力也不弱,如今唐与郑、夏三国在北方并立,唐虽强,却无法独对郑夏联手。

    陈应点点头,虽然现在这个时空窦建德提出了联唐攻郑的战略,可是历史上明明是窦建德帮王世充,联郑抗唐。

    陈应此时也无法猜测出窦建德是到底联合王世充,还是联合李唐,再或者联唐只是一个烟幕,目的是麻痹李唐。

    陈应笑道:“世界上没有多少事情是可以轻松做到的,涉及的利益越巨大,做起来越困难,去做,最起码还有成功的希望,不去做,最后什么也得不到!”

    李建成低着头深思起来。

    陈应突然道:“殿下,微臣想调左卫率过来修沟渠!”

    “噗……”李建成听到这话,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呛到,他有点莫名奇妙的道:“调他们过来?充当役工?苦力?”

    陈应点点头道:“臣不敢自认精通练兵,至少在练兵方面略有心得体会,若殿下把东宫左卫率调给微臣,臣可以保证,不出三个月,让左卫率脱胎换骨,成为以一挡十的精锐之师。”

    陈应的这话,李建成丝毫不怀疑,当然这是陈应谦虚的说法,陈应练兵又快又猛又好,这是举世皆知的事情,现在陈应或者是真想出什么好点子了。

    事实上还真是,陈应在朔州军、定远军和灵武军中,根本找不到多少陌刀军苗子,可是左卫率不一样,这里面的士兵,全部都是关中大汉,其中多为身高八尺以上的壮汉,如果让他们在沟渠上,用搬运泥土的方式,既磨砺他们的体能,同时也可以利用这个办法,找出一批能吃苦,耐力好,身体素质高的精兵,如果让这支精兵装备清一水的明光铠甲,然后人手一把陌刀,这样的军队练成进退如一,陈应还真可以将陌刀军提前出现在大唐的战斗序列中。

    哪怕拥有一支精锐的陌刀军,李建成在玄武门的命运,或许可以改写。

    哪怕最终不能改写历史,陈应也想保下李建成一点骨血,让李唐这个内斗犹酣的习惯,在根本上发生改变。

    李建成几乎没有考虑,随即道:“左右卫率都交给你,共九个府一万两千人马,全部给你。”

第六十一章刀中王者

    河东之战中,刘武周先袭破榆次,后攻平遥,占领介州。大败太常少卿李仲文,左武卫大将军姜宝谊,右骁卫大将军刘弘基。整个河东局势迅速糜烂,而陈应却以定远军的四个折冲府不到八千人,连续攻克朔州、雁门关,飞师突袭苇泽关,在河东整体溃局中,陈应与陈应麾下的定远军表现得非常抢眼。

    虽然陈应麾下其实不止定远军四个折冲府,还有灵武左军与灵武右军共十个折冲府一万八千余突厥骑兵还有朔州八大豪强麾下的佃户乡勇,然而在李建成眼中,突厥人根本算不上人,只是消耗的物资,只要大唐愿意招降,想投降大唐的突厥人可不在少数。至于朔州八大豪强的乡勇,只是凑数的民夫。

    李建成偿到了有一支精锐部队在手的好处,定远军的四个折冲府,被李渊强行整编,划给了右骁卫与右骁卫大将军刘弘基残部,整编为新的右骁卫六个折冲府,而罗士信本身也被任命有右骁卫将军,成了刘弘基的副手。

    像刘统、毕信、张怀威、段志感、张士贵则成了左武卫军的长史、参军、或折冲都尉。哪怕李渊并没有任命陈应为左武卫将军,事实上李建成相信,以陈应的本领,刘统、毕信、张怀威、段志感、张士贵是有能力架空新任左武卫大将军庞玉。

    李建成偿到了这种拥有精锐军队在手的好处,只要陈应可以将太子左卫率与右卫率训练成与定远军一般无二的精锐,在明年开春之后的与王世充的战事中,李建成绝对不会让李世民独宠。

    听到李建成的话,陈应是又喜又忧,右卫率他根本不用担心,如今执掌右卫率的是元宝藏,可是右卫率左副率高允权、录事参军纪同,右副率何月京,记室参军杜善果,右副率何月京都是陈应的旧部,如果说从前他们是不服陈应的出身,此时陈应出身侯莫陈氏的身份已经曝光,降服他们不成问题,哪怕元宝藏也没有办法在陈应面前摆谱。

    不过,左卫率却是韦挺的旧部,在韦挺接近三年的经营,左卫率几乎是水泼不进,陈应虽然可以代为训练左卫率,怕就怕左卫率的人不服。因为,在这个时候,陈应不是名义上的东宫武装力量统帅,没有办法向他们行军法,正军纪。

    一旦将帅不合,这是兵家大忌。当然,如果陈应拥有绝对的权力,那么一切将不是问题。

    陈应想了想道:“韦左卫率是京兆韦氏,军中任用的大都是京兆韦氏门生故吏,臣奉命接掌左卫率,只怕会受到他们的排挤……将帅不合,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出成绩。”

    陈应说这句话的目的,就是为了向李建成要尚方宝剑,他需要获得对东宫左右卫率的生杀大权,只有拥有绝对的威望,才能令行禁止,言出必践。

    李建成也是人精,略一思索就明白了陈应的顾虑,李建成舒了口气道:“本宫还以为什么事情呢,原来只是这些小事……”

    李建成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所以说,这陈应还是太年轻,根本不知道隐藏啊。

    陈应的心迹已经表露出来,如果只是训练,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做。李建成作为李渊的儿子,大唐的监国太子,丝毫不厌恶野心,反之,他们喜欢有野心又不缺能耐的属下。

    当陈应一直在他身边恪尽职守的时候,他感觉莫名奇妙,可是现在,他已经知道了陈应的目的,他想恢复祖上荣光,成为大唐的柱国大将军,太子少傅。

    李建成记得李渊曾经告诉他一句话,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大缪也。陈应是肉食者,这是无可非议,毕竟在这个时代,家国天下。

    有小家才能顾大家,家族越大,顾忌也就越多。

    李建成不怕陈应有野心,陈应不光有野心,更有能力,有能力有野心的下属,才是他最佳臂助。

    李建成望着陈应笑道:“正六品以下,抗命就在处置,正四品以下正六品上,就地免职。不知陈卿是否满意?”

    陈应摆摆手道:“其实不用处斩,臣自有办法让他们遵纪守法!”

    陈应需要的其实就是一个权利。一个名义就足够了,如果连左卫率的这些骄兵悍将降服不了,陈应也不用混了。

    在陈应心里,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他之所以这么做,其一,当然是为了抱上李建成这条粗得不能再粗的大腿。李建成如果不是玄武门之前,他是大唐当之无愧的接班人,可谓是在玄武门之变之前,唐朝最稳的一条船了,做了九年太子,位高权重。更重要的是,陈应出身贵族,和李世民麾下寒门出身的将领不,有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李建成如果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拥有一支精锐超过李世民玄甲铁骑,更加精锐的部队在手,或许他不一定会失败,只要当时在玄武门李世民没有立即杀掉李建成,李世民就是最大的失败者。

    在唐朝至少在安史之乱之前,天下还是世族门阀的天下,一个小人物若想投靠山,可不是随便乱投的,还得看地域是否相符,因为这年头极重乡党。

    李建成的效率非常高,在李建成回去的当天,太子令就下达到了陈应手中,陈应以太子宾客,主东宫武备,左右卫率皆归其管辖。

    最让陈应意外的是,左卫率的副率居然是尉迟恭。

    不过,陈应并没有对左右卫率进行什么实质性的训练,而是让他们卸下甲胄,将普通民夫一样,在工地上挖地挑土,充当苦力。

    左卫右副率韦令则隐隐奇怪,左率卫的将领被陈应当成苦力用,是韦令则非常不满的,他出身京兆韦氏,论辈份还是韦挺的族叔,前隋河南郡丞元雅的女婿。在韦令则看来,陈应简直就是在侮辱左卫率将士。

    可是韦挺曾下里叮嘱韦令则,从前他与陈应关系不睦,千万不要撞在陈应手中。所以尽管有些不满,韦令则却不敢当作出头鸟。

    这天,左卫率六千余将士人人像泥猴子一样直到天黑,这才收工。韦令则悄悄看着脸黑如炭的尉迟恭:“尉迟副率,拱卫东宫,我等自然责无旁贷,可……现如今,我等这是……”

    尉迟恭看了看韦令则,淡淡的道:“韦副率,汝可知全军将士,为何宁愿挥汗如雨,也不想停下休息?”

    韦令则还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反正当听说李建成将东宫左右卫率调给陈应训练,而陈应却把全军将士当成劳力在使用,就告假了。他来了一个眼不见为净。

    韦令则惊讶的问道:“难道这帮杀才都转性了?”

    尉迟恭摇摇头道:“不是他们转性了,而是陈宾客让众将士看了一柄刀,还有一身甲胄,并且告诉全军将士,非勇士不能披重甲执刀中王者?”

    韦令则惊讶的道:“什么刀中王者?”

第六十二章陌刀军(上)

    古代为将者都希望拥有一支忠诚可靠,装备精良的军队。尉迟恭自然也不例外。陈应原本本没有打算好,如何训练东宫左右卫率的士兵,可是随着魏猛的到来,陈应顿时有了主意。

    早在朔州的时候,陈应封向他献出陌刀的魏猛为灵州铁坊令。原本魏猛也带着儿子和徒弟高高兴兴去灵州赴任。

    就在一个半月之前,陈应被封为工部侍郎,同时,免除灵州总管的职务,以李道宗为灵州总管。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随着李道宗上任,就将陈应的这个灵州将作监给停了。

    包括铁坊令魏猛、甲坊令严师虎,将作监林传福等两千余名工匠,被李道宗停了供给。没有了灵州的钱粮补贴,灵州将作监这个陈应私立的部门也随之被取消了建制,严师虎,魏猛、林传福等人就从灵州来到长安投奔陈应。

    陈应正愁建设陈氏清林里坞堡人手不够,就将这两千多名工匠与其家眷,全部接纳了过来。也可以说陈应将灵州将作监给私人承包了下来。

    随着这些工匠的加入,陈氏坞堡的进度陡然加快。魏猛带着徒弟在陈应坞堡东方的界裕河河畔,建筑了铁炉,开始试验制铁。此时魏猛属下的铁坊署拥有铁匠三百五十余名,有的精勇吵钢,有的精通灌钢,还有精通坩埚钢,但是更多的则是精通百炼钢,所谓的百炼钢,就是将一块生铁反复锻打,通过击打的方式,将铁内的杂质挤出来,形成低炭钢。

    陈应发现居然有人会坩埚钢,顿时喜出望外。只要会用坩埚钢,那么就可以配出合金钢,随着陈应随着魏猛进入临时仓库,在仓库里发现了很多好东西,金黄色的黄铁矿石,乌黑的铁矿砂,灰白色的磷矿矿石……

    魏猛抓起一把乌黑的铁矿砂冲陈应献宝:“明公,这矿砂好,肯定可以炼出好铁。”

    陈应没好气的道:“我要的是钢,是钢,是钢,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老子要铁干嘛?”

    魏猛被陈应怼了一个大红脸,讪讪的笑着。

    突然陈应在一大堆矿石看到了褐色的颗粒,陈应拿在手心里认真的观察着,突然兴奋的大叫起来:“我靠,居然是猛砂,还是上好的猛砂?这是哪里来的?”

    其实这些锰矿砂属于碳酸盐类化合物,是灵州盐矿的伴生矿石,在提炼盐的时候,留下的残渣,数量不多,大约两三百斤,还是因为前来长安的时候,他们无意装错了车,错运过来的。

    陈应冲魏猛道:“来人,称一百斤乌铁矿砂,按照百分之十五的比例,再称十五斤锰矿砂……”

    魏猛满头雾水,不知道陈应这是什么用意。

    更让陈应意外的是,魏猛在短短三天时间内已经将铁匠作坊基本准备好了,事实上这是葛通的功劳,葛通不仅在界裕河河畔建筑好了一个小型的铁坊,同时还利用陈应交代的方法,提炼了一大批焦炭。

    不过,事情也不尽如人意。号称最擅长炼坩埚钢的铁匠叫黄发财,他手里最大的坩埚,容量只有十五斤。

    陈应拿起一柄铁铲子,一边将焦炭送进炉膛,一边向众工匠解释道:“在咱们国家的铁矿石非常操蛋,没有一个铁矿是好铁矿,偏偏含硫量高得出奇,炼出来的铁质量也差得离谱,为了可以炼出好钢,只能降低含硫量……”

    魏猛似懂非懂的道:“陈大将军,您原来懂这么多,虽然我没有听懂……感觉好厉害的样子。”

    “厉害吗?这是常识好吧?”陈应突然想起,这不是后世,这些在后世只是初中生都懂常识,在大唐初期,别说普通人,恐怕专业技师,也不见得有几个人会懂。

    葛通、魏猛、严师虎鼓着风气,将炉膛的火烧得旺旺的,看着火势,陈应感觉非常满意,不过炼钢是一个力气活。葛通、魏猛都上了年纪,体力大不如从前,仅仅小半个时辰,二人变轮换了一遍。

    铁矿砂和锰矿砂随着炉膛内的温度越来越高,渐渐开始融化。等着坩埚内全部变成了铁水,陈应道:“找来一根铁棍,然后把称一斤半锰矿砂倒进去。”

    葛通急忙将锰砂倒入坩埚内,陈应拿着铁棍在坩埚内搅拌着。陈应其实也就是懂点理论,他也没有真正炼过钢,感觉差不多了,就道:“快准备模子!”

    黄发财等急忙找来专门用来冷凝钢水的模子,因为黄发财以前是打造铁锤的,手中只有八斤、十斤,十二斤,十六斤等四种八棱铁锤的模子,无奈之下,陈应只好让他们把钢水倒入一个十二斤铁锤的模子里。

    趁着钢坯在冷却的过程中,魏猛就向陈应问道:“往铁水里加碳粉,这我知道,陌刀就是用加了碳粉的铁水炼出来的。”

    陈应道:“加入碳粉,你只能炼出高碳钢,高碳钢硬度是够了,可是太脆了,陌刀会容易折断,往铁水里加入锡,就会得到马口铁,对也是白铁皮。……”

    那块钢锤慢慢冷却,黝黑发亮,黑亮得有些刺眼。魏猛是精通炼钢的铁匠,对于钢铁的质量好坏,是容易分辨出来的,他由衷的赞叹道:“好钢,真是好钢,我从小跟着耶耶学会炼钢,可就没有见过这么好的钢!”

    陈应微微一笑道:“这么一锅坩埚,一锅可以炼出一柄陌刀的钢水,只需要稍加打磨蘸火,就可以得到一柄精良的陌刀。”

    陈应指着严师虎道:“其实你的甲胄也可以这么做!”

    众工匠连连点头。

    在陈应的指引下,众工匠开始了疯狂的大炼钢。而且派人向灵州盐矿传递消息,一定要把这种锰矿砂保存下来,这可是好东西。

    事实上,陈应炼的钢并不是高炭钢,高炭钢硬度虽然有了,但是太脆,所以大唐的陌刀在战斗过程中,损失也非常惊人。往往一场战争打下来,陌刀的损失将近三分之一。但是高锰钢打造的陌刀就完全不一样了。

    经过连班加点的抢工,当尉迟恭、高允权和何月京等四名副率率领十个折冲都尉前来向陈应报道的时候,陈应就拿出了刚刚新鲜打造出炉高锰钢明光铠甲,高锰钢陌刀。

    尉迟恭原本不用刀,可是看着陌刀霸气的样子,顿时就喜欢上了这柄神兵利器。

    陈应让一名士兵将锰钢打造而成的明光铠甲挂在一根碗口粗的木桩上,然后让众将领用刀砍,枪刺,或箭射,众将领忙活一通,横刀砍断三柄,这具用高锰钢打造而来的明光铠甲,硬是没有留下一道痕迹。

    至于陌刀,它本是刀中之王。更何况是用高锰钢打造的陌刀?

    当一根三尺余直径的松木,被尉迟恭一刀砍成两段时,众将领看着陌刀和明光铠甲,简直如同二十年没有见过女人的老处男,看到了极品美女,目光落在上面,再也挪不开了。

    陈应冲众将领道:“此甲重三十六斤,三十步之外,可防三石强弓,可以无视一石以下弓弩破甲箭,非军中勇士,不得披此甲!”

    众将领如同小鸡叨米。

    陈应道:“陌刀重三十三斤,一刀下去,人马俱碎。”

    众将领眼睛瞪得如同牛眼一样。

    陈应道:“三千套铠甲,三千柄陌刀,装备三个折冲府,接下来一段时间内,用挖土铺路的方式挑选勇士,前三千名勇士立即换装!”

    好了,陈应就是用这种方式,将左右卫率一万两千余名将领激励得如同嗷嗷叫的狼。

第六十三章香车美人

    一辆宽大的四轮马车沿着官道缓缓前进,李秀宁其实并不情愿乘坐马车,她更喜欢策马奔驰,享受着那种大风在耳边呼啸而过的感觉。

    不过,这辆马车是陈应送的。李秀宁不想辜负陈应的美意,当然最重要的是,这辆马车李秀宁也非常满意。这辆四轮马车,整个车厢长三丈六尺,宽一丈六尺,哪怕在后世,这种规格的辆也是属于中巴级别。在这个时代,更是庞然大物。长达三丈六尺的车厢,在中间分隔成了两断,一边用来休息,布置了一张软榻,还有一层联在车厢壁上的抽屉,可以放置随身携带的物品,而前面则布置了一个案几,可以用来办公或会客。

    关键是这辆庞大的马车,需要五匹骏马才能拉动,尽管外表看不出什么奢华,可是里面的装饰却非常温馨,后面的卧室,还有一个小炭炉,可以用来煮茶,或蒸煮一些食物,车厢的厢顶还开了一个天窗,如果想晒太阳,还可以躺在软榻上晒太阳。四个角柱和照壁,都是采取镂空的方式,里面放着烛台,哪怕夜晚,如果需要,这辆马车内可以烛火明通。

    采取桥式减震和弹簧减震双减震系统,坐上马车上,丝毫没有颠簸之苦。这是一件远途旅行的最佳装备。当然,这更是陈应的心意,这样的马车,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辆。

    让陈应感觉非常意外的是,加装了减震装备的四轮马车,销售非常好。在这个时代,人们出行使用的车辆,通常为戎车,戎车虽然可以代步,却无法遮挡风雨。当然,还有轺车,轺车是一种轻便的马车,有顶棚,却四面透风,虽然下雨的时候,可以挡雨,但是刮风的时候,依旧却承受寒风吹拂。

    更有高级一些的是安车,安车有封闭的车厢,可挡风遮雨,车身也大,其内铺陈设施,可卧、可居、可乘,较为舒适。简而言之,就跟影视剧里的形制一样。

    在古代车的价值是非常高的,哪怕最简单的戎车,就是那种带着扶手的两轮车,后世农村的人力架子车,其实就是戎车衍生而来的,就是简简单单两个轮车一块大木板组成的戎车,在这个时代也需要两万钱,就是二十贯,能拥有自己的戎车的人,事实上都是殷实家境的人家。

    而轺车是采取了滚轴轴承的马车,虽然外形并不复杂,价值却不低,足足五万钱,就是五十贯,拥有轺车的人家,至少是个庶族地主。至于安车,价格则根据使用的材料和宽窄不同,从价格从一百至五百贯不等。

    在这个时候,安车事实上是世族的身份象征,简直和后世的奔弛宝马有的一拼,不过安车虽然贵重,却因为没有减震,颠簸的要命。哪怕身子再强壮的人,坐上三百里,简直跟生了一场大病一样。

    陈应送了一辆四轮马车给陈齐,陈齐还没有享受两天,就被李渊强行征招了,李渊非常喜欢这辆四轮马车,不过由于陈应的马车太过粗鄙,李渊命少府监大匠按照大驾玉辂的制式,打造了一辆大驾玉辂。

    大驾玉辂是皇帝的专属,寻常人自然是没有办法乘坐的,不过王公贵族们也纷纷效仿,可以少府监其实也不能完全防制四轮马车,其中最关键的技术就是减震装置和弹簧钢,陈应向少府监提供了两套桥式减震,二十四组弹簧减震,少府监付出了八千贯。

    当然,李渊的四轮式大驾玉辂仅成本价就超过了两万贯。

    但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攀比之风,李渊的大驾玉辂,简直就是给陈应做了一个活广告,裴寂尽管没有用大驾玉辂的样式,向陈应订做了一辆简易版本的四轮马车,样式比李秀宁的四轮马车要小很多,仅两丈两尺长,一丈四尺宽,不过却采取了檀香木和黄花梨等贵重木材做装饰材料。

    陈应本着有便宜不占那是王八蛋的心思,狮子大开口,向裴寂要了一万两千贯。本来陈应就是打算做生意讲究漫天要价,落地还钱,可是没有想到裴寂居然眼睛都不眨,直接拍板,先后四次,将全款付清了。

    裴寂坐着自己的新式四轮马车向李渊、陈叔达、萧时文显摆,宋国公萧时文当天晚上就向陈应下了一个定单,一定要做一辆与裴寂一模一样的四轮马车。

    陈应心中乐开了花,事实上为裴寂打造他的四轮马车,虽然用了不少珍贵木料,耗费颇多,不过总体下来,除去工匠的开支,也不过三千四百贯,赚了足足八千六百贯。

    陈应没有想到,萧时文订做的马车还没有做一半,陈叔达向陈应也下了订单,不过规格略次,订单一万贯。

    陈应一看这是一个不错的财源,正好利用灵州过来的工匠,建造了一个马车作坊。不过陈应深知物稀以为贵,对于陈叔达的订单,陈应向陈叔达许诺,最快需要到武德三年上元节,至少还需要两个月。

    陈应将这辆特大的四轮马车送给李秀宁,目的自然不简单,因为李秀宁的马车内,不仅有洗漱、梳妆,睡觉、煮茶、蒸饭、下棋、娱乐等功能,这些功能,肯定会让大唐的公主、郡主、命妇们趋之若鹜。

    只要大唐的公主们发动起来,陈应的马车生意肯定可以赚翻天。没有办法,陈应此时缺钱,不仅因为建筑陈氏坞堡,还因为他想给李建成打造一支陌刀军,可是陌刀军的装备实在是太耗钱了,坩埚钢虽然可以解决陌刀易断的问题,可是长安周边根本就没有原材料,所有的原材料都需要从外地运输,本身的成本就非常高昂,陈应只好将主意打到了这些公主、郡主、命妇们头上。

    谁叫女人的钱那么容易赚呢?

    听说李秀宁到来,陈应还给李秀宁准备了一个好礼物,当然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赚钱。

    ……

    李秀宁坐在马车里,眉头皱起,心情非常沉重。最让李秀宁无奈的是,柴家居然死不松口,执意让李秀宁为柴绍守节。李渊虽然不想让李秀宁死一辈子寡,然而李渊现在坐拥天下,他身上的胡人血统是他的软肋,如果让李秀宁强行改嫁,恐怕会引起天下非议。李渊考虑的问题是天下,是社稷,是李氏的万统江山,至于李秀宁的问题,只是委屈她了。

    每每想到这个事情,李秀宁就感觉心里堵得慌。为了这个大唐,她也是呕心沥血,浴血奋战,可是毫不客气的说,若非因为李秀宁的娘子军占领了关中三分之二的地方,李渊能不能攻下长安,坐稳关中,都是未知之数。

    可是现在,李渊这种绝情的表现,让李秀宁感觉莫名的心寒。李秀宁心情不好,很自然的就想到了陈应,只是她理解陈应,此时陈应恨不得把自己劈成两半使用,整日忙得脚不沾地,李秀宁就想去城外散散心。

    当马车来到来到清林里的时候,李秀宁的贴身侍女翠儿就好一个好奇宝宝,推开车窗,将脑袋伸出车窗外,打量着清林里。对于翠儿来说,清林里的每一个地方都是新鲜的,陌生的。

    刚刚进入清林里,翠儿就大叫道:“公主,你看外面好多人……”

第六十四章陌刀军(下)

    事实上,加上从灵州前来投奔陈应的灵州工匠,朔州籍的工匠和八大豪强子弟,上林里的工地上,此时的民夫人数直逼五千人大关,这么多人在一起,甚至可以同时施工的场面,在长安城里是不可能轻易看到的。

    李秀宁对于这样的情况见得多了,娘子军最鼎盛的时候,拥有七万余人马,七万余军队,扎下的营盘,就是一座城池,而且比一般县城要大得多,对于区区五千余民夫共同施工的情况,还远远不够让李秀宁感觉到震撼。

    不过,李秀宁也看出了其中的不同。首先是整整齐齐的排房,这是工匠临时居住的地方,这种布置房间的方式,简直如同军队里的安扎帐篷一样,整整齐齐,留下了通行的通道,而且工匠在走路或干活的过程中,超过三个人都排成一排,虽然不像陈应的定远军将士一样,整齐抬腿落脚,俨然是一副用军队的影子。

    事实上,陈应确实是在用军事化管理民夫,因为军事化可以提高效率,杂乱无章的现象在,上林里是看不到的。

    当李秀宁来到陈应的坞堡前时,李秀宁真正被震撼到了,李秀宁一眼就看出陈应建的根本就不是普通的庄园,而是一座城堡,尽管这个时候,城廓刚刚成形,还看不到高大巍峨的城墙,可是从夯实的地基,就可以看出,这样地基规格,城墙可以建到三丈以上的高度。

    陈应还在铁坊视察陌刀的进度,而李秀宁的到来,只得让兰儿迎接着李秀宁直接去钢铁坊,对于陈应而言,他没有什么秘密是值得向李秀宁保守的。

    李秀宁看着眉清目秀的兰儿,如今还是一副丫鬟装扮,隐隐感觉好奇,陈应为何一直为给纳兰儿进房?

    突然,李秀宁看到有一个巨大的占地超过一百亩的池塘中,泛着黑黑的光泽,虽然现在是冬天,依旧可以闻到浓浓的臭味。李秀宁好奇的问道:“这是什么吗?”

    兰儿道:“这个啊,郎君说田地里的庄稼收成太低,是因为肥力不足,郎君把杂草与人、畜的粪便,收集起来沤肥,郎君说如果用了积肥的田,一亩地的亩产可以轻易翻倍。”

    “翻倍?”

    李秀宁虽然是大唐的公主,却不是一个温室里的花朵,她非常清楚民生事故,这个年代粮食的产量极低,遇到丰收之年,不过产粮两石左右,如果翻倍,那岂不是说要用三四亩地的粮食,就可以养活一个人?要知道关中虽然号称八百里沃土。

    兰儿道:“回禀公主,奴婢没有种过地不同,听郎君说,粟种一致,原本的土地也相邻,浇水锄草,也没什么区别,唯一的差别,就是用的肥不同。堆肥沤肥,果然比新鲜的粪尿更有成效!”

    李秀宁点点头道:“若真能翻倍,不用翻倍,哪怕只要多收三五斗,本宫定会为陈郎请封。”

    粮食就国家的战略资源,在后世因为化肥和生物科技的提高,亩产极高,所以说中国粮食完全可以自给。然而在这个时代,哪怕大唐的国力,也会因为灾荒年间,造成大规模的饥荒。百姓颠沛流离,甚至易子相食,发生人伦惨剧。

    兰儿微微一笑,神情非常坚决的道:“郎君是这个世界上最有学问的人,他说能增产一定会增产,今年家了买了地,明年我们就可以收获很多粮食……”

    李秀宁不是兰儿,兰儿对陈应非常迷信,甚至到了偏执的地步,她更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判断,只要陈应真的可以为大唐增产三五斗,大唐每年就可以多收五六百万石粮食,这些粮食掌握在朝廷手中,可以起到的作用实在太大了。

    突然,李秀宁指着这忙忙碌碌的人问道:“这些人都是陈郎的佃户吗?”

    兰儿摇摇头道:“那倒不是,这些人都是郎君招募的短工,工匠也都是从灵州或朔州前来投奔郎君的,其实我们陈家现在还没有佃户……”

    “没有佃户?”听到这话,李秀宁一愣,诧异的问道:“没有佃户,那明年春耕怎么办?忙得过来吗?”

    “郎君说想种地发财的人都是笨蛋!”兰儿嗤嗤的笑道:“郎君说他买的这些人,将来都分发给那些有杰出贡献的工匠,那些有杰出贡献的工匠,不仅会奖励数十或上百亩不等的田地,还会分房子,将来陈家庄会成为陈家镇,或陈家城。”

    李秀宁心中莫名的烦躁起来:“真是胡闹!”

    李秀宁下意识的感觉自己好像说错了话,浅意识里,陈应的东西都应该是她的,陈应这么大手大脚,肯定会将家业败光的。

    ……

    一路上无话,李秀宁随着兰儿来到了铁坊署,不过意外的却发现,铁坊署居然有东宫侍御率的侍卫守在外面,侍御率是李建成的贴身侍卫,看着平阳公主的这辆马车到来,赶紧上前行礼。

    李秀宁还没有进入铁坊,就看到李建成与陈应等数十人围在一起,李建成冲陈应道:“不行,太奢侈了!”

    李建成的所说的奢侈是有道理的,因为陈应居然要用黄梨木做陌刀的刀柄,黄梨木是一种非常名贵的木材,木质坚韧,木纹很直,而且还带着淡淡的香味,是做寿材和顶梁柱的最佳材料。

    关键是陌刀的刀柄需要的实在是太多了,采取高锰炭钢打造的陌刀,拥有非常强的硬度,而且比高炭钢更加坚韧,一尺六尺余长的刀刃,装上六尺余长的陌刀,在战斗中,恐怕折损最多的将会是刀柄,而非原来的刀刃,如果算上训练中的损失,这可不是小数量,更何况需要一根长约六尺的直木,这几乎只有一整果黄梨树的树杆才合适,就算是树杆也不见得是颗颗树都合适。(在唐朝时开始形成定制,历史记载中的陌刀总长度为七尺(唐代一尺约合现在的九寸三分,即0.307米,七尺约2.15米),其中刃长三尺,柄长四尺,重十五斤(折合现在的20斤左右)。本书不是真正的历史,所以有些改动,请读者朋友不要较真。)

    有的黄梨树有弯曲,有的有虫蛀,有的则是开裂,恐怕将长安附近的黄梨树全部砍完,不见得够用。

    不过李建成如何反对,陈应本着只找合适的,不论价格如何,反正陈应比李建成考虑得更清楚,陌刀不是人人都可以玩的,只有强健的勇士才能挥得动陌刀手,唐军府兵约四十万人马,其中陌刀军的不过五千。

    可以说是每一名陌刀军士兵,都是唐朝百里挑一的好汉。

    然而李建成却不知道,他看到陌刀的瞬间,就迷恋上了这种武器。此时,陈应制造出来的陌刀已经有五十余柄,李建成就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陌刀军的效果。

    陈应从东宫太子左右卫率中挑选了五十名身高八尺以上的壮汉,穿着明光铠甲,手持陌刀,列阵而立。

    陌刀不愧为刀中之王,虽然只是五十人的小阵,然而五十柄陌刀排成一排,相当有气势。

    陈应冲李建成道:“太子殿下,要不要看看效果?”

    李建成点点头。

    站在外圈的李秀宁根本就没有露面,她也想看看陈应搞什么鬼。

    时间不长,五十头两百余斤重的大猪,被一个个套上了皮甲或铁甲,家猪披着甲胄的样子看上去非常滑稽,李秀宁忍不住笑出了声。

    就在这时,陈应回头,看到了李秀宁。

    陈应大喜,他冲这五十名陌刀手吼道:“预备,起刀!”

    五十柄陌刀整齐地扬起,整齐的劈落下来。陌刀既出,谁与争锋。

    “噗嗤噗嗤……”

    甚至连惨叫的声音都没有响起,五十只猪连猪带甲,被陌刀一劈而碎。

    李建成目瞪口呆。

    李秀宁膛目结舌。

    陈应得意洋洋。

第六十五章杀人利器

    陈应得意洋洋的向李建成解释道:“此刀用高锰钢铸造而成,臣敢向太子殿下拍胸脯保证,在这个世界上,能绝对找不到比它更锋利的刀,就是传说中的神兵利器,干将莫邪在它面前,就是渣渣……”

    陈应倒没有吹牛,高锰钢属于抗冲压耐磨型合金钢,主要应用于采石、采矿、挖掘、煤炭工业、铸造和钢铁行业等。当然,称其为削铁如泥绝对不会有夸张的成分,因为高锰钢本身就是切割钢铁的最佳刀具。首先高锰钢的硬度很高,可以达到五百到五百五十布氏硬度,如果换算成洛氏硬度,则为五十至五十五洛氏硬度之间,高锰钢抗拉力极强,可以达到一千七百至一千九百MPA。

    李建成目瞪口呆的望着眼前的五十名陌刀手手中的陌刀,陌刀的刀背很厚,像一块沉甸甸的钢板,刀刃却比纸还薄,唯一不同的则是,整个刀身哟嘿,哪怕在阳光下,依旧不反光,但是刀刃如雪,泛着寒光,缓缓流转,冰冷刺骨的寒光。五十名陌刀手,整齐的收起陌刀,刀锋扬起,再次作出辟击之状,一股森冷嗜血的磅礴气势陡然而出,令人不寒而栗。

    李秀宁忍不住赞叹道:“好刀,好刀!”

    李建成深深的吸了一口冷气,声音微微颤抖着:“真是好刀,大环刀,环首刀、横刀……”李建成想脑袋中可以叫得出名字的刀来与陌刀相比,不得不承认,真的没有任何一种刀可以与陌刀相提并论。

    陈应甚是得意,陌刀虽然不是他的原创,然而根据历史记载,唐朝的陌刀流行唐高宗(李治)调露(公元六七九年至公元六八零年)前后至开元十年之间。开始时使用陌刀是为了对抗突厥骑兵,后来在诸军流行则是对付以骑兵称雄的唐之“四夷”。盛唐时完善的节度使制度使得军队的装备,训练走向向正规化,陌刀也因此成为唐步兵的主战兵器之一,成为常规装备,节度使制度的设立使得诸镇招兵买马,建立了中大的骑兵,骑兵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又使得克制骑兵的兵器-陌刀一直流行到晚唐。

    陈应让陌刀提前六十年出现,当然,历史上的唐朝陌刀是采取高碳钢铸造而成,而陈应将陌刀的材料使用了高锰钢,与高碳钢相比,高锰钢的优势显而易见的,论起抗冲击力,高锰钢是高炭钢的三倍以上,也就是说,除非使用三倍以上的冲击力,否则陌刀根本不会折断。

    陈应则继续向李建成显摆着:“陌刀乃刀中霸王,它传承着前汉的雄烈豪放,将会在战场上创造无与伦比的辉煌,身披重甲,如墙推进,一刀之下,人马俱碎……手握陌刀的大唐重装步兵,将会成为突厥、吐蕃、吐谷浑,契丹、薛延陀等部落的噩梦。”

    李建成内心里非常激动,李世拥有大唐唯一的一支玄甲铁骑,这是倾大唐举国之力组建的一支重装骑兵,这支骑兵沿袭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慕容燕国建立的具装甲骑,根据《宋史·仪卫志》:“甲骑,人铠也;具装,马铠也。”南北朝时期的具装由六个部分组成,分别是面帘、鸡颈、当胸、马身甲、搭后、寄生。面帘是一块狭长的金属制的护面,上面开有眼孔,主要保护马匹面部;

    鸡颈其实是一副马颈部的护甲,由甲片缀成,前面有搭扣可以扣上。当胸,马身甲;搭后,就是马匹中后的大片护甲;而寄生比较有特点,是一个放在马尾部的向上翘的扫帚一样的东西(应该是保护骑兵后背的)。此外,大唐唯一一支改装了高桥马鞍与双边马镫的部队,就是大唐的玄甲铁骑,玄甲骑兵武士铠甲由两面铠改为明光铠,骑兵的格斗兵器也由戟改为长刃的马矛——槊。

    李世民的这支玄甲骑兵在浅水塬大战时,大放异彩,区区一千五百余骑兵,一战击溃薛仁果麾下的西凉铁骑近两余骑。在以一挡时的情况下,击溃败西凉骑兵,足以啸傲天下,虽然说西凉铁骑人数不多,远无法与突厥骑兵相比,然而突厥人可不敢冒然入侵秦凉地区,因为他们实在害怕凶悍的西凉骑兵,在同等人数的情况下,突厥骑兵根本就不是西凉骑兵的对手。

    李建成早就想效仿李世民组建一支隶属东宫的重装骑兵,不过大唐初立,国库非常紧张,他就算是有心,也没有这个财力,要知道一名玄甲骑兵,装备价值相当于二十名轻装骑兵,在唐朝没有养马之地的时候,只能用这个方法弥补这个劣势,如今大唐尽数拥有河西陇西的养马之地,大唐就更没有必要用如此昂贵的物资,用装备这么一支华丽的骑兵了。

    现在看着这支小小的陌刀队,李建成的心情甚是激动,陈应向李建成道:“太子殿下,你看他们身上的明光铠甲,虽然与普通明光铠甲一样,然而由于采取了抗冲压力更强的高锰钢当甲叶片,所以他们比原来的明光铠甲防御能力更好,正面的胸甲,只有在三十步以内,使用三石以上强弩,才能对其造成伤害,不过,在这个距离内,三石强弩没有机会发射……”

    李建成的眼睛里,露出了绿油油的精光。

    李秀宁看着明光铠甲,冲陈应道:“这样的铠甲,必须给我一百套。还有陌刀,也要给我一百柄!”

    看着陈应迟迟没有说话,李秀宁心想左右卫率的换装,太子肯定是利用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利,陈应自己无法决断,肯定是无法负责这么大的财力。李秀宁想了想道:“那就五十具……”

    陈应微微一笑道:“一百套哪够啊,至少也要装备一个亲卫折冲府。”

    李秀宁点点头,非常满意。

    陈应道:“不过,陌刀就算了,那玩意对于娘子军来说实在太重!”

    李秀宁露出了从来没有露出过的小女儿态,撅起嘴目光凶巴巴的望着陈应。

    陈应不慌不忙,冲陈劲勇挥挥手。

    陈劲勇捧着一柄带着小牛皮做成的刀鞘,递到陈应手中,陈应接过这柄刀,按在刀柄上,手腕微微用力,一泓寒光从刀鞘里倾泄而出。

    这柄刀只有三尺来长,柄长将近两尺,比陌刀短得多,也窄得多,不过却和陌刀一样,通体黝黑,和横刀稍稍有些区别,居然带着优美的弧度,修长的刀身,透着浓浓的杀气。

    李秀宁急忙从陈应手中抢过这柄长刀,随手耍出了一个刀花,利刃破空之声清晰而绵长。

    “好刀!”

    李秀宁笑道:“不轻不重,绝对是一把可怕的杀人利器。”

    说着,李秀宁冲陈应嫣然一笑:“你对我真好!”

    李建成看着李秀宁快要贴到陈应身上去了,不由得咳嗽一声:“这里不是说话之地,我们进去说!”

    PS:大家愚人节快乐,今天不光是愚人节,同时还是王伟烈士的祭日,英雄不怕牺牲,但是却害怕被遗忘。牢记历史,以飧未来。

第六十六章人不为已天诛地灭

    陈应在清林里买了三千亩荒地,看上去非常多,其实分配利用下来,根本就没有多少。当初在交割的时候,陈应还是陈应,可是当陈应是侯莫陈氏之弟的身份曝光后,万年县县丞赵致雍又将沿着界裕河西岸大约一千余亩野生树林,以几乎白送的价格送给了陈应。

    陈应拿着一百六十金,相当于一千六百贯的价格买下了这片树林,事实上不算土地的价值,仅仅这些可以砍伐的木料,就不止一千六百贯。而清林里的一百余户村民,听说陈应在这里开设庄园,在里长的带领下,整个村子的土地也全部挂靠在陈应名下。

    陈应自然清楚这些人的真正目的是为了逃避税赋和各种徭役,陈应实在太需要土地使用了,当然像陈应这种有免税特权的勋贵非常多,就算他不接受这些村民的挂靠,事实上这些自耕农也会找其他权贵挂靠。

    短短两个多月,陈应名下的土地就多达六千余亩,虽然九成都是荒地,然而陈应短短时间内称为一个小地主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陈应引着李建成、李秀宁来到清林里的时候,李秀宁一眼就看中了陈应的这个院子,经过两个多月的建设,这个院子已经初具规模,占地相当于二十余亩,沿着夯实的甬道,此时甬道两旁移植了一些郁郁葱葱的灌木花草,显得生机勃勃。

    陈应的院里主体依旧是木质为主,楼台、亭榭、走廊、假山、溪水与院外松涛阵阵,浑然一体、生机盎然。特别是陈应让木匠打造了一套后世的家具,沙发是弹簧钢蒙上小羊皮,与后世的那种沙发一般无二。李秀宁坐在沙发上,瞬间就想将这里面的家具占为已有。

    不过她却没有开口,因为李秀宁知道陈应的一切,都是她的。

    陈应的木楼客厅是一个长方形案几,长约一丈二尺,宽约三尺,莫约两尺高,桌面是用上好的蓝田玉石打磨而成的,仅一个桌面,放在后世就会价值上亿,不过在这个时代,陈应所付出的价格仅仅是人工和运输成本,外加一辆四轮马车八折订单而已。

    陈应是一个懂得享受的人,以前是没有机会,他必须艰苦,可是现在有了条件,他将自己的生活,打理得无可挑剔。

    黄梨木镂空雕刻的屏风,薄如蝉翼的细帛充当窗户纸,当然为了迎接将来的严冬,地面上还铺设了用陶管的地暖管道。

    当然陈应还让人建造了后世的马桶,用白瓷片建造了一个超过十几平方的浴缸,如果不是因为这只是临时居住的房舍,陈应将来还准备在室内建造一个大型游泳池。

    李建成落坐后,红袖和添香二女赶紧奉上茶水。端着茶水,李建成还喃喃自语:“好甲,好刀,好刀啊!”

    陈应苦恼的叹了口气道:“高锰钢也不是什么高难度的东西,如果我手中拥有一座锰矿,这样以来,就可以打造更多的削铁如泥的兵器!”

    李建成不解的问道:“陈卿,你说的高锰钢是什么东西?”

    “这个高锰钢就是一种优质的合金钢,陌刀就是用这种高锰钢打造而成的!”陈应叹了口气道:“可惜,我用中的锰砂实在太少,只有三百余斤,一柄陌刀就要用掉将近两斤……”

    李秀宁惊讶的道:“没有想到陈郎还会炼钢!”

    陈应淡淡的道:“很奇怪吗?炼钢又不是多复杂的事情。”

    李秀宁苦笑不得,炼钢虽然不难,然而在这个时候,无论是炒钢、灌钢、还是百炼钢,钢铁的产能都非常少,炒钢虽然造价相对低些,不过质量太差,而百炼钢虽然可以炼出钢优质钢,可是这种技术只有丰富经验的老工匠才拥有这个技术,特别是一把百炼钢的精钢横刀,需要一年时间才能打造一把,大唐军中装备的横刀,虽然号称百炼钢,不过只是号称而已,最高不过七十炼,还有部分只是三十炼,仅仅是锋利一些而已。

    李建成的眉毛微微皱起:“陈卿的意思是,这陌刀最多只能打造一百五十柄?”

    “哪有那么多啊!”陈应无奈的苦笑道:“明光铠甲还需要将近两斤锰砂,横刀少些只需要十两。我已经用掉了两百多斤,最多两天剩下的锰砂也会用光,最多还能再打造十套铠甲,十柄陌刀!”

    李建成还幻想着拥有一支隶属于东宫的重装步兵部队,将李世民的玄甲铁骑给比下去,一听陈应说锰砂没有了,顿时就急了:“这些锰砂是哪里来的?哪里还有锰砂?”

    陈应道:“这些锰砂是在灵州的硵盐矿里中提炼出来的废渣,其实在长安炼钢非常不划算,最好的办法还是在灵州直接将陌刀、横刀或甲叶片铸造好,在长安进行热处理,组装加工。灵州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拥有丰富的钢铁矿石,煤炭,还拥有盐矿和锰砂,只是非常可惜,我在灵州时组建的灵州将作监,被新任灵州总管李道宗给关停了!”

    事实上凡是都有利弊,如果没有李道宗将灵州将作监关停,生计没有着落的灵州将作监工匠也不会不远两千余里,前来投奔陈应,要不然误打误撞,将盐矿中的锰砂当成食盐运到长安,陈应也没有办法制造出高锰钢。

    当然,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如果。李道宗阴差阳错帮了陈应的大忙,陈应虽然知道高锰钢是优质合金钢,也知道高锰钢中的炭、锰、铁之间的比例,但是他不知道哪里有锰矿,也不知道如何提炼锰砂啊。

    李建成陡然起身冲陈应道:“带一套明光铠甲,一柄陌刀、一把横刀,马上跟本宫进宫!”

    陈应一听就知道了李建成的用意,这是利用高锰钢的优势,打动李渊,让灵州将作监重新建立起来。但是这跟陈应就没有什么关系了,陈应自然不想给别人做嫁衣。

    陈应望了一眼李秀宁,李秀宁将横刀握在自己手中:“这是本宫的,谁也别想抢走!”

    陈应冲李建成躬身抱拳道:“太子殿下,此举不妥当。”

    “呃……”李建成一愣,反问道:“陈卿这是什么意思?”

    “臣还没有向太子殿下解释清楚,这灵州的锰矿,臣并没有看到过,不知道锰的含量是多少,不过想来肯定是不会太多。”陈应苦笑道:“臣向魏猛打听过了,这种锰矿砂是最近才出现的,而且不多,熬制出一万石盐,才出现三百余斤。”

    灵州的盐矿是石盐矿,属于硬石膏-石盐矿石,泥灰岩-石盐矿石(或泥砾质石盐矿石),泥砾质钙芒硝-石盐矿石,属于伴生矿。通常情况下,这种石盐矿的含盐量是海水中的三倍以上,接近百分之十或以上,也就是说,开采一百斤盐矿,碾磨成粉,经过解析,可以得到十余斤的盐,但是这里面又可以含多少锰,一切都是未知之数,想来应不会太大,陈应不记得后世在后世宁夏吴忠市有什么大锰矿。

    李建成懂了陈应的意思,因为锰矿砂太少,想要用高锰钢制成的横刀或陌刀,给唐军全部换装,目前来说还不现实,如果将灵州将作监交给李渊,那么东宫左右卫率换装成高锰钢制成的陌刀或甲胄,肯定没戏,以李渊的性质,好东西肯定会用在左右武卫,左右御卫或左右骁卫军中。这六卫中央禁军就下辖六十七个折冲府,直属兵力接近十万人马。

    正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李建成看出陈应一点担忧都没有,就问道:“陈卿有何高见?”

    PS:等下还有,今天是愚人节,但是这个消息不是愚人的。四月第一天,求一下支持。

第六十七章先礼后兵

    “太子殿下,臣下却有一个主意,或可解决这难题!”陈应突然出声道。

    “哦?”李建成和李秀宁均想知道陈应有什么主意。作为领兵的将领出身,李秀宁甚至比李建成更迫切想要高锰钢甲胄和兵刃,李秀宁也深知,自古以来,神兵利器很难普及,果然如陈应所说,陌刀之利,只能铸造出六十柄,明光铠甲六十具。

    区区六十套甲胄和六十柄陌刀,根本就没有办法建成一支陌刀军,不过却不代表这些神兵利器没有,当年董卓得到吕布效忠,代价仅仅是一匹赤兔马。千里马虽然不常有,然而高锰钢甲胄和陌刀,更是稀世罕见的宝贝。哪怕李渊是皇帝,李建成和李秀宁也想得到一些。

    陈应笑道:“臣下斗胆,想向太子推荐一个人,若此人出马,定能迎刃而解。”

    李建成大喜道:“真有如此人物?是何许人也?”

    “东宫司府令裴矩!”陈应举荐裴矩,自然是看重了裴矩的能力,裴矩出身于河东裴氏西眷房,早年历仕北齐、北周、隋朝,曾参加隋灭陈之战,并率三千敝卒定岭南,安抚突厥启民可汗,历任民部侍郎、内史侍郎、尚书左丞、吏部侍郎等职,封闻喜县公。大业年间,裴矩仍受重用,与苏威、宇文述、裴蕴、虞世基等人一同掌握朝政。他为隋炀帝经营西域,打击吐谷浑,并用计分裂突厥。江都之变后,裴矩又先后效力于宇文化及、窦建德,始终受到尊重。

    其实,李建成将裴矩成为东宫三卿之一的司府令,完全是大才小用,裴矩在灵州,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裴矩一生起起伏伏,上马可为将,下马可以抚慰地方,是一个出将入相的杰出人才,光打理一个东宫太子府,实在是太大材小用了,简直就是浪费人才。

    李建成原本以为陈应会举荐自己的亲信,许敬宗或者马周,目前在陈应门下,这两个人的地位最高,可是李建成怎么也没有想到陈应举荐他的人。这让李建成原本心中对陈应的最后一丝芥蒂也消失了。

    李建成露出奇怪的表情,望着陈应:“怎么非要……非要裴司令?”

    陈应解释道:“李道宗可以新任灵州总管,初任时就关停灵州将作监,然而臣下当初与杨则有约,将作监规灵州总管府与刺史府共同管辖,灵州刺史府负责供应将作监所有工匠俸粮开支和资源、民力调用。可是杨则在李道宗关停将作监这件事情上,却没有与李道宗争执,若是杨则当初以刺史府内府,回绝李道宗,李道宗最多是不采购灵州将作监的武器和装备,却无法干涉将作监的去留……”

    李建成这个时候,明白了陈应的用意。裴矩的资格老,甚至比裴寂老得多,名声也远比裴寂大,事实上裴寂只不过是与李渊私交好,无论内政还是领军打仗,裴寂都弱裴矩太多了。可是说裴矩就是隋朝时期的“班定远”,哪怕是李建成监国太子巡查御史的身份,驾临灵州,也可以在短时间内架空李道宗,完成将作监的重建工作。

    林传福拥有技术,还有熟练的工匠,现在魏猛、黄发财等人已经掌握了利用坩埚提炼高锰钢的技术,只要掌握住灵州的铁矿、盐矿和煤矿,李建成不仅仅可以拥有取之不尽的钢铁、盐或资金,陈应还可以利用太子李建成的这个大旗,把他的商业帝国,建立稳定的根基。

    等到七年之后,就算李世民也没有办法对陈应强硬,因为陈应到时候,已经掌握住了大唐的国家命脉,合则两利,分则两害。事实上,陈应的打算就是无论是李建成或李世民谁胜谁败,他都将立于不败之地。

    李建成对于陈应的提意倒没有反对,正如陈应猜测的那样,东宫三卿之一的司府令,虽然地位高,权势也不小,然而裴矩还真没有看到眼里,李渊的身体没有问题,而裴矩已经古稀之年,恐怕他还没有熬到李建成登基,享受东宫的红利,他人已行之将木。

    李建成道:“裴矩大才,本宫也是知道的,可是裴卿若去灵州,只怕他的身体恐怕吃不消。”

    “这倒无妨!”陈应道:“臣可以送他一辆四轮马车,里面装上暖炉,一路既无颠簸之苦,也不会受风雪之寒。”

    李建成又问道:“那应委任裴卿何职?”

    “这个?”陈应一时半会还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顶替杨则,成为灵州刺史?让从三品东宫司府令成为正四品灵州刺史,这是降职,发配。恐怕裴矩心中会有芥蒂。可是委任裴寂六州总管,总管灵州、丰州边事?这是陈应从前的官职,可是裴矩若是得到这个举荐,肯定会受到裴寂的阻拦,很难过得了李渊那一关。

    突然,陈应恍然大悟:“太子殿下何不举荐裴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

    观军容使这个官职属于后世的政委性质,可大可小。小者为一军一卫,相当于后世集团军级政委,而像鱼朝恩总监九军,他这个级别则相当全军总政委。级别相当于*****级别。让裴矩成为六州总管,裴寂会反对,可是让裴矩成为李建成的代表,观灵州军容,这相当于大军区政委,级别可是像十六卫将军一样,从三品的官职,也符合裴矩的身份。

    李建成闻言大喜道:“妙,妙,实在是太妙了!”

    李建成虽然走了,可是李秀宁却留了下来。

    有些事情,包括李建成,李秀宁也没有说。

    当李秀宁将柴氏不同意将李秀宁的堂书退婚,执意让李秀宁为柴绍守节。陈应一听这话,顿时就毛了。别说现在只是初唐,就算到了明清那种理学大行其道的情况下,也没有让公主守寡的道理,虽然理学毁灭人欲,却不敢把这个枷锁用在皇室身上。

    法家最高的理念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即使商鞅在立信的时候,也不敢处罚太子,仅仅将太傅公子虔的一足斩下。

    陈应道:“这件事交给我办吧,我一定可以处理好的!”

    李秀宁问道:“陈郎打算怎么做?”

    “先礼后兵!”陈应道:“若是柴家识实务最好,如果不识实务,那也休怪我心狠手辣了。”

    陈应此时还真有这个底气,如今侯莫陈氏与柴氏正在开战中,商战,其实还真不是侯莫陈氏的所长,但是这却是陈应更擅长的东西。其实说到底,陈应对于军事只是半瓶水,他不过是利用自己的先知先觉,失去这个优势,陈应也只是充其量一个战术型的指挥员。指挥三五个折冲府,已经是他能耐的极限了。可是要说商战,陈应可以分分种交柴氏如何做人。

    听到陈应这话,李秀宁反而迟疑了起来。

    虽然她与柴绍无情,可是柴氏却没有亏待她,她是一个恩怨分明的人,陈应会如何对付柴家,她暂时不知道,可是她却知道陈应是将军,最擅长的应该是破坏。陈应这个决定,让她有些猝不及防。有心拒绝,又怕冷了陈应的心,以后再无转机。有心答应,又觉得有些仓促草率……

    这个莽撞的少年郎啊,真是让人难办。我该怎么办?我能怎么办?

    一时间李秀宁纠结起来。

    李秀宁考虑了莫约小半柱香时间,最终还是做出了决定:“陈郎,能少杀人就少杀人!”

    陈应点点头。

    对于蹬鼻子上脸的人,自然不用客气。

    三更八千送上,求票。

第六十八章李道贞的野望

    在武德二年的最后一个月,灵州总管李道宗得胜的消息传来。武德二年的李轨事实上已经众叛亲离,原李轨的谋主,西凉吏部尚书被其民部尚书安修仁与其子魏公李仲琰联手害死,当李道宗率领定远军的四个折冲府抵达武威姑臧城外,安修仁与奚道宜趁机起兵,控制姑臧城门,引李道宗大军入城。

    李轨措不及防,兵败退守宫城。李道宗亲自劝降李轨,奚道宜原本是薛举的柱国,在薛仁果兵败时,率领三千余残部投靠李轨,后李轨并没有实现他册封奚道宜为凉州刺史的诺言,奚道宜因而生出怨恨,若是让李道宗成功招降李轨,害怕李轨将来报复他。为此奚道宜与安修仁商议,联络守卫皇宫城的安修仁之兄左武卫将军安兴贵,在安兴贵里应外合之下,奚道宜率先攻入宫城,大杀四方,等李道宗冲进皇宫时,李轨李处则只是一尸无头尸体。

    李渊自以为他的漫天过海之计得逞,并对左仆射裴寂、中书令萧瑀说:“如今道宗镇守边陲,以寡制众。从前魏朝任城王曹彰有退敌之功,道宗勇敢,与之相似。”

    遂封李道宗为任城王,为表彰李道宗的功绩,同时改封李道宗为凉州兵马都总管,管辖瓜、沙、伊、肃、鄯、甘、河、西、兰、岷、廓十一州军事。

    等陈应得知这个消息时,像吞了一颗苍蝇一样恶心。不可否认,李道宗有功,然而李道宗大败李轨,占据凉州,扩土七州之地,在性质上属于捡漏了,偏偏人家李道宗不仅封王,而且成为了实质名贵的“河西王。”

    陈应甚至在怀疑,如果没有李世民篡位,依靠李渊,大唐能不能做稳天下还真是未知之数,李渊过河拆桥玩得太顺溜了。不过,陈应并没有太过在意,因为他的目光盯在了柴氏身上,对于陈应的先礼,柴氏没有给予任何回应,陈应等了一个多月,这点时间,足够长安柴氏长安分支,与汾州本宗,商议出结果。柴氏没有回应,本身就是拒绝了陈应的和平解决方案。

    在陈应和平解决方案中,陈应向柴氏提供蔗糖工艺,助其建立一座蔗糖作坊。要知道糖在这个时代,可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可是柴氏根本不做回应,让陈应的好意付之东流。

    既然不识好歹那就兵刃相见吧,陈应虽然在答应李秀宁非常轻松,可是要斗倒汾州柴氏,也不是容易的事情,他自然需要侯莫陈氏的帮助。

    陈应带了一辆四轮马车返回了长安城,径直去了侯莫陈府。

    ……

    灵州城薄骨律城,也就是灵武十八镇堡的第一堡,李道贞在这里安了家。李道贞在最危急的时刻,拯救了灵州百姓,被杨则视为上宾,同时也被灵州百姓视为再生父母,活菩萨。

    李道贞在薄骨律城购置了一座小院,面积不大,倒也温馨。小桃与穆秀玲拉着雪,在漫天飞舞着雪花的院子里翩翩起舞,抓起雪花,揉成雪团,玩得非常开心。

    暖阁里,李道贞与宋五嫂聊得很是投机,二人坐在火炕上,头挨着头,聊得眉开眼笑。陈应虽然组建灵武十八镇,却没有给十八镇营造一个统一指挥体系,在各自为战的情况下,遇到强大的敌人,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好在这次有李道贞及时出现,杀掉了梁洛仁,击溃了梁军。

    宋五嫂虽然也算是经历过生死的人,可是她却一直跟不上李道贞的节奏。李道贞在规划中,将灵武十八镇形成一个整体,每一个镇堡抽调五十至一百人不等,组建一支骑兵部队,作为灵武十八镇的机动力量,一旦一方有难,可以随时支援。至于养兵的费用,就让灵武十八镇各镇按照实力不等各出一部分。

    宋五嫂对于梁军的突然袭击,此时仍旧心有余悸。

    突然宋五嫂发现李道贞的异样,李道贞的身材火辣,虽然她掩饰得非常好,应对非常得体,可是在宋五嫂这个生育过孩子的妇女面前,仍旧发现了问题。李道贞表现出来的妊娠反应,无论怎么掩饰,仍旧逃不出宋子嫂的眼睛。

    当然,李道贞脸上的笑容背后,总有一股说不出来的落寞。

    对于李道贞的心思,宋五嫂作为过来人,大体还是可以猜测出来的,李道贞怀孕了,可是却没有见她的夫君,也没有听说过李道贞的夫婿,很可能这个孩子是私生子。在这个时代,这并不罕见,作为女人,自然更懂女人,李道贞在这个时候,最是需要呵护,偏偏她却得不到任何呵护和关心。

    宋五嫂看到李道贞露出疲惫之色,就起身道:“县主,俺就先回去了,回头俺召集各个镇将商议一下,拿出一个合适的章程,先把咱们灵州的乡勇骑兵建好,到时候也不用看人脸色行事……”

    李道贞冲小桃摆摆手。

    小桃蹦蹦跳跳的跑到屋里:“娘子有什么吩咐!”

    “替我送送五嫂!”

    小桃伸手一指:“五嫂请!”

    穆秀玲向小桃伸伸舌头:“有空我来看你!”

    李道贞懒懒的躺在火炕上,双手下意识的抚摸在自己的小腹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肚子越来越大,她甚至不知道如何向李道宗解释,李道宗不是李道兴,不会由着李道贞胡闹,或许李道宗会替她出头,向陈应要一个解释。

    “娘子,娘子,快来看啊!”

    门外传来小桃兴奋的声音,李道贞微微皱起眉头,李道贞听人说过,孕妇需要的是静养,偏偏小桃像天天吃了爆竹,咋咋呼呼。

    等了好久,一辆两轮的马车缓缓开进院里,马车上装着三口大小不一的箱子,看不出端倪。

    小桃跑来李道贞身边,冲李道贞道:“县主,这是陈郎君派人送来的!”

    当陈应听到李道贞出现在灵州,并且带领亲卫打退了梁军进攻,立了一个大功。李渊还加封李道贞三百户食邑。如今李道贞仍旧是县主,不过她的食邑已经达到八百户,与桂阳公主,寿春公主一般无二。陈应要说不担心李道贞那是骗人的鬼话,在高锰钢陌刀和高锰钢明光铠甲打造出来时,陈应借口亲自检验,就扣下了一具明光铠甲,一柄长柄陌刀,还有一张钢弩。

    小桃在李道贞的示意下,打开了一口箱子。看到箱子里居然是一张钢弩,还带着一百只精钢打造的箭镞,小桃颇为不悦:“居然是一张弩……”

    李道贞却道:“好东西!”

    李道贞抢先将钢弩拿到手里,拉了拉弦,拿出一支箭,天空射去,只听见“噗”的破空声,箭就不知道射到哪里去了,李道贞放下钢弩搓手大赞,“好弓,怕不下三石之力,威力不俗。”

    李道贞又打开另外一只箱子,发现里面黝黑的明光铠甲,起初李道贞并没有在意,明光铠甲虽然罕见,对于李道贞来说,还真不是什么难得之物。

    当看到躺在箱子里的黝黑陌刀,李道贞瞬间浮现一抹温情。高锰钢打造的陌刀不仅锋利,而且杀气实足。李道贞拎着陌刀刷刷刷将院子里的一根碗口粗的木桩砍成三断,顿时惊讶不已。要知道陌刀虽然锋利,砍木头还有一点弱,哪怕她自己的陌刀,还是非常吃力,仔细打量着这柄陌刀,李道贞越看越喜欢。

    李道贞抚摸着冰冷的陌刀,心中暗想:“看来,陈应还是在乎自己的,送自己的这三样东西,都是万金难求的宝物。”

    正所谓爱你的人生怕给你的不够,不爱你的人,生怕你要求太多。李道贞虽然没有向陈应要求什么,可是当陈应不远两千里送来神兵利器,依旧让李道贞感动异样。

    李道贞放在陌刀,望着长安方向。心中浮想联翩。

    “孩子,如果你是女儿那倒罢了,如果你是儿子,老娘就算是拼了老命,也给你杀出一个未来!”

第六十九章开诚布公

    陈应第一次主动来到侯莫陈府,这让虞庆好一阵子激动。侯莫陈氏家族最关键的是人丁单薄,侯莫陈虔文年近古稀,已经没有能力再生一个儿子了,就连侯莫陈虔会都认为侯莫陈氏会在他手中断绝香火的时候,偏偏陈应出现了。

    可是,陈应却不愿意接受侯莫陈氏的家业,这让侯莫陈虔会非常生气。尽管侯莫陈氏大不如从前,然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侯莫陈氏虽然在侯莫陈芮和侯莫陈颖时代都遭受了杨广流配,然而杨广却没有抄侯莫陈氏的家,所以侯莫陈氏的家产虽然有所缩水,却没有大幅度减少。

    如今侯莫陈府的钱库里的钱,多了没有,十万贯八万贯还是有的,如果算上店铺和不动产的土地,少数也有三十万贯以上。

    这么一大笔家业,可不是一代人就可以积攒起来的,这是侯莫陈氏三代人六七十年的经营,方有如今的规模。

    当陈应出现在侯莫陈虔会面前的时候,侯莫陈虔会正在院里子练着拳,看着陈应过来,侯莫陈虔会冷冰冰的道:“你来干什么?”

    陈应笑道:“我在城外的庄子里出产的四轮马车不错,是居家旅行的必备产品。”

    侯莫陈虔会岂会不知道陈应捣鼓出来的四轮马车,已经风靡了长安,如今满朝勋贵,如果没有四轮马车,都不好意思出远门。

    然而,陈应铁了心准备让陈记四轮马车走高端路线,所以严格执行慢工出细活的精品路线,事实上四轮马车的技术并不复杂,唯一比较困难的就是弹簧钢和桥式减震以及滚动轴承等核心部件。

    长安市面上其实已经有了山寨版的四轮马车,不过由于这个时代的工匠弄懂了桥式减震的原因,他们虽然没有弹簧钢,却用韧性极好的竹子和藤条编织成马车的底座,虽然减震效果远不如陈记出产的出轮马车,不过却更受中下地主们喜欢,这样的马车造价不贵,仅仅相当于陈应出产马车的五六十分之一。

    陈应手上如果接到的单子已经高达六十余万贯,如果放开产能限制,高效生产,也需要两三个月之久。

    侯莫陈虔会指着门外这辆几乎与萧时文规模差不多的四轮马车道:“这需要不少钱吧?”

    陈应点点头道:“自家人谈钱太见外了,又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

    听到这话,虞庆喜上眉梢。陈应连价值万贯的马车都愿意送来,这是想要接受侯莫陈氏家族。看着陈应,虞庆小声的嘀咕道:“这辆马车上万贯,还不贵!”

    侯莫陈虔会耳朵非常尖,眉毛一挑:“上万贯?”

    虞庆小声的解释道:“阿郎,裴相国买的那辆马车一万两千贯呢?萧相国的马车也卖了一万贯。”

    侯莫陈虔会又不是真不懂行,他也听到过风传,以这辆马车来说,以现在的价位来说,卖上万贯确实算是很良心价了。他不满地说道:“乱花钱,拿回去,我不要!”

    陈应马车里努努嘴,说道:“堂兄,你看!”

    侯莫陈虔会顺着他的视线看过去,正看到马车里有一座弱栩栩如生的木头沙盘。事实上这个沙盘他其实早已经看到过了,他故意皱了皱眉头“这是什么?”

    陈应走上前去,指了指其中那个沙盘乐呵呵地说道:“买这辆马车的钱,都买不下这陈氏坞堡的一个角。”

    侯莫陈虔会道:“就算这个坞堡建成以后可以抵挡万余大军旬月进攻,可是皇帝要是铁了心的铲除侯莫陈家,这座坞堡守得住吗?”

    陈应摇摇头:“我其实根本就没有想过要防守这座坞堡!”

    虞庆诧异的望着陈应,心中暗忖:“不守城建这座坞堡的意义何在?”

    “兵法有云,不守无援之城。城中粮草再足,兵马再多,若是绝了后援,被敌人大军围困,只怕人心也会涣散!”陈应笑道:“我需要的其实就是一个时间,一个供侯莫陈氏可以预警的时间。”

    陈应又拿出了一艘细长高跷的船只模型。

    侯莫陈虔会看了一眼惊叫道:“车轮船?”

    “没错!”陈应道:“这是南北朝祖冲之发明的车轮船,陈家堡的护城河可以联通渭河,顺着渭河顺流而下,一日之间就可以进入大河。我建这座坞堡的目的是告诉天下人,要想动这座坞堡,必须动用五万兵马,付出至少一万余伤亡的代价下,才能啃下这座坞堡,只要是要调动五万大军,要想不惊动我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就可以沿着水路一路冲进黄河……”

    侯莫陈虔会暗叹,当年八柱国中赵贵成立宇文泰之功,元欣佐宇文泰以皇室之威,李虎以战立名,李弼将略能军,于谨以谋辅事,侯莫陈崇以勇纵横,独孤信以德抚民,正是由于这些人各显其才于宇文泰之下,才铸就了宇文泰及北周的辉煌。当然也建立了关陇贵族军事集团。

    宇文泰的善于抚循,关陇集团在其生前尚能精诚团结,一致对外,其间虽有矛盾和摩擦,但彼此间的融洽合作尚居于主导地位。但宇文泰死后,矛盾便开始发生,先后有赵贵、独孤信谋袭宇文护事,司会李植、军司马孙恒、宫伯乙弗凤发动的宫廷政变未遂事件,卫王宇文直之乱等事件。这些事件暗示了在关陇军事政治集团内部已产生了危机。而杨坚势力的崛起,则直接导致了关陇集团的衰落与灭亡。杨坚代周,其政权中人物已拜托了“关中本位”之限制,关陇集团在杨坚禅周之后已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

    如今八大柱国家族虽然还有一定的财力,但是除了李虎家族以外,其他家族全部失去关陇贵族的根基,就是军事。

    现在大唐陈应也好,元氏的元宝藏也罢,事实上他们都只是拥有一个将军名号,却没有真正属于他们的部曲。

    陈应能未雨绸缪,不如说是垂死挣扎。

    侯莫陈虔会并不知道,陈应此时是想借侯莫陈氏家族的力量,斗倒柴氏家族,甚至有可能引发关陇贵族与山东贵族集团的斗争。陈应思来想去,没有大唐的世族门阀,或许大唐不会引起藩镇之祸也尤为可知。

    侯莫陈虔会也是人老成精,他不相信陈应这次登上家门,又是送价值上万贯的马车,又是给他描绘美好的前景,陈应应该别有所图。

    侯侯陈虔会问道:“五郎,正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你也别藏着掖着了,有什么打算就直说吧!”

    陈应倒没有隐瞒,因为陈应明白一个道理,说一句谎话,需要无数谎言去圆,谎言越多,漏洞越大,只会自取其辱。还不如坦诚相待,开诚布公。

    陈应将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他要斗汾州柴绍,一是为逼迫柴氏向李秀宁低头,送还李秀宁的堂书,其次则是为了搂钱。

    陈应建立钱庄,目的为止,他仅仅收到李渊的国库调拨的资金只有二十万贯,武德三年开春之后,李渊肯定会发动对王世充的战争,到那个时候,李渊不会再给陈应一文钱,然而明年是陈应大动作的一年,他想要在大唐的太原、长安、灵州、成都同时开设四座钱庄,每座钱庄预备储蓄资金,最少二十万贯,四座钱庄加起来就是八十万贯,陈应真的太缺钱了。

    想用商战的方式斗倒汾州柴氏,陈应又担心用力过猛,引发连锁反应,所以陈应想找侯莫陈虔会来商量一下。

第七十章被抛弃的柴氏

    “此一时,彼一时!”侯莫陈虔会悠然长叹一声道:“我们关陇贵族与山东贵族已是死敌,根本就没有办法和解了。只是非常可惜,关陇同道早已貌合神离,不似山东贵族一致对外。表面上,现在我们侯莫陈氏与汾州柴氏相斗,然而汾州柴氏背后,却站着整个山东贵族……”

    陈应有些明白了,应该是侯莫陈氏吃了闷亏:“侯莫陈氏不能斗过山东贵族,不代表斗不过柴氏!”

    “呃!”侯莫陈虔会惊讶的望着陈应:“你有办法?”

    “我也没把握,不过可以试一试。”陈应轻声笑道:“山东贵族未必是铁板一块,况且汾州柴氏也代表不了山东贵族,就算他能,山东贵族也未必跟汾州柴氏一心,疏不间亲,有的时候并不正确,所谓的忠诚,不过是因为背叛的筹码不够,如果拥有足够的利益,人的左手都会背叛右手,更何况是一张虚无飘渺看不清,摸不着的关系网?”

    侯莫陈虔会又惊又喜:“你有什么办法?”

    陈应不假思索的道:“汾州不只有一个柴氏吧?”

    侯莫陈虔会点点头:“汾州地处太原,本是太原王氏的郡望,汾州世家多为太原王氏附庸家族……”突然侯莫陈虔会灵机一动:“你是想从太原王氏着手?”

    陈应点点头。

    李建成的第一心腹王珪就是太原王氏,而且还是嫡支。陈应想要与太原王氏对话,事实上太容易了。陈应从侯莫陈虔会口中,得知李渊的底线,他心中就有了定计。

    说到做到,做事雷厉风行就是陈应的特点。

    午时,陈应在侯莫陈府匆匆用过餐,便启程前往东宫,求见李建成。陈应有着千年的知识,也有千年的见识。

    太原王氏是太原的龙头老大,周围的大小世族均以王氏为首,同进共退。要说乡豪世族手里掌握的人才最多,也最成体系,一般说来,在地方上只要取得乡豪势族的支持,就能通过他们控制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迅的控制地方。

    就像王家,只要取得太原王氏的支持,控制太原乃至整个河东一点问题都没有,在河东之乱中,事实上只是李唐朝廷与太原王氏产生了些许裂痕。

    李渊初时起兵,为拉拢太原王氏,曾以裴寂为媒人,向王原王氏替四子李元吉求亲。然而,太原王氏却直接毫不犹豫的拒绝了李渊的请求。原因,其实也是众人皆知的问题,就是太原王氏自认为是血统纯正的汉家苗裔,而李渊身上有着鲜卑血统。

    李渊非常气愤,可是他却动不了太原王氏,直到李元吉成为并州大都督,坐镇太原。手中掌握着太原的李元吉,每每想起太原王氏拒亲的羞辱,就义愤填膺。李元吉不是李渊,李渊因为顾虑,他可不敢跟太原王氏翻脸,可是李元吉才十六周岁,在后世像李元吉这个年纪才是初中生,正是青春叛逆期,所以李元吉就对太原王氏横挑眉毛竖挑眼。

    世族门阀没有一个屁股是干净的,他们每一家都有一个光鲜的外表,同时也有馨竹难书的肮脏与罪恶。就像后世的官员,不查没有问题,都是楷模,一查十有八九都有问题。在武德元年李世民大败薛举之后,李元吉更是变本加利。

    连续罢免太原十七名太原王氏正四品以下的官员,至于七八九品等不入流的官吏,更是数以百计,李元吉既查王原王氏贪腐,又查他们违法乱纪。李元吉这个家伙虽然做事不行后果,却非常聪明。他对付太原王氏手段相当高明,先把太原王氏子弟的名气搞臭,然后以法处置,该杀头杀头,该免官的免官,该抄家的抄家。

    太原王氏出的大都是文官,掌握着舆论,可是他们再掌握着舆论也没有办法扭转太原王氏在太原痛失人心的事实。如果任有李元吉胡闹下去,恐怕太原王氏的千年基业,就会毁于一旦。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太原王氏勾结了刘武周,将太原送给了刘武周。李渊站得高,看得清,他才不顾朝野的反对,对李元吉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仅仅是罢官去爵了事。因为李元吉在太原做的事情,非常对李渊的胃口。

    在这种情况下,太原王氏正害怕李渊跟他们秋后算帐。

    ……

    陈应抵达东宫的时候,李建成并不在东宫,由裴矩接待陈应。

    裴矩看着陈应,脸上的皱纹笑得更深了:“闻喜裴氏欠陈郎一个人情,日后若有需要的地方,尽管开口。”

    别看李建成委任裴矩东宫司府令,名义上裴矩是东宫三卿之一,然而这却不是一个什么好官职,在中唐以后,这个司府令就专门有宦官担任,不再有士人担任了。裴矩宁愿担任一个正五品的给事中,也不想做一个从三品的东宫司府令。

    但是,裴矩由于是新来的,而且他的年纪太大了,根本不敢像狂生一样,拒绝李建成的征辟。

    就在这个时候,陈应举荐裴矩为观军容使,这虽然是监军的差事,可是代表的却是监国太子李建成,他巡视灵州总管府,非常容易干出成绩。

    陈应趁机道:“侯莫陈与汾州柴氏有些旧怨,闻喜裴氏能不能袖手旁观?”

    如果陈应开口让裴矩出手对付柴氏,闻喜裴氏还真无法下手,毕竟裴氏也不是裴矩一人可以说了就算的。现在裴氏最炽手可热的人其实并不是裴矩,而是裴寂。

    让闻喜裴氏坐壁上观,裴矩根本就没有思考,顺势答应了下来。

    ……

    陈应在东宫并没有等多久,李建成就与王珪联袂而来。

    山西是后世中国的资源大省,陈应就算闭着眼睛也可以说出山西的很多大型煤矿,当然太原更是不缺少钢铁资源。看着太子李建成与王珪,陈应就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太原盆地有大量的石炭,有丰富的钢铁,若是将太原的钢铁和石炭开采出来,直接炼钢,定可以解决大唐钢铁不足的窘迫局面。”

    李建成道:“石炭用来烧火取暖还凑合,可是炼钢……”

    煤炭中含有大量的硫,这是直接用煤炭炼钢就会炼出一堆没有什么用处的磷生铁。这种东西用手就可以掰碎,根本就没有什么价值。

    陈应道:“臣有这个技术,可以先将石炭脱硫,然后将脱硫的石炭用来炼钢,这种焦炭比木炭热量更高,效果也更好,关键是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货源。”

    王珪瞬间就心动了:“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陈郎恐怕不会白白将这个技术拿出来吧?”

    陈应很坦诚的点点头道:“不错,是有一个小小的条件!”

    王珪道:“愿闻其详!”

    陈应嘴角勾起,道:“汾州柴氏与侯莫陈氏有旧怨,我要柴氏认输。”

    “……”王珪沉默了。

    李建成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柴绍之死的真正原因。李建成看着陈应,心中暗叹,陈应为了李秀宁也真是煞费苦心。

    “肉只有那么大,你多一口,我就会少一口,汾州频临太原,这个生意一旦做起来,柴氏也免不了要分一杯羹吧?”

    陈应看着王珪依旧是眉头紧锁,陈应就提醒道:“汾州柴氏不存了,太原王氏可以顺势把柴氏的势力全部接收过来。无论是人还是东西,只有抓在自己的手里才最安全、最把握……”

    王珪紧握的拳头慢慢张开,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陈应与李建成、王珪他们这三言两语的几句话,便直接决定了汾州柴氏的命运。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弱肉强食,这就是自然界永恒不变的法则。

    汾州柴氏对于旁人来说或许是个庞然大物,但在太原王氏和李建成、陈应这些人面前,汾州柴氏只是个可以被随时随地牺牲掉的小虾米。

    今天八千二,求一下支持、

第七十一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王珪如何与太原王氏本家商议此事,陈应并不关心,至于太原王氏会不会出手对手柴氏,陈应依旧不关心。

    煤炭炼钢里面有多大的利润,陈应是知道的,现在最关键的就是一个技术发展方向问题。有时候陈应也在感慨,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是非常聪明的,对于钢铁的使用起源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技术落后,并没有直接取代青铜器,而是历经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中国的第一代炼钢技术是采取“固态还原法”,所谓的固态还原,就是利用整块的铁矿石,在低温的固态状态中被木炭还原的产物,这种钢铁质量很不稳定,产量也低,属于没有办法大规模开采应用的范畴。

    直到西汉时期,中国发明了“百炼钢”技术,事实上百炼钢也是在春秋时期渗碳钢的技术上改进而程,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都大同小异。然后就到了西汉中期,出现了炒钢法,而且采取了水排鼓风,等机械加工技术,算是取得质的飞跃。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又发明了灌钢法。

    毫不客气的说,在炼钢行业或有色金属冶炼行业,中国一直走在了历史的前列,在后世被吹上天的乌兹钢也好,大马革士刀也罢,其实不过是采取渗碳与锻压技术,也就是说是中国西汉初期发明的炼钢技术,差距是千年之久。

    但是,无论是渗碳钢、百炼钢或炒钢,甚至灌钢,都无法避开一个致命问题,就是产能太低,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老百姓不得不用木质工具种地或生产生活,在陈应眼里,煤炭的意义还不止于此,这应该是中华大地上,人们第一次主动去利用煤炭,将煤炭资源转化为动力。

    当煤炭可以用来生火做饭,可以用来烧火取暖,也可以用来炼钢的时候,当“煤炭是宝”这层窗户纸被捅破后,可以想见,各地的工匠们会自发地研究、了解其煤炭原理。百年内,大量的煤矿会开开采出来,有了陈应的提点,煤炭的利用,或许会换来黄土高原和秦岭的树木一些生机,只要黄土高原的生态平衡不被破坏,中国北方缺源大量沙漠化的问题就不会那么早出现。

    希望这些东西,石油如果说是工业的血液,那么煤炭就是工业的蛋白质,众所周知在缺乏蛋白质的时候,人根本就没有力气。陈应最终的目的是发展科技,能将更多人从繁重劳力里解放出来,并慢慢改变这个时代。

    如此想着,陈应看看王珪,又瞧瞧李建成,含笑说道:“太子殿下,左庶子,其实也不用纠结,若是二位感觉非常为难的话,就当陈应今天什么话都没说。”

    陈应未必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太原王氏身上,焦炭炼钢的利润太大,为了这个巨大的利益,愿意替陈应出头的人肯定会很多,七宗五望,其实也不是铁板一块,实在不行陈应就去找赵郡李氏,或者范阳卢氏,更或者是清河崔氏。

    正所谓离了张屠户,也不会吃混毛猪。

    听闻他的话,王珪忍不住翻了翻白眼,他可没觉得和灭掉一个汾州柴氏有多困难,但是山东贵族集团都是盘根错节,相互联姻,灭掉柴氏不难,然而灭掉柴氏之后的后遗症却不好消化。可是石炭炼钢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李建成则是眨了眨眼睛,突然哈哈大笑起来,说道:“本宫有一个私下的问题想问陈卿,陈卿与柴氏到底有何仇怨,要不死不休?本宫在汾州柴氏还有几分薄面,若是陈卿愿意,本宫可代为说项……”

    “哎……”陈应悠悠长叹了一口气,道:“其实,臣下与柴氏往日无仇,旧日无怨。”

    一听这话,王珪忍不住心中暗骂:“没仇你还要灭人满门,有仇岂不是要诛人九族?”

    李建成皱起眉头,望着陈应露出思付之色。

    “此间事不足以与外人道,请太子殿下体谅一二。”陈应不好意思的朝着裴矩与王珪尴尬的笑笑。

    李建成的反应不出乎陈应的预料,李建成道:“此间乃本宫腹心,亦无秘密闭其言行。”

    陈应只好苦笑着道:“只是汾州柴氏太不识抬举了,他们扣着平阳公主的堂书,死拿着不放手,执意要让平阳公主为柴驸马终身守节。”

    陈应语气中特别加重了终身守节四个字,李建成闻言脸色大变,气愤得满脸涨红:“好胆。”

    李建成是太子,他更是一个兄长。

    中国人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往往有两套行为准则,要求别人是,往往是要求别人有风度,宽厚待人,可是只要涉及了自己或自己的亲人,马上就是换另外一套行为准则,比如以血还血,以牙还牙。

    王珪拍拍自己的脑袋,终于恍然大悟。

    李建成英俊的脸显得格外的阴沉:“叔玠,汾州柴氏你知道怎么办了吧!”

    王珪忍不住坐在下不吭声,李建成已经发话,事情就再也没有缓和的余地了,基本上就是板上钉钉,王珪暗叹,柴氏这是何苦呢?

    原本李渊也好,李建成也罢,多少对柴氏还有些情份,可是柴氏自以为拿着李秀宁的堂书,就可以保满门富贵啊?

    这个想法实在是太天真了,现在富贵没有,反而引来灭门之祸害。现在李建成已经发说话,可以说大局已定。别看秦王李世民在政治与李建成水火不容,可是在李秀宁的问题上,他们兄弟向来都会一致对外,也就是说,柴氏如今在朝堂上想找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破家县令,灭门府尹。

    就算太原王氏不出手,想讨好李建成的人多的是。柴氏再想搞出什么动作已经不大可能了。

    ……

    陈应并没有在东宫留下参加宴会,他以李秀宁心情不好为由,向李建成辞行。陈应骑马从长安返回清林里,来到清林里的时候,已经是掌灯时分。

    李秀宁简单的吃了一些东西,就坐在陈应的书房中陈应闲暇时间整理的书稿。在这个时间,陈应发现这个时代的工匠大都不识字,即使识字,也只是会一些《考工录》残卷,陈应决定资助葛通、魏猛、严师虎等工匠编注一套工匠百科全书《匠作经》。

    李秀宁非常奇怪的问道:“当世清流士大夫是以事生产为耻,视杂学匠术为奇淫巧术,为何陈郎要编注这么一套书?”

    虽然只是看到了一些名录,李秀宁发现陈应将冶金、铸造、工艺、机械、勘探等十三个大类二百五十多个小项,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鸿篇巨制。

    陈应暗叹,在后世便是一名初中生也能说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之类的话来。然而在这个时代,包括李秀宁也认为这是在浪费资源。

    陈应笑着向李秀宁问道:“说句犯忌讳的话,三娘认为隋朝难以避免灭亡的根源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李秀宁非常有发言权,她想也不想的道:“劳役不息,天下死于役……

    陈应摇摇头道:“并非是外部强敌难克,而是国家财政处于崩溃的边缘,难有良策挽回。”

    事实上陈应并没有向李秀宁说出真相,隋朝的灭亡的真正原因,其实很简单。隋朝不是灭亡于农民起义,而是因为杨广采取了科举制度,断了世族门阀的根基,所以天下地主和豪门纷纷造反,以李渊、杨玄感为代表的隋朝高官显贵,以萧铣、沈法兴为代表的南朝残余势力,以梁师都、刘武周为代表的地方大族豪强群起反隋,锋镝鼎沸,星离棋布。史家有论,称割据叛乱为“土崩“,农民起义为“瓦解“,隋政权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地主阶级的支持,顷刻间土崩瓦解,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七十二章你是在防谁?

    隋朝的灭亡属于统治阶级士大夫与皇帝之间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最终分崩离析。

    明朝事实上也差不多,也是士大夫与皇帝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最终还是归结到“银子”上来,陈应捻着书稿的纸页,在灯下若有所思的走神。

    关中八百里沃土,看上去耕地不少,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特别是世族门阀和权贵的疯狂吞并土地,最终让唐朝丧失国家的公信力,酿成安史之乱。在隋朝大业五年,关中人口多达三百零七万人(根据《唐史论从》第十六期,由陕西师范大学隋唐五代史教授博士生导师杜文玉编辑而成,数据下同)然而到了贞观十三年的时候,关中人口才一百四十三万人,然而就是这一百四十三万人口,每年需要从关内调运漕粮二十万石,到了天宝元年关中人口增至三百二十一万人,然而关中粮食缺口却达到了天宝三年四百万石《新唐书食货志》。

    陈应很自然的就发现了一个非常滑稽的问题,关中的耕地在唐朝时期超过四十万倾,唐代一亩为五百八十一平方,一百亩为一倾,可以说是四千万亩,把人数假设为四百万人,每个人还拥有十亩耕地,以这个时候的亩产量,维持正常食用是不成问题的,然而,在唐朝却变成了关中大饥,山东接济。

    最直观的原因,其实也不难猜测,大量的土地都到了门阀和世族、勋贵手中,他们不用交税,朝廷的税赋减少,不得不调粮入京。更加悲剧的是,关中是大唐的根本所在,由于朝廷没有足够的土地安置府兵,结果从西魏建立的府制在天宝年间,彻底崩溃。

    在后世关中仅为一百五十一万公倾,仅是相当大约二十六万倾,约为唐朝的三分之二,可是后世的粮食产出却为九百三十二万吨,养活关中两千余万人口,却毫无压力。陈应暗暗想着,哪怕粮食产能仅为后世的一半,养活关中人口就不能问题。

    如果让陈应把粮食提高到亩产千斤,陈应并没有任何把握,毕竟化肥的功效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如果陈应可以良田亩产能达到五石以上,以唐朝的关中土地规模,养活千万人口也是可以的。

    李秀宁看着陈应走神忍不住的问道:“陈郎,陈郎你在想什么?”

    陈应摇摇头道:“没有什么!”

    李秀宁露出根本就不相信的样子,转而扭过头去。

    陈应只好苦笑道:“我是在想,生产模式的不同,决定了在同一片土地上能够养活的人口基数及军事组织能力的根本性差距。”

    后现代的词语,让李秀宁听得迷迷糊糊,如同云山雾绕。李秀宁疑惑的问道:“这与你修书有什么直接关系?”

    陈应暗叹自已真是庸人自忧。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步子也不能太大,万一太大了就容易扯到蛋。比如王莽,比如杨广,这二位大哥都是因为改革的步子太大,把自己给玩进去了。

    陈应苦笑着没有来得及说话。

    李秀宁将书扔在桌案上,起身冲翠儿道:“看来有人并不高兴我们过来……咱们也别在这里碍眼了,收拾东西,咱们回府。”说着,李秀宁又懵逼的翠儿眨眨眼睛。

    翠儿好半天总算没有白费李秀宁的好意,领悟了李秀宁的意思:“公主殿下,奴婢这就去收拾东西。”

    说着李秀宁与翠儿联袂朝门外走去。

    陈应虽然不是初哥了,可是他实在匮乏与女人打交道的经验,如果是后世的一个情场高手,一眼就可以李秀宁在嬉耍陈应。

    可是,陈应却没有看出来啊,他还以为李秀宁是真的生气了,急忙上前拦住李秀宁急道:“三娘,我才没有不欢迎你来啊,你能来我……我……非常开心。”

    陈应一紧张起来,说话都不利索了。

    李秀宁看着叱诧沙场的陈应,此时语无伦次,局促不安,心中甚是惬意:“那你是什么意思?我来都来了,你也不陪我到处转转?难道是你金屋藏娇?”

    “哪有?”陈应望了望外面漆黑一片夜空,迟疑的问道:“就现在?”

    “现在,有什么不可以的吗?”李秀宁转身望着陈应道:“我们可以学学古人啊!”

    “学古人?”陈应心中暗忖,还学什么古人,你就是古人。

    看着陈应还没有懂陈应的意思,李秀宁捂着嘴轻笑道:“学古人……秉烛夜游。”

    “那好,咱们现在就走!”说着,陈应冲门外喊道:“兰儿,拿几个灯笼过来!”

    不一会儿,兰儿提着一个灯笼,绿珠与红袖姐妹二人也各提着一个灯笼。陈应指着书房左侧三间明堂大房道:“这里是我的卧室,要不要进去看看?”

    李秀宁没有说话,迈步直接朝陈应的卧室走去。

    兰儿和红袖快步走在前面,将陈应卧室的房门打,一一点燃屋内的烛台。

    陈应的卧室虽然有三间房子,不过事实上只有一间真正的卧室,有一间作为室内洗漱室存在,还有一间则是兰儿这通房丫鬟居住的耳房。卧室两壁都有狮子头铜灯,灯形如后世舞狮头起的绣球,每一个绣珠里设有一个灯盘,里面装着五根灯柱,四盏二十支灯柱,同时点燃三支大烛,将三间卧室照耀得明亮如昼。

    陈应的大床,也与这个时代截然不同。

    而是带着靠背的席梦思大床,不过规模更大一些而已。整张床足足有一丈宽(约两米三五)九尺六寸长。

    李秀宁望着陈应的这张床,突然转身皮笑肉不笑的道:“这张床可能睡不少人啊!”

    兰儿嘴快,毫不迟疑的道:“睡四个人一点都不挤。”

    陈应一听这话,脸都绿了。

    李秀宁的脸慢慢的变了。

    四个人。

    兰儿、红袖、绿珠加上陈应可不就是四个人吗?

    李秀宁凶巴巴的望着陈应:“陈郎君,你倒是真会享受啊,怎么不打造一个十丈宽的床?”

    李秀宁板着脸冲翠儿道:“咱们走!”

    陈应一听这话就知道李秀宁误会了,虎着脸对兰儿道:“这张床什么时候睡了四个人?”

    兰儿一看陈应凶巴巴的,眼泪就快出来了:“就是上个月,高文锦过来的时候,我们四个睡在上面,非常舒服。”

    李秀宁红了脸,知道自己误会了。

    陈应指着李秀宁去参观自己的洗漱室。

    好在李秀宁被陈应稀奇古怪的洗漱室吸引住了。

    ……

    从陈应的卧室出来,陈应带着李秀宁去了前院的角楼。

    角楼,就是陈应最初搭建简易望塔的地方,此时一座七层高的八角楼拔地而起。陈应与李秀宁走到角楼的第七楼,陈应指着远处陈氏坞堡的轮廓道:“这里将是我们未来的家,地方虽然不大……但是却可以挡风避雨。”

    李秀宁微微诧异道:“陈氏坞堡,及长过二百丈了吧?”

    陈应点点头道:“不止,是二百一十二丈,高两丈,城墙厚一丈二尺。”

    及长,也就是说周长的意思,二百一十二丈,约四千九百八十二米,这已经是一个不小的城池了。

    陈应继续向李秀宁解释:“城墙准备以青砖包土夯实而成,在坚固高大的砖石垣墙外侧、东西北三面还另筑一道矮土墙,土墙与垣墙之间留下狭窄的空间,作为供更夫通过的更道,也是巡道。”

    李秀宁淡淡的道:“你这座坞堡建成,恐怕不止是防贼吧?你是想防谁?”

第七十三章死生契阔与子成悦

    陈应沉默了,他当了这么时间的官,进退的分寸都是知道的。如今他是东宫宾客、检校东宫左右卫率,说到底还是一个流官,李渊或李建成随手伸出一根手指头,就可以将他打回原形。

    李建成将以检校左右卫率的名义,把左右卫率十个折冲府的兵马交给他,又何尝不是一次试探?陈应不相信李建成就看不出陈应建筑的这座坞堡规格超过了普通庄园的规模,甚至超过了县城规模,比如楼兰古城,面积近十二万平方米,周长不过一千三百余米,而陈应的这个坞堡呈长方形,东西长四十八丈,南北宽,约五十七丈九尺。

    可以说从规模上来说,已经是楼兰古城的三倍有余。这已经不是县城,至少也算是州城级别的城池了。

    陈应沉默,李秀宁倒没有沉默,她冷冷的道:“河东有一千余座大小坞堡,最大的坞堡,当属河东薛道衡所建的薛家堡,刘武周入寇河东,除浩州之外,诸州县皆陷,唯薛家堡屹立不倒,刘武周部将萧德音统兵两万,费时月余,不得寸进,反而损兵五千,然而薛家堡不过及一百六十七丈。”

    面对咄咄逼人的李秀宁,陈应脑袋突然想起那个《将作经》,顿时有了主意,陈应斟酌道:“陛下不喜欢世族门阀、勋贵们一代一代把持朝政?”

    李秀宁点点头,突然脸色一冷:“你不要岔开话题,你在这里建一座城做什么?”

    “陈群创立的九品官人法,看似可以彰显朝廷威仪,然而世家门阀却尾大不掉,他们从国之干诚,慢慢脱变成国之蛀虫!”陈应望着李秀宁道:“这个你不反对吧?”

    李秀宁虽然很想知道陈应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是李秀宁却感觉陈应说的好像非常有道理的样子。

    陈应道:“寒门难出贵子,这个你也不反对吧?”

    李秀宁点点头,此时她更加疑惑。

    “刚刚在书房的时候,我说话有点言不由衷!”陈应苦笑道:“隋朝亡于世族门阀之手,所以这让陛下非常警惕,一心想一个改变大唐这种世族门阀把持朝政的办法。”

    “这跟你筑城有什么关系?”李秀宁转身朝着楼下走去。

    “怎么就没有关系?你怎么就不明白呢?”陈应道:“开皇七年文帝下旨分科举试,在隋朝的三十八年中,总共录取秀才十人、进士五十人(隋朝科举每科录取十二,共举行四?五次。本书以五次计算)其中各地世族子弟占据三分之二的名额,然而如今,这三之分一的寒门秀士,如今何在?”

    隋朝的时候,秀才可不是明清时代读书人的泛称,秀才原本指称才能秀异之士,与《礼记》所称“秀士”相近,是一种泛称,并不限於饱读经书。到了隋初,文帝杨坚远见卓识,废除了“九品中正”制,代之以秀才科。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一种先进的选才方法——进士科设立.它的特点是专以考试的办法来挑选人才,而不是由地方察举,进士科宣告了中国科举制的诞生.

    隋代和唐初,秀才实为贡举科目之最:《杜氏通典》说,“初秀才科第最高,方略策五条,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凡四等.”秀才是博识,高才,强学和策问无失的俊选者。因秀才标准过高,隋代举秀才不过十人。

    李秀宁迟疑了,这些相对比较冷僻的知识她还真不清楚。

    陈应道:“开皇七年,首科秀才出自龙门孙仁祖。孙仁祖初任从七品上阶万年县法曹(县级司法部门部长,相当于法院院长兼公安局长),后迁任平凉郡太守。大业五年,为人举报,经杨广查实,孙仁祖贪污受贿赂,被杨广下旨抄家,得钱五亿。名下田产千倾。”

    李秀宁惊讶的道:“短短二十余年,他贪污了这么多钱?”

    陈应道:“从人性的角度来看,这无可厚非,一个穷怕了的人,见到钱很容易迷失。开皇十八年进士,吴兴郡乌程人张连山,初任钱塘令,善决狱,执法公正,深受好评,大业三年擢升为刑部给事郎,大业九年又初迁刑部侍郎,杨玄感之乱,随刑部尚书卫玄率领几万大军进攻杨玄感,张连山投靠杨玄感,累卫玄兵败,后被抄家问斩。感觉不可思议吧?”

    李秀宁感觉非常荒谬,张连山身受杨广父子知遇之恩,从一文不名,短短十数年间升为从三品刑部侍郎,这样的人居然还从贼,如果他是兵败被俘,为祈求活命,不得不委身从贼这还情有可原,然而张连山却是主动投降,这种性质完全不一样了。

    “大业九年进士,颍川人赵劭,官封酒泉令,大业十三年李轨起兵,赵劭投靠李轨。”

    “大业五年进士,金城县令郝瑗,大业十三年投降薛举,为薛举谋主。”

    ……

    李秀宁好半天问道:“这是怎么回事,你怎么记得这么清楚?”

    陈应让开身子,发现陈应面前有一块木案,上面刻着密密麻麻的小字。

    李秀宁诧异的问道:“这是什么?”

    陈应微微一笑道:“这是将来我准备编纂一本书名字叫《贰臣传》。”

    “所以呢?”

    “所以啊,我建了这么一座庞大的坞堡,教授学生,给他们灌输忠君为国,为苍生黎民百姓贡献绵薄之力。”陈应笑道:“将来陛下想用什么样的人才,要世族有世族,要寒门有寒门,要巧工有巧工,要人伶人有伶人。”

    李秀宁微微敛道,说道:“原来是三娘刚才失礼了,误会陈郎了。”

    李秀宁的姿态转换自如,陈应一时反应不过来。

    看着左右没有人,李秀宁从容的盯着陈应看。

    陈应被李秀宁看得有些不好意思了。

    陈应敛容严厉的说道:“三娘真以为我想造反吗?西魏八大柱国早已是昨日黄花,侯莫陈氏已经没有机会崛起了,侯莫陈氏累世将门,纵勇披靡,历朝历代皆忌惮不已,谁还会给侯莫陈氏崛起的机会?这天下虽大,怕也容不得侯莫陈氏一门。”

    李秀宁淡然的凝视着陈应的眼睛,“但是啊,但是啊,有我啊,难道我会眼睁睁的看着陈郎蒙难而袖手旁观?”

    陈应的心仿佛给李秀宁的目光扎了一下,他不动声音的问道:“依三娘看,我应如何做才能消除陛下的芥蒂?”

    “我一个妇道人家也只是随口说说而已,”李秀宁绽颜而笑,轻语道,“陈郎怎么又认真起来了?”

    陈应看着李秀宁的眸子,亮如点漆,端真是美,“你知道我心里最想什么吗?”

    “想什么?”

    “死生契阔与子成悦。”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3025/ 第一时间欣赏盛唐血刃最新章节! 作者:tx程志所写的《盛唐血刃》为转载作品,盛唐血刃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盛唐血刃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盛唐血刃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盛唐血刃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盛唐血刃介绍:
武德元年,陈应来到的泾阳,历史因他而变。
阴差阳错,他成了李建成的门下——东宫第一大将。
他本想当一个混吃等死的小地主,然而时势却逼着他一步一步登上风起云涌的历史舞台。
————————————————————————————新书《我在明末有套房》请大家移步。盛唐血刃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盛唐血刃,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盛唐血刃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